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捐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拾荒老人捐助百名贫困生离世 20年未尝肉味
redtree 2016-1-16 23:12
拾荒老人捐助百名贫困生离世 20年未尝肉味(图) 2016-01-16 14:43: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原标题:拾荒老人捐助百名贫困生离世 20年未尝过肉味(图)) 拾荒老人 拾荒老人 拾荒老人 据山东省招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官方微博,“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刘盛兰老人因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16年1月16日5时30分在市人民医院安然离世,享年93岁。 刘盛兰是山东省烟台市所辖的招远蚕庄镇柳杭村一位孤寡老人,靠拾荒度日。 20年来,他几乎未尝过肉味,却将拾荒得来的10多万元人民币慷慨捐给了全国各地100多个贫困学子,自己每年的生活支出不过千元。其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无数人由衷感动。 年轻时的他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6年就开始拾荒助学。17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刘盛兰把所有积蓄都捐了出去,多年来节衣缩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菜也是从菜市场里捡来的。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但刘盛兰自己却感觉非常心安。 这些年来,他没尝过肉味,没添过新衣,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可却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在老人的房间里有一个他珍藏的蓝色布袋,里面装的是汇款单和孩子们写的成摞的信件,有的甚至不知道刘盛兰性别,称呼他“刘奶奶”、“刘阿姨”。 2014年2月1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中,刘盛兰光荣入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刘盛兰老人曾获荣誉 2005年1月,在CCTV感动中国之“长城杯”感动烟台2004年人物评选活动中,刘盛兰老人以高票当选“感动烟台”年度人物。 2012年1月,烟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举行颁奖典礼,刘盛兰当选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013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仪式上,刘盛兰获得“感动奖”。 2014年2月,刘盛兰获得“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2015年11月,刘盛兰获得“山东省道德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5年12月,刘盛兰获得第九届“中华慈善奖”。 看孩子们的照片,读孩子们的来信,是他最幸福、最充实的时间。那一刻,你会发现老人的眼睛是多么的闪亮、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 20年,老人就在这座城,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骄傲!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这个93岁的老人,这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老头儿,用自己的余生,构筑了一座挺立天地的精神殿堂。
个人分类: 人物|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捐助哈佛还是捐助北大?
热度 65 weijia2009 2014-7-27 16:43
捐助哈佛还是捐助北大? 贾伟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协议,出资1500万美元 (约9300万人民币) 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以资助中国贫困学生接受世界一流教育。 此举一出,引来网友热议。 诺丁汉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树洁义愤填膺地把老潘和日伪时期汪主席作了个类比:汪精卫投靠日本,没有导致中国灭亡; 潘石屹把钱撒给美国大学,更不会导致中国大学的败落。老姚同学接着铿锵有力地说: 潘石屹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没有关系,就权当中国这片土地,中国那些傻X到底的买房子,养肥了一个不孝之子,让他显摆去吧。有良知的中国人,大有人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依然是历史的必然! 其他网友们也跟着纷纷吐槽:老潘为啥不捐给中国高校? 中国落后地区的教育需要改善,9000多万人民币为何捐给美国?潘石屹是在为哈佛贫困生捐款还是为自己儿子买哈佛的入学通知书?网上还出现了一个民意调查:你赞成潘石屹捐款给哈佛还是北大? 今天的公众人物,怎么做事都会有争议,捐了钱会挨骂,不捐钱也会挨骂。网民有议论的权利,潘石屹自然也有花自己钱的权利。我在这里提供两个评论。第一,资助中国的贫困生上美国哈佛或其他高校,可能并不需要跑到对方高校签合同,把钱送过去的。