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游西逛之瓜纳华托(上)
热度 3 zhangt10 2012-8-9 13:21
东游西逛之瓜纳华托(上)
在墨西哥高原地区,在墨西哥游客心中最出名的地方可是青蛙城-瓜纳华托。这里曾经有18世纪世界银产量的1/3之多,集聚的财富由这里的建筑留下了辉煌的见证。当地的瓜纳瓦托州立大学,给城市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对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这里2000米高原透明的光线,和当地建筑的绚烂色彩,简直就是视觉的盛宴。这个城市和附近的矿区在1987被UNESCO确认为 世界遗产。 瓜纳华托在墨西哥历史上的重要,不仅仅是它的矿产给西班牙王室带来的财富,更重要的是独立军从Doleres,到圣米格城后,聚集到这里和西班牙驻军有了第一场直接冲突和胜利。当地的西班牙驻军只有四百多号人,面对几万独立军,只有带了家属撤到当地坚固的粮仓困守等待援军。独立军久攻不下时,是当地一个土著Pipila背了个大石板挡了枪子儿,放了一把大火把西班牙军队统统烧死。。。话说风险评估很重要呀,这个也是火攻的一大典范。不过这一战之后西班牙军队迅速集结,翌年把独立军的四大头领统统砍头,挂在粮仓的四角示众了十多年。墨西哥独立后,这四人的遗体被运到墨西哥城,现葬于市中心的独立纪念碑下。 这里气候干爽,也创造了当地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干尸博物馆。 这里的干尸可都是普通民众,如果后人没有付够墓地租金,那些尸体就会被请出来火化。不过自从1865年实行清墓政策开始,每年会有1-2%被发现自然风化保留成干尸状态。原本好奇的游客会贿赂墓地看护看新鲜,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修了博物馆作景点,那些不幸变成干尸的民众们现在给当地的失学儿童继续贡献财政收入呢。。墨西哥民众对死亡(干尸,骷髅新娘, Day of Deads等等)的兴趣实在是让人诧异呀。。 远眺La Valenciana 教堂(1765-88),近处是旧矿井遗址 旧矿井边的建筑似乎都是矿石垒起来的,有地质学家认出来的么? 手伸过去拍的,边上有点危险呀 从矿区远眺城市 这里是正式景点了,前面那些是在破了的铁丝网后面的。当时只有我一个游客,景点的公关主任(会说英文的!)还跑来讲解。。 某人的交通工具?还是用来演示运输的呀? 都是旧的机械,还有花和狗狗。。 这里似乎没有开工很久了呀。。 断壁残橼。 历史的痕迹,远处的一个老矿车被改造成了神龛。 被花儿占领的矿场 这烟囱做啥用的呀。 这是Mexican Churrigueresque巴罗克风格的杰作。是银矿主献给上帝的感恩。。 正门 侧门 里面是银做的吊灯,木包金的三面神龛。 右侧的神龛 独立战争中著名的粮仓 Hildago神甫的头是挂这里的么? 瓜纳华托城市墓地一角,据说成干尸的民众都是这么下葬的。 这个法国医生是1865年发现的第一个干尸,是200年前出生的。 这些是不太恐怖的。。。展览最后那个6个月胎儿和因早产死掉的母亲把我给吓着了。。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8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德国出访故事39:我遇到的一位热心的大学生基督徒
hzluan 2012-7-16 06:19
今天(星期天)一大早,我要向国内发一份急件。事情本来简单,最多一个小时搞定,结果却因照片没法复制让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到最后发过去,已是近9:45了。我与Miri有约在先,对德国人违约不好,这如何办?我只能快一点走。
个人分类: 这是生活|2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莫斯科的教堂:“洋葱头”之美
热度 2 jianxu 2012-7-2 18:27
在莫斯科,大大小小的东正教堂混杂于不同时代的建筑群之中,交织于各种功能的建筑群中,构成了莫斯科建筑与景观的鲜明特征。东正教堂教堂最鲜明特点就是教堂塔楼屋顶的“洋葱头”结构。 比邻新阿尔波特大街上的一处小教堂。绿色的“洋葱头”显得别具一格。 新圣母修道院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仅次于克里姆林宫的重要文物。院内的斯莫棱斯克大教堂始建于 1525 年。 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镀金的“洋葱头”在蓝天白云下耀耀生辉。 位于莫斯科红场东南角的瓦西里大教堂(也叫圣母升天大教堂)已经成为莫斯科乃至俄罗斯的象征。它的 8 个色彩艳丽的“洋葱头”塔楼也是最为神奇美丽的。 相关链接 莫斯科相信什么? 走进克里姆林宫 莫斯科地铁:地下艺术殿堂 莫斯科的街心景观:雕像 莫斯科的喷泉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1224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路教堂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4-13 20:04
