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息处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计算机系统有什么用?
热度 1 XIEQIN 2015-2-27 15:57
摘要 : 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协助人类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在推动各学科和行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也发展出关于计算机的学科和行业。计算机科技和行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隐忧,应进行深入研究,寻求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过程存储和重组模型;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处理; 智力起源;大脑量化模型;文明;自动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系统有什么用?.doc
316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与睿智的网友探讨信息的概念
热度 7 accsys 2015-2-14 14:24
与睿智的网友探讨信息的概念 姜咏江 我们整天在谈论信息,然而信息的定义一直不定。信息难道真是很神奇的东西吗?我探讨信息概念多年(见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291076.html ),因为涉及到计算机理论和应用原理,所以有些锲而不舍。网友 xujwbj 对信息很有想法(附后),网友的见解很睿智,很有兴趣与他讨论一番。 A. 网友说: “ 表现 ” 是一种客观,是事物(或者信息的对象)的行为;而 “ 描述 ” 是一种主观,是人们的行为 。 解答:描述不是主观的,同样也是客观的。因为所谓的描述是间接的表现。例如相片是物体的描述,是物体间接的表现形式。现场实物为直接的表现。 B. 网友说: 但是, “ 信息 ” 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天然的东西,对吧 ? 解答:信息如同物质一样是客观存在。不仅如此,信息与物质密不可分。 C. 网友说: 信息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信息量就是人们对事物认知的程度 。 解答: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信息并不相同,认知是主观的,信息是客观的。因而信息量不能够主观地认定,不是因人而异的认知程度。 总结网友的观点与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网友将描述理解成主观的东西,因而认为信息是人为的概念。而本人定义的“信息是事物的表现或描述(间接表现)”完全是客观的东西。无需要对“事物”、表现进行定义,因为这些词汇的含义一般人都懂。 1. 事物表现描述的 解释 为了能够在科学人之间探讨,还是做一点无谓的解释 :事物是研究讨论的任何对象;表现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属性;描述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表现。 这只是在学者之间的解释而已,如果还需要你解释对象、属性,那又将如何呢? 2. 信息的属性与信息处理 事物的表现描述是通过什么进行的,是通过物质状态的变化。描述事物的物质称为媒体,被表现或描述的事物就称为主体。表现或描述可以在媒体中传播、转化、存储,还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合成或分解。例如阳光可以分解出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又可以合成阳光的颜色等。因而信息具有存储、转化、传输、合成与分解的特征。注意,信息的这些特征都具有客观性。 接下来要说的概念就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处理?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转化、合成与分解就是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自然界不论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可能进行信息处理。例如风能改变沙丘的形状;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雄鸟能够用独特的方式呼唤雌鸟等,当然人类就更不必细说了。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的,因而表现事物的信息也是在不停顿地变化着。对于信息处理,自然界,植物,生物,动物,人类都有不同的能力,其中能力最强的最复杂的,现今来看莫过于人类。 3. 信息对生物的作用 对于生物来说,信息对其生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可以使一切生物趋利避害,我想在此不必细说了。任何生物对信息的处理都会有接受、处理、发送的环节。这一过程中要接受处理的信息对其十分重要,我将其称为数据。 我这样定义数据 :数据是待处理的信息。 下面来说一说睿智网友的 “ 递归的 ” 概念体系 。首先得承认网友的概念递推方式是科学的逻辑方法,概念的递推定义形式合情合理。 D. 网友: 数据是人们观察到或者采集到的有关事物的事实 。 回应:那些没被人观察或采集到的事物表现是数据吗?当人们将那些事实向外发布的时候是叫数据好还是叫信息好?我认为将最基础的概念定义在人的行为之上,立即将数据的概念范围缩到很小了。 E. 网友: 信息是数据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者说,信息是以特定的关联关系联结起来的数据 。 回应: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一般称为数据结构。按照网友的进一步定义成信息也未尝不可。例如 A 数据是 B 数据的成因,那么将 AB 之间的关联称为因果好还是信息好? E. 网友: 知识是按照某种结构组织起来的信息的集合,或者说,知识是一种信息组织 。 回应:这一点我同意。知识是用于人类的特有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人类社会认识的总结。说“知识是信息的集合”和“是一种信息组织”没有不妥,因为从知识的组成成分来看,就是由信息构成的。但从你的递推定义来看,就会得出知识是由关联的数据构成的结论,即知识“是人们观察到或者采集到的有关事物的事实”组成的。是不是会感到缺少点什么?例如宗教是不是也是一种知识? 我们定义信息的概念和方法,要能够对相关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4. 理论的系统性与应用 概念的递推定义是一种能将高层次定义还原成最基本概念形式的定义方法。一般来说,若 A 是最基本的概念,那么由 A 产生的一系列高层概念都可以还原成关于 A 的叙述,这是附合逻辑的。最基本的概念应该选择人们公认或都能够理解的那种,这种概念一般无需解释。如果非要再用其它的词汇加以解释最基本的概念,那么势必会陷入循环定义。例如给“门”下定义,一定会徒劳无功,不能自圆其说。 在科研中定义概念的目的在于系统地阐明所主张的理论和方法。理论的正确性取决于能够正确地解释实际问题,或者说理论能够得到实际的验证。信息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正是从这样的目的出发的。最基本的概念是“事物”和“表现”,而描述做为一种间接的表现,也很容易理解。能不能不要“描述”来定义信息呢?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只有通过描述才使信息具有了可转化、传递、合成和分解的基本特性。这样我们才能够解释客观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信息是客观的,信息对象有时会不存在,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可能如此。例如,在沙漠中我们会看到远方有一片湖水,这是一种信息,但当我们到达该处时,所见却只是一片黄沙。可见不能像博友说的那样,这种信息是“ 人们观察到或者采集到的有关事物的事实” 。假象和谎言也是信息,完全可以用事物的表现或描述来加以解释,但难以用博友的数据为起点的信息概念来解释。 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用。如今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制造出能够替代人脑进行脑力劳动的设备,这就是计算机,因而我们将计算机叫做信息处理设备。在计算机之前的通讯设备也属于信息处理设备,但没有今天的计算机那样全面和深入。这一切都可以用我给出的信息定义来解释和说明。关于如何进行信息处理我不必细说,搞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人都能知晓。 信息计量的问题也是信息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这个问题却叫许多人含混不清。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在一些文中提及,在此不表。凡要计量,切记一定要符合比较公理,对信息的计量也是如此。 信息学成为了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尽管人们对信息的概念尚无统一的认识,但信息的实际应用已经到了广泛高级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深刻理解信息的概念,从而避免出现不切合实际的一些所谓信息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果愿意与我讨论,我可以以附录的方式将你的观点赋予文后,可以弥补你不能在科学网正式发博的问题。 观点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2015-2-14 附博友的留言 : xujwbj 2015-2-12 21:57 既然博主欢迎,那就讨论一下吧。大致同意博主对信息的定义。说 “ 大致 ” 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定义里面出现了两个互相矛盾的词: “ 表现 ” 和 “ 描述 ” 。 “ 表现 ” 是一种客观,是事物(或者信息的对象)的行为;而 “ 描述 ” 是一种主观,是人们的行为。 但是, “ 信息 ” 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天然的东西,对吧?我倒更愿意借博主之佛献上一花: 信息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 如果采用这样的定义, “ 信息量 ” 的定义是不是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呀: 信息量就是人们对事物认知的程度。 一个有趣的实验,把这个定义体系狭义化,狭义到物理概念体系中去,就会发现, “ 全息 ” 或 “ 全息摄影 ” 这个概念太容易理解了。 好多年前,我在工作中先是玩数据库,后来又玩信息库,再后来又玩知识库, IT 厂商开发新概念比开发新产品快多了,弄得客户应接不暇。当时,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能用一个概念体系把这几个东西说圆了,以便更好地忽悠客户。 于是,我建立了这样一个 “ 递归的 ” 概念体系: 1 、数据:数据是人们观察到或者采集到的有关事物的事实。 2 、信息:信息是数据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者说,信息是以特定的关联关系联结起来的数据。 3 、知识:知识是按照某种结构组织起来的信息的集合,或者说,知识是一种信息组织。 在这个概念体系中,可以看出, 1 、数据是离散的、碎片化的、孤立的,是词汇;面对一个数据,除了它本身之外,我们什么也说不出来。例如, “4 摄氏度 ” , “ 北京 ” 、 “21 点钟 ” 、 “ 2 月 12 日 ” 。 2 、信息是联结的、完整的、有逻辑的,是句子;面对一个信息,我们可以对一个事物做出一个完整的陈述。例如, “ 北京市 2 月 12 日晚上 21 点钟的气温是 4 摄氏度 ” 。 3 、知识是语义的、可繁衍(或演绎)的,是文章,是思想。知识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人们可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在不获取更多数据、不关联更多数据以建立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归纳、推演、假设、思考等等唯心主义活动,获得更多知识。例如, “ 冬天北京比广州冷 ” 。在地球这个范畴内,北京和广州的气温之间并无关联,但是我们把两地的气温信息放在一个组织结构中,就可以进行比较,得到上述知识。当然,在太阳系这个范畴,我们就可以在北京和广州的气温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新的信息,这个新的信息是人们对 “ 为什么冬天北京比广州冷 ” 这一现象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我把这个概念体系称之为 “ 递归式 ” 的原因。 当年我对自己搞的这个概念体系颇感满意,揣着它到处去忽悠客户,屡试不爽,但愿也能忽悠博主。
