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聚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聚焦

相关日志

焦点解决Solution Focused中的“焦点”是什么意思?
Gaodeming 2018-1-29 15:19
焦点解决Solution Focused中的“焦点”是什么意思? 高德明 2018年1月 焦点解决 SF 更注重实践与个性化,概念体系不是很重要,不过概念化是我们归纳自己实践经验最好的方法,也是一个初学者和来访者对我们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作为使用者,有对焦点解决 SF 概念不断诠释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实践,对于资深的焦点解决实践者,这是一个我们要一同不断探讨的内容。 我们把 SFBC/SFBT/SFP/SFA ,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 / 焦点解决实践 / 焦点解决模式/高效 焦点解决教练 中的 SF(Solution Focused) 中,把 Solution 翻译为解决还是答案还是目标呢?把 Focused 翻译为焦点还是聚焦呢?这是现在中国 SFBC/SFBT 圈子都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过的问题。 下面我尝试从自己掌握的微观语义学和语境学的角度给以探讨,希望给大家带来思考而不是答案。 语义学 焦点与聚焦、关注在语义学上的核心意义如下: ● 焦点 (字母表示为 F ),在物理学上指平行光线经透镜折射或曲面镜反射后的会聚点,在数学上指二次曲线的焦点,在社会上比喻问题的关键所在或争论的集中点。现在焦点多引申为人们对重大事件、国家政策、新闻事件以及人物等的关注集中点。它有三层意义: ➀ 某些与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有特殊关系的点。如椭圆的两个焦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的和是一个常数。 ➁ 平行光线经透镜折射或曲面镜反射后的会聚点。 ➂ 比喻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争论的~。 ● 聚焦 ➀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成像。 ➁控制光或粒子流,使其会聚于一点的过程。如凸透镜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透镜的焦点。 ● 关注 ➀关心重视 ➁关心注意。如: 多关注亲人的健康 。 从上面的内容看,焦点其实包含了聚焦和关注的内容。就是说我们前期的翻译 solution 为焦点从语义学上来讲是适当的。 下面再从语言的动作性或施为性来分析这三个概念。 焦点 :我们关注的集中点是什么,具有动词性与名词性。 关注 :我们重视什么,具有修辞意义上的动词性。 聚焦 :把什么汇聚在一个地点,更多具有动词性。 从动作的发动者的层面上看, “ 关注 ” 与 “ 聚焦 ” 两个概念,基本是我们的视角是超然的,没有动作的实施者在事物发展时间线上的位置。 “ 焦点 ” 的意义更为宽泛,或可以做宽泛的附加意义,不仅说明我们要关注什么,更表示我们关注时我们的位置在某一个点上。 具体在焦点解决 SF 的语境上可以这样来诠释, “ 焦点 ” 的名词性的 “ 点 ” ,是我们站在未来的目标上,这个点是目标上的终点,又是思考方法的起点,我们探讨方法的思维交叉点。 语境学 上面更多的是语义学上的分析,现在从语境学的角度来看,随着焦点解决 SF 理论和实践宏观的发展,同时(对于个体来讲)随着一个人不断的理解和学习焦点解决实践和方法之后, “ 焦点 ” 、 “ 解决 ” 的概念化的内涵,也会随时间和实践发生变化。 比如焦点解决中 “ 解决 ” 最初的定义现在已经发展和变化,现在对于 “ 焦点 ” 的宾语,应该是包含 “ 焦点解决、焦点目标、焦点愿景、焦点应用、焦点答案 ” 等多层意义。作为 “ 焦点 ” 的宾语, “ 解决 ” 的不同范畴和意义,其实是研究 “ 焦点 ” 的意义如何诠释或精细化的关键。 最早的焦点解决 SF 的概念应该是为了区别与当时创始人所在的治疗语境下,避免人们用现代临床医学方法对待精神和人文现象的弊端,就是 “ 一切事情,先找出问题所在和问题的原因 ” 为开始的方法,史蒂夫 · 沙泽开始了以 “ 不关注问题和病因 ” 为方法和治疗假设。当时,为了区别 SF 与主流方法的不同,因此更突出焦点问题与焦点解决之间的区别。 随着焦点解决的发展,以及我们个体对焦点解决的学习,我们焦点的对象其实是多变的, “ 解决 ” 这个宾语还有如下的变化: ► 焦点解决 PK 焦点问题(先跳出来) ► 焦点来访者目标 PK 焦点社会标准(跳到什么地方去) ► 焦点未来 PK 焦点现在(跳跃之后的视角) ► 焦点内在 PK 焦点外在(跳跃之后的方法) ► 焦点优点 PK 焦点缺点(有用与无用) ► 焦点微观 PK 焦点宏观(存在与想象) 按照上面的对 ” 焦点 ” 意义的详细分析,以及我们对 “ 焦点 ” 对象的细节化,我们尝试用三个概念来重新赋予其语境意义和应用,或许对我们学习和理解焦点解决模式就更为容易。 我们重新定义和理解“焦点”是三层意义: 焦点:从这里出发或为视角。 聚焦:把源聚焦到一点。 专注:我们重视哪些内容为谈话方向。 ► 关注 解决 PK 关注 问题(先跳出来) ► 聚焦 来访者目标 PK 聚焦社会标准(跳到什么地方去) ► 焦点未来 PK 焦点现在 (跳跃之后的视角) ► 关注内在 PK 关注外在(跳跃之后的方法) ► 焦点 优点 PK 焦点缺点 ► 关注微观 PK 关注宏观(存在与想象) 对于一个焦点解决思维模式的实践者,如果在自身的实践中,对于上面的六组概念,不断体会和深入领会其中的差异性,就会在焦点解决技术上得到更多的启示,就会在焦点解决方向上的日常语言哲学中得到有用的资源。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4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解决:教练进入企业和机构的风险与挑战(三)
Gaodeming 2017-9-13 17:45
高德明 编译 201708 目录 目录 简介 一 机构内教练计划的类型 二 支持教练文化的六大特征 三 管理改变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改变 四 开端 --- 为什么改变? 五 愿景与现状的思考 六 面对个人和组织业绩会下滑的策略 七 教练计划执行的具体要求 八 处理抵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附录: 主要倡导人的工作任务 改变代理人的工作任务 工作对象的理想行为 六、面对个人和组织业绩会下滑的策略 在做出改变,甚至是小小的改变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个人和组织业绩会下滑。当人们进入一个不确定阶段时,这是一个完全自然的回应。在这个阶段,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奉行的经验法则改变了,他们对工作场所应该如何运行的个人的整体观念都受到了挑战。 他们会开始问自己(或组织)这个问题,“这个改变对我意味着什么? ”,个人感受的压力会增加。确实,机构的改变是健康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的压力风险区域。 机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业绩的下滑最小化。 你只有对你为何引入教练对话以及前方的道路很清楚,才会有帮助 。更进一步,你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安全网给正经历变化的人们提供支持。基于我们的经验,有以下做法。 理解主要的参与者: 教练计划要成功,需要你完成一些主要角色的工作认知:改变的倡导者和改变的代言人,改变的对象。三种角色如下: 改变的倡导者: 你需要有来自机构最高层的支持以实施必要的机构改变。他们得与你的教练愿景中描述的要求他人具备的行为相吻合。支持者要完成一些主要任务以支持改变。关键部分之一是有适合你的愿景的资源,包括经济以及人力资源。 改变的代言人: 代言人可以是某一个个人或者一组人,他们肩负着使变化产生的责任。代言人从倡导者那里得到各自不同的角色,代言人聚焦操作层面产生改变,凭借倡导者的力量,使事物在更为策略的层面上改变。 改变的对象---目标人群: 谁需要从 A 点走到 B 点(改变)。 目标是那些需要改变的人(常常包括改变倡议者),很可能会经历以下问题中,至少也有其中一部分: ● 感到难堪,不自在,羞怯。 ● 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得放弃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 ● 感到孤独,即使别人也经历着同样的改变。 ● 相信他人只是做出这么多改变,他们没有改变的资源。 ● 知道压力消失时,他们会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倡议者改变的重要性: 在改变的计划中,改变倡议和改变代言人的角色一般是正式地被给予仅仅几个个人。然而,带头的人(倡议者),一般会在教练计划后展现全部的影响,也常常成为目标。 他或她也可能为了给他人树立榜样而需要改变自己的公众或个人行为。 机构中有更多的个人准备做倡议者,同时又是改变代言人,且把他们自己的行为与你的教练愿景中的行为相匹配整合就会更加成功。 作为高效的改变倡议人和改变代言人: 为了影响他人,使其采用或改变某一特定行为,转而采用新方法进行工作,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 你的行为和承诺 ● 你和他人是怎样沟通的?沟通的内容是什么? ● 你促成真正的参与的程度 ● 你个人冒险,促进他们冒险 你的行为和承诺: 你需要非常注意你人际交往的风格和行为。你可能发现稍稍反省一下改变的“目标”是怎么回事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表现。如果需要提高愿景在机构中的可信度得从高层进行模型的塑造。 雇员如意识到需要改变其行为,需要提供机会给教练支持,他们审查高层的行为、态度,为的是实实在在地懂得需要他们做些什么 。高层团队的仪式、行为和习惯,特别是主要的改变倡议者是最主要的。 机构高层人员的行为为什么如此重要?心理咨询显示:情况变得模糊扑朔(改变中)时,我们会更多地依赖他人来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会看同事、同行、经理和领导,寻求线索,如果机构领导展现出与教练愿景相符合的行为,他人会看重这一行为,从而效仿。 同样,有着承诺的研究也说明你的言行体现出来的对愿景的承诺方式会引发三个层面上他人的相应信念和行为。 ● 如果以某种方式行事,形成与你的行为相一致的信念,支持你今后的行 为。 ● 人们做事是因为他人也这么做,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 ● 人们做他人要求他们做的事,因为他们认同整个机构或其中部分,或许只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份工作,他们的经理。 作为主要的倡议者,甚或作为过程中一个改变动因,任何偏离期望的行为会说明你的潜在的承诺不存在。 你与他人如何沟通以及沟通内容: 沟通方面已有大量研究 ( 完整版请参见 Hargie 和 Dickson,2005) 。以下是我们如何使信息更具影响力的纲要。 ● 沟通者需要看起来值得信赖 ,具有良好的判断力,没有图谋,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可能失去什么。一个使得高度信赖的沟通者甚至可以劝说那些意见与之完全相左的人。 ● 信息需要包括人们或亲眼目睹或听说过个人的生动例子。展现一个两面的观点更具影响力,尤其当有反对意见存在时。 ● 信息应包括情感的内容,同时还有为引发必要的改变需要做的清晰乐观的细节,尤其消息是带有恐惧成分的。(如 “ 只有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业绩负责,我们公司才不至于被竞争淘汰。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管理方式,变成教练风格的 ” )。 ● 如果比较舒服一点,观众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强,他们可不期望强行兜售。 是否让人们参与教练计划: 在将教练计划引入机构内时特别相关的问题就是参与。一般情况下教练涉及到教练与学员之间的双方参与关系,这样一个参与性改变过程与教练的基调是一致的。你可能会感到鼓励员工参与改变过程是一个挑战,有可能提升不确定性和冲突,证据显示参与给个人和机构双方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包括以下的利益: ● 为了机构成果承诺、参与及更多个人责任。 ● 对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有更多的觉察,因而导致最后决策的更多承诺。 ● 我们对环境的把控和自我决策的需要得到实现。 ● 能力的培养和业绩的提升。 ● 避免扎堆思维。 你如何使参与的机会变得真实?信任是很难建立但容易毁坏的,管理宣言和实际操作之间的不和谐会减少你教练计划的成功。员工如感觉到敌意、被操控、受挫,可能从改变过程中退却,如果他们认为做出的决策不考虑他们对决策的贡献的话。非真实意义上的参与减低了人们将来参与的可能性。 基本上,如果你想让人们参与,你要让他们感觉简单,不受到威胁。 第二,确定人们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参与的经验以及他们的输入是有价值的,同时将组与组之间的意见和对立情绪最小化。 你个人冒险,促进他人冒险和革新: 改变事物行事的方式需要个人冒险成分。你第一次想着手做一件事他们未曾做过的事,如,教练某人而不是告知他们你想让他们如何做, 这让人觉得奇怪。不确信将会有什么回应。你在冒险是因为你偏离了他人对你的期望,而且你正在偏离让人舒服的做法。 既然冒险是改变的一个部分,作为改变的倡议者,你可以采取下面很多步骤以促进他人冒险和革新。 ● 在想达成教练计划过程中你会遇到困难,也会犯错误,你要积极主动地把这些问题和困难公之于众。这种做法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犯错误是没问题的,同时经营了他人对即刻成功的期待。 ● 努力从个人 - 组织防御中解脱出来, 聚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有改变的任务 ---准备好挑战你自己和他人的习惯性防御机制。 ● 确信人们在尝试新的,不同的行为方式时感到安全。他们需要口头及实际的支持、合作和容忍失败。 ● 提升期望的业绩标准,提供进步监督程序,营造氛围,让人体察到优秀和个体、团体的责任。不被监督的行为会使人们习惯于做他们一直在做的,因为那样做他们会觉得安全、舒适。 (待续......)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微子被镜面反射的铁证!?兼谈科学发现之发现
热度 15 kiwaho 2017-6-18 09:44
早在2004 年,俄国科学家Parkhomov 做了一个实验:他将放射性同位素钴60Co ,放置在太空望远镜的焦点上,以观察其衰变率,或半命时间,随太空观察对象的变化。 下图是他的初级实验装置: 图中样本60Co 标记为红色,置放在抛物面反光镜的焦点上。 他发现:当镜面对准太阳或星星时,样本的衰变速率突然呈指数急升。随后,这一发现发表在俄文科技出版物上。发现虽好,可惜他给出的解释归因于暗物质引起的。 暗物质到底是暗物质,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概念,本身就是科学的无奈选择,故而他的这一发现,也只在本国黯然嘚瑟了一下。 随后若干年,他又联络天文台,借用巡天望远镜,重复了几次实验,直到2011 年,他鼓起勇气,在国际同行评审的刊物上,用英文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这次他不再提暗物质的影响,而是大胆猜测:抛物面反光镜可能聚焦了中微子,从而加速了钴60 的衰变。 然而,科学界早已被下述两条结论洗脑了: 1 、中微子几乎不与物质发生任何反应,数光年厚的铅板也能畅通无阻; 2 、同位素的半命是天命,不可更改的常量。 故而,Parkhomov 教授的新发现,就算国际上发表了,也没有多少人当真。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心思来揣测官科的保守,所以,从不拒绝阅读离经叛道的文章,甚至愿意花点力所能及的资源,重复那些官科认定不可能的实验。深入研究他的文章后,我竟然在他的发现的基础上,又解读出了自己新的发现。 这个发现之发现,可以更好地解释他的发现,而又不与主流官科起正面冲突,可归纳为这5 条引理: 1、 恰当使用中微子,确实能加速 β 衰变率; 2、 仅仅 热中微子 才能被镜面有效反射; 3、 聚焦条件下,偶数个热中微子能松散地生成 准粒子 ,即 费米子 受迫可结合成 波色子 。 4、 上述波色子准粒子的自旋量子数,可因叠加达到很高的旋态,例如10 个自旋1/2 的热中微子,整合成波色子后,自旋可高达整数5 。而高旋粒子正是难得的“敲门砖”,可敲开自然界很多被高旋锁住的清洁核能。 5、 聚焦中微子,仅可加速β- ;而聚焦反中微子,仅可加速β+ 。若倒过来用,则抑制对应的衰变。 为何说上述5 条引理与官科不矛盾呢?理由如下: 1、 教科书虽然天命化了同位素的半命,但口风并不紧,而且现有大量得到一致认可的实验证据:某些人造条件确实改变了半命。例如铼187Re ,天然半命410 万万岁,在剥光核外电子后,半命仅剩33 岁。 2、 现有中微子检测仪器,动用了国家才负担得起的大科学装置。其能量门槛基本在MeV 以上,因而能量在0.1MeV 或100KeV 以下的 热中微子 ,没有可行办法单个检出,也就是说热中微子在官科眼里,还是个暗物质。 这里所谓“热中微子”是我自己定义的,能量低于100KeV。不要混淆“热中子”,官方定义为0.025eV,物质波波长1.8 Å 。因中微子的静止质量极低,且接近光速飞行,能阈定低了不妥。 3、 既然无可奈何地把热中微子当作暗物质,官科就没有发言权给其定性,或将可检测的高能量中微子的已知属性,例如所向披靡地穿透光年级的铅板,不加思索地套用到热中微子。 4、 正统量子理论认为:费米子不能随便扎堆聚会,而要按 泡利不相容原则 Pauli exclusive Principle ,各取互不相同的量子态,例如电子集结到原子核外,要确保轨道、自旋、磁矩3 个量子数组合各不相同;而波色子就可任意“集会游行”,例如光子可以任意叠加聚焦。 中微子聚会时,各自仅1 个自旋数可调,基态1/2 自旋只能一个中微子占有,其它只好在3/2 ,5/2 ,7/2 … ,n/2 集合内不重复选取,但科学家至今没法将中微子的自旋,激发到基态以外的状态,所以说,请参加聚焦的中微子自觉遵守泡利不相容原则,绝对做不到! 但是, 天无绝物之路 ,费米子“气体”要压缩聚焦,得想别的辄,那就是偶数个费米子结盟,形成波色子式的准粒子。 例如质子和中子都是自旋1/2的费密子,它俩聚焦幽会足够近时,假设10皮米阈值,必然受到“ 泡利力 ” 排斥 ,当外界压迫力超过泡利力 + 库仑斥力(仅适同性带电费米子),就可结合生成波色子氘核而长久在一起,而且还能释放聚变能量。注意:官科从未提供泡利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但估计不大。 眼见为实,但不要“合理”假设见不到的东西 ,这是做学问的重要原则之一。 例如在百年前,X 光、以及伽玛光尚未被认识,而光线被棱镜折射是公认事实,但绝不能武断认为X 光、以及伽玛光也可被折射。科技昌明的今天,“坚强不屈”的X 光、伽玛光广泛用来做透视,甚至可以直接穿透有限厚的钢板。幸亏没有按可见光的属性“合理”假设。 现在,我们已知高能中微子穿透太阳、地球都不转弯的,根本不可能反射折射。与前面例子相似,也绝不能武断认为:尚属暗物质性质的低能中微子,或者说热中微子,也有高能中微子类似属性。 下图形象地示意了这个认识论的原则。 所以说:Parkhomov 的中微子聚焦解释,还是有点靠谱的。但我的解释进一步限定能量100KeV 以下的热中微子,才有可能聚焦,且这个解释完全可以被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应证。 美国政府实验室Brookhaven Lab 测得的数据,可从下链取得钴60 的能阶和衰变数据: http://www.nndc.bnl.gov/chart/getdataset.jsp?nucleus=60counc=nds 基态时,自旋宇称为5+ ,半命1925 天,100% 贝塔衰变β- ; 第一激发态:58KeV ,自旋宇称2+ ,半命10 分钟,内部退激的几率99.75% ,β- 几率0.25% 。 第二激发态277KeV ,稍超出热中微子范围 ,连同其它更高激发态,就不值得关注了。 恰好,首激发态是一个isomer 态,竟然还有一点点β- 几率,小得容易被人疏忽,且其能阶远在热中微子阈值之下,几乎相当于“冷中微子”了。 先不套用我提出的5 引理,姑且假设太阳或其它恒星的热中微子,能将60Co 激发到isomer 态,再从此态以官定几率0.25%β- 到镍60Ni 。 可算出上述假设衰变通道的半命提速倍数 = (1925*24*60/10.4)*0.25% = 666 倍。 衰变通道图如下: 令人吃惊的是,Parkhomov 的实验数据约700 倍,与计算出的数据666 倍,竟如此巧合地接近! 就凭这个大致吻合,基本可以断定:放置在天文望远镜焦点上的样本60Co ,肯定是从isomer 激发态衰变的,而isomer 激发态只能来自聚焦的热中微子。 可惜,Parkhomov 的论文,未能就衰变通道做深入分析,故其声称的中微子聚焦的猜测,可信度不足以服人,也未能归纳出其它引理。 为此,我索性自行实验,并专门发表一篇论文,在他的发现之上重新发现,终于把热中微子可镜面反射做成了铁证,并提出前述5 条引理。 其实,还可以提出第6 条引理: 热中微子也可以被折射 。可这样间接证明:既然可以反射,那么一定也可以折射。但苦于手头缺乏实验数据,不敢在此文中冒失提出这一引理。 我的论文已上载到预印本服务器,暂未敢投稿权威期刊。有兴趣的朋友,可从此链接下载: New Discoveries in Parkhomov’s 60co Astro-Catalyzed BetaDecay http://vixra.org/pdf/1704.0374v2.pdf 目前,此文热度较高,下载量不小,很多读者阅后通过推特转发相关消息,欢迎科学网读者在该预印本服务器下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一发现之发现,意义深远!预示着一门新学科的到来:“ 热中微子光学 ”。一旦此科技发展露出端倪,必将催生清洁核能时代的到来。传统铀核裂变能源,已穷途末日,核废料将祸害人类生态数千年,亟待清洁核能取而代之。 最后说点关于科学发现的一点感想: 科学发现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少数时候也能走捷径,那就是在别人发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发现,我称之为“发现之发现”。 参考文献 1、Deviations from Beta Radioactivity Exponential Drop, Alexander G. Parkhomov, DOI:10.4236/jmp.2011.211162 2、 Bosonization Causes Free Neutrons Halflife Capricious When Measuring by Different Methods,Yanming Wei, DOI: 10.13140/RG.2.2.26828.62084 http://vixra.org/pdf/1705.0266v1.pdf
