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唯物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闲聊“天”
热度 2 fdc1947 2016-5-21 08:04
昨天、今天的天是什么意思?天然就是自然吗?古人说过天人合一吗?什么是天人感应?请看下面的对话 闲聊“天” 老温:你好! 老华:你好!前几天,科学网上关于“科学素质基准”的讨论文章不少,现在基本上平静下来了。网上的热门话题总是几天就换一个, 其实,对于“基准”这样的问题,科学网还是应当多深入讨论一下的 。 老温:意见差不多都摆在那里了。这个“基准”是弄得太粗糙了一些,许多人在一起弄一个看上去很浅显而实际上并不很容易的工程,专家们不放在心上,拿总的人水平又有限,所以漏洞百出也就难免了。而所谓征求意见,被征求的恐怕又多不是行家,所以许多问题并未看出来。如今公布了,这才有几位认真的专家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还是很有道理的。 老华:专家也是老百姓。老百姓提出意见,领导是不是听那是另一回事了。不过,有些问题,在知识分子中也还是有些争议的。比如,基准说,天人合一是古代唯物论,有专家反对。但天人合一是不是唯物论的问题,也有人支持,很多人搞不清楚。说人要和自然和谐,这不就是天人合一吗? 老温: 说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和谐,恐怕是把今人最先进的思想,强加到古人头上去 了。 老华:此话怎讲? 老温:这个说来话长了。我们还要从头说起,前两天有一篇文章《孔子说“天”》,你看了吧? 老华:看了。里面说到天字有两种最基本的含义, 一个是我们的头顶和头顶上的那个物质的天,另一个是老天爷,即万物主宰者,那是有意志的神 。 老温:是,正是这两种基本意思。 老华:我看字典上还有好些其他意思呢! 老温:那都是这两个基本意思派生出来的。当然,这个分法是我们今天来分析古人说天时的两种不同的基本含义。 老华:都是这个两种?那我请教你, 今天、明天的天 怎么讲? 老温:那当然是物质的天。古人看到,晚上“天”黑了,到了又亮了的时候,那就是又一“天”。这就是今天明天的天。这与说今日、明日中的“日”是一样的逻辑。 老华:还有 天冷、天热 中的天? 老温:这与“天”气有关,冷热都与人们周围的气有关,所以称 天气 ,这自然是指物质的天。天的还有一些用法是与“上方”、头顶有关的,例如,书本的最上方称 天头 ,人的头骨上部称 天灵盖 等等。这些都是指物质的天。 另一方面,在古人的用语中,“天”的许多用法是老天爷有关的,就像《孔子说“天”》里面所指出的,孔子用到天的地方大多数都是指老天爷。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孔子说“天”》里面所说天的两种含义是如今我们的分析,是从今天我们的知识去分析古人思维的出发点。古人才不管那些, 古人(至少是绝大多数古人)都认为,天既是物质的,又有精神意志。天生万物,天就是万物的主宰。或者说,天就是老天爷,老天爷就是天 (当然,物质、精神、老天爷、天老爷、天爷爷等等都是后人的说法,我们这里只是说话方便才用它)。古人一般不会去分辨这两者。 老华: 天赋、天才 这些词中的天好像与老天爷有关了。 老温:那当然,所谓天赋那就是“天”赋予的才能,天才就是有这种天赋才能的人。这里的天当然是指主宰者、造物主。 老华:天然呢? 天然 不就是自然吗? 老温:从今天的含义说,天然就是自然。但是从字义细细的想一想,这两个词的来历并不同。用今天的话说,“然”就是“这样”,所谓 自然就是自己这样的 ,而 天然是天让它这样的 。所以,天然一词中的天最初的来源仍然是神。 老华:这样想想也对。那 天生 的“天”也应当就是老天爷。 老温:对了,有些事情不能从今天我们受到的科学教育而想当然地臆测古人。我们已经习惯了天生的就是自然形成的这种思想,而古人用“天生”这两个字就是“天”“生成”的。 老华:那 天理、天性 等词中间的天字,严格地说也不应当作物质的天讲? 老温:是。像 暴殄天物、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等词汇中的天字,也是这样,都应当理解为是老天爷,而不是物质的天。 老华:那不是迷信嘛? 老温:就是迷信啊,古人就是迷信。现在的字典上、书籍上,为了避免宣传迷信之嫌,或者是自己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已经习惯了,因此用“天然的”、“本来如此”、“生来就是”等来解释这些词,这对现代人当然不算错,但是,并没有讲出古人的本来意思。 老华:那像 天网恢恢、天道酬勤、天随人愿、天作之合 、惊若天人 这些词汇中的天字那就比较好理解,但是老天爷的意思了。但是,这样说,也是我们如今的分析。 老温:正是。古人不管那些, 所谓天的两种含义,一个是物质的天,一个是有意志的天神,那都是我们分析的结果。古人认为那是一回事情 。 老华: 那天人合一到底应当怎样讲 ? 老温:我读书不算多,但是,在我读过的这些书里,我还真不知道是哪一位古人说过“天人合一”这样的话呢? 老华:你别拐弯抹角了,你 索性说古人没有说过“天人合一”得了 。 老温:我们总是要给自己的话留有一点余地嘛。我认为 ,所谓“天人合一”不过是近代、现代人的一种观点。然后加到古人的头上,说古人就是这样的观点。 老华:那天人合一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 老温:可能是一位近代著名学者,他说古人有天人合一的传统,然后大家附和了这位学者的话,都说是古人的传统。但这个还只能我们私下说,我还没有完全确凿的证据,只算一个猜测吧。 总之,说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并不是古人的传统。古人的传统是司马迁所说的“ 究天人之际 ”,也就是要弄清楚“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人们试图弄清楚这些关系,下了不少功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比司马迁年长三十多岁的董仲舒提出来的 “天人感应” 。 老华:那么说,你认为古人的传统是天人感应?那个董仲舒就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位大儒吧?你还得给我说说,什么是天人感应? 老温:你还记得《孔子说“天”》中引用的《论语》中最后一篇里的第一句话吧:“ 尧曰:‘咨!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 。’ 这句话总的意思是说:‘ 啧啧!你这位舜啊! 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 。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 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 ’ 。 ” 这就是所谓 天命 。历代的天子都是得到了天命的,所以人们称“真命天子”。但是,上天也在不断地观察天子的言行,考察其得失。如果哪个政策不对,违反的上天的意志,上天就会警告他。如果一再不听警告,就要撤销对他的天命,换一个“天子”,这就叫做“ 革命 ”,革就是改、换。 老华:原来革命最早是这个意思。那么,怎么警告?没有看见上天还发警告通知书的。 老温:上天自有他的办法,比如,天灾。 老华:天灾?水旱灾害、火灾、地震? 老温:对了,古人认为,那就是上天的警告。所以叫 天灾 。 老华:哦,我们小时候吃饭,不让掉米粒,米粒掉桌子上也要捡起来吃了。说浪费粮食要“ 天打 ” (被雷打)的。干了什么大的坏事情,就是要“ 天火烧 ” 的(引起大火灾,把家里房子烧了)。这可真是老百姓的传统了。谁最早想出来这样的事情? 老温:古人早就这样认为,例如在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中庸》中就说“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这是很有名的一段话。(当然,古代也有个别人不同意的。)到了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就把它系统化了,用他的原话,称之为“ 天人之应 ”。 古人很相信这些,你看汉代的历史,宰相跟走马灯似的,常常被换掉,甚至被杀掉(或下令自杀)。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哪里地震了,哪里有天灾了,哪里着火了,就有人上书,说是因为某某政策或某某做法成问题,上天发怒了,要追查责任。皇帝总是没有责任的,于是乎宰相或者其他什么官员就倒霉了。 老华:哦,是这样的! 老温:所以《汉书》上就专门有《五行志》来记录历史上的这些灾异,并且与当时的“人事”去作对比,这就是所谓天人之应。自从《汉书》开了这个头之后,历代正史都有《五行志》。只有最后一个《清史稿》,接触了一点西方思想了。所以改个名,称《灾异志》,但是也声明,它的意思与《明史·五行志》一样。 然而,这毕竟是迷信的事情,哪里能够把每一次天灾都和人事对起来?对不起来的。所以,后人就说“ 天道远,人道迩,逐事而比之,必有验有不验 。 ”怎么办呢?他们的办法就是学孔子写《春秋》那样,“ 纪异而说不书 ”,就是把这些灾异记录下来,却不再去与“人事”一一对应,但是“ 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无。 ”历代《五行志》上都是这样说的。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什么叫传统?传统不是今天什么人随便一说就是传统的。您看,从《汉书》到《晋书》、《隋书》、新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历代正史都样记载那个时代的“灾异”,以待圣人来好好地解释,也就是所谓“ 穷天人之际 ”。一代一代传下来,两千年一直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传统。 老华:听你这样一说,这“天人之应”才真的是传统。我看这种传统虽然客观上的作用并不能都算坏,可决计不能算唯物论。 老温:哈!这是你说的啊! 老华:我们只是随便聊天嘛。 老温:真正的聊“天”了。不早了,该回家了。 老华:再见! 老温:再见!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348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47)
罗非 2016-2-26 16:17
银行大劫掠 要了解我们的社会是怎样的不仅完全地允许了金钱的力量,而且还完全地允许了投机经济的力量来统治,让我们来看看金钱是怎样随着科学唯物论一道袭取权位的。 自从贸易问世,金钱就已经与我们相伴了。黄金和其他贵重金属被压制成硬币,以代表在世界上有真实价值的货物。自从金钱成为商务的便利工具,人们就不必再说“我给你这只山羊的二十分之一来换你那只鸡”了。 随着商户们积累的硬币超过了他们能够方便地携带的能力,他们开始把硬币存在金匠那里,后者则开具作为欠条的纸币或本票。例如,美国的货币就包含了如下的确认:“本纸币可合法偿付所有公私债务”。 在某个时间点上,金匠们有了一个快乐的发现。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只有一小部分客户会来提走他们的存款。这样就开始了 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 ,这是借出纸币数额 10 倍于手头上的实际黄金数量的做法。这种做法是今天银行体系的根本特征。 在教会的统治下,为了谋取利润而借出钱财是被禁止的。然而,在 16 世纪宗教改革之后,国王亨利八世又放宽了英国的贷款法,于是金钱的力量伴随着文明一道踏上了其深入物质界之路。 在接下来的世纪里,宽松贷款的货币政策之后又紧跟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英国的经济危机。当信贷很丰富时,人们自由而松散地借钱花。但在某个时间点上,银行家们说,“够了”,又收紧了他们的贷款做法,并要求偿还他们的贷款。那些在经济宽松的美好时光里借了钱的人发现,自己在紧缩时期无法偿还了。银行家们随即为了免除那些不幸的负债灵魂的债务而购买了他们的抵押品——也就是他们的家宅或者其他财产——当然是廉价购买,然后再转卖这些转手了的抵押品以获取暴利。 战争是银行家的另一个福音,它导致 17 世纪的英国王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高贵的解决方案:创建英格兰银行。尽管有这么高贵的名字,但这家银行并不是英国政府的一部分,而是银行家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家私人持有的公司。 英格兰银行有一个完美的庞氏骗局,这是一种诈骗手段,它利用后来的投资者所投入的资金给最初的投资者以快速的高回报,借以培养人们对一个子虚乌有的成功企业的信心。银行家们要求英国政府提供了最初的一百万英镑本金。然后,他们借出了十倍于此的资金——千万英磅——给他们的众多亲信,后者再用这些空手套白狼得来的钱,购买这个新银行的股票。然后银行同意再把这些钱借回给英国,而这笔债务的利率则用由人民上缴的税金来抵押!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新世界,经济正在欣欣向荣。由于贵金属的稀缺,殖民者们被迫印刷他们自己的货币,他们称之为“殖民地股份证明。”这种股份证明本质上就是法定货币,它背后除了关于它拥有价值的共同协议之外,并没有其它的支持。由于这个货币并不是基于债务的,它准确地反映了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带有增值利息,因而每个人都受益匪浅。然而,由于本杰明·富兰克林不合时宜的夸耀,这种货币受到了压制,并因而加速了美国革命。 在富兰克林访问英国时,有人问他怎么解释殖民地的繁荣。他将此归功于殖民地股票的发行,然后补充说,“我们控制着货币的购买力,并且不需要支付利息。”