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成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成药

相关日志

[转载]蒋金和:中成药中57种治疗瘟疫的药方
fqng1008 2020-2-16 08:28
中成药中 57 种治疗瘟疫的药方 本方剂献给抗击在疫情前线的所有人,属 2019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呆在昆明呈贡家中所整理的来自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的关于“瘟”相关的方剂,期望对了解“瘟”方提供点滴参考。 瘟,汉字,解释为流行性急性传染病,亦称瘟病、瘟疫、热病等。瘟疫(恶性传染病),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于大自然相处,但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抗争,可谓,生在其中,抗争在其中。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埃博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疟疾等等,都对人类造成了及其重要的灾难。总的来说,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本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文中所述的《中成药中57种治疗瘟疫的药方》均来自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库,方剂名中均含有“瘟”字,可惜的是所有药方中均为表明是哪一种瘟疫,有待进一步研讨。 云南师范大学 蒋金和 2020 年 2 月 12日 中成药中57种治疗瘟疫的药方.pdf 目录 1. 五瘟丹 2. 清瘟解毒丸 3. 除瘟救苦丹 4. 时疫清瘟丸 5. 散瘟汤 6. 除瘟化毒散 7. 普济解瘟丸 8. 清瘟解毒丸 9. 宣圣辟瘟丹 10. 辟瘟丹 11. 神圣辟瘟丹 12. 五瘟丹 13. 除瘟化毒汤 14. 除瘟化痰汤 15. 辟瘟丹 16. 太仓公辟瘟丹 17. 辟瘟丹 18. 内府解瘟丹 19. 清瘟解毒丸 20. 头瘟汤 21. 辟瘟线香 22. 太乙救苦辟瘟丹 23. 太乙救苦辟瘟丹 24. 五虎解瘟汤 25. 逼瘟丹 26. 秘传解瘟散毒汤 27. 除瘟散 28. 辟瘟丹 29. 解热辟瘟丹 30. 逼瘟丹 31. 时疫清瘟丸 32. 辟瘟汤 33. 辟瘟丸 34. 逐瘟神圣丹 35. 除瘟化毒散 36. 普救五瘟丹 37. 除秽靖瘟丹 38. 神砂辟瘟丸 39. 辟瘟集祥香 40. 辟瘟丹 41. 除瘟救苦丹 42. 大辟瘟丹 43. 解毒辟瘟丹 44. 解瘟丹 45. 清瘟败毒饮 46. 辟瘟散 47. 沈氏头瘟汤 48. 清瘟解毒汤 49. 辟瘟丹 50. 除瘟化毒汤 51. 辟瘟丹 52. 消瘟散 53. 辟瘟丹 54. 消瘟丹 55. 灵宝辟瘟丹 56. 祛瘴辟瘟丹 57. 辟瘟丹 1. 五 瘟 丹 别名 代天宣化丸、代天宣化丹、凉水金丹 处方来源 《保命歌括》卷六。 药物组成 甘草(不拘多少,立冬口取青竹截筒, 1 头留节,纳甘草于内,以木塞筒口,置厕缸中浸之,至冬至前 3 日取出,晒干用。甲己年为君)、黄芩(乙庚年为君)、黄柏(丙辛年为君)、山栀(丁壬年为君)、黄连(戊癸年为君)、香附(童便浸,炒,使)、苍术(米泔水浸,炒)、紫苏(佐)、陈皮(佐)、雄黄(水飞)、朱砂(水飞)。 2. 清 瘟 解毒丸 别名 处方来源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药物组成 羌活 75 两,黄芩 100 两,连翘 75 两,花粉 100 两,桔梗 75 两,玄参(去芦) 100 两,白芷 50 两,葛根 100 两,川芎 50 两,大青叶 100 两,柴胡 50 两,牛蒡子(炒) 100 两,赤芍 50 两,淡竹叶 100 两,防风 50 两,甘草 25 两。 3. 除 瘟 救苦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药物组成 薄荷 1 两,玄参(去芦) 3 两,花粉 2 两,银花 3 两,连翘 3 两,葛根 1 两,川芎 1 两 5 钱,黄芩 1 两,桔梗 3 两,白芷 1 两 5 钱,赤芍 3 两,淡竹叶 2 两,生地 3 两,甘草 1 两。 4. 时疫清 瘟 丸 别名 处方来源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药物组成 羌活 5 两 7 钱,桔梗 5 两 7 钱,川芎 3 两 8 钱,赤芍 3 两 8 钱,芥穗 12 两 4 钱,苦梗 12 两 4 钱,黄芩 7 两 5 钱,玄参(去芦) 7 两 5 钱,青叶 7 两 5 钱,竹叶 11 两 6 钱,薄荷 12 两 4 钱,连翘 18 两 1 钱,白芷 3 两 8 钱,柴胡 3 两 8 钱,防风 3 两 8 钱,金银花 12 两 4 钱,天花粉 7 两 5 钱,葛根 7 两 5 钱,牛蒡子(炒) 15 两 7 钱,豆豉 12 两 4 钱,甘草 6 两 1 钱。 5. 散 瘟 汤 别名 处方来源 《辨证录》卷十。 药物组成 荆芥 3 钱,石膏 5 钱,玄参 1 两,天花粉 3 钱,生甘草 1 钱,黄芩 2 钱,陈皮 1 钱,麦芽 2 钱,神曲 3 钱,茯苓 5 钱。 6. 除 瘟 化毒散 别名 处方来源 《揣摩有得集》。 药物组成 葛粉 3 钱,酒芩 1 钱半,生地 1 钱半,土茯苓 5 钱,贝母 1 钱半(去心),射干 1 钱半,连翘 1 钱,归尾 1 钱半,降香 1 钱,赤芍 1 钱,人中黄 1 钱,牛子 1 钱,莲子心 1 钱,生草 1 钱,霜桑叶 1 钱。 7. 普济解 瘟 丸 别名 处方来源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药物组成 荆穗 4 两,元参 8 两,大青叶 4 两,牛蒡 4 两,苦梗 4 两,僵蚕 4 两(炒),连翘 5 两,薄荷 3 两,马勃 4 两,金银花 5 两,山豆根 4 两,生甘草 2 两,小生地 8 两,黄芩 5 两,粉丹皮 4 两(去心)。 8. 清 瘟 解毒丸 别名 处方来源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药物组成 黄芩 2 两,元参 3 两,桔梗 2 两,陈皮 2 两,黄连 1 两 5 钱,升麻 5 钱,马勒 1 两 5 钱,牛蒡子 1 两 5 钱,柴胡 1 两,连翘 2 两,板蓝根 1 两 5 钱,僵蚕 2 两,人中黄 1 两 5 钱,炒山栀 2 两,豆豉 2 两,犀角 1 两,薄荷 1 两。 9. 宣圣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方出《摄生众妙方》卷四,名见《医统》卷二十五。 药物组成 腊月 24 日五更井花水、乳香。 10. 辟 瘟 丹 别名 辟邪丹、辟邪散 处方来源 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妇人良方》卷六。 药物组成 虎头骨 2 两,朱砂 1 两(细研),雄黄 1 两(细研),雌黄 1 两(细研),鬼臼 1 两,皂荚 1 两,鬼箭 1 两,芜荑 1 两,藜芦 1 两。 11. 神圣辟瘟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古今医鉴》卷三。 药物组成 苍术倍用、羌活、独活、白芷、香附、大黄、甘松、三奈、赤箭、雄黄各等分。 12. 五 瘟 丹 别名 运气五瘟丹 处方来源 《韩氏医通》卷下。 药物组成 黄芩(乙庚之年为君)、黄山栀(丁壬之年为君)、黄柏(丙辛之年为君)、黄连(戊癸之年为君)、甘草(甲己之年为君)、香附子、紫苏。 13. 除 瘟 化毒汤 别名 处方来源 《喉科家训》卷三。 药物组成 粉葛根、忍冬花、霜桑叶、薄荷叶、生甘草、川尖贝、小生地、童木通、枇杷叶、淡竹叶。 14. 除 瘟 化痰汤 别名 处方来源 《喉科心法》卷下。 药物组成 粉葛根 2 钱,金银花 2 钱,枇杷叶 1 钱 5 分(去毛,蜜炙),竹叶 1 钱,大生地 2 钱(当用鲜者),冬桑叶 2 钱,小木通 8 分,川贝母 2 钱,生甘草 8 分,薄荷 5 分。 各家论述 15.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华陀神医秘传》卷四。 药物组成 雄黄 1 两,雌黄 1 两,曾青 1 两,鬼臼 1 两,珍珠 1 两,丹砂 1 两,虎头骨 1 两,桔梗 1 两,白术 1 两,女青 1 两,川芎 1 两,白芷 1 两,鬼督邮 1 两,芜荑 1 两,鬼箭羽 1 两,藜芦 1 两,菖蒲 1 两,皂荚 1 两。 16. 太仓公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回春》卷二。 药物组成 茅术 1 斤,台乌半斤,黄连半斤,白术半斤,羌活半斤,川芎 4 两,草乌 4 两,细辛 4 两,紫草 4 两,防风 4 两,独活 4 两,藁本 4 两,白芷 4 两,香附 4 两,当归 4 两,荆芥 4 两,天麻 4 两,官桂 4 两,甘松 4 两,三奈 4 两,干姜 4 两,麻黄 4 两,牙皂 4 两,芍药 4 两,甘草 4 两,麝香 3 分。 17.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回生集》卷上。 药物组成 红枣 2 斤,茵陈(切碎) 8 两,大黄(切片) 8 两,加水安息更妙(如无亦可) 18. 内府解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惠直堂方》卷一。 药物组成 苍术 8 两,明雄黄 2 两,白芷 4 两,肉桂 1 两,艾叶 4 两( 3 月 3 日收者佳),乳香 1 两,芸香 1 两,甘松 1 两,三奈 1 两,唵叭香 1 两,硫黄 5 钱。 19. 清 瘟 解毒丸 别名 处方来源 《济南市中药成方选辑》。 药物组成 连翘 3 两,银花 4 两,桃仁 1 两,花粉 2 两,菊花 2 两,牛蒡子(炒) 2 两,桔梗 1 两 5 钱,桑叶 2 两,浙贝母 2 两,玄参 3 两,竹叶 2 两,甘草 2 两,赤芍 1 两,薄荷 1 两 5 钱。 20. 头 瘟 汤 别名 处方来源 《类证治裁》卷一。 药物组成 川芎 1 钱,荆钱半,防钱半,桔钱半,柴胡 7 分,黄芩 2 钱,归尾 2 钱。 21. 辟 瘟 线香 别名 处方来源 《理瀹》。 药物组成 苍术 12 斤,桃枝 12 斤,香芷 8 斤,山奈 8 斤,甘松 2 斤,大茴 2 斤,桂皮 2 斤,香附 2 斤,檀香 2 斤,降香 2 斤,乌头 2 斤,白蒺藜 1 斤,贯仲 1 斤,鬼箭 1 斤,雄黄 8 两,雌黄 8 两,榆面量用。 22. 太乙救苦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理瀹》。 药物组成 赤金锭加升麻、桔梗、广藿香、广陈皮、银花、大黄。 23. 太乙救苦辟 瘟 丹 别名 太乙救苦丹、卢祖师解毒辟瘟丹 处方来源 《良方集腋》卷上。 药物组成 麻黄( 16 两,去根节,晒,取净末) 1 两 5 钱,升麻( 50 两,焙,取净末) 30 两,广藿香( 50 两,不见火,晒,取净末) 30 两,广陈皮( 40 两,新会者佳,焙,取净末) 30 两,绵纹大黄( 40 两,炒,取净末) 30 两,山慈菇( 45 两,处州产而有毛者真,去毛,焙,取净末) 21 两,广木香( 19 两,不见火,取净末) 15 两,山豆根( 24 两,去芦根,焙,取净末) 15 两,饭赤豆( 75 两,焙,取净末) 60 两,鬼箭羽( 160 两,炒,取净末) 60 两,千金子( 50 两,新者佳,去壳,去油,取净霜) 12 两,雌黄( 40 两,干叶者佳,水飞,取净末) 12 两,川乌( 50 两,煨,去皮脐,晒干,焙,取净末) 12 两,麝香( 3 两 1 钱,研,去皮渣,不见火,取净末) 3 两,杜苏叶( 20 两,晒,取净末) 15 两,桔梗( 50 两,焙,取净末) 30 两,明雄黄( 34 两,老坑者佳,水飞,晒干,取净末) 30 两,金银花( 45 两,晒,取净末) 30 两,香附( 26 两;炒,取净末) 21 两,川五倍( 27 两,焙,取净末) 21 两,苍术( 24 两,真茅山者佳,米泔浸 3 日,晒,取净末) 15 两,大半夏( 20 两,滚水泡 7 次,姜矾制,晒,取净末) 15 两,紫丹参( 110 两,焙,取净末) 60 两,劈砂( 11 两,辰州产瓜仁面者佳,水飞净,晒干,取净末) 10 两,红芽大戟(去净骨, 17 两,杭州产者佳,焙,取净末) 12 两,北细辛( 24 两,去叶泥,净,不见火,取净末) 12 两,滑石( 14 两,水飞净,取净末) 12 两。 24. 五虎解 瘟 汤 别名 处方来源 《良朋汇集》卷五。 药物组成 麻黄 2 钱 5 分,白芷 2 钱 5 分,石膏 2 钱 5 分,桔梗 2 钱 5 分,杏仁 2 钱 5 分。 25. 逼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鲁府禁方》卷一。 药物组成 广陵零香 8 两,小陵零香 8 两,苍术 8 两,茅香 8 两,藿香 8 两,香附子 4 两,山奈子 4 两,川芎 4 两,藁本 4 两,细辛 2 两,白芷 2 两,甘松 2 两,防风 2 两,远志 2 两,檀香 1 两,沉香 1 两,降真香 1 两,樟脑 1 两,乳香 1 两,辰砂 1 两,焰消 1 两,安息香 1 两,鬼箭草 1 两,大皂角 24 个。 26. 秘传解 瘟 散毒汤 别名 处方来源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药物组成 川芎 1 钱,白芷 1 钱,羌活 1 钱,葛根 1 钱,柴胡 1 钱 5 分,生草 4 分,赤芍 1 钱,连翘 1 钱,黄芩 1 钱,花粉 1 钱,桔梗 1 钱,玄参 1 钱,淡竹叶 1 钱。 27. 除 瘟 散 别名 处方来源 《普济方》卷三六九。 药物组成 大黄 1 分,朴消(研) 1 分,牵牛粉半两,槟榔 2 个。 28.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奇方类编》卷下。 药物组成 紫苏 2 两,香附 4 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 2 两(土炒),麦冬 1 两(去心),木香 1 两(忌火),白扁豆 2 两(炒黄色),雄黄 5 钱(研末),薄荷 2 两,管仲 8 两(洗净,煎膏),连翘 2 两,山楂肉 3 两(炒黑),广藿香叶 1 两(晒燥,研),降香末 3 两。 29. 解热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青囊立效秘方》卷二。 药物组成 佩兰 4 两,郁金 4 两,桔梗 4 两,豆豉 6 两,杏仁 6 两,苡仁 8 两,薄荷 3 两,蝉蜕 4 两,枳壳 3 两,神曲 4 两,泽泻 4 两,银花 4 两,连翘 4 两。 30. 逼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青囊秘传》。 药物组成 生苍术 6 两,大黄 4 两,白芷 4 两,青蒿 4 两,红枣(焙干) 6 两。 31. 时疫清 瘟 丸 别名 处方来源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承德方)。 药物组成 金银花 4 两,连翘 4 两,黄芩 4 两,荆芥穗 4 两,赤芍 4 两,玄参 4 两,防风 4 两,天花粉 4 两,焦三仙 4 两,栀子 4 两,豆豉 4 两,白芷 3 两,甘草 2 两,薄荷 2 两,生地 2 两,犀角 1 钱。 32. 辟 瘟 汤 别名 处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药物组成 甘草 2 钱,大黄 2 钱,皂荚 1 钱(并生用)。 33. 辟 瘟 丸 别名 处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药物组成 玄参(炒) 5 两,苍术(炒) 3 两,芎 ? (炒) 1 两,白芷(炒) 1 两,羌活(去芦头,生用) 1 两,甘草(炙,锉) 1 两,乌头(炮裂,去皮脐) 1 两,安息香 1 分,龙脑半钱,麝香半钱(研)。 34. 逐 瘟 神圣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石室秘录》卷五。 药物组成 大黄 3 钱,玄参 5 钱,柴胡 1 钱,石膏 2 钱,麦冬 3 钱,荆芥 1 钱,白芍 3 钱,滑石 3 钱,天花粉 3 钱。 各家论述 此方之妙,用大黄以荡涤胸腹之邪,用荆芥、柴胡以散其半表半里之邪气,用天花粉以消痰去结,用石膏以逐其胃中之火,用芍药以平肝木,不使来克脾气,则正气自存,而邪气自出。 35. 除 瘟 化毒散 别名 除瘟化毒汤 处方来源 《时疫白喉捷要》。 药物组成 粉葛 2 钱,黄芩 2 钱,生地 3 钱,栀仁 2 钱,僵蚕 2 钱(炒),浙贝 3 钱,豆根 2 钱,木通 2 钱,蝉退 1 钱,甘草 5 分,冬桑叶 2 钱。 36. 普救五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松峰说疫》卷二。 药物组成 冰片 6 分,牛黄 1 钱,麻黄 2 钱 4 厘,琥珀 1 钱 5 分,生甘草 3 钱 5 分。 37. 除秽靖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松峰说疫》卷二。 药物组成 苍术 2 钱,降真香 2 钱,川芎 2 钱,大黄 2 钱,虎头骨 1 钱,细辛 1 钱,斧头木(系斧柄入斧头之木) 1 钱,鬼箭羽 1 钱,桃枭(小桃干在树者) 1 钱,白檀香 1 钱,羊踯躅 1 钱,羌活 1 钱,甘草 1 钱,草乌 1 钱,藁本 1 钱,白芷 1 钱,荆芥 1 钱,干葛 1 钱,猬皮 1 钱,山甲 1 钱,羚羊角 1 钱,红枣 1 钱,干姜 1 钱,桂枝 1 钱,附子 1 钱,煅灶灰 1 钱,川椒 1 钱,三柰 1 钱,甘松 1 钱,排草 1 钱,桂皮 1 钱(共为粗末),明雄 2 钱,朱砂 2 钱,乳香 1 钱,没药 1 钱( 4 味另研)。 38. 神砂辟 瘟 丸 别名 处方来源 《松峰说疫》卷五。 药物组成 神砂 1 两(研细)。 39. 辟 瘟 集祥香 别名 处方来源 《卫生鸿宝》卷一。 药物组成 苍术 12 斤,桃枝(向东南者) 12 斤,白芷 8 斤,山柰 8 斤,檀香 3 斤,降香 3 斤,甘松 3 斤,大茴香 3 斤,桂皮 3 斤,香附 3 斤,乌头 2 斤,贯众 1 斤,鬼箭羽 1 斤,白蒺藜 1 斤,雄黄 8 两,雌黄 8 两。 40.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瘟疫条辨摘要》。 药物组成 檀香 2 两,降香 1 两,藿香 4 两,乳香 1 两,防风 1 两,黄柏 2 两,连翘 2 两,砂仁壳 1 两,生大黄 4 两,苍术 1 两 5 钱,薄荷叶 2 两,速香 2 两。 41. 除 瘟 救苦丹 别名 除疫救苦丹 处方来源 《仙拈集》卷一。 药物组成 天麻 1 两 2 钱,麻黄 1 两 2 钱,松萝茶 1 两 2 钱,绿豆粉 1 两 2 钱,雄黄 8 钱,朱砂 8 钱,甘草 8 钱,生大黄 2 两。 42. 大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羊毛温证论》卷下。 药物组成 桔梗 3 两,陈橘皮 3 两,麻黄(去根节) 4 钱 5 分,藿香(去梗) 3 两,升麻 3 两,生香附 2 两 5 钱,半夏(姜汁炒) 1 两 5 钱,川乌(煨熟,去皮) 1 两 5 钱,滑石(水飞) 1 两 2 钱,紫苏叶 7 钱 5 分,雄黄(研细,水飞) 3 两,雌黄(研细,水飞) 1 两 2 钱,生大黄 3 两,赤小豆 6 两,鬼箭羽 1 两 2 钱,丹参 1 两 5 钱,忍冬藤花 3 两,山茨菇(去毛) 2 两 5 钱,千金子(去油) 1 两 5 钱,广木香 1 两 5 钱,茅苍术(生) 1 两 5 钱,山豆根 1 两 5 钱,五倍子 2 两 5 钱,北细辛(去叶) 1 两 2 钱,麝香当门子 3 钱,红芽大戟(米泔浸,去骨) 1 两 2 钱 5 分。 43. 解毒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医方易简》卷四。 药物组成 苍术 10 两,厚朴 4 两(姜汁炒),陈皮 3 两,炙草 2 两,苏叶 6 两,藿香 4 两,羌活 6 两,防风 6 两,北细辛 4 两,川芎 4 两,白芷 3 两,石膏 5 两,山楂肉 4 两,麦芽 4 两(炒),枳壳 2 两(炒),黄芩 6 两,升麻 3 两,黑山栀 3 两,神曲 8 两。 44. 解 瘟 丹 别名 解毒丹 处方来源 《医方易简》卷四。 药物组成 苍术半斤,明雄黄 2 两,白芷 4 两,肉桂 1 两,艾叶 4 两,乳香 1 两,檀香 1 两,甘松 1 两,三奈 1 两,唵叭香 1 两,硫黄 5 钱。 45. 清 瘟 败毒饮 别名 处方来源 《疫疹一得》卷下。 药物组成 生石膏大剂 6-8 两,中剂 2-4 两,小剂 8 钱 -1 两 2 钱,小生地大剂 6 钱 -1 两,中剂 3-5 钱,小剂 2-4 钱,乌犀角大剂 6-8 钱,中剂 3-4 钱,小剂 2-4 钱,真川连大剂 4-6 钱,中剂 2-4 钱,小剂 1 钱 -1 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各家论述 1. 《疫疹一得》:此十二经泄火之药也。斑疹虽出于胃,亦诸经之火有以助之。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泄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也。此皆大寒解毒之剂,故重用石膏,先平甚者,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 2.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本方为大寒解毒之剂。方中综合白虎、犀角地黄、黄连解毒 3 方加减,合为 1 方。白虎汤清阳明经大热,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加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连翘载药上行。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 46. 辟瘟散 别名 处方来源 《应验简便良方》卷下。 药物组成 茅山苍术 5 钱,草果(去壳,煨) 2 钱,贯仲 2 钱,羌活 2 钱,生甘草 2 钱,法半夏 2 钱,川芎 2 钱,公丁香 2 钱,防风 1 钱,荆芥尾 2 钱,细辛 1 钱,枳壳 2 钱,皂角(去皮,刮去子) 2 钱,香薷 1 钱,豆砂 1 钱,石菖蒲 1 钱,滑石 2 钱,藿香 2 钱,熟军 2 钱,桔梗 1 钱 5 分,神曲 1 钱,前胡 2 钱,白芷 2 钱,红胡(酒炒) 1 钱 5 分,陈皮 2 钱,薄荷 2 钱,广木香 2 钱,梗朴 2 钱。 47. 沈氏头 瘟 汤 别名 处方来源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 药物组成 川芎 1 钱,桔梗 1 钱半,防风 1 钱半,荆芥穗 1 钱半,柴胡 7 分,黄芩 2 钱,归尾 2 钱。 48. 清 瘟 解毒汤 别名 处方来源 《治疫全书》卷五。 药物组成 川芎 1 钱,黄芩 1 钱,赤芍 1 钱,连翘 1 钱(去心),花粉 1 钱,桔梗 1 钱,白芷 1 钱,羌活 1 钱,葛根 1 钱,玄参 1 钱,淡竹叶 1 钱,柴胡 1 钱 5 分,生甘草 3 分。 49.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中药成方配本》。 药物组成 麝香 1 两 5 钱,冰片 1 两,沉香 1 两 5 钱,公丁香 2 两,檀香 1 两 5 钱,降香 1 两 5 钱,麻黄 3 两 2 钱,细辛 1 两,天麻 3 两 2 钱,腰黄 3 两 2 钱,雌黄 3 两 2 钱,生月石 3 两 2 钱,山慈菇 3 两,大戟 3 两,五倍子 3 两,千金霜 3 两,肉桂 1 两,大黄 4 两,茅术 3 两 2 钱,鬼箭羽 3 两,飞朱砂 6 两,苏合香油 1 两 5 钱。 各家论述 50. 除瘟化毒汤 别名 桑葛汤 处方来源 《中医喉科学讲义》。 药物组成 桑叶 4 钱,葛根 1 钱,薄荷 3 钱,川贝母 4 钱,甘草 2 钱,木通 3 钱,竹叶 3 钱,银花 4 钱,瓜蒌皮 4 钱,土牛膝根 6 钱。 51.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中医内科学》。 药物组成 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52. 消 瘟 散 别名 处方来源 《种痘新书》卷十二。 药物组成 当归 5 分,川芎 5 分,陈皮 5 分,枸杞 5 分,桔梗(井水炒) 5 分,黄连(姜汁炒) 1 钱,红花子 2 钱,木通(去皮) 6 分,白芍 6 分,防风 4 分,甘草 3 分,升麻 3 分,花粉 3 分,荆芥 3 分。 53.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种福堂方》卷二。 药物组成 乳香 1 两,苍术 1 两,细辛 1 两,川芎 1 两,甘草 1 两,降香 1 两,或加檀香 1 两。 各家论述 54. 消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准绳 · 幼科》卷四。 药物组成 辰砂(研为极细末,水飞过)、丝瓜(近蒂者 3 寸,烧存性,为末)各等分。 55. 灵宝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遵生八笺》卷四引《道藏》。 药物组成 苍术 1 斤,降香 4 两,雄黄 2 两,朱砂 1 两,硫黄 1 两,消石 1 两,柏叶 8 两,菖蒲根 4 两,丹参 3 两,桂皮 2 两,藿香 2 两,白芷 4 两,桃头 4 两( 5 月 5 日午时收),雄狐黄 2 两,蕲艾 4 两,商陆根 2 两,大黄 2 两,羌活 2 两,独活 2 两,雌黄 1 两,赤小豆 2 两,仙茅 2 两,唵叭香(无亦可免)。 56. 祛瘴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痧书》卷下。 药物组成 厚朴 1 钱,苍术 1 钱,羌活 1 钱,防风 1 钱,陈皮 1 钱,枳实 1 钱,香附 1 钱,牛蒡子 1 钱,槟榔 8 分,白芷 8 分,藿香 5 分,川芎 5 分,细辛 4 分,甘草 3 分。 57. 辟 瘟 丹 别名 处方来源 《痧证汇要》卷一。 药物组成 生甘草 4 两,金银花 4 两,绿豆 4 两,净黄土 1 斤。 