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筑

相关日志

[转载]请欣赏:穆斯林建筑
Fangjinqin 2013-10-19 15:13
请欣赏穆斯林建筑 Moschee in Abu Dhabi.pps.pdf
个人分类: 图片欣赏|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不是现代建筑?
热度 2 Wuyishan 2013-10-6 07:03
什么不是现代建筑? 武夷山 摘译于 80 年代初期 J . M . Richards ( 1907-1992 ,英国著名建筑学作家)在《现代建筑引论》(企鹅出版社,初版于 1940 年, 1953 年和 1963 年出过两次修订版)一书中说: 由于对现代建筑已经存在着许多误解,所以我们在讨论什么是现代建筑之前,最好先谈几句什么不是现代建筑。举例说,花哨的装饰那种时髦风格不是现代建筑;动辄采用混凝土、平顶和水平窗格玻璃的习惯也不等于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也不是“功能主义”。说起来也简单,像所有优秀建筑一样,现代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真实产物。其目标在于把建筑方法与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尽可能密切地联系起来。事实上,它只不过是在过去的时代里曾繁荣过的那种建筑之精确的现代等价物,可惜,由于建筑师们脱离生活,由于他们忘记了建筑到底是为什么的问题,那种建筑在上个世纪陷于衰败之中。 现在,让普通市民也略懂一下“现代建筑到底是什么”甚为重要。何以见得?除了满足市民的好奇心,使他们也能理解建筑师的匠心之妙外,还有几个理由。其一,像所有包含新颖而重要的内容的活动一样,建筑学的现代活动也有一批人在模仿效法,而其中的庸俗之辈之所以参与,简直就是为了借助现代建筑的新闻价值来赚钱。所有那些以镀膜玻璃幕墙来装饰花哨式现代化商场之立面的制造商,所有那些时髦的带角家具的经销商,所有那些俗丽的“现代主义”别墅的营建者,都归于这类庸俗之辈;还有那些不理解现代建筑之观念的人也属于此类,不过,如果社会上不存在真正的现代建筑,也谈不上有什么不懂现代建筑的人。上述这些虚假的现代主义,不管是源自对新事物的商业利用,还是源自赶时髦的愿望,都使得原本美好的现代建筑事业声名狼藉,使现代主义大受伤害。而防止一个优雅的观念被别种东西庸俗化而价值丧尽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人们能更好地辨别什么是优雅的观念。若是人们懂得了真正的现代建筑的实质,理解了现代建筑所企图完成的工作,他们就会迅即明白,那些被称为“现代主义”的不真实的东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它们只不过是采用(往往是滥用)了一些华而不实的手法和某些时髦的材料而已。 博主:理查兹先生在 70 多年前就严厉批判的伪现代建筑,目前在我们的社会里比比皆是,诚可哀也! 下面转贴《现代建筑》2005年第5期发表的韩国建筑师崔富得的文章,值得好好读一读: 《中国现代建筑批评》·序 我是韩国建筑师。到中国已经四年了。但我是外国人,接触中国建筑的时间还不长。我知道我无法正确的认识到中国现代建筑的大环境——不短的中国现代历史。因此我有点担心我有没有资格批评中国现代建筑,但任何人都不能自信地说自己正确了解中国现代建筑。我持着友爱的眼光写这篇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章,因为我相信在未来世界建筑发展上,中国建筑一定会跳出从属于西方建筑。在这论文的批判对象的建筑物里,不是都是否定的,我只是持着批判的观点看对象。我常住在上海,再三往来南京,因此这论文的对象建筑多半在这两个城市,所以这两个城市不是我所要批判的对象,而是我常看到的城市。但,其他城市的状况与这两个城市差不多,因此将这两个城市作为实例来论证。 我确信在随后不长的时期内,中国文化一定会再次复兴。十八世纪以前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附近国家都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存在。但是,现今的文化的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位置在哪里?中国建筑在悠久的中国历史背景下从未走出过自己国家的大门,在中国建筑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下,西方建筑师们正忙碌于占领中国这个孕育巨大潜力的建筑市场。近代中国建筑失败之后,中国建筑才摆脱了其错误的传统建筑意识,但一不小心就会陷于更大的错误。中国建筑随波逐流,不确立它的主体性,而进入世界建筑混浊的气流中,那不是走向新的传统之路,而是破绽之路。我打算批判地检讨关于近代以后中国建筑的一些现象,因为我想提示中国建筑的未来方向的一方面。对于在这论文中批判的对象建筑,肯定的评价也有点儿道理,但从历史的广角观点看则不能给他好评价。 在韩国前年末我出版了一本关于上海城市建筑的书,因此关于上海城市建筑我研究的比较多,看到的资料与实物也比较多。韩国建筑状况也不比中国的好多少。而且很多中国建筑师也已经知道了这些文章里提的情况。但是,请你们中国建筑师们了解,这小论文是一个有二十五年以上建筑设计工作经验的外国建筑师,于中国建筑师的类似性比差异性更多的韩国建筑师的一种看法。 1. 上海近代建筑的非主体性和非现代性。 上海近代建筑因为其主体大部分是西方人,所以只能归为非主体的。但这点是基于当时历史状况造成的。而在此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现今不少中国人为有这样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而感到骄傲,还把它作为模范。上海的大部分近代建筑从当时世界建筑的潮流看,是非现代性的。当时代世界建筑已经进入了新思潮的建筑运动,因为不能感知其新时代潮流,只能积极的参照已经流下的西方古代建筑诸样式的的所谓新古典样式。所以诸多的外滩建筑群中没有一个堪称一流现代建筑。然而很多中国人忽视了建筑群的历史性非理性的评价建筑的价值,并且因它而自豪,甚至一些中国人开始要将外滩建筑群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动,是相当可笑的事。而且更可惜的是现在的上海建筑情况也差不多一样。我常常被邀请进行对上海现代建筑作出评价,当然在上海也有比较成功的几栋现代建筑,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众多其他上海现代建筑只是追随过时的建筑潮流的垃圾而已。如果我们五十年后再看的话,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 中山陵的非中山性 南京的中山陵是中国人纪念尊敬的孙中山先生的重要瞻仰地。在查勘北京紫禁城与明代的皇帝陵墓时,我感受到的是非人性与权威性的尺度感,让我惊愕至极。然而中山陵也仿效非人性的古代宫与陵的型制。中山先生是谁?他是举起人民就是主人的三民主义“旗帜”,为推翻封建专制主义而发动了革命的伟人。那么,为什么他的陵墓建造得如同于他推翻的封建帝王的陵墓呢?评价一群建筑,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其建筑适合的内容。内容适用错误的建筑,即便在其他方面作出何种努力,都不能挽回其错误的内容。我认为其单体建筑硕大的瓦屋顶不用说是非改革性的,有着很长的中轴线,其上升序列的核心构成明确是非中山性的。既然是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应该回到人民身边,应该具有跟人民和谐素朴的概念。因此给那样建筑以优秀的名誉的中国现代建筑历史家的蠢话,就是中国建筑走向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 3. 传统瓦屋顶的继续的失败 源自民族主义的所谓大屋顶样式是中国近代建筑后期的代表性样式。众多重要的中国建筑戴着不合适的大帽子,耸立在大街上,并且作为中国主要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跟社会主义本质显然这种民族主义倾向的建筑已经发生了矛盾。从以共同生活为理想的无阶级社会形式上讲,美国复兴期的机能主义样式其实更适合用于中国共产革命期的建筑,可不幸的是,作为***要打倒的***社会的为首国,美国的建筑样式注定是被坚决排斥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事物的国际主义建筑样式被抛弃,建筑和社会产业的其他部分步伐不一致,因此也就找不出中国建筑的出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性理论家梁思成却在这时候赞同传统大屋顶样式,使得国内建筑师的思维受到桎梏。复兴传统大屋顶样式突然衰亡,直至成为一种罪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因为领导者修养的局限性加上建筑师在决策上的无语权,中国建筑一再容忍传统大屋顶样式,现在还被相当活跃的采用。在近代以后世界建筑历史上,付诸了很多努力和献财政投入的中国传统大屋顶样式建筑中,有没有产生世界之所瞩目的建筑作品呢?一个都没有,但只有中国内部的好评价。过去时代的建筑外皮只能适合于过去时代的建筑,我们应该探索传统建筑内在的精神,以此作为现今的借鉴。 4. 还没觉醒的香山饭店的教训 1981年,世界闻名的美国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历史悠久的香山,设计了香山饭店。他是美国人,也是中国血统的华裔建筑师。因为他已经站在了世界现代建筑的巅峰上,他的概念与意见大部分被采用了。此后香山饭店一直到现在,在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香山饭店对于中国正在讨论的地域性问题,提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给中国建筑的未来起到了舵手的重要作用。其后在诸多关于中国建筑传统的讨论或论文上常常被用作为模范事例。虽然也有因狭隘地域主义或毁损遗迹地等的理由持批判意见的,但香山饭店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并且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对象。可是,在香山饭店诞生以来20多年后的今天,我可以明白地说,以后的任何中国现代建筑都没有超过香山饭店。