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面对面”谈城市科学建筑与规划(人居环境
lincystar 2012-3-12 10:01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311/121004.shtml 视频地址 “那时意志很单纯,拿我所学的来建设社会......” (有点遗憾的是,我个人不喜欢主持人古兵,主要是他访谈时对受访者的态度和表情,看着有些不舒服。)
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专题
热度 7 adamliu800 2012-3-2 10:51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专题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 ——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的获奖使我分外激动,这出自于本人对建筑艺术的热爱,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我朋友正在给她的学生讲授建筑构造的课程,我提出建议,让她为学生们加一个专题,专门介绍一下这位新科大师,也算是对他和他所代表的中国建筑师们的致敬吧! 感谢您耐心地看完了幻灯片,看完它您或许有疑惑,或许有感悟,或许有激动,或许有话说,恭候您的回复。此外必须声明本幻灯片的资料全部来源于普立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 http://www.pritzkerprize.cn/ ,图片仅供欣赏,谢谢!
个人分类: 学术讨论|781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王澍获2012年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有感
热度 2 ssglwu 2012-2-29 00:08
王澍获2012年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有感
吴国林 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 今年授予 49 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这一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的颁奖礼将于 2012 年 5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这是 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 ,其颁奖典礼将于 2012 年 5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 · 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 · 普利兹克于 1979 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象山校区 王澍 1985 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 浙江美术学院 ( 现中国美术学院 ) 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 利兹克 先生表示: “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 “ 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 2000 年王澍完成了第一个主要作品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 —— 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存在于 “ 山 ” 和 “ 水 ” 之间而不突出,以及 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 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 2004 年,该作品荣获 中国建筑艺术奖 。 他的代表作之一,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04 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 2007 年完成二期工程。 在 象山新校园建造中, 他 探索 了 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模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象山新校园建筑群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面对当下中国城市大规模拆毁重建现象,设计师将从浙江全省拆房现场回收的超过 700 万片不同年代、可能被当做垃圾处理的旧砖瓦在象山新校园循环利用,让它们在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2011 年 6 月,王澍还曾获得另一项国际建筑学界大奖 —— 法国建筑学金奖。 2011 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 丹下健三客座教授 ” 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王澍设计的作品不多,但每件作品都很有代表性。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时下许多大学都把科研的数量看得相当重,而质量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就以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来说,一篇论文的文章大约 8000 字左右,如何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王澍之所以能得奖,那就是他充分发掘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又吸收西方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特点与风格。 据说,王澍又很狂,他认为国内建筑学界真正上大师只有 1 个半,他自己算一个,另外的半个是他的老师。看来,要做大师, “狂”可能是一个基本特点 。 但愿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早日出现在大陆。
个人分类: 杂记|5602 次阅读|4 个评论
王澍获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热度 1 dongleon 2012-2-28 18:39
