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天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多名科学家质疑天河工程不可行 项目参与者:自有考量
热度 1 lulingkxw 2018-11-23 10:38
多名科学家质疑天河工程不可行 项目参与者:自有考量 2018年11月23日 06:01:01 来源: 新京报即时新闻 1195 人参与 337 评论 原标题:多名科学家质疑天河工程不可行项目参与者:自有考量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王俊见习记者吕银玲)今天(11月22日),中国科学网报道《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再次让“天河工程”引发关注。 该工程由青海大学国家实验室承担,基于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团队的“天河理论”,提出利用三江源区天然的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 “天河工程”一直面临诸多争议。科学网援引多位气象、大气领域专家意见,称该工程“气象学界集体缺席前期论证”“荒诞幻想项目”“没有物理内涵上的创新”等等。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认为,“这是一个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居然得到立项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科学网援引多位气象、大气领域专家意见刊发文章。图片来源:科学网截图 新京报记者今天联系到部分实名批评的科学家,他们表示,言论系个人观点,未经过调研。 陆汉城对记者表示,该工程既没有科学基础,技术上也不可实施。由河道专家主持的“天河工程”绕开了气象专家,项目中使用的图表等基础材料,都是气象领域“小儿科”的内容。 陆汉城认为“天河工程”的科学基础经不起推敲。“天河工程”来源于王光谦院士的“天河理论”,而气象学家几十年前已经发现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分布带,称之为“atmospheric river”(“大气的河”),实际上没有区别。 针对“天河工程”提出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陆汉城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是不成熟的技术,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少量试验,大规模造福于人类是不现实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孙继明认为,科学上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云降水物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完善和全面,还没有人工干预晴空大气形成云和降水的理论和技术。孙继明告诉记者,自己与其他气象专家没有就该工程交流过意见,但“不约而同地有同样的意见”。 2018年3月,青海省、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天河工程”项目签订战略协议,将建设我国首个应用于空中水资源探测的专用星座“天河一号”,预计到2022年,完成六星组网,2020年将发射01、02星。 陆汉城表示,目前全球气象观测网已经可以对全球大气所有变量进行深入观测研究,再建新的观测系统系统,或将是重复建设。 记者今天联系到两位“天河工程”参与者,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黄跃飞对记者回应;“天河工程”有自己的考量,正在进行中,“我们就做自己的事,现在不接受采访。”另一位参与者也表示不接受采访。主持项目的中科院院士王光谦一直未接通电话。 对话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 新京报 :你认为天河工程是不可行的? 陆汉城 :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项目,第一没有科学基础,第二技术上不可实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立项。 首先,科学基础经不起推敲。天河工程来源于王光谦院士的“天河理论”,所谓“天河理论”,气象学家几十年前已经发现了,有气象学家将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分布带称为“atmospheric river”,就是“大气的河”。 王光谦院士把这个变成了自己的“天河理论”,实际上没有区别。 “大气的河”理论是大家都知道的理论。大气中的水汽分布,永远与大气运动紧密联系,这与地表水有本质区别,地表水是有边界的,而大气中的水汽分布是三维空间弥漫式分布,而且随时间变化,垂直、水平方向上分布都不均与,有可能形成水汽集中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大气的河”,这是全球气象工作者都非常清楚的。 项目组给出过一张图,表现全球大气中水汽分布的集中带,这个气象专业本科生就做得出来,很小儿科。项目组只是把大气科学中的常识变成了理论基础。 最重要的是,形成降水的机理比较复杂,既与大气运动有关,也与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动力学过程等都有关系。降水的物理机理,是全球气象工作者攻关几百年的科学目标。 我们知道,降水必须要有云,但有云不一定就能降水。怎么把水汽变成云,云变成降水,这是自然规律的现象,不可能就像地面的南水北调一样机械调动。 新京报 :天河工程计划人工影响天气,有可行性吗? 陆汉城 :全球气象界都认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是不成熟的技术,只能在局部地区进行少量试验,大规模造福于人类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干预了大气环流,就是干预了地球系统,人类能力还达不到,技术上不可行的。 新京报 :天河工程即将组建气象观测卫星网。 陆汉城 :目前全球的气象观测网,包括卫星观测、海基观测、地面观测等,已经可以对全球大气所有变量,包括温度、气压、水汽分布等指标进行深入观测研究,再建新的观测系统系统似乎没有必要。 现在高分辨率的观测工具是非常先进的,稍微接触气象领域人士就知道。 新京报 :你是怎么了解到这个项目的? 陆汉城 :我最早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的,后来上网搜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但这个项目本身是属于大气科学、地球科学,却绕开了大气专家。项目是河道专家组织的,如果是河道工程,我也不懂,但我在气象领域工作了50多年,后来发现问题太严重了,可以明确说,他们敢跟我面对面答辩吗? 新京报 :气象专家普遍都认为这个项目不可行吗? 陆汉城 :我与全国气象工作者都有交流,至少跟几十个专家交流过这个工程,没有一个人认为我是不对的。不能不根据国计民生迫切需要而好高骛远,浪费人民的财产。 新京报记者倪伟、王俊、见习记者吕银玲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9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天河工程
热度 2 YF2015 2016-9-11 22:11
“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 近30多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河流径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25年将有可能面临物理性缺水。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但西线工程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等原因,尚处于论证阶段。 2009年经我国三江源 科考队考证,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 卡日曲 为 黄河源 头, 输送占黄河总水量49%; 沱沱河 为 长江源 头,输送占长江总水量25%; 扎曲 为 澜沧江 源头,输送占澜沧江总水量15%。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祁连山脉在青海境内东西长870公里,南北宽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 岗则吾结 海拔5808米为极高山外,多为高山。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山岭组成,其间有谷地分开。广义的祁连山脉中的次级山岭,从北到南分列布。 柴达木盆地 高寒缺氧,少雨多风,高原 大陆性气候 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5.1—5.9℃,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40℃。年均降雨量为100—300毫米,西部地区一般只有十几毫米,年蒸发量为1000-3000毫米,山区无绝对无霜期,平原无霜期在70—215天之间。 白刺 和 梭梭 等耐盐碱干旱的植物柴达木盆地的主要植物。 盆地内有大小河流160多条,比较大的河有柴达木河、 巴音 郭勒河、察汉 乌苏 河、 格尔木河 、那棱郭勒河、诺木 洪河 等,这些河流哺育着盆地肥美的草原和农田,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气候。盆地四周高原上长年不化的冰川雪层是这些河流的重要水源。 河流具有内陆性,一般比较短小,呈向心式分布,绝大部分河流注入盆地内的湖泊或渗入地下。盆地中大小湖泊90多个,总面积20000多平方公里。较大的湖有察尔汗湖、达布逊湖、 尕斯库勒湖 、 苏干湖 、 托素湖 等。这些湖大多是咸水湖。