清 瘟 解毒丸 别名 处方来源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 药物组成 大青叶 100g ,连翘 75g ,玄参 100g ,天花粉 100g ,桔梗 75g ,牛蒡子(炒) 100g ,羌活 75g ,防风 50g 。葛根 100g ,柴胡 50g ,黄芩 100g ,白芷 50g ,川芎 50g ,赤芍 50g ,甘草 25g ,淡竹叶 100g 。 功效 清瘟解毒。 主治 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痄腮,大头瘟。 制备方法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 粉末加炼蜜 150-17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用量 每丸重 9g ,每次 2 丸,日 2 次口服;小儿酌减。 用药禁忌 忌生气恼怒。忌食辛辣腥味、饮酒。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障碍等作用。 1 .解热、镇痛:柴胡、防风、白芷、淡竹叶、羌活、葛根、天花粉有解热、镇痛作用。 2. 抗病毒:大青叶、牛蒡子对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 3 .抗炎、抗菌:黄芩、白芷、天花粉、甘草、连翘、玄参等均有抗炎、抗菌作用。 4. 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碍:川芎能增加脑血管搏动性血流量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 毒性试验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狭长,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气孔,保卫细胞哑铃状;非腺毛单细胞,基部钝圆。种皮栅状细胞表面观短梭形,侧面观斜长方形,壁较厚,微木化,常附有棕色内果皮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石细胞黄棕色或无色,类长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约至 94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纤维成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短梭状。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紧密。联结乳管直径 14-25μm ,含淡黄色颗粒状物。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 ( 2 )取本品 9g ,剪碎,加硅藻土 3g ,研匀,加乙醚 20ml ,超声处理 5-10 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苯 - 氯仿 - 丙酮( 5 : 4 : 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 3 )取( 2 )项下乙醚提取后的药渣,挥尽乙醚,加醋酸乙酯 20ml ,超声处理 2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 、对照品溶液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 - 甲醇 - 水( 28 : 10 : 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绿色荧光斑点。 清 瘟 口服液 别名 处方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 , 12 ( 11 ): 656 药物组成 大青叶、银花、生石膏、大黄、赤芍、白茅根等。 功效 主治 病毒感染性高热。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每次 10ml (含生药 8.5g ),日 4 次口服, 1 疗程 3-5 日,儿童酌减。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治疗病毒感染性高热 110 例,其中男 66 例,女 44 例;平均年龄 19.5±15.6 岁;病程平均 4.0±0.8 日。对照组 110 例,其中男 71 例,女 33 例;平均年龄 25.1±17.2 岁;平均病程 3.8±0.8 日。对照组按西医常规处理。出血热早期应用免疫调节剂, PHA 每次 10-20mg ,加入补液内静滴;乙脑用病毒唑加入补液内静滴,并用安乃近降温;腮腺炎或腮脑用地塞米松 0.75-1.5mg ,每日 3 次口服,或 10-20mg 加入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 1 疗程 3-5 日;重症感冒口服感冒清和板蓝根冲剂。诊断标准依据病毒性高热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热协作组诊断标准。根据疗效标准(显效:药后 24 小时内体温开始下降,主症改善, 3 日内体温降至正常,主症明显改善或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药后 48 小时内体温开始下降,主症改善, 5 日内体温降至正常,主症明显改善或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无效:药后 48 小时内体温末下降或反而升高, 5 日内体温未降至正常,主症无改善或加重,各项实验检查无改善)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 72 例( 65.5% ),有效 32 例( 29.1% ),死亡、无效 6 例( 5.5% ),总有效率为 94.55% ;对照组显效 46 例( 4I.8% ),有效 48 例( 43.6% ),死亡、无效 16 例( 14.5% ),总有效率 85.45% 。 药理作用 1 .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取胆温为 38.5 ℃的健康家兔( 2-3kg ),肌注 7% 啤酒酵母悬液 2ml/kg 后,选择 2 小时体温升高 1-1.5 ℃发热家兔 12 只,随机分成两组。用药组灌服清瘟合剂 150g/kg ;对照组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 7 小时内体温变化,结果:清瘟合剂具有解热作用。 2 .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给药组每日灌服清瘟合剂 50g/kg ,对照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服,连续 5 日。末次给药后 1 小时,由小鼠 V 注入 20% 印度墨汁 0.1ml/10g , 10 分钟取眼眶血 50 μ l ,测吞噬指数 K 。结果提示:清瘟合剂能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 3 .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参照 Gagle 法,给药组灌服清瘟合剂 125g/kg ,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 1 小时后静注 1% 伊文思兰 0.1mg/30g ,立即在腹中线左侧皮内注射含有 10 — 5M 组胺和 10-3M5-HT 的溶液 0.1ml ,右侧皮内注射等量盐水作空白对照。 30 分钟后处死小鼠剪下整块腹部皮肤,剪碎后置于 0.5%Na2SO43ml 和丙酮酸 7ml 混合液, 24 小时后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测定光密度。结果:清瘟合剂组光密度为 0.015 ± 0.0006 ;而生理盐水为 0.025 ± 0.007 ( P0.02 )。提示清瘟合剂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4. 对肾血流量影响:实验表明:清瘟合剂能使肾血流量明显增加,而对血压、心率、心电均无明显影响。 5. 对小鼠体内诱生干扰素的影响:①清瘟合剂在组织培养上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参照张兴权等报道的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清瘟合剂与水泡性口炎病毒混合, 37 ℃作用 1 小时,然后用维持液 10 倍系列稀释,在 L929 细胞上测定病毒的 TCID50 ,以维持液与病毒混合, 37 ℃作用 1 小时者作为对照。经 100% 、 5O% 、 10% 清瘟合剂 37 ℃处理 1 小时后,水泡性口炎病毒的 TCID50 与维持液病毒对照的 TCID50 相比,大约下降 1-2 个对数值。 ②清瘟剂在小鼠体内促诱生干扰素的研究:取 18-22gC3H/je 纯种小鼠,随机分组,给药组以清瘟合剂灌胃,每日 1 次,每次 0.4ml/ 只,对照组以蒸馏水代替清瘟合剂。连续 1 周后,每只腹腔注射 1280HAU/ml 新城鸡瘟病毒 0.5ml , 6 小时后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干扰素含量,经统计学处理。给药组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说明清瘟合剂确有促诱生干扰素的作用。 ③清瘟合剂在小鼠体内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动物方法同上。给药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2ml/ 只,于注射 6 小时后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取正常小鼠血清作为对照,检测干扰素效价,经方差分析,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而给药组的干扰素滴度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 P0,01 )。 6. 对病毒性高热家兔的作用:实验观察对病毒感染性高热家兔的保护及对其病理学的影响;对病毒感染性家兔发热效应及脑脊液前列腺素 E2 ( csf . PGE2 )的影响;对发病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发病家兔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酸性 a 醋酸萘脂酶( ANAE )活性的影响。结果:用清瘟口服液治疗的病毒性高热家兔,其存活率及存活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脏器组织改变以渗出,变性为主,而对照组以变性、坏死为主。本品退热作用与药物抑制细胞内 PGE 这一分子传递物生成有关。能提高血清 C3 水平、激活补体产生治疗作用;提高红细胞 C3b 受体花环率、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提示能加强红细胞携带,除去激活补体的免疫复合物;提高外周血液淋巴细胞 ANAE 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对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有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的发挥。 7. 对家兔实验性 DIC 血小板性质的影响:取家兔分为正常组 10 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 10 只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再灌入生理盐水;用药组 8 只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再灌胃清瘟口服液。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 B2 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清瘟口服液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同时又可抑制 TXB2 的上升。提示该口服液对防治家兔 DIC 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清 瘟 合剂 别名 处方来源 吉林中医 1986 ,( 4 ): 11 药物组成 川连 12g ,滑石 20g ,杏仁 12g ,银柴胡 15g ,蒲公英 30g ,川朴 15g ,板蓝根 50g ,通草 15g 。 功效 主治 肠伤寒。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 1 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治疗肠伤寒 108 例,男 46 例,女 62 例;年龄 11-60 岁。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均收效,症状、体征均迅速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 100% 。 清 瘟 败毒饮 别名 处方来源 清 · 《疫疹一得》。 药物组成 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连翘、玄参、甘草、丹皮、竹叶。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主治 壮热烦渴,大汗神昏,躁动谵语,阳毒血斑,吐、衄、便血、舌绛少苔,脉沉细或洪大。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脑炎、病毒性脑炎、髋关节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麻疹等。 制备方法 石膏煎十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前;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 用法用量 石膏先煎 20 分钟,然后下各药,水牛角冲服或兑入和服。 用药禁忌 1 .本方犀角可用水牛角尖代替,但药量要加大。 2 .本方为大寒解毒、气血两清之剂,能损人阳气,故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忌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钩端螺旋体病应用本方加减:水牛角、生石膏、生地、土茯苓、薏苡仁各 30g ,黄连 6g ,知母、黄芩、栀子、丹皮、赤芍各 10g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病情危重者可每日服 2-3 剂。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68 例,男 50 例,女 18 例;年龄 8-50 岁。肺出血型 1 例,脑膜脑炎型 2 例,黄疸出血型 3 例,流感伤寒型 62 例。诊断标准按 1972 年成都会议制订者为参考。结果:治愈 65 例,占 96% ,另 3 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亦获痊愈。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等作用。 1. 解热:以 10ml/kg 清瘟败毒饮给家兔灌胃,同量给家兔进行直肠点滴( 1ml/ 分钟)。结果清瘟败毒饮无论灌服或直肠点滴给药,对家兔都有显著的解热作用,且直肠给药的解热作用较口服显效快。此外,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诱发家兔发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平均发热曲线降低、最大发热高度( △ T )较小、体温反应指数( TRI5 )也较小。 2 .对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所致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3 .降低血液粘度:清瘟败毒饮能拮抗家兔对内毒素引起的 “ 高粘综合征 ” ,具有解聚、降粘、稀释血液的作用。 4 .抗炎、镇痛、镇静:甘草、丹皮和赤芍分别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赤芍和水牛角有镇静作用。 5. 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黄连、黄芩、丹皮、连翘有较显著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甘草、连翘、栀子具有抗肝损伤作用。黄芩、甘草具有解毒作用。 6. 强心、利尿:玄参、水牛角有强心作用。连翘、黄芩、竹叶有利尿作用。 清 瘟 败毒饮 别名 处方来源 清 · 《疫疹一得》。 药物组成 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连翘、玄参、甘草、丹皮、竹叶。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主治 壮热烦渴,大汗神昏,躁动谵语,阳毒血斑,吐、衄、便血、舌绛少苔,脉沉细或洪大。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脑炎、病毒性脑炎、髋关节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麻疹等。 制备方法 石膏煎十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前;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 用法用量 石膏先煎 20 分钟,然后下各药,水牛角冲服或兑入和服。 用药禁忌 1 .本方犀角可用水牛角尖代替,但药量要加大。 2 .本方为大寒解毒、气血两清之剂,能损人阳气,故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忌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钩端螺旋体病应用本方加减:水牛角、生石膏、生地、土茯苓、薏苡仁各 30g ,黄连 6g ,知母、黄芩、栀子、丹皮、赤芍各 10g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病情危重者可每日服 2-3 剂。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68 例,男 50 例,女 18 例;年龄 8-50 岁。肺出血型 1 例,脑膜脑炎型 2 例,黄疸出血型 3 例,流感伤寒型 62 例。诊断标准按 1972 年成都会议制订者为参考。结果:治愈 65 例,占 96% ,另 3 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亦获痊愈。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等作用。 1. 解热:以 10ml/kg 清瘟败毒饮给家兔灌胃,同量给家兔进行直肠点滴( 1ml/ 分钟)。结果清瘟败毒饮无论灌服或直肠点滴给药,对家兔都有显著的解热作用,且直肠给药的解热作用较口服显效快。此外,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诱发家兔发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平均发热曲线降低、最大发热高度( △ T )较小、体温反应指数( TRI5 )也较小。 2 .对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清瘟败毒饮对内毒素所致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3 .降低血液粘度:清瘟败毒饮能拮抗家兔对内毒素引起的 “ 高粘综合征 ” ,具有解聚、降粘、稀释血液的作用。 4 .抗炎、镇痛、镇静:甘草、丹皮和赤芍分别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赤芍和水牛角有镇静作用。 5. 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黄连、黄芩、丹皮、连翘有较显著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甘草、连翘、栀子具有抗肝损伤作用。黄芩、甘草具有解毒作用。 6. 强心、利尿:玄参、水牛角有强心作用。连翘、黄芩、竹叶有利尿作用。 清 瘟 败毒饮 别名 处方来源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 8 ( 5 ): 267 药物组成 生石膏 40g ,生地 10g ,犀角 6g ,黄连 5g ,甘草 5g ,竹叶 5g ,山栀 8g ,桔梗 8g 。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泻火凉血。 主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先将生石膏打碎煮沸约 10 分钟,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兑服,日 3 次。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溆浦县中医院杨慧群,观察了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 年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化验正常,并发症治愈,无后遗症。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留下步行困难或有失语,痴呆等后遗症并难以治愈。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法改善,治疗没有进展。结果:本组 16 例,治愈 10 例,好转 4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87.5%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蒋金和:中成药中的414种抗病毒相关方剂
fqng1008 2020-2-16 08:22
