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泰山建筑
热度 1 Mech 2020-9-29 22:54
泰山上有各种建筑,主要是庙宇和门楼等。雾中看不太清楚。有些如碧霞宫在修建中。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8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京江南贡院
Mech 2020-6-2 22:56
现在建筑意义上的江南贡院,只是沿着秦淮河北岸的狭长院落,属于南京科举博物馆的一部分。历史上的江南贡院,包括整个科举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 江南贡院的历史漫长又复杂。南京的贡院起源于 1168 年 ( 宋乾道四年 ) 的建康府贡院, 1421 年 ( 明永乐十九年 ) 开始建造江南贡院。明代鼎盛的标志或许是 1534 年 ( 嘉靖十三年 ) 建成明远楼,离秦淮河较远,不在现在的贡院之内。清代江南贡院继续扩建。特别是长毛之乱之后,同治年间在封疆大吏曾国藩李鸿章等努力下,江南贡院规模成为全国之最。 1873 年 ( 同治十二年 ) ,考试号舍有两万多间。 1905 年 ( 光绪三十一年 ) 停科举,随后贡院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在江南贡院内的魁星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屡建屡毁,原貌似不可考。现存的建筑可能是八十年代所建,不是很确定。“江南贡院”四个大字,不知是何人题写。 贡院内三座全身雕像,分别是郑板桥、吴敬梓和吴承恩。郑板桥三十九岁在江南贡院中举,四十三岁中进士。吴敬梓十八岁中秀才后到江南贡院应试,住秦淮水亭,屡试不中,后来写了《儒林外史》。吴承恩二十六岁到江南贡院乡试,随后多次落第,最终也没有中举,四十二岁被保送国子监就读,后来写了《西游记》。《儒林外史》和《西游记》都是乡试落榜生所写。出口处有唐伯虎雕塑,他十六岁时考秀才名列榜首,二十九岁在南京贡院乡试再次第一,故称“解元”,两年后在北京参加会试因弊案而入狱。后来就无意仕进,长于诗书画。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工环境本质探讨!
hadfuture 2020-3-3 15:38
人工环境本质探讨! 人工环境包括天、地、人三种场景。在区分与鉴别这三种场景之前,我们需要将人工环境与人居环境和人造环境等人类环境区分开来。 人工环境首先是一种生活和劳动的结果环境。这样人工环境反应的是一种调节和控制环境的意愿,因此,要强于人类聚落环境【人居环境】的地域特征。同时人工环境是一种生态地理环境,于是,人工环境又不同于人造环境的单纯的物质性味。那么,什么是人工环境呢?笔者认为,人工环境是人类生命、生产、生态过程的环境场域发现、发端、发展落实到人民生存、生活中的发明状态。这里讲的环境场域兼指人生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场面和精神文明场面协同共生关系。 人工环境的场景包括天相场景【智能环境】,地相场景【绿色环境】,人相场景【健康环境】。遍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史,可以看出人工环境的原意主要是指生活与劳动环境的原初场景,环境调节与控制的原先场景,生态与地理的原本场景即是建筑与城市的发明。这种原意是古代性的。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人工环境被重视起来,即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性的演变所致。很有必要在繁复的人工环境体质中,提取出关键的人工环境场景。笔者认为,这种关键的人工环境场景包括建筑与城市内外两个作用域和智能,绿色,健康三个显著的相态。总而言之,人工环境的本质包括绿色建筑【生态-生存】,健康建筑【生命-生存】,智能建筑【生产-生存】和绿色城市【生态-生活】,健康城市【生命-生活】,智能城市【生产-生活】。
个人分类: 人工环境与绿色建筑工程|2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
sciencepress 2020-1-7 11:53
​抗侧力结构在建筑中起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水平荷载的作用,是保证整个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目前,在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使用的抗侧力结构主要有支撑和钢板剪力墙两类,支撑结构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钢板剪力墙的实际工程还十分有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在技术层面,研究的相对滞后以及设计方法的不成熟是制约钢板剪力墙应用的重要原因。事实上,钢板剪力墙和支撑结构相比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既具有布置灵活、占用空间小、易与维护墙体配合使用的建筑特点,又具备自重轻、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优点,适合在对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多高层建筑中使用,尤其适用于对空间布局具有更高要求的装配式住宅建筑。 “十三五” 以来,我国进入了 “绿色发展” 的快车道,而钢板剪力墙易加工,易拼装,轻质高强,十分适合建筑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和信息化发展,契合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钢板剪力墙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钢板剪力墙的应用 钢板剪力墙的实际工程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目前主要分布在日本和北美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实力的迅速发展,以钢板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日本东京 1970 年建成的 Nippon Steel Building 和 Shinjuku Nomura Building是两栋世界上最早应用了钢板剪力墙的建筑。Nippon Steel Building 共 20 层,在 4 层以上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结构,4 层以下则采用了组合剪力墙。墙板的典型尺寸约为 2.7m × 3.7m,板厚有 4.5mm,6.0mm,9.0mm 和 12.0mm四种规格,均进行了纵、横向加劲。Shinjuku Nomura Building 共 51 层,211m 高,同样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结构,是当时东京的第三高建筑。其墙板典型尺寸约为 5.0m × 3.0m,在板两侧分别布置了横向和纵向加劲肋进行加劲,墙板与边框架采用了螺栓连接。 1989 年,地下 3 层,地上 30 层,总高度为 132m 的日本神户市政厅塔楼 (Kobe City Hall Tall) 建成。该建筑自 3 层以上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基础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1 层和 2 层采用了组合剪力墙进行过渡。在 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中,仅在第 26 层的钢板剪力墙上出现了轻微的局部屈曲,震后建筑顶部的西和北方向的残余变形分别为 35mm 和 225mm (图 1(a));而与其紧邻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的 8 层综合体 Kobe City Hall Complex 则发生了上部 3 层整体坍塌的破坏,发生破坏的正好是结构从型钢混凝土框架向钢筋混凝土框架过渡的区域 (图 1(b))。 图 1 Kobe City Hall Tall 随着低屈服强度钢材的发明,日本琦玉县建造了两栋应用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建筑 —— Saitama Wide 和 Area Joint Agency Buildings。两栋建筑分别为 31层和 26 层,采用了加劲型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墙板材料为 LYS100 钢 (名义屈服强度为 100MPa),钢板剪力墙沿着楼梯间周边呈棋盘状布置,典型墙板尺寸为4.5m × 3.0m,板厚沿着高度从 25mm 到 6mm 逐渐减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工程应用,而当时北美地区尚未发明低屈服点钢材。 北美也是应用钢板剪力墙较多的地区之一,实际工程稍晚于日本,但数量要略多,且大部分应用在了对抗震要求较高的医疗建筑中。1977 年,美国旧金山医疗中心 H. C. Moffitt Hospital 进行扩建,新建项目为一栋 16 层的医疗大楼,要求其在大震时可充分保护医疗系统和震后正常使用,楼层高度受到相邻建筑的限定。由于抗震要求和建筑条件严苛,设计极为困难,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墙体厚度需要高达 1.2m,不具备实施条件。在诸多结构形式的对比中,加劲钢板剪力墙最终被选定为最佳方案并历时 5 年完成了项目建设。同一时期的美国圣费尔南多谷的 New Sylmar Hospital 也是标志性的钢板剪力墙建筑。原医院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 1971 年的圣费尔南多地震中损毁。New Sylmar Hospital 共 6 层,底部 2 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上部 4 层采用加劲钢板剪力墙。墙板厚度沿层高 从 19mm 变化到 16mm,开有多个洞口。在 1994 年的北岭地震中测得该医院地面峰值加速度为 0.91g,屋面峰值加速度为 2.31g,未发生结构性破坏,但大量附属设施如管线、天花板、喷淋系统等发生了较严重的损坏。 加拿大最早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了非加劲钢板剪力墙,但大多是多层建筑。20世纪 80 年代早期,温哥华就建造了第一栋 8 层的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大楼,该大楼在长方向采用了中心支撑作为抗侧力构件,而在短方向由于建筑条件制约采用了非加劲钢板剪力墙。随着 2001 年 CAN/CSA—S16—01 规范的颁布,一大批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工程相继出现。魁北克圣乔治市所建的 3700m2 的 6 层 Canam Manac Group 总部大楼,由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在电梯间位置形成核心筒进行抗侧, 钢板剪力墙尺寸为 2.6m × 22.0m,厚度仅为 4.8mm;圣亚森特市所建的 7 层 ING大厦同样采用了由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组成的核心筒进行抗侧;蒙特利尔市 ICRM所建的一座 2 层建筑也使用了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美国西雅图联邦法院大楼是较为典型的非加劲钢板剪力墙高层建筑,该大楼共 23 层,高107m,核心筒由南北方向的钢板剪力墙和东西向的支撑框架构成。选用钢板剪力墙是由于与混凝土结构方案相比,钢板剪力墙可以增加约 2%的建筑面积,减轻约 18%的自重并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显著提高结构的延性。和中心支撑方案相比,钢板剪力墙的安装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由于薄钢板剪力墙优秀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近十年来在北美地区的许多低层和多层住宅中也已使用了薄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应用钢板剪力墙的实际工程也逐渐增多,但总体数量还较少。1989 年建成的 43 层、高 154m 的上海锦江饭店是我国第一个采用钢板剪力墙的建筑,核心筒 22 层以上采用了 K 型支撑,22 层以下采用了厚钢板剪力墙。1998 年投入使用的昆明世纪大厦总高 188m,地上48 层,核心筒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设计时遵循了钢板剪力墙的弹塑性屈曲应力不小于剪切屈服强度的原则。2010 年建成的天津津塔是目前世界上应用钢板剪力墙的最高建筑,该建筑地上 75 层,高336.9m,采用了“钢板剪力墙核心筒 + 钢管混凝土框架” 抗侧力体系,墙板为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厚度由底部的 25mm 向上逐渐减小到 18mm,设计时采用了薄钢板剪力墙的设计理念,允许墙板发生屈曲并利用屈曲后强度。此外,钢板剪力墙在住宅项目中也逐渐开始应用,如在四川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 “兴堰逸苑” 小区的 11 层和 6 层的住宅中就采用了开缝钢板剪力墙。 经过 40 余年的研究,钢板剪力墙的相关知识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发展出了多种新的结构形式。这些钢板剪力墙的力学特点和抗震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适用对象也不尽相同,很有必要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 书中作者对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钢板剪力墙、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和铝合金板剪力墙等多种钢板剪力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试验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文内容摘编自郝际平著《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前言及第一章部分内容,略有改动。 《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 郝际平 著 责任编辑: 赵敬伟,孔晓慧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0.1 ISBN:978-7-03-063065-0 本书系统梳理和阐述了钢板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力学性能、设计方法和发展历程,详细总结和介绍了作者对各类钢板剪力墙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斜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密肋网格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密肋网格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振动台试验; 钢板剪力墙的性能化设计方法。 本期编辑丨小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与科学相约 | 科学出版社征稿启事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3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狼山圣乔治教堂
Mech 2019-11-29 22:54
狼山之巅,有圣乔治教堂 (Chapel of Agios Georgios) ,包括钟楼和小礼拜堂。听说建于 18 世纪末。在古代这是宙斯神庙。钟楼是奥尔加王后的礼物。该王后是俄罗斯女大公,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妻子,也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丈夫的祖母。该教堂推测属于东正教。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城隍庙
热度 1 Mech 2019-11-27 22:52
城隍属于道教谱系。城隍的本意是护城河,引申为城池的守护者。基本上相当于阴间的县令或府台之类,通常由阳间功勋卓著德高望重者去世后担任。 广富林文化遗址城隍庙供奉三位城隍。府城隍殿供奉松江府城隍神李待问,明末从七品的中书舍人,清军攻松江城时时守东门,清军破城后被擒杀。富林殿供奉富林城隍陈金生,元初广富林突发霍乱瘟疫时的老中医。县城隍殿娄县城隍李复兴,清初娄县知县,推进均田均役,减轻民众负担受到欢迎。城隍庙还供奉月老。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先人遗迹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先民生活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明清风物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近代上海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三元宫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知也禅寺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关帝庙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水色物影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6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武汉百年建筑之: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yaoweijian 2019-10-17 08:08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号。湖北省立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张之洞主持创办,当时馆址设于武昌兰陵街西侧(今解放路);1908年迁入兰陵街东侧原博文书院校舍(今武昌区-);1934年2月,省政府决定筹建新馆,同年6月,选址武昌蛇山抱冰堂下空地(即现址)。1935年10月1日,新馆奠基,1936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2572平方米,由袁瑞泰营造厂承建。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旧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图书馆为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复兴式近代建筑,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外形则极具传统建筑特点,歇山琉璃瓦大屋顶,碧瓦飞檐,檐下设有石质的斗拱、梁枋造型构件;而在立面中出现的壁柱、檐口线脚等元素,又反映出西方形式的融入。图书馆主楼为凸字形,坐北朝南,正立面中间为三层,对称的两侧为二层。建筑外墙采用水刷石,木门钢窗,建筑一层使用井字形梁架,且在井格中做彩绘,使天花板呈现出类似古建筑中平棊做法的效果。室内墙裙、楼梯栏杆和地面均用彩色水磨石装饰。 该馆外形为中国古典宫殿式结构,中部三开间凸出为主楼,前廊有4根通贯2层的朱红顶檐圆柱,外墙假麻石饰面,两翼为狭小长窗,顶层为歇山碧瓦,分檐翘角,下施斗拱,极具古风。在四周的横梁与墙面上饰有精美的雕塑图案。有祥云、飞龙、凤凰,还有屹立在碧瓦上的仙人走兽,檐下书东壁灵光匾额。 整栋楼古朴壮观,是当时新材料、新技术与中国传统形式相结合的典范。 现在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沙湖之滨,一边是长江,一边是美丽的东湖。新馆建筑宏伟,风格独特,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10万余平方米。新馆主体造型以“楚天鹤舞,智海翔云”为立意,极具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荆楚文化意蕴,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极富韵味的艺术品。图书馆内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分中心、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盲文图书馆、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厅室,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书籍。
6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汉百年建筑之:翟雅阁
热度 2 yaoweijian 2019-10-16 08:47
翟雅阁(翟雅各健身所)建成于1921年,距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是文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的体育馆。为纪念文华大学首任校长翟雅各(James Jackson)先生,学校将这栋建筑以翟雅各命名。 2014年,在武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组织各界专家策划翟雅阁修复 , 2016年11月工程竣工验收。 翟雅阁是武汉市现存历史最古老的大学建筑,也是 国内最早的室内健身馆 ,内有高大空间的室内运动场,健身器材和多层看台。翟雅阁属近代风格中式建筑,它既有西式的钢木混合结构体系又有中式的重檐庑殿顶,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这也是这座建筑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方--大屋顶, 被称为戴瓜皮帽穿西装的典型式样 。 这种风貌的大体量历史建筑,在国内已经所剩无几,目前只在武汉、山东、上海有存。其中武汉留存相对多一点,也仅存三座:一是西商赛马场,为单层,二是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也为单层,三就是翟雅各健身所, 建成时间最早 ,且是 仅存的双层结构 。
120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大学:寒假风景
热度 1 gardening 2019-9-26 22:01
寒假的校园最安静,但随着寒假旅游热的兴起,个别特色鲜明的大学也成为游览的对象,人流如织,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 1 大树掩映中的研究生院 北大、清华校园虽有传统建筑群与古典风格园林,湖光山色,历史积淀深厚,但多是家长带孩子游览, 随处可见拖儿带女的人群 , 在欣赏校园美丽风景之外,更是让孩子感受名校的浓郁人文氛围,激励孩子考名校, 具有浓厚的体验与熏陶意味 。而厦门大学更像景区,与鼓浪屿、环岛路一样成为厦门旅游的知名品牌,游人虽也有访名校的成分,但风景区的味道更浓,游客更多,也更接近普通游人。 2 家长带孩子游览北大 2014年2月初,春节期间的寒假,带儿子到北京游玩,第一天也选择北大和清华,让孩子感受名校的气氛。上个世纪90年代,曾因拜访熟人去过一次北大,后来虽多次路过北大,尤其不时到北大东门乘地铁四号线往北京南站,但再也没有进入校园。 游玩北大并不随意,需要到特定的校门 排队登记身*份证,甚至“黄牛”也挺活跃,声称10元一位,保证带进去。尽管排队的人流较长,但大约20分钟,查扫身*份证后,也就顺利进入校门。 冬日的北大,尽管草木干枯落叶,其实并不萧条,川流不息的家长和孩子,让清幽的校园多了一份喧嚣。校园 纵横交替的建筑与园林渗透融合, 在和煦阳光下,透过古朴高大的树木,衬着 蓝蓝的天,开阔疏朗 的 燕园建筑群透着庄严,闪着光泽,尤其红柱红窗闪烁生光,尽态极妍,别有一番韵味。流连其间,不仅能赏识园林的雅致,也能熏陶学府的教化。 3 悬铃木、油松掩映的办公楼 4 俄文楼 5 俄文楼 6 南阁 7 南阁与北阁 8 9 财务部 10 11 12 孤植大雪松 13 灰瓦红柱 14 雕梁画栋 15 研究生院 16 审*计室 17 未名湖 18 一塔湖图 19 白皮松与银杏 20 校史馆,可惜不开放
个人分类: 大学校园|3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北海公园小西天及石雕展
Mech 2019-9-22 22:37
小西天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寺庙。始建于 1768 年 ( 乾隆三十三年 ) ,两年后建成。比较匆忙,未细看建筑全貌。特别是没有拍主建筑,只拍了四角的方亭。 主建筑很高大。里面有南海普陀山泥塑,看似新近重造。没有拍照。里面有石雕石刻文物展,尚可观。这两件是明代的石影壁芯。 还有几件是清代的夹柱石构件 ( 不同角度 ) 、瑞兽石雕和樨头。还有许多石雕石件,观赏性不是很强,没有拍照。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州岭南大学旧迹
Mech 2019-7-11 09:59
岭南大学前身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 (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 于 1888 年 ( 光绪十四年 ) 在广州城内创办的格致书院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 。 1893 年,格致书院脱离美国长老会,在纽约另组董事局 (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 ,为不属于任何教会的基督教大学。 1900 年迁往澳门, 1903 年改为岭南学堂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 , 1904 年迁至海珠区康乐村。 1912 年中文更名为岭南学校。 1918 年学校有整套大学课程。 1927 年学校停办,稍后由中国人接手更名为岭南大学 (Lingnan University) ,为私立大学。 1948 年,陈序经任校长,学校师资达鼎盛状态。 1952 年底,学科经过合并调整,分别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和华南师范学院。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变成了中山大学的校园,现在的中山大学南校区。 在中山大学南校区,仍有岭南大学的建筑。 最后两张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陈寅恪先生故居。再前面一张是马丁堂,建于 1905 年境内最早的用硬红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楼宇,以捐款最多的美国人 Herry Martin 命名。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7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Mech 2019-6-18 11:54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 1759( 乾隆二十四 ) 年重修,并向西扩展。八十年代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 西天梵境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瓦牌楼一座。前面匾额为“华藏界”,后面匾额为“须弥春”,似取自《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华藏界”应该是莲华藏世界的简称。在风轮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莲华,此莲华中含藏着微尘数的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此世界总共有二十层,人类所见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层。其中的高山就是须弥山,为世界中心,周围有大海环绕。“须弥春”似乎与须弥山有关,但确切含义未在佛经中见到依据。没有拍照。牌楼后三座劵门组成山门,山门为彩色琉璃仿木结构。 过山门,院正中为天王殿,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下午去的,拍照鼓楼时强逆光。 过天王殿,就是大慈真如宝殿。据说整体木结构都是用金丝楠木,为现存明代建筑的精品。有匾额“华藏恒春”。对“春”的含义,我想不起佛经的说法。真是游然后知不足。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多元化可变驻行载器:其专有技术与时代结合可升格为......
geneculture 2019-6-13 19:31
一种由机动运载器、内部与外观设施及其存放技术几大散件系列组成借助标准接口技术可进行多元化分离与组合的驻行载器。本发明以陆、水、空及应急变换等形式,确保驻、行两便,其管、用、保、修、换互不干扰,能适应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及快速变化。 CN93105976.3 首页 专利首页 一种多元化可变驻行载器 一种多元化可变驻行载器 下载 在线阅读 收藏 导出 分享 摘要 : 一种由机动运载器、内部与外观设施及其存放技术几大散件系列组成借助标准接口技术可进行多元化分离与组合的驻行载器。本发明以陆、水、空及应急变换等形式,确保驻、行两便,其管、用、保、修、换互不干扰,能适应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及快速变化。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专利号: CN93105976.3 申请日期: 1993-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95341 公开/公告日: 1994-11-23 主分类号: B60P3/42 B B60 B60P B60P3 分类号: 申请/专利权人: 邹晓辉 发明/设计人: 邹晓辉 主申请人地址: 550002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飞行街105号2单元附7号 国别省市代码: 贵州;52 主权项: 一种由机动运载器、内部与外观设施及其存放技术几大散件系列组成,经标准接口按用户的需求及变化要求,可进行多元化分离与组合的驻行载器。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atentid=CN93105976.3 专利号:93105976一种多元化可变驻行载器:其专有技术与时代结合可升格为......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性命紧紧拴腰上
热度 6 suqing1961 2019-2-20 12:17
大约在3000多年前,一艘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的商船因海水退潮,搁浅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运货的腓尼基人弃船上岸后,用几块天然苏打支起大锅,捡来树枝,开始生火做饭。待到潮水上涨,吃饱了的船员收起炊具,准备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发现锅底下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发光的东西。原来是支锅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物质。据传,这就是最早的玻璃。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通常用石英砂、硼砂、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多种无机矿物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辅助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制成。作为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具有各向同性特性,即理想状态下,均质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各个方向都是相同的; 同时无固定熔点,在一定温度区域内可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玻璃还具有渐变性和可逆性,也就是说,它从熔融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反之亦然,且这样的过程正、逆方向都可以进行,这使得玻璃的加工和制作变得容易。 据考证,古埃及工匠公元前1600多年就发明了制造玻璃容器的方法,公元前4世纪又发明了玻璃铸模、镀金、镌刻和车花工艺。公元前1000多年,中国古人制造出了无色玻璃。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发明了玻璃吹制工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各种玻璃制作工艺已经比较完备,且大都沿用至今。公元9世纪,玻璃生产中心开始向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和开罗转移。到了12世纪,商品玻璃面世,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1608年,荷兰眼镜商汉斯·利伯希(Hans Lippershey)利用玻璃镜片发明了望远镜;次年10月,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制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用于观察夜空,开启了天文观测的新纪元。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玻璃制造商通过往石英砂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铅,发明了水晶玻璃,成为玻璃材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比利时人于1874年首先研制出平板玻璃,美国人遂于1906年研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玻璃材料得以广泛应用于建筑。之后,随着玻璃生产的日益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材料相继问世,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综上所述,玻璃真可谓: “平坦刚脆且透明,遇热柔软易变形。晶莹剔透少杂质,用途广泛好特性。” 1911年,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瓦尔特 ·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与人合作设计完成了法古斯工厂,首次将大面积的透明玻璃材料作为建筑外围护墙面,使得整个建筑物显得轻盈明亮、纯净简洁、美观大方,成为玻璃幕墙建筑的滥觞。玻璃材料由于囊括了从高度透光、强烈反射、虚无飘渺的张扬挚暖,到完全不透光、毫无光泽、缺乏切实存在感的内敛沉静之间的所有视觉表现力,加上加工和制作具有较高的预制化特点,因而可以更好地塑造开敞、通透、流动、空灵的建筑空间,成为现代主义建筑表现的首选材料。玻璃幕墙建筑也成为20世纪乃至延绵至今最为时尚的建筑潮流,激发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乐此不疲的创作激情。 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物的外墙也大量采用玻璃幕墙,且每年都必须清洗两次。通常,玻璃幕墙的清洗工作是靠人工来完成的。作业者常常仅靠一根保险绳和一根作业绳就把自己悬挂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大楼外,凭借自身平衡能力,像蜘蛛一样缓缓下滑,清洗建筑物的玻璃外墙。这些工人一般都是农民工,通常被人们称作蜘蛛人。2017年暑期,我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楼顶上见到了那些正在帮助我们馆清洗玻璃外墙的蜘蛛人。交谈中得知,这些年轻的蜘蛛人大都来自四川大足农村,为养家糊口干上了这份危险的营生。看着这些年轻人快乐地工作,我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并作《蜘蛛人》自由诗一首,以抒情怀。 把性命紧紧拴在腰上, 从此,工作变得飘飘荡荡, 亲人们的心总是悬在半空。 美其名曰:高空作业, 天天高高在上, 赞美你的人却没有谁愿意效从。 空作业倒是真的, 干了那么多玩命的活, 钱袋子经常还会空空瘪瘪。 说你是蜘蛛人比较贴切, 人,谁愿意整天在垂直的玻璃上爬行? 只有蜘蛛不知恐惧地在半空中吐丝营生。 即使长了像蜘蛛一样多的手和脚, 一不留神,一家人的饭碗 搞不好也会摔碎在地上。 注:欲阅读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706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热度 1 Mech 2019-2-16 02:53
NODYCON2019 的社交活动安排是参观卡比托利欧博物馆,时间是会议第一天晚上六点到七点半。后面还有 NODY 的编委会会议。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 Musei Capitolini ) 起源于 1471 年放置当时教宗捐赠给罗马市民的古代青铜雕塑,因此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现在的建筑为米开朗基罗 1536 年设计规划,最终完成在 400 年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博物馆位于罗马七山之一的卡比托利欧山上的广场。广场包括新宫、元老宫和保守宫,以后另文专门写。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由两翼的新宫和保守宫构成。中间的元老宫现为罗马市政府。 卡比托利欧广场 保守宫 新宫 博物馆入口在保守宫。里面有些画和雕塑等。大量壁画展现罗马早期历史中的故事。依据是李维的《罗马史》,最早的罗马历史记述,许多脍炙人口故事的最初出处。雕塑看起来都比较寻常。从重要性看,或许应该首推青铜雕塑《母狼喂养罗慕路斯与雷穆斯》。总体感觉不错,但并非特别令人兴奋。 劫掠莎宾女子 母狼喂养罗慕路斯与雷穆斯 三楼,有个甜品店。可以在晒台上眺望罗马市景,但视野有些受限,还不如在新宫旁的天坛圣母堂门前,也不如与那里隔壁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 威尼斯广场旁那个硕大无朋蛋糕型建筑 ) 侧面。 有地下通道可以到保守宫对面的新宫。在地下通道,可以通到中间的元老宫底层,白天可眺望罗马广场,还可以见广场之外的大竞技场,这也是罗马市市长窗外的美景。罗马市场从三个不同方向眺望,帝国大道、元老宫及其周边和帕拉蒂尼山,几乎是全方位了。 博物馆尤其是新宫的雕塑很有特色,主要是罗马时代的作品。罗马神话虽然基本山寨希腊神话,但褒贬还是有差异。希腊生活中站在特洛伊人一边的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特和战神阿瑞斯形象比较负面,在罗马神话中相应的维纳斯和玛尔斯变得非常正面,而且维纳斯不仅是爱与美之神,也是女战神,有时戎装现身。维纳斯与凡间国王生了埃涅阿斯,在荷马史诗中为特洛伊国王女婿,在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结束时建立罗马城。玛尔斯不仅是维纳斯的情人之一,也与而且据李维《罗马史》和普鲁塔克《名人传》记载,玛尔斯与凡间女子生的罗慕路斯,为罗马王国开国国王。博物馆有多个维纳斯像,尤其是《卡比托利欧的维纳斯》,美奂美仑。另有巨幅玛尔斯像。 卡比托利欧的维纳斯 埃斯奎利诺的维纳斯 玛尔斯 神话雕塑还包括雅典娜、阿波罗、狄安娜、玛尔斯和朱诺等的像。还有个贝尔尼尼的《墨杜萨》头像。《丘比特和普赛克》也是名作,但窗口光线不太容易拍照,效果差些。丘比特和普赛克是寓意深刻的故事,出自奥维德《变形记》,也可以引申为《欲与灵》。该故事是许多绘画和雕塑作品的题材,博物馆所展出为该题材雕塑现存最早的,但未必是最好的。 雅典娜 阿波罗 狄安娜 朱诺 墨杜萨头像 丘比特和普赛克 雕塑名气很大的还有《垂死的高卢人》《年长马人》《年轻马人》等。前者似乎没有罗马国家博物馆阿尔滕普斯宫《自杀的高卢人》好看。 垂死的高卢人 年长马人 年轻马人 博物馆主要是罗马时代的雕塑,但也有少量其他作品。希腊青铜雕塑奔马也有追风踏燕之势。古希腊战车比想象的要小,不过也可以理解这样才能跑得快。埃及的雕塑相形见绌,相比希腊罗马雕塑,既缺乏宏观创意,微观上也显得有些偷工减料。 古希腊青铜奔马 古希腊战车 古埃及狮身人面兽 在我看来,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在罗马或许可以排第三位。作为综合博物馆,无疑比可列入世界十大博物馆的梵蒂冈博物馆逊色。作为艺术博物馆,似乎也比伯格赛博物馆观赏性差。但优于其他博物馆,包括罗马国家博物馆。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热度也远低于梵蒂冈博物馆和伯格赛博物馆。离会场所在的罗马第一大学城内校区比较近。如果从卡比托利欧山上过去,不绕威尼斯广场,步行大概在一刻钟左右。 会议安排的一个半小时参观时间似乎有些紧张。不过有英语导游和英语讲解,或许更能抓住精华。我上次去,在里面 4 个多小时,也没有完全尽兴。雕塑太多,后来有些审美疲劳。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8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登州路上一面旗
zhengyongjun 2018-11-30 21:11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1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河边的建筑随拍:卡片机傻拍2017(236)
热度 2 zlyang 2018-5-30 09:37
海河边的建筑随拍 : 卡片机傻拍2017(236)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感谢您的指教! 只 压 缩 , 未做其它 调整。 拍摄于 2017-12-02 11:47 ~ 12:28 许,天津市市区海河边。 模糊记忆:好像有一点点的雾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相关链接: 2016-08-24,天津海河夜游:卡片机傻拍2016(19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4248.html 2015-06-08,夏天来看海河水:卡片机傻拍2015(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24129.html 2017-12-01,佳能(中国) Canon.com.cn 跟风俺摄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8774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2286 次阅读|4 个评论
雅典国家图书馆
Mech 2018-5-29 09:03
从 雅典大学 再向西北方向走,就是雅典国家图书馆 ( National Library of Greece ) 了。国家图书馆几乎与现代希腊国家同时诞生,几经变迁,还一度搬出雅典。现存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 1888 年开始修建, 1903 年完成。正面为 6 根多立克柱,支撑着三角楣。 与另两座新古典建筑一样,实用性的如灯柱、楼梯等也很精美。 在我看来,新古典主义不仅是对古典作品甚至遗迹的推崇模仿,更是在一切细节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
beckzl 2018-3-26 22:54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32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灭震惊了世界。   新加坡”小印度“老城区最高的一栋建筑在不到60秒的时间内轰然倒塌成废墟。   令人讽刺的是,那一天恰好是当年的3月15日。   这栋“豆腐渣”建筑以这样的形式登上报纸头条,让人理解出一种与其他伪劣品争风头的意味。      大厦的倒塌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也掀起了一场扑朔迷离的调查。   一栋已经安然伫立了十五年的建筑,缘何顷刻化为乌有?    是恐怖袭击?是煤气爆炸?还是偷工减料?    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人们才发现事故的原因竟然过于低级,以至于没人会往那个方向思考。 ____________   在倒塌的悲剧发生20年前, 新加坡联益地产私人有限公司 相中了位于老城区的一块地皮。   这一带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素有“小印度”之称。   当年英国的莱佛士爵士航行至此停靠,随行的印度人在这里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印度移民聚居地。    1970年代,新加坡“小印度”旧照   联益地产董事们买下的那块地皮位于欧文路与实龙岗路的交汇处。   那里是“小印度”的繁华地段,虽然整个“小印度”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但只要控制好成本,这笔生意也是值得一做的。   作为联益地产的董事经理,黄康霖的商业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   “小印度”日后发展成了新加坡一个著名的景区,游客源源不断涌入。      1966年,黄康霖买下地皮之后就雇佣了建筑师做规划,经过两次修改,次年就得到了批准。   批文规定, 大楼为6层的结构,地下室为停车场,一层为两个商铺和停车位,二楼是餐厅,其余楼层则是酒店。   虽然申请被批准了,但是原本雇来的建筑师却因为新加坡生意不好做跑去了马来西亚,导致接下来的大楼设计工作一时找不到人手。      于是黄老板找到了当时建筑师手下的 制图员梁瑞龙 。   团队散伙之后梁瑞龙没有跟着建筑师去马来西亚,而是在当地做制图的散工,两人通过简单的联系就马上达成了合作。   黄康霖之所以找到他来设计大楼也是出于省钱的考虑。    梁虽说在建筑师的团队工作了13年,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仅仅是上过理工学院的制图课而已,而且还没有完成。   这样一个不合格的 野鸡建筑师 收费想必是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之后,黄康霖又找来了一位注册土木工程师负责结构设计。   听起来似乎挺靠谱的,但实际上里面同样有猫腻。   这位土木工程师并不直接参与到结构设计中,他只负责最终的签字盖章,也就是借用他工程师的名头而已。   实际上真正负责结构设计的是工程师的手下向崇兴,同样也是一位制图员。   就这样,这栋将来成为“小印度”最高建筑的大楼的命运就把握在这两位制图员的手里。      然而,设计书还没有上交,那位只需要盖章签字的土木工程师就因为被投诉“ 让三无人员参与工程设计 ”而被吊销了从业资格。   黄康霖只好再找另一个建筑师团队完成最后的签名盖章,送审设计书。   经过一波三折的设计和近4年的建设装修,以及各种审批检验,大楼顺利落成,开始招商入驻。       三层至六层的酒店(倒塌时已更名为新世界酒店)   转眼15年过去了,这栋联益大厦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唯一的一次意外是1975年发生的煤气泄漏事件,最终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这么些年来,联益大厦已然成为了“小印度”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原本的大楼规划也变了又变,一层入驻了一家银行,二层原来的餐馆变成了夜总会。    联益大厦一层的工商银行   1986年3月14日这晚,二楼夜总会舞池里的一根柱子突然发生开裂,墙灰混着水泥渣子落在地面。   声响把一旁正在擦玻璃杯的老板娘吓了一大跳,等她缓过神来仔细查看更是觉得冷汗连连。      她赶紧联系了大楼管理方,请求赶紧派工人过来修补,以免影响到夜总会的正常营业。   工人效率也很高,很快就修复了瘆人的裂缝,但这只是“掩耳盗铃”而已。   当晚九点,夜总会照常笙歌夜舞,动次打次的舞曲声几乎盖过了所有人的说话声,唯有更衣室里能享受到半份安宁。    二层的贵妇人夜总会   一名舞女正对着一面镜子化妆打扮,突然间,镜子后的柱子毫无征兆地开裂,连带震碎了舞女的镜中幻象。   但因为没有造成什么伤害,舞女在其他地方整理好了妆容就和往常一样前往舞池和客人一起扭动身体。      第二天,3月15日星期六,灾难降临之日。   在一楼银行工作的克里斯蒂娜正在总结这一周的工作情况。   虽然她已经来这所分行工作了3个月,但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工位恰好在夜总会开裂柱子的正下方。      一楼工商银行的工位   上午10点10分,银行的一名顾客从停车场气喘吁吁地跑进银行。   大喊停车场有状况,有碎石头往下落,大楼要倒塌了!   消息引起了一阵恐慌,分行的副经理张清源留守,克里斯蒂娜和另一位员工冲到地下停车场去探个究竟。   等到两人来到地下停车场时,并没有发现很严重的事故,只有两名工人在修补一根开裂的柱子。   工人们一脸淡定,告诉他们一切正常不需要担心,可以回去继续工作。   两人看着掉落一地的碎渣也觉得问题的确不大,就放心回去了。      一个小时之后,11点22分,克里斯蒂娜正在做银行打烊前最后的收尾工作。   突然间不知道那里传来了一个怪异的声响,吓了她一大跳,那是碎石块坠落的声音。   她当时还不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声响意味着什么。   从那一刻开始,整栋大楼都开始微微地晃动,那是它临终前最后的挣扎。      大楼晃动持续了不到5分钟,在11点26分的时候轰然倒下,整个倒塌过程不到1分钟,就像是慢放的定向爆破一样。      上一秒还在工位上工作的职场新人,下一秒就被黑暗包围似乎被埋入了一座混凝土的坟墓。   一街之隔的街坊正在如厕,被倒塌的巨响吓得提起裤子就冲出了厕所,往窗外一望竟发现曾经整个小印度最高的大楼已经不复存在。      这栋原本最受瞩目的建筑在几十秒内变得更加的“伟岸“,因为倒塌激起的烟尘飘散至空中,在数公里之外都能被看见。   倒塌事故震动了整个新加坡,一分钟之后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周围所有的居民。   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两辆消防车、当地分局警察、新加坡民防部队、新加坡武装部队已经医务人员就已经赶到了现场。      他们征用了街对面的一家钢琴商店作为临时的指挥中心,又在一家咖啡厅建立起受难者亲属中心。   救援人员迅速就展开了表层废墟的清理工作,生命探测仪和红外成像仪等先进设备也都陆续到达现场。   到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已经有两名被埋在表层的幸存者获救。   半个小时后,不少新加坡高层官员也都到达现场安抚群众。      然而,原本在一层的银行员工还被埋在地下近10米深的地方。   粗暴的挖掘不仅进度慢,而且容易引起废墟的二次坍塌,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方案。   当局决定召集英国、爱尔兰、日本的隧道专家,采用隧道挖掘的方式从地底对幸存者展开救援。   这些专家当时正在新加坡负责建造捷运MRT的地铁项目,他们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为救援行动出上一份力。      此时还有8名受难者被埋在废墟当中,他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工程队从瓦砾中钻开四条隧道,新加坡首席军医林民建博士带领几名医生深入废墟,为幸存者提供基本的营养和饮用水,为生命争取时间。   经过长达5天救援,在救援队努力下,事故中被掩埋的50人有17人获救。      参与救援的隧道专家受到了新加坡当局的高度赞扬。   其中来自英国的专家还因此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但因为勋章不属于整个救援队而被本人拒绝了。   参与救援的首席军医回忆起事件,用了“ 二战以来新加坡最大的灾难 “来形容其惨烈。      不过救援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事故就可以被收入档案袋封存了,事故原因的调查才是真正困难的任务。   联益大厦倒塌事故疑点重重,其中最难以解释的就是那快得不寻常的倒塌过程。   起初,事件的恶劣性质引起了民众的猜测,很多人认为倒塌是恐怖袭击导致的。   但经过调查委员会的初步排查,很快就否定了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但爆炸导致倒塌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联益大厦之前曾经发生过煤气泄漏的事故。   调查员怀疑是煤气泄露引发了爆炸,继而导致了整栋大楼的倒塌。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并没有证据显示大楼曾经发生过任何爆炸。    事故发生后在现场围观的群众   事故调查委员会又提出了新的假设,根据工程师的判断, 垂直的垮塌很可能与建筑强度不足有关。   并且,有救援人员反映,他们在使用机械设备钻穿混凝土块的时候发现这些混凝土特别疏松,感觉像是用刀子切黄油一样。   显然,混凝土的强度成了下一个突破口,大楼倒塌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混凝土混合度差,或者是偷工减料。    可是经过实验室的强度测试,结果却显示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      很幸运,另一边对幸存者的询问调查又提供了新的线索。   原来在联益大厦倒塌前,黄康霖作为实际上的管理者曾 违规外加装了很多设施 。   这些没有报备的设施包括: 一个重达22吨的银行金库、三个位于屋顶的冷却塔、50吨装饰外表用的重型瓷砖。   其中一个冷却塔的安装时间就在事故发生前不久,似乎它正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厦额外加装的各种设施    可是经过工程师的计算,这110吨额外的重量与6000吨的大楼自重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就在调查委员会以为又一次空手而归的时候,工程师在核算那些额外重量之外还拿到了联益大厦最初的设计图纸,调查因此找到的方向。       这份图纸可以说是世间罕见的极品之作,其设计水准甚至比不过一份土木专业学生不及格的课程设计!   看心情设计的图纸,结构尺寸大小随缘;错漏百出的计算书,只校核最好算的结构。      可以说这样设计出来的联益大厦,一旦建成也就意味着倒塌。    这份原始设计里的数据,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分析,结果是其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有一些柱子的安全系数甚至不到1,也就是设计强度连建筑本身的自重都无法承受。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建筑还能存在15年,估计是规范标准当中很多材料的数据取了较低的数值,实际情况要更大一些。   并且某些不会在计算中考虑的结构(如某些墙体)实际上也承受了部分的荷载。      更惊奇的是联益大厦的脆弱并非无人知晓,黄康霖在大楼施工时就曾经紧急修改过设计。   1970年,黄康霖以建筑师易宏坤的名义给地下室的9根柱子包上了砖,还偷偷在里面埋上了钢轨。   黄老板并没有在任何设计书中说明这些修改的用意,但这显然是为了弥补施工或设计上的失误而修改的。    调查的结果印证了猜想,被包了砖的柱子施工质量奇差,柱脚偏心、二次浇筑、尺寸不符,连钢筋都少了25%。      大楼建成之后,黄康霖还在楼顶违规搭建了一个职工餐厅,在一次消防检查中被勒令拆除,但实际上这个餐厅一直陪伴着大楼直到倒塌。    这些额外的重量对于设计规范强度足够的建筑而言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可对于联益大厦这种货色而言,足以成为致命的威胁。   从1974年开始,联益大厦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可怕的征兆。    酒店三楼的一些房间墙面上出现了一米多到两米的裂缝,有的宽度达到了2厘米。      而黄康霖在得知了之后也仅仅是用水泥简单地修补就万事大吉。   直到大楼倒塌前,诸如墙面开裂、门框变形、天花掉渣的现象已经出现了无数次。   3月15日倒塌的当天,地下停车场落下大量碎渣,黄康霖老板终于不再是用水泥简单地修补了。   他命令两名工人从旁边的工地搬来一根四五米高的方木顶住天花板。      但一根木头对于整栋大楼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黄老板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让人继续去工地上搬木头,自己则回楼上招待客人。   就在另一根方木运送的途中,大楼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巨响,带着黄老板以及其他32名遇难者一起毁灭。    “保卫他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也许是黄老板这半辈子最生动的写照。      不幸中的万幸是新加坡当局对事故的处理,救援及时且专业,事故调查详细而可信。   在结案后,调查委员会向当局提交了多项建议,全都是关于避免此类事故的制度修改。   当局对1970年代的建筑进行了检测,加固或重建了不合格建筑。   1989年,新修改的新加坡建筑管制法令生效,采纳了很多调查委员会的建议。      两年之后,一栋9层高的大楼以新管制法令为标准在事故原址兴建,取名富都大酒店。   联益大厦的倒塌事故实际上以一幕惨剧的形式敲醒了沉浸在高速发展中新加坡。   一晃32年过去了,旧的建筑标准也许已经不再适用,新的改革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到来吗?    *参考资料   袁佳珺. 掩藏15年的隐患——新加坡新世界宾馆倒塌事故. 事故·回到现场. 2010.3.   新世界酒店倒塌事故. https://wenku.baidu.com/view/40ae4f387c1cfad6185fa710.html   Lim Tin Seng. Hotel New World Collaps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Singapore.2011.   Raffi A. Kayat, BAE/MAE Structural, Penn State. The Hotel New World Collapse (March 15, 1986). Wikispaces.Fall 2012. \0 \0
6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学院
Mech 2018-2-17 09:14
在《 雅典学院前的雕塑 》中,我已经说过,雅典学院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三部曲中最恢弘的一部。 雅典学院 ( Academy ofAthens ) 其实是希腊国家科学院。该建筑兴建于 1859 年,曾因内战等停工,到 1885 年才完成。开始为一个学院,最初不知道为什么称为中国学院 (Sinaean Academy) , 1890 年用于钱币博物馆 ( Numismatic Museum ) , 1914 年为拜占庭博物馆和国家档案馆 ( Byzantine Museum and the State Archives) 。 1926 年,雅典学院在此成立。 去时正面在维修工程中,无法拍照。只能拍摄些侧面照片。 基本结构虽然都是爱奥尼柱支撑着三角楣,但三角楣上的浮雕并不相同。这种三角楣好像有七、八处。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学背后的数学
热度 3 jiangxun 2017-11-26 07:29
作者: Center of Mathematics ,翻译:蒋迅,原标题:Everyday Math: Architecture 通过这个系列,我们已经发现,数学会在你喜欢的电视节目中的扮演了一个角色,或隐藏在你倾心的艺术品中,或在你钟爱的大屏幕制作中扮演主角。我们甚至在棒球场中,在赌场的桌面上,在足球场里发现了数学。但是我们还有事情可做。每日数学博客进一步考察你所在的建筑背后的数学及其设计师。 对,让我们看一下建筑物后面的数学吧! 根据字典上的定义,建筑学是设计或建造建筑物的艺术或实践。虽然是一个共识,数学与建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大概还没有被认识到。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当你认识到二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模式和系统的研究时更是如此。纵观历史,一些最伟大的建筑壮举就是立足数学王国的。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其中的一些建筑,以及数学和建筑之间的连接。 毫无疑问,历史上第一位展现数学与建筑关系的是毕达哥拉斯。由 于 周知他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 译注)的发现者,数字对 于 希腊数学家来说有极为重要。这个重要性主要是几何的,正像毕达哥拉斯说的平方数、椭圆数和三角数。他还把数字和比例的审美性质放在重要地位上。毕达哥拉斯去世后,他的追随者 ─ 毕达哥拉斯学派 ─ 传承了他的思想并在公元前447年用于帕台农神庙的重建。3:4:5的比例被贯穿于帕台农神庙的重建。后来这个比例被记为毕达哥拉斯数(勾股数,译者注)。另外,高度和宽度的比例(4:9)正好是宽度与长度的比例。这也许听起来没有太重要,但是数学家伯杰发现,4:9的比例不但用于了柱子的创建,而且用于神庙的内部。许多人认为,这个贯穿的比例解释了神庙的美感。 让我们把历史书向后翻过几百年。时间 ─ 公元前27年。地点 ─ 古罗马。假如你在几个月的历史课上打了瞌睡,那么告诉你,古希腊社会和古罗马社会有许多一致性。像古希腊一样,罗马重视教育、艺术和美感。这就为更多的建筑成就以及与此相关的数学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维特鲁威在他的系列著作《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里概述了建筑设计所必需的数学应用。古典时代再次反映了希腊和罗马的伟大的古代文明,创建了依赖于比例、比率和透视重要性的建筑。古典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布鲁内莱斯基、阿尔伯蒂和达芬奇 ─ 他们每个人都痴迷于数学。 伦敦市政厅 ─ 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创建 注意里面的螺旋楼梯 在听了上面的一段漂亮的历史介绍,你可能会奇怪,我为什么要关心这个?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需要数学来正确地建造。正如我们提到的,这两个研究领域完全交织在一起。今天,技术的进步(例如计算器!)帮助建筑师承担一些工作量。然而,在很多建筑项目中,这些技术进步仍然是通过数学取得的。 今天最著名的建筑工作室之一是Foster + Partners。该公司以建造巨大的而使周围建筑逊色的建筑而闻名。伴随著尺寸的增加,数学更显得重要。建筑物需要安全,美观,符合建筑规范,并最大限度地使用预算。一系列方程和程序有助于确保所有这些类别方方面面都得到满足。特别建模小组(Special Modeling Group,SMG)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师的努力。SMG通常从较小的形状构建更大的形状。符合常识,对吧?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创建方程。这方面的例子如下图所示。 这些曲面都是函数 z = e^{- a ( x 2 + y 2 )} 的图像。这里,3维坐标系是由 x , y , z 轴形成, z 是纵轴。数字a决定了曲面的形状。第一个曲面里 a = 1,第二个曲面里 a = 5,第三个 a = 7。 此段博文让你相信数学与建筑的联系了吗?如果还没有的话,这里有一些建筑师们进一步解释他们的个人观点。 杰斯·斯塔福德(Jes Stafford) “建筑师应该是数学忍者。有抱负的建筑师一头冲向数学,就好像冲向战场。数学是解决问题和知何所求的教育。在建筑师-设计师-客户的动态环境里的所有变数中有几个更强的相似。这些都是与数学相互关联的。” 安德鲁·汉金斯(Andrew Hankins) “作为一名建筑师,数学对 于 我的日常事务是重要的。最通常的是一些简单的计算,但对 于 我来说,有必要在头脑里快速的去做这些。并且,它们大多是简单的方程,但是能在头脑中和在问题出现时去做这些事是有必要的。” 埃文·特罗克塞尔(Evan Troxel) “这就是说,最好你精通数学。在这里,有一些人们不会想到数学的例子,但建筑师都在使用著数学:我们一直在做著度量、厚度、体积和面积的加法、减法。我们负责预算。我们用电子表格来罗列数据,一切因素都必须吻合。我们要做了大量的几何工作,我们热爱我们的工作,对吧?绘图 + 数学 = 真棒。那就是我们是建筑师而不是艺术家的一个原因。” 来源: http://www-groups.dcs.st-and.ac.uk/history/HistTopics/Architecture.html https://plus.maths.org/content/perfect-buildings-maths-modern-architecture http://www.lifeofanarchitect.com/architecture-and-math
个人分类: 谈数学|9707 次阅读|3 个评论
雅典古罗马市集
Mech 2017-10-19 08:29
随着马其顿的兴起,雅典似乎不再是希腊的中心。在被马其顿征服后,又作为马其顿的一部分在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征服。在卫城山下北面, 古代市集 之东,有古罗马市集 ( Roman Agora ) 的遗址。据说建于公元前 15 年,是罗马征服的痕迹。 古罗马市集现在多数是断壁残垣。我去时没有开放,因此只在外面转转。 其中有几个稍微值得说说的,或者说我对背景略知一二的。上面最后一张照片,是市集的东入口 (East Propylon) ,现在仅有 4 根大理石爱奥尼柱子。据说建于公元前 20-11 年。 市集最西面还有个雅典娜门 (Gate of Athena Archegetis) ,由 4 根多立克柱支撑着典型的希腊三角楣。该门建于公元前 11 年,由尤里斯·凯撒 ( Julius Caesar ) 和盖维斯·屋大维 ( Gaius Octavius ) 捐赠款项,献给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在罗马市集遗址,这个雅典娜门的完好程度,仅次于风之塔。 最完整的建筑是风之塔,就是第一张照片中的塔。下次再专门贴吧。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蜘蛛人
suqing1961 2017-10-14 08:55
蜘蛛人,通常是指那些攀爬在城市高楼外墙上进行清洁工作的工人。他们常常仅靠一根保险绳和一根作业绳就把自己悬挂在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高的大楼外,凭借自身平衡能力,像蜘蛛一样缓缓下滑,清洗楼层的玻璃和外墙,因而被人们称作蜘蛛人。 前段时间,在楼顶上见到一群年轻的蜘蛛人,他们将帮助我们单位的大楼清洗外墙。通过交谈得知,这些蜘蛛人来自四川大足农村,为养家糊口干上了这份危险的活。看着这些年轻人快乐地工作,我写下下这首诗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保重,一生平安。 蜘蛛人 把性命紧紧栓在腰上, 从此,工作变得飘飘荡荡, 亲人们的心总是悬在半空。 美其名曰:高空作业, 天天高高在上, 赞美你的人却没有谁愿意效从。 空作业或许是真的, 干了那么多玩命的活, 钱袋子经常还会空空瘪瘪。 说你是蜘蛛人比较贴切, 人,谁愿意整天在垂直的玻璃上爬行? 只有蜘蛛不知恐惧地在半空中吐丝营生。 即便是长了像蜘蛛一样多的手和脚, 一不留神,一家人的饭碗 搞不好也会摔碎在地。 更多文章请阅读本人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3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纽约华尔街
Mech 2017-9-14 09:34
从渡船上下来,在商业区包括华尔街转转。 下船处街景 移民塑像 高楼林立 联邦大厅国家纪念堂,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所在地,华盛顿在此宣誓就任美国第一届总统。典型的希腊式建筑,多立克柱支撑三角楣。后来该建筑先后为纽约市政府和美国海关大楼。华盛顿雕像为华尔街金融界的保护神。 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和华盛顿雕像 著名建筑还有纽约三一大教堂和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等。两者其实体现理想的美国精神,所谓有信仰的市场经济。 纽约三一大教堂 三一大教堂侧影 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入口 铜牛雕塑周围人头攒动,仿佛在上海。 人群中的铜牛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圣使徒菲利普教堂
Mech 2017-8-4 09:22
雅典不仅到处是古希腊文明 ( 基督教世界中的异教 ) 遗址,也有不少东正教的教堂。在古代集市旁就有个小教堂,圣使徒菲利普教堂 (The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 Philip) 。路过进去看看。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进东正教的教堂。前几年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有不少东正教教堂,但都没有进去。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古代市集圣使徒教堂
热度 2 Mech 2017-7-21 09:51
这个雅典圣使徒教堂 ( 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 Athens ) 的历史不清楚,据说是在十世纪末期由罗马式建筑改建。建筑结构比较特别,据说是结合了矩形中庭和十字交叉两种范式,代表了中世纪拜占庭教堂的雅典风格。 外部固然最有特色。内部还有些细节也有些不明觉厉。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6609 次阅读|4 个评论
曼谷大皇宫
热度 1 Mech 2017-7-15 08:30
由拉玛一世 1782 年自立为王就定都曼谷,开始建设现在的大皇宫 ( GrandPalace ) 作为王宫。历代国王也在修饰扩建。 1946 年,拉玛八世 ( 玛希敦国王,汉名郑禧 ) 在此遇刺身亡。新登基的拉玛九世 ( 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汉名郑固 ) 搬出居住。现在有些重要国事活动仍在那里举行。 玉佛寺在大皇宫内,但从玉佛寺到大皇宫还是要经过道门。与玉佛寺局部封闭不同,大皇宫其实是局部开放。有些本来就不开放,有些在拉玛九世治丧期间不开放,还有的是我们正好赶上什么仪式不开放。前一天还完全不开放。因此只是走马观花,大致看看摩天宫殿建筑群和节基殿等。然后就出去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雍和宫:教统
Mech 2017-7-10 16:42
雍和宫为藏传佛教黄教的寺庙。黄教的创始人为宗喀巴大师。雍和宫殿四面的庙宇都供奉宗喀巴大师,仿佛是大师率领教众护持释迦牟尼佛。雍和宫殿东南为密宗殿,大师左右两侧喜饶僧格 ( 大师弟子,创建密宗寺院举麦札仓 ) 像和文殊菩萨像,僧人在此学修密宗。雍和宫殿东北为药师殿,大师左右两侧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僧人在此学修藏医学。雍和宫殿西南为讲经殿,大师左右两侧为白伞盖佛母像和绿度母像,僧人在此学修显宗。西北为时轮殿,大师左右两侧为一世班禅凯珠像和甲曹杰 ( 大师弟子,继承大师拉萨甘丹寺住持位 ) 像,其中还有个宇宙模型,或许体现了密宗对宇宙的看法,僧人在此学修天文和历法。 密宗殿 药师殿 讲经殿 时轮殿 顺便一提,我觉得时轮殿中法像的排列可以理解。凯珠和甲曹杰都是宗喀巴大师弟子,可以为左膀右臂。另外几座殿堂中,宗喀巴大师居中,文殊菩萨、药师佛、阿尼陀佛都在左右。按我这种教外常人理解,宗喀巴大师在佛界就是一佛之下万生之上了。 体现教统的主殿是法轮殿,供奉宗喀巴大师像,也是僧众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殿顶有五座天窗,鎏金宝顶,是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 法轮殿 永佑殿和法轮殿之间的东西配殿供奉的佛像很有意思。东配殿正中供奉大威德金刚像,左面是地狱主像和财宝天王像,右边是永保护法像和吉祥天母像。西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左边依次为大势至菩萨像、地藏菩萨想、虚空藏菩萨像、普贤菩萨像,右边依次为文殊菩萨像、观世音菩萨像、除盖障菩萨像、慈氏菩萨像。显然代表着密宗的小传统和佛教的大传统。都居于两厢,为宗喀巴大师的黄教保驾护航。 东配殿 西配殿 这些建筑都建于 1744 年 ( 乾隆 9 年 ) 改庙之时。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8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夷山下梅村古建筑
Mech 2017-6-21 09:03
下梅村据说是当年万里茶路第一站。因此镇口的祖师桥或许与此有关。基本在当溪和梅溪的回合处。现在与晋商相关的遗迹可能主要是镇国庙。该庙建于公元 1779 年,原祭祀唐朝镇国大将军薛仁贵 ( 山西人 ) ,为晋商祭祀忠烈先祖之场所,现在为村民祭祀儒释道的庙会活动场所。那可真是三教合一。 祖师桥 祖师桥 镇国庙 下梅村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邹氏家祠。为当地与晋商做生意的首富邹氏的家族祠堂。 当年最有排场的房子无疑是邹氏大夫第。邹氏家族成员受朝廷诰封“中宪大夫”。也看了闺绣楼,但没有拍照。 匆匆走过西水别业。只有两张照片。 另外也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燕园深几许 小楼又逢春
热度 1 张海霞 2017-5-12 11:4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6 次阅读|1 个评论
曼谷玉佛寺
Mech 2017-3-13 10:04
玉佛寺在大皇宫东北处。整个景区极其热闹,真是人头攒动。部分区域封闭了。开放的地方拍照也很难。 玉佛堪称泰国的国宝。 1464 年在清迈一座佛塔中发现,佛像上涂着石灰。然后相继辗转南奔、清迈、万象, 1778 年还是大将军的拉玛一世 ( 昭批耶却克里,汉名郑华,以将军身份取得大位,登基后弑君,谎称故君之子,受乾隆封为暹罗国王 ) 征服万象,迎玉佛到黎明寺。 1784 年曼谷新都大皇宫的玉佛寺建成后,玉佛入住。 玉佛供奉在玉佛寺的大雄宝殿 (Chapel of the Emerald Buddha) 。殿堂上不许拍照。只能拍摄一下大雄宝殿的建筑。 大雄宝殿北侧有高起的平台,靠近大雄宝殿的平台南面从西到东有乐达纳舍利塔 ( 所有的塔照片以后另贴 ) 、藏经楼 (Phra Mondop) 和碧隆天神殿 (Prasat Phra Dherdidorn) 或称皇家神殿 (The Royal Pantheon) 。都没有开放。据说藏经楼中有金片制成的佛经。天神殿东平台下面,有两座金塔。随后六张照片前三张是藏经楼,后三张是天神殿。 平台北侧也有三个建筑,从东到西是皇家法藏殿 (Hor Phra Monthian Dharma) 、尖顶佛殿 (Phra Wiharn Yod) 和金刚佛殿 (Hor Phra Nak) 。皇家法藏殿过去是研究佛经处,现在是佛经陈列馆。尖顶佛殿造型如王冠,里面供奉珍贵佛像。金刚佛殿不仅都没有开放,而且南北两派建筑之间也没有开放,这样就看不到吴哥窟模型了。 还有些其它照片,可以看出人满为患。最后张是长廊,环绕玉佛寺,通往大皇宫。但基本没有开放。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7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沈阳张大帅府:中院
热度 2 Mech 2017-2-17 13:37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草莽豪杰张雨亭,民团性质的保安队出身,成为掌控关外的封疆大吏。在日本、苏俄、中原几股势力间借力打力,维持着东北微妙平衡。可惜虎父犬子。张大帅皇姑遇刺后,少帅任性,一意孤行,终使关外陆沉。奉天已无张大帅,空余此处大帅府。 张大帅府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西院是少帅的红楼群,这次没有去。东院照片以后另外贴。 中院是传统的三进房子。中院门上有楹联 关塞掌金锋屹甲千城万里 海外接半壁昭泽三省六洲 其中“六洲”不知何意?难道要遥领高丽或者恢复江东?匾额是“宏开塞外”。 帅府正门影壁 帅府正门 帅府中院门 前两进是张大帅的办公区域,一进两侧厢房是承起处就是现在的传达室和内账房。二进正房是大帅办公室,有匾额“德被苍生”和“桑梓功臣”。两侧厢房是秘书长室机要室和秘书处。办公室有幅楹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传达室 内账房 大帅办公室 秘书长室和机要室 秘书处 书房内景和蜡像 会客室内景 最后一进是生活区。有张大帅几位夫人的卧室,还有少帅和发妻的卧室。建筑和市内家具如下。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529 次阅读|4 个评论
“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评论:游戏误人!讨厌不?
热度 2 ericmapes 2017-2-12 23:01
“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评论:游戏误人!讨厌不?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针对“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 ” 评论:游戏误人!讨厌不? 王思聪为游戏广告代言! 并且,以流氓软件甚至木马设置,采取隔离措施才完事的! 我也就是这么才知道世上有个王思聪的,没有任何好感! 清北本硕生干这行当,不违法规,与烟草行业何异? 烟草至少主要只危害吸烟者本人,而不是他人,更不会让人如吸毒般形成烟瘾! 尽管如此,烟草院士都被批得抬不起头颅! 而这位却以高考状元与清北本硕名义大搞宣传,是否应该低调或禁止? 用纳税人钱培养而成,却干不利甚至有碍社会发展的行当,还好意思大张旗鼓疯狂宣传? 有网友评论指出“网络游戏,往往是社会闲人或初涉社会的青年消磨宝贵时光的港湾,是误人青春的领地。也曾坑害和断送不知多少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 高考考霸张飞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他三次考取清北,经新闻报道广为人知,他第二次考清华时,首次同班同学已经毕业工作一年了! 现在不准许以高考状元为题宣传了,这位清北本硕生也就在清华本科获得过一次一等奖学金,竟然把奖状彩色贴图展示,即损清华本科,又表示北大硕士期间无任何建树,却不觉得丢人,反倒好意思? 甚至为了钱财,不惜连“丑”照片也竟然挂出?想当奶茶妹子嫁给“刘强东”式人物了? 虽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至少卖茶蛋、奶茶或猪肉是人民生活所必须吧!想你诱导坑害人民下一代合适吗? 前面,中国青年报以项目标题“媒体: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43885-1032683.html )报道,现在 澎湃 新闻又如此歌颂,这些国有或科技主流媒体就毫无鉴别力,不懂得国家宣传政策吗? 特提出供讨论! 附上: 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 2017-02-1211:42:41 来源: 澎湃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70212/n480496873.shtml?fi 原标题:视频|对话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 清华北大学霸当游戏主播被称电竞柳岩 17 12   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石悦,和知名游戏女主播“女流”,是同一个人。   近日,石悦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谈及自己为何没有进入她学习了近8年的建筑、规划行业,而是跨界成为游戏主播时说,“我觉得十分快乐,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工作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每天都有很多热情和动力。”   在清华读本科期间,石悦以网名“女流”在优酷上传自制的游戏视频,被观众熟知,成为当时颇受欢迎的原创游戏视频作者。目前,石悦在斗鱼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的订阅量,在新浪微博也拥有90万的粉丝。   对于网友评价她“明明可以靠才华,偏偏要靠脸蛋”这一评价,石悦笑称“他们说反了吧”。她认为,自己近8年的建筑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并没有白费,“建筑学对感性和艺术思维的锻炼,让我在品味很多游戏作品的时候都有了艺术素养的基础。”   而且,据石悦说,从她的父亲,到她的同学,对她的职业选择也多是理解和支持,“观众有时候只看到一个侧面,以后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好的。”   目前,每天下午4时,石悦会准时出现在镜头前,为观众进行4个小时的游戏解说。   石悦说,她是一个“游戏人”,她的计划是成立自己的游戏工作室,深入游戏产业的上下游,“能够制作出自己的一款游戏是我的梦想。” 1   石悦成为高考状元时的报道。    702分的内蒙古高考状元变身游戏女主播:8年清华北大建筑专业学习没白费   在别人眼里,石悦从小就是成绩一直很拔尖、很稳定的“别人家孩子”。不过,成为高考状元这件事,确实是她没有料想到的。2006年夏天,石悦和家人围坐在电话旁,拨通了高考成绩的查询电话,当电话里的机器音不带感情地报出“总分702分,排在您前面的考生数——零”时,石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重新拨打电话,把这一段反复听了好几遍。   石悦的父亲在建筑行业工作,认为建筑是铁饭碗,学会一门技术,以后就不用太担心生活的问题。而清华招生老师则告诉石悦,建筑系是清华的状元系,尖子云集的地方。于是石悦成为了清华建筑学院的一员。本科毕业以后,石悦又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依然是与建筑有关的城市规划专业。   因为这样的专业背景,至今仍会有网友在直播弹幕中调侃叫石悦“石工”(对建筑工程师的一种称呼)。当被问到如果没有进入游戏行业,现在可能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时,石悦不假思索地说,如果没有做游戏,现在估计正在画图吧,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   尽管现在跨专业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行业,但石悦觉得,8年的建筑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并没有白费。   “建筑学对感性和艺术思维的锻炼,让我在品味很多游戏作品的时候都有了艺术素养的基础,同时建筑师从学生时期就要锻炼介绍方案的能力,也很早地开发了我的语言表达和演讲水平,这些都对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石悦说道。   有网友表示,对“女流”产生印象,开始于她直播的一款名叫《我的世界》(MineCraft)的游戏。这是一款3D的第一人称沙盘游戏,通过像乐高一样的积木来组合与拼凑,建造出小木屋、城堡甚至城市。该网友称:“当时觉得这个女主播在这个游戏里身手不凡,没想到竟然是科班的。” 1   石悦读书时期获得的奖状。    父亲是游戏启蒙人,“同学都说我很勇敢”   石悦觉得自己对游戏的兴趣是爸爸开启的。在她记忆里,小时候爸爸买了一台红白游戏机自己玩,她在旁边看渐渐也开始对打游戏“手痒”了,“爸爸忙工作的时候,我就过去玩。可以说爸爸是我的游戏启蒙人。”   在大学期间,石悦接触了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于是萌生了录制游戏视频的想法。大三那一年,她开始在宿舍录制一些游戏解说视频发布到网上,日积月累,慢慢在圈中有了一定的名气,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硕士毕业的时候,石悦放弃了在本专业找工作的念头,直接进入游戏行业工作。2015年2月,女流正式在斗鱼平台里开房间,成了一名网络游戏主播。   “爸爸一直都比较理解我,不过刚开始决定的时候,我和他说的不是做游戏主播,是说去游戏公司做编导和主持人。爸爸了解游戏,但不了解游戏传播的形式,就是游戏解说,我和他说了之后,他有些困惑也有些不解,但他还是比较相信我。”石悦说。   “身边的同学都说我很勇敢,他们估计没有想到我真的去做了,并且坚持了这么久。”石悦表示,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她发现不少同学也都改行了,有从事服装设计的,有做投资理财的,也有自己做生意创业的,并不全在建筑行业。在石悦看来,自己的选择也和他们一样,只是职业多元化选择中的一个选项。   对于兴趣变成职业的转变,石悦表示,兴趣变成工作之后,她玩到了更多好玩的游戏,认识了很多制作游戏的开发者,还有机会拿到很多游戏的内测版本,向游戏制作人提出修改意见。   “我觉得十分快乐,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工作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每天都有很多热情和动力。”石悦说道。 1   “女流”正在直播游戏。    核心竞争力是“挑选游戏的品味”   “女流”作为主播一开始在互联网上被游戏玩家注意到,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游戏品味和别具一格的游戏眼光。   “我两年里面播了280多款游戏。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可以说是覆盖了基本上所有内容上的类型。最近两天你可能看到的是小猫钓鱼的,明天我可能是一个什么黑暗之魂这样的游戏。”石悦说。   现在每周除了周四休息,石悦每天下午4时到晚上7时,都会进行4个小时的游戏直播。而在直播之前,她会花上1;1的时间去挑选和准备游戏。   石悦认为,游戏视频一旦制作就是一个作品,希望可以尽善尽美,做到最好。很多游戏不同人理解不同,一千个人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尽量多搜集玩家反馈,才能全面地去介绍这款游戏。   在石悦过去几年里玩的上百款游戏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款叫《风之旅人》的游戏。“它是我国的游戏设计师主导开发的禅意游戏,记得第一次玩完之后被打动得半天跳脱不出游戏世界,被里面的气氛深深感染了。”   尽管涉猎游戏无数,但石悦对于选游戏的标准,有自己坚持一套原则,“首先,它必须有趣,然后有一定的创意,再一个,就是它讲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一定有个特别大的长处是能够让我自己首先被打动,然后去分享给观众的。”   石悦称,自己推荐的大多为规模不大的独立游戏。她认为,独立游戏和大型游戏不同,因为较少受到市场影响,往往具有创新性和很强的独特性,会比较纯粹地表达游戏制作者的意图。   “大家经常会说:这样的游戏只能在‘女流’的直播间里看到。国外第一时间发布的游戏,可能我第二天就会播,因为可以给大家实时翻译。我在游戏挑选和内容上还是蛮有独特性的。”石悦认为,与其他游戏主播相比,她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此。 1   石悦近照。    “明明可以靠才华,偏偏要靠脸蛋”?你们说反了吧   因为石悦惊人的学历背景,有网友评价她“明明可以靠才华,偏偏要靠脸蛋”。石悦听到这一评价,故作惊讶地说:“他们说反了吧”,然后大笑起来。   石悦的网名“女流”出自“女流之辈”,她最早开始在网上上传游戏视频时,觉得大多数游戏解说都是男的,自己是女的,于是想到这个名字。“如果当时知道我能火,估计会想一个更酷炫的名字。”石悦说。   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游戏男主播靠解说技术吃饭,游戏女主播靠脸。但石悦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自己的心思并没有太多地花在拾掇自己身上,“我打游戏的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不太关注其他的一些东西。”   不过,石悦也会时不时拿人们对女主播的刻板印象来开开玩笑。有网友在直播中调侃她“没有大胸”,石悦就坚称自己是“36D女主播”。   石悦表示,自己的收入主要来自直播平台的签约费、直播中网友赠送的礼物以及一些商业活动。目前平台签约工资占了大部分。她说自己不是那种擅长在直播里讨要礼物的主播。   “因为我觉得打赏这个事情,它好像有一个另外的逻辑,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而且我打游戏的时候一般比较认真地去看游戏,有的时候可能别人送的礼物忽略的。跟那些非常容易得到礼物的主播应该不在一个梯队里。”石悦说道。    计划成立游戏工作室:梦想是能做出一款自己的游戏   除了游戏内容,石悦也会在直播中和网友分享一些生活见解和人生经历,或者是推荐一些她阅读的书籍。这种互动逐渐让她发现了一些新的乐趣。她还在直播平台上开了一档新栏目《心灵砒霜》。这个名字来自于网友的玩笑,说石悦与网友聊天“哪是心灵鸡汤,明明是心灵砒霜”。在这档栏目中,网友们将自己的经历发到邮箱,由石悦拣选着在每周日的下午与网友畅谈,帮网友解答生活和感情中的各种问题。   与观众熟络了以后,石悦常常能收到来自观众的帮助。“有的观众知道我喜欢看书,会不定期地寄好书给我。有一次我电脑出故障,一个观众帮我在线维修,后来才了解到他是某国外硬件企业的技术主管,很多硬件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找他咨询。我的很多观众都是各自工作岗位的小专家。”   除了做游戏主播,石悦还参与过国外游戏的引进。   她表示,游戏视频录制和游戏主播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工作,可以凭借个人喜爱去进行选择。海外游戏引进则不能这么“任性”,什么游戏适合中国市场这需要建立在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的基础上,更加理性。这份工作让她更立体地了解游戏产业的运作方式。   石悦认为,自己是一个“游戏人”。在她眼里,游戏人,不光得是一个游戏玩家,还要参与到游戏产业的上中下游,在其中发挥自己的角色,为游戏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对于未来,石悦的计划是成立自己的游戏工作室,深入游戏产业的上下游,“游戏制作是一个复杂又综合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能够制作出自己的一款游戏是我的梦想。我希望制作的是一款与众不同的游戏,一定要让我自己觉得完整且优质,至于玩家会不会喜欢,就交给命运啦。”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18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央视大楼——中国人的奇耻大辱【看图打字】
ggjjhh 2017-2-1 17:31
央视大楼——中国人的奇耻大辱【看图打字】 高金华 一个西方人从中国国库中攫取3.5亿元的设计费;又“得便宜卖乖”出版一本烂书,用图片羞辱中国人的智商。 这一奇异事件的发生,不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因为这个国家形象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方案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只是少数决策者的耻辱,他们文化水平很低、政治素质太差。 央视大楼包括中央电视台现址的总部主楼(俗称“大裤衩”)和作为电视文化中心的北配楼(俗称“小鸡鸡”)。 ~~~~~~~~~~~~~~~~~~~~~~~~~~~~ 卫星图片(标有“中央电视台”的位置是主楼,北面的是配楼) ———————————————————————————— 央视总部“色情门”事件回眸 百度学术 萧默 摘要:荷兰建筑师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总部方案,从2002年中标开始,就不断引起争论。2004年库氏出版了《Content》一书,并未引起国人太多注意。2009年元宵节央视配楼大火... 出版源 《建筑与环境》,2010(1):86-88 全文可见: 萧默:央视总部“色情门”事件回眸 http://www.aisixiang.com/data/33665.html ———————————————————————————— 央视新楼色情门引争议 设计者否认色情隐喻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09-08/559342.html 2009-08-27 12:23 环球时报<非电子报,多页—G> 被看作生殖器形象的央视大楼(从东北侧拍摄的照片)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01/29/content_112948.htm?div=-1 电子版首页 第A10版:本市新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种浮躁情绪导致奇奇怪怪的建筑”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报 去年10月15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表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在接受北青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我国,追求资本和追求政绩是奇怪建筑的根源。 《北京青年报》电子版照片 注意:在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习近平讲话全文中,没有这句话;可能是他和发言者互动交流时说的话。 ———————————————————————————— 问题: “奇奇怪怪的建筑”会造成哪些恶果? http://tieba.baidu.com/p/878566844 “央视新大楼充分说明,央视的新闻,姿态是下跪的;形式是扭曲的,内容是空洞的;表面是奢华的,立场是倾斜的;思路是混乱的。” ~~~~~~~~~~~~~~~~~~~~~~~~~~~~ 结语: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形式,思想上层建筑部门(电台、电视台)的建筑设计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央视主楼给人的视觉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与央视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最冲突的是“扭曲”二字。央视能做到不扭曲事实、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以真象吗? 当前,“文化自信”被纳入几个自信系列。有文化自信的央视人在一个“扭曲”的大楼工作是否应该经常反思: 立场是不是公正的? 思路是不是清晰的? 内容是不是空洞的? 形式是不是丑陋的? 社会和人生都既需要“标尺”,也需要“戒尺”。 2017-02-01 12:19打字
个人分类: 看图打字|986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扎皮翁宫
Mech 2016-12-3 08:37
扎皮翁宫 ( Zappeion ) 其实只是个会展中心,建成于 1888 年。在宙斯神庙和国会宫之间的开阔地带,雄伟壮观。 底层大堂有个圆形开放空间。我们会议的晚宴在哪里举行。 正门上方的雕像不知道何意,但女神手中拿的似乎是橄榄枝,象征这和平。门口的立柱是科林斯柱。 7 8 圆形门厅中,下面用爱奥尼柱,上面用美女雕像柱。 扎皮翁宫是由两位富豪捐赠。第一位倡议,但没等完成就去世了。第二位是其堂弟。门口有两位的雕像。雕像 上名称用英文,两位虽然是希腊富豪,但生活在国外。 Evangelos Zappas 雕像 Konstantinos Zappas 雕像 扎皮翁宫前面还有个小广场。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华路街景
Mech 2016-11-24 06:19
十一长假里从新华街走过。看街景尤其是房子挺有特点。用手机拍摄几张照片。可惜天气不好。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警示录3----房间通风的错误
fmjzzh 2016-11-14 11:49
警示录系列3--房间通风的错误 公理1笼罩环境内的气流,浊气上升。 公理2卫生间气流没有动力恶臭自然上升,有排风动力加大恶臭上升。 公理3下水管道在楼顶开口是排气输出,当有楼层冲便,气流变成吸入,是因单元冲便在竖直管道形成活塞效应,压迫恶臭气味从各户排出。 市井: 在没有动力的条件下,水封可以封闭恶臭气味,在有动力的条件下,会加大恶臭弥散。 现在的卫生间排风系统,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设计,排放者自己先承受恶臭污染,在弥散传播,还浪费能源。 现在的为民改造的铝塑管路,没有反水弯,恶臭直接传播,造成楼层出现冲便,各家各户都开门迎客。 建议:建筑标准起草者,修订标准,设计者,创新设计,专家团队,改变自己的理念,当材料革命、产品革新、工程设计当跟上。 纠正措施,根据不同的卫生参数,布局,做到无味卫生间、无恶臭排放卫生,是标准起草者、设计师的责任。 1《集成无味卫生间设计规范》、2《下排风的坐便器安装规范》、3《内螺线下水道管安装规范》、4《卫生间通风换气设计规范》、5《公共卫生间通风换气规范》、6《水气清洁的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7《洗浴水综合利用规范》、8《卫生间利用下水管自动排风设计规范》、9《卫生间紫外消毒设计规范》、10《卫生间光照设计规范》正在进行标准审核,近期公开。 课题研究领域: 材料学,集成洁具;工业设计,拼装结构的卫生间;建筑学,折叠卫生间;工程学,卫生间通风与上下水控制 微信:18616523185;qq:342730465@qq.com;信箱:zjjdwyh@126.com。
个人分类: 灵感语录|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衡山路旁的房子
Mech 2016-11-12 11:01
步行去 襄阳公园 ,把衡山路从头走到尾。路旁有些房子挺有特色。用手机随手拍下来。可惜天下着雨。 最后一张是复兴路旁的房子。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徽州行宾馆及周边
热度 2 Mech 2016-11-9 10:14
早饭前,天大晴,到宾馆门外转转。见几位老人家,用英语请我帮忙给他们拍照。然后闲聊几句,问我来自哪里。我答上海。他们马上改说普通话,还解释以为我来着日本。或许他们看我穿得比较破。或许他们看我拿个傻瓜相机,中国人似乎要么用手机,要么用更专业的相机。他们来自台湾。 早饭后,天已阴。与同学散步。随手拍摄些照片,也算是徽州区的掠影吧。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7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徽州行之宏村古宅
Mech 2016-10-29 08:26
徽州行的宏村,先前已经贴了《 水色 》和《 文脉 》。宏村以古镇闻名,自然应该有些古宅。比较糟糕的房子和对联都可能是新旧杂陈,难以分辨。走得也有些匆忙。虽然是第二次游玩,仍然是不明就里。楹联我虽然感兴趣,也收集一些,但与房子对应不好。建筑方面我是外行,只是看看热闹随手拍摄几张。尽量拍我认为是原有的房子。 事先功课没有做足,事后没有及时整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是建筑家里最会玩交际的大师——贝聿铭
热度 7 beckzl 2016-10-20 18:18
得人心者方可得天下 ...    说起现代建筑史不能不提 华人建筑家贝聿铭    有人赞誉他为 世界上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更有人直接以 华人建筑师第一人称呼他    诚然,贝老长达半个世纪的辉煌当之无愧    但人们还是会感叹于他发迹的迅猛    细细品读贝聿铭的生平不难发现    贯穿他这一辈子的除了高深的建筑艺术造诣    剩下的大概就是他那 外交家一般的交际手腕了    43岁,刚创业不久便接到了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大单子    47岁,胜过两位建筑大师,从第一夫人手中接下肯尼迪图书馆一单    62岁,受改革开放初的中国政府邀请设计香山饭店    63岁,被法国时任总统钦点成为卢浮宫重建的总设计师    ...... 安全帽上的“貝”字彰显出他的从容自信    而与他同时代的 建筑大师路易·康晚年贫困而终    贝聿铭却拼得名利双收,甚至跻身上层贵族圈子    这可不仅仅归功于贝氏家族显赫的地位 …    贝聿铭虽以美籍华人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出生在广州的他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贝氏家族是苏州的名门望族,靠医药生意积累了不少的资产 少年贝聿铭    贝氏家族曾拥有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    乃贝聿铭的颜料巨商叔父贝润生斥资80亿银元购得    解放后将其捐献予国家,可见其家族的显赫 曾为贝家私家花园的苏州狮子林    但贝聿铭的童年过得并不算稳定安逸    其父 贝祖诒 在贝聿铭一岁时入职 中国银行    曾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的高管 贝祖诒与其妻    自小贝聿铭就随父奔波,也会在假期回到苏州    也许他对家乡的记忆也就仅限于那偌大的秀丽园林了    不过俊美的园林景观倒是真切地对贝聿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狮子林藕园    10岁时,因父工作调动贝聿铭从香港来到了大都会上海    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改变了贝聿铭的一生    尤其是那座号称 “远东第一楼” 的 上海国际饭店    亲眼目睹它层层拔起,贝聿铭那时就决定投身建筑 建造中的上海国际饭店    婉拒父亲学医学商的建议,他选择远赴美国学习建筑    但很快,贝聿铭就意识到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他当时就读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依旧遵循传统    以画图讲解枯燥的古典建筑理论,这让贝聿铭无法适从    他甚至感觉自己不是在学建筑,而是学艺术绘画    贝聿铭出人意料地选择离开宾大,转而考取了麻省理工    可是由于没有绘画基础,系主任并不建议他报建筑系    一心痴迷建筑的贝聿铭哪听得进这些话,继续一意孤行 麻省理工学院    也多亏他无惧的坚持,在麻省的这几年收获颇丰    凭借谦和的性格和社交技能,贝聿铭结识了不少建筑大师    后来在哈佛深造,他更是成为了导师最喜欢的学生    也赢得的很多外出瞻仰知名建筑的机会    贝聿铭的交际天赋渐渐地无声展露开来 贝聿铭(右)在麻省结识了现代建筑运动创始人Le.Corbusier(左) 这对贝的建筑生涯和眼镜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哈佛毕业后,虽被留聘为设计研究所的助理教授    可贝聿铭始终觉得那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意思    毕竟自己的梦想可是设计出上海国际饭店那样的高楼    待了不过三年,贝聿铭就辞去教师的工作入职房地产公司 上海国际饭店的巍峨依旧历历在目    以当时的价值观,一个建筑学科班毕业的高材生投身房地产    会被视作是对学术的背叛,是一种耻辱    但是现在看来,当年的那个决定很可能是贝聿铭远大计划的一部分    当时正直二战后的经济复苏,社会对房屋的需求巨大    他趁此机会着手设计了一系列美观实用的大众化公寓    在商业建筑领域打响了自己的名声,当然也收入颇丰    这七年里,贝聿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丰富的人脉还有财富和声望    假使他仍留在象牙塔中,也许再过十年也难以出人头地 贝聿铭早年设计的公寓    1955年,贝聿铭自知初始积累已经达成,决定自行创业    离开前他也许已经察觉,战后的繁荣并不长久,过分扩张必会灭亡    果然在离开后的十年里,昔日老东家 Zeckendorf 日渐衰落走向破产    而此时已独立门户的贝聿铭则坐拥天时地利人和 八十年代,贝聿铭向Zeckendorf介绍纽约四季酒店    他睿智地开始承接各种城市规划改建以及公共设施领域的单子    要知道公共建筑也许是地球上关注度最高的建筑类型    新闻上富翁斥资几亿建造的豪宅如过眼烟云    甚至不如社区的图书馆所带来的印象深刻    更别说那些体育馆、博物馆之类的大型设施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不得不说这一举让贝聿铭将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1年,机会比预想中来得晚一些,但却更大一些    这个大单子来自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他们打算在科罗拉多州的山脉上建造一个大型实验室    贝聿铭自然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奔赴各地寻找灵感    最终借鉴古印第安建筑风格,设计出了这座在半山腰上的实验室 坐落于科罗拉多罗基山脉上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如果说此役吹响了贝聿铭进军名流界的号角    那接下来的这一个项目则让他在那块高地上插稳了旗帜    1963年,时任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    其妻 杰奎琳 牵头,计划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以纪念亡夫    当时,以肯尼迪家族的名望,邀请来了众多名家参与讨论    最终他们引荐的人选有三位: 密斯、路易斯·康、贝聿铭 轰动全球的肯尼迪遇刺事件    在这三位中, 贝聿铭显然是最没有名气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个    可他自有办法,从多数人根据外表形产生的第一印象入手    他秘密派人调查了杰奎琳的背景、喜好以及所厌恶的东西    重新布置了自己的事务所,摆放上了许多杰奎琳喜欢的物件 杰奎琳被誉为美国最优雅的第一夫人    拜访如约而至,先是当时名气最大的密斯    他高傲冷淡,甚至不屑于接这样单子,一直叼着雪茄    不紧不慢的态度几乎惹恼了杰奎琳,事后她表示永远不会再来这个鬼地方    而另一位大师 路易斯·康 ,他的话语是出了名的晦涩难懂    况且他的脸上还有疤,衣着打扮也显得邋遢    同样也没有能打动杰奎琳,所有希望都落在了最后一人身上 路易斯·康    拜访前,贝聿铭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绅士范十足    在见面会谈中,贝聿铭温文尔雅地展现出自己的尊重    同时,他东方显赫家族的背景也带来了一丝中国式的神秘    他热情认真地给杰奎琳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    不费吹灰之力,贝聿铭就征服了这位最有魅力的前第一夫人    接手这个项目后,贝聿铭足足花了15年的时间选址和设计施工    1979年,在原是垃圾场的海滨,肯尼迪图书馆终于建成    被认为是美国建筑界的最佳杰作 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以其大胆现代充满几何线条的设计征服了全美国    美国建筑界因此宣布那年是 “贝聿铭年”,杰奎琳也成了他的铁粉 贝聿铭心中的唯美世界,无人能比!    肯尼迪图书馆让贝聿铭闻名了全美,而卢浮宫将会让他闻名全球    1981年,法国新任职的总统 密特朗 一手出台了 卢浮宫的重建 计划    这项计划与其说是为了修缮古迹不如说是密特朗的政治行动    施密特打破了保守党23年统治,他亟需做出一番新气象    而卢浮宫的重建可以说关乎到密特朗的政治生涯一颗重要的棋子 卢浮宫    密特朗自然是十分重视此次重建计划的任何环节    自诩有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密特朗希望亲自参与建筑师的选定    他邀请的全球知名的15位博物馆馆长参与讨论    其中有13位都推荐了以设计公共建筑闻名的贝聿铭    当施密特找到贝聿铭并希望他能够参加卢浮宫重建计划的投票时    贝聿铭再度打起了小算盘说: “我已经老了,没有精力再为夺标去搞竞争”    这可难住了密特朗,贝聿铭分明就是最好的人选    可是公开的投票也是必须的,尤其在法国这样一个崇尚民主的国度 弗朗索瓦·密特朗    贝聿铭这招逼得密特朗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忍不住选择了钦定    消息一出全法国炸开了锅,人们不敢相信钦定竟会发生在这个自由国度 我们不需要一个来自美国的中国设计师重建我们的卢浮宫!    贝聿铭着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连忙出面安抚群众 我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切设计都会尊重法国的历史    果然不出意料,这些绵软无力的话语也如同隔靴搔痒    虽然顶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还是拿出了卢浮宫的设计方案    可 玻璃金字塔 的前卫设计反而是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    不仅被法国文化部长讥讽为 “一颗寒碜的砖石”    甚至是在野的保守党都以此抨击执政党    但就算是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贝聿铭依旧保持着他迷一般的自信    他不紧不慢地开始在电视上发表关于自己设计的演讲    拜访前总统蓬皮杜的夫人,运用自己的卓越的交际能力说服了一众政要 法国前总统夫人克洛德·蓬皮杜 在政界享有较高的地位    最传奇的是他还 说服了密特朗的政敌巴黎市长希拉克    和市长大谈参与过的市政建设,博得了他的欢心    公开发言表示了支持重建方案,贝聿铭成功化敌为友    这其中当然也免不了受到希拉克的 “中国情节” 影响    但不管怎样,贝聿铭总算是靠交际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1975年,希拉克迎接来访的小平    这场卢浮宫重建的反对风波足足持续两年多    接下来的日子,贝聿铭终于可以专注地开展施工建设工作了    1989年,以玻璃为主体明亮璀璨的金字塔在卢浮宫落成    当真正的作品展示在民众眼前,舆论便一改从前的批判风气    媒体纷纷对这个现代张扬的玻璃金字塔赞赏有加    没多久, 卢浮宫的金字塔反而成为了法国人的骄傲    那段时间,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冷落的埃菲尔铁塔    游客们宁肯在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意走其他入口进入卢浮宫    前来卢浮宫参观的游客数量几年里就翻了一番 …    贝聿铭靠着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跻身于世界建筑名流之列    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普利兹克奖等等    几乎拿到了一个建筑师能够获得的所有奖项    谈起成功秘诀,他说: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维持十足的信心”    可在更多人看来,贝聿铭的成功原因可不止自信    贝聿铭成功的背后,其登峰造极的圆滑功不可没    他从不涉足建筑学理论,也几乎不公开表达建筑观点    因此他在建筑师行业会议上还引起不少同行的不满    可那又如何?    如果没有当初争夺肯尼迪图书馆时的那点小手段    如果没有当初卢浮宫金字塔遇阻时非凡的公关策略    那还会有今天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吗?    反观另一位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 路易斯·康    纵使他拥有极高的建筑学造诣,一生也只有13个落成的作品    无财无势,因为疏忽护照被涂抹而流落街头    73岁 因心脏病发默默死在车站的厕所,两天后才被家人所知 路易斯·康    如今贝聿铭老先生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    实践着人们对他“长命百岁”的祝愿    所以, 多一点套路,也挺好 _____________ 我们同样热爱科技 对科技未知充满孩子般的好奇 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一切改变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将科技的感性给大家
12284 次阅读|8 个评论
雅典卫城:近观之其他
Mech 2016-10-20 08:05
除了 帕特农神庙 和 伊瑞克提翁神庙 , 卫城 还有些其他建筑。 卫城山门外,有雅典娜胜利神庙 ( Temple of Athena Nike ) 。规模不大,但结构还算完整。两张照片分别是从战神山和上山通道拍摄。 山门外还有个罗马将军阿格里巴雕塑的基座。阿格里巴 ( Marcus Vipsanius Agrippa ) 是屋大维的女婿。现场的文字说明说该基座最初是为在泛雅典娜运动会上获胜的一位国王所建。 山门的建筑很宏伟,但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上山的外侧。这真是《 陡路和窄门 》。这就能在字面上理解《圣经》中所谓, “Enter ye in atthe strait gate: for wide is the gate, and broad is the way, that leadeth to destruction, and many there be which go in thereat. Because strait is the gate,and narrow is the way, which leadeth unto life, and few there be that find it.(Matthew 7:13-14)” 在窄门内易守难攻,因此活命机会大。 除了希腊遗址外,卫城中还有古罗马遗址,罗马和罗马皇帝神庙 (The Temple of Rome andAugustus) 。规模比原来的神庙小得多。 最后补张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合影。 卫城中还有卫城博物馆,现在已经关闭。展品移入卫城山下的新卫城博物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暹游记——曼谷,大城纪行之二
热度 1 shenyuan6756 2016-9-27 17:21
重返曼谷 回到旅馆检查邮件,突然收到了剑桥大学的第三轮面试通知,面试在三十日晚,当即决断回新加坡准备面试,二十七日当晚一点左右在住处附近的旅游公司定了回新机票。阿斋和波兰斯基则继续按计划去岜提亚度假。回到新加坡花了两整天准备面试,异常紧张,准备之余,想想自己花许多时间计划的行程,以及在曼谷订下的酒店,加上竟然没有参观大王宫,心理多少有些不爽,于是又买了面试后的泰国航空的航班返回曼谷。 皇家林荫大道倒数新年 回到曼谷与阿斋和波兰斯基会和,住进奔集(Phloen Chit)站附近素坤逸一巷(Sukhumvit 1 Alley)的Skyy旅馆。计划找个地方跨年,备选方案有Central World 和Asiatique。因为觉得人太多,我们最后决定去曼谷另一处酒吧集中地皇家林荫大道RCA(Royal City Avenue)。从 碧武里(Phetchaburi)地铁下车后,沿着一段铁路向东摸索了很久终于来到RCA,在那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迪厅Route 66。八点多开始不断有年轻人向这个迪厅走来,大都穿得比较正式,入门检查时才知道这里有衣着要求,必须要穿鞋与长裤,入口处已经有摊位卖廉价的运动鞋。Route 66有一个露天的广场,一个大屏幕,一个DJ师在调音乐,还有几个室内的舞池,灯光炫目,音响刺耳。我们三个书生点了一瓶威士忌,喝到三分醉,也跑到舞池里蹦了一会。我第二次蹦迪,同样是跟阿斋,但是我总不太能享受这种娱乐活动,阿斋多少有点印度舞的影子,波兰斯基弓着身子,像是个弹跳的问号,我的脖子上挂着相机,因为放不下戒心,总不愿意彻底醉一场。蹦完迪也就跨了年,在灯红酒绿的酒吧街闲逛了一会,回宾馆大睡。 2016 的第一个清晨 我九点多起床,看看阿斋和波兰斯基还没有要醒的意思,于是又自己出去转悠,住处附近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医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走动着很多中东样貌的长袍穆斯林,穿过医院来到Soi Nana Nuea街,沿街都是清真餐馆,有很多我从未尝试过的菜色,比如黎巴嫩菜,孟加拉菜,埃塞俄比亚菜,从中可以看出来这里就诊的患者的来源。北行到Nana Nua码头,街角有一个路边快炒摊位看着生意火爆,一口煤气炉子支一口大铁锅,搭一架凉棚,排几张桌子,老板娘炒菜,老板记账备料。只挂了一个全是泰文的菜单,我随手指了一个50铢的也不知是什么菜,开炒后才知道是蛤蜊。老板娘作风彪悍,像机器猫一样随手一抄,就能找到需要的原料配料。大火烹热油,下半炒勺辣椒酱,半罐子炼乳,一大勺盐又一大勺糖,一盘蛤蜊煸炒,出锅前撒一大把九层塔叶子,这么多调料,难怪味道浓厚。吃过饭,想着换一条路回住处。七拐八拐,走进一个一个城中村,房屋都沿着运河的河汊子而建,路边散落着早市留下的菜叶子,一股乡野风,跟周边的高楼大厦很不搭,却很有趣。走了十几分钟,不得出路,只好原路返回,仍然从国际医院处回住处。 玉佛寺 阿斋懒得动弹了,我和波兰斯基决定去大王宫,并约好六点在卧佛寺与阿斋会面。我因为早上闲逛时找到了Nana Nua码头,于是动员波兰斯基坐一下盛桑运河(KhlongSaen Saeb)码头快线,船很拥挤,半船坐着,半船站着,站在船上的有如沙丁鱼罐头,动弹不得,也无暇欣赏运河风光了。 曼谷真可以说是泡在水里的,我们坐在船上,只觉得整个曼谷在水里摇荡。 售票人吆喝一声,船篷突然向下一降,有经验的游客都把身子向前倾着以降低高度,原来是在过一座桥洞。船抵金山寺,我们换乘突突车来到皇宫门口,当天并没有要门票,但是人实在是多到爆,充满了大陆旅行团。一个洋人提醒我背包的拉链开了,谢过洋人,再转回头,哪里还找到得到波兰斯基! 拉玛一世决心在曼谷建立新都,他首先规划了一座皇家佛寺。大城的雕刻工匠大都被缅甸军队掳走,拉玛一世于是从泰国中北部搜集了1200尊佛像散诸曼谷各寺,其中最尊崇传奇的一尊绿玉佛被从郑王寺转移安放在皇寺中,该寺因此称为玉佛寺(Wat Phra Kaew,Emerald Buddha Temple),玉佛寺始建于1782,占据王宫东北角四分之一的面积。卧佛寺的繁密的装饰已经够让人目眩神迷,玉佛寺极尽雕琢之能事,更在卧佛寺之上。 玉佛寺的一组建筑综合了各种泰式建筑式样,是泰国建筑,美术工艺的集大成之作。最重要的建筑是包特(Ubosot)式的大殿一座,安放绿玉佛。当天因为是元旦开放日,而且人流因为入口的狭小受到限制,拥挤不堪。绿玉佛不过50厘米高,高居神坛之上,周围围绕三层佛像代表故去的上三代王室成员。 包特大殿以北起一级高台,高台上列三种样式的三座建筑。先王殿(PrasadPhraThep Bidon帕帖碧隆殿)内供奉诸位先帝雕像。藏经阁(Phra Mondop)为曼杜普式建筑,屋顶为四方逐渐收束的金字塔造型。下方有高大的十二角柱子擎着,柱头开出长瓣莲花。主建筑基座由成排的金翅大鹏鸟托举着。阁中藏有拉玛一世审定的大藏经。金塔(Phra Si Rattana Chedi)是斋滴(Chedi),一种从印度锡兰窣堵坡(Stupa)发展而来的锥状佛塔,模仿大城辛沙佩特寺的设计。内部仍然有一斋滴样式的佛龛供奉舍利。 玉佛寺东侧排列八个普朗 (Prang) ,普朗是由高棉佛塔发展出的一种纺锤样的高塔纪念建筑。此处的八普朗代表了佛,法,僧等的佛教成分。 玉佛寺的围墙回廊有一套一百七十八幅的壁画,描述泰国化的《罗摩衍那》史诗《拉玛坚》(Ramakien),以拉玛一世编写的《拉玛坚》版本为基础。史诗的主人公拉玛是 毗湿奴的化身, 而王室也自认为是 毗湿奴后人,所以史诗也在彰显皇家的功德。 壁画背景色较深黯,山石树木有些像中国山水,建筑人物线条工稳细密,铠甲和屋瓦会勾一层金漆,显得明亮耀眼。 玉佛寺的一些次要建筑也很精工,装饰效果甚至更胜主要建筑一筹,还有一些有趣的雕像如守门的十二夜叉像和来自婆罗门神话里的种种半人半兽,半人半鸟的造像。 泰国建筑群给人的印象是各种尖,大至主体建筑和建筑小品,小至建筑细部的檐角,门楣,雕塑的头顶,都搞出尖锐的收顶 。 形成一种错落而统一的向上的动势。寺庙的另一个特色是装饰工艺的繁密,她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如玻璃马赛克,陶瓷镶瓷,漆绘,珠贝镶嵌,灰泥等,都用细碎的小块材料反复铺陈出大面积的花纹。屋檐的装饰充满了蛇样的曲线,象征蛇神 那迦( Naga ),那也像是曲折有致的泰文笔划,或者绕舌头的泰语语调。 国柱神祠(City Pillar Shrine) 元旦的卧佛寺实在太拥挤,剩下的时间似乎也不能很好地参观大皇宫了,所以走出皇宫朝皇家田广场边上的国柱神祠去。泰俗,建立新城时必要树立一根国柱,作为城市守护神的居所。1782年,拉玛一世将曼谷国柱树立在玉佛寺近旁,国柱内包含了确定曼谷方位的占星图。后来曼谷与吞武里逐渐融合成大曼谷,吞武里的国柱也被移来,并修建国柱神祠把两根国柱供起来。这里香火也很旺,人们也争相把彩绸缠上神祠边的石塔。 泰国国家博物馆 大皇宫前早年的一片皇家米田演变成皇家田广场(Sanam Luang Square),广场以西的前宫历史上为副国王居所。目前前宫大部分改建成国家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园区有宝降皮曼宫 (Borompiman Hall) 。典型的泰式佛寺内部装饰,深红底色的佛教本生壁画。和很多泰式寺庙一样,这里的大门的门楣的设计正是仿造了一座大殿的外形。 到达的时候博物馆大部分已经关闭,只有泰国历史馆还对外开放。馆中陈列泰国各个时期的佛像,许多都极静穆出色。印象深刻的比如八世纪的 莲华手菩萨 ( Boddhisattva Padmapani )   半身像 , 室利佛逝时期泰国南部的造像,虽然是 断臂,但是不难想象全身像那三屈身段之美。 另外如行走佛( 14-18 世纪)。行走姿态的佛像是泰国人的独创。这尊造像风格圆细秀巧,火焰发髻,身躯圆润,四肢作流线状摆动,周身只着一袭轻纱,好像走在云端,显示出一种甜美的超然神性。 宝降皮曼宫边有一座异常优美的金红亭子( Sala Samrammukhamat ),令人久作徘徊,不忍离去。 出博物馆往码头走去,却撞见波兰斯基,我们乘船到卧佛寺与阿斋会和,回到住处,在黎巴嫩餐厅吃了味道不错的中东菜。 吉姆汤森之家 (Jim ThompsonHouse) 按最初的计划一月二日旅行就结束了,我因为面试延后了归程。一月二日凌晨送走阿斋,清晨送走波兰斯基。我一个人又开始了自得其乐的紧凑的完全合乎规划的起早贪黑的旅程。首先是位于甲心珊巷的吉姆汤森之家。 吉姆汤森(James H. W. Thompson, 1906-?)早年学习建筑,后来成为美军情报人员,退役后定居曼谷,成为泰丝大亨。当时泰丝由于西式工业纺织的冲击已经没有什么市场,吉姆汤森重新发现了泰丝之美,他拿着一些样品来到纽约试探那里买家的反应,获得积极的回应后就回到曼谷,组织了当时仅存的几个家庭作坊,变之以现代的染料,工艺控制,却保留传统手工织布的技艺,他将泰丝定位为来自东方的奢饰品,在西方市场打开销路,带动了泰国丝织业的全面复兴。 吉姆汤森也酷爱亚洲文物,他从泰国各处搜集来一些柚木屋子。重新在运河河畔拼起六栋小屋。他以自己建筑师的专长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同一座房子的几个结构件也可以来自原本不同屋子,墙面被翻转过来,将窗框改造成文物展示橱,阶梯也从屋外被改建于屋内。吉姆汤森之家主要就是那么六栋小木屋结合一个小花园,布满吉姆汤森收集来的亚洲文玩。当吉姆汤森建造他的小屋时,这一带还在曼谷以外,今日曼谷的疯狂扩张,使得吉姆汤森之家成为难得的体会传统泰式民居的地方。泰式寺庙明显吸收了民居建筑的很多特色,例如作锐角的屋顶山墙,窄立面为正立面。传统泰式建筑不用钉子,全用榫卯拼接,为了结构稳定的关系,这些木屋的墙壁,柱子都向内倾斜,这一结构特征也可以在其他泰国寺庙中看到,虽然并没有结构上的需求。 吉姆汤森之家入口处一群精通各国语言的泰国少女,着传统泰丝服装,提供各种语言导览服务。又一位泰丝少女向众人展示煮茧的工艺。整个博物馆展示用心,花园里的大水缸里摆满莲花,莲花瓣都经手折叠过,门廊,窗口摆一些小水盆,用新鲜小菊花组织成图案,拦客的门绳上也穿满白紫相间小菊花。 入门的墙上挂满布幡画,年代久远,色彩漫漶。正厅的正对着小码头,游船运来厂子新产的丝绸,吉姆汤森坐在地面上检查丝绸品质,时而把玩从亚洲各处买来的陶瓷,从陶瓷花纹中获得新产品的灵感。闲来无事,他也会玩赏其他文物,比如中国的老鼠瓷迷宫,瓷虎子,木版年画雕版。吉姆汤森卧室的墙上挂着他从泰僧那里得来的占卜,占卜说他六十一岁逢厄运。六十一岁这年(1967)汤普森在马来西亚金马伦旅行却不知所踪,去处成谜。 四面佛 从吉姆汤森之家返回途中,特意来拜一拜四面佛,由于八月份这里发生过爆炸,走近时心理有些忐忑。爆炸没阻挡住国人拜佛的脚步,这里依然人潮如涌,更多了荷枪实弹的警察。我随机在其中的一面许了个愿,祈求好姻缘。回来查看,那一面还真是司掌婚姻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海”会不会成为新‘常态’
热度 1 daxiong1987 2016-7-7 15:13
最近暴雨突袭长江流域,造成长江流域洪水泛滥,长江面临历史大考, 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接着进一步降雨持续,灾情有望进一步加深。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我们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防洪抢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于水火之中。 但是,痛定思痛,灾难过后我们必须反思造成如此灾难的原因。这种灾难可谓是扫荡式的,生命受到威胁不说,造成了财产的大扫荡,看到一幢幢房屋的倒塌,一辆辆汽车的沦陷,一头头牲口的流失,一滴滴眼泪的垂下,无不像针一样刺痛我的心,因此我觉得有点说点什么的必要了。 鲁迅离开了我们,他的文章留世百年后渐渐在教科书中越来越少了,我们不愿意听他老人家的骂声了,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退步。一个听不进批评的民族是不会进步的,一个只听批评的民族是奴性的。钱学森也离开我们了,他一直疑惑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而恰恰钱老本人就是一代大师。真可谓硬科学和软科学领域精通颇多,建树等身。 言归正传,这次大半个中国被洪水吞噬,最直观的原因是持续强降雨,一周之内以武汉为例7天降雨量接近600mm,创有记录以来周最高纪录。这的确是几十年一遇的气候灾难,但是夏天梅雨是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这次只是大一点,就造成了大半个中国的受灾,以往没这么大,很多城市照样一下雨就看海,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基建没有跟上脚步,历史欠账太多。气候是个系统工程,全球变暖已是不争事实。气候的变化会造成气候的紊乱,气候预测更加困难。极端天气更加密集,蝴蝶效应更加明显, 厄尔尼诺更加肆掠。 地球变暖目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既然改不了老天,就要改变自己,人类能够从山顶洞走到高楼大厦中,是自我改变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必须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有所突破。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要联动各个因素,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没有这样的先例,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青岛是中国唯一一个不怕淹的城市,德国殖民期间,盖房子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功能全面的地下下水道,还有日本也是这样,我们知道,日本也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但是他们对于灾难的从容,和对灾难的抵抗力是我们没法比的。这点不得不承认,最近看到新闻说日本已经把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料出来出来,打算做建设高速路的地基材料,虽然在实验阶段,不得不说这个民族在处理灾难的远见和科学态度。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城市的下水道更像是面子工程,或者与发达国家相比好像是做家家。一个小沟沟,每次看到工作人员钻到下面抢修什么线路时候,我心里是五味杂陈的,很同情他们,他们是农民工,但是也很痛恨这方面的专家,为什么不能好好设计,做出这样的次品,在高成本人工的发达国家,这是不可想象的。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高房价就像给城市基建吃了春药,现在中国随便拿一个城市在发达国家相比都是超级大城市。这样的城市容量和规模,加上落后的设计和缺乏科学的管理,一遇暴雨就看海的灾难出现是不难理解的。中国城市建设没有层次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上,二是空间上,三是历史上。1)时间上,中国的现代建筑大部分都是在改革开放期间建成的,特别是较为集中在最近20年内,这也是中国的建筑寿命很短的原因,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城建成县级城市,在几百个市里面建成地区城市,一方面没有一个技术和基层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造成了千城一面。没有文化积淀和特色彰显。本身就促使了建筑本身的短命,当然,这是从建筑文化方面的考量,建筑和城市的初级功能还是住人,遮风挡雨。让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创造未来。2)空间上,现在的城市都是铺大饼式的建筑,一个偌大的城市,住不了多少人。还让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觉到压抑,感觉到生活空间受到压缩,人从进化到现代文明,心里还是需要安全距离的,这个安全距离是城市空间给我们营造的舒适度和体验,真正看一个城市不应该看人口总数,要看人口密度。这样来看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排不上名,当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是很大的,地方小,但是世界知名度上确遥遥领先。以澳门为例,33平方公里上住了61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用不到一个乡镇的面积,住了一个县还多的人口。在我们看觉得是不可能的。武汉84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1000多万人,还是堵,还是挤。人口密度澳门约是武汉的16倍,并且生活质量上还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城市铺大饼,没有层次感,上拆下挖照样解决不好问题,因为基础设计和顶层设计都没有做好,空中楼阁肯定不会长久。3)历史上,我们的建筑没有继承,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城市建筑破坏很大,保留下来的不完整,破坏大,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多被拆迁,零星的传统建筑不足于保持城市的特色,造成千城一面的窘境。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会被淹?老天给了一盆大雨,我们的城市没有接住而已。一个人一秒钟喝一杯水会被呛死,一分钟喝一杯水安然无恙。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我们把这一盆大雨分流,天上地下都存一点我们的城市就不会这么束手无策了。而目前的状况是我们的天上地下都帮不了,这是我们城市规划当初没有考虑到的。何谓天上,就是地面以上的,我们的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的,植被,苍天大树被楼房取代,造成了雨水一下就顺势流到地上,地上的排水口,下水道根本没有能力应付,地下由于大面积的水泥硬化,填湖建房,河道淤泥,造成了土壤对雨水的吸收为零。土壤对水分的吸收保墒可以保持地下水的稳定进而保持地形的稳定,很多城市路面突然塌陷,这就是缺水后造成土壤的塌陷。假如我们的建筑有层次感,地上地下设计合理,地上植被丰富,各种样式的建筑错落有致,地下硬化合理,下水道排洪能力完善,有机调动分流,把暴雨洪水有序的按照我们的设计去到对的地方。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以上两种不同的设计造成不同的结果,可以剥离开来看:老式设计就像是建了一个大的水泥池子,池子有些小的出水口,还不一定比水平面高。第二个设计就像是一个大的草原,里面安装一个大的出水沟,先吸收一部分,吸收不完的排掉。这就减少了人为对环境的干扰,正向引导。简单对比发现:有机设计的建筑是我们的未来之路。 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机建筑,何谓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任何活着的 有机 体,它们的外在型式与内在形式结构都为设计提供了自然且不破坏的思想启迪,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设计都始于一种理论、一种概念,由此向外发展,在变化中获得形式,不仅如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类也是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不能超越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在对自然生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生态环境发展对未来的启示相当重要。(这是度娘的解释)提炼出来就有以下几点:1)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涉,2)和自然环境高度协调统一且功能完善。现在的城市虽然已成定局,但是进行有机化改造还是大有可为的。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生态模型,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设计类似有机建筑。我们的城市不看海就不遥远了。 非专业评述,欢迎大家交流指导批评!
