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吸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吸引力的本质看人的个人魅力培养!原来是这样?
scitcm 2017-5-2 19:28
自然界的物质是统一的,这不仅是哲学长期思辨的结果,也是科学长期证明的结果。但是,一旦相信了物质的统一性,引力便觉得不可思议了!因为统一的物质之间只可能存在排斥力,不可能存在吸引力。 在自然科学史上,只有两个人敢于摆弄引力这个问题,其它人连动都不敢动,因为一旦涉入,就会有无穷的难题缠住你不放。牛顿是摆弄引力的第一人,他想尽了各种办法解释引力,如设想用以太的压力,可始终一无所获,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死的公式。牛顿是这样说的: “假定引力是物体所 固有的、天赋的和本质的,以致于一个物体可以通过真空超距作用于另一个物体而不需要任何中介物,不需要 由于和通过这种中介物把它们的作用和力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对我来说,这是如此之不合理,使 我相信凡在哲学方面具有思考才能的人都不会陷入这种荒谬之中。引力必须由一个经常按照一些确定的规则行 动的主宰所造成,但这个主宰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我将留给我的读者去考虑。” 另一个摆弄引力的人是爱因斯坦,他相信物质的统一性,因此,开宗明义就说引力根本不存在。但引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谁也无法否认,需要科学家们用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于是他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入了以太观。但是究竟引力是什么样的物质作用形成的,却云里雾里,用大家都不懂的时空弯曲来描述。 为什么引力问题这样难呢?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西方科学的前提出了问题,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之上再去努力都是没有用的。这个假设其实就是原子说,它假定了空间的空无一物和少数几种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的存在。空间中没有了连续物质,对引力的任何解释都是超物质的,超距的,瞬时的。另外,假定了基本粒子的存在,除非你无中生有地假设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否则是无法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的。 到底引力的本质如何呢?要认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来认识 ,因为它是一个更符合自然事实的假设。这个假设就是气一元论,与原子说不同的是,它一是假定了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而且假设了物质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或者说物质本身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或者说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这样一来,组织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之中,局部物质都可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暂 态的有序结构。而有了组织,引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从气一元论假设可以知道,统一的物质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序状态,它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也大;一种是无序状态,它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内聚的能量也小,因此,当物质在有序和无序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时候,伴随着能量的周期递进,更重要的是,它还伴随着吸引和排斥现象的出现。理由非常简单,当物质从占有空间大的无序状态向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转化的时候,物质的占有空间缩小了,它就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流动,引力其实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反过来,当物质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转化的时候,便会引起相空间的膨胀,从而引起局部物质向周围空间扩散,产生排斥现象。吸引和排斥就是在物质有序和无序的相互转化当中统一起来的。 具体到万有引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引力的本质。把宇宙比喻成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把星体比喻成大海中的一个压缩机,它可以把十立方米 的水压缩成一立方米,局部的水少了,周围的水就会流过来补充,而漂在水中的东西都向这里涌来,假如水是看不见的,这里就好像具有了吸引力一样, 周围的东西都被吸引了过来。 当然,单调地压缩机是不存在的,但物 质本身都有一种组织功能,它就相当于压缩机的功能。 或许有些人不信,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可以在这个假设之上合理地推导出引力的平方反比公式。况且,星体是一个个物质系统,我们假设它是死的仅仅是一种相当然的假设,根本没有任何实在上的证据。相反,认为它是生命系统,具有新陈代谢,则有系统科学上的证明。这也是一元论思想所要求的,万物归一气,万物同一理,如果人有生命,那么万物就有生命,如果人有精神,那么万物就有精神。只是这一点普通人无法理解罢了。 显然,引力的本质根源于组织,如果假设了物质基础的死寂不变,引力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的。只有假设物质基础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引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解决。 理解引力的本质,对我们的人生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从气一元论我们也可以知道,每一个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人性根源于物性,它的本性也是反抗外在世界 变化。不过,它反抗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社会社会,一个是自然,与这两种力量相比,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顺应社会就能够事业顺遂,顺应自然才能够身体健康。 很多人总习惯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从气一元论假设可以知道,人之初性本恶的成分更多一点。也正是有了这种本性,社会才能够在竞争中实现发展。既然人首先是为自己的,因此,人与人之间本性上是没有吸引力的,吸引现象的产生是以满足对方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为前提的,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发展起来,能够不断为别人提供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人才会真正地魅力无穷。如果你一穷二白,再无法为别人提供精神需要,那注定你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存在就是痛苦,要想吸引别人,就要给别人的痛苦提供出路,这才是你具有吸引力的根源。我们要想使自己魅力无穷,就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想一想,我满足别人些什么?想通了,努力去做,你就会实现这一点。
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平行导线间磁力大小,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热度 4 zlyang 2014-10-21 09:46
平行导线间磁力大小,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平行的圆柱导线(形状相同、横截面积一样),通入稳恒直流,且电流强度相等,即 I 1 = I 2 。 情况一 是两导线电流方向相同,出现 吸引 力 f A 。 图 1. 情况一:电流同向。 情况二 是两导线电流方向相反,出现 排斥 力 f P 。 图 2. 情况二:电流反向。 请问,这里的吸引力 f A 、排斥力 f P 的大小是一样的吗? 有没有高精度的物理实验对此进行过检验 ? 1822 年安培的实验结论不用怀疑,但是其精度到底达到怎样的水平? 用途:( 1 )安培定义中需要说明吗?( 2 )大型电力变压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力的作用吗? 俺依稀记得初中制作小直流电动机时,刚通电,线圈中的电线是相互排斥的,稍后就恢复到无电流的状态。应该是没有吸引力 f A 或排斥力 f P 。 假如上面两个图片里,不是导线,而是 两个 电流方向匀 速运动的 点电荷 。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不等的。假如导线换成 一串 匀速运动的 点电荷 (如 类似糖葫 芦的一串自由 电子),情况会是怎样呢? 感谢您指教! 最好 是物理 实验 的观察 结论 ,而不是逻辑的、理论的分析。谢谢! 相关背景: 1971年Williams、Faller和Hill的实验表明:库仑定律在很大范围极其精确。 这是静止系的实验,没有发现磁场的相互作用。但宇航员、月球人、绝大多数外星人,会有不同的观察现象:磁场是依赖观察者(坐标系、参照系)的。电磁波也是与坐标系有关的。 Williams E R, Faller J E, Hill H A. New experimental test of Coulomb's law: a laboratory upper limit on the photon rest mass . Physics Review Letters, 1971, 26(12): 721-724. 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26.721 有没有更新的可信实验?