出国第一年,有几个月每天穿越市区骑车去市政府的技术部,惊讶于教堂之密集,教堂大多是最漂亮的建筑。在最后几天,拍摄了一组沿途的教堂外景照(以Broad Street和20th Street两条街为主)。
个人分类: 宗教|2905 次阅读|5 个评论
时常想起的陌生人
热度 6 yyfu 2012-2-6 20:23
在外旅行遇到的多半是陌生人,很少会再想起的,即便曾经坐同一趟车、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的,但数月前见到的两位陌生老人却让我时常想起。我很想在年前写一篇博文,叙述这个经过,借新年之际送上祝福,她们或许不知道会有我这样的陌生人在为她们祝福,但这是我该做的,无论她们是否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遇到了陌生人,而且之后时常想起,这一定与我有缘。今已元宵,再不写恐有点晚了,有失敬意了。 2011.4.13 中午。 西班牙 Bilbao 旧城区的一座教堂外。 教堂坐落在 Nervión 河边。 一对老人。年长者坐在轮椅上,头低垂;另一位老人,年纪较轻,坐在路边长椅上,紧靠轮椅,一手拿着报纸、看着报纸,另一手抚摸年长老人的右手。 我是参观教堂后正准备往旧城区走的时候看到她们的。四月的 Bilbao 还比较冷,我还穿着保暖裤,她们坐在教堂东侧的一个小广场上晒太阳,那位手拿报纸老人的背后就是一条小马路,车不算多,但行人络绎不绝。旧城区地方很小,休闲的空间并不多,想必她们早已习惯在嘈杂声、在人来人往的人群旁做她们自己的事情,静静地坐在那里,沐浴者中午时分的阳光。 我猜想她们的家离这儿不远,可能每天都去,只要是晴天。我去旧城旅游的那天刚好是晴天。那位年长的老人大概八十多了吧,戴着一顶圆形素帽,系一条蓝色的围脖,膝盖上盖着一块厚厚棕色的带底纹的披巾,盖得很严实、下身只露出一双黑色的鞋尖。年长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身子一直没有动,手也没动,头低垂着,像睡着一样,一侧鼻孔连着一根软管,可能正吸着氧。坐在旁边那位的老人,不停地轻轻搓捏、抚摸着年长老人的右手,时不时地用餐巾纸抹年长老人的嘴角。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这情景我莫名地感动了。我在离她们十几米外的地方静静地拍下她们的照片,我庆幸没有打扰她们。在我站着、蹲着、转手侧着调焦拍摄她们的所有时间里,没有行人注意我,或根本不在意我在拍什么。 看到在 Bilbao 旧城区沐浴阳光的两位老人,当时使我联想起人的将来,人总会老的,老的时候依旧能在子女的陪伴和依偎下晒太阳,如同年轻的时候抱着小孩坐在朝阳的门前或窗台上沐浴清晨的阳光一下。在为两位老人拍摄的过程中,一直为之感动。当收起相机,远远望着这两位老人和她们背后的建筑时侯,心头涌上温暖的感觉。当时顾着赶路没有细想为什么有这种温暖的感觉,在匆匆逛了旧城区坐上返程的地铁时,我找到了温暖感觉的一种理由: 两位老人安静地坐在教堂侧墙外的小广场上,那座教堂可能是她们经常去的地方,里面有她们的信仰和寄托。我看到进出教堂有三级台阶,台阶两侧的墙面上设有扶栏,年轻的时候不会在乎台阶的、腿脚利索的时候也没有关系的、上了年纪迈台阶费劲了可拉着扶栏上下,而一旦有一天无力借助扶手进教堂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在教堂阳面广场上的长椅上歇一会儿,教堂内和外可能是除家之外她们感觉最温暖的地方。广场是她们年轻时带小孩嬉戏的地方,也可能是姐妹们从教堂相伴出来后唠家常的地方。此时坐在轮椅上的那位年长的老人,进教堂显然是有困难了,她让家人陪她坐在教堂外的广场上坐一坐;头低垂,身子一动不动,或许她正回想着在这里生儿养女的数十年生活,或某一片断,耳边正回响着小孩嬉戏声和同伴的唠叨声,而另一位老人,读者报纸,手抚摸年长老人的右手,亲人在一旁陪伴老人,安详平静,这种感觉是温暖的。 ...... 我通过 Google 查了一下 Bilbio 当地的天气预报,未来 2 天是有小雨,周三转多云,周四周五可能出太阳,希望太阳出来的时候两位老人依旧在那里晒太阳。送上我这位陌生人的衷心祝福!遥祝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我们的故事|5911 次阅读|13 个评论
你忏悔吧!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12-15 06:20
你忏悔吧!
