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玩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带孩子去没人的地方隔离
peinikanhai 2020-3-21 09:38
抗疫期间自我隔离,大人还好说,孩子不好办,在家里翻江倒海卷巨澜,折腾的乌烟瘴气。参照专家建议,带孩子去野外没人的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个人分类: 所作所为|1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濯泥而不染
热度 1 squirrelroco 2018-9-13 20:45
\0 \0
个人分类: 玩耍|2083 次阅读|3 个评论
黑头蜡嘴雀
热度 1 squirrelroco 2018-3-26 04:26
个人分类: 自然可见|3057 次阅读|4 个评论
红胁蓝尾鸲
热度 4 squirrelroco 2018-3-23 21:22
个人分类: 自然可见|32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行路难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5-16 10:37
  我们一位博士生,刚入学就发了IF超过5的文章,结果,结果,结果,昨天开题不过,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呵呵。
个人分类: 玩耍|2440 次阅读|8 个评论
春去了
squirrelroco 2017-5-7 15:47
三更听雨骤 弱蕊尽随风 锦雀呤新绿 丁香晕满城
个人分类: 玩耍|2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甭理我
热度 8 squirrelroco 2017-5-5 19:19
旱地沙蜥 Phrynocephalus helioscopus 新疆 2016夏 给野生动物拍照 距离是王道 它不理你 你就成功了 用什么拍不那么关键 当然 您非得看到每一个像素或者底片上的每一颗银结晶 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个人分类: 玩耍|5776 次阅读|16 个评论
草裙舞
热度 4 squirrelroco 2017-5-2 08:35
印支绿鹊 Cissa hypoleuca 海南鹦歌岭 2014春
个人分类: 玩耍|3588 次阅读|6 个评论
盼春来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5-1 11:40
黑喉石鵖 Saxicola torquata 小兴安岭 2017春   鵖这个字,我一直念jī,其实应该念bī。按鸟类网(niaolei.org.cn)的说法: 中文鸟类名称的鵖实际上原都写作 䳭 (汉典中注音为 jí ,英文释义 wagtail (鹡鸰);康熙字典中,音積 jī ,词义为 “ 䳭鴒 ” ),但某些现代中文字库无法支持这个生僻的汉字,就只能写作形近的 鵖 ,读音 bī 。在以往中国鸟类的权威著作中,例如《中国动物志》,《 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都是将 䳭 拆写作 即鸟,并注音为 jī 。换句话说, 鵖 bī 是 䳭 jī 的通假字。
个人分类: 玩耍|3694 次阅读|5 个评论
春来晚
squirrelroco 2017-4-30 06:16
褐柳莺 Phylloscopus fuscatus 小兴安岭 2017春
个人分类: 玩耍|2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争春俏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4-28 06:13
黄眉柳莺 Phylloscopus inornatus 小兴安岭 2017春
个人分类: 玩耍|3795 次阅读|3 个评论
尬哈你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4-25 19:28
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audatus 小兴安岭 2017春
个人分类: 玩耍|4185 次阅读|3 个评论
懒理你
热度 3 squirrelroco 2017-4-19 11:35
变色树蜥 Calotes versicolor
个人分类: 玩耍|3733 次阅读|4 个评论
你瞅啥
热度 8 squirrelroco 2017-4-18 06:56
  瞅你咋地   来,你过来,咱俩唠唠…… 家燕  Hirundo rustica
个人分类: 玩耍|3837 次阅读|13 个评论
西湖雪
热度 2 squirrelroco 2017-3-15 09:37
个人分类: 玩耍|3369 次阅读|6 个评论
贪玩的小猫
热度 2 Mech 2014-9-27 23:02
在番禺绿地的路边小树丛中,看到两只很小很小的小猫。大概只有成人的两只拳头放在一起那么大。因此显得小猫的眼睛很大。 猫虽然小,但性格迥然不同。其中一只用个小棍子一撩,就跑出来玩了。另一只则只是躲在树丛中看着。 除了第一张是两只小猫的合影外,其余各张都是贪玩小猫的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43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玩耍,放飞孩子的希望
热度 3 ljry8044 2009-11-11 09:07
