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济复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何转危为机?
热度 1 WileyChina 2020-8-4 12:24
编者语: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经济活动造成了沉重打击。自大萧条以来,发达、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首次出现同步衰退。在全球经济各种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新冠疫情不仅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更给脆弱的经济体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了解这些挑战,有助于我们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评估政策措施对于恢复全球经济的有效性,以及预测新冠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轨迹。 China World Economy 刊登的由宋立刚和周伊晓合作撰写的文章“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What Does It Take to Turn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并探讨了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形成有利于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动力。 文章分析了新冠疫情如何加剧了全球经济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在应对经济冲击的同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在新冠疫情后可能促使稳健复苏的三个基本因素是结构改革、新技术和全球经济的重新融合。 文章分析了疫情爆发前就存在的四个关键挑战以及新冠疫情加剧这些挑战的具体机制和渠道。四个关键挑战包括: (1) 长期经济疲软的可能性增加;(2)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加剧;(3)全球投资和贸易活动减缓;(4)债务负担增加伴随货币政策提振经济乏力导致金融系统的风险增加。作者在文中对面临的四个挑战均作了详细阐述。如在疫情期间,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显著下降,企业和个人变得更加规避风险,并倾向于进行更多的储蓄。这可能会持续削弱消费和投资,减少总需求,从而加大长期经济疲软的可能性。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由于若干发展中经济体的追赶,各国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现象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国家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因其增长表现和再分配政策的差异而表现不同。面对新冠疫情,发达国家(以及若干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抵御危机的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距。如果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收缩程度大于发达经济体,我们可能会看到国家间收入不平等增加。危机期间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往往会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人们为了防止疫情扩散而保持社交距离,减少聚集性的生产方式,更多地依赖基于网络的远程工作,导致自动化,数字和互联网技术更快地替代那些重复性的人工工作,所有这些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一国内的收入不平等。 作者认为,危机可以创造改革的窗口,推动一些难以实施的政策改进;我们可以在危机中寻找机会,获得全社会的支持,推动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改革。文中提出了可以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三个关键点。首先,促进经济活力和改善商业环境的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大规模政府负债和非传统货币政策无法长期推动投资,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从而维持长期的经济增长。第二,持续投资于研发活动,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和气候环境变化的挑战有着重要意义。第三,作者认为全球合作对于抵抗病毒和恢复全球经济十分重要,国际社会需要找到增强“信任”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建立在善意的基础上,而且需要认识到人类社会正面临病毒和疾病等共同威胁。因此,人类社会应创建一个新的“全球社会契约”,通过联合国框架发起和建立,帮助解决矛盾并使人类社会适应新形势。在各级特别是国家一级的强有力的公共政策的支持下,以上三个方面有望成为全球经济走出这场大流行病危机重新崛起的着力点。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cwe.12349 引用本文: Song, L. and Zhou, Y. (2020), COVID‐\19 Pandemic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What Does It Take to Turn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China World Economy. Accepted Author Manuscript. doi:10.1111/cwe.12349 关于 China World Economy A bimonthly fully peer-reviewed SSCI journal featuring original academic work exam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aris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co-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Wiley, with ISI impact factor of 1.865. 期刊主页: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749124x 投稿地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
个人分类: Social Scence and Humanities|14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产方式缺乏颠覆性突破,第三次工业革命尚需时日
热度 1 kejidaobao 2013-2-19 16:14