你可以在中国或其他地方 设立一个基金会 即可,那些被录取的贫困生来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基金会向学 生(也可以代学生向校方)提供学费以及其他费用。潘总真心为中国培养人才的话,可以仿效三十年前创立的 CUSPEA 以及 CUSBEA 项目,真正为国内优秀的贫困学生到美国一流高校学习开辟一条通道。当年的这两种奖学金,一个是 李政道 教授发起的,为中美物理学联合招生项目(China - 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另一个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 吴瑞 教授(Ray Wu)发起的,为中国优秀学生赴美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项目。很多人不相信潘大企业家是在真心搞慈善,但我想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今天的中国富商们财富的确已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层次了,思想境界是个什么样的层次,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个评论是关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梦。最近一些年我内心依稀仿佛好像总有个奇怪的感觉,那就是我们大学的发展路子有点不太对劲。大学努力的应该是教育和研究上的持续进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 为社会培养杰出人才和贡献卓越思想,但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把核心目标锁定在“世界一流大学”上面。在世界大学之林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应该是大学发展的一种自然结果,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过程或一场运动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搞。咱们换个角度来看, 美国(前十几位的)顶尖大学都是私立的,也就是说它们主要是靠社会掏钱捐助和交纳的学费存活的,当然美国顶尖的公立大学也都有较强的吸金能力。你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社会便给你回馈,向你输送钱财,让你活得越发的滋润。学校越是办得好,民间资本越是愿意流向它们。所以说一流大学彼此间比的是谁对社会的贡献大,谁的毕业生日后更成功,谁的思想和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我们这些“正在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如985以及211们是靠行政拨款吃皇粮为主的单位。我们越是把力气花在如何“世界一流”的表面功夫上,距离社会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要求就越远,社会上的财富就越不愿往学校捐,使得我们名校们对皇粮的依赖也就越深!从学校的角度去理解,给钱者就是衣食父母,谁给钱就得听谁的,这个“资金来源”某种程度上在悄无声息地左右着学校的理想、价值取向和前途。 再回到题目中的疑问 – 咱们潘总们口袋里的钱今天会往哈佛还是北大捐?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比较明了了吧?
12435 次阅读|79 个评论
请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曾经我的学生李庆春!
热度 19 xiegming 2014-3-29 23:54
0:03 2014/3/31 非常感谢 大家的热心捐助! 这里就不一一回复了,也祝愿各位好人一生平安! 今天通过微信突然得知曾在我实验室交流学习过的一位同学不幸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这位同学叫李庆春,研二之后来的我们实验室。山东来的孩子,虽然相对学术基础不是很突出,但是做事很踏实,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和我咨询讨论之后,做出了报考自动化所博士研究生的规划,并最后顺利考上。之后还和我联系过,我鼓励他好好读尽早毕业。 如今想不到一下子出了这个事情!现在他急需骨髓移植,配型已经有了,但是手术费需要50万,这对一个农村的孩子是一笔巨额费用!在此真诚呼吁科学网的各位朋友能够献上一点爱心,多少都可以,量力而行。 谢谢! 捐款方式: 银行帐号: 6228 4800 1096 5555 112,中国农业银行北京科院南路支行,户名:李庆春 支付宝:liyouth10@163.com (姓名:李庆春) 李庆春妻子潘玉丽联系方式:18311473178 2012博士班部分同学联系方式: 许锡锴:15652970018 许家铭:15210601863 杨阳:15910655101 张驰:15652769331 赵朝阳:13717958114 相关信息如下: 【捐助活动倡议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f1bf2fd0101gklj.html 】 【李庆春简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f1bf2fd0101glk6.html 】 【捐助款项公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f1bf2fd0101gkw0.html 】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13636 次阅读|31 个评论
杨同海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热度 4 jiangxun 2013-9-8 00:24