不同教堂的忏悔室,不好意思,太黑,俺技术有限,所以拍得都不太好 一 二,嘘,有个修女正在忏悔(亮灯表示这间屋子在“用”) 三,一般,中间是牧师神父呆着的地方,忏悔的人在半开放的外侧 四,拉了一道帘子 五,这家的忏悔室,连神父的地方都是半开放的,不过估计里面有座位可以坐下来,否则,有人一定要忏悔2个小时,要累死人的 六,忏悔的人是半跪姿势,不太舒服,不过考虑到你是犯了事才来的,所以如此惩罚一下也有道理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139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9月的北欧:赫尔辛基(城堡与教堂)
热度 1 fqng1008 2011-10-31 09:37
9月的北欧:赫尔辛基(城堡与教堂)
在赫尔辛基,参观了乌斯潘斯基教堂(东正教)、大白教堂(路德教)和海门城堡等。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0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堂VBS
xuyingxiao 2011-6-28 20:22
教堂的VBS都是免费的,但也有收费的。上周一个教堂有为期一个礼拜的总费用10美元的VBS,本不愿去参加要付费的活动,但有基督徒盛邀并帮我们付好了费,于是女儿去参加了一周的活动。有意思的是,这个活动的收费是按家庭来算的,不管家里有多少小孩,总费用都是10美元。我也抽空去了一次拍拍照片,可惜 相机里存储卡忘带了,只能用相机内存的有限存储空间按最小分辨率拍了一些。 进门: 做手工。 看表演。 做游戏 盛装的演员们在台下和大家一起玩。 节目表演。 演员们席地而跪和小朋友们道别。 附近图书馆做手工和看图书馆里养的小动物。
个人分类: 生活|2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堂的时装秀
xuyingxiao 2011-4-3 10:06
去IFI的教堂看歌舞表演,最后压轴竟然是时装秀。充分发挥了国际化学校的特点,二十多个国家穿着各自特色服装,两边过道为T台,款款走向舞台中央做造型。 时装秀: 舞蹈: 歌唱: 歌唱: 吹奏:
个人分类: 生活|2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波多黎各,北大西洋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3-15 09:19
转机Charlotte,候机厅吊着飞机模型。 候机厅看远方的市区 宾馆一角 巨型邮轮 Cristobal Colon,哥伦布的西班牙名字 北大西洋岸边的古城堡Castillo San Cristobal,1509年。 圣约翰大教堂 San Juan Cathedral,西半球第二古老的教堂。
3871 次阅读|1 个评论
留美札记-美国的宗教信仰、礼拜与冲突
lxchencn 2010-12-28 09:28
第二十九篇 教堂与宗教信仰 美国的教堂是很多的,从中心市区到偏僻小镇,尖尖的房顶远远望见就辨别出来那里是教堂,有些非常宏伟巨大,有些小巧朴实,去看过霍普金斯大学 homewood 校区旁边的教堂,里面非常华丽整洁宽大,有如高级的剧院,是周六,当时正在进行讲经活动,是免费的,人不多,但很庄严隆重,有些中国来的学生或家属常常去听讲经来学习英语,随后也去了旁边的另外一座教堂,教堂里举办英语培训班,初学的是免费的,难一点的班学费也很低,正好离家不远,文燕就报名参加初级的英语学习,教堂帮忙找了一个还会一点点中文的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免费来教她英语,老师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学习时间较短,因为夫人去学习打工和搬家,就告诉教堂学习停止了,但教堂的这些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夫人也去过大学门口华人办的天使之家教会学习英语,来参加的华人就很多了,有纯粹的英语学习班,也有中文英文的讲经班,全部免费的,讲的老师有华裔的,也有美国人,还有曾经来过中国教书的美国人。我所看到的多是基督教堂,去旅游的时候还看了位于盐湖城的摩门大教堂,非常的雄伟巨大,在里面还听了一段中英文双语的基督教义。教堂的主要活动是宗教活动讲经,也看到在里面举行婚礼,星期天上午很多人都去教堂参加礼拜活动,因此,这个时候高速公路上车是最稀少的,也是我最喜欢开车出去办事的时候,车少,开车安全自在顺畅。美国的教堂都在居民区,而中国的宗教庙宇都在山林之中,两国的区别很大。 从遍布美国的基督教堂看,信奉基督教的人是很多的,也还有一些其它教派,甚至是邪教组织,在美国号称宗教自由,一些中国人到美国后有不少皈依基督教的,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传教活动让我吃惊不小,在公共汽车和地铁都碰到过主动来传教的人,一次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坐在旁边的一位约 70 岁左右的老太太走过来坐在我旁边,问我是哪国的人,说什么语言,她递给我一本传教的小册子,里面有圣经的故事,令我吃惊的是中英文对照的,她指指英文的内容,又指指中文的对应内容,我装着不解不懂的样子总是摇摇头,看起来她认为没有办法完成她的传教任务,才无可奈何的走了,也许她认为我无法教化,深感遗憾。有一次在电梯外的厅里吃饭时碰到一位旁边系里的一位华裔钱姓教授,他从我的名字说起,临溪者在水之旁,有流水依靠庇护,就像有大树依靠庇荫一样,名字起的好,再说人也要有精神依靠和归宿,他自己在信神信基督耶稣后发现信神是个好东西,信了神后,工作研究就顺利了,他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神愿意为别人自己去死,难道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人吗?他叫我和家人周末去他家听讲经,不信也可以,听听也是可以的,他多次邀请,但我终未所动,没有去听,他所信奉神无所不在的帮助他人,可是当时我委托别人向他请求帮助能否接受我夫人去他实验室做志愿者当技术员时,他却是拒绝帮助的,多虚伪的教徒呀,当然,我不信神,并不是他不愿意帮助的原因,信仰自由何必强迫呢?况且我是共产党员,爱国者,有自己坚定的信仰,自己的信仰是决不会动摇的,基督教徒岂能理解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共产党员能否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