请参看下文(该文摘自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2009年第五期,略有简省。我用数码相机将原文照下后,发现共24M,传不上来,只好将就一下): 玩耍——让孩子的希望起飞 1966年8月1日,是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就任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助理教授的第一天。就在这一天,25岁的查尔斯·惠特曼(Charles Whitman) 爬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塔楼顶端,开枪射杀了46人—谁也不会想到, 这位工程学学生、从美国海军退役的神枪手会变成一个杀人狂。布朗临危受命,作为精 神病顾问医生参与调查这起重大枪击案件。不久后,他又作了一项小规模的初步研究, 采访了得克萨斯州26名谋杀犯。布朗发现,包括惠特曼在内,绝大多数杀人犯都有两个共同点:来自于暴力家庭、童年时从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玩耍。 当时,布朗并不清楚在上述两个因素中,哪一个更可能让孩子变成杀人犯。此后42年中,他又采访了6,000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 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 科学家口中的“自由玩耍”(Free play),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都至 关重要。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证实了玩耍的益处以及它在进化上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讲,玩耍能让动物(包括人类)学会某些技能,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即便成年后,人们仍会受益于幼年时的自由玩耍。 不过, 如果童年时“没有玩够”,孩子会受到多大伤害?对于这一点,科学家们各执己见。毕 竟,在过去,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嬉戏玩耍,而如今,很少有孩子能享受自由 玩耍的快乐。2005年,《儿童和青少年医学文献〉(Archives of Pediatrics&Adolescent Medicine)上的一篇报道表明,从1981年到1997年,儿童自由玩耍的时间缩短了 1/4,,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父母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给他们安排了很多课外活 动——从幼儿园开始。然而,正是随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让孩子更具创造力和协调能力。 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观点: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 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布朗和一些心理学家担心,不让孩子自由玩耍可能导致他们不开心、过于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差。布朗认为:“如果孩子没有尽情玩耍,后果 将不堪设想。”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玩耍同样有助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 早在1961年,人们就开始担心,童年时没有尽情玩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 年,“国际游乐协会”在丹麦落成,旨在保护儿童拥有自由玩耍的权利,并向全社会宣 传自由玩耍的重要性。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更多非营利机构在全球建立,自由 玩耍的重要性受到更广泛关注。这些组织呼吁人们重视玩耍的价值,强调对不能尽情 玩耍的担忧。这些机构包一括美国童年联盟(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lay) 以及布朗在加利福尼亚卡梅尔瓦利建立的美国国家玩耍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等。 自由最重要 没有规则、无拘无束的玩耍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 现在,孩子们经常要踢足球、玩拼字游戏、吹苏萨大号,科学家为什么还要担心, 这些游戏以及其他组织性强、规则完善的游戏会吞噬自由玩耍的时间?美国明尼苏达大 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安东尼·O·佩莱格里尼(Anthony D. Pellegrini)认为,有规则的游戏当然很有趣,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是获得各种经验的 要渠道之一。但“游戏事先设定了规则,人们必须遵守,而玩耍没有规则,因而能够激 发孩子更多的创造性反应”。 