个人分类: 基础数学-逻辑-物理|11423 次阅读|7 个评论
海德堡工业园区与海德堡经济发展处为吸引国际企业落户联合发文
Helmholtz 2013-9-5 17:58
我们都已经熟悉了国内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提供种种优惠政策而吸引投资者、尤其是国外知名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而这个模式其实连德国著名的科技小城海德堡也同样不能免俗。下面就是新收到的为吸引国际投资者和国际企业入驻海德堡和莱茵-内卡河谷区,海德堡工业园区与海德堡经济发展处联合提供的服务措施。目前包括吸引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也是德国的一个新时尚,因为自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德国的最大投资国,虽然在金额数量上还远远比不上中国获得的来自德国的投资。 ---------------------------------------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City of Heidelber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Setting up a subsidiary in Heidelberg and the Rhine-Neckar Region Support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Service 1: Test the ground for your company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offers visits of up to one week to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terested in setting up their presence in Heidelberg. This so-called “matchmaking support” provides chances to connect with potential customers, research collaborators or strategic partners. The week-long program for business visitors includes:  Office space on the premises of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with individual address, phone, fax, internet access  Postal services: o Letter box with company name o Mail forwarding service  Matchmaking support services: o Briefing with Dr. André Domin, General Manager of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o Tailored research and arrangements of business contacts o Other site information  Online publicity Those services are subject to fees. Service 2: Set up a subsidiary in Heidelberg If you have decided to set up a subsidiary in Heidelberg,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and the City of Heidelber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will support your company in this endeavor Services include: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 Facilities to immediately set up temporary Europe and Germany offices: o Flexible lease o Office space with individual address, phone, fax, internet access o Conference rooms o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on-site receptionist o Individual company address o Telephone with voice mail o Mail forwarding service  Matchmaking support services o Consulting time with professionals o Monthly programs with experts o Referrals to select service providers o Business subjects workshops o Access to knowledge network o Recruitment of local specialist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 Location search: o Individual support in searching for buildings, office space and production sites with suitable business infrastructure in the Heidelberg and Metropolitan area  Business support: o Business registration o Application for residence and work permits o Recognition procedures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o Support with applications for funding program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and European Union as well as other funders o Networking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s  Family and living support – help with selection and registration: o Support with house-hunting and residence registration o Childcare facilities (nursery, kindergarten) o Schools o Club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o German language and integration courses  Information on Heidelberg: its assets and surroundings o Culture o Sports o Events Advantages of a business location in Heidelberg – City of Science and Business in the heart of Germany and Europe  Worldwide connections: Frankfurt International Airport is less than one hour away  City of Science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Rhine-Neckar (2.4 million inhabitants)  