4539 次阅读|28 个评论
【SFP 1001夜 十】文中的关键点你已觉知,恭喜你SFBC,你过关了
Gaodeming 2017-6-8 17:27
1001 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68-73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看完这段问句分析,作为焦点大咖,你知道你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 68. How can we know when to stop meeting like this? 我们如何能够知道不用再进行这样的会谈了? 69. In what area 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ost improvement? 你最希望在哪个领域看到进步? 70. Suppose I were to make a recording of the present and one of a time in the future when you have reached your goal. What difference would I see that would allow me to say, this is the recording of the present and that is the recording of the future? 假设有人对你的生活进行了追踪录像,在未来的某一刻,你实现了你的目标。你认为我如何能够分辨出现在和未来两份录像的不同? 71. Suppose I were a fly on the wall in your home when the miracle had happened and your goal had been reached. What would I se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else would be different? 假设我是你家墙上的一个飞虫,当奇迹发生你的目标实现时,我会看到你在做什么不同的事情呢?还有什么不同? 72. And how would others react to that? 其他人会如何回应这些不同? 73. Suppose you did have a goal. What might it be?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的话,它会是什么? 评分:第 68 、 73 句 4 分 这两个问句有可能被回答为一个否定型的目标,比如 “ 我不想再看到你 ” 。 问话太开放了,有利有弊。 我们是如何打开谈话的空间,同时又保持焦点的方向性的呢 ? 焦点的方向性谈话与漫谈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当专家的,所以不说了,自己好好思考一下,你做的最棒的一次。) 评分:第 69 句 4 分 如果当事人说了一大堆目标,不妨这样聚焦一下。不过,这个目标可能还不是谈话的目标,还是差了一层,还要继续追求谈话的目标和这个领域目标的连接是什么?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假如一个目标需要你一个月来完成,你一个月后完成了目标 A 。那么,你现在谈话的目标 B 和你一个月之后的目标 A ,他们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不同,是什么样的不同? 评分:第 70 、 71 、 72 句 8 分 核心词:看 上面的问句。我对 70 和 71 、 72 最想多说一些,因为这个是焦点与其他流派的区别所在。这个涉及到焦点解决的哲学理念,虽然有些人用维特根斯坦的方法给予了分析。我这里计划从佛教的理论给予划分。我们都知道,焦点解决中有佛教的成分在里面,但对于具体内容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这里不妨假设这个问句中的基础是佛教的理论(五法三自性),那么对焦点解决的侧重点阐释就高大上了。 当一个人的回答,是包括了内在感受,或者,一个人的说话内容,是以内在的感受为主要内容,比如, “ 我三天之后,会感受到我非常高兴开心了。 ” 或 “ 我的情绪非常好,我可以给自己的开心打十分了。 ” 这时,我认为,对于一个 SFBC 来讲,关键时候到了,你要是处理不好,我认为你需要更多的课程练习。 关键点是,我们要把内在感受,引导为外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和现象。因此, 70 和 71 的引导都是在详细的让当事人继续描述,你 “ 看到 ” 什么,别人可以看到什么。更直接的问法是,如果一只虫子,它听不懂你说什么,也不知道你想什么,这个在现场的虫子可以看到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描述中, “ 描述我们看到的,比描述我们感觉到的 ” 更重要?对焦点解决更重要?对带来真正的目标和改变更重要? 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认为,你说痛,其实和没有说一样。因为那个痛是不存在的。这个从佛教的角度来理解就非常轻松,不需要读生涩的哲学了。 对事物的内在感觉,佛教认为是虚妄的,它距离实相隔离了三层梦境。就是说它对于外在境界改变的力量是小的。虚妄的名言、事物的相(描述)、事物的缘起。这是到达实相的三步。内在的感受是最外层,描述是第二层,事物的缘起是直接改变的无常变化层。这相对于焦点语言中的 “ 内在感受、愿景描述、一小步的行动或行为变化。 ” 中间环节是愿景描述,自然可以带来一小步的描述。所以 SFBC 的重点放在了愿景描述上。 因此,对于把当事人的目标定为一个内在感觉的变化的教练,本人坚决给予差评。 那么,一小步的行动要不要落实?我的答案是要落实。有些教练认为,可以不谈一小步,因为只要他知道变化后的差别,一小步就自然会出现 ? 请问,这是我们猜测的,还是理论推导的,还是经验中得来的 ?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知道了一小步了? 最新的 SFBC 教练们认为已经不需要谈一小步了。我个人认为,这是 SBFC 和 SFBT 的不同,这两个领域的客户的能动性上,确实存在差异。 假如你知道了 “ 把内在感受一定要展示为发生的外在描述 ” ,那么会给你的教练或咨询带来什么不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24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聚焦H7N9
热度 1 kepusuowdp 2013-4-10 10:57
第24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于4月9日下午在中国职工之家B座三层多功能厅西厅成功举办,本期活动的主题为科学面对流感。 2013 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截止到4月7日晚24时,长江下游毗邻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4省市相继确诊21例H7N9禽流感患者,其中6人已死亡。为避免疫情扩大,多地关闭活禽交易市场。 公众对于“空降”而来的H7N9型禽流感十分关注,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认识流感?如何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值此之际,“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迅速响应,邀请相关学会和专家对此进行科学解读,回应媒体和公众的种种疑虑。 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医师田向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教授谭文杰以及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柯会星担任特邀专家,分别就 流感病毒的演变,树立九个流感防治素养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等话题同近40家媒体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本次活动媒体主持人由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的侯玉佳担任。 在活动中,谭文杰教授表示病毒实际上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它既存在有害的一面,也存在有利的一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病毒促使了人的进化。所以我们对病毒不要过分的恐慌。这次出现的H7N9病毒由于出现了致死的情况,所以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目前已经确认的130多种流感病毒中,在人体内存在的有H1,H2,H3,H5,H7以及H9这6种。同时我国在流感研究的领域也有一批很优秀的科学家,病毒从发现、确定到成基因组序列的完成,还有对它的进化来源,特点等方面,我们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而普通老百姓只要关注政府公开的一些信息,关注疾控部门的一些信息,因而不必恐慌。 柯会星主任则从感冒等相关概念开始入手对本次H7N9病毒进行解读。同时他也强调我们要梳理早发现,早诊断的意识,另外也要增强个人的健康意识。 田向阳主任也主张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认知,正确认识流感,包括病毒。二是科学预防。三是心理健康。对于H7N9来说,我们一是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直接与禽类、鸟类的接触,还有禽肉类的接触;二是要注意自己个人的卫生行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开窗通风,每天一般开窗通风不得少于15分钟;三是加强户外锻炼,锻炼的标准至少包括每周运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20分钟以上;四是养成健康的公德,也就是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遮掩;最后还要注意心理健康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做好预防工作,并且保持心态沉稳冷静,以沉稳的心态去应对、去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因而从总体上来说,H7N9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各位媒体代表纷纷就各自关心的话题同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各位专家也一一回答了各位媒体代表的问题。 田向阳主任在最后的总结中说,一个是要具备一定的对流感防控方面的科学素养、知识素养、健康素养,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具有坚定的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信心。今天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消除疑惑,同时也希的各位媒体朋友们能将正确的信息和信心传播给我们的受众。从而达到科学传播的目的和效果。 活动图文直播详见: http://210.14.113.38:9080/asop/login.asop?titleId=335
2785 次阅读|7 个评论
军费开支聚焦军队的核心任务包括能打仗打胜仗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2-27 09:08
军费开支聚焦军队的核心任务包括能打仗打胜仗 参考消息网 2 月 26 日报道 外媒称,在中国新领导层强调厉行节约以打击腐败之际,官方媒体 24 日报道说中国军队已制订了新的规定,以便与军费开支中的“铺张浪费”作斗争。 法新社 2 月 24 日报道,官方的新华社说,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批准了这些旨在促进节约和控制开支的规定。在社会上对玷污执政党形象的官员腐败和政治丑闻的不满情绪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习近平已一再保证要打击贪腐。 新华社说,新规定要求严格控制非急需的基建投资、采购和官方接待,军队必须“坚决防止重复建设、贪大求洋、铺张浪费”。 新华社还说,军费开支应该聚焦军队的核心任务,包括“能打仗、打胜仗”——这是国家媒体今年以来一再重复的一句作为军队重要目标的口号。 中国定于 3 月初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布其年度军费预算。去年中国曾预计军费预算同比上升 11.2% ,达到 1060 亿美元( 1 美元约合 6.29 元人民币),这一增长导致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邻国的不安。日本与中国正处在一场领土争端之中。 台北“中央社” 2 月 24 日报道,新华社称,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批准,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日前联合印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对“哪些钱能花、哪些钱不能花”作出明确和规范。 此规定要求经费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优先保障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实战化军事训练、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等重点。 在严格把关经费开支部分,从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领域严起,规范基建投资、集中采购、会议接待、纪念庆典、预算外经费收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及公费出国(境)、自购车辆等财经事宜。 此规定还要求从管住“钱袋子”严起,要求加强资金支付、结算报销等环节的管控。要从检查监督严起,要求加强财务经常性监督检查,与纪检、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总后勤部副部长孙黄田指出,制定实施此规定,是按照军队要走在前列的要求,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提高经费效益,更好地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其它|1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十二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聚焦转基因
热度 1 kepusuowdp 2013-1-14 11:32
2013 年 1 月 8 号下午,以“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为主题的 第二十二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农业领域,环境领域,遗传领域,疾控防止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与有关媒体共同解读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及其他相关问题。 本次活动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石燕全主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朱祯、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所研究员刘标、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肖显静等专家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关注视角出发,阐释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问题。他们认为“危害无处不在,但是风险可以控制”,在对待转基因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科学性以及理性的原则。同时转基因食品还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因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技术是双刃剑,在探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与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的食品是否安全。专家们认为之所以转基因技术获得如此多的社会关注,也引起很多争议,其原因在于转基因技术的影响巨大,使得公众丧失了选择权,同时转基因技术不仅涉及到生物本身,还可能涉及到人类自身,而且转基因技术相对深奥,而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过程需要得到控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转基因技术也有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焦虑问题。因而专家们建议,在探讨转基因技术的时候,应该更加严谨,科学家应该平等地与公众交流,产业界也应该更加遵纪守法,政府在监管过程中也应该贯彻科学性的原则,而公众也需要具备更多的科学理性,从权威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参加活动的有关媒体也就如何开展转基因技术的科学传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建议科学家和政府在开展相关科学传播的过程中更应该 “接地气”,“亲民”,拉近自身与广大公众的距离,从而创造良好的科学传播环境。
1616 次阅读|1 个评论
郑风田:一号文件为何聚焦农业经营体制?
热度 1 zft2000 2012-12-23 14:53
