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做好事留不留名
热度 1 estudy 2016-4-23 20:50
昨天收到一条同学的求助信息,她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正在重症室接受治疗,需要筹集30万元的医疗手续费用。这条消息转发出去以后受到了不少关注,截止现在不到48个小时,获得在网上有记录的捐款2500多次、金额15万多。参与这次爱心传递,也让我对做好事留不留名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做好事不留名、当无名英雄,似乎是毛主席时代的一种道德境界。渐渐地,这种境界变成了一种标准甚至要求,好像做好事就应该不留名、留了名就有功利性了;当英雄也得是无名英雄、有名就不是真英雄了。这种演变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好事、当英雄了。我大体浏览了一下在网上显示出来的捐款,发现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留了名的,金额绝大部分都在100元以上,明显可以看出不留名的,金额一般在50元一下。另外,捐款一次以上的,多半都是留了名的,没有留名的可以想象一般不会再次捐款。虽然没做统计,但是说绝大部分善款来自留了名的人士应该不会错。 发起筹款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筹齐目标金额以挽救生命。不是塑造道德英雄或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只有达到了救人的目的,大家才是英雄,我们这个社会的崇高价值观才能得到弘扬。如果这一点能达成共识,那么留了名一样是好人、是英雄。留名的最大好处在于有助于传播善举,首先它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知道了有人需要大家的帮助;其次它能够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做出善举。你的善举也是在向人们确认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价值判断,可以唤起身边人的爱心和善意。同时,你也是在利用你的社会关系来帮助完成这次救助行动——这一点毫不讳言——你捐款了、或者你在倡议大家捐款,会使得你圈子的人碍于情面而不得不有所行动,有人行动又会“迫使”更多的人行动。这些“被动”的善举可能大部分是冲着倡议的人而不是需要救助的人,但是这丝毫不减少他们行善本身的意义。他们所捐助的100元和最大爱无私的那个人所捐助的100元对于挽救这个生命的意义是一样的,他们一样是这次救助行动中的英雄。而不留名,很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英雄了,救助行为的力量就会减弱很多,社会中的正能量也会因此少一些、核心价值观也弘扬得小一些。 留名的目的多半要让被帮助的人、被给面子的人看到,但这大部分不是功利心,而大部分是公平心。所有参与的人都清楚,这是一次无偿捐助行为,不是借钱、也不是搞交换,因此捐款留下名字不是想日后来算账的,不存在太大的功利心。相反,被帮助的人、被给面子的人,难道不应该记住或者至少知道谁在帮忙、虽在给面子吗?我想没有哪位受到帮助的人看到了给予帮助的人留的名字,会觉得反感而不是心存感激。知道了是谁在帮忙,下次他/她有需要的时候,我会更好地回报,这不是再公平不过的事情了吗?这也正是我们倡导善举、传递爱心的题中之意。反倒是做了好事不留名,似乎少了这一份意义。 最后说一下帮助传播和实施这次救助行动的平台——轻松筹网站。它提供的服务使得传递和救助的行动更加方便和高效,它帮了大忙,它显然也是留了名英雄。我们把链接发来发去也是再给这个平台做宣传,就像捐款留名一样,这有没什么不好的,相反有助于这个社会中对于善意的需要通过更好的方式来实现——曾经我们的另外一个同学也有类似的需要,但当时没有用到这样的平台,筹集过程更艰辛——也是这个平台的一种回馈。 当然,说做好事留名的好处,不是说做好事一定得留名,更不是说不留名反倒不好。我想,留名有助于善良的行动在社会中的传递和实现,而真正的不留名则是人间大爱在人们心灵中的升华。在每一次关于善的行动中,我们既需要能够实现的善举,也需要升华了的大爱,同时相信,无数的善举将汇聚成了人间的大爱。 延伸一下,为什么留名会有上面说的这些好处,我想是因为留名有助于把做好事这个行为内部化。做好事是一个明显带有社会外部性的行为,因此几乎完全靠大家的善良、同情和爱,其价值不能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但是留名,使得这个行为的产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确认,因此使得这个行为所带来的收益能够部分地内部化。内部化的机制包括人情面子、做宣传等,虽然是一些“软”反馈机制,但是能够给潜在的行善者一种收益预期,这种预期能够一下子打破在行善与否之间的做出选择的平衡,0和0的比较,变成了一个0和很小但是正的sigma之间的比较,因此能够很有效地催生善举。
个人分类: 经济思维|6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行善/扶贫/救济是个技术活
热度 4 outcrop 2016-3-30 10:35
如何行善、扶贫、救济是个技术活。 更多需要的是考虑合适的方式、耐心,更多的需要考虑被帮助者的感受,帮扶所带来的伦理和心理后果;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给予和强加,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比如南京理工大学的悄悄给可能贫困学生的饭卡充值,就涉嫌偷窥隐私、自以为是、懒惰粗暴的家长式强加所谓爱心;如果我是被充值者,会感觉很尴尬和愤怒。这种行为被称为损人利己也不过分。 拿贫困生助学来说,完全可以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项目,发现可能的贫困生后,鼓励其积极参与;这样被帮助者也更有尊严。本科时候我们宿舍一个同学,大学四年靠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生活,尊严而且自信。 