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访学见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参加非学术会议有感
热度 2 xuechunxiang 2015-4-20 05:40
一转眼,来美已经四周,上周有幸参加了几个学校里面的非学术会议,一个学院的faculty meeting,一个系里的faculty meeting,还有一个是类似于国内的学校教职工表彰会议,不一样的体验。 首先,从时间来看,整体时间都不算长,学院的faculty meeting和学校的表彰会议都是一个小时,系里的会议因为有好几个议题一个个讨论,差不多用了两个小时。学院和系里的faculty meeting都是每月一次,相对比较固定,而且一般都是利用中午的时间;学校的表彰会议是一年一次,运气比较好,刚来就赶上了。 第二,从形式来看,faculty meeting相对比较随意,一般都是中午在一个空余的教室,貌似也没有专门的会议室,学院的会议有时候会提供简单的午餐。这个会议是从12点半开始的,会场里面几张大方桌,有一些饼干、奶酪和饮料,大家来了各自搬椅子就坐,虽然是随意就坐,但看得出还是各系的人尽量坐在一起;没有主席台,院长拿个无线话筒就开始发言了,内容无外乎学院的一些常规工作,然后祝贺一位年轻老师获得了全校最佳教师奖,大概二十几分钟就结束了;剩下的时间竟然是交给一个巧克力推销员做推广试吃活动,从可可的历史、种植到巧克力的制作,边介绍边提问,回答正确送一颗有包装的巧克力,提供了六种口味的巧克力试吃,还提供了一张评价表。所以,这次的午餐就是巧克力,真是想不到。系里的会议时间就比较长了,从11点半一直开到了将近两点,对上次会议做的工作安排情况进行报告,然后是系里各个分委员会的人对各自负责的工作的汇报,大概也就12—14人,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每一项工作都拿出来讨论得很仔细,各抒己见,比如,现在的系主任是图书馆馆长兼任的,打算招聘新的系主任,对招聘的职位用director还是用dean还讨论了半天。而学校的那个表彰会议就正式多了,是在一个小礼堂里面(是这个学校土地的捐赠者,一个女庄园的起居的地方),但会场布置还是很简单,一个一人的主席台,下面放了大概六七排的椅子,但校长、一个副校长和人事处长(头衔是senior human resources officer)都出席了,参会人员的着装也很正式,不少人都穿了礼服,提供了相对比较丰盛的点心、水果和饮料。 第三,就学校的这个表彰大会来看,不得不说老美还是很会笼络人心的,很注重人文关怀。会议的名称是:Staff and faculty anniversary ceremony 15,20,30,40 and 50 years of service。就是对到今年为止在校内服务了15年、20年、30年、40年和50年的一个表彰大会,大概有45个人。仪式倒是比较简单,校长花了5分钟致辞,不得不说这边的校长还真就是管理者,是个大约四十多的女校长,不是科研出身,但讲话风趣得很;然后副校长一个个介绍获奖教师faculty的事迹,而人事处长则分别介绍获奖员工staff的事迹,最后就是按不同服务年份分组合影,一个小时结束,效率真高。最有趣的是获奖者的礼物,15年的人将获得一把椅子,是最贵重的,其他年份的好像是花瓶或者奖章。 会议布置简单、时间简短、问题讨论充分应该是这几个会议的特点,不过现在国内的这些行政会议也开始例行节约高效了,但主要还是领导者的一言堂,可能底下员工的充分讨论还有待提高吧。 PS,另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个学校里面的夫妻档也挺多的,那天参加的学校会议里面就有好几对夫妻都在这个学校服务,感觉跟国内这点上比较类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访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热度 2 wangyk 2011-1-5 18:04
王 应 宽 2011-01-05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访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2 月 23 日,从早上 4 : 04 从 UC Davis 出发,一路顺利抵达盐湖城,然后转机南下飞赴亚利桑那州府菲尼克斯( Phoenix )。从地图上看,好像是绕远了,先是从萨克拉门托向东北方向飞,然后再垂直南下,正好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如果直接从萨府向东南直飞菲尼克斯,正好是三角形的斜边三角形任意一边小于两边之和,距离肯定近些。但固执的 Delta 不知咋的就没想到可以抄近路?! 在盐湖城的上空看到下面也是白茫茫的一片,坐在我邻座的金发美女是从萨府经盐湖城转机去纽约与家人团聚过圣诞节的。她也蹭到我靠窗的座位看外景。我还向她调侃说地面上覆盖的白色那不是雪,是盐,因为这儿是盐湖城!盐湖城在西北偏南,但据说每年降雪量很多,因为积雪最大,据称有地球上最大的雪( The Greatest Snow on Earth ),周围很多滑雪场,其中盐湖城瓦萨奇山是著名的滑雪胜地( Salt Lake City's Wasatch Mountains are home to 7 world-class ski resorts )。我就是不明白,那里的雪还能比明尼苏达多,能比更北面的加拿大多?盐湖城是摩门教的圣地和总部,可是我在机场转悠半天,也没看见一个摩门教教友可能因为他们额头没有写着 Mormon ,即使见了我也没认出来!还听说摩门教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真幸福,真让人羡慕! 从盐湖城出发的飞机又晚点了(在美国飞机晚点是正常的,准点到时不正常了),中午 13 : 00 多到达菲尼克斯时,好友靓已经在机场等候了。她先是带我去了当地一个很小的中国城吃了中餐,然后就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校区参观。先是在主校区坦佩 Tempe 参观,然后又去了她做博士后研究所在的梅萨( Mesa )校区参观。