郑风田:一号文件为何聚焦农业经营体制? 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因为它肩负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要对过去 10 年进行总结,最重要的要为未来 10 年谋划,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包括:鼓励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等。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自 2003 年底开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都成为了第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基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的惯例,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很有可能继续锁定“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则是其核心内容。 为了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将承担重任。有关农业经营体制改革问题在近期的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及。 比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 11 月 2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而在 12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撰文指出,深刻理解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自 1978 年我国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前 9 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主要是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出现诸多新变化带来的,必须进一步改革现行经营体制,完成家庭承包经营,才能应对现实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经营中出现许多新的挑战,主要包括: 其一未来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可持续的问题。 我国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超过 2.4 亿,农业大国将出现“农民荒”,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再返乡务农。其实不独中国有这种情况,笔者在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考察时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村虽然建得很漂亮,空气足够新鲜,环境也足够亮丽,但农村依然还是留不住青年人。原因很多,包括在农村务农收入不高,农村较冷清,青年人喜欢城市的人气等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十分紧急。 其二是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什么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屡屡暴涨暴跌现象?这与我国小生产大市场,农民没有组织起来有很大关系。我国农民缺乏组织,已有的农民专业协会,也基本上是松散的,规模小,为农民的服务意识差,农民缺乏信任,如何发展壮大合作社十分重要。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满足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今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只能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基础下,通过种植专业化、生产组织化等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1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人类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 ENCODE:聚焦人基因组功能研究
genesquared 2012-11-27 15:15
人类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来临 时间:2012-09-10 来源:Nature 在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我们进入到了人类的后基因组时代。在绝大多数人类基因组序列已知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是如何将这些人 在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我们进入到了人类的后基因组时代。在绝大多数人类基因组序列已知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是如何将这些人类基因组序列转变为人类认识自身的知识,以及如何对这些序列加以利用,从中寻找出可控开发的宝藏,使之能够造福人类的健康。 试点项目改变了生物学家们对于基因组的看法。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即便只有小部分的DNA生成编码蛋白的信使RNA,大部分的基因组还是被转录成了非编码的RNA分子,其中一些现在已知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尽管许多的遗传学家认为功能性的元件是物种间最为保守的,他们事实上发现许多重要的调控序列却进化迅速。在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提出第二轮邀请,要求有意愿的参与者将他们的工作延展至整个全基因组后不久,该联盟在2007年发表了它的研究结果。而恰恰当新一代测序仪正进入腾飞时启动了这一“放大”阶段,使得数据采集更快更廉价。“我认为我们生成了我们原来计划生成的5倍的数据,却没有造成成本的任何变化,”华盛顿大学ENCODE组负责人John Stamatoyannopoulos说。 32个研究组,包括超过440位科学家,集中于24个标准类型的实验。他们分离并测序了从基因组转录的RNA,鉴别了大约120个转录因子的DNA结合位点。他们绘制了被甲基化学基团覆盖的基因组区域(这通常表明区域中的基因是沉默的)。他们检验了组蛋白的化学修饰模式(它帮助将DNA包装成染色体,并向基因表达增强或抑制的区域发送信号)。尽管在大多数人类细胞中基因组是相同的,然而利用的机制却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小组在多种细胞类型(至少147种)中完成了这些实验,生成了1648个实验,ENCODE报告在本周的《Nature》杂志上。 例如Stamatoyannopoulos和他的合作者们采用一种称作DnaseI的酶在125种细胞类型中绘制了调控区域。该酶对于紧抱组蛋白的DNA作用极小,但它能剪切与诸如转录因子等其他调控蛋白质结合的DNA。测序剪切的DNA揭示了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这些蛋白质的结合位点。研究小组总共发现了290万个这样的位点。大约有三分之一发现于一种细胞类型中,只有3700种存在于所有细胞类型中,表明基因组调控在细胞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真正的趣事出现是在将各种数据集叠加到一起时。例如观测组蛋白修饰的实验揭示了对应DnaseI敏感位点边缘的模式。然后,研究人员添加了显示转录因子确切的结合位点和时间的数据。广阔的沙漠地区现在被几十万促成基因调控的特征所填充。并且每种细胞类型均采用这些特征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生成了它独特的生物学。这种多样性有助于解释相对较少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如何提供了人类生长和运转所需的生物负责性。ENCODE远远超过“各部分的总和,”麻省理工学院计算基因组学家Manolis Kellis说。 整个项目释放的数据正帮助研究人员们去了解疾病遗传学。2005年,一些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生成了基因组上数千个似乎与疾病风险相关的单碱基差异或变异。但几乎90%的这些变异都在蛋白质编码基因之外,而研究人员对于它们有可能引起或影响疾病的机制所获得的线索却甚少。 ENCODE构建的图谱揭示许多这些疾病关联区域包括了增强子或其他的功能性序列。所有细胞类型都是重要的。Kellis的研究小组观察了一些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密切相关的变异,在这一疾病中免疫系统会攻击身体的自身组织。研究人员注意到在GWAS中鉴别的变异往往是在免疫细胞系中处于活性状态的基因组调控区域,但在其他类型的细胞中则不一定。Kellis的博士后Lucas Ward构建了一个称作HaploReg的门户网站,使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系统的方式以ENCODE数据作对照筛查GWAS中鉴别的变异。“感谢ENCODE,我们现在能够解析更复杂的疾病,”Kellis说。 1.Use of the Mercury Drop Electrode Method for Direct Evaluation of Minute Amounts of Lead in Urine .Nature 189, 57-58 doi:10.1038/189057a0 2.Finishing the euchromatic sequence of the human genome free .Nature 431, 931-945 doi:10.1038/nature03001 3.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functional elements in 1% of the human genome by the ENCODE pilot project .Nature 447, 799-816 doi:10.1038/nature05874 4.The accessible chromatin landscape of the human genome .Nature 489, 75-82 doi:10.1038/nature11232 5.An expansive human regulatory lexicon encoded in transcription factor footprints .Nature 489, 83-90 doi:10.1038/nature11212 6.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regulatory network derived from ENCODE data.Nature 489, 91-100 doi:10.1038/nature11245 7.Landscape of transcription in human cells .Nature 489, 101-108 doi:10.1038/nature11233 8.The long-range interaction landscape of gene promoters .Nature 489, 109-113 doi:10.1038/nature11279 http://www.labmed.cn/a/webbase/guowaijianyan/2012/0910/25834.html 本帖最后由 盾壳霉 于 2012-9-6 10:48 编辑 封面故事: ENCODE项目的6篇论文 ENCODE (英文“DNA元素的百科全书”缩写)项目旨在描述人类基因组中所编码的全部功能元素。在其启动9年后的今天,该项目发表了30篇论文,其中6篇发表在本期Nature上。下面将分别对这6篇论文做简要介绍。 ENCODE: 人类DNA用户指南 An integrated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in the human genome.pdf An integrated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in the human genome.pdf (2.25 MB, 下载次数: 621)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DNA元素的百科全书”(ENCODE)项目系统标绘出了转录、转录因子关联性、染色质结构和组蛋白修饰等区域。在这篇综述性文章中,项目组向读者介绍了该项目本身、所获得的数据及对它们所做的综合分析。现在,80%的人类基因组都至少被赋予了一个生物化学功能。除了扩大我们对关于基因表达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怎样被调控的认识外,新发现的功能性元素也应能帮助解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因为它们很多都相应于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位点。 ENCODE: 可及染色质的分布图 The accessible chromatin landscape of the human genome.pdf The accessible chromatin landscape of the human genome.pdf (3.12 MB, 下载次数: 392)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这篇论文首次提供了125种不同细胞和组织类型中的超灵敏人类DNaseI点(调控性DNA的标记)的全面分布图。通过将这一信息与其他由ENCODE项目所获得的数据集结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在染色质可及性、转录、DNA甲基化和调控因子占用模式之间发现了新的关系。演化保守性分析显示了超灵敏DNaseI点内最近发现的功能约束的特征,尽管他们在多能细胞和永生化细胞中所做的分析在染色质可及性、增殖潜力和人类差异模式之间识别出一个出乎意料的联系。 ENCODE: 转录因子的足迹 An expansive human regulatory lexicon encoded in transcription factor footprints.pdf An expansive human regulatory lexicon encoded in transcription factor footprints.pdf (3.24 MB, 下载次数: 170)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DNaseI 足迹分析(footprinting)检测受DNaseI保护而不发生解理的DNA序列,因为它们是被调控因子结合的。通过研究41种不同细胞和组织类型中的这些足迹,本文作者描述了为DNA结合蛋白保持了识别序列的数百万短序列元素。这项工作将人类顺式调控因子的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提供了关于演化保守性的染色质状态和水平的线索。他们还介绍了与发育、分化和多能性的主要调控因子极相似的大量新型调控因子识别主题。 ENCODE: 人类调控网络的架构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regulatory network derived from ENCODE data.pdf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regulatory network derived from ENCODE data.pdf (1.73 MB, 下载次数: 117)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这篇论文介绍了ENCODE项目组试图用一组119个转录因子来研究人类转录调控网络的原理的工作。所获得的结果与其他基因组信息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元网络”,其中的不同层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这些发现将有助于今后对人类基因组信息进行解读和帮助了解人类生物学及疾病的基本原理。 ENCODE: 转录的全景画 Landscape of transcription in human cells.pdf Landscape of transcription in human cells.pdf (3.45 MB, 下载次数: 207)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这些作者介绍了ENCODE项目试图提供关于在特定亚细胞腔室中或整个细胞中发现的原始RNA和被处理的RNA的一个完整目录的工作。他们发现,人类基因组有四分之三可以被转录,可以提供关于已知的和以前未注解的RNA的表达、定位、处理命运和修饰的范围及水平的大量信息。将这些观察结果综合在一起,说明当前的基因概念应当予以重新认识。 ENCODE: 基因启动子的远距离相互作用 The long-range interaction landscape of gene promoters.pdf The long-range interaction landscape of gene promoters.pdf (902.91 KB, 下载次数: 446)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在ENCODE项目组的这篇论文中,作者利用“染色体构形捕获碳拷贝”(简称5C,因为该术语的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都是C)来分析1%的人类基因组中功能元素与远端目标基因之间的三维关系。他们描述了启动子与远端点(包括与增强子、启动子及与CTCF相结合的点,以及它们的基因组分布和复杂相互作用)之间无数的远距离相互作用。因为只有约7%的环形相互作用是与最近的基因发生的,所以基因组内距离的接近性并不是远距离相互作用的一个简单预测因子。 RING-型E3连接酶的晶体结构 Structure of a RING E3 ligase and ubiquitin-loaded E2 primed for catalysis.pdf Structure of a RING E3 ligase and ubiquitin-loaded E2 primed for catalysis.pdf (2.56 MB, 下载次数: 104)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蛋白在转录后被泛素及其同系物修饰,对于很多生理过程很重要。泛素被一个“泛素结合酶(E2)”从一个硫酯复合物转移到目标蛋白上,这个步骤是被一个“泛素连接酶(E3)”催化的。在这项研究中,Ronald Hay及其同事介绍了“结合到加载了泛素的E2上的一个RING-型E3连接酶”的晶体结构。该结构显示了泛素与E2的结合何以导致催化点发生变化,使其为被E3酶的催化做好准备。这里所提出的机制很有可能在其他泛素结合酶中也是被保留下来的。 寻找附近宇宙中的锂-7同位素 Observation of interstellar lithium in the low-metallicity Small Magellanic Cloud.pdf Observation of interstellar lithium in the low-metallicity Small Magellanic Cloud.pdf (293.62 KB, 下载次数: 32)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原始宇宙中锂-7同位素的预测丰度是“银晕”恒星大气中实测丰度的四倍,但难以对银河系中的这一同位素进行追踪,因为它大部分可能已经燃烧掉了。这篇论文报告了在银河系以外一个附近星系“小麦哲伦云”的低金属空气中对星际锂的探测结果。这一星系中今天的锂-7丰度与有关“大爆炸”核合成的标准理论的预测结果几乎相同,尽管这些数据也可与非标准模型调和。 “旅行者”-1号在日鞘中的转动 No meridional plasma flow in the heliosheath transition region.pdf No meridional plasma flow in the heliosheath transition region.pdf (435.78 KB, 下载次数: 19)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目前正深深处在日鞘中,这是“太阳圈”(亦称“太阳风层”)的最远层,那里的太阳风(从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流)仍然很明显,但已被星际气体的压力大大减速了。