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学霸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学霸

相关日志

摄影(21)一一手机照片编辑例(半世纪前的学霸)
kd652 2020-1-13 09:37
再以一個由手機拍攝的照片爲例來看修圖的步驟,原片: 在手機上點開“編輯”, 修图步骤一,使用图片编辑的裁边功能,首先使人物站立垂直了,然后裁掉多余的边缘: 修图步骤二,再使用“編輯”軟件中的圖片效果功能中的“鮮明”模式,并使圖片調亮: 注: 圖片中站立著是我大學同班同學,前年與其父母的合影,去年2月父親去世,九十九岁,母亲还健在,九十八岁。該同學愛好無綫電,一九七零畢業後到農場勞動,在一九七八年國家招考研究生時,一舉考入北京工業大學,要知道,由于文革我們在校僅讀了半年書啊,從這點說堪稱我班的“學霸”。我是经过进修(回炉)在他两年后才考上研究生。我真不知道他是怎样靠自学补齐大学课程的。 特别提示,图片经过微信转载以后,图片的清晰度就差了一大截子,因此,手机拍的照片要想保留“固有的”清晰度,最好用EMAIL附件的形式传送。
个人分类: 摄影|2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出路
热度 9 fdc1947 2019-11-27 08:39
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出路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概念。当初看到有人提出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并不赞成这个名词。因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对人素质的教育,只有素质好与素质差的区别。不过,名词是需要人们使用的,既然大家都认同素质教育的意思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与应试教育相对立,而且已经使用了这么多年,约定俗成,也就没有必要拘泥于这个名词本身可能引起的歧义或不科学性了。 相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有争议,应试教育好像好多年来都是受到谴责的,为应试教育说好话的人过去似乎不多。可是,最近几年,为应试教育说好话的似乎多起来了。他们认为,只有应试教育才能够使得教育平等,使得阶层不再固化。其实,这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误解。只有真正把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有出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能培养出少数只会做习题的书呆子以及使绝大多数学生不肯读书学习甚至憎恨学习。也就是说,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书呆子有出路而没有出息,大多数人则没有好的出路甚至有可能堕落。 我曾经写过一篇《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出路》,就说到了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使他们都有出路的问题。现在可以再看一看、说一说。 办学的人、教学的人都喜欢好学生即所谓学霸,差生好像都不受欢迎,被称为学渣。特别是现在,校方和教师更是对“好学生”关心得无微不至,甚至肯出高价去抢一个学霸,对差生则如见瘟神,恨不得“纸船明烛照天烧”。但是,无论那里,学生都有相对好一些和差一些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所谓差生是烧不走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要关心和培养好学生,我们更要关心所谓差生,总之要关心每一个学生。 上世纪30年代,有一所中华戏剧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京剧人才的新式学校,校长是 焦菊隐先生。这个学校当年的学生、著名京剧演员、该校有名的“四块玉”之一白玉薇回忆说: 我记得我刚进校时,焦校长每天约三个孩子到他家去吃饭,学校有个布告牌,上面写着三个人的名字:一个好角儿,一个中间状态的,一个学得差的。可见每个同学都能到他家去吃饭。他不歧视学生,不管学生学得好还是不好,他都愿意接近,并且尽量帮助学生,这样即使学得差的学生也没有自卑感,愿意学好。他常对我们说:“ 我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每个学生都有事业。将来行的到台上演,不行的改场面,再不行的学化装,看戏箱,看行头。 ”他造就孩子,每个孩子也都需要造就。(白玉薇:《我在中华戏校的前前后后》) 对于戏校的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演好戏的,各人的天赋不同,有人就是再努力也不能成为好角。但是,焦校长让他们“有出路”,可以“改场面”(粗略的说,京剧的场面就是乐队),唱戏不成可以拉琴、打锣,拉琴、打锣也不行可以学化装,看戏箱,看行头(行头主要指服装)。这样,学生总有出路。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多么好的目标!这不但是戏校的目标,也应该是所有学校的目标,更应该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目标。 然而,让每个学生有出路,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成功的,除了平等地等待每个学生之外,需要有具体措施。比如,戏校就要让学生学习各种行当,所有的学生都先跑龙套,学习各种角色等等。如果因为认为某种技术比如看戏箱“不重要”而不交代,学生将来怎么看戏箱?不接触“场面”,怎么知道这个学生对拉琴有天赋,将来可以改场面,去拉琴。 同样,我们的大中小学,要让每个学生有出路。我们必须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做管理、做老板或者做科学研究等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特长和特短。这样,我们的大中小学除了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之外,也应当认真开好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天赋。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扬长避短,做他合适的工作。 而现在的许多中小学,只为升学服务,只管为升学考试而设置的课程开绿灯。对于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就马马虎虎开课,“糊弄”过去,放纵甚至教唆学生在统考时抄袭作弊、蒙混过关。许多大学只为考研服务,甚至对考研不需要的课程或不需要的部分就让学生“自己看看”。这种只为所谓好学生的应试教育是与上面说到的“让每个学生有出路”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 我们的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作为社会公民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的有出路。素质好的人,做什么都容易胜任。 五十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们到工厂去劳动,分别做车、钳、铆、电、焊工,我们是学化学的,但是一两个星期以后,就比许多干了一两年的学徒工干得好。老师傅们说:到底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点就通。其实,那时候我和我的同学只在中科大上了两年课程,与中学生差别不大,但是,我们的中小学基础都是比较好的。当然,这与中科大的教学也有关系,科大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注重动手能力,要“理实交融”,也都要学习机械制图。 前几年,几乎人人皆知的那位北大毕业生去卖肉,他卖肉就卖得很有水平,那是因为他的素质好。素质好,干什么都有出路。相反,如有的人素质差,三十多岁读研究生混个毕业,光想着做个作家,写出来东西一塌糊涂,结果什么都做不了,自己都不能喂饱自己。所以,要让每个学生有出路,就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使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所谓研究,并不是说一定善于写论文。做基础研究、写论文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使是在毕业研究生中也是少数。但是,所有的研究生都要有研究能力,有做研究的水平。我们国家就是缺少大批做什么都认真研究的人才。做什么都需要研究,在工厂、在农村、做买卖,比如卖猪肉的,都需要认真研究,有所创新、有所提高。