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再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谈不赞成“G2时代”的概念
黄安年 2011-1-17 10:50
再谈不赞成 “G2 时代 ” 的概念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7 日发布 本文专门从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当代世界的时代概念回顾来阐述为何不能认同 “G2 时代”的概念。作为对笔者昨天发表《不赞成 “G2 时代”概念》(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6 日短文补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4843 ) 我们知道在 1991 年底苏联解体以前,对于时代的表述有美苏冷战时代、两大阵营时代、两个体系时代、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时代、新科技革命时代等等 , 其中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说法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认定的,就国际政治关系来说美苏冷战时代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概述,这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控制权的较量,时而通过体系和阵营的形式来体现,争斗中有缓和,缓和中有争斗,时而冷战中伴有短暂的局部热战,结果以苏联的解体和陨落而结束。代之而起的是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和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矛盾显露。 随着苏联解体,两对立阵营的瓦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引发了对一系列传统经济现象和理论的重新认识,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是否一定是另一些国家经济衰落的零和博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否寄希望于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封闭的经济体制是否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封锁、制裁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否凑效,并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现代化发达国家开始遭遇兴起中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挑战 , 这两类国家之间是否零和博弈?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 , 在国际政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多极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发展。我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将我们这个时代概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 现在这个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在这个时代还用冷战思维定式说什么 G1 , G2 时代显然不合时宜。这个时代不再是美国世纪 , 也不能够是日本世纪、欧盟世纪、俄罗斯世纪当然也不是中国世纪,不是一两个国家独霸世界或者联合统治世界的世纪 , 因而所谓 G1 、 G2 时代的说法自然不能成立。美国不同意这种说法 , 有她的复杂心态,因为自 1991 年底以来她一直在事实上坚持独霸的 G1 时代 , 她宁要 NG 也不要 G2 ,这样有利于作为独大美国的控制权而非分治权。对于中国来说,不仅实力不够,更重要的是中国历来主张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自己不结盟、不称霸,也反对别的国家称霸、搞集团政治 , 强国垄断政治、霸权政治历来不是我们的主张。一百多年来 , 我们吃够了这种强权政治的苦头。不错 , 中国今天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世界老二的地位,但是这种经济总量的相对优势不能和 G2 相等同,我们这个世界不能由经济实力最大、最强的一两个或几个国家说了算,那样的时代已经翻过了历史的一页。自 1985 年成立 G5 、 G6 、 G7 、 G8 等集团以来,没有能够解决好世界的经济问题, G20 , G4 , G2 同样也不可能解决好全世界 192 个联合国成员国和 200 多个政治实力所希望解决的问题。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 , 在联合国的框架内民主协商解决,合作共赢,国际政治民主化、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符合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1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学术规范委员会的独立调查
黄安年 2011-1-15 16:11
再谈学术规范委员会的独立调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5 日发布 13 日 , 我的《赞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独立调查》博文发表后引发热议(全文附后)。有报纸记者打电话约我写文 , 我表示已经在首发在博客上了,我喜欢在博客上发表意见 , 并不在意报刊是否认同首发。现在就为何 开展处理学术不端指控的学术规范委员会独立调查展开来说。 对于学者学术不端的指控,如果被指控人接受 , 这件事基本可以了结 , 是公了还是私了 , 终究是了 , 如果不接受指控,双方又发生严重争议 , 以至没有结果 , 怎么办 ? 我们如何破解决这个难题呢 ? 我们不妨列举目前常见的几种指控的处理方式: 第一 , 直接通报对方。这种方法如果开诚相见 , 以事实为依据 , 平心静气地讨论 , 那么很可能行之有效,顺利解决,兴许双方反成了好友。问题是这种私了的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大。 第二,诉诸网络媒体,目前匿名的多 , 实名的少。许多受诉方提出异议,甚至针锋相对的反驳,而网友则不同程度地卷入,形成两派 , 言辞激辩,大有舆论投票影响学术是非的势头,于学术是非 , 难有准确结果。 第三 , 撰文在报刊上进行学术批评和反批评。