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80后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80后

相关日志

再次关注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高炜教授
jinhejiang 2020-4-8 00:21
高炜(1981-),男,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图论、统计学习理论和智能计算、计算化学 来自web of science上的统计信息 选择记录1 1. The first multiplication atom-bond connectivity index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in drugs 作者: Gao, Wei ; Wang, Yiqiao ; Wang, Weifan ; 等. SAUDI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卷: 25 期: 4 页: 548-555 出版年: MAY 2017 被引频次: 87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 2. Margin based ontology sparse vector learning algorithm and applied in biology science 作者: Gao, Wei ; Baig, Abdul Qudair ; Ali, Haidar ; 等.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卷: 24 期: 1 页: 132-138 出版年: JAN 2017 被引频次: 7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 3. Characteristics studies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in drugs 作者: Gao, Wei ; Wang, Yiqiao ; Basavanagoud, B. ; 等. SAUDI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卷: 25 期: 4 页: 580-586 出版年: MAY 2017 被引频次: 74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 4. The eccentric connectivity polynomial of two classes of nanotube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omplexity 会议地点: SPAIN 会议日期: MAY 11-15, 2015 会议赞助商: Reg Murcia, Res Grp Working Theory Dynam Syst CHAOS SOLITONS FRACTALS 卷: 89 特刊: SI 页: 290-294 出版年: AUG 2016 被引频次: 70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5 5. AN INDEPENDENT SET DEGREE CONDITION FOR FRACTIONAL CRITICAL 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Guirao, Juan Luis Garca ; Abdel-Aty, Mahmoud ; 等.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SERIES S 卷: 12 期: 4-5 页: 877-886 出版年: AUG-SEP 2019 被引频次: 68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6 6. Distance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ontology similarity measuring and ontology mapping 作者: Gao, Wei ; Farahani, Mohammad Reza ; Aslam, Adnan ; 等. CLUSTER COMPUTING-THE JOURNAL OF NETWORKS SOFTWARE TOOLS AND APPLICATIONS 卷: 20 期: 2 特刊: SI 页: 959-968 出版年: JUN 2017 被引频次: 68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7 7. Partial multi-dividing ontology learning algorithm 作者: Gao, Wei ; Guirao, Juan L. G. ; Basavanagoud, B. ; 等. INFORMATION SCIENCES 卷: 467 页: 35-58 出版年: OCT 2018 被引频次: 67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8 8. Nano properties analysis via fourth multiplicative ABC indicator calculating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 Dimitrov, Darko ; 等. 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卷: 11 期: 6 特刊: SI 页: 793-801 出版年: SEP 2018 被引频次: 6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9 9. Study of biological networks using graph theory 作者: Gao, Wei ; Wu, Hualong ; Siddiqui, Muhammad Kamran ; 等.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卷: 25 期: 6 页: 1212-1219 出版年: SEP 2018 被引频次: 6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0 10. Forgotten topological index of chemical structure in drugs 作者: Gao, Wei ; Siddiqui, Muhammad Kamran ; Imran, Muhammad ; 等. SAUDI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卷: 24 期: 3 页: 258-264 出版年: MAY 2016 被引频次: 5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1 11. TIGHT INDEPENDENT SET NEIGHBORHOOD UNION CONDITION FOR FRACTIONAL CRITICAL DELETED GRAPHS AND ID 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Dimitrov, Darko ; Abdo, Hosam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SERIES S 卷: 12 期: 4-5 页: 711-721 出版年: AUG-SEP 2019 被引频次: 51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2 12. The Vertex Version of Weighted Wiener Number for Bicyclic Molecular Structure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 文献号: 418106 出版年: 2015 被引频次: 42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3 13. Different states of multi-block based forecast engine for price and load prediction 作者: Gao, Wei ; Darvishan, Ayda ; Toghani, Mohammad ; 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ENERGY SYSTEMS 卷: 104 页: 423-435 出版年: JAN 2019 被引频次: 38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4 14. NEW ISOLATED TOUGHNESS CONDITION FOR FRACTIONAL (g, f, n) - CRITICAL GRAPH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COLLOQUIUM MATHEMATICUM 卷: 147 期: 1 页: 55-65 出版年: 2017 被引频次: 37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5 15. Generalized Zagreb index of polyomino chains and nanotubes 作者: Gao, Wei ; Yan, Li ; Shi, Li OPTOELECTRONICS AND ADVANCED MATERIALS-RAPID COMMUNICATIONS 卷: 11 期: 1-2 页: 119-124 出版年: JAN-FEB 2017 被引频次: 36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6 16. Topological Indices Study of Molecular Structure in Anticancer Drug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 Farahani, Mohammad Reza JOURNAL OF CHEMISTRY 文献号: 3216327 出版年: 2016 被引频次: 36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7 17. Ontology algorithm us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and applied in multidisciplinary 作者: Gao, Wei ; Guo, Yun ; Wang, Kaiyun CLUSTER COMPUTING-THE JOURNAL OF NETWORKS SOFTWARE TOOLS AND APPLICATIONS 卷: 19 期: 4 特刊: SI 页: 2201-2210 出版年: DEC 2016 被引频次: 3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8 18. THE FORGOTTEN TOPOLOGICAL INDEX OF SOME DRUG STRUCTURES 作者: Gao, Wei ; Farahani, Mohammad Reza ; Shi, Li ACTA MEDICA MEDITERRANEA 卷: 32 特刊: 1 页: 579-585 出版年: 2016 被引频次: 34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19 19. TIGHT TOUGHNESS CONDITION FOR FRACTIONAL (g, f, n)-CRITICAL GRAPHS 作者: Gao, Wei ; Liang, Li ; Xu, Tianwei ; 等. JOURNAL OF THE KOREAN MATHEMATICAL SOCIETY 卷: 51 期: 1 页: 55-65 出版年: JAN 2014 被引频次: 30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0 20. A TIGHT NEIGHBORHOOD UNION CONDITION ON FRACTIONAL (g, f,n ',m)-CRITICAL 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COLLOQUIUM MATHEMATICUM 卷: 149 期: 2 页: 291-298 出版年: 2017 被引频次: 29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1 21. Ontology learning algorithm for similarity measuring and ontology mapping using linear programming 作者: Gao, Wei ; Zhu, Linli ; Guo, Yun ; 等. JOURNAL OF INTELLIGENT FUZZY SYSTEMS 卷: 33 期: 5 页: 3153-3163 出版年: 2017 被引频次: 29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2 22. Gradient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Ontology Computing 作者: Gao, Wei ; Zhu, Linli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文献号: 438291 出版年: 2014 被引频次: 29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3 23. Ranking based ontology scheming using eigenpair computation 作者: Gao, Wei ; Zhu, Linli ; Wang, Kaiyu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FUZZY SYSTEMS 卷: 31 期: 4 页: 2411-2419 出版年: 2016 被引频次: 28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4 24. Generalization Bounds and Uniform Bounds for Multi-Dividing Ontology Algorithms with Convex Ontology Loss Function 作者: Gao, Wei ; Farahani, Mohammad Reza COMPUTER JOURNAL 卷: 60 期: 9 页: 1289-1299 出版年: SEP 2017 被引频次: 26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5 25. Stability Analysis of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Ontology Similarity Computation 作者: Gao, Wei ; Xu, Tianwei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 文献号: 174802 出版年: 2013 被引频次: 26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6 26. Two Tight Independent Set Conditions for Fractional (g, f, m)-Deleted Graphs Systems 作者: Gao, Wei ; Garcia Guirao, Juan Luis ; Wu, Hualong 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gular Perturb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ICSPTA) 会议地点: Hefei Univ, Hefei, PEOPLES R CHINA 会议日期: JUN 24-28, 2016 会议赞助商: Chinese Math Soc, Chinese Soc Singular Perturbat QUALITATIVE THEORY OF DYNAMICAL SYSTEMS 卷: 17 期: 1 页: 231-243 出版年: APR 2018 被引频次: 2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7 27. Analysis of k-partite ranking algorithm in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criterion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卷: 95 期: 8 页: 1527-1547 出版年: 2018 被引频次: 24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8 28. Degree Conditions for Fractional (g, f, n ', m)-Critical Deleted Graphs and Fractional ID-(g, f, m)-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Liang, Li ; Xu, Tianwei ; 等. BULLETIN OF THE MALAYSIAN MATHEMATICAL SCIENCES SOCIETY 卷: 39 特刊: SI 增刊: 1 页: S315-S330 出版年: JUN 2016 被引频次: 24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29 29.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eS2 Quantum Dots on SiO2 nanostructures immobilized in biopolymers and synthetic polymers as nanoparticles and nanofibers catalyst for antibiotic degradation 作者: Gao, Wei ; Razavi, Razieh ; Fakhri, A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卷: 114 页: 357-362 出版年: JUL 15 2018 被引频次: 2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0 30. Top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Graphite and Crystal Cubic Carbon Structures 作者: Gao, Wei ; Siddiqui, Muhammad Kamran ; Naeem, Muhammad ; 等. MOLECULES 卷: 22 期: 9 文献号: 1496 出版年: SEP 2017 被引频次: 2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1 31. Second Atom-Bond Connectivity Index of Special Chemical Molecular Structure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JOURNAL OF CHEMISTRY 文献号: 906254 出版年: 2014 被引频次: 2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2 32. Ontology Sparse Vector Learning Algorithm for Ontology Similarity Measuring and Ontology Mapping via ADAL Technology 作者: Gao, Wei ; Zhu, Linli ; Wang, Kaiy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卷: 25 期: 14 文献号: 1540034 出版年: DEC 30 2015 被引频次: 20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3 33. Strong and Weak Stability Of k-partite Ranking Algorithms 作者: Gao, Wei ; Gao, Yun ; Zhang, Yungang 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卷: 15 期: 11A 特刊: SI 页: 4585-4590 出版年: NOV 2012 被引频次: 20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4 34. Toughness and fractional critical deleted graph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UTILITAS MATHEMATICA 卷: 98 页: 295-310 出版年: NOV 2015 被引频次: 19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5 35. User-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Tourist Attraction Recommendations 作者: Jia, Zhiyang ; Gao, Wei ; Yang, Yuting ; 等. 会议: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ICT 2015) 会议地点: UP Tech Univ, ABES Engn Coll, Ghaziabad, INDIA 会议日期: FEB 13-14, 2015 会议赞助商: IEEE, UP Sect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ICT 2015 页: 22-25 出版年: 2015 被引频次: 19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6 36. An isolated toughness condition for graphs to be fractional (k, m)-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Liang, Li ; Chen, Yuhua UTILITAS MATHEMATICA 卷: 105 页: 303-316 出版年: NOV 2017 被引频次: 17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7 37. Topics on data transmission problem in software definition network 作者: Gao, Wei ; Liang, Li ; Xu, Tianwei ; 等. OPEN PHYSICS 卷: 15 期: 1 页: 501-508 出版年: JAN 2017 被引频次: 16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8 38. New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some real world problems with Atangana-Baleanu fractional derivative 作者: Gao, Wei ; Ghanbari, Behzad ; Baskonus, Haci Mehmet CHAOS SOLITONS FRACTALS 卷: 128 页: 34-43 出版年: NOV 2019 被引频次: 1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39 39. Electron Energy Studying of Molecular Structures via Forgotten Topological Index Computation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 Jamil, Muhammad Kamran ; 等. JOURNAL OF CHEMISTRY 文献号: 1053183 出版年: 2016 被引频次: 1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0 40. Binding number and fractional (g, f, n ', m)-critical deleted graph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ARS COMBINATORIA 卷: 113A 页: 49-64 出版年: JAN 2014 被引频次: 1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1 41. A neighborhood union condition for fractional (k, m)-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ARS COMBINATORIA 卷: 113A 页: 225-233 出版年: JAN 2014 查看摘要 被引频次: 15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2 42. On the edge-version atom-bond connectivity and geometric arithmetic indices of certain graph operations 作者: Gao, Wei ; Farahani, Mohammad Reza ; Wang, Shaohui ; 等.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卷: 308 页: 11-17 出版年: SEP 1 2017 被引频次: 14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3 43. Developing GPR model for forecasting the rock fragmentation in surface mines 作者: Gao, Wei ; Karbasi, Masoud ; Hasanipanah, Mahdi ; 等. 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卷: 34 期: 2 页: 339-345 出版年: APR 2018 被引频次: 1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4 44. Wiener Index of Gear Fan Graph and Gear Wheel Graph 作者: Gao, Wei ; Shi, Li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卷: 26 期: 11 页: 3397-3400 子辑: A 出版年: JUN 2014 被引频次: 1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5 45. A note on fractional (g, f, m)-deleted graph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ARS COMBINATORIA 卷: 113A 页: 129-137 出版年: JAN 2014 被引频次: 1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6 46. Ontology Similarity Computation Use Ranking Learning Method 作者: Wang Yaya ; Gao Wei ; Zhang Yungang ; 等. 会议: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ACIIA2010) 会议地点: Wuhan, PEOPLES R CHINA 会议日期: DEC 04-05, 2010 会议赞助商: Wuhan Inst Technol;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 Huazhong Normal Univ; CCF Young Comp Sci Engn Forum Wuhan Branch; IEEE Ind Elect Soc; IEEE Ind Elect Soc Beijing Shenzhen Chapter 2010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ACIIA2010), VOL VIII 页: 20-23 出版年: 2010 被引频次: 13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7 47. On Eccentricity-Based Topological Indices Study of a Class of Porphyrin-Cored Dendrimers 作者: Gao, Wei ; Iqbal, Zahid ; Ishaq, Muhammad ; 等. BIOMOLECULES 卷: 8 期: 3 文献号: 71 出版年: SEP 2018 被引频次: 12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8 48. DEGREE SUM CONDITION FOR FRACTIONAL ID-k-FACTOR-CRITICAL GRAPHS 作者: Gao, Wei ; Wang, Weifan MISKOLC MATHEMATICAL NOTES 卷: 18 期: 2 页: 751-758 出版年: 2017 被引频次: 12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49 49. Ultrasound-electrospinning-assisted fabrication and sensing evaluation of a novel membrane as ultrasensitive sensor for copper (II) ions detection in aqueous environment 作者: Gao, Wei ; Haratipour, Pouya ; Kahkha, Mohammad Reza Rezaei ; 等.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卷: 44 页: 152-161 出版年: JUN 2018 被引频次: 11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选择记录50 50. On Certain Topological Indices of Boron Triangular Nanotubes 作者: Aslam, Adnan ; Ahmad, Safyan ; Gao, Wei 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SECTION A-A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S 卷: 72 期: 8 页: 711-716 出版年: AUG 2017 被引频次: 11 (来自所有数据库) 使用次数 显示使用次数
个人分类: 云师学者群|5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献礼我的国:做一名有温度的80后
uestc2014xiaoyu 2018-12-20 12:30
这两日我们中国人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国家繁荣富强,带给我们的自豪与幸福感不言而喻;时代快速发展,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前日由于工作原因,断断续续的观看,总觉没有尽兴。昨天晚上,我快速完成手上工作,忍不住又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的直播视频重新观看。边听边看,边想边记,脑子里思绪万千!一幅幅场景的描绘,仿佛电影回放,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想起小时候记忆中过年的味道。同时,也不禁想起衣食住行的今昔对比,感慨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每个人在历史长河面前都是渺小的,但是我们80后这一代人却逐渐成为历史的主角,也正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时代的脉搏! 习大大掷地有声的讲述与总结,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坚定与激情,还是一次次戳到听者的共鸣点。“国家改革开放”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多维多角度的。“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身怀拳拳爱国心的我,无论用什么样的辞藻,总觉苍白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点带温度的文字,构筑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场景,梳理一个个正能量的青年态度,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歌,作为一份朴素的礼物,献给我的国!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也希望自己的这点儿感悟,能够为我的学生们传递更多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以前小学、中学读书的时候,听老师们慷慨激昂的讲“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你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总觉得没有概念,甚至觉得和自己压根儿就没有关系!但是,随着我们80后这一代人的脊梁越来越坚实、力量越来越强大、信念越来越坚定,不禁自嘲当初的幼稚,更加深切体会到每一句话其实并不空、并不远,而是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正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磨砺阶段,也总是会时不时就把生活搞得一地鸡毛,有时也会怀疑人生、怀疑梦想。但是,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稳定、民族的自豪、文化的自信,却是实实在在敲打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上。没有这些,我们或许还要为生计而发愁,无法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没有这些,我们也无法抛开生活的琐碎,去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没有这些,每个家庭单元将会老无所依、幼无所育,两头的负担对于我们80后而言,也将是难以承受的沉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看到生活本来的面貌,越来越体会到生活的本质,也就越来越知道我们国家这些成绩的来之不易。我们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也同样承载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勇气,正如习大大所言“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所以,这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让我们80后,跟着党和国家、跟着“改革先锋”的前辈们重新学习和领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智慧和坚韧! 我们80后正逐渐成为社会方方面面的中坚力量,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温度,我们的信念,将继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添砖加瓦,我们也将继续从自己的点滴行动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9年将会是自己更加坚实的一年,站好讲台、做好学生的“师者”,积极将象牙塔里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乡村振兴、为创新发展,而努力!不负青春、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个人分类: 献礼我的国|97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泽山:活跃在科研一线的“80后院士”
ericmapes 2017-5-22 13:29
王泽山:活跃在科研一线的“80后院士” 作者:王景烁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5/2210:04:4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7007.shtm 迈过82岁的门槛,王泽山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作为南京理工大学年纪最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69岁考下驾照,开车穿行于北京、山西之间,前往工厂测试、实验;为了方便科研,自己琢磨透了智能手机的大部分功能,常常随手给年轻同事展示火炸药的设备图片。 虽然对钱、日期和年代这些概念越来越模糊,有时甚至记不清自己一手扶持的教学楼是在哪年建立的,但王泽山对于数据却还保持着异常的敏感。经他手的实验,不管过多久,都能够清晰地还原。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席占稳评价王泽山:“从没感觉他已经80多岁了,王院士有一颗60岁的心脏。”在学校,还有不少同事都曾笑着埋怨,“王院士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出差,而且一搞起科研永远不记得星期天”。 尽管研究的火炸药领域看起来“冷门”又神秘,但他的名字屡屡出现:王泽山的研究发明让火炮射程跃升;应用的多种研究成果、武器型号、装备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因为3次斩获国家科技一等奖,还被称为科学界的“三冠王”。 早年和王泽山一起就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同学,现在大多已退到二线。而王泽山仍然坚持“活跃在一线”。一年中,王泽山有一半时间在实验场地。 为了保证安全,往往火炸药的实验都选在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去野外”对王泽山来说是件太平常不过的事儿了。 一个冬天,团队前往内蒙古阿拉善靶场做实验,零下30摄氏度的室外低温冻得高速摄像机“罢了工”,但王泽山一待就是一整天。 正因为这些源源不断的“实地经验”,他始终觉得自己在科研领域也“时髦得很”。 不少实验失败的学术组找到王泽山,请他帮忙解决遇到的“大难题”。王泽山到现场一看,用不了多久就指出背后的规律,参照他的推论,这些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一名相近领域的专家谈起自己的想法是如何“站在时代前沿”的,默默聆听的王泽山却发现了隐患。会后,王泽山找到这名专家,告诉他问题所在。后来的实验阶段,这个基础设置的问题暴露出来,这名专家才发现,按照自己原来的设想恐怕会酿成大灾难。 其实,火炸药不算是炙手可热的专业和领域。 王泽山踏入军校就读的那年,因为“衣服时髦,看起来等级高”,空军、海军的相关专业最为抢手;进了火炸药的班级,王泽山才发现只有自己是自愿选择这个专业的。“那时候一般人都不选陆军,更不选火炸药。” 直到现在,在军工领域,也有很多人更认可导弹、火箭、计算机在军工领域的地位。在“门外汉”眼里,火炸药是一门“基础、枯燥又危险”的学科,只是参与武器发射和完成毁伤的必要“配件”,研究者一辈子也难出名。 但王泽山却表示很满意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火炸药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体现。“离开它,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都难以发挥作用。” 今年年初,凭着具有普适性的远射程、低过载等式模块装药技术,王泽山再次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很少有人知道,这项技术的研发工作一共持续了20余年。 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王泽山团队的研究成果就已触及申请奖项的门槛,但他却坚定地拒绝申报,“零零碎碎的成果没意思,我们要做就做大,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迄今为止,这位中国火炸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手中已经拥有50多个专项科研成果专利,出版15部著作,建立了发射装药学的理论体系。 与火炸药相伴已过一个“甲子”,他不觉得自己有遗憾:“只有解决的问题和没解决的问题,没解决的就接着想办法。”这位希望“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老学者觉得,这门学问“现在终于可以放心地交给年轻人了”。 更多阅读 王泽山:一辈子只会一件事却三获国家科技大奖 王泽山院士:“以身相许”火炸药 王泽山:六十年“以身相许”火炸药 “80后院士”王泽山: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蔡智恒
yzc3966747 2016-3-3 09:03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读到他的小说,恰巧,还是他最经典的一部,读着读着就被吸引住了,痞子蔡和轻舞飞扬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恋确实让人着迷。网络上偶然的邂逅,成就了后面诸多的故事,有时候不得不说人生真的像一场戏。。。。。 《第一次亲密接触》我重头到尾看了不下三次,倒不是因为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而是一种对作者的欣赏。我很难想象从一个水利工科生手里能写出这种让我感觉很温柔的句子,嗯,我的感觉就是很温柔,当然,从字里行间也透露着作为一个理科生惯有的逻辑推理。从他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随性的洒脱,深深地吸引着我,或许是因为我缺少的就是这种洒脱吧,呵呵,谁知道呢。 虽然我似乎已经过了看这类题材小说的年龄,但我还是把他的小说都看了个遍,并不是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喜欢,但从每一部中我都看到了一种美,从他的文笔中透露出来的美,真的很想见见他本人。或许其他人无法感受到我所感受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嘛,精神层面也不一样,从文字中提取的信息肯定也不一样。 小说虽然虚幻,不可信,但从小说中反映出的每个人的内心却是真实的, 也许我今生遇不上轻舞飞扬,暖暖类的女孩,但是我依然会做痞子蔡,凉凉类的男孩。不要笑话我在做梦,只是一种追求罢了。小说毕竟不是现实,我不能说在现实中能重现小说中的情景,那样看来就真的是在做梦了,但是我会向我追求的东西靠拢。 人们常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其实我倒感觉现实更像一把杀猪刀,把我们应有的本性,棱角都磨平,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滚圆滚圆的。实在不喜欢这种感觉,但又不知道从哪里能走出来。写这些并不说我的思想境界有多高,我也是一个人,可能我更想要那种随性的感觉吧,希望以后的哪天我能真正做到随性。(我这里说的随性可不是随着自己性格,为所欲为的意思,等级太低的请勿胡乱猜测,先去打打野练练级再来!)
1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都是培养的,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将最终造福人类!
jzhou65 2015-10-20 16:51
一个人不能孤立存在,脱离群体便没有价值。脱离群体得到的是“自由”吗?我说,心里并不自由,而且会渐渐的孤寂消亡。 有感于我们社会群体都是高举手臂,在要资源要钱,我就感到资源和钱财的有限。但这不能说是不学无术,贪得无厌:因为,这里面有深一层次的问题,有钱有资源就可以更好的培养人才,至少这些东西可以将人养的肚大脑肥,虽然有一个弊端就是将人养死,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已。说这么多,我无意于嘲讽任何人和事,因为人是有弱点的,有惰性的,我们常说好的习惯是培养的;我想在这里说如果这些资源和钱让我们有了好的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后,我们人的身心素质就好了,对于身边的看法也就变化了,对别人的某些不雅行为就会理解,举个例子,说我们80后的年轻人要注意身体别熬夜是好言相劝,但是对于某些为了结婚和还房贷的年轻人来说,拼命工作干损害自己身体的事情那也是被逼无奈?我归纳新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无外乎有三点(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做更多的工作、加班加点可以熬夜、没有条件想方设法的去做事去工作),耗尽精力换来工作使人憔悴。 关于人才的培养,我上面说吃的好人就油光满面。家庭条件好的家庭,要么孩子个子高,要么小孩偏胖,要么有特长......。这是培养的。城市里的孩子整体 来说比农村里的孩子具有这方面的优势,除了吃的好以外,还有教育条件好,这导致最后培养的人才城市的孩子整体上比较好。但是农村的孩子也有优势,那是体能可能越来越好,这也是农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长河来看,各朝各代都是树立典型,培养人才。让你参与某一项工作,你认真做了就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做的多了就是专家就有能力搞创新,否则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人在接受培养时是有条件要求的,体力和智力能跟的上,否则做不了的事情又如何培养呢?好在人多,一般人是没有很大的问题,只要通过刻苦努力和偶遇合适的发展机会,一个人也就成才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多关注一下“偶然的机会”,我们身边有这些机会的人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够抓住机会,成就人生,这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提供每个人发展的机会,不能使每个人都有一番可以骄傲的成绩,不能将每个人培养成我们现在所说的牛人呢?就说道这,个性化发展将是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努力的方向——将每个人培养成精品。 人才培养比较艰难,现在的情况是除了要钱要资源也要“牛人”。比如说我们单位有了牛人,我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可以培养牛人,牛人的成就更大。这就是社会人力资源分配的动机和现状。两个人才,一个弱些一个强些,哪个好培养可想而知,而且强些的成就会更大。只是一开始弱的人,如果机会来了,也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诺贝尔得主屠嗷嗷教授。因此,我想说,提供给弱者好一些的条件,弱者也能有所发展,而且发展空间很大,有的时候比强者的发展更好,毕竟弱者占大多数。 成就人才我们国家和社会提供强者太多了,给予的也太多了,不是说不应该提供,但是我们弱者占了那么大的比例,就像法不责众一样,国家和社会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有多少呢?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的。一个球队不能只有一个人厉害,一个人获得赞誉,没有整个球队队员的团结和努力,又怎能取得耀眼的成绩呢? 谈到投入,国家面临重大的抉择和问题,毕竟资源有限和人口众多。如果高高在上的牛人能够理解这一点,为整个社会做些贡献就会身心投入,否则只是一味的嘲讽我们大多数的弱者?其实我们也不弱,只是资源和钱财我们从国家和社会收益的少些。 我心里渴望的一个景象,每个人都成了人才,社会也就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祥和就像我们很多人的梦一样——伊甸园。
4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1-2012年对房产需求的原因
yanghualei 2014-10-16 07:07
居民收入提高,引致改善性需求 性别比,导致婚姻市场竞争激励 城镇化,引致2001-2012年间城镇化高速发展 80后婴儿潮,引致在2001-2012年间,婴儿潮进入成年 在2008-2012年间,股市低迷,引致房地产投资增加 在2001-2012年间,城市流动人口占比增加 而2003年间,住房市场开放,压制的居住性需求增加释放,60后重新开始二次置业 2003年之后,中国把房地产行业重点培养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
热度 1 Ivyada 2014-9-26 13:03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书,这里面的故事跟我身上的事可以有一些共鸣,也告诉我一些当代的80后的思想,明白了一些事,懂得了一些事。准备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再读一遍这本书。下面摘抄一段。 1. 坚持每天写作,大学一直在投稿,不管被退回来多少次。 2. 坚持听音乐,并对整个专辑进行透彻的感受和专辑面的分析。 3. 为了梦想选择北漂,工作15小时。 第一章 不要在黎明前被冻死 纵有疾风来,人生不言弃 第二章 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 好好开始,好好告别 第三章 趁一切来得及 有些错,要靠一生的努力去弥补 第四章 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看不清未来,就把握好现在 如果一辈子只能重复某一天 柔软是一种力量 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把时间浪费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五章 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下雨了别跑,反正前面也是雨 第六章 有太多新鲜事的世界 既要速度,也要温度。
个人分类: 书籍阅读|1937 次阅读|1 个评论
Journal of Geodesy中国作者
热度 2 jlpemail 2014-7-9 06:43
80后同事S.Q.Xue,是个勤奋的作者,在rearchgate 上发布了他的英语论文。 这篇论文, 他是第一作者;他已经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大地测量 界颇为推崇的Journal of Geodesy 上发了三篇论文。 这个作者,2006年在《测绘科学》发表过论文(第一作者)。 下面,我就以这期Journal of Geodesy 为例,考察它的中国作者。 这期Journal of Geodesy 刊登了7篇2原创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来自中国 的有4篇,分别是 : X.Li (Xingxing Li) 武汉大学的。 L.Cai (Lin Cai) 华中理工大学 的。他的合作者(第三作者)包括 许厚泽院士。 Y.B.Yao (Yi Bin Yao) 武汉大学的。第三作者为 S.Q.Xue(Shun Qiang Xue) Q.Zhao (Qile Zhao) 武汉大学GNSS 研究中心的。(6名合作者)。 换句话,可以这么说,从《测绘科学》到Journal of Geodesy,有多远?这是一个例子。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7967 次阅读|6 个评论
62-72年出生的人是幸运的,85后是苦逼的;元芳,你怎么看?
热度 24 zywsict 2014-6-27 19:00
在哈哈网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 62-72 年出生的人最幸运”,并且列出了几条看似还很有说服力的理由。 1. 他们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有粮票就有吃有喝,虽然是粗茶淡饭; 2. 他们避开了计划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带小的玩,小的穿大的旧衣服; 3. 他们错开了上山下乡,在学校里学工学农学军,反潮流交白卷; 4. 他们上大学时,大学是公费的,家境困难的还有管吃饱的助学金; 5. 他们大学毕业时,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党政、事业单位,央企国企还得挑挑; 6 . 他们恋爱时,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实,深信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 7. . 他们结婚时,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虽然有点旧 ,虽然还得论资排辈; 8 . 他们生子时,母乳基本主流,奶粉没听说有毒; 9 . 他们是尚有理想的最后一代,虽然虚幻但一直支撑着他们的信念; 10 . 他们读书的时候,国学经典已经滥觞,世界思潮大肆涌入,传承与革新集于一身; 1 1 . 他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时的领导基本上还识才用才,政风民风尚且纯朴; 1 2 . 他们与世界同步进入信息社会,电脑工具已融入生活,是中囯信息时代的开拓者。 85 后是苦逼的一代,因为: 当 他们 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 他们 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他们 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他们 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 当 他们 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 当 他们 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 当 他们 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 , 傻瓜都在赚钱 。 当 他们 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 , 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 当 他们 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 当 他们 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 骑车是娶不到媳妇。 当他们没有找对象的时候,姑娘是讲心的; 当他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是讲金的。 当他们没有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可以当领导。 当他们找工作的时候,环卫工大家都抢着干。 当他们没有生娃的时候,孩子是可以生一打的。 当他们生娃的时候,孩子只能生一个。 当他们是小学生的时候,老人是敢扶的。 当他们成年成家后,老人是不敢扶的。
个人分类: 转载|7238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盘点“80后”厅局级干部(快速升迁—高官是怎样炼成的)
wangqing0610 2014-6-17 13:37
盘点“80后”厅局级干部 三年半正科升副厅 2014年05月15日10:07 来源: 人民网 【编者按】近年来,“80后”公务员受到瞩目,其中不少人已开始担任起重要领导岗位,成为厅局级领导干部。小编从公开报道中整理了以下被媒体关注过的“80后”厅局级干部。 山东省济宁市委常委、济宁市任城区委书记 张辉 1980年6月生 张辉,男, 1980年6月生,山东曹县人,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2008年3月起,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成为山东最年轻的“厅官”。 2011年11月末,张辉被任命为济宁市委常委、市中区委书记。2013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济宁市任城区,以原市中区、任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任城区的行政区域。张辉被任命为济宁市委常委、任城区委书记。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 周森锋 1980年7月生 周森锋,男,汉族,1980年7月生,河南禹州人,2004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 2004年07月 襄樊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 2007年11月 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2008年08月 宜城市委常委; 2008年09月 宜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9年04月 宜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9年06月 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年02月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 2011年05月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代理区长; 2011年07月 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2013年05月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区政府区长; 2013年07月 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 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书记 郭文杰 1980年10月生 郭文杰,男,1980年10月生,汉族,河南鹤壁人,2001年5月入党,2008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毕业(北京交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共青团北京市委事业部部长、共青团北京市委企业部部长。2012年8月当选为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书记。 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 雷瑞 1982年5月生 雷瑞,女,汉族,1982年5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2005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富滇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副部长,瑞丽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瑞丽市委副书记(挂职),富滇银行团委书记等职。2012年12月任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 共青团广西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书记 郑胜景 1980年7月生 郑胜景,男,1980年7月生,汉族,籍贯新疆沙湾,200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2012年9月当选为共青团广西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书记。 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 诺敏 1980年12月生 诺敏,女,1980年12月生,蒙古族,内蒙古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副书记;2010年11月任呼伦贝尔市团委书记、党组书记;2012年8月24日,在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 王正儒 1980年2月生 王正儒,男,回族,1980年2月出生,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书记、副院长,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杨元飞 1980年3月生 杨元飞,男,1980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黑龙江肇源,全日制大学,理学学士,在职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2002年 7月参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4月12日当选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赵亮 1980年1月生 赵亮,男,1980年 1月出生,汉族,籍贯浙江东阳,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2001年 8月参加工作,199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4月12日当选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陈苏 1980年4月生 陈苏,男,汉族,1980年4月生,33岁,2008年10月参加工作,2001年4月入党,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2013年5月14日当选为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位西北 1982年1月生 位西北,1982年1月出生,在职大学学历。历任银川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副书记、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书记等职务。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资料转自: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15/c1001-25021173.html
2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8090后】不必太多【历史包袱】
热度 1 outcrop 2013-12-26 22:41
80、90、00……后的年轻人,除非家庭的经历和极端教育,大部分人对文革以及毛的预设立场还是比较淡薄的。 和一些亲历的人不同,不必对这段历史背负太多沉重的包袱和预设立场; 有的包袱该深思反省,有的立场则不过是人家的屁股挨打之后抱怨的牙慧。 因此对一些人和事,不妨少轻信、多思考、少偷懒、多调研;网络已经很发达,翻墙术也不妨学几招。 不然被各种洗脑终究是不大让人开心快乐的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的黄金十年
maxguang 2013-11-18 23:58
最近总看到黄金十年的提法,现在也流行按照年代生人来分,比如 70 后 80 后。有人说过去十年是留学生海归的黄金十年,因为这十年中,国家大力开始引进人才,给的条件很好,相对门槛又不那么高,回去后的人大多到尽头已经在岗位上站稳了脚,开始成为国家科研力量的中流砥柱。而从现在开始,海归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之前一个海外博士或者博后可以轻易拿到一个副教授甚至教授的职位,而现在多年的博后甚至助理教授都拿不到一个教授甚至副教授的位子。于是有人抱怨,有人感叹,有人又把苦逼的帽子扣在了 80 后的头上。 周末看《纯真的年代》,很有感触,尤其是大结局李亚鹏辞职前的演讲: “当年啊 , 我是因为纪念总理成了通缉犯,走投无路了,逃难来到这座城市的,我们为了改变那个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年代,我们用我们的激情和热血选择了邓小平,选择了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可我们并不知道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儿,我们曾经冲动过迷茫过,崇洋媚外过,我们也曾经贪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甚至轻视过亲情! SARS 的爆发和毒蜂蜜这两件事情,给我的震动很大,多年的朋友一个一个的走了,我开始想不明白,我们这么多年的打拼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这一代人是从一个不公平的社会走过来的,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好,但是我们努力了,可是现在呢?看看我们自己,除了比你们多一些社会经验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在你们面前炫耀的资本!资讯没有你们丰富,所受过的教育没有你们扎实,对新技术的理解没有你们敏锐,我们甚至不知道,爱情除了真诚和忠诚之外还需要表达跟维护,我们不会对我们的爱人说“我爱你,你很漂亮”。这些年来,我们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我们曾经焦头烂额,但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努力的改正过不少的错误,但是还是不够,今后那将是你们的责任,这个时代必将是你们年轻人的!我曾暗地里庆幸,我们这代人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我们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我们经历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可是以后呢?我也想好了,还有一件事是我可以做的,那就是看着你们往前走。时刻提醒你们一下,少走一些弯路,我相信,你们的将来一定比我们更成功!” 由于中国过去 50 年的变革和天翻地覆的发展,把我们每一代人都贴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每一代人经历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都不尽相同,于是也就可以轻易的被划分。有的年代是黄金的,自然也就有的年代是苦逼的。比如 80 后,被提到最多的是苦逼。其实回望过去,每个时代都有黄金的一面,每个时代也有苦逼的一面。比如剧中的 50 后赶上文革的这一代,上大学是那么让人渴望和艰难的一件事情,人可以那么轻易的就被颠沛流离,而同时,人们又有那么坚定和纯真的思想和意志,他们赶上了祖国最波澜壮阔的变革时期。而我们 80 后,我们也算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好时代,但也赶上了高校扩招房价飞涨就业困难,就算出国了,这些问题也一直跟着。再看 90 后,生活条件优越,拼爹资本雄厚,但似乎又少了那些坚韧不拔的劲儿。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合的位置,每代人都需要靠努力拼搏去争取自己的未来,每代人也都有每代人的黄金十年。我们能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我们能做的不是被时代摧残,而是去引领去变革这个时代。厉家驹说,我们要做捞世界的人,而不是捱世界的人。不是随遇而安默默接受,而是知难而进力挽狂澜,那样,就是属于我们的黄金十年。
3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写给80后:不要失望,你的时代终将到来
热度 1 mathmhb 2013-7-13 19:25
​我的阅读提示: 1、每一代都有其幸与其不幸。 2、每一代都有人才脱颖而出。 3、优秀人物往往"合"而不同。 http://www.lz13.cn/qingchunlizhi/10813.html    写给80后:不要失望,你的时代终将到来      你还在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倒霉蛋吗?或许是吧,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 职场 主力军的80后来说。      当80后成为一个名词的时候,似乎就一直处在批评之中。“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等等等等,各种恶毒的标签将这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群体给“妖魔化”了。更重要的是,给你们贴标签的人却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的过错。当你们埋怨买不起房的时候,想一想哪些人是房地产市场的主宰?当你们批量毕业却又批量失业的时候,想一想是谁没有教给你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你们想去谋求一份有前景的工作的时候,想一想又是谁把你们当成毫无价值的苦力?      这些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希望自己按照别人给你贴的标签去生存?      每个人都有狗屁不是的时候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关于80后的生存现状,曾经在网上大量流传。当你们满怀希望步入社会的时候,却无奈地发现,原来自己狗屁都不是。比你有钱的多得是,比你有权的多得是,比你有背景有关系的也多得是。即便怀里揣了个大学文凭,你仍然发现自己只是一介“草民”。当你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下一批超过600万的毕业生又会步入职场,和你们争抢饭碗。于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因为体制关系而构筑起来的稳定的生存环境,成了你们争相争抢的“铁饭碗”。      在 大学生励志 网担任教练式 职业规划 顾问期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80后,只是一个中专生,但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辛辛苦苦赚的30多万在股市打了水漂,谈了多年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同时亲生弟弟又去世。那个时候,他真的觉得自己狗屁不是。但一连串的打击没有让这个年轻人从此堕落和消沉,相反,更激发了他内心的动力,决定要重新混出个人样儿来。现在,经过自己的奋斗,他已经事业有成,也找到了一位漂亮的女朋友。但他并不满足,还准备去读MBA,挑战更大的 成功 。      我了解你们的痛苦和身上背负的压力,我也同样了解你们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对于稳定的渴望,但是,我并不希望你们就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因为,过于稳定会让你们丧失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并最终被社会所淘汰;而保持适当的危机感,才会让你不断前进,构筑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始终相信,社会永远是进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是永远不变的自然法则,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动物,同样适用。而稳定和安逸,则是让一个人堕落的温床。      很多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没有任何背景,我也是。但是我很感谢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我学会了竞争,学会了独立自强,知道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得属于自己的未来,不要让任何人看不起你。      你们要知道财富的意义,凡事都要靠你自己去努力。光鲜表面的背后,你要知道别人付出了多少。不劳而获的财富,你不会去珍惜,最终还是会变得一文不值。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近20年来,欧美的大多数头奖得主在中奖后不到5年内,因挥霍无度等原因变得穷困潦倒。该项调查同时显示,美国彩票中奖者的破产率每年高达75%,每年12名中奖者当中就有9名破产。      当环境对你不利时,你不应该消极,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堕落。相反,你应该高兴,因为,这是上天赐予你成长的机会。没有经历过困难磨炼的人,不会经得起人生的惊涛骇浪,也无法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者。永远不要把自己钉死在苦难的十字架上,你今日所受的难,只是为了积累拯救明日的资本。你要想享受成功带来的鲜花与掌声,就要学会包容成功路上的孤独和寂寞,苦难与荆棘。      属于你的时代终将到来      无论你承认与否,80后们终将登上历史的舞台。无论现在当权的50后、60后有多么强大,无论他们给你们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无论他们建立了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秩序,但他们终将老去,他们终将被推下历史舞台,他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构筑起来的阻碍社会进步的种种规则,也终将在你们更富有活力的新思想的冲击下而垮塌。未来始终是属于你们的,但是,你们是否做好了登台的准备?你们能否能够正视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积极改进?这些问题包括:      知道5年后或者10年后的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你总得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人生只能活一回,走错了,谁都输不起。       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独立思考 。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要因为别人选择什么而随波逐流,不要因为父母给你安排了什么你就束手无策。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独立主见,那么,你所带给后代的,只是告诉他们如何成为思想上的奴隶。思想上的枷锁比任何物质上的缺乏都更加令人恐惧。       有坚定的立场,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当你有一些冲破传统思想禁锢的想法时,你更要准备好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质疑。人性的深处,鸡蛋总比鲜花多,谩骂总比赞扬多,你不能因为别人的批判而停止前进的脚步。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学会担当 。无论出了什么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再给别人留下没有责任心的口实。担当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而逃避责任,只说明你是个懦夫。同样,也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自己选择的路,哪怕跪着,也要走完。       拥有成熟的心态 。你现在能改变的,就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你现在改变不了而将来能改变的,就潜心**,等待改变的机会;你现在改变不了、将来也不可能去改变的,就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但是,不要抱怨,不要因为种种你改变不了的东西而把自己变得极端。       把优秀当成信仰 。无论你现在是否优秀,你都要向优秀的那一面去努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那么,你就真的一无是处。没有人剥夺你成为优秀的权利,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       行动力 。如果你不满意别人为你贴的标签,那么,就把这个标签撕碎,重新为自己贴一个满意的标签。你要积极行动,用结果证明给那些曾经打击你、批判你的人看:你是强者!你必须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学会等待。当你准备好了上述一切的时候,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等你上台的那一刻。永远要记住: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前进,属于你们的时代,终将到来!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706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到90后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了??
热度 24 马红孺 2013-7-10 07:07
昨天看到一个结论,80,85,90后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而且据说是大多数人有目共睹的。 首先,兄弟我一定不属于大多数,因为我没有看到。我1988年开始教书,20多年,每年面对的学生不少于百人,在我所在的学校,体会到的是学生的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从1994年开始,我带了10多名博士生,10多名硕士,研究生的素质也是不断上升的。 其次,1977年全国招生27万人,1998年全国招生108万人,2010年全国招生657万人,要比较,请用今天的前5%与77级比较,用今天的前20%与1998级比较。下滑,还是上升了? 作为一个老77级的学生,与今天的学生相比,唯一能比得过的,是当年比今天的学生多刷了几道吉米多维奇的习题而已。而当时的外语,见识,独立思考能力,知识面,... ..., 远远落后于今天 的大学生。 再次,90后独生子女多,生长环境特殊,形成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果把这些特点与所谓素质联系起来,是毫无道理的。倘若能够理解他们,我们会发现在任性后面的担当和责任心。当然,如果当导师的高高在上,不能用真心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特点,不为他们的前途考虑,甚至忽悠他们,他们也不会客气。相对于我们这一代的逆来顺受,这恰恰是素质提高的表现。 因为有几个低素质的学生而否定一代人,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写了上面几句话。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都将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有多少偏见,当90后开始管理这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会更好;当90后走上科学与技术的第一线的时候,科学和技术也会更进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45 次阅读|36 个评论
80后到90后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了??
马红孺 2013-7-9 22:22
今天看到一个结论,80,85,90后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而且据说是大多数人有目共睹的。 首先,兄弟我一定不属于大多数,因为我没有看到。 我1988年开始教书,20多年,在我所在的学校,体会到的是学生的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 其次,1977年全国招生27万人,1998年招生108万人,2010年全国招生657万人,要比较,请 用今天的前5%与77级比较,用今天的前20%与1998级比较。下滑,还是上升了? 作为一个老77级的学生,与今天的学生相比,唯一能比得过的,是当年比今天的学生多刷了 几道吉米多维奇的习题而已。而当时的外语,见识,独立思考能力,知识面,... ..., 远远 落后于今天 的大学生。 再次,90后独生子女多,生长环境特殊,形成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果把这些特点与所谓素质联系 起来,是毫无道理的。倘若能够理解他们,我们会发现在任性后面的担当和责任心。
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影《80’后》观后感
crazyocean 2013-6-20 09:30
当舞曲响起,整个操场变成了两人的世界。 相似的家庭、命运让他们惺惺相惜。对父母行为的失望、不解让他们不再信任任何人,心灵的伤疤也让他们 不轻易相信爱情,总是担心害怕美好的东西会转瞬即逝,不能长久。 距离上的遥远,生活的差异,彼此的误会,像那个十字路口,让他们总是错过,错过~~。美好的感情虽然没 有先来后到,高低贵贱,可是爱情却是专属的,不能共享的。他们热烈而坚持,勇敢而真诚,共同呵护、珍 视并厮守着内心的那份长久。 影片告诉世人,80后在日益繁芜的世界中,不仅能够做好自己,坚持内心,还能给他人带来无穷的正能量, 80后乃是崛起的一代。 爱,这个字在80后的内心中发芽,生长,枯萎,带着些许无奈~~ 不过爱已扎根,爱已发酵,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香飘四溢,弥足珍贵,淋漓尽致! --------------------------------------------------------------------------------------------------------------------- -------- 年少的我们,都是热烈而坚持的,那是一种光芒,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却没能改变他们的人-------- 观看地址: http://tv.sohu.com/20101001/n275386823.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杂项|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亚平:生于1978年的“80后”航天员?
热度 2 liuliangyun 2013-6-12 23:09
据新华网, 神九女宇航员候选人刘洋、王亚平简历(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6/11/c_123265500_2.htm ) 王亚平,1978年4月出生,长春飞行学院毕业。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武汉空军运输机飞行员,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 据中国新闻网, 王亚平: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80后”航天员(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12/4920311.shtml ) //被同伴们称为“小姑娘”,当作“小妹妹”的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80后”。她的家乡张格庄镇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西南部,该镇以大樱桃闻名遐迩,是“中国大樱桃第一镇”。 百度百科 王亚平,女,汉族,山东 烟台 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80年1月出生 http://baike.baidu.cn/view/47947.htm 或许是上次神九候选人简历的年月都写错了,太不严谨了。
4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80后出师表
热度 3 zywsict 2013-6-2 09:20
夫 80 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院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四乃成,负债十万。 觅生计,背井离乡,南下深圳,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 遂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而医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无奈带病还。 友怜之,赠三鹿奶粉一包,鸡蛋数枚。数日后,卒。 转载自 http://www.80sjy.net/shuzhai/292.html
个人分类: 转载|3400 次阅读|6 个评论
80后豪门千金
xupeiyang 2013-5-28 06:49
伊万卡•特朗普(Ivanka Trump)出生于1981年10月30日,是美国房地产大王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女儿。 在这个拥有豪华游艇、一座有140个房间的豪华别墅和21亿美元继承权的女孩身上,没有一点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在她平坦“钱途”上,有30%是借了家族的“光”,而70%则全靠自己打拼。 http://www.bwchinese.com/article/1041440.html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80后
sandy99 2013-5-22 23:36
最近看到,60后的《中国合伙人》,70后的《致青春》,看俞敏洪和柳传志纯爷们的拼搏故事,柳如何觉得研究所里面做科研的无趣,果断从计算所出来创办联想。无论选择哪种人生道路,无论现在面临什么,“ 生在蜜罐里,长在鸟笼中,活在战场上”的 80后们,努力,但愿我们有机会让这个社会和我们下一代的生活更美好一些。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80后是幸福的,和老人们相比,80后没有受过更多的苦,他们的生活比前辈们要好得多。但这不是全部,他们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前辈们少。可以说,他们是压力最大,负载最重的一代,他们不得不将经济学的思维武装到牙齿。只不过,他们没有经验。” 原标题:莫让青春染暮气(青年观)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人民日报)
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都相信人均GDP
热度 1 xupeiyang 2013-5-20 20:32
应该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比较,单一指标有局限性。 博文平均点击量排行 1 饶毅的博客 饶毅 14289 2 没文化开的老文 文双春 11355 3 自由自在 颜宁 11177 4 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 王鸿飞 10199 5 王飞跃的博客 王飞跃 7688 6 马博士 马臻 7515 7 学到老 Never too o.. 唐常杰 7463 8 湖南土著 刘全慧 7325 9 程代展的博客 程代展 7290 10 喻海良的博客 喻海良 6785 11 李连达的个人博客 李连达 6107 12 分享办博苦乐 倾听博.. 科学网 6043 13 所谓江湖 邢志忠 6014 14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李宁 5982 15 贾伟的博客 贾伟 5064 16 子曰:“知之者不如.. 戴世强 4837 17 王云才的博客 王云才 4824 18 郝炘的博客 郝炘 4704 19 晴朗的天空 彭思龙 4526 20 何毓琦的博客 何毓琦 4349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1949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的怀旧,不是个人的小文艺范的伤感
热度 2 hanspub 2013-5-15 14:27
最近非常火的一部电影是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的原因是这个题材很讨巧:80后一代人从当初的备受争议到如今迈入三十而立的年纪,在面临巨大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工作和周围生存环境的考验,于是叹老怀旧成为一代人的共同特征。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属于青年人,80后一代正处于最青春的时候,本应该豪气干云、斗志昂扬,用“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梁启超的话说,80后应该“如朝阳,如乳虎,如泼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可为何变得老气横秋,难见奔放与热烈? 对于80后这群并不是社会老人的年轻群体精神上早衰的原因,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思索。为什么本来应该是最年富力强一直往前冲的年纪,却出现了集体怀旧的情怀。怀旧其实是一个人对现实际遇不满足或者遭受挫折所自然生发出的一种情怀,是一个人对以往美好生活的留恋。 80后,最小的24岁,最大的也不过34岁。从网友的表述中我们可见一斑: “人到三十,经历了不少世故,被社会现实敲打过。想不暮气沉沉,很难啊。在社会的大锅里互相碰撞,有棱角的都被撞平了,慢慢的变圆,才能少受伤害“。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80后怀旧的时代所在,正是我国刚刚改革开放没几年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还算民风淳朴,那时候社会竞争还没那么激烈,房价还没那么高,人们的内心还没那么浮躁,孩子还有完整的童年,社会成员之间还有最基本的互相尊重和道德约束。但是当这些年轻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这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所有的善恶美丑,不但错过了工作包分配,而且没赶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同时却赶上了大学扩招,研究生满大街的尴尬局面,基本的生活尊严都不能保证,所以,这个时候感怀小时候的淳朴年代,似乎更显得意味深长。 因此,80后的这种怀旧,不是个人的小文艺范儿的伤感,而是一种对当前生存环境的深深忧虑和重重压力的无奈表达。 他们的暮气沉沉,也许应该多从社会环境给予他们的信心上找找原因。 参考资料 《社会科学前沿》
3159 次阅读|2 个评论
80后暮气沉沉 精神“早衰”值得警惕
热度 1 liruzi 2013-5-14 17:50
人民日报:80后暮气沉沉 精神“早衰”值得警惕
个人分类: |1953 次阅读|3 个评论
30位80后优秀科学家
热度 6 xupeiyang 2013-4-27 11:40
2013年科学及医疗领域30位30岁以下俊杰(30 under 30 Science Healthcare) 福布斯的年度榜单《30岁以下30人》上的年轻颠覆者、创新者以及创业家们正迫不及待地要改变世界。他们代表着同代人中的最佳创业精神、创新力和知识水平。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令人惊叹、富有魅力并忘我工作。 以下为 2013年科学及医疗领域30位30岁以下俊杰(30 under 30 Science Healthcare): 约书亚•萨默/Joshua Sommer 24岁 脊索瘤基金会(Chordoma Foundation) 执行董事 当约什•萨默还是杜克大学新生时,他就被查出患有脊索瘤。这种罕见的骨癌只有30%的治愈率,没有批准的药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少,患者平均存活年限仅为7年。“坦白说,当时我只有18岁,还有很多事想做,我不愿接受这些统计数字。”萨默说。因此,他加入了美国唯一一个由联邦政府资助的脊索瘤研究实验室(碰巧也是在杜克大学),用了两年时间寻找新药。但该实验室缺乏资金以及瘤组织、细胞系和动物模型等材料,无法取得实际进展。他辍学创建了脊索瘤基金会,目前已筹集到250万美元,为11个实验室提供资金。对于那些患有致命性疾病的人,他的建议是什么?“你拥有很大的力量。” 克里斯蒂娜•阿加帕奇斯/Christina Agapakis 28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博士后 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类固醇生物技术”,是开展基因工程的一种新方法。阿加帕奇斯致力于研究各种有机体之间的新关系,例如使植物发绿的共生叶绿体和制作奶酪的菌群。她被评为“2012年欧莱雅美国杰出女科学家”。 曹青(音译)/Qing Cao 29岁 IBM T.J.沃森研究中心(IBM T.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研究员 曹青致力于用碳纳米管来制造新型电子元件。这类电子元件将取代硅,防止摩尔定律变慢。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了22篇科学论文,被其他科学家引用了1,300次。在2008年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篇论文中,他和同事发现了在可弯曲塑料上印刷纳米管网络并用它们来创造复杂集成电路的方法。 辛迪•张/Cindy Chang 28岁 克利夫兰临床医院Lerner医学院(Cleveland Clinic Lerner College of Medicine) 医学生 她进行的研究已经改变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非洲分发营养补充品的方式。她协助开展了对马拉维2,700名患者的三种营养补充品临床试验,发现一种更加廉价的营养补充品拥有与更加昂贵的营养补充品相同的效果。她还领导了对马拉维2,000名儿童的第二轮调查,发现营养不良的儿童人数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料。 艾德里安•程/Adrian Cheng 28岁 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科学家 他是亿万富豪保罗•艾伦(Paul Allen)的脑成像团队成员,供职于艾伦脑科学研究所。他发明了一种强大的非侵入性高速显微镜技术,可以同时对大脑中数千个细胞的活动进行实时成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了神经回路的工作情况。这项研究在2011年发表于《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 佩奇•克雷默/Paige Cramer 28岁 默克(Merck) 副首席科学家 她是老年痴呆症研究人员。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她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Bexarotene的药物能够刺激老鼠的身体去除某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被认为与引发人类老年痴呆症有关。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催生了生物科技公司Rexceptor。为了获得制药巨头的资源,她在2012年10月加入了默克公司。 劳拉•戴明/Laura Deming 18岁 弗洛里特资本(Floreat Capital) 合伙人 18岁的戴明已经是一位与生物科技行业传奇人物科里•古德曼(Corey Goodman)密切合作的风险投资家了。她痴迷于解决衰老问题,12岁时开始在实验室里工作,14岁时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她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商业化感到失望,于是她通过20under20项目获得了Facebook创始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的支持,创建了致力于抗衰老的风险投资基金。 尼古拉斯•唐宁/Nicholas Downing 27岁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医学生 他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历史上最年轻的作者之一。他的研究得到了皮尤基金会(Pew Foundation)的资助。他发现,与流行看法相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批准新药方面的速度和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一样快,甚至更快。这项研究影响了美国政府有关FDA经费法规的讨论。他的新研究将致力于为药物发现提供资金的新机制。 克里斯蒂娜•范/Christina Fan 29岁 Immumetrix公司 技术开发总监 之前,她找到了一种方法,使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检测母亲血液里胎儿NDA的简单血液测试,对胎儿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今年,她和她的前斯坦福大学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利用相关方法通过血液测试来检测胎儿整个基因组的技术,从而使胎儿期基因检测变得更加容易。 克里斯汀•弗莱明/Christine Fleming 29岁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助理教授 弗莱明创造了能够获取活动物心壁详细图像的光学成像导管装置。这为医生们带来了获取心壁活动肌肉实时图像的新方法,使医生们可以更好地诊断疾病,尤其是那些导致心律失常的疾病。医生们甚至可以在创伤更小的情况下治疗这些疾病——可能是利用无线电波产生的热量来”烧毁”心脏疾病。 维普尔•戈雅尔/VipulGoyal 29岁 微软(Microsoft) 微软印度研究院研究员 戈雅尔致力于“基于位置的密码学”,也就是把地理位置作为密钥,这样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窃听者就无法破译加密信息。戈雅尔和同事们发现,或许可以利用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的简单测量方法来验证接收方的地理位置,从而挫败模仿该地理位置的图谋。这将带来毫无破绽的、基于位置的安全性。 皮尔斯•格雷厄姆-琼斯/Pierce Graham-Jones 29岁 卫生与公共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West Health常驻创新员 他得到了West Health的赞助,供职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致力于研究电子健康档案,并推动利用这些数据的创新。有个项目旨在让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应用程序上安全地访问他们的健康档案。他还是把健康IT技能囊括入新医生培训的主要拥护者,这将有助于降低医护成本。 米切尔•哥特曼/Mitchell Guttman 28岁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助理教授 哥特曼领导的一支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基因。以前,科学家们只是把基因视作编码蛋白质,这些传统基因占到人类基因组的1%,其余99%都被认为是无用之物。但他领导的这支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lincRNA的物质,这种基因物质不是编码蛋白质,而是扮演了基因调节者的角色,负责调控胚胎的发育,并在人类的疾病中发挥作用。 艾萨克•金德/Isaac Kinde 29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 在读医学博士 金德正在寻找方法来提高DNA测序技术的准确性。他想证明,或许能够利用这项技术以非侵入性的简单方式来检测结肠、胰腺和卵巢癌。已经就几项专利提出了申请。他的论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自然》和其他刊物上。 苏哈萨•科丹达拉玛哈/SuhasaKodandaramaiah 28岁 NeuromaticDevices公司 创始人 这位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研究生创造了能够测量脑细胞中电势和基因变化的机器人,其效率超过了人类科学家。这项成果发表在《自然方法》杂志上。他创建了一家公司,以使该成果商业化。 凯尔•兰卡斯特/Kyle Lancaster 29岁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助理教授 解决了以前的化学难题。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依靠氮循环,也就是微生物打破氮的强大化学键,制造氨,为土壤施肥。但没人知道实现这一切的那种生化酶的全部化学结构。兰卡斯特在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证明,位于这种生化酶中心的神秘原子就是碳。这篇论文被广泛引用。 阿迪娜•曼加巴特/Adina Mangubat 25岁 螺旋基因公司(Spiral Genetics) 首席执行官 DNA测序使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对海量的数据。她的公司为处理所有这些数据提供了云端解决方案。 约翰•默里/John Murray 28岁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在读物理学博士生 创建了模拟大脑神经元网络如何形成短期记忆的数学模型,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如何干扰这些神经元网络的模型。希望这些电脑程序将变得足够好,催生出新的治疗方法。 西奥翰•帕特维尔/Siobhan Pattwell 29岁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博士后 帕特维尔研究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在青春期如何变化。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焦虑性障碍的发生率会在青春期前夕和期间出现飙升。她的论文发表在《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和《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吉莉安•夏皮罗/Jillian Shapiro 25岁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研究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们发现,特殊的基因化学物质RNA能够使其他基因处于关闭状态。如果科学家们可以找到让RNA进入细胞而不破坏整个系统的有效方法,就可以研发出伟大的药物。夏皮罗利用改良病毒找到了一个这么做的新方法。这也使得她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机会。 格雷戈里•F.索南伯格/Gregory F. Sonnenberg 27岁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免疫学家 研究为什么免疫系统有时会对“有益”的肠道细菌反应过度,这可能导致癌症或炎症性肠病。 凯蒂•斯塔克/Katie Stack 26岁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研究生 建立日常计划以确定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将进行的观测和实验。她还把卫星数据和“好奇号”发回的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了该探测器登陆时所在的火山岩层历史数据。此前,她致力于研究火星沉积物,试图弄清楚火星上何时和哪里可能存在水(和生命)。 大卫•斯特劳斯/David Strauss 29岁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医疗官 致力于心脏设备个性化医学领域。在预测心电图检测结果将为患者带来多大好处方面,这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发表了21篇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文章,谈论了心脏病的潜在生物学特性,以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将为哪些患者带来福音。 哈里•特科/Halle Tecco 29岁 Rock Health公司 创始人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特科创建了RockHealth公司,这是第一个数字医疗创业公司孵化器。她从KPCB、NEA公司、加速合伙公司(Accel Partner)和其他公司手中募集到了资金。她喜欢把自己视为医疗行业创业者们的“媒人”。 里根•布莱斯•托瓦尔/Regan Blythe Towal 29岁 高通研究院(Qualcomm Research) 神经形态系统工程师 托瓦尔致力于研究人类眼球运动对实际环境作出的反应,以此来了解人类如何收集视觉信息和感知环境。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改进计算机算法,使机器人能够更有效地收集数据。她被评为“2011年欧莱雅美国杰出女科学家”。 佩德罗•瓦伦西亚/Pedro Valencia 28岁 麻省理工学院(MIT) 博士 生物科技传奇人物罗伯特•兰格(Robert Langer)的弟子。瓦伦西亚致力于研究如何更快速地合成纳米粒来制作效果更好、毒素更少的药物,以及如何把多种药物融入同一种纳米药物中。他的研究催生了大量一流学术论文的发表和BlendTherapeutics这家创业公司的问世。 格兰特•沃斯坦迪戈/Grant Verstandig 23岁 AudaxHealth公司 创始人 经历了七次膝盖手术后,他对消费者健康网站倍感失望,于是自己创建了一个网站,使患者可以和其他病人进行交流、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咨询以及追踪健康资讯。他筹集到了惊人的3,000万美元风险资金,投资人包括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的CEO和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安泰集团(Aetna)前任董事长出任该网站董事。 丹妮拉•威滕/Daniela Witten 28岁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助理教授 威滕在26岁时成为教授,现在正致力于开发机器学习项目,把大量的数据转变成有用的知识。潜在用途包括:个性化癌症疗法,了解基因组,向购物者推荐产品和预测竞选结果。 亚当•德•拉·泽达/Adam de la Zerda 28岁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助理教授 利用纳米技术来创造观察身体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新方法,从细胞层面上了解癌症和年龄相关性黄斑退化病(失明的主要原因)等疾病的病因。他的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郑昌锡(音译)/ChangxiZheng 29岁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助理教授 郑昌锡致力于用电脑打造逼真的声音,以便开发出栩栩如生的虚拟现实。最终,他希望他的研究将有助于创造出与虚拟动作同步的逼真音效。新的数学方法将自动为泼水等动作添加声音,逼真再现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现实世界。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4958.html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69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金哥儿这个80后怎么这么不靠谱!
热度 4 wangxh 2013-4-13 07:33
小金哥儿这个80后怎么这么不靠谱? 等了好几天了,怎么还不按钮发射导弹? 倒是经常发出诗一般的“警告”——战争的火花可能首先溅到日本!
278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一个80后女生的自白
热度 1 zywsict 2013-4-7 19:07
过年到现在已经不记得多久了,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总是来不及努力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时间在提醒我,原来很多东西真的在变化,而且变得让我们触不及防,我们该好好的反省自己了 ……。 每个人这辈子的成长都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没有成长,没有反思没有自省的人生是可怕的。 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的生活是不是这个样子?不停的换工作,因为我们在抱怨同事怎么不好,领导怎么苛刻,我们受到的待遇是如此的不公平,凭什么拼命的干活拿的工资比不干活的人少,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每天的生活里只有上班,加班,下班,睡觉,找不到另外一半,也没有力气去寻找,当我们过腻了这个公司的生活的时候就愤慨的辞职,殊不知另外一个像这样的恶性循环又即将开始!我们总是不停的抱怨着一切,工资少,抱怨公司老板;没钱买房,抱怨父母没有雄厚的财力;和另外一半吵架,总是抱怨他不体贴不爱你不会赚钱;孩子教育不好,抱怨说孩子怎么这样;当我们在不停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哪里出错了?!有没有仔细的去反省下自己,有没有认真的去思考生活,有没有仔细的为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爱的人做好规划并为此两个人不断的努力,有没有想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文化 , 有没有想过作为一个女人满心希望另一半变好而自己顺便变好,却没有想自己已经在慢慢的被淘汰了? 我们上一辈很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给好男人,觉得女儿嫁人了就稳定了,就有未来了,却不知道在这一路上,我们陈旧的思想让我们走了多少弯路。 有人一直剩着,不想要结婚,觉得自己是不婚族,一个人的生活永远是幸福的,父母跟在后面痛苦的逼婚着就是不给予理睬,或许他们真的没有遇到好的,或许他们真的不想要承担结婚之后的责任; 有人在快要结婚的路上,因为现实摧毁了这段缘分,但我视乎为这样的缘分的摧毁而且更加珍惜的那个人感到庆幸!两个人的结合本应该预示着原来一个人的路途变成两个人一起走,两人应该同心协力为了自己为了对方,为了共同的父母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向前进,而这个时候钱却成为了验证两个人真情的时候,有人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钱却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让你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让你衣食无忧,甚至可以验证人与人的感情,因为这一点点的钱却将两个人打入谷底,甚至放弃了当初两个人的一辈子的未来;女生总是觉得嫁人了,就有家了有老公了,便全身心的愚昧的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老公和孩子上,换来的是什么?与丈夫不停的吵架,与婆婆的争执,孩子的不听话,自己的经济不独立,离开了这个家这个男人或许就再也无法生存了,其实这样的女生庆幸你还没有嫁给那个不值得你嫁不会给你未来的男人,让他随风而去吧! 但是试问为什么很多结婚以后的女人却依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科学研究表示孩子的智商和母亲的学历以及教养有很大的关系,一个负责的母亲,是在生下这个孩子前要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怎么样能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明天,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一个受大多数人喜欢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素养有礼貌的孩子?而不是生下来能活下去就可以了?那么如果有这么想过得女人们,我想问问你们是否有对你肚子里或者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负责呢?如果你们无法对他们负责的话,为什么那么轻而易举的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甚至我们父母乃至爷爷奶奶那辈子更荒谬的认为一个不够,赶紧再生第二个,第一个都没有生出来,甚至妈妈自己吐的要死要活,而且情绪又不好,身体素质又很差,我们能指望当宝宝来临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毛病吗?当一个生命在体内孕育的时候,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他未来的负责,而太多的女人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很懂,一意孤行,当你真的懂得时候,或许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 ……。 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另外一半的身上,乖乖的做我们的家庭主妇,但却不知道他们承受的压力是多么的大,他们要为自己的妻子孩子负责,可是他们微薄的薪水却真的是无力;结果可能有很多,他们不康重负逃离了,做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再者就是当出现一个对他们嫉妒的关怀的另外一个女人的时候,他们投降了,因为他们是在不堪重负,妻子也无法分担他们的重压,无法携手一起努力奋进 ; 当然,还有就是在男人不断奋斗不断攀爬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你家庭主妇的身份越来越显得没有价值,都说女人让男人爱和容易,但需要赢得一个男人的尊重太难,当你们距离拉开的时候或许爱都淡漠很久了。不懂得如何孕育一个很好的宝宝,不懂得为了和另外一半的未来去奋斗,不懂得在家人生病的时候怎么去很好的照顾家人,不懂得在自己变得无知和愚昧的时候却还不思进取,蛮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做个依附在男人身边的小女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离你未来,你离你的幸福已经越来越遥远了,扪心自问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或许人各有志,如果我们安于非常平静的生活,每天为了口袋里仅剩的那点钱在盘算的时候也不觉得很羞愧,那么只能说就这样吧 ……, 在人群中被埋没 …… 直到无声无息。 这个社会是可怕的,请每个人都看下,现在的自己有没有变成一个自以为是的自己,在朋友面前大谈着自己的工作,大谈的自己的看法却容不下别人的一丝丝建议和意见,满心以为他的世界里的所有都是对的,比别人爱讲,都觉得比别人懂,然而却不知道自己变成了那个困在属于自己狭隘世界里的困蛙,不停的抱怨着工作和领导,却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却不知道自己束缚在千年以前的看法,一点也没有想要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当面对着钱和未来可能要遇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时,又表现出一幅很淡然很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船到桥头自然直!如果我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发现自己有一丝丝如此的迹象的时候,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应该好好审视自己内心最单纯的那一处,你是否想要被社会的大潮吞没,是否想用表面的自我去掩饰内心最卑微的自己,其实现在所有的好与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想到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自己,是否无所谓却怨天尤人?也许你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是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将置他们于何地呢? 或许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碰到这样一般的男人,就放弃吧。在选择另外一半的时候,人品与个人修养是何其重要,一个不思进取自私自利,没有一点点的责任心,大多数时间沉迷于游戏,甚至小气到怕你多吃一点点的男人,我也想说放弃吧。一个如果回到家只会对你又吼又叫,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全部发泄在你身上的男人,或者成天哄着你说我们节约点吧,结婚要花很多钱的,也放弃吧。对未来没有一丝丝的规划和想法,即使有想法但也只是流于表面的,甚至表面说的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却小气的要死,放弃吧。男人没有该有的胸怀,没有更大的格局,只会计较眼前的这点小钱小利,路只会越走越窄,放弃吧。还要以孝为借口放弃了多年的感情,实际上自私到底的表现,不懂得怎么去与父母沟通,或者说本身就懒得为了那个口中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去和父母好好的沟通,这样的他你真的还想要吗?骨子里都是为了自己 ……。 专业是点,生活是面,我们很难用专业知识去对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一个挫折都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有着乐观无比的生活态度,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你的已知世界小于你的未知世界,岁月的流失不被遗忘的永远是自己的东西,每个人这辈子的成长史别人代替不了的,不要束缚在自己的世界里,从井底跳出来走上未知世界,懂得学习,懂得为自己选择一个更好更广阔的舞台,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都需要改变的勇气,一个不懂得改变或者不想要改变的人,永远只能驻足在被遗弃的角落里。
个人分类: 转载|18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90后中学生神答卷,80后老师神批语
zywsict 2013-4-5 15:22
1. 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老师评语:贾府组织春游?) 2. 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 (老师评语:天才都是孤独的。) 3. 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师评语:你该庆幸还是郁闷?) 问君能有几多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老师评语:这究竟是不是原配?) 4. 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老师评语:汪伦跳崖了) 5. 醒时同交欢,儿女忽成行。 (老师评语:因果关系。)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壮士一去不复返。 (老师评语:工整啊。) 7. 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 (老师评语:写实派。) 8. 天苍苍,野茫茫,一树梨花压海棠。 (老师评语:春光乍泄。) 9. 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岸猿声啼不住。 (老师评语:悲情的猿。) 10. 床前明月光,对影成三人。 (老师评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1. 天子呼来不上船,芙蓉帐䁔度春宵。 (老师评语:好大的胆子) 12. 洛阳亲友如相问,轻舟已过万重山。 (老师评语:欠人钱了,跑得够快的啊!) 13. 在天愿做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老师评语:你俩真配。) 14. 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 (老师评语:这还是美人吗?) 15.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 (老师评语:这么绝情?)
个人分类: 转载|2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80后”女生录用老公全国卷,你能得多少分?