延伸阅读 南京理工的损人利己行为 ========================================================= 建了一个科学网博友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加入请注明:科学网博友。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2701 次阅读|7 个评论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2-2 16:12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供奉灶王爷是过去的习俗。 灶王爷是谁?灶王爷相当于人们心中“民情上达”的代表。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到天上去(皇天在上),汇报每一家人,在当年是行了善、还是作了恶。一旦哪一家干了坏事,包括贪污腐化,被灶王爷到天上去奏一本,这家人就会受到严惩。 所以,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每一家人都要供奉灶王爷,以便灶王爷到天上去,为其说好话。。。 供奉灶王爷。图片引自: http://www.aynews.net.cn/Article/2013/201302/223368.html
个人分类: 浅谈|1316 次阅读|3 个评论
悦读过笔-3:让我们一起追求真善美
热度 13 sqdai 2015-3-31 09:06
人类追求真善美,就是追求品味,追求觉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近来,媒体对真善美的宣传日见增多。前几天读到朋友发来的一份材料,讲的是一个发生于 200 年前的故事,现将其梗概照录于下: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只有一个:有去无回。直到 1814 年,一支考古队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 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树个简易的墓碑。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 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但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陈尸荒野呢?” 约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心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水开始匮乏,他们才明白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树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 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这个故事发人深思。我欣赏这位考古队队长,他有一颗纯洁的善良的心。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他做善事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一路掩埋逝者的骸骨,只是不忍心让先行者陈尸荒野。他事先不曾料想会有不期而遇的风暴,而他的善心,他的善行,却在无意中拯救了同行者和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善的美好的结果。 笔者认为,真善美的核心是“善”,有了善心,才会用心追求“真”,实现“真”,体现“美”,迸发“美”。最近电视里一则公益广告中所说的“善为魂”,确实很有道理。再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后,懂得了行善积德的内涵与表现。大体来说,包括:与人为善,敬爱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见义勇为,护持公法,敬重师长,舍利作福,爱惜环境。 所谓“与人为善”,就是谦虚行事,念念不忘大众的利益和他人的处境,尽力不以己之长去揭人之短,不以自己的才智去折腾或捉弄别人,即使别人有过失,也要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所谓“敬爱存心”,就是敬业乐群,敬重他人,珍重自己,充分了解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合乎规矩的行动。 所谓“成人之美”,就是发现有人行善,其志可嘉,就应该设法给予扶助,以成人之美,并加以匡正辅助,宏扬正义,成全善举。 所谓“劝人为善”,就是善于解人烦恼,醒人迷梦,因材施教,答疑解难,把人引入一心向善的正途。 所谓“救人危急”,就是实践古训“恩惠不在大,能救人紧急为贵。”见人遭难,奋力助人,帮人摆脱困厄。 其余各点,不言自明。 总之,积善之法不计其数,只要一心向善,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辈子行善。 人生道路上,应该留下什么样的“路标”?值得深思。 写于 2015 年 3 月 31 日晨 【链接】“悦读”博文 1 、悦读过笔 -1 :调研报告的典范——《迈向新高度》的启示( I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721375.html 2 、悦读过笔 -2 :内容翔实 洞察全局——《迈向新高度》的启示( II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728669.html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42648 次阅读|14 个评论
智慧意味着苦逼。
sheep021 2014-5-13 15:12