王澍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人。 作品特点:本土、创新、与环境融合。 Library of Wenzheng College, 1999-2000, Suzhou, China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标志着中国在建筑方面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据悉,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届时,王澍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Hyatt(凯悦)基金会设立,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具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普利兹克建筑奖也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 该奖项也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风向标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 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均为当代建筑大师。 奖章正面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 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只要有志于发展建筑学,都可以被提名为候选人。该奖无任何国家、种族、信仰和意识形态偏见。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头到年尾,截至于第二年的1月。截至期后收到的提名自动被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候选人被提名。虽然建筑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范围以内,Pritzker建筑奖的国际评委会还是参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权威建筑设计师、作家、艺术家、学者、批评家以及象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等组成的评委会经过了深思熟虑,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历届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名单: 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美国) 1980年刘易斯·巴拉干(墨西哥) 1981年詹姆士·斯特林(英国) 1982年凯文·罗奇(美国) 1983年贝聿铭(美国) 1984年理查德·迈耶(美国) 1985年汉斯·霍莱因(奥地利) 1986年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 1987年丹下健三(日本) 1988年戈登·邦夏(美国)贺奥斯卡·尼迈耶(巴西) 1989年弗兰克·盖瑞(美国) 1990年阿尔多·罗西(意大利) 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美国) 1992年阿尔巴多·西萨(葡萄牙) 1993年稹文彦(日本) 1994年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 1995年安藤忠雄(日本) 1996年乔斯·拉法尔·莫尼欧(西班牙) 1997年斯维勒·费恩(挪威) 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 1999年诺曼·福斯特(英国) 2000年雷姆·库哈斯(荷兰) 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瑞士) 2002年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 2003年约翰·伍重(丹麦) 2004年扎哈·哈迪德(英国) 2005年汤姆·梅恩(美国) 2006年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巴西; 2007年,理查德·罗杰斯,英国; 2008年,让·努维尔,法国; 2009年,彼得·卒姆托,瑞士; 2010年, 妹岛和世,日本;西泽立卫,日本; 2011年,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葡萄牙。
个人分类: 专业动态|29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热度 1 xinge0926 2012-2-28 12:46
2012年2月28日,美国洛杉矶 —— 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討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王澍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于1990年完成。 在接下来的将近10年里,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对于工作室的起名,他的解释是:“对我而言,不管我是一个工匠还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读与字典中解释的定义很相近:“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在王澍的概念里,“兴趣”这个词就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 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这个作品体现了他的建筑哲学——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如何让建筑自然的存在于“山”和“水”之间而不突出,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他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在设计中,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此外,四个散落的小建筑的尺度明显小于主体建筑。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他的其它重要作品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主要作品包括2005年完成的宁波美术馆项目,同年完成的宁波五散房项目,并荣获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他在宁波的作品还有2008年完成的宁波博物馆。在他定居的城市杭州,王澍于2004年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2007年落成。 