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聚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聚焦高校新生“闪退”现象
毛宁波 2012-10-30 06:14
日期:2012-10-29 作者:黄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校开学已近两月,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各地高考复读班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刚到大学报到后因各种原因而退学的学生,被称为“闪退生”。他们刚刚经过高考的洗礼,又重新捧起高中课本;他们曾迈进大学校门,却在梦想落空后背起行囊再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方向。   他们为何“闪退”?这种情况是否普遍?高校又该如何面对“闪退”现象?   高校频现“闪退”生   一些人“闪退”了,还有一些人正在为退与不退痛苦纠结着。多数退学者选择了复读再考,但这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去向。   在湖北某高考复读学校,“90后”的晓玲(化名)拎着旅行箱在登记报名信息,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到该复读班,这一次她将原本带进大学的行李直接拎了过来。   今年高考,晓玲考得还算不错,被南京一所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录取,然而迈进校门的第一天,憧憬了一个夏天的晓玲心凉了半截,原来她所在的专业需要到地处郊区的新校区就读。“想象中的大学应该在城市中心,选择南京的学校也是因为向往这座大城市。”晓玲坦言,被分到远离市区的校区就读让她对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犹豫再三,晓玲在开学不到一个星期后决定退学复读。她告诉记者,明年高考她的目标将瞄准“北上广”,并且要吸取今年的教训,报志愿前详细了解一下学校所在位置。   今年,哈尔滨女孩小婧报考并被云南某独立学院录取,然而入学第三天她便办理了退学手续。小婧表示,自己在填报志愿时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专业也不甚了解,在家长的催促下,小婧改了3次志愿,在临近最后期限前仓促地填报了该校的旅游专业。虽然被顺利录取,但她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不满意,入学的新鲜感没有冲淡她的懊悔,反而让她萌生了退学的想法,一个人在宿舍里待了3天,最终下定决心办理了退学手续,准备复读。   查阅最近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闪退”并非个案。据东北某本科综合性高校相关负责人透露,开学不到一个月,该校已经有5名学生办理了退学手续。   “开学1个月了,想退学复读……”10月15日,网友“千载难逢”在山东大学小树林贴吧上发出一则帖子,称“学校是一本,但不是‘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专业不是很喜欢,但也不排斥。各位发表下看法,帮我参谋参谋。”该帖引来众多网友跟帖:“别……”“考研吧!”“支持复读”……   “千载难逢”姓刘,在青岛一所一本高校就读。之所以出现在山东大学小树林贴吧,是因为山大一度是他高考的目标。“很遗憾,没考上山大。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学院。”今年考进青岛某高校机械类专业小刘说。让他耿耿于怀的并不是专业,而是这所大学不在“985工程”高校之列,“很多用人单位只认‘985工程’高校的毕业生。”入校后第一个月的孤独感,催化了小刘逃离的念头:“我理想的大学,应该是学术氛围浓厚,处处都能推动着你上进的,还有,我感觉现在自制力变差了,没有高三时那么强的学习欲望,说白了就是没动力。”   复读并不是“闪退”学生的唯一去向。上海某企业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前不久来了一位特殊的同事——一名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如今在他们公司物流部当理货员。“听说他到校一天就离开了,没有和他交流过,不知道他咋想的,可能是觉得读书没啥用吧,他的哥哥是公司的市场拓展部经理,这和他的选择或许有一定关联。”刘先生说,“周围同事有人佩服他的勇气,但多数人觉得挺惋惜的。”   一些人“闪退”了,还有一些人正在为退与不退痛苦纠结着。从湘西农村考到长沙某大学的李纯(化名)本应该高高兴兴的,但军训结束后,她却发现,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交往。最近她更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对千辛万苦考上的大学也不再在意,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在老师的陪伴下,李纯前几天来到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的医生介绍说,最近两个月他们接诊了不少存在新学期适应障碍的学生。   他们为何中途退学   他们中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不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习有困难,还有的对专业不满意,选择退学明年再考等,情况不一。   对各校新生“闪退”的情况进行一下梳理不难发现,“闪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不适应大学生活;二是不喜欢所学专业;三是觉得学校办学质量或生活条件差,离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   此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一份名为“探索解决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项目指出,我国自动退学学生比例近3%。   采访发现,各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动退学的情况,但比例不一定都达到3%。   武汉一所“985工程”高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人士表示,自动退学有两种情况:一是发了录取通知书,学生没来学校报到。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同时收到境外高校录取通知书,或者高考分数很低随便填报的志愿。二是在校期间学生自动退学,可能是出国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大家通常所说的自动退学,应该指的是到校报到之后再退学的情况。   上海一所高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实际录取人数约3700人,但能坚持到4年后毕业的一般为3600人左右,另外100余人基本都是中途退学的。他们中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不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习有困难,还有的则是对专业不满意,选择退学明年再考等,情况不一。   国内相关机构2011年9月对一批2011级大学新生调查后发现,仅有40%的人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研究者发现,成功的大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年的学习经历。第一年的适应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甚至中断学业。不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大学校门,却因为不适应高校生活而终结了自己的大学梦。   麦可思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高校学生辍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入学后的前6周。从大学第一年到第四年,有40%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未完成学业。在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中这种情况更严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入校后对学校或专业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闪退”现象折射出什么   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娇生惯养、生活适应能力差;另一方面,高校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不管是以前的“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独生子女,吃苦能力、抗压能力相对差一些,考虑问题时自我意识较强。