两艘飞船目前还都在发回数据,这篇论文报告了最近的探测结果。在保持稳定运行轨迹25年之后,“旅行者”-1号被周期性地转动了70o,以使其带电粒子探测器能够验证来自磁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如下预测:日鞘中最初的“径向流”已经被向极向偏转,成为子午线流。目前已经完成了五次这样的转动,最后一次是在今年1月30日,实验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子午线流的速度很低,几乎为零,说明“旅行者”-1号还没有接近“太阳驻点”(太阳风层顶),即太阳风的速度慢到完全停止下来的理论点。 延展性极强的水凝胶 Highly stretchable and tough hydrogels.pdf Highly stretchable and tough hydrogels.pdf (850.45 KB, 下载次数: 18)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水凝胶用在组织工程中的支架物及用在药物输送中。它们比较差的机械性能迄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本期Nature上报告的一种坚固且延展性好的新型材料则有可能将水凝胶带进未知领域。该新体系是一种“双网络”胶体,其中一个网络形成离子交联,另一个网络形成共价交联。这些材料的断裂能非常高:即使在含有通常会促使水凝胶中断裂形成的缺陷时,它们也能延展到超过自身长度的17倍。这些材料之所以如此结实,要归功于共价网络的断裂桥接作用以及与之相伴的、通过第二个网络中离子交联的断开所发生的能量耗散。 碳从北极冰层的逸出 Activation of old carbon by erosion of coastal and subsea permafrost in Arctic Siberia.pdf Activation of old carbon by erosion of coastal and subsea permafrost in Arctic Siberia.pdf (1.24 MB, 下载次数: 26)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北极永久冻土的融化可能会将大量碳释放到大气中,而且由于北极最近的变暖要比以前的预测高几度,所以确定永久冻土对于未来变暖的脆弱性很重要。在这项研究中,Örjan Gustafsson及其同事发现,来自出露的“古代冰复合物”(Ancient Ice Complex)沉积物及与之相关联的浅层海底永久冻土的碳的大量释放,支配着“东西伯利亚北极冰架”的沉积物碳预算。这项研究还表明,相当大数量的古老碳被从冰复合物永久冻土中激发出来,这种古老碳的大约三分之二以二氧化碳形式逃逸到了大气中,其余的被重新埋在了冰架沉积物中。 南极半岛变暖的一个长期记录 Recent Antarctic Peninsula warming relative to Holocene climate and ice-shelf history.pdf Recent Antarctic Peninsula warming relative to Holocene climate and ice-shelf history.pdf (1.04 MB, 下载次数: 13)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过去20年南极半岛冰架的大量消融已成为气候变化的象征。尽管如此,此前对该地区过去气候的定量重建也只追溯到几个世纪前。这篇论文发表了关于南极半岛最北端“詹姆斯·罗斯岛”上全新世气温变化的一个基于重氢的长期记录。在全新世早期的温暖高峰之后,气温在距今大约2500年前一直是稳定的,之后便发生了骤然变冷。变暖开始于距今约600年前,在上个世纪变暖速度增加很快,但并未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气候记录将最近的变暖放在了一个长期自然变化的背景中,说明未来变暖可能会使沿该半岛向南的冰架变得不稳定。 果蝇的“试错法”学习 Dopamine neurons modulate pheromone responses in Drosophila courtship learning.pdf Dopamine neurons modulate pheromone responses in Drosophila courtship learning.pdf (713.75 KB, 下载次数: 32) Nature 489 (7414) 发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果蝇的求偶行为已成为确定复杂先天行为背后神经回路及分子机制的一个主要模型。年轻的雄性果蝇开始时会追逐附近的任何雌性,但很快便学会避开那些身上有雄性激素 “cis-vaccenyl acetate (cVA)”的雌性,因为这种气味表示这些雌性已不再是“处女”了。这项研究表明,这种学习并不是通过cVA与拒绝之间的主观联系而发生的经典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而是出于雄性果蝇对cVA的先天敏感性的增加,是由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一个小回路控制的。这些结果为研究“感觉统合”和“精细决策”中所涉及的更复杂的学习规则铺平了道路。 ============= ENCODE:聚焦人基因组功能研究 时间:2012-09-10 10:52来源:生物谷 DNA元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项目旨在描述人类基因组中所编码的全部功能性序列元件。它于2003年9月正式启动。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和日本的32个实验室中 DNA元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项目旨在描述人类基因组中所编码的全部功能性序列元件。它于2003年9月正式启动。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和日本的32个实验室中442名科学家参与这个项目。9年后的今天,他们在 Nature (6篇)、 Genome Research (18篇)和 Genome Biology (6篇)期刊上发表了30篇论文。 1. 转录因子的足迹分析 对41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类型进行基因组DNase I足迹分析(genomic DNase I footprinting),研究人员在DNA调节区内鉴定出4500万个转录因子结合事件,从而代表着这些转录因子与840万个不同的短DNA序列元件存在差异性地结合。他们还发现影响等位基因染色质状态的基因变异体集中分布在这些足迹之中,并且这些序列元件优先得到DNA甲基化的保护。他们鉴定出一个固定不变的50个碱基对长的足迹,并且这种足迹精确地确定着上千个人启动子内的转录起始位点。最后,他们描述了一个新的调节因子识别基序集合,其中这些基序在序列和功能上是高度保守的。参见原文( 10.1038/nature11212 ) 2. 人基因组DNA元件集成百科全书 ENCODE项目系统性地描绘出人基因组上的转录区域、转录因子结合、染色质结构和组蛋白修饰。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将生化功能分配到80%的人基因组,特别是在已得到很好研究的蛋白编码序列之外的区域。参见原文( 10.1038/nature11247 ) 3. 人细胞转录全景图 RNA是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的直接输出。细胞的大部分调节功能都集中在RNA的合成、加工和运输、修饰和翻译之中。研究人员证实,75%的人基因组能够发生转录,并且观察到几乎所有当前已标注的RNA和上千个之前未标注的RNA的表达范围与水平、定位、加工命运、调节区和修饰。总之,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人们需要重新定义基因的概念。参见原文( 10.1038/nature11233 ) 4. 人基因组中可访问的染色质全景图 DNase I超敏感位点(DNase I hypersensitive sites, DHSs)是调节性DNA序列的标记物。研究人员通过对125个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类型进行全基因组谱分析而鉴定出大约290万个人DHSs,并且首次大范围地绘制出人DHSs图谱。参见原文( 10.1038/nature11232 ) 5. 人基因组调控网络结构 为了确定人转录调节网络的作用原理,研究人员在450多项基因组实验中研究了119个转录相关因子的结合信息。他们发现转录因子的组合性结合是高度环境特异性的:转录因子的不同组合结合在特异性的基因组位置上。他们对所有的转录因子进行组装而产生一个层次结构,并且将它与其他基因组信息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严密而又庞大的调节性网络。参见原文( 10.1038/nature11245 ) 6. 基因启动子的远距离相互作用全景图 在ENCODE项目中,研究人员选择1%的基因组作为项目试点区域,并且利用染色体构象捕获碳拷贝(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carbon copy, 简称为5C)技术来综合性地分析了这个区域中转录起始位点和远端序列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获得GM12878、K562和HeLa-S3细胞的5C图谱。在每个细胞系,他们发现启动子和远端序列元件之间存在1000多个远距离相互作用。参见原文( 10.1038/nature11279 ) 7. 果蝇和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变异分析 研究人员将ENCODE项目产生的转录因子结合图谱、他们之前发布的数据以及其他的人和果蝇等基因系中基因组变异数据来源结合在一起,来研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TFBSs)的变异性。他们引入一种TFBS变异性的衡量标准和依据不断出现的每个人的转录因子结合数据来证实TFBS突变,尤其是在进化保守性位点上发生的那些突变,能够被有效地缓解从而确保转录因子结合水平保持一致性。参见原文( 10.1186/gb-2012-13-9-r49 (责任编辑:风清扬) 8. 转录因子TCF7L2通过GATA3结合到基因组上 TCF7L2转录因子与很多人类疾病相关联,如II型 糖尿病 和癌症。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ChIP-seq在6个人细胞系中对TCF7L2进行分析。他们鉴定出11.6万个非冗余性TCF7L2结合位点,但是只有1864 个位点在这6个细胞系中是相同的。他们还证实被H3K4me1和H3K27Ac标记的很多基因组区域也被TCF7L2结合。对细胞类型特异性的TCF7L2结合位点进行 生物信息学 分析揭示富集多种转录因子,包括在HepG2细胞中富集HNF4alpha和FOXA2基序,而在MCF7细胞中富集GATA3基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提示着TCF7L2通过GATA3结合到基因组上从而抑制转录。参见原文( 10.1186/gb-2012-13-9-r52 ) 9. 构建定量模型研究染色质特征和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关系 通过构建出一个新的研究染色质特征和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研究人员不仅证实之前在多个细胞系的研究中发现的一般性关系,而且还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参见原文( 10.1186/gb-2012-13-9-r53 ) 10. GENCODE假基因资源 作为GENCODE标注人基因组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基于大规模的人工标注和计算机运算来第一次针对蛋白编码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假基因分配。他们将假基因标注和广泛性的ENCODE功能性基因组学信息整合在一起。特别的是,他们确定了每个假基因的表达水平、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II结合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染色质标记。参见原文( 10.1186/gb-2012-13-9-r51 ) 11. 对人启动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功能性分析 为了大规模地描述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功能,研究人员预测了人启动子中的455个结合位点,并对它们进行突变。在四个不同的永生化人细胞系中,他们利用瞬时转染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在这些位点上对主要的转录因子CTCF, GABP, GATA2, E2F, STAT和YY1进行功能性的测试。在每个细胞系中,36%到49%的结合位点提高启动子活性,并且在这些细胞系中的任何一个当中,观察到这种提高启动子活性的功能的整体发生率为70%。参见原文( 10.1186/gb-2012-13-9-r50 ) 12. 基于转录相关因子的结合位点对人基因组区域进行分类 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出统计学模型来捕获三种匹配类型的区域的基因组特征:活性结合或不活性结合的区域;极端高程度共同结合区域(high degree of co-binding, HOT)和极端低程度共同结合区域(low degree of co-binding, LOT);位于基因近端或远端的调节性组件。总之,这种区域在染色体位置、染色质特征、结合到它们之上的转录因子和细胞类型特异性上存在复杂的差异。参见原文( 10.1186/gb-2012-13-9-r48 ) 13. 利用RegulomeDB标注个人基因组中的功能性变异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和数据库,即调节物组数据库(RegulomeDB),从而能够指导人们理解人基因组中调节性序列上发生的变异。调节物组数据库包括来自ENCODE和其他来源的高通量的实验数据,以及利用计算预测和人工标注来鉴定出潜在的调节性序列变异体。参见原文( 10.1101/gr.137323.112 ) 14. 制定ChIP-seq工作标准和指导准则 根据研究人员进行ChIP-seq实验的经历,ENCODE和modENCODE(model organism ENCODE, 模式生物ENCODE)为经常更新的ChIP-seq实验制定出一套工作标准和指导准则。参见原文( 10.1101/gr.136184.111 ) 15. 利用RT-PCR-seq和RNA-seq统计所有人基因组编码的基因元件 在ENCODE项目中,GENCODE旨在通过人工管理和计算方法来准确地标注人基因组中所有编码蛋白的基因、假基因和非编码性的转录座位。利用一种被称作RT-PCR-seq(即先进行RT-PCR扩增,然后进行高通量多重测序)的方法可以来预测外显子连接(exon–exon junction)。研究人员验证了73%的预测结果,从而证实了1168个新的基因,其中大多数是非编码性的。参见原文( 10.1101/gr.134478.111) (生物谷Bioon.com) http://www.labmed.cn/a/webbase/guowaijianyan/2012/0910/25852.html
个人分类: ENCODE|2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1月23 日
xupeiyang 2012-11-23 10:32
· 两项中国学者成果同登Nature子刊 (11-23) · 著名华裔学者《Cell》:癌症战争 (11-23) · Nature子刊聚焦端粒酶、炎症与癌症 (11-23) · Cell子刊:干细胞分化的关键 (11-23) · Science医学:嗜睡的解药 (11-23) · 研究证实SARS新病毒存在 源头可能来自蝙蝠 (11-23) · 北大生科院博士生严欢等发现乙肝病毒受体, (11-23) · 致癌性常见物质的风险得到重新归类 (11-23) · Cell:阻断癌症的逃生线路 (11-22) · 千人教授张康新成果,甲基化暴露你的年龄 (11-22) · PNAS惊人发现:核糖体兼具调控功能 (11-22) · 光遗传学领域先锋Nature发表新成果 (11-22) · Nature新文章解析细胞衰老 (11-22) · Nature子刊改写教科书,植物也能吃植物 (11-22) · Nature:自闭症的新曙光 (11-22)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聚焦我国全国国土规划制定之路
热度 1 vcitym 2012-11-1 10:25
“反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利器 ——聚焦我国全国国土规划制定之路 2012-10-29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 李 响   据报道,我国首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文本框架初稿已经形成。   千呼万唤之后,由国土资源部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等28个部门、单位参加,在历时3年的艰苦努力之后,这部坚持全域立体开发、突出陆海统筹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终于有望不久正式出台。   消息甫一传出,振奋人心。因为今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全国性国土规划的渴望,已是十分迫切。   回想3年前,2010年9月2日,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就曾指出,编制国土规划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当前,我国国土总体开发布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国土开发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任务更加艰巨,宏观调控的水平需要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地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国土开发格局的优化,开展国土规划编制工作。”   实际上,尽管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仍在快速路上向前发展,但资源环境的瓶颈作用日益突出,空间开发布局无序,城镇和工业发展空间过度扩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不能不说,这与国土规划的落后息息相关。   中国这个巨人该走向何方?如何在高速发展中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和环境的瓶颈该如何破除?这些问题,越来越需要全国国土规划来回答。而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空间规划的全国国土规划,却始终处于缺位的状态。   因此,《纲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对此指出:“全国国土规划是最高规划,如果该方案能够出台,将深刻影响各分类规划,也会让土地利用更加合理、集约和有效。”   规划是纲,纲举目张。    渴望国土规划   为保障我国未来国土安全和资源持续供应,需要大力加强国土规划工作,发挥其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国土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   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与国际上的空间规划、综合规划、城乡规划等在内容上相对应),规范国土空间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举措。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更加渴望全国国土规划的出台。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走的是一条高消耗、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道路,积累了很多问题。例如,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盲目的高速发展,已让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   这些矛盾的解决、今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部全国国土规划高屋建瓴的指导和统筹规划。   