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是全美最大最佳的五所 大学城 之一,创立于 1885 年 2 月 26 日,坐落于距州府凤凰城 11 英里的大学城 --- 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共有 18 个学院和 12 所学校,开设有 150 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多达 97 个,博士学位专业 52 个。该校是国际著名的研究性大学,学生来自美国各大洲及世界 120 多个国家(地区),研究项目从护理学到商业,从工程到通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有四个主要校园,均分布于菲尼克斯大都会区(又称凤凰城大都会区),校园面积共 6.11 平方千米(合 9165 亩)。主校园坐落在坦佩,是 ASU 校园面积最大和学生人数最多的校园;西校园, 1984 年成立于菲尼克斯西北方,提供高年级及研究生学习;理工校园, 1996 年成立于 Eastern Mesa ;菲尼克斯校园,是 ASU 最新校园, 2006 年成立于菲尼克斯市中心。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美国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头衔-- 美女第一大校 。我只参观了坦佩和梅萨两个校区。虽然被称为美女大学,但遗憾因为放假了,除了美女靓妹陪同参观未见到其她美女。不过校园很美,拍了好多照片,以飨读者。 在梅萨校区,参观了海藻研究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Laboratory for Algae Research and Biotechnology ),也拍了些照片,但涉及技术保密,仅供个人学习。还有幸拜见了著名的海藻专家胡强教授。他领导的团队和实验室在海藻养殖方面世界领先。像胡教授这样主持着上千万美元大项目的知名专家,都很忙,一般也不愿意接见闲杂人等。在靓的引荐下,原本说只是去打个招呼,胡教授也给了 5 分钟的时间。结果见面很投缘,聊了快一小时。胡教授是大专家,以后还得多向他学习请教。 这次云游,重游了加州,又新到了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加上我2009年在美访学期间访问或转机经过的城市,以及我即将回国要经过的城市,按陆地足迹所至算(乘飞机经过的领空不算),已达三十多个州了。下次再去美国大使馆签证,若签证官再问我美国你去过哪儿,我也要给他牛一把您应该问我美国你哪儿没去过?! 延伸阅读: 盐湖城 -http://baike.baidu.com/view/484501.htm 海藻研究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http://larb.asu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870.htm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页: http://www.asu.edu/ 与ASU的吉祥物Sparky合影留念 充满南方风情的美丽校园 即使严冬鲜花依旧盛开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11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0严冬避寒趋暖再访UC Davis
wangyk 2011-1-4 17:54
王 应 宽 2011-01-03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2010 严冬避寒趋暖再访 UC Davis 正值明尼苏达冰天雪地的时候,圣诞假期来临。受好友潘教授的邀请,承诺解决我的差旅费,让我南下越冬,顺访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这真是潘教授夫妇新年扶危救困送温暖的善举!这是我第 3 次访问 UC Davis 了,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收获。 12 月 21 早上 9 点 20 的飞机,原计划早上 7 点出发去机场。为了确保不会因为睡觉起不来赶不上飞机,决定前一晚不睡觉,熬夜到早上天亮直接去机场。因而此次出访还得从前一晚说起。前一天晚上,也就是 20 日星期一,研究组里的同事们为欢送即将回国的同志 Zhang Hong ,在华夏中心( HCC )搞联欢。这回又是我出面去找 HCC 凭借我这张老脸免费租借了场地和设备。主要活动包括四部分:吃饭、打球、打牌和唱卡拉 OK 。我主要参与了其中三项:吃饭、打球和唱歌。吃饭吃的是火锅,唱歌因为设备调试耽误时间、预热满,以至比预期结束时间拖延了一小时,大家也没有尽兴。组里打球水平高的人不多,大都能随便玩几把。损失最惨的算我了,不仅 K 歌和打球不尽兴,还把我的球拍弄坏了。我从国内带来的两支好球拍,两年来爱惜着用一直完好无损,那晚让几位新手把我的两支拍子都磕破了,实在让人心疼,而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可能还以为打球就应该这样球拍在球台上磕蹭。聚会期间也吃了些酒,是我带去的一瓶 Gin, 酒精度有 40 度。其间就与组里的杜博士说好,次日早上请他送我去机场,也因为它与我住的近,起早更方便些。商议好后,我还要了他的电话号码,他也告诉了我他住的地方,还定了闹钟。联欢结束后,我就到办公室加班干活,早上 6 点多回宿舍, 6 : 50 开始给杜博士打电话,可能因为他前一段考试熬夜太累,也可能因为前一晚联欢太放松睡得太沉了,就是不接听电话。打了十几个电话无果后,我就去他住的地方敲门,他住在 2 楼,幸好一楼的门开着。我到二楼敲门,把邻居都敲醒了,就是敲不醒他。眼看时间已经 7 : 30 了,一想年轻人瞌睡多,醒不了也没办法(后来得知他确实睡得太沉了,手机也不小心设成了振动模式不但来电听不见,闹铃也听不见),但若再不想别的办法就要误机了。只好给组里的程老师打电话。幸好程老师已经起来,她十分钟就赶过来,因为下着雪,道路很滑,一路小心驾驶到了机场。因为马上过圣诞节,机场人很多,排着很长的队。