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泰山建筑
热度 1 Mech 2020-9-29 22:54
泰山上有各种建筑,主要是庙宇和门楼等。雾中看不太清楚。有些如碧霞宫在修建中。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京江南贡院
Mech 2020-6-2 22:56
现在建筑意义上的江南贡院,只是沿着秦淮河北岸的狭长院落,属于南京科举博物馆的一部分。历史上的江南贡院,包括整个科举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 江南贡院的历史漫长又复杂。南京的贡院起源于 1168 年 ( 宋乾道四年 ) 的建康府贡院, 1421 年 ( 明永乐十九年 ) 开始建造江南贡院。明代鼎盛的标志或许是 1534 年 ( 嘉靖十三年 ) 建成明远楼,离秦淮河较远,不在现在的贡院之内。清代江南贡院继续扩建。特别是长毛之乱之后,同治年间在封疆大吏曾国藩李鸿章等努力下,江南贡院规模成为全国之最。 1873 年 ( 同治十二年 ) ,考试号舍有两万多间。 1905 年 ( 光绪三十一年 ) 停科举,随后贡院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在江南贡院内的魁星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屡建屡毁,原貌似不可考。现存的建筑可能是八十年代所建,不是很确定。“江南贡院”四个大字,不知是何人题写。 贡院内三座全身雕像,分别是郑板桥、吴敬梓和吴承恩。郑板桥三十九岁在江南贡院中举,四十三岁中进士。吴敬梓十八岁中秀才后到江南贡院应试,住秦淮水亭,屡试不中,后来写了《儒林外史》。吴承恩二十六岁到江南贡院乡试,随后多次落第,最终也没有中举,四十二岁被保送国子监就读,后来写了《西游记》。《儒林外史》和《西游记》都是乡试落榜生所写。出口处有唐伯虎雕塑,他十六岁时考秀才名列榜首,二十九岁在南京贡院乡试再次第一,故称“解元”,两年后在北京参加会试因弊案而入狱。后来就无意仕进,长于诗书画。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4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工环境本质探讨!
hadfuture 2020-3-3 15:38
人工环境本质探讨! 人工环境包括天、地、人三种场景。在区分与鉴别这三种场景之前,我们需要将人工环境与人居环境和人造环境等人类环境区分开来。 人工环境首先是一种生活和劳动的结果环境。这样人工环境反应的是一种调节和控制环境的意愿,因此,要强于人类聚落环境【人居环境】的地域特征。同时人工环境是一种生态地理环境,于是,人工环境又不同于人造环境的单纯的物质性味。那么,什么是人工环境呢?笔者认为,人工环境是人类生命、生产、生态过程的环境场域发现、发端、发展落实到人民生存、生活中的发明状态。这里讲的环境场域兼指人生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场面和精神文明场面协同共生关系。 人工环境的场景包括天相场景【智能环境】,地相场景【绿色环境】,人相场景【健康环境】。遍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史,可以看出人工环境的原意主要是指生活与劳动环境的原初场景,环境调节与控制的原先场景,生态与地理的原本场景即是建筑与城市的发明。这种原意是古代性的。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人工环境被重视起来,即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性的演变所致。很有必要在繁复的人工环境体质中,提取出关键的人工环境场景。笔者认为,这种关键的人工环境场景包括建筑与城市内外两个作用域和智能,绿色,健康三个显著的相态。总而言之,人工环境的本质包括绿色建筑【生态-生存】,健康建筑【生命-生存】,智能建筑【生产-生存】和绿色城市【生态-生活】,健康城市【生命-生活】,智能城市【生产-生活】。
个人分类: 人工环境与绿色建筑工程|2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
sciencepress 2020-1-7 11:53
​抗侧力结构在建筑中起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水平荷载的作用,是保证整个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目前,在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使用的抗侧力结构主要有支撑和钢板剪力墙两类,支撑结构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钢板剪力墙的实际工程还十分有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在技术层面,研究的相对滞后以及设计方法的不成熟是制约钢板剪力墙应用的重要原因。事实上,钢板剪力墙和支撑结构相比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既具有布置灵活、占用空间小、易与维护墙体配合使用的建筑特点,又具备自重轻、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优点,适合在对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多高层建筑中使用,尤其适用于对空间布局具有更高要求的装配式住宅建筑。 “十三五” 以来,我国进入了 “绿色发展” 的快车道,而钢板剪力墙易加工,易拼装,轻质高强,十分适合建筑的模块化、标准化、工厂化和信息化发展,契合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钢板剪力墙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钢板剪力墙的应用 钢板剪力墙的实际工程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目前主要分布在日本和北美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实力的迅速发展,以钢板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结构的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日本东京 1970 年建成的 Nippon Steel Building 和 Shinjuku Nomura Building是两栋世界上最早应用了钢板剪力墙的建筑。Nippon Steel Building 共 20 层,在 4 层以上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结构,4 层以下则采用了组合剪力墙。墙板的典型尺寸约为 2.7m × 3.7m,板厚有 4.5mm,6.0mm,9.0mm 和 12.0mm四种规格,均进行了纵、横向加劲。Shinjuku Nomura Building 共 51 层,211m 高,同样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结构,是当时东京的第三高建筑。其墙板典型尺寸约为 5.0m × 3.0m,在板两侧分别布置了横向和纵向加劲肋进行加劲,墙板与边框架采用了螺栓连接。 1989 年,地下 3 层,地上 30 层,总高度为 132m 的日本神户市政厅塔楼 (Kobe City Hall Tall) 建成。该建筑自 3 层以上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基础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1 层和 2 层采用了组合剪力墙进行过渡。在 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中,仅在第 26 层的钢板剪力墙上出现了轻微的局部屈曲,震后建筑顶部的西和北方向的残余变形分别为 35mm 和 225mm (图 1(a));而与其紧邻的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的 8 层综合体 Kobe City Hall Complex 则发生了上部 3 层整体坍塌的破坏,发生破坏的正好是结构从型钢混凝土框架向钢筋混凝土框架过渡的区域 (图 1(b))。 图 1 Kobe City Hall Tall 随着低屈服强度钢材的发明,日本琦玉县建造了两栋应用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建筑 —— Saitama Wide 和 Area Joint Agency Buildings。两栋建筑分别为 31层和 26 层,采用了加劲型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墙板材料为 LYS100 钢 (名义屈服强度为 100MPa),钢板剪力墙沿着楼梯间周边呈棋盘状布置,典型墙板尺寸为4.5m × 3.0m,板厚沿着高度从 25mm 到 6mm 逐渐减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工程应用,而当时北美地区尚未发明低屈服点钢材。 北美也是应用钢板剪力墙较多的地区之一,实际工程稍晚于日本,但数量要略多,且大部分应用在了对抗震要求较高的医疗建筑中。1977 年,美国旧金山医疗中心 H. C. Moffitt Hospital 进行扩建,新建项目为一栋 16 层的医疗大楼,要求其在大震时可充分保护医疗系统和震后正常使用,楼层高度受到相邻建筑的限定。由于抗震要求和建筑条件严苛,设计极为困难,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墙体厚度需要高达 1.2m,不具备实施条件。在诸多结构形式的对比中,加劲钢板剪力墙最终被选定为最佳方案并历时 5 年完成了项目建设。同一时期的美国圣费尔南多谷的 New Sylmar Hospital 也是标志性的钢板剪力墙建筑。原医院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 1971 年的圣费尔南多地震中损毁。New Sylmar Hospital 共 6 层,底部 2 层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上部 4 层采用加劲钢板剪力墙。墙板厚度沿层高 从 19mm 变化到 16mm,开有多个洞口。在 1994 年的北岭地震中测得该医院地面峰值加速度为 0.91g,屋面峰值加速度为 2.31g,未发生结构性破坏,但大量附属设施如管线、天花板、喷淋系统等发生了较严重的损坏。 加拿大最早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了非加劲钢板剪力墙,但大多是多层建筑。20世纪 80 年代早期,温哥华就建造了第一栋 8 层的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大楼,该大楼在长方向采用了中心支撑作为抗侧力构件,而在短方向由于建筑条件制约采用了非加劲钢板剪力墙。随着 2001 年 CAN/CSA—S16—01 规范的颁布,一大批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工程相继出现。魁北克圣乔治市所建的 3700m2 的 6 层 Canam Manac Group 总部大楼,由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在电梯间位置形成核心筒进行抗侧, 钢板剪力墙尺寸为 2.6m × 22.0m,厚度仅为 4.8mm;圣亚森特市所建的 7 层 ING大厦同样采用了由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组成的核心筒进行抗侧;蒙特利尔市 ICRM所建的一座 2 层建筑也使用了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美国西雅图联邦法院大楼是较为典型的非加劲钢板剪力墙高层建筑,该大楼共 23 层,高107m,核心筒由南北方向的钢板剪力墙和东西向的支撑框架构成。