读研究生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素质。如果仅仅得到一张文凭,没有提高研究素质,那大学本科、研究生都是白念的。 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工作者和许许多多的看上去不起眼的发明创造。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他们不知道做事情、搞研究也要从小的方面开始。除了心态之外,素质差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与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教育水平有关,真正学到的东西太少,花架子太多,没有很好地培养做研究的素质。 研究生教育也要注重培养研究素质。研究生学习期间,一定要打好研究的基础,要多学习一些东西,特别是相关领域的较难的基础课程,比如学物理的要多学些数学,学化学的多学些数学和物理。但是现在许多导师光想着让研究生做题目,多出文章(讲一句公道话,这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或单位对导师的考核制度所逼迫的结果),随随便便选几门最容易的课程,让学生早早的进实验室,早早的开题做实验。几年研究生读下来,看上去文章发了不少,导师高兴、学生高兴、学校领导高兴,但是学生基础很差,知识面很窄,毕业以后换个方向,就什么都不会了。如果在研究生时从事的这个专业甚至这个领域找不到工作,就麻烦了。 我想起二三十年前,学量子化学的研究生,许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并未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从事制药、石油勘探、金融银行等等方面的工作,照样工作很出色、生活得很好。原因是他们读研究生时上了许多课程,使他们既懂化学、又懂物理,又都是编计算机程序的高手,到哪里都可以编程序,解微分方程,到处有饭吃。最近一二十年就不行了,许多学习量子化学的学生学到的课程很少,只使用买来的软件工作,自己不会至少不精于编程,文章发了许许多多,影响因子也不低,但找工作的面就窄了,困难就多了。 总之,大中小学包括研究生教育都应当是打基础的,打好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基础,而不是只有文凭的花架子。不能干活,光有文凭,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应试教育下的有出路也就如此。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基础。有好的基础,干什么都行。没有好的基础,光会做习题,光能够考试,或者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几乎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这个方面,真的需要对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专家进行启蒙教育。
个人分类: 教育|7431 次阅读|20 个评论
十里铺学校1979届毕业四十年聚会(3)——当年的学霸而今的翘楚
jxz1963 2019-10-9 12:05
十里铺学校1979届毕业四十年聚会(3) ——当年的学霸而今的翘楚 在“十里铺学校1979届毕业四十年聚会(2)——追梦四十年前的学校”中介绍了,我们十里铺学校1979届同学是一个人数比较多的群体,在小学阶段分甲、乙两个班,人数多达83人。 在甲、乙两个班里,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班里都有几个学霸。 说起学霸,虽说只是近几年的新鲜名词,但在我们的那个年代,就是一个“学习好”的榜样。 在我们那个群体,有几个“学习好”的榜样,不光是一门心思地纯学习好,而且是为人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那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雷明学 说起我们甲班里的雷明学,不光我们这几届的同学们都耳熟能详,就连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这不仅是缘于他的文化课学习好,还因为他的各门功课都在全班、全年级名列前茅。 雷明学有一个特点:只学习不担任任何班里的职务,这可能是现代学霸的普遍现象。他虽然说不担任班里的相关职务,但他参加起班里和学校的活动时,都是很积极的,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篮球、田径、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场地上,就是参加挖鱼池的劳动、给农场送肥种地等,也是积极参与,勇挑重担。 雷明学的数学学的好、语文学的好、物理化学也学的好,而且体育也很好,一点都不偏科,诗歌朗颂、歌咏等都不错。在我的印象里,雷明学同学几乎没有不会的难题。 雷明学同学不论在课堂提问,还是在课余与同学们一起就学习讨论时,都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因为是学霸,所以在1979年初中毕业考试中考上了当时的“咸阳机器制造学校”(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苦读四年毕业后在汉中市褒河的国有大型工厂——汉江工具厂工作。后因婚姻、生活和事业的需要,又到沈阳和长沙等地发展,而今在长沙生活并定居橘子洲头,与三湘大地时代楷模雷锋相邻而居。 时至今日,雷明学同学还经常在网上问候同学,并时常怀念儿时的趣事,并作诗拍照,与同学们相聚在西安(蓝田)、长沙等地。 听同样是学霸的李云甫同学说,今年上半年,他们还在长沙见过一面,只不过人生低调了一些,剃了个光头,好象是在铭什么志似的。 雷明学同学的故事还很多,如曾经暗恋过一些女同学,也曾羡慕过一些有权势的,但更多地时候是在脚踏实际中度过,为了生存、为了幸福、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他也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辛苦着、奔波着。 以前的你是一个学霸,现在的你却成了砥砺的前行者和奋进者,这就是当年我们的学霸雷明学同学。 当然,在我们学校够得上学霸资格的还有李云甫、李正龙、雷雄厚、雷立书、雷哲书等同学。 在女同学中,雷淑玲、雷潘侠、雷淑利、李娟利、李亚萍和李金婷同学,当年在甲乙两班里,都属于学霸型的,有些在困难面前选择了弃学,有些则是在当年高考时没有坚持复读,同时被困难、家庭、婚姻所误导,因而一时间选择了后者,成为了一位贤妻良母。 雷淑玲同学是我小学时期曾经的同桌,有时候我们一起结伴而行回家,又一起从家里来到学校,有时我们还在一起写毛笔字。雷淑玲同学的小楷毛笔字写的很好、很工整,而且书本很干净,经常得到老师在全班的表扬,她的作业有时就在班里的板报上展示。 记得有一次,雷潘侠的爸爸对我们说:“语文和大字啥时候要是超过淑玲就好了。” 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时叔的这一要求,在当时虽说仅仅只是一句话,却成了我的一种无形压力,虽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一辈子也赶不上雷淑玲同学写的毛笔字了。 高中时的雷淑玲同学没有与我在一个班,因而接触的也比较少,记得在1995年左右时,一次西安回蓝田的公交车上见到雷淑玲同学,也曾与她聊过几句,但还不是太了解她。 10.4 同学聚会时,由于人多事多,更没有机会了解她的现在和现实。 我笨想:不论她现在干什么,我只是从直觉上觉得她干的风生水起,起码现在她生活的安逸,无忧无虑,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从她9月2日开始积极组织“十里铺学校1979届同学群”和这次10月4日师生大聚会的情况分析,她的人生是波澜不惊的,也是一个经过大风浪的人,有主见、有原则。 学霸不能太多,多了就不是学霸了。相信我们当年的学霸个个都是人中杰,女中优,个个都会在人生和事业上拥有传奇的故事。 相信,雷淑玲同学的人生是一个有许多精彩故事的人。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霸:低于95分我就是退步了!
热度 1 zhgzhang 2018-1-28 07:30
因为最终分数是平时成绩、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和竞赛加分构成,而网上登记的时候分类比较死板,算分有点麻烦,耽误了些时间。最终分数还没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急着问分数。有个同学问分时,我含糊地回答,还没算出来,你肯定 90 以上。他说,期末考试多少分?我查了一下,说了个分数。他算了一下黯然地说,“那我最多只能 94 分。低于 95 分我就是退步了!”他接着礼貌地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我查了一下他的卷子,虽然有点小错,思路非常很清楚。他的最终分数是 96 。没参加竞赛,不靠加分,就有信心每门课考 95 分以上,真是学霸!