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王澍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2007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由6个26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并因此获得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他的作品还有2006建成的金华“瓷屋”茶室,2009年完成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 王澍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他从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1998年他毕业后,正是在那里开始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他经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开展讲座,在美国就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宾夕法尼亚等大学讲学。他参加了威尼斯、香港、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等重要国际性展览。 当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2011年评选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来自英国的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他是世界知名的建筑资助人,现任蛇形画廊信托公司董事长,曾担任英国艺术委员会和泰特美术馆主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密斯•凡德罗档案馆前任董事;亚历山大·阿拉维那,智利建筑师和埃勒门达建筑公司常务董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 来自英国的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扎哈•·哈迪德;来自澳大利亚的200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格伦•马库特;来自芬兰的尤哈尼•帕拉斯马是一名建筑师、教授和作家;凯伦•斯坦因是美国作家、编辑和建筑顾问;常务理事玛莎•索恩是西班牙马德里IE建筑学校负责对外事务的副院长。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1届,菲利普·约翰逊,美国;1980年,第2届,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1981年,第3届,詹姆斯·斯特林,英国;1982年,第4届,凯文·洛奇,美国;1983年,第5届,贝聿铭,美国;1984年,第6届,理查德·迈耶,美国;1985年,第7届,汉斯·霍莱因,奥地利;1986年,第8届,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1987年,第9届,丹下健三,日本;1988年,第10届,戈登·邦夏,美国;奥斯卡·尼迈耶,巴西;1989年,第11届,弗兰克·盖里,美国;1990年,第12届,阿尔多·罗西,意大利;1991年,第13届,罗伯特·文丘里,美国;1992年,第14届,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1993年,第15届,槙文彦,日本;1994年,第16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1995年,第17届,安藤忠雄,日本;1996年,第18届,拉斐尔·莫内欧,西班牙;1997年,第19届,斯维勒·费恩,挪威;1998年,第20届,伦佐·皮亚诺,意大利;1999年,第21届,诺曼·福斯特爵士,英国;2000年,第22届,雷姆·库哈斯,荷兰;2001年,第23届,雅克·赫尔佐格,瑞士;皮埃尔·德·梅隆,瑞士;2002年,第24届,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2003年,第25届,约翰·伍重,丹麦;2004年,第26届,扎哈·哈迪德,英国;2005年,第27届,汤姆·梅恩,美国;2006年,第28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巴西;2007年,第29届,理查德·罗杰斯,英国; 2008年,第30届,让·努维尔,法国;2009年,第31届,彼得·卒姆托,瑞士;2010年, 第32届,妹岛和世,日本;西泽立卫,日本;以及2011年,第33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葡萄牙。 普利兹克家族之所以选择赞助建筑领域奖项,是因为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强烈兴趣,以及他们在世界各地打造凯悦集团的酒店;而且由于建筑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工作,但未包括在诺贝尔奖之中。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程序参照了诺贝尔奖,最终的裁决由一个国际委员会做出,所有的审议和投票都是保密进行的,保持着持久的提名制度,每年收到来自全球各地众多国家数百份提名。 原文链接: http://www.pritzkerprize.cn/2012/%E8%8E%B7%E5%A5%96%E6%8F%AD%E6%99%93
17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欣赏国外建筑艺术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2-21 17:05
[转载]欣赏国外建筑艺术
ARQUITECTURA DEL MUNDO.rar 欣赏国外建筑艺术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273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故宫的每一栋建筑将有定性和保护方案
whyhoo 2012-2-14 18:27