文/吴中宝 在逆境中,人们总是期盼奇迹的发生,等待的时间越长,这种信念就会越强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负面消息纷至沓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们等待经济奇迹发生的信念就快熄灭之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调一经提出,就迅速受到媒体和理论界的追捧。 我赞同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关于新能源变革和绿色工业的观点,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本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并且人人有责。但我不认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法,并且认为,现在到了给一窝蜂鼓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做法泼泼冷水的时候。 首先,里夫金所说的还不能称之为“革命”。工业革命(或者说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生产方式发生了能够被大范围推广的颠覆性的革新。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做工业革命发生的2个导火线,因为生产方式的变化往往是以动力强度的变化和生产指令传递效率的变化为基础的。但如果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有效突破,就算不上工业革命,而只能成为科技革命或能源革命,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早已发生(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第三次和第四次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工业革命却仍处在酝酿之期的主要原因:电子、原子能、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没有引起生产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根本原因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促使了生产所需的动力强度发生了质的飞跃,才使纺织产品摆脱了人力生产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电力的运用,使生产动力强度和生产控制精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里夫金认为信息技术和能源的结合是引起每次工业革命变化的原因,这不严谨,至少把新闻媒体的出现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就很牵强——学习能力的运用不过是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而已,当然,如果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出发,也不能说这一认识不正确,但至少并不是关键因素。 其次,分布式(分散式)技术是里夫金强调的关键,但短时间还难以达到颠覆批量生产方式的地步。信息技术促成了分布式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对分布式技术或理念,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早有研究,但国内更加熟悉的名词叫“网络分工”,是产业集群、快捷生产、柔性技术、模块化生产、丰田模式、合作性竞争、个性化生产等一大批经济学和管理学名词的重要理论基础。 里夫金对能源革命的描述是建立在反复强调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未见新意。实际上,分布式技术确实被看做生产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看来,还只是批量生产方式的一个补充,因为所演化的模块化生产和下包制(丰田模式)只是生产方式的改良,严格说甚至只能算是商业模式的变化,还不能冲击现有生产方式。因此,分布式理念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突破口之一,但不能看做工业革命即将爆发的理由。 再次,动力强度和控制精度的技术性突破一日不实现,工业革命就一日难以起步。信息技术是解决控制精度突破的一个希望,而能源技术的突破是解决动力强度提升的突破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有目共睹,也被寄予实现工业革命的厚望,但目前看来,尽管确实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但还不够。而且信息技术总是在强调快,似乎快是最关键的,可是在达到一定的速度极限之后,快对于生产的意义可能就并不在显要位置了。 分散式理念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通过把串联改为并联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超越了速度的极限——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替代能源革命的使命。在工业革命中,能源革命的目的一般来说是服务于动力强度,动力越强才能越快,但信息技术殊途同归的部分实现了这一目的。我认为,原子能技术是动力强度飞跃的突破口,但由于战争和安全问题,原子能技术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化运用的阻力很大。实际上,现在的新能源变革还只是能源供给的多样化,但并未带来能源输出性质的变化,动力强度、控制精度还未提升到引发工业革命的地步。 我是绿色工业的坚定拥护者,但我担心产业界和学术界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过多美好、激进的解读。对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要包容,但并不意味可以浮躁的追捧,特别是在产业行为上,光伏产业的前车之鉴值得深思。工业的本质是生产,供给可以创造需求,但只有合理的需求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仅仅受工业革命这个概念的吸引,不做好基础技术积累和市场的培育,在产业环节匆匆强推所谓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只能因为浮躁而再次陷入低端制造环节困局,过度投入和重复建设还会形成更大的浪费。 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爆发。即将是多久?5年,10年,还是20年?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间隔不过百年时间,一些国家2次工业革命甚至交叉进行。对“即将”一词而言,20年是不是太长了!毕竟,在粮食、温饱等问题面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在当前可能还只是发达国家的跳水池。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尽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远非那么容易,但只要坚守信念、勇于创新、务实工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也许就真如里夫金所说,会“即将发生”。
个人分类: 栏目:书评|31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倍能撑多久
热度 2 Ecosinic 2012-12-16 21:52
日本大选还没有结束,但已出结果显示自民党获得大胜,很可能如前一样同公明党共同组阁。 安倍应该毫无悬念地任新首相。 安倍晋三所领导的自民党以及其他所有参加选举的党派,在本次选举中大都大炒中国威胁论,炒钓鱼岛问题等,在民生和经济建设上并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引领日本走出长期的经济低迷。就算是安倍所领导的自民党,也只能提出增加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但这个已经被其若干前任多少次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不奏效的。所以,在日本选举中狂热的炒作中国威胁论而获得执政机会后,民主党是否有能力和智慧领导日本走出低迷才是其长期执政的关键,中国威胁其实不是主要的内容。 日本若不借重中国,其经济复苏基本上是无望的。所以,安倍若对国际和国内的形式有所了解,对搞好与中国的关系在其执政和政权稳定中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必须在上任之后,和其上次当上首相时一样先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借此搞好国内的经济,否则,其执政之路也不会很长。 若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毫不让步,安倍的执政之路也不会很长的。因为他在既打不开中日关系的新局面,也无力振兴国内经济的条件下,留给他的只有下台。 所以,安倍能支撑多久,依赖其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但在日本政坛,偏向中国只会下台更快。
个人分类: 杂谈|19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会成为二流国家吗?
