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道德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道与德的区别及联系
kd652 2020-1-31 08:53
《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到底是什么意思? 国学杂谈 关注 “道德”这个词我们经常说,但要问具体是什么意思,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道德”一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道德经》一书,“道”和“德”两个字本来是两个概念,是分着用的。最早开始连用,始于荀子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简单来说,“道”是体,“德”是用。“德”是“道”的体现;“道”是“德”的本性。下面我们简单分解一下: 道。是《道德经》一书中最高的哲学概念,也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涵义: 一,道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 老子认为,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化生出来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最初的本源。这个“道”是一个形而上的虚无之体,虽然她能孕育万物,但她无形无相,无色无声,恍兮惚兮,若有若无,超越时空,可以说她是“无”,却又真实存在。正因为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所以才勉强称她为“道”。 二,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变化依据。 “道”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便蕴藏于万物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自然万物都要依赖她,她依然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万物得“道”则生,失“道”则灭。所以,“道”仍然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据。 三,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道”化生宇宙万物,进而又衍生出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总是按照其一定的规律在运动变化着,比如太阳、地球、月亮的自转和公转,我们现代人称为自然规律,在老子看来,这是天道。 老子认为天道最重要的规律,就是万物都有阴阳,阴阳互相作用而达到统一,这个世界才会和谐。所以老子希望人们能够效法自然,不要执着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要从现象里面透视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才不至于被当下的心境所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安身立命。 四,道是人类社会所遵循的生活准则。 “道”既然是宇宙的本源,也是万物运动发展的依据和规律,那我们人类也要把“道”作为应该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原则,比如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安邦之道、养生之道、处世之道等等。现在全世界都兴起“老子热”,如果人类都能遵循“道”的生活原则,这个世界必将变得和谐、美好、幸福。 德。德是道之用。尊“道”必须贵“德”。怎样做到“贵德”呢?简言之,就是“惟道是从”。“德”的主要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是“道”的作用。 “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就是“德”,这也是“道”最伟大的“德”。“道”性蕴含于万物之中,使之能够生存发展,也是“德”。“道”虽化生万物,却不以德自居,不占用,不图报,不干涉,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体现。 “德”是“道”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什么特性呢?虚无、自然、清净、无为、恬淡、柔弱、朴素、不争、纯粹、平易等等。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体性、属性、德行,具备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社会伦理道德。 从广义上来讲,“道德”的“德”,还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诚实守信等等,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道”性,不遵守这些社会伦理道德,就是与“道”相违。 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就是得于道果,得到这个“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对有德之人也称有道之士。“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这两个字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个人分类: 思路|0 个评论
棒棍之下打出来的是高智商的奴隶
热度 5 qiaoqiao1980 2011-11-16 10:22
最近狼爸把三个儿子打进北大的事情惹来很多争议,虽然表面上讨伐的声音很多,但是背地里赞成的人的确还是很多的。为什么赞成呢?因为进入北大了。北大在中国真的是一个超级的金字招牌啊,只要沾上了边,连卖猪肉的都水涨船高!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和成功观么?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理念却又是如此的单薄?棒棍之下打出来的是什么?即使是人才也是高智商的奴隶! 人之价值在于平等与自由,既不是赚了多少钱,也不是当了多大的官,更不是又占了多少的便宜,因为只有这样的价值观才能让人类真正的进步,否则永远都是过眼云烟。我非常想知道一个长期在棒棍下教育的人的内心会是什么样子的?而当这样的人又被认为是成功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更奇怪的是,一个棍棒教育下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成功的机会? 畸形的社会,必然会有诡异的事情。在一个情感冷漠、道德漠然的时代,父亲通过棒棍把儿子打进了所谓的中国的最高学府,然后如范进中举一样,一生荣华富贵可得!呵呵,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讽刺的呢?这是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一个民族的彻底沦丧! 中国看来是真的完了!看来不是我太悲观,而是现实比我想象的还要可怕还要冰冷。只要成功,一切的道德,一切的情感,一切的良知,一切的美好,我们都是可以扔掉,都是可以喂狗的! 最近和很多人聊天,一个很可怕的认同就是,中国人不做奴隶做什么?但是当我看到狼爸的诡异说教的时候,看了真的是如此了。
个人分类: 随笔|4627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的道德养了太多的白眼狼
热度 4 qiaoqiao1980 2011-11-14 15:23
中国的很多人成了道德笼子里的金丝雀,当从后门溜走的时候,往往又变成一只只打着道德灯笼的白眼狼。 中国的道德观既不是一种普世价值,而且在中国也不是一直就有的,实际上出身也不好。 中国后来的道德观(当然做了很多的变种)的起源可以算早期的百家争鸣时期,很大一部分和孔子有关。但是我们知道,这种道德观实际上不是在一个非常富足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反而是在一个礼崩乐坏、战争纷乱的时代下产生的。这就是问题的一切。 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从来都没有少过,而这种道德救赎也从来都没有起作用。中国的道德文章虽然做的很好,世间仅有,可以说中国有世界上最道德的人,可惜的是中国从来就不是世界上最道德的国家。 中国的道德观实际上是用来束缚人的,既束缚了你的身体,也束缚了你的灵魂。在一个破落的世界中呼喊的道德永远都不是最有意义的道德,在一个都呼唤出“小国寡民”的年代道德的呼唤不过是给人性加上了一层新的枷锁。 一百多年前,国人是批孔的。当然这是不对的,孔子是非常伟大的,问题在于他也超不出他的那个悲哀的时代,他只看见了上古圣王时代的虚幻,却无法了解一个盛世的真谛。但是,中国的道德观是需要我们来批判的。 老子和孔子的道德观不好么?我可以说,很好,我受益匪浅。但是,这种道德是不可能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的。这种道德就没有找到实现平等自由的途径,也没有把权力锁进铁打的笼子里。这是一种不具有社会性的道德观,虽然他提倡仁,但是仁只在君子那里。 一个不道德的社会,只能坚持一个道德的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实的人生,利益更是一种现实的抉择。中国的道德文章只会被统治者利用,早就一堆堆的白眼狼,中国的社会也必然陷入道德沦丧的怪圈之中。 现代文明为什么了不起,就是因为它不仅仅发展了科学,更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权力观。虽然实现真正的民主还依然遥远,但是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不把权力圈进笼子中,不能实现平等自由,那么所谓的道德永远不过是一种虚幻的美好罢了。
个人分类: 随笔|327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制度之外,我们还缺什么?
热度 2 suren 2011-10-29 17:04
对中国科研制度的抨击和探讨好像已经持续了很久,我们也习惯性的把我国科学技术的滞后归结于科研制度的落后和缺陷,课题申请与结题、经费管理、科研考评、成果认定等都确实需要制度的规范和制衡。 大家都在谈制度,似乎每个问题的根源总能归咎于制度的缺陷,我知道一个科学制度的重要性,但除了制度本身的缺陷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一个社会或组织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该组织前进的长度。 因此,除了制度本身之外,我们是否还应该培育我们的科研人员以及全社会正确的价值观、诚信的道德观呢。
个人分类: hucheeryi|3777 次阅读|4 个评论
救人与请客吃饭 -- 谈火场救人的道德与专业之辩
热度 13 fpe 2011-8-29 04:46
救人与请客吃饭 -- 谈火场救人的道德与专业之辩 我的道德观又要引发冲突了,只好再写一点深入的认识,因为这是基于我的职业观或专业观。道德之争,其实也是专业态度之争。我们都知道“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这里我要说“救人不是请客吃饭”,既然是“救人”,自己也是人,那么就有一个被救的问题。我们要别人去救人,是否考虑了他也是人,需要被救? 指责医生逃生不道德,可是我们没有提供培训和设备让他们自救,是否更不道德? 道德不过是舆论或一时的心情,而救人的结果有可能是血淋淋的,为什么我们丝毫不考虑哪些非专业人士的救人效果呢? 根据美国和英国的各自的火场人类行为调查的结果,很多人在逃生过程中顺带地帮助了别人,这是一种人类生存繁衍的本能,是不需要任何人教的,也不需要任何规范来引导,前提是当事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死攸关,没有对自己的生命发生显著的担心,所以人们经常热心帮助别人(很多英雄帮助别人,就是因为缺乏常识,不知道情况危险,如此牺牲了,我们把他当作英雄,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无知,这是很成问题的。面对这些无知的英雄,我们拿什么去给下一代科普?当英雄就可以告诉他们逃生常识来么?哪一位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当英雄? 任何社会都不需要儿童牺牲,需要儿童牺牲的社会是不正常的。 )。有时,在逃生中帮助别人,相当于帮助自己(比如,如果有儿童影响了群体逃生速度,那么把他扛起来一起走,相当于增加了自己的逃生速度,改进了群体的安全,这是救人么?)。但是如果要把这种利他行为( altruism )上升为救人,那就错了。 救人需要专业、技能、工具和后援,救人者,也是人。 吉林新百大火,有人为了救人,指挥他们往楼上跑,结果被烟气毒死了;上海商学院大火,有人为了救人,指引学生跳楼,摔死了。年年新闻,某地儿童抢救落水同伴(甚至是大人),同归于尽,数不胜数;您要是上门祝贺他的父母, “恭喜你得到一位英雄的儿子” ,看他怎么想?这看上去很离谱,却符合我们的道德观,也真实地发生在最近的事故处理中,难道这就是我们应当提倡推崇的道德观?一个社会,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国未成年人的非正常死亡率最高,但都是救人,是道德高尚的表现,看世界将如何看待中国?我们那些提倡火场救人的人,丝毫没有考虑外行救人的效果,没有关注火场伤亡率的增加,这是道德高尚的表现? 就拿我最熟悉的克拉玛依大火来说吧,牺牲的 17 位老师中,有五位是先逃生,然后再入火场牺牲的。他们救人了么?效果有限。 他们所救的,都是本来就不会死的人 (那些老师,在火场里如果救了人,也不过是在门口推一下,里面的人救不了。),而友谊馆内部发生的群体踩踏,需要专业人员的及时帮助。而在专业人员到场延误的情况下,那些再入火场的老师不过是案板上的羔羊,徒然给死亡率增加几个数字而已。 我们这些旁观者丝毫没有意识到火场的凶险,鼓励大家进入火场救人,抢占有限的逃生容量,与受害人拼抢有限的逃生空间,这是救人么? 现代社会的火场与以前(改革开放)有什么不同? 12 个字: 燃料多、蔓延快、烟气毒、伤亡高。 何以至此?数算一下我国的燃料产量(化工产量),就知道国内的燃料累计速度,可以估算出每一户增加的燃料风险。化工产品通常是成膜状或片状出现,意味着这是热薄型材料,点火蔓延都很快,如友谊馆舞台上的幕布。化工产品通常都经过阻燃处理,意味着燃烧产物的毒性增加,因为刺激性和据毒性气体的成分增加。大家都认为友谊馆大火很大,剧场燃料缺乏阻燃,而真相是友谊馆大火并不大,但蔓延迅速,且烟气剧毒。 根据事后对256位死者的尸检, 75% 的死者死于中毒, 16% 的死者死于踩踏,只有 9% 的死者是烧死。 换一句话说,正是因为友谊馆内部的阻燃处理,造成了烟气毒性大,火场伤亡大的局面,这是我们那些道德论者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也是现代火场的困境。你的危险不但来自于燃料量,也有燃料类型和烟气毒性的贡献。这也是鼓励救人者没有意识到的救人困境,即 没有准备的救人者,需要被救 。 通常一个社会,道德的调门越高,经济越落后,投入越不足,所以鼓励大家冒险,通过宣传英雄来掩盖投入不足的真相,如北朝鲜。 中国有史以来,从来都是道德水准下降,经济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国现在的道德水准,距离三皇五帝的道德水准越来越远,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如果有人为了追求高道德标准,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绝对可以找到理想的道德模式。现代社会强调专业救人,因此反对任何冒险行动,道德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只有当温饱和安全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有能力从事个人的爱好,才有各种冒险的行动,如美国各行各业的英雄。那是有保障情况下的冒险行为,与我们所说的火场救人行为有本质性的区别,差别在于保障。 有人用飞行人员的应急管理来比照其他领域的逃生管理,这是非常不妥的。首先航空领域的灾难特殊,空中发生灾难很少有部分逃生成功的案例(我说空中,不是起飞或降落途中)。其次,大量的人群密集在狭小的空间中,一旦发动恐慌,飞机就完了(如北航发生在渤海上空的张丕林纵火案和空军预警飞机失事案)。所以,飞行人员在空中的应急处理,与其说是救人,不如说是救自己或救飞机,如果飞行人员逃离,结果是灾难性的。 最后一点,空中逃生,需要技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随意跳伞逃生。所以,航空领域不鼓励人员逃生,镇定也可以挽救飞机。航海领域经过长期的培训,可以让船员在旅客逃生之后逃生,因为他们有生存的技能。 最后,回到主题上来,“救人不是请客吃饭”,救人不成功而牺牲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一个生命价格严重不足的社会,鼓励他人去救人,是非常鲁莽的,因为他可能没有专业、技能、工具和后援,甚至死后的保险费都是严重不足的。如果救人者牺牲了,我们有什么面目来见他的父母、妻儿、同事和朋友? “恭喜你,你儿子当英雄了!” ,这种话永远也不要说,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了,以人为本需要远离英雄(牺牲),拥抱专业,只有消防工作者是社会安全的坚强后盾和保障。脱离了消防工作者,鼓励外行去救人,你等着人家骂你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有那么多救人的奇谈怪论呢?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消防工作没有职业化,缺乏专业的态度和水平。不要以为什么人都可以进行逃生科普,一个自己到火场都不能自救的人怎么能够教别人逃生、去救人呢?所以,误解来源于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因为生命价格低廉。 关键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危险,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救人道德毫不怀疑,对制度缺陷一无所知。 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偏要从道德观出发来理解救人工作,丝毫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这不是我们科普工作者可以解决的问题。把国内消防工作者的待遇提高五倍,大概国内的安全观念可以靠近美国的观念了。否则,虽然道德水准高,但是火场伤亡大,那又如何?虽然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对消防工作者来说,对救人工作来说,道德不是。 有道是,请客吃饭无风险,火场救人需技能;己所不欲勿施人,道德太高人难从。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6413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2020年中国将成世界最穷国家 (转载)
