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枪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记一次被做‘大学’考试枪手的经历
热度 19 lin602 2014-8-15 21:12
1977年恢复高考,让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社会底层的人圆了大学梦,从此我们走了一条新路,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代人那个历史时期的感受。 突然想起1976年工农兵大学生选拔考试中的一件荒唐事。 1976年的某一天(记不清楚具体日期了),一位熟人(是我们当地一位有点点能力的人,我们庄子很小,大家关系平时都非常好)拿了一张纸,上面有几道数学题,他笑眯眯说‘林中祥,这里有几道数学题,你看会不会做’,我接过来一看,这不很简单嘛,三二下就做好了。他将这纸条拿走了。 过了不知道多少天,这人找我说请我吃饭,我说什么由头呀,他说:某某人被师范录取了,请客,那天让你做的数学题,就是工农兵大学生选拔入学数学题,你给做了,让她数学分还不错,得感谢你。 哦,原来这回事呀。因为我家离中学(考场就在中学)走路只有几分钟路程,考试当天他们家人居然到考场中(考场中只有七、八个考生吧,这是我们公社的推荐人数,一比一不差额)快速写下题目,拿着题目寄自行车快速找到我做好再送进去(好象事先打听好我当天在什么位置),再快速抄上去就行了。因为题目量非常少,几乎就是一点点象征性题目,但就这非常简单的题目这考生也不会做。最后她成绩合格,被师范(中专)录取了。让我们这些学习成绩好的,望尘莫及呀。因为她有个好家庭。 唉,给朋友做了几道数学题,居然与选拔上大学有关。其实说穿了,张铁生零分也可以上工农兵大学,成绩有什么用呢。入学考试,居然其他人可以进考场,还可以将题目送出来再送进去,你说这工农兵上大学是怎么回事了。 我们公社,恢复高考前,民间已经将全公社后面十多年上工农兵大学的名单全部排好了,只有他们才有上大学的机会。当然依据是这些孩子们家长的官位与权力! 有个在庄上烧开水的五十岁左右的人当面半开玩笑讽刺一位公社领导的小孩说:‘唉,你出生晚了一年’。最后一年推荐工农兵学员时她没有达到推荐上大学前必须有二年时间的规定,在民间工农兵大学生候选人榜上,她在上面。当然,她永远上不了大学了。 恢复高考,当时就象梦一样,当拿到中山大学入学通知书时,那段时间就象生活在梦中。 当1974年高中毕业回家务农,尽管在中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在残酷的权力面前,根本看不到曙光,看到一个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同龄人上了大学,当了中小学教师,到国营企业单位上班,而自己却无法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收入只能买一盒劣质香烟的状态,感觉到这个社会如此不公平。 不过,恢复高考,给我们一闪的机会,拼命一博,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获得了一次新的人生!
7067 次阅读|52 个评论
“枪手”“潜规则”与无耻
热度 12 Taylorwang 2012-10-1 09:54
这个世界,钱能解决很多问题,有钱可以买到各种商品,可以获得各种服务;但钱不是万能的,若钱是万能的,就不可能有人提出:“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 。钱可以买到“枪手”,现在人们已慢慢认可了这种“潜规则”;但有些人,有些单位将这“潜规则”发扬光大了,变得理所当然了,就显得非常无耻。当然,用钱请枪手来代考,或用钱买假文凭,这就不是无耻,而是违法了。 我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故有些得了势,赚了钱的一些人,就开始故充大雅,总想在自己身上涂一些文化的色彩,在自己的头上戴上什么作家、编剧、音乐家等等的帽子,采用的方法就是花钱请“枪手”。 大家都知道,一些名人的自传,都是“枪手”代笔的,什么《 ** 日子》,什么《 ** 月子》都是找枪手代笔,反正有众多“粉丝”来买单,“枪手”赚到了文化界农民工的报酬;这些不甘寂寞的人,在快被人遗忘的时候又火了一把,头上又增加了一顶文学家的帽子,且可能还能赚了一笔;出版商与书店也赚到了钱,皆大欢喜,这种“枪手”代笔,似乎已得到大家认可,成为了“潜规则”。 某位掌握国家投资经济发展的大员,听说连简单的五线谱都不识,但写出了交响乐,并由国家交响乐团在全国演出。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欣赏了一次这种交响乐的演出,乐团规模之大,众多官员作陪,官员遥身一变,成为人民的音乐家,音乐会最后,作曲者站起来,接收观众的鼓掌致敬时,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官员花这种排场可能过了,且“枪手”“潜规则”那么明显,果然半年多后,应验了我的预感。理论上讲,这官员的公开收入是不多的,即使有钱,也不能太张扬,否则就会成为“表哥”了,但他能动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极强,哪个项目给不给钱,可以投多少钱,有生杀决定大权,相关单位的领导都得小心地陪着。交响乐团属于“高雅音乐”,必须得到政府或社会团体的资助。官员嘴巴里哼个调子,或根本什么也没有,一帮“枪手”就写出音乐总谱与分谱,冠上官员的名字,送给这官员一顶音乐家的帽子,许多拍马之人,就以花钱请乐团来表演而拍到马屁股上,乐团也得到了继续运转的费用,官员音乐家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响,他也乐于陶醉其中。但这种潜规则,似乎有受贿之嫌。故当东窗事发,此事也成其罪状一件。 在社会文化传播严重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个人的能力是不抵集体的力量,大众文化艺术的传播,越来越依靠商业化运作,在缺少天才的时候,商业化运作就更显重要。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寒代笔门”,看全部标以韩寒为作者的那些文章,从用词频率,知识背景等方面,就不可能是一个人写的,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知道,韩寒的背后存在“枪手”。若韩寒什么也不讲,就象后来撤诉一样,也许就不成为事件,因为这种事差不多被大家默认了,但他偏放不下“天才”作家被争议的虚荣,反而越闹越大。后来,另外一位美女作家,在处理类似的事上,就聪明许多,当方舟子质疑她的早期作品是代笔时,她采用不理采的态度,也就轻松过关了。 现在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变化,请枪手已成“潜规则”,人们的包容性越来越大,但韩寒偏要证明他除了是一名“赛车手”,还是文学天才,青年才俊,这就显得有些无耻了,更不用说花二千万来证明他没有“枪手”。