单霁翔低调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已经“满月”了。   这一个月,对记者一向有求必应的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春节期间,他照例去看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吴良镛先生。“吴先生今年已90高龄,还关心着中国的文物事业,真让人感动。”   学城市规划的单霁翔,于2002年8月出任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任近10年,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汇集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让文物保护事业走向千家万户,“从过去简单的文物保护到现在的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观念进步了一大截。”   当然,这10年也是全国文保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严峻时期,城市化的加速使大量的文物处于绝境,而民间收藏的急剧升温又使盗墓等文物犯罪有所抬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文物局设立了专门负责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检查的督察司。事实上,只要他知道哪里的文物安全出了问题,他都会直接找到相关的官员,苦口婆心地去讲道理。   单霁翔对于普通民众保护文物的自觉行为一直心存感激。2011年6月9日,他专门赶往陕西,参加“宝鸡眉县杨家村群众保护文物碑”揭碑仪式,只因为他曾经答应过要给这些可爱的农民立碑。   2003年1月19日,在宝鸡眉县杨家村,王宁贤、王拉乾、王明锁、王勤宁、张勤辉等5名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个西周青铜器窖藏。他们将27件有铭文的青铜器全部上交,这些青铜器件件都是国宝,是历次发现青铜器铭文最多的一次。单霁翔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去世了,相比他们发现的无价国宝来说,我们给他们的一点奖励真的太微不足道了。”   以前担任文物局局长时,凡是故宫的事情,单霁翔都特别认真。每一次有险情,他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去年的12月26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在故宫博物院内揭牌成立。该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制度、监测技术规范及预警标准,统筹安排、协调和指导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各项工作。这项工作其实就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实施的。   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保护一直受人关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已于几年前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单院长透露,目前更加详细的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这意味着故宫的每一栋建筑都会有自己的定性和保护方案。   而从2002年开始的故宫大修计划,一直要持续到2020年。“这个工作急不得,要严格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一些已经修缮好的景点将会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故宫的开放规模,正是《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所倡导的“整体保护”概念的具体体现。单霁翔对故宫为了保护古建筑而采取的限流政策并不乐观,“去年一年故宫的参观人数近1500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数字依然会增加。”每年150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每天平均就会有4万人。“故宫不可能提高票价,只能通过增大开放区域和提高展览水平来分流。”   故宫的新闻发言人冯乃恩说,这一个月单院长主要都忙着四处学习了。故宫有大大小小32个机构,每天4个,上午两个下午两个,单院长依次听了所有机构对于故宫工作的看法和建议。曾经在故宫工作过的老院长、老专家、老同事,一直关心故宫的文博界专家,单院长也都一一亲自去拜访了,许多好的建议都将被积极采纳,“故宫最宝贵的其实是这些深爱故宫的每位员工。”   “故宫是全国人民的故宫,也是世界的故宫,诚心欢迎大家一如既往的监 督。” 原文见 http://www.ccnt.gov.cn/xxfbnew2011/xwzx/gzdt/201202/t20120214_229485.html
个人分类: 文化|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傍晚的市民中心广场
fqng1008 2012-2-4 15:36
傍晚的市民中心广场
昨晚到大中华喜来登吃饭,趁着夜幕还没有拉下,留下来几张市民中心广场附近的建筑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徽因梁思成故居遭拆有感
热度 10 sivaxin 2012-1-31 12:02
林徽因梁思成故居遭拆有感
微博上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遭拆的帖子,先是文汇报报道称是“维修性拆除”,后是北京文物局领导表示是“不应该发生的事,属于违规拆除”,再后来又有实际住户表示,网上公布的照片系其旧宅,根本不是梁林的故居,并称梁林故居早在80年代已拆除。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拆就是拆了,却连承认拆的勇气也没有,还自创一个“维修性拆除”的术语瞒天过海,加上一个马后炮的违规声明,最后再来个普通民众的现身说法将责任推得子虚乌有。 被拆的北京总布胡同3号,林徽因和梁思成1930年至1937年曾在那里居住了七年,那也是林徽因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冰心在小说中称梁家为“太太的客厅”,虽语带讥讽,却也反映了梁家当时汇聚北平文人和学者的盛况。徐志摩、胡适之、沈从文、林语堂、周作人、金岳霖、张奚若、罗隆基、陈岱孙、周培源、李济等等都是梁家的常客,还有来自美国的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也常留连于各种中国学人的聚会,多年后费正清依然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在梁家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在国外留学时养成的每天下午4点喝英式下午茶的习惯,所以每到周末下午,总是有很多人来家里,在女主人的款待下喝茶、聊天,对时局或者文艺问题各抒己见”,并称这是他汉学研究的发源。那时还是文学青年的萧乾更是怀着朝圣般地心情第一次踏入林徽因的客厅“我接到沈先生(沈从文)的信,说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那几天我喜得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擦。” 这些年大兴土木,被强拆的老建筑不计其数,心态也已从最开始的愤然转变为现在的黯然。抗日战争爆发时,有句名言说,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书桌,是因为轰轰的战火,而如今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方书斋,却是因为滚滚的拜金浪潮,我们注定只能在书页和文字中缅怀那点人文情怀了。 林徽因在总布胡同3号家中