个人分类: 科研讨论|2768 次阅读|47 个评论
邹晓辉发表的部分文章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2-6-6 03:43
邹晓辉发表的部分文章: http://mall.cnki.net/magazine/magadetail/JLRZ199406.htm 目录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LRZ199406022.htm 全文 国际化时代的专利战略 -《特区企业文化》1994年06期-中国知网 国际化时代的专利战略 ,邹晓辉;-特区企业文化1994年第06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正专利是作为技术开发的成果来申请的,各个企业的专利战略因企业规模和在市场... 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LRZ199406 ... 2012-3-8 - 百度快照 国际化时代的专利战略 -《经理人杂志:特区企业文化》1994年第06期-吾喜杂志网 国际化时代的专利战略 ,经理人杂志,经理人杂志在线阅读,经理人杂志订阅,《经理人》1994年第06期电子杂志,经理人杂志文章,邹晓辉;。正 专利是作为技术开发的...【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JLRZ199406022.html 】 wuxizazhi.cnki.net/Article/JLRZ199406022.html 2011-7-24 - 百度快照 81 . 国际化时代的专利战略 邹晓辉 特区企业文化1994年 第06期 正 专利是作为技术开发的成果来申请的,各个企业的专利战略因企业规模和在市场上的竞争状态的不同而异。实际上各企业采取的战略并不是单一的,但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基本技术专利战略。即用专 专利是作为技术开发的成果来申请的,各个企业的专利战略因企业规模和在市场上的竟争状态的不同而异。实际上各企业采取的战略并不是单一的,但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基本技术专利战略。即用专利权控制划时代的基本技术。集成电路的基尔比专利就属于这种类型。 2.外围专利战略。无法开发基本技术,但至少也要利用外围技术与基本专利权人进行对抗的战略。这是过去日本企业最拿手的战略。 3.专利收买战略。全部收买竟争对手的专利的战略。但要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触犯垄断禁止法。 4.专利出售或有偿开放战略。把专利当作商品积极地出售。如今只有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才采用这种战略。日立制作所就因为最先全面开放而闻名。 5.交叉许可战略。在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相互引进对方的强技术项目,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另外,在与同行业的其它公司技术十分接近,以至于权利归属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混乱也采用交叉许可战略。 6.文献公开战略。当没有必要取得独占权而若被其它公司抢先取得专利又不要时,可积极地将技术内容在杂志上公开出来。自己虽然不能取得专利,但也阻止了其它公司取得专利。IBM公司常使用这种战略。 7.专利与规格搭配战略。持有 (本文共计1页) ...... 1 . 论公平视域下当代科学通识教育的前瞻性——从《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得到的启示 邹顺鹏 邹晓辉 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发表时间:2011-05-05 本文以结构关系、名词术语、句段解释三个层次的双语对照文本分析为例,并借助笔者建构科学通识英汉双语数据库,尝试论述公平视域下当代科学通识教育的前瞻性。首先,就"科学世界观"这一名词术语,分四个层次论述"科学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信念和态度"。接着,对"科学探索"这一术语,分五个方面论述其基本特征。最后,再把"科学事... 2 . 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 邹晓辉 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发表时间:2005-04-01 本文论及一种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源于“语义三棱”、A库、B库、组字公式和字组阵列。其实例是借助“释义字组”进行“一字精读”。 3 . 重构“概念分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从“语义三角”到“语法关系”再到“语义三棱” 邹晓辉 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发表时间:2005-04-01 从“语义三角”到“语法关系”再到“语义三棱”,以一个新视角看词汇语义学的概念分类体系。 22 .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邹晓辉 邹顺鹏 软件2011年 第05期 本文旨在从人机交互界面与协同计算程序结合而构成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的角度,论述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结合所支持的优化云计算技术原理。本文在系统回顾图灵可计算理论、克莱尼小字符串形式理论、冯诺依曼数字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图灵人工智能判定假设等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对主流数字计算机通用范式影响的基础之上,着重介绍了笔者设计的间接计... 26 .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优先出版 邹晓辉 邹顺鹏 软件2011年 第06期 本研究工作目的是揭示计算机数据与自然人知识两类信息处理方式基础之上派生的协同智能观及其指导下的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它涉及的可验证方法,一方面,在n2矩阵范围内,以等价于2n的发散方式枚举和以等价于1/2n的收敛方式搜索两类基本算法可用作处理纯数字计算的任务,其特征是满足n的取值不影响计算效率的间接计算任... 7 . 软件工程学科何以独特——形式化方法的双重路径 优先出版 邹晓辉 软件2011年 第07期2011-11-14 19:12 摘 要: 本文旨在以数字和文字双语信息处理为例论述软件工程的第二路径及其重要意义。具体涉及如下两个问题及其解答: 第一,软件工程学科何以独特?在其解答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软件工程的双重路径问题;第二,软件工程的第二路径为什么显著优 于第一路径?其中预示软件产业将由此重组。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前者涉及协同智能观;后者涉... 10 . 虚拟的孪生图灵机——以双语信息处理为例 优先出版 邹晓辉 软件2011年 第08期2011-11-17 00:23 本文阐述一种虚拟的孪生图灵机,即:由两个图灵机组成的孪生并行计算机,其特征是其受限模式与派生模式分别由汉 语的言即单音节字的基本符号对象和语即双音节多音节字组的符号组合解释为例加以说明。其作用在于基于它可建构理想的双语 信息处理系统,即:协同智能计算系统;应用它可形成并行计算、分布计算、网格计算、虚拟计算和云计算乃... 9 . “云计算”概念的分析研究 优先出版 邹晓辉  邹顺鹏 软件2011年 第09期2011-11-14 19:22 : 本文作者拟从云计算提出的源头及其可能的新发展两个方面来对它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展望。旨在为云计算理论与 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开辟新途径。自 2006 谷歌 101 项目公开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至今,信息产业界说它是一种新的商 业模 式,信息技术界却说它是软件服务(SaaS)、平台服务(PaaS)... 邹晓辉2000年前公开的专利文献2011年被ip.com译成了地道的 英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460272
个人分类: Reading and Writing|2703 次阅读|3 个评论
通过知觉内省发现的现象——视觉从整体到细部的处理顺序现象
热度 1 hongkunhui 2011-6-6 14:02
通过知觉内省发现的现象——视觉从整体到细部的处理顺序现象
T 1 秒 T 2 秒 T 3 秒 T 3.5 秒 说明:整体先于细部的视觉加工,先初步处理整体轮廓后逐渐处理注视中心,即从整体到细部的知觉过程。(知觉对象以紫色为对象,绿色为背景)可以内省到知觉对象从大到小按时间顺序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整个过程时间约 3.5 秒完成一轮循环。注意,完成此内省时,人一般处于半清醒和闭眼状态,当人完全清醒时,没有此现象。一般情况下,紫色对象的边沿也不一定是规整的边沿。可能的理论解释,此现象可能与视觉的大范围拓扑检测优先有关,欢迎有兴趣的网友自我体验这一心理现象。如果是共性现象,有必要深入研究此问题。
个人分类: 思维科学研究|5688 次阅读|23 个评论
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知觉中的语义附加
热度 1 hongkunhui 2011-2-23 13:57
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知觉中的语义附加
一、无中生有的信息附加 语义附加的典型例 1 : 从云图中看出人像( 无中生有的信息附加) 语义附加的典型例 2 :火星上的面孔(无中生有的信息附加) 2 该图片如旋转 90 度后,被人们识别为面孔的概率减少很多, 语义附加的典型例3 : 主观轮廓的产生 覆盖在在上面的白色三角形的轮廓是主观自生的 说明:图片提供的客观信息是一个,但在人对图的识别中,由于主观心态的不同,对背景和对象的理解不同,和视觉扫描的重点、起点不同,可以产生出内容完全不同(信息语义不同)的图像识别和感知觉,原因是在识别过程中它们获得的间接实得信息不同,主观的语义附加内容不同,所以产生内容不同的感知觉,有的图像信息是无中生有,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7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树或挂满人头的树——双义图知觉识别中的语义附加
热度 1 hongkunhui 2011-2-22 14:11
树或挂满人头的树——双义图知觉识别中的语义附加