最近又被证明韩寒的身高只有 1 米 6 多一点,呵呵,离“高富帅”的第一个标准越来越远了。当初这个商业包装团队,怎不选一个身高 1.8 米以上的“阮暖”来包装一下,让其成为年青粉丝的偶像呢? 在文化界,若只是为了钱,有人想脸上贴金,有人想赚钱,这样“枪手”就有寻租的空间,也就可能“潜规则”横行。 在工业界,似乎也存在枪手,那些 OEM 的加工企业,不都是在充当枪手的角式。苹果的 IPhone ,都是在郭台铭的工厂生产的,郭台铭就成为苹果的“枪手”。 在文艺界,若将文学界也划为娱乐界,对其请枪手,“潜规则”人们似乎已慢慢认可,反正给大家找乐子,何必那么认真。在工商界, OEM 代工企业往往市场营销能力不强,也乐于做枪手,且也得到社会认可。但若在科技界,某些人头脑中也用请“枪手”的思维,似乎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会被打上违规或违法的标签,至少给人以无耻的形象! 近年来,我们完成的最得意的工程项目之一是国内某大型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该工程的深度处理工艺,采用了我们的专利技术,且设计院给我们支付了专利使用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又让我们承包了专利技术的核心工程部分。工程完全达到设计的要求,运行的结果超过许多人当初的预想,处理出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令人开心的大好事,但看了业主的项目介绍,总好象吃了一只苍蝇一样令人不舒服。这个大工程,采用了二项新技术,前段使用了国内一公司从日本引进的处理技术,后段采用我们发明的专利技术。而在他们的工程项目介绍中,这些都变成了他们开发的新技术。 我知道,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做得不错,还出了几本书,是不是这几本书就是枪手之作?在技术与工程这一块,也拿出请枪手的想法?但我们只是签了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而没有出售我们的发明专利,况且即使出售了发明专利,专利权人变更了,而发明人是不变的,不可能因为出了钱,将发明人也变成他们自己了。“枪手”被“潜规则”是两相情愿的事,但我们不是枪手,我们决不可能为了区区几十万的专利使用费而出卖我们的灵魂充当“枪手”;另外,他们也没有告知我们,我们更不知情。 想想也是,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枪手就可以帮你解决!但也有钱不能解决的问题。从人的需求理论,要解决生理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甚至到人身安全的需要这个层次,可能都是用钱可以解决的,要满足这些低等层次需要的人,都可能充当“枪手”,当然郭台铭另外,他本人的钱已多到只有数字概念了,但他手下几十万人,这些人中,大部分人仍是要满足低层次需求的,郭台铭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满足他们;但寻求高等层次的需要,如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的人,有些就不愿充当枪手的角式。因为做枪手,只能解决钱的问题,而钱是不能用来满足高等需求的。这也就是在文化界,不可能有大作家,大艺术家做枪手,在科技界,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的人,也不愿意做枪手的原因。 想让我们做枪手,对方看错了人,我们不会做枪手!想不通知我们,悄悄地通过“潜规则”让我们做“枪手”,我想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4994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影院枪手出庭 沉默无语
hailang0 2012-7-24 10:08
Suspect in Colorado Theater Shooting 案情真相继续扑朔迷离 By JACK HEALY and DAN FROSCH Published: July 23, 2012 CENTENNIAL, Colo. — His hair a frizz of neon orange, his hands shackled, James E. Holmes sat wordlessly through his first court appearance on Monday, a starkly different figure from the once-promising student recalled by acquaintances or the black-clad gunman accused of striding into a crowded movie theater and fatally shooting 12 people . Enlarge This Image Pool photo by Rj Sangosti James E. Holmes, with his public defender, made his first court appearance on Monday. Multimedia James E. Holmes Appears in Court James E. Holmes Appears in Court Close Video See More Videos Connect With Us on Twitter Follow @NYTNational for breaking news and headlines. Twitter List: Reporters and Editors Sitting next to one of his publicly appointed defense lawyers, Mr. Holmes, 24, gave little outward sign of recognition as a district court judge here informed him of his rights and of the likelihood that he would face charges of first-degree murder. Prosecutors are expected to file charges formally next Monday. The proceeding offered the first public glimpse of Mr. Holmes since he was arrested outside the Century 16 multiplex in Aurora early Friday, just minutes after the shooting. But the hearing answered none of the questions about his state of mind, his motives or his decline from