这种创造性很重要,因为与遵守既定规则相比,它能给发育中的大脑带来更多挑战。 在自由玩耍中,孩子们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尝试新的活动和角色。 自由玩耍是由孩子发起并不断创新的。玩耍可能会涉及幻想,如假扮医生或公主, 玩过家家;也可能会假装打架(主要是男孩子),几个孩子抱在一起扭打、翻滚,并且要 不断变换角色,这样谁都不会总是赢家或输家。自由玩耍跟动物王国中的玩耍极为相似, 这也说明玩耍有着重要的进化基础。《动物玩耍的起源》(The Genesis of Animal Play) 一书的作者戈登·M·布格哈特(Gordon M.Burghardt)花了18年的时间’,对动物进行了仔细观察,进而给玩耍作了定义:重复的(动物触碰一下某个新奇物体不能算作是玩耍)、 自愿的、在轻松的情境下产生的行为。无论是动物还是孩童,在没有吃饱或者倍感压力 的状态下,都不会有心情去玩耍。最关键的一点是,玩耍并没有什么显著功能,也就是说, 玩耍本身没有明确目的。 面对真相 与同龄人一起自由玩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么,儿童如何从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活动中获益呢?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玩耍 能让我们获得较强的社交技能。佩莱格里尼说:“你可以从老师那里学会如何约束自己的 行为,但你无法因此变成社交强人,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你的社交能力才会变 得越来越强。通过与同龄人互动,孩子们逐渐会知道哪些东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 是无法接受的。”他们会懂得,和同伴公平交往并进行角色轮换——不能总要求扮演仙女、皇后等正面角色,才能与同伴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否则很快就会失去玩伴。佩莱格里尼解释说,“孩子们想继续玩下去,所以愿意退让一步”来满足别人的要求。孩子们对这 些活动很感兴趣,遇到挫折时,他们不会像遇到数学难题那样轻易放弃—这有助于培 养他们坚持不懈的品质和谈判技能。 保持良好的氛围还需要一定的交流技巧—这也许是最重要的社交技能了。从这一点来说,与同伴玩耍就显得极为重要。研究显示,儿童与同龄人玩耍时使用的语言, 比与成年人玩耍时更复杂。佩莱格里尼认为,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如果孩子们必须要提及 眼前不存在的事物,那么他们就得用一些复杂的语言,以伙伴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自 己想要说明的问题”。当儿童将一个虚构的圆锥形物体递给同伴,并问:“香草还是巧克 力?”同伴将很难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他必须提供场景线索:“你想要香草冰淇淋还是巧 克力冰淇淋?”成年人却不同,他们能自动填补缺少的信息—对于孩子而言,事情就 变简单了。 如果玩耍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尽情玩耍就会阻碍社交能力的提高—这得 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美国密歇根州伊普西兰蒂的高瞻教育研究基金会曾针对贫困儿童 和成绩较差的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1997年,基金会的科学家在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相比那些始终有老师教导、孩子不能自由玩耍的幼儿园,以自由玩耍为主导内容的幼儿 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的应社会。 数据显示,到2、3岁时,曾就 读于教导型幼儿园的孩子中,超过1/3的人都犯过重罪,而曾在玩耍型幼儿园学习的王 子,只有不到1/10的人犯过重罪。此外,玩耍型幼儿园的孩子成年后,只有不到7%白 人有过被停职的经历,而教导型幼儿园的孔子长大后,1/4以上的人都被停过职。 动物研究认为,如果剥夺孩子自由与耍的权利,他们长大后社交能力可能较差. 1999年,《行为大脑研究》(Behaviour Brain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 大鼠最爱玩耍的发育阶段(出生后4一5周)将它们隔离,此后再与其他大鼠相遇时,毛 们的活跃程度明显不如未曾隔离过的大鼠,2002年,《发育心理生物学》(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雄性大鼠幼年时曾被隔离,当遭到强势雄性 大鼠的不断攻击时,它们不会像正常大鼠到样躲避。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它们 被剥夺了玩耍的权利,还是与社会隔离? 另一项研究显示,玩耍能够促进与情绪反应和社会学习有关的高级脑区的发 育。2003年,科学家发表报告称,玩耍打闹能够促使这些脑区释放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一种促进神经生成的蛋白质。在3天半的时间内,研 究人员让对照组的13只大鼠与同伴自由玩耍;与此同时,他们将另外14只大鼠隔 离起来。