语义附加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信宿主体对来自外部输入信息的语义内容进行主观内容的添加。语义附加现象大都发生于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如人的知觉模式识别),简单系统的信息处理不会发生语义附加现象。有二类语义附加,一是知觉模式识别的语义附加,(时间比较短, 0.3 —— 0.5 秒可完成。二是联想性语义附加,时间可更长一些,直到被其他内容的信息输入所打断。 知觉语义附加的信息不是来源于现实的外部输入信息,而是来源于信宿主体原来就存在的记忆信息,是信宿主体在外部信息输入(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的刺激下,激活了主体内部与此外部输入信息有关的记忆,又从这些被激活的记忆信息中提取了一部分信息,通过自上而下的处理汇入感知觉系统或人的显意识空间中形成的。 知觉信息的语义附加,使被人知觉到的信息内容除了有客观性的一面,也有信宿的主观性的一面。知觉到的信息内容是主观信息与客观信息的统一。语义附加有改变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导致客观信息的“失真”产生错觉,不利于客观地处理信息。但语义附加在大多数情况下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它是高级智能的表现,语义附加不是凭空附加,实际上语义附加的信息,大多与输入信息是有关的,是被输入激活的记忆集合中的信息。知觉的信息附加附加了信宿主体曾经在历史上对此对象或与这个对象相似的“类”对象的,稳定的,多次的“平均认知”所记录下来的信息,语义附加实际上使人类的知觉更逼近真实的对象,更逼近对象本质的、稳定的存在。知觉的整体性、恒常性、组织性都与语义附加有关。 语义附加是人类知觉识别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双义图的识别,一部分错觉的形成就是例子。下面的图是一个典型的双义图。 客观图像包含着二副内容不同的图像,当信宿不同,或信宿的心态不同时,或信宿扫描对象的起点,注视点,背景和对象的区分,轮廓的加工不同时,该图像可以被知觉识别为不同的对象: 1 图:当此图较小时,被人识别为一棵树的概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在没有语言提示的情况下,此图被识别为树的概率要高。 2 、当放大此图时,一些细节被知觉到,从中可以看到一对一对的人头挂在上面,仔细看还会发现更多的正面的反面的人头 ,(这些都是信宿主体语义附加在起作用) 这是一个花瓶和人脸对面的双义图:当以黑色为背景时,此图像被知觉为一个花瓶,当以白色为背景时,图像被知觉为两个面对面的人脸。形成原理与树头双义图相同。 这是一个坐着的少女或一个男人头像的双义图。
个人分类: 思维科学研究|11571 次阅读|14 个评论
是“信息处理”还是“处理信息”?
热度 1 Babituo 2011-2-16 09:02
通常,我们认为信息是名词性的宾格对象,认为信息是被智能主体所处理的客体对象。 但,这只是我们在较高的层次上所看到的图景。只是我们在能辨识出智能主体的中观层次上的图景。 往微观和宏观上去看,我们看不到智能主体,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都不得不抽象为“物质”和“能量”; 如果信息确实存在,那么,至少,我们必定同时也能在微观和宏观上也能捕捉到信息的影子,或许,能寻找到我们为何能在中观层次建立“信息处理”观念的根源。 在没有智能主体形象的图景中,似乎物质与能量的组合成为了主体,但没了智能。 在微观层次上,我们能“看”到的能量多于物质;在宏观层次上,我们能“看”到的物质多于能量。 在我们有限的“视野”范围内,我们确实看到的是一幅由能量不断聚合,成为更宏大的物质体的断面图景。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谁是幕后的主使呢? 是力吗?是信息吗? 力的本质是能量的流转;信息的本质是功能的流转。 从外延上讲:功能是有目的的能量; 从内涵来说:功能是有结构的能量; 总体来论:功能是结构化的能量,功能和能量之间,只差了一个“结构化”; 那么,在“力”与“信息”之间,是否也只差了一个“结构化”呢? 如果是信息,促成了能量凝聚为物质;那么,“信息处理”的另一个含义就凸现了。 是信息处理了能量,让能量“和谐”为稳定有序的物质。
个人分类: 信息探索|3042 次阅读|27 个评论
从信息传输过程中传递了什么看信息到底是什么
热度 4 hongkunhui 2011-2-13 14:32
如果我们从信息是什么角度不太好理解和定义信息对象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即从信息处理角度来揭示信息的本质。在信息处理中如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究竟是哪些东西被传递了?哪些东西没有被传递?究竟哪些东西变化了?哪些东西没有变化? 从逻辑角度的理解 , 其一,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动。一般情况下,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被传递的对象就可以判定为信息对象,而在传递中没有被传递的对象就不是信息对象,没有被传递的对象最多只能算是与信息传递相关的对象或信息产生和传递的条件性对象。其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什么东西没有变化。信息对象可以发生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但也有在信息传递中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的对象。这些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的东西就是应该是信息。显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实体的,质料的对象没有被传递,一部分能量也没有被传递。被传递的有三个对象: ( 1 )一部分能量(可以很小)被传递了,但能量的大小一般不影响信息的语义和语用。 ( 2 )结构(称为形式也可)被传递了, ( 3 )与结构对应的功能被传递了。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没有变化和变化不大的有二个对象: 其一,结构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其二,与结构对应的功能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谁发生了变化,或谁可以变化但基本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呢?只有一个对象,这就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可以由一种载体转移到另一种载体,但不影响信息的语义和语用。所以载体不是信息,当然,信息与载体结合的对象含有信息但也不是纯粹的信息。只有可以从载体中剥离出来可以转载的对象才是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从信息传输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 ( 1 )信息处理之一的信息传输,实际上是传输了存在者(信源)的结构和与结构对应的功能。 ( 2 )信源的结构或功能不是直接传递的,而是通过特定媒介(载体)传递的,载体是个中介,需要强调的是,在中介中转载和传输的还是信源对象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中发生的过程也还是结构的同构或同态的映射,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一旦映射了信源对象的结构,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也就被映射或传递了。 ( 3 )与狭义信息论不同的是广义信息论的数学描述基础不需要基于概率论,基于映射理论就可以了。 广义信息的外延:信息是存在者的可以被转载的、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功能性的存在方式。 广义信息的内涵:信息是通过特定媒介对存在者的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的映射、显示或反映。 说明一下,以上讨论的主要是针对自然编码的广义信息对象。 欢迎讨论 洪昆辉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50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回答“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难在哪里
热度 2 hongkunhui 2011-2-1 15:12
按照一般的科学标准和表述程序,只有先回答了信息是什么的情况下,才可能进一步谈论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也回答不了。回答这一问题的难度在于,目前,除了在狭义信息理论中人们有共识之外,在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信息这一对象时,人们的分歧太大,没有被普遍认同的共识,在广义信息的研究中,信息这个对象实际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人们几乎找不到对信息界定的基本共识,各种信息定义多如牛毛,据我了解的资料(公开出版资料),仅中国学者提出的信息定义有上百种。四川大学的陈雨思先生曾经在网络上公布了他收集的关于信息的83个定义,从他公布的信息定义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信息。我以为,只要有一种信息定义,就会有相应的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的不同回答。可以说,信息处理究竟处理了什么的回答,肯定是千差万别的。 信息基础理论研究落后的现状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各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与信息有关的对象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强烈反差。这就是“广义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难以回答的基本原因。 本文提出“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这一发问的真正目的,在于想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信息的本质,即进一步研究“信息究竟是什么”的难题。最想搞清的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处理了什么对象,经历哪些环节,使什么对象发生了变化,这些对象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功用等。 欢迎争论 洪昆辉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366 次阅读|4 个评论
讨论“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这一问题没有意义吗
hongkunhui 2011-1-30 12:55
