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性传播疾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千万别以为打了HPV疫苗,就可以任性啪啪啪!
热度 1 yangjundr 2018-6-22 21:28
万千疫苗,切勿少了一“套”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4OTkxNA==mid=2651219440idx=1sn=b6fe1962592f9b0fc687bc00a3a9ca4fchksm=849147e5b3e6cef3d209212faf04dbb42d8dc77f007717de88d0f22207a66b3b1041550cc395mpshare=1scene=1srcid=0613RWCQAEQkhO0iB6Jgumoe#rd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病原体,由此引起的人体皮肤、黏膜,尤其是女性生殖道粘膜良性乳头状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虽然,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已认识乳头瘤样病变。但直到1977年德国学者Zur Hausen从人宫颈癌组织中发现并证实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后,才开启了对HPV的深入研究。现已发现HPV有200多个亚型,其中,40多型主要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并引起人类不同部位皮肤和粘膜的良、恶性病变。 目前,根据HPV与癌症相关性将其分为低危型HPV(主要有HPV6,11型)和高危型HPV(主要有HPV 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和 68型)。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器疣状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癌变;高危型HPV常感染外阴、子宫颈、阴道口、阴茎、阴囊、会阴、肛管、肛周区皮肤黏膜,并可导致上皮病变和癌症。WHO已将HPV16,18型归为致癌因子,持续性高危HPV感染是90%以上宫颈癌发生的直接病因,宫颈癌也因此成为首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新发宫颈癌超过50余万例。 可见,预防HPV感染就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因而HPV疫苗也被称为“宫颈癌预防疫苗”,而注射HPV疫苗也被证实是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等HPV相关恶性肿瘤的重要主动免疫预防方法。 近期,由于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在我国的密集上市,一时间,商家、媒体、医生、普通人群奔走相告、高调宣传,搞得一苗难求。“打了吗?”也成为年轻女性见面的问候语。 似乎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打了疫苗,就可预防所有HPV的感染和宫颈癌等HPV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预防所有性病,从此后便可随心所欲,倚苗走天涯,任性啪啪啪…… 可事实果真就如此吗? 打了HPV疫苗,就真的可以这样任性吗? 看来,很有必要聊一聊HPV、HPV疫苗与性病、宫颈癌之间的那些事儿,纠正对HPV疫苗的认知误区,明确以下事实: 1.HPV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亚型HPV感染 HPV有200多个亚型,主要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有40多型。但是,由于不同亚型HPV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反应。因而,目前市售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主要针对HPV6,11,16, 18, 31, 33, 52, 56, 58型设计的,而设计、生产覆盖所有亚型HPV的预防性疫苗在理论和技术上并不可行。因此,目前上市的HPV疫苗,无论是几价也都只能预防上述特定亚型HPV的感染,对其他亚型HPV的感染并无保护作用。同时,现有HPV疫苗均属预防性疫苗,对已发生的HPV感染并无治疗作用,也不能降低高危型HPV基因整合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2、HPV疫苗有可能改变HPV的流行病学特征 由于HPV亚型众多,人群对HPV普遍易感,不同亚型之间缺乏免疫保护,细胞学形态正常的隐匿HPV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而多个性伴侣之间的性关系混乱、过早的性生活以及缺乏标准性病预防意识都会显著增加HPV感染风险,因而,人类对HPV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大约75%的性活跃期人群在其一生中均会感染不同亚型HPV,同时,不同亚型HPV共感染和重复感染及HPV在同一个体不同解剖部位的反复传播和感染也是其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超过12%~28.9%(甚至有报道85%)的宫颈癌病例中可同时检出多种亚型HPV的共感染。