热度 1 bilin 2011-7-15 17:17
美国的兰德公司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或闻所未闻的。而正是这个公司,在60年前,由于准确预测“一旦美国参与朝鲜战争,中国必将出兵朝鲜”,一炮走红,从此确立了兰德公司世界第一智库的显赫地位。它可以说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 声明:此报告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场,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只具有其参考价值,思考比评价更重要。 兰德公司报告 (一)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二)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这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柱,他们没有通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每个人只相信他自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志确立行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行为的道理,这导致中国人在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中没有统一意识。 中国是无神论国度,大多数人接受的是无神论者教育,蔑视宗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大部分人,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其实质行为上却是泛神论者,在中国,拜鬼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缺乏信仰,中国人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无罪,这导致中国人在内部矛盾分歧时,在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 (三)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在中国,人情高于法律,导致一代又一代人在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社会不公正和法律不公正中互相效法模仿,徇私枉法成为中国人的传统。在中国,政治斗争是罕见残酷而无情的,政治斗争让中国一代一代人失去人性。 (四)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中国政府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底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中国政府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中国政府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五)中国人的价值观建立在私欲之中。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和无止境的利益纷争。   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在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   中国人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满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他们的文化建立在声色犬马之中:麻将、赌博、色情、吃欲、贪欲、色欲无不渗透在他们生活和文化中。 (七)失败的中国式教育成为世界的笑柄。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个人分类: 杂谈|1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帖:造假文化掣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热度 1 Morrison 2011-5-18 12:03
该文为我所徐副所长2009年发表于《人民论坛》的一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造假文化”的严重现象和危害,以及“造假文化”之所以长期存在的文化原因,也提出改变的途径——“维护真实是道德重建的最佳切入口”。虽然文章发表的时间过去了2年,但这2年里,“造假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是不惜一切地造假,以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这里有很多的原因,如造假的门槛很低,利益却丰厚,违法成本也不高,大不了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其实导致造假者肆意作为的根本原因是在于造假者的道德观严重丧失。而道德观的丧失也与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以及人生观教育的弱化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重读该文,觉得该文的剖析是深刻的,建议是直指根本的。于是转帖之。 造假文化掣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徐旭东 《 人民论坛 》( 2009 年第 14 期) 【 摘要 】当前,弄虚作假出现在中国各个领域,不仅破坏了人际信任和政府公信力,危害公共安全,还毒害了人的灵魂,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准。文化领域的落后因素必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必须以求真向善的先进文化作为基础。因此,要努力建设求真文化,把维护真实作为道德重建的最佳切入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造假 信任 真实 道德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尊道崇德,把“童叟无欺”作为安身立命的原则之一。如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是道德滑坡,假货遍地。弄虚作假,古代有,国外有,甚至动物世界也有。只是现今造假之习在我国社会渗透之深,影响之广,为中国史或许世界史所罕见。假烟、假酒、假药、黑心棉、注水肉、毒大米、“大头娃娃”奶粉、三聚氰胺奶粉、“纸箱馅包子”新闻、华南虎照、汉芯事件、留学生成绩造假集体被开除,还有假验资、假评估、假审计、假文凭。上至官方的统计数据、形象工程,下至随地可见的假证、假发票、小广告,从商界到教育科学文化界,造假现象均时有耳闻。有人甚至认为,造假已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通过技术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价值规律刺激技术进步,促进优胜劣汰。但是,在包容虚假的社会,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却可能导致造假和劣胜优败。其实,除了商品生产领域,社会上哪个领域都有投入和产出。譬如,当官要出“政绩”,是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容易,还是真抓实干、造福一方容易呢?污水要净化,是做虚假数据容易,还是真把污水变清容易呢?造假似乎成了一些人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经济固然在持续发展,但是虚假之风蔓延,破坏经济社会基本规则,给我们的发展处处埋下隐患。 虚假之风蔓延的危害 无处不在的虚假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甚至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华南虎照由陕西省林业厅发布,最终证实拍摄的是年画虎。老百姓目睹政府公布的重大新闻图像竟然是假的,而陕西省政府对此事件迟迟不调查、不回应,令老百姓对政府行为的可靠程度产生了怀疑。不久,“嫦娥一号”上天,国家航天局公布首幅中国拍摄的月球照片,虽然完全真实,却被人怀疑拷贝了美国的月球照片。 虚假之风成为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大敌。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是典型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彻底扭转。我国目前约有 70% 的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截污治污迫在眉睫。但是环境治理往往投入大、见效慢。官员一任三五年而已,多半不愿意做这种惠及未来而自己少有得利的实事。一些地方官员指使下属制造污水净化假象应付检查,或伪造统计数据应付减排指标。有的地方,污水处理厂并没有配套的管网系统收集污水。检查组来了,就放满自来水,打开机器运转。有的污水处理厂把连接自动监测设备的管子放在自来水里,以使监测设备显示出极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企业排污治理更是直接影响自身的利润。一些不良企业对污染物采取假处理、真排放的做法,逃避环保责任。 造假往往直接威胁公共安全。造假者以廉价劣质原料代替高价优质原料,或者偷工减料以减少投入,或者违法添加有害物质促进销售,欺骗公众和执法部门。无论是假酒、假药还是苏丹红、毒奶粉,都造成过公共卫生事件,损害消费者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性能源消耗有 75% 是煤炭,但大批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造成煤矿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安全事故频发。这些小煤矿往往不愿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以造假方式逃避安全督察。譬如,有的煤矿以伪造矿井图纸和提供虚假现场手段通过安全督察,有的煤矿为逃避安全检查干脆登记注册为石墨矿。一些被关闭整顿的小煤矿也通过制造封闭假象应付检查。除了食品、药品、煤炭等领域,交通和建筑行业的造假和豆腐渣工程又埋藏着多少公共安全隐患? 造假之风严重败坏我国国际声誉,损害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中国制造”本来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后来逐渐演变成问题产品的代名词。一个三鹿奶粉事件或许就能颠覆中国花巨大代价主办奥运会建立的良好国际形象。“纸箱馅包子”事件使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不仅产品造假,连新闻都能造假。美国一些零售商店甚至公开打出不卖中国货的招牌。 造假之风渗透到人的思想和行为,毒害人的灵魂,使一些人说假话、办错事而不自知。拷贝别人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抄袭别人的答卷变成自己的分数,找“枪手”代考代写论文,骗取证书和文凭,这些都是在假造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大学本来是传承文明的象牙塔,但是今天有的年轻人在大学传承了造假文化,直到抄袭竟然能成一种风气,“枪手”居然可以类似一种职业,甚至教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造假。在高校本科评估中,为了造出几年前泛黄的试卷,有的学校采取在试卷上洒水然后进行太阳暴晒或使用高压锅处理纸张的办法;之后动员大学生参与造假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对错情况在伪造的旧空白试卷上再做一遍。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它必然在社会上有传播,在师生亲子之间有传承,植入一些人的思想行为之中。 维护真实是道德重建的最佳切入口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文化何以对弄虚作假有如此的包容?一种文化对造假的包容不仅来自社会的“宽容”,更主要的是,在这种文化之中,作假者能够说服自己的良心,宽容自己的行为。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民族在实践其道德观念的时候都存在变通性,只是不同人群对于各条道德准则在排序上有差异,底线高低划得不同。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举过一个例子,证明说假话并不总是错的: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那孩子说药好吃,孩子吃了,因而治好了病。这样的假话或许世界上每个民族都认为是可以说的。这个例子显示,拯救人类性命是比不说假话更为重要的道德原则,后者可以服从前者需要而改变。在今日中国文化背景下,“真”就被某些人排序在其他准则之后,甚至被放在很低的位置。譬如,在中国文化里,一心为公被认为是高尚行为,以至于集体利益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置于真假原则之上。为集体谋利益而造假说谎,往往能够得到这个集体的谅解甚至拥护。教授动员学生集体作假应付高校本科评估;污水处理厂假运转和排污企业制造污水处理假象……这些造假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正是认为自己在维护集体利益。不为私利成为某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中国人说服自己的良心屈从于造假的一个原因。 人的道德感基于发自良心的内省,或者由宗教信仰而内化的内省。中国文化里有佛教成分,但基于宗教信仰的敬畏感在当今乃至在几乎全部中国史上都没能统治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以德育代替宗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在当今这个承认个人利益、鼓励个人发展的年代,多数中国人既不像许多西方人每周去教堂接受精神洗礼和道德强化,又不像讲阶级斗争的年代进行经常性的聚会“斗私批修”,大多数人走上社会以后几乎再没有接受经常性的强化道德的机会。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滑坡,真假原则在一些人的心里被置于私利之下,于是造假泛滥。在这样的社会,人们对造假逐渐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对造假行为的责罚减轻,一些正在成长的孩子撒谎造假不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模仿成年人的造假行为,最终可能形成有缺陷的道德感,成为造假文化的传承者。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协调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文化领域某些落后的因素必然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造假文化就是其中突出的因素。一个社会如果充斥着假的产品、假的信息,个体之间相互不信任,那么其发展必然包含许多虚假的成分,潜藏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科学发展必须以求真向善的先进文化作为基础。 在人类审美理想中,“真”居“真善美”之首,因为真实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失去真实就失去意义。建设求真文化,把维护真实作为道德底线,是道德重建的最佳切入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应该大力提高真假原则在中国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全方位严厉治假,使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使鼓励和逼迫造假者也受到相应的惩罚,造成全社会排斥说假话、做假事、造假货的文化氛围,使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建立强烈的求真向善的道德感。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到: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人不敬畏神灵也可以建立对自然和道德的敬畏。儒家并不尊神灵,提倡通过内省达到修身明德。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不可能依靠一部《论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不可能重构古代道德体系。中国人需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57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教书匠的感慨:器之不利,何以流传?