以香山饭店具备的环境和政策上的优点伪托故成功的理由,就是不能那样设计的人的口实。当大部分中国建筑师还在探索外部形态为主传统现代化方法的时候,贝聿铭提示了空间为主传统现代化的转换的视觉。中国以及东亚汉字文化圈建筑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建筑和建筑之间、建筑和自然之间、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被首先考虑的,就是空间为主的建筑设计手法。现今,在一些优秀的现代西方建筑里已经融合了类似的思考与感性。中国现代建筑应该要退出以大屋顶等外部形态作为传统建筑现代化之路的思考,这种因素只需留一点作为小小的辅料。让我们自己探索建筑内在的意义和建筑外部空间中蕴涵的精神吧! 5. 人民政府建筑的非人民性 民主国家的国会议事堂是国家的中心。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也占据了民主的象征性地位。民主革命以前,中心位置的政府建筑常常构成于强力的中轴线,建筑形式也是权威性的。但现在的民主时代,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建筑越来越采用开放的、非权威性的、以市民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在西方新建的政府建筑中,很难的找到硬直的对称形式建筑了。但民主主义历史比较短的国家、民主历史的根子越短,在人民与建筑之间的墙壁越高越厚。中国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虽然对称形式,但是比较开放的,采用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用的方法。可是最近建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筑也在人民广场中轴线上,采用严格的对称形式,在对人民排斥的同时营造出闭锁的气氛来。这难道是人民政府的人民性吗?纵观东西古今历史,对称形式的建筑常被用于具有权威性与象征性的建筑,在近代社会以前政府中心建筑似乎绝对的采用这种形式。但是,经历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时代以后,由于市政府中心建筑其本身就是人民主权的象征,对人民是开放的,归还给人民的权利的新方向突出来了。对称形式建筑已经不是市政府建筑的代名词。对称形式只是需要强压的权威的专制主义的产物。可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政府中心建筑仍然采用对称形式作为权威的盾牌。但是,市政府中心建筑对于人民不应是威胁性的,它应该贴近民心。那些为强调权威用笨重的石头打分的市政府中心建筑是不能温柔地安慰人民的心的。 6. 非社会主义的再开发 大城市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其设施也已经落后了,因此城市的改造与开发是必然的。土地共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土地私有的***国家在公共开发时更有利。在我住过的韩国汉城的都市中心,因为昂贵的地价建设,小公园是想都不敢想的。只在建筑许可时候,才有一些政府的劝告。因此想通过再开发而得到更舒适更好的环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当我住在上海,最羡慕的事情之一就是大规模再开发时同时进行的大规模公园建设。只要决策者有坚强的意志,就可以进行公共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再开发。我看这点是中国共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那么,特别进行都市中心再开发时,应该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开发计划的方向,但是现在相当多的城市中心区改造与再开发如同***城市的再开发,其主流状况是商业利益优先。上海“新天地”是专家和一般市民都叫好的改造的模范事例之,其新旧之间的调和性好,整体的设计水平也很高,决不低于西方任何城市,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观光流线。但是,在新天地,只留有老的外壳,是提供给现代富人的,普通人民的生活痕迹一点都没有,更不能让他们的舒服的接近。我常常给朋友们作导游,带他们去新天地。频繁地遇到中国其他城市的旅游团。对他们来说新天地只是一个旅游点,而不是生活场所,可能使他们感到深刻的隔离感。那么,这与同一区域的中国***第一大会地的历史意义是相互矛盾的。引起中国***第一大会的革命旗帜的成果说不定是像新天地一样性格的建筑群。所以对中国其他城市的改造与再开发,新天地绝对不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范例,只是一种把匹萨加大的方法,是极为特殊的案例。 7. 视觉为主的建筑政策 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引以为自傲的国家和民族是不会一味地炫耀外形,更不会以高的,大的,华丽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内部的精神。可是,历史悠长,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每个城市的发展却都陷入了无法理解的规模竞争之中:最高的建筑、最大的建筑、最长的建筑等等。以物体的尺度为基准进行的现在的比赛状况是很危险的、没有价值的、非常糊涂的。来自于万里长城与紫禁城的规模的优越感不是社会主义的,不是民主主义的。万里长城或紫禁城的建造目的与建立过程从现代的角度看,都不值得。作为战争与绝对君主权力的象征,用数不清的人民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建筑是不是值得骄傲呢?无关规模,建筑的水平是最重要的。当然从技术革新或学术的角度,规模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因素,但现今无秩序的规模为主的开发无法提高人民的自尊的,只加大人民的大话。以外部形态的震慑力赢取高评价的建筑应该只是极为特殊功能要求一部分。任何建筑若想成为标志性建筑,那是文化水平的问题。如果把正在建设中的也包括在内的话,高度排名世界前十的超高层建筑中,中国已经占了一半以上。那么,可不可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现代建筑文化的先进国家了呢? 8. 低廉的进口建筑的时代 几个月以前,在中国建筑新闻记事上我看到一些比较有名的中国建筑师设计完成的建筑作品,而开发公司要求用西方无名建筑师的名字代替中国建筑师的名字。如今“三个代表”中的“先进文化”似乎已经等同于“西方文化”,只要有“西”字就比中国的更好。这样的思想无论在一般民众、文化意识比较高的人、还是所谓领导人中,都得到了广泛地认同,只管举西方人的手赞成。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够体会到中国建筑师的痛苦的心情,因为十多年前的韩国也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中国在其建筑的规模、范围、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其中相当多的重要建筑都是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在全球化的时代,明星建筑师在世界各地建造房子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作品对于提高中国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水平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是,大多数外国建筑师留下的只是不太好的无责任的排泄物。大部分是,在他们的故乡,不敢想设计的奇怪的、环境破坏的建筑。这是利益至上主义的开发商和不顾前后只关心业绩的官僚们一起建造的,使用着绝对否便宜的费用即人民的血汗,不考虑未来性,积累的以后必然为之伤脑筋的、不能处理的垃圾。太低廉的价格购买的进口产品注定是假的。小的东西发现是假的以后不再买就算了。可是假的建筑物却要在城市中存在很长的时间,其伤害也是持久性的。今天已经到了文化战争时代,将规模最大最具有持久性的文化即建筑市场,在全中国全面的、主动的、随便的付出,难道就是中华民族包容万象的气势?这样的评价对不对呢? 9. 旅游化的历史建筑 历史悠久的中国由于频繁的战争与其他各种因素,无数的遗迹已经被破坏或毁损了,但仍留有很多有价值的遗迹。中国的开放政策吸引大量的外国旅游客前来参观,现在他们已经遍地都是了。建筑物是代表性遗迹,因而常常被保护或被保修及复原。在很多景点方便设施严重不足,因此到处都在加紧建设便民设施。但是,便民的美名下占其中很大比重的商业设施往往建得比被保护的历史遗迹规模更大,其便民设施反而给历史遗迹增加了压力。而最终于营造出的却是商业性为主的气氛。旅游产业无疑是俨然的重要文化产业。在任何地方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当地重要经济的支柱。因此以购买、游戏设施为主商业性便民设施的建造是必然的。但历史建筑群所具有的更大意义是其建筑群里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也就是文化的价值。虽然依附与历史建筑群的商业建筑群也是新时代的产物,但我觉得决策者与建设关联者都不认识中国大多历史保护用商业建筑群的建筑历史的意义,只能简单的模仿传统的外皮,成为假古董。过于为视觉上调和的类似性,其商业建筑群不能当为明天的时代而负责,以后只不过会作为一种商业的垃圾留下。在这个时代设立的新建筑与其过去的历史建筑相互和谐的创新性应该是需要的。因此,没带着深刻的苦恼关于新时代建筑潮流,正行的拙速开发的步子的步幅应该被减缩同时,向对于未来应该开门。中国出生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新博物馆的是新旧建筑相互协调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好的范例。我期待在中国出现与历史相互和谐的,具有独立生命的,且蕴含新时代精神的好历史建筑。 10.在中国没有世界明星现代建筑,为什么? 现今无数的中国现代建筑中 “ 为什么没有世界知名的建筑? ” ,是对这个问题做出认真回答的时候了。