个人分类: 忆人忆往|5818 次阅读|15 个评论
2011尾声
fengzhigu123 2012-1-12 22:40
我的时间比正常慢了一点,应该是我的钟表比别人慢了一拍。前脚已经迈进了2012死亡的黑色恐怖,脑子却还在2011的漩涡中吹着泡泡。以这样的状态迈进2012,必定会带着危险。 心里想着张枣先生在《镜中》中说:“危险的事情固然美丽”,我却着实找不到什么危险的事情,找不到危险中可能潜藏的任何美丽的种种,然而我却看到了一座西式建筑林立的校舍种种,配以天空白色、灰色、蓝色布满的斑斓天空,一种伴随宁静而来的邃远笼罩我的心头。我一个人在华西坝踱着步子溜达,回想七十年前这个地方经历的拥挤繁荣,伴随着国破家何在的悲壮,华西坝五校的历史何等令人感慨,又何等让人心潮澎湃。 所谓的“华西坝五校”是指 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五所高校于1942年的时候在成都华西坝地区联合办学,除了这五所高校之外,中央大学医学院也曾在这里留驻四载。如此多的高校聚集一处,交换相同的壮志救国情节,交换不同的文化和气质,或许这正是张枣所说的危险的事情后面的美丽吧。 耳朵中传来左小祖咒一首《爱情的枪》,起头的一段重复的旋律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大抵一段不断重复的旋律,一段不断重复的旋律总是能给人一种意乱情迷的错觉或者真实。 在华西坝的校园或者小道间行走的是 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冯友兰、许寿裳、孙伏园等人,于是此间又被称为另一所“西南联大”。而华西坝也与重庆沙坪坝等地区一起也成为了抗战时期国内重要的教育基地。 如今走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因为我双臂舒展、内心柔软,我用我的脚丈量这块曾经落下热泪和欢笑的地方,一片热土在我的脚下走过,走过的是一段段苍老的历史和岁月,也是许多正在老去和已经老去的容颜和生命。 我们在这样的土地上存活、快活和失落,谁都不能代替我回答我不能回答的问题,关于已经走过的和将要走过的。我不含着泪水,我也放弃彷徨,和先辈们一样。
个人分类: 杂言杂语|2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搭积木——工业化建房样板
热度 1 if229 2012-1-10 15:59
搭积木——工业化建房样板
/今天新闻——中国湖南15天建成30层酒店 / 张跃(远大中央空调):拥有远大绝大部分股权,他以中央空调起家,积累下巨量财富后开始做一件更大的事。    一栋30层高的楼房,93%的部分不是在工地盖起来,而是在工厂生产,连内装修一起做完后运到现场,像拼积木一样拼装起来。    这种可持续建筑抗震、节能且很少建筑垃圾,张跃准备用它占领全球30%的建筑市场,今年的产值瞄准230亿元。 这种建筑方式也许将颠覆一个行业。世博会中远大馆是一栋可持续建筑,六层的白色楼房只要一天已经建成。现场没有建筑垃圾。   远大上上下下的员工都将新产品简称为“可建”。墙体、屋顶、门窗等都在工厂内生产,然后运送到工地进行组装。于是,一天建成远大馆,一周建成15层高的方舟宾馆。远大人总结“可建”的特点是“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 远大现有的产品,包括空调、新风机、空气净化机等都集中安装在可建上。可建除了建筑外,内部装修必须随同提供。 张跃的下一步计划是在湖南建一座150层的高楼。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20109/051111153761.shtml /旧闻——中国申请专利第一人/搭积木要看看那些专利/ 1995年,邱则有辞掉工作,创办了长沙巨星轻质建材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邱则有大量申请专利。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到2007年4月25日,邱则有已获授权和公开公告专利3637项熏已编织好一张囊括22个产品系列的专利网。他拥有的授权专利,几乎覆盖了现浇空心楼盖领域的全部基础的和实用的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专利第一人”。
个人分类: 图情缘|387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清华建筑学院副院长微博举报校长顾炳林受贿
x224179896 2012-1-4 11:12
清华建筑学院副院长微博举报校长顾炳林受贿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20104/795585.html
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楼忠福: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dongzg101 2012-1-4 08:14
楼忠福: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2012年01月04日 07:41 来源: 理财周报 这封信来自:浙江省东阳市振兴路1号 楼忠福先生,纵横建筑行业20多年,已有“退居二线”之意,但其一手缔造的 浙江广厦 已形成以建筑地产为主,涵盖投资、 旅游 和传媒等各个领域的“帝国”。一位民营企业家,一位 商界 明星,也许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亲爱的理财周报读者: 很荣幸受《理财周报》之邀,在这样一个时候,写这样一封信。 在房地产调控继续深入,中小企业因为银行信贷紧缩同样深深受伤;在美国欧洲经济因为高额负债而持续低迷,导致中国外向型经济同样长期低迷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就在不久前,广厦控股刚刚在舟山宣布了一个初期投资额数十亿元的大项目。广厦在8年前参股了舟山能源,并积极筹划申请原油进出口贸易资格。经过8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在国家进一步推动金融、能源等垄断部门,向民企开放的大政策下,我们终于获得了全套批文,在舟山黄泽山岛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原油中转储运项目。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申请成品油经营资格,并积极配合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尝试能源金融交易。 目前确实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自2007年美国因为房 地产泡沫 ,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广厦就已经灵敏地嗅到了危险的信号。从2007年开始,我就开始将日常的经营管理,交给了我的大儿子楼明。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又从退休状态,转回到广厦控股,帮助楼明一道,坚决果断地管控好公司财务漏洞,并做出了持续谨慎、稳健发展的战略决策。 