学术界以往通常采取这种方法 , 这种批评和反批评 , 绝大多数是实名制(含笔名),极少匿名(编辑需要和投稿者沟通) , 双方措辞不像现在网上某些指控(自己是作者、编辑和出版者)那样无所顾忌。学术是非总是越来越清晰,时间长了 , 虽然没有一个什么调查委员会的结论 , 但是学界也清楚了 , 实际上学者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称,有一份事实 , 说一份事 , 就事论事于学术总体有利。但自从网媒揭露面世以来,报刊正常学术讨论的方式实际上让位于网媒的快速反映,如果加上情绪化的言辞,事实上使得学术是非问题解决复杂化,有时一个学术是非问题有可能成了一场小范围的全民 ( 网民 ) 辩论。 第四 , 诉诸司法程序,其结果司法机关虽然受理,并就诉讼的法律问题作出司法判决,而对学术是非却并不能作出结论,实际上依然解决不了学术是非问题的争论。 第五,诉诸武力,结果惹上了刑事官司,但是还是不能解决学术是非问题。 第六 , 向各级行政机关的头头脑脑告状,指望行政领导拍板,其结果同样不能指望领导说了算,来解决学术是非争端。 第七 , 由主管部门通过独立于行政决策机关之外的学术规范委员会组织专门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独立调查 , 经过认真反复的审议,作出令人信服的公正的学术结论。 在笔者看来 , 涉及重大学术是非,尤其是关系学术不端还是仅限于学术规范问题的争议,在目前各种纸媒、网媒、传媒参与其中错综复杂的情况下 , 十分需要这样的委员会进行独立调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提出 对于关系公众影响的涉及学术规范或学术不端重大事件,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及时组织独立调查 , 作出明确是非的交代,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遗憾的是这样例子从教育部到各个高校研究机构实在太少了。 其实 , 对于这样的做法,在国际上是很普遍通行的 , 迄今还找不到更加妥善的做法来解决。学术问题只能在通过公平、公正和公开地学术讨论、学术批评的方法来解决 , 对于重大学术争议问题 , 组织由与揭发人和受揭发人没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专家委员会来审查讨论并最后投票决定,这个决定具有权威性 , 如果再有严重质疑,那么组织另一个委员会进行复议。其实在学位论文答辩时有答辩委员会,在对项目评审时 , 有评审委员会,在评奖时哪怕是国家科技最高奖有评奖委员会,在处理学术争端时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公正的评议后得出结果是个符合学术规范的正确途径,学术规范和学术不端的争议问题 , 更要通过学术规范的处理程序来进行。 说到这里,揭露学术不端规范的行为 , 可以匿名 , 但我更主张实名 , 因为实名在更大程度体现了揭发人要承担的一种责任和自信 , 也有助于事实的厘清。匿名人所以匿名原因不同 ,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担心报复。在学术争议投诉处理中 , 无论是匿名还是实名都要受到法律保护 , 绝不允许打击报复 , 当然也不允许对人无限上纲,无中生有。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问题 , 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不倡导实名的理由。在报刊的评论中基本上都采取的实名制,很少看到报刊上匿名批评的。在实际操作中受理立案调查也总是需要实名的(如果向公安机关投诉更是实名 , 甚至连家庭地址都要写得一清二楚,即使方舟子这样的人物也不例外),至于说,被揭发的人是否知道揭发人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的真名实姓,那是在具体操作的另一个问题。有人对于调查委员会的可信度和独立性表示怀疑,这涉及到对于公正性、合法性、权威性的判断 , 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 就是说 , 根本上不信任这个调查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果这样,那么我的这个赞自然等于白说了 , 不过 , 如果真要解决问题的话 , 我们总得走出条路子来 , 路还没有认真地走 , 你马上否定 , 至于嘛!给予时间和宽容有何不可 , 让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在实践上检验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样说 , 并妨碍亿万网民对独立调查委员会的监督。 ****************** 赞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独立调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3 日发布 近年来 , 围绕揭露一些学者学术不端或不规范的指控事件的不断增多 , 但是及时处理的却不甚了了。如何处理好这类事件不仅关系学术纯洁空气、反对学术腐败、规范学术行为 , 而且涉及被指控学者的学术声誉和准确界定事件性质。有关单位处理不力,敷衍了事,不了了之,是不负责任和失职的行为。我们知道这类在学术上专业性很强的争端事件,任凭网络争议以至靠网络投票来施加影响 , 不可能得出学术是非的正确结论来 , 靠一再的司法诉讼也难以解决学术问题本身的是非问题,靠领导批示搞得不好适得其反。我们已经看到科学网已经公布了 评选 2010 年启迪中国科学发展的华人(华裔)公众人物,其中的争议者 入选者之一为肖传国 - 方舟子 - 方玄昌三人 , 这组公众议论人物虽然在司法诉讼上尘埃落定 , 但是法锤、铁锤都替代不了学锤 , 学术问题还是要靠学术讨论,必要时需要组织独立的权威的专家委员会提出评论鉴定意见来解决 , 如果鉴定意见还是存在极大争议 , 那么需要继续讨论下去 , 事实总是越查越明 , 越辩越清的。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通过独立调查,认定朱学勤博士论文有缺点但不是剽窃的结论是重要的,因为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不等于对其剽窃抄袭的指控能够成立。这两者的界定和区别是十分重要的事。 我们看到在肖、方案中迄今仍然没有就学术争议的独立调查和明确结论,依然在学术是非上存在严重争议 , 不仅肖、方双方,而且双方的支持者依然激烈辩论,把肖、方案评为 争议者入选者虽然恰如其分,不过这争议者公众人物又算个啥?是褒还是贬,见仁见智。现在还是个在学术上是非不清的争议者,是个没有了结还将继续下去的争议者,如果在学术是非调查上仍无令人信服的结论,也许 2011 年他们仍将当选争议者,至少在我看来如此。 对于关系公众影响的涉及学术规范或学术不端重大事件,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及时组织独立调查 , 作出明确是非的交代,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遗憾的是这样例子从教育部到各个高校研究机构实在太少了。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谈新世纪的新十年的开启