中国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开始已经快 30年了,受过现代建筑教育的人才也不少,决策者的平均年龄也年轻化了,相当多的重要建筑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且重要的建筑几乎都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建筑。但是,现在中国能在世界上发表的只有几个建筑作品。这几年在中国参加的建筑论坛,我看都差不多。关于建筑传统的主题常常被提出来,但没有具体的提案,只有跟随世界建筑趋势。无意识的追随世界建筑潮流,依赖西方建筑师的思想,只能做到形态的模仿,却忘记了自己内在的精神。不熟练的西方建筑的模仿比过去的建筑模仿好一点儿,但与过去相比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在广泛的而有强健的中国传统精神基础上,没有关于中国建筑的核心的讨论与充满热情的接近、分析、研究及挑战的实验,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出自己的建筑。在全地球化时代,普遍性绝对不是排除特殊性与主观性,建筑艺术的最终的结果一定依赖于主观的感性,这是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依靠于自己内心积累的艺术的感性。其堆积物来自完整的自己的关心,有历史的眼光,并且明确的、具有目标的、强健的两个腿。很多中国青年建筑师,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日本或十数年前的韩国青年建筑师,只把眼睛转向西方。可是他们逐渐认识自己最终理解的还是自己的故乡。我很晚才醉心于中国古代建筑,因为我常常在其中发现韩国古代建筑以及一些优秀的现代建筑的思想头绪。
个人分类: 鼓与呼|29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记录蓝天-东交民巷建筑
DrSun 2013-8-29 19:04
今天的天格外蓝。 如果蓝天有分级的话,今天应该是顶级,必须记录下来。 老房子还是那老房子,只是天更蓝。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程泰宁: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之道
Wuyishan 2013-8-28 16:39
程泰宁: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之道 ——程泰宁院士天津大学演讲纪实 2012-12-17 日前,“天大•天友讲坛”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围绕“韵”之主题进行演讲。程泰宁院士结合实际项目作品,针对跨文化发展与中国现代建筑的创新,从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观点。 程泰宁院士演讲 本次“天大•天友讲坛”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当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书记出席现场致欢迎辞。天津当地的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及媒体记者等近200人听取了演讲。 中国建筑理论和实践创新需突破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的同质化 程泰宁院士在演讲中引用了《人民日报》的一段话,“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建筑缺乏地域特色,没有特性”;“中国建筑师必须考虑环境,否则建筑就是毫无意义的复制品”。 “话虽有点尖刻,但不无道理。大家批评我们城市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这些言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程泰宁院士指出,千篇一面和文化缺失是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的同质化。我们当前评判一个建筑好与坏,实际上还没有自己独立的评价标准,甚至是缺乏一个完整体系。 中国文化一直处在“哑文化”状态,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体系。一些建筑师习惯性地接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西方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趋向当作自己的标准。  实现建筑可持续理论的突破需守住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的经济崛起不等于文化也崛起了,特别是建筑文化的崛起,路在何方,仍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程泰宁院士强调道,“守住文化遗产才是实现建筑可持续理论的突破。这一点在当前很重要”。 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只出现单一的文化。世界发展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多元性才能丰富多彩,才是符合我们的发展规律。中国建筑事业和中国的文化理念,首先需要在世界文化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总之,东西方文化正在重构,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操作理论,建立意识文化对我们建筑师很重要的。并且实现操作实践的突破和创新,这是我们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发展需要。”,程泰宁院士感慨道。 真正的建筑创作需从建筑本体出发用抽象继承方式思考 “在建筑创作中,不要太拘泥于形式,而是要在现代化语境下用抽象继承的方式来进行解读和思考;要从建筑本体出发,这些对于我们思考问题很重要。”,程泰宁院士认为,他还提出了三个观点。 观点一,西方现代建筑是多元的,相互矛盾的综合体,经验和思想通常包括在完全相反众多观念之中。因此,将一种流派看作是西方建筑的全部,这不符合事实。 观点二,学习西方建筑,虽然体现在形式上,但更要学习西方现代建筑中重视分析、重视多学科交叉的内涵,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建筑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观点三,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出现了几种从追求本源逐步转向图像文化的趋势。而我们应该把这些现象和类似的美学观点对当代西方建筑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思想对我国建筑创作造成的影响,都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与思考。 “传统思维的冲突,现代思维的协商,我们所追求的是在跨文化的对话基础上,探索现代和中国的结合,这将是我们建筑创作理论和实践的一条创新道路。”,程泰宁院士最后总结道。 在本次“天大 天友讲坛”的后期,程泰宁院士还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周恺总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等嘉宾进行了对话研讨,共同探讨建筑设计的创新价值观等议题。其中,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彭一刚院士向到场来宾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在心态方面,程先生似乎比我年轻得不止5、6岁……听了他的报告,好像把我向着年轻方向拉近了一点。因此,我希望程先生以后能够多到天津大学来,每次多帮我往年轻的方向拉一把,这样我就更有希望了。” 现场学生们纷纷提问,程院士都耐心地一一回答,现场互动交流的气氛极其高涨。无论是到场嘉宾、学生,还是媒体记者,都为程泰宁院士心系中国文化、年轻人般的心态和渊博的建筑造诣所撼动;同时,与会建筑师和建筑学院师生对“天大 天友讲坛”带来的重要学习、交流机会也表示衷心感谢。 附录: 程泰宁简介: 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人。 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1980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内外重要工程60余项。代表作品有: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杭州铁路新客站、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联合国小水电中心、杭州黄龙饭店、上海市公安办公指挥中心、绍兴鲁迅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建川博物馆战虏馆、宁夏大剧院以及住宅、商务别墅等。其中三次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多项获省、部级优秀设计特、一等奖。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建筑百年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会议大厦经国外建筑师推荐入选国际建协主编的“廿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2009年评选的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有多项作品获奖。并有四本作品专集出版。 1990年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4年获第三届梁思成建筑奖。 本文来自: 中国施工网( http://www.sg8.cc/ ) 详细出处参考: http://news.sg8.cc/jsft/2012/1217/59700.html