选用钢板剪力墙是由于与混凝土结构方案相比,钢板剪力墙可以增加约 2%的建筑面积,减轻约 18%的自重并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显著提高结构的延性。和中心支撑方案相比,钢板剪力墙的安装施工难度也大大降低。由于薄钢板剪力墙优秀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近十年来在北美地区的许多低层和多层住宅中也已使用了薄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应用钢板剪力墙的实际工程也逐渐增多,但总体数量还较少。1989 年建成的 43 层、高 154m 的上海锦江饭店是我国第一个采用钢板剪力墙的建筑,核心筒 22 层以上采用了 K 型支撑,22 层以下采用了厚钢板剪力墙。1998 年投入使用的昆明世纪大厦总高 188m,地上48 层,核心筒采用了加劲钢板剪力墙,设计时遵循了钢板剪力墙的弹塑性屈曲应力不小于剪切屈服强度的原则。2010 年建成的天津津塔是目前世界上应用钢板剪力墙的最高建筑,该建筑地上 75 层,高336.9m,采用了“钢板剪力墙核心筒 + 钢管混凝土框架” 抗侧力体系,墙板为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厚度由底部的 25mm 向上逐渐减小到 18mm,设计时采用了薄钢板剪力墙的设计理念,允许墙板发生屈曲并利用屈曲后强度。此外,钢板剪力墙在住宅项目中也逐渐开始应用,如在四川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 “兴堰逸苑” 小区的 11 层和 6 层的住宅中就采用了开缝钢板剪力墙。 经过 40 余年的研究,钢板剪力墙的相关知识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发展出了多种新的结构形式。这些钢板剪力墙的力学特点和抗震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适用对象也不尽相同,很有必要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 书中作者对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钢板剪力墙、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屈曲约束钢板剪力墙、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和铝合金板剪力墙等多种钢板剪力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试验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文内容摘编自郝际平著《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前言及第一章部分内容,略有改动。 《钢板剪力墙的原理和性能》 郝际平 著 责任编辑: 赵敬伟,孔晓慧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0.1 ISBN:978-7-03-063065-0 本书系统梳理和阐述了钢板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力学性能、设计方法和发展历程,详细总结和介绍了作者对各类钢板剪力墙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斜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半刚性框架-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密肋网格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 密肋网格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振动台试验; 钢板剪力墙的性能化设计方法。 本期编辑丨小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与科学相约 | 科学出版社征稿启事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3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典狼山圣乔治教堂
Mech 2019-11-29 22:54
狼山之巅,有圣乔治教堂 (Chapel of Agios Georgios) ,包括钟楼和小礼拜堂。听说建于 18 世纪末。在古代这是宙斯神庙。钟楼是奥尔加王后的礼物。该王后是俄罗斯女大公,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妻子,也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丈夫的祖母。该教堂推测属于东正教。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城隍庙
热度 1 Mech 2019-11-27 22:52