Community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 Symbiosis between science and economy 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workforce  Proximity to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 International child care facilities and schools, culture, sports, leisure  Outstanding quality of life Contact Heidelberg Technology Park Dr. André H.R. Domin, General Manager Im Neuenheimer Feld 582 69120 Heidelberg, Germany Phone: +49 6221 / 5025710 Fax: +49 6221 / 5025711 E-Mail: andre.domin@heidelberg.de Internet: www.technologiepark-heidelberg.de City of Heidelber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e Marktplatz 10 69117 Heidelberg, Germany Phone: +49 6221 / 58-300 00 or +49 6221 / 58-300 01 Fax: +49 6221 / 58-30010 E-Mail: wirtschaftsfoerderung@heidelberg.de Internet: www.heidelberg.de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3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磁铁关系
热度 19 boxcar 2012-2-9 19:33
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磁铁关系 吕 喆 若有人来问: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啥关系? 俺回答: 是磁铁关系! 如果简单地回答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磁铁关系”,未免显得有些暧昧,不留神会被想到歪道上去。为了避免误导大家,俺在做出芥末一个(很刺激的)简短回答之后,必须要讲出一番大道理来论证一下,才能服众。 磁铁关系,往细了说可以是磁石和铁块的关系,或者是磁铁和磁铁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话头儿并不是我今天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源自大概一年前在科学网博客上看到的一篇指导学弟学妹们如何找导师“套磁”的博文。草草地看完那篇之后,我曾经动手写了点儿我对“套磁”现象的看法,只是因为当时时间仓促没有完成,所以并没贴上来。时过境迁,“套磁”的旺季一过,我就彻底把它放下了,这种“大杀器”平时写大概没啥效果,一定要等到今年研究面试季节才好抛出来。这几天看了蒋继平老师写了一个系列的关于导师 vs. 研究生的辞退 / 离开的博文,忽然觉得有必要再就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这个很老生常谈的话题说几句,就提前论证一下磁铁关系。 从我上段“不打自招”地交待的本文选题依据,相信大家不难理解为啥我把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式磁铁关系了。道理很简单,无论是研究生选择、报考导师,还是导师选择研究生,其实都有一个吸引和被吸引的关系。“好导师”就如同磁力强劲的磁块,不但力道强大,而且作用距离很远,会吸引很大的铁块、很多的铁皮和铁屑们(铁磁性的物质)过来。倘若这些“铁磁质”在本质上是容易被“磁化”的,则在大磁铁的旁边就可以被“磁化”,然后便具有了磁性(剩磁),这便是导师对学生的教诲和影响。 事实上,许多普通的学生,更像是此前还没有被磁化的磁介质,他们可谓是“一张白纸好做文章”,是块磁铁可能都可以吸引他们,最后被哪块“磁铁”吸走,就看谁先出现以及谁的劲儿大了。毫无疑问,正常情况下他们都可以被导师那块磁铁给“磁化”,但是,在离开导师的磁化后,“剩磁”(知识、技能和科研习惯等)却未必保留得很多。对于那些“矫顽力”不大的学生,受点儿环境的扰动,可能就“退磁”了。 有些学生,在读研之前已经有了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传说中的“好学生”。他们一般会有好的课业成绩,有的可能已在科研能力方面崭露头角的,可能是手里拿着比较完美的成绩单和各种证书甚至发表的文章来找导师的。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这些可以证明自己基础和背景的材料,所以在面试阶段往往可以与导师之间可以产生更大的相互吸引力,这就像是一个磁铁的 N 极与另一块磁铁的 S 极之间的相互吸引,会比普通磁介质被磁化后产生的吸引力大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单是导师在吸引学生,学生可能更能吸引导师。如果“好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基础、特点和能力,并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选导师是不会太盲目。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吸引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为何又要“套磁”呢?磁石和铁块之间会有吸引,但这种吸引力其实是很脆弱的,距离一旦拉远,就会迅速减小,为了在进入了引力范围、产生了一定吸引力后巩固这种吸引作用,就要设法继续拉近距离,甚至用磁力以外的作用“绑定”在一起,便是传说中的“套磁”(请注意,不是陶瓷)了。“套磁”的目的,是为了要一个更进一步的承诺和准信儿,有可能的话,最好签个协议甚至合同啥的。必须说,在 N 个磁铁与 M 个铁块发生多体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套磁”有时也未必绝对可靠,互相“放鸽子”的故事每年都在发生。 以上所说,还都是吸引相互作用,那么是否有排斥作用呢?本山大叔说——这个可以有!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排斥作用呢?通常有两种情况:( 1 )当磁铁遇到了抗磁物质,无论是神马磁极,对抗磁物质磁化的结果都是产生一个排斥力,这个力虽然很微弱,但绝对不是零。这就是对科研工作很认真很积极的导师遭遇对科研和学业毫无兴趣的研究生的情况,此时导师越积极指导学生,不断地给其安排工作任务,结果学生越反感越抵触越不想干。( 2 )当一块永磁铁体的一个磁极遭遇了另一块永磁铁相同的磁极,这时会产生巨大的排斥力,而且距离越近排斥力越强大。这就是导师和学生都非常有主见而且个性都很强悍,而他们却很多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看法的情况下发生的现象。既然靠近之后抵触是必然的,那就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吧。其实,如果一方适时地扭转一下,还是可以产生吸引作用的。 关于导师辞退研究生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辞退恐怕还没有“退磁”来得容易。只要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吸引力是存在的,靠其自身的力量很难辞退,多半要依靠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就是那个“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及其有关规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研究生的辞退(官方的说法好像是叫“分流”),而绝对不是一两句话斥退。消除磁化的“退磁”靠的是一个方向不断改变、大小不断减弱直至为零的磁场。这一般是要折腾一段时间的,很难一蹴而就。“退磁”尚且如此,“辞退”恐怕就更难了。