热度 4 zywsict 2013-3-18 18:30
一、选择题 1、在你求婚的时候,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向你的爱人求婚? A.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拿出钻石戒指求婚 B.早已商量好结婚事务,求婚就是两个人商量个日子 C.采取小说和电视剧里面充满创意的情节出其不意浪漫求婚,有具体想法可以写出详细方案 D.直接去其父母家中表达结婚愿望并请对方父母准许 3、你认为婚礼的资费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A.自己的储蓄 B.自己的储蓄加父母的资助 C.父母的资助 D.迟迟不表明态度以此来等待对方提出平分 12、假如你发现老婆有出轨的行为,你会: A.愤怒伤心地出去喝得醉醺醺回来和她吵架 B.按兵不动地试探她然后巧妙地让她自己坦白 C.感觉尊严受到伤害和妻子摊牌要求离婚 D.和老婆谈一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 E.对亲朋好友吐苦水寻求他们的帮助 F.骂她一顿羞辱一番马上离婚 二、简答题 1、你认为和爱人能够白头偕老的基础是什么? 2、你认为对男性来说一生中什么才最重要? 3、你对于“理想的妻子”要求是什么? 4、对于“丁克家庭”,你的想法是? 三、论述题 试论述婚姻是否会束缚男人? 四、作文 《好老公是怎样炼成的》 要求:内容真实,不少于10000字。 五、简答题 老婆一定要在家做饭带小孩?如果你老婆想外出创一番事业,你是否支持她? 六、操作题 请现场煮一顿饭(材料自备)
个人分类: 转载|191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献给不会炒菜的80后们
hailuo0112 2013-2-17 15:06
酸辣土豆丝: 制作工艺 1. 将土豆削皮,切细丝,泡在水中洗去淀粉,既能避免其变黑,又能使其在炒烧时保持白嫩、爽脆。炒前捞出,沥干水分。 2. 青、红辣椒去籽、蒂,切成细丝,干辣椒切丝。 3. 炒锅上火,加入花生油烧热,放葱丝爆锅,加入干辣椒炒香,再加入青红椒丝、土豆丝,炒至八成熟时加入精盐、味精调 味,再淋上香油和香醋,炒熟即可。 红烧茄子: 1 把茄子洗净去掉头尾,切成滚刀状,泡在清水中,捞起沥干水后洒少许淀粉拌匀。葱去头尾洗净,切成段。 2 猪肉洗净切片,剁成泥后,加1/2汤匙酱油、1汤匙生粉、1/2汤匙油和1/3汤匙鸡粉拌匀,腌制10分钟入味 3 倒3汤匙油进锅烧热,倒入肉末炒散,直至肉色变白后捞起待用。 4 继续加10汤匙油,爆香葱段,放入茄子开大火快速翻炒,加5汤匙水炒至茄子出水变软,约5~6分钟。 5 倒入之前炒好的肉末炒1分钟后,洒1/3汤匙盐、1/5汤匙鸡粉和1/2汤匙酱油调味,就可起锅啦! 鱼香茄子: 原料: 茄子 2条, 肉丝少许. 姜, 蒜, 葱, 辣豆瓣酱, 醋, 糖. 制法: 1. 将茄子洗净沥干,切成小圆段备用。大蒜洗净切末、葱洗净切成葱花, 姜切末备用。把醋, 糖, 芡粉放入碗中, 加水备用. 注意: 碗中先放糖, 再放醋. 醋放到和糖一样平. 2. 将油加热后,放入茄子段炸软成金黄色时,捞起将油沥干。 3. 将姜, 蒜, 葱爆香后,倒入肉丝,再倒入炸好的茄子拌炒一下,再加入碗中 的调料拌炒, 即可盛入盘中。 青椒炒鸡蛋: 做法:1.把青椒用清水洗净,去籽切成细丝。将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搅散开。 2.锅内放油(40克),烧热,将蛋汁倒入,炒好倒出。 3.往锅内倒入余油,烧热,放入葱花炝锅,随着放入青椒丝,加精盐炒几下,见青椒丝翠绿色时,放入炒好的鸡蛋、味精,翻炒均匀,用香醋烹一下,即可出锅。 地三鲜 材料:土豆 1 个 ,茄子 2 个 ,青椒 1 个 调料:烹调油、酱油、糖、盐、葱花、蒜蓉、生粉、高汤各适量 做法: 1、茄子和土豆去皮,切成滚刀块;青椒手掰成小块。 2、锅中到入多一些的油,七成热时,先将土豆块放入,炸成金黄色,略显透明时捞出备用.。3、再将茄子倒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加入青椒块即一起捞起.。4、以少量热油爆香葱花及蒜茸,加高汤、生抽、糖、盐、茄子、土豆和青椒块,略炒.。5、加入水生粉大火收汁即可 干煸豆角 用料:扁豆400克,肉末150克 调料:干辣椒4个,老抽1大勺,榨菜末、花椒、蒜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扁豆两头撕去老筋,掰成两节,洗净,控干。 2、烧热250克油,放入扁豆,炸到扁豆表皮起皱时,用笊篱捞出控净油。 3、另取锅烧热,用1大勺油爆香肉末、干辣椒、花椒、榨菜、蒜粒。 4、倒入老抽、扁豆翻炒,扁豆熟透时关火,放盐和味精,炒匀即可。 鸡肉炒菜花 用料:鸡胸肉、菜花 调料:葱丝、姜末、大料、食用油、料酒、盐、鸡精、蚝油、粉芡 做法: 1、鸡胸肉洗净,切成片用盐料酒食用油腌一会,再用粉芡抓匀。 2、菜花洗净劈成小朵,坐开水锅,下锅焯一下,捞出过凉水,控净水备用。葱切丝,姜切末,蒜切片。 3、另取炒菜锅,放油,油温热了把大料放入,再放姜末,把鸡胸肉也放进锅中滑炒至肉变色盛出备用,然后再把葱丝姜末放入炒出香味,放焯好的菜花翻炒。 4、放料酒、鸡精、蚝油,把滑好的鸡胸肉也放进锅中,快速翻炒,放盐,翻炒,出锅装盘。 粉蒸肉 用料:五花肉一块 调料:八角一颗,葱少许,姜若干片,料酒少许,辣椒,花椒若干,大米,紫米若干,老抽,生抽,鸡精,糖,豆瓣酱 做法: 1、五花肉切片。 2、把肉用料酒,葱,姜,八角腌上。 3、腌上肉以后,准备辣椒,花椒,大米,紫米。 4、把准备好的3放锅里炒。 5、把3放锅里用中火把大米抄香且变得微黄。 6、用搅拌机把炒好的3打碎。不要搅得太碎。颗粒大些易可。 7、把6倒入腌好的肉里。加入老抽,生抽,糖,鸡精,少许麻油。拌匀。 8、最后加入一大勺豆瓣酱。再加少许水,使粉湿润。 葱花炒鸡蛋: 烹制方法(两人份)   材料:鸡蛋(4只)、葱(3根)   调料:盐(1/3汤匙)、油(6汤匙) 1 葱洗净去掉葱白,把葱青切成葱花,放进玻璃大碗里 2 打入四只鸡蛋,将玻璃大碗倾斜成45度,用筷子顺一个方向,将蛋和葱花快速搅拌,打至蛋液呈黏稠状。 3 把锅烧热,直到锅内的水分全部蒸发,烧1分钟左右,放6汤匙油入锅,转动锅让油铺满整个锅面,然后改成小火,再浇入蛋液。 4 顺一个方向快速翻炒蛋液,大约1分钟后,蛋液会凝固起来,这时赶紧起锅,免得炒蛋过老。 厨神贴士 1、炒蛋时,锅一定要烧得很热,这样炒起来蛋会嫩滑点,锅不热炒蛋容易失败。   2、进过冰箱的鸡蛋,要先拿出来放一小时,再拿来烹调。   3、炒鸡蛋忌加味精,若加入味精,加温后味精会掩盖鸡蛋本身的鲜味。   4、如果食用过多鸡蛋,会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和增加肾脏负担,每天吃1~2个鸡蛋就行了。 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 方法一 说明:西红柿炒鸡蛋人人会做,但是要做的好吃,难。主要是由几个误区,等会我会详细说。 材料:西红柿,鸡蛋 配料:植物油,盐。注意,西红柿炒鸡蛋不用放鸡精或者味精,因为西红柿炒鸡蛋是吃一个“鲜”字,而西红柿炒鸡蛋的时候就有形成鲜味的物质析出,不需要再放提鲜的味精或者鸡精。这也是做这道菜的时候不放葱姜蒜的原因。 制作方法: 1。西红柿切成块,要大小不一,什么形状无所谓,鸡蛋打开放入碗中,打匀,放入少许的盐。 2。锅内放入适量(炒鸡蛋的时候,油放多少很关键,我的经验是放相当于鸡蛋液的2/3)的油,等油热了的时候,(我后面详细讲如何判断油的温度),倒入鸡蛋液,注意这个时候,鸡蛋液会自然的凝固,不要动,等到这个鸡蛋液都凝固的时候(要小心油干了,造成鸡蛋糊了),用饭铲(也叫炒勺)从鸡蛋的边缘轻轻进入,将鸡蛋翻过来,煎一下,等两面的颜色都呈现金黄的颜色时候,把鸡蛋从锅里取出来(也可以不取,不过等熟练以后再说吧),这个时候锅里面应该还有一些油,把西红柿翻进去,翻炒几下,由于西红柿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会有水份析出,这个时候把炒好的鸡蛋放进去,放入少许盐,翻炒几下,出锅。PS:有人喜欢做的时候,放一些水进去,本人不推荐,其实西红柿里的水份完全够用了,不用放水。还有,现在的西红柿质量不好,炒出来的菜不甜还有些苦味,出锅的时候可以适量放一些白糖。 丝瓜炒鸡蛋 原料:丝瓜 鸡蛋 调味料:油,盐,料酒,葱花。 1.将鸡蛋2-3颗,加入小量食盐,料酒。搅拌均匀备用。 2.将丝瓜去皮切片或切丁备用。 3.猛火将炒锅加热入油,待油温升高倒入鸡蛋炒熟盛碗备用。 4.猛火将炒锅加热入油,待油温升高倒入丝瓜炒熟,加入已熟鸡蛋同炒,后按个人口味加入盐,葱花翻炒小会即可起锅食用。 多吃益处:丝瓜的营养价值很高,丝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瓜氨酸以及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还含有人参中所含的成分——皂甙 风林茄子 基本材料肉泥20克、茄子200克、香葱10克、生姜10克。 调味料:花生油500克(实耗油100克)、盐10克、味精5克、白糖3克、生粉20克、麻油5克、鸡汤50克、老抽王10克。 制作过程: 1、茄子去皮,切大粗条,香葱洗净切段,姜切米。 2、烧锅下油,油温120度时下入茄条,炸至金黄捞起。 3、锅内留油,下入姜米、肉泥、茄子、鸡汤、盐、味精、白糖、老抽王,用小火烧至汁浓时再用湿生粉勾芡,淋麻油即成。 金牌蒜香骨 基本材料原料:猪肋骨调料 :海鲜酱,沙茶酱,老抽,生抽,蚝油,味精,白糖,干辣椒,蒜茸。 1、猪肋排改刀成12厘米的长段,用清水漂去血水 2、用调料腌制2小时(海鲜酱,沙茶酱,老抽,生抽,蚝油,味精,白糖)以上。 3、油烧到二成热,把排骨放入锅中,油温由低至高慢慢炸制,至肋排成熟、外皮结壳取出沥干油。 4、再在锅中放入蒜茸、干辣椒炒出香味,再放入肋排稍炒,加上调料,装盆即可。 做饭实用技巧 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 2、 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7、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 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20、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21、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22、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3、炖老鸭:在锅里放几个田螺容易烂熟    24、烧鸭子时,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5、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26、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27、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9、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3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3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4、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35、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36、用羊油炒鸡蛋,味香无异味    37、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   3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3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40、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41、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42、炒波菜时不宜加盖   4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44、炒牛肉丝: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4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46、肉丝切好后放在小苏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别疏松可口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做到甜酸适度   47、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48、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49、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50、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51、做馒头时,如果在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不仅洁白、松软,而且味香 52、蒸馒头时掺入少许桔皮丝,可使馒头增加清香   53、蒸馒头碱放多了起黄,如在原蒸锅水里加醋2~3汤匙,再蒸10~15分钟可变白 54、将少量明矾和食盐放入清水中,把切开的生红薯浸入十几分钟,洗净后蒸煮,可防止或减轻腹胀 55、牛奶煮糊了,放点盐,冷却后味道更好 56、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时或炒辣椒时加点醋,辣味大减 57、烹调时,放酱油若错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许小苏打,醋味即可消除 58、菜太酸,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 59、菜太辣,放一只鸡蛋同炒 60、菜太辣,放些醋可减低辣味 61、菜太苦,滴入少许白醋 62、汤太咸又不宜兑水时,可放几块豆腐或土豆或几片蕃茄到汤中;也可将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中 63、汤太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中 64、花生米用油炸熟,盛入盘中,趁热撒上少许白酒,稍凉后再撒上少许食盐,放置几天几夜都稣脆如初 65、菜籽油有一股异味,可把油烧热后投入适量生姜、蒜、葱、丁香、陈皮同炸片刻,油即可变香 66、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没有怪味了,炒出的菜肴香味可口,并可做凉拌菜 67、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残渣并变得混浊,可将白萝卜切成厚圆片,用筷子把萝卜戳几个洞,放入剩油中炸,残渣会附着在萝卜片上,取出清除残渣,再反复放入锅中炸,混浊的油可变清澈 68、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再倒入食油,然后再放菜 69、当锅内温度达到最高时加入料酒,易使酒蒸发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70、熬猪油:在电饭褒内放一点水或植物油,然后放入猪板油或肥肉,接通电源后,能自动将油炼好,不溅油,不糊油渣,油质清纯 71、泡菜坛中放十几粒花椒或少许麦芽糖,可防止产生白花
个人分类: 生活|1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赶紧耍帅——哥耍的不是帅,是年轻
热度 38 hjf306 2013-1-7 20:28
个人分类: 且行且记|1449 次阅读|53 个评论
教师眼中的大学生——80后自画像及反思
热度 4 jlrlmylt 2012-12-21 15:08
1. 大学文凭算哪根葱: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 2. 刚毕业就失业?: 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毕业证,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 3. 干的还没民工开心: 千心万苦进了外商独资企业当白领,才发现原来中国现在遍地都是外企,500强有499家在中国有分号。 4. 房子是心头之痛! 福利分房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住房公积金少得可怜,又赶上无耻之徒遍地炒房,一年攒下来的钱才能买两三平方米住房。 5. 哪里有“真”可言? 小时侯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中学大学又普及诚信教育,工作后又不得不说假话,拿假文凭,在假发票上签字。 6. 发现“所学无用” 他们说计划经济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普及素质教育,结果我们什么都得学,什么都要摸到皮毛却连皮毛都不知道。 7. “网”上人生的迷茫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网上信息如潮涌,不论是垃圾还是精华都让人疲惫不堪,没有手机和电脑人家会觉得你生于60年代, 8. 对社会心灰意冷: 从小学完雷锋学赖宁,接着学习李素丽,现在学习杨利伟,表面文章做足了接着自私自利。 9. 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 闯荡社会若干年后发现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逼不得已重新拾起书本,泡在冲刺、精华、宝典的密题中,希望混个更高一点的文凭出来好混日子。 10. 谁把我们放在了眼里? 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十五年前:“太阳是我们的”;十年前:“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八年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现在:“我闭上眼睛就成天黑”。1990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80年代人放在眼里。 在CSU,笔者经常与在CSU任教的华人教师、来自中国顶尖高校的留学生、从大陆高校来的访问学者交流,探讨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根据笔者自己的观察,造成80后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中国特殊的国情:作为世界初级产品加工厂,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和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中国企业吸纳科学技术水平极低,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更钟情于农民工般的廉价劳动力,在大学疯狂扩招背景下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吸纳能力(美国科州2007年高中大学升学率只有25%); 2. 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熟练技术工人、应用性工程专业工程师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将是人才市场主力军(美国人才市场需要量最大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工程师,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引进人才),中国高校基础理论专业(数、理、化、生、地)、缺乏应用价值的文科专业(哲学、历史、中文、政治)、严重脱离实践的管理专业(经济管理、外贸、金融、商业)所占比重过大,其中尤以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一流综合大学表现得最为明显(北大、南大、浙大、中国科大、吉林大学出国率最高); 3.畸形的市场经济体制:工作稳定、福利待遇较好的政府机关、垄断性国企、科研事业单位已经逐渐沦落为特殊阶层不容他人染指的自留地,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得难以生存的私有企业又令毕业生望而却步,好的进不去、差的不想去,这种进退惟谷的状态人为造成了就业困难; 4.80后大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作为独生子女,80后大学生在拥有较为丰富知识、活跃的思想、较强的物质财富欲望的同时,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容易迷失方向,如同一盆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温室花朵(根据笔者的任教经验,目前1/3的学生在认真读书,1/3在混文凭,1/3属于浑浑噩噩的跨掉一代,对于工科专业学生,只要真正学得好是不愁找不到理想单位的); 5.浮躁的国民心态:急功近利、贪图虚荣、互相攀比等种种浮躁的心态已经笼罩在整个中国大地。在美国,博士生去超市当理货员很正常,硕士生去农场饲养动物也不足为奇。据笔者观察,在美国大学校园,大部分学生生活得都很快乐,跳楼自杀简直就是一件天方夜潭。除了和美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较高的工资待遇、较为公正的用人制度外,不能不说与国民的心态有关系。 注:博文前半部分系笔者根据网上资料摘录整理而成。
个人分类: 象牙塔生活|4433 次阅读|11 个评论
90后大学生缺礼貌
热度 11 Bobby 2012-11-10 09:28
我老同学的女儿考到了海南某大学,我自然满口答应帮忙照顾好她。每到周末或放假,就打电话或发短信叫她到家里来玩,开始她还回复,后来干脆回复都不回复。邀请了多次,一次也没有来。人家不来,咱上门关心一下,买了两箱水果去学校找她;女生宿舍管得严格,只在门口将水果递给她,我就走了,也没见她说个谢谢。刚入学时,跟她父母到宿舍看她,看起来她很不主动,问两句答一句,离开时也没送送,也没说再见。她的妈妈很在意,在出来的路上念叨这个,“这孩子,父母离开送送都不会!” 这不是个例。9 0 后大学生缺礼貌,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尤其如此。我给大学生当班主任那会儿,前几次到宿舍看学生,学生好象根本不在乎,该睡觉睡觉,该上网上网,在床上的不下来,坐着的不站起来,说话待理不理,或者很机械。开班会时,我不得不严正指出:这种行为很不礼貌。每每开班会强调一下,最后终于见到成效。 研究生又怎么样呢?表面上的马虎,但发电子邮件的礼仪欠缺的不少。有不少人,发电子邮件求教问题的,希望提供文献或实验材料的,直截了当,既不介绍一下他或她是谁,也不说明是做什么时候遇到问题,或为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或文献,这种情况我心里其实不乐意。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298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80后集体怀旧
lily201268 2012-10-30 08:38
80后集体怀旧:面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自我解救 80后集体怀旧:对儿时的相思病 "怀旧"英文的对应词是nostalgia。从西文词源角度考察,nostalgia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nostos,是"返回家园"之意。algia即痛苦的状态,连起来便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后发展为病理学用语,又指"思乡病",及至近代,"怀旧"的含义已逐渐远离医学等应用范畴,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 一般认为只有那些历尽沧桑的老年人才怀旧,但在中国,怀旧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们已在网络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怀旧。 旷日持久的怀旧浪潮 对于80后来说,他们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怀旧。而在80后在网上的怀旧浪潮则可以追溯到2006年,两个分别叫做"李雷"和"韩梅梅"的虚拟人物打开了80后的记忆闸门。 李雷和韩梅梅是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本里的两个人物。在书中,他们是两个初中生,李雷留着寸头,喜欢傻笑;韩梅梅留着短发,穿短裙,温柔善良。 2006年,网友们开始不断"考证"出他俩的爱情故事,最初的起源是天涯上一篇名叫《八一八中学英语课本中为虾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HanMeimei》的帖子,后来又有风靡论坛的《LiLei,HanMeimei,和JimGreen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2008年《南方周末》以《李雷都这么牛×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提出"80后集体回忆"的概念。2009年,一首《李雷和韩梅梅》的网络歌曲也打动了不少80后。2010年,《李雷和韩梅梅》被搬上了话剧舞台。 2007年底,一名叫张樟的网友制作系列视频《80后终极回忆录》上传至网上。2008年初,在中国网络刮起了一股80后集体怀旧的风潮。 在许多网上论坛,"80后"网友也纷纷发帖,怀念儿时的点点滴滴。网友"直通车434"在论坛发帖,号召大家秀出"80后"在上世纪90年代唱过的歌。网友及时跟帖,收集了近百首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却非常"老土"的少儿歌曲和流行歌曲。 一位四川"80后"网友转帖,罗列出40件"80后"儿时的趣事:拿一个塑料袋拴一块石头丢到天上去成为"降落伞",现在看来似乎太憨;校门口卖的绞绞糖,以为真的会越绞越多的趣事让大家偷着乐;没有手机的童年,在课堂传纸条让大家感慨不已。 2009年,一个名为《80后成长纪念册》的帖子在天涯论坛走红,其回复量超过两万。作者白小帆本来只打算写写儿时的电影记忆,没想到回忆刹不住闸--那时的零食、流行歌曲、动画片、联欢会、语文课文,全在记忆里显影了。 在网友的诸多反馈里,白小帆听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我也是!"她在这里找到了组织。 2010年,第一批80后步入了"而立之年",这一年是80后的成长之年,更是怀旧之年。这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三人的再次合体演唱拉开了今年怀旧主题的大幕。2010年10月28日,优酷网"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压轴作《老男孩》上线。该短片仅上传5天就有300万的点击率。"青春"、"梦想"引发80们怀旧情绪集体爆发,"泪流满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观影感受。 2011年,一部《蓝精灵》又一次勾起了人们的怀旧神经。 直至今年,李雷和韩梅梅又传来信的消息。在新的教材里,当年的HanMeimei变成了Ms.han(韩太太)。而她嫁的是一个新人物,名叫HanGang(韩刚)。书本中的"她"造型很时髦,在厨房中忙前忙后,照顾两个孩子用餐。而我们熟悉的LiLei,成为了一名戴着眼镜的教师。 就在"韩李"风潮流行的同时,一张"国民床单"一夜爆红。随着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国民物件"--搪瓷缸、缝纫机、二八自行车、国民脸盆……怀旧浪潮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 令人沉醉的儿时记忆 28岁的李想,发现自己的言行和年龄的距离越来越远。她也想不明白,自己的方向,迷失在哪里? "现在,90后,00后的孩子们都比我们牛,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网游如数家珍,我却还钟情于《超级玛丽》、《魂斗罗》、《仙剑奇侠传》;当麦霸们哼唱着王若琳、方大同、苏打绿的时候,我们却还陶醉在《冰雨》、《海阔天空》中。80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怀旧,起码我就是。"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的李想,一跨出校门,就被就业的现实追着跑,整整跑了一年,才找到一份不甚理想的工作,四年干下来,给她的感觉,就是累。 现在,李想对什么新鲜的事物都不那么感兴趣,就喜欢怀旧,沉醉在那种情绪中。 听音乐喜欢那些老歌,看电影也喜欢看那些老电影,每次电视台放那些90年代的香港片我都一定要看,不管看了多少遍,还是爱不释手。"也许在电影的画面和熟悉的旋律中,追寻着自己青春的影子吧!" 我虽然不老,但也开始怀旧,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加班、有指标,现实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开始偷偷怀念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时,有爸爸妈妈的赞美和鼓励,现在他们催我早点嫁人。那时,我做完作业后可以香香地睡个大觉,现在我入睡前还要想想我这个月的销售指标;那时,看到的是和蔼可亲的老师,现在面对的是想把你"榨干"的老板…… "处于任何年龄的人,回忆起童年都会觉得幸福,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那时候没有压力、没有忧郁。不过80后的怀旧有些不同。"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认为,80后能让人"泪奔"的怀旧,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有关。 80后正好赶上了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就业、贫富、工作等方面的差别表现得很明显。这时,80后刚好迈入社会、独立生活,感受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差别、个体发展的好与坏之间较大的差异。未来会怎么样,很多80后对此充满了迷茫,感到没有指望。联想到自己童年的幸福,又看到他人展示出来的好的一面,就会产生一种悲观的心理与落差。于是,怀旧自然成了一种对现实的安抚。 不是80后太老 是社会发展太快 可正朝气蓬勃的80后,其人生经历不过二三十年,怎么也开始怀念起"美好的旧时光"? 一位网友的感慨或许可以解开答案。他说,看到网络上收集起来的童年记忆,"不过二十几年时间,这些东西就如同古董一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的确,"80后"生于改革开放伊始阶段,长在社会变革的上世纪90年代,就业于新世纪。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伴随着他们成长,互联网彻底颠覆了他们以往的生活。新与旧的交替、红与黑的对撞,传统与新锐并存、虚拟与现实相消长。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胡光伟表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变化有目共睹,"80后"经历的变化太多太快,所以才会觉得自己才十几、二十几岁就"老"了。 怀旧是解压阀 进入21世纪,大学不断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现在也已变成大众的普及教育。这就使得身为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80后们没有了任何优越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有大幅增长的数字,但也有惊人的大学生未就业人数以及房价的飙升。 广州日报联合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推出"80后"生存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仅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值得指出的时,在广州日报等机构的调查中,38.2%的"80后"每个月都会给父母补贴家用。其实,社会养老问题将会像一个幽灵一样深深缠着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上要赡养"四老",下要抚养"一小"。其间压力不言而喻。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社会的变革以及80后们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的巨大压力,正是这些压力过早地吞噬了年轻的80后们的青春。如今的房奴、孩奴、裸婚等社会现象新名词折射出80后们的生存困境。 因此,有人认为,对童年的怀旧是80后面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自我解救。 怀旧中寻求认同 2009年,一个名为《80后成长纪念册》的帖子在天涯论坛走红,至今已翻了220页,回复量超过两万。作者白小帆本来只打算写写儿时的电影记忆,没想到回忆刹不住闸--那时的零食、流行歌曲、动画片、联欢会、语文课文,全在记忆里显影了。 在网友的诸多反馈里,白小帆听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我也是!"她在这里找到了组织。 有个网友说了句让她"热泪盈眶"的话:"一直以为我的成长经历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才知道,原来当年,在不同的地方有成千上万的小孩子和我做着同一样的事情。" 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城市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也多是双职工。在这些人的童年记忆中,自己脖子上挂着家门钥匙,有曾经一起疯玩的"发小儿"--但这些儿时的伙伴,大多已经消失在快速城市化的几次搬家中。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其实挺寂寞的,生活里的很多细节没有人分享。"白小帆说,"小时候的很多傻事都是自己做,自己偷着乐。所以多年以后,当发现原来大家都一样时,就特别激动。小时候最讨厌和别人一样了,现在又觉得有人和自己共享同样的记忆,特别幸福。" http://hanhan.qq.com/hanhan/one/one141.htm#page1?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1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同龄人更有共同语言
热度 6 cutefay 2012-10-28 08:38
写博客久了,慢慢就发现和年龄相仿者的共同语言更多一些。 我的博文,往往都是自己平时所思的随手记录,虽然不能代表大多数和我年龄相仿者的情况,但也还是能反映我们这个年龄段一小部分人的现实生活的。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很多年长者经历的事物,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而我们这一代经历的事情,年长者也没经历过。同理,90后或者更小的人也和我们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思想就容易产生代沟。很多年长者并不能明白为何我们这一代总感觉压力那么大,为什么做事情总瞻前顾后,没有像他们当时那种一往直前的闯劲,为什么连找对象似乎都那么费劲为什么要考虑那么多,等等。时代变了,成长的环境变了,就会使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随之产生变化。我一直坚信这样的观点:某个群体中个别人有某种想法或行为的时候,那是个人的问题;而当这个群体大多数人都有某种思想或行为的时候,那往往是环境或制度的问题。 80年后选择读硕读博的人,多数在2008年以后才毕业,毕业后工作一两年有了一点积蓄才会考虑买房问题,而我们刚好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期,北京这边09年以前买房和09年之后买房,价格差得非常远。如今的房价,已经无法让我们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买得起房子了,所以生存压力就大了很多。年轻人结婚、买房、生孩子等,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而我们却没那么多钱。尤其是毕业后选择搞科研的人,更是能体会这一点。科研这个圈子的“蘑菇效应”特别大,当你上位了之后,例如成为某人才计划、某项目的领头人的时候,你就什么都有了,什么也不缺了;而当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只能忍受着低工资,拼命地奋斗着,而35岁以前能够上位的人不多,并且大多数上位的也都是海龟。而当初班里毕业后选择去企业工作的人,在公司工作几年,30出头的年龄,大多数月薪在1-3万,是做科研无法比拟的。搞科研不是总是穷着的,科研的大佬们还是很富有的,看到这种情况,自己也会期待着收入改善的日子,我不奢望能够像大佬们那样富有,能够达到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一点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的时候写这样的博文,有些年长者总觉得我们是在抱怨社会,是在发牢骚,其实还真不是。社会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没办法去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奋斗,去适应社会的现状,去争取早日上位,以改变这样的现状。而在奋斗过程中,总有些酸甜苦辣,就随手记录下来。 我很高兴的是,有一些年龄相仿者喜欢读我的博文,或许,是我的一些经历和所思和他们比较相似吧! 由于最近我写的关于爱情方面的博文很多,所以科学网上有些年长者阴阳怪气地说我是“爱情专家”等,好像意思是我不应该谈论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我 不是啥爱情专家。只是这个年龄,这个阶段,爱情在生命中还是很重要的,生活中会经常去品味爱情中的各种滋味,而身边的同龄人或者师弟师妹们也是如此,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中不免会涉及到找对象、谈恋爱等问题。所以自然生活中的这种所见所闻所思就反映在博文中了,我这个人又很职业病似的喜欢去分类和总结性地表述一些事物,试图能更全面和理性地看待一个问题,包括爱情问题。也有一些人会从我博文观点中去揣测我的爱情观如何如何,让我有些哭笑不得,其实博文中反映的信息往往都是假象。我在博文中总试图很现实地很理性地谈论一个问题,包括一个非科学的问题,而现实中做事情又是很感性的,和博文风格很不相符。我父母那一代人谈恋爱往往都很简单,两个人看对眼了,就结婚了。而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情况复杂多了,在大学的时候,大家谈恋爱往往是很纯真的,无奈很多情侣毕业后不是在一个城市工作,这种情况往往只能以分手告终;而毕业之后再找对象,面临的情况就复杂多了,即使自己不想那么现实考虑那么多,但对方也可能会考虑很多,或者父母也会整天说教来考虑很多,结果逼得自己不得不和其他人一样多考虑一些现实问题了。 等我年龄再大点,过了品味爱情的阶段,估计就没有心思再谈论爱情了,并且即使想谈,也确实不合适了。要是一个已婚的有了孩子的大叔大妈还整天在网上谈论爱情,那确实有些怪异了。再过两年,估计我的很多博文就是关于如何照顾婴儿、如何早教等问题了。现在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往往谈论的话题有三个:1、工作上申请基金、评副研等问题;2、找对象和结婚问题(主要是未婚和刚刚结婚的同学会谈论这个);3、孩子问题(主要是有了孩子的一些同学谈这个话题)。所以,经常是有孩子的人凑在一起谈孩子,没孩子的人自然对孩子问题不感兴趣,就在一起谈论其他话题了。再过两年同学聚会时,估计我要从谈论找对象的阵营转移到谈论孩子的阵营中去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312 次阅读|14 个评论
我们小时候的那些事物一去不复返
热度 63 cutefay 2012-10-26 10:49
我们小时候的那些事物一去不复返
前言: 现在的小孩子,往往生下来物质条件就比较好,现在市场上的各种物品种类繁多,电视节目、游戏等也是很丰富。我们当年经历的很多事物,他们都不会再经历了。小时候的很多事物,真得很令人怀念!此博文是怀旧文,怀念我们80后的人小时候经历的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点点滴滴。 正文: 小时候买米面等还需要粮票或者粮折子。我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每个月要交给学校10元钱和10斤粮票,这些可以让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一天吃两顿饭。后来到了小学,则粮票慢慢被淘汰。 小时候,爸爸总是骑着他的大金鹿送我去幼儿园,我坐在大金鹿前面的横梁上。有时候妈妈会坐在车后座上,一家人一辆大金鹿,就可以走遍小城镇的很多地方。当时的大金鹿车非常结实,骑十几年也不会坏呢! 小时候,小朋友们总是讨厌星期二,因为那天没有电视信号。 小时候有一阵子,一种叫做“酸梅粉”的东东流行起来,1毛钱一包,以至于学校最后禁止小朋友在学校里吃酸梅粉。很多人买酸梅粉不是为了好吃,而是喜欢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塑料勺子。 小时候,男生在学校的课余时间里经常玩“拍子”(把纸叠成四方,用于打互相打翻,打翻了就归自己了)或者弹马赛克,丢沙包,而女生则经常跳皮筋。当时的玩具还有小钢琴,小人书,积木、折纸、不倒翁等。 小时候,还流行贴画和印画,贴或者印在书本和桌椅上。 怀念小时候一毛钱一根的冰棍,那时候总是会有人骑着自行车,用保温泡沫装着冰棍来我们楼附近叫卖。现在市场上也出了那种怀念当年的那种老冰棍,但是味道和以前的不一样了。 小时候,冬天学校里会生炉子,以取暖,当时总是让几个男生早起去用松树球等东西生炉子,当时炉子是烧煤的。当时家里一般是烧蜂窝煤,有点不安全,烧不好就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怀念当时初中英语课本的那些人物:lilei,hanmeimei, Ms Gao,lucy,lily等,还有一只叫做poly的鹦鹉。当时我们是第一届用这个新版课本的,之后好像很多年都一直用它做教材。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农村的一些幼儿园里还用石笔和石板写字学习,当时的我觉得用这个写字很有趣,还一直希望自己也有一套石笔和石板。当时岂不知道那些用石笔和石板的小朋友们,很羡慕能够用铅笔和白纸写字。后来我上了小学,似乎农村里也不再用石笔和石板了。我奶奶说她上小学(估计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吧)的时候,就是用石笔和石板写字,当时她学习成绩很好,学校里还奖励她白纸和铅笔呢! 小学的时候的铅笔盒很单薄,里面还印着小九九。后来到了中小学,铅笔盒又稍微高级了一点。 最初的橡皮是这样的。 后来橡皮稍微高级了一点,好看了一点,我当时很喜欢收集各种可爱的橡皮。 小时候还穿着塑料凉鞋。 小时候,还没有“奥特曼”,那时候喜欢看“恐龙特级克塞号”、圣斗士星矢、聪明的一休、机器猫、花仙子、黑猫警长、葫芦娃。 小时候,爸爸还经常在我胳膊上画手表,我也画,但是我总画得歪歪扭扭的,所以还是总找爸爸帮我画。 大学的时候,刚开始还用传呼机,后来到了大四才有了手机。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什么是传呼机了。 (注:图片是俺从网上搜集来的,有些小时候的东西,例如上面所说的“拍子”,还有下面评论中所提到的那种可以反复利用的油纸,我不知道按照什么关键词可以搜索出来,所以就没搜到,图就没贴出来) 后记: 正文写完了,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了。还想起啥的就再补充。通过这篇博文,我感慨道,为啥现在差10岁甚至差5岁就是一个代沟,是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了,差10年往往所经历的事物就有很大的差别了,于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也就不同了。我们80后小时候经历的那些事物,90年后的人估计很多都没经历过。前几天看电视剧《男大当婚》,其中有一段是男主人公和一个比他小13岁的女孩谈恋爱,但是两个人的人生观差别太大,最终无法在一起。那个比他小13岁的90后女孩伍小六的爱情观,在她那个年龄段来说属于很正常的,但是这是70后的大叔级男主人公所不能理解和感受的,于是这70后的男主人公大叔则会觉得伍小六总是任性、无理取闹,而伍小六则觉得很委屈。
个人分类: 今菲昔比|13686 次阅读|107 个评论
莫言:80后90后看了《蛙》不可能无动于衷
xupeiyang 2012-10-13 09:39
主持人文坛: 这本书里谈到计划生育,其实也涉及到挺敏感的一些事情,当时你有没有担心?    莫言: 我想我作为一个作家,首先打动我的是姑姑这个人物原型,是她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而我也想到了,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并不是要用自己的小说来再现一个事件,而是借这个事件塑造一个人物。   我个人阅读一部小说,最后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这个历史背景和这个历史事件,而是在这个事件当中所凸现出来的令人难以忘记的性格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读鲁迅也好,我们记住了阿Q;我们读包法利夫人,我记住了包法利夫人,小说历史背景很快就会陈旧,小说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很快也会变成陈旧的东西,人物是万古长青的。   我根本目的是写小说中姑姑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应该是在我本人过去小说中没有出现过的。如果能够在我所阅读的范围之内没有读到过的人物形象,我应该更加高兴。事件尽管敏感,但是我没有把再现事件作为我的目的,因为这个事件矛盾越尖锐,对抗越激烈,越是复杂、越是敏感,人性表现得越是充分。   在这样的事件、环境里,就是对这个人物一种灵魂的考验,或者我设置了一个人类灵魂的实验室,用这种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环境设置了这么一个实验室,把我的人物放进去考验他,然后看看他的内心,看看他的灵魂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主持人文坛: 与其说写了60年跌宕起伏的中国计划生育史,不如说您直面、指向了人物的内心。    莫言: 主要还是要写人的内心深处在所谓的罪与非罪之间,所谓的功与过之间自己灵魂的搏斗,这个事件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来由。    主持人文坛: 在这个书里您也说到了这么一段,其实您剖析的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卑微的灵魂,这种卑微是什么?    莫言: 小说里的姑姑当然也可以算做一个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知识分子50多年来走过的路程实际上也是可以跟其它领域的知识分子进行类比。刚开始是坚定不移、阳光明媚、兴高采烈,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政治事件,使每个人都几起几落,使每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当中,他自己就产生了很多对自己的过去对社会的一些怀疑,姑姑这个人物也是这样。   她之所以刚开始是那么阳光,后来慢慢变得越来越阴沉,变得越来越暴力,实际上是跟这个社会对她的影响分不开的。姑姑在80年代初70年代末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反复具有强迫症的表现,是她生怕被甩到社会的群体之外,她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来感恩戴德。姑姑所有的行为都跟中国50年代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相吻合。   另外,之所以说卑微的灵魂,是小说里的另外一个人物“蝌蚪”来讲的。蝌蚪身上是不是有我个人的影子呢?我毫不避讳的说确确实实有我的影子。第一,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参加了军队,在军队里受到了教育,在军队里被提升了干部。这些经历我跟小说里的蝌蚪都是相似的。但是蝌蚪身上后来表现出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光明正大的很多理由,但实际上是隐藏了他很多卑微的想法,很多私心杂念。看起来是为了国家的需要,什么政府的号召。    主持人文坛: 王仁美的死对他来讲是最大的忏悔。    莫言: 他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用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了他个人的私心杂念,他怕被剥夺了军官的地位,他怕被重新赶回农村老家去劳动。所以,他用这样的方式。最后当然他看到他的妻子和他、她腹中的孩子因为事故死在手术台上,这是他一生当中灵魂深处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到了小说的后半部分,他回到农村定居接近晚年,也是他在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陷入到对自己过去行为的谴责当中去。   当他得知最不幸的姑娘陈梅又替他代孕了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心里也是非常痛苦的。一方面如果他让这个孩子存在,他就势必背上沉重的道德的压力,道德的重担,很多人会谴责他,社会也不能容忍他。如果他把这个孩子,让陈梅终止妊娠,他会重新想起当年王仁美的悲剧。最后他还是下定决心,要让那个孩子生出来。   似乎这可以看作是他的赎罪行为,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又导致了更深重的罪孽。孩子生出来,但是被他们剥夺了,结果陈梅陷入到一种疯狂状态中。最大的痛苦,对一个女人来讲,莫过于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别人抢去,而且得不到承认,永远不得想见。蝌蚪最后所谓赎罪的行为本身制造的又是一场不幸的罪过。   蝌蚪这个人当然不能算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也应该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受的教育,他所从事的工作,应该也可以划为广义的知识分子范围之内了。这一代人身伤所体现出来的自私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中的通病,每个人都比小说中的蝌蚪好到哪儿去。我对小说中蝌蚪毫不留情剖析,就是对自己的剖析,我没有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形象,我把自己心里很多卑微的想法或者阴暗的想法全部袒露出来。    主持人文坛: 所以你说写作很多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是把自己当成罪人来写。    莫言: 我写小说将近30年来,刚开始所谓把好人当坏人写也好,把坏人当好人写也好,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极左路线文艺观念的拨乱反正,那个时候,如果年龄稍微大一点,看一下当时的作品也知道,当时是把好人塑造得完美无缺,把坏人塑造得一无是处,这是所谓现实主义最不现实、最不真实。80年代开始写革命历史小说,写红高粱作品,实际上完成的工作是坏人身上的优点我们绝不回避,好人身上的缺点我们也毫不留情,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
个人分类: 诺贝尔奖|2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生态陇中美食:小时候的烤土豆
热度 1 yaozi824 2012-10-8 21:10
原生态陇中美食:小时候的烤土豆
原生态陇中美食,我们小时候是这样烤土豆的,专属于80后陇中定西农村的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但手艺自在心中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河南大学80后在读研究生 捐赠母校150万元
lily201268 2012-9-12 16:44
大河报讯 昨日,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河南大学在第28个教师节这天收到一份来自学生的礼物该校在读研究生张晓亮向母校捐赠了50万元现金和价值100万元的纪念石等礼品。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创峰表示,为母校捐赠这份礼物的学生张晓亮,是该学院2010级研究生。据了解,张晓亮的另一个身份是企业家,本科期间就开始创业,目前拥有酒厂、矿泉水厂等多家公司,此次为河南大学捐赠的现金和礼品来自他个人创业经营所得。“今年母校迎来百岁生日,我想借教师节这个机会向母校表达感恩之情,毕竟我现在有能力这么做。”张晓亮说。 据了解,身为“80后”的张晓亮还是一名慈善家,早在2005年,他便将自己创业所得的约100万元全部捐出,并因此被省慈善总会评选为首届“河南省十大慈善新闻人物”。 http://www.100zp.com/show_article.asp?id=18354
1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就是惨
热度 1 ormazd 2012-9-3 19:36
80后就是惨,眼看一个哥们,当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大学就开始收费,而且下一届就开始扩招,后来好不容易出了国,结果发现海归已经不值钱了,这眼瞅着海外名校博士就要毕业了,一打听回国要进中国两百多“正规高校”里的一个排名一百多的高校还得再做两年博后,一咬牙决定在国外再做三年博后吧,到时候就能满足千青基本要求了,结果发现真到了那时候千青计划就不存在了,最近出来一个青年拔尖,一看要求是面向已经在国内的,很快又出来个万人计划,结果也是只要国内的人,这么看来还是得先回国做博后吧,然后寄希望于两年过后这两个计划还健在,假设经济没有硬着陆的话,或是在国外等传说中的亿人计划?可是这个亿人计划靠谱么?到时候会不会要求必须是90后呢? 我这哥们彻底迷茫了,谁能给指点一下啊?
个人分类: 微博|2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牛的80后
热度 11 老李 2012-7-18 17:16
最牛的80后
刚刚获悉,朝鲜的金三胖被授予元帅军衔。哈哈哈,无聊的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我真服了有!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谨代表我个人表示祝贺,呵呵,小胖同志你可是有史以来最牛的的80后之一了(当然俺们的历史上还有比你牛的,比如周瑜、末代皇帝溥仪等人,没有办法,谁叫你不是中国人呢),不管怎样,给朝鲜人民一点阳光吧,让他们吃点米饭拌点肉汤那可是你的基本国策呀。另外,让他们呼吸自由的空气。不许食言,否则打屁屁!没人知道,神奇的朝鲜还有多少神奇?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5029 次阅读|18 个评论
80后一代,我们的使命是找回信仰
热度 5 Jacking 2012-6-23 13:17
在电影《一次别离》中有个场景非常深刻。男主角在一次争吵中不小心把在他家做家政的中年妇女推倒,结果这名妇女流产了。中年妇女的丈夫非常生气,要把男主角告上法庭,如果成功,这将是一件过失杀人案件。而男主角并不承认是他的行为导致她的流产,而认为是中年妇女自己摔倒导致流产的。经过一番争执之后,双方达成协议,由男主角支付中年妇女家庭一笔赔偿费,中年妇女的丈夫不起诉男主角。最深刻的一幕由此到来,男主角把钱送到中年妇女家里,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中年妇女对着可兰经发誓,说是男主角的行为导致了她的流产。但中年妇女不敢这么做,因为在被男主角推倒的前一天她自己被车撞了一下,她现在也不敢确定是不是他的行为造成她的流产。万一不是,那她就欺骗了可兰经,这是会受到惩罚的,她万分惧怕这种神灵的惩罚,所以她无论如何也不肯对着可兰经发誓。要知道,这时候他的丈夫已经失业已久,欠债很多,家庭濒临破产,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存下去的希望。结果,信仰压倒了一切,中年妇女和她的丈夫没有拿下这笔钱。   看完这个电影,“信仰”两字长时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它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神秘,如此的神奇,还有如此的遥远,仿佛在我二十几年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成长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没有经历过贫穷,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经历过动乱。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富国家,穷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对我们来说就是政府和百姓,老板和员工,别人和自己。人生对我们来就是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家庭。从小到大,我们都围绕着数字打转:考试多少分,班里多少名,工资多少钱,房子多少平。在数字这把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变得简单而无知,不知道何为激情,不知道何为梦想,不知道何为修身齐家,也不知道何为信仰。于是乎,我们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麻木当深沉,把怯懦当稳健,把油滑当智慧。于是乎,勇敢变成莽撞,执着变成偏激,求真变成无知,激情变成幼稚。   当我们开始独立去认识这个社会时,才发现婴儿喝牛奶是会长肾结石的,儿童玩具是用垃圾做的,医用胶囊是用皮鞋熬的;才发现拆迁是需要暴力的,农民工的工资是可以拖欠的,爹是可以用来拼的;才发现官员不收钱是不合群的,医生不拿回扣是违背潜规则的,演员不晒几张艳照是没前途的……一个缺少信仰的国度,一切皆有可能。   有几个人一起赶路,突然有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走得太快,把灵魂扔在后面了,我们得等到它。是啊,我们的前辈们带我们走得太快,不小心把我们的信仰给扔下了。这不是我们的错,但需要我们去承担,去改变,去弥补,去挽回。80后一代,我们的使命是找回信仰。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189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五十一年又相见系列之六:我们是80后……
热度 2 mqr 2012-6-19 16:19
我们是 80 后…… 老院长、地质学家张贻侠教授在致辞中说,“我 82 岁,是 80 后;你们,平均 75 岁,是 70 后……”这一生动活灵活现的调侃,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到会同学。是的,董申葆教授、院士(现在在北大),已 90 多岁,是 90 后,我们同学中,有些是调干生,也都 80 多岁,也是 80 后, 70 后最多了,但无一个 60 后及更年轻的。 所以,我们和当今的 90 后、 80 后、 70 后是“肩并肩”的,我们并“不老”,我们“还年轻”,我们“正当年”,让我们充满信心去迎接五年后下一次相聚吧!
个人分类: 五十一年又相见|294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一个80后女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热度 5 nipy 2012-5-30 22:39
[转载]一个80后女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一个 80 后女生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首先申明,本文讲到的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只要局限于对毛泽东本人思想的认识。   作为没有特殊经历,没有社会阅历的学生,多年以来,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学校里,书本上老师教的东西,那就是觉得毛主席很伟大,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也很遗憾,因为毛主席在晚年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而这样的错误也让幼小的我认为,毛主席毕竟不是完人,他也会犯错误,而且犯的是普通人基本都能理解的错误,也就是所谓的排除异己,保住地位等等。现在看来,我和大部分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就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不知是谁说的,如果几何公理违背了人们的利益,也会被视为谬误。也就是说从来没有独立于利益和价值判断之外的 “ 社会事实 ” 。因此所谓的 “ 历史记录 ” 很可能远非历史本身。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看法的转变呢?这和一个连续剧,一系列书和讲座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连续剧就是《恰同学少年》,给我极大的感性认识和震撼。从来都只把毛主席当个睿智的老人来看的我绝想不到毛泽东年轻时已是那么意气风发,崭露头角。他的博学广识而善于思考的优良品性,他的看书时字典地图不离手的认真而严谨的态度都使我佩服不已。要知道我们同学一般去图书馆都是空手去空手回的,看得除了娱乐八卦,科幻世界还有些什么呢?毛泽东利用假期去游学体验劳苦大众的生活,他带领组织工人夜学提高工人素质,他大胆的嘤鸣求友,他带头组织读书会促进同学共同提高,他做的这一切都是那么有板有眼,足以让我自惭形秽,悔过不已。回想自己在大学 4 年都干了些什么?我的同学 和 老师又都在关注什么?毛泽东还提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修身之道,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有幸读到一本书《毛泽东的中国和后毛泽东的中国》。这是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一位 历史系 教授莫里斯迈斯纳写的,读这本书,你能感觉这位教授对中国是友善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和公正。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对毛主席耿耿于怀是因为长久以来,文革被说成一场万劫不复地大灾难。很多人都不理解毛主席,都被官方的评价主导着,都对毛主席犯的 “ 错误 ” 念念不忘。但按照莫里斯的说法,是毛泽东的意图与他遇到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成为文革这场悲剧的核心。他还认为,无论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有多么惨重,它确实把向当局造反是群众的权利这一概念输进了群众的意识之中。当中国人民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这种权利既非上面所赐亦非上面所能废除而为它们固有地权利时,他们也许会再次实践文化大革命所鼓吹地那一幕。因为唯一地方法只能是 “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用任何包办代替地方法。 ” 这种说法是我第一次听到,却使我对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初衷以及文革的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   诚然,对事务的认识多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过程,当我听了新左派的张宏良,韩德强,老 田等 老师的一系列讲座,看了手头能找到的更多的一系列的书(《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全球分裂 ――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化陷阱 ―― 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投资赌博新经济》,《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等等),猛然发现资本主义正在带领人类走的一条不归路,资本主义以及万恶的私有制是要将人类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当我认识到曾经的中国在人类历史和世界史上独特的地位,昨日中国在毛主席领导下那不屈的傲骨和取得的辉煌,以及今日中国逐渐弯下来的脊梁和再次被奴役的危险命运, 王小强 老师说 “ 察见渊鱼者不祥 ” ,而我那时那刻的心情只能是心焦,心痛难以自持!当我看了 曹锦清 老师的《黄河边的中国》,韩丁的《翻身》,《深翻》以及《毛泽东选集》,隐约看到毛主席发动文革的个中深意,认识到这种正义的事业的艰巨性,也就更佩服毛主席了。因为你越深入的了解,越会发现,毛主席的立场始终非常鲜明,就是他始终高举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始终不偏不倚的带领我们年轻的新中国和年轻的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   也许很多人都接受了人类社会本来就没有平等的流行观点,我以前也痛苦的认同。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所能做的就是个人奋斗,名哲保身。在这样的私有制的社会里。你我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我追求的只能是短暂的快乐,然后徒留万年空虚,更别提那能够满溢你我心间的奢侈的幸福了!但是我不禁要问,人类为什么不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呢?如果说全世界的人们很多都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但是中国人民不应该忘记毛主席领导下那曾经有过的流金岁月啊。你去看一看,你去问一问,是不是如《艳阳天》,《金光大道》展现的一样,那时候的人们的眼睛是多么的明亮,眼神是多么的和善! “ 几乎用不着怀疑毛对 20 世纪世界的历史意义可与列宁相提并论。毛能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对本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厚信任和呼吸与共。 ” 是的,从没有一个人能够这样深的爱着劳苦大众!也不用怀疑,这种幸福生活必须是在公有制下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实现的。可为什么这样的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呢?   退一步讲,我们毫不怀疑文革有一个伟大的初衷,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革进行的还是有点匆忙,以至于大部分的民众更不上毛主席的脚步。毛主席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和那么深邃的远见。他把建国后出现的问题和将要出现的问题都看透了。 30 年来出现的种种怪事,魑魅魍魉的群魔乱舞,其实都没逃过毛主席的千年眼呐。今天再去回首,民众可能才能真正体会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反面教材给人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必要。另一方面,当我们认识到毛主席发动文革的伟大的初衷的时候,就会不得不更加佩服毛主席了。 “ 他居然敢于一个人和自己所缔造的政党和国家机器对立。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一样,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一样,让人民心中像火一样燃烧。 ” 这是怎样的勇敢和大无畏精神啊,真正的伟人才是这样的。中国有这样的伟人真是幸运的。   当我们离毛主席越来越近,对毛泽东思想看得越来越透的时候,就要坚定毛主席倾注一生的是正义的事业,就要坚信失败了不代表不能成功,很难实现不代表要放弃努力,现实纷繁复杂而另人沮丧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美好理想和美好心灵。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革命多不是一朝就能成功的,革命者也需要多次的锤炼才能更坚强更有战斗力;民众也不是一次革命都能觉悟的,他们需要多次洗礼才会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权利。到那个时候,鲜红的太阳必将照遍全球! 原文链接: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1/62/36/0_1.html 读后: 此文很朴实!值得年青朋友思考!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和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希望,归根结底在你们年青人身上! 倪鹏云
226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在猪身上找到人类肥胖原因 四川80后副教授连升三级
sqzhang 2012-5-27 20:29
2012年05月27日 07:50 来源: 四川新闻网 四川农业大学破格聘任31岁的80后李明洲为二级教授,而此前他仅是副教授,连升三级 贡献 李明洲原本的目的是让猪肉更营养,却无意间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的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门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31岁的80后李明洲,从副教授连升三级,一跃成为了二级教授,这在省内高校中十分罕见。 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缘于他对猪肉的研究,为人类肥胖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连升三级 副教授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农业大学了解到,前日,该校特别举办了一场二级教授的聘任仪式,31岁的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李明洲副教授为教授二级岗。这意味着,李明洲连升了三级。 据四川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刘应高介绍,该校教授共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4个级别,一般一级教授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二级教授已是教授中级别非常高的了。 刘应高介绍说,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副教授晋升教授一般需要5年的考核期,且在学术、教学等多方面达到一定成绩。而从四级教授晋升到二级教授,虽没有年限上的限制,但学术上的考核却有很严格的标准。大多数教授还是需要很多年才能“熬”到二级。而李明洲的副教授职称是近两年才评的,未满5年。足见,学校对其连升三级的“破格”是很有力的。这在四川农业大学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在四川省内高校也十分罕见。校方也希望这样的“破格”能给青年老师树立一个目标。 无心插柳 发现导致猪肥胖的重要因素 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打开一扇门 能够获得这样的“破格”,事实上仅仅因为李明洲参与的一项科研成果。 4年前,李明洲便在导师李学伟的指导下,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及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四国共12个科研单位的50多位科研人员一起研究猪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当时,研究的目的仅仅是希望通过研究,能了解猪肉的机理,让肉质更为健康,更具营养”。 通过3年的实验观测和对猪各部位脂肪的DNA数据的分析,加上1年的验证期,李明洲发现,不同部位的脂肪对猪身体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脏器里的脂肪就危害极大,特别是胸腔内部的内脏脂肪,其次是腹部脏器的脂肪。此外,他所参与的研究还首次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证明了肌间脂肪组织也是导致肥胖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肌肉之间的脂肪,是导致猪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身体无益。” 5月22日,由李明洲作为第一作者的《猪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论文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让李明洲本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这篇论文仅仅一天时间就被付费下载了2808次,而这本权威期刊每篇文章平均每年的下载量也就1900~2800次。不少医学界的专家在看了文章后,认为这项研究对人类肥胖的研究有突出贡献。 此前,医学界研究人类肥胖机理时往往采用小白鼠做实验。但实际上,小白鼠身体里的脂肪结构与人体有很大的差异。而猪与人类具有相似的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成比例的器官大小等特性,且与人类在遗传学上也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使得猪成为研究人类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最佳模式动物。无意间,李明洲的研究恰恰为研究人类肥胖基因的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门。 4年时间里,李明洲大多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观测数据,分析数据。但这样的过程对他来说“一点也不辛苦,更不会枯燥”,他甚至一点也回忆不起研究过程中的艰难和挫败。他说,“这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从本科到博士,李明洲一直是品学兼优的,而此次破格晋升,对他来说也没有这项研究成果带来的喜悦大。成都商报记者汪玲 延伸阅读 肥胖凶险 肥胖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元凶,已成为世界五大流行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有58%的成年人可能成为“胖子”,并且世界卫生组织声称每年至少有280万成人死于超重或肥胖。中国的肥胖问题已不容乐观,肥胖人口已达3.25亿人。如何有效遏制肥胖症蔓延,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李明洲的研究结果同时也证明,“如果瘦的人其内脏内含有大量脂肪,也会是健康的杀手,而胸腹部脏器的脂肪是最不健康的,人们需要高度关注”。而他和研究人员还发现,约80%的已知人类肥胖基因和72%的影响猪肉品质的基因都在所定义的甲基化差异区域内,研究分析表明这些基因的甲基化调控模式与已知的生物学功能相一致。此外,他的研究还发现了许多与肥胖表型变异有关的新基因。医学专家或许还能进一步对人体肥胖基因有突破,寻找到解决人体肥胖的办法。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副教授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
热度 3 xupeiyang 2012-5-27 10:25
四川农业大学,难得人才,难得开明。 副教授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农业大学了解到,前日,该校特别举办了一场二级教授的聘任仪式,31岁的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李明洲副教授为教授二级岗。这意味着,李明洲连升了三级。   据四川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刘应高介绍,该校教授共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4个级别,一般一级教授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二级教授已是教授中级别非常高的了。   刘应高介绍说,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从副教授晋升教授一般需要5年的考核期,且在学术、教学等多方面达到一定成绩。而从四级教授晋升到二级教授,虽没有年限上的限制,但学术上的考核却有很严格的标准。大多数教授还是需要很多年才能“熬”到二级。而李明洲的副教授职称是近两年才评的,未满5年。足见,学校对其连升三级的“破格”是很有力的。这在四川农业大学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在四川省内高校也十分罕见。校方也希望这样的“破格”能给青年老师树立一个目标。 http://news.cntv.cn/society/20120527/104668.shtml 沈建华:怎么看猪肥胖论文带来副教授“三级跳” 学术评价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933.shtm Nature Communications Country : United Kingdom Subject Area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 Chemistry | Physics and Astronomy Subject Category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iscellaneous) , Chemistry (miscellaneous) , Physics and Astronomy (miscellaneous) Publisher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Publication type : Journals. ISSN : 20411723 Coverage: 2010-2011 H Index : 9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777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俄罗斯政府75%部长换人 80后出任信息部长(图)
xupeiyang 2012-5-22 06:22
http://news.qq.com/a/20120522/000115.htm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青年的生存状态
热度 11 haoxiaowei07 2012-4-27 18:25
80后青年的生存状态
前日晚上,与几位来培训的大学校友一起晚餐,觥筹交错间畅谈起这几年的生活状态(确切的说是生存状态),从谈论中也切身体会到我们80后这几天的生存状态。80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比较苦逼的一代,他们或者说我们面临更多的危机和挑战,不仅仅来自于经济层面,更多的是来自心理层面。80后经历过质疑,曾有人说是垮掉的一代,但80后经受住了质疑,用这代人在各个行业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国人的认可。毋庸置疑,当下是80后崭露头角的时令,未来的10年是80后担任社会中流砥柱的10年。从另一方面见,80后是杯具和洗具交织洗礼的一代,这些人的成长留下了社会太多太多的烙印。曾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接受这样那样的质疑,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关键是未来还要承受更多,还要有更多出色的表现来迎接挑战。 记得中国青年杂志以前开过一个专栏:我和我身边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幸福的生活是相同的,而不幸运的生活则各有版本。每期的那个专栏我都看到一些青年人是如何得与命运抗争,跌入人生的低谷后如何重新站起,跌宕起伏的生活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个个故事,而今这些故事就真切的发生在我和我身边的青年人身上。A君从毕业到现在的5年里换了N份工作,混迹于各个职场,最终在故乡落脚安稳下来。第一份工作要不要坚持,要坚持多久,我想只有发生在你我身上时内心才会给我们诚恳的回答。于B君而言,他难以接受平淡如水的工作,在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后开始创业,从过去的工作中他体会到给自己打工才是王道。依我对B君的了解,他的创业会有美好的前景,他的性格适合创业。C君毕业后在央企工作了近5年,靠自己的技术能力做到了部门中层,现在业务做得如鱼得水,这也是一种状态。D君毕业后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做得不顺心,不太适应事业单位的那种氛围,并且迫于城市的高消费,想到企业工作。E君和我同时毕业,刚工作就被派驻外地做野外工作,凭借坚韧的性格在单位立足起来,然后成家买房,他的速度很快。F君、G君等在读书期间已经挂靠在单位编写报告,除了完成学业还能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我和F君、G君等的情况不同,以前在科院的时候就忙着实验和PAPER,就是到毕业的时候也没有去哪个单位完整的实习过。幸运的是我后来面试的两家单位堪称业界翘楚,都顺利拿到OFFER。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特例的,在80后的这群人里,范式越来越少,每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几乎都是绝版。所以,80后的多数人不愿意听60后、70后讲那些大道理,这些道理懂了也未必能够合理的指导行动,这批人更需要体悟,切身的体悟。 最后,做个SUMMARY吧。80后这个群体在社会急剧转型期面临非凡的机遇和挑战,也需磨练坚韧的意志,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此外,80后群体走上工作岗位后现在多处于起步阶段,位于最基层,也希望单位的领导能够多多理解这代人的酸甜苦辣,我们真的不容易。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753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地铁5号线车厢里三个坐着的80后和两个站着的76岁老人
热度 13 黄安年 2012-4-14 16:34
地铁 5 号线车厢里三个坐着的 80 后和两个站着的 76 岁老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4 月 14 日 发布 依据我们多年的体验 , 北京的公交文明礼让 , 一般说来地铁情况比公共汽车要差 , 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共汽车上的司售人员经常呼叫年轻人给老弱病残者让座 , 而地铁车厢里是没有司售人员的 , 只在广播里偶尔说一两下 , 所以人们还没有养成自觉的习惯。 我们两人合计 152 岁 , 今天临近中午离开东六环外张家湾冯老家里 , 由 MS 驱车送我们到土桥八通线起点站 , 然后在四惠东乘坐地铁一号线抵达东单站 , 在这里转乘 5 号线往天通苑返回。在车厢里有三位 80 年后女孩见我们站在她们面前立马低头装睡状闭着眼睛坐在一起, 我估摸她们三个人的年龄加在也只相当于我们两人年龄总和的一半。列车从东单一直开到了雍和宫,她们“突然”醒来下车了 , 这样我们才得以就近入座。从东单一直站到天通苑对我们还是有这个体力的 , 只是想不明白的是 , 明明自觉让座没有蔚然成风,为何我们的电视台里还那么宣传呢?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4497 次阅读|25 个评论
80后正教授改变了一个县的贫困面貌
热度 28 pb00011127 2012-3-21 01:39
80后正教授改变了一个县的贫困面貌
安徽枞阳县,自古就很贫困,解放后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 然而,就在此地,出现了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80后张子柯教授~~ …… …… …… 今年,枞阳县在张子柯的带领下,甩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张子柯征婚链接 http://www.sciencedate.cn/u/zico/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196 次阅读|69 个评论
80后到底有多少独生子女?——用数字继续反对蒋继平对80后的歧视
热度 19 Synthon 2012-3-12 01:13
本来不想再发表什么言论,结果发现这厮乱扣帽子(乱扣帽子的具体情况附后),我老人家决定再出手一回。。。 蒋继平这厮说“ 中国的 80 后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没有兄弟姐妹。 ”,我们就用简单的一个估算,来证明他的问题。 我老人家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属于计划生育比较先进(但不是最先进)的省份,烟台市在山东省内属于计划生育比较先进(但也不是最先进)的地市。根据我在烟台市的观察,在1980-1984年之间,因为有“开除公职”的威胁,城市人口的计划生育做的比较成功,应该说基本上做到了一胎化,但是也有些例外,比如在70年代末期生育第一胎的夫妻,由于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对夫妻一对孩”,所以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在80年代初还是可以生育第二胎,另外,也有一些人宁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也要再生一胎的,但数量较少。总的来说,可以假设城市一胎化的比例在90%。但是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对夫妻一对孩”的政策,而且很多地方只是提倡,还没有强制执行,响应独生子女政策的家庭,大约20%左右。为了方便记,二胎以上也忽略不计,尽管农村二胎以上也非常普遍。 1985年之后,农村地区开始推行“一孩放环,二孩结扎”的政策,该政策全面推行开之后,农村地区一胎化的比例降低到90%以上,但是全面推行开需要时间,大概到1990年之后才完全实现,那么我们可以假设这个比例的变化,从20%到90%,是线性变化的,则1985-1989年间,农村地区一胎化的比例是55%,而城市地区,可以假定为100%(严格来讲双胞胎的概率是1%,但是为了计算方便,忽略不计)。 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1980-1984和1984-1985年间的育龄夫妇数目相当,假设都是x,进一步假设整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比例是25%(我1994年中学地理上讲的是27%,应该是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来的,那么假设80年代是25%,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下面我们进行计算。 1980-1984年间 城市育龄夫妇0.25x,其中一胎化0.225x,二胎0.025x,多余二胎忽略不计。 农村育龄夫妇0.75x,其中一胎化0.15x,二胎0.6x,多余二胎忽略不计。 1985-1989年间 城市育龄夫妇0.25x,其中一胎化0.25x,多余一胎忽略不计。 农村育龄夫妇0.75x,其中一胎化0.4125x,二胎0.3375x,多余二胎忽略不计。 那么总计生育一胎的夫妇1.0375x,总计生育二胎的夫妇0.9625x。 但是请注意,生育二胎的夫妇,生育了两个孩子,假设第二个孩子有50%的几率出生在80年代,另外50%的几率出生在70年代或者90年代。那么80后的人群里面 独生子女人数为1.0375x,非独生子女人数为0.9625*1.5=1.44375x。 以上还是基于计划生育先进地区的情况进行估算,全国的情况,应该更为糟糕。另外计划生育对于少数民族是没有限制的,根据网上我能找到的2005年的数据,在2000到2005年间,少数民族以占全国人口9.5%的比例,生育了42%的新生儿(包括夫妻一方为少数民族而将子女登记为少数民族的情况)。在80年代,情况应该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如果考虑少数民族的情况,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应该更高。 因此,蒋继平说“ 中国的 80 后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没有兄弟姐妹。 ”是错误的,证毕。 乱扣帽子的证据在此: ljfeng 2012-3-9 19:16 我也是80后,不过我有弟弟也有妹妹,我的大多数同学也不是独生子女,所以感觉蒋老师这个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观点不是很准确。而且对于80后优缺点的评价,我发现似乎都与自己不相符。希望蒋老师再调查下,修正下这段评论。但是,蒋老师真 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这个话题很有意义,也很引发我们思考,谢谢蒋老师的关心,我们也要学会正视自己,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博主回复(2012-3-9 20:31) : 尽管我在文章中已经发了声明[我得声明一下, 我说的是一个总体情况, 不适合所有的人。], 您还是断章取义, 就评这一点, 也看出您是一位很符合我描述的80后特征的人。 不过, 仍然谢谢您的评论! wormbreeder 2012-3-9 15:42 你错了,85前的80后大多数不是独生子女。 博主回复(2012-3-9 20:26) : 典型的80后风范, 总是先设定别人错了。 请您查看百度百科对中国独生子女的目录。
个人分类: 牢骚怨气|15373 次阅读|60 个评论
经验主义害死人——兼旗帜鲜明的反对蒋继平和刘洋
热度 16 Synthon 2012-3-9 12:36
这两天看科学网越看越生气,昨天刘洋这小子刚说什么国企的问题,今天蒋继平老先生又开始说80后如此这般,我老人家看的实在不能忍了,决定出声。 出声之前先道个歉,我老人家从04年开始混博客圈、07年开始混科学网,印象中第一次爆粗口,就是刚才在蒋继平那儿的留言,顺便还在自己的profile里面又爆了一次。尽管他那篇文章实在不像话,但是我爆粗口也不对,就道个歉吧。 也许有人会说,我站出来说话,正说明了80后的骄娇二气,容不得批评。我们真的容不得批评么?我觉得80后比前辈进步的一点,就是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点上。尽管做的还不够,但是比前辈还是有所进步的。所以说,对于蒋继平这种言论,明显是拿自己的年龄阅历来压人的,我怎么会接受他的批评?要形成好的立论,需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你看他那篇文章,除了论点还有啥?这种破烂能让人接受么?这种文章科学网还能给带红花,不知道编辑mm高考作文是怎么写的。。。 好了,一口恶气出完了,现在开始说正事。刘洋这篇文章和蒋继平这篇文章有些共同的问题,我们拿出来分析一下。 首先,就是steorotype,这个词怎么翻译的准确我把握不好,就还是用英文吧,反正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也是英文。。。话说人都有steorotype的倾向,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种倾向是不好的,应该尽量避免。什么是steorotype呢?就比如说,提起河南人,就觉得他们游手好闲(举个例子而已,我自己没有对河南人有这种印象,施一公老师不要打我啊。。。),这就是steorotype。比如说,提起80后,就是骄娇二气,不懂得吃苦,不懂得合作,这就是steorotype。比如说,提起国企,就是大锅饭,就是体制僵化,这就是steorotype。我在标题里面叫“经验主义要不得”,其实是想把steorotype翻译成经验主义的,但是仔细琢磨一下,还是有些差别,就先这样吧。 那么要避免steorotype,应该如何呢?那就是做调查研究啊。我不知道蒋继平自己跟多少中国的80后打过交道,就能得出这些个结论。我也不知道刘洋研究了多少大型国企,才能对武钢的投资决定产生出诛心之论。我不好说他们没做过调查研究,但是至少从我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他们的调查研究,如果存在的话,也是不完备的。刘洋那篇文章还好一点,至少引用了“武钢养猪”这一具体事件,可以算是调查研究的一部分,蒋继平那篇文章,通篇哪里有一句陈述事实了?科学网整天精选这么些东西,也不精选我跟重发的好文,这地方,也实在没啥留恋的。。。 这也不是我老人家第一次为80后辩护了,某一次公司大老板请几个员工代表吃饭,不知道为啥说起中国的一胎化政策,我就随口一说,说我这代人可以生二胎了,但是很少有人生的倒是。在座另外一个年长些的中国同事就说,那是因为你们80后不负责任。我当时就怒了,脱口而出:你以为养一个孩子加四个老人经济上很宽裕是不是?我很奇怪,很多人是不是对80后唯一的印象就是孙云晓当年那篇文章?
个人分类: 牢骚怨气|8328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中国的80后你们准备好了吗?
热度 60 jiangjiping 2012-3-9 08:29
中国的 80 后你们准备好了吗? 蒋继平 2012 年 3 月 9 日 为什么我要谈论这个问题?原因是我认为中国的 80 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这个特殊性是由两大因素构成的。 第一, 中国的特殊国情。 总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仍然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的国家, 实行的是一党制。 第二, 中国的一胎化政策使中国的 80 后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同辈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 80 后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没有兄弟姐妹。 这两个特殊国情造成了中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和家庭体系, 这两个体系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教书育人的大环境。 第一个体系给学生的价值观不能充分体现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观念, 从而与世界的民主自由的潮流多少有点儿合不来。 第二个体系给孩子的影响是过分的迁就和溺爱, 导致一些人从小娇生惯养,从而变得骄矜狂妄。 这一代人, 现在基本上已经接受完了高等教育, 即使是硕士和博士, 一些 80 后中年纪大一点的也已经完成学业了。他们中的一些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并且正在慢慢地占领一些中下层的重要岗位。 不管这么说, 在不远的未来, 国家的重大事务在很大程度上必定要由他们来做决定。 因而,可以肯定地说, 在不远的将来, 80 后将对中国的命运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是个大国, 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因而,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在全球化趋势下, 中国必将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成员。 可是, 令人非常担忧的是, 以 80 后为主力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是否有足够的开放心态和合作精神来处理国际间的重大事件。 当然,有的人会说, 这个问题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 至少还得 10 年以后吧。 确实, 80 后要真正地走上国家管理的最高层次,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但是, 国家的政策制定可能受社会上影响力最大的群体的制约。 可以预见, 80 后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将是中国社会的主力军, 他们在 30-50 岁之间, 正是年富力壮的黄金时期, 国家的许多事情取决于他们的行为。 我对 80 后的总体印象是中性的。 就我有限的感知来说, 他们具有下列优势: 1 。 身体素质尤其是外貌和身高明显的好于 50 , 60 , 和 70 后。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好, 这是独生子女的优势。 2 。 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文化知识比较全面。 3 。 自信心比较强烈。 但是, 他们也有明显的缺点:这些缺点是: 1 。 娇气十足, 对付困难只会抱怨, 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 2 。 太过自信, 有的甚至到了骄横的地步。 3 。 有一种本能的孤独心理, 没有多少合作精神。 这也是独生子女的独特心理, 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相处, 没有养成和谐相处的习惯。 这些优缺点构成了 80 后的独特群体。 这个群体的独特性格将对社会生活带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明显的优越感和过分的自信心如果得不到适当控制的话, 加上喜欢抱怨和把责任推向社会的习惯,可能会给中国带来麻烦。 说句实话, 80 后是一个提前透支的群体。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是幸运的,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可是,当他们进入中壮年时期, 到了自己成家立业的时候,他们的责任和负担是空前绝后的。 因而, 80 后就好像是时间沙漏装置中间的转换部分, 在装置两边的命运截然相反,前半部分享受着特殊的优惠,几个人照顾一个人,后半部分承当着特殊的责任,一个人要照顾好几个人。 鉴于此, 我在此向 80 后这个特殊的群体提出一个大问题:在关系到地球的安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国家的兴盛,家庭的幸福,和你们自己的成功这些方面, 你们准备交出一份什么答卷? 当然,我估计答案是正面的。 最近对韩寒言论的讨论就证明了 80 后开始觉醒和变得理智起来了。 最后, 我得声明一下, 我说的是一个总体情况, 不适合所有的人。 有些 80 后虽然是独生子女, 但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懂事, 也喜欢合作, 是比较理智的一部分。 当然, 这部分人更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 我希望这部分人能够被社会认可和选择, 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 附记: 读者中的 80 后们, 请你们考量一下你们自己的言行, 要是你们认为你们属于优秀的一类, 而且认为你们同代人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属于我说的那种, 那么请你们推荐一下这篇文章, 好让更多的人看到,以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要是你们本来就是属于被溺爱的一群, 对我的文章很反感, 那么向我扔砖吧。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8571 次阅读|114 个评论
[转载]如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测测你的智力
热度 6 dkysdc 2012-3-3 23:36
以下为Laokanke先生在我的博文中的留言,请细看来,然后留下您的答案或想法: 某两会委员发言:“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上海的房价应该和国际接轨。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 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2楼】回复: 我终于到40岁了,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20岁女友 去她家见家长。开门的是当年读大学时相处了几年的初恋女友 新女友喊了一声:妈~ 【3楼】补充:她妈看到我,惊得倒吸一口冷气。没等我反应过来,然后把女儿拉进房间里,对女儿说“你不能和他在一起,他是你亲生父亲啊!” 【4楼】继续补充: 女儿:我已经有了他的骨肉…… 【5楼】 这时女孩的60多岁的父亲走出来看见了女孩的男友,小声的对他说:“你怎么来了,给你妈和你的生活费不是每月都按时打去的吗? 【6楼】这时"叮咚",女孩男友的妈来见亲家,见到女孩的父亲:"怎么是你..." 【7楼】女孩男友的父亲停完车也上楼了,一见女孩的父亲马上泪流满面:"你不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吗?" 【8楼】女孩母亲见到男友母亲:"妈!" 【9楼】女孩母亲见到男友他爸,叫了一声“爹!”,立刻晕厥过去 请问—— 1、你能理解到几楼? 2、男友他妈的妈见到女友他妈的爸叫什么?
个人分类: 奇谈怪论|2689 次阅读|9 个评论
也谈80后博导
热度 16 tuogefo 2012-3-1 09:24
今天看到了科学网上讨论武汉大学新引进的80后美女博导,只比我大一岁就这么厉害了,真是汗颜。回想我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时候,也有和我同年级的中国PhD毕业后以28岁研究员海归西安交大的例子,可能一年前还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挣扎,一年后就指导别人的博士论文了。 也是这两个月,我开始第一份全职的工作,是研究院的工作,第一次带一个实习生做项目。这两个月的经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做科研和带别人做科研是很不同的一件事。 这个实习生是我们公司附近康涅狄格大学的博士生,是韩国人,因为工作过,又当过兵,实际上比我还大三岁,每周要在我们group工作20个小时,我们公司为他提供这一年的奖学金。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认为,既然我们给你出钱了,那就应该我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很生硬的把任务安排给他,并且设了deadline。没有想到的是,他非常非常敏感,很抵触这种安排,甚至说"I am not your slave",我当时彻底无语了,只好给项目leader说,我们可能要换个人做这件事了。 项目leader找我谈话,说他们以前和小韩哥合作了半年,很了解他的能力,他在韩国做过四年工程师,能力绝对胜任这个任务,只是他很sensitive,如果不注意跟他交流他会很害怕和抵触,所以必须善意的鼓励性的和他交流才能双赢。 之后我改变了交流的方式,全心倾听他的意见,给他自主权并且鼓励他,他很快给我非常吃惊的改变,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超出了我的预想。我非常庆幸做出了这样的改变。 我觉得一开始出问题的最大原因就是我没有把他平等的看待,认为他只是给我们干活的,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换位思考就可以知道那种生硬的交流方法是行不通的。 我之前在硕士博士阶段也带过师弟师妹做项目,但是完全没有学习过如何和他们交流,如何指导他们。因为对他们负责的是我导师而不是我,很多矛盾都被掩盖了。所以我自己科研往前推进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和发展。但是如果我真的要对他们负责时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人做研究的能力是在本科高年级就开始积累的,如果机遇好又用功,在博士期间就能做出一流的研究,甚至毕业之后很多年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博士的水平也是有先例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刻意训练,是没有任何培养合作者的经验的。只有在后来的工作中慢慢积累。 因为科研成果而把不满三十岁的人直接推到指导博士的前沿,在没有先前经验的情况下对一批只比他们小几岁的人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负责,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比较可怕的安排。 这种安排在美国很普遍,就是毕业的博士一旦拿到教职,虽然叫做助理教授(AP),但是立刻就可以招博士。他们虽然可能博士期间科研成果很出色,但是可能是完全不会指导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交流生硬,课题不合适,不考虑学生感受等等,我都见过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这一点我很幸运,我博士的导师在进入学校前有十年工业界的经验,包括作为创始人创立了GE中国研究中心,在培养人方面有非常好的积累,因此在第一年我和他idea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我还有第二次崛起的机会。如果是我在他那个位置,这个学生就会很惨。 我不反对80后破格成为博导,但是我希望不只是因为他们科研出色。
1499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宣传学雷锋典型重在80后、90后
黄安年 2012-2-22 08:21
宣传学雷锋典型重在 80 后、 90 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2 月 22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时下又到宣传学雷锋的时候,不过最近所见宣传学雷锋的典型 , 多是七八十岁后的老人,以微薄退休金资助需要帮助者,而宣传很少 80 后、 90 后的在职年轻人,依笔者之见 , 我们需要着重宣传 80 后、 90 后的学雷锋典型。顺便提到我们的官员中难道找不出学雷锋的典型么?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2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是80后、又是青椒、又在帝都、又想买房
热度 4 sincos 2012-2-13 19:34
随便一套房子都要200万,要是稍微像样点的就更别提!不吃不喝攒钱攒到退休差不多。还让不让人活了!?
2924 次阅读|8 个评论
包括韩寒在内的80后没有真正的作家
热度 14 zw373737 2012-1-31 09:14
最近方舟子不知为何与韩寒吵起来了,觉得无聊。如果静下心来品读张炜的《你在高原》就会发现,韩寒郭敬明等80后只能称之为写作爱好者,而不是真正的作家。作家需要深思熟虑、而不是信口开河。一直没有兴趣翻看《三重门》,尽管好奇心驱动了几次,还是没挤出时间来,由于打心底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在浩如烟海的中外名著熏陶下一般高中生都会写出一些好作文,但是有传世价值的并不多,而作家的标志是自身思想支撑下的写作,没有思想的写作者不能称为作家。如今的网络写手、作文等身的写作者不乏其人,更有记者、编辑、秘书等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还都不是作家。要成为作家是需要大众认可的,是要经受历史洗礼的,是要引领文化潮流的,这些不是韩寒等人所能达到的。 如今的好作家并不多,比较出名的有:莫言、贾平凹、刘震云、刘醒龙、王安忆、迟子建、陈忠实、铁凝、麦家、张炜、苏童、方方、阿来等等,似乎真数不出韩寒郭敬明这些80后辈,期待他们有好作品问世,将来成为真正的作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8 次阅读|19 个评论
我给“80后”父亲做大寿
热度 1 yangleader 2012-1-22 20:06
我给“ 80 后”父亲做大寿(情景喜剧版) ―――家中小太阳 杨义先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阅读建议:想有更好的体验者,请先品一杯红葡萄酒,再想像一位调皮的小玩童。好了,您可以开始了。 序幕:命定中心 我父亲从小就乖巧,因此深得祖父和祖母的宠爱,自然就成为了当时家里的中心。 刚解放,参加工作后,由于文笔不错,便被半文盲领导重用为秘书,替领导写发言稿,跟在领导身边,也少不了享受“中心”的礼遇。 解放初期,我父母结婚后,由于母亲是父亲的下属,当然,按当时的惯例,我母亲也得以父亲为中心。 文革期间,作为走资派的典型代表,我父亲又成为了被批判的中心,少了我父亲,红卫兵们就觉得批斗不过瘾。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父母退休后,有一段时间父亲的中心地位受到了母亲的质疑,结果,经过“韩、朝”双方多年的对峙和数轮“六方会谈”(父母加上我们四个子女),最终划定了“三八线”,好像父亲仍然是家里的隐形中心,或者说,至少母亲未被正式宣布为家里的新中心。 2005 年,年仅 73 岁的母亲因病西去后,父亲便成为全家当然的唯一中心。 与其它 80 后类似,我父亲确实有“中心”之命! 第一幕: 皇帝登基 也许是母亲仙逝的刺激等因素吧,同样是这个 2005 年, 75 岁高龄的父亲意外“怀孕”并给我们生下了一个形如鸭卵的大金蛋!传说佛主释迦摩尼的母亲是从腋下把他生下来的,我父亲也想摸仿一把,硬是从头颅中把这个蛋(脑瘤)下给了我们,并且还来了一个难产。据大夫说,“接生”那天,钻、斧、刀、钳、锯都没少用,连头盖骨都被取下来存放在冰箱里了。望着至今仍然留在父亲头顶上的乒乓球般大小的“天坑”(钻孔),我真想建议周口店的专家们好好检查一下,失踪多年的北京人头盖骨会不会被大夫们给误装在我父亲的头顶上了。 当“钳工大夫”把难产后的父亲推出手术室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可以活三个月。老父亲真听大夫的话,两月不到,又给我们来了“第二胎”!钻、斧、刀、钳、锯等再猛劲地上吧,接近一天的“抢修”后,父亲总算带着微弱的呼吸第二次告别了手术室。事不过三不过瘾,很快又因为颅内伤口排液不畅,还需要在父亲头上安装一个管子直通肠胃,父亲全身也被嵌入了不少管道,有的负责“西气东送”,有的实现“南水北调”,反正,护士把我们带到重症监护室时描述的最佳前景是:植物人。当时,能够有一个植物人父亲做精神领袖,我们就已经很知足了,毕竟父亲给我们下了一个罕见的大金蛋,一个市值远远超过同等体积的纯金的金蛋。 度过漫长的几个月植物状态之后,老父亲睁开了眼,于是我们理解了什么叫欣喜若狂。数周后,父亲又张开了嘴,也惊得我们合不拢嘴。半年后,父亲坐上了轮椅,我们则坐上了幸福号快车。 2008 年 5.12 大地震把我父亲从绵阳的轮椅上震到了地下,于是,父亲干脆拄着拐棍站起来了。为躲地震,父亲去了德阳二姐家,一年后,父亲甚至可以独立行走而且头上的白发也开始转青了,从此,咱家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帝便登基了!儿臣叩见父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与其它 80 后类似,我父亲确实是家中的小皇帝,更是心中的红太阳,但愿这夥太阳永不落山,我们也好围绕太阳转下去。 第二幕:圣旨到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送朕回绵阳做八十大寿。钦此! 儿臣遵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做寿?没有听错吧?从我记事以来,父皇从来就是反对做寿的呀!文革期间,一说起做寿,父亲嘴一撇,严厉批判道:这是在搞封建迷信!改革开放后,一说要做寿,父亲不屑一顾:哪有时间搞这些莫明堂的事情哦!退休后,说起做寿,父亲摇摇头说:莫得意思!如今离父亲八十岁生日, 2010 年 12 月 30 日 ,还有好几个月,我们都还没有进入状态,父皇怎么就主动提出来要做生日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回绵阳做寿?乖乖,父皇身在德阳二姐家,从德阳到绵阳 140 里!父皇可是晕车之人呀,而且皇帝移驾事不小,什么保姆、护理、司机、轮椅、拐棍、衣被和尿不湿等浩浩荡荡都得跟上呀!原来父皇听说我在绵阳给他买了一幢别墅,装修完毕,春节可住,他是想借 12 月 30 日 做寿之机提前入住别墅。老爸呢,莫急嘛,别墅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不去,新房需要透透气,皇城迁都更有大量的预备工作要做,放心吧,春节前( 2011 年 2 月)保证你能在新别墅里升朝,到时我会带着您的儿媳妇和孙子一起专程从北京飞回来迎驾。 “ 80 后”皇帝的圣旨真难执行:高寿八十,“大修”三次,行程百里,冬季严寒,席间喧闹等等,任何一点闪失,后果都不堪设想,但是,圣旨就是圣旨,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 第三幕:烽火戏诸侯 亲兼八十大寿总指挥,父皇是一点也不马虎,不但要“举纲”,甚至还要亲自“张目”,着实让我们常常惊出一身冷汗,震得目瞪口呆。 选宾馆:在哪个宾馆举行做寿仪式,父皇要亲自乘车百余里去踩点,天呀,父皇还真以为他是 80 后呢。好说歹说,总算恩准小女婿赵孙伟去代为选点,然后报批。绵阳最高级的四星级迎宾馆“绵州酒店”有幸获批,总算第一关顺利通过,也算开门红吧。 邀宾客:手捧父皇的手写嘉宾名单,那仍然优美的笔迹着实让我们骄傲和高兴,但是,名单中的内容又狠狠让我们头痛了一把。大我父亲 20 岁的他舅舅(如果活着应该是 100 岁了!)赫然纸上,怎么请?从未听说过的只有姓名但没有联系方式的远房亲戚又到哪里去找?远在外地甚至国外工作的贵宾如何处理( 12 月 30 日 可是一个工作日呀)?父皇还有意请绵阳市的几位现任高级领导来祝寿呢,天呀,你儿子我要是某锦涛就好了!好在我的几个姐妹都略通《孙子兵法》且熟读“三十六计”,最后,终于将这些难题一一化解,既让父皇高兴了,也没有为难过多的被邀宾客,最终邀请的宾客其实都是在绵阳附近的至爱亲朋。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巧妙地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并说服父皇修改其御批名单。 策仪式:父皇放出话来,要亲自策划祝寿仪式,而且还要提前二十几天亲临策划前线督战,甚至,传说他已在开始准备做寿仪式的发言稿了。我们确也曾想过要聘请专业礼仪公司来体体面面地给父皇做一个八十大寿,但是,反复权衡后,还是最终放弃了专业化想法,改由自导、自编和自演,毕竟父皇是一位刚刚“大修”过三次的 80 岁老人,过于喧闹和激动会不会出意外,这是我们的首要考虑,“面子”毕竟不能当饭吃。 突然变卦:祝寿仪式一切准备就绪后,由于担心专业司机的车况和车技,我于 12 月 30 日 一早亲自驾车高高兴兴前往德阳接驾。“我不想去绵阳做寿了,没意思”临上车前父皇掷地有声地抛出了这句话。什么,又变卦了!寿宴马上就要开始了,寿星老却要缺席?如何给那几十位贵宾亲戚交待呀?又如何在德阳紧急给作父皇补办寿宴呀?怀着一肚子问号,我赶紧打电话回绵阳求计问策,终于在高手的指点下,总算又让父皇“阴转晴”,满面春风来到了绵阳,视察了灵创科技园,亲眼看到了即将入住的别墅,然后笑眯眯地进入了寿礼现场。 圆满做寿:虽然没有专业主持,省去了鞭炮和叩头等拜寿老规矩,但是,整个寿庆仪式温馨而自然。由于晕车,父皇免去了亲自发表寿词的程序,不过, 84 岁高龄的亲姐姐杨宗琼的到场、表重孙子的亲吻、数十位难得一见的晚辈的真诚问候等等都让老父亲再一次尽情地享受到了天伦之乐。高兴之余,父皇也没忘记频频举杯请大家喝茅台(自己好像还真的也偷偷喝了几杯,我们就假装没看见吧),并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桌上的龙虾是如何大、鱼翅是多么好、虫草汤是多么营养、生鱼片是怎么吃的等等。寿宴结束后,与大家一一道别时,老父亲得意地邀请大家春节时来他的别墅玩,添油加醋的言语间明显地透露出几分骄傲和自豪。看着父皇那得意的表情,我们心里也着实美滋滋的,总算这段时间没有被父皇白“戏弄”。 80 后的任性在父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谁说我爸不是老儿童?要不是现在入托难,我真想把老父亲送进幼儿园呢。 谢幕:宠儿子不对,宠老子无罪! 父亲能够有今天,确实是人间奇迹。除了要首先感谢父亲坚强的生存意志之外,还有太多的好人需要感谢。是表姐万根兰带 75 岁的父亲去医院做CT及时发现了脑瘤,是绵阳三医院的众大夫从阎王爷那里抢回了父亲的生命,是绵阳老年公寓的精心护理让父亲找回了康复的勇气,是德阳二姐夫的母亲黄化春和二十余位保姆的长期照顾终于使父亲站了起来。 母亲过早西去已经让我们吃尽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苦头,在父亲身上绝不允许重演母亲的悲剧,所以,在父亲治病和调养的问题上,我们四个子女及其配偶从来都是精诚团结,各尽所能,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面对父亲这个老儿童、老玩具,我们常常生气并快乐着! 2010 年 12 月 30 日 于四川绵阳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331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成为了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而我则在懵懂中不知所措
热度 1 jinhejiang 2012-1-14 13:49
在刚刚公布的学校副处级干部选拔公示中, 近20个部门(学院),有7位为80后的副院长或副书记, 最年轻的为82年10月生,为物电学院党委副书记。 想想自己,哎,年龄比他们还大,事业呢,还在一事无成。 悲催的很要学历没有学历, 部门一把手还死脑筋,学校部门来调,就是不放人,考博也不同意, 一天就忙碌而不知所为,麻烦了。
个人分类: 工作生活琐碎|3012 次阅读|2 个评论
“80后”感恩解放前的中学老师
热度 14 jitaowang 2012-1-8 16:55
“80后”感恩解放前的中学老师
“80 后 ” 感恩解放前的中学老师 作者 王季陶 2012 年春节就正式进入 “80 后 ” 的大军 , 这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 就在前不久 , 64 年前我的高中 ” 生物实验报告 ” 被我女儿找了出来 . 这是她小时候看到后一直珍藏而又好久找不到的 . 那些民国 37, 38 年 (1948-1949) 的 ” 生物实验报告 ” 早已成为发黄变脆的 ” 文物 ” 了 , 就连翻页都会破碎 . 只能小心翼翼地加以扫描和复印 . 引出一幅幅的记忆 , 浮想联翩 . 深深地感恩解放前我的中学老师们 . 先献丑 , 看一下几张黄脆的 “ 文物 ”. 真不知道毫无艺术修养和天分的我 , 当年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 , 居然 “ 左眼看显微镜右眼画图 ”( 一定要双眼同时睁开 ), 用铅笔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 你看这草履虫像不像教科书上的画 . 那水螅的触手活灵活现 . 再看青蛙精神十足 , 真好像马上就跳起来了 . 即使如今叫我重新画一遍 , 也自认为是无法实现 . 那时的上海南洋中学老师 , 不少是大学和科学院中请来的的教授或研究员到中学做全职或兼职的教师 . 我一生喜爱自己做实验 , 真是一辈子感恩于老师们的严谨教诲 . 附上几张当时的生物实验报告和我在 2006 年在【南洋中学 51 届毕业五十五周年纪念册( 1951-2006 )】第 148 页上所写的一篇短文 “ 忆孙遂初老师 ”, 其中也谈到一些中学物理老师就是交大的赵富鑫教授等其他老师 .. 注 : 孙遂初老师是住在南洋中学的老师 , 既讲生物课程又指导我们的生物实验 . 他的打分可能是 R+, R, R-, $ +, $ , $ -, B+, B, … 的次序 . 我的实验报告得分并不一定都是高的 , 有时自认很好的图也会得到 B, 但是都是很认真画的 . 2012, 1, 9. 中午: 为了答谢博主们的推荐和评论再添加一篇得分最低为B的实验报告, 来献丑. 由此可见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当时同班同学的水平一定都是不错的.