个人分类: 科学|568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天河一号”:国之重器 超算英雄
热度 2 nipy 2015-1-14 10:36
“天河一号”:国之重器 超算英雄 2015-01-12 三湘都市报 科大生活助手 1 月 9 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国防科大“天河一号”超算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位来自涟源的湖南人、“天河一号”工程总指挥廖湘科,作为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代表发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1983年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银河”第一代巨型计算机开始,历经数代中国科学家的艰苦探索,中国超算终于冲上世界之巅,大显王者风范。“天河一号”,被誉为“国之重器”。 这个光荣的胜利者的故事,要从屈辱的玻璃房故事说起。 引子 在国防科大,很多人都听说过玻璃房子的故事。 对于高性能计算机,欧美国家长期对中国禁运,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禁运工作的组织。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气象部门想从美国克雷公司进口一台计算机,美国人死活不肯卖。后来好不容易松口了, 但美国政府要对出口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监视,即在计算机机房安装监视仪器, 机器也要封在玻璃机房里,由他们自己人使用监控,不许中国科技人员进去。 2010 年,国防科大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勇夺国际 TOP500 排名第一。总设计师杨学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沉重地谈到自己亲眼看到玻璃房子的心情:“这段真实的历史,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中国土地上,被外国人拒于‘技术大门’之外,就像农民自家没粮,母亲自己没奶喂孩子。” 面对西方国家如此严密的技术封锁,以慈云桂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坐不住了。这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研究所的创始人,率领国防科大计算机科研队伍, 在1983年12月研发出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取名为“银河”。中国从此成为继美、日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慈云桂被称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从慈云桂到杨学军,短短数十年的中国超算,可以用杨学军写的一首诗来描绘:梦幻天河弹指间,电闪巡地十亿年。滨海坐拥飞流急,倚天妙算出奇篇。 当年, 得知“天河一号”勇夺国际 TOP500 排名第一时,杨学军说:“我们做了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并赋得此诗。 壹 前奏 中国超算总比别人差那么一点点, 刺痛人心 20 世纪 90 年代初,微处理器( CPU )的问世,导致了 MPP (大规模并行处理)总体技术的突破。人类计算机开始迈入超级计算机时代。国际战略家们认为,“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领域。” 1993 年,德国曼海姆大学汉斯·埃里克教授等开始实施国际 TOP500 排名。虽然纯属“民间活动”,但它释放出强大魅力,甚至得到政治家们的青睐,日益演变为“科技奥林匹克”。 此时,国防科大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关键技术攻坚势如破竹。但每当中国跃上一个新台阶,美国或日本不久便会宣布研制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用行内的话说:“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水平总是比别人差那么一点点”。 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却是天壤之别。在一篇即将付梓的报告文学中,作者龚盛辉评价这个“一点点”: 别人高了这么“一点点”,就意味着站在“巅峰”之上,就可以用俯视的目光看世界;你低了这么“一点点”,说明你还在半山腰,对别人只能仰视、只能谦卑! 只要别人高了那么“一点点”, 就可以蛮横地说“这个不能卖给你中国”“那个不能卖给你中国”, 就可以对你指手画脚,要求你这么做、不允许你那么做……一句话,别人爱怎么的就怎么的,而你却拿别人没招儿! 这“一点点”,是勒在中国人脖子上的一根“绳套”,让人喘不上气来。 这“一点点”,是悬在中国人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 中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巅峰对决开始进入 21 世纪,世界超级计算机发展遭遇“冰封”时期。科学家们为了提高超算系统的整体性能,只能依赖于加大系统规模:比如计算机体积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需要建一个专用的发电站才能满足它的功耗。 2004 年日本的“地球模拟器”,虽然一度抢占国际 TOP500 排名第一,但其机房竟需要四层楼,铜质电缆有上百公里长。 超算技术再跨越,需要新的体系结构理论来支撑。 这也意味着中国和美、日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在超算领域决战决胜、冲击巅峰的时机来临! 经过反复论证,杨学军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技术。 2006 年,他率领研发团队展开攻关。身兼行政领导、型号总师等数职的杨学军,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与大家交流讨论学术问题,超过吃饭时间,他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在饭桌上继续讨论。平时,杨学军和成员们都带上两块手机电板,一旦有新发现,就打电话交流讨论,常常打到手机烫耳朵。 2007 年 6 月,杨学军带领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 64 位流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发表在国际计算机系统结构年会( ISCA )上,并被一家国际权威期刊录取。这是 ISCA 录取的第一篇来自中国研究机构、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提出的体系结构理论。 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超级计算机技术突破“冰封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中国与世界计算机强国的“巅峰”对决,已经开始。 贰 出击 “冒险”出击: 从每秒10万亿次直接冲刺每秒1000万亿次 2006 年开始,杨学军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场极富创意甚至有点冒险的主动出击战。 