个人分类: 科文交汇|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方向描述:可持续景观康复景观绿色建筑绿色管理
dongleon 2013-8-16 23:40
研究方向描述 1、可持续景观设计: 在人类需求与生态和美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极为重要。我们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设计原则。场地的复杂性与空间的多样性,使得阳光、风及水都是影响场地使用和环境舒适性的因素。我们把雨水的收集利用及微气候分析纳入设计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使用者行为分析,致力于人性化、多功能化、可持续的景观设计与研究。 研究内容:新风水园林研究、旅游度假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屋顶景观、河流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微气候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高密度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川西地区村落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与生态过程研究、雨水花园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评价、参与式设计理论与方法。 2、康复景观设计: 康复景观是一类有助于恢复或保持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景观类型,是当前园林景观和康复理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欧洲修道院花园时期,近30年作为一项全方位,无副作用的康复理疗方法风靡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花园都具有一定的疗养作用,康复花园与普通花园的区别在于其设计之初对使用者的需要及喜好的关注,充分挖掘花园空间的康复特质并讲它们都表达出来。一个有效的康复花园除了让人感受生命的各种动人之处,提供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刺激人们的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活跃机体代谢及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从高压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疗养保健的作用。 研究内容:特殊儿童康复花园设计,医院康复环境景观设计,儿童自然修学营地设计,疗养度假区规划设计 3、绿色建筑设计 传统的建筑设计以重视造型和满足使用功能为目标,而可持续设计把资源耗费和环境负载作为两个基本因素,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出全生命周期内资源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的建筑。 同时,我们鼓励用户参与,注重技术与设计的融合。 研究内容:适应四川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绿色建筑评估方法与工具研究、建筑节能设计与管理、室外热环境分析研究。 4、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友好的理念融于管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之中,它涉及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管理中时时处处体现绿色的理念。 研究内容:绿色管理战略规划、绿色产品设计集成平台、绿色维修及设备管理系统、清洁生产管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4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的美清凉了夏日
zhangqifeng0504 2013-8-13 18:40
你的美清凉了夏日 源湖是华科大内靠近西侧的一个小湖,相比于校园内的其他小湖这几年它略显小有名气。这名气主要来自于它里面的荷花以及每年定期所举办的荷花展( http://www.56.com/redian/MzM2NTU0/NjE4MjE4MDI.html )。另外周边的几处景点也更是为它增光添彩。首先是它的旁边有个不输公园之称的学生乐园——青年园,里面树木茂盛,鸟鸣花香,是读书,约会的最佳地方;然后是它旁边的那个小建筑——四年顶个球,早已经在网上疯狂转载;对面是华科大最具特设的那栋宿舍楼——西七舍;旁边是块大大的绿地,是学生和家长休闲和娱乐的一块宝地;同时他旁边的那条弯曲的砖砌小路更是通往西区食堂,操场,体育馆和宿舍的首选。
个人分类: 生活雅趣|3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蓝天-东交民巷建筑
DrSun 2013-8-7 20:13
早晨多云,小雨。今日立秋,很快又是京城的黄金季节了。 东交民巷建筑:近处是原比利时使馆,远处是圣弥额尔教堂(手机拍摄)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主义的(可能)优越性:建筑与社区
热度 1 arithwsun 2013-7-6 21:38
社会主义的(可能)优越性:建筑与社区 王永晖 我们这一代是从小学政治课长大的,初中学一遍,高中学一遍,大学再学一遍,硕士再学一遍,博士再学一遍。 其实,社会主义确实是可能有优越性的,比如说,我们如果按照美国的街区面积和所属人口比例,采用同样的比例,但是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建筑,那么同样的街区面积下,和同样的负载人口,因为采用了社会主义建筑,而不是像美国那种别墅似的二层/低层小洋楼,我们可以有更大的共用面积,共用室内面积(室内体育与社区活动场所),共用绿地面积。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可能带来的好处,社会主义政权,可以更加容易地去设定法律和确定执行权,保证社会以一种更加有组织的形态出现。 想想看,这样的社会,会很吸引人,美国都不一定能赶上。 即使中国人口众多,那么我们把街区面积与负载人口的比值降低一半,即使在数值上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我相信这样的社会主义建筑和社区也仍然是会非常有吸引力的。 什么是富人的生活?有花有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最近跟随学习的武术家魏巍老师,有一天说的话让我很惊讶,谈起骑马,他说对人是有好处的,马有700多块肌肉,人有500多块肌肉(我记得好像是这么说的,还没仔细核对),人和马相处有心灵感应。 我之所以惊讶的地方在于,魏老师平常是反对封建迷信的,对一些民间中医的做法也看不惯,但是他却谈到人马之间的心灵感应。 所以,如果一个社区,不仅有花有草,而且有马,那绝对是富人区了,而社会主义建筑社区,只要设定法规,绿地足够大,而且能串联在一起形成绿色通道,完全是可以做到在城市里养马的。 岂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我去过匈牙利,也看过布达佩斯的社会主义建筑,跟它们的传统建筑相比,丑陋无比,但还是比北京的要好。波兰首都华沙,跟北京很像,走在街上仿佛走在北京。 建筑还是要讲究艺术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讲究艺术,是否最少讲一下街区面积与负载人口比值,设定一个限,过了就不能再往里挤着建楼了。 西安,这方面比北京更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安这个城市不容易有发展前途了。 中国呢? 我在博客上置顶的幼小教育文档,主要包含了三个意思: 一、设定住学校的师生比、校园面积与学生比例,为此目的,我们需要新的经营架构, 更佳的资金运行结构, 如学校班级托管和家长自治机制,这方面的内容需要企业家们认同和批评指正。 二、确定教改的窗口是课程时间表的设定,由此让教学九大环节按照人性的规律作用在学生身上,目前普遍反映的作业问题,其实就是里面的一个子问题。这方面的内容需要科学家们的批评指正。 三、确定幼小教育的3岁-10岁混龄班制度的可能性,以此来拉住孩子们的童真,丰富孩子们的人性交往层次。这方面的内容要家长们的理念确认。 其中第一点,说的还是很基本的,一点都不艺术的师生比,校园面积比。 共产主义太远,肯定就不用说了。社会主义呢,我们能不能坚持一些社会主义的精神,这是一种可能的理想,还是一种虚妄的梦想,是人性的自私,还是人性的光辉。 社会主义之所以没有执行下去,是不是因为,不光人有其私,政府也有其私,这种私,是使得现在社会主义建筑的形状倒是处处皆是了,但是,不仅仅内里是要老百姓花钱来买了,外里,街区面积与负载人口的比值,也大大降低了,光图省事挣大钱了。 不知道有没有数据说明,在白天的时候,北京城天安门的20公里范围之内,人口数目倒底有多少,绿地范围又有多少。 有没有数据说明,北京城区的孩子们,人均拥有的校园室外活动面积是多少。 这当然不是社会主义了,那么,社会主义还能有么,还能是实际么,还能不止是心中的期翼么。 参考资料 ------------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3/1012/284791.shtml ---------------- 有一些房地产的住宅规模超过了5000套——还种下了使社会迅速衰败的种子。正如西方经历过的那样,这种大型的、没有人情味的城市开发模式使人们孤立,使他们缺乏身份感、安全感、社区感和人情味。美国拆除了按这种模式建设的社会住宅,相信中国最终也会这么做。 幸运的是,呈贡区开始试点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的规划下,作者的公司正在对呈贡核心区的2500英亩的区域进行重新设计。超大社区被划分为人性化的传统小型社区,街道变得窄一些和更密集,许多街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或成为公交专用道。公园变得更小、更近、更安全,人们在家中即可俯瞰公园。多功能建筑和人行道两侧的商店和咖啡厅将重现传统的中国社区的街头生活。最终,工作与住宅将实现平衡,从而避免侵蚀世界的郊区“睡城”痼疾。 ----------------------------------------------------------------------------------
