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近现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站在超级巨人肩上:观点和方法都升华
geneculture 2019-12-31 14:18
站在这些超级巨人的肩上就相当于站在了千千万万巨人的肩上了。因为他们浓缩了人类文化基因(Geneculture)的许多重要且关键的方面。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benlion 2019-3-19 08:35
日本由 “ 技术立国 ” 到 “ 科学技术创新立国 ” O 网页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视频演示( intel 公司) O 网页 - 从大航海时代到火星计划时代,近现代到后现代文明,经历了科学范式(逻辑实证)发展与手工业作坊转换到机器化工业的过程,以及启蒙运动 - 伏尔泰的历史哲学到文官制度改革和新艺术运动等。 哥伦布大航海,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当时是奥斯曼帝国中断了中欧丝绸之路,从而探险新的海上航路 - 最初目的就是去亚洲,这才导致误称美洲土著为印第安人。之前的丝绸之路,则是从中国 - 中亚经波斯到中欧 - 欧洲的路径,重要起点是威尼斯的商业与意大利文艺复兴。 不仅魏源的《海国图志》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而且,还有儒家哲学 O 网页 ,日本长崎 O 网页 是日本与中国、与荷兰通商的国际港口,孙中山 O 网页 也在这里有过经历,日本现代政治体制的思想家福泽谕吉 O 网页 ,也在长崎学习荷兰学术。 在日本学者《日本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描述了中国朱子学说作为儒家学术(不是清朝那样的八股),中国明朝的科技(经验知识与工程模式)基础,这两个方面是日本不同于中国的关键原因,而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则是以论语加算盘奠基了的企业管理模式。 有关美国清教徒精神,具有与朱子理学徒的同一类品格。在清教徒(五月号)奠基美国体制之后,第二时期,奠基美国精神的是爱默生(宗教)自立精神和杜威(教育)实用主义。中国洋务运动的思想根基是儒家的经世致用,也许是胡适很容易接受杜威哲学的原因。 总之,近现代文明的关键是 - 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亚洲的海上新航线,荷兰鹿得丹和日本长崎 O 网页 - 分别是欧洲和亚洲走进近现代文明的港口(国际文化交融)。 究竟什么是生物产业 O 网页 - 上下游产业链是什么?在整合机械 - 化学 - 电子与信息 - 基因 - 医学技术,形成的新型生物产业又是什么?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中国最早引进质粒载体、基因测序与合成和蛋白质测序与氨基酸分析等自动化仪器,以及 mRNA 差异表达分析仪器,最早建立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与基因片段设计与合成等技术服务的实验室。 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而后,中国进入了基因分析技术与分子检测和转基因生物等产业发展。 南方日报:深圳国家基因库 O 网页 如何带动万亿级生物健康产业? O 网页 - 达安基因: 2018 基因研究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O 网页 - 赛莱拉入选 “2016 德勤 - 广州高科技高成长 20 强 ” O 网页 - 百济神州港股上市!独家解析 8 年上市路 O 网页 - 施一公领衔的诺诚健华 O 网页 - 博奥生物:基因检测了解一下 O 网页 - 杰隆集团 — 杰康诺事业介绍 O 网页 - 常兆华:让中国 “ 智造 ” 融入全球创新全价值链 O 网页 - 【亿康盘点】 2017 单细胞扩增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 O 网页 注 * :原所在地现为中科院学术会堂 O 网页 ,并在正门外种植了来自英国的牛顿苹果 🍎 树 O 网页 。 - ( 2011 年 6 月 -2019 年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工业化社会|1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明家与企业家 - 科学发展的机制
benlion 2019-2-10 08:29