neuroscience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Denver to the sole defendant in Colorado’s worst mass shooting in more than a decade. Mr. Holmes appeared impassive during the hearing, staring down toward the courtroom floor, his eyes sometimes bugging out wide, sometimes nearly closed. One of his lawyers had to nudge him to stand up when the judge entered the courtroom. A few family members of victims sat in the front rows of the second-floor courthouse, some of them staring hard at Mr. Holmes as defense lawyers and prosecutors discussed a litany of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pretrial publicity and to granting the defense access to Mr. Holmes’s apartment and the suburban theater where the shooting occurred. The Arapahoe County district attorney, Carol Chambers, said Mr. Holmes could face a multitude of charges. Not only were 12 people killed and 58 wounded, but the police say that Mr. Holmes laid explosive booby traps in his Aurora apartment that appeared designed to kill police officers or anyone else who entered. Ms. Chambers said investigators were still poring over “an enormous amount of evidence.” “We would never presume that it would be slam-dunk,” she said. “We will work very hard on this case to prosecute it, just like we would any other case.” At a news conference in San Diego, where Mr. Holmes’s family lives, Lisa Damiani, a lawyer for the family, declined to answer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mily. But, when asked, she said the family stood by him. “Yes they do,” Ms. Damiani said, “He’s their son.” Ms. Damiani also said the their hearts go out to the victims of the shooting. Three days after the shooting unfolded, details were still emerging about Mr. Holmes, a budding scientist who was doing graduate work at the Anschutz Medical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before he dropped out this year, and who once received a prestigious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Those who knew Mr. Holmes, who is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 have described him as quiet and strange, albeit talented. The Aurora police chief, Dan Oates, has said that the authorities are making progress in the case, but he has cautioned that the investigation will take time. Police have said they believe that Mr. Holmes began planning his rampage months ago, when he began acquiring the guns and ammunition he used for the shooting and also to rig his apartment with explosives. Mr. Holmes was able to purchase thousands of rounds for his weapons over the Internet. Ms. Chambers, who has a reputation in Colorado for seeking the death penalty in murder cases, declined to say what punishment she would seek. But David Sanchez, the father-in-law of a man wounded in the rampage, offered a more decisive opinion outside the courthouse when asked what penalty might be appropriate if Mr. Holmes was convicted: “I think death is.” John Eligon and Serge Kovaleski contributed reporting from Aurora, Colo. http://www.nytimes.com/2012/07/24/us/suspect-in-colorado-shooting-in-court.html?_r=1hp
个人分类: 丹佛枪手/budding scientist案|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论文,找枪手?
热度 1 bxlh2008 2012-5-14 14:20
毕业论文,找枪手?