其时,国家制定了“先研制两台百万次超级计算机、再研制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两步走”战略。但以杨学军为总设计师的总师组,经过深入技术调研、反复权衡利弊,决定从每秒 10 万亿次直接冲刺每秒 1000 万亿次,走别人没有走过的 CPU+GPU 技术路线。这一超常决策引起一片哗然。 研制超级计算机一般都以 10 倍速度逐步递增已成为国际惯例。从每秒 10 万亿次直接向每秒 1000 万亿次跨越,是不是迈得大了点?但杨学军认为,两步并作一步走虽然国际上少有,但对银河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慈云桂带领大家研制“远望一号”远洋测量船中心计算机时,不也是从每秒万次直接向每秒 100 万次冲刺的吗?当今世界,超级计算机每 10 年性能提升 1000 倍,在此情况下,若按照所谓“惯例”按部就班,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雄心再豪迈,最终需实践检验。剑走偏锋的怪棋走得并不顺。 CPU (通用微处理器) +GPU (专用微处理器)异构融合体系结构,形象地说,就是把众多 CPU 、 GPU 有机地连成一枚“捆绑式火箭”。 中国有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把数千个 CPU 、数千个 GPU 组合成一个“大庙”,它们还能卖力“挑水”吗? 2009 年 3 月,他们把 CPU 、 GPU 这两类“和尚”组合起来,竟发现总性能还不到 600 亿次,而一颗 CPU 就有近 500 亿次的性能。也就是说 GPU 虽然用于图像处理速度惊人,但让它与 CPU 放在一块用于科学计算,就变得非常懒惰,计算效能只有 20% 左右。 面对测试结果,大家心里凉了半截。杨学军听完情况汇报后,向妻子招招手:“你去把车开来,带我出去转转。”车子驶出高速收费站时,杨学军掏出手机,坚定地说:“别人不敢走的路,并不等于走不通。从技术原理分析, GPU 的计算性能,通过软件优化,是可以大幅提高的……” “突击队”在长沙郊区闭关半年 关键时刻,经学校党委推荐,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任命廖湘科为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工程总指挥和常务副总师。 这位湘中汉子也是一名“虎将”。 1983 年“银河一号”研制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正在清华读书的廖湘科,和同学们立刻南下长沙,亲眼目睹那些创造历史的机器是什么样子。毕业后廖湘科毫不犹豫考入国防科大读硕士,用他的话说:“我就是冲 ‘银河’去的!” 挫折面前,杨学军、廖湘 科不仅没退缩,更作出一个超常决策:把完成研制任务的时间节点,由原计划的 2010 年底提前一年,即在 2009 年底前推出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很多人担心:“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还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能行吗?” 总攻开始了。长沙郊区的一个抗洪指挥部,国防科大超级计算机创新团队来了一次长达半年的“闭关”。 由杨灿群率领的“突击队”,整天猫在那栋三层小楼里,想方设法调动 GPU 这群“和尚”的积极性,让他们多“挑水”,眼睛只盯着显示屏,从早上 7 点盯到午夜。 连续数日没有任何战果,杨灿群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闭上眼睛满脑子还是那些波涛般滚动的数据。突然,他隐隐觉得眼帘上滚动的一些数据低于设计目标,一骨碌爬起来跑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进入试验数据库,果然发现 GPU 一部分计算资源没有用起来。兴奋难抑的杨灿群,立刻着手程序优化。 杨灿群带领突击队乘胜扩大战果,连续奋战四个月,先后改进优化 8 万余次,创造了一个科学奇迹: GPU 计算效能跃升至 70% 以上,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死了“张屠夫”,中国人照样不吃“带毛猪”! 来不及更多的兴奋,一个又一个挑战来了。 超级计算机系统要实现每秒运算千亿次,不仅要求 CPU 、 GPU “算得快”,而且要求有一个快捷通畅的网络系统,让各种信息“跑得快”。但 2009 年 7 月的试运行时发现,系统稳定运行时间很难超过半个小时,因为 GPU 的稳定性不够。“突击队”日思夜想解决了 GPU 的稳定性,被称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通信网络“立交桥”的新型交换机方案又出了问题:芯片制造商美国技术工程师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方案,不肯支持。如果坚持走自己的设计路线,一切要从头探索,创新难度大,风险高;如果完全按美国人的方案,成功有把握,但没有创新和优势。 怎么办? 不信邪的银河人选择了前者。他们坚信没有美国人的技术支持,中国人照样把新型交换机搞出来:死了“张屠夫”,中国人照样不吃“带毛猪”! 仅用 10 个月时间,他们就研制完成新型交换机,实测技术指标大大超过同类系统,而成本是同类同规模产品的 80 %。 2009 年国庆节来临前夕,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一期系统安装完毕。这时,性能更高的新款 GPU 上市了,这让大家兴奋到狂喜。但离任务节点只有一个月了,而更换 GPU 必须先拆再装,整个系统有 2560 多个节点,团队完成更换 GPU 的工作通常需要半个月左右。二话不说, 团队全体人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三天三夜,终于完成数以千计的 GPU 更换工作。任务完成后,大家的双手都贴满创可贴,一双双眼睛熬得通红通红。 叁 决战 大睡两天三夜后,发起新挑战 2009 年 10 月 29 日 ,我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横空出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 CPU+GPU 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技术、第二个研制出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亲自为她题名“天河”。 2009 年 11 月 18 日,国际 500 强排行榜发布,“天河一号”夺得世界第五、亚洲第一,是中国机器在 TOP500 排名中的最好成绩。排名前 10 的机器中,有 9 台机器是美国研制的,只有“天河一号”是中国产品。代表团队领奖的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宝生说:“那感觉就像在奥运会上拿了个大奖牌。要是再像奥运会那样,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真是美极了。” 收到大洋彼岸打来的报喜电话,“天河一号”总师杨学军放下手机,往床上一倒,足足睡了两天三夜。 作为一名长年在超级计算机前沿阵地上征战的老将,他深知在高性能计算这个充满火药味的竞争领域里,稍有懈怠,就会被别人赶超甚至被淘汰。 2009 年 10 月,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超级计算机创新团队召开“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决战动员会,时间定为一年,目标是每秒 4700 万亿次,并且一定要用上自己研制的 CPU ,逐步改变微处理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中国机器,外国芯”,是中国人心头难言的遗憾、隐隐的痛。 很多同行专家深表钦佩,也为之担心:“在一年时间里,机器性能提升近 3 倍,除非奇迹发生。” 奇迹真的发生了。 2010 年11月,在世界超级计算大会上,“天河一号”二期系统以计算峰值高出第二名——“美洲虎”两倍多的绝对优势,勇夺国际TOP500排名第一,打破了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长期一家独大的局面,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打了几场“上甘岭” 这样的奇迹,来自超强的胆魄,也来自超出常人的艰辛。参与人员说,真是打了几场“上甘岭”。比如,通信光纤的保卫战。 通信光纤铺设,是“天河一号”二期系统进驻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首期工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指挥员把任务细化到天,要求大家“当天任务不完成当天不吃不睡”。 哪知施工第一天刚铺了几根,施工指挥员拿起一看,立刻傻眼了:光纤的绝缘胶皮被磨出了道道裂痕,个别地方还露出线芯。