个人分类: 纪实篇|9327 次阅读|34 个评论
科缘网 ---- 元旦快乐!新年加油!
热度 4 xupeiyang 2011-12-31 08:06
元旦了,新年了,放假了,见朋友去 科缘网加油! 80后单身努力,加油! 祝你们新年快乐!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爱情有成!家庭有成!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260 次阅读|8 个评论
一代一代人
chenhuansheng 2011-12-26 00:19
军训的时候,有的学生一点都不老实,把连长气得哭。我在旁边劝解说,他们都是90后,刚刚离开家,还没有经过磨练。 幸亏还有后面两句话,不然就完蛋了。因为连长也是90后。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于把青年人分解成“某某后”。比如70后、80后、90后。 70后很不幸,在文革中成长,年岁大的基本上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而且赶上大学自费。但是他们赶上了孔雀东南飞的热潮。他们是自力更生的一代。 70后瞧不上80后,说80后懒惰、好逸恶劳、愤青。是这样吗?我也是个80后,不过除了有点愤,我似乎从来都不懒惰和好逸恶劳。不过总还是有这样一部分人。从80后的人开始,穿衣要讲品牌,吃饭要讲档次,慢慢地小资了。很快这种小资情调遭到了空前的打击。当80后开始面临就业、结婚、买房、生子、事业等问题时,我们开始大声疾呼,谁说我们懒惰、好逸恶劳?我们每天像耕牛一样地劳动,结果工资和收入的前进速度却如蜗牛般前进,甚至倒退。我们开始觉得,也许我们才是最不幸的一代。细数一下:以前大学时不交学费的,到了我们就开始收钱,还不停地涨价;以后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偏偏我们考初中都像考大学一般难过;本来大学生是很吃香的,到了我们上大学,大学就疯狂扩招,结果弄得大家都找不到工作;本来房子是福利分发的,即便不分了也不怎么贵,不过是个普通的商品,可是到了我们毕业的时候,房价怎么就想火箭样呢,弄得我们辛苦好几年,连个厕所都买不起;原来我们还是蜗居,现在我们都蚁居了;就连结婚这样的大事,我们也只能裸过去~ 抱怨社会的同时,作为80后,我们也发现90后也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比如自私、狭隘、脑残等。 这学期我作为班主任,“管理”着120多个90后。这些汇聚于全川各地的90后,其实并不都是一般的那种形象。很多同学还是很刻苦、很自觉,很有礼貌,很上进的。 而老婆学校的90后高中生们更是让我觉得自己需要重新建立90后的定义。这个学校不算什么顶尖的学校,但也是一方胜地了。每年也能出个名牌大学的。虽然说先后听说了在校女生流产之类的雷人事件,也听说了如越狱般偷跑出校却只为了打游戏。但是,夏天的晚上,我们都准备休息的时候,楼下老办公楼的檐下,还有学生借着路灯在看书;前两天当我们都冷得不想起床的早上,操场上、寒风中,还有学生在早读。 90后也不是全然如世人所谓的不堪。 细想一下,每个时代、每个群体,其中都不发平庸乃至庸俗之辈,但是我们永远要乐观地看到,还有那么多,在努力着,在前进着。 我,务必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样,会发现更多美的东西。
1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老胡、大胡、和80后小胡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2-10 22:55
老胡、大胡、和80后小胡 作者:dongzg101 时间:2011/9/28 18:41:22 老胡、大胡、和80后小胡 报告:小胡喝高了,在胡说八道。又胡说了,以后没有他位置了。说什么说来听听。广州铁路局提案是他写的。可是,为什么是250公里呢?玛德,铁道部一群250,整天说什么县官不如现管。要不是这群250,高铁能出事么?250公里一家股份公司。隔个车站,又是250.这么多250.玛德。小胡说:大胡不是我说的,我被电视台的临时工灌醉了。电视台临时工?什么职位?姓什么?有姓王的,有姓李的,有7个副台长。造谣,下岗,留党察看。以后股份公司就归他管了,当个运营总监。 未经本单位党委书记同意不得擅自转载(特别QQ) 阅读全文(98) | 回复(0) 高铁 股份公司 铁路改革
1200 次阅读|2 个评论
没房没车,我也算是80后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2-10 21:08
引文: 30岁是要成家的年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一个男人没钱没车没房,要想让一个女人踏实的嫁给你,就像拿诺贝尔一样有难度。而且不论你在30岁之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人家拿到你的简历,第一眼看到你的年龄,就开始怀疑你的简历里面是否注水了。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判断是否是因为人们使用了太多的地沟油和注水猪肉这样的食品有着必然的联系,还是因为这些当老板的对于一个草根阶层,非官二代、菲富二代、非星二代,这样的人有着强烈的歧视。总之在30岁还是剩男的剩女的不在少数,相对于女儿而言,男人的压力更大,会让你喘不过气来。连续半个月的不休息,公司会认为是在为你好,是在加速你的成长,可是当你的肚子和身体在发出抗议的时候,他们却看不到,只有等到你累的住进了医院的时候,才慰问式的带来了水果和鲜花。天真的你感到眼泪有点湿漉漉的,实在是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书本上教会他们的人格魅力权术。 对于80后而言,30而立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无法去改变的。我们只有默默的去努力,拾起那些破碎的心,一块块的将他们重新拼凑到一起,粘起来,继续战斗。80后,没有人有资格去看不起你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拿起自己的自信,好好的为自己的生命呐喊,重新鼓起勇气,去做一个真正的你!加油!80后,为生命奏起胜利的凯歌;加油!80后,你的未来永远属于你自己。 北京,就是一个旅游的地方,想去北京玩了,租个房子,住上一段时间就够了!喜欢哪个城市,就去住上几年,再回家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哦,如果按没房没车来算,我也算是80后!按外表算,没人说我超过28岁。有人还说我本科毕业不超过三年。再有几年,都快不惑之年的人了,那是有点夸张了。家里每次介绍对象。我都说没买房,周末在家和父母住。在学校租学校的房子住。结果可想而知。打过一次电话能接的算是幸运的!有的还会教育我,长大了应该自己住才算独立!天啊!我都会自己做菜,还不独立么,不过南方的男的会做菜那是小意思。想做菜,老爸说:去一边去,不要剥夺他的爱好!难道在家吃现成的不好么?租学校的房子才60块一个月,40平方,干么不租房住,我傻啊!学校的老师有几套房的多的是,以后想住哪就租那!最多搞搞家教! 如果女人不愿嫁给你,那只能说明她们没眼光,没智慧,让她们嫁给房子吧!有一天她们会发现,剩下的只有空气。有一回在北京植物园就听到一个北京土著说:又离婚了,又可以找外地妞了!如果有一天,政策改了,公积金用于租房,你说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每年都建那么多房子。中国需要那么多么?用笔算一下就行了,还有几年中国的住房就达到饱和,问一问,你家有几套住房?除了几个大城市,其他城市其实很难涨得上去的!如果你不搬到那几座大城市去住的话!当然,你不搬,有人搬!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了,但是能做事的人还是缺,有眼光的人还是缺,不为名利所动的人还是缺!聪明人都到大城市了,我们这种笨一点的就有机会了!如果不繁荣租房市场,商品房的投资功能要大打折扣,只有保值功能,繁荣租房市场,公积金用于租房就是一种必然!
21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婆媳斗争之我见,欢迎补充
热度 2 liuhaitao123 2011-12-7 16:31
首先声明我是男的,光棍。本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发言权的,但是 因为老姐最近也在搞一些小规模的斗争,所以也乱侃几句。其实也没什么事,我看她婆婆就很好,人没有什么坏心眼,脾气也好。只是老人的思想和80后的思想不一样,出现一下小摩擦,比如她婆婆喜欢看凶杀类,吵架类,婆媳矛盾类的电视剧,访谈节目,我姐担心小孩(不到一岁)受到惊吓,特别是那些声音,就不想让她看。甚至将来上班了也不想让婆婆带小孩,担心将来带小孩的时候还看这类节目,肯定对小孩的身心发展不利。但是老人们一般不会想到小孩早期接触的事物会对小孩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另外看了很多女博女硕的婆媳斗争的帖子,发现很多都是媳妇落败,婆婆们在媳妇的眼里都成了恶婆婆。试想婆婆们都是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斗争,与婆婆斗,与兄嫂斗,与大小姑斗最终才熬成了婆婆,斗争经验肯定很丰富,那可都是实战经验啊!新媳妇们面对武装到了牙齿的婆婆们(有的婆婆掉牙了,装的新牙)只能甘拜下风,更何况她们背后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她儿子。他妈再不好也是他亲娘,就是再大的婆媳矛盾儿子也不会向生他养他的母亲举起霹雳掌,只见打过媳妇的,没见过打母亲的。我对这些打媳妇的男士表示鄙视,对那些挨打受气的媳妇表示同情。,婚前仔细观察看是否有暴力倾向,婚后不要忘记你也有强大的后盾——你的娘家。记得我们那一个媳妇挨了打,回娘家以后,娘家直接杀回来了几车人,从此男的基本没有暴力倾向。第一次纵容就会有第二次,所以一旦有了第一次就要让你的男人知道打你的后果是什么!还有好像在农村都是媳妇比较厉害,婆婆处于下风,为何高学历的媳妇一个个落败?是书读多了? 我给我姐说不要和你婆婆发生正面冲突,有什么事和你老公说,让老公去和他妈说。婆媳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下一代好,大家都是为了下一代健康的成长,和气的解决问题,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过细声细语经常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吼一声的效率高,有时候河东狮吼确实管用 婆媳关系好不好,关键在于男人在中间会不会斡旋。如果是我,不用媳妇开口,我就会指出老妈的问题所在,更何况平时在家看到父母不对的地方我也是直接指出来的。 欢迎各位补充解决婆媳矛盾的妙招
171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们组的80后博士研究生今天答辩了
热度 14 wangdh 2011-11-30 21:32
我们组的80后博士研究生今天答辩了
我们组培养的“ 80 后”博士研究生今天答辩了 (王德华) “今天的(学位论文)答辩很出色。准备充分,讲解清晰,数据熟悉,非常自信,语速掌握较好。回答(答辩专家的)问题展示了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祝贺!” 这是我对今天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我的第一位“ 80 后”博士生的祝贺。 “ 80 后”这个说不出是褒是贬的称呼,标志着中国一胎化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之后引起的社会上的关注。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中国家庭传统、父母观念、学校理念、社会态度、价值取向等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估计的,相信社会学家会对此有所研究。 算起来,大概我从 1994 年开始作为副导师开始指导研究生,近 20 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尝试着建立了一些规矩、文化和传统。时代变化太快,研究组多年建立起来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导师的一些思想观念逐渐受到挑战,但真正受到冲击,应该说是从招收“ 80 后”研究生开始逐渐有些感觉的。 “ 80 后”由于特殊的家庭和社会成长环境,如信息发达、物质丰富、社会观念巨变等等,有很多时代烙印,他们身上丢掉了很多东西,我们也感觉一些传统的东西在他们身上消失了。同时他们身上多了些时尚、流行的东西,多了些张扬、自负的东西,多了些孤独、封闭的东西,多了些反叛、任性的东西,多了些自我、利益的东西。喜欢我行我素,喜欢随心所欲,喜欢幻想和等待,喜欢“快餐式”的文化和生活。【特别说明:不是打击一大片啊,说事而已。】 说我的学生。近 6 年的研究生生活,从当初怯生生走进我办公室希望加入我们研究组的一个小男生,成长为一位在学术上能独立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摸索方法、寻找答案的年轻学者,从当初的内向羞怯、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到可以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字正腔圆地报告自己的研究发现。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学识在见长,学问在积淀,人格在健全,思维在成熟,视野在扩展,发表了英文文章,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今天衣着整洁、充满自信地站在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的演讲台上。今天的答辩报告应该是他近 6 年来最精彩的一次了,声音依然不高,但自信轻松,有板有眼,潇洒自如地演讲了近 50 分钟。面对中外答辩专家们的各种问题,中英文回答交替,虽然有些稚嫩,也显示出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对每个数据、实验过程的熟悉。听着他的演讲,想象着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心中感到了些欣慰和喜悦。 对“ 80 后”的研究生,作为导师确是小心翼翼,尤其是想批评的时候,总是顾虑重重。对于缺少规矩意识的他们,缺少集体意识的他们,缺少责任意识的他们,缺少自控能力的他们,缺少组织意识的他们,总是想多说点希望,但又担心他们从心底里的抵抗情绪。他们可以对导师的邮件“故意”不理睬,可以对老师的安排“故意”忘记,可以心安理得享受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可以在实验室和办公室听MP3,可以在组会上让手机的音乐荡漾... ...许多许多的观念冲突和碰撞,碰得你脑壳嘎嘎响。在他们身上,的确可以体验到逐渐长大成人的历程和成熟的艰辛。【特别说明:还是说事,个别现象会影响大局,不是扣帽子啊。】 我们组的第一位“ 80 后”博士研究生带了个好头,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给了我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导师,宽容的态度、宽松的环境是需要的。作为研究生,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成人意识,也是必要的,对自己的成长无疑是有利的。走学术这条路,不管80后、90后,还是70后、60后,机遇靠自己抓住,机会靠自己把握。错过了,再不会属于你,走过了,再不会回来。走得远的,爬得高的,总是那些有追求的人,有计划的人,坚持的人,实干的人,清楚自己需求的人,牢记自己目标的人,能够克制的人,有耐力和毅力的人。 学生有了成绩,导师心里喜悦。 今儿个高兴。 (2011.11.29)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788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大学“选调生”眼中的官场:80后的从政感悟
热度 1 miran 2011-11-26 13:38
[转载]大学“选调生”眼中的官场:80后的从政感悟
大学“选调生”眼中的官场:80后的从政感悟 (Sat Nov 26 01:23:18 2011) ———————————————————————————————————————— 在同僚当中,肖桂国是个异类,他开博客、发牢骚、写官场感言,最近还联络了几百个全 国各地身处官场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80后,他们打算自费出本书,把各自的从政经历和 感悟集中起来表达,名字就叫《“选调生”眼中的官场》。 ======================================================= 选调生 原本是中组部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活动,选拔那些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最 基层的乡镇工作。在干部培养和组织系统的建设上,执政党一直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将那 些校园里的年轻人派到基层历练几年,然后步步提拔,最终培养一批既有文化又懂基层的 领导人才。如今,中国政坛上不少高官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组部重启了选调生制度,刚满30岁的肖桂国就属于这轮选调生,自20 03年起,从基层乡镇党政办到现在的广西区委党校,他已经在官场混了8年多,他的QQ里, 有好几百类似经历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仕途之路并不像前辈们那样顺畅,过过小日 子还可以,但对那些还怀抱着些许政治理想,曾经希望有朝一日“主政一方,造福百姓” 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却是痛苦的,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则已经被异化得面目全非。 11月27日,新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考,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打破脑袋想要进入肖 桂国他们已经进去了的官场,虽然很多人都并不真的清楚在那里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生活。 入官场 “农民很辛苦,我就是希望能帮他们做点事。”梁婷说,后来才发现,要在基层做点事, 很难,“我不过是这个庞大系统里的一分子,能做的,更多时候是适应而不是改变”。改 变需要资源,但你不是领导就不可能拥有资源,当你真的是领导了,考虑的因素也变得多 而复杂,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就不会想改变了。 今年30岁的梁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的秘书。8年前,当她大学本科毕业时 ,以选调生的身份来到广西凭祥市友谊镇政府任职团委副书记。 像她这样的选调生,在整个广西有近4500名,其中2011年全广西招入434名,这434名中, 定向分给来自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名额就有93名。他们通常是被视为精英人才派去基层历 练,以后要调回来担当大任的。 “我们是真正把他们当‘苗子’来培养,让他们下得去、长得好、上得来。”分管选调生 工作的广西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帮政治精英经 过基层历练,再回到区直单位时,他们知道基层的艰苦,熟悉基层的工作,对百姓有感情 ,今后面对来办事的基层干部群众时,他们态度会好些,服务意识也强些,在制定政策等 方面,他们也因了解基层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切合实际,避免了被基层官员糊弄的可能。 ” 不过,就个体而言, “选调生”不过是个标签,是进入官场的另一种通道罢了,他们进入 官场的目的、混得好与坏,跟这个标签的关系其实并不很大。 肖桂国进入官场的第一站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党政办,他将自己当初踏入基层为官 的原因归结为:从农村出来,总感觉做干部较体面,而且年轻也想打拼一番。 在镇党政办期间,肖桂国主要做张贴大字报,参与收取农业税,扑灭山火,收发传真,打 扫卫生,搞拆迁等工作—在这个以“水稻、母猪、荔枝”为三大主产业的乡镇,荔枝种植 的季节,镇领导干部会带队做表率,带头去种一棵荔枝树,以示重视发展荔枝产业,虽然 种下后就不去理会了。 荔枝成熟的季节,才是镇政府最忙的时候,主要是搞荔枝公关,给上级领导、县直部门送 送荔枝。“全镇干部都出去摘荔枝。”肖桂国说。 在沙头镇政府里,稍上年纪的不会打字,因此文印室便成了肖桂国在基层工作的主要舞台 :很多时候,整天的工作就是在打字、复印、速印,有时一天要印上百份材料。备感苦闷 的肖桂国,在和很多同到基层的同学交流时才知道,原来大家的状况都差不多:没有洗澡 的热水,得烧柴火来加热;手机信号不好,得跑到楼顶某个位置打电话……寂寞、枯燥、 乏味、无聊,极大颠覆了他们想象中的官场生活。 基层的苦涩,覃夏也深有体会。她2005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从繁华的广州回到相对 落后的广西贵港城北区港城镇政府工作,主要在党政办打杂。“当时港北区的科室,一个 科室就一台电脑—可那时我已经有笔记本电脑了。”在覃夏看来,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 而是观念问题,总感觉当地政府没现代发展的意识,大家关心的东西根本就不一样,追求 的东西也不一样。 在基层,抓计生和维稳是主要工作。盯紧越级上访的百姓,并和相关部门联动一起截访; 整天跟在领导屁股后面,平时做着枯燥乏味的会议记录;负责“保先”(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学习领导讲话,并提交读书笔记……这和覃夏当初想的“去做一 些关心民间疾苦的事情”,相去甚远。 逃回大城市 2007年,覃夏终于受不了这些了,辞离官场。“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如果熬的话,也 会有一官半职,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忆起这段经历,覃夏说,事实上,大学生到机关能 发挥作用的很少,因为自己本身就没什么资源,也没什么经验,“想象着会振臂一呼,应 者云集,其实谁听你啊”?正如梁婷说的那样,“想改变的没条件,有条件的不想改”。 不过,大学生在基层究竟能改变些什么?也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 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黄福威就认为, 由于乡镇没有财权、人事权,很多事情根本就没办 法做,很多人包括基层领导,都不愿意呆在乡镇,一有机会就努力往县城挤。 在黄福威看来,考入公务员系统的大学生会写材料、懂计算机知识,他们在基层提拔比较 快,对于其他基层干部来说,已经不公平了,其实这些大学生对基层的情况根本就不熟悉 ,做事的还是那帮老人。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体制问题之外,那些看不见的潜规则或许才是这些年轻人纷纷离开的 真正原因。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按程序走,而是托熟人找关系来摆平,中国基层社会的运 行逻辑,几千年来似乎从未根本改变过。即使不是身在官场中的人,也深有体味。 “一些甚至我都不认识的老乡,跑运输时车辆超载在田林县被查扣时,都经常找我帮忙。 ”田林县人民医院的医生黄超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不是在交警部门上班,但一般打个电话 也可以搞定。 “即使不认识,喝两次酒,朋友一介绍就都熟悉了,打招呼也都会给面子。”黄超说,小 地方就这点好处,遇事习惯找熟人,而且也能解决好。 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基层政治的运行也就更加无视规则,依赖关系,战友、老乡、同学 等等什么样的关系圈子都有。就连结不结婚,都是一门政治学问。尤其是对于一个外来者 来说,最好的融入就是联姻。 “和当地人结婚的好处是,你被认为是扎实基层的表现和决心,组织在提拔时,会优先考 虑。”肖桂国说,一旦和当地人结婚,就成了顺利融入当地的润滑剂,别人在介绍你时, 也不再直接说你的名字,而是强调“这是谁谁谁的女婿或老公”,毕竟娶的肯定也都是地 方权贵的圈子,在提拔等方面有人帮说话,进步就比较快。 当理想遭遇现实的挫败后,这些年轻人也不得不面对这个年龄阶段所要面对的全部问题: 买房、结婚、生娃、照顾父母等。于是,不少人选择了逃离。 宾秋月,2003年毕业后来到玉林北流市大里镇政府上班,2006年9月离职,目前和老公在南 宁做生意。 刘强,2008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进入河池市委办,主要给市领导写材料。20 10年12月,辞离官场,来到南宁北部湾银行上班。 黄延新,2003年毕业后在柳州市基层从政,2006年,辞官做律师。 肖桂国,尽管目前还是在体制内,但转到了广西区委党校任职。 对逃离官场或转移阵地的人,很多都是涌向了南宁。 “大城市尽管压力大,多少还是讲究 游戏规则,机会多一些,选择的空间也多。”梁婷说,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因房价等压力, 很多白领直呼“逃离北上广”,但结果还是“逃回北上广”。 升迁的通道 对于那些留下来的人来说,努力往上走,当更大的官,也就成了人生可选择的为数不多的 目标,但升官并不是靠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就管用的。 对乡镇而言,你不是这个乡镇的人,就属于外地。而在县里,同地级市不同县的,别人也 都把你当成外地,甚至在一个县里的各地乡镇官员,也会抱团形成自己的派系。对于这些 外来者来说,站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成为谁的人才行。不过,官场有起落,斗争有成败 ,站队的风险也不小。站错一次队,影响的很可能就会是一生的命运。 还有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们,也会经常出来分食本就不多的升迁机会。“官二代 ”借助选调生的选拔制度进入官场后,没在基层呆几个月就坐“直升飞机”,步步高升, 这在官场中为不少人所诟病。 中组部在关于选调生的选拔培养方面,有这样的表述—“重点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 ,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这些定调和表述,有时成为提拔“ 官二代”、“富二代”的依据。 对此,宾秋月说,应该对“官二代”采取异地安插等方式,尽可能避免让其回到其父辈所 能庇护的地盘,比如不能在其家人为官的出生地、成长地任职,尽可能地脱离其家人所能 庇护的关系网,应该说,在同一个市都不行,在官场上,同一个市基本都能很好地运作。 在官场里沉浮,女性的命运更显艰难。 女人从政获得升迁,总是和情色过多地牵扯在一起 ,进而成为官场津津乐道的话题。“据我平时接触了解到的,一些担任团县委副书记的年 轻女孩,一些靠色相获得升迁的,她们通常就是县某个领导的女朋友。”一位深谙官场的 官员如此描述,“能把持基层女官员命运的,不只是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干部要提拔,需 要党委书记的推荐),因为凡是副科级以上干部,都纳入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所以能掌 控这些女干部命运的,还有县里的主要领导,有的女干部一心想着往上爬,关键时刻也因 此很能豁出去。” 梁婷等多位受访者也坦承,基层官场的男女关系确实比较复杂,在这样的官场氛围中,即 使获得升迁的人真不是靠出卖色相获得的,也会被怀疑,甚至谣言铺天盖地传开,因此, 对一些女干部而言,获得升迁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仕途的进步,忧的是官场的议论:她 是谁的情人,她和谁有一腿……流言蜚语,不堪其扰。 “我当年一个22岁的小姑娘,性格开朗活跃,加上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会打字、会写发言 稿,领导有什么事也喜欢叫上我去做,人家也会怀疑和议论说你是不是在出卖色相。” 梁婷直言,“其实我真没什么,自己很谨慎地走好每一步,但还是有人会说,在这个官场 环境中,不管你有没有事,一旦进入,基本上也就无法逃离色相与升迁的暧昧揣测。” 这点,肖桂国也有体会。他正忙着主编的那本关于选调生的书,马上就要出版了,但他拟 定的书名《选调生眼中的官场》却遭到了很多参与者的强烈反对。 开始肖桂国还不明白为什么,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他们反感的是“官场”二字,“在今天 的社会,这个原本中性的字眼已多少被异化为藏污纳垢、色情、权钱交易等不好现象的代 名词了。”肖桂国说, 所以身处官场的他们,不愿去面对“官场”这两个字的异化内容, 他们担心参与编写这本书会对他们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这个书名提出后,Q群里马上就有Q友发出措词强烈的声明:鉴于书名被改,性质已发生根 本的变化,本人决定退出,特此声明! 这让肖桂国的出版计划陷入了困境。“在基层,他们都算得上是高素质的政治精英,但一 个书名都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和争议,你说到底是他们改变了基层官场,还是这个庞大的 官僚系统改变和同化了他们?”肖桂国说,定个书名尚且如此,何谈其他什么改革。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4 次阅读|1 个评论
IT人才的别样人生——专访80后张子柯教授(大学生在线新闻)
热度 33 pb00011127 2011-11-21 21:55
之前在网站上看过一篇报导张子柯教授做讲座的文章,作为记者的我便心心念念想采访这位未满30岁的年轻教授,终于有幸在2011年11月9日下午采访到了张教授,零距离的接触让我更加了解及敬佩这位年轻的IT教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IT精英吧。 夯实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在本科阶段,张教授主要集中精力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动手能力的培养,遇到一些问题不仅仅是运用发达的网络搜索解决方法,更多的是融入个人的原创思想。正如做一些项目,首先我们可以重复先人已经解决的问题,然后将问题重现并进行优化、改进,最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以后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 不要忽视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在采访中,张教授提到总是听一些同学抱怨:“学习数学、物理没有太大作用,与计算机也没有什么关系。”张教授说:“其实,学习这些学科的关键是掌握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学会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在做研究时经常用到数学公式的推导以及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在瑞士弗里堡大学读博的时候,理论物理的 学习 对我的帮助很大,不仅仅是 增强了我的 拼搏精神,更多的 通过和历史上物理学大师的精神 交流, 品味 深厚的物理思想的积淀 , 这些 对我的影响很深。” 张教授的一席话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提醒,本科阶段就是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阶段,千万不要忽视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培养。 人性化的互联网科学中心 张教授还提到了人性化的互联网科学中心的建设。 虽然实验室有教授、博士、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学历相差很大,但我们的座位都是紧紧相连的,没有老师、学生之分,大家一起做研究的时候,经常听到学生提出大胆、新颖的见解,可能想法不太完善,但经过讨论、不断地优化,最终都会得到完善的解决方案。在实验室,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让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看法的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水平,所谓老师,是将学生引入一个新的领域,提供一个与优秀人物零距离接触的平台,给予技术性、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朝更高的方向发展。 幽默风趣的性格 众所周知, IT 行业的人整天与计算机为伍,本以为张博士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学者,看到张教授与身边学生交流的场景,紧张感无形中消失。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张教授侃侃而谈,言语间幽默、风趣,提到一篇《你有什么?》的博客,张教授更是笑声不断,娓娓道来与周涛、吕林媛 、 刘建国 在瑞士一起求学的时光,还有张翼成教授的谆谆教导,师生、同学关系也在学习、娱乐中和谐的发展。在做研究之余,张教授还经常组织实验室的老师、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埋头于研究之余,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人物简介: 张子柯,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同年作为海外人才引入电子科技大学,现在为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曾经在国际国内期刊会议发表论文21篇,参与撰写论著2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推荐系统和复杂网络,主要通过研究该类系统的结构特征,来解释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以及信息传播机制,并通过大型网络结构和海量文本进行信息处理,将其理论应用于个性化推荐算法,为推荐系统、舆情传播和病毒监控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目前担任《荷兰物理》、《欧洲物理快报》、《统计力学》、《情报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审稿人。 注明:转载内容,博主不对真实性负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900 次阅读|79 个评论
[转载]鲁迅先生——永远的精神导师
热度 2 whyhoo 2011-11-4 14:20
最近看到著名哲学史家、北大教授汤一介先生的一个重要论断。他说:“我觉得现在还谈不上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一个可以把各种思想整合起来的思想家,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记得前几年汤先生说过,上世纪50年代那次政治运动之后,自己打消了想当哲学家的念头,只能往哲学史的路子上走。现在,他感慨于斯,寄厚望于“80后”、“90后”,甚至是“21世纪后”了。他认为学人要达到国学基础与西学基础兼优才可能成为既有思想又有学术的大学者;30年代的胡适们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汤先生的感慨,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被公认为中华“民族魂”的鲁迅先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已经崛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思想理论领域,我们还是比较滞后的,尚未出现能够引领世界思想潮流的思想家。这一问题,当然可以进行学理的研究,但当此之际,无论如何,我们不应忘记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我们所敬仰的伟大思想家鲁迅先生。至少,在今天我们进行思想创造、理论创新时,鲁迅的思想遗产是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根基。 鲁迅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是唯一的思想家型作家。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鲁迅,与别的现代文学大家相比,他的存在是民族的福祉幸事。晚年曹禺领悟到:“一个剧作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才好——作为一个大的作家,要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鲁迅之后,其深邃的思想,滋养了几代中国人,尤其是文化人,使五四时期提炼、弘扬的现代意识与启蒙主义思想得以代代相传,使传统文化中的毒素与病灶在顽抗世界先进文化的渗透时不再是那么轻而易举、随心所欲。尽管鲁迅的著作和思想一再受到过歪曲、篡改和利用,但其精髓仍然熠熠生辉,在不少有良知的人心中流淌。大半个世纪以来,文艺界、学术界出现的一些真正堪称大师的人物,往往接受过鲁迅思想与精神的深度熏陶与强烈影响。散文大师孙犁在解放前就十分崇敬鲁迅,写过两本普及鲁迅作品、生平的小册子。他一生推崇鲁迅,对鲁迅的著作、日记、书信、书账都悉心研究,从中汲取滋养。孙犁之所以成为文学大师,刻骨铭心地学习鲁迅是十分重要的条件之一。鲁迅书账上的书目,孙犁购藏了十之七八。被毛泽东称为“凤毛麟角式学者”的哲学大家任继愈先生一生最爱读的两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是鲁迅的《呐喊》。在书画界,石鲁、张仃、吴冠中都极为推崇鲁迅,书法名家卫俊秀,1954年出版全国第一本研究《野草》的专著。著名画家陈丹青以开阔的世界文化视野和精湛的人文精神与艺道审视鲁迅,近年来对鲁迅做出了新的解读。关于鲁迅,他有多篇不同凡响的文章和讲演。在各种艺术门类中,美术受教条主义理性的干扰较少,深深扎根于人原初的灵性之中,所以它往往在文化思想、艺术思想的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细想一下,石涛《画论》中的《尊受》章,就透露出古今如一、基质性与生发性的艺术奥秘。鲁迅一生热爱美术,于此领域颇多建树。 我们时常说鲁迅思想博大精深,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下,我们毋宁说鲁迅的学养、思想与精神是跨学科、跨文化的。这二“跨”的难度很大,很不容易实现,需要学人一辈子的苦苦追求,多方面历练,以及痛切地自我剖析。因为,鲁迅的遗产绝不是纯知识性、技能性的,而是涉及人的精神、审美与伦理的现代转型的系统工程。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其晚年领悟到:“中国可以没有齐白石,但不能没有鲁迅。”他对自己的这一命题作了具体的阐释:“尽管它可能不很贴切,不合逻辑,但我不能不讲。如果没有鲁迅,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思想观念的确立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意义深远,他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思想的跨学科性质,使他赢得了文学界以外的众多学科领域的崇敬;而其跨文化的性质,使他赢得了外国文化艺术界不少人士的赞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积累,“鲁迅学”作为一门涵盖多学科、融会中西文化的特殊学科,已经在我国形成。一切想从鲁迅的思想宝库取得资源的人,一切想从鲁迅的作品里汲取营养的人,只要虚心学习,决不会空手而回。 鲁迅思想的要义和精髓在于:从启蒙主义出发,疗救和改造积弊已深的“国民性”。与此相关的是对愚弱的国民性的攻打;对旧中国种种“世相”和诸多“奴才”心态的揭发、描绘;对历代统治者种种统治术、愚民政策的批判;以及对封建等级制的批判;对下层民众生存权利的维护与关切;对“瞒和骗”的旧文学的扫荡;对初民社会“厥心纯白”的道德怀念,等等。鲁迅极力称赞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中国的脊梁”。他为中国人的自由、解放而战! 今天,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思想家的鲁迅,首先是国情大师。他以犀利的眼光透视旧中国的表象与实质,往往以彻底“反传统”的面目出现。因为他知道愚弱的国民性是根深蒂固、万难动摇的;在旧中国,往往是阴柔的人取胜,“伶俐”最值钱。所以,他一生韧战不息。 《阿Q正传》横空出世以来,研究论著汗牛充栋。但真正从思想高度进行深入研究的比较少见。2005年前后,任继愈先生郑重指出:一般读者对“精神胜利法”只是嘲笑,“其实,这些毛病人人都有,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带来的胎记”。他在《重读〈阿Q正传〉》一文中说:“民族性的某些弱点,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并不是这样的。宋以后,儒教成为主流。在忠君的最高原则下,又吸取了佛教的禁欲主义,以程朱理学为天下教材,在全国青少年中实施强迫教育,遵照程朱学派的《四书集注》作八股文,并以此猎取功名,做官为宦。这个民族才衰败下来。”任继愈先生所叹息的是:“我看今天的阿Q们不以为病,自我感觉良好!”全文七百余字,因为它提出了一些比较尖锐的看法,竟没有一家报刊愿意转载。联想到中学课本里鲁迅的作品被删去,一些人放胆攻击鲁迅,任先生此文的遭遇,也是不奇怪的。 任继愈先生在那篇短文的最后说:“看来路还很长,绝非几十年、百把年能看到效应的。战斗未有穷期,提高人民素质的任务仍须尽力。”别的不说,鲁迅真心革命,万分关切民众生存状态,“名利地位什么都不要”的良心和广阔胸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鲁迅离我们远去70多年了。想到他一生的业绩,他的命运,他的崇高理想,他的精神谱系不绝如缕,学界热爱鲁迅先生的人们,没有不感慨万千的。我自己也深深感到了学习鲁迅的艰难,并想到《野草》中的一些话语。爱先生太深了,不能与他绝缘。值此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不禁在心里念诵:鲁迅先生——永远的精神导师! 原文见 http://www.cflac.org.cn/ysb/2011-09/23/content_23760800.htm
10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80后求学之果·卒
热度 1 jerrycueb 2011-11-1 12:47
夫 80 后者, 初从文, 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 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 适值扩招, 过五关, 斩六将, 本硕相继, 寒窗数载, 二十六乃成, 负债十万。 觅生计, 背井离乡, 东渡苏浙,南下湖广 , 西上志愿 , 北漂京都 , 披星戴月, 秉烛达旦, 十年无休, 蓄十万。 楼市暴涨, 无栖处, 购房金不足首付, 遂投股市, 翌年缩至万余, 随抑郁成疾, 入院一周, 倾其所有 病无果, 因欠费被逐院门。 寻医保, 不合大病之规, 拒付, 带病还。 友怜之,送三鹿奶粉,饮之,卒 .
个人分类: 生活|18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行行 出 状元
dongzg101 2011-10-15 03:54
杭州现80后90后卖菜人 “菜二代”吃苦不输父母 2011年10月13日 16:09 来源:浙江日报 李珊珊的男友郑伟正在摊前忙碌着。陆遥摄(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当卖菜这一职业由传统的商业模式逐渐转变为如今多样的卖菜方式,菜贩们也变得更加职业化,更像城里人。随着老一代菜贩因为年纪和身体原因纷纷退休,加上各种社会因素的推动,年轻一代的菜贩开始在农贸市场上登台亮相,这些80后、90后的“菜二代”们子承父业,做起了蔬菜买卖。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卖菜人形象,正在被这些“菜二代”们一点点改变着。 吃苦不输父母 21岁的李珊珊是个名副其实的“90后”,来自江西广丰的她目前和男朋友在近江村农贸市场里共同打理一个卖菜的摊位,将生意从做了十多年蔬菜经营的父母手里接了过来,是个典型的“菜二代”小摊主。而李珊珊的父母亲则回到江西老家去生活了,正在老家替他们盖婚房。 上午十点半,记者来到近江村农贸市场。李珊珊的菜摊就在农贸市场入口的电子屏底下,是市场里的“黄金商铺”。李珊珊正捧着一大碗面匆忙地吃着,这是她的早饭。 李珊珊告诉记者,卖菜的生活十分辛苦,常常吃了上顿顾不上下顿。每天凌晨一点,李珊珊要开着小面包车前往勾庄批发市场进货,打理完货品到达近江农贸市场已近凌晨4点,却顾不上休息,抓紧整理摊位,并将一部分蔬菜批发给周边的一些小商户,再开始一天的卖菜生活。这样片刻不停的忙碌要持续到下午6、7点才能结束。 虽然当上“菜二代”的时间不长,李珊珊对“卖菜业务”已经十分熟练。最初接触卖菜时,她连电子秤都看不懂。虽然还年轻,但在卖菜这一行上,李珊珊的成绩丝毫不输给父母亲。她与男友省吃俭用,每天起早贪黑,不仅是为了多赚钱,更是因为接手蔬菜摊的一份责任心。 喜欢卖干净的菜 两年前,李珊珊从江西一所中专学校财务专业毕业后,在 杭州 下沙的一个小公司做实习出纳。后来母亲身体不适,她去菜摊帮忙,一来二去当起了专职的“菜二代”。 李珊珊颇有心得地表示,要在这么多蔬菜摊位中取得优势,要靠跑量。幸运的是,她靠抽签分配而获得了位置不错的摊位,销量会比其他人略高一些。但是,要长期保持这种优势还得靠薄利多销。和父辈的经营方式不同的是,平时她与男友会定期给一些中等规模的餐馆供货,增加固定的跑货量。李珊珊还用比批发市场略高的价格将菜卖给附近农贸市场的小菜贩。李珊珊开始一点一点拓展客户网络。 虽然卖菜的生活比做财务工作时辛苦许多,但一个月下来也能做出八、九千的营业额,生活基本不愁。 除了拓宽销售渠道,李珊珊在销售品种上也有过一番考量。“过去父母是做青菜这些水菜的,水菜吃的人多,生意容易做,但卖水菜最苦,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打理收拾,因为手经常浸在水里,冬天总是满手的冻疮。现在我固定卖花菜、番茄、莲藕等干净清爽的蔬菜,生意也不错,打理起来也轻松,甚至可以跑更多的量。” “父辈们卖菜,有时只为维系基本生活,保本经营,没想过拓展业务,而我们不仅要追求保本,更渴望创造更多利润。”此时的李珊珊已经没有了起初卖菜时的生涩,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满心的规划与希冀。 收摊后喜欢逛街吃饭 在市场里久了,一个人忙碌辛苦的李珊珊结识了同是“菜二代”的男朋友郑伟。这个同样来自江西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到杭州帮做蔬菜生意的叔叔一起打理摊子,已经第五个年头了,他甚至学会了不少杭州话。 工作中的李珊珊烫着一头洋气的卷发,带着闪亮的耳钉和秀气的戒指,和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样爱美。卖菜空闲时,李珊珊会用手机玩玩游戏、上上网,想逛街时也会挑个日子早些收摊,与男朋友去武林路逛街、吃饭。 采访中,李珊珊始终都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生活的压迫感在这样年轻的生命面前毫无痕迹。李珊珊笑称,生活太忙碌,都没有时间与男朋友约会,只好每天在菜场里“约会”,共同打拼。“等明年老家的房子造好了,我们就回去办喜酒。” 对于结婚后是否会继续卖菜,李珊珊说,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已经考取了中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她正朝高级会计资格证书努力,虽然“菜二代”的身份驾轻就熟了,但自我的理想与自身价值的实现依然是李珊珊现时重要的人生规划。(陆遥蔡筱梦) 相关新闻: 杭州相亲会新年照开 父母帮儿女相亲忙 杭州建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方便残疾人 殷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李珊珊 卖菜 80后
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80后”渐成流动人口主角 生存发展存在新问题
xuxiaxx 2011-10-13 09:18
国家计生委发布报告称52%的就业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流动大军,“80后”渐成主角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存在新问题   本报讯(记者车辉)国家人口计生委10月9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称52%的就业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今天的流动大军,“80后”正逐步成为主角。《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新问题。他们平均月收入1660元,仅在社会服务业高于其他农民工群体;家庭月生活消费支出为1441元,仍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天工作达10小时,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具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保障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目前,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报告》显示,就业的流动人口中,52%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8.4%、48.9%和25.1%,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参保要求。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3/4的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房居住,房租平均每月387元,超过流动人口家庭总支出的1/5。41.5%的流动人口租房者认为目前的住房支出已经达到或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最高限度。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4.5%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27%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比为1∶1.12。   《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以上。如何让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转为市民,如何让他们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以前,中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跨省转移。《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移比例低,异地接续仍然困难。在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被访者中,74.7%没有将养老保险转移到现工作城市。这将造成前期缴费的失效,不能为流动人口未来生活带来真正保障。不了解养老保险接续政策以及接续手续复杂是流动人口未能进行养老保险接续的主要原因。来源: http://news.sohu.com/guoneixinwen.shtml // /* 相关热点 2010-09-09 */ .tagHotg{float:left; margin:10px; width:480px;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4px; text-align:left; } .tagHotg h3{padding:0 0 0 30px; height:25px; line-height:25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bold; color:#004276; background:#d0dce8 url(http://i0.itc.cn/20110909/1ab_e0b54db2_c2ca_ab9b_7565_86c6bebea7ad_1.gif) no-repeat 14px 7px;} .tagHotg .tagIntg{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overflow:hidden; zoom:1; background-color:#fff; border:#afc5db solid 1px;} .tagHotg .tagIntg ul{margin-top:1px; padding:9px 7px; overflow:hidden; zoom:1; background-color:#f4f4f4; } .tagHotg .tagIntg ul li{float:left; padding:0 5px; width:140px;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4px;} .tagHotg .tagIntg ul li a{color:#004276; text-decoration:none !important; font-family:"宋体";} .tagHotg .tagIntg ul li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1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第一次人肉之旅
热度 3 rynn 2011-9-20 23:34
在科学网博文: 网民为何如此痛恨专家学者? 回帖时发现一个特别的网友matthewtree. 他的言辞激烈, 重点抨击80后. 忍不住好奇就在google上搜了一下这个帐号. 以下是matthewtree 网友的回帖: "出于好奇,查了下本帖子里对专家或教授表现出痛恨情绪的ID,大部分都是没开通博客的“匿名”人士,有名有姓的两人yulun和jerrycueb都是80后学生。不相信的话自己去看他们的博客。" (注: matthewtree 在科学网也没有博客) "现在网上诬蔑老人,老师,90后的主要黑手就是来自于80后" 以下是他在西祠胡同的回帖:(“最美公交让座老人”) "先问问你们80后的烂人有几个能做到这样。" "可笑的帖子! 这些回帖说好的不知道是什么心理? 难道你们觉得让人家一老人给你们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东西让座就是合情合理的?要你们给老人让座就好像杀了你爹妈似的,还反咬一口,占着人多势众的优势骂老人,给老人泼污水。 某些国人特别是一些垃圾素质的80后之道德沦丧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倚老卖老的老人我很少见到,倒是不要脸的人渣80后倒是到处都是。 80后的人渣少来颠倒黑白歪曲事实这一套。" "看看80后在网上的小丑般的表演,不厌恶他们是不可能的。" "素质再差也比80后的人渣们强" "第一,倚老卖老的老年人很少,素质低下没道德的80后是大多数,少来歪曲事实搅浑水者一套。 第二,老人的身体比年轻人好?你说这种话也不怕脸红,你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第三,你说的这个例子我无法证实其真实性,我只能就我看到的一般的情况说,这样的情况我几乎没见过,我也几乎没见过老人在公交车上强要年轻人让座的事(话说回来,就是强要你让座也是正当合理的),而且我见到的被让座的大多数老人都是很客气地说谢谢的,更有不少老人笑着说:不用不用,你坐吧。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生活在中国,生活在南京这个城市,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这种手段只能暴露80后人渣们的无耻和下作。" "一棍子打死一片人是80后人渣们的惯用手段。 南京出了徐老太(姑且不论事实到底如何),全天下老太都是徐老太,所以80后人渣们没道德,没公德,冷漠自私就有理了,就找到借口了,以后在街上看到老人生病被撞需要帮助的时候置之不理就可以心安理得了,你们炒”彭宇案“炒了5,6年了还没有降温的迹象不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吗? 媒体上报道人咬狗的新闻,或者80后们干脆自己捏造一个,某老师潜规则女学生了,那么全天下老师都是叫兽。" "你做得对 大多数80后人渣们"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些渣滓的素质,道德可以说比谁都差,却天天在网上到处黑人,恬不知耻地在无论素质还是道德都比他们强n多档次的人身上找碴,甚至颠倒黑白,歪曲事实。" "对于80后的没素质的人渣,戳戳都是轻的。 现在公车上霸占“老弱病残专座”的人渣十有八九是80后。 自己无耻倒象屁事没有,别人说说你倒还是天大的罪了。" "是啊,80后的这些人渣在网上的丑陋表演就是典型的贼喊捉贼。" 可以看出matthewtree 对80后有着深仇大恨. 在西祠胡同的发贴中可以总结出以下信息: 1.以下是原话: "1972年生,有过短暂婚姻(未及一年),因为性格不和离异,无孩.本人在省级机关,工作稳定,高级职称,有市区住房一套,身材不高,166,性格温和稳重,长相在大众平均水平以上,不胖不瘦,无健康问题.由于有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经历,因此只希望找到一个能互相恩爱,共傍一生的人." 应该是女性吧, 还是公务员. 条件这么优越, 应该有个好的归宿. 不过不清楚为何脾气这么大, 可能跟没有小孩有关系. 不过就算是有小孩也应该是00后了.(我太损了) 2.从出租房屋的信息可以得出她是江苏南京人, 可能是出租自己的房子, 那么曾经住在岗子村的紧邻白马公园和太阳宫的小区. 3.从一年之后(2011的帖)求购二手床等家具的信息可以看出她可能又组建了新的家庭. 不过没有选择买新的, 而是求购二手货, 说明不是组建了家庭, 而可能是放在出租房里. 这个帖子还给出了手机和QQ. 真是太不小心了. 我是不是太无聊了, matthewtree 真是一点都不值得去花时间了解. 但是为什么还要做, 而且还写下来. 可能就是对奇怪事物的好奇心吧. 最后, 想对matthewtree说几句. 既然你知道网络伤人是不好的, 就不要轻易的说出不负责任的话, 这样也伤了自己, 更反映出内心的软弱和纠结. 尤其不要在科学网上.
个人分类: 生活牢骚|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日最感人的故事两则
xupeiyang 2011-9-20 13:39
视频:22岁赴美留学生回国瞒着母亲割肝救母 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1-09-20/110061493935.html 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获知母亲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回国,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近日,这位“80后”小伙“割肝救母”的反哺孝心行为感动了无数网友。 9月20日东方卫视《看东方》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81岁老人照顾智障儿子近60年(图)  刚出生7天,二儿子谷照山就得了脑膜炎,智力受到影响。兰山区义堂镇大义堂村81岁的谷兰芬老人和老伴,一直像照顾两三岁的孩子般照顾着儿子。10年前老伴去世,谷兰芬便独自照顾儿子。“要是我走了,不知道他咋办。”谷兰芬老人眼含泪水看着已58岁的痴儿,58岁的痴儿谷照山则一脸微笑地看着老父亲。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勉:写给那些正奔三的80后
热度 1 wby655 2011-9-18 15:42
有人问小街,你多大了,怎么有人叫你叔叔?我无语,与90后的比起来,我们真的老了。现在转载一篇文章,希望与80后的你共勉。   我还在想象着我的18岁,可我却马上30岁了!真的吗?不愿意去想,但不得不面对。   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荡然无存。曾经的花样年华,早已悄然而逝。8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站在了20岁的尾巴上,面对三十而立,还有多少人可以昂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依然年轻?是的,年轻就是资本,面对着90后的异军突起,80后的我们是否还年轻?      曾经,骄傲的我们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城市,只为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梦想。曾经,生活得再艰难,都会想着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曾经,单纯的认为,就算很小很小的一个房间,都可以经营自己最美的爱情。(本文由小街转载自互联网)当事业依然碌碌无为的时候,当爱情变得虚无缥缈的时候,80后的我们,是不是依然还会说,年轻不怕失败?      终有一天,我才发现,原来,80后的我们,都早已经老去。我们不再轻狂,我们不再潇洒,我们不再坦荡,我们不再微笑,我们有的是对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有的是对于婚姻的恐惧,我们有的是对于未来的失望,我们有的是对于困难的却步.      面对工作:我们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激情,只希望能够有一份足够安稳的工作。有风险的工作都已经被排斥了,曾经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走关系找工作的我们,面对着事业的平淡,连收入都无法给予自己温饱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屈服,放下原本最高傲的脸面,开始寻求人际关系的最大化。工作的艰辛,对于我们无所畏惧,重要的是可以一直将这份工作持续。      面对感情:已经不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升华,而是把婚姻当作是亲情。我们不再渴望一份浪漫而刺激的爱情,而是奢望一段幸福而美满的婚姻。曾经固执的以为,相亲那只不过是70后,或者说更早一代的婚姻方式,然而等到现在才发现,相亲已经成为了80后婚姻的主流方式。一场场地相亲,一次次的绝望,已经对相亲产生了麻木和排斥,但依然奔波在相亲场上。难怪,一个朋友说:“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面对穿着:曾经过度讲究品牌感觉的我们,对于品牌已经变得陌生,橱柜里的昂贵的衣服,让工薪阶层的我们没有勇气再去试穿。赚钱之后,才知道,原来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不再讲究品牌,而更注重衣服的质量以及用途,适合穿着的场合,不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去血拼那些打折的衣服,衣服不在于多,而在于体面。合适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品牌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东西。      面对社交:当越来越多的朋友有了家庭之后,已经没有多大的勇气再和他们一起聊聊关于生活,因为在他们的口中,都是关于家庭的,(本文由小街转载自互联网)而单身的80后更注重个人情感的书法。曾经极度热爱的酒吧、KTV都不再喜欢了,已经忍受不了那种嘈杂、疯狂的环境,更喜欢坐在咖啡厅里或者茶馆里,看看书,听听音乐,享受咖啡的苦涩,亦或者茶的清香。      面对家庭:家庭超越了爱情和友情,一切都将家庭放在第一位。没有了原本的冲动,了解了父母的苦心,懂得去体谅他们的无可奈何。原本单纯的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清晰,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来一直都不那么单纯,最值得相信的,除了父母,还有自己。越来越讨厌,走亲访友,因为总是会有很多人问题,关于婚姻的某个问题。      面对娱乐:突然发现,手机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少了,短信也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甚至不愿意发短信,宁可打个电话,匆匆挂掉。QQ也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地闪个不停,退出了许多的群,有些群碍于面子,一直处于屏蔽,只是偶尔选择几个群聊几句就隐身。再也不会为了游戏,废寝忘食地玩,更多的时候会捧着一本书,安静地看着。      面对购物:总会想着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赠品,而不会看着哪个好看就买哪个。不再会像以前那样,(本文由小街转载自互联网)为了得到某样赠品,去买某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购物早已不是逛街了,而变成了有目的性的行为,买完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匆匆离开。一些漂亮,精致的小摆设,只是在柜台上欣赏完之后,放回去,再也不会带回家之后,塞进箱底。      面对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已经会了深思熟虑,我们的心中,早已没有了童话。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      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   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   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      8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承认我们老了,没有了90后的青春,没有90后的激情,我们有的只是为了生活进行奔波着的疲惫的心。偶尔微笑着告诉自己:三十岁的男人,我的美好年华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打一场酣畅淋漓球,也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很久没有运动,开始显露臃肿的啤酒肚。      我不禁感叹:原来,80后的我们都早已老去,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服老。 “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心中。”
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笨小孩
dongzg101 2011-9-18 07:45
笨小孩 ——刘德华 我们是60后、70后、80后、90后的笨小孩。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换工作了,咱们也要闪人了。重新学习深造,再就业。
1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我们被谁毁了?
热度 4 冯用军 2011-9-7 14:54
80后,我们行走在夹缝之中、生存在痛苦时代,我们努力、勤奋、拼搏,可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地位没地位,找女友没女友,拼幸福没幸福; 80后,我们生活在压迫时代、行走在边缘中心,上有掌权的70后,下有开放的90后,我们的科研没有出路,我们的生活没有希望,我们的前途被毁得一塌糊涂: 猪,被双汇毁了;奶,被三鹿毁了;西瓜,被膨大剂毁了; 美丽,让凤姐给毁了;廉耻,让芙蓉姐毁了;金钱,让通胀毁了; 慈善,让红会毁了;奇迹,让高铁毁了;信任,让勇平毁了; 干爹,让郭美美毁了;非洲,让卢美美毁了;微博,让谢志强毁了 爱情,被住建部毁了(买不起房);幸福,被交通部毁了(买不起车);结婚,被税务总局毁了(加名要收税); 这一次,刘翔,让“萝卜丝”给毁了~~ 事实证明——危难时刻,拉你手的可能不是朋友,而是“萝卜丝”~~ (延伸: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长发飘飘的不一定是美女,有可能是凤姐;天上飞的不一定是灰机,有可能是鸟人)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2207 次阅读|7 个评论
心领神会的社会现实——读《1988》
qianlivan 2011-9-5 22:12
心领神会的社会现实——读《1988》
韩寒的《1988》的全称是《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据说原来的名字就是《1988》,只是因为有《1q84》这样的书,所以又在后面加了一 句话。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看到了《独唱团》中这本书开始的部分,当时感觉很凌乱,由于是准备连载,故事铺开了两条线忽然就止住了。这让人对这本书中的故 事没有太多期待。 这几天无事,门口刚好新开了个自助图书馆,所以就把这本书借来读了。书中的故事不复杂,大致就是两个人的旅程,夹杂着主人公过去的一些故事。虽然从书中可 以领会到一些社会现实,但读到一半的时候还是觉得故事平淡,语言也不精致。往后读,之前铺开的线索终于慢慢收拢了,有些出人意料,也或许是作者对社会的观 察更深入。整个故事读完之后,感觉到的是一种无尽的压抑,而更压抑的是,这个故事里就有这个社会的影像,真实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个故事里也有一代人的记 忆,回想一下,主人公儿时的那个邻居大哥哥不就是八十年代那些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么? 许多意思作者并没有写出来,但是正如那句话所说,“你懂的”。
个人分类: 读书|3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赖宁烈士雕像,我收藏了
热度 7 xupeiyang 2011-8-16 09:10
赖宁烈士雕像,谁也不要,收藏在我的图书馆了。 赖宁烈士雕像 英雄少年赖宁雕像遭多家学校公园拒收  赖宁是许多“70后”、“80后”的榜样。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得赖宁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他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
个人分类: 珍宝收藏|2316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情是否就是人情味的简称
热度 1 rantingjing 2011-7-16 11:17
看博文“为甚么台湾民众有那么多‘不可能’”有感,由于未直接向作者申请转载,因此仅附链接,这叫做程序正义吧!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131165987.html 作为80后,我打心底里感觉社会处于"有人情却无人情味"的状态,尽管有些绝对,但是大部分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是这样一个状态,看了这个博文我进一步坚定了这种想法。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我们还年轻,缺少社会经验,想法有些偏颇,但是那种不真实的生活经验,我可以不要,因为那种经验更让我对生活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也许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可就是……%%。这应该就是顶层设计的好处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4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觉醒与抗争的一代
热度 9 outcrop 2011-6-28 12:17
看到武京治的文章《 莫愁前路茫茫,博士不过尔尔 》,也看到南京林业学院硕士跳楼的消息。 我想,80后也许是逐渐觉醒并开始抗争的一代。 觉醒有很多种;阿四也许是,从远新也许是,方晓汾也许是,凤琼也许是,黄锦芳也许是,孔玲也许是,吴宝俊也许是,武京治也许是,xiaxiaoxue86也许是,杨华磊也许是,杨玲也许是,曾新林也许是,张亮生也许是,张鹏举也许是……这是我熟悉的。每个人沿着各自不同的觉醒之路,在努力前行。 抗争也有很多种;南林的硕士也许是,马加爵也许是……虽然这些抗争还只是一个消极的开始。 我想,也许是有原因的。 40、50、60要么被打趴下、打残废;要么带着愤恨或遗憾离开了——历史写在那里。 剩下的,或谨小慎微的明哲保身;或流氓打手般的维护自我;或麻木不仁的随波逐流。 1990至今的20年,可能才是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也许这种环境下,才可能有所孕育;虽然大环境并不乐观,但致命阻力几乎没有。 未来在哪里? 但80后面临着自己所在时代特有的压力,也许起到的作用有限,也许能部分破茧而出——但作用也许有限。 这是最乐观的预测。 觉醒与抗争之后,归根结底还是发展与崛起。 期待90后,00后的独特立行与站立、腾飞…… 一个民族不该趴下这么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79 次阅读|33 个评论
80后--我辈需努力 更名为:英语互助圈。欢迎大家加入!
热度 9 WeiQin 2011-6-18 19:37
圈子建立之初,命名为: 80后--我辈需努力(1) ,其目的是鞭策更多和自己一样,没有经验,刚接触科研的年轻人。即便如此,很多非80后的前辈和90后的朋友都积极响应纷纷加入,一时间受宠若惊,也没有认真想过如何把圈子的功能发挥起来。今天转发了一个关于英语语法: If从句的博文(2) ,突然想科学网中是否存在那么一个英语圈子,结果出乎意料,居然没有。所以我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个没有的补上,成立科学网第一个英语为主的圈子,也算是回应了我早些时候发的一篇博文: 科学网缺了些什么(3) ,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调动用户自主积极性,提高科学网服务功能的号召。 现在,80后--我辈需努力 更名为: 英语互助圈(1) 。欢迎大家加入!目前,圈子定义的互助范围主要是以英语互助为主,但生活是多元化的。大家在这里可以一起分享所有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和问题,这其中可以是科研,英语,就业,海外求学的咨询等等等等。更多的互助范围有待大家的反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圈子搞好,利用好圈子里的活跃成员,让英语互助网能够更好的服务大家!最后,诚挚期待大家的加入,发帖发问,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相关链接: (1)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groupfid=254 (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6715 (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9569do=blogid=456526
4201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从“老三篇”到“80后”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1-6-17 10:38
从“老三篇”到“80后”——马石庄副院长给两院一系师生做专题报告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10-12-1 14:39:40 来源: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作者:丁志嘉 【字体: 大 中 小 】 专注讲授 认真聆听 11月30日晚,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在教学楼阶二(3)教室,为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和外语系的师生们做了一场有关人生与思索、感性与能动、“老三篇”精神与“80后”的主题教育报告,材料学院执行院长胡中波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尚智丛、屈一至、杨晓梅、张举、都利霞、王军宁、张明等教师与来自材料学院、人文学院和外语系的近300名同学聆听了本场报告。 马院长从“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思考拉开了报告的序幕,他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中国近一百年来几代青年人关于人生观的思考与探索,介绍了不同时代出现的关于人生观的观点和思想,进而引导同学们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新世纪青年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进行探讨。 结合“80后”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马院长从毛泽东同志发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的“老三篇”谈起,联系至我们所处的家庭、社会及生活的环境,分析了中国新生代面临的各种困惑及其成因,并对同学们提出:你与父母的关系,是唯一不可选择的关系;你到天边,唯有父母是永远的思念和牵挂。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同学们的一致认同。 马院长希望大家除了学习“老三篇”外,还要读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充分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进一步磨练自己,让自己的知识丰厚起来。他着重强调了感性知识和实践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其人生观形成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同学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应为他人、家庭和国家多做一些应尽的义务。 报告中,马院长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坦诚的谈吐,深刻的思想,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多次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在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中,更是体现出了马院长的睿智和知识的广博。 最后,马院长即席朗诵了一首《再别康桥》,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报告会圆满结束。
1899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的压力
热度 8 xupeiyang 2011-6-16 08:34
80后的一代,正赶上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与70后、60后、50后相比,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大大加快。他们承受的压力多,压力大、压力强、压力重,致使他们三十难立、未立、不立。 80后一代出现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社会、单位、领导、家庭、朋友都要关注、关心、理解、支持他们。他们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只有解决好80后一代的问题,中国才有希望。至今,还没有见到关于80后问题全面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社会压力 经济压力 领导压力 同学压力 同事压力 工作压力 学习压力 学历压力 科研压力 精神压力 思想压力 心理压力 身体压力 爱情压力 婚姻压力 家庭压力 父母压力 爱人压力 孩子压力 房子压力 共性的压力,不同的压力,还有更多的压力。。。。。。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66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80后的我们为何还单身?
ygzhongnwu 2011-6-12 15:33
我身边很多朋友,他们才华出众,她们温柔细腻。他们中间不乏俊男美女,不乏君子淑女但是近30岁了,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单身。   有时候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会谈起来单身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找一个人恋爱就那么难么?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的父母正值青春的那个年代,或许一见钟情还可以相信,学校、社区,工作中、生活中可能一不小心就能遇到喜欢的他(她),可以以诚相待,可以真心相对。而今,不管是因为时代变数还是人们的想法在慢慢改变,想找一个真诚相待的人都很难,何况是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爱人。   我们“单”着,因为我们的处境相同。工作、食堂、家里,偶尔周末娱乐时间基本宅在家里。  脱“单”必须寻找更合适的地点认识更多的人,图书馆、球场、和充电的课堂都留下了“单”者的足迹,但是本来能够使“单”者喜欢的人就为数甚少,何况真是碰到了,还要悄悄瞄一眼他(她)手上的戒指(无名指戴戒指说明已婚),即使人家真的单身,还要再寻找找合适的时间,在频繁的接触中寻找默契,而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是一面之缘。   “单”者沉思,必须借鉴恋爱成功者的经验,取经于朋友们中 “婚”者或“恋”者,而他们的恋人(爱人)都是当时上学的同学或者单位的同事,又或者经家人、朋友介绍认识的。   “单”者自我分析,上学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去恋爱,毕业后一起上学的同学早已经没有了联系,哎早知道原来恋爱最好的时间是上学的时候,当初就应该早早的给自己先霸占一个,哭死。   同事嘛,单位规定不准搞办公室恋情,说真的,就是没有规定,办公室的不是老头就是老太,想搞也搞不成啊!汗颜!上学离家很远,父母亲戚都远在家乡,怎么去由家人操办相亲呐。   大龄的你可能一样会有所感悟,或许你我的情况大同小异。又或许你的故事听起来更是令人感慨。   电影的情节总是会有意无意转到爱情的话题,一件事情,一次会面就可能成就一段或是凄美或者美满的恋情,而我只能坐在屏幕前静静的看,痴痴的想,淡淡的渴望。   再忙也要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自己认识的或多或少的人,其中也有我们喜欢的,而最终我们却还是选择了单身。   你会相信吗?80后结不起婚。试想,两个白领的结合收入总共为4-6千元/月,先要考虑到两个人是否有存款能否付首付,还要考虑装修,家具\家电\物业费\生活费\照顾父母的费用\以后养孩子的费用,你还会结婚吗?如果你住的房子是父母帮你买了,你先不要发言,因为我是没有父母做经济支持的80后,而且我相信像我一样的“单”者不在少数。   你更不会相信,临近30岁的“单”者已经无法接受爱情背后的伤痛,他们身上多多少少留着曾经年少轻狂时留下爱的伤痕,为了不再受伤,为了保持主动,他们对爱的付出不再那么执着,对爱的追求不再那么狂热,能够轻易的放弃身边任何一个有一些缺点的异性,不再去学会包容,因为即使今天你包容了他 (她),为了成就一段美满的婚姻,而明天那个其实根本不怎样的他(她)回头却来挑剔你的过失,一样会一拍两散。   即使有一天碰到一个自己非常非常喜欢喜欢的异性,“单”者“单”惯了,再也做不到持久的相恋,一件事情,一句话就可能改变我们对他(她)的认可。你会笑“单”者轻浮,笑“单”者太容易喜欢一个人,太容易放弃一个人。   其实,在“单”者眼中所谓的喜欢就是刚刚觉得这个人可以接触试试,而所谓的放弃则是接触中发现他不够大度,不够绅士,不够男人,而她不够温柔,不够乖,不够女人。于是“单”者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收回自己前进的脚步,回到单身的队伍。   事实证明:没有信任,是因为对方或许不值得信任;没有付出,是因为没有找到值得付出的人;没有执着,是因为不觉得眼前的爱情值得去执着。   我们依旧“单”着,依旧等待着爱情的童话,依旧做着别人眼中的“挑剔”者,依旧感动着电影里重复的爱情故事,我们大龄,我们“单”着,我们何时告别单身?
3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红色后代:“80后”的根没有丢
xupeiyang 2011-6-4 14:52
他们心中藏着热情,在国家遭遇不幸时,一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4822168.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80后的童年玩具
xupeiyang 2011-6-1 16:43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1/c_121481659.ht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80后
热度 9 dukeuiuc 2011-5-28 13:06
刚回国时,对于国内物价房价之高,无家庭背景的80后生活之拮据十分同情。对人均GDP与一般大众个人收入的不成比例感到非常不平衡。因此,我们两个商量,但凡在我们的权限之内,尽量多在经济上照顾这些80后们。后来,无论是dk所在的学术界,还是我所在的工业界,接触到不少中国的80后。愈接触,那种最初的不平衡感愈少。下面两个例子,代表了我们遇到的多数80后的工作状态。 某私营公司,男,硕士。可能是出于经济压力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或是自身的好高骛远,在工作时经常挑三拣四。有一个时期,在公司内部频繁调动部门和岗位,往往是因为嫌弃部门领导安排的工作琐碎而不重要,因此不做或完成不好。某次,我深入与之谈话,发现,虽然他人还算聪明,但他对于这个行业,以及这个公司的运作,在整体上极度缺乏理解和掌握,因此无法分辨工作的重要性。而这种欠缺,其实正是来源于他一开始工作,就对安排给他的任务不认真负责,总是敷衍了事。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好好做哪怕再小的一件事,那么最多一年后,他对于公司和行业的理解会准确许多。可惜,他总是想一下子就担一个大任务,因此对手头的事情得过且过,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公司需要做这些事情,结果就把自己给耽误了。 某学术机构,男,硕士。从毕业到现在一年,一直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也不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才能为以后打下一个坚实的发展根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一直认为周边的人都在亏欠他,从待遇,到机会的提供,都满足不了他的要求。而实际上,与同龄人相比,他的待遇已经是above average了。至于机会的提供,在这个世界上,尤其在工作场所,如果幻想有人在对他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不甚了解基础上,一下子提供多么好的机会,那只能说明他太幼稚。所有的事情,都是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的:你做一点,证明自己一点,然后别人才能放心敞开自己手头的资源,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责任。你又完成了,别人才能帮你再上一个台阶。我非常不理解,他为什么觉得一个工作场合的直接上司有义务一下子给他铺平好几年的路?其实作为上司,dk虽然对他之前的工作状态相当不满意,本着负责态度,还是乐意在他提出合理建议的基础上,支付5-10万元经费给他机会测试自己的想法。可惜,他从来都没有认真提出过什么像样的proposal,总是想去个所谓好单位,找个挣得更多的工作。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之前工作踏实认真的话,dk是可以立刻推荐他来我这里一个至少年薪10w的岗位。如果极其出色,我这里20w乃至更高的岗位也有。只是他之前表现太令人失望了,对于他能担起来的责任,dk毫无信心,当然就无法推荐,否则就是对我这边不负责任。所以本质上,这个男生自己才是牵制自己前途的人。 Side Note:对我自己的孩子,我绝不会给他铺什么路,那只能是剥夺了他亲自认识、了解、体验、和享受这个世界的乐趣。而且,如果那么做,显示的只是我对他自身能力的不信任。 某中外合资公司,若干男生,皆硕士。做事情往往是这样一个路数: 上司说:桌子上有一些糖果,按颜色查查还有几颗,还能不能要,能要的回收。 他去了,立刻电话回来,说:报告,发现桌子上不仅有糖果,还有饼干。怎么办? 上司说:那顺便查查饼干有几个也行。 他电话回来:报告,饼干有不同大小的,怎么办? 上司:那就把饼干也按照大小查查吧。 他电话回来:报告,发现有些糖果融化了,还查不查? 上司:融化的不查。我们想了解能回收的有多少。 他电话回来:报告,饼干有些碎了,查不查? 上司:碎的不查。 他又电话回来…. 上司怒,自己过去,融化的糖,碎的饼干全丢掉。剩下的糖按颜色放入公司的糖罐子里,为数不多的饼干丢自己嘴里,完事儿。 诸如此类,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尚没提到那些撒谎,狡诈,贿赂等恶习。总之,我也从刚回国时同情80后收入太低,到现在,认为多数人其实最多就值或者甚至不值那么几个钱。
个人分类: 写手是老婆|4754 次阅读|10 个评论
80后,请向前一步!