一旦学习生活不如意,某些时候就会选择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湖北知名的家庭教育学专家陈阳凤教授指出。   对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退学的学生,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卞文忠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职业发展前景等缺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大学开设的课程,但我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提前到高中,让他们在报考大学前就能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尽量避免盲目报考。”   还有一些学生退学理由让人啼笑皆非。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名15岁的职业学校新生在入学军训开始5天后便选择了退学,据其家长称,退学的理由是因为该男生不能天天洗澡,并且抱怨学校的食堂伙食太差,没有办法忍受学校的日常生活。无独有偶,今年的九月初,在山东某大学的迎新广场上,一名新生因为“学校大门太破”而哭喊着要求退学,一时之间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记者曾去重庆某高校采访,这所学校依山而建,风景秀美,但是校园里坡路很多。该校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有个女生因为受不了每天去教室、食堂要上坡下坡,开学一个多月后退学了。这些退学的案例,确实折射出独生子女一代娇生惯养、怕吃苦、适应能力差、身体素质较差等弊病。   “‘闪退’的学生与被录取不报到的学生情况还有所不同,报到后又退学,说明不完全是学生自身的问题,高校也应该反思,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说。   今年高招季节,媒体报道的福建省一起招生事件引人关注。入学通知书上写着“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可是新生入学后在海洋学院待了一个来月,就被要求搬迁到位于翔安新店的厦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反映称:厦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义招收学生,有180名学生被忽悠过来,而且学校的条件设施和老师们此前描述的也不一致。学校方面则表示,这次是两个学校联合招生,如果学生接受不了,可以写退学申请书,学校会按规定办理。   据该校学幼师专业的小陈回忆说,他们军训后第三天便接到了搬迁到翔安校区的通知。“起初,我们以为是搬到翔安的海洋学院,没想到却是厦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们还说,这边的条件设施会更好,我们信以为真。”小陈说,“到这边后,我们才发现住宿条件、教学硬件设施很差,没有招生简章说的那么好,有种被忽悠的感觉”。据其他学生反映,学校连钢琴都没有,也没有舞蹈室和绘画室等。   对此,有教育界人士坦言,福建的这起退学事件其实是目前高校招生、教学等方面问题的一个缩影。前些年,一些学校只顾扩大招生规模,而师资、教学质量及教学设备、校舍等软硬件条件一直没有跟上。最近几年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吸引生源,不少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专捡好的说,对于学校的短板和不足避而不谈,造成学生进校后心理落差较大;部分省市将招生批次投档线划得很低,很多原来上不了大学的学生也能挤进大学,相对较差的学校,录取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这就造成恶性循环,一旦这些学生觉得读得没意思就退学了。学校对新生的学业、心理指导的缺失或不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退学的概率。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客观存在,学生就应该“闪退”?湖北省仙桃市沔州中学一位资深教师坦言,只要不是如同上面所说的招生欺骗,能在大学顺利完成学业就不要“闪退”,一来增加家庭的压力,二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成长。前几年他接触过几个“闪退”的学生,本来当年考的是二本学校,复读一年压力过大,最后只考了个三本学校。这位老师奉劝那些退学复读者,不要只盯着那些少数的成功者,虽然本科所读院校对今后工作有一定影响,但是现在学生学习、深造机会很多,可以在上大学后再去逐步完善。   宽容退学,更要完善教育   提高教学水平和校园软硬件环境是一项持久任务,否则,学生即使不“闪退”,也会用逃课、上课睡觉等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在当今价值追求多元化、人才需求和人才评价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以宽容心态对待大学新生‘闪退’现象,学生有选择退学的自由,‘闪退生’不是异类。”叶显发教授表示,“从学生自由发展、自由选择这个角度讲是一种进步。退学的学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人的发展有更多选择机会,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但是话说回来,‘闪退’学生普遍存在就有问题了。”   大学新生“闪退”,从学生这方面追根溯源,还要问责于家庭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可事实上在我国,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父母变身为“校外辅导员”。熊丙奇认为,在长期被包办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失去责任心,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他们很可能陷入迷茫,不知所措,退学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他呼吁,有三种教育要回归到家庭教育中,分别是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平民教育,家长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能力。   对于高校来说,“闪退”的学生多了,总归不是一件好事,起码说明学校的吸引力下降,学校存着诸多不足,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有一种新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由于教学水平难以持续稳步提高、校园环境难以优化改善等问题,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空心化”趋势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以“逃课”、上课睡觉等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学校的角色要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湖北大学教务处长邵士权表示,“对于高校而言,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如意,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层面找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做好新生教育首当其冲。当前,高校学生中仍有一大批人处在“大一懵懂无知、大二略知二三、大三时间不够、大四追悔莫及”的状态,学习、生活没有很好的规划安排,尤其是在大一学年,很多学校对新生关心不够,有些学生感觉不到大学生活的参与感和归宿感,最终导致心灰意冷,部分学生就会选择退学,理由就是不适应大学生活。   今年,湖北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因就读的专业不是心仪的专业,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情况反馈到教务处后,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和他进行深入交流,从大学教育的特点、专业发展的角度做他的思想工作。湖北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比如进校一年后转专业、就读双学位等。