智慧意味着苦逼。爽就是: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苦逼意味着长久, 爽完往往就死。 境界不同,追求自然不同。 有没有一种既苦逼又很爽的事情呢? 肯定有的! 苦逼是肉体上的,很爽是精神上的。 有一次,看到一个广告招牌,上写“集苦地”,心里暗吃一惊,啥玩意儿?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爱心活动,其实是“集善地”,号召大家把家里不用的东西拿来交换或捐献的。只是那个“善”字,用的是艺术体,远远看去,特别像是一个“苦”字。 不知道是不是设计人员故意做出来的效果。 由此想到 ,“善”从“苦”中出 啊,苦行僧,苦不苦? 为了净化自己的灵魂,降服自己的心灵,必须从降服自己的肉体开始 佛,教人脱离苦海,唯一的办法就是行善! 修行,是既苦逼又很爽的一件事。 什么是修行? 若有善念在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9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副对联,彰显读书行善的三层境界
sheep021 2014-5-11 18:59
《格言联璧》里有 “ 读书便佳 ” 和 “ 为善最乐 ” 之说。读书和行善看似两个东西,其实一也,二者都是通往智慧之境的道路,若能兼而行之,必将事半而功倍,故二者常常相提并论。 有三副对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读书、行善的三层境界。 1 、 积功德 莫如行善 , 振家声还是读书 。 这是挂在一家人的厅堂里的一幅对联。相信在旧社会,很多大户人家的厅堂里都会挂着这样的对联,还有一种写法是: 延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 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把读书、行善都看做一种手段,获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手段。 2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另一种说法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本质还是实用思想。 福祸无门总在心: 作恶之可怕,不在于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读书大抵亦是如此。 3 、不关果报乃行善其道方真,岂为功名始读书斯学可成。 这是在一个朋友的会所看到的一副对联,大有超然之义。 另外一种说法是: 非因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 附 南怀瑾:读书为了什么? “ ... 我现在还发现读书无用论,拿到博士没有用,将来博士会越来越多。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我发现中国的经验,包括我在内都 是乡巴佬,乡下的小孩子出身,因为读书害了自己一辈子。读完了以后,说名满天下,骗人的,对地方上、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你看乡下的老太太,老头子,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读书,读完了以后就到城市来了,到城市再也不回乡贡献了。所以我主张大教授大学者统统回乡去教小学。否则,这个国家不得了,知识越普及学问越没有了,社会越空虚了,农村破产,没有人才,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吗?此其一。 第二,书读多了的人,什么都不肯做。然后游手好闲,专门吹牛,实际上一点事都做不好。尤其,女孩子们书读多了,嫁人都困难。因为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问好,比自己高一点的,实际上,学问好的不多啊!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读书要注意,中国人讲的,读书有个目标的,我们当时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中国讲教育,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像我当年读书,我的祖母就吩咐过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我说为什么啊?“一代做官九代牛”,做了一代宫,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辈子要做牛做马,回报给老百姓的。所以读书可以,不能做官。 我们中国古代讲读书是什么呢?《朱子治家格言》两句话,我们都背的:“ 读书志在圣贤 ”,读书的目的是准备做尧舜,学大禹王一样,建设国家。所以“ 为官心存君国 ”,古代我们受的教育,做官是报效国家的。 三十年前,有一个学生,师范大学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导老师。跟我很久了。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说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谈论,大家都说,这个教育怎么得了啊!我说不要讲了,我从小听到现在,就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说没有问题啦,你们老的不要担心,我们死了以后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不会西边出来的啊。不过现在教育有问题,有个学生拿到博士,他说,老师啊,现在教育目标在考试。我说你讲得对,这句话好讽刺啊! 你看现在的教育,小学生背的书包那么重,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尽玩的。我现在能够向你们报告得出来的,都是十一岁、十二、三岁的学问啊!那时读书都是背的,书背完了就玩,到处玩,哪里像现在这么辛苦。所以我现在八九十岁了,有时候晚上看报还不戴眼镜呢。你们现在那个灯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那行吗?所以都是问题! 现在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土。对不对?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我们现在读书,教育没有宗旨。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现在一样。