中成药中的414种抗病毒相关方剂 本方剂献给抗击在疫情前线的所有人,属2019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呆在昆明呈贡家中所整理的来自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的关于抗病毒相关的方剂,期望对大家了解抗病毒中成药方剂提供点滴参考。 云南师范大学 蒋金和 2020 年2月10日 全文: 中成药中的 414 种抗病毒相关方剂.pdf 目录 1. 复律汤 2. 六味四屏汤 3. 口炎冲剂 4. 清瘟口服液 5. 清温汤 6. 柔木丹颗粒 7. 茵苓柴金汤 8. 乙肝散 9. 慢肝汤 10. 宁心调脉汤 11. 虎珠清肝散 12. 止泻退热微丸 13. 乙肝转阴丸 14. 清肝汤 15. 赤芍汤 16. 茵栀黄注射液 17. 扶正愈肝方 18. 柔肝健脾方 19. 茜茵糖浆 20. 抗毒灵糖浆 21. 肝复宁 22. 茵胆平肝胶囊 23. 五虎片 24. 健心汤 25. 疣毒清 26. 止泻定 27. 生姜泻心汤 28. 晶珠肝泰舒 29. 益尔肝 30. 益心合剂 31. 益气活血汤 32. 清开灵 33. 养心汤 34. 桂枝汤 35. 正柴胡饮冲剂 36. 炎立消(广炎灵) 37. 双黄连注射液 38. 软肝缩脾片 39. 除毒保肝汤 40. 莪术油注射液 41. 小儿宝泰康冲剂( 生翘儿感冲剂) 42 麻黄汤 43. 荆防败毒散 44. 风热清口服液 45. 普济回春丸 46. 抗病毒口服液 47. 青黛散 48. 金莲清热冲剂 49. 回音必含片 50. 金银花露 51. 芪各颐心口服液 52. 四逆散 53. 参苏丸 54. 复方鱼腥草片 55. 新清宁片 56. 清肺口服液 57. 小花清风藤汤 58. 胃苓汤加减 69. 丹参注射液 60. 肝悦片1 号 61. 抗感冲剂 62.50% 双冠眼液 63. 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冲剂) 64. 葛根芩连片( 葛根芩连汤) 65. 清瘟解毒丸 66. 柴胡当归叶下珠方 67. 参苏饮 68. 抗乙肝冲剂 69. 小儿清热合剂 70. 黄芪二参汤 71. 病毒1 号滴眼液 72. 澳抗阴转汤 73. 五草汤 74. 石知柴葛汤 75. 加减小柴胡汤 76. 黄葵胶囊 77. 降黄丸 78. 补益汤 79. 益气健心汤 80. 水泻停口服液 81. 退热清暑饮 82. 肝炎灵 83. 醒脑静注射液 84. 肝炎复方 85. 五灵丸 86. 消毒饮 87. 参芪虎蚤汤 88. 胃肠安丸 89. 复方益肝丸 90. 肝达片 91. 北芪精 92. 华蟾素口服液 93. 白酱感冒冲剂(片剂) 94. 溶解冲剂 95. 小儿解表口服液 96. 风热感冒冲剂 97. 大龙合剂 98. 九味羌活颗粒( 九味羌活汤) 99. 消星障滴眼液 100. 海珠益肝胶囊 101. 螃蜞菊合剂 102. 解毒退翳汤 103. 丙肝宁冲剂 104. 补心解毒汤 105. 心康合剂 106. 复方水牛角片 107. 复肝方 108. 降酶糖浆 109. 金茵糖浆 110. 加味柴胡桂枝汤 111. 宁心益气汤 112. 茵白冲剂 113. 乙肝灭依散 114. 青板银翘合剂 115. 抗轮状病毒口服液 116. 平肝汤 117. 宣肺止咳颗粒 118. 芙蓉叶方 119. 益气养心汤 120. 秦艽鳖甲饮 121.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 122. 宁心汤 123. 肝炎合剂 124. 抗病毒合剂 125. 芪酱汤 126. 三参养心汤 127. 普济消毒饮 128. 舒心宝 129. 清肝汤 130. 加味升麻葛根汤 131. 宁心汤 132. 复方板蓝根 133. 双解口服液 134 礞石滚痰丸( 滚痰丸) 135. 紫金锭 136. 通宣理肺丸 137. 急支糖浆 138 栀子金花丸 139. 宝咳宁颗粒 140. 洁尔阴洗液(洁尔阴泡腾片) 141. 小儿咳喘口服液 142. 定喘汤 143. 宣郁通经汤 144. 朝阳丸 145. 新加香薷饮 146. 大黄甘草汤 147. 白虎汤 148. 芙蓉膏(铁箍散、芙蓉抗流感片) 149. 蒲公英片 (冲剂、合剂) 150. 保喉片 151. 口服液 152 清降片 153. 清瘟败毒饮 154. 三拗汤 155. 清气凉营注射液 156. 防风通圣丸(防风通圣散) 157. 老鹳草软膏 158. 牛黄千金散 159. 小儿化毒散 160. 儿童清肺丸 161. 逐瘀涤痰宁心汤 162. 解毒饮 163. 乙肝汤 乙肝丸 164. 绿豆蛋清糊 165. 五参汤 166. 加减人参芍药汤 167. 抗肝炎冲剂 168. 芪丹鳖甲汤 169. 新制柴连汤 170. 养心安 171. 香石清解袋泡剂 172. 抗戾散 173. 乙肝宁冲剂 174. 草仙乙肝胶囊 175. 精制大黄片 176. 益肝汤 177. 急肝方 178. 炙甘草汤 179. 增效白升汤 180. 菌毒灵 181. 病毒感染退热剂 182. 金黄汤 183. 止泻散 184. 茵岩清肝汤 185. 角膜炎合剂 186. 虎芪丹桂饮 187. 滋阴清解汤 188. 贯众紫草汤 189. 水飞蓟丸 190. 肝康宁 191. 玉屏风散 192. 清气 Ⅰ 号 193. 保精片 19 4. 复方716 合剂 195. 鱼金注射液 196. 黄毛耳草合剂 197. 健肝方 19 8. 茵陈承气汤 199. 复方天牛膏 200. 加味凉膈散 201. 复方370 202. 乙肝汤 203. 丹参注射液 204. 葛梅止泻汤 205. 双苓止泻口服液 206. 参白汤 207. 黄疸汤 208. 洗药方 209. 清热凉血汤 210. 银柴二根汤 211. 解毒化瘀益心汤 212. 熊胆眼药水 213. 疱疹净冲剂 214. 补中益气汤 215. 连葛四参汤 216. 连葛四参汤 217. 增液汤 218. 肝炎 Ⅱ 号方 219. 乙肝平 220. 疏肝理脾汤 221. 降絮浊汤 222. 佩兰饮 223. 莲必治 224. 银黄止痛方 225. 肝炎三号冲剂 226. 919 糖浆 227. 金龙利咽口服液 228. 七味白术散 229. 清心饮 230. 茵陈蒿汤 231. 复肝康冲剂 232. 升陷汤(宫泰冲剂) 233. 黄芪精口服液(黄芪口服液) 234. 乙肝清热解毒冲剂 235. 穿琥宁注射液 236. 升麻葛根汤 237. 芙朴感冒冲剂 238. 解卫清气注射液 239. 香菊流浸膏 240. 杧果叶冲剂 241. 上感清口服液 242.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243. 茵陈赤虎汤 244. 茵陈佛手煎 245. 新制柴连汤加减 246. 化癥液 247. 虎黄合剂 248. 四物双皮汤 249. 黛矾胶囊 250. 心宝汤 551. 玉丹荣心丸 252. 乙肝散 254. 茵栀黄汤 255. 一枝花煎 256. 活血截黄汤 257. 金叶败毒颗粒 258. 益肝汤 259. 乙肝丸 260. 胃苓汤 261. 三草三根汤 262. 南香散 263. 芍药甘草汤 264. 万年青煎剂 265. 小承气汤 266. 蒲艽虎平汤 267. 强肝汤 268. 黄芪一贯煎 269. 银翘散 270. 失笑散 271. 慢肝复方 272. 抗原汤 273. 升麻鳖甲汤 274. 柴平汤 275. 清肝泄黄汤 276. 蝉黄生地汤 277. 健脾解郁汤 278. 健肝Ⅱ号 279. 益肝汤 280. 活血养肝汤 281. 肝复舒口服液 282. 补清合剂 283. 乙肝饮 284. 苓桂术甘汤 285. 补中益气汤 286. 解毒活血汤 287. 茵陈合剂 288. 抗炎6 号注射液 289. 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汤) 290. 柴葛香薷饮 291. 平疣汤 292. 温阳生脉饮 293. 小儿胃速停冲剂 294. 小儿胃速停冲剂 295. 转阴散 296. 消疣汤 297. 养阴解毒益肝汤 298. 清热解毒冲剂 299.. 参芪鳖甲汤 300. 实脾饮 301. 益气化肝汤 302. 养血升白汤 303. 复方蚕蛹粉 304. 八子养肝汤 305. 当归注射液 306. 愈瘫汤 307. 生脉活血汤 308. 五苓散 309. 胃宝 310. 高效熊胆丸 311. 抗早搏合剂 312. 复方消疣膏 313. 雄蜈散 314. 软坚活血方 315. 肝炎系列方 316 肝炎方 317. 清开灵注射液 318. 参三七注射液 319. 茵陈滑郁汤 320. 软肝汤 321. 燮枢汤 322. 降脂益肝汤 323. 太白蓼胶囊 324. 自拟中药方 325. 补肾健脾方 326. 肝舒胶囊 327. 黄连温胆汤加减 328. 排毒养心汤 329. 芪芍茵栀黄汤 330. 人参四物汤 331. 清开灵口服液 332. 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丸) 333. 二陈丸(二陈汤) 334. 猪苓多糖注射液 335. 苦黄注射液 336. 溪黄草冲剂 337. 强力咳喘舒口服液 338. 小儿肺闭宁 339. 化瘀汤 340. 额日敦一乌日勒(三普勒— 淖日布、偏瘫康) 341. 小半夏加茯苓汤 342. 醒脑静注射液 343. 黄芪桂枝五物汤 344. 达原饮 345. 青黄散 346. 五味消毒饮 347. 五指化毒丸 348. 黄芩汤 349. 柴胡注射液 350. 消单灵眼液 351. 消炎散 352. 降热宝口服液 353. 麻桔射蓝汤 354. 养阴益气抗毒糖浆 355. 仙抚愈肝片 356. 目炎灵 357. 复方虎杖糖浆 358. 珍珠注射液 359. 双冠眼苏水 360. 心安灵 361. 心肌康 362. 万氏牛黄清心丸 363. 心肝宝胶囊 364. 生肝汤 365. 壮肝逐瘀煎 366. 人参败毒散 367. 芩前口服液 368. 儿泻止颗粒 369. 甘露消毒丹(普济解毒丹) 370. 稳心灵 371. 肝炎Ⅱ号贴膏 372. 乙肝方 373. 茵栀降脂片 374. 贯芩汤 375. 十味龙胆花颗粒 376. 升车汤 377. 膈下逐瘀汤 378. 肝康胶囊 379. 小柴胡汤 380. 阳和汤 381. 强肝汤 382. 补阳还五汤 383. 散翳睛明液 384. 清胃黄连丸(大蜜丸) 385. 清胃黄连丸(水丸) 386. 羚羊清肺丸 387. 黄连上清丸 388. 保和丸 389. 香连片 390. 风散( 小儿脐风散 ) 391 鸡鸣散 392 独活寄生汤 393. 百部丸 394. 痰咳净 395. 泻白散 396. 贞芪扶正胶囊 397. 附子汤 398. 连理汤 399. 增液承气汤 400. 解热清肺糖浆 401. 乙肝解毒胶囊 402. 青蒿素栓 403. 鸡骨草胶囊 404. 鱼腥草注射液 405. 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消疮饮) 406. 黄连素片(黄连胶囊) 407. 黄连解毒丸 408. 葛根汤 40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石汤、麻杏止咳糖浆) 410. 羚翘解毒片 411. 清温针 412. 肝医宁 413. 石斛夜光丸 414. 艾附暖宫丸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热度 2 fqng1008 2020-2-1 08:03
记者 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启动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 上海药物所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 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药物所左建平团队率先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作用,十余年来又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 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杨昇:对于中成药,要让不信的人有不信的自由
热度 1 fqng1008 2020-1-7 14:05
一 、 中药注射液 “醒脑静”因为卷入了前几天的医疗血案,而被很多人揪到舆论场上痛殴,最著名的一篇文章是《国民神药“醒脑静”》,推荐大家看看,看了后你就知道某些中成药是个什么玩意了。 当然,关注时事的人其实在这几年都会看到一些奇葩中成药屡上舆论头条,比如 2019年5月曝出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的女儿涉斯坦福大学招生丑闻,网友们借机把步长制药的几款明星中成药扒了个底朝天,比如步长制药的明星产品“步长脑心通”,源于赵步长发现“树木结实,虫子能钻洞;地面坚硬,蚯蚓能疏通”,于是认为“蚯蚓、全蝎、水蛭”等虫子尸体应该具有“清除血栓,改善人体供血不足”的功效,这赵步长灵光一闪,堪比李时珍转世,于是由16种类似配料混合而成的国民神药“步长脑心通”就诞生了。有没有觉得很神奇? 同样是步长制药明星药品的 “丹红注射液”,一年能销售50多个亿,这玩意也来自赵家人的异想天开,赵家人认为丹参和红花两味药材能活血,于是把这两味药材在酒精和水里泡泡,然后浓缩一下,提纯一下,消毒一下,就成了能直接注射到人体血管中的“丹红注射液”。 这几年中药注射液如丹红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因不良反应致病人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多少家庭因这些奇葩中成药而家破人亡。 最著名的是 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当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因为情况过于严重,鱼腥草注射液当即被暂停销售。 二 、 对于中成药,甚至中医,在我们国家有一部分人相信,有一部分人不信,这是不争的事实。就连 100年前的鲁迅,在当时那个严重缺乏西医的环境中,都不相信中医。在鲁迅的文章《父亲的病》中,鲁迅对给父亲治病的两个装腔作势的神医极尽讽刺,这两个医生尽开一些奇奇怪怪的“药引”折腾病人家属,而鲁迅的父亲最终也被这两个庸医给治死了。可见对中医的怀疑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现象。 但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医作为国粹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深得民心,不但过去是全民的信仰,就是到现在,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因此在信不信中医这个问题上,在我们国家根本不可能有共识。 对这个问题我也不做判断,我觉得信的人有信的权利,不信的人有不信的自由,那都是个人自己的事,外人无权说三道四,更无权强求。那些强迫别人信或不信中医的人,纯属拎不清。别人的选择,旁人最好不要去干预。 于我而言,中医我选择性相信,但中成药我是不信的。 三 、 但悲哀的是,我不信中成药,我却躲不开中成药,只要去医院看病开药,不管什么病,那些西医只要开药,基本上必然夹带部分中成药。就算医生开药的时候,我在旁边提醒不要开中成药,并给出一些还算有道理的说辞,比如我家那位不让我吃中成药,我提回去就会被扔掉等,医生也会置若罔闻,甚至会怒斥我: “你是来看病的,还指导医生怎么开药,这么能耐你来医院干什么?” 我虽然心里火大,但也不敢医闹,我只能唯唯诺诺边自我批评边道歉,接受医生的处方。医生的处方在电脑上,不缴费你不知道开了什么药。而除了医生外,别的人,比如收费的人,无权对整个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取舍,所以要想让自己这趟医院没有白跑,就只有乖乖掏钱。 我每次去医院,提回来的药大半都是中成药,越是没有查明病因的病,医生开的中成药越多。最厉害的一次,我妻子去了趟长沙最有名的医院,一次性提回整整一大塑料袋单一种类的中成药,到底是 30盒还是50盒,时间久了,不确定了。这些药拿回来可愁坏了我们,吃吧,担心对身体有损伤,不吃吧,那是近千元买到的。妻子先吃了一两盒,后来不敢再吃,这些药在柜子上放了近一年,最后全扔掉了。 我的这种遭遇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比如 2019年12月30日,著名的“高知论坛”“水木社区”上有一条热帖:“要求不开中药只开西药被医生拒绝,可以投诉吗?”,帖子下很多人说起了自己的类似遭遇,而且大家也清楚明白地知道,医生开中成药就是为了拿回扣,要想看病,只能忍气吞声,拿到中成药不吃是基本操作。 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妻子在湖南省内最著名的妇幼保健院住院时的情形,每个患者入院时都得买一些医院自制的瓶装洗液,医生会开很多,当每个刚住院的患者提着一大塑料袋这种 “药”进来时,同病房的其他人都会笑称“这是给医生的见面礼”。大家都心知肚明,气氛和谐,表示理解。 大家心知肚明是因为这种情况很普遍。说这种情况很普遍真的没有冤枉医生,米内网数据显示,从 2013年到2016年,我国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药注射剂的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已经突破1000亿元。赵家的“丹红注射液”一年的销售额超过50亿元,“醒脑静”2017年国内市场规模为55.46亿元。步长脑心通2015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28.6亿元,步长制药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6.6亿元,净利润为18.9亿元。这些不靠谱的中成药这么庞大的销售规模,难道不是经过医生的处方销售出去的?这是一个两个医生干出来的事吗? 四 、 经济条件负担得起的人对医生乱开中成药拿回扣的做法选择忍气吞声,毕竟这种潜规则非常普遍,根本没法计较。可是,那些四处借钱看病的低收入者,他们为了给自己的亲人医治病痛,砸锅卖铁债台高筑,想尽一切办法凑来的救命钱,如果遭遇医生的乱开药,他们的内心还能宁静吗?气氛还能和谐吗? 何况,为了拿回扣而乱开不必要的药给病人,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这里面牵扯到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中成药都是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的废物,可是这些药也不是面粉做的呀,它们的里面也包含一些具有毒副作用的成分啊,这些药吃多了,对病人的身体有没有伤害,谁说得清呢?至于中药注射液,那是直接打进血管的东西,能随便打吗? 有些医生可能要反驳,说自己开的中成药都是国家药监部门正式批准的国药准字号产品,是正规药品,这些药品病人吃了无效或有毒副作用,那你找国家有关部门去啊,关我们医生什么事呢? 可是,每个开中成药的西医扪心自问,你们自己相信你们开的中成药有效果吗?经历过正规医学训练的西医群体中有几个不对中医中药嗤之以鼻?因为西医的医学知识是被现代医学的教育体系构建起来的,他们关于医学的知识构架与中医完全不同。这样的西医,乱开中成药,到底是出于对中医中药的信仰,还是出于钱的考虑? 是的,这些中成药都是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没错。可是我们国家在很多药品的审批上本来就有问题,医生不会不知道吧?国家前药监局长郑筱萸 2007年就被执行死刑了,其重大的罪过是在1997年中至2006年年底担任国家药监局局长等职务期间,在审批药品和医疗器械过程中受贿巨额资金,尤其 2001年到2003年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草率启动专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药品生产监管工作未做认真部署,并且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致使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使用虚假申报资料获得了药品生产文号的换发,其中6种药品竟然是假药。郑筱萸之后被逮捕的药监局领导层出不穷,直至2018年8月原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还被逮捕,因其在药品审批等事项上受贿2171万余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除了药品审批上的问题,中成药长期存在 “既无法证实其有效,也无法证伪其无效”的弊病,对这个戴着传统文化帽子的“国粹”,国家也很为难,支持吧,没有科学基础,反对吧,那是抛弃传统文化瑰宝,谁也不敢这么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人迷恋和支持。在这个问题上国家的态度只能含混不清。 可是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并处于治病救人的最前沿,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些药有效哪些药无效吗?为了拿回扣把锅都甩给国家合适吗? 五 、 “医患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其好坏遵循人性,医患双方的喜怒哀乐遵循人际交往中那些基本原则。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么投桃报李,要么针尖对麦芒,要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德报怨的那是圣人,普通人大多睚眦必报。 有些医生为了回扣给病人乱开中成药,患者又不全是傻子,现在看来明白人还蛮多,他们掏钱的时候知道你们为了什么,他们心里会舒服吗?有没有怨恨?有了怨恨会不会有过激行为?大部分人都选择忍,总有个别人忍不住啊! 小偷偷钱,劫匪抢钱,都会被治罪,凭什么有些医生为了回扣乱开药就应该被尊重呢?这符合法律还是符合人性? 让不特定的陌生人对自己满怀积怨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事,如果对每个过手的病人都乱开些中成药,这就好比普通人站在十字路口对每个过路的人都骂一句一样。夜路走多了谁能保证不遇到鬼? 医生朋友们不用对本文有什么不满,我是真正的关心医生的安全才会这么说。读者们都说我是个尽瞎说大实话的人。 医生有医生的难处,体制逼良为娼的问题,收入低的问题,工作忙的问题,等等,一个个读了那么多书,那么高学历,人中龙凤,谁不想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站着把钱挣了? 当前你们确实有委屈,但要牢记,医患关系就是人际关系,要以诚相待,这样才能避免纠纷,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人身安全才是每个人的最高追求。 开药的时候请多问一句: “某某药是中成药,是我们医治这个药的常规用药,你也可以不要,你要不要?”尤其要注意,别在患者提出不要你开的中成药时,粗暴地收回处方并把患者赶出诊室。要把部分患者不信中成药的自由还给他们。尊重患者很重要,多个朋友总比多个仇人安全些。 每一次伤医事件发生后,大小媒体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谴责患者力挺医生,因为这么说是 “政治正确”,是“普世价值”。我也是这样的,前几天北京的伤医案,我也写了文章力挺医生。可是,当惨案发生时,那些空洞的“政治正确”的说辞,对医生本人和亲属,又有什么用呢?高喊那些空洞的口号真的是关心医生吗? 媒体们越是把医生这个群体说得完美,当个体患者遇到个体医生时,当患者发现医生不完美时,可能就越觉得就这个医生跟我过不去,其怨气就会越大。 真正关心医生的安危,就应该从医患关系的根源上为医生说话,就应该用舆论减轻体制或小团体施加给医生的扭曲力,就应该用舆论的力量震慑个别坏医生,给绝大多数的好医生们一个舒心自由的工作环境。 那么多挺医生的文章,大部分是追热点吃人血馒头的,少部分是向医生献媚的,真正关心医生安危的文章又有多少呢?希望我这篇说实话的文章不要被误解为说医生的坏话。 现实总是那么不堪面对,而我们又不能不面对。 希望人人都好!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6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尽快开展中成药的一致性评价
rwjiang2008 2019-5-3 16:30
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超过 1.5 万种,药品批准文号超过 18 万个,其中,化学药品批准文号超过 12 万个,九成为仿制药。全国有不同规模的药品生产企业 5000 多家,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相当普遍。 开展化药的一致性评价,确保仿制药与原研药有相同的质量和疗效,是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目的不是打击制药行业,而是更好的促进制药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实,这在很多西方国家早已开展。 与化药类似,中成药也存在品种多,文号多,同一品种多家生产的问题。早年,中成药的审批门槛低,临床试验的水分多。因此,中成药也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3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12)——济生肾气丸
热度 3 张三火 2018-8-9 22:11
这几天,三火去了好几家药店,要买济生肾气丸给夫君吃,可是都没有买到,看来实在不行,需要到明医平台上亲自开方制作一料了。 提起济生肾气丸,自然要从肾气丸说起。 肾气丸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八味丸,也叫做“金匮肾气丸”,是由东汉著名医家(堪称医中圣人)的张机(仲景)创制, 是 《金匮要略》中治肾阳不足,腰痠脚软,身体以下常有冷感,少腹 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的方。方子的 组成是: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茯苓、泽泻、丹皮各三两,桂枝、炮附子各一两。共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小水蜜丸)。每服15-25丸,用酒送下,日二次。 功用: 温补肾气。 为补益剂,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效。主治肾阳不足证。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桂枝改为肉桂,将干地黄改为熟地黄,沿用至今,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丸、附子八味丸、八味肾气丸、桂附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现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前列腺肥大等中医辨证属肾阳不足者。所以,市面上卖的肾气丸名字很多,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与组成才行。 再来说济生肾气丸(又称资生肾气丸),原名叫加味肾气丸,很显然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的。由于是宋·严用和《济生方》中的方子,因此而得名——济生肾气丸。是治疗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的方子。 方中组成如下: 附子(炮)二个,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官桂、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饮送下。 可见,济生肾气丸在药味上比肾气丸多加了车前子、牛膝,增强了清利通淋、补肾强筋的功效,在肾气丸的用量上也与金匮肾气丸有很大不同,用量用法也不一样,这就在补肾的同时,还具有了清利湿热的作用。这些精妙之处,细心发现才能知道其中的蕴义。我常用济生肾气丸治疗年老体弱的腰膝痠软、下肢不温、足跟痛,前列腺肥大或尿路感染导致的小便无力、尿等待、癃闭、小便淋涩,慢性肾炎或服用降压药引起的水肿等。感觉这个药用处可大了!更重要的是,它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长时间服用也是安全的。 过去中医一直把这个济生肾气丸当做老人(尤其是男性)的常备药,可惜,现在的药店却都没有卖的。明天去同仁堂看看,或许能有。 \0 \0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11137 次阅读|8 个评论
何谓“中成药”?孰是孰非?