热度 6 lovedeer 2011-4-29 08:43
昨和某知名出版社的主编老师们一起研讨教材,提出三点质疑: 一,为何有的教材一本书名写两个不同学科的名称,错误的做法易误导学生和读者?(后其私下讲:权宜之计,只是因某位权威~~) 二,如果仅是因为某个作者的个人政治权威(非学术权威),就要继续努力推该书是否失去了传道者的基本道德观? 三,为何有的教材名家编著,一版再版时,你说,或不说,原有的错误还是在那里,包括某些国内知名学者翻译的教材,除非你看原版,否则绝大多学生定会被迷惑!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感慨:为何老外编的教材经典,即使是诺奖获得者的经典教科书,也几乎两年一修订,同时,加入最新的案例,加入最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配有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库、习题库,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在前言处一定留下个人邮箱和联系方式,以便接受全球各处使用这本书的读者们反馈信息和讨论,倒不像我们国内的书著和教材,往往找个名气大的人写序言,却并不留下个人的Email和联系方式,或者留下了,也是个“聋子的耳朵”,我曾给某经典国外教材的中国译者写过邮件,指出其中的一些错误(或为印刷错误,但是,差之一字,谬之千里),也曾给国内某专业资格考试机构指出其考试用书中的谬误,结果均相同,差不多三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倒是发现,其再版的书中,“涛声依旧”,无奈,亦无语。其实,细想来,国外的经典教材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认真”,一字一句都经典,何处不流传? 开诚布公,坦诚诤言,权威不被盲从,科学被尊崇,学科才发展,民族才有希望!
31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信仰扭曲才是科研问题的根源
热度 11 outcrop 2011-2-24 11:28
信仰,是主观因素;制度,是客观环境。很巧,目前我们两者都不好;其他领域似乎也是如此,问题很严重。 信仰与制度似乎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制度终究是人来制定的;一群健康信仰的人,想不建立一个好的制度,不容易。什么是健康信仰?什么是好的制度?这个我说不来,也不好说。 纵然有好的制度,但在没有健康信仰的人的手里,是很难玩的好;终究也会毁了健康的制度。 目前来看,大陆地区道德观以及信仰的健康重建,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 至于生存问题,完全是伪问题,生理满足绰绰有余;极少见到吃不饱、穿不暖、流离失所的文化人。 剩下的所谓生存问题,又都是什么问题呢?对于学者,剩下的难道都是房子、车子、票子、女人、地位、斗争这些问题? 我想不是。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666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兰德公司: 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热度 4 junpengyuan 2011-2-2 00:19
(一)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二)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这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柱,他们没有通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每个人只相信他自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志确立行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行为的道理,这导致中国人在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中没有统一意识。 中国是无神论国度,大多数人接受的是无神论者教育,蔑视宗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大部分人,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其实质行为上却是泛神论者,在中国,拜鬼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缺乏信仰,中国人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无罪,这导致中国人在内部矛盾分歧时,在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 (三)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在中国,人情高于法律,导致一代又一代人在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社会不公正和法律不公正中互相效法模仿,徇私枉法成为中国人的传统。 在中国,政治斗争是罕见残酷而无情的,政治斗争让中国一代一代人失去人性。 (四)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中国政府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底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中国政府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中国政府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五)中国人的价值观建立在私欲之中。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和无止境的利益纷争。 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在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 中国人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满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他们的文化建立在声色犬马之中:麻将、赌博、色情、吃欲、贪欲、色欲无不渗透在他们生活和文化中。 (七)失败的中国式教育成为世界的笑柄。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837307
个人分类: 公共管理|1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技摘要: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fouyang 2010-10-14 10:32
通常人们都认为人的道德是教育的结果:法律,宗教和父母教化让我们懂得区别是非。但是有些灵长目动物学家发现,人的道德观德基础,如设身处地和回报等概念,在其他群居动物中也有表现。据此,哈佛生物学家Marc D. Hauser提出一个假设:人们生来就有道德的基本语法。这是通过进化过程植入大脑结构的。这个结构是人可以下意识地,迅速地做出道德抉择。 从人的行为中也可找出支持此论点的根据。我们知道,来自不同宗教,文化和传统的人,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相同的,尽管对具体事(如人工流产)的态度会有不同。Hauser借用语言学的概念,认为人脑中固有一个道德语法系统。它支持和约束人的行为,但不产生具体的规则。 对幼儿的研究表明,从4岁起人就开始产生公平的概念。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所谓列车两难问题。一辆列车驶来,但轨道前方有5个人将被撞到。你可以搬动道岔把列车引向另一条轨道,那里它会撞到1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那1个人来救这5个人?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现在假定你可以把一样东西扔到轨道上来使列车停住。但那样东西是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那1个人来救这5个人?大多数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Hauser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得益和代价是相同的,但人们的选择不同。这是因为预见的伤害(前一种情况)和故意的伤害(后一种情况)在人的道德考虑中是有区别的。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能清楚地表达这种概念的区别 。所以,Hauser认为,这种区别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因为它不能用语言表达),而是先天的。 这个道德语法的概念是Hauser研究动物交流是产生出来的,并得到语言学家Norm Chomsky的合作。 他们提出,支持语言的大脑结构在动物中已有存在,可能是用于导航。他还把一些用于幼儿心理研究得手段用于动物。他认为,群居动物往往有能力辨认不道德的行为如欺骗或者违反群体的规矩。但是它们不像人类那样记住坏行为,估计其损害性,并给予惩罚。Hauser假定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作会给一个群体带来生存优势,所以这种品质会通过进化保存下来。 这个道德语法的论点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多事实的证明。但是它可能对我们的社会学,哲学等领域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取材于纽约时报科学版书评: http://www.nytimes.com/2006/10/31/health/psychology/31book.html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谐信仰的道德观
harmonism 2010-5-2 11:14
和谐信仰的道德观 王洛克   一、人的自私本性   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民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有一句名言叫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英国思想家戴维.休谟(1711-1776)曾说过: 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并且是我们组织和结构所固有的。(《人 性论》)理查德.道金斯(1976)写了一本名著《自私的基因》,从分子生物 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自私的根源。几乎与此同时,E.O.威尔逊从社会生物 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天性,写有两部名著《新的综合》与《论人的天性 》。人类对人的本性的思考经历了从民间观察到哲学思考再到科学研究的 过程。   二、存在公理   基因的自私也好,人性的自私也好,实际上本质上都是基因或人类( 个体或整体)维持其存在所必需的自然属性。人类基因组作为一个遗传系 统,它要维持其存在,必然需要一个适应环境的人类个体组成的社会系统 。人类的遗传系统与社会系统是一个非常精巧的从微观物质世界延伸至宏 观物质世界甚至精神信息世界的结构(微观-宏观-灵观三位一体)。自 私的观念是人类微观与宏观层次维持其存在的属性在灵观层次上的 反映。   人类的一切价值观念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微观与宏观存在层次。因此 ,人类的存在是人类社会一切事件的发生及其意义或价值的基础。我们可 以称之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公理。   三、自私与利他   自私与利他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起讨论的时候,概念的主 体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自私是为了自己的存在而获取各种利益的行为 ,而利他则是为了他人利益而牺牲自我利益的行为。但是,从宏观整体或 微观系统结构来看,个体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宏观整体或微观结构(基因 遗传系统)维持其存在的自私行为。也就是说,个体的利他行为相对 遗传基因或人类社会整体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四、社会系统结构与自私的认同   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各种系统交互错结在一起的盘根错节的整体。 比如,社会系统可以这样划分:1)个人2)个人与配偶3)家庭)4)氏族 5)种族6)人类;也可以这样划分:1)个人2)单位3)社区4)乡镇5)城 市6)省7)国家8)洲9)全球。依据不同的认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 的社会系统。有的以血缘认同来划分,有的以地理区域认同来划分,有的 以语言文化认同来划分,有的以党派或利益集团认同来划分,有的以宗教 认同来划分。人作为个体,存在于这种社会系统结构之网中。按照不同的 认同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而个人所能达到的认同层次,则决定着 其自私的层次。   五、自私的层次与善恶   一般来说,一个人认同的层次越低,其自私的层次也越低;反之,认 同的层次越高,其自私的层次也越高,这种高层次的自私则越倾向于无 私的利他行为。低层次自私的人,就是那种只认同作为生物个体的自我 的人,他们把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当作异己的竞争者或敌人,为了自己的利 益不惜损害任何他人的利益。高层次自私的人,就是那种认同全人类的人 ,他们把所有人都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自己与所有人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相互依存,他们把他人的存在作为自我存在的条件,因此,帮助别人也就 等于帮助自己,自己的自强奋斗也等于为人类作出贡献。   善恶是对人类社会存在问题的价值判断。所谓善,就是指一 切有利于人类社会系统维持其稳定存在,一般来说是使得人类社会系统走 向更加有序化的人类行为与思想;反之,所谓恶,就是指一切使人类 社会走向无序化、不利于人类社会系统的存在的人类行为与思想。最高层 次的自私实际上就是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因而是善;最低层次 的自私只为了其个体存在而不利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存在,因而是恶。 在这两者之间的各种层次的自私则具备善恶两重性,即对其所认同的层次 或对象来说是善而对其不认同的层次或对象来说则是恶。一般来 说,自私的层次越低,对人类社会系统的稳定和有序化就越不利,因而是 倾向于恶的;反之,则是倾向于善的。当然,某个人的言行是否 属于善还是恶还是应该以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系统维持其稳定存在,是否 有利于人类社会系统走向更加有序化来判断。   六、道德   道德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善恶价值判断基础上的行为规范。符合 善的价值判断即是道德的,属于恶的价值判断则是不道德的。如 果说善是一种有利于系统存在的属性,恶是不利于系统存在的属 性,那么,根据系统的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善恶也就具有相对性。根据 上面对自私的层次与善恶的分析可以看出,低层次的自私倾向于不道 德,高层次的自私则倾向于道德。比如说,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勤奋、勇敢、积极进取等品质就被认为是好的品质,这些纯属个人修 养范畴的行为和观念就属于个人道德。那些有利于提高社会竞争力以 及有利于赢得社会尊重的品行也就认为是道德的。这些道德是低层次 的道德。为了在某个社会群体如某个帮、派中生存,忠诚、义气 、团结等品质就被认为是一种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是服务于某个群体 的,是一种群体道德。相对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来说,个人道德是必须服从 于群体道德的。如果群体中的某个个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群体利益 ,那么这个群体就认为该个体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在社会公共场合或社 会生活公共领域,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互相帮助、诚实守信等品质被当 作是一种公共道德规范,因为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和团结。为了国家 或民族的生存,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价值观将得到推崇。但是,如果从 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考虑,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又不利于世界和 平与团结,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国际平等、公正、民族 平等、人类一家、世界大同等价值观则成为人类最高的道德准则。   另外,人类社会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还依靠人类的认知系统。那么 ,有利于人类认知系统健全发展的价值标准,如实事求是、辨别真伪、追 求真理和慎于判断等也就被认为是道德的。否则,主观臆断、压制学术研 究和自由讨论、弄虚作假等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因为这些行为将损害人类 认知系统的健康发展。   七、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实际上就是要设法不断提高人们的认同层次,激发人们的 高层次自私本性,而抑制其低层次自私对高层次社会系统造成的伤害。那 么,如何提高人们的认同层次呢?如何抑制或防止低层次自私行为对高层 次社会系统造成的损害呢?   首先是教育。教育不是道德说教,而恰恰应该是对人性的探讨。应该 教给人们有关认识人性的有关知识,让人们认识到人是什么。需要学习的 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等、社会学、哲学、系统科学等知识。   其次是社会建制的完善。完善的社会建制应该是合乎人性的。应该是 作到了将人的低层次自私本性合理转化为高层次自私的制度安排的。人是 社会生物,必然属于某个社会组织或层次,因此,社会应该构筑这样一个 社会认同,使其认同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层次有利于其每个成员的利益。 2002-01-27
个人分类: 和谐信仰|3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性、责任、人道与公义是民主和自由的基础(探讨价值观系列之十一)