个人分类: 教育|7749 次阅读|37 个评论
[转载]低沉男声更具吸引力;儿童天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
panfq 2011-9-27 10:12
研究显示低沉男声更具吸引力 David S. Smith 来源:《记忆与认知》 发布时间: 2011-9-23 12:34:5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初次见面想给相亲对象留下深刻印象?男士们,请用低沉的嗓音说话吧。有研究显示,低沉男声对女士更具吸引力。 英国阿伯丁大学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设计两项实验。 在第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找来 45 名女性,让她们看一个物品的图片,同时听这个物品名称的录音。这段录音由电脑模拟人声产生,分别为高亢和低沉的男声与女声。电脑模拟的人声更强调男声低沉和女生高亢的特点。 接下来,研究人员向这些女性出示两张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物品图片,让她们从中挑出哪一张是刚才看过的图片,同时让她们选出,刚听过的四种声音中,最喜欢哪一种。 第二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另外 46 名女性身上重复物品记忆与声音偏好测试,只不过这次给她们播放的不但有电脑模拟的人声,还有真正的男声与女声。 两项实验都显示,女性对低沉的男性嗓音表现出明显偏好。用低沉男声介绍商品时,女性记得更牢。 不过,研究人员没有发现女性的声音有这一“功效”。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择偶迹象。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 9 月 21 日 引述研究人员的话说,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择偶时,男性声音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女性会本能地从男性声音里获得有关他基因质量的暗示,声音男性化加上其他特征,预示着这名男性健康状况良好。 研究人员说,男性低沉嗓音带来的并非都是正面暗示。它可能也预示着这名男性在长期婚姻关系中会有一些令人不快的行为,比如缺乏情感温暖等。 研究人员在《记忆与认知》杂志发表报告说:“就我们所知,这两项实验第一次显示,异性传递的对择偶有重要意义的信号会影响女性记忆的准确性。” 女性评价潜在伴侣时,更多依靠她们对潜在伴侣的印象,靠记忆提醒潜在伴侣所做过的积极或消极行动。此时,低沉的声音便占据优势,因为这种声音对女性而言更容易记忆。 阿伯丁大学研究员凯文·艾伦说:“我们认为,实验证明,进化改变女性记住与心仪男性相关信息的能力。”他说,记住心仪的男性能让女性对比与评价男性,判断这个人究竟是想要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还是一段“露水姻缘”。 “这能帮助女性选择合适的伴侣,”艾伦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选择不适合的伴侣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来源:新华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92312345530719548.shtm 《记忆与认知》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3987 作者: Laura E. Schulz 来源:《认知》 发布时间: 2011-9-26 11:39:18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儿童天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 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 9 月 21 日 报道题:不只是儿戏,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如果你烤的果仁巧克力饼表面太干而里面夹生,下一炉就应该把温度调低、延长时间或者换个盘子———但不是同时做出这三种改变。弄清哪个变量要紧的最佳办法是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多项研究显示,儿童的思维是科学式的:他们做出预测,实施微型试验,得出结论,根据新证据调整最初的假设。但是,尽管儿童能够以一种让他们弄清因果的方式玩耍,尽管他们有基本的概率意识 ( 如果你在一个蓝玻璃珠比白玻璃珠多三倍的碗里拿出一把白玻璃珠, 8 个月大的孩子会感到惊讶 ) ,科学家过去却并不清楚儿童是否掌握试验科学的一个关键手法:通过分离出变量并分别检测这些变量来获取信息。 为弄清儿童是否理解这个概念,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给 60 名四五岁大的孩子出了一个难题。他们向孩子展示,某些塑料珠子单独放在一个特殊的盒子上时会使绿色 LED 光闪烁并播放音乐。科学家然后拿出来两对珠子,一对粘在一起,另一对可以分开,并向这些孩子演示,两对珠子放在盒子上的时候都可以启动机器。由此可以判断,每对珠子可能只有一颗起作用。然后,科学家让这些孩子自己玩。他们会不会把珠子分开,分别放在机器上,看看是哪颗启动了机器? 这些科学家在 9 月号的《认知》杂志上撰文称,孩子们的确做到了。他们强烈地感觉到,只有分别试验每颗珠子才能弄清答案,于是做出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想象到的事情:当两颗珠子粘在一起时,他们竖着拿珠子,这样每次就只有一颗珠子接触到盒子。斯坦福大学的诺厄·古德曼说,这显示出他们分离因果变量的惊人决心。他说:“他们实际上设计出一项试验以获得想要的信息。”这些基于科学原理的提示帮助年幼的孩子了解世界。 但就算年幼的孩童本能地掌握科学方法,这种理解力为什么几年内就消失了呢?一个理由是,儿童和成人都比较善于理清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谜题,但面对抽象的谜题就手足无措,而教育者在考察科学思维能力时用的则是抽象的谜题。此外,随着我们对世界更加了解,我们的知识和信念就战胜了科学推理能力。教育者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发扬儿童对科学的直觉,同时在抽象概念和现实生活的谜题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来源:新华网) 更多阅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92611391869819557.shtm 《认知》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4077
个人分类: 心理学|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吸引还是引进-关注人才暂栖现象
热度 2 lxchencn 2011-4-18 21:43
没有哪个地方不缺人才,没有哪个地方不在积极引进人才,但没有哪个人才引进工程不受到来自公众、被引进者、引进相关人群的疑问和批评,那么,人才引进能否换个思考方式,吸引人才,如何? 其实引进人才经常出现局部震动,早革命不如晚革命,讨了媳妇气走儿,奉献有份,戴花无关,打江山出血、建设江山出力,果子熟了请了别人来摘,人心难稳,人虽在,心不在,没有人才的踏实感,岂能有团队的稳定感?可以发现很多人才有栖居的心态,可以称为人才栖居现象,没有长远的归属感,这种状况危害大而长远矣!短则抑制人才的积极主观能动性,长则引起越引进人才,人才走的越多,然后开出更高价码引进人才,恶性循环,因此,应该变引进人才为吸引人才,吸引与引进,看似一样,其实差别大了,吸引人才要做好内功,让每个内部人充满希望,安心工作出业绩,口口相传,人才被吸引而来,滚雪球一样,人才聚集效应明显,良性循环,何愁不发展?