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湖北大学有项特殊政策,进校一个月后学生可报名参加该校楚材学院的选拔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任选专业方向。最后,这名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进入楚材学院学习,精神状态非常不错。   “我的体会是,‘闪退’就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只要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细致周到,就不会有太多的学生退学。”邵士权表示,每个学生都深知复读不容易,下决心也是非常痛苦的,“高校就是要搭建学生自由成长的平台,学生如果退学了,就是高校失职了”。   目前许多重点高校在专业选择上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避免了更多学生“闪退”。但是,对于很多二本院校和独立院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薄弱,即使提供更多专业选择机会,也难以让学生安心学习。湖北省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表示,目前很多学校“重专业学位布点轻在校学生培养、重评奖评优轻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最终导致学生对学校不信任。   有专家建议,应该在部分高校试点,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教学质量与学校收费挂钩。比如,目前高校1个学分是80元左右,一个学期一门课程是2-4个学分,课程教学结束后由学生评价,超过1/3的人认为这堂课没学到内容,学校应退还学生一定比例的学费。尽管这样的建议方案非常苛刻、非常市场化,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确实需要类似的倒逼机制。   当然,校园软环境也需要加快完善。目前来看,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校园文化建设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二是实践教学太少,思想性和研究性的学术活动太少、参与面太窄;三是校园环境难与“大学”二字匹配。这方面,高校要静下心来根据学校实际准确定位,踏踏实实地回归到大学的本质,解决好关系到学生成长的问题。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9月10日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9-10 10:18
· 2篇Science再度聚焦ENCODE:人何以成为人 (9-10) · Nature:癌症治疗的新曙光 (9-10) · Nature子刊:艾滋疫苗为何这么难 (9-10) · 副教授Science解析肠道“盾牌” (9-10) · 复旦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9-10) · Cell保护干细胞 解决癌症问题 (9-10) · Science:军备竞赛的协调员 (9-10) · 《科学》:自闭症或有治疗方法了! (9-10) · 浙大李兰娟院士Hepatology新文章 (9-10) · 研究发现中药可切断肿瘤转移通路 (9-10) · 新型生物传感器可用于疾病检测诊断 (9-10) · ABO血型是造成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9-10) · Science医学:阴道环可保护女性免受HIV感染 (9-10) · 2篇Nature文章解析肺癌致病基因 (9-7) · 迄今最详细基因功能图谱六大内容 (9-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8月8日 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8-8 10:48
· PNAS:逆转阿尔茨海默症的癫痫药物 (8-8) · Nature聚焦农业研究重大突破 (8-8) · PNAS:解决争议,催生治疗新靶点 (8-8) · 中国医学科学院Hepatology发表肝癌研究新成 (8-8) · Nature推荐Cell免费论文:基因组宝库 (8-8) · Nature Methods:筛查癌症突变的新利器 (8-8) · MicroRNA在病毒侵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8) · 灰霉病菌致病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8-8) · 山东师范大学在功能纳米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 (8-8) · 美国科学家使用计算机制造出"虚拟细菌" (8-8) ·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蟒蛇肌肉或能治疗心脏病 (8-8) · 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抗疟的挑战与机遇 (8-8) · 重庆医科大学JBC新文章 (8-7) · 俞强课题组新文章解析中药治疗肿瘤新机理 (8-7) · Nature子刊:糖尿病治疗新靶点 (8-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转化医学研究发展与现状分析
xupeiyang 2012-7-18 08:44
从文献分析角度聚焦国际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王敏 刘妮波 张燕舞 张玢 李阳 许培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共词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对 1900 年至今 Web of Science 收录的国际上发表的 5417 篇转化医学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信息分析可视化方法揭示其发展历程、学科研究热点及其学科结构,以期从文献分析角度把握国际转化医学发展历程、研究模式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国内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借鉴。 转化医学;文献计量;信息分析可视化;生物标志物;干细胞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ng Min; Liu Nibo; Zhang Yanwu; Zhang Bin; Li Yang; Xupeiyang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 This study conduct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field by collecting 5417 papers from Web of Science (WOS) for the period of 1900-2011.Based on bibliometric method, co-occurrence method, citation analysis and some method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th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earch model, subject constructure and some main contents 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broad, which may give a reference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 China.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ibliometric analysis ;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iomarker; Stem Cell 本文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信息可视化在转化医学文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09R0217 )研究成果之一。 全文: 从文献分析角度聚焦国际转化医学发展及研究现状0614WM.doc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3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对国内一家期刊审稿意见的投诉!