热度 3 ajygz 2014-9-2 13:57
一、百科:中成药(中草药制品)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4347/13595804.htm?fr=aladdin 二、前几天,我在QQ上与一位群主关于“中成药”的部分对话: …… 群主:中成药其中含有西药成分 我:“中成药其中含有西药成分”,这是不良商家的错,不是中成药的错。 群主:中成药去掉西药,还叫中成药? 我:正是 …… 后来,在我还没有来得及主动退出该群,就被“群主”请出该QQ群了。^_^ ---------------------------------------------------------------------------------------------------------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728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中药含毒风波续 英国计划明年起禁售中成药 洋中药大量返销
duanjunscib 2013-9-9 22:05
中药含毒风波续 英国计划明年起禁售中成药 洋中药大量返销 作者: 广州日报 来源: 广州日报 2013-9-6 9:04:32 分享到: 4 关键词: 中成药 洋中药 8月20日,英国药品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警告,提醒大家谨慎选用一些未经英国官方注册通过的中药,称这些中药含有高含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铅、汞和砷,此次被警告的产品有北京同仁堂的牛黄解毒片、保灵堂的白凤丸以及恒隆昌的发宝。 随后同仁堂方面有工作人员回应称:被“点名”的牛黄解毒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问题在于两国用药标准不一样。 就在近日,英国当地媒体报道称,英国药品管理局已通知各中医学会和一些较大的中药店公司,要求上报 中成药 的库存数量。药管局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据了解,中药因质量安全等问题在英国已多次遭遇警告和封杀。 欧美市场门槛高企 记者了解得知,就在今年年初,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警告公众不要购买、服用多款含有超标的汞、铅等重金属的中成药,包括天麻头痛丸、石斛夜光丸、内障明眼丸、天麻丸、白凤丸等。 国内某大型药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因为标准不一、且现在中药进入欧美国家在药品质量检测方面要求十分严苛,所以不少口碑好销量大的国货只能以保健食品等身份尴尬地存在,或者干脆被封杀。 “申请注册的公司必须提供草药产品至少连续30年在欧盟国家使用有效、安全的证据,最起码要提供欧盟国家使用15年和欧盟国家以外使用30年的证据,光这一条就把国内药企基本拦在了门外。”他介绍,为此,不少国内药企开始“曲线救国”,采取和当地药企合作等各种渠道和模式来规避这些严苛的条件。 “洋中药”大量返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药 保健品 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中药出口金额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增量来源于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2013年仅在一季度植物提取物出口额就达3.3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7%。 “近年来,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逐年递增,但其中不少都被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洋中药’或保健品、化妆品等,然后大量返销回中国。”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据媒体报道,日本救心制药株式会社根据传统中药六神丸开发的救心丹,每年实现数亿美元的销售额,而对其贡献最大的就是中国;德国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银杏叶,生产出产品再返销回中国。“不少日韩、欧美国家在抢注专利和技术研发上高出国内中药企业不少,所以现实就是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难,‘洋中药’打入中国市场易。”他表示。 专家说法 用药安全是软肋 日前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表示希望通过三年努力,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服务标准,培育国际知名服务品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武警医院耳鼻喉研究中心中医科龙目恒主任表示,近期有关部门大力整顿全国主要的 中药材市场 ,结果发现充斥着大量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要想进入国际市场,还远不止原料过硬、技术达标这么简单,不少国家在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方面比国内标准还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一旦发现个案就可能全面叫停。” 专家介绍,中药在海外的“信任危机”始终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所以中药企业要想走出国门,除了“合纵连横”等现实手法外,重点还在于提升质量适应国际标准或当地标准,尤其要注重明晰成分、标注不良反应,因为这些都是最被看重、最易受质疑的用药安全问题。( 生物谷 Bioon.com)
个人分类: 其它|1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成药在英国被封杀是媒体的误读
热度 1 zhognyijiang 2013-9-9 11:30
未来药品出口的趋势是药品就是药品,保健品就是保健品,随着中医的传播,中药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药品就是药品。 2004年欧盟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英文简称THMPD)规定,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完成注册,否则不许销售。到2011年4月30日,中国企业未有一家通过欧盟注册令。因此,中国的中成药一直以保健品的身份出现,行走在欧盟市场的灰色地带。而且一些成药的来源不明,安全性问题严重。前段时间同仁堂的某些药品被英国药监局点名“汞超标”,事实是同仁堂并没在英国销售任何药品,并给出了官方声明。这些药品是哪里产的,目前还没有说法。不仅如此,外国人自己滥用中药造成的安全性问题十年来也不鲜见。面对这样的乱象,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理 。 其实欧盟对中成药的注册程序并不复杂,申请费用也不算高, 在安全性方面,药企只要能够在申请日之前提供至少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地区至少15年的使用历史,就可以通过简易注册后以药品身份正式登陆欧盟市场,目前中国中成药有15年欧盟传统应用证据的产品已经有200多种,如云南白药、首乌片等。 卖药还是为了挣钱,商人们都是无利不起早,没有利益挣不到钱谁会到欧盟去卖药?商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我就不太清楚了。 英国政府此次禁销中成药的打算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和商业问题带来的,我没看出来这和“文化差异”和一些人猜测的“贸易竞争”有关。一个有着科学传统的国家看问题基本是可以做到公平公正的,不会像中国的某些人动不动就传统、现代的乱扯一气。 个人认为欧盟禁止中成药的灰色地带的举动才刚刚开始,相信欧盟很多国家也会陆续响应英国,对于这样的举动我是赞成的,中药本来就需要严格的管制,这是为患者着想。没有管制就应该禁卖,病人的健康不是儿戏。 所谓的“英国禁销中药”其实是认可带来的尴尬,欧洲人好不容易认可中药药品的身份,并提供给中药厂特定的注册程序,而中国的药商却不给面子,一个去试水的都没用。然而欧洲的中医为了治病只能走灰色地带钻空子从国内弄一些中药,从而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欧洲卫生部门的紧张。就这么点事,媒体愣是给说成英国否定中成药,而且新闻内容前后矛盾,转述英国官方的内容是“未注册的中成药”,题目却把未注册这三个字给弄没了,不知道是和居心。
3730 次阅读|2 个评论
羊城晚报报道:英国明年对中成药销售说 NO!
热度 4 wliming 2013-9-7 15:53
羊城晚报 【英国对中成药销售说 NO!】继英国药品管理局日前提醒中药毒性风险后,据外媒报道,英国药管局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说这些中药含有高含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铅、汞 、砷,这次被警告的产品有大家熟悉的像牛黄解毒片等。 http://t.cn/z86jL9p 你认为这是否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很多人说,中医是墙外香。香味现在变臭味了。
个人分类: 伪科学|111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这样的中成药能否少一点?
tanzhh 2013-6-25 09:25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下午,环保部组织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结果显示,包括 同仁堂 、胡庆余堂、 云南白药 等在内的9个著名品牌的65个中药材样品中,多达48个样品含有农药残留。胡庆余堂通过中国之声独家回应:在中药材生产环节绝不可能存在农药添加行为。“药中药”是否存在,从何而来? 根据这份《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包括同仁堂、胡庆余堂、云南白药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的产品中超过七成含有多种农药残留,样品多涵盖消费者日常食用的中药材品种。 项目主任王婧:中药样品共涉及了23种,样品总数共65种,有48个中药材的样品上检测出农药残留,并且混合农残的情况相当严重,32个样品都检测出了3种以上不同农药残留,而9个样品上的农药残留数达到了20种以上。在26个样品上,检测出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在中药材上面的农药的种类,包括甲拌磷、克百威等等一些这样的高级剧毒的农药。王婧表示,样品经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含有禁用农药甲拌磷的药品包括同仁堂生白术、云南白药当归、张仲景沙参等,含克百威的有宏济堂金银花、胡庆余堂枸杞、特安呐三七花等,知名中药企业,在这张清单上一一中枪。
1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成药中添加西药成分
热度 2 diana767 2013-6-23 12:15
  往中成药中添加西药成分就是自卑,是愚昧,是往白面上抹黑。   中药是药品中的精灵。
151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成药的发展可以借鉴“日韩模式”
zhognyijiang 2013-6-4 09:56
自1972年日本重新恢复了中医药的合法性。日本厚生省从我国“药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筛选出210条经典古方作为非处方药批准使用。后经过不断补充,现已有233种汉方制剂被纳入国家医保体系。这200多个品种也是目前在日本获得法律承认的全部中药品种。 和中国奇特的一年批准几百甚至几千种中成药上市的发展模式不同(哪里奇特就不需要我多说了,槽点太多了),日本发展汉方走的是做精做强的路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药类保健品,日本人也做的非常成熟。比如‘龙角散’,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一个古老的方子,对治疗咽炎、咳嗽很有效。日本依此方开发出很多有效的品种,有为方便吞咽能力衰退的老年人,制成用果冻包覆的药锭、针对儿童开发出水蜜桃、巧克力等多种口味。不但如此,日本通常将汉方药加工成颗粒剂型,每次服用量仅2-3克左右,十分简捷方便,乐于为社会民众所接受。 韩国中药在1980年改称为韩药。与日本相比,韩国国内的中药品种更少,约为100多种,不过在中药开发过程中韩国比日本更专。最典型的就是韩国特产的高丽参,据统计,在同等级的高丽参出口中,韩国产品比中国贵28倍。截至目前,韩国已把人参开发到了极致,且更为注重包装和市场推广。 日韩中成药取得的巨大成功还是得益于他们强大的科技,就拿日本来说,日本对中药质量的控制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我国,并且很早就建立了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而我国真正建立质量标准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其次,日韩在中药研发中的成功,离不开他们高度集中的产业规模。任何人都清楚,通过科学手段去分析中药材,首先是一个烧钱的活,而我国国内药企的特点是多、杂、散,目前中国有160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的普遍经济实力和日韩药企相差甚远。在日本前十大中药生产企业占据日本97%的市场份额,最大的日本津村株式会社一家占到76%左右。这种大型药企资金充足,有实力去进行药品研发、销售推广等,更容易塑造出拳头产品。 最后要说的是,日本、韩国的中药企业对中药的理解比中国药企要深刻的多,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清楚的很,中医药对什么疾病以及在疾病的哪些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等,绝不是在实验室研究所就能回答的,而必须是药品上市后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以充分认识,因此需要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作用的大量临床观察,才能不断加以比较、归纳、总结并推广发挥中医药的临床作用。这和中国一些滑稽的“科学家”动不动就要中药的分子、生物学复杂证据的僵化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就拿日本来说,日本近30年基本没有新的中药上市,而是把精力全部投入临床,包括标准分析、数据采集、疗效等等,有这样充分的临床证据,怎么能不受国际青睐? 简单地概括一下日韩中药的发展模式就是“专而精”。相比之下,中国的中药界就好像一个长满废肉的胖子,虽然“个大”但未必能打过人家。
3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仁堂的“质量门”应该引起中药界对中成药处境的反思
huaxia2011 2013-5-24 10:41
中国的中成药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根本原因就是很多药厂搞不清中药的含义,他们以为把一些古代中药方的成分分析出来做成药丸就能用了,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中成药标上OTC就谁都能买,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在中医看来 , 用药讲究症候,即使临床表现类似,患者身体状况寒热虚实不同,用药就可能千差万别。我个人非常反对患者一看药品说明书上的症状对症就盲目使用一些中成药。因为这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有害。中药的精髓在于用,对其用的灵活性不加考量,一些中药就会变成害人之物。 其次,中成药属于现代药物,既然标上了OTC,就应该完全符合现代药物的研究标准。据我的了解,并不是中药厂拒绝现代研究,只是有这样两种原因让他们不愿去做。一是中药厂拿不出钱来,对一味中药材进行全盘的科学性评价大约需要10亿元左右,一般普通的中成药品种能做到三亿元的销售额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拿不出钱来做科学性评价。二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这种科研评价在中国并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某个企业做出科研评价后,马上就成为社会的共享品。在当前中国的环境下,谁也不愿意花钱去当冤大头。 最后就是政府的问题,政府扶持中成药的方式就有问题,“扶持”不应该是“放纵”,很多老牌药品享受很多特权,这种放纵更表现了政策上的愚蠢。就拿同仁堂来讲,同仁堂的某些中成药有了“国家保密配方”的牌子,说明书上连一些成分都可以不标了,这是赤裸裸的违法药品监管的相关法律。如果你能拿出该药品切实的科学证据和安全研究,玩这种“保密”也无可厚非,可事实表明你什么都拿不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竞争对手挤兑你实在是太容易了。最近不就东窗事发了吗?同仁堂的竞争对手就等着它上市呢。面对质疑同仁堂三缄其口,无话可说,这就是愚蠢和侥幸的代价。政府扶持中成药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实事求是,药企拿不出钱或不愿意做研究,这个研究就应该由政府出钱来做,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中成药暴露出来的问题很让我们中医人蒙羞,虽然这并不是我们中医的问题。但我希望借这次同仁堂的质量门让中药界有一个集体反思,明确中成药的位置至关重要,即中成药首先是现代药物。对于中成药朱砂含量标准的问题,十年前就有学者就进行过讨论,成都中医药大学两年前就有学者就写文章警告过,并刊载在2011年的《华西药学杂志》上,可并没有得到重视。下面全文转载: 治疗小儿惊风的含朱砂中成药的分析 1,梁苹 2宋民宪 3王东晓 (成都中医药大学 611137)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国家中成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提高对药物安全隐患的认识,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国家 药品标准收载的含有朱砂用于小儿惊风的81种中成药中朱砂用量、 适应症、注意事项等进行统计和医学、药学分析。结果81个品种中有25个品种因为没有在用法用量项下写出一日服用次数,而不能计算每日用量,占30.86%;48个品种用量项中不能明确或者不能全部明确各年龄段的用量而以酌减、遵医嘱等用语表达,占品种总数的59.26%;60个品种未标明注意事项,占74.07%;80个品种未提示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尿中汞离子浓度,检查肝、肾功能,占98.77%。结论81种含有朱砂 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中成药药品标准、 药品说明书存在研究缺陷和警示缺陷。提示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中成药用药的安全性,特别是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的问题。关键词:朱砂;儿童;用药安全;中成药;惊风 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等症 [1] 。用法与用量 规定为0.1~0.5g(成人一日剂量),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注意事项为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现以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含有朱砂的用于小儿惊风的81种中成药中朱砂的用量、适应症、注意事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中成药用药安全管理和预警制度,特别是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规范提供依据。 1 资料、方法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 研究涉及的中成药范围是指《中国药典》 《新药转正标准》 (第1~75册)《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0册)《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收载的含有朱砂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中成药, 共81个品种,涉及71个不同的处方和散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给药途径全部为口服。1.2 适应症 除用于治疗小儿、儿童惊风外,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夹食夹惊等病症。 1.3 方法 用医学、法学、药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本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4结果 在国家药品标准中,未公布处方中含朱砂剂量 的品种有牛黄醒脑丸;不能根据药品标准中规定制法计算出朱砂在每个制剂单位(每片、每克、每粒等)含量的品种有绿雪、牛黄宁宫片、牛黄清宫丸、小儿牛黄颗粒、小儿金丹片、紫雪共7个品种。一次 服用含有朱砂最小剂量的品种有小儿七珍丸,每次剂量为0.188~2.5mg;一次服用含有朱砂最大剂 量的品种有琥珀化痰镇惊丸, 每次剂量是265.5mg;每日服用含有朱砂最小剂量的品种是小儿七珍丸,每日剂量为0.188~2.5mg;每日服用含有朱砂最大剂量的品种有盐蛇散[2] ,每日剂量可以达到832mg,超过《中国药典》规定朱砂500mg的成人一日使用限量。药品生产企业如果不在药品说明书上 对其危险性进行详细说明, 一旦发生人身伤害,被侵权人可以认为侵权人是明知药品存在缺陷仍然生 产、销售,对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既然含有朱砂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中成药可能存在严重的风险,那么就应该有突出的不良反应报道和群体性的不良事件发生,其实没有。其最大可能就是这些品种尽管还有药品标准和批准文号存在,但实际已经在多年前已基本退出医疗市场,作者通过对成都地区数家二甲、三甲医疗机构的走访证实了以上猜想。含有朱砂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中成药可能达到成人一日剂量的品种有缠喉散、琥珀抱龙丸、救急散、局方至宝散、太和妙灵丸、小儿保安丸、小儿葫芦散、小儿金丹、小儿良友散、小儿清热镇惊散、婴儿安片等品种,朱砂一日服用剂量可能超 过100mg。一日朱砂服用的剂量可能超过200mg甚至更高的品种有牛黄千金散(204~459mg)、千金散(204~459mg)、小儿惊风散(180~360mg)、小儿抗惊片(134~268mg)。 用量不能确定的品种:81个品种中有25个品种因为没有在用法、用量项下写出一日服用次数,而不能确定一日用量,占品种总数的30.86%;81个品种中有48个品种用量项中不能明确或者不能全部明确各年龄段用量而以酌减、 遵医嘱等用语表达,占品种总数的59.26%;60个品种未标明注意事项,占品种总数的74.07%;80个品种未提示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尿中汞离子浓度,检查肝、肾功能,占品种总数98.77%。疗程不清楚的现象十分普遍。小儿七珍丸的用法用量项下规定最多限服三次,服用一次为1个疗程。是惟一一个规定治疗次数的品种。 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几乎为空白。查阅5年来在医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已上市中成药临床研究的文献中,未查到81个品种的临床治疗小儿惊风的报道。 2讨论 含有朱砂且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中成药占国家 药品标准中109个标示有适应症品种的74.31%。小儿属于特殊的用药人群,其用药的安全性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含有朱砂等毒性药品,其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引伸到一般药品的管理研 究之中,即同类中成药品种的价值再评价。《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再评价的结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药品安全,直至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同类药品品种再评价应该坚持疗效毒性之比高的品种优先,即疗效高、毒性低的品种优先;疗效相同、相近的品种毒性低的品种优先,在确定《中国药典》、社保目录、基本药物目录收载品种、药品价格管理、淘汰药品等政策方面应该综合药品再评价结果。 药品的毒性与药品有效性并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药品同类品种众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药品再评价淘汰不合理品种值得研究。中成药的再评价特点:首先是资源问题,例如含有朱砂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的猴枣牛黄散中的猴枣,属于濒危物种来源,不可能保证;其次,如果没有临床或者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证实品种之间的差异,则朱砂剂量较低优先于高剂量的品种。 因中成药的药品标准或者说明书内容缺失而发生的不合理危险属于警示缺陷 。《中国药典》已经对朱砂剂量、毒性进行了提示,强调朱砂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但是在相应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标准和说明书中基本没有提示,应该认为其存在缺陷。大多数的中成药说明书中对处方药味进行了说明,但是没有说明剂量,虽然部分品种可以通过查询药品标准知悉,但是患者没有义务去查阅这些资料,而药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则有告知的义务,否则发生损害应该依法承担赔偿义务。因药品存在缺陷而发生侵权责任,受害人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来主张损害赔偿。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生产药品必须经过国家批准,并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因此,药品属于国家强制标准,但是,符合国家标准并不能完全免除承担侵权责任。药品说明书和标签还必须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内容印制, 同样,不能以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 准的内容免除承担侵权责任。