图片来源与网络 最近正是本科生、研究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但是众多的毕业论文里面,有几篇是答辩者自己认认真真进行试验,调研得到的论文,又有多少篇是找人代写的论文? 在网上浏览一个比较大的学术性论坛或网站,广告栏处都会有一些论文代写的广告,声称:“ 本工作室人才兼备,具有丰富的代写论文经验,拥有各类学科的博士生、研究生百余人……我们的服务包括:代写论文枪手、代写毕业论文枪手、代写硕士论文枪手、代写医学论文枪手、代写职称论文枪手、代写留学生论文枪手、代写英语论文枪手等。同时拥有二十多家国家级、省级杂志供你选择发表。 ” 武汉大学教授沈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发表于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的论文约有248万篇,而高校教师、在校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有论文发表需求者合计超1180万人。沈阳和他的团队通过与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接触,同时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方法统计,估算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至5.4亿元,2009年已近10亿元。 对于学术不端的行为,司法机构,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往往互相观望,踢皮球。因此,才能让文论代写有空可钻,甚至公开叫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直言,对于论文代写,除了舆论的关注外,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司法机构、教育机构与学术机构。司法机构应该严肃查处这种非法交易,教育机构与学术机构则应完善学术管理、评价体系杜绝这种交易。 深度阅读: 新京报: 毕业论文枪手市场三不管
个人分类: 羊嘴胡诌|495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两个火枪手今日抢占科学网制高点猛烈开火鸟
热度 7 liuli66 2012-5-13 08:08
两个火枪手今日抢占科学网制高点猛烈开火鸟
(201205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php ) 参见 科学网“三个火枪手” 。
个人分类: 杂感|99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学网“三个火枪手”
热度 13 liuli66 2012-5-8 21:39
科学网“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大出风头! 三个火枪手 花絮: 一个火枪手“力捧”另一个火枪手 :博士们,请沿着大漠孤魂指出的光辉道路奋勇撤退! 一个火枪手“猛贬”另一个火枪手说:老曹的是水枪,不是火枪。 说他是火枪倒也贴切,放出去一大片,没什么特定目标,俺这水枪可是高压水枪,可以把他喷趴下 陈安称霸捧孤 魂
个人分类: 杂感|600 次阅读|21 个评论
拒做枪手,需要智慧
热度 1 libseeker 2012-3-24 19:21
在我不长的学术生涯里,被请求做枪手不知经历过多少回了。如何拒绝真是伤透脑筋。 “请求”的方式,或明或暗,有的是来自亲戚、朋友或熟人,有的来自亲友“介绍来的”,有的来自“慕名而来的”,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来头的。“请求”的态度,或软或硬,有的是明码标价利诱,有的是理直气壮颐指气使,有的是“跪求的”。有的来自熟悉的领域,有的来自根本不熟悉的领域。作为被请求方,很多时候“心太软”,“很受伤”,有苦难言。因为若干“请求”,伤不起或者可能伤不起。为此,我至今并不知道了得罪了多少人,后果多严重。 在长期的“斗争”中,最近处理了一起通过邮件的请求采取的措施是:不解释、不回复。那是纠结多时所作出的“艰难的决定”。原本我的习惯是,尽可能及时地且得体地回复邮件。 做枪手,何德何能?何苦呢?于个人来讲,“做枪手”那是“不可尝试的”,不做枪手当属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Once”为枪手,恐怕“Always”为枪手(随时可能牺牲,即便牺牲,也可能作为枪手活在个别人的心中)。我曾苦口婆心的向人解释,或者说“婉拒”。大意如下:做枪手其实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事情,从长远看于你我均是有害无益的,当前对学术不端愈来愈重视,有关学术不断的检测手段愈来愈先进,枪手的货难免存在问题。