我急急忙忙排队安检,等我一路小跑赶到登机口时,已经晚点了 5 分钟。但因为飞机驾驶员还没来,飞机晚点 50 分钟。我晚了 5 分钟,飞机晚了 50 分钟,就这样我赶上了这趟从明尼阿波利斯直飞加州州府萨克拉门托的航班。上了飞机,我还心有余悸的总结此次赶飞机的经验教训:凡是预则立。做事要有充分准备,还要准备预案,前者不行,马上启动预案弥补之。比如,我前一次去德州开会,早上 7 点的航班,预计 5 点出发 6 点前到达,但自信的美国小伙 Ashman 到机场附近迷路了,车上既无 GPS 也无地图,瞎转悠半个多小时最后只好去宾馆问路,才勉强找到机场赶上飞机。要是提前查看好路线,备着地图就不会迷路。此外,航班晚点也不完全是坏事,比如晚点对像我这样赶飞机狼狈迟到者还是有点用的! 飞机抵达萨克拉门托后,潘教授百忙之中已经在那里等候迎接我了。顺利到达学校后在校园边上的 Best Western 入住。因为邻近放假,学校的人似乎人间蒸发了,就连学校附近的餐厅也打烊停业了,找个地方吃饭都不容易了。 UC Davis 的校园依旧是那么美丽和宁静。即使在严冬时节,校园依旧呈现出一派清新的绿,这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想象一下都是一种奢侈! UC Davis 优美的环境和严谨的学风,使这所名校的很多学科都名列前茅,如我们领域的农业与生物工程学科在 2010 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的排名中位列第 6 ( http://www.kexue.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54587 ) 。 这次访问 UC Davis 主要与潘教授和张教授讨论一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事情,包括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转化的可能性、邀请回国参加学术会议、邀请支持期刊出版的工作以及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我们准备在 2011 年感恩节前夕在 UC Davis 举办一次中美可再生能源的研讨会。这次拜访,不仅交流了业务,还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在谈工作时,还拜访了 UC Davis Energy Institute 的院长 Bryan M Jenkins 教授。还会见了科学网的博友盖鑫磊博士( http://www.sciencenet.cn/u/caxinra/ )。说来也巧,他说是去年看了我博客上介绍我第一次访问 UC Davis 的博文和照片,才联系 UC Davis ,后从欧洲到那里做博士后的。这次会见加深了了解,学到了知识。此外还代好友易教授看望了他在 UC Davis 学习的女儿 Sophia 。本来,江苏大学的胡永光博士携全家于 21 日抵达 UC Davis 作高访,可以通讯不够畅通,错过了见面的机会。 完成了在 UC Davis 的工作访问后,我于 12 月 23 日凌晨 4 点从戴维斯出发去萨克拉门托赶早上 6 点的飞机,经盐湖城去亚利桑那州府菲尼克斯。为了赶飞机, 22 日晚与潘教授全家晚宴后,我回宾馆从 22 : 00 开始睡觉,凌晨 2 : 00 起来工作。潘教授帮我预定了送机场服务这个业务真不错, 4 : 04 准点到宾馆接我,后来又走街串巷接了其他 6 位客人,准时把我们送到机场。我觉得这项业务国内也可以发展,既方便乘客,也有利润空间。 欲欣赏亚利桑那的美丽风光,且听下回分解。 这棵树是否长肿瘤了?校园的同志们可能都知道这颗树 严冬时节的UC Davis校园风景 盖博士居然和潘教授他们都在着同一座大楼里,但通过我介绍这次才认识。盖博士在瑞典读的是皇家工学院(Royal什么的),来这里所在的大楼是Roy Bainer Hall也沾点皇家的气息(有个类似Royal的Roy) 学校的宾馆,准备在此开会,但房费贼贵! 与潘教授合影 与科学网博友盖博士在UC Davis校园合影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7350 次阅读|5 个评论
回国了,怎么就不适应了?
wangyk 2010-1-1 17:37
王 应 宽 2010-01-01 Beijing , China 回国了,怎么就不适应了? 我于2009年12月8日搭乘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班机返回北京。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近7个月的访学生活暂告段落。访学的收获颇丰,将另文详及。说是暂告结束,是因为这一次的访学结束了,但因为在美国的学习和交流,让我受益很多,同时也结识了很多专家和朋友,彼此的了解和交流,各自都感觉到我能为他们的团队和发展做些有益的事情,邀请本人访学对双方都能受益,因此,将来再出去,自然是可能的与合乎逻辑的了。 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比如时差,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通常与北京相差13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北京的白天工作时间,在明尼苏达是晚间休息时间。在明尼苏达的工作时间就相当于在北京上夜班,虽然倒班了,但也很快就适应了。初到美国,所见所闻都颇为新奇。自然环境非常好,绿树成荫,草地青青,天蓝水碧,空气清新,卫生洁净,自然人文,和谐宁静。适应这样的好环境自然很容易。临走前,还担心不适应美国的环境,加之要去猪流感疫区,斥资在中国和美国买了好几份健康与医疗保险,还随身携带了很多常备药品,结果到那里身体状况很好,安然无恙,以致遗憾那些药白买了,保险费白花了!尽管在美国访学期间,长期超负荷工作,每天熬夜,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有时只睡4个小时,外出开会和出访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旅途劳顿,身体的负荷,按照在国内的情形早被累倒好几次了,但在美国却都能吃得消,撑得住。