2931 次阅读|4 个评论
讨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讲授如何更吸引学生?(人大经济论坛)
hrm001 2010-11-5 21:21
stephenia 我是一名教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很想和大家探讨在HRM课程讲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期望各位同学给些意见!!! yinhezhiwang 建议听听张晓彤老师的视频课程。看后就知道自己差距了。百度搜即可。其实照着课本讲永远也讲不好,只有基于经验讲才有可能讲好。个人愚见,希望对您有用! jianbingshao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一般来说,大学的授课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应用能力,而不是所谓的操作性技能。这样就要求教师把理论知识讲透,而不是为了迎合趣味和课堂气氛,在内容上不遵循教材体系。不过,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大班教学,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stephenia 很赞同楼上的观点。但是,现在的学生一听到理论知识就反感,一到做课堂有些就开心,典型的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认为大学学到的东西一毕业立马就能用。搞得老师很是郁闷,不知如何好!! 20091125 要真正讲好而不是哗众取宠或照本宣科是很难的,需要老师在专业的理论和应用知识上具有很高的水平,这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学习,个人具有了很高的专业能力之后,并在不断钻研教学技法基础上,所讲授的课程才真正能有高质量,当然,这种高水平的教学,在现实中即使是在著名的专家学者那里,也并不多见。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才能不断向着最终的理想目标靠近。 PS:关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个人认为以参与式教学为目标,而针对学生的能力实际进行极其简单问题的不深入的讨论,纯属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即使这样做能让自己的教学加分,教师也不可为之。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老师,在处理教学相关环节上,应该身先表率,不可屈从俗流,降低品质标准。为拔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讨论问题的环节,必须要坚持高标准,应该具有较高的难度,才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但也不能太长给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主要时间应花在详细讲深讲透教师的观点,并将其间的所需要的特殊思维方法和关键技能传递给学生,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在讲解之后学生的收获只是增加了一个知识而已。 yinhezhiwang 如果是数学系或经济系的学生,在理论方面下大工夫是应该的,因为很多数理或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很难,不是随便看看,随便听听就行的。但HR这种东西对于本科生来说,同会计学一样,学的目的就是去企业用,不然学它做甚?老师讲HR,应从实践角度去讲比较好,只照着课本凭自己想象企业如何招聘、如何培训、如何对员工作绩效评价、如何制定薪酬策略、如何制定岗位轮换计划、如何激励员工、如何为员工制定职业规划等等,学生恐怕很难明白到底该如何操作,进了企业后也只能重新来学。HR这门课实践性很强,不上手永远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道道,比如,企业为了不违背劳动法在如何处理孕产期员工的管理、工伤处理、高温天出差等等方面,就能够让很多HR管理人员头疼,更不用说作为学生的我们。注重实践方式教授HR课程,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为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有一碗饭吃的深思熟虑。建议HR专业的学生没事了多听听类似张晓彤这些能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给管理人员授课的老师课程,一定受益匪浅。现场听一次好几千块钱,对学生的我们来说想听也不现实,一般百度视视频或其他网站都能搜到,可以免费听的。 20091125 说得是。我看了众多老师的视频,讲得都非常好,理论都很规范,有个人独到经验,有的也有一定的不同于传统的比较个性的创新思想与方法,值得大家去听去学习去揣摩。但是关于版主的一个小观点,本人想说说看法。个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能力培养上是不同的,后者的能力几乎全部体现在操作动手能力上,而对前者,在操作能力上,这只是岗位职责的胜任条件,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能操作是基本要求,其实也很难,不过网上可参考的现成资料还算不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现成知识的运用并不能算HR真正高能力的体现,只有会创新,才应该是HR管理上的更高要求,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比现行的主流做法更好,这才是专业更高的追求,也是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必须。君不见目前管理上各行各业各领域均有太多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而目前能够为我们所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还不是十分对症,难道这不是说明目前的管理学实际上就是HR管理的研究缺少创新缺少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吗,而这只靠像财务管理学那样去简单地学习教材上的现有知识,做知识的复印机和留声机式的人才,怎么能行呢?首先要方向要对,然后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HR才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和人才自身的成长做出应有和最大的贡献,而这一切的实现,针对目前的HR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来说,必须要靠多多创新才能有望解决。 个人认为,评判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师视频讲座的精彩,可以有传统的那些标准,但是咨询师在讲授中是否能够体现其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个人所独有的这种思维方法,不只是简单地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这无疑是更高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个人所独有的好的思维方法的展现。外行听课看得是热闹,而内行听得则是门道。基本常识如果讲百八十遍,像HR专业这样,如果各位名师名嘴讲得内容和观点还有典型做法都差不多,那么相信内行人是不会认为这是能力的体现的,除非是为互相吹捧的目的,因为在HR上,只有具有有个人特色且行之有效、与传统思想观点和方案相比较思路更高更妙的观点和做法,才是真正的高水平HR能力的象征。 20091125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兼及必要的专业操作能力的观点,而不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复印机和留声机,本人试以如何学习名师的长处但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例加以说明。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的,我们要善于把一本书读成一百本书,也要会把一百本书读成一本书,即既能把书读厚,也能把书读薄(此话不记得谁说过),当然,这个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因而,我们对老师的教学也是应该提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的,特别是对管理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学而言,不创造对解决当前很多的管理问题几乎无有出路,是非创造创新不可的。本人水平有限,认识有限,观点也许不对,本处举例也许不当,供交流。 例:HR新手如何能在学习中超越: 淘汰法应如何看待和实施兼与张晓彤老师商榷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54268-1-1.html wobushita 多讲一些实际的例子,结合实际教效果更好! stephenia 没想到我的帖子引起这么多同学的思想碰撞。说实在的,我在上课时从来没有照本宣科,也设计了很多实践性内容和参与式的内容,比如工作分析、模拟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虽然结果并一定很好,但起码知道怎么样操作。我觉得这是本科教育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至于说对某些理论的创新,我觉得对于我们年轻老师缺乏实践,还是很有难度的,不能和张晓彤、廖全文比啊!!! 