热度 18 lipingren 2012-7-5 11:59
不能接受 “20120225” 一文的审稿意见,理由如下: 0 ) 文章只是对原文有选择的进行了译注,不同意所谓 “ 忠实翻译的说法 ” !作为中文要闻聚焦、其宗旨是把国内外顶尖杂志上影响力较大的科学发现介绍给国内作者,说是完全照搬照抄,不符合事实! 要闻聚焦的宗旨: “ 1. 围绕您或他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或重要论文撰写的 评介性 文章 ;2. 围绕最新发表的前沿或热点领域的科研成果撰写的 评述性 文章 ;3 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热点话题撰写的 评论性 文章 . 文稿要求以中文撰写 . ” 因此审稿人要求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未免牵强! 文章的由来,文章的指导意义,我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因此审稿人称 “ 对这篇 CELL 文章的前因后果缺乏较具体的表述,对文章内容的介绍缺乏较逻辑的铺垫和创新,对文章研究结论的意义缺乏清晰的分析和认识。总体来说,本文表述不准、语句不通、理解有误。 ” 审稿人的上述说法纯属个人偏见和癔症! 1 ) 要闻聚焦的要求是“ 评介性、评述性、评论性 ”! 我的文章体现了这些宗旨。 因此审稿人称 “本文与 Park 等人发表的文章相似度太高,内容安排上,几乎完全照抄原文,且理解不够,逻辑表述不清。参考文献全部来自 Park 等人参考文献列表,最重要的插图中也是来自于该文章。虽然本文意图聚焦于 Park 等人的这篇文章,但建议作者可以以这篇文章为主,介绍 Park 等人研究结果之前的背景知识,总结 Park 等人文章的贡献和创新点,同时多加入一些新的东西和自己的观点。” 完全 偏离了要闻聚焦类文章的事实要求和宗旨! 2 ) 本文的中英文摘要等写作方面,都是可以修改完善的内容。 3 )“ 此篇文章的正文是从 Park 等人 Cell 文章的结果部分翻译而来,建议将此部分简练并总结成一节,前面加入一些背景介绍,后面加入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以及由此篇文章启发的前景展望。” 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如果那样的话,岂不就成了 综述和专论了!? 4 )“ 本文对原文结论的把握不准确。原文结论是白藜芦醇并非如之前报告的直接通过作用于 SIRT1 激活 PCG-1α 从而实现对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它对 SIRT1 的激活是间接的、是通过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产生大量的第二信使 cAMP 激活的 AMPK 信号通路介导的;本文介绍为 “ 白藜芦醇并不如以往认为的那样,是直接作用于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而是通过抑制调节能量代谢的磷酸二酯酶 ” ,对原文的结论理解不准确。” 审稿人的上述说法未免太武断! SIRT1 激活 PCG-1α ,是可以作为衰老相关蛋白来理解的! 5 )“ 作者对原文研究的评论很少。对其局限性介绍了两点。一是现有的研究结果目前局限于小鼠;二是要喝难以想象多量的红酒才能起作用,但这并不防碍用白藜芦醇作药,且完全偏离实验科学思路。作者应该在这里讨论的是白藜芦醇或节食是如何影响能量代谢或者其它生物学功能,其具体机制是什么;内容很多,包括,白藜芦醇引起的这一信号通路是否与节食引起的通路一致,其它能够激活 SIRT1 的药物是否是通过与白藜芦醇相似的作用机制实现的,它们作用的不同时间效应是如何实现的,这些信号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什么有些药物对 SIRT1 的激活是不依赖 AMPK 的,以及为什么有些细胞中白藜芦醇可以实现对 AMPK 的激活却不能上调 PCG-1α 等等。” 要闻聚焦的写作要求是““ 评介性、评述性、评论性 ”! 我的文章是融评价和写作于一体的!审稿人不尊重事实!! 写作上,略作了艺术的手法,没有任何违背科学思路的意思! 鉴于审稿人对陌生人的稿件,完全是持一种打击、偏见和歪曲的态度,请退还我的审稿费!不能无耻的拿别人的血汗钱!