jiangjinsong 2010-11-23 06:53
共产党员能否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 ------------------------------------------ www.jfdaily.com2009-12-04 16:16稿件来源:支部生活 http://old.jfdaily.com/newspaper/zbsh_1/node49247_64463/node49265/200912/t20091204_814830.htm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我的未婚夫是一位基督教徒,我们俩打算在近期结婚,但在举行婚礼的场所上产生了分歧。我的未婚夫为了表示对耶稣的虔诚,坚持要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感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不妥,但却说服不了对方。   请问:我该怎么办?我能与未婚夫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吗?   新党员  罗玮萍   罗玮萍同志:   中央组织部《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规定: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无神论者,只能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这是因为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违背党的性质,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这一点应有清醒的认识。至于你与未婚夫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的问题,虽不能因此就认定你信仰宗教,但有可能会引起部分群众对你的信仰产生怀疑,从而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你最好将上述规定,以及可能会在部分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向你的未婚夫说明,在取得他的理解的情况下,将婚礼仪式放在其他场所举行。   经过你做工作,如不能说服对方,参照我党关于在信教比较普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把党员信教同参加某些民族风俗活动区别开来,对于为了不脱离群众、尊重和随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参加一些传统的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不用视为信仰宗教或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精神,考虑到对基督教婚俗习惯的尊重,你可以同意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但要注意,不能因此而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而要始终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   特约嘉宾  郑绍保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50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堂零距离
xuyingxiao 2010-11-22 04:38
周五晚上去教堂。尽管Tim对我们帮助最多,但出于语言和交通的方便,我们去的不是Tim做牧师的教堂,而是去了Simon介绍的哥城华人基督教会组织的活动。 到了教堂先吃饭,免费吃了顿丰盛的晚餐,品种繁多,人都很热情。有很多小孩可以在一起玩,碰到好多来自国内各个高校的师生,边吃边聊。吃完饭到教堂 二楼,小孩可以在楼下由人照看玩耍。不过我们女儿第一次来不适应,还是要跟我们上楼。先唱三首赞美诗,大提琴声音很好听,这个女儿喜欢。但对我们来说,听 里面的歌词太肉麻,进入不了状态。接下来PPT讲解耶稣的生平,尽管看到了一些风景图片,但内容比较无趣。再接下来播放短片,是一个牧师的演讲,内容是如 何确定自己信了主。演讲中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演讲风格很幽默,其宣传手法值得借鉴。接着新人介绍自己,每个人上来握手欢迎新人,边唱边鼓掌,从来没这样 被围着握手,感觉自己像个国家领导人。最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比较随意,可以看到大家真实的心声,有的人就是出国后生活空虚,又饱受打击,想想信教至少无 害,于是每次来参加活动。讨论完吃蛋糕庆祝所有三月份过生日的人。 从小接受科学熏陶,读书时是从科学直觉上不相信真有各种妖魔鬼怪以及各路神仙,也确信上帝并不存在。