江湖依旧 欢迎大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可是很高的,哈哈 20091125 为了把本人对管理课教学的观点阐释的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下面再举一个具体例子的分析来说明,请各位指点。如果按照HR应该只是操作型的话,老师也这样教而不是指导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那么只要是拿来主义就够了么?请看 例:HR新手如何在学习中超越: 案例分析:新型合作养老保障方案应该如何改进设计?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56514-1-1.html 20091125 引用stephenia 发表于 2010-11-9 21:23 努力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老师您这么认真,只要努力,有朝一日,可以达到张晓彤廖泉文前辈同样的水平的,不一定是地位要达到人家那样,水平到了就可以了啊。 stephenia 谢谢楼上的鼓励哈!!看来楼上的同学水平很高哦,学习了!!! 欢迎大家多多提意见啊!! dafengdx 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是要动手的,讲半天招聘,可能不如到参加个招聘印象深刻,更不用说组织个招聘了,讲得云山雾罩,不如实践中的小经验生动,看看人大理论派的视频和张晓彤等实战派视频就知道区别了,动辄某理论,500强,太遥远了,其实多和身边的HR交流,实用才是不二法门。 20091125 看了上面朋友们谈各自品课的经验,对不同风格的课程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品课的吧,观点和角度不一定与学友们相同,供商榷。 不管是授课风格是归属理论派还是实践派,抽象还是具体,庞大精深还是集中细微,这些也许会给一些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但是,管理课程最实质的是授课教师对相关问题的不同分析和不同的管理策略,既包括大的方案体系的设计,也包括小的精细管理机制的设计,差异化才决定课程的不同价值。 学者们在授课中的观点为什么会有差异呢?不外乎如下原因:一是对相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二是各人对实践中问题的感知及处理经验的不同;三是对问题的观察考虑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四是立场利益等因素导致观点的差异。若说学者们的观点及方案有相同或不同,我们姑且先不去讨论方法本身的技术层面的具体差异,而论方法内在的所依据的管理思想(此差别为实质差别)的话,基本也就分正反两方两大阵营,呈一定对峙状态,彼此力量不一,不能互相说服,在社会和决策层的接受度上也各有得势失意之时。目前的问题是,缺乏第三种集合这两方观点的中间的这一方。 对于HR管理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应当是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状况,尽管不同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主体的利益要求,或者是结合各方智慧集思广益,但是观点的争鸣也带来了对相关问题认识上的模糊,在基于各自角度而进行的多答案讨论中,为协调各方利益,保证社会平衡,注定的答案是多项选择而非单项选择,但是这种简单地将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予以同时采纳组合折衷的做法在分配的处理上是难以平等对待的,而且一刀切下去,短期内不易调整改变,即使有调整也是量上的微调,而难以触及到更大的量和更深的质的层面的改变,因而各主体的利益矛盾从本质上看仍然是难以消除,或不能很好地化解的,在此基础上谈和谐的目标已经实现就不啻于掩耳盗铃。所以,本人认为,管理的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像秦国统一六国那样对各家理论进行归并,即合并同类项,吸收不同学派观点的可取之处,并经过必要的理论创新,形成新理论和新方案,来统一理论认识,指导管理实践,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 具体讲,新方案的不同之处是: 一是思想上的兼容并蓄。在分配上能更直接更充分地兼顾到岗位、职务、能力、过去贡献与现实贡献等各关键人力资源价值要素,能更好地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兼容; 二是设计方法上的有机合成。将管理思想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加以表现,并以模型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各种指标和分配结果的百分率计算,实行比例化管理,这样就比传统方案做到更加的精确和直观; 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动态化设计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这种动态化一是有规律可寻,二是可积累、能跨期,三是分急缓两种速率进行结构设计,通过以上特别的设计能产生比传统方案更多更特别的管理效果。 四、在管理的应用上直接在模型的平台上实现了模型化程序化管理。由于新方案管理思想的集成性和设计上的有机性、效果上特殊的动态性,而能够程序化地无差别统一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分配活动,既能对各种分配活动进行整合来统一应用,也能将这种新分配方法无须修改地直接运用于各项分配活动,要达到针对具体项目不同而需要的个性化效果仅需调整模型适用上的相关参数即可。这与传统的组合型管理相比,节约了大量的个案研究的精力和实施各项目管理活动的成本。 共同之处是:均可研制信息化管理软件,基于数据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 综上可见,新方案与传统简单组合式管理方案比较,具有管理成本低、综合效果好的明显优点。 batunjiao 班级模拟成企业,老师是老板,选出或制定部门领导,把hr理论模拟走一边。 20091125 个人认为,上述建议的方法是一种改进了的情境模拟实验法。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课不同,这种实验法因地制宜,设置了更贴近个人心理的情境环境,更能催生参与者对管理的真切认识和理解。如果设计时在具体一些环节上和问题的设计上模拟的好的话,可以发现,过去那些只是停留在教材和资料上可望不可及的许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问题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了,而是真真切切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作为当事人更有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对理论的学习,而如何改进管理,也是自己以身临其境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有利于对传统理论和方法模式做出检省、改进和创新。如果个人力量有限致使思路打不开的话,在教师有力的组织、积极引导和智慧的点拨下,大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可能会得到较多的新认识和新观点,甚至集思广益,还可能找到对一些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中均未能解决好的管理问题的相应的改进之法的! 但是,对于教材上和资料上的成规成法,我们的目标也绝不能只限于是照搬照用,熟悉操作而已,而一定要进行批判性吸收,视实际情况和个人能力找些问题做点必要的改进,(所谓细节为王,本质决定成败,细节影响本质,即细节也决定成败),使效果更全面更科学有效,(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甚至在原基础上进行较大程度的再创新(当然这是一个大的追求的目标),把原方案的管理效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超过前人在此方面的水平!如果能做到后面这一点的话,那么,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应该可以迎刃而解了! 附钱学森之问相关链接: 1、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 http://baike.baidu.com/view/2978502.htm 2、 温家宝: 钱学森之问 对我是很大刺痛_时政频道_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05/c_1273985.htm 3、 安徽11名教授就 钱学森之问 发出公开信 _新闻中心_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1/141219024826.shtml 4、 教育部回应 钱学森之问 :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jygg/news/2010/03-12/2166145.shtml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虽然从规划上和认识上有了新的进步,但是落实到我们身边的实践,进步到底又有多少呢?每个HR管理的教师,应该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怎么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的具体行为呢?