38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血甲士勇斗官场学霸
热度 3 xiyuniaoguo 2016-11-25 09:26
热血甲士勇斗官场学霸 深山寻猴,四月有余,久在山野,不知人事春秋,近日回归,目睹一事,大块人心,说与众人: 金陵帝都,有所境科,副所余海,胸怀大志,常自言“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本想仕途步青云,那堪 副所 屈人下。他年若得伸展, 天地雷霆,皆我号令 。 ”恰逢生态文明之潮,物种监测之机,余海自 忖 ,“天朝物产丰富,多出异物,无人监测,此乃良机,趁此申请国之专项,既能扬名,又可牟利,幸甚”。奈何势单力薄,虽有其心,苦无良谋。此时,谋士木子献计“何不笼络各方院所诸侯,谋取专项,事成分封,大权在握,何人不从!” 余海大喜,听其言,逐一拜访各诸侯,推其“十年监测之计”,并重许,若得天朝资助,与君共享。众诸侯听其言,欣然应允。不日,余海借众诸侯旗号,申请专项,果获其资。 余海大喜过望,手握专项,本身国之资助,却成私家封赏,不论资质,只看亲疏。众诸侯多有不悦。昔北地有才俊小月者,以红外检测闻名遐迩,学人皆称其善。初助余海召集诸侯,有功。然,余海畏其才,惧其能,只分其一地。更甚,检测之地,山高路远,设备损耗尤甚,所拨经费何以十年。 奈何木已成舟,多说无益,诸侯多隐忍不发。又, 北地代将军,分得两地,一地滇西白马山,一地川中白水河。两地去京师甚远,恰逢此季天寒地冻,资助难以为继,代将军生性耿直,陈其情。 余海闻之,不悦。代将军隐忍,孤身抵白马河,布设相机。曾有人言于将军“众人皆不动,将军何先行”。代将军闻言,曰 “实为国谋利,不为余海”。 忽一日,余海心血来潮,暗地思 忖,吾有众诸侯,可否听令呼?必试之,方可见其心。遂宣众诸侯两日后进京议事,不得有误。事无征兆,其令甚急,众诸侯多有安排,一时难以抽身,然慑于其威,恐剩余资助不得,遂多遣子弟入京。次日,余海又令来京者必有所报。众诸侯又惊,明日议事,今令汇报,如此仓促,何以为?时值代将军,驻白马河,消息不畅,晚接号令。愤然而起,言“奸臣误国,只尚空谈!”将军忍之,电李元帅,借其甲士一茅,明日参会,代为报。一茅应诺,知其事,不知其详。 次日, 余海于京师国宾馆见各路诸侯,为壮声势,特请京城林木司、鸟兽司壮其威,慑诸侯,彰其能。众人望其阵势,不敢多言。余海见诸侯多由其子弟代之,不悦。唤众人:“吾预知尔等进展,可一一报于前”。按约,此值野外布设相机之时,何以为报?奈何,诸侯子弟多陈其情,言不毛之地,高损耗,少资助,十年之期,无以为继。余海震怒,欲杀鸡敬候。待一茅上前,言事。余海屡次与众人前辱之,全然不顾代将军于白马河布设相机之实情,反言,白马山何故弃守?一茅陈情:“代将军分身无术,先白河后白马!” 余海震怒,汝等怠工,汝来何为? 一茅奋起,厉声怒斥:“辱吾可忍,辱代将军不可忍!尔等窃国之贼,凭小人之计,窃众人之力谋取专项,而今不思报国,作威作福,与禽兽何异?”谋士木子欲上前护驾。一茅怒视:“孰敢造次,五步之内,必斩其头!”木子终不敢前。余海平日多训斥他人,不曾遭遇此劫,又怯一茅之勇,脸色惨白,半晌无语。众人亦惊,无一人上前。一茅扶手离去。 事后,一茅报于代将军。待将军曰:“善!前者,曲之以求全,不以私费公,殊料,其变本加厉,应当击之以灭其焰。且,北地与南境实无隶属,无欲无求,惧他作甚。” 事后,众人议之。有言:“一茅血性,误权贵,解一时之怨,恐日后祸及身。”亦有人言:“一茅一时之愤,不识大体,于组不利。” 序茅曰:“昔主席有言,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余海官僚之风,混进学术之列,不尚实际反夸其能,仗势欺人,一茅回击,何罪之有?众人奴性久矣,唯有利益之趋势,早已不存善恶是非之念,助长贪官污吏邪风。恶之所以为恶,众人纵之,待小恶初始,灭之,何以为害。待其大,众必食其果。”
个人分类: 观点|4011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学霸和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高校
热度 18 mdzhao 2016-8-17 16:27
这几天,一篇文章被许多微信和网站转载: 北大专家谈学霸:像是一个模具打造的家具 ,说的是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去上海面试学生后的感想。这些学生们都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她)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至少位于年级前5%;艺术特长突出——至少会一种乐器;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至少是市级二等奖;热心公益事业——至少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一次脚;等等。连他(她)们在面试中的表现也很相像,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诵一首诗。显然,所有的学生在来之前都经过了某种程度的面试培训,至少看过一点儿如何应对面试的“宝典”,但当问他(她)们,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说,他(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位院长感概:他(她)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我估计,这应该是今年高考自主招生中去面试学生的场景,有资格来参加面试的都是挑选出来的佼佼者,不过所描述的情况相信也是真实的,学生们这时候肯定无暇去考虑他们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面试顺利通过,能获得这样那样的优惠政策,上一个好的大学。要说这些学生的材料都千篇一律,那也很正常,因为获得面试资格,或者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本身就有条件和门槛,那些材料无非是说他们符合这个条件。一个没有这些材料的学生,甚至仅缺少了这些东西其中的一条,比如没去敬老院给老人洗过脚,他大概就没机会见到这位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了。据我所知,各校对自主招生学生都有条件,至少要符合其中多少条才有资格,当然符合得多是不会扣分的,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肯定认为是多多益善了。 无疑,这些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反映的恰好是我们教育的问题,因为我们用一种看似很高却抹杀个性的要求去要求学生,所以即便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学霸,尖子,也像是一个模具打造的。想想要达到这些条件也相当困难,又凭什么对他们要求更多呢?想到前几年曾报道过的一个偏科生,有多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最终都未能被录取。孩子们当然只能做得面面俱到,甚至包括坐姿、仪态、谈吐,你今天说他没个性,但如果真有一个学生个性张扬在面试中忘乎所以,被咔擦掉的概率肯定远远高于这些四平八稳的学生。 由这些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学霸,让我想到我们的高校,其实也很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都有齐全的学科,教师、学生、博士点、论文、国际化程度等等,越是顶尖的高校,这些方面差距越小,因为对学校的评价就是看这些数据,对于综合性院校来说,哪个学校缺了某个专业或学科,大概不会被看作是它的特色,绝对属于是一个短板。于是,各类学校都发展成千校一面,比如以理工见长的清华、浙大、交大等,现在人文、社科、医学、艺术等等都一应俱全了,而以人文社科见长的人大,现在同样有理科、工科的绝大多数专业,这何尝不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高校呢?但高校愿意在某个方面留着空缺吗?肯定不愿意,即便有这样的空缺也被认为在评价中吃亏了。比如不少没有合并医科院校的高校,甚至没有附属医院都会认为在论文数量这一块吃了不小的亏,因为医学专业是论文大户。 这篇文章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套用到高校中其实也一样:一个高校如何发展,也是需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高校,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而我们现在的高校有多少是按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在发展的呢?都是被各种评价指标牵着鼻子,即便达到了高指标,却也说不出什么属于自己的特色。当然,高校的目标也可以说很明确,看是要成为世界一流,自然世界一流高校会有许多不低的标准和指标来衡量的,不过,这就和学生们要上一个好大学这样明确的目标是一样的。这篇文章中问了个问题:“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有没有人问过高校: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以后怎样?换句话说,就是当达到了世界一流高校的指标后又将怎样?
