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技术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联通SDN/NFV的思考与实践
SDNLAB123 2015-4-27 13:36
编者按: 2015 中国 SDN/NFV 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围绕 SDN/NFV 展开讨论,来自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等业界巨头纷纷参与此次大会。中国联通技术部技术战略处经理裴小燕发表了题为《中国联通 SDN/NFV 的思考与实践》的演讲。 大家中午好!我简单的介绍,汇报一下中国联通对 SDN/NFV 的思考。我是制订公司发展战略的工作,因此借用网络上流行的话“世界很大,我们要去看看”。我汇报的技术层面东西比较少,主要分享一下,我们去世界看看的一些结果。 关于运营商对于 NFV 的一些需求,我不详细说了。 NFV 的这个架构大家也很熟悉。那么,对于北向接口大家考虑比较多,南向接口大家也关注了,所以我们后期也会关注这个工作。关于 SDN 和 NFV 的关系,前一段时间听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喻:整个 SDN 和 NFV 像一个公司的运营, SDN 提供了底层的基础设施, NFV 更多的像人力资源、劳资这些部门,有一些人提需求了, NFV 就把网络计算和存储等功能对 SDN 提出来,那么我需求提完了之后, SDN 根据这些需求把要干的活完成,这是比较有意思的比喻。 接下来分享一下国外的运营商做了哪些工作。 NTAT 在 SDN 走的比较快,它提出著名的《 2020 规划》,这个 2.0 不仅对网络动大手术,更重要的是它的运营,对运营商也是值得借鉴的方面。 另外澳大利亚的公司,它更多的是开始把移动核心网进行虚拟化,就是这个方面,更多的是从 MS 和 EPC 入手把核心网进行虚拟化,这是 NFV 应用的例子。另外,意大利电信,它做的工作更多一些,在接入的层面它实现了云化,在光纤改造和 4G 的各个领域它也有一个云化的过程,整个云用被管理起来,可以和它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自动化、自优化。在移动核心网领域做了一些规划,接入的层面基本上不动,但是在核心网的承载层和下面的应用层都进行了虚拟化,同时对企业应用和 CP 的转换都放在云上面,而且实现了 RT 漫游方面都放在云化的上面支撑,对接入的层面可以进行透传的。它把移动核心网对于物联网新建了 VEPC ,这样可以部署几个节点,可以实现服务于整个欧洲的互联网,到 2014 年底每个节点已经有 5400 万的容量了。 接下来分享一下中国联通后期的工作,根据技术的标准和产业的成熟阶段,初期可能硬件可以进行持左化,但 NFV 还是厂家各自为政的,东西向的接口没有打通,只能达到各自圈地。远期的目标和 NFV 的愿景,不仅底层的还有虚拟的控制层面东向可以打开也可以有一个资源池,争取最终实现软件硬控制。 最后根据技术的成熟度来一步一步的往下走,第一步先开展比较容易操作的,像移动核心网的 EMS ,和 EPC ,开展测试,跟现有的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打通,后续可以把一些像 CDN 的系统逐渐的进行虚拟化,对接入层面暂时不考虑虚拟化,这些考虑是对于 NFV 初步的考虑。对于整个 EPC 和网元做一些工作,下一步开始验证性的测试,组织整个产品的测试,同时接接口,做一些现网的试点,同时在 NFV 这个领域,物联网的应用开展一些试点和验证。 对于家庭网管和企业网管的虚拟化,我们现在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标准,已经开展了一个相关的测试,就是关于在家庭领域和企业网管这个 IPTV 机顶盒的考量。对家庭网管有两个演进的方向,一个走的更瘦一个走的更胖,对瘦的提供二层的接入就可以了,后续增加新业务的话,家庭网管的变化使它最小。另外,联通最近推的联通电视这个业务,其实它把一些业务的很多的控制功能都放在网上,对于后续再增加其他的业务也比较的方便。虽然在产品形态上家庭网管和 IPTV 是不同两条路,但是从网络来讲, BVS 内容推送可以集中一起考虑的。 对企业网管,针对不同大小企业、不同的需求要能够快速的反应。为企业量身定制业务的话,需要把控制管理、或者是更高层面的这种能力集中起来。明年,因为在今年各种标准制订的基础上,把虚拟网管的架构和业务结构固化下来,能够让产业链的各方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发。后续就是根据需求不断的完善,进一步的开展整个网管一系列的相关产品。 