工作以后通过网络接触了各种上帝存在的证据,看 一看还蛮有道理,但由于同时也接受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确信现有的证据在科学上都是有问题的。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连存在外星人的确凿的科学证据都没有, 更不用说上帝了。 不过上帝尽管在科学上不存在,但还是可以在文化上存在,并且有其价值的。就像科学上嫦娥奔月的故事肯定是假的,但文化上我们还是可以去相信嫦娥奔月 的故事。按照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点,宗教是麻醉劳动人民的鸦片烟,但如果一个人在痛苦之中而又无其他好办法,用麻醉剂其实也是一种常规措施。况且宪法 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宗教信仰尽管理性上不接受,但感性上并不排斥。读高中时,中波的收音机就可以在频道边缘收到良友电台、益友电台,里面所讲的圣经 故事很多竟然就是非常好的人生哲理。那时写一封信索要就可以免费得到一本圣经,通信地址就是北京的信箱,不过一直没敢去要一本。 90年在南京莫愁路去过一个基督教堂,当时路过时看到正在举行崇拜聚会,就进去听了听唱赞美诗,后来讲圣经经文,但当时听不懂。经文讲完是一个 演讲:这四十年,讲教会四十年来脱离国外靠信徒捐款独立自主的发展历史,印象最深的是大量运用排比句,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演讲结束继续唱赞美诗,或 许和当时心境有关,当时觉得赞美诗很有震撼力。最后的圣餐没吃到,只有受过洗的信徒才留下来吃圣餐。 之后只在上海的佘山参观过号称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天主教堂,很大很有气势,但一个人也没有,空荡荡地,缺乏一种感觉。 周日早上又去了一个全英文的教堂,就在我们租的房子的隔壁,里面的牧师是和我们签租房合同的人,房东则也是里面的一个信徒,胳膊打着吊带仍来教堂做 礼拜,我们楼上租房的也在这里上班。一进去看到都是一堆老头老太在学圣经,牧师讲得似乎不错,每一句圣经都可以发挥出长篇大论,感觉像我们读论语,可惜都 是英文很难听懂。女儿则去参加教堂里做手工的活动。之后免费喝些饮料、吃些面包和肉后,终于开始想象中的教堂的情形了,大家坐在下面,上面有人带着唱赞美 诗。由于是英文演唱,不像周五晚上那次觉得很肉麻。或许也和英文翻译有关,自己去理解英文就不会用那些肉麻的词了。这次是钢琴,旋律不错,有点圣诞歌的感 觉。接下来是一个胖胖的大概是牧师在演讲,也很有感觉,非常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可惜是英文,理解起来要大打折扣。之后照例是介绍我们新人,吃水果,并有好 几个信徒将多余的家具运到我们租的房子。 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上帝,能把大家这么紧密而自愿地组织在一起,它的组织方式和宣传方式确实有很多独到之处。相比之下,我们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政治学习,其凝聚力要相差很多。 对宗教的引人向善的作用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所碰到的每个基督徒都非常善良,乐于助人。 各种教派所信奉的神明从科学上看明显不会存在,从前一直觉得只有受到重大打击的人才会从宗教中寻求寄托。如今看来,宗教更像一个社交场所,它不光可 以提供精神慰籍,还可以有效地发挥类似社区的作用,提供一个大家庭的感觉,将大家组织起来。国内其实有很多家庭和个人也很需要类似的带有真正信仰的组织形 式,不一定是宗教,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形式的话,最后必然是宗教将他们组织起来。 2010-3-8
个人分类: 宗教|3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
qyu111 2010-10-4 20:30
到欧美国家去旅游,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教堂。它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庄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一个城市和村庄的最奢侈的建筑。 这些教堂虽然都有近千年的历史,可是它们的坚固和气势却从未改变。当你看着它们,你由不得不去想,当时的人是花了多大的精力和钱财去完成这些伟浩的工程。这些人当时都在想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人力和财力去建造教堂?皇宫造的辉煌我们好理解,因为它是国王居住的地方。国王有权和钱,当然要把自己的房子建到极致。教堂是西方的上帝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他们精神领袖的皇宫吧。 这是不是反映了欧美国家的人对精神领袖的敬重和对精神的追求?欧美宗教追求的是今生如何做人,死后能和上帝在一起。每周上教堂听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追求心灵的平静。 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 教堂,叫做庙。庙里供着的是菩萨,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上帝。我们的祖皇的宫殿造的不比欧美的皇宫差。但是我们的庙和和欧美的教堂相比,那就很寒酸了。我们的菩萨叫做什么?泥菩萨。泥巴糊着稻草做的。我们去到庙里烧香拜佛是为了保平安和升官发财,希望菩萨能马上带来好处,追求急功近利。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文化差异?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聂凡:和教堂的第一次“握手”