247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二仙庵
Mech 2016-6-23 10:00
青云宫 东侧,有二仙庵,供奉吕洞宾和韩湘子。据说是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文昌殿有康熙题匾“丹台碧洞”。二仙庵也曾为青羊宫别馆。历史上两者分分合合,现在是一张门票都可以进入。 吕洞宾和韩湘子都是八仙之一。最广为人知但可能不是最早在明人吴元泰《东游记》中作为八仙中的两位出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全真的五祖之一,名气更大些。历史上真有其人,《宋史·列传二百一十六隐逸上》称,“ 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 我未在史书读到过韩湘子。 吕祖的名气甚至可以上溯真身存在之前的唐代文学作品。唐代传奇《枕中记》的黄粱一梦家喻户晓。落榜书生卢生,在旅店入梦,梦中荣华富贵封妻荫子,醒后小米饭还没有熟。这原来是有神仙术的吕翁点化。点题的是卢生醒悟,“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后来多有续作和改写,唐代《南柯记》、宋代《南柯太守》,元人马致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明人汤显祖的《邯郸记》,直接认定吕翁为吕洞宾。 我的游览是从青羊宫最深处折返,从老庄书院入二仙庵,最后从二仙庵山门出,因此是逆行。对联尤其多,以后另文整理吧。 老庄书院原来是藏经楼,底层又做迎仙庐。 藏经楼侧影 藏经楼 藏经楼前院落 最深处的庙观是二仙殿。供奉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吕洞宾和瑶华洞天帝主圆通早觉天尊韩湘子。两位神仙的正式 title 我第一次看到。 二仙殿 向外走就是二仙庵的正殿吕祖殿。正中是吕祖,两侧还有全真鼻祖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及全真七子。 吕祖殿 吕祖殿近景 吕祖殿背影 吕祖殿前神兽 最前面的殿是文昌殿,供奉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即文昌帝君。同时还有正一福禄财神赵公元帅和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开元普度天尊即药王孙思邈。 文昌殿 文昌殿背影 还有几间房子办公等用,不对游客开放。最后从二仙殿的山门旁离开了。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光影重塑结构
热度 18 dmi2007 2016-6-19 21:45
建筑摄影是摄影圈的一大门类,很多人都爱拍摄建筑。 菜鸟一般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建筑框住,咔嚓咔嚓就OK了。讲究一点的老鸟会找找角度,找找背景,设置曝光参数,按一定的构图要求去拍摄。特别讲究的建筑摄影大师则会搬出他们的大杀器让你羞于谈建筑摄影——移轴镜头,你有么?没有,你无法做透视矫正,无法将真实世界拍得跟假的一样美! 老庄见到美的不行不行的东西都喜欢拍,当然也包括建筑。至于拍出来的东西算建筑,算风光,还是算人文?咱就管不了那么多。图的就是一个词——喜欢。 今儿拎出若干与建筑沾边的片片,成博文一篇。 ( 1)丹麦罗斯基勒大教堂(内部)( Roskilde Domkirke ) 位于 西兰岛(距哥本哈根约1小时车程) 的罗斯基勒 市,是第一座用砖建造的哥特式 教堂。教堂建于12世纪到13世纪,融合了哥特式和罗马式 的建筑风格。主教座堂的两座尖塔在城市的天际中十分显眼。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 (2) 社区小教堂的三角锥结构 这个教堂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耳朵已经非常熟悉它悠扬而绵长的钟声。 (3)雾中的哥本哈根中心火车站 哥本哈根车站建于1911年,已逾百岁,是丹麦最大最繁忙的车站。目前该车站拥有13个站台。 (4)Herlev火车站的彩色通道 Herlev火车站通向站台的通道在东侧用彩色有机玻璃砌了一面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人们从这里经过,沐浴着斑斓的色彩来去匆匆。 (5)自家的楼梯 每天在这里上上下下。 (6)雾霾中的中国国家大剧院 (旧图重贴) 仅把美好包在里面是不够的。 (7)瑞士蒙特勒西庸城堡内部的囚室(旧图重贴) 1816 年,英国诗人拜伦( LordByron )到此参观,有感于囚徒们的痛苦和对自由的渴望,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庸的囚徒》。
个人分类: 摄影|11367 次阅读|38 个评论
蓝天白云映雕梁画栋 最美还是中国风
张海霞 2016-6-11 16:23
雨后初晴,如洗碧空,绿瓦红墙,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千年文明,且行且拍,不亦乐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让毕业生回校找到家的感觉?
热度 4 lin602 2016-4-23 08:26
只要回中山大学,对我们离校后盖的楼都没有感觉,总是对以前上过课做过实验的建筑、住过的宿舍、走过的路特别感兴趣,那怕已经成为仓库的教室(例如:平01,平02....)。请到聚会来的老师,除了个别领导来做欢迎词外,基本上都是以前上过我们课的教师。尽管已经年龄非常大了,而现在的‘牛’老师包括院士,也不在聚会上,我想大家都明白其中原因。 但是现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与面临的严肃问题是:许多学校建了新校区,老校区弃而不用或者就没有了,有的成为副校区。即使许多老校区,因为要扩容,将旧建筑拆了或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整个校园特别是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南林大只有一幢老图书馆没有改外观了,好象决定这楼永远外观不改,让校友回来能够找到一个‘宝贝楼’勾起他们的回忆。 搬到新校区,绝大多数老教师离这个校区很远,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已经移居,甚至有的已经过世。到新校区看老师,也经常不如意了。 毕业生们聚会怎么办?聚会有三‘宝’---老师,老同学加老建筑。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说实话,真的不容易。这几天我突然想到,能否让大家回来找到一点点原来的感觉? 一是要尽量做好安排,让老教师们方便参加聚会。 二是要做好邀请与安排工作,不要让校友们聚会回来,门都不容易进,一个招呼的人都没有,聚会教室或会议室都没有,到处冷冰冰。我们回中大聚会,中大化学系应该说做得还可以,师弟与师妹们会参与介绍与接待。 第三,我认为很重要,要将本系或本院曾经的老师们的照片(主要是退休前的照片,退休后照片最好不采用),放置在院或系的会议室、陈列室、橱窗或其他比较合适的地方(专门找一个地方)。让毕业生们回来,即使没有看到自己的教师,看到照片也感到无比亲切。老师是维系毕业生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 放上各届毕业生们的毕业合影照片及一些活动照片。 放上学校各个时期上过课的教学楼、实验室、大门、住过的老宿舍及老建筑的照片,能够勾起学生们当年的感觉与回忆。 即使在完全新的校区,这些老照片,仍然让毕业生们感叹不已。 历史是根连续不断的线,要让线首尾相连。其中的链节断了,一脉相承就成为空话。 各级领导,不要总是将眼睛盯着上级领导们看,不要总是盯着权钱利,抽出点时间,考虑考虑校友们的感觉,用点点精力,做点校友们的工作,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 据我所知,许多校友都害怕自己母校领导的到访,因为许多领导经常是来要‘赞助费’的。多令人尴尬呀。 其他都是次要的,只有自己的毕业生们,才是自己永远的‘孩子’,校友们的发展就是体现学校的质量与成就,让‘孩子们’回来,找到家的感觉,这是大学的基础。
294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花花,无世界——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sheep021 2016-3-31 14:15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风琴与建筑
Boqitang 2016-3-30 22:55
Accordion Inspired Architecture 手风琴活跃了建筑样式 汤伯杞 编译   一首波兰的手风琴音乐 由感恩节引起的那种色氨酸慵懒感 ⑴ 已渐次消散,现在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偶然见到的几个手风琴活跃建筑样式发展的几个实例。 第一个来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刚刚矗立起一座新的探戈音乐纪念碑,其造型是一台巨大的钢制班多钮手风琴。长久以来,探戈一直都是阿根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布宜诺斯艾利斯以拥有像卡洛斯·加德尔(Carlos Gardel) ⑵ 、奥斯瓦尔多·普格里泽(Osvaldo Pugliese) ⑶ 、阿斯特·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 ⑷ 这样的探戈传奇式人物为荣,其雕像、纪念牌匾林立,现在这一“林立”中又增添了这座纪念碑。 第二个,是由伦敦建筑师肯·沙特沃斯(Ken Shuttleworth)设计的一个 10层的形似手风琴的大楼 , 与克里斯多佛·雷恩(Christopher Wren ) ⑸ 的伦敦大火纪念柱 ⑹ 毗邻。大楼上的屋顶花园兼作日晷,以雷恩纪念柱的影子来标示时间。 但我最喜爱的手风琴式建筑,还是旧金山的老手风琴学校——联盟大街(Union Street)上的西奥多音乐学院(Theodore School of Music )——整个二层就是一台手风琴的造型。 编译者注 : 编译者另附的几张图片 有手风琴造型的公共汽车 又一个形似手风琴的建筑 这个不能叫“手风琴”,靠手是拉不动滴! 但可以叫“Accordion”。 ⑴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的传统主菜是火鸡, 而火鸡肉中富含色氨酸, 可协助人体减 低压力、消除紧张和焦躁不安。 有研究表明,失眠者体内色氨酸水平偏低,每天吃85克火鸡肉就可以满足色氨酸日需求量。 ⑵ 卡洛斯·加德尔( Carlos Gardel 生于1890年12月11日的法国土鲁斯,1935年6月24日死于哥伦比亚城市梅德辛飞机失事):探戈历史上 最负盛名的人物 ,探戈音乐在他的时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出。为了表示尊敬与景仰,人们沿着丧葬队伍的路线随伺前行,从哥伦比亚、纽约、里约热内卢、摩特彼得欧(Montevideo),最后到他永远安息的地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恰卡黎特(Chacarita)墓园,并听着他的探戈歌曲“宁静(Silencio)”。在他过世许多年后后,虔诚的追随者仍歌颂着他的传奇故事,每天弹着他的音乐,在他坟墓的雕像手上放一支点燃着的烟,并持续播放着他少数的电影作品。 直到今天,阿根廷人民依然在怀念着他。人们传说加德尔的灵魂经常出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上空,他在默默地注视着他热爱的城市。加德尔的像片今天仍大量地印在路牌和书刊的封面上,许多酒吧和舞厅的墙上还挂着他的肖像。人们说,如果你夜晚在这座城市里散步,也许就会产瞥见加德尔的幽灵闪现在某个僻静的角落,他身着剪裁得体的服装,风姿依旧。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们谈起加德尔来就好像他还活着。 ⑶ 奥斯瓦尔多·普格里泽( Osvaldo Pugliese , 1905年 12月 2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1995年7月25日卒 ) : 阿根廷探戈音乐家。他富有戏剧性的编曲,具有很强的沙龙探戈步伐节拍的元素,促生了音乐会风格的探戈音乐。 ⑷ 阿斯多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 ( 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 1921年3月11日 –1992 年7月4日): 阿 根廷著名的探戈作曲家和 班多钮手风琴 演奏家,被 誉为“现代探戈的革命之子”。他的音乐融入了爵士和古典乐等多种音乐元素。 他将爵士乐中的精神 - 即兴演奏,以另一种面貌及音响表现出来。他的乐曲主要以探戈独有的辛辣节奏所带动的反覆音形段落,以及旋律连绵不绝的抒情段落所组成。其精妙之处在于每首乐曲具有明确独特的旋律主题之余,亦必留有即兴空间,令每场演出皆有不同惊喜。就像Adios Nonino,四季三部曲Verano Porteno (夏),Primavera Porteno(春),Invierno Porteno(冬),Milonga Del Angel,Muerte Del Angel 等均是A. Piazzolla的名曲,甚至已成为新派探戈( nuevo tango )的标准。其音乐多以五至六人作小组演出,产生出唯 皮亚佐拉 乐曲独有的音响,同时将 班多钮手风琴荒诞/柔情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负责的声部基本上已能带领整首乐曲的旋律,和声及节奏。再加上另一节奏主导声部小提琴,使乐曲在没有 打击乐的情况下,亦能表现急激的节奏。另外,手风琴,钢琴及结他之即兴部份与乐曲结构紧扣,总在乐曲最适当的空间(旋律之中)或时间(段落之间)进行,与以连串的即兴为中心的爵士乐不同。 皮亚佐拉 于每次演出均展示传统探戈舞曲的可塑性,亦能透过探戈语言去创造一套自成一格的音响及即兴音乐模式。1992年,美国音乐评论家斯蒂芬 · 希尔顿( Stephen Holden )把 皮亚佐拉 誉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探戈乐作曲家”。 ⑸ 克里斯多佛·雷恩 ( Sir Christopher Michael Wren 1632年10月20– 1723年2月25日):英国历史上最富声望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天文学家。1666年9月2日星期日凌晨1点左右,伦敦普丁巷(Pudding Lane)有一间面包铺失火。一阵大风将火焰很快吹过几条全是木屋的狭窄街道,然後又进入了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仓库里。大火延烧了整个城市,连续烧了4天,包括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间民房尽被焚毁,欧洲最大城市伦敦大约六分之一的建筑被烧毁。後来起火点普丁巷附近立了一个纪念柱,高61.5公尺,共有311阶,顶端为火焰饰围绕的圆球,即为克里斯多佛·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所设计,重建的工作由雷恩主导,54间教堂中有51间是他重新设计的,包括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 ⑹ 下图为:伦敦大火纪念柱
个人分类: 音乐科普|3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大学:拖儿带女熏陶游
热度 2 gardening 2016-2-13 15:25
寒假的校园最安静,但随着寒假旅游热的兴起,个别特色鲜明的大学也成为游览的对象,人流如织,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 北大、清华校园虽有传统建筑群与古典风格园林,湖光山色,历史积淀深厚,但多是家长带孩子游览, 随处可见拖儿带女的人群 , 在欣赏校园美丽风景之外,更是让孩子感受名校的浓郁人文氛围,激励孩子考名校, 具有浓厚的体验与熏陶意味 。而厦门大学更像景区,与鼓浪屿、环岛路一样成为厦门旅游的知名品牌,游人虽也有访名校的成分,但风景区的味道更浓,游客更多,也更接近普通游人。 某年的寒假,带儿子到北京游玩,第一天也选择北大和清华,让孩子感受名校的气氛。上个世纪90年代,曾因拜访熟人去过一次北大,后来虽多次路过北大,尤其不时到北大东门乘地铁四号线往北京南站,但再也没有进入校园。 游玩北大并不随意,需要到特定的校门 排队登记身份证,甚至“黄牛”也挺活跃,声称10元一位,保证带进去。尽管排队的人流较长,但大约20分钟,查扫身份证后,也就顺利进入校门。 冬日的北大,尽管草木干枯落叶,其实并不萧条,川流不息的家长和孩子,让清幽的校园多了一份喧嚣。校园 纵横交替的建筑与园林渗透融合, 在和煦阳光下,透过古朴高大的树木,衬着 蓝蓝的天,开阔疏朗 的 燕园建筑群透着庄严,闪着光泽,尤其红柱红窗闪烁生光,尽态极妍,别有一番韵味。流连其间,不仅能赏识园林的雅致,也能熏陶学府的教化。 1 大树掩映中的研究生院 2 家长带孩子游览北大 3 悬铃木、油松掩映的办公楼 4 俄文楼 5 俄文楼 6 南阁 7 南阁与北阁 8 9 财务部 10 11 12 孤植大雪松 13 灰瓦红柱 14 雕梁画栋 15 研究生院 16 审计室 17 未名湖 18 一塔湖图 19 白皮松与银杏 20 校史馆,可惜不开放 2016年2月8日 春节 70万次浏览量,谨记之!
个人分类: 大学校园|3263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6年SCI收录建筑物与建筑技术期刊60种目录
热度 1 wanyuehua 2016-1-30 11:07
2016年SCIE收录建筑物与建筑技术期刊60种,其中SCI收录6种,SCI、AHCI共同收录期刊2种。 2016 年 SCI 收录建筑物与建筑技术期刊 60 种目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ONSTRUCTION BUILDING TECHNOLOGY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60 ★ 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2 种 1. ACI MATERIALS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材料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9-325X AMER CONCRETEINST, 38800 COUNTRY CLUB DR,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CI STRUCTURAL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结构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9-3241 AMER CONCRETEINST, 38800 COUNTRY CLUB DR,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钢结构进展》 Quarterly ISSN: 1816-112X HONG KONG INSTSTEEL CONSTRUC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 DEPT CIVIL STRUCTURALENGNG, HUNGHOM KOWLOON, PEOPLES R CHINA , HONG KONG,0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水泥研究进展》 Quarterly ISSN: 0951-7197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进展》 Bimonthly ISSN: 1369-4332 MULTI-SCIENCE PUBLCO LTD, 5 WATES WAY, BRENTWOOD, ENGLAND ,ESSEX, CM15 9T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 ASHRAE JOURNAL 《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志 》 Monthly ISSN: 0001-2491 AMER SOC HEATING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ENG, INC,, 1791 TULLIE CIRCLE NE, ATLANTA, USA,GA, 30329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建造自动化》 Bimonthly ISSN: 0926-5805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 BAUINGENIEUR 《建筑工程师》 MonthlyISSN: 0005-6650 SPRINGER-V D IVERLAG GMBH CO KG, VDI-PLATZ 1, DUSSELDORF, GERMANY ,D-4046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 BAUPHYSIK 《建筑物理》 Bimonthly ISSN: 0171-5445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 BETON- UND STAHLBETONBAU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Monthly ISSN: 0005-9900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 Monthly ISSN: 0360-1323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建筑研究与信息》 Bimonthly ISSN:0961-321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3.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TECHNOLOGY 《建筑物维修工程研究与技术》 QuarterlyISSN: 0143-6244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4. BUILDING SIMULATION 《建筑模拟》中国 Bimonthly ISSN: 1996-3599 TSINGHUA UNIVPRESS, TSINGHUA UNIV, RM A703, XUEYAN BLDG, BEIJING,PEOPLES R CHINA ,1008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 Bimonthly ISSN: 0958-9465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 Monthly ISSN: 0008-8846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7. CEMENT WAPNO BETON 《水泥,石灰,混凝土》 Bimonthly ISSN: 1425-8129 STOWARZYSZENIEPRODUCENTOW CEMENTU, UL LUBELSKA 29 LOK 4-5, KRAKOW, POLAND ,30-00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8.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计算机辅助土木和基础结构工程》 Monthly ISSN: 1093-968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9. COMPUTERS AND CONCRETE 《计算机与混凝土》 Monthly ISSN: 1598-8198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0.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 Bimonthly ISSN: 0950-0618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1.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Monthly ISSN: 0378-7788 ELSEVIER SCIENCESA, PO BOX 564, LAUSANNE, SWITZERLAND , 10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2. ENGINEERING JOURNAL-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0013-8029 AMER INST STEELCONSTRUCTION, ONE EAST WACKER DR, SUITE 3100, CHICAGO, USA , IL, 60601-20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3. INDOOR AIR 《室内空气》 BimonthlyISSN: 0905-694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4.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室内与建筑环境》 Bimonthly ISSN: 1420-326X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5. 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信息》 Quarterly ISSN: 0020-0883 INST CIENCIASCONSTRUCCION EDUARDO TORROJA, SERRANO GALVACHE, 4, MADRID, SPAIN ,2803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6.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NDMATERIALS 《国际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杂志》 Quarterly ISSN: 1976-0485 KOREA CONCRETEINST, KOREA SCI TECH CENTER, STE 1009, NEW BLDG, 22, 7GIL, TEHERAN-RO,KANGNAM-GU, SEOUL, SOUTH KOREA, 135-70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国际路面工程学杂志》 Monthly ISSN: 1029-843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国际钢结构杂志》 Quarterly ISSN: 1598-2351 KOREAN SOC STEELCONSTRUCTION-KSSC, 106-18 MUNJUNG-DONG, SONGPA-KU, SEOUL, SOUTH KOREA ,138-2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NTILATION 《国际通风杂志》 Irregular ISSN: 1473-3315 VEETECH LTD, 7ABARCLAYS VENTURE CENTRE, UNIV WARWICK SCI PARK, SIR WILLIAM LYONS RD,CONVENTRY, ENGLAND, CV4 7EZ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1.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混凝土先进技术杂志》 Tri-annual ISSN: 1346-8014 JAPAN CONCRETEINST, SOGO HANZOMON BLDG 12F, NO 7, KOJIMACHI 1-CHOME, CHIYODA-KU, JAPAN , TOKYO,102-008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2. ★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 Semiannual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 5-26-20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 108-841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3.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建筑性能模拟杂志》 Quarterly ISSN: 1940-1493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4. JOURNAL OF BUILDING PHYSICS 《建筑物理杂志》 Quarterly ISSN: 1744-2591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5.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364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6.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 Monthly ISSN: 0143-974X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7.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 Monthly ISSN: 0899-1561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8.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竣工设施性能杂志》 Bimonthly ISSN:0887-3828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9.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45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0. LEUKOS 《光源》 Quarterly ISSN:1550-2724 TAYLOR FRANCIS 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1.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照明研究与技术》 Bimonthly ISSN: 1477-1535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2.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混凝土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0024-9831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3. MATERIALES DE CONSTRUCCION 《建筑材料》 Quarterly ISSN: 0465-2746 INST CIENCIASCONSTRUCCION EDUARDO TORROJA, SERRANO GALVACHE, 4, MADRID, SPAIN ,2803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4.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材料与结构》 Monthly ISSN: 1359-5997 SPRINGER,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5. PCI JOURNAL 《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志》 Quarterly ISSN: 0887-9672 PRECAST/PRESTRESSEDCONCRETE INST, 200 W ADAMS ST, #2100, CHICAGO, USA , IL, 606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6.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S-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结构与建筑》 Bimonthly ISSN: 0965-0911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7. REVISTA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杂志》 Tri-annual ISSN: 0718-915X PONTIFICIA UNIVCATOLICA CHILE , ESCUELACONSTRUCCION CIVIL, AV VICUNA MACKENNA 4860, SANTIAGO, CHILE ,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8. REVISTA ROMANA DE MATERIALE-ROMANIAN JOURNAL OFMATERIALS 《罗马尼亚材料杂志》 Quarterly ISSN: 1583-3186 SERBAN SOLACOLUFOUNDATION, STR GHEORGHE POLIZU NR 1, COD 011061 SECTOR 1, BUCUREST, ROMANIA ,0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9.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道路材料与路面设计》 Quarterly ISSN:1468-0629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 Bimonthly ISSN:2374-4731 TAYLOR FRANCIS 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1. STAHLBAU 《钢结构 Monthly ISSN:0038-9145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2.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钢铁与混合结构》 Monthly ISSN: 1229-9367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3. STRUCTURAL CONCRETE 《结构混凝土》 Quarterly ISSN: 1464-4177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4.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 Monthly ISSN: 1545-225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5.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高层和特殊建筑物结构设计杂志》 Semimonthly ISSN: 1541-7794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6.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国际结构工程》 Quarterly ISSN: 1016-8664 IABSE,ETH ZURICH, ZURICH, SWITZERLAND, 809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7.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可持续城市与社会》 Quarterly ISSN: 2210-6715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8.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 Bimonthly ISSN: 0886-7798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9. WIND AND STRUCTURES 《风与建筑物》 Monthly ISSN: 1226-6116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0. ZKG INTERNATIONAL 《国际水泥、石灰与石膏》 Monthly ISSN: 0949-0205 BAUVERLAG BV GMBH, AVENWEDDER STR 55, GUTERSLOH, GERMANY ,3331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个人分类: SCI投稿|16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寻安全文化起源(7)——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安全文化符号
wangbing187717 2016-1-18 11:07
探寻安全文化起源( 7 )——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安全文化符号 由于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水平有限,无法完全揭示事故(灾害),如常见的火灾的成因与作用机理,因此,会将事故(灾害)的发生附会于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并试图通过敬畏与抑制这种力量来达到防灾的目的。这些巫术性质的手法当然是愚昧和不科学的,但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一方面,古人利用巫术性质的安全图腾、纹样与仪式在心理上获得了安慰;而另一方面,就如古人所说的“神道设教”,这些安全图腾与纹样其实也在日常生活之中无时不刻地提醒人们事故(灾害)的危险与预防的必要性,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谨慎认真起来,也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安全警示作用。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而言,这些寄托了人们安全愿望的符号也是对城市景观的极大丰富,尤其是建筑防火的安全符号,成为了构成街区风貌的重要元素。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1 建筑命名中的防火安全文化寓意 古人认为“水能克火”,因此,在建筑命名中大量使用与水有关的意向,冀能使建筑有水相护,火不能近。为此,产生了 2 种比较典型的建筑命名以体现建筑防火观,分别举例如下: 1 )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是我国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而《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记载,因此,天一阁的名字即是为了以水制火。除“天一”之象被用在名字之中外,“地六”之数也被广泛采用,天一阁为双层六开间建筑,其长、宽、高,乃至书橱之数量,数字悉倍于六。 2 )清代存放四库全书的七个藏书建筑中,有六个在名字中带有“三点水”偏旁,分别是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澜阁和文汇阁,仅文宗阁名中未带水旁,因文宗阁地处镇江金山上,本就有“水漫金山”之典,是以如此。 除了在命名上尽量“以水制火”之外,古人还在其他一些文字细节上体现出了对防火的谨慎与小心,如城门、宫门等的门牌匾额的书写中,一定注意“门不带钩”,即在“门”字的书写中,最后一笔一定直通而下,不带提钩,据说这是为了避免“火钩”的凶象。 2 装饰构件中的防火安全文化寓意 1 )鸱吻:一般置于重要建筑物的正脊两端,作张口吞脊状,有时还用一支宝剑贯穿固定。 图 鸱吻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① 《太平御览》有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鱼虬”即是鸱吻的前身,属水性,以避火。 ② 据《唐会要》上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厌火祥。”,大意是说,汉朝时柏梁殿发生火灾后,越巫说海中有神鱼,尾巴像鸱,卷起激浪就能降雨,所以建议汉武帝做鸱尾状的东西置放于殿脊上避火。 ③ 唐朝苏鹗《苏氏演义 · 卷上》曰:“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台。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大意是说,蚩是一种海兽,汉武帝修建柏梁台,有人上书说:“蚩尾是水中精灵,能避火灾,可以塑它的像安置在殿堂顶上。”,因为蚩尾、鸱鸢的嘴长的很像,于是鸱尾又称为鸱吻。 此外,在康熙年间,一名法国旅行家根据其在中国的经历于 1688 年写成了《中国新事》一书,其中提到:“中国屋宇的两头,都有一个扬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若记载属实,那么鸱吻实际上已经运用到了现代“避雷针”的原理,并远早于富兰克林的年代。而据清代其他文献的记载,确实有鸱吻被雷击却未引起火灾的记载,证明那位法国旅行者所言不虚,而鸱吻的设置也不仅仅是处于心理安慰的需要。 2 )悬鱼: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它是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传统房屋以木构架为主,木构架房屋的优点很多,比如透气性好,取材方便等等,但是它最大的隐患就是怕火。悬鱼装饰构件的使用,与易经八卦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理论是相一致的(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运用了《易经》八卦这门科学)。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悬挂悬鱼了,木结构的房子有了象征水的鱼,当然就可以克火了。有的悬鱼被直接改造成“水”字,加上“鱼”、“水草”等的衬托,加深了“水克火”的含义。 图 悬鱼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3 )龙柱:龙在中国神话中是神圣的图腾,而佛教的东渐又将印度神话中的“神龙汲水而雨”的水龙形象根植在了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之中,因此,在建筑构件之上使用龙型,除了在一些宫殿建筑中为了体现皇权威严之外,往往都是取“水龙镇火”的意向。 在晋北地区的木构建筑中,常见在柱头处雕有向下的龙首,龙的牙齿与柱体咬合,仿佛柱子本身是从龙口中吐出一般。这种造型显然是用“龙首吐水”的意向来抑制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 图 云冈石窟木构建筑中的龙首柱(图片来源:文献 ) 主要参考文献: 郭嘉盛 . 中国古代聚落防灾体系探究 , 天津 : 天津大学 ,2012. 潘谷西 . 中国建筑史 ( 第六版 )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5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年SCI收录土木工程期刊125种目录
热度 2 wanyuehua 2016-1-17 10:39
2016 年 SCIE 收录土木工程期刊 125 种,其中 SCI 收录 31 种, SCI 、 SSCI 共同收录期刊 5 种 。 2016 年 SCI 收录土木工程期刊 125 种目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ENGINEERING, CIVIL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125 ★ SCI 、 SSCI 共同收录期刊 5 种 ▲ SSCI、AHCI共同收录期刊1种 1. ACI STRUCTURAL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结构杂志》 Bimonthly ISSN:0889-3241 AMER CONCRETEINST, 38800 COUNTRY CLUB DR,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高级钢结构》 Quarterly ISSN:1816-112X HONG KONG INSTSTEEL CONSTRUC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 DEPT CIVIL STRUCTURALENGNG, HUNGHOM KOWLOON, PEOPLES R CHINA , HONG KONG,0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进展》 Bimonthly ISSN: 1369-4332 MULTI-SCIENCE PUBLCO LTD, 5 WATES WAY, BRENTWOOD, ENGLAND ,ESSEX, CM15 9T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 ARCHIVES OF CIVI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土木与机械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1644-9665 ELSEVIER URBAN PARTNER SP. Z O O, UL KOSCIUSZKI 29, WROCLAW, POLAND ,50-01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建造自动化》 Bimonthly ISSN: 0926-5805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 BALTIC JOURNAL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波罗的海道路和桥梁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1822-427X VILNIUS GEDIMINAS TECHUNIV, SAULETEKIO AL 11, VILNIUS, LITHUANIA ,LT-1022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 BAUINGENIEUR 《建筑工程师》 Monthly ISSN: 0005-6650 SPRINGER-V D IVERLAG GMBH CO KG, VDI-PLATZ 1, DUSSELDORF, GERMANY ,D-4046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 BAUTECHNIK 《建筑技术》 Monthly ISSN: 0932-8351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 BETON- UND STAHLBETONBAU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Monthly ISSN: 0005-9900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 Monthly ISSN: 0360-1323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加拿大土木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315-1468 CANADIAN SCIENCEPUBLISHING, NRC RESEARCH PRESS, 65 AURIGA DR, SUITE 203, OTTAWA, CANADA , ON, K2E 7W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工程》 Quarterly ISSN: 0890-5487 CHINA OCEAN PRESS, INTERNATIONALDEPT, 8 DA HUI SHI,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 10008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3. CIVIL ENGINEERING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土木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885-7024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4.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土木工程与环境系统》 Quarterly ISSN: 1028-660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COASTAL ENGINEERING 《海岸工程》 Monthly ISSN: 0378-3839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COASTAL ENGINEERING JOURNAL 《海岸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0578-5634 WORLD SCIENTIFICPUBL CO PTE LTD, 5 TOH TUCK LINK, SINGAPORE , SINGAPORE ,59622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7.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寒冷地区科学与技术 》 Monthly ISSN:0165-232X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8.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 计算机辅助土木和基础结构工程》 MonthlyISSN: 1093-968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9. COMPUTERS STRUCTURES 《计算机与结构》 Monthly ISSN:0045-7949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0. COMPUTERS AND CONCRETE 《计算机与混凝土》 Monthly ISSN: 1598-8198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1.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 Bimonthly ISSN: 0950-0618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2.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 Monthly ISSN: 0098-884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3.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Quarterly ISSN:1671-3664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4. EARTHQUAKE SPECTRA 《地震杂志》 Quarterly ISSN: 8755-2930 EARTHQUAKE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 499 14TH ST, STE 320, OAKLAND, USA , CA, 94612-193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5. EARTHQUAKES AND STRUCTURES 《地震与结构》 Bimonthly ISSN: 2092-7614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6.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Monthly ISSN: 0378-7788 ELSEVIER SCIENCESA, PO BOX 564, LAUSANNE, SWITZERLAND , 10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7. ENGINEERING JOURNAL-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CONSTRUCTION 《工程杂志:美国钢结构学会》 QuarterlyISSN: 0013-8029 AMER INST STEELCONSTRUCTION, ONE EAST WACKER DR, SUITE 3100, CHICAGO, USA , IL, 60601-200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8. ENGINEERING STRUCTURES 《工程结构》 Monthly ISSN: 0141-0296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9.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ENGINEERING 《欧洲环境与土木工程学杂志》 Monthly ISSN: 1964-8189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0. FIRE SAFETY JOURNAL 《消防安全杂志》 Bimonthly ISSN: 0379-7112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1. GEFAHRSTOFFE REINHALTUNG DERLUFT 《有害物质 - 空气净化》 Monthly ISSN: 0949-8036 SPRINGER-VD I VERLAG GMBH CO KG, VDI-PLATZ 1, DUSSELDORF, GERMANY, D-4046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2. GEO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地质力学与工程》 Monthly ISSN: 2005-307X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3. GRADEVINAR 《土木工程师》 Monthly ISSN: 0350-2465 CROATIAN SOC CIVILENGINEERS-HSGI, BERISLAVICEVA 6, ZAGREB, CROATIA , 0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4.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 IEEE 海洋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0364-9059 IEEE-INST ELECTRICAL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5.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YSTEMS 《 IEEE 智能运输系统汇刊》 Quarterly ISSN: 1524-9050 IEEE-INSTELECTR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445 HOES LANE, PISCATAWAY, USA , NJ, 08855-414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6. INGEGNERIA SISMICA 《工程地震》 Tri-annual ISSN: 0393-1420 PATRONEDITORE S R L, VIA BADINI 12, QUARTO INFERIORE, BOLOGNA, ITALY, 0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7.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国际土木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1735-0522 IRAN UNIV SCI TECHNOL, COLL CIVIL ENG, PO BOX 16765-163, NARMAK, IRAN , TEHRAN, 1684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NDMATERIALS 《国际混凝土结构与材料杂志》 Quarterly ISSN: 1976-0485 KOREA CONCRETEINST, KOREA SCI TECH CENTER, STE 1009, NEW BLDG, 22, 7GIL, TEHERAN-RO,KANGNAM-GU, SEOUL, SOUTH KOREA, 135-70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SHORE AND POLARENGINEERING 《国际近海和极地工程师杂志 》 Quarterly ISSN: 1053-5381 INT SOCOFFSHORE POLAR ENGINEERS, PO BOX 189, CUPERTINO, USA, CA, 95015-0189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国际路面工程学杂志》 Monthly ISSN: 1029-843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国际钢结构杂志》 Quarterly ISSN: 1598-2351 KOREAN SOC STEELCONSTRUCTION-KSSC, 106-18 MUNJUNG-DONG, SONGPA-KU, SEOUL, SOUTH KOREA ,138-2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DYNAMICS 《国际结构稳定性与动力学杂志》 BimonthlyISSN: 0219-4554 WORLD SCIENTIFICPUBL CO PTE LTD, 5 TOH TUCK LINK, SINGAPORE , SINGAPORE ,59622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4. IRAN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CIVIL ENGINEERING 《伊朗科学与技术杂志:土木工程汇刊》 Semiannual ISSN: 2228-6160 SHIRAZ UNIV, SCHOOLENGINEERING, SHIRAZ, IRAN , 7134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5. ITE JOURNAL-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运输工程师协会志》 Monthly ISSN: 0162-8178 INST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1627 EYE STREET, NW, STE 600, WASHINGTON, USA , DC, 200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6. JOURNAL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美国自来水厂协会志》 Monthly ISSN: 2164-4535 AMER WATER WORKSASSOC, 6666 W QUINCY AVE, DENVER, USA, CO, 8023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7.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混凝土先进技术杂志》 Tri-annual ISSN: 1346-8014 JAPAN CONCRETEINST, SOGO HANZOMON BLDG 12F, NO 7, KOJIMACHI 1-CHOME, CHIYODA-KU, JAPAN , TOKYO,102-008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8.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先进运输杂志》 Bimonthly ISSN: 0197-6729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9.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航天工程杂志》 Bimonthly ISSN: 0893-1321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0. JOURNAL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 CHEMISTRY 《化学分析方法杂志》 Irregular ISSN: 2090-8865 HINDAWI PUBLISHINGCORP, 410 PARK AVENUE,15TH FLOOR, #287 PMB, NEW YORK, USA ,NY, 10022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1.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桥梁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1084-0702 ASCE-AMER SOC CIVIL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2.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土木工程与管理杂志》 Bimonthly ISSN: 1392-3730 VILNIUS GEDIMINAS TECHUNIV, SAULETEKIO AL 11, VILNIUS, LITHUANIA ,LT-1022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3.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寒冷地区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0887-381X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4.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建筑复合材料杂志》 Bimonthly ISSN: 1090-0268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5.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计算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7-3801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6.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364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7.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 Monthly ISSN: 0143-974X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8.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地震工程杂志》 Bimonthly ISSN: 1363-2469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9.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能源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0733-9402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0.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372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1.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危险材料杂志》 Monthly ISSN: 0304-3894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2.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水力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29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3.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水力学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0022-168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4. 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 《水环境研究杂志》 Quarterly ISSN: 1570-6443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5. JOURNAL OF HYDROINFORMATICS 《水文信息学杂志》 Quarterly ISSN: 1464-7141 IWA PUBLISHING, ALLIANCE HOUSE, 12 CAXTON ST, LONDON, ENGLAND ,SW1H0QS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6.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水文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1084-0699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7. JOURNAL OF HYDROLOGY 《水文学杂志》 Monthly ISSN: 0022-1694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8. 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 《基础设施系统杂志》 Quarterly ISSN: 1076-0342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9.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灌溉与排水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37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0.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工程管理杂志》 Quarterly ISSN: 0742-597X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1.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船舶科学与技术杂志》 Quarterly ISSN: 0948-4280 SPRINGER JAPAN KK, CHIYODA FIRST BLDG EAST, 3-8-1NISHI-KANDA, CHIYODA-KU, TOKYO,JAPAN, 101-006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2.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 Monthly ISSN: 0899-1561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3.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竣工设施性能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7-3828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4. 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 《管道系统工程与实践杂志》 Quarterly ISSN:1949-1190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5.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船舶研究杂志》 Quarterly ISSN: 0022-4502 SOC NAVALARCHITECTS MARINE ENGINEERS, 601 PAVONIA AVENUE, JERSEY CITY, USA , NJ, 073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6.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45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7. 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测量工程杂志》 QuarterlyISSN: 0733-9453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8. JOURNAL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ING 《南非土木工程学会杂志》 Tri-annual ISSN: 1021-2019 SAICE-SAISI, BLOCK19, THORNHILL OFFICE PARK BEKKER ST, VORNA VALLEY, MIDRAND PRIVATE BAG X200,HALFWAY HOUSE, SOUTH AFRICA, 168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9.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运输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7X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0. ★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城市规划与发展杂志》 Quarterly ISSN: 0733-9488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81.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96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2. JOURNAL OF WATER SUPPL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AQUA 《水;供水研究与技术杂志》 Bimonthly ISSN: 0003-7214 IWA PUBLISHING, ALLIANCE HOUSE, 12 CAXTON ST, LONDON, ENGLAND ,SW1H0QS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3. 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ENGINEERING 《航道、港口、海岸与海洋工程杂志》 Bimonthly ISSN: 0733-950X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4.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风力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杂志》 Monthly ISSN: 0167-6105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5.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韩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土木工程杂志》 BimonthlyISSN: 1226-7988 KOREAN SOCIETY OFCIVIL ENGINEERS-KSCE, 50-7 OGUM-DONG, SONGPA-KU, SEOUL, SOUTH KOREA ,138-857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6.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拉丁美洲固体与结构杂志》 Quarterly ISSN: 1679-7825 LATIN AMER JSOLIDS STRUCTURES, UNIV SAO PAULO, GROUP SOLID MECHANICS STRUCTURALIMPACT, SAO PAULO, BRAZIL , 05508-9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7. MARINE STRUCTURES 《海上构筑物》 Quarterly ISSN: 0951-8339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8.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材料与结构》 Monthly ISSN: 1359-5997 SPRINGER,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9. ★ NATURAL HAZARDS REVIEW 《自然公害评论》 QuarterlyISSN: 1527-6988 ASCE-AMER SOC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90. NAVAL ENGINEERS JOURNAL 《造船工程师杂志》 Quarterly ISSN: 0028-1425 AMER SOC NAVAL ENGINC, 1452 DUKE STREET, ALEXANDRIA, USA ,VA, 22314-345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1. OCEAN ENGINEERING 《海洋工程》 Monthly ISSN: 0029-8018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2. PERIODICA POLYTECHNICA-CIVIL ENGINEERING 《工程学报:土木工程》 Semiannual ISSN: 0553-6626 BUDAPEST UNIV TECHNOLOGYECONOMICS, PERIODICA POLYTECHNICA CIVIL ENGINEERING, BUDAPEST, HUNGARY ,1521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3.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S-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土木工程》 Bimonthly ISSN: 0965-089X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4.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ENGINEERINGSUSTAINABILITY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可持续发展工程学》 BimonthlyISSN: 1478-4629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5.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MARITIME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海洋工程学》 Quarterly ISSN: 1741-7597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6.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S-MUNICIPAL ENGINEER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市政工程师 》 Quarterly ISSN: 0965-0903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7.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S-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结构与建筑》 Bimonthly ISSN: 0965-0911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8.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S-TRANSPORT 《木土工程师学会会报:运输 》 QuarterlyISSN: 0965-092X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9.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ENGINEERS-WATER MANAGEMENT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水处理》 Monthly ISSN: 1741-7589 ICE PUBLISHING,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0.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ENGINEERS PART F-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机械工程师学会会报; F 辑:铁路与快速运输杂志》 Bimonthly ISSN: 0954-4097 SAGE PUBLICATIONS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1. REVISTA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杂志》 Tri-annual ISSN: 0718-915X PONTIFICIA UNIVCATOLICA CHILE , ESCUELACONSTRUCCION CIVIL, AV VICUNA MACKENNA 4860, SANTIAGO, CHILE ,00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2.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道路材料与铺筑道路设计 》 Quarterly ISSN: 1468-0629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3. 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 《智能结构与系统》 Monthly ISSN: 1738-1584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4. STAHLBAU 《钢结构》 Monthly ISSN: 0038-9145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5.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钢铁与混合结构》 Monthly ISSN: 1229-9367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6.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ASSESSMENT 《随机环境研究与风险评估》 BimonthlyISSN: 1436-3240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7. STRUCTURAL CONCRETE 《结构混凝土》 Quarterly ISSN: 1464-4177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8.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 Monthly ISSN: 1545-225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9.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高层和特殊建筑物结构设计杂志》 Semimonthly ISSN: 1541-7794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07030-577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0.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结构工程与力学》 Semimonthly ISSN: 1225-4568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1.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国际结构工程》 Quarterly ISSN: 1016-8664 IABSE,ETH ZURICH, ZURICH, SWITZERLAND, 809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2. STRUCTURAL SAFETY 《结构安全性》 Bimonthly ISSN: 0167-4730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3.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结构与基础结构工程》 Monthly ISSN: 1573-2479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4. SURVEY REVIEW 《测量评论》 Bimonthly ISSN: 0039-6265 MANEY PUBLISHING, STE 1C, JOSEPHSWELL, HANOVER WALK, LEEDS, ENGLAND , W YORKS, LS3 1A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5. TECNOLOGIA Y CIENCIAS DEL AGUA 《水技术与科学》 Quarterly ISSN: 0187-8336 INST MEXICANOTECHNOLOGIAAGUA, APARTADO POSTAL 202, MORELOS, MEXICO , 62550CIVAC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6. TEKNIK DERGI 《技术期刊》 Quarterly ISSN: 1300-3453 TURKISH CHAMBERCIVIL ENGINEERS, SELANIK CAD NO 19-1, KIZILAY, TURKEY, ANKARA, 0665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7. THIN-WALLED STRUCTURES 《薄壁结构》 Monthly ISSN: 0263-8231 ELSEVIER SCI LTD,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8. ★ TRANSPORTATION 《运输》 Bimonthly ISSN:0049-4488 SPRINGER, 233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19.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METHODOLOGICAL 《运输研究 B 辑:方法》 Monthly ISSN: 0191-2615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20.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运输研究 E 辑:物流与运输评论》 Monthly ISSN: 1366-5545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121.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运输研究记录》 Irregular ISSN: 0361-1981 NATL ACADSCIENCES, 2101 CONSTITUTION AVE NW, WASHINGTON, USA ,DC, 20418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2.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2.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 Bimonthly ISSN: 0886-7798 PERGAMON-ELSEVIER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3. WATER INTERNATIONAL 《国际水》 Bimonthly ISSN: 0250-8060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4.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水资源管理》 Bimonthly ISSN: 0920-4741 SPRINGER,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5. WIND AND STRUCTURES 《风与建筑物》 Monthly ISSN: 1226-6116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个人分类: SCI投稿|458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幻靈異] 【《遗落的南境1:湮灭》全集(出书版)】【Epub+Txt/25
lcj2212916 2015-12-19 14:09
四位女科学家受派遣前往边界外勘察,这是一片荒芜多年、被称为X区域的神秘地带。她们已经是**派遣出的第十二支勘探队。以往勘探队均以失败告终。第十一支勘探队成员在消失一年后,离奇出现在家中,不久纷纷死于癌症。 仅到达X区域一天后,生物学家在“地下塔”被神秘孢子感染。第二天,心理学家指使人类学家执行危险任务,人类学家被神秘巨型生物杀死,心理学家失踪,而仅剩的勘测员又与生物学家发生分歧。 生物学家孤身前往勘探X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灯塔,并在那里发现了神秘的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及以往所有勘探队的日记,包括她的丈夫、第十一期勘探队成员的日记。在由灯塔返回时,为自保,生物学家杀死最后一名队友勘测员,并只身前往“地下塔”探秘。 《遗落的南境1湮灭》全集 作者:[美]杰夫·范德米尔 01起始 那座直插入地下的塔不该出现在这里,而黑松林恰好由此开始逐渐过渡为沼泽,再往前则是更加泥泞的湿地,杂草丛生,长满了被风吹得歪歪扭扭的树木。湿地和自然水道以远,便是海洋。稍远处的海滩上,还有一座废弃的灯塔。国境内的这整片区域已经废弃达数十年,原因很难说清。我们是两年来首次进入X区域的勘探队,前任者的设备大多已经生锈,他们的帐篷和棚屋也只剩下空壳。望着这片平静的土地,我相信,我们当中没人能发现任何威胁。 我们一行共四人:一名生物学家、一名人类学家、一名勘测员,以及一名心理学家。我是生物学家。这一次,我们全是女性。派遣勘探队有许多复杂的因素要考虑,包括成员的选择。心理学家比大家都年长,是我们的领队。越过边界时,她把大家都催眠了,以确保我们保持镇静。之后,我们经过四天的艰苦跋涉才抵达海岸。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从大本营开始,慢慢地扩展勘察范围,在神秘的X区域里,将政府的调查工作继续下去。勘察任务可能持续数天,数月,乃至数年,这取决于各种条件与动因。我们有六个月的补给,另有两年的物资早已储存在大本营里。我们还得到保证,如有必要,就地取材也是安全的。所有食物都是腌熏或罐装的。我们最特殊的外界装备包括一种测量装置,每人配发了一台,悬在腰带上:黑色的长方形金属小盒,中间有个玻璃覆盖的孔。如果那个孔发出红光,我们有三十分钟时间转移至“安全地点”。我们不知道那装置测的是什么,也不清楚为什么当它发出红光就应该小心,他们没告诉我们。 最初的几个小时之后,我已经对那盒子习以为常,根本不再去看它。我们被禁止携带手表和罗盘。到达营地后,我们开始用带来的设备替换废弃损坏的物品,并支起自己的帐篷。一旦确认X区域不会对大家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将重建棚屋。参与上一期勘探的成员最后逐一离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游荡回自己家中。因此,严格来说,他们并未失踪,只是以某种未知的方式从X区域消失了,然后重新出现在边界另一侧。他们无法描述旅途中的具体情况。这一迁移过程持续了十八个月,而先前的勘探队并未经历过此种状况。但用上级官员的话来说,其他现象也可能导致“勘探任务提前终止”,因此我们必须测试自己对此地的耐受力。 我们也需要适应环境。在大本营附近的森林里人可能遭遇黑熊或郊狼。你也许会突然听见一声啼鸣,目睹夜鹭从树枝上惊起,然后不小心踩到毒蛇,而本地区内共有六个不同种类的毒蛇。水泽与河流里隐藏着巨大的水栖爬行动物,我们采集水样时都很小心,避免涉入太深的水域。尽管如此,关于生物群落方面,大家并不太担心。而另有一些因素却当真能令人产生不安。很久以前,这里曾有城镇存在,我们遇见过人类定居的奇特迹象:有破破烂烂的小屋,红色屋顶已然塌陷,有生锈的车轮辐条半埋在泥地里,还有从前圈牲口的栅栏,形状依稀可辨,嵌在铺满层层松针的土壤里,就像是装饰品。............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8910643
3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过程的摄影记录
热度 9 bqzhu 2015-12-3 13:02
我在贵阳常观察到严重的雾霾出现在黎明时刻。雾霾似乎从地面先形成,然后上升漫延到整个城市。严重时能见度只有几米,但高层建筑的顶部仍然能清晰看到。随着太阳的升起,浓雾渐渐散去,持续时间在 2 小时左右。我在贵阳观山湖区摄了一组这一过程的照片,供大家欣赏。是 PM2.5 导致了雾霾,还是雾霾导致了 PM2.5 的浓集 ? 各有其说。但雾霾起着“清道夫”的作用,它帮助清除了空气中的污染物。雾霾的主成分是水蒸气,吸附的污染物不足万分之一。随着水蒸气凝结成露水,伴随风吹,雾霾就消失了。雾霾散去后大气会变得特别清澈,能见度很高。雾霾也是出现在地面上的云朵,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景观似空中楼阁、海市蜃楼、雾海行船。高山峡谷中的雾则更为美丽壮观,似山谷中架起了云桥,有腾云驾雾之感。许多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常常与雾联系在一起;如国家地理专职摄影师Thierry Bornier在中国摄影的绝美景色有一半与雾有关。因此北京人不要太讨厌雾霾。 东方发白时雾霾产生 雾霾扩散 雾霾笼罩整个城市 雾霾开始散去 地面可见了 峡谷里的云桥
个人分类: 环境灾害|882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建筑风格
热度 3 huailu49 2015-10-29 14:20
站在黑河的黑龙江边向对岸望去,发现不少建筑都带有中国风格。据说,这个城市的中资建筑公司已有几十家,比如“华富”、“振兴”、“超级建筑”、“好运建筑”等。其中最大的“华富”公司在该市建设了3个大型贸易中心和不少住宅楼,据说该市新住宅中,有八分之一是“华富”建设的。另外,这个城市也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网络,中国的CCTV、HLJTV电视频道的信号在这里也很强。该市中餐馆已超过40家。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2539 次阅读|6 个评论
基于设定地震确定非基岩场地 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探讨
热度 1 jingxu00212027 2015-10-21 01:18
基于设定地震确定非基岩场地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探讨 摘要: 荆旭_作者校对稿.pdf 对非基岩场地的甲类建筑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基于设定地震 确定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的方法。以某设施厂址为例,采用修改后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公式计算 潜源对工程厂址的影响。按照震级(M )-距离(R)-衰减关系标准差系数(ε)组合,对概率地震危险 性分析结果进行分解,将三元变量(M ,R,ε)的均值或众值计算的反应谱定义为设定地震动,并根 据设定地震及其反应谱,选取实际地震动记录并近似模拟地震动的离散;采用随机 生成的土层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终给出土层地表设定地震动的期望值作为输入地震动。
256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5年A&HCI收录建筑学科期刊49种目录
wanyuehua 2015-9-24 09:15
SCI 和 AHCI 分别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SCI 主要收录土木建筑期刊, AHCI 收录建筑设计期刊。 2015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9 种,其中 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3 种: 2007 年创刊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 2002 年创刊的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 1999 年创刊的 NexusNetwork Journal 《建筑与数学杂志》。 S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3 种: 1976 年创刊的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 1986 年创刊的 PlanningPerspectives 《规划透视》、 1996 年创刊的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国际城市设计》 。 2015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9 种目录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RCHITECTURE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49 注: ★ SCI、AHCI共同收录期刊3种 ▲ SSCI 、AHCI共同收录期刊3种 1. A + U-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建筑与都市》日本 Monthly ISSN: 0389-9160 A U PUBL COLTD, 30-8 YUSHIMA 2-CHOME BUNKYO-KU, TOKYO, JAPAN, 11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ARCHITECT 《建筑》美国 MonthlyISSN: 1935-7001 HANLEY WOOD, LLC, ONE THOMAS CIRCLE, NW, STE 600, WASHINGTON, USA ,DC, 20005-570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ARCHITECTURA-ZEITSCHRIFT FUR GESCHICHTEDER BAUKUNST 《建筑史》德国 Semiannual ISSN: 0044-863X DEUTSCHER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美国 Bimonthly ISSN: 0003-8504 WILEY PERIODICALS,INC, ONE MONTGOMERY ST, SUITE 1200, SAN FRANCISCO, USA ,CA, 9410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 ARCHITECTURAL HISTORY 《建筑史》英国 Annual ISSN: 0066-622X SOC ARCHITECT HISTGREAT BRIT, DEPT HISTORY OF ART, BIRKBECK COLLEGE, MALET ST, LONDON, ENGLAND , WSIE7H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6. ARCHITECTURAL RECORD 《建筑实录》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8X MCGRAW HILL INC,1221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USA , NY, 100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7. ARCHITECTURAL REVIEW 《建筑评论》英国 Monthly ISSN: 0003-861X EMAP BUSINESS PUBLISHINGLTD, 151 ROSEBERY AVE, LONDON, ENGLAND ,EC1R 4Q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8.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建筑科学评论》英国 Quarterly ISSN: 0003-862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9. ARCHITECTURAL THEORY REVIEW 《建筑理论评论》英国 Tri-annual ISSN: 1326-4826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0. ARCHITEKTURA URBANIZMUS 《建筑与城市规划》斯洛伐克 Quarterly ISSN: 0044-8680 INST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SLOVAK, DUBRAVSKA CESTA 9, BRATISLAVA45, SLOVAKIA ,845 0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1. ARQ 《建筑研究季刊》智利 Tri-annualISSN: 0717-6996 PONTIFICIA UNIVCATOLICA CHILE , ESCUELAARQUITECTURA, EL COMENDADOR 1916, SANTIAGO, CHILE ,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2. ARQ-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建筑研究季刊》英国 Quarterly ISSN: 1359-1355 CAMBRIDGE UNIV PRESS, EDINBURGH BLDG, SHAFTESBURY RD, CAMBRIDGE, ENGLAND , CB28RU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3. ARQUITETURA REVISTA 《建筑学报》巴西 Semiannual ISSN: 1808-5741 EDITORA UNISINOS, DIVISAO DE PERIODICIOS, CAIXA POSTAL 275, SAOLEOPOLDO, BRAZIL, R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4. BUILDINGS LANDSCAPES-JOURNAL OF THE VERNACULARARCHITECTURE FORUM 《建筑与景观:乡土建筑论坛学刊》美国 Semiannual ISSN: 1936-0886 UNIV MINNESOTA PRESS, MILL PLACE, SUITE 290 111 THIRD AVE S, MINNEAPOLIS, USA , MN, 55401-25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5. BULLETIN MONUMENTAL 《纪念性建筑物通报》法国 Quarterly ISSN: 0007-473X SOC FRARCHEOLOGIE MUSEE MONUMENT FRANCAIS, PALAIS DE CHAILLOT AILE DE PARIS, PARIS,FRANCE, 7501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6. CHANGE OVER TIM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ONSERVATION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变化:国际保护与建筑环境杂志》美国 Semiannual ISSN: 2153-053X UNIV PENNSYLVANIA PRESS,JOURNALS DIVISION, 3905 SPRUCE STREET,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7. CONSTRUCTION HIST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CONSTRUCTION HISTORY SOCIETY 《建筑史》英国 Semiannual ISSN:0267-7768 CONSTRUCTIONHISTORY SOC, C/O DEPT ARCHITECTURE, CAMBRIDGEUNIV, 1-5 SCROOPE TERRACE, CAMBRIDGE, ENGLAND , CB11P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8. DENKMALPFLEGE 《文物保护》德国 Semiannual ISSN: 0947-031X DEUTSCHER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9. DESIGN ISSUES 《设计论点》美国 Quarterly ISSN: 0747-9360 MIT PRESS, ONE ROGERS ST, CAMBRIDGE, USA , MA,02142-120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0. DISEGNARE IDEE IMMAGINI-IDEAS IMAGES 《设计图像》意大利 Semiannual ISSN: 1123-9247 GANGEMIEDITORE SPA, PIAZZA SAN PANTALEO 4, ROME, ITALY, 0018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1. EGA-REVISTA DE EXPRESION GRAFICA ARQUITECTONICA 《建筑杂志》西班牙 Semiannual ISSN: 1133-6137 UNIVERSITATPOLITECNICA VALENCIA , DEPTEXPRESION GRAFICA, CAMINO DE VERA S-N, VALENCIA , SPAIN ,4602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2. FUTURE ANTERIOR Semiannual ISSN: 1549-9715 UNIV MINNESOTA PRESS, MILL PLACE, SUITE 290 111 THIRD AVE S, MINNEAPOLIS, USA , MN, 55401-25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3. HOME CULTURES 《家文化》英国 Tri-annual ISSN: 1740-6315 BLOOMSBURYPUBLISHING PLC, 50 BEDFORD SQ, LONDON, ENGLAND ,WC1B 3DP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4. INTERIORS-DESIGN ARCHITECTURE CULTURE 《室内装饰:设计、建筑与文化》英国 Tri-annual ISSN: 2041-9112 BLOOMSBURYPUBLISHING PLC, 50 BEDFORD SQ, LONDON, ENGLAND ,WC1B 3DP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5.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6.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建筑保护杂志》英国 Tri-annual ISSN: 1355-6207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7.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建筑教育杂志》美国 Semiannual ISSN: 1046-4883 TAYLOR FRANCIS INC, 530 WALNUT STREET, STE 85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8.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建筑学杂志》英国 Bimonthly ISSN: 1360-2365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9. ★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日本 Semiannual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 5-26-20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 108-8414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0.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绿色建筑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552-6100 COLLEGEPUBLISHING, 12309 LYNWOOD DR, GLEN ALLEN, USA, VA, 2305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1. 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 《室内设计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071-7641 WILEY PERIODICALS,INC, ONE MONTGOMERY ST, SUITE 1200, SAN FRANCISCO, USA ,CA, 9410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2. 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杂志》英国 Semiannual ISSN: 1862-6033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3.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建筑史学家学会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037-9808 SOC ARCHITECTURALHISTORIANS, 1365 NORTH ASTOR ST, CHICAGO, USA ,IL, 60610-214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4.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景观建筑杂志》美国 Monthly ISSN: 0023-8031 AMER SOC LANDSCAPEARCHITECTS, 636 EYE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01-37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5. LOTUS INTERNATIONAL 《国际建筑》意大利 Quarterly ISSN: 1124-9064 ELECTA PERIODICISRL, VIA D TRENTACOSTE 7, MILAN, ITALY , 201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6. METU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中东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杂志》土耳其 Semiannual ISSN: 0258-5316 MIDDLE EASTTECHNICAL UNIV,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FAC ARCHITECTURE, INONU BULVARI, ANKARA, TURKEY ,0653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7. MUQARNAS 《壁龛》荷兰 AnnualISSN: 0732-2992 BRILL, PO BOX 9000, PA LEIDEN, NETHERLANDS ,NL-23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8. ★ NEXUS NETWORKJOURNAL 《建筑与数学杂志》意大利 Tri-annual ISSN: 1590-5896 KIM WILLIAMSBOOKS, CORSO REGINA MARGHERITA, 72, TORINO, ITALY ,10153 1. 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9. ▲ OPEN HOUSE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英国 Quarterly ISSN: 0168-2601 OPEN HOUSE INT,URBAN INTERNATIONAL PRESS, PO BOX 74, GATESHEAD, TYNE WEAR, GREAT BRITAIN , ENGLAND , NE9 5UZ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0. ▲ PLANNINGPERSPECTIVES 《规划透视》英国 Quarterly ISSN: 0266-5433 ROUTLEDGE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1. PROSTOR 《空间》 克罗地亚 Semiannual ISSN:1330-0652 UNIV ZAGREB FAC ARCHITECTURE, KACICEVA 26, ZAGREB, CROATIA ,HR-1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2. RA-REVISTA DE ARQUITECTURA 《建筑杂志》西班牙 Annual ISSN: 1138-5596 UNIV NAVARRA, UNIVNAVARRA, PAMPLONA, SPAIN , NAVARRA, E-310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3. REVISTA 180 《 180 杂志》智利 Semiannual ISSN: 0718-2309 UNIV DIEGOPORTALES, REPUBLICA 180, SANTIAGO, CHILE ,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4. SPACE 《空间》 韩国 Monthly ISSN: 1228-2472 SPACE MAGAZINE,52-20 YEONHUI-RO, SEODAEMUN-GU, SEOUL, SOUTH KOREA ,120-83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5.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DESIGNEDLANDSCAPES 《花园史与景观史研究》英国 Quarterly ISSN: 1460-117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6. TRANSACTIONS OF THE ANCIENT MONUMENTS SOCIETY 《古迹学会汇刊》英国 Annual ISSN: 0951-001X ANCIENT MONUMENTSSOC, ST ANNS VESTRY HALL, 2 CHURCH ENTRY, LONDON, ENGLAND , EC4V5H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7. ▲ URBAN DESIGNINTERNATIONAL 《国际城市设计》英国 Quarterly ISSN: 1357-5317 PALGRAVE MACMILLANLTD, BRUNEL RDBLDG, HOUNDMILLS, BASINGSTOKE, ENGLAND , HANTS, RG21 6XS 1. Social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8. URBAN MORPHOLOGY 《城市结构》美国 Semiannual ISSN: 1027-4278 INT SEMINAR URBANFORM, UNIV CHICAGO,COMMITTEE GEOGRAPHICAL STUDIES, 5828 S UNIVERSITY AVE, CHICAGO, USA , IL, 60637-158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9.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本国建筑》英国 Annual ISSN: 0305-5477 MANEY PUBLISHING, STE 1C, JOSEPHSWELL, HANOVER WALK, LEEDS, ENGLAND , W YORKS, LS3 1A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A&HCI投稿|14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车自驾一路向西:布达拉宫本身
热度 2 ssglwu 2015-9-14 07:47
吴国林 布达拉宫自身,从建筑特色来看,还是很漂亮的。如果从技术含量来看,受当时西藏科技水平落后的影响,总的技术水平不高。 布达拉宫内部是不能照相的。内部光线较暗。东西非常珍贵,那是因为有相当多的宝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这是什么? 15.用作干什么? 17. 18. 19.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18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白馥兰:建筑技术与社会性别
sciencepress 2015-9-7 08:16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白馥兰一直寻求新的研究方式将技术与社会性别结合起来,关注技术与社会性别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史。白馥兰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的技术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和生育技术这三大“女性技术”(亦被译为“妇术”)(gynotechnics),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生育技术与社会性别的相互关系史。本文在此仅就白馥兰的建筑技术史案例做具体分析。 白馥兰认为,一座房子就是一座文化的庙宇,人们居住其中,被教授或灌输着为其文化所特有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将由高墙、楼梯和接待客人的规范、礼节、传达信息的惯例以及日常工作所标志的性别之间、代际和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内在化。换言之,建筑是一种将仪式、政治和宇宙论关系转换为日常生活所体验的和自然化的空间术语。在此前提下,白馥兰所要研究的主题并非传统建筑史研究所关注的建筑本身,而是房屋住宅内的空间建构。在她看来,实际的房屋建造者如砖匠和瓦匠都是男性,但女性也参与了对家庭空间的建构过程。一间房屋如果没有妇女的、诸如烹饪、织布和小孩喂养之类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家。在这个意义上,她将房屋建筑技术作为中国“女性技术”系列的一个重要部分,考察中国房屋建筑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女性在此空间内发挥的作用。 透过众多的关于住宅建筑的历史文本,白馥兰首先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房屋材料要求、美学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性别差异和阶级差异进行了深入讨论。 例如,在探讨住宅内部的家具摆放问题时,白馥兰尤其讨论了椅子的摆放及其蕴涵的社会性别等级观念。她发现,到了宋代,在富人家庭中开始使用椅子,但当男性在场时,女性一般不能使用,除非她们是家族首领的妻子,否则只能坐板凳;而当仅有女子在场时,也只有地位高的妇女才能坐椅子。而且,椅子的形状是圆是方、有没有扶手,这些都有等级区分。 随后,白馥兰还对房屋内部空间发生的社会活动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出祖先祭祀活动、婚礼仪式、家内空间划分与分配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 例如,在关于祖先祭祀的文本中,白馥兰尤其关注到祭祀中的性别分工问题。她在朱熹的《朱子家礼》中发现,祭祀时男性家庭成员一般被要求站东边,女性家庭成员则被要求站西边,男主持扶男祖先牌位,女主持扶女祖先牌位,男主持倒酒,女主持进茶,两主持必须坚持到仪式最后,拜完结束。但是,这种祭祀中的性别平等只局限于结发妻子,男主人的其他妾室不能参与家族祭拜仪式。在此,白馥兰不仅揭示了两性之间的等级区分,也表明了女性内部的身份差异。在婚礼仪式方面,白馥兰注意到司马光的著作曾提及,新郎必须引领新娘接见父母、亲人,以及引领她到家中各处,体现出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除了在祖先祭祀、婚礼仪式等方面体现出父权制的意识形态之外,最为明显的父权制编码体现在住宅空间的划分和分配上。 白馥兰认为,家庭内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代际、长幼和性别等级来固定,这之中的权力关系可以通过穿着和行为举止来表达,也可以用空间的划分和分配来体现,甚至不同家庭成员或其奴仆通往房屋内空间的路径等都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结构。 例如,中国的一般家庭生活都是围绕家中长辈的房间来开展的,儿媳每天都必须向父母请安。一般几对夫妇分别都有自己的睡房,睡房更多地属于妇女的空间,她们的丈夫白天一般不在此活动,也并非每晚都在此居住。仆人一般被安排在最远的后院或者房子的前面,且在分配他们的住房时,还会充分考虑到性别隔离。 白馥兰详细考察了包括《清俗纪闻》在内的很多文本,发现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女性都必须接受住宅空间上的隔离,“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规范进一步被强化。 宋代以来,性别隔离的教条在新儒家哲学的详细阐述和规定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正统思想。 例如,根据司马光的描述,内闱一般位于整个住宅的后方,用一个内门与住宅的其他部分隔离开。在很多大的住宅中,内闱是独立在后院的建筑,或者虽是主屋的一部分但其入口是后门。南方城市商人家庭的内闱一般是通过门帘进出,但到了晚上两重门都要关上并上锁。在贫贱人家的房舍中,一般在厨房门上挂门帘,有男客到来时,女子就到门帘之后。除活动空间的隔离之外,在家庭活动中,妇女也受到类似的限制。例如,在《清俗纪闻》中提到,男孩女孩十二三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母兄妹一起吃饭,一旦进入青春期,男孩就必须独立入席。新娘不能与公公坐一桌,妻子不能与丈夫的兄弟坐一桌,大多数时候男子在外屋吃饭,女子在自己的房间吃饭。司马光甚至主张,只有年长夫妇才能一起吃饭,他们必须先吃,男女分别用自己的桌子,按年龄顺序排座位。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白馥兰认为,妇女的性别隔离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内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而且这一做法和考虑是因为人们往往把妇女看成社会秩序的潜在威胁,男女分工有别的教义被用来作为男性牵制与控制女性的依据。 在儒家的道德著作和通俗谚语中,妻子就常常被描述成长舌妇,喜欢挑拨兄弟关系,是家庭不睦的根源,因此必须受到严格的父权控制。 值得提及的是,白馥兰在对中国古代富裕家庭小姐闺房的家具和摆设进行分析时,还比较考察了性别化色彩同样明显的男性书房。相对女性的闺房而言,上层绅士所属的空间为书房。书房里的所有物品都是男性气质的,它们的质地和布局反映了书房主人的鉴赏力,是上层社会有地位、受过教育的文人的一种象征,希望提升社会地位的人都要盖自己的书房并认真装饰它。甚至江南“富农”的房子也包括有类似于商人家庭的客厅、书房和内闱,他们似乎认为商人理所当然必须拥有书房,就像女性必须居于内闱一样。白馥兰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联,也即在男人对于书房主人地位的渴望之中,实际蕴涵了上流社会妇女对内闱所持有的类似理解。 也就是说,与妇女被隔离的闺房类似,书房也在文化上象征着男人的上层社会地位,内闱和书房在此意义上具有某种一致性,都富有特殊的社会性别内涵。 白馥兰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设计、划分分配、性别隔离、空间内的仪式活动等进行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术文化和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建构关系。 她关于纺织技术的社会性别研究则突出反映了女性在此建筑空间内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略)。 总体来说,白馥兰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纺织技术史,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她扩展了技术的概念,摆脱了以近代技术作为参考标准的辉格式研究,对非西方国家及其妇女的技术实践活动给予了认真的分析。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章梅芳 著《 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 》一书。 ISBN 978-7-03-045000-5 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视角关注被传统科学史忽略的“科学与性别”议题,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科学史领域新颖而极具潜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书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考察并梳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兴起与发展的学术背景和基本脉络;探讨不同时期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编史实践;揭示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总结和讨论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基本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独特性及其在西方科学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后,对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学术困境与当下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本土化探索问题的思考。此外,还对西方女性主义技术理论和技术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案例工作做了专门的分析和总结。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您评论、推荐、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4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兄说
hpuliyy 2015-9-1 09:13
鉴于毕业将至,和师兄们聊聊工作怎么样。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从事煤矿行业的(现在煤矿企业也不是太好进去了),从事建筑、化学、销售、企事业单位的都有。想到穹顶之下,煤矿行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老师们说要坚持这个行业,暗淡的时候适合做科研,总会好起来的。师兄们说,年轻人生活于现实社会哪个等的起啊。其中有几个同学进的安检之类的还是挺好的,类似于公务员考试进去的,所以平时学习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还是有必要的。工作:不求合适,只求适合。
个人分类: 工作|1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回国转学之痛及反人性化教育怪象 II:反其道而行之的教育
wanwujiefan 2015-7-19 12:21
反本质、反规律和原则、反信念 行为走在口号和宣传的反面 我国的一大特色就是无处不在的形形色色的宣传与标语,干什么都要拉个横幅,有哪个国家比我们更喜欢喊口号吗?标语就算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但今天还是那么有效吗?很不幸,事物总是走向它的反面。比如“坚持安全第一 ...”。但我们的建筑事故、交通事故、煤矿工事故等等消息天天铺天盖地而来。行政机构官员们挂在嘴上的“为人民服务 ...”,但在今天老百姓每天的真实体会中,我们接受到的市场上的任何行业的服务体验都比在机关单位办事时的好得多。所以,漫天的宣传口号和标语唯一的功能是浪费纸张、布匹和原料,并污染环境。在任何没有标语的地方,实际表现似乎都要更好。所以,重要的是行动。 好,还是来简评一下中关村一小的标语吧: 反中关村一小本身的校训和精神 -- “做最好的自己” 下图是“做最好的自己”和“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 --- 看来基本上是种自嘲,我们小孩一直努力想做正常的、还不算是最好的自己,但校方完全不由分说,压制降级,不用说做最好,连正常的年级都不给上。 反“以人为本” -- “爱心是粮,育人为本” 我们和校方交涉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到他们从来没有兴趣去谈学生和人本身的问题,你只能感到那种背后的、闪烁其词的、他们也不愿意明说的规则在支配他们的行为。 批教育远离“以人为本”的帖子也很多,如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直言:“中国教育没把学生当人”》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A3NzcyNg==mid=203630215idx=1sn=491ff398e14c2f959c27bf12dc4806c4scene=5#rd ) 反“以国际化视野培养全面人才” 北京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它最近也提出要推进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北京现在的国内外交流也很多,小学里也常见一些国外转过来的学生。所以在北京好的小学提出国际化视野、建立具有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与体系应该是恰逢其时。但叫嚣口号是我们传统,我们见到了落实了吗? 我想,建立国际化的观念和教学体系还很漫长,但一些做法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的。比如,已转入学校要进班级这事,在国外就不是个事的事,几分钟搞定的事,在我们这儿却是件天大艰难的事,一年都搞不定、打几十份报告请求交涉无数次都行不通的事。北京入学难,但这不是入学,已经入学了,只选年级,都不占名额了,也不占用任何多余的资源和时间。所以,国际化之前先把这些简单而有效的、都不需要花任何代价的高效做法学一下,扭转一下,这要实际得多,比喊口号要地道得多。 之后的国际化,与本事件相关的,我认为需要了解: 得先有国际化的胸怀 。当以开放、接纳、谦逊好学、自信自强、坚持多样性、兼容并包的精神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互动。但一年来,校方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千方百计阻止我们小孩接受他年龄和心智层次应该获得的正常班级教学,而进入到他们先天就默认的位置 --- 外国来的就是教育水平差,要低一级。抑或有另一种解释,要是让我们小孩上正常年级,如果最后表明他不差,那怎么给大家一向默认的观念做出解释?那怎么维护国内的高水平教学形象? 国际化视野 。需要虚心和认真的了解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同时有勇气改变现状。 国际化的管理体系 。在对外国学生方面,没有任何为国际背景学生提供的服务,如只有图形而不依赖于文字的数学和智力考评评测系统、语言辅导体系等。当然,这可能是目前中国所有公立学校的状况。语言辅导课在美国例如有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等课程,都是专为语言能力差的学生上英语。这些基本上很普遍,一般普通小学都有。而且很多地方还有社区的语言学校,免费上,学生成人都可参加,教师也有很多都是义务的、甚至是家长自己组织。听起来,这需要很多师资,其实也不然。举例,至少据我们所知直到我们小孩在美国上到的三年级,每年每个班所有主要的课程(除了音乐等少数特殊的除外)全由一个老师负责,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等,而且一般没有教材,课堂上还包括了大量的动手课件作业,所以美国的教师并不多,工作量大,工资也不高。国内教师不是师资力量不够,而是效率、尤其是教学管理和理念的问题,人人也都很忙,但我们大量的精力是为了增加一两个考分,而让老师和学生都付出多一倍的努力 --- 考 98 和96 真的有区别吗?努力让全班的考分四分之三以上都在90分以上有意义吗? 不是有意义,是有道理吗? 这样的考试如果有意义,那只是被严重扭曲的教育观念下的极度病态的意义。因为这违背人是有差别的这一基本事实,这样的追求就是反教育本质的。一切违背规律的做法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的教育必然扼杀大多人的兴趣,压制精英教育。但不要以为他的好处是保护和鼓励了后进,这是短视,因为压制性的管教剥夺了那些后进者们在其它方面发展的机会和兴致。 学校领导与家长的关系 。校方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个必需有的渠道。国外这不是个难事,但国内我们这一年都找不到校长的电话。要进学校一般连校门口的保安那一环都通不过,因为你得先预约,但他们又不告诉你校长的电话,也不帮你打电话 --- 你能怪他们吗?他们也算是严格执行任务的人。个人跟领导沟通的渠道被堵了,这是常事,领导也认为是自然应该的,他们只跟“对等的”单位沟通。几天前,我们院的工会打通了丁副校长的电话,他说他没有义务和我们所工会的谈,要么就找科学院的3H办。 颠倒了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我们习惯了从上而下的领导和管理方式,领导只对上级领导负责,但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下而上的,领导应该对下面的群众负责,由群众来考核,所以自然应当和下面沟通,听取下面的意见。所以,校长不跟我们谈。主任也说如果上级北京市教委说让我们上五年级,那就给我们上,如果不说,那我们就乖乖的上四年级。所以她不会听我们的意见。北京市教委当然不知道我儿子。那我们还得去跟北京市教委说,但他们可以同样的理由说他们只听上级的,于是中国式皮球就这样踢来踢去。办事难是所有普通老百姓的体会,因为我们的领导不对下负责。 (接上)胡主任说“如果北京市教委让你们上五年级,那就给你们上。否则就不行 ” 。且不说我们也试图去找了几次教委 --- 但国人都有体会,要跟机构打交道,你想找到“正点”的那个人比见鬼还难。这里想说的是:看,学校领导只听上面领导的话,下面群众是个屁。简单一句话表明了我们领导们的工作原则。鄙人以为正确的领导原则应该是:对上执行,对下负责,而不是反过来。 失衡的强势和霸气。 当我说我也算是个教育工作者时,主管教学的胡主任轻蔑的一笑 --- 我是个科研工作者,说话的时候已经比较自觉的有点害羞了,这一笑加重了我的害羞和尴尬。还好,我清新,这是暂时的。事实上我怎么就不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上过课,教过大学生、研究生,本人也从小学生,中学生,直到研究生都做过,怎么就不算知道一点教学呢?但小学教师们似乎一般都认为懂小学教育的是他们,我们和外行无异,没有发言权,甚至像我们这类人言行举止还更不着边际。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必需的基本素质是懂得因人而异,摈弃世俗观念(我自觉即使不是个懂教育的人,但也是个关心教育的人:))。 多变的规矩和失守的诚信。 校长主任也出尔反尔 。去年四年级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校方就要让我儿子转到三年级去,让我去和他们谈话。办公室里有胡主任、丁校长(后来才知道他的姓)、四年级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及其他人员。我一直坚持说再给我们一两年的时间,学校不许。校长说去三年级,他说了可以给我们个机会,如果小孩行的话,之后可以给他考试机会,考过可以回到原来的班级。后来去了三年级,等到快期末的时候,我们又联系胡主任,她说我们寒假前的期末可以准备考一下四年级的题。她说如果三年级及格,四年级也及格那下学期就给上四年级;甚至四年级的只要考个50分也行,不要只考得二三十分,给班里拖后腿。我们当时还觉得希望很大。三年级的两天考试完了,胡主任让我们第三天上午带小孩去考。第三天他妈早上8点钟带他去了,后来胡主任电话说她有事,她找一个教师代监考,请等待。小孩和他妈在寒风中等了半小时,后来说先不考了,回家等待通知。回去后几天后接到通知说学校决定了就上三年级,不考了。之后,直到第二个学期我们再联系校方,他们都拒绝再谈话,说已经决定,也不用再考虑考试的事。 学校规定不能变吗? 从一小本部到分部的几个主任和新旧校长都说 学校规定不能变 。他们学校规定国外回来的考试不合格就得降级,这是严格不能变更的。但我们刚来的时候不也试上了四年级一个月吗? 这说明学校内的规定不是不能改的。实际上在中国谁都明白,这些规定都是依人而定、随境而变的。 助长流行的误解 --- 美国教育水平(尤其是数学的)比中国的差 这是流传得最广、最愚蠢、最自欺欺人的误解。不知道最早是谁出于什么原因制造了这类段子,但不管怎样能如此广泛的流传却是因为她迎合了当今中国人的心理需要。 这种观念促成了中国教师的即自傲又自卑。他们不敢仔细的调查、对比。但误传换来自傲,满足的心理上的需要。胡主任第一次见面时就自作主张的对我说“你回国上学不就是图国内的教学质量高么?”我说不是,是家庭团聚的原因。她不听,还显得不高兴,似乎以为我在找借口、掩盖。其实,这里只需要最简单的逻辑:当今几乎各主流行业的最先进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你相信她的背后会有一个很差劲的教育系统在支撑吗?再说现在中国的大学生、研究生、连中学生都在往那儿疯跑,她的教育能不行吗?人又说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一流,但中小学就差了。这只是自慰,因为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恰当的可以说,中美教育是不同的,而不是说他们比我们差。要真的去了解,最好有切身体验。关于中美教育细节及理念的比较,可参看最近一篇网络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c2NzA2MQ==mid=203137785idx=6sn=63b0b391b18baa1785dc665a0eddb159scene=5#rd )。关于美国的数学教育,也可看一篇微信上传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xNzA2NA==mid=203697013idx=8sn=ec0d8ca45ffd774654188b6cc101e389scene=5#rd )。 追问 国际学生转学到底该不该降级? 其实很简单,国际的做法默认的就是按照年龄划分年级,这用“符合人性”就可以概括所有上面说的理由了。国际学生背景不同,用本地的语言考试来衡量是狭隘不合理的,再说语言课不好也不能强行牵连其他课程啊。入学前测试是可以的,这是用作对学生的评估和了解用的。同时,对于一个开放的、人性化的教育系统来说,其它可能的、特殊的渠道也都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如果学生自身或家长主动要求降级,那当然是可以的啦。或者反过来,如果家长或学生有足够信心和证据,跟校方沟通说服要求跳级,这也应该是允许发生的。这叫以人为本。 人们会问: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试压力,为什么应试教育还在继续? 因为学生的分数虽然不再完全决定学生自己的命运了,但它成了教师的唯一评比标准,又直接和名与利挂钩了,于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又有了接力扛大旗的理由。于是,分数又成了教育管理者们擅长驾驭的、貌似合理的、简单粗暴的激励机制,次要课程的时间可以被主要的考试科目所挤占,需要长时间的、创造性的课程设计不被提倡,等等。 国外还有一个经验,就是每升上一个年级时同级的所有学生就重新打乱组合分班。这样就没有了我们的固定班级老师将来的考分评比、升学率评比等。 多少分数是合格? 88分不行?合理的考试分布是什么? 就算是不考虑我们小孩是在一年间考分从0上升到了88分,我也觉得88分还算可以。但校方还是认为分数不好。我承认,一小的考分都很高,这个分数在班上确实是倒数的,估计大概倒数五、六名左右吧。问题是很多人都考98、99分,这样的考试到底还有意义吗?没有,第一,说99比98好,给人的是冒险的、不负责任的评判。第二,如果不是这样,那这样的考试就不能把学生区分开。如前所述,这违背人是有差别的这一基本事实,所谓人性化包含承认人的差别。我想高斯分布是符合人类多种行为规律的常态分布,所以考分大致也当是这样的分布。但现在许多学校的分数严重偏离了这个常态,这其实也已经体现出了唯分数论的病态。 学校美术课不学画画,音乐课不教乐器,健美操课不做健美操。 美术课不学画画,只教欣赏(背景、思想、主题、手法? … )。音乐课不教乐器,只教唱歌(记得三十多年前的乡村中的我们也是这样)。健美操课不出去做健美操,学生坐在教室学画小人图动作分解(其中一整个学期都是这样的)。也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些课不是应试科目中的,要那么高的要求吗?这些课就更不用讲国际化了。 上课的内容懂了还非得听么? 小孩有的课就算懂了(以前学过了),课堂上也严格不能看别的书,还是要认真听,认真做。我原指望,好,就算上三年级,那懂得地方就让小孩先自己看自己学点别的或高级点的总算可以了吧。但课堂上不许看别的,刻意请假也不行。为什么懂了还得听啊?小孩很为难。这还是N多年前我国搞运动的风格:思想统一、步调整齐划一、目标一致。这里的目标就是全班四十来号人统一争取高分好成绩。再次抹杀了多样性和人的个体特殊性的存在。 推断 * 我们面对的是 整体的、全社会性的唯分数论应试教育体系 。整个管理层集体体现出来的反人性、反教育本质,倒退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不用说跟国际先进相比(硬件我们可以比啦),就遵从孩子的天性方面,现在的教育观念还不如民国时期,比二三十年前倒退。 * 看名校与糟粕。 我所见到的中关村一小的管理层基本上年龄差不多,在四五十岁左右。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中国小学教育的现行应试教育是从哪儿来的,但可以作如下估计推理:(1)应试教育估计应该就是这一二十年间是其最为鼎盛的时期,三十多年前我们70后所经受的教育远不及现在这样一切以分数为中心。(2)前一二十年也是中国教育产业化最盛行、中小学应试教育产业链最发达的时期。(3)中关村一小等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闻名的小学,是中国众多小学的模范。我知道多年前我们在偏远省份的唯一的课外辅导材料就是海淀区出的习题辅导书。她在至今兴起的教育潮流中也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估计也相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4)据此背景,这一大批四五十岁的学校管理层的职业生涯正好是同步伴随着应试教育的成长,实际上,可以设想应试教育正是他们一二十年来努力培养和打造出来的,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了现在学校的管理者、他们教育成果的分享者同时也是坚决的捍卫者。所以,如果这样看来,扒开这些名校的皮,那么越是有名的学校,越是最顽固的应试教育基地,越是开放、自由、创新等新教育模式的排斥者。是否可以做这样的推论“目前体制下最好的学校也是糟粕最集中的学校”? 这是个推测,考证它应该是有趣的。 * 中关村一小,如此名校,汇聚了众多优质资源和优秀生源,六十多年并不算短的历史, 但培养出了多少大家来了吗 ?我没有调查,至少我听说过的很少。如果这是她的一块伤疤,那就并非是偶然的伤疤。 * 相比于普通教育,国内的中小学 精英教育完全缺失 。应试教育和同样急功近利的奥数这类假精英教育已经完全赶走了精英教育的地盘。我们国家没有大师 --- 也就是钱学森之问 --- 从教育上讲至少应当追溯到中小学教育乃至幼儿教育的源头。 *“系统教育”体系的建立应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的中国苍白无力的教育改革都是在各个割离开来的部分隔鞋挠痒。教育是个系统、连续的过程,大、中、小学必须统一进行设计和改革,形成一个互相连接与支撑的、不可分割的系统教育体系。但这也是将是一个需付出巨大努力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历程。 最后再来回望一下这堆荣誉的牌子: 这是小孩念书的小学大门墙上的奖牌,神气吧? 这么多奖牌,有谁把它们一 一读完了吗? 太多、太重,墙体负重很厉害。教育之重也从这里开始。 中国教育积重难返。这一切的背后只有一个主题“唯分数是尊”,以及依附在其下的名利圈。观念太深,沉淀太重。是因为整个学校管理层,以及众多的教师历经数年铸造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唯分数论观念。这一体制简单粗暴,容易了解,容易执行,容易管理,深受低水平教育者和低级管理人员的欢迎。(当然这里的众多不是指全部教师。任何时候都有捍卫教育本真的人,兢兢业业工作,无关浮名与是非。任何行业在任何疯狂的境地里也都有这样的人,这是源自于人性中不能灭绝的良知、正气和本性,也是人类能延续至今的原因) 最后,就是简单的愿望:小孩下学期能上五年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纽约街景
热度 2 Mech 2015-6-1 12:52
早上天气晴好。随手拍摄几张街景。纽约摩天大楼的高度似乎比上海高,楼与楼之间的距离也更小。更像名副其实的魔都。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739 次阅读|7 个评论
太和殿如何做到300年没漏水?