2710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非侵入式治疗,光可借助超声波在生物组织深处聚焦
crossludo 2012-7-2 21:32
光可借助超声波在生物组织深处聚焦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做个如超声波般简单的检查就能诊断癌症,不开刀也能进行手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技术, 能有效地将光线聚焦在生物组织内 ,从而有望实现这些设想。 此前,光线只能聚焦约1毫米深,而研究团队现在能将聚焦深度提升至2.5毫米。随着未来光电硬件的改进,光线的聚焦深度有望在数年内提升至10厘米。科学家称,通过提升光的功率, 在组织深处可生成紧密的激光聚焦区域 ,有希望借此制成使皮肤免受伤害的激光手术刀。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2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 一般来说,生物组织都是不透明的,会分散光线,因此想要获得有关器官内部细胞或分子的图像,就需要将光束聚焦在组织之上。为实现这点,科研人员利用了 高频振动超声波 的两个属性:一是高频声波不会被组织所分散;第二,超声振动与光发生相互作用时,可以 轻微地改变光的频率,即产生所谓的声光效应 ,光的颜色也会产生微弱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将超声波聚焦于组织样本内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随后将光照射在样本上,使光发生散射。由于声光效应,所有穿过该区域的散射光都会略微改变颜色,因此科学家可挑出颜色发生变化的光并将其记录在全息干板上。只要移动超声波的聚焦区域,就能随之控制光的聚焦区域。 研究团队随后展示了新方法如何被用于荧光成像:他们将带有“CIT”荧光图案的凝胶块嵌入组织样本,并通过聚焦的光束扫描样本。聚焦的光会击中并激发荧光图样,从而使发光的“CIT”字母从组织内部放射出来。同样,他们还利用这一技术为被荧光染料所标记出的肿瘤拍摄了图像,就像例行的超声波过程一样, 这为非侵入式诊断奠定了基础。 另外,新技术还可与光动力学疗法结合以治疗癌症。在这个过程中,含有光敏、抗癌化合物的药物将被注入病患体内。癌细胞会优先吸收这些化合物,因此其可在得到光线照射时杀死癌细胞。由于光很容易发生散射,目前这种疗法仅被用于组织的表面,而新技术的进展能够支持医生触及组织内部更深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编辑圈点: 光成像和超声成像现在已广泛应用,却各有利弊。然而,通过利用两者结合产生的声光效应, 解决了光成像的深度和超声成像的精度等问题, 做到了扬长避短,有望成为一种低成本、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深层组织无损医学成像方法。尽管声光成像技术从理论到工程设计都趋于成熟,但却一直受制于无法找到稳定且穿透力强的激光源。因此,这项研究中光线聚焦深度的增加,确实是一种可喜且关键的进步,我们也对未来光电硬件的改进充满期待。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1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趣说空泡(1):结石治疗中的空化效应
热度 2 upflyzhang 2012-5-23 19:19
趣说空泡(1):结石治疗中的空化效应
结石治疗中的空化效应 张宇宁 英国华威大学 英文版 体外激波碎石法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结石治疗方法。该方法采用体外产生的聚焦激波将结石击碎为粉末。这种技术于1980年由德国的公司发明,并在1983年实现商业化,随后成为治疗结石的一项常规技术。激波碎石的机理包含很多物理效应,包括应力破坏,空化效应和疲劳等。本文主要就其中的空化效应做简要介绍。激波碎石法的缺点和其他相关技术也将在文中介绍。 很多的研究都证实了激波碎石中空化效应的存在。一般来讲,空化能够促进结石分解为更小的碎块。在激波的作用下,生物体中将产生微米尺度的空泡并被激波的压力波部分强力压缩。然后微空泡急剧膨胀并产生球形的激波。这些激波对周围的空泡和附近的结石将产生重要影响。最后,结石表面附近的空泡发生溃灭并产生高速的微射流作用在结石表面,促进其分解为小碎块。 从左到右:典型的碎石激波的波形;结石治疗前;结石治疗后。图片来自 Crum et al. (2008, Fig.1). 高速摄影拍摄到的空化云溃灭过程。图片来自Pishchalnikov (2003, Fig.3)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激波传送的频率过高,前面的激波产生的空泡来不及溶解掉。由于空化云具有显著的耗散效应,会将激波的能量耗散掉。因此在结石附近,激波的能量无法到达,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不同激波传送频率对结石粉碎的影响。图片来自Crum et al. (2008, Fig.2c). 激波碎石法有如下缺点: 激波碎石法有副作用,能够引起出血,高血压,血栓等,而且有可能对肾造成长久的损伤。 治疗期间,如果结石的位置靠近骨骼等,由于激波引起的轻微的共振,病人会感觉不适及疼痛。 自从第一个商业化的碎石机投入市场以来,该技术在30年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改进。 对于比较大的结石,通过激波碎石产生的碎片依然很大,无法自然排出体外。 激波碎石法对于治疗肾结石效果较好,对于其他结石(如胆结石)的治疗的效果不显著。 现在,激波碎石法在欧美等国家的应用正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有很多新技术,比如肾盂镜激光碎石术。该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将一根很细的柔性的微镜通过尿道,膀胱等插入到肾中。肾内部的影像可以实时的输出到显示屏上。锁定结石位置后,发射激光,用其产生的高能量迅速将结石粉碎,并可将碎片收集起来。该技术可用于直径高达20毫米的肾结石。 肾盂镜激光碎石术 Source 其他正在研发的碎石技术还包括采用聚焦的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碎石(详见我的 博文 )。该技术主要应用空化云在声场下强大的破坏力将结石粉碎成细小的粉末,然后让其自然排出体外。 