英王乔治三世和英格兰银行听到这些话就足够了。 到 1764 年,英国国会通过货币法案,禁止殖民地以任何形式发行自己的纸币。“在一年时间里,”本杰明·富兰克林写道,“情况是如此地逆转,以至于繁荣时代结束,而萧条时代来临。”在他的自传中,富兰克林指出,美国失去了发行它自己货币的主权是“革命战争的首要原因”。难怪开国元勋们关于不要国家银行这一点坚定不移。 尽管有这些良好意愿,在美国历史的最初 120 年中,关于究竟谁应该负责发行货币,是银行还是人民政府这一点的战斗仍然十分激烈。随着人类的道路日益深入唯物论,银行的力量胜出了。 考虑到美国在 1873 年采纳了黄金标准,刚好在进化论者赫胥黎赢得了他与创造论者塞缪尔·威尔伯福斯主教的辩论,并从而选定科学唯物论作为科学和经济学两个领域的官方真相提供者身份的 13 年之后,就可以看出这种范式的转换是官方的:金科玉律已经被黄金规则所推翻。 与此同时,文明在物质界中的艰难跋涉,在其他领域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86 年,美国最高法院发出了一项决定,据说该决定给了公司以与个人同等的权利。实际上,公司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个无生命的实体,却拥有一张允许它永远存在的出生证——它的公司组织章程。它在社会中发挥功能,却并不受人类的道德约束。 更加异常的是,实际上,最高法院从来没有做过任何这样的决定。这项伪造的判决实际上是 J · C ·班克罗夫特·戴维斯本人造成的创造性的——假如不是恶意的——差错。戴维斯是一名律师、外交官和前铁路公司总裁,在 1886 年圣克拉拉县诉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案件庭审期间,他被召担任法庭书记官。 法庭书记官的职责之一是为最高法院审理的案件书写批注。批注是法庭在对案件作出判决时法律关键点的摘要。批注摘要代表着一位法庭书记官对案件的理解,但并非法庭发布的官方意见。律师们会用这些批注作为审查案件内容和法庭裁决的快速研究指南。 在圣克拉拉县诉南太平洋铁路公司案发生之前,人权法案和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均指出,公司以及工会,教会,非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政府拥有 权益 ,而人拥有 权利 。戴维斯在他的批注中掺进了一条伪造的陈述,他写道:“被告公司是在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第 1 条款意义上的 个人 ,该条款禁止意在拒绝任何个人在其管辖范围内受到平等法律保护的陈述。”换句话说,戴维斯的篡改版摘要把公司从享有权益的类别升了格,并给予它们和人类同等的权利。 与这个故事相关的事实是,公司的权利问题甚至不是该案内容的一部分。首席大法官莫里森·韦特报告说,最高法院“避免在判决时涉及宪法的问题”。然而,没有人注意到戴维斯伪造的企业人格扭曲了第十四修正案的意图。此后,戴维斯虚构的批注又被其他法庭案件引用,并在此过程中变成了法律判决上的先例。 这项批注朝着将生命赋予一架金钱机器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事实上,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 1888 年警告说,“就在我们欣赏资本积累所取得的成就时,……公民……正在被它的铁蹄践踏致死。公司……正在迅速成为人民的主人。” 四分之一个世纪后,银行家们在控制美国货币的战争中赢得了决定性胜利。在 1913 年圣诞假日里,当大多数的国会议员都在度假期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联邦储备法案”,该法令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来发行公众货币——作为债务。正如英格兰银行其实不是英国政府的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并不比联邦快递更加属于联邦。 威尔逊此举或许是出于对美国经济状态的考虑,这是他在同一年出版的《 新的自由 》一书中所描述的。“我们已经变成了文明世界中统治得最糟糕、集权控制得最彻底的政府之一——不再是允许自由意见的政府,不再是被多数人的信念和选票所支持的政府,而是一个被一小撮上位者的意见和威胁所左右的政府。”尽管威尔逊显然相信他通过签署联邦储备法案稳定了美国的经济,但以后他将看清这一决策的愚蠢,并且遗憾地说,“我在无意中毁了我的国家。” 货币在美国作为债务来发行已经接近一个世纪了,我们可以用赤字来考验它的效果。美国的国家债务,在 2008 年初是 9.5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欠债超过 31,000 美元,男女老幼都算在内——并且正以每天 18.5 亿美元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长。与此同时,美国的总债务——包括家庭,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现在已经超过了 53 万亿美元。
个人分类: 科普|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主旨:反腐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欲望和自我》被哪些图书馆收藏
yue 2013-3-16 22:37
《需要、欲望和自我——唯物论和辩证观的需要理论》 在境内外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收藏情况 说明:专著被 1 家境外图书馆和 23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119 家图书馆收藏。被大部分“ 985 ”高校图书馆收藏。 张檀琴,李敏.需要、欲望和自我——唯物论和辩证观的需要理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获2012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 境外( 1 家, 2 册) ... 1 1 北京市( 12 家, 29 册) ... 2 2 天津( 2 家 , 5 册) ... 3 3 上海市( 8 家, 13 册) ... 3 4 山东 省 ( 6 家, 14 册) ... 3 5 广东省( 18 家, 34 册) ... 4 6 浙江省( 16 家, 21 册) ... 5 7 江苏省( 13 家, 22 册) ... 6 8 辽宁省( 5 家, 9 册) ... 6 9 四川省( 5 家, 15 册) ... 7 10 湖北省( 6 家, 13 册) ... 7 11 安徽省( 3 家, 6 册) ... 7 12 重庆市( 4 家, 6 册) ... 8 13 广西自治区( 2 家 , 2 册) ... 8 14 福建省( 5 家, 10 册) ... 8 15 吉林省( 2 家, 3 册) ... 8 16 河南省( 2 家, 8 册) ... 9 17 江西省( 3 家, 3 册) ... 9 18 内蒙古( 1 家, 3 册) ... 9 19 云南( 3 家, 6 册) ... 9 20 甘肃( 2 家, 3 册) ... 9 21 海南( 2 家, 3 册) ... 9 22 湖南( 1 家,册) ... 10 23 山西省( 1 家, 20 册) ... 10 读秀 81 . 10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 21 . 11 境外( 1 家, 2册) 香港中央图书馆,2册 http://sc.lcsd.gov.hk/TuniS/webcat.hkpl.gov.hk/search/query?term_1= 张檀琴theme=WEBlocale=zh_TW 1 北京市( 12 家, 29册) 1 中国人民大学, 3 册 http://202.112.118.30/uhtbin/cgisirsi/?ps=1CEJmIbFEN/ 人大 /179100034/123 2 北京大学, 3 册 http://162.105.138.200/uhtbin/cgisirsi/x/%E5%8C%97%E5%A4%A7%E4%B8%AD%E5%BF%83%E9%A6%86/0/5?Input=library=ALLpassword=passwordrelevance=offsearchdata1=%E5%BC%A0%E6%AA%80%E7%90%B4sort_by22=ANYsrchfield1=AU^AUTHOR^^Author%20Processing^authoruser_id=userid 3 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 , 2 册 http://202.205.213.113: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601391 4 中国政法大学, 4 册 http://202.205.72.204:8080/opac/openlink.php?author=%E6%9D%8E%E6%95%8F%2C 5 北京师范大学, 2 册 http://opac.lib.bnu.edu.cn:8080/F/TG9F2LCRGL32C5E4CDYAEKXBVUDL257V95VMHYKYHRPRQX6QX6-04542?find_base=BNU03find_base=BNU04func=find-mfind_code=WAUrequest=%E5%BC%A0%E6%AA%80%E7%90%B4adjacent=Ylocal_base=filter_code_1=WLNfilter_request_1=filter_code_2=WYRfilter_request_2=filter_code_3=WYRfilter_request_3=filter_code_4=WTTfilter_request_4=filter_code_5=WSLfilter_request_5 = 6 首都师范大学, 2 册 http://202.204.214.94:8991/F/ICB4GQVGXJA7BN1UDEQFSQG714U3F8LC1KTRDURI46ABQKG3DB-32651?func=full-set-setset_number=009144set_entry=000001format=999 7 国家图书馆, 5 册 http://opac.nlc.gov.cn/F/BN53KDMFH36KEF6SFUKT38Q3VT988KMAE4DI5FX6JR2EI8L39H-51736?func=find-bfind_code=WAUrequest=%E5%BC%A0%E6%AA%80%E7%90%B4local_base=NLC01 8 中国计量学院, 3 册 http://lib.cjlu.edu.cn:81/ml1-1.php?bringout=0301516590+B848.4%2B1241 9 首都图书馆, 5 册 http://123.127.171.216:8080/clcnopac/detail.action?marc_id=1558257cat=cat1dbid=0unique=1558257_cat1keyword=null 10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1 册 http://www.nai.edu.cn/library/gg/2012-08-21-142620.htm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 1 册 http://222.128.59.146:8991/F/G5UPR87SNHJ8MV3EXNILE9KEKSP85EUFTGRUHHI88TC43DQYBD-00305?func=full-set-setset_number=007049set_entry=000001format=999 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 http://lib.cumtb.edu.cn/fsweb/BaseView.aspx?ID=0 13 中华女子学院 3 http://219.242.31.130:8080/opac_two/search2/s_detail.jsp?sid=01h0051356 2 天津( 3 家, 10册) 1,2 天津师范大学、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5 http://211.81.31.34/uhtbin/isbn/978-7-5141-1962-6 3 天津图书馆, 5 册 http://opacwh.tjl.tj.cn:8991/F//?func=directdoc_number=001416121 3 上海市( 8 家, 13册) 1 上海交通大学, 2 册 http://ourex.lib.sjtu.edu.cn/primo_library/libweb/action/display.do?tabs=detailsTabct=displayfn=searchdoc=sjtulibzw000661642indx=1recIds=sjtulibzw000661642recIdxs=0elementId=0renderMode=poppedOutdisplayMode=fullfrbrVersion=dscnt=2fromLogin=truetab=default_tabdstmp=1363426397251vl(freeText0)=%E5%BC%A0%E6%AA%80%E7%90%B4vid=chinese 2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1 册 http://www.snai.edu/NewsShow.aspx?folderNo=000001006001NewsID=6961 