中国历史风俗 100 图 O 网页 - 细腻如素描的丝织物 O 网页 - 作为计算机鼻祖的提花机 O 网页 - 拉斐尔前派绘画 O 网页 - wifi 之母 O 网页 海蒂 · 拉玛 O 网页 与霍华德 . 休斯 O 网页 飞机设计 O 网页 - 李约瑟难题的两个问题 - 前一个是古代中国为何比同期的西方发达,后一个是为何西方后来居上超过了中国。 从禅宗 * 的起点到雍正终止禅宗,这一千年中国是世界文明和发明创造的中心,为何后来是在欧洲诞生了发达至今的科学和工业呢?自从李约瑟 1984 年在厦大的讲演以来,探讨了几十年直到 2017 年。 宗教是争论最多最复杂的,唯一点永远适合,就是信仰自由,宗教是自律的个人行为,法律上也只能管理宗教的组织与行为,不能管理任何人的心灵(即使是迷信)。宗教与道德都是内修,不是对外指责,离开了具体的事件,谁也不能笼统说比别人如何。 然而,三六九等划分 O 网页链接 - 就会是导致妨碍创新,为何叫做法人 ? 就是如同自然人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在企业是公司之间在市场机制上的平等竞争关系。 重新想象设计 O 网页 :技术和设计的交叉点 O 网页 - 想象,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他所应具备最崇高的品质 O 网页 - 《整体性学习》 O 网页 — 拓展观点技术和记忆随意信息技术 O 网页 - 学会受益终生的 7 种 O 网页 思维方法 O 网页 - 在人类社会的文化体系里,与科学最相同或一致的就是法学,如同判案,唯独依靠证据和逻辑。福尔摩斯探案和凡尔纳 O 网页 科幻小说 O 网页 ,体现的是科学研究的逻辑推理、观测技术与艺术想象的设计(包括,假设和思想实验)的基本模式。 每一位创业者都是发明家 O 网页 - 20 项改写人类历史的伟大发明 O 网页 - 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O 网页 - 华人发明计算机存储器 O 网页 - 141 项授权专利乔布斯 O 网页 - 史上首台 SLA-13D 打印机 O 网页 - 科学、宗教与工程、艺术等,属于人类文化体系彼此不同的构成部分,却都存在内在的思想基础 - 哲学,及其社会组织与行为的管理模式。 科学与工程有共同的构成要素 - 数学和技术,以及语言或符号的描述方法等,企业家和金融家组织、管理与配置资源的运作等,包括,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仪器和传播知识的出版产业,需要设计艺术和制造技术等专家。 中国正在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 O 网页 - LiFi 技术有哪些优点跟缺点? O 网页 - 学术圣地德国哥廷根巡礼! O 网页 - 对于科学来说,也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关键在于是怎么样的领袖人物。在近现代 500 年的历史,少有的人才聚集之地,一是哥廷根大学,一是剑桥大学,一是 MIT 大学,一是斯坦福大学 O 网页 等。对于国人来说,问题在于 - 喜欢说国外的东西国内有哪个在做,跟进,却不说国内哪个(包括,古代)的东西国外有哪些在做,原创。而且,喜欢 A 电视和大众媒体,盛过于 B 学术文章和科学新闻,而 A 的影响力度远比 B 大得多。 采用影视制作的模式,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效果,商业运作模式,往往频繁利用这类媒体;因为, A 只是在专业和学术圈里传播, B 是大众媒体的整个社会传播,在国内社会尤其需要 B 的商业运作。 注 * :去除主观杂念的欲望、愿望和判定与裁决,走向无我与空无的境界,探寻到本真之心了,才是得到了印证。只有擅长于学习与集大成的发展 ,才能形成优势的竞争实力。 - ( 2019 年 2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与工业|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论融智学的三幅经典架构原理图
geneculture 2018-12-7 09:41
东西方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历史,可用这三幅示意图概括表达(其它各种细分框架或架构均在它们的某局部)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西方文明 – 历史的汇合
benlion 2015-5-22 11:54
全球化的国际社会,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深入的社会考察与历史研究,其实,决定一个社会未来实力的两个关键,就是决策科学和技术科学。 日本也有从美国获取技术,但进行了改进即创新 (innovation) ,美国最初从欧洲获取技术, 19 世纪却产生了爱默生脱欧自主的精神独立,从而走向爱迪生等技术发明和创新 , 中国也是到了文化复兴的精神独立时期。 从工业 1.0 到工业 5.0 的技术发展,前面的技术是后面的基础,而后来居上都是靠后面的技术发明和创新,从而,也导致了不同社会的产业优势的格局不同,可能是人类社会的自组织内在分化与外在整合的历史学现象。 当然最早是欧洲从亚洲和中国获得技术,有关意大利和英国纺织业的发展 , 在英国的运河和中国古镇之间存在关联的推测与史料验证,而且,欧洲近代科学的实验具有相关的技术背景,也许到了必须反思科学与产业和人才的能力与现成技术的关系了。 中国、阿拉伯到查理曼欧洲、英国和美国,而后,日本和中国等,形成技术传递的发展路径,中医的现代化和西医寻求新的思维,导致走向系统医药学的发展方向。 文化因素和艺术也存在相关的历程,梁漱溟、熊十力、南怀瑾、汤一介等儒家都是很好的典范,可是中断了而欠缺后继,可以走欧洲启蒙运动的伏尔泰、莱布尼兹等开辟的路径,儒学与西方宗教对话,发展新的伦理和精神信仰体系。 当代中国,包括,科学、艺术和哲学等,未来的发展是中国和西方 2 条探讨路径的最终汇合。 - (探索与思考:沉思录) -
个人分类: 历史|24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文明 – 向东方与向西方
