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维生素D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合理健康地“食素”
热度 24 何裕民 2015-5-13 16:13
纯粹的素食并不是最完善的膳食方案。由于素食者可能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及优质蛋白等营养素摄入量的缺乏与不足,同样会影响健康。 因此,为了达到营养平衡、体格健壮的目的,素食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平衡膳食:所谓膳食平衡,就是要保证所食用的食物之间、各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众所周知,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平时的饮食中,就要注意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要考虑膳食品种的多样化(就是我们说的“杂”),通过不同食物的组合、互补,可提高膳食的整体营养价值。 例如谷类缺乏赖氨酸,而豆类缺乏蛋氨酸,谷类和豆类混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因此,素食者千万要避免吃单一的食物,要经常变换花样。 2.从营养需求上看,乳蛋素食者和乳素食者要比净素食者合理些。 净素食者,应多食大豆制品,因大豆是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质质量最佳的食物。 3.动物性食物是获取铁和锌的良好来源,素食者需要的蛋白质、铁和锌等,可以主要从豆类、坚果、种子和大豆制品中获得。 素食者需要的钙,可通过多摄入海带、紫菜、芝麻酱和绿叶蔬菜等来摄取。 鱼类中含有大量的n-3不饱和脂肪酸,在核桃、亚麻仁中也能找到。还可以通过多摄入豆类和坚果类获得脂类物质。 4.合理烹调,科学选择。人体缺乏脂肪会造成能量不足及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但过多的油脂,即使是植物油,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食素者每天应摄入适量的植物油,每天大约25~30克。 素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膳食也更为多样化,而且更容易获取。人们完全有能力把纯天然的素食做出更多花样,做得更健康,更有趣,更美味,也更方便,从而更受欢迎。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220 次阅读|25 个评论
有时,素食亦无妨
热度 23 何裕民 2015-4-3 15:20
素食或许更加健康 有时,我们对高危癌症患者,或者部分与饮食关系特别密切的癌症(如肠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膀胱癌、胃癌等)患者,常常主张素食亦无妨;甚至会更好些。 可能很多人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素食会不会带来营养缺乏的问题?确实,素食或许更加健康,但前提是要吃得正确合理。 素食因地、因人而异,大致可分为全部食用植物制品的净素食、植物性食物与乳制品同食的乳素食、植物性食物与适量奶、蛋同食的乳蛋素食三种类型。 如何合理健康地“食素” 纯粹的素食并不是最完善的膳食方案。由于素食者可能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及优质蛋白等营养素摄入量的缺乏与不足,同样会影响健康。 因此,为了达到营养平衡、体格健壮的目的,素食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平衡膳食:所谓膳食平衡,就是要保证所食用的食物之间、各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众所周知,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在平时的饮食中,就要注意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要考虑膳食品种的多样化(就是我们说的“杂”),通过不同食物的组合、互补,可提高膳食的整体营养价值。 例如谷类缺乏赖氨酸,而豆类缺乏蛋氨酸,谷类和豆类混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因此,素食者千万要避免吃单一的食物,要经常变换花样。 2.从营养需求上看,乳蛋素食者和乳素食者要比净素食者合理些。 净素食者,应多食大豆制品,因大豆是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质质量最佳的食物。 3.动物性食物是获取铁和锌的良好来源,素食者需要的蛋白质、铁和锌等,可以主要从豆类、坚果、种子和大豆制品中获得。 素食者需要的钙,可通过多摄入海带、紫菜、芝麻酱和绿叶蔬菜等来摄取。 鱼类中含有大量的n-3不饱和脂肪酸,在核桃、亚麻仁中也能找到。还可以通过多摄入豆类和坚果类获得脂类物质。 4.合理烹调,科学选择。人体缺乏脂肪会造成能量不足及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但过多的油脂,即使是植物油,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食素者每天应摄入适量的植物油,每天大约25~30克。 素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膳食也更为多样化,而且更容易获取。人们完全有能力把纯天然的素食做出更多花样,做得更健康,更有趣,更美味,也更方便,从而更受欢迎。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372 次阅读|23 个评论
新药发现史话(三十二)维生素 D 的发现
热度 3 自我源于思考 2013-8-5 15:50
新药发现史话(三十二)维生素 D 的发现(Brief History of Drug Discovery 32) 本文不允许转载! 一、佝偻病的发现与光疗法 公元1世纪,古罗马医生们(如Soranus)就已经注意到了佝偻病的存在,但直到 17世纪中叶,因为英国出现佝偻病的区域性流行,医学工作者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这种骨骼疾病。Daniel Whistler(在1645年)与Francis Glisson(在1650年)分别对这一疾病症状作了描述。而 1824年,D. Scheutte 开始为佝偻病患者开出鱼肝油这一处方。 1903年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 Niels Finsen 在 18世纪晚期 使用阳光治疗狼疮,还开发出了人工光射线作为治疗手段,结果引起科学界对阳光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19世纪末,一些医学专家就提出一种观点,认为高纬度地区的许多疾病包括佝偻病,是因为阳光照射不足引起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鱼肝油是一种很好的预防佝偻病的健康食品。另外也有试验表明,照射阳光与食用鱼肝油可以起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Alfred Fabian Hess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光同等于维生素。 1919年,Huldschinsky提出,如果阳光可以治疗佝偻病,那么人工的光线在理论上也能治疗这一疾病,他使用石英-汞灯发出的紫外线治疗佝偻病儿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21年,Hess and Unger通过对佝偻病的流行病学观察,发现这一疾病与季节性的阳光变化有关系。 二、佝偻病动物模型与维生素D的发现 1919至1920年间, 英国医生Edward Mellanby 在室内 用低脂奶和面包喂养小狗 ,由于接触不到光照,狗身上出现了佝偻病症状。 就算给小狗吃含维生素B、C的食品,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 但 他 发现 患病的 狗被喂鱼肝油(cod liver oil,鲟鱼或海鱼肝油)后, 就会痊愈,并且鱼肝油还能预防 佝偻病。于是他认为,维生素A或者是一种相关的物质 (存在于鱼肝油中) 可以防止佝偻病的发生。 由于 Elmer McCollum在维生素A研究上的成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1917年邀请他加入,主持新成立的化学保健系。有人戏称那时的他又矮又瘦,看起来非常不健康,因而不被面试官们看好。 第二年,霍普金斯大学的儿科学教授 John Holland向他咨询是否有佝偻病的动物模型。McCollum向他展示了几个患病的大鼠,并与他探讨佝偻病的机制。两人通过交流,很快开始协作这方面的研究 。而两位骨科研究者 Edward Park 和 Dr Paul Shipley 也很快加入团队。在开始的几个 钙和磷不平衡的膳食实验中, McCollum 发现缺乏一定的动物脂肪就会得佝偻病。 他和团队成员谨慎地认为佝偻病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A或缺钙引起的。 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了 Mellaby等人的研究结果,于是开始重复鱼肝油对于佝偻病的作用。 在 1922年, McCollum做了另一组膳食试验。他 首先把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破坏掉,然后喂食佝偻病的狗,结果仍然可以治愈。这意味着其中含有另外一种脂溶性物质,这是一种不同于维生素A的物质,他把这一物质命名为维生素D,因为这是第四个被命名的维生素。 三、早期工业应用:食品的紫外照射 192 3年左右 , 伦敦的 Hume和Smith团队,及 纽约的 Alfred Fabian Hess 和Weinstock团队分别发现了被紫外线照射的食物可以治愈佝偻病。 