3 上海财经大学, 2 册 http://opaclibrary.shufe.edu.cn/opac/openlink.php?title=%E9%9C%80%E8%A6%81%E3%80%81%E6%AC%B2%E6%9C%9B%E5%92%8C%E8%87%AA%E6%88%91 4 上海图书馆, 5 册 http://ipac.library.sh.cn/ipac20/ipac.jsp?session=1363430K4914X.8399menu=searchaspect=basic_searchnpp=10ipp=20profile=slri=index=.AWterm=%E5%BC%A0%E6%AA%80%E7%90%B4aspect=basic_searchx=19y=16#focus 5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 2 册 http://218.242.146.231/opac/item.php?marc_no=0000408807 6 华东师范大学, 3 册 http://libecnu.lib.ecnu.edu.cn/search*chx/a?searchtype=Xsearcharg= 张檀琴 SORT=D 7 上海建桥学院图书馆 5 http://tsjs.gench.edu.cn: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276874 8 上海师范大学,册 http://202.121.55.6: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1257006 4 山东省( 6 家, 14册) 1 山东大学, 3 册 http://opac.lib.sdu.edu.cn/opac/item.php?marc_no=0001724299 2 青岛农业大学, 2 册 http://lib.qau.edu.cn/asp/bookdetail.asp?fbook=00002012074602 3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222.195.226.30/opac/item.php?marc_no=0000431159 4 烟台大学, 1 册 http://lib.lyac.edu.cn/asp/bookdetail.asp?fbook=00002012074602 5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图书馆, 2 册 http://222.206.97.5/museweb/showmarc/table.asp?nTmpKzh=329547 6 曲阜师范大学, 3 册 http://lib.qfnu.edu.cn:808/museweb/showmarc/table.asp?nTmpKzh=366302 5 广东省( 18 家, 34册) 1 暨南大学, 3 册 http://202.116.13.244/search*chx/?searchtype=asearcharg=%E5%BC%A0%E6%AA%80%E7%90%B4SORT=Dsearchscope=1x=44y=8 2 华南师范大学, 2 册 http://202.116.41.246: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885299 3 深圳大学, 3 册 http://opac.lib.szu.edu.cn/opac/bookinfo.aspx?ctrlno=2227714 4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 2 册 http://ilasweb.utsz.edu.cn:60080/cgi-bin/DispBibDetail?v_recno=0000906026v_curdbno=0 5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3 册 http://59.41.61.219:81/searchresult.aspx?publisher_f=%BE%AD%BC%C3%BF%C6%D1%A7%B3%F6%B0%E6%C9%E7dt=ALLcl=ALLdp=20sf=M_PUB_YEARob=DESCsm=tabledept=ALL 6 广东商学院, 4 册 http://lib.gdcc.edu.cn/opac/bookinfo.aspx?ctrlno=462936 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 2 册 http://opac.gdufs.edu.cn:8991/F/?find_code=WAUrequest=%E5%BC%A0%E6%AA%80%E7%90%B4func=find-bfilter_code_1=WLNfilter_request_1=filter_code_2=WYRfilter_request_2=filter_code_3=WYRfilter_request_3=filter_code_4=WFMfilter_request_4=filter_code_5=WSLfilter_request_5=x=20y=19 8 广州图书馆, 5 册 http://210.72.4.33/interlib/websearch/bookSearch?pageNo=1filter=%28author%3A%E5%BC%A0%E6%AA%80%E7%90%B4%29+AND+%28hasholding%3Ay%29cmdACT=listlinkLable=xsl=BOOK_list.xslmod=oneXSLsearchSign=raws=10q=ISFASTSEARCH=truesortSign=pubdate_sortorderSign=truecol1=authorval1=%E5%BC%A0%E6%AA%80%E7%90%B4 9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4 册 http://202.38.232.10/opac/servlet/opac.go 10 汕头大学图书馆, 1 册 http://202.192.155.48:83/opac/bookinfo.aspx?ctrlno=1148122 11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3 册 http://opac.zslib.com.cn:8991/F/ETBB66XY2BBQPBIP1KQ92QVET89T39IY8CYQVMRID4K3K25QMQ-13962?func=full-set-setset_number=006759set_entry=000001format=999 12 深圳市科图自动化新技术应用公司, 2 册 http://index.lnlib.net.cn/cgi-bin/IlaswebBib 13 广东财经大学, 3 册 http://lib.gdcc.edu.cn/opac/bookinfo.aspx?ctrlno=462936 14 惠州学院, 2 册 http://seek.hzu.edu.cn/book.htm?q=%D5%C5%CC%B4%C7%D9 15 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3 http://210.38.58.29:100/cgi-win/tcgid.exe?s365885r50 16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 17 深圳图书馆 2 http://219.223.211.171/Search/searchshow.jsp?v_tablearray=bibliosm,v_index=authorv_value= 张檀琴 site=null 18 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 2 http://113.105.70.82/Search/searchshow.jsp?v_tablearray=bibliosmv_index=authorv_value= 张檀琴 site=null 6 浙江省( 16 家, 21册) 1 浙江大学图书馆, 2 册 http://webpac.zju.edu.cn/F/8RA3FJ3CR4G2IV53L2QYFJ6F5H7Q96RHY74R7CG12B6Q51FX9C-50508?func=full-set-setset_number=015995set_entry=000001format=999 2 浙江师范大学, 2 册 http://210.33.80.27:84/opac/item.php?marc_no=0000768255 3 浙江工商大学, 2 册 http://210.33.91.65: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670666 4 浙江万里学院, 2 册 http://opac.zjwu.net/bookinfo.aspx?ctrlno=620840 5 嘉兴学院, 2 册 http://210.33.28.56/opac/item.php?marc_no=0000512009 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 册 http://210.32.33.91: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436143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 册 http://210.32.33.91: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436143 8 宁波市公共图书馆, 2 册 http://202.107.212.148/opac/websearch/bookSearch?cmdACT=detailmarcxsl=listdetailmarc.xslbookrecno=901932804 9 温州医学院, 3 册 http://libopac.lib.wzmc.edu.cn: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434133 10 浙江图书馆, 2 册 http://opac.zjlib.cn:8088/opac/book/2399872?globalSearchWay=author 11 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 12 温州大学图书馆, 2 册 http://opac.wzu.edu.cn/opac/item.php?marc_no=0001271928 13 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14 宁波大学 1 http://210.33.16.16: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600911 15 杭州图书馆 2 http://my1.hzlib.net/opac3/book/2003174640?globalSearchWay=author 1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 7 江苏省( 13 家, 22册) 1 南京大学, 3 册 http://202.119.47.8: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3775526 2 江苏科技大学, 2 册 http://202.195.195.137: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564499 3 南京师范大学, 3 册 http://202.119.108.28/opac/item.php?marc_no=0000804622 4 扬州大学, 3 册 http://opac.yzu.edu.cn: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926730 5 苏州科技学院, 3 册 http://210.29.8.31: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824388 6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 2 册 http://210.29.144.41:8080/opac/openlink.php?strSearchType=authormatch_flag=forwardhistoryCount=1strText=%E5%BC%A0%E6%AA%80%E7%90%B4doctype=ALLdisplaypg=20showmode=listsort=CATA_DATEorderby=descdept=ALL 7 南京图书馆, 3 册 http://opac.jslib.org.cn/F/-?func=find-mfind_base=njl01adjacent=Nfind_code=WAUrequest=%E5%BC%A0%E6%AA%80%E7%90%B4 8 苏州图书馆, 3 册 http://reader.szlib.com/opac/book/1001157290?globalSearchWay=author 9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4 http://202.119.228.6: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551070 10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11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2 