热度 11 sciencepress 2015-5-28 08:43
自2006年1月6日开始,故宫太和殿实施保护修缮,进入为期两年零八个月的维修实施期。本文的第一作者张克贵先生当时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已经32年。太和殿在他的记忆里,已经非常熟悉了,也似乎很深刻。但真正接触太和殿,或曰零距离接触太和殿时,仍然被太和殿所具有和表现出来的高超创造力、非凡的艺术成就、倔强的生命力所震撼和感染。在这里仅撷取其中一个片段,简要介绍给读者。 太和殿的屋面没有漏水渗水之处 屋面没有漏雨,乍听起来,似乎太平凡、太一般了。可对于太和殿这样大体量的建筑,且经历风风雨雨数百年,就不能不让人惊叹!固然,太和殿在作为宫殿使用时,不能漏雨;民国时期,大部分时间有人管理并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更做到了必要的维护保养。但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这么大面积的屋面,虽然经过保养,但做到不漏雨水,且没有一处渗水,一个重大的保障是其屋面。屋面覆盖着高质量的琉璃瓦件。 筒瓦 太和殿屋面覆盖的为二样琉璃瓦。在古代建筑里,官式建筑的瓦件分为两种:一种为青瓦,即黏土瓦。黏土瓦的规格称为号,无论筒瓦、板瓦,从大到小的排列共有五个规格,即头号、1号、2号、3号、10号,其他饰件同瓦的号数即规格相配套;另一种就是琉璃瓦。琉璃瓦烧制的基本材料是煤矸土、琉璃釉(个别地方也有采用其他土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琉璃瓦件的规格称为样,自明代以来按大小排列共有十样。一样琉璃瓦只相传在明代使用过,却没有发现确凿的记载和实例。到清代,一样、十样琉璃瓦已没有传说,更无使用的了。因此,一样琉璃瓦件的规格和重量几乎无从考证。自清工部《工程做法》始,至现今所有的资料、著文,均只列二样至九样的各类规格、尺寸、重量。太和殿用的是二样琉璃瓦,太和殿作为天下第一位的建筑,所有用材可谓无所不用至极,但为什么没有采用一样瓦,还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不做论述。从太和殿瓦件的质量分析,是那个时代最大的规格,所使用者,都为上乘。经过按百年计的风霜雪雨,仍然发挥了良好的防水作用。它们中釉面大多已经斑驳,甚至保存无几,但作用不减。 太和殿屋顶用二样黄色琉璃瓦。瓦顶由上下两层瓦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围脊、四条戗脊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主要起到防止雨水渗漏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大屋顶最易渗雨水的部位为脊部、腰线,而脊部采取了既坚固又美观且防水效果极佳的正脊和垂脊。太和殿屋面顶层有正脊、垂脊五条,下层四条戗脊,实际还有四条围脊。所以,太和殿共有各种脊十三条,组成各种脊的琉璃构件有六十余种。它们镶嵌在双坡屋面和山面上,把整个屋面连接围合在一起,雨水不透;在腰线上,一是为了适用曲囊的形成,同时增加了瓦的用量;在下层檐的滴水部位,太和殿还采用了铜瓦。太和殿共用琉璃瓦件,包括勾头、滴水,不包括脊饰件,共80 319件,其中筒瓦23 289件、勾头1079件、板瓦54864件、滴水1087件。 在本次的维修中,对脱釉较多的筒瓦进行了复釉,一共复釉筒瓦4340件。所谓复釉,是琉璃瓦的面釉脱落严重,将其上釉复烧再使用。复釉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选择拟复釉的瓦件,除去面釉脱落严重外,瓦胎必须完好,不能是出现裂痕的残瓦;用机械工具将坚硬的留存釉面打磨干净;用传统方式重新上釉;用烧制新瓦的火窑进行复烧。本次大修,在太和殿之前的几处古建筑维修中,采用了这种复釉方法,但发觉损伤较大,所以在太和殿的维修中,只复釉重烧了部分筒瓦。这种方法是否可取,是否值得延用,另当别议。 铜板瓦 太和殿旧瓦虽然釉面脱落,但瓦胎完好。新砖旧瓦,黏土瓦如此,琉璃瓦也具有同样性质,其防水性能仍然保留,尤其是质地好的瓦胎,又经数百年的使用,其密实度已经培育的更好。本次维修中对旧瓦进行了清洗,清洗掉了瓦面霉斑后继续使用,其利弊,也当别论。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屋面的琉璃瓦及脊件,迎接着风雨,成为太和殿的第一屏障。 太和殿屋面采用的是灰背,其保存完好的状况,令人称奇。该灰背采用的是白灰苫背,这在紫禁城所维修过的屋面中,还是首例。所谓灰背,是区别于泥背而言。一般屋面望板上为护板灰、泥背、青灰背、瓦泥、瓦面。太和殿采取的是油满、灰背、瓦灰、瓦面。太和殿在揭除瓦面后,我们发现,除檐头局部外,整体灰背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开裂、沉陷、塌落、滑动,这已经形成了太和殿屋面的第二道屏障。 太和殿屋面老灰背 与一般青灰背做法不同,太和殿屋面采用白麻刀灰做灰背,在紫禁城内,这种做法仅用于早期重要的宫殿建筑中。 从木望板基层向上共分三层: 第一层:望板防腐层, 平均厚1毫米; 第二层:护板灰,平均厚2毫米,翼角与角梁交接处、望板缝等处厚度达20毫米左右; 第三层:白麻刀灰背,分两层苫 ,下层厚40毫米至80毫米, 上层灰背平均厚20毫米,下金部至檐部逐渐减薄。 太和殿望板上涂刷了油满。油满是用在古建筑望板上的保护层。一般由生油、血料等原材料组成,用于比较重要的建筑上。在已有的维修建筑中,我们不曾发现过,只是听老师傅讲过该道工序和材料。在太和殿的望板上,我们见到了实例,它很好地保护了望板,阻止了望板的糟朽,同灰背形成了绝好的保护层。太和殿屋面揭瓦后,发现灰背的完好状况,故宫博物院曾两次邀请几位相关专家,进行现场咨询,最后一致同意除因探查而出现损伤部分的两山坡面重做灰背外,其他部位,尤其是上、下檐前后坡,要完整保留原有灰背。最后的维修做法是在原有灰背的上面增加灰背层再进行 瓦。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张克贵、崔瑾 著《 太和殿三百年 》一书。《 太和殿三百年 》是第一部较为全面、详细介绍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著作,从太和殿的肇建和石质构件、大木结构、琉璃屋面、墙体构筑、建筑装修、油饰彩画、瓦面维修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太和殿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工艺,图文并茂、资料翔实。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2179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学习的教堂
热度 1 Nancyback 2015-5-8 16:04
匹茨堡大学的主楼,号称世界大学最高建筑。有一个宗教味道的名字Cathedral of leaning。外面看起来和在里面的感觉都象教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蓝天白云龙华寺
Mech 2015-5-1 17:39
五·一节,再度到龙华寺进香。风和日丽,蓝天白云,拍照留念。 龙华寺塔 山门 弥勒殿 鼓楼 天王殿 大雄宝殿 三圣殿 方丈楼侧面 其中方丈楼,在上次《 龙华寺 》中误为藏经楼。两楼均未开放。 离开前再次用素面。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房子上的文字
xuxiujiang 2015-4-22 17:24
无匾额不中国,离开对匾额的理解就无法全面了解中国古建文化。 中国园林的设计者往往是文人,建造和细部装饰者是工匠,最后命名和题写匾额楹联的又是文人,可谓处处用心良苦,所以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建筑与诗词和文人审美趣味相投,建筑也就与文化、与当时潮流保持了统一。 匠人文人主人成就了一座园林。 匾额楹联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使人的感受不局限于眼前的视觉形象,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可以与墙外的天地自然、古今人文发生联系。 这是中国独有的建筑文化现象,却已经在现代建筑中失传了。我们无法想象匾额楹联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样子。 诗词成了玄学,时下人认为有点酸,不如段子接地气,中国人现在太爱追求笑和爆点了,诗词显然不是这一路的。 匾额楹联不再应用于现代建筑,除了西方思潮影响外,国人的语言文字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当代文人已经很难理解过去的诗词楹联的意境,更不用说用来表达了。。
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习杂感
热度 3 sunnanping 2015-4-20 10:23
土木工程(原工民建)专业有一周认识实习,几十年未变。实习计划基本固定,1-2个工地、1个材料或构件生产厂、一个典型传统建筑、1个新建筑(超高层或大跨度)、一个桥梁或其他结构物。每天包车早出晚归,按部就班。 几十年前,生均实习费约50元,足够开销,还可支付各接待人员大约100元的酬金。一晃带了20多年实习了。现在生均实习费增加至60元左右了,每天包车早出晚归确变成奢侈的事了。这些年来逐渐减少外出,最终 实习 一周外出一天,走马观花,看看外观,其余时间在校内讲讲、看看、写写。 面目全非。原因可能是: 1 、实习经费少,物价高,入不敷出。 2 、学校建在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大学城,交通成本高。 3 、工作量的问题。一周实习,1.5个学分,记24个学时,应该还合理。然而为了保证实习质量,规定了每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上限。一个班50余名学生必须三名以上老师指导,以三名计,每人8学时。以前没工作量时大家也没怨言,现在拿了这8学时工作量,大家觉得只当尽尽义务算了。 4 、社会的变化。 以前企业一般不拒绝接待实习学生,有热情,时常有免费工作餐招待。支付接待人员些许酬金别人都笑纳了,关系融洽,再去不难。 如今企业一般不愿接待实习学生,找理由搪塞。些许酬金没人看得上,也没人敢拿。只能靠私人关系实习。 希望国家能制定社会有义务助学的法规,助学行为列入年检。 5 、办学条件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工程 教育必须的一些实践性环节被弱化或课程化了 , 例如以模拟、虚拟化、演示、观摩等课程形式的实践来代替。 我国工科教育长期习惯采用科学导向、 科学家培养模式, 模式单一,工程教育的特色不明显。 教学上普遍采用 传递─接受模式。 该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该模式着眼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学习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运用该模式传授知识的效率高 ,能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并且 办学硬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但易培养出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个人分类: 杂说|28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建筑与城市(备课杂记)
热度 1 sunnanping 2015-4-18 15:02
建筑 工程 讲究“独”。每座建筑要有自己的风格,忌抄袭、雷同。因而建筑产品呈现多样性、单件性,不定型性,需逐一设计,逐一建造,即便建筑生产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建完后管理队伍散伙,下个工程重起炉灶。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也如是,独立做个多层住宅设计便结束学业。 因此,建筑工程活动(包括专业教育)是孤立的,局限在形成项目实物本身。 树种多了就成林子了,就招来鸟啊,虫子什么的。林子越来越大,于是什么鸟儿都有了。 房子盖多了就成城市了,为了好走路,铺起硬质地面。城市越来越大,硬壳越铺越广,于是招来了下垫层问题、热岛效应问题、城市看海问题、地陷坠车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水污染问题…;房子越盖越高,人一层层摞着放,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大家一下地就交通拥堵了;品味高了,渐渐讲究景观协调了。城镇化来了,问题会越来越多,重复出现。 技术上看,微观 层次的 建筑技术量的积累逐渐发展出 技术科学层次的 “城市科 学” ,量变到质变,孤立到综合。 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使形成建筑实物本身变得简单,量已不是问题。而解决上述城市问题既迫切又有挑战,已成主要矛盾。外国人先应战,城市学、环境岩土工程等已有端倪。 城市化是我们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否则受罪的是我们自己,不能老是等靠旁人。钱学森“建筑科学”设想已搭起框架,做是有方向的。 谁来解决这些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房子的人太多,分出一部分人来解决城市问题。
个人分类: 杂说|2012 次阅读|1 个评论
15建筑、房地产、房屋租售PPT模板
zqb625024295 2015-1-27 19:04
年终总结ppt做不好怎么办?项目答辩ppt做不好怎么办?ppt没素材怎么办?做ppt没思路怎么办?请关注我 阿牛的博客 ,里面将会有海量素材免费送给你。不为别的,只为分享分天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ctaniu。加PPT核心群244380448。2000G PPT内容,免费赠送,只要你要,我就给,干货多多。不为别的,只为定位定江上,分享分天下。加群表明来自科学网。QQ244380448群只服务科学网。里面有上百套经典PPT答辩模板。 个人微信 个人微信订阅号 【科学网PPT交流群组 】
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首座3D打印别墅亮相中国 面积1100多平方米
xishuaili 2015-1-21 08:45
近年来,3D打印机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建筑公司都希望利用此技术率先建造出别具一格的住所,最终由中国的盈创公司完成了这项工作。盈创系一家专业从事建筑新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 2014 年 3 月在上海用全球最大的建筑 3D 打印机打印了 10 套房子。 近日,在苏州举行的“盈创3D打印新绿色建筑全球发布会”上,公司为我们展示了一套3D打印的别墅,以及一幢五层楼的楼房。 这些3D打印建筑并非钢筋水泥浇筑,而是以高标号水泥与玻璃纤维作“油墨”,依靠自主研发的打印机设备连续线性挤出打印成建筑。业内人士介绍,材料主要是通过回收城市固体垃圾,再经过检测辐射、高温锻造等深化处理,最后根据电脑设计图纸和方案,在现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据报道,打印这些建筑的打印机高6.6米、宽10米、长32米,底面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 3D打印技术不仅在吃穿住行这些日常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在医学等领域也带了很多创新,不得不承认该技术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未来,3D打印技术一定会更加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鲜的感觉。(余禾) 来源: 搜狐IT 作者:搜狐IT
个人分类: keji|1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中國山寨建筑多部分官員干預設計
sunnanping 2015-1-17 20:59
程泰寧院士:中國山寨建筑多部分官員干預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說,建筑領域的問題,絕不是簡單的學術問題。受訪者供圖    ■ 對話人物   程泰寧   著名建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第三代建筑大師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 對話動機   直陳央視“大褲衩”違反建筑本原、帶來安全 斷,“建筑的問題說不明白,說了也白說。”后來我想,白說也得說,如果建筑師自己不說,你想指望誰?   新京報:有一種責任感?   程泰寧:作為建筑師,我以前一直信奉少說多做,讓作品說話。后來慢慢發現,很多問題不說不行,公眾不理解,領導瞎指揮,建筑師自己再不發聲,就更積重難返了。   新京報:前段時間在文藝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了“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現在很多人說這課題趕得正是時候。   程泰寧:確實有點機緣巧合。其實,我們的課題研究始於四年前。但這恰恰說明建筑問題已經不是建筑界本身的問題,到了引起國家最高領導人重視的程度。換句話說,這樣的課題研究,即使我們不做,相信也會有其他人做。    怪相    建筑師要麼屈從要麼出局   新京報:領導瞎指揮的現象,目前在建筑領域很嚴重嗎?   程泰寧:的確如此。我們做課題期間,不少建筑師談到自己經歷時情緒都很激動。其實大家感同身受。建筑畢竟有專業性的評價標准,但現實情況是,“領導官越大,建筑水平就越高”,他說了算嘛。   新京報:建筑師無法保証獨立性?   程泰寧:在權力主導的背景下,作為建筑師,要麼屈從,要麼出局。你不聽我的,有人聽我的,反正就得按我說的來。   新京報:你也遇到過類似情況?   程泰寧:很多建筑界的年輕朋友會說,我在這個位置上,會不會好一些,受到的干預少一些。是好一些,但真的好不了多少。很多時候也要妥協、讓步甚至放棄。   新京報:這種例子多嗎?   程泰寧:不少。我給你舉個例子。   五六年前,在山西要做一個40萬平米的建筑群,我做了兩輪方案,領導總是不滿意,說希望有民族符號、中國元素,而且具體提示我要設計一個跟中央軍委、公安部大樓一樣的檐口和柱廊。我是個建筑師,有自己的專業立場和堅持,后來隻能選擇放棄。    現狀    被異化的央視“大褲衩”   新京報:領導喜歡的東西是不是都比較具象?   程泰寧:領導喜歡看過的國外的東西。他會跟你說“你給我設計像國外的某個建筑”。你看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山寨建筑就知道了,蓋個“白宮”,蓋個歐式街區,領導覺得這個很有身份,但在建筑領域,山寨是最讓人不齒的。   新京報:領導們樂此不疲的原因是什麼?   程泰寧:缺乏文化自信,崇洋迷外。在某些領導和開發商眼裡,大型項目必須請外國建筑師,否則項目就不上檔次。   幾年前,有個溫州世貿中心的項目,業主委托我們做方案,但有個條件,希望找個有高鼻梁設計師的外國設計公司合作。美國有個著名的建筑師事務所我比較熟,就找了他們幫忙。方案評審時,業主希望外國人來介紹,但開評審會的前一天正趕上9·11事件,這建筑師被總公司召回去了,方案評審會上隻能由我介紹。業主在會上特別強調,因為9·11,美國的建筑師沒能來。其實那個方案全部都是我做的,就是這麼滑稽。   新京報:因此在一些城市,這幾年出現的大型作品幾乎都出自外國建筑師?   程泰寧:北上廣這種現象更明顯。我們曾調查過北京、上海、廣州的約一平方公裡的城市核心區域。結果發現在上海的這個區域內,26幢建筑無一是國內設計師設計的﹔廣州的12幢建筑中,僅3幢為國內設計﹔北京的10幢建筑有6幢由西方建筑師設計。在這三個中國主要城市的核心區,隻有不到1/4的建筑是國內建筑師設計的。紐約時報網站文章曾公開宣稱“中國幾乎所有知名的現代化建筑都是出自外國建筑師之手”。   新京報:以“大褲衩”為例,你對它的設計一直持批評態度?   程泰寧:其實我批評“大褲衩”,是因為它為了造型需要,挑戰了力學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線,為結構的安全性、消防疏散的安全性帶來了嚴重 有。直到最近,也就是總書記批示后,南方某大城市搞博物館招標,領導指示要找外國建筑師。結果除一家本地建筑設計單位外,其他國內建筑師一律被排斥在外。有些人崇洋迷外的毛病一時改不了,但可以通過制度來糾正。這次我們在“院士建議”中就提到,應該規定“在國際招標中,中國建筑師不能少於一半。”給中國建筑師一個機會總可以吧。   新京報:聽說,社會各界對這次課題成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你怎麼看?   程泰寧:過譽了。我們做課題研究的根本出發點,是希望為中國建筑師尋求好一點的創作環境,引起各方面對建筑設計領域存在問題的重視和關注。我們不過是開了個頭而已。   新京報記者 盧美慧 浙江杭州報道 (原標題:中國山寨建筑多 部分官員干預設計)
个人分类: 杂说|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拍颐和园——告别2014
热度 7 shannuzuode 2014-12-31 10:56
这个冬天没有雪,没有雪的冬天有点乏味。 一场寒流过后,颐和园迎来了短暂的冰冻期。 在结了冰的昆明湖上行走,拍到的景色有点不一样。 冰水的冷色调与建筑、树木、芦苇的暖色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也让冬天的颐和园生动起来。 2014留下了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APEC蓝,告别2014并期望2015还会有更深的蓝! 1 2 3 4 5 6 7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404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说砖
sunnanping 2014-12-29 10:23
我国建筑用砖品种不多,主要是24砖,即标砖,尺寸240×115×53mm。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砖的品种很多。见下图: 我国与欧洲国家砖的一些对比: 对比项目 我国砖 欧砖(德国为例) 品种 单一 多样 砖块造型 简单、固定 复杂、多变 砌体设计 简单,稍微考虑砖块尺寸和组砌 较复杂,考虑砖块尺寸和组砌 砖块的生产 简单 手工—现代工业均可生产 复杂 需现代工业生产 施工工具 单一,一把灰刀打天下 辅助工具众多,有半机械化工具 砌体施工 手工,低效率 手工—半机械化,效率较高 砌体质量 与工匠技艺、态度紧密相关,波动性大 较有保证,波动性小 对工匠技艺要求 高 不高 单块砖承担功能和砌体组成 多样,一砖多用,一块砖打天下,砖承担什么功能均可,互换性强 单一,各具其能,各司其职,不可互换,共同作用组成建筑,如同一架机器 砖的功能特点 兼 各部分功能不易分清 专 各部分功能一目了然 对现代工业 依赖程度 低—完全不需均可 高 评价 工业背景要求低,工匠技艺要求高; 由最简单元组合而成,互换性强; 一砖多用,能用,功能未必最好; 随意性大。 尚在手工业阶段。 需现代工业背景,工匠技艺要求低; 砖各具其能,各司其职,不可互换; 按各部分功能设计,组成如机器; 严谨; 已接近建筑工业化水准。 砌体建筑历史悠久,一直是手工业产品。从以上对比看,欧洲国家在利用现代工业加以改造。看得出他们把砌体建筑看成一架机器,然后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可以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手工制作的能力范围,但对于现代工业来说都不是问题。利用现代工业高质量的制造出这些组成部件,再花费少量的辅助手工劳动完成现代砌体建筑。用现代工业最大程度代替手工劳动是关键,怎样最大程度代替?关键是设计。 我国的标砖也有优点,品种单一、制造简单、投入低、互换性强、不变应万变等。这和汉语与英语的组成区别有相似之处,汉语由字组成,英语由词组成。这或许是思维习惯所致吧。建筑工业化是发展趋势,德国砖或许不适合我国国情,但这种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手工业的思路及做事的严谨态度,还是值得琢磨的。
个人分类: 土木工程材料|2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的历史经纬
newlight 2014-12-5 07:44
书名:《城市经纬》(Atlas of Cities) 主编:保罗•诺克斯(Paul Knox) 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从历史上说中国的城市化较低,一直是一个农业化国家,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在2001年首次超过50%,即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里。当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城市化给居民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能够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医疗服务、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但是城市化也存在巨大的隐忧,通常在交通、污染、收入差距、自然环境上体现出来,所以对城市的研究,不仅仅关乎地理、规划和建筑,还涉及人文、社会和心理健康。在这一点上,看看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对中国的城市化将很有意义。 《城市经纬》( Atlas of Cities )是由一批以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的欧美学者共同编写的新书,目的在于通过对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的研究,找出城市在兴起、扩张、收缩、改造过程中是如何与周围环境、经济活动、政治理念密切互动的。书中介绍的,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也有近几年来爆炸式建起的新兴都市。 城镇化的雏形早在两河文明时期即已出现,但是对现代城市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这两座《城市经纬》作者们笔下的“奠基城市”,雅典属于城邦国家,罗马是帝国的政经文化中心,两座城市的规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其中的生活、行政、宗教、军事、娱乐活动区域的设置,引水渠和公路的布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规划构想,常常为后来的城市借鉴。作者们还认为罗马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帝国都市”,还是第一个具有“全球性都市”特征的城市,通过高效的管理体系,控制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 罗马帝国陷落之后,从地中海沿岸、红海两岸、两河流域、中亚、印度洋一直到东亚,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这些城市之间通过贸易往来形成了多个相互重叠的网络,被作者们成为“网络城市”。这种因某种特定功能而兴起的城市,还反映在以曼彻斯特为代表的“工业城市”身上,这些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建设、人口迁移、社会治理、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常能找到类似的例子,而曼彻斯特等地在后工业化时代面临的挑战,更值得关注。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巴黎的市政建筑一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城市经纬》中巴黎被称为是“理性城市”的代表。一般认为19世纪中期奥斯曼(Haussmann)对巴黎的大规模改建是近代城市规划的样板,但其实在这之前的几十年中,巴黎就已经经历了多番改造,奥斯曼继承执行了许多现有的规划方案。除了宽阔的街道,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外,奥斯曼手下的巴黎拥有一个巨大的下水道系统和大批的公共绿地,不过闻名的艺术家聚居区,却是城市改造中意外的副产品。 中国城市可以从世界上许多其它城市的发展中学到不少东西,例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构想、米兰将自己改造成一个“设计之都”的努力、伦敦等地将城市“智能化”的实践、以及德国的弗赖堡等地致力于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的经验。如果说这本书有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过于重视欧美地区的城市,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城市着笔太少。 《城市经纬》一书资料丰富,采用区域图、热点图、照片、网络图等等,把枯燥的数据转换成醒目易懂的图表,既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读起来又十分轻松。 《深圳特区报》稿件
个人分类: 人文图书|3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救救中国:教育与建筑
热度 1 arithwsun 2014-11-28 10:37
救救中国:教育与建筑 言为心声,心连意传。 我对中国前途的担忧,自然是因为身在其中,家人,亲人。很多朋友们已经弃中国而去,自年轻时起,缕缕不绝。 观及中国前途,我担心的不是雾霾,那个其实是可以预测可以预期的控制住,最担心的,是教育和建筑。 建筑,是中国当今败相之局,不在于有多贵,在于丑陋,在于城市里有个空,就往里面插建筑,北京还算是好,毕竟有它开阔的底子,一些省会城市更是不敢恭维,这种城市,这种丑陋的建筑所形成的国家,能有什么发展呢。 建筑跟雾霾不一样,雾霾一两天就可消散,但是建筑立起来就很难说拆就拆,必然会影响到今后几十年。 教育,又何尝不是,教育虽然说由人做,但最难改的也就是人,中国领导的传统思路是,用钱开道,但是所见案例皆败。 败相已露,似乎败局已定,我们虽是平民百姓,但毕竟有点技能,当如何去?
个人分类: Book-W|30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托马斯·科尔的《帝国兴衰》
热度 1 newlight 2014-11-12 19:45
创作了 《建筑师之梦》 的画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是19世纪著名的美国画家,他出生与英格兰西北的博尔顿(Bolton),少年时代随全家移民美国,成年后生活在纽约擅长风景画,画了许多美国的风景画。不过他最著名的作品,除了《建筑师之梦》外,还有五副油画构成的《帝国兴衰》(The Course of Empire)系列,以纽约的哈德逊河谷为灵感,展现了同一个地点五个不同时期的景象:《蛮荒时代》、《田园生活》、《辉煌成就》、《毁灭》和《荒芜》。在五幅画的背景中,你都能看到那座形状奇特的山丘。 《蛮荒时代》(The Savage State):沐浴在晨曦中的原始森林。 《蛮荒时代》 《田园生活》(The Arcadian or Pastoral State):上午,人类已在此定居,山脚下修建了一座神殿。以古希腊时期作为灵感。 《田园生活》 《辉煌成就》(The Consummation of Empire):正午,帝国已如日中天。以古罗马鼎盛时期作为灵感。这一幅和下面一幅中出现的建筑和《建筑师之梦》有相似之处。 《辉煌成就》 《毁灭》(Destruction):日薄西山,帝国被野蛮人入侵,遭到毁坏。 《毁灭》 《荒芜》(Desolation):被如水一般的月光所笼罩的残垣断壁。画中已无一人。 《荒芜》
个人分类: 人文图书|8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的前世今生》译后记
newlight 2014-10-19 20:21
去年我和爱丁堡大学东亚系讲师朱珠博士合作翻译了 Edwards Hollis 的 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 s。今年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Edward Hollis 是爱丁堡艺术学院(现已并入爱丁堡大学)的讲师,他的这部作品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建筑历史图书,也是吸引我们翻译此书的原因。我们给中文版起的名字是 《建筑的前世今生》 ,以下是我们为中文版写的《译后记》。 《建筑的前生今生》简体中文版 作者:Edward Hollis 翻译:朱珠、吕品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建筑的前生今生》译后记 在2010年的爱丁堡图书节上,本书作者爱德华•霍利里斯向听众展示了一张幻灯片。照片从爱丁堡市中心王子大街中段北侧向南拍摄,前景中是苏格兰国家美术馆大楼,一座长方形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大楼,楼前是一排爱奥尼式的立柱,在稍远处的山坡上,是爱丁堡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的两座哥特式塔楼。看着这两座不同风格的建筑,游客们很容易想象它们建于不同时期,因为新古典主义兴起于十八世纪,而哥特式盛行于十三世纪。但实际上,这两座建筑的设计师是同一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威廉•亨利•普莱费尔(William Henry Playfair),两座建筑建成的时间相差不过十几年。 霍利斯展示这张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不能单凭外表判断建筑的“新”与“旧”,其实每座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建筑的前世今生》中,他就是在讲述这些建筑的故事。写建筑历史的书籍已经有很多,他却独辟蹊径,书中的每一座建筑完工的那一天,才是生命的开始。也许每个建筑设计师都幻想着自己设计的建筑能恒久不变,永远保持着建成时的面貌,但实际上,随着时光的流逝、环境的改变,每座建筑都可能有一段曲折的生命轨迹:改建、扩建、拆除、重建、修复,建筑外形因此面目全非、建筑功能随之改变,许多年过去,真的可能有一种前世今生的沧桑感。 第1章 雅典之帕提农神庙:被亵渎的圣女 作者选择的十三座建筑或地标中,有十座属于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今天依然存在,但已经完全不是当初设计者所想象的那样。希腊雅典的帕特农神庙(Parthenon),最初是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所建,后来被改成了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又几乎被炮火摧毁,在所有的添加部分都被拆除、外墙上的大理石石雕被抢走之后、现在成了一个永久性的修复工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Ayasofya),是东罗马皇帝在希腊教堂的原址上所建的东正教教堂,拜赞庭帝国陷落之后,在奥斯曼帝国手中变成了一座清真寺,到了二十世纪,在坚持世俗主义的土耳其“国父”阿塔土克(Ataturk)的命令下,又变成了一座博物馆。英国的格洛斯特大教堂(Gloucester Cathedral)的生命历程似乎没有那么跌宕起伏,其改造过程是渐进式的,每次改造工程都从上次改建中获得灵感,用作者的话说,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而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似乎是格洛斯特大教堂“进化”史的反面,当1863年两位建筑师主持修复工程时,他们面临的一座经过多次改建的教堂,那么应该修复成哪个年代的巴黎圣母院,才算是“恢复原貌”呢? 书中的其它古代建筑都各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从威尼斯洛雷托的圣母小屋、西班牙的阿兰罕布拉宫、到波茨坦的无忧宫,既有精彩也有悲哀。而耶路撒冷的西墙,汇集了种族、宗教、文化的纠葛,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高度敏感的地标。 第11章 柏林墙:历史的终结 作者选择的三座现代地标:曼彻斯特的休姆新月楼群、柏林墙以及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拥有的是更为奇特的生命历程,反映出当代人对建筑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的理解。今天休姆新月楼群已不复存在,柏林墙在被推倒之后又被收藏甚至重建,而拉斯维加斯版的威尼斯却似乎充满了生命,甚至在世界各地被不断拷贝。作者反对城市成为只供游客观光的博物馆,相比与本地居民因“住不起”而纷纷迁离的正版威尼斯,作者反而觉得那些开着空调、提供各种快餐娱乐的拉斯维加斯版“威尼斯”更具生命力。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建筑历史作品,作者刻意采用一种诗化的笔调,在叙事中揉入了神话传说、宗教故事、诗歌等等,让文字更为生动传神,对翻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不得不仔细衡量以作出取舍,我们希望尽量做到在保证故事连贯性的同时,保持原文的韵味。 《建筑的前世今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们希望读者能像我们享受翻译的过程一样,享受阅读的乐趣。
个人分类: 建筑|2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内瓦印象之六——街景
热度 2 zxj368 2014-10-12 18:57
日内瓦的每一栋楼,几乎都有历史和传说,让我们古老的中国有点汗颜了。 日内瓦,能留的建筑,全部保留着,介绍起来,人家头头是道,历史悠久。其实也就百年,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心痛呀,国内有多少几百年的文物,被房地产商说拆就拆了,一点也没有觉着对不起历史。 国人啊,实在是应该多想想后人,我们能够为后代留下点什么? 看看日内瓦,让人觉着,中国现在的建筑,实在是太短视。 希望,我们后人,也能够生活在有故事的建筑里!
个人分类: 照片|25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古猗园:倒影落沦漪
热度 2 Mech 2014-9-3 21:34
古猗园以水见长,有戏鹅池、鸳鸯湖、龟山湖和青青园中的一个未名湖。古猗园本来就大,面积是四大名园中另三个的总和。而水的面积似乎近半。 微风不动水纹平,倒影斗轻盈。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9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古猗园:不系舟
Mech 2014-9-2 22:06
石舫为沪上公园所常见,例如黄家花园即桂林公园就有。古猗园的石舫有个很典雅的名字:不系舟。 这个名字语是用《庄子·列御寇》的典故,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果然,园中另有个建筑称为“遨游”。 虚而遨游 大概是道家的理想境界了。另一方面,既然是石舫,就不能漂,自然也不必系。本来无舟,如何可系。这有些近佛家的观点了。 古猗园不系舟的造型也玲珑。有图有真相。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迷失的建筑帝国
newlight 2014-8-29 06:30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几个月前有事去伦敦,在市中心的肯辛顿花园走了走,主要是想看一下重新开放不久的蛇形画廊萨克勒馆(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不巧当天闭馆,只能在外面欣赏了一下这座原来是火药库的建筑,据说内部的修复改建工作做得不错,但是大部分人大概只看到了加建在原建筑外的咖啡馆,由著名女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咖啡馆的外墙是目前流行的玻璃幕墙,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屋顶,像是一个折叠扭曲的巨大白布,或者是一顶“被风吹坏的雨伞”(《卫报》上一位评论人的说法)。 书名:《迷失的建筑帝国:现代主义建筑的辉煌与悲剧》 作者:迈尔斯•格伦迪宁(Miles Glendinning) 译者:朱珠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这个设计让我想起《迷失的建筑帝国》一书中提到的美国阿克伦艺术博物馆(Akron Art Museum)的改建工程,在原有的经典风格红砖楼上方,悬空建起一个钢梁玻璃混合的奇异结构,由奥地利的蓝天组设计所(这个设计所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叫Himmelb(l)au,显然括弧是名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人讥讽为是“一本正经地杂乱、随意的细致、即刻就过时”。哈迪德的设计给我的感觉一样,一个古怪而张扬的大顶,很不协调地贴在经典风格的建筑上,与其说是“呵护”,不如说是“强迫”。 《迷失的建筑帝国》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格伦迪宁(Miles Glendinning)是爱丁堡大学的建筑保护学教授,他对近十几年来由“明星建筑设计师”(starchitect)设计的“名片式”、“地标式”建筑的泛滥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在书中他对建筑中的现代主义(Modernism)、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建筑设计中这个概念所指的与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不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后结构主义以及更为极端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的起源和发展做了简明的解释,对了解现代建筑设计史很有帮助。在他看来,荷兰建筑设计师和记者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1995年出版的《S, M, L, XL》是全球“新现代主义”(New Modernism)的理论基础,也是这一新“建筑帝国”的奠基石,像所有帝国一样,这一理论不断扩张吞蚀,蔓延全球。在这一理论下,建筑成为设计师的艺术作品,仿佛是设计师创作的雕塑,盲目地“求异”,在许多情况下罔顾城市的文化脉络割裂,造成与周围环境的疏离。 格伦迪宁强调,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奢华贪婪的结果,因为许多“地标式”建筑是由政府或是公共机构出资,出于地区重建(regeneration)、树立地域形象的目的,陷入了“品牌经营”的误区,或是被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冲昏了头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本书一开始提到的英国西布罗米奇(West Bromwich)建起来的一座名叫“公众”(The Public)的建筑,充满了新现代主义建筑的种种花哨玩意,由当地政府和英格兰文化委员会(Arts Council of England)出资兴建,不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用途,内部的装置和展览刚一开始就已过时。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实在无法维持“公众”的地方政府把这座建筑交给了一家社区学院当做了教学楼。 另一个例子是苏格兰议会大厦,这是一个“反标志性的标志性建筑”(anti-icon icon)。1998年,苏格兰议会刚刚重建,苏格兰人被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埃里克•米拉莱斯(Enic Miralles)的说辞所吸引,要建一处“可供聚会之处……建筑就是土地……在原有地形上飘浮……不仅仅是个影像,而是对参与、团聚精神的物质体现。”但是建成后的议会大厦就如何一座城堡一般,完全不是什么“公众聚会之处”,当然最成问题的是米拉莱斯对建筑的诗化理解是“建筑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结果工程延期4年,造价是原来的10倍。 对于兴建标志性建筑,最为狂热的是亚洲和中东国家。在《迷失的建筑帝国》中,作者认为“新现代主义”地标式建筑的极端是被称为“大裤衩”的中央电视台新楼,以及迪拜塔(Burj Dubai)。 格伦迪宁推崇的是渐进式的改造修复,融入当地原有的地标文脉,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和“新现代主义”对“规划”的痛恨相反,他认为良好的规划才是现代都市的出路。在香港新界几乎最北端的和合山上,他感叹到:一边是井然有序的政府公屋,另一边是爆炸式的塔楼群;一边是资本主义世界,另一边是社会主义国家。
个人分类: 建筑|3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原三日游
热度 1 happychenxia 2014-7-1 23:48
第一次参加群活动,若尔盖花湖三日游,27号4:10分起床,比贼还起得早,提早到集合地点。 去时路上,看山间飘荡的雾,大家都很是兴奋。想念云南山间的雾,很低,很浓,在脚下,在身旁。 路上,休息站,建筑很有特色。 造景也很别出心裁。 27号下午4点,途径 松藩古镇。 27号晚,住宿的帐篷。老板很热情,提供了很多藏餐,牛羊肉,酥油茶,青稞酒,离开的时候,还欢送大家。 28好早上,小雨,很冷,花湖风景区。花湖的花没开,和泸沽湖的草海感觉差不多。 江光头徒步群 内江光头徒步群 内江光头徒步群 28号下午,晴,风很大,黄河九曲第一弯。 28号,宿月亮湾,风景是此次最美的,日落,日出,花最多,厕所也是最高档的。 29,晴,回程经羌寨。 途中休息站,特色建筑村庄,山上白雾。老板说,国庆可以在这边看红叶,买向日葵,买核桃,可住宿。 29号,晚上10点,到内江。 路上拍了很多花花草草,都不认识啊,求专家鉴定,不胜感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4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和大家谈谈数学模型的结构美
热度 1 jingxinsy 2014-6-30 16:41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数学模型之美。 今天我和大家谈的是数学模型的结构之美。 这讲我们分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我们来谈谈数学模型的结构体现着自然之美。 我们知道,数学模型是由数学的符号、关系式、由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 提到结构你会想到很多的概念, 比如说,数据结构,文章结构,人体结构等等。 结构本身就具有着丰富的美学表现力。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 建筑结构是“可视的”,富有表现力的,许多美轮美奂的建筑我们看上去非常美, 但是,数学结构之美怎么来体现,数学的结构美怎么样在建筑的结构当中体现呢? 理查德 · 帕多万曾经这样说:我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并且具有认识和解释自然的能力。 在数学界,有这样的一种看法是——数学是自然所固有的,并通过人的理性“提炼”出来的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培根。 培根说过这样的话:“一切都依赖于我们把眼睛紧紧盯在自然界的事实之上”。 这也叫自然派,也叫自然学派。 按照培根的说法,数学家通过周游世界来了解自然,从而搜集事实,揭示大自然的规律,归纳出自然的法则来。 因为自然的结构是美丽的,所以,这种描述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的结构也必然十分美丽。 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需要从五彩缤纷的自然现象中来发现规律,构造出描述这种规律的数学模型。 众所周知,达芬奇的身份是画家,但他自认为是一位数学家。 他这样评价数学到:“在科学中,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 我们来看一看自然界当中哪些事实反映着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数学的结构呢? 先看看丹顶鹤的飞行模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的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表明这个“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就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是54度44分8秒; 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那么这是否符合某个大自然的“默契”。 大家想一想,丹顶鹤在飞行的时候,它一定要最少的减少身体的损耗,而且要和头鹤保持着一个密切的联系,对不对? 而金刚石它是我们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他的角度都是这样的一个角,这是否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默契。 自然界还有很多很多实例,比如珊瑚虫,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数学天才,他自己构造了一个奇妙的模型,珊瑚虫在它自己身上记着“日历”呢,它们每年的每一天要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一条斑纹所以现在的珊瑚虫身上一年的斑纹就是365条 但是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在3亿5千万年前的这个珊瑚虫它每年画出来的不是,是多少呢?400条。于是科学家就分析,可能那个时候地球一年不是365天,很可能是400天。 在自然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数,叫黄金分割数,它在来自于人体的比例。 比若说,如果把我们人体的身高当做一个整体1的话,那么在肚脐的部位、印堂穴的部位、肘关节的部位、膝盖的部位都恰到好处的是我们叫做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什么是黄金分割呢?就是任意一个线段,分割成两段的时候,大段比全段等于小段比大段,这样会得出来一个比例值,这个比值在这个线段上边它会提供给我们一个点。这个位点,我们通常就管它叫黄金分割点。 比如说我们设大段的长是x,这样的话整体1的话,小段长就成了1-x,是吧,于是可以得到一个比例式,解出来的x就是0.618。 同样在自然界的树木、花朵、蔬菜的枝杈还有花瓣、叶茎它们之间都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角度,如果把360度当成一个整体,这个周角,那么137.5度就符合0.618的比例,我们也把他叫做黄金角,黄金角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使植物最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好,现在我们来讲第二个问题比例模型在建筑中的重要应用。 我们知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之一。 我们每到一处,总愿意在一些非常漂亮的建筑面前留个影,做纪念,建筑确实是记载着我们人类每个年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等。 数学比例理论认为,建筑是一种具有数学和谐的抽象艺术。 建筑作品虽然基于不同的数学原理,但都强调符合比例的要求。 在这个建筑当中,我们知道黄金分割是一种重要的特例。 古希腊巴特农神殿,现在它已经坐落在沙漠之中了,它的塔高与工作厅高之比为340比553,接近于黄金分割比,它的结果0.615。 因为毕竟经历了千年风霜雨打,在磨损当中也许存在着一些误差,所以这个0.615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外形的高和宽比较接近黄金分割数。 巴特农神殿看上去依然那样的壮丽,它的大理石的栏柱高和神殿高之比也接近黄金分割数,在这座建筑当中蕴藏着许多数学比例的美。 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埃曾经这样说:“巴特农给我们带来确实的真理和高度数学的感受”。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千年之谜,历经了几千年,风霜雨打,巍然屹立,蕴含了数与形的真谛,有着严格而精确的比例设计。 金字塔的高度大约有今天的40多层楼那么高,这项纪录,其中保持着4500多年,直到1889年,被300米高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超过。 埃菲尔铁塔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上,当时是为法国大革命纪念100周年,举办了国际博览会期间所建立的这样的一个,它的塔高是300米,在距离地面的57米、115米还有276米处,都各建有一个平台,计算表明,这个300减掉115再去除300得出来的一个结果是0.617,与黄金比0.618十分接近。 所以,人们赞誉埃菲尔铁塔是“钢铁维纳斯”,我们知道维纳斯是女神,女神有着非常美的身材的比例。它的身材符合黄金分割比。 在那个时候,似乎还不像现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非常的发达,但是,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当中,也体现着黄金分割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建筑它的传统审美观点是庭院为中心。我们以紫禁城为例来说明: 紫禁城太和殿是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它在中轴线上,如果我们从大明门到景山这个尺度上去对它衡量的话,从大明门到景山的距离是2.5公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两者的比值是0.6018。在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里,它的太和门庭院深度是130米,它的宽度是200米,长和宽之比是0.65,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 很神奇,在古代并没有现在这样的改革开放文化交流,那么,为什么西方也喜欢这样的一个比例,我们东方在中国建筑风格当中也有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比例呢? 这只能说,我们人类有着崇尚自然之美的天性,而0.618就恰好的反映着人们追求自然之美的这样一种向往。 图片上我们可以看的到紫禁城的太和殿,它确实是位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特点是井井有条,以前人们似乎觉得,为什么这条路这么远,是不是让人们朝拜的时候,使得这个皇家更有威严感呢,现在我们从数学上解释,这个太和殿为什么设计在这个位置,因为它接近黄金分割比,我们就从数学美的角度理解了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 美丽的黄金分割比例有着天人合一的合理性。所以说比例是美好的,因为它们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所有较高的文明都相信一种基于数于数之关系的秩序,并且在普遍的、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寻找和建构一种和谐,这通常是一种想象的和神秘的和谐之美。 伟大的勒·科布西耶在《模度》里这样的指出:“数学规律不仅仅是对美的一种规定,甚至也不是我们人类用来理解世界的手段,而是宇宙自身的核心或主导性的原理,自然的、艺术的,统一与和谐之源。” 所以我们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这样的一句话“大美天成”,在数学界自然主义学派也告诉我们,正是自然界当中存在着这样的玄机,这样的神奇,所以引领着科学家、数学家们去发现隐藏在数学中的结构,进而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种结构,就向我们展示了建筑当中的自然之美,也向我们展示着建筑当中的数学结构的美,这就是比例模型所告诉我们的。 赫尔曼在他著名的《对称性》一书里指出:“一种隐匿的和谐存在于自然,它以一种简单的数学规律的图像,投射到我们的大脑之中。数学分析和观察的结合之所以能够对自然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原因即在于此。” 数学比例模型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始终占据着建筑的主导地位,或者说统治地位。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模型之后,数学比例模型受到了挑战,许多新的数学思想产生确实在对建筑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优美的比例模型为建筑所提供的这种尺度感、秩序感,仍然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造型手段和建筑师的灵魂之源。 再谈一谈下一个问题:新颖的数学模型会打造优美的建筑结构。 在数学界还有另一种观点,数学是人们为了测量自然而强加于自然的一种人类精神的产物,是一种纯粹的人造物,一种符号体系,以及操纵它们的规则。 基于这种“数学”的思想,形成了教条主义的门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数学家,我们知道,大名鼎鼎的笛卡儿。按照笛卡尔的想法,数学家应该是呆在家里,冥思苦想、奇思妙想,演绎自然规律,去按照逻辑规则来演绎宇宙的规律。 我们数学科学就在这两种对立的文化传统当中通过着相互交流、影响大大地丰富和发展起来,两者的结合取得了数学上惊人的成果。 数学模型恰恰就是这两种数学文化结合的幸运儿。 数学模型既有着培根派心向自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自然之美,又有着笛卡尔派的“我思故我在”的抽象之美。 以数学模型在建筑中的运用,也可以折射数学模型的结构之美。 古今的建筑设计当中,许多抽象的数学模型经常为建筑师所用。 太阳是圆的,从而有抽象的圆。 矩形是我们人头脑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我们人类抽象出来的概念。棱锥、角、棱柱、比例、黄金分割、抛物线、悬链线、立方体、双曲抛物面、多面体、短程式的圆顶、三角形、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螺线、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圆、半圆、球、椭球、半球、多边形、排列、组合、对称、动态对称、最大、最小。 这些抽象的数学模型数学概念都在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作品中反映出来。 建筑的造型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可视化的美,确实是具有冲击力的,而数学模型的美,它似乎在可视化程度上比较抽象,但是我们恰恰从它的简洁之美,从它的奇异之美,从它的对称之美等等,体会到了数学模型确实是美的。 圆、矩形、拓扑等价的连续变形这些抽象的概念在建筑中都展示到了极致之美。 巴特农神庙的构造用到了比例、黄金矩形、视幻觉还有精密测量以及按准确的规格切割圆柱,它的这个直径正好是柱高的三分之一。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成果。充分的运用了对称、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交叉拱形结构等等。 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师他们将正方形、圆、立方体和带着拱的这样的半球等等,都优雅地组合起来。比如十一世纪的康斯但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 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也就到了公元1300年到1600年之间,这个时候, 数学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韦达的符号代数学,还有雷格蒙塔努斯的三角学,还有笛卡儿的解析几何学、费马的极值和数论等等。 还有帕斯卡的概率论基本原则,和绘画中的透视法,使得多才多艺高雅博学的建筑师们,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希望借助古典比例模型,来建造反映社会和谐与秩序的新颖建筑。 现代建筑更加广泛的采用了一些现代数学的思想。 比如充分利用了拓扑等价性,通过拓补连续变形,使每个基本模式都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变化。 通过计算机算法、拓扑等价的连续变形等这些思想,使得建筑模型更加多姿多彩、无与伦比。 所谓的拓扑等价,就是通过连续变形,将其中的一个变成另外一个。 例如,圆柱与四棱台是拓扑等价的。 在建筑中就利用这拓扑等价性,通过连续的变形,可以使每个基本模式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形态。 举个例子。巴黎的德方斯大门的空心方框拓扑等价于环。 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的各个块也都经过了拓扑变形,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复杂而精确的计算。 运动中对称的思想也被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这些运动都是变换。这些变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保持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变。我们管它叫 “保距变换”。 保距变换通常是有三种,反射、旋转、平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继实施统称为“保距变换”。 阿尔菲诺·劳达尔曾经说:“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它更是艺术。在没有被表达出来之前,大多数数学概念不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而是直觉与美。” 数学模型的结构美就是其所各个构成部分看上去都是均匀的、不能再增减一笔或者改变半分。 现代社会,计算机使人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样在建筑设计领域当中,计算机也使得建筑更加多姿多彩。 今天是数字化信息时代,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地应运而生,“大美天成”。 在荷兰的鹿特丹有著名的城市仙人掌建筑,这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错落有致的曲线阳台像开放的花瓣,由于符合着黄金角,所以使得每个单元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他对现代建筑结构提出的这样的美学法则:第一是统一,第二均衡,第三比例,第四尺度,第五韵律,第六布局中的序列,第七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等等。 这些美学规则直接影响着现代建筑结构的美。 谈谈数字建筑。 数字建筑是“高技术和高速度建筑”的代名词,它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 计算机数字系统使的我们处理大量的建筑数据资料变得快捷而且低成本。 建筑软件也成为我们思考和理念的媒介。再一次验证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是“数字的” 美国学者Brian 教授说:“很多现代的技术都是数字的,外部世界的数据会转化为数字形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建筑过程的每个阶段。 建筑对数字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已经实现了用电脑进行绘图,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建筑设计之中。 各种造型别致的,你想象着很有冲击力的建筑在我们世界各地应运而生。 数字建筑它的设计过程是:从建筑设计的起点开始,对周边环境特征、人的活动行为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进行数字化的描述,这些信息成为了计算机参数化的依据,成为了建筑形态形成的基础。 有了这些基本的设计参数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来建立数学模型、找到某种参数关系从而生成建筑模型。 比如位于西班牙的毕尔巴勒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它的各个块都经过了拓扑变形,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复杂而精确的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数字建筑就更加奇异,更加美好。 非线性数学研究导致了非线性建筑的产生,这种建筑造型更加浑然一体,更加多姿多彩。 大胆采用了分形、折叠、拓扑等形态都融入到数字建筑设计当中。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扎哈·哈迪德。 曾经攻读数学系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她的建筑设计就运用了数学中的扭曲的概念,她尝试着用扭曲现实来挑战地心引力。 意大利米兰的外形扭曲的写字楼、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的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还有伦敦2012年水上运动中心,都出自于哈迪德之手。 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就是哈迪德的建筑作品。 哈迪德的现代主义作品,基于新的结构、新的视点,诠释新的认知并转化为现存造型的重组。她的建筑思想向人们展示的是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蔓延展开、河流如何蜿蜒流淌、山峰如何引领方向。她所追求并塑造的是具有对立统一的从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空间。 建筑是什么,建筑是我们人类从自然中暂时借来的空间,在哈迪德之手,这个借来的空间就更加奇异纷呈。哈迪德设计的伦敦2012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流动着是一种贴近自然的浪漫品味。 她说,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开始形成并运动起来。 美国建筑资深评论员艾达·路易斯·赫克斯特布尔他曾经这样高度评价了哈迪德的作品,他说:“哈迪德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 空间在哈迪德的手中就像橡胶泥一样,任意改变形状。 哈迪德在2004年获得了世界顶尖的建筑大奖普利策奖。 建筑和数学就是这样相互着渗透,为数字建筑的发展注入着创新的元素。 目前,电脑的智能性、高速运算能力、高精确性、存储能力还有自动检测能力,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古希腊时伟大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的“万物皆数”思想让我们体会现代建筑设计无非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一幢幢美轮美奂的建筑折射着的是数学模型的结构之美。 这是我的一个数学文化讲座的内容,请指正。
62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内乡县衙一瞥(2012-09-20)
xuxfyuwp 2014-6-18 14:55
上周末有机会到河南南阳,顺道看了内乡县保存完好的县衙,据说这是国内保留至今最完整的古时县衙,可称作是一个基层政府的历史标本了。内乡,秦时称作郦县,隋时曾与境内的菊潭县并存,后菊潭并入内乡。 停留的时间不多,对其中建筑风格、功能布局、运行方式等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未留下太深印象,真正值得品味的还当属那些悬挂于大小门上的楹联了,尽管传承于久远的历史积淀,但细读下来,不少内容与当今的官文化相比,也不失其先进性。 县衙大门上的楹联: 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 可解释为:为官自知责任重大,爱民还需多办实事。 县衙正堂上的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换句话说:欺人自欺皆不可;负民之事莫为之。 县衙二堂的楹联: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体现出很好的理念:公正执法,不徇私情;鼓励举报质疑,疑案处置从轻。强调公正无私,避免冤假错案。 县衙三堂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换言之:不因得失断荣辱,为官一任要用心;衣食父母不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人。 县衙刑钱夫子院内宅门上的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可理解为:从政无需夸夸谈,自省自律方可信;为官要有大局观,国计民生要上心。 县丞衙大门楹联: 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 应是多为民办事,少与民争利的意思吧。 类似的楹联还有少,大体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官文化,体现出以民为本、秉公执法、廉洁为官、自省自律等执政理念,有些话,如“自己也是百姓”,则超越了封建时代的等级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平等意识相一致。至于官员们具体做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个人分类: 杂感|2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
XIEQIN 2014-5-13 09:43
高清照片: 建筑.rar
2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摩洛哥之行---库图比亚清真寺
xuxfyuwp 2014-4-17 15:12
据说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是红颜色的意思,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红色岩石砌成。其实马拉喀什的建筑基本上是以红色调为主,这大概与当地的土色发红有关。老城的城墙迄今基本保存完好,城墙不算高,约十几米,墙上有不少洞,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是枪炮打的,但有人介绍说这是用来插旗子的。 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当属库图比亚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 了,高约60几米,老远就能看到,很显眼。清真寺建于1195年,有人说这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我不太会欣赏,只能从外表上感觉出确实有些古老了。据说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可以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因而也有人称之为“香塔”。有人说现在仍能闻到高塔散发出的香味,我的嗅觉不够灵敏,没能感受到。 当地人的服装比较随意,虽然大多数都是阿拉伯人,但着装差异较大,保守与开放并存,特别是女士们,有的抱头护脸,有的抛头露面,多元并存,不像有的阿拉伯国家那样严格。建筑风格上也呈多样化,特别是受法国影响较大,有些地方显得很西化。估计这与摩洛哥的地理位置有关,与欧洲各海相望,除经贸联系紧密外,大量的欧洲旅游者常会云集到摩洛哥,在文化上自然也会相互影响。 (原文写于2009-11-17 21:19:28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3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的房子如果二、三十年后成危房怎么办?
热度 8 lin602 2014-4-11 06:40
刚刚看了浙江奉化楼房倒塌死人后一官员自杀的报道。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ejiangtanta/content-3/detail_2014_04/11/35664443_0.shtml 现在的许多建筑的质量是有问题的,甚至有危险的。特别是房子很好卖的时期,建筑质量更存隐患。 突然联想到,假如买的房子二、三十年后成了危房,这些房主找谁论理与索赔?如果倒塌死了人,谁将承担法律责任? 见: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ejiangtanta/#_from_related
44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高迪的曲线
DrSun 2014-3-16 11:26
巴塞罗那,古埃尔公园。
个人分类: 图步天下(二)|2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东特检院一瞥(1)建筑:卡片机傻拍2013(20)
热度 3 zlyang 2014-3-6 13:16
广东特检院一瞥(1)建筑:卡片机傻拍2013(20) 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请您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拍摄于 2013-11-15~17。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一瞥之一。 (1)单位名称 (2)主楼正面 (3)院内景色1 (4)院内景色2 (5)主楼西侧视 (6)在建的电梯测试塔1:亚洲第一 (7) 在建的电梯测试塔2:亚洲第一 (8)清晨的 什么树 (9) 楼梯的 肾蕨。蕨类一种,城市里绿化用的很多。 (感谢刘光裕老师指教!) (10) 楼梯的 肾蕨特写。蕨类一种,城市里绿化用的很多。 (感谢刘光裕老师指教!) 相关链接: 广东佛山:初冬的花:卡片机傻拍2013(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47273.html 广东佛山三水区的三山:卡片机傻拍2013(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70329.html 广东特检院一瞥(2)树木:卡片机傻拍2013(2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74782.html 广东特检院一瞥(3)远眺:卡片机傻拍2013(2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74998.html
3674 次阅读|7 个评论
南区辉煌 2013-07-12 08:25
taodeng 2014-2-25 11:20
葡萄牙 里斯本 罗西奥 圣豪尔赫堡 1755年的大地震摧毁了若望五世奢华的都城,邦巴尔侯爵随后规划建设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古典主义市区。这里的街道对称排列,两旁是整齐的石砌楼房。一个个精致而宏大的广场穿插其间,而每一座修道院都是艺术的殿堂,即使废墟都令人震撼。站在高处眺望,圣豪尔赫堡雄踞山顶,红色的屋顶铺展开庄重的辉煌,一直延伸到特茹河边上。 蒂斯加街顶 国家大剧院 若望一世雕像 圣豪尔赫堡 股票交易所 何塞一世雕像 特茹河街区 卡莫修道院 卡莫大街 市政大楼拱廊 普拉塔大街 堂佩德罗四世雕像 圣居斯塔大街 堂佩德罗四世广场 奥里亚大街 光复者广场 罗西奥车站 无花果树广场 大教堂 阿尔坦德加路口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汶川震后 2013-06-17 17:46
taodeng 2014-2-25 11:16
四川 汶川 映秀 天空被雾霾笼罩着,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汶川,似乎凸显出那场灾难的氛围。然而,完全没想到的是,那里已建成一座座簇新的古镇,熙熙攘攘的人流俨然是一个欢乐的郊游地,实在让人感叹烟云如此轻易的过眼。而关于“地有不测震动”,其实最重要的是建好房子,因为即使在震中,在惨不忍睹的中学废墟里,你能够看见大楼依然可以不倒。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川南民居 2013-02-15 22:20
taodeng 2014-2-25 11:11
四川 纳溪 棉花坡 粉墙黛瓦曾经是川南丘陵地带普通的民居样式,现在却只能在幸存的院落中惊鸿一瞥了。简洁的布局中隐藏了宏大的匠心,将天地一体的思想包容在看似随意的设计之中,而细节的精致表现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这里曾是讨袁护国战争中朱德将军的前敌指挥所,硝烟早已平息,但凝神的追忆不禁让人遥想民族英雄那风云变幻的峥嵘岁月。 厅堂 院落 天井 后院 粉壁 山墙 回廊 屋顶 石刻 水缸 窗棂 门扉 栋梁 匾额 铭文 英雄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3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萨迦色彩 2012-08-02 20:40
taodeng 2014-2-25 11:00
西藏 萨迦 奔波 来到萨迦,寺庙的色彩立刻带来强烈的冲击,怪不得萨迦派也被称为花教,是因为他们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的缘故。实际上,“萨迦”一词在藏语中也代表色彩,是灰白色土的意思。萨迦派有重要的历史功绩,正是在其统治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八思巴功不可没。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玫瑰古寺 2012-07-01 07:06
taodeng 2014-2-23 14:01
西藏 拉萨 色拉寺 色拉寺的名字已经够浪漫了,它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高低错落的花岗岩石砌建筑、五彩斑斓的墙面装饰,还有窗台走廊上灿烂艳丽的花朵,在蓝天白云和绿树苍山的映衬下透露出一种明快欢乐的氛围,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座有近600年历史的古寺。狭窄幽深的巷道通向僧人的居所,陡增浓郁的生活气息,岩鸽野犬也惬意地融入这图画之中。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塔幽静 2012-05-17 09:51
taodeng 2014-2-23 14:00
陕西 西安 碑林 在越来越密不透风的城市水泥盒子之间,还能有这样一片幽静安详的林荫,实在不容易。长安城可以看得见的历史也就只剩下两座雁塔了,不仅宫殿房舍都早已灰飞烟灭,诗意更是了无踪迹。不知道贞观时代是什么样的气象,“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应该是王维看到的实景而非想象,而我们就只能倚着模型,展开思绪的翅膀吧。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百年学校 2012-03-13 08:59
taodeng 2014-2-23 13:52
美国 加利福尼亚 洛杉矶 南加大 南加州大学创立于1880年,是加州及美国西岸最古老的私立大学,其商业、电影、传播、建筑、医学和理工等院系在美国大学中相当知名。特洛伊人是南加大的代表形象,校园中心有特洛伊铜像作为标志。电影学院伴随着好莱坞的发展,造就了不少奇才,最著名的校友之一就是乔治·卢卡斯,而他也曾捐赠1.75亿美元给南加大影视学院。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都市烟霾 2011-12-29 08:52
taodeng 2014-2-23 13:47
香港 湾仔 中环 尽管是晴天,从中银大厦的顶层望出去,香港的摩天大楼也都在厚重的烟霾之中,一片灰雾朦胧,仿佛在到处普及PM2.5的知识。他们说没有办法,是从工厂密布的珠三角吹过来的,不能独善其身。那是当然,你不能只享受产品,摆在锃光瓦亮的橱窗里引诱着购买的欲望,却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固定在原产地。共同努力吧,这样才能得到改善。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辉煌殿堂 2011-12-07 19:50
taodeng 2014-2-23 13:43
泰国 那空叻差是玛 暖颂 班塔 走在泰国,最让眼前一亮的就是那些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充分显示了庄严和神圣的信仰。泰国是一个宗教地位很高的国家,全国有成千上万座寺庙。它们的佛塔是钟形的,往往还包有金箔。方形或十字形的神社带有攒尖的屋顶,且是层层重叠的。最特别的就是高翘的飞脊,精雕细琢、轩昂宏伟,最多的是凤尾羚角状,飞鸟状也能看到。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塔林立 2011-05-26 10:05
taodeng 2014-2-23 13:20
新疆 喀什 市区 伊斯兰教在明代从陆路传入新疆,其建筑风格也随之而来,以清真寺和陵墓最具代表性。喀什的艾提卡尔大寺门楼砖砌,正中是尖拱大龛,左右以院墙连接两座宣礼塔,上有穹窿顶小亭,在院墙表面也有尖拱龛。阿巴克霍加麻扎的陵堂平面近方略呈横长,在圆筒形的鼓座上接建大穹顶,顶尖再加穹顶小亭,四角各立一座以穹顶小亭结束的宣礼塔。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建筑物的性价比
热度 1 mengxz 2014-2-21 16:25
我的儿子孟庆伦是建筑专业学生,一次我们交谈,谈到一些烧钱建筑,我们认为建筑规划时应该论证建筑设施的性价比,通过论证性价比决定是否建设,如何建设。 一、什么是建筑物的性价比 建筑物的性价比是指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与其建造、维护费用的比。 优秀建筑物的性价比都很高,例如,有些知名商务建筑物(酒店、商场)几乎每天都在营业;有些生产建筑物(厂房、码头)几乎天天繁忙;有些景点建筑(包括雕塑)几乎游人如织; 有些建筑物的性价比甚至为负值,从建造到拆除就没有使用过,但每年还需要维护费用,是个烧钱无底洞。例如,英国的千年穹就是一个烧钱无底洞,并被美国的建筑师投票为“世界上最大的丑东西”。因此研究建筑物的性价比非常重要。 二、性价比的影响因素 使用范围是决定性价比的主要因素,例如学生宿舍楼的性价比就很高,几乎没有浪费的空间; 使用维护费用是影响性价比的一个因素,例如篮球场比高尔夫球场的性价比高; 求奇求怪是影响性价比的一个因素,有些很多现代建筑为了追求外形奇和怪,造成了内部空间的不合理,影响了其性价比。
221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于教育模式——泰纳的观点
bluesea1215 2014-2-20 18:01
如何才能实现既能提高专业智力,又能高于古典教育水平? 泰纳说:只有在自然且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正确的理念。因此,我们需要年轻人每天从工厂、矿上、法庭、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获得大量感官印象;他得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与顾客、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的表现是否好,也不管他们是否盈利。也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使得孩子们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的各种细节,多少产生一定的理解。 这些细节学习人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然后默默地推敲,直至悄然成形,无论怎样相关提示都会产生,只是来早与来迟而已。他们会依据相关提示着手新的组合、简化、创意、改进或发明。
个人分类: 教育|1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蓝天-东交民巷建筑
DrSun 2014-2-19 19:22
今天迎来了马年的第二个蓝天,记录一下(手机拍摄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教育改革为什么要捐助中产阶层家庭?
arithwsun 2014-2-19 15:34
中国的教育改革为什么要捐助中产阶层家庭? 王永晖 首先逻辑上要搞清楚,捐助中产阶层家庭,并不意味着不捐助贫困人口,这两种捐助,后者的原由很明显,所以本文试图说出前者的道理。 我有次吃饭,桌上一位老师在教育部是能够挂上号的,好像是国家督学一类,他有个观点,认为国家不应该再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加强教育投入,应该把钱放到农村和边远城市去。 这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大城市的税收比较高,这些税收用来投入本地的教育,义正言顺。 第二个理由,让我们看看现在北京市的中小学情况吧,往往是几千个人缩在一个很狭小的校区,接孩子的时候跟下饺子一样,这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有四十个人一个班级,这又是为什么呢?还不是教育投入不够,不用算得很复杂,用最基本的数据就行了。 大城市的教室,确实多媒体的投入都很好了,但那是一小块而已,最关键的人均面积比,才是硬骨头,需要花大价钱的,教育地产很重要。 如果说,我们做不到大城市整体环境的人均地面面积比,至少把城市中学校里面的人均面积比做好吧。 社会主义不是这个样子吧,我们是不是在一些基本的地方,还是要坚持一些社会主义的理念呢? 我们如果预测一下中国的前途,很不乐观,原因还不在于“雾霾”。 “雾霾”,我相信在十年之内是能解决的,这主要是新能源技术,新电动汽车技术的进展很快,解决“雾霾”,应该问题不大。 中国的前途,似乎现在看来大局已定,为什么,因为房地产,因为建筑。 建筑可不像雾霾,房子建好后可不容易拆掉,但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发展,在房子方面不再坚持一些社会主义特征。 很简单,如果我们不能够让每个建筑都那么美的话,这我们老百姓就都不指望了,不会像宋丹丹那样给soho中国挑刺,毕竟“美”来源于文化的积累,来源于自由精神的积累,没有自由,不可能有“美”。 自由跟社会主义精神本质上没有矛盾,不过住宅房子丑陋,是各个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建筑的通病。 那么,我们能不能至少保证住人口与城市地面的人均面积比,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地面面积是多少,我们不用朝它们看齐,但至少达到人家指标的二分之一,能否做到。 但是,这个已经做不到了,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这已经大局已定。 我不相信,这还怎么谈前途,除非谁有魄力拆房子,不可能啊。 不仅丑,而且陋,而且贵,前途在这种基础上,似乎完全已经可以预测。 我们是在这种大局下谈教育问题,最富的那批人,想必已经移民了,即使还是生活在国内,孩子们也上的是国际学校,贵族学校,对于他们,就不用谈教育改革了。 这种大局下,如果我们这些普通人还不想技术移民的话,至少希望能活得有意义一点,通过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据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有理论缺陷,没有看到,资源是有限的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假设,现在不就是建筑出了问题,不光是“钱”的问题,关键是城市里负载的人口密度太高,房子建的不对是大因,只管私利,全然没有社会主义的大局观,很致命。 校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校园,负载的人数太多,还怎么做教育,这就要有教育投入,不管是国家的,还是私人资本家的投入,这种投入,为了教育的纯粹,相当于捐助。 国家可以通过教育劵制度,对每个国民一视同仁,但这是不够的,建成的学校机制在目前来看也不可能灵活,应该有一些私人资本家来赞助教育。 那么,中产阶层的家庭,又有什么理由让别人来赞助他们的孩子呢? 我认为这很关键,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中产家庭的子女教育。 很多人喜欢毛主席打天下的策略,农村包围城市,但是在教育方面,我认为毛主席的策略不太可能获得成功,教育跟打天下毕竟有本质上的区别。 教育,毕竟是做学问,要靠有学问的人,不可能依靠社会边缘化人士,所以,我建议,资本家们兴资办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角度考虑的,不应该光考虑到贫困人口那块儿,中华民族要复兴,教育改革还是要靠中产阶层这块儿。 另一个理由是,中产阶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奉献精神,现在养儿防老的传统已经很弱了,中产阶层重视子女教育,本质上就是给国家给民族做贡献,把孩子养成材,本质上还不是为国家培养。 这是多好的中国老百姓啊,舍得往孩子身上投入,替国家投入,其实按照经济学来看,最大的受益人还是国家。 国家要一碗水端平,这是应有之义,即使端不平,也得拿出端不平的道理出来吧,譬如,精英教育。国家从明面上看,已经退出了精英教育,奥数教育为什么出那么多问题,其源在此。 国家的船太大,一时不容易调头,这就需要资本家来赞助教育,不是为了挣钱那种,既然是做,就一定要有效果,要培养出人才。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成才,那些家庭重视教育,重视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的,基本上来说,就是中产阶层了。 天才,是另外一个含义,天才毕竟很少,高斯是天才,从小得到德国大公的资助,天才的出产率,不仅仅关乎于人口,与那个时代的德国相比,今天的中国也给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实例,正反两方面证明天才的出产率,跟一个国家政府(的教育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天才之下,家庭的教育作用就很大。 精英教育的含义,不是跟天才去比,是跟天才之下的那些人去比,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就很关键。 中国资本家们赞助中产阶层的另外一个理由,也可以包括这些财贵们自己(乃至所属公司员工们)的子女教育,有些财贵们也是出身平民, 普通的公立学校不行,又 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们进入中国那些贵族学校,那些贵族学校的学风和名声目前也不是都那么好(将来也许会更规范些,甚至能出高考状元,毕竟有资金在推动),没办法只好让子女到国外上学。 如果存在理想的学校,可以让孩子们平等地交往,也是财贵们所乐见的,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有理想的财贵们。 中产阶层的人口基数大,只要中产阶层的教育改革成功了,对中国的人才需求来说,什么大师啊,科学家啊,发明家啊,完全也就足够了。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不光是中国够了,也会影响到全世界。请参考 中国的精英教育:人才造血必须大于失血 。 若如此,这也能算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吧。 穷文富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我们不想让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最好的法子还是支持和壮大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靠自己的力量是创建不出一所足够质量的好学校的,这是我这几年接触民间教育学校的印象,那些家长们无疑都是中产阶层中还偏上的,每年学费在北京是4、5万(正好是国际学校的一半)。我认为,这些钱在北京是创办不出来一个足够理想的学校的,国际学校的价位,就有它里面的道理。 那么另外一半的钱,就得由创立学校的资金方来出,相当于捐助,是必须的,否则不足以成事,教育是百年大树,大树长成了之后,可能不再需要灌水,自然界里的雨水就够用,但是小苗成长之时,在这样的土壤之上,恐怕还是得有人出力浇。 其实这是好事,家长们出了一半的钱,就在经济决策权和监督权上有一半权力,教师们的工资,但凡有10%是由家长们出的,教师们对待教学的态度就会大不一样,资本家们可能不在乎那些小钱,但从平民的角度来看,教师们的工资但凡每月能增加500元、1000元,就有很大不一样。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国家的教育劵,资本家的捐助,家长们的学费,势必就为多元化的权力制约,提供了基础,这对教育改革来说是莫大的好事。 总之,国家还是要走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精神,尤其是在教育上,但是本文想提醒的就是,那些有志于教育改革的资本家们,请别忽视国家之外的教育改革突破口。 赞助贫困人口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资本家们忙不过来的,最多也只是蜻蜓点水混点名声,真正要让自己的资金,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产生作用,还是应该考虑中产阶层这一块儿。 这里所说的中产阶层,是指一定要包括住中等收入中偏下的那一批人群,而不是只指那些虽然不是财贵,但也算是中等收入偏上的那一批人群,后者正是目前各地民间教育改革学校所考虑的对象。 这是从教育改革本身的进步动力而言的,中等收入偏上,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小老板了,他们的子女将来总有出路,所以对于“学习好”的迫切性也就不那么高,各地民间教育改革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度也因此就不高,他们不敢提这个指标,甚至有些学校故意给家长们故意弱化、故意掩盖这个指标的重要性,那就是骗子般的别有用心了。 教育,毕竟还是要让学生爱学习的,如何评价一个教育改革是否成功,还是要靠这个最基本的指标的。中产阶层偏上的家庭,可能有少部分的会被花哨的教育理念迷惑,去那些不强调“爱学习”的民间教育改革学校,但是,中产阶层偏下的家庭,这样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即使一时被迷惑了,也会在接触到真相后,看到孩子的真实表现后退出,自认吃亏就是了。 所以,就这个因素来说,中国各地涌出的那些民间教育改革学校,不可能成事,尤其是那些讲究“教师自治”的学校,因为没人监督,说好说坏都是靠他们自己。对于那些富裕家庭来说,孩子们在那些学校学的比主流公立学校差了之后也没关系,家长继续花钱把他们送到IB类学校,或者直接出国就是了。 所以说,越高价的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度反而越弱! 于是,我们要检验一个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学费必须降下来,降到中产阶层偏下的家庭能够接受的程度,这样的教育改革才是打硬仗。
个人分类: Book-W|3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灵岩禅寺 2010-09-23 21:26
taodeng 2014-2-13 23:26
山东 长清 万德 现在这里的景色依然幽静俊秀,想来东晋时一定更是空灵之地,怪不得高僧会动了建寺的念头。群山环抱、峭岩嶙峋、松碧柏绿、泉清林密,果然禅意十足。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呈典型的宋代风格。墓塔林是一座积淀丰厚的古代石刻艺术博物馆,造型各异、结构细腻、技法多样、精美绝伦,惠崇塔一进一出的两扇门在哲理中还颇有幽默。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国纪行——哈尔滨
热度 8 yh77 2014-2-13 00:38
我是地道的南方长大,但有北方血统。成家之后,与东北的渊源更深厚了,对酸菜炖粉条的喜爱日深,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亲情。今年在东北过年,也带着孩子看看真正的北国冰雪。 老丈人家在大庆,我们从哈尔滨中转,索性盘桓几日,看看冰雪大世界,又参了个团去了趟雪乡。 哈尔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城市,很多优美的老建筑和现代都市生活交织缠绕,在厚重的历史上不断生长。走在中央大街上,闻着冬天特有的煤烟味,让我觉得是在一个活着的巨兽体内行走。 1. 买卖街在清晨的阳光中醒来,城市供热的蒸汽升腾,小贩的街摊逐渐摆上,北国的一天拉开帷幕。 2. 糖葫芦,好看更好吃 3. 冰冻的松花江上租狗拉雪橇的人 4. 冰上马车,载上游客在冰封江面上绕一圈,收费 40 5. 马夫 6. 马车 7. 每次到哈尔滨,我一定会去圣索菲亚教堂,宏伟的俄式建筑风格百看不腻。傍晚时分,大蒜头屋顶在灯光映衬下庄严肃穆 8. 圣索菲亚教堂 9. 教堂旁的商厦 10. 栖息的鸽子 11. 白天,喂鸽子的 mm 。今年教堂外广场上的鸽子感觉和 3 、 4 年前不一样了,胆子好像变小了,不再有鸽子绕着人飞舞逐食的情景,喂鸽食的人稍一接近就忽地飞高。不知是不是曾有人做出过伤害它们的事儿。动物通灵,人若心怀善意,它也会报以亲近。
5058 次阅读|13 个评论
窗外布达拉 2010-07-19 16:40
taodeng 2014-2-13 00:05
西藏 拉萨 布达拉宫 我们住的旅店号称有唯一看得见布达拉宫的房间,真不是广告,拉开窗帘雄伟的红宫白宫尽入眼底。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宝顶,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歌德之城 2010-05-24 10:07
taodeng 2014-2-12 23:53
德国 图林根 魏玛 市区 就像雅典曾是欧洲文化的心脏一样,魏玛也有过作为德国文化中心的辉煌时代。尽管席勒和李斯特也曾在这里创作了不朽的作品,但歌德在魏玛的声名似乎更为显赫,他的非凡才华为魏玛开创了第一个文化上的黄金时代。魏玛是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的城市,它的魅力正在于其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自从奥托二世大会诸侯,千年古城从此流芳史册。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式建筑 2010-05-17 10:09
taodeng 2014-2-12 23:50
北京 东城 天安门 明代已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积累的财富相当巨大。这种状态也表现在当时的建筑上,即样式虽然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但设计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北京的皇家建筑群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斗拱壮硕、彩画绚丽、琉璃瓦铺顶金黄、汉白玉台基厚重、盘龙金桂高大、天花藻井细腻,整个布局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方式。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3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殖民印记 2010-04-19 09:38
taodeng 2014-2-12 23:44
澳门 半岛 旧城 葡萄牙人四百多年的统治在澳门烙下了深深的殖民主义印记。所谓的大三巴牌坊,并非我们中国人的牌坊,不过是矫饰主义风格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柿山之上的炮台,其初衷只是为了保护耶稣会在澳门的产业。议事亭前地波浪翻滚的黑白相间石砌路面更是一派葡风。连纯正中国传统的妈祖阁,也被葡语拼成Macau而替代了这里正确的地名。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水泥与混凝土研究》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2-12 08:55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英国) ISSN : 0008-8846, 1971 年创刊,全年 12 期, 1999 年 SCI 收录期刊 Advanced Cement Based Materials ( 1993 年创刊)并入该刊,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3.112 , 5 年影响因子 3.746 。刊载水泥、水泥复合材料、混凝土及其相关材料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评论和札记。该刊 JCR 中 2012 年结构与建筑技术排名第 3 位( 57 种), Q1 (一区);材料科学(复合材料)排名第 40 位( 241 种), Q1 (一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该 刊 1977 年入选 SCI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77 年第 7 卷到 2014 年的第 55 卷 共 6402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5704 篇(包括会议论文 161 篇)、讨论 232 篇、社论 228 篇、文献综述 45 篇、通讯 30 篇、更正 23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1153 篇、法国 690 篇、加拿大 580 篇、英格兰 520 篇、中国 443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75 篇)、西班牙 324 篇、日本 280 篇、德国 213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 NATL RES COUNCIL CANADA ) 153 篇、 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 ( CSIC ) 142 篇、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PENNSTATE UNIV ) 126 篇、英国 阿伯丁大学( UNIV ABERDEEN ) 121 篇、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UNIV ) 111 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UNIVCALIF BERKELEY ) 104 篇、普渡大学( PURDUE UNIV ) 99 篇等。 6402 文章共被引用 103730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9057 次、 2011 年被引用 11817 次、 2012 年被引用 13635 次、 2013 年被引用 14182 次、 2014 年被引用 635 次),平均引用 16.20 次,年均引用次数 2729.74 , H 指数为 88 (有 88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88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443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75 篇),其中学术论文 429 篇(包括会议论文 4 篇)、社论 9 篇、综述 2 篇等。共被引用 6305 次,平均引用 14.23 次, H 指数为 38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南京工业大学 75 篇、同济大学 56 篇、清华大学 50 篇、东南大学 39 篇、武汉理工大学 32 篇、香港理工大学 22 篇、济南大学 21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发表论文的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443 篇论文和 22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25 篇,加拿大 20 篇,日本 11 篇, 澳大利亚 8 篇, 法国 、荷兰、瑞士各 5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合作发表论文 6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088846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0008-8846/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cemcon/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高被引论文: 1. Alkali-activated fly ashes - A cement for the future 作者 : Palomo, A; Grutzeck, MW;Blanco, MT 会议 : Symposiumon Advances in Cement and Concrete, at the Engineering-Foundation Conference 会议地点 : BANFF,CANADA 会议日期 : JUL 05-10, 1998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9 期 : 8 页 : 1323-1329 出版年 : AUG 1999 被引频次 : 375 2. Crystallization in pores 作者 : Scherer, GW 会议 : Symposiumon Advances in Cement and Concrete, at the Engineering-Foundation Conference 会议地点 : BANFF,CANADA 会议日期 : JUL05-10, 1998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9 期 : 8 页 : 1347-1358 出版年 : AUG 1999 被引频次 : 265 3. CALCULATION OF CHLORIDE DIFFUSION-COEFFICIENTS INCONCRETE FROM IONIC MIGRATION MEASUREMENTS 作者 : ANDRADE, C 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3 期 : 3 页 : 724-742 出版年 : MAY 1993 被引频次 : 250 4. COMPOSI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S 作者 : RICHARD, P; CHEYREZY, M 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25 期 : 7 页 : 1501-1511 出版年 : OCT 1995 被引频次 : 243 5. DIFFUSION OF CHLORIDE-IONS IN HARDENED CEMENT PASTES 作者 : PAGE, CL; SHORT, NR; ELTARRAS, A 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11 期 : 3 页 : 395-406 出版年 : 1981 · · · 图书馆馆藏 TsinghuaOPAC 被引频次 : 228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热点论文: 1. Mechanisms of cement hydration 作者 : Bullard, Jeffrey W.; Jennings,Hamlin M.; Livingston, Richard A.; 等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12 特刊 : SI 页 : 1208-1223 出版年 : DEC 2011 被引频次 : 65 2.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作者 : Lothenbach, Barbara; Scrivener,Karen; Hooton, R. D.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12 特刊 : SI 页 : 1244-1256 出版年 : DEC 2011 被引频次 : 55 3. Advances in alternative cementitiousbinders 作者 : Juenger, M. C. G.; Winnefeld,F.; Provis, J. L.; 等 . 被引频次 : 50 4. New cement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pursuit of an alternative to Portland cement 作者 : Shi, Caijun; Fernandez Jimenez,A.; Palomo, Angel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7 特刊 : SI 页 : 750-763 出版年 : JUL 2011 被引频次 : 48 5. Sustainable cement production-presentand future 作者 : Schneider, M.; Romer, M.;Tschudin, M.; 等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卷 : 41 期 : 7 特刊 : SI 页 : 642-650 出版年 : JUL 2011 被引频次 : 45
个人分类: SCI投稿|14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玛丽亚广场 2010-02-05 19:00
taodeng 2014-2-12 00:04
德国 巴伐利亚 慕尼黑 玛丽亚广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最著名的莫过于建于15世纪的圣母教堂,它的绿色“洋葱头”双塔高高耸立,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市政厅塔楼上组钟的12个钟点由12个骑士组成,每到钟点就走马灯似地出来报时,一组彩塑人物则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舞蹈。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方威尼斯 2010-01-30 17:08
taodeng 2014-2-12 00:02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国王岛 老城 不仅广袤的水面相似,斯德哥尔摩庄重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也颇有威尼斯的精神。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有很多国家级的重要机构,1998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在老城区里有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而狭窄的大街小巷显示出中世纪的质朴风采。 骑士岛教堂 船岛桥 市政厅 街景 议会大厦 港口 远东博物馆 林荫大道 历史博物馆 北欧博物馆 圣尼古拉教堂 王宫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梅拉伦湖岛 2010-01-23 16:20
taodeng 2014-2-11 23:59
瑞典 斯德哥尔摩 梅拉伦湖 萨尔特湾 斯德哥尔摩主城由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通过70多座桥梁联结成一个整体,以老城为界,将梅拉伦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为淡水,东侧与波罗的海相接为咸水。横跨海面各具特色的大桥宛如一条条玉带将城市诸岛相连,绵延的山岗、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融为一体,雄伟壮丽的中世纪建筑物与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相映成趣。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步斯堪森 2010-01-19 15:37
taodeng 2014-2-11 23:58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基尔哥登岛 斯堪森公园 斯堪森公园所在的小岛是最适合于漫步的,哪怕在清冷的冬日依然如此。在蔚蓝的天空和水面之间,不管是干枯的芦苇还是典雅的建筑,色彩都更加明亮我们的眼目。昨天瑞典生活的缩影也在这里陈列,有南方斯格耐地区的草顶木房和砖房,有北部拉普兰的圆锥形木屋,还有教堂的尖塔和钟楼。历史的遗产与现代的建筑就在这里遥相呼应着。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冻彻芬兰湾 2010-01-15 16:01
taodeng 2014-2-11 23:57
芬兰 赫尔辛基 港口 波罗的海 白昼短暂,阴云堆积,严冬的威力让波罗的海的浪涛停息了,浮冰拥塞着繁忙的港湾。与欧洲大多数古老的城市不同,赫尔辛基的历史不是太长,1550年由瑞典人创建,更晚才成为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的城市风格融贯了传统的民族浪漫主义和现代流行趋势,多姿多彩的建筑分布在各个角落,美丽洁净的容貌在冬日依然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大教堂 西贝柳斯公园 参议院广场 总统府 乌斯蓬斯基教堂 曼纳海姆大道 当代美术馆 南码头 岩石教堂 海港 堤岸 群岛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格兰西陲 2009-10-08 10:28
taodeng 2014-2-11 23:42
英国 布里斯托尔 埃汶河 市区 跟欧洲的大多数城市一样,布里斯托尔也是一座古城,自中世纪起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曾经作为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历史建筑遍布各个街区,在这里很难看见什么建设工地,更没有拆迁现场。不管是高大雄伟的教堂,还是小巧玲珑的住宅,每幢建筑都刻意保持着它的历史原貌。要想拆一座房屋,给一百个理由先。 学院草坪 圣斯蒂芬教堂 西英格兰学院 卡博特塔 廷代尔教堂 市政厅 大教堂 图书馆 帕克大街 布兰顿山公园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砖学府 2009-10-06 22:00
taodeng 2014-2-11 23:42
英国 布里斯托尔 西城 大学 布里斯托尔大学是英国的六所红砖学府之一,丘吉尔曾长期担任校长。学校有许多古典的建筑,如韦尔斯纪念楼和音乐系的维多利亚教室。纪念楼最为壮观,也是布里斯托尔的标志之一。大楼建于1915年,被认为是英格兰最后一座伟大的哥特式建筑,全部由侏罗纪的白色鲕粒灰岩砌成。二战中部分建筑曾被德军空袭炸毁,后来按原样修复。 韦尔斯纪念楼 维多利亚教室 配楼 穹顶 花窗 门厅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剑河悠悠 2009-09-30 10:16
taodeng 2014-2-10 21:06
英国 剑桥郡 剑桥 大学 剑桥大学迎来了建校800周年纪念,悠长的历史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抬眼就能望见。几百年前的建筑依然挺立,整个剑桥就是一个活着的文物,天际线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时光中。但却不要以为这里的一切都是传统的堡垒,看看街头穿梭的人群,每天都在上演着最新潮的时尚。而剑桥的诺贝尔奖得主已有86人,比法国整个国家得到的总和还要多。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秀巴古堡 2009-09-03 08:11
taodeng 2014-2-10 20:56
西藏 工布江达 巴河 秀巴的古堡与羌族的碉楼完全相同,也像是一座座烽火台,考古调查证实它们始建于唐朝后期。这些古堡由片石和木板搭建而成,外观呈现为12面棱柱体,内为规则的八角形,顶层设有了望孔。古堡在一片枝繁叶茂的古老桃林中,让残酷的战争遗迹有了一丝和平的味道。现在周边的村落里也都是石砌的房屋,把先人的建筑技术发扬光大了。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结构安全性》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热度 1 wanyuehua 2014-2-10 10:33
Structural Safety 《结构安全性》(荷兰) ISSN : 0167-4730 。 1982 年创刊,全年 6 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1.840 , 5 年影响因子 2.382 。刊载建筑物、桥梁、土工结构、近海工程结构、水坝、重要管线与核能设施系统等方面结构安全和危险性分析与控制问题的理论和实例研究论文与评论。该刊 JCR 中 2012 年土木工程学排名第 16 位( 122 种), Q1 (一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该 刊 1982 年入选 SCI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82 年第 1 卷到 2014 年的第 46 卷 共 931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823 篇(包括会议论文 113 篇)、社论 48 篇、讨论 17 篇、通讯 8 篇、文献综述 6 篇。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315 篇,加拿大 72 篇,意大利 52 篇,中国 51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16 篇),澳大利亚、丹麦 438 篇、日本 45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英国 纽卡索大学 ( UNIVNEWCASTLE ) 32 篇, 丹麦技术大学 ( TECH UNIVDENMARK )、德国 慕尼黑工业大学 ( TECHUNIV MUNICH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 ( UNIV ILLINOIS )、加拿大 滑铁卢大学 ( UNIVWATERLOO )各 25 篇等。 931 文章共被引用 11565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1096 次、 2011 年被引用 1182 次、 2012 年被引用 1419 次、 2013 年被引用 1442 次、 2014 年被引用 70 次),平均引用 12.42 次,年均引用次数 361.41 , H 指数为 47 (有 47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47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51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16 篇),其中学术论文 46 篇(包括会议论文 1 篇),社论 4 篇、会议摘要 1 篇。共被引用 452 次,平均引用 8.86 次, H 指数为 13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香港科技大学 6 篇,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各 5 篇,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同济大学各 4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51 篇论文和 8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6 篇,加拿大 5 篇,新加坡 4 篇, 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北爱尔兰各 1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3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674730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structural-safety/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structural-safety/0167-4730/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strucs/ Structural Safety 高被引论文: 1. A FAST AND EFFICIENT RESPONSE-SURFACE APPROACH FORSTRUCTURAL RELIABILITY PROBLEMS 作者 : BUCHER, CG; BOURGUND, U STRUCTURAL SAFETY 卷 : 7 期 : 1 页 : 57-66 出版年 : JAN 1990 · · · 图书馆馆藏 TsinghuaOPAC 被引频次 : 332 2. A NEW LOOK AT THE RESPONSE-SURFACE APPROACH FORRELIABILITY-ANALYSIS 作者 : RAJASHEKHAR, MR; ELLINGWOOD, BR STRUCTURALSAFETY 卷 : 12 期 : 3 页 : 205-220 出版年 : OCT 1993 被引频次 : 217 3. Reliability analysis - a review and some perspectives 作者 : Rackwitz, R 会议 : 8thJoint Conference on Probabilistic Methods and Structural Reliability 会议地点 : NOTREDAME, INDIANA 会议日期 : JUL24-26, 2000 会议赞助商 : Amer SocCivil Engn STRUCTURALSAFETY 卷 : 23 期 : 4 页 : 365-395 文献号 : PIIS0167-4730(02)00009-7 出版年 : 2001 被引频次 : 173 4.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STRUCTURAL RELIABILITY 作者 : LIU, PL; DERKIUREGHIAN, A STRUCTURALSAFETY 卷 : 9 期 : 3 页 : 161-177 出版年 : FEB 1991 被引频次 : 172 5. ADAPTIVE SAMPLING - AN ITERATIVE FAST MONTE-CARLOPROCEDURE 作者 : BUCHER, CG STRUCTURALSAFETY 卷 : 5 期 : 2 页 : 119-126 出版年 : JUN 1988 · · · 图书馆馆藏 TsinghuaOPAC 被引频次 : 171 6. A CRITICAL-APPRAISAL OF METHODS TO DETERMINE FAILUREPROBABILITIES 作者 : SCHUELLER, GI; STIX, R STRUCTURALSAFETY 卷 : 4 期 : 4 页 : 293-309 出版年 : AUG 1987 · · · 图书馆馆藏 TsinghuaOPAC 被引频次 : 171 Structural Safety 热点论文: 1. An improvement of the responsesurface method 作者 : Allaix, D. L.; Carbone, V. I. STRUCTURAL SAFETY 卷 : 33 期 : 2 页 : 165-172 出版年 : 2011 被引频次 : 14 2. Generalized bridge networkperformance analysis with correlation and time-variant reliability 作者 : Bocchini, Paolo; Frangopol, DanM. STRUCTURAL SAFETY 卷 : 33 期 : 2 页 : 155-164 出版年 : 2011 被引频次 : 9 3. Assessing small failure probabilitiesby combined subset simulatio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作者 : Bourinet, J-M.; Deheeger, F.;Lemaire, M. STRUCTURAL SAFETY 卷 : 33 期 : 6 页 : 343-353 出版年 : 2011 被引频次 : 9 4.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using convex linearization and sequential optimization and reliabilityassessment method 作者 : Cho, Tae Min; Lee, Byung Chai STRUCTURAL SAFETY 卷 : 33 期 : 1 页 : 42-50 出版年 : 2011 被引频次 : 9 5. AK-MCS: An active learningreliability method combining Kriging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作者 : Echard, B.; Gayton, N.;Lemaire, M. STRUCTURAL SAFETY 卷 : 33 期 : 2 页 : 145-154 出版年 : 2011 被引频次 : 9
个人分类: SCI投稿|89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安贞古堡 2008-12-27 16:15
taodeng 2014-2-9 22:33
福建 永安 槐南 安贞堡外观古朴庄严,整体是围廊式土楼与厅堂为中心结合的院落式民居,它座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堡内分上下二层,前后三进,建有正堂、下堂18处,大小房间360 余间,备有12个厨房和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住。安贞堡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14年完工。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森林 2008-11-22 14:42
taodeng 2014-2-9 22:26
上海 静安 南京路 上海是城市森林最典型的标本,无数的高楼伸向空中,而道路依旧保持着弄堂尺度。据说上海在过去十年中新建的摩天大楼数量超过了美国西海岸现有摩天大楼的总和,但许多都被认为是愚拙之作,只能迎合喜爱摩天大楼在夜色中熠熠生辉的小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每一户临街的门面也都成为霓虹闪烁的店铺,上海的特色正在被人们忘却。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薄壁结构》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2-7 05:53
Thin-Walled Structures 《薄壁结构》(英国) ISSN : 0263-8231 。 1983 年创刊,全年 12 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1.231 , 5 年影响因子 1.612 。刊载各国薄壁结构的材料、加工、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技术札记、评论、书评等。该刊 JCR 中 2012 年土木工程学排名第 37 位( 122 种), Q2 (二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该 刊 1983 年入选 SCIE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83 年第 1 卷到 2014 年的第 74 卷 共 2246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2196 篇 (包括 会议论文 211 篇)、社论 30 篇、文献综述 7 篇、更正 6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中国 302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32 篇)、美国 261 篇,英格兰 218 篇、澳大利亚 211 篇、英国 189 篇、伊朗 140 篇、波兰 123 篇、加拿大 98 篇、韩国 84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70 篇、澳大利亚 莫纳什大学 ( MONASHUNIV ) 68 篇、 悉尼大学 ( UNIV SYDNEY ) 51 篇、印度理工学院( INDIANINST TECHNOL ) 44 篇、波兰 罗兹工业大学 ( TECHUNIV LODZ ) 44 篇、苏格兰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 UNIVSTRATHCLYDE ) 39 篇、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 UNIVTECN LISBOA ) 34 篇等。 2246 文章共被引用 14764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1525 次、 2011 年被引用 1814 次、 2012 年被引用 2087 次、 2013 年被引用 2454 次、 2014 年被引用 271 次),平均引用 6.57 次,年均引用次数 476.26 , H 指数为 34 (有 34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34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302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32 篇)是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其中学术论文 299 篇(包括会议论文 8 篇)、社论 2 篇、更正 1 篇。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香港大学 70 篇、清华大学 29 篇、上海交通大学 25 篇、浙江大学 23 篇、香港理工大学 21 篇、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篇、大连理工大学 17 篇、福州大学 17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302 篇论文和 22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澳大利亚 30 篇,美国、新加坡各 12 篇,英格兰 9 篇,加拿大 8 篇, 苏格兰 5 篇, 埃及、韩国各 4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15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2638231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thin-walled-structures/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thin-walled-structures/0263-8231/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twst/ Thin-Walled Structures 高被引论文: 1. Collapsible impact energy absorbers: an overview 作者 : Alghamdi, AAA THIN-WALLED STRUCTURES 卷 : 39 期 : 2 頁碼 : 189-213 出版日期 : FEB 2001 被引用次數 : 125 2. BUCKLING OF THIN FLAT-WALLED STRUCTURES BY A SPLINEFINITE STRIP METHOD 作者 : LAU, SCW; HANCOCK, GJ THIN-WALLEDSTRUCTURES 卷 : 4 期 : 4 頁碼 : 269-294 出版日期 : 1986 · · · 圖書館館藏 TsinghuaOPAC 被引用次數 : 75 3. Relative merits of single-cell, multi-cell and foam-filledthin-walled structures in energy absorption 作者 : Chen, WG; Wierzbicki, T THIN-WALLEDSTRUCTURES 卷 : 39 期 : 4 頁碼 : 287-306 出版日期 : APR 2001 被引用次數 : 72 4. Analytical modelling of tube hydroforming 作者 : Asnafi, N THIN-WALLEDSTRUCTURES 卷 : 34 期 : 4 頁碼 : 295-330 出版日期 : AUG 1999 被引用次數 : 64 5. Mechanics of the interface for carbon nanotube-polymercomposites 作者 : Desai, AV; Haque, MA THIN-WALLEDSTRUCTURES 卷 : 43 期 : 11 頁碼 : 1787-1803 出版日期 : NOV 2005 被引用次數 : 63 Thin-Walled Structures 热点论文: 1.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tability problems of steelplane frames 作者 : Kala, Zdenek THIN-WALLED STRUCTURES 卷 : 49 期 : 5 特刊 : SI 页 : 645-651 出版年 : MAY 2011 被引频次 : 24 2. Multi-objectiv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taperedthin-walled tubes with axisymmetric indentations 作者 : Acar, E.; Guler, M. A.;Gerceker, B.; 等 . THIN-WALLED STRUCTURES 卷 : 49 期 : 1 页 : 94-105 出版年 : JAN 2011 被引频次 : 14 3.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plates by an efficient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node-based strain smoothing 作者 : Nguyen-Xuan, H.; Tran, Loc V.;Thai, Chien H.; 等 . THIN-WALLED STRUCTURES 卷 : 54 页 : 1-18 出版年 : MAY 2012 被引频次 : 13 4.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tapered circular tubes 作者 : Hou, Shujuan; Han, Xu; Sun,Guangyong; 等 . THIN-WALLED STRUCTURES 卷 : 49 期 : 7 页 : 855-863 出版年 : JUL 2011 被引频次 : 12 5. Mechanics of axial plastic collapse in multi-cell,multi-corner crush tubes 作者 : Najafi, Ali; Rais-Rohani,Masoud THIN-WALLED STRUCTURES 卷 : 49 期 : 1 页 : 1-12 出版年 : JAN 2011 被引频次 : 11
个人分类: 中国学者发文较多的期刊|13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夕佳山居 2008-02-14 17:03
taodeng 2014-2-6 20:23
四川 江安 夕佳山 我一直以为夕佳山只是以四川古典民居建筑而著名,没想到庄园后广阔繁茂的桢楠林还是一个白鹭的天堂,冬去春来,上万只白鹭栖息于此。庄园据说从明万历四十年始建,经清、民国时期几次大的修茸。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的房舍,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那些主体建筑上庄严肃穆、妙趣横生的装饰,令人流连往返。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建筑与环境》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2-6 09:28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英国) ISSN : 0360-1323 。 1965 年创刊,全年 12 期, ElsevierScience 出版社,该刊创刊时期刊名称为 Building Science , 1976 年刊名改为现名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2.430 , 5 年影响因子为 2.699 。该刊收录范围包括高性能建筑和城市技术与集成系统;热学、声学、视觉、空气质量建筑科学和人的影响;设计和决策群体工具,包括计算测试、经济、教育和政策工具;减轻环境影响解决方法和实现低碳、可持续性建筑环境。该刊 JCR 中 2012 年结构与建筑技术排名第 6 我( 57 种), Q1 (一区);土木工程学排名第 8 位( 122 种), Q1 (一区);环境工程学排名第 14 位( 42 种), Q2 (二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该 刊 1977 年入选 SCIE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77 年第 13 卷到 2014 年的第 71 卷 共 4140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4011 篇(包括会议论文 141 篇)、社论 35 篇、文献综述 19 篇、通讯 16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中国 615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126 篇)、美国 462 篇、英格兰 477 篇、土耳其 260 篇,加拿大 204 篇、日本 178 篇、韩国 144 篇、印度 143 篇、澳大利亚 142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香港理工大学(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 188 篇、加拿大 康考迪亚大学 ( CONCORDIAUNIV ) 100 篇、 新加坡国立大学 ( NATLUNIV SINGAPORE ) 99 篇、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 HONGKONG ) 83 篇、 印度理工学院 ( INDIANINST TECHNOL ) 64 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UNIVCALIF BERKELEY ) 58 篇等。 4140 篇文章共被引用 36790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4128 次、 2011 年被引用 5286 次、 2012 年被引用 6800 次、 2013 年被引用 7115 次、 2014 年被引用 390 次),平均引用 8.97 次,年均引用次数 994.32 , H 指数为 52 (有 52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52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615 篇(是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其中学术论文 607 篇(包括会议论文 20 篇)、社论 5 篇、综述 3 篇。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香港理工大学 188 篇、清华大学 84 篇、香港城市大学 83 篇、香港大学 35 篇、天津大学 28 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6 篇、上海交通大学 22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的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615 篇论文和 23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43 篇、澳大利亚 28 篇、英格兰 14 篇、 日本 14 篇、加拿大 12 篇、丹麦 10 篇、瑞典 8 篇、新加坡 4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普度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8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3601323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building-and-environment/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building-and-environment/0360-1323/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ba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高被引论文: 1.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for indoor air purification: aliterature review 作者 : Zhao, J; Yang, XD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38 期 : 5 页 : 645-654 出版年 : MAY 2003 被引频次 : 339 2.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prediction for buildings: Amethod overview and recent applications 作者 : Chen, Qingyan BUILDINGAND ENVIRONMENT 卷 : 44 期 : 4 页 : 848-858 出版年 : APR 2009 被引频次 : 121 3. A low energy building in a life cycle - its embodiedenergy, energy need for operation and recycling potential 作者 : Thormark, C BUILDINGAND ENVIRONMENT 卷 : 37 期 : 4 页 : 429-435 文献号 : PIIS0360-1323(01)00033-6 出版年 : APR 2002 被引频次 : 118 4. A model of human physiology and comfort for assessingcomplex thermal environments 作者 : Huizenga, C; Hui, Z; Arens, E 会议 : BuildingSimulation 99 Conference 会议地点 : KYOTO,JAPAN 会议日期 : 1999 BUILDINGAND ENVIRONMENT 卷 : 36 期 : 6 页 : 691-699 出版年 : JUL 2001 被引频次 : 113 5. Application of latent hea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buildings: State-of-the-art and outlook 作者 : Zhang, Yinping; Zhou, Guobing; Lin,Kunping; 等 . BUILDINGAND ENVIRONMENT 卷 : 42 期 : 6 页 : 2197-2209 出版年 : JUN 2007 被引频次 : 112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热点论文: 1.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evaluation of theeco-efficiency improvement potential 作者 : Zabalza Bribian, Ignacio;Valero Capilla, Antonio; Aranda Uson, Alfonso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46 期 : 5 页 : 1133-1140 出版年 : MAY 2011 被引频次 : 35 2. Future trends of building heating and cooling loads andenergy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climates 作者 : Wan, Kevin K. W.; Li, Danny H.W.; Liu, Dalong; 等 .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46 期 : 1 页 : 223-234 出版年 : JAN 2011 被引频次 : 28 3. CFD simulation of cross-ventilation for a genericisolated building: Impact of computational parameters 作者 : Ramponi, R.; Blocken, B.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53 页 : 34-48 出版年 : JUL 2012 被引频次 : 26 4. Literature survey on how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ehuman comfort in indoor environments 作者 : Frontczak, Monika; Wargocki,Pawel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46 期 : 4 页 : 922-937 出版年 : APR 2011 被引频次 : 26 5. Photocatalytic cement-based materials: Comparison ofnitrogen oxides and toluene removal potentials and evaluation of self-cleaningperformance 作者 : Chen, Jun; Kou, Shi-cong; Poon,Chi-su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46 期 : 9 页 : 1827-1833 出版年 : SEP 2011 被引频次 : 19 6. Bi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intensive green roof 作者 : Jim, C. Y.; Tsang, S. W.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46 期 : 6 页 : 1263-1274 出版年 : JUN 2011 被引频次 : 19 7. Experimental testing of cool colored thin layer asphaltand estimation of its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urban microclimate 作者 : Synnefa, Afroditi; Karlessi,Theoni; Gaitani, Niki; 等 .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卷 : 46 期 : 1 页 : 38-44 出版年 : JAN 2011 被引频次 : 19
个人分类: 中国学者发文较多的期刊|18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Elsevier《建筑与建筑材料》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热度 2 wanyuehua 2014-1-30 16:34
今天是大年三十,给各位学者 拜年了 , 祝科学网各位老师 新年快乐!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英国) ISSN : 0950-0618 。 1987 年创刊,全年 12 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2.293 , 5 年影响因子 2.818 。刊载大型建筑中多种材料的应用和开发方面的文章,涉及陶瓷、复合材料、水泥、砖石、聚合物、粘合剂、钢铁、木材等。兼载会议报告、书评、国际综述和行业新闻。该刊 JCR 中 2012 年建筑与建筑技术学排名第 7 位( 57 种), Q1 (一区);材料科学(多学科研究)排名第 54 位( 241 种), Q1 (一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和引文量 该 刊 1995 年入选 SCIE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95 年第 9 卷到 2013 年的第 48 卷 共 4554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4400 篇(包括会议论文 204 篇)、文献综述 112 篇、社论 33 篇、更正 7 篇。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中国 644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95 篇)、美国 569 篇、土耳其 370 篇、西班牙 297 、英格兰 255 篇、意大利 250 篇、法国 248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 TECHNOL ) 76 篇、葡萄牙 米尼奥大学 ( UNIV MINHO ) 74 篇、香港理工大学( HONGKONG POLYTECH UNIV ) 66 篇、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DELFTUNIV TECHNOL ) 59 篇、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 ) 53 篇、同济大学( TONGJIUNIV ) 52 篇、米兰理工大学( POLITECN MILAN ) 50 篇等。 4554 篇文章共被引用 29664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2863 次、 2011 年被引用 4536 次、 2012 年被引用 7090 次、 2013 年被引用 8678 次、 2014 年被引用 293 次),平均引用 6.51 次,年均引用次数 1483.20 , H 指数为 51 (有 51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51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644 篇(是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其中学术论文 624 篇(包括会议论文 21 篇)、文献综述 14 篇、社论 4 篇、更正 2 篇。共被引用 3838 次,平均引用 5.96 次, H 指数为 27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武汉理工大学 76 篇、香港理工大学 66 篇、东南大学 53 篇、同济大学 52 篇、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36 篇、哈尔滨工业大学 31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和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644 篇论文和 26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70 篇、英格兰 25 篇、澳大利亚 23 篇、 荷兰 16 篇、苏格兰 11 篇、葡萄牙 10 篇、加拿大 8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合作发表论文 12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9500618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0950-0618/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conbuildma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高被引论文: 1. Design-oriented stress-strain model for FRP-confinedconcrete 作者 : Lam, L; Teng, J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17 期 : 6-7 页 : 471-489 出版年 : SEP-OCT 2003 被引频次 : 188 2.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mortar with nano-SiO2 particles 作者 : Jo, Byung-Wan; Kim, Chang-Hyun; Tae, Ghi-ho; 等 .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1 期 : 6 页 : 1351-1355 出版年 : JUN 2007 被引频次 : 161 3. Intermediate crack-induced debonding in RC beams andslabs 作者 : Teng, JG; Smith, ST; Yao, J; 等 .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17 期 : 6-7 页 : 447-462 出版年 : SEP-OCT2003 被引频次 : 156 4. Strengthening of structures using carbon fibre epoxycomposites 作者 : Meier, U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9 期 : 6 页 : 341-351 出版年 : DEC 1995 被引频次 : 129 5. Shear capacity of FRP-strengthened RC beams: FRPdebonding 作者 : Chen, JF; Teng, JG 会议 : 9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Structural Faults and Repair 会议地点 : LONDON,ENGLAND 会议日期 : JUL,2002 CONSTRUCTION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17 期 : 1 页 : 27-41 文献号 : PIIS0950-0618(02)00091-0 出版年 : FEB 2003 被引频次 : 123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热点论文: 1. Formulation of flow number of asphalt mixes using ahybrid computational method 作者 : Alavi, Amir Hossein; Ameri,Mahmoud; Gandomi, Amir Hossein; 等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3 页 : 1338-1355 出版年 : MAR 2011 被引频次 : 37 2. Nanotechnology: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in the fieldof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作者 : Pacheco-Torgal, F.; Jalali,Said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2 特刊 : SI 页 : 582-590 出版年 : FEB 2011 被引频次 : 29 3. Pore structure and chloride permeability of concretecontaining nano-particles for pavement 作者 : Zhang, Mao-hua; Li, Hui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2 特刊 : SI 页 : 608-616 出版年 : FEB 2011 被引频次 : 27 4. Concrete with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and crushedclay bricks 作者 : Yang, Jian; Du, Qiang; Bao,Yiwa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4 页 : 1935-1945 出版年 : APR 2011 被引频次 : 18 5.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material using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olid waste: A review of waste-create bricks 作者 : Raut, S. P.; Ralegaonkar, R.V.; Mandavgane, S. A.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10 页 : 4037-4042 出版年 : OCT 2011 被引频次 : 17 6. Cementitious bui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d withvegetable fibres: A review 作者 : Pacheco-Torgal, Fernando;Jalali, Said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2 特刊 : SI 页 : 575-581 出版年 : FEB 2011 被引频次 : 17 7. Nanoclay-modified asphalt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作者 : You, Zhanping; Mills-Beale,Julian; Foley, Justin M.; 等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2 特刊 : SI 页 : 1072-1078 出版年 : FEB 2011 被引频次 : 17 8. Production of rice husk ash for use in concrete as a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作者 : Zain, M. F. M.; Islam, M. N.;Mahmud, F.; 等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卷 : 25 期 : 2 特刊 : SI 页 : 798-805 出版年 : FEB 2011 被引频次 : 17
个人分类: 中国学者发文较多的期刊|11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Elsevier《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1-29 11:15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英国) ISSN : 0886-7798 。 1986 年创刊,全年 6 期,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1.106 , 5 年影响因子 1. 508 。刊载地下空间的使用和地下结构的规划、地质调查、设计、营造、经营、维护,以及有关的社会、法律、政治、经济影响等方面的论文和简报。该刊 JCR 中 2012 年结构与建筑技术学排名第 19 位( 57 种), Q2 (二区);土木工程学排名第 45 位( 122 种), Q2 (二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该刊每年引文量 该 刊 1987 年入选 SCIE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1987 年第 2 卷到 2013 年的第 38 卷 共 1575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1367 篇(包括会议论文 45 篇)、社论 127 篇、新闻 31 篇、文献综述 9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中国 213 篇(不包括台湾地区 44 篇)、美国 87 篇、日本 100 篇、瑞典 87 篇、加拿大 73 篇、英格兰 71 篇、韩国 66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 NANYANGTECHNOL UNIV ) 31 篇、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DELFTUNIV TECHNOL ) 26 篇、 同济大学( TONGJIUNIV ) 26 篇 、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科技大学( ISTANBUL TECHUNIV ) 22 篇等 1575 篇文章共被引用 6630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648 次、 2011 年被引用 881 次、 2012 年被引用 1200 次、 2013 年被引用 1414 次、 2014 年被引用 18 次),平均引用 4.21 次,年均引用次数 265.20 , H 指数为 28 (有 28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28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213 篇(是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其中学术论文 208 篇(包括 3 篇会议论文)、社论 3 篇、更正 2 篇。共被引用 715 次,平均引用 3.36 次, H 指数为 14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同济大学 26 篇、中国科学院 20 篇、香港理工大学 15 篇、北京交通大学 14 篇、中南大学 14 篇、上海交通大学 11 篇、西南交通大学 11 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的 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213 篇论文和 16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16 篇、新加坡 9 篇、澳大利亚 6 篇、 日本 5 篇、瑞士 5 篇、加拿大 4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发表论文 8 篇。 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8867798 编委会: 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editorial-board/ 作者指南: 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0886-7798/guide-for-authors 在线投稿: http://ees.elsevier.com/tust/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高被引论文: 1. Seism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作者 : Hashash, YMA; Hook, JJ;Schmidt, B; 等 .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16 期 : 4 页 : 247-293 出版年 : OCT 2001 被引频次 : 106 2.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rgence-confinement method oftunnel design to rock masses that satisfy the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 作者 : Carranza-Torres, C; Fairhurst, C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15 期 : 2 页 : 187-213 出版年 : APR-JUN2000 被引频次 : 79 3. Face stability conditions with earth-pressure-balancedshields 作者 : Anagnostou, G; Kovari, K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11 期 : 2 页 : 165-173 出版年 : APR 1996 被引频次 : 51 4.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es - comparisonsbetween in situ tests and indirect estimates 作者 : Palmstrom, A; Singh, R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16 期 : 2 页 : 115-131 出版年 : APR 2001 被引频次 : 49 5. Modeling tunnel boring machine performance by neuro-fuzzymethods 作者 : Grima, MA; Bruines, PA; Verhoef, PNW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15 期 : 3 页 : 259-269 出版年 : JUL-SEP2000 被引频次 : 44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热点论文: 1. Collapse mechanism of shallow tunnelbased on nonlinear Hoek-Brown failure criterion 作者 : Yang, X. L.; Huang, F.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26 期 : 6 页 : 686-691 出版年 : NOV 2011 被引频次 : 18 2. Ground movement prediction fortunnels using simplified procedure 作者 : Yang, X. L.; Wang, J. M.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26 期 : 3 页 : 462-471 出版年 : MAY 2011 被引频次 : 15 3. A new hard rock TBM performanceprediction model for project planning 作者 : Hassanpour, J.; Rostami, J.;Zhao, J.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26 期 : 5 页 : 595-603 出版年 : SEP 2011 被引频次 : 11 4. Prediction of blast-induced groundvibr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作者 : Monjezi, M.; Ghafurikalajahi,M.; Bahrami, A.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26 期 : 1 页 : 46-50 出版年 : JAN 2011 被引频次 : 9 5.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selectionusing fuzz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作者 : Yazdani-Chamzini, Abdolreza;Yakhchali, Siamak Haji TUNNELLING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卷 : 30 页 : 194-204 出版年 : JUL 2012 被引频次 : 8
个人分类: 中国学者发文较多的期刊|28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Wiley-Blackwell《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SCI发文统计与投稿指南
wanyuehua 2014-1-27 08:28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美国) ISSN : 1545-2255 。 1994 年创刊,全年 12 期, Wiley-Blackwell 出版社, SCI 、 EI 收录期刊, SCI 2012 年影响因子 1.544 , 5 年影响因子 1.559 。刊载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结构工程与材料进展,高层与特殊建筑物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文章。该刊 JCR 中 2012 年结构与建筑技术学排名第 11 位( 57 种), Q1 (一区);土木工程学排名第 21 位( 122 种), Q1 (一区);仪器仪器使用排名第 19 位( 57 种), Q2 (二区)。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和引文量 该 刊 2005 年入选 SCIE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的 2005 年第 12 卷到 2014 年的第 21 卷 共 516 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 489 篇(包括会议论文 23 篇)、社论 10 篇、文献综述 10 篇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美国 184 篇,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 34 篇) 74 篇,意大利 59 篇,日本 56 篇,印度 21 、加拿大 19 篇等。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为 南加州大学( UNIV SO CALIF ) 28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HARBIN INSTTECHNOL ) 22 篇、伊利诺伊大学( UNIV ILLINOIS ) 19 篇、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UNIV TECHNOL ) 16 篇、 莱斯大学( RICE UNIV ) 15 篇等。 516 篇文章共被引用 2749 次(其中 2010 年被引用 341 次、 2011 年被引用 468 次、 2012 年被引用 580 次、 2013 年被引用 758 次、 2014 年被引用 37 次),平均引用 5.33 次,年均引用次数 305.44 , H 指数为 19 (有 19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19 次以上)。 中国学者在该刊共发表论文 74 篇,其中学术论文 73 篇,文献综述 1 篇。共被引用 412 次,平均引用 5.57 次, H 指数为 10 。在该刊发文的主要的中国研究机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22 篇、大连理工大学 16 篇、香港理工大学 8 篇、同济大学 8 篇、广州大学 4 篇、上海大学 4 篇等。 中国学者在 该刊每年出版的文献量和引文量 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的 74 篇论文和 8 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合作,其中美国 24 篇、澳大利亚 3 篇、 波兰 2 篇、奥地利 1 篇、比利时 1 篇等,中国学者在该期刊开展国际合作 最多的研究机构为 南加州大学合作发表论文 5 篇。 网址: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45-2263 编委会: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45-2263/homepage/EditorialBoard.html 作者指南: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45-2263/homepage/ForAuthors.html 在线投稿: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stc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高被引论文: 1.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developing the structural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Guangzhou New TV Tower 作者 : Ni, Y. Q.; Xia, Y.; Liao, W.Y.; 等 . 会议 :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会议地点 : NatlChung Hsing Univ, CERDR, Taichung, TAIWAN 会议日期 : JAN10-11, 2008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6 期 : 1 页 : 73-98 出版年 : FEB 2009 被引频次 : 73 2. Bayesian wavelet packet denoising for structural systemidentification 作者 : Jiang, Xiaomo; Mahadevan, Sankaran; Adeli,Hojjat STRUCTURAL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4 期 : 2 页 : 333-356 出版年 : MAR2007 被引频次 : 69 3. Smart base-isolated benchmark building. Part I: problemdefinition 作者 : Narasimhan, S; Nagarajaiah, S; Johnson, EA; 等 . STRUCTURAL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3 期 : 2-3 页 : 573-588 出版年 : MAR-JUN2006 被引频次 : 55 4. An adaptiv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for structural damageidentification 作者 : Yang, Jann N.; Lin, Silian; Huangl,Hongwei; 等 . STRUCTURAL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3 期 : 4 页 : 849-867 出版年 : JUL-AUG2006 被引频次 : 53 5. Smart base-isolated benchmark building. Part II: phase Isample controllers for linear isolation systems 作者 : Nagarajaiah, S; Narasimhan, S STRUCTURAL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3 期 : 2-3 页 : 589-604 出版年 : MAR-JUN2006 被引频次 : 50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热点论文 : 1.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GPS-based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high-rise structures 作者 : Yi, Ting-Hua; Li, Hong-Nan; Gu,Ming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20 期 : 5 页 : 649-670 出版年 : MAY 2013 被引频次 : 12 2. Soft capacitive sensor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of large-scale systems 作者 : Laflamme, S.; Kollosche, M.;Connor, J. J.; 等 .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9 期 : 1 页 : 70-81 出版年 : FEB 2012 被引频次 : 10 3. Enabling framework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using smart sensors 作者 : Rice, J. A.; Mechitov, K. A.;Sim, S. H.; 等 .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5 页 : 574-587 出版年 : AUG 2011 被引频次 : 10 4. Modal macro-strain flexibility methods for damagelocalization in flexural structures using long-gage FBG sensors 作者 : Adewuyi, A. P.; Wu, Z. S.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3 页 : 341-360 出版年 : APR 2011 被引频次 : 10 5. A substructure isolation method for local structuralhealth monitoring 作者 : Hou, Jilin; Jankowski, Lukasz;Ou, Jinping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6 页 : 601-618 出版年 : OCT 2011 被引频次 : 9 6.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a cable-stayed bridgeusing 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s 作者 : Li, Hui; Liu, Jinlong; Ou,Jinping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3 页 : 265-288 出版年 : APR 2011 被引频次 : 9 7. Time-delayed dynamic output feedback H-infinitycontroller design for civil structures: A decentralized approach throughhomotopic transformation 作者 : Wang, Yang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2 页 : 121-139 出版年 : MAR 2011 被引频次 : 9 8. Fatigue predictions in entire body of metallicstructures from a limited number of vibration sensors using Kalman filtering 作者 : Papadimitriou, Costas; Fritzen,Claus-Peter; Kraemer, Peter; 等 .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5 页 : 554-573 出版年 : AUG 2011 被引频次 : 7 9. Optimal sensor configuration of a typical transmissiontower for the purpose of structural model updating 作者 : Chow, H. M.; Lam, H. F.; Yin,T.; 等 .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3 页 : 305-320 出版年 : APR 2011 被引频次 : 7 10. Parametric studi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particledampers under harmonic excitation 作者 : Lu, Zheng; Masri, Sami F.; Lu,Xilin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卷 : 18 期 : 1 页 : 79-98 出版年 : FEB 2011 被引频次 : 7
个人分类: SCI投稿|8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交民巷建筑-金秋十月
DrSun 2014-1-10 16:14
找到2011年国庆节当天拍摄的一组东交民巷建筑,天气比今年要好多了。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触目惊心的腐蚀!
ecorr 2014-1-7 14:36
案例1:济南解放阁烈士纪念碑腐蚀严重 受到多年雨水侵蚀,如今纪念碑上的部分烈士姓名已经模糊不清。 案例2:大连付家庄公园内捡海老人因地基腐蚀倒地 2014年1月5日网友拍摄到大连付家庄公园内因地基腐蚀倒地不起的“捡海老人” 案例3:“海上皇宫”因海水腐蚀需加固维修 青岛著名海上观光旅游景点海上皇宫,近期由于其”大腿“部位腐蚀严重,面临瘫痪!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对建筑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专家的重视。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越来越多,这些物质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造成危害不浅的酸雨污染。而酸雨对石制的建筑危害很明显,因为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很容易被酸雨腐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酸雨的腐蚀性增强。近年来夏季雨水量不断增加,在洪涝季节一些建筑的底部甚至会浸泡在积水中,对建筑安全带来明显的威胁。我们只有在结构建造之初就要考虑所处环境才好性质,然后进行完善的防腐措施,就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后期维护成本!