热度 5 WeiQin 2011-5-27 21:15
十年 (陈奕迅) 之前,来到异国他乡,怀着懵懂的心,开始了这段迂回的旅程...... 十年之后,再回首(姜育恒),发现那吉他已躺在盒子里停止了歌唱(巩晓颖),眼泪差点没 掉下来,面对年少时的 “梦想”,不管人在哪里,走得多远,那颗心却永远都不可能平静。“梦想” 是那么的遥远和美好 。而“现实”却总是那么近,深情地拥抱你,让你觉得,这样是安全的,是正确的,是大家期许的。有谁曾想,被“现实”拥抱的时候,“梦想”则渐行渐远...... 这就是我的生活(Bon Jovi),有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地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许巍), 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我们还要坚强地走到最后(萧亚轩)。 往前一步是幸福 ,退后一步是孤独 (孟非) , 80后老男孩(筷子兄弟)应该都明白,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张楚)! 现在就是时候( Martin Luther King ),80后,请向前一步,让我们共同携手,改变世界! 附笔: 欢迎大家加入科学网圈子《 80后--我辈需努力 》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groupfid=254 鉴于太多中文引用文献,这篇博文,我就不让中英博文飞了。
369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80后”中的青年领袖--南方人物周刊一年一度的青年领袖评选
tyyflc 2011-5-21 05:14
“青年”一词与“领袖”一词之间,似乎天然横亘着时间这条隧道——青年虽然崭露头角,却还没有经过岁月的锻造和打磨;而领袖,则意味着时间的积淀和验证。现实中,风骚一时,甚至昙花一现的“英雄”太多了。“青年”如何“领袖”?如何甄别他们是一时的,还是可续的? 更重要的是,“领袖”们当下遭遇的挑战、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今日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们,从接受万众顶礼膜拜到众叛亲离,似乎发生在一夜之间。昔日的“领袖救星”今天被视为“民贼独夫”。民心向背不是骤变,而是渐变。这种渐变——民间力量挑战威权势力,民有民治民享挑战王有王治王享,公民的自我教育挑战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教育,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风向之变。 百度总裁李彦宏曾是风光无限的IT领袖,作为一个创业成功并影响巨大的年轻人、知本家,曾被青年们、大学生们崇拜有加,但其企业接连暴露出商业欺诈、信息屏蔽、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后,李彦宏也走下了领袖神坛,名望大跌,甚至被直斥为“骗子、小偷”,虽然,他还领导着一家市值数百亿美金的企业,他还是中国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 再观互联网上专家、学者、名流、官员形象的嬗变,在传统媒体时代,他们曾是各领域的大小意见领袖,是“纵做鬼也幸福”的成功人士,而今,他们的论点、论据、逻辑、品位、情操、人文科学素养、思考的方式与深度,无一不逐人逐条地被各方检视,正是在这种来自民间的、海量的、巨细靡遗的挑剔中,大小领袖们、成功者们暴露出了知识的短板、人格的缺陷、品位的低陋……凡此种种,在微博世界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互联网文化研究者说,在互联网上,每一个网民都是平等的个体,大家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传统时代的尊卑贵贱,被互联网拒之门外。任谁想借助现实世界的身份在网络上继续高人一等、威风八面,都是痴心妄想。 这似乎是一个领袖失势的时代,一呼万应的时代已然逝去,取而代之的是众声喧哗,甚至,关于领袖、成功的定义本身也众说纷纭,意义与价值被重新评估。价值与利益的日益多元,辩论的相对自由充分,客观上带来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个时代,领袖与专家失势,民众地位上升,但同时也有人发出清醒的声音:群众成为群氓的危险,丝毫不小于专家成为“砖家”、领袖成为阶下囚的危险。 回到青年的话题,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与宣传口号中,青年都代表着活力、激情与进步。但青年学者、本届青年领袖当选人刘瑜在反思五四运动时却提醒我们:“虽然青年对于历史进步的贡献卓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却是:在整个20世纪,青年在充当暴政的帮凶方面,却是难堪的功不可没。人们赞美青年的勇敢和叛逆,但另一面的现实则是,青年常常用隐身于群体的方式来追求个性,用为专制者冲锋陷阵的方式来表现叛逆,其勇气背后往往是选择性的沉默。当然可以为青年辩护的是他们单纯、易受骗、易被煽动。集体化运动多年以后,一个苏联前积极分子却说:我们被欺骗,是因为我们想被欺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臭名昭著的冲锋队(SA)和党卫军(SS)可以说是希特勒的个人部队,而它们正是以自告奋勇的德国青年为主力。便是60年代西方青年,在为反战、平权发出正义呼声的同时,却令人遗憾地对另外一些国家更腥风血雨的红色恐怖保持了选择性沉默,甚至做起了啦啦队。” 无疑,这个“退步”青年的群体,还包括中国“文革”时的“红卫兵”——原招商局董事长秦晓年轻时的身份之一。这位曾经的红卫兵改革开放后成了大型国企的掌门人——普通人眼中的权贵阶层,现在却热衷于启蒙价值的宣扬和民主社会的推动。 秦晓的转变来自两次大惑,其中一次是他21岁插队的时候,“国家搞得乱七八糟,好人都给打下去,我再怎样崇拜毛泽东,也不能接受了。”他经常引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面的一段话,“我们从小到现在被各种谎言灌满了,当他成熟起来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他要呕吐,重新用理性去认识世界。” 看来,“青年”并非一个天然正面、美好、进步的褒义词。客观地说,青年是一个充满着纠结、试错、自省的人生阶段。今天的中国,也是一个价值多元意见纷呈的社会,要求青年的统一、社会价值观的统一无益有害,也是徒劳的。 蒋兴宇和他的纳米世界 陈坤:我们的时代到了 谢安琪:香港乐坛的异数 刘瑜:拒绝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 王冰玉:人生的冰壶尚未进垒 王全安:失去什么都别失去平静 郑国谷:把虚拟世界搬到现实中 邹胜龙:下载出的创业家 汪涵:最摩登的古代人 罗昌平:让易碎的新闻不碎 赵中:把理想照进现实 姚希梅:爱至成伤之后会更爱 蒋兴宇和他的纳米世界 看上去,蒋兴宇并没有照片上那么意气风发,带了顶棒球帽坐在办公室,这位1977年出生的博士生导师更像一个高年级博士生。 今年夏天到来之前,他剃了个光头,因为“凉快”。光头也是种减压方式,这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化学博士,已经在中国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偶尔,蒋也会抱怨“压力大”,实验室有十几个比他小不了多少的学生要毕业;另外,已成为父亲的他,“生活压力也大”。 不过,一进实验室,这些压力都不见了。他随手拿起第一排支架上的一支尖底试管,指着里面透明的玫瑰红色液体介绍:“这就是我们用的金。” 液体里的黄金颗粒是纳米尺度,即十亿分之一米。因为与可见光的波长相比,这些纳米颗粒实在太小了,呈现谜一样的玫瑰红色。 目前,蒋兴宇和他的团队正尝试用这种金颗粒去攻击革兰氏阴性菌。那类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反应后呈红色,不仅有坚固的细胞外膜能抵挡大多数抗生素,而且在其外膜上还有流出泵,可以将进入菌体内的药物分子泵出体外,从而产生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著名的成员之一就是“超级耐药菌”,而人类当前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对超级细菌束手无策。而金的纳米颗粒可以穿过革兰氏阴性菌坚固的外壳防线。 蒋带领学生把纳米金颗粒和药物前体小分子搭对,去攻击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还不错”。他们在《美国化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药物应用价值”。 那是间颇像写字楼格子间的大实验室,高高低低的显微镜,瓶瓶罐罐,看似颇为杂乱。钢盘上的烧杯里,悬浮的小短棒正在一圈圈转着,那是磁力搅拌装置;迎门放置的一人高的蓝灰色方盒子是恒温摇床;机器旁边格外白净可爱的白瓷桶上贴着“生物垃圾专用”。 几件挂了姓名牌的白大褂挂在屋里,那不是必须要穿的;眼镜却一定要戴。一个并不近视的男生戴了副很有现代感的蓝框平光镜正在干活,他说,这是为了避免眼睛受到意外伤害,“国外出过事,有人眼睛被溅出的溶液烧了。” 生于成都,蒋兴宇小时擅长画画,一度想过专门学画,但怕荒废了文化课而作罢。受身为化学老师的妈妈影响,中学毕业时选择了南京大学化学系。读大学第二年,转学去了美国一所并不知名的大学,第三年转到了芝加哥大学。 “那时中国的大学基本上还是高中的继续,主要还是跟老师学习。而美国的大学会鼓励学生产生新鲜想法,高年级学生就可以到顶尖的实验室去做些工作。”他说。 芝加哥大学承认之前两所学校的学分,蒋兴宇在芝加哥大学读了两年,1999年本科毕业后进了哈佛的研究生院。最初,他很想申请一个研究有机化学和生命起源的实验室,但申请的人实在太多了。很偶然,蒋兴宇听了一场讲座,喜欢上了怀特斯德教授(GeorgeM.Whitesides)的研究方向——用纯粹的物质结构,解释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 根据2010年的一项统计,目前在世的化学家中,怀特斯德的H值世界第一——H值是目前综合评价科研工作者影响力最标准的方法,含金量很高,在物理学界的H值榜单上,世界上排名前8的物理学家中,有4个是诺奖得主。 怀特斯德的研究兴趣极其广泛,而蒋兴宇在怀特斯德实验室中的关注领域,是与生物相关的物质结构的研究。2005年博士毕业后,他又做了一段短暂的博士后研究,看到北京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招聘,他就回来了。“是新成立的机构,我觉得会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做出些东西来。” 如今,除了那个杂乱的大实验室,蒋还有一个超净实验室和一个生物安全实验室,关于超级细菌的那些实验,必须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纳米科学中心很新,纳米也很新,而且发展迅速。 1982年,可以直接观察到单个原子的电子显微镜(STM)问世,4年后,STM的两位发明者就拿到了物理学诺贝尔奖。STM的出现被认为是纳米时代开始的标志。 最初,人们以为,通过对纳米尺度的了解,可以在原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制造出越来越小、越来越精确的物质和技术产品,1959年,费曼曾提出过关于纳米小世界的两个悬赏:做个塞在边长为1/64英寸的小盒子里还能转动的马达;把一本普通大小的书的一页纸,缩小到它的1/25000。 然而,纳米时代真正到来后,物理学家们吃惊地发现,纳米尺度的威力远超过他们最乐观的想象。纳米材料因为体积小,表面积就变得很大,接触面积增大无疑可以提高很多反应的效率。甚至,作为微小颗粒,它穿透细胞如入无人之境,还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有人猜测:恐怖分子可以利用纳米微粒进行恐怖袭击。 而在蒋兴宇看来:“成为恐怖武器的可能性较小,但这些颗粒小到某个程度,确实有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损害。”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目前也是他们的一个研究方向。 问他对广告中无所不能的纳米涂层、纳米织物怎么看?他略有些尴尬:“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估计是加了一层纳米涂层,因为纳米的表面效应,能够如荷叶一样保持光洁……不过,那个涂层是很脆弱的,很容易磨损,效果如何,我就不知道了。”他显然不喜欢这样把纳米当作噱头,“日子长了,大家以为纳米没多大用呢。” 纳米涂层的用途其实很大。蒋和他的团队目前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芯片上的实验室——将试剂纳米材料涂在芯片表面,把芯片做成高效的检测“试纸”。他说,“芯片上的实验室将非常有用”,然后开了个玩笑:“甚至可以用来检测奶粉里的三聚氰胺。” 婴儿奶粉的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之外,这位科学家关心的少数社会问题之一。办公室大门上,他高高兴兴地贴上了儿子几个月大时的照片。他的业余时间,大多花在刚过1周岁的儿子身上:中午尽量回家,跟儿子一起吃饭;晚上陪儿子吃完晚饭后,再回实验室:他赶得很辛苦,不过也没办法,儿子的成长就这么几年,而他又工作忙碌。 蒋兴宇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蒋兴宇:满意。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和他人分享? 蒋兴宇:成就谈不上。不过,对我的学生,或者更年轻的学者,我可以说一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要勇于追求梦想。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那代人和他们成长的时代,你了解吗?你们之间有代沟吗? 蒋兴宇:我父母那一代是被“文革”耽误的一代,很多想得到的东西都没得到,于是他们的很多梦想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寄托体现。我们交流很多,没有代沟。 人物周刊: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蒋兴宇:这个时代太浮躁,对所有的东西都求之过急。中国现在正高速成长,这没错,但不该过度追求名利。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同龄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蒋兴宇:我觉得是生活压力比较大,主要是医疗、住房、小孩教育等生活上的压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如果一定要你选,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蒋兴宇:能够影响他人的生活工作,对他人带来正面影响。我在哈佛的导师GeorgeM.Whitesides,不光在科学上有巨大贡献,对工业界也有正面影响。他亲自帮助成立了很多公司,或帮科学家把技术变成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还为创新社会提供了动力。这一点,我做得很差。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蒋兴宇:我觉得当代中国社会,权利最重要,尤其是个人权利。在行使个人权利的过程中,可以体现责任;个人权利有了保障,个人自由也就有了保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 蒋兴宇:《西游记》。人生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找到合适的人帮助自己,百折不挠地追求目标,总还是可以成功。电影?没想出来。 人物周刊: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蒋兴宇:家庭。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有没有不安?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蒋兴宇:幸福。还是有些不安和担忧。主要是担忧基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陈坤:我们的时代到了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陈坤:很满意。我得到的已超出我想要的,所以现在非常感恩。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陈坤:可能在别人看来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认为还称不上。我想把超出想要得到的那部分回馈给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成就。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陈坤:我非常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爱情、生活以及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我从他们身上继承了一些优良的传统,这让我得以在这个不停变化的时代,坚守住了内心。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陈坤:很多看不惯的事情,我不会让它们来影响我。我会从其他角度看世界的美好,也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将美好放大。这样不好的就会变小。我希望能看到更多正面的东西。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陈坤:我把自己定义为“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悲观是因为我设想了很多,却还没有做到。能力上的不完满,有时会带给我情绪上的起伏。总体来说,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内地的电影业蓬勃发展,给我们这一代电影从业者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和机遇,就如2010年我拿到“百花奖”以后所感叹的——我们的时代到了。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坤: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生存,摔倒了再爬起来,他们都比较积极向上。我相信在未来的10到20年,这些人会成为支撑社会的主要力量,我对我们充满期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陈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袖。只要你有才华,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话语权、成为领袖。要成为社会层面的领袖,除了才华,还要有回馈社会的心,也就是社会责任感。 我钦佩内心坚强、有智慧的人。比如《新周刊》的创办者孙冕,他的坚强、乐观和洒脱是我特别欣赏的。比如王石,他有很强的魅力,并有“战胜不可战胜的目标”的品质。 我特别敬佩徐克导演对热爱的事物百分之百投入的精神。还有很多具有先锋思想的年轻人,比如韩寒,以及很多上进的年轻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陈坤:这两者都很重要。我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更看重男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不只对家庭,也是对朋友、对社会的。个人自由,我觉得在允许范围内可以存在,也需要存在。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进步,需要凝聚更多有责任感的人,他们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陈坤:《西藏生死书》和《沉思录》对我的影响很大。影响最大的是《曾国藩家书》。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陈坤:我现在非常幸福——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感受到所有的不安、恐惧、害怕等情绪,就是最幸福的;能拥有所有普通人的情绪,并很好地面对它们,就是幸福。我庆幸自己是身体健康、情绪正常的人。最大的担忧是失去一颗感恩的心。 谢安琪:香港乐坛的异数 在香港乐坛,谢安琪从来都是个异数。 她不是玉女,不是少女,不是欲女,不是烈女,她和香港这座城市善于打造的或风风火火、或柔媚无骨、或跳脱随性的模子都不对板。漂亮、唱得好、亲切温柔又认真,乐迷和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多半如是评价她。她和那些贵为天后的前辈又有着千丝万缕的不一样:她们是艳冠群芳的玫瑰或带刺的蔷薇,谢安琪就是株百合,她不是最好看或者唱得最好的那个,但就是让人感觉舒服,还能入药。她踏实、勤勉、认真、知足,有意无意地拒绝那些围绕小情小爱的歌曲,拒绝“为了伤悲而伤悲”,歌词里时不时甩出一两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样的她,竟然红了。 香港人叫她“平民天后”,好事的fans私下叫她“Kay妈”。她的英文名是Kay,她也是继王菲之后,第二个敢在刚刚大红的时间点就结婚、大着肚子在台上唱歌的女歌手。复出第二年,她拿到“最受欢迎女歌手”的殊荣。 谢安琪2005年才出道,那年她已经29岁,刚开始想找家肯为她做发行的唱片公司都困难。“那年流行KTV音乐,唱片公司做音乐只想卖钱,流行的歌旋律都比较简单,歌词也浅,容易接受。可我想做的音乐是投射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女孩儿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唱片公司担心题材流行度不高,也担心我很难红起来。” 幸好她遇到贵人。2002年她和周博贤、夏森美相遇,他们为她创立了BanBanMusic,一手挖掘和打造她,靠打工维持生计。周博贤做律师,夏森美做广告,而她做钢琴老师。一直坚持了3年。2005年她的首支单曲《姿色份子》派台,她还箍着牙套,公司不让她露面,单靠声音吸引别人。这首歌不讲爱情,讽刺香港惟外貌至上的现状——没想到,真的成了。她一炮而红,年中就出了第一张专辑,《KayOne》。 人们厌倦了甜得发腻或者痛得莫名其妙的情歌,谢安琪给了他们想要的。《愁人节》把眼光投射到佳节中落寞的失业者和露宿者;《开卷快乐》痛斥香港八卦传媒;《亡命之徒》反思香港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太快。为她亲手打造这些歌、和她一起选定这条路的周博贤功不可没。 直到后来她签了大唱片公司,BanBanMusic的3人还是一致决定,音乐的主导权要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才有了后面几年的《喜帖街》留住一条利东街的故事;有了《祝英台》高唱男女平等;有了《字里行奸》再度向无良八卦媒体开火。2006年底她宣布结婚,休息几个月,生了儿子再复出,轻松平常得不像是刚刚出道两年、事业蒸蒸日上的新人。别的女歌手闪避不及的恋爱、结婚,她却张开双臂,以自然的姿态欢迎。 她的理想人生是“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家庭、梦想、事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她自信满满,“如果你这个心愿很强,别人也会愿意去帮你达成。” 2009年《喜帖街》红遍香江,她成了当之无愧的新一代天后。大红之后,各种杂事扑面而来。她的肺不好,港媒说她唱歌走音;她和陈奕迅是好朋友,港媒说他们婚外情;她努力参加公益活动,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却没多少人关注。谢安琪说,“我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她不愿意再回应那些无聊的传闻,经纪公司也抗拒一切无谓的炒作。她想默默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采访的两天前,她刚刚从四川探访地震灾区回来。一路上都是和NGO合作,没多少报道,更不会有出场费。 这样的谢安琪,比之前更接近她自己的理想状态。 人物周刊:你歌曲选择的题材和其他主流女歌手不太一样,有人说你是个很有“态度”的女歌手,你怎么看? 谢安琪:我很喜欢“态度”这个词。繁体字的态上面是“能”,下面是“心”。有态度的人是有能力又有心的。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载体,我们这个时代大家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音乐这样的艺术方式流传下来。我的态度就是用爱,去面对社会。 人物周刊:你的歌词中有很多都在针砭香港社会时弊,为什么会选择对社会发声,唱这些带有批判意味的歌呢? 谢安琪:我不是想用音乐作为工具来挑战谁,只是想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值得重视的部分。《字里行奸》讲香港很坏的传媒风气,大家可能觉得很平常,花几块钱买本杂志,聊聊八卦,没有负担。传媒也希望读者喜欢看,所以就去捏造故事。这种行为破坏了很多社会责任。八卦杂志的人听见我的歌,想,这个谢安琪,故意来挑战我。这也没问题。我不用取悦所有人,总有些人不会接受我。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是个典型的“港女”吗? 谢安琪:很多人一听见“港女”,就觉得她们很多意见,有点凶。这好像是个标签。我心目中的港女有很多元素,郑秀文很勇敢、很时尚,走在时代尖端;杨千桦比较随性、爱笑爱哭,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我呢,很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向,很坚强,能够承担很多压力。我们3个都是“港女”,却很不同。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身上最可贵的特质是什么? 谢安琪:包容的心。我喜欢那句话:我可以不认同你所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很多人害怕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我一直都觉得,每个人想法都一样,世界就不会有进步。有自由的意志和思考空间,大家才能有碰撞,只要能找到互相尊重的方式就好。 人物周刊:你很热衷参加公益活动,身为歌手,你认为自己参与这些活动的最大意义在哪里?当下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身为一个母亲,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面对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谢安琪:在音乐里我能把美好的东西传递出去,参与公益活动也是一样,每次我都能看到,我付出一点点小小的努力就能给别人的人生带来改变。所以无论这些活动有没有赞助,有没有传媒来报道,我都会去。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把生存看成一场竞技,考虑问题会从金钱的角度出发,对金钱非常依赖。我希望儿子长大后,这个世界的经济体系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存在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类的存在是为了经济体系。 谢安琪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谢安琪:我的性格令我很少对身边的东西不满意。现在我的工作、梦想和家庭生活都处于一个很平衡的状态,我很满意。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谢安琪:与其说我今天取得了成就,不如说是我很努力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去追求梦想,取得了一些社会和行业认可。这些认可并不是我努力的目标,只是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向前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谢安琪:我父母成长的年代是香港很重要的时期,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转型为工业,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他们必须从一个安全地带(comfortzone)勇敢踏出来,去配合大时代的变化。他们一直很乐观、感恩、努力。他们教给我很多重要的东西:最好的时候也不要骄傲,最差的时候也要坚守。他们告诉我,人生有时候很努力也会失败。 我从小就看到他们经历的很多不同的阶段,但他们从不抱怨。我觉得我很理解他们。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谢安琪:“不吐不快”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表达方式。大家可能对社会上的某一件事有看法,想要不吐不快,但我觉得有意见也可以用比较平和、容易沟通的方式来表达,一起去面对和解决。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谢安琪:香港乐坛有很多问题,譬如说市场很小,这些从未改变过。以前市场风气比较健康时,港乐在整个东南亚都很有知名度。过去的5到10年,乐坛环境都不太好,但我们还在努力挣扎,不想让乐坛变成夕阳行业。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前只有行内人才能唱歌的现状也会改变,这个年代有了更多的可能。有些东西会打击音乐工业的发展,但也有很多东西会变得更好。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谢安琪:我们这一代是接轨的一代,生活很丰盈,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也有机会见识整个世界。我们比下一代更了解生活的疾苦,毕竟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父母是如何拼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非常快的时代,试想几年前,谁能想到拿着一只手机就能看到世界各地在发生什么呢?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谢安琪:领袖应该是有容人之心,能包容不同看法的人;他自己所做的事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他是个眼光远大的人。 香港有个很有名的运动员,叫李丽珊,是香港第一个拿到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她的故事是我们香港人一起见证的一个成功。香港地方很小,体育也不出名,她代表香港出赛,被人家看低。拿到金牌时,她讲了一句话,“香港运动员不是垃圾。”这句话激励了我们所有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谢安琪:两者都很重要。只看重责任没有自由的人,包袱一定很重,路也不好走;只看重个人自由的人,会成为其他人的麻烦。两者一定要平衡。 我自己是很平衡的。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谢安琪:大一时,学校指定我们读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当时我不太明白,但现在一直反复思考书里的内容,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唱过一首歌,叫《我歌故我在》,也是受这本书的启发。 除书本和电影外,6岁起,爸爸就带我去各种地方。刚开始去发展中国家体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模式,读书后带我到内地,感受历史,中学后就带我去欧洲、澳洲、美国。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爸爸带我四处游览的经历。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谢安琪:幸福,每一个阶段都希望可以活在当下。最近发生了很多天灾,我去了冰岛、德国、挪威,和当地大学的科学家交流过,了解到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非常差,人类存亡几乎接近一个临界点。这是我现在最大的担忧。 刘瑜:拒绝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刘瑜:基本满意。有不够满意之处一般也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环境的问题。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 刘瑜:没觉得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始终觉得只是释放了自己所能并应该释放的能量的一小半,绝大部分能量被自己的懒散、焦虑、拖延消耗掉了,就像一个政府的财政大多被政府机构运行成本消耗掉了。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刘瑜:对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我都尽量抱“同情性理解”的态度,虽然未必会同意他们的观点。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刘瑜:时代又不是一个人,我对它没什么可说的。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刘瑜:这不一定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但我确实觉得很多同龄人对世界缺乏知识上的好奇心。他们有立场、态度,也不乏同情心甚至斗志,但较少表现出求知的乐趣,以及搁置结论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 这不仅仅是个人趣味问题,一定的政治观念是和一定的知识论相联系的。政治上的宽容以知识上的谦逊为基础。一个无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是正义。没有正义基础的和谐、幸福、稳定、发展都只是“统治术”而已。对于个人,是尊严,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头只追求吃好睡好的猪,吃鲍鱼开宝马挎LV的猪它也还是猪。 人物周刊: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刘瑜:由于缺乏沟通渠道,这个国家逐渐从价值观念上分裂为两个板块,各自极端化,最后矛盾只能以动荡、战乱的方式来解决。 王冰玉:人生的冰壶尚未进垒 自2003年组队到首次获得世锦赛冠军,这支队伍用了6年时间。其实,国内的专业冰壶馆只有3个,从事这项运动的人数,不过百余人 本刊记者王年华发自哈尔滨 王冰玉喜欢听大理石质地的冰壶滑过冰面的声音,轻微而美妙。线路或长或短,弧线或大或小,速度或快或慢。最刺激王冰玉的莫过于冰壶直刺大本营、打掉对手时的撞击声,清脆利落。 冰壶听话。在2009年的韩国江陵,王冰玉在四垒推出的壶,打了一个漂亮的“双飞”。中国女子冰壶队击败了都灵冬奥会冠军瑞典队,首次夺得世锦赛冠军。 冰壶不听话。2010年2月25日,温哥华冬奥会,首局的四垒,冰壶未能理想占道。随后中国队打得急躁,4比9不敌瑞典队,无缘决赛。最终获得铜牌。 自2003年组队到首次获得世锦赛冠军,这支队伍用了6年时间。中国观众似乎一夜之间知道了这项运动。人们不知道赛道长短、不清楚比赛规则,但对冰壶运动的美誉、对4个姑娘的称赞,随之而来。 其实,国内的专业冰壶馆只有3个,从事这项运动的,不过百余人。 新科冠军就像一剂强心剂,扎在国家体育总局身上,让这个冷门项目有了继续生存的理由,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智慧与果敢——中国人在冰上不仅可以像王濛一样快,像申雪、赵宏博一样美。 温哥华冬奥会,人们看不到4个年轻姑娘的笑脸——她们只想快点结束比赛,离开不懂情感的冰道、大理石和训练生活,过一过正常人的生活。 2011世界冰壶世锦赛,王冰玉和队友再次获得铜牌。这次,媒体理性,观众淡定,4个姑娘更是从容地总结了比赛得失,互道珍重,开始了一段暂离冰场的生活——周妍、岳清爽、柳荫去美国读书,王冰玉回到家乡哈尔滨休息调整。 在哈尔滨,王冰玉向本刊讲述了她26岁的人生和感悟。 哈尔滨 2010年4月21日,哈尔滨道外八区冰球馆,全国冰壶冠军赛。这是女子冰壶队拿到世界冠军后的第一场比赛,不设门票。摄氏零度左右的场馆里,只稀稀拉拉坐了三十多个观众,几乎全是队员的家属。 我妈以前拍过连续剧,在85版《雪山飞狐》里还有一个角色。但我特别不好意思跟同学说,因为是反面角色。我爸以前是冰球运动员,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队队员,后来在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做教练。我在学习上没挨过打,倒是因为倔嘴、不听话、没礼貌挨揍。我爸当教练的那个手,一下子就够我受半天。 后来,爸妈离婚,但对我都爱得用心。可能他们觉得离婚后,没办法给我一个完整的家,便努力地想办法弥补。 我有段时间挺叛逆。一次,留了张纸条,离家出走。没多久就开始乱想:爸有心脏病,回家看到这张纸条会不会气犯病?满脑子都是这些,急得不行,回家一看,纸条还在那里,下楼时正碰上他回来。他问:“干嘛去?”我说:“没事,转转!”“回来吃饭吗?”“回!” 初中谈恋爱,被老师知道了,告诉我妈。她哭得稀里哗啦,把我都哭懵了:我犯了什么错,怎么哭成这样了,不就是上课传传纸条什么的?那时候我正写“小说”,就是有点爱情、有点科幻、有点复仇之类的东西。我妈说:“你这都写的什么呀!”到我爸那里,他和我站在马路边上,站了很久,就说了一句:“我姑娘什么时候长大了。”这话说得我心酸,眼泪马上就要下来了。 第一次滑冰,我爸让我推着椅子滑,一天就学会了,但我不太敢滑,家里人也没太想让我往这方面发展。初中快毕业时,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中专学校招收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广告,觉得特别好。拉上奶奶一起去。奶奶不给报名费,因为她不想让我去那么偏远的地方,但我自己有攒下的零花钱。 当时念的是格林斯潘的一篇文章,挺自信。念完两段后,考官说,你回去配一副隐形眼镜吧。看来有戏。复试是试镜,一个月后听消息。家里人都极力反对,姑妈跟我说:“如果你真想当播音主持,那就努力学习考进北广。” 从那之后,我觉得家里把我梦想的小火苗浇灭了。 后来练冰壶,突然想打好它。刚开始很难找平衡,滑出去的时候,右腿膝盖经常跪在冰面上,整个磕青。给姑妈看,可骄傲了:看我练得多刻苦。姑妈心疼我,还是希望我读书,以后当个老师。我爸担心他不在我身边,我还会冒出些什么鬼主意,另外他也很看好冰壶运动,就坚持带我到他所在的学校学习、训练。 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也是中专,上课时,基本上只有我认真听讲、抄板书。教文化课的老师说,我爸把自己姑娘送这来,是“没正事,不管孩子”。现在他们都改口了。 天天半夜起来上冰训练,到最后哈尔滨成立专业队、进国家队,直到拿到成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2009年冰壶世锦赛那次夺冠,我爸在家看比赛,激动得直哭。他在国家队才打进冰球比赛B组,感觉我帮他圆了冰上世界冠军梦。 那次播音主持专业的面试过去两个多月,我打电话过去,老师在那边急了:你也太不拿自己的事当回事了,你被录取了,下星期一就来报到。 其实,知道录取就好了。 加拿大 在加拿大,王冰玉和队友了解了一项运动在一个国家的群众基础。加拿大人口3200多万,其中150多万人会打冰壶,全国有1200多家冰壶俱乐部。用领队李东岩的话说,“在加拿大开车,每半小时就能经过一个冰壶馆”。 执教中国队参加冬奥会的加拿大人丹尼尔·拉斐尔说:“中国队员每天都在练习冰壶,而在加拿大,绝大多数冰壶运动员都是白天工作一整天,晚上和周末训练。” 2004年我第一次随队去加拿大训练,跟当地的业余选手比赛。她们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站在那不敢扫冰,投球时跪不住。就那样我们都赢不了。 在国内时天天测试。赢了国内一个选拔赛,积累了一定的信心,但到国外,发现连老太太们都打不过,又感觉不行了。那个时候国家冰壶队刚成立,没有成绩,国家不会多花这份钱。当时告诉我们:今年拿不下来,整个冰壶队就要取消。 2005年我们在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获得了第二名,第一次进入世锦赛。那时如果真打不出来,就不干了,领导、教练、队员都是这样。本来就是冷门项目,没有经验,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奥运会前的备战,我们从来没经历过。温哥华奥运会前我们刚拿到一个世锦赛冠军,大家开始看我们,觉得拿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应该没问题。我们没变,但领导、教练,包括媒体,都跟以往不一样了,一下子非常紧绷。 我们在加拿大埃德蒙顿一个小镇租了房子,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现在我都觉得在那里的训练是个痛点。那时,教练和领导各有想法,但真正承受的是我们运动员。 每个人的电脑都上交,只在给我们写每站比赛总结的时候发下来。刚住进去的时候,学习蔡振华局长讲话,学了3遍。每人念一段,念完之后总结感想。 埃德蒙顿的冬天特别冷,24小时没有温差,从早到晚都是零下30度。我们屋的暖气坏了,窗户漏风,最后把窗全粘上,永远不拉开了。床边都冻冰,床单和墙冻在一起。什么都没有,我们偶尔还打打扑克,后来连扑克也不让打了,大家就坐那发呆。教练跟我们算:一个月的时间,天天两个小时上冰,4个人练,每个人只能投几十个球。两个小时平均分配,每人半小时……最后连减带除的,我们每个人只有18个小时的训练时间。 那段期间满脑子就一个概念,早上出早操,上午上冰,下午上冰,晚上陆地训练。9点钟回来睡觉,第二天再练。一天光在路上就要走两个小时。 那一年的瑞士站比赛,我们连输3场,直接出局。领队、教练非常生气。领导找我们谈话,说我们当时在加拿大的训练,叫控制欲望训练,就是你想干什么偏不让干什么。我觉得理想境界是好的,希望我们无欲则刚,但后来我们所有人的眼睛都呆呆的、直直的——你说现在吃饭就吃饭吧,你说训练就训练吧,你说练什么就练什么吧,我们完全没有想法。 练傻了,比赛都没有欲望了。我们4个就说,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要改变一些东西。领导希望这种训练是好的,但对我们起反作用了,因为比赛的人是我们。 冬奥会期间,一个主管夏季项目的领导见到我们4个人就说:昨天比赛打得不错,你们一定要向王冰玉多学习,昨天跟领导说了,咱们队伍就应该多几个像王冰玉这样的队员。我当时汗都快出来了——你永远不可能说一个排球队全是赵蕊蕊,一个篮球队全是姚明,那不可能。你累死他,让他自己去打,没有人传球给他,没有人掩护他,没有人保护他。一听就是不懂项目。如果我是其他3个队员,都会往心里去:我努力你看不到吗,我在做的你看不到吗,我们一个集体项目,为什么你眼里只有她? 输给俄罗斯队之后,外教非常生气,之后有媒体说我们“内讧”。半决赛输了,第二天马上面临铜牌争夺战,我那天哭了一下午,从来没哭得那么夸张。教练问我:明天比赛能不能打?如果说我能打,怕他们会觉得是跟自己较劲。他们给我30分钟时间考虑。 回去之后,我跟她们几个商量。周妍说,你能跟我们谈这个问题,就不是跟自己较劲。小爽说,你明天肯定能打好,回去睡觉吧。 我告诉教练,明天比赛我打,3个队友支持我,也信任我。教练丹尼尔、谭伟东,还有领队李东岩说:这个答案,你让我们多等了30分钟。 美国 从埃德蒙顿的备战到征战温哥华,女子冰壶队对金牌的渴望最终换来一枚铜牌,从世界锦标赛冠军退回到第七名,4个姑娘的心情一落千丈。奥运会后,王冰玉要求去北京体育大学读书,后前往美国进修,异乡的一切带给她的新奇感快速化解了她的抑郁。 我们4个人后来聚到一起,第一个问题都是“你最近脾气好点了吗”? 周妍一次生病,想喝粥,但没有卖了,她老公买了煎饼果子,里面搁了点辣椒,她说“你想辣死我”。那你吃点米饭吧,她又说“你想噎死我”。周妍在家擦地,洗抹布时肩膀撞到门框上,抄起抹布好一顿抽那扇门。 柳荫那段期间在家收拾房子,打算结婚,一块板子怎么也整不利落,干脆整个墙板都拆了。和老公两句没谈拢,就把车窗摇下来了,要跳车。柳荫看不惯老公走路不抬脚,说“带回家都是灰”,后来她老公在家走路高抬腿。过了差不多5个月,两个人的状况才稍微缓和一点。 2011年1月1日我是一个人过的,在西雅图看烟火。从练冰壶起,一步一步走过来,曾经我所有的梦想都在2010年,那么重要的一年,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突然发现,其实所有的东西只是我们觉得它很重要,给它加上了很多绚烂的东西。 在美国,我一周训练3次,加入当地的俱乐部比赛。朋友给我报了两个男队一个女队。天天7点起床,上英文课,中午是舞蹈课,下了课只能买点东西在走廊吃,就要等下午的课,或者在篮球馆睡三四十分钟。但生活过得特充实。 周一、三、四打比赛,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我挤着时间参加训练,所以在冰上的两个小时,非常认真。以前在国家队,上午练完了还有下午,天天练不完,天天算着礼拜几。到美国之后,就这两个小时,还有一堆作业没写,所以比赛时,不好好打都对不起自己。 队友都一样,不论业余还是专业,对待比赛都一样认真,没有人在乎你是中国国家队的。只要我喊“擦”,他们有多少劲,就使多少劲。我被他们感动,也觉得很惭愧,他们才是真正喜爱冰壶。 我在麦迪逊,到训练馆开车要一个小时,有几个女生从密尔沃基开车过来,要两个小时,还有一个要从芝加哥过来的,开3个小时车。两个小时打完之后,赢的队伍给输的队伍买啤酒,大家坐下来聊天,一聊一个小时,这些人再开两三个小时的车回家。她们中有消防局的、有家庭主妇,每到周一把孩子放家里就来了。 奥运会的时候,看一本书,知道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练冰壶,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因为享受比赛的过程。怎么突然加了那么多东西?很多外界的东西让你不知道自己当初出发的原因了。 经历过2009年世锦赛冠军、2010年世锦赛第7之后,我发现永远不要因为身边的人说你不行,就觉得自己真不行,也永远不要因为外界告诉你真好,就忘了自己是什么位置。 2009年世锦赛夺冠回来之后,在北京待了3天,接受各种采访。等2010年世锦赛拿完第7之后,不再有人认识你,不再有任何人想要挖你这次怎么打得不好。没有人管你,你打第几跟他没关系。突然发现,真的不要受外界影响。自己开心,或者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中国运动员,知道现在应该训练、应该休息、应该看书、应该再跑一圈、再加练10公斤。但能做到这些的,是少部分运动员。运动员都有惰性,所以领导和教练会制订训练计划,换个角度想,也可以理解。我们这批冰壶运动员接触体育应该是在15、16岁,其他项目起步更早,可能四五岁就进专业队,接着进国家队。他们受的教育就是要为国争光,那个思维已经确定,那种力量是无限的、是精神支柱。李娜,我很羡慕——作为运动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真的很难得。 像我爸那批运动员,在国家队,国家管吃住行,他转业后去了日本半工半学,自己找住的地方,打工养活自己。国家队那种集体生活让他有了一种惰性,但精神上的东西真是不可限量。乒乓球训练馆里写着“此时不搏何时搏”,你个人可以放弃,但是国人不让你放弃。你身上代表的永远不是你自己,代表的是国家。 无论在哪儿,王冰玉的坐标还会在44.5米长的冰壶赛道上,她不希望这项运动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 王冰玉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王冰玉:满意。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我相信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王冰玉:做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不患得患失,坚持你所坚持的。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王冰玉:他们很不容易,所以我更要理解他们并且珍惜现在拥有的机会。 人物周刊: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王冰玉:房价还敢再高点吗?! 人物周刊:你对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王冰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比如冰壶场地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缺,这不仅局限了冰壶在国内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条件。 人物周刊:你觉得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冰玉:被现在繁华的物质生活搞得很累,需要宗教信仰,甘愿为了梦想放弃很多东西,但行动起来又很难。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王冰玉:除了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以外,主要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高度吧,并且应该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我自己还差很多。我更多要求自己做个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的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王冰玉: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必须肩负的责任,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个人自由也很重要,不过我觉得可以在肩负责任的同时,把“自由”换成个人的精神自由。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王冰玉:《阿甘正传》。反复看过很多次,每次看都有收获,阿甘的认真、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王冰玉:幸福是相对的,与很多人相比我觉得我很幸福。最大的担忧是冰壶在国内的发展,因为真的爱它,希望冰壶可以在国内普及,而不是昙花一现。 王全安:失去什么都别失去平静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王全安:还行。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王全安:乐在其中就好。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王全安: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别人,包括我们的父母。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王全安:我们尚不具备用语言精确形容自己的能力。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王全安:钱越来越多,乐趣越来越少。 人物周刊:你觉得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全安:天真可爱。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王全安:我们的现状是领袖太多,凡人太少。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王全安: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责任和自由往往成正比。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王全安:我已经很久不大看书了,电影也是。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王全安:幸福。失去什么都别失去平静! 更多的人在王全安的婚事中记住了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低调地拍了5部电影,且把它们悉数送上了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在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转型期,我们需要更多"王全安式"的导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发出独立、有价值的声音。 郑国谷:把虚拟世界搬到现实中 愁眉苦脸地做还不如不做,我们要欢天喜地地做,带给人家快乐嘛,多好,而且自己又放松,艺术是让自己和别人放松的事情。你有一个真理,让别人看懂了,有光明在前面,就会很放松。本来有个灯,但是你都灭了,让大家都到黑暗里面,那怎么办呢?” 本刊记者邢人俨发自广东阳江 半年前,郑国谷决定戒酒。对于这位喝酒10年、每夜喝得醉醺醺的艺术家来说,坐着看别人喝,看别人醉,是多么难熬的一件事情。以前,他不停地喝酒,昼夜不分,一轮又一轮地打桩(给一桌子人敬酒)。因为醉酒,他的一瓣脚趾甲被掀掉,后脑勺还摔烂过。 在这个无酒不欢的海边小城阳江,郑国谷混迹于各色人等之间,没有人觉得他是艺术家。不喝酒的郑国谷,静静地埋着头大口吃菜。席间,突然有人问,“国谷,给我们说说你的艺术吧。” 这句话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在洋酒和金表闪烁的酒桌上。接着又是一轮打桩。 郑国谷给众人讲了一个段子,说的是70年代,阳江有个木材厂老板,每次喝醉后总爱乱签一堆订单。最后这个老板撂下一句话:酒后签单无效。 喝得最凶的那几年,郑国谷也做过类似的事。他拿着自己画好的图纸让工人去建,建好后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喊来工人拆掉。拆完后又头痛了,哎呀,怎么拆了!工人说,明明是你让我们拆的! 更多时候,他是不需要图纸的。他手下的工人,后来都沾染了那么一点艺术习气——当他们再给别人建房子的时候,发现怎么都建不直了,因为郑国谷的东西总是歪歪斜斜的。 戒酒是为了去除杂质。站在大型作品“帝国时代的风景”现场,郑国谷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浑身荷尔蒙的追风少年了。他指着荷塘对岸、背山朝西的一座建筑得意地说,“如果这里是一个西瓜,那我已经找到了最甜的地方。”——那个位置他专门找风水师来看过。 “帝国时代”是郑国谷迄今为止耗费心力和财力最多的观念作品,他要把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搬到阳江来。 “我也渐渐觉得魔幻了。”他说。 他还在工作室顶楼的露台上养了一池锦鲤,有人说那些色彩斑斓的锦鲤是他“帝国”里的王妃。郑国谷一边往池里投鱼食,一边像在自言自语,“整个池塘就像个画廊,这些锦鲤就是画廊里的艺术家,总有红的和不红的,争抢鱼食也总有吃得饱的和抢不到的。” “那你就是画廊老板了?” “我不是画廊老板,我是旁边欣赏的人。” 2006年,郑国谷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大奖。该奖项旨在鼓励真实反映中国,记录或表现对中国真正重要的东西的艺术创作。 郑国谷至今仍扎根在阳江这个边缘小城。从他的露台放眼望去,是一整片灰蒙蒙的老式商品房,惟有他的顶楼,像一方戏台的布景,生机勃勃。 阳江青年 1980年代,从距离阳江110海里外的香港吹来的港台文化风,催生出内地最早一批时髦青年。黑胶唱片、双卡录音机、手表、子弹头皮带,“当时要是有一双‘多挪’跑鞋,都是很时髦的事情”。 在那个每家每户只有一台收音机的年代,港台流行歌曲从跑船人走私回来的录音机里飘出,“我跟着我妈妈听,一听就觉得很好听。以前都是听广播电台,突然就有了这种声音,觉得生活一下子打开了。” 因为靠近香港,总比内地走先一步,于是就有了不一样的阳江青年,模仿的都是港台录像带里的古惑仔形象,新鲜、时髦、痞气十足。“头发染成银的或者黄的,根本就不像个人。父母就很担心,‘哇,你怎么把头发搞成那个样子,怎么穿得像个飞仔一样!’” 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拉帮结派,游荡在这个受着消费文化冲击的边缘小城。体内过剩的荷尔蒙冲动转化成了街头巷尾的打打杀杀。 “看到一个美女,怎么追求,要想办法,你有很多竞争者嘛,连送花都要想好送什么花。 “怎么打架也需要创造力,要考虑是不是把刀磨钝一点,砍肿就可以了,不要伤到他。” 郑国谷旁观过太多阳江青年的生活,这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他们知道我是学美术的,每次都会叫我一起玩,打架的时候就叫我回去,说‘你不是干这行的’。里面有个叫阿忠的,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他就跟我说,‘过一段日子,我想跟你学画画,我不想再这样过下去了。’” 在郑国谷2004年的个展《我家是你的博物馆》里有过这样一段描述:“阳江,一个海边小城,一个年轻的暴力中心,或者说,一个受暴力漩涡波及的陆地边缘,依然有恐惧和欢乐,职业和对抗,家庭的乐趣和琐碎的装修思想,那里有游戏,也有真实的微笑——年岁越长,笑得越真。” 那段充斥着物质和欲望的青春期被郑国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下来,做成了他最为人熟知的观念作品《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他用一台傻瓜相机拍下这些阳江青年的光怪陆离的生活常态。 从此,“阳江青年”成为郑国谷身上一枚撕不下的标签,仿佛他再没有从浪漫的青春期里出来。很多年后,连他自己也感叹,怎么都超越不了“阳江青年”。 “在艺术的范畴里,怎样让人记住你是很重要的。比如《我的新娘》(郑国谷与一位少女完成了一组假想的婚纱照)。那时他们说,全世界都有结婚照,就你这张被认可了。因为我这个是假设的。那时我刚好要找我的新娘,真的想结婚,前提是先假设一下,我的假设放到社会里边是怎样的,于是就有了假设的新娘和假设的行动,没有人拿婚姻当儿戏,当艺术嘛。那是1995年的作品,连理论家都说:这个是艺术吗?没有作品性啊。” 中国当代艺术大奖评审团给他的评语是:“郑国谷的意愿是将艺术的表达推到极致,他的作品表现了中国社会和传统的转变……” “帝国时代的风景” 2000年,郑国谷在阳江郊外买下了5000平米的土地,开始制作宏大的实验作品《帝国时代的风景》,灵感源自他玩过的一款游戏——“帝国时代”。在这款游戏里,玩家通过不断建造新的建筑来强大自己的文明。 郑国谷把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构想搬到了现实中。5年时间,他渐渐将土地扩大到4万平米,砌起了围墙,挖凿了荷塘,建起了几座犹如镂空花瓶的巨型高塔。 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阳江还在热火朝天地搞装修时,钞票都在天上飞,改行做室内设计马上就能赚钱,换来的却是甲方乙方之间的撕扯。“我们要做建筑的革命,哪里都做不了,只有这里才能做。” 在由复杂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帝国时代里”,挖河造山、植树造房都是一种实验:从花都移植来松树,在挖出的水塘里放入锦鲤鱼苗、栽种荷叶,从工地上花1万块钱运回一方废弃的巨石。 最复杂微妙的还是土地。“一两百户人的自留地,突然有一个人,他拥有这块地方的中间位置。他来找你的目的是要涨价,他一要高价大家都要高价。” “以前是向外扩张,越活越向内收缩。建筑有空间的尺度,这很难把握。我的建筑总搞得做力学的人很头痛。”好在郑国谷有一个学力学的朋友,既是同学也是包工头,由他来跟工人沟通那些奇形怪状的想法。“我应该是一个实验员吧,这是一个建筑的实验,艺术的实验。” 午后,“帝国时代”里安静异常。借给某社团举办仪式的室内摆满了上千盏金光闪闪的灯,晃得人睁不开眼。另一间散落着几个装置的巨型loft内,几个刚吃完午饭的工人围在一块千年水淹木旁发呆,还有一个工人顶着圆鼓鼓的肚皮直接躺在一尊雕塑上睡着了。 “我也觉得越来越魔幻了。”郑国谷轻声重复着这句话。 人物周刊:你的东西挺欢乐。 郑国谷:对啊。愁眉苦脸地做还不如不做,我们要欢天喜地地做,带给人家快乐嘛,多好,而且自己又放松,艺术是让自己和别人放松的事情。你有一个真理,让别人看懂了,有光明在前面,就会很放松。本来有个灯,但是你都灭了,让大家都到黑暗里面,那怎么办呢? 人物周刊:“帝国时代”这个作品要持续多久? 郑国谷:现在还在继续,也没有设计到什么时候完成,没有目标,只有过程,哪一天觉得没兴趣了,就结束了。如果心不在这里了,那就要投入到下一个目标里。 人物周刊:这件作品投资很大,别人怎么看你这样往艺术里面投钱? 郑国谷:当然不能接受。我爸爸说,啊呀,你干嘛乱做那种东西?我说我是做艺术的,从艺术那里得来的钱应该回到艺术里。这是个银行,我是行长,我是“帝国银行”的行长,我的钱都扔到里面去了,我拿不出来,但是长出的是房子,好在这个钱没有塞在我脑子里。我是世界上惟一这样的行长,没人存钱在这里,只能把自己的钱都存在这里,成了永远拿不出来的定期。 人物周刊:你的内心从青春期到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 郑国谷:以前很浪漫,现在怎么找不到浪漫了?是不是青春期已经过了?“新娘”啊,“阳江青年”啊,这些都很浪漫啊,很刺激。追求新娘肯定很浪漫啦,也有很多神秘性。现在我做的,跟浪漫没什么关系了。身体变化到了现在,自然已经过了浪漫期。 人物周刊:你会怀念以前的日子吗? 郑国谷:不会啊,这个是没办法保留的,这肯定是一种无常吧。浪漫也不是常态,它只是生命中的一个时刻,我很享受那个时刻,还把它做成了作品。 人物周刊:你的艺术方向很清晰吗? 郑国谷:朦朦胧胧的,想这样做,又说不清楚,每做一个事,大家都觉得很搞笑,他们笑得都捂着肚子:怎么会这么奇怪!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在正常人看来的确是很好笑的,就像看我的老师(1993年,郑国谷在阳江街头认识的一个半疯癫的流浪汉)一样,全世界的人都在笑他,但是他有我们常人没有的一面。他把整个世界都看透了,世界就不存在了。他表演给我们看,世界还有另外一种状态。 郑国谷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郑国谷:满意也不满意。走了这么多年,猛一回头,尽管步履蹒跚,但还是走过来了,我就觉得满意。不满意的是前景并不明朗,还有很多未知的结果等待着我们。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 郑国谷:得无所得。得到一个东西并没有实质意义,它只是精神享受。别人从作品里看到了意义,而不是一个东西。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郑国谷:他们的年代有一腔热情,每天都在听国家的号召,我妈妈可以每天走几十里的路去修闸陂的大堤,义务劳动,但是他们很快乐,那是比较纯洁的时代。到我们这里就完全不一样,找不到那个时代的影子了。我理解他们。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郑国谷:没有。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郑国谷:我们这一代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不上不下,刚好在中间。上一代有父母,所有的权力都在父辈那里,你只能做一些有创造力但让父母担忧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郑国谷:人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没有发挥出来而已。想不出来。 人物周刊:责任和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郑国谷:自由。因为我有责任要自由。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郑国谷:《金刚经》。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郑国谷:重要的我还没找到。如果一定要说一个,我认为想象力很重要,世界上的东西都是人想象出来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社会现在的面貌。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郑国谷:我们阳江拿了幸福城市的称号。幸福是什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幸福是什么吗? 最大的担忧是核泄漏。 邹胜龙:下载出的创业家 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邹胜龙:迅雷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下载等领域甚至可以达到世界领先的地步。但我依然觉得迅雷有能力、也有理由做得比今天更好。今天的迅雷,已不仅仅是一个下载软件或一个高清影视播放平台,我们已打造了中国最大数字内容线上发行平台。我希望未来,迅雷在技术、服务、内容方面,能够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行平台相媲美。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邹胜龙:首先,选择是舍与得的智慧,除了物质上的收获,失去的也会让人得到经验和智慧,只要你懂得反思。 其次,努力不一定都会成功,但是方向正确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第三,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会遇到很多的竞争对手,做不一样的那一个才有可能成功。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邹胜龙: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父母成长的年代,给了他们那代人特有的经历和信仰。尽管在经历、看法上会有所不同,但我们依然能够互相理解。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邹胜龙:通胀太快,年轻人就业的快乐指数在降低!让社会一起来关心年轻一代的幸福和成长!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邹胜龙:我相信,数字发行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迅雷技术、品牌、客户端等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积累。这些积累不是竞争对手短期内能够达到的,只要市场有需求,迅雷就有信心为网友提供更好的服务。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邹胜龙: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很多机遇,但是机遇让人充实,却也会让人迷茫。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如果一定要你选,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邹胜龙:勇敢、智慧、有责任心。我个人比较喜欢乔布斯。很多人,包括我和合伙人程浩、UCWEB的俞永福、多玩网络的李学凌、凤凰网的刘爽等。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邹胜龙: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军人、医生,特定场合下必须以责任为第一要务。对我个人来说,迅雷是中国的数字内容发行平台,我的责任要更重一些。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邹胜龙:《美丽心灵》,根据经济学家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个人在80岁时凭自己20岁的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更是一种信念和勇气。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何不安?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邹胜龙:我算是幸运的人。如果幸福这个词更贴合安逸、健康等,我觉得离它还有些距离;如果幸福是指社会责任、事业等的自我实现,我算是幸福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最大的担忧是远虑不够。 汪涵:最摩登的古代人 “要懂得享受孤独。” 在这个有点闷热的初夏下午,也许是这个国家最知名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一板一眼地说出这句话。 这是长沙市中心一家书屋中,楼高24层,俯瞰湘江,视野极好,装点得古色古香,一摞一摞厚厚的中华书局的书大多堆在桌上。他穿着人字拖,脚伸得直直的,手里轻摇着一把素白的折扇,不时抿一口助手端来的茶,神情里有轻松、自在和一点点淡漠。和电视上那个妙语连珠、包袱不断的他,不大一样。 他是汪涵,有上亿人在电视上看过他那张眉目分明的脸。眉毛深黑,嘴唇轮廓极鲜明,说起话来语速快而流畅,标志性的黑框眼镜下,挡不住眼角锐利狡黠的光芒。21世纪的前10年里,他主持过相亲、选秀、脱口秀和各类大型晚会,目睹过李宇春的横空出世,操持过超女快男、《天天向上》等节目,身边的搭档走马灯似地流转。 他得益于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在湖南广电这个平台上,凭借天赋、努力和机遇,一路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他悉心呵护着自己的羽毛。37岁的他,已婚,太太是圈内人,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和缺点是同一个:打麻将。他的口碑好到所有同事提起他只有交口称赞,多年的老搭档马可说,“我真想不起来他有什么缺点,这么多年,我光顾着学习他的优点了。”《越策越开心》执行制片人王知艺想了半天,也只能想出爱打牌这一个缺点。 在长沙,他的地位近乎于城市名片。湖南经视播出的《越策越开心》在本土更受欢迎,人们叫他“策神”(策是能侃能聊的意思),人人都知道他,都能说出一两件他的轶事。他是广告代言人、献血义务推广者,是报刊亭和公交车广告牌流动的风景,他自己都说,“有一天我再不济,湖南有6800万人,我就挨家挨户地敲门,说大哥我是汪涵,我混成这样了,你让我吃顿饭吧,就这样我都肯定饿不死。” 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明白,所有这些来自何处。他说,“主持人的工作本身就占了先机,其他人的工作都在幕后,惟一在前面的就是我。稍微用点劲,运气稍微好一点,就上去了。” 但他谨慎地,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地,和舞台上的、别人认知的那个汪涵保持着距离。几年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和舞台上的汪涵挺熟的。”这次再问他,他坦率地承认,“我是老油条,我尽量真诚地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平时的汪涵和舞台上的汪涵,“一定不是同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具,见领导的时候、见太太的时候、见朋友的时候,什么时候才是真实的自己,真不好说。” 他在节目现场对所有人笑脸相迎,对太太轻声细语,对朋友热情豪爽。采访中,妻子杨乐乐给他打了个电话,他看了眼手机,说“太太的电话绝对不能不接”,然后转身,半躺在大大的飘窗上,声音温柔得像浸满了蜜糖,“老婆”两个字的音调被不自觉地拖得很长。 这个下午,当他不再是所有人口中那个“大哥”时,他把腿翘起来,扇子放在桌面上,说自己抗拒电脑、抗拒微博——很多人用这些东西和看他的节目一样,“本身是在填补内心的寂寞,因为他们不懂得享受孤独。寂寞是心里空虚到一片落叶掉到肩上,你都会无病呻吟。寂寞是心里空虚到一只小狗对你眨着眼睛,你都会觉得好感动啊!孤独是内心强大到不需要任何人跟你交流,你可以跟天地精神独往来。孤独是内心已经充盈了幸福,他不需要别人来扶他一把。”然后,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总结道,“要享受孤独。” “大哥”令狐冲 很多年前,汪涵用令狐冲自况。这句话怎么听,怎么透着股自夸的意味。令狐冲有两大特点:天资高,一学就会;运气好,一到后山就碰到了风清扬。 他现在也还是喜欢自比令狐冲,也觉得自己有才华,运气好。而且,令狐冲学了九招,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汪涵说,“你来什么我化什么,招数就该越简单越好。几刀就足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只要实实在在地用到位,用到力度上。” 从管盒饭的小弟到台前主持人,他没用多长时间,24岁就在湖南经视有了自己的节目。而且,几档节目都红了。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他还没多少名气,但“走在长沙大街上,谁都认识了”。 29岁那年,他出了本书,叫《三十岁的汪涵——仅此而已》。现在回想,他也承认,这个“仅此而已”还是带着点不甘。 真正让他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线主持人,要拜湖南卫视的几档选秀节目所赐。2005-2007年,选秀节目红红火火,他也随之水涨船高。那时他的固定搭档一般是何炅,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副咖。“何老师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记性又好,就一勤劳的小蜜蜂。我们俩平常都相互称对方为老东西,他这个老家伙吧,面面俱到。和他一起在台上,我特别幸福,看到一个缝隙,唰地一下就能扔出个包袱。比如说蔡依林有首歌叫《特务J》,何老师掌握着大局,我就能琢磨个小包袱,叫它特务勾吧。果然第二天,大家就都觉得这个挺逗的。” 在那之后,他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做副咖变成了带副咖。《天天向上》火得一塌糊涂,他“拖着一群小屁孩,自己都替自己累”,“总得想着今儿个,欧弟说了这么多,田原后面该怎么接,得做平衡”。节目里再出现全场痛哭的时候,他不能再像和何老师搭档时一样放松,得绷着把场面圆过去。下了节目,导演给他发了条信息,“我不敢相信这是你做的事情,在那种情况下你还能说得出话。”汪涵回复他,“我是一个主持人,我的工作要求我在台上要观察所有的情况,我不能痛哭出声。” 他在大哥的位子上,注意和一切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保持清醒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刀刀都在最好的地方。如果你没有了自我,你就和观众一样了。” “没办法,我是大哥呀”。他这么作结。 去年他再出书,名叫《有味》。描写的对象从自己变成了别人,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有味》序言中我摘引了米沃什的诗,就是那首《礼物》。里面说故我和今我同为一人,也不会令我觉得羞愧。其实这也是仅此而已。”他和8年前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现在,在他的节目组里,从监制、道具、灯光、搭档到来捧场的粉丝和观众,个个都叫他大哥。他自己也记不清楚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马可说,从《越策越开心》那时起,他就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大哥。 这个大哥,意味着地位,也意味着责任。得镇得住场,发得出光。 一档有快女参加的节目中途,他坐在椅子上等,后座粉丝团叽叽喳喳讨论哪里的臭豆腐好吃。他转过头去,和她们一起讨论。“汪涵就是这样的,特别平易近人,一点不大牌。”一个快女粉丝团长说。在快女比赛的时候,汪涵一直都是对她们最好的工作人员之一。王知艺也说,“他会帮别人背东西,会和舞美的师傅聊天,我们都觉得他比我们还没架子。”想了想他又说,“他有时候对人好得都让我们觉得腻了。” 和他合作了十几年的湖南经视频道总监周雄说,“节目录制时间如果定在8点开始,汪涵永远会在7点50甚至7点40就到现场,绝对不会让任何人等他。”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因为录制时间太长,另一个主持人发脾气,去和导演说,“把我的部分先录掉。”这个时候,是汪涵站出来说话。他说,“我也在这儿,我都等了十几年了,你不能等么?人家导演又不是没有工作,主持人就应该配合其他人。” 马可说,有一次在台下,见到汪涵正流着鼻血,精神状态极度萎靡,但一到上场的时候,他飞快地擦掉鼻血,上了台,“就跟充了电似的”。 他是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主持人,如果一定要让他做自己不满意的节目,采访不满意的人,他也会有情绪。“比如释道心( 微博 ),”他兴奋起来,“他上我的节目,我就把他整得差点还俗。这什么人啊。” 这次采访的前一天,他正在录湖南卫视的新节目《非常靠谱》。这一集要做“中华姓氏”,录到一半时,导演要他加一句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这首诗我们很容易想到谢家的没落。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短片……”他一下就急了,“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啊,这首诗和谢家没落压根没关系。我当时就觉得这样念出来感觉特别二,都接近我的认知底线了。我就坚持不念,当时就僵在那儿了。” 所有人都在旁边劝他,别纠结了,就一句话,念就念呗。 这个时候,“大哥”的身份就要求汪涵,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内心那个知识分子冲动,戴上面具,一字一句地按导演要求念出来。他说,“拿人钱财要与人消灾,这是我的工作。” 更多时候,他希望能够规避这些低级错误,也希望自己的节目能够承担多一些的社会担当。陈子善送了他一本书,上面写着,“电视人和教书先生应该是一样的,汪涵先生以为如何?”他满心认同。他借用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电视也应该是这样的。” 他在琢磨,综艺节目主持人,到底应该综什么艺。“综的是模仿MichaelJackson、模仿各地方言、掌握什么乐器,还是别的?” 这么多年后,他的答案是,要综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综的是诗一样的语言,书一样的曲折和悬念,礼一样的节制,乐一样的律动,易一样的变化和春秋一样的分明。所以我的主持会有一些距离感。这是礼的距离,我希望有礼,执礼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希望达到一种温和的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在节目中,他很少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这样的套话,他觉得这是失礼。“语言应该简短、优美,我希望我的节目像春秋一样分明、磅礴,所以你看到我会有所谓的态度,我希望保持这样的状态。” 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做到了多少?也许没多少观众能体会到他的用心。大家每周五打开电视,就希望看他抖点包袱,图一乐。但这和他的坚持无关。 采访中途,汪涵站在书屋大大的窗前,指着湘江沿岸那些著名的老宅子和公馆。“统共有594处这样的宅子、公馆,我都做了表格,报到湖南省政协去了。我还把那些领导叫到我家,好茶招待上,然后就给他们讲,这些地方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需要保护。” “你还是政协委员啊?” 他得意了,“我是名人儿啊!找人递上去的呗。” 十方丛林 汪涵身边所有人提起他,都有一样的看法,“他压力肯定特别大。”然后补上一句,“但他挺会排解的。” 一度有各种传言,说他得了肝硬化。他出面辟谣,休假,继续主持节目,接受各类采访。 在所有采访里,他都在不厌其烦地重申,说自己36岁一定会选择退休,说懂得放下才是自己认同的选择,说他不介意失去名利。他在靖港置了院子,信誓旦旦地说要在那儿休养生息。 上个月,他刚过完37岁生日,手上还有3档节目,靖港的小院子还在那儿空着。我用那些杂志上的原话揭穿他:“汪涵,你说话不算话。” 他的背脊陡然直立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做节目的那个是他,退休的是我。” “其实我那个时候也说过疲惫的是身体,逍遥的是心灵。退休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逍遥自在吗?如果你的内心已经逍遥自在了,做不做事其实是一个样,有很多人退而不休呢!不像我,我是有这么多的节目在做,但我一天到晚都在这儿呆着,这不是一种退休的状态吗?” 然后他摇摇头,“我不再执着于身体上形式上的退休了。而且也退不掉啊,领导都来找你谈话。” “佛家说十方丛林,人生不是只有进和退的,应该有10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是一条路。我这样的选择可能也是一种妥协吧。以前我是觉得工作是我手上拿起来的东西,所谓的成就啊什么的,所以我会想着放下。但现在我不觉得这是成就了,我已经不觉得我拿起来了,也就无所谓放下了。” 湖南经视找他谈了3次话,想让他做副台长,他坚决不干。他说,“我是主持人,当副台长多没劲啊。从‘主’的变成‘副’的,多不好呀。而且我是综艺节目主持人,当副台长那么庄重,不太适合我。还得起早床开会,得承担责任,和我的性格不符。” 周雄也承认,台里很想让汪涵当副台长。然后他感叹,“汪涵对这些太淡泊了,他看重的不是这些。拒绝了当副台长,还拒绝了好多条件更好的电视台挖角的邀请。这些我们都知道。” 在北京,汪涵买了房子,有络绎不断的邀请。但他还是选择留在了湖南广电,甚至,他到现在都还称自己是湖南经视人,而不是湖南卫视人。他不肯去北京,觉得那里太乱了,诱惑也太多,呼朋唤友四面八方,他觉得,什么都不缺反而不好了。“我比较矫情,我一直都觉得所有的好东西之所以好,之所以被珍惜,就是因为前面加了个词,‘难得’。中国有句老话,‘不冤不乐’。我有可能是特别刻意地希望呆在长沙这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难得的清净,难得的远远看着星光璀璨的首都,看着他们五光十色的生活,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他享受这种距离感,他觉得这是骨子里就有的东西,“我喜欢的体育运动都不是有身体接触的,乒乓球、台球,所以我一直都和别人有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让他自觉能够一直保持清醒。 所以他也本能地排斥网络,更排斥微博,他总觉得,那样会让电脑控制人,这不是他所能信赖的生活。说起这个他就着急,他说,“你写给爸爸的那个爱,跟写给男朋友的那个爱,笔画、情绪,一定不一样。比如你写给很铁的哥们,那个爱,一定是挥洒的。但是写给父母的,很可能是凝重的。用手写,轻重缓急一定不一样。但是用电脑打出来的字是完全一样的。这怎么可以?” 他的工作伙伴小小地抱怨着他的这点“不切人情”,策划都不能直接发给他邮箱,得先发给他的助手,打出来给他看。但他们都认同,这就是汪涵。对他所喜欢和不喜欢的都无比坚持。所以他会把自己喜欢的书抱到化妆间,甚至当众亲吻这些书。 现在的汪涵是一个着迷于控制的男人。他有很强的控制欲,但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他控制自己处于一个豁达、平稳、自在的状态,控制自己不去钻牛角尖。他觉得这让他对很多问题都想得更明白了。“当你把自己管理得很好,并通过所谓的一种修行,把自己的光芒和魅力呈现出来,你就已经影响到了别人。这种管理本身就令人着迷,别人会不由自主向你靠近。” 他果然还是觉得自己像令狐冲,绝顶聪明,云淡风轻。其实这背后有极其强大的自信和清高在撑着,他说“我崇敬普罗大众”。我说,“这个词儿本身就带着‘他们是普罗大众,我是不一样的’那种自负。” 他一愣,缓缓地笑起来,“我承认我有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骄傲或者说是自负撑着他,给了他现在的骨架,让他有强大的底气和胆色疏离着、威武着,心安理得地接受一些,无所顾忌地拒绝一些。换句话说,他得到了,当然他的说法是,“他得道了”。所以他活得圆融、晃悠,还敢于享受孤独。 汪涵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你的现状满意么? 汪涵:非常满意。我从来没对任何时间段的“当下现状”极其不满过。包括得病的时候,那时更好——得小病,享大福。而且那个病也不是痛苦万分的,只是人精力跟不上而已。反倒有点像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喝了点酒有点微醺的感觉而已。我觉得得病只要不是特别疼,或者是对家人造成伤害,对我来说都没什么。我现在有3档节目,一周录3天,一个月加上准备的时间还有一些台里各种晚会,也就20天的时间要工作,还有10天是我自己会控制的。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汪涵:我不知道能否用“成就”来形容我现在的工作状况和我所处的位置。这两个字和我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我觉得我只是完成了我的工作,电视台主持人就应该是这样。湖南台这个平台非常好,我得益于此,同时我运气也很好。如果一定要说成就,我给了别人欢喜,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汪涵:很向往,因为极其单纯,我们现在更加缤纷了,他们那个时代的色彩要单纯很多,服装、生活方式和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都这样。我小时候家里做煤,外面下雨了家里没人,你根本不用担心煤会被淋湿,所有的邻居都会帮你把煤收进来,运到家里去。现在这种东西没有了,变得复杂了。现在小孩儿应该也很羡慕我们,我们小时候有那么多可以玩的,摸鱼啊,掏麻雀啊,现在他们只能玩任天堂游戏机之类的。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汪涵:梁漱溟先生有本书叫《这个世界会好么》,但我不会这样问。如果我有一天对这个世界要说什么,我只会说:我来了。来了后面就没有了,该来的,自然会来。我只想说,我在这儿。王蒙写过首诗叫: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我要用心去编织。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汪涵:综艺节目主持人这个大行业走到了一个小小的瓶颈,大家互相模仿。有一个征婚节目,大家就都做这个,不做媒体做媒婆。我自己在想,电视本身不应该有太强的教化功能,而应该承担一定的娱乐功能。这些节目应该让人在电视前一坐,一个小时,乐吧颠儿的就挺好。我以前还想过全国所有卫视,按照收视排名依次递减,每天拿出一定时间来播公益广告和文化宣传片。比如第一名湖南卫视拿出10分钟,第二名拿出9分钟,这样总共就有55分钟,10家卫视播出。这样滚动宣传中国优良文化,比如二十四孝啊,或者温良恭俭让啊,这样就有担当了,有社会责任感。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汪涵:我差不多到了男人最好的时候,也是最辛苦的时候。同龄人都想为家人开创更好的生活条件,加上自己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对社会现状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压力就更大了。我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在这个年龄阶段,我属于生活得非常好的,所以没有什么权利去替别人担忧,或者提醒他们该注意些什么。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汪涵:如果一定要说领袖气质的话,可能第一要敢于并善于表达,第二表达的言论要有新知卓见吧,最后是在自己的行业里被广泛认知,有社会担当,还得有悲悯的情怀。还有,是领袖的人就应该有微博啊,可以带动大家来讨论啊,传达一些新的想法。我最钦佩的人就是普罗大众,踏踏实实在这个世界上过日子的人,不去打扰别人,别人也不去打扰他们。 人物周刊:责任和自由你更看重哪一个? 汪涵:自由,一定是自由。所有领袖的责任,都是让更多人获得更多的自由。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汪涵:马一浮先生的《泰和宜山会语》。他在里面借了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一些观点,我从里面得到很多启发。我还特别喜欢木心的书。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或者担忧? 汪涵:“幸福”其实是一种状态,这个词起源于宋代,那时有文称“幸福而惑”,这里的“幸”是接近、靠近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追求“福”过了头,反而适得其反,感到很疑惑。你问我幸福吗?我会说我正在幸“福”中,我正在接近幸福。至于不安和担忧,我真的是没有。我吃穿不愁,父母康健,家庭和谐,事业稳定,现在又被评为领袖了对吧。(笑) 台上,他是游刃有余的湖南卫视当家主持,妥帖、老到,带来无数欢笑;台下,他是面面俱到有口皆碑的好男人,念佛、喝茶、看书、练字。他染尽人间烟火,却不为俗尘所扰;他向往散淡闲适,但仍有现世悲欢。时节正好,对汪涵来说,未来还在大路上。 罗昌平:让易碎的新闻不碎 新闻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域,但如果不做,我们生存的环境、面对的系统将会更没前途。改变不仅需要围观,还需要表达和参与” 杂志摆进报刊亭,一下子就被人包圆儿了。补上货,又被包圆儿了。“我们开始还以为是卖得好,这时候才知道要提防一下。”罗昌平说。 5月11日中午,罗昌平发了一条微博:“《财经》杂志在北京中关村、西直门等地遭恶意清摊,多次补刊无济于事,后发现系《隐庄肖时庆》一文报道证监会前官员受贿1546万元、内幕交易获利约1亿元,牵涉到六家上市公司,相关公司安排人在报刊亭大举清购。” 同行朋友们不怒反乐:“还有人收购你们玩,羡慕死。”后来讲起,罗昌平也乐,“好多年都没发生这样的事了,这手段好笨啊!” 不是每次都能把麻烦转成乐子。去年《再问央视大火》发表后,有人拨通罗昌平家极少对外公开号码、用他人名字登记的座机,恶狠狠地威胁:“在这个事情上你再说话,我们做死你,你已经断了我们的财路,小心你的命。” 老板给罗昌平分析:你抓的不算七寸,虽然很影响他们生意,也没完全毁掉他。结论是:保持低调,对方不至于闹到鱼死网破。 这位《财经》杂志副主编在微博的加V认证里没提单位名称和自己职位,只称调查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称谓。 入行10年,罗昌平的调查报道涵盖社会、时政、法治与经济各领域,4次获得过南方周末年度致敬。 他花5年时间写成《递罪——政商博弈的郴州样本》一书,用自己的分析方式去记录这个时代的一段历史。他听说中纪委最近有人订走了200本,又听说这本书被湖南、郴州两级宣传部集体采购,以为是封杀,却看到一则新闻:郴州市某区人事局强化廉政知识学习,引导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阅读《递罪》,组织观看反腐警示片,及时打好防腐预防针——他有些啼笑皆非。 调查记者的调查经 “最近10年内的重大公共事件、重大案件、社会或政治层面上的人物,心里头都要有底。有点儿像美国写那个逝者,前段时间伊丽莎白·泰勒去世,《纽约时报》给她写悼词的,自己先去世了。文末注明此文作者已于什么时候去世。其实这和我们是一样的,资料备份很早就开始了。”罗昌平在照片上像他的新闻一样硬朗,但坐下来看,他笑容温和,甚至有些娃娃脸。 同为调查记者的孔璞记得,刚入行时,她四处托人帮投简历,只有罗昌平不仅帮投简历,还亲自带她上门面试。做第一篇稿,陷入困境,罗昌平又发来通讯录,都是相关专业人士的联系方式。“我朋友看了说,这都是记者吃饭的家伙,他都给出来了。”孔璞至今感激。 “我只是选择最有效率的方式做事吧,投简历不如见面。至于通讯录,我一直都是与人共享,这样别人才能与你共享。”罗昌平对感激有点儿不好意思。 罗昌平手上经常同时做着两三个题目。他采访不大喜欢用录音笔,要求证据能落到书证上,而不是口证。 采访、研究、写作是记者的三项基本功,其中研究是调查记者最应重视的功课。“我们报道一件事,至少要看5到10万字的文字材料。比如《公共裙带》,从2007年开始做到现在,算4年了。文章最后有句话,李薇和她的妹妹在2005年办了暂住证,在2009年又第二次办了暂住证。虽然这个东西很简单,但不是人家提供给你的,得通过特殊渠道查询。她所有关联人的这些事,户籍资料、工商档案、信用记录、土地交易等,全是通过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朋友帮我查的。” 那些看起来很难接近的调查,得靠人脉和内幕吗? 罗昌平摇头:“这个时代‘深喉’太少。公检法、纪委能提供的非常少。只能靠自己的坚持。自己做题时,每周很抽时间去检索每个关键词,现在编记者的稿子,也一定会逐一搜索文章中的关键词。先是普通的搜索引擎,可能还拓展到警方的户籍搜索、央行信用系统、工商系统等。不断地变换关键词去搜,一般看十几页,或者更多。也许现在你搜不出来,可能过过半年就能搜出来。经常要不惜成本,比如特别重大的稿子,工商资料查询就可以达到上万元钱,交律师费和打印费了。” 急性子的他,做调查却有足够的耐心。他收集敏感案件的判决书,有的在宣判时几乎不可能拿到,但一两年后拿,就容易得多。“判决书里会有大量的细节是你以前不能掌握的。” 去年10月,他安排记者做《高官贪腐录》,收集120个省部级官员的大名单,手里有其中近三十人的判决书。“用了半年时间,详细统计120人的年龄构成、判刑情况、集中的领域、案发的时间等,从中寻找规律与逻辑。我们很重视分析方法,会邀请经济学与法学的资深专家提供帮助。” “不止是判决书,一切司法材料,甚至党报材料,都可能是有用的。比如去年的安元鼎( 微博 ),南方都市报的龙志从公开资料找到了某一个县,跟安元鼎签订了合同,作为政绩在网上公开了。这就需要你不断换词去搜索。” 微博时代的传播,让罗昌平欣喜也担忧。“想想我这10年路,当年还是比较清静一点,会扎实做自己的东西。微博会让更多调查记者浮躁,甚至一些优秀的调查记者已转型为社运记者。现在还有几个人,踏踏实实做一个新闻。比如说乐清事件,谁能在那真正呆3个月?” 第一份检讨 罗昌平清楚记得,闯到北京那天,2001年7月14日,是北京申奥成功第二天。他20岁,辞掉了湖南省电力厅一家专业电力杂志的稳定工作。什么也没找好,就奔了过来。 初中毕业时,他遵循在水电站工作的父亲的意见,以692分的拔尖成绩(总分730分)考进水力系统的中专,学水利工程建筑专业,准备回家工作。那是毕业包分配的最后一年。 学校里,罗昌平是校报主编和广播站站长,管理着二三十人。4个版的报纸,排版时要先剪下文章,贴在纸上,再翻印出来,发给三四千名学生。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有学生冲去控制了校广播站,播放国歌,引得群情激昂,全校学生开始游行。罗昌平第一次感到,原来传播的力量这么大。 因为没守好广播站,罗昌平被勒令写检讨。“那是我这辈子写的第一份检讨。后来主管新闻,写检讨成了常事。” 离开长沙闯北京时,父母连夜赶来相送,更想劝他留下来。“但我就是觉得年轻,应该要闯一闯。”罗昌平说。 北京广安门的报国寺里,树木苍翠,大殿俨然,还有戊戌变法参与者曾住在里面的纪念碑。罗昌平进了这里的《中国商报》,当时它正从日报转为周报。 罗昌平从来没有接受过新闻专业训练。他没事就钻报国寺的两个侧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刊资料室,研究全国的报刊资料,比如《南方周末》和《财经》,模仿他们写作。 虽然遗憾于没人指导,但也乐于没有人管束。在《中国商报》的3年,他几乎跑遍全国。“不是根据新闻走,而是根据自己爱好。想去哪儿,就去附近找一些很古怪的题做。很随意的,坐火车可能半路就下了。或者在某个小城,有意思就多住一天。常常延着一条线,去找两三个题。有时候就在网吧里写,会发现旁边都是玩游戏的。我就想,自己要是战地记者,一样能发回稿件。” 3年的游历和读书,就是他的大学。 他至今记得在《中国商报》的第一篇稿子——《为什么自己的首都我们只能暂住?》,八千多字。“前段时间我把这篇文章找出来,觉得现在重新发表一遍,也还非常合适,情况还是没有变,甚至更难。当年我们进北京的门槛是比较低的,住、吃、入行门槛……拿到今天来比较,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如果我10年后再走一遍,可能就闯不出来。” 让新闻不碎 2004年2月,罗昌平到《新京报》做深度报道。第一篇稿子,关于取消农业税,写一半,编辑不满意,拿出纸笔划井字。说横向要采访农委、税务、财政、政府办公室4个,纵向要采访市级、区县级、乡镇级、村级、个人5个。4乘以5就是20。你要采访20个点。“我一辈子都记得清楚。”罗昌平在桌上重复划着井字说:“这几乎影响我现在所有调查的逻辑,做完那个,我豁然开朗。” 2006年5月,他已经是《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因为《“双规”再次收权》系列报道,既是作者、又是编辑、还是分管部门主编的他,不得不离开。 他可以选择去薪水较高的互联网,但犹豫了一下,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去了《财经》杂志,又成了普通记者。“上到某一个位置,再下去还是蛮费劲的。”何况薪水只剩当主编时的一半。 每次最不高兴的时候,他就回家,像充电一样,回来就精神饱满了。“做这行,失望失落的时候,其实很多。”他读过的学校已经被拆迁了,他跟人开玩笑说“回家的路上他们拆了我所有的记忆”。微博和MSN的头像,他用《天堂电影院》中的小男孩多多,“影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经历很像。”2008年,他给父母盖了漂亮的房子,一亩地,水直接从山里接下来。还好,他觉得自己仍有可以回去的故乡。 2010年,他出版了《递罪》一书,用5年时间研究郴州官场腐败系列窝案,提出“递罪原则”,即“一旦第一个环节存在违法行政的错误,之后的任何一个环节将自动采取制度性护短,于是公权力针对公民权的侵权劣举将在连环谎言的包装与护卫下得以顺利实施,由此无限度地侵害弱者。” 他希望记者能用自己的一种分析方式去记录某个历史片段。“新闻是易碎品,而好的记者一生的追求,正是让新闻不碎。”胡舒立在《递罪》的序中。 罗昌平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罗昌平:生活指数满意,新闻却在谷底。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罗昌平:成就?哈哈,现在远远谈不上成就。新闻是易碎品,既要影响现在,又能记录历史。就必须坚持做下去,一条道走到黑。我不是聪明人,但有笨办法,做最喜欢的事情,会投入别人数倍甚至十倍的努力,仅此而已。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罗昌平:我的父母生活在最底层,他们承担了那个时代最大的苦难,却给了我足够的自由与独立的可能;他们很穷,却给了我最大的财富——能吃苦、不作恶。过去31年里,我一半时间与他们度过,一半时间在外飘泊,距离感加重了牵挂。我们最大的理解是彼此包容。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罗昌平:讲真话。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罗昌平:这个时代太急功近利了,这个行业太急躁无常了,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够。在不少同行看来,新闻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域,但如果不做,我们生存的环境、面对的系统将会更没前途。改变不仅需要围观,还需要表达和参与。所以我会尽力坚持,并影响更年轻的一批人坚持。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罗昌平:不管愿不愿意,我们这代人已被推到了历史的舞台。理想在堕落,市场在兴起,无法独立的生活与无法独立的思考、人格并存。 我试图用“末法的一代”来描绘同龄人。这代人正在呈现一种衰微之势,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有价值上的分裂,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淡漠,又缺失情怀与常识,在飞速而碎片的流水作业中失去了方向。但是,低谷或许暗含着新生,因为我们少了历史负担,更容易与现代文明接轨。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如果一定要你选,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罗昌平:在《魔鬼词典》里,领袖被戏称为“衣服最容易脏的地方”。其实我挺怕“领袖”这个词的。在这个时代,还是尽可能去掉个人色彩,回归到事件本质更好。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罗昌平:个人自由,但总在为担当而牺牲自由。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罗昌平:没有。不断看,不断完整。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罗昌平:幸福是比较级的,有奋斗的方向与可以回去的故乡,就是最大的幸福。还好这两点都有。 做这一行,不稳定影响肯定存在。发表《再问央视大火》时,收到过死亡威胁;签发《安元鼎专职截访》,受到过强权干扰;《公共裙带》也承受了不同层面的压力,好在可以坚持。不安来自内心,而非外力,比如感到时间不够、知识短板、眼界受限等。 身为80后,他已成长为社会调查新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他在这个传媒日益浮躁化的背景下,能坚守住新闻专业主义,“三问央视大火”、《郴州样本》等作品,像一把尖锐的手术刀,把这个社会的毒瘤曝露在阳光之下。 赵中:把理想照进现实 王妍菲几乎是蹦跳着走进绿驼铃的办公室——一套两室一厅的普通居民房。这位说话就笑的女孩,其实已经是两岁孩子的妈妈。她看看门口的感恩墙,上面贴着绿驼铃合作伙伴的名字和LOGO,有二三十家。“如果觉得很难受撑不下去,我就看看这片墙,还有这么多组织这么多人支持我们。” 作为绿驼铃6名全职人员中唯一的行政人员,王妍菲是大家的管家。“每人每月工资一千多,最高是赵中,不超过2000。差距不超过三四百。兰州的平均工资大概有2000吧。” 学医的王妍菲曾经在兰州最好的医院做护师,觉得自己从不用求人。医院里天天看见死亡,王妍菲次次陪着家属哭,觉得整个人都是悲伤的,状态太不好了。“我换了工作去做医药代表,每月最少挣6000块。可我觉得不对,我不想追求这些,我想去找一家NGO来做。” 朋友正好认识赵中,介绍两人见面聊,至少两小时,赵中一直讲绿驼铃的前前后后。“这人是认真做事的。”王妍菲觉得。然后就来了。 办公室水管上,挂着长长的黄河绿地图,那是绿驼铃2007年的成名项目。废纸箱搭成的陈列架上,放着环保书、志愿者礼物和赵中所获的奖杯奖牌。水笼头和电灯开关旁,贴着节约用水用电的卡通画。 “赵主任?哈哈!我们要逗他,就这么叫他,他就羞羞地说,别这么叫。这个男孩啊!”王妍菲和志愿者一起哈哈笑。 喜欢爬山、喜欢旅游,赵中说因为这些,他在安徽上大学时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毕业后,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他进了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维护设备,心里还想着环保社团,就自己成立一个。 2004年11月4日,22岁的赵中在甘肃政法学院的教室里成立“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他还没想过要辞职,专门做环保。 现在,这个甘肃省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已经生长得有模有样。2007年10月,在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登记注册。项目内容也从带领志愿者做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到绘制绿色地图、监督污染企业,再到申请项目进入乡村、成立引导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型合作社。赵中也于200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环保英雄”,同时入选的有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好莱坞明星卡梅隆·迪亚兹等。 现在的绿驼铃,越来越沉向大地,把力量集中在一个一个细小的点上了。 葵花合作社 坐上大巴,在颠簸山路上晃3个多小时,到了会宁县头寨子镇牛家河村,这是绿驼铃的生态农业与合作社项目点。四面全是赤裸的黄土山,几乎不见一根草。山谷间荒着大片土地。静静淌过的小河恶臭袭人,河岸泛出厚厚的白印。干旱、盐碱、污染,是这里的大问题。 “我们是地大物薄。”村主任说。走在烈日下的黄土坡,几十分钟后,只觉压抑干渴,看到绿色的雪碧瓶子都会兴奋。来这儿看过的老师说:“这里的贫穷,和云贵不一样,这里让人绝望。” 绿驼铃在这里成立了葵花种植农民合作社,村里一百多户参加,投票选出了理事。大家一起种比较抗旱的葵花,可以压低种子价格,还可以统一销售。 去年第一次种葵花。四五月份,协调人裴艳明来,看到雨水下蹿高的葵花苗,高兴极了。他们甚至想到了电视剧里盛开的葵花田,美得能入画。赵中盘算,说不定能组织农家乐。 6月,天旱,葵花骤然稀疏。最后开花时,高高的杆子顶着小小的花盘,下面的叶子已经干到枯黑。收成不好,还遇上价格突跌。合作社每斤3.4元收下2万斤村民的葵花籽,望着每斤2元多的市场价格,只能屯着,过年时,卖给小炒货厂七千多斤。裴艳明和赵中四处找销路,大厂商嫌货少,小厂商给的价格也不好。现在还剩着1万多斤。 今年,葵花到5月都没发芽,太旱了。 5月7日,裴艳明和大学生志愿者来,组织每两周一次的10对母子集体活动,主题是母子沟通。妈妈和孩子们顶着烈日翻山走40分钟,也要过来,一个不少。他们太缺文化活动了。 墙上有他们写下的希望:“我希望能走出这个地方,让我父母过上舒服日子。”“我希望能和妈妈在一块谈心。”“我希望这次活动中,我可以大胆勇敢地在台上说话。” 曾经不说话的妈妈刘小梅已经很爱发言了。有妈妈任务失败,羞涩半天,亮出嗓子高唱几句秦腔。活动最后,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这是几乎所有孩子送出的第一件母亲节礼物。 “我们前段时间组织她们十字绣,她们很高兴。在合作社的小图书室里,不少人也去借书了。”裴艳明说。 波折 “开始和他们讲合作社,他们不信,怕我们是搞传销的。这个村子已经有不少人被传销骗了。”赵中先跟村民打好关系:“一起喝酒啊,吃饭啊,建立个人信任关系。他们有人会觉得,关系这么好,来是给我们帮忙。” 相处并不总是愉快。和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去年在电话里的大吵,差点儿让赵中想换项目点。 项目点已经换过一次了。“第一次合作那人有问题,只是想让村民帮他种葵花,他从中赚钱,不是真想为村民弄合作社。”裴艳明说。“第一次合作闹崩后,那人不归还设备和葵花籽,弄到打官司。” 判决对方归还10万元的葵花籽,算牛家河合作社的,但对方给些秕子充数,最后才卖了3万多元。 和村主任吵翻就为这3万多元。“赵中被骗过一次,就想走正规手续,先收回这些钱,再签合同把钱给他们。但村主任觉得赵中不信任他,觉得赵中想撤资。他为向上一次那人要回这些葵花籽和钱,大冬天晚上看机器,也没火烤,特别冷,后来又找销路,辛苦很久了。”裴艳明无奈地说:“我就在旁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按流程,每笔款项都要有发票,或者收据,吃饭都要写上吃饭人数,老板电话,哪怕是无名小店的炒面片,也要这样,以备核实。 村里人觉得这是不信任。 绿驼铃的几个人沮丧极了,他们坐在一起评估到12点,列出这个项目点的好和坏,最后决定还是不换了。起码,合作社的人是为村里人考虑的。比上一次的人好太多了。 缓和了半年,双方的关系才渐渐又和好了。 牛家河合作社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几百块钱。但赵中没把这个当作成就:“要说那几百块钱,我们投入的钱直接发到他们手里也有这么多。重要的是社区的凝聚力,我们的目标是,我们以后撤出了,这个社区和合作社还能继续下去。” 茶园村的草砖房 要从兰州去陇南中庙乡茶园村,得绕道另外两个省。坐火车16小时,到天水,入陕西宝鸡,再拐进四川广元。换乘大巴,3个多小时后到渭沟河口。再爬一个小时的曲折山路,才算进了茶园村。 这是绿驼铃的灾区生态建筑推广项目点。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村民的房子大都垮塌开裂。当年诸多赶来救灾的NGO,现在只剩下了零星几家。这让赵中自豪:“我觉得更多力量应该集中在一个点上,帮忙帮到底,总是一窝蜂不好。” “赵中来了村里就是红人,各家各户拉他去吃大餐,自家养的猪做的腊肉,特别香。”绿驼铃的协调人谢晓玲说。她一年有一半时间住在村里。这儿很美,山翠水清,4月已满山蝉鸣,人们沿曲折的清水河筑屋而居,家家种有樱桃和茶。 谢晓玲正在为村里修垃圾池的事情跑来跑去,还打算订些垃圾桶发给大家。走哪儿都有人打招呼:“啥时候回来的?”已把她当作这里人。有时碰上人会问,赵中啥时候来,我把上次的手机钱给他。赵中常去淘宝买来手机带给村民,两百多块的那种,在镇子上要卖四百多块。 绿驼铃想在此推广草砖房重建。用草压成的砖冬暖夏凉,环保舒适。村里有3户建起了草砖房。北京上海捐款人重建的茶园小学也用了草砖。但再推广,困难重重。 “下一步可能要推动成立茶叶合作社,像会宁的葵花合作社那种。”谢晓玲说。 被琐碎的事急到抓耳挠腮时,谢晓玲会想起赵中的淡定:“他总讲,没事,早晚会解决的。果然,慢慢都解决了。” 村里17岁的女孩王仲亚,在镇上的中学上高一,前些天成立了文县第一个高中生社团“蕴绿自然”,担任社长。三百多名同学来报名参加,她选了三十多名对环保比较有兴趣的。 “我初二开始跟绿驼铃的哥哥姐姐一起玩。成立环保社团就是跟赵大哥他们学的。”王仲亚说。 周末,王仲亚要带着十多名同学回茶园村,宣传使用垃圾池。她拍下了茶园的美景和垃圾,做成对比图片展板带回来。 赵中很高兴。谁知道她是不是下一个赵中? 赵中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赵中:基本满意吧。虽然现实中不断有困扰和波折,但不定期的总能收获一些惊喜,激励着继续前行。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赵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论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益,或多或少;对待工作的心态——心怀伟大,从卑微做起;面对困难——坚持不懈。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赵中:父母们是追求大众和循规蹈矩的年代。我能理解他们,虽然我自己的选择是小众和个人的追求及价值。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赵中:公益不代表高尚,公益不意味着放弃自我,公益性社会组织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和事业方向。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赵中:大有可为。民间环保组织伴随着公众对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而发展,既为社会的发展和进展作出贡献,也为年轻人实现梦想创造了机会和可能。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赵中:价值观的单一,大多数同龄人所认为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单一。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如果一定要你选,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赵中:称得上“领袖气质”的人是能够给予他人以启发和动力,能够感召他人愿意追随他,追随他所致力于的事业。 温波(环保人士)、马军(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于晓刚(“绿色流域”主任)是我在环保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导师,我正是在追随他们继续着我的环保事业。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赵中:责任。生活和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到一些事是“不得不”要做的,起初觉得很“委屈”,现在看来就是我的责任。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赵中:《阿甘正传》。起初是为了学习英语而看了很多遍,而后有一天突然明白,我们的人生也无非是要把每一件微小的事情坚持做好。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赵中:幸福,一直能以较乐观的心态去对待问题和困难。但也有所不安:——还来得及吗?光靠我们这些人够吗? 80后的他爱旅游,爱登山,由此爱上环保。他创建了甘肃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为此辞掉公职。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09年度“环保英雄”。但他更希望公益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姚希梅:爱至成伤之后会 更爱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姚希梅:满意。我个人没什么需要,自己生活没有压力。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姚希梅:我做的算不上什么成就,如果说对这些孩子有帮助的话,那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 我越做这行越觉得,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就会有人看见,就会有人跟你一起做。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姚希梅:我父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人,我能理解他们。我很向往他们所在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容易满足,会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为快? 姚希梅:我觉得人越单纯越少烦恼。如果能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而不是只想着自己,就没有那么多焦虑困惑。 《人物周刊》:你对你所从事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姚希梅: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善良的人来帮助这些智障人士。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姚希梅:一味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这种追求太俗了。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如果一定要你选,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姚希梅:特蕾莎修女。她不是靠外在的东西,而是靠内在灵魂的魅力,去感召别人走正确的路。在当下的人中,我最钦佩的是我的同行,创办重庆江津向阳儿重发展中心的方武先生和李宝珍女士。他们完全不求自己的益处,一切都是为了智障孩子的福祉。现在中国大陆那些专业的特教老师基本都是从他们那里接受培训出来的,他们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标杆。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姚希梅:责任。我本身其实是个自由散漫的人,但是做了这行之后,就不能只去追求自己个人的自由。我觉得给别人创造自由,比追求自己的自由要更享受。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姚希梅:《德兰修女传》。其中那句“一颗纯洁的心,能够自由地爱与给予,直至成伤”对我影响巨大。爱至成伤之后,不是不爱,而会更爱。 《人物周刊》: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姚希梅:我很幸福,没有不安。如果说有担忧的话,也不是对自己的担忧,而是对团体今后发展的担忧。 她相信,生命是白白得来的,就要白白给出去。她确定了自己的服务对象是不被理解、缺少关爱的农村智障孩子。3年前,她创办了一所特殊学校。她什么都缺,缺钱、缺老师、缺政府支持;她什么都有,有爱、有欢笑、有坚定信仰。她说,施比受有福。