http://202.119.248.243: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620180 12 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 4 http://180.209.113.200:8010/opac/item.php?marc_no=0000259697 13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121.248.104.139: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595810 8 辽宁省( 5 家, 9册) 1 东北大学, 2 册 http://202.118.8.4:8080/opac_two/search2/searchout.jsp 2 沈阳师范大学, 2 册 http://58.154.49.3: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499347 3 辽宁省图书馆, 2 册 http://index.lnlib.net.cn/cgi-bin/DispBibDetail?v_recno=2038804v_curdbno=0v_rdrecno=0v_cardno = 4 沈阳图书馆, 1 册 http://218.25.99.131/cgi-bin/IlaswebBib 5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2 册 http://opac.lib.dlut.edu.cn/opac/item.php?marc_no=2012030796 9 四川省( 5 家, 15册) 1 四川大学, 3 册 http://202.115.54.13:8080/F/-?find_base=SCU01find_base=SCU09find_base=LCL52func=find-mfind_code=WRDrequest=%e5%bc%a0%e6%aa%80%e7%90%b4local_base=filter_code_1=WLNfilter_request_1=filter_code_2=WYRfilter_request_2=filter_code_3=WYRfilter_request_3=filter_code_4=WFTfilter_request_4=filter_code_5=WSLfilter_request_5 = 2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202.115.72.51/gcxx.jsp?brn=1117865 3 四川师范大学, 5 册 http://222.196.199.249/newweb/BaseView.aspx?ID=0 4 四川省图书馆 4 http://61.139.67.151:86/cgi-bin/DispBibDetail?v_recno=1121544v_curdbno=0 5 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10 湖北省( 6 家, 13册) 1 华中师范大学, 3 册 http://202.114.34.15/opac/item.php?marc_no=0000955771 2 武汉大学, 2 册 http://opac.lib.whu.edu.cn/F/737U9E4FPHSF51GNHS8LHQ5D3DMCDVLI9PEIPQF16IM8NTJ8HX-39980?func=full-set-setset_number=009499set_entry=000001format=999 3 华中科技大学, 3 册 http://ftp.lib.hust.edu.cn/screens/opac.html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册 http://202.114.238.66/cgi-bin/DispBibDetail?v_recno=659700v_curdbno=0v_rdrecno=0v_cardno=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图书馆, 2 册 http://59.175.215.91/cgi-bin/DispBibDetail?v_recno=0000173467v_curdbno=0 11 安徽省( 3 家, 6册) 1 安徽大学, 3 册 http://210.45.210.6/showmarc/table.asp?nTmpKzh=1318240 2 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219.231.8.27/bookinfo.aspx?ctrlno=315439 3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12 重庆市( 4 家, 6册) 1 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lib.swupl.edu.cn/webopac/simpleQueryGridView.htm 2 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libraryopac.cqmu.edu.cn/BaseView.aspx?ID=0 3 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4 重庆大学图书馆 3 http://lib.cqu.edu.cn:8999/opac2/open/book/bookInfo.htm?bookId=11395415546150 13 广西自治区( 2 家, 2册) 1 广西大学图书馆, 2 册 http://210.36.19.205:6666/opac_two/search2/s_detail.jsp?sid=01h0395489sno=1 2 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 14 福建省( 5 家, 10册) 1 厦门大学, 2 册 http://210.34.4.28/opac/item.php?marc_no=0003152674 2 集美大学, 3 册 http://210.34.157.52:81/bookinfo.aspx?ctrlno=2623513 3 闽南师范大学 4 福建农林大学 3 册 http://210.34.85.114:8081/opac/detail.action;jsessionid=E15F3E0DBE3F485835D7C8271E37DD64?id=0000739864 5 三明学院 2 册 http://book.smxy.com/museweb/showmarc/table.asp?nTmpKzh=546775 6 福州大学图书馆 7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 15 吉林省( 2 家, 3册) 1 吉林大学, 3 册 http://202.198.25.3/uhtbin/cgisirsi/wrTPQWTFMJ/195010344/123 2 东北师范大学 2 http://opac.library.nenu.edu.cn:8991/F/?func=find-mrequest=%e5%bc%a0%e6%aa%80%e7%90%b4find_code=WRDadjacent=Nfind_base=NEN0Afind_base=NEN02 16 河南省( 2 家, 8册) 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 5 册 http://202.196.146.145/museweb/showmarc/table.asp?nTmpKzh=417062 2 郑州师范学院 3 Tsg.zznu.edu.cn 17 江西省( 3 家, 3册) 1 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117.40.29.74: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183490 2 九江学院图书馆 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4 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5 江西科技学院图书馆 18 内蒙古( 1 家, 3册) 1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3 册 http://202.207.7.23:8080/opac/item.php?marc_no=0000837194 19 云南( 3 家, 6册) 1 昆明学院, 3 册 2 云南大学 3 http://202.203.222.211/opac/book/904520?globalSearchWay=author 3 云南省图书馆 3 http://ilas.ynlib.cn/NTRdrBookRetrInfo.aspx?BookRecno=994125 20 甘肃( 2 家, 3册) 甘肃政法学院, 3 册 http://219.246.131.6/ScarchList.aspx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21 海南( 2 家, 3册) 1 海南大学, 1 册 http://210.37.32.6/opac/websearch/bookSearch?cmdACT=detailmarcxsl=listdetailmarc.xslbookrecno=2000325735 2 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 1 http://opac.hkc.edu.cn/opac/book/590498 22 湖南( 1家,册)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23 山西省( 1 家, 20册) 太原科技大学 读秀 81 http://book.duxiu.com/search?sw= 张檀琴 Field=2channel=searchecode=UTF-8 http://book.duxiu.com/other.do?go=showmorelibdxid=000008330546d=E6BB431AD04338189E8AB848E83C6D46 按地区浏览,共 78 家单位收藏了该纸本 安徽省 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 北京市 6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 福建省 5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 集美大学图书馆 福州大学图书馆 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三明学院图书馆 甘肃省 2 甘肃政法学院图书馆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广东省 7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东商学院图书馆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 海南省 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 海南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南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南省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江苏省 8 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 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苏州独墅湖图书馆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 江西省 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九江学院图书馆 辽宁省 东北大学图书馆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山东省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图书馆 上海市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图书馆上海建桥学院图书馆 四川省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 云南省 昆明学院图书馆 浙江省 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温州大学图书馆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 重庆市 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 21 http://opac.calis.edu.cn/opac/showHolding.do?subact=enterpagefromType4Holding=fromSimpleListoid4Holding=fe5a00462712d7a5461f5b08d2406164langBase4Holding=1 显示馆藏信息 : 21 东北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东北 吉林大学图书馆 华北 北京大学图书馆 华北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北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华东北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华东北 山东大学图书馆 华东北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华东南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 华东南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 华东南 厦门大学图书馆 华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 华南 广西大学图书馆 华南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华南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南 暨南大学图书馆 华南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华中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华中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中 武汉大学图书馆 西南 四川大学图书馆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7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历史唯物论