另有“潜台词”或“心里话”是:个人希望在领域里面有所发展,需要倍加爱惜自己的声誉;个人“不差钱”,即便真的缺钱,也不会采取此种方式;个人真的精力与能力均很不济,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 枪手不能做,但一向乐意提供一些符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且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参考。那样做通常是利人利己的,自身有“被动”转入“主动”思考有关问题,这有助于学习与提高。自身是学术交流的受益者,曾经得到过许多认识的与不认识的师长与朋友们的指导与帮助。此举一定意义上也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吧。 关于“据做枪手”的烦恼并不会因本篇文字终结。惟愿有助于彼此间增进了解、减少误会。如遇读者诸君或出谋划策,或传经送宝,则属意外的收获了,在此先行谢过!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2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萧瀚:疑韩案的私权与言论自由
热度 1 skdhf 2012-2-1 22:21
萧瀚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从年前开始发酵、春节期间达到高潮的质疑韩寒枪手事件,目前舆论界四分五裂,究其原因,是韩寒的疑似公众人物这个身份及其带来的言论自由边界不清晰所致。 说韩寒是疑似公众人物,是因为公众人物最终是个法律概念,当它被用在不掌握公权力的普通公民时,应当经过论证,最好不铁口直断。此次所谓“质疑”韩寒长期以来使用枪手,而非其亲自写作,是从微博网友麦田的一篇《人造韩寒》开始,麦田道歉并退出战阵之后,方舟子、彭晓芸等微博知名人物卷入,“质疑”过程中,韩寒屡次在博客上辩驳,但“质疑”方一直不接受韩寒的自辩性证据,甚至出现彭晓芸所谓对韩寒父子进行测谎仪刑侦之类的主张,而方舟子更是铁口钢牙“这些作品不可能是韩寒写的”,除了反对这种质疑方式的舆论之外,网络上还有不少博友支持方、彭的做法,认为这是言论自由,是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承受的诚信质疑。 韩寒是疑似公众人物,针对他的各种议论一直都非常多,他也从中获得了很大收益。在这些言论中,这次出现了巨大的质疑声,其中有部分属于言论自由,但自由有边界,一则他是不掌握公权力的疑似公众人物,因此有些私权属于绝对不可侵入领域。代笔本属于著作权的私权范畴,只要著作权人自己没有发生分歧,外界无权置喙,因此在私权保护传统深厚的国家,没有人会多管这种闲事———任何人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都有义务假定署名者就是作者本人。即使鉴于韩寒是疑似公众人物,有人感兴趣,也得有节制。二则哪怕是公共官员,在其不涉及公共利益的私权部分,舆论也无权侵入,更何况非公权型的公众人物。之所以会出现所谓测谎仪侦讯这样的荒谬主张,之所以出现众多知名人物也支持对韩寒进行地毯式挖坟的敲骨吸髓,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言论自由,都是因为质疑者不尊重私权,根本不懂即使为了验证作家诚信之类的公共利益,私权的有些边界也是绝对不可逾越的。韩寒不掌握公权力,所以有澄清的权利,有公开其著作权纠纷的权利,但没有义务。迄今为止,无任何证据表明韩寒存在著作权纠纷,舆论应到此止步,这就是私权的最后堡垒,是打着言论自由、公共利益、诚信任何旗号的行动边界。而疑韩人士因其文本分析等各种手段的目的是指向韩寒有人代笔———也就是说要证明一个作家是骗子,从而严重突破私权保护的底线,极端粗暴地践踏了一个作家的尊严和人格。社会对知名作家的诚信很看重,而且发生怀疑,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这绝不意味着社会仅仅凭着毫无直接证据的一通推断就来否定作家是自己创作的,更无权要求作家自证清白。为了检验作家的诚信,罔顾私权边界,无直接证据就断言作品不可能是作家亲自所写,已不是正常质疑,而是涉嫌诽谤。没有任何一个正常国家会允许这样的恣意妄为,否则世上将不再有作家,也不配有作家。若言论自由就是肆意妄为,将无人能享言论自由,自由永远和自律是兄弟。 疑韩案中,最可怕的不在少数几个系统“质疑”者,而在于无数跟风盲从者,这些人正如历次政治运动中整别人也往往最后被别人整的惨剧制造商。与他们的先邪一样,他们不懂言论自由边界,不懂所谓公共利益该到哪里止步,毫无半点尊重私权的意识,是否害己尚待将来,而害人已是现实。这种做法若不加阻止而形成社会惯习,时机合适时,可能会产生比“文革”更为疯狂的“转基因文革”,以更大邪恶能量释放。 此次疑韩行动若成功,远比它失败来得可怕,因为它会给邪恶的逼人自证清白赋予生命力,开启恶例,而它践踏私权的恶劣性质将被漠视,倡导保障私权者也都会成为笑柄,同时会影响墙头草们转而支持这种行为。因此必须反对自证清白这种邪恶的做法,反对自证清白就是反对肆无忌惮践踏私权的暴民。 私权高于公共利益,没有对私权的基本尊重和坚定的保护,公共利益根本不存在。