作者:蒋迅 杨同海教授与受资助的学生见面(2013年暑假) 我的这篇文字起源于前一篇:“ 杨同海的数学与人生 ”。借此机会,我想再次感谢《数学与人文》编辑部采用了我的文章,感谢科学网编辑把文章推到了精华区,使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杨同海教授的故事。如果你能够被他的事迹感动的话,那么就请您继续看一看接受资助考上大学的一些孩子是些什么样的人。 一到暑假,杨同海教授的心就飞回了中国。今年暑假,他应清华大学数学学院院长肖杰的邀请到清华大学访问。而他当然不会忘记他的那些学生们,那些接受家乡教育基金资助的乡村孩子们。他一如既往地回到了他在安徽省休宁市的老家去看望他的学生们。暑假之后,他给我来信,信中流溢出喜悦的心情,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很多孩子已经上了大学。 杨梅 同学来自山沟。她在五年前上高中时,有过自卑,感觉到过无助,甚至想到过放弃。特别是高中以来,陌生的环境加剧了她内心的恐惧。后来,她接触到“中美爱心” 。“中美爱心”是杨同海成立的“家乡基金会”在国内的合作组织。在基金会的关爱下,她的学习也渐渐上了路,分科以来我一直稳居年级前列。高考中,她以文科599分录取到中山大学。她说她必须问心无愧!对的起关心我的人,更应该对得起自己。她表示,要去当义工,志愿者,参加环保等社团的活动。 严瑞 同学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本来家境还是不错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他的父亲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换骨髓的费用远不是这个家庭所能承受的,于是他的父亲选择了保守治疗。尽管如此,治疗的费用仍旧很高,贫穷的家庭负债累累。在他父亲的老同学的帮助下他才得以继续上了高中。就在这时,他的爷爷又被查出骨癌晚期。双重的打击让家根本无法应对,他和弟弟的学费没有了来路。在他上高三的时候,“中美爱心”帮助了这对小兄弟。虽然只有一年的资助,但是他感觉到了温暖,看到了光明。他相信,只要不懈地坚持,他一定能够完成学业。他认真刻骨地学习,希望能考上大学。但事与愿违,他高考失常,与二本失之交臂,只考上了三本。高昂的学费是难以承受的。当他的母亲知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出去工作。他替母亲担忧,觉得缀学打工。这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父母的一直反对。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认为就应该多读书,才能有出息。他说:“我想读书,我想成为一名有用的人。以后的我,不论怎样,都会回报社会,以自己微薄之力去帮助所能帮助的人,让爱心传递下去。” 沈珍珍 同学现在是皖南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她在在今年的护理操作中拿到了优秀奖,也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接下来她将准备英语六级,而且今年她也辅修了一门课程,她希望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得更多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扎实基础。她表示,在课余的时间她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她也是一名国家志愿者,希望尽她自己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将爱传递下去。 李文杰 同学于2012年走进了巢湖学院的校园。他在大一学年获得各科满学分。通过竞选他通过竞选我当上了班干,进了学生会,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今年暑假,他到宁国报社见习,参加并独立完成了“宁国交通文明”的部分社会调查任务,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又奔赴港口,南极两个乡镇做了“农合行”支持农民抗旱自救的采访,并实事求是的写了一篇文章,以实习生身份刊登在8月16日的宁国报上。假期他跟随带领老师下赴宁国几个乡镇走访了部分“中美爱心”资助的大学生。陪同美国来宁的爱心人士陈伟坚教授到他资助的四个学生家走访。他决心,“争取明年的今日能向所有关爱我的人上交一份问心无愧的合格答卷”。 杨晗 同学考上的是华南理工大学。他在暑假里去韶关市恩村支教。感触良多。在支教期间,他有过迷茫和疑惑,因为那些小孩子中认真听课的很少,一度让他怀疑去支教的必要性,团队也深入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下乡本就不能用是否必要、是否有用去衡量,十几天的时光,能给支教地区的小孩子带去的东西是有限的,能给支教地区带去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做了,他们无悔。他认为,这是一种信念和执著,此次支教还是收获良多的,不论是对支教团队,还是对于那些小孩子来说,这十几逃诩是十分珍贵的记忆。对未来,他感到有些迷茫。但是他相信迷茫时暂时的,自己在大三肯定能找到明确的努力方向。 万路 同学考上的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她认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情捎诩有了提高。整个暑假,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发一个系统“挚友网”。这名字听起来挺酷的,让我想起自己以前也搞过一个网站。虽然“挚友网”目前只是刚刚起步,但是功能基本都可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与建立,注册,登录,搜索好友,资料下载,后台管理等功能都有了眉目。她期待著与大家分享他的成果,我也很希望能在这个网站里结交挚友。 汪志远 同学现在已经是安徽农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了。