heitiedan2012 2012-9-3 18:37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里,基本章节的编排大致是这样的。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唯物论,主要讲物质概念,讲意识概念,再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唯物辩证法,主要是讲什么是联系和发展,什么是规律,然后就是三大规律,原来还讲五大范畴,现在好像不太讲了,或者只讲其中很少一部分。接下来的是认识论,或者叫做主观辩证法。再往下就是历史唯物论。 这种章节的编排来自于苏联的教科书。为什么苏联的教科书要把唯物论放在前面,我的揣测是:在这一部分,引用了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关于物质概念的定义。而苏联人认为,列宁的这个定义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也以此来表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贡献。说实话,我不否认列宁的贡献,但是苏联人的这种做法却从根本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历史唯物论才是马克思主义最先创新的理论,用恩格斯的话说,这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的创立。 很多人以为,一说到历史唯物论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再有就是阶级斗争,社会意识等等。这些内容当然在历史唯物论中都有,但是只认识到这个程度是太不够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除了提出社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的产生之外,更是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揭示得相当透彻。在苏联的教科书里,他们的那种编排总给人这样一种错误的印象,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具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然后再把这种自然观扩展到社会历史观,这样就产生了历史唯物论。这种印象完全是有悖历史进程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创立的历史唯物论,其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本身就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除了澳大利亚极少数堡礁以外,这个地球的陆地部分已经不存在没有人留下痕迹的地方了。所以就有了人化自然这样一个概念。 这样看来,在历史唯物论创立的初期,其实人对自然界的态度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这在当时的欧洲学界,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本身,各种各样的观点就要复杂多了,说什么的都有。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那个时候,对人类社会本身的各种观点没有一个是基于唯物论的,包括那些在自然观中保持唯物主义观点的人,在社会历史观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自然科学是有规律的,但是对于人类社会自身,无规律可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则告诉我们,其实并非如此。人类社会自身也是有一种物质动因,而这个物质动因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物质动因就是社会生产方式。另外,我们过去比较强调的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产方式并不只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还包括人口的生产。这两种生产也是相辅相成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生产方式不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而是必须无条件地继承前人所创立的生产方式基础。 历史唯物论不仅把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了起来,而且这个新世界观也包括了辩证法的因素。这个辩证法的因素不是我们教科书中所提到的三个规律,五大范畴,而是实践。因为实践概念既包括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反映,也包括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决定了人们必然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但实践也能使人们的意志通过实践这样一种物质活动来改变自然界的某一部分来为人类服务。我以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至于恩格斯所使用的与黑格尔有关的三大规律,在普及唯物辩证法上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果把这三大规律完全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画上等号,那就很容易把马克思的东西与黑格尔的东西混淆起来。同时,苏联的教科书也把马克思主义人为地割裂成两大块,似乎辩证唯物主义是一块,历史唯物主义是另一块。这既伤害了马克思主义,也背离了历史的事实。 说实话,历史唯物论真是个好东西,对历史,对现实的分析和认识,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历史唯物论,很多看上去复杂的问题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只是有些人看不到这一点,跟着某些误区人云亦云,实在是很让人惋惜。
2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博赞同的一个观点
热度 1 陈龙珠 2012-4-28 11:31
要是有人说,自然科学试探不能偏离唯物论、人文科学研究不能没有唯心论,我会觉得很有道理的。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代佛学高僧虚云和尚103岁时以佛法解唯心、唯物、唯神论
热度 1 Helmholtz 2012-2-1 19:47
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 缘起   事情发生在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当时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正值国难当头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国民党的民国政府迁到重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主席林子超以及其各部会官员,除了一面忙于战事,为了安定人心,还派出了屈映光、张子廉两位居士到云居山,代表国民党政府欢迎虚老赴重庆主建息灾法会。是年冬十一月六日,虚老启程,抵重庆后与林主席和法务长戴季陶商定,在慈云、华严两寺分建法会。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即1943年)一月,在息灾法会上修忏仪,至廿六日圆满。林子超、蒋介石、戴季陶及何应钦等都分别设斋招待虚云大师,席间非常详细的讨论了唯物唯心的哲理,以及基督与神的问题。   这次讨论的内容,虚云大师事后曾整理成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发表,后被收录在《虚云和尚年谱》中,题为《答蒋公问法书》。现在重读这篇文字,可以发现虚云大师解答了许多常人较难理解的问题。老人家畅谈佛教的理论,完全是站在客观中道的立场上,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和宗教偏护,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佛教的世界观作了阐扬。时至今日,仍能很好地起到劝化众生、改进世道人心的作用。但因文字简约,又颇多古义,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看起来不大方便。本文现参考1958年江右囤圃苏芬居士对该文的一篇讲解稿,以白话的形式,再现虚云老和尚当年的那次畅谈。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半个世纪以前,一位百岁老人的一片苦心。 ◎ 刘东亮 整理 当时虚云老和尚是这样说的:   佛教是今日周旋国际间、趋进世界大同的唯一大教,这是大家都承认的。目前世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唯神论,一种是唯物论。这两种力量都否认“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道理,其恶劣影响所及,不可说,不可说。主张唯神论的当然是基督教,他们虽然说“为善者”,神能给他快乐的报酬;“为恶者”,神就给他痛苦的惩罚。但他们认为神的存在,是自然的,说不出所以的道理。因此,不能令人深信不疑,而且贻唯物论者以极大口实。这就是基督教所以不能维系世界和平的原因。   实则神就是物,物就是心,心也是神。然而神也可以说不是神,物也不是物,心也不是心。佛教说明“三界本无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这就是说,宇宙间本来就无所谓事事物物,都是由真心引起的妄念,生出千千万万的事物。所谓“真心”,也不过是因有“妄物”对待而暂时建立的假名。究竟说起来,真心也不可执住。譬如大海,有水又有波浪,平静的叫做水,汹涌的叫做波。波浪平静时还是水,水汹涌时又成波浪。又因有汹涌的波浪,才叫不汹涌平静的是水。假使根本没有汹涌的迹相,固然不能建立“波浪”的假名,就是“平静”的假名也无法生起。水、波都不过是我们人随意所造立的假名而已。也许鱼称水为空气。   所以水是物,也可说是心。有即是无,色即是空,妄即是真,烦恼即菩提,众生即诸佛。迷惑的时候,心成了物,无成了有,空成了色,真成了妄,菩提成了烦恼,诸佛成了众生;这好像水汹涌的时候成了波浪。波浪等于万事万物,大海等于妙明真心。假若一念觉悟的时候,物和心一样,有和无一样,色和空一样,妄和真一样,烦恼和菩提一样,众生和诸佛一样;这好像波浪不汹涌时就是平静的水。因为一念的迷惑,在物的方面,建立了有、色、妄、烦恼、众生等等对待的名词;在心的方面,建立了无、空、真、菩提、诸佛等等对待的名词,这些名词统统是假名。假如根本没有迷惑,物的假名固不能成立,而心的假名又何曾产生?所以唯心唯物、有神无神,都是识心分别计度。   有许多人听到上面这种解释,以为佛学也是唯心论。殊不知,佛学虽说“唯心”,但和哲学上所说的“唯心论”是大相悬殊的。哲学上的唯心论,只承认心,不承认物,所谓“于心执有,于物执无”。释尊说:“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妄心),以为真实者。”这就是哲学上的唯心论的病根。至于唯物论者,恰恰和唯心论者相反,所谓“于物执有,于心执无”。