而且,HPV共感染可稳定存在于同一细胞,且不同亚型HPV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简单说,就是共感染中的优势HPV亚型会影响、排斥其他亚型HPV的病毒复制。 因此,随着HPV疫苗的广泛应用,当针对特定亚型HPV感染被预防之后,原先共感染的非优势HPV亚型会逐渐演变为优势亚型,从而有可能会对HPV的流行病学特征产生潜在的深远影响,同时,也需要对现行宫颈癌筛查策略进行重新评估。这一点不仅要人疫苗接种者充分了解,更应受到性病及HPV防治领域的专业人员的高度关注。 3、HPV疫苗并不能预防其他性病,甚至还会增加感染其他性病的风险 虽然HPV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性病病原体之一,但并非唯一性病病原体。除HPV之外,性病病原体涵盖了从病毒到细菌的可经性途径传播的所有病原体,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如淋病、梅毒、艾滋病等等可引起严重疾病的性病病原体。因此,无论几价HPV疫苗,也都只能预防特定亚型HPV的感染,而并不能预防其他亚型HPV和其他性病病原体的感染和相应性病的发生。 而且,如果缺乏对HPV疫苗的作用和性病必要的客观认识,误以为注射HPV疫苗就可以预防所有类型性病的发生,从而放松对于性病的基本预防意识,任性啪啪啪,必然会增加注射过HPV疫苗人群感染其他亚型HPV和其他类型性病病原体的风险。一旦如此,性病泛滥的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历史的经验也屡次证明了这一规律,每一次性传病防治技术和方法的医学进步,都会是另一型性病新一轮高发的开始。 因此,尽管HPV疫苗预防HPV感染的预期效果被普遍看好,但切不可认为打了HPV疫苗就可以随心所欲,倚苗走天涯,任性啪啪啪……。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降低性病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呢? 4、基础预防才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根本 性病,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经性接触途径实现病原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性伴侣过多、性关系混乱、不洁性行为及不良性卫生习惯、过早的性生活以及缺乏基本的性病预防意识是增加性病感染风险、导致性病大面积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主动免疫预防、被动免疫预防和物理隔离(避孕套)是性病预防的主要方法。HPV疫苗属于主动免疫预防制剂,但只能预防特定亚型HPV感染,并不能预防其他亚型HPV和其他性病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客观认识HPV疫苗的作用,坚守纯洁的性关系、稳定的性伙伴、良好的性卫生习惯、常态化使用避孕套才是有效预防所有性病的最具现实可行性和易于广泛推广的基础预防方法,也是预防性病的核心和根本。尤其是对处于性活跃期的人群和性行为混乱的高危群体而言,避孕套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用面广、易于推广,还能实现对所有类型性病病原体的物理隔离,从而有效降低所有性病的感染风险,因而被认为是预防性病的基础预防器具。 可见,纯洁的性关系、稳定的性伙伴、良好的性卫生、常态化使用避孕套才是有效预防性病的基础预防方法。 正所谓,万千疫苗,切勿少了一“ 套 ”。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4OTkxNA==mid=2651219440idx=1sn=b6fe1962592f9b0fc687bc00a3a9ca4fchksm=849147e5b3e6cef3d209212faf04dbb42d8dc77f007717de88d0f22207a66b3b1041550cc395mpshare=1scene=1srcid=0613RWCQAEQkhO0iB6Jgumoe#rd
个人分类: 科普|1870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为了治性病,可能丢了性命!挽救毒不死的考拉
热度 3 hongkuan15 2017-1-4 08:32