本博客昨天发了一篇博文“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该文引起了部分网友的关注、评论和疑问,有必要再补充几句: 从部分网友的评论中看到,他们认为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还是在狭义信息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而狭义信息和信息处理问题是已经比较普及的东西,是确定的没有更多歧义的问题,我也认为狭义信息问题是值不得拿来科学网上讨论的问题。重申一下,我提出的命题是广义信息和信息处理。 既然我所讲的信息和信息处理与部分网友的信息概念可能有区别,和教科书上的东西也不同,当然就不好沟通了。我在“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一文中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些命题: 1、信息处理不但包括狭义信息(申农信息)还包括广义信息处理 广义信息的概念从80年代就已经提出,目前广义信息的界定有多种理论,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自己认为广义信息应该是兼容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的信息理论。讨论信息处理问题应该扩展到广义信息的范围,当然这里有许多难点。此讨论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它本身就是复杂的问题,是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2、广义信息的处理首先需要区分信息处理的主体与客体 需要在主客体的复杂中关系中讨论信息和信息处理 3、信息是不能被单独处理的 由于信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的产生、存在、传输、发挥作用都离不开特定的载体,载体与它所负载的信息不可分离,所以信息处理实际上同时涉及二个层次,一是载体层次,二是信息层次。处理了载体也就同时处理了信息,实际上处理了二个对象。而不是一个对象。 4、广义信息的存在涉及三个环节,信息的处理自然也涉及三个环节六个对象 在狭义信息论中没有这些东西的说明,没有实有、实在、实得信息的区别,只有实在和实得信息的分类。更具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当然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传输,组合、选择、搜索、输出、利用等具体环节。信息处理过程在生命现象中非常复杂,不是什么简单明了的问题。 5、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自然编码的信息和人工编码的信息处理有差别 处理原理都不一样。不能用简单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原理来看待复杂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原理。 6、应该将广义信息处理与符号信息处理,或计算机信息处理区别开来 。 实际上,以上这些有关信息处理的命题在现实中并没有完全解决,应该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欢迎争论 洪昆辉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
热度 4 hongkunhui 2011-1-29 12:51
信息处理是哲学、具体科学和技术层次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但当人们需要仔细回答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的时候还很难用一二句话回答此“常识”问题。 1, 信息处理中是谁在处理信息 ? ( 应区别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自处理与它处理 ) 从常识上讲,所谓信息处理自然是指使信息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发生变化。那么是谁有资格和能力使信息发生变化呢?信息处理中是谁可以改变信息,这涉及自处理和它处理。一般情况下,自然系统中的生命对象当然是自处理信息了,如人处理自己脑中的信息。狗头处理自己狗脑中的信息。而人工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多是它处理,如计算机系统,是人在处理信息,人通过敲击键盘或其他输入方式改变计算机中电流的状况来处理信息,或人赋予计算机自动的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虽是称让计算机自处理信息,其本质上还是它处理(至少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是这样)。 2, 信息处理中处理了什么对象 ? 应该说同时处理了二个对象:其一,首先处理了信息的载体层次。如,通过物质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信息载体的物质、能量的结构发生变化,这是使信息载体发生结构变化的处理。或者改变了信息的载体用另外的载体来顶替原来的信息载体,这也是一种信息处理,或者使信息的载体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前者称为记忆存储后者称为通讯的信息处理。使信息载体功能或属性发生变化,或时间空间位置的变化都属于信息处理;其二,处理了信息的语义内容。在信息层次使负载于该载体的信息的语义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发生相应变化),可以说没有离开载体变化的所谓信息变化,即信息的处理是信息处理者通过改变信息载体来加工信息的。如, 在人工系统 ( 计算机 ) 中信息处理 的直接结果有二 : 一是改变了计算机系统中电流状况使负载于电流状况之上的符号串及符号 0,1 之间的关系改变。二是改变了信息的语义 , 由于信息载体即符号之间关系的改变导致其信息语义内容的改变,也导致其信息功能的改变。 由于信息的载体和信息始终捆绑在一起不可分离,信息载体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位置与信息在时间空间位置上的位置捆绑在一起,信息语义内容的变化和信息载体结构的变化捆绑在一起同步变化,有时候,人们很容易把信息载体和信息混淆了即将物理过程与信息过程混淆了,把信息对象当成物理对象。 3 、信息处理涉及哪些对象、环节和层次 ? 广义信息可以从过程上分成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与信源载体结合的实有信息, 2 、与信道载体结合的实在信息, 3 、与信宿载体结合的实得信息。因此,信息处理至少涉及实有信息、实在信息和实得信息三个环节。信息处理涉及到这三个环节中的信息载体和信息内容二方面共六个对象。当我们讲信息处理时一定不要把这三个环节的六个对象混淆了。 4 、信息处理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是什么 ? 信息处理的直接结果是信息载体层次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信息语义内容的变化,间接结果是信息功能的改变,信息功能变化使信息所作用的对象也发生变化。 我们在讨论信息处理的结果时切不可将信息处理的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混淆了。 5 、信息处理仅仅是符号处理吗? 在讨论广义信息对象的信息处理时不可以将计算与信息处理混为一谈,更不可将信息处理等同于计算机信息处理。不要把符号信息处理的局限性当成信息处理的局限性,计算主要是符号信息的处理,在自然系统的信息处理中非符号的信息处理是普遍存在的,如人脑的信息处理 , 动物的信息处理等大多是非符号的处理。 .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非符号的信息处理,或者符号与非符号信息处理的统一。 欢迎讨论信息处理问题 ! 洪昆辉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535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学的教育理念漫谈:父母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yangjunchao 2011-1-10 09:23
大概不会有父母不为孩子着想的,这是在进化中形成的一种本能并在个体出生后在社会 文化的熏陶中又进一步强化。但是如何为孩子着想呢?在和平发展的时代里,让孩子健康成长基本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做到的。除此之外,我想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愿望 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将来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有一份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 对大量同卵双生子(遗传因素一模一样)的长期跟踪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大约40-50%与遗传因素有关,其它部分由后天环境决定。这40-50%的遗传因素,其实主要体现在刚出生时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和情绪调控、行为模式的选择性优势,如果没有合适的外界环境,最后的结果往往也大相径庭。用狼孩的故事打个比喻,如果一个小孩的遗传素质很好,放到狼群里,他大概会被抚育成一个出色的狼孩。 孩子出生后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决定了孩子未来发展的走向。可以把这种环境类比 为一个信息场,学过物理的知道电磁场和引力场是怎么回事儿,信息场通过光、声、味、触抚等物理化学信号,环境信息与孩子的神经系统的感受器发生作用并把相 应的信息编码在他的神经网络中。从较长期的过程来看,信息场的构造或矢量强度决定了孩子心理发育也就是他的神经网络的构造速度和构造模式,而他的这个有着 复杂内部、外部反馈关系的神经网络的构造及其支配的腺体和肌纤维的活动,就是孩子未来的个性、素质、能力、动机和情感取向、意志力或者说智商和情商的全 部。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经常带他到有意义的环境,但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是形成最初的发展蓝图的决定性时期,家庭给与的信息量和信息结构的影响 是决定性的。随着孩子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自我意识、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建立,这种初始的心理结构会作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在对更多更复杂结构的信息元素的 吸收和积累中,会有两三次的不同层次的结构性突现,并对不同的方向也就是兴趣取向呈现出很大的选择性优势。随着孩子的自我或自觉意识逐步强大,家长、老师 的影响力逐步减小,孩子按前期建立的动机程式也就是适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则自己寻求合适的信息,就像饿了渴了会主动去找喜欢的食品和饮料一样。有的人说 养孩子就像训练小猫小狗学知识、技能,训练鹦鹉说话,这很正确,只是动物的基础神经系统怎么训练也不能达到人的程度,器官的构造、神经元的容量和初始调控 关系都不一样,但机制或道理是一样的。 家长对孩子提供的信息环境决定了孩子早期的发展,这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情感交 流以及言传身教或自己行为习惯的示范作用,这大致或潜在地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一生。而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明确的或潜在的预期,都会在日常生活和为孩子信息 环境的配置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所以,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也就是决定着孩子心理发展的初始蓝图、发展效率和发展方向等等方面,家长对孩子有效信息 环境的配置和行为方式的引导规范至关重要。具体地说就是每天的每时每刻你让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玩什么、和对他的行为方式或与他人的交流方式的引导和规 范,对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来说真实的微观过程就是这样。如果真的具体到每时每刻或每一天,这会让问题没法讨论,所以只能粗略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还应该注意一点的是孩子认知的速度,也就是对外界信息吸收的速度,最初的过程很缓 慢,但会是以指数(有些阶段以指数的指数)的方式增长的,到一定阶段会大致以线性方式增长,到中年以后增长的速度下降,并逐步稳定下来,直到老年以后基本 不再增长,并可能会因为出现神经的生理性病变而失忆或某些行为能力的丧失。这个过程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大致的情况是这样。 另外,信息是有结构的和相互关联的,这与科学的统一性和事物的统一性这个基本原则 有关。