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帐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建议科学网采用我的匿名用户管理新算法
热度 6 kiwaho 2015-7-26 09:23
本网名博杜立智先生再一次被关小黑屋,个中原因仍是源于几个月前因匿名用户评论惹的未了是非。这已经是受害人的“第二振”,科学网这样玩下去,我强烈担心众博友心目中的博客英雄熬不到年底,就要被迫离开这个他曾经一起协力打造的科学人的心灵家园。 来、来、来,我出个馊主意: 1 、停止新的匿名用户无条件注册。 2 、已经激活的匿名用户,可以继续使用,直到三振出局,或者,表现好的则可永葆青春! 3 、科学网自己注册100 个匿名用户ID,专门用于免费出租。字母尽量编码化,或者可读化。实际数量可商榷。 4 、任何人都可以租借出租池内的匿名ID ,租期暂定一天,过期自动收回。 即便已经是实名用户,也有说话不方便的时候。暂借匿名ID 发言也无妨。 5 、租借匿名ID ,需要身份认证,已经开实名博客的承租人自动放行。并将交易事件记录在数据库中。身份认证只需第一次,之后续借 则免。 6 、同一个ID ,在不同时期可能对应不同的实名可查的个人,这需要维护好匿名ID 数据库租赁事件流水账。 7、建立一个黑名单,记录喜欢恶意乱放炮的人,租赁市场不对其开放。 8、如果被投诉,或者有明显犯规言论,租期未到,编辑部也可提前收回该ID,但该ID当日不可再租予他人。 9、优秀匿名ID承租人的奖励:久经考验的承租人(无博客帐号),1年后可以申请专有“笔名ID”,逐步放手让其成长成像biofans那样的博评人。是否开放这个豁口可以商榷。 该算法既满足了实名用户偶尔的言论不便,又照顾了那些既往守规矩的匿名用户,双轨制无缝衔接。从此,惹是生非的猜疑荡然无存—因为同一个ID只不过是个变量句柄,今天可能指向张三,明天可能就是李四。 一旦言论出格过火,一个结合ID和时间戳的SQL语句,就能核实背后人的真实身份。先前的自由匿名ID到时候成为稀缺资源,走一个少一个,因而珍惜其ID的用户必将出言慎之又慎。 无节制的匿名ID注册是时候关闭了。放任下去的话,一方面影响科学网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上用户库表容量无限膨胀,使得MySQL运行效率低下。既然新算法各方皆大欢喜和谐,何乐不为? 我贡献这么“好”的算法,真的是出于我对科学网的热爱!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进一步修改完善。 参考博文: 朱锦天: 《建议科学网,不再接受匿名注册,同时慎用三振出局》
3605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世界很大,还是很小
book 2009-10-29 20:20
赤道直径有 12,756千米,周长有 40,075千米。 如果步行,按5公里/小时来计算,在赤道上从地心穿到另一侧需要 2552.1小时,相当于106.3天;而要沿着赤道走一周,则需要8015小时,相当于334天,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样来看,世界或许很大。 如果乘飞机,按800公里/小时来计算,绕赤道上空飞行一周(约45000公里)需要56.25小时,相当于2.34天。这样来看,世界或许不大。 如果用网络或电话,则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连接世界上任何地方。这样来看,世界太小了。 试着回想一下,当你在网上注册帐号的时候,是不是试着换了好几个用户名才确定下来,因为你最想用的已经被人占用了。想想是挺奇妙的一件事,你想用的用户名居然很多被人占用,说明:1)有人跟你名字一样,2)有人跟你的爱好很相似,3)有人跟你的想法很相似。我倒是觉得这一方面说明世界很大,才有那么多的重合;一方面说明世界很小,居然有那么多的重合。
2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