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7. 海大和德国
邵艳军 2014-1-4 14:05
7. 海大和德国 海大原来就是个德国兵营,德国在青岛留下了太多的东西:现在还在工作的排水系统,中山公园坐索道看的酒窖、碉堡,还有那么热闹的啤酒街等等。当然,还有市南区那么多的老的大树。 海大的建筑多是哥特式的,包括孩子的寝室和校门。来到德国后,我又加深了一个认识:海大那在森林中寻找建筑的环境构成也是德国式的,因为在 ROSTOCK 有那么多散漫生长着的大树和大片的树林 ------- 对植物的放纵和给予的不加管理的自由即是德国式的天人合一。 我在圣诞的氛围里寻找着我和植物的对话,孩子的榉树情缘是很真诚的,我们曾探讨过人和植物的爱情 ------- 一个你给予过去但绝不会伤害你的爱情。应该是有的。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有植物,就不寂寞。 因为可以交流和欣赏。 我和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情感下这样生活着,在海大,在德国。心很近很近。 当然,还有在枕边静可细听的大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十年结构与建筑技术学科中国学者SCI发文居前50位期刊
wanyuehua 2013-12-13 09:53
2003-2013 年 SCI 收录结构与建筑技术 (Construction Building Technology) 学科文章 47603 篇(截至到 2013 年 12 月 13 日 按出版年统计)包括学术论文 40481 篇(其中会议论文 1600 篇)、社论 3622 篇、新闻 1785 篇、通讯 752 篇、综述 483 篇、传记 236 篇、更正 229 篇、再版 15 、丛书 7 篇等, 47603 篇结构与建筑技术学科文章美国 10202 篇、中国 5336 篇、德国 3039 篇、英格兰 2636 篇、加拿大 2699 篇。 中国 5336 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 5120 篇(其中会议论文 136 篇)、社论 143 篇、综述 52 篇、更正 12 篇、通讯 6 篇、传记 2 篇、新闻 1 篇等。 5336 篇文章共发表在 57 种 结构与建筑技术 学科期刊上,中国学者在 结构与建筑技术 学科 57 种期刊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见表 1 (统计学术论文、综述、会议论文)、居前 250 位的期刊见表 2 (统计学术论文、综述、通讯、会议论文),发文量排名前四种期刊均是 Elsevier 出版. 表 1 2003-2013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结构与建筑技术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2012 年 影响因子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 2.293 591 11.427 % 2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 2.430 538 10.402 % 3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2.679 454 8.778 % 4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 1.327 328 6.342 % 5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进展》 0.489 308 5.955 % 6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 0.876 203 3.925 % 7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 3.112 189 3.654 % 8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 0.959 182 3.519 % 9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建造自动化》 1.820 176 3.403 % 10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结构工程杂志》 1.206 168 3.248 % 表 1 2003-2013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结构与建筑技术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50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量的百分比( % ) 1.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591 11.427 % 2.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538 10.402 % 3. ENERGY AND BUILDINGS 454 8.778 % 4.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328 6.342 % 5.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308 5.955 % 6.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203 3.925 % 7.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89 3.654 % 8.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182 3.519 % 9.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76 3.403 % 10.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168 3.248 % 11.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160 3.094 % 12.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58 3.055 % 13.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124 2.398 % 14. WIND AND STRUCTURES 114 2.204 % 15.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109 2.108 % 16.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02 1.972 % 17. HVAC R RESEARCH 101 1.953 % 18.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87 1.682 % 19.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73 1.411 % 20.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69 1.334 % 21.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66 1.276 % 22. INDOOR AIR 65 1.257 % 23.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64 1.237 % 24. ACI MATERIALS JOURNAL 61 1.179 % 25.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55 1.063 % 26. COMPUTERS AND CONCRETE 54 1.044 % 27. COMPUTER 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53 1.025 % 28.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TECHNOLOGY 51 0.986 % 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45 0.870 % 30. BUILDING SIMULATION 44 0.851 % 31.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43 0.831 % 32.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37 0.715 % 33.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36 0.696 % 34. ACI STRUCTURAL JOURNAL 33 0.638 % 35.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31 0.599 % 36.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7 0.522 % 3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NTILATION 24 0.464 % 38.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21 0.406 % 39.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20 0.387 % 40.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15 0.290 % 4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13 0.251 % 42. ZKG INTERNATIONAL 12 0.232 % 43. JOURNAL OF BUILDING PHYSICS 11 0.213 % 44. ASHRAE JOURNAL 10 0.193 % 45.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8 0.155 % 46. LEUKOS 6 0.116 % 47. REVISTA ROMANA DE MATERIALE ROMANIAN JOURNAL OF MATERIALS 6 0.116 % 48. 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S 6 0.116 % 49. CEMENT WAPNO BETON 4 0.077 % 50. PCI JOURNAL 4 0.077 %
个人分类: SCI投稿|10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岭南印象园建筑随拍:卡片机傻拍2013(14)
zlyang 2013-12-3 16:34
岭南印象园建筑随拍:卡片机傻拍2013(14) 新买的佳能卡片机 SX170 IS 试拍。 请您指教! 只压缩,未做其它调整。 正在学习拍摄建筑。这摄影还真是个技术活,不容易。 (1) (2) (3) (4) (5) (6) (7) (8)
2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 古今所建略同
热度 1 mengxz 2013-11-28 10:24
一、建筑 古今所建略同 福建土楼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苹果公司新总部大楼是一个环形建筑,是由苹果公司已故前CEO乔布斯于2011年设计并申请建设的。其中心有一个很大的庭院,这里有80%的开放空间和公园,还有地下停车场,采用自然通风,栽培有很多树。 福建土楼和苹果新总部大楼所建略同!希望中国现代建筑多向苹果公司新总部大楼学习!继承传统的精髓!希望中国建筑师能够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二、 古今所建 应该遵循的原则 最近,我和我的儿子(孟庆伦,现为大一建筑学学生)谈话,我们认为古今所建 应该遵循共同的原则: 1.设计建筑如同写文章,要围绕中心(一般以最高建筑为中心)逐步展开,建筑在布局上要 有主有辅,有中心有枝叶, 如众星捧月, 即布局上和谐; 2.建筑各部分之间要有高低起伏,有形状或大小的变化,如同写文章 要跌宕起伏, 切忌平淡无奇, 但也要各部分衔接照应,顾盼有情,即变化上和谐; 3.建筑应该讲究天人合一,山环水抱等规律,与自然和谐; 4.具有一定的吉祥含义,结构上给人瑞气,让住户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与人和谐。 总之,建筑设计最主要的思想是和谐。 建筑不应该千篇一律,也不应该奇形怪状,而应该按照和谐内涵和吉祥含义进行设计,让住户从心理上就感觉舒心,住户之间从心理上就感觉和谐。 三、中国建筑体现和谐和吉祥,所以源远流长 中国的古城规划设计都讲求和谐和吉祥,所以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下面举几个例子; 八臂哪吒城——古北京城 古北京正南的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瓮城东西两门是哪吒的双耳,正阳门里的两眼井是哪吒的双眼;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的东半个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西面城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的西半个身子的四臂;北面城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双脚;皇城是哪吒的五脏。(张紫晨 李岳南编《中国地方风物传说之四 北京的传说》金受申讲述的〈八臂哪吒城〉) 蝎子城——宛平城 宛平城东西长,南北短,呈椭圆状,是蝎子的肚子;东门外,一南一北有两口枯井,是蝎子的两个眼睛;东北和尚庙有两座半截塔,偏南大枣圆也有两座半截塔,那是蝎子的夹子;西门外的芦沟桥,自东向西,撅起长长的桥身,是蝎子的尾巴;桥西路北有个大王庙,是皇家崇文税局的分卡,相当蝎子的蜇刺。(张紫晨 李岳南编《中国地方风物传说之四 北京的传说》张紫晨 赵慧娟 赵日升讲述的〈蝎子城的传说〉) 龟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呈方形,中央是文奎楼,四门象征四足,为了防止龟跑掉,其中一足(门)与一直路相连,路的尽头是一宝塔,宝塔象征拴龟的橛子,路象征拴龟的线。城墙有垛口3000,象征孔子3000弟子,有72座平台,象征72贤人。 八卦——浙江兰溪诸葛村 按照九宫八卦阵设计,村中心是钟池,一半为水,一半为旱地,在旱地一侧还有一眼古井,恰似阴阳鱼(太极图)的眼睛。钟池四周辐射出八巷,其间另有横巷、支巷等交相贯通,巷道的外侧即村子的边缘是八座小山,将全村外高内低地围在中间。这里钟池即中宫,另有大公堂、崇德堂、崇信堂、丞相祠等均匀分布各处,组成“坎、离、震、兑、艮、巽、坤、乾”等八宫,与中宫恰好组成九宫,八宫又分别代表蛇鸟龙虎和天地风云八阵,使诸葛村成为中外罕见的八卦村。 俞源太极星象村 俞源村四面环山。三面峻岭出入,北面弯曲峡谷,一条溪流穿村后呈“S”形缓缓北去。“S”形溪流是人工改造而成的巨型太极图,经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120亩,曲溪从南至北巧分太极二仪,阳鱼古树参天,阴鱼新禾盖地。两鱼尾嵌进两边山坡。好似无形气坝,使俞源村浸没在瑞气之中.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独特文化底蕴体现在整体的风格设计上,十分强调传统中华文化所追求的亲切和融合。从房屋的建造和主次厢房的排列,到房屋的形状及房屋的大小,以及对布局和朝向都可以看到这些文化氛围。 四、国外的建筑也体现和谐和吉祥,所以为人称道 例如,泰姬陵 迪拜的风帆酒店 悉尼歌剧院 五、现代中国设计师应该设计和谐和吉祥的建筑 现代有许多设计人员设计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这些建筑或许满足人们的一时心理,但看久了并不觉得美,反而感觉丑陋。这是因为这些设计没有体现人们对和谐和吉祥的追求。 具有和谐和吉祥,体现天人合一,建筑才久远。像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都体现和谐和吉祥,所以源远流长!
35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现象学看流水山庄fallingwater
热度 1 ssglwu 2013-11-23 12:14
吴国林 前不久 11 月 14 日下午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听了一场 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理论副教授乔纳森•赫尔 (Jonathan Hale) 博士关于 建筑与现象学的报告,另一场关于“建筑与马克思主义”的报告,因为外出上课没有听上,不过提前与 赫尔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有一些了解。 原本不知道有这场报告,是建筑学院另一位博士生听我院的现象学课程,告知的,于是我与另一位博士前往。 Hale 提到了 fallingwater ,我更愿意用“ 流水山庄”来指称它,真是一见如故!事实上,学建筑的人,都知道流水山庄。 流水山庄,又名流水别墅,它是 现代建筑 的杰作之一,它位于 美国 匹兹堡市 郊区 的熊溪河畔,由著名建筑大师F·L·赖特设计。 从现象学来看,流水山庄是人、现代技术、自然的和谐统一,特别到了秋天,红叶相伴,醉人心田!尽管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却有“坐看云起时”! 从流水山庄来看,现代技术并不是不能与人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纳入现代技术更能将建筑诗化!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是座架或集置(Gestell),是对人的某种程度的控制和摆置。然而,流水山庄张显了技术与人的合一,技术是属人的技术,并且自然就是一块大肉,通过现代技术,将人肉身与自然之肉栖居于四季变幻的时空之中,将人的心灵安置于超然。事实上,技术的设计,总是人的意向性投射的结果! 对于流水山庄,我个人认为,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反观中国著名的建筑,比如,安徽的婺源,其建筑与环境有很好的融合,但是,每一个单体建筑来看,人的个性没有得到张扬。中国著名的建筑更多地关照集体。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的理念——人是自由而完全发展的人来看,流水山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人与人的和谐还没有体现出来。在建筑中,如果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下面资料包括照片来自网络。 我们先看一下赖特何人?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 1867 年 6 月 8 日 ,在威斯康星州的 Richland Center 出生; 1959 年 4 月 9 日 ,在亚利桑那州的 Phoenix 死去,享年 91 岁。他的父亲 William Cary Wright 是一个音乐家、传教士;他的母亲 Anna Lloyd Jones 来自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的 Spring Green 附近的威尔士家庭,是一个老师。 早年,他们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 1878 年来到 Madison 之前,他们曾经在 Rhode Island 、 Iowa 、和 Massachusetts 住过。从 11 岁开始,赖特在 Madison 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 James Lloyd Jones 一起在 Taliesin hill 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 Unitarian 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 1885 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 Allan Conover 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 Joseph Lyman Silsbee 画图、监督 Unity 小教堂的施工。 流水山庄何以如此原初展现? 别墅 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 别墅 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 有机建筑 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 现代建筑 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11 年莱特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普林格林建造的“塔里埃森”应该是他“地理人文主义”(后来被其称之为“有机建筑理论”)的一次倾情演绎。从那以后,别墅被认为应该是有生命的、有主题的,可以亲山、可以亲水、可以亲沙漠、可以亲原野、可以亲一切……最重要的是,无论何种环境,家人可以共同去感受。别墅生活被认为是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延续,是人类最终生活理想的反映。这种态度被考夫曼的“流水别墅”推向了极致 流水别墅是建于20世纪的最上镜的、被拍摄得最多的私人住宅。尽管它远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南的阿巴拉契山脉脚下,每年都有超过13万的游客访问。 流水别墅浓缩了赖特独自主张的“有机”设计哲学,考虑到赖特自己将它描述成对应于“溪流音乐”的“石崖的延伸”的形状,流水别墅名副其实,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一个既具空间维度又有时间维度的具体实例。 与自然融合 别墅内景,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感觉把握光线、质感、材料以及被石头和水乃至高处的树林所限定的空间的通透感。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事实,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程。 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45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筑美和数学美
热度 1 jingxinsy 2013-11-14 09:55
建筑美是“可视的”,什么是数学之美?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这是一种庄重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于我们天性中微弱的方面,而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且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阿尔菲诺 · 劳达尔说:“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它更是艺术。在没有被表达出来之前,大多数数学概念不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而是直觉与美。” 所谓美就是其所有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均匀、不能再增减一笔或者改变半分。 简洁之美—— 数学如诗,建筑如诗。 诗,用最少的语汇表述天、地、人间最大量的思想和感情;一幅画,就是要在有限的画面上表达最多的情感和事物;建筑,是一种能够最终归结为数学的简约艺术。 数学追求简洁,建筑追求简约。正所谓“大道至简。” 自然之美—— 万物,是指自然。在今天数字化、数学化的时代,数学思想不仅是数学家的灵魂,也是建筑学家的灵魂。 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无论是自然主义,还是抽象主义,建筑师正是从自然获得灵感,才创造出今天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正所谓“大美天成。” 图5 英国格拉斯哥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 数学是抽象的。建筑也是抽象的。比如,圆、矩形、拓扑等价的连续变形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常为数学和建筑(见图5)所共用。 结构之美——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 结构本身就富有美学表现力。 模型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将原型的某一部分信息简缩、提炼而得出的对原型的模拟或抽象,是帮助人们进行合理思考的工具。模型必须能够反映问题的某些特征和要素。模型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工程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中有数学模型,建筑中有建筑模型,它们都是便于解决问题的结构。数学模型针对现实世界的特定对象,为了一定目的,进行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数学的符号、关系式等,概括表达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为了达到美的目的,各种结构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这种规律性不仅具有简化、合理的特征,还具有美学的效果,极富变化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模型和建筑模型的结构美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对现代建筑结构美提出的法则包括: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等。 数学的许多公式都是对称的、和谐的。把函数差商和导数联系起来的 拉格朗日 中值定理的结构很美;著名的 欧拉公式 的结构 更是妙不可言,把有理数0、1、负数、重要无理数和联系在了一起;而概率积分公式揭示的则是无理数和的又一种联系。 有非零解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也体现了数学所追求的统一性、完备性的结构美原则。 建筑美和数学美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与世界之普遍和谐的一致。
5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京大学产学研合作成果在北京故宫古建筑监测中首次应用
lovekk 2013-11-12 14:16
日前,由南京大学地科院施斌教授课题组十余年研究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成果在北京故宫东华门古建筑监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分布式监测技术是新一代工程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光纤传感技术最具代表性。施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自2000年开始在南京大学“985工程”特拨经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技术(BOTDR)的研发起程,历经十余年的奋斗,在地质和岩土工程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该技术成果与传统的点式监测技术相比,其性能价格比提高了30倍以上,为我国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中的空白,2008年该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施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又先后获得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将在BOFDA,BOTDR/A,ROTDR,V-ODTR和FBG等几乎所有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及其在地质和环境岩土工程应用研究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可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目前,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得到转化。2010年,成立了南京大学(苏州)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工程中心产学研平台,当年又获得苏州市政府的支持,成立了苏州市基础工程分布式传感监测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施斌教授团队于2010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和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由南京大学、苏州创投公司和研发团队共同出资组建了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平台。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产学研平台现已成功研发出50多种光纤传感器与解调设备、30余种富有特色的全分布式特种感测光纤(缆),相关产品已在国内数十个重要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开始销往美国、英国、德国等地的科研机构。目前,该产学研平台与国内外数十个研究单位和科技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施斌教授团队凭借一系列产学研方面的成果获得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本次故宫古建筑监测项目中采用的技术均出自于该产学研平台自主研发的产品和系统。该技术系统还将在故宫的午门和古城墙监测中得到应用,并在我国古建筑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铁轻轨、石油军工、地下工程与矿山开发、城市各类基础工程设施和结构的智能监测、健康诊断、灾害预警和安全评估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建筑看社会上创新有了苗头
热度 1 吴信 2013-11-4 01:01
建筑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每个时代和年代都有自己标志性的的建筑。 我们的山寨版建筑有不少。例如,杭州深圳等地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还有人热衷,抄袭有理! 看武汉的。 武汉一大学现山寨版白宫教学楼 但是也涌现了不少有创新味道的建筑。 比如, 2013 年 11 月 2 日,安徽合肥滨湖新区,直径 61 米高 18 米,以凤阳花鼓为造型的鼓型建筑正式开放,据悉这座被誉为世界最大鼓型建筑正在申报吉尼斯纪录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花250万造太阳能小屋可以拆装,可根据需要随处安家 更不用说鸟巢水立方之类的了。 有创新的土壤和环境,有大家尊重创新的心态,社会发展就快一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建筑结构学报》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0,上海)
supdesign 2013-11-3 03:04
“《建筑结构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0,上海) 在这次会议上和大家进一步 探讨了 “巨震,避难单元不倒”的抗震理念,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热烈反馈,参观了世博会,也遇到了部分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尤其是姚谦峰老师,尽管是一面之缘,他的随和深深教诲了我,而他在几个月后就走了。
个人分类: 01-工程设计与优化|2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议报告(2009,上海)
supdesign 2013-11-3 03:01
“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建筑结构学术会议。 非常感谢建筑结构杂志社的大力推荐,安排了一场报告,我有机会在大会上给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谈了自己对房屋结构抗巨震的认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限制缺少了提问环节,没有能够针对大家可能疑惑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前前后后发生了一些事情,可以与大家慢慢分享。 “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简介(转载)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于2009年4月24-26日在同济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建筑结构设计、科研院所、施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的6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丁洁民院长主持,同济大学陈以一副校长首先代表同济大学致欢迎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修龙院长、上海现代设计集团高承勇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袁振隆党委书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张雁秘书长和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秦云总工程师分别代表各主办单位和上海市领导做了开幕式发言。最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陈重司长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建设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项目,其规模和技术难度都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值世博会即将来临之际,结构工程领域的诸多专家齐聚一堂,对近年来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对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这是我国结构工程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未来我国这个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会议共进行了一天半的大会报告和半天的分会场报告。20位专家做了关于世博场馆、其他重大工程项目,以及最新规范、前沿技术的大会报告,22位代表进行了分会场交流。与会代表对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对下次会议的举办形式和内容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本次会议是继首届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行业盛会,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也成为目前国内同类会议之最。 大会期间,《建筑结构》杂志社还举行了第二届建筑结构理事会会议,也获得了圆满成功。4月26日上午,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目前最高的建筑--高达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431篇,经过专家审阅,最后精选237篇收入会议论文集,以2009年《建筑结构》增刊的形式公开出版,需要者可网上订购 http://www.buildingstructure.cn/journal.asp 。
个人分类: 01-工程设计与优化|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SCI收录结构与建筑技术期刊58种目录
wanyuehua 2013-11-1 14:48
2013 年 SCIE 收录结构与建筑技术期刊 58 种,其中 SCI 收录 6 种。 2012 年 JCR 收录结构与建筑技术期刊 57 种,其中影响因子 4 以上有 1 种、影响因子 3 以上有 2 种、影响因子 2 以上有 4 种、影响因子 1 以上有 12 种, 2012 年结构与建筑技术期刊影响因子前 5 名期刊如下: 1、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计算机辅助土木和基础结构工程》 Monthly ISSN: 1093-9687 , 2012 年影响因 4.460 、 5 年影响因子 3.326 2、 INDOOR AIR 《室内空气》 Bimonthly ISSN: 0905-6947 , 2012 年影响因 3.302 、 5 年影响因子 3.533 3、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 Monthly ISSN: 0008-8846 , 2012 年影响因 3.112 、 5 年影响因子 3.746 4、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Monthly ISSN: 0378-7788 , 2012 年影响因 2.179 、 5 年影响因子 3.254 5、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 Bimonthly ISSN: 0958-9465 , 2012 年影响因 2.523 、 5 年影响因子 3.359 2013 年 SCI 收录结构与建筑技术期刊 58 种目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ONSTRUCTION BUILDING TECHNOLOGY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58 ★ 为SCI、AHCI共同收录期刊2种 1. ACI MATERIALS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材料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9-325X AMER CONCRETE INST, 38800 COUNTRY CLUB DR,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CI STRUCTURAL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结构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9-3241 AMER CONCRETE INST, 38800 COUNTRY CLUB DR,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钢结构进展》 Quarterly ISSN: 1816-112X HONG KONG INST STEEL CONSTRUC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 DEPT CIVIL STRUCTURAL ENGNG, HUNGHOM KOWLOON, PEOPLES R CHINA , HONG KONG,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水泥研究进展》 Quarterly ISSN: 0951-7197 ICE PUBLISHING, 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进展》 Bimonthly ISSN: 1369-4332 MULTI-SCIENCE PUBL CO LTD, 5 WATES WAY, BRENTWOOD, ENGLAND , ESSEX, CM15 9T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 ASHRAE JOURNAL 《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志》 Monthly ISSN: 0001-2491 AMER SOC HEATING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ENG, INC,, 1791 TULLIE CIRCLE NE, ATLANTA, USA, GA, 30329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建造自动化》 Bimonthly ISSN: 0926-5805 ELSEVIER SCIENCE BV ,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 1000 AE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 BAUINGENIEUR 《建筑工程师》 Monthly ISSN: 0005-6650 SPRINGER-V D I VERLAG GMBH CO KG, VDI-PLATZ 1, DUSSELDORF, GERMANY , D-40468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 BAUPHYSIK 《建筑物理》 Bimonthly ISSN: 0171-5445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 BETON- UND STAHLBETONBAU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Monthly ISSN: 0005-9900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 Monthly ISSN: 0360-1323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建筑研究与信息》 Bimonthly ISSN: 0961-321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3.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TECHNOLOGY 《建筑物维修工程研究与技术》 Quarterly ISSN: 0143-6244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4. BUILDING SIMULATION 《建筑模拟》中国 Quarterly ISSN: 1996-3599 TSINGHUA UNIV PRESS, TSINGHUA UNIV, RM A703, XUEYAN BLDG, BEIJING, PEOPLES R CHINA , 1008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 Bimonthly ISSN: 0958-9465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 Monthly ISSN: 0008-8846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7. CEMENT WAPNO BETON 《水泥,石灰,混凝土》 Bimonthly ISSN: 1425-8129 STOWARZYSZENIE PRODUCENTOW CEMENTU, UL LUBELSKA 29 LOK 4-5, KRAKOW, POLAND , 30-00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8.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计算机辅助土木和基础结构工程》 Monthly ISSN: 1093-968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9. COMPUTERS AND CONCRETE 《计算机与混凝土》 Monthly ISSN: 1598-8198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0.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 Bimonthly ISSN: 0950-0618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1.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Monthly ISSN: 0378-7788 ELSEVIER SCIENCE SA, PO BOX 564, LAUSANNE, SWITZERLAND, 100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2. ENGINEERING JOURNAL-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工程杂志》 Quarterly ISSN: 0013-8029 AMER INST STEEL CONSTRUCTION, ONE EAST WACKER DR, SUITE 3100, CHICAGO, USA , IL, 60601-200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3. HVACR RESEARCH 《国际供暖、通风、空调、制冷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1078-9669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4. INDOOR AIR 《室内空气》 Bimonthly ISSN: 0905-6947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5.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室内与建筑环境》 Bimonthly ISSN: 1420-326X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6. 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信息》 Quarterly ISSN: 0020-0883 INST CIENCIAS CONSTRUCCION EDUARDO TORROJA, SERRANO GALVACHE, 4, MADRID, SPAIN, 2803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7.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 PA, 1910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国际路面工程学杂志》 Bimonthly ISSN: 1029-843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国际钢结构杂志》 Quarterly ISSN: 1598-2351 KOREAN SOC STEEL CONSTRUCTION-KSSC, 106-18 MUNJUNG-DONG, SONGPA-KU, SEOUL, SOUTH KOREA , 138-2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NTILATION 《国际通风杂志》 Irregular ISSN: 1473-3315 VEETECH LTD, 7A BARCLAYS VENTURE CENTRE, UNIV WARWICK SCI PARK, SIR WILLIAM LYONS RD, CONVENTRY, ENGLAND, CV4 7EZ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1.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混凝土先进技术杂志》 Tri-annual ISSN: 1346-8014 JAPAN CONCRETE INST, SOGO HANZOMON BLDG 12F, NO 7, KOJIMACHI 1-CHOME, CHIYODA-KU, JAPAN , TOKYO,102-008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2. ★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 Semiannual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 108-841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3.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建筑性能模拟杂志》 Quarterly ISSN: 1940-1493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4. JOURNAL OF BUILDING PHYSICS 《建筑物理杂志》 Quarterly ISSN: 1744-2591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5.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364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6.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 Monthly ISSN: 0143-974X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7.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 Monthly ISSN: 0899-1561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8.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竣工设施性能杂志》 Bimonthly ISSN: 0887-3828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9.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杂志》 Monthly ISSN: 0733-9445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0. LEUKOS 《光源》 Quarterly ISSN: 1550-2724 ILLUMINAT ENG SOC NORTH AMER, 120 WALL ST, 17TH FL, NEW YORK, USA , NY, 10005-400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1.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照明研究与技术》 Quarterly ISSN: 1477-1535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2.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混凝土研究杂志》 Bimonthly ISSN: 0024-9831 ICE PUBLISHING, 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3. MATERIALES DE CONSTRUCCION 《建筑材料》 Quarterly ISSN: 0465-2746 INST CIENCIAS CONSTRUCCION EDUARDO TORROJA, SERRANO GALVACHE, 4, MADRID, SPAIN, 2803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4.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材料与结构》 Monthly ISSN: 1359-5997 SPRINGER, 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 3311 GZ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5. PCI JOURNAL 《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志》 Bimonthly ISSN: 0887-9672 PRECAST/PRESTRESSED CONCRETE INST, 200 W ADAMS ST, #2100, CHICAGO, USA , IL, 6060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6.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结构与建筑》 Bimonthly ISSN: 0965-0911 ICE PUBLISHING, INST CIVIL ENGINEERS, 1 GREAT GEORGE ST, WESTMINISTER, ENGLAND , SW 1P 3AA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7. REVISTA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杂志》 Semiannual ISSN: 0718-915X PONTIFICIA UNIV CATOLICA CHILE, ESCUELA CONSTRUCCION CIVIL, AV VICUNA MACKENNA 4860, SANTIAGO, CHILE, 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8. REVISTA ROMANA DE MATERIALE-ROMANIAN JOURNAL OF MATERIALS 《罗马尼亚材料杂志》 Quarterly ISSN: 1583-3186 SERBAN SOLACOLU FOUNDATION, STR GHEORGHE POLIZU NR 1, COD 011061 SECTOR 1, BUCUREST, ROMANIA ,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9.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道路材料与路面设计》 Quarterly ISSN: 1468-0629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0. STAHLBAU 《钢结构》 Monthly ISSN: 0038-9145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1.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钢铁与混合结构》 Bimonthly ISSN: 1229-9367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2. STRUCTURAL CONCRETE 《结构混凝土》 Quarterly ISSN: 1464-4177 ERNST SOHN, ROTHERSTRASSE 21, BERLIN, GERMANY, DEUTSCHLAND, 10245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3.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 Bimonthly ISSN: 1545-2255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4.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高层和特殊建筑物结构设计杂志》 Bimonthly ISSN: 1541-7794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 NJ, 07030-577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5.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国际结构工程》 Quarterly ISSN: 1016-8664 IABSE, ETH ZURICH, ZURICH, SWITZERLAND, 809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6.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 Bimonthly ISSN: 0886-7798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7. WIND AND STRUCTURES 《风与建筑物》 Bimonthly ISSN: 1226-6116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 305-6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8. ZKG INTERNATIONAL 《国际水泥、石灰与石膏》 Monthly ISSN: 0949-0205 BAUVERLAG BV GMBH, AVENWEDDER STR 55, GUTERSLOH, GERMANY, 3331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个人分类: SCI投稿|12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学科相关的研究平台
guxgu2012 2013-10-27 13:17
一 . 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scut.edu.cn/skl-sbs/ ,依托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管单位:教育部,实验室代码:无。 ★西部地域建筑研究——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bsbeskl.com/ ,依托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管单位:国家科技部。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sklfs.ustc.edu.cn/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实验室代码1991DA173827。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tongji.edu.cn/~sldrce/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主管单位:教育部,实验室代码1988DA105027。相关两个方向:大空间建筑、隧道及地下空间火灾特性模拟,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lreis.ac.cn/sc/index.aspx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管单位:教育部,实验室代码1985DA173073。 城市和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dse.rcees.cas.cn/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实验室代码2006DA173174。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vrlab.buaa.edu.cn/ ,依托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管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实验室代码2007DA107225。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gdue.cumt.edu.cn/ ,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北京),主管单位:科技部,实验室代码2008DA105277。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cbma.com.cn/kjyf/lsjc.jsp ,依托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主管单位: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改委):无。 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http://www.cjyc.cn/company.asp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http://www.cabr.com.cn/DepInfo/jgjs/index.htm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http://www.desert-oasis.cn/article/about.php 国家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020himin.com/msg.php/134.html 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寒区低碳建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生态建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五、 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http://caup-lab.tongji.edu.cn/ ,同济大学 ★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http://arch.seu.edu.cn/s/16/t/1641/p/21/c/8210/d/13644/list.htm ; ★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http://chongjian-lab.cqu.edu.cn/ ; ★ 城乡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 寒地建筑科学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 八、其他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 江苏省研究基地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
个人分类: 社会评述|2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请欣赏:穆斯林建筑
Fangjinqin 2013-10-19 15:13
请欣赏穆斯林建筑 Moschee in Abu Dhabi.pps.pdf
个人分类: 图片欣赏|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不是现代建筑?
热度 2 Wuyishan 2013-10-6 07:03
什么不是现代建筑? 武夷山 摘译于 80 年代初期 J . M . Richards ( 1907-1992 ,英国著名建筑学作家)在《现代建筑引论》(企鹅出版社,初版于 1940 年, 1953 年和 1963 年出过两次修订版)一书中说: 由于对现代建筑已经存在着许多误解,所以我们在讨论什么是现代建筑之前,最好先谈几句什么不是现代建筑。举例说,花哨的装饰那种时髦风格不是现代建筑;动辄采用混凝土、平顶和水平窗格玻璃的习惯也不等于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也不是“功能主义”。说起来也简单,像所有优秀建筑一样,现代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真实产物。其目标在于把建筑方法与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尽可能密切地联系起来。事实上,它只不过是在过去的时代里曾繁荣过的那种建筑之精确的现代等价物,可惜,由于建筑师们脱离生活,由于他们忘记了建筑到底是为什么的问题,那种建筑在上个世纪陷于衰败之中。 现在,让普通市民也略懂一下“现代建筑到底是什么”甚为重要。何以见得?除了满足市民的好奇心,使他们也能理解建筑师的匠心之妙外,还有几个理由。其一,像所有包含新颖而重要的内容的活动一样,建筑学的现代活动也有一批人在模仿效法,而其中的庸俗之辈之所以参与,简直就是为了借助现代建筑的新闻价值来赚钱。所有那些以镀膜玻璃幕墙来装饰花哨式现代化商场之立面的制造商,所有那些时髦的带角家具的经销商,所有那些俗丽的“现代主义”别墅的营建者,都归于这类庸俗之辈;还有那些不理解现代建筑之观念的人也属于此类,不过,如果社会上不存在真正的现代建筑,也谈不上有什么不懂现代建筑的人。上述这些虚假的现代主义,不管是源自对新事物的商业利用,还是源自赶时髦的愿望,都使得原本美好的现代建筑事业声名狼藉,使现代主义大受伤害。而防止一个优雅的观念被别种东西庸俗化而价值丧尽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人们能更好地辨别什么是优雅的观念。若是人们懂得了真正的现代建筑的实质,理解了现代建筑所企图完成的工作,他们就会迅即明白,那些被称为“现代主义”的不真实的东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它们只不过是采用(往往是滥用)了一些华而不实的手法和某些时髦的材料而已。 博主:理查兹先生在 70 多年前就严厉批判的伪现代建筑,目前在我们的社会里比比皆是,诚可哀也! 下面转贴《现代建筑》2005年第5期发表的韩国建筑师崔富得的文章,值得好好读一读: 《中国现代建筑批评》·序 我是韩国建筑师。到中国已经四年了。但我是外国人,接触中国建筑的时间还不长。我知道我无法正确的认识到中国现代建筑的大环境——不短的中国现代历史。因此我有点担心我有没有资格批评中国现代建筑,但任何人都不能自信地说自己正确了解中国现代建筑。我持着友爱的眼光写这篇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章,因为我相信在未来世界建筑发展上,中国建筑一定会跳出从属于西方建筑。在这论文的批判对象的建筑物里,不是都是否定的,我只是持着批判的观点看对象。我常住在上海,再三往来南京,因此这论文的对象建筑多半在这两个城市,所以这两个城市不是我所要批判的对象,而是我常看到的城市。但,其他城市的状况与这两个城市差不多,因此将这两个城市作为实例来论证。 我确信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一定会再次复兴。十八世纪以前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附近国家都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存在。但是,现今的文化的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位置在哪里?中国建筑在悠久的中国历史背景下从未走出过自己国家的大门,在中国建筑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下,西方建筑师们正忙碌于占领中国这个孕育巨大潜力的建筑市场。近代中国建筑失败之后,中国建筑才摆脱了其错误的传统建筑意识,但一不小心就会陷于更大的错误。中国建筑随波逐流,不确立它的主体性,而进入世界建筑混浊的气流中,那不是走向新的传统之路,而是破绽之路。我打算批判地检讨关于近代以后中国建筑的一些现象,因为我想提示中国建筑的未来方向的一方面。对于在这论文中批判的对象建筑,肯定的评价也有点儿道理,但从历史的广角观点看则不能给他好评价。 在韩国前年末我出版了一本关于上海城市建筑的书,因此关于上海城市建筑我研究的比较多,看到的资料与实物也比较多。韩国建筑状况也不比中国的好多少。而且很多中国建筑师也已经知道了这些文章里提的情况。但是,请你们中国建筑师们了解,这小论文是一个有二十五年以上建筑设计工作经验的外国建筑师,于中国建筑师的类似性比差异性更多的韩国建筑师的一种看法。 1. 上海近代建筑的非主体性和非现代性。 上海近代建筑因为其主体大部分是西方人,所以只能归为非主体的。但这点是基于当时历史状况造成的。而在此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现今不少中国人为有这样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而感到骄傲,还把它作为模范。上海的大部分近代建筑从当时世界建筑的潮流看,是非现代性的。当时代世界建筑已经进入了新思潮的建筑运动,因为不能感知其新时代潮流,只能积极的参照已经流下的西方古代建筑诸样式的的所谓新古典样式。所以诸多的外滩建筑群中没有一个堪称一流现代建筑。然而很多中国人忽视了建筑群的历史性非理性的评价建筑的价值,并且因它而自豪,甚至一些中国人开始要将外滩建筑群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动,是相当可笑的事。而且更可惜的是现在的上海建筑情况也差不多一样。我常常被邀请进行对上海现代建筑作出评价,当然在上海也有比较成功的几栋现代建筑,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众多其他上海现代建筑只是追随过时的建筑潮流的垃圾而已。如果我们五十年后再看的话,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 中山陵的非中山性 南京的中山陵是中国人纪念尊敬的孙中山先生的重要瞻仰地。在查勘北京紫禁城与明代的皇帝陵墓时,我感受到的是非人性与权威性的尺度感,让我惊愕至极。然而中山陵也仿效非人性的古代宫与陵的型制。中山先生是谁?他是举起人民就是主人的三民主义“旗帜”,为推翻封建专制主义而发动了革命的伟人。那么,为什么他的陵墓建造得如同于他推翻的封建帝王的陵墓呢?评价一群建筑,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其建筑适合的内容。内容适用错误的建筑,即便在其他方面作出何种努力,都不能挽回其错误的内容。我认为其单体建筑硕大的瓦屋顶不用说是非改革性的,有着很长的中轴线,其上升序列的核心构成明确是非中山性的。既然是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应该具有跟人民和谐素朴的概念。因此给那样建筑以优秀的名誉的中国现代建筑历史家的蠢话,就是中国建筑走向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 3. 传统瓦屋顶的继续的失败 源自民族主义的所谓大屋顶样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后期的代表性样式。众多重要的中国建筑戴着不合适的大帽子,耸立在大街上,并且作为中国主要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跟社会主义本质显然这种民族主义倾向的建筑已经发生了矛盾。从以共同生活为理想的无阶级社会形式上讲,美国复兴期的机能主义样式其实更适合用于中国共产革命期的建筑,可不幸的是,作为***要打倒的***社会的为首国,美国的建筑样式注定是被坚决排斥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事物的国际主义建筑样式被抛弃,建筑和社会产业的其他部分步伐不一致,因此也就找不出中国建筑的出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性理论家梁思成却在这时候赞同传统大屋顶样式,使得国内建筑师的思维受到桎梏。复兴传统大屋顶样式突然衰亡,直至成为一种罪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因为领导者修养的局限性加上建筑师在决策上的无语权,中国建筑一再容忍传统大屋顶样式,现在还被相当活跃的采用。在近代以后世界建筑历史上,付诸了很多努力和献财政投入的中国传统大屋顶样式建筑中,有没有产生世界之所瞩目的建筑作品呢?一个都没有,但只有中国内部的好评价。过去时代的建筑外皮只能适合于过去时代的建筑,我们应该探索传统建筑内在的精神,以此作为现今的借鉴。 4. 还没觉醒的香山饭店的教训 1981年,世界闻名的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历史悠久的香山,设计了香山饭店。他是美国人,也是中国血统的华裔建筑师。因为他已经站在了世界现代建筑的巅峰上,他的概念与意见大部分被采用了。此后香山饭店一直到现在,在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香山饭店对于中国正在讨论的地域性问题,提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给中国建筑的未来起到了舵手的重要作用。其后在诸多关于中国建筑传统的讨论或论文上常常被用作为模范事例。虽然也有因狭隘地域主义或毁损遗迹地等的理由持批判意见的,但香山饭店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并且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对象。可是,在香山饭店诞生以来20多年后的今天,我可以明白地说,以后的任何中国现代建筑都没有超过香山饭店。以香山饭店具备的环境和政策上的优点伪托故成功的理由,就是不能那样设计的人的口实。当大部分中国建筑师还在探索外部形态为主传统现代化方法的时候,贝聿铭提示了空间为主传统现代化的转换的视觉。中国以及东亚汉字文化圈建筑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建筑和建筑之间、建筑和自然之间、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被首先考虑的,就是空间为主的建筑设计手法。现今,在一些优秀的现代西方建筑里已经融合了类似的思考与感性。中国现代建筑应该要退出以大屋顶等外部形态作为传统建筑现代化之路的思考,这种因素只需留一点作为小小的辅料。让我们自己探索建筑内在的意义和建筑外部空间中蕴涵的精神吧! 5. 人民政府建筑的非人民性 民主国家的国会议事堂是国家的中心。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也占据了民主的象征性地位。民主革命以前,中心位置的政府建筑常常构成于强力的中轴线,建筑形式也是权威性的。但现在的民主时代,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建筑越来越采用开放的、非权威性的、以市民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在西方新建的政府建筑中,很难的找到硬直的对称形式建筑了。但民主主义历史比较短的国家、民主历史的根子越短,在人民与建筑之间的墙壁越高越厚。中国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虽然对称形式,但是比较开放的,采用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用的方法。可是最近建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筑也在人民广场中轴线上,采用严格的对称形式,在对人民排斥的同时营造出闭锁的气氛来。这难道是人民政府的人民性吗?纵观东西古今历史,对称形式的建筑常被用于具有权威性与象征性的建筑,在近代社会以前政府中心建筑似乎绝对的采用这种形式。但是,经历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时代以后,由于市政府中心建筑其本身就是人民主权的象征,对人民是开放的,归还给人民的权利的新方向突出来了。对称形式建筑已经不是市政府建筑的代名词。对称形式只是需要强压的权威的专制主义的产物。可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政府中心建筑仍然采用对称形式作为权威的盾牌。但是,市政府中心建筑对于人民不应是威胁性的,它应该贴近民心。那些为强调权威用笨重的石头打分的市政府中心建筑是不能温柔地安慰人民的心的。 6. 非社会主义的再开发 大城市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其设施也已经落后了,因此城市的改造与开发是必然的。土地共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土地私有的***国家在公共开发时更有利。在我住过的韩国汉城的都市中心,因为昂贵的地价建设,小公园是想都不敢想的。只在建筑许可时候,才有一些政府的劝告。因此想通过再开发而得到更舒适更好的环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当我住在上海,最羡慕的事情之一就是大规模再开发时同时进行的大规模公园建设。只要决策者有坚强的意志,就可以进行公共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再开发。我看这点是中国共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那么,特别进行都市中心再开发时,应该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开发计划的方向,但是现在相当多的城市中心区改造与再开发如同***城市的再开发,其主流状况是商业利益优先。上海“新天地”是专家和一般市民都叫好的改造的模范事例之,其新旧之间的调和性好,整体的设计水平也很高,决不低于西方任何城市,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观光流线。但是,在新天地,只留有老的外壳,是提供给现代富人的,普通人民的生活痕迹一点都没有,更不能让他们的舒服的接近。我常常给朋友们作导游,带他们去新天地。频繁地遇到中国其他城市的旅游团。对他们来说新天地只是一个旅游点,而不是生活场所,可能使他们感到深刻的隔离感。那么,这与同一区域的中国***第一大会地的历史意义是相互矛盾的。引起中国***第一大会的革命旗帜的成果说不定是像新天地一样性格的建筑群。所以对中国其他城市的改造与再开发,新天地绝对不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范例,只是一种把匹萨加大的方法,是极为特殊的案例。 7. 视觉为主的建筑政策 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引以为自傲的国家和民族是不会一味地炫耀外形,更不会以高的,大的,华丽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内部的精神。可是,历史悠长,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每个城市的发展却都陷入了无法理解的规模竞争之中:最高的建筑、最大的建筑、最长的建筑等等。以物体的尺度为基准进行的现在的比赛状况是很危险的、没有价值的、非常糊涂的。来自于万里长城与紫禁城的规模的优越感不是社会主义的,不是民主主义的。万里长城或紫禁城的建造目的与建立过程从现代的角度看,都不值得。作为战争与绝对君主权力的象征,用数不清的人民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建筑是不是值得骄傲呢?无关规模,建筑的水平是最重要的。当然从技术革新或学术的角度,规模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因素,但现今无秩序的规模为主的开发无法提高人民的自尊的,只加大人民的大话。以外部形态的震慑力赢取高评价的建筑应该只是极为特殊功能要求一部分。任何建筑若想成为标志性建筑,那是文化水平的问题。如果把正在建设中的也包括在内的话,高度排名世界前十的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已经占了一半以上。那么,可不可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现代建筑文化的先进国家了呢? 8. 低廉的进口建筑的时代 几个月以前,在中国建筑新闻记事上我看到一些比较有名的中国建筑师设计完成的建筑作品,而开发公司要求用西方无名建筑师的名字代替中国建筑师的名字。如今“三个代表”中的“先进文化”似乎已经等同于“西方文化”,只要有“西”字就比中国的更好。这样的思想无论在一般民众、文化意识比较高的人、还是所谓领导人中,都得到了广泛地认同,只管举西方人的手赞成。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够体会到中国建筑师的痛苦的心情,因为十多年前的韩国也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中国在其建筑的规模、范围、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其中相当多的重要建筑都是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在全球化的时代,明星建筑师在世界各地建造房子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作品对于提高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水平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是,大多数外国建筑师留下的只是不太好的无责任的排泄物。大部分是,在他们的故乡,不敢想设计的奇怪的、环境破坏的建筑。这是利益至上主义的开发商和不顾前后只关心业绩的官僚们一起建造的,使用着绝对否便宜的费用即人民的血汗,不考虑未来性,积累的以后必然为之伤脑筋的、不能处理的垃圾。太低廉的价格购买的进口产品注定是假的。小的东西发现是假的以后不再买就算了。可是假的建筑物却要在城市中存在很长的时间,其伤害也是持久性的。今天已经到了文化战争时代,将规模最大最具有持久性的文化即建筑市场,在全中国全面的、主动的、随便的付出,难道就是中华民族包容万象的气势?这样的评价对不对呢? 9. 旅游化的历史建筑 历史悠久的中国由于频繁的战争与其他各种因素,无数的遗迹已经被破坏或毁损了,但仍留有很多有价值的遗迹。中国的开放政策吸引大量的外国旅游客前来参观,现在他们已经遍地都是了。建筑物是代表性遗迹,因而常常被保护或被保修及复原。在很多景点方便设施严重不足,因此到处都在加紧建设便民设施。但是,便民的美名下占其中很大比重的商业设施往往建得比被保护的历史遗迹规模更大,其便民设施反而给历史遗迹增加了压力。而最终于营造出的却是商业性为主的气氛。旅游产业无疑是俨然的重要文化产业。在任何地方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当地重要经济的支柱。因此以购买、游戏设施为主商业性便民设施的建造是必然的。但历史建筑群所具有的更大意义是其建筑群里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也就是文化的价值。虽然依附与历史建筑群的商业建筑群也是新时代的产物,但我觉得决策者与建设关联者都不认识中国大多历史保护用商业建筑群的建筑历史的意义,只能简单的模仿传统的外皮,成为假古董。过于为视觉上调和的类似性,其商业建筑群不能当为明天的时代而负责,以后只不过会作为一种商业的垃圾留下。在这个时代设立的新建筑与其过去的历史建筑相互和谐的创新性应该是需要的。因此,没带着深刻的苦恼关于新时代建筑潮流,正行的拙速开发的步子的步幅应该被减缩同时,向对于未来应该开门。中国出生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新博物馆的是新旧建筑相互协调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好的范例。我期待在中国出现与历史相互和谐的,具有独立生命的,且蕴含新时代精神的好历史建筑。 10.在中国没有世界明星现代建筑,为什么? 现今无数的中国现代建筑中 “ 为什么没有世界知名的建筑? ” ,是对这个问题做出认真回答的时候了。中国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开始已经快 30年了,受过现代建筑教育的人才也不少,决策者的平均年龄也年轻化了,相当多的重要建筑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且重要的建筑几乎都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但是,现在中国能在世界上发表的只有几个建筑作品。这几年在中国参加的建筑论坛,我看都差不多。关于建筑传统的主题常常被提出来,但没有具体的提案,只有跟随世界建筑趋势。无意识的追随世界建筑潮流,依赖西方建筑师的思想,只能做到形态的模仿,却忘记了自己内在的精神。不熟练的西方建筑的模仿比过去的建筑模仿好一点儿,但与过去相比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在广泛的而有强健的中国传统精神基础上,没有关于中国建筑的核心的讨论与充满热情的接近、分析、研究及挑战的实验,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出自己的建筑。在全地球化时代,普遍性绝对不是排除特殊性与主观性,建筑艺术的最终的结果一定依赖于主观的感性,这是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依靠于自己内心积累的艺术的感性。其堆积物来自完整的自己的关心,有历史的眼光,并且明确的、具有目标的、强健的两个腿。很多中国青年建筑师,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日本或十数年前的韩国青年建筑师,只把眼睛转向西方。可是他们逐渐认识自己最终理解的还是自己的故乡。我很晚才醉心于中国古代建筑,因为我常常在其中发现韩国古代建筑以及一些优秀的现代建筑的思想头绪。
个人分类: 鼓与呼|29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记录蓝天-东交民巷建筑
DrSun 2013-8-29 19:04
今天的天格外蓝。 如果蓝天有分级的话,今天应该是顶级,必须记录下来。 老房子还是那老房子,只是天更蓝。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程泰宁: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之道
Wuyishan 2013-8-28 16:39
程泰宁: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之道 ——程泰宁院士天津大学演讲纪实 2012-12-17 日前,“天大•天友讲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围绕“韵”之主题进行演讲。程泰宁院士结合实际项目作品,针对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从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观点。 程泰宁院士演讲 本次“天大•天友讲坛”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当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书记出席现场致欢迎辞。天津当地的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及媒体记者等近200人听取了演讲。 中国建筑理论和实践创新需突破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的同质化 程泰宁院士在演讲中引用了《人民日报》的一段话,“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建筑缺乏地域特色,没有特性”;“中国建筑师必须考虑环境,否则建筑就是毫无意义的复制品”。 “话虽有点尖刻,但不无道理。大家批评我们城市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这些言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程泰宁院士指出,千篇一面和文化缺失是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的同质化。我们当前评判一个建筑好与坏,实际上还没有自己独立的评价标准,甚至是缺乏一个完整体系。 中国文化一直处在“哑文化”状态,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体系。一些建筑师习惯性地接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西方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趋向当作自己的标准。  实现建筑可持续理论的突破需守住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的经济崛起不等于文化也崛起了,特别是建筑文化的崛起,路在何方,仍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程泰宁院士强调道,“守住文化遗产才是实现建筑可持续理论的突破。这一点在当前很重要”。 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只出现单一的文化。世界发展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多元性才能丰富多彩,才是符合我们的发展规律。中国建筑事业和中国的文化理念,首先需要在世界文化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总之,东西方文化正在重构,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操作理论,建立意识文化对我们建筑师很重要的。并且实现操作实践的突破和创新,这是我们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发展需要。”,程泰宁院士感慨道。 真正的建筑创作需从建筑本体出发用抽象继承方式思考 “在建筑创作中,不要太拘泥于形式,而是要在现代化语境下用抽象继承的方式来进行解读和思考;要从建筑本体出发,这些对于我们思考问题很重要。”,程泰宁院士认为,他还提出了三个观点。 观点一,西方现代建筑是多元的,相互矛盾的综合体,经验和思想通常包括在完全相反众多观念之中。因此,将一种流派看作是西方建筑的全部,这不符合事实。 观点二,学习西方建筑,虽然体现在形式上,但更要学习西方现代建筑中重视分析、重视多学科交叉的内涵,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建筑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观点三,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出现了几种从追求本源逐步转向图像文化的趋势。而我们应该把这些现象和类似的美学观点对当代西方建筑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思想对我国建筑创作造成的影响,都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与思考。 “传统思维的冲突,现代思维的协商,我们所追求的是在跨文化的对话基础上,探索现代和中国的结合,这将是我们建筑创作理论和实践的一条创新道路。”,程泰宁院士最后总结道。 在本次“天大 天友讲坛”的后期,程泰宁院士还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周恺总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等嘉宾进行了对话研讨,共同探讨建筑设计的创新价值观等议题。其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彭一刚院士向到场来宾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在心态方面,程先生似乎比我年轻得不止5、6岁……听了他的报告,好像把我向着年轻方向拉近了一点。因此,我希望程先生以后能够多到天津大学来,每次多帮我往年轻的方向拉一把,这样我就更有希望了。” 现场学生们纷纷提问,程院士都耐心地一一回答,现场互动交流的气氛极其高涨。无论是到场嘉宾、学生,还是媒体记者,都为程泰宁院士心系中国文化、年轻人般的心态和渊博的建筑造诣所撼动;同时,与会建筑师和建筑学院师生对“天大 天友讲坛”带来的重要学习、交流机会也表示衷心感谢。 附录: 程泰宁简介: 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人。 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1980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内外重要工程60余项。代表作品有: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杭州铁路新客站、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联合国小水电中心、杭州黄龙饭店、上海市公安办公指挥中心、绍兴鲁迅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建川博物馆战虏馆、宁夏大剧院以及住宅、商务别墅等。其中三次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多项获省、部级优秀设计特、一等奖。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经国外建筑师推荐入选国际建协主编的“廿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2009年评选的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有多项作品获奖。并有四本作品专集出版。 1990年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4年获第三届梁思成建筑奖。 本文来自: 中国施工网( http://www.sg8.cc/ ) 详细出处参考: http://news.sg8.cc/jsft/2012/1217/59700.html
个人分类: 科文交汇|2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方向描述:可持续景观康复景观绿色建筑绿色管理
dongleon 2013-8-16 23:40
研究方向描述 1、可持续景观设计: 在人类需求与生态和美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极为重要。我们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设计原则。场地的复杂性与空间的多样性,使得阳光、风及水都是影响场地使用和环境舒适性的因素。我们把雨水的收集利用及微气候分析纳入设计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使用者行为分析,致力于人性化、多功能化、可持续的景观设计与研究。 研究内容:新风水园林研究、旅游度假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屋顶景观、河流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微气候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高密度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川西地区村落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与生态过程研究、雨水花园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评价、参与式设计理论与方法。 2、康复景观设计: 康复景观是一类有助于恢复或保持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景观类型,是当前园林景观和康复理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欧洲修道院花园时期,近30年作为一项全方位,无副作用的康复理疗方法风靡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花园都具有一定的疗养作用,康复花园与普通花园的区别在于其设计之初对使用者的需要及喜好的关注,充分挖掘花园空间的康复特质并讲它们都表达出来。一个有效的康复花园除了让人感受生命的各种动人之处,提供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刺激人们的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活跃机体代谢及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从高压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疗养保健的作用。 研究内容:特殊儿童康复花园设计,医院康复环境景观设计,儿童自然修学营地设计,疗养度假区规划设计 3、绿色建筑设计 传统的建筑设计以重视造型和满足使用功能为目标,而可持续设计把资源耗费和环境负载作为两个基本因素,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出全生命周期内资源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的建筑。 同时,我们鼓励用户参与,注重技术与设计的融合。 研究内容:适应四川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绿色建筑评估方法与工具研究、建筑节能设计与管理、室外热环境分析研究。 4、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友好的理念融于管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之中,它涉及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管理中时时处处体现绿色的理念。 研究内容:绿色管理战略规划、绿色产品设计集成平台、绿色维修及设备管理系统、清洁生产管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4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的美清凉了夏日
zhangqifeng0504 2013-8-13 18:40
你的美清凉了夏日 源湖是华科大内靠近西侧的一个小湖,相比于校园内的其他小湖这几年它略显小有名气。这名气主要来自于它里面的荷花以及每年定期所举办的荷花展( http://www.56.com/redian/MzM2NTU0/NjE4MjE4MDI.html )。另外周边的几处景点也更是为它增光添彩。首先是它的旁边有个不输公园之称的学生乐园——青年园,里面树木茂盛,鸟鸣花香,是读书,约会的最佳地方;然后是它旁边的那个小建筑——四年顶个球,早已经在网上疯狂转载;对面是华科大最具特设的那栋宿舍楼——西七舍;旁边是块大大的绿地,是学生和家长休闲和娱乐的一块宝地;同时他旁边的那条弯曲的砖砌小路更是通往西区食堂,操场,体育馆和宿舍的首选。
个人分类: 生活雅趣|3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蓝天-东交民巷建筑
DrSun 2013-8-7 20:13
早晨多云,小雨。今日立秋,很快又是京城的黄金季节了。 东交民巷建筑:近处是原比利时使馆,远处是圣弥额尔教堂(手机拍摄)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主义的(可能)优越性:建筑与社区
热度 1 arithwsun 2013-7-6 21:38
社会主义的(可能)优越性:建筑与社区 王永晖 我们这一代是从小学政治课长大的,初中学一遍,高中学一遍,大学再学一遍,硕士再学一遍,博士再学一遍。 其实,社会主义确实是可能有优越性的,比如说,我们如果按照美国的街区面积和所属人口比例,采用同样的比例,但是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建筑,那么同样的街区面积下,和同样的负载人口,因为采用了社会主义建筑,而不是像美国那种别墅似的二层/低层小洋楼,我们可以有更大的共用面积,共用室内面积(室内体育与社区活动场所),共用绿地面积。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可能带来的好处,社会主义政权,可以更加容易地去设定法律和确定执行权,保证社会以一种更加有组织的形态出现。 想想看,这样的社会,会很吸引人,美国都不一定能赶上。 即使中国人口众多,那么我们把街区面积与负载人口的比值降低一半,即使在数值上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我相信这样的社会主义建筑和社区也仍然是会非常有吸引力的。 什么是富人的生活?有花有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最近跟随学习的武术家魏巍老师,有一天说的话让我很惊讶,谈起骑马,他说对人是有好处的,马有700多块肌肉,人有500多块肌肉(我记得好像是这么说的,还没仔细核对),人和马相处有心灵感应。 我之所以惊讶的地方在于,魏老师平常是反对封建迷信的,对一些民间中医的做法也看不惯,但是他却谈到人马之间的心灵感应。 所以,如果一个社区,不仅有花有草,而且有马,那绝对是富人区了,而社会主义建筑社区,只要设定法规,绿地足够大,而且能串联在一起形成绿色通道,完全是可以做到在城市里养马的。 岂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我去过匈牙利,也看过布达佩斯的社会主义建筑,跟它们的传统建筑相比,丑陋无比,但还是比北京的要好。波兰首都华沙,跟北京很像,走在街上仿佛走在北京。 建筑还是要讲究艺术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讲究艺术,是否最少讲一下街区面积与负载人口比值,设定一个限,过了就不能再往里挤着建楼了。 西安,这方面比北京更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安这个城市不容易有发展前途了。 中国呢? 我在博客上置顶的幼小教育文档,主要包含了三个意思: 一、设定住学校的师生比、校园面积与学生比例,为此目的,我们需要新的经营架构, 更佳的资金运行结构, 如学校班级托管和家长自治机制,这方面的内容需要企业家们认同和批评指正。 二、确定教改的窗口是课程时间表的设定,由此让教学九大环节按照人性的规律作用在学生身上,目前普遍反映的作业问题,其实就是里面的一个子问题。这方面的内容需要科学家们的批评指正。 三、确定幼小教育的3岁-10岁混龄班制度的可能性,以此来拉住孩子们的童真,丰富孩子们的人性交往层次。这方面的内容要家长们的理念确认。 其中第一点,说的还是很基本的,一点都不艺术的师生比,校园面积比。 共产主义太远,肯定就不用说了。社会主义呢,我们能不能坚持一些社会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可能的理想,还是一种虚妄的梦想,是人性的自私,还是人性的光辉。 社会主义之所以没有执行下去,是不是因为,不光人有其私,政府也有其私,这种私,是使得现在社会主义建筑的形状倒是处处皆是了,但是,不仅仅内里是要老百姓花钱来买了,外里,街区面积与负载人口的比值,也大大降低了,光图省事挣大钱了。 不知道有没有数据说明,在白天的时候,北京城天安门的20公里范围之内,人口数目倒底有多少,绿地范围又有多少。 有没有数据说明,北京城区的孩子们,人均拥有的校园室外活动面积是多少。 这当然不是社会主义了,那么,社会主义还能有么,还能是实际么,还能不止是心中的期翼么。 参考资料 ------------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3/1012/284791.shtml ---------------- 有一些房地产的住宅规模超过了5000套——还种下了使社会迅速衰败的种子。正如西方经历过的那样,这种大型的、没有人情味的城市开发模式使人们孤立,使他们缺乏身份感、安全感、社区感和人情味。美国拆除了按这种模式建设的社会住宅,相信中国最终也会这么做。 幸运的是,呈贡区开始试点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的规划下,作者的公司正在对呈贡核心区的2500英亩的区域进行重新设计。超大社区被划分为人性化的传统小型社区,街道变得窄一些和更密集,许多街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或成为公交专用道。公园变得更小、更近、更安全,人们在家中即可俯瞰公园。多功能建筑和人行道两侧的商店和咖啡厅将重现传统的中国社区的街头生活。最终,工作与住宅将实现平衡,从而避免侵蚀世界的郊区“睡城”痼疾。 ----------------------------------------------------------------------------------
个人分类: Book-W|2325 次阅读|1 个评论
记录蓝天-教堂及其他
DrSun 2013-7-3 20:03
连续的阴雨、雾霾天气后,昨天和今天气温骤升,迎来了久违的蓝天。 在以前的一篇博文中介绍过东交民巷的建筑,单单没有著名的圣弥额尔天主堂。 这是因为天主堂坐落一个有着高高围墙的院子里,前面还有两棵大树,枝繁叶茂。更有甚者,其正面的西南角一直有一处临时搭建的房子,是个小餐馆。要从远处拍摄全貌,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把这个餐馆也拍上去。今晨走到此处,眼前突然开阔起来,餐馆被拆除了... Amen. (“东交民巷”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9004-482463.html )。 图1 圣弥额尔天主堂 图2 东交民巷附近建筑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堂建筑的演变
tansuozhoukan 2013-6-24 13:42
教堂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教会改革和基督教的发展,教堂也逐渐变化。重庆大学学者张厚斌在他的著述中梳理了教堂建筑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最早的教堂 是帐篷 在犹太教的经典《旧约》中记载了第一座教堂的出现:公元前1450年,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在旷野中度过40年的逃亡生活。为对上帝恭敬行礼,众人献金银宝石和绫罗绸缎修了一座帐篷,它长3丈、宽1丈、高1丈,作为祈祷的地方。 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攻占了耶路撒冷,所罗门王按那座帐篷的格局,用上等的石料、木料花7年时间建成了第一座圣殿。公元前586年,该殿毁于巴比伦人之手,公元前519年,犹太人重建圣殿,又于公元70年被罗马人焚毁。 巴西利卡风格 来自罗马会议厅 直到313年,基督教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于是信徒开始建造教堂。当时人们很自然地由眼前的建筑获得灵感。罗马人为会议曾建造一种长方形的大厅叫巴西利卡,它由两排柱子把大厅分为正厅和侧廊,最里端是半圆形的,那里放置讲台。之后教会将这一建筑加以改进,并在全罗马推广,典型的就是有这长方形平面和凸字形剖面的罗马圣母大殿。 公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首都圣索菲亚曾建造过一座巴西利卡式大教堂,但于公元532年毁于大火。 之后,朱斯提尼安皇帝计划在遗址上建造一座超越世界其他建筑的庄严大殿,他动用了1万名工人,从各处搜集珍贵材料,又用5年时间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新的教堂。这座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形,长75米,宽71米,中央是直径32.6米、距地面54.8米高的圆顶,中厅有两排玉石柱。 圆顶的出现标志着6世纪拱券技术的成熟,当阳光从圆顶上的窗户洒入时,人们对教堂空间广阔和神圣的追求也得到了满足。 建筑技术发展让尖拱穹顶流行 公元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第一次分裂,分裂后的东部希腊语教会以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拉丁语教会以罗马为中心称天主教。东正教认为希腊十字平面造型的教堂能加强教徒在仪式中的团聚感,所以圣索菲亚大殿的建筑型制成为后期东正教堂的范例,被称为拜占庭风格。而天主教认为拉丁十字平面造型的教堂对基督蒙难更具有纪念性,于是在巴西利卡式教堂建筑中厅圣坛前展出两翼,以柱子撑起巨大的穹顶象征天宇,厚墙窄窗,并在内壁装饰以彩绘和雕塑。这种罗马式教堂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潮,如圣彼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等。 12世纪中叶,建筑师发明尖券成功,由于建筑荷载被引到拱壁上,教堂就可以做到墙薄窗大。当时,率先在法国丹尼斯修道院教堂的设计中采用了尖拱、肋形穹顶和彩色玻璃窗。后来,这种建筑型制发展为中世纪盛行的哥特式风格。其中著名的亚眠圣母教堂长138米,宽14.6米,中厅拱顶高42.3米,两侧廊拱顶高18.2米,突出表现了中厅高而窄、长而狭的哥特式教堂风格。 科技发展助推简洁的现代教堂建筑 1521年,新教从天主教分离后,简化礼拜仪式,教堂形式也更简朴,大多为长方形礼堂。天主教也对以往教堂建设进行思考,倡导以耶稣会教堂为蓝本。正立面是一个宏伟的入口,宽阔的中厅与浅出的后殿形成过渡,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 20世纪出现了现代教堂,力求对每一部分设计得尽量简单,减少形式的变化,追求庄重的朴素感。 1923年落成的巴黎兰西圣母院在教堂建筑史上标志着现代教堂的诞生。它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塑造出一个宽敞明亮的矩形空间,就像早期基督教使用的长方形会堂。 1965年,教会提出要适应时代,简化礼拜仪式,这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教堂的普及。之后,这种构造简洁、科技含量高、现代气息强的“单一空间”的教堂建筑日益增多。1980年建成的洛杉矶水晶大教堂,由12000块矩形玻璃嵌在钢网架上围合而成,内部地面和讲坛用大理石装饰,显得纯净通透。 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让教堂建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并更加人性化。 《中国科学报》 (2012-12-22 第8版 调查)
个人分类: 延伸阅读|3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北京巴黎市内到处都是古老的低的建筑,没有城管
吴信 2013-6-17 03:34
在巴黎看了看,到处都是低低的建筑,有不少还是石头砌成的。 想想北京,有多少呢? 特别是去一个博物馆——据说是世界上关于亚洲文物种类最多的博物馆。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文物,现象当年金戈铁马,枪炮轰鸣中,把那些文物锯开,用船托运到欧洲,凄惨的情形...... 路边有不少卖东西的,也有的地方不少流浪汉,可是没有见到城管管啊。
3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鬼斧神工的“山路十八弯”
热度 10 pony1984621 2013-6-5 21:06
鬼斧神工的“山路十八弯” 文/马志飞 “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 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 九连环,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耶 ……” 歌手李琼所唱的那首《山路十八弯》曾经让我们对大山的美丽风景和土家人的幸福生活无限向往。那时候,我只见过曲曲折折的东流之水,还想象不出九曲十八盘的山路是什么样,直到有一年,我来到云南旅行,才亲眼目睹了那山路十八弯的壮美。 2010 年,我前往云南的泸沽湖,正好经过这样一处蜿蜒伸展的曲折山路。我站在高高的山上往下看,就在这短短几百米的地方,盘旋在山腰之上的小路竟然来来回回走了好几个“S”形,仿佛一条长长的白色丝带飘落在重峦叠嶂之间。乘车缓慢爬行在这样的山路上,可谓是步步惊心,弯道之多、弯道之急让人提心吊胆,特别是那180°的拐弯处,更是考验司机师傅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拐不过弯儿,倘若遇到对面来车,两车交汇之时更需谨小慎微。虽然这里的弯道并没有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有十八个之多,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人们给它的称号“山路十八弯”,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一边感叹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一边对开路工人的杰作赞叹不已。 看到这条路,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有着辉煌“功绩”的“二十四道拐”。历史上有人拍下过这样一张闻名世界的照片:一个长长的卡车车队,沿着一条许多个“S”形串联的盘山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的山顶缓慢爬行。这是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美军依靠大卡车运送援华物资的真实场景。然而,战争结束后,人们竟然再也找不到这条神秘的公路了,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在云南的滇缅公路上,但寻找了很多年,把滇缅公路跑了几十个来回也没有找到它的具体位置。 直到2002年,云南一位名叫戈叔亚的学者终于找到了它!令人惊讶的是,“二十四道拐”不在云南,也不在滇缅公路上,而是在贵州省西南地区晴隆县境内滇黔公路上。尽管这让很多云南人难以接受,但事实不容置疑。摄影师使用50毫米的相机镜头,爬到对面的山巅上,站在距离万丈深渊的峭壁边缘不到30厘米的地方,终于拍摄到了和历史上那幅著名照片一样的场景。 “二十四道拐”的名称由来,正是因为公路从山顶到山脚4公里的路段上有24个弯道,当年为了抗战的需要,是美军工程兵设计并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了这条路,后来改线后为“二十一拐”。抗战胜利后,有人提出要废止这里的公路,改建新路绕行,认为这里山太陡、路太窄、弯太急,但当地人对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最终保住了“二十四道拐”。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二十四道拐”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如今不仅有许多游客前来,还有人喜欢在上面开车,寻找一番特别的刺激。 其实,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像这样的山路并不少见。 我国云南昆明市宜良县城西有一条长度仅7公里的公路,弯弯曲曲竟然有68道拐,被人称为“天下第一弯”,可谓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湖南省的矮寨公路有段非常危险的路段,被人们称作“矮寨天险”,在水平距离不到100米的地方,垂直高度竟然爬升了440米,汽车穿行在公路上,仿佛是在攀爬天梯,一级一级盘旋而上,从坡顶到坡下共转折13道大弯,十分惊险。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有个玻璃台村,这里也有一条九曲回肠的公路,名叫“九曲十八弯”,与抗战时期的“二十四道拐”相比,这条路要平坦得多,全部是沥青铺砌,开车缓慢行驶不会感到特别的困难,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身居高处,俯视公路全景,才能清楚地看到它蜿蜒前进的壮观风光。 不管是哪里的山路,之所以要修建成曲折迂回的形状,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顺应地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延长行进的总长度来换取较低的坡度,便于车辆行驶,这样会更安全、更省力。当年的修路工人或许没有想到,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通往泸沽湖路上的一段“山路十八弯”(摄影 马志飞) 历史的弯道——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 从卫星上俯瞰 “二十四道拐” 从卫星上俯瞰 “二十四道拐” 从卫星上俯瞰 “二十四道拐” 湖南省 的“矮寨天险” 湖南省 的“矮寨天险” 湖南省 的“矮寨天险”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云南昆明市宜良县 的 “天下第一弯” 云南昆明市宜良县 的 “天下第一弯”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1675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台湾高雄建筑
热度 3 rczeng 2013-5-24 23:32
台湾高雄建筑很有特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高雄85大楼。 高雄85大楼 ,又称 东帝士85国际广场 、 东帝士建台大楼 ,378米高,是台湾第二高的 摩天大楼 。大楼拥有特殊的贯穿设计,左右两栋建筑在35楼以上合并成单一的高塔,直到85层的尖顶,而在中央塔下方留下一个中空的空间。大楼的外型表现出所在城市的名字:高(高雄市)。此外,高雄85大楼 也是台湾第一栋引进 抗风阻尼器 的摩天大楼。 高雄85大楼 中钢集团总部大楼(最右边) 三星大楼 右边建筑屋顶最具特色。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10303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3年A&HCI收录建筑学科期刊45种目录
wanyuehua 2013-5-5 07:41
SCI 和 AHCI 分别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SCI 主要收录土木建筑期刊, AHCI 收录建筑设计期刊。 2013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5 种,其中 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3 种: 2007 年创刊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 2002 年创刊的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 1999 年创刊的 Nexus Network Journal 《建筑与数学杂志》。 S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2 种: 1976 年创刊的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 1986 年创刊的 Planning Perspectives 《规划透视》。详细 2013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5 种见附件。 2013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5 种目录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RCHITECTURE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45 注: ★ SCI、AHCI共同收录期刊3种 ▲ SSCI 、AHCI共同收录期刊2种 1. A + U-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 建筑与都市》日本 Monthly ISSN: 0389-9160 A U PUBL CO LTD, 30-8 YUSHIMA 2-CHOME BUNKYO-KU, TOKYO, JAPAN, 11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ARCHITECT 《 建筑》美国 Monthly ISSN: 0746-0554 HANLEY WOOD, LLC, ONE THOMAS CIRCLE, NW, STE 600, WASHINGTON, USA, DC, 20005-570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ARCHITECTURA-ZEITSCHRIFT FUR GESCHICHTE DER BAUKUNST 《建筑史》德国 Semiannual ISSN: 0044-863X DEUTSCHER 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美国 Bimonthly ISSN: 0003-85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ONE MONTGOMERY ST, SUITE 1200, SAN FRANCISCO, USA, CA, 9410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 ARCHITECTURAL DIGEST 《建筑辑要》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20 CONDE NAST PUBL INC, 4 TIMES SQUARE, NEW YORK, USA, NY, 100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6. ARCHITECTURAL HISTORY 《建筑史》英国 Annual ISSN: 0066-622X SOC ARCHITECT HIST GREAT BRIT, DEPT HISTORY OF ART, BIRKBECK COLLEGE, MALET ST, LONDON, ENGLAND, WSIE 7H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7. ARCHITECTURAL RECORD 《建筑实录》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8X MCGRAW HILL INC, 1221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USA, NY, 100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8. ARCHITECTURAL REVIEW 《建筑评论》英国 Monthly ISSN: 0003-861X EMAP BUSINESS PUBLISHING LTD, 151 ROSEBERY AVE, LONDON, ENGLAND, EC1R 4Q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9.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建筑科学评论》英国 Quarterly ISSN: 0003-862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0. ARCHITECTURAL THEORY REVIEW 《建筑理论评论》英国 Tri-annual ISSN: 1326-4826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1. ARQ 《建筑研究季刊》 Tri-annual ISSN: 0716-0852 PONTIFICIA UNIV CATOLICA CHILE, ESCUELA ARQUITECTURA, EL COMENDADOR 1916, SANTIAGO, CHILE,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2. ARQ-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建筑研究季刊》英国 Quarterly ISSN: 1359-1355 CAMBRIDGE UNIV PRESS, EDINBURGH BLDG, SHAFTESBURY RD, CAMBRIDGE, ENGLAND, CB2 8RU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3. ARQUITETURA REVISTA 《建筑学报》巴西 Semiannual ISSN: 1808-5741 EDITORA UNISINOS, DIVISAO DE PERIODICIOS, CAIXA POSTAL 275, SAO LEOPOLDO, BRAZIL, R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4. BUILDINGS LANDSCAPES-JOURNAL OF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FORUM 《建筑与景观:乡土建筑论坛学刊》美国 Semiannual ISSN: 1936-0886 UNIV MINNESOTA PRESS, MILL PLACE, SUITE 290 111 THIRD AVE S, MINNEAPOLIS, USA, MN, 55401-25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5. BULLETIN MONUMENTAL 《纪念性建筑物通报》法国 Quarterly ISSN: 0007-473X SOC FR ARCHEOLOGIE MUSEE MONUMENT FRANCAIS, PALAIS DE CHAILLOT AILE DE PARIS, PARIS, FRANCE, 7501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6. DENKMALPFLEGE 《文物保护》德国 Semiannual ISSN: 0947-031X DEUTSCHER 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7. DESIGN ISSUES 《设计论点》美国 Quarterly ISSN: 0747-9360 MIT PRESS, 55 HAYWARD STREET, CAMBRIDGE, USA, MA, 0214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8. DISEGNARE IDEE IMMAGINI-IDEAS IMAGES 《设计图像》意大利 Semiannual ISSN: 1123-9247 GANGEMI EDITORE SPA, PIAZZA SAN PANTALEO 4, ROME, ITALY, 0018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9. EGA-REVISTA DE EXPRESION GRAFICA ARQUITECTONICA 《建筑杂志》西班牙 Semiannual ISSN: 1133-6137 UNIVERSITAT POLITECNICA VALENCIA, DEPT EXPRESION GRAFICA, CAMINO DE VERA S-N, VALENCIA, SPAIN, 4602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0. FUTURE ANTERIOR Semiannual ISSN: 1549-9715 UNIV MINNESOTA PRESS, MILL PLACE, SUITE 290 111 THIRD AVE S, MINNEAPOLIS, USA, MN, 55401-25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1. HOME CULTURES 《家文化》英国 Tri-annual ISSN: 1740-6315 BERG PUBL, BLOOMSBURY PLC, 50 BEDFORD SQ, LONDON, ENGLAND, WC1B 3DP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2.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3.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建筑保护杂志》英国 Tri-annual ISSN: 1355-6207 DONHEAD PUBL LTD, LOWER COOMBE, DONHEAD ST MARY, SHAFTESBURY, DORSET, ENGLAND, SP7 9LY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4.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建筑教育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046-4883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5.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建筑学杂志》英国 Bimonthly ISSN: 1360-2365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6. ★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日本 Semiannual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8-841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7.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绿色建筑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552-6100 COLLEGE PUBLISHING, 12309 LYNWOOD DR, GLEN ALLEN, USA, VA, 2305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8.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建筑史学家学会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037-9808 SOC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1365 NORTH ASTOR ST, CHICAGO, USA, IL, 60610-214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9.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景观建筑杂志》美国 Monthly ISSN: 0023-8031 AMER SOC LANDSCAPE ARCHITECTS, 636 EYE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01-37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 30. LOTUS INTERNATIONAL 《国际建筑》意大利 Quarterly ISSN: 1124-9064 ELECTA PERIODICI SRL, VIA D TRENTACOSTE 7, MILAN, ITALY, 201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1. METU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中东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杂志》土耳其 Semiannual ISSN: 0258-5316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FAC ARCHITECTURE, INONU BULVARI, ANKARA, TURKEY, 0653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2. MUQARNAS 《壁龛》荷兰 Annual ISSN: 0732-2992 E J BRILL, PO BOX 9000, PA LEIDEN, NETHERLANDS, NL-23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3. ★ NEXUS NETWORK JOURNAL 《建筑与数学杂志》意大利 Tri-annual ISSN: 1590-5896 KIM WILLIAMS BOOKS, CORSO REGINA MARGHERITA, 72, TORINO, ITALY, 1015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4. ▲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英国 Quarterly ISSN: 0168-2601 OPEN HOUSE INT, URBAN INTERNATIONAL PRESS, PO BOX 74, GATESHEAD, TYNE WEAR, GREAT BRITAIN, ENGLAND, NE9 5UZ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5. PLACES-A FORU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场所:环境设计 论坛 》美国 Tri-annual ISSN: 0731-0455 DESIGN HISTORY FOUNDATION, C/O PLACES, PO BOX 1897, LAWRENCE, USA, KS, 66044-8897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6. ▲ PLANNING PERSPECTIVES 《规划透视》英国 Quarterly ISSN: 0266-5433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7. PROSTOR 《空间》克罗地亚 Semiannual ISSN: 1330-0652 UNIV ZAGREB FAC ARCHITECTURE, KACICEVA 26, ZAGREB, CROATIA, HR-1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8. RA-REVISTA DE ARQUITECTURA 《建筑杂志》西班牙 Annual ISSN: 1138-5596 UNIV NAVARRA, UNIV NAVARRA, PAMPLONA, SPAIN, NAVARRA, E-310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9. REVISTA 180 《180杂志》智利 Semiannual ISSN: 0718-2309 UNIV DIEGO PORTALES, REPUBLICA 180, SANTIAGO, CHILE,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0. SPACE 《 空间》 韩国 Monthly ISSN: 1228-2472 SPACE MAGAZINE, 219 WONSEO-DONG,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2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1.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DESIGNED LANDSCAPES 《花园史与景观史研究》英国 Quarterly ISSN: 1460-117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2. TRANSACTIONS OF THE ANCIENT MONUMENTS SOCIETY 《古迹学会汇刊》英国 Annual ISSN: 0951-001X ANCIENT MONUMENTS SOC, ST ANNS VESTRY HALL, 2 CHURCH ENTRY, LONDON, ENGLAND, EC4V 5H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3.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国际城市设计》英国 Quarterly ISSN: 1357-5317 PALGRAVE MACMILLAN LTD, BRUNEL RD BLDG, HOUNDMILLS, BASINGSTOKE, ENGLAND, HANTS, RG21 6X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4. URBAN MORPHOLOGY 《城市结构》美国 Semiannual ISSN: 1027-4278 INT SEMINAR URBAN FORM, UNIV CHICAGO, COMMITTEE GEOGRAPHICAL STUDIES, 5828 S UNIVERSITY AVE, CHICAGO, USA, IL, 60637-158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5.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本国建筑》英国 Annual ISSN: 0305-5477 MANEY PUBLISHING, STE 1C, JOSEPHS WELL, HANOVER WALK, LEEDS, ENGLAND, W YORKS, LS3 1A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A&HCI投稿|14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震是最严酷的建筑质检员
热度 4 Majorite 2013-4-30 10:16
地震是最严酷的建筑质检员 何龙 雅安地震已经经过几天了。这几天,每一天都是生死时刻,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抗震救人上。接下来除了继续搜寻生命、安抚受灾的民众之外,就是要反思地震中出现的问题了。 地震是房屋质量最残酷也是最公正的质检员和评审官。在雅安地震中,有的房子屹立不倒,有的房子瘫成瓦砾,建筑质量优劣尽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宝兴县全县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这些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的,号称能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但不属于震中的宝兴县,重建建筑居然也不堪一击。而重建当年,重建人员还发出“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的誓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座百年老宅历经地震巍然屹立,成为芦山灾区的奇迹;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捐建的雅安市石棉县希望小学,由澳门援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都经受住地震的考验,被称为“楼坚强”。 同处一个地区,或者就在相邻位置,房子的损毁程度大为不同,显见建筑功力的高低。在倒与不倒之间,一定藏有玄机,尤其是那些汶川地震后专门因应地震重建的建筑却弱不经震,其中原因就更需要专业调查。 这两天,有一条微博被广泛转发。这条微博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语言都很粗糙,它之所以引起共鸣,是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这条微博有这样的话:每次地震,网络世界一片黑白,全国人民一齐哀悼,各种煽情,各种你坚强他挺住,就没有人出来问问,为啥日本一个七级地震啥事儿没有跟玩儿一样的,中国为啥就跟妙脆角一样的震碎了呢?而且两次还是栽到一个坑里了……震一次,碎一次;碎一次,哭一次;哭完就完了。然后再继续震,再继续碎,碎了以后再哭,再点蜡烛,拍照片,传爱心,送祝福…… 这位网友的话正是击中我们的痛处:我们的建筑究竟有多少质量过硬的,实际上还未经过真正的考验。我们近年的数次地震,都发生在非建筑密集和非人口密集的地区,假如发生在大都市,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连起码的内部装修都问题百出,如何能相信它们的整体质量?在没有地震时,就已经常有“楼脆脆”“楼裂裂”“楼歪歪”,地震真的来了,谁敢保证这些拔地而起并肩而立的高楼大厦不成为巨大的坟场? 在建筑标准上,我们的标准同样独处洼地。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按百年设计,而我们则按50年或70年设计;在建筑结构型式、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受力钢筋强度等等标准上,我们都比日本标准矮一大截。 经验告诉我们,哪怕我们的标准不低,但发包者与承建者之间的利益授受,又要严重挤压建筑商的利润空间。为了提高利润,承建商只能以偷工减料来补偿。在最后验收时,验收者可能再刮一层皮,这既要打入建筑成本预算,还会躲避真正的质量检验。多重猫腻,让建筑质量多重劣化。这些质量问题,在没有地震时可能得过且过,一旦重量级地震来临,它就显露无遗了。 然而当地震真正来到大都市时,反思的代价就不是数百数千的生命,而是数万数十万的生命了。因此,抢在地震造访都市之前检查建筑质量,堵住建筑工程腐败带来的漏洞,是一项抢救未来生命的浩大工程。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705 次阅读|6 个评论
抗震建筑不一定多花很多钱:重在提高抗震意识
热度 18 yanjx45 2013-4-28 12:07
从来自四川芦山和美国加州的两张房屋照片说起。 - 儿子和孙子都住在以多地震著称的美国加州,我们老俩口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消息当然特别关注。 十多年来,加州及附近地区多次发生 6 级以上的地震,常常是我们先从媒体上听到消息打电话过去问,那边还在睡梦中,并安慰我们这样的地震他们已经习惯了,不会有任何风险。 - 我们也曾在加州短期居住,知道当地的建筑和相关设施都充分考虑到抗震的要求,民居都以木结构的二层楼矮房子为主,很少有高层建筑。就连 4 - 5 层楼带电梯的公寓,也常是以木结构为主。市中心地区少数地标性的高层建筑都是钢铁框架的整体结构,可承受相当高级别的地震。 - 近日看到 芦山地震中受损的两层楼建筑的照片 ,感到这样的建筑实在是与抗震意识完全背道而驰。这样的建筑其成本可能也并不低,但一旦发生地震,这样的房屋就会变成高效的杀人装置。 - - 作为建筑专业的外行,仅按抗震的常识来看,似乎也能发现照片中的房屋的一些明显的问题。 首先从设计上,该房屋就使人感到上层显得臃肿,下层悬空。头重脚轻,如何抗震? 从材料上来讲,国内即使没有条件大量采用木材,但起码应当考虑建材的轻型化,特别是用于上层的建筑材料。 上层前廊的围栏也是用厚重的砖材,如果改用塑料或金属的管材制作围栏,是否能显著降低重量同时成本无明显增加? 如果能提高抗震意识,相信相关的专业人员一定能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 - 再来看看美国加州一处在建的二层民居,该民居刚建好第一层: - 可以设想,这样的房屋在较大的地震中也不大可能成为杀人机器。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158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两篇发人深省的新闻
热度 2 mohong 2013-4-23 21:13
网易关于雅安地震的相关新闻中,两篇新闻让人深思:其中一篇是“芦山县龙门乡百年老宅历经地震依旧巍然屹立”,见 http://news.163.com/13/0423/11/8T54QS7C0001124J.html ,讲述清朝同治年间的建造的百年建筑在7级地震中岿然不动,而周围的“年轻”建筑在这次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地不起。 这就好像一位百岁老人在暴风雨中仰首独立,而年青人却弱不禁风,身体被吹得支离破碎,趴倒在地。这说明年青人的身体是泥巴捏的,而这位百岁老人的身体是钢铸造的。 事实上,我们的楼脆脆,桥歪歪也是这样的。另外一篇新闻“汶川地震后建8级抗震建筑不抵雅安7级地震”向我们陈述的缘由,见 http://news.163.com/13/0423/08/8T4OEA7F0001124J.html ,提到“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分析其主要原因,我们建筑用的钢筋出了问题。在百度中搜索“钢筋被拉细”,我们就可以发现,“钢筋瘦身”早已经成为了行业公开的秘密,见 http://news.163.com/10/0906/07/6FSOUVVN0001124J.html , http://news.sina.com.cn/c/2010-08-24/173820965928.shtml 。见到这些新闻,人们不难理解,在地震面前,我们的房屋怎么就垮掉了,而建筑物的倒塌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3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青岛的基督教建筑
zhp0221 2013-3-28 19:40
zz:http://club.bandao.cn/thread-3201470-1-1.html 青岛的基督教建筑(上):路德宗和天主教并驾齐驱的德占岁月 近来在翻看对中国基督教界影响颇大的王治心的著作《中国基督教史纲》,里面大略介绍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书是好书,但我觉得稍有不足的是,他对山东的基督教发展笔墨过简,甚至对 青岛 只字未提,这让我这个青岛人略感失望。王先生可能是并不了解青岛本地的基督教发展历程,所以不便多写,言多必失嘛,但作为青岛人,我对基督教在青岛的发展略微知道一些,就拿着至今仍然留存的一些基督教建筑作为引子,大略说说青岛的基督教吧。其实我知道的并不多,说对说错的请多海涵,欢迎专家和高人来纠错和指点。 青岛基督教的兴起是跟德国人占领青岛密切相关的,青岛大多数的基督教建筑都建于17年长的德占时期里。 当时的德国,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依靠高超的外交手段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以普鲁士王国为底子建立起来的德意志民族的同一国家,但宗教上分裂性比较明显。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地区多信奉路德宗等基督教新教教派,而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德地区由于靠近奥地利,所以多信奉罗马教廷的天主教。为了弥合教派之间的分歧,在当时的青岛殖民地,路德宗新教和天主教是被以同等程度对待的,而且陆续从中国其他地方派来了花之安、和士谦、昆祚等传教士,且在胶澳总督府身居要职。 当时修建的教堂,留存至今的有李村教堂和青岛福音堂(即江苏路基督教堂),这两个在建筑形制上其实都属于新教教堂,尽管做礼拜时并不区分教派,来者不拒。 李村基督教堂,位于李村河边的滨河路,是青岛市区现存的最早的基督教堂。教堂原有角楼,七十年代被拆除,且所辖面积大大缩小。 江苏路基督教堂(初名青岛福音堂),建于1908年4月到1910年10月,建成后是当时青岛殖民地最主要的教堂。 德占时期本来是已经规划好修建一座天主教堂的,且选址就在今天圣爱弥儿大教堂(即浙江路天主教堂)所在处,但由于各种原因,在1914年底德国败退撤出青岛时,这座教堂并没有动工,我估计实际原因可能是天主教堂基本都是哥特式的,而哥特式天主教堂往往要求宏大气派,这对于资金消耗和建筑难度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德国殖民当局可能是想缓缓精力再建,但没想到占领青岛的时间是这么短暂,没有实现就被赶走。 但当时青岛天主教的辅助建筑已经有很多,今天浙江路天主教堂东侧的斯泰尔修会,西侧的圣心修道院,其实都是德占时期就建好了,为筹划中的天主教堂做预备的,所以在德军撤出青岛时,那是一个很怪异的景象:你现在站在天主教堂前的小广场上,把天主教堂从视线里去掉,只剩下左右两边的那两排长长的建筑,这就是当时的景象。 天主教圣言会斯泰尔修会,位于今天天主教堂的东侧,建于德占时期。 圣心修道院,位于天主教堂西侧,建于德占时期,其实就是教会学校的性质。 除此之外,在今天江苏路和湖南路交叉口西南角上的那座带角楼的建筑就是当时青岛天主教会的公寓,现在的命名叫安治泰公寓,安治泰就是天主教圣言会在中国,尤其是山东的重要传教士,任山东南境代牧区的代理主教。而现在广西路上一座很不起眼的粗陋民居,也是当时天主教会的教产。 安治泰公寓,是青岛天主教的重要场所,隶属于天主教的传教会圣言会。 广西路上的这所破旧的小房子,也是当时圣言会的教产,与规模较大的安治泰公寓相比,它更像一座给高级神职人员居住的别墅。 在传教之外,青岛天主教会还承担着当时青岛殖民地的教育部门的职能,现在的青岛7中其前身就是青岛天主教教会学校转变而来的。(待续……) 青岛的基督教建筑(中):显赫一时的教会山与经典的天主教堂 书接上回,接着闲扯。上次说到 青岛 德占时期,路德宗与天主教在青修造的一些主要建筑物,还没说完,继续…… 由于派驻青岛的神职人员中级别较高的牧师在胶澳总督府中还担任着重要参事,所以总督府出资为之在总督府大楼的西侧,现今德县路与湖北路路口处租赁了专门的住宅(德县路3号),这座二层小楼的业主原本是德商克列纳,因短暂被租用充当牧师宅邸而在当时的青岛小有名气。因此,这个小楼也算是跟青岛基督教相关的一所建筑物吧。 德县路上的克列纳住宅,因短期作为总督府牧师的官邸使用而出名。 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建筑,当时的青岛还有一座“教会山”,就是今天青岛9中背后的那个小山头,德占之前是大鲍岛东山的一部分,可以顺着城阳路走上去,山上有两座跟基督教新教密切相关的建筑:一座是位于9中校园内的魏玛传教会(同善会)总部,后被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改造成学校,即礼贤书院,也是9中的前身;另一座是山顶皮肤病医院里的柏林信义会(路德宗)总部。虽然现在两座总部分属不同的单位,但实际上相距很近,仅一墙之隔,也正是因为在当时的青岛基督教领域最有势力的信义会和魏玛会的总部都在这座小山上,所以得名“教会山”。在青岛基督教史上比较著名的花之安、卫礼贤等属于同善会,而和士谦、昆祚等属于信义会。 这两座总部其实建筑形制相似,都是三段式的二层办公楼,但就现状而言,还是9中里面的以礼贤书院这个身份而受保护的魏玛教会总部更好一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信义会总部则稍显破败。 柏林信义会青岛总部,位于教会山的山顶。 9中内的魏玛传教会青岛总部,也是后来的礼贤书院旧址。因为处于学校之内,所以不容易拍到,除非有理由能进入9中,而且该建筑四周环有大黑松,常年幽绿,更加不适宜远距离欣赏和拍摄。 在基督教历史上,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同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美国的积极蓬勃为众多基督教新教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信仰土壤。在欧洲旧大陆上,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出现了新教的三大宗:加尔文教派(归正宗)、安立甘宗(即圣公会,英国国教)、路德宗,而北美洲新教派系中隶属于归正宗的美国长老会,德占期间也在青岛设立过办公场所,即今天的江苏路10号,在没设领事馆之前,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美国政府在青岛的官方代言人。 美国长老会旧址与基督教堂一路之隔,虽然分属于路德宗和归正宗,但都属于新教。 而今天青岛最著名的浙江路天主教堂(圣爱弥儿大教堂),虽然在德占时期就在谋划筹建,但真正付诸实现却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民国时期(建于1932年-1934年)。当年德国胶澳总督府一东一西,一座路德宗教堂,一座天主教教堂的梦想,在德国战败撤离青岛整20年后终于成形。 圣爱弥儿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这种形式的教堂通常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正门两侧必各有一座高高的钟楼,即双钟楼形式;第二,教堂的正厅一定是十字形。不论具体样式如何,这两条构造的基本准则是哥特式天主教堂都符合的,还有一个建筑特点是这类教堂普遍才用高拱顶和大拱窗的样式,既便于采光,也显得宏伟辉煌,这跟哥特式之前的城堡一样封闭且低矮的罗马式教堂有着本质的区别。 青岛基督教建筑中最有名的圣爱弥儿大教堂,也是青岛人拍婚纱的首选地之一。它长期是青岛最高的建筑物,也是青岛的地标之一。 像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德国的美因茨大教堂、特里尔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等世界一等一的天主教堂都是标准的哥特式,哥特式也是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建造教堂时的唯一选择。 沙特尔大教堂 兰斯大教堂 亚眠主教堂 特里尔大教堂 美因茨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所以尽管青岛的圣爱弥儿大教堂历史尚不足百年,而且相比上述著名的天主教堂也不够气势磅礴,但在东方能修建这样一座极具精气神的异常标准的哥特式天主教堂,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少有的成就和纪念。而从今天看来,这座天主教堂也确实为青岛增色很多,成为青岛举世闻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待续……) 青岛的基督教建筑(下):台东闹市里藏匿着一座寺庙式的教堂 继续咱的 青岛 基督教话题,这次把最后一点儿一下子给说完。 从1914年底德国战败撤离青岛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35年间,青岛分别经历了日本的两次占领,北洋时期和民国时期等,虽然历届政府并不主动进行基督教建筑的修造,但民间的教会活动却很活跃,除了三十年代初建成的圣爱弥儿大教堂之外,后德国殖民时代的青岛还修建了几座很有特色的新教教堂。 德国战败后,在青岛带有强烈官方背景的路德宗柏林信义会就难以维持生计,勉强又坚持了10年,到1925年终于把在青岛所有的地产和教产转卖给同宗的美国信义会,也就是后来的鲁东信义会。美国信义会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大致同一时期在青岛修建了两座教堂:一座是现在的观象二路基督教堂(圣保罗教堂),位于观象山北边,胶州路与江苏路路口处;另一座是现在的清和路基督教堂,位于台东,在台东三路步行街的最西头。 观象二路基督教堂以圣徒保罗的名字命名,保罗是基督教著名的圣徒,也译作“保禄”,以不知疲倦与不畏艰险的四处布道而闻名,名为“圣保罗”的教堂几乎遍布全球,是基督教纪念和表彰开拓信仰处女地的一种方式,最牛的例子就是巴西第二大城市直接就叫“圣保罗”。而青岛圣保罗教堂虽然并不宏大,但特色明显,很有棱角感的钟楼是老青岛五大钟楼之一,造型简单但实用,外饰不华丽却耐看。现在,这座教堂里有一些住家户在居住,但正厅也做教堂用,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圣保罗教堂现在刷的这层外墙红油实在不红看,有点太腻了,而且修建东西快速路时曾经砍掉了教堂院子北边的一部分,所以现在显得略小。 清和路基督教堂虽然位于台东最热闹的核心区域里,很多人无数次路过它却压根就不知道这是座教堂,这也难怪,这座教堂的造型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寺庙道观式的样子,只从外形来看,与其说它是教堂,真不如说它是个“庙”或“观”,但它的确是美国人所建。这座教堂的原址其实在1900年时建有一座标准的带钟楼的新教教堂,美国信义会在四十年代初把它拆掉,打算新建一座教堂,为了博取台东当地百姓的好感,并有利于当地百姓能在心理上接受和适应,这座新教堂就“入乡随俗”建成了中国寺庙的样子。 清和路教堂绝对算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一件寺庙道观的外衣,一颗基督教的内心。 在二十年代,也就是美国信义会全盘接手柏林信义会的教产的同时,美国新教教派中规模最大的美南浸信会也涉足青岛,在观象山西侧修建了一座浸信会礼拜堂。外形上,它并不像中国人普遍认知的那种有钟楼的教堂,而且今天,这座教堂已经不再是教堂,它变成了一家旅舍,也失去了原有的宗教用途。 四十年代中期,几名中国教徒出资在龙山路开辟一处教堂,就是今天的龙山路基督教堂,它更像是一处普通的二层民房。 不怎么起眼的龙山路基督教堂,但礼拜时很红火。 而青岛市区中最新修建的一座教堂是位于李村河上游王家下河的那座新教形制的教堂,算是满足了在青岛发展快速的基督教徒对礼拜场所的迫切需求。 刚刚建成的李沧区王家下河基督教堂。 最后,再谈两个好玩的,虽然跟基督教没有多少关系,但都多多少少跟基督教沾边。 一个是德占时期建造的青岛巡捕局(胶澳警察署,现青岛市公安局),它虽然是个暴力机关,但它却被设计成乡村教堂的样式,所以它的钟楼也成为青岛五大钟楼之一。而当时修建的另一暴力机关胶州帝国法院的造型就比较中规中矩,因而也就少了警察署的那些额外的建筑情趣。不得不说,把警察部门办公楼设计成教堂,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能把警察局建成教堂的样子,也算是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大尺度突破了。 另一个是民国时期建造的“青岛卍字会会址”,卍字会其实是中国人把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和儒教捏合在一起,创立的所谓五教合一的这么个组织,一度声势浩大,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消失。这个组织在青岛建造的这个会址,现在是青岛美术馆所在地,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最南面的这座大楼就是其五教中基督教的象征。 罗马宫殿式的青岛卍字会会址主楼,据说是基督教的象征。 至此,青岛基督教建筑的一些东西就算简单粗略的说了一遍,感兴趣的话,你就抽空挨个去走走看看,不感兴趣的话,就把这个帖子当成乐子一看就行。
个人分类: 青岛|3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胡业生 2013-3-18 08:59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曾任教于东京工业大学,日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例如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都曾师从筱原一男。筱原一男是当时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家,他试图把日本传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 1925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95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授。 编辑本段 作品与思想 筱原一男是一位风格多变的建筑师,他的早期作品颇具“日本特色”,他由对传统住宅的热衷而创造出一种有象征性的空间,其特色不是通过单个形状来表现,而是通过空间组成部分的更为基本的形式来表现的,这些空间组成部分产生于符号实体的精细刻画,1966年建成的白色住宅中的独立式柱便是一例。这种符号形式的表现是在70年代为更加抽象和几何化的风格所取代。在此变化过程中,筱原设计的建筑已大多失去了“日本味”,成为单纯的“立方体”和“分裂体”的组合。“未完成的住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乌哈那住宅是筱原一男的另一个转折点,他将更为现实主义和更深层的表现方法运用于该建筑中,住宅的形式对筱原既是一个横梁,锚点错综复杂的日本农宅,又是一片“丛林”。筱原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可形容为一种不协调的组合,他玄奥地称之为“野生的状态”,“空间机器”。在他手中,形态,材料和空间恢复到一种原始的状态,从而也因此增加了强度,建筑在此状态下能够变成一部扭曲空间和暴露真实性格的机器。“野生机器”的思想为筱原在80年代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除了粗犷的,原始的品质外,80年代筱原的建筑中开始呈现一种轻质的,二维的特性,制造空中漂浮物的兴趣也变得十分浓厚。筱原借用“耗散结构”的理论,以“进步的混乱”为他此时的”第二机器”的特征进行阐释。他认为东京便具备了混乱的,无秩序的美,在看来杂乱无章的城市状况下,无数的碎片在飘动,形成高层次的有序性,今天的任务不是在城市中建构各种元素,而是要创造元素外表的断片和离散体。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是上述思想的最好表述。 筱原称他的新作F-14战斗机的整合,是对西方关于美的,秩序化的城市构成思想的反叛。他的目标是将建筑转化为一种暴力的机器,他为每一分离的元素赋予一个清晰的功能,然后将他们统合在一起。这个高技术的”机器”处在校园的入口处,不是为着顺应而是要超越城市的能量核销门外的活力。远远看去一个倒置的,闪闪发光的半圆柱体穿透了一个平行六面体,像是空中的漂浮物。显然筱原的这种设计方法归结于对超技术的迷恋,他认为环境和装置以及他们间的关系中存在有可怕的超技术,就像F-14战斗机和阿波罗登月飞船中所具有的那样。 House in Uehara,1976 Kazuo Shinohara 筱原一男 46-2, Uehara 2-chome, Shibuya-ku: This house is located in a density built area of Tokyo. As the owners often work at home, and they needed storage. The shelves made of steel plates also serve as structure. Total Area: 100 m2. 在市中心的住宅密集区建造的私人住宅。作为一个主人经常在家的私人住宅,需要有储藏室。钢制的结构同时可作为书架。建筑面积一百平方米。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沙尘暴,一个摆在你我眼前的话题
热度 1 sunflower8008 2013-2-28 23:20
沙尘暴,一个摆在你我眼前的话题
2013年2月28日,沙尘暴在我们毫无准备之时,今年这么早就来拜访,令人惊恐不已,无能为力. 昨晚,老太太告诉我,"明天都十几度了,孩子今天说她热."我明白,她想为孩子改穿单衣了,也就默许了。心里想,上级明天来单位考核我们,我也换件精神的。便卸下厚羽绒,穿上薄棉袄。 凌晨6:30下楼,这天,看起来,灰蒙蒙的,倒也没觉得冷,一路上想,又是一个雾霾天。7:30时的西三环,也是灰蒙蒙的,交通警示牌上提示,天津大雾,很明显,年前的雾天又回来了。车就这么走着,到了南五环,8:40,雾更大了。南边的雾总是这样,比城北的大。大得常常把去天津的高速封了。给车里的同事说,南城的PM浓度就是比城北的大,但是离子浓度就不见得是那么回事了。车子每天要驶过一段路程,路两边是南海子公园的停滞的二期工程。大片的裸露土丘,形成了本地尘土的潜在隐患。会议在9:30开始,此时尚未注意到天气的变化。 大约10:00以后,感觉窗外树枝敲打的飕飕声,暗自思量,还真起风了,只觉得今天的衣服是换错了,并没想到别的。12:10,会开完出了楼门,黄土从苑墙外迎面扑来,食堂顶层也被掀起了几片。一边责怪着苑墙外那大面积的裸露土丘,一边惦记起那些只能站在露天里迎接这挑战的动物。说,沙尘暴这就来了?但,由于苑外的裸丘的原因,不能确定是尘暴还是本地起尘。只见,办公楼的大门内侧,已被尘覆盖了厚厚一层。 13:30,带着口罩,去巡视动物情况时,发现,户外扬起的尘土已没有正午时分的猛烈了。而动物的毛色因大风大土变得不再光滑,神情显得不那么精神。等忙过一个下午,到17:00再注意看这天色时,在来往的汽车中间,黄色已无,霾不见踪影。这时,接了个电话,院长让我给一位北京电视台记者回电话,说是想采访沙尘暴的事情。站在中关村街道路口向远远的南方天空望去,近处的清澈和远处的黄色形成对比,京城南部地区还在受影响之中,这时是17:40。我想今天白天真正是沙尘暴来了。而我,不敢去回复记者的电话,(心里没底),而是回家上网查了今天的天气情况。今日盛行北风,11:00时分,是温度由低到高、湿度由高到低,和风力由小变大的时间转折点。而本次沙尘暴天气在呼和浩特4:00就启动了,北京晚些。 在大自然的肆意肆虐下,人的力量微小得狠。除了关注尘暴的来源外,我想,作为一个城市的政府,首先做到把自己的地盘弄利落了。比如,规范建筑工地,减少裸露土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唤醒公众意识,等等。如果这样,即使风大了,地面起尘也会相对改善,老百姓受沙尘之害也会减轻些。 2013.2.17-18温度、湿度和风力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3373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们的建筑什么时候才能更节能!--访英见闻(三)
热度 5 opensesame 2013-2-13 05:20
我们的建筑什么时候才能更节能!--访英见闻(三)
上次,从某门户看到传言称某专家认为南方不适合装暖气,理由是南方人恐怕适应不了(大致如此)。听了真想骂娘。 有两种可能:(1)门户网站的编辑们为了吸引眼球,编了个故事。个人最痛恨这种人,因为小时候被这种故事骗太多。不过,奉劝一句,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到时候受损的是门户网站的信誉。出了伤信誉的事情,你还信他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还信唐骏吗?不!还信蒙牛吗?不!还信休假式治疗吗,不!(2)编辑没编造,某砖家确有其事在信口开河。不恨这种砖家,本身白相一个,也用不着跟他理论。恨的还是编辑,这种低级话语居然也拿出来上头条说事! 南方不装暖气窃以为是历史原因。当时没钱,需要节约,可以理解。如果现在还拿这个说事也太无聊!现代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要给人带来舒适性!如果为了节约而节约,难道要我们退回茹毛饮血的日子,不用电器,不开汽车? 何况,安装暖气一定会增加能源消耗到我们都无法承担的程度吗?我看很不见得。我来到的英国Plymouth这个小城,位于伦敦西南,估计是英国气温相对偏高的地区了,目前气温在2-10度之间;即使以多年平均资料而言,见下图,也比杭州暖和的多。这里居民家里照样有暖气啊。房东跟我说,这房子还是100多年前造的,也不影响后来更新暖气系统啊 。 有关Plymouth历史气象资料,可以查阅当地华人网站:http://www.plyese.com/travel/weather.asp 暖气一定消耗很多能源吗?不见得。我租的房子以及办公室,暖气都不是24小时开的。实际上,住的地方一天暖气开两次,刚到的时候(二月初)早上和晚上基本都是大约7点到8点之间才开,现在大概时间长一点,每次2-3小时。其他时间并不开,但是人坐在房间里,并不觉得很冷,相反,一件底衫+略厚的衬衣(是休闲穿的那种,稍微厚一点,但是不是加绒的那种),加一件运动外套就足够了。这样的暖气应该消耗不了多少能源吧。相反,国内一天到晚开暖气还不见得暖和,主要是房子的保温措施没有跟上。再举个例子,我在青岛读大学的时候,冬天宿舍暖气基本24小时开的,教室里暖气差,不穿毛衣和外套估计是呆不住的。所以看起来,建筑保温有没有做到位其实是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做不好,暖气24小时开,当然费能源;做得好,只要开2-3小时,能源消耗只有前者的1/16~1/8。 没有暖气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和儿子视频,他都是大棉衣+毛衣,裹成一个棉球一样。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读初中时,凡冬季学期临近期末都长冻疮,两手都溃烂,期末老是往卫生院跑,包扎手。想起来应该谢谢初中一起住校的那波同学,有些时候吃饭之后都是他们帮我洗碗 。到湖州中学念高中,冬天手套基本不离手,是露出手指的那种,好歹是不长冻疮了(也可能体质稍微好了那么一点)。可是,每天进出被窝那一刻真是一种煎熬!江浙一带或者相近纬度的朋友,有木有同感?有木有? 问题其实显而易见,有关部门和人士却视而不见,只知道找借口。真不知道那么多国外考察都到底考察了什么东西! 如果说能源真是个事,南方不装暖气也算了!但是,应该算算空调消耗能源有多大,难道比暖气省?这个和科研一样,是和否上都应该有依据。我们期待有关部门拿出让人信服的数据。 当然,最重要的,我们的建筑什么时候才能更节能?毕竟,按照 暖气供热的时间 来粗粗估算,目前我们的消耗是人家的 8~10 倍,不是小数字啊。 当然,能装最好,毕竟在屋子里不受冻的时候就可以多动脑子、多动手,这不是也可以创造多一点生产力么丷丷 Plymouth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
个人分类: 旅途见闻|4226 次阅读|7 个评论
城市建筑-古老和现代的融合
高铁杠 2013-2-7 14:17
城市建筑-古老和现代的融合
在现代建筑向摩天大厦看齐的今天,10层以下的建筑显得非常不起眼,特别是在一些人看来有伤大雅的破楼古塔基本没有保留的必要,于是古老房子和建筑被强行拆掉,当发现有价值后,又修旧如旧. 在爱琴海边的小城,错落有致的房子基本上在七八层左右,城市不仅保留了古代建筑的特色,还把他们影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建筑鳞次栉比,熠熠升辉;老建筑古色古香,容貌依旧.并不是只有高楼大厦才是现代化的标志!