benlion 2015-2-23 09:27
人类起源而文明发展,出非洲、出埃及,约公元前 1500 年形成以色列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商朝文明,而后,轴心时代奠定了印度 - 希腊文化和犹太 - 华夏文化,并发展到希腊 - 罗马和中东、印度 - 中国文明格局和丝绸之路。 公元 5 世纪阿提拉、 8 世纪查理曼和 11 世纪中欧等文明形态在希腊、罗马以西的区域演义,巴尔干半岛以北成为亚洲进入中欧的门径。 在东方,元朝的蒙古汗国西到波斯湾、地中海和伏尔加河,意大利北部 * 开启了文艺复兴,从明朝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大航海 ** ,而后,进入德国宗教改革和近代文明时期。 近现代欧洲文明,从文化传统上,俄国延续了希腊拜占庭,拉丁美洲延续了罗马,而从中欧到查理曼欧洲、英国等区域,则发展了新教文化,包括,法国对儒家、德国对道家的思想和体制论述等。 (中东:以色列 - 波斯 - 可萨到中亚、中欧迁徙) 因而,实际上,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形成了文明中心的位移,并在中古代和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文化范式和体制模式、经济形态等。 注: * 属于查理曼欧洲,意大利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为阿拉伯控制。 ** 奥斯曼兴起,导致欧洲探寻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 (文明论:总结) -
个人分类: 文明|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性本善与和谐论
benlion 2015-2-5 07:55
性本恶的观念,可能导致的是冲突论。 上帝造人,造的人是好,造人是善,给予人足够的自由度,人不恰当的选择导致了原罪。人类造机器,机器是本恶,人也就不会造机器。人性本恶,就会以罪推测,就会以恶揣测,就会导致人待人的不友善。 欧洲宗教改革给予个体化信仰的自由,启蒙运动提倡启迪天性教育,则是性善论,也就是上帝造人是好和善。教育和信仰是对人性的认识和人格的操练,造就自觉和自律的道德和伦理规范,而法制和管理,则是对人性可能失控、坠落的行为牵制和防范与罚戒。 20世纪60年代,导致的社会伦理混乱,就是基于性恶论,制造了矛盾,导致了对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摧毁。形成的文化碎片,而又导致正与反、左与右的双方对立或彼此冲突。当代社会,病症也是出在了恶性推测,从而,在不应该有冲突的方面制造了矛盾,导致了不和谐,也就不利于创新型驱动发展模式的社会机制形成。 附、文化周期现象 1978年转换观念的争论,类似现在的现象,做过有关思考 - 1)最早是参加“华创会”,发现一个现象是不同年代出国的华人,观念和文化几乎也停留在当时的年代,2)再后的发现是一个人20岁左右的思维观念成型,到了年长或过了中年又会重现当时的思维;因而,结论:1978年与当今的现象是2代人,a)当时的成年和b)当时的青年,却可能是同一个当时的文化影响。 -(创新型社会)-
个人分类: 201415|1742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 - 东西方文明
benlion 2015-1-23 18:39
人类是同一个生物物种的不同面孔和文化;然而,整个文明,从起源到分化,而后,又走向全球化社会。 经历了: 1)宗教 - 包括,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从犹太-基督教的建立到“儒释道”诠释,以及2)农家、医家和工匠等,而后,自然、社会和精神哲学到3)物理、社会和生物科学的建立,以及机械制造、电气电子、化学工业、IT设计和生物工业等发展。 (中古代与近现代的转向) 文明的历史: 1)公元前约2000年的亚伯拉罕、夏禹时代到约公元前1500年以色列人出埃及,轴心时代的波斯(犹太教)-华夏(诸子百家)和印度(佛教)-希腊(神话和哲学),而后,2)中古代中国文明,再后,3)大航海时代,近现代欧洲科学与工业的建立时期。 19世纪,工业化之后,人类进入现代文明,20世纪,进入后现代社会,而后,人类进入了文明化社会。 -(2011年6月-2015年元月博客日记)-
个人分类: 未来世界|2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50个最新广告创意欣赏》][经济管理][PDF/2.1M]
lcj2212916 2014-12-28 20:51
50个最新广告创意欣赏,共51页,收录了近现代50个最有创意的广告,值得品鉴。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1246061
1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座中国城市的图书馆事业——韦棣华著述中译之一
hero8151 2014-2-25 10:45