这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也包括商务、文学、艺术甚至家政和个人或公共关系,比如社交、恋爱和婚姻。如果你为孩子配置的是最核心的、最基本的信息,比 如直接体现那些最广泛、最基本的规律的信息,他从有限的信息里就可以直接获得一般性的规律,而在以后的动机程式中就可以对环境信息作出正确有效的反应。如 果配置的信息是散乱的甚至是误导的,那么这种规律就很难呈现出来或者根本不能形成。所以,可以预见,虽然孩子天生的学习能力几乎是相同的,但孩子认知和行 为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智商和情商的分化会是以级数的速度进行的,在学生时代面对的环境差别不大,可能还显示不出差异来。但到了大学或社会上,自己独立自主 以后,立时就会有数量级的差别。 首先是孩子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认识,并在遗传形成的基本行为方式的基础上行为和习 惯的扩展或建立。这是从对线条、颜色、形状、质感、气味、触觉、质感、物体、运动、自我等信息在不知不觉之中逐级认知并实时与支配腺体分泌激素调控情绪和 支配行为的效应器整合在一起形成的。这个阶段没有家长的引导孩子都可以自己完成,这种能力是天生的,也就是在进化中决定的在发育中形成的由基础神经系统决 定的,或者就是上面说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的不同这个阶段完成的快慢和对不同信息的兴趣取向不同。如果这时他吸收了较多的好听的声音、好的画面或色彩组合 方式,并且和他自己的直接尝试结合起来,并在以后不断强化,他对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天赋就会被激发出来。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吸收,也就是孩子没有对音 乐、绘画的足够的感受、理解或欣赏、鉴别能力,而只是机械或形式化的训练,那么可以肯定结果只能是走向家长希望的反面,孩子很快表现出烦躁、没有耐心并且 不配合。如果家长过于严厉要求,往往损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并可能激发他的逆反意识。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音乐、绘画、舞蹈方面有所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必要的吸 收,孩子可能学会了一些机械的技术,但乐感、想象力没有足够的底子,很快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相反,如果有足够的吸收,即是没有音乐、绘画技能的任 何训练,他对艺术的品味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技能的训练有助于达到这种境界,但不是效率很高的一种方式。而如果以此为职业或兴趣爱好,那当然技能训练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网友说起他的两个孩子,相差两岁,大的四岁开始学钢琴,几年下来越来越没有耐心。看老大很费力也学不进去,于是就不让老二学了。可很意 外,老二反而经常跃跃欲试,显出很大的兴趣,经常希望自己能一显身手似的。老二无意中跟着老大的学习吸收了很多,又没有机械训练的枯燥,兴趣可能就激发出 来了。如果能以自己的兴趣作为动力,家长有这个条件,就是有足够的经济后盾作保障,又有心栽培,倒不妨可以着意培养。但这是一种极难被认可的职业,即便对 于自娱自乐,也是一种极难达到一定程度的爱好。因为你只有和历史上以前的艺术家比较,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的高峰矗立在那里,只有非凡的天才才有可能达到这样 的高度,你只有达到了或超越了他们达到了新的高度你才可能会被认可。即便对于儿童时期就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很有天赋的,这也会是个漫长而要付出极大努力 和代价的过程,涉及到的技术和机遇方面的因素很多,与能否得到名师的指点和引导从而以很高的效率快捷的达到某种境界关系很大。如果他的老师就不具备相当的 高度,那么孩子有可能被误导,或流于平庸,不太可能自己发展起来。对生活在音乐、绘画等艺术世家的儿童来说,成功的几率也不是很高,毕竟已不是那个全民热 爱艺术、艺术主导社会的时代了。对一般的家庭,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基本不具备,成功的机率就微乎其微了。当然,如果是仅限于技能达到某种程度而作为一种一般 性的职业,或作为一种陶冶情趣的爱好甚至社交的一种方式,那或许是比较容易的,但在现代社会里这显然这不是很有优势的一种选择。孩子如果没有兴趣不能投 入,仅仅是浪费了家长和孩子的时间,但真正感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又怎样呢?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生追求,但对于家长来说,很多时候像陷入 一场恶梦。我的一个朋友从小跟着父亲学画画,画得相当有灵气,对文学的感觉也非常好,后来读了清华美术学院,我看过她的一些作品,相当不错了,比市面上很 多作品水平要高,但数量不多。真正热爱艺术的,会有一个自我要求,不会粗制滥造。她后来还是放弃了画画或相关职业而改行做了别的。从投入产出来说就非常的 不合算了。我曾对她说,如果我有小孩了,跟你学画画吧。她说,教他没有问题。不过你可要想好了。如果我有孩子将来要画画,左手画,剁左手,右手画, 剁右手。看她平时温文尔雅而这时候一幅恶狠狠的样子,我自己都出一身冷汗!可见艺术职业生涯的艰辛!用一生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一个阶段为代价达到了相 当的程度而又不得不放弃的那种感觉不是常人可以体验和理解的。如果家庭条件足够好,真正热爱艺术,可以养孩子大半生或一生,那另当别论。中国社会发展很 快,现在,中国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可以支撑起孩子玩艺术。但在十年前,还不太可能。我的一个朋友家庭条件在当时的中国算是非常优越了,从小受艺术的熏陶,自 己也很聪明、有灵气,对文学和表演艺术有相当的品味。到了大学时代,父母已经由对女儿的欣赏、自豪变为担心了,很担心她成为一个文学青年。可她呢,出 乎父母的意料,觉得文学还不够,要做艺术,去拍电影,而且真真切切的成为了一个艺术青年。为此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家庭到了决裂的地步。后来, 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追求,在国内读了电影方面的研究生,后来去了巴黎。她未来的路仍会极度的艰辛和漫长。一个艺术家在成名之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而 越是有深度的艺术家,往往越超前时代,越难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欣赏和认可。当然,我说的故事是中国九十年代末的,后来国内艺术品市场很活跃,很多艺术家 的作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变得很富有了。但相对于众多长期全身心投入的庞大的基数,这些被市场认可的仍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很多人在早期,不得不把现在价 值几百万元的作品以几万块钱的价格卖掉以维持自己最低限度的生存和再生产。相对于其它任何职业,包括科学,艺术之路是最艰辛和漫长的。家长在希望孩子学艺 术的时候,很多时候只看到了成功艺术家身上的光环,其实非常有必要了解艺术家成功背后的艰辛和孤寂。 对于其它的方面,比如科学、技术、商业、金融、法律、医学、媒体等等,也是一样的 情况或过程。除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艺术类似外,其它的都可以归结为一类技能或技能组合的训练,学校教育提供了对未来大部分职业要求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和能力 的训练,但学校的东西往往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而且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如果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孩子到某种年龄后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自己对环境 分析判断并作出正确选择和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能力越早形成越好,家长也会越省心。这个能力是抽象的,但却是通过某些实 际的具体过程形成的。那么,家长对孩子心理变化的观察分析并适时提供合适的信息就显得异常重要,这只能对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孩子的遗传因素、已经形成的 兴趣取向、家长的预期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 我们对Charles的 方案最初是针对国内应试教育希望他在对付读书方面能有一两年的提前量,可以让他入学后轻松对付考试并能有一些余力扩大知识面。同时在英语方面附加一些额外 课程,以弥补国内英语教育的不足。他从两岁左右开始阅读图画故事,虽然一天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但几年下来的积累已经很可观了。除了行为规范、情绪情感 自我调控的内容外,主要是关于自然和自身的科普读物,这些东西帮他确立一个关于自然、自身行为的基于因果逻辑或者理性的基本的心理框架。我们也默许、甚至 鼓励他自己在有安全保障情况下的完全的自由和随意性,这有助于他主动性、自我意识、独立性的形成。而对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比如观察研究公园水管喷头、到香 港后深度探索轨道交通、沉浸在通过玩具营造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无穷无尽的对周围事物的探寻发问,都给与充分的支持、配合和鼓励。书本提供的对自然、自身的 解释和他自己实际体验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对读书有选择性但基本上不怎么排斥,现在经常会自己拿一本书随意翻翻。其实孩子只要能从书本中得到有意思的 东西,他就会喜欢读书。而通过读书是可以让孩子尽快成长的捷径,也是人一生发展的捷径。现在毕竟是科学主导社会发展,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强化他对科 学的理解和领悟,对他大规模地冒出来的各种问题都尽可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要么就不给出答案,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给出他能理解的答案的。这需要他自 己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现在的一个瓶颈是,如果没有原子、分子的概念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图景,他可以扩展知识而不太能进一步深入和提高了。所以爸爸一直留心为 他买适合孩子阅读习惯的物理、化学读本。有了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之后,他的认识的空间就可以彻底打开了。比如就可以准确回答诸如核糖体是干什么的、 为什么洗洁精能杀死细菌、图像如何进到照相机里一类的问题了。 写这么多,是因为前两天爸爸终于买到比较合适的物理、化学读本了。这是台湾出的一 套中学生科学读本,总书名《中学生必读的图解科学教科书》,分为《寻找生活中的科学原理》、《挖掘物质世界的秘密》、《发现生命与宇宙的奥秘》、《揭开能 量与能源的秘密》、《发掘大气和水的循环原理》几个分册。以漫画的形式让孩子进入情境状态并导入问题,然后给出解释。有些内容并不是很好,因为还是现象描 述而没有给出背后的准确的机理,但爸爸看重其中两册关于物理和化学的部分。还有一本是《化学趣味教室》,韩国人编写的,也是漫画的形式,通过物态变化、原 子、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另外,还买了一套《Super小学堂》,包括《探险动物世界》、《自然植物的百种样貌》、《宇宙奇观大秘密》、《我要成为科学试验王》、《地理冒险队》、《惊奇生活体验记》、《人体这么奇妙》共七本小学生的科普读物。