个人分类: 社会|4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最大悬案:“纸飞机哈气”
热度 14 LEIVI 2011-5-19 16:54
80后最大悬案:“纸飞机哈气”
80 后们估计都玩过纸飞机,在放飞机之前,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会把飞机头放在嘴前,哈一口气,这是为何?有三种解释。 ( 1 ) 上一代遗留的习惯 。这也就是说这是从他们爷爷,父亲,哥哥那里学来的。这样解释就把问题再推得更久远了一点,并没有解释问题。 ( 2 ) 心理学 :暗示加油鼓劲。 80 后这一代小时候大多生活在老房子,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较小,那时的生活节奏也相对较慢,他们相互交流的时间就增多,放学玩耍常聚集在一起。在玩纸飞机时,先呵一口气从心理上暗示他们为自己加油鼓劲,希望自己的飞机能比同伴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是一种积极的游戏玩法。而另一些完全是从众心理,跟着人家学,就变成了习惯性动作。 ( 3 ) 物理学 :机头变重保平衡。纸飞机起飞前先哈一口气,和空气动力学有关。纸飞机机头较小,虽然能减少阻力,但又使机头质量过轻、机身质量不平均。先哈一口气,湿润后的飞机头稍重一些,能够使机身整体保持平衡,这样飞机才能在空中飞行较长时间。此外,机头稍重能起到带动作用,如果机身后部质量过重,纸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则容易后翻。 显然,第二种解释似乎更为合理,而物理学的解释显得有些牵强。无论如何,那个年代已经久远,再没有人知道 80 后们当时是如何想的。至于为何要这样做,将成 80 后记忆中永久的悬案。 80 后的纸飞机已经飞远,很远很远。
个人分类: 观点|677 次阅读|18 个评论
80后--我辈需努力
热度 4 WeiQin 2011-5-13 19:44
这是为科学网新建圈子“ 80后--我辈需努力 ”写的一篇(短)博文。 80后,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中青年人,我们应当如何实现自我? 当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信息高速膨胀,国际化进程不断加深,我们是否能够成为 国家崛起的“希望一代”?我们应当 思考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将理想付诸于行动? 欢迎来到 科学网新建圈子“ 80后--我辈需努力 ”,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
4092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网一些关于“80后”的文字
热度 5 outcrop 2011-5-12 17:27
献给80的朋友 80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3924do=blogid=443344 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共语80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593do=blogid=443227 雨夹雪:80后、90后青年为什么不幸福?(旧文,修改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116do=blogid=440254 一个80后年轻人如何认识本朝太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5132do=blogid=438077 虽然生在上世纪80年代,但你确定你属于80后人群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573do=blogid=436186 “80后”的我们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0351do=blogid=435502 完结的动画,绝版的青春——属于倔强的80后的童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0990do=blogid=433700 生于1980后崭露头角的华人理论物理学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570do=blogid=429894 转载——当“80后”成为你的上司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8883do=blogid=428310 中国80后的10个关键抉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6783do=blogid=424947 薄熙来的话 80后不爱听 90后听不懂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09055 不应让80后埋葬个体理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8721do=blogid=410560 韩寒:一个80后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81do=blogid=422797 80后的记忆不是没有了,是我们不注意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4346do=blogid=423097 科大80后教授博导低调上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71do=blogid=423490 写在《献给所有失却理想与希望的80后一代》后的话语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4581 献给所有失却理想与希望的80后一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319 电影《天长地久》又名《80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256 80后的三十岁-----我的这几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221 80后要长大 必须牢记这40句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206 文化反转:“80 后”与“民族国家”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9829 80 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826 80 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826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80后的幸福在哪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508 半数80后 选择“忍受”无感情婚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4926 转一篇文章:80后反思失败家庭教育:你在祸害自己的孩子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578 马云对话80后大学生:不脚踏实地什么都是浮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493 没房没幸福 80后研究生命该如此悲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0314 80后适合不适合做科研?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8434 80后白领辞职到深圳当书店老板,受大学生追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610 我是80后,我喜欢90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283 伟大永远属于80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4463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15 次阅读|14 个评论
80后
热度 4 wangdehua 2011-5-12 12:59
曾经看过很多遍《 80 后》这部电影,每次都被沈星辰而感动。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原创,可是到了最后都成了盗版。而沈星辰,当看到自己上司的妻子是以前的情敌时,即使自己短短两年内连升三级,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工作,她还是那么的要强。 少 年的我们 都是热烈而坚持的 那是一种光荣 引人入胜,我羡慕那些时光流逝 却没改变他们的人。 是的 ,时间这把雕刻刀并没有对沈星辰雕刻成功。在当下,利益关系似乎是无孔不入,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这个浑浊的社会,在心底保留那一份纯洁与宁静? :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的《定风波》又有几人能领会呢。 “我绝望的渴望被爱 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明远 我愿意学习 如何去爱你 .” 沈星辰 对这个为爱执着的悲苦女子,着实令我钦佩。在寻求真爱的路上,我们是否也能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呢。 沈星辰,这个坚强而脆弱,悲苦而幸福的女子,让我明白了很多……… 在此我附上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那一天 --- 仓央嘉措 那 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 不为超 度, 只为触 摸你的指尖 ;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387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共语80后
热度 3 zls111 2011-5-12 08:54
某某人说成功是可以复制,就拿自己来佐证,再告诉大家怎么做。荒唐。从广义上讲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每个时代的环境都不一样了。当然有的东西每个时代都一样,比如品德之类的。相对来前一个时代这些各种因素应该是比前一个时代进步的,用前一个时代成功来复制,难免出差错或者不适应时代发展。这里面当然不能否认时代有时是会倒退的,不过至少眼前不是,社会已经变化的非常快,不了解社会的进步,难免不适应,成功就很难。 做科研最讨厌的就是复制,一篇CNS(Cell,Nature,Science)复制过来,那地方都不能发,哪怕不是复制,同样的结果早发一天你的工作就大打折扣。 复制别人的文章要是发出来,还可能杯具了,那是抄袭,道德大忌。做科研,只做别人没做的,他人没做的。只做自己独特思考的东西,这样才会尽可能避免重复,每个人思考与角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难免竞争,当然是鼓励竞争的,这样能更好的反映水平,一但牵涉到竞争就是残酷的,永远只有“第一”,体育竞技场上是最好的体现,不过这样更能鼓励斗志,发挥个人的水平。 作为我们80后就要想想怎么才能成功,我觉得首先要避免复制他人的成功,走很多人走过的路。比如象眼前大家都通过国内教育,国外教育,回国这种方式来奋斗。这种方式确实是非常符合眼前的环境,就凭很多学校引进人才只引进海外的,就逼着我们向外面走。还是有外力推着我们向这个大家都走的道路而行走。那么有没有问题呢? 当然有的,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会说明什么呢?扶不起的阿斗?我们的教育是阿斗?是我们水平真的就想阿斗那样?我想不是的,是这种环境把我们向哪里推。如果我们80后好好想想国家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体制与环境。当然我们很难有能力去改变这些,但是每个人都努力一点点就是很大力量了。也不要想着体制与环境会慢慢变好,你不努力,大家不努力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再者这种环境与体制的改变已经快降落到我们80后肩膀上了,真得到我们头上我们没有去做,就是历史的罪人(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事实)。 我觉得我们80后就应该考虑国家发展经历,根据现时代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怒喊。出国成才了,已经没啥意义,你觉得你做得过王晓东,施一公吗?但是有的地方你是可以超越他们的,那就是在国内成才,影响和改善国内教育,使国内学校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哪怕最后结果不是很好,最少我们是奠基石,总是需要牺牲者,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问心无愧。 自己经历了国内的教育,至少熟悉这种环境,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首先呐喊出来,等有能力做出改变就干起来吧。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在海外的80后,祖国同样需要你们。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永远是过时的,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可悲的,老美拿我们钱还不够,尽管那里有好的条件能过得更好,但是就你们的能力在国内一样能过得很好。把青春放在祖国至少就如GDP在国内消耗,
379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雨夹雪:80后、90后青年为什么不幸福?(旧文,修改稿)
白荷飘香 2011-5-4 11:34
雨夹雪:80后、90后青年为什么不幸福?(旧文,修改稿) 雨夹雪  2010年7月19日 ,以“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被评为“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的任志强先生继《寄语80后:高房价是动力》之后又写了一篇《80后为什么感觉不幸福》,认为80后,包括更小一些的90后幸福指数大大低于毛主席时代的原因是“新的一代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预期过度的提高了” 。作为一个“感觉不幸福”的80后,笔者也想谈谈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幸福。     一、预期与信心      任志强 先生认为80后幸福指数大大低于毛主席时代的原因是“新的一代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预期过度的提高了”。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让我们看一下毛主席时代的预期与“特别是”时代的预期吧:     毛主席时代的一个基本预期是“实现四化”。即1975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上提出的在中国初步工业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再用25年的时间,在2000年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当时的“四化”标准是比较高的,大体是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至于毛主席时代更长远的预期,是实现共产主义。     “特别是”时代的基本预期是“三步走”,即1987年十三大提出的“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温总理 2010年3月14日 又指出:“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至于实现共产主义,被推到了“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以后,事实上等于放弃了。     一个是预期在2000年就可以实现现代化,一个是预期2110年“以至更长”才能实现现代化,毛主席时代与“特别是”时代哪一个预期高呢?我想不用多说了吧。     那么为什么“特别是”时代比毛主席时代的预期低得多,人们反而感觉不幸福呢?因为幸福指数不是取决于预期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对预期能否实现的信心。或者更准确的说,在预期的高低相同的情况下,对预期能否实现的信心越足,幸福感越强;在对预期能否实现的信心相同的情况下,预期越高,幸福感越强。因为高预期本身也是对未来有信心的表现。     毛主席时代2000年实现现代化的预期尽管比较高,但是并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国内外普遍公认可以实现的。例如,毛主席时代刚刚结束的1979年,中美相互派了两个代表团进行教育交流。中国代表团回来写了一个报告,认为:“美国学生品德败坏,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因我而不同凡响”。 “美国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如果不搞和美国接轨的教育改革,20年后,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可以超过美国。当时美国人也参观了北京、上海、西安几所学校,回去后也写了一份报告,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如果不搞和美国接轨的教育改革,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当然,事实上在中美相互派了两个代表团进行教育交流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了“特别是”时代,教育改革已经开始了,出现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描述的那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一幕: “1978年以来,中学人数急剧减少是人为的,随之产生一些社会抗议。1965年,中国的中学全部学生人数是1400万人,如表30和31所示。1977—1978学年的人数是6800万人。新政策于1978—1979学年开始实行,仅1980年一年里,就造成2万多所中学关闭,到1982年,整个中学招生名额减少了2000多万人。据  1981年10月12日  《光明日报》报道,高中减少得最多,1981—1982学年的招生人数与1978年相比,大约减少2/3。1981年,整个上海市7.5万名初中毕业生中,只有2万多即最多30%的学生能通过毕业考试升入高中。”“在农村,全国普遍实行的计划是,关闭公社高中,只在每个县保留一个或几个高中。附属于生产大队小学的初中班也被取消。计划在每个公社或相当于公社的地区保留一个初中,因为公社组织被取消了。”后来,90年代末中国又搞了一个和美国接轨的教育产业化改革。结果“20年后,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远远超过美国”理所当然成了一个笑话。)     “特别是”时代2110年“以至更长”才能实现现代化的预期尽管很低,但是仍然没有多少人对此有信心。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编辑部与和平基金会(Fund for Peace)公布的全球“失败国家”2009年排名(The Failed States Index 2009),中国胜利进入“失败国家”行列(前60位),从2008年排名第68位,“前进”到2009年的第57位。最新公布的全球“失败国家”2010年排名,中国继续保持在第57位,成功保持了“失败国家”的地位,与此相比印度列在第87位,报告称中国远远不及印度。     生活在一个国内外普遍公认“再用20年时间,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的蓬勃发展的国家里的青年,会感到不幸吗?生活在一个在“失败国家”的排名上“稳步前进”,“远远不及印度”的国度里的青年,会感到幸福吗?     二、我们生长的这个年代     我们80后,包括更小一些的90后,生长在伟大的“特别是”时代里,没有经过那个被今天的媒体渲染为“动乱”、“倒退”、“崩溃”、“浩劫”的毛主席时代。任志强们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中国改革之后的快速发展已让全世界瞩目,世界各国都在赞叹中国的进步与富强、敬佩中国的城市发展与面貌改变、羡慕中国人民的生活迅速的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不但惊叹中国城市的成功改造与经济发展,也在惊讶中国农村的脱贫与改善”。真的是这么回事么,我们到底生长在一个怎样“快速发展”的年代呢?     讨论这个问题时,不禁想起了2009年博鳌论坛年会期间举行的“调整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分论坛上,任志强在谈到“房价到底涨了多少”的议题时,算的这样一笔经济账:“1978年GDP大概3000多亿元,现在是30多万亿元,增加了100多倍。1978 年月工资全国平均28.6元,到现在也增加了100倍。1978年我们大白菜2分钱一棵,现在2元钱,也增加了100倍。房价只增加了16.6倍,和工资收入相比相差太远了,房子等于没有涨价。”让我们也用类似的方法,用更加准确的数据算一算经济账吧:     ——1978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615元,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29229元,是1978年的约48倍。1978年我国大白菜2分钱一棵,2008年2元钱一棵,是1978年的100倍。也就是说,用大白菜衡量,1978年到2008年人均实际工资下降了一半以上,年均负增长2.5%。     ——1998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为7479元,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29229元,是1998年的约4倍。1998年开始进行货币化住房改革,按照市场价格把职工分得的原有公房卖给职工的价格大概是每平方米300元左右,2008年房价大概是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是1998年的16.6倍。也就是说,用住房衡量, 1998年到2008年人均实际工资下降了75%,年均负增长14%。     ——河南2008年一袋大蒜(40斤左右)批发价才2元,2010年一袋大蒜批发价涨到200元,是2008年的100倍。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尚未统计出来,不过相较大蒜批发价100倍的惊人增长,2008年到2010年平均工资那点增长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用大蒜衡量,2008年到2010年人均实际工资下降了99%,年均负增长90%。     ……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年代,一个被 任志强 先生称之为“中国改革之后的快速发展已让全世界瞩目,世界各国都在赞叹中国的进步与富强、敬佩中国的城市发展与面貌改变、羡慕中国人民的生活迅速的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不但惊叹中国城市的成功改造与经济发展,也在惊讶中国农村的脱贫与改善”的年代;一个整天宣称“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却不小心丢了后半句——人均实际工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负增长——的年代。     我们对这个年代的生活状况有一段言简意赅的描述: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教育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初衷未结,寒窗数载,二十二乃成,负债三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西上志愿,北漂京都,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六年无休,蓄五万。楼市暴涨,无栖身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遂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未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服鼠药自尽,遇赝品未果。友人怜之,送三鹿奶粉一包,冲而饮,卒。     假使你生长在这样一个“大跃退”的年代里,会感到幸福吗?     三、手机、电脑与生活水平     看了上面一部分,可能很多人认为笔者“人均实际工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负增长”、“大跃退”的表述太极端了:今天的社会比毛主席时代还是进步了呀,毛主席时代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今天我们有了手机、有了电脑。 任志强 先生也以此为依据大谈毛主席时代的贫穷:“当这个社会有人有了电脑、有了手机时,因为一些人还没有电脑和手机就必须退回到都点煤油灯的平均都贫穷的时代去吗?”     其实,以有没有手机、电脑来衡量毛主席时代与“特别是”时代的生活水平高低,本身就是极不负责的做法。个人电脑和手机都是1973年才发明的,真正在发达国家普及已经90年代的事了。毛主席时代美国富豪差不多也都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今天索马里海盗、非洲难民中也有了手机、有了电脑,能说他们的生活水平比毛主席时代的美国富豪更高吗?毛主席时代的政策如果延续到今天,一样会有手机、有电脑。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朝鲜的情况:人民网报道,截至2009年6月底,使用中国移动 3G 服务的用户总数为95.9万户。中国人口为129533万,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 3G 覆盖率为0.074%。人民邮电报报道,2009年4月,朝鲜的  3G  用户数超过4万,并有望在年底之前突破10万大关。朝鲜人口为2355万,截至2009年4月,朝鲜 3G 覆盖率为0.170%。也就是说,朝鲜 3G 覆盖率为中国的两倍以上。另据中评社报道,电脑在朝鲜十分普及,“平壤家家有电脑”。2000年,朝鲜建立了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广域网--光明网。有消息称,光明网现已基本覆盖全国城乡,朝鲜现已成为网络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以有没有手机、电脑来衡量毛主席时代与“特别是”时代的生活水平高低,就好像以有没有电灯、有没有自行车来衡量今天的低保户和古代皇帝哪一个富裕一样,是十分荒谬的做法。     在比较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时,必须区分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普及带来的生活便利。科技普及是有惯性的,并不会随着经济的衰退而倒退,像文景之治时期造纸技术还没有出现,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尽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造纸术仍然在普及。但是我们显然不能因此以为军阀混战好,文景之治不好。     在衡量现代社会的经济是发展还是衰退,人民生活水平是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程度,而应该看工资与“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对比。一般认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食品、住房、医疗、教育四个方面。     上面一部分以食品、住房的价格计算了实际工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至于医疗、教育与实际工资的对比,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心里都有数。上文的“人均实际工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负增长”、“大跃退”的表述绝不是空穴来风。     因此,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的所谓“高速发展”,只不过是科技普及的惯性罢了,如果扣除科技普及带来的生活便利,单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就十分可怜甚至是负增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有了电脑、有了手机却感到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养不起老、甚至死了丧葬费都付不起……的根本原因所在。     生活在这样一个单纯依靠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来“提高生活水平”, “基本生活需求”却日益被剥夺的年代,我们会感到幸福吗?     四、“科技的冬天”与“科技的春天”     任志强们又说了:科技的发展也要考虑啊,毛主席时代是“科技的冬天”,“特别是”时代是“科技的春天”。“八零后的一代比我们少了许多痛苦的折磨,也比我们多了许多科技的发展。当我们用石笔、石板写写画画时,他们有了五颜六色的纸和笔;当我们用算盘学习数学时,他们有了计算器;当我们用数十里地的奔波去找个邮局从千里之外打电报时,他们有了网络;当我们用等待数日的平信传递家音时,他们有了手机与短信;当我们在用自制的羊拐扔沙包、弹弹球时,他们有了机器人、变形金刚的陪伴;当我们为挣着骑一辆自行车而打架时,他们有了私人的座驾;当我们为挣一个课桌写作业时,他们在挣有自己独立的住房;当我们高兴的从哥哥姐姐手中接过穿短了的衣裤时,他们却一身的世界名牌,踏着耐克的鞋、挎着LV的包……”     那我们就看一看“科技的春天”是怎样发展科技的吧:     ——运10飞机下马。    ——强6对地强击机下马。   ——轰-8远程战略轰炸机下马。     ——早期航母下马。     ……     最新的一则“科技的春天”的有关新闻是“钱学森亲自创建的国防试验基地被强拆”:据国内媒体报道, 2010-7-23 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发表声明称, 2010年7月17日上午 ,基地的保安人员被不明身份人员控制。共计9处房屋被夷为平地,一批科研设备被砸毁掩埋。 7月22日 至23日,基地再遭肆意毁坏,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以“垃圾”的名义被清除出场,值守该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深受刺激入院治疗。     当我们为神州飞船上天欢欣鼓舞的时候,很多人却不知道,如果没有“一声春雷”,载人航天在80年代就实现了。当我们为歼10战斗机的翱翔欢呼雀跃的时候,很多人却不知道,原计划的歼10战斗机,是在歼9基础上的持续研发的他的气动布局远比现在的半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采用大批的当时较为先进的设计。但是,“一声春雷”后,它被迫搁浅。好在以色列人看上了它,它才侥幸逃脱。     在建国六十年之际,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站发起,评选的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果中,其中有四项被称为当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它们是:杂交水稻、王选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岛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在这新中国“新四项发明”中,它们全部产生于毛主席时代(汉字激光照排是1979年成功的,但研制主要也是在毛主席时代),而“特别是”时代却一项也没有!     有人说:毛主席时代是“科技的冬天”,所以科学家们被冻得不敢出门,只好在家里埋头搞科研,结果研究出了很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时代是“科技的春天”,所以科学家们大都像叫春的猫一样不务正业,一心忙着去捞钱,结果什么都研究不出来了。虽是玩笑话,可也反映了现实。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不仅“基本生活需求”日益被剥夺,即使是单纯依靠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来“提高生活水平”的路子,也一半是依靠引进,另一半是依靠吃毛主席时代的老本。     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的春天”里,人们会感到幸福吗?     五、自由与禁锢     当“特别是”时代“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科技的春天”等谎言彻底破产之后,任志强们又祭起了另一件法宝:政治进步了,言论自由了。“从政治上看,八零后一代拥有的,恰恰是上一代在他们同龄的生长期中所没有的自由。”“不知道什么是言论自由与政治管制的差别。他们今天可以公开的骂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更不用说公开的表达对党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抱怨了。”     “特别是”时代真的“政治进步了,言论自由了”吗?那要看对谁来说了。对于任志强之类的精英来说,确实享有了史无前例的自由。可以看看他们的高论:     ——劳动创造财富吗?否。……这个世界上谁劳动得最多?应该是工人和农民。如果说劳动创造了财富,那么他们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现实不是这样。(茅于轼)     ——改革在中国造就了约占总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们是中国的中坚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则因为信仰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茅于轼)     ——由大众来搞社会改革、社会转型是非常糟糕的,要由精英来掌这个舵。(茅于轼)        ——我们国家一年被贪污的钱顶多是5000个亿,而全部生产是20万亿,5000亿只占了百分之二点几,所以这么一看,贪污不是一个很大的事。(茅于轼)     ——认为穷人亦应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想法乃似是而非之见,不能鼓吹不分贫富大家都要上好学校。(茅于轼)   ——房价炒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开发商心黑,而是百姓太有钱。(茅于轼)   ——我根本不在乎拿外国人的钱,我也不在乎拿资本家的钱。我不拿他的钱,我拿谁的钱?谁给我钱?政府的钱,我们很难拿到。有没有老百姓拿钱给我们?有,那是少数,给个两万三万的,靠这个根本活不了。(茅于轼)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厉以宁)     ——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厉以宁)     ——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厉以宁)     ——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厉以宁)    ——房价涨的快是好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重工业化是必经阶段,对环境的污染势必难免。但我们获得了收益。(厉以宁)       ——很多人失业不是坏事。(厉以宁)    ——如果有一天我执掌了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我一分钱就把她卖给美国作它的第五十一个州。(焦国标)     ——我建议美国考虑把中国切分成七个国家,让她回到秦统一以前去。这有两个好处:一,这对世界安全,这对中国人民安全,免得再有像朱成虎这样的狂妄之子挟持大中国,抵御世界文明;二,到那时,河北小伙找个湖北媳妇,就可以自豪地说:不才找个外国妞,楚国的。你一听说一个德国人找个法国媳妇,肯定觉得很羡慕,实际上等于湖南小伙找个湖北妹子。中国人要过跨国婚姻的瘾,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中国分成欧洲那么多个国家,四十多个吧。要实现这一梦想,还得等东亚恐怖主义被平定之后,就请未婚的中国男女们快快伸出援手吧。(焦国标)       ——假如能再来一次,日本军队又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你猜我何以自处?我就会学 习汪精卫 先生和 周作人 先生,做千夫指的汉奸!曲线救国实在比直线救国好。(焦国标)       ……       就拿 任志强 先生本人来说,还不是以“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等高论被光荣的评为“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了么。     而相较之任志强之类的精英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这些“欠揍”的高论,充分享受了言论自由的同时,那些占总人口95%以上的工人和农民,“因为信仰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的人们就不那么幸运了:     ——黎阳的《如何看毛泽东时代》等有理有据的文章在主流媒体上几乎全部被封。     ——魏巍老人创办的杂志《中流》被封。     ——拥护毛主席的杂志《真理的追求》被封。     ——汪晖因为在担任《读书》杂志主编期间容许新左派发表文章,结果被解职。     ——中国政法大学举办反毛讲座,“一剑飘红” 据理驳斥,结果被扣上了“辱师”的罪名,最后被迫道歉。     ——金牌民工在自己的博客上转发了一个网友分析的一个前任国家领导人去世的文章,结果以“结伙诽谤罪”被逮捕。     ——张宏良等人因为批评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受到诬陷、恐吓、调查、封杀等无所不用其极的对待。     ——乌有之乡网被限制只能在早8点到晚8点审核文章,毛泽东旗帜网更是被限制不容许在晚上发文。     ……     “特别是”时代的现实清楚的告诉人们:自由与禁锢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的言论大行其道的时候,“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高” 的言论自然就受到了压制。李鸿章、袁世凯被吹捧成为现代化先驱的时候,批评李鸿章、袁世凯的卖国罪行的言论自然就受到了禁锢。毛主席时代就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论有充分的自由,“贪污不是一个很大的事”等“欠揍”的高论受到了禁锢的年代;而“特别是”时代则是一个“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等“欠揍”的高论大行其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论被当成犯傻,事实上受到了禁锢的年代。     生活在这样一个“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等“欠揍”的高论大行其道,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论被当成犯傻,宣传“如果有一天我执掌了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我一分钱就把她卖给美国作它的第五十一个州”不受惩罚,而批评李鸿章、袁世凯的卖国罪行却可能受到诬陷、恐吓、调查、封杀……的年代里,我们难道应该认为这是政治进步,应该感到幸福吗?     六、奴役与解放     说完了自由与禁锢,再谈一谈一个与此相关问题:奴役与解放。任志强们提出了一套高论:“特别是”时代容许人们做奴隶主,所以是让人民获得了解放,不容许奴隶主存在的毛主席时代反而是对人们的奴役:     ——当今天的八零后在抱怨一部分已经富起来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在剥削时,并不知道是邓小平的改革免除了傻子瓜子的牢狱之灾。是无数个冒着生命危险的改革创新者推动了中国法律制度的改变,才有了一人雇工、七人雇工和不限制私企雇工人员限制性条件的进步。在由国家劳动保护制度监管的条件下,就业条件与就业选择就是对剥削最大的挑战。充分的就业机会早已经改变了劳动的价值观念,劳动资源的自由流动才是打破剥削约束的基础。而任何试图自主创业者都将面临雇工的门槛,不打破对剥削这个旧观念的枷锁并重新的劳动就业自主流动的新背景下认识,就无法发展市场经济,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投资与就业机会的创造就正是帮助另外一些尚未富起来的人共同富裕的条件。     ——旧的社会主义一大二公的定义和对私有制的没收与改造的均贫富,实质是让所有人都只能成为穷人,而绝不会有富的存在。因为任何人都只能在富刚刚开始时就被迫均出了。就像许多人以为达到土豪、分田地,没有了地主穷人就可以变成富人的痴梦在中国改革之前的三十年并没有出现一样。均贫富是永远也没有出路的。这中间最重要的则是私有产权的确立与保护。     ——改革开放让劳动力资源可以自由的选择和流动了,就业可以人尽其才的进入自己喜爱、有兴趣或能发挥特长的领域。让八零后的一代,不再知道中国曾有过“消灭资产阶级生存的土壤”,名义上又有“工人阶级与农民兄弟”当家做主的传统观念,除了组织分配任何人都没有就业的机会与选择。     ——今天的“房奴”一边在骂娘,一边在享受着房价上涨的增值收益。住房市场化的真正含义则是将人从为了房子而生存中解放出来。让住房私有化的同时,还给了人民一个可以迁徙和生活在不同城市、地点,从事不同工作的条件,不再只成为单位奴隶的一种自由。     ……     其实,这套理论可以说荒谬的不值一驳,既然毛主席时代“均贫富”,也就是说没有奴隶主,怎么能说受到了奴役呢?既然“特别是”时代容许雇佣、容许剥削,迅速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出现了千千万万的奴隶主,怎么能说不再成为奴隶了呢?     任志强们总是千方百计的攻击毛主席时代不容许个别“能人”“致富”是一种“奴役”。其实这世界上哪里存在什么“能人”呢?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也有些差别,不过有人这方面强一点,有人那方面强一点,综合起来还是差不多的。如果单单凭能力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应该是差不多的。有些“能人”之所以收入比其他人多很多,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真的比其他人强很多,而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剥削人压迫人奴役人的地位上。毛主席时代“没有富人”——其实是没有剥削人压迫人奴役人的奴隶主——恰恰证明了毛主席时代不存在奴役,“特别是”时代容许个别“能人”“致富”——其实是容许剥削人压迫人奴役人的奴隶主存在,恰恰证明了“特别是”时代是一个劳动者受到奴役的时代。     至于任志强们所说毛主席时代拥有“铁饭碗”是一种“奴役”,“特别是”时代2亿人失业是解放的那一套,周总理早已经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他们说我们这里实行了奴隶劳动。原来,工人农民为自己的幸福而自觉自愿地积极工作,叫做什么‘奴隶劳动’,而在饥饿的威胁下不得不替资本家地主当牛马,反而叫做‘自由劳动’。但是,为什么在西方世界的广大的所谓‘自由’劳动者中间充满了忧愁和痛苦。而社会主义的所谓‘奴隶’劳动者中间充满了欢乐和希望呢?他们说我们这里牺牲了广大人民的生活福利。但是,当资本主义世界到处闹着失业现象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却不仅从根本上消灭了我国旧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失业现象,并且还保证我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生产发展而逐步提高。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全国职工全年的平均人数比上年增加了约八百万人,城市就业面的扩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农村,广大的妇女劳动力也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了农业劳动;——我国人民的收入显著地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大大地提高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我们的生产资料工业跃进的时候,生活资料工业的产值在一九五八年一年中间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四,这样的增长速度难道是资本主义世界有过的吗?让西方资产阶级的老爷们叫嚷吧,我们的工人和农民除了失去了失业和挨饿的自由以外,什么也没有失掉。”     马克思早已论述的很清楚了(当然大力批判“剩余价值论导出的剥削理论”的任志强们或许不明白):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资本原始积累,即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特别是”时代这个砸碎“铁饭碗”,制造2亿人失业,让“劳动力资源可以自由的选择和流动” 的过程实质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剥夺广大工人阶级生产资料,让广大工人重新由有产者变为无产者,从而提供资本主义需要的一无所有的廉价劳动力,并把国企等生产资料由广大人民共同所有变成一小撮资本家所有,制造剥削压迫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只有“丧失了最后一丝良心和羞耻心” 的人才能完成。     生活在这样一个把“铁饭碗”称作奴役,把制造2亿人失业称作解放,把“工人农民为自己的幸福而自觉自愿地积极工作,叫做什么‘奴隶劳动’,而在饥饿的威胁下不得不替资本家地主当牛马,反而叫做‘自由劳动’”的时代,我们会感到幸福吗?     七、问世间情为何物     任志强们又说了,我还有一招杀手锏:毛主席时代没有爱情,“特别是”时代容许恋爱了。“改革开放恢复了人性的本能,让人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随意的寻找异性的感情归宿、坦露表达这种愉悦的内心世界,因此让八零后的一代不再知道中国曾经有过‘不得偷食禁果’的封锁线。‘消灭小资情调’的禁令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整个社会的头上。当他们为爱情的失败而哭泣时、为能终身厮守而欢笑时,并不知道一个没有爱情的音乐、歌曲;没有爱情的文艺作品与戏剧;没有酒吧与咖啡厅;没有舞厅与歌厅;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容纳与释放爱的世界是多么的痛苦。人如果没有谈情说爱的权利和自由,会制造出多少人格人性的缺陷和多少家庭的毁灭性灾难。”     真的如此吗?让我们首先看看毛主席时代有没有爱情: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实行,第一条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力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毛主席称之为“有关一切男女利害的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一”,它为有效地保障妇女婚姻自由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1953年3月被定为贯彻婚姻法运动月。这次贯彻婚姻法运动可以说是大张旗鼓、深入人心,几乎涉及全国的每个地区、各个角落,只是在一些土改尚未完成的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未全面展开,据当时文件记载,全国范围内大约70%以上的地区开展了这次声势浩大、成果显著的运动。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广大干部划清了新旧婚姻家庭制度的界限,逐步认识到了婚姻法的好处和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危害;检查了县级以上的法院、民政部门和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婚姻法的情况,根据中央制订的政策界限,处理了一大批涉及婚姻家庭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     ——《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与白茹向我们展示了少年男女之间青涩的爱情,《红岩》中刘思扬与孙明霞、江雪芹与彭松涛、华子良与双枪老太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爱情,《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向我们展示了对爱情的不同选择,《白毛女》中喜儿和大春向我们展示了获得爱情之路……这些文艺作品中的情感描写虽然看似淡如清水,但是却让人回味无穷。     ……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特别是”时代的情况:     ——在婚姻市场上,社会上少数富有的或在权势部门工作的男人成了大家趋之若鹜的对象。受教育本来是提高女性自强自立精神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现阶段在中国却出现了一种极具讽刺意义的趋势,青年女性努力挤进高等教育的窄门,但目标仅仅是在婚姻市场上买个更高的价钱。部份素质不高的富人选择受过较好教育的女子为妻,仅仅是为了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地位,而受教育程度则成了部份女子让性商品资本增值的手段。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买卖不成婚姻,且价码动辄七、八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高得离谱离奇,娶妻者由此落下的债务几代人都还不清。一些地方如本省赣州地区的不少农户,就靠出卖女儿赚钱。     ——广东省妇联曾做过几次调查,结果发现该省“包二奶”现象相当普遍,整个珠江三角洲至少有几十万“二奶”,而养妾者大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业负责人、个体商人、以及部份干部,少部份“二奶”还受过高等教育。这种女人在黄金年龄段为男人提供性服务的阶段性情妇制度比纳妾制更加黑暗。至少妾还能终身有靠,而情妇只在自己年青貌美时得宠有保障,一旦年老色衰就被弃若敝履、以被离弃而告终。     ——在工作单位,沿海地区的商业机构与企业招聘女员工时大都规定:未婚,23岁(或25岁)以下,身高 1.60米 以上,相貌靓丽。这些条款毫不掩饰招聘者对女员工性魅力的要求,其实是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在为自己挑选情妇后备队伍。在工作单位“潜规则”通常会走如下的三步曲:首先,利用工作之便对受害对象表示赏识和好感,一些涉世不深的年轻姑娘或单身女性常因此感到激动和鼓舞;第二步是向受害者讲述自己的身世如何不幸、婚姻如何不幸福、感情上如何空虚等,以此博取对方的同情与好感;第三步是行动的关键,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受害者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如夜间单独值班等,然后就提出直接要求,女性如果不从,不是被解雇就是受到周围舆论的伤害。     ——不少女作者公开宣称,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第一次投胎,即所谓的“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则通过男人征服世界”。在各种传媒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的小女人文章,把一些用各种手法(包括不光彩的手法)钓得“金龟婿”的女人描绘为成功的典型。关于隐私、外遇的报导、文艺作品蔚然成风,银屏上涉及“第三者”的故事十分流行,而且对“第三者”已由八十年代的谴责转而成为同情兼隐隐的赞美。有的电视剧乾脆将妻子描述成非常讨厌、毫无可取的庸俗妇人,而第三者却靓丽、善解人意,几乎成了将男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天使。     ……     这两个时代那一个是拥有纯洁、美好、和事业融为一体的真正的爱情的社会,哪一个是身体与婚姻沦为买卖的工具,毫无爱情可言的社会呢?     爱情不是少男少女的幻想,而是需要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恩格斯指出“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妻子和普通娼妓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她不是像雇佣女工计件出卖劳动那样出租自己的肉体,而是一次永远出卖为奴隶”,毫无幸福可言。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     也正因为如此,建立了公有制,贫富差距不大的毛主席时代才有实现爱情的基础,而私有化、市场化、贫富差距惊人的“特别是”时代,纯洁、美好的爱情只能是懵懂的少男少女们心中的一个梦,最终将会被无情的社会现实击得粉碎,延续从《孔雀东南飞》到《红楼梦》的千年悲剧。     生活在这样一个爱情沦为金钱的奴隶,笑贫不笑娼,白毛女想嫁黄世仁的时代里,我们会感到幸福吗?     八、妖魔化历史与粉饰现实     任志强们仍然喋喋不休:不管怎么说,毛主席就是不好,你们认为毛主席时代好是受了蒙骗。“十一届三中全会则用党的合法会议纠正了毛的历史错误,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改革。但中国共产党仍坚持毛在神坛中的地位。尤其是每次国庆逢十的大典之前总会有系列的将毛塑造成神的宣传,不断的维护与巩固着毛思想的统治地位。正因为这种原因,让改革前的三十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空白。也许八零后的一代变成了失去记忆的一代。中国几乎已没有任何文艺作品可以公正的反映那一段曾经让整个社会都喘不过气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段恰恰对今天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一个阶段。”     其实恰恰相反,“特别是”时代从来没有歌颂过毛主席时代,反而几十年如一日妖魔化毛主席时代:诸如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动乱”、“倒退”、“崩溃”、“浩劫”了,却从来不容许说毛主席时代优于“特别是”时代的话。拼命反毛的袁腾飞得以参与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编写,参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在央视《百家讲坛》作讲座,可以说被器重的无以复加。     为什么任志强们不遗余力的妖魔化毛主席时代呢?任志强自己说:“正因为这段改革前三十年的空白,才造成了八零后一代的文化断裂的代沟,才有了只看到改革之后的幸福,而不知改革之前的中国贫穷的对比与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抱怨。” 事实上就是说,妖魔化毛主席时代历史是为了粉饰现实:说我们搞得不好,不这么搞更不行,不信你看看改革前三十年……于是乎,农民失地、工人下岗、妇女卖淫、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养不起老、甚至死了丧葬费都付不起……就变成天经地义的了。     黎阳在《诬蔑毛泽东是抢劫老百姓的需要》中对此做了精彩的描述:把毛泽东时代说成“5000年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个阶段”、“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就为今天颁发了“抢劫百姓许可证”。既然毛泽东时代“最坏最黑暗”,那如今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再黑也黑不到哪儿去,可以放开手肆无忌惮抢劫老百姓,而且抢劫了你还要说便宜你了,因为这比“饿死几千万”要强得多;榨干了你还要你承认“人民生活得很幸福、很有尊严”、“让所有人能够感到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国家是一件非常舒畅,乃至于非常美丽的事情”——只要搬出捏造的“饿死几千万”当反衬,不管如何伤天害理胡作非为都不在话下,不管对老百姓如何巧取豪夺、敲骨吸髓都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谁敢说三道四哼半个不字,谁就是“不知好歹”、“妄图倒退”、“为毛左辩护”、“反人类反文明”,就罪该万死。就凭这老虎皮尚方剑,就可以放手压榨老百姓,灭绝老百姓——把转基因粮、三聚氰胺奶、地沟油菜、毒假疫苗强加于你,还要说:“别不知足,这比‘饿死几千万’什么都没的吃强多了”。     当然,如果毛主席时代真的不好,也算不上妖魔化。毛主席时代到底好不好呢?我们可以看看周总理的相关讲话:     ——“根据中央五个工业部门的统计,一九五三年按货币计算的平均工资比一九五0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四。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福利设施有重大改善。三十五个工业部门为职工直接支付的劳动保险费、医药费、文教费和福利费平均相当于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十七。一九五三年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的职工已有四百八十万人,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育工作人员已有五百二十九万人。”     ——“一九六四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三年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比一九五七年有了很大的增长。钢、石油、化学肥料、水泥、汽车、棉纱、食糖、卷烟等主要工业产品,一九六四年的产量都比一九六三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四年来,主要工业产品的品种大约增加了两万四千种,比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零年大发展时期所增加的品种还多两倍。产量质量普遍提高,有些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家记得,当我们前几年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者、现代修正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演出了反华大合唱,说什么中国的经济‘崩溃了’,大跃进‘失败了’,”人民公社‘垮台了’,人民政府‘破产了’等等。但是,曾几何时,这些老爷们在无情的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屹立在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巩固,更加强大了。”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完成。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     周总理这些义正词严的精彩讲话,任志强们能驳斥的倒吗?   而今天呢?我们可以再看看温总理的相关讲话:   ——“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   ——“一个三鹿奶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网民们大概不知道。我们普查了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   判断一个时代好不好还有一个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看这个时代的妓女多少。因为一般说来很少有人愿意做或愿意自己的妻女做妓女。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毛主席时代与“特别是”时代在这一方面的情况:     毛主席明确指出:“新中国决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我们要把房子打扫干净”。 1949年11月22日凌晨 ,北京市人民政府采取断然行动,一举关闭了全市224家妓院,集中拘留了400多名老板,收容了近1300名妓女。 1950年1月15日 ,天津市召开了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明确指出对妓院进行“寓禁于限”的政策,最终目标是彻底消灭罪恶的娼妓制度。1951年11月中旬,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市委关于本市处置娼妓计划》,宣布妓院为非法,立即全面封闭妓院,集中收容娼妓。到1951年底,全国各地取缔娼妓工作基本结束。各地取缔娼妓的方式大同小异,北京、天津、上海是较典型的地区。到1958年,新中国取缔妓院、改造妓女的运动最后胜利,消灭了压迫妇女几千年的这一黑暗制度。     1976年底,中国浙江再次发现暗娼,这是自1958年,新中国取缔妓院、改造妓女的运动胜利后第一次发现卖淫现象。在80年代,卖淫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死灰复燃,并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如今,各类“三陪女”、娼妓或者说“性工作者”穿梭于忽明忽暗的世界,过着出卖肉体和灵魂的生活,并诱发出一个经济效益颇为壮观的新兴产业——娱乐业(包括色情业、博弈业等等)。据专家估计,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商业化性工作从业人员约为400万人。但也有人估计,当前中国的妓女达到2000万人以上,即使按照人口比例计算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记得曾经有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 周总理回答:“有,在中国的台湾省”。我不知道如果今天外国记者重提这个问题,拼命妖魔化毛主席时代的历史来粉饰现实的任志强们将如何作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敢正视现实问题,只有靠拼命妖魔化毛主席时代的历史来粉饰现实的时代,难道应该感到幸福吗?    九、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任志强们又说了,好好好,咱们不谈历史了,说说现实吧:你们80后,包括更小一些的90后不应该老抱怨,应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找到自己的幸福。“看清中国现有的发展阶段,降低对幸福指数的标准,抛弃那些幻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直接去推动那些改革中尚未完善的车轮才是八零后一代的使命。”“统计中的人均收入增长了,一些人称为是被增长了。因为他们的不努力让他们落后于他人的增长,在竞争中成为了失败者。是的,这个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定会有失败者,但对每个人而言,要做的恰恰是我不应是失败者,这样社会才能在共同的努力与争先恐后中进步。” “挑战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恰恰不是抱怨,而是放弃个人贪婪的冲刺。幸福其实恰恰就在这冲刺的后面。”     幸福能够通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一方面降低对未来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来获得吗?     对未来的要求不是不可以降低,但是需要一个底线:比现在强。如果未来还不如现在,那么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是会感到不幸福的。     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们可以从当前的一些政策中看出端倪:     —— 2010年4月13日 出台了《外资二十条》, 5月7日 出台了《非公36条》。如果把《非公36条》和《外资二十条》联系起来,那么经济发展的方向就很清楚了:先是“国退私进”,把国企卖给或送给私人,当然是少数有关系、有特权的人;然后是“中退外进”,再把低价或不花钱弄来的国企卖给外国。这样,少数权贵从私有化中获得了暴利,外资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倒霉的只有中国普通百姓。     ——200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说:“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说:“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也就是说,医疗、教育会进一步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医药费学费会更贵,医生、教师很快会像工人一样毫无保障。     —— 2010年2月3日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详细公布了深圳市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内容,继大部制改革后,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迈进了“快车道”。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公务员将细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三个类别,约七成的公务员将被划入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中。通过职位分类和聘任制实施,将淡化官本位、打破铁饭碗。”也就是说,即使考上了公务员,也一样很可能在不远地将来变得像工人一样毫无保障。     ……     至于积极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来寻找幸福就是一个笑话了。任志强自己也承认“这个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定会有失败者”。假使成功是幸福,那么成功的总人数是有限的,我成功你就失败,你成功我又失败,整体幸福指数不会提高。相反,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越积极,整个市场的竞争就越激烈、越残酷,越不幸福。     何况,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成功了就能幸福吗?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成功的前提就是心黑脸皮厚,敢于使用种种卑劣手段,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的成功的差不多都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丧失了最后一丝良心和羞耻心” 的人。他们尽管有权有势,但是在午夜梦回之时常常被噩梦惊醒,离幸福何止十万八千里?     生活在这样一个仰望星空,满天乌云;脚踏实地,遍地天坑的时代里,我们怎么能凭一两句忽悠就能找到幸福呢?     十、真正的幸福啊,你在哪里     既然任志强们所指出的寻找幸福之路是一条死路,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注定得不到幸福呢?     并非如此,尽管任志强们拼命宣称我们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是“新的一代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预期过度的提高了”,但是也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一个事实:毛主席时代的幸福指数大大高于“特别是”时代,因此80后、90后显得尤为不幸福。     其实,感到不幸福的又何止是80后、90后们呢?在一个“用奶粉灭掉00后,用考试灭掉90后,用房价灭掉80后,用失业灭掉70后,用城管灭掉60后,用下岗灭掉50后,用拆迁灭掉40后,用医改灭掉30后……”的 “特别是”时代里,又有几人能感到幸福?     但是,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怀念毛主席时代。正如中央党校的 宋惠昌 教授在《“怀旧”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倒退思潮》中指责的那样:“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若隐若现的‘怀旧’情绪——有些人常发‘今不如昔’感叹,言语中流露着对几十年前社会风气、‘吃大锅饭’的计划经济的怀念,认为当今世风日下。”     事实上,人民不是“怀旧”而是“念新”。毛主席时代的“铁饭碗”、公费医疗、福利分房、婚姻自由、免费教育、免费养老……是真正的新生事物;而“特别是”时代的农民失地、工人下岗、妇女卖淫、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养不起老、甚至死了丧葬费都付不起……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旧中国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治下就普遍存在的。     任志强们拼命妖魔化毛主席时代,拼命高喊着“决不走回头路”,主张“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提供了一份绝佳的反面教材。试想,一个以“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等高论被光荣的评为“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的嘴里能吐出象牙来么?任志强们主张“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不仅逻辑不通,而且恰恰从反面证明这种解决方案是有利于任志强们而不利于广大人民的;任志强们拼命高喊着“决不走回头路”,恰恰从反面证明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倒退之路,只有回头才能前进;任志强们拼命妖魔化毛主席时代,恰恰从反面证明我们只有学习借鉴毛主席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获得幸福。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 二00九年初左翼学人“中国庚友”在其原创《泱泱大中华有多少人能看透当代中国的社会本质》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目前基本可以断定,从党内修正实用主义路线出笼、资改派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一定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在二十一世纪重演。重演的速度将远大于从前,社会创伤程度也将大于从前。”     笔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的重演,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1978年就是新的1840年,只不过1840年是“被迫”的,1978年是“主动”的。近几年来资改派大力推行转基因主粮商品化,颁布《非公36条》和《外资二十条》,看似疯狂嚣张不可一世,实则外强中干丧尽民心,已经穷途末路。在不太遥远的将来,中国必将在党内健康力量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某种方式恢复毛主席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一个普遍幸福的社会。     人们从古代起就追求一个普遍幸福的社会。《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转引了摩尔根对未来的憧憬作为结语:“总有一天,人类的理智一定会强健到能够支配财富,一定会规定国家对它所保护的财产的关系,以及所有者的权利的范围。社会的利益绝对地高于个人的利益,必须使这两者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的命运了。自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只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社会的瓦解,即将成为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那个历程的终结,因为这一历程包含着自我消灭的因素。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共产党宣言》中更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指出了建立这样普遍幸福的社会的方法:“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学习借鉴毛主席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建立一个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新社会,在一个普遍幸福的社会中获得个人的幸福,这就是我们80后、90后寻找幸福的道路。   关键字: 青年 幸福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分享到:
个人分类: 网络时评转帖|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虽然生在上世纪80年代,但你确定你属于80后人群吗?
sparrowtwo 2011-4-22 16:06
虽然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但你确定你属于 80 后人群吗? 参加工作后,经常有人问起我的年龄,我告诉他说我是 1980 年出生的人,他们纷纷说你是 80 后啊 , 同时还带有一些异样的神情 , 我略有一些不悦 , 这好像与整个 80 后群体给社会留下整体不良的印象有关 , 我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带进来。 对于 80 后群体整体不良的说法,我一向不屑,也不敢苟同。人是活在某个特定时代的,我生在 80 年代,无可选择。我们经常听到, 70 后的人说 80 后的人如何如何差劲, 80 后的人说 90 后的人如何如何不行。可你有没有听到 50 后的人说 60 后的人的坏话呢,你没有,因为那个时候你可能还是个小娃娃,甚至还未出生 .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 , 人们无法预测未来 , 却总是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 .” 世风日下 ” 这个成语可能是从古到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所以社会上认为 80 后群体整体不良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意义。 80 后群体再不好,也必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我这里想说的是,你虽然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但你确定你属于 80 后人群吗?真正具有超强自我意识、思想前卫、相对自私、个人主义特点的 80 后人群主要大约是生在 85 年以后的人,确切的说是在他们少年时代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萌生的时候,正是所谓的网络时代、绝对的独生子女时代、同住一个单元楼而互相不认识的时代、父母溺爱的时代开始并发展的时候。这一时代的孩子与前一时代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集体主义思想明显减弱。这一点我从我每天接触的研究生的身上可以体察到,他们比我年龄小七八岁,或五六岁,但我明显感到他们的个人主义,相对自私特质远超过我本人。 80 年代初出生的人,多半有兄弟姐妹,没有兄弟姐妹的,也往往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从小有相当数量的伙伴,彼此之间互相体谅、迁就、集体主义逐步形成,这就造就了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的性格特点。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
3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怀旧么?
热度 2 xmx81 2011-4-6 22:21
不记得是哪天在影院看《将爱情进行到底》了,总觉得是很久以前。看过电影后,一直想重温一下98版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直到今天才重看了一遍,突然想写点什么。电影版是电视版的原班人马,但是还是喜欢12年前的电视剧,因为演员在那个时候都还年轻,总觉得在那个年龄,校园开始的恋情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电视剧中有六个人的爱情的浪漫,有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也有面对现实的迷茫与无奈,尤其是旁白和配乐都是那么的给力,这恐怕是70后和80后都会有的共鸣。杨峥虽然和文慧没能走到一起,但是他们都懂得了真正的爱情,也寻找到了彼此的幸福,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电影版的《将爱》,主要是选拍了杨峥和文慧恋情的三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他们的七年之痒,他们彼此结婚而又离婚,文慧远嫁法国,不同的是故事路线,相同的都是穿插着对过往的追忆,也许这就是初恋给予一个人的烙印,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印记。 80后的我们,介于22~31岁之间,无论是电视或者电影《将爱》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那就是你的爱情进行到底么?每个人的过程不同,但是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否,没有另外一个的。 无论是怎样的过往,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或浓或淡的一笔,或许更多的时候,我们以为那些早已淡忘早已随风而去的,在某个瞬间,也就是一刹那,那个记忆中变得陌生的东西,突然变得那么熟悉,而后迷茫,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电视和电影的配乐,这些都成了记忆中的经典之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当“80后”成为你的上司
flysui 2011-3-31 15:08
当“80后”成为你的上司    引用 滔滔乐 中的一段对话: 地点:某游戏制作公司 人物:郝鹏,王昊 小徐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被提拔为副总监,郝鹏和王昊正因为此事聊天…… ~ 郝鹏:你就说 那个小徐,他才来一年,都升到副总监的位置了!我都在这干了三年了,却还是个小职员。 王昊:这与工作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许完全出于他的个人能力。 郝鹏:反正我就是感觉不爽,太憋屈了! 王昊:人能容忍一个陌生人发迹,却不能忍受一个身边的人晋升。 然后,开始今天的话题:当“80后”成为你的上司( 原文 ) 转眼间,80后集体“奔三”了。你身边是否多了不少80后的“小上司”?作为公司“前辈”,面对比你小的上司,你是否有过别扭、失落、嫉妒、愤怒的 情 绪;你是否曾经不合作、不支持,甚至希望他们工作出错,生活失意?请释怀,你的心理完全正常,并不阴暗。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摆脱这些不良情绪,和小上司一 起,创造共赢局面。 80后对撞70后 小上司:我遭遇了冷暴力 80后销售部主任赵赵,手下有5个 “兵”:李姐年过40,只完成自己的任务,额外的事情绝不沾手。 小奚刚刚进入销售部一年多,工作还不是很上道。剩下的三个人,全部是70后,工作能力都还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喜欢有压力。赵赵以前也经常跟他们一起玩 点小花招,来拒绝高指标。但现在赵赵管理这个部门,销售指标不上涨怎么体现她的能力呢?赵赵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定出了新的工作指标。可当她把计划分给5个下 属时,李姐以“大姐大”的身份首先发难了:“赵赵,你要当工作狂,我们可不想累死!”三个70后的反应也极为一致:“你这个指标定得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嘛!”赵赵从销售出身,当然知道指标的可行性有多大,她决定要把这个计划实施下去。 但很快,赵赵发现情况比她想的严重得多:李姐联合三个70后抵制工作计划,不仅在工作中消极对抗, 而且常常对赵赵冷嘲热讽。年纪最小的小奚谁也不敢得罪,做起了墙头草:既顺应着这种冷暴力气氛,又在表面上支持赵赵。怎么曾经在一起快乐相处的同事,因为 指标偏高就变得这么敌对呢?部门业绩不涨反降,赵赵怎么能不着急呢? 大下属:上司不是这么当的! 带头向赵赵发难的李姐,和丈夫刚离婚,一 个人带孩子。上有老,下有小,李姐觉得自己真是没有心力再 去开拓什么新的指标了。何况她已经是行业里的老人,只要维护好老客户,就能完成总指标的一半。李姐不明白,赵赵就算新官上任,也不能盲目增加指标,这不是 不顾她的死活吗? 三位70后对赵赵也是心有不满。以前一起共事的时候,大 家都明白:不能达成太高的指标,不然压力会 越来越大。加上现在行业不景气,完成去年的指标都不易,原指望着赵赵上去了,能维护原有的指标平衡,哪想到一上来就要加指标!而且赵赵了解他们的情况,制 定的细分指标相当有依据,不完成都说不过去,“这不是明摆着要对付我们嘛!” 就这样,在原来的平级转变为上下级后,赵赵和她的下属们陷入了一个僵局。 小上司最常见的3种表现 1. 自我膨胀。对下属毫不客气,吆五喝六,让下属帮他买早点、办私事。下属稍有错误,便横加指责。更不容许有人挑衅他的领导权威,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 2. 委曲求全。对大下属开口您、闭口请。“拜托、麻烦、抱歉、能不能”这类的用语不离口,求着下属干活,哄着下属干活,实在不行自己全部包揽,事无巨细亲历亲 为,甚至变成帮下属干活的奴仆。 3. 不知如何跟下属相处,只好故意摆谱,面孔严肃,跟下属保持距离。 大下属的3种典型心理 1. 失落心理:这个职位本来应该是我的,却被他抢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呢?失落之后继发愤怒。 2. 自卑心理:我真是太没用了,连比我小的人都升上去了,我还混什么呀,干不干都那么回事。自卑感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3. 嫉妒心理: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看你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嫉妒之后继发阳奉阴违。 点评: 你迟早要 面对小上司 如果你工作在欧洲,会发现大部分人对升职没兴趣,他们一 半时间在度假,另一半时间在想怎么度假。一 辈子当小职员,也不去操那份心。 如果你工作在美国,会发现美国人从不隐瞒自己想升职,想就是想,和你PK.赢了,努力做个好上司; 输了,心服口服当你的下属,尽职尽责。 工作在日本,你会发现日本人讲究论资排辈,80后升职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选拔必须在有资历的人选 范围内进行。 工作在中国,你会发现,70后、80后个个想升职,80后升职很正常,70后失落很普遍。 前几年经常会听到有人对80后的不满,指责80后缺乏责任心,眼高手低,不懂得分享。但不容否定的 是,80后如今集体“奔三”,已经在事业上走入了上升期,开始走向成熟,成为职场上的顶梁柱。当70后身为下属的你对80后上司愤怒、嫉妒时,你应该认识 到,抢你饭碗夺你职位的不光是80后,还会有90后。只要你走得不够快,只要你不是老板,迟早会被别人超过,迟早要面对小上司。 别让心理压力控制你 你 无法接受小上司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你活在“攀比心理”里——同辈人比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这种 压力让你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比我小却要领导我? 而职场要求我们必须懂得角色互动的道理。在职场里,上司和下属角色非常明晰,双方是一种分工合作关 系。年纪大小,能力强弱,都不重要,重要的尽到一个好上司和好下属的职责,这个部门就能良性运转。如果你总在能力、年龄、经验的比较中考量角色,就始终无 法认同你和上司的角色。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又怎能演好职场这出舞台剧呢? 学会领导你的上司 领导上司?那究竟谁是谁的上司? 这话听来匪夷所思,但通过技巧和方法,大下属和小上司完全能够达成良好互动。高情商的大下属不但有 能力保持自己的话语权,甚至有间接“领导”自己上司的能力。前提是——认可共同的目标。 接纳80后领导 接纳80 后领导,尤其是平级变上级,对资深70后而言需要过程。诀窍是,接纳这件事,而不是接纳具 体某个人。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就会发现,你不是老总,所以总会有人当你上司。当你把注意力放在人上,就会感到谁当你的上司都不公平。心里的公平感实际是自 己给的。懂接纳的人会发现工作依然快乐;不懂接纳的人,会觉得80后毁了自己的全部! 消除防御释放“安全信号” 下属对上司心怀敌意,上司就要处处体现领导的权力和能量。双方都对对方充满警惕,根本无法良性沟 通。因此,设法和小上司达成良性沟通,解除双方的防御是第一步。 如何解除防 御,释放“安全信号”呢? “赵赵,你当我们的领导了,太好了!这下我们可以 更好的发挥多样化的销售手段了!”“赵赵,不要担 心,我会把我的经验和你分享的,有什么难处大家一起商量!” 听到这些来自于下属的话,自信心不足的80后小上司知道下属乐于帮助她,愿意接受她,就会放下焦 虑,解除防御。 间接参与管理和小上司共赢 当80后小上司解除了防御后,就会乐于和你合作。你需要灵感和新点子,小上司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你以开放的心态去和上司分享工作经验时,你们的合作会迸发出强大的能量,上司也会因此信赖你。你的意见会被采纳、实施;你的话语权会因为经验丰富而显得 更加重要。甚至,不知不觉间,你已经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用另一种方式扮演着上司的角色。 贡献经验,开放心态,善意合作。不要去和你的小上司比较,想自己为什么没当上司,而是帮助小上司。 当你的帮助得到小上司的高度认可,并对你的意见高度尊重时,你这个下属是不是已经在用积极的方式领导你的上司,一起共赢了呢? 链接: 五大行业 盛产“80后”小上司 如果你被小上司领导了,是否就证明你很失败? 实际情况是:在以下五大行业中,不当上司,就得被小上 司领导。 IT:年轻 人很容易就可以靠一两项工程得以晋升的行业。 传媒:需要激情与创意的行业。 而年轻人从来不缺新思路、新点子,他们总是灵感闪现、思如泉涌。 销售:销售 可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行业,头脑活跃不循旧路的年轻人得以上位。 咨询:咨询 行业灵活性强,为留学海外或学历高的年轻人提供了舞台。把所学理论专业包装就成了新的突 破点,晋升迅速。 公关:身体和心灵都非常辛苦的行业。年轻人能够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并以玩笑之心对付艰难任务,更容 易达成目标。 不管是小上司,还是大下属,且让我们“冰释前嫌”,分享一下下面推荐的图书音像吧,来学习一下“化 干戈为玉帛”,争取达到双赢。 推荐 1. 电影:《在云端》 推荐理由:工作着就是一种幸福 一名叫瑞恩。宾厄姆的公司裁员专家,有很好的口才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安抚每个被裁员的人。然而, 这个帮助别人裁员的资深人士,自己却面临着新人的威胁,一个实习生发明的互联网远程会议系统,让瑞恩的工作显得毫无必要……在这部片子里,当你看到各种被 裁人员痛苦、愤怒和绝望的情绪时,你会发现,所有人都会面对挑战,在经济不景气的大潮下,工作着就是一种幸运。 2. 小说:《杜拉拉2华年似水》 推荐理由:了解升职应该具备的能力 80后当了你的上司,并不意味着你不再有升职的机会!自信的职场人不会因此就丧失斗志,而是从他们 身上学习可贵的经验。在《杜拉拉2华年似水》中,“想做经理的人”占了小说很大的篇幅。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兵。怎么做一个好经理?这本书 详细指明了经理人应当具备的品质和素质。这本书也责无旁贷地成为“准职场精英的修炼教材”。 3. 图书:《不抱怨的世界》 推荐理由:停止抱怨,因为抱怨会成灾 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你所抱怨的,正是你不想要的。假如你抱怨:“公司怎么让这么个小毛孩来当经 理!”你意识里是不希望这个小毛孩影响你的工作生活。但是当你在公司抱怨,在家向家人抱怨,结果怎么样?这个小毛孩让你上班下班没有一分钟快乐,他无时无 刻不在给你制造麻烦,让你心情烦躁。因此,戴上这本书赠给你的紫手环,试试在21天里,摆脱抱怨。 延伸讨论: 1、80后上司是否能管理好70后下属? 2、当您遇到80后上司,您会怎样看待呢?
1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校中的贫民
热度 1 jinhejiang 2011-3-25 23:51
不怕买不起房就来高校,不怕养不起车就来高校;不怕工资低的就来高校;不怕捉襟见肘的就来高校;不怕吃饭请不起客喝酒喝不起茅台的就来高校;不怕寂寞、孤灯青影、常坐冷板凳、遭人排挤、论资排辈的就来高校;不怕不合理的摊派、常做前辈无偿小零工边而评职称就得强装笑脸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一大堆的就来高校;最要命的是男同胞不怕找不到理想对象的就来高校吧!” 这是网友对年轻教师高校的生动写照。 80后是艰苦的一代,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努力考大学,而后升学赶上改革,高考赶上扩招,毕业赶上大学生满地,而80后的高校老师似乎注定是更悲哀的一代,高学历低收入,好一点学校的青年教师能轮上福利房,而像我所在的学校,09年进的硕士青年教师无房, 听说下学期宿舍还涨到500元/月 。房价的日益上涨让更多的80后需要啃老才能居有屋,不啻为一种莫大的讽刺。而来自农村的呢,这不是要逼人为虎作伥,不无正业吗?试问这些高权在握者,你们作何感想?试问这就是多劳多得的劳动价值体现吗? 朋友们,工友们,富康为什么有连环跳楼事件?是因为他们胳膊抗不过大腿,只有选择折磨自己脆弱的身躯。 试想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在小日本的公司里罢工,而却不敢再我们辛苦奉献的单位的争取点微薄的待遇呢?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本来是好事,但是在这物欲横流,物价飞涨的时代,我们的工资却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时候,直接减少了200多快!!五个月工资,过节费,岗位津贴所有总和拿到的是 12331.91 元(2466.3元/月)。学校福利房享受不到,现在,按照绩效的发放后每个月固定少了200元(2266.3元/月)。工作一年来,省吃俭用,刚刚够还本科时候欠下的贷款。被工作还算努力,认真,成绩突出算不上,但有许多时候连周末都在劳动,同事跟我开玩笑说,还好你没有女友,否则她肯定会说"你跟书谈恋爱去吧!!"