释尊说:“颠倒行事,误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者。”这就是哲学上的唯物论的病根。此外,唯神论者,划分物质实体和神灵实体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释尊说:“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目为全潮”(《楞严经》)。这就是唯神论者的病根。   唯心、唯物、唯神三种学说,盲人摸象,各执偏见。或因近视,认为牛的影像就是牛;或以管窥牛,见了牛角,就以为牛角是牛。本来是不错的,他但们的弊病就在没有见到牛的全体。惟有佛学,溯本穷源,把真实的白牛清清楚楚地指出来,如果因指而看牛,没有不见真牛全体的。所以要救唯心、唯物和唯神的偏执,除了佛教就无法采究其全体。   佛教所说“明心性”、“清净本然”、“离诸名相”、“无有方所”、“体自觉”、“体自明”……都是本有自尔之性德,本无所谓十方三世,更无所谓大地、人、畜、木、石、地狱、天堂等等,只因妄念一起,就实现、显现出宇宙间万事万物(诸有为法)。心性又叫做常住真心、真如觉性、法身、实相等等,这些名相都是真理本体的别名,绝能所之对待,离有无之分别。佛学所谓“能”,即现在说的“主观”、“主动”;所谓“所”,即现在说的“客观”、“被动”。所谓“十方”,即现在所说的空间,东、南、西、北、东南、南北、西南、西北、上、下。所谓“三世”,即现在说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   《楞严经》中富楼那问:“觉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释尊答:“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媾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胞胎中受生之质)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为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这是富楼那因闻释尊说法,明白世间法是有为,如来藏是无为。既然都是无为,就应当无相,为什么忽然生起山河大地无情的世界以及有情的众生呢?   释尊依据富楼那这一问,首先详细解释:空如来藏是不变之体,不空如来藏是随缘之用。首先说明世界相续,是由于地水火风四大,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致生起依报世界,成住坏空,终而复始,相续不断。如果不破迷成悟,返妄归真,那就永无清净的日子。耶稣教徒说世界末日将降临,科学家说世界能毁灭,这都是不懂得世界相续的道理。   其次说明众生相续,都是依业因感召而来,成为四生,并不是另有什么主宰。情想合离,各有善恶的分别,善业就飞升,恶业就沉坠。因缘有远近,远则无明为因,业识为缘;近则情想合离为因,父母己业为缘。四生转换,三界升沉,生死长缚,轮转不休。这就是众生相续。耶稣教徒说众生是神造的,真是无稽之谈。   再次说明业果相续,负命还债,闹个不休,常在生死。爱心怜色,牵连不断,常在缠缚。杀盗淫是三种贪习根本种子,以这个种子为因,现行为缘,因缘互相资长,所以有业果相续。这业果相续是和众生相续不同的。众生相续是约受生的一念而说;业果相续是统约历劫积习而说。积习既深,轮转莫停,一念之差,而变易无定。假如能够顿绝一念,消除积习,那么,变易就可定,轮转也可定。总而言之,众生不离业果,业果不离众生。三种相续,都是颠倒之相,从真起妄而有,所以说都是明觉。换言之,就是在真觉上生起妄明,所谓无明不觉生三细,由细成粗,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这就是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的生起。世界有成住坏空,众生有更相变易,业果有彼此酬偿,都是由此虚妄,妄有相续,终而复始,循环往复,无有止息。上面是释尊解答富楼那的疑问。   真如觉性既立了真妄,于是有不变和随缘的分别。平等不变,离差别相,无圣无凡,非善非恶,真实如常,是不变真如,也是空如来藏。随缘生灭,起差别相,有圣有凡,有善有恶,是随缘真如,也是不空如来藏。就“不变真如”来说,万法即真如,非心非物非神;就“随缘真如”来说,真如即万法,即心即物即神。   唯心论者,错认“识神”,就随缘真如方面来看,以为随缘真如就是真心,因此倡唯心论。   唯物论者,囿于边见,就随缘真如方面来看,以为随缘真如就是物,于是倡唯物论,又根据唯物而倡无神论。   唯神论者,也是囿于边见,妄生分别,就随缘真如方面来看,以为随缘真如就是神而倡唯神论。这些人都是不明白心即物、物即神,心物与神同一理体,有物则有心有神、无心则无神无物的道理。不过,所谓“有”不是有无之有,而是非有而有的妙有;所谓“无”,不是断绝之无,而是超有无的妙无。唯心论、唯物论、唯神论者,均未明真义,互相攻击,实则都没有不是,也都不是。只要研究佛学,就可明白这个道理。   佛学对于宇宙本体的研究,除了前面所讲述的以外,其他对于世界的构造和成坏,人身器官的组织,及其他种种问题,在《楞严经》及诸经论中,多有详细论列和说明,而且大部份与后来哲学与科学发现的地方都相合。对于人生的价值,如大菩萨的行为志愿,就不是世间上圣贤所能及,经典上在在处处,均可以见得到。由此可知佛教的神妙和伟大之处。   然而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炫人,也不故弄玄虚以惑众。佛教的一言一行,都是从戒定慧三无漏学中亲履实践得来。怎样叫做戒定慧呢?简单的说:防非止恶就是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就是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就是慧。能够防止身、口、意三业的邪非,心水自然澄明,由戒生定;心水澄明了,就可自照万象,那就是由定生慧。儒家《大学》中也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说法。哲学家也莫不沉思竭虑,以从事其所学。不过儒家以及哲学家、科学家,都是用攀缘心、虚妄心去思虑宇宙万物,却不明白宇宙万物也是攀缘心所造成。能虑、所虑都是攀缘心、妄想心。假如以此心探求真理,等于坐在椅子上,自己想把椅子举起来,绝无可能。因此,现今哲学家对于认识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终无结论。   佛学是离言绝虑,以智慧觉照宇宙万事万物,好像下座后举椅,运用自如。这就是佛学可以包括哲学、科学、宗教三者,冶为一炉。日本以佛教为国教,自明治维新以后,得益于禅学处不少,这是众所周知的。假若不是军阀迷信武力,以杀戮为功,以侵略为能,那不但是东亚的盟主,而且可以领导世界。   又有人疑惑佛教为消极、为迷信,不足以为国教,这更是不明白佛教道理的人所说的话。实则佛法主张“是法住法位,不坏世间相”,安稳利乐一切众生,怎么可说是消极的呢?佛法步步引人背迷合觉,怎么可说是迷信的呢?佛是印度话“Buddha”,译成中国话的意义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菩萨也是印度话,“Bodhisativa”译成中国话的意义为“觉有情”,有出家在家二种,都是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一面自修,一面化人。这种积极与正信,恐怕没有能超出其上的。   佛教依据“折”、“摄”两种原则,立了很多方便的法门。怎样叫做“折”?“折”就是折服恶人。从前,石勒问戒杀于佛图澄(向佛图澄请教戒杀之义),澄答:“子为人王,以不妄杀为戒杀义。”这就是说,掌握大权的在家菩萨,为折服恶人、利益大众起见,虽然拿了刀杖,乃至斩恶人的头,都不算犯戒。因为恶意杀人,大家都是知道不可以的,但善意除害,却是在家大权菩萨的金刚手眼。   怎样叫做“摄”?“摄”就是摄受善人。佛菩萨为利益众生起见,故不避艰危,有四种摄受法:一是“布施摄”,看众生的喜乐而定布施的内容和方法,有的众生喜欢财物,就施财;有的众生喜欢闻法,就给他讲法,这样使令众生生亲爱心而受道。二是“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而用善言语加以慰问晓喻,使众生以欢喜心闻道修道。三是“利行摄”,以身作则,身口意都做善事利益众生,使众生以欢喜心闻道修道。四是“同事摄”,用法眼看众生的根性,看众生所欢喜而分别示现,使众生共同操作而沾利益,由是以欢喜心闻道修道。这种四摄法门,是何等的积极!   怎样叫做方便呢?方便是根据众生的根器而施用各种权巧的方法,使一切众生得度。前面讲的四摄法,也是方便的法门。《法华经·化城喻品》说:   “譬喻险恶道,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皆顿乏,于此欲退还。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悯,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廓。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此是化城耳,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权化作此城。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读了《法华经》这一段经文,就可知道当年释尊分时设教、权施方便的深意和密意。最上根者,就和他言禅;上根者,和他说教;重分析者,给他讲唯识;无论上根利器,还是普通一般人,都可教他们修净土。又权设大乘、小乘,不论出家在家,务求普化群机,使一切众生能沾到法益。   现代有些人看见佛教徒对佛菩萨像行叩拜的大礼,又看见修净土的人念阿弥陀佛,他们就站在凡夫的无神论立场,大肆攻击,说这是“迷信”。他们不知道叩拜佛像和对长辈行三鞠躬致敬又有什么分别?一心念佛对于修心有莫大的功效。而且持名念佛,不过是方便初机的简捷法门,更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等法门。净土自有无穷妙用,因为大家都不懂,便可视为迷信吗?   又有人说:“基督教也是脱胎于净土宗《阿弥陀经》,试看耶稣身上所搭的衣,就和佛的衣相同;《阿弥陀经》说西方有极乐世界,耶稣也说天国极乐;净土往生分九品,耶稣教《李林天神谱》也说天神分九品;《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耶稣也说你不在人间立功,上帝不许你到天国;净土宗二六时念佛名号,求佛接引,耶稣也用早晚祈祷上帝眷顾;佛门有灌顶之法,耶稣也有洗礼之仪。凡此种种,耶稣的教义,和净土宗的旨趣,似乎大致相同。耶稣诞生于释迦后千余年,当时曾受佛化,得授持《阿弥陀经》,根据这部经另行创设新教,似无疑义。耶稣曾在当时晦迹三年,赴印度参学。现存历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然从蛛丝马迹,可以窥见一斑,决不是向壁虚构。”   不过表面上看来,耶教虽类似净土宗初机的持名念佛,但实际上远不如净土宗。耶教著重于他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迹近勉强;持名念佛,则注重他力和自力相应。例如《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见佛闻法,悟无生忍。”“永生”的“生”,是生灭法,因灭而显生,是对待的;有生,自然也有灭,怎么能“永生”?“无生”的“生”,则是涅盘法,本自无生,故无有灭,所以称为无量寿(阿弥陀译名)。这也都是耶教和净土宗本质不同的地方。   凡是愿行菩萨行、求无上道的人,不必一定要出家,在家也是可以的。不过出了家,离开亲属的恩爱,舍弃家庭的温暖,用意是脱离凡情物欲的羁绊。舍凡夫之“私情”,而发展佛力之“同情”;舍自我之“私爱”而成就无我伟大之“博爱”。以救渡一切众生为“忠”,以侍奉一切众生为“孝”,这就是大同的精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今日的社会,是信教自由的社会,不能强人以迷信,只可令人心悦诚服而生正信,佛教就有这种功效。   以上便是1942年,虚云老和尚一○三岁时,同林、蒋等人所谈的内容。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文字材料,还要感谢当年的朱竞宙居士、律航法师、苏芬居士等一大批人,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这些晚辈哪能有这么好的福报。   虚云大师答扬州邓契一居士问念佛   答:世人若真为生死念佛,贵先放下万缘。果能放下,情不恋世,于二六时中,将一句弥陀放在心里,念念不间。念来念去,心口如一,不念自念,念至一心不乱。休管生与不生,莫问佛接不接。直至临终寸丝不挂,自然决定往生无疑矣。   又问。参禅念佛同否?以偈答云:   佛说一切法,莫非表显心。安得禅净门,妄自别浅深?   一称南无佛,心光自发宣。了此话头源,当下达本宗。   识兹佛来去,参禅证无生。动静是如如,净土即此间。   又云:   时人念佛愿生西,生贵信行愿力坚。   忏悔现前犹放下,恒忆佛号在心田。   四句百非一齐遣,直使妄念绝所缘。   行人志能力行去,西方此土一齐圆。
个人分类: 特异功能与气功研究|2691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讨:大学老师应如何教学生
热度 1 chengzhu 2011-8-31 19:11
无用讳言很多理工科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多在未来的人生中不会用到,或者用到时已经忘却,我们究竟应该教他们些什么? 先抛一个砖头: 1)合理的价值取向,仁,义,(礼?),信 2)足够的好奇的心和忍耐力(执着) 3)辩证法,唯物论 4)思维的爱好,尤其是抽象思维的偏好,强大的分析推理能力 5)条理性和沟通表达能力 6)团队精神 专业知识教学是培养以上能力的工具.
