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安全文化有时用作专业名词,有时是“泛指”
热度 2 Greg66 2013-1-6 12:09
安全文化,有时用作安全学术领域的专业名词,有时用作“泛指”性的一般名词,不要弄混,两者含义差别相当大,作用有很大的差别。 安全文化,有时是专业名词。 很多组织用与安全相关的宗旨(Mission)、愿景(Vision)、价值观(Values)、信仰(Beliefs)、方针(Policy)或者理念、指导思想等形式来集中体现,含义有,与安全相关的价值观、态度、感觉、能力、行为方式等等,这些名词的含义并不独立、含义分界当然也不明显。国际上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大家可以看看维基百科。国际上的学者们1980年以来就一直在热烈地研究其维度、维度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维度的量值与安全业绩(事故率)间的关系,在Safety Science等著名学术期刊上每年有很多研究结果发布,但短期内很难取得一致性结论。作为专业名词使用时,还有一个相关的专业名词是“安全氛围”,有时与安全文化混用。作为专业名词使用时,安全文化常指“组织或群体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更多时候是“泛指”性一般名词。 如我国常用的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文化科学知识、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文化氛围等,此时“安全文化”这四个字经常与其他字、词连着使用。如果是泛指,维度就不可能确定,也不可能进行定量研究。取安全文化的这种用法时,在我国,经常看到人们把安全文化与文化渊源、人的“素质”结合起来,也有可能会涉及到五千年文化、文明,企业的历史、文化、管理经验等等。这些就与组织的安全管理的关系不那么明确和集中了。 如果要通过安全文化研究来明确、集中地、快速地提高组织的安全业绩,那就必须从“安全文化”的专业名词角度来进行研究 。从“泛指”角度也有效果,但不能明确、不能确定性地看到其提高安全业绩的效果,业绩提高的速度也会很慢。这是研究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所要特别注意的。
个人分类: 6|436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国外的是什么?
热度 6 Greg66 2013-1-5 01:55
“安全第一”这个口号在外国也有,据我所知翻译也就是safety first这么简单,只不过外国一般不常用而已。在我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在外国为什么倒不常用了呢?难道他们没有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吗?现在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得分析下安全生产“方针”是做什么用的。它其实就是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国外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中,有safety policy这个内容,也就是安全方针的意思,也是安全工作(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它们被写得虽也比较简洁,但却比safety first要详细得多,因为只用safety first写不清楚、写不明白这个指导思想,这样员工也就不易理解,当然也就不方便要求员工照着这个指导思想去做了。 国外的组织,在安全工作方面,不少都会有安全宗旨(mission)、安全愿景(vision)、安全价值观(values)、安全信仰(beliefs),加上plolicy,大概就是这么五种,不一定写在管理体系中,但它们却会在组织内部被持续、广泛推广宣传,所有组织成员都会深刻领会并随时应用,起到指导思想的作用。据我所知,他们基本不提、不用“safety first”这个形式,应该也是因为表达不清楚的缘故,safety first的思想已经嵌入上述五种形式之中了,例如我看到的一个企业的belief/value的表达方式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足以拿工伤事故去换取”,这其实和“安全第一”基本是一个意思,但这样更容易为员工所理解。比如美国杜邦用其安全价值观之一“good safety is a good business”来代替“安全第一…”的表达方式。 在国家层面,国外的安全工作机构一般也会有mission、vision、value、bilief、policy这五种形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安全第一”思想也会嵌入其中。 总之“安全第一”这个思想十分的基本,外国是嵌入到上面所述的五种形式之一,我国是明确这样写或者说表达出来。这个思想,绝对是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没有这个思路,安全工作肯定做不好,事故预防效果肯定差。 我国使用“安全第一…”的表达形式,事实上也存在着表达不清楚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组织中“一把手”并不像说的那样在实际工作、决策中真正做到了“安全第一”,此时工人就根本不信“安全第一”这个口号,会说“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不可能的事!不相信就起不到指导作用,就和没有口号差不多。所以我国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把“安全第一”这个“国家级”口号具体化,以求容易理解、容易在实践中应用、执行,进而产生实际效果。关键是要真正理解、坚持了才能具体化,否则也具体化不出什么好的、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由此联想到,在公园、厂区看到的很多其他空洞大口号,其实对工人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应该具体化为具体事情怎么做这类的标语。当然,在政府部门的文件中,使用“安全第一”这种概括性很强的“国家级大口号”还是可以的。 事实上,上面所阐述的“指导思想(方针、宗旨、愿景、信仰、价值观)”就是安全文化。根据“安全价值观、态度、感觉、能力、行为方式”等安全元素抽象出来的安全文化的科学定义实际上就是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国,业界人士也常称之为“安全理念”。但是复杂的、把大家弄糊涂了的问题是,我国安全业界所理解的安全文化,含义比这要宽泛得多,把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技术、安全培训、安全宣传手段、安全业绩等等安全工作的全部内容,都一起说成了安全文化,实际上这是在借“安全文化”这个科学术语形成的“安全工作平台”,而非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安全文化了。
个人分类: 9|17956 次阅读|21 个评论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导论(视频讲座)
热度 3 After50 2012-11-22 21:58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导论(视频讲座) 【内容简介】 本系列讲座介绍了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的途径与方法,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方法及其评价标准,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发展动态。详见以下链接: http://video.chaoxing.com/serie_420121370.shtml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2978 次阅读|5 个评论
文化这个词,现在弄得确实有点“烂”,安全文化可能好不了多少...