刚才提到家庭网管的虚化,它涉及路由器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作,后续通过端到端的业务进一步来完善。刚才介绍了一些 NFV 的基本功能,后续跟大家介绍一下 SDN 的一些想法。在 SDN 领域,比 NFV 更成熟一些,那么一些基本的相关的应用会先做起来,对 SDN 的应用成立了一个云公司,未来规划了十个基地,目前建立的三个基地已经按云部署了。未来在优化的领域,还有回传的领域也会开展工作。关于 IP 和光协同,和传送领域 SDN 的领域,会根据技术的成熟度,对固网的接入还不考虑虚拟化。 对 SDN 领域走的比较多,它比较的成熟,后续在这个领域会加大研发,然后逐渐的把它商用。在 SDN 领域开始的时候,后期可能形成一个大的资源池,可以把这些不同的网元放在不同的资源池。对于整个将来 DC 的目标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设想,但是我们做的时候不会形成一个 IDC ,因为全国的网很大,有 300 多个本地网,将来 IDC 虚拟化的资源池如何组合,如何形成大的资源池,这是后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后续在建网初期的定位,除了支持移动回传之外,希望对企业用户进行开放,现在提供二层开放能力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联通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有两张内部的承载网,一个是 IP 承载网 A ,但是它是承载网 A 接在承载网 B 上的。那么,怎么把这两张网打通,实现三层以上的业务接入,这是我们后续考虑解决的问题。 刚才,对于一些点进行了简单的汇报。后续,就是我们也制订了一个未来的演进目标。这个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在接入的领域保持独立,在接入层面形成一个云,这个云如何组合,这是后续考虑的。联通对北方的固网进行改造了,改成 MPS ,那么这两个机架怎么利用,把本地腾出来的机房形成一个接入的云,那么这个云是分层收敛的,如何实现控制,这是后期研究的重点,整个会聚和后续的承载网,因为有 IP 承载网 A 、 B 、 169 ,我们把十个大的运载中心用承载网联合起来,用建的 MS ,在承载网之上,比如说固网和移动的 MS 怎么走,最终的目标形成一个云,但是从云的迈进过程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除了有这些大的自己的中心之外,在 169 的网有 BIT 的数据中心,我们的数据中心和我们的数据中心联合控制,路由如何分配,我们后面还有问题向这个方向迈进,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 2015 SDN/NFV 大会 会议速记稿,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
个人分类: 业界资讯|1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韩国“罗老” 算了吧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0-26 15:03
第三次啦,算了吧 韩国“罗老”号火箭出现异常发射延期 10月26日,在韩国南部高兴的发射基地,由于“罗老”号发射再次延期,观看发射的现场显得十分冷清。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26日宣布,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26日上午在发射准备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原定于当天进行的发射不得不延期。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38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路教堂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4-13 20:04
出国第一年,有几个月每天穿越市区骑车去市政府的技术部,惊讶于教堂之密集,教堂大多是最漂亮的建筑。在最后几天,拍摄了一组沿途的教堂外景照(以Broad Street和20th Street两条街为主)。
个人分类: 宗教|2909 次阅读|5 个评论
越南裔的德国部长
热度 1 isticliulin 2011-9-9 10:42