并且,由于饲养员不按方案操作,Hume和Smith发现 大鼠照射紫外线与食用照射紫外线的食物 对于佝偻病的治疗 具有同样的效果。 同 期,Goldblatt和Soames团队发现照射紫外线的大鼠肝脏,可以治愈患佝偻病的大鼠。 1923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生物化学家Harry Steenbock发现,对食品或其它有机材料照射紫外线,会增加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在对鼠、狗类动物的食品照射紫外线后,这类食品可以治疗动物的佝偻病。于是Steenbock自己花了300美元把自己的发现申请了专利。紫外照射技术在食品行业,尤其是奶制品行业流行起来,到了1945年,美国的佝偻病几乎 全部 被消灭了。 四、维生素 D的结构确证 一些科学家 认为是皮肤中的胆固醇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而转变成了体内的活性成分 , 因为活性成份被鉴定为胆固醇 。 但未被紫外线照射的胆固醇却没有效果,而照射后的胆固醇结构也没有发生改变。 曾在洛克菲勒大学工作过的 Alfred Fabian Hess 还认为阳光可以起到维生素的作用,他于1926年 邀请德国的胆固醇专家Adolf Windaus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后者 是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位专业研究甾醇类物质的专家 。 在伦敦的O. Rosenheim也加入了这一团队。 他们认为,以前人们通过以前的皂化、重结晶等方法所得到的“纯化胆固醇”其实并是纯,而是含有一定的“杂质”,正是这种杂质,在被紫外线照射后,转化成了治疗佝偻病的有效成份,即这种杂质是维生素D的前体。Rosenheim等人推测,这种杂质的含量可以只有2000分之一左右。 经过讨论,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把胆固醇二溴化、重结晶,然后再通过处理转化为胆固醇。这个时候, 其中已经不再含有原来的“杂质”了, 即便通过紫外线照射,也不能产生治疗效果。这就证明了他们的推论。 Heilbron等人发现,普通的纯化胆固醇的紫外吸收峰有三个(269, 280, 293 nm)。这一发现给Windaus以很大启发。他一方面通过真空干燥、炭吸附等方法得到了胆固醇中的“杂质”,另一方面,他与同事筛选了几十种激素,通过紫外吸收、颜色反应、易氧化特性等三个方面的对比,他们认为这种杂质可能就是麦角固醇,而麦角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确实表现出了治疗佝偻病的作用。Rosenheim等与Windaus等人经过交流,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1927年,他们发表了这一发现,认为这一杂质是麦角固醇。1928年 Adolf Windaus 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而他认为没有 Alfred Fabian Hess ,自己不可能获奖,所以他 把自己的资金分给了 Hess 一部分。 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物质很快于1931年被伦敦及丹麦等地的团队分离纯化,并命名为钙化醇。研究显示,0.01μg/d 剂量的钙化醇就可以短期内治愈佝偻病大鼠。 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的 Adolf Windaus 再接再厉,带领 55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团队来 研究维生素D的结构 的研究。 1935年, Adolf Windaus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了7-脱氢胆固醇。1936年,钙化醇的结构被 这一团队 研究得到,它是麦角固醇的同分异构体,有一个羟基,三个共轭键。 钙化醇被发现了,但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因为钙化醇可以通过麦角固醇照射阳光转化,那么没有阳光时,人体又如何摄取这一物质? 1937年,他和同事在多种动物和人体的皮肤内,以及一些食品中分离鉴定7-脱氢胆固醇,而它的紫外照射后的产物也具有治疗佝偻病的疗效,于是他分别把钙化醇和后7-脱氢胆固醇的紫外照射物称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图1: 麦角固醇( A ), 维生素 D-2 ( B ), 7-脱氢胆固醇 ( C ), 和维生素 D-3 ( D )的结构. 五、维生素 D的代谢及生理活性 1955年,Velluz等人完整地阐述了麦角固醇如何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为钙化醇。 1971至1972年左右,Michael F. Holick的团队发现了维生素D活性结构的代谢机制。在肝脏,维生素D被发现转化成为骨化二醇(calcidiol),部分骨化二醇又被肾脏转化为骨化三醇,这才是维生素D的活性结构。骨化三醇作为一种激素在血液中循环,发挥调节体内钙、磷平衡的作用,从而促进骨骼正常生长。 在工业上,维生素D3通过用紫外线照射7-脱氢胆固醇来生产。后来是一种天然物质,在羊毛脂。维生素D2(钙化醇)通过同样的方式,从酵母或蘑菇中的麦角固醇来生产。 附: 维生素在医学和药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与维生素相关的研究获得了 20 多次诺贝尔奖,充分说明了维生素研究在科学界的地位。本《新药发现》系列目前仅纳入以上几种维生素,对于其它如维生素K、E等的发现不再讨论。 下节《新药发现》将继续药物的发现。
个人分类: 医药|1335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JAMA:应用维生素D不能改善膝关节OA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randomwallklxw 2013-1-31 18:51
来源: 丁香园 应用维生素D2年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主要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 膝骨关节炎(OA)是一种软骨及周围骨的相关疾病,已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而无有效的医疗手段。有些研究提出,维生素D可使骨关节炎患者免受关节破坏进展。为研究维生素D补充剂是否可以减轻膝OA的症状和关节破坏进展,来自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的Timothy McAlindon硕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1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结果显示,应用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减轻膝关节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或减少软骨丢失。 这项为期2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146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中位年龄62.4岁 ,其中女性57例 ,白种人115例 )。患者于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间在波士顿塔夫茨医学中心纳入研究。受试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口服维生素D3 2000 IU/天,逐步增加剂量至血清维生素D水平超过36ng/ml。主要结果为膝关节疼痛的严重程度(WOMAC疼痛评分表,0-20分:0分,无疼痛;20分,不能忍受的疼痛)及核磁共振评价软骨体积减少。次要结果包括生理功能、膝关节功能(WOMAC功能评分表,0-68分:0分,活动无困难;68,无法活动)、软骨变薄、骨髓病变及放射学关节间隙。 85%的参与者完成了整个研究。治疗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增加至均值16.1ng/ml(95%可信区间,13.7-18.6),而对照组均值为2.1ng/ml(95%可信区间,0.5-3.7)(P0.01)。基线膝关节疼痛治疗组(均值6.9;95%可信区间,6.0-7.7)稍高于对照组(均值5.8;95%可信区间,5.0-6.6)(P=0.08)。基线膝关节功能治疗组(均值22.7;95可信区间,19.8-25.6)稍高于对照组(均值18.5;95%可信区间,15.8-21.2)(P=0.04)。两组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均有好转,治疗组均值下降-2.31(95%可信区间,-3.24- -1.38);对照组均值下降-1.46(95%可信区间,-2.33- -0.60),在任意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两组软骨体积减少的百分比在同一水平(治疗组均值−4.30;95% 可信区间, −5.48- −3.12 。对照组均值−4.25;95%可信区间;−6.12 - −2.39)(P=0.96)。任一次要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维生素D补充剂2年并保持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36ng/ml,并不能减少膝关节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或软骨丢失。
2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喝牛奶可以让人更聪明吗?