原来地沟的水泥表层太粗糙,加之时值盛夏,地沟温度高达 40 多度,把光纤绝缘层烤得似细皮嫩肉,哪经得起水泥地的摧残。这个问题不解决,后果不堪设想,轻者信号中断、通信短路,重则导致系统紊乱。 如何避免光纤绝缘层受损? 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法子来。 指挥员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一拍大腿:“有办法了!” 只见他把衬衣、裤子一脱,跳进闷热的地沟,俯卧在粗糙的水泥地上。 大家一看,立刻明白了指挥员的意思,不用谁下令,纷纷脱下衣裤跳进地沟,铺设了一条光滑的“人肉地毯”!一根根光纤顺着官兵光滑的皮肉通畅地向前延伸。 滚烫的水泥地灼烤着官兵的血肉之躯,大家一身汗水、通体污垢。皮肉被磨破了,伤口不住地往外渗着血水,没有一人撤退…… 天津滨海新区一名领导看见这一幕,非常感动,“战争年代,我军将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用血肉之躯堵枪眼、炸碉堡。和平时期,人民子弟兵跳进洪流堵溃堤,冒着地震救灾民。今天,我又看见我军科研人员,为保护科研器材,赤身裸背卧地沟,流汗淌血不后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你们身上没有丢!我们国家有这样的科研队伍,再艰难的工程也能拿下!” 几十个人在粗糙闷热的地沟里赤身裸背爬了数十天,一个个被坚硬的水泥地和光纤刮擦得遍体鳞伤。但 15000 根光纤毫发无损。 “天河一号”二期系统试机那天,一打开机器,全部通信线路畅通无阻。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领导,特意一一察看官兵们背上那些尚未痊愈的伤口,动情地说:“‘天河一号’二期系统首试畅通,有你们的贡献!功劳簿上,有大家的名字!” 尾声 2015 年 1 月 7 日 ,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天河楼四楼。 上午 9 点,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宇彤就来到了办公室,一身军装穿得笔直。前一天晚上,她加班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家。作为天河主任设计师,卢宇彤早就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她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在研制‘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的时候,加班更多,通宵熬夜也是常有的事,我们称之为‘五加二,白加黑’。” 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卢宇彤,是国防科大出了名的美女科学家,天河研发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1983 年银河研制成功时,这个年纪还小的长沙妹子就非常向往这个“银河—Ⅰ诞生的地方”,在国防科大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 像廖湘科、卢宇彤当年一样,因为“银河一号”、“天河一号”来到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010 年天河一号夺冠时,整个天河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 30 来岁,总设计师杨学军也才 46 岁。 半年后,天河一号被日本的“京”超过。此后美国的“红杉”和“泰坦”又先后夺得头名。但自 2013 年 6 月开始至 2014 年 11 月,“天河二号”连续四次名列榜首,夺得“四连冠”。 “天河一号”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刘光明这样比较天河“一号”与“二号”:“天河一号”运算 1 小时,相当于 13 亿人同时用计算器算上 340 年;“天河二号”运算一小时,则相当于 13 亿人同时算上 1000 年。 在超级计算机这个国际竞争激烈的战略领域,巅峰对决没有止境,中国已将王者的风范铭刻史册。 科普 “天河”超级计算机能做什么? 算天、算地、算人…… 2015 年 1 月 9 日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获得 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超级计算机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 “超级计算机算天、算地、算人,算过去、算现在、算未来……运用超算给大地做 CT ,可以又快又准地找到石油;运用超算分析人类基因,能够解读生命的奥秘……”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这样解读超算。超算已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人们的衣、食、住、行、乐,无时无刻不在分享着超级计算机算出的“红利”。 算天 :飞机为什么可以飞得更高更快? 航空航天是大国角逐的焦点领域。“天河一号”是我国大型航天、航空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模拟及新型发动机研制的重大平台。比如运用超算做风洞,设计的飞机可以飞得更快、更高、更省油。 超算还能帮助治理大气雾霾。 为弄清雾霾形成区域、形成过程,及与之关联的多种因素,建立相关模型,作出准确预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清华大学、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机构携手合作,使用了“天河一号” 10%-20% 的计算资源,建立和完善数字模拟模型。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关键性进展,可望在三五年后对雾霾气候作出精确预报,并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相关评估数据。 算地 :给大地做个 CT 找石油 石油在哪?一想到这个问题,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背着沉重设备的地质勘探人员,拿着小铁锤在江河湖畔的岩石间敲打的场面。超算技术早已把这种原始的“找油”方法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人们运用超级计算机对人造地震波的反射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建立大范围三维地质模型,可以还原某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而确定石油、天然气的具体方位及储量,计算机运行速度越快,勘探速度越快、越精确。 “天河石油物探计算中心”,构建了完善的重点面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的地震物探数据处理与物探信息管理平台,大力开展石油物探数据处理开发与应用,成功设计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三维立体偏移软件,扭转了在该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与协同创新。 算人:生物医药的新革命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科学家说, “过去我们研发一种新药,要投资 10 亿美元,进行 10 万次化合物筛选,经历 10 年时间。现在我们用‘天河一号’筛选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过去一年的筛选量,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还能为新药研发提供崭新思路,高性能计算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是药物行业的一次革命。”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在“天河一号”上通过计算模拟与药物实验相结合,确证了一个全新的药物作用位点。在超算天津中心直接进行药物设计,未经任何化学作用就获得了一种对某种疾病疗效显著的药物。在“天河二号”上,他们进行了 75 万个小分子化合物亲和力评估,完成了 600 多个各个药物的体内外活性测试评估,为人类治疗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糖尿病等顽疾提供了新途径。 算过去算未来: 探索我们的星球 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它几万年前、几亿年前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要解开这一个个地球的谜团,现在必须依靠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全面系统地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变化过程。“天河一号”已成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等机构的研发模拟平台。它通过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变化,对人类未来生存环境有了一定认识,为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数据。 有关链接 从研制银河巨型机体会的精神力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258235.html 也谈从银河到天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704838.html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144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从银河到天河