个人分类: 其他|8981 次阅读|25 个评论
四个学霸本科生毕业
热度 8 fengroad 2016-6-17 18:04
很早的时候写过一个博客:开博之山,两个硕士毕业,但是一直没有写过对本科生的博文。相对也是很早的时候就答应学生等他们毕业写个博客,怀念这几个月相处的时光。但是总是忙于一些事务,专业认证、学科评估、毕业答辩等等,缺少思路,一直没有进行。今天写的仍然不满意,就当引子,也许会有后转。 今年指导了 4 名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用我自己开玩笑的话说“鸭梨山大”,因为今年指导的学生中充满学霸、学神、战神、女神、男神等系列人才,有人多次上过头条 ! 远是我这个老师所不能比的,他们的名气、才气与美貌甩我好几条 street 。 C 同学,渝琼谋士,默默在卓越,刚开始给了 C 一个题目,可是怎么做都做不出来,“老师,裂了;换个温度”、“老师,又裂了;换个时间”、“老师,还是裂;换个成分” …… ,毕设的小船说翻就翻。然而,在 4 月下旬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题目,对于新题目,曾经在几年前有学生做过,当时也有很多问题,没有成功,但是, C 同学通过改变一个小小的工艺,却做出来了,成功了,而且每一步都做的非常出色,无论是实验的安排、图表的布置、论文的撰写、 PPT 的制作都堪称完美。耐得住失败与寂寞,就一定会成功。 L 同学,我带的学生自然答辩不和我在一组,然而和 L 关系密切的一个同学在我组答辩,答辩的时候后面一个女老师说, L 同学很漂亮。 L 同学每天总是很光鲜的来实验室,也总是很光鲜的做着实验,实验结果也很光鲜,文如其人,结构清晰,思路顺畅。论文过程中善于提问与交流,每次讲文献都提前仔细阅读与研究,并提出讨论的问题,论文完成过程中,经常给我 QQ 留言问我,因而具有很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最后 PPT 自己文艺了一下:感谢老师,感谢同学 感谢矿大,感谢这四年时光。 L 同学连续 4 年在毕业晚会上表演节目,可见不仅科学才女,也艺术才女,然而我一次都没有看到!艺术丰富人的生活, L 同学一定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P 同学,大彭国天才美少女,炎炎夏天,烧 1400 ℃炉子,由此我想到以前有很多同学都在 5 月底前烧过高温炉,置身于火热的环境中热火朝天的做着论文,精神自然非同一般。 L 同学完成了一个体系的拓展实验,开拓了一个新体系,对于每一个体系,在师兄的带领下都能独立的完成,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毕业的最后阶段,磨试样把手都磨破了,具有强烈的干劲,绝对的对科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毕设是一个锻炼人的过程,培养人的过程,在毕业设计之前,大家可能都没有这么具有创新性、完整性、全投入性的做过课题。今年毕业晚会, P 同学也表演节目了,我还是没有看到! H 同学,曾经得过全国 T 等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类的才子,聪明伶俐,给他出了一个 M 类型的题目,在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不仅做了 M 课题,同时也做了 B 课题,和 P 同学一样,可以拆分成两个课题供两位同学毕业答辩而绰绰有余。毕设的过程中, H 同学总是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且具有很敏锐的观察能力,图表能力,最后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性成果,也许会开拓一种新的认知。毕业论文过程中,能感觉到 H 同学有一个幸福的女友。 一个笨老师带四个学霸,躺着带都是好成绩,因而今年真的很幸运,没费太大的心思,他们就做出了优异的结果,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感谢过去 4 个月的美好时光!