Charles早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这后一套书的水平,不过这套书也是以漫画的形式给出情境,然后分析解答问题,写得很有意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开阔一下视野。除此之外,还买了三本一套的《小学生一定要注意的30种细节》、《小学生一定要养成的30种习惯》、《小学生一定要做的30件事情》。这套书也没有太大的新意,很多内容Charles都 知道了。但这套书也是很有意思的漫画,只不过想让他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信息环境进一步强化巩固小孩的必要的习惯和行为规范。还有一本是《唐 诗》,可惜只买到了下册,台湾出的,专为孩子设计的,配有插图和浅显的适合孩子口味的解释。这方面台湾做的最好,但数量不多。香港这方面书很少。内地太多 但大都粗制滥造,偶尔也有好的,但极少,几乎碰不到。爸爸在北京留意了很长时间没有买到合适的。买的一套是许渊冲编译的从汉魏到唐宋明清的多卷本古诗词读 本,有拼音和英语对照的成人读物,篇目选择和英译也不是很好,但这次回北京逛了好几个书店实在找不到更好的版本了。国内编书的很不敬业,太多粗制滥造的 了。爸爸以后有空自己主编一套。 特别说一下,唐诗或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它通过意象、意境的感悟而 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方式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中的复杂现象或过程,可以或更容易达到更高更深入的程度。中国人有着把中西文化兼容并包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让西方人学中国文化,就困难的多了。还没有看到有西方学者对西方科学文化达到很高的境界而同时对中国文化也达到很高境界的人。黑格尔、莱布尼茨、海德格 尔算是西方的高人,对中国哲学也只是蜻蜓点水了解一点,但已经非常心悦诚服了。他们自己的哲学体系和老子、易经的哲学体系差得很远,但西方的优势在于通过 逻辑和实证逐步细化到了事物的最基本的量子化结构的层面了,可以精确的描述和预测。中国却仍停留在现象的层面,经常被庸俗化教条化而变为大忽悠。Charles现 在进入了英文为主的国际学校,英文按部就班的跟下去,每天再读十分钟二十分钟的,不太会成为问题了。于是最近开始强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希望他再过一两年 能自己自觉地每周背一两首唐诗而不用爸爸的辅导了,并能开始自己阅读古典文学的通俗读本。希望他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可以自己自觉读书学习,而爸爸的角色 也转入辅导他的中英文写作方面。看在美国生活的网友的孩子,华人家庭,妈妈多做辅导,11岁就写出了很不简单、中国大学生也写不出来的英文。我自己大学同学中,如果父母是老师的,往往发展就很全面。有一个跳过几次级,十四岁进了大学。 (2009年12月发在搜狐博客,2011年元月转贴于科学网博客)
个人分类: 儿童教育|5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规性问题解决信息加工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系
hongkunhui 2010-12-6 11:27
一、常规性问题解决的界定及特点 常规性问题解决指问题解决者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或利用外部现成的资源完成的问题解决在常规性问题解决过程中不需要主体的信息创生,问题和问题的解的信息内容是现成的,问题与解之间的关系也是现成的,即问题解决模式是现成的。常规性问题解决过程只是对自身拥有的信息进行搜索和提取,是信息资源重复利用的问题,此类问题解决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也称之为简单性问题解决。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有另一种情况,即问题解决者自身虽然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资源,但可以通过外部信息的学习、输入来获取资源,问题解决者外部(如社会环境中)已经具备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社会中已经成功解决过此类问题,问题解决过程只是主体通过适当的学习、信息输入,将其拿过来利用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一般情况下,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实现的问题解决比第一种问题解决情况要复杂一点,难一点,耗时也多一点,但它归根结底也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常规性问题解决也称为再现性或重复性问题解决,即问题解决模式的重复利用。常规性问题解决的特点是它只需要对问题的识别、问题解决模式的搜索与匹配,不涉及信息创生。 二、常规性问题解决信息加工四阶段模型 常规性问题解决信息加工四阶段模型图示: 三、常规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无论问题解决是否属于常规性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者一开始面对问题都是习惯于先用常规性问题解决来处理的。只有在常规性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在若干操作后无果或失败的情况下,问题解决者才会启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重新进行问题解决资源的学习,整理,信息资源的重新组合,信息的创生。这里的问题解决资源指问题的合适表征和解的合适表征及二者的关系、贯通方式,称之为问题解决模式。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已经在前面的博文中提出,不再重复。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58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创造性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二个核心阶段
热度 1 hongkunhui 2010-12-1 14:22
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信息处理过程的二个核心阶段 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提出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六阶段模型, 1 、创造性思维的启动阶段, 2 、通过信息创生,产生问题和解的合适表征阶段, 3 、问题与解的信息的遭遇和匹配阶段, 4 、问题解决的完善化阶段, 5 、问题解决的验证阶段, 6 ,问题解决的确认和信息反馈阶段。 在这六阶段中,最核心的是 2 和 3 这二个阶段,补充说明一下: 第二阶段,通过信息创生产生出问题和解的合适表征阶段 1 、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创生,信息创生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 、从信息创生中产生出合适的 问题的表征。 3 、从信息创生中产生出合适的 解的表征。 这一阶段相当于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 G..Wallas )的四阶段模型的第二阶段即酝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可能在潜意识中进行。也可能在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交替进行,甚至表现为问题似乎已经被搁置,显意识中不再关注此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处理在暗中进行。 第三阶段, 问题信息与解信息的遭遇、匹配、贯通、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触发问题信息与解信息的遭遇、匹配、贯通,导致新的问题解决模式的产生。问题与解的信息遭遇和匹配在问题解决者的知觉、显意识、或工作记忆空间中发生。触发问题与解遭遇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外部信息的输入,(外触发),有来自主体内部记忆信息的呈现(内触发),有被动触发和主动触发的情况等。 这一阶段相当于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型的第三阶段即明朗阶段,解与问题的信息遭遇和匹配阶段实现了问题的初步解决,表现为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明白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即所谓灵感、顿悟、思维的飞跃等现象。这一阶段具有,无法预测性,突发性,随机性、瞬时性和生理心理上的亢奋等特征。到底是生理心理的亢奋使脑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问题的信息与解的信息的遭遇概率增加,使问题得以解决,还是由于问题突然解决导致生理心理的愉悦产生亢奋,可能二者都有。 本博客在用信息处理的范式讨论和解释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顿悟问题,欢迎感兴趣的博友参加讨论 洪昆辉 2010.11.30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4826 次阅读|7 个评论
信息科学定义之我见
accsys 2010-8-18 06:57
姜咏江 事物的表现或描述叫信息。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构成、相互作用及处理方法的一门学科。 信息构成 包括信息的内容、种类、属性、媒体(存在形式)、对象等。 信息相互作用 是指事物之间必须通过信息相互关联,信息作用体现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信息表现世界,信息改变世界。 信息处理 是指信息的搜集整理、表达、存储、传输、转换、综合分析、再生、计算等一系列人为的工作,其中还包括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与研发等项内容。 2010-8-18
个人分类: 随笔|3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问题解决的基本类型
hongkunhui 2010-8-4 15:15