热度 12 nipy 2013-7-3 12:00
也谈从银河到天河 1978 年到 1983 年我们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达每秒亿次的银河巨型机,不仅把我国计算机科技水平推进了世界计算机研制的先进行列,而且形成了宝贵的 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的银河精神 。 在此以后,银河一、银河二、银河三、天河一到今天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 3.39 亿亿次运算速度再次夺得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 强排名之冠。相对于第一台银河亿次巨型机而言,三十年来,运算速度提高了三亿倍以上,也可谓跃进的速度了! 国防科大研制超级计算机的这三十多年历程,计算机研究所也发展成为计算机学院(研究院),由于计算机学院始终以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在研制超级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机算机技术人才。 计算机学院在研制超级计算机过程中能够取得如此较好成就,有各方面的因素,在科研中始终突出倡导 银河精神 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78 年我从电子工程系调到计算机研究所,有幸参加了我国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的全过程,下面根据自己亲历的巨型机研制过程,谈谈“ 银河精神 ”形成的一些感受。 自力更生精神 银河亿次巨型机研制立项具体起因是国家气象局中期天气预报的需要,气象预报是依靠计算机对实时采集和历史气象信息进行处理而产生的信息,计算机处理能力越强,速度越快,预报的时间就越长、越准确。当时国内自己的计算机事业是从 1958 年大跃进时期起步的,经过十几年努力虽然已具备了生产研制小型机的能力,但仍然缺乏规模,性能、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所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使用的计算机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七十年代,虽然我国已经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也已承认新中国并与我们开展的一些贸易,但他们搞了一个“ 巴统会 ”,严格禁止西方国家向新中国出口先进一些的技术装备。当时气象局用的计算机多是买的美国 DEC 公司的小型机,天气预报能力只有三天以内。以后经多方谈判向美国租用了一台 IBM 公司的三千万次 / 每秒的大型机,但他们给出了严格的条件:大型机机房被专门封闭隔离并由美国技术人员专门管理,中国人只能在外面通过外围机使用,不能进入机房,也不能接触机器和有关资料。而亿次巨型机当时美国也刚研制成功不久,绝对是对中国进行禁运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下决心建立国家级重点项目来研制自己的亿次巨型机,因为当时我们已清醒地看到, 亿次巨型机研制的能力已不仅是具体解决气象局和其他具体信息处理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能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当国家把研制巨型机的任务交给国防科工委并转交给我们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的时候,所有参加这一任务的人员都感到一种强大责任和压力,尤其是听到和看到美国大型机在中国的土地上还不让中国人入内的现实,真像看到过去上海公园前的“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一样,感到气愤,也激励我们要争这口气,发奋要完成这一任务。 我们开始这项任务的时候,困难确实很大,我们相当于要从研制百万次小型机的水平,跳过千万次大型机,直接研制亿次巨型机,对巨型机,除了美国公开发表的一些宣传性的有限资料外,知道很少,具体搞起来,从方案、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都要靠自己,硬件的困难也很大,亿次机速度要求结构和插件的集成度要尽可能高,因此我们首先扩建计算机工厂自行突击研制成七层插件板,掌握 CAD 自动设计印制板技术,并通过实际制作七分之一规模的可运行的模型机的实践来检验自己设计的软硬件,最终用了不到五年时间提前完成了任务。第一台国产巨型机交付国家气象局使用以后,美国很快解除了大型机对中国的禁运,并放风出来,巨型机也可考虑卖给中国。美国对我们的这种技术政策是很明显的,当你还没有这种技术有求于他时,他卡你、压你,让你听命于他,当你自力更生掌握这种技术时,他又来倾销抑制你。要知道,我们刚研制的巨型机从性能和价格上可能仍比不上他们已成熟的机器。 团结协作精神 参加银河巨型机的基本力量是六十年代从哈军工就组建的计算机研究所(当时是研究室),这个所在那时候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技术严密封锁的条件下,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从研制半导体计算机开始,已经自行成功地研制了好几个型号的小型机,这个所的骨干力量多是哈军工 1965 年以前毕业的学生, 1978 年开始上巨型机的时候,军委、国防科工委和学校党委又统一抽调了一批力量充实研究所,包括从科工委其他研究所、基地、工厂抽调的一批技术骨干(考虑到以后巨型机应用的相关技术),从学校其他系也抽调一批相关技术人员,还从部队抽调了五十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年轻战士进研究所参加机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加上扩大的计算机工厂和半导体工厂职工,短时间内集中了一千多人的队伍,形成了一支在所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战斗队。在五年研制过程中,这支队伍,无论是总设计师、各研究室领导、软件或硬件技术人员、机房管理人员、工厂职工,大家为了同一目标,同心协力确实形成了一个战斗集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看到,在完成巨型机这样复杂的系统任务中,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小螺丝钉的作用,但每一个螺丝钉又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设计方案、设计思路的任何偏差、软件设计的一个代码错误、插件生产中的一个焊点的疏漏、机房管理中环境温度、电源的差错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在模型机研制过程中,曾经因为系统运行不稳定,由软硬件设计技术人员和工厂技术人员、工人一起会诊了好几天才发现了七层印制板焊点漏阻问题,经过改进工艺,终于解决了问题。许多技术方案也都要经过有关技术人员反复集体讨论,反复试验,多次修改才能最后确定。 许多具体技术项目还与国内不少有关部门协作完成 。巨型计的研制成功,大家都确实体会到一个战斗集体同心协力的精神力量!。 艰苦奋斗精神 研制银河巨型机的5年中,所有参战的人员几乎完全没有节假日,而且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有的同志真的是在机房调机过程中晕倒在地,有的同志积劳成疾,还有的因此不治而死,真是为研制巨型机任务而付出了生命。但是再苦再累,由于为国争光的信念,大家始终斗志昂扬,无怨无悔。这应该也是精神的力量吧!