935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学霸=狗屁
热度 33 puhj 2016-3-29 10:42
近年来,“学霸”一词流行,国人异口同声点赞,说反话的好像没有。在我看来,学霸就是狗屁。 不信我们做个试验:年轻人请把当今“学霸”的名字存入电脑,20年后再百度一下,保管杳无音讯,像屁一样烟消云散啦。 中国人“学霸”不少,动辄剑桥硕士,牛津博士啥的,还都是全额奖学金。都以为乃未来栋梁之才,可现有事实告诉我们,顶多找了个薪水不错的位置或嫁了个来钱的老公,为这个社会知识的发展作了什么贡献?啥都没有,留下的只有狗屁。 有时慕名到某些中老博导教授家观瞻,四壁皆书,甚至一个书房还不够用,床底下都塞满了。这些功德圆满的家伙,想必当年都是“学霸”,我暗中冷笑:狗屁。 中国的事儿,很扯淡。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可他那本儿书谁看过?即使有人看过,看完没有?凭我的阅读经验,比贾平凹差多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真有空看甚至看完他那本儿书?我表示怀疑;即使要看也是译本吧?哪个傻帽译的?中国味儿的东西译成外文是个啥味道?信达雅么?我更表示怀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拿了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可那本儿书,我翻了十来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甭跟我说看完才有资格评价的屁话),要我说,这家伙连写小说的基本规律都不懂,只会卖弄“见识”,咬文嚼字,故作艰深,情节毫无抓人之处,就像看字典辞书,毫无可读性,这叫小说吗?这叫屁。 中国美学界,朱光潜虽无啥亮点,好歹文字还好看,到了李泽厚,一本儿《美的历程》,搞成了看图识字,差点儿成PPT了,那叫经典?那叫磕碜。不知是中国美学界的认识水平太低还是马屁精在作怪。就像文学评论界某些狗屁大腕儿把金庸武侠捧上了天一样,实在让人着急(鲁迅若还在世,不骂娘才怪)。说句不好听的话,音乐美学界一个20多岁的汉斯立克就能把他弄趴下。汉氏的《论音乐的美》虽然漏洞百出,但他那才叫真正的“知识创新”,才真正叫给后人留下了新的有用的东西。相形之下,中国哪怕有一百个李泽厚,一千个学霸,都是屁。唯有嵇康与汉氏心犀相通。但嵇康者,在当下的中国,基本绝迹。 中国的“学霸”,大都是群已有知识的奴才。你问问他们:你们有问题吗?多半没有。他们善于做题,经常拿满分,这不假。你就是把图书馆的知识全装进脑袋里,算啥出息?哥德巴赫猜想,累个半死解决了又算多大出息?有本事出个题让全世界来做?有吗?有个屁。 飞机手机电视机蒸汽机拖拉机打火机不管啥机,有几个机是中国“学霸们”发明的?甭老拿“四大发明”来吓我,搁了成百上千年,不嫌馊得呛喉,还嚼得津津有味?我臊得慌! 中国有句话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或云“博学多才”。连起来看,那逻辑似乎是:学富五车必定才高八斗;或博学必定多才。那要看这“才”是指啥。若是指“灵气”、“创见”,我敢说,这绝对是句屁话。在我看来,博学非但不一定多才,甚至只会寡才乃至无才。 有个博导问我:你看过《资本论》吗?我老实答:没有。该博导摇头晃脑,一脸不屑。看来仅此一项,便可管窥鄙人知识贫乏也。他固可据以小瞧我,我也因此压根儿看不起他。何故? 我国当下行情,这类无所不知的博导颇为吃香,最受学生拥戴;像我这样一根筋儿的铁定吃瘪。我要说,是的,你不仅看了《资本论》,可能你家的几千本儿书都翻了个遍,你是图书馆的常客,图书馆员你都混了个脸熟,这说明了啥?要我提问,只问一句:你迄今或你这辈子都干了啥?有啥亮眼的玩意?这才是铁打的,我要是问他这个,吃瘪的多半是他不是我。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大学教师?我认为,一个根本的依据,不是按你脑袋里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而是看你有没有某些强过他人或他人不具备的东西。据此,学生才能从你这里获得新东西,你才配当教师。而不是看你贩卖图书馆的知识,那些东西,不需要你教,有眼睛的都会看。而现在的大学生,评价教师的优劣,多半是看他是否知识全面、能否旁征博引;要是你说错了一句话,写错了一个字儿,便会遭致侧目,一蹶不振。而这个教师到底有没有新思想、新见解,大多数傻帽根本看不出来。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悲哀。 设想让五人兼事五门学科, 或者让五人各从事其中一门学科, 可以想象, 前五人知识的重复量必然远远大于后五人, 其知识的总量必然远远低于后五人, 因此, 后者对学科知识发展的推动力势必更大。这是一个无需验证的简单推论。 由上述推论可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对知识的更新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不是全才而是偏才、怪才。这个结论是否合乎历史事实,我的知识有限,请各路专家考证。 当我们为某些紧锁眉头、博览群书者大唱赞歌的同时,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正在为此付出灵性被悄然扼杀的沉重代价。 知识积累最有效的方式,是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吸取相关知识。比起先广泛大量吸取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来说,这样的知识量也许要少些,但可避免大量无效的知识碎片充斥脑海,而使得知识具有有机性与牢固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知识吸取方式,不至于阻碍却有利于新思想、新观点的形成。 我之所以看不起那位“饱读诗书”的博导,大致理由即此。 柯南道尔在他的成名作《血字的研究》中开篇即谈到:“在现代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他(福尔摩斯)的知识贫乏得让人吃惊。有一次我引用托马斯.卡莱尔的文章时,他竟然不知道卡莱尔是谁。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对哥白尼和太阳系学说也全然不知……简直荒唐至极。 他看到我的样子,笑着说:很奇怪吗?其实即使我知道这些知识,也会尽力忘掉它的。……我觉得人的大脑就像一座空屋子,应该有选择地把一些东西放进去……记住,这间空屋子的空间是有限的……关键是,不要把有用的知识忘掉。” 这虽然是一篇小说,但柯南道尔开篇即出此语,“树立”福尔摩斯这一特殊形象,当乃深思熟虑而为之;福尔摩斯乃一偏才、怪才无疑。 可以预测,一个时代的全才多了而不是少了,那么注定是一个平庸的、碌碌无为的时代。 当下,我国“复合式”人才培养的战略决策是否需要重新思考?看来是个大问题。 附 (《长江日报》评论,新华网2010年08月05日 10:09:47 转载)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美国专家评论,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像力却大大缺乏。
12892 次阅读|88 个评论
学霸家庭:纵贯两百年 横跨数化生
pkucarer4300 2015-12-4 09:16
学霸家庭:纵贯两百年 横跨数化生 Ulf von Euler,图片来源: http:// nobelprize.org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史上,Ulf von Euler是一位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在他六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发现了多种重要的神经活性物质,包括P物质,前列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 Euler于1905年2月7日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个群星闪耀的科学世家。他的父亲Hans von Euler-Chelpin因发现了糖酵解的酶而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母亲Astrid Cleve von Euler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外祖父Per Teodor Cleve是一位化学家,曾发现了钬和铥元素,并且他还有一位闻名世界的祖上——欧拉(Leonhard Euler),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Euler的成长自然拥有了最好的科学氛围,为其科研生涯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他17岁时就发表了第一篇科研论文,25岁获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医学学位。同年,Euler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前往伦敦,在诺贝尔奖得主Henry Hallett Dale实验室做研究。 Dale发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物质是乙酰胆碱,并且还发现了乙酰胆碱在神经冲动引起的肌肉收缩方面也发挥作用。Euler在Dale实验室研究乙酰胆碱介导的神经冲动,做实验时发现兔的一段肠道在使用小肠提取物处理时会发生收缩。但他意外发现使用胆碱能受体抑制剂,如阿托品,并不能抑制这个反应,所以他大胆推测可能还存在一种乙酰胆碱之外的活性物质。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和实验室的一位同事John H. Gaddum系统地研究了这个现象。他们发现兔脑中的一种物质也能使肠道发生收缩反应并且还能降低血压。当时为了研究方便,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纯化产物”(purified preparation)并简写为P,此后这种活性物质被称为P物质并延用至今。后来,Euler又鉴定出P物质为多肽。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科学家在不断地发现P物质在各种生理病理条件下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 结束了在Dale实验室的研究后,Euler回到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继续神经活性物质的研究。1934年,他做出了科研生涯中第二项重要的工作。