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 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药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侵权责任 法》 按照产品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药品生产监管规定的只能免除行政责任。 关于中成药药品标准中处方不予公布的讨论。《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规定:药品说明书应当列出全部活性成份或者组方中的全部中药药味。注射剂和非处方药还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按照惯例化学药均在药品说明书上列出了活性物质的含量,即以规格标示,而中成药说明书上一般仅列出了全部药味,而没有药味的剂量,少数品种未列出药味或者全部药味。即使查阅相应的药品标准,其中相当数量的品种亦是如此。 中成药中也有极个别的品种依照《保密法》的规定,被确定为国家秘密而不公布处方和制法。例如某中成药含有乌头类药材,但在药品标准和说明书中并未提示,也未提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救治办法,由此在全国发生了数起法律纠纷,生产企业均以属于国家秘密而抗辩。按照《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在2010年修订《保密法》过程中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部门提出,现在定密太多了,动不动就是秘 密。现在各地都有这种情况,遇到一些敏感问题,老百姓要求了解情况,结果被有关部门以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实际上很多并不是国家秘密,国家秘密经常被滥用[3] 。秘密事项分为国家秘密、工作秘密 和商业秘密。《保密法》修订草案对“什么是国家秘密”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国内企业的利益广义的 讲都与国家利益相关,但是相关到什么程度即属于国家秘密,确无具体标准。按照国务院《信息公开 条例》 规定,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即必须公开,《药品管理法》等其他法律亦对信息公开作出了规定。关于法律适用及其冲突是较为常见的现象,相应政府职能部门从立法宗旨出发加以把握,即所谓药品管理中国家秘密实质属于商业秘密和公民生命 权健康权价值位阶孰高孰低的评价,实质上反映出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近两年公布的中药标准转正的批件中已经公布了处方的药味及其剂 量,并且在药品注册政策方面明确药品标准不是仿制药品的依据, 要求仿制药品必须和原研单位生产工艺完全一致,对简单改剂不予审批等,对依据药品标准仿制、改剂的药品注册道路予以封闭。如此,中成药的标准、说明书再坚持不公布处方药味和剂量的做法则应当结束。对中成药中确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如制法如何加以保护亦需要研究,例如在药品标准中不予公布是可行的,但是处方药味及其剂量,特别是含有毒性药材的品种是必须公开的。对含有朱砂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中成药研究的结论 是此类中成药品种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由此引伸到其他中成药药品标准、药品说明书亦可能存在研 究缺陷和警示缺陷。提示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性,特别是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28. [2]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S].第八册.136. [3] 人大常委会审议保密法草案.委员批领导滥用秘密http://news.sohu.com/20100428/n271803747.shtml. 收稿日期:2010-06-22
4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院士把“中药”和“中成药”弄混了
zhognyijiang 2013-5-20 10:25
2012年,我国 中药类 产品进出口额为3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7%,其中, 出口24.99亿美元 ,同比增长7.19%; 进口8.73亿美元 ,同比增长22.04%。 李老师提到的那篇文章说的也是“中药”出口总额,而不是“中成药”出口总额。(在网上能找到原文)。 在中药产品中,中成药还是非常尴尬的,2012年中成药出口总额为2.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09%,而进口“洋中药”却达到了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09%,中成药国际出口面临困难,去年还出现了300万美元逆差,但较前两年幅度减小。不过这类“现代药物”表现出来的困境还是比较符合中国药物研究的现状的。现代中药的市场基本还是在外国人的手中。中药类产品进口额涨幅比较正常,达22.04%,基本延续了近年来年均20%——30%的涨幅,这也能看出外国人对中医的不断认可。 关于注册药的问题,我非常认同李老师的看法。 先要说明的是,原文提到中成药作为注册药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区。 虽然并没有英美等国,但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中国目前对中成药的研究还是很落后的,基本达不到相关标准。“八层注册药”这个说法绝对有问题,应该有更详细的数据来证明。
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沈阳药大研制成功中药快速检测系统-紫外超信息系统
gxswmwys 2012-10-15 11:42
沈阳药大研制成功中药快速检测系统-紫外超信息系统
日前,沈阳药科大学孙国祥教授开发的《中药紫外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 3.0 版软件 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软著登字第 0462756 号),该评价软件主要应用于中药产品和中药原料的快速检验鉴别。以流动注射方法采集中成药样品的紫外和可见光谱,直接定量评价中药总含量,测定样品时间可在 5 分钟内完成。非常适合中药生产的过程监控!欢迎中药企业使用此先进方法! 紫外超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证书
个人分类: 中药指纹图谱评价|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十——四君子汤(丸)
热度 7 张三火 2012-10-8 22:15
博友 loseedeng 2 小时前留言说:张老师,我是您的粉丝。买了您的书在细细研读呢。在科学网上几乎一片的反中医浪潮中,您是中医粉丝的最大王牌啊。我是坚定的挺中医派。坚决支持您多写验方。我看到沈自尹院士对健脾的 四君子汤 情有独钟,在抗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方面,他认为有比较高的疗效。能否介绍下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在《方剂学》中被列为补益剂中的“补气”第一方,它的功效很简单,就是 —— 补气健脾。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医补气健脾的最基本方,之前介绍过的“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逍遥丸”等中成药都含有此方,还有著名的六君子汤、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都气丸、八珍汤等,可以说中医补气健脾的方子多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一、出处与组成 著名的四君子汤有两个出处,一是宋代官府编著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方。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各等分。为粗末,各服二钱,水煎服。 二是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肺损而皮毛聚落方。白术、人参、黄芪、茯苓各等分。研末,每服五至七钱,水煎服。 还有与之同名的四君子丸,是出于《洪氏集验方》治受食不化,停积中脘,吐逆恶心,泄泻方。砂仁、乌梅、陈皮、诃子各一两。研末,煮大枣取肉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下。 当然,尤以《太平惠发和剂局方》最为著名,并广泛流传,直到今天。 二、功效与主治 功效: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脏腑虚弱,面色萎黄或苍白,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吐、干哕、呃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等。 三、用量用法 1 、煮散煎汤:四药适量各等分,先制为细末。每服 6-10 克,用水 150 毫升,煎至 100 毫升,口服。 2 、饮片煎汤:每剂四味药各 9 克或 15 克,煎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 、口服水丸:每次 6 克,每日 3 次。温开水送服。 4 、制成合剂:每次 10 毫升,每日 3 次。宜温服。 四、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证明,本方具有: 1 、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 2 、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 PH 值,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 3 、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4 、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 5 、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五、加减应用 本方以人参为主药,补气健脾养胃,配白术健脾燥湿以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渗湿以使补脾之功更加明显;配炙甘草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并能调和诸药使药效更温和。本方作为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取名 “ 君子 ” ,是喻本方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适宜长服。现在中医临床上常广泛加减应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1 、消化性溃疡病:党参 15 克,白术 12 克,茯苓 10 克,甘草 6 克,黄芪 15 克,三棱 10 克,乌贼骨 15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尤其对脾虚型的患者效果较好。    2 、慢性胃炎:党参 15 克,白术 12 克,茯苓 10 克,甘草 6 克,黄芪 10 克,枳壳 10 克,鸡内金 1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    3. 慢性肝炎:党参 15 克,白术 12 克,茯苓 10 克,甘草 6 克,黄芪 10 克,柴胡 6 克,当归 10 克,白芍 12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    4 、子宫肌瘤:党参 30 克,白术 24 克,茯苓 15 克,甘草 9 克,莪术 30 克,三棱 30 克,牛膝 15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    5 、经前紧张综合征:党参 30 克,白术 20 克,茯苓 15 克,甘草 9 克,黄芪 30 克,制附子 1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    6 、小儿气虚低热:党参 15 克,白术、茯苓各 6 克,炙甘草 3 克,山药 1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 六、注意事项 1 、儿童用量酌减。 2 、阴虚内热者慎用。 3 、无气虚脾虚者,勿服。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实际应用时应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由正规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23022 次阅读|19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九——独活寄生丸
热度 8 张三火 2012-10-7 16:36
昨天,看到博友 xujing43210 留言说:“人参归脾丸补心脾的,感觉偏峻补,容易上火。张老师给说说寄生丸吧,个人感受非常好,清补的,适合现在大多数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中成药介绍,学习中! ” 今天,三火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千古名方——独活寄生汤(丸)吧! 一、出处 此方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方·偏风第四》,记载如下: 独活寄生汤 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诸处风湿亦用此法,新产竟便患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除风消血。 二、药物组成及用法 1 、汤剂: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各二两。 上十五味为粗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风虚下利者,除干地黄。服汤取暖。是属于煮散的汤剂。 2 、丸剂:独活、桑寄生、杜仲(盐水制)、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 54 、防风、川芎、党参各 54 克,甘草、当归(酒制)、白芍、熟地黄各 36 克。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 克粉末加炼蜜 110 ~ 130 克,制成大蜜丸,即得。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甘而辛、麻。口服丸剂,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的1/2量。 3 、颗粒:温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估计药的力量要差多了,即使服用三次也不及原方的十分之一吧!) 4 、合剂: 15 ~ 20ml 次, 3 次日。用时摇匀。(改造的现代剂型,差别更大了!) 三、功效与主治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风寒湿痹,是中医对痹证的泛称。《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痹,即闭,痹阻不通之意。痹症 (Bi syndrome) 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中医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五脏痹和五体痹。涉及现代医学的风湿热 ( 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黄帝内经》中以病因分类,有风痹、寒痹、湿痹;以症状特点分类有行痹、痛痹、著痹。因为此病是因感受风寒湿导致肢体关节经络闭阻不通而引起的病痛,所以治疗时要疏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止痛,而独活寄生汤就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创立的方子。本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原则,方中在祛邪通经的同时,加以温养气血、扶持正气的药物(参、归、芍、草、地黄)。 四、注意事项 1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海鲜等食物。宜温服、取汗。 2 、小儿、年老患者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服用。 3 、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必须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发热病人暂停使用。 5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五、三火感慨 原方汤剂的用量很大,按照唐代用量比率,唐朝一两相当于今天 37.3 克,那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方子,但是只用一剂,煎煮一次,分为三次服用即可。每次服一升,差不多是 594ml 啊!难怪古人用方用药见效快捷,祛邪更是刻不容缓的呢!正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所说:“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感叹今人临证治病用药战战惊惊、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又不解病情药性,自然难以药到病除。要吃这个方子治病,首选是汤剂,其次是丸剂哦。 想到三火曾治疗武夷山老师的同事王老师,她就是患有风寒湿痹的人,多年失治逐渐加重。先服用追风透骨丸类,总是疗效甚微。后来,王老师到长春出差,我给她带回汤药,服用后初起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后来的疗效则稳定不前。就是因为现在三火已经不敢像孙祖先那样大剂量的给病人用药了!这几天,还要与王老师联系,准备让她吃一段时间独活寄生丸吧,不知道北京是否有卖的,若没有,我要在长春给她开方、加工成丸药后,快递给她哦!祝她早日康复!!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31127 次阅读|23 个评论
对中医“废医验药”的逻辑根本不值一驳
热度 6 Avalon2013 2012-8-23 17:06
“验药”是对的,可为什么要“废医”呢? 我们废除一个理论的原因只有一条:就是这条理论是错的。而不是他不符合某种学术,包括科学。实在想不通个别自诩理性的学者怎么会喊出这种毫无理性的口号?科研工作者应该做到严谨和实事求是,包括接受和认同某些理论也应该符合基本的逻辑,不应该把偏见带到自己的判断中,这也是基本的科学精神。 我对中医理论了解不多,但像传统药学理论如“十八反”等还是如雷贯耳的,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祖先的智慧,也希望反中医的人士们来点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说明一下它们是错的。不要动不动“三段论”、“形式逻辑”什么的都抬出来,那个很幼稚。 黄荣彬教授认为形式逻辑对科研很重要,我认为这是对科研狭隘的解读。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万有引力,这用“形式逻辑”就是解释不通的。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天天解读别人成果的研究员“形式逻辑”还是很重要的,形式逻辑的重要性也仅限于此。但对于创新,历史告诉我们灵感比什么都重要。形式逻辑那套仅仅是写总结时候用的,这个东西也很好学,小学生训练两天就能出来。张维教授说这个是“神功”我不能理解。我倒是认为我们国家的“形式逻辑”太多了,有点“科八股”的味道。 “验药”也有很多问题,某些人倡导以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药,其目的不是为了让中医药更安全,而是借口“验药”,把中药新药完全扼杀。比如,按照所谓化学分析,宣布大量的中药不安全,从而牵扯到很多中成药的使用。即使是被中医称为“和中之国老”的甘草,也被罗织了很多罪名,什么“大剂量服用甘草的危害,国内外医学界早已知道,中外文献上有大量的报道,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云云,实在是骇人听闻。众所周知,一味中药里有大量的化学成分,中医使用中药不是按成分用药,而是组合起来发挥“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的作用。 个别“废医验药论”者对中药的复杂成分置之不顾,紧紧抓住其中一个成分说话,把本来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良药,说成为不安全药物;并且只要方剂里包含这味药物,那么整个方剂也就不安全。这其实是一种“株连九族”的低级把戏,目的是“打倒”所有的中药。这样做就能“顺理成章”地把中医药治病的过程,歪曲成“推行毒物、污物入药,坑害患者”的“欺骗”行为。 那些嚷嚷中药缺乏安全研究的人应该多看看报,不要做井底之蛙。我们国家这方面的研究还是非常多的,结合临床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如果说“中药注射剂”有大问题的话,那么正好说明“废除中医理论”是错的,希望各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1132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八——川芎茶调散
热度 12 张三火 2012-7-31 22:16
一、王号博主的记录 近日,博友王号撰“ 谁说中药见效慢——川芎茶调丸应用纪事” 一文,记载他的 女儿因为近距离吹电风扇而突然头疼,是两侧太阳穴疼,分析是风邪侵入体表伤及经络而引起的。 当时他想:若有薄荷之类,发散一下也好。可惜家里连薄荷也没有,实在想不出什么药可以用。 外出散步时,突然想起川芎茶调散,随径直走到附近的一家药房,正好有川芎茶调丸,才 8.4 元一盒( 48*4 粒),买上即往家赶,心里还想,不知是否用得上。回家才知道,前后才半个小时不到,女儿的病情就严重起来了,胸闷、难受、想吐,正趴在床边呕呢。幸好还没吐出来。于是, 赶紧泡了一杯铁观音,给孩子用清茶送服成人用量的一半——4粒。 他 女儿说,药一下肚,就感觉气往下行,不再难受,也不想呕吐了。孩子躺下一会儿,就睡着了,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是一个活活泼泼的小姑娘了。 王号说:“这一次,俺不得不对这个川芎茶调丸刮目相看了,何方神圣,竟有如此速效之功,谁说中药见效慢呢?” 二、三火对川芎茶调散的印象 川芎茶调散,是我自幼就熟知的良方,我的外祖父就是用此方自制成散剂,救治那些头痛患者(在东北,寒风凛冽,风寒头痛的人很多),效若桴鼓,药到病除,因而方圆百里挺出名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医生配制散剂可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先把药物焙(烘、炕)干,用药碾子碾碎,再用一遍遍地过筛,我们家老小都要参与其中的。蹬药碾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哦,需要的是体力和耐力! 初在大学的《方剂学》课里学到此方,后在《中医内科学》中不断提到此方,再后来,在临床中经常运用此方。以致心中深爱之,口中常赞之,家中常备之! 三、来源与组成 此方出自于宋代官府颁发的方书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治疗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及妇人血风攻疰方。 组成:薄荷、炒香附(一本作细辛一两)各八两, 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防风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水调下。 四、功效与应用 能够疏风止痛。用于治疗 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的有效方。方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以疏散风邪,止头痛。此方以川芎为主药而制成散剂,用茶清调服,治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的头痛,有卓著的疗效,故名「川芎茶调散」。 辨证要点:本方所治的头痛,为外感风邪所致。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头痛、目眩;鼻为肺窍,风邪侵袭,肺气不利,故鼻塞;风邪犯表,则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外风宜散,故当疏散风邪以止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 (《本草纲目》卷 14);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服时以茶清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也属于佐药。综合本方,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五、使用注意 1、谨尊辨证要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导致的头痛。 2、注意加减变化,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需要加减运用于各种外感头痛病。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多有兼夹。若属外感风寒头痛,宜减薄荷用量,酌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外感风热头痛,加菊花、僵蚕、蔓荆子以疏散风热;外感风湿头痛,加苍术、藁本以散风祛湿;头风头痛,宜重用川芎,并酌加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等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3、现代运用要得当,本方作为常用中成药,可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头痛等,但中医辨证属于风邪所致者。 六、使用禁忌 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内伤头痛,禁用此方。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15965 次阅读|25 个评论
中药厂到哪里采购人指甲?
热度 1 cllipe 2012-7-2 09:16
●李传亮 中成药【锡类散】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烂肿痛。 【主要成份】象牙屑、青黛、壁钱炭、人指甲(滑石粉制)、珍珠、冰片、牛黄。 我好奇的是,中药厂到哪里采购人指甲?