15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别请我做枪手
jlpemail 2012-1-31 11:05
20 年前,我还在西北军营的时候,参加过射击比赛。虽然,没有拿到名次,可毕竟也连队内部的“良好”选手啊。自我标榜啊,我的枪法不错,用手枪,步枪,或者冲锋枪,都是良好的成绩。 自从混入某行业作家行列以来,不断得到一些负面评价。作品很少,对不起这个称号啊;与对不起工程师的称号一样,快 20 年了,一直没有主持过重大工程;不过是在一些工程中出了力气、流了汗水、磨了鞋底子和嘴皮子,脱了几层肉皮子。作品,比笔名多不了几行字。 还是说枪手。早在被剥夺拿枪的权力之前,我就开始做另一种枪手了。起初还有成就感——温八叉的情怀——自己不中进士,可以帮别人中进士。有一个大权在握的人,曾经命令我做枪手。写的文章是他学习某理论的体会,在人屋檐下,我很胆怯啊,就帮助了他。准确地讲,是北京图书馆帮了他。 等到第三次使用了枪手的时候,这个人被不是子弹的子弹命中了。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在我被迫变成子弟兵的父亲之后不久。消息,我是听说的。 所以,那些以一顿饭、一本书或者一瓶酒的代价来请枪手的人,请免开尊口。因为这个枪手很危险。他的免费文章,会致命的。 倒不是枪手会谋杀人,而是文章可以让请枪手的人,丧失创造力。实际上,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死亡。肉体,和精神、心灵相比,有时是微不足道的。 我觉得,不断请人创造(作),自己(赚)署名的人无耻得很啊。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2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闪小说]枪手
jlpemail 2011-7-26 12:36
他上任不久,就打电话,让大学同学帮忙写一篇学习**理论 体会。 同学并不喜欢这个选题,碍于面子,勉强答应了;大学同学在 他从工作了十年的机关下来当**长之前,就已经发表了论文、小说 和散文。不过那种政治理论性的文章没有发表过。 交稿的日期快到了,同学去了北京图书馆,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 一篇短文正好符合他的要求。 按期,他从通信员那里接到了打印版和磁盘。那时侯,还不流行 使用U盘。同学以为自己会接到致谢电话,没有! 不久,他又要提交专升本的毕业论文。又打电话给这个同学。同学 把以前发表的论文四篇,整合为一篇14000字的文章,给了他。 他依然没有打电话致谢。 再后来,他需要提交硕士课程班的论文了,继续打电话给同学。同学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按时提交了4000字的论文。 他的职务继续提升,还当了兼职教授;他的同学仍然原地踏步,是个技术员。 他又打电话,这次要求几乎离谱了。他参加了博士课程班,依然让大学同学 代笔写论文,要10万字的。 撂下电话,他就休闲去了。 他喜欢捕杀野生动物,喜欢欣赏看动物挣扎的样子,喜欢鲜血流淌的刺激。 枪响之后,一个身影倒下。 同学写作之余浏览晚报,发现法制版刊登了消息 《偷猎者离奇死亡......》同学放下笔,好似枪手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枪。 半天没有书写,大学同学去为他送行,这次他独立完成了“修仙”文章。
个人分类: 小说场|2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网友问:枪手之类的气雾杀虫剂对花卉有害?
pinganyuanli 2010-3-25 01:01
网友问: 难以理解楼主是个植保员 枪手里面有效成分为菊酯类 浓度也是固定滴 本人以为植物受害不是因为计量过大 而是药物溶剂对植物有腐蚀作用 回答: 枪手之类的产品一般都是菊酯类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残杀威、炔咪菊酯、胺菊酯、苯醚菊酯、苯醚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合丙烯菊酯与溴氰菊酯等。这些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原药是有机物,不能够溶解到水中,为了能够使用,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进行溶解,还会加入分散剂、芳香剂等。推进剂为氟利昂,以利于形成气雾。而以上成分,在不超量使用的情况下,对植物是安全的,当然,不排除个别植物对其敏感。因为,这些助剂及其枪手之类的气雾杀虫剂,它们的靶标是动物,而不是植物。 但如果你使用的浓度太大,唯恐害虫不死,总怕枪手喷出来的气雾不管用? 所以你就喷啊喷,所以浓度太大,就把叶片烧干了。 新发生的叶片之所以还是发黄,说明植物体内含的这种药剂太多也说不定,呵呵!那就不怕再生虫子了。 希望朋友们引以为戒,不管是用药还是施肥,不要恨虫不死,恨两不足,从而不帮不忙,越帮越忙!