他测试了各种组织提取物的活性,结果发现山羊血管腺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压,这使他意识到这其中还有未知的活性物质。其后他发现人类精液中也含有相同活性的物质,由于他当时误认为该物质来源于前列腺,故将该物质命名为前列腺素。 Euler试图弄清楚该物质的化学本质,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没有成功。他将前列腺素的工作介绍给他的同事Sune Bergström,后者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鉴定出前列腺素并非一种单一的化学物,而是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并起着广泛的生理作用。Sune Bergström和他的学生Bengt I. Samuelsson因此项工作获得了198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Euler后来在《脂质研究进展》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写道:“做出一项发现在原则上和一种发明甚至一种艺术是相似的,即得到的结果比组成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要更多……有人说前列腺素在被发现后沉寂了20年,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自1945年Sune Bergström从我手上接过前列腺素的研究后,他用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毅力进行了化学分离和鉴定,实际上开启了前列腺素研究历史的第二阶段。” 由此可见前列腺素的工作是一项接力的工程,Euler作为接力赛的第一棒虽然没有因为这项工作获得诺奖,但他在前列腺素的开拓性工作并不会被科学史遗忘。 在研究前列腺素的同时,Euler继续着神经递质的研究。他特别感兴趣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早在1904年英国生理学家Thomas Renton Elliott就提出过神经元之间可能通过某些化学物质相互交流。他观察到肾上腺髓质可以产生一种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效应很相似的物质肾上腺素,所以他推测交感神经效应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如肾上腺素传递,而并非是大家曾经认为的类似于电线导电的纯物理过程。但直到1921这个猜想才被实验证明,而这个实验的设计过程十分传奇。 德国生理学家Otto Loewi在1921年复活节的星期六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神经间的信号传导是靠化学物质而不是电信号。他从梦中惊醒,开灯在床头柜上的一张纸上记下了梦中的实验,然后又倒头睡去。第二天早上6点他就醒来,并且想起夜里他写了非常重要的东西,可是Loewi却发现他完全读不懂自己夜里写的东西。一整天,Loewi都在苦思冥想试图回忆梦境却一无所获。Loewi后来回忆说,那一天是他人生中感觉最长的一天。 神奇的是,当晚夜里三点,Loewi又做了那个相同的梦,梦里他又做了那个美妙的实验。他惊醒了,然后立刻跑到实验室按照梦境做了这个简单而完美的实验:他把青蛙的心脏放到装有营养液的玻璃器皿中,该心脏还与神经干相连。电刺激神经干后,把该心脏泵进或泵出的液体倒入另一个玻璃器皿中的心脏。 Loewi惊奇地发现这样的液体可以使别的心脏产生与之前受神经干电刺激的心脏相同的变化。这个经典实验证明了神经刺激可以释放调节心跳的化学物质,且这些物质是通过化学方式传递到器官的。这个实验中交感神经所释放的递质后来被证明为乙酰胆碱(该工作获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后来按照这个思路,Loewi考虑刺激心脏或其它脏器的交感神经也会释放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与之前就发现的肾上腺素有很多共同之处,但Loewi一直苦于无法直接证实这个猜想。直到1934年,J.Gaddum和 H. Schild发明了一种检测肾上腺素的化学方法。Loewi利用这种方法证实了在神经刺激增效期后,不仅在青蛙心脏浸出物,而且在心脏的灌注液中都存在肾上腺素。 但Loewi并没有想到,他用青蛙做的实验实际上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因为Euler后来在哺乳动物中做实验时却发现肾上腺素能神经(比如脾脏神经)和这些神经支配的器官提取物有与肾上腺素相似的活性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物质。该物质随后被鉴定为肾上腺素的去甲基化同系物,即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的工作还有另一个插曲,在Euler发现去甲肾上腺素的几乎同一时间,生理学家Peter Holtz也在肾上腺提取物与尿液中发现了能够使血压升高的活性物质,并命名为尿交感素(Urosympathin)。这一物质实际上含有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项工作的手稿于1944年10月8日(二战期间)被送到莱比锡的施普林格出版社,但一周后在印刷时被空袭摧毁。直到1947年该工作才重新发表,但此时距Euler的工作发表已经晚了一年。 Euler在发现了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递质后,做了非常系统的工作,他发现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去甲肾上腺素,只有胎盘是个例外,而胎盘是唯一没有神经的组织,所以神经应该是它的来源。Euler实验室的Goodal又做了一个非常让人信服的实验,他切断到心脏或其它器官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后,器官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会降到很低,而切断的神经再生后,器官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又上升到正常水平。 为了弄清楚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Euler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比如他们发现军官们跳伞后比在地面运动后尿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增加了,再比如机体在寒冷中也会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实验可以总结为机体在应激状态时,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会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也会加强。 Euler还与他的同事Nils-Ake Hillarp合作,发现了神经元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以一种微小的颗粒形式合成与贮存的,这些工作成为神经递质细胞内运输的重要概念。可惜的是,1970年诺贝尔奖颁发给Euler时,Hillarp已经去世,未能见证他们的工作获得此项殊荣。 Euler在1970年获诺奖前,曾多年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和主席。他卸任后,此前在诺奖委员会的同事赶紧给他发了1970年的诺奖。他的学生如法炮制,卸任诺奖委员会委员后在1982年也“被迫”黄袍加身。 Euler不仅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而且是一名能够启发学生好奇心的好老师。他曾经写道:“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最有回报的事情中就包括了指导年轻学生开始他们的研究生涯并作出原创的发现。见证年轻人的成长是一种享受,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对能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他们感到高兴……我们必须守护心灵的自由,并记得一些“异端学说”经常是精神生活健康的标志。” Euler因其巨大贡献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头衔。他终身致力于科学研究,直到1983年3月因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去世。 本文同步发表于“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zhishifenzi/20387037
个人分类: 科普|1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觉得这样做科研的时代应该快过去了
热度 3 wya 2015-10-13 11:32
以下是一位朋友的感慨,略作修改,供大家指正: 从事15年科研工作,对当前中国科研现象的一些总结,请多批评指正。 1. 靠私人关系从国家部委获得一些内部数据 2. 用50年前就出现的模型方法分析一下内部数据,或者自己宣传独立研究一套方法,置相关研究不顾或只字不提 3. 得出几个自己都很难重复、别人根本不可能重复、研究者有生之年无法验证的结果,自娱自乐 4. 利用这些很难重复、有生之年无法验证的结果发表很多篇只有少数人看得懂、挂N多项目号的文章 5. 给出几个同行有争议、糊弄领导的政策建议,干巴巴的建议,一个高中生不用模型分析都能给出的建议 6. 然后就可以从各部委申请很大一经费,从20万到2000万不等 7. 申请书写得很大很空,基本套路是:要收集大量统计数据、购买大量的卫星遥感数据、购买并行计算设备、发表好几十篇SCI论文、研究好几个模型甚至模型簇(可能是上百个模型)、开发好几个软件、申请好几个专利(这些软件和专利白给都没人用!) 8. 结题敷衍了事,只数文章(虽然挂N多项目号也无所谓),不顾实际应用效果,美其名曰“基础研究”,不共享数据,不共享模型软件或代码,只广告自己的“结论”、“政策建议”或者SCI论文 我觉得这样消耗国家科研经费的时代应该快过去了,或者说某些人该收手或收敛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93 次阅读|6 个评论
培养状元和学霸的几点实用举措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5-8-6 00:20