热度 26 yywindwill 2013-1-25 10:55
喝牛奶可以让人更聪明吗? 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已经落下帷幕,人们对科学地探索却不会停止。最近,一项发表在《实用神经学》(Practical Neurology)上的论文指出,人均牛奶饮用量越多的国家,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也更多 。喝牛奶会让人更聪明? 喝牛奶与诺贝尔奖有关联? 前段时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一个研究报告指出,一个国家的巧克力消费量和获诺贝尔奖数量有关联,巧克力的人均消费量越多,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也越多,可能是巧克力中的类黄酮(flavonoids)有助脑力健康,让人更加聪明 。 由于巧克力经常和牛奶混合在一起,还有很多“牛奶巧克力”这样的食品,所以,就会让人产生联想:牛奶的饮用量是否与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存在关系呢?英国的研究人员搜集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7年数据,他们比较了22个国家的人均牛奶饮用量,加上“巧克力理论”作者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牛奶和诺贝尔奖数量很大相关性 。 牛奶消费量与获得诺贝尔奖数量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还指出,在诺贝尔奖的国家中,平均每千万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瑞典最多,瑞典也是人均牛奶饮用量最高的国家,人均一年要喝掉340公斤牛奶;而在统计的另一端,中国大陆最少,同时,中国的人均牛奶饮用量也是最低,一年仅25公斤。从数据分析来看,牛奶引用量的确与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有相关性。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论文作者指出,可能是因为牛奶富含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大脑认知力,促进大脑健康。牛奶真的可以让人更聪明吗? 牛奶促进大脑认知?证据不足 近年来,牛奶一直被人们视为健康的食物而受人们追捧。牛奶的营养价值的确很高,牛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它还有高含量的钙,同时含有利于钙吸收的维生素D。那么,喝牛奶究竟是否有利于大脑健康呢? 科学家们也做了一些研究。2010年,一项研究对8个关于牛奶饮用量与大脑认知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现,有2个横向研究和一个前瞻性调查的结果显示,乳制品对大脑的认知力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有4个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牛奶与大脑认知力没有关系,甚至全脂乳制品的消费还可能会导致人年老后认知能力下降,主要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从分析来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牛奶有促进大脑认知的作用。 2012年,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乳品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认为牛奶或者奶制品摄入量较高与大脑认知能力存在正相关性。这个研究对900多名23岁至9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8项关于大脑功能的测试,并记录他们的牛奶消费习惯,结果发现,牛奶或奶制品摄入量较高的成年人,在记忆及其他大脑功能测试中得分较高,他们在测试中“不及格”的比例仅为不饮或少饮牛奶者的五分之一;不管在哪个年龄段,每天至少喝一杯牛奶的人在测试中的得分均较高,排除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可能影响大脑健康的因素后,多喝牛奶与大脑更健康之间仍存在关联 。 不过,这个研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该研究并没有区分究竟是哪一种乳制品,尤其是没有考虑乳制品的脂肪含量的影响,有些乳制品的饱和脂肪含量很高,比如干酪,大量研究发现,饱和脂肪不利于大脑健康。 另外,还要明确,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性。研究人员也发现,那些经常喝牛奶的人,他们其他的生活习惯也更好,平时蔬菜、水果吃的也多,而且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少很多;而那些很少喝牛奶的人,他们其他的生活习惯也更加不健康,他们抽烟、喝酒的次数也更多,可能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影响。 可见,目前的研究证据并不能证明喝牛奶可以改善大脑认知、让人更聪明。 维生素D 有益大脑?牛奶不是主要途径 喝牛奶与诺贝尔奖获得有相关性的论文推测可能是因为牛奶中富含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有益于大脑认知健康的。 事实上,目前的研究证据也不足以证明维生素D有改善大脑认知的作用 ,而且牛奶中的维生素D含量并不算高。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能溶解到脂肪中。食物中维生素D的来源并不丰富,只有鱼肝油、动物内脏、各种富含油脂的鱼类等。牛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一般在5-30个国际单位之间,这个含量并不高 。如果牛奶经过脱脂了,比如脱脂牛奶,它就是几乎不含维生素D的。 另外,维生素D是所有维生素中最独特的一种,它是人体可以自然合成维生素D的,人们在接受阳光照射时皮肤可以自身合成维生素D。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换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实际上,人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不到10%来源于食物,大部分都源于阳光照射。这种方法最为安全和方便,而且数量大于食物中的摄取数量。在夏天的晴朗天气下,穿着短袖衣服,每天晒太阳15-20min即可获得满足身体需要的维生素D,通常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阳光照射,人体就不需要从食物中社区维生素D。 在我国,成人维生素D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10微克,相当于200-400国际单位,在保证一定户外活动的条件下并不难达到。所以,要补充维生素D,记得多去室外活动多晒晒太阳。 适量喝牛奶有益健康 牛奶的确是一种健康的食物,但目前的研究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喝牛奶可以让人更聪明,如果想补充维生素D,喝牛奶也不是最主要的途径。每天喝牛奶也是各国膳食指南提倡的健康习惯,比如,2010版《美国人饮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3杯低脂或脱脂牛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荐我们每天要吃300-500克乳制品。我国乳制品消费量普遍比较低,远远没有达到推荐量 。如果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适量吃一些乳制品,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至于变聪明,那就不要过于奢望。 参考资料: 食品伙伴网.新研究:诺贝尔奖数量与喝牛奶量正相关. http://www.foodmate.net/news/keji/2013/01/222292.html Messerli F. Chocolate consump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bel Laureates. N Eng J Med 2012;367:1562–4. Milk, chocolate and Nobel prizes. Pract Neurol 2013;13:63 doi:10.1136/practneurol-2012-000471 Crichton, G. E., Bryan, J., Murphy, K. J., Buckley, J. (2010a). Review of dairy consumption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dults: findings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 30, 352-361. Crichton GE, Elias MF, Dore GA, Robbins MA. Relation between dairy food intak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The Maine-Syracuse Longitudinal Study.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2012, 22:15-23. Annweiler C, Allali G, Allain P, et al. Vitamin D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Eur J Neurol 2009; 16:1083–9. E Leerbeck, H Søndergaard . The total content of vitamin D in human milk and cow's milk.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980. 范志红.食物营养与配餐. 范荣静,王宝英.中国城市乳制品消费状况:对北京、上海及广州的调查.古今农业 , 2011, (4): 110-116.