38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错误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
热度 2 zxtwin 2011-4-28 13:33
只要是中国人或者在中国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唯物论、辩证法,大家每逢小考、大考无不要背的个天旋地转、唾液四射。 当然,考久了、背多了大家也就耳熟能详、出口就来,很多时候也没有过多地去思考甚至质疑其中的对错,管他的,大师提出来的,而且更多伟人也认为的,那轮到我辈指手画脚。但是呢,现在的小辈们也可在合适的地方胡言乱语、自娱自乐。似乎有些扯远了哈。 最出名的一个辩证关系,也是唯物论的基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引自 随便一本辩证书 ) 这是一个错误的 辩证关系,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从两个名词解释认为,物质 : 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指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引自 随便一本辩证书 ) 好,说完名词解释我开始说我自己的解释了,仔细听,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大问题:( 1 )这个名词解释本身就是从所谓的意识形态出发进行的解释,事先设定了一个区域和界限,主观上将两个名词放在其中并进行一番对立,没有给出任何客观存在,这就是一种主观臆定,这似乎有点绞,但只要知道没有证据就给出一种名词说法,那就是主观映像,当然这也是最大的迷惑,特别是伟人这么说时;( 2 )在这两个名词解释里,有很少的词是物质性的,大多是意识性的,比如不依赖、独立存在、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发展的产物、机能、主观映像等。这些词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主观臆想,可以看到这些词并不具有物质性,只是主观上的一种说法罢了。 那么所谓的物质与意识的名词解释是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是,物质是指存在于人类所能掌握的区域中,由人类所能掌握的原子、电子构成的小分子、大分子、大大分子;意识是指大脑皮层中神经细胞在神经元突触被刺激后带电荷小小分子到达脑细胞后所分泌的一种电荷小分子,并能再到达指定位置产生一种行为。虽然这个解释不时尚,没有成为经典理论的重要要素,但是这个解释是具有物质性的,特别是对意识的解释让我们知道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并不是先人对立于物质所做的解释。 那么由名词定义的主观性产生一个错误的经典辩证理论,这就是一个伪命题了。由此原理,我们也可以设立很多的伪命题,比如:金钱与一百元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先有 金钱 后有 一百元 , 金钱 决定 一百元 , 金钱 是不依赖 一百元 并能客观实在; 一百元 反映 金钱 , 一百元 对 金钱 有能动作用, 一百元 能够正确地反映 金钱 ,更多的一百元体现金钱更大的地位,促进金钱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个辩证关系有问题吗?没有,而且非常地有道理和说服力。但是不是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是找不到在哪里!就是了,这也就是这个经典辩证关系的迷惑所在。 最后要说的就是,唯物论、辩证法是伟人发明的很好的哲学思想,只是某些具体的观点也受时代局限性和个人主观性。任何经典理论都应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包括现在的我们应该高兴以后的人可以修正现在所有的物质与意识。 OK 了
41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看待:“编辑们需恶补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yangyingguo 2011-3-31 13:03
李慧翔:第一,你可以发表你的言论,但你别占在言论的高峰,有种你下来发贴,别用编辑的话题。我想说的是,你有你言论的自由,但你不要用话题试图引导,作为新闻,最重要是一条是只摆事实; 第二,军政府也是人民的选择,这是人民的自由,军政府也是历史的选择,因为文奸当道; 第三,当民主不是象被美国及西方那样被资本控制的话,你就近看泰国、印度的民主; 第四,中国中下层被资本已经坑得已经够了,在资本控制的地方,没有中下层放言决策的权利,只能发发牢骚而已,换一个总统或政党执政还是如此,只要制度不改变的话。西方以其工业化和掠夺奠定了现在的基础,但这不是永逸的,只要允许各种制度公平竞争,它占不了上风,所以美国及西方就以各种卑鄙的手段加以阻止; 第五,如果身处西方,你一样会发牢骚,但是,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当然你也可以用选票把总统和政党赶下台,但制度是定了的,制度性的矛盾也总是存在,换了总统也没办法改变,最多只是找个人做替罪羊而已。你跑到美国去,你除开是从现在开始在中国进行原始积累,否则你在美国生活连条狗都不如,要活得象现在这样的滋润的生活,你还是只能在中国实现。当然你也可以说,现在到美国当要饭的也比现在在中国福利要好,那你根本就是一个不讲过程只讲结果的人,你本应该生活在天堂,而不应该来人世走一趟的人; 第六,你把美国近二百年来工业革命和掠夺所取得的成果与中国三十年开放成果比较,中国是实实在在发展了的,这不能不看到,当然建国以来最初阶段不是要自我封闭,而是人家在封杀,你不能闭着眼不看这样的历史环境。我们现在开放了,是融入,努力适应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且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但他们还是以其强势设置新的障碍,这,你也不能闭着眼睛不看到。 编辑回复: 谢谢来信。 第一,今日话题是评论性的互联网产品,并非单纯的新闻专题,不是“只摆事实”的新闻罗列,而是带有新闻判断和解读的产品,请知悉。同时,今日话题并没要求过受众必须相信话题的内容,可以批评和质疑,所以没有“占言论的高峰”、“试图引导”。 第二,当然,在某些时刻,历史发展的变诡性令人触目惊心,比如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但从长期来看,军政府会不会是人民的选择?缅甸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生的故事,正在教育身为近邻的我们。军政府虽然长期把持政局,不承认选举结果,但坦克的炮口终有褪色的一天。 第三,泰国和印度情况又有不同,印度已经做得足够好,泰国还没摸到门道,或者说旧势力的影响长期干扰着政体的运行。但当别人走在吃肉的道路上时,咱们作为吃土的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第四,哥,您发的这段内容我承认我没看懂。中国中下层,是被“资本”坑的吗? 第五,这样吧,我问问广大读者朋友,您现在在中国的生活,滋润吗?您身边去美国的朋友,都活得像条狗吗? 第六,南非也曾经“实实在在发展了的”,突然就“崩”了。突尼斯也曾经“实实在在发展了的”,突然就“崩”了。埃及也曾经“实实在在发展了的”,突然就“崩”了。苏联也曾经“实实在在发展了的”,突然就“崩”了。韩国也曾经“实实在在发展了的”,突然就“变天”了。别怕,我没别的意思。——李慧翔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2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笔记
shuilinxi 2011-3-3 00:21
1科学不是真理。 2科学产生的是模式。但模式是有限的,可以淘汰的。 通过假设,界定范围得到暂时结论,用于服务特定目的。 3科学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而文学艺术赋予其意义的往往是特殊性。 4科学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提取基础上的知识。 5科学和人类的反应存在冲突。 用科学去描述一个人用的是物质属性, 而不能说可爱,聪明,好奇,忠诚,勇敢。。。 6科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还原论和唯物论。 为什么一个理工科的学生要学哲学? 为什么一个文科的学生要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 因为 我们的毕业生缺乏的是 形式的量化的推理能力、均衡的思考、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和理解力。
3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化论和唯物论不能作为世界观
热度 3 iwesun 2011-2-23 16:17
进化论和唯物论不能作为世界观      Me: 进化论?还是退化论?变化论?       王号 : 蛔虫和病毒的 演化历程不符合进化论。   Me:进化论本来就是胡扯。       王号 : 也有部分正确内容,不能一棍子打死。    和唯物论一样,实用主义的角度可用。    进化论和唯物论到最后都是癞皮狗。    但不能作为世界观。    真正的世界观,需要一个观点,说穿电子到人类社会。
个人分类: 杂感集和|232 次阅读|9 个评论
得道曰需悟
热度 1 duke01361 2011-2-23 07:56
得道曰需悟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 人一定不要学古人,朝闻道,不必美到夕可死。人要学会纳道,拥有道。 人道在于人的物质属性和人的精神属性(灵性),物质属性决定了人不得不脚踏实地,而其精神属性决定了人需要在天空中飞翔,此所谓:人法道,道法地,地法天也。 人的灵性绝非物质属性,也不可物质属性,人的灵性决定了人要做梦,要幻想,要期许。而这些决不应该用泛唯物论敷衍得了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何也?诗书承载之道使然也! 做人不能太物质,那样会显得沉闷;也不可太精神,那也让人神秘,难于琢磨。 做人应该在地上走,并同时在天上飞,做到这些就是人的灵性发育。此为人生必修课也。 2011年2月23日晨于北京魏公村
个人分类: My Ideas|26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化学应该是物理的基础
热度 7 iwesun 2011-2-4 01:47
化学应该是物理的基础 从名词上讲, 物理是研究运动的,化学是研究变化的。 由于人们把物理学作为了基础,一切都要用运动来解释,啥东西运动? 物质。 物质的本体的内涵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实在的东东,从这里跑到了那里。 但这个思想到了现代物理学,越来越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说不清是不是那个东东跑到这儿来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其实基础都搞错了。 运动仅仅是变化的一种,一种非常简单的变化。 非常多的变化,是你根本不用用运动描述的。 以运动为基础的唯物论,不闹鬼才是怪事儿,更广泛的意义是变化,而不是运动。 结论: 化学应该是物理的基础。 鸿飞是乐开花了,他一直鄙视物理,说他才是真的起源。 化学家们这回可以扬眉吐气了。
个人分类: 杂感集和|3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了解唯信息论,辩论停止和我对亚辉的祝愿
热度 5 liufeng 2011-1-31 11:05
昨天收获不少,终于得到李亚辉一些明确的回答,地址在:李亚辉的文章 ”石头有意识,需要试验证明么?“ 后的评论列表里 这些回答记录我认为最核心的记录如 下: 1.我提问: 存在“正在进化的物质,进化的意识和进化的信息“么? 亚辉回答: 明确回答你,不存在进化,进化是幻觉。 (我的评论:是谁的幻觉,信息的,意识的,物质的,有意识的物质的?) 2.我提问:有人之前,有没有信号?有没有电磁场存在?有没有物质?电子可不可以给原子核发信号? 亚辉回答:yes (我的看法: 在人(或者生命形式)之前,存在物质(哲学意义),但信号,电子波,电子,原子和他们的交互(科学意义的)不存在,这是生命进化中从物质中分离出来的信息,没有生命物质,就没有这些信息。) 这个问题是亚辉让我回答,我让他先回答的) 3,关于存在和信息的关系 亚辉回答: 我很早就说了,存在=信息。你理解不了信息,用信号也行。不存在进化,信息分解成物质和意识,不是时间的进化,而是一个事物的多面性的取舍,都是同时存在的。 ( 我的看法 ,存在=信息,这是你的定义,不认同,你的唯信息论就没有了基础。 用你的矛攻击你,你要建立存在=信息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你永远正确,但是我坚持了唯物者坚持的体系,而你又没有说出为什么 我们要把存在=物质,转变成存在=信息。不能说出让我们转变的理由,就是我所谓i你没有合理的起点 , 存在=物质的缺陷,是你体系下的缺陷,不是存在=物质的缺陷,之前有人说过你这个问题,因为物质产生信息,也就物质可以囊括你后续的推导,我反复说过,除了起点,后面的推导是相同的,也就是,只要是你推导的,唯物论都能得到,按照奥卡姆剃刀,为什么要用新理论,除非新理论把旧理论推翻 唯物论首先只要承认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就可以了,至于为何物质会产生意识,那个这个体系后续要研究的问题,唯物论允许存在问题,并在客观实践中解决,你不能说,唯物论内有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整个体系就是错的吧,然后你用了“真随机”这个概念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真随机是个可检验,可实证的概念么?如果我在唯物论体系下提出”神仙“这个概念,由神仙让物质产生意识,这是不是也解决了呢?但神仙可验证,可检验么? 昨天和李亚辉讨论到半夜,引发老婆的严重不满,直接把电源给拔了, 没有继续辩论,也没有来得及说byebye,向亚辉说抱歉。 也许是我的特点,对于我不明白而且又非常感兴趣的东西 我会用提问的方式不停的质问,想抓住它的核心点, 并最终得出我的判断,仅仅是我个人的判断。 通过这些讨论,我得出的结论是,李亚辉的思考和研究很有价值,但落脚点落到 存在=信息 ,这是我个人不认同的,但仅仅是我个人,我个人的建议是,不用落脚到 存在=信息 ,而是落脚到 存在=物质 ,是不是也能继续你那些可能伟大的思考。 我的质疑会不会也是将来别人的疑问,什么都好,但是起点老是被人追着质疑,要不要引起注意!! 这些依然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会老是纠缠着亚辉进行争论,我说过,那是我了解一个新事物的方式, 我自认为有了自己的看法,辩论就会停止,并祝愿亚辉写出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文章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23 次阅读|5 个评论