个人分类: 默认分类|703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对待生命宜慎重,勿对血中瞎点滴
wyc 2012-6-28 17:47
中药注射液,野蛮且畸形的产物 37525 人参与讨论 摘要 6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通报中国第一个现代化中药注射剂脉络宁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在2010年药监局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不良反应排名前20注射剂占17个。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独有产物,它违背了注射剂所有严格要求,成了在中药基础上的独特产物,有着近乎野蛮的本质。 龙哥 科学公园创办人 6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通报药品剂脉络宁会引发人体严重的不良反应( 详细 )。脉络宁,一种中药注射剂,仅在2011年它就有不良反应1500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189例。而在2010年国家药监局的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排名前20名,其中中药注射剂就占了17个。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建立在中药基础上的独特产物,它有着野蛮的本质。众所周知,在现代医疗中,口服与注射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给药方式。口服给药要经过人体内的肠胃屏障,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被吸收,而是经肠道排出体外。注射给药则绕过了肠胃屏障,直接被组织吸收或进入血液。所以,注射是相对不安全的给药途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而中药注射液却是有违这些原则,更不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源自中药,1940年前后,八路军一二九师首创了“柴胡注射液”。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这就是著名的“6·26指示”。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并延续至80年代,出现了多达1400多种中药注射剂。短时间内研制出这么多新药,在现代药物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这样特殊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违反客观规律、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背离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是必然的。 中药注射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但传统中医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也从未有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注射的机理。所以,中医的历史经验不能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据。而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射剂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原则,将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是非常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这类中国独有的药品既不符合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也违反了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 《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入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周超凡进一步指出:“研制、生产、销售中药注射剂的高回报率促使药企争相上马中药注射液生产线。以住院患者每天使用剂量为例,中药注射液较其他常规剂型的药品价格高出2至3倍。药企、医生、医院都能从中受益,这为中药注射液的推广、使用开了绿灯”。 中药注射剂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同时也存在着成分复杂和未知的问题。部分有害成分如果通过口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肠胃屏障的作用下会经肠道排出体外,相对较为安全。但注射给药方式则会使有害成分直接进入人体甚至血液循环,往往导致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以清热解毒注射剂为例,处方组成为金银花、黄岑、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麦冬、甜地丁、玄参共12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但国家药品标准只需测定1种化学成分。而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直接注入人体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除植物药材以外,还包括珍珠母(珍珠粉)、水牛角、山羊角、麝香、鹿茸、水蛭、没药(一种树脂)、地龙(一种环节动物)、明矾、斑蝥(一种昆虫)等,这些药材的提取物注入人体也是非常危险的。 中药注射剂的微粒问题也不容忽视。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普遍处于简单粗糙的低级水平,大部分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老旧工艺的普遍应用直接带来的是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微粒过多过大,使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微粒进入血管后可引起局部栓塞性损伤和坏死,如肉芽肿、微血管阻塞、炎症反应等。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严重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其中,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发布的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成药不良反应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中药注射剂占了17个,前3位分别是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中成药排名前20位的品种均为中药注射剂,提示中药注射剂的风险依然很高。 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的主要风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参麦注射剂。 2006年,鱼腥草等7种中药注射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有死亡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的销售使用。 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导致3位患者死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叫停黑龙江完达山药业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导致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死亡。卫生部要求立即停止该批号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使用。 2009年,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事件,并有死亡病例报告。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暂停使用和销售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随后又叫停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的双黄连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导致13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立即停止使用和销售并依法查处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香丹注射液。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500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189例。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有如下特点:1、多发性和普遍性。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都发生过不良反应。2、临床表现多样性。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损伤。3、不可预知性。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且未知成分较多,不良反应无法预知。4、不确定性。无法确定一种中药注射剂可能导致多少中不良反应,如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大十几种。5、批次差异性。由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粗糙,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不良反应类型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做出确切结论。 除了急性不良反应之外,经常使用中药注射剂必然会有成分不明的物质和微粒累积在体内,这方面的长期跟踪情况尚未见相关报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口服中药会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中药注射剂由于绕过了肠胃屏障,这方面的危害只能是更大。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是对中药的刻意宽容和保护。是缺乏科学理念、违反科学原则的倒退。中药注射剂的野蛮本质在于将大量未知成分注入人体,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国家药品标准允许不明物质甚至有害物质直接注入人体,这在全世界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中药注射剂应该立即叫停,任何行业利益以及文化价值都不能高于民众健康。( 合作伙伴: 科学公园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于中成药,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
热度 2 huaxia2011 2012-6-1 08:43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全喜主任中药师,多年以来深入研究中医药理学,在广泛而深入调研中成药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组织医院的中药学专家,形成一个科研团队,精心编写这本适合于西医临床医师阅读的《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并于2012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个部分。总论部分详细论述了中成药的历史与现状,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原则,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中成药的用药禁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贮存与养护等。各论部分按笔画排列,共分收载常用中成药1050种,其中绝大多数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2011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也都收入其中。每种中成药按品名、药物组成、剂型规格、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药理研究、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使用注意等栏目编写。 为了方便西医临床医师阅读,本书重点放在临床应用、药理研究、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和使用注意5个方面。 “临床应用”主要介绍该成药适用的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及现代医药杂志报道的该中成药的临床研究资料。 “药理研究”介绍用现代药理毒理学方法研究该品种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毒性,为西医临床医师应用该成药提供理论依据。 “不良反应”收载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和医药杂志报道的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根据十八反、十九畏、中西药配伍禁忌理论具体列出该品种不宜配伍的中成药以及现代研究发现的不宜配伍的中西药药物。使不懂中医药理论的西医师对配伍禁忌一目了然。 “注意事项”根据中药传统理论和现代医药知识介绍具体的用药时间、剂量、症候及饮食禁忌等注意事项,对于一些西医不懂的中医禁忌的症候如,风寒感冒、脾胃虚寒、阴虚火旺等做了细致的症状描述,使普通的西医也能知道该中成药不适宜应用的病症。 ================================ 最后说说我本人的看法,可以说我对中成药一直是有“偏见”的,事实表明成药的疗效和传统经方还是有差距的。经方和成药的差距需要科技手段去解决这是毋庸置疑的,可问题是当前真的解决不了。因为中药专家对经方奥秘的破解还远未结束。 某些热衷于做成药的药厂有些急功近利,但作为科研人员表示科研还是应该从长远考虑,集中精力把经方的全部问题解决了才是正途。
454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成药加西药是不是脱裤子放屁?
热度 2 wliming 2012-4-28 23:36
中成药加西药已经不是秘密,一些所谓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中成药其实都加了西药。我们不妨问一个问题,如果这些中成药本身就有很好的疗效,为什么要加西药呢?成本高不说,让人怀疑中药的疗效岂不坏了中医的名声?这种脱裤子放屁的做法让人啼笑皆非啊。 不过,我们不难理解这种所谓的“脱裤子放屁”的行为其实是很正常的行为。这些中成药实际上无效,因而不得不加西药! 否则,中成药厂商就不仅仅是脱裤子放屁那么简单,而是脑子进了水。加了西药,成本虽然高了些,但疗效有了,又有中药这个无毒副作用的幌子,就更容易欺骗愚昧大众以及本网众多的受过教育的高级愚昧人士,何乐而不为呢?
个人分类: 伪科学|16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六——通宣理肺丸
热度 14 张三火 2012-4-25 13:05
一、先从肺说起 中医认为,“肺恶寒”“通于秋气”,肺是五脏之一,主气(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司呼吸,具有宣发肃降的功能,是相辅之官,主治理调节(辅助心主血脉的功能,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外合皮毛,五志主悲,主藏气,也是魄的所在地,所以中国语言中有“气魄”一词。但是,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热邪会灼伤肺造成肺热,寒邪会侵袭肺造成肺寒,无论是肺寒还是肺热都会使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调,出现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引发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中,肺受寒而引起咳嗽的情况尤为常见。 二、《黄帝内经》论咳嗽 质疑中医的人,通常对中医重视学习经典医著无法理解。如果看到《素问·咳论》对于咳嗽这样的常见病的详细论述,可能就会理解经典医著的指导意义了吧! 《黄帝内经》专列《咳论》一篇,论述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辨证分类、治疗原则、治法等。现节选一段与大家分享下: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这段原文告诉我们咳嗽一病,不仅仅是肺的病变,其它脏腑感受邪气后也可以影响到肺而引发咳嗽,临床上一定要详细辨明病原所在。并论述了在通常情况下,咳嗽是由于外有寒邪入侵(通过皮毛内传到肺),内有寒凉饮食入胃(通过肺脉上传至肺),这样内外寒邪结合,使寒邪留在肺中,轻者发生咳嗽病,严重者还会伴有腹泻、尿失禁、浮肿、腹痛、胁肋痛、胸痛等症状。单从咳嗽来看,病因是内外寒邪入侵于肺,病机是肺失宣降,所以治疗需要温肺散寒、宣肺止咳。而通宣理肺丸就是在这个原则下创立出来的方药。 三、来源与组成 通宣理肺丸来源于《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是由古方三拗汤合参苏饮加减而成。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四肢酸疼等症。 组成有:紫苏叶、桔梗、麻黄、陈皮、前胡、黄芩、枳壳、茯苓、制半夏、甘草、杏仁。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每日2-3丸,温开水送服。如果是水蜜丸或浓缩丸,需用炙麻黄、炙甘草。 功效是: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在感寒咳嗽初起时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四、临床应用举例 我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遇到很多因感寒而咳嗽的病人,包括亲朋好友,每用此药都是效果显著,药到病除。近日有一吉医大研二女生,先是来治痛经,服药一周后再来月经,竟然未痛,其人大喜,说“原来生理期还能如此舒适啊!”嘱其下次月经前一周再来服药。再来时,又新增咳嗽,是降温时感寒导致的,给她开了汤药,并让她服用通宣理肺丸,再来时,说是想改善一下体质增增肥(偏瘦弱),前两种毛病已痊愈。 博友黄秀清老师去年秋天患咳嗽,经治三个多月,未见好转。我仔细询问后,确定他是肺寒咳嗽,嘱咐吃通宣理肺丸,三盒而愈。 好像还有博友是肺寒咳嗽,曾经服用过通宣理肺丸吧,呵呵! 总之,不胜枚举啊!在临证开汤药时,此方也是常用来加减的,还有止嗽散,都是非常好的散寒宣肺止咳药。 五、特别提醒 1、生活中许多时候会接触冷气、冷饮等,尤其是在开着冷气的屋子里喝着冰镇啤酒,使得肺寒咳嗽病更加增多,千万不要以为一有咳嗽就是肺有炎症哦!如果咳嗽、发高烧、口鼻气热、面红、痰黄、舌红苔黄、脉数,这是肺热的表现,也是肺炎的典型症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抗生素治疗。如果是感寒的咳嗽,运用抗生素无效,尤其是点滴液后,使咳嗽痰多更加明显,不能根治,贻误病情。 2、咳嗽本是秋冬常见病、多发病,现在夏季也会经常发生,一定要详细分析原因,辨清寒咳还是热咳。 3、衣着保暖、慎吃寒凉食物都能有效防止咳嗽病发生或复发,有利于保护肺气,不可不知。 4、咳嗽一病,并无太大痛苦,所以常被忽视,有的人连续秋冬季咳嗽几个月,到春季就不咳了,到来年冬天又开始咳嗽,如此反复下去,必成慢性支气管炎,不可不防啊! 大爱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能够驱散寒邪,宣肺止咳,呵护中国人的肺,保护着您的健康! 感恩中……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46333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载]檄利文摘录
热度 2 rbhuang5907 2012-4-24 09:34
  中国医改也好,美国医改也好,无非是利益集团在阻止改革。美国的利益集 团是保险公司、制药公司和医师协会。而中国的利益集团您搞清楚了没有?我随 便说几个出来看看,看您能把哪一个利益集团的奶酪给动一下?   最大的利益集团是药物和器械销售集团。   其次是各种化学制药企业和中成药制药企业,其年产值大约有8000亿之多。 国内的西药企业主要以生产化学药、仿生药为主,根本就没有研发过真正意义上 的新药,但是药品法把改换药品包装、剂型也算是新药,还在法律上加以保护。 其实是危害了国家的声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药物的最大成本是新药研发, 而我们的药企研发出哪一品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都是仿制品,少许是专利过 期药和购买了专利的药。由于成本低廉,而价格又与国际接轨,使得各大药厂一 边大声高喊竞争激烈,一边大肆贿赂新药审批人员、药品招标人员、医院实力人 物乃至有处方权的医师,实际上是加重了看病贵。这些药厂,作为部长,哪一家 药厂您敢得罪?   至于中成药,基本上就是酱油兑水的成本,却卖出了茅台酒的价格。虽然在 中成药中提取了青蒿素、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但其余99.99%的中成药,是没有 遵守现代医学公认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检验的、具有确实治疗效果的 药物。这些药物吃进肚子里,多数是有害无益。用一位肿瘤专家的话说,就是, “凡是已经有药物性肝损的(肿瘤)患者,只要服用中药和中成药,必死无疑” (上海某大医院肿瘤科主任姚Y教授语),“中成药的肝毒性是很大的”(听讲座 所闻,而非文字)。作为研究药物的专家,请问部长,您能否特批几家医院,选 择一两个中成药,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办法,委托有研究资质的医疗机构做 个研究,看哪个中成药在这个方法面前会是有效的?中成药占了医改后基本药物 的近50%,而这些药物却基本上没有任何治疗价值。而且很多企业都是上市公司, 您老人家敢把哪种中成药推向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境地?我敢拍胸脯说,给 您十个胆,您也不敢! (摘自◇◇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陈竺部长放狠话,哗众取宠等回家!   作者:白衣咸饭)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救救孩子:卫生部长陈竺应公开向中转西考研考生道歉   作者:中转西考生   (一)科硕门凸显了中转西考生的困境   今年科硕门(是指由于2012年3月发布的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2 版)中规定“研究生可以本科学历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报考,科学学位研究生 不得以研究生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由此导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考取 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医学高校非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专业类别主要包括中 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检验学、口腔、预防、基础医学等专业)和非预防 专业的医学专业学生(卫生管理、护理、卫生统计、基础医学等),以及2009、 2010、2011年因跨专业或其他原因考取医学科学学位的研究生不能依靠研究生学 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从而导致无法领取作为医生行医所必备的“执业医师资格 证”。卫生部后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卫生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明确表 示,对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医学研究生,其报考条件仍执行原有规定,并已通 知各地。”),在中转西考生中引发了一场骚乱。接下来,全国西医院校在研究 生入学考试中拒收中转西考生,导致中转西考生入学、调剂处处碰壁,大量学生 因此失学。   中转西考生一直是一群处境十分悲惨的弱势群体,时时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 压力、鄙视,而现在,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只要卫生部一声令下就能毁掉我们 这群人的一生。   (二)卫生部不择手段盲目支持中医:朝令夕改的政策凸显了中医的腐朽没 落   把中转西考生置于今天这种处境,责任并不在学生。近百年来,西学东渐, 科学理念得以传播,废除中医的呼声一直都有,可是卫生部仍然冥顽不灵地想尽 各种办法粉饰中医的破落腐朽。时而为了骗取生源,把中医院校里的并未开设临 床医学专业的院系命名为“第X临床医学院”;时而为了抬高中医学的地位,把 中医学列为与临床医学并列的一级学科;去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基本要 求还将中医学专业单独划线,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基本要求又将中医 学归到临床医学门下。这种朝令夕改的手法,这种不惜阉割学生青春的手段,如 果不是因为陈竺部长脑残,那么其目的为何,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06年方舟子博士、何祚庥院士、张功耀院士重提废除中医,这原本已是人 心所向,我们这些中医学生更是心驰神往、激奋不已,我们以为终于熬出头了, 以为科学理性终于可以在这个历来缺乏科学素养的国度稍占上风了,奈何卫生部 仍未开化,一句中西并重弄得多少中医学子的心拔凉拔凉!可是做学生的又能怎 么样呢?我们选择了适应,我们选择靠自己的汗水去支持科学理性,我们选择了 中转西考研。没想到,卫生部又来了一招朝令夕改,也就是科硕门,好采告了一 段落。更没想到的是,一波未息一波又来侵袭,名不正言不顺地来个拒收中转西 考生。至此,中医的破落腐朽、中医学专业为了维持办学抓学生凑数的实质已经 呈现出纸包不住火的趋势。   (三)问题的根源:窃国者侯   中医学生今天的处境,究其根源,是作为伪科学的中医解决不了实际的医疗 问题却在政策的支持下如鱼得水地招摇撞骗,骗政府,骗人民,更无耻的是,骗 无知的学生,上演新版窃国者侯。   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从来都不存在,这里暂且撇开学理谈现实,中 医院看病,无非就是在西医看好病的基础上,狗尾续貂地加上一点中医中药。即 使是没事找事地沐了一下足、针了一两针,也被大书特书,美其名曰“中西结 合”;民间中医,历来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无奈选择。中医院的医疗现状也解 释了为什么大城市的中医院能发得出工资以外其他中医院都发不出工资。那些大 城市里的中医院能解决问题靠的又是什么?大城市的中医院还能请水平与西医院 相当的医生撑撑场面,治好了再冠以“中西结合”之名甚至直接叫“中医治疗”, 钱骗多了还可以请一两个名人代言加以宣传。但骗子终究是骗子,跟大城市里的 西医院比起来,中医院也是不入流的。基层的中医院就连这种广泛行骗的条件都 不具备。   君不见,中医院多少科室需要西医人才挂帅。   君不见,中医院多少主任需要到西医院进修。   君不见,中医院多少医生一心想到国外习医(难道因为外籍教授深得黄帝内 经精髓?)。   这种差距也进一步解释了中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五年学医,人家临床医学 专业可是稳打稳扎地练就了一身本领,能解决实际医疗问题,可是中医学生,如 果进不了大城市的中医院顺利在西医的支持下当骗子,又不想到基层终日为三餐 发忧,不想流落民间成为社会底层的备受鄙视的光天化日之下的骗子,那该怎么 办呢?   于是,高考中好多人拒报中医学专业,不了解实情进入中医院校的从大一开 始就准备中转西考研,也有少数考上之后立马退学的,还有一部分英语过不了考 研线一辈子被中医绑架的(西医的英语分数线一直比中医高)。   (四)没了政策的盲目支持,中医如鱼失水   卫生部支持伪科学其实就是牺牲大我完成小我,饱了一群伪科学教授的私囊, 同时给学生挖了个坑。以前还留了中转西这条跳出这个坑的门径,可是现在卫生 部把这条门径也堵了,这不是要活活埋掉无数只想正正当当地当个小医生的中医 学子吗?   卫生部部长陈竺应该公开向中转西考生道歉,并收回那些朝令夕改的政策, 政策的实施对象不应该是我们这些在读的中医学生,我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因为 你们无视那些容易分辨的谬误,对中医不择手段的盲目支持才将中医学生置于今 天的困境。   只要中转西这条路还在,中医学专业一日不停止招生,中转西考生一日不绝; 只要中转西这条路还在,中医学生苦海之中就还有回头之日;只要中转西这条路 还在,中医骗局难以持续,中医专业迟早自行消亡!   这里,不得不向全社会重复一遍鲁迅先生生前之言:救救孩子!!! (XYS20120423)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2830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五——安神定志丸
热度 10 张三火 2012-4-13 15:31