个人分类: 园林养护|24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枪手岁月
jlpemail 2008-4-16 08:29
1 先说的是原始意义上的枪手 硝烟枪手 。 1991 年是我在西北服役的倒数第二年,那年秋天我做了一次连队枪手。 真枪实弹的涉及记录不过是良好,子弹消耗量不过是 10 发。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 连队的干部不过 10 余名,战士数十名。干部战士各选一个,参加旅里举办的军事比武。内容主要是蒙住眼睛进行冲锋枪的分解组合、野外实弹射击。 经过实弹射击考核,我和一个江苏籍的战士小李成了连队枪手。连队考核项目是手枪和冲锋枪,比赛时只用后者。使用的可能是 56 年定型的 54 式冲锋枪, 仿制的是苏联 PPS-43 式冲锋枪。 每轮枪响过后,我们扛着冲锋枪去看射击结果,连队没有配备报靶员。 我们的训练持续了一个多月,使用的子弹不过千发,击碎的靶纸若干张。 枪手岁月其实很单调、乏味,完全没有传说或者想象中的神气或浪漫,更多的是疲倦甚至无聊。简单重复是最容易令人厌倦的。 训练是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里进行的,那里也是我们连队考核射击的地方。 2 再说笔墨枪手。 我没有替人考试的水平、勇气和胆量,只好做些幕后英雄,如果那也算英雄壮举的话。我这个崇尚友谊的人,以为友谊是无价的。替人写作业(论文或者其他学习体会比如学习某人著作的心得体会)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那种学习体会的炮制比较厌倦,压根没有学习,就提交头头是道体会,比较滑稽。 我的所有枪手岁月,不过是短暂地客串了一个小脚色,满足一下表演的欲望而已。那些岁月没有改变我的生活轨迹,我还是原来的样子。 3 在有限的枪手岁月里,我的付出,即使没有结果,没有收获荣誉或者其它,也无所谓了。因为,从枪膛里射出子弹、或者从键盘敲出文字的过程才是享受。 (如果可以这样比喻的话,王海和方舟子也属于一种比较另类的枪手 打假枪手 。他们的目标明确是现实包括学术界的造假现象,知假、识假、买假然后告假(王);或者专门揭露那些光辉经历或者成就显然名不副实的人(方)。由于另类,所以坚持下去比较难。 他们在网络上接收板砖是很正常的收益。 其实即使是 笔墨枪手 ,作为终生职业很难,比如杰出的唐朝选手温八叉; 硝烟枪手 ,也是成本颇高的,比如有些二战影片描述的狙击手。 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的 奥运枪手 ,则是名正言顺的枪手,比如许海锋。 这样的枪手赢得的何止鲜花掌声荣誉。这样的枪手,谁不喜欢呢。)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311 次阅读|3 个评论
团体枪手打造(SCI)神话杰作
jlpemail 2008-4-12 05:59
N 个脑袋胜过一个脑袋,团体智慧和威力自然远远高于单打独斗的侠客。即使后者武功高强也只好对前者望洋兴叹。 不论是小说剧本还是专业论文,把大量产品归功与一个神话作者是非常有利的举措。据说,大仲马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聘请过一些枪手历史小说,这些印刷品自然以大仲马的名义出版,枪手获取劳务费。也有人说,比较含蓄地,莎士比亚的剧本多数是改编的,不然编导演全才的他何以如此高产?(我国的四大名著,至少 3 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署名只有一两个。我们的编者敢于正视、公开的就是它们是多年流传、不断改进的结果。这不影响一代代读者喜欢水浒、三国、西游,并从其中汲取营养)。 什么产品产销、可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其制造者就倍受推崇。在科学界, SCI 论文排名优先,就有想得开的院校或者科研院所,选定实力雄厚的人员打造神话作者。以每周不低于一篇的速度不断推出 SCI 论文,不断向学科、学校、院所的预期目标推进。这种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塑造科学英雄的捷径。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 SCI 神话作者何只三个帮手。这种做法,外界无可厚非,因为是合理的做法。期间,隐含了一些无名英雄,但他们也是有利可图的。这样的多赢效果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一个优秀的作者,制造 SCI 论文的篇数毕竟有限。而万千宠爱加于一身,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获取的收益也就截然不同了。 巴尔扎克依靠咖啡的刺激加班写作,消费的咖啡以吨计算,就这样仍然还不清债务,经济的和文字的。当代作家,创作高峰期间,可以轻松地日产万言。但是,人的创造季节不会永远持久的。科学、文学一个道理。那么,为了打造神话作者,从 18 岁到 80 岁的,都可以使用枪手的。未成名的可以使用,已经成名的也可以。未成名的需要出名、已经成名的需要保持暴光率。暴光率需要作品的支撑,作品需要创造力、需要不断出现的 IDEA 和数据的支持。 对于那些每周出产不少于一篇 SCI 论文的神话作者,对于那些每年都出书的神话写手,我不是不相信他们的神话,而是觉得其中有些值得需要研究的名堂。集体智慧,使用一个笔名的做法,早有先例。记得多年前,就有个周洪系列的图书,就是这样运作的,就是多个作者使用一个笔名,攒书,由于质量一般,终于没有系列下去。 论文的风格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明显,批量制造更非易事。