我想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那里干净的环境和安全的食品,人际关系简单,生活充满激情,心情愉快舒畅。 刚回北京,相比之下,所感受到的好像是:污浊的空气(媒体经常报道的空气质量良不知是自定标准,还是国际标准?),昏暗的天空,室内布满灰尘,室外尘土飞扬,干燥寒冷的气候;满眼的高楼大厦,不见森林绿草;拥挤无序的交通,抢道加塞闯灯超速,不守交规的随处可见,当你驾车融入滚滚车流,再文静绅士的人都止不住烦燥生气想骂人;喧嚣的噪声,难得片刻宁静;自来水水质生硬, 无法直接饮用,烧水壶水垢厚积,烧过的水也悬浮沉淀物多,食品安全卫生无保障,不知道吃啥能放心。似乎总能感觉到脏、乱、差。回北京头半周在家倒时差,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可能因为心理生理的不适应,上班不到一周就感冒了,上火沙哑到完全失语,自己买药服用数日不见效症状反有加重,于是到医院检查就医,化验显示系因细菌病毒感染所致,血象指标全部超标,于是下猛药点滴输液三日始见好转。因为病倒了,工作生活被规律打乱,被迫休息了,也就休博了。偶尔去自留地看看,还有那么多博友在关注和支持我的博客,由衷地感动和感谢! 我们做期刊的办刊人就如同拉磨的毛驴,总被拴着赶着干活,没有停歇,直到累倒。养病期间,还不得不带病坚持干一些紧急的工作。休息期间也断断续续的看了些电视台热播的抗战时期的惊怵悬疑谍战片,算是过了把电视瘾(可怜赴美半年过没看过电视)。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才出去这么短的时间回来就不适应了呢?仔细想想,美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好,生活在那样干净的环境,感觉整个身体的器官都被清洗净化过了,加之适当的锻炼,自然各种机能均能得到最佳发挥。相反,回到北京,周围的环境变差,被净化的器官要被再次污染,当然适应不了要染病。但为什么没有出国以前身体可以适应?我想主要还是因为人的适应能力很强,想当然的以为周围的环境甚至国外的环境都这样,也就被动的适应了,但这种适应的代价可能是身体多病,寿命缩短。没有出去前或对不了解的事,限于孤陋寡闻,做傻事说瞎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然环境如此,人文社会环境也有类似之处。很多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学者们,适应了国外的科研、人文和社会环境,如完善的法制,健全的规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崇尚诚信,遵守规则,凭借努力和实力,就能成功。科研人员适应了国外那样的环境,回到国内就很难适应处处以关系为重不认识人啥事都难办的环境。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许多在国外做得很成功的学者们回到国内却施展不了才华,有的郁闷了、抑郁了、气走了、甚至被逼疯了、绝望跳楼了!我在美国接触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学者都担心回国不能适应国内的环境。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之一。他们大都认为,如今国内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在国外待的越长就越担心不易适应国内的环境,所以他们都认为,要回国就早回,出去太久了就不能回了。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821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别了,明尼苏达
wangyk 2009-12-8 17:21
王 应 宽 2009-12-08 UTC-6 CST UMN, St Paul 别了,明尼苏达 再过9个多小时,我就要告别明尼苏达大学,踏上回国之路了。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半年似箭,转瞬即逝,访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即将惜别明大的两周,邀约拜会了许多明尼苏达大学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如穿梭外交一般,建立与他们的联系,期待日后的交流与合作。自觉成效显著,令人鼓舞。 在明大半年,结交了很多朋友,临别之际,连续几周的告别宴,形式各异的送别仪式,依依不舍尽在酒席中 此时此刻,心中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感激之情。回国之后,唯有常怀感恩的心,每天过着感恩节,为远方的朋友祈祷和祝福。 近200天的朝夕相处,爱上了这片布满湖泊的土地,爱上了这里热情好客的人们。这里熟悉的山水人情犹如第二故乡,期待以后能常回来看看。 别了,美丽的明尼苏达!别了,热情友好的明尼苏达人!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4528 次阅读|2 个评论
亲历疯狂购物:为何感恩节后的周五是Black Friday?
wangyk 2009-11-29 07:01