热度 1 Greg66 2012-10-24 10:34
我以前写过一篇安全文化的博文,有批评者说,啥都弄文化,什么厕所文化等等,原话我不记得了。我感觉现在的确也是,动不动就谈文化,可是谈了一大堆,也没个文化的准确定义,弄得就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文化及安全文化就变成了啥都可以装,啥都可以不装的没有大小没有边界甚至没有名称的破“筐”了。。。 可是回头想想,企业、政府部门、学术研究,之所以要弄、要搞、要做、要提倡、要加强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也就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可是怎么才能减少事故发生呢?那就是,搞安全文化,得注重其中的“安全”部分,不是注重“文化”部分,这个“文化”部分,我可以说我本人一点也不会“弄”,前面的“安全”部分,我可以说还会那么一点(绝不是谦虚,大家有多少时间做学问,自己都很清楚)。 怎么注重安全文化的“安全”部分?那就得想着安全文化和事故率之间的关系。他们是什么关系?那只能是研究、理解、应用安全文化的元素,理解元素的程度或者所获得的分数,才能和事故率之间建立起关系来。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即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安全文化元素在企业(组织)的接受、理解、应用的程度,获得高分,降低事故率,为什么有人还不理解呢?为什么还在想“文化”呢?想也可以,但是那真的不是安全文化,最多也只能是文化!“文化”不能快速降低事故率,“安全文化”或者其中的“安全”部分才有可能。这个没有认同,那么安全文化可就没法做了。
个人分类: 6|3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谈谈安全文化的测量性
热度 3 MCX2002 2012-10-21 21:00
目前对安全文化尚缺乏统一的定义,其中很多种定义对于组织的安全文化定义缺乏具体的指导意义,比如“与安全相关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笔者赞同傅老师的说法“安全文化首先是安全,是组织对于安全管理的理念、看法的总和”。安全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可以从相关的行为与活动中反映出来,因此是可以很具体的。 为了更好的应用安全文化,需要探讨下“安全文化”测量的可能性,也就是定量化的问题。 首先,任何现象,只要客观存在,就有数量性质,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E. L. Thorndike )在 1918 年提出的 “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场,是“脑”这一高级物质的属性,有程度和数量的差异。 其次,美国测量学者麦柯尔( A. W. McCall )于 1923 年提出“凡事有数量的现象,都可以测量”,因此,作为一种心理属性的安全文化也是可以测量的。心理会反映在某种行为之中,我们通过测量安全文化的外显行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推测和衡量安全文化,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 安全文化的测量可以通过编制量表来实现,在傅老师的安全管理研究中心,量表就体现为以 32 元素为基础的调查问卷。根据测量结果数量化水平,安全文化的测量属于等距量表( interval scale )。这种测量量表的参照点是认为指定的,只具有相对性质,其测量数据只能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如某个组织的安全文化得分为 90 ,不能说是得分 45 的 2 倍,而只能说他们两者相差 45 分。 以上谈了一点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欢迎大家拍砖并撒玉。
个人分类: 理论求证|51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实在、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没有做的必要
Greg66 2012-10-20 08:48
安全文化在国内已经嚷嚷很多年(国外更早),很多人还是很热衷,很多人已经有点烦,但持续跟进、提倡、做工作还是主流。而且,一旦认识到科学实质,安全文化建设还是必须的,除非你不再想预防事故。 现在还是有太多的人没有认识到安全文化的科学实质。科学实质是什么?那就是安全管理理念,就是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事故预防的基本思路。理念就是那么几条(30多条虽然多了点,但总还算有个数)。为什么要这几条?为什么必要?根据目前的粗略研究结果估计,全体员工对这几条理念的认识程度每稳定提高10分,事故率就有可能降低0.3 。事故率降低意味着事故发生的次数降低,也就意味着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下降。 不认识到安全文化的科学实质有何问题?不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就没有目标,就不能集中、努力体现、展示、宣传安全文化理念,很多人在安全文化建设时还热衷于总结自己企业的光辉历史和所谓的特色(有些做法没准还是错误的),设计好看的图标、图版、展示领导视察的照片等等,这东西一段时间后就过时了,很难带来员工安全思想认识的变化和预防事故的技能,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和花费。 不认识到科学实质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把安全文化建设当做一个“大杂烩”的安全工作整体。这个整体里面,每个方面都有人在做,都归某个业务领域所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搅在一起,分不清职责,工作交叉重复,大家的头脑都乱了,还能带来什么事故预防的技能和经验?所以不是加深安全文化元素理解、接受程度的安全文化建设,搞不搞都没什么价值,搞了反而添乱。 此外,最近偶然中,一位业界朋友告诉我一个观点,说咨询活动中,一些企业经常误认为“ 强大的文化就是一切”、“一个企业一种文化”等等。 我也颇有同感。文化不是一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一样的,不能指望一次咨询、一个项目的完成就能很快改变公司的安全状况。安全文化建设,只是帮助改变企业员工观念、认识,实际就是进一步了解一种知识(元素)。这种理解、改变,需要公司的配合安排(如培训活动的组织)才能有效果。有了效果,就有了进一步的具体工作的基础了,这就到了具体技能、方法、流程的层面,就不是文化层面了。文化(观念、思维方式)通过技能、方法、流程起到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安全文化咨询,被咨询企业指望安全文化元素的理解程度有提高就可以了。不要期望把自己公司的历史、文化、领导风格等等什么都总结出来,安全文化咨询的目的不是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与安全业绩(事故率)关联不紧密。
个人分类: 6|3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些企业是这样进行安全管理的(3链接、修订过)
热度 1 Greg66 2012-10-14 22:15
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即安全科、安全处、安全部等,设置很多安全检查人员职位,设置很少的科室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人员被叫做安全员(专职)。一般5000人左右的企业,可能安全部门的安全员要达到100-200人,而一些安全管理比较好的同样规模的跨国企业,安全或者HSE专业人员只有10来个人。安全员的任务就是到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到隐患就告知责任区的直线不能去处理隐患。如果出了事故,是由于安全员没有检查到事故的发生原因而引起的,安全责任有安全员或者其所在部门负责;如果安全员检查到了隐患,告知了直线主管部门,直线部门没有处理或者处理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则出了事故,责任就要有直线部门来负责。 这种安全管理方法的问题是,安全员的数量非常重要,其专业技术技能也非常重要。安全员必须有时间、有精力、熟悉检查的作业和区域(这在实际上做不到),有能力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否则就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及预防事故。被检查的作业人员,还必须得积极配合,安全员在场时也要正常作业,不能等待安全员离开时才开始工作,否则隐患便不能及时暴露出来、得到解决。这种检查方法必然存在安全管理漏洞,因为安全员每一分钟都目不转睛地看护作业人员,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安全人员和作业人员有时会产生激烈的对抗情绪,作业人员也会认为安全不是自己的事情,安全和作业不能结合。作业人员和安全员之间容易进行私下交易乃至相互报复(如果违章作业这种隐患被发现、上报,则作业人员会面临严重的安全处罚),使安全隐患不能公开化、在大范围引起广大人员的注意。同时,人力资源消耗很大,做一个工作几乎要两个人,一个人作业、一个人监督。此外,科室管理人员很少,对于事故、隐患,没有精力进行深入分析、组织培训、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等,时间全部消耗在安全检查、情绪对抗上了。总之,这种安全管理方法问题很多,但是一直为很多企业延续使用。 企业运用这种安全管理方法的根源实际上是,企业全体员工还没有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也没有能正确认识到安全部门和直线部门对安全的各自作用,是个安全文化建设水平问题。参考这个网页的 安全文化元素表 。这个安全文化元素的认识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否则企业不能搞好安全,安全与业务、生产、操作活动就不能妥善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只有“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实际上,我国企业高级管理层中的安全管理副职、政府高层的安全副职岗位人员不稳定,甚至不愿意做安全副职,根本原因都在于缺乏对安全部门的作用正确认识。 作者再一次阐明,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使人们增加对文化元素的正确理解的程度,不是总结企业精神、传统、做法、经验等这些文化、文字、美术设计工作。笔者前几天专门查阅了某著名跨国企业安全文化培训PPT,它就是介绍正确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元素)、作用原理、改善手段等。 注:正确的安全管理做法应该是,安全部门只负责事故、安全问题的统计分析和发布,组织培训,教会直线部门危险识别、分析、处理的方法,建设安管体系和安全文化等工作,发现隐患、处理隐患的工作及事故责任,都交给直线部门。 参考文章: 企业怎样进行安全管理(1) 、 企业怎样进行安全管理(2)
个人分类: 6|39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文化是“安全”,不是“文化”
热度 3 Greg66 2012-9-5 08:39
在现阶段,人们普遍对安全文化众说纷谈莫衷一是的时候,我看这样理解更实用:“安全文化”是“安全”,不是“文化”!