fqng1008 2010-6-23 08:50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在英国也一样适用,不过得改成不去教堂罔留学。一个留学生,远渡重洋,如果连教堂的门都没进过,那英国就算是白去了。用中国的一句古语,得其门而不能入,那岂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不过我与教堂的初次际遇,并不是缘于一个高尚的目的,乃是凡夫俗子共同的欲望,食物的诱惑。刚来英国时,由于英镑的昂贵,大家花钱都是留着心眼的,不敢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胡地乱花,甚至锱铢必较。就是在这种心态的映射下,华人教堂组织培士頓華人福音團契(Preston Chinese Gospel Fellowship)向新报道的留洋学子发来了上帝的福音:星期五晚上6:30 去教堂看电影《耶酥传》(Jesus)和进行电影讨论。当然最大的福音莫过于有晚餐和甜点供应。我和朋友看见这个,眼睛都瞪大了,那份从天上掉馅饼的幸福感让我看着传单傻了半天:多好啊,这不单是少了一顿的饭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肚皮有可以受到良好的招待。这个周末实在太有意义了! 我日等,夜等,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五,我的心都快飞了。不过,在去教堂前,我还是得打扮一番,不想让自己的渴望过度的表露出来。于是,我穿戴整齐,一如一个绅士一样,然后慢慢走过去。等到了教堂,才发现宛如进了历史的古城:黄土一样的砖石,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窗画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教堂内部的椅子、桌子、讲台等都是木头做的历史的味道在空中荡漾,我突然觉得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对教堂顿时有了几分好感。不过,毕竟它是时明时暗的,不如那美食的诱惑真切、实在。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17e990100btl7.html ) - 聂凡:和教堂的第一次握手_聂广_新浪博客 进了教堂,很快就结识了一批从上海来的留学生,我特高兴。上海在我的印象中实在太好了,大抵是因为张爱玲的关系,总让人怀抱感伤、古朴、简约而时尚等朦胧而复杂的情愫。为了博得上海女孩们的好感,我总让自己显得鹤立鸡群,天真的和人家大侃鲁迅。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与众不同。现在想来,的确是可爱的有点过分了。说着,还没到一盏茶的功夫呢,就开饭了。按照教会的传统,是要在牧师的带领下,凝神,闭眼,做祷告的,无非是一些类似感谢神的丰富的恩典的话。我当时对这个一丁点兴趣也没有,可睁眼一看,大家又净是一副虔诚的样子。因此也只好继续合上眼,耐心听那祷告的结束。 祷告结束,晚餐开始。凑近跟前一瞅,那个丰富,我简直都描述不出来,有咖喱雞、梅菜豬肉、豉汁排骨、客家炆豬肉、土豆排骨、油炸鸡翼,还每样都是一大盆。甜点有马豆糕、合桃酥、马蹄糕。这些可是我平日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啊!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些都是我的最爱。我一时兴起,吃了两三盘,还每一样都吃到了。吃完了,还在梦游呢!那感觉,就好象进了天堂一样。 休息了大概二十分钟的样子,影片《耶酥传》就开始放映了。由于它主要是来自圣经的福音书,因此比较忠实于圣经。在影片里,包含了很多优美的故事,如耶酥神奇的出世,年幼时惊人的睿智,年轻时受到魔鬼的试探,中年时艰难的传道以及各种惊人的神迹的展现,最后,耶酥被犹大出卖,殉难,三天后又死而复活。整部影片可说是囊括了耶酥不平凡的一生。尽管刚才丰盛的招待让我十分安逸,但耶酥所做的事情,却让我内心异常震撼,仿佛我的灵魂经受了非一般的洗礼。不过,由于我当时并不信神的存在,耶酥所行的神迹以及他的复活,虽让我惊讶,却不敢相信。尤其是关于他的复活,我无法接受这种不可能的常识。 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人是有罪的说法,我几乎很轻松的认同了。看完电影后,我把我的困惑和疑虑交给了牧师。牧师并没有讲太多的大道理,只是很轻松的一笑,鼓励道:别急,慢慢来,什么东西要接受,都是有个过程的。你能认识到人是有罪的这一点很好,很多人还都没意识到呢。我特高兴听到牧师的表扬。而其他的中国留学生,可能是人生地不熟,刚去教堂,见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所以说话的胆子不是特别大,总是保持沉默,并没有太进入讨论的角色。因此,电影观后的讨论很快就结束了。 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逝。从教堂出来一看,晚霞已经分外的灿烂了。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回想起刚才整个在教堂的细节,不免产生一些感动,又有几分遗憾。本来,向英国人宣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来英国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初衷。但是,今天竟然一句相关的话也没和牧师(尽管他不是英国人)说上,心中有些悻悻然。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以后还有大把的机会,和教会人员进行深入的讨论。想到这儿,我又开始憧憬下一次去教堂的情景了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美国的教堂礼拜反思我们的信仰教育和社区教育