bochang 2010-2-22 18:17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自由民主法治被视为神圣。但我认为,自由民主法治必须建立在理性、责任、人道和公义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与自由和民主相比,理性、责任、人道和公义这些价值观更加根本。这有几个原因:首先,理性与责任以及人道和公义对于保障社会群体的利益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其次,利群的价值观应该胜于利己的价值观。自由和民主在于唤起人们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属于利己的层次;而人道和公义,是属于利群的层次。第三,原则重于技术。民主基本属于技术层面;例如,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乃是一种选举的模式,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也只是一种裁决纷争的办法。而人道与公义是属于原则性的道德。只有在人道和公义的基础上,自由民主才能符合大众的利益。否则,自由可能成为强者恣意妄为的借口,而民主也可能会沦为野心家或特殊利益集团操控社会的手段。 我在前面的博文里谈到,人类目前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称为后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这套价值观体系的前提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一样,它不是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是追求社会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个前提之下,我认为理性、责任 、人道与公义是最根本的价值观,它们是其他一切价值观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吸收历史上不同社会阶段和不同文明的优秀价值,包括西方社会强调的自由、民主、法治和东方社会强调的忠心、守礼、诚信、恭让、廉洁、俭朴等等。 为什么我们认为理性、责任、人道和公义比自由和民主更加根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1.理性、责任、人道和公义对于追求社会群体的利益这个目标有更直接的促进作用。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把理性责任人道和公义称为第一类的价值观,而把自由和民主称为第二类的价值观。要衡量这两种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比较这两者谁为主要,谁为次要。也就是说,是第一类的价值观还是第二类价值观更能保障社会群体的利益? 显然,在一个重视理性责任人道和公义的社会,它的公民一定会注意保护群体的利益,而且也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尊重自由和民主的精神。但如果倒过来, 在一个宣扬自由和民主的地方,是不是必然能保障群体的利益,而且会同时重视人道和公义呢? 那倒不一定。举例来说,在过去两百年中,许多欧洲国家都号称建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但它们却同时推行帝国主义,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到处建立殖民地,去欺压别的人种。另一个例子是,在两百多年前当美国建国时,他们高举自由的旗帜,但同时却大批地使用黑人当奴隶,并屠杀印第安人。他们宣传的民主自由并没有使得他们自己采用人道和公义的精神去对待黑人和美洲的土著。事实上,在美国建国的头一百三十年,连白人妇女也没有投票权。所以他们的民主制度只是保障了自己部分国民的权利,而完全剥夺了被殖民者和国内弱势社群的人权。事实上,对于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的穷人,自由和民主徒有虚名,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幸福。 为了保障社会群体的利益,第一类的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先从理性谈起。想想看,假如一个社会是违反理性的,它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如果一个政府的领导人缺乏理性,它的施政肯定会问题重重;不但无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往往会做出一些倒行逆施的事情,甚至为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果一个金融家不讲理性,他可能会导致一个银行的破产。事实上,在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海啸,就是由于美国华尔街许多大型投资银行为了追求暴利,而严重忽略风险的不理性行为所导致的。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的例子显示当一些大企业的CEO没有充分理性地做出决定时,他们会导致整间公司的破产。在2008年破产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以及Bear Stearn公司就是一些明显的例子。 同样地,责任对于保障群体的利益也非常重要。假如一个政府是不负责任的,那人民就会非常痛苦,不但社会无法正常运作,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并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安全,甚至会天下大乱。如果一个企业是不负责任的,它的工厂就可能意外频生,这个公司的产品也缺乏质量的保证,而使它失去了市场。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不负责任的,他们的儿女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人道和公义对于保障群体的利益的作用更加是显而易见。如果一个社会不讲人道,这个社会就会冷酷无情,产生种种歧视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如果一个社会不讲人道和公义,它就会充满不公,充满欺骗和暴戾,充满强权思想。许多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采取种种瞒骗或者暴力的手段去巧取豪夺。在这样的社会里,即使大力宣传自由和民主,采用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也不能够保障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事实上,在过去一个世纪,有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已经采用了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可是许多这些国家还一直处于动乱之中,经济得不到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不到改善(例如菲律宾和海地)。 2.利群的价值观应该胜于利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可以粗略分为利己、利他和利群三类。利己的价值观包括勤劳、自强、奋斗等等。利他的价值观包括对上司或配偶的忠心、对自己亲人的爱护等等。利群的价值观包括同情心、正义感、守法、奉献等等。自由、民主主要在于唤起人们对个人权利的追求,它们属于利己的层次;而人道主义精神和公义的价值观,包括公平和公正,都是属于利群的道德层次。 西方社会比较注重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所以对于个人的权利比较重视。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追求个人利益之上,而权利也是一种利益,所以利己的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自然会受到大力鼓吹。这解释了为什么自由和民主在过去两个世纪里面在西方得到那么崇高的地位。 但是,今天种种迹象已经表明资本主义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正在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新的社会基础已经变成为追求社会群体的利益。相应于这种改变,我们再不能够把利己层次的价值观摆在第一位,而应该把利群的价值观作为优先。 除了人道与公义,理性与责任也具备利群的性质。一个理性的人当然不会故意做一些损害社会的事情;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会尽他的所能为社会服务。事实上,只有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社会才能良好地运作。在现在这个高度互相依存的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依靠整个社会的分工来提供。这里面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不负责人的人,都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损害。举例来说,我们使用的食品的安全是依靠农民、食品加工厂、卫生管理员等等尽他们的责任;我们交通上的安全是依赖汽车制造厂、维修工人、司机和其他开车的人的责任心。只要在某一个环节出错,例如有司机醉酒驾驶,我们的生命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所以在现在这个高度互相依存的社会里面,理性与责任以及人道与公义这些利群的价值观应该比利己的价值观更为重要。 3. 原则重于技术 要判断一些价值观的优先次序,有一种考虑是它是属于原则性的还是技术性的。民主基本是提出一种决策的模式,它的主要精神是让多数的人做出决定。民主这种价值观基本是属于技术层面。民主當然有它的合理性,因为集体的智慧在理论上应该超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智慧。但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就是参与做决定的人应该知道与这个决定有关的种种资讯和利弊。但是在今天所谓的民主政治(就是选举制度),选民对于被选举人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他投票的考虑往往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或者一些对候选人表面的了解。这就为民主带来了局限性。 对于一件事情的决策,牵涉到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例如,要选择一个人来当市长,他的委任或者选举是一个过程;而被选的人究竟能不能当好市长这个职位是一个结果。多年以来,许多学者都在辩论究竟是过程还是结果比较重要。当然最好的情景是决策过程是完美的,而结果也是最好的。但在现实世界,这种情形不一定能够实现。所以在一个并非完美的世界里面,人们有时候要做一些痛苦的选择,就是要取得良好的结果还是使决定的过程十分完美。民主肯定会有利于决策的过程,但使用民主的手段来做出一个决定,并不保证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而相反的,如果一个决定是合乎人道与公义的原则,它的过程是否符合民主的标准只是一种次要的考虑。 只有在人道和公义的基础上,自由民主才有意义 总结而言,我认为第一类的价值观,就是理性与责任以及人道与公义,是最根本的。它们是其他价值观的基础。自由与民主必须建立在追求群体利益与尊重理性、责任、人道、公义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的成员带来幸福。否则,在一个缺乏理性与责任,或者不讲究人道与公义的社会里,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制度必然会变质,往往会变为一些野心家(例如台湾的陈水扁)或者特殊的利益集团(例如资本家或者军火工业)操控社会的工具。而自由,尤其是经济上的自由,往往也会成为一些黑心的商人或者贪婪的资本家来欺骗大众,盗取资源的借口。例如在2008年发生的损害全球经济的金融海啸,就是美国华尔街许多投资银行利用经济自由的借口去规避监管的结果。此外,现在许多骗人的广告到处泛滥,基本上也是通过资讯传播的自由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事实上,不但是自由跟民主,其他一些我们崇尚的价值,包括中华传统文明里面重视的道德,如忠心、守礼,诚信,恭让,廉洁,俭朴等等,也必须建立在理性与责任以及人道与公义的基础上,否则这些价值就会变成虚伪、保守,在功能上变成假道德。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4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根本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人道与公义(《探讨价值观》系列之十)
热度 1 bochang 2010-1-20 19:05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十部分。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但要重视理性和责任,还必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否则,这个社会就可能会变成冷酷无情。因此,我以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最根本的普世价值除了理性和责任以外,还必须包括人道与公义。 事实上,人道与公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只有重视人道与公义,我们才能保障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何谓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一种群体之爱,它起源于人类天赋的同情心。自古以来,人们就常说,人跟禽兽的分别,就在于我们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事实上,不但是人,有很多高等的群居动物,对它的同伴也会表达强烈的爱心。例如,前不久电视上曾报道,在南美某国家的公路上,一只流浪狗被车撞倒了,另外一只流浪狗,为了救它的同伴,不顾汹汹车流,多次试图用嘴把受伤的同伴拖回路边,情况十分凶险。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狗也会非常关心它的同伴的安危,而甚至愿意为此作出牺牲。这种双互关爱是群居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得以胜出的一种重要因素。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一直强调人道主义。事实上,贯穿于儒家思想的主轴就是以仁为本。在西方,人道主义受到重视的历史比较短,基本在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西方社会比较强调宗教和神权,对人的地位一直不是看得太重;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过去五个世纪,重商主义在欧美的风行。由于在资本主义的思想底下,利益往往被摆在第一位。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曾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政策,对于生产力落后地区的人们曾经进行无情的压迫和掠夺,在美洲甚至实行种族灭绝(genocide)。在西方,在近代比较受到重视的是人权思想(human rights)而非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人权思想在古希腊社会里面已经萌芽,到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更得到充分的发扬,许多学者开始鼓吹重视个人的价值及对人权的尊重。人权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主义的积极作用,也为西方国家脱离宗教控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到了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采纳人道主义作为它的价值观,因为人道主义的精神可以使人们感到自豪。人道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就是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现在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慈善团体,专门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社群,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而在每次突发的灾祸发生时,譬如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8年四川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海地地震,许多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都会迅速地动员起来,加入救灾的行列,社会上许多人也积极地参与了捐助。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的表现。 何谓公义? 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是公义,公义同时涵盖了公平和公正。严格来说,公义超越了公平和公正。公平只要求在一些涉及到利益的事情中,做到合理的分配;公正要求一个人的判断要客观,合理;而公义就不只是一种判断,而是一种超越了利益和利害关系、由良心产生的驱动力。中国有一句古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里面的不平事,不是发生在拔刀者身上的;他帮助别人,只是为了实现公义,而不惜自己惹上很大的麻烦。可见,公义比公平和公正来得更积极、更主动。 公义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中。我们看武侠小说时,会特别喜欢锄强扶弱的英雄,因为他能为人们伸张正义;在现实世界中,当我们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弱者被强者欺淩时,会打从心里渴望该弱者能够成功抵抗强者的压迫,例如当我们在报上读到有些贪官污吏或者大财主欺压百姓时,会感到义愤填膺。这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心中都会认同公义的价值观。 事实上,义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一个讲求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社会,法律才能为人们提供合理的保障。相反地,如在一个缺乏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社会,法律只能成为强者(当权者或有钱人)的压迫工具。另外,在今日社会里,舆论工具也是保障社会公义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在某些社会里,有些媒体为了经济或者政治利益,可能会不顾公义,不去尽一个舆论该有的监督责任,甚至误导读者。在那样的社会里,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义?公义不但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对于我们社会每一个成员获得安全的保障。在一个社会里,总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奸恶之徒,他们常常在找机会去欺淩别人,去抢掠别人,去剥夺别人的权利。要对抗这些奸恶之徒,不但需要公安和警察,法律和法院,还要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支持公义的道德观。只有在整个社会都崇尚公平、公正、公义的时候,那些想要作恶的人才有所顾忌,不敢为所欲为。所以,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要建立一个安全和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发展和巩固这种维护公平、公正和公义的道德观。 人道和公义是密不可分的 在每一个社会里,总有它的强势社群和弱势社群。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要想办法关怀和保护弱势社群。这种对于弱势社群的支持和关心,既发自于人的同情心,就是所谓人道,也因为我们希望弱者能够不受到强者的欺淩,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也就是所谓公义。另外,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也必须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能受到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约束。