培养状元和学霸的几点实用举措 蒋继平 2015 年 8 月 5 日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系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高考的状元, 学校中的学霸。 这是可以理解的社会现象。 我生活在美国, 育有一子一女。 他们都是学霸,儿子属于地区状元。 今天利用个人时间, 同时为了满足个别博友的要求, 与大家分享培养状元和学霸的几点实用举措。 保证孩子心身健康。 这点大家都会同意的。 但是, 具体的做法上可能不尽相同。 我们的做法是: 1 。 心理上正面引导。 2 。 生活上细心照料。我给孩子的一贯教导是: 诚实, 善良, 公正和理智八个字。 生活方面, 尽量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起居条件, 让他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 做到衣食无忧。 他们在学校的出勤率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平时很少生病请假。正因为如此, 女儿曾经拿回家学校唯一的全勤奖。 尽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选择好的学区。 因为每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一样, 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学区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为了孩子能够上好的学校, 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 总是先查找当地学校的相关信息, 然后在好的学区购置房产。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我在加州的 Woodland 城市就职, 但是, 为了孩子能够上教育质量好的学校, 我在远离公司的大学城, Davis, 买了房子。 这个城市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要比 Woodland 高出许多。 我这样做是要作出个人牺牲的。 首先是上下班要多花许多时间开车, 其次是 Davis 的房价要比 Woodland 高出许多。 尽量住在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 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很多时间, 既节省孩子的时间, 又省去父母接送的时间。 我在 Davis 买的房子, 就在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的旁边。 当时, 儿子在读初中, 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他们上学只要几分钟的步行, 非常方便和安全。当然, 这样的房子价钱一定会高一些。 为孩子准备各种有益的书刊, 让他们多接触正面的知识营养。 让他们进入优等队伍。 在美国, 一些初中和小学有智优班, 也就是优等班, 是把同年级的优等生与一般的学生分开来教的特殊班级。 我的孩子从小学开始, 就在这样的优等班接受教育。 这种班级的老师比较优秀。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送儿子进幼儿园的大门时, 对他说:“从这里开始, 你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因为我不能和你一起进教室帮你。” 我对女儿也是如此要求。 我们几乎从来不帮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这样的话, 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自己解决难题的能力。 言传身教, 开启智力。 在他们上中小学这段时间, 我在家几乎不看任何电视节目, 除了了解一下新闻外, 我把主要精力花在他们的教育上。 不过, 我不是和他们做作业, 而是带着他们玩各种游戏, 重点是智力游戏。 在游戏中启发他们的智力, 教会他们一些基本技巧。我们玩得最多的游戏是加减乘除 24 点速算法。 这个游戏对小孩子的数学基本功很有帮助, 尤其是心算和快速反应能力。 顺便说一下, 一些 团体比赛需要的就是快速反应能力。 我的孩子因为这方面的才能, 经常代表学校参加这样的比赛, 他们经常在当地的电视台上实况播出。 鼓励引导, 不施压力。 我很少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 有时恰恰相反, 不让他们整天看书做作业, 而是带他们出去玩。 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于及时的鼓励。 对他们遇到的难题, 希望我帮忙的时候, 我不是给他们做具体的回答, 而是启发他们思考的方略。 打牢基础, 开阔视野。 在养成心算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基础上, 我让他们接触各种知识面, 从搭积木, 玩魔方, 拼字, 各种棋类, 牌类, 多种乐器, 到 SAT , ACT, 和 AP 课程的材料准备,我有时陪他们一起玩, 但是, 在所有的状况下, 我都是按照他们的人生进程提前为他们准备好各种材料。 顺便说一下, 我在 一文中说, 家里的东西确实很多, 但是没有提及具体的内容。 这里借此补充一点, 家里几乎有中外各种棋类,牌类和球类, 仅棋类就有十几种。 我们不是学艺术的, 更不在艺术行业谋生, 但是,家中仅小提琴就有四把。 好了, 我不多说了。 我在这里声明一下, 这是我在美国的个人育儿经, 可能不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不过, 有些东西应该是通用的。 我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在读完这篇博文后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同感或者启发, 那就不枉我的一片苦心了。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3214 次阅读|9 个评论
学霸是家庭培养的而状元是学校教育出来的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5-7-5 02:16
学霸是家庭培养的而状元是学校教育出来的 蒋继平 2015年7月4日 为什么说学霸是家庭培养的呢? 我的理由是: 一个学校拥有同样的教育设施和资源, 如图书馆, 教师, 教室。一个高中班几十个学生,用的是同一个教材, 由同一个老师任教某个课程, 这个班的学生几乎受到一模一样的教学内容, 可是, 这个班的同学的成绩会相差很多。这个学校成绩最好的就是学霸。所以,这个学霸不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原因, 而是因为家庭的因素。 那么, 为什么说状元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呢?具体理由是: 每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可能不一样,从师资到教育设施可能相差很大。 一些高中的师资力量明显好于其他学校。所以, 不同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可能相差很大, 那些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学校可能更容易教育出状元。 我这样说, 更是根据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我的儿子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和状元。 儿子高中毕业时的GPA(学分)是 6.08,是名符其实的所在学校的学霸。 这个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有几百位,他们使用的教材,设施和授课的老师几乎差不多。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家庭的影响。 一是遗传基因,天生聪慧, 勤奋好学; 二是家长督导。家长的督导很关键, 尤其在自选课程上的建议, 往往对孩子的选择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当儿子征求我的意见时, 我总是鼓励他独立思考, 选择他自己的优势方面作为优先考虑。我根据他以往的成绩, 觉得他在数理方面比较优秀, 所以建议他在理科方面多下功夫。 他自己也觉得在理科方面比较感兴趣, 所以, 非常乐意采纳我的建议。在读高中时, 我建议他尽量多选择一些大学课程(AP Class),以增加知识面, 并为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 他在高中就选修了很多大学课程, 而 且每门都是满分。 这使他的学分出乎意外地高。 按照一般的说法, 他在高中毕业就相当于大学三年级的水平。 在高三时,他在一次地区的综合知识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这个地区包含13个市县。 这13个市县中有Tampa 这个大城市。 所以, 儿子属于这个地区的状元。当时Florida 州一共产生了6个地区状元。这六个地区状元到州府进行决赛。 他们六位中有两位是中国人(我儿子和另一个中国女孩),一个犹太裔,一个印度人, 一个俄罗斯裔和一个德国裔。在决赛中, 来自Miami 一所高中的犹太裔获得了总冠军。 总决赛除了笔试外, 最主要的是面试, 面试有五位教授现场提问。这个我一点经验也没有, 所以, 无法给儿子提供任何督导。 这个主要靠学校的老师。 Miami 高中的老师见多识广, 所以,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然, 犹太人天生聪明也是一个因素。 为了使我的说法有真凭实据, 我付上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儿子获得地区状元后受到当时州长Jeb Bush 的接见的留影。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学霸的择校取向
热度 30 jiangjiping 2015-6-27 22:19