他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联系一些单位,通过帮其他的老师做实验学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作为一名受资助的大学生,他自己心里很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的帮助,更应该学会的是感恩,感恩别人的帮助,尽自己的努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大三里他参加了一些志愿活动,像义务献血,爱心图书收集,为灾区义卖筹款等活动,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让他的生活越来越充实,让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快乐。今年他家里旱情非常严重,长时间高温不下雨,家里地里好多庄稼都干死了,家里一年的生计靠的就是地里的庄稼,那些不种田的人、不靠这些过活的人怎么能理解农民此刻心里的焦急。回到家里,面对如此严重的干旱,妈妈每逃诩眉头紧锁,早上四点多就得起床去河里提水浇菜地,快到中午实在太热了不能浇水了就在家弄其他的事,下午又继续浇水浇到很晚,感觉每天脑子里除了浇水还是浇水,可是尽管这样,由于干旱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很多庄稼还是干死了,看见那些枯萎了的庄稼,他心里真的很难过。他说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帮妈妈多干些活。这话听起来多么地朴实啊。 程丽 同学走进安徽商贸职业学院大门时有些失望:商贸学生男女生比例1:9。就这样在“女儿国”里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她原来计划在大一时做些兼职。没想到的是晚上要自习,一下子计划都被打乱了。在快要步入冬天的时候,学校要求晨跑,早上必须五点就要起来,那时天很冷全班很多人都想放弃可她为了一等奖的800块钱都咬牙坚持著。暑假里,她出去打工。这段经历让她成长了很多,也让她明白了很多,让她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赚钱是有多么的艰难与波折,也让我感谢我现在能拥有的一切,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施伯伯和陈阿姨,你们和我素不相识却依然从自己的工资里省下那么多钱来资助我,真的是拥有一颗纯正的善良之心才能做到的。 秦荣 同学在安徽外国语学院上学已经一年了。在大学,每逃诩是重复著同样的生活,有时候会觉得学习有点枯燥,但是,他觉得能坐在大学的课堂里,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暑假里他找了一份暑假工,在镇上的工厂里打工,做修边工,每逃诩接触这些橡胶,味道很是刺鼻,正是因为打工,才让我真正的认识到,赚钱是不容易的,只有好好的读书,以后的出路才会更好,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以及支持自己的人。 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我不一一介绍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伸出爱心之手,帮助一下家境困难的孩子们,你会看到一个成果的,你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高兴的。 连接: 家乡教育基金会 (HEF) 宁国市中美爱心教育发展促进会
个人分类: 谈数学|757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热度 2 wzpwlsbio 2013-8-9 16:57
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他已76岁,和妻子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他从来没有穿过名牌衣服,眼镜破旧不堪,佩戴的手表是地摊上的震塑料手表。他不爱美食,最喜欢的是价格低廉的烤奶酪西红柿三明治。他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外出通常都是乘坐公交车,他曾经的公文包是个布袋。另外,如果你和他一起到小酒馆喝上一杯啤酒,他一定会仔细核对账单。如果你住在他家里,睡觉前他一定会提醒你把灯关了。 一个贫穷而吝啬的美国老头有什么好说的?那么让我们看看他76岁以前都做了哪些事:他曾为康奈尔大学捐献了5.88亿美元,为加州大学捐献了1.25亿美元,为斯坦福大学捐献了6000万美元。他曾投入10亿美元,改造和新建了爱尔兰的7所大学和北爱尔兰的两所大学。他曾建立慈善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的腭裂儿童做手术提供免费的医疗费用……。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40亿美元,还有40亿美元等待捐献。    他就是全球免税集团DFS的创始人--对己吝啬待人大方、喜欢挣钱却不喜欢拥有钱的查克 费尼。目前,查克 费尼还有三个愿望:一是在2016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否则死不瞑目。现在,这笔钱正以每年超过4亿美元的速度流向世界各地需要的地方。另一个是为富豪们树立一个榜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做出馈赠”。据说,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深受他的影响并已付诸行动。媒体追问查克 费尼,为何非要捐得一干二净?他的回答很简单,却真正震撼,他说,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335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张进财校友捐资工学院,支持“功夫队”发展!