昨晚,儿子从南澳打来电话,说他刚才得知朋友麦克思(广州籍男生)已经病了很久,失眠、焦虑、惊恐不安、情绪紧张、出虚汗,儿子很为他着急。正好麦克思在儿子那里,我让他直接听电话。 我去年去澳洲时见过这孩子,是很阳光开朗的一个男孩子,当时他与女友陪同我们一家人去参观南澳那些著名的葡萄酒园,一路上我们不断品尝各种葡萄酒,后来,他与儿子都有点喝多了,醒了酒才能开车回来呢! 现在,这个孩子说了一声“阿姨,我是麦克思”,然后就开始紧张、大喘气、说不出话来。我安慰他,让他别害怕、别紧张,放松心情,慢慢说。过了一会儿,他语无伦次、嗑嗑巴巴的描述他的情况。原来,他是由于学习压力、情感压力(失恋)、痛失亲人(奶奶去世)、与房东弄矛盾等几件事情交织在一起,造成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的不适应,尤其是整夜失眠,很痛苦,有时候刚一要睡着,就会突然惊坐而起,心悸、惶恐不安、身体冒冷汗,便再难以入睡。后来,又加上生活无规律,情况有所加重,他自己查询资料想了解得了什么病,却越看越害怕,变得越发恐惧不安,平常还要极力掩盖病情,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生病。半年多过去,情况并未好转,他去看了医生,老外说他是焦虑症,给他拿了三粒镇静药,告诉他在很痛苦睡不着觉时才能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他也不敢吃这个药,只吃医生给他开的维生素。昨天,我儿子见到他,发现他情况严重,才给我打了电话。我说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说呀?儿子说:“没想到他会这么严重啊!”麦克思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啊!”我们聊的过程中,他的语气已经平稳,心里已不再紧张。我告诉他:一定会好起来的! 给他开了三种中成药,怕那里的中华大药房里没有,所以告诉他们明天去买药时,三选一就行,依次是:安神定志丸、天王补心丹、生脉饮。怕三个都没有,随后又开了一个方子备用,没有成药,可以直接在那里买药煎汤服用。 今晨,儿子打来电话,说:“妈,这三种药都有,要哪个?”我大喜,说:“当然要第一个哦!”让他们买了两盒。 我、儿子、麦克思,当然还有看博文的您,都会不由自主的从心底感恩!天佑中华有中医,无论身在何地,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祖先的恩泽! 原以为,安神定志丸中含有朱砂,那里的药店都是香港出产的药品,不一定有售。 在南澳有两家中华医药店,儿子买药的那家是他常去的,我也去过那里,里面有一个香港中医师的执业牌照,有看病的可以与她约定时间,买药的就与国内药店一样,直接拿方子就行了,那家药店是经常能见到我开出的方子的(都是儿子抄写的,呵呵)。 由此想到要感谢我的一个校友,他也是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叫张弛。他在悉尼开设北京中医诊所,将中医药带到澳洲,得到医界同行的敬佩。在像张弛这样的中医们的努力下,澳洲政府将中医药正式纳入医疗系统,成为澳洲医学的辅助治疗。所以,才有儿子买药的那些方便;所以,儿子才喜欢呆在澳洲;所以,我才放心的让儿子生活在那里;所以,才有了大爱中成药之五——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丸出处是: 清代名医程钟龄(国彭)所著的《医学心悟》,是治疗惊恐不安,睡卧不宁,梦中惊跳怵惕的方子。以前,我总对学生说,不要按病索方,有几个人能照着古方生病呢?今天,却很惊讶于麦克思仿佛就是照着这个方子生了个病啊! 方子的组成是 :茯苓、茯神、人参、远志各一两,石菖蒲、龙齿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主要适应症是: 心悸、怔忡(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失眠、烦躁、惊狂等病证。 中医认为,五脏都具有藏神的功能,所以中医称五脏叫五神脏。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神魂不安的病证主要与心、肝有密切关系。多由思虑过度,情志不遂,紧张惊吓等原因所导致,治疗需要养心安神,镇静定志的方法。 所用的方剂除了安神定志丸之外,还有朱砂安神丸、琥珀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甘麦大枣汤、柏子养心丸等。临床上需要根据心虚或肝虚或心肾不交等的不同病证进行选方治疗。辨证过程中,关键在于还要分清虚实寒热,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使用注意: 1、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2、内含朱砂,不可久服;3、脾胃虚弱、心情抑郁者,慎用。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30696 次阅读|25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四——附子理中丸
热度 15 张三火 2012-4-11 14:14
一、出处 附子理中丸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是由医圣张仲景的两个方剂四逆汤和理中汤合组而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见呕吐泻利,脘腹绞痛,心下逆满,手足厥寒,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霍乱转筋等症的方子。 二、方剂组成 原方是用制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各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而制成。 现在药店里卖的附子理中丸是由制附子、党参 、白术(炒)、干姜、甘草所组成的丸剂,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 古今比较来看,主要是人参被换成了党参,这样药品的成本降低了,但是健脾益气的效果不会改变,只是人参甘温益气、大补元气的作用,那是党参无法比拟的。再有就是把炮姜换成了干姜,炮姜具有温经散寒、温中止痛的作用,炮姜炭还能止血,多用于妇人经行小腹冷痛、经血淋漓不尽等。干姜是大辛大热之品,能够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化痰行饮等,温阳散寒的作用要更强一些。 三、功效与应用 附子理中丸具有 温中健脾 作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病证。 1、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而引起的胃脘腹部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食欲不振、手足四肢逆冷(发凉)等症,以及脾肾两虚,阳虚寒凝所导致精神倦怠、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苍白无华、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2、胃、十二指肠溃疡:运用附子理中丸方合用黄芪建中汤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的病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3、治疗各种腹泻:有报导称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附子理中丸合用人参健脾丸,或合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四、应用举例 在临床上,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的病证,都可以用附子理中丸进行治疗。这个差不多是我每次出诊都要开出的方子。现在由于空调机的使用,以及广泛饮用冰镇饮品、冰点、冰淇淋等饮食习惯,加之露脐装的盛行,使得人们对于脾胃的保暖防寒意识变得非常薄弱,脾胃虚寒的损害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古代,夏天再热也不能吃到冰,顶多是井下的凉水或贪吃西瓜香瓜哈密瓜等寒凉性的食物而已。过去的中医“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夏天阳盛天热,人体容易因热而出汗,所以一般不用像麻黄那样辛温发汗的药物,更何况像附子、干姜那样大辛大热之品,是更不能用的了。可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夏天就会用到这些温热的药物,因为人们在夏季被人造的冷气伤害了,就要用热性的药物来散寒,越是炎热的地方越是需要呢。 同事是外语老师,她面色苍白,没有红润,总是穿着很多,但依然感觉不到温暖,并且四肢发凉,尤其是脚,到了晚上泡脚都不起作用,还经常腹泻,严重时就是水样便。她说:一点凉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腹泻。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夏天会好一些,秋冬更严重。我让她从立秋开始服用附子理中丸,效果显著。前几天,又见到她,她说现在好多了,见她的气色也明显好转,见到红润了。 给儿子开家长会时,看到儿子同桌的家长,高高大大的,却在应该穿风衣的时节穿着个厚长的羊毛大衣,我问她:你不热吗?她说:我怕冷,要比别人晚一个节气!看她腰身畏缩、一派清冷的样子,就知道是个脾肾阳虚之人。她说自己是个运动员,以前身体非常好,几年前做了一次阑尾炎手术,当时没有休息好,又吃了凉东西,弄的身体就一年不如一年的了。她的主要表现是手足逆冷、身体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发凉、经常鼻流清涕。我说:“你到药店买点附子理中丸吃吧!”过几天,她给我打电话说:“那个药怎么那么好用啊,我只吃了一盒,就不觉得冷了!”我告诉她再吃一点吧,但要减量,每天只吃一次,连吃一周,就可以了。因为当时已接近夏天,吃多了,人会上火的。本来她是个强壮的人,更应该注意。就这样,她这点毛病很快就好了。 年轻的女孩子中,经常有手脚冰凉的;年轻的男孩子中,经常有大便不成形的。这样的人共同点是面色苍白或发黄,比较怕冷,腰身不挺拔、容易缩成一团,容易疲倦乏力,容易腹痛腹泻。 特别要强调的是:手脚发凉也是一种病,中医叫寒厥证,是脾肾阳虚的表现。脾阳虚,消化吸收功能就差,消瘦、疲惫;逐渐会发展成脾肾阳虚,还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机能,一定要重视哦! 值此阳气升发的暖春时节,你还会有手脚不温的情况吗?如果有,那就吃一点大爱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吧,它会助你阳气升发,使你能够跟随着春天的脚步,变得温暖阳光起来!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44869 次阅读|40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三——防风通圣丸
热度 20 张三火 2012-3-30 10:15
儿子胸前长了一个包,质硬疼痛,他吓的得够呛,说“离心脏那么近,是不是有危险啊?”我笑他十分惜命(这一点值得表扬,呵呵),安慰他不要害怕。看他发来的图片,应该是个疖肿。我告诉他先约医生看一下,然后可以到中药店买独角膏或是拔毒膏(不知道是否有卖的),不过知道悉尼有个同仁堂药店,估计差不多会有的(他说可以让那里的朋友帮助买来发快递)。今天去医生那里看了,诊断是确是个疖肿,老外医生开了IBILEX(头狍氨苄),告诉他一个月后再来复查。我告诉儿子也可以吃防风通圣丸的,每次走时都要给他带上一些的,他惊讶:“它也能治这个?!”是啊,防风通圣,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真是有一种“宣通表里,用如神圣”的功效呢! 有一次,在班车上碰到以前教过的一个研究生的女朋友,她身材较胖,坐在我身边便不失时机地问她正在烦恼着的病——皮肤过敏。她是学中药制剂的,皮肤过敏的毛病总是折磨她,每逢春秋加重,日夜搔痒,起红疹,面目虚浮。我告诉她吃防风通圣丸吧!过了很长时间,我再遇到她时,她非常高兴地告诉我:皮肤全好了! 我晚上回家乘坐的班车(偶尔才能坐一次),司机是位清秀的女士,去年春天,她面部皮肤红赤,起了荨麻疹,问我吃什么药?我说吃防风通圣丸吧,按照说明服用就行。一周后,她就好了。以后,我每次坐她的车,她都会笑着说:“欢迎张老师!” 朋友的妻子尿黄、便干、身体燥热、出汗少、皮肤干燥,给她开了防风通圣丸,她吃了后说:这个药真好用! 27岁的小郑是个女白领,工作很忙累,经常在有空调冷气的环境里办工,皮肤干燥粗糙,四肢伸侧都是包裹着汗毛的鸡皮疙瘩,天热时也出不来汗,全身毛孔都是闭塞的,面部不时有严重的痤疮发生。加之饮水不足、久坐少动,二便的情况也不正常。我用防风通圣的方子加减治疗,服药不到一个月,她从深圳出差回来,就欣喜地告诉我:能出汗了!皮肤也变柔润了。后来,又让她继服防风通圣丸两周,她的毛病就完全好了。 过去有句话:“有病无病,防风通圣”,意思是有病吃防风通圣可以治疗,无病时吃点也可以防病。真是这样的吗?这药真有这么好吗? 防风通圣丸,是金代著名医家、被称为“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 刘完素 创立的。是 《宣明论方》 中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痉挛抽搐,丹毒瘾疹等症方。在《方剂学》中被列为表里双解剂,由防风、麻黄、荆芥穗、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草等17味药物组成。方中以防风、麻黄、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以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配滑石、栀子清湿利尿,引邪热从小便排出;用黄芩、石膏、连翘清泻肺胃积热;加入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各药配合,共起解表通里、散风清热、养血解毒的功效。   近年来,防风通圣丸临床应用不断扩展,在网上查到还可用来治疗下列疾病中的外寒里热症者:   1、 肥胖症: 近年日本对本品治疗肥胖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对妇女肥胖确有疗效,尤其是对20-30岁妇女肥胖效果最为显著。方法是取防风通圣丸(散)每次6克,每日6次,连服3-6个月,一般体重均有明显减轻。(博主注:吃的次数太多了,我认为如果想用这个减肥的话,可每日服三次,应该有泻下清热的功效,用于平常饮食过量,食欲旺盛,营养过剩,体内有湿热的肥胖症。气虚肥胖症不可使用。刘立老师可以试一下哦,呵呵!)   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若是属于外感风热,郁而化火,邪毒循经上扰于中耳所致,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用法是取本品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或用本品原方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煎服。(博主注:如果是由于生气、上火、发怒或饮食肥甘厚腻之品太过,而导致的肝胆湿热,湿热毒邪循胆经上扰于耳所引起的中耳炎,不宜用此方,要用龙胆泻肝丸治疗。)   3、 脑病后遗症——头痛: 流脑、乙脑、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病,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多数留有前额或某一部位疼痛的后遗症,在各种药物治疗部不见效时,可服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每次6克,每日1次,一般在3-4天即可见效。   4、 慢性阑尾炎: 当发作时,可先以防风通圣原方水煎服用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待症状缓解后,服用本品丸剂,每次6克,每日2次,具有较好疗效。(博主:杨正瓴老师早点吃这个方子就好了,就不用挨一刀了,呵呵!)   5、 高血压: 防风通圣丸(散)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若是病情较重,可用本品原方改为汤剂水煎服,一般连服15天以上即可见效,血压可下降2.67kPa。(博主:中医辨证应该属于表里两实证,若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服用。)   6、 斑秃: 方法是将防风通圣散原方加少量白酒浸1夜,焙干后研为细未,每次6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另以白酒500克浸半夏60克,浸液涂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7、 扁平疣: 每次服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周为1疗程,一般1-3疗程见效。通常服用3-7天后,自觉皮损部位有紧张感和微痒痛,丘疹增大,发红,继而脱落消失。治疗此病,剂量可视患者体质而酌情增减;体质较差,食少便溏者,每次可服3-6克。服用时可能出现轻微腹泻,此属正常现象,一周内自止。   8、 春季结膜炎: 成人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不足16岁者每次服用6克,不足10岁者每次服用3-5克,同样是每日2次。一般7天后自觉症状消失,20天基本痊愈。(博主:这个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当然,临床实际应用时,还有许多疾病可以运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中医辨证重要的是分清阴阳,阴阳就是表、里、寒、热、虚、实,此方就是针对表里俱实来确立的,所以是应用很广泛的中成药。我还要告诉大家,这个中成药是最好吃(无苦味、容易吞咽)、最漂亮的一粒粒像白玉似的小药丸,超级可爱呢! 1、防风通圣丸是中药水丸制剂,服用方便,直接温开水送服即可。   2、防风通圣丸为纯中药制剂,专治荨麻疹、湿疹等,还能起到降火、减肥的作用。   3、为古典验方,疗效真实。传统炮制,质量更高。(以同仁堂的为最佳)   1、孕妇慎用。 2、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海鲜类食物。   3、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皮疹面积扩大加重,应去医院就诊。   4、如果是因服用或注射某种药物后出现荨麻疹等相似的皮肤症状者属于药物过敏(药诊),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治疗。   5、虽然属于非处方类药,但依然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爱上防风通圣,大爱无疆!    后续:儿子吃防风通圣丸两天,胸前的包就不红肿了,吃了十天后完全不痛了,已经非常小了,后来从国内给他快递的拔毒膏到了,可是那么小也不用拔了,慢慢就会消散了。当时老外说:严重了就要手术。这把儿子吓的,脸都白了。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66958 次阅读|69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二——逍遥丸
热度 24 张三火 2012-3-24 16:21
逍遥丸出自于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方名叫“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血虚,症见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的方子。 清代著名医学家 叶天士 称赞此方是“女科圣药”,是中医用于调经理血、调和肝脾的著名方剂,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和喜爱。 方子组成是:柴胡、白芍、炒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   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心情郁闷、胸胁胀痛、头晕目眩、不自主叹息、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症。 现代临床应用很广泛: 1、治疗 经前期综合征 (PMS):通过对300例PMS患者给逍遥丸治疗并附200例西药治疗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逍遥丸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为治疗PMS的特效药物。   2、治疗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吐血衄血、月经淋漓不尽等月经不调症: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脾主统血,肝的疏泄功能和脾功的运化统摄功能正常,气血的化生与运行调节才能保持正常,月经才能如期而有规律来潮。如果情志不遂、紧张郁闷、心情抑郁、生气发怒,就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郁滞不畅,影响到正常的气血运行和生命节律,常可引起月经不能按时来潮,胸乳胀痛,郁闷叹息。 如果肝郁日久化火,热伤冲脉和任脉中的气血,血得热则妄行,会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可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鼻衄齿衄、崩漏等。此时可用 加味逍遥丸 来治疗,这是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清热凉血,用于治疗是肝郁血虚、郁久化火的病证,病人除了月经不调还有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面赤目赤、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数等。   3、乳房疾病:乳房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清,质实硬或囊性感,推之可动,尤以月经前期比较明显,经后则减轻或消失,西医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病,可服用逍遥丸治疗。   4、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的慢性肝炎,可以服用此丸治疗。实验研究,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 有大蜜丸、水丸、浓缩丸几种剂型,可按照说明服用。 使用注意: 1、服药期间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孕妇慎用、哺乳期禁用。   3、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4、不宜长期服用,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恩师胡永盛教授是讲授《中药学》、《方剂学》的,在文革期间,他上课时讲到逍遥丸,说:古人讲究逍遥人生,心胸开阔,我们今天的人也要学习古人,逍遥洒脱(大意)。 由此祸从口出,第二天校园里贴出大字报:小胡仙宣扬封建迷信!还画成漫画,并联系胡老师之前介绍每天喝蜂蜜养生的言论,展开批斗,揪出这样一个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艰苦偏远的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改造一年时间。那时,先生四十出头,一夜之间就白了发,身心所受到的创伤,非我们今天的人所能想象的到,多年以后,他还会因此而怵悸、愤愤不平,那是逍遥丸也解决不了的!难怪当年会有那么多人选择了轻生。 话题沉重了……希望那样的事不再发生! 胡老师、姥爷、母亲、我,还有众多中医,运用逍遥丸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病痛,几乎每次出诊都要开出的方子,是堪称中医至爱的中成药!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16794 次阅读|68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之一——人参归脾丸
热度 31 张三火 2012-3-23 17:07
博友 刘艳红 2012-3-23 15:56说: 张老师啊,给介绍些中成药吧。 满足刘老师的要求,先介绍我的大爱中成药之一“人参归脾丸”吧! 人参归脾丸出自于宋代《济生方》,方中有人参、炙黄芪、炒白术、茯苓、龙眼肉(桂圆)、炒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的病证,症状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神疲倦怠,失眠易惊,记忆力减退,或脾胃虚弱而出现食欲不振、容易腹胀腹泻、四肢不温,或女子月经不调、经血量多色淡或易淋漓不断(行经期较长)、牙龈出血或萎缩、贫血等,舌淡苔白,脉细弱。    以同仁堂生产的蜜制丸为佳,不主张服用浓缩丸。口服,每服1丸,每日2次于早饭前晚饭后温开水送服。   提醒注意:身体壮实的人,没有虚证表现的人,忌服。 前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牙龈有点萎缩的表现,就想吃点这个。之前,我的一个学生,男生,比较瘦弱的,牙龈离齿了,他吓的够呛,我让他吃人参归脾丸,他吃了一盒就高兴地让我看他的齿龈,已经长上了! 这次,我也想吃点。买回药,吃了两天,腮上长了一个痘痘,再过一天,鼻燥有血丝,再不敢吃。我这样强实之人,是受不了这个补的。只好把药送给身体比较瘦弱的同事吃了。 我母亲最喜欢的两种中成药,一是人参归脾丸,二是逍遥丸。千百年来,这两种药是我们中医家庭的大爱,不知轻而易举地治好多少人的病痛。时常感恩古代先贤,感恩《济生方》,这些救济苍生的良方,将先贤的仁慈和大爱永世传扬! 其它 大爱中成药系列 请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503do=blogclassid=159375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23022 次阅读|98 个评论
阅读: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热度 2 zlhua 2011-9-29 12:3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远应该多远... 总是想得很远很远,几乎把一辈子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结果... 睡眠却成了问题... 睡眠不好已经很长时间了... 听过音乐... 吃过安神补脑的汤药 但最终发现其实心理作用更多一些... 治疗失眠,关键要疗心 怎么疗心 自我催眠,自我暗示,放轻松... 现在,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阅读 阅读的内容很重要 不要选择专业书来读 要选择一些精美的小品文或散文来读 昨晚读了培根的"论美"... 读完就香甜地睡着了... 早上醒来,又读了"青春"... 立即精神百倍... 呵呵...... 中午煲了乌鸡汤... 加了当归,黄芪,党参,大葱,老姜慢炖.... 慰劳一下自己 喜欢"助人为乐"已经很久很久... 该帮助一下自己了... 快乐学习,天天快乐:)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20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让朱砂、雄黄退出中成药
热度 1 DNAgene 2011-4-13 11:10