所以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同时宣扬这种仁和义兼备的价值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文化有深厚的推崇人道和公义的传统。儒家思想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教导。即使对于统治者,也要倡导他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仁和义是儒家精神的根本,也是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当社会上的人都尊重人道主义的精神,那麽社会上的罪恶就会大大减少。对于义,儒家也是十分地推崇。孟子有一句名言,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觉得他站在正义的一方的时候,即使面对极大的压力,也会坚持。这种想法就是要教导人要坚持义。 人道与公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推崇的仁和义,是基于一种奉献精神,这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和资本主义思想有所不同。在西方,当然也有宣传人道主义和公平、公正、公义,但他们主要是通过对神的敬畏,或者对个人的肯定和利用法律来达到这些目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保障个人的权利。东方的文明主要是教导人们在道德上实践仁和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东方文明所推崇的人道和公义精神,应该比西方的人权思想更为淳朴。但在目前,西方的舆论却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处于道德的高地,而且不少东方人也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 这可能包含弱者对强者屈服(或者崇拜)的心态。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主要由西化派主导。他们错认为中国的固有文明是落后的根源。这种心态主要是由于中国在近代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在过去几个世纪,东西方文明的交锋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多次战争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始终居于征服者的地位。随着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的扩张,他们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并在东方到处殖民;亚洲那些古老的农业大国毫无抵抗的能力。由于西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倒性优势,西方的文明得以深重地影响着亚洲的人们。不但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要脱亚入欧,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这最近的一百多年里对自己的固有文明也完全失去了信心。一些传统文化里面所倡导的价值观也因此几乎完全丢失。 中华文明固有价值观丧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成立第三共产国际,有计划地向东方输出列宁主义,大力宣扬革命与阶级斗争。人道主义因为不讲阶级性,受到极大的批判。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之下,公义往往也只能让位。幸好这个历史阶段现在已经过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政府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社会,这种想法应该是与人道主义一致的。 我认为, 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完全可以重拾自信,去争夺道德的高地 。经历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囯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大力的改善。尤其在最近这十年,中国的国力逐渐崛起,我们可以客观地对自己固有的文明进行反思。在我们即将进入的后资本主义社会里,当亚洲的国家不再受西方控制的时候,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而且要从这两者之中吸收它们优秀的成分。 只有重视人道与公义,我们才能保障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一个社会里面,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经常会有冲突。人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是自然的,因为这是一种动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一个社会里面,为了要照顾群体的利益,有时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这个平衡需要靠人道和公义。只有在人道精神充分发扬的社会,人们才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能同时关心他人。要建立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人道精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 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人道精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需要这种人道精神。举例来说,有些人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会出于经济利益猎杀它们。在非洲,人们为了夺取象牙,会将象大批杀死;有些人为了获得珍贵的皮毛,不惜大批猎杀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怎么样能使人少做这样的行为呢?这就需要有人道精神。有很多社会立法规定禁止虐待动物,也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考虑。对于自然环境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环境污染,也就是因为我们关心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素质,不希望他们的生存环境被恶化。所以,争取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公义的精神是一种是非之心,这种价值观也是制约私利所必需的。要使到社会上的人愿意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牺牲一部分的个人利益,就需要大家具备公平、公正、公义的思想。一个没有公义思想的社会是恐怖的,因为在那样一个社会里面,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去剥削、欺压别人。公义的精神绝对是我们保障群体利益的一个主要的支撑力量。只有在公义的精神得到充分伸张的社会里,群体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一些对于自然的破坏,也需要一种公义的精神去纠正。例如,当一些工厂不负责任,排出有毒物质去污染环境时,或者当有些人为了争取暴利,去滥伐原始森林时,许多有识之士就会基于义愤去想办法阻止它。因此这种公义的思想对于保障群体利益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有正面的作用。 所以总括而言,要保障社会群体的利益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必须努力使到人道与公义的价值观能深入人心。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621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一套新的价值观
bochang 2009-11-22 23:53
(《探讨价值观》系列之七)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 :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七部分。在今天的社会,生産力与生産方式都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各种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也大大地提高。人类正面临新的生存环境的挑战,社会结构和人与人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爲后资本主义社会。从旧有社会发展而来的价值观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新的社会,将会更注重追求群体的利益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它必须发展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 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物质文明(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它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问题。而且, 资本主义社会在精神文明这方面是比较不发达的,而且往往存在双重标准。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只是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未来社会的价值观肯定会超越目前的。事实上,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必然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在最近半个世纪,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生产力的提高更可谓史无前例。这种生产力的质变,必然会带来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新的思维和新的价值观。这个新的社会阶段,我们可以称之爲后工业社会 (post-industrial society)或者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m society)。 资本主义是不是人类的终极社会? 在过去几个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在全球占有领导地位。虽然二十世纪曾出现过一个向它挑战的反资本主义阵营(所谓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上已经随着苏联集团的解体而结束,只剩下很少数的国家(例如朝鲜),仍然实行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俄罗斯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广泛地实行市场经济。在目前,资本主义俨然成为世界的主流。但这是否表示资本主义就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呢?很多西方人认为确实如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刚解体的时候,美国有位著名作家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写了一本畅销书《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引起很大轰动,也得到非常多的支持者。它的观点,就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随着苏联的解体,资本主义社会不会再有新的挑战。 但是,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大量的证据表明,资本主义不可能是人类社会的最终模式。无可否认,资本主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它推动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人们的生产力。它同时创造了条件,推动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今天人们享受到的商品与服务,是史无前例的丰富。但是,资本主义的成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很多问题,甚至埋下了让人类毁灭的因素。举例而言,由于生产的恶性竞争,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一浪接一浪:例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大萧条,本世纪初有科技网络泡沫的爆破,最近又有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等。另外,严重的贫富分化也是发展资本主义带来的代价。贫富悬殊已经成为一个最突出的问题,这不但存在于一个国家不同阶层之间,也同时存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之间。2009年夺得多个奥斯卡奖项的电影《一百万零一夜》以印度孟买的贫民区为背景。那里的生活条件就像地狱一样房子破漏、垃圾堆积、污水横流与欧美的富人能拥有私人飞机、游艇、豪宅,成强烈的对比。最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带来环境的恶化。为了生产效率和享受,人类正在大量地消耗地球的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和全球暖化。因此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人们要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由于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追求个人的利益,这种不断扩张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向外掠夺市场和资源,而这种掠夺往往要通过武力才能成功。欧洲航海开拓殖民地,美国向西开拓领土,都是资本主义发展扩张性的表现。早两个世纪,世界上还有大量的所谓处女地(即当地土著没有自卫能力的地方),所以欧洲人才能在美洲、澳洲、非洲到处殖民,掠夺当地的资源。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地球已经再没有处女地供开拓和掠夺了。况且,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发展中国家一心按照资本主义的模式发展,人们将陷入无休止的斗争与残杀。人们将不断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何况,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威力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两个大国之间如果发生全面战争,都会为地球带来大幅度的破坏。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肯定是人类的最后一次大战。因爲,如果发生这样的战争,人类本身就会被毁灭! 根据上面的种种分析,我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是人类的终极社会,自由主义也不可能是最后的答案。人类的终极社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人们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并且是健康、安全的。在全球化的进程里,人与人、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一个地区的灾难瞬间就能扩散到别处。人类的命运互相联系,资本主义的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种种迹象都表明,我们正要进入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就是所谓后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发展一种新的价值观 a. 生产力与生産方式的改变 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生産力和生産方式的改变。先从生产力的变化谈起。在过去的五个世纪,欧洲日渐发达的国际商品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了市场经济。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又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因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从此以后,人类不断利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去提升生産的效率。在最近几十年,这种生産力的提升更是出现了新的变化,达到了质的飞跃。随着生産力的改变,交通及通讯的发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産方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由于机械化和高度分工,现在的生产效率非常高。在目前,光是珠江三角洲的鞋厂一年就能生产几十亿双鞋子,足以满足全世界的需要。第二,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举例来说,汽车是一种复杂的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生产汽车需要很多人工的劳动程序,可现在的汽车装配线,许多工序都由机器人来完成的。另外,生产电器(例如电视机)也大量利用自动化来完成,甚至把元件嵌入电路板也是由机器做的。从前由人手操作的车床,现在已大部分变成「数控车床」。自动化、智能化深入到生产的方方面面,使生产又快又好。 对应于生产力的变化,现今的生产方式也发生着显着的改变。最突出的一点当数生产的「大规模集成化」(large integration)。再以制造汽车为例,生产一台汽车需要数千个,甚至上万个零件。这些零件有机械的、电子的、化工的,也有玻璃、钢板、塑料等材料的。它们现在是由不同的厂家供应,而这些厂家往往分布在很广的区域,包括不同的国家。比起生产汽车,生产飞机更加复杂,所需的零部件比汽车更多,参与生产的组织就更是分布在世界各地,跨越各行各业了。在目前,一台飞机是被拆分成多个部分,由不同的公司生产,最后才统一装嵌。譬如空中巴士A320的机翼是由一家西安飞机公司生产的,它的发动机、起落架和机身也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当今的生产,尤其是复杂产品的生产已经不是单靠一家工厂、一个集团或者一个国家完成了, 生产全球化( Globalization)已经成爲普遍的做法 。而实际上,连简单产品的生产也变成全球性。例如美国餐饮公司麦当劳在香港的一家分店,它的牛肉可能来自美国,土豆来自中国大陆,玉米来自巴西,鸡肉来自越南,很难说清楚麦当劳卖的究竟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与之类似,耐克(Nike)球鞋是美国的牌子,但它们大都在亚洲生产(越南或者珠三角),面料也来自其他地区。美国总部负责的就只有设计 、销售和广告而已。总之,生产全球化在现在已经相当普遍,估计在未来更加会成爲主流。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需要合作。而且许多合作是跨国进行的。例如空中巴士是由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多家飞机公司协作生产的。