所以,对于论文的制作者,我们不必要强求的,顺其自然才合乎道理。 假如一味宣传 SCI 神话作者,称赞论文大跃进,不论其作品是否经得起推敲,只以数量唬人,是不会长久的。真正成为经典的科学或者文学作品不是当时的宣传可以决定的,是日后的时光,是历史抉择的。所以,即使暂时光环耀人、魅力四射,也经受不住历史的考验。 宁缺勿滥,科学、文学作品的制造者,尤其是职业制造者,难以走出定期出产品的无奈。这不全是作者的错。是某种体制的涩果,因为这样的体制决定了其从业者必须不断出产品。而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逼迫着他们不得不做些有违初衷的举动。 我觉得,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对于曾经创造过优秀作品的人予以敬佩即可。即使他们后来创造力下降了,甚至消失了也无须太在意、过于贬低。江山代有人才出。沉舟侧畔前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实无须伤感的。这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些曾经以杰作激励过我们的需要肯定,那些即使以只言片语激励过我们的也需要肯定;那些以瞬间、暂时的举动感动我们的人需要肯定;那些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以其闪光照耀过我们视野的人需要肯定。即使他们已经从时代的聚光灯下淡去或者消失(以 1970 年代末为例,这些名字我从来不会忘记,比如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甚至宁铂)。 附带说一句,神话的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他们在成为神化的过程中难免迷失了自我。从这个后果来看,他们是需要同情的,可怜的,比如(从略)。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6195 次阅读|6 个评论
痛快枪手
jlpemail 2008-4-11 06:38
温庭筠这个晚唐诗人据说名声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做枪手。经常替人考试。温庭筠才思敏捷,不亚于先人曹植。后者是七步成诗,前者是八叉成诗。外号温八叉,得到考试题目后,闭目思忖,双手在袖中交叉八次,险韵律诗泉涌、立就。 此公做枪手,恐怕不仅是为了经济报酬;还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写诗速度。由于这个性情中人太助人为乐,知名度与日俱增。奇怪的是他自己不是进士,却帮助若干人成了进士。以温的结局和观念衡量唐朝的进士,结论应该有荒谬之处。 更为传奇色彩浓烈的是,由于温名声在外,引起了考官的高度重视,科举考试时派人看管了这个惯犯。结果是,那次考试,他竟然做了八个人的枪手!此公的行为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也许是逆境更易促诗情之故吧。唐朝的法律对于枪手处理不太严厉,不然温的英名如何流芳百世呢?此公生逢其时,假如托生在清朝,性命难保。 古人有痛快枪手,今人亦不乏其例子。比如,有个枪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高尚的友谊。既然为了友谊,就必须达到一定的交情才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个枪手,因写作论文使友谊之花越来越繁茂,竟然惊动了朋友的朋友。可是,此公竟然突然歇手,外人不解其故。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其炮制的各种论文屡次过关,并且从来没有暴露,使得朋友官场得意。其中一个竟然在官场往来中疲于应付,死于途中。高质量的枪手,文字的杀伤力令枪手自己恐惧,这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而今,各种头衔的士如过江之鲫鱼一般多。出现做枪手的不足为奇。这其中,下级奉命或者自觉为上级代笔撰文,倒挂的现象司空见惯比如学士为硕士做枪手,硕士为博士做枪手,博士为 ** 做枪手。其鸿文的质量不便评价,这些枪手的故事属于传说还是事实,亦或兼而有之?枪手介入市场经济,是经济繁荣的一个因素吧。痛快枪手获取的利益不见得雷同,但总归是劳有所得,物有所值。 诗词枪手、论文枪手与博文枪手 相比,后者自然是新生事物了。后者的便利和环保之表现是更节省墨水和纸张。博文枪手体贴名人,因为他们的确属于忙人,更新博文时间和精力不足,欣然命笔旁人,读者慧眼识破也难。 个体枪手威力已经可观;团体枪手威力增加何只成倍?互为枪手,可以是双赢甚至多赢的。这样的枪手们,互相掩护,战果自然更加辉煌。他们,产量以指数函数为影响函数增长,追求的就是繁华似锦的效果;他们是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温八叉在世也会五体投地。 痛快枪手的最高境界是一辈子不暴露,终生享受做隐型人的乐趣。这种人把名声搁置一旁,是值得提倡的挂名作者,与现在流行的没有写字只是署名的众多作者不可同日而语。 痛快枪手的乐趣之一是,享受考试。痛快枪手是考试时代的恶之花、论文世纪的人参果。 做枪手痛快,也有难处,有难言之隐。枪手辈出,不仅是肯定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也是对于社会土壤的反讽。一边呼吁铲除,一边不断播种,并且施之以阳光、雨水、肥料。枪手如何不像韭菜、像庄稼一样层出不穷呢?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382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