个人分类: 营养与健康|18901 次阅读|35 个评论
维生素D 能否预防感冒?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2-31 15:28
维生素 D 能否预防感冒? 十月 03, 2012 | Interviewee : Carlos A. Camargo Jr, MD | 2:58 Download video transcript 背景 有多项观察性研究报告称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25-OHD) 水平与上呼吸道感染 (URTI) 发病率呈负相关。但是,维生素 D 补充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尚无定论。 目的 确定补充维生素 D 对健康成人 URTI 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设计、地点和受试者 2010 年 2 月到 2011 年 11 月在新西兰基督城的 322 名健康成人中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干预 受试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起始剂量 20 万 IU 的维生素 D3,1 个月后再服用 20 万 IU,之后改为每月 10 万 IU (n=161)。对照组服用剂量完全相同的安慰剂 (n=161),共持续 18 个月。 主要观察指标 主要终点为 URTI 的发病次数。次要终点为 URTI 发病的持续时间、URTI 发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由于 URTI 发病所致的误工天数。 结果 受试者基线 25-OHD 平均水平为 29 (SD, 9) 毫微克/毫升。补充维生素 D 提高了受试者的血清 25-OHD 水平,并使其在整个研究期间维持在高于 48 毫微克/毫升的水平。维生素 D 组共发生 593 例 URTI,对照组为 611 例。每位受试者发生的 URTI 例数(维生素 D 组平均为每人 3.7 例、对照组为每人 3.8 例,风险比 0.97,95% CI 0.85-1.11)、因 URTI 导致的误工天数(两组都是平均 0.76 天,风险比 1.03,95% CI 0.81-1.30)、每次发病症状持续时间(两组都是平均 12 天,风险比 0.96,95% CI 0.73-1.25)以及 URTI 发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按季节和按基线 25-OHD 水平再次进行分析时,上述研究结果仍然不变。 结论 本次研究中,健康成人每月补充 10 万 IU 维生素 D 并未降低 URTI 的发病次数或严重程度。 试验登记 anzctr.org.au 标识号:ACTRN12609000486224 !--Access full-text/a article at The JAMA Network--Access full-text article at The JAMA Network Article reference Murdoch DR, Slow S, Chambers ST,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healthy adults. JAMA. 2012;308(13):1333-1339. Back To Overview 2012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Publisher of The JAMA Network content
个人分类: 呼吸病学|35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儿童健康的理想选择——每天2杯牛奶
zhpd55 2012-12-18 17:20
[转载]儿童健康的理想选择——每天2杯牛奶
据 ScienceNewsline 2012 年 12 月 17 日 报道, 加拿大多伦多 大学圣·迈克尔医院( St. Michael’s Hospital, University of Toronto )李嘉诚知识研究所应用健康研究中心( The Applied Health Research Centre of the Li Ka Shing Knowledge Institute )、圣·迈克尔医院小儿科、多伦多大学药剂学系、多伦多大学儿科系小儿科医学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合作,对于父母经常问医生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我应该给我的孩子每天喝多少牛奶为宜?”经过研究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即每天喝两杯牛奶为宜。 开展此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圣·迈克尔医院儿科医生乔纳森·马奎尔( Jonathon L. Maguire )博士说:“我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专业机构推荐的牛奶摄入量并不清楚,医生和家长都在寻求答案。”马奎尔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着眼于牛奶摄入量对儿童体内储存铁(血清铁蛋白 , serum ferritin )和维生素 D ( 25- 羟基维他命 D, 25-hydroxyvitamin D )的影响,这种 2 成分也是牛奶中最重要的 2 种营养成分,对超过 1300 名年龄在 2 至 5 岁的儿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 2012 年 12 月 17 日 已经在《儿科》( Pediatrics )杂志网站公布。研究者发现,儿童喝牛奶更多虽然维生素 D 的储存较高,但铁的储存则较低。马奎尔博士说:“我们看到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每天喝两杯奶牛足以维持适当的维生素 D 水平,同时也保持铁存储量适中。如果摄入过多的奶牛,则会导致铁储存进一步减少,并没有从维生素 D 获得更大的受益。” 研究人员在 2008 年和 2010 年之间的常规医生预约中招募了一些健康的孩子,要求家长填写广泛的问卷调查,有关他们自己的孩子喝牛奶的习惯和其他可能会影响铁和维生素 D 储存的一些因素,然后采集每一名小孩的血样用于确定其体内铁和维生素 D 储存量。圣·迈克尔医院的儿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个独特的合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皮肤色素沉着较深的儿童可能没有足够的维生素 D 储存。马奎尔博士建议,不是消耗更多的牛奶,以增加维生素 D 的水平,而是在冬季补充维生素 D 可能是增加孩子体内维生素 D 储存的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同时保持铁的储存量适中。维生素 D 缺乏的儿童与骨骼健康问题有关,而铁缺乏的儿童与贫血有关联,可能导致认知发展延迟。为了能回答家长的问题,健康的奶牛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这些因为维生素 D 和铁储存量不足而导致的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加拿大儿科协会建议,儿童喝牛奶不必在一岁前就开始,喝牛奶以每天 2 杯为宜。 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w’s Milk and Stores of Vitamin D and Iron in Early Childhood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2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JACC: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相关
Lande 2012-10-23 19:40
既往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体内 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 相关。而黑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通常较白人低, 但,是不是维生素D的缺乏就足以解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黑人其高血压较高这一现象呢? 研究者试图通过研究验证这一假说。 研究者在AHS-2研究中(安息日健康研究-2)中随机抽取了无糖尿病的284名非西班牙裔白人和284 名黑人做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 30至95岁 之间。安息日健康研究是一项研究对象为 不吸烟、几乎不饮酒、严格素食或基本素食的人群的队列研究 。收集每位参与者的饮食情况、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既往史。测量每位参与者的体重、身高、腰围、体脂比例、血压和血维生素D水平、血糖水平。基线分析显示白人相比,黑人中维生素D 缺乏症(14.7% vs 54.9%; p 0.0001) 和高血压(39.4% vs 53.1%; p = 0.001) 显著地更为普遍。使用 多重回归分析 ,对血压和维生素D水平之间独立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在白人亚群中,经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使用的降压药物等因素后, 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收缩压之间呈反相关(p = 0.024)。 但在在 黑人亚群中无此关联(p=0.464) 。在使用腰围或体脂比例替代体重指数进行纠正后,分析结果相似。 通过统计与分析,研究者在这个相当健康的人群中,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维生素D差异无法解释两个人种之间血压水平的差异 。 (那黑人中高血压的因素到底是哪些呢???等待……)
个人分类: 科学笔记|1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生素D与老年骨骼肌健康
sportmuscle 2012-4-6 07:56