但是,中国综合性国土规划虽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开展,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体制转型等原因出现停滞。   对此,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土地咨询研究部主任、咨询委员,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原司长潘文灿3年前就曾撰文指出,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国土空间剧烈变化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土规划工作亟待提上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规划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等需要探索创新。   无论从工作覆盖面还是工作深度上看,我国当前的国土规划工作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国家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全国国土规划缺位;地方国土规划推进缓慢;开展区域性国土规划的呼声强烈。”潘文灿这样对记者表示。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全国国土规划的缺位,也导致众多涉及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   近年来,许多涉及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如区域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不可否认,这些规划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类规划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能不清、内容重叠,甚至互不协调等问题,影响到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不仅如此,由于跨行政区国土规划的缺位,一些重要流域、大都市连绵区、城镇群地区、海岸带地区以及重要资源富集地区,在开发建设部署上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也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很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和基础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资源环境的压力将持续加大。   “为保障我国未来国土安全和资源持续供应,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除了完善现行相关规划空间管控作用外,需要大力加强国土规划工作,切实发挥国土规划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潘文灿在文章中强调。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出台,已是众望所归。    实践早已开展   国土资源部开展的这些活动,为《纲要》的出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对全国国土规划的制定却可以上溯到1981年。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始于3年前。   2010年9月2日下午,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在这次会以上,经国务院同意,成立了由国土资源部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等28个部门、单位参加的《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国土规划编制的重大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部,负责开展前期研究和规划编制等具体组织工作。   是时,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绍史强调,随着国土空间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更加凸显,加强国土规划工作日益重要和紧迫,要扎实做好《纲要》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提高国土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纲要》编制的基本思路,也在这次会议上被确定:第一,定位要更加准确;第二,主题要更加鲜明;第三,重点要更加突出;第四,方法要更加科学;第五,组织要更加合理。   而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纲要》编制进度安排为:2011年将开展纲要编制,2012年完成纲要论证、协调,并上报国务院审批。   虽然《纲要》的编制始于3年前,但实际上,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就开始了规划编制的相关实践。   “自1998年以来,在各部门、各地区的支持下,国土资源部在加强调查评价、完善规划体系、组织国土规划试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的编制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介绍。   公开的报道显示,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决定在深圳市和天津市开展国土规划试点工作;2003年6月,决定在辽宁、新疆开展国土规划试点;2004年9月,广东省也被纳入国土规划试点。   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4年初,国土资源部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前期研究。   “研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土开发的变化,以及影响未来20年国土开发格局的基本因素,重点针对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无序乃至失控、空间开发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未来国土开发的目标、空间格局和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支撑体系。”这位专家对记者说。   国土资源部开展的这些活动,为《纲要》的出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对全国国土规划的制定却可以上溯到1981年。   据潘文灿介绍,1981年4月2日,中央书记处第97次会议作出决定:“国家建委要同国家农委配合,搞好我国的国土整治。建委的任务不能只管基建项目,而且应该管土地利用、土地开发、综合开发、地区开发、整治环境、大河流开发,要搞立法,搞规划。国土整治是个大问题,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部管这件事,我们可不另设部,就在国家建委设一个专门机构,提出任务、方案,报国务院审批。”   这是中央第一次就国土规划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同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建委设立国土局,并要求各省(区、市)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国土规划工作。   1990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完成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个规划草案最终没有获批。   “上一次编制的规划草案虽然没有正式获批,但是其提出的很多设想和建议都对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东中西经济带、“T”字形国土空间开发战略、19个综合重点开发区等。”对这个草案发挥的作用,潘文灿这样对记者表示。    “反规划”特色   不根据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而是根据未来能使用的资源进行编制,依据能使用的资源和优化使用的原则,对未来生产力目标进行测定。   “世界上最早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是德国,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此后,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开展了相关的规划编制工作。” 曾在原国家计委一直从事规划制定工作的潘文灿介绍。   20世纪60年代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日本和荷兰各自编制了6轮国土规划,韩国编制了4轮,但中国的全国国土规划始终缺位。   直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才明确提出“提升国土规划地位”,旨在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均衡开发国土空间、整治国土生态环境、保障国土安全以及改善宏观调控。   此时,从国内条件来看,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已经具备。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纲要》的编制工作得以正式启动。   公开的报道显示,《纲要》主要包括国土生态安全建设、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国土空间合理组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国土综合整治、国土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   《纲要》初稿确立了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富有竞争力、安全、和谐和开放的主题,坚持广域均衡开发与区域集聚开发相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统筹陆海开发利用,坚持国土集约利用与有效保护,扩大国土开放与开发合作和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   这些内容,将以国土资源各项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合理确定国土资源和地域空间开发的规模、强度、结构、布局和时序,提高国土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着力解决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重大问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实行差别化的国土开发策略,按照人口和环境来布局城镇化。   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一位人士曾向媒体透露,《纲要》的最大亮点是从自然限制性出发的“反规划”理念的提出。   据专家介绍,“反规划”编制思路是国外普遍采用的编制国家战略规划的一种思路,即不根据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而是根据未来能使用的资源进行编制,依据能使用的资源和优化使用的原则,对未来生产力目标进行测定。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战略规划都是根据一个战略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式的方法进行编制的,其缺陷在于不能根据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安排。   根据当时公开的报道,实际上,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纲要》编制的根本目的就被确定,即协调规划未来20年的国家生产力、国土资源布局问题,“应该根据未来20年的国土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反规划’编制。”   据新华网的报道,徐绍史对此解释,“反规划”编制,就要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基础支撑,从地形、地质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环境等方面开展单要素评价,综合各限制因素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提出有关区域主导限制因素。   相关专家分析,“反规划”这一理念,将对我国今后的各项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而对全国国土规划的制定与出台,潘文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应该尽快出台《规划法》、《国土资源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全国国土规划的法律依据才能更加充分。” 转自: 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210/t20121029_1151582.htm
个人分类: 土地相关|2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聚焦高校新生“闪退”现象
毛宁波 2012-10-30 06:14
日期:2012-10-29 作者:黄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校开学已近两月,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各地高考复读班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刚到大学报到后因各种原因而退学的学生,被称为“闪退生”。他们刚刚经过高考的洗礼,又重新捧起高中课本;他们曾迈进大学校门,却在梦想落空后背起行囊再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方向。   他们为何“闪退”?这种情况是否普遍?高校又该如何面对“闪退”现象?   高校频现“闪退”生   一些人“闪退”了,还有一些人正在为退与不退痛苦纠结着。多数退学者选择了复读再考,但这并不是他们唯一的去向。   在湖北某高考复读学校,“90后”的晓玲(化名)拎着旅行箱在登记报名信息,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到该复读班,这一次她将原本带进大学的行李直接拎了过来。   今年高考,晓玲考得还算不错,被南京一所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录取,然而迈进校门的第一天,憧憬了一个夏天的晓玲心凉了半截,原来她所在的专业需要到地处郊区的新校区就读。“想象中的大学应该在城市中心,选择南京的学校也是因为向往这座大城市。”晓玲坦言,被分到远离市区的校区就读让她对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犹豫再三,晓玲在开学不到一个星期后决定退学复读。她告诉记者,明年高考她的目标将瞄准“北上广”,并且要吸取今年的教训,报志愿前详细了解一下学校所在位置。   今年,哈尔滨女孩小婧报考并被云南某独立学院录取,然而入学第三天她便办理了退学手续。小婧表示,自己在填报志愿时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专业也不甚了解,在家长的催促下,小婧改了3次志愿,在临近最后期限前仓促地填报了该校的旅游专业。虽然被顺利录取,但她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不满意,入学的新鲜感没有冲淡她的懊悔,反而让她萌生了退学的想法,一个人在宿舍里待了3天,最终下定决心办理了退学手续,准备复读。   查阅最近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闪退”并非个案。据东北某本科综合性高校相关负责人透露,开学不到一个月,该校已经有5名学生办理了退学手续。   “开学1个月了,想退学复读……”10月15日,网友“千载难逢”在山东大学小树林贴吧上发出一则帖子,称“学校是一本,但不是‘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专业不是很喜欢,但也不排斥。各位发表下看法,帮我参谋参谋。”该帖引来众多网友跟帖:“别……”“考研吧!”“支持复读”……   “千载难逢”姓刘,在青岛一所一本高校就读。之所以出现在山东大学小树林贴吧,是因为山大一度是他高考的目标。“很遗憾,没考上山大。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学院。”今年考进青岛某高校机械类专业小刘说。让他耿耿于怀的并不是专业,而是这所大学不在“985工程”高校之列,“很多用人单位只认‘985工程’高校的毕业生。”入校后第一个月的孤独感,催化了小刘逃离的念头:“我理想的大学,应该是学术氛围浓厚,处处都能推动着你上进的,还有,我感觉现在自制力变差了,没有高三时那么强的学习欲望,说白了就是没动力。”   复读并不是“闪退”学生的唯一去向。上海某企业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前不久来了一位特殊的同事——一名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如今在他们公司物流部当理货员。“听说他到校一天就离开了,没有和他交流过,不知道他咋想的,可能是觉得读书没啥用吧,他的哥哥是公司的市场拓展部经理,这和他的选择或许有一定关联。”刘先生说,“周围同事有人佩服他的勇气,但多数人觉得挺惋惜的。”   一些人“闪退”了,还有一些人正在为退与不退痛苦纠结着。从湘西农村考到长沙某大学的李纯(化名)本应该高高兴兴的,但军训结束后,她却发现,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她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交往。最近她更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对千辛万苦考上的大学也不再在意,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在老师的陪伴下,李纯前几天来到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的医生介绍说,最近两个月他们接诊了不少存在新学期适应障碍的学生。   他们为何中途退学   他们中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不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习有困难,还有的对专业不满意,选择退学明年再考等,情况不一。   对各校新生“闪退”的情况进行一下梳理不难发现,“闪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不适应大学生活;二是不喜欢所学专业;三是觉得学校办学质量或生活条件差,离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   此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一份名为“探索解决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项目指出,我国自动退学学生比例近3%。   采访发现,各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动退学的情况,但比例不一定都达到3%。   