七、八十年代以前,搞科研是没有什么奖金的,尤其是军队科研所,每月就是拿自己的工资。五年的日日夜夜,大家一心想的是如何按时保质的完成国家任务,谁也没去考虑完成任务后还要拿多少奖金!但没想到, 1983 年完成任务后,国家给银河巨型机评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给了 10 万元奖金。搞科研,第一次还得了奖金,怎样分法,还着实有些难办,最后党委决定,减少差别,所有参加研制的人员都应有一份奖金,这一千多人分下来,总设计师最高 400 元,下面是 200 元、 100 元 … ,你算算, 10 万元, 1000 人分,平均也就是 100 元嘛。5年的辛苦, 100 元奖金却实不算多!但大家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是我们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的奖励,重要的是精神的奖励。 后来听说,这 10 万元奖金可能还是由于我们在5年研制过程中,领导与大家一起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最后为国家节省研发经费近亿元,这 10 万元奖金也算是从我们自己结余中提取的! 当年参加银河亿次巨型机研制的人,大多数都已退休,现在参加天河超级计算机研制者据说平均年龄仅三十五岁,多是年青人,许多骨干都是计算机学院历届毕业学生,看到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事业后继有人,在世界超级计算机竞争中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我们这些第一代银河人确实感到由衷高兴,愿 银河精神 永远代代相传! 倪鹏云 2013.6 于长沙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205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中国在超算领域的辉煌成绩:天河二号再上世界第一座次
Helmholtz 2013-6-19 12:16
许培扬老师昨天在自己的科学网博客中报导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于本月17号荣膺世界500强排名第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700434 而我也在昨天18号的南德日报看到德国的新闻报导:德方新闻指出天河二号的峰值速度已经达到34千万亿次,是之前排名第一的位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Titan17.59万万亿次的两倍。 德方在报导中也提到,这次的世界排名500台的HPC之中,美国独占253台,中国排第2占65台,然后才轮到日本30台, 英国29台, 法国23台 和德国19台。德国速度最快的两台机器分别是于利希中心的JuQeen以及慕尼黑莱布尼茨计算中心的SuperMuc,前者排名全球第七(4.1千万亿次),后者排名全球第九(2.8千万亿次)。而德国的所有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加起来,也只有11.3千万亿次,即只有天河二号的三分之一的峰值计算能力。 首先这是中国超级计算领域的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也是继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被评为当年世界500第一名之后,中国的第二台超级计算机再登世界第一的位置。 当然,我们也知道相比于德国的朴实实用的机器,中国至今用于破纪录的超级计算级都是通过大量采用图形加速器GPU而提升的计算能力,而这种单纯的指标上提升并不只是有利无弊的,比如在一些严格的科学运算之中,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应用超级的计算机,尤其是GPU的超级计算机。 不过相对于整个欧洲国家的谨慎,中国现在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一枝独秀式的异常发展也使我们不仅怀疑,我们在此领域里所做的投资和付出的力气是否真的与科技与经济需要相符合,还是实际上是政绩需要而产生的跟房地产一样的人为泡沫。 下面是6月18日南德日报的 HELMUT MARTIN-JUNG的 原文报导: 34 Billiarden Rechenschritte mit fast doppelt so schnell wie die bisherige Nummer eins, Titan im amerikanischen Oak Ridge, Tennessee. München - Codes knacken, die als nicht zu entschlüsseln gelten, berechnen, wie sich Proteine falten, simulieren, wie sich eine nukleare Kettenreaktion auswirkt: Für solche Aufgaben und viele andere setzt man Supercomputer ein. Und zweimal pro Jahr wird Bilanz gezogen, wenn im Rahmen der Inter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die aktuelle Liste der 500 schnellsten Superrechner veröffentlicht wird. Nun führt für die nächsten sechs Monate wieder ein Rechner aus China die Liste an. Tianhe-2 (Milchstraße) schafft die gigantische Leistung von 33,86 Billiarden Rechenschritten pro Sekunde und ist damit fast doppelt so schnell wie die bisherige Nummer eins, Titan im amerikanischen Oak Ridge, Tennessee. Die Anlage wird unter anderem für Material- und Klimaforschung genutzt und schafft 17,59 Billiarden Rechenschritte. Titan hatte die Spitze erst vor einem halben Jahr erobert. Auch Deutschland spielt in der Rangliste, die zweimal im Jahr veröffentlicht wird, vorne mit: Das im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betriebene und von IBM gebaute Juqueen hat eine Spitzenleistung von 4,1 Billiarden Rechenschritten und rangiert auf demsiebten Platz. SuperMuc (2,8) aus dem Leibniz-Rechenzentrum in Garching bei München kommt auf Platz neun. China hatte mit dem Vorgängermodell Tianhe-l schon einmal im November 2010 den ersten Platz der Liste eingenommen. Der Nachfolger Tianhe-2 wurde an der Universität für Verteidigungstechnik gebaut und wird im Supercomputerzen-trum in Guangzhou den Dienst aumehmen. Betrieben wird der Rechner ausschließlich mit Prozessoren von Intel. Die USA stellen mit 253 mit Abstand die Mehrheit der schnellsten Supercomputer, China bringt es auf Platz zwei mit 65 Anlagen, es folgen Japan (30), Großbritannien (29), Frankreich (23) und Deutschland (19). Gemessen nach der Rechenleistung aller Anlagen in der Top-500-Liste ist allerdings Deutschland in Europa führend (11,3 Billiarden Rechenschritte). Supercomputer spielen in der zivilen und militärischen Forschung eine immer wichtigere Rolle, viele Berechnungen und Simulationen lassen sich nur mit diesen extrem teuren und aufwendigen Systemen schnell genug ausführen. HELMUT MARTIN-JUNG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2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热度 1 JRoy 2012-9-30 08:18