4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乙类建筑
热度 1 robin2688 2013-1-24 22:23
关于乙类建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乙类建筑,对于大多数的商办楼而言,主楼面积超过10万平米(原规范为8万平米)则为乙类建筑,此时应按高一度的抗震措施设计。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可靠度标准要求对乙类建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宜按1.1取值,即 γ 0 =1.1 。 此外对于甲类建筑,中国唯有毛主席纪念堂是按甲类设计的。
个人分类: 结构设计论文评议与观点|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ems86 2013-1-22 22:45
[转载]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投稿信箱: ems9586@163.com 编辑部 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孙晶 一、建筑节能在北方地区是节能减排重点领域 在我国,工业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工作部署,都明确要把工业、建筑、交通作为节能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8%。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8.5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6.1%;这也意味着既有建筑中近84%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3倍。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建筑节能对北方冬冷夏热地区的节能减排尤其重要。据测算,建筑运行用能在我国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比例已从1978 年的10%上升到 2003 年的27.2%,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这个比例将逐步提高到35%-40%。如果把建筑建造过程能耗计算在内,建筑能耗将占社会能耗的46.7%。从排放方面看,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要释放1.8吨二氧化碳。在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碳排放占到了50%以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交通和工业等领域。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建筑快速增长的同时,建筑用能也持续增长,所以建筑无疑已经超越工业、交通成为用能大户和主要增长点,建筑节能也就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120.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9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据测算,我省“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改造的212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在20年使用期内,可节能46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40万吨、二氧化硫93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突出。“十二五”改造7900万平米,将实现年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事实也充分证明,建筑节能空间巨大,方法可行,效果确切。 按照建筑建成与否,建筑节能的增量工作可以分为新建节能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大方面。对于新建建筑,建设部计划到2010年底,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北京市已经于2011年起,率先执行新建建筑节能75%的标准。对于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计划从“十一五”开始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节能改造。如果这些目标能够实现,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比2005年下降50%,即使按照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28%的比例计算,保守估计也将拉动社会总能耗下降14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我国做出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指标的实现。 二、建筑节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能够扩大即期消费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持续发展,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持续发展,随着欧债危机蔓延,甚至有可能逐渐加大。扩大国内消费、保增长、保稳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建筑节能的经济性已经为很多分析和实践证明,它意味着,节能建筑或者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其全寿命周期总费用将会比非节能建筑下降。在保增长的当下,建筑节能似乎与扩大内需存在着矛盾。实际上,建筑节能的经济性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而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其成本、能耗并不都是下降的。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应当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节能建筑都会增加建筑成本,只是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成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能源消耗减少的方式得到回收,而新建节能建筑相比非节能建筑建造成本的增加部分,也同样能够在未来不长时间内的使用中,因运行能耗的降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建筑节能工作不仅能降低建筑的终生成本,而且会扩大即期消费。据测算,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每套大约1800元,增加建设成本每平方米200元;对非节能建筑进行供热管网和维护结构改造,并加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每平方米约需200元。“十二五”期间我省仅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就需直接投资150多亿元,加上与节能改造相关的旧住宅区整治、公共建筑修缮费用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联动,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通过扩大即期消费,直接拉动仪器仪表、新型保温建材、节能门窗、新能源、专项工程施工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建筑科技开发等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三、建筑节能提升居住舒适度、改善民生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新建建筑实施节能标准;二是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三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北方夏热冬冷地区来说,现阶段节能改造的主要工作,一是改革供热采暖计量计费方式,改“单位包费、福利供热”、“大锅饭”为“集中供暖、分户计量”,“谁用热,谁付费;多用热,多付费,不用热,不付费”,只有这个机制建立起来,才能有效激励用户进行全面改造。节能不省钱,将使用户失去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包括外墙、屋顶以及门窗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材料、技术和产品。我省17个设区市都出台了供热计量收费政策和标准,并明确了“十二五”各年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 国家下达给我省“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1900万平方米,实际完成2120万平方米。完成改造的住宅,单位面积能耗大约下降25%左右。在热源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供暖期居室温度比改造前普遍升高3-6摄氏度;夏季空调开启时间下降,用电费用节省了,仍能达到以往的舒适温度;同时由于采用的隔热保温材料同时兼具隔音效果,居室隔音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室内噪音降低,居住更加安静;一些地方把节能改造与旧居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使得建筑外观得到美化,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由于实行供热计量改革,不仅显著降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而且促使居民有限度用热,在家开暖气,离开家关暖气,杜绝开窗散热现象,使得用热总量下降。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供热是可以调节的,并且用户有动力对房间供热进行调节,不再开窗散热,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离开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供热计量改革在不增加热源的前提下,增加供热面积,扩大集中供暖的覆盖面,相当于提高了供热能力,使更多的居民告别小煤炉、土暖气以及煤烟气甚至煤气中毒的潜在危险,享受到集中供热的安全、便利和温暖。供热计量改革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也因此被称为“暖房”、“暖心”的民生工程。 节能,意味着节省能耗费用,采暖费用和夏季空调电费下降,降低了居民的居住能源开支。2010到2011年度采暖期,山东省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的建筑达到246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家庭19.7万户,采暖费平均降低14.3%。节能,也意味着减少污染物排放,天更蓝,水更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十二五”改造7900万平米,在实现年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能力的同时,将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68万吨和二氧化硫17万吨的能力。 四、绿色建筑是全方位、全周期的节能建筑、生态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对于一座建筑而言,全寿命周期应当包括建筑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建筑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最后的拆除等全过程。绿色建筑不仅是对全球变暖所做出的利他主义的回应,而且将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让居住生活更加舒适、健康、节能、环保,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绿色建筑中工作的租户能够提高生产力,减少病假天数;因而绿色建筑办公面积的空置率低,且租金较高。建筑从勘测、设计、建设、运营、改造到拆除这一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成本只占25%,其余绝大部分被运行成本所占据。如果购买了真正的绿色住宅,每期要缴的水、电、采暖、燃气费用可以减少很多。未来供热计价进一步趋于合理,绿色建筑相比非节能建筑,能耗和运行费用将会节省1/2到3/4,如果再加上对资源税、碳排放税的节省以致减免,那就更加可观。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空调废热回收、废水热能回收、空气能、生物质能,就可以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零排放。如果实现分布式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比如建筑太阳能发电能够实现并网,可再生能源得到综合利用,就不仅可以调剂能源余缺,还有可能实现建筑负能耗、负排放。如果说,节能建筑为全社会实现节能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在工业领域、交通领域节能减排达到一定水平,遭遇到瓶颈的情况下,绿色建筑还将为全社会的减排目标的实现再立新功。 五、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 绿色建筑有这么多好处,但真正要大面积推广确实还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经济外部性,二是信息不对称,总体表现为市场需求和供给均严重欠缺。 绿色建筑在当下属于市场失灵领域,绿色建筑期初的增量建设资金由开发商投入,但是运行期节能的好处却由业主享受,从而产生正的经济外部性。业主并不愿意因为节能更倾向选择节能建筑,更不愿意额外支付开发成本,开发商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褒奖,或者报酬和褒奖明显偏低,或者需要承担额外的成本和风险,因此缺乏开发的动力。 在绿色建筑的评价和选择决策问题上,建筑开发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开发商明知绿色建筑会给业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权衡成本、收益和风险后往往决定不开发绿色建筑,而潜在消费者在对绿色建筑的优势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只会选择价格低的产品,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开发建设费用。2005年建设部建筑节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南北中三种不同气候带的居民对建筑节能产品的认同度均值为,低认同度占51.1%,一般认同度占45.96,较高认同度仅占2.53%;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74%的居民只愿意承担10%以下的投入成本;而节能建筑产品的销售量销量差的占到39%,销售量偏差的占19%,与一般建筑无差别的占30%,非常好的仅占4%。这说明当时的节能建筑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如果不是依靠实施强制标准的实施,不会有5年后节能建筑达到新建建筑95%的成果。但也是因为强制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没有对市场予以充分的引导,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发挥,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市场同样需求在今天仍然欠缺。 存在经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时,仅靠市场机制不能促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均应当适度干预。发展绿色建筑难以象发展节能建筑那样实行强制标准。因为绿色建筑有很强的个性,更注重因地制宜,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而建筑的坐落环境千差万别,无法制定出一刀切的标准。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也更加依赖设计、开发者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需要政府在制定准入标准的基础上,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绿色建筑科研、设计、开发各方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发出个性鲜明、各具特点的绿色建筑,开创绿色建筑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住建部门已经初步确立了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的规范、标准和方法。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细则》,并下发了《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开始绿色建筑的评定标识工作。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定和推广,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的不对称,为潜在用户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我省是较早获准开展一星、二星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省份。今年5月11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将在全国推广高能耗建筑的能效公示。这也标志着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的初步实施。预计今后还会继续出台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激励、奖惩措施,培育新型节能服务机构,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形式的绿色建筑服务。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 2013-01-19 21:42:47 作者:http://www.ems86.com/ 来源 佚名.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跨越.《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http://www.ems86.com/lunwen/html/?22632.html
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宗教建筑
热度 1 wxt491007 2012-12-18 23:28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教堂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将望教者置入其特有的气氛之中,从而达到吸收其入教的终极目的,这种力量,就是宗教空间的感召力。 比起别的类型空间来说,宗教空间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传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风格。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属罗马式建筑风格,是中西建筑风格共融的典范。由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现成为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王府井教堂虽然身处闹市,却丝毫没有减少它圣洁的气质。弥撒时从堂前走过,浑厚的电风琴声和唱诗班阳光般的歌声会从里面传出来,荡漾在空气中。 近年,北京王府井大街改造后,原先围绕神秘教堂的围墙被拆除,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灰色的欧式尖顶建筑因其古老而越发透出神秘,新铺就的门前广场在绿树环绕中更具浓郁的人文色彩。在周围的现代化建筑映衬下,王府井天主教堂成了这条大街上的新景点。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奉上最近拍的几幅王府井教堂照片。 祝大家圣诞快乐! 01 02 03 04 05
2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关于重庆大学开展首批校园建筑及道路征名工作的通知
gaojiange 2012-12-1 10:06
[转载]关于重庆大学开展首批校园建筑及道路征名工作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为进一步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底蕴,增强人文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力,提升文化的品位,优化育人环境,根据《重庆大学条件建设及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会议纪要》精神,学校将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并在校内外广泛开展首批校园建筑及道路征名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征名范围 根据重庆大学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基本情况,经学校相关部门和专家审议,初步拟定首批征名的建筑和道路包括十一个建筑、十五条道路和八个校门(校园建筑背景资料详见附件1,建筑、道路和校门标识详见附件2)。 二、征名原则 1、所有征名能反映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能够体现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办学特色和核心价值追求。 2、征名要符合对象自身呈现的自然与人文特性,要体现对广大师生有潜移默化的人文引领和文化浸透;要遵循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原则;突出设计的独特性,要素的协调性,文化的生态性和审美的艺术性。 3、所有征名必须使用汉语普通话词汇,符合中国审美习惯,拒绝方言、外文和洋名;命名要积极健康,生动准确、言简意骇,便于识别和传播。 4、每套命名方案由命名和释义两部分组成;命名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和名誉权,命名一经采用,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三、征名程序 第一阶段:初选征集(2012年12月14日前) 热忱欢迎校内外人员积极提交征名方案,参加征名者请认真填写《重庆大学首批校园建筑及道路命名征集表》(附件3),并于2012年12月14日前以电子稿的形式发送到 xbxz@cqu.edu.cn 。 第二阶段:征求意见(2012年12月下旬) 工作小组汇总整理初选征集方案,经咨询专家组讨论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形成候选方案,通过下发候选方案至校内单位、网络投票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第三阶段:公布命名(2013年1月中旬) 咨询专家组和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意见形成最终方案,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后予以公布。 四、总结奖励 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在命名和评选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一定表彰奖励。 附件:1.《重庆大学首批拟命名校园建筑背景资料(部分)》 2.《重庆大学校园平面图》 3.《重庆大学首批校园建筑及道路命名征集表》 重庆大学校长办公室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附件1:重庆大学首批拟命名校园建筑背景资料(部分).doc 附件3:重庆大学首批校园建筑及道路命名征集表.doc
个人分类: 观点碰撞【天下交通】|1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摘篇日志,今天读完这本书:浩气长存——读《建筑五宗师》有感
热度 1 kangluyang 2012-11-28 16:43
来源: 陆祥宇的日志 一、民国时代的建筑先行者 昨日在上海外滩附近的福州路上,偶得了这本介绍活跃于民国时代五位建筑大师( 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 )的册子——《建筑五宗师》。读过之后,感慨于先辈建筑师胸中所存浩然之气,竟能在那个极端困难、动荡的大时代,为这个民族做出不朽的贡献。 曾有友人问我,你喜读史,读久了,会感到 个体处于大时代中的无力 么?我答:读得越多,越能感到时代对个人影响之深刻,特别是将时代的动荡与人生的起伏联系在一起看时。可这其实只是历史的一个方面, 历史为人提供活跃的舞台,可人本身也是在其中表演的关键角色 ;在歌剧院的台子上的确很难唱出京剧来,但是若人生执着如梅兰芳,这事情也未尝不可出现变革。因此,随着历史读得越多,我越能体味到历史中尘封往事的另一种精神—— 个人的内心可以很刚健,时代大不如意时,反会有人站出来,怀着对亲友、对国民深沉的爱,本着自己的良心,不怕粉身碎骨,或革除弊政、或冒死直言、或立一家之绝学、或兴一地之繁荣,尽力将历史向上扶持。 这些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往往极重视亲友之情,家人远隔、骨肉离散之际,亦会痛彻肺腑;这些人也要穿衣吃饭,当生活拮据需要保证基本生存时,也会做出符合生存逻辑的选择;但这些人,却具备常人没有的特别,世人孜孜追求的功名利禄,在常人看来,他们不一定不具有,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在意这些, 所作所为之事,并不是为了名利 。 民国时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清廷统治下压抑已久的民众忽然爆发出来,各个阶级都表露出了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并想找出自己的解决之路。这个时代如此充满激情,以致“维新““革命“成了最具褒义的词语,人们向西方求知,赴美、赴日、赴欧留学者甚众(虽然官宦子弟颇多,但是公费或像邓小平一样勤工俭学求学的也不少); 人们回祖国践行所学,激进勇敢的,立党派、煽动社会革命,沉稳好学的,办教育、宣扬科学民主。 民国时期是一个悲壮凄凉的时代 ,国家积弱日久,非一时一日可以挽救;国际社会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横行,恃强凌弱的丛林法则是国与国关系的事实规则;国人承袭千年封建官僚思想日久,虽然在喧闹的革命潮流中他们选择了沉默,却留存为社会操作层面中最强大的力量。如果说, 成功的人生是安居乐业、享受工作,直至与家人安享晚年、安详辞世的话,恐怕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人生是极不成功的,上至政坛要人、学界巨擘,下至普罗大众、工人农民,大多落得个一生颠沛流离,妻离子散——昔日的同学、亲友,今日也许就因为政见的不同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今日的同志、战友,明日也许转投他方,或是命丧黄泉;普通人想过小日子而不得,只能在生存线上苟延残喘,末了遇到了日本人带来的战乱,或是国民党末期的横征暴敛,也落得家破人亡。 在这样救亡图存的大时代里,有太多重要的命题需要时人关注, 建筑设计显然不算是其中最重要的命题,甚至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命题。 然而,人各有所长,那些设计的天才们,尽其所能,用图板和画笔,一砖一瓦的为这个伤心欲绝的民族提供了信心,用相机和卷尺,一殿一阁的为这个弃置了千年积淀的民族寻回了文明。 虽然他们成果辉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却回报寥寥、抱憾而终。其实,他们早已预知了这悲剧的命运,却仍选择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能支持住这刚健人生的,是他们心中的浩然之气。 二、先行者们的共同点 这五位先行者,当时彼此熟识,甚至是同事、至交。彼此间也有诸多共同点,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或表明的建筑学科的特点: 1、 家庭优越。 建筑在欧洲,是贵族的学科;在中国,是匠人的末技。民国时期的建筑设计之渊源来自美日,美日建筑设计之渊源来自欧洲,因此,这建筑的五宗师,也多少带着贵族的血统:吕彦直生于天津富户, 9岁侨居巴黎;刘敦桢生于湖南新宁,刘氏宗族是当地望族;梁思成的家世最为显赫,无需多言;杨廷宝家世为没落地主,门风尚在。 2、 留学背景。 当年中国建筑教育未创(事实上,刘敦桢、梁思成归国后分别是南北第一个建筑系的创始人),先行者们必须留学求知,刘敦桢留学日本,吕彦直毕业于 Cornell、其余三人均是Upenn的学生。由于当年出国申请大多须经预备学校(但并非只有清华一家),因此五人中有四人——吕彦直、童寯、梁思成和杨廷宝——读过清华留美预备校:。 3、 旅欧经历。 欧洲是这些人所学建筑思想的源头,是建筑师心中的耶路撒冷。吕彦直、梁思成、杨廷宝均曾利用自美归国机会,旅欧半年左右(恐怕也要感谢那时交通技术没有现在发达,没有跨大洲的飞机,回国全靠坐船,人们可以安排比较久的旅行时间)英国、北欧、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是必去之处。半年的欧陆之旅,构成了他们建筑观众的重要一极。 4、 江南考察。 江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中地。刘敦桢、童寯等人都曾利用业余时间数年坚持不懈的去苏锡常、杭州、绍兴、宁波一带考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而吕彦直、杨廷宝等人也长期在江南一带活跃。对江南园林的详尽考察,撑起了这些人建筑观的另一极,与旅欧的一极一并,构成了学贯中西的建筑思维。因此他们所做的建筑,风格不拘一格,却显出安详与自信。 5、 报国之心。 这也许那个时代先行者们的共识,他们都有在国外短暂工作的经历,也有留在国外过安定生活的可能,刘敦桢、杨廷宝等人都明确收到过国外事务所的邀请与挽留, 20年代的美国,城市化进入冲刺阶段,活多的如同现在的中国;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毁的房子比建的房子多。这些人,归国后几乎没有回过老家探亲,可以说,回国,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借助老家的实例图个人发展,只是为了那颗报国之心。 三、先行者们的 虽然生在同一时代,家庭背景(阶级出身)、学业背景极其相似(有几位是大学同学),但个人性格与禀赋的差异使得他们的足迹千差万别: 吕彦直是 纯粹的职业建筑师 ,可惜英年早逝,但好的作品即使只有一处也可感人至深,留名青史。他是中山陵的设计者、负责整个工程的指挥协调与监理,殁于工程未完成之时。尽心竭力,国民政府为之立碑。 童寯、杨廷宝是 职业建筑师与教育家兼任 ,亲手设计工程项目上百,身后桃李满天下。童寯是个执拗的人,如同传统的书生。他刻苦、一丝不苟、生活简朴、无欲无求,外表文弱内敛内心却极其刚直,透着一股执拗:他 49年之后再也不画心爱的建筑速写,只因解放前在街头画速写被解放军呵止——在他看来,这是粗暴且不讲道理的。之后,也拒绝了梁思成北上共建清华建筑系的邀请,49年后也极少参与实际工程。 杨廷宝是一位注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善于避开不必要的阻力实现自己的追求。 他少年时便成绩优异,艺术才华令人惊叹,本想赴美学习艺术(fine arts),却因一位师兄的劝解, 考虑到未来生计问题,选择了建筑专业作为一生的职业 。他在美国求学期间人缘极好,因为能够提前交图,并帮某些懒散花不完图的美国人赶图,甚至连没做方案的人他也从方案到成图一并奉送一套。学成后在人生路上亦是左右逢源,无论工程界、学术界、行政口都能做到顶尖—— 工程上设计作品过百,学术上培养了吴良镛、齐康、钟训正、戴复东等一批院士,行政上担任过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副省长等一系列要职 (虽然都是副手)。 梁思成、刘敦桢基本是 纯粹的学者 。两人可谓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建筑学术研究的奠基者 。 1929年,梁思成学成归来,应聘的是建筑系教授,东北大学方面非常热情,坦言:“ 已招了一班学生,却连一个教师也没有,也不知该开些什么课,一起等你回来进行 (居然在什么都没想法的情况下已经招了一个班的学生,真是有魄力、有能力。另外可以看出,当时教授在大学中是有相当高的地位的,基本是全权委托)。”于是梁思成任系主任,带着唯一一位老师——林徽因一起建立了北方第一所建筑系。与之同年,刘敦桢在南京,创立了南方第一所建筑系——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两人一南一北,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的基石。其后,营造学社在北平成立,梁思成、刘敦桢二人成为同事,仍是一南一北,为寻找中国建筑的文化脉络尽心竭力。晚年,两人共同参与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著,这本书,至今仍是清华中国古代建筑史课的指定教材。 他们有些侧重工程、有些侧重理论和教育,但往往互有渗透。这些人都是实干家,“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他们让中国的建筑教育从无到有,教国人重新认识到了属于自己的建筑文化,他们探索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建筑道路,打破了由外国人垄断的设计行业。虽然或英年早逝,或在抗战中身心俱疲,或在文革中含冤而殁,生时身无长物,死时少有善终,但并未对自己的选择言悔。其胸中有浩然之气,为理想而献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当可为这五宗师的平生所为做注脚。
个人分类: 建筑与城市|25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按捺不住的建筑之美
dj2012 2012-11-16 11:16
J Mayer H事务所设计完成格鲁吉亚Mestia司法部大楼 德国J Mayer H事务所在格鲁吉亚老城Mestia设计完成了一座两层混凝土结构的司法部大楼(House of Justice)。这是格鲁吉亚内务部授权的项目。司法部大楼的塔形外观是对中世纪石质建筑的一种敬礼,也是遵从了Mesita城靠近山边地带的传统风格。 园林人网2012年4月20日消息:德国J Mayer H事务所在格鲁吉亚老城Mestia 设计 完成了一座两层混凝土结构的司法部大楼(House of Justice)。这是格鲁吉亚内务部授权的项目。 大楼所在场地靠近新近建成的市政厅,也是围绕着中央广场建造的新的公共建筑之一。J Mayer H事务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司法部大楼的塔形外观是对中世纪石质建筑的一种敬礼,也是遵从了Mesita城靠近山边地带的传统风格。 大楼的立面用穿孔混凝土板材建造,并设置了大块的开口,增加了楼身的透明度。从混凝土框架望出去是高加索山脉的美丽景色。 比利时一座风车场被改造成“D-饭店” 比利时Kortrijk的一座现有风车场被改造成“D-饭店”,三座混凝土建筑围绕着U字形的农庄建筑和受保护的风车搭建。新旧两种建筑在地面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地下有一条隧道连接着旧的农庄。 园林人网2012年4月20日消息:比利时Kortrijk的一座现有风车场被改造成“D-饭店”,三座混凝土建筑围绕着U字形的农庄建筑和受保护的风车搭建。新旧两种建筑在地面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地下有一条隧道连接着旧的农庄。 从饭店接待室开始,隧道便消失在内部庭院的一座玻璃建筑之下。简单的布局使得整个场地有着整体的简洁感,同时又在风车和农庄之间保持了强有力的关系。人们通过各种步道可以围绕着风车游览。 饭店的不同功能区,如洗浴中心、休息室、健身中心、会议厅、客房等都和谐地融入到周围景观当中。通过各个专门的主题房间,与 设计 相关的学科如艺术、自然、电影和音乐等得以表现。过去风车为磨坊服务,如今它就像一座警卫,俯瞰着饭店区域。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泰勒家族数字图书馆开放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泰勒家族数字图书馆(Taylor Family Digital Library)开放。这座图书馆收藏了900万册书籍,其中包括3.2万部专著、100万张地图和航空图片以及847461张建筑绘图。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图书馆可与北美其他同类建筑媲美。 园林人网2012年4月20日消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泰勒家族数字图书馆(Taylor Family Digital Library)开放。这座图书馆收藏了900万册书籍,其中包括3.2万部专著、100万张地图和航空图片以及847461张建筑绘图。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图书馆可与北美其他同类建筑媲美,并在全球层面上做出了研究和教学上的贡献。 Kasian建筑内部 设计 和规划公司为其 设计 了不锈钢网格立面,提供了保护和遮挡的作用,而且看上去十分美观。26.5万平方英尺的建筑中除了图书馆和档案室,还有学术辅助空间,成为卡尔加里大学校园中的核心教育设施。 该项目符合LEED金级评分标准,其中提供遮阳作用的网格金属立面和百分百利用再生材料是重要的得分点。网格金属立面减少了核心部位的玻璃建筑的阳光直射,降低了眩光率,也具有美观的效果。 这种遮阳网格具有自张力(self-tensioning)系统,并将网格的 Broadway Malyan事务所将把英国切斯特(Chester)一座18世纪的铅弹厂(lead shot mill)改造成公寓和商店。这一再开发计划将把英国最古老的现存铅弹塔变成现代化的公寓,但保留了其历史特征。 园林人网2012年4月20日消息:Broadway Malyan事务所将把英国切斯特(Chester)一座18世纪的铅弹厂(lead shot mill)改造成公寓和商店。这一再开发计划将把英国最古老的现存铅弹塔变成现代化的公寓,但保留了其历史特征。 这座二级保护名录建筑将成为53座公寓,并配备休闲和零售设施。这是利物浦的Neptune开发公司和切斯特区住房基金会联合开发的。这些房屋包括一间到三间卧室的公寓,主要是廉租房和供销售的房屋。在场地上还将建造一座小型的游客中心,帮助人们了解建筑的历史。 如果获得批准,该项目计划在今年夏季开工,2013年年中完成。 美国旧金山的Bayview Branch图书馆将获LEED金级认证 由THA事务所与Karin Payson A+D合作设计的旧金山Bayview Branch图书馆将取代1969年建成的旧图书馆。图书馆坐落于繁忙的第三大道,环境十分清净,内部大量采用了玻璃,形成光照充沛的空间,并在图书馆和周边环境之间形成了各种可渗透的连接。 园林人网2012年4月13日消息:由THA事务所与Karin Payson A + D合作 设计 的旧金山Bayview Branch图书馆将取代1969年建成的旧图书馆。9000平方英尺的图书馆是旧金山Branch图书馆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也是24个工程当中8个新设施之一。2012年建成后,这座图书馆将获得LEED金级认证。 Bayview Branch图书馆坐落于繁忙的第三大道,环境十分清净,内部大量采用了玻璃,形成光照充沛的空间,并在图书馆和周边环境之间形成了各种可渗透的连接。这种 设计 来源于社区会议的反馈,也受到Bayview地区文化历史的启发,反映出当地的繁荣和生机。 临街的墙面上用图案刻画了当地的历史,图书馆内的墙面也展示了当地非洲裔美国艺术家Ron Saunders的作品。单层的博物馆围绕景观庭院建造,并设置了各个年龄段适用的区域,充满了自然光照和通风。图书馆同时也是社区的资产,可通过另外一个单独的入口进入到大型的会议空间。 图书馆的屋顶安装了天窗,还种植了当地的草种,既能够将光照投射到内部,也可以在雨水较多防止雨水溢流。同时,光电板阵列能够为图书馆提供额外的电能。 该项目由旧金山公共 工程 部(DPW)管理,施工方是KCK公司,也是当地的一家建筑企业。 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伦敦皇家战争博物馆一期工程申请规划许可 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伦敦皇家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一期工程提交了规划申请。索思沃克理事会将在夏季之前对申请进行批复。这座预算3500万英镑的工程计划在2014年完成,届时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 园林人网2012年4月11日消息:福斯特事务所 设计 的伦敦皇家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一期 工程 提交了规划申请。索思沃克理事会将在夏季之前对申请进行批复。 这座预算3500万英镑的 工程 计划在2014年完成,届时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一期工程将扩大一战展览馆的空间,对中央大厅进行重新布局,并修建新的平台展区。博物馆顶层增加了更多的展览区域,展示与现代战争有关的内容,还在朝向Geraldine Mary Harmsworth公园的地方设置了一座咖啡馆。 博物馆馆长Diane Lees介绍说,皇家战争博物馆是一战期间设立的,全新的展馆将把这座纪念意义重大的场馆带入到21世纪,将历史和个人收藏鲜活地展示给下一代。 目前博物馆已经筹集了所需资金的一半,并计划从2013年1月开始闭馆半年来进行施工。
3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岛理工大学:红墙红瓦风貌
热度 2 gardening 2012-11-8 21:00
红砖红瓦:青岛传统建筑的代表 新校门 列入青岛市保护的校园建筑群 恰逢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奖,该校还聘请了莫先生为客座教授,祝贺! 颇为壮观的雪松行道树 学校食堂开出的早餐大篷车 能在青岛正常生长的极少数常绿阔叶树之一--女贞
个人分类: 大学校园|4226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学建筑: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lanjs 2012-11-5 20:40
大学建筑: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兼评新校区之新建筑 基湘 上篇 马后炮之新校区新建筑 当N年前大学新校区和大学城兴建之时,估计不少大学师生乃至家长都充满了欣喜和期待。而今新校区和大学城都基本建好了,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少。本文属于马后炮,权说不足之一二。 其一、设计简单化。校园设计或划井字,或画圆圈。道路直来直去,校园一览无遗,毫无想象空间。硕大的校园留给人们的只是思维简单、情感浅薄之感,几乎没有知识-智慧世界深邃无穷之意涵。 其二、建筑趋同化。杨叔子曾申明,大学“育人”而非“制器”。但此一轮大学新校区和大学城大多沿用所谓“现代建筑”,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房子大则大已,但与其说是现代大学,毋宁说是现代工厂。 新校区与大学城之所以设计简单化,建筑趋同化,还与高校领导与建筑师缺乏对大学本质的认识与中西建筑的各自优劣有关。(一流)大学最基本职能是培养社会精英。天才师生乃“文曲星”下凡,因此一定要像敬神一样对待他们。因此校园建筑必须最为精美。 如果说西方建筑最精美的是教堂、城堡和皇宫,那么东方建筑最精美最有特色的也是类似的庙宇、城堡和宫殿。换言之,大学建筑最可参考的对象就是体现本土文化的庙宇、城堡和宫殿 。 下篇 回首百年中国大学建筑史 放眼中国近代大学校园,最有特色的校园建筑出自教会大学和顶尖国立大学 。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 国立大学以西 式 建筑风格为主导(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可为代表) ; 教会大学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导(燕京大学、岭南大学、圣约翰大学可为代表)。 教会大学知道, 深受儒家思想浸润、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民众 不仅排外, 骨子里甚至也不信宗教(义和团可为极端) 。为了消减中国人的逆反心理,教会大学建筑于是在其内在的基督精神之外,外面罩上了中国常见的长袍马褂(典型表现就是庙宇式的大门,宫殿式的屋顶,建筑骨架则由钢筋水泥构成)。这样乍看之下,教会大学反而比中国大学还中国化,同时又有一些“学有不及”的四不像建筑。 典型例子就是南开大学哲学教授冯柳漪对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建筑的批评: “燕京大学建筑皆仿中国宫殿式,......然中国宫殿,其奠基必高侍地上,始为相称。今燕大诸建筑,如人峨冠博带,而两足只穿薄底鞋,不穿厚底鞋,望之有失体统。” 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中国人感受到的除了失败就是羞辱。于是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国先进分子,还是崇洋媚外的官僚买办,无不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国外。没有出国之前,哪怕沾上点洋味也不错。 正是这种心理大背景促成了中国大学的西式建筑取向。从北平的清华大学,到南京的中央大学,无不以西式建筑为号召。由此可见,中国人所办大学的建筑与教会人士所办大学建筑的心理出发点正好相反。 对上述两种建筑风格进行考察极为有趣。但在中国大地上,如果任由教会大学营造虽有诸多创新但又有些不伦不类的“中国传统”建筑必然有失尊严。于是 吸收两者之长又极力凸显中华传统特色的大学建筑就出现了。这组大学建筑骨子里是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外在则是方正大气的宫殿式屋顶。其中最为出众的可以 武汉大学、原中山大学(现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之综合)为代表 。 厦门大学则以中国传统闽南风格建筑独树一帜,至今为人所称道 。 未来中国大学校园及其建筑何去何从?国际史的比较分析可以给人启示。 另参见“窥视大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246104.html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3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加第22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有感
supdesign 2012-10-27 21:16
“第22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于2012年10.24~27在厦门举行,这是国内建筑结构的盛会,达到1000人以上,远超过上次的规模,国内工程界顶尖级的专家和规范主要编写人员大部分到场。各位专家针对工程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我也在会上作了“ 超高层房屋抗震设防目标的探讨及实现”,针对复杂的地震及其震害,提出整合式抗震技术,即" 地震对建筑及其中的人员和财产可能造成结构破坏、非结构破坏、次生灾害,由于地震作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有可能遇到巨震设防烈度,需要整合地震预测、工程抗震、地震逃生等多领域的具体措施应对上述灾害,以争取实现地震中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双重目标。 结构和非结构的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巨震(避难单元)不倒;人员逃生目标分为 4 级,需要根据地震、空间、人员三者具体确定。 可采用“ 4 水准多阶段”的方式实现结构和非结构的抗震,结合综合地震逃生方法实现人员逃生安全目标。"汇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甚至称其为抗震的“终极目标”。 遗憾的是大会没有安排提问环节,交流仍然不够。
个人分类: 09杂谈|3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恃所为,弗居世功,寓作求索――论建筑创新
热度 1 ah 2012-10-19 00:31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山东大学教授 黄 绳 信箱: ah-office@163.com 摘要:文章从建筑的内涵研究出发围绕建筑设计创新展开深层讨论,在肯定全球化下中国建筑最新成就的贡献同时,也对潜在影响中国建筑师创新的问题作了探讨。文章认为创新范畴多元,并结合国际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从学术、构造到时尚等八个相关创新议题做了阐释。鼓励中国建筑师戒骄戒躁,勇于创新。 关键词: 建筑; 创新; 思想; 社会; 生活; 时尚 Abstract: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building around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to expand in depth discussion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affirmation of globalization contribution, but also explor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architects made ​​ .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he diverse areas of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lassic works of the masters of architecture from eight academic, constructed to fashion innovation issues explained. Encourage Chinese architects and prudent, and innovative. Keywords: Innovation; thinking; society; life; fashion 1建筑的内涵赋予 希腊人最初对建筑的范畴定义:大的技术、包罗万象综合性的科学与艺术 ---- 给予了建筑师无限的施展空间。 广义称建筑可谓人类聚居环境,是人类创作的物质空间,是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技术、经济、艺术、人类生活方式等作用在一起的一个超出常规三维系统建筑学的开放领域。从埃及建筑大师哈摩法西关于建筑的最好定义是人的智慧和它的环境在满足它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时交互作用的结果,到美籍华裔建筑师张一调 研究老子哲理名言后定义建筑为人的生活以及实践中的经验的空间表现,直至今天国际理论界认为城市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物质景观,同时也应是一种文化乃至精神产物而提出了“城市状态”概念,从而更广、更深层次地把社会本质的内容介入了人聚环境。于是,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物化的历史、一种社会容器的更大价值便体现于其作为社会生活状态空间的意义。建筑伴随时代发展、生活体验也自然成为了审美的客体。对此,歌德留下了最生动的比喻:建筑是终止音响的旋律。 2建筑创新的历练征程 建筑设计创作是理念的表现,属于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乃至生产力的直接反映;同时建筑设计创作又是一种精神生产。十多年前,我们这样回答跨世纪的建筑学当属:复杂、混沌、跃迁、突变、有机和多元,进而推出了新的时代建筑术语:波动、折曲、叠合、自组、生态、多价、拼贴、激进。有那么多离奇古怪的建筑被人们称为 “ 呼吸着其他星球空气的东西 ” 出现。传统的风格常被代之以突变的破碎和错综复杂的神秘,不再强调完美,横七竖八、歪歪扭扭甚至摇摇晃晃的新作成为时尚,而这一切却能突然闯入中国。从国家大剧院、鸟巢、上海环球贸易中心、央视大楼的诞生,到解构、印象派作品。盖里的扭曲、哈迪德的梦幻、艾森曼的混沌甚至是蓝天组“在闭上双眼的状态下绘制草图”生成的建筑,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被中国接受。 然而,对于中国建筑学界思维发展似乎总比社会反映滞后。 1996 年张钦楠在《跨世纪将有什么建筑学?》里把美国的 W•J• 密契尔、英国的 C• 詹克斯和荷兰的 R• 库哈斯三位国际知名建筑理论家和他们的书介绍给了国人,得到的更多是业内的嘲弄。如今,未来城市的趋向不断验证密契尔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估量;詹克斯的复杂性科学渐被承受;库哈斯的著作思想亦成为他获普利茨克奖的深厚背景和前沿建筑理论焦点。中国的文化卫士们围绕“中国实验田”展开的批评合者概寡。它诠释了一个道理: 一个开放、蓬勃的中国意识形态进步速度已超出传统理念和惯性思维的化反应。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心,她的建筑也走向了世界最前沿,而且唯有中国能够成全它们。无需妒忌是谁创作了它们——它生于中国便属于中国。而且,建筑的成就绝然不能归于个人。皮亚诺说:“建筑不是靠一个建筑师的艺术才华所能创造的,而是持久的协同行动的集体创造行为”。 中国建筑变革潮流的繁衍过程同时孕育了民众与时俱进的时代思维与精神,也影响着中国建筑师的设计取向。然而,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经常总是要同时面对沾沾自喜的自豪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围绕遗失民族文化、牺牲中国市场的思维与指责。德梅隆说设计鸟巢有三方面概念:第一,它是当代的、中国的建筑;第二,它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它在技术上是可靠的。还说:它是一个开放的建筑,与中国艺术与哲学有着联系。中国文化始终在无序中寻找有序。媒体报道这项设计,有很多形容词,如有鸟巢等等。这可能是公众的印象。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把它解释成其它中国建筑上的东西,比如菱花隔断、有着冰花纹的中国瓷器。它又像是一个容器,包容着巨大的人群,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国际大师的这些话,或许应该让我们萌生、顿悟、反省些什么。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 09 年 6 月 5 日一期载文:中国发明的疑问 ―― 《那个热爱中国的人》。介绍了该书如何描写李约瑟( 1995 年去世)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披露了李约瑟从未搞清楚中国的发明创造为何干涸而悲叹: 500 多年来中国未曾产生任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观点或者发明创造。并说至今中国人还在继续思考李约瑟的难题。对于中国建筑师呢?赫尔佐格说: " 任何一个建筑都不可能是完全自我的,作为公共建筑,必然要打上意识形态的印迹,但意识形态又必然寄存于一个文化体系中,都离不开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社会状态。 " 在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不断强实,世界建筑创作成果在中国大地上的展现,决定着她将迎来世界建筑的创新时代,中国也会成为前沿建筑师的摇篮。无论是中国的文明积淀,还是时代建筑思想和技术水平的发展都在激励中国建筑人才作育的“软实力”提升,更为期待的倒是一种主观响应。 19 世纪著名的中国学者、哲学家辜鸿铭在名著《中国人的精神》里说:“在我看来,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最终必须问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和宽广平坦的马路,也不在于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造出漂亮舒适的农具、精致实用的工具、器具和仪器,甚至不在于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要估价一种文明,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 What type of humanity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培养了一批道和德的追随者,而自己追求的是退隐和无闻。他在周朝衰败后离开洛邑西出山西函谷关前应守关将军恳求写下了《道德经》,中有: "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意指:付出莫自恃为己能,功劳不自据居。这也应是中国建筑创作持续发展的思想行为基础。发展无止境,创新是求索。 3建筑创作需要过程 当今中国建筑界对创作的理解、作为是有距离和偏颇的。建筑创作往往被肤浅、局限于建筑表现、功能满足和迎合市场,加之任务周期的紧迫,设计生产式的模式运作,普遍缺少横断学科理论与技术的融会优化创新研究。加之"这个行业里常见的思考和动手脱离的不良现象"(皮亚诺的话),而最为重要的是缺失对于特定地域 社会状态空间的生活体验与人性把持过程投入。 毛主席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贝聿铭应邀设计卢浮宫,他对法国总统密特朗说:给我四个月时间考虑能否做下来。于是他住进巴黎去体验生活、感悟场所而后始做。建筑创作不仅仅需要踏勘场地,更需要认知场所。林奇说:老练的总体设计师经常为场所气质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总体设计的任务是为适合人类的各种目的而造就场所。这里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基地的性质;二是使用者对它的评价。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并非仅仅是物质而且有人聚、有思想的空间。建筑学的“场”,比物理学的“场”丰富的是社会内容。建筑创作必须洞察主题、阅历社会、体验生活、纵深探索。 4创新是建筑创作的本质 创作一词隐涵“始作”和“新”意。一个文学艺术领域的表达词汇用于建筑设计,对建筑师构成了挑战。创作必有创新。创新点既是学术性、技术性的标志,也是与时俱进的考量。建筑创新基于思想、成于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件建筑作品都是创作者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反映。从 20 世纪中叶的密斯、莱特到七十年代后出现的几十位建筑普列策克奖得主,均有其才智、追求、想象、创造力的闪光点展现。从传统建筑学到现代主义,从晚期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不拘一格。大师大作必有创作思想和哲学理论支撑,厚积薄发。都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察思考、抽象提炼的同时命题创作, 通过建筑科学、技术和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追求做出解读、成就作品并酿就创新 。 5创新是建筑思想的使然 查尔斯 · 詹克斯在《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导言中说“为什么政治家和建筑学家都写宣言?当卡尔·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时,它并非想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如他所说,不是在诠释这个世界,而是去改变它。” 艾森曼围绕纽约世贸中心再建说:“建筑是一种形式的政治。艺术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民的声音要听,有一个文化权利在这个国家,建筑一旦建成,不像绘画或诗歌,往往承担一种主张和做法 ”。这也就是建筑师的思想使然。 20世纪末建筑学发展伴随诸多流派思想层出混杂而进入到一个十字路口,吴良镛以广义建筑學理论广纳诸学科组构了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学术框架,归纳创作视点从单纯的建筑天地进入到人本时空、地理时空、文化时空、经济时空、艺术时空并写入了国际建协 " 北京宪章 " 。他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的创作正是基于该伦理的实践,推出的沿循历史文化名城的胡同格局秩序、维系传统院落细胞模式人居机理、提升容积率、综合顾及特定时代需求的有机更新城市设计。也是对中国世袭缔造的人居小社会空间 “ 院落人气场 ” 宜人 “ 气候 ” 和谐氛围的创新。进而,吴良镛在陈述 “ 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 时把课题归属复杂性科学( Science of complexity )的研究范畴,建立起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下的多学科关联研究。他摆脱开了 “ 主义 ” 、 “ 学派 ” 的历史纠缠,随着 21 世纪发生的原始性科学概念回归找回了建筑学的真谛。 瑞姆·库哈斯的央视大楼设计有对中国人寄予建筑要有鲜明个性的追求符合;有空中环结构对传统高层必属摩天大楼概念的颠覆和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初衷;有其对媒体建筑如何做到开放的创意追求;也是其“对未来社会发展相吻合”(普列策克奖评价)设计思想的又一表达。其生命力在于对时代脉搏的把持乃至导引。以“封顶折翼”的有机社会空间组构取代“挣脱人间”天马行空的摩天大楼创新意义或许还要走很长的路才会被认知,但这一创作所表达的思想是划时代的。然而,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城市经济,注重潜在广告价值的爆发商家定夺摩天楼的理由,又是另一个利益层面的谋略。 王澍的宁波博物馆仿形上岸的船,对一座历史港口城市刻做标记。采用收集的民间砖瓦以竹条混合土砌筑“瓦爿墙”所表达出的艺术与理念,足以使人联想授予背景世界最恢宏建筑大潮国度的这样一位建筑师普列策克奖的初衷。可持续发展毕竟已成为世界最为关注的议题,普列策克奖始终在呼吁“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来回应自然秩序对和谐的需求”。我再次思考一位国外建筑师的话:“最好的建筑就是没有建筑”。 6建筑创新范畴多元 建筑设计需要跨学科协作,往往不同于狭义、功利的、非技术非学术性的传媒效应对某些新建筑所宣扬的层面。“水立方”是什么?它包含了大众对它的评价开发与价值升华。而建筑设计的过程才应是建筑师冷静以对的。论形态“水立方”似乎与一块蓝色多孔泡沫塑料板没有区别。澳大利亚 PTW 主设计师约翰·保林说,是“水泡”激发了大家最终的设计灵感。我们想到了有机细胞的天然图案以及肥皂泡的形成,最后终于发现能够支撑较大跨度的水泡是一种合适的有机结构。“水泡构思” 在设计中根据 19 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开尔文定律和泡沫结构理论,建立了“水立方”复杂节点的精确模型。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四氟乙烯膜材料,一种坚硬且能阻挡紫外线和空气污染侵蚀的透明气枕。水立方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 21 世纪跨学科协作的典型范例,也是建筑市场全球化时代最高建筑技术、最新材料的集合表现。建筑创新的范畴多元,时代造就。 6. 1 创新可以是结构的 每座建筑都以结构体系支撑,而结构体系的选择必然伴随建筑形式同时酝酿,自然也就潜在了创新。如央视大楼那样“一个新颖、可实施的方案足以推动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创新”(方案中标评语)。面对未曾有过的倾斜、悬挑、扭转难题,设计要依靠建筑本身的延性承受、消耗地震能量和大风袭击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几乎所有人都会对悬挑 60 米的设计提出质疑,但当我们环顾自然界比如一棵大树借助纤维处处充满悬挑时,似乎又获得了最符合钢材抗拉性能的启示。又如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那个流线状的动态造型中心结构,采用正方形柱体+拱形收分斜面+巨型风洞在减轻风阻方面的成就,让美国 KPF 设计者 R• 克兰被评为推动 21 世纪发展的著名科学家。 6. 2 创新可以是构造的 中国木构建筑 7000 年 " 如鸟斯革,如翬斯飞 " 的屋顶构架基于的是卯榫和斗拱。 1851 年世博会的水晶宫钢木构架的灵魂在于桁架设计。当代芝贝欧文化中心能为传统土著民认同,同时又倾倒都市人的密码在于皮亚诺能够谨慎地游刃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用钢木构造找到了仿形窝棚架构以及全新节点的构造创新。“作为发明并且设计某些东西的策划者,以及建造它所有细节的建筑师”,凭借其对建筑技术与材料熟悉把“一门很难的工艺”通过构造操控的诗一般浪漫。皮亚诺说“对工艺的兴趣使我远离学术”。在工程建设中进行过种种结构超强实验, “他把对建筑材料的特性把握和运用所发映出的人类技能智慧结晶与建筑,于艺术、建筑和工程的融合,还存有意大利哲学和传统的根基”以致成为普列策克建筑学奖在重新定义现代和后现代建筑时大加赞赏的典型案例。 6. 3 创新可以是学术的 爱森曼以其广博高深的哲学、数学理论为背景开展创作,其作品以致让很多大师都难以读懂,也尚无人解析出它的出现与衍生理论。上个世纪末爱森曼的哥伦布议会中心、辛辛那提大学建筑设计系教学楼、“ Max.Relenharde   Huas ”、大学艺术馆、西班牙加利西亚文化城便异彩出世,让世人史料不及难以招架。后人至今仍在欣赏效仿,却不知其所以然。 6. 4 创新可以是理念的 库哈斯在《 S , M , L , XL 》( 1995 年)提出了关于大的理论:超出了一定尺度,建筑便获得了大的属性。归纳出大的自律构成秩序;大,湮没传统建筑原理;大,是终极建筑,纵使内外元素重新组分;大,属于非常领域;大,背离城市文脉。大,致使可识别性趋向淡化甚至消失不可避免,其结果是大量没有历史、没有中心、没有特色的 “ 普通城市 ” 的出现。大的理论也为库哈斯建立在先前城市基础之上的理想城市 ―― 巨型建筑联合体概念埋下了伏笔。 6. 5 创新可能表现为“荒唐” 解构派的作品刚出世时似乎总使人感觉荒唐。盖里说:“我试图把‘细节’从神坛上拉下来”,密斯、迈耶、皮亚诺的建筑“都以‘细节’来自我标榜”。他则倡导“接近建筑的本质、更贴近个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感受”, “对历史的研究也很必要。建筑总是事关人性”,“建筑的社会性就是我所关心的话题”。所以才有了暗合于西班牙激扬文化、以甚至能体现海港曾经的兴衰破落和弗朗特河畔历史建筑无秩序形态不规则的钛合金板曲面板覆盖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场。批评者说它的混沌形态被认为是一种不加批判的表达方式,可以算作艺术,但是难以称为建筑。赞扬者们却说它给人诗一般的动感激励,作为后工业、后各种主义充满野性与激情面向 21 世纪的首座伟大建筑提前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它所处的时代、社会、科技、文化象征的心理解析。没有谁能揣测那堆废铁板的作品能唤起了市民的喜悦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回应并拯救了该城的旅游业。 6. 6 创新可能是场博奕。 哈迪德空间美学制造的梦幻恰好迎合了秩序抽象的21世纪概念激发人们多巴胺所生成的活力,特别是在中国。她对建筑几何形态的创作性探索与时代 IT 技术微妙合拍,孤傲地超脱建筑类型学、高技派的传统门生。她说:“没有固定的概念,我是在寻求一种突破障碍的新的东西”,“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但哈迪德的创新生涯却充满了坎坷,有许许多多的方案夭折。成名之作“香港之峰俱乐部”也是被矶碕新从初审淘汰方案中保留下来的,并认知出它的超时空透彻哲理。哈迪德不断尝试着用新的空间概念来表达对城市景观的强化,在创新博奕竞争中越发强大。 6. 7 创新甚至是“疯狂”的 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十佳设计之一是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 - 盖里 以两位早年演员名字命名而设计的两座塔楼,一座带有挑逗性的曲线,依附在另一幢不规则直立形状的建筑旁。弗兰克 · 盖里的反对者解读说他是不要 “ 曼哈顿化 ” 。而是推销一种新的夸耀。一个由弗兰克 · 盖里签名的完整的 “ 新耶路撒冷 ” 。谁能想到盖里的设计市场从此变得居然如此红火,美国拉斯维加斯脑康复中心、路易 · 威登创艺基金会都向他大开之门。如果说盖里的创作仍基于思想。那么蓝天组的成功可以用疯狂比拟。当人们用“在那充满幻想诱惑的维也纳城市角落里,蓝天组闭着眼睛,不协调的音乐在事务所的四出回荡,而他们的手正在图板上怪异地来会爬动”写照他们时,建筑生意正悄悄涌来。正是他们调动潜意识对美感的追求,创作出了艳惊世界的新宝马大厦。我们太需要思考某种“疯狂”所隐喻的哲理。 6. 8 创新拥抱时尚 如果说时尚是社会状态的一种描述。那么社会的时尚脉搏、大众的审美变化与建筑的形态发展或许殊途同归。时尚的轨迹:社会焦点 → 向往 → 流行 → 自然。创新追求的时空性或许可从时尚上寻找突破。建筑创作高高在上地禁锢于历史流派、书本理论,脱离社会、脱离时代、脱离发展的推演、闭门造车已完全没有生命力。然而时尚的流行,必然具有酝酿其生存的环境。这就是存在的力量。 1997 年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的一幅漫画:“从 50 到 90 年代着装的变化, 2000 年如何变化?”十分夸张地刺激人们回眸时代文化的变迁,思考建筑文明发展颇有同感。信息时代人类审美意识受时尚影响已变得非常之大。 时代进步推动建筑创作的多元化,也更加激励多领域科学技术渗透建筑创新。建筑创新可以表现为学术的,也可以是技术的。可以是功能的,也可以是审美的。可以是方法的,也可以是时尚的,等等。建筑创新更需要一种姿态:不恃所为,弗居世功,寓设计创作中不断求索,以创新的轨迹成就世界建筑的明天。
个人分类: 城市人居环境|2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住宅建筑中的裂缝及处理
jyjy600085 2012-10-18 08:38
随着住宅建筑的日益市场化和私有化,住宅建筑中的裂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由此带来较多的住宅质量投诉和纠纷。现阶段住宅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作为其基本构件的梁、板、柱、墙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缝。这些裂缝有的不影响结构抗力及使用功能,仅造成观感影响;有的裂缝不影响结构抗力但影响结构耐久性;少数裂缝影响结构承载力。因此,要正确认识住宅建筑中的裂缝,进而采取相应的科学处理措施。 2 结构开裂机理 结构裂缝问题是由结构内部的微裂缝通过外部作用,在结构表面出现的开裂现象。外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外部荷载对结构的直接作用;结构材料收缩、温差、强迫位移等间接作用。前者如梁受弯时的梁底跨中裂缝、现浇板板面在负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切角环向裂缝等,后者如梁侧垂直且多枣核状裂缝、砖墙窗角裂缝等。开裂究其根本原因均为裂缝位置的拉应变超过材料本身的极限拉伸应变或材料间的粘结极限拉伸应变。 结构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下,将在结构的某个位置产生拉应变,并传递至该位置附近的相对薄弱处使其开裂,直到结构所受的拉应变消解或低于极限拉应变。如图 1 ( a )所示,梁混凝土由于干燥收缩产生拉应变,受到两端柱的约束,如果梁的混凝土非常均匀,则应在梁的跨中 a 点产生裂缝,而离 a 点较近的 b 点有个小孔,则裂缝将偏离最合理的跨中位置,于 b 点开展。如图 1 ( b )所示,当温度变化时,混凝土和砖砌体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在结合处产生拉应变。该拉应变通常会超过框架结构与填充墙体间的粘结极限拉应变。因此,在两种材料间常出现水平或垂直裂缝。 框架柱 框架梁 图 1   结构裂缝开展机理 ( a )梁体收缩裂缝性态, a 点为跨中区域; b 点为 a 点附近有缺陷的区域。 ( b )梁墙接合部位裂缝性态 框架梁 框架柱 填充墙体 结合处水平裂缝 (a) (b) 3 裂缝种类、成因、危害性及处理措施 住宅建筑中的裂缝通常有:( 1 )承载力裂缝,( 2 )温度 - 收缩裂缝,( 3 )强迫位移裂缝,( 4 )结构构造裂缝,( 5 )施工裂缝等 5 类 ,分述如下: 3.1 承载力裂缝 目前住宅一般均按正规基建程序建设,设计和施工方面极少出现大的失误,因此由荷载引起的结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占很小的比例,最常见的承载力裂缝为现浇板板面沿支座开展的环向裂缝,如图 2 所示。 图 2 现浇板板面荷载裂缝 该类型裂缝主要是因负筋安装不到位致使板面抵抗负弯矩能力不足所致。施工时拆模过早、偶然超载有时也加剧了裂缝的开展。裂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板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应进行灌浆等封闭处理,必要时进行粘贴碳纤维等加固处理。 3.2 温度 - 收缩裂缝 在住宅工程中,肉眼可见的裂缝绝大多数都与非受力的收缩或温差作用等间接作用有关。裂缝出现的部位和开展性状、危害性和处理如表 1 所示。 表 1 住宅工程中的温度 - 收缩裂缝 序号 开展的部位 裂缝开展性状 危害性和处理 1 梁(框架主梁、次梁;联系梁,包括基础梁) 梁侧面的垂直枣核形裂缝,有的略倾斜,多数在梁两个侧面对称开展。少则 1 条,多则 10 条以上。 影响观瞻,不影响结构承载,影响结构耐久性,可表面封闭裂缝。 2 现浇板 ( 1 )单向板,在板的中部或凹角、蜂腰等拉应变容易积聚的薄弱部位,产生横向裂缝,即平行短边方向的裂缝。在配筋密集处,缝宽相对较小。裂缝多为贯通裂缝。 ( 2 )双向板,由于收缩发生在两个方向上,有时会引起板角斜裂缝。 ( 3 )板内有线管时,在线管处易产生裂缝,并与线管走向一致。 影响观瞻,给住户带来不安全感,可能引起渗漏,基本不影响结构承载力,影响耐久性。应封闭裂缝,加以掩饰,必要时做防水、防渗处理。 3 多孔板(应用较少) 楼板纵向拚缝开裂、板端横向裂缝。 影响观瞻,给住户带来不安全感,可能引起渗漏,基本不影响结构承载力。应封闭裂缝,加以掩饰,必要时做防水、防渗处理、抗震加固处理。 4 墙体 ( 1 )房屋顶层或上部若干层墙体,在阳光照射下,变形差在砌体中引起剪切变形的累积,导致纵墙两端的正八字形斜裂缝,有时也出现在横墙两端。在冬季严寒条件下,出现倒八字裂缝。 ( 2 )圈梁以下砌体中,沿灰缝水平延伸,也可能在山墙发生开裂,成为包角裂缝。 ( 3 )房屋太长未设置变形缝时,产生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温差收缩裂缝 。 ( 4 )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竖向收缩裂缝 。裂缝从房屋底层至顶层均有可能发生,多发生在承重横,呈贯通状,最大缝宽可达 1mm 。粉煤灰砖的自然收缩主要集中在早期,因此,为防止墙体开裂,国家行业规范规定砌筑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 28d 。 ( 5 )屋面保温隔热较差时,屋面板膨胀给檐口圈梁以较大的推力,从而产生山墙和外纵墙水平裂缝。 不影响结构安全,影响观瞻,给住户带来不安全感,可能引起渗漏。采用封闭或局部修复的方法处理。 ( 6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裂缝、不规 则竖向裂缝以及与混凝土梁柱结合面的水平和垂直裂缝 。 造成外墙渗漏;削弱墙体的受力性能,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应进行加固处理。 3.3 强迫位移裂缝 框架结构适应变形的能力较强,因此,框架结构的住宅工程发生强迫位移的裂缝较少。砌体是脆性材料,对变形非常敏感,住宅工程中常出现沉降裂缝或膨胀土引起地基变形裂缝。 ( 1 )正八字形裂缝 建筑物中部地基软弱沉降大,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向下弯曲而在纵墙两端形成正八字形斜裂缝。有时墙体跨中底部还会出现垂直裂缝。 ( 2 )倒八字形裂缝 如地基中间硬而两边软弱,沉降集中在建筑物两端,在纵墙两端形成内斜裂,情况与第 1 种情况相反。 ( 3 )斜裂缝 不对称的沉降将引起斜向裂缝。如图 3 所示。建筑一端地基出现较大沉降时,在纵墙上产生斜向裂缝。 ( 4 )局部沉降裂缝 砌体底层窗洞,由于两侧窗间墙沉降较大,在窗台墙是因沉降不均产生垂直裂缝。 图 3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斜向裂缝 大多数沉降往往具有长期、缓慢发展的特点,因此裂缝不会严重恶化而危及结构安全。经过检测与观测,对沉降逐渐减小的裂缝,待沉降稳定后进行修复或封闭处理;对长期不稳定的沉降先加固地基,再处理裂缝。 3.4 结构构造裂缝 住宅工程中结构构造裂缝常出现在砌体上。 ( 1 )不同建筑材料的温度变形、干燥收缩等性能不同,在界面处产生不协调的变形,如混凝土构造柱、过梁、圈梁与砌体间的界面裂缝。 ( 2 )在门、窗洞口处产生的应力集中裂缝。 该类裂缝对结构受力及整体安全基本不构成影响。但由于处在比较触目的敏感部位,并破坏装饰层,往往也会引起质量纠纷。可以采用装饰材料进行掩饰处理。 3.5 施工裂缝 ( 1 )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 图 4 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 商品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尚未形成强度的早期,常会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如图 4 所示。该类裂缝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波动有一定关系,但是如果施工得当可以避免裂缝的出现 。如,混凝土浇筑完成静定一段时间后,待离析、泌水、沉降基本完成而混凝土尚未凝固之前,应对无模板的上表面进行二次振捣、搓压。然后立即浇水覆盖或泡水养护。 ( 2 )砌体接槎裂缝 不按施工要求而以直缝接槎,可能引起沿直槎槎口的裂缝。以马牙槎和踏步槎接缝时,砌筑质量较差也会在连接面产生裂缝。 ( 3 )砌体局部受压裂缝 因设计疏忽、构造措施不当、砌体强度不足引起的承载梁下的砌体局部压力增加,产生向下延伸,基本为竖向,侧边外倾呈放射状、顺主应力方向发展的裂缝。 ( 4 )其他如砌筑速度过快引起的水平裂缝,通缝引起的竖向裂缝等。 4 结语 住宅的裂缝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除上述常见的裂缝外,尚存在偶然因素造成的裂缝、耐久性裂缝等。因此,首先要对裂缝有正确的认识,查清裂缝成因,分析其对结构的影响,最后选择有利时机对裂缝进行修复或加固。 参考文献: 徐有邻,顾祥林等 . 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1. 崔千祥,钱晓丽,等 . 房屋结构检测与事故处理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7. GB 50203 - 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GB 50203 - 2011 ,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onry structures. 钱伟,宋显锐 . 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房屋裂缝鉴定与原因分析 . 新型建筑材料, 2010 ( 3 ): 34 - 37. QIAN Wei, SONG Xianrui.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acks of autoclaved fly ash masonry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 NEW BUILDING MATERIALS, 2010 ( 3 ): 34 - 37. 莫永雄,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 新型建筑材料, 2009 ( 9 ): 31 - 34. MO Yongxiong. Reasons for aerated concrete block cracking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 NEW BUILDING MATERIALS, 2010 ( 3 ): 34 - 37. 张承志 . 商品混凝土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2. 龙敬庭 . 泵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 煤炭技术, 2011 ( 5 ): 125-127. LONG Jing-ting. Causes and precautions of pump concrete cracks on floor . Coal Technology, 2011 ( 5 ): 125-127.
4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康奈尔的建筑!
热度 3 jsnjjlj 2012-10-14 08:26
康奈尔的建筑!