1、根据面临问题的主体分类 ( 1 )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面临的问题解决。 ( 2 )人之外的生物(如动物)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仅仅指人类,许多生物经常面对它们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解决通过生物的本能来处理。有的需要生物后天学会的经验来解决,有的则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解决,如动物的行为试错和心理顿悟。 ( 3 )机器(如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面临的问题解决。计算机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主要是人赋予机器的能力,是人类智能的延伸,是机器代替人类智能进行信息处理和控制下的问题解决,目前高科技领域中的研究之一就是机器的问题解决。 ( 4 )人机结合系统面临的问题解决。在人机结合的系统中,机器和人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完成信息处理和控制实现问题解决。 2、根据问题解决的途径分类 ( 1 )用信息处理来解决的问题。此种问题解决需要改变对象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对象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信息层次的加工过程,如人的思维活动,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所谓问题解决就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系统实现的问题解决也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不过是计算机实现的信息处理的过程。 ( 2 )用改变物质实体和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问题解决。实体性问题解决主要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使物质实体或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如主体发明特定工具,制造或创造出特定的实物对象,通过自身的力量和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改变物质实体来解决问题。 ( 3 )用改变物质实体和信息对象俩者来实现的问题解决。有的问题解决只改变实体或只改变信息一个方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既进行信息处理,在信息层次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在物质实体层次使对象发生变化在实体层次解决问题。有的问题解决需要分二步走,第一步先信息处理,第二步在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回到实践中。人的发明创造过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先在思维活动中构造信息层次的对象,后将对象在实践中制造出来。 ( 4 )通过人的遗传的本能如刺激反应,输出一定的信息或行为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自动完成的相对低级的问题解决途径。 ( 5 )通过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的信息加工实现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解决有后天的经验及学习的信息参与,但不一定涉及符号的信息处理。除了人之外的高级动物往往也是用此途径来解决问题的。 ( 6 )通过人的与符号信息有关的思维活动实现的问题解决。思维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在人思维活动中通过操作符号来处理信息,利用人自身和社会已经有的信息资源及相应的问题解决模式来解决问题,如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解决的问题,许多人类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此途径来解决。 ( 7 )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实现的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是有信息创生的思维活动,当思维主体自身和社会都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源及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信息创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与问题解决者的无意识、有意识、直觉、灵感、顿悟、逻辑、非逻辑、连续、非连续的信息处理活动完成的创造性思维是问题解决的最高级的途径。 3、根据问题解决的难度分类 问题解决的难度一般可以用问题解决过程中耗费的资源量(如信息量)来表述。这里的所谓难和不难、复杂与简单的问题是相对于特定的智能主体而,主体不同,主体拥有的解决问题的资源不同,问题的难度也就不同。根据问题解决难度可以分为,简单性问题,复杂性可解问题和复杂性不可解问题。 ( 1 )简单性问题解决。指问题解决的难度小即问题解决过程需要耗费的资源比较少的情况,如本来就比较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太多的信息资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简单性问题解决有时也指经历的操作步骤比较少的情况,如问题解决只需要一步操作就可以完成的所谓一阶问题解决。简单性问题有时也指信息资源是重复利用的情况,不需要问题解决者产生信息内容和信息对象之间关系的创生,如问题解决模式是现成的,问题和问题的解是现成的,这是利用问题解决者自身和社会已经有的信息资源实现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实际过程只需要问题解决者将信息资源搜索出来连通起来,完成一定的操作即可。 ( 2 )复杂性问题解决。指问题解决的难度大,问题解决过程需要耗费的资源比较多,经历的步骤和操作比较多的情况,如问题和问题的解的合适表述不是现成的,问题解决的模式不是现成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没有现成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问题和解和问题解决模式都需要通过信息对象内容的创生而产生或是信息对象之间关系的创生来产生。又如,问题解决涉及对象的维度多,层次多,步骤多是所谓多阶问题解决,多阶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次操作完成,在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之后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一步一步的逼近,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凡是需要信息创生,需要创造性活动,需要多阶操作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复杂性问题解决。 ( 3 )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指问题解决者不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情况下面临的问题。问题解决的难度及问题是否可以解决或不可以解决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针对问题解决者在特定时刻或时间期间拥有的资源来确定。如让小学生来完成微积分的解题,对他就是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不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没有解题的资源,但对掌握高等数学的大学生或工程师就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资源。 4 、根据问题解决的前提、过程和结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分类 ( 1 )问题解决涉及的前提、过程和结果都是确定的问题解决,简单性问题一般是确定的问题解决。 ( 2 )问题解决涉及的前提、过程和结果是不确定的问题解决,复杂性问题属于非确定的问题解决,有的可以实现问题解决,但不一定是最优的,有的不可能实现问题解决。 5 、根据问题解决是否涉及创造性活动分类 ( 1 )常规性问题解决。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需要信息创生,问题和问题的解的信息内容是现成的,问题解决者自身已经拥有的相应的资源,问题解决过程只是对信息进行搜索和提取,是信息资源重复利用的问题。此类问题解决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还有另一种情况,即问题解决者自身虽然没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但可以通过外部信息的输入来获取资源,问题解决者外部已经具备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只要主体通过适当的学习输入就可以完成任务,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实现的问题解决比第一种问题解决情况要复杂一点,难一点,但归根结底也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常规性问题解决也称为再现性问题解决,即信息内容的重复利用。 ( 2 )创造性问题解决。指主体内部和外部都没有现成的信息资源,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主体产生相应的信息创生,即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源是由主体自身创造出来的,主体利用新的信息对象或信息对象之间的新关系来实现问题解决。主体内部的信息创生包括多种情况:如有对象要素层次的信息创生,还有信息要素之间关系即结构关系的创生,信息对象整体的语义内容的创生。信息创生过程可以利用原来主体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为素材,用旧的信息素材之间的排列、组合产生新的信息整体,通过改变信息整体的语义内容来实现信息创生,新创生的信息内容具有新的功能,能完成原有信息所不能完成的问题解决任务。 6 、根据问题解决与人类心理活动的关系分类 ( 1 )非思维的问题解决。通过一般的心理活动来解决的问题,这里的非思维指不需要符号信息参与的问题解决,如人对某个图像的模式识别,这是一个完成识别的任务,解决的是对象的识别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不需要人的与符号有关的思维活动来参与。高级动物的问题解决多数是非思维的一般心理活动的问题解决。 ( 2 )思维活动的问题解决。思维活动的问题解决需要人的与符号有关的信息处理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人的思维推理活动,在推理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对象被符号信息所代替,对象之间的关系被符号信息对象之间的关系替代。在心理活动中操作符号来代替具体对象的操作。 ( 3 )思维与非思维活动混合的问题解决。有的问题解决需要符号信息的参与,需要思维的推理,有时候还需要形象信息的活动参与,二者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完成问题解决。 ( 4 )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过程中使用符号,与符号信息处理有关,还需要有信息创生才能完成的问题解决。需要指出,思维与非思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符号信息的参与,有符号信息参与的心理活动就是思维活动,并不是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问题解决活动,如思维的一般的联想活动,不一定有什么目标或目的,不一定与什么特定的问题解决相联系,不一定克服什么障碍。而问题解决的特点是有特定的目标,需要从特定的初始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克服特定障碍,经历一系列操作最终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其中需要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相通的信息链。 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把问题解决分成更多的类型不再一一例举。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7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六阶段模型
hongkunhui 2010-7-17 15:47