从2007年底以来,广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稳健”这两个字。在公司实际运营中,我们也确实严格做到了这一点。广厦这四年来,没再多拿一分地。在主业建筑业方面,也严格执行了利润目标倒推,层层考核的制度,坚决改掉了过去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一味追求规模,不讲利润的做法。 在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楼明更是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缩短了管理链条,增强了海外项目的执行力,控制力。 可以说,经过四年多时间的盘整,广厦已经处在一个最好的状态,楼明也处在了一个蓄势待发的最佳状态。 市场风雨多。自1970年代中期,我放弃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毅然下海,挥舞起水泥刀,投身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创富大潮,我就深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祖宗的“福祸平衡之道”。政策总有变化,市场总有起伏,但只要坚定做实业的信心,一刀一锤,一针一线,踏踏实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总能迎来成功的机会。 目前大家每天目睹调控的压力,市场的波动,以及民生的艰辛,我个人认为,从长远角度看,只要政府能顺应变化的呼声,深入革新,放手让民营企业,让小微企业充分发展,进入一切能够进入的领域,中国经济一定不会差。 广厦选择在这个时候,大手笔进入能源行业,也正是对未来中国经济重新大踏步发展投下的信任票。基于这样的信心,我在舟山能源项目开工仪式上,更是将我的广厦控股董事局主席一职,彻底地交给了楼明。而我,则将专注于做好广厦未来的大蛋糕:能源产业。 在前阵子举行的广厦控股年终联欢会上,我卷起袖子,上台唱了一首我最喜欢的歌: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抬起头,潇洒往前走,希望就在正前方。 谨以此,与各位读者共勉!祝大家新年快乐,健康! 2011年12月28日 相关新闻: · 2011年世界最贵10大豪宅曝光 · 世界末日最佳避难场地 家居风水助你躲避2012 · 万达中心上演世界最炫焰火秀 · 合生世界花园开盘 提前明晰优缺点避免麻烦 楼忠福:政府楼市调控与购房人预期必有差距 楼忠福:走出去要入乡随俗 金融体制需改革 常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广厦 楼忠福 外面的世界
973 次阅读|4 个评论
台湾的建筑——台湾游记
热度 4 dkysdc 2011-12-23 13:12
台湾的建筑——台湾游记
表面上,台湾的建筑与大陆没有太大区别,也没有太多注意。把随手拍的照片共享出来,大家去看、去比吧。印象最深的建筑就是台湾的故宫和台北的101大厦。故多放了几张照片,也把WIKI上有关101大厦的介绍抄录几句: 台北 101 ( TAIPEI 101 )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栋摩天大楼,楼高 509.2 米( 1,671 英尺),总楼层共地上 101 层、地下 5 层,由建筑师李祖原及其团队设计、 KTRT 团队建造,于 1999 年动工、 2004 年 12 月 31 日完工启用。其 2003 年前的名称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 Taipe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曾于 2004 年 12 月 31 日至 2010 年 1 月 4 日间拥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纪录。 为了应对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 tuned mass damper ,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 88 至 92 楼挂置一个重达 660 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 101 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 megastructure ),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 3 米、宽 2.4 米,自地下 5 楼贯通至地上 90 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首先看到的街景。 国立台湾大学正门:也是开放的。不像北大清华,比衙门还衙门。 据说这面旗子以前是不能出现在我党、我国高级官员的照片中的。 大学校园 台湾的故宫。 自由广场 自由广场 中正纪念堂。 高速公路途中遇到的停车场,像个大花园,可以心情休息,放松精神。大陆也应该学学。而不要把政府前面建个大广场。 停车场中的雕塑。这个停车场还根据当地的民族、民俗特点,建了许多文化相关的东西。就不多介绍了。 4.11住宿的宾馆。 4.11住宿的宾馆。 4.11住宿的宾馆。 台湾的温泉极多,许多宾馆都有公共和私密的温泉。这是台湾的招牌之一。 军方的雷达?汽车上所拍,没有考证。 军方的雷达?汽车上所拍,没有考证。
个人分类: 道听图说|3999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第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热度 3 tarimriver 2011-12-6 20:43
2011第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名列第一,网友评论: 1. 支了几根棍棍的方形鸟窝 2. 是个封建的走回头路的丑陋建筑。 3 .无论晴雨,总是阴着四张脸(效果图瞎画的,太阳基本照不到倾斜的脸面上),高高在上。 4 .决策者和设计者都深受封建帝王专制文化毒害,营造出了祭坛和陵墓的效果!与众多发达国家的场馆体现出来的生机勃勃、和谐共存、平等交流、互赏共赢的现代世博理念格格不入。不但形式丑陋,包含的精神更是丑恶! 我所接触的少年儿童都说很不喜欢这个“痰盂”。 2 西安法门寺 亚军。 网友评论:太难看了。。。。。看到这个心情一点儿都不能平静。。。 3CCTV 1 乘坐北京出租车路过,感叹人类挑战自然的能力,不防听出租车师傅说: cctv 就是这种性质哦。不禁问他何意。他大声说:此乃外国设计师对 cctv 报道的真实感觉的表露。我汗颜不止! 2 过去的评论吧: 像乱摆的积木 , 像撞坏的大门 , 像马桶上的两条腿 ! 多数构件以极不合理的状态承受地球吸引力。 央视的有关负责人和设计方称这个建筑设计是 “ 力与美的结合 ” ,侧面 s 正面 o 形, “ 扭曲的造型可以产生丰富的空间变换感觉,让人产生各种想象,不会单调。 这个突破常规的造型和 “ 挑战地球引力 ” 的结构,引起了巨大争议。是反风水文化之作。 对这种完全反自然的空中 “ 危楼 ” ,地球引力是永远的 “ 威胁 ” ! 曲角悬空的建筑为 “ 悬空煞 ” ,据说钱财会不断流失,自然而然就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个违背中国审美精神的 “ 歪门 ” ,像一个双膝瘫地的跪者,同时既极不安全,又极度昂贵浪费:最初预算 50 个亿,现在传闻已近 100 亿。