全球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1. 2012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10 Rank Rmax Rpeak ( Pflops ) Name Computer design Processor type, interconnect Vendor Site Country, year Operating system 1 16.324 20.132 Sequoia Blue Gene/Q PowerPC A2 , Custom IBM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United States , 2011 Linux ( RHEL and CNL ) 2 10.510 11.280 K computer RIKEN SPARC64 VIIIfx , Tofu Fujitsu RIKEN Japan , 2011 Linux 3 8.162 10.066 Mira Blue Gene/Q PowerPC A2 , Custom IBM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United States , 2012 Linux 4 2.897 3.185 SuperMUC iDataPlex DX360M4 Xeon E5–2680 , Infiniband IBM Leibniz-Rechenzentrum Germany , 2012 Linux 5 2.566 4.701 Tianhe-1A NUDT YH Cluster Xeon 5670 + Tesla 2050 , Arch NUDT 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enter of Tianjin China , 2010 Linux 6 1.941 2.627 Jaguar Cray XT5 Opteron 6274 + Tesla 2090 , Cray Gemini Cray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United States , 2009 Linux ( CLE ) 7 1.725 2.097 Fermi Blue Gene/Q PowerPC A2 , Custom IBM CINECA Italy , 2012 Linux 8 1.380 1.677 JuQUEEN Blue Gene/Q PowerPC A2 , Custom IBM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ermany , 2012 Linux 9 1.359 1.667 Curie Bullx B510 Xeon E5–2680 , Infiniband Bull TGCC at CEA , and GENCI France , 2012 Linux ( bullx ) 10 1.271 2.984 Nebulae TC3600 Blade Xeon 5650 + Tesla 2050 , InfiniBand Dawning 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enter in Shenzhen|NSCS China , 2010 Linux 2. 自1993年以来的历年的No.1 Systems ranked #1 since 1993 IBM Sequoia Blue Gene/Q ( United States , June 2012 – present) Fujitsu K computer ( Japan , June 2011 – June 2012) NUDT Tianhe-1A ( China , November 2010 – June 2011) Cray Jaguar ( United States , November 2009 – November 2010) IBM Roadrunner ( United States , June 2008 – November 2009) IBM Blue Gene /L ( United States , November 2004 – June 2008) NEC Earth Simulator ( Japan , June 2002 – November 2004) IBM ASCI White ( United States , November 2000 – June 2002) Intel ASCI Red ( United States , June 1997 – November 2000) Hitachi CP-PACS ( Japan , November 1996 – June 1997) Hitachi SR2201 ( Japan , June 1996 – November 1996) Fujitsu Numerical Wind Tunnel ( Japan , November 1994 – June 1996) Intel Paragon XP/S 140 ( United States , June 1994 – November 1994) Fujitsu Numerical Wind Tunnel ( Japan , November 1993 – June 1994) TMC CM-5 ( United States , June 1993 – November 1993) 3. Top500的全球分布(2012) : Top regions United States - 253 Asia - 121 China - 68 Japan - 34 Europe - 107 United Kingdom - 25 France - 22 Germany - 20 4. 超级计算机性能的指数增长 Y轴显示 在 GFLOPS 的 性能 。 红线表示 的时间 在世界上 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 黄线 表示 的超级计算机 TOP500 名单的最后一名 。 深蓝色线 表示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 总 的 综合 性能 。
个人分类: 分享|38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德国于利希中心与天津超算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热度 1 Helmholtz 2012-4-27 16:56
德国于利希中心与天津超算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昨天,2012年4月26日,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成员单位、德国于利希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Sebastian Schmidt教授与天津超算中心主任刘光明教授代表各自单位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 德国于利希中心是欧洲最重要的超算机构,长期拥有两台世界排名分别在前十和前二十左右的两台超级计算机,而且与美国的INTEL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一直是欧洲最大的民用超级计算机的拥有者和研发者。 天津国家超算中心则拥有2010年年底被评为全球500强第一速度的天河一号机。 去年一月份,亥姆霍兹联合会副主席、于利希中心主任、欧盟PRACE超算计划主席Bachem教授与于利希超算中心主任Lippert教授在访问天津超算中心时,对于中国自力更生而架设起世界上最大、最高效的GPU加速的超级计算机感到十分佩服,认为中方在硬件设计、软件配套以及运行程序优化等方面做了许多独创性的基础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此,德国人也希望利用中方的设施平台与中方伙伴,检测GPU的下一步应用和发展空间;而中方也特别从有经验的德国同行那里学到一些机器维护以及科研背景的客户服务经验。 经过一年的酝酿包括其间的交流,现在双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准备在超级计算机的功效评价、在一些特殊软件的试运行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包括人才的互换与培养。这样的合作,一定会实现双赢的目的。 参加合作协议签署的还有于利希中心外办主任Lincks博士、超算中心客户支持部专家Mohr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柯教授以及卢凯教授、卢宇彤教授、超算中心副主任罗军教授以及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何宏博士。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81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新研制“天河一号A”