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最后死了。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三卡三考,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一分一厘,了此残生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这是知识分子!现在当然好一点啦。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我现在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我看没有一个懂。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现在的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现在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太可怜了!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我是快要死的人啦,当然是假使。把现在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助鸟也可以为乐
热度 8 hjf306 2011-4-10 21:25
助鸟也可以为乐
昨天中午去买咖啡,经过虞山桥时往下一望,漓江正处于涨水期,江面宽阔平静,远处青山映于碧水之上,江畔一片绿草如茵,正是春意正浓时。这等美色怎可错过,买完咖啡后便沿着江边踏青漫步,享受这一番免费的江景。 沿着江畔走到那片草地,竟发现有只小鸟困在一个渔网里。心生奇怪,这渔网的开口也不知在哪,怎会有鸟儿自投罗网?会不会是渔网主人故意为之?本想抽身而去,不过看着小鸟在渔网里挣扎,心中也有恻隐之心。《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若是转身便走,这小鸟也难活命,自己恐怕也会心有不安。 刚好有位阿姨在江边洗东西,便向她一问究竟。阿姨说这网是另一户人家的,主人现不在此处。既然如此,那我也没有什么顾虑了,卷起袖子开始捣鼓那渔网。渔网很长折叠在一起,翻了好久才找到一端的开口,哪知那家伙竟然不配合,老往另一头走。折腾了一会儿才发现离小鸟较近的另一个开口,一手抓着鸟一手从那开口伸进去,这才把鸟儿救出来。 也不知这鸟儿被困了多久,很多羽毛都被渔网弄脏了。这么漂亮的羽毛脏了真是可惜,于是帮它稍微清洗了下。看着我把小鸟抓在手中,阿姨的孙子很是好奇,跑过来东瞧西看的,我则用手机给那鸟儿拍了几张写真(可惜没带相机,手机的效果不好)。手抓着鸟儿,能感觉到它那跃跃欲飞的力量。 拍完照后,双手轻轻一扬把小鸟抛向天空,鸟儿双翅一展扶摇直上,而后冲下江面沿着水面轻轻掠过,如风一般自由轻盈。我一直注视着鸟儿,直至它飞过江面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放飞的何止是一只小鸟,更是一个生命,一种心情。 无意间的一件善事,竟能如此愉悦。无怪乎佛家劝人行善,行善不仅可以助人还可以乐己。存善念行善事,行善事养善念,彼此相互影响螺旋上升。心中有善有爱,才能看到事物的光明处,而不至于沉溺于阴暗面,继而徒生嗔恚之心,终日怨天尤人,如坠深渊地狱。如果你的举手之劳,便能解救一个生命,如此善事何乐而不为呢?佛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鸟一命,虽无如此之功,却也能心安自在。 害人害己之事绝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可做,舍己利人之事看着做,利人利己之事尽量做。如能做到如此,想必也称得上菩萨了吧。 “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就以陆广莘先生的这句话自勉吧。 (哪位博主能告知这是什么鸟)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3770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斯坦福大学历史体会奉献教育的意义
chrujun 2009-12-8 20:41
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被视作西岸的哈佛大学,在美国排名前五名。最近的统计表明,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年平均收入高居全美大学之冠。 该大学始建于1885年。当时的加州铁路大王、曾担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为纪念他在意大利游历时染病而死的儿子,决定捐钱在帕洛阿尔托成立斯坦福大学,并把自己8180英亩的农场拿出来作为学校的校园。直到现在,人们还称斯坦福为农场。 尽管我斯坦福校园的停留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但斯坦福先生的为教育奉献出土地和财富的善行却给我留下永恒的印象。斯坦福先生的行为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最高境界的行善,什么是流芳百世的善行。斯坦福先生不仅仅是奉献了土地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为尽量多的人某福利的普世价值。每一个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莘莘学子,都会受到斯坦福先生高尚行动的感化,并将他的理念付诸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斯坦福大学能够快速跻身于世界顶尖大学,与斯坦福先生的行善有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尽量多的人能够掌握知识、创造知识,并让他们为人类的幸福和和平而献身,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行善。斯坦福先生做得了这一点,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61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行善容易吗?