而且这样的 high tech 建筑,未来的维修费一般都要超过建造费,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央视大楼这样的怪异建筑风靡中国,是因为中国建筑界是洋奴隶的重灾区。这样一座含有男女生殖器邪淫寓意的大楼中标,何止是文化自卑,而是彻底的文化自虐。花钱让人家来糟践自己! 华西村山寨美国国会大厦 山寨的东西,还写上字,土得掉渣 第五名 广州新博物馆 网友评论:博物馆陈列的是幽灵吗,不能开窗见光? 第六名 合肥美术馆 1 是塔吊的钢索断了么?钢筋都掉下来了? 2 像垃圾堆 ~ 3 这是什么,废墟么? 像刚架起来准备点燃的木柴 7 金厦广场 外观酷似人民币符号,骨子里透出恶俗!  上海闵行法院 大城市居然也有山寨白宫,很恶俗! 价高达 50 亿,光马桶就花了 50 万。且不说中石油的装潢材料有多奢华,因为他们都可以打着所谓节能的名号:“因为我们用的都是最好的节能材料,环保是百年的功业。”当然,这个时候他们不会提到那个恒温在 38-40 度的马桶。对外宣传各地方油田如何如何省下烧锅炉的钱,这钱无非就是给总部烧马桶了。我们仅看中石油内部配套设施:空中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理发室、银行、通往地铁的专属通道,中石油绝对为员工提供了 360 度的幸福生活。 这个建筑的确不丑,可能是恨乌及屋吧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有人说像煤油灯罩
3920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再造图书馆的新生命——传承与突破
if229 2011-11-26 18:35
“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题:再造图书馆的新生命——传承与突破 1、校园总体规划与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关系 2、图书馆经营理念的传承与建筑师设计方案的实践 3、既存图书馆在更新改造方面的营建模式与执行经验 4、图书馆建筑家具的采购与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 5、图书馆空间规划与人性化设计 6、科技对图书馆建筑的冲击 7、新型的图书馆空间——学习共用空间的发展 8、图书馆文化环境的构建与建筑美学
个人分类: 砼建|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走近吴良镛院士:闲不下来的建筑大师
dongzg101 2011-11-24 17:02
走近吴良镛院士:闲不下来的建筑大师 吴良镛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2年生于南京,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建筑系。 先后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陈嘉庚科学奖等重要大奖。主持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和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8部,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他创立的人居环境科学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1999年6月23日,第二十届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 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21世纪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1月10日9时33分,89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如约出现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二楼资料室门口。 “还算没有迟到。”吴老一边往里走一边和身旁的媒体记者们亲切地打招呼。虽大病初愈不久,但吴先生看起来精神很好,谈吐间思维清晰且缜密。 作为恩师的林徽因曾这样评价吴良镛:“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困境抗争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坚强”。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吴先生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正是刻苦、渊博、坚强,还有对事业的激情。这份激情,直至耄耋之年都只有增无减。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一路践行理想。 不遗余力参与实践 作为建筑和规划大师,吴良镛一直坚信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是致用之学,多年来在教学之外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条件参与建设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实际问题。 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了北京、北海、三亚、张家港、深圳、无锡、苏州等城市的规划设计,主持了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的设计…… 从1978年起,吴先生即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其后又深入到对破旧危房地区改造和新型四合院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更是使他达到了规划生涯的巅峰。 菊儿胡同,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但在1989年前,这里的环境却是与诗意毫无关系的另一番景象。以胡同里的41号院为例,建筑密度高达83%,许多家庭无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100米处。 1988年,吴良镛受邀来操刀“动手术”。面对这个典型的“危积漏”(危房、积水、漏雨)地区,他和学生们先后出了上百张施工图。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加之前的研究积淀,“有机更新”的原则最终得以确立。在他看来,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能大拆大建,要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其破烂不适宜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替旧。 