1837 次阅读|1 个评论
韩寒:一个80后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热度 3 zhangzizhang 2011-3-15 21:58
近日,韩寒接受《南都娱乐周刊》记者采访,大方谈及他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他当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也不能代表所有80后,他不过是他自己。作为一个个案,不妨晒一晒。但最好不要误会我的意思,这里是“科学网”,凡是需要冷静应对。 南都娱乐:现在的你,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跟十年前的你有变化么? 韩寒:我对爱情和婚姻一直没有什么具体的看法,我觉得遇见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我感谢陪在我身边的姑娘,我爱她;我也想念不在我身边的姑娘,我爱她。那是不同的感受,但却都是深爱。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须强求。因为命里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有诞生和死亡,而中间的都是你要强求的部分。缘分不是走在街上非要撞见,缘分就是睡前醒后彼此想念。 南都娱乐:如何看待社会泛滥的小三现象? 韩寒:世界上没有小三,这个说辞是源于局外人的一种莫名其妙的仇恨。无论我们把所谓的第三者描绘得多么难听,都不能抹灭爱。当然,你可以说责任是比爱更重要的东西,但并不是在一起就是责任,或者死死地必须和一个人在一起就是责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我觉得这是对感情的错误粗暴概括。我觉得很多人的感情都是从第三者开始的,尤其是眼界高的人,你能看上的男人或者女人,他(她)没有什么理由和概率是单身的,要么你战胜,要么你共享。我也不觉得共享有什么败坏道德的,婚姻应该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在获得了前配偶的理解和许可的情况下,你应当是可以叠加重复婚姻的,男女都应当是这样。你也许觉得这是对爱情的亵渎,我倒是觉得你也许不懂爱情,你不知道爱情的整个生命历程。我认为这是爱情的升华。世上唯有爱情,唯有想在一起的两个人,两个想在一起的人,便是最大,便是最正,他人皆是第三者。 2011年03月15日09:00 来源:凤凰网
个人分类: 生活:深入当代|7208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命中只有几个会真正为你着想的人
热度 2 zxxtu 2011-3-15 10:08
人的一生很漫长,但是,能遇到真正为你着想的人的机会不多。父母,妻子,小孩,除了这些,其他的变量影响往往使想与不想存在一个平均值,比如兄弟,亲戚,朋友等等。 对于人的一生,有两件最重要的事。一是家庭,二是事业。如果都能兼顾,谓之幸福。往往父母,妻子,小孩只能关系着家庭幸福,事业的发展上只能作为后方壁垒。而事业上的领路人,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是引自己上路的人。如果能在事业道路上遇到会为自己着想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现实社会中,名利,金钱,关系往往成为我们追求新目标的有力助手,而哪些靠自己悟性,努力去拼搏的人却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羊羔。付出了,收获的可能不会相应,甚至是别人。可能这就是80后喊出宁做一元钱老板,不做千元打工的原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那些追求成功的人,即是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会为自己着想的导师,也不要放过,好好的珍惜,因为他已经属于史前罕见珍惜物种了。 成功路上,自己多努力,还得有个心眼,很多导师都隐藏得很深。
个人分类: 思想|7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只要6分钟,告诉你少走6年弯路的职场智慧(转)
skymoon619 2011-2-16 09:09
近期无心写博,只好转载一下精华文章,纯自己收藏着以后慢慢看…… 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80后而言。当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没有自己的追求,并因此而丧失斗志的时候,一个年薪15W的80后小本却发出了这个的感慨,“一个人的成就,与岁月无关,与学历无关,与经历有关,最根本决定于经历之后做了什么——有没有去思考、去悟。”作为一名80后,我谨以此文分享我一些尚不足以奉为圭臬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年轻的你有所帮助,为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启新的思考!虽然作者只是一名80后,但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积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却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首先送给大家一个大微笑作为感谢你的支持。我一直以来相信:成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取得成功,另外一种是帮助别人,通过别人的成功因此你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Chapter 1.也许对于新人来说,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最缺乏工作经验,而对你最有用的经验其实是在最基层建立起来的,但是很多刚刚上任的人拿到厚厚一本SOP(标准作业流程)手册,就会觉得我只是流程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做操作性的东西,照着手册象机器一般干活无聊辛苦且完全学不到什么,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基层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环境,能否学到东西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去发觉其中的联系以及如何考虑其对组织、对公司运作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会站在总经理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你要知道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整个企业的成功。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此。思维和意识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方向。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或者成长到能担当起管理好整个企业的重任,“至少我们公司是决不可能用一个不懂销售和财务的家伙作副总”到那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你经历过的每一环相扣而成的“链条完整”的事,我想你决不希望到那时还回头来“补”这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不断审视和学习的态度。送给你们一句话:本事长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 Chapter2.机会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变化,整个世界的知识总量在膨胀式地更新,尤其是市场和技术行业。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完善自己的个人素质,才足以赶上并超越别人(你的竞争者),否则就只有被淘汰,社会不残酷,社会只是在遵循自然选择。如果想成功,就没有理由懈怠自己,因为机会只有一个,你永远需要从别人手里抢过来;金钱不会凭空产生或者消失,它只会从一个人的口袋流到另一个人的口袋。Greed is good。有句话说的很好,穷人最缺少什么,穷人最缺少野心。 《国民经济学原理》这样描述:独立个体总能“认知自己的欲望,以及自己所能支配的财货,并为满足自己现在或将来的欲望而进行预筹。(引用)”这大概是文明人与“饿了才觅食”“下雨了就找山洞”“伤了就等死”这般“活在现实现下”的动物们最大区别,也是达成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原因。而这里的预筹指的是:制定明确而清晰的目标,理性评估其可执行性,然后缜密地进行一步一步规划,并果断地一步一步执行下去。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要义所在! Chapter3.个性企业需要有个性的人,但不需要每个人都有个性。往往个性只适合最杰出的人。比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的产品设计个性到是需要市场和所有用户来适应的,这样的个性关系到大型企业发展战略,往往能让已经成功的你做的更加出彩,因为此刻的你是企业家,你已经具有了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上海卫视的节目里有一句话,“命运不可改变,唯一可以改变的,是你对待命运的态度”,身在企业社会也是同样,当你的能力不至于能够改变企业和社会,那么请你先学会适应企业和社会。不然的话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在逆流中试炼自己。学会隐没掉你的年轻,因为社会不会因为你的“年轻”而原谅你,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企业一方考虑问题是绝对没有错的,注意到了吗,非主流们通常都不可能太成功。但是永远不要沦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的人,关键就在于是否是在合适的时机如何把它彰显出来。 Chapter4.责任心我觉得我们大家都要养成这个习惯,承担起责任。在老板面前就是要努力地表现自己,而不要在那里辩。其实各位,我以前也是常常挨骂的,我的董事长也是常常这样讲我,““你注意一下我们的这个月销售正在下滑”“对不起董事长这是我的错!”;“销售经理最近状态不是很好”“抱歉,这个是我失查!”;“还有David你抓紧一下几个核心人员的招聘”“好的我马上去办!”。然后我下去,我怎么解决问题,甚至怎么把其他人叫过来教训一顿那是我的事,但是我在董事长的面前我有个好习惯,我不常常提起其他任何人的名字。如果我常常是辩解的,我可以把刚才的话这样重讲一遍:“你注意一下我们的这个月销售正在下滑”“哦董事长,我发现这是那个正义坊宣传做的太烂”;还有“销售经理最近状态不是很好”“我靠那个销售经理天天晚上去**状态好才怪哦”;还有“你抓紧一下人员的招聘”“董事长,我研究出来了,智联猎头其实就是个骗钱的。”我如果这样子讲,董事长一定会回我一句什么话“那么,李先生请问我要你来干嘛?”我是不可能被人家这样讲话的。因为我的理解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相反地总是推掉自己的责任就等于是在作践自己。一个企业胆敢把重大责权交给一个不敢担当的人吗?你们认为呢?而且,你需要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同事把部署的责任统统担起,因为“担当”是你体现领导力和人格魅力塑造的一个重要指标。 Cahpter5 时间管理 上帝是对每个人都公平的就是——时间,同样的一天24小时,同样的一年365天,遇到闰年是366天。在第2章里必然会涉及到的一个词叫机会成本,上帝是对每个人都公平的就是——时间,同样的一天24小时,同样的一年365天,遇到闰年是366天。当同一块地当你选择了养猪,你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另外可能的养鸡的收益,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我假如选择周末参加课程学习,我的技能会有提升,从而可能改善我的工作表现以获得晋升,但是我却因此放弃了出去逛街心情放松以及增进朋友感情的机会…等等。在这里我没有权利来评判任何人的价值观,也没有必要干涉任何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想明确一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担起责任,抱怨过去毫无价值,及时的总结跟反思却很有必要。也许推动我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是我一年有600小时学习和培训的时间。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我的总结思考和领悟。另外,工作上时间管理的实质就是:如何分清是否重要和是否紧急,并把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做,平时尽量多做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样你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被动和狼狈。 Chapter6 成长 每个月问问自己,我这个月学了什么? 这个月问了什么?这个月改善了什么?因为一个人的成就,与岁月无关,与学历无关,与经历有关,最根本是跟经历之后做了什么--有没有去思考、去悟有关。 Chapter7 职业化 职业经理在职场上总是得心应手,而且无论去到哪里都一样。因为职业经理们都共同具备一点,那就是职业化,职业化体现在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职业人的核心目标都是你的客户满意,职业人总是准备提供超过客户期望值的服务!这里的客户我指的是:你的上司、同事、家人、下属以及生意场上的真正客户。 职业化大概包括了四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职业人要为高标准的产出负责,你需要明确,你之所以被雇佣是因为:你具有竞争力——专业优势、特殊才能;你能够做出客观的判断——用数据说话;你是正直的——职业道德。 第二个方面是团队协作。作为职业人,你必须记住一点,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这里讲述的不是专业人士,而是职业人士,专业人士是学有专精的人,而职业人士则是注重团队合作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在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团队协作就更应该被强调。 第三个方面就是职业人必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要提升客户的竞争力,首先你要提升你自己的竞争力。处在急剧发展的时代,职业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否则只能被社会淘汰。所以说,应变的唯一之道是学习。 第四个方面是你的领导能力。我很欣赏一句话:以身作则,不是劝导他人的有效途径,而是唯一途径。我想作为领导者来说,只有自身真正实现了职业化,并贯彻于每个员工身上,才可能指望真正打造一支职业化的队伍!并且,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作用和影响着别人,影响着整个环境。所以,每一位同事都应该为彼此负责,而领导犹应该对全体员工负责。 有人这么计算: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的程度 Chapter8 知识量 一个人必须要有很好的DATA BASE,因为,你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公司政策/产品/市场/客户/流程问题,提出多元化反思,有个现象很可怕,叫做“瞎忙”,很多年轻的光阴会葬送于此,你一定要学会跳出来,学会站在你希望的位置上看问题...这也可以称作你成长的目标节点。我建议你们每天都能看一点财经以掌握市场和国家动态,看一章管理的知识提升自己竞争力,看一些专业领域的信息巩固自己知识储备,再看一点你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轻松你的大脑。希望你们能够时时刻刻做有价值的事。 Chapter9 独立 独立者也是我们通常说的,“这个人有思想,有主见,果断”,“意志坚定、思路清晰、理性”,以及“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这些独立个体往往也是“具有领袖魅力或号召力”,“有控制欲”以及“自负”“偏执”“以自我为中心”“风险承受力强”等我下面会写到。而不独立个体则表现为:善解人意,敏感,感性,也表现为:易屈服,随大流,易依赖,人云亦云,警惕,关注现在,规避风险,在意他人看法,善变,易被干扰,易感情波动,缺乏安全感,情绪化,不易自控,不易集中注意力,等等; 这些都是我结合人格分析在社交中发现并总结的大部分独立及不独立的性状表现。 Dior的灵魂人物卡尔·菲尔德,那个创造了Dior之无数经典设计以及提出时尚真谛“时尚就是永远穿小壹号”的老爷子,他也有这么一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不能独处的人是可耻的。” 可以看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执及非常自我的独立个体,但这句话讲的很有道理,我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能够回把这句话再读一遍。有的人惧怕独处,认为独处是种折磨,因为往往独处时,他就不知道该干嘛,而且易胡思乱想,往事、回忆以及莫名奇妙的想法会失控一般涌现在脑海中,人通常在这时候,随着人体胜肽发作,本能地放大(痛苦)感受,也许,这也构成了不独立个体更易自杀之事实。相反,独立的人,更易于在独处中发生深度思考,我相信卡尔·菲尔德创造的Dior之大部分经典作品均是出自他大宅中那间永远安静的大书房。再回看当今的办公室,员工的密集格子窝和高级主管们的独立房间,以及越来越多高级写字楼设计出4米甚至6米层高的写字间初衷也就在于此——独立的思考空间。 而“吸引力法则”足以能够印证上面我说的——独立个体往往也是“具有领袖魅力或号召力”者,且“有控制欲”“领导”这些独立个体之特性,也和不独立个体的“易屈服”和“易依赖”形成了最简单的市场供求关系。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也正是这些人的根性,造就了今天的你,也铸就了今日的社会格局。 Extra: Devil Wears Prada 穿PRADA的女魔头里有句经典台词:“当你确定开始这种生涯,你的生活将支离破碎。” 毫无疑问的是就是当你获得一个你认为当初你很憧憬的位置和收入之后,你很可能发现自己已经被身边的人舍弃了;而当你快速地提升自己,从接触的信息到社交层次,你也将开始发现不再能和大多数过去的难兄难弟聊的那么投机了,因为你们之间已开始出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产生的“代沟”。这是现在这个浮躁社会带来的可悲;也是我难以泯灭的痛,希望你们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能多多关心你的另一半,也希望你能够和身边朋友共勉共进!共同分享成功! 更希望那些主管们能够不吝于培养你的部署,你已然是一个成熟老练的主管,你也许将得到更大的事业的挑战,但是有一点你不得不考虑,谁来接替你的位置,你是否能保证你的部署们都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还有你的接班人接替你之后组织能否继续稳定运作?继续保持你的过去辉煌业绩?如果有一项你还不肯定,那么请你开始培养你的接班人,否则我相信你的主管会认为相比给你一个更高的title,可能你继续坐你现在的位置对公司来说更有好处。 这就是我说的另外一种成功方式。 本人职业经理男,87年生,本科毕业,无特别背景,现作为协调人HROperation Senior Manager 供职于首都一家中等规模民企,经历过初入社会的恐慌和迷茫,也经历了从月入1500到年入150000,我尚未成功,但我相信我一定能达到更高,我也相信我的这些经验能够帮到你们中的一部分人,更相信你们的努力能给你们带来更大的成功! 末了,感谢朋友你百忙之中的品鉴。 谦虚谨慎 诚实正直 尊重他人 创造价值 永丰集团-李易骏 写于2010年秋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853439
个人分类: 休闲文化生活|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用工荒”来得更猛烈些!
热度 19 lvnaiji 2011-2-15 08:33
吕乃基 日前,“用工荒”三个字屡见于报端、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有人忧心忡忡,哀叹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有人声称,这将促使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还有人自我安慰: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改革开放后的 30 多年,尤其是成为世界工厂的十余年,农民工功不可没。农民工以其微薄的薪金,几近于零的社会保险,离乡别井的社会和家庭成本,成就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方式,不仅助中国,而且助世界度过金融危机,无怪乎被当作封面人物。 然而,正是由于农民工的出色表现,掩盖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包括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落后的生产力与漂亮的 GDP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迟缓乃至停滞的社会的深层改革。 用工荒有多种起因,如由于中西部的崛起开始与东部争夺普通劳务工人,这实际上是期盼已久的中国产业的梯度转移,虽姗姗来迟而终于发生,从而吹响中西部、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就地城市化的号角。与此同时也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东部产业高度化,自主创新,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少年来,有一种论调,中国不能发展科技,否则那么多劳动力如何消化?既然如此,此时不发展科技,更待何时? 80 后不再满足简单的生存需求,要求更多的属于自己的天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韩寒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能吃转基因粮,地沟油菜,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高,他们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低。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80 后,即使是“农民工二代”,他们的血液与韩寒也有共同之处,不再如他们的父辈那样具有如此的忍耐力。 80 后似乎还有某种世界性,近日在从突尼斯到埃及的事变中就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在博弈中,一方的忍耐往往引来另一方的擅权。我们常被告知,“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80 后,虽然姗姗来迟而终于来到。记得当年有一首歌叫“ 80 年代的新一代”,不知唱的是否就是现在的 80 后?如果是的话,这预言也太神奇了。 说 80 后,实际上事态所关系到的远非仅仅是这部分人,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民生,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危机之后,似乎中国只要扩大内需,即可以化险为夷;然而,内需尚未拉动,用工荒凸现,不仅需求,生产本身也出现了问题。显然,内需也好,生产也好,头疼也罢,脚疼也罢,都没有涉及到事情的根源。根源在于,政府真正转变职能,由“带领”到服务,由发展经济到推进民生。一句话,把人作为所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 用工荒,昭示中西部和农村的崛起,就地城市化拉开帷幕,倒逼东部产业更新换代并参与全球更高层次的竞争。用工荒,意味着中国将因倒逼而重启被世界工厂所遮蔽甚至边缘化的改革开放。 用工荒,农民工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他们的选择将改变中国。 海燕在暴风雨中穿梭: 让“用工荒”来得更猛烈些吧!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569 次阅读|41 个评论
80后春节当“毕加索”“居里夫人”
xupeiyang 2011-2-9 09:03
宅在自己房间里,除了去卫生间,连吃饭喝水也是妈妈端进来的。这种“宅春节”度假方式已在中国许多城市“80后”中流行,男性被戏称为“毕加索(闭家锁),女性则是“居里夫人”。 http://news.sina.com.cn/c/2011-02-09/012121924812.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应让80后埋葬个体理想
qiaoli113 2011-2-6 10:17
近日,一首由两位农民工翻唱的歌曲《春天里》红遍网络。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曾二度推荐该视频,并称“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用吉他弹奏出了、用歌喉唱出了底层民众的生命力,非常令人感动”。(《新华日报》11月16日) 毫无疑问,《春天里》感动的不仅是农民工朋友,还有广大的城市白领以及正在漂泊打拼、编织着“中国梦”的普罗大众。两位农民工的符号意象可以从很多版本中窥见:北漂、居无定所、勤奋努力、风餐露宿、蚁族、万能工、曾经怀有梦想、家有老小…… 能够产生共鸣,说明这个社会并不麻木,但能够让省委书记都流下动情的眼泪,一定有其穿透社会神经、直击心灵之处。不难发现,《春天里》是“70后”、“80后”集体编织的梦想。回顾梦想之时却发现它已随高房价、高CPI、低流动体制一起埋葬。事实上,网友共鸣的不仅是现实如何惨烈,更多的是实现梦想的渠道日益变窄。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网络疯传的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电影《老男孩》也引发了“80后”们的集体怀旧。“泪流满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观影感受。唱着《小芳》、《水手》、《星星点灯》,跳着MJ的舞曲,听着板砖似的老式收音机,戴着BP机,玩着俄罗斯方块等,这些记忆成为勾起梦想的符号。曾经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曾经的诗歌、爱情、理想主义这些青春元素在现实重压面前普遍缺席。 上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处在一种生机勃勃的上升途中,多数人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未来的主人翁”、“时代的接班人”、“劳动致富”、“知识改变命运”等话语叙事都指涉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新世纪。而当年虎虎生威的“70后”、“80后”反观这些词语时,不觉感叹年少时候的理想,只剩下被遗忘的“空壳”。激情与理想转化为“资本逐利”的生存逻辑,我们很难再拥有田园牧歌式的境界,更难看到野草遍布的天井或是独步遐思的弄堂,毕竟“诗情画意”不是能够由高GDP换来的。 社会在培育奢侈、享乐和暴富的同时,更要容得下行走于钢筋水泥的泥匠、瓦匠,深夜在闹市售卖羊肉串的商贩。因为,这一代从小没受过丛林法则“洗礼”,而是接受了浪漫和理想的传统教育。社会转型不应以“越有梦,越痛苦”(牺牲梦想)或“奋斗18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悲壮范本为代价,恰恰相反,转型的落脚点和归宿点都离不开个体梦想的实现,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形式的转型都是苍白无力的。 编者评论:当理想成为奢侈品,牺牲多数人理想成为经济发展的“金科玉律”时,我们追求的经济大国、世界大国又有多少意义呢?事实上,“上行受阻”和“阶层板结”的现状只会加大理想脱落的鸿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难以让竞争者站在同一平台上。这种逻辑的可怕之处在于逼迫多数人放弃理想,进而全民“未富先懒”(失去进取的动力),弥漫成一种社会风气,丧失社会活力。政府在享受80、90年代改革开放的“红利”时,更应建立公平补偿机制,少点对公共产品的掠夺,多点“还富于民”的勇气,让“中国梦”走得更平稳,也许这是对“失梦一代”最好的补偿。
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半数80后选择“忍受”无感情婚姻
xupeiyang 2010-12-18 22:10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0_12/18/3575216_0.shtml 《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2.6亿人,每天全国可能有这么多人在为找结婚对象而忙碌着;特立独行的80后、85后对待婚姻的态度为什么反而更加隐忍? 近日,《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社会调查,从多元的婚恋文化中提炼出中国当代单身人士婚恋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男公务员和女教师最吃香 报告显示,超过4成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之后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这说明女性在择偶中倾向于寻求稳定。 近四成的受访男性则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为教师,之后依次是公务员、医务工作者、金融财会人员等。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认为,调查结果说明男性对女性的职业要求不高,希望伴侣的职业稳定,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照顾家庭。报告还指出,农村人选择农村人的比例非常低,这表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农村人(如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熏陶,其婚恋观已发生变化,不愿与农民结婚。 80后、85后对婚姻更隐忍 没有感情的婚姻,那么就选择离婚。超过7成的70前受访者投了赞成票,而半数以上的80后、85后却选择了不赞成或者不确定。这个结果超出了许多专家的预期。 为什么这群被贴上特立独行标签的婚姻主力军,却更加隐忍?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教授蒋永萍分析说,受访者大部分都是未婚者,又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关注相对更多,他们在各方面对家长的依赖可能也会更多。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可能会更认同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另外,这个群体一定程度上是回归的,更倾向于家庭是个集体,更依赖家庭。 仅8%的男性愿娶剩女 超九成的男性认为女性应该在27岁之前结婚,超过五成的女性认为男性最佳的结婚年龄是28-30岁。 但是近三成的女性认为自己黄金的结婚年龄是28岁到30岁,可是只有三成多的男性是这么看的。那就是百分之十几的女性可能出现被剩下的问题。择偶的要求的错位,是剩男剩女现象非常突出的一个原因。专家表示,如果择偶的错位问题继续蔓延的话,应该说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赖芳杰报道 相关报道: 今年全国婚恋调查:仅有8%男性愿娶27岁以上剩女 调查显示七成女性认为男性须有房才能结婚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男公务员女教师成香饽饽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马云对话80后大学生:不脚踏实地什么都是浮云
xupeiyang 2010-12-8 11:19
2010-12-07 10:00:45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北京)  跟贴 132 条 马云 (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阿里巴巴 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昨天(6日)出现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图书馆报告厅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青年网友热烈交流,分享创业心得。 明黄色的套头衫,黑色的休闲裤,马云一出场就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尽管主持人王利芬特别介绍,马云最近生病了,是带着浑身的疼痛来到现场,但站在台上,这位企业家里最好的演讲家依然神态轻松,妙语连珠,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灿烂的笑容展示着他的活力与亲和力。 在活动一开始的快问快答环节,面对观众此起彼伏的提问,马云几乎不假思索的回应让人们看到他一如既往的自信和敏锐: 观众:您最希望拥有哪项才华? 马云:我最希望我对任何的困难能够不担心,对任何的快乐我不会迷失自己。 观众:请问您最恐惧什么? 马云:我最恐惧什么?好像没什么东西我最恐惧。 观众:请问您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马云:年轻的时候我挺不满意,现在我都挺满意。 观众:对于男性身上的品质你最喜欢哪一个? 马云:乐观地看待世界。 观众:您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马云:乐观地看待我。 20年前在大学里当过讲师的马云似乎特别了解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在谈到创业的话题时,面对学生们冲向话筒提问的热情,曾被媒体戏称为狂人的马云,这一次更多地是教会80后的年轻人脚踏实地。马云首先说,创业不是空想: 马云:如果你不去把这事情变成现实,那么什么都是浮云。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就不是浮云。我有时候很浪漫,想很多事,但我会问自己,愿不愿意现在立刻马上去干,如果我愿意,它就会变成真的东西。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就会做成伟大的事。 马云又说,创业要有耐心: 马云:要永远去想,我是为10年以后、为5 年以后创业,而不是为今天。假如你觉得创业是因为别人这件事情今天做得好我就去做,那么你的成功率就会很低。很多时候我希望大家既要有激情,更要有耐性。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但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你坚持到底,为未来而创业,不是为今天而创业,可能你会心情平淡,做事会方便多了。 谈起创业,马云还启发年轻人要从小处虚心学习: 马云:没法学习比尔 盖茨 ,没法学习李嘉诚,他们太大太强,你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了。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是你斜对面那个小饭馆,它为什么门口排那么多队,而我们的店里服务员比客户多?它是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没房没幸福 80后研究生命该如此悲惨?
xupeiyang 2010-12-4 21:04
http://edu.163.com/10/1203/09/6MVH05PI00294IIO.html 核心提示:在现实面前,感情真的就一文不值了吗?难道没有房子就没有资格谈恋爱了吗?我现在都后悔我读研是否值得了? 编者: 都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是在现实面前就可以丢弃感情了吗?我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能够给我点建议,我该如果去获得阿姨的认可,让她理解我们彼此的感情。不论是有和我类似经历的人,还是有同感的人,尤其是有做母亲的人看见这篇文章,我希望她们能说下自己的看法。 新华网供稿: 看见这个题目,你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关于求职的事情,这里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方面的,而是和感情有关的话题,我要说的就是我的感情经历,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看完,然后能够发表下自己的看法,给我点建议。 我先说下我的背景,我是一个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长大的男孩子,说到农村,大家中的印象都是贫穷落后,我们那里也一样,整体都不富裕,我家也不例外,靠种地那点收入,外加农闲时靠父亲打工干点零活,生活虽然不富有,但是家庭也是其乐融融。可能我从小的生活经历曲折吧,我感觉自己一直挺懂事的,所以我的成长过程很少给家人添加麻烦。 羡慕的目光中上大学 我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我们省内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看到村里人的羡慕的眼光,我也有一丝的慰藉,当时我们村别说读大学的,读高中的人都不多。读大学是挺好的事情,但是学费以及生活费就成为了家庭的重担,我们那里的收入水平,如果谁家出来个大学生,那就预示着他们家庭每年的收入和 教育 支出正好收支相抵甚至支出大于收入。我家的情况也不例外,我读完大学家庭就没有任何积蓄了,我很清楚这点,当看见毕业那年很多同学选择 考研 时,我压根就没有这个想法,因为我知道我该努力挣钱了。 家庭遇难 痛苦中考研成功 我大学毕业那年,正好我是23岁,心想我总算毕业了,以后能挣钱了家庭条件也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时我大学毕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家突然出了个非常大的意外情况,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这样的打击几乎把我父母的精神击垮。而这件事对我的打击也是相当沉重的,但即使我内心有再多的痛苦,也从来不没有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过,更没有在他们面前掉下过一滴眼泪,即使我也一个人失声痛哭过,我不想让他们看见我这个样子更加的伤心。这样我就一直在家陪伴他们,让他们尽快从阴影里走出来,等我父母的状态慢慢好转了,我在家已经呆了好几个月了,这期间我也重新考虑下我以后该何去何从。我考虑了很多因素,感觉最佳的选择是读研,于是我决心开始复习考研。这期间的经历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我当时报了个985院校,后来没有如我所愿,我无奈下调剂到一所211院校。 甜美爱情遭不测 去年我的研究生生活开始不久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我的女朋友,我对她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是我心里一直渴求的那种类型的女孩子。但是我一直是个很谨慎的人,虽然我喜欢她,但是我并没有告诉她。我想先了解了下她的情况以及她以后的打算(因为她那时是大四,要毕业了),然后分析下我们将来能否走在一起,我们接触中我知道她家离我家的距离不是很远,她家在一个山区的县级市,同时她家人也不限制她去哪里就业的消息后,我感觉我们有希望在一起,因为我知道大学里很多人恋爱,后来都是因为距离分开的,所以我不想让我们的感情也是那样的结局。 于是经过慎重的考虑,在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圣诞节那天我向她表示了我对她的爱慕之情,她没有拒绝我,顺理成章的她也就成了我的女朋友。之后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我很爱她,同时她也很爱我。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家人,我家人很支持,她家人也知道我们在交往,虽然不完全支持,但也不反对,没有明确表态。可毕竟她是要马上毕业的,所以要经常出去为工作的事情奔波。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一次我做了一次太傻的事情,感觉正是这个事情使我们感情遭受到了她家人的不太满意。 因为我们研究生宿舍是男女同在一个公寓楼里住,所以有次我就让她住到我们班女生宿舍了,后来她又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就把她的睡衣落那里了,我班女生给我送来了,我想正好她不在也不穿,我就帮她洗下吧,我给她洗后,后来我就发信息告诉她了。她的妈妈,我的阿姨,有天看她手机,就给看见了那条信息,从此阿姨就对我很有意见了,说我的人品有问题,就开始反对我们在一起了,虽然我们在谈恋爱,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家人。我当时也没有想到帮她干点事情,竟然出了这样的结果,阿姨因为这件事情对我的看法由不表态开始有点反对了。 第二页:没房没工作,考研为什么还没将来? 再后来她就准备考村官,然后打算在工作的时候考研,我就告诉她如果想考研的话,就直接全职考研吧,别工作了,很多人都是后来辞职 考研 的,如果正的想考的话越早越好,她不同意这样,我也没有办法,就只有按她的想法做了。当时她问我考村官考哪里的,她说想考我们学校附近的,这样能离我近点,我们能在一起,我考虑到我还在上学,她在外地当村官,人生地不熟的,不如先回家,那样在家干什么都方便我也会很放心的,于是出于对她的考虑,我就让她考她们那里的村官了,我感觉正是我的这个决定,慢慢断送了我们的感情,我现在特后悔。后来她就考上了她们那里的村官,毕业后也就回家了。 回家后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分开而变淡,反而我们的思念却是越来越强。她在家里住,因为她胆子小,从来不敢再她妈妈面前联系我,害怕她妈妈说她,其实当时阿姨也还不是完全的反对我们的事情,只是我女朋友胆子太小,害怕她妈妈,她由于工作,学习的事情,还有刚刚到家可能是太适应的缘由,心情就一直很烦躁,而且这中间她妈妈也对她发过好几次脾气,把我女朋友委屈的只有打电话给我大哭一场,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我女朋友又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家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告诉他们家人我们现在的感情。 只是从她的话语里我感觉到她妈妈不同意我们在一起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我现在没有房子,我听后确实是很内疚的,而且我也能理解这个。但是我感觉房子的问题不是我一个人面临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制度造成的,我们80后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果家里不给买房子,我感觉正在上学的学生没有几个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也可能是她家的条件不是很好的缘故吧,所以阿姨对房子特别的看重,我女朋友倒是说我们可以慢慢奋斗。我知道孩子大了家里应该都给孩子准备好结婚的房子的,我们农村也是这样的,但是我家在农村,家里也有盖好的房子。如果让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城市买房子,我感觉确实是很困难的,农村的收入本来就低,在低收入的地方挣钱去高消费的市区买房肯定也不现实,而且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买房还很吃力。 没有房子,没有工作,考研为什么还没将来? 前几天我和我女朋友联系时我们还很好的,而且都很思念对方。可是晚上突然她就给我发了个信息说我们分手吧,我问为什么突然说这个,她发信息说妈妈看到我们的聊天记录了,对她大发脾气,然后他们又吵了一架后,她说不想这样了,自己受不了了,以后随便让家人找个对象嫁了算了,这样家人就开心了,她不想这样烦恼了,我清楚这不是她的真实想法。之后我打她电话她也不接,打她家固话她把电话线拔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就打到她妈妈手机上了,和阿姨说几句后阿姨就把电话给我女朋友了,我就说我明天要去她家一次,她坚决不同意,我心已决,感觉我不过去我们的感情肯定就完了,过去好好和阿姨谈谈可能还有希望。 当晚我一夜未眠,第二天我早起就坐火车去她们家了,我想和阿姨好好谈谈,让阿姨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坐了5个多小时的火车下午到她们那里,然后我问我女朋友怎么去找她,她就过来接我,看她眼睛红红的,我就感觉她和妈妈又吵架了。总之后来见到阿姨后我和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她态度很坚决的不同意我们的事情。我也很无奈,看见女朋友在旁边一言不发,什么都不敢说,她无助委屈的表情,我心如刀绞。阿姨的意思是我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她女儿和我在一起就是受苦。按她这样的逻辑,嫁给有房子的人就一定幸福,嫁给没有房子的人就一定是受罪? 俗话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难道嫁女儿就是嫁房子吗?又不是我们感情不好,我们感情很深,而阿姨就说感情算什么,没有可以慢慢培养的。总之就是不答应我们的事情。我心里也很难受。我明白阿姨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想让自己的儿女过的开心幸福,可是有房子就一定开心幸福,没有房子就一定不开心幸福吗?再说选择的道路不同,我现在还没有毕业怎么能工作呢?如果我不选择读研现在也肯定工作了,当初选择考研还不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工作吗?我也没有能够说服阿姨,谈完后我又半夜坐火车回到了学校,我女朋友看见这样的结果,心里也是很难过的,这几天我心里一直难受的要命,我到底该怎么办?我该如何做才能和我女朋友在一起,我不想让我们彼此都遗憾终身。 于是我就把我的经历说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给我点建议,我想知道是否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观点?在现实面前,感情真的就一文不值了吗?难道没有房子就没有资格谈恋爱了吗?我现在都后悔我读研是否值得了?经常听人说人要目光长远点,可是因为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就要放弃彼此的感情吗?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695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适合不适合做科研?
热度 1 小水獭 2010-11-29 02:29
时间悄悄过去,80后也要三十而立了。看着同龄人,我其实觉得80后有我们的辛酸,也有我们的优势。 (一)独立思考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们生活在重视教育的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也在学海无涯中孤军作战。因为我们常常放学就要马上回家写作业,所以事实上我们从小就被逼的独立思考,独立去想问题。遇到问题,可能第一个念头不是去请教老师同学,而是先查书(现在问google,PubMed)。其实这恰恰是科研创新很可贵:积极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 (二)善于合作 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的有亲缘关系的纽带。但是我们也需要朋友需要友情。所以我们可能从小就有自己一套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方法。培养出比兄弟自由,比路人亲切的关系。 (三)克服孤独 父母双亲都要工作,而同学朋友又不能常在一起。那么我们怎么克服孤独感呢?很多我认识的80后是采取以己为友的方式。自己约束自己,自己宽慰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心里难过委屈,会换用客观的、他人的眼光来分析自己的状况。从而我们80后更加容易理解他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所以,我还是很看好我们这一代的,嗯嗯嗯O(_)O~
个人分类: 剑胆琴心|9313 次阅读|23 个评论
2010国庆假期回家
闻风而帼 2010-10-5 10:03
八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二十六七的黄黄兰,尔格除了没有还是没有,农村的家庭,兄弟姐妹三个还都在奔波。黄土高原的家乡现在日新月异。别的人家在城里要么买了房子,要么买了地基,父母急得看着,但苦于功我们上学花了所有积蓄。 回乡的第一天正好路过外婆家,就顺道先在外婆家待了一晚,他们还是在那个沟底的石头窑洞里住。因为大舅的突然离去,外婆变得越来越呆,两眼无神,头发蓬垢,脸上布满了皱纹。外公的情况更糟,下不了地,全身的肌肉不知是松弛还是收缩,总之上炕都困难,手上没有力量,不能握东西,睡下和起身都要有人扶。老人的眼耳的以及其他地方都还好,平时就在家看看电视,不停的抽烟。我看着就心痛。说要听戏,还让我去北京的时候问问他的病能不能好。 第二天,我和舅妈把外婆家的衣服和被单打成捆背着起身到相隔5里地的家,【割糜穗穗,用摩托踩糜子】 第三天,摘苹果 第四天,摘苹果,搬运卖3.0-2.7,无奸不商 第五天,刨洋芋
个人分类: 一家牢骚|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奇遇一名80后的好心女孩
热度 1 liweiyin2009 2010-10-3 15:02
去年秋冬之间的一天,我应约到法国大使馆去参加法国电力公司驻亚洲首席代表的获奖仪式,约定开会时间是晚6:00。那位先生特别叮嘱我一定要去,听到我在电话中明确表示赴约,他才放心。没想到我这个老太太对北京傍晚的路况完全无数。 我家在海淀航天桥西,心想,坐公交车到法国大使馆应该1个小时足够了吧?当天我在4:40分出家门,到公交站也就不到10分钟,没有想到,等车就有10分钟,坐上701后,在整个平安大道上就是蜗牛爬行,差15分6点好不容易到了东四十条。听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劝告,赶快下车打的吧,得 ,我下了车,从十条口的东边走到西边,就没有一辆亮着红灯的出租车,每一辆车都从我车旁疾驶而过,没有一辆车理会站在马路上直招手的我。 这时,天已全黑,路灯全部亮起,我手表上的指针已经指在6点整,天变得越来越冷。偏巧,我这个老太太还不习惯带手机,环顾四周,没有商店,没有报亭,只有少数一些匆匆的行人,无奈的我,由于着急,我的心也越来越冷,穿着棉外衣的我开始打哆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在一根路边的水泥电线杆后面隐着一位姑娘,正在用手机与人通话。情急之下,我大着胆子走过去,用我发抖的声音,并不怀希望地对她说:我有点急事,能借你的手机用用吗?她看着我哆嗦的可怜样子,没有想到,她立刻对着通话的对方说:先说到这儿吧,这儿有急事。她关了机,把手机递给我。我可怜巴巴地说:我不会使,再有,我还不记得我那位法国朋友的电话号码,我先得给我女儿打电话。她直安慰我:别急,别急,同时拨通了电话。我女儿从我的电话本里找到号码后,那位姑娘立刻替我接通了我那位朋友。马路上的嘈杂声和我心里的着急使我简直听不清电话里的声音,幸亏身后是一个大饭店,她把我引进玻璃大门,我终于用快要哭出来的声音告诉我的朋友,我不能按时到,可能要晚到至少半个小时以上。那位姑娘一直守在我的身旁,通话结束后,她陪我到近处东直门地铁附近,说,一般那里的出租车比较多。没有想到,那里一辆空车都没有,她决定陪我坐地铁,再倒地铁,她看着我因为关节疼,上下扶梯一拐一拐的样子,一路扶着我,一定坚持要把我送到目的地她才放心。 一路上,通过交谈我才知道她才25岁,学法律的,从石家庄刚来北京不久,在南小街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她说这一带她还熟悉。我很不好意思,天那么晚了,她还没吃完饭,整晚上都被我占了。她表示她晚上没事,没有关系。 我们都不熟悉法国大使馆的具体位置,出了地铁后还是打了出租车才到了大使馆门口。在这里,我插入一个细节,这个单纯热心的姑娘非常细心,在三里屯,有人向我们招揽他的车时,她就把我拉住,说这是黑车们不要上。所以,她对好坏的识别是分明的,脑子是清醒的。 既然到了,我坚持让她和我一起进去。当时会议讲话都已经结束,赴会的所有人都在三三两两地闲聊。我找到了我的朋友夫妇,向他们介绍了这位好心的姑娘,我说没有她我今天就到不了这里了。因为她不会说英语,在法国电力公司工作的我所熟悉的一位女友就帮忙照顾她。散会时,她拒绝了我那位女友给她回去打车的车资,后来,我那位女友还打过电话给她,约她见面,想送她东西作为酬谢,她回绝了。我与她联系过几次,她表示不愿意受到干扰。 今年十一,我在向所有的朋友发短信贺节时,又拨了她的手机,没有想到,我被告知,这是空号。我心里很着急,不会有什么事吧?但是随后一想,她很可能更换了号码,为了不受干扰。也因为这个我在这里隐去了她的姓名。 我必须说,这是我在当今遇到的一件奇事,一个如此单纯好心明理的姑娘,无私地帮助一位半路杀出来的毫不相识的老太太,却拒绝任何回报。谁说80后的年轻人如何如何?这里就是一个明证,我们80后的年轻人中有的是好人。其实任何时代里都有好人和坏人,想想多少50年代出生的现任官员中出现了多少贪腐者!但是好人还是多数,特别是想到今天的年轻人中有这样的热心的好人,我就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32 次阅读|6 个评论
要多关心80后
热度 1 王震洪 2010-9-22 16:29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媒体批评 80 后的文章很多。认为 80 后没责任感、仇富、另类,甚至有人认为是垮掉的一代。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尽管 80 后中有少部分人做事做人可能不十分好,生活方式和 50 、 60 、 70 后有些不同,恋爱观、人生观和前辈们有差异。然而,我认为问题没那么严重。社会上出现这些批评有着各种社会原因,而且 80 后有着 567 没有的许多优点。 关于 80 后没责任感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80 后年轻,爱玩爱潇洒,对自己的未来、社会发展、国家的前途命运可能考虑得少些,这不应该是责任感不强的依据。有责任感首先要有负责的条件, 80 后和 567 比,他们还不在那个岗位上,要求对社会、国家有很大的责任感不是勉为其难吗?而且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方式和玩法,如果要求 80 后像 567 一样,那还叫 80 后的年轻人吗?等到 80 后到了 567 的年龄,他们都没有好好潇洒一回,不是觉得可惜吗?再者,不论哪一代,都有负责任何和不负责任的人。 80 后与 567 比,在责任感上确实差一些,极端没有责任感的人的绝对数量可能多一些。但是 567 不见得就做得很好。正如 孔玲 科学网博文谈到: 天上人间的男客有 80 后后吗?不都是 567 吗,可女的不都是你们的孩子的年龄吗?你们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干出这等事来,怎么说你们呢?玩完了还说我们这代人怎么着了。你们也好意思?!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不少花花草草,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的 567 ,你们还有没有脸面对自己的孩子? 。 尽管这个批评有点直接,但全国千千万万娱乐场所确实都是 567 的天下,而且有人说, 567 中大贪官、搞学术腐败的那么多,要改变这些现状,只能依靠下一代了。因此,就责任感,最好是少指责,多引导、多给 80 后有责任感的磨练。不要哪里上了个 80 后的长江学者、局长、处长就觉得奇怪,用有色眼镜看人。 关于仇富,由于 80 后确实机遇不怎么好,例如上中小学时,学杂费一分也不能少; 上大学时,学费涨价了;本科毕业时,工作不分配了;读研吧,研究生不值钱了;找到工作后,房价狂飙买不起了;现在回头看看,小学中学免费读了;特别是 福利房政策,大部分 70 后享受了这个福利,到 80 后大学毕业工作,就没这个 政策了; 80 后还要特别注意一点:现在高价买房, 5-10 年后房价可能大跌,你们却住着那时几套房子总价的一套房。大家试想,福利房才一两千一个平方,商品房却几千上万,特别是一线城市,几万元一平。对于大部分 80 后年薪才有几万到 10 来万元的人来说,到退休都不要想买得起 100 几十平的大房子。因此, 80 后确实对社会贫富不均有抱怨,甚至写文章批评。但是,这样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就说 80 后仇富,有点上纲上线了。而且,仇富也是别人戴在他们头上的。仇富这个词的意思是对富裕一族的敌视和仇恨,它具有因经济上的压迫、剥削而生恨的含义。如果说富人对 80 后有经济压迫、剥削,那么就可以说仇富。对于其它 20-70 后,如果富人对他们有经济压迫、剥削,那也存在仇富。但是,事实上,中国富人是通过四种途径造就的:一是诚实劳动,如像国美电器黄氏兄弟、希望饲料刘氏兄弟的从草根级发展,最后致富;二是政策没制定好,有漏洞,有人钻了空子致富了,如很多国有企业管理者在改革中因为职位占有了不少的国有股份,国有企业很快垄断经营,发展壮大,成了富豪(但也有早期的企业创办者拿了企业的一点钱却成了贪污犯如红塔集团原老总储时健);第三是当权者得到的灰色收入,如没有被揪出的各种贪官污吏;第四是经济发展中资产的增值,如房产价值的快速增长。这些致富都不是因生产关系原因而存在经济压迫和剥削。因此, 80 后对自己经济处境提出点看法,我认为是对自己权利的维护,不是仇富。 关于 80 后另类的指责,我觉得更没有道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头发染成黄色的、白色的、棕色的,裤子裆太深、腰太低,在网上的时间太长,热衷于新出的各种网络小游戏和 QQ ,只要不犯法,不违背伦理道德,不应是批评他们的理由。现在职场竞争激烈,许多 80 后才踏入社会不久或正在步入社会,立足未稳。但是职场的黑暗是有目共睹的,各种潜规则、人情关系、不正当竞争都频频向他们袭来,压力很大。许多 80 后是大公司的白领,承担的工作繁重,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犹如一部机器不停运转,使他们身心疲惫。在生活方式上的不同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和调剂,不要大惊小怪。曾有 80 后白领不堪工作压力选择跳楼,那不是很可惜吗?所以另类的生活方式比选择跳楼不知要聪明多少倍!!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因为 80 后压力大,广受诟病,他们将应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他们将在各行各业上做出自己的成绩。在科学研究领域,尽管国家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基础研究领域, SCI 论文已上升到世界第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基本是跟踪模仿,科学研究的质量还需要提高。大量事实表明,基础研究领域世界显赫的成果如诺贝尔奖、沃尔夫奖等一般需要 20 年的检验期,从年龄上一般是 40 左右取得的成果。目前获奖一般是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成果。但是我国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表的成果他引率都比较低,世界公认的学说、理论成果少。因此,从现在起发表的成果将是取得世界级成果的条件。 80 后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的教育与 567 所受教育比,较系统,没受到左倾路线干扰。 567 的思想已经定型,但 80 后的思想则正在形成、可塑性高、思想活跃、英语好,发表创新性论文具有较好的条件,有望做出世界性的科技成果。因此,从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也应该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一分宽容和关爱。 例如,国家应该考虑给予买房的 80 后适当补贴,不同城市可依据房价高低给予补贴。不一定要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才给予经济适用房。还有,现在在读的硕士博士都是 80 后,他们中不少的人出身贫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发读书,追求科学真理,但经济状况一直很差,特别是大学中的研究生。希望导师们在经济上关照一下他们,比如一个月从科研经费中多给一两百元的生活补贴等。这对于导师的整个经费状况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研究生,可能生活会有比较大的改善。有研究生曾告诉我,他们对导师在经济上十分抠门的对待研究生感到十分的恶心。因此,希望导师、研究生阶段及其他们所做的研究不要成为研究生的不堪回首,这也是保持科学诚信和号召力的一种力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是80后,我脑残
moxj 2010-9-19 21:41
918 已经在一片欢乐声中度过了,还有同学在群里议论钓鱼岛的事情,大家对这个事情的热情的确高调,上网搜了一下,搜狐博客排名第五的时寒冰先生连续发表了几篇关于此事的博文,不过小样的博文还是逐一被和谐了(如图)。 打开同学刚发来的网址看到一个 56 的视频,也是关于保卫钓鱼岛的。里面到处是五角星的旗帜和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果然不比蛮横的拆迁队和低素质的城管战士。(链接: http://share.renren.com/share/GetShare.do?id=3289485613owner=244059684ref=newsfeedsfet=110fin=0ff_id=244059684#nogo ) 看了半天没明白,视频把热情的台湾保钓人士、护卫舰艇和大陆红旗、军舰、解放军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是吓唬福建渔民胆敢前往钓鱼岛从事任何活动就派解放军对付他们吗?难道城管不让做小生意,拆迁队不让在家里呆,又要出动挥动五角星小旗的解放军在海上围堵老百姓吗?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被贴上一些标签, 90 后刚刚在各大网站辩解他们不是脑残。 作为一个 80 后,我连自己同学热传的这些视频都看不明白,更想不明白政府控制的电视、广播里到处可以用谎言欺骗忽悠老百姓 - 虚假广告、假药、托、更有说了就被和谐掉的难道别人写个日记就要天天盯着赶快屏蔽掉吗?何况点击量如此靠前的言论是多少人的共鸣啊?那什么又是民意呢?还有每个孩子都要做的高考题: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什么? 到底是让年轻人学习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年龄最大的 80 后,更面对同学们如此不能理解的行为。我只能说 我是 80 后,和一些 90 后一样,我脑残,面对威武的解放军不知道激动也不会鼓掌 更要感叹:大陆真的是世界上言论最自由的国家,虽然你写篇日记就会很快被和谐掉,但你可以在 CCTV 卖三鹿奶粉、为 XX 疫苗辩护人前背后义正词严猥亵龌龊一本正经随便伪造你想要的数据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6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用房价灭掉80后(搞笑)
anan 2010-9-10 12:46
用奶粉灭掉 00 后,用考试灭掉 90 后,用房价灭掉 80 后,用失业灭掉 70 后,用城管灭掉 60 后,用下岗灭掉 50 后,用拆迁灭掉 40 后,用医改灭掉 30 后所以,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的人都去开 2 会了,有人问啥是两会呢? 农民代表答:会养猪、会交配。 工人代表答:会挣钱、会消费。 民工代表答:会讨薪、会下跪。 保姆代表答:会插足、会叠被。 小姐代表答:会上床、会收费。 艺人代表答:会炒作、会陪睡。 商人代表答:会赚钱、会逃税 . 官员代表答:会撒谎、会受贿。 股民代表答:会割肉,会流泪 ......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2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80后,但我不仇富
热度 2 ningjia09 2010-9-1 15:10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都是谈论 80 后的仇富问题,作为一个还没有过第二个本命年的小字辈 80 后,我也来谈谈我的观点,也给 20 后 -70 后的前辈们呈现另一部分 80 后的代表思想。 首先,说一下仇富这个词,其实,看了这么多,我也没弄懂仇的到底是什么。 仇的是金钱吗?不应该吧,金钱是富的表征的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必备。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人不爱钱( ps :这种爱是普通单纯的喜欢,不是那种狂热的有极高占有欲的爱),没有人不需要钱,所以仇的不是金钱。 仇的是富人吗?富人又分不同年龄段,通过不同手段达到富裕的人。先说年龄段, 70 后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很多人已经成了富人。我的 80 后的很多同学通过奋斗,现在也有部分人成了小富人。要去仇恨他们吗?肯定不是的,他们都是辛辛苦苦通过奋斗换来的社会财富,是公平的,是合理的,是值得学习的,而不是去仇恨的。那么 50 后, 60 后有更多人是富人,要去仇恨他们吗? 50 后 60 后的成长与奋斗环境并不比我们 80 后优越,比我们 80 后公平,但是他们在那种环境下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成为了富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而不是去仇恨的。 那仇的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下,应该仇的是那些 50 后 60 后 70 后 80 后中的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者钻社会制度的漏洞获得暴利的有财富但没爱心没人性没责任感没社会公德心仗着那点财富欺负大众的部分富人以及富二代。这部分人确实该仇,而且整个社会都要去仇恨他们,国家也应该去整顿他们。那么这种仇可能不光 80 后有,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吧, 80 后有这种仇富的心理也是正常的吧。 其次,作为一个普通的在读研究生,我说一下我身边 80 后同学的观点吧!身边的同学工作的,读书的,创业的都在为着以后的富奋斗着,只是速度和成果上有差异,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现在的社会虽然说有那么那么多的阴暗面,有那么多的不公平,有那么多的事令人想放弃奋斗,放弃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但是大部分的人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只是偶尔会发句牢骚,发发不满。比比 50 后 60 后 70 后等等,我们其实也挺幸福。我们没有赶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候,生下来就是和平年代;我们没有赶上人民吃不饱喝不好的饥荒年代,生下来就是满足温饱的年代;我们没有赶上文化大革命,生下来就是可以自由享受知识学习的年代;我们没有赶上国家支配个人前途譬如上山下乡,生下来就是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奋斗方向的年代等等。我们享受到了 20 后 30 后 40 后 50 后 60 后 70 后等的前辈拿自己的终生奋斗换来的现在社会的种种好处,各种好处大家有目共睹,不再赘言,尽管也有诸多令人上火的已经牺牲我们 80 后的事,譬如教育,房价,工作等。 我们会感激现在的生活,同时也选择着自己想要走的路。身边的同学,有学习不好的初中高中毕业开始工作,现在也开始在小城市里站住脚了;有的大学毕业选择了创业,现在也小有效益了;有的想要进军政界赚国家钱,考上公务员在小岗位上开始自己的生活;大学毕业才工作的也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始寻找或者更换合适的工作,为了财富不断奋斗。 说了这么多,部分同龄人或会开始指责我说,工作或者赚钱并没有我说得这么轻松,社会远比我描述的黑暗。但是社会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的社会,它是为强者准备的。如果你缺钱,那么就不要读书了,抓住工作机会好好工作,不要一开始就抱怨工资低没钱途等等,任何人不经过认真奋斗与踏实工作,就不可能一下子成功的。如果你不想在别人手下打工,那就找好创意自己创业,不要害怕累苦,只有克服开始时的艰苦,才会慢慢成功。虽然说现在社会进步了,但是想要达到前辈们用多年时间奋斗出来的成果,还是要用上几年的。 但是,但是,但是,虽然我们 80 后可以忍受社会存在的黑暗面,但并不代表,我们会忍气吞声如同温顺的小绵羊般一味适应社会与国家。 当我们奋斗多年换不到住的地方时,当我们奋斗多年依然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生活时,当我们奋斗多年依然没有出头之日时,相信任何一个理性的 80 后都会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去向国家或者社会讨个说法,那时,恐怕会是个恐怖的时刻。 最后,总结一下, 我是个普通的女生,我和周围的同学也会偶尔抱怨买衣服要先看标价,买不起商场好看的衣服,也会偶尔抱怨发的补助不够用,偶尔抱怨买不起好的化妆品,偶尔抱怨我们现在还是贫下中农(夸张语法)的生活水平等,但是只是抱怨而已,该认真学习还是会认真学习,该奋斗还是会奋斗。再说如果真想钱多的话,可以去找个有钱的男朋友(这是我们取笑女同学的方式),可以啃老,可以直接退学去工作。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想了 N 次,我们还是选择了做个贫下中农认真读书,选择做个过着节俭生活的普通女生,选择做个靠自己的努力赚钱花自己钱的女生。
个人分类: 天真杂谈|519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十位身价过亿的魅力80后美女CEO(组图)
xupeiyang 2010-8-31 07:42
详细见 http://daxue.163.com/10/0419/11/64KL0VQV00913J5T.html 2010-04-19 11:08:58 来源: 网易教育论坛   跟贴 5 条 手机看新闻 董思阳 十九岁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现在她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上海喜客多连锁餐饮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亚洲智慧女性的副会长。 杨孟飞 少女总裁,籍贯中国,现居住在温哥华。年龄24岁,身高170CM,体重48kg,是温哥华一家上市集团总裁。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论坛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寄语80后、90后——对80后博主孔玲之文的回应
周可真 2010-8-31 01:34
读80后博主孔玲《 就是仇富!不应该吗?!--80 后的呐喊 》的文章,感觉有些震撼!她是实话实说啊! 作为一个50后的半老,我想做出回应的是,虽然为50后,我仍希望80后、90后能对他们的前辈进行批判,在批判中实现他们对前辈的超越! 之所以有这样的希望,是因为50后、60后虽然因为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而批判过他们的前辈,但这种批判并未能实现他们对前辈的超越,最近30年的事实证明,他们还不如他们的前辈,除了在消耗有效但有限的物质能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前辈以外。 50 后、60后的前辈的生产能力的确远比50后、60后要低,但他们消耗有效物质能量的能力更远远比不上50后、60后,相形之下,他们比50后、60后节省了更多的有效物质能量留给后代; 50 后、60后的前辈的文明素质不见得比会50后、60后高,但客观上他们从未显示出像50后、60后那样的人欲横流和精神萎靡,相形之下, 50后、60后比他们的前辈遗传给后代更多的文明垃圾。 面对有效物质能量是如此日益减少,文明垃圾是如此日渐增多,80后、90后未来将生活在一个空前艰难的环境中,想要生活得超过他们的前人,必将比他们的前人付出更多的心智,需要有比他们的前人远为高明的智慧,才能应对得了自己的环境。 照理,50后、60后为了自己的后代,应该自觉主动收敛其人欲,振奋其精神,但是现实表明,50后、60后已经完全丧失了进行自我批判和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他们已经只能要么将在人欲横流的洪水中淹死,要么将在精神萎靡的苦海中闷死,不再有自我救赎的本领和浴火重生的希望。 作为一个50后的半老,我想提醒80后、90后的是:你们应该认清这个形势,尚且年轻的你们,可不能盲从你们的前辈,像他们那样朝着不可峰回路转的死亡之路上奔跑,否则,你们亦将和他们一样只有死路一条;而是应该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努力开拓出一条能使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之路。要能开拓这样的生活之路,对你们的前辈50后、60后的生活方式的批判是必须的,但这种批判不能只是抱怨,更需要有一种理性和智慧,这种理性和智慧看起来只能通过受教于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能获得。 在德先生和赛先生面前,50后、60后比他们的前辈更为愚顽不化,他们的前辈至少还能开展对维护旧制度的政治势力的实际斗争,而他们却彻底丧失了改造社会的志向,要么沉溺于人欲之水,要么伤神于颓废之境,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但是我相信,当然更是希望,80后、90后因其有比前辈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故理应也有更多接受德先生和赛先生教育的机会,只是如何能很好地把握住这种机会,这便是你们获得比你们的前辈要高得多的理性和智慧的关键所在了。
个人分类: 博主.读者|6833 次阅读|18 个评论
有一个80后,她说她仇富
王铮 2010-8-30 18:16
2010/08/30 80后姑娘,一个1981年出生,用了老党员大右派丁玲名字的姑娘孔玲,她公开地说她仇富。有多少次,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为了表示自己高雅,不敢承认自己仇富。又有多少知识分子,妄想着从富人哪里分一杯羹,争着去媚富。 有个80后,取了个右派名。 她风风火火, 嘻嘻哈哈走在科学网。 有一天,有一天 这个 80 后, 平白无故,吼了一声: 大家的中国,因此我要仇富。 这话震动了我这个 半老的老朽, 让我的手不想再颤抖。 已经多少岁月了, 当一个美丽的姑娘被富人用尼康拉走, 玩弄够了 扔下来, 我们知识分子告诉她,不要仇富; 当一个勤奋的小伙用了自己的工资与父母的全部积蓄 去购房子,发现 房价又涨了, 我们知识分子告诉他,不要仇富; 当工人辛苦工人一辈子建成的企业 被市领导廉价卖给了莫名其妙的富人 却不知道用什么交暖气费, 我们知识分子告诉他们,不要仇富。 今天天空,突然从狮子座方向 跳出了这一颗流星的喧嚣: 我要仇富! 毛主席呀,俺仇东家的富。 这流星划破了帕米尔高原 这流星划破了南沙群岛。 可是我希望,这个划开震动我的心脏, 我那颗可以独立跳动的心脏。 让它跳动起来, 然后说,从我做起, 让我们开始心的改革, 让我们一起挖掉仇富的基础。 然后我们骄傲的说: 中国,没有仇富。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6215 次阅读|24 个评论
80后现象是独生子时代的一种反映
caoman 2010-8-3 08:51
近年来, 80 后现象成了社会上讨论的热门话题,将 1980 年后出生的年轻人表现出的自私不奉献、自我不合作、脆弱不抗压、享受不吃苦的共性称之为 80 后现象,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80 后现象的出现,起因不源于 80 后自身,而是 80 后的前两代人,是其爷爷辈的一代人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爸爸辈的一代人执行了。不仅涉及前两代人,还影响后两代人,前后各两代,中间三代人直接参与,每代平均 20 岁计,跨度达百年。因独生子引起,可称独生子时代,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独生子时代指的是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历史时期,可细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前阶段以第一代独生子的父辈( 50 、 60 年代人)为代表,中阶段以第一代独生子 80 后为代表,后阶段则以 80 后的下一代 00 后为代表。 80 后现象只是独生子时代的一种反映,其前后各两代的反映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独生子的烙印。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作为第一代独生子的父母,受独生子时代的影响最为深刻而直接。在思想不开化的年代,他们服从国家政策只生一个孩子,饱受老人的责骂和战胜自己的痛苦;在技术不先进的年代,为绝后患实施结扎手术,多少人因此留下后遗症;在变革时代,他们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上有老下有独生子,未来还面临自己的养老问题,他们是为这个时代奉献最多的一代人。 80 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生在重物质给予轻精神传承的时代。小时候他们是家里呼风唤雨的小皇帝,受尽百般宠爱,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气;成长时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学会分享,更不懂团队合作;进入社会他们不愿承受社会压力,没有能力承担责任;他们时常觉得精神空虚,北京奥运中的表现则说明潜藏在他们血液里的人文情怀可以被唤醒;在从温室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感到无助、彷徨,一边忍受着社会的谴责,一边又不知道错在哪里;一边想担起责任成就事业,一边又经常被自私的本性占了上风,他们是独生子时代最无辜的牺牲者。 继 80 后又出现了 90 后和 00 后,除具有 80 后的属性外,还将会有一些特别之处。首先他们得到长辈的爱会更多,父母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爱全部集于一身,这样强大的爱该会催生出怎样性格的新一代?崛起的大国要由他们来经营,更多的养老责任要由他们来承担,两个人养四个父母,再加上双方祖父母。温室越来越舒适,责任却越来越大,一旦打开天窗迎接风吹雨打,他们将成为独生子时代最可怜的花朵。 思考现在,回顾历史,是为了未来。在人口急速膨胀时期,独生子政策确实可起到速效救心丸之效,随着独生子时代弊端不断展现,透过 80 后现象窥视时代的变迁,完善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调整人口政策、采取补救措施是三代人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人为本首先要体现在人口政策中,任何政策的出台不但要考虑其有利的一面,更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做到防微杜渐。
个人分类: 热点评论|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的我谈广东某地‘小姐’游街
baido 2010-7-29 14:51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广东某地小姐游街的一条新闻引起大家的广泛注意。大家纷纷侃侃而谈,说明对待卖淫这个职业有了起码的尊重,但这只是从社会的一部分人心理上的同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生活空间,他们还是生活在社会的阴暗角落里。我想从这几点加以限制,
个人分类: 未分类|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眼中的70后与80后-从年龄看责任感
lightw626 2010-7-18 09:28
我眼中的70后与80后的确有些不同,以后陆续补充,大家也可以补充。 从年龄看责任感:70后走向成熟与担当 从年龄上看,70后介于而立与不惑之间,大都有家庭孩子,事业的方向基本确定,上有老下有小,属于家庭的中流砥柱,做事的风格慢慢形成,行事比较稳重,考虑问题也会从更多的角度出发,很多人正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或者中坚力量,担任着重要的职责。而80后这时更多的是处于寻找爱情或者收获爱情甜蜜的阶段,事业的发展方向可塑性还很强,因为自己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有很多事务困扰着他,比如爱情、房子、工作方向,很多责任都还没有落地,人还像自由电子一样,这样体现到工作中,就会让人觉得责任感一般,属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类型,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都会慢慢长大,就像张艾嘉的那首歌,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慢慢长大...... 从告别看性格:80后不拖泥带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312
个人分类: 随笔|3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眼中的70后与80后-从告别看性格
lightw626 2010-7-7 12:54
我眼中的70后与80后的确有些不同,以后陆续补充,大家也可以补充。 从告别看性格:80后不拖泥带水 和70后告别的时候,他会在车站或车上和你挥手、微笑告别;和80后告别的时候,他说bybye,然后冲上车,头也不回的走了。不同的告别方式暗示了在一件事结束后不同的态度:70后在一件事结束后往往会回味、做出总结,而80后的态度就是结束了就结束了,迅速开始下一个旅程。就像《大女当家》中的女主角的80后男朋友,在感情中很投入,当他认识到这是一段错误的爱恋后,马上投入到新的故事中,当他友好潇洒地用背影挥手告别时,70后女生不仅诧异和有些失落的说就这么走了?
个人分类: 随笔|4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的心声
jinhejiang 2010-6-11 16:56
80后的我们渐渐的老去, 渐渐的沧桑上了眉梢, 藏匿起了自己的天真笑脸, 渐渐梢上了皱纹 ; 80后的我们慢慢的沉默, 慢慢的变得沉默了, 沉默在当前的霓虹灯下, 沉默在喧嚣的城雾中; 80后的我们为了归宿而奔波 我们为了不做房奴而奔波, 为了做个堂堂的男人而心在流血, 慢慢的学会了独立生活, 知道了什么是责任, 需要对一言一行负责。 80后的我们也有爱心和勇气, 我们也在为国家和人民的正在遭受的灾难而心急如焚, 但是却是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分子 我们也想有所作为, 梦想有一天能顶天立地,创造奇迹,但多元的社会无情的说,你们太嫰了! 80后的我们为了爱情而蜷缩 我们的爱情在经历了美好憧憬和社会现实的冲击后,蜷缩了起来,谁都不愿意受到或让别人受到伤害, 渐渐的习惯了单身的生活,因此慢慢的成了当今的ldquo;圣斗士rdquo;。 也想拜托ldquo;一人吃饱全家不饿rdquo;的局面,不要成为世俗眼中的ldquo;齐天大圣rdquo;,但是我们没房没车!