武汉一所“985工程”高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人士表示,自动退学有两种情况:一是发了录取通知书,学生没来学校报到。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同时收到境外高校录取通知书,或者高考分数很低随便填报的志愿。二是在校期间学生自动退学,可能是出国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大家通常所说的自动退学,应该指的是到校报到之后再退学的情况。   上海一所高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每年实际录取人数约3700人,但能坚持到4年后毕业的一般为3600人左右,另外100余人基本都是中途退学的。他们中有的出国留学,有的不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学习有困难,还有的则是对专业不满意,选择退学明年再考等,情况不一。   国内相关机构2011年9月对一批2011级大学新生调查后发现,仅有40%的人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研究者发现,成功的大学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年的学习经历。第一年的适应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甚至中断学业。不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大学校门,却因为不适应高校生活而终结了自己的大学梦。   麦可思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高校学生辍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入学后的前6周。从大学第一年到第四年,有40%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未完成学业。在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中这种情况更严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入校后对学校或专业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闪退”现象折射出什么   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娇生惯养、生活适应能力差;另一方面,高校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不管是以前的“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独生子女,吃苦能力、抗压能力相对差一些,考虑问题时自我意识较强。一旦学习生活不如意,某些时候就会选择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湖北知名的家庭教育学专家陈阳凤教授指出。   对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退学的学生,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卞文忠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对人生缺乏明确的规划,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职业发展前景等缺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大学开设的课程,但我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提前到高中,让他们在报考大学前就能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尽量避免盲目报考。”   还有一些学生退学理由让人啼笑皆非。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名15岁的职业学校新生在入学军训开始5天后便选择了退学,据其家长称,退学的理由是因为该男生不能天天洗澡,并且抱怨学校的食堂伙食太差,没有办法忍受学校的日常生活。无独有偶,今年的九月初,在山东某大学的迎新广场上,一名新生因为“学校大门太破”而哭喊着要求退学,一时之间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记者曾去重庆某高校采访,这所学校依山而建,风景秀美,但是校园里坡路很多。该校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有个女生因为受不了每天去教室、食堂要上坡下坡,开学一个多月后退学了。这些退学的案例,确实折射出独生子女一代娇生惯养、怕吃苦、适应能力差、身体素质较差等弊病。   “‘闪退’的学生与被录取不报到的学生情况还有所不同,报到后又退学,说明不完全是学生自身的问题,高校也应该反思,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说。   今年高招季节,媒体报道的福建省一起招生事件引人关注。入学通知书上写着“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可是新生入学后在海洋学院待了一个来月,就被要求搬迁到位于翔安新店的厦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反映称:厦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义招收学生,有180名学生被忽悠过来,而且学校的条件设施和老师们此前描述的也不一致。学校方面则表示,这次是两个学校联合招生,如果学生接受不了,可以写退学申请书,学校会按规定办理。   据该校学幼师专业的小陈回忆说,他们军训后第三天便接到了搬迁到翔安校区的通知。“起初,我们以为是搬到翔安的海洋学院,没想到却是厦门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们还说,这边的条件设施会更好,我们信以为真。”小陈说,“到这边后,我们才发现住宿条件、教学硬件设施很差,没有招生简章说的那么好,有种被忽悠的感觉”。据其他学生反映,学校连钢琴都没有,也没有舞蹈室和绘画室等。   对此,有教育界人士坦言,福建的这起退学事件其实是目前高校招生、教学等方面问题的一个缩影。前些年,一些学校只顾扩大招生规模,而师资、教学质量及教学设备、校舍等软硬件条件一直没有跟上。最近几年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吸引生源,不少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专捡好的说,对于学校的短板和不足避而不谈,造成学生进校后心理落差较大;部分省市将招生批次投档线划得很低,很多原来上不了大学的学生也能挤进大学,相对较差的学校,录取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这就造成恶性循环,一旦这些学生觉得读得没意思就退学了。学校对新生的学业、心理指导的缺失或不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退学的概率。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客观存在,学生就应该“闪退”?湖北省仙桃市沔州中学一位资深教师坦言,只要不是如同上面所说的招生欺骗,能在大学顺利完成学业就不要“闪退”,一来增加家庭的压力,二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成长。前几年他接触过几个“闪退”的学生,本来当年考的是二本学校,复读一年压力过大,最后只考了个三本学校。这位老师奉劝那些退学复读者,不要只盯着那些少数的成功者,虽然本科所读院校对今后工作有一定影响,但是现在学生学习、深造机会很多,可以在上大学后再去逐步完善。   宽容退学,更要完善教育   提高教学水平和校园软硬件环境是一项持久任务,否则,学生即使不“闪退”,也会用逃课、上课睡觉等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在当今价值追求多元化、人才需求和人才评价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以宽容心态对待大学新生‘闪退’现象,学生有选择退学的自由,‘闪退生’不是异类。”叶显发教授表示,“从学生自由发展、自由选择这个角度讲是一种进步。退学的学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人的发展有更多选择机会,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但是话说回来,‘闪退’学生普遍存在就有问题了。”   大学新生“闪退”,从学生这方面追根溯源,还要问责于家庭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可事实上在我国,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父母变身为“校外辅导员”。熊丙奇认为,在长期被包办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失去责任心,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他们很可能陷入迷茫,不知所措,退学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他呼吁,有三种教育要回归到家庭教育中,分别是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平民教育,家长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心理能力。   对于高校来说,“闪退”的学生多了,总归不是一件好事,起码说明学校的吸引力下降,学校存着诸多不足,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有一种新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由于教学水平难以持续稳步提高、校园环境难以优化改善等问题,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空心化”趋势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以“逃课”、上课睡觉等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学校的角色要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湖北大学教务处长邵士权表示,“对于高校而言,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如意,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层面找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做好新生教育首当其冲。当前,高校学生中仍有一大批人处在“大一懵懂无知、大二略知二三、大三时间不够、大四追悔莫及”的状态,学习、生活没有很好的规划安排,尤其是在大一学年,很多学校对新生关心不够,有些学生感觉不到大学生活的参与感和归宿感,最终导致心灰意冷,部分学生就会选择退学,理由就是不适应大学生活。   今年,湖北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因就读的专业不是心仪的专业,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情况反馈到教务处后,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门和他进行深入交流,从大学教育的特点、专业发展的角度做他的思想工作。湖北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比如进校一年后转专业、就读双学位等。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湖北大学有项特殊政策,进校一个月后学生可报名参加该校楚材学院的选拔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任选专业方向。最后,这名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进入楚材学院学习,精神状态非常不错。   “我的体会是,‘闪退’就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只要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细致周到,就不会有太多的学生退学。”邵士权表示,每个学生都深知复读不容易,下决心也是非常痛苦的,“高校就是要搭建学生自由成长的平台,学生如果退学了,就是高校失职了”。   目前许多重点高校在专业选择上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避免了更多学生“闪退”。但是,对于很多二本院校和独立院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薄弱,即使提供更多专业选择机会,也难以让学生安心学习。湖北省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表示,目前很多学校“重专业学位布点轻在校学生培养、重评奖评优轻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最终导致学生对学校不信任。   有专家建议,应该在部分高校试点,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教学质量与学校收费挂钩。比如,目前高校1个学分是80元左右,一个学期一门课程是2-4个学分,课程教学结束后由学生评价,超过1/3的人认为这堂课没学到内容,学校应退还学生一定比例的学费。尽管这样的建议方案非常苛刻、非常市场化,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确实需要类似的倒逼机制。   当然,校园软环境也需要加快完善。目前来看,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校园文化建设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二是实践教学太少,思想性和研究性的学术活动太少、参与面太窄;三是校园环境难与“大学”二字匹配。这方面,高校要静下心来根据学校实际准确定位,踏踏实实地回归到大学的本质,解决好关系到学生成长的问题。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9月10日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9-10 10:18
· 2篇Science再度聚焦ENCODE:人何以成为人 (9-10) · Nature:癌症治疗的新曙光 (9-10) · Nature子刊:艾滋疫苗为何这么难 (9-10) · 副教授Science解析肠道“盾牌” (9-10) · 复旦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9-10) · Cell保护干细胞 解决癌症问题 (9-10) · Science:军备竞赛的协调员 (9-10) · 《科学》:自闭症或有治疗方法了! (9-10) · 浙大李兰娟院士Hepatology新文章 (9-10) · 研究发现中药可切断肿瘤转移通路 (9-10) · 新型生物传感器可用于疾病检测诊断 (9-10) · ABO血型是造成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9-10) · Science医学:阴道环可保护女性免受HIV感染 (9-10) · 2篇Nature文章解析肺癌致病基因 (9-7) · 迄今最详细基因功能图谱六大内容 (9-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8月8日 10时发布
xupeiyang 2012-8-8 10:48
· PNAS:逆转阿尔茨海默症的癫痫药物 (8-8) · Nature聚焦农业研究重大突破 (8-8) · PNAS:解决争议,催生治疗新靶点 (8-8) · 中国医学科学院Hepatology发表肝癌研究新成 (8-8) · Nature推荐Cell免费论文:基因组宝库 (8-8) · Nature Methods:筛查癌症突变的新利器 (8-8) · MicroRNA在病毒侵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8) · 灰霉病菌致病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8-8) · 山东师范大学在功能纳米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 (8-8) · 美国科学家使用计算机制造出"虚拟细菌" (8-8) ·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蟒蛇肌肉或能治疗心脏病 (8-8) · 疟疾基因组测序揭示抗疟的挑战与机遇 (8-8) · 重庆医科大学JBC新文章 (8-7) · 俞强课题组新文章解析中药治疗肿瘤新机理 (8-7) · Nature子刊:糖尿病治疗新靶点 (8-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转化医学研究发展与现状分析
xupeiyang 2012-7-18 08:44
从文献分析角度聚焦国际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王敏 刘妮波 张燕舞 张玢 李阳 许培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共词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对 1900 年至今 Web of Science 收录的国际上发表的 5417 篇转化医学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并采用信息分析可视化方法揭示其发展历程、学科研究热点及其学科结构,以期从文献分析角度把握国际转化医学发展历程、研究模式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国内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提供借鉴。 转化医学;文献计量;信息分析可视化;生物标志物;干细胞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ng Min; Liu Nibo; Zhang Yanwu; Zhang Bin; Li Yang; Xupeiyang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 This study conduct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field by collecting 5417 papers from Web of Science (WOS) for the period of 1900-2011.Based on bibliometric method, co-occurrence method, citation analysis and some method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th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earch model, subject constructure and some main contents 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broad, which may give a reference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 China.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ibliometric analysis ;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Biomarker; Stem Cell 本文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信息可视化在转化医学文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09R0217 )研究成果之一。 全文: 从文献分析角度聚焦国际转化医学发展及研究现状0614WM.doc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3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对国内一家期刊审稿意见的投诉!