研究人员观察两组大鼠的大脑发现,在对照组大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区、 杏仁核和脑桥(pons)中,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明显高于隔离组大鼠。参与此项 研究的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雅克·潘克赛普(Jaak Panksepp) 表示:“我认为,玩耍是让高级脑区对社交活动作出正确反应的主要机制。” 释放压力 玩耍能够消除焦虑、缓解压力,并有助于孩子应对难以预知的困难情景。 研究 显示,玩耍对儿童的情绪健康也起着关键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玩耍能帮助他 们顺利摆脱焦虑和压力的困扰。1984年,《儿童和青少年医学文献》刊登了这样一篇报告: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74名三四岁儿童第一天去幼儿园上学时的表现,比如是否会央求父母留下、手掌出了多少汗等,来评估他们的焦虑程度。研究人员把孩子分为焦虑型和非 焦虑型,将他们随机分成四组。一半孩子会进入一个装满玩具的房间,他们可以独自或 与同伴一起玩耍15分钟;其余的孩子只能单独或与同伴坐在一张小桌前,听老师讲故 事,时间同样是15分钟。 随后,研究人员又重新评估了孩子们的焦虑程度。此前被认为是焦虑型的孩子,玩了15分钟玩具后,焦虑情绪的缓解程度是听故事的孩子的两倍(当然,非焦虑型孩子 就更不会焦虑了)。有趣的是,相比那些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孩子,独自玩耍的小孩的情绪 更为平静。研究人员推测,孩子独自一人时,很容易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玩耍方式,这可以使他们产生更多幻想,利于他们应对当前困境。 动物研究也证实,玩耍有助于缓解压力——神经科学上,该现象叫做“社会缓冲 效应”(social Buffering)。在2008年发表的二项研究中;美国葛底斯堡学院的神经科学 家斯蒂芬·西维(Stephen Siviy)将大鼠单独关在一个小房间中,并将猫带过的项圈放在 它面前,使它产生焦虑感。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把项圈拿出房间,并消除房间中的 “猫味”。当大鼠第二次来到这个房间时,它又变得焦虑不安,这可能是因为大鼠将这个 地点与猫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当西维和同事把第二只大鼠也放进这个房间时(这只大 鼠从未曾见过猫项圈,因此并不害怕),两只大鼠开始一起玩耍,互相追逐、嬉戏、打闹。 不久后,第一只大鼠就放松、平静了下来。这说明玩耍有助于缓解大鼠的焦虑感。 玩成尖子生 玩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从而 使他们更聪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玩耍最明显的好处似乎是缓解压力、培养社交技能,然而研究显示,玩耍还 有第三种出人意料的作用: 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1973年,发表于,《发育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州杂志的一项经典研究中,研究人员将90名尚在上幼儿 园的小朋友分成三组。第一组小朋友可以从一叠纸巾、一个螺丝刀、一块木板、一 堆纸夹等常见物品中,挑选4种来自由玩耍;对于第二组小朋友,研究人员要求他们模仿工 作人员,根据日常方法使用这些物品;第三组小朋友看不到这些日常物品,他们坐在桌前,随机画自己想画的东西。10分钟后,研究人员要求小朋友们说出其中一种物品的使用方法。结果显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说出的非常规的、创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两组孩 子的3倍,这说明玩耍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嬉戏打闹也可以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1989年,佩莱格里尼发表的一篇文章称, 打闹越多的小学男生,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测试中表现得越好。测验中,研究人员给孩子 们看一些图片,其中5张图片的内容是一个孩子试图从同伴手里拿到玩具,另外5张是 讲一个孩子试图躲避母亲的训斥。研究人员要求参与测试的孩子针对每张图片,尽可能 多地说出解决方案。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的成绩。结果显示,经常 玩耍的孩子得分更高。 然而,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多少因果关系?佩莱格里尼对此表示质疑:玩耍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孩子学习新东西的首要机制—只有先玩耍才能获得各种技 能?抑或,它只是孩子们不断练习和巩固各种新技能的手段?”他认为,尽管没人知晓 确切答案,但“无论哪种可能性成立,玩耍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益的”。 那么,不能尽情玩耍会阻碍孩子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吗?