周末 ,无课,天晴,校园里逛逛:
372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丑陋的建筑在诉说什么——对话中科院院士郑时龄教授
gongshiliang 2012-10-2 20:07
某市“东方之门”还未戴上“世界第一门”的桂冠,却先因形似“秋裤”而遭网民集体“吐槽”;自比鸟巢,却落鸡窝之讽的某市美术馆,近日也因入选“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候选名单而“名噪一时”。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造型怪异、庸俗不堪的“著名”建筑,粗暴考验着人们的视觉。这些建筑大多在设计、建造之初,不为公众所知,即使公众知情并反对,也难以阻挡其“丑陋”进程。假如,属于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远离了这座城市所向往的精神气质,游离于生活在城市时空中的公众的文化心理,那无疑是城市公共建筑在美学和文化上的败笔。   建筑的丑陋,不仅仅是一种表象。日前,接受《解放周末》独家专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教授,深度剖析了丑陋建筑背后的文化生态,倡导一种可以优雅传递城市精神的建筑与建筑文化。 【采写《解放日报》记者:顾学文;原刊于《解放日报》2012-09-28,转引自同济大学网站】 ■在有些人的眼里,建筑早已被异化了——高度比功能重要,名气比造价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    解放周末:最近有网站开展第三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关注和参与投票的人众多。类似的评选还有不少,这些评选虽然不一定权威、客观,但却是公众情绪的一种表达,因为人们对丑陋建筑忍无可忍。   郑时龄:说实话,我们所处的这个城市也有这类建筑,虽不至于列入丑陋建筑排行榜,但它们和环境显然是不协调的。比如徐家汇天主堂旁边的一座大楼,它的屋顶与建筑的主体关系就很不协调,而且,周边是教堂、修道院、藏书楼等教会建筑,突然冒出一个中国古典的大屋顶,破坏了整体环境。再比如浦东陆家嘴中央商务区代表了面向未来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一幢170米高的金融大厦采用了仿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基座就像古希腊的神庙,显得很突兀。身处城市空间之中,各个建筑间要彼此能够对话,像大合唱一样,各个声部都要和谐   解放周末:这个“大合唱”里,是否时不时会冒出不和谐的音符?   郑时龄:是的。不和谐的音符,有很多是照搬国外的山寨建筑,美国的国会大厦、法国的凯旋门、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都可以在国内各大城市找到粗陋的仿制品。上海一所大学的新校区,行政楼是法国式的,学生活动中心“拼贴”了意大利两幢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似乎是一个脱离了现实文化环境的“洋杂烩”。   也有一些自称使用中国元素的建筑,却更像一种异化的民族印象。北京一家酒店,整幢楼就是“福禄寿”三星造型,把民间对金钱、权势的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沈阳的一座大厦,显示了设计者对“孔方兄”的尊崇和热爱。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建筑只是一些简陋的相似性的联想,甚至连联想都没有。   解放周末:还有一类建筑,就是一味追求高大宏伟。   郑时龄:这是当下的一种风气,盲目贪大,一味攀高。全世界20幢最高建筑,其中11幢在亚洲,而11幢中就有9幢在中国。据说,到2016年,全国不少二三线城市都将出现超高层建筑,某地甚至还有两个月建成一幢比迪拜哈利法塔还高10米的大楼的计划。这些过分高大的建筑,在其所处的环境中显得突兀而缺乏美感,但它们却很可能满足了某些人对政绩和荣耀的追求,在有些人的眼里,建筑早已被异化了——高度比功能重要,名气比造价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事实上,足球场那么大的浮雕和摩天大楼那么高的门,也仅仅是大和高的丑陋而已,公众不会喜欢,这样的建筑注定是悲哀的。    ■建筑不像物理或化学试验,不是搭积木,不能为一个结果而做无数次的试错性试验    解放周末:去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要求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但为什么丑陋建筑还是不断在出现?   郑时龄:通知、条例往往只能规定数据,无法规定艺术创作的水准。更关键的是,有些公共建筑并没有代表公众审美,往往是某些利益集团、甚至个人的审美。我们知道,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城市建设相对经济发展来说往往见效更快,长期以来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短平快”的建设节奏,加上某些领导“特殊”的审美需求,难免出现一批“非正常建筑”——它们开工快,建设快,忽略公共的美丑标准,成为权力在建筑领域的“图腾”。要知道,审美虽然带有主观性,但在任何一个时代,美丑都有相对明确的公共标准,建筑也是这样。尤其是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必须在公共审美体系的框架内进行创作。更深层次地说,如果将丑陋作为主动策略,让相关企业获得额外的品牌效应,这更是对文化和审美的漠视。   解放周末:当这样的没有代表公众审美、拒绝与周围环境对话的建筑,以强势的姿态在城市中出现时,公众的心理可能产生抗拒。   郑时龄:抗拒的产生,根源在于现在我们的一些建筑话语其实已被代表权力或资本的威势话语所取代。举个例子,有个房地产开发商在招标的时候,根本还没有看到美国公司的设计方案,他就坚决地说,一定要采用美国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所有竞标方案中,美国的设计是最糟糕的。   解放周末:这恰恰又证实了今天中国建筑领域的一个微妙心态与现实,很多项目青睐、采用外国设计师的方案,乃至出现了一种较为极端的说法——中国成了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对此您如何看待?   郑时龄:这话虽然极端,却也道出了某种倾向。比如,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与文脉、环境很少有呼应关系,因此很少能变成现实,而在中国她却大展身手。上海曾有一个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请她做设计,遗憾的是结果并不理想。毕竟,即使是国际上最优秀的建筑师,他也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我们不能只看国籍和名气。   其实,我对试验本身并不反对。建筑需要试验,就根本而言,建筑史上的每次创造都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都是一种试验,建筑师永远会面对新问题、新技术、新材料、新环境等。但建筑试验分为物质试验和思想试验,思想试验应当先于物质试验,在以实际行动运行一种程序以前,必须在头脑中先具有这种“程序”。建筑不像物理或化学试验,不是搭积木,不能为一个结果而做无数次的试错性试验。   说到底,试验场的问题,不在外国建筑师,而在我们自己的选择。现在不少大规模建设项目,邀请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背景的外国建筑师来设计,他们对我们的城市和文脉缺乏理解,由此导致了在一张白纸上规划历史城市的怪象。设计者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很可能伤害属于城市自身的文化认同。 ■建筑师自身人文素养的缺失,制造了建筑“怪兽”,也制造了建筑的轻率   解放周末:您如何看待建筑师自身人文素养不足与丑陋建筑的出现之间的关系?   郑时龄:这个问题我可以借用别人的话来回答。 1985年,美国弗吉尼亚建筑学院召开了一场关于高层建筑的讨论会,众多国际建筑明星参与了讨论。会议上,奥地利建筑师罗伯•克里尔说:“身为一个艺术家或建筑师,你们是唯一可以下判断的人,也是负全责的人。在替业主设计了很多高层建筑后,你们却说:‘这不是我的错,我只是替别人做事。’我想把你们丢到炼狱里去,因为你们很清楚自己在做错的事!你们不只在建造建筑‘巨兽’,也制造了现代建筑的轻率。 ”现在有些建筑师就是在制造建筑“巨兽”和“怪兽”。   解放周末: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来说,建筑师永远不能逃避的是社会责任。   郑时龄:如果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所要落实的这片地区、这座城市,大而言之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缺乏应有的理解,甚至缺乏去理解这些元素的基本的真诚,缺乏敬畏心和责任心,就很容易简单地以西方的某些概念和话语来抽象地看待建筑美的标准,发展到极致,就是美与丑的颠倒。   责任之外,现在有些建筑师缺乏审美能力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一次看到电视上采访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他说:“我用东方的哲学来理解西方的音乐。”但是我们建筑界现在就缺少这种理解,过去像梁思成这样的大家学贯中西,现在我们中也不通,西就更不用说了。   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建筑师是乐队的指挥,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应该熟悉现代科学、工程技术,也要学习历史,深谙哲学,理解音乐,对天文、医学、法律等也并非茫然无知。而现在人才培养上的实用主义,却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高考制度,中学阶段忽视科学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大学的教育又倾向于工具理性,忽视人文理性。我曾对自己教的本科四年级学生做了一个有关课程比例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小学时期,语文课与外语课的课时平均比例为1.33:1,到高中阶段,这个比例就倒过来了,大学阶段则只学外语,不学语文,外语课时远超专业课。虽然语文课不一定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时间,但仍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今天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某种不足。   解放周末:这和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密切相关。   郑时龄:我们现在经济的步子走得很快,但骨子里面的东西没有好好面对。据统计,西班牙平均每1800个人中就有一个建筑师,美国每3000人里有一个建筑师,而中国每3万人才有一个建筑师。荷兰建筑师库尔哈斯调侃中国建筑师说:“中国建筑师的数量是美国建筑师的1/10,他们在1/5的时间内设计了数量5倍于美国建筑师的建筑,只收取了1/10的设计费。这就是说,中国建筑师的效率是美国同行的2500倍。”我认为,要创造当代中国的优秀建筑,必须抛弃求多求快的作风,避免非理性的规划。伦敦、巴黎、纽约、巴塞罗那等城市并不是因为大型硬件建设、大规模开发而享有盛誉,而是因为这些城市拥有特色鲜明的文化和不断推进新观念的氛围。 ■现在有很多建筑师喜欢像上帝那样,从天上往下看。而真正的建筑大师始终关注的是建筑的内在,“上帝在细部之中”    解放周末:人们用“坍塌的柴火”、“垃圾杂物堆”等词语来形容某市美术馆。面对质疑,建筑师以“创新”作为回应,“我的灵感来源于儿童的游戏棒,它的造型正是将游戏棒自然散落后的状态进行固化,以形成一种‘自然状态下鸟巢形状’的自然美感。”很明显,“创新”已成了很多丑陋建筑的设计者的一个“挡箭牌”。   郑时龄:不是跟人家不一样就是创新。创新不是表面的东西,而在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必须适应现实,在尊重环境、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在变成一种口号以后,很容易走向标新立异,仅把“新”作为目标,而忽略了“创”。   解放周末:所以,现在一些纯粹追求外形新奇、并将其定位为“现代性”的建筑,其实是对创新有意或无意的误读?   郑时龄:是的。现代性是当代建筑的核心问题,决定着中国当代建筑的理性现实和理想未来,决定着中国建筑的实验性和先锋性。建筑领域既需要引进并学习西方的建筑文化理论,也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的建筑文化理论,要处理好建筑现代化与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与世界建筑文化的关系。   解放周末:梳理了种种建筑的丑与丑的原因之后,回到采访的原点,您认为怎样的建筑才是美的?   郑时龄:西班牙建筑师莫奈欧在大西洋畔的圣塞巴斯蒂安海边设计了一座库尔萨尔文化中心,建筑与环境融合得很完美,就像是从沙滩上生长出来的。挪威奥斯陆歌剧院,仿佛是挪威冬天白雪皑皑的山脉。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告诉我们,美的建筑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天外来客”。   更重要的是,再美的建筑首先要安全、实用。我国有明确的建筑规范:安全、实用、经济、美观,首要是安全和实用,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但现在很多建筑设计一味追求“新、奇、特”,安全系数下降,造价飙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可以做一些漂亮的建筑,但要有限度,跟风山寨“鸟巢”、国家大剧院这样的标志性建筑,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外,不过是落得东施效颦的下场。   建筑有自身的规律,好的形式不一定是好的建筑。现在有很多建筑师喜欢像上帝那样,从天上往下看。而真正的建筑大师始终关注的是建筑的内在,“上帝在细部之中”。 ■人类文明正是由一座座富有个性的具体的城市构成的。一旦城市不再是艺术和秩序的象征物时,城市就会发挥一种完全相反的作用   解放周末: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建筑的美丑,本身就有一定意义,代表了公众意见的介入。   郑时龄:当公众逐渐培养起对公共建筑的审美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建设和舆论监督后,就能形成合力抵制丑陋建筑带来的视觉公害。像“酒瓶楼”、“大裤衩”、“秋裤”等词汇,正是建筑“形象”叠加“评价”的特殊符号语汇,证明建筑具有人文和美学的双重属性。当然,关于建筑审美的分歧会一直存在,恰恰是这种分歧,会构成推动与完善建筑生产的力量。丑陋建筑是一种视觉公害,要改变这个局面,必须在大众传播上做更多的努力,让建筑话题成为媒体的重要话题,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活动主题,以推动全社会对美好建筑的集体追求。   解放周末:丘吉尔曾经说过:“人塑造建筑,建筑也塑造人。”城市也同样如此。我们塑造城市的过程,实际也是在塑造我们自己和未来。   郑时龄: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我们去别的国家旅游,必定会去看城市,拍照时也往往把那里的标志性建筑作为背景。建筑集中表现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而城市又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人类文明正是由一座座富有个性的具体的城市构成的。一旦城市不再是艺术和秩序的象征物时,城市就会发挥一种完全相反的作用。   解放周末:好的建筑,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郑时龄: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尔巴鄂曾是西班牙北部重要的钢铁与航运城市,1975年以后,伴随着制造业危机,这座城市进入衰落期。城市管理者试图调整结构,从重工业转向服务业、通讯业和旅游产业,但怎样吸引游客成了最大的难题。1997年,他们造了一座古根海姆博物馆,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就是这幢建筑每年吸引了200万游客,为这座城市每年带来0.7%的GDP收入。   解放周末:可以说,建筑与城市是互为表达的。   郑时龄:建筑和城市空间是意识形态的物化。美国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城市凝聚了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同人一样,会思想,会进化,会与自然对话。城市中的那些空间构形、建筑物的布局设计,本身恰恰是文化的具体符号。优秀的建筑需要全民的扶植和培育,需要全民善待我们所身处的经历发展演变而来的城市,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沃尔沃建筑设备再制造中国的规划和布局
zidiao 2012-9-9 17:48
【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2012年9月5日,“第三届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旧件回收,质量控制,销售渠道成为再制造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后市场及客户支持部技术支持总监Alexander Pajari在论坛现场介绍了沃尔沃建筑设备再制造流程,再制造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核心问题,及沃尔沃建筑设备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布局。 第三届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论坛专题直播现场 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后市场及客户支持部技术支持总监Alexander Pajari 再制造是指收回旧件以后,赋予产品全新的生命,达到全新参数和技术标准。沃尔沃再制造践行沃尔沃核心价值“安全 质量 环保”理念,再制造业务在全球已经开展60余年,共有1000名员工从事再制造,全球四大洲共有10个再制造中心,120万再制造部件。所有再生产品全部符合ISO9001和14000质量环保标准和安全标准。 沃尔沃是一个闭环再制造流程,评估市场,从新品研发要考虑再制造需求,整个流程秉承同一标准。 再制造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各个企业解决,如质量问题,磨损软化,不可再生损坏和部件丢失等。 沃尔沃再制造流程图 沃尔沃再制造销售渠道和质量控制 全国经销商网络销售,所有销售能力能够满足所有顾客,旧件回收来自用户工厂。每款新型发动机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最基本的两项需求,市场需求和再制造标准需求。 沃尔沃再制造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后市场及客户支持部技术支持总监Alexander Pajari在现场分析了沃尔沃在中国发展再制造所面临的挑战,第一,进出口市场需求,在中国市场再制造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用户仍在质疑再制造部件的质量和性能,并将再升件与维修产品进行对比。第二,再制造回收。第三,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第四,增值税和税法相关限制。 沃尔沃再制造未来在中国发展规划 2012年4月,沃尔沃建筑机械及变达产品成功在中国获得再制造营业执照。 2012年9月,沃尔沃卡车产品再制造营业执照正在申请流程当中。 2012年11月,沃尔沃建筑设备在中国将正式启动再制造。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2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A&HCI收录的43种建筑学科期刊
guxgu2012 2012-8-29 22:00
2012 年 AHCI 收录的 43 种建筑学科期刊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 ARCHITECTURE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 43 1. A + U-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建筑与都市》日本 Monthly ISSN: 0389-9160 A U PUBL CO LTD, 30-8 YUSHIMA 2-CHOME BUNKYO-KU, TOKYO, JAPAN, 11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 ARCHITECT 《建筑》美国 Monthly ISSN: 0746-0554 HANLEY WOOD, LLC, ONE THOMAS CIRCLE, NW, STE 600, WASHINGTON, USA, DC, 20005-570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3. ARCHITECTURA-ZEITSCHRIFT FUR GESCHICHTE DER BAUKUNST 《建筑史》德国 Semiannual ISSN: 0044-863X DEUTSCHER 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4.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英国 Bimonthly ISSN: 0003-8504 JOHN WILEY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 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5. ARCHITECTURAL DIGEST 《建筑辑要》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20 CONDE NAST PUBL INC, 4 TIMES SQUARE, NEW YORK, USA, NY, 100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6. ARCHITECTURAL HISTORY 《建筑史》英国 Annual ISSN: 0066-622X SOC ARCHITECT HIST GREAT BRIT, DEPT HISTORY OF ART, BIRKBECK COLLEGE, MALET ST, LONDON, ENGLAND, WSIE 7H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7. ARCHITECTURAL RECORD 《建筑实录》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8X MCGRAW HILL INC, 1221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USA, NY, 100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8. ARCHITECTURAL REVIEW 《建筑评论》英国 Monthly ISSN: 0003-861X EMAP BUSINESS PUBLISHING LTD, 151 ROSEBERY AVE, LONDON, ENGLAND, EC1R 4Q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9.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Quarterly ISSN: 0003-862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0. ARCHITECTURAL THEORY REVIEW Tri-annual ISSN: 1326-4826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1. ARQ Tri-annual ISSN: 0716-0852 EDICIONES ARQ, PONTIFICIA UNIV, CATOLICA CHILE, ESCUELA ARQUITECTURA, LOS NAVEGANTES 1963, PROVIDENCIA, CHILE, 753 009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2. ARQ-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Quarterly ISSN: 1359-1355 CAMBRIDGE UNIV PRESS, EDINBURGH BLDG, SHAFTESBURY RD, CAMBRIDGE, ENGLAND, CB2 8RU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3. ARQUITETURA REVISTA Semiannual ISSN: 1808-5741 EDITORA UNISINOS, DIVISAO DE PERIODICIOS, CAIXA POSTAL 275, SAO LEOPOLDO, BRAZIL, R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4. BULLETIN MONUMENTAL 《纪念性建筑物通报》法国 Quarterly ISSN: 0007-473X SOC FR ARCHEOLOGIE MUSEE MONUMENT FRANCAIS, PALAIS DE CHAILLOT AILE DE PARIS, PARIS, FRANCE, 7501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5. DENKMALPFLEGE 《文物保护》德国 Semiannual ISSN: 0947-031X DEUTSCHER 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6. DESIGN ISSUES 《设计论点》美国 Quarterly ISSN: 0747-9360 MIT PRESS, 55 HAYWARD STREET, CAMBRIDGE, USA, MA, 0214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7. DISEGNARE IDEE IMMAGINI-IDEAS IMAGES Semiannual ISSN: 1123-9247 GANGEMI EDITORE SPA, PIAZZA SAN PANTALEO 4, ROME, ITALY, 0018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8. EGA-REVISTA DE EXPRESION GRAFICA ARQUITECTONICA Semiannual ISSN: 1133-6137 UNIVERSITAT POLITECNICA VALENCIA, DEPT EXPRESION GRAFICA, CAMINO DE VERA S-N, VALENCIA, SPAIN, 4602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19. HOME CULTURES Tri-annual ISSN: 1740-6315 BERG PUBL, BLOOMSBURY PLC, 50 BEDFORD SQ, LONDON, ENGLAND, WC1B 3DP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Current Contents - Engineering, Computing Technology 4.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1.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Tri-annual ISSN: 1355-6207 DONHEAD PUBL LTD, LOWER COOMBE, DONHEAD ST MARY, SHAFTESBURY, DORSET, ENGLAND, SP7 9LY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2.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建筑教育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046-4883 WILEY-BLACKWELL,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3.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Bimonthly ISSN: 1360-2365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4.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日本 Semiannual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8-841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5.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Quarterly ISSN: 1552-6100 COLL PUBL, 12309 LYNWOOD DR, GLEN ALLEN, USA, VA, 2305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6.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建筑史学家学会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037-9808 SOC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1365 NORTH ASTOR ST, CHICAGO, USA, IL, 60610-214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7.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美国 Monthly ISSN: 0023-8031 AMER SOC LANDSCAPE ARCHITECTS, 636 EYE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01-37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8.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Monthly ISSN: 0023-8031 AMER SOC LANDSCAPE ARCHITECTS, 636 EYE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01-37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29. LOTUS INTERNATIONAL 《国际建筑》意大利 Quarterly ISSN: 1124-9064 ELECTA PERIODICI SRL, VIA D TRENTACOSTE 7, MILAN, ITALY, 201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30. METU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中东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杂志》土耳其 Semiannual ISSN: 0258-5316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FAC ARCHITECTURE, INONU BULVARI, ANKARA, TURKEY, 0653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1. MUQARNAS Annual ISSN: 0732-2992 E J BRILL, PO BOX 9000, PA LEIDEN, NETHERLANDS, NL-23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2. NEXUS NETWORK JOURNAL Tri-annual ISSN: 1590-5896 KIM WILLIAMS BOOKS, CORSO REGINA MARGHERITA, 72, TORINO, ITALY, 1015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33.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英国 Quarterly ISSN: 0168-2601 OPEN HOUSE INT, URBAN INTERNATIONAL PRESS, PO BOX 74, GATESHEAD, TYNE WEAR, GREAT BRITAIN, ENGLAND, NE9 5UZ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Current Contents - Social Behavioral Sciences 4.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34. PLACES-A FORU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场所:环境设计论坛》美国 Tri-annual ISSN: 0731-0455 DESIGN HISTORY FOUNDATION, C/O PLACES, PO BOX 1897, LAWRENCE, USA, KS, 66044-8897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35. PROSTOR Semiannual ISSN: 1330-0652 UNIV ZAGREB FAC ARCHITECTURE, KACICEVA 26, ZAGREB, CROATIA, HR-1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6. RA-REVISTA DE ARQUITECTURA 《建筑杂志》西班牙 Annual ISSN: 1138-5596 UNIV NAVARRA, UNIV NAVARRA, PAMPLONA, SPAIN, NAVARRA, E-310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7. REVISTA 180 《 180 杂志》智利 Semiannual ISSN: 0718-2309 UNIV DIEGO PORTALES, REPUBLICA 180, SANTIAGO, CHILE,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8. SPACE 《空间》韩国 Monthly ISSN: 1228-2472 SPACE MAGAZINE, 219 WONSEO-DONG,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2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39.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DESIGNED LANDSCAPES 《花园史与景观史研究》英国 Quarterly ISSN: 1460-117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40. TRANSACTIONS OF THE ANCIENT MONUMENTS SOCIETY 《古迹学会汇刊》英国 Annual ISSN: 0951-001X ANCIENT MONUMENTS SOC, ST ANNS VESTRY HALL, 2 CHURCH ENTRY, LONDON, ENGLAND, EC4V 5H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41.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ISSN: 1357-5317 PALGRAVE MACMILLAN LTD, BRUNEL RD BLDG, HOUNDMILLS, BASINGSTOKE, ENGLAND, HANTS, RG21 6X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42. URBAN MORPHOLOGY 《城市结构》法国 Semiannual ISSN: 1027-4278 INT SEMINAR URBAN FORM, 2 AVE DE PARIS, VERSAILLES, FRANCE, 78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43.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nual ISSN: 0305-5477 MANEY PUBLISHING, STE 1C, JOSEPHS WELL, HANOVER WALK, LEEDS, ENGLAND, W YORKS, LS3 1A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Current Contents - Arts Humanities 来源: http://blog.hit.edu.cn/xuejun/post/245.html
个人分类: 期刊等级|2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古建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gxswmwys 2012-8-24 09:36
复古建筑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一很难收回成本,其二意义不大,教育意义未必深远!其宗旨在恢复什么? 为什么不为百姓建立高科技未来企业?为什么不思考未来发展,举十几年的城市和地方收入来做这些事, 真能有收益吗?是比房地产更可怕的泡沫!而且从一开始就已经开裂的泡沫!不应沉醉在历史的辉煌里, 更应为未来开辟新的历史篇章。 一边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在拆除有价值的建筑(包括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一边在复建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历史的建筑,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取向在发生着变化,勤俭持家的 美德不复存在。
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和科技类媒体
guxgu2012 2012-8-21 23:03
一、综合类 科学时报 中国建设报 中国科学报 www.far2000.com www.abbs.com www.top.com www.archidaily.org 中国建筑装饰网 中国建筑学会网站 墙材网 建设部网站 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网站 聪慧网 二、建筑安全和城市安全 1. 火灾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http://fseg.gre.ac.uk/index_in_ch.html 该中心是英国规模最大的研究火灾与疏散模拟的高校研究基地。致力于计算火灾工程学,包括火灾、疏散建模和非紧急状态下的行人动力学。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开发的相关软件工具已经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火灾、安全和行人动力学方面的问题。 该中心研究开发的软件有 应用于安全工程的疏散模型软件 exodus,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火灾模型 smartfire, 火灾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制作的火与疏散模拟的动画。 2.日本逃生避难软件代理 http://www.forum8.co.jp/chinese/shokai/ex-sf-cn.htm ; http://www.forum8.co.jp/chinese/uc-win/road-exodus-cn.htm ; 避難分析  EXODUS / SMARTFIRE building EXODUS 建筑环境中的避难模型 SMARTFIRE 火灾建模的 SMART CFD 系统 UC-win/Road Advanced for EXODUS    UC-win/Road 避难分析 3.http://www.all-freeware.com/results/building/exodus; http://hi.baidu.com/new/renzhaotian buildingEXODUS 的功能 vrEXODUS 后期 VR 动画 操作简单 / 高速处理 / 只需标准 PC 通过对话型运行时间 2D 图解法,可对占有者进行调查 2D 图解法可对每个占有者 / 人口密度 / 烟和温度的分布进行表示 通过补丁处理,可迅速执行复数解析 区别通常出口和非常出口,根据占有者的亲密性分配出口的利用 通过占有者的密集度决定所需时间 通过节点线的调查求得构造物内记录着任意点的流动统计值 可以通过 FED 模型决定有毒性计算 对于刺激性火灾煤气,可求得占有者的反应 对于复数解析为了支援大容量输出文件的解析,可利用「 askEXODUS 」工具 巡回功能可进行任务分配 通过标识的可视化决定管辖区域 可在考虑密集状态的基础上选择出口 对于时常循环应用程序,可设定新地物 (e.g. 源文件节点 ) 的范围 支持读入 CFAST 火灾模拟已有文件 支持读入 SMARTFIRE CFD 火灾模拟文件 4.2008年城市安全减灾与工程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ea3500100bch9.html 4.李杰 :安全科学与工程空间: http://lib.cueb.edu.cn/member/index.php?uid=jerryaction=article 科学网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4179 安全科学领域 SCI 期刊 safety science 0925-7535 netherlands elsevier science bv fire safety journal 0379-7112 1873-7226 switzerland elsevier sci ltd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0957-5820 1744-3598 england inst chemical engineers process safety progress 1066-8527 1547-5913 united states wiley-blackwell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0951-8320 1879-0836 england elsevier sci ltd structural safety 0167-4730 netherlands elsevier science bv workplace health safety 2165-0799 united states slack inc disaster advances 0974-262x india disaster advances injury prevention 1353-8047 1475-5785 england b m j publishing group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0020-1383 1879-0267 england elsevier sci ltd applied ergonomics 0003-6870 1872-9126 england elsevier sci ltd ergonomics 0014-0139 1366-5847 england taylor francis ltd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service industries 1090-8471 1520-6564 united states wiley-blackwe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0169-8141 1872-8219 netherlands elsevier science bv 环境科学领域 SCI 期刊 environmental reviews 1208-6053 1181-8700 canada canadian science publishing, nrc research pres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0324-8828 poland technical univ wroclaw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1582-9596 1843-3707 romania gh asachi technical univ iasi environment 0013-9157 1939-9154 united states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1092-8758 1557-9018 united states mary ann liebert inc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0091-6765 1552-9924 united states us dept health human sciences public health scien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0364-152x 1432-1009 united states spring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0167-6369 1573-2959 netherlands spring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0269-7491 1873-6424 england elsevier sci lt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0013-9351 1096-0953 united states academic press inc elsevier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1462-9011 1873-6416 united states elsevier sci lt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0013-936x 1520-5851 united states amer chemical soc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0944-1344 1614-7499 germany springer heidelber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0959-3330 1479-487x england taylor francis ltd 三、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创意农业,新农村规划,农宅和农庄规划与设计 1. 中农先飞(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anfeiagri.com/business/bu_xm.asp 2. 浙江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所 http://www.zj-xdnyghy.com/jj.htm 业务范围: 1 、承担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区和农业工程类项目等的可行性研究; 2 、农业建筑及环境工程;研究所自 1997 年由浙江农业大学申请创办,承接完成 “ 象山高塘岛乡生态型海岛农业发展规划 ” 、 “ 钱塘江滩涂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 、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 杭州周浦乡都市农业总体规划 ” 、 “ 江西潘阳湖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 ” 、 “ 蓝莓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 浙江省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总体规划 ” 、 “ 浙江省苍南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总体规划 ” 、 “ 磐安县玉山台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 、 “ 永康市清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 、 “ 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 、 “ 青田县栖霞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 、 “ 淳安县西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 ” 、 “ 杭州良渚野芦湾生态农业休闲园总体规划 ” 、 “ 杭州湾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区功能布局规划方案 ” 、龙翔富春《龙翔富春》康乐田园大型综合体项目总体策划 ” 、 “ 江西婺源 “ 思逸休闲农业度假村 ” 规划方案 ” 等。 3. 长沙壹贰叁农业规划服务有限公司 http://www.080826.com/
个人分类: 社会评述|4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新规范的十大看点
cjls2000 2012-8-10 11:1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将于2012年10月1日开始执行。 此次新规范有 【十大看点】: 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对于负荷计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发布之前,大部分暖通行业人员使用的是1987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算参数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负荷计算。为保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节能性,本次规范编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规范编制初期是2009年,还没有2010年的基础数据,由于气象部门建议最好选用整十年的气象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数据,因此编制组选用1971年~2000年的数据整理计算形成了附录A。2010年底,规范编制进入末期,为了能使设计参数更具时效性,编制组又联合气象部门计算整理了以1981年~2010年为基础数据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经过对比,1981年~2010年的供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上升较为明显,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等夏季计算参数也有小幅上升,以北京为例,供暖计算温度为-6.9℃,已经突破了-7℃。考虑到近两年来冬季气温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如果选用1981年~2010年的计算参数,与原数据相比跨越较大,对工程设计,尤其是供暖系统的设计影响较大,为使数据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编制组在广泛征求行业内部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选用1971年~2000年作为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统计期。 2 舒适与节能的室内设计参数 随着我国对节约能源意识的不断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制定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才能科学的计算冷、热负荷,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冷及供热设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室内计算参数主要是指建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新风量等,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室内的热环境以及建筑的能耗。室内各计算参数,对于室内热舒适和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参数的变化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影响较大,对能耗影响却较小,而有些参数的变化则恰恰相反,因此如何均衡地考虑舒适和节能是制定室内设计参数的关键。 对于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基于节能的原则,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在满足舒适的条件下尽量考虑节能,因此选择偏冷(-1≤PMV≤0)的环境,将冬季供暖设计温度范围定在18℃~24℃。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建筑供暖设计温度为18℃~20℃。对于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考虑不同功能房间对室内热舒适的要求不同,分级给出室内设计参数,热舒适度等级由业主在确定建筑方案时选择。 3 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新风量 关于"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的讨论涉及两类主要观点:一是消除异味和污染物,保证人的健康舒适;二是尽可能减少疾病传播。规范组对Yaglou传统新风理论、Fanger基于舒适和适应性的新风理论和Jokl M.V. 污染物指标新风理论进行研究,并且对国际相关标准ASHRAE Standard 62、prENV 1752、DIN 1946、CIBSE Guide A、NKB-61、《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进行比对研究,分别对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规定。 4 散热器供暖供回水温度 以前的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基本是按95℃/70℃热媒参数进行设计,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合理降低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热媒参数,有利于提高散热器供暖的舒适程度和节能降耗。近年来,国内已开始提倡低温连续供热,出现降低热媒温度的趋势。规范组通过研究发现:对采用散热器的集中供暖系统,综合考虑供暖系统的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当二次网设计参数取75℃/50℃时,方案最优,其次是取85℃/60℃时。 同时规范组调研发现:国外集中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供回水设计参数存在向低温供热发展的趋势。其中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其纬度与中国北方供暖城市的纬度相近,因此这些国家的供热系统更有参考价值,这些国家的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参数约为70~80℃,二次网回水温度参数约在40~65℃之间,二次网的供回水温度多采用70/40℃、70/50℃、80/60℃、75/65℃等设计参数。目前,欧洲出现60℃以下低温热水供暖,这也值得我国参考。 5 复合通风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大空间建筑逐步增多,采用复合通风系统通风效率高,通过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手段的结合,可节约风机和制冷能耗约10%~50%,既带来较高的空气品质又有利于节能。复合通风系统是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或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在满足热舒适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交替或联合运行的通风系统。复合通风系统设置的目的是增加自然通风系统的可靠运行和保险系数,并提高机械通风系统的节能率。复合通风在欧洲已经普遍采用,复合通风适用场合包括净高大于5m且体积大于1万m3的大空间建筑及住宅、办公室、教室等易于在外墙上开窗并通过室内人员自行调节实现自然通风的房间。 6 空调冷负荷计算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是暖通空调设备选型的基础,其准确性对整个建筑的节能情况、运行效果都影响很大,一种准确、有效、合理的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对于暖通空调行业至关重要。规范组通过研究,对国内全部的商业负荷计算软件以及两家美国主流商业软件进行五次现场比对,多次网络及电话会议比对,共计算43个算例,处理近千组数据,对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和软件进行规范、统一、改进。 规范组对我国现行的传递函数法和谐波反应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我国现有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进行了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软件的计算水平。我国现有的两种主流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传递函数法和谐波反应法,虽然两种方法使用不同的理论,经过完善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都符合我国现行规范的要求,计算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两种方法可以互相验证、共同存在。 7 空气调节系统 建筑物空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和能源状况,以及设备价格、能源预期价格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规模较大、要求较高或功能复杂的建筑物,在确定空调方案时,原则上应对各种可行的方案及运行模式进行全年能耗分析,使系统的配置合理,以实现系统设计、运行模式及控制策略的最优。规范分别对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直流式(全新风)空调系统的选择原则及设计进行了规定。 8 冷源与热源 当前各种机组、设备类型繁多,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蓄冷蓄热设备等各具特色,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等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冷源的技术应用广泛,由于使用这些机组和设备时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客观全面地对冷热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合理的冷热源方案。 空调冷热水参数应保证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规范对以水为冷热媒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的一般建筑的空调系统采用冷水机组直接、蓄冷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蒸发冷却或天然冷源制取空调冷水、采用辐射供冷末端设备、采用市政热力或锅炉供应的一次热源通过换热器加热的二次空调热水、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作为热源、采用区域供冷系统等情况的供回水的温度和温差进行了规定。对定流量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变流量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分别对其设计进行了规定。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降低水泵能耗,对空调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进行了规定,对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泵的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比例进行了限制。 9 检测与监控 检测与监控系统可采用就地仪表手动控制、就地仪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远程控制等多种方式。设计时究竟采用哪些检测与监控内容和方式,应根据系统节能目标、建筑物的功能和标准、系统的类型、运行时间和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系统规模大,制冷空调设备台数多且相关联各部分相距较远时,应采用集中监控系统;不具备采用集中监控系统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宜采用就地控制设备或系统。 10 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只是建筑中噪声和振动源的一部分。当系统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到工艺和使用的要求时,就应根据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就是各自的允许噪声标准及对振动的限制,系统的噪声和振动的频率特性及其传播方式(空气传播或固体传播)等进行消声与隔振设计,并应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为减少设备与管道的散热损失、节约能源、保持生产及输送能力,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烫伤,应对设备、管道(包括管件、阀门等)应进行保温。为减少设备与管道的冷损失、节约能源、保持和发挥生产能力、防止表面结露、改善工作环境,设备、管道(包括阀门、管附件等)应进行保冷。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数量的增多以及由于绝热材料的燃烧而产生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对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会越来越高,设计采用的绝热材料燃烧性能必须满足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3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Selected English readings for recitation: Matthew Frederick
josh 2012-8-9 23:42
No design system is or should be perfect. Designers are often hampered by a well-intentioned but erroneous belief that a good design solution is perfectly systematic and encompasses all aspects of a design problem without exception. But nonconforming oddities can be enriching, humanizing aspects of your project. Indeed, exceptions to the rule are often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rules themselves. Exerpt from 101 Things I Learned in Architecture School by Matthew Frederick Always design a thing by considering it in its next larger context—a chair in a room, a room in a house, a house in an environment, an environment in a city plan. By ELIEL SAARINEN
个人分类: The Art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2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策文件——国内知名建筑院校博士发表学术论文的最低要求一览
热度 1 guxgu2012 2012-7-30 10:44
国内知名建筑院校建筑学专业博士发表学术论文的 最低要求一览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博士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第二作者的发表学术论文满足下列要求前三条之一: 1)1篇SCI//SCIE//SSCI//AHCI; 2)2篇EI期刊论文, 3)1篇EI+2篇CSCD//CSSCI; 4)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且排名前 5 位或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且排名前 4 位的, 可以等同上述条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二等奖前3名=1篇EI期刊论文;专著8万字=1篇EI期刊论文,专著4万字=1篇CSCD//CSSCI;其他专利另定; 注:科技成果奖励包括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发表论文规定 详见: http://xy.xauat.edu.cn/xkxy/yjsjyNews.asp?id=717typeList=1 2.湖南大学 博士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第二作者的发表学术论文满足以下要求: 在本学科领域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2 篇,其中至少 1 篇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或者在被 SCI 、 SSCI 、 AHCI 检索源期刊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 篇并被收录。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成果奖(排名前 1/2 ,署名湖南大学) 1 项,或获得国内发明专利 1 项(排名前 2 ,署名湖南大学) 1 项,可视为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1 项(排名前 2 ,署名湖南大学) 1 项,可视为在被 SCI 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并被收录。 在被 EI 收录的国际期刊上发表 1 篇论文视为在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的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 篇。 湖南大学重点期刊目录中建筑学领域的有《建筑学报》和《城市规划》,见 http://jt.hnu.cn/show.php?id=856 发表论文规定详见: http://gra.hnu.cn/3639.html 3.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授予学位所认可的发表学术论文刊物目录,详见: http://www.seu.edu.cn/s/3/t/123/a/16789/info.htm 第一类(核心期刊): 建筑学报,建筑技术,建筑师,城市规划,建筑学报(台湾),新建筑,中国园林,华中建筑,城市规划汇刊,造园学报(台湾),世界建筑,世界建筑导报,室内设计与装修,古建园林技术,规划师,现代城市研究,时代建,南方建筑 , 太阳能学报。 第二类(重要期刊) 中外建筑,应用声学,小城镇建设,国外城市规划,住宅科学,地理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建筑师(台),建筑史论文集(清华出版),全国 33 所设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学报,国际噪声控制工程学术会议,国际建筑师大会。 4.重庆大学 博士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第二作者的发表学术论文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 )在 SCI 、 EI (核心版)、 SSCI 和 AHCI 刊源中的国外期刊上或在 SCI (光盘版)刊源中的国内外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2 )在 SSCI 、 SCIE 、 EI (核心版)刊源的国内期刊上或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 3 )在 SSCI 、 SCIE 、 EI (核心版)刊源期刊上或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并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 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认定的高水平期刊目录中建筑学领域的刊物有城市规划、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中国园林、新建筑、城市规划汇刊。 详见: http://www.fyzx.cqu.edu.cn/msg.php?id=29
个人分类: 重要政策|51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蓝天白云下的上海绿地建筑
gardening 2012-7-29 12:01
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环境, 建筑也越来越承载更多的审美价值,所谓 “ 凝固的 音乐 ”、“ 立体的 画 ”、“ 无形的 诗 ”就是人们对优美建筑的期待。 绿地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绿地与建筑的融合, 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让美丽的建筑溶解在绿海之中,更能凸显城市的气质和精致。 蓝天白云下的绿地与建筑,展示了城市最美丽的景致,虽可能是短暂的邂逅,但也值得珍惜、欣赏和享受。 延中绿地、延安路高架路、摩天大楼 南园绿地边的大楼 延中绿地边的大楼,正面是百年古树--朴树 延中绿地边的大楼 人民广场喷水池、上海大剧院 绿树丛中的上海音乐厅 人民广场 上海博物馆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5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要会议——2012低碳交通交通、物流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
guxgu2012 2012-7-28 12:26
2012 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 (LTLGB2012 ) 2012 低碳交通、低碳物流与绿色建筑国际学术会议( LTLGB 2012 )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合作举办。 会议时间: 2012.10.12-13 会议地点: 北京 主办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全文提交: 2012.05.15 会议网站: http://www.ltlgb.org/ 会议主题: 低碳背景下技术、政策与管理的交叉 征文主题:  低碳交通  低碳物流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建造 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 绿色建筑的整修及拆解 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设计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的案例研究 LTLGB"2012 收录的所有论文由 Springer-Verlag 出版社出版,并将送交 CPCI-S( 原 ISTP) 和 EI 检索。约有 100 篇左右的会议录用的论文经扩充后将刊登在 S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刊物《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Transport Logistics 》。 详见: http://meeting.sciencenet.cn/cinfo.aspx?cid=2531
个人分类: 重要会议|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开口对自然通风效果及建筑能耗影响综合研究
kejidaobao 2012-7-26 14:34
自然通风节能技术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实现建筑空间通风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建筑开口。目前对建筑开口研究都是从单一方面考虑,并不全面。Hassan通过CFD方法以及风洞实验对单一房间分析不同开口位置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通风效果与两开口距离有关,开口距离远的通风效果优于开口距离近的通风效果。Favarolo通过CFD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对单一房间分析不同建筑开口构造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认为单侧开口通风效果取决于开口的垂直位置以及开口宽度。Dascalaki通过示踪气体方法研究单侧开口风压作用下通过开口处的有效通风量,发现通过开口处的有效通风量与开口处垂直方向风速以及风向有关。殷维通过耦合风压与热压的单侧大开口通风经验公式提出“自然通风等价节约用电度数”,利用中国4个典型气候区,对单侧大开口自然通风利用率与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在单侧通风条件下,中国南方城市节能效果比较大。张雯通过DOE-2对杭州地区居住建筑外窗在不同建筑朝向下,对建筑全年能耗值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南北朝向建筑比东西朝向建筑全年能耗小。 上述研究内容显示,研究者们或者分析建筑开口对自然通风效果,或者分析建筑开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也只能从单一影响因素方面考虑从而指导建筑设计。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建筑开口与建筑朝向不同组合形式下,对自然通风效果与建筑能耗的综合影响,这对现实中建筑设计起着决定性指导作用。 《科技导报》2012年第18期21—26页刊登的周军莉等的文章“建筑开口对自然通风效果及建筑能耗影响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在长沙市典型气象年数据基础上,分析不同建筑开口位置和建筑朝向对自然通风效果与建筑能耗影响情况,并综合自然通风效果与建筑能耗大小,提出新的建筑设计综合评价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得出建筑开口与建筑朝向的最优组合形式。本期封面设计金功博。 (责任编辑 吴晓丽)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4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持续建筑
kepusuowdp 2012-7-14 15:29
可持续建筑 虽然建筑在文化上通常被看作是一项设计活动,这项活动产生出满足建筑环境方面可见的美学上的产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要求对可用的技术有所知晓,并且要对“建筑科学”这个应用领域能够较好地掌握。从业者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会采用这些原则,建筑技术人员通过对这些功能性技术的理解来开展自己的工作,这些技术可以用来降低建筑的能源和原料投入。因此,建筑科学和技术传播使其具有相关性,向公众阐明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具体的概念。 科学如何通过可持续建筑这个介质进行传播方面有很多例证,包括太阳能设计的理念,隐含碳的概念,对依靠自然能量流动的产品的使用,各种塑料制品的采用,替代性建筑材料,绝缘体的使用以及替代能源技术的发掘等。 太阳能设计的理念来源于对地球和太阳关系的几何学的理解,以及通过对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任意角度的理解,以及这种辐射如何在每天以及每个季节发生变化。一些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依赖于热质量系统来储存热能从而平衡每天的温度变化,有时候也用来平衡季节的温度变化。对这种建筑的探索可以用作传播主要热力学概念的平台,以及传播各种不同的材料具有特殊的储藏热能能力的平台。另外,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即相变材料,也被用来储存热能;探索这些材料的属性可以作为探讨物质状态以及在热量改变时其状态如何变化的催化剂。 隐含碳的概念在理解社会如何采用这些建筑设计以使得建筑者在建筑中采用低能量的不同材料以及使用低碳密度的产品方面是重要的。在 20 世纪后期才进入建筑的词汇中的这些相对较新的术语是能源转换程序和效率的有效知识。如果每个阶段的能源转换程序的效率可以计算,并且可以知道燃烧一定单位的燃料的碳释放数量,那么就有可能计算出生产给定数量的材料要排放多少碳。 另外,也有可能把那些利用自然能源流动的材料和其他材料进行比较。比如,木材和自然产品的开发可以用作其他材料分支的主要参考,比如光合作用,植物细胞生物学和纤维素纤维;这些材料的开发也可以用来探讨与人造的用于建筑中的材料相比,是什么使得这些产品具有了结构强度。相反,不断增加的作为外墙材料和饰面材料的塑料制品可以用来开发与石油化学相关的大量的页岩,随着用在建筑物中的塑料制品的不断增加,起初塑料制品被认为在解决当代的问题方面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这使得现代塑料制品的使用增加了它们来源于自然产品的收益。 水泥和混凝土制品是传统建筑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然而,水泥生产公司碳排放的探测能够实现,同时教授对煅烧程序理解的分子科学。在寻找降低碳排放的水泥的替代材料方面,也有可能探测传统的建筑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探测石灰,而石灰以前被用作灰浆来混合砖和石头。鉴于对水泥影响的意识,学生可以探测到石灰的循环以及促进石灰在不同阶段进行循环的化学过程。这会伴随出现引人注目的潮解过程,氢氧化钙的水化会引起较高的吸热反应。 虽然绝缘体材料可能是个普通的议题,但是它在用于有关热量转移——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以及不同的绝缘体被用来降低建筑材料热量传播的科学传播方面却是一个多元的话题。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多元的源于天然绝缘材料的绝缘体制品,比如羊毛,在探讨现存的用动物卵泡制造羊毛的机会方面,即如何使羊毛脱落和褶皱而保存空气,并产生绝缘效果。秸秆可以用作结构材料来产生绝缘效果。开发这种材料可能涉及到要公众质疑这种材料的属性,以及这种材料绩效的科学。探讨当代绝缘材料的对话可以作为一个探讨材料科学和制造这种材料的化学的平台,相反,可以利用聚酯薄膜来制造“太空毯”并使卫星的组成部分隔绝于太阳的辐射。在探讨热量传递的不同方法方面,传播者可以探讨为什么这些材料会有不同的应用方面——我们为什么在家里以及在太空毯方面使用羊毛?热量传递的科学如何促使人们使用这些材料? 最后,是什么让我们在建筑物中感到舒服这个问题又是什么呢?传播热舒适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热量消失——如果受众在热量方面感到不适,然后就有对这种效果进行相关的讨论。为了理解热舒适,首先要理解人类生理学和代谢率科学,然后是理解人体和环境之间的热能转换。 进而,可持续建筑增加了使用整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它们本身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从业者可以把建筑技术看作是一个黑匣子,这个黑匣子可以在既定的参数下组装起来——但是科学家会质疑这个设备如何工作。 在科学传播方面可以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来理解光子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在半导体的 P-N 节点上应用光电效应以使得硅晶片产生电能。产生电能的二级太阳能电池板——格拉策电池板,或者光化学电池板也有可能被用在整合的建筑中。利用有氧化锡涂层的载玻片,花色素苷染料(来自于红浆果),和碘可以建设格拉策电池板。对这种设备光化学的理解可以作为传播分子科学概念的平台——比如还原反应和氧化作用,以及化学反应可以用来传输电子的过程。 太阳能热水技术主要分为两个体系:平板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这两种技术都可以用来开展科学传播。实际上,很多现代的太阳能集热器都采用了选择性的表面——这些可以用作传播材料科学的手段。整合建筑的风力涡轮机是一系列新技术的集合体现,这些技术和传统风力涡轮机相比,可以小规模地利用风能。虽然大规模的风能是一项节省的技术,但是对于小规模利用风能的功效方面也有着激烈的争论,特别是风能资源不达标的地方安装涡轮机。对于风速和涡轮机的转子如何和风能的输出直接相关的研究可以用来传播能源转换、空气动力学和能量定律的观念。贝茨定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涡轮机从风中获取的能量是有限的。 热泵是可以从外部资源摄取热量并供给给建筑物的设施。其优势在于用来摄取热量的能量输入——通常是电能——要远远小于利用抗热材料移走的热能总量,从而也改善了既定能量单元的热量输出。热泵的开发可以用来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能自身并不能从一个较凉的物体转移到一个较热的物体中去。是热泵技术使得热能在物体间发生了转换。进而,让受众观看热泵中热量的循环过程——比如,蒸汽压缩式冰箱的能量循环——科学传播者可以让受众理解封闭环中的热力学定律。 (译自ESTC,仅为练习)
3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欲速不达之一
热度 2 azye 2012-7-8 12:22
欧美的建筑以老为荣,建筑上都刻有修建的年代,展示这栋楼已经存在几百年了。欧美的学校同样在炫耀历史,比如普林斯顿300多年的历史。这些经历历史的洗礼和岁月沉淀的东西都成了经典。看着在风雨中经历数百年的建筑,总是在想,当年的建设者为什么就能想到修建如此坚固的建筑呢?石头砌的墙厚度都接近1m,是否是不计成本呢?正因为他们的祖先留下了如此辉煌的建筑,后代们只需要简单维护即可,反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想想我们每代人都是买房子,修房子,而欧美人只所以不考虑房子,因为他们的祖先就已经修好了房子。资源的积累让欧美社会接近了共产主义。而我们现在的房子才10年却就已经成了老房子。前几天看新闻报道一栋几十层的政府大楼,不到20年就被拆迁了。这到底造成了多少的资源的浪费?当然我们修楼时追求的是短平快,节约成本,正因为当初节约了成本,导致了更大的资源浪费,长远看来成本更高了。或许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全球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想十年后,更别提300年后的地球。欧美的现代建筑也同样很难经历历史的考验。这或许当今发达社会的悲哀。 联想到个人,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可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岁月蹉跎,数十年后发现自己无所事事,这就是我们在追求短平快的悲剧,每天都在忙碌着,追求着眼前的利益,完全没空想想为何不把所做的事做成经典。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或许才是最悠闲而最有意义的人生,尽可能的追求“经典”而不是“短平快”!
21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各个省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说上一句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6-23 20:15
对各个省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说上一句
【照片不是俺拍的,俺还没这水平】 1,北京—天安门【俺去过,上去过,10元“门”票】    即便到了今天,依然觉得天安门确实足够大气,不知道北京的其他各门如果不拆的话,是否也依然保有有皇家气象。德胜门是没气象了,它已经被周围的道路围了起来,像是一具干尸。 2,天津—天塔【去天津吃过狗不理,对天塔没印象】 3,上海-上海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俺远远地看见过】    上海各个地方都散发着一股浓烈的商业气息,好像就在空气里,我闻得到。标志性建筑也是商业味道浓得化不开。 4,重庆—解放碑【俺摸过】    重庆,好地方,不过作为市中心象征的解放碑却有点粗陋,最好还是选其他更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为好,这个解放碑不足以体现重庆的美好。    同样地,济南的解放阁乃至解放桥也是一股大革命残留下的气氛。 5,河北——石家庄艺术中心    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一个比一个土而没有特点。按说中原应该很丰富才对,咋成这样了啊。这个艺术中心也有点象王八盖子。 6,山西——太原—邮政大厦【俺应该路过的时候见过,可是不记得了】 7,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    民族特色的建筑,应该也是整个自治区的特点,这个城市俺尚未去过,不过好像并不特别向往。 08辽宁——沈阳—沈阳故宫【俺进去过】 09吉林——长春—南湖四亭【俺去过长春,可是这个没见过】 10黑龙江——哈尔滨—索非亚教堂【俺进去看过展览,里面基本是空的】 11江苏——南京—玄武门【俺路过过】 12浙江——杭州—雷锋塔【俺去过,有点贵,且是新建的,没啥意思】 13安徽——合肥—假日酒店及大东门寿春路桥 14福建——福州—白塔【去过福州,可是木有印象到白塔去过】 15江西——南昌—滕王阁【没去过南昌】 16山东-济南泉城广场【去过多次】 17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去火车站的时候路过过】 18湖北——武汉—黄鹤楼【上过两次,新的,没意思,很后悔】 19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进去过一回,感觉很好】 20广东——广州—中信广场【多次去广州,但是这个广场应该没去过】 21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去过一次南宁,可是这个中心没去过】 22海南——海口—世纪大桥【去过海口,木有过这个大桥】 23四川——成都—廊桥【成都去过N次,咋不记得这个廊桥嘛】 24贵州——贵阳—甲秀楼【没去过贵阳】 25云南——昆明—东寺塔【路过昆明机场,没停留】 26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木有去过西藏】 27陕西——西安—钟楼【去过多次西安,可是没上钟楼,想象应该和北京的差不多】 28甘肃——兰州—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没去过兰州】 29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去过西宁,做项目,没去景点】 30宁夏——银川—鼓楼 【去过银川,讲课,没停留】 31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木有去过新疆】 32香港—中银大厦【见过】 33澳门—大三巴牌坊【木有去过澳门】 34台北—圆山大饭店、101大厦【这个去年刚去过】
个人分类: 物论|391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这种建筑很不安全!
热度 2 wangxh 2012-6-21 17:13
这种建筑很不安全!
去一个小区办事儿,等人的当口四处遛遛。发现了一处用石板筑成的“人文景观”,由于靠近一家幼儿园,引起了的警觉与挑剔! 最底层的石板仅仅用水泥粘上的 中间也许有钢筋什么的,但无法保证下层的石板不脱落 旁边的“窗户”上的底层石板已经脱落 再来一个仰视图 向右看去,就是一个幼儿园。也许这是孩子们游玩、嘻嘻的“好地方”呢!
个人分类: 社会|32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访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席普利兹克:"一个建筑的寿命不应该只有30年"
whyhoo 2012-6-6 21:52
中国经济的实力会决定一个建筑的长久,现在中国的经济成就将会反映在以后中国的建筑寿命上。 创新对未来的世界至关重要,但在鼓励建筑创新的同时,不应该鼓励疯狂的实验,也就是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被公认为全球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第一次与中国这么默契。它第一次授予了中国建筑师,更第一次将颁奖典礼移到了中国。 2012年5月25日,49岁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师王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该奖,见证他获奖的人包括中国国家领导人,规格空前。普利兹克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设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 此前,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在北京接受了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 南方周末 : 普利兹克建筑奖推崇的好的建筑应该有三个美德——坚固、价值和愉悦,而中国曾经一位官员说中国建筑的寿命大概不过30年,在您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汤姆士·普利兹克 :我想请问一下,北京的紫禁城里面有多少建筑?它们在那儿耸立了多久呢?当然了,您可能说的是中国当代或是现代建筑,它们现在的寿命可能不超过30年,实际上我认为一个建筑的寿命不应该只有30年。中国经济的实力会决定一个建筑的长久,比如说一个木质的房子肯定不如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经济成就将会反映在以后中国的建筑寿命上。 南方周末 :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世界建筑师的实验场,有很多让公众看来很意外的建筑在中国落成,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汤姆士·普利兹克 :创新对未来的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社会应该鼓励创新,但是应该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平衡方式,也就是说在鼓励建筑创新的同时,不应该鼓励疯狂的实验,也就是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我觉得设计师、建筑师,包括审查的负责人和政府都有责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南方周末 : 比如一直饱受争议的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及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有人认为它是伟大的,也有人认为它丑陋无比,您对这些建筑有何评价? 汤姆士·普利兹克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建筑很伟大,有些人觉得很丑陋,但精彩的地方是这些建筑引发了人们讨论,关键是要看北京人民希望在他们自己的家园周围发现什么样的形象或者建筑。这种争议可以引发有关建筑审美及相关标准的讨论和辩论,可以推动设计师们来听取人们对他们建筑作品的反馈,从而带来更高质量的建筑。如果建筑师造了一栋楼,人们也没有什么反应,建筑师可能就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建筑设计水平也不会有任何的提高。 南方周末 : 就您个人而言,对这些建筑喜欢还是不喜欢? 汤姆士·普利兹克 :我不便置评,虽然我知道这些建筑,但是我并没有看见过或者亲身体验过你所说的所有建筑。如果仅仅开车路过或走过一个建筑,是不能够让你有资格来评判一个建筑的,只有当人们身处一个建筑当中,才能体验建筑。去年我们的评委亲身到了王澍设计的建筑中,经过真实体验才作出最后的决定。 南方周末 : 王澍说他在做建筑师之前首先是一个文人,而且他认为比建筑更重要的是一个场所的人文气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朴素构建手艺中灿烂的思想和语言规范。不知道您对王澍这种建筑观点是怎么看的? 汤姆士·普利兹克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反映出不同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们如何看待挑战,比如说我们前面有一块地让你建一个建筑,这是不同的思考加工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学习砖头是怎么垒的。这是一个反映建筑师创造和思考的过程,他可能在头脑中先会有一个领域和形象,然后再把它付诸实践。王澍的家庭、所受教育及所接触的朋友形成了他的独特思维方式,所以他认为自己先是文人后是建筑师。我觉得王澍代表了这样一类建筑设计师——在崭新的、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利用建筑表达一种自己很独特的声音。 原文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435
个人分类: 艺术|1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成立
热度 1 lingye 2012-6-6 20:32
根据《关于同意筹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的函》(建标标函 103号)和《关于批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人员组成的函》(建标标函 32号)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 条文协调委员会(简称“强条委”)于4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兼强条委主任委员田国民、标准规范处处长兼强条委秘 书长王果英,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副院长黄强、林海燕及强条委委员和秘书处成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强条委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标准规范处处长程志军主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俊院长代表秘书处承担单位致辞。王果英处长宣读了强条委成立 文件,并宣布强条委成立。田国民副司长就成立强条委的重要意义和强条委工作任务作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好强条审查、参与重要强制性标准编制、完成政府部门交 办工作、研究我国标准管理体制等四点工作要求。强条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徐文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 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李铮也分别作发言。随后,强条委委员集体听取了强条委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强副院长所作的《强制性条文的历史、现状和 未来》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强条委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2012年工作计划等三个文件。 强条委是根据《关于调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化技术支撑机构的通知》(建标 98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成立并开展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和房 屋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技术支撑机构。第一届强条委由58名委员组成,田国民任主任委员,黄强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徐文龙、王 凯、李铮任副主任委员,王果英任秘书长,程志军任常务副秘书长,王磐岩、鹿勤、林常青任副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身体到大脑:性别与思维——两本建筑图书
zhengxuejun 2012-6-4 11:04
从身体到大脑:性别与思维——两本建筑图书
关于身体: 《女性、男性、生态图书馆:性别理论视野中的中国图书馆建筑美学解读》 “图书馆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种服务组织”。 “一部图书馆建筑史往往也就是一部社会的性别文化史”。 豆瓣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66723/ 柏林大脑——德国柏林大学人文图书馆 “大脑CT切面图”——图书馆平面布局图 关于大脑: 《建筑师的大脑:神经科学、创造性和建筑学》 形形色色的大脑,包括:人文型大脑,启蒙型大脑,感知型大脑,先验型大脑等; 神经科学与建筑学,包括:解剖学大脑结构,模糊性视觉结构等。 豆瓣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26162/ 【参考书目】 1、(美)弗兰克KarenA.Franck,(意)莱波力R.BiancaLepori 《由内而外的建筑:来自身体、感觉、地点与社区》 身体马上成了最坚固、最捉摸不定、虚幻的、具体的、比喻性的、忽隐忽现的东西——一个场景、一个器械、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多重性的混合体——布莱恩.特纳1966 因为建筑失去了适应性,失去了与来自身体的语言与智慧的联系,于是在视觉里,建筑变成了冰冷而遥不可及之王国里的孤独者。失去了触感和为人身体精巧设计的尺寸和细节——朱汉尼.帕拉斯玛1996 60页:路易.康把在图书馆里看书这种常规性事物,设想成从黑暗中把书带到明处。在图书馆的另一个常规动作肯定是,路过书架时发现了很漂亮的书,打开了放在那里。在艾克赛特图书馆,康为这两种常规动作都做了设计........。 目录:第一章内、外、由内而外 第二章始于身体 第三章建筑的灵魂 第四章空间疗法......... 2、魏泽松《建筑空间与人体表现》 建筑自身存在的形体是可耻的。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是说,让建筑物消失——隈研吾 自古以来,建筑形式与人体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序 要目:(2)建筑设计中的人体象征性 (5)秩序的突破电子人体与未来建筑发展趋势探索:电子人体与电子空间——身体、建筑与电子信息空间的相互转化——对未来的展望:智能化空间探索。 3、韩舒宁《回归母性精神的未来建筑 》 (ReturningPerspectiveOfFutureArchitecture) 第二章 母性空间的五个原型/052 2.1 螺旋:环路、回转、相互游移/055 2.2 流水:褶皱的无穷展开、自然生物大量地汇集/059 2.3 泡泡:建筑的原初、可分开、可连接、可逆化的功能空间/064 2.4 树木:在自相似的前提下,无尽地衍生/070 2.5 云朵:模糊的边界、内外同质的空间、自由流动不断的聚合/073 http://www.ikuku.cn/book/huiguimuxingjingshendeweilaijianzhu 设计案例:PaloVerde图书馆/Maryvale社区活动中心 http://www.architecture-page.com/cn/projects/palo-verde-library-maryvale-community-center__2/ 头脑或健身房和图书馆容量之间的身体关系。 在头脑或身体节目之间的异花授粉。 通过与节目街道和透明度的接近度,图书馆读作为头脑的锻炼;并且社区活动中心、公园和水池作为身体的锻炼。 这头脑或身体对话共鸣在合并各自图书馆汇集和健身房的二平等地被称的容量之间。这些容量中的每一是一个清楚的间距,无专栏空间,上面点燃和底部点燃为平衡的白天。 “书院教育”能解决什么问题 ?( http://www.netbig.com/news/9843/?newspage=1 ) 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表示,书院就是把宿舍改造成为大学生离开父母后的一个大家庭。如果说,学院是 父亲 ,那么书院就是 母亲 。
4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与布鲁塞尔:一幢建筑临两条街
热度 9 陈安博士 2012-5-30 06:35
罗马与布鲁塞尔:一幢建筑临两条街
   对于我国或者亚洲的建筑,很少有一座建筑物在街角的情况,因为我们不习惯让大门对着大街,即便不得不如此,也会弄个泰山石敢当啥的挡在门口。    但是,西方不一样,从大街一步迈到家里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    还记得在看电影《刺杀肯尼迪》的时候,说到了疑似凶手奥斯瓦尔多最后待的那幢建筑物就有两个门牌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在欧美太常见了,本文最后一图就是俩门派号的。    这里给出罗马用一座建筑物分开两条街的几张照片,其实,大家看巴黎的凯旋门那里,更为明显,因为从凯旋门往四面看,刚好是均等的12分割,等哪天上几张照片瞧瞧。 一 二 三 以下是布鲁塞尔街头所见 四 五 六 七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4681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李克强出席
whyhoo 2012-5-26 12:20
5月25日下午,由北京市政府和凯悦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颁奖典礼,并同出席典礼的中外嘉宾合影留念。李克强向远道而来的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大师表示欢迎,他说,这次颁奖典礼在中国举办,尚属首次,这说明国际建筑界对中国建筑成就的充分肯定。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展现着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建筑既要有本土风格和民族特色,又要充分吸收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这样才能有长久生命力。加强中国与世界建筑设计行业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世界建筑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出席典礼并合影。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出席颁奖典礼。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帕伦博勋爵,美国凯悦集团、凯悦基金会主席普利兹克先后致辞。   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领域的诺贝尔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一名建筑师或团队,以表彰获奖者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奉献精神。迄今已有15个国家30多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获此殊荣。2012年的获奖者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师王澍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   郭金龙在致辞中向出席典礼的中外嘉宾表示欢迎,向王澍及广大建筑工作者表示祝贺。他说,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也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都市。在这里,古都风貌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特别是在奥运工程建设中,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建造了鸟巢、水立方等令人赞叹的现代建筑,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一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北京精神,深入推进建筑行业改革发展,加快世界设计之都建设,不断展现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人文、科技、绿色”的新形象。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建筑师们和中国同行一道,积极参与北京的规划建设,共同培育城市建筑文化,创作出更多的建筑精品。   帕伦博勋爵与普利兹克先后致辞。他们表示,中国的经济活力通过建筑得到了体现,这里是全球最富竞争力的建筑市场。而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王澍的建筑艺术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了和谐。   迄今为止,王澍的建筑设计活动都发生在中国。他在获奖感言中说,每次开始设计创作,我都不只是设计一个建筑,而是在设计一个保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走向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   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领导谢杭生、宁吉喆、陈刚以及来自建筑行业的中外专家600多人出席颁奖典礼。(汤一原 王砚文) 原文见 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ldhd/t1227885.htm
个人分类: 艺术|1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肆意拆迁让中国城市面目全非
热度 1 ssglwu 2012-5-26 06:53
吴国林 肆意拆迁让中国城市面目全非 2012 年 05 月 25 日 22:09 来源:凤凰卫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5/25/14819747_0.shtml 25 号, 2012 年普利兹克奖建筑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颁奖前一天,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和该奖历届得主一起出席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建筑论坛。 王澍在论坛上批评了肆意拆迁的做法,称拆迁割裂了中国不少城市的景观,使其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他说 “ 在 30 年时间里,我们建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 ” ,近二三十年来,房地产开发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推动因素,改变了城市面貌,创建了对建筑相关的大宗商品的需求。北京等城市的快速重建,已吸引国际注意力和赞叹,尤其是由于大量令人瞩目的超现代化项目的兴建,包括体育场馆、歌剧院和高层 公寓 楼。 王澍批评了分配地块用于开发项目、往往不顾及周围地段的标准程序。他表示,这样的项目变成一个个 “ 殖民地 ” ,城市居民甚至无法从一个小区走到另一个小区。他说他小时候居住在北京的四合院中,当时的北京比巴黎更美,但现在全球化浪潮剥夺了中国城市的独特个性。 面对城市化压力下的千城一面的中国新建筑现状,王澍断言: “ 一个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 。 ”
个人分类: 追求真善美|17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吴建中:建筑是人类的朋友
热度 1 zhengxuejun 2012-5-24 09:19
[转载]吴建中:建筑是人类的朋友
如果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建筑就是鲜活的细胞,我相信20年、50年以后,每个建筑都是有情感的。让这些活生生的载体诉说着这个城市的过去,呼吁人们把这个责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http://www.wujianzhong.name/?p=1693 ) (博客:建中读书 http://www.wujianzhong.name/ ) 拉波尔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跟“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是不同的,也有人说你是否误读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没有排斥历史和自然,相反自然、艺术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正是我们所要倡导的。但是有很多人误读了这句话,真的把建筑看成是人类居住的机器。如今GDP发展本位的驱动模式下,成批成批的旧街区被拆除,成批的大楼崛起,城市迅速的膨胀,向周边不断的蚕食蔓延,建筑大军早出晚归奔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我前一段时间听了两堂课,上午的老师讲 城市规划 不要受经济的制约,下午的老师讲 城市规划 要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这两位老师都讲的非常的精彩,不仅论证合理,而且数据详实。因为当天两堂课的反差很大,所以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但是我们到底要向政府决策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在上海世博会上,丹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自行车馆,很多人都只注意到它的小美人鱼了,但是小美鱼只是点缀核心,这说明了公共交通发展当中的一个作用。这跟通用汽车馆展示的是相对的,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汽车轮子上美好生活的图画,一部小汽车,一栋乡间别墅引起了我们的美国梦。我们现在大部分的 城市规划都是按照车本位的模式设计的 ,而自行车馆告诉我们,过去那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天我们应该更加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人本。 我想现在是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反思城市发展的时候了。今天的城市发展,应该以什么为导向,我们不能责怪拉波尔,因为那时候正是从机器时代向科技时代转移的时期。 上海图书馆有一个徐家汇藏书楼 ,就在徐家汇的旁边。上世纪80年代建造地铁1号线的时候本来是要拆除的,在巴金等一大批名人的呼吁保留了下来,它楼上是典型的罗马大书房形态,而楼下是中式的空间,原来延续的第6个空间是要拆除的,我们硬把它保留了下来,否则整个结构就要破坏掉了。而今天这个跨越在人行道上的 大书房 成为了徐家汇最亮丽的风景线。说到徐家汇大家现在想到的是商业中心,而它以前是一个文化中心。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里面的 书片字 未丢,而且保存的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个 建筑里的书和这里面的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我们意识到这种责任,这个楼这本书已经成为上海历史的一部分。文革期间,我们的官员为了保护它们而受伤,当他们看到徐家汇藏书楼仍然完好无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没有遗憾。 你可以仿造原样再造一个藏书楼,但是建造好以后你还闻的到它的气味和找的到它的故事吗? 希望大家去感受一下,回味一下。 第二,建筑是有记忆的,它给你的是一个延续的完整的记忆,这座楼为什么要建,楼里的人对它是什么态度,屋里屋外发生了什么,一切的一切这座楼都会留下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一个大明宫,讲述了西安古城,但我们对此却没有很生动的感受。同样希腊的雅典馆给我们的展示就是古人和当今人如何对话的,两个展示一对照就可以看到差距了。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当中,你会发觉,很多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而在很多的方面,我们是不如他们的。所以 修复的过程是老建筑恢复记忆的过程 ,也是我们向古人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尊重 公共建筑 ,向他们请教。我看了一下大明宫,觉得没有值得参观的地方,问讲解员这个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告诉我,这个楼最特点的地方就是三出阙,就是只有古代帝王才享有的样式。而我看雅典城的时候一幕幕的古代场景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感到非常的充实和震撼。回家以后我阅读了古希腊的历史,还看了古希腊的舞剧,台词中不断的听到佛迪亚(音),这是火的意思,火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你们可以看到,男子裸露上身,女子身着古希腊风格的长裙。也许我扯的太远了,这是我参观希腊馆时的那种感觉。 在我们的城市有一些激起我们回忆的建筑,有一些兴奋、一些悲痛,它是历史城市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这个城市里值得回忆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们还能无视他们的呻吟和呼唤吗? 第三,建筑是有神韵的,有的建筑外表并不起眼,但是有一种神韵在里面。我们眼睛里可能只有宏大建筑,其实一些平凡的老建筑当中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正是这些不平凡的东西,激起了我们的敬畏心和上进心。从开发商的眼光来说很多建筑既没有很多的经济价值,还要花钱保护,于是就拆除了。可是一旦拆除了就抹去了这个城市的闪光点,抹去了人们心目当中的希望。你可以复制它,但是它的神韵是复制不出来的。小时候我们的那种感觉找不到了,因为它包含了很多的情感, 在机械或是数字复制的时代,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神韵 。所以我们今天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更需要挖掘 公共空间作为场所的价值 ,这一切在虚拟化的公共空间里,是找不到了。十几年前国际足联秘书长在参观这座城市的时候对我说,上海是新领袖、现代与传统反差鲜明的城市。我不知道他如果今天来会怎么说,因为旧建筑和旧里弄已经很少了,而新的建筑越来越多了。有一点可以骄傲的说,上海比较早的意识到了城市建筑与城市影响。前几年有一部大型纪录片《黄浦江》在电视上播出,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上海曾经是水上城市,后来水路让位于马路成了车子城,后来马路回不到水路了,但是我们总觉得这个城市缺少了什么,这几年上海下决心整治两条河流,对黄浦江两边的大道进行了调整,它调整了城市对水的态度,对自然的态度。 1979年墨西哥城国际建协的会议当中有这么一句话, “建筑师一定要是有责任感的维护者才可以参与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城市的创作手段。” 不仅仅是建筑师,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该担当起我们的责任,让每个建筑跟我们一样担当起这个责任。今后建筑不再是污染的源头,不仅要做到少消耗能源,而且通过太阳能发电贡献能源。不仅要垃圾减量,而且也要有垃圾回收的功能。如果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建筑就是鲜活的细胞,我相信20年以后,50年以后,每个建筑都是有情感的,这些活生生的载体诉说着这个城市的过去,也呼吁人们把这个责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19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夜色中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民国建筑)(多图)
热度 1 wzhong 2012-5-19 14:54
夜色中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民国建筑)(多图)
感谢南京大学小百合博主【 mifengwang (蜜蜂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6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古建保护巨星陨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
adamliu800 2012-5-16 15:20
[转载]古建保护巨星陨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
罗哲文先生 记者经多方证实获悉,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已于14日晚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曾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生前一直为保护长城等奔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 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曾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另据《法制晚报》报道,有关部门已初步确定,罗老的追悼会将于5月20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梁思成为其改名“哲文” 曾参与国旗国徽投稿竞选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罗哲文192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当时中国唯一从事古建筑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 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像削铅笔、擦橡皮这样琐碎、细小的环节,他都耐心地向罗哲文传授经验,使罗哲文从入门起,就接受到最规范的训练。师母林徽因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英文。 罗哲文曾回忆说,梁思成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生活。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帮自己起的。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多年以后,罗哲文回忆老师说,“他们很爱护年轻人,给我印象很深。我现在也是这样,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了需要保护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从而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性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1946年冬,罗哲文等人押送图书资料来到北平,到了美丽的清华园,开始了青春时代的一段美好时光。在清华的那段时期,罗哲文参与了两件大事,一是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中共中央派人请梁思成主持编写了一份全国的重要古建筑目录,以便尽快发放到军中,在对敌作战时 尽可能加以保护。营建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多月,最终《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编制完成并正式出版,罗哲文是主要参加者之一。另一件是他参加了国旗和国徽的设计投稿竞选。 走遍全国文化名城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27岁时调到文化部文物局,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全中国100多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1985年,侯仁之、郑孝燮、阳含熙和罗哲文在全国政协提案,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年仅28岁的罗哲文又担起重任,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的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他还曾在2003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参加了对于汉长城遗址、楼兰古国遗址等的考察团,并穿越了被称为 “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此外,目前举国关注的“大运河申遗”,最早也是罗哲文和一些老政协委员倡议的。 每看到有古建被拆都很心痛 据《辽沈晚报》报道,在罗哲文和古建筑打交道的数十年里,有欣慰之情,也有很多遗憾。罗老不愿意再去细数那些遗憾,只是低声地念叨着:“每看到一处有价值的古建被拆都 很心痛”。尽管已年届九旬,罗哲文等多位建筑专家一直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奔走呼吁,不敢停下来,“就怕那些古建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 ” 亲友眼中的罗哲文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撰文说,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七十年来,他服务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初衷不改,老而弥坚。可以说,七十载矢志不移,七十载巧思笃行,俨然如文博苑中的花匠,尽心呵护着满园春色。 尽管已是建筑界泰斗级人物,但在老伴眼里,罗哲文还是那个“电话一响,背起包就走”的人。 “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忙碌得很,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与罗哲文有多年深交,他曾对罗哲文的生活常态做过这样的描述。
个人分类: 历史人文|3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Myson的绘画:老建筑
热度 10 liuli66 2012-5-3 19:53
Myson的绘画:老建筑
个人分类: 教与学|1045 次阅读|24 个评论
建筑艺术公园的尴尬
gardening 2012-4-26 18:04
我们呼唤创新,领先一步,但往往被残酷现实所羁绊,很纠结的世界!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就其名字而言,已经很独特了,特吸引人。可美好的愿望还有待进一步着地。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长2200米,平均宽80米。公园景观由艾未未主持设计的,公园中的17个小型公共建筑由来自世界7个国家的17组优秀建筑师和艺术家设计。因此,城市小型公共建筑艺术应用是公园的特色,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但目前也成为“昂贵的展品”和“昂贵的废墟”,令人唏嘘! 结合有关报导,编写以下内容,在大力倡导创意的今天,值得思索!    一个由“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麦隆、“普利兹克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等 21 位国际优秀建筑设计师、艺术家设计 , 投资 3000 万元的浙江金华市金华建筑艺术公园 , 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半抛荒”状态 , 游人寥寥 , 建筑物破败。   “一个具有超前理念、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公园 , 可是和它周边的城市开发进度及公共设施配套相比 , 却显得过于超前了。”一位建筑业内人士表示 , “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 ” 设计前卫的艺术公园乏人问津   位于金华市金东区的金华建筑艺术公园于 2004 年 8 月开工 ,2007 年基本完工 , 总投资 3000 万元 , 公园有建筑单体 17 座 , 由来自 7 个国家的 21 位知名建筑设计艺术家设计。   公园从动工兴建到开园之初 , 曾被金华市民给予很高期待。“真想不到 , 这些稀奇古怪的建筑物还这么有来头 ! ”家住金华东方明珠小区的余先生是在看了新闻报道后才知道 , 自己经常带孩子去走走的公园里面的建筑物都是由国际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不过挺可惜 , 去那里玩的人不多 , 而且管理维护不够 , 不少建筑都已经损坏了。”   这里的游客很少 , 只有一对新人在拍摄婚纱照。这里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显得有些破败 , 显然长期没有人来维护;写着名称和作者的贴牌已经锈迹斑斑;“儿童游戏”的地砖被人挖走不少 , 红色墙体上尽是白色粉笔写下的留言;瑞士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麦隆的作品“禅空间”内 , 走道地板碎了好几块…… 规划超前现实遇冷   “公园的基本建设完成后 , 我们才发现周边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因为种种因素没有热起来 , 公园周边的人气不旺 , 而由于公园建设资金也出现困难 , 一些配套工程如水电、道路等没有全部完成。另外 , 因为交通区位相对偏远、周边居民入住率不高、配套活动设施缺失等原因 , 公园的利用率不高 , 人气惨淡。”金东区重点项目建设办负责人之一的吕路平认为 , “现在看来 , 当年的规划过早 , 这些建筑荒废比较可惜 , 如果过两年等附近房产项目交付业主入住之后再建 , 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维护 , 每年也没有相应的维护经费。公园内的 17 幢建筑大多是概念性的建筑 , 主要功能是观赏 , 而现实的商业开发使用价值不大 , 因此需要政府不断投入 , 在公园缺少人气政府建设资金趋紧的情况下 , 投入自然就跟不上。事实上 , 如果能够引进社会资金 , 做好商业综合开发 , 公园的前景值得看好。 艺术价值巨大期待焕发生机   “应该说 ,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 而且在公园建设过程中 , 那些设计师几乎都是无偿提供设计。即便是在目前 , 这些建筑的整体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远远超过原来的投资 , 并且仍具有很大的开发、保护价值。”一位建筑业内人士认为。 别致的厕所
个人分类: 公园绿地|4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香港大楼为何烧? -- 兼评明星们逃生之后的态度
热度 16 fpe 2012-4-23 13:20
香港大楼为何烧? -- 兼评明星们逃生之后的态度 最近,香港李嘉诚控股的一酒店发生火灾,那些榜样明星们大难不死,反而抱怨酒店招待不周,真是人心不古,贪心不足。 香港自从嘉利大厦火灾之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提高不少,在上海大火发生之后,多次有人发文褒扬香港的高层建筑管理,这一次大火又把高层建筑大火的安全性暴露无遗,看来还是高层建筑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关键是没有意识到高层建筑的防火隔离需要保持一致性。一处破坏,满盘皆输,这样的案例,发生在香港嘉利大火,重庆高层大火,央视大楼大火,上海高层大火中,还会发生在未来中国无数的高层民居大火中。防火隔离,就是人为制造出了的隔离措施,防止邻居失火,遭受池鱼之殃。 香港嘉利大火,发生在电梯间,由于改造工程导致大量燃料堆积在电梯间,而电梯间是上下贯通的开放空间,导致烟气火势到处乱窜,于是伤亡惨重,包括不少从天而降的“蝙蝠侠”。那种被迫跳楼的绝望,是我们绝大多数高层居民所没有体会的,于是大家仍然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门窗漏, 而邻居的门窗漏,意味着他家成灾也是我家受难的原因了。 重庆高层大火,蔓延的原因是室外遮阳篷,大家只想到自己的遮阳需要,没想到别人的遮阳蓬破坏了自家的防火隔离,于是本来非常简单的一次火灾,变成了一场突发性的蔓延大火,所有上方的住户全部受损,根本原因在于遮阳篷破坏了高层建筑的防火隔离。 至于央视大火,成灾原因除了放任烟花以外,关键是阻燃材料不够水准,装饰材料(进口德国的金属板)居然可燃,我国实行的是非职业化的消防管理,所以不能及时吸取重庆大火的经验也是可能的,关键是我们缺乏有效的制度和队伍来及时地发现和传递生活中的危险。非职业化消防制度的危害在于,他们是要退伍的,流动性太高的队伍根本不会考虑防火工作的长治久安。 关于上海大火,这方面的信息是非常封锁的,我也观察不多,只是觉得从外部火焰到内部的蔓延,似乎太快了一点,第一说明楼道有燃料堆积(又是管理方面的失误),第二说明各楼层之间的没有密封,导致上层的抽气加速了火焰的蔓延,再加上报警逃生的延误,就是丧生58人的必然原因了。可惜,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与我们日常随手关门的习惯有关。门,是防盗的,也是防火隔烟的,只有专业的消防工程师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大楼的全体居民都认识。否则,有一两个人搞破坏(堆燃料,不关门),都会发生全面失火的结果,这是我国人人为己的传统文化所忽视的一面。随手关门,不仅仅是礼貌问题,也是逃生中的防烟隔离问题。 西方人经常关门,似乎有礼貌,那是被众多的防火门培养出来的逃生措施而已。 逃生门向外开,防火门经常关,这是历史重大灾情带来的血淋淋的安全教训,我国虽然有重多的高层居民,却没有相应的逃生常识,这是非职业化消防制度的内在缺陷。 那么,这次香港大火的教训是什么?第一,室外布置燃料,破坏了燃料隔离的基本原则,导致火势隔层蔓延,间接导致扑灭不及时的后果。第二,缺乏全面报警装置。一般来说,越豪华的场所,越不愿意按装全面报警设备,比如美国1964年的比华利晚餐俱乐部大火,因为奢侈客人怕干扰,所以主人就屏蔽危险。这是典型的鸵鸟哲学,听不见,看不着,就等于没有危险;当然,高层建筑另有分层次分阶段的逃生策略,这一次只不过没有用上而已。第三,这一次香港大火没有牺牲,纯属侥幸。部分原因是人员多,相互提醒的效率高,人是具有自检并主动搜寻的火检器,西方很多大火失控的关键是缺乏人口,设备误报就是重大灾情。此次火灾发生在凌晨2点,那些明星夜猫子们还没有睡,或睡不久,因此可以叫醒逃生。如果发生在凌晨5点,恐怕神仙也不能把那些明星叫醒了,也免得他们接受临街受冻骂娘的结果了。第四,室外火灾,缺乏有效的燃料堆积(不像上海大火或央视大火),而且集中空调需要密封空间(节能的需要),因此从室外到室内的蔓延速度比较慢,所以那些明星们可以逃生。 从那些明星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到东西方对生命价格的不同认识。中国现在大约提升了一点生命价格,一条命值35万到70万人民币,所以明星们可以随便训斥别人。如果一条命150万美元,那些明星们暗自庆幸还来不及呢,还会抱怨酒店方面招待不周么?生命价格不同,自然带来态度的不同,你看那些明星们虽然出场费那么高,真要是不幸发生了,他们也拿不到更高一点的赔偿费,所以他们只好骂一骂别人了。 在生命价格面前,大约是国人最平等的地方了。 那些日进斗金的明星们都如此不重视生命(随时不忘讲条件,谈待遇),何况我们芸芸众生呢? 有道是,午夜突惊魂,匆匆把命逃,逃命仍不满,待遇需提高。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13882 次阅读|34 个评论
Taylor & Francis《建筑性能模拟杂志》被SCI收录
wanyuehua 2012-4-20 07:06
Taylor & Francis《建筑性能模拟杂志》被SCI收录
2008 年创刊的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建筑性能模拟杂志》, ISSN: 1940-1493 ,季刊, Taylor Francis 出版社(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出版, 2012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9 年的第 2 卷第 1 期到 2012 年第 5 卷第 2 期共 73 篇文章。 73 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 69 篇、社论 4 篇。 73 篇文章的作者涉及 26 个国家与地区,主要国家与地区分布:加拿大 17 篇,美国 16 篇,瑞士 12 篇、英国 11 篇,德国 7 篇等。 73 篇文章的作者单位涉及 95 个研究机构,在该刊发表论文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 CARLETON UNIV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 FED LAUSANNE )、加拿大国际委员会( NATL RES COUNCIL CANADA )各 5 篇。 73 篇文章共被引用 70 次(其中 2011 年被引用 34 次、 2012 年被引用 18 次),平均引用 0.96 次, H 指数为 4 (有 4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4 次以上)。 《建筑性能模拟杂志》(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投稿指南: 该刊是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 IBPSA )的官方刊物,主要刊登建筑性能建模与仿真、建筑环境、建筑物理等研究论文。 研究主题涉及下面内容: Theoretical aspects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for any stage of design, construction, commissioning,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of buildings and the systems which service them. Uncertainty, sensitivity analysis, calibr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algorithms for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building and the systems which service them. Methods and algorithms for software design, validation, verification and solution methods 网址: http://www.tandfonline.com/toc/tbps20/current 编委会: http://www.tandfonline.com/action/aboutThisJournal?show=editorialBoardjournalCode=tbps20 作者指南: http://www.tandfonline.com/action/authorSubmission?journalCode=tbps20page=instructions 在线投稿: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tbps 《建筑性能模拟杂志》(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热点论文 1. 标题 : Modelica-based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to suppor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building energy and control systems 作者 : Wetter Michael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卷 : 2 期 : 2 页 : 143-161 DOI: 10.1080/19401490902818259 出版年 : 2009 被引频次 : 9 ( 来自 Web of Science) 2. 标题 : Synthetically derived profiles for representing occupant-driven electric loads in Canadian housing 作者 : Armstrong Marianne M.; Swinton Mike C.; Ribberink Hajo; 等 .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卷 : 2 期 : 1 特刊 : SI 页 : 15-30 DOI: 10.1080/19401490802706653 出版年 : 2009 被引频次 : 7 ( 来自 Web of Science) 3. 标题 : Adaptive actions on shading devices in response to local visual stimuli 作者 : Haldi Frederic; Robinson Darren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卷 : 3 期 : 2 页 : 135-153 DOI: 10.1080/19401490903580759 出版年 : 2010 被引频次 : 7 ( 来自 Web of Science) 4. 标题 : Modelling residential-scale combustion-based cogeneration in building simulation 作者 : Ferguson Alex; Kelly Nick; Weber Andreas; 等 .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卷 : 2 期 : 1 特刊 : SI 页 : 1-14 DOI: 10.1080/19401490802588424 出版年 : 2009 被引频次 : 4 ( 来自 Web of Science) 5. 标题 : The role of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modern mixed-mode office building in the UK under climate change 作者 : de Wilde Pieter; Tian Wei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卷 : 3 期 : 2 页 : 87-101 DOI: 10.1080/19401490903486114 出版年 : 2010 被引频次 : 4 ( 来自 Web of Science) 6. 标题 :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n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for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an overview 作者 : Blocken Bert; Stathopoulos Ted; Carmeliet Jan; 等 . 来源出版物 : JOURNAL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卷 : 4 期 : 2 页 : 157-184 DOI: 10.1080/19401493.2010.513740 出版年 : 2011 被引频次 : 4 ( 来自 Web of Science)
个人分类: SCI投稿|13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岛欧风
热度 1 rczeng 2012-4-17 22:48
青岛欧风
照片为青岛火车站、栈桥附件海边以及八大关老建筑组图。大部分具有德国“血统”和北欧的建筑风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3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后申遗时代” 廊桥该如何保护
gardening 2012-4-15 20:05
从小在蜈蚣桥(现称廊桥)边长大,看到廊桥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甚是高兴,特转发一篇相关报导。 泰顺廊桥联合“申遗”大考前夕,烟花三月,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孙大章等人都来到了泰顺,考察泗溪姐妹桥、雪溪胡氏大院等泰顺乡土建筑。92岁高龄的谢辰生老先生,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次在我国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陈志华教授也已83岁高龄,此次已是第4次来看廊桥。他说,上次来的时候是在11年前,盘山公路崎岖难行,而今看到泰顺各界对廊桥的保护,颇感欣慰。这11年里,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了联合国非遗,泰顺也终于拿到了“中国廊桥之乡”的“国字号”名片。   为了“申遗”,近两年泰顺有关部门可谓不遗余力。为了推广廊桥,2009年至今,泰顺与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联合举办了连续三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节;2010年,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泰顺设立了中国廊桥博物园,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该项目,目前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近日,泰顺县也正式被确定为省文化厅新版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首个试点县数据。2008年8月,该县被省文化厅确定为非遗数据库建设试点,为全新改版的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经验。    那么,如果“申遗”成功了,“世遗”的身份会为泰顺廊桥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选委员会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理信息系教授那仲良说:西方有石拱桥,中国也有石拱桥。而木拱桥桥梁只有中国有,且留存至今,价值非常大。木拱廊桥是非常有独特性的,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从力学和美学角度都得到了高度赞誉。中国有很多的县都想将自己的文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就需要排队。当然泰顺木拱廊桥的机遇非常好,通过抱团“申遗”这样的方式来保护廊桥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有些廊桥专家支持地方政府“申遗”,但对于有了“世遗”身份后的廊桥旅游开发,却存在一丝忧虑。比如刘杰就是其中一位。他说,“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廊桥,“申遗”成功之后,廊桥的旅游价值也自然升级了,但是如果当地旅游部门对廊桥资源过度开发,就会对廊桥周边的原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   去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了“世遗”,当时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如何保护的话题。他们认为申遗成功后,必然会进一步带动国内外旅游市场,增加游客量。那么,如何有效分流慕名而来的游客呢?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已经列入“世遗”的古城丽江。在申遗成功后,丽江游客猛增,商铺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评价,让丽江古城的形象变味,也让古城保护成为难题。   杭州市政府对“后申遗时代”的西湖保护做法是,在白堤、苏堤、灵隐等热门景点之外,把西湖边的冷门景点重新包装、推广,让西湖各景点均衡发展,保护好文物古迹。同时对游览西湖实行旅游团队预约制,一旦超过接待限度,就让对方停止发团。当地政府还承诺,坚持西湖免费开放,坚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    西湖“后申遗时代”的一系列措施,或许可以让泰顺廊桥未雨绸缪,提供有益借鉴。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认为,如果泰顺保护好这批古廊桥,它们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没有问题的。由于人们的疏忽造成破坏,那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所以,“申遗”成功之后,廊桥保护又将上升一个新台阶,这对保护古文物是最好的办法。   中国廊桥网创办人钟晓波说,泰顺廊桥“申遗”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地方政府、全国各地的廊桥研究学者、民间廊桥爱好者合力推动的结果,相信在这么多人多年来的努力下,廊桥保护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个人分类: 文化遗产|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路教堂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4-13 20:04
出国第一年,有几个月每天穿越市区骑车去市政府的技术部,惊讶于教堂之密集,教堂大多是最漂亮的建筑。在最后几天,拍摄了一组沿途的教堂外景照(以Broad Street和20th Street两条街为主)。
个人分类: 宗教|289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城市设计不能急功近利——芬兰的建筑价值观
whyhoo 2012-4-4 21:47
赫尔辛基市中心著名的商业区纳林卡广场每天熙来攘往。赫尔辛基市政府在这个黄金地段专门辟出一块350平方米大小的空地,修建一处“绝对宁静”的礼拜堂。 四年前,芬兰K2S建筑事务所在二十余家公司参与的竞标中胜出,赢得这幢公共建筑的设计权,取名“静默礼拜堂”(Chapel of silence)。这座桶形的木结构礼拜堂将于2012年春末竣工,它并非传统的教堂,更像一个“心理按摩中心”。 “在商业区提供这样一个公共环境很有必要,你不用做任何事,也不用花钱买任何东西,只需要把心静下来,重振精神。”K2S创始人之一、建筑师基莫·林图拉说。 因为在公共服务领域作出的贡献,“静默礼拜堂”获得2010年美国芝加哥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国际建筑大奖全球最佳新设计奖”。 “静默礼拜堂”是赫尔辛基2012年“世界设计之都”的建设项目之一,被组委会认为是演绎“设计之都”价值观的典范。 在芬兰人眼里,城市规划是设计的一部分。由于沃萨里新港口的建成,许多旧工业和港口区被空置出来,赫尔辛基市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在这些区域设计民居和办公场所。“城市设计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考虑的是让世世代代受用。”赫尔辛基市规划部门官员阿努·哈马莱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将设计融入生活”是赫尔辛基2012年“世界设计之都”的主题。对于林图拉和他的同胞而言,“这个主题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 “心理按摩中心” 赫尔辛基市政府对“静默礼拜堂”只提出了大致的概念:要在最热闹的城市空间里提供一个可以静心放松和冥想的场所;让所在教区和赫尔辛基的教育、社会资本同时受益。 “市政府希望在这片以石头、钢筋、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商业区使用温暖的材料,木结构在外形和材质方面都符合要求。”建筑师基莫·林图拉说。 林图拉还在幼儿园时,芬兰家家户户每天都用到碗橱里的芬兰国宝级设计“依塔拉”玻璃杯。“依塔拉”的产品价格可以高达上万欧元,但也提供大量亲民的设计品,四五欧元,人人都用得起。 2001年,林图拉与尼克·瑟若拉、米克·萨莫宁在芬兰赫尔辛基共同创立K2S。他们都毕业于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现在也任教于此。在芬兰,K2S被称为本土“新锐建筑事务所”的代表。 K2S最初为礼拜堂设计了五六种外形方案,细长形、方形,最终他们选择了圆弧形,“使城市空间绕其而生,能引导人的视线而非阻碍。” 全木的桶状外立面内部是一个小型礼拜堂,内外表面都是云杉木条交错拼接出的细致纹理,“摸上去有种亲近感,而不是给人巨大、疏离的感觉。”礼拜堂里只放置一些长椅,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进来。 入口处走廊用玻璃和钢材建造,一侧分隔出若干小单间,市民可以在此与牧师、社工一对一地交流个人问题,释放焦虑。 在林图拉看来,静默礼拜堂是一次“先想到功能,再想到如何设计的过程”,所有的技术性工作都事前做了考虑,电线安置在墙和地板的接缝处,这些原本会显得杂乱的零件被有效地藏了起来。 不觉得是在住院 K2S设计的埃斯波医院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国际优秀建筑大奖”,将于2016年竣工。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医疗手段。”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的话成为许多芬兰建筑师设计公共建筑时的信条,埃斯波医院的设计也不例外。 1930年代,阿尔托设计了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他认为治疗环境是医生和建筑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二者都对治疗起直接作用。病房采用淡雅的色彩,灯光布置力保病人在卧床时不致刺眼;暖气设置在顶棚;自然风通过高窗进入室内;水从龙头里流出时没有噪声。病房内躺椅的弯角设定使病人的呼吸更顺畅更舒服,这些躺椅后来被称为“帕伊米奥椅”。行政区、医务区等辅楼不与主楼平行,不遮挡病房的光线。 2008年,K2S在埃斯波市康复医院项目中中标,阿尔托的疗养院成为他们的榜样。医院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小广场,明确界定公共、半公共和私人空间。 公共空间是图书室、咖啡厅、酒吧,周围的公园也被划入医院领域,病人和附近居民都能共享这些资源。医院大厅也是公共空间,提供一些康复、老年人锻炼的日常设施,是个热闹的会合点。 与传统医院不同,埃斯波医院不设狭长的走廊,代以一个个独立设计的庭院。林图拉说这些半公共空间“可以减少病人的局促感和孤独感”。病人们可以在庭院内与医生、病友交流,或使用庭院内的康复设备和援助服务。 作为私人空间,病房设计成环形布局,落地的大玻璃窗保证病人有更好的视野和日照。病床经过重新设计,康复设备隐藏在内装修里,整个病房看上去更像度假酒店,让人不觉得是在住院。 “我们希望用城市规划的手法来规划医院,环境是康复的一部分,医院是环境的一部分。”林图拉说。 鼓励串校 在赫尔辛基东部的锡伯市,有一座“L”形的奇怪建筑,一所高中和一所IT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筑的“L”形拐角连接在一起,两边的学生也可以“偷师”对方。 这座建筑也出自K2S建筑事务所之手,因为形同电脑键盘上的回车键(Enter),它被取名为“回车”。在2008年芝加哥、雅典联合举办的国际建筑大赛中,“回车”获得第一名,被媒体称为“最美丽的学校”。 “‘Enter’语带双关,它既显示出学院的IT专业背景,又表达了协同和互动的意味。”林图拉说。 设计之初,建筑师们就定下了学校的基调——开放。每间教室都选用大块的落地玻璃代替砖墙,“即使在室内,你会感觉自己在‘室外’。” 教室之间也用隔音玻璃分隔,老师讲课时,为防干扰,可以拉下窗帘,课间则可以揭开窗帘,便于学生互动。“当你在一个较小群体中时,也可以使自己理解较大的群体。”林图拉说。 除了“开放”,K2S还非常注重在学校系统里加入“公园”的元素,延续“在学校,也在公园”的主张。“L”形建筑上一大一小两个弧形立面构成两个院落,较小的院落直通街道,形成建筑的主入口,较大的院子里用草坪铺出一个个绿色“孤岛”,种上苹果树和樱桃树。 每年5月底芬兰学生毕业季,按照传统,毕业生会戴上特别设计的白色帽子举行“成人礼”的仪式,而苹果树和樱桃树也正在那时开白花。 “回车”在芬兰创下了许多“第一”:第一次将两所相对独立的学校连接在一起,第一次用全透明的玻璃连接教室与教室、教室与外界。“你应有孩子般开放的视野,不要多想现实的阻碍,应该想‘我能’,然后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确实能。”林图拉说。 在他看来,建筑设计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建筑应体现对城市有益的潜能,新造的建筑同样如此,它应该成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 原文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571
个人分类: 艺术|1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细部
guxgu2012 2012-3-26 21:49
在经济GDP高速发展的路上,让我们多关注一下细部。 古代建造房子一般多是几年建成一个建筑,周期是保质保量完成建造所需要的时间。而今天建筑市场大都是比较粗放的,设计要求在几天之内完成,施工要求在几个月内,一个个千篇一律的新城拔地而起,城市之间比拼的高楼的高度记录,到处都是政绩工程。每个业主都希望自己开发的产品是个地标建筑,设计师们也在为了生计迎合业主不断创造地标建筑。久而久之,当一个城市的建筑都是地标建筑的时候,也可能是一个杂乱无序的城市诞生的时候。 美国住宅中家家都有逃生梯,为什么在中国实行就那么难呢?在中国设计一个连廊式阳台的高层住宅为什么会被用户骂的狗血喷头呢?是逃生安全重要还是私密性更重要?在日本,建筑中关怀人的设施是那么的周到,我们能否直接引进呢?连汽车门都关不结实的品牌怎么走向世界与进口车同台竞争啊。 在我们快速奔跑的路上,我们回头检视一下,我们发展的细部细节是否跟上了。
个人分类: 社会评述|2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向世界表达我们的文化自信——对话"建筑学界诺贝尔奖"得主王澍
whyhoo 2012-3-13 10:30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于北京时间2月28日揭晓,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这一被称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的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这也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问鼎这一桂冠。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面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浪潮,中国如何在传统和现实之间踩好钢丝?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城市化实践,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答卷?29日,记者对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的王澍教授进行了专访。    农民工“砌石头”里有真正的“中国味道”   记者:当下,很多人忧心“中国的城市模样在被外国人重新塑造”,还有些人认为中国只能从事“平庸的批量生产”,无法在文化创意领域和西方竞争。您多年来浸淫于传统国学,没喝过一滴洋墨水,所有的设计作品也都在中国,最终却获得了世界的肯定,您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王澍:现代建筑学来自西方,大批建筑师向西方学习取经,很多城市大兴土木,到处涌现“高新奇特”的建筑。实际上,中国曾经有很优秀的建筑营造传统,在皖南山区里,至今还能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而今天,这些传统工艺只在农村尚有保留。比如农民工“砌石头”,被不少人视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而我认为,这些农民工是传统营造工艺的大师,他们砌出来的一小段石墙,放在美国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遗产。我在设计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时,大量启用传统的手工建造活动,从各地回收了600万片旧砖瓦,让农民工展现“砌石头”的精湛手艺。许多国际著名建筑师看到这样的建筑非常激动,认为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味道”。    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   记者:面临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王澍:作为拥有悠久城建史的中国,其传统营造工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最需要珍惜、挖掘和发扬的地方。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构成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那些简单模仿欧美的城市建设是没有生命的。   但是,现在中国传统营造体系已受到严重破坏。不少地方城市保护的思路以“是不是文物或名人故居”为标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   比如,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建筑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不少“土房子”,显示出秦汉以来建筑脉络的延续,就属于很重要的“城市记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城市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而应该是“文化的差异”。城市之竞争力来自于创造“有差异性文化”的能力。    建筑并非匠作小事,当慎之又慎   记者: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筑,建筑的功能又是什么?您觉得,在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让建筑艺术发挥更大作用?   王澍:建筑是一种表达的终端,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我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建筑向世界讲述中国人对生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高兴的是,很多人都看懂了,认可了。   建筑能影响人的思想,也可以让人“腐败”。现代建筑学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建筑的造价不应太高,看到高造价的房子应该感到是“不道德”的。很贵的社区就属于“不道德社区”。   韩国上世纪80年代曾兴起“贫寒美学”运动,提倡“贫寒是高贵的”价值观。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的主流导向也是如此,白粉墙很廉价,但是代表品格高洁,文澜阁用黑粉墙,都是有文化有品格的表现。明朝的文人看到老地主的雕梁画栋,会报以轻蔑的一笑,认为那是低层次的人才会使用的。所以好的设计应是有文化的,但是成本不高、不讲奢华。建筑的设计思想,应让人明白生活品质不等于奢侈,高端设计并不等于昂贵的住房。   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优秀建筑设计,是中国居住文明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经济、民生等领域,还在于向世界表达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真正的自信,往往以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夸张、奇观的方式。建筑并非匠作小事,当慎之又慎。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wz/renw/201203/t20120301_142527.htm
个人分类: 文化|1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面对面”谈城市科学建筑与规划(人居环境
lincystar 2012-3-12 10:01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311/121004.shtml 视频地址 “那时意志很单纯,拿我所学的来建设社会......” (有点遗憾的是,我个人不喜欢主持人古兵,主要是他访谈时对受访者的态度和表情,看着有些不舒服。)
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专题
热度 7 adamliu800 2012-3-2 10:5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专题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 ——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的获奖使我分外激动,这出自于本人对建筑艺术的热爱,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我朋友正在给她的学生讲授建筑构造的课程,我提出建议,让她为学生们加一个专题,专门介绍一下这位新科大师,也算是对他和他所代表的中国建筑师们的致敬吧! 感谢您耐心地看完了幻灯片,看完它您或许有疑惑,或许有感悟,或许有激动,或许有话说,恭候您的回复。此外必须声明本幻灯片的资料全部来源于普立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 http://www.pritzkerprize.cn/ ,图片仅供欣赏,谢谢!