个人分类: Book-W|2325 次阅读|1 个评论
记录蓝天-教堂及其他
DrSun 2013-7-3 20:03
连续的阴雨、雾霾天气后,昨天和今天气温骤升,迎来了久违的蓝天。 在以前的一篇博文中介绍过东交民巷的建筑,单单没有著名的圣弥额尔天主堂。 这是因为天主堂坐落一个有着高高围墙的院子里,前面还有两棵大树,枝繁叶茂。更有甚者,其正面的西南角一直有一处临时搭建的房子,是个小餐馆。要从远处拍摄全貌,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把这个餐馆也拍上去。今晨走到此处,眼前突然开阔起来,餐馆被拆除了... Amen. (“东交民巷”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9004-482463.html )。 图1 圣弥额尔天主堂 图2 东交民巷附近建筑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堂建筑的演变
tansuozhoukan 2013-6-24 13:42
教堂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教会改革和基督教的发展,教堂也逐渐变化。重庆大学学者张厚斌在他的著述中梳理了教堂建筑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最早的教堂 是帐篷 在犹太教的经典《旧约》中记载了第一座教堂的出现:公元前1450年,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在旷野中度过40年的逃亡生活。为对上帝恭敬行礼,众人献金银宝石和绫罗绸缎修了一座帐篷,它长3丈、宽1丈、高1丈,作为祈祷的地方。 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攻占了耶路撒冷,所罗门王按那座帐篷的格局,用上等的石料、木料花7年时间建成了第一座圣殿。公元前586年,该殿毁于巴比伦人之手,公元前519年,犹太人重建圣殿,又于公元70年被罗马人焚毁。 巴西利卡风格 来自罗马会议厅 直到313年,基督教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于是信徒开始建造教堂。当时人们很自然地由眼前的建筑获得灵感。罗马人为会议曾建造一种长方形的大厅叫巴西利卡,它由两排柱子把大厅分为正厅和侧廊,最里端是半圆形的,那里放置讲台。之后教会将这一建筑加以改进,并在全罗马推广,典型的就是有这长方形平面和凸字形剖面的罗马圣母大殿。 公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首都圣索菲亚曾建造过一座巴西利卡式大教堂,但于公元532年毁于大火。 之后,朱斯提尼安皇帝计划在遗址上建造一座超越世界其他建筑的庄严大殿,他动用了1万名工人,从各处搜集珍贵材料,又用5年时间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新的教堂。这座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形,长75米,宽71米,中央是直径32.6米、距地面54.8米高的圆顶,中厅有两排玉石柱。 圆顶的出现标志着6世纪拱券技术的成熟,当阳光从圆顶上的窗户洒入时,人们对教堂空间广阔和神圣的追求也得到了满足。 建筑技术发展让尖拱穹顶流行 公元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第一次分裂,分裂后的东部希腊语教会以拜占庭为中心称东正教,西部拉丁语教会以罗马为中心称天主教。东正教认为希腊十字平面造型的教堂能加强教徒在仪式中的团聚感,所以圣索菲亚大殿的建筑型制成为后期东正教堂的范例,被称为拜占庭风格。而天主教认为拉丁十字平面造型的教堂对基督蒙难更具有纪念性,于是在巴西利卡式教堂建筑中厅圣坛前展出两翼,以柱子撑起巨大的穹顶象征天宇,厚墙窄窗,并在内壁装饰以彩绘和雕塑。这种罗马式教堂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潮,如圣彼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等。 12世纪中叶,建筑师发明尖券成功,由于建筑荷载被引到拱壁上,教堂就可以做到墙薄窗大。当时,率先在法国丹尼斯修道院教堂的设计中采用了尖拱、肋形穹顶和彩色玻璃窗。后来,这种建筑型制发展为中世纪盛行的哥特式风格。其中著名的亚眠圣母教堂长138米,宽14.6米,中厅拱顶高42.3米,两侧廊拱顶高18.2米,突出表现了中厅高而窄、长而狭的哥特式教堂风格。 科技发展助推简洁的现代教堂建筑 1521年,新教从天主教分离后,简化礼拜仪式,教堂形式也更简朴,大多为长方形礼堂。天主教也对以往教堂建设进行思考,倡导以耶稣会教堂为蓝本。正立面是一个宏伟的入口,宽阔的中厅与浅出的后殿形成过渡,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 20世纪出现了现代教堂,力求对每一部分设计得尽量简单,减少形式的变化,追求庄重的朴素感。 1923年落成的巴黎兰西圣母院在教堂建筑史上标志着现代教堂的诞生。它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塑造出一个宽敞明亮的矩形空间,就像早期基督教使用的长方形会堂。 1965年,教会提出要适应时代,简化礼拜仪式,这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教堂的普及。之后,这种构造简洁、科技含量高、现代气息强的“单一空间”的教堂建筑日益增多。1980年建成的洛杉矶水晶大教堂,由12000块矩形玻璃嵌在钢网架上围合而成,内部地面和讲坛用大理石装饰,显得纯净通透。 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让教堂建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并更加人性化。 《中国科学报》 (2012-12-22 第8版 调查)
个人分类: 延伸阅读|3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北京巴黎市内到处都是古老的低的建筑,没有城管
吴信 2013-6-17 03:34
在巴黎看了看,到处都是低低的建筑,有不少还是石头砌成的。 想想北京,有多少呢? 特别是去一个博物馆——据说是世界上关于亚洲文物种类最多的博物馆。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文物,现象当年金戈铁马,枪炮轰鸣中,把那些文物锯开,用船托运到欧洲,凄惨的情形...... 路边有不少卖东西的,也有的地方不少流浪汉,可是没有见到城管管啊。
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鬼斧神工的“山路十八弯”
热度 10 pony1984621 2013-6-5 21:06
鬼斧神工的“山路十八弯” 文/马志飞 “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 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 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 九连环,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耶 ……” 歌手李琼所唱的那首《山路十八弯》曾经让我们对大山的美丽风景和土家人的幸福生活无限向往。那时候,我只见过曲曲折折的东流之水,还想象不出九曲十八盘的山路是什么样,直到有一年,我来到云南旅行,才亲眼目睹了那山路十八弯的壮美。 2010 年,我前往云南的泸沽湖,正好经过这样一处蜿蜒伸展的曲折山路。我站在高高的山上往下看,就在这短短几百米的地方,盘旋在山腰之上的小路竟然来来回回走了好几个“S”形,仿佛一条长长的白色丝带飘落在重峦叠嶂之间。乘车缓慢爬行在这样的山路上,可谓是步步惊心,弯道之多、弯道之急让人提心吊胆,特别是那180°的拐弯处,更是考验司机师傅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拐不过弯儿,倘若遇到对面来车,两车交汇之时更需谨小慎微。虽然这里的弯道并没有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有十八个之多,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人们给它的称号“山路十八弯”,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一边感叹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一边对开路工人的杰作赞叹不已。 看到这条路,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有着辉煌“功绩”的“二十四道拐”。历史上有人拍下过这样一张闻名世界的照片:一个长长的卡车车队,沿着一条许多个“S”形串联的盘山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的山顶缓慢爬行。这是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美军依靠大卡车运送援华物资的真实场景。然而,战争结束后,人们竟然再也找不到这条神秘的公路了,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在云南的滇缅公路上,但寻找了很多年,把滇缅公路跑了几十个来回也没有找到它的具体位置。 直到2002年,云南一位名叫戈叔亚的学者终于找到了它!令人惊讶的是,“二十四道拐”不在云南,也不在滇缅公路上,而是在贵州省西南地区晴隆县境内滇黔公路上。尽管这让很多云南人难以接受,但事实不容置疑。摄影师使用50毫米的相机镜头,爬到对面的山巅上,站在距离万丈深渊的峭壁边缘不到30厘米的地方,终于拍摄到了和历史上那幅著名照片一样的场景。 “二十四道拐”的名称由来,正是因为公路从山顶到山脚4公里的路段上有24个弯道,当年为了抗战的需要,是美军工程兵设计并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了这条路,后来改线后为“二十一拐”。抗战胜利后,有人提出要废止这里的公路,改建新路绕行,认为这里山太陡、路太窄、弯太急,但当地人对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最终保住了“二十四道拐”。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二十四道拐”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如今不仅有许多游客前来,还有人喜欢在上面开车,寻找一番特别的刺激。 其实,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像这样的山路并不少见。 我国云南昆明市宜良县城西有一条长度仅7公里的公路,弯弯曲曲竟然有68道拐,被人称为“天下第一弯”,可谓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湖南省的矮寨公路有段非常危险的路段,被人们称作“矮寨天险”,在水平距离不到100米的地方,垂直高度竟然爬升了440米,汽车穿行在公路上,仿佛是在攀爬天梯,一级一级盘旋而上,从坡顶到坡下共转折13道大弯,十分惊险。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有个玻璃台村,这里也有一条九曲回肠的公路,名叫“九曲十八弯”,与抗战时期的“二十四道拐”相比,这条路要平坦得多,全部是沥青铺砌,开车缓慢行驶不会感到特别的困难,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身居高处,俯视公路全景,才能清楚地看到它蜿蜒前进的壮观风光。 不管是哪里的山路,之所以要修建成曲折迂回的形状,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顺应地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延长行进的总长度来换取较低的坡度,便于车辆行驶,这样会更安全、更省力。当年的修路工人或许没有想到,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通往泸沽湖路上的一段“山路十八弯”(摄影 马志飞) 历史的弯道——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 从卫星上俯瞰 “二十四道拐” 从卫星上俯瞰 “二十四道拐” 从卫星上俯瞰 “二十四道拐” 湖南省 的“矮寨天险” 湖南省 的“矮寨天险” 湖南省 的“矮寨天险”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深山里玻璃台村的 “九曲十八弯” 云南昆明市宜良县 的 “天下第一弯” 云南昆明市宜良县 的 “天下第一弯”
个人分类: 科普写作|168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台湾高雄建筑
热度 3 rczeng 2013-5-24 23:32
台湾高雄建筑很有特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高雄85大楼。 高雄85大楼 ,又称 东帝士85国际广场 、 东帝士建台大楼 ,378米高,是台湾第二高的 摩天大楼 。大楼拥有特殊的贯穿设计,左右两栋建筑在35楼以上合并成单一的高塔,直到85层的尖顶,而在中央塔下方留下一个中空的空间。大楼的外型表现出所在城市的名字:高(高雄市)。此外,高雄85大楼 也是台湾第一栋引进 抗风阻尼器 的摩天大楼。 高雄85大楼 中钢集团总部大楼(最右边) 三星大楼 右边建筑屋顶最具特色。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10357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3年A&HCI收录建筑学科期刊45种目录
wanyuehua 2013-5-5 07:41
SCI 和 AHCI 分别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SCI 主要收录土木建筑期刊, AHCI 收录建筑设计期刊。 2013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5 种,其中 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3 种: 2007 年创刊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 2002 年创刊的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 1999 年创刊的 Nexus Network Journal 《建筑与数学杂志》。 SSCI 、 AHCI 共同收录期刊 2 种: 1976 年创刊的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 1986 年创刊的 Planning Perspectives 《规划透视》。详细 2013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5 种见附件。 2013 年 AHCI 收录建筑学科期刊 45 种目录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RCHITECTURE - JOURNAL LIST Total journals: 45 注: ★ SCI、AHCI共同收录期刊3种 ▲ SSCI 、AHCI共同收录期刊2种 1. A + U-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 建筑与都市》日本 Monthly ISSN: 0389-9160 A U PUBL CO LTD, 30-8 YUSHIMA 2-CHOME BUNKYO-KU, TOKYO, JAPAN, 11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 ARCHITECT 《 建筑》美国 Monthly ISSN: 0746-0554 HANLEY WOOD, LLC, ONE THOMAS CIRCLE, NW, STE 600, WASHINGTON, USA, DC, 20005-570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 ARCHITECTURA-ZEITSCHRIFT FUR GESCHICHTE DER BAUKUNST 《建筑史》德国 Semiannual ISSN: 0044-863X DEUTSCHER 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设计》美国 Bimonthly ISSN: 0003-85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ONE MONTGOMERY ST, SUITE 1200, SAN FRANCISCO, USA, CA, 9410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5. ARCHITECTURAL DIGEST 《建筑辑要》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20 CONDE NAST PUBL INC, 4 TIMES SQUARE, NEW YORK, USA, NY, 100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6. ARCHITECTURAL HISTORY 《建筑史》英国 Annual ISSN: 0066-622X SOC ARCHITECT HIST GREAT BRIT, DEPT HISTORY OF ART, BIRKBECK COLLEGE, MALET ST, LONDON, ENGLAND, WSIE 7H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7. ARCHITECTURAL RECORD 《建筑实录》美国 Monthly ISSN: 0003-858X MCGRAW HILL INC, 1221 AVENUE OF THE AMERICAS, NEW YORK, USA, NY, 100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8. ARCHITECTURAL REVIEW 《建筑评论》英国 Monthly ISSN: 0003-861X EMAP BUSINESS PUBLISHING LTD, 151 ROSEBERY AVE, LONDON, ENGLAND, EC1R 4QX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9.