主要参考文献 Crum et al. (2008). Cavitation and Therapeutic Ultrasound, Proceedings of WIMRC Cavitation Forum 2008, University of Warwick, UK, pp.10-14. Leighton, T.G. andCleveland, R.O. (2009).Lithotripsy,Proc. IMechE Part H: J. Engineering in Medicine,vol. 224,317-342. Matsumoto, Y. (2006).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acoustic cavitation, Proceedings of WIMRC Cavitation Forum 2006, University of Warwick, UK, Chap.3, pp.27-35. Pishchalnikov (2003).Cavitation Bubble Cluster Activity in the Breakage of KidneyStones by Lithotripter Shock Waves,J Endourol.September, 17(7): 435–446. 延伸阅读 《趣说空泡》系列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趣说空泡|95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学>>聚焦中国科研:大国家,大科学
Julia201111 2011-12-15 18:41
http://sciencecareers.sciencemag.org/career_magazine/previous_issues/articles/2011_12_09/science.opms.r1100112
1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观世界的突破
acthinker 2011-11-29 11:43
(想于2011年1月)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遵循公式:分辨率=0.61*光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 当前的光学显微镜都在可见光范围内,所以分辨率有个 “ 阿贝极限”。 18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发现,可见光由于其波动特性会发生衍射,因而光束不能无限聚焦。根据这个阿贝定律,可见光能聚焦的最小直径是光波波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纳米。 现在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光学显微镜,能够突破这一瓶颈。特别对生物学研究,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特异的识别样本内特定目标的分布和形态,并且可以同时观察多个目标。 尽管有X射线显微镜,但是由于技术上还不成熟,它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不过根据公式,理论上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可以更小的,当它达到现在分辨率的10倍,也即20nm的时候,生物学的研究将会极大的收益,微观世界的美妙,将尽收眼底。 在此之前,需要一些列技术: 1)波长的选择; 2)光学镜片材料的优化,比如100nm的,甚至20nm的光; 3)光源发生器的改进; 4)短波长激发光荧光剂的发明; 5)低波长光学探测器的发明; 6)信号和噪音的处理技术,在低波长情况下,有可能可见光适用的信噪分析不行了。 7)样本处理技术,低波长时,光波和生物样品的尺寸将越来越接近,这时如何处理样本,使得短波长光能够到达深层的观察目标也是个问题。
个人分类: 窗前偶思|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软件行业案例数据库(基于协同智能观的设计方案)
geneculture 2011-11-24 12:54
1. 服务对象 1.1 政府机构(聚焦于:共享——推广普及) 1.2 行业协会(聚焦于:标准——协调行动研究) 1.3 高等院校(聚焦于:创新——引领社会发展) 1.4 软件服务单位(聚焦于:方案——问题研究) 1.5 软件客户单位(聚焦于:选优——问题解决) 2. 输入 (聚焦于:形式化——以便于随时重用) 3. 输出 (聚焦于:对象化——有针对性地重用) 4. 研究方法 (聚焦于:面向服务的双语信息处理) 5. 组织形式 (聚焦于:股份制——权能分离)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2 个评论
李侠评拙著
liuli66 2011-11-18 12: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do=blogid=509275 刘立好样的 刚刚收到刘立兄的大作《科技政策学研究》,利用课余时间,赶紧打开,仔细端详一番。这部三十万字的大作,从内容安排上可以看出刘立教授的精心设计,通过五论的线索,把科技政策学的框架支起来,可以看出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学术理想,这些内容都是刘立这几年潜心研究与思考的结果,其中有些专题也是刘立兄早年的研究成果,曾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社会上也有广泛的影响。一门学科的创立需要很多条件:时代发展的境况、研究人员的集群化、研究对象的聚焦、方法共识的达成,以及多年的学术积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立兄的努力对于中国科技政策学科的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相信这种努力对于中国科技政策质量的提高具有缓慢的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作用。 刘兄这本著作中,我特别感兴趣的章节是三、四两篇,即政策过程论与政策工具论。这也是目前我正在思考的地方。找个时间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们学习。时间仓促,来不及细看,先聊几句,再次感谢刘兄惠寄大作,也祝愿刘立兄在科技政策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开句玩笑,刘掌门,再有新作和活动通知弟兄们一声!哈哈 2011-11-18 课间涂鸦