3490 次阅读|8 个评论
哪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最好?
Greg66 2012-9-5 08:22
我常常被问及这个问题。不谦虚地说,我研究安全文化10年,去过中外企业100多家,接触国内、国外研究安全文化的科学家不算少,虽不敢说“阅安(全)无数”,但对中外安全界了解可谓颇多,知道哪家企业安全业绩在最好行列,可是我对这个问题却相当困惑。 原因是,在我国还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安全文化定义时候,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假如你不知道板凳是什么,你知道哪家的板凳产品最好吗?大家对安全文化的这个词的含义、安全文化水平评价标准,目前没有共识。我在基层曾经听说过,“这种(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选,又不是科研项目评选,何必那么严格呢”。言外之意,他没有拿安全文化当做科学!如果不是科学,我们这些研究安全文化的,严谨、科学、数据支持、定量测量。。。这一切都白做了,国际上那么多学术大师在安全科学最高水平的严谨学术杂志《safety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那又算什么。。。 我们综合国际科学研究结果翻译的“安全文化=安全理念”的安全文化定义还得需要时间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但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搞科学研究,有国际科学大趋势做“背靠”,不用担心路线错误。 有时听说,某企业安全文化做得好,其实在我听了详细描述过后,理解了,他说的只是册子或文件、材料的形式漂亮,对预防事故的作用吗,说不出来。这能叫好吗? 不要忘了,安全文化的最终效果是事故率、违章事件数的减少,安全知识的增加,工作操作动作正确率的提高。。。
4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企业安全文化的特色
Greg66 2012-9-5 07:51
很多企业都在追求自己企业的安全文化特色。 特色表现在对安全文化各个元素的理解的深度(可用分数衡量)不同和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如安全文化元素的有关表现图形是方的或圆的,但是安全文化元素(企业安全业绩关键影响要素),在各个企业中没什么不同,即安全理念没什么不同,再追求特色也是徒劳。 安全理念也叫做安全信仰、安全价值观、安全宗旨、安全愿景、安全方针,大体五种集中文字表达方式,全世界都基本一样,如“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这个理念,可以说成是“零事故”,可以说成是“零缺欠”、“不死人”、“零超标”等等,本质含义都一样的,在各行业、各企业没有差别,大家都在用,不要“吹牛”说是自己企业提出的理念。它和安全文化的其他元素一样,是影响企业安全业绩的关键要素因素之一。但是表现形式(宣传形式)可以不同,可以用文字宣传、图片宣传、电子板宣传、文艺节目宣传,甚至可用喷泉来宣传。形式可有不同和特色,但本质没有不同。
3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文化的重点是安全而不是文化
Greg66 2012-9-5 07:29
谈起安全文化,很多人认为是一国、一个企业传统文化的积淀,于是努力找到安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从传统文化角度改善安全文化。这个实际上是不太现实的,短期内也无法实现。 很多咨询公司,为企业编制安全文化手册时,在色彩、图片质量等外在形式上下功夫,贴很多领导的视察照片、画些框图、给些解释,和为企业设计logo一样,以为这就使企业看起来很有文化。但是这类企业常常没有安全专业人员,是基本不懂安全的,这哪是在做安全文化,纯粹是在做(或者“造”)“文化”。 上述做法其实都是对安全文化的误解,只重文化的一面,没有看到安全的一面。安全文化其实重点还是在安全,重点不是文化,属于安全学科,需要懂得安全科学的原理、受过安全科学的严格训练才能做。成果一定得复合事故预防的原理,一定要能说清楚对事故预防的作用,否则是没用的,也不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有固定的元素,其量值需要定量测量,测量值与事故率要有关,对重大事故预防要有好处。元素可用safety plolicy, safety values, safety belief, safety mission, safety vision来表示,实际是一个企业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部分。 研究安全文化,应该是在进行事故预防,不是“造”文化。
3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安全管理空洞,那是因为你不懂
热度 4 Greg66 2012-8-20 23:12
有人说安全管理是一门空洞的科学,严重不同意!如果说一门学问空洞,那是因为你不懂它的内容。 例如,一个篮球,说里面是空的,那是因为你不知道里面有空气。即便知道了里面有空气,你也不知道空气由很多很多的气体分子所组成。如果知道了空气是由氮、氧、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分子所组成,而且每种气体的分子数量又数不胜数(我不知道具体数量,读者可计算),在篮球里面十分拥挤,你再也不会说蓝球是空的。 上面的这个例子和说安全管理是空洞的科学是一样的道理。就 狭义安全管理 来说,包括个人动作控制,个人知识、意识、习惯的控制,组织行为的控制,组织文化水平的控制等等,而且很多都能够定量测量,还要用到工程手段来控制,这么多内容,还不够丰富吗?