王 应 宽 2009-11-28 UTC-6 CST UMN, St Paul 亲历疯狂购物:为何感恩节后的周五是 Black Friday ? 按照美国的传统, 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的次日星期五一般是商家,特别是零售商(如 Sears , Best Buy , Macy's , Toys R Us , Walmart )促销好日子,被称为黑色星期五。从那天起,就进入了圣诞销售旺季,拉开购物狂潮的序幕。根据路透社报道, 2007 年感恩节后,美国约有 1.75 亿人参加了黑色星期五抢购,这个数字比参加 2008 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人数(迄今历史最高数据)还多。可见这个黑色星期五魅力之大,参与者之众。 参加完 Mike 家的感恩节聚会后, Mike 的儿子小 Mike 开车把我们送回了家。我刚回到家,正准备稍微休息一下,就接到同事 Lingyan 的电话,说准备晚上 10 点出发前往 Albertville Premium Outlets 购物。据她们的消息, Outlet 的各大品牌店铺将于感恩节晚上 10 点开门,虽然销售将持续到周五的午夜,但许多大减价持续到凌晨就结束了,顾客们也担心东西被抢购空了,老早就去排队等候。还听说有人前夜拿着睡袋在商场门口等候,开门后就第一拨儿冲进去。我们到达 Outlet 时已经不是先到的了,因为平时 1/4 都用不了的偌大的停车场竟然全被挤满,我们被指引到附近的中学周边去停车,然后用租赁的校车 /School bus 把我们这些顾客转运到商场。即使如此,我们也费了很大力气转了好几圈才好不容易找到停车位,停好车后就赶紧去坐 School Bus ,没想到很多人在那里排队等候坐车。到达商店后一派繁荣景象,好像根本就没有金融危机这回事儿,人们在各个店铺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入场。我看见 Coach 转卖店门口排起了数百人的长队,人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许多人刚买了 $50 一件的 Columbia 棉大衣穿在身上),就为那可怜的 20% off 折扣!与我两周前去该店时 50% off 的折扣相比实在不值。而且我后来又获赠 Additional 20% off (一美国中年妇女送给我一个 Coupon ),最终是以 70% off 成交的。所以,就没有兴趣去排那个长龙队。那些不需要排队的店铺已经挤满了抢购的人群,或挑选商品,或排队试穿,或排队付款,等等。很多商家都给予顾客打五折( 50% off )的优惠,也有的买一赠一( Buy one get one free ),还有买一赠一半的 (Buy one get one 50% off) 。还有的直接减现金,如买 100 减 30 ( Spend $100, take $30 off )。还有的商家采取折上折的促销策略,如在 Buy one get one 50% off 基础上,再给予总金额 25% 的优惠。各大商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促销盈利为归依。 我的收获也不小。原本不断提醒自己,要理性购物,不要被商家忽悠,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不少。其中两个行李箱是必须要买的,因为是名牌 - 新秀丽 (Samsonite) 的拉杆箱,原价 $450 ,最后 $172 拿下。此外就是买了些牛仔裤、衣服,最低十刀一件的,总计也花去四百刀,算是大出血了。 黑色星期五的大促销,绝大部分商家都会增加销售和盈利。但也有的商家未能吸引顾客光临,生意冷清,门可罗雀。我到 Outlet 一些顾客少的店里转了转,听见女售货员不停的抱怨 Its boring 。熬了一整夜,没有销售业绩,白辛苦,的确很乏味! 为什么感恩节后的周五是黑色( Black Friday )的呢?官方和史料的解释请大家参阅相关资料。在此,谨说说我个人参与感恩节抢购后的感受和理解。因为周五是商家打折促销的好日子,商家一般都会提早开门营业,有的把时间提前到零点,有的甚至更早到感恩节的晚上,如 Outlet 的前夜十点。参与抢购狂潮的人们在天还没亮(黑夜)就早早去商场排队等候冲进去扫货。顾客不分白昼与黑夜一直在商场里抢购,不知道时间的流逝,直到深夜,甚至到次日周六的凌晨,等到回家时已是披星戴月,又是黑夜。因为购物,商家和顾客都日夜兼程,从黑夜到黑夜,就没有见到周五的白天,因而感恩节后的星期五就被称为黑色星期五了。 顺便提一句,经常在网络和报刊上看到,说大陆或港澳台某某女明星携某某去香港某购物天堂扫货,其实就是疯狂购物( Crazy shopping )的意思。但是娱乐记者(简称娱记)们经常道听途说,把女明星扫货说成是骚货,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让不少女明星蒙受不白之冤! 资料链接: Black Friday (shopp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ack_Friday_(shopping) 乘着促销给我儿子天见买个橄榄球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5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在美国度过的第一个感恩节
wangyk 2009-11-28 17:55
王 应 宽 2009-11-27 UTC-6 CST UMN, St Paul 我在美国度过的第一个感恩节 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即今年的 11 月 26 日 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很早都在计划和准备,如何庆祝以及在哪里欢度这个重要的节日。住在附近州县的居民一般都会选择就近与父母亲人朋友团聚。咱这些旅居海外无家室的单身老外,如果没有人邀请过节,可能就感受不到感恩节的节日气氛。 本人很幸运受三个美国家庭的邀请,如同赶场一样的参加了感恩节的聚会和聚餐,在美国第一次亲切感受了感恩节的气氛、传统和意义。 还在感恩节前的年 11 月 24 日晚 ,经理 Dennis 组织他所管理 3 个 Apartment 的住户参加感恩节聚会,弄了 2 只很大的火鸡,准备了了丰盛的食物和饮料,同为住户的美国朋友 Mike 还拿来 3 瓶葡萄酒与大家一起畅饮。凭着自愿,鼓励参加者可以自带菜肴供大家分享,绝大部分人没有准备菜,部分人心态不好(不吃白不吃理念和占小便宜)就是学不会老美的志愿者精神。最后有 3 个人带来了食物:我准备了凉拌粉丝,麻辣风味,以为大家怕辣不敢吃,结果很受欢迎,很快就吃个精光。同舍的访问学者做了炒土豆丝,另一宅子里的访问学者带来了苹果,都很受欢迎的吃光。来的人很多,包括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朋友也回来聚会了。没有什么仪式,大家就一起吃了顿饭,随机交流了一下。算是这个圣诞节的第一次聚餐。 感恩节的前一天下午,受好友 Paul 和 Elaine 夫妇的邀请,前往他们的教堂参加感恩节庆祝活动( Thanksgiving Eve )。