panfq 2010-4-27 14:55
到美国的学生绕不开美国的宗教教育的影响。美国每个社区都有教堂,宗教活动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星期天都去教堂做祷告。美国教会要比其他西方国家兴旺得多。 一些高校也有华人组织的宗教团体。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需要一种归属感,而这一团体为中国学生提供聚会交流的场所,顺便提供免费饭食。 在为你提供了物质食粮之后,同时也让你得到精神食粮,听它宣扬自己的世界观和真理观。 本人不信基督,听了他们的传道也很难改变我根深蒂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是,到了美国,遇到随处可见的宗教教育,人们就不得不思考信仰问题。 我把他们宣扬的基督教用语天堂地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相类比,不知是否恰当 ? 共产党人其实也有自己心中的天堂,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奴役性的不平等的社会大概被共产党人视为人间地狱,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天堂而不懈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知我们把那些为心中的美好社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共产党人(如李大钊等)视为共产党人的耶稣是否合适,他们为了后来的人们能过上美好生活而受难,如同耶稣之被钉上十字架。基督教把为人类献身者集于一人一神,共产党人中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者则为众多凡人。聚焦于一神似乎比分散于众多人更有感召力。有人说共产党人的天堂太渺茫,那我们不仅要问,难道基督教中的天堂就存在。无非是人们需要一种信仰、理想和憧憬而已。 不过对于不去探究深刻哲理的普通大众来说,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利用人有原罪的说教,利用天堂、地狱的区别,使一些人遵守道德,对社会的安宁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共产党人也提倡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道德,但这种道德是基于人性、美好社会所需的道德,而不是靠天堂地狱来吓唬人,而是向众人讲明事理,说这些道德是人与人相处、是和谐社会所必需,违背了就要受到人们的谴责乃至法律的制裁,但是它有时的确不如靠下地狱的话语来得有效。没有了那种死后的恐惧,也使得某些操行易变的人们善心难以持久,使一些富人为富不仁,缺乏慈善和捐赠心肠;使一些官员一旦变坏时有恃无恐。这部分人给社会树立了反面的榜样,也就使一些后辈开始怀疑共产党人的信仰。但我相信,上世纪为这种信仰而牺牲的人们的确是带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而走向刑场的,如同耶稣之走向十字架。你不信仰耶稣令耶稣寒心,你不相信共产主义社会、不为之而努力也会让死去的先烈寒心。可正是有一些口是心非者,谋尽社会的好处而不尽道义,才影响到后辈们的信仰。 本人周末偶尔也去教堂,我把它作为考察美国文化、了解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 美国的教堂不仅仅是宗教教育,同时也是美国社会进行社区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具有宣道、促进人际交流、心理感化等功能 。 美国的教堂随处可见,教堂运作的资金来自捐款。教堂的活动主要 围绕《圣经》里的故事和内容。有的教堂每周一个主题,涉及家庭、社会伦理各个层面。久而久之,《圣经》的理念和价值观就是这样在美国人心中潜默移化,扎下根。教堂设有育婴室、儿童室、青年活动中心,儿童有自愿者和义工专门照看,成人可以放心的去听课和传道。有的教堂在唱圣歌中间还请专门的乐队来演奏和演唱。 周末市民去礼拜,邻座间彼此相互问好,听听邻里谈谈发生的事情。教堂也有其它形式的活动,也请专家举办某种形式的讲座。例如地球日前后,相关聚会探讨的话题中,也涉及自然环境。我先后两次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教堂讲环境问题,一次是美国人聚会的教堂,一位专家谈到土壤的退化;一次在中国人聚会的教堂,一位从中国来的美国教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中国的环境污染以及乡下居住环境的脏乱。当然,最后免不了要说,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它就要求我们爱惜它。 考察美国教堂, 体验到了美国社区教育的重要方式 。 我想,中国在宣扬和继承自己传统文化方面,是不是可以借鉴美国宗教教育的方式。人家到处有教堂,便于市民礼拜。对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有所扬弃,譬如它的某些教育形式,某些有关伦理的内容。我们是否在经济发展后,除了在海外大力开办孔子学院外,国内也要重视对国民自身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在各个社区建立类似的活动中心,每周末为市民提供聚会、交谈、围绕讲座讨论等方式,使人们找到精神的寄托 。 当然一些社区也有类似的中心,但还缺乏像西方教堂一样的心灵感召力。 这需要国人仔细揣摩。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38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波士顿的教堂(三)