陈龙珠 2009-11-19 18:08
对在李小文院士声明文下留言的说明 最近媒体报道了武大张院长和北京海归孙博士的不幸遭遇,科学网博客群体给予了较为强烈的响应,尤其是北师大李小文院士不但博文呼吁,而且还分别通过 电话了解 ( 链接文下评论楼 )张院长的处境和 约见孙博士 了解情况,令人感动和深受教育。 今天中午在食堂和熟悉的教授一起吃饭,是以敬佩的心情聊起了李院士近日的这些事,同事奇怪院士咋会搭这些事,会惹来莫名其妙的麻烦的,因为现在许多现象的背后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其实并不清楚啊。说实话,我还是基本赞同同事的观点的,因为在不少的情况下,当事各方的言论和展示的论据大多是有意或无意地遵从对自身有利的原则的,行善者稍有不慎就会被搅入乱局之中。 午饭后回来上网,惊讶地看到了李院士在博客的 声明 ,便去查看北京青年报编发的 文稿 ,上面有李院士和孙博士会面的照片。按李院士文章的说法,他不知情有采访,报道的内容也有悖于事实。 这不能不令人疑惑记者从哪弄来了这张照片?故事难道能够仅由那位未实地采访的记者一人杜撰完成得了?我觉得类似问题,值得包括李院士、其他行善者和我自己思考和今后应该加以防范的 ( 后记:此事态相关信息见本文下面评论楼 转存 )。 讨论这事的警示效应,这是我在李院士声明文下留言的初衷。 李院士行善,但遭遇媒体胡乱报道,说明行善也难!我在李院士声明文下留言最后的感慨唉,若行善容易的话,则应该不大需要百姓行善的吧?,是以反问来揭示一种现实: 现在有那么多的事需要百姓行善,就说明行善大多不易 !对此,决定行善前,就要有思想准备的。 遗憾的是,后来再来浏览李院士声明文下的评论时,看到了第 楼haigui(ip:124.207.133.*)对我上述留言的不满和谩骂,本人颇感气愤并回复到 楼的网友,你咋不分青红皂白地就骂人?书白念和国白出了?。 真不明白,科学网上怎么也有那么一些人( 其中不乏海归、留学生和学成未归者 )会崇尚 顺我则赞,逆我则骂 恶习?但我至少已经明白的是,现在正常说话都这么难了,做善事一定更难! 后记 :对周五上午在 李院士文下 出现如下影射我的评论,尽管无聊,我还是做了如下的答复(有订正或补充) 标题: 发表评论人: etc 31楼这位家住杭州,人在上海交大上班的,你在说谁哪?假善行而自我炒作,不会是说李院士吧!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网友 ip:58.100.84.* 30楼忘了孔子-子路的故事了?善行还是应该受到肯定的,哪怕有一些私心在内。否则谁还敢信善?要当心假善行而自我炒作。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人更可怕。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陈龙珠 楼etc网友,请你别再臆想联翩,要是你也得精神分裂症了,请赶紧去看医生 标题: 发表评论人: 陈龙珠 今年3月中旬一天下午,对我人在上海飞温州航班上的那个时段,也有位正教授博主指名道姓地写我那时在杭州家里上网评论骂他。其实自调到上海交大工作后,2002年至今我到杭州就没自己的房子可住。这周包括昨晚就一直在上海上班。杭州IP评论留言的,就是上海交大工作的这个人,真不知道这位etc网友和3月份那位博主的想法咋就那么象,而且莫名其妙?!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7038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