个人分类: 学习与思考|2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标题党”等于“跑题党”
热度 1 boxcar 2010-4-10 07:59
惯写繁体字的蒋劲松老师昨晚公然发表博文,要创立标题党【1】,还问有没有胆子大的去入这个党。鄙人胆小如属,断不敢欣然报名去加入标题党,却忽然也对标题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静心思量片刻,便晓其中奥妙,写下 所谓的标题党,其本质是跑题党。既然文不对题,当然就是写跑题了,如果参加高考,这样写作文是会给扣掉好多分的 这段评论。评论之后,又感意犹未尽,遂决定专门写出这篇标题党=跑题党的新博文。 标题党的定义、目的和危害性,可以参考百度百科【2】。总的来说,活跃在网络之上的标题党的党徒们的目标就是吸引眼球赚取点击率(网站靠的就是点击率电影《大腕》台词),方法就是在平淡无奇的内容之上起一个夸张异常、惹火动人的醒目标题。单从起名字这点看,人家标题党的创意绝对堪称一流,所以标题党旗下应该有很多创新型人才。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看却是未必,因为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完全不同。 一篇文章,标题和内容应该统一,这是咱们在中小学学习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要求的。那时候的作文都是老师给题目,学生写,再交给老师批改,所以如果写的文不对题,就是写跑题了,得分上会大打折扣。倘若在高考中考这样的大考中把作文写跑题了,往往会让考生后悔很多年,甚至因此改变其命运。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标题、正文和摘要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相同的,不该由大的出入。反观当今横行网络的标题党所用标题,罕有与其正文相匹配之处,往往是把文中一个不起眼也不重要的小细节无限放大、经过一番注水吹气候变成大字号的通栏标题,如果我们看了题目在看正文,印象就是这篇文章写跑题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标题党就等于是跑题党,而且往往跑得很远。不过这与学生作文跑题还有所不同,因为学生作文通常是先拟题目后写文章,而标题党则是先有文章后起标题,甚至这文章并不是标题党本人所作,最经典的案例是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被标题成了《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题跑。 这种跑题文章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占据网站首页的险要位置甚至报刊的首页,全要仰仗它的题目够刺激、够火爆,够让人激动,能促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就毫不犹疑地把鼠标滑过去飞速地按下左键,迫不及待地要与这文章来个零距离接触。不过我在此前已经说过且慢第一时间并请保持非零距离,所以大家真的别太着急,因为这路标题党作品,点进去看了之后通常会后悔,您的几分钟时间花掉了,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却居然还没在正文之中找到最初把你吸引过来的东西,上当了不是?!于是不免要大呼上当,然后大骂其标题党了。这路跑题文章看多了,广大网友读者的感情就会被一次次地欺骗到麻木,结果是遇到真正需要我们激动、感动甚至冲动的消息的时候可能都兴奋不起来。由于标题党的绝活之一是善用性、暴力、罪恶等字眼,其结果是网络版面被严重污染得很黄很暴力,这会让一些网友变得心神不宁或充满了不安全感。 在现如今这个创意时代里,标题党或可算是创意的代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标题党的所作所为其实并非真正的创新。标题党所做的事就像给大家用了几十年的药贴个新的标签涨价20倍卖出去一样,其间并不涉及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而仅仅是一次新的包装。如果这种标题党式的创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被追捧,那将让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挠具(闹剧)可以偶尔挠个痒痒解闷,却只在表层,无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标题党的势力大举进入以严谨务实著称的学术界,杯具(悲剧,装满了水货)将不可避免。 ~~~~~~~~~~~~~~~~~~~~~~~~~~~~~~~~~~~~~~~ 参考: 【1】蒋劲松: 閒來無事,創立一個黨玩玩,有誰膽大敢加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491 【2】百度百科:标题党 http://baike.baidu.com/view/37030.html?fromTaglist 【3】吕喆: 且慢第一时间并请保持非零距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882
个人分类: 社会|55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风味错别字(1):静电PK经典
boxcar 2010-2-6 23:32
现在大家都经常用拼音输入法打字,结果因此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发音相似的错别字。不但我们普通老百姓在网上聊天时或写博客时会出错,就连电视等媒体上也偶有出错,如果我们一直盯着电视屏幕下方的字幕看,不用多长时间你就会看到一个同音异体的错别字,显然,这都是拼音输入惹的祸。 不过,打错了字有时也不用急着修改,有时将错就错放在那儿也挺好玩儿,错字错用反而别具风味,所以我决定写一系列博文,专门说说风味错别字。今天先说第一组:静电PK经典。 可能有不只一位网友看到过我在评论别人的博文时用的是静电却不是经典,第一次确实是因为打错字了,后边多半是将错就错,最后干脆有意为之了。这是因为,评价一篇博文静电,其意义不仅限于它是堪称经典值得收藏的意思,还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我说一篇博文静电,除了要表达一般意义上的经典的含义以外,还要表达:(1)这文章很吸引人,就像带了静电的物体吸引附近的轻小物体一样;(2)看这文章的人,就像被静电场给极化了一样受到显著的影响;(3)可能引发思想碰撞的火花,就像火花放电一样;(4)有时还可能会雷人,像被静电打了一下一样给人以刺激。 怎么样?这么一解释,这个错别字有新的韵味了吧?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845 次阅读|8 个评论
少妇更吸引人??兼谈感情
wangyong77 2009-10-30 13:36