他们所在的教堂在 Golden Valley ( Calvary Lutheran Church of Golden Valley ),是一个很大非常气派的教堂,有一千多人在那里做礼拜,每周有六个班次的礼拜,基督徒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参加哪个班次的礼拜的活动。 Paul 开车接我们一同去教堂,到达后看见教堂装点布置一新,节日气氛浓郁。庆祝已经准备就绪,教堂满座,乐队、参演的小学生和唱诗班正在进行最后的演练。遇到的美国朋友们都热情地给我们打招呼,欢迎我们到访,毕竟我们同去的二位中国人是这里仅有的老外。我们刚一落座,仪式就开始了。 Paul 曾在美国空军服役,据他讲是搞原子弹的,主要负责信号、电路、引信等的检测,保证有效性。感恩节活动那天, Paul 身着军装,威武潇洒,代表空军参加感恩节庆祝活动。在舞台上还有扮演工人、农民、商人、陆军、海军、警察、学生等社会各界的人们。先是在牧师的导引下祷告、诵经、唱赞歌,然后是小学生的演出,乐队的演出,以及各种仪式,最后是圣徒们去领圣餐。 感恩节庆祝活动结束后就去 Paul 家吃晚餐。 Paul 一家是丹麦人的后裔,给我看了老照片以及曾经在丹麦的家。 Paul 夫妇有三女一儿,儿子在休斯敦,一个女儿匹兹堡,两个女儿在明州。后代中除了金发,还有张红发的。因为他们要等待家人回来团聚,已经把庆祝感恩节的日期后延到 27 日,他们认为家人比日历更重要。我们在 Paul 家吃了顿便餐,有意义的是我们进行了很好的交流。 Paul 夫妇曾到过中国,旅游过不少地方如北京、西安、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于是不停的向我们展示他们搜集的中国物品和纪念品,如家里的地毯、茶叶、珍珠、玉石、画、兵马俑(从爱沙尼亚买的)、中国地图以及各地的旅游地图等。我送给 Elaine 的锦泰兰小手镯和带福字中国结流苏让她高兴不已,爱不释手。 Paul 是位多面手,年轻时当空军,退役后在大学当牧师,自己动手能力强,会修理电器、会木匠,家里的好几个家具都是自己的作品,颇为自豪地介绍给我们。 Paul 夫妇因为到过中国,对中国了解较多,因而对中国非常友好,经常到华夏中心当志愿者。 26 日中午,应好友 John 邀请与他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共进感恩节大餐。因为 John 的新房正在建设中,旧房不够大,而且前几天刚整体搬迁了一下尚未规整妥当,加之来的客人很多,就把聚餐的地方选在了华夏中心。参加 John 组织的感恩节午餐的共计 20 多人,来自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奥地利、尼日利亚、伊朗、阿曼和台湾地区,中美人数最多。饮食还是传统的感恩节食物,包括火鸡、土豆泥、南瓜派、蔬菜等,饮料有茶、果汁、白水等。此次感恩节聚餐比较正式,首先由主人 John 致辞欢迎大家,然后大家自我介绍,随后饭前祷告,就开始排队领取食物聚餐。饭后,接着进行关于感恩节话题的交流,让在座的交流分享自己一年来快乐的事情、成功的故事和值得感恩的事情。像我这样爱说话贵在参和人肯定免不了要说几句了,结果精彩发言赢得掌声和赞誉。大家吃完甜点后有事的就逐步散去,留下的继续交流。我因为与 Mike 约好 3 点半要去他家过感恩节,就先一步走了。 26 日的感恩节晚餐就在 Mike Jackie 家吃了。随我一起去的还有其他 3 位中国学生。 Mike 家人丁兴旺,加上应邀的朋友坐了满满两桌,近 20 人。 Mike 长着一脸的大胡子,胖胖的身材是标准的圣诞老人形象,每年圣诞节他可是炙手可热的明星,到处走场表演,今年还会到华夏中心的圣诞节晚会表演呢,可惜那时我已经回国无缘一睹风采了。 Mike 从亚里桑那移居到明州,至于祖上是欧洲哪国人,未及细问。 Mike 也是位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住的房子是他自己盖的,从他的车库里堆满的各式工具就知道。 Mike 的夫人 Jackie 很健谈,与我们每位到场中国人都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她领导的厨师团队(包括他女儿、儿媳、儿子、儿子女朋友等)做出的精美感恩节晚餐很受欢迎,其中几位,包括一位加拿大籍的朋友都吃得太撑,以致甜点、咖啡都无法享用了。我因为中午的大餐吃得比较多,晚餐就比较保守,没有取用太多,饭后的甜点和咖啡尚能从容应付。 Jackie 也很多才多艺,会画画,家里到处都挂着她的作品,他还制作了很多中国的工艺品,包括剪纸等。他们家也是对中国人友好并对中国文化存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因为 Mike 家的一些成员在服务行业上班,次日要应对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潮,需要早点回家休息;我也因为要早点返回,晚上十点随朋友们去 Albertville Premium Outlet 感受 Black Friday 的疯狂购物,于是就告别 Mike 一家返回了。 自此,感恩节聚餐结束,转入感恩节购物狂潮了。 感受: 感恩节是表达感谢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生活中的一切,感谢父母亲人、爱人朋友。常怀感恩的心,创造美好生活与绚丽人生。 