维生素D与老年骨骼肌健康 维 生素 D 又称为阳光维生素,在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是 1,25-(OH)2-D3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钙磷的平衡,调节骨代谢和促进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等功能。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 D 除了参与骨钙的代谢之外,还参与骨骼肌代谢,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与老年人肌肉萎缩有关。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个体维生素 D 受体减少,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年龄并没有影响快肌纤维维生素 D 受体的表达,而抗阻力量运动有助于增加老年快肌纤维维生素 D 受体的表达。 在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今天,如何提高生存的质量尤其重要。事实上,在寿命延长、有更多时间经历更多乐趣的同时,人们还不得不应付伴随着时间流逝,衰老所带来的各种难题。例如,对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和肌肉丢失等,上了年纪的人常是在与那些曾经是很简单的日常活动的斗争中度过每一天。 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维生素 D (即 “ 阳光 ” 维生素)可能有助于保持肌肉功能,强身健体。在一项有关维生素 D 和机体功能的研究实验,研究对象是生活在孟菲斯,田纳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较健康的老年人。 该项研究是健康 ABC 研究(健康,衰老与机体组成)的一部分,最初目的是评估机体组成,长期健康状况和老年人的运动能力。研究者对 2788 名老年人(平均 年龄: 75 岁)进行了为期 4 年的研究。在研究开始时,研究者通过分析血液中的 25- 羟基维生素 D 评估维生素 D 的水平,分别检测基础维生素 D,2 年和 4 年后的维生素 D 状况,然后分析血液中的 25 羟基维他命 D 水平是否与参与研究者的身体状况相关。 结 果发现,体内 25- 羟基维他命 D 水平最高的受试者身体机能较好。虽然受试者的身体机能在研究过程中有所下降,但仍能观察到在研究开始时维生素 D 水平就 处于最高水平的老人的身体机能明显好于比维生素 D 最低水平的人。体内高水平 25- 羟基维他命 D 的老年人身体机能更好可算是个好消息。但仅从该类型的研究尚不能判断增加维生素 D 摄入量实质上是否能强健肌肉和身体机能。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充足的阳光下我们的身体能够制造维生素 D 这一事实。因此,也有可能身体机能更好的受试者有较高的维生素 D 水平仅仅是因为他们更经常外出。 另外有研究表明:缺维生素 D 肌肉容易受伤。据《每日印度》报道,运动医学骨科学会在圣迭戈召开的会议上披露,缺乏维生素 D 可能是运动员,特别是足球运动员易出现肌肉受伤的重要原因。 2010 年,研究小组在给 89 名平均年龄为 25 岁的足球运动员进行体检时,增加了维生素 D 的测试,并跟踪他们的肌肉受伤情况。结果发现, 27 位明显缺乏维生素 D 的运动员中,有 16 人出现了肌肉损伤。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D ,也许是运动者,尤其是运动员避免肌肉损伤的最简单办法。 还有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 D 可使肌肉脂肪含量增加: 加拿大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 D 水平偏低的女性,其肌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人们应该定期检测体内的维生素 D 含量,一旦发现其水平较低,要及时补充,每天大约摄入 1000 国际单位即可。专家表示,人体获取维生素 D 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晒太阳,另一种是从饮食中摄取,所以人们除了可以多晒晒太阳或从事户外活动,还可以多吃牛奶等奶制品,以及谷物、鱼类等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 总之,在享有更长的寿命的同时,摄取更多的维生素 D 的食品(如强化牛奶和鱼油) 或将有助于保持青春和活力。但究竟应增加多少维生素 D 的摄取。而当前饮食建议主要建立在维生素 D 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上的。维持肌肉力量和身体机能,以及保持其他健康状况可能需要更高水平的维生素 D 。 早在 1513 年,著名的西班牙探险家庞塞德莱昂到达佛罗里达海岸,就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青春泉,据说,饮下青春泉的泉水可以恢复青春,返老还童。维生素 D 的研究是否能将我们带往青春泉呢?也许不会。但注意摄入维生素 D 的量在任何年龄都是很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提高晚年的生活 “ 质量 ” 。 主要参考文献: 1. Matthews, B.C., Rengfei. Shi, H.B. Whitworth, W.T. Mixon, S.E. Gordon, and T.E. Jones. Skeletal Muscle Vitamin D Receptor Expression with Aging and Exercise. North Carolina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 Greensboro, NC. October, 2011. 2. E. González-Reimers1, M. C. Durán-Castellón1, A. López-Lirola1, et al. Alcoholic Myopathy: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Related to Muscle Fibre Atrophy in a Murine Model. Alcohol and Alcoholism 2010 45(3):223-230 3. Soliman A, Al Khalaf F, Alhemaidi N, Al Ali M, Al Zyoud M, Yakoot K. Linear growth in relation to the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25-hydroxy vitamin D in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ricke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endocrine adaptiation to vitamin D deficiency. Metabolism 2008: 57: 95–102. 4. 霍本刚, 何娅妮。 活性维生素 D 的再认识——多种生物学功能。肾脏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9 , 18 ( 3 ): 249-253 5. 缺维生素 D 肌肉容易受伤 http://www.jthysh.com/09/fashion/cont.asp?id=68992 6. 缺乏维生素 D 可使肌肉脂肪含量增加 http://news.sxrtv.com/shtml/0/478/content478002.shtml?pid=2CatalogNumber=SXWS10ProgramID=478002
5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维生素D水平或可使女性克罗恩病风险减半
xuxiaxx 2012-3-5 13:39
据 3 月 1 日的《胃肠病学杂志》 ( Gastroenterology )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预测血浆维生素 D 水平较高与女性克罗恩病 (CD) 风险降低一半有关。 在本研究中,哈佛大学医学院的 Ashwin N. Ananthakrishnan 医生分析了来自护士健康研究的 1,492,811 人 · 年的随访数据,重点关注 72,719 例女性 ( 基线时中位年龄为 53 岁 ) 的数据,这些患者返回了 1986 年问卷,其中包括关于膳食摄入和身体活动的数据。受试者既往无 CD 、溃疡性结肠炎 (UC) 或肿瘤 ( 除外非黑色素瘤的皮肤肿瘤 ) 病史。使用之前发表过的经验证的回归模型得出血浆 25(OH)D 水平,该模型中纳入膳食和补充的维生素 D 摄入量、日光暴露、种族和体重指数 ( J. Natl. Cancer Inst. 2006;98:451-9 ) 。当发现有新诊断的 CD 或 UC 病例时,联系受试者,发送补充问卷,并由研究者回顾其病历记录。 1986~2008 年,共记录 122 例 CD 和 123 例 UC 病例, CD 和 UC 诊断时的中位年龄分别为 64 岁和 63.5 岁。根据预测的血浆 25(OH)D 水平的四分位数,对这些女性进行分层。结果显示,与处于最低四分位数女性相比,处于最高的 2 个四分位数的女性 CD 风险显著降低,最高四分位数的多变量危险比 ( HR ) 为 0.50 ,第二高四分位数的 HR 为 0.55(95%CI , 0.30~1.00) 。关于 UC ,最高四分位数的女性风险也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 HR , 0.68 ; 95%CI , 0.5~1.31) 。 之后,作者又评估了 CD 和 UC 风险与预先定义的 25(OH)D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将 25(OH)D ³ 30 ng/ml 定义为维生素 D 充足;将介于 20~30 ng/mL 之间定义为不足,将< 20 ng/ml 定义为缺乏。 “ 与预测的维生素 D 缺乏女性相比,预测的维生素 D 充足女性 CD 的多变量 HR 为 0.38(95%CI , 0.15~0.97)” 。 “ 对于预测的维生素 D 充足女性,对应的 UC 的多变量 HR 为 0.57(95%CI , 0.19~1.70)” 。最后,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评估发现,血浆 25(OH)D 每升高 1 ng/ml , CD 风险相对降低 6% ( 多变量 HR , 0.94 ; 95%CI , 0.89~0.99 ) , UC 风险降低 4% ,但无统计学意义 ( 多变量 HR , 0.96 ; 95%CI , 0.91~1.02 ) 。膳食维生素 D 摄入和补充也与 CD 和 UC 风险相关,每天每摄入 100 IU , UC 风险降低 10% , CD 风险降低 7% 。 研究者总结认为,血浆维生素 D 水平升高与 CD 风险降低相关,进一步支持了补充维生素 D 用于治疗活动性 CD 和预防疾病复发的理论基础,并提示在 CD 高危个体中,常规筛查维生素 D 缺乏或补充维生素 D 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Gastroenterology 2012 ) 。 该研究获得了由美国胃肠病学会和 Broad 医学研究基金会提供的基金资助。 2 位作者披露与宝洁、沙尔制药、 Cytokine 制药、华纳奇考特、拜耳医药和千年制药等多家公司存在利益关系。 来源:爱唯医学网
1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血脂水平过低不利于人体健康
xupeiyang 2011-8-31 10:02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 胆固醇 的作用: 1.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构成细胞的生物膜; 2.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维生素D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3.人体内很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 甘油三酯 是机体内的储能“大户”,当禁食或饥饿时,机体靠“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维持人体正常恒定体温。 血脂偏低往往是长期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恶病质的危险信号。
个人分类: 长寿秘诀|1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骨骼肌与运动能力的改善需要充足的维生素D
sportmuscle 2011-6-10 22:39