它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也采取类似的策略。又如上海汽车公司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可它也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合作,生産通用汽车其中一种型号(Buick)在中国销售。实际上,上海汽车与通用的关系远不止于此。它们互相生产对方的零件,既是竞争对手,也相互依存。在现代社会,这种既竞争,也合作的生产方式将越来越明显。生产效率的提高将不单纯依靠竞争,还要求企业、生产单位的合作。 最后,生产力的变化还体现在服务业的兴起上。以前人们生产的主要是「硬件」,即有形的产品,可现在生产更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有重要功能的东西。举个例子,一台计算机的母板、键盘、屏幕是有形的,是计算机的硬体。而它的操作系统是无形的,就是它的软体。毫无疑问,软体是计算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软体,计算机只是一堆废铁罢了。而生产这个操作系统是需要庞大的人力和时间的。微软的视窗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过大量的投资,才成为今天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服务业不单体现在仪器和设备上,它还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金融服务满足人们理财的需要,各级学校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要,医疗服务满足人们保健的需要等。还有娱乐事业、文艺事业、饮食、旅游,不一而足。而服务业创造的财富是巨大的,它带来的GDP 占美国经济将近70%,比工业、农业还多。 生産大规模机械化、智能化、全球化的趋势和服务业的繁荣都爲人类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改变,这必将带动人类社会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变化。 b. 人类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高度分工,社会对人们互相配合的要求大大提高。在不久之前,人们可以单靠自己就能完成多样事情来满足生存的需要。例如,他们可以自己耕种粮食,自己挖井取水,自己砍柴获取能源,自己建房子来居住,稍有学问的,还会自己教育下一代。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大学教师的工作,就是教学。他通过提供教育服务来换取满足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再也不需要亲自种田、打水、砍柴,也不需要自己缝衣服,修理车子。同样的,政府官员的工作就是处理好政务,警察的工作就是维持治安,工人专注生产,医生则专心为病人治病。他们完全不需要为食品、安全、能源等事情操心,因为这些物品和服务都由社会上的其它人提供。只要他们做好自己本分,就可以换取这些东西。 事实上,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生存完全依赖社会系统的良好运作 。当人类的社会越来越发达,社会化的趋势便越来越明显。在现在的城市里,基本上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社会的其它成员生存。譬如我们生活用的主要能源电力,就要靠发电厂、煤矿和石油工人等的工作来保障。生活最基本的能源不是由我们自己提供,而是依赖于一个庞大的工业系统。至于生存必须的水和食物,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整个社会。水的取得、过滤,都在水厂完成,然后输送到千家万户。粮食、肉类等食品,再也不用靠个人自己耕作、打猎获取,人们可以到市场里购买,而它们的供应,就要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农民、牧民、食物运输工人等通力合作。而当我们驾车出行时,车用的汽油,车的维修保养,和它行走的道路都不可能由我们自己来提供和完成。因此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我们的基本生存,包括衣食住行,都会成爲问题。陶渊明诗中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给自足的闲适生活,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至于医疗、教育和安全保障,人们更加要依赖于整个社会。如果碰上盗贼持械打劫,我们要靠警察帮忙;如果有外国武力入侵,我们要靠军队抵抗。这些事实都说明,现在的人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已经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个人的利益因此也与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没有人可以在一个贫穷,不安全或是卫生条件差的社会里独善其身。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地步, 个人的利益必须依存在社会的整体利益之中 。 不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大大提高,由于交通和通信的高度发达,人与人的距离也明显缩小。以前,一个人要到数百里之外的村子,往往要走上几天;而现在乘汽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在清政府组织留学生出国的年代,甚至杨振宁出国留学的时候,从中国到美国要在船上颠簸一个月;可现在乘飞机,不要一天就到了。以前把信寄到千里之外,要花上几个月;而现在打电话、发电邮,几秒钟就能接通,真是天涯若比邻!由于人与人之间接触紧密,我们感觉到个人生存的空间已大大缩小,好像 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 。这些生存环境的变化固然带给人们很多方便,但同时也造成一些潜在的危险。一方面它过分扩大了个人的影响力,例如一个人的恶性谣言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迅速传播到四方,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交通的发达也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以前的瘟疫仅侷限在一个区域,可现在,它可以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c. 人类正在面临地球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 人类现在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问题。在联合国两百多个会员国中,实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国家只有二三十个,仅占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他们能享受到很高的生活水平。而占全球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生活素质远远落后。从一些简单的数据可以看出,当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善时,他们不可能采取现在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举例而言,美国有全球5%的人口,能源消耗却几乎是世界的25%(注:根据CIA数据,2007年美国石油消耗是每天两千一百万桶,而全球的消耗是每天八千五百万桶)。近年来,有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在经济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倘若这些国家都模仿目前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地球的资源将不堪负荷。就拿中国来说,假如以后的中国人都按照美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生活,地球的石油、水都将很快耗尽。这提醒我们不能照搬资本主义的模式谋求发展。 不仅这样,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有不断恶化之虞。由于工业化,在许多国家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和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例如工厂排放废水使许多淡水资源不宜饮用,这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尤其严重。汽车、工厂排放的废气含有多种致癌污染物,污染大气,危害人类生存。 另外,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上升。在最近几十年,由于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一个研究就表明,2000年的全球耗能量是二十世纪初的16倍(注:资料来源 http://www.altenergyaction.org/mambo/index2.php?option=com_contentdo_pdf=1id=11 )。如此大的能源消费,对地球环境造成沉重负担。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全球暖化问题。由于人们无节制地燃烧化石能源,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地球的暖化(Global warming)。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状况和海平面升高等。 所以,在今后的社会里,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标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以追求个人利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基础,在此之上鼓吹竞争、自由和民主。但是现在地球的资源已经不堪重荷了,人们的联系也因为全球化而更紧密,例如一个地方的人制造的电脑病毒可以很快影响全球的电脑,一个实验室不小心泄漏的病毒能威胁全世界人的生命,人们不可能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也不能再不负责任地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未来社会的价值体系,应该以追求集体的利益为根本,为联系日渐紧密的人们建立一个安全、文明的社会。它也应该考虑地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转变为对资源的尽量保护;还要把资本主义发展中不曾计算的环境代价算入经济发展的成本,并试图恢复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总之,追求集体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两个根本考虑。 在一个高度社会化、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互相依存的关系更是重要,因此必须取得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从现在的趋势可以明显看出,人类活动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産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人都要依赖他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生存,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追求自身利益(或者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对他人的义务。争取个人利益是人的本能,就像动物有觅食、自保、交配等本能一样。但在一个社会里,人们互相依赖的程度如此之高,如果每个人都只顾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忽视对他人的义务,这个社会就不能运作了。同样,对于政治权利的争取,每个人、每个团体也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不考虑社会整体的需要,否则社会也会陷入一片混乱。总之,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人的权利的保障依赖于其他人忠实地履行他们的义务。 社会内的成员必须互相配合,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尽对他人的义务,一个社会才能安定繁荣,社会的每个成员才可以生存、发展。但是在目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它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而很少谈论到每一个个人的义务,这样的价值观是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因此,我们需要发展一套新的价值观体系,去作爲未来社会管理的软工具。这套价值观不能是凭空捏造的,它应该一方面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植根于人类过去受到广泛尊重的道德观。 详细的内容我们会在这系列的下一章讨论。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4431 次阅读|4 个评论
回顾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探讨价值观》系列之五)
bochang 2009-11-9 13:02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 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五部分。本文主要回顾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它的价值观基础主要建立在两个原则之上:一个是肯定追求个人的利益(权利)的正当性,另一个是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这个基础之上,它首先强调的价值观是自由和竞争。这种竞争不但在经济方面,也包括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爲了使竞争和自由受到规范,它同时鼓吹了民主与法治。事实上,民主也是资产阶级打败封建社会一个有力的武器。资本主义最顶层的价值观,是富裕和享受。资本主义的发展,爲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也有它黑暗的一面。它不仅同时孕育了一些潜价值,包括自私、贪婪、功利和伪善等,也往往导致社会上严重的不公平,并对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回顾历史,当人类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时,他的价值观也起了相应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近几个世纪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商业,尤其国际贸易,快速的兴起。这主要发生在西欧。而贸易的推广,又导致了对外寻求商品及市场的需求。第二,由于商业的兴旺,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动力去改善生产的效率。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的改良,愈来愈多使用机器,最终导致工业革命。第三,贸易带动了对殖民地的需求,造成帝国主义在全球扩张。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形成。这些资产阶级,大多数是从平民中发展出来的。当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原来在国家里面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已经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绊脚石。拥有了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就要争取他们的政治力量。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权力的要求,要推翻旧的制度。这个要求首先体现在思想领域,就是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个思想上的改变又为日后的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导致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基础是追求个体的利益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新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里面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肯定追求个人的利益的合理性。这明显跟封建社会的强调君权和神权不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宗教当然还是存在,但已经不是这个社会的主导思想。当然,宣扬基督教,是欧洲早期帝国主义扩张的主要目的之一,但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已经不再起主导作用了。资本主义社会跟封建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君权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另外,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利用必须最大化。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采矿和开发各种能源,包括煤矿和石油。在最近两个世纪,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全球扩张,其主要原因,就是要掠夺资源。他们到非洲去抢夺黄金,钻石和其他矿产;到亚洲去抢掠森林木材、橡胶、锡矿和石油等;到美洲去开采金矿和银矿。 图5 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强调自由与竞争 总结而言,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根基就是建立在两个想法上面:一个是对资源的最大利用,另一个就是追求个体的利益。这个利益归属的个体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一间公司(比如东印度公司),或者一个政府。在这个追求个体利益的基础上面,要建立一套怎幺样的价值观呢?图五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结构。在基础上面的第一层,就是自由和竞争。 自由,自然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欧洲启蒙运动中尤其受到极大的宣扬。自由,在英语里有两个不同的词,即是Freedom和Liberty。这两者意义稍有不同。Freedom主要指不受限制;例如自由地选择宗教,自由恋爱等;而Liberty主要指不受压迫,例如反对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反对奴役等。美国所重视的自由,主要指Freedom,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宗教自由,这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根源。当年最早移民到北美的欧洲人,主要是逃避欧洲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美洲当时一片蛮荒,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从欧洲到美洲的海上旅途也是危险重重。