个人分类: 个人原创|3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朝阳:就业难不怪80后
longfo 2010-6-4 15:52
缩小贫富悬殊,避免中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有效而实质的办法是在各行各业形成充分而公平的竞争,各企业的大小老板关心的是人才,管理,创新,而不是忙着跟领导吃饭。当人才在竞争中成为重要优势的时候,员工工资占企业成本的比例才能提高,有才能的人无论就业还是创业才可能有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的收入。看到很多能干的80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微薄因而自我怀疑或对前途悲观失望,我不再说有志者事竟成这种废话,真的不是他们的错,是社会缺乏充分,公平竞争的错。 以上是张朝阳的微博上的话。但是哪里能有公平呢,就拿博客来说,在人人网,分享得多,点击量就多,在科学网,推荐到首页,点击量就多。男人不能去女厕所,女人不能去男厕所,有人生下来就有富贵的爷爷奶奶,有人生下来就有坚强的意志。女人生孩子,男人却也干不了此事。记得有个跛子,走起来一高一低的,他往往风趣地说,你看看这路,不平啊,人送外号,路不平,还有一个人是个罗锅,每天都看不到太阳,需要躺下才可以看到,就这看太阳这稀松平常的事情,他却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我觉得,给我们一个人人遵纪守法的环境就好,我们也不奢望了公平了,但求法律允许就可以了。确保安全,确保尊严,确保生存,给一个努力的环境,给一个劳动创造财富的氛围,这就够了。感谢国家感谢党,赐予我们吧。 http://t.sohu.com/t/index.jsp?msgid=34987865next_cursor=0pageNo=2#replys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原谅我年轻的诗与风情
savior15 2010-5-29 18:01
高晓松作词曲:《风景》 http://www.inkui.com/player/?id=172237 以后春花开了秋月清 冬阳落了夏虫鸣 谁来唱歌谁来听 谁喊了青春谁来应。 爸爸总说,现在的歌没有他们那个时候的深刻和有内涵。 对也不全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深刻。 60-70 年代的他们,社会初定,有动荡年代特有的不安和飘零。只要能生存工作,温饱无忧,生活就会美得像一个梦。他们有激情有冲动,他们对美的等待那么深刻。 我们就在父辈的梦里出生和成长。处处笙歌处处随。 用物质富足、精神沦丧来形容我们的时代实在有些粗浅。可是从不谙世事到初步建立系统的世界观、价值观,父辈们构筑的理想世界在浮光掠影中开始轰然崩塌,灰头土脸。首先倒下的是他们的物质观,接着是婚恋观,然后是社会关系、权利政治一个梦的破碎,倒下的是两代心。 我们在耳濡目染父辈世界的嬗变中继续我们的成长。社会或褒或贬,这无所谓。反正有一部分人还是会根正苗红,而另一部分继续用最玩世不恭的态度过最严肃的生活。在前一代没完成的追逐中去寻找既生活富足又内心充盈的生活方式,苦苦挣扎。精神世界里的压抑与期许,美好与残忍相互慢慢撕磨,悄悄释然。 难道不深刻? 爸爸不知道,我也爱诗,以及和诗一样美的高晓松的校园民谣。 白衣飘飘、倾城的月光、被雪覆盖的再见、谁喊了青春谁来应。与世隔绝般的纯净与剔透,熠熠生辉得令人黯然。一听可以听一个温暖的下午,如读一本好书般惬意。 想起导师说的,纸质书与上网读书的区别。网上阅读很容易被文章边花花绿绿的图片、链接、广告分散了注意力,不如读纸本书的专注。 这也许就是个隐喻。 席慕容有一首小诗:《无悔的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一辈子有多长,世界有多迷乱,多少人可以始终温柔的对待一个人? 在父辈们的青春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我们的青春也在最后回眸一笑时 ,还好我们有诗,有风情。 爸爸也不知道,我写诗。 初中的时候参加了古诗词培训班,学格律、学用韵。把方方正正的七律发表在小小的校报上,自鸣得意。 诗人是偏执的。 所以,诗词可以随意评价,诗人却不可以。 诗只能存放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深刻却要放在最坚韧处。不小心放错了地方的人们,才会有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与轻。因此,迷醉于物质,搅乱了世界,而致力于经营浅薄生活的人们,或者并不能全怪他们。 想起一个关于女研究生的故事。 大概是某同学找了个研究生女朋友,一次约会经过南京某处断壁残垣,女朋友顿生感触,即兴赋诗一首。然后他们分手了。 这也许是高晓松那句请原谅我年少的诗与风情的原因了。 一个大大的隐喻。 现在的人们爱诗,却已不能再接受写诗。而即便有人写了,往往登于诗、词类的报刊,自娱自乐,权当消遣。古诗词的创作已经被当今的世界异化和边缘化了。偶尔在话剧和小说中爆出几句,时常被冠以先锋、文艺,一旦堂而皇之的侵入不读诗的现代人的视野和生活,冷漠者漠然、反抗者唏嘘。诗人的悲哀,亦是诗的悲哀。 我也已不再写诗。 但对于诗,同样也有自己的偏执。 科学网有很多学者写诗,偶尔我会去拜读一下。可是发现,多数的诗词虽然有七绝、有多种多样的词牌,但却是没有格律(平仄)而只有韵的古风,甚为可惜。我以为中华诗词最美最动人处之一是它的音律。或轻悦或幽怨,不同词格适合不同情绪;节奏与音调经过了上千年的检验,让人甘之如饴。 我也明白,太严格的格律会限制词人的情感抒写,变酣畅写意为填字游戏般的造作和矫情。我认为,这个问题通过通读古诗词是可以解决的,而如果历史传承将顺着古风的方向进展下去,格律的悠扬与绝美是否永远作古? 当然,诗其实已经是消遣了,无需多虑。 南歌子 仄仄平平仄(句) 平平仄仄平(韵) ⊙ 平 ⊙ 仄仄平平(韵) ⊙ 仄 ⊙ 平 ⊙ 仄仄平平(韵) 南歌子 月平风止 月影纱帘重, 温情梦冷终。 当年歌尽忆如风, 只笑锦年花事最匆匆。
个人分类: 忆悦|2576 次阅读|2 个评论
80后到底惹了谁?到底是谁惹了80后?……
YonLushgry 2010-5-24 12:13
80后到底惹了谁?到底是谁惹了80后?同样,90后到底惹了谁?到底是谁惹了90后?还有,00后到底惹了谁?到底是谁惹了00后?以及 我认为,这是两个甚至是多个相互纠缠而令人纠结的问题!我更认为,对80后、90后、00后挑毛病、找茬、挑刺、指指点点等等并以此为乐等等是一种怪现象! 为什么80后、90后、00后不可以对70后、60后、50后、40后予以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呢?我想,还是不如此这般为好。但是,社会只允许长者对青者这般如此,我想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也是社会的弊病!这样的社会现象及其包含的社会文化不应该也最好不能够长青! 70后、60后、50后、40后不应该反思吗?80后、90后、00后身上出现的问题70后、60后、50后、40后就没有责任吗? 我们都是同根生,我们只是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我们共同生活在具有连接性、延续性、可持续性的时代里,共同生活于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家庭里,共同生于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问题不光是80后、90后、00后的,而实际上,80后、90后、00后的问题又是谁造成和影响的呢?我想,70后、60后、50后、40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吧?因为恰是70后、60后、50后、40后掌管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以往和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干力量、决策者、决定者、管理者、执行者等等,社会的问题恐怕也恰是70后、60后、50后、40后所有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环境生态等活动造成的的结果吧!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把我们分为70后、60后、50后、40后和80后、90后、00后我认为,这或许本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的、人为的错误!其中不免有推卸责任的心态、思想、意识甚至行为等! 当然,80后、90后、00后也应反思、也会反思,要不然怎能在现在以及将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当顶梁柱、主力军、继承者、开创者、传承人 我们都反思、觉醒吧!为了我们每一颗胆敢相照的赤色的中国心!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身边那些走出农门的“80后”
cwhm 2010-5-23 18:11
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市长,局长,博导,富豪。我认识的80后没有这么多耀眼的头衔,但是他们走出了农门,走到了城里,走到了大学,甚至走到了海外,相对农村那些一辈子没出过大山,没坐过火车和飞机的父辈们来说,他们真的很成功。 A是同实验室的一个师兄,26岁博士毕业就成了副教授,现在又去了英国做研究。跟A很少聊学术之外的东西,不过还是知道一些,A的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农民,他读的高中少年班,进大学的时候刚好赶上扩招第一年,四年本科他总是年级第一名,并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我现在的导师做研究了,本科毕业后也就自然的保送读了本校的研究生。那个时候刚好也是导师的事业辉煌期,他们两个在一起写了很多文章,多数发表在领域内的顶级杂志上。A师兄在博士的后期开始了新的研究方向,并写了国内关于该研究的第一个程序,这个程序也成了后来的实验室很多博士生的科研平台。他现在正在英国从事着飞机涡轮发动机高温蠕变的研究,等他回国,可能又将带领着实验室开展着新的研究。 B是我的邻居,小时候一起玩大的,他虽然比我大一岁,本来和我是同班同学,但是由于小学贪玩,留了一级,后来就和我妹妹成了同班同学。等我读高中那阵,他由于严重的鼻炎很难再坚持上学了,他选择了辍学而出去打工。后来大家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读了大学后,我更只能寒暑假回趟家。但是我一直认为他和很多的农村孩子不同,他很爱读书,而且读的书很杂,各种各样的文学书,还有周易,老子这些古书等等。他也很爱辩论,很自信,虽然他没再读书了,但是跟他还是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这些年过去了,他已经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了,他已经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厂里时不时派他去上海等 其他 城市学习,听他说,在厂里还时不时跟外国来的技术员交流。最近他们厂里从德国进口一批设备,厂里又派他去德国学习,厂里还专门为他在德国配备了一辆专车,想怎么旅游就怎么旅游。 C是我来希腊后通过网络认识的,他在尼日利亚的建筑工地上,他学土木工程的,和我是校友,比我还低一届。本科一毕业就去了尼日利亚,听他说那里的生活还蛮滋润的,有当地的尼日利亚的佣人照顾着,工作之余还到健身馆去健身,游泳。他们在那里简直是过着贵族般的生活。昨天聊到了压力,才知道他现在已经坐到了区域经理,但是压力很大,说今年要完成5000多万美元的指标,如果完成不了,他就完了。我当时还自嘲的回复他说,我身上只有1000欧元的压力,如果科研做不好,我也就完了。 ABC是我认识的还算成功的走出农村的80后,他们是我们农村很多同龄人的骄傲,相信他们未来的路会更棒,会走的更高更远。 (来自老乡朋友的相册)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21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80后年轻人教育宝宝的三大误区
xupeiyang 2010-5-20 16:51
http://health.people.com.cn/GB/11649722.html 误区一:    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   80后父母有话说: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 营养 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宝贝的成长。幼教专家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误区二:    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80后父母有话说: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   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专家提醒家长,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活动,忽视宝贝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孩子们产生逆反的 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 儿童 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    误区三:    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   80后父母有话说: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在家庭教育中无具体评价的赏识,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 宝宝 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恰恰忽视了一点:没有原则的民主是对孩子一味的纵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看似民主的教育环境却是让孩子陷入欲望滋生的黑洞,使得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带来的快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1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80后史无前例地三十不立
xupeiyang 2010-5-19 08:40
见 http://news.qq.com/zt/2010/80s/80speople02.htm 当80后开始奔三,你眼中的三十而立是个什么概念? 在传统观念上,三十而立是功利主义的概念,并不是思想上的独立。现在的80后,是史无前例地三十不立。 稳定盛世下,没有一个时代替年轻人完成成人礼。三十而立,立的也不过是安身立命的立;全副武装,对抗的不过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走势。 我周围的80后,都仍保持着二十而蹲的姿势。他们将立未立,下一个动作还暧昧未卜,不知道会昂然地顶天立地,还是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如果满分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答: 5分。 你怎么评价80后这一代? 答:80后是被成功学成功洗礼的一代。成功学的尽头,只有两样东西:一是践踏,二是绝望。 你觉得自己30岁时是什么状态,怎么看待三十而立? 答:三十而立,首先是精神独立;然后才是安身立命。我觉得不需要等到三十岁才立。 现在买房了吗,房子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没有买房子,我同意日本80后加藤嘉一的话:买房子等于谋杀你未来。 描述下你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三种人类品质? 答:最喜欢的三种人:很美但自己不知道;很有成就但自己不觉得;很有钱但自己不在乎;。 最不喜欢的人:装幼稚的,装可怜的,装牛叉的。 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答: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国家不会为你做什么,你得自己做。 你认为你这辈子最多能拥有多少钱? 答:我对这个还真的没有过心理预期。 你相信爱情么? 答:爱情是信仰,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我当然相信爱情,但是我不急于寻找爱情,也不觉得没有爱情很缺失,我正在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完整的小宇宙。我原来听过一个破烂故事,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掰成两瓣的苹果之一瓣,另外一瓣散落在不同的时空之中,而人们的目的就是寻找自己另外那一瓣苹果。我小时候听这个故事,第一反应就是:屁啦!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苹果,还找个甚! 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答:一些丢三落四的小事,比如丢手机等等。至于跟我的选择有关的事,我没有后悔过。 十年以后,你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吗? 答:我当然会变。每天都在变成另外的一个人。我希望十年后,我还是一个坚持理想的人。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16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个耄耋老人迈着青春的步伐进入“80后”
tianfei906 2010-5-12 11:23
博主摘录: 一位80岁的地质工作者,在科幻创作、科普写作、科学研究、学术打假、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是当权者学习的榜样,也是退休人员学习的榜样。有 刘兴诗这样的副教授在,许多教授应当感到羞愧 ;有 刘兴诗这样的退休者在,许多在岗者应当感到惭愧 。无论比学识,比挣钱,还是比知名度,曾经的大失,果然以今天的大得丰厚地回报。 在我国著名科普科幻作家刘兴诗先生80寿辰庆祝会上的发言 5年前的1月22日,晚辈我在各位学长面前,奉主席之命作了《数字刘兴诗的多彩人生》发言,以纪念刘先生著作满百及人生七十有五。今再奉主席之命发言,庆祝刘先生的80寿辰,竟有面对巍峨高山不知从哪里下笔之惶恐。好在刘先生自己在答《边缘》杂志朋友的文章中说:我总是这样喜欢不断放弃,不断开辟新领域,考验自己。再有主席的点睛:刘先生近年的最大成就,是从科幻大家成为科普大家。这才找到下笔处:短短5年,刘先生不断放弃,不断开辟,数量与质量同步激增,作品轻松过双百,头衔顺利戴大家。与此同时,在经历了60而耳顺、70而耳背(刘先生近年耳朵不好使)的人生修练后,刘先生正风风火火地进入80而耳聪(今天突然能选择性地听见)的精彩岁月,在写作、科研、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处处展示出自己这个80后的朝气、锐气与勇气。 一、在创作领域,从70后到80后期间,刘先生实现了从科幻大家到科普大家的华丽转身。众所周知,早在进入70后之前,刘先生就已经以《美洲来的哥伦布》等作品,荣登中国科幻大家的宝座。尤其是《美洲来的哥伦布》,被公认为中国当代科幻的划界标志与断代界碑。原以为刘先生会在科幻领域继续开拓新疆域或建立新境界,哪晓得,区区5年时间,刘先生以总共多达十余套、数十部的全新科普作品,跻身当代中国科普大家行列。 这其中最具分量和代表性的,当数刘老师在希望社出版的讲给孩子系列。该系列分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地理、世界历史、中国大自然、世界大自然、中国科学、世界科学8套,全书以清新的笔触,优美的文字,灵巧的构思,迷人的想像,科学的提炼,引导孩子们坐拥中国大好河山,卧游世界奇妙风景,闭目可览华夏五千年历史画廊,抬头可遇中国草木鸟兽,做梦能见人类伟人巨星。 据官方统计,截至2009年6月,讲给孩子已累计销售15万套、70万册,销售码洋达2300万元(《赢在资源整合希望出版社两年半实现跨越式发展解析》,中国新闻出版网2009年9月14日),先后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图书大奖,如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的知识工程推荐书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重点推荐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图书、全国最佳少儿文化常识图书等。其中,《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读物提名奖,《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推荐征集中,从239家出版单位上报的913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可见竞争是何等的激烈,刘先生的竞争力何等的了得! 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陈炜说,《讲给孩子》系列是原创少儿科普出版的里程碑式作品,是继《十万个为什么》之后名副其实的双效书。山西出版传媒网对《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的评语是:只有顶尖作家精心创作的科普读物,才能走进孩子们独特的阅读世界。安武林先生的评价是:刘兴诗老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更有某出版社的评价:每月写作一本书,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本身就是科幻般的奇迹。据悉,该书现已开始发行韩文版。因而说刘先生已经实现从科幻大家向科普大家的华丽转身,是来自广大读者、出版单位和权威人士的客观评价,而非来自个人和小圈子的主观定调。 二、在学术研究领域,从70后到80后期间,刘先生实现了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的横向跨越。近年来,刘先生在大量撰写科普、科幻和童话作品的同时,还有心旁骛,将余光射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先后在境内外公开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十余篇,涉及CHINA研究、柏灌时期研究、长江古桥研究、成都平原古城群兴废与古气候研究、都江堰兴建诸历史悬案研究、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研究、杜甫草堂古环境研究、金沙史研究等宽泛而深入的领域。刘先生自谦地说,由于退休不再有科研项目,因此理科的论文很难再写出。但晚辈我粗粗查询,还是发现他有几篇相关自然科学论文,论及乌木成因及其时代分布问题、四川盆地及其邻侧地区地貌第四纪地层体系、冰川分布、新灾变时代论、沙尘暴与冰后期古气候进程、史前古气候与原始农业、史前神话和古气候环境等,分别在大陆和台湾的刊物发表。 刘先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有他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学术背景。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地理、地质和古气候方面的学术擅长,将研究的触角伸进最需要硬科学加入的考古、历史、文化等领域,经常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很多论文一经发表,总会产生很大反响。比如他连续多篇在某大学学报头条上发表的论文,重点关注震前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的建筑和选址教训,以及灾后重建的新址选择、旅游恢复、文化再造甚至5.12地震的科学命名(刘先生认为5.12地震叫龙门山地震)等。而他关于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化与传说的研究,也由于大多建立在坚实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地质学等背景上,是这类研究中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另类。 三、在社会服务领域,从70后到80后期间,刘先生实现了从埋头著述到登台演讲和实地考察的角色转换。在过去的5年中,除了科普创作、论文撰写,刘老师还从事了大量科普演讲、科学考察以及我们熟知的科学打假活动。 他的科普演讲,内容涉及地震、地球科学、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和人文素质培养等多个领域。省内多家电视台、公众讲坛等,有过他的激情演讲。远在河南的洛阳教育局,曾专程请他前往讲授素质教育。在四川省委组织部副处级以上干部公选培训中,他的《民族宗教前沿问题》获得好评。处干们在佩服他的学识的同时,还十分羡慕他的身体,称这位七老八十的先生,一站就是六七个钟头,年轻人也多半做不到。 2008年5月12号,震惊世界的汶川8级地震发生。当时,刘先生本在北京,完全可以在那里一直呆到风平浪静。但受强烈的职业责任和道德良知驱使,他马上启程返乡,并迅速投身到极重灾区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和彭州等地,以丰厚的地球科学专业素养和丰富的龙门山地质研究经验,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贡献。从视频上看到刘先生在银厂沟废墟上悲伤垂泪,我们难免鼻子随之发酸。从照片上看到刘先生在北川残垣边放声大哭,我们不禁热泪长流。这段时间,刘先生是在用行为来展示学术,展示艺术,以及展示人生。 至于科学打假,仅我们最熟悉的,就有他和张文敬、董仁威等先生,对所谓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打假。他们以详尽的实地考察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了广元地区根本不可能存在大陆冰川的真实,同时也给予了那里的自然景观以丝毫不亚于冰川、因而完全不必借冰川炒作旅游卖点的信心。我们同样熟悉的还有,刘老师近年频繁在各种场合,不媚权贵、不随波逐流地向本市的东方伊旬园说呸,对府南河上的莱因酒吧喷痰,表现出一个理性的学者和有良知的公民的自觉责任感。 四、在创作理论领域,从70后到80后期间,刘先生实现了从科普作家到科普理论家的显著旁通。近年来,刘先生在大量从事科普创作和科学演讲与考察等活动中,在多篇公开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愈来愈集中地发表了自己关于科普、关于科幻、关于童话的理论见解和审美嗜好,愈来愈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审美理念。 在2009年12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刘先生发表大块文章,论及自己的科普创作和儿童文学观:真正讲科学的、真正讲得让孩子们能够听懂,并且也感兴趣的作品就是好科普作品。与之相应的,既是科学工作者,也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作家,才是最理想的科普作家,他们所写出的作品才最可能为广大少儿读者所接受。 在2007年8期的《科幻文学》上,刘先生的《呼唤百花齐放的科幻春天》论及自己的科幻观:现实生活里的许多问题,大自全球变暖、沙尘暴,小至反贪、下岗,以及住房、医药、教育新的三座大山,许许多多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不能进入科幻的领域。你谈社会大众关切的热点,社会大众自然就会关心你。 在2007年出版的《科普创作通论》相关章节中,刘先生论及自己的童话创作观:一篇好的童话,最好具备以下五个要素。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深沉的哲理,有趣的故事,诗样的语言。 在2009年的《科普读物面面谈》一文中,刘先生论及自己的科普创作和审美观:最好的科普读物是研究出来的,最好的科普读物是吟咏出来的,最好的科普读物是感悟出来的,好的文学作品,也是好的科普作品。好的科普作品,也是好的文学作品。好的科普作品不仅有科学性、可读性,还应该有思想性。有科学、有文学,也有哲学。好的科普作品是催人上进的,是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是含有浓烈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的。 五、在人格完善领域,从70后到80后期间,刘先生实现了从烦恼人生向乐观人生的顺利升华。刘先生的正直正派、敢说敢为,就像他的童心童趣一样,是他精彩人生的重要构成,也是他跌宕人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他从不后悔,更不思悔改。在提供给南开中学独家使用的长篇杂文《糊涂与不糊涂》中,刘先生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什么该糊涂,什么不应糊涂呢?这是做人的一个大道理。我以为,凡是涉及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事,就应该不糊涂。此外一切小事,包括名誉、地位、职称、工资、房子,都可以糊涂。 刘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众所周知,因政治动乱迷人眼以及人们曾长期不肯给科普以正当地位的历史原因,敢讲爱讲真话,爱写擅写童话的刘先生,曾长期备受打击,屡遭挫折,不得不以副教授的职称退出三尺讲台。但他对此从来是糊涂到底,从不纠缠,最多只拿那些小人当动物园里的成员看。然而他对师母说的那句不给我们加工资,我们自己加好了。我给老伴工资补差,补到正高水平,作为她的私房钱。另外再拿不比别人差半分的生活费用,风风光光不致受人奚落。读来令人肃然,催人落泪。 刘先生在谈及人生体会时,说自己非常时期成长,自幼就形成一个理念,不会动摇:无欲方能无畏,大失方能大得,做文章容易,做人难,要有入世精神,出世胸怀。他还引布哈林的话说,一个时刻关心人民命运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不关心政治。所有这些精神风貌,都令我们这些晚辈敬佩和敬重。敬佩是,刘先生从14英年写到80高龄,愈写愈能写,愈说愈敢说,愈为愈敢为,从不守旧,经常出新,古稀之年始学电脑,短短几月时间,就达到月均敲书一本,令我们这些晚辈,只能拿他当可望不可及的榜样仰望。敬重是,刘先生敢说敢为敢担当,万恶旧社会敢横眉冷对敌特枪口,政治浑浊时期能咬牙吞下人生苦果,70岁生日时加入全市高校师生队伍,冒着当日的酷热从十里店步行到美领馆,抗议美国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成为当时全市十余万师生队伍中的年龄最高者,令我们这些晚辈倍感崇敬。晚辈我对刘先生人格有个不揣冒昧的评价:无党无派无官帽,有血有肉有骨气。 随便说两句:有刘先生这样的副教授在,许多教授应当感到羞愧;有刘先生这样的退休者在,许多在岗者应当感到惭愧。无论比学识,比挣钱,还是比知名度,曾经的大失,果然以今天的大得丰厚地回报。而那个当初把小报告打到上海某出版社,以刘先生不务正业为由,要求把他的稿费寄到本园财务扣留充公的某公,如今发也白了,眼也花了,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关键是随着权力离他而去,人气和人民币也离他而去,每天在菜市场哪怕是买根黄瓜,也会把要价杀了又杀,把秤杆把了又把,活得哪怕在菜贩眼里也一点儿尊严也没有。哪像他曾告发的刘先生,退休都二十年了,还很难有哪怕还在职在岗的牛人,能够与他比国内外人气、本外币财气和一脸的扬眉吐气。 六、祝福语:从80后到90后,刘先生一定愈活愈年轻   从明天起,刘先生就将开始从80后向90后的新迈进了。正想着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说点什么才好时,从他发来的一个邮件中找到了启发。那是3年前他在《童话的要素》对童话作家素质的界定:童话作家必须具有一颗纯朴的童心,具备一双孩子式的魔法眼睛。突然发现,刘先生就长着这样的童心和慧眼。祝愿刘先生迈着80后的年轻步伐,健康、幸福地进入90后行列,愈活愈年轻,愈写愈有神。只是今年一定要歇歇气,6月开打的世界杯足球赛,4年才一回,且是首次在南非举办,晓得你是资深球迷,自打有电视转播以来,就没有拉下过一场转播。就建议你关闭电脑一个月,中断与出版社往来30天,停止外出活动4星期,吃饱、睡足、看好! 原文链接:井民BLOG 一个耄耋老人迈着青春的步伐进入80后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津大学现“80后”博导
xupeiyang 2010-5-7 16:45
天津大学选聘了新一批博士生导师,54位新博导非常年轻,70后80后占29.6%。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表示,选聘博导,年龄不是问题。为人师者,师德很重要,情商很重要。不是谁资历深就能当选博导,而要将某一领域中能力突出的人才选出来,年轻博导要和学生一起成长。龚克还给出了五条定义好导师的标准   博士生导师是不是一定要学富五车的老先生?昨天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给出了答案:选聘博导,年龄不是问题。为人师者,师德很重要,情商很重要。好导师,一定要有好德行、好学风、好态度、好情感。基于这样的标准,今年天大不拘一格选聘了新一批博士生导师,54位新博导非常年轻,70后80后占29.6%,还有跨学科聘任及从校外聘任的博士生导师。    认识新博导   为促进学科交叉,马建国、孙小卫、江绍毅等3位教授同时获得两个一级学科申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马建国、孙小卫还是天大通过全球招聘院长的方式引进的海外高水平人才。 最年轻的博导是精仪学院30岁的庞慰。 32岁的精仪学院副教授胡明列博士期间的论文曾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此次也成为新选聘博导中的一员。 http://news.sohu.com/20100507/n271970528.shtml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三代中国青年生活调查显示:"80后"生存压力最大
hjf306 2010-5-6 21:29
  70后是职场拼命三郎,加班从不对老板sayno(说不),80后认为离婚和结婚一样值得庆祝,90后初吻发生在中学而初夜希望发生在结婚之后近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对广州不同阶层的上世纪70、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做了一次生活态度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观、消费观、爱情观、公益观四个方面。该次调查,每个年龄群投放100份问卷,回收反馈率达96%。调查结果显示,这三个年代出生的青年在对重大问题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特质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别。    工作观: 80后认为加班意味没效率   70后觉得加班体现责任心    调查: 80后尤其抵触加班,高达67%的受访者肯定不会为了工作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而且不计较加班酬劳,只有20%的受访者偶尔会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带回家。   70后堪称职场拼命三郎,56%的受访者表示绝对听从老板命令,71%的受访者经常把没完成的工作带回家,48%的人一定会为了工作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而且不计较加班酬劳。   Benny是某知名外企的销售人员,他所在的销售团队一共有19个人,其中7人是80后,12人是70后。他感觉与70后同事最大的差别是:要加班时,他们会爽快地说no problem(没问题),我们就急着编各种不能加班的借口。   Benny认为,加班和小时候被留堂一样,总之是发生在坏孩子身上的事,都令人感到羞愧。他觉得,要加班就是你工作时间内做得不够好。同为80后的Roy则认为,加班不是一种健康的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以是不是加班来评价员工是不是敬业爱岗,是一种病态的评价方式。   然而,70后程先生却觉得,70后对加班不那么抵触,甚至愿意主动加班,是因为有更强的责任心和集体感。    消费观: 70后老公80后老婆   一个热衷储蓄一个爱花钱    调查: 70后是储蓄狂,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储蓄达人;57%的80后表示自己是月光族,甚至有13%的受访者坦承自己是透支狂。而90后最热衷于网购,87%的受访者几乎所有东西都以网购方式获得。   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66%的受访者日常最大笔消费是还车贷、房贷,同时,又最讲求享受,当他们获得一大笔奖金时,有57%的人会把奖金花在去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   在3个年龄群中,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80后Benny2008年结婚买房几乎花光了父母及岳父母的所有积蓄,他笑言,即使啃了老,还是要做百万负翁,一百多万元房贷分20年还清,心理压力非常大。   80后也是最讲求享受的。今年28岁的林铭丽是个护士,她的丈夫章晓辉是个公务员,今年35岁。结婚3年多,两人最大的矛盾发生在怎样花钱上。   她花钱如流水,我最相信积谷防饥居安思危。章晓辉说,婚前他就知道太太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买衣饰、护肤品等方面,婚后,他开始怀疑太太患有网购强迫症,几乎每天都要从网上买点东西,大到暖风机,小到一块肥皂,都从网上买,真是鼠标点一点,花钱不眨眼。林铭丽却认为丈夫太过节俭,这么省多委屈自己呀!她认为,努力工作赚来的钱怎么花都值得。    爱情观: 70后爱以貌取人   80后离婚看得开    调查: 90后感情观最为飘忽,51%的受访者认为在中学阶段发生与异性的初吻比较合适,而认为初夜应发生在婚后的受访者达57%。   80后对离婚最看得开,61%认为离婚和结婚一样值得庆祝。   70后最爱以貌取人,以外貌选择另一半的人高达37%;80后择偶更倾向个性,43%;90后择偶更看重爱心,51%。   刚好三十而立,外企白领王小姐决定离婚。她和丈夫是大学同学,婚龄一年零七个月。为什么偏要把离婚说成是人生的挫折呢?她对问卷上的其中一个选项(离婚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明显反感。她见证过自己父母不愉快却勉强维系婚姻,很傻,为孩子,为父母,都是借口,都是被观念害了。   而38岁的张先生却不赞成王小姐的说法,老一辈,不轻易提离婚,面子、传统观念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婚姻不是过家家,想玩就玩,不玩就散。张先生与太太结婚将近10年,他坦言,在有摩擦、闹矛盾的时候,也想到过离婚。上有老,下有小,我和妻子是家庭支柱,离婚伤害的何止我们两个?!   我想,不一定要结婚吧!21岁的Kary chow感觉离结婚还有点远,不过,她不讳言体验过初吻了,初吻在高一。    公益观: 70后带着子女做公益: 80后爱做亚运志愿者    调查: 80后最具有行动力,亲身参与公益活动占受访者的53%,而且,最常参与文化传承类与扶孤助残类的公益服务。而90后和70后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最主要是捐钱捐物。80后、90后都非常期待成为亚运志愿者,95%的80后受访者表示已报名参加亚运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捷径。华师大三学生阿wing说,上大学以后,她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逐渐认识了志愿服务,从最初探望孤寡,到后来去社区帮助低保家庭孩子辅导作业,再到现在时常和志愿队的朋友组织各种活动,去街头慰问流浪者,给他们放电影等。今年2月,她正式成为一名亚运志愿者。   调查数据表明,70后对公益的热衷程度不及80后、90后。但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70后的下一代反而带动起父母参与公益的热情。   70后邹小姐时常利用节假日陪女儿探访社区的孤寡老人和低保家庭。邹小姐说,她的初衷是为了让女儿知道,社会上还有很多穷苦的人。形式很简单,但孩子收获到开心,不但学会珍惜,而且还懂得关心别人。而她自己则收获到帮助别人的幸福感。 文章转载于人民网 http://health.people.com.cn/GB/11509738.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民心态观察之二——80后的08记忆
adamliu800 2010-5-1 09:12
2008,是所有国人都绕不开的记忆闸门。那年年底的《南方周末》公布了年度人物 2793名北川中学学生。《南方周末》的读者把年度最高的敬意献给了这样一个集体,排在第二位的是另一个集体80后。我想谈谈我所了解的80后的08表现。 年初,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奇袭南方各省,湖南是重灾区,我回家后不久,京珠高速封路,很多身在长沙的同学滞留学校,大家还没来得及抱怨,温总理就出现在了长沙火车站,滞留旅客的心暖了,与此同时,一支年轻的队伍也赶赴了抗灾抢险的第一线。他们是 80后的新兵,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双手和脸颊,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意志和钢铁的身躯。314藏独分子的打砸抢引起了国人的高度警惕和愤慨,80后开始了对藏独历史的深挖,这也为后来的集体高调表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奥运祥云火炬在境外所遇到的冲击给了80后这样的机会,在我的记忆里,就是从那时起寝室里挂上了国旗,家乐福成了众矢之的。我爱中国(I love China)的文化衫成为80后的必备。可是,天有不测风云,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震,举国阵痛,十几万80后的解放军和志愿者义无反顾地前往余震不断的灾区一线,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里。他们用已经不再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重重的责任。记得是6月2日,祥云火炬来长沙,我和几位室友提前一天去沿江大道占领阵地,在湘江边露宿一夜。第二天上午的热烈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当火炬来到我的面前,我们多想离它再近一点。就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我们开始了追赶,道路两旁是国旗和奥运五环旗的海洋,那种对奥运理想的追求升华为民族自豪感的迸发。8月是奥运月,一张奥运门票使我有幸参与其中,80后的奥运志愿者和我们这样的普通青年民众成为中国新生一代最好的代言人。志愿者的微笑、专业、热情与敬业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作为同龄人,我羡慕和佩服他们,更为他们感到骄傲。多难兴邦,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中国乳制品业的汶川大地震,在这场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大讨论中,80后没有沉寂,他们也在积极思考,理性的光辉照亮了他们的思想。11月15日的杭州地铁坍塌事故成为我们这批具有铁路背景的大学生讨论最多的话题。一场由坍塌事故引发的体制顽疾和项目转包潜规则的反思展开了。这次又是80后,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找寻媒体报道背后的秘密。 80后,身上还留有许多缺点和毛病,但是在特殊的 2008年,他们在经历成长,也给世人带来了惊喜,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今天,即使是最小的80后都已跨过了20岁的人生关卡。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走到了台前,承担起了不凡的责任。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已成长起来,肩负起重任和希望。我以80后的身份回望08记忆,正是对80后这一公民群体心态的再调查。看到了我们的努力,也看到了我们的希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98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们80后该有的“浪漫英雄主义”
fengzhigu123 2010-4-29 00:23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新凉好个秋。       题记       (一)李雷和韩梅梅谁也没牵着谁的手?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正赶上中国奋起直追、寻求突破的年代,一切都是积极向上、温暖和谐。长辈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一个好日子,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不用睡觉的时候空着肚子上床,忍受学习和饥饿的双重煎熬。我们在懵懵懂懂中长大,我们逐渐养成了对家人的依赖,缺少了压迫感。   可当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开始或者即将走向工作,我们成人了,却发现一切都早已不是曾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我们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对于公平的放弃,虽然这样的理论无可厚非,但当经济发展到今天比较高的水平的时候,我们要找工作了,问题便也来了。   由于曾经对于公平放弃所带来的种种后果开始像我们80后这群即将成为社会最大劳动群体的人们袭来,而这只是第一波冲击。   此刻我们的少年思绪被一首《李雷韩梅梅》勾起,我们开始回味当年童年无知的玩伴、那些属于我们的小小温情、那些我们曾经的凌云壮志,失落和怅然便涌向心头。       (二)苦涩的根源      任何国家的发展周期中,跟随在高速发展后头的必然是一个相对平缓的发展期,而我想我们的国家大概是到了这样的瓶颈阶段。   而此刻改善民生、处理公平问题便是题中必有之意,而改变之前的发展方式,也是保证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时候我们80后恰是社会中的中流砥柱,这或许是我们应该承受的的责任。   可如今我们仿佛是有一群被束上手脚的孩子,我们关注的事情只是房价,曾经很多立志科研的孩子早已没有了科研的冲动,也是为了科研的环境,也是为了科研的收入。   是啊,此刻,我们80后,一群曾经无比灿烂的少年,却背负难以承受的压力前行。   而反观房价,难道不是变相税收吗?(zf卖地,促抬地价;zf借钱给国企,国企哄抬地价)。      而我想,80后的我们今后面临的苦难会更重,国家又要发展、又要改进,而我们却是社会的中坚,不吃我们还能吃谁呢?而这时候我们将面临第二波冲击。   让我对那些保八的增长率微笑一下吧,难道我们(注:此处作者略去三字)真的很务实?   80后,这高房价或者就是你们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只是倘若有一天你们坐拥权力的时候,请不要给你们下一代过多不应该他们承受的压力,否则你现在所承受的一切都是合理而公正的。       (三)我们的浪漫英雄主义      80后们,如今的生活或许有些苦,既然认识到了这生活的苦涩,是天灾又是人祸的苦涩,就请把生活布置的浪漫而温馨吧。   生活中钱是很重要,但真正的生活质量却体现在内心对于自己的认可上面。   所以但请乐观、谦和、淡定、自信、感恩、真诚,当我们有了这些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品质。   而这时候,我们一点小小的成功都会让我们收获很多,不光是物质中的生活,更是精神上的生活。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雪珥答记者问3:当代80后比晚清80后更为进步
xupeiyang 2010-4-27 08:16
http://blog.163.com/snowswords@yeah/blog/static/12143914020103243316658/ 【记者】: 100年前这帮80后跟现在的这帮80后,都挺热闹,您能做一下对比么? 【雪珥】:晚清到了宣统年间,80后被推上政治舞台。光绪皇帝和慈禧都去世了,80后在中央被迫掌权。当时年龄大的那一批思想太保守,正当壮年的那一批,比如袁世凯他们,他们是改革的先驱者,但是当时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遇到了很多困难,袁世凯这一批去做的时候,也结下了不少恩怨,实际陷得太深。我坚信袁世凯自己再推也很有困难。还有就是改革者的权威不够。 改革到了深水区的地步,一般袁世凯这种正常渠道提拔上来的干部,在满清贵族主导的这种环境下,他已经很难再向前推进了,必须有新的政治资源来推动。载沣这个皇族,可以说是历史性地站在了前台,政绩还算不错。 现在的80后呢,有很多渠道,有的人宣称自己不关心政治,但不关心也是关心,政治是空气一样的。你只是不关心官场。我觉得现在的80后对政治的关心不错,比如韩寒,受到了千万读者的关注。 现在的80后比起百年前的80后,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态 ,他们没有说取而代之,而是给你提意见提供帮助。我觉得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而以往的总是提意见提想法之后,目的还是我来掌权,我如果掌权,就能一二三四五。你现在没有做到,是因为我没有掌权。我觉得现在的80后没有这种想法,这是一种进步。 梁启超说甲午战争时三千年未有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千年未有,这种尖锐局面就是爆发于宣统末年。帝制没有了,但是国家并没有陷入一种慌乱之中,中央是失控的,但是国家没有崩溃。袁世凯在北洋政府前期,而且国家的地位是上升的,不是下降的。 【记者】: 这种上升体现在哪里呢? 【雪珥】:一就是国际地位在提高。在宣统年间,中国和西方并没有签订所谓卖国条约,已经基本处于均势。列强在辛亥前后,对中国的认可是不断上升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达到了顶峰。虽然史学界对中国加入一战还有争议,但中国毕竟出兵了,尽管是民工队伍,跟列强有了对抗。在此之前,美国德国还希望和中国结盟,没有力量谁跟你结盟呢?美国虽然没有推动这个同盟成立,但对日本的戒心越来越强烈。所以我觉得这些地位都和满清刚被列强打进来是完全不同的。 【记者】: 好像有一种历史循环的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政权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国家对于地方的掌握就会越来越失控了? 【雪珥】:这就是权力没有监督和制衡。在朝代更替的时候,造反者也承认这一点,但他 只说最高权力没有得到约束,目的还是推翻最高权力。但是造反者内部也没有这个机制 。中国从来都是共和政体,是君权和相权的共和政体,是皇族和士大夫这么一种共和状态。这种状态下缺乏自我的监督,缺乏老百姓的监督,但不乏监察机构。在地方,越往下权力的独裁越强,也就是土皇帝,一手遮天,天再蓝也没用。这也是晚清改革的一种目的,对地方形成监督。 【记者】: 但是中国的历朝以及世界上似乎都没有一种模式能做到这样? 【雪珥】:对,没有万能的模式,根本上还是人的素质,官员不是从天而降的,也是从百姓中出来的, 百姓没有掌权的时候就想着把秀才娘子的床搬过来用一下,把小尼姑的光头拿来摸一下,等到他掌权了,能怎么样呢? 所谓民主的核心,就是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你只有经济上的自立,才有人格上的自立。你看都铎王朝,也是一样的黑暗啊,也没多少年。法国革命也是很暴力。国家也要少折腾,多一些民生的建设。当老百姓都有这种素质的时候,例如贞观之治,不是说经济有多发达社会多稳定政治多开明,而是唐太宗能纳谏,因为他知道魏征那样的人,没有坏心眼。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1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老师,你(们)在哪?
热度 1 peinancai 2010-4-22 17:58
读小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姓邓。认识他是因为我作为希望工程被捐助的对象,而他刚好是资助我的人。他的关心,让我今生难忘。而今,事隔15年之久,我还能再次在广州见到他,感到非常的亲切。唯一的变化是他变胖了;唯一不变的是,他还是那样的关照我。他让我懂得,人要感恩。 读初中的时候,对我帮助最大的要数蒋书有老师。他会重点关心那些学习用功但家境贫寒的学生,他会经常跟学生一起跑步倾听学生的心声,他会给学生各种无声有形的支持。在初中一年的时间里,我从考试得17分的后进生,一跃考上全县重点高中,实现了我求学路上第一个飞跃。他让我懂得,人生能有几回搏? 高中的三年,是有喜有悲的混合。悲的是为了考大学,真的拼命去看书,把原本就不好的身体搞得更差,以至于差点因为酷暑之下鼻血直流不止而还好,最终还是捡回了那条小命。稍微值得庆幸的是,最后还是考上了江西农业大学,要知道,这对于一个现届高中生来说,算是比较划算的了。那年班上50多位同学,最后也就七八个去了本科院校。这其中,最重要的人当属叶阙云老师,他让我懂得了作为农村来的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 大学四年,基本顺利。过四六级,入党,考研是我的主线,最后也能圆满完成。另外也收获了许多社会工作经历,体会到了做学生干部给人提供帮助的辛酸过程,已经完成任务之后的那种踏实感觉。体会到了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收获了同学之间纯正的友谊和感情。廖书记是我们这几届学生最受尊敬的老师,我也深得他的关怀和帮助,这种真切的师生情,不需要过多的渲染,让我永久珍藏。 想想现在的研究生阶段,跟以前的模式大不一样。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收获到一些东西。而现在转眼间已过了4年,回想起来,收获还是不多。倒是没有了原先的那么多奢望,只求早日毕业,有份工作,可以成家立业,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国家。 听人家说:一流的老师培养人,二流的老师指导人,三流的老师忽悠人,还有一些不入流的。谁都想自己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但是现实情况不得不令绝大部分人失望。发现越到上面,越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师生情存在,更合适的说法就是老板与打工者的关系(尽管很多教育工作者不建议这种说法,但这是事实)。更有甚者,不时还出现什么博士生轻生的极端情况出现。难道我们那些高高再上的博导们没有责任吗?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母。是不是正在成为历史? 引用别人的一句话:在某些博导的眼中,学生不是人,只是工具。 天问:好老师,还有还能遇到吗?
个人分类: 发发牢骚|37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出师表《80后传》
ouqiaoming 2010-4-18 09:11
出师表《80后传》 友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乃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友怜之,送三鹿奶粉,饮之,卒。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出师表《80后传》
ouqiaoming 2010-4-18 09:11
出师表《80后传》 友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乃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友怜之,送三鹿奶粉,饮之,卒。
个人分类: 未分类|8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博士-谁来抚慰你的伤
Tanbeyoung 2010-4-12 16:23
我相信很多看了我简历的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想:80后的博士是最受伤的一代博士。 偶的简历: 96年湖南省第一届扩招,我97年初中毕业,通过提前批考试入当地最好的重点中学。1999年,因为青春期,愤青太严重,终于导致被高中学校以勒令退学方式清除,错过了2000年的最后一次3+2高考。2001年,在完全的浪费两年之后,再入实验中学。2002年高考,因理综考试失败,最终以重点线外一分,入某省重点大学(该校2005年加入211),学习生态学专业。2006年,以专业成绩第一获推荐免试资格,入某科学院硕博连读。2010年,因工作突出,获准四年完成学业,预期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 解读80后博士的伤: 伤口之一:上个高中真不容易。偶97年初中毕业的时候,中专还很流行,中专毕业后尚可以找到工作。但是,随着扩招的开始,已经开始流行高考。当时偶就读的中学的招生是一共四个班,三个文科,一个理科,每个班60人,其中四十正取,二十计划外(现在该学校的招生是24个班,每个班60人,与当时相比有数量级上的差异)。当时高中入学考试的压力不亚于高考。 伤口之二:高中时代的误区。进入高中的时候,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中对性格等影响最大的时期。我们当时高中班的情况是只要你成绩好,你做什么都是对的,成绩是一个人智商的代名词。谁也不想当傻子,you kown。偶高中入学时学习非常努力,当时的成绩九科是全班第三,5科(语数外理化)全班第二。当时物理很好,但是化学非常差,有恐化学症。高中时,流行一种为自己塑造神话幼稚行为就是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无需经过任何努力就可以考试得很好。我们对那些经过努力获得好成绩的同学并未感任何特别,对于那些努力了成绩依然很差的同学嗤之以鼻,对于那些好像天天在玩,但是考试往往在前几名的同学顶礼膜拜。受当时这种流行的想法的影响,为了给自己塑造一个神话。偶开始逃学(当时学校封闭式管理),逃出去以后,也并无目的,往往逗留在学校附近的餐馆看录像片。因为逃课,学习下降,为了持续神话,开始交白卷。后来,慢慢认识了街痞路霸,打架斗殴,吸烟喝酒,彻底堕落。MM们看了这个可能很不理解,但是相同经历的GG们,我相信我写出了你们的心声。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看,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真的就是一切吗?真的可以代表他的智商吗?好希望当时有个从心里面关心我们的老师,而不是为了我们的成绩和他的利益的老师,出来告诉我们该如何成长。 伤口之三:高考后遗症。上个世纪90年代初,湖南和湖北的基础教育是出了名的变态,同一套试卷,分数线较贵州,云南等省高出近200分。但是,这个时候的学生,只要入了大学,混个国家分配问题不大,可谓物有所值。2002年高考,与以前3+2不同,理科综合一共300分,选择题6分/道。当时的情况是你手一抖就可能从清华掉到湖大,再一抖你就下了重点线。我是经过两年3+2训练出来的,在社会上滚了两年再上高中本来不容易,改成X以后,化学的弱势就更彰显了。最后,理科综合300分,200都不到(当时全班的平均分可能240左右)。这种差别就是平时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进了西交大,湖大,重大等,而我只能选择某个省级重点大学。而且,对于偶,连再来一次的勇气都没有。本来已经晚了两年,如果再考一次还是不如意,自己心里承受不起。勉强进入该大学才发现,我们班是我所学的这个专业的第二届学生,教师中没有一个专业人士,有些现在看来素质比我们当时自身的水平还差。 伤口之四:我的本科同班同学。当时本科班42个同学,到毕业时偶以全班第一推免,另一位也同时考上了某科学院,其余有五六位在本校上研究生。找工作的同学大多1000元一个月,事情不重,但是工资太少,前途渺茫。去年,去海南某大学作报告,会后联系了大学的一个要好的同班同学兼舍友。他晚上10点左右,从海口的另一个半岛来海甸岛我的宾馆。我们寒暄了一下,听他讲完境遇,当时鼻子都酸了,差点哭出来。舍友是福建人,当时的成绩是全班第三,学习非常努力,考研的时候也考某科学院,因英语考试差点,没上。后来到海南某农场工作,工作三年多了,工资1000多点,没有女朋友,孑然一人。从公司出来,重新找工作没优势,继续干下去又是个鸡肋。我觉察出他的为难,也无能为力,除了心酸。 伤口之五:我要做多少个博士后?7月我就要毕业了,博士如今也不是什么稀罕品,找工作并不好找。本科的学校建议我回校教书,导师建议留所,北京某所建议去做博后。我很幸运,能有那么多的选择。我该如何做选择呢?回本科学校教书,年薪不到四万,十年之后评个教授。留所,年薪五万,十年之后评副教授,十五年之后评教授。去北京做博后,年薪不到三万。为了对比,我不妨透露一下,我在农村的老父亲,做点小生意,每年的收入尚不会低于5万。不论我选择高校教书,留所,还是去北京做博后,我买房都很辛苦,愿意做房奴又找不到奴隶主。心里面的梦想是去北京工作,不是做博后,而且看到今年北京某师范大学招聘表中明确表示境外博士,想想最后还是做了一个让周围所有人跌破眼镜的决定,出去境外做博后。我不知道我博后出战后,中国又变成什么样了?我这个被别人艳羡的幸运人到底要读几个博后才可以在北京谋个生。 50/60后紧紧的握着他们手中的钱和权,一丝也不肯放松;70后说,他们会努力做好50/60后的接班人,并付诸了实践;90/00后开始加入竞争行列。80后真的很累,但是我们不怕累,我们怕的是想累都没有机会。永远不要和那些不是富二代的80后谈房子,那是触痛了他们最深处的伤。 Ref: 以上言论仅为一家之言,偏颇之处在所难免,仅供博友消遣之用,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5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成都80后成为四川最年轻教授 曾是麻将神童
Fangjinqin 2010-3-15 14:45
成都80后成为四川最年轻教授 曾是麻将神童 2010/03/15 09:46来源:四川在线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64077803 很高兴获悉小涛的喜讯, 让我不妨以电子科技大学不称职的兼职教授的名义,向周涛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 希望电子科技大学能够成为你向科学进军的新起点, 今后更出色! 方锦清2010、3、15于北京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28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 80后孩奴妈妈晒百万账单:你还敢要孩子吗?
xupeiyang 2010-3-13 09:04
2010/03/13 07:17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本报讯(记者王浩娇实习记者文姝琪)培养孩子到18岁,要想不让孩子受苦,至少要准备100万前天,有网友在八通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80后孩奴妈妈晒百万账单:你还敢要孩子吗?》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   网友鱼死水里了在帖子中称,自己本是潇洒的80后小资,却在结婚之后不仅背上房贷,更成为了孩奴。那个潇洒的80后小资消失了,现在你看到的是一个背着孩奴标签的80后妈妈。我不再去电影院看热映的电影,我不再去健身房塑造迷人的身材,我不再悠闲地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我不再惬意地品尝咖啡。曾经的一切都随着那套新房的到手、那个小宝贝的降生灰飞烟灭。这位网友对自己从怀孕分娩到宝宝出生后的衣食住行算了一笔账,包括医疗和教育费用,单是孕期检查就花费了至少3000元。按照该网友的计算,孩子出生以后,每个月上交到托儿所的费用也要2000元,培养孩子到18岁,就得卖掉一座房子。   这篇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称发帖人说到了痛处,孩子就不应该生;也有网友指其太悲观,即使不养孩子,钱也剩不下。但大多数网友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养孩子的确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行为,要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刘夏蓓教授认为,虽然不能肯定百万账单的普遍性,但养孩子成本的提高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人类出于延续的目的,始终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成本加大是时代性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在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都要给予一定引导,不能形成攀比行为,更不能放任攀比使其成为文化秩序,要尊重每个人不同的给予能力。    相关新闻:80后妈妈称孩奴晒百万账单 网友称痛并快乐着   另据《重庆晚报》报道 年底刚过,热衷亮出自己生活工作中各种账单的晒一族才刚刚开始在网络上活跃起来。   在许多论坛上,不少80后网友晒宝宝这一年消费的帖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5000元?上好的幼儿园两个月就要这个数!明年宝宝就入托了,又要多支出1000元费用!各类帖子各有看头,但共同点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养孩子难,不敢生孩子。与此同时,继房奴、车奴、卡奴之后,孩奴一词也成为又一描述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新词汇,而在这一族群中,即将三十而立的80后成为主流人群。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80后父母,发现在普遍感受到养育下一代压力的80后孩奴一族中,还可细分为真正经济窘迫的孩奴族、盲目跟风的高消费孩奴族、时代特质鲜明的孩奴族等不同的族群。 第 1 2 3 4 5 6 页 下一页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XX的一代vs垮掉的一代
热度 2 zgsheng 2010-3-9 10:59
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帖子,总结了 60 70 80 90 几代人的区别( http://club.elanw.com/redirect.php?tid=393609goto=lastpost )。看过之后感觉确实有那么回事。中间有一个对比,我印象深刻: 60 后:他们有车有房有股票有存款。 70 后:他们有存款。 80 后:我们负债。 90 后:我们有老爸!我属于有负债的一类,看过之后心里有点酸。 在日本,年长的日本朋友谈论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时常常会摇头。年轻人的很多思想和行为在保守的日本社会常会受到老年人的批评。在老龄少子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之后,媒体把 80 、 90 年代的年轻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这一称号相对咱们国内的 80 后 90 后似乎更加尖锐,更加直接。套用过来,我们在现在的祖国就是垮掉的一代。 现在的首都,在 70 万的安保中一群 50 、 60 年代的精英们在开会。他们关注现今中国的很多焦点问题,其中有现实的、有空洞的、也有荒谬的,但大部分只是关注而已。举举手、盖盖章、顺便在镜头前 showshow 。我想应该没有具体的提案指向上面的年龄段问题,因为它太抽象了。但是我相信会场外面很多年轻人关注这个问题。他们不仅在网路上罗列种种区别,应该也会常常想一想造成重大区别的原因。 说起 80 后的负债,主要是房贷。因为工资还不高,更因为房子太贵。房价疯涨,专家说有两个原因很关键:一个是 94 年后的分税制间接造成地方政府的圈地财政,致使土地价格飙升;另外一个投机炒房的人太多,金融危机加剧生产资金向投机领域的流动。我不懂经济学,但是简单的向后看看,最近十年在制定、执行圈地财政政策的政府机构中说上话的是 50 、 60 后;最近十年有钱投资、投机的人中也是这两个年代的人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有车有房有股票有存款,他们在 23 倍贫富差距的那一头,我们负债的在这一头。 我们被他们批评为 80 、 90 后、垮掉的一代,那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呢? 科学网上很多教授、学者关注中国的学术环境。很多回国牛人也上书建言改革咱们可爱的教育事业。读了很多老师们的博客,看了很多教授的评论,感觉正直、宽容的教授在科学网上随处可见。他们精深的学术背景、自由的学术言论时常让我觉得中国学术界还有希望。可是,再仔细想想,这是真的么?遍数各个 985 大学中活跃在学术一线的教授,基本都属于 60 年代。他们正是目前学术界的支撑者和话语者。他们正是目前学术环境的游戏主力、是规则制定人和成果享受者。在一个不严格的公式中,他们 = 中国学术界目前的学术环境。【有趣的是,他们很多也是这个网站中知名的博主。】本科时候、他们教会我们不断抄写、狂补资料应付教学评估;研究生时候,他们自己赚钱的同时指点我们博采众长,让论文顺利过关;好不容易博士了,他们传输给你的理念里竟然是 SCI 第一,能忽悠到钱的 PPT 第二。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造了两弹一星,他们让我们 follow 了美国的纳米时代。很多人说咱们的学术环境不好, 那些 50 、 60 年的科学家们,在批评学术浮躁的同时,他们自己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回头看看上面的问号,自己都觉得比较偏激。现实情况复杂得超出我的思考能力。就买房而言, 50 、 60 年代的人大部分只是有房而已,投机的似乎在我的周围不多。可怜的学术环境也是一样,在我周围有良心,认真做事的教授比比皆是。很多情况,他们似乎也是迫不得已。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这一辈的心里估计也在抱怨着更为年长的一代吧。 用历史的眼光看,咱们国家在转型期,至于从什么转向什么,咱们不知道。 50 、 60 年代的人也许知道,但不敢说。在转型的社会里面,众多的社会问题肯定不能一概而论的归咎于某个具体年代出生的人。但是再次直面类似 80 后、垮掉的一代等言论的时候,我很想说邪恶的一代请不要随意批评!
个人分类: 感悟|33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80后的80条幽默有哲理的语录
eagerss2008 2010-3-5 16:58
1. 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2. 当裤子失去皮带,才懂得什麽叫做依赖。    3. 烟不听话,所以我们 抽烟 。    4. 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 60 秒的幸福。    5. 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    6. 当男人遇见女人,从此只有纪念日,没有独立日。    7. 闭上眼睛,我看到了我的前途    8. 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    9. 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    10. 人生有时就像电脑,说死机就死机,没得商量。    11. 海阔凭鱼跃,破鼓任人捶。    12.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取点钱来捧个钱场。    13.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14. 一句 拿着 胜过两句 我会给你的 。    15. 无理取闹,必有所图!    16. 不能自拔的,除了爱情,还有别人地里的萝卜。    17. 我以为 隐身 别人就找不到我了,没用的,像我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像漆黑夜里的萤火虫,够鲜明够出众。    18.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路没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19. 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    20. 铁公鸡还会留点铁锈呢,你根本就是个不锈钢公鸡!    21. 还没来得及区沾花惹草,就被人拔光了。    22. 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穷。    23.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24. 不要说别人脑子有病,脑子有病的前提是必须有个脑子。    25.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    26. 浪漫 是一袭美丽的晚礼服,但你不能一天到晚都穿着它。    27. 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即不简单。    28. 我又不是王子,为什莫女孩遇见我总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公主!    29. 情侣间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幻想彼此的未来,却惦记着对方的过去。    30. 所谓缘分,就是爱情成功时的理由,失败时的借口;所谓婚礼,就是有情人终成 家属 的仪式;所谓分手,就是女人说了一百次也未必能做到,而男人说一次就能实现的事。    31.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32. 问候不一定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33.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乐。    34. 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的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35. 生活就像 呼吸 , 呼 是为了出一口气, 吸 是为了争一口气。    36. 我问过烦恼了,他根本不爱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他对你一生不变!    37. 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    38. 爱一个人好难,爱两个人好玩,爱三个人好烦,爱四个人翻船,爱五个人彻底玩儿完。    39. 女人吻男人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是一种口福。    40. 结婚就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    41. 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不是英雄,美人让我过了关。    42. 玩命:要在有命的情况下才能玩,命都没了,拿什么玩啊!    43. 别人一夸我,我就担心,担心别人夸得不够。    44. 爱情永远比婚姻圣洁,婚姻永远比爱情实惠。    45. 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    46. 本无意与众不同,怎奈何品味出众。    47.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48. 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费力气的行径。    49. 男人的大脑喜欢女人的内心,但是眼睛喜欢女人的外表。    50. 有钱就败家,没钱就拜神。    51. 当初结婚是看上眼了,后来离婚是看走眼了。    52. 咸鱼翻身,还是咸鱼。    53. 我可以选择放弃,但不能放弃选择。    54. 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实在是太成功了。    55. 不是人人都能活的低调,可以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能高调。    56. 女人喜欢长得坏坏的男人,不是喜欢长坏了的男人 .    57. 古人说 : 女为悦己者容 ,其实应该是 女为己悦者容 .    58. 我们的爱情在这天夭折了,只为了让彼此有重生的机会 .    59. 老板用你的时候你就是人才,不用你的时候就变成裁人 !    60. 一个成功的男人就是能够挣到比妻子花的钱更多的钱,一个成功的女人就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男人 .    61. 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    62. 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    63. 一个月亮一个你,两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认识你,四个西施不如你 .    64. 绝口不提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因为铭记 .    65. 有人说爱情是上辈子欠下的情债这辈子来还,我上辈子一定俗不可耐,所以今生无债可还 !    66. 让未来到来,让过去过去 .    67. 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 .    68. 个头大就一定厉害吗?恐龙不是照样灭绝了!    69. 善意的谎言:就是给自己的欺骗找一个很好的借口。    70. 父母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父母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71.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72. 别跟我谈感情,谈感情伤钱。    73.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    74. 感觉不到痛苦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感觉不到幸福的婚姻必是悲哀的婚姻。    75. 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道就会打开。我们经常盯着关闭的门,对开启的门却视若无睹。    76. 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末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末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77. 人之所以活的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78. 爱是费尽心力地全身投入,然后再百转千回地抽身而出!    79.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之后去睡觉 !    80. 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 (来源:国际在线论坛)
个人分类: 美文趣事|2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名高校教师:不怕工资低的就来高校
whitesun 2010-3-3 12:38
前几天看到 BBS 上关于 80 后高校年轻教师啃老的话题,不禁感慨良多。我本人就是 80 后,,当年大学毕业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着考个研究生好了。正好某高校个别专业招聘教师,我所学的恰好又是稀缺专业,于是 03 年进入了高校,开始了漫长的高校生涯。 年轻女教师部分宿舍在食堂上,四人一间,房间内禁止用各种电器,也禁止做饭。每晚 11 点 门卫阿姨会准时锁门。偶尔回来晚一点的教师时常会遭到门卫的白眼。即便是这样的宿舍,也不是谁都能住,必须家在外地,或者离单位较远。男教师住在部分男生 宿舍,其境况就更加可怜。学生越来越多,男教师不得不接受学校的安排,给学生腾宿舍。我的一个同事像被踢皮球一样从这个公寓搬到那个公寓,一年内搬了三 次。最不能忘记的是我同事给我讲的故事,他的舍友被国资处通知腾宿舍,要求在当天必须搬走,寒冬下着小雨,家在外地举目无亲的这位男教师拉着自己所有的家 当就这样离开了宿舍。而住处并没有落实。高校,就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年轻职工。 至于工资待遇,涨幅更是少的可怜,辛辛苦苦读了三年硕士,文凭拿到后工资居然没有变化。讲师和助教一个月也不过差两百。在企业的同学,虽然起薪也不高,但干了几年,工资随着能力大幅提高,而我们的工资几乎是原地踏步,两千元的待遇(补贴 + 工 资)拿了好几年。我的表妹大专毕业在一个事业单位坐办公室,几年来工资待遇一直高于我,直到最近事业单位定岗她才回归到她应有的工资。前段时间和初中老师 聊天,老师问我,现在一个月能不能拿到四千,我无言以对。好容易最近才涨了五百的补贴,工作量还加大了。四千对我来说,实在是高不可攀啊。 真的是不知该说什么,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周围的很多人过去都是班上的精英,考上了好大学,又继续读研,而留在高校后的落差也只有这个群体自己才能体会。 我听到过这样的事情:同事的朋友问她一个月有多少收入,她说两千元,别人一脸的不相信,说:别骗我了,我又不问你借钱。这个事情发生一次也就罢了,令人惊异的是居然数位同事告诉我一样的故事。 另一个同事说,她老公周围的同事基本上的找的都是教师,从幼儿园老师到她这个大学老师,而唯有她这个大学老师收入是最低的。 有人说, 80 后 的年轻教师是焦躁的,以前的教师安于做学问,而现在的教师更多的在考虑如何挣钱。但是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虽然金钱不能证明全部,但作为一名顶着大学光 环的高校教师,拿着这微薄的工作,住在这样的环境中,该如何面对你的亲朋好友,如何面对和你年龄相仿的学生!这样的场景下,如何让学生相信知识改变命 运??如何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未来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就 以一个曾经做过学生和老师的普通人的亲身经历来看,高校的年轻教师除了极少数热爱科研、立志风险学术的精英们,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自己是心甘情愿奉献在教 育岗位上的?如果能有更好的收入,更好的机会,有几个会犹豫离开?有多少人又是因为能力或机会有限而被迫留下?我的师姐,早我一年来单位,充满了对学生的 爱心和做事业的干劲,去了一趟北京,受不了她的同学七八千月薪和自己收入之间的落差,走了;电子系几个年轻男硕士受不了微薄的收入还要养家糊口的现状,走 了。也有留下来的,周围不少例子,托关系找门路也要进高校。当然大多数是女孩。据我的经验,高校里的女教师分为三类,一类是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只求女孩有 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即可,第二类是长相较好或有一定的机遇,通过高校教师身份嫁得金龟婿,不再需要为柴米油盐发愁,这类在我周围比比皆是。最后一类就是我 等众多的平庸者,一方面为工作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另一方面不断抱怨收入的微薄。但相比高校青年男教师而言,即便是第三类女教师,境况也要好很多。看到过 这样一个帖子:不怕工资低的就来高校;不怕捉襟见肘的就来高校;不怕买不起房养不起车就来高校;不怕吃饭请不起客喝酒喝不起茅台的就来高校;不怕寂寞、 孤灯青影、常坐冷板凳、遭人排挤、论资排辈的就来高校;不怕不合理的摊派、常做前辈无偿小零工边而评职称就得强装笑脸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一大堆的就来高 校; 最要命的是男同胞不怕找不到理想对象的就来高校吧。 --------- 以 上结论一般而论,特别适用于家庭条件一般完全依靠自己,学的又是冷门专业软科学之类的青年男教师。这个帖子不仅是高校的真实写照,也适用于我所在的文科 院系的男教师。我周围的女教师,基本都是有车无房贷,而周围男教师,大多都是背负房贷或是还没成家买房。在一次教师年终总结会上,一位青年男老师谈起自己 这一年,感慨的说,自己这一年学问没什么长进,主要是有了儿子要带孩子,而且经济上压力太大了,恨不得出去代课挣钱。他和他老婆两个人五千块钱,又要供房 又要养孩子,还要生活,经济上的压力可见一斑。 80 后是艰苦的一代,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努力考大学,而后升学赶上改革,高考赶上扩招,毕业赶上大学生满地,而 80 后的高校老师似乎注定是更悲哀的一代,高学历低收入,好一点学校的青年教师能轮上福利房,而像我所在的学校,地皮紧张,大批青年教师无房,房价的日益上涨让更多的 80 后需要啃老才能居有屋,不啻为一种莫大的讽刺。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部分80后大都市精英不堪生活压力考虑返乡
xupeiyang 2010-2-28 11:52
部分80后大都市精英不堪生活压力考虑返乡 2010年02月28日 01:37 中国新闻网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共有评论 41 条 资料图:1月22日,一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情侣。如今,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大多已走入社会,有些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过2009年火爆的楼市,80后们对于买房这个问题可谓伤透了脑筋。 中新社发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漂在大都市的80后:归属在何方?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转眼之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最早的一批80后如今也已进入而立之年。然而随着大都市生活压力的凸显,一些漂在这里的80后精英阶层,也不得不考虑离开梦开始的地方。有人说:实在撑不住了,就回家乡吧,二、三线城市或许也是天堂。 30岁的郑青来自陕西宝鸡一个县城,6年前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在北京一个不错的科研单位工作。从外表看去与多数当地的同龄人没有太多区别,操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喜欢关心国家大事,偶然也会做一些属于小资的事。 然而至今也买不起一个安身立命的小窝,让他有些失落,有钱的人可以买商品房,困难的群体还有保障性住房,而我们呢?当初拼命读书,梦想有一天能改变命运,还以为自己是个人才,但奋斗几年还是一无所有,父母总想来北京看看,但我总会说,再等等,房子有了就接你们来。郑青说。 除了房子,生活成本的提升、工作压力加大、幸福指数下降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让郑青渐渐有了逃离这个别人眼中繁荣都市的念头,他甚至感叹:这个城市再好,也是别人的。 在记者的采访中,像郑青一样来自外地的80后白领也有许多相仿的境遇:他们努力工作,为这座城市贡献出自己的青春;他们有成为这座城市主人的梦想,愿意别人称他们为北京人。然而面对生活,他们又不得不还原到现实,房子、工作、户口乃至归宿感 有学者说,80后白领阶层从大城市的聚集向二、三线城市的扩散,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才、技术、资金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的流动和转移,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十大趋势之一。发展中地区缺资金、缺技术,关键还是缺人才。白领阶层从广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的自由扩散,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能够促进发展中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均衡、和谐发展。 也有人对此反驳,精英撤离大城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下的都市生活有悖于知识精英内心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人们创造了都市,参与都市生活,但同时被都市异化。空气的浑浊、交通的拥堵、物价的昂贵、生存竞争的残酷,凡此种种,造成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无力感、无助感。这样的生活与知识精英的内心理想相去甚远,与理想的价值追求相互抵触。他们不仅感到身心疲惫,而且感到缺乏尊严和自由。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则不得不选择逃离。相比大都市的喧嚣浮华,中小城市则宁静得多。 28岁的王中和告诉中新社记者:说实话,不是我不愿意回去,只是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这里所拥有的政治环境、生活节奏与社会资源。就这么离去,割舍不下呀。(完)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媒体调查称八成80后存款不足10万 婚房成第一恐慌
xupeiyang 2010-2-15 20:52
2010年02月15日 04:2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共有评论 262 条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1002/0215_17_1547039.shtml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转型社会的洪流造就了80后的独特性,这些在温室里成长的小皇帝们,却要面对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狂风暴雨。头上顶着垮掉的一代、叛逆、自私、脆弱等负面评价,还伴生着富二代、房奴、卡奴、蚁族、宅男等社会现象。 为了真实反映80后的生存状态,日前, 广州日报联合部分网站,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推出80后生存状态大调查 。截至2010年2月5日零时零分,共有来自广东 、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的3313位80后在网上参与了调查,为我们全面、客观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依据。 调查发现,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感到迷茫与焦虑。但他们同样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在奋斗的路上这是这一代人目前最重要的人生主题。 文/本报记者邱敏 李颖 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嬉皮。他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名称: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意指品格低劣的流氓。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国最权威的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时代周刊》如此写道。 这是《时代周刊》亚洲版2004年2月2日的报道,这篇名为《新激进分子》的报道也许是海外媒体第一次对中国80后一代的聚焦。 这一期的封面是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与春树一起成为报道主角的是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和摇滚乐手李扬,他们被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 时至今日,另类早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80后。本报调查发现,对于社会舆论贴在自己身上的宅男宅女、脆弱、自私、垮掉的一代、叛逆等标签,大部分受访者并不十分认同。33.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加诸于80后身上的不公正的标签。 韩寒被视为中国80后的代表人物,更被无数的80后视为精神领袖。他坦言, 这个世界已经很现实了,我们把这代人的理想都拴在了房子上,他们很多人的生活已经没有趣味了,只看到房子。越是急,越是买不起房子,房价不停地往上升。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都会跟特别现实的社会有关系。那些理想,包括年少时候的梦想,都已经被抛得很远了。我希望可以重拾这些东西。 梦想很遥远,现实很残酷。为了探清80后们真实的生存现状,广州日报日前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展开了一次大调查。 压力: 80后幸福感普遍不强 过半自认压力大于70后 在许多人看来,80后是温室里长大的幸福一代,但调查显示,他们的幸福感却普遍不强。 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37.0%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8.7%认为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那么,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呢?48.1%的受访者认为压力主要来自生活,如买房子、养孩子等;29.7%受访者认为来自工作,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18.7%认为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另有3.5%表示压力来自于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转)
Synthon 2010-2-12 02:38
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   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时代,这种土壤已经消失了   本刊记者 陈彦炜 发自上海、南京 实习记者 刘星   我们都有了个不曾遥想的以后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   那书中的男孩Li Lei   身边的女孩   名叫Han Meimei      书中他们的喜与悲   书外身后的是与非      有点遗憾   Li Lei和Han Meimei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   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了个   当初不曾遥想的以后   还好Polly它还活着   就像我们当年的小美好   他永远都不会老   在心底不会飞走   徐誉滕《李雷与韩梅梅之歌》   李雷与韩梅梅,是生于1980到1988年间的一代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他们源自人教社1993年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一个顶着小平头,一个留着齐 耳短发,伴着插图画和英式口语灌制的磁带走进80后的青春期,在中考完结之后瞬即销匿。   谁也不曾料想,十几年后,他们又重回80后的视线,并被创作成歌曲,在网络上疯狂流传。感伤的旋律,隐喻的填词,残酷的现实与无奈的结局, 勾起了一代人的集体怀旧。   当60后、70后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在诟病80后幼稚、娇惯、叛逆的时候,当80后自身仍未放弃对时尚与新潮不懈追随的时候, 怀旧过早地被降临,回归过早地被渴望。80后如此界定自己的怀旧行为:它就是那个已然失落的精神乌托邦。   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 实枷锁。对于来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农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   残酷的生态直接对应危险的表征。《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问题的样本分析表明:14%的受访者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 敌对情绪。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的程小龙向北京联大、对外经贸、北京中医大和北京化工大的80后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1/3 被访者承认产生过自杀念头。在大城市的80后白领,因压力考虑过自杀的,北京占到12%,上海23%,深圳10%,广州8%。《中国日报》认为, 自杀已成为这一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上海的一份医学研究报告则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80后白领占到总人数的70%。   1980至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是坐过父辈28式单车上学的最后一代;是将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当作童年奢侈的最后一代;是狂吃干脆 面,集齐小浣熊贴画儿的最后一代;是看着葫芦娃、圣斗士、七龙珠直至灌篮高手长大的最后一代;是迷恋随身听和成摞的港台歌曲磁带,墙 上贴满四大天王、小虎队海报的最后一代;是拉过蛔虫,背过五讲四美,白天学赖宁、晚上偷打魂斗罗和超级玛丽的最后一代。   从历史的维度看,1980年代甚嚣尘上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80后们仅仅赶上了一点末梢,如同浮光掠影;1990年代兴起的重商主义大潮, 他们成为当仁不让的被动受洗群体;而2000年代产生的撕扯碰撞、颠覆疯狂、时艰劫难,他们则是必然的承受者、担当者,抑或逃避者、牺牲者。   告别浪漫   我那时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 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      我很难概括自己的个性。我对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欢的做而已。我不愿随大流,我是写不出那种啊,我们光荣的大桥一类的东 西的。   韩寒于2000年   有人会指责我,你这么牛逼,为什么不去写一些实质性内容?那些人所谓实质性内容就是很多社会黑幕吗?但我觉得他很笨,因为连他都知道不能碰,我 还会傻到去碰吗?有一些东西不能写,你就不要去写它,因为你写它没有意义,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我想要一个和谐的人生。   韩寒于2010年   80后这一名词首先诞生在文学圈。1982年生的恭小兵,初中文化,16岁进监狱,20岁开始接触互联网,22岁在台湾出版繁体单行本小说 《我曾深深爱过谁》。就是他将出生在1980年代的青年写作者定义为80后文人。当然,他始料不及的是,80后迅速演化成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被 广泛采用。   民间、媒体和学术界,一度给80后狭义地贴上家境殷实、独生子女、自私叛逆、娇生惯养等标签。事实上,根据南京大学的一项 统计,80后一代城市独生子女不足1/3,农村不到10%,综合起来,全国近2亿80后,独生子女不到20%。而1980年至1985年出生的 80后,直到上高中以前,绝大多数人的家境尚不富裕,农村更有相当的贫困现象;1985后出生的,则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发达地区涌现出一批富二 代。因此,80后普遍对舆论臆想的标签表现出不屑,因为那根本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他们自身又总结、细分出85前和85后两代 人,前者承袭1970年代,属过渡族群;后者紧接1990年代,较多地体现了媒介认为的众多特征。   由于长期不能掌控话语权,加之成长年代的变幻万端,80后长期遭受怀疑、指责甚至批判。他们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最 没有责任心的一代。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映芳教授慨叹道: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被政治社会化的担当者普遍视为问题,受到非难。   一个转机出现在一场作文比赛。1999年,一场名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活动从上海蔓延至全国,吸引了大批80后学生参与。这项完全冲破传 统教育藩篱、无异于离经叛道的活动,第一次让80后找到发表言论、构建话语体系的契机,也让前辈们开始真正见识到,他们心中啥也不是的新青年,究 竟有着怎样的思索。   韩寒、郭敬明等80后,正是从新概念走出来。他们的伯乐、新概念创始人、《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总结:韩寒之所 以能有所成就,被相当一部分同龄人视作领袖,根结还是在于这代人自身存在矛盾与纠结。赵长天说,自己曾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问80后的代表: 你们这么喜欢韩寒,是希望自己成为韩寒吗?彼时,韩寒的言论被主流视作异类,而其退学行为亦被中学老师和家长所唾弃。孩子们这样回答:我们赞成 韩寒,但不敢模仿,也不愿模仿。赵长天一直觉得,80后并没有那么叛逆,否则,韩寒就不会如此扎眼。在现实面前,他们更容易妥协,妥协于升学,妥协 于就业,妥协于房价,甚至妥协于社会。即便是韩寒,今天的他也知道必须要掌握好尺度,不越雷池。   不止一次地赞美过他们的赵长天,着实喜欢这群孩子。10年来,借文学这面镜子,他走近过无数80后的内心,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他甚至拿 80后与自己这群50后比较:谁没有叛逆过?谁没有狂热过?当年,我们说不考大学就不考了,不要上海户口,坐上去新疆的火车,我们想着要去建设 边疆了!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的叛逆和狂热。   赵长天觉得,80后是有带着时代烙印的种种个性,这再正常不过,但更多的,他们还是具有青年的一些共性。这一代人体现出的理性与稳 健,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祖辈。50后是红卫兵的主力,60后普遍经历过上山下乡,70后大玩地下摇滚、行为艺术,后来是出国热、下海潮;80后轰轰 烈烈的竟然那样稀少!   从近现代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经历最具爆炸性变革的青年一代,只有五四时期和当下。前者是出来个德先生、赛先生,后者则透过互联网, 到达了全世界。正因为身处变革漩涡,才会有更大的压力,才会更加趋向现实,屈服现实,无法浪漫。   这位与文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作家,最后发出一声叹息: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时代,这种土壤已经消失了。   在变老之前远去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 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医保曰,不符大病之 条例,拒赔。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网上流传的80后通史   生于1984年的范继辉终于下定决心,等到今年的年终奖发完,就逃离北京。2007年毕业后,他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向往高楼林立、资源聚集的 大都会。他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先后在两大著名网站做编辑,月收入8000元左右,高过大多数同龄人。闲暇时光,会去看场话剧,逛逛独立书店,或 者到各色展馆和创意市集遛弯儿。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过了25岁,买房、结婚、生子,正步步逼近,而北京的房价,已经迈入三万元时代,即便是租金,也位列亚洲城市 前三。这是他无法承受的事实。他感到恐惧。在他眼里,每月工资若能负担一平米房价,这种恐惧才有可能销匿。至于婚恋,他悲观而又客观地感觉:现在 的女孩太现实,没房没车,根本不愿意同你在一起。   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上升无望,发展遭遇瓶颈是范继辉最终选择逃离的直接动机。他找好了位于老家河北邢台的一份事业单位工作,月收 入1000多块。让他动心的一点在于,凭借其公务员父母的收入,加上自己的积蓄,能立即在当地购房。更重要的是,回家之后不再孤独,亲情会让我更有幸福 感。不像在北京出租屋的晚上,每个漫漫长夜,都只能与网络、书本单向度作伴。   不过,直到现在,他仍然相当纠结。家乡离北京不过4个小时车程,却完全是两个世界:物质、精神的贫瘠,资源的稀缺,观念的滞后,这些都是显而易 见的县城生态,与北京无法比拟。那天,我舅舅开车到北京,拖走了我两年来淘到的书刊。书走了,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心里很黯然。他留恋北京的文化气息和 精神世界,也不排除如果实在忍受不了,还会再回来。   范继辉绝不是孤例。伴随着蜗居、蚁族等新名词的出现,逃离北上广的概念又横亘在80后面前。搜狐网2009年底的调查结果显 示,6万受访者中,有82%支持从北京、上海、广州撤退。而激动网的抽样调查显示,1013个样本中,1/4的人已如范继辉一样,开始萌发逃离北上广 的念头,或者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其中,北京占37%,上海16.3%,广州24.9%。压力方面,近9成的上海受访者感到压力巨大,北京37%, 广州51.2%。不过,早已习惯这座城市的人数,也逼近了50%,相信北上广存在更多发展机会的,占到60.9%。逃离,只是无奈之举。   就在两个月前,范继辉看过一部叫《在变老之前远去》的话剧,主人公马骅是个白领,选择在30岁那年离开北京。他说,自己很喜欢这部话剧的名字, 这7个字充满着一种别样的理想主义美感,而且也为沉沦在理想中的人找到某种方向。   他有些文艺,但如今不得不融入现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是我们小时候或者是在有着蓬勃的心态的时候所向往的那样,那时我们对生活很笃 定,以为凭借实力,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人妥协了,于是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有些人还没妥协,在各个角落挣扎。   与范的观点不同,半年前刚刚离开广州、回到梅州老家的80后江佳伟则将此归结为这一代人对物质的不可抗拒。他思考了整整一个下午。最终得出 如下结论:80后被裹挟到物质大潮后,回到了本能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会触碰敏感,只会让自己沉浸在一个物欲所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感中。如果物质快感得不 到满足,只能退回中小城市,来维系和继续这种满足和所谓幸福。他们对思想乏力,所以渐渐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们对自身乏力,所以渐渐失去了驾驭现实的能 力。   逃离北上广,范继辉们认为是80后一代人的中国梦已然破灭;江佳伟们则认为,那是80后一代人的中国梦才真正开始。   三十难立   到了我就业的时候,我想我会去深圳,最好是去外企,那里将是年轻人的乐土,没有等级,不会论资排辈,那是值得安放青春的地方。我承认,我轻蔑诸 如机关干部这样的工作,毫无激情,旱涝保收,清闲安逸,不思进取。   赵雷 2005年接受校报采访   千军万马,真正是天下第一考。我不灰心,不放弃,也许再过几十天,我就会成为人人艳羡的公务员。从此,我的生活将没有了恐惧,没有了漂泊,更不 会动荡。我也该到成家的时候了。   赵雷 2009年个人 微博 ( http://t.sina.com.cn )   赵雷的故事有些折腾。2006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仰慕已久的特区深圳,在一家著名IT企业工作,月薪7000元。两年后,他却参加了公 务员考试,并经历了一次惨败。2009年,他再度报考。而其向往的家乡国税局某科室的职位,有1000多人与之竞争,难度可想而知。即便如此,他仍积极备 考并充满期待,把周末时光都献给了形形色色的公务员考试强化班,如同当年考研考托一般,披星戴月。   对比他在2005年和2009年说过的两段话,无异于天翻地覆。仅仅3年时间,这个生于1982年的湖北人彻底扭转了人生观和价值观。问及报考 公务员、向往体制内工作的缘由,他的回答直白而真实:我觉得自己一无大志,二无贪念,说难听点就是很容易满足,对生活缺少追求。他对体制内与 体制外的理解是:所有的体制外其实都在体制内;所有的体制外又都存在风险,催生人的恐惧,而体制内则恰好相反。   赵并不是从体制外回归体制内的孤例。根据官方统计,公务员考试近年来持续升温,2009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人数达146万余 人,比2008年又增加了40余万,平均报考比例达93:1。而热门职位的报考比例更是令人咋舌,科技部国际司达4224:1,厦门海关达3443:1, 中国科协为3377:1。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10天时间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的报名系统极其拥堵,几次出现崩溃,根本无法登录。   而地方省区市直至最基层的公务员岗位,竞争难度也丝毫不逊于中央国家机关。2009年,报考安徽省公务员人数达11万,甘肃省10万,江苏省近 19万,大部分职位的招录比例都在几百比一。   刚刚从意大利伯克尼大学学成归国的金融学硕士陈凯文现在也把外管局、银监会等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而他当年出国的理由,是为了能够更容易地进入 投资银行、私募、券商等资本运作机构工作。1986年生于贵州铜仁的他觉得,80后一代是中国人到达富裕的初级阶段,又是上承1970,下接 1990的过渡阶段,还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阶段,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难,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较量,所以总害怕失去现有的,害怕不再平静。   于是,针对80后一代热衷体制内的安逸、缺乏冒险精神的行为,不少生于80前的知道分子开始按捺不住了:本以为青年是有希望的,常 为新的,未料他们的奋斗,也只不过要在被市场喂养长成后,再来分一皿庙堂里的胙肉。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对如今80后回归体制内的行为颇有些兴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他说,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还是被档案、级别、 户口折腾得够呛的年代,脱离了体制你就感到无比轻松和快乐。根本原因还是那个时候在体制内的人多,到体制外的人少。冯仑说,这像极了围城, 到了体制外多的当下,年轻人反倒对体制内趋之若鹜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冯仑是1977级的大学生,全班48人,如今身在体制外的仅8人;赵雷是2002级的大学生,全班50人,体制内就业仅2人。   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由就是枷锁,选择就是恐惧。大家开始害怕自由,因为不愿承担责任、承担压力。体制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80后所假想 的安全岛。冯仑有些同情80后,他深感这代人的不易:我们当年可以推卸责任,把所有的困难推向了单位。现在的年轻人,只能将处境的喜忧归结为能力 或者运气,别无他法。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倒不认为这是件值得讨论的事儿。他觉得,不要去担心什么,不要去批判什么,甚至都不需要去关注什么。每一代人在成 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80后垮不了的,他们走个弯路也好,摔个跤也好,选择这个选择那个也好,让他们去。这就是时代,这就是社会啊。   80后集体进入社会的这10年,是壅塞着许多大事的10年,它们径直抑或曲折地波及到局部的每一个个体。谋生的艰难,独处的抑郁,前途的叵 测茫远,生态的残酷狰狞,氤氲散开。   江佳伟说,他还没有相信,就已经开始怀疑。范继辉说,梦想也许不至于破碎,但终归是要改变。陈凯文说,我们怕落差,怕边缘,怕失去,怕卑微;我 们的爱如此盲目、缺乏、虚伪、不深刻、被煽动。这一切将归结于我们所处的过去和现在。赵雷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机会太多,扇扇大门都在敞开;这是最坏 的时代,因为并没有几扇门你能够坦然地走进去,看它的风景。   2010年,是80后开始迈入30岁的元年。也许,三十而立的古话,将会被三十难立取代,并与时俱进。
个人分类: 转载|3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小两口关于过年去谁家过的争吵
hongkuan15 2010-2-2 11:35
去年刚刚结婚的80后小两口,前不久闹起了小矛盾,起因就是过年回谁家过。中国人传统观念里,过年就是一家团圆。而目前很多像我们这样的80后夫妻却为去谁家过年犯难。就是因为我们几乎都是家里独生娃,都想回自己家。常年在外地,一年从头忙到尾,都想回家陪陪老爹和老妈。 男方想陪老爹老妈,女方也想陪老爹老妈,这问题也就来了。 前不久,我们新婚的甜蜜还没结束,就遇到了这个难题。虽说我们两家离得又贰佰多公里,不算太远,但是新婚第一年都想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尤其是年三十,我家是两个孩子,我有个妹妹,但是也出嫁了,过年去南方婆婆家过,挡不住。我老婆是独生女,我们俩无论去那一家过年都会有一家冷清。我一开始坚持去我家过年,我们那儿的风俗一般还是倾向于男方为主,如果结婚了不领着新媳妇回家过年,我爸妈会在街坊四邻面前很没面子。但是老婆也有自己的说法: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不回家过年的话他们太寂寞了,肯定会难受的。我父母也只有我一个儿子啊,当媳妇的咋能不去男方家呢?尤其是第一年结婚我发火了。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是和父母在一起过年,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怎么忍心让他们孤零零过年呢?其实我们两个都犯难。不是我不体谅对方,是我们都想尽点孝心。最终,我们协商,一家过一年,轮流来。我想还是平时多回家看看,多跟父母交流一下,不能光等着过年回去。这样可能更好一些。在这方面老婆比我做得好。    附:据一份网络调查显示,为去哪里过年而吵架的80后夫妻超过了半数。有网友发帖称,为这个问题,她和丈夫已经讨论了多次,但都是无疾而终,因为谁也不愿意让步。网友傻傻妹更是发了一篇《在婆家还是娘家过年都能成离婚理由》的帖子,讲她的一对朋友因为过年去谁家的问题争论不休,最后居然闹到离婚的地步。 近日,某门户网站发起了你和爱人是否因春节去谁家而吵架?的投票,在没有、虽没到吵架的地步,却也因此闹过别扭、吵过三个选项中,后两项的投票率占到56.59%,其中选择吵过一项的占28.27%。    我国自1979年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经有大约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步入婚育阶段,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421模式(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也将越来越普遍,其结构是:丈夫的父母只有丈夫一个儿子,妻子的父母只有妻子一个女儿。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也给国人的传统习俗带来了冲击。 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夫妻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家庭模式的主流。同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占到总人口的10.2%,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剧增长。 由于从小受父母亲朋疼爱,多数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组成小家庭后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兼顾对方的感受和苦恼。而春节到底去谁家过年,也已然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夫妻去哪过年成了各大网站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 也有网友和专家支招说法,推荐了各种方案。 宾语的廉政空间在此集纳归类,优化组合出如下5种,供80后夫妻朋友参考: 方案一:轮流坐庄,不偏不向,今年男方,明年女方。 实施办法:夫妻双方约定,如果今年到男方父母家过年,明年就要到女方家。一年一轮,不偏不向。 方案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新年过半,再回小家。 实施办法:年三十到初三,小夫妻俩可以各回各的父母家过年团聚,初四开始,小两口再团聚。 方案三:您家俺家,合成一家;您娘俺娘,欢聚一堂。 实施办法:把双方的老人都接到自己家里一起过年,这样就真的大团圆了。 方案四:双方老人,共同组团,一起出游,在外过年。 实施办法:小夫妻可以带上双方父母,组建一个旅游团到外地去过年。这种方案虽然花费较高,但一年就一次,大家都开心。 方案五:不去婆家,不回娘家,最是享受,温馨小家。 实施办法:小夫妻干脆哪也不去,就在自己的小家享受二人世界或三口之爱,这样一来,许多麻烦是省了,但年味少了的同时,也似乎少了与长辈之间的亲情。    方案不少,点子多多。但无论何种方案,哪个点子,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小夫妻们应逐渐成熟起来,学会用体谅和迁就、理解和尊重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双方老人也要体谅一下孩子的难处,现在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孩子每天为工作奔忙,难得有个假期放松一下,应该让孩子把年过得轻松些。      80后夫妻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孝顺父母,不只是在过年期间体现,不能到过年了才想起老家还有自己的老爸老妈,平时对他们要多一些关爱照顾,尽量多看看多陪陪他们。与父母分隔两地的,除了经常打电话、上网、写信问候,给他们邮寄礼物,尽量能抽空常回家看看,以此来淡化独生子女父母在春节期间对团聚的渴望。同时,还要做好老人的沟通工作,让双方父母理解,欢欢喜喜和和美美地过个欢乐年。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44 次阅读|4 个评论
80后三十难立
xupeiyang 2010-1-4 19:54
2010/01/04 10:58来源:四川新闻网   各年龄阶段人士一致认为80后三十难立,其中甚至包括80后自己   一位50后说:80后岂止是垮掉的一代,简直就是崩溃的一代。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一代人身上   一位60后说:80后还比较飘,三十难立,因为他们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宝,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   一位90后说:80后的哥哥姐姐三十难立,除了少数人凭自己的能力有很好的事业,大部分人都依赖父母,依然在啃老   从今年1月1日起,80后这个群体,渐渐迈入而立之年,本报推出的《80后三十而立》特别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议,80后给你什么印象?三十而立,应该立什么?80后三十能立还是三十难立?。昨日,本报采访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士,请他们畅谈80后现象。    50 代表人物:王跃 出生:1958年   身份:成都作家,作品有《南方浮华》《拉萨故事》《成渝口水战》《成都批判》等。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溺爱,基本上没经历过苦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没受到苦难的80后,是很难立起来的。    未经历过苦难   在作家王跃看来,80后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属于天一下,地一下,观念比较乱,没有统一明晰的世界观,不像60后、70后,有统一的目标。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 年近30,80后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阿路龟 2010-1-4 14:40
转载自踏浪乘风 “咯吱、咯吱”晚饭后,独自漫步在雪地上,舒心而又惬意。此时此刻,时光中的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彷佛都隔着那么遥远!   年近30,8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过去那个沉迷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的小孩!在生活的种种考验面前,学会微笑着生活——尽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爱情、对欲望,应该有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别太冷淡、不要沉迷!清醒一下吧:给自己定一下位。不要让思想在欲望的世界里陷得太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生活中,爱情应该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干净、清爽而又温馨!别让她和欲望捆绑在一起,那会让生活成为一种很沉重的经历!   对于生命的意义,不要有太多的模糊,生命只是一种简单的过程,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然而,我们必须要学会精心打点,不要让这个简单的过程变得沉重、繁琐!更多的,我们希望生活是舒心而惬意的!   好啦,想清上面那些问题后,就让我们很认真的想想,而立之年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吧:   假如你工作在大城市,别让高得吓人的房价雷倒——尽管它已高得超出了你父母和你自己的承受能力。那不是一个健康的实体,学着让自己把视线从那上面转移开!那是块腐烂透顶的肉,里面寄居满了各类的爬虫,尽管他们披着很华丽的皮囊。可是,由于它已经扰乱着个人的生活,并且因此而腐蚀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让原本简简单单的房价变得扑朔迷离。假如你因为婚姻问题非要去买,而又承担不起,先让自己放放吧!把视线踏踏实实地放在工作上,尽管,也许你对自己工作并不十分满意!   假如你在单位混,咳,倒霉的80后,这个时代还不完全属于你们。我们早应该看清,单位生活的绝对不是理想的寄居地,在更多情况下,它并不适合人的成长!还需要我们去改善,而非屈从。放眼全国,我们几乎找不到哪个地方允许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形式主义、官僚习气、各类潜规则……说不清的种种繁琐,早已将体制咬坏、把人性咬坏!80后们,假如,我们是积极、上进的一代青年,在这些现象面前,不要迷失自己,不要认为生活本该这样的,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团结、互信、互助的关系,而非彼此在利益争夺中尔虞我诈。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信念——一种简单、清晰的人生信念追求,尽管这种信念也许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暂时因不被理解而碰壁!请相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贪婪、更不在于淫靡奢侈!   你对信念怎么理解?你的信仰是什么?嗨,80后的我们,不要在种种残酷的现实面前,让自己变得“现实”。根植在心底的信念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会准确的帮你辨别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想想,你童年时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想法吧,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呢?我们的责任,不是在生活中默默无闻的隐忍——隐忍生活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不是在欲望世界里堕落;不是在蹉跎的岁月长河里打牌蒙混时光。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别闲着,别累着”,这个追求会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太枯燥,更不会让生命之花时时干枯!   不要彻头彻尾的做生活中的人,那样,生活会很沉重!学着“仰望星空”,看看内心思想世界中,哪些想法对于自己来说并不算太难。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去追求吧!生命中,有些东西是迫于无奈的,需要隐忍。同时,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东西,那样生活才会绚烂多彩而不干枯!   80后们,我们早该告别刚出校园时那段青黄不接的艰难年龄段!关爱好自己的亲人,也许他们并不能满足你在生活中的所有需求,可是,他们为了我们已经付出太多。应该我们为他们做出些什么了——尽管我们自己“吊”在一个很艰难的生活怪圈中!   总之,生活细微处的斑斑点点,我们早该看清,让我们尽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吧!80后的责任不是屈从过去,不是在艰难的时事里迷失,而是积极、大胆开拓,开拓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夜色很美,伴着温和的南风,耳边继续“咯吱、咯吱”的踏雪声!我想,更多情况下,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挖掘那些简单的“美”的因素!