导言: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1861-193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美籍图书馆事业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创办文华公书林,推广公共图书馆理念;创立文华图书科(后独立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推行美式图书馆学教育,为现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专才;推动美国归还多余庚款,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输血;代表中国图书馆协会参加国际会议,推动中外图书馆界交流;……自1899年来华以后,她一直都在为中国图书馆事业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可惜的是,但是我们很难看到她的著述,无法领略其学识。 目前所见, 韦棣华最早于 1907 年 5 月 23-29 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召开的第 29 届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 Twenty-ninth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Held at Asheville, N. C. May23-29, 1907 )上宣读了题为“ LibraryWork in a Chinese City ”(中译为《一座中国城市的图书馆事业》)的报告,后载于 ALA Bulletin 《美国图书馆协会通报》)第 1 卷。 1924 年,她编撰了 The Boxer Indemnity and theLibrary Movement in China (中译为《庚子赔款与中国的图书馆运动》),由英文楚报馆 (Central China Post, Ltd.) 印行。同年,她还在 ALA Bulletin 《美国图书馆协会通报》)第 18 卷上发表“ Recent Library Development inChina ”(中译为《中国近年图书馆发展概况》)一文。此前,虽有学者提及韦棣华的这些著述,但既未见详细介绍,也无人提供原文或将其译成中文。 为了让学界同人更好地了解韦棣华女士的风采,特将她最早发表的“ Library Work in a Chinese City ”译成中文,以为纪念。 沿长江上行 600 英里 ,就到了武昌。那里是我们开创图书馆事业的地方。武昌与汉口隔江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港,也是华中地区最为重要的贸易中心与铁路枢纽。因其在商业方面的重要性,武昌经常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芝加哥”。 渡过长江,来到武昌,你会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氛围当中。这座城市是整个帝国最大的文学中心之一。它经常被称作“中国的波士顿”,或“中国的中心”。武昌是张之洞的故乡。张之洞是当时中国最为重要的进步政治家之一,曾被柔克义公使称为“这个国家最伟大的学者”。他是《劝学篇》 ( 英译书名为 China's Only Hope ,回译即《中国的惟一希望》 ) 一书的作者。张之洞相信,希望在于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于是,他将这座城市确定为其湖广总督辖区的首府。正如人们经常提到的那样,武昌成了新学重镇。在旧政权的统治下,武昌是中国的一个学术中心,因为这里建有一座规模庞大的贡院,有时会有 2 到 3 万举子从湖广各地聚集而来,参加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这种古老的科举制度在耶稣基督诞生以前数个世纪就已经存在了。现在,奉皇帝陛下的旨意,科举制度已经被永远废除了。整个帝国所有重要的官立学校都已经采用了西式教学方法。 自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从他们耻辱的失败当中,中国人不甘不愿地看到,中国是一个弱国。在寻找失败原因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跟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这个国家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并且在它的这个历史阶段上留下了痕迹。 在武昌城内,你可以最为全面地看见中国这个古老国度当前在教育方面经历的巨大变化。张之洞总督已经在这里创办了大约 100 所学校。他建造了 20 至 30 栋西式大楼,并为其配备了从日本购买的学校用品。当时,为了满足教育需求,他还将私人房产、粮仓等充分利用起来。到了现在,连我刚刚提到的那座古老贡院也只不过是许多新式学堂中的一所而已。而在过去,人们对它敬畏有加,总是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而从未将其用于其他目的。张之洞将大量建筑拨为教育之用,连寺庙观宇也不能逃脱这个命运。在那里,你可以看见被丢弃一旁的异教神像与空荡荡的香炉,空置不用、布满灰尘的祭坛前摆放着学生的课桌椅,教师取代了僧侣与道士的位置。这座城市大约有 8000 名学生,已经初具一所大学城的雏形。学生来自华中各地,连北至北京、南到广州都有学生前来就读。至此,我已经详细展示了武昌作为学术中心的事实。