由于理念到位,行动有力,菊儿胡同改造迅即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并得到了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充分肯定。 1990年,英国一位知名建筑评论家曾说,菊儿胡同的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改都具有指导作用。吴先生认为,这才是菊儿胡同改造的实质所在。他所做的项目,都是依据这种思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之后的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项目,也是吴先生较为满意的作品。为了能做好这个项目,吴良镛不但认真研读相关历史文化,还先后73次深入到工地实地勘察。 “下工地,是一个建筑师必须要做到的。”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又承接了南京的红楼梦博物馆的设计项目。过程中,他不顾年事已高,依然前往远在南京的建筑工地。夏天的南京高温难耐,吴先生最终还是没撑住,得了脑梗,病倒在工地上。 担忧城建陷入误区 接下来的两年里,吴先生一直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虽然不能再去外面主持设计,跑工地,但吴先生的心却始终难以闲下来。 “我在医院康复治疗那段时间里,有年轻医生来问我说‘吴先生,您是大建筑学家,您给我出出主意。我准备结婚买房了,可北京现在房价这么高,您说我该不该出手啊?’听后我真的是无言以对。自己学建筑60多年了,看到这样的情况很难受”。 谈到这里,吴先生又忧心起现在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重重误区。 吴先生认为,现在有些城市呈现出不健康的规划格局,比如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等。有些城市有开发过度的倾向,为了尽可能最大取得土地效益,旧城开发项目几乎破坏了地面以上绝大部分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抹去了无数的文化史迹。“如此无视文化价值的行为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我经常在各地看到一些建筑,特别是一些文化建筑,根本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里面。我们在做孔子研究院的设计时,就先根据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把其定位为一座具备特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建筑。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从建筑构图、总体布局、室内外造型包括装饰纹样等,都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后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技巧予以现代形象表达,从而创造出一种欢乐的圣地感。”吴良镛说。 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舶来品在带给国人新鲜的同时,却因未经消化而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脉和肌理。这个问题也很让吴先生头痛。“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他们有些是成功的,也有些是不成功的。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失。” 吴先生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可以让建筑师、规划师“借题发挥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几乎所在皆是。“科学和艺术在建筑上应是统一的,21世纪建筑需要科学的拓展,也需要艺术的创造。艺术追求的高低、文野、功力等一经比较即可显现,这是我们的建筑师必须补上的课。”吴先生谆谆告诫。 “八项注意”难遵守 因为担心吴良镛先生身体吃不消,本来约定的访谈时间是一个小时。可当助手左川老师示意时间已到需要结束时,吴先生仍谈兴尚浓。“这样吧,可不可以再延长半个小时。”他主动申请。“好吧,您总是这样,我们真拿您没办法。那先歇歇,喝口水。”左川老师一脸无奈。 在吴先生喝水间隙,左川老师和我们聊了起来。“吴先生就是这样,一辈子闲不下来。这不,身体才刚刚见好,又开始很多的工作,忙起来一点都不顾身体。我给你们具体说说他现在每天都忙什么吧。首先是带七个博士生,每个学生的博士论文从开题到写作再到修改他都亲自指导;还有带领我们做一个课题,编写《中国人居环境史》;还有承接了津京冀设计项目……对了,还给研究生带一门课,每堂课他都坚持亲自去讲授,我们总叮嘱他一定要坐着讲,可他讲着讲着就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真让人担心。”逮着机会的左川老师像是在“历数”和“痛诉”吴先生的数条“罪状”。 坐在一旁的吴先生手捧着水杯边听边眯缝着眼冲我们笑:“他们还给我拟了一个‘八大注意’,我总是遵守不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对事业经久不衰的激情,才让吴良镛先生始终与外面的时代和环境不脱节。 吴先生说,最近一闲下来他最爱读《乔布斯传》。“我对他很感兴趣。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我想从他的方法论中能否借鉴和学习到一些精髓然后运用到建筑规划的方法论中。” 除了读书,闲暇时他仍然坚持多年钟爱的书法绘画,就连在养病期间也不曾间断。 “吴先生的恢复也多亏了练习书法。他出院之后,院里的医生跟我说从吴先生这里有惊喜的发现,原来练习书法是对中风病人的一个很好的康复手段。”左川老师说。 当然,绘画对于吴良镛先生的意义远不止于身体康复和一门技艺。他一直努力从习画中加强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吴先生一直希望学建筑、学规划的,要坚持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形象创造相结合。他也一直这样身体力行,并实践之。 更多阅读 吴良镛院士:规划不只是搞一点“美的创造” 吴良镛院士:“东倒西歪”的建筑歪风吹到中国 吴良镛院士批畸形建筑“抢滩”中国市场 吴良镛院士:发展模式转型与人居环境科学探索 吴良镛批评中国建筑学界:“学西方多,学中国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 Map曝光的 不明巨型建筑
pingcn 2011-11-16 15:19
Google Map曝光的 不明巨型建筑
从网易抓了个图过来—— 还有这个—— 有人说,这类似于米国的51号区。 不知道所谓的51号区是什么 哎,宁愿相信这是个外星人的基地……那样多好玩啊! 最没有想象力的解释——网格是防风固沙措施的一种,一般是网格状种植固沙植物。 剩下的好多图案基本上是校准卫星摄像机用的……
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