骨骼肌与运动能力的改善需要充足的维生素 D 最近参加一个 Seminar, 主要介绍维生素 D 缺乏及补充现状及对策。过去我一直错误的认为黑色及棕色皮肤的人不易缺乏维生素 D ,而实际上黝黑的皮肤有更多的黑色素,干扰维生素 D 的产生,如果饮食不当,更易缺乏。后来又查阅相关文献,又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研究,维生素 D 不但与骨骼健康有关,也与肌肉的健康有关,甚至与运动能力的季节性也有联系。也发现日常的防晒霜对维生素 D 的合成有影响。看来女性及年老者更要注意维生素 D ;深色皮肤的人更应该向白人学习,多去海滩或草地上进行日光浴。 越探究就越容易发现问题,也越有兴趣,也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维生素 D 又称为阳光维生素,其本质上是一种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 D 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是 1,25-(OH) 2 -D 3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钙磷的平衡,调节骨代谢和促进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等功能。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维生素 D 除了参与骨钙的代谢之外,与骨质疏松症有关,还参与骨骼肌代谢,与骨骼肌衰减症有关。 研究发现 维生素 D 水平与肌肉萎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体内血浆维生素 D 越低,肌肉萎缩的程度越明显。另外也有研究发现衰老过程中维生素 D 水平趋于下降。一些研究认为维生素 D 是维持 II 型肌纤维质量必需成份,随年龄增加,肌肉成退行性的萎缩,肌力也随之下降,而充足的维生素 D 补充能减少老年人肌肉质量衰退。关于维生素 D 影响肌肉的分子机制方面,通常是维生素 D 的活性形式 1,25-(OH) 2 -D 3 活化细胞内受体,即维生素 D 受体( VDR ),后者构象改变,进而调节维生素 D 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合成来实现。 有些研究发现维生素 D 与运动能力也有关系,运动员运动能力具有季节性,如一些运动员运动能力最好的时间在仲夏季节(也是阳光最充足的时间段),然后在初秋季节运动能力开始下降,同时血清 1,25-(OH)2-D3 水平也降低,在寒冷的冬季,当阳光减弱时, 1,25-(OH)2-D3 处于最低水平,同样运动能力也较低。这种现象表明充足维生素 D 水平与最佳的运动能力是相呼应的。也有些研究表明维生素 D 能增加骨骼肌 II 型肌纤维的尺寸和数量,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但没有证据表明过量的维生素 D 能提高运动能力。 哪些因素影响维生素 D 的营养水平? (1). 不论肤色或居住地如何,需要的维生素 D 的营养是相同的。如果你的皮肤黝黑。黝黑的皮肤有更多的黑色素,干扰维生素 D 的产生。 因此黄色、棕色及黑色人种皮肤合成维生素 D 能力相对弱,需要注意补充。 (2) 每天日照时间较少的北方也容易缺乏。 (3) 遗传因素及消化吸收能力也会影响维生素 D 吸收。对于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 D 能力较弱,且膳食维生素 D 的利用率也降低,更应注意维生素 D 的补充。 (4) 不合理的饮食也容易缺乏的因素之一。 (5) 常期使用防晒霜或隔离霜的女性也容易缺乏维生素 D ,尤其是 SPF8 ( Sunburn Protection Factor , SPF 是指防晒产品的防晒系数,表明防晒产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 SPF 值越大,其通透性越差,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分泌和呼吸)超过 8 以上时。但是若在强烈的日晒灼伤后,皮肤将停止制造维生素 D 。最好的办法是,让皮肤充足暴露于阳光下 10-15 分钟就足以获得维生素 D 的合成,然后再使用防晒霜保护或遮阳措施保护皮肤。这是因为超过 8 级的 SPF 防晒霜会阻断产生维生素 D 的紫外线,但使用防晒霜对防止皮肤癌和过度曝晒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 Cannell J, Hollis B, Sorenson M, Taft T, Anderson J. Athletic performance and vitamin D.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9: 41: 1102–1110. . E. González-Reimers1, M. C. Durán-Castellón1, A. López-Lirola1, et al. Alcoholic Myopathy: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Related to Muscle Fibre Atrophy in a Murine Model. Alcohol and Alcoholism 2010 45(3):223-230 . Pentti Tuohimaaa, Vitamin D and aging The 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9, 114(1-2): 78-84 . Sato Y, Iwamoto J, kanoko R, Satoh K. Low-dose vitamin D prevents muscular atrophy and reduces falls and hip fractures in women after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erebrovasc Dis 2005: 20: 187–192. . Prince RL, Adustin N, Devine A, et al. Effects of ergocalciferol added to calcium on the risk of falls in elderly high-risk women. Arch Intern Med 2008; 168:103–8. . Itsuro Endo, Daisuke Inoue, Takao Mitsui, et al. Deletion of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in Mice Results in Abnormal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with De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yoregulatory Transcription Factors. Endocrinology,2003, 144(12): 5138-5144 . Broe KE, Chen TC, Weinberg J, et al. A higher dose of vitamin D reduces the risk of falls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 randomized multiple-dose study. J Am Geriatr Soc 2007;55:234 –9. . Bischoff-Ferrari HA, Borchers M, et al. Vitamin D receptor expression in human muscle tissue decreases with age. J Bone Miner Res. 2004 Feb;19(2):265-9.
个人分类: 科谱文章|5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权利手册27-28:维生素D、B12也不缺乏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5-27 13:57
蔣科學按: 對於素食者來說,維生素也不會缺乏,這還可以從素食者的實際身體狀況來判斷。 27. 维他命D 维他命D是由照射到皮肤上的阳光所产生的。虽然在象人造黄油等的强化食品中可提供维他命D,但你所需的仅仅是每天在户外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即使是在阴天)。 28. 维他命B12 人体所需的只是一点微量的维他命B12,而且当供应不足时也能将其储藏起来。缺乏维他命B12是极其罕见的,发生在全素食者身上的机会也不会比非全素食者的大。这种缺乏通常是由不能吸收此种维他命所引起的,而不是因为日常饮食的关系。 维他命B12是由小肠中的细菌所制造的,人体仅从小肠中就可能吸收到所需的全部维他命B12。虽然目前相关的研究并不足够,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一生吃素的全素食者,他们从未服用任何维他命B12补剂,但却保持着极好的健康状况。 维他命B12在绝大多数的蔬菜中找不到,但是它经常是存在于蔬菜上面的微生物中。虽然大部分的这些有机体都被现代化学农业所破坏了,但新鲜、未加工的和有机培育的蔬菜确实可以是维他命B12的可靠来源。然而,相关的研究尚未进行。 全素食者一般并不须太过为维他命B12而担心,但是还是谨慎一点偶尔服用一点补充剂为好。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2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生素D:身世浮沉的阳光小药丸
songshuhui 2011-5-11 20:53
赵承渊 发表于 2011-04-28 06:40 在 去年面世的新版美国膳食指南中,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指南认为,“超过80%的美国人血清维生素D含量是达标的;对于非常缺乏光照的人 群而言,每天摄入600IU维生素D已能满足儿童和大部分成人的日常需要;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维生素D摄入量可以增加到800IU;如果每天摄入量 超过4000IU,将可能会增加潜在健康风险”。这一表述几乎推翻了之前广为流行的“大众普遍缺乏维生素D”的说法,并意味着权威机构修改了十几年来没有 变动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今日美国等多家媒体纷纷在头版或显著位置作了报道。该指南同时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维生 素D能够预防癌症,美联社对此评论说“这无疑会大大挫伤那些“阳光维他命”的支持者”。在我国,补钙和维生素D的热潮也已流行多年。电影《大腕》中傅彪那 句“我们中国演艺界已经集体补过钙了”的台词正是相关广告大行其道的真实写照,至今“维生素D与钙搭档”的宣传仍不绝于耳。那么,维生素D这种名字听上去 就很阳光的“阳光维他命”,究竟是如何走入人们生活的呢? 从1930年A.Windaus教授确定维生素D的化学结构算起至今,维生素D的历史已经走过了80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与其说它是种维生素,倒 不如把它归为激素更为恰当:因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更像是调节人体钙磷分布的类固醇激素,且受多种反馈机制的影响。说起维生素D的发现,更像是一个阴差阳 错的误会。 早在17世纪,人们就认识了佝偻病(Rickets),儿童尤其多见。患佝偻病的孩子骨骼钙化不良,常出现畸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1824年,有 人发现鱼肝油对佝偻病有良好效果,从而推测可能是鱼肝油含有某种佝偻病患儿日常饮食中缺乏的营养素,不过其中的机理一直不甚清楚。1919 年,Edward Mellanby在绝对室内生活(缺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的前提下设计食谱并成功引发了佝偻病,这一成果无可辩驳地说明佝偻病确是因为食物中缺乏某种微量 成分;两年后他写道“脂肪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很可能源于某种可溶于脂肪的维生素或辅助因子”。从此,这种辅助因子就被冠上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头衔直至今 日。 维 生素D是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可经日光照射皮肤自行合成;从食物中得来的维生素D在小肠内被吸收,其过程依赖于脂肪的消化。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形式是 1,25双羟维生素D3,与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等激素一起调控血清钙、磷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缺乏维生素D会使得人体发生钙吸收障碍,骨 质大量流失,造成成人和儿童的各种骨病。 维生素D对骨病的良好效果赢得了人们的宠爱。老年人由于钙质流失而易患骨质疏松,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青少年则由于生理和生长需要而对维生素D需求旺 盛。