城隍属于道教谱系。城隍的本意是护城河,引申为城池的守护者。基本上相当于阴间的县令或府台之类,通常由阳间功勋卓著德高望重者去世后担任。 广富林文化遗址城隍庙供奉三位城隍。府城隍殿供奉松江府城隍神李待问,明末从七品的中书舍人,清军攻松江城时时守东门,清军破城后被擒杀。富林殿供奉富林城隍陈金生,元初广富林突发霍乱瘟疫时的老中医。县城隍殿娄县城隍李复兴,清初娄县知县,推进均田均役,减轻民众负担受到欢迎。城隍庙还供奉月老。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先人遗迹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先民生活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明清风物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近代上海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三元宫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知也禅寺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关帝庙 广富林文化遗址之水色物影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6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武汉百年建筑之: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yaoweijian 2019-10-17 08:08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号。湖北省立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张之洞主持创办,当时馆址设于武昌兰陵街西侧(今解放路);1908年迁入兰陵街东侧原博文书院校舍(今武昌区-);1934年2月,省政府决定筹建新馆,同年6月,选址武昌蛇山抱冰堂下空地(即现址)。1935年10月1日,新馆奠基,1936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2572平方米,由袁瑞泰营造厂承建。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旧址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图书馆为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复兴式近代建筑,其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外形则极具传统建筑特点,歇山琉璃瓦大屋顶,碧瓦飞檐,檐下设有石质的斗拱、梁枋造型构件;而在立面中出现的壁柱、檐口线脚等元素,又反映出西方形式的融入。图书馆主楼为凸字形,坐北朝南,正立面中间为三层,对称的两侧为二层。建筑外墙采用水刷石,木门钢窗,建筑一层使用井字形梁架,且在井格中做彩绘,使天花板呈现出类似古建筑中平棊做法的效果。室内墙裙、楼梯栏杆和地面均用彩色水磨石装饰。 该馆外形为中国古典宫殿式结构,中部三开间凸出为主楼,前廊有4根通贯2层的朱红顶檐圆柱,外墙假麻石饰面,两翼为狭小长窗,顶层为歇山碧瓦,分檐翘角,下施斗拱,极具古风。在四周的横梁与墙面上饰有精美的雕塑图案。有祥云、飞龙、凤凰,还有屹立在碧瓦上的仙人走兽,檐下书东壁灵光匾额。 整栋楼古朴壮观,是当时新材料、新技术与中国传统形式相结合的典范。 现在的湖北省图书馆新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沙湖之滨,一边是长江,一边是美丽的东湖。新馆建筑宏伟,风格独特,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10万余平方米。新馆主体造型以“楚天鹤舞,智海翔云”为立意,极具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荆楚文化意蕴,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极富韵味的艺术品。图书馆内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分中心、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盲文图书馆、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厅室,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书籍。
6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武汉百年建筑之:翟雅阁
热度 2 yaoweijian 2019-10-16 08:47
翟雅阁(翟雅各健身所)建成于1921年,距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是文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的体育馆。为纪念文华大学首任校长翟雅各(James Jackson)先生,学校将这栋建筑以翟雅各命名。 2014年,在武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组织各界专家策划翟雅阁修复 , 2016年11月工程竣工验收。 翟雅阁是武汉市现存历史最古老的大学建筑,也是 国内最早的室内健身馆 ,内有高大空间的室内运动场,健身器材和多层看台。翟雅阁属近代风格中式建筑,它既有西式的钢木混合结构体系又有中式的重檐庑殿顶,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这也是这座建筑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方--大屋顶, 被称为戴瓜皮帽穿西装的典型式样 。 这种风貌的大体量历史建筑,在国内已经所剩无几,目前只在武汉、山东、上海有存。其中武汉留存相对多一点,也仅存三座:一是西商赛马场,为单层,二是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也为单层,三就是翟雅各健身所, 建成时间最早 ,且是 仅存的双层结构 。
1205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