liuxiaod 2010-10-29 22:17
  (纽约综合讯)中国一个科研中心建造了迄今最快速的超级电脑,取代美国超级电脑主导地位,从而使中国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中国制造的天河一号A的运算速度每秒2.507千万亿次,比在田纳西州国家实验室目前最快的电脑性能高1.4倍。这展示出中国科技发展的超凡实力,也拉响了美国科技竞争力的警报。   在天津,据新华网报道,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研制,斥资6亿元人民币(约1亿1700万新元),目前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完成安装部署,系统调试结束后将面向国内外市场,为包括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卫星遥感、基础科学理论计算等领域内的大规模计算提供服务。   2010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电脑)Top100排行榜昨天正式对外发布,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电脑天河一号A荣登榜首。这是天河一号继2009年之后再度夺魁。   《纽约时报》昨天报道,田纳西大学的电脑专家杰克唐加拉说,中国的电脑将目前头号电脑抛在一边。虽然世界500最快电脑排行榜要到下周才能确定,但是我认为,不太可能还有别的电脑系统能比中国电脑更快。   这类超级电脑具有解决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问题的能力,被用于国防、能源、金融和科技等领域。超级电脑技术被用于重要的企业活动,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使用这种技术寻找油气田。华尔街的交易者用它进行超速自动交易。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在超级电脑排行榜上稳步上升。中国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用于科研开发,制造了天河一号A,使中国从一个电脑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科技超级大国。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超级电脑专家冯伍春(译音)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令美国的高性能电脑主导地位受到了威胁,它可能危及我们未来经济的基础。   现代超级电脑是将数千个小型电脑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制作而成的,它使用软件使这些服务器成为一个整体。因此任何有足够财力和技能的组织都可以购买足够数量的部件制造快速电脑。中国的电脑系统就是这样将美国公司生产的成千上万个硅片连接在一起。这个系统的秘密之处在于中国研究人员发展的连接或联网技术。   数十年来,美国发展了用于大规模超级电脑的大部分基础技术,并在研究实验室和大学建立了最大最快的电脑。   2002年,美国第一次失去超级电脑的王冠,被日本取代。美国政府对此做出反应,投入大量资金,组织专家研究超级电脑项目。2004年,美国再次夺冠,一直保持至今。   星期四在中国举行的电脑会议上,研究人员将讨论他们如何使用这个新的系统,从事天体物理和生物分子结构等领域的研究。
个人分类: 物理大发现|1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转贴)
nipy 2009-10-29 10:01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转贴) 2009-10-29 08:46:30 天津网- 天津日报长沙电 通过与天津滨海新区密切合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日前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 机系统天河一号。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组织今天在此间公布的2009年度前100强排名中,天河一号位居榜首。天河一号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天河一号问世,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为解决经济、科技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天津滨海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跻身世界少数几个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行列。天河一号将于2009年底至2010年在滨海新区安装部署,成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并作为计算主结点加入国家网格,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超级计算服务。据悉,天津滨海新区与国防科技大学深入开展合作,天河一号首批重大应用正在积极开拓和研发,包括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气象预报、新材料开发和设计、基础科学理论计算等方面。专家分析,天河一号适用于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其广泛应用将大大提升滨海新区高科技服务业水平,为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提供更好支撑。   滨海新区与国防科技大学09年6月9日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开发区共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基础软件工程中心及产业化基地。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今年5月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该中心选址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定位为国家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培养平台,由国家科技部、滨海新区、国防科技大学共同投资建设,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底开始投入运营,明年5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带动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信息产业集群。(记者 庞晓敏) 原文键接 http://tj.tianjinwe.com/content/2009-10/29/content_850394.htm 读后感: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在1978-1983自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银河亿次巨型型机以来,经过2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10亿次、100亿次、万亿次..到现在达到千万亿次,计算速度提高了一千万倍,可喜可贺!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银河系列巨型机与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计算机在这里诞生! 相关链接 * 2009 中国 HPC TOP100 榜首:天河一号详解 * 天河一号专家组:计算机专家全方位揭秘 * 从研制银河机体会的精神力量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90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