个人分类: 学术讨论|778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王澍获2012年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有感
热度 2 ssglwu 2012-2-29 00:08
王澍获2012年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有感
吴国林 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 今年授予 49 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这一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的颁奖礼将于 2012 年 5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这是 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 ,其颁奖典礼将于 2012 年 5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 · 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 · 普利兹克于 1979 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象山校区 王澍 1985 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 浙江美术学院 ( 现中国美术学院 ) 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 利兹克 先生表示: “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 “ 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 2000 年王澍完成了第一个主要作品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 —— 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存在于 “ 山 ” 和 “ 水 ” 之间而不突出,以及 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 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 2004 年,该作品荣获 中国建筑艺术奖 。 他的代表作之一,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04 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 2007 年完成二期工程。 在 象山新校园建造中, 他 探索 了 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模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象山新校园建筑群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面对当下中国城市大规模拆毁重建现象,设计师将从浙江全省拆房现场回收的超过 700 万片不同年代、可能被当做垃圾处理的旧砖瓦在象山新校园循环利用,让它们在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2011 年 6 月,王澍还曾获得另一项国际建筑学界大奖 —— 法国建筑学金奖。 2011 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 丹下健三客座教授 ” 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王澍设计的作品不多,但每件作品都很有代表性。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时下许多大学都把科研的数量看得相当重,而质量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就以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来说,一篇论文的文章大约 8000 字左右,如何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王澍之所以能得奖,那就是他充分发掘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又吸收西方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特点与风格。 据说,王澍又很狂,他认为国内建筑学界真正上大师只有 1 个半,他自己算一个,另外的半个是他的老师。看来,要做大师, “狂”可能是一个基本特点 。 但愿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早日出现在大陆。
个人分类: 杂记|5595 次阅读|4 个评论
王澍获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热度 1 dongleon 2012-2-28 18:39
王澍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人。 作品特点:本土、创新、与环境融合。 Library of Wenzheng College, 1999-2000, Suzhou, China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标志着中国在建筑方面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据悉,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届时,王澍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Hyatt(凯悦)基金会设立,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具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普利兹克建筑奖也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 该奖项也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风向标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 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均为当代建筑大师。 奖章正面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 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只要有志于发展建筑学,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该奖无任何国家、种族、信仰和意识形态偏见。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头到年尾,截至于第二年的1月。截至期后收到的提名自动被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候选人被提名。虽然建筑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范围以内,Pritzker建筑奖的国际评委会还是参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权威建筑设计师、作家、艺术家、学者、批评家以及象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等组成的评委会经过了深思熟虑,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历届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名单: 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美国) 1980年刘易斯·巴拉干(墨西哥) 1981年詹姆士·斯特林(英国) 1982年凯文·罗奇(美国) 1983年贝聿铭(美国) 1984年理查德·迈耶(美国) 1985年汉斯·霍莱因(奥地利) 1986年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 1987年丹下健三(日本) 1988年戈登·邦夏(美国)贺奥斯卡·尼迈耶(巴西) 1989年弗兰克·盖瑞(美国) 1990年阿尔多·罗西(意大利) 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美国) 1992年阿尔巴多·西萨(葡萄牙) 1993年稹文彦(日本) 1994年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 1995年安藤忠雄(日本) 1996年乔斯·拉法尔·莫尼欧(西班牙) 1997年斯维勒·费恩(挪威) 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 1999年诺曼·福斯特(英国) 2000年雷姆·库哈斯(荷兰) 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瑞士) 2002年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 2003年约翰·伍重(丹麦) 2004年扎哈·哈迪德(英国) 2005年汤姆·梅恩(美国) 2006年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巴西; 2007年,理查德·罗杰斯,英国; 2008年,让·努维尔,法国; 2009年,彼得·卒姆托,瑞士; 2010年, 妹岛和世,日本;西泽立卫,日本; 2011年,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葡萄牙。
个人分类: 专业动态|29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热度 1 xinge0926 2012-2-28 12:46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 ——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討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王澍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于1990年完成。 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对于工作室的起名,他的解释是:“对我而言,不管我是一个工匠还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读与字典中解释的定义很相近:“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在王澍的概念里,“兴趣”这个词就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 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此外,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他的其它重要作品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主要作品包括2005年完成的宁波美术馆项目,同年完成的宁波五散房项目,并荣获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他在宁波的作品还有2008年完成的宁波博物馆。在他定居的城市杭州,王澍于2004年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2007年落成。 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王澍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2007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并因此获得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他的作品还有2006建成的金华“瓷屋”茶室,2009年完成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 王澍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他从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1998年他毕业后,正是在那里开始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他经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开展讲座,在美国就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宾夕法尼亚等大学讲学。他参加了威尼斯、香港、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等重要国际性展览。 当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2011年评选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来自英国的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他是世界知名的建筑资助人,现任蛇形画廊信托公司董事长,曾担任英国艺术委员会和泰特美术馆主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密斯•凡德罗档案馆前任董事;亚历山大·阿拉维那,智利建筑师和埃勒门达建筑公司常务董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 来自英国的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扎哈•·哈迪德;来自澳大利亚的200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格伦•马库特;来自芬兰的尤哈尼•帕拉斯马是一名建筑师、教授和作家;凯伦•斯坦因是美国作家、编辑和建筑顾问;常务理事玛莎•索恩是西班牙马德里IE建筑学校负责对外事务的副院长。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1届,菲利普·约翰逊,美国;1980年,第2届,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1981年,第3届,詹姆斯·斯特林,英国;1982年,第4届,凯文·洛奇,美国;1983年,第5届,贝聿铭,美国;1984年,第6届,理查德·迈耶,美国;1985年,第7届,汉斯·霍莱因,奥地利;1986年,第8届,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1987年,第9届,丹下健三,日本;1988年,第10届,戈登·邦夏,美国;奥斯卡·尼迈耶,巴西;1989年,第11届,弗兰克·盖里,美国;1990年,第12届,阿尔多·罗西,意大利;1991年,第13届,罗伯特·文丘里,美国;1992年,第14届,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1993年,第15届,槙文彦,日本;1994年,第16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1995年,第17届,安藤忠雄,日本;1996年,第18届,拉斐尔·莫内欧,西班牙;1997年,第19届,斯维勒·费恩,挪威;1998年,第20届,伦佐·皮亚诺,意大利;1999年,第21届,诺曼·福斯特爵士,英国;2000年,第22届,雷姆·库哈斯,荷兰;2001年,第23届,雅克·赫尔佐格,瑞士;皮埃尔·德·梅隆,瑞士;2002年,第24届,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2003年,第25届,约翰·伍重,丹麦;2004年,第26届,扎哈·哈迪德,英国;2005年,第27届,汤姆·梅恩,美国;2006年,第28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巴西;2007年,第29届,理查德·罗杰斯,英国; 2008年,第30届,让·努维尔,法国;2009年,第31届,彼得·卒姆托,瑞士;2010年, 第32届,妹岛和世,日本;西泽立卫,日本;以及2011年,第33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葡萄牙。 普利兹克家族之所以选择赞助建筑领域奖项,是因为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强烈兴趣,以及他们在世界各地打造凯悦集团的酒店;而且由于建筑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工作,但未包括在诺贝尔奖之中。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程序参照了诺贝尔奖,最终的裁决由一个国际委员会做出,所有的审议和投票都是保密进行的,保持着持久的提名制度,每年收到来自全球各地众多国家数百份提名。 原文链接: http://www.pritzkerprize.cn/2012/%E8%8E%B7%E5%A5%96%E6%8F%AD%E6%99%93
17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欣赏国外建筑艺术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2-21 17:05
[转载]欣赏国外建筑艺术
ARQUITECTURA DEL MUNDO.rar 欣赏国外建筑艺术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273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故宫的每一栋建筑将有定性和保护方案
whyhoo 2012-2-14 18:27
单霁翔低调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已经“满月”了。   这一个月,对记者一向有求必应的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春节期间,他照例去看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吴良镛先生。“吴先生今年已90高龄,还关心着中国的文物事业,真让人感动。”   学城市规划的单霁翔,于2002年8月出任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任近10年,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汇集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让文物保护事业走向千家万户,“从过去简单的文物保护到现在的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观念进步了一大截。”   当然,这10年也是全国文保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严峻时期,城市化的加速使大量的文物处于绝境,而民间收藏的急剧升温又使盗墓等文物犯罪有所抬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文物局设立了专门负责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检查的督察司。事实上,只要他知道哪里的文物安全出了问题,他都会直接找到相关的官员,苦口婆心地去讲道理。   单霁翔对于普通民众保护文物的自觉行为一直心存感激。2011年6月9日,他专门赶往陕西,参加“宝鸡眉县杨家村群众保护文物碑”揭碑仪式,只因为他曾经答应过要给这些可爱的农民立碑。   2003年1月19日,在宝鸡眉县杨家村,王宁贤、王拉乾、王明锁、王勤宁、张勤辉等5名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他们将27件有铭文的青铜器全部上交,这些青铜器件件都是国宝,是历次发现青铜器铭文最多的一次。单霁翔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去世了,相比他们发现的无价国宝来说,我们给他们的一点奖励真的太微不足道了。”   以前担任文物局局长时,凡是故宫的事情,单霁翔都特别认真。每一次有险情,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去年的12月26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在故宫博物院内揭牌成立。该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制度、监测技术规范及预警标准,统筹安排、协调和指导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各项工作。这项工作其实就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实施的。   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保护一直受人关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已于几年前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单院长透露,目前更加详细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这意味着故宫的每一栋建筑都会有自己的定性和保护方案。   而从2002年开始的故宫大修计划,一直要持续到2020年。“这个工作急不得,要严格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一些已经修缮好的景点将会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故宫的开放规模,正是《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所倡导的“整体保护”概念的具体体现。单霁翔对故宫为了保护古建筑而采取的限流政策并不乐观,“去年一年故宫的参观人数近1500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数字依然会增加。”每年150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每天平均就会有4万人。“故宫不可能提高票价,只能通过增大开放区域和提高展览水平来分流。”   故宫的新闻发言人冯乃恩说,这一个月单院长主要都忙着四处学习了。故宫有大大小小32个机构,每天4个,上午两个下午两个,单院长依次听了所有机构对于故宫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曾经在故宫工作过的老院长、老专家、老同事,一直关心故宫的文博界专家,单院长也都一一亲自去拜访了,许多好的建议都将被积极采纳,“故宫最宝贵的其实是这些深爱故宫的每位员工。”   “故宫是全国人民的故宫,也是世界的故宫,诚心欢迎大家一如既往的监 督。”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gzdt/201202/t20120214_229485.html
个人分类: 文化|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傍晚的市民中心广场
fqng1008 2012-2-4 15:36
傍晚的市民中心广场
昨晚到大中华喜来登吃饭,趁着夜幕还没有拉下,留下来几张市民中心广场附近的建筑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徽因梁思成故居遭拆有感
热度 10 sivaxin 2012-1-31 12:02
林徽因梁思成故居遭拆有感
微博上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遭拆的帖子,先是文汇报报道称是“维修性拆除”,后是北京文物局领导表示是“不应该发生的事,属于违规拆除”,再后来又有实际住户表示,网上公布的照片系其旧宅,根本不是梁林的故居,并称梁林故居早在80年代已拆除。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拆就是拆了,却连承认拆的勇气也没有,还自创一个“维修性拆除”的术语瞒天过海,加上一个马后炮的违规声明,最后再来个普通民众的现身说法将责任推得子虚乌有。 被拆的北京总布胡同3号,林徽因和梁思成1930年至1937年曾在那里居住了七年,那也是林徽因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冰心在小说中称梁家为“太太的客厅”,虽语带讥讽,却也反映了梁家当时汇聚北平文人和学者的盛况。徐志摩、胡适之、沈从文、林语堂、周作人、金岳霖、张奚若、罗隆基、陈岱孙、周培源、李济等等都是梁家的常客,还有来自美国的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也常留连于各种中国学人的聚会,多年后费正清依然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在梁家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在国外留学时养成的每天下午4点喝英式下午茶的习惯,所以每到周末下午,总是有很多人来家里,在女主人的款待下喝茶、聊天,对时局或者文艺问题各抒己见”,并称这是他汉学研究的发源。那时还是文学青年的萧乾更是怀着朝圣般地心情第一次踏入林徽因的客厅“我接到沈先生(沈从文)的信,说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那几天我喜得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擦。” 这些年大兴土木,被强拆的老建筑不计其数,心态也已从最开始的愤然转变为现在的黯然。抗日战争爆发时,有句名言说,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书桌,是因为轰轰的战火,而如今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方书斋,却是因为滚滚的拜金浪潮,我们注定只能在书页和文字中缅怀那点人文情怀了。 林徽因在总布胡同3号家中
个人分类: 忆人忆往|5796 次阅读|15 个评论
2011尾声
fengzhigu123 2012-1-12 22:40
我的时间比正常慢了一点,应该是我的钟表比别人慢了一拍。前脚已经迈进了2012死亡的黑色恐怖,脑子却还在2011的漩涡中吹着泡泡。以这样的状态迈进2012,必定会带着危险。 心里想着张枣先生在《镜中》中说:“危险的事情固然美丽”,我却着实找不到什么危险的事情,找不到危险中可能潜藏的任何美丽的种种,然而我却看到了一座西式建筑林立的校舍种种,配以天空白色、灰色、蓝色布满的斑斓天空,一种伴随宁静而来的邃远笼罩我的心头。我一个人在华西坝踱着步子溜达,回想七十年前这个地方经历的拥挤繁荣,伴随着国破家何在的悲壮,华西坝五校的历史何等令人感慨,又何等让人心潮澎湃。 所谓的“华西坝五校”是指 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五所高校于1942年的时候在成都华西坝地区联合办学,除了这五所高校之外,中央大学医学院也曾在这里留驻四载。如此多的高校聚集一处,交换相同的壮志救国情节,交换不同的文化和气质,或许这正是张枣所说的危险的事情后面的美丽吧。 耳朵中传来左小祖咒一首《爱情的枪》,起头的一段重复的旋律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大抵一段不断重复的旋律,一段不断重复的旋律总是能给人一种意乱情迷的错觉或者真实。 在华西坝的校园或者小道间行走的是 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冯友兰、许寿裳、孙伏园等人,于是此间又被称为另一所“西南联大”。而华西坝也与重庆沙坪坝等地区一起也成为了抗战时期国内重要的教育基地。 如今走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因为我双臂舒展、内心柔软,我用我的脚丈量这块曾经落下热泪和欢笑的地方,一片热土在我的脚下走过,走过的是一段段苍老的历史和岁月,也是许多正在老去和已经老去的容颜和生命。 我们在这样的土地上存活、快活和失落,谁都不能代替我回答我不能回答的问题,关于已经走过的和将要走过的。我不含着泪水,我也放弃彷徨,和先辈们一样。
个人分类: 杂言杂语|2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搭积木——工业化建房样板
热度 1 if229 2012-1-10 15:59
搭积木——工业化建房样板
/今天新闻——中国湖南15天建成30层酒店 / 张跃(远大中央空调):拥有远大绝大部分股权,他以中央空调起家,积累下巨量财富后开始做一件更大的事。    一栋30层高的楼房,93%的部分不是在工地盖起来,而是在工厂生产,连内装修一起做完后运到现场,像拼积木一样拼装起来。    这种可持续建筑抗震、节能且很少建筑垃圾,张跃准备用它占领全球30%的建筑市场,今年的产值瞄准230亿元。 这种建筑方式也许将颠覆一个行业。世博会中远大馆是一栋可持续建筑,六层的白色楼房只要一天已经建成。现场没有建筑垃圾。   远大上上下下的员工都将新产品简称为“可建”。墙体、屋顶、门窗等都在工厂内生产,然后运送到工地进行组装。于是,一天建成远大馆,一周建成15层高的方舟宾馆。远大人总结“可建”的特点是“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 远大现有的产品,包括空调、新风机、空气净化机等都集中安装在可建上。可建除了建筑外,内部装修必须随同提供。 张跃的下一步计划是在湖南建一座150层的高楼。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20109/051111153761.shtml /旧闻——中国申请专利第一人/搭积木要看看那些专利/ 1995年,邱则有辞掉工作,创办了长沙巨星轻质建材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邱则有大量申请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到2007年4月25日,邱则有已获授权和公开公告专利3637项熏已编织好一张囊括22个产品系列的专利网。他拥有的授权专利,几乎覆盖了现浇空心楼盖领域的全部基础的和实用的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专利第一人”。
个人分类: 图情缘|38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清华建筑学院副院长微博举报校长顾炳林受贿
x224179896 2012-1-4 11:12
清华建筑学院副院长微博举报校长顾炳林受贿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104/795585.html
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楼忠福: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dongzg101 2012-1-4 08:14
楼忠福: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2012年01月04日 07:41 来源: 理财周报 这封信来自:浙江省东阳市振兴路1号 楼忠福先生,纵横建筑行业20多年,已有“退居二线”之意,但其一手缔造的 浙江广厦 已形成以建筑地产为主,涵盖投资、 旅游 和传媒等各个领域的“帝国”。一位民营企业家,一位 商界 明星,也许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亲爱的理财周报读者: 很荣幸受《理财周报》之邀,在这样一个时候,写这样一封信。 在房地产调控继续深入,中小企业因为银行信贷紧缩同样深深受伤;在美国欧洲经济因为高额负债而持续低迷,导致中国外向型经济同样长期低迷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就在不久前,广厦控股刚刚在舟山宣布了一个初期投资额数十亿元的大项目。广厦在8年前参股了舟山能源,并积极筹划申请原油进出口贸易资格。经过8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在国家进一步推动金融、能源等垄断部门,向民企开放的大政策下,我们终于获得了全套批文,在舟山黄泽山岛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原油中转储运项目。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申请成品油经营资格,并积极配合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尝试能源金融交易。 目前确实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自2007年美国因为房 地产泡沫 ,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广厦就已经灵敏地嗅到了危险的信号。从2007年开始,我就开始将日常的经营管理,交给了我的大儿子楼明。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又从退休状态,转回到广厦控股,帮助楼明一道,坚决果断地管控好公司财务漏洞,并做出了持续谨慎、稳健发展的战略决策。 从2007年底以来,广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稳健”这两个字。在公司实际运营中,我们也确实严格做到了这一点。广厦这四年来,没再多拿一分地。在主业建筑业方面,也严格执行了利润目标倒推,层层考核的制度,坚决改掉了过去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一味追求规模,不讲利润的做法。 在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楼明更是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缩短了管理链条,增强了海外项目的执行力,控制力。 可以说,经过四年多时间的盘整,广厦已经处在一个最好的状态,楼明也处在了一个蓄势待发的最佳状态。 市场风雨多。自1970年代中期,我放弃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毅然下海,挥舞起水泥刀,投身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创富大潮,我就深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祖宗的“福祸平衡之道”。政策总有变化,市场总有起伏,但只要坚定做实业的信心,一刀一锤,一针一线,踏踏实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总能迎来成功的机会。 目前大家每天目睹调控的压力,市场的波动,以及民生的艰辛,我个人认为,从长远角度看,只要政府能顺应变化的呼声,深入革新,放手让民营企业,让小微企业充分发展,进入一切能够进入的领域,中国经济一定不会差。 广厦选择在这个时候,大手笔进入能源行业,也正是对未来中国经济重新大踏步发展投下的信任票。基于这样的信心,我在舟山能源项目开工仪式上,更是将我的广厦控股董事局主席一职,彻底地交给了楼明。而我,则将专注于做好广厦未来的大蛋糕:能源产业。 在前阵子举行的广厦控股年终联欢会上,我卷起袖子,上台唱了一首我最喜欢的歌: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抬起头,潇洒往前走,希望就在正前方。 谨以此,与各位读者共勉!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 2011年12月28日 相关新闻: · 2011年世界最贵10大豪宅曝光 · 世界末日最佳避难场地 家居风水助你躲避2012 · 万达中心上演世界最炫焰火秀 · 合生世界花园开盘 提前明晰优缺点避免麻烦 楼忠福:政府楼市调控与购房人预期必有差距 楼忠福:走出去要入乡随俗 金融体制需改革 常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广厦 楼忠福 外面的世界
9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台湾的建筑——台湾游记
热度 4 dkysdc 2011-12-23 13:12
台湾的建筑——台湾游记
表面上,台湾的建筑与大陆没有太大区别,也没有太多注意。把随手拍的照片共享出来,大家去看、去比吧。印象最深的建筑就是台湾的故宫和台北的101大厦。故多放了几张照片,也把WIKI上有关101大厦的介绍抄录几句: 台北 101 ( TAIPEI 101 )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栋摩天大楼,楼高 509.2 米( 1,671 英尺),总楼层共地上 101 层、地下 5 层,由建筑师李祖原及其团队设计、 KTRT 团队建造,于 1999 年动工、 2004 年 12 月 31 日完工启用。其 2003 年前的名称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 Taipe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曾于 2004 年 12 月 31 日至 2010 年 1 月 4 日间拥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纪录。 为了应对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 tuned mass damper ,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 88 至 92 楼挂置一个重达 660 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 101 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 megastructure ),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 3 米、宽 2.4 米,自地下 5 楼贯通至地上 90 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首先看到的街景。 国立台湾大学正门:也是开放的。不像北大清华,比衙门还衙门。 据说这面旗子以前是不能出现在我党、我国高级官员的照片中的。 大学校园 台湾的故宫。 自由广场 自由广场 中正纪念堂。 高速公路途中遇到的停车场,像个大花园,可以心情休息,放松精神。大陆也应该学学。而不要把政府前面建个大广场。 停车场中的雕塑。这个停车场还根据当地的民族、民俗特点,建了许多文化相关的东西。就不多介绍了。 4.11住宿的宾馆。 4.11住宿的宾馆。 4.11住宿的宾馆。 台湾的温泉极多,许多宾馆都有公共和私密的温泉。这是台湾的招牌之一。 军方的雷达?汽车上所拍,没有考证。 军方的雷达?汽车上所拍,没有考证。
个人分类: 道听图说|3999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第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热度 3 tarimriver 2011-12-6 20:43
2011第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名列第一,网友评论: 1. 支了几根棍棍的方形鸟窝 2. 是个封建的走回头路的丑陋建筑。 3 .无论晴雨,总是阴着四张脸(效果图瞎画的,太阳基本照不到倾斜的脸面上),高高在上。 4 .决策者和设计者都深受封建帝王专制文化毒害,营造出了祭坛和陵墓的效果!与众多发达国家的场馆体现出来的生机勃勃、和谐共存、平等交流、互赏共赢的现代世博理念格格不入。不但形式丑陋,包含的精神更是丑恶! 我所接触的少年儿童都说很不喜欢这个“痰盂”。 2 西安法门寺 亚军。 网友评论:太难看了。。。。。看到这个心情一点儿都不能平静。。。 3CCTV 1 乘坐北京出租车路过,感叹人类挑战自然的能力,不防听出租车师傅说: cctv 就是这种性质哦。不禁问他何意。他大声说:此乃外国设计师对 cctv 报道的真实感觉的表露。我汗颜不止! 2 过去的评论吧: 像乱摆的积木 , 像撞坏的大门 , 像马桶上的两条腿 ! 多数构件以极不合理的状态承受地球吸引力。 央视的有关负责人和设计方称这个建筑设计是 “ 力与美的结合 ” ,侧面 s 正面 o 形, “ 扭曲的造型可以产生丰富的空间变换感觉,让人产生各种想象,不会单调。 这个突破常规的造型和 “ 挑战地球引力 ” 的结构,引起了巨大争议。是反风水文化之作。 对这种完全反自然的空中 “ 危楼 ” ,地球引力是永远的 “ 威胁 ” ! 曲角悬空的建筑为 “ 悬空煞 ” ,据说钱财会不断流失,自然而然就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个违背中国审美精神的 “ 歪门 ” ,像一个双膝瘫地的跪者,同时既极不安全,又极度昂贵浪费:最初预算 50 个亿,现在传闻已近 100 亿。而且这样的 high tech 建筑,未来的维修费一般都要超过建造费,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央视大楼这样的怪异建筑风靡中国,是因为中国建筑界是洋奴隶的重灾区。这样一座含有男女生殖器邪淫寓意的大楼中标,何止是文化自卑,而是彻底的文化自虐。花钱让人家来糟践自己! 华西村山寨美国国会大厦 山寨的东西,还写上字,土得掉渣 第五名 广州新博物馆 网友评论:博物馆陈列的是幽灵吗,不能开窗见光? 第六名 合肥美术馆 1 是塔吊的钢索断了么?钢筋都掉下来了? 2 像垃圾堆 ~ 3 这是什么,废墟么? 像刚架起来准备点燃的木柴 7 金厦广场 外观酷似人民币符号,骨子里透出恶俗!  上海闵行法院 大城市居然也有山寨白宫,很恶俗! 价高达 50 亿,光马桶就花了 50 万。且不说中石油的装潢材料有多奢华,因为他们都可以打着所谓节能的名号:“因为我们用的都是最好的节能材料,环保是百年的功业。”当然,这个时候他们不会提到那个恒温在 38-40 度的马桶。对外宣传各地方油田如何如何省下烧锅炉的钱,这钱无非就是给总部烧马桶了。我们仅看中石油内部配套设施:空中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理发室、银行、通往地铁的专属通道,中石油绝对为员工提供了 360 度的幸福生活。 这个建筑的确不丑,可能是恨乌及屋吧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有人说像煤油灯罩
390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再造图书馆的新生命——传承与突破
if229 2011-11-26 18:35
“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题:再造图书馆的新生命——传承与突破 1、校园总体规划与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关系 2、图书馆经营理念的传承与建筑师设计方案的实践 3、既存图书馆在更新改造方面的营建模式与执行经验 4、图书馆建筑家具的采购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 5、图书馆空间规划与人性化设计 6、科技对图书馆建筑的冲击 7、新型的图书馆空间——学习共用空间的发展 8、图书馆文化环境的构建与建筑美学
个人分类: 砼建|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走近吴良镛院士:闲不下来的建筑大师
dongzg101 2011-11-24 17:02
走近吴良镛院士:闲不下来的建筑大师 吴良镛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2年生于南京,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建筑系。 先后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陈嘉庚科学奖等重要大奖。主持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和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8部,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他创立的人居环境科学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1999年6月23日,第二十届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 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21世纪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1月10日9时33分,89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如约出现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二楼资料室门口。 “还算没有迟到。”吴老一边往里走一边和身旁的媒体记者们亲切地打招呼。虽大病初愈不久,但吴先生看起来精神很好,谈吐间思维清晰且缜密。 作为恩师的林徽因曾这样评价吴良镛:“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困境抗争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坚强”。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吴先生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正是刻苦、渊博、坚强,还有对事业的激情。这份激情,直至耄耋之年都只有增无减。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一路践行理想。 不遗余力参与实践 作为建筑和规划大师,吴良镛一直坚信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是致用之学,多年来在教学之外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条件参与建设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实际问题。 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了北京、北海、三亚、张家港、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的规划设计,主持了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的设计…… 从1978年起,吴先生即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其后又深入到对破旧危房地区改造和新型四合院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更是使他达到了规划生涯的巅峰。 菊儿胡同,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但在1989年前,这里的环境却是与诗意毫无关系的另一番景象。以胡同里的41号院为例,建筑密度高达83%,许多家庭无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100米处。 1988年,吴良镛受邀来操刀“动手术”。面对这个典型的“危积漏”(危房、积水、漏雨)地区,他和学生们先后出了上百张施工图。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加之前的研究积淀,“有机更新”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在他看来,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能大拆大建,要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其破烂不适宜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替旧。 由于理念到位,行动有力,菊儿胡同改造迅即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并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充分肯定。 1990年,英国一位知名建筑评论家曾说,菊儿胡同的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改都具有指导作用。吴先生认为,这才是菊儿胡同改造的实质所在。他所做的项目,都是依据这种思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之后的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项目,也是吴先生较为满意的作品。为了能做好这个项目,吴良镛不但认真研读相关历史文化,还先后73次深入到工地实地勘察。 “下工地,是一个建筑师必须要做到的。”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又承接了南京的红楼梦博物馆的设计项目。过程中,他不顾年事已高,依然前往远在南京的建筑工地。夏天的南京高温难耐,吴先生最终还是没撑住,得了脑梗,病倒在工地上。 担忧城建陷入误区 接下来的两年里,吴先生一直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虽然不能再去外面主持设计,跑工地,但吴先生的心却始终难以闲下来。 “我在医院康复治疗那段时间里,有年轻医生来问我说‘吴先生,您是大建筑学家,您给我出出主意。我准备结婚买房了,可北京现在房价这么高,您说我该不该出手啊?’听后我真的是无言以对。自己学建筑60多年了,看到这样的情况很难受”。 谈到这里,吴先生又忧心起现在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重重误区。 吴先生认为,现在有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比如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等。有些城市有开发过度的倾向,为了尽可能最大取得土地效益,旧城开发项目几乎破坏了地面以上绝大部分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抹去了无数的文化史迹。“如此无视文化价值的行为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我经常在各地看到一些建筑,特别是一些文化建筑,根本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里面。我们在做孔子研究院的设计时,就先根据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把其定位为一座具备特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建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从建筑构图、总体布局、室内外造型包括装饰纹样等,都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后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技巧予以现代形象表达,从而创造出一种欢乐的圣地感。”吴良镛说。 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舶来品在带给国人新鲜的同时,却因未经消化而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和肌理。这个问题也很让吴先生头痛。“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他们有些是成功的,也有些是不成功的。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失。” 吴先生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可以让建筑师、规划师“借题发挥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几乎所在皆是。“科学和艺术在建筑上应是统一的,21世纪建筑需要科学的拓展,也需要艺术的创造。艺术追求的高低、文野、功力等一经比较即可显现,这是我们的建筑师必须补上的课。”吴先生谆谆告诫。 “八项注意”难遵守 因为担心吴良镛先生身体吃不消,本来约定的访谈时间是一个小时。可当助手左川老师示意时间已到需要结束时,吴先生仍谈兴尚浓。“这样吧,可不可以再延长半个小时。”他主动申请。“好吧,您总是这样,我们真拿您没办法。那先歇歇,喝口水。”左川老师一脸无奈。 在吴先生喝水间隙,左川老师和我们聊了起来。“吴先生就是这样,一辈子闲不下来。这不,身体才刚刚见好,又开始很多的工作,忙起来一点都不顾身体。我给你们具体说说他现在每天都忙什么吧。首先是带七个博士生,每个学生的博士论文从开题到写作再到修改他都亲自指导;还有带领我们做一个课题,编写《中国人居环境史》;还有承接了津京冀设计项目……对了,还给研究生带一门课,每堂课他都坚持亲自去讲授,我们总叮嘱他一定要坐着讲,可他讲着讲着就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真让人担心。”逮着机会的左川老师像是在“历数”和“痛诉”吴先生的数条“罪状”。 坐在一旁的吴先生手捧着水杯边听边眯缝着眼冲我们笑:“他们还给我拟了一个‘八大注意’,我总是遵守不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对事业经久不衰的激情,才让吴良镛先生始终与外面的时代和环境不脱节。 吴先生说,最近一闲下来他最爱读《乔布斯传》。“我对他很感兴趣。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我想从他的方法论中能否借鉴和学习到一些精髓然后运用到建筑规划的方法论中。” 除了读书,闲暇时他仍然坚持多年钟爱的书法绘画,就连在养病期间也不曾间断。 “吴先生的恢复也多亏了练习书法。他出院之后,院里的医生跟我说从吴先生这里有惊喜的发现,原来练习书法是对中风病人的一个很好的康复手段。”左川老师说。 当然,绘画对于吴良镛先生的意义远不止于身体康复和一门技艺。他一直努力从习画中加强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吴先生一直希望学建筑、学规划的,要坚持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形象创造相结合。他也一直这样身体力行,并实践之。 更多阅读 吴良镛院士:规划不只是搞一点“美的创造” 吴良镛院士:“东倒西歪”的建筑歪风吹到中国 吴良镛院士批畸形建筑“抢滩”中国市场 吴良镛院士:发展模式转型与人居环境科学探索 吴良镛批评中国建筑学界:“学西方多,学中国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 Map曝光的 不明巨型建筑
pingcn 2011-11-16 15:19
Google Map曝光的 不明巨型建筑
从网易抓了个图过来—— 还有这个—— 有人说,这类似于米国的51号区。 不知道所谓的51号区是什么 哎,宁愿相信这是个外星人的基地……那样多好玩啊! 最没有想象力的解释——网格是防风固沙措施的一种,一般是网格状种植固沙植物。 剩下的好多图案基本上是校准卫星摄像机用的……
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博学让你口若悬河
pinger328 2011-11-11 10:27
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渊博的学识并将这些学识运用到谈话当中去,使得自己的说话水平得到提高呢? 其实,渊博的学识大都来源于书本和生活两个方面。但是,切不可以生搬硬套、太过于教条,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其加以思考和引申。一个人的博学,不在于知晓天下之事,而在于对天下事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智慧博学的同时还能修身养性,下面这些书会给你帮助。增长智慧:《第二性》、《苏菲的世界》、《野火集》、《智慧的探险》、《这个动荡的世界》。 修身:《西厢记》、《飘》、《金粉世家》、《荆棘鸟》、《呼兰河传》、《生为女人》、《简·爱》、《围城》、《嘉莉妹妹》、《茶花女》、《傅雷家书》、《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 养性:《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随想录》、《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石评梅散文》、《叶芝抒情诗全集》、《音乐气质》、《雪莱抒情诗选》、《草叶集》、《西方艺术的故事》、《李清照诗词评注》。当然,在生活中,谈话的内容还会涉及历史,下面的书籍可以增加你历史方面的知识。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其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推荐大家仔细阅读。除此之外,还有《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尤其是《史记》、《三国志》很是值得一看。这些书中的任何一本,只要你细心看过,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如果你能够通读这些书籍,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你就可以有很多话题,就能够侃侃而谈。
0 个评论
9月的北欧:伦敦(建筑)
热度 1 fqng1008 2011-11-5 05:22
9月的北欧:伦敦(建筑)
伦敦不在北欧四国的范围,但它是第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的召开地。 看着这些照片,建筑占了一大半,而且是年代久远的旧建筑。它似乎诉说着大不列颠帝国昔日的辉煌,又似乎感叹着今不如昔的悲哀。 面对今日的斑斓世界,它如同一个古板的不合时宜的绅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533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题
热度 1 ecoliugy 2011-11-4 18:03
无题
很想做很多很多事,却不知如何下手,一晃便到周五。 无聊乱翻书。看了看昨晚拍摄的兰花螳螂照片。和同学Q了句话,写在这里,做个记录。 “你应该试图去理解生命,才能理解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如建筑、雕塑、民俗之类”
427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泡沫金属应用于建筑及汽车制造业
hewu 2011-11-4 13:35
泡沫金属有无数的用途,当然也包括建筑材料, 这就是泡沫金属。如果海地的房屋建筑能在其地基内使用这种材料那么可能成千上万的人会因此保住性命。 海地地震的悲剧很难被世人所遗忘。大量不符合地震安全级别的劣质建筑材料照成的海地基础设施的糟糕质量,使地震来临时太子港及周边地区的大量房屋倒塌,照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金属泡沫海绵? 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可以成熟的生产泡沫金属。它可以通过压缩吸收多达百分之八十的破坏力,并保持原有的形状不变。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博士Afsaneh Rabiei向媒体暗示,泡沫金属不但可以防止像地震中海地房屋倒塌的惨剧,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方向。想想丰田召回门中的加速失控,如果使用泡沫金属作为保险杠和车身材料,事故损失有可能降低到最小。 怎样才能金属形成海绵? 基本上,泡沫金属的结构是细胞状三维空间结构,有较高的空隙率。据Inventables介绍,Rabiei博士制作出了空隙更加均匀,强度更大,压缩性更好的的泡沫金属。 Rabiei表示,她制作的金属泡沫有着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密度比。 一个实例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地基使用泡沫金属无疑是最理想的,但毫无疑问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要取得这些建筑的具体抗震性能数据非常困难。但Dr Rabiei认为,如果她的泡沫金属在用在汽车保险杠,那么一个时速28公里的撞击将被减缓为时速5公里的水平。 但是,我们不要停留在建筑材料和汽车保险杠 Rabiei建议,如果有可能的话,她的的金属泡沫可以被用来作为防弹衣和假肢等产品。正如我们已经说过了,泡沫金属的应用几乎是无限的。如果可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或者减少车祸中的伤亡,那么金属泡沫将证明其价值。让我们一起期许即将到来的泡沫金属时代 文:Steve Tarlow
3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十四辑(2010 西藏·文化篇:建筑)
热度 2 mazheng 2011-11-1 18:14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十四辑(2010 西藏·文化篇:建筑)
博主按:马峥拥有下列摄影作品完全的版权、著作权、署名权和使用权,并 拒绝 任何组织和个人 出于一切 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 ,对全部作品、部分作品或作品局部的 下载、复制、转载、出版、展示 以及其他未尽述方式的使用。望各位朋友理解和自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36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自然与人类文明
whyhoo 2011-11-1 13:30
古希腊的哲学、科学、艺术、文学、建筑都先后达到过其发展的巅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自然的观察和哲学式的思考极大的丰富了古希腊人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是古希腊哲人的代表。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其最初的思考也是来源于对亚里士多德科学思想的质疑。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创立者海森伯在中学时就读了柏拉图的哲学著作,他后来也曾试图将量子物理与柏拉图哲学联系起来。哥本哈根精神实际上与柏拉图学院的哲学辩论有着很大的类似之处。古希腊的哲人们崇尚智慧,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技术,他们也不用受现代社会种种传统、制度的约束。工业文明将现代人与自然隔离起来,科技在为人类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在给人类制造种种牢笼,我们越是依赖科技就越是失去了某种自由。在一个简单化的社会里,在一个与自然密切接触的社会里,人的思想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在世界文明史上,以培根为代表的理性时代和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时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这两个时代都居于工业革命之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奠定了工业文明的思想基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思想基础,每一个时代总会有其特定的思想体系,一个思想体系一旦形成便会牢牢禁锢这个时代人的思想,因此要打破旧有的思想体系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才能迎接新的时代的到来。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物质基础之上的文明形态,前者以土地为基础,后者以工业为基础。手工劳动被机器化大生产代替后人的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工业文明中人们可以有很多时间思考衣食住行以外的事情,人们的精神生活会极大的繁荣。城市化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人们的生活也独立于自然之外,网络、书籍、报刊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一个已经建构好的思想体系中人很难获取新的智慧,于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人们开始从古希腊文明中获取新的智慧。古希腊文明的智慧来自于大自然,在工业文明中人们通过研究自然科学从大自然中获取新的智慧,《自然》、《科学》这两种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杂志最好的反映了人对于自然和科学的认识。对大自然的回归使人类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环境、能源问题就反映了这种认识。人类社会的各种危机其根源实际上还是来源于人与自然相处融洽与否,大自然教给我们生存的本领并赋予我们更多的智慧,我们在享受大自然这种恩赐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想想如何更好的回馈大自然,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向前,但大自然还是那个不断慷慨馈赠人类的大自然。
1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二)
热度 1 fqng1008 2011-10-15 09:34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二)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311 次阅读|2 个评论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
热度 2 fqng1008 2011-10-13 11:08
尼泊尔:建筑与信仰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967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藏高原之旅——西藏(4)
热度 7 陈三茂 2011-10-11 09:47
青藏高原之旅——西藏(4)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公元1447年(明正统12年),创建人是宗喀吧的徒弟根敦珠吧(后被追封为一世达赖喇嘛),是黄教六大寺之一、历代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地。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 “扎什伦布”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吉祥须弥山”,在离日喀则很远的公路上就能看见该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阿霸扎仓、四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的扎什南捷,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强巴佛殿和晒佛台等。 远眺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殿宇毗连,群楼叠叠,金顶红墙的主建筑群雄伟、浑厚、壮观、金碧辉煌。寺内香炉紫烟升腾供台灯火闪烁,众佛尊容各异。大殿里僧侣诵经井然;佛像前,信徒顶礼膜拜。五百多年来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游人在这里朝拜、观瞻。我们从寺院大门进入后,共参观了五座殿室。 强巴佛殿中,主供鎏金青铜强巴佛(未来佛)像,像高22.4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肩宽11.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其鼻孔可容一人。该像用黄金279公斤,铜11.5万公斤,珍珠300余粒,琥珀、红珊瑚、绿松石等1400多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佛像的眉间镶嵌一颗特大钻石(指甲盖大小),四周的墙上是上千个以红色为背景的强巴佛金粉画像。 灵塔殿,塔内存放着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塔前立有塑像,灵塔顶部绘有曼陀罗图案。灵塔前面有一个汉佛堂,是当年为了清乾隆皇帝而建的,内有两张座位,左边的是班禅的专座,右边的是为接待驻藏大臣等内地高官而设。 班禅宫殿,是历代班禅大师的住所。十一世班禅因政治方面的考虑,暂时在北京学习。但每年都要从北京回这里住上几个月。 觉干夏殿,殿中存放着四世班禅大师的灵塔,四世班禅是西藏历史上非常有建树的大活佛,他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老师。他的灵塔高11米,花费黄金270斤,铜7.8万多斤,珍珠、玛瑙、红珊瑚、绿松石等7000多颗。 措钦大殿,这是整个寺院里最大的建筑,也是一个庞大的复合式建筑,大殿前部是大经堂,可容纳2000个喇嘛祷颂经文。大殿门外是讲经场,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中间树立一个巨大的经幡,四周墙上绘有几千尊佛像,无一雷同。措钦大殿中有很多小殿,从主楼梯上去可到释迦摩尼殿,再经过一个长殿,内有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的仿制品,还可以看到五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 据导游介绍,在文革期间扎什伦布寺遭受洗劫,五至九世班禅的灵塔惨遭破坏,幸亏有些藏胞和信徒将他们的灵瓶、材料、珍宝等分散的保留下来一些。直至十世班禅费尽精力,将分散的遗物尽量搜集回来,修建了五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而他本人也因为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于1989年圆寂。 参观完五大宫殿后,来到殿外阳台,看到高大的晒佛台,这是寺院的最高点。晒佛台高32米,宽42.5米。比起巍巍的雪山和金碧辉煌的佛寺,“晒佛”是更为鲜活生动的民俗、文化和宗教的展示。每年藏历五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是扎什伦布寺的晒佛节。寺院将巨幅的唐卡佛像挂在晒佛台立面。成千上万的藏胞,老老少少,拖家带口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食物和住具,来到扎什伦布寺朝拜所晒的佛像。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526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惊奇的未来建筑
hty333 2011-9-29 01:52
原载: 一网世界,知晓天下
8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二五”深圳保障房预计投资逾600亿
dongzg101 2011-9-24 04:46
“十二五”深圳保障房预计投资逾600亿 2011年06月03日 03: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十二五”期间计划深圳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总建筑面积约1536万平方米,规划套数较“十一五”期间增幅70%,预计总投资约646亿元,租赁补贴约26亿元(其中人才补贴约23亿元)。 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印发了《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下称《规划》),明确了上述信息。《规划》还显示,2010年末,深圳保障性住房已竣工约2万套,“十一五”预计完成16.9万套,竣工率仅12%。 相对半年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本次定稿新提出,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对根据相关政策符合上市交易的保障性住房,由政府以扣除增值收益的价格回购,重新分配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 《规划》还指出,“针对各级各部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责考核机制尚未建立”,“住房保障工作相对滞后,政策性保障性住房只占总量的6.6%, 商品房 与保障房比例悬殊”。 深圳对“十二五”住房保障需求进行了摸底,到2015年,深圳市住房保障需求总规模约为35.8万户,其中符合条件的户籍住房困难人群约8万户、人才约27.8万户。规划期内,预计总竣工21万套(包括“十一五”已安排项目14万套,“十二五”新安排项目7万套)。 深圳市住房保障资金哪里来?《规划》公布了八大来源,分别是: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批准和财政部门计划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资金;全市年度土地出让净收益中以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的筹集建设资金;租售保障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回收资金;住房专项资金; 住房公积金 ;通过投融资方式改革纳入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社会资金;保障性住房用地综合开发收益;其他资金等。 值得关注的是,住房公积金明确成为深圳保障房资金的来源之一。此前,公积金扶助保障房的模式正在国内数个城市进行试点。规划期内将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包括保障性住房租售回收资金再投入约185亿元、土地净收益等财政新增安排资金投资约192亿元、社会投资约338亿元等。 刘晓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十二五 保障房 保障性住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0人 分享到: 凤凰微博 document.write('');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帐号: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找回密码 注册凤凰通行证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查看跟帖 网友评论 共有 0 人参与   评论 0 条 用户名 密码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
1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历史”,可以是个怎样的专业?
热度 11 boxcar 2011-9-19 18:44
前几天出差在外,没大有时间关注和评论近日的新闻。刚才注意到一个最近被大家评论得比较多的消息,提及杨振宁教授的续弦妻子翁帆女士要去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历史专业的博士生了,而且很多人为此在分析是否存在“走后门”、是否沾了是“香港人”的光之类的问题。俺对这俩问题兴趣不大,但因为对杨夫人要去读的这个“建筑历史”专业反而有点儿兴趣,所以写篇博文闲扯几句,说说我对专业(并不靠谱)的理解。 顾名思义,“建筑历史”似乎应该是研究建筑的历史的专业。这是一个很合理合法,但灰常比较平淡无奇的解读,该专业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查看有关专业学科介绍,要是变成博文也只能是转载一下,无论如何也不值得作为一篇原创博文来写。既然咱要写篇原创博文,还是应该鼓捣出一星半点儿的花样出来才好。 如果我们重新去审视一下“建筑历史”,不妨可以把“建筑”作为动词,然后把“历史”作为名词,取其原意加以理解。如此一来, “建筑历史”就不再是到古城去考察那些破败的古老建筑那般无趣了,而可以是构建起若干历史事实或历史记录,这无疑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和有创意,何乐而不为之?! 能够进入被历史记载的人,还有能撰写历史的人,都是建筑出历史的历史“建筑师”。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对翁帆同学有信心。退一步讲,即使去搞建筑的历史的难度太大,翁同学见诸历史肯定不成问题。而且,作为一些可能被载入史册的重要事件的参加者或者见证人,将来有空笺注一下历史,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内容,纯属调侃,如有意见,可以评论。
个人分类: 教育|4957 次阅读|26 个评论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
kejidaobao 2011-9-19 15:48
文/佟 庆 “低碳技术”(也称减排技术)指能够避免或减少工业、建筑、交通等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系列新技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1 低碳技术的分类 低碳技术可以按照减排机理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是作为源头控制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核能、风电、地热供暖与发电、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 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是作为过程控制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发电、智能电网等能源供应侧技术,以及建筑、交通和工业部门的各类先进用能技术和余能回收利用等能源需求侧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是作为末端控制的低碳技术,全球的CCS研究尚处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工程示范阶段。最早开展此类研究的是挪威和加拿大等油气开采国。中国CCS的现场试验在国际上可以排到第四。 2 国内外发展低碳技术的异同比较 在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既有一些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其中,相同点包括: 1) 均以其能源资源条件和气候条件作为发展低碳技术的侧重点。例如英国海岸线较长,海上风资源较丰富,因此积极开展离岸风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美国的煤炭资源较丰富,其电力供应结构以煤为主,因此非常重视IGCC和CCS等与煤炭利用相关的技术研发。中国的资源特点是“富煤、少油、贫气”,因此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另一方面,中国一部分地区也存在较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的规划目标。 2) 均有目标导向、法律保障和激励机制来保证低碳技术的推广。以可再生能源为例,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均已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德国和中国等均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在激励机制方面,德国、日本等采取了一些补贴制度,中国实施了上网电价制度等,进行扶持。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中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现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08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和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8%和38%,中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和19%,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然而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增长速度却是世界瞩目的,例如“十一五”期间风电装机连年实现翻番,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 2) 能源需求侧低碳技术应用的优先领域有所不同。由于发达国家已完成了工业化,其工业部门技术水平也大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发达国家目前更为重视的是建筑和交通部门的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而中国由于正处于重化工业中后期阶段,一部分高耗能工业的能效水平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工业能源需求侧的技术进步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其中涉及了冶金、石油、化工、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的先进用能技术和余能回收利用等多项低碳技术,为各项技术提出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并提供资金支持。 3 建议 国内外有多个研究机构对于世界低碳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IEA提出的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降低一半的蓝图情景,该预测结果显示:到205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世界发电量的7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合计将达23%;电力生产和能源需求侧能效技术对全球减排的贡献合计将超过40%;CCS对全球减排的贡献将达19%。 当然,上述预测结果所展望的是低碳技术远期的发展趋势,在中近期的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方面,需要重视以下问题: 1) 发达国家已在风电、太阳能、先进交通等大部分低碳技术研发领域占据了先行优势,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技术既需要依靠国际合作,更应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 2) CCS可能成为中国占领低碳技术制高点的一个机遇。然而CCS技术应用方面存在几项关键问题亟待突破,包括:CCS技术在捕集环节将使发电效率降低10%—25%、并导致发电成本增加20%—85%的问题;CCS在捕集、运输和封存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都不成熟,未来规模化发展的最优技术路线难以确定的问题;CCS技术应用对环境、人身健康及安全的潜在影响问题等。因此,中国应首先开展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示范,在此基础上考虑适度和有序地推进CCS技术。 3) 低碳技术的发展具有“代际”之分。陆上风电、水电等一部分低碳技术在现阶段或中近期即已具备规模化发展的条件;但根据多个研究机构的预测,第四代核电、CCS、智能电网等技术将在2030年之后才能逐渐发挥节能减排的明显作用。因此,应根据各类技术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及早制定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锁定效应(指某种技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相关产业集群在其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路径依赖”现象,“锁定”在这种技术的持续应用之上,造成其他更加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技术创新。)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1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祝翁帆学业有成!
热度 2 xupeiyang 2011-9-18 20:41
希望翁帆低调、谦虚、真诚、勤勉。一心读书,学业有成。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昨天清华证实,翁帆目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针对是否因为杨振宁先生而给翁帆有特殊照顾的提问,清华新闻中心负责人称,“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 翁帆被称低调 “穿Nike鞋,牛仔裤,衣服、包包都十分朴素,(这就是)清华大学低调新生翁帆。”近日,一组疑似同班同学偷拍的清华建筑历史系新生翁帆上课的图片在各大论坛和微博出现。 翁帆姐姐相当低调,当时班级自我介绍时都没人往那边想,上课时也没几个人认识她;超级认真记笔记,跟一般学生在一起完全分不出来;虽然35岁,看起来超级年轻。”翁帆于2004年11月与杨振宁订婚并与第二年年初结婚,她之前获得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硕士学位。 清华按严格程序录取 针对翁帆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否因杨振宁而得到特殊关照的提问,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翁帆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后,清华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对翁帆和其他提出申请的港澳台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 今年清华共录取了132名港澳台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29名。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清华否认翁帆读博因杨振宁关系获照顾
dongzg101 2011-9-18 12:38
清华否认翁帆读博因杨振宁关系获照顾 “师妹的老公都拿诺贝尔奖了,(我)表示压力很大。”日前,水木清华网站一名网友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昨天(9月17日)清华证实,翁帆目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针对是否因为杨振宁先生而给翁帆有特殊照顾的提问,清华新闻中心负责人称,“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 翁帆被称低调 “穿Nike鞋,牛仔裤,衣服、包包都十分朴素,(这就是)清华大学低调新生翁帆。”近日,一组疑似同班同学偷拍的清华建筑历史系新生翁帆上课的图片在各大论坛和微博出现。 人人网此前张贴翁帆照片的人介绍说,“和奶茶MM被媒体高调捧进清华不同,翁帆姐姐相当低调,当时班级自我介绍时都没人往那边想,上课时也没几个人认识她;超级认真记笔记,跟一般学生在一起完全分不出来;虽然35岁,看起来超级年轻。”翁帆于2004年11月与杨振宁订婚并与第二年年初结婚,她之前获得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硕士学位。 清华按严格程序录取 针对翁帆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否因杨振宁而得到特殊关照的提问,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翁帆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后,清华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对翁帆和其他提出申请的港澳台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 今年清华共录取了132名港澳台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29名。 更多阅读 清华大学确认翁帆入读该校建筑系 《杨振宁传》出版 杨振宁首次正面回应与翁帆婚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0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北京CBD将建500米高第一楼
热度 1 xupeiyang 2011-9-6 16:02
北京CBD核心区标志性建筑———约500米高的中信集团总部“中国尊”将开工奠基,预计5年完工,届时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7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的建筑
热度 1 yanguojin 2011-9-1 14:44
英国的建筑
英国议会大厦 英国议会大厦 英国议会大厦 westminster abbey westminster abbey 白金汉宫 约克大教堂 约克大教堂 曼联球场 大英博物馆
77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见,用一首歌来纪念在建筑院的雕刻时光
shuilinxi 2011-8-30 21:29
1在那个离别夜晚,在建筑学院的毕业晚会上唱了一首《再见》,第一次跟乐队合作,第一次在舞台上唱才练了一天的歌,第一次在一台晚会上去做压轴演唱。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喜悦。不想唱得太伤感,只想去表达一种复杂情绪。 2为什么要唱这首《再见》? 在建筑院的三年,是我毕生难忘的三年,这里记载了我太多的理想希望和梦想,记载了在湖大的一个新的开始。今年是我教的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很想说些什么,却又无法说出口,所以选择了唱一首歌。而乐队正好排了再见,歌词里也表达出了一种我需要的那种感觉。我怕我没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也许明天再也见不到你。 第一年教了两个班100人左右;第二年教了两个班60人左右,第三年教了一个班。 期间参加了建筑院的n多活动,建筑竞赛,魔鬼训练营。。。 到医院去看受伤的同学,一起吃火锅,一起k歌,在关了灯的房间上课,在课堂上唱爱的箴言,布置了知白守黑、八度空间和流动的音乐三大作业,大家充满创意的作业和几节课的作业点评,课后热烈的讨论我们喜爱的建筑、建筑大师和哲学;莱特,康,柯布西耶。。。那些大师的点点滴滴;第一次在魔鬼训练营喝了很多酒之后意气风发的点评;还有好多人,毕加索,张晓刚,水彩画老师。。。当然还有柳士英,还有用意识流和生命空间的感觉参加的竞赛。在魔鬼训练营的最后一次参加的讨论郡原一个学校的方案中,我们谈到了康,谈到了毕加索,谈到了周杰伦,那就是我要的感觉。我们在岳麓山的亭子里上课;在动物园讨论动物的结构;在天台上在无声的跳舞;我们去试着给深层结构给出自己的理解;我们试着用信仰去给建筑下一个定义。 第四年我放弃了。放弃的原因之一不是因为建筑院不好,而是建筑院的学生太好,我怕我做得不够好。其实人很多时候是很纠结的。我是一个很容易对一件事情投入到歇斯底里程度的人,这使我自己有时候都会有点害怕。放弃了建筑,但永远把它放在心中。放弃的原因之一是目睹了汶川大地震,它是我明白,生命中除了快乐、创意、激情以外还有一种叫做责任和尊严的东西。 “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难以抹去”。“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回来,我希望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3感谢乐队 最后感谢乐队,感谢熊爷、小凡、阿磊和凯子,谢谢你们给我机会和乐队在一起唱歌,因为我的复杂情绪,很遗憾我没有唱出《再见》的伤感和摇滚精神,真心地祝福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乐队让我听到了几首好歌。虽然不知道肖珏唱的歌叫什么名字,也同样听得血脉沸腾,不知道她小小的身体里怎么会有这么巨大的能量。“21 guns”是安广当天唱的歌,很欣赏安广唱这首歌体现出的一种内在的勇敢和淡定。这首歌里有一种我寻找了许久的一种精神,一种对很多东西的内在的思考。 Do you know 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When it's not worth dying for? Does it take your breath away And you feel yourself suffocating? Does the pain weigh out the pride? And you look for a place to hide? Did someone break your heart inside? You're in ruins
个人分类: 生活|3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文解字:墙 vs 壁;建 vs 筑
热度 2 liwei999 2011-8-19 16:33
提上来说“墙壁”。什么是“建筑物”?构造物?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18/2011 11:01:51 聊兄质问 Quote 把墙称为“建筑物”是否合适?我的感觉是“建筑物”应该有完整性。比如,荒原上一堵孤零零的墙通常不被称为建筑物。 “建筑物”的单纯理解就是个人造的物件。小到幼儿的土堆,大到金字塔。 “墙”是人们意识到有两个(垂直)面的时候使用,而“壁”,则是人们在只注视一个(垂直)面的时候使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 有人称小孩的土堆为建筑物吗? 客观地看,这种“人造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18/2011 11:34:09 “建”者,Z坐标方向较XY方向比较 大 的情况。“筑”者,是说Z坐标方向较XY方向比较 小 的情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镜老师,定义应该是“共识”的总结,而不是个人的理解。 作者: shijie 日期: 08/18/2011 19:30:10 建筑物指的是人工建造的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显然不妥。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18/2011 22:49:31 比如说建动物园,显然是为了老虎们的住房。“场所”也给人有平面广场的感觉。 手头上没有字典,查看一下洋人们是如何 说的、或者是法律上的定义,会有帮助。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2nd Ver building'bɪldɪŋ ► noun 1. a structure with a roof and walls, such as a house or factory. 2. the action or trade of constructing something: the building of motorways | building materials. ■ the creation or development of something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e building of democracy in Guatemala. 建筑物的默认理解是建筑的整体,而不是其部分(墙、门、窗、梁、天花板)。 作者: 立委 日期: 08/19/2011 00:18:32 就好比桌子是家具,桌子腿不是家具一样。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5132 次阅读|2 个评论
澳洲行之三:六星级建筑
dhwang 2011-8-19 14:54
科学记者澳洲行特别报道(三)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07-7-2 16:54:21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墨尔本政府第二号办公楼: 六星级绿色建筑 位于墨尔本市中心小科林斯街的市政府第二号办公室楼 在预先得到的资料中,记者只知道墨尔本市政府第二号办公室(CH2)是澳洲最绿色、最健康的大楼,获得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六星级绿色建筑证书,成为澳洲甚至国际上生态可持续发展型建筑物的典范。我渴望能亲眼看看这幢环保大楼。 但是,4月20日下午2:30左右,当到达CH2时,我们一行人已经十分疲倦了,因为当天的行程十分紧张:清晨办理离开宾馆的手册,上午参观了霍华德•弗洛里研究院、中午参观沃尔特-伊莉萨医学研究所,傍晚还要乘飞机到悉尼,所以,不知道脑子里还能装下什么东西。 CH2是一个10楼的办公室,位于墨尔本商务中心繁华的小科林斯街上。一楼接待厅中央的前台是一个椭圆形鸟巢式的设计,让人不禁晥尔一笑。我们来到了大楼的总管杰里米•格罗劳(Jeremy Gronow)先生位于5楼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占居整整一层楼的开放式办公室空间,杰里米长达3米的长条形大办公桌紧靠西端墙面,一张16人的大会议桌将他与其他职员的办公空间联系起来,散落在会议桌周边的,是一圈橘黄色高靠背椅,这种色彩是如此的鲜艳夺目美丽,我们的疲劳顿时消失了。 杰里米大约50岁,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环视这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他如数家珍地开始向我们介绍整幢大楼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这幢大楼的任何一个可以想象得到的部分都采用了可持续发展技术,虽然绝大多数想法是全新的,但我告诉你们,所使用的全部技术都是现有的低技术!” 与太阳和风和谐 CH2于2004年初开始建设, 2006年8月正式启用,可容纳540名政府职员办公。 这是一幢正对东南西北的长方形大楼,长边是正北和正南。办公室南北通风,采光和通风都非常好,东端是咖啡室、卫生间、会客室、设备室,西端是大门、会客室、电梯间和资料室。杰里米说:“大楼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要与风和太阳和谐共处。” 澳洲位于南半球,所以,虽然太阳还是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但北面是阳,南面是阴。杰里米指着北面的窗户说,每层楼的阳台上用特制花盆种植了绿色的攀援植物,这植物沿阳台上的钢网漫生,层层相椄,从一层到顶层再到楼顶面形成一个垂直的空中绿色花园。这种绿色不但保护大楼免遭的北面阳光的直接照射,而且能过滤眩目的光,保证有充分、软和的日光线进入办公室。每层楼的办公区间都有自动的光线强度感应器,能根据自然光的强度来调节人工光的需求量,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而每个职员的办公室上都有一台可调光的台灯,让他们自已控制所需要的光线环境。 “办公室的自然光都是从北面和南面的窗户进入的,但一会儿你们可以看见,每层楼的窗户大小都不一样,因从下往上,光线越来越强,所以从下往上,窗户逐渐变小,这样在保证充足光源的同时最小化玻璃的使用量,减少能源的损失。” 因为黑色能吸收热量,所以,大楼北面外墙有10个从底楼到顶楼的黑色废气管,分别与各层公公室天花板相接,在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时将室内废气抽出,而排气所需要的能量则由废气管顶端的风力涡轮机提供。因为废气量从下至上越来越多,所以,与从下到上逐渐变窄玻璃窗相间排列的废气管则是从下到上逐渐变宽,在外观上形成错落有致和致的艺术结构。 大楼的南面是阴面,10个从底楼到顶楼的浅色输送管与每层办公室的地板相连接,将来自顶层的新鲜空气输送到地板下的管道中,工作人员地板的通风口控制流量,保证室内空气百分百地新鲜。因为新鲜空气的量来自顶端,所以输送管的直径从上到小也逐渐变小,与北面的废气管遥相呼应。 用循环木材制成的百叶窗覆盖着大楼的西面,它们能随着太阳的位置而自动转向,清晨时全部打开,日薄西山时全面关闭,在保证室内光线的同时避免了西晒,窗户转动的能量则来自顶层的光电池板。 每层楼有男、女和残障人士三个卫生间,它们位于办公室的东端,卫生间的窗户与大楼外穿孔金属板对应,让卫生间一年四季自然通风,金属网板还笼罩着大楼东面的阳台,站在阳台上还透过网孔瞭望小科林斯街,一举数得。 CH2的正北面、南面、西面和东面 天上的阳光 地下的水 垂直的空中花园 墨尔本是一座阳光灿烂的城市,CH2充分利用了太阳提供的能量。楼顶的空中花园中有一个设备间,杰里米说,这是一座混合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板和燃气发电的小型发电站,能提大楼30%的电力需求,减少了大楼对公共电网的依赖。 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含有95%的水,这些水既是下水道系统的负担,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我们从楼顶花园乘电梯直接来到地下室,杰里米指着一个多重污水处理装置说,这套设备每天从小科林斯街的下水道抽取10万升废水,经过多重净化处理后生产出A级清洁水,供大楼非饮用水使用,如植物浇灌、卫生间冲洗和大楼的循环冷却等,多余的水还可用于其它市政大楼、城市喷泉、街道清洗和植物浇灌等,当然,这套污水处理系统还能处理来自天上的雨水。 杰里米特别指出,安全规则要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必须达到清洁饮用水的标准,而且必须定期对喷水系统进行测试,但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水被浪费,因此在CH2大楼,这些水被回收了,处理后可提供25%的大楼饮用水。 CH2可供540位人上班,但地下室却只有20个小汽车位,外加一个残障人士车位。不过,在墙边还有80个悬挂式自行车位,为鼓励员工骑自行车上班,旁边还专门安装了9个供骑车者使用的水淋浴喷头。杰米里家里有一部汽车,供他夫人用,他则是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环保主义者!他说:“随着开车上班的人数的减少,这些车位还可开发成办公室。” 环保与舒服共存 在设计阶段,CH2就获得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奖―六星级绿色建筑证书。大楼建设耗资约5100万美元,但据估计,在10年的时间里,大楼所节约的能量将为换回这笔费用。 杰米里列出了大楼的节能数据:CH2的废气排放量只相当于澳洲五星级环保大楼的64%;与墨尔本现有的政府大楼相比,CH2还可减少85%的电能、减少87%的燃气消耗,而只产生13%的排放,供用水量则可减少72%。新型的液晶显示屏计算机监视器将减少59%的能量,而节能型灯只消耗65%的能量。 因为新鲜空气的进入和废气的排放同步进行,大楼里的空气总是100%的新鲜,办公空间的温室保持在21摄氏度左右,这样会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假时间,更健康的员工意味着每年会节省112万美元。 站在地下室的车库里很舒服,完全没有在一般地下室里“闷”的感觉,杰米里说,因为来自楼顶的空气从管道直接进入这里,所以,这里与楼上办公室的空气是一样的新鲜,还可以改建成办公室。 走出CH2,才发现大楼的一楼全是时髦商店、咖啡层……,与小科林街的生机和活力融为一体,这时街面的气温高达33度,而我的倦意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座大楼让我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77217110371183483.html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真的很佩服中国建筑商的水平
pinjianlu 2011-7-30 01:14
听说某安置房又成豆腐渣工程了,可表面看起来还挺漂亮的,试问有哪国能比得过我们?! 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P0001/16776.html#p=7A5M449400AP0001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2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可怕的“全国推广“-建筑加层新技术
热度 2 yqchen88 2011-7-17 21:52
再谈可怕的“全国推广“-建筑加层新技术
我在我的博客里发表了“看看这样的发明大奖 - 建筑加层办法”( 5 月 9 日)二个多月了。这个使我震惊的发明大奖,看来在我们这个院士、教授、博士云集的科学网、全国最大的网站之一,新浪网上也砸不起个水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208do=blogid=442401 , 倒是在我们专业钢结构论坛网站上倒还有些评论: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54948extra=page%3D1 我想先介绍一下最近的进展。 正巧也是 5 月 9 日,光明日报和凤凰网上好像率先发布 : 由工程师陆建衡发明的 “ 抗震低层楼房加层结构 ” 和 “ 刚柔性隔震、减震、消震建筑结构体系 ” ,最近被建设部列为首批推广应用技术并公告向全国推广。 紧跟着其它搜狐、雅虎、新华、和其它各个房地产等几十个网站都铺天盖地地相随报道和宣传。倒是登载了我的博客文章的网站比较谨慎,没有直接登载这一消息。 7 月 3 日“ 北京您早新闻” 报上登载了下列报道: 北京您早新闻报道抗震低层楼房加层项目启动仪式 2011 年 07 月 03 日 “ 这是泰中集团 2011 年 7 月 3 日公布的最新 ” 启动仪式 ” 的相片。看来他们在中央十套“走近科学”、建设部、北京市等单位的支持和宣传下还在大力发展启动更多的“泰中加层”建筑。 眼看这种违背建筑结构科学的宣传和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肯定;不可救药的加层建筑将越来越被推广并将盖起。 这再一次激起我拿起笔,谈一下我的怀疑和观点,希望引起大家讨论并分辨个是非。 从专业的角度开始谈几个问题: 1. 抗震性能上极差的整体结构模型 泰中集团所推广的加层办法,是旧结构不动, 在上部空间部位做一个不完整的结构。上部重量不压在下部,有个 ” 专利的 ” 简单连接。 如果新加的是框架结构,请看上相片中住宅的柱子有多高,即便有微弱的连接,这种 ” 高脚鸡腿 ” 式的柱子也不大可能通过最简单的抗震计算。 这种空旷结构不设剪力墙或足够的抗侧力体系 ( 除了两端无法设立 ) ,显然是抗震规范所不允许的。作为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层间位移角、最大位移、构件受力、整体稳定性也都不大可能通过抗震计算。如果把他们宣传的桥式梁上看成砖混结构, 结构抗震性能更差。 做成拱式梁对抗震也是毫无意义的。 任何了解我国和世界结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人都应该知道: 建筑师最喜欢建造底层是空旷商场、上面是住宅的建筑。无数这类建筑在强烈地震中倒塌破坏。避免这种建筑、或者采用足够的措施保证它的抗震能力:如加设剪力墙、强大的抗侧力柱、强大的支撑系统。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在新建的砌体建筑中设立的“底部框架 - 抗震剪力墙”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旧房改造没有空间 , 无法假设剪力墙、支撑或强柱。建设部的专家们不会不知道这一规定吧?对这种推广的加层建筑又怎么通过鉴定的哪? 说明一点,从汶川地震以后, 即便不是地震区,也应该有起码的构造考虑去克服结构可能有的侧向变形(如大风荷载)、预想不到的地震。这种几乎没有横向承受能力的结构体系也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的。怎么能推广? 2. 保持不动的砖混结构 。我们用一个城市 80% 建筑(唐山)倒塌才换来认识到:用红砖和预制板垒起的“砖混结构”在地震时是多么脆弱。在后来京津一带大量加固中逐步采用加上构造圈梁、构造柱的办法,也不过是修修补补的权宜之计。这种加上“构造加固”的办法,故名思议,很多是未经现代化抗震计算理论验证的定性办法。这种建筑应该在未来改造中尽快废弃或重新加固(至少我们这么看)。在加层中,对这种砖混结构不动,再加上一个更加薄弱的结构。我们的推断是:“这种建筑会在未来地震中首先破坏倒塌“!把这种建筑推崇为”绿色环保“”节能“的国际重大发明的第 10 频道敢不敢对我这个结论进行公开电视讨论。如果我的结论是对的,我不想抹稀泥或隐瞒我的观点:这种结构是地震中危上加危的结构,应该趁早拆除。特别是中小学、医院等特殊建筑,关系着孩子和病人的安危,国外大都有特殊加强措施,这种加层办法却反其道而行之。建设成北京抗震能力最差的建筑结构。 3. 结构保护系统 。可能有的人还不熟悉,在 80 年代中期,地震工程界从机械、航空等领域去挖掘灵感和装置。他们引入并发展了称作“结构保护系统”的装置和计算理论。其主要的两项,基础隔振和阻尼器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替代美国、日本等抗震发展的先进产品。不得不实事求是地说,作为山寨和造假大国广泛应用的假冒伪劣的产品已经害人不浅了。可有谁见过这种完全不着调的隔振垫和阻尼器?他们能拿点最简单的测试数据吗?这可是农村木匠发明不出来的“创新产品”。 在结构保护系统上, “ 泰中抗震 ” 申报了不少 专利产品。他们的专利可够全面,包括加层系统,超级山寨版的隔振垫和阻尼器。联想起我在博客中说过的另一些山寨阻尼器。真希望我国的专利管理系统能好好整顿一下,别再搞这种自欺欺人的专利了。 4. 动力计算 。 写到这里, 我不敢想象, “ 泰中抗震 ” 所设计的结构是怎么通过起码的 抗震分析,他们设计的“高脚鸡腿”式的框架,无论从结构的构造要求和计算数据都难于叫我们结构工程师相信它能通过北京 8 度地震区的抗震验算。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使用的结构保护系统更没有经过起码的受力分析、能符合建筑基础隔震和消能阻尼器的国家行业标准吗?当然更谈不上什么试验了。这些数据可是一种结构,一个设计,能被使用的起码要求。这是我们现代建筑和荒远的农村“木匠”盖房的基本区别。我虽不能肯定“泰中”在盖这样的建筑前是否通过了这样简单的动力计算。我可真希望他们能拿出 1-2 个抗震计算的算例打打我的耳光。如果没有, 他们是怎么拿到设计的资质?他们的技术工程师又怎么通过工程师的考核?如果都没有,就这么把我们首都大学校园的建设退回到农村木匠盖房的水平。我不敢想象,也真希望我判断错误。 5. 国家规范 好久不接触砌体和砖混结构了。为了这个“发明的新方法”,我不得不翻出下列规范学习。希望有关搞加层的专家、搞砌体结构的专家、搞结构保护的专家、能抽点时间看看我说的是否正确。也希望对砌体结构了解不多的结构工程师也都借此机会学习一下。列出下列规范和行业标准供参考: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 )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 《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 (CECS78 : 96)   《建筑消能阻尼器》行业标准 JG/T 209—20XX 《 JG 118-2000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 高剑平 教授在 2010-4-1 发表的专著“砖砌体房屋外套结构加层改造技术 ”,我虽还没买到。从目录就可以看出,他是用现代结构理论分析加层技术的。在他的书中应该已经有了详细介绍。他在内容简介中写到: “ 砖砌体房屋整体式外套加层结构,作为工程实践中经常采用的加层结构形式之一,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 (CECS78 : 96) 暂不推荐采用。由于设计上无章可循,不但给建在地震区的此类加层改造工程留下安全隐患,也妨碍了其推广应用。因此,以其抗震性能、计算模型、抗震设计方法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 钢结构论坛上的网友在一个帖子评论中写到: 猜想这种结构形式属于《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 CECS78 : 96 )中提到的 “ 外套结构加层法 ” ,但该规范的 6-1-1 有 “ 抗震设防区不宜采用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外套结构夹层法 ” ,且加层高度和层数也有限制,十分苛刻。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也有具体规定。 遗憾的是, 这本加层技术规范已经根本买不到了。这些证明, 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有同样的看法。 当然, 如果我们保持这一结构体系的基本想法,采用足够宽大、能取代剪力墙的外柱,还是可能满足抗震计算。从“泰中集团”现在做完的工程图片看来,是没有的。 6. 结束语 泰中集团拉来周光召、倪志福为他们题字、合影。他们及其秘书们对工程抗震专业不了解,似乎有情可原。可中央第十频道“走向科学”的“顾问”专家”,可是掌控一个国家的宣传窗口,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怎么就这么容易搬上央视舞台;建设部里、北京市委里这么多专业工程师,掌握着国家最高管理部门,他们怎么就这么轻率拿到全国推广的。 就算我只是部分人的看法, 但事关大量的建设投资、关系着千百万人的安危。这也还是国家科技水平、国际影响的大事。我还是要说个明白。
个人分类: 评论|5098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代建筑的曲线美
热度 3 jiangxun 2011-7-16 03:23
作者:蒋迅 这是我收到的一个PPT文件的一部分。这些建筑都是人称“建筑诗人”的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师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 Santiago Calatrava ) 设计的。我看了他的这些作品之后,感觉他不仅是一位“建筑诗人”,他更是一位数学家。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数学曲线之美,还把自然和光线融入到建筑中,又反 过来为曲线之美增加了一份壮观,因此表现出了数学曲线的壮美,而这一点在数学本身是不易突出出来的。原文有六十多张幻灯片,我去掉了一多半,变成网页,与 网友们分享。 CurveBuildingArt.pps
个人分类: 谈数学|92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日惹风光
热度 1 zhangt10 2011-3-18 12:20
东游西逛之日惹风光
不晓得国内极端怕死的人有多少,看看抢盐的劲头,还是有一定人数的吧。 所以逃避辐射最安全的逃难地问题也应该有点市场的。离开北半球Polar Jetstream远点的嘛,好像是赤道附近或者南半球。 新马泰,印尼巴厘岛,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可能都是飞的不太远的选择(中国人签证也好搞定)。这些地方南方,东方什么还有东南亚的AirAsia,Malaysia,Garuda好像都去的。  其实说起来还有一个平常人不太会和你争着去的地方-印尼的爪哇岛中部的日惹(Yogyakata).对,没错,就是那个去年底火山爆发的日惹。 刚打过喷嚏的活火山和核放射哪个更可怕?你看着办咯。 我是去年八月底斋戒节期间去的。日惹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印尼的很多高等学府在这里,总督(选出来的)也是当地的苏丹,非常支持艺术(也包括在墙上涂抹的行为艺术),导致整个城市充满了年轻艺术家的活跃氛围。碰到的旅行者大多是荷兰或法国人。英语国家的大多是在这里退休的澳大利亚人。 居民绝大多数是伊斯兰教徒 (向导指着地图上北边的三宝屯说 -中国人传来的),可当地最出名的却是小乘佛教(八世纪)和印度教(九世纪)的建筑。我的伊斯兰教向导在婆罗浮屠的台阶上考问我佛教结手的含义,实在是很有趣的事情。日惹的手工也很出名-面具,蜡染,等等。我还在王宫边上的手工店里翻到一堆柚木的鲁班结。看看那王宫屋顶的精巧木结构,也许当初三宝和他的船师们在海外留下的不止是宗教吧。 Borobudur,婆罗浮屠,八世纪,现在正覆盖着4。5厘米的火山灰 1-6层是世俗的修行,浮雕佛像,传述教义 7-9层是佛界,无形中有形 冒烟的Merapi,小爆发以后 日惹城外的Candi Prambanan,印度教圣地,远处是Merapi 47m高的主塔,供奉Shiva,06年火山爆发损毁。 肥沃的土地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21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比谁更缺少职业操守呢?
热度 1 zhaopei 2011-3-6 19:43
欧美国家雄浑扎实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得我很鄙视国内的建筑行业,认为这帮人尸位素餐,将因为孜孜以求地制造垃圾而整体遗臭万年;反观自身所在的通信行业,敲锣打鼓的3G时代究竟满足了人们怎样的需求?除了一大堆的电磁辐射外,又将给这个地球留下些什么东西?!恐怕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个人分类: 大千世界|3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协建议
nipc 2011-1-14 09:56
一、 建一个城市建筑景观的艺术学院 现新建筑如雨后春笋,但其艺术观赏性总跟不上其数量的扩张,尤当城市化加速过程,城市景观价值也急剧攀升,因此建议我市可否建一所城市景观艺术学院来解决此问题(可能已有?)。建筑艺术表现力一点也不逊于其他艺术,如友好广场东北角那个小教堂,胜利桥北那个艺术馆,其魅力十足。友好广场若无此小屋,将使广场黯然失色。大连不少高楼景观也是很引人入胜的。由于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的展示均受条件限制,而建筑艺术不然,其展示机会极多,空间极大,他是凝固的音乐,又是活化的美术,处处可伸手脚,因此他是反映城市软实力的强大载体。可说99%居民及游客受到最直接熏陶的是城市建筑艺术而不是其它艺术,甚至也不是自然景观,因此在创造城市文明的时候应特别重视发掘建筑艺术的巨大潜力。一座建筑巨大资金已砸进去,高额的内部装修也付出了,再讲究一下美容及对外的表现力是顺理成章的事。大连的建筑景观应更上一层楼,避免走直线化、平面化、直角化、灰色化或黄色化,总之避免走趋同化道路。如南石道街以南100米,那几座推倒后新建的高楼,真是浪费了其美好的背景资源,著名的“明秀山庄”的建筑也很单调,奥林匹克广场西北的两层小楼,虽精心设计也属一般水平。要把城市建筑艺术搞出水平很不容易,既然建筑业是个很大的专业,其内部的装修业也是个很大的专业,那么其外部景观艺术的创造也该有相应的高等学府来支撑。 另外,建议可否在大连选十来处适宜地段重点建设一些观赏性很高的景观性建筑,作为示范或先导? 二、 关于宠物的建议 希望“养犬新政”赶快出台,并坚决执行。我国人口接近14 亿,“狗口”也将逼近1亿,人兽同居在密集的高楼里,成何体统?!大连山林及园地也被狗群霸占,拉屎是小事,造成不和谐气氛是大事,在窄道上和大狗相遇很尴尬。养狗不符合国情,抵消了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成果,计生是国策,限狗也理应是国策,应坚决执行!超限的狗建议一律处置掉。人类对饲养动物(注意:是非生态链上的动物)从来都操生杀之权,不存在不尊重生命的问题,但处置要文明,用安乐方式。另外,爱宠者毕竟少数,而厌宠者绝对多数,因此媒体不要一味迁就养宠,报道什么品种啦、美容啦、食品啦、市场啦、普京爱狗啦,要多反映不同“政见”的民意,要支持“养狗新政”,支持法律。 三、 对报刊的建议 建议《大连日报》出两种版本,一种是当前的版本,另一种是 将报中“大连市采购公告”、“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公告”、“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公告”、“质量技术监督公告”以及有关小轿车及住房的大幅广告取消,绝大多数老百姓都不会看这些内容,在订阅时,订户可自己选择,从而可节约大量纸张,营造低碳媒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天上人间,无处不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sheep021 2010-12-15 21:16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大神兽是中国古代文明里永远耀眼的明珠,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天上地下,无处不在,各门各派,无孔不入,文化建筑,无所不包,风水医药,无所不含 1 天上 我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 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但玄武被后世奉为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九天玄女。 2 人间 好风水也有简洁模式,可概括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四种神话中的神物其实就是对山的指代。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这样的:背依绵延的群山,这山是靠山、主山、祖山,是龙脉,也就是所谓的玄武;面临开阔的平原,称明堂,明堂也不是一览无余,前面还有像屏风一样的山。叫案山、朝山,案山如在案前,朝山拱揖相迎,这就是风水中的朱雀;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环绕流过,两侧有重重山脉遮掩拱卫,这两侧的山就是青龙、白虎。 3 医药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四首方剂是以四象来命名的,它们分别是小青龙汤,小朱雀汤 ( 黄连阿胶汤 ) ,白虎汤,真武汤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是古代的方位名词,分别用四神灵来命名,有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素问阴阳应象论》中有: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东方和春季温和,南方和夏季炎热,西方和秋季干燥.北方和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 按五行归类方法,春温属木,夏热属火,秋凉属金.东寒属水。 小青龙汤:春温属木,主青色,东方生风,易受风邪.虽然春季阳气回升。但阴寒之邪犹,季节交换,不注意加减衣服,易感外邪,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出现上述症状者,治宜解表散寒,小青龙汤主之,由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甘草,桂枝,半夏,细辛组成。 小朱雀汤 ( 黄连阿胶汤 ) :夏热属火,主赤色,南方生热,易感热邪,由于邪热深入少阴,真阴被灼。不能上济于心,以致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水火失济,而见心中烦.不得卧,咽干口燥.梦遗舌红.脉细等均为阴虚火旺之象,治宜清心泻火,滋肾养阴,黄连阿胶汤主之。 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组成】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以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揽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集注】柯琴曰:此少阴病之泻心汤也,凡泻心必藉连芩,而导引有阴阳之别,病在三阳,胃中不和而心下痞硬者,虚则加参甘补之,实则加黄下之,病在少阴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黄以伤胃矣,用芩连以直折心火,用阿胶以补肾阴,鸡子黄佐芩连,于泻心中补心血,芍药佐阿胶,于补阴中敛阴气,斯则心肾交合,水升火降,是以扶阴泻阳之方,变而滋阴和阳之剂也,是则少阴之火各归其部,心中之烦不得卧可除矣。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斯方之谓欤。 白虎汤:秋凉属金,主白色,西方生燥,易感燥邪,燥热之气内传阳明之经,所谓阳明气分热盛证,邪已内传。里热正盛,故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诸症。治宜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白虎汤主之。由石膏。知母,粳米组方。西瓜就是 天生的白虎汤 ,吃完之后会热退,生津、汗收,脉也能够得到平复。 真武汤:冬寒属水.主黑色,北方生寒,冬季阳气不足,阴寒之气盛,人体易脾肾阳虚,进而导致水饮内停.临床表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肢体浮肿,腹痛下利,苔白不渴,脉沉。治宜温阳利水,真武汤主之。 治少阴水气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 . 【组成】白朮二两 茯苓二两 白芍二两 附子枚炮 生姜二两切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觔。 【注】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藉以镇水之义也,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朮之苦燥建立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朮以健土,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收,仲景之旨微矣,盖人之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阳,不少佐以酸收之品,恐真阳飞越矣,用芍药者,是亟收阳气归根于阴也,于此推之,则可知误服青龙致发汗亡阳者,所以于补阳药中之必需芍药也,然下利减芍药者,以其阳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水寒伤肺则咳,加细辛干姜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也,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祇当温胃以散水,且生姜功能止呕也。 自然界的气候是暑往寒来,秋去冬至,循环运转不已。天人相合,道法自然,运用自然界的阴阳五行规律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很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不能不佩服古人的高明之处。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 4 建筑 作为应天象而建的人间皇宫, 故宫 也留下了四象的影子。举世闻名的故宫,留给人的不仅仅是古朴典雅的建筑,还有建筑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从中寻找一些中医的影子也是闲暇之余的一种乐趣。 左升右降 对于左升右降的理论,学中医的人并不陌生,它指的是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降。在讲述它时,为了容易理解,大多老师都提到皇帝面南背北而坐,其左边为东,右边为西,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左主升,右主降。 其实,在我国,不惟皇宫,许多建筑都面南而坐。人们在建筑房屋时,都要考虑采光最好的朝向。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面南背北的朝向是采光最好的朝向,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建筑都采用这个朝向。只是故宫做为皇宫,其朝向更加准确。 故宫建筑中还有对左升右降更加形象的诠释。在故宫前朝东翼文华殿北侧,明代为慈庆宫,清代改为上驷院与南三所。慈庆宫及南三所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南三所屋顶用绿琉璃瓦,以示东升之意,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在后廷外西路,隆总门西侧,造办处之北,是慈宁宫。慈庆宫在明清两朝都是皇太后、皇太妃住的地方。这都是先朝皇帝的妻妾,大多在此安度余生,有几分生命将逝的悲凉,正应西降。这一东升一西降,正和左升右降之意。不过,皇太子未来是要掌管天下的,所以在慈庆宫南三所前朝。而皇后皇妃等要居住在后宫,所以慈宁宫在后廷。这其中暗含着男阳女阴之意。 说了半天,似乎觉得左升右降只是用来让人觉得中医有文化底蕴。其实,这个理论也可以用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仅摘录导师所著《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前言之中一案以示其应用。 曾记得一师(石冠卿)接诊一顽固性肝区疼痛(右胁痛)病人,已发病一年余,经检查排除肝炎。前医用疏肝理气法小验,经数次更医,皆如此。病人来时仍然有明显的右胁疼痛,饮食及二便皆正常,脉来弦象。鉴于前医之治,该师处一四逆散加茜草、杏仁、旋覆花、栝楼皮,服完六剂,其疼彻去。我们都非常惊奇,急欲师释其理。师云:《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即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降,该患者右胁疼痛,脉来弦象,乃肝气虽能左升,而肺气不能右降,壅滞于内,故而右胁疼痛,治则于疏肝理气中加入肃降肺气之杏仁、旋覆花、栝楼皮,又考虑到久痛入络,故加茜草以活络。这样,肝升肺降,气血通畅,其病则愈。 在故宫中,应北方玄武而建的是神武门与钦安殿。神武门明称玄武门,清朝为避康熙帝玄烨之名讳改为神武门。钦安殿是故宫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建筑,里面供奉的是玄天上帝(也叫玄武大帝或真武大帝)。 应青龙与白虎而建的建筑现已不存在。他们就是在明清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现中山公园)门前的长安街上,有两座门,分别叫做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这两座门结构一样,均为东西向,券门三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这两座门在1953年因长安街改造而拆除。 长安左门俗称龙门。科举考试殿试后,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龙棚,新科进士由长安左门出皇城,在龙棚里看进士黄榜。许多读书人在此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另外,长安作门内侧千步廊拐角处,还是吏、兵二部选拔官员的地方。进士也罢,官吏也罢。都在此得到提升。五行中东方属木,主生,亦主升。四象中东方为青龙,皇城前广场东门上应天象,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故名龙门。 长安右门俗称虎门。每年8月(旧历),皇帝诏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王宫大臣,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集中会审未决死囚案件。霜降后,刑部监狱里的死囚从长安右门外下囚车,由南门洞入,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一字排开,跪在公案前听后审问,案件呈送皇帝最后裁决。五行中西方属金,主杀。四象中西方为白虎,故长安右门俗称虎门。 故宫中南门称午门,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得名源自午门的建筑风格。午门东西北三面环抱形成一个方形广场。北面城台上正中的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两面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有如雁翅,故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一座重檐攒尖顶阕亭。这样,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 . 参考: 巧用四象解仲景之方经典研习 从 故宫 看中医文化 风水宝地:眼光有多远, 聚宝盆 就有多大。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9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啄砚记—梨花木椅
xiaoheyixi 2010-12-3 13:00
用我无耽的眼神不能读懂你优雅的暗光, 是岁月蚀刻了纹路还是孤独静默了时光。 题记 在红墙绿瓦的庭院深处,才这般安之若素。 斗拱、门梁、飞檐、雕花,环绕着呼吸的是不愿臆测而无处不在的历史脉搏。可以不去推究与它们相伴的生命有多少潮起潮落,但无法拒绝感知这真实而深邃的呼唤,原本就浑然一体。它们确实存在过,而今在博物馆中望见,是以艺术的名义。 说建筑是一首赞美诗,不如说是这样一幅包容无限的画卷。她可以吮吸百代绵延的帝胄之气,磅礴恢弘;她可以濡养于明山秀水的姿态万千,精巧雅致。每一处的落墨,浓重浅淡,却一样的饱含深情,运转有度。躺在这幅画卷中的是尚未熟稔的陈设,是今天看得见的梨花木椅,是明天不曾谋面的主人和等待追溯的相遇。 十月紫金,恰一朵清莲绽放;是盛夏褪去了如梦蝉衣,姹紫嫣红渐渐幻化为故秋的一抹馨香。她淡泊地睡着,在古城宽厚而幽远的怀抱里。习惯仰望她的高度,以致从来没有爬到顶点的勇气。捻桂花,几目淡黄,是她轻掷的风雅;清甜是芬,如她不经意的莞尔;飘然来去,四处捕捉不得,却沁人心脾,思念亦难忘。从五到六的翩迁,在花间,邂逅了一片桂茵席地。 枫叶流丹,像在眷恋仲夏的火热;银杏灿黄,因为不舍金秋的丰盈,迎来十一月的感恩季。 感谢你,我。因而遇见你。 晴雨无常,风云易变,每一种风景都会是自然而真实的弧线。在庞杂而深奥的神经科学面前,我还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地爬行,偶尔伸出触角,也许会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感谢 Prof.L. & Dr.W. 为我打开这扇大门,让我可以看到这门学科史诗般无比动人的壮丽图景。 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很难想象,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也会对历史和艺术有如此痴迷。库宝善教授讲雕刻与始祖文化,作为专业学术会议的闭幕报告,场下多少有些愕然。我想,自己更多的是惊异于一种胆识和前辈对生命的独到领悟。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怎样寻找人生的方向?有灵魂的地方就逃脱不了这样的思索。 没有医生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没有药物可以解除所有的病痛。从这个角度看,贬斥医生的无用和研究人员的无能,不如嘲笑下自己的无知。疾病和痛苦,是人对自然和生命索取后的赠品。没有什么可以完全救赎你,除了你自己。 有人说从事医学研究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或许是,或许不是。 凡景入眼,品鉴于心。因时常面对生命的分离和告别,而更加渴望每一个流动的瞬间,珍惜心灵的每次悸动,终而理解了普罗米修斯的困苦和挣扎。成为一名能工或巧匠,无不需要作茧自缚,何外乎左右生命的医学。成为一位大家或巨匠,怎少得了浴火重生的洗礼。所不同的是,更多的锤炼,没有羽化成蝶的轻盈曼妙,而是凤凰涅槃的忍辱负重;似乎只有在向历史和艺术寻求解药的时候,才感觉到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活着。 晚秋,夜凉如水,也是惬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佛罗里达的感想
zhaopei 2010-11-20 04:05
看到Jacksonville的建筑,再想一下上海的大火,对比一下我在北京住的、见的,包括办公的房子,忍不住有一些感慨! 美国(包括我所到过的其他发达国家),大到一桥一栋,小到一桌一椅,一看就是真材实料;如此一劳永逸地建设,GDP增速怎么可能超过两位数字呢?! 和一位老专家交流这个现象,他说:中国人一般很少把东西当成是自己的。我于是告诉他笨猫最近的经典签名:世界是我们的,也是我们的孩子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那帮孙子们的!。相视大笑。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受“三坊七巷”
fqng1008 2010-11-8 17:30
还有一天时间,李院长有意安排我们在福州走走。她说福州是温泉之城,应该去泡泡温泉,当我听说了三坊七巷之后,毅然放弃了身体享受,决定还是看看福州的文化。 原来,在福建省福州市有一片叫三坊七巷的古老街区,当地流行着一句三坊七巷出将入相的俗语。千百年来,这里汇聚无数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既有紫禁城中策马扬鞭的帝师,又有五子登科六子科甲的世族,显赫高官,饱学宿儒,商界巨子,比比皆是。据说,随意走进三坊七巷的哪一条坊巷,都能感受其中卧虎藏龙的福州魅力。 一到 三坊七巷 , 小陈就帮我们请了一位导游小姐,因为看这样的文化故址,有没有人讲解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参观的第一家是 文儒坊 , 这幢 一百多年前 远近闻名的 老宅 , 是因为这个家族自从明嘉靖年间走出第一位进士后,持续若干代,一直在科举路 上凯歌高奏,在清同治、光绪时达到顶峰。那时陈家七个儿子,除第五子早亡,其余六子皆中举,其中四个进士,三个翰林,长子陈宝琛还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家理所当然成为整个三坊七巷浓浓书香的代言人。早在陈家六子科甲之前,三坊七巷就聚居了福州乃至福建大部分硕学通儒。这里曾住着清嘉庆道光时期两位有名的读书人,一位是陈寿祺,福建四大书院之一鳌峰书院的院长。陈寿祺走后,房子的主人换成江苏巡抚梁章钜 。 来到严复的故居,导游娓娓道来的的一番话确实引人入胜,她说 : 1921 年 10 月 3 日,一阵阵沉重的喘息声从郎官巷这所房中传出。一位老人在书桌旁艰难写下遗嘱。他曾积极倡导西学救国,翻译了《天演论》 等 8 部西方科学著作;现在,他却告诉儿孙: 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他曾在报上痛陈鸦片害民,自己却无奈染上烟瘾,现在,他告诫儿孙: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他曾大声疾呼废除八股,自己却四次参加科举,现在,他写道:要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 24 天后,很多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一个叫严复的大学者在他郎官巷的寓所中去世了 ..... . 在南后街的外面,已经是车水马龙的闹市里 , 我们走到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一座故宅,竟然与三位名人沾上了关系,我们要导游讲解其中的玄机。她也与表演一样,轻声细语而又侃侃而谈 : 一百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小巷。民国初期,它被人们从杨桥巷改造成了杨桥路。在繁华与时尚的日益变迁中, 17 号林觉民故居还是顽强地坚守了下来。它古朴的朱门灰瓦曲线山墙虽然有些异样,却仍然在诉说着这个老屋曾经见证过的沧桑往事。老屋据说建于清中叶,最初的主人是谁无从知晓。往上查, 只有一个别号叫崧甫的男人,他是林觉民的曾祖父。世事更迭,崧甫究竟是一介 书生还是一员官宦?如今都没人知道了,除了这幢房子,时光吞没了 它 的一切 为什么 与 三个人 有关 呢 ? 原来林觉民被清政府杀害后,家人难免受到牵连,只好将宅子典当,福州真是人杰地灵,购买者恰恰是冰心的祖父。虽然冰心在此住的时间不长,而且是三岁以前,但我们这些后人特别是打造文化故居的文化商人是不会放过她的。至于另一个才女则是林徽因,她是林觉民的侄女,自然与这所故居脱不了干系。 中午,我的同学HJS(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专家门诊下来后陪我们吃午饭。他来福州22年,开始在协和医院中医科,特别喜欢考试,不仅考了日本的 崎川 奖学金去日本学习,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就连官员也是考来的。记得当年考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失利后毫不气馁,终于攻下了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后调任福州市第一医院院长,再后来任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尽管仇官心理人人都有,我建议大家不要仇他,因为他确实走的是书生之路。 午饭后,H 回单位与日本有个协议要签,我们则看林则徐故居,在这里享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过,看着在这一片老宅中的最大故居,我就在寻思:这么大的宅院是林则徐的先人留下的还是他做官以后修建的呢?很快就有了答案,因为在他的简介中明确写着他出身贫寒。我想,对于这样一位人民爱载的无私无畏的甚至还屡遭贬抑的清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宅子,可见当官发财是天经地义,是我们的文化精髓。我也就慢慢能够理解严复的那段遗言: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文歌曲Fascination(迷恋)配世界城市建筑风光图片-ppt格式
gongshiliang 2010-10-3 16:26
英文歌曲Fascination(迷恋) 配世界城市建筑风光图片(ppt格式) 点击欣赏: 英文歌曲Fascination(迷恋)
个人分类: 异域风情|5082 次阅读|1 个评论
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经典:美国Salk研究所的“烂尾楼”
GumpForrest 2010-9-11 15:38
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经典: 美国Salk研究所的烂尾楼 座落在加州圣迭戈市拉霍亚区 ( La Jolla) 紧邻海滩的索克研究所( Salk 研究所),是一所世界闻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成立于 1963 年,是以该研究所的创始人、著名医学和病毒学家 Jonas Salk 的姓命名。 Salk 研究所的研究有名,研究所的建筑更是有名。该建筑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 Louis I. Kahn 设计,据说其设计理念同欧洲的经典建筑设计理念迥然不同,因此成为美国建筑设计的典范。 刚到 Salk 研究所(开会),感觉很诧异,怎么整个研究所就像座落在一座烂尾楼里。研究所的楼由两部分组成,左右两边分开,几乎是对称的,中间是一个广场,广场两端有两个小水池,由一条把广场一分为二的小水渠相连。 广场的后端直接面对海边的小土山包和沟壑,极目远眺,是广阔的太平洋。据说这种广场的开放性设计异于欧洲建筑设计理念中讲究的边界性(我是外行,描述得不准确)。楼的设计更是独特,外观像是完全的毛胚房,水泥浇筑的整体结构后没有任何修饰,墙则像是用简易的竹板封起来的。我怎么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经典。 尽管不理解,我还是怀着莫名的崇敬欣赏着这座建筑,毕竟是经典,无论我理解与否。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类似这样生吞活剥地接受一些不熟悉的东西,顾不上认识和理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7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很难相信这样的建筑有很高的力学稳定性
wliming 2010-9-1 15:27
这样的建筑能抗地震?上海去年一座新楼房倒塌,是一个例证。
个人分类: 娱乐|19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英国之旅(一):流动的音乐
carldy 2010-8-2 20:14
有机会来到了英国,而且正赶上英国最舒适的气候,品味异国文化,欣赏美丽的英格兰风光,当然有无限的感触。前几天忙于学习,几乎没有时间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抽空记录下来的,是我对于英国建筑别样的体验与认识。 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异国,还是他乡,首先给人冲击力最强的恐怕要算当地的建筑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为黑格尔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出处代考)。把建筑比喻成音乐,这对于没有多少音乐细胞的我来说,起初没有任何感触。既然自己不懂音乐,也不懂建筑,当然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我还是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不过,这一次来到英国,一下飞机(曼城 Manchester ),坐上前往 Ormskirk 的火车,沿途看到的是别样的风景,让我感叹的还是别样的建筑:不管是民房,还是火车站,是那样的古朴而又透出无限生机。 请看英国小站。 其实,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了自己的家园,用独特的建筑艺术,阐释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这不由得让我想象:何谓艺术? 艺术一词,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要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却是有点勉为其难了。有学者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与自身、对二者关系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 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备注】我是学语言的,看到这样的定义,不由得让我想起许国璋先生对于语言的定义了:“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语言艺术,奇妙无穷。我自己正在享受这种乐趣。这一次有机会来英国交流语言研究的心得体会,确是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大家围绕这同样的话题,撇开一切种族差异与文化艺术的差异,开展平等对话与交流。 会议之余,我们大家开始发表对英式建筑的感叹。 建筑艺术?建筑风格? 还有什么样的艺术能让人这样身临其境,感受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类型的艺术,比如: 艺术类别 构成材料 建筑 有重量的物质 空间艺术 雕塑 物质+形象 空间艺术 绘画 颜料+形象+颜色 空间艺术 音乐 乐音 时间艺术 诗 语言(声音+文字) 语言艺术 建筑作为空间艺术之一,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天地玄黄,自从我们的祖先从树上来到地面,学会建造简陋的窝棚,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开始,先人们便不断的对生活与居住、居住与环境进行不懈的探索。建筑是一本无声的史书,房屋不仅是构成村落、城镇的基本要素,还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物质文明的外在标志,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饱含人类智慧和心血结晶的印记。 黑格尔曾这样形容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建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经典建筑是凝固的诗,是立体的画,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到江南私家园林的秀丽隽永,从现代大都市精品单元楼盘到山林海滨的幽雅别墅,建筑像一曲跌宕起伏、连绵不绝的华美乐章,奏响在广袤的大地上。汉字的“宇宙”原是指建筑物,建筑物就是大地上的宇宙。人类的文明史,从居室到村邑、都市、城郭乃至国家,就是文化与建筑交融和共荣的历史,建筑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人们的居住文化主题随着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转换(参阅 http://www.dzwww.com/fangchan/qlls/lslt/t20040701_160006.htm )。 建筑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风俗、时尚及技术条件在建筑上的反映,往往被首先看作是城市精神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 我这几天全身心感触到的,就是周边那风格迥异的英式建筑。 这才想起,为什么人类通过要建筑来进行交流(如世博会)。 那么,宕开一笔,我们学语言的,也应该用语言来建构我们共同的空间,挖掘内在的奥秘,深入探讨语言的奥秘。如果说人类生活在自己构建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建筑群里面的话,那么,人类还生活在须臾不能离开的、更系统、更带有迷宫性质的语言“建筑群”里面。如何有效展开语言真正的画面,把语言像建筑那样直观的显现在人们面前,这需要人类更大的投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语言“建筑师”,每天都在用语言建筑材料——文字,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等等,建构美妙的世界。 这是我在异国他乡的“奇思妙想”了。
个人分类: 千里旅行,万卷阅历 Travelling and reading help yo|3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影子建筑——高盛新厦
yaoyaxin 2010-7-19 11:56
我们身边的建筑物象,从来都是建筑之外的非物象表达,茅舍有可能是回归自然的一种雅好,但棚户决非居住其中者的选择。一座建筑潜藏的根本矛盾,在于物质水平与精神境界的分离,更多地表现为财富力与观念、审美能力的失调,尽管社会对于美的包容度日益宽舒,审美基准却有它的永恒性。跨越式发展取得的经济成果,若是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水准,而尽情铺张于城市建筑的大兴土木,那么一些城市精心营造的地标性建筑,极有可能成为巨资造就的精神侏儒,成为反遭设计者暗地揶揄的笑柄,成为留在千年文明国土上的建筑病。中国在社会与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补上无法超越的现代主义艺术精神的基础课,理性对待历史建筑,现代建筑内涵式创新,城乡气质优美清新,才不至于成为近百年中国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园梦。我们看看高盛集团的新总部大楼,是如何思想建筑的,以下是《纽约客》天际线专栏建筑评论家 Paul Goldberger 的文章: 影子建筑高盛新厦 作者: Paul Goldberger 纽约的大型金融机构惯以建筑来吸引眼球。 1960 年,大通银行在曼哈顿下城建成巨型玻璃摩天楼时,银行名称、标识布满整座建筑,人们的视线无不投向这里,大通银行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地点就这样逐渐家喻户晓了。正是步曼哈顿各商业银行的先例, 1930 年,大通银行大厦在华尔街 40 号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高楼,银行家们遂以占地几个街区的金字塔式顶尖高楼而闻名。 高盛作为全球最大、最具财富的金融集团,对此却别具见解。数千名高盛雇员近期迁入位于曼哈顿下城的总部大楼,玻璃与钢质的大楼,外表平滑光润,却不再冠以高盛大厦的名称。曼哈顿西街 200 号的高盛,不仅在建筑外部、大堂,甚至在保安人员的制服、赠与参观者的徽章上,都找不到公司名称。高盛新厦高 43 层,占地两个街区,呈现的却是希望回归无形的设计理念。 近两年来,高盛问题缠身,先是被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又接受联邦检查官的刑事调查,高调形象难再,希望遁于无形更容易理解。高盛新厦由亨利科布(贝聿明事务所合伙人)设计,在金融危机爆发、高盛在次贷市场受到指控之前,高盛新总部大楼已规划有时,建筑设计关注高盛长期形成的权力极致与世人罕匹的地位,而很少言及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 今天,高盛形象低调的举措,看似古怪,甚或有些错觉感,其实它这样做已颇有时日。高盛总部原来位于布罗德大街 85 号, 1983 年建成的预制混凝土大厦,是纽约最易被遗忘的大楼之一。随着建筑不断增高,高盛集团请佩里在泽西市新建一座面向哈德逊河的玻璃大厦, 2004 年竣工时,成为新泽西最高、最优雅的摩天楼,同时也埋下在纽约规划建设新总部的伏笔。纽约新筑选址在炮台公园市( Battery Park City ),位于世贸大楼遗址( Ground Zero )西北的一个街区,这里长期用作停车场,属于曼哈顿下城的发展迟滞区,高盛的选址计划无疑带给纽约市和州级官员一份意外的惊喜。市州一级立即同意为高盛提供价值 1.15 亿美元的税惠与资金担保,更开特例,州与地方政府决定提供另一笔大额资金,准予高盛使用 16.5 亿美元的免税自由债券,意在刺激 911 后的美国经济发展,意在为高盛新厦 21 亿美元造价的一部分埋单。高盛上月宣布, 2010 年第一季度盈利已近 3.5 亿美元,在数月之内,用现金方式,足以支付新厦的全部开支,而无需来自纳税人的任何助力。 然而,当你看到高盛新厦建筑时,很难不想到以上事实,它们根本未影响这件建筑作品的质量;有趣的是,又能从中发现不少高盛精于算计的聪明才智。在与建筑师交往时,公司想要表达什么,总是缺少充分表达的感觉。建筑要体现业主的权力与尊严,还是不惜成本地摆阔?钟情新理念、老传统,还是融会新旧?从高盛新厦看来,它确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是说,将建筑要体现的所有品质皆分解为平淡与中庸。高盛的建筑目标十分明确,一座建筑外观要现代化,炫技的先锋却无处可见;建筑不能过于简朴,更不宜奢华;建筑要讲求效率,看上去却并非只重功能。这些建筑理念的辩证法,造就了 43 层的矛盾体 一座寡言的大厦。 在诺曼福斯特、理查罗杰斯等国际主流建筑师中,高盛选择了 84 岁的亨利科布。科布的低调人生很自然地适应了高盛新厦的主旨,科布大部分的职业生涯比他的许多同伴更为内敛,贝聿明就是他最长期的合作伙伴。 在高盛新厦之前,科布设计了风格简约的汉考克大厦,也有人认为是高技风格,这件 30 年前建在波士顿的作品,至今仍是美国最优美的摩天楼之一。科布先生举止优雅,富于思想,有时话语轻柔得让人难以听清,但他坚毅而有主张。科布先生的种种气质,对于高盛的理念,最为贴切,当然也最具魅力。 高盛新厦的建筑,仿佛一件精心裁剪的衣装。远观,建筑别无二致;走近,则能捕捉到它的品质象征精致的表皮与细致的连接。科布设计的建筑立面十分平展,为清澈无色的玻璃与光亮的钢的组合。 钢质网格向上攀升,那些宁静的方格纹样如果不做出适当比例的微转,这个方体很有可能显得灰暗。足够近地感受这 座建筑服饰,就能辨出它确实没少花钱。 新厦的组成包括一座容纳公司办公室的厚板形大厦,上部基础体积笨重,包括 6 个贸易专区,每区能容纳近 1000 名雇员。从大多数角度看,建筑呈方形,只有面对哈德逊河的西侧,弯出一条长而优美的曲线。高盛认为贸易专区要尽可能地开敞,因此,建筑师通过运用桁架托臂来减少柱子,全部电梯被挤到建筑的北角,而非在建筑中部运行,这就营造出如同航站楼般的超级大堂空间。若从南端进入新厦,需要步行近于航站楼的距离才能到达电梯。大堂风格简约,大理石墙面平整,无任何装饰;但是,为减少长距离步行的乏味,高盛布置了两堂令人印象深刻的抽象派壁画,一幅出自美国年轻女艺术家朱丽麦赫图( Julie Mehretu ),是急速与狂奔的组合,位于东侧,暗色、彩色各一;另一幅出自德国艺术家弗朗茨阿克曼( Franz Ackermann )之笔,位于西壁。透过宽大的窗户,从外面的街道也能一瞥壁画,但这不比公众看到的建筑外表丰富多少。当然,高盛的保密文化使之免于受到侵犯或炫耀王牌之虞。然而,高盛新厦丝毫不像纽约最令人称羡的商业圣殿,对于不在其中工作的人,这座建筑永远算不上什么。 高盛新厦第十一层还有另一个大堂,建筑基础与塔楼在此连接。名为空中大堂,也像在高耸的酒店,所有来自街道的电梯先在此停站,因此任何人都要步行经过这个空间,才能到达上面的办公区,空中大堂如同公寓式社区的主广场。这个高达两层、气派堂皇的空间,拥有大开窗与自然光,可以直面哈德逊河;由于对现代家具略知一二,还陈列着红木板式家具;不少宽敞的大门通往一间大型咖啡厅。在建筑的中部,巨大的螺旋型楼梯盘旋而上,向上一层通往各式会议室,向下一层通往健身中心。 办公室都配有 SOM (美国最大的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木质办公桌,质感很强的地毯,空间宽敞,自然光充足;整体色彩柔和中性,充满舒适温和的氛围;位于下层的贸易专区空间却是充满活力与动感,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私人办公室有玻璃墙,比旧楼时期几乎没少多少。只有高盛集团的合伙人才有私人办公室,薪酬丰厚的主管、副董事为数不少,他们只能坐在规划出的开放空间中办公,他们的地位显示,他们与透过周边墙体射进的自然光的亲近程度。 高盛委托许多前卫建筑师对咖啡厅、音乐厅、健身房等内部空间进行设计,这也是新厦最不寻常之处。这样做,是为了给很少在协作环境中工作的新公司提供一个机会,以展示他们可能的作为。尝试获得了多样的结果:波士顿公司设计出一个惊人的咖啡厅,白石膏屋顶和柱子,呈现自上而下的俯冲型;借用现代主义建筑师高迪的手法,巧妙地使科布的几何外壳相形见绌。纽约 SHOP 公司设计了音乐厅,铜板外墙给人印象深刻,内装修却是截然不同的传统风格。建筑研究事务所( ARO )设计了健身中心和会议区,普利斯通 .S. 科恩突发奇想,在建筑的一侧建个转角玻璃天篷。加拿大多伦多 KPMB 公司设计了建筑的顶部两层,形成一种会议、餐饮形式的行政顶层空间,并做外部装饰。这里空间较大,墙壁不透明,感觉比下面各层更安静。的确,在这座建筑里,你越往高处走,似乎能耗越往下降,这也许能够部分解释为什么下面各层没有 KPMB 公司出色设计的原因。( KPMB 设计了供皇家音乐学院演出的加拿大多伦多科纳音乐厅)行政餐饮空间展示了高盛的建筑摄影艺术收藏,尊贵的进餐空间被建筑图象环绕,这可比建筑本身更具冒险意味。或乘公共升降梯,或乘隐在门后、由保安操作的小型私人客梯,可达顶层的行政餐饮区。 在高盛深沉宁静的总部大楼中,为身处边缘的新生小型金融公司安排了一席之地,对于当代大型投资银行,这并非一个恶意类比。大厦清醒严肃的外表掩盖了其中每个独立个体的冒险之举,他们匆忙地设计出复杂的金融产品,而局外人很难理解产品的真意。不幸的是,在高盛新厦,人们可以大胆地接触到建筑内部,但是作为只见建筑表象的局外人,却又无法认清这里。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高盛竭力脱去主业之外非己所长或无能为力的业务,将其风险事业完全保持在局外人的视野之外。 姚雅欣译 Photo From: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00419/ffe080226.asp
个人分类: 过眼译|6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国家大剧院建筑和开放的思考
黄安年 2010-6-21 13:20
关于国家大剧院建筑和开放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21 日发布 对于国家大剧院设计和建筑的评价从一开始就众说纷纭 , 不同人群的视野评价分歧是很自然的 , 有前瞻性评估、旁侧性评估、实时性评估、全球性评估、民族性评估、学术性评估、外观性评估等视角的不同区别。 笔者以为像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具有时代标志性建筑 , 我们需要立足于全球性和民族性兼顾,前瞻性和学术性兼顾。有人称就 21 世纪百年经典建筑地位来评估,国家大剧院建筑是名列其中的。这座标志性建筑值得细看 , 慢慢品味,昨天上午,我们带着两个外孙前来观摩,连这两位小观众都兴趣盎然。 令人们感叹不已的还在于国家大剧院的全球性和大众性 , 不仅吸引全球顶级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前来登台演出 , 而且大剧院高水平演出以低票价向普罗大众开放 , 使得普通观众能够经常前往欣赏世界水平的演出。大剧院还经常举办艺术讲座,普及艺术研究教育。
3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晚期海德格尔关于居住的生存伦理思想