5277 次阅读|7 个评论
目前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
热度 1 Greg66 2012-7-20 07:19
1.最大问题是 安全文化的定义不明确,内容没有确定边界,建设内容不明确。 2. 形式化的内容太多、太泛,科学实质、内涵太少,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可持续性差。 3. 对安全业绩的提高很难起到看得见的实质性作用。 4. 不能定量掌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本单位建设进展与其他单位不易相比较,对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明确。
46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大众文化
After50 2011-9-23 20:51
安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大众文化 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出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文化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并随之得到不断的创造、继承和发展。安全文化具有光辉的历程,并有各种文字记载,如安全文化史学,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学,甚至有不少健身长寿的灵方妙语、防衰抗老的衣食住行学说等等。不言而喻,“安全文化”既不是当代某人的发明或创造,也不是谁的新论新说。没有人类的繁衍和发展,没有人民的实践和创造,没有人类社会对文化的传播(记载)、继承和发展,就没有当今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寓于人类文化宝库之中,它不以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是给人类后代留存的瑰宝和巨大财富。弘扬、倡导、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一代比一代精萃、丰富、繁荣、永世留传,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的主题。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在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安全文化。何时使用“安全文化”一词,已无从谈起。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归纳有“安全文化”文字记载,可从美国的三哩岛核事故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中,国际核应急专家领悟到,在事故原因分析上,决不可再单纯是找设计上的缺陷,人的可靠性模型或模拟问题,必须从“人本主义”即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考虑。为此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便提出“安全文化”,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1991年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兴起,国内1990年以来的许多学者在多种中文杂志中发表的论文和著作都有专门文章及章节论述全民减灾意识及灾害文化内容。1995年4月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首届学术论坛”,它标志着中国安全事业的新阶段的开始。作为标志性成果,会议出版了《安全文化论文集》,1995年全国第五个“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在体现“治理隐患,保障安全”思想的同时,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意识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知识、信仰和对客观环境、社会、自然界,以及对现实的认识态度诸观点的完整体系,是人对于他人和事物所持的基本态度和观点。态度和观点是人行为的基础和准则。安全观是对安全活动、安全行为、安全环境、安全事物、安全标准、安全原则、安全现实条件的基本态度和观点的总和。人们在生产和生存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的安全观念,导致不同的安全认知态度,从而影响对于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因此,不同的安全观念必然导致不同的安全活动效果和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安全发展水平。 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时代,存在着不同的安全观念文化。比如,在远古时代,人类对于安全认识和态度是“听天由命”,是宿命论的观念;在工业社会初期,是“亡羊补牢”的认识,观念文化表现于就事论事;近代让会,建立了“系统安全”的观点,能够进行综合的安全治理;到了现代,特别对于宇航技术和核能的利用,才真正地出现“安全第一”的观点和落实“安全第一”的机制。 只有建立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安全观念文化,才能有适应时代需要的安全活动,从而达到时代要求的安全标准。在我国工业社会发展水平的现状下,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的观点,安全超前发展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对于个人和社会大众的安全生活,需要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的意识、“明哲保身”的观点、防患未然的观点等。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社会公民和企业职工,受意识、观念、态度等认识影响,以及在社会规范、风气和习损作用下,生活和生产中表现出的安全行为方式和形式,具体表现为安全思维、安全学习、安全指挥、遵守规章、应急行动、安全操作、安全组织性及纪律性等安全活动。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要之一。无论社会的任何领域,或是人类活动的任何方式,都离不开安全这一前提。人类为了保护自己身心的安全与健康,为了减轻来自于自然和人为事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而进行的认识和探索的活动,是安全行为的目的。建设安全行为文化首先研究安全行为的规律,以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学科为基础,分析、认识、研究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及模式,以实现激励安全行为、防止行为失误和抑制不安全行为。建设安全行为文化包括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人机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安全行为文化的第一个目标是规范个体安全行为。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人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向性和差异性。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由于人们分工不同,有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各种不同层次工程的工人等等,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责的划分,他们从事的劳动对象、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等方面也不一样,加之个体心理的差异,所以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的心理活动必然是复杂多种的。因此,在分析人的个体差异和分析各种职务差异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入的个体安全心理活动。分析和研究个体安全心理规律,对于了解安全行为、控制和调整管理安全行为是很重要的,这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最基础的工作目标。 第二,协调群体安全行为。群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这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利益而相互情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群体构成了企业的基本单位。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要实现社会大众和企业生产班组(群体)安全行为对于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的有效适应和支持。第三是激励领导安全行为。对于企业或组织,在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领导心理与行为,会造成企业的不同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有效的领导是企业或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要使领导的安全管理、决策、指挥高效和合理。 物态的安全文化包括两大体系。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手段及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有关安全装置、用品等物态本身的可靠性。人类技术和生活手段及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一方面取决于人类发展技术的观念和认识,另一方面决定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在研究和制造技术或其他人造物质时,具有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安全预知和处理,是安全物质文化的表现。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用品,是指在制造和使用产品、用具、工具的安全原则和标准下,创造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物——生存环境和条件,保护人类安全、健康、舒适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实体。物质安全文化是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实物反映,是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表层体现和特定观念文化下的实体标志。 首先,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确定了安全的物质文化——状态、水平和价值,同时,安全物质文化对安全观念文化和行为产生反作用。比如,有了安全经济的观点,就会产生安全优化设计的行为,从而形成最佳安全设计的方案——图纸和施工技术路线与实物,通过方案的实施,充实或修正了安全经济的理论、原则和观点。 安全的物质文化是受安全科学技术状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的。安全的物质文化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安全物质文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高新科技的应用和普及,创造出各种各样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安全技术产品,从而提高安全物质文化的水平。 大众的安全文化是最基础的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社会大众之中有关大众安全的种种素质、态度、行为、方法等的总和,它保证由于大众安全的特别重要性而得到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充分重视。大众安全追求的是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安乐和安康。大众安全以个人安全、群体安全为前提。大众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大众安全文化要求社会每一成员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大众安全,视大众安全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就是大众安全文化的表现之一。 大众安全文化要求各社会群体(组织或单位)在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坚持大众安全至上,坚持时时为大众安全着想,事事为大众安全服务的精神,以有组织的生产活动和社会行为来保障大众安全,促进社会大众安全水平的提高。大众安全文化约束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注重人民大众安全,注重环境保护,制定国际公约或条件,保护全世界人民大众安全生产与生活,保障全人类的幸福平安。大众安全文化要求国家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由此带来的意外、事故、灾害的大众的预防。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大众安全文化还要求我们在发展科技,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切实注重解决由此产生新的安全问题的大众对策。大众安全不仅包括大众的身体健康、工作安全,而且包括生活和工作的高质量。大众安全中的心理健康安全的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日益突出。大众安全文化要求个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大众安全文化促进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结构。因此,大众安全是内涵丰富,境界很高的安全。大众文化水准的提高是大众安全文化的基础问题。要提高全社会大众安全水平,就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5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邦200多年的发展与安全文化和安全信念的进化