热度 18 lipingren 2012-7-5 11:59
不能接受 “20120225” 一文的审稿意见,理由如下: 0 ) 文章只是对原文有选择的进行了译注,不同意所谓 “ 忠实翻译的说法 ” !作为中文要闻聚焦、其宗旨是把国内外顶尖杂志上影响力较大的科学发现介绍给国内作者,说是完全照搬照抄,不符合事实! 要闻聚焦的宗旨: “ 1. 围绕您或他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或重要论文撰写的 评介性 文章 ;2. 围绕最新发表的前沿或热点领域的科研成果撰写的 评述性 文章 ;3 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热点话题撰写的 评论性 文章 . 文稿要求以中文撰写 . ” 因此审稿人要求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未免牵强! 文章的由来,文章的指导意义,我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因此审稿人称 “ 对这篇 CELL 文章的前因后果缺乏较具体的表述,对文章内容的介绍缺乏较逻辑的铺垫和创新,对文章研究结论的意义缺乏清晰的分析和认识。总体来说,本文表述不准、语句不通、理解有误。 ” 审稿人的上述说法纯属个人偏见和癔症! 1 ) 要闻聚焦的要求是“ 评介性、评述性、评论性 ”! 我的文章体现了这些宗旨。 因此审稿人称 “本文与 Park 等人发表的文章相似度太高,内容安排上,几乎完全照抄原文,且理解不够,逻辑表述不清。参考文献全部来自 Park 等人参考文献列表,最重要的插图中也是来自于该文章。虽然本文意图聚焦于 Park 等人的这篇文章,但建议作者可以以这篇文章为主,介绍 Park 等人研究结果之前的背景知识,总结 Park 等人文章的贡献和创新点,同时多加入一些新的东西和自己的观点。” 完全 偏离了要闻聚焦类文章的事实要求和宗旨! 2 ) 本文的中英文摘要等写作方面,都是可以修改完善的内容。 3 )“ 此篇文章的正文是从 Park 等人 Cell 文章的结果部分翻译而来,建议将此部分简练并总结成一节,前面加入一些背景介绍,后面加入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以及由此篇文章启发的前景展望。” 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如果那样的话,岂不就成了 综述和专论了!? 4 )“ 本文对原文结论的把握不准确。原文结论是白藜芦醇并非如之前报告的直接通过作用于 SIRT1 激活 PCG-1α 从而实现对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它对 SIRT1 的激活是间接的、是通过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产生大量的第二信使 cAMP 激活的 AMPK 信号通路介导的;本文介绍为 “ 白藜芦醇并不如以往认为的那样,是直接作用于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而是通过抑制调节能量代谢的磷酸二酯酶 ” ,对原文的结论理解不准确。” 审稿人的上述说法未免太武断! SIRT1 激活 PCG-1α ,是可以作为衰老相关蛋白来理解的! 5 )“ 作者对原文研究的评论很少。对其局限性介绍了两点。一是现有的研究结果目前局限于小鼠;二是要喝难以想象多量的红酒才能起作用,但这并不防碍用白藜芦醇作药,且完全偏离实验科学思路。作者应该在这里讨论的是白藜芦醇或节食是如何影响能量代谢或者其它生物学功能,其具体机制是什么;内容很多,包括,白藜芦醇引起的这一信号通路是否与节食引起的通路一致,其它能够激活 SIRT1 的药物是否是通过与白藜芦醇相似的作用机制实现的,它们作用的不同时间效应是如何实现的,这些信号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什么有些药物对 SIRT1 的激活是不依赖 AMPK 的,以及为什么有些细胞中白藜芦醇可以实现对 AMPK 的激活却不能上调 PCG-1α 等等。” 要闻聚焦的写作要求是““ 评介性、评述性、评论性 ”! 我的文章是融评价和写作于一体的!审稿人不尊重事实!! 写作上,略作了艺术的手法,没有任何违背科学思路的意思! 鉴于审稿人对陌生人的稿件,完全是持一种打击、偏见和歪曲的态度,请退还我的审稿费!不能无耻的拿别人的血汗钱!
2710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非侵入式治疗,光可借助超声波在生物组织深处聚焦
crossludo 2012-7-2 21:32
光可借助超声波在生物组织深处聚焦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做个如超声波般简单的检查就能诊断癌症,不开刀也能进行手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技术, 能有效地将光线聚焦在生物组织内 ,从而有望实现这些设想。 此前,光线只能聚焦约1毫米深,而研究团队现在能将聚焦深度提升至2.5毫米。随着未来光电硬件的改进,光线的聚焦深度有望在数年内提升至10厘米。科学家称,通过提升光的功率, 在组织深处可生成紧密的激光聚焦区域 ,有希望借此制成使皮肤免受伤害的激光手术刀。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2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 一般来说,生物组织都是不透明的,会分散光线,因此想要获得有关器官内部细胞或分子的图像,就需要将光束聚焦在组织之上。为实现这点,科研人员利用了 高频振动超声波 的两个属性:一是高频声波不会被组织所分散;第二,超声振动与光发生相互作用时,可以 轻微地改变光的频率,即产生所谓的声光效应 ,光的颜色也会产生微弱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将超声波聚焦于组织样本内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随后将光照射在样本上,使光发生散射。由于声光效应,所有穿过该区域的散射光都会略微改变颜色,因此科学家可挑出颜色发生变化的光并将其记录在全息干板上。只要移动超声波的聚焦区域,就能随之控制光的聚焦区域。 研究团队随后展示了新方法如何被用于荧光成像:他们将带有“CIT”荧光图案的凝胶块嵌入组织样本,并通过聚焦的光束扫描样本。聚焦的光会击中并激发荧光图样,从而使发光的“CIT”字母从组织内部放射出来。同样,他们还利用这一技术为被荧光染料所标记出的肿瘤拍摄了图像,就像例行的超声波过程一样, 这为非侵入式诊断奠定了基础。 另外,新技术还可与光动力学疗法结合以治疗癌症。在这个过程中,含有光敏、抗癌化合物的药物将被注入病患体内。癌细胞会优先吸收这些化合物,因此其可在得到光线照射时杀死癌细胞。由于光很容易发生散射,目前这种疗法仅被用于组织的表面,而新技术的进展能够支持医生触及组织内部更深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编辑圈点: 光成像和超声成像现在已广泛应用,却各有利弊。然而,通过利用两者结合产生的声光效应, 解决了光成像的深度和超声成像的精度等问题, 做到了扬长避短,有望成为一种低成本、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深层组织无损医学成像方法。尽管声光成像技术从理论到工程设计都趋于成熟,但却一直受制于无法找到稳定且穿透力强的激光源。因此,这项研究中光线聚焦深度的增加,确实是一种可喜且关键的进步,我们也对未来光电硬件的改进充满期待。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1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趣说空泡(1):结石治疗中的空化效应
热度 2 upflyzhang 2012-5-23 19:19
趣说空泡(1):结石治疗中的空化效应
结石治疗中的空化效应 张宇宁 英国华威大学 英文版 体外激波碎石法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结石治疗方法。该方法采用体外产生的聚焦激波将结石击碎为粉末。这种技术于1980年由德国的公司发明,并在1983年实现商业化,随后成为治疗结石的一项常规技术。激波碎石的机理包含很多物理效应,包括应力破坏,空化效应和疲劳等。本文主要就其中的空化效应做简要介绍。激波碎石法的缺点和其他相关技术也将在文中介绍。 很多的研究都证实了激波碎石中空化效应的存在。一般来讲,空化能够促进结石分解为更小的碎块。在激波的作用下,生物体中将产生微米尺度的空泡并被激波的压力波部分强力压缩。然后微空泡急剧膨胀并产生球形的激波。这些激波对周围的空泡和附近的结石将产生重要影响。最后,结石表面附近的空泡发生溃灭并产生高速的微射流作用在结石表面,促进其分解为小碎块。 从左到右:典型的碎石激波的波形;结石治疗前;结石治疗后。图片来自 Crum et al. (2008, Fig.1). 高速摄影拍摄到的空化云溃灭过程。图片来自Pishchalnikov (2003, Fig.3)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激波传送的频率过高,前面的激波产生的空泡来不及溶解掉。由于空化云具有显著的耗散效应,会将激波的能量耗散掉。因此在结石附近,激波的能量无法到达,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不同激波传送频率对结石粉碎的影响。图片来自Crum et al. (2008, Fig.2c). 激波碎石法有如下缺点: 激波碎石法有副作用,能够引起出血,高血压,血栓等,而且有可能对肾造成长久的损伤。 治疗期间,如果结石的位置靠近骨骼等,由于激波引起的轻微的共振,病人会感觉不适及疼痛。 自从第一个商业化的碎石机投入市场以来,该技术在30年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改进。 对于比较大的结石,通过激波碎石产生的碎片依然很大,无法自然排出体外。 激波碎石法对于治疗肾结石效果较好,对于其他结石(如胆结石)的治疗的效果不显著。 现在,激波碎石法在欧美等国家的应用正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有很多新技术,比如肾盂镜激光碎石术。该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将一根很细的柔性的微镜通过尿道,膀胱等插入到肾中。肾内部的影像可以实时的输出到显示屏上。锁定结石位置后,发射激光,用其产生的高能量迅速将结石粉碎,并可将碎片收集起来。该技术可用于直径高达20毫米的肾结石。 肾盂镜激光碎石术 Source 其他正在研发的碎石技术还包括采用聚焦的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碎石(详见我的 博文 )。该技术主要应用空化云在声场下强大的破坏力将结石粉碎成细小的粉末,然后让其自然排出体外。 主要参考文献 Crum et al. (2008). Cavitation and Therapeutic Ultrasound, Proceedings of WIMRC Cavitation Forum 2008, University of Warwick, UK, pp.10-14. Leighton, T.G. andCleveland, R.O. (2009).Lithotripsy,Proc. IMechE Part H: J. Engineering in Medicine,vol. 224,317-342. Matsumoto, Y. (2006).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acoustic cavitation, Proceedings of WIMRC Cavitation Forum 2006, University of Warwick, UK, Chap.3, pp.27-35. Pishchalnikov (2003).Cavitation Bubble Cluster Activity in the Breakage of KidneyStones by Lithotripter Shock Waves,J Endourol.September, 17(7): 435–446. 延伸阅读 《趣说空泡》系列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趣说空泡|957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学>>聚焦中国科研:大国家,大科学
Julia201111 2011-12-15 18:41
http://sciencecareers.sciencemag.org/career_magazine/previous_issues/articles/2011_12_09/science.opms.r1100112
1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观世界的突破
acthinker 2011-11-29 11:43
(想于2011年1月)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遵循公式:分辨率=0.61*光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 当前的光学显微镜都在可见光范围内,所以分辨率有个 “ 阿贝极限”。 18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发现,可见光由于其波动特性会发生衍射,因而光束不能无限聚焦。根据这个阿贝定律,可见光能聚焦的最小直径是光波波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纳米。 现在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光学显微镜,能够突破这一瓶颈。特别对生物学研究,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特异的识别样本内特定目标的分布和形态,并且可以同时观察多个目标。 尽管有X射线显微镜,但是由于技术上还不成熟,它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不过根据公式,理论上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可以更小的,当它达到现在分辨率的10倍,也即20nm的时候,生物学的研究将会极大的收益,微观世界的美妙,将尽收眼底。 在此之前,需要一些列技术: 1)波长的选择; 2)光学镜片材料的优化,比如100nm的,甚至20nm的光; 3)光源发生器的改进; 4)短波长激发光荧光剂的发明; 5)低波长光学探测器的发明; 6)信号和噪音的处理技术,在低波长情况下,有可能可见光适用的信噪分析不行了。 7)样本处理技术,低波长时,光波和生物样品的尺寸将越来越接近,这时如何处理样本,使得短波长光能够到达深层的观察目标也是个问题。
个人分类: 窗前偶思|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软件行业案例数据库(基于协同智能观的设计方案)
geneculture 2011-11-24 12:54