个人分类: 社会|3201 次阅读|5 个评论
社会转型的80后
caecae 2009-12-6 22:39
社会转型的80后 都说 80后是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代,是压力最大的一代, 照70后没有房子,照90后,没有他们活的开心。 看了《蜗居》我想大家也都能感受到,这是事实。 估计80后最苦的方式就是, 父母双双下岗的(企业转型), 自己读过大学(大学收费), 又读过硕士(研究生收费), 博士(博士收费), 然后留过学(post-PHD), 最后,回国可能还找不到工作的(工作压力), 买不起房子(房地产), 或许其他若干
个人分类: 生活感想|3443 次阅读|2 个评论
80后的共识——80后看房地产、房价(转)
msxue2004 2009-11-21 13:00
房价,所有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富人希望房价高点,他们可以继续发财,穷人希望房价低点,他们可以早日有家,我是穷人,我和所有的穷人一样希望房价低点,能早点买房有自己家(别跟我提什么外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买房,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人就希望有自己的家,无数外国人的东西都被证明了拿到中国来不管用,这是题外话)。但希望毕竟是希望,希望不是现实,尤其特别是在目前的中国,穷人的希望往往遥不可及。那么,不妨站在既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的立场看待中国房价这个问题吧! 首先要明白开发商的本质,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允许开发商存在的,开发商自己不劳动,不生产商品,只不过把建筑商修好的房子拿来卖,属于买空卖空行为,属于投机倒把,进入市场经济,开发商便合法赚钱了。本质上说,开发商属于空手套白狼的不劳而获群体,是社会上不需要的群体,说的难听点,就是寄生虫,不劳而获吸取社会的财富,对社会的前进没有贡献。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房价的供需是否平衡?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中国的房子供给远远小于需求,需要买房的人太多了,而可以卖的商品房实在太少。 那房价岂不是会不停的涨上去?因为书上告诉我们当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物价会上涨!我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书上还说了,商品的价格会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当需求小于供给时,价格会下跌,但请记住前提,商品的价格会围绕商品的价值上涨,而房子呢? 姑且不论房子的价值这个命题,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我个人认为,除豪宅、别墅外普通的房子不应该是商品,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享有的福利而不应是商品推向市场,这是政府这三十年来为了漂亮的GDP数字给中国人民欠下的一笔债,而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 既然现在木已成舟,房子已经被政府推向市场,那一套房子的真正价值是多少比较合理呢?我认为有两方面决定一套普通房子的价格。一、房子的成本;二、老百姓的购买力。 一、房子的成本。按目前建筑市场的行情,高层结构的土建成本大约在1500每平米左右,多层大约在1000每平米左右,七层以下的砌体结构应在每平米600左右,这是建筑成本,还有地价,目前来说地价真不好说,因为土地按宪法是属于全体国民的,为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过日子还要交钱?再有,目前的地价具有很大的泡沫,不具参考性。 二、老百姓的购买力,以长沙市中等收入人群来说,一个廉洁的基层公务员年薪在5万元左右,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年薪在8万元左右(我非常怀疑我的高估了我们的生活水平),除去开支,每年能存下来的收入应该在5万元左右,按目前长沙房价,一个中等收入人群如果白手起家,大概三到五年能赚到首付,还款一十五年基本能买下一套房子,但这十五年生活水平不会太高,得省吃俭用,所以长沙中等收入人群如果白手起家的话,正常情况二十年买一套房子。朋友们,你们认为长了还是短了?我认为太长了,人的一生也就七八十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被一套房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人生还能有什么追求? 综合以上两点,我个人认为,在长沙市,普通的房子的价值应该在3000元每平米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所以目前房子的价格严重偏离了房子的价值,需要调整。 很多人跟我说一个问题,买房的人太多了,房价绝不会降!我承认,但我只承认一半,就是买房的人很多,但房价一定会降,因为太多太多买房的人都买不起房,真正的有效需求很小,所以实际上是供大于求。 那么,房价怎么降,什么时候降呢? 开发商不是慈善家,他绝不会在楼市旺盛的时候降价,反过来,开发商是资本家,是逐利的资本家,是血淋淋的资本家,他能卖5001,他绝不会在5000卖。而且通过房价已经鼓吹起一个很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将开发商、银行、政府绑到了一起,泡沫破裂,对开发商,对银行,对政府都没有一点好处,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经济和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开发商要赚钱,就拉拢政府,找关系找银行批贷款,拿地找银行贷款,建房找银行贷款,房奴买房还是找银行贷款,最终的风险都在银行,而银行是中国经济的命脉,美国的次级债投行倒闭给美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中国银行的风险比美国大的多!因为中国的监管比美国松的多!政府也需要房地产发展,因为没有房地产的发展,官员的所谓的GDP上不来,官员的收入上不来,官员的仕途没有前途,所以在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开发商,银行,政府形成了利益铁三角,指望他们主动降房价?不可能! 房价将通过自然的经济规律自然而然的降,在08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让很多开发商觉得吃不消,降价在所难免,然后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出口、内需、投资三驾马车组成,美国病了,给美国打工的中国出口不行了,美国要挽救其自身利益就要实行贸易保护,要提高其国内的就业率就要发展其自己的制造业,他通过市场经济来挤出中国产品几乎不可能,因为他没有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他可以通过反倾销等贸易制裁排挤中国产品,所以别听奥巴马那些花言巧语。中国的出口在09年不行了,一匹马就这么病了。 内需,内需在这一二十年就是一匹从来没有长大的小马,根本拉不动中国经济,为什么?因为两极分化,房价太高!穷人太穷,要供房,要养儿女读书,要看病,没钱消费。富人数量太少,有钱但花不出去,内需在这十多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拉动过,虽然天天喊,还只是费口水。 所以,09年面对中国经济困难的时候,政府决定用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信贷,上半年银行放出信贷7万亿,而08年一年中国的GDP也就30万亿,天量信贷造成进退两难,停止信贷,大批上马的大项目将成为烂尾楼工程,继续信贷,通货膨胀有抬头趋势。而苏联、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政府的投资行为是没有效率的短期行为,好比一个生了病的人,没有精神,医生开的处方不是看病,而是注入兴奋剂,那病人立即精力旺盛,旁人都在说,神医!那人回暖了,复苏了! 在上半年天量信贷的同时,制造了股市、楼市的繁荣,股市创反弹新高,楼市回暖,半年之后,政府觉得不对头了,信贷规模迅速被控制,10月新增信贷仅为2500亿元,这样下去,自然规律制裁高房价的时候就到了。而今年推动楼市所谓的回暖的动力便是天量信贷,银行把钱贷给国企,国企发现做其他的不赚钱,还是做房地产,所以不断的涌现了国企地王,但天量信贷、政府投资只能是短期行为,是不可持续的。 个人预计,明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将越来越明显,央行通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胀预期来了他们就加息,资金回流,楼市将面临资金链紧张,那时候房价怎么走? 我个人期望,不是跌,而是暴跌! 作者:10_roger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责任?制度?还是什么?----对我们的反思
poorsoldier 2009-10-11 18:02
今天让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搞郁闷了。隔壁有人来借东西,承诺使用后进行保养然后归还。借出去后迟迟未见归还,直到需要使用时候。无奈,去索要,借的那位老兄才恍然大悟:我又借给另外人了,他说用完后进行保养,你去找他。回头忙自己的了。很窝火,我问道:我借与你,你不去索要归还,让我去么?那位仁兄回头无辜道:他借走了,这事就与我无关了,你自己去找。遂再也无动于衷。等到我去转接那位老兄那里,那位老兄也是恍然大悟:奥,用完了,忘还给你了。一把塞给我,再也没事了。回头看看借去的那件东西,面目全非,更不要说保养了。无语加窝火,更是无奈。 这类小事在我们周围天天都有。说是大事,算不上;说是小事,值得商榷。现在很多人在做事时候只顾着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忘记了需要担负的职责。我们有时做事也总是大尾巴狼一条,顾前不顾后。有时候只能将这些事情归结为办事没有责任心。但是有个例子让我们发现,好象不是这样。说,一家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在培训员工时候训练焊工技能,考试。第一人上前,从容器中取出焊条,准备焊接,外国考试人员大叫:停,你已经挂了,出去。似乎什么也没发生,就挂了?是的,外资人员解释加质问:你在焊接什么?要用什么样的焊条?工程管理部门审核了吗?你都没有填写物资领取单,物流部门是不会给你发焊条的,如果发给了你,一旦出错是要影响工程质量的。物流是要负责的。就这么简单一个事情。很多人看了后会大骂:这关我们焊工屁事?呵呵,我们的思维方式出来了。我想,这和借用我东西那位老兄的思维是一样的。关我们什么事?这之中反应的大概就是我们的制度带给我们思维方式吧。很多时候,我们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就是这样被消耗在不关屁事的事情上了。很多管理制度上漏洞百出,可有可无,似是而非,模糊不清造就了我们不管屁事的思维方式。反正怎么解释都是通的,那似是而非的就不关我的事情了吧。一旦出了错,在制度上我们总能找到解释的理由:这里说了不算,那里可以这么解释。而即便是板上钉钉的责任落你头上,也没啥关系,反正组织给我担着呢。今天我们有太多的大不了,都一样,没关系的制度,造就了我们喜欢推诿扯皮思维方式:反正把我想做的事情弄完了就行,至于我要做什么,不知道,也与我无干。 顺便说你点不靠谱的。很多人骂我们80一代是没落的一代,是不是一些制度造就的呢?每天生活在一些可有可无,有了没关系,没了也没事管理制度下,是不是思维也会有了没关系,没了也没事呢?反正社会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大概一定是有些道理的。 不过再来讨论
个人分类: 体罚广场|23 次阅读|0 个评论
zz谨此献给1980~1985年出生的人
cwhm 2009-9-12 12:47
看不明白的就退出,别问为什么那是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故事 。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只属于我们80后85前被国家遗忘和牺牲的一代。 捏泥巴 吹肥皂泡 捉昆虫 (我喜欢捉蝴蝶) 纸飞机(我小时候经常玩 ) 推铁环 打仗 手指游戏 粉笔画 放风筝 跳人--- 下面那个叫挑签 打板 拉陀螺 打弹子 丢沙包 (和跳皮筋一样都是操场上经常玩的游戏) 弹弓 用气门芯玩的游戏,也不会忘了吧 小时侯最喜欢的事就是抄歌词 .还有就是贴贴画啊. (哈哈,太熟悉了,我也有哦 ) 黑猫警长 葫芦娃 (从六岁就开始看的小人书,到后来的电视动画 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小龙人 (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 射雕英雄传 花仙子(lu lu lu lu ,那曾是最熟悉的旋律 ) 蓝精灵 (在山的那边,在海的那边,有一群可爱的蓝精灵) 米老鼠和唐老鸭 (迪斯尼,什么时候可以去亲密接触呢 ) 还记得熟悉的变身对白吗?我是希曼! (还记得那四句话: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鹰的眼睛,狼的耳朵) 机器猫、叮当都是它 (这可能是第一部接触到的日本动画了,不管是漫画书还是电视卡通。现在没事都在网上搜来看看 ) 那个时代的纸币 ( 钱哦) 看来这个才知道什么叫游戏经典,游戏的音乐是那么的单调,但你能忘记吗? 就算作弊改人数,都未必能通关。 (嘻嘻,作弊就30只 3只一下子就玩完了 ) 超级玛莉 (这个还行 ) 熟悉的课本 (我们的课本,我小学的课本都还在哦!) (第一课是春天第二课是花园 果园呵呵,你是不是也记得呢)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284 次阅读|4 个评论
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转)
cranelover 2009-8-20 17:05
自己也面临毕业、找工作、安家买房子,读此篇文章,更觉心酸。什么理想抱负,祖国富强,在个人生存面前,都是空谈! 以下内容为转帖 一套房子=祖宗十八代的积蓄+自己20年青春 不知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70后已经退居幕后,而80年后逐渐成为社会舞台中央的绝对宠儿。80后的作家、CEO、亿万富翁等等一系列令人羡慕的光环笼罩在他们身上。80年同时也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正为各行业商家的争抢对象。 80年后成为楼市的主力军,也应运而生成为楼市的流行语。但是在流行语的背后,却透露出宠儿们的心酸和无奈。作为时代的幸运者,80后可谓如鱼得水,有知识、有远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种独立自主生存精神。但是因为房子的存在,我们最好的一代却生不逢时,因为他们遭遇到了高房价。 如果没有高房价,如果我们可以用3~5年的收入买套房,那么80年后的生活将会轻松很多。但实际情况是,如今的大部分人不吃不喝需要大概15~20年的时间才能买套房。因为房子,我们害怕事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 这就是作为我们社会栋梁80后们的真实写照。记得不少开发商的御用文人在媒体上大谈房子对于青年的生活幸福度的重要作用。我想这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最大谎言。比文物价格还贵的房子如今能给年轻人带来的只有痛苦和压迫下的无奈。 一个幸福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年轻人不仅要拥有房子,更应该拥有其他幸福的一切,比如家庭的天伦之乐、夫妻恩爱之乐、相夫教子之乐。但是因为有了房子,其他的幸福就不复存在,而且房屋本身和乐只有?当80后每天一睁眼就是数百元的房贷,他们还有心情去想念其他吗? 记得有一个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大哥的话让我震动良久。当我问他整天跑北京的大街小巷烦不烦时,这位大哥回答我:烦也没有办法,每天一睁眼,就是300元的车份子钱,你不跑怎么办?我也想周六带老婆孩子出去玩玩,但是人穷志短啊。 好一个人穷志短,一语惊醒梦中人。这话对于80后同样适应,最有前途、最有潜质让中国强大的一代人如今因为高房价而沦落成为最志短的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80后因为房地产而沦落为最没有志气的一代。 我认识一位北大毕业的80后,如今毕业5年,但从未见父母来京和其一同生活过。平时一起聊天问其原因,仁兄的回答是:父母不愿来京,因为怕增加其负担。我也不愿意让他们过来,等我买了房子再说,没有房子在父母面前多没有面子。 听了这话,内心真的是万分凄凉。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问一个北大子的抱负,他一定会回答你我将为祖国强大、为民主而奋斗终生;如果你问10年前的北大生,他会回答:我将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一定会超越世界首付比尔盖茨。今天的北大子,其抱负却转变成为尽早拥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这样父母来京自己就不会太囧。 抱负的转变不仅反映80年后生存的尴尬,更折射出我们这个国家不但没有进步,相反却一步一步将年轻人逼向堕落的深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无奈。当我们骄傲的宣称GDP进入世界前三、我们的航天员实行太空漫步时,我们的房价正和国际接轨时。殊不知我们丢失了一国发展壮大的最核心竞争力,那就是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和发展力。当80后人人为房子奋斗终生时,这个国家只会生产房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 一女博士姐姐对《奋斗》的评论
wzhong 2009-8-4 13:05
ZZ: 一女博士姐姐对《奋斗》的评论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Aug 4 02:01:53 2009) 前段时间《奋斗》很火,据说宣传语是80后圣经,这让我半信半疑,因为本 剧的编剧石康是70后,总导演赵宝刚是60后,剧中主要演员也是70后这里面就没有一个正宗的80后,居然来拍80后,还什么圣经?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很喜欢石康的,他的很多小说,至今我依然能够背诵出其中的片断,那些断断续续的语言,陪伴我度过了整个大四的岁月。 我也还是很喜欢赵宝刚的,在我还没有固定男朋友的时候,他拍得很多爱情,就是我想象中的爱情。 所以,我还是去看《奋斗》了,然后彻底疯了,我不得不伤感地承认,才子也是会老的。 我不知道《奋斗》凭什么叫奋斗?里面谁在奋斗?除了华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算是在奋斗吧,其他人呢? 米莱爸爸巨有钱,所以她跟玩儿似的就当了什么总经理。 陆涛虽然爸爸没钱但是架不住天上掉下来一个更有钱的爸爸,于是他大学毕业什么经验没有第一个单子就赚了两千万。 夏琳据说是穷,但是从来没缺过钱,吃喝用度跟米莱没什么两样,不知道哪儿来的。动不动就要去法国,好像法国是北京旁边的一个县一样抬腿就能去。编剧是不是港剧看多了,学人家香港人动不动就要移民加拿大?大陆已经这么吊了吗? 那个台湾的小妹妹叫什么来着也是富豪千金,闲游乱荡,不用劳动,每天除了吃喝睡觉就是星座算命。 瑶瑶倒是没什么家底,居然可以二十郎当岁自己赚钱买豪宅买名车,您以为这还是90年代初啊,海龟跟宝贝似的可着劲儿搂钱?现在满街都是法学硕士,进不了事务所还得去考公务员。按照现在的行情,照她的履历,能有这等排场除了了当二奶是没有别的可能了。 露露倒是没钱,但人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不可挡找了个事业有成的猪头。 请问谁在奋斗? 而唯一一个在奋斗的华子,成了本剧最可怜的人,还有什么比被兄弟挖墙脚更让一个年轻男人抓狂的事情吗? 这是不是要告诉我们80后一个道理,那就是: 1.人活着,要寄希望于有一个富爸爸; 2.如果只有一个穷爸爸,那就只好寄希望于自己不是这个穷爸爸亲生的,自己长到二十几岁会有一家财万贯无妻无子只身一人的亲生富爸爸闪亮登场,哭着喊着要把自己的亿万家财留给你,这时候你可千万别得意忘形啊,千万别忘了要装B啊,你一定要对着这些财富把哈喇子咽回去,像陆涛一样大义凛然的说你知道吗这不是我想要的! 放长线钓大鱼嘛! 3.如果什么爸爸都没有,那你只好像露露一样毅然把自己那个没有富爸爸的男朋友甩了,傍上他的富兄弟,然后千万别忘了哭诉这一切不是你的错,是中国政府的户籍制度的错,你就是为了有一个当地户口;千万别忘了嫁祸给你已经去世的爸爸,说你这么做全是为了完成你爸的遗愿;最后千万别忘了在结婚的时候进一步恶心他,非让他来看你跟他兄弟结婚不可,不来的话你就预备把来宾都饿死,然后把账算在他的小心眼上。 剧中人人以挖墙脚为己任,夏琳挖米莱的,华子挖向南的,猪头挖华子的,这也太乱了吧? 我承认,80后是比上几代人开放,同居的人流的一夜情的团体A片的是不少,但是敢于吃兄弟窝边草的还是很少的吧?至少在我熟悉的大环境里,大家的共识是,你自己乱点没事,你要是挖兄弟墙脚,那你以后别想抬起头来了。 你看《奋斗》里,夏琳有一点道德观念吗?有一点姐妹情谊吗?先是义无反顾的抢姐们儿的男朋友;生米煮成熟饭以后又义无反顾开始装B,整天苦恼无比,好像自己是受害者似的;然后隔三差五去找米莱,观赏一下自己手下败将的惨状,说一些听了你的话我感到很悲伤之类的CCTV-1语言;然后回陆涛那里假装内疚实则暗爽,说一些可是米莱依然爱着你之类的CCTV-4语言。此女集天下之不要脸于一身,我觉得搞设计太屈才了,应该进党政机关,一定会发达的。 米莱真是好脾气,还整天跟Y谈心诉苦的,我说闺女你不嫌寒碜吗?你能有点志气吗?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要是有这么个傻女儿我一定把她绑在家里不准出去丢人。 本剧里顶顶失败的角色就是陆涛!我要是不重点骂几句一定会憋出内伤来的! 1.此男号称名牌大学毕业工程设计师,我怀疑是假的,文凭一定是从卖假证的那里买来的,因为他开口闭口就是我四年大学,我问遍周围学土木工程设计的同学,人家都是上五年的。 2.此男穿衣品位实在太低,没有一点设计师的审美,穿的T恤都是100块15件从北京动物园那里批来的,所以他隔天换一件,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香艳穿什么,把他的剧照放一块儿一看,哟,还以为是葫芦兄弟呢。还件件把领子竖着,我靠,这么短的脖子还敢竖领子,竖的还是这种衣服的领子,就像刚被人从被窝里纠出来打了一顿一样。 3.此男没有一点男主角的气质,在一堆大好时光的青春男女中仿佛一个老头儿,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儿。你说眼睛小吧,韩庚眼睛也小,你说个头矮吧,梁朝伟也矮,你说胖吧,欧阳振华也胖,可是为什么别人都那么有范儿呢?为什么你就像一个肉包子呢? 4.此男极端无情。他继父没什么对不起他的吧?在他妈最无助的时候接纳了她,把他当亲生儿子,养育他教育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了吧?他张嘴闭嘴陆亚逊,也不知道他爸妈怎么忍他的。他亲爸抛弃他们母子确实不地道,你要这么有骨气你别理人家啊!哦,你便宜沾着,孙子装着,人家几亿几亿垫给你,回头人家重病要手术,你扒屁股去法国了,你什么玩意儿啊? 5.此男非常装B,拿着两千万激动得都找不着北了,还要说一些可是我真的不快乐之类的欠扁话,你这么淡定那你捐了啊,你攥手里干嘛?还故意找两个不如他的穷哥们儿去显摆,还假惺惺得让人家给他提意见按说现在的人,都想有钱,都想发财,这是天经地义的,你有钱说明你或者命好或者能干,反正我们都羡慕你,那你也不用这么恶心我们吧?我只能说,这就叫穷人乍富装B。此男跟夏琳是一路货色,赶紧的,成亲吧,别耽误人家米莱了。 就这种人,还个个都上赶着他,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我旁边是没有一正常姑娘待见他的。要我说,要想过日子,不如找他继父;要想傍大款,不如找他生父;要想夫妻共同奋斗,不如找华子;要想玩玩闹闹,不如找向南;我看他生父身边那个副手就几句台词都仪表堂堂比他顺眼,反正是万万不能找这种眼高手低、自恋无情的人,除非你也是这种人,而且比他还狠。 要说里面最像80后的三个人,就是向南、杨晓芸和华子了。 向南开始是真喜欢杨晓云,这也是校园里常见的爱情,轰轰烈烈,发自肺腑,但是后劲不足。 他在对今后生活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匆匆结婚,等婚后风花雪月变成柴米油盐,各种实际问题扑面而来的时候,他抓瞎了,开始逃避,开始委屈,开始茫然,开始骂娘。 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组成家庭以后遇到的问题,爱情是真爱情,吵架是真伤心,吵完也是真茫然。 向南时不时也好色个年轻小妹妹,遇到诱惑时也大动其心,吵起架来也犯浑,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一好小伙子,舍不得年轻时的爱情,认认真真生活,想给爱人一个好的未来,我觉得我身边好多男生都是这样。 杨晓芸呢,爱打扮,爱花钱,受不得委屈,不爱干活,说话尖酸刻薄,毛病是挺多的,但她没什么心眼,要不然也不会拿自己攒的钱出来租房子两个人住。她虽然得理不让人,一吵起架来就把话往狠了说,但是心里还是很珍惜向南的。 现在好多女生不就是这个样子吗?每个人都需要很长时间来成长,当然成长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但是最终每个人都会明白自己最想拥有的是什么。 我希望她和向南能过好。 华子也挺真实,刚毕业的时候雄心勃勃,要赚人生第一桶金,然后四处碰壁,然后重整旗鼓,然后屡败屡战,我想,华子,还有我那些正在城市的角落里辛苦拼搏的同学们,一定会在一次一次的沮丧和失意中重新杀出一条血路来,过上好日子的。 虽然我骂骂咧咧半天,但如果说我还有什么好话的话,我只想祝福这三个人。可惜他们不是男女主角。 因为那两个男女主角实在太挫了。难怪很多人说这部戏根本不是反映80后的,是毁80后的。 看在这三个人和片尾曲的份上,我坚持看完了本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6 次阅读|3 个评论
29岁市长周森锋硕士论文涉剽清华核查
冯用军 2009-6-26 23:05
来源:http://news.163.com/09/0626/02/5CMVTK2G0001124J.html 报刊:武汉晚报 欢迎学术讨论,谢绝人生攻击,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 核心提示:29岁的湖北宜城市长周森锋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很大关注。昨日,周森锋的母校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学校方面24日已经获知周森锋论文被指责涉嫌抄袭的情况,其导师证实目前校方正在认真核查。 周森锋硕士期间论文关于"组织的依赖性"的论述。 王宇博士论文关于"对组织的依赖性"的论述。 周森锋在论文中关于"资源整合能力"的论述。 王宇在论文中关于"整合能力"的论述。均为资料图片 武汉晚报6月26日报道29岁的湖北宜城市长周森锋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了很大关注。昨日,周森锋的母校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学校方面24日已经获知周森锋论文被指责涉嫌抄袭的情况。周森锋在校期间的导师证实,校方对该事非常重视,正在认真核查,但核查需要一个过程,肯定会给出一个说法。如果查明抄袭属实,会有一个什么处理意见,目前还不清楚。记者了解到,按规定,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一篇论文。 记者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查到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上写道: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02年7月4日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作为取得我校学位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均应以第一作者身份按要求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硕士生至少应在核心期刊或各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截至记者发稿时,周森锋本人还没有就论文涉嫌抄袭一事作出回应。 新闻回顾:湖北宜城29岁市长被质疑曾抄袭论文(图) 新闻摘要:24日,网友搜出湖北宜城29岁市长周森锋2004年发表的论文,在和一篇其他人2002年发表的论文对比后,网友发现,两篇论文有好几段相似,还有不少段落只是改动了几个字。 新闻回顾:湖北宜城选举产生新一任市长年仅29岁 新闻摘要:6月21日下午,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任市长。以全票当选市长的周森锋今年29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系湖北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市长。(本文来源:武汉晚报) 湖北宜城29岁市长被疑抽120元香烟2009/06/26 最年轻市长妻子也出身农家其岳父失业岳母务农2009/06/25 湖北宜城29岁市长妻子是副处级干部2009/06/24 湖北襄樊回应质疑称宜城29岁市长无背景2009/06/23 “最年轻市长”六旬父亲在窑场打工(图)2009/06/24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好样的!
yuelugj 2009-6-26 21:19
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届毕业生刘立之(即将赴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修习研究生项目)的发言稿,原本由学工部推荐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后因与对外交流处推荐的留学生代表亦属国际关系学院的毕业生而被临时取消了发言。这篇发言稿文笔尚可,言简意切,反映了80后一代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刘继顺 2009-06-2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刘立之,很荣幸能代表2009届全体毕业生在此发言。别宴散尽,离歌随起之时,请允许我发出如下倡议:首先,请向各位老师致以敬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窃不敢忘;其次,请向左右挚友致以谢意,在最好的年龄我们相遇相知,同席之谊,一生典藏;最后,请向自己致以敬意,负笈四年,有泪有欢笑,彷徨过彻悟过,我们收获成长;这整个盛夏,都是我们的毕业季! 席慕容有诗说,青春是本太过仓促的书。然而,尽管大学时光倏忽而过,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于人民大学这四个字一定有着自己的体悟与品读。于我而言,人大生涯意味着一种完整。 是人大,教会了我们求真与求是的精神。徐志摩曾如此盛誉康桥: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人大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有浓郁的思辨氛围,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有一大群治学严谨的为师尊者,有一群高山流水、疑义相与析的同窗。在求真与求是的过程中,我们构建起对逝者、经典的尊崇,却不让渡批判性思维的权利;我们享受着与智慧伴生的痛苦,不惮承受先知者的少数派孤独;我们笃信密尔的名言,宁愿成为不满意的苏格拉底,不愿成为满意自在的愚人。而更多的时候,这种求真和求是具象化了,成为课上课后激烈的学术切磋,成为通宵不熄的自习灯火,成为图书馆抢座的欣喜错愕,成为旧图前星光的交相闪烁。 是人大,塑造了我们入世的激情和济世的信念。三十二年前,人大校友胡福明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问题的大讨论,领风气之先,启国民之智。而这,不过是人大人一以贯之的实践精神的缩影。自入校始,人大人即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深自期许;四年锤炼,练就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家,而是敢为时代先的实干者。人大人不相信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笃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时代给人大人赋予的天命,我们无从选择,我们不可逃避。在座的各位,或将是未来的学界砥柱、政坛领袖,或将是技术骨干、商界精英,然而有一点是我们的共性:人大人不仅仅关注膏粱锦缎,更心怀天下,心存正气。 同样是人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单纯却丰富的生活方式;每每回忆,咀之不尽。食堂、教室、寝室的来往穿梭,固执、青涩和迷惘一点点淡褪。我们真的已经习惯了,将东风楼戏谑为东风破,将一勺池升华成人大海;在求是石集合,在教二草坪开西瓜会;在二点二聚餐,在钱柜K歌。一个同学告诉我,毕业了,她在学活门口低价甩卖物品,然而那些物件承载的回忆却并不廉价。相信有很多同学也曾饶有兴味地做这样一个测试:你是百分之多少的人大人?大致是罗列了人大人相关100件事情,看每个人的人大成色几何。然而,我想说,不管测试结果如何,只要你真正珍惜既往的四年,只要你心存对师友的感念,在今天,我们毕业日子,我们足可以骄傲地宣称,每一个人都是百分之一百的人大人! 有人说,毕业是电脑浏览器上的刷新键;不管在过去的四年,你被定义为成功者,还是边缘人,一切都将重新开始。读研,工作,出国,我们在人生的岔路选择了不同的出口,天各一方,面临不同的新挑战。然而,我们相信,我们的奋进和坚持将融入人大新的历史,书写新的篇章。 最后,以老校长吴玉章抒写奋进不息人生态度的诗歌作结,与在场同学共勉: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谢谢! 刘立之
个人分类: 地学课堂|825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传说中80后最牛的辞职信
emlyn 2009-6-19 14:27
尊敬的领导们: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虽出自古书三国,吾以为对当今之事亦有裨益。        今,天下遭遇百年经济危机,试看全球经济形势,可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众厂商、工人、民工皆叫苦连天,司某人有感于此,不禁联想自身处境,不胜伤悲,呜呼哀哉!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贫寒,躬耕于冀南邢州大地,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于富贵,但求温饱以残喘。然现实残酷之至,司自去岁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载有余,几度春秋几度冬夏,时光流逝过三百余个日日夜夜。想当初,余本一意气少年,年少轻狂,梦想飞扬,欲于本社大展抱负,一则为集团增光添彩,二则为己身加衣增食,两全其美之策,岂不爽哉?惜,一年光阴,吾不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涩,债台高筑,节衣缩食,杜绝聚会。        众朋友离去者,有之;鄙视者,有之;唾弃者,有之。皆因司某昔日之优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钱竟是基础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误餐补助相加之结果众友云: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为?余汗颜,余何尝不想多整几两纹银,上对的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空气;然而,余出身农家,是苦皆能,是事皆能忍,只可惜终究徒劳无功,虽兢兢业业终究温饱都不得解决,今面容竟呈老态龙钟之相。何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故犹如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然无奈唯有饿死圈中        司虽不才,不敢以千里马自居,然自知亦不是一庸者。人之立于当世,需一技之长,司某自视甚低,不敢自称满腹经纶,然应付文字之事亦不在话下;然,一载以来,每每扪心自问,无不捶胸顿足,几欲洒泪襟前。何也?漫漫长夜,孤枕难眠,辗转反侧,陋室忆昔,每日之工作唯清洁二字即打扫房屋若干、倒水端茶、虚伪客套,***于各所谓领导之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兢兢业业,诚惶诚恐,畏有所疏漏懈怠今扶膝自叹,何等悲哀!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年华如水,倏忽间春夏秋冬四季已轮回三百六十度。茫然回首,所得几何?所失几何?今不得不略作盘点:所得物质上:工作十二月,前三月每月六百,后九月每月九百,区区数千一年来不够司某解决温饱,更何谈穿衣游玩,过品质生活;精神上:备受打击煎熬,一年来新掌握一技之长,即打扫卫生,司某好歹一堂堂男子汉,本科毕业生,其不才之至,亦不应沦为清洁工之列,故使其当年年少轻狂之心瞬间苍老,再无活力;一载以来,司某唯唯诺诺,伺候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其所求,仅每日温饱问题,然随物价飞涨,此问题之解决亦不可得。所失失去了时间、浪费了青春、耽误了大好年华、愧对父母兄姐、做人尊严消失殆尽        然,何以堂堂风华正茂之青年司某人压抑之至,努力坚持到如今,唯一原因:在等待传说中众人期盼的涨工资之事而已。实在可怜,怪司某年幼无知,竟傻傻苦等一年,终究未果;司某一年来生活所需之数千外债亦无望偿还,故司某人顿悟:此处系年轻人之坟墓也,唯一功能即埋没梦想、埋没青春、消磨斗志、耗费光阴,如是而已。故,顿悟之司某人今决定不应消磨于此,做出选择的时刻已到来。        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处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继续打扰贵处,既不能两惜,何不两离,从此,彼此相忘于江湖!以决绝的姿态!        今恳请开明之领导准许卑微无能之员工司某人辞职,不胜感激!        毕! 文章摘自 漂泊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的一些建议
热度 1 chyq721 2009-4-30 11:06
闯祸,总是年轻人的特点。既然我已经在科学网闯了一次祸,我就不怕第二次了。所以,冒着所谓枪打出头鸟的风险,给《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提供一些非常幼稚的建议。 首先,我得 向众位 老师和同学描绘一番我个人现在和未来规划中的角色。第一,我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80 后 博士生,还不知道社会的水有多深,但是我明白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向死亡,在这之前能做点对得住他人的事就行了。第二,我是一个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者,我来自于农村,深刻的明白做出来的东西看得见才能被农民接受。第三,我是一个梦想让农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人,所以自从有人总结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后,我是极度的关注三农问题,农民过得是很苦,但是如果连我这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都不愿意帮助他们,那他们就真的没有改善生活的希望了。 其次,需要汇报一下我对中国特色的一点理解。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八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如何致富,如何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是任何西方经济学家不能把握住的,所以我以为,中国大陆学者拿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定是用很好的数学模型来揭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这个活计任何西方人还真是不能做下来的。第二,目前中国工业领域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为主,这些工业事关国家命脉,只能是国有,但是自有国家去推动他们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而要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必然要发展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如何帮助这些民营企业在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下获得好的发展,是一个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个也不是西方学者能够搞定的。第三,中国的利益分成中,不得不注意家族的角色;家族,对于经济的稳定有好处也有不利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开动脑筋避免不利面,发展优势面;所以在利益的博弈中,我立志于只要给与机会让我们向前走,掌权者拿走所有的名利都无所谓。 再次,我得说一说 80 后与前辈们的区别。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讲得好,中国人最缺乏的其实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试教育可能真的破坏掉了很多八零后的思考能力,但是一个群体的发展,并不需要太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这是由目前中国乃至全人类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的。不能保证八零后有很多人具有独特的思考能力,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八零后还是很有些人有想法的,又真的愿意为国家发展默默奉献的,对于这些人,只要给与机会,他们就会做好,并不会太在乎所谓的名利。众位 50 后到 70 后,完全可以坐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只要您充分相信这些愿意做事的八零后,您的名利都会双收的。 好了,前提条件已经说明,我可以说一说我个人的不成熟建议了吧。 第一,请在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中做好一个引导引导研究者投身于中国特色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需要。西方的任何技术与想法来到中国都要结合国情才能有所使用。而中国特色的工业和农业也只有工作在工业和农业一线的,对中国国情有真正了解的人方能做好。科技评价体系中,只需要有一个引导方向即可嘛,能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放弃出国镀金的想法,而踏踏实实投身于新的上山下乡运动,那么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应该会取得真正的实施。我个人以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并不需要那些发表在《科学》《自然》上的科技论文来指导如何发展,这些科技论文是企业主、工人和农民看不到也看不懂的;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太多的高深研究层面的东西,所消耗的只是年轻人的思考力与青春,科技评价体系能够保护好年轻人的思考力和青春就行了。 第二,请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能够给八零后十年的发展期。八零后有多少呢,应该是中国年龄比例中最多的。八零后中已经有很多人直面中国社会的现实,已经意识到虚幻的论文指标是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发展的空间;而且运气不佳,又遇上了二十一世纪第一场大的经济危机,所以八零后会认真的审视自身。大多数八零后还没有到而立之年,性格和想法还是可以被改造的,那么正式的走上祖国建设的主力舞台前还是能够重新塑造的。那么科技评价体系应该设法给八零后十年时间,让他们在中国工业和农业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踏踏实实工作十年。这十年对八零后很重要,因为是他们最有冲劲的时候;其实对中国的发展也是更重要,经济的发展将从模仿为主慢慢的向自主研发发展,没有一帮子敢于冲击的年轻人,怎么能行呢? 第三,请众位领导原谅我的不知天高地厚,原谅我的幼稚可笑,但是我可以向您表决心的,您给我机会吧,我为您带来一百万的经济价值,您给我年薪两三万就行了。 我闯祸了,不是我的导师能够处理掉的,所以还请科学网的老师帮忙,如果真的有人要报复我,还请不要提供我所在单位和所就读老师的资料,在此先谢谢了,一切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吧,无非是在牢狱里玩玩数学嘛。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6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愿意为70后科学家打工——只愿祖国的科学在进步
chyq721 2009-4-19 09:3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否可以这样来解读:一个国家的存亡并不是国家领导人的千钧责任,而是每一个国家成员的义务,包括平常里看来没有地位的乞丐(可以说乞丐在和平年代没有接受到国家的任何救济吧) 如果以上的假设可以获得共识,那么我们进行类比中国学界是有目共睹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华民族总是处在危险之中,如我们的国歌所言。既然国家处在危难中,作为她的国民是不是应该承当起责任呢? 假使那些 60 后的学术领头人是学界的领导阶层, 70 后、 80 后都是没有地位的小兵。学界的危难已经摆在眼前,只能让学术带头人去承受摆脱中华民族危难的责任吗?为何不能同心协力,与学术带头人一起默默的为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学术带头人无非多的是头顶的帽子,以及带来的相关地位。他们被众人看在眼里,享受了名誉的虚荣,但是却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在万众瞩目下能够活出个性吗?反倒是躲在 60 后后面,只要 60 后愿意给资金,给自己实现想法的机会,给自己充分享受科研的乐趣,给自己做好事情所应得的尊重感,足以。 60 后拿着您的成果站在闪光灯下接受各种束缚,而我们则可以在电视机前陪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不是很能获得共赢吗? 以上是写给 70 后前辈的。 70 后还怕可畏的 80 后,真的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是我,我会很乐意为 70 后打工的。我们课题组现在就有一位 70 后的副教授和博士后,都是我科研路上与导师一样的引路人,我真的是心甘情愿为他俩服务了。做成一个科研成果,那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其实比闪光灯下的虚荣所带来的快乐更长久这是圣严法师在《真正的快乐》一书中所说的。 既然已经决定了为 70 后打工,那就安心的看着我的书,想着我的问题,做着我的实验吧。其实, 70 后顺利走上前台也就需要那么一些文章和经费罢了。如果还是个正常人,帮着他们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会亏待我自己吗? 当然,前提是,有一个跟自已一样可以将名利看淡的亲人相伴。如果没有,无非就是单身喏。始终相信徐光宪院士的话: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我们这些 80 后,为 70 后认真地做了学问,得到了一个创新点直接给他们就行了。然后我们再继续认真做学问,总会有新的创新点产生的。像徐老师可是在 50 岁以后创新的稀土选洗技术啊。总不至于 70 后已经出头了,还要占据我们新的创新点吧,除非现在 70 后看到的 60 后学术带头人都是那种只会占有他人成果而肚内空空的人,那么 70 后现在存在的焦虑倒是应该的。不过没事,我还是相信,在 80 后中间还是有很多喜欢做研究,愿意为 70 后打工的人的。 写下此文,就是想请求我们的 70 后前辈安心,我们 80 后一定都不可畏,现在是科学的春天,社会环境已经允许我们按照自己的路数活着,那么一定会有很多 80 后安心于享受科研过程的快乐,而非成果汇报时虚荣的。只是,前提是,您们是愿意为着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而努力的。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92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生于80后的华人理论物理学者——又一次受刺激了
热度 2 hep 2009-4-7 14:03
读了之后,又一次受刺激了,发现了自己的差距。 其中翟荟我还听过一次他的报告,在KITPC。很年轻啊 ------------------------------------------------------------------------------------------------- 发信人: gcj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Berkeley), 信区: TheoPhys 标 题: 生于1980后崭露头角的华人理论物理学者 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pr 7 09:44:02 2009), 站内 尹西,中科大少年班1996级。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师从Strominger研究弦论,黑洞理论。2006年博士毕业。两年的博后经历后,他回到哈佛物理系,成为助理教授,当时仅仅只有25岁。已发表论文20余篇,被人引用800多次。 翟荟,祁晓亮,徐岑科等毕业于清华基科班的学生,在冷原子系统,凝聚态理论方面有很出色的工作。翟荟是杨振宁先生在清华招收的关门弟子,本科1998级,基科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念博士期间就指导本科生发表了一篇PRL。博士两年多就毕业了,现在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做博后,已在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被人引用200多次。 祁晓亮,1999级基科班学生。毕业后师从翁征宇,且与张守晟合作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工作。2006年底毕业时曾获香港大学的教职,他放弃了,选择前往斯坦福大学跟随张守晟做博后。博后期间,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及相关领域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在Science,Nature Physics,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已被人引用300多次。2009年获UCSB,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名校教职,仅仅只有26岁。 徐岑科,1999级基科班学生。毕业后求学伯克利,跟随文小刚的直系弟子做研究。2007年毕业。前往哈佛做博后,在铁基超导体理论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工作,在PRL,Nature Phys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被人引用200余次。2009年,获密歇根大学等学校教职。 全海涛,1998级湖南大学经济系学生。2002年毕业后考入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师从孙昌璞。博士期间在量子相变,量子热机等方向上做出一系列工作,引起比较大的反响,2007年毕业后前往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跟随Zurek做博后。已在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被人引用近200次。另外,2008年作为第二完成人,与他导师孙昌璞研究员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U.C.Berkeley changing the world! ※ 修改:gcja 于 Apr 7 09:44:16 2009 修改本文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
个人分类: 物理相关|16763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博士也需要“有闲”
chyq721 2009-3-27 14:05
《80后如何成为想当科学家的博士》一文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当时一路写完,根本没有回炉,对遣词造句上进行考究,就着自己当时的心情很坦诚的说完的。如果有什么冒犯之处还请了解,正所谓大人不计小人过,而我原本就是小人一个了。 今天有一位叫做读博的人在我的博文后面留下这么一段回复:当你一边读博,一边为下一顿饭没着落而苦恼的时候,你还有心思去快乐的读博吗? 这是我在中午午休前看到的,记挂于心,折腾的没有睡着,故而早早爬起就此进行回复,此文标题算是一个概括性的回答吧。 《80后如何成为想当科学家的博士》主要集中于论述读博需要有求知欲和好奇心,避开了有闲的讨论。因为在写此文时,潜意识里设定的目标群体是相对有闲的博士生。这个有闲是用博士生的补贴进行说明的。 首先,从博士生补贴上来说,我的有闲有了基本保障。读博第一年的时候,学校发给博士生的月补贴是600,实验室再补发了200;一个月八百,吃饭和日用消耗差不多了;导师过年时的奖金也就恰好可以孝敬父母,因此一开始读博我就没有什么要为下一顿饭发愁的事。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增加到700,实验室补到500,钱还是很充裕的。虽然不能跟我那些毕业了正在工作的同学相比,但是这些钱在武汉已经够吃,能够合理利用而且还能过得有滋有味的。 其次,到目前为止,我对找女朋友非常谨慎,一定要找一个通情达理没有小女人心性的女生,宁缺勿烂是我的基本原则。于是没有了感情的纠葛,也没有了女朋友带来的外在物欲,我的博士生补贴够用。我的一个同学,博士生补贴有两千多,但是就是有了一个喜欢花钱,喜欢逛街购物的女友,而经常出现资金紧张的事情;平常他的这位女友还要求他每天有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陪她(这是一位文科,偏清闲的女生),这就消耗了我那同学很多心力的,原本实力比我强,可两年下来我估计我的能力要比他高上一倍多,毕竟我每天比他多四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就是让他与他现在的女友分手而来二十四小时追赶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只要不找女友,国家给的基本补贴,博士生基本吃饭的保障还是有的。 再次,就是如何隔绝各种诱惑的事情。我一个月拿一千二,我的同学已经有人能够拿到一万二了,而且还说我博士毕业了也不一定能够拿到他那么多的钱,潜在意思是我读博是亏了的,说不定博士毕业后工作找不到,真会出现吃了这顿没下顿的事情。概括的说,读博五年,我会要错失很多机遇,带来很高的机会成本。加上目前经济危机横行,是否可以保证毕业后顺利找到高薪工作,都充满着未知数,于是很多博士生心里就那么的煎熬当初要是没有选择读博,而是直接工作该多好。有了这份煎熬,精神食粮上就真的已经是下一顿饭没着落了。还是那句话,博士生如果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那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有闲,做不到有闲,博士期间做出来的东西就差,做出差的东西找到高薪工作的几率就小。也就是说,越煎熬,越有可能让这份煎熬变成现实,还不如撇开目前同学那反馈过来的各种诱惑,撇开对机会成本的斤斤计较,消逝掉心中的煎熬,做到真正的有闲,如此才会获得最大概率的争取到未来很高薪酬的工作的。 后两个问题博士生自己是可以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比较难说。某些方面应当找中国的教育部,找所在学校论理。但是,笔者以为,如果真的是一个有志于做一个科学家的博士生一定会在选择读博前有着明晰的规划,这个规划会让他仔细的考察那些单位适合自己,他们就会去选那些有实力的培养单位接受培训,一般而言这些单位都是会保证博士生的基本生活的,应当不存在所谓的吃了这顿没下顿的问题。如果是盲目的为了获得一个博士学位以求一份高职时,选错导师,选错就读单位的几率就会很高。因此,总体来说,读博士需要有闲,而且这份有闲是通过我们自身能够争取到的。如果你成天在玩游戏,看电视电影,缺钱的时候就奢望着上帝撒些银子给你时,我觉得最好是不要来读博士,你会非常的痛苦,一刻也感受不到读博的快乐。 感受不到读博的快乐是你的问题,而不是我说错了,写下此文后,我会直接无视那些不能着手体会读博之快乐的人之回复的。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6439 次阅读|6 个评论
80后身上沉重的担子——呼吁创业
chyq721 2009-3-24 07:57
只能说我越来越胆大妄为,我也知道未来我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幸亏有佛学相伴,所以我会以佛的名义说一些让某些人听来反感的话。比如此文的题目 80 后身上沉重的担子。 是批驳应试教育么?不是;是向没有学术道德的老板老师开战?也不是。以上两点都不是我们 80 后要首先应对的,笔者以为对于我们 80 后,应对的应当是新的改革三十年已经启动,正好又遇上了可能比上个世纪那个导致二次大战之经济危机更恐怖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福是祸?总之已经是我们身上沉重的担子了。 三十年前,中国开始改革,生力军该是中国的 50 后。那是他们跟我们一般都是二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年,生活已经逼使他们有所改变,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相结合,成为了社会发展大潮的弄潮儿。现今叱诧中国政坛、商业圈、学术界的人不多是 50 后的人么?致力于打造中国民间第一战略智库的王志纲老师,在其《谋生》一书中或多或少将他们那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描述;对他的书并没有进行追踪,但是我相信王老师势必会写一本谈 50 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与社会搏击的壮丽故事的。王老师写谋生依据的是面向北大的学生,听众恰好是跟笔者年龄相差不多的 80 后了,所以在其书中多次呼吁八零后正是未来的三十年。很多学者已经撰文表明中国的改革大业进入深水区,能够趟过,当然还得靠我们这些年富力强的 80 后相携相助的将国家扛过去吧。 改革需要我们,同时又遭遇了难得一见的金融危机。去年总结改革三十年时,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入的过程,今年已经是新的三十年启动的时间,正当我们踌躇满志时,却要遭受失业的打击,你说我们的担子不沉重吗?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可是却没有一个合适的角色,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呢?但是,笔者以为,改革之初, 50 后也会面对着没有具体工作岗位的现实,那些还有着铁饭碗的人只能坐等国家的安排而错失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而那些从大牢里出来,没有政治照顾的罪犯已经没有可能性获得铁饭碗,生存的压力只能逼使他们去创业了,百废待兴之时,恐怕只有自己创业,为国家制造岗位才好走出自身困境;这些人在改革中首先发达起来,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么。 我们还算是幸运的,起码在我们毕业或者是失业后,我们立志以人为本的政府正在努力的帮我们解决失业问题,与改革之初的 50 后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了。但是,我们就真的应当像改革之初有着铁饭碗情节的人们一般坐等吗?金融危机中真的就没有机遇吗?何不创业,何不为他人制造就业岗位呢? 想通了,似乎就没有所谓的沉重负担了。 创业确实存在各种困难,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那些意志力坚强,性格豁达而又执着,心态开放,分析能力强,有着铜钱般的眼球的同学,笔者以为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不去与其他同学争抢饭碗,而应当努力站出来创业,即使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很多很多朋友跟你说了社会黑暗所带来的创业之艰辛,然则你的以上性格与生俱来就是上帝安排来拯救处在经济危机的全人类的,要有这份使命感的。让我们一起耕耘于中国每一个角落,坚强的扛起身上的重担,为我们深爱的祖国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岗位吧,来吧,朋友,让我们都一起创业吧。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3464 次阅读|1 个评论
80后如何成为想当科学家的博士生
热度 1 chyq721 2009-3-19 14:36
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同时也是一名 80 后。读完王德华老师的《就是要怀着想当科学家的志向去读博士》博文,联想到此次考博多数为 80 后,特别是如我一般的 85 后,于是根据读博将近两年时间的经验思考如何成为想当科学家的博士。 亚里士多德说搞科学必须有三个条件:强烈的求知欲、茂盛的好奇心以及有闲。科学家目前多数是一种职业,政府出资研究解决了科学家们的物质生活,所以科学家们都是有闲的。另外两个条件则是作为 80 后,特别是 85 后必须努力获得的。 我就是想做一名科学家,因为我自信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之强盛,在我的心底里如果有谁要破坏我那颗能够保持高强度求知欲与好奇心的童心,我就会跟这个人决裂,即使是我的父母或导师。因此我自信我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如何拥有求知欲与好奇心的。 80 后,特别是 85 后应该算是受变态式应试教育最深的一代, 97 年大学扩招时我们刚好就读初中,等到了高中,父母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考上大学、读大学方能出人头地,不再有读书无用论,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唯有在题海战术中才能获得一线希望。而等我们考上大学,却发现,学生扩招了,老师们还没有扩招,特别是老师们的教学思想还没有跟着改变,教学严重赶不上社会的发展,这导致我们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根本不能立马在进入社会后利用上;而为了避免太多本科生涌入用人单位导致高的竞争性,社会又在鼓吹读研论,所以研究生又扩招了;读完研究生依然发现无法立马融入社会,于是又有人鼓吹社会需要大量博士的理论,无法是想鼓励作为学生的我们延迟就业罢了。金融危机肆虐,就业形势不好,于是有更多的人选择读研和读博了。以上的种种状况让我们何以养成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 首先我们是应试教育下长大,处在人生定位的起始阶段,我们是被老师安排着生活,并养成了所有人应当服务于自己的心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就没有机会驱使我们因为害怕无知所带来的鄙夷而培养求知欲。笔者高中时唯有吃饭的机会可以看一看报纸,从图书馆借的科学家传记书都被我的班主任没收,为的仅仅是让我考好。其次,到了大学,我们立马进入到一个生活需要自己来设计的阶段。本来应试心理下,只要认真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就能获得高分,就能获得被人尊重的快感;可是到了大学,面对着一个学期的课本数量远远超过高中三年的书本,面对着所学知识是各种基本原理或者是技术细节而没有必要拐弯抹角时,面对着所学专业知识名字上与所报专业名字不相符时,我们变得困惑了;而且这种困惑还没有人来解答,一方面我们有了困惑只会想着问同样困惑的同学,考试心态让我们没有与他人交流的基本能力,见人就脸红如何表达出困惑,如何敢去通过询问长者而获得解答呢?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映像中长者都是对我们提出要求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高中老师,只会要求我们去识记死板之知识而不会教授我们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口头上说要知其所以然,实则上当我们有不然之怀疑时却尽力打压,所以我们变得讨厌跟长者交流。没有交流技巧同时又没有交流的欲望,导致我们的困惑始终摆在心内而无法解答了。报纸和书籍基本上都是长者们写的,往往让我们觉得高高在上,就是我们这种讨厌跟长者交流之心态在作祟了。个人觉得要想获得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关键就在于破除内心的这份因为应试心理而带来的自我封闭感。 如何破除?首先来一个自我暗示,相信自己立志做一个科学家,而来读博士,一定会比饶毅教授教出来的博士生强大。想当一个科学家首先就应当破除应试心理,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没有什么牛逼可言,无非是会考试罢了,真要是给他们一篇论文然后讨论出里面的创新点以及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跟我们一样没有可出彩之地。所以不要因为自己考试成绩差而自卑,而要因为你每天掌握了一个你那些成天只想着考试之同学所没有学到的好玩的知识而充满自信。比如,你读能源专业,然后看了一些农业方面的书籍,与那些只会考证的同学相比,你有可能会遇上一个能源与农业相结合而产生的创业机会(你可以不相信,但是我未来的研究内容会证明给你的)。 如果你真的期待这份自信,那么你迈出了克服考试心理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给自己一个暗示,要求自己每天睡觉前获得一份非专业的知识。我本科四年里,选择的是跟我的室友辩论,每天晚上我都会抛出一个跟我们专业毫不相干的话题,说出来然后跟我的室友辩论,听他们的见解,觉得不合意处,我第二天会抽空上网或者是上图书馆进行求证的。就是在这种为了压倒室友的心态下我有了旺盛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如今,我又开始跟我的博士生室友进行这样的事情。如果你的室友不愿意配合,我建议,你每天给他们打水,先施与好处,然后他们碍于情面自然而然会开始跟你辩论,听取你的说法的;也许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心底里该对你表示感激的。 求知欲旺盛了,只要愿意提出疑问,只要信奉着尽信书不如无书,自然而然就会生成很好的好奇心。一定要相信你也能够提出一个跟爱因斯坦一样的问题,看见水滴落到地面溅起的水珠,然后你好奇于水珠的精彩,好奇于水珠的产生过程,那么有可能你会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走进表面物理的美妙世界以水珠为中心,心中的疑惑会驱使你在日常书籍的狩猎中碰到表面物理知识的。 等我们对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信心时,可能已经不在乎身边同龄人对我们成功与否的质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们以科学思考为快乐,而超越了世俗人对车子房子等物质追求,佛法说物质追求永远在苦中挣扎,唯有超越物质,像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一样获得精神上的无尽快乐的。科学思考本身就会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享受的,能够体会到科学思考之快乐本身该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家了吧。其实当一个科学家一点都不难的,同时大力推行自主创新的社会里一定会优待科学家,一定会让他们有足够的闲心思考问题的。朋友们,让我们只管培育求知欲与好奇心吧,钱啊、车子啊、房子啊、爱情啊都会自然而然的跟进的,关注科学思考才是获得高薪,获得更高地位的有效捷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创新的年代里,那么让我们一起享受科学思考,做一名快乐的想成为科学家的博士吧。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680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位80后本科学生的论文致谢
pxyeco 2009-3-2 12:19
转贴一位大四学生的学年论文致谢。这篇致谢真实地表现了这批 80 后学生(严格地说是 85 后的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思想动态。这批学生,将有部分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在想,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来教导学生,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如何来培养这批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感谢 *** 老师为我的学年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有了您的帮助才有这篇论文最终的顺利完成!感谢班主任 *** 老师的愤怒、幽默、睿智、煽情和最后的归隐,您为我们打开了窥探世界的另一扇窗。 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无私的关怀,你们永远是支撑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感谢霞、薇子、大刘子、小猪,湘江江畔信步,绿荫场上把酒言欢最难忘的记忆里都有你们的身影。感谢一起欢笑一起惆怅的日子,不论何时,请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 感谢大耳朵,最黑暗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为了梦想,我们永不放弃!感谢猩猩帮忙校对,论文的顺利完稿也有你的功劳;感谢总在家里的小齐,每次回来都是在革命最需要的时候,感谢你的悉心照顾。三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感谢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感谢身边所有的朋友与同学,谢谢你们三年来的关照与宽容,与你们一起走过的缤纷时代,我将会继续珍惜与你们度过的时光。 感谢黎老板和垃圾妹一时无两的得瑟,祝愿你们平安快乐。 感谢在网络空间里和我一起兴奋、愤怒、焦急过的跑跑卡丁车车友,天涯海角的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结成朋友,一起为车队的荣誉而战;感谢伴随我的《圣斗士》、《网球天子》,和你们一直燃烧着小宇宙。 (转贴已经学生本人同意)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随想|5145 次阅读|3 个评论
渐渐长大的80后(转)
moxj 2009-1-15 15:45
朋友一起分享的,具体来源不清楚.我看到的题目是80后.看来不管大家从事了什么行业,走过喧嚣,走过彷徨....80后慢慢成熟了...
个人分类: 一起分享|2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农村“80后”[转载]
luohuiqian 2008-11-4 22:19
http://guguangcan.blog.sohu.com/40602203.html?act=1183016753586#comment 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分析的一些问题很到位,转一下。 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农村80后 评论家习惯说80后是缺乏历史感的一代。在描述、分析、梳理80后及其思想状态和生活方式的评论里,叛逆、无底线、颠覆是一些不易忽视的关键词语。但是在我看来,用叛逆、无底线、颠覆来规定一代人多少有些知识强权的话语色彩,因为这一命名很难涵盖1980年代人的全部。因为作为一个群体的这一代人内部也有分层。 80后作为一个社会学术语,常常被专业知识者局限于生长在现代社会里的城市一代青年,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其实,另类、无底线一代的命名,并不能完全适应于城市和农村的80后。事实上,互联网、商品、身体、性等一系列被一部分80后消费的东西,在城市和农村的另一部分80后眼里,他们的态度和1960年代或1970年代人的态度差不多。在文学讨论课上,我们农村80后就很难理解城市80后同龄人为什么那么喜欢郭敬明、张悦然、春树,那么喜欢玄幻小说。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告别生活了19年的乡村来到大城市上学,当对门寝室几个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大谈650毫升与55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的区别、大谈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全球限量版时,我们寝室几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目瞪口呆不知所云的情景。 生活经验的不同决定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依笔者的生活经验看,农村大部分80后身上没有叛逆色彩,更多的是中庸、责任意识。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广大而深厚的家族伦理网络里,他们思考人生问题时,父母、家族已经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个人生活的规划中。光宗耀祖等观念依然是他们对宗族社会的最好答卷。他们有记忆能感知社会时,就与父母一块过苦日子。笔者就曾经十几个冬季跟着父母吃咸菜喝稀糊,夜里两点起床顶着满天繁星跟着父亲去几十里外的煤矿去卖白菜。有些时候,浓雾散去我会发现许多卖白菜的平板车旁,竟然有自己的小学同学。 农村80后在幼小的时候就分享了父母的艰难,父母面对时世艰辛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与农村不同,1980~1990年代,城市普遍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实惠,绝大多数城市80后生活在父母营造的物质富裕的环境里,而他们的父母的童年则是在1950~1960年代的贫困中度过,所以代沟在他们与父母之间很容易形成。 社会学家分析80后时,无一例外地用到独生子女来形容这一代人,并认为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他们无底线、叛逆思想和生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农村80后通常都有兄弟姐妹,所以他们的幼年并不孤单,他们不缺少玩耍的伙伴,不缺少在一起干活儿的伙伴:一字排开,在玉米地里薅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城市80年后是什么样子呢?《闪开!让我为80年后辩护》中有他们的独白:前辈啊,你们如何能明白从小就没有玩伴的痛苦。父母说:乖啊,待在家里不要出门。然后将房门反锁为生活奔波去也。我们望着窗外的阳光,仿佛玻璃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我们不是以各个为中心,我们只是不太明白如何与人相处。 实际上,在大学这个处于城市因而具有城市生活风格的区域内,倒是农村80后由于不适应环境产生的自卑情绪而更难与人相处。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80后更开朗更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 在社会学家看来,自我、情绪化、颠覆性是80后的普遍标志。实际上,农村80后由于过惯了超乎想像的艰苦生活,他们的主语依然是我们。他们很早就知道上学、干活儿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一无所有,唯有名誉,成了生命所在,所以农村的学生大都刻苦地学习,践行着父辈的教诲。走出农村、山沟是他们最朴实最原始的动力。而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和过早地辍学、失学的农村80后,他们离开学校就马上投入到田地的农活儿中去,或者成为民工大军中的一员进入城市,在各种各样的工地挥洒汗水和泪水。他们年轻,上过几年学,相比较他们的父母来说,他们是属于有知识的一代(知识在农村有时仅仅指识字)。他们学手艺、接触新技术新思想、领会新政策都快于他们的父辈,因此他们中的许多已经成为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工中的主力以及家庭的顶梁柱。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颠覆与无底线,看到的是勤劳和责任。 80后的内部分层,不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城乡之间,还有城市和农村的80后各自内部的分化。所以对于中国的80后的描述,我认为它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群体,它的丰富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任何单一化的想像。面对这样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群体,我不禁思考:你的内部有多少个阶层,有多少个不同?哪些词语能代表你的全部?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1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女“作家们”别为炒作成名而放弃尊严(图)
sxzx 2008-11-3 21:03
80后女作家们别为炒作成名而放弃尊严(图) 作者:三峡在线 今 天,在这样一个相对浮躁的网络时代成长中的孩子们,自然打上了网络特有的标鉴。那就是浮躁。 最近,三峡在线看到了两位自称80后的女作家或者说女写手分别向余秋雨与韩寒送上秋波。而且这秋波还不是暗送的,而是在自己的博客公开送的。着实把三峡在线雷倒了两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简单看看这两个事件。 事件一:80后著名女写手博客吐狂言:只想和余秋雨一夜情的事件。 80后女写手张丽华 一位80后著名女写手张丽华发表的一篇博客,博文以《只想和余秋雨一夜情》为题,吸引了无数点击率。张丽华自称是余秋雨的崇拜者,她写道:有一天,有朋友问我,你有过一夜情嘛?我想我也没有极其想要做爱的对象,我似乎对着余老师书上的照片,吻过了几次,不小心被同事看见,笑话了好一阵。说是怎么能喜欢天上的星星,那不属于我能摘到的远方,就算我手里有丘比特的爱之箭,这个完美男人依然远远地挂在天空里,他依然不在我的射程范围里。我有些落寞,因为我终究不可能和这个男人有所瓜葛,他是我天空最亮的北极星。 张丽华还在博客中写道:这不是龌龊的念头,而是对一个人的想念和崇拜,足以促使一个女人想要吞噬掉那个心爱的人,她们把吞噬的过程称作为做爱,去承载一个男人,去包容自己深爱的男人,就如同我,希望能拥有他。 在张丽华在博客中三峡在线看到这样的自我介绍:学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籍贯:上海;身份:不种地的农民、不及格的学生、不求上稿的业余作者、不务正业的房产代理公司市场部主管,不顾一切的女色狼。2002年3月起开始创作散文、小品文、小小说等,在传统媒体公开发布十多万字。2007全国小小说新秀大赛60强。 事件二:80后女作家朱秀坦白求爱:我要做韩寒的情妇。 因为这个好象是今天才出来的,因此三峡在线全文转载于此,供大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80后女作家朱秀原文如下: 80后女作家朱秀 我要做韩寒的情妇。 说起来是否有那么点可笑,还有那么点幼稚加妄想呢? 得确是有那么点哈。 但我本人是很欣赏韩寒的,不止是他那种帅气加文采,更主要的是他那种不畏冒险的胆识。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仅仅要有才高八斗的文采,更主要的还需要勇气,这样他才能算是合格的男人,而我的韩寒就全做的了,这也正合乎我梦中情人的要求。 知道韩寒这个名字是从他的三重门开始的,当是在看南京的时事新闻,里面报道了他的新书。以前本姑娘对文学很厌烦的,无论是什么书,只要到我手上那我就把他当枕头。自从接触了三重门,便提起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使我去关注这本书的正是他;在之前我还特意地去了解他的本人,当我知道他不过是个业余作家,专职于赛车,我特别地震惊。一个学业不是很认真的人既然可以写出这样一部叫人称绝的作品,的确是个才子,因此我联想他儿童时期是否也是个神童呢?至少是个文学神童。要不然杂就写出这样一部奇书,而其他人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 他令我深深着迷的不止是他的文才,还有他的认真、自信、胆大、心细,在时下青年中几乎再也找不到这些优点集一身的人了,虽然很可悲,但我只要我有韩寒我就是个幸福的小天鹅。 从那以后,我就天天关注着他,每天去他的博客去蹲点,给他留言,祝福他。虽然他从没有给我回过,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可以打动他的心的。我相信,所以我一直在坚持着。 在学业上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每当挫折降临时,他的相片就成了我的支柱,轻轻地吻他一下,精神上会得到他的鼓舞,然后默默地盯着照片对他说自己不会放弃。接着我总会感到全身充满活力,最后打破难关。因此我很想感激我的韩郎一声。如果我真的可以嫁给他的话,我相信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无论以后他对我做出这样的伤害,我也不后悔。 虽然怀着这样的愿望,但我从没将它公布于世,只到去年放寒假的前一个星期,宿友们不知道杂搞的,心血来潮地讨论起自己的梦中情人。他们问起我的时候,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含糊不清地说是韩寒。也不知道他们是装聋作哑,还是真的没听到,都围上来逼供。我本是个很腼腆地女孩子,现在还要当那么多人面说这样怕羞的事,我就骂他们是神经兮兮,他们根本不在乎我骂他们,不停地追问。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上铺的女友既然从我的枕头底下将他的照片取了出来,我看秘密保不住了,便大胆地讲述了自己心里的秘密。他们听后都说我很天真,很幼稚,还说他本人不是很好,很虚伪。但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不在乎,反而我对她们很讨厌起来,既然骂我的情人,真是无法原谅。 熄灯后我上铺的朋友又问起我这件事,她说我大学二年了都没谈男朋友是不是因为他?我说是。他又问,如果他在你身边你最想干什么?我这次没有再含糊,而是大胆地对她说,如果他在我身边,我会低下头,将头靠着他温暖的肩膀,我要告诉他我很爱他,如果他愿意,我会将我的第一次给他,并永远只做他的女人。 虽然我的话很狂妄、也很天真,但我的朋友并没有因此嘲笑我。而是对我说他好象有女朋友了,我说我不在乎的。要轮美貌我绝不会输给任何人,轮才智,本小姐也就读大学,无轮那点我都很配他吧?¢ 这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小女孩龌龊的念头,而是我对我心中男人的思念,对梦中情人的渴望,即使这场爱需要付出沉痛的代价,即使这场爱不会有结果,我也不在乎,我会在他面前赤身裸体,只求与他一晚的幸福,无论第二天会带来什么,我都不后悔。我会将他留在我身体上的口水细细地保留下来,终生陪伴在我的身边,去爱他,去呵护着他,哪怕我只能做他的情妇 佛公子朱秀 ---------------------------------------------------------------- 三峡在线评论:80后女作家们别为炒作成名而放弃尊严 可以说,三峡在线被所谓的80后写手张丽华雷倒还没有爬起来的时候,再一次被又一个所谓的80后作家朱秀彻底雷倒了。此时此刻,依然趴在床上写下此文。 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中的很多的人们依然有着雪亮的眼睛。无庸置疑,三峡在线可以肯定地说:这两位所谓的80后作家都是在抢抓眼球,利用名人炒作,从而想提升自己知名度,这是网络时代一种无聊的小把戏,明眼人一看便心知肚明。 什么叫做浮躁?什么叫做无聊?或许这就是浮躁,这就是无聊。 谁都知道,在中国文坛,余秋雨是大师。韩寒是一位最具有争议的新锐作家。三峡在线觉得,这也正是这两个年青的80后作家之所以分别选择他们二人做为意淫对象的主要原因。要不然制造不出什么轰动的话题与效应呀。 事实上,有了网络。于是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职业,比如说网络写手。今天的网络写手人数之众,当然能够称得上作家的应该还是寥寥无几。今天的张丽华与朱秀也仅仅是这些年青的80后写手中的一个代表与缩影。保守的估计,像她们有着如此想法的人不说很多,但一定大有人在。 只面对这样的恶俗炒作,三峡在线觉得那些年青80后女写手与女作家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与思考:一个真正优秀的写手与作家应该真正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道德、伦理与思想呢?不在文字上下功夫专门搞一些如此低俗的小花招,你能够真正成名吗?就算成名了你对得起作家与写手这样的称呼吗?你又能够走多远? 因此,三峡在线觉得,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而丢弃了作家二字的真正的精神与内涵。更不能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最起码的做人的尊严。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宁愿少一些这样的作家。 利用这样的手段炒作,就算你成名,但也并不意味着你的成功。三峡在线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也算是对这些年青的80后女作家们的一个共勉:任何时候,尊严都永远是人类灵魂不可践踏的东西。我们可以为了文学舍弃荣华富贵甚至更多,唯独不能舍弃尊严。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教育成长|2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我们该什么时候入党?
moxj 2008-10-21 23:02
(图片来源: http://hqxx.jm.e21.cn/bencandy.php?fid=38id=133 ) 对于在国内长大的每一个人,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必要拿出来讨论.更因为谈到入党这首先是事关个人理想和信仰的问题.最该问的是你自己.然而关注这个问题的你是不是曾在入党和自己的未来发展这样的问题上权衡良久呢? 毋庸质疑,入党动机在当前更加首要的成为考察积极分子的第一个问题.去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参加党课培训第一节课结束后我问学员今天关于入党动机问题讲的怎么样,居然每一个人对我的回答是你怎么知道我们上课讲这个问题?可见这个题目已经很有必要拿出来探讨一下了. 2000 年左右有报道提醒腐败开始向年轻人蔓延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一些 70 年代以后出生,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的人走进了这个行列.而今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更加在学校入党相对容易和在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及事业单位党员有更好发展机遇这样的潜规则让学生入党积极性一直保持很高.从同学对入党动机这个问题的茫然表现来看不能不说很多人入党已经不在理想层面了. 如果太理想化的谈论和概括这些事情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那我们到 80 后的实际生活中去看看吧. 你是不是又机械麻木并且不耐烦的去上了党课呢?也许这并不让你怎么头疼,那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汇报你写的怎么样了呢? 80 后的同志们也许可以轻松一点,有了网络不光是自己的毕业论文轻松多了,是不是搜索一篇思想汇报也很容易呢?也许有几个人还能想到那已经不是思想汇报了,但你却不可能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你是不是在强国论坛上找你需要的内容呢?也许旁边你打开的还有那个经常浏览的娱乐网站.那在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也关注到了网上的那些时事报道呢?作为一个愤青是不是很多时候一边整理你的思想汇报一边在和同学评论那些腐败现象甚至指责这个党呢?让一个青年生活在这样一种矛盾之中确实是很为难啊.这也只是还在上学的你发出的一点感触.你是不是经常能听到早已工作多年并且还在单位基层继续默默工作的师兄也在抱怨呢?更让你矛盾的是这个师兄早在高中就入了党,而且大学时还是你们的党群负责人.想到这些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难道你会一点都不对这个问题做下自己的思考.还是听了父母的话才写申请书吗?还是同学老师的意见呢?是不是我们更因该相信自己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呢? 如果这些事情你一时还不能想不清楚.那你为什么不看看身边的这个党小组呢?在那里也许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现在我们的党小组可是比以前的先进民主多了.不但很多地方都很人性化了.适合你过组织生活了.还有就是不再像过去一样苛求你这个英雄的出生了.这样的机会你是不是因该更积极点呢.然而党对你宽松了,你对自己的过去又是什么态度呢? 也许你从小在一个干部家庭长大。 大概家庭的良好氛围和教育更能让你客观的认识你长大后了解到的社会状况包括一些见闻.你坚定信念加入了这个党. 但如果你发现家里那个有点官僚作风却在社会中混的如鱼得水的家长和你理想中及书上以及宣传中的党有很大差别时,你现在入党的心情又是怎么样呢? 依然是那个血气方刚的你,看到这个好象不是你原来认识中的世界时,你的心情如何又做如何的改变呢? 也许你出生在一位优秀的工人家庭. 你爸爸的尽业精神和妈妈的那些荣誉证书和奖状是不是还像从前一样激励你一直在奋斗. 领导对你爸的那一次小小的不公平没有在你心里留下一点涟漪吗? 你现在不会一心只想做个技术人员吧.你对党的组织生活向往的激情哪里去了呢? 你是不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呢? 那你可是工人兄弟最亲密的同盟啊.任劳任怨是咱们农民兄弟最优秀的品格啊. 你不会因为村委书记占了你家一点田就对领导耿耿于怀吧. 至于村上那些让人看不惯的事情你就更不会放在心上了. 当然了, 你还可能出生在一个老爸抗着枪为你们挣学费的家庭,一个被人称为知识分子的家庭, 更可能出生在一个已经崛起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在各个城市里向建筑老板讨工钱的,在大街小巷和广大城管在进行运动战的,我们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家庭...... 你对我们的领导,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又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80 后的年轻人们,回想童年的生活,看看现在的景况,环顾周围的世界,你此时入党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不会再问你了,你没有在考问自己吗?当单位一位前辈用开玩笑的口气和你讲:你们现在入党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没有脑子容易被赵本山忽悠的人,另一种是心术不正的人.这时你在想什么呢?起码做过团员的你,是因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让你积极走近党吗?还是周围人的说教?难道真的是你那个自己也会承认的很现实的想法再驱动你继续写完这篇思想汇报吗?那你的理想现在在哪里呢? 在纷繁复杂,瞬息变化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们,在多元化的世界里你们必然会让我们艺术再度辉煌.那我们的信仰又如何呢?受过这么多自然科学知识熏陶的你,一多半人心中的上帝都已经死了.难道真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我们将是信仰缺失的一代.那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如果这样的问题也会让你彷徨、不知所措的话,我想提醒你: 不要忘记妈妈给我们的爱,爸爸交给我们的勇气,和我们自己在成长历程中培养起来的理性;独立思考问题,走自己的路,让宏志哥和上帝练他们的葵花宝典去吧. 信仰就在你思想汇报的前面.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5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女“作家们”别为炒作成名而放弃尊严(图)
sxzx 2008-10-17 21:13
80后女作家们别为炒作成名而放弃尊严(图) 作者:三峡在线 今 天,在这样一个相对浮躁的网络时代成长中的孩子们,自然打上了网络特有的标鉴。那就是浮躁。 最近,三峡在线看到了两位自称80后的女作家或者说女写手分别向余秋雨与韩寒送上秋波。而且这秋波还不是暗送的,而是在自己的博客公开送的。着实把三峡在线雷倒了两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简单看看这两个事件。 事件一:80后著名女写手博客吐狂言:只想和余秋雨一夜情的事件。 80后女写手张丽华 一位80后著名女写手张丽华发表的一篇博客,博文以《只想和余秋雨一夜情》为题,吸引了无数点击率。张丽华自称是余秋雨的崇拜者,她写道:有一天,有朋友问我,你有过一夜情嘛?我想我也没有极其想要做爱的对象,我似乎对着余老师书上的照片,吻过了几次,不小心被同事看见,笑话了好一阵。说是怎么能喜欢天上的星星,那不属于我能摘到的远方,就算我手里有丘比特的爱之箭,这个完美男人依然远远地挂在天空里,他依然不在我的射程范围里。我有些落寞,因为我终究不可能和这个男人有所瓜葛,他是我天空最亮的北极星。 张丽华还在博客中写道:这不是龌龊的念头,而是对一个人的想念和崇拜,足以促使一个女人想要吞噬掉那个心爱的人,她们把吞噬的过程称作为做爱,去承载一个男人,去包容自己深爱的男人,就如同我,希望能拥有他。 在张丽华在博客中三峡在线看到这样的自我介绍:学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籍贯:上海;身份:不种地的农民、不及格的学生、不求上稿的业余作者、不务正业的房产代理公司市场部主管,不顾一切的女色狼。2002年3月起开始创作散文、小品文、小小说等,在传统媒体公开发布十多万字。2007全国小小说新秀大赛60强。 事件二:80后女作家朱秀坦白求爱:我要做韩寒的情妇。 因为这个好象是今天才出来的,因此三峡在线全文转载于此,供大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80后女作家朱秀原文如下: 80后女作家朱秀 我要做韩寒的情妇。 说起来是否有那么点可笑,还有那么点幼稚加妄想呢? 得确是有那么点哈。 但我本人是很欣赏韩寒的,不止是他那种帅气加文采,更主要的是他那种不畏冒险的胆识。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仅仅要有才高八斗的文采,更主要的还需要勇气,这样他才能算是合格的男人,而我的韩寒就全做的了,这也正合乎我梦中情人的要求。 知道韩寒这个名字是从他的三重门开始的,当是在看南京的时事新闻,里面报道了他的新书。以前本姑娘对文学很厌烦的,无论是什么书,只要到我手上那我就把他当枕头。自从接触了三重门,便提起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使我去关注这本书的正是他;在之前我还特意地去了解他的本人,当我知道他不过是个业余作家,专职于赛车,我特别地震惊。一个学业不是很认真的人既然可以写出这样一部叫人称绝的作品,的确是个才子,因此我联想他儿童时期是否也是个神童呢?至少是个文学神童。要不然杂就写出这样一部奇书,而其他人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 他令我深深着迷的不止是他的文才,还有他的认真、自信、胆大、心细,在时下青年中几乎再也找不到这些优点集一身的人了,虽然很可悲,但我只要我有韩寒我就是个幸福的小天鹅。 从那以后,我就天天关注着他,每天去他的博客去蹲点,给他留言,祝福他。虽然他从没有给我回过,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可以打动他的心的。我相信,所以我一直在坚持着。 在学业上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每当挫折降临时,他的相片就成了我的支柱,轻轻地吻他一下,精神上会得到他的鼓舞,然后默默地盯着照片对他说自己不会放弃。接着我总会感到全身充满活力,最后打破难关。因此我很想感激我的韩郎一声。如果我真的可以嫁给他的话,我相信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无论以后他对我做出这样的伤害,我也不后悔。 虽然怀着这样的愿望,但我从没将它公布于世,只到去年放寒假的前一个星期,宿友们不知道杂搞的,心血来潮地讨论起自己的梦中情人。他们问起我的时候,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含糊不清地说是韩寒。也不知道他们是装聋作哑,还是真的没听到,都围上来逼供。我本是个很腼腆地女孩子,现在还要当那么多人面说这样怕羞的事,我就骂他们是神经兮兮,他们根本不在乎我骂他们,不停地追问。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上铺的女友既然从我的枕头底下将他的照片取了出来,我看秘密保不住了,便大胆地讲述了自己心里的秘密。他们听后都说我很天真,很幼稚,还说他本人不是很好,很虚伪。但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不在乎,反而我对她们很讨厌起来,既然骂我的情人,真是无法原谅。 熄灯后我上铺的朋友又问起我这件事,她说我大学二年了都没谈男朋友是不是因为他?我说是。他又问,如果他在你身边你最想干什么?我这次没有再含糊,而是大胆地对她说,如果他在我身边,我会低下头,将头靠着他温暖的肩膀,我要告诉他我很爱他,如果他愿意,我会将我的第一次给他,并永远只做他的女人。 虽然我的话很狂妄、也很天真,但我的朋友并没有因此嘲笑我。而是对我说他好象有女朋友了,我说我不在乎的。要轮美貌我绝不会输给任何人,轮才智,本小姐也就读大学,无轮那点我都很配他吧?¢ 这不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小女孩龌龊的念头,而是我对我心中男人的思念,对梦中情人的渴望,即使这场爱需要付出沉痛的代价,即使这场爱不会有结果,我也不在乎,我会在他面前赤身裸体,只求与他一晚的幸福,无论第二天会带来什么,我都不后悔。我会将他留在我身体上的口水细细地保留下来,终生陪伴在我的身边,去爱他,去呵护着他,哪怕我只能做他的情妇 佛公子朱秀 ---------------------------------------------------------------- 三峡在线评论:80后女作家们别为炒作成名而放弃尊严 可以说,三峡在线被所谓的80后写手张丽华雷倒还没有爬起来的时候,再一次被又一个所谓的80后作家朱秀彻底雷倒了。此时此刻,依然趴在床上写下此文。 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中的很多的人们依然有着雪亮的眼睛。无庸置疑,三峡在线可以肯定地说:这两位所谓的80后作家都是在抢抓眼球,利用名人炒作,从而想提升自己知名度,这是网络时代一种无聊的小把戏,明眼人一看便心知肚明。 什么叫做浮躁?什么叫做无聊?或许这就是浮躁,这就是无聊。 谁都知道,在中国文坛,余秋雨是大师。韩寒是一位最具有争议的新锐作家。三峡在线觉得,这也正是这两个年青的80后作家之所以分别选择他们二人做为意淫对象的主要原因。要不然制造不出什么轰动的话题与效应呀。 事实上,有了网络。于是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职业,比如说网络写手。今天的网络写手人数之众,当然能够称得上作家的应该还是寥寥无几。今天的张丽华与朱秀也仅仅是这些年青的80后写手中的一个代表与缩影。保守的估计,像她们有着如此想法的人不说很多,但一定大有人在。 只面对这样的恶俗炒作,三峡在线觉得那些年青80后女写手与女作家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与思考:一个真正优秀的写手与作家应该真正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道德、伦理与思想呢?不在文字上下功夫专门搞一些如此低俗的小花招,你能够真正成名吗?就算成名了你对得起作家与写手这样的称呼吗?你又能够走多远? 因此,三峡在线觉得,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而丢弃了作家二字的真正的精神与内涵。更不能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最起码的做人的尊严。如果真的这样,我们宁愿少一些这样的作家。 利用这样的手段炒作,就算你成名,但也并不意味着你的成功。三峡在线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也算是对这些年青的80后女作家们的一个共勉:任何时候,尊严都永远是人类灵魂不可践踏的东西。我们可以为了文学舍弃荣华富贵甚至更多,唯独不能舍弃尊严。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2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