现代社会繁忙的案头工作往往会使人们终日呆在室内,与阳光亲密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缺乏光照合成的这部分维生素D也有必要从餐桌上补回来。因此长期以 来专业人士往往建议公众服用膳食补充剂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曾建议公众保持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30ng/ml以上的水平以维持骨 骼健康。 与此同时,针对维生素D的其他研究也是如火如荼。维生素D受体在人体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表达,细胞培养和实验模型均显示骨化三醇(1,25双羟维生素 D3)具有促进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炎、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故而人们推测维生素D可能还具有防癌抗癌的效果。一些调查也发现那些血清维生素D水 平较低的人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升高。这些研究结果更是点燃了人们补充维生素D的热情。“大量摄入维生素D可防癌”、“将维生素D摄取量增至1000 IU /d 可能降低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50%”、“维生素D可大幅降低患多种癌症的几率”、“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间每天摄入2000 IU的维生素D,在30年随访期间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类似的说法越传越神奇,在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众中掀起了全民补充维生素D的热潮。 “阳光维他命”也迎来了它阳光灿烂的日子。 然而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不同,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后会在脂肪组织内蓄积并产生毒性。目前已知超高剂量的维生素D(每日摄 入超过10000单位)将带来肾脏损害,而血液中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反而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故此去年美国的新版膳食指南将每日摄入维生素D的上限 设定于4000IU,且建议血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达到20ng/ml就已足够。以这个标准来看,大部分人其实并无必要在饮食之外补充维生素D药丸。与此同 时,《膳食指南》对钙的摄入要求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事实上,除了部分青春期女孩和老年人,多数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VitD和钙。 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于近期刊文表达了主流医学界的看法。首先,经过严格实验设计的临床研究并未观察到大量摄入维生素D会减少癌症发 病率和死亡率,相反,一项针对乳腺癌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摄入维生素D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反而升高了;而在结直肠癌的问题上研究结果则互相矛盾:来自两项欧洲 的调查支持维生素D的保护效果,但在日本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则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虽然生态学研究发现日光暴露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呈现负相关,但病例对照研 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并无关联,荟萃分析结果也否定了前列腺癌和维生素D摄入之间的相关性。此外,研究显示高剂量维生素D不但会增加胰 腺癌的发病风险,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该文最后指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维生素D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的效果并不明确,结论仍需期待未来更多 研究的结果才能做出。 权威机构和医学期刊的意见无疑会给维生素D的热潮降温,阳光小药丸的命运也随着学术界与公众热情的消长而浮浮沉沉。在我国,成人维生素D的每日推荐 摄入量为5-10微克,相当于200-400国际单位。这一数值在保证一定户外活动的条件下并不难达到。只不过我们在户外享受阳光的时候,要记得裸露皮 肤,这样皮下组织中的胆固醇才能在紫外线的帮忙下转化为体内的天然维生素。 参考资料 1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0 2 JoAnn E. Manson, Susan T. Mayne, Steven K. Clinton. Vitamin D and Prevention of Cancer —Ready for Prime Time? N Engl J Med published on March 23, 2011, at NEJM.org 本文已发表于平面媒体
个人分类: 健康|1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生素D研究国际文献分析 1922 - 2010年
xupeiyang 2010-8-25 20:48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6278 维生素D: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WEB1kOWEB10O00h0010009000000h001000j100300.y 49,16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statistics 1 2 3 4 5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2,383 2008 2,089 2007 2,056 2010 2,039 2006 1,934 2005 1,894 2004 1,728 2003 1,654 2002 1,494 2000 1,457 1999 1,403 2001 1,385 1998 1,265 1997 1,254 1996 1,249 1995 1,176 1994 1,146 1993 1,074 1992 1,070 1991 1,035 1 2 3 4 5 1 2 3 ... 8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10,412 Japan 3,298 United Kingdom 1,819 Germany 1,548 France 1,354 Canada 1,136 Italy 1,124 Spain 999 Australia 879 Netherlands 630 Denmark 572 Switzerland 523 Sweden 513 Belgium 512 China 497 Finland 456 Israel 420 India 325 Turkey 306 Austria 278 1 2 3 ... 8 1 2 3 ... 83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Boston 821 Tokyo 754 London 515 New York City 498 Paris 446 Los Angeles 339 St. Louis 338 Madison 338 Montreal 320 Osaka 293 Madrid 266 San Francisco 265 Chicago 263 Houston 255 Leuven 242 Philadelphia 235 Sydney 235 Wien 207 Toronto 204 Milan 202 1 2 3 ... 83 1 2 3 ... 203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Endocrinology 753 J Bone Miner Res 718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703 Calcif Tissue Int 614 J Biol Chem 609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544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480 Am J Clin Nutr 464 Bone 425 Lancet 418 J Nutr 393 Osteoporos Int 390 Am J Physiol 379 Kidney Int 377 J Comp Neurol 346 Clin Calcium 318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313 J Clin Invest 307 Brain Res 292 Biochem J 289 1 2 3 ... 203 1 2 3 ... 1399 Top Terms Publications Humans 31,754 Vitamin D 30,785 Vitamins 30,004 Calcium 20,249 Animals 17,615 Calcitriol 13,211 Patients 11,587 Serum 10,146 Adult 10,115 Hormones 9,712 Proteins 9,030 Middle Aged 8,626 Parathyroid Hormone 8,299 Metabolism 7,910 Cholecalciferol 7,682 Rats 7,557 Aged 7,528 metabolic process 7,507 Vitamin D Deficiency 6,965 Minerals 5,988 1 2 3 ... 1399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全球一半人未达标
xupeiyang 2010-3-8 13:36
中新网3月8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丹麦科学家7日表示,维他命D对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十分重要,但全球有近二分之一人口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未达标准,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免疫系统杀伤T细胞在对抗感染时表现不佳。 这一最新发现预计将有助于对抗感染和全球性流行病,尤其有益于研制新的疫苗。 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需依赖维生素D保持活跃,如果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T细胞就会暂停活动,无法感知人体受到的感染或病菌入侵。 科学家早已知道维生素D对于钙质的吸收很重要,且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与人体的维生素含量存在联系。 哥本哈根大学国际卫生、免疫和微生物学院的Carsten Geisler说:我们以前不知道维生素对于激活免疫系统有多重要,现在我们知道了。 大多数维生素D的生成是靠身体与阳光的接触。食用鱼肝油、鸡蛋、鲑鱼、鲱鱼、鲭鱼等脂肪含量高的鱼类或补充剂也可摄入维生素D。 至于每日最好摄入多少维生素D, Geisler称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但专家的建议是25到50微克。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少晒阳光易致多病、早衰、早逝!