一直觉得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Philipp Rösler长了一副亚洲人面孔,一查,原来是越南人,身世还挺坎坷的。他出生于1973年越南战争期间,具体日期不详,9个月大的时候被德国人收养后被带到德国,想不到现在竟然成部长了,厉害,应该算是越南人的骄傲了吧。他原职业为医生,娶了位德国医生太太,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话说在德国的越南人还是很多的,当初在德国打工的时候,中国人和越南人算是两大主力部分了,但是貌似并不友好。越南人在德国也挺能干的。努力的人都会得到尊敬吧。 说到德国的外国人,很多人都认为德国是非移民国家,实际上也是,但是在德国的土耳其移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8%,一个高达近10%的外族数量的国家还算是非移民吗,当然也许是指法律政策方面的。不过土耳其也算近水楼台占据地理优势罢了。德国的非洲裔黑皮肤人种也很多,大多是在二战后德国缺少劳动力从非洲过来的,感觉和法国的黑人气质很不相同。由于沉重的历史包袱,我曾经听德国的年轻人说过,他们现在不敢轻易说“土耳其人或哪里的人怎么样怎么样”种种,否则就会有人立即喊他们“纳粹”,其实可能并不是那个意思,他们觉得这个包袱或许过于沉重了。
6258 次阅读|4 个评论
项目组会议
wysong 2011-5-28 19:00
周四周五两天,大项目的负责人召集这个项目下的各个研究组的老板和PhD们开了一个算是比较正式的项目会议。因为项目的钱不是荷兰的科技部出的,而是什么经济与技术部,所以出资方就得召集着看看自己投入的钱有多少收益。估计也是破于出资方的压力,所以大项目的负责人才召集起来开这么个会议。这个项目叫ADEM,申请的大方向是往能源材料上来做。所谓的热门。呵呵。实际上项目的运作是从09年才开始的,大部分的课题刚刚启动,有些PhD课题是今年年初刚刚开始的。我和老板收到会议主办方的通知时,觉得也就是简单的形式一下,让出资方知道我们拿了钱是在干活的。会议一方面比较广泛的课题,所以,只是像看科技新闻一样,听听,另外大家的研究领域实际上相差很远,真正的科学上问题没有啥可讨论的。但是,其他的方面还是有点收获的。 首先这是我第一次用英文来做报告,说起紧张倒不是特别紧张,就是觉得这个自己心理面想的真是很难非常完美得用英文来表达出来,那时候心里面一直念叨的就是我硕士时老板告诉我的,中国学生在外面读博士,答辩的时候真得很难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完美得表达出来,就只能是多做一些工作,都展现是论文里面,体现在发表的文章里面,别人一看你工作这么多,也就觉得确实达到水平了。 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个教授,但是一听他的口气就是非常会sell自己想法的教授。他说的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其实你讲一些别人听不懂的内容是很容易的,毕竟大家的研究领域相差比较大,但是要是能把这些内容讲的外行人也可以听的觉得有意思,这个是很难的。初听这个话觉得可能有点怪,做某一个领域的学术,肯定要涉及具体的研究内容,这个怎么能保证大家能跟的上的。但是,细想一下的话,真是这样,除了和自己的老板和合作同事对自己做的内容知道都是啥,其实出去做报告,或者申请什么项目经费啊,什么的,你所面对的都是外行人。这样,最重要的是让你的听众理解。 会议的主办方还邀请到一个公司的老板,之前这个人也是做技术出身的,后来慢慢的从技术领域到了一个公司的老总。他讲起自己当时的经历,开始,他们是研究得到了一个新的产品,想投放到市场上去,所以需要联系投资方,有了钱后再考虑建生产基地,然后考虑销售公司,考虑中间的产品运输环节,用了10几年才总算是把产品做出来。现在公司的最基点是荷兰的一家材料研究所,里面做的和我们是一样的科研工作,然后是一层层得往上。中间一个环节,他让我们五个人一组去做一个作业:假如你研究得到了某个产品,想向市场上去考,你要怎么来做。呵呵,你想我们一帮学生,提出的规划,都是离现实运作很远的,他点评中老是说的一句话是:你怎么能说服出资方支持你去做。呵呵。想想虽然我们现在做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工作,虽然离实际产品应用那个很远,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头脑中应该有这种思路。 总结一下,这次会议还是有所收获的:以后作报告,不要以别人听不懂感到高兴,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很高深,别人都不懂,恰恰相反,无论你的工作多理论,多高深,都要针对听众,来做与听众范围相应的报告,目标应该是大家都可以从你们的报告中学到一些东西,感到有兴趣。
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