热度 9 lxj6309 2011-4-20 11:16
遭受地震、海啸、核辐射之后的日本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信任等各方面。新华网推出专题:灾后的日本会沦为二流国家吗?,其核心提示显示: 一个多月来,核阴影一圈圈地蚕食着日本狭长的国土。强震、海啸、核泄漏,接踵而至的“复合危机”,残酷无情地吞噬着日本的生命和财富,更让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复苏之路变得异常坎坷, 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近日明确提到,“灾后的日本将会变成一个穷国”。媒体上关于“日本是否会沦为二流国家”议论,也日渐增多。悲观派认为,“日本终将退出一流国家行列”,“或失去未来三十年甚至更长”、“可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乐观派认为,“日本经济韧性很强”、“追求技术第一的产业链不可替代”、“灾难将拉动经济复苏”。 我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类似观点: “日本经济会越来越衰退,最终会退出一流国家行列,变为二流国家”。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参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和搜狐财经联合主办的朗润搜狐经济学人论坛“日本经济:浴火重生还是长期衰退”时作出如上表示。管清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说:现在国际上很多机构做了评估,我们部门自己也做了一个评估,乐观的说可能的损失占GDP的1%。中性一点占4到5%。悲观的说10%、20%。短期来说对日本经济的冲击确实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它的农业、包括对它的高端制造业的出口产品、装备、汽车、芯片等等产业影响比较大。长期来看,未来三五十年的角度来看,日本可能不会沦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它可能会再次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对于以上悲观论调,我是不赞成的。决定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首先是其人力资源素质,其次才是自然资源。只要国际社会对日本是开放的,那么日本经济在10年后重振是必然的。虽然近年来有所谓日本失去10年、20年之说,但是,今天,日本经济的基础仍然牢固,在世界上仍然居前茅。至于说是几流,那看你是如何定义的。我们以前说只有美国(苏联已经不存在了)是第一世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那就是指只有美国是一流的,其他发达西方强国包括日本都是二流的。如果我们现在承认英国、德国、法国等国是一流国家,那日本将继续保持其一流国家地位不会动摇。这次地震海啸核辐射灾难对日本经济的损害不会大于二战,日本的恢复将远大于二战后恢复的速度。所以,我认为,日本的恢复重建时间不会大于10年,除非再发生其他重大灾难。首先,日本的人口远大于其他西方强国(除美国外),其次,日本的人力资源素质不会流失,第三,日本的总体经济基础设施仍然比较完整,这些就是日本恢复的强大基础。在经济总量上,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很低,甚至为负,但是,以后两三年的增长率将比较高,应在美欧之上。当然,主要是恢复性增长。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561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罗马式“亮剑”
热度 2 freedom110110 2011-1-27 09:14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吴锦宇   近几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意大利各行各业,凭借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渐渐在危机中抢占了商机,并开始对未来经济复苏的商战进行布局。    年 初,意大利菲亚特(FIAT)集团与中国广汽经过一系列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将在中国湖南长沙建立一个年产14万辆小汽车及2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厂。 与此同时,菲亚特将提前从今年下半年起在中国生产吉普车。预计2012年起将在中国占有20万辆车的份额,一下子突破了菲亚特在对华业务上的瓶颈,实现其 “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经营发展战略。    在 经济危机时代,意大利零售业巨头考普(coop)集团尽管整体业务上升,但非食品业务依然下滑严重。由于政策原因,液晶电视及解码器的销售增长非常迅猛, 其他家用电器及服装类则下降很多。考普集团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经济危机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模式,而超市的自有品牌因为低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得益于 此,考普的自有品牌业务值增长了8%,而数量增长了10%。最后结论是,应继续推进消费者购买价廉物美的产品。考普集团遂大胆做出一项决定,计划到 2012年前投入7亿欧元,拓展其在意大利零售网络,计划加大在南方的资金投入,在意大利全国新开55家店,大部分在南部,特别是现代零售业相对触及较少 的区域,包括布里亚、西西里亚以及卡拉布利亚地区。在创新模式方面,考普计划继续推广电话业务,并且在内衣及服装方面加大自有品牌的投入。目前,考普品牌 的销售收益已占其总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年销售约为27亿欧元。预计2011年其自有品牌的销售将达到30%的营业收入比例。根据考普的扩张计划,其新 的投入将创造约4000个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的南部将是主要的受益地区。    意 大利超市业巨头柯纳德(CONAD)集团执行总裁加米隆·德·贝拉尔迪认为,只有就业率提升,才能带来稳定的消费提升。通过调研,柯纳德决定采用从药店到 加油站的大规模扩张战略,今年开设了意大利第一家在体育场馆内的大型购物超市,并且扩大服务范围。过去几年,柯纳德集团在其购物中心开设了40家药店,计 划在未来三年扩大到100家。