热度 2 After50 2011-9-12 20:04
杜邦 200 多年的发展与安全文化和安全信念的进化 为什么杜邦公司( DuPont Company )可以生存 200 多年,把安全作为引导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其中一个强劲的理由。安全是为了保证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发展。杜邦之所以坚守安全第一的教训,固然与其在“火药生产商”阶段曾经遭遇的爆炸、着火等血的教训不无关系。但是,胆小也有胆小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胆小的耗子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动物组群之一的原因。 杜邦公司是全球第一家追求“零目标”的企业,其认为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力求达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终极目标。安全在杜邦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渗透进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杜邦安全文化的形成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处在该阶段的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安全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处在该阶段的安全行为特征是: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被动的。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此阶段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体系,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团队互助管理。此阶段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帮助别人遵守;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而且留心观察他人岗位上的;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关心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现在杜邦已经发展到团队互助管理阶段。 杜邦要求每一员工都要严守十大安全信念: 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 管理层要抓安全工作,同时对安全负有责任; 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 安全地工作是雇佣的一个条件; 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管理层“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所有不良因素都必须马上纠正; 工作之外的安全也很重要; 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 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附:杜邦的发展史 1788 年, 16 岁的 E.I. 杜邦在法国埃松省的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实验室当学徒。年轻的杜邦很快掌握了火药生产技术。    1802 年 7 月 19 日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特拉华州后, E.I. 杜邦在白兰地酒河边买了一块地,开始建造他自己的火药厂。公司发行股票 18 股,每股 2000 美元,共集资 3.6 万美元。    1804 年 5 月 1 日,杜邦开始生产并销售火药。    1805 年第一批火药出口到西班牙。    1811 年火药年产量达 20.4056 万磅,销售额达 12.2006 万美元。杜邦是美国最大的火药生产商。    1902 年当公司总裁尤金·杜邦去世后,幸存的合伙人决定将股票出售给出价最高者。公司创始人的三个曾孙托玛斯·克莱蒙·杜邦,阿尔弗雷德·伊雷尼·杜邦和皮埃尔·塞谬尔·杜邦买下了杜邦公司。这三兄弟制定了杜邦公司向新的方向发展的计划。他们建立了东部实验室,这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 年在白兰地酒河畔老火药厂边上建立起了第二个主要的研究中心 --- 中央实验站,以利用公司在化学纤维素方面的知识来扩大公司的产品品种。    1904 年杜邦开始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1923 年杜邦从一家法国公司获得玻璃纸生产权后成立了杜邦玻璃纸有限公司。 4 年后杜邦的研究人员黑尔·查尔查使得玻璃纸能够防潮,使玻璃纸从简单的装饰性包装材料成为大受欢迎的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对薄膜和喷漆的研究产生了一种新的快干型汽车喷漆,这加快了汽车生产的速度,并带给消费者更多的色彩选择。    1930 年杜邦研究人员阿诺德·科林斯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一种通用合成橡胶氯丁橡胶。两周后,研究人员朱利安·希尔首次发明了一种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成为尼龙的前身。    1934 年在实验站设立了哈斯克尔工业毒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于 1935 年建成,开始时有 20 个研究人员。    1935 年研究人员杰拉尔德·伯切特和华莱士·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一种新的“合成真丝”。经过多年紧张的开发,终于在 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了尼龙。    1937-1938 年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坚韧的多用材料氟聚合物树脂,一种用于汽车安全玻璃的新塑料 PVB 中间膜,和丙烯酸类树脂。    1946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尼龙的生产,战后当百货店开始销售这种光滑的长统袜时,女士们为了购买它们而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    1952 年杜邦开发出一种特别结实、耐用的塑料薄膜聚酯薄膜,使用范围包括录音带、紧密包装和电力绝缘材料。新成立的纺织纤维部的业务非常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发出新的防皱,洗后不用熨的合成纤维,如丙烯酸纤维。    1958 年国际部成立,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    1959 年推出了杜邦弹性纤维。可以伸长到其原长度的五倍,放松后能恢复原状。    1967 年新的绝缘产品开始投产。一种非常结实、耐用的片材,可用于包装、信封、旗帜和建筑密封。阻燃纤维和片材是用于劳保服装、高性能水管和高温电路的理想材料。    1968 年杜邦干膜已经商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线路板的生产效率。    1969 年开发出杜邦面材,该材料是无缝隙材料,防污、防刮和防烫,可用于柜台表面,水池、和其他建筑材料。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穿着 25 层夹层制成的太空服,其中 23 层是杜邦材料。    1971 年用杜邦纤维制作的防弹背心经过 15 个警察局的测试。张力是钢的五倍,适用于电缆、强力轮胎、船壳和喷气机翼。    1981 年杜邦收购了大陆石油公司,使公司和资产和收入增加了一倍。 80 亿美元的收购当时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收购。    1982 年杜邦扩大了其农业产品品种,开发出新一代成本低、毒性小的杀虫剂。    1987 年查尔斯·彼德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0 年杜邦同默克制药公司成立医药合资企业。    1997 年作为公司投资生物科技战略的一部分,杜邦收购了世界领先的种子生产公司先锋种子国际公司的部分股份。杜邦收购了大豆蛋白主要供应商国际蛋白质技术公司。    1998 年杜邦收购了默克制药公司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杜邦医药公司首次推出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治疗 HIV 和艾滋病的新药。    1999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杜邦公司的申请,认为大豆蛋白同减少心脏病有关,在大豆蛋白食品上可贴上健康食品标签。食品公司开始使用杜邦生产的杜邦品牌的纯大豆蛋白作为一种添加剂。杜邦收购了赫斯特集团的涂料公司赫伯兹公司。杜邦百分之百地拥有了先锋国际种子公司。从大陆石油公司撤资。    2000 年杜邦是杜邦 3GT 技术的名称,在杜邦技术库中是最先进的聚合物平台。杜邦将同有限的合伙人采用这项技术生产纤维。 2002 年公司庆祝成立 200 周年。 。。。。。。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40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十二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After50 2011-4-23 11:36
中国“十二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制定本纲要。 一、“十二五”期间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按照《“十一五”安全文化纲要》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全民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大型宣教活动的持续开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十一五”期间,共命名全国安全社区204家、国际安全社区42家,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安全诚信企业、安全发展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安全生产报刊、图书、网络、音像、文艺等得到了较快发展,丰富了群众安全文化生活,促进了安全文化产业同步发展。通过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了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文化氛围和思想保障。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安全文化建设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一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还没有真正树立;二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有待于提高;三是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四是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薄弱。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时期,是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安全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完成“十二五”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以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突出超前防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创新,增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构建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为完成“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坚持安全文化对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诸要素的推动作用,促进建立安全生产综合防治体系。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三贴近”原则,强化全民素质工程建设。 ——坚持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注重实效,注重特色,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发展、创新。 ——坚持利用社会资源,实施重点工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整体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普及安全知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三) 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末,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建设及宣教体系,完善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及标准规范,基本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着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形成富有特色和推动力的安全文化,为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唱响“安全发展”的主旋律,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和防范意识, ——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和理论创新,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大型安全宣教活动,打造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 ——繁荣安全文化艺创作,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安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安全文化精品。