热度 1 xiegming 2013-5-16 01:15
注: 真心代表同学们向慷慨解囊的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从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也能够回馈北大! ------------------------------------------------------------------ 5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1988级校友张进财先生向工学院捐资30万元,支持北大工学院机器人代表队“功夫队”的发展。工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东晓 、助理院长 李咏梅 、“功夫队”指导教师代表 谢广明 及“功夫队”全体同学参加了捐赠仪式。 北京大学机器人代表队“功夫队”是北大在机器人竞赛领域的唯一队伍。自2004年成立以来,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为北京大学和工学院争得了多项荣誉。在2012年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友理事会上,“功夫队”的队长刘傲同学向与会院友介绍了“功夫队”的发展特色和取得的成绩,赢得了广大校友的关注。其中,张进财积极和学院联系洽谈,提出捐资30万元,以支持“功夫队”的未来发展。 在捐赠仪式上,张东晓和谢广明先后向张进财的捐赠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张东晓充分肯定了“功夫队”近年来的发展,并指出,北大工学院的目标是建设最好的工学教育与科研机构,成为中国原创技术的发源地和国际工程科学的重镇,打造全球工程科学教育的中心。这一“工学梦”的实现,需要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广大校友的热心支持。谢广明表示,将带领“功夫队”的同学们更加积极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回报校友的大力支持,也为建设世界一流工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同学们也纷纷表态,要好好珍惜各方面给创造的条件,争取更好的成绩! 张进财校友一直非常关注工学院的建设,也对工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建议,早在此次捐赠之前,张进财就曾捐资50万元,成立院长基金,支持学院建设。在仪式上,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大工学院的发展,助力北大“工学梦”的实现。 仪式最后,张东晓常务副院长向张进财先生授予了荣誉证书。 签约
个人分类: 机器人比赛|110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闲置衣物的,可以尽快寄到这里!
热度 4 biofuture 2012-12-23 00:09
有闲置衣物的,可以尽快寄到——四川省凉山昭觉县竹核乡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尤其是冬天的衣服、鞋子。现在到处都降温了,估计凉山地区更是天寒地冻的,那边有很多人依然贫困,缺少保暖的冬衣,尤其是小孩子。我与这个组织公布的联系人联系过了,他们也接受成人的衣服。 我想很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应该都会有不少闲置的穿不了了或不想再穿的衣服,或许也会像我一样,觉得扔了真是浪费,想送人周边又没有合适的接受者,那么,建议大家可以寄到一些贫困地区送给需要的人,也不失善举,只需要付出一点邮费而已,一定会收获内心的充实。也许你正如我以前一样,有此想法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寄,那么我建议,可以寄到下面地址: 四川省凉山昭觉县竹核乡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罗阿呷 18282853706. 0834-8336186(其实网上都有他们的信息的,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机缘巧合,可能都看不到他们的信息。) 当然,衣服要干净整齐。 现在正是寒冬!正是雪中送炭时!