让朱砂、雄黄退出中成药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苏岭 实习生 王媛媛 向婷婷 2011-04-06 17:51:19 来源: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273 中药中的朱砂、雄黄对人体有害是不争的事实,对儿童的危害则更大,有关专家呼吁对含有这两种成份的中成药进行清理和重新规范。 李寅增教授长期忧虑一个问题:《药典》何时才能取缔那些含朱砂、雄黄的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成药),尤其是其中的21种儿童用药? 《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简称,堪称是药物生产、销售、服用的“宪法”。在朱砂中含有汞,雄黄中含有砷,身为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教授的李寅增同许多人一样认为,它们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伤害。朱砂之所以大量应用在儿童中成药内,根源于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它能安神。 为此,李寅增特意统计了朱砂和雄黄在21种儿童用药中的含量(见附录)。这里面,朱砂含量最高的是保赤散,一剂1050g,朱砂250g,占了1/4,用于“消食导滞、化痰镇惊”。雄黄含量最高的是小儿清热片,一剂658.87g,雄黄47g,占7.13%。它用于“小儿风热,烦躁抽搐,发热口疮,小便短赤,大便不利”。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的小儿惊风散,按照一天服用两次,每次1.5g的用药量,满周岁的孩子一天可能摄入朱砂0.35g,雄黄0.233g。 依据《药典》规定,朱砂和雄黄的日用剂量分别为 0.1g-0.5g和0.05g-0.1g。 早在2005年,江苏省中医院主任药师邵家德就撰文指出了这些药剂量偏大的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也担忧中成药中的朱砂和雄黄问题。2007年,他和一些同事一起调查现行四大国家标准中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情况,发现《药典》收载这类药53种,占其收载全部中成药的10%;《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收载319种,占全部中成药的7.87%;《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收载53种,占全部收载的3.49%;《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收载15种,占其全部药剂的1.79%。这类药包括经典名药朱砂安神丸、牛黄解毒丸等。其中,儿童专用药有100种,儿童亦可应用的有79种。 比照《药典》的规定,在调查国家标准收载的药物后,周超凡他们发现含超剂量朱砂的中成药有170种,含超剂量雄黄的有66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张永文、马秀璟和阳长明进一步统计出,《药典》收载的中成药中,有46种含有朱砂,其中,牛黄千金散中朱砂的每日最大服用量略超过上限(0.15g/日)规定,万氏牛黄清心丸接近上限。有26种含有雄黄,其中雄黄的每日最大服用量超过上限(0.11g/日)规定有7种。共有18种同时含有朱砂和雄黄,这些品种中,小儿惊风散、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和暑症片等4个品种在雄黄的每日最大服用量超过上限规定的品种之列。 为何用剧毒元素 朱砂和雄黄中的汞、砷是剧毒元素,在许多国家它们的化合物是被禁用的。 为何在中成药中却大量使用? 中医博士、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医门诊部主任刘士敬指出,朱砂之所以大量应用在儿童中成药内,根源于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它能安神,而儿童一般比较好动,吃了这些药物之后,儿童自然就安静下来。 实际上,中医业内已经肯定了朱砂、雄黄的毒性,明了汞、砷具有明确的体内蓄积毒性,主要来自可溶性的汞、砷,虽然雄黄、朱砂的主要成分几乎不溶于水,可吸收程度低。大量研究证明,人体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朱砂、雄黄,可以导致汞、砷等有毒元素在体内蓄积,造成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并可能损害人的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一般认为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不溶于水,难于被人体吸收,但现代研究证明,朱砂中常含有少量氯化汞,有剧毒,朱砂中的可溶性汞和游离汞被人体吸收后,危害健康。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汞的毒害。 而朱砂安神的实验研究却存在着不一致的结论。 有的研究人员发现,含与不含朱砂的牛黄清心丸的药效学基本一致。但湖南中医学院李钟文等给家兔分别口服朱砂、朱砂安神丸及去朱砂的安神丸,发现对心律失常有效,同时发现朱砂安神丸作用远强于去朱砂之安神丸,肯定了朱砂在“方中君药”的地位,并认为朱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其镇静安神功效的主要基础之一。 最新的《药典》2010年版中,在介绍朱砂“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之外,也指出“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至于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功效的雄黄,其主要成分硫化砷,不溶于水,难于被人体吸收。现代研究证明,雄黄中常含有少量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五氧化二砷(As2O5)。 砷进入人体后分布于各器官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皮肤、指甲、毛发、肝和脾,经肾排出,因此,它对机体的各系统均可呈现毒副作用,可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症状。在《药典》中的提醒词为“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研究表明,服用含砷剂1年以上常出现皮肤病变,这是慢性蓄积性砷中毒的表现。 200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两名服用含雄黄中成药致慢性砷中毒的患者。22岁的山西女患者因便秘从1999年6月开始长时间间断性服用含雄黄的健儿药片,20岁的男患者因癫痫2003年起服用含雄黄、朱砂的“化风丹”一年多,体表均出现点状色素斑,手脚出现角质丘疹。经实验室检查,血、尿、发内的砷远远超过正常值,诊断为慢性砷中毒。停服那两种药后,再加以治疗,各项指标才恢复正常。 但也有一些研究证实朱砂和雄黄对某些病症确有效果:朱砂可治肺结核盗汗、面神经炎、牙痛;雄黄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骨髓丧生综合征、恶性克隆增殖型疾病等有效果;某些含雄黄为主的中成药,如复方青黛片、复方白血宁、六神丸、牛黄解毒丸、抗白丹等治白血病也有效;还可治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皮肤病、带状疱疹、腮腺炎、腋臭、抗血吸虫等。 在治疗这些病症中,到底是朱砂和雄黄中的什么成分在起什么作用,至今还没有实验给予证明。 作为药物生产、销售、服用的“宪法”,《药典》里面却存在许多问题。许多中医专家对此感到无法坐视。 邵家德撰文指出:小儿化毒散、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清热片、牛黄抱龙丸、牛黄镇惊丸、牛黄千金散,这7种含朱砂和雄黄的儿童中成药的用法用量表述不清。例如小儿清热片,“口服,1次2-3片,1-2次/天;周岁以内小儿酌减”,不知前半部分一天的量是成人的还是小儿的?是哪个年龄段的?酌减以什么为标准。这与《药典》本身所具备的法律性、规范性、统一性有差距,对指导临床用药极为不利。 邵家德认为,毒性中药单味用量与复方制剂中的剂量标准应统一,在规定小儿用药剂量时应按年龄段表述。 而周超凡他们却发现,在440种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中,82种没有鉴别方法,也就是无法鉴别药物的真伪;这类药还缺乏含量测定——含量测定中以朱砂为指标的只有27种,以雄黄为指标的只有1种。另外,《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收载的这类药只有组成药物名称,没有组成药物剂量,多项指标无法计算。 “朱砂所含的汞和雄黄所含的砷均属有毒元素,若成方中不测其含量,将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隐患。”周超凡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2007年两会期间,当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周超凡提出了关于加强朱砂、雄黄药用价值的再评价的议案。他建议国家对朱砂、雄黄的药用价值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再评价,并与更加安全有效、价廉易得的中西药物进行比较,从而便于决策是否修订其药用标准、如何监管。 周超凡还有一重身份——国家药典委员。从五到九届,他当了25年的国家药典委员,头15年是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后10年当国家药典委员会的执行委员。 在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的位子上时,“胆子很大”的周超凡,直接把“朱砂含量太高”的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开除”出《药典》。1990版的《药典》里没了这两种药。 已经过世的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支持周超凡,但问他:“你把它开除了,老中医反对你怎么办?”“我也五十多岁了,我也是一名老中医啦。我们不会反对的。”周超凡说。他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 此后,周超凡升任执行委员。后来的《药典》就再没有删除过药,虽然药典委员内部对这个问题“基本有共识”。只是朱砂和雄黄的单位用量减了,朱砂的减了两次,雄黄的减了一次,都是减到了之前的三分之一。然而,配方剂量、成方比例一点儿也没有动过,“造成单位用量小、处方用量大的自相矛盾”。因为配方是有批文号的,要是改的话,必须取得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同意。 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直持积极的态度。 悄然中的变化 李寅增呼吁对《药典》中含朱砂和雄黄的中成药进行清理,尤其是儿童用药,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赞同,表示早在临床上不用这些药物了。 “对人体有害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儿童危害更大。一般会使用别的替代药物,比如草药。”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李贵说。 李贵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没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他会跟家长说清楚,并告诉家长绝对不能给孩子长期服用。他还会告知医院里也会开中药的西医同事慎用。在他看来,大多数中成药中含有的重金属成分并非必须的,有的起不了什么作用,比如小儿用药一捻金的配方中含有朱砂100g,七珍丸含朱砂、雄黄各80g,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完全有别的药可以替代。“朱砂、雄黄这些东西能给人吃吗?但是有人就跟我辩,说As2O3(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还能治疗白血病呢!但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As2O3在这里是化学成分,跟我们往中药里面加的雄黄可不同,这能跟着一块儿混吗?就像当初SARS时期的达菲一样,达菲是从八角中提取的,你能用八角去治疗SARS吗?”刘士敬说。 周超凡说现在留下来的多数是古方药。除了古方之外,民国初期的方子可能有。他记得,1985年药品管理法颁布以来,就没有批过新的含有朱砂、雄黄的药。“一般来说,这些药从安全性、有效性来看,都是风险大于效益的,不应该服用。含有这两种成分的药长期食用都是有危害的,肝脏、肾脏都会受到破坏。偶然用一下还可以,但长期服用肯定不可以。小孩子就更不应该吃了。小孩子用的七珍丹、小儿至宝丹都是有引起中毒的,都报道过。像牛黄解毒片这种,大家最好是不要吃,因为中毒的很多。《药物警戒》杂志2005年左右也报道过,有一个三十六七岁的女的,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吃了好多牛黄解毒片,就汞中毒了。”周超凡说。 李贵指出上述儿童中成药是处方药,但在一些不规范的药店仍然可以买到。他忧心一些不了解朱砂和雄黄危害的家长买给孩子吃,等出了问题来医院问。 南方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州的同仁堂药店在售10种含朱砂和雄黄的儿童中成药:一捻金、七珍丸、牛黄清心丸、小儿化毒散、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镇惊丸、香苏正胃丸、紫雪散,个别店无需处方即可购买。同仁堂生产的七珍丸已剔除朱砂和雄黄,其经典名药牛黄解毒片亦然。 另一种声音 在反对含保留朱砂和雄黄中成药的专家之外,还有两个专家阵营。一是保守派,坚决捍卫传统,认为朱砂和雄黄确有作用;另一是改良派,保留这些药,但用别的成分代替朱砂和雄黄。“朱砂、雄黄是对身体有害,但是只能说尽量避免,必要时还是要用的,比如安宫牛黄丸是每个医院必备的抢救药。朱砂是着重镇静的,在解毒方面不是非用不可。如果就安宫牛黄丸来说,把雄黄去掉的话,药效会差一点。”广州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蔷华说。她同时介绍,医院已经二十多年不用那些儿童中成药,只在早些的时候用过紫雪。“几乎所有的西药都有严重的副作用,是否从此就不用了?显然是否定的。只是说我们应该更科学地使用,用其利避其害就是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中心分析室主任薛健说。他同时还是中国药典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方法主要参与研究人员,参加了2010版药典修订的研究工作。 薛健认为:“安眠药,其中的咪唑安定即使在正常用量下也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过量能够致死,这和朱砂差不多。但不管朱砂还是安定,我们用的是我们需要的作用,并且控制用量让副作用降到最小就可以了,而不是从此就不能用了。” 薛健指出,国外禁止中药进口是认识错误。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有许多是由于他们错把中成药当做食品补充剂使用,服用时间过长或超量服用而引起的,是他们用错了,而不是中药的错。 他介绍,2010年版《药典》儿童常用的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也就是对中药安全的标准有了大幅度提升。与国际上其它国家药典的相关标准比较,我国标准有的更加严格。但实际上是不可比的,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疾病的药,但是除了日本、韩国等地区以外,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是把植物药作为食品补充剂来用,其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中药有很大区别,因此,其中重金属对人体的暴露量和危害是不同的,所以含量标准就没有可比性。 “中药是中国人千年智慧的结晶,而国外基本就没有中药一说,所以也不可能有中药的相关标准,我们如何比呢?还说让中药标准和国际接轨,国际上就没有这个轨,又如何接呢?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尽快完善中药的标准,让国际和我们接轨!”薛健说。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马军对此文亦有贡献) 附录: 21种儿童中成药朱砂、雄黄含量 (注:请参考 《药典》规定,朱砂和雄黄的日用剂量分别为 0.1g-0.5g和0.05g-0.1g ) 七珍丸:雄黄80g、朱砂80g,一剂共848g 一捻金:朱砂30g,一剂共530g 万氏牛黄清心丸:朱砂60g,一剂共590g 小儿化毒散:雄黄 40g,一剂共504g 小儿百寿丸:朱砂10g,一剂共1055g 小儿至宝丸:雄黄50g、朱砂10g,一剂共1380g 小儿金丹片:朱砂80g,一剂共 705.1g 小儿惊风散:雄黄40g、朱砂60g,一剂共514g 小儿清热片:雄黄47g、朱砂23.5g,一剂共658.87g 牛黄千金散(小儿可用):朱砂160g,一剂共924g 牛黄抱龙丸:雄黄50g、朱砂30g,一剂共602g 牛黄镇惊丸:雄黄100g、朱砂100g,一剂共2140g 局方至宝散(小儿可用):朱砂100g、雄黄100g,一剂共820g 抱龙丸:朱砂47g,一剂共822g 胃肠安丸:朱砂(未列明含量) 香苏正胃丸:朱砂 3.3g,一剂共680.3g 保赤散:朱砂250g,一剂共1050g 紫金锭:雄黄20g、朱砂40g,一剂共640g 紫雪:朱砂9g,一剂共 1331.1g 痧药(小儿亦用):朱砂126g、雄黄126g,一剂共1003g 牛黄消炎片(小儿亦用):雄黄9.6g,一剂共49.9g (据李寅增统计)规范标准的努力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57273 注:我只是转载别人的文章,就引来某高智商人士的若干批判和脏话。批判留下来,脏话删掉了。你再有意见找《南方周末》或者找方舟子辩论,也可以自己写博客,我这低智商的人不想陪你这高智商人士玩了。
2791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成药里为何含有“瘦肉精”?
songshuhui 2010-9-17 12:07
窗敲雨 发表于 2010-09-16 10:07 羽毛球名将周蜜因尿检阳性遭禁赛的消息成为了新闻热点。据报道,此次检出的禁药是克仑特罗。而周蜜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因感冒服用了一些中成药,因而造成药检不合格,并非有意服用禁药。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周蜜所使用的中成药是牛黄解毒丸。 对医药化工不了解的人,看到克仑特罗四个字,或许会头皮发麻。其实你对它一定不陌生这是一种瘦肉精。此前,中国多个城市都出现过因为猪肉中残留克仑特罗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这就怪了,瘦肉精怎么就成了兴奋剂了呢,它又是怎么被添加进中成药的呢? 作为一种平喘药物,克仑特罗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喘息症状。现在,临床上它已逐渐被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克仑特罗同时也具有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肌肉含量的作用,并可以提高机体的载氧能力,因此被认为可以提高运动员成绩而被列为禁药。 对于报道中提到的牛黄解毒丸,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其成分包括八味药材,克仑特罗并不在其中。也就是说,如果周蜜吃下的中成药 确实是符合该标准的牛黄解毒丸,她不会因此而误服克仑特罗。不过,周蜜所用的药物可能并非在中国境内购得,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其含有克仑特罗的可能性。 那么,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中成药会含有克仑特罗成分吗?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名单,六种平喘类中成药中含有克仑特罗。此外,也不排除一些未经批准的黑户中成药中含有这种成分。如果不了解这一情况,运动员确实有可能受到这些中成药的陷害。 中成药中含有兴奋剂,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并非个别现象,牵扯其中的也不仅仅是克仑特罗。在很多中成药里,都可以见到麻黄碱、吗啡、士的宁等兴奋剂名单上的禁药。根据中国药监局公布的名单中,光是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就多达四百种。 说到这里,不免要触及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中成药就是纯中药的制剂,是安全的选择,使用起来也不必像对待西药那般小心谨慎。但其实中成药不仅中药的部分未必那么安全,其中夹带现代药物的现象也不少见。比如大家熟悉的VC银翘片,不止药如其名含有维生素C,还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两种成分。这些西药成分是为了增强疗效而加入的,但往往不体现在药名中,不仔细阅读说明则难以察觉。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含有现代药物成分的中成药,不止有可能与重大的比赛机会失之交臂,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例如常有人用VC银翘片治疗感冒,而如果不知道其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现代药物成分,我们就可能在吃这个药的同时再加用含有同样现代药物成分的感冒药。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服药过量的可能性。虽然这几种现代药物成分在一般剂量下都比较安全,但过量使用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是相当可观的。 同样,用于降糖的中成药消渴丸,其中含有现代药物成分格列本脲。这是一种强效的降糖药物,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成分,很可能擅自增加剂量。这么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血糖过低,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低血糖昏迷。 所以,中成药并不一定全由中药制成,更不是安全的代名词。 【本文删节版已发表在 《新京报 新知周刊》 文字编辑:拇姬】
个人分类: 医学|1568 次阅读|2 个评论
mirror - 说说“王老吉凉茶”
liwei999 2010-2-20 03:12
成分乎?原料乎?说说王老吉凉茶 (110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27, 2008 10:46AM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王老吉凉茶 (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log/wan... ) 中使用了这样的说法【标明的成分】。然后列出了: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 镜某一惯挑剔,对这个说法有些不理解。因为所列的东西称原料合适,而说是成分就大谬了。水、白砂糖也许还能认为是成分。但是后面的东西能说是成分么? 王老吉凉茶作为产品如何分类的?这是个问题。方博士为了自己行文方便,给归到常用中成药里去了。显然,作为企业的这些东西归到食品中合适,人家厂家也是这样分类的。 炖肉的调料了,就是中药的材料。按照方博士的所谓【真相】的论法,炖肉都不能吃了。方博士也是受过正规训练的人了,说事儿不能不讲规矩。什么是规矩呢?含量的概念和状态的概念。目前做为植物饮料销售,但含有多种中草药的说法就很不得体。按常识理解,这种说法的饮料就是果汁或是八宝茶了。 说那么多的东西有毒没有用,要紧的是量的多少。同理,《神农本草经》如何说、《本草纲目》如何说也不重要。甚至用老鼠的实验都没有意义。因为一百年的人体实验已经给出了结论。科学的意义是什么?这里不再开课了。科学不过也是人们的一个选择。忘记了这一点,说什么科学也不灵。 镜老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方博士 (3 bytes) - Minkel 2008-08-27, 10:57AM (34657) 借题发挥的成分大些。 (138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27, 2008 11:55AM 方同学是制造话题的大师,这是无论反方还是拥方的人都比较公认的看法。 镜兄需要借题发挥,自然一拍就和。 当然也有历史的渊源,和听众的考量。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34656,3...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一篇论文:《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受到质疑》
Sonny 2009-12-9 13:13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Should Be Question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CTs Tao Zhan 1 , Xing Wei 1 , Xing-ping Dai 1, 2 * , Ze-qi Chen 1 , and Dong-sheng Wang 1 1.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Medicine and Key Unit of SATC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PR. China 2. 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Hunan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genet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 PR. China BACKGROUND/AIM: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TCPM) is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in China . Based on the relevant clinical trials conducted in the world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availab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CPM for CHB. METHODS: We extensively retrieved the reports of RC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CHB and screened those with an experimental TCPM that is registered officially and approved for standardized manufacturing by the government of P.R. Chin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s were applied, which mainly included a process of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trials and a meta-analysis of extracted data. RESULTS: One hundred thirty eight available RCTs on 61 types of TCPM, involving 1639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we designed. Few trials correctly reported methods of randomization. Only one trial on Fu Zheng Hua Yu capsules was assessed as good quality, which was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and positive-controll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included trials was generally poor. Some trials on 27 TCPM reported more or less anti-viral effect of TCPM. Other claimed beneficial aspects included the improvement on liver function, liver fibrosis, symptoms of CHB and rare adverse events when applying TCPM. 7 drugs (Dan Shen agents, Da Huang Zhe Chong pills/capsules, Shuang Hu Qing Gan granules, An Luo Hua Xian pills, Ye Xia Zhu capsules, Huang Qi injection, Fu Zheng Hua Yu capsules) had relatively more studies (5) and patient numbers. CONCLUSIONS: Because of the poor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the main outcomes of RCTs on current registered TCPM could possibly be of much bias. The evidence is too weak to recommend TCPM for the treatment of CHB. However, therere still potentially benefits of these assessed drugs. Further well-designed RCTs are requir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CPM for CHB. T his work was sponsored by Hunan Provincial Science Foundation (09JJ3065) * Corresponding author: Xing-ping Dai. E-mail address: dai_xingping@yahoo.com.cn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66 次阅读|9 个评论
感冒中成药选用要点
xupeiyang 2009-11-29 14:45
新华网福州11月27日专电(林宝珍)福建省人民医院杏苑国医诊治中心主任李学麟教授针对冬春季感冒特点,并根据目前药店中销售的感冒类非处方中成药品种,介绍了一些有关防治感冒或流感方面中成药的选择及使用要点。 李学麟认为,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怕冷明显、发热轻(或不发热),伴有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稀白、苔薄白、脉浮。这时应选用具有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风寒感冒颗粒、风寒咳嗽颗粒、通宣理肺丸(片)等,小儿则可选用感冒解毒颗粒或选用以上的中成药酌情减量。选用时还要注意症状是以发热为主还是咳嗽为主,因为同类中的中成药还有以治疗发热或者是治疗咳嗽为不同重点的。此时不能服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双黄连等辛凉解表的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迁延不愈。 对于风热感冒,其主要症状为发热重、畏寒轻或短暂,头痛且胀、咽红作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咳痰黄稠、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李学麟建议,这时应选用兼具清热宣肺作用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丸、颗粒)、羚翘解毒片(丸、颗粒)、羚羊感冒片等。最近小儿感冒主要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可选用宣肺止咳的药,如小儿柴芩颗粒、小儿清咽颗粒、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颗粒)、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 李学麟介绍,时疫感冒(流感)初期症状往往与感冒相似,但具有流行性,发病较快,病情重,全身症状明显,症见突然高热、怕冷寒战,流涕、头痛剧烈、周身痛楚,可伴有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有力。此时当选用兼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类的中成药,如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颗粒(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在流感初期,若能及时服用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丸、颗粒)等辛凉药物,也可有效控制病情。小儿可选用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等。国家有关部门还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和清感2号方列为儿童防甲流备用药。 李学麟还提醒说,选用中成药,如果症状消失就要及时停止继续服用。而感冒症状较重者,或自行服药后症状仍未缓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引起不良后果。特别是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现在,有不少孩子因有感冒症状而留在家中休息。因为没了学业的负担,家长又忙于上班而疏于监管,一些孩子竟然沉迷于电脑而不好好休息,这会导致感冒加重。对此,李学麟教授提醒说,预防甲流,身体抵抗力很关键,而对于孩子来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充足的营养很重要。特别是在感冒期间,更应该吃好、睡好,早睡早起,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