欧洲移民们不惧艰险,誓要到达美洲,就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要到新世界追求自己的信仰,获得宗教上的自由。这种宗教自由,与法国大革命时鼓吹的不受阶级压迫的自由(Liberty)是不一样的。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幺追求自由(Freedom)的美国先祖,会剥夺其他肤色人种的自由(Liberty)。他们在享受自己宗教自由的同时,并不觉得侵犯其他人的人权(包括蓄养黑奴、对美洲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有何不妥。 资本主义是一套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思想模式,它建立的价值观自然也是为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推崇自由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鼓吹自由经济。这种自由经济思想最早期的代表是英国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较近代的有美国芝加哥学派(以Milton Friedman为代表);更有现代意义就是过去十几年Wall Street投资银行家鼓吹的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及反对政府对金融衍生产品监控的自由经济主义。至于推崇竞争,这也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精神支柱。市场经济必须鼓励竞争。通过竞争,优胜劣败,可以淘汰落后的生产者,而使到生产更有效率。 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到,资本主义思想不单是仅仅指导着经济的发展,它同时也指导着军事、政治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单在经济方面竞争,同时也在政治和军事上面竞争。因此在最近的几个世纪,西方国家之间不但战争不断,战争的规模还越来越大,到二十世纪,甚至演变成为两次世纪大战,死的人以千万计。 在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是绝对重要的。竞争不但在国与国之间,在同一个社会里面,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在强调竞争。这种对竞争的重视,也成为19世纪西方帝国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理论根据,他们甚至把它称作社会进化论(social Darwinism)。进化论本来是用来解释自然界生物的演化。它认为物种之所以能够变得越来越先进,是因为他们不断的改变基因,然后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可以产生一个进化的过程(evolution)。但是,把一个生物体系的理论,用在社会发展中,来合理化无情的竞争是不道德的。因为野兽处在一个蛮荒的环境,弱肉强食,并不具备道德的约束。把这种野兽的竞争规律,应用到人类的社会当中,是极端不合理的。 可是,由于资本主义奠基在经济利益之上,很自然的,它必定要强调自由和竞争。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汰弱留强。当然,在强调自由和竞争的时候,也需要有些规则,让竞争能有序地进行。那就好比人们在参加一项运动时,必须有比赛的规则,否则这个运动就无法进行。这就是为什幺要创立民主与法治,使得在社会里面自由和竞争都有个规范。 资本主义社会也重视民主与法治 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现代文明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是一种十分美好的理念,也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相对于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里面依靠武力或者血缘来取得政治权力,民主制度当然合理的多。在近代的文献中,有无数的作品,对民主进行歌颂。尤其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时代,有过许多对于民主重要性的论述。一般认为民主的起源主要在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当时有些希腊的城邦,就采用了民主的政治模式。在东方,民主的思想,也有一些相当古老的根源。比如在先秦的时期,儒家思想里面,就有提出民本的概念。譬如孟子就有明确的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在封建时期,由于君主要实行独裁的统治,他不可能让国家实行一种民主的制度。所以,只有在当社会的生産力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出现可以向贵族挑战的另一阶级时,民主的政治制度才有可能得以施行。 同样,法治也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在人类社会中,很早就出现了法律。在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典有: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制定的《汉穆拉比法典》,约公元前621年古雅典颁布的《德拉古法典》,和公元前450年古罗马颁布的《十二铜表法》,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基督教《圣经》里面的十诫,也可说是一部简单的法律。在中国战国时代,有法家一派,而且该派的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为秦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但在封建社会里,往往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即使有成文的法律规章,也只是一纸空文,不足以保护人民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法治得到大大地加强。这反映在几个方面:(1)法律的独立性得到保障,立法与司法不再从属于行政系统;(2)立法权力归于议会,人民可以通过代议制影响立法;(3)确立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概念,比以往的社会公平。由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使得社会里正当的经济活动得到保障,并有序地进行贸易。这样,又带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 资本主义社会最顶层价值观是富裕和享受 有了民主与法治,资本主义更上一层的价值观是什幺呢?那就是富裕与享受。在一个自由经济的体系里,致胜的关键是占领和扩大市场。因此,为了推销商品,他必须鼓励人们去消费。而且,消费的价值愈高,利润愈丰,经济愈发展。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崇尚追求富裕,追求享受。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管报章杂志等平面媒体,或者电视跟网络,都充满了广告,吸引人去消费。有些节目甚至直接宣扬那些有钱的人,怎幺了不起,能有怎幺样的享受。享乐主义的盛行,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而且还可以争取民心,吸引资本主义社会以外的人,使他们想加入资本主义社会。富裕跟享受,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因为它符合人性。事实上,资本主义在这方面也的确交出很好的成绩。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由于生产力飞速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极大改善。我们活在现代的社会,能享受到的比几百年前的许多王公大臣还好的多。所以资本主义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的确有极大的贡献。 资本主义有它的黑暗面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资本主义也有它黑暗的一面。在几乎每一个社会里,除了正面宣传的价值观外,还有一些光做不说的潜价值。就像一个人一样,每个人的心中有佛也有魔,有向善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不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除了自由、民主跟法治等正面的价值观外,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潜价值,包括自私,贪婪,功利和伪善等。由于过分强调竞争及个人利益,功利和贪婪有时候到了失控的程度。这两种潜价值在金融及政治领域中尤其突出,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就是一个显着的例子。而在各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政府里的各种贪腐丑闻,也从不间断。 另外,资本主义也继承了奴隶社会和西方封建社会的强权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公义几乎不存在。实际上奉行的是 Might is Right (强权就是公理)的原则。因此,世界和平一直受到威胁。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4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顾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探讨价值观》系列之四)
bochang 2009-11-9 00:18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四部分,主要是回顾那些价值观是在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为了维持政权的连续性,封建社会采用了血缘继承制度。在这个基础之上,东方跟西方分别发展出两套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在西方的封建社会,权力的基础是神权和君权;在东方社会则是君权和父权。西方重视虔诚、征服、忠心和服从,并在其上创立了荣誉、尊严和对神的敬畏;而在东方,则强调忠和孝、仁和慈,并推崇一些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包括礼、义、廉、耻、诚、信等等。 在奴隶社会末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改善,跟人口的增长和集中,社会变得更复杂了,而且它的生产方式也不一样了,它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就是农业社会。在这个时期,它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不但广泛地开荒造田,其他配套的工程,包括水利、道路运输,都相当地发达。另外畜牧业也得到大力的发展。那时候的人的群居的规模更大了,逐渐从乡发展到镇,从镇在发展到城市,有些城市可以很大,甚至有几十万人。这时候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谁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谁就是统治者。在这样的生产关系下,就产生了封建制度。主要控制土地的,有两个阶层,主要的一个是贵族(包括君主,诸侯或者封建领主),另外一个是平民的地主。 血缘继承权的确立 在封建社会里面,政府是比较庞大的,有一个严密的官僚组织。封建社会可以经历很多个不同的朝代,它的政权相对稳定,有时可以持续几百年。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不能一切问题都靠武力来解决,需要一些明确的规章制度。为什么封建社会不能够像奴隶社会那样完全靠武力来统治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在某一个王国里面,当这个王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也许它的国王是非常能征善战的。他能带着军队,冲锋陷阵,打败原来的统治者,建立他的王国。但是在获得政权以后,他希望有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统治。就是说,我当了国王以后,最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统治,那样我就不需要经常用武力来巩固我的地位。另外,当国王年老或死去的时候,是不是下面那些将军和大臣,又要发动一次战争,决定谁的武力最强,来担任新的国王?如果那样做的话,每隔十几二十年,就要打一次战争,这样不但国家不稳定,人民的生活也很苦,而且当权者也没有任何安全感。所以后来人们就发明了继承权,让王者的后代,来继承他的王位。这样,别人就不必争这个位置。国王的后代,在继承王位的时候,也同时继承了一群原来在政府里面当官的人,他们还可以继续掌权,不会失去他们的地位。这样子,政府的组织就会相对地稳定了。 继承权不但适用于王位的转移,也可以适用到贵族的特权,并扩大到私人的财产。比如说一个平民拥有一些田产,当他年纪大的时候,或者临死的时候,他可以把这些田产交给他的子女。所以他不必担心在他力量衰弱的时候,人家会把他的田产抢去。其实,继承权是人类历史中一个很重要的创造。它为人类社会发明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第一个是承认私有的财产,就是为财产的私有化给予一个合法的地位。第二个,财产是可以通过亲属关系来继承的。这样就免除了很多对于财产拥有权的争议,让社会得以安定。当然,它也有负面作用,就是造成社会的阶级分化;统治阶级跟被统治阶级往往代代相传,使得穷人难以翻身。 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长的一个阶段。从人类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一直到工业化开始,中间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人类主要都是生活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里面。因为有长时间的发展,所以封建社会在后来已经变得非常的庞大和复杂。像在中国,从汉朝到明朝,人口保持在五千万左右。为了管理那么大的帝国,就需要有一套庞大的官吏系统。同时它也要发展出一套适用于那样一个社会制度的文化和思想的体系(里面包括价值观体系)。这套价值观体系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个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使得统治的基础得以稳固;另外一个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良性的规范,帮助维系着社会的秩序。这样就使到当时的社会变得稳定。这些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东方的环境跟西方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也不一样,所以就发展出两套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下面让我们分开来讨论。 西方的封建社会以君权和神权为基础,崇尚征服及对神的敬畏 在西方的封建社会,它的价值观体系主要是建立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上。事实上这两者是相关的,因为国王的权力往往号称是来自神的意志,就是所谓君权神授。跟东方的封建社会不一样,西方封建社会的文明和思想长期以来都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面。自从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以后,整个欧洲几乎都在神权的统治之下。 在过去两千年的欧洲,神权几乎有绝对的权威,基督教的教义是神圣的,绝对不容许怀疑的。一个人的道德,最大的标准就是他是否对宗教虔诚和对上帝敬畏。如果一个人不相信神,或者说相信别的宗教,那么他就是异端,就可以把他关起来甚至烧死。不但在欧洲如此,当清教徒移民到美洲以后,他们对于宗教也是极端排外的,在历史上曾记录过多次宗教迫害的事件。譬如在美国早期,在一些农垦场(plantation )里面,曾多次发生Witch-hunt的惨剧。有人怀疑一些女人偏离了正统的基督教信仰,认为她们是女巫,而把她们活活地烧死。其实,所谓女巫往往是一些比较有医药常识的女性(例如助产妇),她们可能有些言论或主张跟当时的长老不一致,就被认为是异端或者违反教义。 在欧洲,君主的地位不管来自征服或者继承,都必须由教会来确认,这样子才是合法的。在新君主加冕时,都是大主教把皇冠放到新登基的国王的头上。所以国王的统治,也需要神权的认可。 在西方的封建社会里面,君权和神权是绝对的基础。他们的价值观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的。这个体系的的第一层,包括有几种价值,相对于神权的就是虔诚,相对于君权的就是征服(对统治者而言),跟忠心和服从(对被统治者而言)(见图4.1 )。关于征服,它的需要跟奴隶社会很像。因为君主的地位在最开始是打出来的,以后也要靠武力来维持。所以征服就成了成功的必要手段,征服了对手以后就可以把他的地抢过来,把他的人民抢过来。他们把人民叫做Subject,意思是把被统治的人当作一种财产。所以他们的第一个价值观就是征服。 图4.1 西方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 事实上,从很多西方的历史故事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歌颂的英雄,主要是一些征服者,比如凯撒、亚历山大大帝等等。这些征服者都是很残酷的,他们其实是侵略者,当他们攻陷一些别的国家的城堡时,往往屠杀了很多无辜的平民。这种崇尚征服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所以当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的时候,推行了帝国主义。通过武力,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大力扩张,这就是延续着他们在封建社会的征服主义。 西方的封建社会同时推崇荣誉和尊严 为了使得被统治的人服从封建贵族的统治,他们还培养了另外一种价值观,就是忠君和服从。比如一个贵族住在城堡里面,附近的土地归他管辖,他需要平民对他供养,需要征税征兵。如何让那些平民甘愿去供奉那些贵族呢?一方面需要用武力的胁迫,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一种道德观,教导平民要服从要忠于贵族阶级,鼓吹服从是一种美德。而且不但是平民要忠于贵族,贵族所养的一些武士也要甘心乐意的为贵族卖命。例如,当国王命令一个武士做一件事情,即使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武士也必须去执行命令,因为服从就是那时候的价值标准。 这样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上,就发展出了征服、忠心、顺从跟虔诚这些普世价值。为了让人们觉得忠心与服从是光荣的,同时就创出了荣誉(honour) 和尊严(dignity),来把这些价值神圣化。对于一个武士或者贵族来说,荣誉跟尊严可能比生命更重要。不过在封建社会,荣誉有时候会变成美化强者支配这种野蛮规则的包装。比如在西方许多的文学著作里面可以看到(例如大仲马的《三剑客》),荣誉是靠比武来捍卫的。如果一个贵族跟另外一个贵族发生冲突,他可以提出决斗。而另一方为了捍卫他的荣誉就必须接受这个挑战。在这种情形之下,荣誉是靠武力来决定,而不在事情的对错。 封建社会培养的另外一个价值观是尊严。这对军人尤其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都要面对战斗,得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怎么样让他们愿意接受命令,去奋勇作战呢?就需要教导他们有一个必要的价值观,这就是尊严。为了保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就不能够打败仗,或者临阵逃脱,或者投降,成为俘虏。尊严于是成了驾驭军人的一个软工具,因此也巩固了统治者的权力。