1. 服务对象 1.1 政府机构(聚焦于:共享——推广普及) 1.2 行业协会(聚焦于:标准——协调行动研究) 1.3 高等院校(聚焦于:创新——引领社会发展) 1.4 软件服务单位(聚焦于:方案——问题研究) 1.5 软件客户单位(聚焦于:选优——问题解决) 2. 输入 (聚焦于:形式化——以便于随时重用) 3. 输出 (聚焦于:对象化——有针对性地重用) 4. 研究方法 (聚焦于:面向服务的双语信息处理) 5. 组织形式 (聚焦于:股份制——权能分离)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2 个评论
李侠评拙著
liuli66 2011-11-18 12:2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do=blogid=509275 刘立好样的 刚刚收到刘立兄的大作《科技政策学研究》,利用课余时间,赶紧打开,仔细端详一番。这部三十万字的大作,从内容安排上可以看出刘立教授的精心设计,通过五论的线索,把科技政策学的框架支起来,可以看出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学术理想,这些内容都是刘立这几年潜心研究与思考的结果,其中有些专题也是刘立兄早年的研究成果,曾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社会上也有广泛的影响。一门学科的创立需要很多条件:时代发展的境况、研究人员的集群化、研究对象的聚焦、方法共识的达成,以及多年的学术积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立兄的努力对于中国科技政策学科的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相信这种努力对于中国科技政策质量的提高具有缓慢的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作用。 刘兄这本著作中,我特别感兴趣的章节是三、四两篇,即政策过程论与政策工具论。这也是目前我正在思考的地方。找个时间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们学习。时间仓促,来不及细看,先聊几句,再次感谢刘兄惠寄大作,也祝愿刘立兄在科技政策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开句玩笑,刘掌门,再有新作和活动通知弟兄们一声!哈哈 2011-11-18 课间涂鸦
2 次阅读|0 个评论
摄影技术革命:先拍照,后聚焦。
热度 17 SNPs 2011-10-27 06:05
在CNN上看到新闻介绍这家叫 Lytro 的公司和产品,一下子就被他们的神奇的技术吸引了: 这个设计精巧的数码相机可以先拍照,后聚焦!! 它的独特技术是对光的感应器不是采集光量,而是收集光场信息。 这样,我们平常摄影要考虑的聚焦,景深,光圈,快门速度等等技术参数和相关的相机硬件都“过时”了。 这是在网上的照片,鼠标点击蝴蝶,聚焦就在蝴蝶身上;点击远处的花,聚焦就到那里! 为什么对这个技术这么兴奋?因为这又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是一个Game Changer: 多少年来,拍照就是要调焦距,光圈,快门。百年前的拍照绝对是个职业,摄影师,照相馆,是人民唯一能留下身影的地方。后来有了傻瓜相机,自动冲印,然后又出现了数码相机,连冲印都不用了,让一般非专业的百姓都能拍照。有了Lytro的这个技术,更专业的技术也再次被更平民化了。 从这个产品中我再次看到了技术演变的规律:所谓 高科技,就是高学问的人给没学问的人开发出的产品 。而革命性的高科技,就是研发者能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痼疾之外找到新意。 一个广场感光器的引进,使得原来需要很多硬件去完成的事情变成用软件解决了。 科技的发展都是这个过程: 先把人的体力劳动革新成用机械来代替,然后机械的东西又渐渐被软件来代替。 体力劳动是个体的,近距离传播的,暂时的;到了机械化以后就变成了集体的,群聚的,高效的;而成了软件产品以后就又变成了个体化的,远距离的,光速传播的,永恒的了。 从医疗的角度讲,有远古的乡村游医,带徒传授医术;到大医院,大仪器,医学院成批培养医生;再后来会有个体化的技术,个体化的服务。 难得看到这样“显而易见”的技术革命,让人一看到马上恍然大悟。而大悟的同时,也不免联想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按理说,我们的iCubate技术平台也是类似的Game Changer, 可是为什么许多人并没有象我对lytro这个技术那样的震撼感呢? 我认为,我们的iCubate所完成的技术革新还仅仅是“把手工变成机械”这个初级阶段,还没有到“把机械硬件变成软件”的高级阶段。 把通常需要硬件完成的事情做到软件中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高境界”,或许,未来的技术就会把软件功能整合到人的肌体中去,完成一个大循环。比如,知识,不再是学来的,而是储存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中(可以更新升级),直接整合到大脑中可以随时提取使用。这个,现在Google, Siri这些技术已经在体外可以做了,进入体内只是时间上的事。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9594 次阅读|17 个评论
财政收入低是主因么?——聚焦公共服务缺和民生支出低的问题
热度 3 fdzjkyck 2011-10-15 14:27
刚才看到一则新闻,大意说中国财政收入目前还很低,仅为发达国家8%。低水平的财政收入水平是造成民生支出很低以及公共服务缺少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列举了2010年的一组数据,其中提到中国财政收入人均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百名以后。这不由让人再次感叹,这里的数据能解释问题的“原因”么?诚然,财政收入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支出水平有关系,但至少以下问题需要说清楚才有足够说服力。 1、财政收入支出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俺们欠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既然这么有限、短缺而宝贵,财政支出是不是该掰着指头花呢?可是国务院部委公开的支出清单依旧是雾里看花,别提那些还没有公布的衙门了。如果支出去向不明了,有没有存在浪费或者不公就不从知晓。理论上即便有关系,谁能知道事实上到底怎么样呢?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是不是财政支出?三公消费是不是公共财政的无底洞?拍脑袋的一掷千金支出与迫切的民生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岂能让人信服是因为财政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2、从增长速度看,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比较尚少一笔明白账。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但都是取自于全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可是大手笔的支出到底用到哪里了呢?是不是仅仅少数人享用、获益了呢?老百姓支出越来越多,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相对降低。从日常生活看,产品日益丰富,而生活却日加艰难;楼房道路越漂亮,人们的生活越捉襟见肘;衙门变得才大气粗了,而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越来越低下了。 3、即便真的对比,也不能选择性比较。发达国家的工薪和福利享受能比一下么?差距是一个数量级么?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是不是更加人性化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比较一下?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的差距,而是全面的落后,看今日中国,公共服务不仅少而且质量低下,遍地衙门府“不差钱”,最好的资源优先得到配置,投入和产出实在让人只有拍案称奇的份。 其他的疑问恐怕还有很多。希望有关领域的学者做一下研究,给大家说一说到怎么回事儿。另外, 顺便鄙视一下有关部门选择性回答公众关心的疑难问题,藏着掖着不是办法,面对问题真正下决心解决才是正道。 http://money.163.com/11/1015/04/7GCM9TE600253B0H.html?from=index
个人分类: 热点评述|35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0月11日
xupeiyang 2011-10-11 09:05
· Science点评哈尔滨研究人员最新成果 (10-11) · Cell等文章聚焦基因组测序癌症研究 (10-11) · 北大学者新技术文章获Nature子刊热力推荐 (10-11) · Cell子刊:iPSC的基因组稳定性良好 (10-11) · 《科学》:qPCR创新技术及操作指南 (10-11) ·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国内一流的研究型 (10-11) · 在环境介质和人体血液中发现十溴联苯醚的新 (10-11) · 绿茶成分可抑制小鼠体重增加 (10-11) · Nature: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谢与卵细胞研究学科 (10-11) · 鼻腔细胞提取胰岛素或可治糖尿病 (10-11) · 兰州化物所用新方法制备抗癌抑菌活性倍半萜 (10-11) · 加拿大研究人员称人类仍在进化 (10-11) · 中国农业大学“宠物抗过敏性皮炎疫苗”专利 (10-11)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边景色最宜秋
热度 37 tashaxing 2011-10-4 07:20
湖边景色最宜秋
儿时起就常听到"湖边景色最宜秋"的诗句,故而对湖有着无限的向往,尤其迷恋湖边的秋色。去岁十一长假终于圆了“八百里洞庭一览”之梦,那浩淼湖水及与其相连的家国情怀,在心中足足回荡了好长一阵。 这个长假有好几个约定,无法自由地追逐远处的湖边秋色,便将镜头聚焦到身边的西子湖。前些时候,绥阳兄从秦岭捎来一阵清风,荡起了一曲曲酒泉子,至今余兴未了。当时,满圆丹桂含苞待放,只有清香暗逸。说来也巧,绥阳兄刚走,便忽如一夜,丹桂满开,这也许给绥阳兄留下了再访杭州的最佳理由。 几番冷雨之后,信步湖边,凉风吹动着满湖秋色,如潮游客日复一日地演绎着“钱塘自古繁华”。我还是避开人潮,去寻找那宁静的一泓秋水、锦瑟荷塘、与满垅桂雨,兴许能找到不一样的湖边秋色......
个人分类: 海阔天空|7627 次阅读|95 个评论
今日数据说话
xupeiyang 2011-9-20 12:21
第三军医大学唐古拉山高原医学研究基地,9月18日在 海拔4980米 的唐古拉兵站正式挂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的医学研究基地。 世界银行发表《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性别平等与发展》指出,高儿童死亡率和重男轻女的观念 每年在全世界造成大约400万女童死亡。 牙齿矫正被曝乱收费 万元正畸费材料成本500元 3000人村庄有100多人因抢劫入狱 贫穷引发犯罪 上海公示火灾善款支出:中秋国庆慰问费413万 广州十一五期间年均土地出让收入约230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 目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宣布了一项将在 未来10年内大幅削减3万亿 美元 联邦财政赤字的计划。 除在医保等项目上节约的资金以及美军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将节省的1.1万亿美元外,其余1.5万亿美元来自对富裕美国人和大公司的增税以及取消部分税收减免优惠措施 。 19名80后网络攻击敛财7000万 主犯个个千万富翁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媒体聚焦学术界的偏差
jlpemail 2008-4-14 08:51
部分媒体对于学术界的关注,正面少于反面。 他们的论调大概是:你们学术界花费了经费、人力,出了论文是正常的,出了书籍也是正常的;这些就不需要关注了,而一旦出现了论文造假、抄袭,教授争论或者有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看到这些,有的记者就比较兴奋。他们乐于看到那些阴暗面,那些东西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乐于传播的。 农民在田间里走动,看见杂草拔掉了,不是新闻,没有人报道。高校、科研单位发现造假论文,处理了,也属于正常现象。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的,可是一旦有人报料,就成了可以大肆炒作的、轰动一时的事件了。这样做的结果,不见得利于学术界的正常建设,因为事件的炒作后果往往导致的不是最初揭发者的初衷。结果是变了味的。 这样的炒作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可能起到了示范作用。这类似于一些曾经热播随后被禁播的所谓破案电视连续剧。他们展示的是犯罪的详细过程,对于罪犯的描写栩栩如生;对于正面形象的刻画反而苍白。 以前段时间热炒的南北教授的争论为例,有些媒体关注的焦点恐怕不是学科建设,而是两个教授吵起来了,还动了粗口。 再以屡见报端的教授、博士、硕士自杀事件为例,(准)高级知识分子的自杀率没有报道显示的那样高,但是这些事件的暴光率高的相当不正常。这样的报道起到的作用之一就是恶性循环,加剧了那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状态。(准)高级知识分子们的生存压力的确有,但采取极端手段解脱的比重毕竟很小。 部分媒体热衷于传播学术界的负面消息、新闻,反映了他们在潜意识中对于学术界的怀疑或者不能正视。另外,有些学术思想的确不容易懂,很难传播,记者们一写报道就出偏差,就被动。 故此,他们的报道聚焦点难免偏颇。极力渲染学术界的负面新闻,并不一定意味着媒体的公正度高。这些报道其实反映了部分媒体以及读者的不良期待瞧,他们又出问题了;虽然我不属于那个圈子,可还是发现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并不像以前显示的那样高明。
个人分类: 编作交流场|387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