考拉仅以澳大利亚的桉树叶为生。桉树叶营养成分并不高,但毒性还特别大,一般动物吃了可能就一命呜呼了。然而,考拉靠肚子里的特殊微生物能够分解这些毒物从而免于毒死自己。 究竟怎么回事?了解详情: 毒不死的考拉,原来是靠它们 然而,为了治疗考拉的性传播疾病,管理人员给它们服用了抗生素。一些研究人员现在担心抗生素正在破坏考拉的肠道微生物,特别是消化毒性桉树叶的微生物,这些树叶是考拉的食物来源。 用抗生素治疗考拉的性传播 猖獗的性传播感染正在威胁着澳大利亚的可爱的有袋动物--考拉。考拉遗传学家Peter Timms说,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侵占,考拉的数量在减少,但衣原体疾病正迅速成为许多考拉的主要威胁。 这种细菌过度生长可导致考拉不育,失明甚至死亡。目前,估计该疾病感染了澳大利亚的80,000个野生考拉中的一半。 图片来源:Credit: Tanner Ford/Flickr 为了打击这种瘟疫,动物管理者已经大规模地使用了抗生素,并取得了相对成功。 他们将考拉带入康复设施,用广谱抗生素(例如氯霉素或恩诺沙星)治疗,然后释放回野生环境中。 抗生素会杀死考拉的肠道微生物 但是一些研究人员现在担心 这些抗生素正在破坏考拉的肠道微生物,特别是消化有毒桉树叶的微生物,它们几乎是考拉的唯一食物来源。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进化生物学家Jonathan Eisen说:“考拉代表了哺乳动物罕见极端且迷人的案例- - 我们知道它们生存所需的微生物组的特定功能。 现在,艾森实验室的博士生Katie Dahlhausen正在开展一项研究,以 评估抗生素如何改变这些标志性动物的微生物。 她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一个 众筹考察 ,在澳大利亚采集考拉的粪便。粪便中的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应该揭示在抗生素治疗后仍然存在哪些微生物 - 以及继续治疗如何影响后代。 杀死解毒微生物,考拉可能被树叶毒死 在人类中,抗生素可以引起轻微的副作用,例如腹泻和机会性感染。但大多数人通常迅速恢复,最终重建一个有效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 即使它与治疗之前已经不同。 然而,对于考拉, 失去某种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能会妨碍它们处理其唯一食物来源的能力。 桉树叶不是非常有营养并且单宁含量非常高,其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有毒的。 而考拉有一个特别长和缓慢的消化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这种毒性食物中吸收珍贵的能量和营养。但是它们的 这种消化能力部分可能来自单宁 - 蛋白复合物降解肠细菌 - 也就是可以分解单宁的微生物。 如果这些细菌是研究人员怀疑的关键,“他们的移除将阻碍考拉从已经相当贫乏的能源获得营养的能力,”莱布尼茨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疾病负责人亚历克斯格林伍德说。他们在本月初合作撰写了一本关于考拉微生物的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即使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考拉花了大部分时间在睡眠上,以节省他们从饮食中获得的能量 - 几乎所有的醒着的宝贵时间都花费在吃饭上了。 抗生素杀死微生物可能影响后代 考拉宝宝靠吃一种来自母亲的物质,类似于“便便”(Pap)的物质来获得这些微生物。pap富含来自母亲消化道的微生物,包括数量特别多的活的单宁 - 蛋白质 - 复合物降解肠细菌。 抗生素改变的肠道微生物群还可能通过减少从母亲传给后代的微生物而使后代处于危险之中。 Dahlhausen说:“Pap对考拉的生物学至关重要,考拉妈妈在照顾宝宝时仍然靠来自母亲的奶和pap。 她怀疑抗生素治疗的考拉妈妈可能会减少或消灭它们体内的关键细菌,这些菌可以传递给后代。 寻找抗生素的替代物 尽管有这些治疗措施可能杀死微生物,但停止衣原体治疗也不是目前好的选择,因为感染还在继续蔓延。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标准抗生素的替代品。在2013年Timms和合作者发现了一个基因(考拉干扰素γ基因),似乎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和抵御感染,包括衣原体。该组目前正在使用这种遗传信息来创建一种疫苗,以防止这种性传播感染,并从其第一次实地试验显示是有希望的。他们还在寻找的更有针对性的药物,将“只杀死衣原体,而不是考拉的友好和必需的肠道细菌”他说。 达尔豪森的工作和其他人也正在扩大我们对动物世界的看法。 “我们倾向于认为每种动物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但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群落”Greenwood说。 我们学到的越多,我们越认识到这些微生物在使每个人成为独特的个体方面的重要性。考拉之所以是考拉,部分是因为它体内和生活环境中的细菌。 也许新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微生物对它们的独特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翻译自:Treating Koala STDs May also Quash Their Essential Gut Microbes. --Katherine Harmon Courage. Scientific American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treating-koala-stds-may-also-quash-their-essential-gut-microbes/ 肠菌与健康 microbiota health 带你了解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奥秘!