Thanksgiving is a time to be grateful. We should learn to be grateful. We should learn to be grateful in our life. As Mahatma Gandhi said, Live as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Great people are always showing their love to the world. Be grateful to your life, all the people and things in your life. Be grateful to your parents, your teachers, friends, lover, for everything theyve done for you. Be grateful to the nature, for the fresh air you breathe, the clean water you drink, the beautiful flower you smell. Everyone should have a grateful heart. Being grateful can bring us a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 life. Mike以前的圣诞老人照,根据赠送的签名照片翻拍 房东Dennis组织的感恩节聚餐,火鸡与咱做的粉丝 Mike的夫人Jakie烹制的火鸡 与Paul, Elaine夫妇在他家合影 John召集的感恩节午餐即将开始 与John一家的合影(John夫妇有4位千金,这二位小美女都在上高中,大女儿在科罗拉多,二女儿在西雅图) 与Mike Jackie一家的感恩节合影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州秋游看红叶,气候反常暖如春(图)
wangyk 2009-11-13 18:38
王 应 宽 2009-11-13 UTC-6 CST UMN, St Paul 明州秋游看红叶,气候反常暖如春 上一次与朋友相约去看红叶,结果去得太早,树叶还没有红。这次又与另外一拨人相约驱车南下去看红叶,结果又太晚了,还是没看着。我们组里的老大哥 Shaobo 同志驱车,我们一行 4 人从圣保罗往南开,先走 52 号高速公路,转 55 号高速公路再转 61 号高速公路,经过 Hastings , Red Wing, Wabasha, 再到 Good View ,从 Winona 过桥穿过密西西比河到对面的威斯康辛州,再沿 35 号高速公路北上返回圣保罗。 沿途见到很多曾经很美的红叶已经红过的树叶,只能发挥各自的想象去构想曾经的美妙。沿途还有很多的农田,许多农田里的玉米都还没有收获。我还纳闷这些农民咋这么懒惰,玉米熟了都不去收获。原来他们是利用太阳能干燥,让玉米在地里自然风干,达到一定的含水率后,再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玉米,一次性完成摘穗、去外皮、脱粒等工序,直接收玉米粒装袋入仓了。但是,我也担心要是再不收获,一旦大雪覆盖,可能会导致玉米发霉。 国内最近几次发布暴雪警报,连日的大雪已经给大部分降雪地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不便,甚至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令人伤心扼腕。 本该大雪纷飞、十分寒冷的明尼苏达州最近却出现反常气候。继十月初出现的两次降雪之后,近来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若不是散落满地的树叶和萧瑟的秋景,还真以为是冬去春来的日子了。一些火气旺的少男少女们汗衫短裤短裙的就出来了。也不知道这地球怎么了,该冷的时间和地方不冷,不该冷的地方却暴风雪交加。前几天去英语角空谈,我还与这里的老美调侃,说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 )对明尼苏达有好处冬天就不会太冷了!还说美国政府为什么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措施不力,可能是考虑担心有些地方冬天太冷! 明大校园里有好几个银杏树,秋天树叶掉光了,剩下满树密密麻麻的银杏果(俗称白果)。美国佬们似乎不知道银杏的价值,也没人理睬,倒是我们这些中国人时不时的去捡拾白果。白果原产自中国,种植面积和开发价值都相当可观,在此不再赘述。前几天,我和组里来此陪读的刘先生去打白果,开始高高兴兴每人搞了一塑料袋,回去就徒手去处外皮,收集了一小盆白花花的银杏果。银杏果的外皮很臭,熏得人难受。这且不说,不知道果皮里的什么化学物质把我们的手腐蚀了,第 2 周,我的手掌十指全部脱了一层皮。刘先生夫人 Dr Wan 的手也脱了一层皮,他本人倒是过敏表现不同,手上起了红色疱疹,虽未脱皮但比咱晚一周多才痊愈。这次弄白果,还没尝到甜头,却吃尽了苦头。 两次外出看红叶,都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风景。还是回到校园看到几处红叶,拍到几张红叶照片。特别是清晨拍到霜冻的草坪及四周的红叶,犹如湖边秋景。 UMN校园的红叶,霜冻的草坪,犹如湖畔秋景 湖对面就是威斯康辛州 瞧这楼上的标语Work hard, play harder干活卖力,玩更卖力! 过了桥就是威斯康辛 瞧这路牌,已到威斯康辛 威斯康辛的民居,也挺悠然自得 瞧这风干的玉米,已经冬天了,此时不收更待何时? UMN校园里秋天的果实银杏 瞧这里的秋天,色彩斑斓 瞧,我家门前的树秋叶落成堆 咱收集的果子白果/银杏 UMN校园秋叶 夕阳、绿草、红叶映衬下金碧辉煌的教学楼 如此美景,自拍一张留作纪念吧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563 次阅读|3 个评论
造访美国家庭:当志愿者干活建房(图)
wangyk 2009-11-13 14:53
王 应 宽 2009-11-13 UTC-6 CST UMN, St Paul 造访美国家庭:当志愿者干活建房 为了解美国文化,找老美聊天,练练口语,最近拜访了一些美国家庭,感觉有些收获。借此博文记录访问美国家庭的经历和感悟。 听说好朋友 John 自己在建房,想去看看。许多美国人自己动手建房。传说老美动手能力强,盖房子修理家用器具就是其重要方面。 John 是华夏中心的兼职工作人员,也是俺的语伴( Language partner )。随着聊得开心深入,彼此了解甚多,也就成了好朋友。他邀请我去他家做客,见他的家人。于是约定某个周末(10月11日),上午先随他家一起去教堂礼拜,活动结束后就去他家吃午餐。 上午九点, John 开车来接我与他家一起去他们的大教堂,该教堂真大,周末的礼拜日有 3 班礼拜,累计近千人到此诵经歌唱赞美基督。我前面说过,要了解美国文化,就不可避免的要了解基督教,因为教会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的文化生活的很大部分。教会的牧师很会演讲,欣赏着那纯正的美国英语和高超的演讲才能,真佩服他能把英语讲得那么动听!