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建筑科学评论》英国 Quarterly ISSN: 0003-8628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0. ARCHITECTURAL THEORY REVIEW 《建筑理论评论》英国 Tri-annual ISSN: 1326-4826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1. ARQ 《建筑研究季刊》 Tri-annual ISSN: 0716-0852 PONTIFICIA UNIV CATOLICA CHILE, ESCUELA ARQUITECTURA, EL COMENDADOR 1916, SANTIAGO, CHILE,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2. ARQ-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建筑研究季刊》英国 Quarterly ISSN: 1359-1355 CAMBRIDGE UNIV PRESS, EDINBURGH BLDG, SHAFTESBURY RD, CAMBRIDGE, ENGLAND, CB2 8RU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3. ARQUITETURA REVISTA 《建筑学报》巴西 Semiannual ISSN: 1808-5741 EDITORA UNISINOS, DIVISAO DE PERIODICIOS, CAIXA POSTAL 275, SAO LEOPOLDO, BRAZIL, R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4. BUILDINGS LANDSCAPES-JOURNAL OF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FORUM 《建筑与景观:乡土建筑论坛学刊》美国 Semiannual ISSN: 1936-0886 UNIV MINNESOTA PRESS, MILL PLACE, SUITE 290 111 THIRD AVE S, MINNEAPOLIS, USA, MN, 55401-25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5. BULLETIN MONUMENTAL 《纪念性建筑物通报》法国 Quarterly ISSN: 0007-473X SOC FR ARCHEOLOGIE MUSEE MONUMENT FRANCAIS, PALAIS DE CHAILLOT AILE DE PARIS, PARIS, FRANCE, 7501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6. DENKMALPFLEGE 《文物保护》德国 Semiannual ISSN: 0947-031X DEUTSCHER KUNSTVERLAG GMBH, NYMPHENBURGER STR 84, MUNICH, GERMANY, 806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7. DESIGN ISSUES 《设计论点》美国 Quarterly ISSN: 0747-9360 MIT PRESS, 55 HAYWARD STREET, CAMBRIDGE, USA, MA, 0214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8. DISEGNARE IDEE IMMAGINI-IDEAS IMAGES 《设计图像》意大利 Semiannual ISSN: 1123-9247 GANGEMI EDITORE SPA, PIAZZA SAN PANTALEO 4, ROME, ITALY, 0018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19. EGA-REVISTA DE EXPRESION GRAFICA ARQUITECTONICA 《建筑杂志》西班牙 Semiannual ISSN: 1133-6137 UNIVERSITAT POLITECNICA VALENCIA, DEPT EXPRESION GRAFICA, CAMINO DE VERA S-N, VALENCIA, SPAIN, 46022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0. FUTURE ANTERIOR Semiannual ISSN: 1549-9715 UNIV MINNESOTA PRESS, MILL PLACE, SUITE 290 111 THIRD AVE S, MINNEAPOLIS, USA, MN, 55401-252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1. HOME CULTURES 《家文化》英国 Tri-annual ISSN: 1740-6315 BERG PUBL, BLOOMSBURY PLC, 50 BEDFORD SQ, LONDON, ENGLAND, WC1B 3DP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2.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国际建筑遗产杂志》美国 Bimonthly ISSN: 1558-3058 TAYLOR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6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3.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建筑保护杂志》英国 Tri-annual ISSN: 1355-6207 DONHEAD PUBL LTD, LOWER COOMBE, DONHEAD ST MARY, SHAFTESBURY, DORSET, ENGLAND, SP7 9LY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4.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建筑教育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046-4883 WILEY-BLACKWELL,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577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5.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建筑学杂志》英国 Bimonthly ISSN: 1360-2365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6. ★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杂志》日本 Semiannual ISSN: 1346-7581 ARCHITECTURAL INST JAPAN, 5-26-20 SHIBA, MINATO-KU, TOKYO, JAPAN, 108-8414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7.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绿色建筑杂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1552-6100 COLLEGE PUBLISHING, 12309 LYNWOOD DR, GLEN ALLEN, USA, VA, 23059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8.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建筑史学家学会志》美国 Quarterly ISSN: 0037-9808 SOC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1365 NORTH ASTOR ST, CHICAGO, USA, IL, 60610-214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29.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景观建筑杂志》美国 Monthly ISSN: 0023-8031 AMER SOC LANDSCAPE ARCHITECTS, 636 EYE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01-3736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 30. LOTUS INTERNATIONAL 《国际建筑》意大利 Quarterly ISSN: 1124-9064 ELECTA PERIODICI SRL, VIA D TRENTACOSTE 7, MILAN, ITALY, 20134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1. METU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中东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杂志》土耳其 Semiannual ISSN: 0258-5316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 FAC ARCHITECTURE, INONU BULVARI, ANKARA, TURKEY, 06531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2. MUQARNAS 《壁龛》荷兰 Annual ISSN: 0732-2992 E J BRILL, PO BOX 9000, PA LEIDEN, NETHERLANDS, NL-23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3. ★ NEXUS NETWORK JOURNAL 《建筑与数学杂志》意大利 Tri-annual ISSN: 1590-5896 KIM WILLIAMS BOOKS, CORSO REGINA MARGHERITA, 72, TORINO, ITALY, 10153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4. ▲ OPEN HOUSE INTERNATIONAL 《国际住房》英国 Quarterly ISSN: 0168-2601 OPEN HOUSE INT, URBAN INTERNATIONAL PRESS, PO BOX 74, GATESHEAD, TYNE WEAR, GREAT BRITAIN, ENGLAND, NE9 5UZ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5. PLACES-A FORU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场所:环境设计 论坛 》美国 Tri-annual ISSN: 0731-0455 DESIGN HISTORY FOUNDATION, C/O PLACES, PO BOX 1897, LAWRENCE, USA, KS, 66044-8897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6. ▲ PLANNING PERSPECTIVES 《规划透视》英国 Quarterly ISSN: 0266-5433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2.