此外,柯纳德集团联同运营商共同开设了5家加油站,在加油站旁边设立超市,便于加油的车主短暂休憩和购物,一举两得,将两个 互不相干的行业嫁接起来形成互补,结果是加油站和超市的业绩双双直线上升。而且,2010年下半年2家眼镜店也同药店一起被重新整合,药店中有眼镜销售和 保健服务,用“健康”这个生活中最重要的理念将两个关联度密切的行业整合为一个复合型产业,一下子带动了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的眼镜业。    米 兰国际时装周与巴黎、伦敦和纽约时装周并称为全球四大国际时装周。它以巨大的传播力和商业价值著称,被业内人士誉为引领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潮流的“晴雨 表”。为了在金融危机中重振米兰时装界的辉煌,2010年上半年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专门聘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为其于9月底的2011春夏女装米兰时装 周出谋划策,最终整合行业优势,“亮剑”国际舞台。    过 去相当一部分时装秀是在偏僻的米兰展馆举行,而另一部分在市中心,由于表演场地相隔非常远,而米兰市中心交通拥挤,因此极不利于业内专业人士、VIP买家 和铁杆粉丝的观赏,更不利于名模的串场表演。为此,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毅然决定,彻底放弃采用了几十年的传统做法,实行更宽松更有效的组织管理,将表演场 地全部集中在市中心相隔仅十几米的四幢历史建筑物内,与米兰大教堂近在咫尺。为方便在各个场所之间往返,主办方还提供免费自行车。通过对参演的品牌公司访 谈后发现,在为期六天的展演有限时间里,大品牌公司都争先恐后想选中间三天表演,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例如像美国《时尚》(Vogue)杂志主编等世界顶级 奢侈品管理期刊负责人的日程安排,令其能尽量减少在米兰的逗留时间,但这对于小品牌公司来说非常不公平。有鉴于此,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断然采用备受争议的 全新日程表,安排了更为平衡的行程。    另 外,为严格筛选参展公司,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还决然去掉了一些游泳衣品牌、内衣品牌和一般大众品牌。这引起了业内的轩然大波。对此,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主 席马里奥·波塞利说,该决定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必不可少的,某些品牌与米兰国际时装周风格不相符合,必须拿下,以显示其专一特色和国际标 准。该协会希望激发创意,突出米兰在世界时装界的地位。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被除名的品牌竟然包括爱丽娜·米罗(Elena Mirò)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    (作者系意大利摩德纳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国际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21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复苏增长 步步为营》-- 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面面观
hucs 2009-11-28 22:42
《复苏增长 步步为营》 -- 2010 年我国经济工作面面观 胡春松 著 (南昌大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衣食住行医教娱:内需七板块拉动经济复苏与增长
hucs 2009-11-25 12:58
衣食住行医教娱:内需七板块拉动经济复苏与增长 南昌大学 胡春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危为机 危中求机
hucs 2009-11-11 17:15
化危为机 危中求机 权威专家剖析我国当前经济复苏面临形势及如何将不确定因素转化为确定性增长与发展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自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 、 国务院适时推出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逐步收到显著成效,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逐季递增,这对引领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权威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经济发展形势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表现为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主要有五大 不确定性因素: 1 外部环境 不确定性 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新一轮金融机构的倒闭潮表明,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失业率过高、通胀预期加重,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巨额赤字,加 上全球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不确定性。因此,世界经济存在W型双底衰退的风险。 2 物价走势有不确定性 3 外贸出口不确定性 4 民间投资不确定性 5 部分行业的产能 消肿有不确定性 如何将不确定性因素转化为确定性增长与发展?专家分析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 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潜在风险,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2 ( 资料来源: http://www.gov.cn/jrzg/2009-11/09/content_1460089.htm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