8585 次阅读|4 个评论
网络社交时代的HIV
BJQXKY 2015-5-9 23:46
按:该文译自scientist杂志,所列所述皆源于原作者及相应研究参与人员科学、严谨的思考,译文供关注这类问题的社会人士和学者参考;内容可能不为部分人所见容,或招致不快,请自行回避,谢谢。 社交网络可能让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更加便利,但同时社交网络又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阻止这类疾病传播的工具。 “艳遇”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简单过。对于那些想逃避拥挤,醉气弥漫的酒巴,而又想搞到性伙伴者,现在只需在网上敲敲点点就可以实现。最流行的网络辅助约会网站是Craigslist,它有专门的“偶遇”板块,通过“男找男”,“男找女”等形式分类。同时,一些新的手机apps也已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亲睐,“无需牵线”即将性爱轻松握于手中。 性是如此简单易得,很多研究人员和活动家开始焦虑,是否现代化的技术能够助长HIV/AIDS等性病的传播?社交网络似乎在同性恋和双性恋男士群体中尤其流行,特别是在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美国人,而他们正是患HIV/AIDS的高风险人群。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类社交网络的使用与HIV感染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在给定的区域中,Craigslist的出现伴随有HIV感染率15.9%的升高,每年超过6000的新HIV感染病例可能与此有关(MIS Quarterly, 2014,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035585)。 “由此可知,在社交传媒时代,可能存在HIV新的社交传播方式。”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来自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Minnesota)的Jason Chan在给scientist杂志的邮件中写道。对使用者而言,“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古训用在这里还是很恰当的。对于医疗保健从业者和学者而言,通过探寻这类前所未有的新路径,揭示出需要积极干预的新区域,将能收获到丰硕的研究成果。 来自加州大学,HIV干预,预防和治疗服务处洛杉矶中心(Los Angeles’s Centerfor HIV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ervices)的社会行为学家Ian Holloway认为,社交网络技术与HIV风险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首先,现在还不清楚这些研究文献中所说的社交技术与HIV事件间是否仅是一种随机关系。可能是这类技术增加了HIV风险,或者是这类技术只是吸引了那类有性风险行为倾向的人。“事实上,还很难说社交网络是通过选择还是影响,导致使用这类平台者获得了更高的HIV风险行为。还没有很好的断面研究纵向研究解出其中机制是什么?”Holloway说。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社交“艳遇”更倾向于哪种性行为。来自加州大学预测技术UC研究所(UC Institute forPrediction Technology)的SeanYoung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社交网络寻找性伴侣的男同间更倾向使用口交,这种方式导致疾病传播的几率相对较低(PLOS ONE, 8:e62271,2013)。“社交网络是否使找到性伴侣变得更容易(才是问题所在),更多的性伴侣必将增加HIV风险”Young说。但是,性伴侣增多带来的潜在高(HIV感染)风险也可能因性行为方式的改变而降低,例如口交相比无保护的肛交行为(传染HIV的几率要低)。 人们通过网络来寻找性伴侣也可能因能获取(对方)的一些信息而降低HIV感染风险,这类信息可能在酒巴里就未必可以获得。很多社交网络在安排“艳遇”时,特意让用户有机会主动的提供自己的HIV感染状态。如果用户忠实汇报相应信息,即可实现sero-sorting:选择与自己HIV状态匹配的性伴侣。来自教堂山北卡大学Gillings国际公共健康学校(Gillings School ofGlobal Public Health)的行为健康学家KathrynMuessig说:“只有HIV阴性人士和阳性患者间的性爱才可能传染HIV”,如果两人充分了解彼此的HIV状态,则降低了感染风险。 撇开社交网络如何影响性风险行为这个问题。有证据表明社交网络技术在传播防范HIV/AIDS意识,预防的举措,HIV检测等方面具有积极效应。例如,Young领导的一项叫做HOPE (HarnessingOnline Peer Education)的研究发现,Facebook干预组通过适度开展有关HIV检查和感染预防的讨论就能比仅接受一般性健康信息者所获效果显著得多,前者(因受到教育)选择HIV检测的人数是后者的3倍(Am J Public Health,104:1707-12, 2014)。秘鲁的研究者在这一报道鼓舞下联系Young,让他去秘鲁开展一个基于Facebook的干预项目,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 (Lancet HIV,2:e27-32, 2015).。Young团队现在正在做一个为期5年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这种社交网络干预的成效。 这样来看,社会媒体对HIV群体是有益还是有害?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IV/STI干预和预防研究(Intervention andPrevention Studies, HIPS)项目主任SimonRosser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议题“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介这类复杂的东西,问这样一个问题就如同问'网络是有害'还有有益'类似,这样说来未免把它太简单化了吧!”,“网络的效应是什么?它如何改变社会?网络的好处和风险各是什么?这些才是真正非常重要的问题。 上文译自scientist,原文见下链接 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42784/title/HIV-in-the-Internet-Age/ 由群晓科苑翻译整理。 www.qbioscience.com
个人分类: 科苑杂话|2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去坐公厕坐垫 不去泡宾馆浴缸
热度 1 xupeiyang 2011-6-24 08:48
我出差住宾馆,从来不去泡宾馆的浴缸,不安全,怕传染性病,只用淋浴。   尽管95%以上的性传播疾病是通过各种性行为传播的,但已经肯定,厕所坐垫也会造成此类疾病的传播,其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是阴道毛滴虫和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阴道炎。   由于公用厕所由多人频繁使用,性传播疾病患者的臀部、会阴部和衣裤中的致病原就会通过污染厕所坐垫而传给他人。如梅毒螺旋体、白色念珠菌、阴 虱、疥虫等可从患者身上留落在厕所坐垫上,若短时间内另一人登厕就有可能传染上。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