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里的情形,我还必须指出它作为军事重镇的重要性。当前,这里很可能驻扎着 2 万名士兵。他们的营房与练兵场就坐落在这座城市的显著位置,而你永远也无法摆脱号角声的袭扰。张之洞正在尽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他在这里创办了一所规模宏大的军校,可以容纳 600 名学生。军校只招收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之人。在那以前,普通士兵一直都是最愚昧无知的阶层。为了提升他们的素质,军校每天都开设读、写、算术等课程。 在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城市里,圣公会拥有一份规模庞大、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即始建于 1871 年的思文学校及由其发展而来的文华书院与文华大学。早期,它不得不竭尽全力去获取一个立足之地,就像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所有教会学校都不得不做的那样,因为中国人当时全都看不见自己典籍以外的其他教育的益处。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前来就读的学生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学校只能为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提供住宿,而申请住校的学生名单总是长长的一列。文华大学周围有一所神学院,那里的学生接受的是高级神学课程,大部分都使用英语。还有一所医学院,那里的课程全都使用英语,因为没有什么中文术语可以用来表达我们的医学思想。文华大学开设了好几个院系,学生来自中国的各行各业。其中,既有张之洞总督的家族成员,也有某个与他齐名的邻近省份总督的家族成员,还有总督衙门幕僚的儿子,以及湖广地区其他低级官员的儿子。学生名单上有许多人是商人与教师的儿子,还有许多人则是出身于劳动阶层。 文华公书林与文华大学密不可分,并为该校所有院系提供辅助。谦虚地说来,文华公书林是由美国几家友好图书馆的赠书发展而来的。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新书,就开列一个特别书单发出去,然后就会得到回应。我们也征求教科书,然后向学生竞价出售,而收入则全部用来增加馆藏。 就这样,通过这些各不相同的途径,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家拥有 3000 多册英文书籍的图书馆。无论是在学期中,还是在假期内,学生持续不断地使用这些书籍,而流动图书馆也已经开始创立,随时都可以发挥作用。如果这家小小的图书馆没有建立起来的话,文华大学的教育事业早就遇到重重障碍了。我们现在希望将我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文华大学校园以外,推进我们所处的这个重要的学术与军事中心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教育运动。除了创办一家既有英文书籍也有中文文献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以外,我们不可能做得更好。官立学校与军校的学生肯定乐于享受图书馆带来的权益,因为迄今为止,每当我们为他们提供教育方面的任何东西,如开办科学讲座等等,他们都无比渴望地想要获得这种机会。我们试着开放了一间备有中文杂志的阅览室,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自义和团运动期间北京的翰林院被焚以来至今,中国各地就再也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了。丁韪良博士 (Dr. W.A. P. Martin , 1827-1916 ,美国来华传教士、汉学家 ) 在谈及这个话题时说到: “如果巡回图书馆在这个国家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它肯定是舶来品。由其本质特征来看,图书馆就是收藏图书馆的地方。如果巡回图书馆办得起来的话,那么它将引入一种全新的力量,就好像镭一样,将会照亮黑暗,永不熄灭。” 中国的文献,数量既多,种类亦繁。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中文图书收集起来,并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分类,那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现在,中国文献里的某些珍贵古籍就掌握在一些高级官员与学者手里,放在他们家中。我们希望,如果我们能够办起这样一家图书馆的话,这些古籍可以捐赠或者借给图书馆,而不是像现在那些私人藏书楼那样,书籍被束之高阁,只有少数一些人有权去读。除了中文原创文献,还有历年来从英文、德文、法文等译成中文的大量译著,涉及科学、历史与文学等领域。这些译著中有许多是在日本出版发行的,因为据估计,当前大约有 13000 名中国留学生正在日本的大中专院校里攻读西学。 大约 15 年前,为了传播基督教义与一般知识,来华传教士们创建了圣公会差会,至今已经为在中国各地传播基督教文献与世俗文献做了大量工作。