2 次阅读|0 个评论
摄影技术革命:先拍照,后聚焦。
热度 17 SNPs 2011-10-27 06:05
在CNN上看到新闻介绍这家叫 Lytro 的公司和产品,一下子就被他们的神奇的技术吸引了: 这个设计精巧的数码相机可以先拍照,后聚焦!! 它的独特技术是对光的感应器不是采集光量,而是收集光场信息。 这样,我们平常摄影要考虑的聚焦,景深,光圈,快门速度等等技术参数和相关的相机硬件都“过时”了。 这是在网上的照片,鼠标点击蝴蝶,聚焦就在蝴蝶身上;点击远处的花,聚焦就到那里! 为什么对这个技术这么兴奋?因为这又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是一个Game Changer: 多少年来,拍照就是要调焦距,光圈,快门。百年前的拍照绝对是个职业,摄影师,照相馆,是人民唯一能留下身影的地方。后来有了傻瓜相机,自动冲印,然后又出现了数码相机,连冲印都不用了,让一般非专业的百姓都能拍照。有了Lytro的这个技术,更专业的技术也再次被更平民化了。 从这个产品中我再次看到了技术演变的规律:所谓 高科技,就是高学问的人给没学问的人开发出的产品 。而革命性的高科技,就是研发者能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痼疾之外找到新意。 一个广场感光器的引进,使得原来需要很多硬件去完成的事情变成用软件解决了。 科技的发展都是这个过程: 先把人的体力劳动革新成用机械来代替,然后机械的东西又渐渐被软件来代替。 体力劳动是个体的,近距离传播的,暂时的;到了机械化以后就变成了集体的,群聚的,高效的;而成了软件产品以后就又变成了个体化的,远距离的,光速传播的,永恒的了。 从医疗的角度讲,有远古的乡村游医,带徒传授医术;到大医院,大仪器,医学院成批培养医生;再后来会有个体化的技术,个体化的服务。 难得看到这样“显而易见”的技术革命,让人一看到马上恍然大悟。而大悟的同时,也不免联想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按理说,我们的iCubate技术平台也是类似的Game Changer, 可是为什么许多人并没有象我对lytro这个技术那样的震撼感呢? 我认为,我们的iCubate所完成的技术革新还仅仅是“把手工变成机械”这个初级阶段,还没有到“把机械硬件变成软件”的高级阶段。 把通常需要硬件完成的事情做到软件中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高境界”,或许,未来的技术就会把软件功能整合到人的肌体中去,完成一个大循环。比如,知识,不再是学来的,而是储存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中(可以更新升级),直接整合到大脑中可以随时提取使用。这个,现在Google, Siri这些技术已经在体外可以做了,进入体内只是时间上的事。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9575 次阅读|17 个评论
财政收入低是主因么?——聚焦公共服务缺和民生支出低的问题
热度 3 fdzjkyck 2011-10-15 14:27
刚才看到一则新闻,大意说中国财政收入目前还很低,仅为发达国家8%。低水平的财政收入水平是造成民生支出很低以及公共服务缺少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列举了2010年的一组数据,其中提到中国财政收入人均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百名以后。这不由让人再次感叹,这里的数据能解释问题的“原因”么?诚然,财政收入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支出水平有关系,但至少以下问题需要说清楚才有足够说服力。 1、财政收入支出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俺们欠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既然这么有限、短缺而宝贵,财政支出是不是该掰着指头花呢?可是国务院部委公开的支出清单依旧是雾里看花,别提那些还没有公布的衙门了。如果支出去向不明了,有没有存在浪费或者不公就不从知晓。理论上即便有关系,谁能知道事实上到底怎么样呢?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是不是财政支出?三公消费是不是公共财政的无底洞?拍脑袋的一掷千金支出与迫切的民生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岂能让人信服是因为财政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2、从增长速度看,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比较尚少一笔明白账。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但都是取自于全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可是大手笔的支出到底用到哪里了呢?是不是仅仅少数人享用、获益了呢?老百姓支出越来越多,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相对降低。从日常生活看,产品日益丰富,而生活却日加艰难;楼房道路越漂亮,人们的生活越捉襟见肘;衙门变得才大气粗了,而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越来越低下了。 3、即便真的对比,也不能选择性比较。发达国家的工薪和福利享受能比一下么?差距是一个数量级么?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是不是更加人性化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比较一下?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的差距,而是全面的落后,看今日中国,公共服务不仅少而且质量低下,遍地衙门府“不差钱”,最好的资源优先得到配置,投入和产出实在让人只有拍案称奇的份。 其他的疑问恐怕还有很多。希望有关领域的学者做一下研究,给大家说一说到怎么回事儿。另外, 顺便鄙视一下有关部门选择性回答公众关心的疑难问题,藏着掖着不是办法,面对问题真正下决心解决才是正道。 http://money.163.com/11/1015/04/7GCM9TE600253B0H.html?from=index