说明: 1 、问题解决的启动阶段。 问题解决是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或障碍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发现问题可以是在特定的目标引导下的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也可能是偶然的不经意的或特定的外部信息输入引发的心理活动的产物。发现问题后,主体产生了解问题的动机和期望,有了解决问题的特定的目标,在该目标的驱动和引导下启动一序列准备工作或初步的问题解决尝试,如开启信息的输入、存储、激活、归类、重组、建构、信息创生、搜索、评价、选择、利用、输出等信息处理活动。 2 、形成问题和问题的解的合适表怔阶段。 这一阶段有二部分:( 1 )经过第一阶段的信息启动,信息准备或问题解决的初步尝试后,在主体信息库内逐渐形成问题解决中问题的合适的表征。问题的合适表怔及信息可以是来源于主体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主体外部,可以是现成的对象,也可以不是现成的对象,如果没有现成的问题的合适表怔这就需要新的信息内容的生成即产生原来没有的新信息,形成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合适表征可以直接来自第一阶段即启动阶段所发现的原来的问题,也可以是对此问题的变形的更完善的表征,复杂问题的合适表征,有时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有的问题表征可以经过多次完善,和原来的问题内容相比可能变化很大,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 2 )经过一系列的信息处理,逐步形成问题解决中解的合适的表征。与问题形成的情况差不多,解的合适表怔的信息可以来源于主体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主体外部,可以是现成的解,也可以不是现成的解,如果没有现成的解的合适表怔这就需要信息内容的生成即产生原来没有的新信息,形成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创造性思维信息处理的要害是创造性地形成问题解决的 合适的解。 3 、问题解决中问题与解的遭遇和匹配阶段。 仅有问题和解的合适表怔还不能实现问题解决,还需要 问题与解的遭遇和匹配。问题与解的遭遇可以是有意的定向的,也可以是无意的随机的遭遇,或者是二者兼有的情况。对人来说,问题与解的遭遇一般在主体的感知觉、显意识、工作记忆空间中发生,(本模型目前只考虑可以意识到的信息内容之间的遭遇,至于潜意识,内隐记忆中的信息遭遇不涉及)问题与解的遭遇一般表现为不可预测的随机性,各个信息对象内容之间的非连续性,信息对象之间遭遇的突发性,偶然性等特征即人们称之的灵感、顿悟、豁然开朗等非逻辑思维。 4 、问题解决的完善化,逻辑化处理、初步结果的形成阶段 (以逻辑思维为主)。 问题与解遭遇和匹配后,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形成初步的结果,在这一环节有进一步的修正、微调、逻辑链的形成和完善。简单问题可以不需要此阶段,在灵感、顿悟、豁然开朗后问题也随之解决,但如果是复杂问题此完善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5 、问题解决的验证阶段。 问题解决的初步结论得出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可以用逻辑检验,也可以用实践的验证,或二者结合的检验,根据需要而定。 6 、问题解决的确认和信息反馈阶段。 问题解决经过检验阶段以后需要得出最后的结论,根据结论给予确认,并提供反馈。这一阶段与验证阶段有一定区别,如果结论是确定的即问题可以解决,则问题解决的任务完成,可以终止问题解决过程。如果结论是否,则需要启动新一轮信息加工即新的信息的输入、存储、激活、重组、信息创生、搜索、选择、输出、利用等,开始又一轮的问题解决的信息处理,这一循环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称为大循环。如果结论是不确定的,如半成功,半不成功或接近成功则需要返回问题解决的逻辑化,完善化阶段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再进行新的验证,新的确认,在此阶段也可以有多次的循环直到问题解决,称为小循环,这一部分主要是逻辑思维为主。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5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信息的加工(输入、加工、存储、激活、问题解决的信息遭遇模型
hongkunhui 2010-7-17 15:36
说明: ( 1 )客体作用于感官的信息输入 ( 2 )感官对特异通道的输入 ( 3 )感官对非特异通道的输入 ( 4 )特异信息存贮通道 ( 5 )特异信息输入激活通道 ( 6 )非特异信息输入激活通道 ( 7 )非特异信息存贮通道 ( 8 )各种记忆系统中输出信息的通道 ( 9 )输出信息的反馈再输入通道 ( 10 )调控各种注意的信息输出通道 ( 11 )心理信息指向外显行为的信息输出 ( 12 )主体指向客体的外部行为输出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4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概念
accsys 2010-1-23 08:21
信息究竟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还是复杂的概念?我给信息是这样下定义的: 信息是事物的表现或描述 。 这个信息的定义大家都能够理解,因而可以说信息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然而信息的问题讨论了上百年,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么信息学的学者们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吗?其实长期以来,信息概念的复杂度来自于我们对事物、表现和描述这三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事物是指世间的万事万物。表现或描述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特征。事物之间通过表现或描述进行相互联系作用。正因为信息是表现或描述,故而,信息可以存储、复制、转化、传播、由简单到复杂地综合、从复杂到简单地分析,这些是信息的基本属性。人为地进行信息属性方面的工作,就称为信息处理。待处理的信息是人们常说的数据。 信息所描述的对象叫 信息主体 ,信息赖以存在的物质形态叫 媒体 。由信息主体或媒体都可以来划分信息的种类。例如,商业信息,战争信息,这是从信息主体方面分类的。再如,电信息,光信息,文字信息,这是从媒体方面进行分类的。 信息长期的困惑就是信息量的问题,也就是信息如何度量。 信息的度量必须根据其具有的基本属性来进行。由于信息概念起源于通信学问题,从人类通信的角度来看,同一个消息,对受信者有知晓程度之分,故香浓前辈将信息量定义为未知程度的量度。显然,这种度量信息的方法,只可以说明信息对接受者的有用程度,但因为并没有一把统一的尺子,也就不具有客观性。 度量不仅要在同一属性内进行,而且一定要有一个统一固定的尺度,这两者缺一不可。香浓的信息量度量,虽然有同一属性的前提,但缺乏统一的尺度,因而不能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统一的度量。 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的度量有了客观的,统一的尺子。由于在计算机领域中,用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一切信息,因而,信息量的大小就可以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位长来量度,bit就是统一的尺度。这种量度不会因人而异,不必再通过通信的方式才能度量,所以客观实在,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了。若一条信息是二进制数N,那么这个数的位数就是log 2 N,于是信息量n=log 2 N。 由于用数可以表示任何信息(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要寻求具体的表达方式),当然用k进制数表达也完全可以。那时用k进制数N表示信息的信息量应是n=log k N,k是大于1的整数。 信息有许多属性,按着某一种属性都可以产生一种度量方法,前提必须能够找到统一的尺子。这就如同物体一样,你可以按照它的质量来量度它,也可以按照它的体积来量度,无论哪种度量都要有尺子。究竟我们要采用何种方式度量信息,这跟对信息的需求有关。在计算机科学和二进制通信中,以bit作为信息量的基本单位,统一量度大有好处。 信息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但由于表现和描述与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故而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复杂性。例如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bit就不是二进制的,两个量子纠缠的信息表示,很可能就是四进制的关系。如果是三个量子纠缠,信息的表示就可能是八进制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用十进制表示全部信息的方法,那么信息N的信息量就应该是 n=logN。 至此我们应该不难理解,信息的复杂度来源于对信息如何表现和描述。用什么样的物质方式来描述信息,这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深入,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之中,对信息的概念研究太纠缠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了,这就造成了信息概念难以确定的假象。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正相反,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人们都能够理解它,掌握它,从而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欢迎讨论。 2010-1-23
个人分类: 教学点滴|4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的定义
accsys 2009-11-15 09:04
如今,信息这个词用得非常之广。什么是信息?上世纪80年代,我在讲课中就给出过:信息是事物的表现或描述。后来,我将这个定义写入我撰写的书中,长时间来倒也未听到有人反对。其实,我很想找人讨论,利用博客既方便,又快捷,何乐而不为? 事物是指世间的万事万物,表现或描述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特征,信息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信息是表现或描述,故而,信息可以存储、复制、传播、由简单到复杂地综合、从复杂到简单地分析,这些是信息的属性。人为地进行信息属性方面的工作,就称为信息处理。信息搜集和查询是信息处理的大众化说法而已。数据是待处理的信息。 信息的度量必须根据其具有的基本属性来进行。信息概念起源于通信学问题,从人类通信的角度来看,同一个消息,对受信者有知晓程度之分,故香浓前辈将信息量定义为未知程度的量度。显然,这种度量信息的方法,并没有一把统一的尺子,具有不客观性。 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的度量有了客观的,统一的尺子。由于在计算机领域中,用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一切信息,因而,信息量的大小就可以用二进制数表示的位长来量度。这种量度不会因人而异,不必再通过通信的方式才能度量,所以客观实在,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了。 信息有许多属性,按着某一种属性都可以产生一种度量方法,就如同物体一样,你可以按照它的质量来量度它,也可以按照它的体积来量度。究竟我们要采用何种方式度量信息,这跟对信息的需求有关。在计算机科学中,以bit作为信息量的基本单位,统一量度大有好处。 2009-11-15
个人分类: 随笔|439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