当然,我们希望,所有有价值的译著一经出版,我们就能购买入手。这些译著本身将会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 早在其转型过程中,日本就意识到公共图书馆作为教育一大要素的重要意义,并在其各大枢纽区域分别建立了两、三家公共图书馆。东京的帝国图书馆拥有 400000 多册图书,但它仍然不足以满足人民的知识性需求,即将扩建的图书馆大楼面积将比现在增加一倍。在那些热切地充分利用这家图书馆的人当中,也有就读于东京大中专院校的中国留学生。这意味着,这些年轻人将会认识到,有必要在他们自己的城市里创建一所图书馆。 塞斯·罗博士( Dr Seth Low , 1850-1916 ,美国教育家、政治家)向我们慷慨捐资,使我们的图书馆基金得以成立,从而帮助我们让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在谈及这个话题时说到: “我相信武昌会成为一个中心城市。在那里,一所高水平的图书馆将会给中国与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益处。在某种意义上,它就像是人体的一个神经中枢,而每一种理念都将通过构成中华帝国的广大民众而传向各地。中国最近对于西学重要性的认识从新的角度进一步凸显了武昌长久以来的重要地位。我认为,对于那些希望中国变得美好的人来说,再没有什么比千方百计去增强武昌一直以来都拥有的影响力更加睿智的了。”
个人分类: 图书馆学人研究|3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近现代十二名画家作品展
热度 2 kd652 2012-4-13 21:40
看近现代十二名画家作品展
今天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始展出近现代十二名画家作品: 上图为琵巴行意境画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647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地质学期刊的演进
kexuechuanbo 2010-9-11 18:03
中国地质学期刊的演进
个人分类: 团队发表论文|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现代英法德三国科研传统
lvnaiji 2009-11-1 09:59
吕乃基 日前所发的 进化思潮中的退化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文, 梁 老师的评论涉及科研的结果和过程之分,前者需得到全世界学术同行的公认,其要义是实验观察的证实,以及逻辑无误,或者说,成果是非嵌入编码知识(请见: 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征 , 什么是非嵌入编码知识 )。但是,研究的过程一定是嵌入的,嵌入于各国的研究传统,乃至显示出个人的特色,这种情况在 18 、 9 世纪有较为明显的表现,那就是,英国的经验传统,法国的数学喜好,以及德国的哲学情结。 按照库恩的研究, 19 世纪有多位科学家几乎在同时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而他们的路径则各有千秋。英国的经验传统可以追溯至两个著名的培根。英国科学家焦耳则沿着经验的路线步步走来,水到渠成。德国人迈尔走的是观念领先的路径,居高临下,推出定律。因缺乏证据,一度被杂志社退稿。在丹皮尔看来,世界各国,可能只有德国人,即使在开药方时也意识到与宇宙图景有关。当英国人瓦特在实际上做出热机,法国人则遵循笛卡尔思维如数学般明晰的传统,卡诺由数学得出卡诺循环。如此等等。还可以研究诸如俄罗斯的研究传统,还有美国、日本、以色列,印度,当然,还有中国。 古代中国的研究传统显而易见,从研究路径到概念系统,无不浸润了特定传统的影响,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涉及这一领域。我感兴趣的是,在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之后,特别在 19 世纪的 2 、 30 年代,以及 1949 年后,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路径是否,以及怎样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的特色是否有助于得出成果,以及是否会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也就是研究传统与研究领域之间,与研究领域特定的发展阶段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等等,这些方面还没有看到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关于研究过程的嵌入性,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如实验室研究等有很细致的分析,可惜在中国,几乎此路不通。请见 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
个人分类: 科技史|504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