个人分类: 热点评述|35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0月11日
xupeiyang 2011-10-11 09:05
· Science点评哈尔滨研究人员最新成果 (10-11) · Cell等文章聚焦基因组测序癌症研究 (10-11) · 北大学者新技术文章获Nature子刊热力推荐 (10-11) · Cell子刊:iPSC的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10-11) · 《科学》:qPCR创新技术及操作指南 (10-11) ·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国内一流的研究型 (10-11) · 在环境介质和人体血液中发现十溴联苯醚的新 (10-11) · 绿茶成分可抑制小鼠体重增加 (10-11) · Nature: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谢与卵细胞研究学科 (10-11) · 鼻腔细胞提取胰岛素或可治糖尿病 (10-11) · 兰州化物所用新方法制备抗癌抑菌活性倍半萜 (10-11) · 加拿大研究人员称人类仍在进化 (10-11) · 中国农业大学“宠物抗过敏性皮炎疫苗”专利 (10-11)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边景色最宜秋
热度 37 tashaxing 2011-10-4 07:20
湖边景色最宜秋
儿时起就常听到"湖边景色最宜秋"的诗句,故而对湖有着无限的向往,尤其迷恋湖边的秋色。去岁十一长假终于圆了“八百里洞庭一览”之梦,那浩淼湖水及与其相连的家国情怀,在心中足足回荡了好长一阵。 这个长假有好几个约定,无法自由地追逐远处的湖边秋色,便将镜头聚焦到身边的西子湖。前些时候,绥阳兄从秦岭捎来一阵清风,荡起了一曲曲酒泉子,至今余兴未了。当时,满圆丹桂含苞待放,只有清香暗逸。说来也巧,绥阳兄刚走,便忽如一夜,丹桂满开,这也许给绥阳兄留下了再访杭州的最佳理由。 几番冷雨之后,信步湖边,凉风吹动着满湖秋色,如潮游客日复一日地演绎着“钱塘自古繁华”。我还是避开人潮,去寻找那宁静的一泓秋水、锦瑟荷塘、与满垅桂雨,兴许能找到不一样的湖边秋色......
个人分类: 海阔天空|7627 次阅读|95 个评论
今日数据说话
xupeiyang 2011-9-20 12:21
第三军医大学唐古拉山高原医学研究基地,9月18日在 海拔4980米 的唐古拉兵站正式挂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的医学研究基地。 世界银行发表《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性别平等与发展》指出,高儿童死亡率和重男轻女的观念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大约400万女童死亡。 牙齿矫正被曝乱收费 万元正畸费材料成本500元 3000人村庄有100多人因抢劫入狱 贫穷引发犯罪 上海公示火灾善款支出:中秋国庆慰问费413万 广州十一五期间年均土地出让收入约230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 目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宣布了一项将在 未来10年内大幅削减3万亿 美元 联邦财政赤字的计划。 除在医保等项目上节约的资金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将节省的1.1万亿美元外,其余1.5万亿美元来自对富裕美国人和大公司的增税以及取消部分税收减免优惠措施 。 19名80后网络攻击敛财7000万 主犯个个千万富翁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媒体聚焦学术界的偏差
jlpemail 2008-4-14 08:51
部分媒体对于学术界的关注,正面少于反面。 他们的论调大概是:你们学术界花费了经费、人力,出了论文是正常的,出了书籍也是正常的;这些就不需要关注了,而一旦出现了论文造假、抄袭,教授争论或者有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看到这些,有的记者就比较兴奋。他们乐于看到那些阴暗面,那些东西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乐于传播的。 农民在田间里走动,看见杂草拔掉了,不是新闻,没有人报道。高校、科研单位发现造假论文,处理了,也属于正常现象。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的,可是一旦有人报料,就成了可以大肆炒作的、轰动一时的事件了。这样做的结果,不见得利于学术界的正常建设,因为事件的炒作后果往往导致的不是最初揭发者的初衷。结果是变了味的。 这样的炒作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可能起到了示范作用。这类似于一些曾经热播随后被禁播的所谓破案电视连续剧。他们展示的是犯罪的详细过程,对于罪犯的描写栩栩如生;对于正面形象的刻画反而苍白。 以前段时间热炒的南北教授的争论为例,有些媒体关注的焦点恐怕不是学科建设,而是两个教授吵起来了,还动了粗口。 再以屡见报端的教授、博士、硕士自杀事件为例,(准)高级知识分子的自杀率没有报道显示的那样高,但是这些事件的暴光率高的相当不正常。这样的报道起到的作用之一就是恶性循环,加剧了那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状态。(准)高级知识分子们的生存压力的确有,但采取极端手段解脱的比重毕竟很小。 部分媒体热衷于传播学术界的负面消息、新闻,反映了他们在潜意识中对于学术界的怀疑或者不能正视。另外,有些学术思想的确不容易懂,很难传播,记者们一写报道就出偏差,就被动。 故此,他们的报道聚焦点难免偏颇。极力渲染学术界的负面新闻,并不一定意味着媒体的公正度高。这些报道其实反映了部分媒体以及读者的不良期待瞧,他们又出问题了;虽然我不属于那个圈子,可还是发现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并不像以前显示的那样高明。
个人分类: 编作交流场|387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