美国学霸的择校取向 蒋继平 2015年6月27日 最近中国刚刚结束了一年 一度的全国高考, 媒体上充斥着“学霸”和“状元”的新闻和术语。 我一开始不懂这两个术语的具体意思, 后来推测:学霸可能是一个学校中成绩最好的学生, 而状元是某个地区高考成绩最好的人。 据说在中国, 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会选择全国最知名的名牌大学。 30年来, 我一直生活在美国, 我对中国的这种现象说不出任何看法, 这是 因为我不知情, 所以, 无发言权。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高中生的择校取向也可能不知情。 鉴于这样的想法,我今天抽空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起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下面的数据是2003年五月18日登载在 The News-press 报纸第6版上的新闻。新闻的大幅标题是: The News-press salutes 2003 Valedictorians。新闻的内容是介绍当地两个县的12所高中应届毕业生的第一名的简要信息。我想这些第一名应该是各个学校的学霸吧。新闻的正版部分是三个学生 的大型照片, 他们是成绩最好的三个学生。我儿子是第一位。下面是这12所高中中排名前六位的6所学校的第一名的简单信息。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只选择与文章题目相关的信息登录如下。 Karl Jiang : Barron Collier High School, Age 17, GPA: 6.08, College: University of Miami, Area of study: Engineering, Career Goal: Undecided. David Lugrin: Gulf Coast High School, Age 17, GPA: 5.80, Colleg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rea of Study: Physics, Career Goal: Research scientist. Cheryl Brumley : Estero High School, Age 17, GPA: 5.06, Colleg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Honors College, Area of Study: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areer Goal: Washington, D.C, or International work. Jacob Thompson : Cape Coral High School, Age 18, GPA: 4.78, Colleg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Area of Study: Liberal Arts, Career Goal: Undecided. Cristin “C. J.” Woods: Riverdale High School, Age 18, GPA: 4.62, College: Florida Gulf Coast University, Area of Study: Nursing, Career Goal: Nurse anesthetist. Eric Zwick: Canterbury School, Age 18, GPA: 4.29, College: Swarthmore, Area of Study: Physics/economics, Career Goal: Professor.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出, 在这六位学霸中, 没有一个选择顶尖的名牌大学, 其中的五位都选择在本州的大学就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虽然我不知道其他学生的具体原因, 但是我儿子的情况我很清楚, 他拿到了几十所大学主动提供的入学通知,其中有些是顶尖名牌大学。 但是, University of Miami 给他四年的全额奖学金, 免除所有的学费, Florida 州的一些其他单位也给他一些奖学金, 不过, 有些奖学金是有条件的 , 就是必须在本州上大学 。所以, 我儿子一共获得了9份奖学金, 其中包括一个全国性的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要经过多次比赛选拔才能获得,还有我公司的两个奖学金(顺便说一下, 他也是总统奖学金候选人之一)。这些物质条件对于像我们家这样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孩子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 。 还有, Miami 大学离家很近,经常可以回家过周末。而且, 他有信心读完大学后, 选择更好一些的大学读研究生。 我想其他的学生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这是因为Florida 对于本地 的学生有一些非常优惠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本地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 还有, 美国学生 一般不是很看重大学的排名, 而是注重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从经济层面来综合考量。 所以, 在我的印象中, 美国高中生选择大学的标准是:1。兴趣爱好, 即专业。 2。经济负担, 3。 地理区位。他们好像把大学的排名看得很轻。
个人分类: 现象分析|18169 次阅读|68 个评论
连中三元的学霸
热度 7 zywsict 2015-4-2 17:53
从隋唐到清朝,这一千多年以来,科举成为帝国选拔人才的一种主要形式,科举打破世族、门阀的限制,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择人才的手段。只要你刻苦学习,努力付出,还是有机会,通过科举而鲤鱼跃龙门,所以对于无背景、无钱的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而言,科举在帝国时代被认为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与地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无数人前仆后继的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的竞争尤其激烈,能够笑道最后的寥寥无几。 科举主要由乡试、会试、殿试组成。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后被称为举人,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的人被称为“贡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由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然而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能够连中三元的学霸级人物也不是很多的,据统计能够连中三元的学霸只有 16 人,这 16 人分布如下: 一、唐代 3 名 崔元翰 ( 729 - 795 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 )辛酉科状元及第。他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武翊黄 ,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 张又新 ,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 ( 河北深县 ) 人 , 元和九年 (814 年 )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 二、宋代六名 孙何 ( 961 - 1004 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 992 )壬辰科状元。 王曾 ( 978 - 1038 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 1002 )壬寅科状元。 宋庠 ( 996 - 1066 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 1024 )甲子科状元。 杨寊 ( 1014 - 1044 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 1042 )壬午科状元。 冯京 ( 1021 - 1094 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佑元年( 1049 )己丑科状元。 王岩叟 (约 1043 — 1093 ),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 王岩叟传》载 : “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三、辽代一名 王棠 (?- 1094 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 1046 )丙戌科状元。 四、金朝一名 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 1163 )癸未科状元。 五、元代一名 王崇哲 ,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 1348 )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 六、明代两名 黄观 ( 1361 — 1402 ),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 1391 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商辂 ( 1414 - 1486 ),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 1435 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 10 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七、清代两名 钱棨 ( 1734 - 1799 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 )辛丑科状元。 陈继昌 ( 1791 - 1840 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庚辰科状元。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515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