xudm 2010-4-21 08:34
个人分类: 育儿|4759 次阅读|1 个评论
波士顿(一)
xudm 2010-4-4 11:23
常常感叹于教堂的华丽和雄伟,也非常喜欢它的安静和祥和。
个人分类: 育儿|3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游记13:日内瓦圣比得教堂内的雕塑与绘画
kd652 2010-1-7 22:23
日内瓦圣比得教堂外观: 教堂内: 雕塑: 下面绘画里的眼神很有穿透力: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3796 次阅读|2 个评论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suqing1961 2009-9-14 22:37
记得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还在上大学期间,曾读到军旅诗人李瑛写的一组访美诗歌,其中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个警句:离教堂越近,离天堂越远。 现在想来,和我们那个时代大多数无神论者一样,李瑛老师可能受正统教育太深,对教堂这个当时只有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产物,怀着深深的抵触甚至敌意,因而会写出这样明显带有嘲讽的诗句来。 教堂在西方国家随处可见,我在澳大利亚访问的短短 20 天时间里拍下的那些教堂照片就是明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985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教堂,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柏林大教堂等,不仅建筑优美,造型独特,历史悠久,还饱受人文浸润,往往成为所在城市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象征、鲜明的地标和重要的人文景观。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这座始建于公元 1163 年的著名教堂,位处首都巴黎核心地带,法国其它城市的坐标均以它的入口位置为原点而标定。因此,作为法国宗教、文化、艺术、旅游和地理的中心,巴黎圣母院可谓名副其实。 教堂和宗教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宗教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商务印书馆 1996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里,宗的与宗教有关的解释为宗派、派别和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教则简单地解释为宗教这种解释就好比说人就是人类,和没解释没有什么两样。宗教连在一起的解释则充满了否定意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 正是基于这种对宗教完全持否定态度的理解,文革期间,我国曾执行过一段非常错误的宗教政策,反宗教,拆庙宇,毁教堂,民间原有的种种宗教信仰被强行抑制,主流信仰又因党风的败坏不断受到质疑挑战,致使如今世风日下,众人毫无惧怕之心,伤天害理之事屡屡见闻,道德重建步履艰难。 我个人比较欣赏谷歌百科里对宗教二词的解释: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由此,宗教似乎可以解释为:有一群追随者,按照一定的祭祀仪式,去膜拜一个有着某种能引起追随者思想共鸣的精神领袖。 按照这种解释,你怎么能简单地对宗教就完全持否定态度呢? 宗教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行为,其设计初衷应该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就统治者而言,宗教的最重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组织的稳定发展和正常秩序。从这点来看,宗教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广大教民来说,教堂是 宗教仪式具体表达的重要场所,是教民寄托精神灵魂的温暖家园。聚集在这里,因为有了一种追求、一种信仰,因为有了一个寄托、一个期盼,因为有了一份感恩、一份敬畏,通常情况下(这里不讨论邪教),温馨、庄重、威严的教堂能使复杂的心机走向单纯,能使浑浊的思想梳理清晰,能使狂暴的心灵归于平静,能使痛苦的心理得到安慰,能使脆弱的意志变得坚强,能使空虚的内心逐渐充实,能使失足的灵魂得到拯救。无怪乎,有人曾这样说过: 多修一座教堂,就少修一座监狱。 我也是一个无神论者,尽管我不进教堂做礼拜,但我并不排斥教堂,也理解并尊重那些虔诚地走进教堂的人们。我想,对于信教的人来说,教堂也许就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换到今天,李瑛老师重新写那首诗,我想也许会把它改为: 离教堂越近,离犯罪越远。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363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