此外,教堂的乐队伴奏和演唱也很有水准,特别是领唱的胖黑女歌手唱得真好身材比韩红还胖,声音比韩红还高!不过对歌唱演员来说,身体胖点儿好,唱高音不费力就上去了。没见世界各大男女高音歌唱家多为大胖子嘛!我个人也有切身体会,以前身体苗条瘦削的时候,唱歌声音干瘪,高音根本上不去。如今心宽体胖,声音浑厚圆润了许多,每遇高音增大腹压就上去了!教堂气势恢宏,人气很旺。看着一水儿的美国佬,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外!礼拜仪式结束后, John 很热心的介绍我与他们的牧师和其他朋友认识。与牧师亲切握手时,我夸他英语好演讲棒,他也高兴得乐乐滋滋的,连声道谢,还热情地邀请我常去光临。看来老外也一样喜欢听表扬,呵呵! 因为 John 的夫人有约会,礼拜仪式尚未结束就向上帝告假现行离开了。到 John 家后,他的两个漂亮女儿开始做饭,我就随他去看了看正在修建的房子。见到他找来的两个墨西哥钟点工正在帮他干活。因为饭没好,我们也就随便干了点杂活。简单的午餐之后,他们家人以为我要回家了, John 也打算送我回去。我决定留下来当志愿者,帮他干半天活。我们那天下午的活就是用砖块铺路, John 负责砌砖和平整路面。我的工作是用小独轮车( Wheelbarrow )运送砖块和沙,然后再用双手把砖块搬运到 John 随手可以拿着的工作现场。虽然出身穷苦人家,干过很多农活,但说来惭愧,此前还从未用过独轮车呢。陈毅老总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说的小车就是独轮车。我也得试试怎么推独轮车。 其实干体力活还是很辛苦的。虽然身为贫苦农民家的孩子,从小吃过很多苦,干过很多重体力活,劳动的经验和能力是很强的。但毕竟离家近二十年了,苦力活已经洗手不干十多年了。记得这是我第三次干与建筑有关的苦力活。第一次是 1990 年高考落榜的那个暑假,参加老家一个私人承包的建筑队,干苦力挣学费补习以图东山再起。当时,别人还是看我老爷爷的面子才同意让我这个学生娃参加的。回想起那时的苦日子,真是欲说当年好困惑。因为修房子的地方不通公路,所有的劳动全凭肩挑背扛,绝对的苦力活。开始的工作是背沙,从河里往半山腰背沙,距离大约 2 千米 ,但是坡陡负重爬山自然很吃力。但是我咬牙坚持,别人一上午背 3 次,我跑得快背 4 次,背完沙我又主动去担一挑水,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与其他成员同等待遇。就这样玩命的干了一周,结果包工头儿( Team Leader Yan, 晏队长)统计工分时,说我是学生娃,想当然的认为,我干活肯定不如其他成年人,别人记十分工,给我记八分工。记工分是沿用原先公社生产队的模式,此次对应的工钱也就是一分工合人民币一元钱。合计下来,别人一天挣十元,我只能挣八元。因为是在我高考落榜,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面对这样的不公,我觉得特别委屈,就给我爷爷说,我不干了。于是回家干我的老本行砍柴卖(在我读大学以前每年寒暑假都背柴卖)。那个暑假我攒够了一百元钱,但后来去学校复读时因为我是落榜者中的第一名免交补习费(当年我们县教育也跌至低谷,我乃全县理科应届第 2 名,结果全县只考上一个大专,于是我名落孙山)。这是我第一次干建筑苦力活儿的辛酸经历。 第二次是我上大学后暑假回家,帮我哥哥粉刷房间,布置结婚的新房。那时正值酷暑,我就光着膀子把白色的涂料(那时好像还没有立邦漆之类的玩意儿)涂在墙上,四周的墙壁还比较容易,天花板的粉刷就困难点。虽然弄得满身的涂料,但心情是愉快的。 这次给朋友帮忙干活,全凭自愿,没有强求也没有奢望。运沙搬砖几十小车,干到晚上六点总计六个多小时,也已经腰酸背痛,双手热麻,眼冒金星。原本以为会安排我吃了晚餐才回去,结果 John 直接开车把我送回家了,精疲力竭之余我还得自己做晚饭。在这一点上我就不理解了,西方文化和咱中国的礼仪文化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这次的志愿者劳动,虽然让我肌肉疼痛了一周多才恢复,但我们一直边干活边聊天,交流的很愉快。而且成效显著,在我离开前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避免了拖延到次日大雪干不了。 回想这三次干活,心情一次次渐好(当然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干活的能力一次次减弱。于是我扪心自问:你还能劳动吗?现在我们生活在大城市,有车代步,很少干活,特别是体力活,我们的体能在衰弱,技能在退化。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劳动者的本色,真的都不会劳动了,社会将会怎样?最近见到一些从国内名校来的 80 后博士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购物,动手能力极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长们以为不会不要紧,只要有钱就行,但这里需要人有独立生活能力,单凭有钱很多时候是不行的,如有时候花钱也没处吃饭。看到家长和大学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对劳动能力的感受特别强烈。于是,腰不痛也呻吟几声。 John房前的一片湖,据说这个还不算在明尼苏达万湖之州的一万个之内。 顺着此草坪滑草就能直接冲入湖中完全有潜力开发滑草旅游项目! John自个儿修建了一年多的新房即将竣工,此为面向湖水的一侧(坐北朝南) John新房侧视图-Side View of John's new house John新房北面景观,应该是正面,面朝北边的公路,出入的方向。普通百姓的住房,还算气派吧?这里的很多房屋都就着半坡地势,底层类似半地下室,一面可采光。 这就是陈毅老总说的小车独轮车(Wheelbarrow),我那天干活的主要工具 当志愿者干活的工作现场 这就是当志愿者干活辛苦半天的成果铺就的路 John的夫人约会回来,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帮我们拍张照,记录劳动者的微笑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89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