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安全生产的形势政策宣传,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强化全社会安全发展的理念 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和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 认真开展好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 、“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送安全文化到基层”等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提高质量,培育和塑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知名安全文化活动品牌。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全社会不断宣传、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使其进一步深入人心,指导实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二)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构建安全文化理论体系,推动安全文化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作用,整合安全生产理论研究资源,针对安全生产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加强安全生产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建,形成以安全发展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的意识。各地结合实际,通过研讨会、论坛、演讲会、展览等形式,深入研究探讨安全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坚持自主研究和吸收借鉴相结合,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加大安全文化理论成果转化力度,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安全文化建设成果表彰、宣传推广机制。 ( 三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强化 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氛围 强化主管新闻媒体的业务指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信息公开、事故快速报道制度;加强对主管报刊的审读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安全生产话语权和主动权,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舆论氛围。 健全完善与外部媒体的沟通机制,坚持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正确引导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做好正面宣传,营造主流舆论,充分发挥其对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作用。 加快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充分利用“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现象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监督、举报,提高举报、受理、处置效率,完善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四)加大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法治教育,提升依法治安水平 大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五五普法”相结合,重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宣传依法治安思想,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提高安全法制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强化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结合事故案例,以案说法,深入剖析,教育警示人们遵章守法,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生产行为,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化进程。 (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面向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推进安全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规范安全行为。 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争取将安全知识的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在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课,在高等院校开设安全文化知识选修课程,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强化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抓好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依法持证上岗。重视和发挥班组在员工教育培训中的阵地作用,加强班组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严格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监督管理,严格特种作业人员准入条件;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规划和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分管领导干部的培训。 (六)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发挥典范作用,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完善重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发挥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班组长和群监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安全文化建设重点落实到班组,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交流研讨,积极探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发挥各级安委会作用,加强社区安全能力建设,建立安全社区经验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重点推进企业主导型、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全社区建设;以农业生产安全为主导,推进农村安全社区建设。 积极探索制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规范和评价体系,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加强企业、社区、城市安全文化配套措施建设,总结宣传安全文化示范建设的经验,鼓励、引导和探索安全文化示范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 (七)大力发展安全文化产业,加强宣教阵地建设,促进安全文化繁荣发展 大力培育安全文化产业,繁荣安全文艺创作。鼓励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文艺团体、中介机构、文化公司等参与安全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加快出版发行可读可视性强的安全文化产品,促进原创性安全文化作品创作;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文艺团体开展文艺巡演等活动;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兴办公益性安全文化事业,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 推进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推进落实国家级安全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鼓励重点行业、地区、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具有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场馆和宣传教育展厅;积极推进各级地方建立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快安全文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安全生产宣教网等,打造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网络阵地,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四、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强政府组织引导,加大安全文化的投入力度,以重点工程的实施推动“十二五”安全文化建设各项目标的落实。 (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班组,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诚信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树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社会影响力的示范企业,鼓励各地开展区域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各单位开展先进班组、优秀班组长推优评先活动,构建国家、地区、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通过现场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文化、企业班组建设的典型经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持续改进,强化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到2012年,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审体系基本完善,信息化共享平台基本建立,形成安全文化的知名品牌;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500家。 (二)安全社区建设工程 以安全社区建设为平台,立足安全预防,建立全面事故预防长效机制,提高社区成员预防和应对事故与伤害的能力。实施社区环境安全保障建设,提高社区安全保障能力;实施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减少事故与伤害的发生,降低损失;关注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关注员工8小时以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为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重点推进以企业安全为主的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和以农业生产安全为主的农村安全社区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600家。 (三)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继续推进和落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国家安全生产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使广大受众在仿真环境中体验各类安全事故,模拟演练事故预防和施救方法,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融科学性、知识性、直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为一体,有效提高从业人员、学生、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利用该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各地区、各行业建设各自的安全实践教育基地。到2015年,建设10个以上煤矿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20个以上安全教育示范基地。 (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程 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总体规划,到2012年,形成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和创建标准,到2015年,建成30个以上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五)安全培训教育工程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的培训教材,注重加强农民工、企业班组培训教材以及多媒体教材的开发,逐步形成以文字、音像、多媒体软件等为载体,质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体系;加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健全安全培训师资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逐步构建与安全生产相适应、覆盖全国、功能完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安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推进将安全文化、安全工程等设为一级学科,推动建立安全生产博士点和博士科研流动站,培养高层次的安全专业人才;积极推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全员整体安全素质,为安全生产提供人才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各省(区、市)、各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并定期评估检查、考核督促,积极交流经验。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应大力指导辖区内各类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设立安全文化建设的专业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创新机制,建立安全文化建设标准体系 建立和完善相关机构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积极与各级政府和企业交流,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特点,指导企业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确立标准化评价体制,完善安全培训质量考核体系。着力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研究职工的行为规律及各类事故中的人为因素,通过对理论和实践工作的科学分析和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内容和方法。 (三)加大投入,构建安全文化建设经费保障体系 拓宽安全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措施,为公益性的安全文化事业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确保安全文化研究、传播、教育等活动有效、高效、长效地进行。加快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落实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督促各企业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更好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形成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文化宣教人员素质 充分利用科研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的专家资源,建立安全文化专家队伍。加强对安全文化宣教队伍的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的基本理论以及安全文化宣教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工作方法,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能力。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运用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五)全面整合资源,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系统内部安全文化骨干单位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引领作用,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安全生产类报刊网络、安全文艺团体、宣教机构等要协作配合,形成联动机制,积极投入安全文化宣传和建设。 调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参与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安全文化建设咨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进程。 鼓励中介机构、社会团体进行安全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安全产品开发,形成多层次、全社会参与的安全文化宣传队伍。规范安全文化市场,满足全社会对安全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六)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把握国际安全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学习借鉴国外安全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组织举办安全文化建设国际研讨会,积极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先进的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和做法。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2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课程建设经验(2):《大学生安全文化》精品课程
After50 2011-2-25 08:45
课程建设经验(2):《大学生安全文化》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经验( 2 ):《大学生安全文化》科普教育国家精品课程 多年来,我国社会意外事故频发和严重,事故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3%~5%GDP ;而国家、社会和人民对安全健康的意愿正在不断提高。 一个国家的安全水平是涉及到社会、文化、政治、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安全水平的长期有效措施,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防止事故、减少损失的重大举措之一,而有效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有一大批安全文化素养很高的人才。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材,其安全文化的提高将是全民族安全文化素养提高的关键点和希望所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10 多年前,许多安全科技工作者和教育人士多次呼吁在中小学、大学开设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课程,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许多领导人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赞成和支持,并有望近年全面实施。然而,大学生需要哪些安全文化呢?很显然,作为高级专业人才需要的安全文化应该是基础安全文化与专业安全文化交融的双重安全文化。 博主在多年从事安全专业教学工作的期间,也不时思考着 “ 大学生安全文化 ” 这一问题, 2003 年该研究课题得到湖南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立项。 与此同时,申请者检索了国家图书馆的中西文典藏目录,未发现有涵盖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于一体的合适著作可作为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的教材。因此,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编撰了《大学生安全文化》一书,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期望大学生阅读此书后,除了能够健康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其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便在思想上确立比较正确和牢固的安全理念,并将获得的安全生活知识和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在以后的人生中潜意识地指导其个人行为和应用于从事的工作中。同时,为了使《大学生安全文化》得到迅速普及,向中南大学教务处申请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大学生安全文化》素质课程,并得到学校的批准。 为了充实《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教学内容,近年课题组先后编写出版了与该课程相关的安全知识读物 8 本,使教学内容大为丰富。 《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的最大特色是涵盖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并力图使双重安全文化有机交融。安全文化的讲授是随着人生阶段的不断延续,内容层层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材采用科普性的创作写法外,教材中插入上百幅精选的安全幽默漫画、每页的页边都插入一些富有哲理的安全警句谚语和名言、每节结尾还插入一些安全谜语和幽默,以增强安全文化氛围;还有,书中每章结尾都附有思考题,全书最后还附上综合测试题,以便增强学习效果。在讲授该课程也是依据上述思路开讲的。因此,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其他高校的赞同。 为了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建设 和取得更大的成效,博主组织了所在研究所的老师加入了该课程的讲授和推广工作,并向学校申请作为精品建设课程和获得批准,该课程被评为 2006 年度中南大学校级精品课。《大学生安全文化》教材已被列入 “ 十一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9 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 网址: http://netclass.csu.edu.cn/JPKC2006/CSU/safe/default.htm 。网上资源的名称和内容如下,具体内容浏览各栏目的下一级菜单。 首 页 首席教师(课题负责人简介) 课程描述( 课程教案、教学大纲、参考资料、课程概况 ) 在线课堂( 《大学生安全文化》全书网页 , 可以多种方式打开和阅读) 课件浏览( 全书的 PPT 课件 ) 教学录像( 部分录像 ) 安全题库(包括安全和卫生两部分的题目,共 40 多万字的问答题 ) 你问我答(师生互动平台) 站点推荐(数个国内代表性的安全网站链接) 佐证材料( 专家评价证明 ) 安全谚语( 3000 多条安全警句、标语、名言等) 安全漫画(数百幅国内外安全漫画) 安全幽默(数百则安全幽默) 安全动漫(数十则安全动漫,可以在线观赏) 公共安全( 30 多万字的公共安全知识读物) 安技知识( 10 多个专题的安全技术小知识 PPT 演讲稿) 英文安技( 20 多个专题的英文安全技术小知识 PPT 演讲稿) 专题报告( 8 个由课题负责人做的安全专题报告 PPT 演讲稿) 安全研究(数十篇国外新近发表的英文安全学术论文) 安全动态( 2005 年中南大学 “ 大学生安全文化周 ” 的过程图片和介绍)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4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5)几则有趣民俗安全文化