297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走过看过之摄影慈善
热度 5 zhangt10 2012-10-21 23:17
前一阵在国内晃悠了下,比较低调,是因为做了些不太适合讨论的副业。一个朋友的外婆耳朵比较背,她都和老朋友说哎呀呀好好的工作不做,去弄什么瓷砖呀。。。当然,瓷砖比起慈善,在中国还是相对容易做的。。。 国外的留学生,职业人士也都有各种回报祖国的形式,其中一种就是资助贫困地区或者城市打工者孩子的教育。买个课桌,做套制服,盖个宿舍,捐些读物。我们很多人在出国以前也是得到过好心人帮助的,等到我们自立自足了,给社会一些爱心的回报也是应该的。 现在国家经济好了,渐渐一些边远山区学校的环境在逐渐改善,可是很多其实不是那么很偏远的地方,由于发展的局限,居然还是有吃不饱饭的小学生的。 曾经和筹集捐款的朋友讨论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不同。很多这些交通已经很方便的落后地区,给困难家庭金钱资助应该跟进帮助他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抓住商机。很多这些家庭是因为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出事以后落进了贫困的,没有务农的能力不意味他们没有工作能力,尤其这些以前的落后地区逃过了前十多年工业化污染影响,正是可以转型旅游服务产业的时候。 上次去访问某个贫困地区小学的时候,一方面为了当地生活的艰苦而难受,另一方面又有对当地风光的赞叹。廊桥!古道!老宅!碧水!蓝天!其实,把这些景点拍下来做成自驾游自助游的某地N大必游敲章护照本儿卖钱给学校的 收入,一定要比筹集到的那些捐款多呢。 其实科网摄影发烧友也可以搞个这样用摄影做慈善的呀。。。又能发表(!!),又做好事。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26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北京的记者朋友看过来
热度 2 metanb 2012-5-10 11:04
本人郑重宣布:希望通过我认可的记者,捐助清华非正常死亡硕士生严俊的父母1000元人民币。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2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談科學救助與科學捐助:以玉樹震災為例
LEOLAND 2010-4-20 13:16
曲津華 青海玉樹414大地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很大,連日來的救災行動也都在緊張進行中。與搶險救災幾乎同步的,就是來自各方面的捐助行動,種種善舉表達了社會對災區人民的關心和愛心。 關於救助,政府的行動是積極的,但是否足夠科學和有效,是個問題。若有不科學和低效,而且是四川地震不久、得到血的教訓之後的情況下,那又如何向社會交代? 據多方面消息,玉樹震區恰恰是中國大陸三江源頭的所在,地廣人稀。經自己動手查尋(而不是從滾動不停的新聞中獲知),玉樹州人口有27萬,震中玉樹縣人口有8萬,面積为13000多平方公里,可見當地人口是比較稀少并分散的,而且幾乎都是藏族同胞。連日來大量的救助人員、物資和救援行動集聚於玉樹縣城結古鎮,而有關縣城之外的各個民居點以及寺廟的救援行動卻少有提及。昨19日晚,央視新聞臺報導又救出了存活五天的藏族祖孫倆,看其氣色很好,正納悶間又知是家屬天天給其送飯(其它頻道大概沒有如此詳細內容,估計會剪輯掉後面所說的送飯細節)。這就怪了,五天內都沒有救援人員去那裡?!這次還有一怪,就是沒有聽到直升機參與的消息(可做空中巡查,因當地民居比較分散),也沒有聽說空投物資救助偏遠民居的事情。以至於在空中和地面運輸不停、大量物資湧入堆積的五六天后的今天,媒體還在報導當地缺衣少被,在極度同情當地災民的同時,也可見救助行動的不太科學和不太高效。 說到這裡就帶出了下面一些問題,也似乎是已被忽視的問題,就是無家可歸的受災人口究竟有多少?他們的需求是否應如四川大震災那樣搞一次全民捐助?幾天來深圳的FM89.8新聞臺一直在不停地廣播呼吁市民捐款捐物(至少在本文成文時還是),卻始終不提這個數字,更催生上述疑問。各種新聞媒體一直在報道傷亡和失蹤人員的統計數,引起了各界的嚴重關注,并因此而喚起了人們的愛心善舉。但是,為什么媒體不大提受災人口這個非常重要的參照值?央視新聞臺的滾動新聞看了不知多少次,一直沒有得到這個概念。 我們說,社會各界的捐款很有必要,這體現的是博愛這種人類的核心價值。但是,捐款捐物這種行為天然地具有經濟的屬性,也就天然地具有可量化的本質。