guowencheng 2010-6-16 20:11
论晚期海德格尔关于居住的生存伦理思想 郭文成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江苏 210096) 内容摘要: 海德格尔指出建筑的本性即让居住,同时思想作为建筑的意义属于居住,而居住是存在的基本特征,它规定了建筑和思想的本性。只有为了居住而思想,我们才得以在思想中居住。然而,思想作为道说与诗同一,因此诗与居住有其内在关联,这里关键点在于居住的本性是诗意的。在此,这种对于居住本性的去蔽和显现意味着对居住本性的经验。 关键词: 居住建筑 思想 诗 诗意 居住这一主旋律在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荷尔德林和诗的本性》、《如当节日的时候》等30年代的文章中就已经在隐隐约约的鸣奏。但只有到了晚期,海德格尔才把这一思想形成专题,如《建筑居住思想》、《演讲与论文》等。在此思想道路中,其路标这样昭示着: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之上。 P.219 这里试图描述出海德格尔所思的居住的本性,显然它相关于建筑,但不相关于建筑学;它也相关于思想,但不相关于形而上学。在此,我们要问:什么是居住?借此一问,我们走上了追寻的道路。 一、居住本性的遮蔽 通常 ,我们认为居住不外乎就是对一个空间位置的占用问题,是一套可诉诸人均占有面积来精确衡量的住房问题,最多是一个诸如住房的周边软硬环境之类的问题。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按技术的方式被对象性地分割为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流通领域等等,而每一领域又有更进一步的切割。于是,人之居住便顺理成章地被划归于某一个具体领域,比如消费领域。然而专业化、资本化、规范化、功利化和一体化使人之居住为技术世界所占用。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与被剥去了主体性的主体实际上已然沦为技术世界维系自身以及再生产自身的有机部分。如人被设立为人力资源或有灵魂的生产力,并以就业和失业的方式在人才交流市场的吞吐中内在地归属于技术世界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是按照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和需求而被规定、筹划、调整和算计的。由此,人之居住的沉沦状态或者说技术性居住的本性便呈现出来了。在此,居住的本性被技术以及其背后的形而上学态度所遮蔽了,而且这种遮蔽是最广阔和最根本的。 另外,我们也把自己处于某个建筑物中称为居住。但并非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住房,如桥梁、车站、公路、水坝、发电厂、商场、运动场都是建筑物,它们却不是居所。然而它们依然属于人们居住的领域,此领域超出了这些建筑物,而又不是具体的居所。但只有当我们以为在家中时,我们才说我们居住。如果居住意味着占用一个地方的话,那么,上述那些非住房的建筑物并不能使人居住,因为人们并不居住在这些建筑物中。但上述那些非住房的建筑物本身服务于人们的居住,它们本身就是从居住得到规定的。由此,似乎居住与建筑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但我们如果仅仅停留与这种看法,就是把居住与建筑看作是两种分离的活动,并把两者之间的本性关系遮盖了,因为建筑不只是居住的手段和通向居住的途径。在此,居住的本性被日常的态度所遮蔽。 由此,还有一种现实的遮蔽:居住的困境。一般而言,我们都在谈论或者听到住房的短缺,并且有很好的理由去证明这点。当然我们还有行动,我们试图通过住宅的建设以及通过整个建筑业的规划来实现居住需要的满足。在当今住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占有或拥有某个住房已经可以令人满足了,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样的住房并不就一定能保证居住的发生。因为居住的真正困境并不仅仅在于住房的短缺,它也先于毁灭性的世界性战争,先于地球上人口的增长和劳动者的状态等。居住的困境更在于:人总是重新追寻居住的天性。 这里下文将有详细思考。 二、居住本性的显现 这里不在于给出海德格尔关于居住的所有的详细分析,而主要标示出海德格尔对于居住本性揭示之路标: 1 、 建筑的本性即让居住 建筑( bauen )本身就是居住。为何这么说?如果我们注意语言的本性,语言会把事情的本性告诉我们。在古英语和古高地德语中的建筑一词是 buan ,它意味着居住,即留于、停于一地。动词建筑 bauen 的真正意义(即居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 P.147 同时,古词 bauen 也意味着爱护和培育,特别是指耕种土地、养植葡萄。这样的建筑只是留心由自身结出果实的作物的生长。与之相反,建造船只和修建庙宇却是某种方式的制造。实际上作为耕种的建筑与作为建造大厦的建筑,都包含在真正的建筑之内即居住之中。但这种真正的建筑,即作为居住的建筑是作为人类在大地上的存在。但因为它对人类的日常经验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因而被人只用来指称耕种与建筑,而其真正的含义居住却被遗忘了。这不只是词的意义的变化,实际上其中隐藏着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居住没有被经验为人的存在,没有被思考为人存在的基本特征。 对此,海德格尔指示了三条通向居住的道路:1、建筑是真正的居住;2、居住是能死者在大地上的一种方式;3、建筑作为居住展开为保养植物和建造建筑物。 但建筑在何种意义上属于居住? 海德格尔以一座桥为例展开他的思考:1、桥轻松和力量地横跨在河流上,其使河流、河岸、陆地进入相互为邻的关系中,而河流、河岸、陆地都属于大地。因此,桥把大地作为河流及其四周的风景聚集起来:桥聚集着大地。2、桥已作好了准备应付天气及其无常的变幻,甚至在桥梁跨过河流的地方,它通过使河水流入弯形的桥洞,遮住了冲天的水流,然后又让其自由地流去。桥聚集着天空,从而使天空成其为天空。3、桥聚集着能死者(人),其为能死者开出了一条道路,并且以多种方式疏导,使他们能来往于两岸之间。4、桥作为一个跨越的通道,聚集在诸神的面前。而且它也把人带到诸神之前。 P.154 由此,桥这一物以自己的方式把四元聚于一身。这一方式即为四元提供一个场所,通过这个场所,构成空间的所在和方式得以确定。 P.158-159 而提供了场所的物,我们称之为建筑。由此,建筑的本性在于让居住,它让天地人神四元居于其中:建筑物保护着四元保卫四元,即拯救大地,接受天空,等待诸神,指引能死者这种四元的保持是居住现身的素朴天性。以此方式,真正的建筑物属于居住以现身,并给这种现身提供住所。 P.174 虽然建筑和居住是同一的,但它们之间仍有着区分。建筑的本性的贯彻是通过地方空间的构成的地方的建立。只有当我们能够居住的话,我们才能建筑。 P.174 在此, 建筑的本性是让居住,或者说,居住规定着建筑的本性。只有人能居住,他才能建筑。而且从根本上来说;居住是那个更为根本的东西存在的基本特征。于是它不仅规定了建筑,而且也规定了思想,因为居住是那值得思考的,它作为存在给予去思考。 P.174 2 、思想以作为建筑同样的意义属于居住 海德格尔指出 居住有两种方式:思想与诗。但什么是这里的思想 (Denken/Gedanke)? 首先看思想不是什么。思想不是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其把思想当作是逻辑性对象性的思想,其表达可以概括为两个命题:第一、人是理性的动物,思想是人的本性;第二、思想是主体性对象性之思想。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形而上学追问存在者的存在,即事物背后的原因和根据而不是事物本身。因此,思想恰恰要克服形而上学 。同时,思想也不是科学,在此,思想在本性上不同于科学的表象计算性思想。这里的科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理论的特征是范畴的假定,并有表象-计算性的特征。但现代科学否认它与哲学的关系,其实它是传统形而上学的表现(当前化)。因而,思想作为哲学、科学之外的第三种可能性有着自己的任务:思想的任务是:放弃以往对于思想的事情的规定。 P.392 因此这里的思想不再是理性、逻辑,而是比理性更本源的作为经验的思想,此经验是存在的经验,由此它是思索的深思。 由此,思想是思索的深思。这表现在思想首先是倾听,思想的本真姿态不可能是追问,而必然是对一切追问所及的东西的允诺的倾听。 P.72 这要求我们去倾听那源初的声音,由此思想也不仅是倾听,也是听从。其次思想是纪念,思想逗留于曾有的到来并成为纪念,由此纪念是纪念那些已发生的事情,因此念又成为记忆,记忆是对于那优于一切要去思考的纪念的聚集。最后思想是感谢,首先学习感谢,然后你们才能学习思考 P.182 ,而感谢的是存在对思想的给予。作为倾听、纪念和感谢的思想意味着思想(Gedanke)的聚集: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聚集在一起。 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认为思想 是以作为建筑同样的意义属于居住的。它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其以自己的方式必然是为了居住。但建筑与思想对居住来说并不充分,因为它们不是互相倾听,而是以自己的事情各自不相干的忙碌着。如果建筑与思想两者都属于居住,它们就能相互倾听。 尽管人的无家可归已是事实,然而一旦人思考了无家可归,那么悲惨的事将不再发生:世界大战、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诸如此类,都将在思想的学习中被克服。人必须永远学习去居住,这正如他们也要永远学习去思想:需要在思想中接受教育,并且在此之前首先还需要对何谓在思想中受过教育和未曾受过教育这回事情有所认识。 P. 392 正确地思考并且牢记于心中,这就是把人引进居住的唯一召唤。我们应该为了居住而思想,这正如出于居住的目的而建筑一样。建筑与思想之属于居住是因为居住之本性是对存在的守护与保持。 由此,居住是那值得思想思考的,是那建筑所要建筑的。居住规定了思想与建筑,思想与建筑在本性上是为居住;但建筑与思想还是有其区分:建筑是建筑居住,而思想却思想存在。思想性的建筑是居住对存在的守护和保持,但思想的建筑不是建筑某一建筑物,而是铺设道路。此思想建筑那告别形而上学以及技术性的思想并走入林中空地的道路。惟有走入林中空地,思想才是那建筑居住的思想。在此,因为思想作为道路建筑居住,所以它在根本上是诗意的。 P.175 然而思想的本性如何是诗意的?但是思考的诗作在事实上是存在的形态学。它给存在道说处其本性的地方。 P.176 思想之为建筑如同诗作一样是诗意的,同时,思想者如同诗人一样又是歌者,思想如诗作也似歌声,但此歌声正是那宁静的排钟。因为思想是道说,亦即语言的道说。 由此,思想之为建筑是那在语言家园中的居住,此家园召唤天地人神聚集于此,从而能死者能居住于天空之下、大地之上、诸神之前。 3 、居住在本性上是诗意的 居住在本性上是诗意的。那么什么是诗意?这要从诗着手。而诗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居住的另一种方式。 在海德格尔那里, 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诗可以指:一般而言的诗歌( Poesie ),适合于世界文学中全部诗歌的诗歌概念。但是,诗歌也可以意味着那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其标志是,只有它才命运性地与我们相关涉,因为它诗意地表达出我们本身,诗意地表达出我们处身于其中的命运,无论我们是否知晓这种命运,无论我们是否作好了准备去顺应这种命运。 P.228 第二:在根本意义上,诗即是诗的本性( Dichtung )。它意味着诗人、诗作和诗意的统一体,因而是存在的显现。这里的诗人不是一般的人,他是神的祭司,在神圣之夜走遍大地。而诗是一种创建,这种创建通过词语并在词语中实现。 P.44-45 这就是说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就是对诸神和物的本性的有所创建的命名。这里诗意规定着诗歌、诗人,而人作为此在在其根本上就是诗意的。后一种对于诗的理解又特别地规定了前一种,因为它让前者成其为自身。因此,海德格尔指出: 诗看起来就像一种游戏,实则不然。游戏虽然把人们带到一起,但在其中,每个人恰恰都把自身忘记了。相反地,在诗中,人被聚集在他此在的根基上,人在其中达乎安宁;当然不是达乎无所作为、空无心思的宁静,而是达乎那种无限的安宁,在这种安宁中,一切力量和关联都是活跃的。 P.49 而且,诗给人非现实和梦幻的假象,似乎诗是与我们十分亲切熟稔的触手可及的喧嚣现实相对立的,实则不然,相反地,诗人所道说和采纳的,就是现实的东西。 P.49 由此,诗不能理解为创造,它不是去给予一个尺度,而是倾听与沉默,它是接受尺度。 在海德格尔看来, 诗与思想是道说的两种不同方式。思想与诗本来一为理性,一为感性;一为逻辑的,一为体验的,这是传统形而上学所设立的对立。因此思想尚未思考那要思考的,即诗意之思被遮蔽了,而诗作为创造和建立也丧失了诗意的本性。诗人或者诗歌的语言作为存在者不能取代语言自身,同时尽管诗人道说出了神圣的东西,却不能如思想道说存在。诗人在诗中道说着对语言的经验,而思想只关注存在。但诗与思想是近邻,都处于居住的领地之中;诗的语言经验在本性上只能是思想的经验,如果思想不被仅仅当作认识的工具。对海德格尔来说,思想首先要学习放弃,放弃对终极根据的追问而返回到林中空地,倾听林中空地的召唤。作为如此,思想让进入到语言之中。一方面,听从语言的召唤,为语言所用;另一方面对答语言,凭借于它被语言所使用。由此,诗与思想是一种对话,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以自身为根据的语言。而思想与诗的对话旨在把语言的本性召唤出来,以便能死者能够重新学会在语言中居住。 P.161 而 作为道说与居住的方式,诗与思想又同一。思想作为道说与诗同一:凡是思想,都是诗性的。因为诗是人居住于大地之上的方式。诗意语言使居住成为可能,能死者(人)倾听此诗意语言并以此方式居住于语言之道说之中,诗意作为创造的本性是使之居住,但这依赖于能死者倾听语言的道说。诗意的言说显现了林中空地,使人进入大地,归属于大地,从而使人进入居住。 海德格尔认为居住的本性就是诗意的,因为一居住是非诗意的,只有当居住在本性上是诗意的 P.228。诗意在近代以来是一种设立,即使荷尔德林对居住与家园的诗作也是设立,即设立-居住之尺度,而非道说那泰然让之的建筑。 海德格尔从荷尔德林的诗句中,发现了诗人与诗意居住的独特关联,这种关联发生在诗意与居住的本性上,使诗意的居住成为可能。 但海德格尔思考的却是建筑的本性,即诗意的思想,此为海德格尔思想与荷尔德林诗作在同一经验(无家可归)中的区分 P.156-160 :海德格尔已将无家可归的经验带向了道说的语言自身,而不是诗作的表达。在此,诗意是接受尺度,是泰然让之的建筑,以此建筑居住。 三、居住的本性再思考 如上所述,海德格尔指出建筑的本性即让居住,同时思想作为建筑的意义属于居住,而居住是存在的基本特征,它规定了建筑和思想的本性。但这里需要进一步 详细思考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居住本性的思想的不同以及他的某些论断。 问题一是海德格尔在他的早期、中期 (海德格尔的早期(世界性)、中期(历史性)和晚期(语言性) ) 是否有居住本性的相关表述?如有人认为 海德格尔早期的居住思想体现在《存在与时间》中,这时的居住思想是以作为时间性的此在展开的。居住就是此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而在同一房檐下的不同时代的人穿越时间之旅的黑森林农舍意向是海德格尔对人类存在的空间性时间性规定的存在论诠释。 问题二是 何以居住的困境比世界战争、毁灭事件、人口快速增长、现实工人状况等等更古老?按照海德格尔的逻辑,更古老意味着,即使现在居住的面积及其环境已完全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我们作为曾在、现在和将在着的能死者的人类仍然深深地置身于居住的困境之中。在此困境下,近现代以及后现代技术性居住的本性便一览无遗:它使人之居住在本性上沦落为一个像居住的面积或环境这样的专题性问题,从而遮蔽了人之居住困境的古老性或源发性。因此,当代技术性居住的真正困境,与其说是诸如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核战争的悬临,文明的冲突等等这样的问题,不如说在于它始终只表现为这样的专题性问题,即始终以派生的困境顽固而又至深地遮蔽着人之居住的那种古老的、源始的、真正的困境。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什么居住的困境更在于:人总是重新追寻居住的天性? 这意味着居住的本性就是居住的困境, 此困境乃作为存在的居住本身的困境。危险最终只是存在自身,其最危险性表明为困境的无困境性。 P.161 也 就是说,居住之为居住始终发生为、绽出为重新寻求居住的本性或重新学会居住这种由存在本身而来的困境的话,那么对居住着的人来说,真正的事情就不是如何去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困境 , 而是如何本然地去进入这个困境,也就是纯然地去倾听那把自己唤入居住的唯一的呼唤,并进而平静地将自己遣送入那无家可归的深不可测的生存中。 问题三:海德格尔将居住理解为逗留,但什么是这一逗留?此逗留被经验为置身于和平,被带入和平,保持于和平。和平 ( Friede ) 一词意为自由,即Frye。而 fry 一词又意味着:不受伤害和防止危险,防止也就是保护;使自由实质上就是使受保护。保护本身不仅在于,我们不伤害所保护的东西,真正的保护是某种积极的事情,它发生在我们事先任某物存在于其本性的时候,发生在我们特别地让某物返归其本性存在的时候,就自由这个词的真正意义而言,发生在我们让某物自由地进入一种和平的持存中的时候。 P.149 但这里什么是海德格尔未思考的?如汉语的居住的语义及其思想。与此相关,海德格尔要思考的也就是人如何在语言上获得居住的本性。由此,我们从海德格尔那里获取了宝贵的消息:首先去询问什么是家园, 在此,家园与人的存在是本已相关的,道路本身就是家园。 其次是无家可归的思想,无家可说的是现时代的技术把人连根拔起,人丧失了他们的家园。最后是何处是家园与人的还乡的可能,那么何处是家园? 语言是存在之家。人居住于其住处。 P . 313 这意味着 语言就是居住的家园。作为能死者的人要回到语言的家,这里的语言是诗意语言而区分于信息语言、逻辑语言。 通向诗意语言的道路,就是向诸神(不同于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的神)的切近,就是回家。在语言家园中的居住,正是语言使四元合一成为可能。诗的言说乃是一种与剥夺或馈赠相适宜的经验。它把一切保持在关系中,正如海德格尔所引用的,作为阅读荷尔德林的主导词的独特术语,即一切都是亲密的。( Alles ist innig ) P . 90-91 诗人是语言家园的守护人。同时,只有在语言的家园中,才能实现诗意的居住。 而人如何还乡?还乡在根本上是从危险到拯救的道路。这里关键是思想的学习、思想的放弃和思想为建筑 P.165-173 ,因为作为建筑的思想是一条道路并且是通往居住的运动,也就是从无家可归通向家园的运动。 综上,我们要获得对于居住本性的经验,这依然要求我们去追寻那历史性的家园,并在语言性视域中敞开居住的意义。由此,居住是生成的,以此我们去经验无家可归,显现那被遮蔽的家园,从而重构我们当代的精神家园。 Matin Heidegger .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 New York : Harper & RowPublishers , 1971 。 彭富春 . Das Nichten des Nichts . Europische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 Frankfurt am Main , 1997 。 彭富春 . 无之无化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王为理.人之问思与禅的一种阐释与对话 ,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 Matin Heidegger . Basic Writings . Edited by David . Farrell . Krell , New York : Harper & Row , 1977 . Matin Heidegger . On the Way to Language . Translated by Peter D . Hertz , Harper & Row , Publishers , Inc . New York , 1982 。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彭富春 . 评西方海德格尔研究 ,哲学动态,2001(5-6)。 张文喜 . 居住 : 此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切入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一种视角 ,哲学研究, 2002 ( 3 )。 张贤根 . 诗的本性与人的居住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 1 ) 余平.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Martin Heidegger. Wegmarken .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76. Marc Froment-Meurice. That Is to Say: Heideggers Poetics .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基金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0802064C),东南大学博士后重点资助项目(2009年度)。 对此,王为理在他的《人之问思与禅的一种阐释与对话》第二章中指出:思作为对形而上学的克服。他对于海德格尔的思想的规定如下:1、思是存在之思,存在是思的基本成分;2、思是去倾听存在的语言;3、思完成存在对人的本质的关联。可作一种参考。
个人分类: 未分类|711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南京建筑抗6级地震没问题
杨学祥 2010-5-13 05:24
南京建筑抗6级地震没问题 2010-05-13 04:2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王烨 共 0 条评论有关专家表示,根据江苏的建筑抗震设防要求,住宅可做到大震不倒,重震可修,小震不坏。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之际,省政府派出了三个小组分赴全省13个省辖市进行抗震设防检查。裴友法还指出,家庭装修可别破坏了房子的抗震性,特别是多层砖混结构。   本报讯昨天,本报报道了江苏未来十年存在6级地震的可能,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如果地震来临,我们居住的房子够不够结实,什么样的住宅最安全?有关专家表示,根据江苏的建筑抗震设防要求,住宅可做到大震不倒,重震可修,小震不坏。   南京建筑至少可抗6级地震   昨天下午,当记者拨通省防震抗震领导小组抗震办公室裴友法副主任的手机时,他正在赶往苏北的路上。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之际,省政府派出了三个小组分赴全省13个省辖市进行抗震设防检查。   江苏对建筑抗震一直很重视,每个市都有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要求,裴友法介绍说,其中6度抗震设防区占39.2%,包括南通、无锡、苏州等城市,而南京市的设防等级为7度,也就是能抗6级地震,最高的宿迁、徐州为8度设防区,可抗7级地震。   自汶川大地震之后,我省对中小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车站、影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的超限高层建筑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在现有抗震等级上再提高一度,能抵御更大的风险。   每个建筑都要做抗震审查   为了保证每一个建筑的抗震性符合城市设防要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省规定建设项目都要进行抗震设计,在开工前要向当地建设部门进行施工图抗震设防审查,通不过审查不得开工。其中超限高层建筑还必须通过省住建厅的专项审查。经过正规设计的房子,老百姓都可以放心去住。即使是一些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抗震设计,比如高层住宅地基打到岩石层,来保证抗震能力。实际上按现有的设计审查,即使出现七八级的地震,南京的房子也能保证基本安全,可以让人顺利逃生。   小户型抗震能力更好   各种户型的住宅抗震性能也不同,裴友法指出,小户型含墙率最高,抗震能力最强。而一些楼中楼跃层住宅、错层住宅,以及开间较大的房子,风险相对大一些。他表示,一些开发商喜欢借用国外的户型设计,实际上有些国家不会发生地震,建筑没有抗震设防要求,如果要买这几类房子,消费者要格外关注其抗震性能。   此外,裴友法还指出,家庭装修可别破坏了房子的抗震性,特别是多层砖混结构。目前,不少家庭装修时都会对非承重墙下手,认为拆了非承重墙不影响结构。而专家表示,房屋中的柱、梁、墙、楼板和基础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抵抗地震引起的结构变形,即使是拆掉非承重墙,也会改变结构的刚度,改变房屋抵抗变形的能力。 (王烨)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 (新民网编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5/13/4858995.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对地震:胜利的惨烈战争总是不如和平
cgh 2010-4-17 03:14
我们的外交政策一贯强调和平解决冲突,这种理念似乎可以用来分析一下我们应对地震灾害这样一种特殊的战争。 我们战胜过无数的自然灾害,但是面对地震,我们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然而付出的代价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战争在进行一次次发动的美国也是最忌讳的。所以,美国的战前准备是最充分的! 在汶川地震,救人基本代表了救灾;在王家岭矿难,我们听到我们的领导强调救人第一,不惜一切;在玉树地震,温总理发出了救人第一的指示。 听到这些,也许我们应该激情百倍、斗志昂扬地投入到救灾中,但是我还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我希望面对地震时,我们不需要忙于救人,我们都能够在地震中自善其身。 是什么让我们受到生命危险,绝不是摇晃的大地,绝不是撕裂的地裂缝,绝不是轰鸣的地声;有人被滚石砸死,有人被滑坡掩埋;但是,多少生命却是被自己视为生活最重要的房屋所夺取! 如果告诉你,也许你今天花了所有积蓄并准备背负30年债务的栖身之所,明天就是你的杀人凶手,是不是很残忍?!看看汶川地震倒塌的房屋,看看玉树倒塌的房屋,看看西部的土房、西南山区土木房,即便是中国东部的江西九江,在2005年不到6级的地震中都有民房倒塌。你是不是想检查一下你的住所是否足够抗震,如果你是一辈子只能一次置业的,只能认命吧;如果你有充分的财力或者获取财力的潜力,你可以尽早找到你的安全。 是的,在抗震救灾的战争之前,我们最好的战争准备就是建好抗震房屋。我们不需要能抗摇晃的房屋,只需要它在地震振动的数分钟之内挺住!如果趴下,就是残酷的,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却最不想看到的。 我们还没有富裕到每个人都住上抗震的房子,我们还没有富裕到短时间把所有的杀人房推倒重建。这样着实也不好,到时我们的建设部统计出来的数据会发现,我们的房屋使用寿命会比现在的30年还要短很多。我们购买的美国国债都取回来盖房子,人家会说我们很自私、威胁美国利益、危害世界安全。 地震了,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评估灾害、第一时间恢复生活生产。经历了汶川地震,我们的应急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是无容置疑的,这是汶川地震留下来的教训。遥感飞机24小时内就获得资料并交付救灾使用( http://www.ceode.cas.cn/xwdt/ttxw/201004/t20100416_2823264.html );地震参数与物理过程、地震地质构造背景等资料第一时间提交使用;地震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救援队第一时间装备出发;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各个省级消防和救援队伍利用交通优势,第一时间到现场。 其实,只能说我们进入战争状态的能力提高了。所谓战争,古人就知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面对杀人魔头-脆弱房屋,我们了解了吗?我们能第一时间拿出震区建筑规划图吗?我们能在现场第一时间了解具体建筑结构吗?我们应该可以,所有的建设都是规划批复了的,所有的房屋都有结构登记;所有房屋都有详细的测绘。不信你看看你的房本吧。当然,像我一样没房的就只能参考一下别人的。当然,我们需要的很多数据,我们的建设部门很多是统计不出,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是,房产开发商、银行等需要的数据他们可能能统计出来的。 很显然,我们的遥感应急反应速度再快,也比不过现成的GIS系统(其实数字城市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或许,理想的应急模式可能是: 1、基础资料收集(一小时以内) 收集地震参数、地震地质构造、建筑、生命线工程、地理地貌等 2、震害预测(2小时以内) 结合地震数据和构造数据反演地震动,结合建筑、工程、地理地貌等预测震害分布 3、现场应急 根据地理地貌安排交通,根据震害预测部署救灾力量,根据震灾部署救灾方案 4、震害评估 调查实际震害,核实震害预测,深化震害预防、应急认识。 我们的应急能力有提高,但是,数字化时代,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们缺的是核心的,建筑信息!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信息补上,我们的抗震救灾战争也可以进入信息化。 但是,回到主题,我们不是希望在我们的信息库看到狰狞的杀人魔头,而是和谐、和平的景象。
个人分类: 地震|3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住建部:中国建筑平均寿命30年质量堪忧 年产数亿垃圾
pikeliu 2010-4-6 14:10
住建部:中国建筑平均寿命30年质量堪忧 年产数亿垃圾 http://news.online.sh.cn 2010-04-06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6日报道: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 仇保兴,住建部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 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陈宜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告诉记者政府的盲目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2009年中国不断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不断给政府敲响警钟。 2009年10月武汉新洲区邾城街南街社区振兴里,一栋新建6层正在粉刷装修的楼房突然倒塌,未发现人员伤亡情况。居民们分析,可能是地基不牢固引发倒塌。 日后规划部门表示,在建的6层楼房是户主擅自将原来的平房推倒重建的,事先并没有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事故发生时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外墙粉刷装修。 09年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莲花景苑,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楼体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引起业界巨大震荡。 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临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达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一个月后,南京 再现楼脆脆。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重灾区有3339所学校需要恢复重建,全省(包括非重灾区)受损学校13768所,需要恢复重建11687所,导致5335名学生在地震中遇难和失踪和546名学生残疾。 住建部在一系列房屋质量悲剧之后于2009年7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对在建住宅工程质量的检查。通知显示,此次检查的范围包括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等各类在建住宅工程。检查内容则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情况,施工单位、执业人员和责任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全国30多个省的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接受了检查,结果显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 相比中国的35年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中国日报记者王茜)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206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國建筑設計的一大缺憾——樓梯扶手少
LEOLAND 2010-3-27 09:59
曲津華 從多種場景、電視電影以及親身體驗,都可以感受到中外在樓梯的設計上有個很大的差異,確切地說,是我們的建筑設計普遍有一大缺陷我們的樓梯,不管是室內的,還是室外的,都不太注重設置扶手。 這很不好! 這不僅是經費不足的問題,更是人本理念不足的問題,而且問題很大。 就看我們的室內樓梯,靠墻的外緣那側基本都沒有扶手,有的甚至在內緣一側也沒有,就是一截小矮墻。 再看我們的室外樓梯。所謂室外樓梯,主要是指大樓門廳外的梯級。由于這種梯級臺階多用作襯托大樓之偉岸,所以大都級數比較多,也比較寬廣。這種情況在法院、檢察院、政府大樓和大 型場館 會堂等處,較為普遍。 設想一下,走在這樣無扶手的樓梯或寬廣梯級上,行者有足夠的安全感嗎?答案是否定的。 女同志多喜歡穿高跟鞋,小孩子都喜歡跑跑跳跳,老年人則常有眼花目眩腿腳不便,他們走在這樣的樓梯臺階之上,不想找個東西扶持一下嗎?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沒有了扶手會怎樣?可以想象出,或以手扶墻,污損墻面;或提心吊膽,亦步亦趨;或不慎摔倒,傷筋動骨。 國外的樓梯和臺階扶手遠比我們為多,這是事實。人家的寬臺階,在中間都會設置一溜扶手(多為金屬桿製造),大概二三米之內就可以讓行人有所依,有所扶。 國內的建筑設計規范何時修改,接上國際慣例,尚未可知。 2010-03-26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4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卫星图像:2010年2月的迪拜
pony1984621 2010-3-13 21:08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部分,迪拜这样一个度假胜地在 21世纪初迅速迈入城市化。由于缺乏石油,迪拜的发展主要依靠金融业、房地产和旅游业。由于缺少地表水,地下含水层也很少,再加上降雨稀少,无奈之下迪拜只有通过海水淡化厂将海水转换为淡水。装饰整个城市的是大量的高尔夫球场、花园和棕榈树,沿着海岸也生长着巨大的棕榈树这里是利用海底的砂石修建的人工岛。 2010 年 2月8日,美国航天局 Terra 卫星上的高级星载热辐射和反射辐射计( ASTER)捕获了这幅假彩色图像(图1),图像中包括棕榈岛度假胜地。裸露的土地为褐色,植被为红色,水体为深蓝色,建筑物和人工铺设的道路为 淡蓝色或灰色。 与 前两年的迪拜卫星图像(图 2、图3)相比,图1变化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最显眼的地方早已经被开发,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2009年初的经济衰退。在图1的右半部分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以前是植被稀少的荒地现在建起了新的道路和房屋。 经营和发展 高尔夫球场、花园和水上公园对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这里降雨稀少,而且不可预测,全国只有不到 1%的土地适宜于耕种。尽管海水淡化过程需要很高的能源的大量的废水回用,迪拜也不得不这样做。 图1:2010年2月的迪拜 图2:2008年11月的迪拜 图3:2002年2月的迪拜 高清图像 2010年2月的迪拜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4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及附近的建筑
lixuekuan 2010-3-5 18:00
华盛顿的天为什么那么蓝?阳光怎么那么厉害?这样的天和阳光只能在中国人烟稀少的高原才能享受到。由于没有戴帽子的习惯,晒了几天资本主义的太阳把我头上晒出了阳光性皮炎,如果不戴帽子,只要一去青海和新疆(据说西藏更厉害,但没有去过)就发病。 路过华盛顿,走马观花,也拍了几张,请欣赏!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626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国新书介绍 #35 (2010年2月15日) 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
newlight 2010-2-17 20:40
(英国新书介绍从去年圣诞新年期间开始休息了一段时间,现在虎年新春,是重新开始的好时机。) The Secret Lives of Buildings: From the Parthenon to the Vegas Strip in Thirteen Stories 作者 Edward Hollis 出版社 Portobello Books Ltd (精装本2009年9月7日出版) 页数 448 页 定价 25.00 ISBN 978-1846271274 这本书的作者Edward Hollis是爱丁堡艺术学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的讲师,书中的13个故事,是用诗化的语言,散文式的叙述方式,将述建筑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这13个故事的起点是雅典的 Parthenon 神殿,这曾经是雅典人献给城市守护神雅典娜的殿堂(parthenos 意为处女,指雅典娜这位处女女神),这个被称为是最完美的建筑,在建成之后,便是一个逐渐被毁坏的过程,所以第一章的标题就是 In Which a Virgin is Ruined,在经过马其顿人的洗劫、罗马皇帝的掠夺(神殿内的雅典娜金身塑像被搬到了君士坦丁堡)、神圣同盟的炮击、直到英国人Lord Elgin 把神殿大理石带回英国,神殿曾被改造成教堂、清真寺、以后又出现破坏性的修复等等,似乎每个人都想从这个完美的处女身上掏一点东西。现在希腊政府 已经放弃在原址修复神殿,而是在山脚下重建一座透明的复制品,作者最后说,直到Parthenon神殿成为真正的废墟,才会回到真正的完美。 其它每个故事,都是集中讲一个建筑理念,而建筑理念的形成又离不开政治文化环境。巴黎圣 母院在1864年的修复,说明修复不是复原,而是再现原作的完整性。英国格罗斯特大教堂的修建,展现的建筑理念的继承与进化过程。有一章专门讲述柏林 墙的竖起和倒下如何改变了普通德国人的人生。另有一章则说的是曼彻斯特的 休姆环楼(The Hume Crescent),一个196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实验点的诞生与毁灭,从恩格斯一直说到未来主义。 这本入选2009年《卫报》图书首作奖长名单的书,读起来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对建筑的热爱,也不乏幽默感。读完之后会让你更想去看一看这些地方。 上周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35 (2010年2月14日) 这是Lord Elgin 在回到英国之后,计划在爱丁堡的Calton Hill 上重建的 Parthenon。结果预算太高,英国议会不愿意出钱,中途夭折,只在Calton Hill 上留下了10根柱子。
个人分类: 科学媒体|3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拆迁过勤是二氧化碳排放高的原因之一---现举一例
qlms 2010-1-26 12:19
刚刚过去的哥本哈根会议,可谓精彩纷呈!多国政要为了碳排放控制争论的不可开交,演绎了一场大戏。 我一直认为,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维系在高碳排放上面,现在让我们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减少碳排放,这不是笑话吗?我们每日生活中,才用多点电啊,和他们相比太小儿科了。 后来咨询了一下建筑方面的学生才知道,建房子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比如钢铁、水泥,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的碳排放比较高的原因。同学说,过几年,等房地产建设的差不多了,估计碳排放自然就下来了。那时候我们的能源消费,可能更多的集中在生活上面,而不是建设上面了。 再看看下面这个新闻,估计我们国家的高碳排放,还应该要维持好多年吧。 史上最短命小学将拆除 投资1500万使用不到两年 http://news.sohu.com/20100126/n269822125.shtml (中国之声记者李谦报道) 文章摘录: 福州市台江区内一所投资1500多万,刚刚全部完工的现代化小学即将面临拆迁。有网友称这所使用不到两年的祥坂小学是史上最短命的学校。 祥坂小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附近算小有名气。原来的老校舍只是一幢两层的小楼,非常陈旧,一度成了危房。在当地几届人大代表的不断呼吁下,台江区政府终于决定投巨资将学校彻底翻新。 祥坂小学校长孙明龙说等于把旧的教学楼全部推掉了,在原来的地方新修的这所学校。 祥坂小学2008年9月10号竣工剪彩投入使用。2009年9月份,学校的操场、绿化等配套设施全部完工。同时传来了即将被拆迁的消息。 台江区教育局局长黄英明说: 是要拆掉、就是要拆掉。我们这福州市找来找去,沿江这个地方是最好的一个中央商务区。市政府的重点工程啊。听说这个地方会变得非常美丽,福州的品牌,世界之最的一角。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55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欧洲游记12:日内瓦的建筑与雕塑
kd652 2009-12-31 13:59
日内瓦的建筑 日内瓦的火车站: 国际红十字会: 大楼上的雕塑: 日内瓦大学内的雕塑: 抱成一团: 人与马: 喷水池: 乞讨者: 顺祝大家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海外游记|6685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明的建筑师-----蜘蛛
phd9992000 2009-11-16 19:33
爬山时候,偶尔见到蜘蛛,它的结网技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以图1为例。A,B,C,D是四根树枝(也可以是别的,例如草等,蜘蛛都会就地取材)。蜘蛛充分利用它们,作为网的受力基础。然后开始结网。M,N作为承受整个蜘蛛网重量的构件,是最粗的,它们由几根丝组合而成。P,Q两根丝受力小,主要是起稳定作用,所以比较细些。中间的W环形部分,是捕捉昆虫的,丝很细,但很密,并且有粘性。能够保证很容易粘到昆虫。蜘蛛丝的韧性和坚固当然更是人尽皆知的。 M,N,P,Q四根丝接近W部分是分叉的,这样就避免了应力集中,使得蛛丝不易拉断,同时也非常符合结构优化的原则。同时,它们因为只负责受力,不负责粘住昆虫,所以它们都没有粘性。而负责粘住昆虫的W部分的粘性,可以历时很多天不干,仍然保持良好的粘性,随时可以捉住昆虫。其化学粘合剂水平也非一般可比。 蜘蛛网的这种悬挂结构,对于抗震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可以发展图2所示的结构,可以有很强的抗震性能。a,b,c,d是四根高刚度的钢筋混凝土柱体,房屋重量通过其他构件传递到a,b,c,d上。为减轻重量,其余部分可以采用钢材和玻璃钢。当然还要考虑经济性和地区的地震烈度。 另外,蜘蛛布网的地方一般是沿着山坡,气流运动的方向。这样会有很多虫子被气流携带到网上,为蜘蛛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 蜘蛛确实是高明的结构工程师和材料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自然进化的巨大力量。人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它。 (不知为何,图贴在这里只有1周寿命。说明:图1是4根树枝托着一个蜘蛛网;图2是交叉的2根倒U字梁,悬挂着主体结构)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2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百年华南农大(1)——中式建筑篇(修改版)
jlxt33 2009-11-7 23:39
前记:下面的内容是7日晚草就的,很不成熟。昨天是热闹非凡的校庆日,忙着接待校友,晚上是文艺汇演,节目还是挺精彩的。实在太累,没有补充,更未写新文。这么多博友推荐和阅读,总觉得这样的文章对不起大家,趁现在还在首页,赶紧再修改一下。是为记。 2009.11.09午 ======================================== 从1909年到2009年,华南农业大学走过了风雨百年 明天就是她的百年华诞了,今天下午用了3个小时,走了一小部分华农。 这里先展示一些50年以上的中式建筑。 树丛掩映的是2号楼,可见历史悠久了。现在是人文与法学学院。 这是3号楼,也是有历史的了。 以下3幅是4号楼。望着这些斑驳的栏杆雕花的窗,还有房檐上蹲着的吉祥物,感觉到了与历史的对接。该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总面积约2085平方米,原为中山大学化学馆,后为华南农大生物学院办公楼。 4号楼的背面,其实是现在的入口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所在地。在楼西侧有一座钟楼,为明清建筑风格的凉亭,凉亭顶部悬挂一口大石钟,在原中山大学时期用敲钟以示上下课,钟声洪亮悠远,庄严肃穆,传遍整个校园。但我没找到钟的痕迹,遗憾! 倒是对面的喷水池依旧,是不是很有大家风范啊?这个建筑中西合璧,既有中国古典的狮头喷口,又有西方简约风格的绘画。当年暮鼓晨钟,流水潺潺,使这片土地更加精美雅致、洒脱自然。 以 下是5号楼,也是华农大的标志建筑,竣工于1934年,有70余年历史了,建筑面积5294平方米。最初是中山大学理学院,后来为华南农学院办公楼,现为校史馆暨丁颖纪念馆。是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山陵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吕彦直之手的传统建筑,外观承继了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气度和样式,线条简洁明快,又不失磅礴气势,与中山陵及纪念堂的经典建筑风格非常相近。 近看5号楼,几乎所有的华农毕业生都在这里留影纪念。门楣上悬挂的匾额即为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华南农学院。 踏着红地毯,仿佛嘉宾一般,拾级而上,来到5号楼内,直面的就是校友赠送的鼎盛大鼎。 5号楼内的基本结构让人觉得宽畅厚重,我还是更喜欢以前的旧式建筑,好像有很深厚的根基和积淀。 从5后楼后面出来就是明天庆典召开的竹铭草海了,竹铭是丁颖院士的字。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置会场。 这是老的华农图书馆,今年10月前是行政楼,现在不知是什么楼了。 复建的红满堂,承载了几代华农人的记忆。于1958年建成后,一直是学校政治、学术、文化、生活的中心,1999年因安全原因拆除。在海内外的校友强烈呼吁下,于今年在原址按照原貌复建。红满堂重现广东壳的造型,地上地下共两层,工程总面积1049平方米,700平方米的大厅没有一根柱子,开创了我国驳壳结构建筑。 这是9月底启用的新的行政办公楼,虽然没有50年的历史,但建筑风格与前面介绍的老楼的一致,故展示在这里。该楼共11层,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绿瓦红墙,与古楼群互相辉映。作为学校行政办公中心,党组织系统、校行政组织机构均在此综合办公,有望提高行政效率和办事效率。 一栋老房子改建的代代相传的咖啡屋,里面一半木质桌椅,一般现代沙发台灯,表现着承袭,环境优雅,小坐适宜。
个人分类: 看看社会|4945 次阅读|7 个评论
没有丑建筑,更没丑女人
cwhm 2009-9-5 09:09
2007-08-11 16:48 实验室门前的建筑,之前每次我经过都内心暗暗地想,华工怎么有这么多小破楼啊。几个月不见,装修师傅,在外墙上刷了一层涂料,整个房屋一下就改变了我的固有的观念,变得像西洋楼了,透过涂料,我也开始慢慢欣赏它其他的美了,比如布局,周围的环境什么的。 再想想中国那些古老的民宅,其实你细细看,剥离的墙壁,但是它就因为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下,显得很稀有,所以它就体现了,那种古韵的美。 当下的楼房,那个楼房盖好了不装修下,就像婆家把女儿嫁出去,谁不给女儿一套漂亮的嫁妆呢? 由此可见,建筑是没有丑的,由我们的装修师傅,由岁月的沧桑,每个建筑都会成为耐人寻味的书。 说到了建筑,也谈谈女人吧. 常有言人靠衣装,确实艺术照背后拍出来的女人,大家没几个会说丑的,人工美女造出来的,大家没几个会说不好看的,化了妆的女人,没几个不说迷人的。不然当今社会也不会有那么多女的去拍照,去塑身,化妆品的销售也这么俏。而这就不像房屋的装修吗? 所以就是恐龙化起妆来也是美女,塑起身来也性感, 所以你喜欢这个女人,你就为她投资吧,就像你为你的房屋装修一样,装修下你的女人。你的生活就多了自信。 房屋是我们居所的归宿,我们能不爱他们吗?那我们从那里来,我们从母亲那里来,所以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天底下所有的女人都是我们的母亲!!!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人文,科技是三胞胎吗?
cwhm 2009-9-5 08:58
2007-07-20 19:43 建筑勾勒了整个世界,有了我们生活环境的轮廓,一座座高楼,一座座桥梁,甚至周围的景观,它就像为我们人类创造了一个可以生活的家园。 人文,使得这个家多了些温馨,多了些温暖和感动,使得生活有了情调,有了情感和快乐,所以人文为我们创造了精神的家园。 科技,科技是什么,机器的转动,轮子的滚动,敲动的键盘,甚至头顶的日光灯,有了它生活似乎多了很多便利,使不可能称为可能。所以科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物质的家园。 建筑,人文,科技是不是像三胞胎呢?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性?最后人们接受了它……
热度 1 lvnaiji 2009-8-22 16:43
吕乃基 最后人们接受了它,此文发表于 7 月 21 日 。时至今日,似乎切中时弊。 批改一些建筑学博士生的作业,其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引起我的注意:最后人们接受了它 例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前者依赖人体骨骼的结构,后者的外表像一个裸露的大车间。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被视为怪物、无任何艺术感。还有如 1952 年落成的纽约利华大楼,是最早的全玻璃大楼,同样并不看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被迫接受了它们,且承认这也是艺术化,甚至更为艺术化。后者在几十年后还获得了建筑的大奖。在中国,一开始争论不休的国家大剧院、鸟巢,以及水立方,渐次尘埃落定。在我看来,前者的建筑风格仅就其本身而言是可以认同的,难以接受的是蛋与周边环境,与北京古建筑的协调。不过,蛋毕竟是圆的,还不至与景观构成太大的冲突,但是央视大楼呢?无论其自身,还是与周边环境,没法说。然而它存在着,虽然曾招来天怒,继续矗立着,就其性状而言,实在没法用矗立二字,那就蹲着吧。最后,人们接受了它,或许就因为蹲着,并因此还会获奖。 最后人们接受了它。这句话的含义是,一开始是拒绝、反对,然而最终接受。这样的事例不仅建筑领域有,还有其他方面。典型的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事实;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计划经济年代无休止的运动对人的塑造;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甚至眼下朝鲜的核试验 人们究竟最终接受了什么? 为什么接受? 一旦接受 偏偏,眼下就发生了对央视大楼是否与性有所关联的纷争。 其一,在一开始接受此方案就是崇洋媚外。 其二,性,此言由设计者所说,而设计者是老外,那么听信此言,依然是崇洋媚外。 其三,即使是性的符号,那与中国传统,甚至人类传统中的生殖器崇拜一致,并无不可。 其四,本来倒还好,此刻一旦点明,如此的老二和女性生殖器,伫立在首都,展示于世人面前,成何体统!国人还要不要脸面? 其五,,或许还有六、七。若要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比的话,无疑其二与央视大楼本身一样奇特。 这都不去说了。问题是,现在怎么办?是拆是留? 拆,多少钱打水漂也就算了,中国的此类事情不要太多哦。交学费。问题是必然全球哗然,设计者本人更是要笑倒在地上:一句话,你们就造了,再一句话,你们就拆了。真是如入无人之境。整个 21 世纪,恐怕全世界都会流传这个空前绝后的笑话。 拆,是不可能了,那么留 最后人们接受了它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0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澹泊敬诚V.S.东部炼焦炉
yaoyaxin 2009-8-14 13:23
建筑是有温度的,无论通过保温隔热、采暖空调等技术手段,营造室内适宜温度的可能,同时相应的热损耗流向室外;还是通过装饰、环境与空间艺术,赋予建筑柔性与个性的温度;正如外在呈现而内在禀赋的建筑的性格一样,建筑的气质赋予建筑第三重温度源自建筑的基本体形、体量与尺度。通常,第三重温度与建筑存续的历史等长,具有不可变易的相对持久性,以及足供世人观瞻的呈现性。可以说,这是一座建筑最本质的温度,与建筑的性格内在相关并互为诠释。 暑热之日,如果从承德避暑山庄回到北京,欣赏过澹泊敬诚殿,再遭遇央视新址大楼,建筑的温度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本能的与最深切的第一感受。无论行人还是行不同类型的车,东三环中路,当你感到空间由正常转而局促、覆压感迫近之时,央视新址地标建筑的城市意象出现了拉近直面巨构的距离,你若不委屈身首,是不易捕捉其立面全貌的;即使你保持了适宜的姿态,若时辰不对恰逢光线太强,赏其立面全貌仍不逢时;因此,直面巨构之时,立面能够较完整地映入常人眼帘,需要时辰、光照以及观者姿态的协同,决非轻松举目可以实现。俯视、远观的夺目巨构之于近距离的建筑受众,如此不容人的尺度,当然先给观者一个下马威慑豪取恣肆空间的气势夺入心灵,那是旨在夸饰、令人震慑抑或惊悚的非人的建筑。 09年春节过火后的央视新址配楼,更为主楼与楼群整体的意象凭添个中三昧。盛夏时节,未经围挡、依然原状呈现的过火旧伤,使配楼立面火势汹涌的残迹仿佛焦黑面孔上的脓肿与涕泪横流,直觉厌感,隐然透着一股燃烧生命的味道。大火留给配楼一种技术上的尴尬,尽管主体结构未损伤,但是历经长时间高温灸烤的钢结构框架,安全品质难免不打折扣,作为装备重要设施的演播空间,修复重启仍难免令人忧心。然而回到这座巨构倍受关注与争议的现实,拆掉重建,幻;修复重启,难。历经半年至今仍未围挡的过火伤,或可说明配楼修复方案制定与实施之慎与艰。 恰巧,《新京报》8月11日第9版央视新址楼顶冒起黑烟报道称:昨日下午5时40分许,朝阳区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楼顶,停机坪旁的玻璃外贴胶膜有燃烧痕迹。疑为玻璃胶膜自燃后自行熄灭。看来,风势、气温颇有与这座巨构过不去的味道,大自然总有可能提升巨构本已高起的温度。尽管它兼容多种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手段,但是由于建筑体形夸饰的先天不足,体形系数大,散热面大,加之玻璃幕墙广受诟病的光污染、保温性能差,生成大量的建筑能耗与高温。 从建国十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到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的今日北京,多元包容的建筑视野和文化胸襟,极大丰富了我们处身的建筑空间。从民族形式走向国际风格,是观念与技术的深化与进步;然而对于域外超限度殊异风格建筑的慷慨接纳,却无视本土文化以及新建筑所承载的标志性文化功能,至少透露出这座巨构业主理念中深度文化缺失的危机。 对于引领时代的辉煌功业可以有诉诸物象的各种表达形式,取舍自由原本无须褒贬物议,但是作为领航中国公共文化主流趋向的机构,其建筑选择非同小可,具有建筑选择决策权集团的文化取向与审美观念需要陶冶。清三代经天纬地的政治功业诉诸的审美表达,或气势恢宏,或内敛深沉,或精琢巧思无微不至,澹泊敬诚殿以其楠木馨香与本色塑造的建筑艺术和清雅端庄的意境,足令世人虔心景仰与震撼,建筑的温度是温雅的,它所诠释的气势与意义无需矫作逐日。中国需要世界优秀的建筑设计,但新奇特皆有限度,根本上,任何为中国而设计的具有世界水准的建筑,不能做完全出离中国文化体温、出离理性体温、出离建筑属性的横空出世与孤芳自赏。 艾略特《东部炼焦炉》的诗句,可以是唱给缺乏时代性的艺术作品的挽歌,而诗的寓意,同样适用于人文北京横空恣肆的超越后现代的建筑: 那是一种表达它的方式不十分令人满意: 在旧式的诗歌风格中作迂回的努力, 继续解决词和意义方面无法忍受的问题。 诗,无关紧要
个人分类: 时令感怀|3860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后人们接受了它……
lvnaiji 2009-7-21 19:57
建筑,央视大楼 批改一些建筑学博士生的作业,其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引起我的注意:最后人们接受了它 例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前者依赖人体骨骼的结构,后者的外表像一个裸露的大车间。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被视为怪物、无任何艺术感。还有如 1952 年落成的纽约利华大楼,是最早的全玻璃大楼,同样并不看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被迫接受了它们,且承认这也是艺术化,甚至更为艺术化。后者在几十年后还获得了建筑的大奖。在中国,一开始争论不休的国家大剧院、鸟巢,以及水立方,渐次尘埃落定。在我看来,前者的建筑风格仅就其本身而言是可以认同的,难以接受的是蛋与周边环境,与北京古建筑的协调。不过,蛋毕竟是圆的,还不至与景观构成太大的冲突,但是央视大楼呢?无论其自身,还是与周边环境,没法说。然而它存在着,虽然曾招来天怒,继续矗立着,就其性状而言,实在没法用矗立二字,那就蹲着吧。最后,人们接受了它,或许就因为蹲着,并因此还会获奖。 最后人们接受了它。这句话的含义是,一开始是拒绝、反对,然而最终接受。这样的事例不仅建筑领域有,还有其他方面。典型的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事实;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计划经济年代无休止的运动对人的塑造;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甚至眼下朝鲜的核试验 人们究竟最终接受了什么? 为什么接受? 一旦接受
个人分类: 教育|4358 次阅读|5 个评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pony1984621 2009-7-13 23:34
附件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pony1984621 2009-7-13 23:33
附件下载: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2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伦敦纪行之三 建筑篇
热度 1 wangfangnk 2009-7-5 12:24
建筑, 是伦敦这个古老城市最美的风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夕阳下的泰晤士河与一座桥 好像是大本钟?华灯初上 据说是一座教堂 漂亮的颜色与廊柱 临街庭院的篱笆与花朵 一座纪念亭 河边的城堡 伦敦的建筑,给我的印象有二:一是旧,二是结实。整个城市似乎都弥漫着某种怀旧的味道。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4231 次阅读|4 个评论
建筑数字博物馆
soonfound 2009-6-29 11: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数字博物馆 http://museum.xauat.edu.cn/
7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侗族人的建筑与村落文化之——风雨桥
famingkuang 2009-6-1 09:06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 百度百科: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程阳桥又叫 永济桥 、盘龙桥,建于 1916 年 ,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 中国 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 赵州桥 、铁索 泸定桥 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 64.4 米,宽 3.4 米,高 10.6 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 5 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 程阳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故人们称之风雨桥、回龙桥、永济桥、赐福桥程阳永济桥是中国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风雨桥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   程阳永济桥的建造,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穿斗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尤其在山区的民族地区中使用尤其普遍。程阳永济桥桥亭桥廊的建筑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值得重视的是木结构廊桥这种桥梁形式在其他地区逐步消失的情形下,该桥仍保留有如此之好的木结构廊桥,应值得高度重视和保护。   程阳桥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建筑技艺和雄伟风姿而闻名于世。郭沫若先生曾题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 比比皆是的风雨桥 以下照片因为大多数都是在飞速的车上抓拍,所以不尽如人意。
个人分类: 诗情画意|146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小故事 (1): 牛楼
majorite 2009-5-18 08:27
汶川地震的小故事 (1): 牛楼 - 作者: 嵇少丞 (邓启东院士摄影) 在都江堰市虹口乡深溪沟村,地震形成一个4~5米高的逆断层陡坎,在断层上盘离此断层陡坎仅33米的一位董姓人家2006年自建的小楼,不知使用了什么优质的建材和合理的建筑技术而保证了建筑高质量,在地震袭来之时波澜不惊,甚至其房根、墙体和楼板均无明显裂纹,实在令人称奇。 董家小楼的主人在二楼睡房里午觉后走到室外阳台,伸着醒觉懒腰,眼前的一片人间惨状让他顿时懵了, 街坊邻居家房倒屋塌,瓦砾成堆。他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他闭一闭眼睛再看,惨景依然,莫不是刚才发生了强烈地震?, 这时他才想起午睡中好像做过一个梦,梦中他荡着秋千。 由此看来,建震不倒的民房也不是什么办不到的难事。关键看我们想不想去做。在当今中国能建董家小楼那样经济能力的大有人在,再说,我们可以向英国人学习,把牛排做小点,把自家的房子建结实点。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938 次阅读|1 个评论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1)
cgh 2009-5-6 09:32
512地震已经快一周年。 作为一个地震工作者,虽然不是做监测预报工作,而主要与震害预防相关,心里一直感到愧疚。 从震后第二天到灾区,断续参与了灾害评估、地表破裂科学考察、专题研究,一年来围着512地震开展研究工作。 我们有需要检讨的地方,但是,地震系统之外是不是也有需要检讨的呢。有的人总是将问题归结到体制等笼统的事情上,将问题化于无形。这是对死难者的侮辱,对百姓的要挟! 今天早上看到以下新闻,总觉得要说两句,作为一个做过一些调查的人为死难者说几句。 1、学校倒塌面积与总倒塌房舍的比例,是不是太小了?难道把没有任何设防的农房也算进来? 2、震前设防标准太低?无可否认,任何设防也耐不住地震断层数米的变形。但是,为什么有的房屋震后成了乱石堆,有的却是变形的格子?没有人能在乱石堆下存活,但是很多人能在变形的格子中保命。 3、经专家进行鉴定,负责地说明,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由于地震的强度、烈度,以及地震特殊的作用方式,是造成包括学校、医院和一大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内的这些公共服务领域设施受损的最根本原因。没有人否认,所有的损失来源于巨大的地震。人们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些公共设施成了不能安身的坟墓? 4、公共建筑抗震能力每增加一度,其成本就会上涨25%。,为什么人们评出了最牛教学楼?他们的钱多得没处花?还是说,有的教学楼的钱花别处了? 5、悲哀在于,百姓需要一个安慰,公共建筑物为什么成了地震的帮凶?但是得到的答案是,主谋太厉害,它们被迫成了帮凶,法律管不了主谋,所以帮凶无罪。 希望512地震的亡灵原谅我、原谅我们这些无能为力的人吧! 我变位了,但是不变形,更不变样,所以牛! 任你天翻地覆,我自坚固如初,在我肚里呆着没问题! ------------------------------- 四川司法厅厅长:震后不该追究建筑质量问题 http://news.QQ.com   2009年05月06日05:56   大众网       5.12地震后,当地对重建中的质量问题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四川省建设厅的数据显示,5.12大地震中,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为199.7228万平方米,占总倒塌房舍面积的1.3%。   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四川省政法部门对自然灾害中公共建筑能否免于质量追究这一命题,在法律上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大地震中建筑物垮塌引发的赔偿问题不适宜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予以解决,几乎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共识。    规范存在不足,就不是哪个人的责任   追究公共建筑质量问题的情绪,在民众中始终没有完全化解掉。四川省司法厅厅长刘作明认为,这件事情本身完全能够解释清楚,但现在各种因素却搅在了一起。   刘作明并不主张追究大地震后的建筑质量问题。原因之一是,除了高强度地震作为不可抗力之外,大规模校舍垮塌的问题出在建筑设防标准,规范存在不足,这就不是哪个人的责任。   他认为,网上流传的美国工程师灾区考察日记,是他目前看到的对建筑质量比较客观的调查。在这篇调查中,美国结构工程师的发现印证了已有的教训:无筋砖砌体承重、非延性混凝土、相互连接薄弱的建筑构件,这样的组合正是导致地震中大量校舍倒塌的原因。而且,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被认为是权威的看法经专家进行鉴定,负责地说明,这次汶川特大地震,由于地震的强度、烈度,以及地震特殊的作用方式,是造成包括学校、医院和一大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内的这些公共服务领域设施受损的最根本原因。    地震波的作用情况非常复杂   其实,地震发生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校舍垮塌都做出了实质性的调查。   德阳市什邡是校舍大面积垮塌的典型地区之一,在15所垮塌最为严重的学校中,什邡市就占了6所。什邡市检察院主动出击,调查学校教学楼建设工程中有无贪赃渎职问题。   2008年5月底,四川省建设厅和教育厅发出川指【2008】75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开展地震区震害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对所有垮塌房屋进行调查,重点是学校的垮塌和损坏。其中点了都江堰等四座城市15所垮塌最为严重的学校的名字。随后,四川省即派出两个学校垮塌调查组,分别前往都江堰、什邡、绵竹和平武。   那时,中央层面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的答记者问,做出了明确表态肯定毫不含糊,毫不手软。   一份某市政法部门所作的调研报告认为,建筑物在5.12地震中倒塌和受损致人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属天灾而非人祸。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00余颗广岛原子弹同时引爆,位于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和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北川县城,地震烈度达到了罕见的11度,因此造成了建筑物的大面积垮塌或损坏。   这份报告认为,垮塌和受损建筑与所处位置以及地震波的作用方式有很大关系。而凭现今世界的科技水平,人们并不能圆满地解释地震波的运动机理。   在地震中逃脱了死神、并在抗震救灾中有着英勇表现的北川县法院副院长李芝军同样认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校舍垮塌不符合民事侵权赔偿的法律特征。   他告诉本刊记者,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成为原因力的应该是造成法律后果那种活跃的、具有原始驱动力的作用力或作用因素,而非静止的、起配合作用的客观要素。而5.12地震中倒塌和受损的建筑物,原因力就是强大的地震波,人为因素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弱。   校舍的设计、建设与质检,有一整套的法律程序在,验收的时候没有发现质量问题,使用的时候没有举报质量问题,超强地震中再来追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李芝军说。美国9.11事件后,也有不少人质疑双子塔的设计有问题,但最后并没有进入法律程序,而是由保险公司承担了责任。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此次垮塌的房屋,95%建筑于1995年以前,其中又有50%建筑于上世纪80年代。   实际上,从1988年开始,我国才颁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房屋的抗震烈度在7度。而1988年以前校舍建设,没有抗震标准的具体规定。   有资料说,公共建筑抗震能力每增加一度,其成本就会上涨25%。   5.12地震后,当地对重建中的质量问题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对校舍质量的要求更是前所未有地严格。而建造成本也数十倍乃至百倍于以往,一所中小学校就是几千万的投资,例如,绵阳三台县灾后新建校舍75.5万平方米,其计划投资即达11.7亿元。   备受关注的北川中学,重建经费达2亿多元。不仅如此,2008年11月26日,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由绵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和金兼任北川中学校长,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太正任和原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任常务副校长。这种任职方式也可谓史无前例。   四川省共有9145所学校需要恢复重建。到2009年底,39个重灾县累计学校恢复重建完成总投资和完工学校数,都将达到规划数的90%以上。相信这些校舍都将成为质量最好的建筑。 -------------------------------
个人分类: 地震|48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唐代名刹佛光寺冬日记
yaoyaxin 2009-2-23 20:11
佛光辉日月,古刹蕴华章 唐代名刹佛光寺冬日记 姚雅欣 山西五台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与佛教文化艺术的圣境,自古迄今或为香客景仰,或为世人关注。过去很长时间,寺庙云集的台怀镇是游客参访五台山的核心区域,位于台外的古刹南禅寺和佛光寺只是停留于相关研究者视域的珍品,一般游客很少光顾,自然就错过了领略最古老的东方木结构建筑精髓的绝佳案例。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和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及大众对文化访古的追慕之情,甚至梁思成、林徽因走进大众视野,五台山中如疏星散落的唐代古刹真迹,渐为世人所知。佛光寺历久弥新的科学与艺术价值,伴随着浓郁的历史馨香,不断深入当代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的视野,吸引着越来越多向往与关注的目光。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之南台西麓豆村附近的佛光山中,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峰峦萦绕亘古胜地,壮美的古刹掩映在幽丽静谧的自然造化之中,佛光寺荟萃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等诸多人文胜迹,人文与自然情境交融,历史、艺术与科学精髓熠熠生辉。佛光寺相传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时期已经成为五台山名刹。敦煌第61窟五台山图壁画在显要位置绘大佛光之寺,寺区有七间三层的弥勒大阁与正殿并存,并且作为当时全寺的中心,反映了唐代寺庙的建筑风格与繁盛状况。其实,五台山图的昭著功绩更在于它是我国最早的古建筑调查研究机构营造学社发现佛光寺的信念指南、科学指南与踏勘指南。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曾断言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早已不复存在,要看唐代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是,以梁思成为首的中国古建筑开拓者始终坚信在国内肯定有唐代木构建筑存在。当梁思成第一次阅读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著作《敦煌石窟图录》时,注意到第61号窟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他又在《清凉山志》中读到佛光寺的历史记载。1937年6月,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四人抱着中国必有唐代木构建筑的执著信念,开始前往山西的踏勘之路。历尽艰险与苦难,最终觅得佛光真容禅寺正殿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为完备的唐代木构建筑,从而修正了日本学者关野贞认为佛光寺大殿为明代建筑的说法。佛光寺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东方建筑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唐武宗会昌法难削平佛教势力,佛光寺披劫。唐宣宗复兴佛教时,也就是大中十一年(857),京都洛阳女弟子宁公遇布施重金,重建佛光寺东大殿。尽管东大殿晚于南禅寺(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75年,但是殿宇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技法纯熟,后世修葺所做的结构性更动甚少,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谓现存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一例。亦有亚洲佛光的美誉。 寺址三面环山,唯西向豁朗,寺宇因地势处理成渐次升高的三个平台。殿阁高低层叠错落有致,通过对地形的成功运用,营造出气势恢宏、含蓄变幻的外部空间。东大殿建在以高峻的挡土墙砌成的第三层平台上,陡然高出8米余。大殿面阔七间(34.08米),进深八椽(18.12米),使用木构建筑最高级的屋顶形式单檐庑殿顶。檐柱侧脚、生起明显,柱头卷刹圆和,柱础石雕宝装莲瓣造型丰满,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 大殿由柱网、铺作与屋架三层叠架结构而成,檐柱和内柱各一周组成回字形平面,即金箱斗底槽,这是中国古建筑柱网平面布局中最高级的配置形式。以阑额联结柱网,形成内外两圈柱架作为屋身骨架;中层在柱头用斗栱、明栿和柱头枋等将两圈柱架紧密连接,形成铺作层,支持内外槽天花,保持构架的整体性,并将梁架荷载均匀传递于各柱;铺作层上为屋顶构架。大殿梁架由平棋隔为明栿、草栿两部分,明栿作月梁式,制作规整,轮廓秀美。草栿作为梁架结构的真实面目,平梁上不用驼峰、侏儒柱,仅用两支人字形叉手斜向支撑脊槫。叉手颇具古制,是汉代以来的传统做法,唐代以后不再使用。当营造学社的开拓者第一次发现它时,对这国内的孤例惊喜得如获至宝,他们在历史的尘埃中全神贯注地阅读,敏锐的目光不放过每一处历史信息,全然不顾周围环境之困厄。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工作至苦。他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唯恐不周。 斗栱是东大殿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七种形式极富变化,最繁富者七铺作出四跳,转角铺作从45度方向出华栱两跳与角昂三层,昂上设宝瓶承角梁。斗栱外观硕大雄浑,用以缩短梁枋净跨荷载,减少梁枋在柱头处的剪力,支撑深远翼出的屋檐,是大殿科学结构和造型艺术的点睛之笔。高举而深邃的屋檐、粗壮的柱列、简单浑厚的门窗、舒展而平缓的屋顶,共同形成唐代大殿庄重端严而又舒展雄放的外观。 大殿的设计者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在简单有限的平面里创造出丰富且极具变化的立体空间。外槽为较矮的回廊,供信徒瞻拜进香;内槽柱头以四跳斗栱承明栿,栿上又以斗栱分隔成透空的小空间,天花与柱子交结处向内斜收,使内槽形成高敞、跨度较大的中央空间。内槽后半部建宽五间、深一间的佛坛,坛上高大的佛像与内槽空间形成和谐而有机的整体。内槽、外槽在体量和高度上的明显差异,很好地突出了佛像的宗教艺术效果,做到结构与艺术的内在统一。 大殿法度精严,结构科学优美,为唐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例证。在宋代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尚未出台以前近三百年,唐代建筑师已经在大型建筑设计中娴熟地运用材分模数制了。佛光寺东大殿实证说明,唐代确实存在一套以材分为模数,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外观和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当完整成熟的设计方法,能够综合解决建筑的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问题,是建筑模数制在宋代继续发展成熟的基础。 佛光寺东大殿在建筑整体结构、细部处理与空间尺度把握上,反映出唐代建筑技术与艺术审美的成熟,并且已经达到较为完善的水平,创造出和谐融洽的建筑风格、宗教氛围与视觉艺术效果。殿内30余尊唐代彩塑、200余尊明代罗汉彩塑、图幅不足1平方米的魔王捉鬼图唐代壁画、版门后唐代游人墨书题记,还有记载着大殿修建始末与筹款捐资状况的两座唐代经幢,将历史记载、艺术形象与殿堂的科学结构浑然融为一体,彰显出佛光寺大殿雄浑豪迈、华美规整的唐代建筑风范。 除唐代遗构之外,佛光寺还有一些极具科学艺术价值的建筑珍品。金代建筑文殊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配殿,面阔七间,在结构上运用移柱法与减柱法,大量减少内柱,并使用通长12.1米横跨四间的大内额,营造出十分宽敞的礼佛空间。这种大胆的、科学合理的结构创制,在中国建筑史上极具开创性与典型性。建于北朝的佛光寺祖师塔,精美之致,古韵犹存。寺周星散的几座高僧墓塔,可谓早期古塔在中国发展的活化石。 可以说,来到佛光寺,或置身于唐代艺术、宗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的殿堂,或穿行于建筑历史的时空隧道,或叹服于古人建筑创作的寓意匠心,或震撼于古建先哲上下求索的执著精神。中国现存最早的殿堂建筑、寺观壁画、彩塑艺术在此都保留了精美的实物遗存,这些鲜活历史的载体,这些古代科技文明与艺术的见证,何尝不是古人精神理想与设计理念的体现,何尝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写照。 冬日的佛光寺只为虔诚的参访者敞开心扉。记得2005年初的四九时节,我与世界遗产基金的葛亮、杰夫二位来到佛光寺,刚冽劲风卷着半个冬天积雪形成的纤微冰凌,透出千年古刹劲直清刚的气质。从金代遗构文殊殿,到唐代遗构东大殿、魏齐之际的祖师塔,再到寺后山林中的无垢净光塔、解脱禅师塔,极其清醒中尽情地品读记录,无一丝尘嚣与纷扰,仿佛透彻的冰晶替代了空气分子,悠远历史和完美技艺唤起的热情覆盖了所有严冬的寒意。尽管在气候适宜的不同时节我也多次造访佛光寺,但唯有这次在冰寒风冽意境中读出的佛光古刹真谛最令人震撼与回味。但愿还会有佛光寺的冬日体验,而暖冬不至于愈演愈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收录期刊——土木建筑工程学科
热度 15 wanyuehua 2009-2-12 11:27
万跃华 2009年2月12日 SCI 和 AHCI 分别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SCI 主要收录土木建筑工程期刊, AHCI 收录建筑设计期刊。截至到 2008 年 10 月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27 种( 2 种期刊被 SSCI 、 AHCI 共同收录),见我的博文 AHCI 收录的期刊 建筑学科 。 截至到 2009 年 2 月 SCI 扩展版收录 土木建筑工程 学科期刊 50 种( SCI 核心版 6 种),其中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的 土木建筑工程 期刊 12 种。出版地为英国的 土木建筑工程 期刊 17 种,美国 11 种,德国、 韩国各 5 种,荷兰、日本各 2 种, 波兰、 智利、法国、 丹麦、西班牙、 罗马尼亚 各 1 种。 2005-2008 年 SCI 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作者(不包括台湾)的土木建筑工程学科论文 1274 篇,其中 2008 年 335 篇( 0.3350 % ), 2007 年 352 篇( 0.3712 % ), 2006 年 303 篇( 0.3522 % ), 2005 年 284 篇( 0.3679 % )。 1274 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 1182 篇、会议论文 47 篇、社论 32 篇、评论 9 篇、更正 2 篇、通讯 1 篇。 2005-2008 年中国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以下几种 SCI 收录的土木建筑工程期刊上: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 197 篇,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110 篇,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 86 篇,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 85 篇,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 79 篇,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 79 篇,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进展》 72 篇,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结构工程杂志》 61 篇,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室内与组合环境》 53 篇,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 30 篇。 主要研究单位有 香港理工大学(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 290 篇,同济大学( TONGJI UNIV ) 116 篇,清华大学( TSING HUA UNIV ) 112 篇,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 HONG KONG ) 100 篇,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109 篇,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 TECHNOL ) 50 篇,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 51 篇,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 63 篇,湖南大学( HUNAN UNIV ) 31 篇,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 ) 41 篇,大连理工业大学( DALIAN UNIV TECHNOL ) 36 篇,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 ) 34 篇,华南理工大学( S CHINA UNIV TECHNOL ) 30 篇,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 TECHNOL ) 27 篇。 2009 年 SCI 收录土木建筑工程学科期刊 50 种( 注: ★ 为 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 1. ACI MATERIALS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材料杂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0889-325X AMER CONCRETE INST, 38800 INTERNATIONAL WAY, COUNTRY CLUB DRIVE, PO BOX 9094,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3-909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CI STRUCTURAL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结构杂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0889-3241 AMER CONCRETE INST, 38800 INTERNATIONAL WAY, COUNTRY CLUB DRIVE, PO BOX 9094, FARMINGTON HILLS, USA, MI, 48333-909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钢结构进展》韩国 Quarter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1816-112X HONG KONG INST STEEL CONSTRUC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 DEPT CIVIL STRUCTURAL ENGNG, HUNGHOM KOWLOON, PEOPLES R CHINA, HONG KONG,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水泥研究进展》英国 Quarterly ISSN: 0951-7197 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 THOMAS TELFORD HOUSE, 1 HERON QUAY, LONDON, ENGLAND, E14 4JD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结构工程进展》英国 Bimonthly ISSN: 1369-4332 MULTI SCIENCE PUBL CO LTD, 5 WATES WAY, BRENTWOOD, ENGLAND, ESSEX, CM15 9T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6. ASHRAE JOURNAL 《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志》美国 Monthly ISSN: 0001-2491 AMER SOC HEATING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ENG, INC,, 1791 TULLIE CIRCLE NE, ATLANTA, USA, GA, 30329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7.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建造自动化》荷兰 Bimonthly ISSN: 0926-5805 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8. BAUINGENIEUR 《建筑工程师》德国 Month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0005-6650 SPRINGER-V D I VERLAG GMBH, ATTN: MRS. CLAUDIA BANOS, HEINRICHSTRASSE 24, DUSSELDORF, GERMANY, D-40239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9. BAUPHYSIK 《建筑物理》德国 Bimonth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0171-5445 ERNST SOHN-A WILEY CO, BUEHRINGSTRASSE 10, BERLIN, GERMANY, D-1308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0. BETON- UND STAHLBETONBAU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德国 Month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0005-9900 ERNST SOHN-A WILEY CO, BUEHRINGSTRASSE 10, BERLIN, GERMANY, D-1308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1.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英国 Monthly ISSN: 0360-1323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2. 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建筑研究与信息》英国 Bimonthly ISSN: 0961-321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3.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RESEARCH TECHNOLOGY 《建筑物维修工程研究与技术》英国 Quarterly ISSN: 0143-6244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4. CEMENT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英国 Bimonthly ISSN: 0958-9465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5.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英国 Monthly ISSN: 0008-8846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6. CEMENT WAPNO BETON 《水泥、石灰、混凝土》波兰 Bimonth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1425-8129 STOWARZYSZENIE PRODUCENTOW CEMENTU, UL LUBELSKA 29 LOK 4-5, KRAKOW, POLAND, 30-00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7.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计算机辅助土木和基础结构工程》美国 Bimonthly ISSN: 1093-9687 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8. COMPUTERS AND CONCRETE 《计算机与混凝土》韩国 Bimonthly ISSN: 1598-8198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305-6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19.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与建筑材料》英国 Bimonthly ISSN: 0950-0618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0.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瑞士 Bimonthly ISSN: 0378-7788 ELSEVIER SCIENCE SA, PO BOX 564, LAUSANNE, SWITZERLAND, 100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1. ENGINEERING JOURNAL-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INC 《工程杂志:美国钢结构学会会刊》美国 Quarterly ISSN: 0013-8029 AMER INST STEEL CONSTRUCTION, ONE EAST WACKER DR, SUITE 3100, CHICAGO, USA, IL, 60601-200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2. HVACR RESEARCH 《国际供暖、通风、空调、制冷研究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078-9669 AMER SOC HEATING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ENG, INC,, 1791 TULLIE CIRCLE NE, ATLANTA, USA, GA, 30329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3. INDOOR AIR 《室内空气》丹麦 Quarterly ISSN: 0905-6947 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4.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室内与组合环境》英国 Bimonthly ISSN: 1420-326X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5. INFORMES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情报》西班牙 Quarter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0020-0883 INST CIENCIAS CONSTRUCCION EDUARDO TORROJA, SERRANO GALVACHE, 4, MADRID, SPAIN, 2803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国际钢结构杂志》韩国 Quarter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1598-2351 KOREAN SOC STEEL CONSTRUCTION-KSSC, 106-18 MUNJUNG-DONG, SONGPA-KU, SEOUL, SOUTH KOREA, 138-2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7.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混凝土先进技术杂志》日本 Tri-annual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1346-8014 JAPAN CONCRETE INST, SOGO HANZOMON BLDG 12F , NO 7, KOJIMACHI 1-CHOME, CHIYODA-KU, JAPAN, TOKYO,102-008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8.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日本★ Semiannual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8-841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9. JOURNAL OF BUILDING PHYSICS 《建筑物理杂志》英国 Quarterly ISSN: 1744-2591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0.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美国 Monthly ISSN: 0733-9364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1.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英国 Monthly ISSN: 0143-974X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2.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美国 Monthly ISSN: 0899-1561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3.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竣工设施性能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887-3828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4.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结构工程杂志》美国 Monthly ISSN: 0733-9445 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5.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照明研究与技术杂志》英国 Quarterly ISSN: 1477-1535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6.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混凝土研究杂志》英国 Bimonthly ISSN: 0024-9831 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 THOMAS TELFORD HOUSE, 1 HERON QUAY, LONDON, ENGLAND, E14 4JD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7. MATERIALES DE CONSTRUCCION 《建筑材料》西班牙 Quarterly ISSN: 0465-2746 INST CIENCIAS CONSTRUCCION EDUARDO TORROJA, SERRANO GALVACHE, 4, MADRID, SPAIN, 2803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8.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材料与结构》荷兰 Monthly ISSN: 1359-5997 SPRINGER, VAN GODEWIJCKSTRAAT 30, DORDRECHT, NETHERLANDS, 3311 GZ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9. PCI JOURNAL 《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0887-9672 PRECAST/PRESTRESSED CONCRETE INST, 209 W JACKSON BLVD, CHICAGO, USA, IL, 60606-6938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0.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STRUCTURES AND BUILDINGS 《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结构与建筑》英国 Bimonthly ISSN: 0965-0911 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 THOMAS TELFORD HOUSE, 1 HERON QUAY, LONDON, ENGLAND, E14 4JD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1. REVISTA DE LA CONSTRUCCION 《建筑杂志》智利 Semiannual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0717-7925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OLICA CHILE, INSTITUTO HISTORIA, MACUL, CAMPUS SAN JOAQUIN, INSTITUTO HISTORIA, VICUNA MACKENNA 4860, SANTIAGO, CHILE,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2. REVISTA ROMANA DE MATERIALE-ROMANIAN JOURNAL OF MATERIALS 《罗马尼亚材料杂志》罗马尼亚 Quarter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1583-3186 SERBAN SOLACOLU FOUNDATION, STR GHEORGHE POLIZU NR 1, COD 011061 SECTOR 1, BUCUREST, ROMANIA,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3.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道路材料与铺筑道路设计》法国 Quarterly ISSN: 1468-0629 LAVOISIER, 14, RUE DE PROVIGNY, CACHAN, FRANCE, 9423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4. STAHLBAU 《钢结构》德国 Monthly (注: 2008 年开始被 SCI 收录) ISSN: 0038-9145 ERNST SOHN-A WILEY CO, BUEHRINGSTRASSE 10, BERLIN, GERMANY, D-1308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5.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钢铁与混合结构》韩国 Bimonthly ISSN: 1229-9367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305-6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6.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英国 Bimonthly ISSN: 1545-2255 JOHN WILEY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 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7.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高层和特殊建筑物结构设计杂志》英国 Bimonthly ISSN: 1541-7794 JOHN WILEY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 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8.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英国 Quarterly ISSN: 0886-7798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49. WIND AND STRUCTURES 《风与建筑物》韩国 Quarterly ISSN: 1226-6116 TECHNO-PRESS, PO BOX 33, YUSEONG, DAEJEON, SOUTH KOREA, 305-6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50. ZKG INTERNATIONAL 《国际水泥、石灰与石膏》德国 Monthly ISSN: 0949-0205 BAUVERLAG BV GMBH, AVENWEDDER STR 55, GUTERSLOH, GERMANY, 33311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个人分类: SCI投稿|23729 次阅读|4 个评论
异彩纷呈的芝加哥建筑
罗帆 2009-2-10 15:14
异彩纷呈的芝加哥建筑 我爱大自然,因而并不喜欢城市钢筋水泥筑成的景观。记得当我徜徉在秀丽的西子湖畔,看到湖滨大道方向竖起的高楼,不仅为杭州扼腕叹息。然而,当我来到美国的芝加哥,穿过浩瀚的密歇根湖水远望市中心的建筑群,眼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融为一体。我伫立在风之城冬日的寒风中,心已被这壮美的景色所征服。 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市中心的建筑群异彩纷呈,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这一名称,实际上是世界建筑界对芝加哥市建筑成就的礼赞。芝加哥学派用自己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美,表现出非凡的创意和智慧。 漫步在密歇根湖畔,远处的市中心建筑群造型和色彩别具一格,在变化中又不失为和谐的整体。除了常见的矩形,还可见到菱形、尖塔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等。这些建筑物的色彩丰富,有浅棕、米黄、大红、墨绿、浅蓝、锌白、黑色和深浅不一的灰色,还有各色格子、条子相间的不同搭配。建筑师们不仅注重整体效果,而且注重细节,如罗马式建筑上的柱头雕刻设计精当,阳台细部和铁花的制作工艺考究。西尔斯大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已成为芝加哥的象征。 100 层的汉考克大厦、 80 层的标准石油大厦,也是芝加哥市中心区的摩天大楼,远远望过去,似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图 1 在密歇根湖畔远望芝加哥市中心的建筑群 西尔斯大厦是一幢办公楼 , 由 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1974 年建成 , 高 443 米,比已成为历史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高出 30 多米,是当今全美最高的建筑物。在它的顶层上,两根粗壮的天线直入云霄。总建筑面积 418000 平方米,地上 110 层,地下 3 层。整个大厦平面随层数增加而分段收缩,从 51 层以上切去两个对角正方形, 67 层以上去掉两个对角正方形, 91 层以上又减去三个正方形,只剩两个正方形向上延伸到顶。大厦结构工程师是建筑师 F. 卡恩,他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关键性抗风结构问题,提出了束筒结构体系理论并付诸实践。整幢大厦被当作一个悬挑的束筒空间结构,离地面越远剪力越小,大厦顶部由风压引起的振动明显减轻。其造型犹如 9 个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稳定 , 简洁利落。大厦不同的立面形态各异,突破了一般高层建筑呆板对称的造型手法。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创新有机结合的杰作。 图 2 高耸入云的西尔斯大厦 当我登上西尔斯大厦第 103 层的旋转式观赏台,鸟瞰芝加哥市的全景,气势庞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纵横交错的街道层次分明,宝蓝色的密歇根湖恰似阳光下的大海。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群中间,芝加哥河水潺潺流过一座又一座桥梁,偶见游船在河中航行。 图 3 鸟瞰群楼及芝加哥河 芝加哥的城市规划别具匠心,一系列的博物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与一个个没有围栏的公园衔接得天衣无缝,将天赐的密歇根湖与人造的城市连接在一起。著名的芝加哥艺术馆、菲尔德自然博物馆、科学和工业博物馆,依傍在密歇根湖畔;茶褐色的天文馆和锌白色的水族馆坐落在伸入湖中的半岛上,与市中心区的建筑群遥相呼应。艺术馆附近是富有时代感的千禧公园,科学和工业博物馆旁边则是富有自然气息的海德公园。自然博物馆外的格兰特公园东面毗邻密歇根湖,其实是沿湖的一大片草地,北面树木中矗立着林肯的铜塑像。公园中央用红沙铺地,中心是一座名为白金汉喷泉的巨大喷泉,喷出的水柱交相辉映,池中有八匹青铜铸马,造型气派而又精巧。 图 4 远眺群楼、格兰特公园及密歇根湖 图 5 锌白色的水族馆 再次走进格兰特公园的那天,风很大,只有我一人在雨雪中独行。雪花悄无声息地落在林肯的肩上,他端坐在高高的石台上默默无语。他身后的建筑物高低错落,若隐若现,显得朦胧而又虚幻。我陶醉在历史的遐思之中,全然忘记了寒冷。 芝加哥市北面的西北大学和南面的芝加哥大学,都是闻名遐迩的名牌大学,其中的建筑物不乏特色。艺术学院的大门开在哥伦布大道旁,门口两座青铜巨狮相望,学院后墙外就是格兰特公园。在市政中心广场,矗立着毕加索的巨形雕塑作品。在密歇根湖畔及群楼间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枯黄而松软的草地,游人随意可坐,清闲自在的野鸭四处游荡。草地上设有儿童游戏场、足球和高尔夫球场,普通市民和游人可尽情享用。 我在西尔斯大厦的建筑展中看到了芝加哥水塔的照片,这座米黄色的古典式建筑已成为市中心的一道古朴的风景。相传 1871 年间,芝加哥市曾经起过一场大火,全城烧成一片瓦砾,惟有这座水塔幸免于难。 20 世纪初重建城市时,人们把它保留了下来。尖塔形水塔的底座由大理石构成,上面花纹凸现,承力的圆柱造型优美,门窗的雕刻精美。角落里有一尊落地大钟,仿佛诉说着随风而逝的故事。 城市建筑,往往记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传承着特有的文化,反映出独有的风格。芝加哥的建筑,不仅是杰出的立体绘画和凝固的音乐,而且是美国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文明见证,是美国人民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在我的心目中,它们不仅是芝加哥的骄傲,而且是芝加哥人奉献给全人类的厚礼。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6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Sky Line-out of the blocks (《纽约客》2008年8月11日)【小红猪翻译小分队】
eloa 2008-9-4 14:27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2008-01-8 星期二 3:15 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 , 翻译 | | 原文来自《纽约客》,2008年6月2日,链接 http://www.newyorker.com/arts/critics/skyline/2008/06/02/080602crsk_skyline_goldberger photo: The steel lattice surrounding the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looks likea giganitic sculpture, but most of the beams are structural, not decorative. Photograph by Iwan Baan. To understand just how important the Beijing Olympics are to China, you have only to look at where the Olympic Green has been built. During Beijings first building boomsix hundred years before the current onethe city was laid out symmetrically on either side of a north-south axis. As in Pariswhere the Louvre lines up with the Tuileries, the Arc de Triomphe, and the Champs-lysesBeijings most symbolically important structures have fallen along the main axis. In the center is the former imperial residence of the Forbidden City. North of this is the Jingshan, a park surrounding an artificial hill where the last Ming emperor is said to have hanged himself, and, beyond that, the Drum Tower and the Bell Tower, which for centuries helped Beijings inhabitants tell the time. In 1958, when the Communists expanded Tiananmen Square, at the southern gate of the Forbidden City, they placed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on the same axis, in the center of the square. Mao Zedongs mausoleum, also in the square, is on the axis, too. And now, spread over twenty-eight hundred acres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axis, is Beijings Olympic Green. If Tiananmen Square is a monument to the Maoist policy of self-sufficiency, the Olympic Green, ten miles and fifty years away, is an architectural statement of intent every bit as cleara testament to the global ambitions of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major economy. At least two of the buildings on the Olympic Greenthe National Stadium, by the Swiss architects Jacques Herzog and Pierre de Meuron, and the National Aquatics Center, by the Australian firm PTW Architectsare as innovative as any architecture on the planet, marvels of imagination and engineering that few countries would have the nerve or the money to attempt. The Chinese, right now, have plenty of both. These buildings, some of the most advanced in the world, are made possible partly by the presence of huge numbers of low-paid migrant workers. When I visited the stadium with Linxi Dong, the architect who heads Herzog and de Meurons Beijing office, he told me that the construction crew for his project numbered nine thousand at its peak. The National Stadium is already widely known by an apt nickname, the Birds Nest. The concrete wall of the arena is wrapped with a latticework exterior of crisscrossing columns and beams, a tangle of twisting steel twigs. The lattice arcs upward and inward over the stadiums seats (there are ninety-one thousand), supporting a translucent roof and forming an oculus around the track. The center of the roof, over the field, has been left open. The engineering required to keep all this metal in the air is highly sophisticated: the building may look like a huge steel sculpture, but most of the beams are structural, not decorative. The drama of the Birds Nest is even more arresting than that of the Allianz Arena, the Munich soccer stadium, which Herzog and de Meuron sheathed entirely in billows of translucent plastic, in 2005. Much of the spectacle derives from the interplay of the steel lattice and the concrete shell undernea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is painted bright redone of the buildings few overtly nationalistic touchesand when lit up at night it shines through the latticework, an enormous red egg glowing inside its nest. On leaving, you experience the excitement of the knotted metal in a new way, looking out over Beijing through the wacky frame of the slanting columns. Next door to the Birds Nest is the Aquatics Center, known as the Water Cube, a rectilinear building with a blue-gray exterior of translucent plastic pillows set in an irregular pattern intended to evoke bubbles. John Pauline, who is the head of the Beijing office of PTW Architects, told me that the design emerged from a desire to find a way of expressing the feeling of water. We started out with ripples and waves and steam, he said. We basically looked at every state of water we could imagine. And then we hit on the idea of foam. Work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firm Arup, which also collaborated on the Birds Nest, PTW developed cladding made of variously sized cells of ETFE, or 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 a translucent plastic somewhat similar to Teflon. Among architects, ETFE is the material of the momentHerzog and de Meuron used it for the faade of their Munich stadium and for the roof of the Birds Nestand it has many practical virtues. It weighs only one per cent as much as glass, transmits light more effectively, and is a better insulator, resulting in a thirty-per-cent saving in energy costs. Furthermore, the pillows dont just evoke bubbles; they are bubbles, twin films of ETFE, eight one-thousandths of an inch thick, placed together to form a cell, which is then inflated. The real achievement of the Water Cube is less its technical wizardry th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aintly trite idea of a bubble building into a piece of elegant, enigmatic architecture. The architects decided that, to play off the oval shape of the Birds Nest, the Aquatics Center would have to be square, and the constraint of straight lines seems to have insured that the bubble metaphor didnt get out of hand. The Water Cubes walls suggest the soap foam on a shower dooror perhaps, since some of the bubbles are as much as twenty-four feet across, on the slide of a microscope. From the outside, the almost random arrangement of cells establishes a kind of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irregular struts of the Birds Nest. When you are inside the main hall of the Water Cube, the pattern of cells above and the green-blue tinge of the pool give you the feeling of being under water yourself and looking up toward the surface. Although Chinas burgeoning wealth owes much to its export industries, for the Olympics the country has been content to play the reverse role, buying the most futuristic architecture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to offer, rather than showcasing native talent. The work of Chinese architects has largely been relegated to a jumble of functional but uninspiring buildings. (There are thirty-one Olympic venues in all.) An important exception is Digital Beijing, a control center on the Olympic Green, designed by a Chinese firm, Studio Pei Zhu. Like the Water Cube, Digital Beijing steers dangerously close to a kitschy conceit. It consists of four narrow slabs set close together in parallel to resemble a row of microchips or, perhaps, hard drives. Some of the walls have glass cutouts in a linear pattern clearly designed to evoke a circuit boardthey light up green at night. Yet the finished building has a dignity that is surprising. This is due in part to Pei Zhus choice of materialsthe walls are clad in a sober grayish stoneand in part to the proportions of the four slabs, whose narrowness and lack of adornment give the building an austerity that is the opposite of kitsch. Pei Zhu may be Chinese, but his building is thoroughly international in style. (He was educ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d has worked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Indeed, apart from the red of the Birds Nest, there is little that is traditionally Chinese in any of the Olympic developments. The scale and ambition of the project is an unmistakable statement of national pride, yet China, strangely, has been content to make this statement using the vocabulary of the kind of international luxury-modernism that you might just as easily see in Dubai or SoHo or Stuttgartdizzyingly complex computer-generated designs, gorgeously realized in fashionable materials. The message seems clear: anything you can do, we can do better.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of the modern era, in 1896, were held in an ancient stadium in Athens that the Greeks refurbished for the occasion. The swimming events took place in the Aegean Sea. The next Olympics, in Paris in 1900, had no stadium at all. The track-and-field competitions were held on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and on the grass of the Bois de Boulogne, which the French did not want to disfigure with a proper track. Swimmers were left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s of the Seine. The idea that cities could attract the Olympics by promising lavish facilities probably began after 1906, when the eruption of Mt. Vesuvius put an end to a plan to have the 1908 Games in Rome. The British saw Italys misfortune as an opportunity and offered to build a stadium big enough to hold a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people, in Shepherds Bush, London. The White City Stadium, as it was called, was the first stadium to be erected specifically for the Olympics. Soon, countries were openly vying with one another to host the Games. (What is the Olympic ideal, after all, but national rivalry dressed up as global amity?) The apogee of triumphalism was reached, notoriously, in Berlin, in 1936, when Hitler, who wasnt yet in power when the Games were awarded to the city, embraced the Olympics as the way to show off the might of the Nazi regime. Architecture was as much a part of his vision as the gold medals, though his taste ran to the turgid and overblown. He tore down a perfectly good, barely used stadium, replaced it with the largest stadium in the world, and then built a hundred-and-thirty-acre Olympic Village, with a hundred and forty buildings laid out in the shape of a map of Germany.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host countries have avoided such bombastic excess, but they have usually seen the Olympics as an opportunity to pin a gold medal on one or more of their leading architects. There was Pier Luigi Nervis innovative, seemingly floating concrete dome on his stadium for the Rome Olympics, in 1960; Kenzo Tanges swooping, sculptural gymnasium for Tokyo, in 1964; Gnter Behnisch and Frei Ottos canopied stadium for Munich, in 1972. For the Barcelona Olympics, in 1992, the Spanish architect Santiago Calatrava was enlisted to build a communications tower that would serve as an Olympic symbol. Calatravas angular, precarious-looking design, inspired by an arm holding the Olympic torch, established his world-wide reputation and remains one of the citys most visible structures. But the Barcelona Olympics also marked a new approach to Olympic architecture, one that placed as much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its facilities as on the sports venues themselves. Barcelona used the Games as an occasion to redevelop its waterfront and design a series of new parks, fountains, and works of public art to attract tourists after the Games were over. Since then, cities have been keen to use the Olympics to leverage other civic improvements, on the premise that if youre spending billions to refurbish a city you should at least invest in buildings that have long-term utility. Thats why the legacy of the 1996 Olympics, in Atlanta, isnt any of the athletic buildings but a major new park and housing for athletes that became new dormitories for Georgia Tech. The plan for the 2012 Olympics, in London, takes this idea a step further. Although there is one flashy commission for a British architect (an aquatics center, designed by Zaha Hadid, in the form of a giant wave), the London Olympics are distinctly short on architectural extravaganzas. The main stadium, to be designed by a large American firm that has had a lock on football and baseball stadiums for years, will be dull compared to the Birds Nest. When I talked to Ricky Burdett, a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who is an adviser to the London Olympics, he told me that London did not feel the need to prove itself through spectacular works of Olympic architecture. We had a big debate over whether we should build a new stadium at all, he said. We were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how an intervention on this scale will affect a city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plans to invest roughly nineteen billion dollars in an Olympic site, in the East End of London. When the Olympics end, much of the area will become a park, and sales of private development sites around it are expected to enable the government to recoup much of its investment. Burdett said, London has always been poor in the east and rich in the west. The London Olympics can rebalance London. Beijing, evidently, has other priorities. For all the sleek modernity of much of the construction, theres no mistaking the old-fashioned monumentalist approach behind it. This is an Olympics driven by image, not by sensitive urban planning. Its true that there has been a much needed and well-executed expansion of Beijings subway system, but most of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s has been cosmeticthe trees planted along the expressway to the airport, for example, or the cleanup of some of the roadways leading to the Olympic Green. Bordering one stretch of congested elevated ring road, stone walls, like the ones surrounding the old Beijing hutongs , or alleyway neighborhoods, have been erected. But, with not much behind them, they are little more than a stage setPotemkin hutongs designed to distract visitors from the fact that so many real hutongs are being demolished for high-rise construction. In todays Beijing, forcible eviction is common,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have been displaced to make way for the Olympics. The brightness of the Olympic halo gives Beijings relentless expansion a surface sheen, but its only a distraction from the citys deeper planning problems, such as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and overcrowding. In general,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been less interested in solving these problems than in keeping the construction engine going at full throttle. Still, the Olympic site did require some planning and, in 2002, a competition was held to create a master plan. It attracted entries from ninety-six architects around the world, and was won by a Boston firm, Sasaki Associates. Despite its straight-line connection to the Forbidden City, the Olympic Green lies in a district that,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a forest of undistinguished high-rise apartment buildings and commercial towers. (The site also includes a mundane athletic compound erected for the 1985 Asian Games, and these leftover structures are all being refurbished for the Olympics.) Dennis Pieprz, the president of Sasaki, 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scheme, explained to me that the firm struggled for a long time with the question of how to treat Beijings axis.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aligning 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s created a huge temptation to put the stadium right on the axis, he said. But we decided tha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e were beyond that, and that we should, instead, symbolize infinity, and the idea of the people in the center, not a building. So Sasaki placed the stadium just to the east of the axis and the Water Cube just to the west; the space directly on the axis was left open. Pieprz told me that he felt that considering the long-term use of the site was essential. We needed a plan that could accept other civic, cultural, recreational, and commercial uses, so the place would become a major destination, he said. Sasaki envisions the Olympic site as becoming a large park, with each of the major buildings taking on a public function. The Birds Nest will remain as the national stadium, its capacity reduced to a more practical eighty thousand by the removal of several tiers of seats; the Water Cube will lose almost two-thirds of its seventeen thousand seats, the upper tiers to be replaced by multipurpose rooms. You are making a city, not a spatial extravaganza that will be interesting just for sixteen days, Pieprz said. But, whatever the architects feel, its not clear that the Chinese are really that interested in long-term uses. The focus is on August, and on confirming before the world Beijings status as a modern, global city. However well the buildings are refitted afterward, its hard to see how the Olympic park will relate to the rest of the city, beyond being a welcome piece of green space in an increasingly built-up, sprawling metropolis. The success of what China has built for the Olympics will ultimately be measured not by how these buildings look during the Games but by the kind of change they bring about in the city. The billions of dollars spent on the Olympic site, after all, are only a fraction of the money that has been invested in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since the Games were awarded to the city, in 2001. The city, however, has yet to build a public space as inventive as that of post-Olympics Barcelona, or to think of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s in terms as sophisticated as pre-Olympics London. In both conception and execution, the best of Beijings Olympic architecture is unimpeachably brilliant. But the development also exemplifies traitsthe reckless embrace of the fashionable and the global, the authoritarian planning heedless of human costthat are elsewhere denaturing, even destroying, the fabric of the city. 标签: 小红猪 , 建筑 , 翻译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2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380公斤炸药炸不垮40岁危桥”想到的
刘玉平 2008-7-27 15:48
由380公斤炸药炸不垮40岁危桥想到的 《华西都市报》 2008 年 7 月 26 日 第四版,登载了这样一则新闻 380 公斤 炸药未放翻 40 岁危桥 ,说的是年满 40 岁的沱江一桥在汶川大地震受到了较强影响,地震后被宣布为 危桥 。 2008 年 7 月 25 日下午 4 点 ,简阳市对该桥进行爆破拆除,炸药用量多达 380 公斤 。但在震耳欲聋的巨响沉寂后,这座大桥依旧岿然耸立,桥墩、桥拱和桥面基本保存完好。简阳市数万居民目睹了这一情景 9 年前,重庆的綦江 虹桥 垮塌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座大桥刚刚投入使用就垮塌了 而从近期网络上的一些资料看(例如,参考文献 ),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新建成和在建的建筑也未能幸免于难,甚至包括一些重点工程项目 上周末回乡,几位朋友小聚闲聊时,一位自打穿开裆裤就在一起玩的 老铁 感叹道: 现在的建筑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我自己买的房子这才住进去不到 5 年,墙面已经有好多条裂缝了。而我老爸他们的房子住了快 30 年了,虽然墙面有时候渗水,却没有发现什么裂缝 是啊! 40 年前的 危桥 在 8 级地震和 380 公斤 炸药的考验下依然挺立,无声地述说什么呢?过去我们也曾贫穷,但艰苦朴素、以国为家的民族美德让我们能够把一分钱当两分钱用,工程项目以节约成本、高效高质为荣。现在的工程项目投资动辄计以百万、千万、上亿,其中投入用到实际的又有多少呢?为什么随着有关的法律规范越来越多,还有国家和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工程质量反而普遍大不如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事故也越来越多了呢? 380公斤炸不垮的沱江一桥 綦江虹桥 彭州市小鱼洞大桥 ***参考文献*** 380公斤炸药未放翻40岁危桥(《华西都市报》2008年7月26日) http://www.wccdaily.com.cn/new/html/hxdsb/20080726/hxdsb167553.html 新浪网:重庆高法对綦江虹桥垮塌案作出终审判决 http://news.sina.com.cn/china/1999-12-12/41132.html blog.sina.com.cn/s/blog_49b9a9d101000bc1.html 王鹰:震区考察照片(《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424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539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对于建筑,什么才是后现代的?
夫子 2008-6-27 19:57
对于建筑,什么才是后现代的? 姜奇平/文 中央电视台大楼与其说是后现代风格,不如说是后工业风格。   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大楼无疑是一座出色的建筑,但每当西方人把它说成是中国的后现代建筑时,我总是感到疑惑。这种疑惑还不仅限于这个特例,西方人把北京二环、三环出现的一系列巨大的、通常是不规则的玻璃几何体建筑,都说成是后现代的。 这让我觉得东方人与西方人眼中的后现代,含义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也许意味着,东西方具有不同的后现代生活方式。   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死去。这是建筑后现代主义最有影响的倡导者杰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中的断言。他指的是普鲁伊特艾戈项目的业主为了对抗建筑的现代主义单一化的霸权风格,而采取的破坏性整修。业主用多元化的自行其是,解构了建筑师设计中的宏大叙事。这一几乎拆毁了原建筑的整修行动,成为建筑多元化主张的象征。   詹克斯注意到IT对于形成建筑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说:源于计算机的新技术形成了新的生产设备。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对陈旧的生产程序相比,这种新出现的方式更适合于变化和个性。   诚然,IT意味着变化和个性,但仅有变化和个性,还不是后现代。CCTV新楼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工业化建筑的平衡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构了传统,具有自己的变化和个性。但它只是把规则的几何体,变成了不规则的几何体。而与自然迥然有别的几何体本身,正是现代性的象征。因此与其说是后现代风格,不如说是后工业风格。   要说变化和个性,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的建筑,从体现现代派建筑light bright white原则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到大胆采用曲面的朗香教堂(The Pilgrimage Chapel of Notre Dame du Haut at Ronchamp)都是功能与艺术结合的杰作。但柯布西埃在这些建筑中表现的诗意,有一个大的前提,这就是机器的诗意。柯布西埃的现代主义倾向,体现在他核心的主张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之中。他虽然主张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但按照现代主义的逻辑,只有是机器,才谈得上诗意。大自然虽美,是没有诗意的。柯布西埃耗时7载开发的建筑模度,试图为美规定一个符合人体尺度的、具有和谐比例关系的尺寸模板,令人联想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幼稚主张。 人们可能会有一个巨大的疑问:计算机不是机器吗?与计算机文化相适应的建筑,不是要比用尺子设计出的房子,更具有机器的味道吗?事实正好相反。因为计算机的灵魂是信息和知识,而不是内存和硬盘。信息和知识将引导机器体系,复归到人与自然。因此后现代的解构,最终要建构人与自然的主语空间,要解构的倒是机器的外在性和异己性。   反映在建筑上,表现为从文本到语境的运动。后现代建筑将向两种语境开放,一是向自然环境开放,一是向社会网络开放。   现代性建筑的一个突出弊病,是一座建筑不管不顾地戳在那里,自成一体,不管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协调,也不管周围环境的死活。比如北京二环线上最丑陋的建筑之一,天宁寺墙外那个高耸入云的供热烟囱。那感觉,好像一幅国画里的宁静古刹旁,在本该画树的地方,叫后来的收藏者涂鸦上了一个电线杆子。相反,古代建筑十分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强调自然借景,如颐和园和玉泉山相互借景,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等。再说后现代建筑对社会网络的开放。我特别欣赏硅谷咖馆的设计。它通常设计成处在不同IT公司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其功能,是促进不同知识背景的IT公司员工间的信息交融。超过五分钟步行距离,就达不到这个目的。因此这种建筑具有社会网络功能,甚至具有制度设计上的功能。   正如史蒂文康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指出的: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最明显的、最常得到评论的多元形式是其对过去的开放性。现代主义建筑竭力排斥所有形式的古风,似乎在公布它同过去的决裂;后现代主义建筑表现出拯救和研究历史风格和技术的新愿望。我们的更简明的话说,现代主义是对前现代的否定;后现代主义是对前现代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后现代主义在否定现代主义时,就必定要在螺旋式上升的更高阶段,肯定前现代的某些有益成分。   西方后现代生活方式,实际是后工业方式;东方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后现代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北京和上海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后现代建筑。我们必须从高科技与古代SOHO的结合中,寻找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灵感。   就建筑来说,后现代指向人诗意地栖居。诗意,是指远离城市,走进青山绿水;栖居要求利用高科技建立网络连接的智能建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姜奇平 数字化产业研究专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