所以荣誉和尊严在一个贵族社会里面都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东方的封建社会偏重道德力量而非神权 东方的封建社会,跟西方并不一样,宗教并非一个主宰的力量。在中国过去几千年以来,没有信仰一个很具体的神。中国当然也有很多重要的宗教,包括道教佛教等等。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这些大规模的宗教还没有出现。比如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只有道家思想而没有道教,佛教也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在中国的文化形成的早期,宗教不是处于一个支配的地位。即使到后来,有些朝代曾经盛行过佛教,譬如隋朝和南北朝时,在有些地方佛教几乎成了国教。但是佛教跟基督教不一样,它没有很强的排他性,所以不致造成宗教迫害。 在中国,代替宗教的是伦理思想。因此在中国,尊崇的是天地君亲师。天跟地都是自然,天就是天命,是一种超自然(super-nature )的力量,但是这个天并不是拟人化的,不像基督教圣经里的上帝那样,或者像希腊神话里的宙斯。中国当然也有其他的神话,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啦等等,但并不是我们祈祷的对象。当然也有君主受命于天的说法,而这个天并不是指神,而是天命,也就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宗教在中国的影响力远低于西方。 由于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比较弱,所以社会的秩序主要是靠一套道德规范来维持,因此古代的中国需要一套更强的道德观。这套道德观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不但农业、畜牧业已经非常有规模,一些其它的生产技术,包括陶瓷、冶金、纺织、建筑等等都已经相当发达。尤其在人文思想领域,在先秦时期,中国已经发展出一系列先进的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包括道家的顺乎自然的思想,法家的法治制度,儒家的民本思想等等。在过去两千年里,中国的文官制度有了高度的发展。中国从商代开始,每个朝代基本上都能够统治两三百年,这就表示她有一套能够稳定社会的统治办法。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地球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的古老文明。事实上,在十六世纪以前,许多西方的学者非常仰慕中国的文化。 伦常与和谐是东方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 中国价值观的基本想法主要是伦常:天、地、君、亲、师。天和地其实都是虚的,只有君、亲、师是真实的。君就是君权,亲就是父权。像西方一样,东方的封建社会也宣扬忠君这种价值观。事实上不但是忠君,还要忠于贵族。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知己往往就是统治阶级的贵族。关于对忠的推崇,中国有无数感人的故事。例如,据 《韩诗外传》 上记载,在春秋的时候,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 有一次逃到卫国,他的粮食被偷光了,饥饿难当,将要饿晕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他的一个追随者名叫介子推暗地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野菜同煮给重耳吃。 想想看,在他们断粮的时候,介子推自己没得吃,已经很痛苦了,但是他还愿意把腿上的肉割出来,这需要多大的牺牲精神!这就是忠这种价值观的威力!介子推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日后得到国王的宠信。因为当重耳后来成为晋国的君主(晋文公)之前,介子推就退隐了,并没有到朝廷去做官。所以他对重耳的忠心并不是一种谋略。 君之后,就是亲和师。亲主要是指父权。为什么父权重要?就是因为后辈能够继承先辈的财产,所以必须对先辈十分尊重。这其实是配合继承权的一种价值观。至于师为何也受尊重?因为在古代,受教育是一种特权。大部分的农民并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知识分子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为了巩固教育制度,必须宣扬尊师重道。比如私塾的老师,在基层是很受尊敬的。对知识的尊重,是中华文明一种优秀的传统。 图4.2 东方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 不论西方和东方,继承权都是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在东方的封建社会,价值观体系的最下层基础就是君权和父权。(见图4.2 )。但是和西方有点不同,东方比较不强调征服。事实上东方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宣扬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这种想法跟西方不一样。西方尊崇的是霸道,而东方尊崇的是王道。那靠什么来巩固社会秩序呢?这就要对被统治的人民宣扬忠跟孝。为了巩固君权,必须宣扬忠;为了巩固父权,必须宣扬孝。东方文明比较强调利群,所以忠的思想可以扩大到对上司要忠,甚至对一个人的平辈,比如朋友,也是要忠。事实上,忠也包括信。忠跟信是分不开的,忠发展到平辈的时候就是信。曾子在《论语》里面提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两种他要经常反省的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所以,在儒家思想里,忠跟信是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 在东方,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加以颂扬。而且许多民间故事,都在宣扬孝的精神。例如《二十四孝》,里面讲述了很多戏剧化的关于孝的故事,还包括一些非常荒谬的事情,比如卧冰求鲤之类。但是在西方,孝道却并没有得到重视。这可能因为他们看重的是个人主义。另外一个可能,是他们更强调神(天父)比人父更重要。 忠跟孝是下级对上级的态度,不只是简单的服从,而是把它升华成一种道德。在古代(甚至到文化大革命),忠是很光荣的事情,孝子也是很受人尊敬的。但在王道的精神里,不只要求下级对上级必须尊敬和服从,同时也要求上级对下级要有一个爱护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所以中国的传统文明也推崇仁跟慈。仁是对君来讲;统治者,要行仁政。好的帝王就应该爱民若子。在家庭里,长辈要慈;一个模范家庭必须父慈子孝。忠和孝是服务于君权和父权的,仁跟慈就是对忠和孝的适当回应。这两者同时规范了上下级之间互动的正确态度。在这样一个道德的基础之上,就能有效的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价值观体系。当然,这套价值观主要是为农业社会服务的。与西方社会的取向不同,他强调维持群体的利益,而非拓展个人的利益;他强调谋求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而非对外扩张;他强调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积累,这个价值观体系内不但包含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价值观(例如忠与孝),也包含许多发扬人性光辉的思想(例如仁与慈),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些文明规范(例如礼、义、廉、耻和诚信等)。事实上,诚和信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当时没有完善的法制系统,要使到贸易得以推行,就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互相信任。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何去平衡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深入人心的道德观,可以从心理上抑制一些损人利己的冲动。这对于一些掌握权力的官员尤其重要。由于官员一直都是从知识分子中提拔,故先贤们一直告诫读书人要建立明确的道德观,以减少他们当官后贪腐的危险。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5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价值观必须配合社会的发展(《探讨价值观》系列之二)
bochang 2009-10-31 18:16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 :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二部分。本文的主要论点是:(a) 价值观的起源有多种,(b)价值观可以具有多重身份:它既是一种理念或者精神,也可以是一种基于这种理念而衍生出的政治或经济制度,也同时可以成为一种为政治服务的软工具,(c)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建立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Values)是一种理想精神,或者是一种被推崇的原则。价值观是个现代的名词,但它的内涵其实相当古老。自从人类发展成一个群居的社会,人们就需要有一套相适应的道德原则,以维持社会的秩序。这些原则就组成了当时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是社会文化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很多人把一些目前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也称爲「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但是,从下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道德价值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价值能不能被称爲普世,是值得研究的。 价值观有多种的起源 价值观的来源有多种,主要可以分爲两类。第一类起源于对人性的满足,即当某些想法或精神让人们感到自豪,并受到其他人的充分肯定时,这些精神就很可能发展成为当时的价值观。这些从人性出发的价值观,往往是天赋的,人们甚至会因它而愿意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还记得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时,有一个母亲在倒塌的房屋下,用自己的身体抵挡倒下来的墙壁和石柱,来保护她怀里的婴儿。当她被石头压住,临死之前,还继续为婴儿哺乳。此后的两三天里,她的婴儿就靠吸着这位垂死的母亲的奶来维持生命,直到被救出来。这种「母爱」是多幺的伟大!这种母爱的价值观,就是人的天赋。 而和「母爱」一样,有很多受尊崇的价值观,也是人性里天赋的本能。譬如人有恻隐之心(也就是人道主义的根源儒家的所谓「仁」);人也有是非之心,追求公义(儒家的所谓「義」)。这种天赋的仁义之心,驱使我们去帮助别人。这种本能在遇到一些危难的事件的时候,往往会显现出来。举例来说,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不只是母亲要保护婴儿,我们还听到了其他很多感人的故事,譬如有些老师,为了在地震里面疏散学生,他们自己却不幸被掩埋在瓦砾之中。有一位老师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倒下来的墙来保护他的几个学生。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在地震发生时都奋不顾身地把他的同学救出来,自愿冒着生命的危险。这就是仁和义表现的例子。 第二类价值观的起源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包括对社会秩序的维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统治的需要。西方强调民主、法治,主要就是为了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秩序;东方过去推崇孝、悌、忠、信,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至社会和谐的目的。 经济需要是价值观一个重要的起源。西方所强调的法治,不单是爲了维持社会秩序,也是要为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带来规范。譬如在刑法里面有很多条文就是为了阻止经济犯罪(包括偷盗、抢掠和诈骗)。而民法在经济领域的实用价值就更大,它直接提供了经济活动中人们应遵循的准则。而在旧日的中国,人们不太注重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却特别重视信用。「诚信」是东方社会推崇的价值,「一诺千金」是过去中国商人们成功的必备条件。所谓合约,往往只是一个口头承诺而己。在清代,山西商人的钱庄通行全国,他们靠的就是「讲信用」。 有很多价值观是直接出于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服从」在西方奴隶社会被塑造成一种美德,因为接受了这种价值的奴隶就不会反抗,任凭他们主人摆布。「忠」在东西方的封建社会都备受推崇。这种下级对上级,百姓、臣子对帝王的忠诚,非常有利于君王对臣民的统治。另外,在西方基督教社会里,神是统治社会的一种威慑力量,对神的敬畏就成为一种基本的信仰。在基督教圣经旧约里,一个人的好坏,是以他对上帝是否虔诚来判定的。 价值观可以具有多重身份 由于价值观有多种起源,有些价值观可以同时具有多重身份。以自由或民主为例,它既是一种理念(concept)或者精神(spirit),也可以是一种基于这种理念而衍生出的政治或经济制度,也同时可以成为一种为政治服务的软工具(political tool)。 价值观往往要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一个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种力量来支撑这个社会的架构。这些支撑依靠着不同的硬工具和软工具,而这个软工具,主要就是一套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由多种价值观组成,里面包括一些信仰,或者政治口号。事实上,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对软工具的要求就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价值观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比如说,在奴隶社会,支撑的它主要就是武力。我把你打败了,我是征服者,你是被征服者,你就是我的奴隶,没有什幺好说的。你只好认了!但到了封建社会,事情就比较复杂了。统治者虽然也是靠武力,但不是每样事情都是可以拿刀来架在脖子上办的,因此他们在武力之外,也加强思想的控制。统治者需要一种无形的软工具,要制造一种信仰,宣扬忠于君王、忠于贵族的思想,使人民能更加自然地顺从统治者的意志。 到了近几百年,重商主义在西欧得到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向旧的贵族阶级夺权。在这个夺权的过程中,新的阶级需要发展一套新的软工具来打破原有的崇尚忠于贵族的价值观。这套新的软工具就是自由和民主。自由跟民主是唤起人们对于自己权利的诉求。自由是一种本能,民主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二者比「忠」的道德价值更能打动人心。所以他们一出现,很快就能打倒旧的以忠为本的封建思想,基于民主这种理念而产生出来的民主选举制度也很快取代了封建的世袭制度。所以,在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的这个过程中,自由和民主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工具。 价值观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得出,价值观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是要跟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经济发展体系,价值观就会跟着改变。从人类的历史来看,社会的进步跟生产力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对一个社会来说,最根本的,是它的生产力(或者生产技术)。生产力直接影响着这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关系),而生产方式又影响它的社会结构。事实上,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互相影响,并非只有生产力影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决定它的价值观。相反,思想(包括价值观)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到它的社会制度,或者影响着它的生产方式。举例来说,中国大陆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思想的开放,使得经济得以飞跃发展,而政治上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再举个例子,欧洲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基督教的教会严格地控制思想,到了十四、十五世纪的时候,教会的控制减弱,文艺复兴才得以产生,使得欧洲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上得以有长足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下了基础。工业革命又大大促进了欧洲的生产力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而建立。 不论是起源于人性满足的价值观(第一类)还是起源于社会需要的价值观(第二类),都有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相对于第一类的价值观,第二类的价值观更加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譬如在封建社会里,非常强调人民对统治者的「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则更加强调民主和法治。在农业社会里,人们非常歧视商人,认爲做买卖来谋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爲。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谋取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家成了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一群人。而在实行所谓「社会主义」的国家(例如苏联和毛泽东统治下的中国),资本家成了罪恶的代表。显然,对于争取经济利益,不同的社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价值观。 总结而言,价值观有它的社会背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会推崇不同的价值观。当生产力或者生产方式改变的时候,社会组织跟着改变,往往也需要产生一套新的价值观体系。当然,这并不表示,所有的价值观,在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就一定会被遗忘了。有些价值观是紧紧依附于某种社会制度的,譬如封建社会的「忠君」,或者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阶级斗争」,它会随着社会组织的变化而消失。但另外一些价值观,譬如「仁爱」,或者「公义」,它是依附于人性光辉的一面,它不会因为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丢失。至于自由与民主,它既有符合人性要求的一面,也有依附社会制度的一面,它在未来人类社会的地位,是很值得研究的。这在本系列下面有更多的讨论。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2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