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7. PROSTOR 《空间》克罗地亚 Semiannual ISSN: 1330-0652 UNIV ZAGREB FAC ARCHITECTURE, KACICEVA 26, ZAGREB, CROATIA, HR-1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8. RA-REVISTA DE ARQUITECTURA 《建筑杂志》西班牙 Annual ISSN: 1138-5596 UNIV NAVARRA, UNIV NAVARRA, PAMPLONA, SPAIN, NAVARRA, E-310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39. REVISTA 180 《180杂志》智利 Semiannual ISSN: 0718-2309 UNIV DIEGO PORTALES, REPUBLICA 180, SANTIAGO, CHILE, 0000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0. SPACE 《 空间》 韩国 Monthly ISSN: 1228-2472 SPACE MAGAZINE, 219 WONSEO-DONG,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280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1.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DESIGNED LANDSCAPES 《花园史与景观史研究》英国 Quarterly ISSN: 1460-1176 TAYLOR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ON, OX14 4RN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2. TRANSACTIONS OF THE ANCIENT MONUMENTS SOCIETY 《古迹学会汇刊》英国 Annual ISSN: 0951-001X ANCIENT MONUMENTS SOC, ST ANNS VESTRY HALL, 2 CHURCH ENTRY, LONDON, ENGLAND, EC4V 5H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3.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国际城市设计》英国 Quarterly ISSN: 1357-5317 PALGRAVE MACMILLAN LTD, BRUNEL RD BLDG, HOUNDMILLS, BASINGSTOKE, ENGLAND, HANTS, RG21 6XS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4. URBAN MORPHOLOGY 《城市结构》美国 Semiannual ISSN: 1027-4278 INT SEMINAR URBAN FORM, UNIV CHICAGO, COMMITTEE GEOGRAPHICAL STUDIES, 5828 S UNIVERSITY AVE, CHICAGO, USA, IL, 60637-1583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45.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本国建筑》英国 Annual ISSN: 0305-5477 MANEY PUBLISHING, STE 1C, JOSEPHS WELL, HANOVER WALK, LEEDS, ENGLAND, W YORKS, LS3 1AB 1.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个人分类: A&HCI投稿|14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震是最严酷的建筑质检员
热度 4 Majorite 2013-4-30 10:16
地震是最严酷的建筑质检员 何龙 雅安地震已经经过几天了。这几天,每一天都是生死时刻,所有的眼睛都聚焦在抗震救人上。接下来除了继续搜寻生命、安抚受灾的民众之外,就是要反思地震中出现的问题了。 地震是房屋质量最残酷也是最公正的质检员和评审官。在雅安地震中,有的房子屹立不倒,有的房子瘫成瓦砾,建筑质量优劣尽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宝兴县全县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这些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的,号称能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但不属于震中的宝兴县,重建建筑居然也不堪一击。而重建当年,重建人员还发出“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的誓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座百年老宅历经地震巍然屹立,成为芦山灾区的奇迹;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捐建的雅安市石棉县希望小学,由澳门援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都经受住地震的考验,被称为“楼坚强”。 同处一个地区,或者就在相邻位置,房子的损毁程度大为不同,显见建筑功力的高低。在倒与不倒之间,一定藏有玄机,尤其是那些汶川地震后专门因应地震重建的建筑却弱不经震,其中原因就更需要专业调查。 这两天,有一条微博被广泛转发。这条微博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语言都很粗糙,它之所以引起共鸣,是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这条微博有这样的话:每次地震,网络世界一片黑白,全国人民一齐哀悼,各种煽情,各种你坚强他挺住,就没有人出来问问,为啥日本一个七级地震啥事儿没有跟玩儿一样的,中国为啥就跟妙脆角一样的震碎了呢?而且两次还是栽到一个坑里了……震一次,碎一次;碎一次,哭一次;哭完就完了。然后再继续震,再继续碎,碎了以后再哭,再点蜡烛,拍照片,传爱心,送祝福…… 这位网友的话正是击中我们的痛处:我们的建筑究竟有多少质量过硬的,实际上还未经过真正的考验。我们近年的数次地震,都发生在非建筑密集和非人口密集的地区,假如发生在大都市,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连起码的内部装修都问题百出,如何能相信它们的整体质量?在没有地震时,就已经常有“楼脆脆”“楼裂裂”“楼歪歪”,地震真的来了,谁敢保证这些拔地而起并肩而立的高楼大厦不成为巨大的坟场? 在建筑标准上,我们的标准同样独处洼地。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按百年设计,而我们则按50年或70年设计;在建筑结构型式、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受力钢筋强度等等标准上,我们都比日本标准矮一大截。 经验告诉我们,哪怕我们的标准不低,但发包者与承建者之间的利益授受,又要严重挤压建筑商的利润空间。为了提高利润,承建商只能以偷工减料来补偿。在最后验收时,验收者可能再刮一层皮,这既要打入建筑成本预算,还会躲避真正的质量检验。多重猫腻,让建筑质量多重劣化。这些质量问题,在没有地震时可能得过且过,一旦重量级地震来临,它就显露无遗了。 然而当地震真正来到大都市时,反思的代价就不是数百数千的生命,而是数万数十万的生命了。因此,抢在地震造访都市之前检查建筑质量,堵住建筑工程腐败带来的漏洞,是一项抢救未来生命的浩大工程。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705 次阅读|6 个评论
抗震建筑不一定多花很多钱:重在提高抗震意识
热度 18 yanjx45 2013-4-28 12:07
从来自四川芦山和美国加州的两张房屋照片说起。 - 儿子和孙子都住在以多地震著称的美国加州,我们老俩口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消息当然特别关注。 十多年来,加州及附近地区多次发生 6 级以上的地震,常常是我们先从媒体上听到消息打电话过去问,那边还在睡梦中,并安慰我们这样的地震他们已经习惯了,不会有任何风险。 - 我们也曾在加州短期居住,知道当地的建筑和相关设施都充分考虑到抗震的要求,民居都以木结构的二层楼矮房子为主,很少有高层建筑。就连 4 - 5 层楼带电梯的公寓,也常是以木结构为主。市中心地区少数地标性的高层建筑都是钢铁框架的整体结构,可承受相当高级别的地震。 - 近日看到 芦山地震中受损的两层楼建筑的照片 ,感到这样的建筑实在是与抗震意识完全背道而驰。这样的建筑其成本可能也并不低,但一旦发生地震,这样的房屋就会变成高效的杀人装置。 - - 作为建筑专业的外行,仅按抗震的常识来看,似乎也能发现照片中的房屋的一些明显的问题。 首先从设计上,该房屋就使人感到上层显得臃肿,下层悬空。头重脚轻,如何抗震? 从材料上来讲,国内即使没有条件大量采用木材,但起码应当考虑建材的轻型化,特别是用于上层的建筑材料。 上层前廊的围栏也是用厚重的砖材,如果改用塑料或金属的管材制作围栏,是否能显著降低重量同时成本无明显增加? 如果能提高抗震意识,相信相关的专业人员一定能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 - 再来看看美国加州一处在建的二层民居,该民居刚建好第一层: - 可以设想,这样的房屋在较大的地震中也不大可能成为杀人机器。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191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