回李亚辉--镜像错乱是唯信息论错误的根源
热度 3 liufeng 2011-1-28 17:15
并非完全否定,站在唯物论者的立场看唯信息论的错误。 应该是镜像错乱,具体的说,你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你 看着看着,产生错乱,坚定的认为镜子里的你才是真实的, 而自身是镜像和虚幻。 你可以说,为什么我不是镜像和虚幻,这就是立场问题, 你站在镜像错乱者的角度,其实你是对的。 关键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唯信息论成立的前提就你要改变你的立场,承认信息是本源,于是所有后续的阐述都成立了,但问题依然是,我们为什么要改变立场,你让我们改变的起点在哪里?李亚辉说了很多,似乎依然没能说明这个问题。 或者 这一点似乎不能作为唯信息论的起点。 有意识的物质用信息描述物质时,同样有 A 能用信息描述和确认的世界 ~A 不能用信息描述和确认的世界 唯信息论唯一的希望在于,用军事命令所有的人类不能说”物质“是起点,只能用“信息”替代,这时,唯信息论的起点就成立了 信息产生意识,产生物质,信息还可以描述意识 ,描述物质 但是如果唯信息论不能用军事命令让人类改变,那么改变的只能是唯信息论本身。 最后再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观点 物质产生意识 意识产生信息 有意识的物质用信息描述物质 用信息描述物质时,一些有意识的物质发生镜像错乱(我胡诌的词), 认为信息就是本源 于是就有了 信息产生物质,物质产生意识,意识产生信息,信息产生物质 死循环的唯信息 论。 李亚辉关于唯信息论起点的阐 述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943 次阅读|6 个评论
唯物论和唯心论
xu782219 2010-7-13 07:00
费曼 唯物论和唯心论 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 1885 ~ 1962 ,丹麦物理学家 ) 和 理查德菲利普费曼(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 191 8 ~ 1988 ,美国物理学家)是两位 量子力学大师 。 费曼说:从常识的观点来看,量子电动力学描述自然现象的理论是荒唐的。但它与实验非常符合。所以我们只得相信量子论。 玻尔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震惊),那谁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我们希望为此而困惑(震惊)了。 例如,按照玻尔对量子论的解释,外在世界的存在并不是自身独立的,而是无法摆脱地与我们对它的感知纠缠在一起的。 这在哲学上颠覆了所谓的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以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唯心论是与唯物论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 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即 物质依赖意识 而存在,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 而量子力学则认为,客观(外在世界)和我们的主观意识(我们对它的感知)原本就是纠缠在一起的,而上述二论认为二者的界限清清楚楚,相互对立,唯物论认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唯心论则认为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这都与量子论不符 。
个人分类: 未分类|7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一时交的作业
Sonny 2009-11-7 15:16
J7 班 湛韬 088111205 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学植根于华夏文明的沃土,由于其体系的多学科组合性与应用特征,中医学理论对于华夏文明有着极好的代表作用。一种医学或疗法的应用价值判断只能是基于其临床疗效的评价,针对其理论属性的抽象的争论在这一层面都是没有意义的。而在哲学层面,中医学时至今日却有着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是要把方法论与实践隔离开来,而只是为了维护真假判断与价值判断间的相对独立性,以反对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混淆概念而产生不合理和不人性的作为。 目前的教科书上及主流意见都是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归结为朴素的唯物论,这种裁定不仅是大而化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合理的。唯物论本是西方哲学的概念,属于本体论的范畴。但是,朴素的唯物论适用的仅是作为中医学整体基础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观点。而对于同样作为理论基础和诠释框架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一些其他解释和描述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概念则是不适用的。这是因为,在阐述人体和疾病时,中医学没有从结构入手,其研究方法不是分析的。而唯物论的方法必定是分析的,因为它的认识目的首先就是对象的结构本质。因此,真正唯物论的医学采用分析的认识方法首先应该发展出系统的形态学。中医学是不具备这一特点的。 阴和阳这一对哲学概念的创造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壮举。阴和阳互根互用、对立转化、交感互藏的关系足以描述和解释人类经验范围内的任何状态。阴与阳不仅仅是一对相反的属性范畴,其概念里有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非但如此,阴阳概念还有着本体论及生成论的意义。当然,阴阳并不源出于中医学理论,但中医学却是其在具体学科中应用的典范。这不是偶然的,首先中医学是中国的医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环境中。其次医学的对象即生物体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自洽的有机体,面对如此复杂精密的对象,人们要么是煞费苦心地将其不断分解,正如现代医学,从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到分子,逐级水平发展;要么就是整体把握、类比取象。古中国有发展成熟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医学便很自然地以此作为基础理论以用于解释、记录医学经验甚至是预报医学事件。 若要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理论特点进行比较,我们从表面看可能会认为中医学的认识方法和结论要笼统和粗糙得多,因为现代医学已经研究到了基因分子的水平,而中医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停留在脏腑、卫气营血津液和经络等宏观且高度抽象的水平。这种比较结论有失公正,这是因为现代医学理论是理性的(当然不否定其经验性),也就是说,现代医学理论的推演和发展结构是可以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表述的;中医学则不具备这一功能,因为它采取的是另外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无法适应形式逻辑的符号和公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理性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医学要遇到人类理性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例如极限问题(无穷追问、芝诺悖论)、明希豪森悖论、休谟问题等。以上问题在现代医学中都得到体现,比如生命的本质和起源之谜就是极限问题的体现;神经科学的发展要遭遇明希豪森悖论;医学伦理争论背后隐藏的是休谟问题。当然,除此之外,现代医学还要面对其发展永远不能满足人类要求的程度的难题。而中医学的理论是可以避免前一类问题的,例如因为其非分析的特征可以避免极限问题;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使明希豪森悖论在这里迎刃而解;又因其远离经验主义的经验原则和理性原则而让休谟问题对之无可奈何,正如此难题对尼采哲学无可奈何。那么,除了发展水平与人类所要求的差距外,中医学的难题在哪里呢?答案在实践里!因为实践是不可被描述的,而中医学高度的实践性使医术的传承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代医学分析的特点使生物体复杂的形态和功能被分解为越来越简单的逻辑联系的片段,医术被清晰地记录和传承下来。反之,中医学理论由于是非分析的,其要求每一个医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努力的参悟建立起个人对医学对象认识的非理性的联系,这在传承的过程中是反复进行的。因此我们在现实中看到高明的中医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然而现代医学在发展,疾病也在发展,人类对生物现象研究的越深入,却发现未认识的也在不断增加。药物多了,疗法多了,技术越来越先进了,但总体来说,病人的数目似乎并未减少。对比现代医学,中医却是十分从容,以不便应万变,不管疾病谱怎么变化,只要人还是人,望闻问切的功夫照样能发挥作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两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样看来,中医学的叙事方式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人们从中医学得到的普遍性的必然性的福利,人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反对主流、现代性、理性、下定义等是有依据的。虽然后现代自身的存在还不能自圆其说,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一个观点:认识的途经不是只有一条,各种途径求得的结果对于人类的价值(相同或互补)都是要被重视的,从而这些途经都是应该得到承认的。 老师您好: 感谢您评阅我的文章,以上论述都是学生平时思考的心得,我水平有限,观点及论述难免有失偏颇,有些甚至可能贻笑大方。但这里的所有内容都是我真实的想法,希望老师指明斧正,感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32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谈唯信息论--新时代的唯心论变种?
liufeng 2009-10-27 22:21
看了亚辉的唯信息论起点,继续扔砖头: 先用唯物论的观点描述一下唯信息论的造反历程,至少唯信息论不能否定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1.原本世界静悄悄,什么也没有,或者什么都有,存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存在, 2。物质产生意识,世界开始热闹,对于意识,存在是零,也是无穷大。 3。意识开始认识存在,为了描述存在,信息出现,含有意识的物质可以用信息描述存在,还可以用重新组合的信息改造重组存在(但必须利用物质)。 更大的混乱产生了,因为可以任意描述物质和意识,信息开始产生错觉,认为信息就是存在,开始造反,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物质和意识都是自己的产物。有趣的是产生错觉的信息确是包含在物质意识里的。 无论信息多么强大,有两个原则无法违背,互斥并存和信息死循环。 全能上帝举石头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互斥并存的问题。 描述这个信息的人要同一个上帝在同一时间既举起石头,但又同时不能举起石头,这是唯物论者利用了信息的死穴,信息可以任意组合,但不能违反那两个最高原则。否者物质就不会配合,物质无法实现,这样的组合就会被抛弃。 物质不存在这个问题,不受这些原则的限制,大不了收回意识,收回信息,世界重新静悄悄,想造反,先把限制突破。从这一点看,信息还当不了爷爷。 作为意识的儿子, 唯信息论也许就是新时代条件下的唯心论变种,但要表明唯心论不是贬义词,因为它会让我们认识世界变得有趣和丰富多彩。 其实问题的核心并不是谁是第一,不管物质,意识,信息,谁当爷爷,往后的推导必定会殊途同归,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物质会产生意识和信息,或者为什么信息会衍生物质和意识。动力源泉是什么?似乎没有人讨论(简单归因与神的人不算在内)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92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