动物研究的结果表明, 这是可能的。 1978年,《发展心理生物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用铁丝网 一将低龄大鼠隔离了20天(这段时期正是它们最贪玩,也最需要玩耍的时期),其间它们 可以看到其他大鼠在活动,闻到其他大鼠的气味,也能听到其他大鼠的声音,但不能卫 它们一起玩耍。隔离结束后,研究人员训至隔离大鼠和一组无拘无束地玩耍了20天的大鼠,拉动挡路的橡胶球以获取食物。几三后,研究人员更换了实验设备,大鼠只有推 动橡皮球才能获得食物。结果显示,相比自由玩耍的大鼠,.那些曾被隔离起来的大鼠 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文章作者推测,动物在玩耍中会不断尝试 新事物,而不能玩耍的动物则很少接触新事物很难学会灵活地解决问题。 2007年,发表于《儿童和青少年医学文献》的一项研究显示,玩耍似乎还有助于详言能力的发展。研究中,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受试组中一岁半到两岁半的孩子 每人一盒积木,而对照组中相同年龄的孩子则没有积木。这些孩子都来自于中低收入家 庭。研究人员要求家长们跟踪观察孩子玩耍的频率。6个月后,研究人员测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结果显示,玩积木的孩子成绩显著优于没有玩积木的孩子。不过,研究人员 不能肯定的是,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是因为孩子们玩了玩积木吗?毕竟,在玩积木的同 时,他们参加无益活动(如看电视)的时间也减少了。 但是,玩耍为什么会使孩子更优秀呢?动物研究人员相信,玩耍能训练孩子 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 (MarcBekoff)认为,“玩耍就像个万花筒”,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他还认为, 从根本上说,玩耍能提升孩子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他们遇到意外情况或处于新环境时, 将更具竞争优势。美国塔夫特大学儿童发育专家戴维·埃尔金德(David Elkind)等儿童 心理学家都认同这种观点。埃尔金德认为,玩耍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没有玩耍, 儿童就会错过不少学习机会”。 真正为了孩子着想,家长应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既然玩耍如此重要,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狗时间玩耍,结果会怎样?虽然没人知道答 案,但很多心理学家都对此表示担忧。由于玩耍具有一定的风险—玩耍中的动物警觉 性较差,容易遭到捕食者袭击,因此玩耍行为很可能赋予了动物某种 生存优势,它才会不断进化并延续下来。 贝科夫说:“如果玩耍不重要, 它就不会进化出这么复杂的形式。” 事实上,玩耍具有悠久的进化史。新皮层(neocortex)是与高阶 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如有意识的思维和制定决策等)有关的脑区。去除了这一脑区的大鼠仍能正常玩耍,这说明玩耍的动机来自于脑干。而早在哺乳动物进化出现之前,脑干就已经存在。潘克赛普 曾在1994年主持相关研究,他解释说:“这意味着与玩耍相关的主要神 经回路位于非常古老的脑区,而且还通过遗传,在动物中代代相传。” 当然,如今很多家长都认为,他们是为了让孩子获取最大利益,才 限制孩子自由玩耍,让他们参加各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加拿大艾伯塔莱斯布里奇大学的行为神经科学家赛尔焦·M·佩利斯(Lethbridge in Alberta)认为,有些父母也会犹豫,是否应该放任不管,让孩子自己去玩。他们可能担心,在打闹或粗暴的幻想式游戏中,孩子们可能会擦伤和 骨折。佩利斯认为,父母有这样的直觉很正常,但这样保护孩子“是要付 出代价的 ,“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难以应对预料之外的复杂世界 (博主:显然,当今社会世界之复杂,难以预料是必然的) 如果一个孩子曾尽情地自由玩耍,他长大后更可能自如应对不可预期的社 会环境”。 家长应该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这不仅是因为要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还因为不满足孩子自由玩耍的渴望,很可能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 性。埃尔金德警告说 :“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玩耍,不能将玩耍看作是工作的对立面,而应看成是对工作的补充。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力就像 肌肉一样,不用则废。” 博主:,任小孩子尽情玩耍吧! 看小孩子,哪个天生不好玩?因为那些天生不好玩的全都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掉了,您愿意自己的基因在进化中被淘汰掉吗?
个人分类: 科研教育|7340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