热度 2 After50 2011-2-10 08:29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 5 )几则有趣民俗安全文化 中华几千年古老文化,始终贯穿着安全这一主题。人们避凶喜吉,求福求正,就是对安全的重视。古人做什么事情,首先最关心的是做这件事情有无风险,不是四平八稳的事情是不情愿做的。所以出门要预测、看天气、问风寒;修房造屋要看风水,破土动工要看时辰;婚配要看“八字”,迎娶要择日子,以待良辰吉日等。几乎所有的行动都要事先知其吉凶,吉者可为,凶者不可为,或改日改时再为。这些都是数千年沿袭的民俗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是说这些习俗都可以提倡,但也不能说它们都一无是处。这些例子说明古人的安全意识不是太差,只是不太科学而已。其实,民俗安全文化是一种资源,人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去对待它,科学地利用它,适时将科技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兴许会变消极因素为一种激励安全的动力。 1. 为什么古人信奉“生辰八字”? 推算“生辰八字”,是我国古代算命者用来推算人生祸福吉凶的习俗方法。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相应的干支,古人称作“四柱”。“四柱”的天干地支共八个字,每项两字,依次排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这就是所谓的“八字”。然后找出其所属五行(水、金、火、木、土),再判断其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再根据八字所属的相生相克来推断其祸福寿夭、嫁娶姻缘。 民间信奉“生辰八字”的习俗,首先,“八字”能预测未来结果如何;其次,“八字”能判断事物产生后果的前因是什么。这两方面的共同目的都是趋吉避凶,以迎合或满足问“八字”者向往幸福、追求人生吉祥如意的心理。在人们无力支配自己命运时,职业算命者便得以乘隙而入,从而左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 为什么许多人迷信占卜? “占”,观察之意,“卜”是以火灼龟壳,根据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祸福吉凶。这种古老的迷信方式,代代相传,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宋代邵雍著有《梅花神数》,人称奇书。清代胡煦撰有《卜法详考》整整四卷。民国以来什么“奇门遁甲”、“麻衣神相”、“六壬文王课”等书更是充斥市场。而以“张铁嘴”、“小神仙”、“赛诸葛”为名的测字先生,算命瞎子,卜卦真人简直多如牛毛。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把臭的说成香的,死的说成活的,吹得天花乱坠,使人信以为真,让人把钱乖乖送到这些占卜人的手中。 上述迷信也是都是利用人们希望趋吉避凶,以迎合人们追求人生吉祥如意的心理。 3. 为什么旧时要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 旧时,在民间有一种风俗,就是在孩子出世以后,不少家庭要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这种习俗多流行于汉族地区。在民间,这种以给孩子穿百家衣、吃百家饭为孩子祈求保佑的迷信习俗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旧时流行“穿虎头鞋”,这种虎头鞋以黄布精心制作而成,鞋头绣一虎头,虎额绣一“王”字。俗信认为小孩穿上这种虎头鞋可以为其壮胆、避邪,同时也含有祝福孩子长命百岁之意。 以上这些习俗,都有企盼孩子日后顺利,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从根本上讲,这是人们在医药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自然面前没有力量的表现,总认为人的吉凶祸福是冥冥之中被神秘力量所支配,也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4. 为什么旧时要给孩子佩带长命锁? 在我国,不少人家在孩子出世以后,要给孩子佩带一个锁片,俗称长命锁。逢孩子满百日或周岁,在收到的贺礼中,也少不了这种锁片。这是长期流行于汉族地区的一种习俗,用来祈求祝福孩子易长易大。给孩子佩带长命锁、百家锁,虽然主要目的在于为孩子祈福祛灾,但这毕竟是一种迷信的俗术。 5. 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行业保护神? 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经济团体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崇拜偶像。不同职业衍生出种种不同的神灵,在那些世代传承的流动性工匠职业群中,这种行业性崇拜特别发达。如瓦木石匠奉鲁班为祖师爷,制陶的人奉范蠡自为祖师爷,蚕农敬重蚕神螺祖,裁缝信奉黄道婆,医生信奉伏羲、神农、扁鹊,捕鱼人以妈祖为水神,乐工奉孔明,理发师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甚至行窃者也有行业保护神宋江等等。尽管行业神的由来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之一包含着祈求行业平安和发展。 6. 为什么旧时矿工忌讳老鼠搬家? 矿工最忌老鼠搬家,看起来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不尽然。井下时常会发生冒顶和推倒掌子面的不幸事故,这种人不易发现的周期性压力冒顶,老鼠特别敏感,发现鼠群集体迁移,即是事故的预兆,祖祖辈辈生活在井下的矿工,摸索出老鼠的生活规律后,代代相传,这样就形成了矿中关于老鼠的忌讳。 如今,在我国南海地区酒席上,人们吃鱼时,把一条美味的全鱼朝上的一面已被剥尽后,当要翻鱼的另一面吃时,却愿意把“鱼翻过来”说成把“鱼顺过来”,因为说“翻”字时总会联想到翻车、翻船。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总有祝愿平安的用语,尤其是过年过节用得更多。在彼此的通信往来里,早已经成为固定格式的书信结尾。但是今天的使用,与其历史渊源相比或许相去甚远,有时仅仅是一种客套话。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85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4)安全文化
热度 1 After50 2011-2-9 08:38
安全科普知识与趣事系列 :( 4 ) 安全文化 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事故统计学得出,人的一生遇到的伤害事件在 100 次以上。有的人比较“幸运”,他(她)均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所遇到的事故都是未遂事故,而有的人却很“倒霉”,成为事故的牺牲品。其实,幸运与倒霉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而一个人有没有这种把握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他(她)拥有多少安全文化。 大千世界,各种文化千奇百怪,不胜枚举,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垃圾文化。但请你记住,安全文化历史悠久,不可没有。 安全文化是一种元文化。所谓元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首批创造的文化,是与人类创造自身一起而 创造的文化。安全文化是人类自觉行为的产物,是追求安全和获得安全的结果。 安全文化因其无形和无处不在,是融入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让人们自觉感受与遵守的一种环境和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感召下,能激发人们安全文化建设、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从而达到控制管理者和操作者不安全行为的目的。 安全文化广义的定义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活、生产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健康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多么美好的文化啊! 实际上,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厂矿的安全生产、全民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公众的安全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等都涉及安全文化的范畴。安全文化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并随之得到不断的创造、继承和发展。安全文化具有光辉的历程,并有各种文字记载,如安全文化史学、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史学、健身长寿的灵方妙语、防衰抗老的衣食住行传世诸说等等。 不言而喻,安全文化既不是当代某人的发明或创造,也不是谁的新论新说。人类总是向往着安康,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类的繁衍和发展,没有人民的实践和创造,没有人类社会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当今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寓于人类文化宝库之中,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在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由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后代留存的瑰宝。弘扬、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一代比一代精萃、丰富、永世流传,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安全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以这种重要的方式来传播和继承安全文化,也是宣传和传授安全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和极为普通的办法。通过安全文化教育就可以有计划、分阶段、按层次、有目标、系统地传授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对安全的思维、认识和态度;树立安全的哲理、价值观、行为和道德规范;掌握安全科学的知识、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习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建立与当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安全工作机制;宣传安全的伦理道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制观点,从带有强制性的“要你安全”的方法,变为“我要安全”的行动;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动员和发动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单位、全民、全社会,实现自保、互救,提高防灾应急能力,建立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健康,教育全民、全社会要以生产领域的安全为基础,同时要特别重视非生产性领域的安全,尤其是生活与生存领域的安全等等。 总之,只有以文化的方式,以文化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才能最深刻地启发人、教育人、影响人、造就人,通过安全文化教育来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法,规范人的行为,树立安全文明道德风尚,确立正确的安全人生观和安全价值观,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中,学习保护个人、群体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的目的。承然,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被教育者;在未来,他们是安全文化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在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方面将会发挥带动作用。 安全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3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矿难之后说科普
fpe 2009-11-27 12:45
矿难之后说科普 今天的《南方周末:致命 43 分钟》提供了一点鹤岗矿难的发生经过,让笔者可以根据逃生学原理来比较火场逃生与地下逃生的异同。根据有限的信息,笔者的研究结论是, 管理者缺乏应急计划,受害者缺乏逃生常识,监督者严重缺位,全社会安全常识教育缺乏 ,这是全面的安全管理问题,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造成这么大的灾难的。 21 日凌晨 1 时 37 分,鹤岗煤矿地面指挥部已接到井下报告:瓦斯浓度超标达 12% , 43 分钟后发生爆炸。其间,有人说停止送电,也有人说电力照旧,无论如何,没有管理好动力源,是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其次,当班工人干活一直到爆炸来临的时刻,说明 Mass Notification 手段不足,没有把警报送达每一个人。这是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原因造成的局面。第三,瓦斯突出,逆向运行,说明通风系统没有加大风量。通常烟气管理系统可以给逃生路径加压,避免任何烟气的突袭。所有的烟气管理,都是一个风压问题。这一次死者大都是集中于主巷道原有入口,说明该处的通风手段不足,没有备用风压克服意外危险。一句话,没有应对瓦斯突出的技术准备。 受害者也有很多毛病不合安全常识。第一,对周围情况不敏感,停电和爆炸都不能引起警觉;第二,原路返回是火场逃生的大忌。井下 500 多人,想一想也知道不可能原路返回。大家都往一处挤,逃生效率低下,容易拥塞。第三,如果井下逃生和建筑逃生的设计差不多,应当是冗余配置的,活下来的,大部分都是逆风而走(灾难顺风而行),避开了危险,属于有安全常识的那种人。 所有报道,仅提到安检员的工作,没有提到监督机构,如保险公司,和第三方的检查任务。这是国内矿难文化的重要原因。国内安全文化奉行的是精英主义,只有少部分人经过安全训练,大部分人缺乏常识,这是保险缺位造成的。以人为本,意味著个人的安全自己负责。保险公司要求个人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否则不予投保或门槛很高。如果,这些人有保险的话,保险公司必然每年要教育和培训他们的逃生技能和安全常识。没有经济的杠杆,安全工作是单方面的应付,必然效果不彰。 笔者关注这一矿难,对所有文献分析的结果,结论是科普教育有很大问题。比如,没有一篇文献告诉我们,瓦斯是什么,是怎么生成的,为何有意外。笔者当然知道一氧化碳(错误,应该是甲烷)是瓦斯的主要成分,但民众知道吗?瓦斯是外来语,术语,含义是非常不明确的。其次,本来这一矿难应对是科普瓦斯的毒性和预混爆炸的危险的好机会,我们的舆论又在发掘人祸,不肯扎扎实实地科普宣传。中国科技界不差人,差的是科学精神。每一次灾难都是我们安全工作者宣传自己专业的好机会,很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屑这么做。大家太相信和依赖权威了,不敢超越?所以,我国的安全文化是精英主义的,灾难永远发生在精英不注意的地方。这是与安全问题的广泛性普及性相矛盾的。 假如这一灾难发生在美国,又将如何?燃烧学家会模拟出点火原因和能量级别;爆炸专家会估算出爆炸强度和损害大小;逃生专家会找到每一位死者的决策失误和死亡原因;保险工作者会找到所有责任方,并分配经济赔偿任务;消防工作者赶快修改相应领域的安全标准;议员们赶快通过这些标准来避免对手的攻击;臭名昭著的律师们趁机发一点小财;受害者在伤心的同时也得到不少赔偿;损失通过保险制度而分散分担;经验通过各方的研究而深入,通过标准的通过而转化,通过法律的监督而执行,通过每一个人的学习和遵守而安全得到提高。在这种以人为本的制度下,事故重发的概率很小,因为学习比较充分,经验得到推广,如此而已。 有道是,灾难发生皆人祸,人祸背后有制度;深挖制度少责人,安全文化靠人人。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4815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