捐款捐物,其目的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對象,而這也是有數量特征的。那么,多少人受災就顯得很重要,公布其人數也很必要。因為,這絕對是進一步采取施救措施的前提和決策依據,也是衡量救援行動成本效益的依據。因為,效率是成功做事的保障,高效的救援也是救援各方力量的共識。 我們說,對受助對象的捐助,要以滿足其需求為目的。如果我們各個省市地區縣鄉都不太知情地來一次四川地震似的全民捐助大行動,會不會脫離實際?現在網上查知玉樹受災人口有10萬,其中有多少是無家可歸的?假如以其之名而有50萬床被子和5萬頂帳篷被捐出,是不是超出所需?假如確實捐了這么多,是否都要運去?那樣運輸成本又是多少?若不運去又如何解釋?捐助物資積壓了會否耗損?耗損了是否辜負了捐助人的愛心?若捐助的是食品,保質的問題可能更嚴重。如果捐助物資用不完而用作其他用途,也要想好如何向捐助人有所交代。至于捐款的使用問題,社會上的有關討論一直很多,不做贅述。在受助人數和已獲得救助額(含已在很近的路上)都不很清晰,而媒體又不停呼籲捐助的情況下,過度捐助乃至浪費的事情極有可能發生。如果因為行政方面的失當而真的如此,那就太不應該了。 要補充的是,對于災民的居住問題,在用帳篷救急之后,是否可以把一年多以前四川災區所騰出來的板房運去不很遠的青海玉樹?如此一舉兩得的事情,為什么沒有被有關方面的政績思維所顧及到?如此問,是因為筆者半年前曾從九寨溝乘車到成都而一路經過地震災區,不時看見成片漂亮新建築和閑置板房,現時那里應該有更多的板房閒置了。而且,板房總比帳篷要好很多。 在講究科學發展觀的今天,科學救助和科學捐助也是重要的研究課題。畢竟,良好願望也要由科學原則與方法予以保障。總之,善款需要善用,善舉也要被尊重。 2010-04-19
个人分类: 时报时评|2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1:建立科学网基金/Help版
whitesun 2009-10-28 19:10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初涉科研的青年学者走好科研之路,我建议科学网可以设立一个科学网基金或Help版,当遇到tu博士这样的事时,能为他女儿捐点钱,遇到一些读博同学无基本的生活费时可以支助点。具体做法可由科学网编辑负责人等牵头实施。以下是我的一些基本鼓励性想法: 1.热爱科学网的有心捐助的教授们,想必1年拿出几百或一两千没什么问题; 2.有较多科研经费的,可以捐助支持博士生或青年教师开一次会议或出一次版面费; 3.捐钱难得话,捐物业可以,例如可以捐助一些旧的实验仪器,如ARM卡发板,交换机,笔记本等; 4.捐机会,帮助一些无良好科研环境的年青,去到贵所、室进行短期学习; 5.捐思想,可以建立专家对学生的一一关系,帮助一些在课题中遇到问题的博士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6.捐苦力捐技术,例如帮助修电脑,改论文,搭建实验环境等等。 我想可以成立一个捐助或基金版:希望捐助的人列出自己捐物捐钱的清单,而希望得到捐助的人可以提出自己需求。而遇到较大且需捐助的事情,可由科学网相关负责人代劳组织。 广告语:几年前我曾幻想成立白太阳科学基金,实在无力办起来,科学网是个人才济济,科学家多多,且与科学关系十分密切的地方,这里到处有需要科学捐助的青年学者,而且也有大量有一定捐助能力的学者,有办起来,办好的可能。希望得到大家支持。 我目前能捐助的有: 1.维护普通个人计算机软硬件,善于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2.安装和配置Linux,Windows Server一些常用服务,例如做个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搭建一个分布式的Map/Reduce环境等等; 3.为合理和有效处理计算机病毒提供良好建议,并能手工处理一些病毒; 4.愿意花时间寻找一些关键软件、论文、资源等等。 我希望一周最多提供一天时间的捐助,且有价值认可感,这里指的不是用钱衡量,而想真真帮助需要获得帮助且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人。如您的课题中需安装Linux服务器下的一些软件且遇到困难,我愿意出力尝试解决,若在您发论文时,能提到我帮助,那更是荣幸。 如需上述帮助,可留言,协商时间。 提醒:我不是时间多的没地方打发,而是希望能为科学多做点实事。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45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