ljry8044 2010-1-19 22:55
在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常常不得不因过多地待在户外劳作而饱受日晒之苦。所幸的是到经济富庶的现代,大多数人已经没必要待在户外劳作了,再也不用饱受过多的日晒而致使皮肤遭受灼伤之苦了。只要我们愿意,甚至可以连续几个月不见阳光,只要在外出时撑起一把伞就行。事实上,很多女子就是这么做的,只要太阳火起来,她们就会整天带着伞,不使自己是受到阳光的丝毫直射,以呵护自己白皙的皮肤。 可事实上呢?少受阳光的照射是可以保持皮肤白皙,但会使皮肤的整体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地衰老。还会使肌肉弹性减退,皮肤容易受伤、溃烂,得不偿失。 更为糟糕的是,接受阳光照射时间过短还不利整个身体健康,那会降低人们的免疫力,使人疾病丛生,早衰早亡。 我们的身体可不是为常年不见阳光的生活而进化的,也未必能够进化到那一步。那么,为什么缺少了阳光的照射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光照能使我们身体合成维生素D,缺少了光照则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理论上,食用动物肝脏,海鱼等也能补充维生素D,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总可以在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呢?我们需要稳定摄入的营养已经够多了),而一旦身体缺少了维生素D后,几乎所有的器官健康都会受影响。 大量的科研数据表明,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患炎症性关节病、风湿病、骨关节炎、肌肉骨骼背痛、骨质疏松、肝癌、心脏病、心力衰竭、1型糖尿病、结肠癌、大肠癌、乳癌、中风等各种疾病的风险比维生素D充足的人要高得多,而且,在上述患者中,维生素D含量低的人往往比维生素D含量高的人的病情普遍更严重。 奥地利研究人员选取了德国西南部平均年龄为62岁的3258位男性和女性志愿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低者患疾病导致死亡的概率是维生素D水平较高者的两倍。 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研人员则从人体DNA的研究中证实了维生素D含量低者更易早衰早亡的结论。科研人员调查了2160名18~79岁的女性,研究了她们的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DNA序列长度。人们变老的时候,其端粒长度就会变短,也更容易感染疾病。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参试者的端粒长度相对较长。这也就意味着维生素D含量高者比其他人老得更慢,维生素含量低者更易衰亡。 因此,阳光明媚的户外行走为防止维生素D缺乏导致多病、早逝的绝佳方法。
个人分类: 健身养生|494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生素D和钙预防乳腺癌研究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09-11-10 12:50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iwlbuqmmlsnoI5vI1I00f01000j10040001rl 检索策略Vitamin D and calcium and breast cancer =Vitamin D =Breast Neoplasms =Calcium 169 of 302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9 20 2008 18 2006 17 2007 14 2004 14 2005 11 2003 10 2002 8 1994 7 1999 6 2000 5 1998 5 2001 4 1997 4 1996 4 1992 4 1987 2 1985 2 1974 2 1995 1 1 2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78 United Kingdom 13 Canada 9 Germany 5 Belgium 4 Finland 4 Australia 3 Italy 3 Switzerland 3 Denmark 3 Norway 2 Austria 2 Brazil 2 Spain 2 Japan 2 New Zealand 2 Netherlands 2 China 1 Croatia 1 Iceland 1 1 2 1 2 3 4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London 9 New York 7 Boston 6 San Diego 4 Los Angeles 4 Omaha 4 Quebec City 4 Lincoln 3 Toronto 3 Seattle 3 Jacksonville 3 Brussels 3 Sheffield 3 St. Louis 3 Chicago 3 Bethesda 3 Wien 2 Kansas City, KS, USA 2 Columbus 2 Santiago de Compostela 2 1 2 3 4 1 2 3 ... 7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Anticancer Res 6 J Steroid Biochem 5 Cancer Epidem Biomar 5 Cancer Res 5 J Clin Oncol 4 J Natl Cancer Inst 4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3 Cancer Nurs 3 Nutr Cancer 3 J Nutr 3 Bone 3 Arch Intern Med 2 Ann Oncol 2 Cancer Treat Rev 2 Curr Med Chem 2 Cancer Cause Control 2 Breast Cancer Res 2 J Am Acad Nurse Pract 2 Science 2 Oncology-ny 2 1 2 3 ... 7 1 2 3 ... 69 Top Terms Publications Vitamin D 169 Breast Neoplasms 169 Calcium 169 Vitamins 153 Humans 152 Women 77 Osteoporosis 63 Postmenopause 59 Middle Aged 59 Aged 55 Hormones 55 Patients 53 Risk Factors 47 Bone Density 42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42 Diphosphonates 40 Animals 40 Minerals 39 biomineral formation 39 Estrogens 38 1 2 3 ... 69 1 2 3 ... 30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Gross G 8 Colston K 7 Lindsey A 6 Twiss J 6 Waltman N 6 Ott C 6 Diorio C 4 Brisson J 4 Berube S 4 Binderup L 4 Lipkin M 3 Perez E 3 Sergeev I 3 Moore T 3 Newmark H 3 James S 3 Coombes R 3 Mackay A 3 Cross H 2 Garland C 2 1 2 3 ... 30 http://www.sciencenet.cn/htmlpaper/200911101026124117703.shtm 维D和钙降女性乳腺癌风险分析 10月23日,乳腺癌研究领域专业杂志《乳腺癌研究和治疗》(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博士生陈培战等的一项关于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量对女性乳腺癌风险关系的Meta-analysis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能够显著降低女性患有乳腺癌的风险,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患乳腺癌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而血清中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D)水平和患乳腺癌风险无关。 研究发现,通过膳食或营养补充的高维生素D摄入人群比低摄入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9%(RR = 0.91,95% CI = 0.85-0.97);血清中25(OH)D处于最高水平的女性患有乳腺癌的风险比血清中最低25(OH)D水平的女性低近45%(OR = 0.55, 95% CI = 0.38-0.80);而血清中1,25(OH)2D水平的高低和患乳腺癌风险没有关联(OR = 0.99,95% CI = 0.68-1.44)。同时发现,高钙摄入比低钙摄入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低19%(RR = 0.81,95% CI = 0.72-0.90)。该研究成果表明维生素D和钙在乳腺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女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通过营养膳食、多晒太阳等多渠道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 本课题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计划、营养所所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资助。(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更多阅读 《乳腺癌研究和治疗》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730112r30237h17/?p=006476187cb2432da2e7302b82093a0dpi=0 Meta-analysis of vitamin D, calcium and the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期刊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出版社 Springer Netherlands ISSN 0167-6806 (Print) 1573-7217 (Online) 文章类型 Epidemiology DOI 10.1007/s10549-009-0593-9 学科分类 医学 SpringerLink Date 2009年10月22日 PDF (491.7 KB) HTML Free Preview Supplemental Material Epidemiology Meta-analysis of vitamin D, calcium and the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PeizhanChen 1, 2 , PingtingHu 1, 2 , DongXie 1, 2 , YingQin 1, 2 , FudiWang 1, 2 and HuiWang 1, 2 (1) Key Laboratory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Institute for Nutritional Sciences,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m 427, 41# Building, 320 Yueyang Road, 200031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031Shangha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ceived: 4September2009 Accepted: 9October2009 Published online: 23October2009 Abstract Vitamin D and calcium intake have been suggested to have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breast cancer; however, the data have been inconclusive. The present meta-analysis examined the overall effects of vitamin D intake, circulating 25(OH)D and 1,25(OH) 2 D levels, and calcium intake on breast cancer risk. Data from 11 studies on vitamin D intake, 7 studies on circulating 25(OH)D levels, 3 studies of circulating 1,25(OH) 2 D levels, and 15 studies on calcium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were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From the meta-analys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with an overall relative risk (RR) of high versus low vitamin D intake for breast cancer of 0.91 (95% CI=0.850.97). The highest quantile of circulating 25(OH)D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45% (OR=0.55, 95% CI=0.380.80) decrease in breast canc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ntile.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for the circulating 1,25(OH) 2 D level and breast cancer was found (OR=0.99, 95% CI=0.681.44). For calcium, a 19% (RR=0.81, 95% CI=0.720.90) decrease in breast cancer risk was found for those with highest quantile of calcium intake compared to the lowest quantile. These result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vitamin D and calcium have a chemopreventive effect against breast cancer.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10.1007/s10549-009-0593-9 )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Keywords Vitamin D-25(OH)D-1,25(OH) 2 D-Calcium-Breast cancer-Meta-analysis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