少妇更吸引人??兼谈感情 看到一篇文章《少妇为啥能比少女更吸引男人》,感觉是一面之词,反驳一下。 人总是喜欢同类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性格是正确的,应该的,并且非常欣赏这个性格,而对于这个性格的不是则非常的宽容。这样就为自己保持这样的性格建立了一个堡垒,而且还会使得这种性格更加强烈,这大概是人为什么越是老,性格越是固执强烈,记得小时中对守财奴也是这样说的。 性格异于常人,让我深知这样的道理:单纯的人喜欢单纯的人,成熟的人喜欢成熟的人。色鬼喜欢色鬼。有人说少妇更吸引人,但是我就很喜欢单纯的少女,虽然更多的是羞涩和矜持,看着清纯的人会非常的动心,有心心相印,一见倾情的感觉。 我也发现,妖艳的女人以为妖艳必然会有男人喜欢,其实未必,或许是物以类聚吧。曾几何时,我曾经对浓妆艳抹,高跟鞋非常讨厌,并且觉得那样并不漂亮。但是时移世易,发现自己也悄悄地改变了,不是那样讨厌了,甚至有点受到诱惑,但是心里会明白,这个女人不好。 专情的人喜欢专情的人,因为她们专情,要求对方也专情,因为她们专情,所以无需与他人滥情,无需对方给予自由,由于把情放在一棵树上,所以无需介意失去森林;而滥情的人也喜欢滥情的人,因为他们滥情,所以对方的分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给予她自由,这样她有更多交往空间,虽然其实她们也喜欢另一半专情,但是她们更渴望自由,因为有那么多朋友去分担他的感情,他已经不是非常看重另一半的感情。自私的人也羡慕自私的人,他们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傻瓜。他们觉得自私是对的,根本不会改变这一切。 然而,在这个社会,人的一生转变却似乎是从前者到后者转变的倾向,或许我们已经渐渐地接受不专一,渐渐地宽容,渐渐地发现对许多不能让人接受的负面新闻不再那么愤怒了。当然或许是不愿意地,被动地接受,而且变化也很小,也希望保留那份传统。许多人口中的成熟或许是这样的。 假如我来安排这个世界,我一定把同类的人安排在一起。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人安排在一起。专一的人和专一的人在一起互相深爱,滥情的人和滥情的人一起自由。好人和好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坏人和坏人在一起互相折磨。当然相比较而言,其实坏人更愿意和好人在一起,滥情的人更愿意和专一的人在一起。自私的人更愿意和无私的人在一起。 让不同类型的人在一起生活始终会觉得世界不是那么兼容,发生碰撞多,麻烦多。 自己以为自己不会受到污染,但是,多多少少还是发现和童年少年时期相比较有了变化,而社会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般美好,而遇到的人也不是自己心目中那么好,就像那首歌唱的,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呢? 附:少妇为啥能比少女更吸引男人 一个少妇为啥能让男人们恋恋不舍,其最大原因就是她比少女来得淡雅,这一种淡雅的气质不是一日所能形成的,这需要一段婚姻的磨炼、一段感情的经历,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是完整的也是完美的,一个能吸引男人眼光的女人她一定有着少女无法拥有的很多东西。少女拥有的是她们青春的活力,而少妇们的身上则散发着一种成熟的女人味,这是一种由内而发的美,她像一朵不是很美的花,但香气袭人,让你欲罢不能,这样的美才是男人最喜欢的。 反驳:少妇肯定是没有少女淡雅的,少女更多的是羞涩和矜持,因此,是否少妇用自己的各种言行给了人更多的诱惑呢?相貌来看,少女也不比少妇差。或许现在的女孩变得更加妖艳,但是,等她变成少妇的时候更加妖艳。 少妇是一个可以说经历了人生很多事情的女人。从懵懂的少女到了孩子的母亲,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的改变,才让男人们对那些少妇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曾经一个和我一起招聘进公司的同事,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自己估计),在他刚进单位半年后就喜欢上了一个 30 的少妇,而那个少妇的老公是一个海员,由于长期的不在身边,受不住那份寂寞,就和我那同事好上了,而且一好就是 4 年,直到我同事的父母苦苦相逼给他完婚之后还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也许是真的恋上了那个女人的身体,或许是爱上了那个女人的气质和魅力吧。我想这样的一种瘾不是在瞬间就可以结束的吧。很多时候,做为一个已婚男人的我可以控制住少女对自己的那种诱惑,但会在某些时候就控制不住少妇们的那些坦然。有时候即使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也会想入非非地胡思乱想,可见少妇们的杀伤力有多大。 反驳:我们无法去了解为什么会迷上少妇,但是既然承认那个男人可能迷上的是她的身体,或许是因为欲望及其瘾让男人不能自拔。可能已婚的女人对于男人的诱惑更倾向于欲,而少女更能够让人动情,真感情。当人成熟的时候,渐渐地,对于感情越来越淡薄,甚至许多人都说自己的心不再痛了,不再动心了,而对于欲却越来越不可自拔,而且少了羞涩,变成习惯,所谓的老油条就是这个意思吗? 少妇的诱惑力来自内在,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让男人们觉得无法掌控,这就是她们与少女的最大的差别。现在很多的老板找个小秘都要是已婚的女人,想来就是受不了那种人世间最强劲的诱惑吧。少妇的魅力的确很大,我们男人们为什么不能控制的原因就是因为那样的美发自内在,显与表面,一气呵成。没有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女人是永远不会达到那种境界的,这也是她们与少女的最大不同,更是吸引男人的最真实所在。少妇是诱人的,但我们还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结,千万不要让那种诱惑成了你的致命伤,否则你一定不会是一个优秀的男人。请大家发表以下自己的看法 ; 反驳:如果说浑然天成的美,少女显然是占据优势的,她们不是靠技巧、心机,而少妇则更多的是后天的雕琢和自己用心做作。我实在不懂为什么许多人都更为少妇所动心,但是知道一些这样的人确实是对于感情已经很淡薄,不再有心动的感觉,是否那种诱惑是来自于少妇对人欲望的一种激发?成熟的人似乎更善于挑逗。实际上情与欲是不同的,有时候情可以把欲掩盖,当专注于款款深情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去考虑欲。人来到世界,似乎就是在受到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涤,无论你多么不适应,天然地反感它,但是最后总是多多少少受到它的影响,不再那么讨厌,甚至有点点上瘾。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少妇可能有一些好的地方。成熟意味着更多的经历,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更多理性的考虑,更能够吸取教训,思考也会更加全面,不感情用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