黄安年 2011-1-1 07:21
再谈新世纪的新十年的开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 日发布 2011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 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 人民日报社论《在把握机遇中迎接下一个十年 -- 元旦献词》 (2010 年 12 月 31 日 ) 是这样说的。社论还说 :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13亿人民迎来了下一个十年。( 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31/c_12937550.htm ) 这里涉及学术界迄今争议的问题 :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究竟是 2000-2009 年还是 2001-2010 、 2000-2010 年,或者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是 2009 年还是 2010 年。笔者以为自然年是客观的、历史和现实世界认可的 , 而计划年则是各国自订的、仅仅适用于经济领域的 , 两者不应混同。自然年和计划年的开启年可以同步 , 也不一定同步。 请参见 :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还是 即将成为过去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051 )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指 2000-2009, 还是 2001-2010?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350 )
2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
黄安年 2010-12-15 09:41
再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15 日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实行了十年有余 , 这十年来发了多少津贴,学校主管部门并没有公布数字 , 其正面和负面效益究竟怎样,学校有关当局也没有给个准确说明。津贴固然鼓励了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投向津贴目录中杂志的积极性 , 然而它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 凡是符合《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规定的论文可以按照 ABC 三个等级获得津贴。这种激励机制的初衷是鼓励科研 , 但是在引导上出现了非学术因素的考量,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偏差,把学术成果津贴的认定,简单地按照是否发表在津贴期刊上来划定,津贴期刊的划定又存在着明显的人为倾斜因素,这一来复杂的学术成果认定倒是简单化了 , 根本无需专家评估,只需有网络程序员对号入座就一清二楚、一了百了 , 如果这些成果目录和院系学术声誉相挂钩,那就还会衍生出一系列争议来。 八年前笔者撰写长文《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合理吗? ---- 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学术批评网 / 学界观察 /2002 年 1 月 1 日首发),文中提到:对科研人员实行科研津贴是件好事,但是津贴中如果不是坚持学术标准而掺杂许多非学术因素则恐怕要变成坏事。笔者已经著文(《学术性书评不算学术成果吗? ---- 兼谈学术论文认定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见《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29 日),主张科研津贴应以学术水平为准,不应将津贴限于学校主管部门圈定的范围内并划分级别,更不能简单地以发表的刊物等级和文章形式取代学术内容。 2008 年 1 月 7 日笔者将这篇文章重发在我的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上 , 并加按语说 : 高校文期刊尤其是所谓核心期刊是学术性刊物,顾名思义讲的是学术性 , 然而其中存在着许多非学术因素,生发许多和和职称评定、成果量化、津贴多少、甚至版面费、国际接轨等问题。六年前笔者文章所述问题 , 今天看来 , 除了有些技术性小修小补外 , 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 那些研制所谓统一标准的期刊光盘的单位却不仅大发横财而且四处宣讲,名利双手 , 成了名副其实的利益相关者,而量化机制的鼓动者和后台 , 正是教育和学术主管部门,他们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既是政策制订者又是政策利益最大受惠者,你说这是什么问题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098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2083cid=24 上周四,笔者在学校遇见学院党委书记耿向东教授,他告诉我最近要申报 2009 年的科研津贴成果 , 您还有一本著作呢。我并没有留意申报的截止时间 , 而且前两年也没有人专门提醒我 , 还是对于自己 2008-2010 年间 , 发表在纸媒上的全部文章进行整理备用 , 原准备下周四去学院时将成果清单交给院里,由院里依照学校规定的入选杠杠上报(还要复印版权页和文章首页)。平日 , 我根本不在意文章是否在学校规定的享有津贴的刊物上发表 , 自己更乐意在非津贴刊物上发布,原因在于笔者退休多年 , 没有撰写文章和职称评定、项目评估等利益挂钩,不像有些学人在学校规定的津贴刊物上发文影响各个方面。我发表在 2009 年第 2 期上《新华文摘》上的文章是肯定入围的(在 123 项目录中排列第 2 项) , 然而文章发表《新华文摘》上 , 并非我自己投的稿,而是编辑部选的,我本人根本不知道。在我看来,较有学术影响的 文章不一定是发表在享有津贴的核心期刊上 , 而享有津贴的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也不一定都有学术影响力。今天上午学院办公室臧老师专门打来电话催报,我并不清楚哪些符合津贴要求,于是干脆将全部文章目录发去,请她帮助鉴定,固然结果很快水落石出,也不需要我专门跑学院一趟,或者学院说要派特快专递人员来取了。 我看到了她给我传来的新版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 A 类 1 项, B 类 22 项, C 类 100 项共 123 项的期刊目录,和 8 年前的目录相比,除大幅减少 C 类外 , 并没有重大原则区别,令人感到文科津贴改革之艰难。文科津贴依然存在许多非学术因素和利益较量,一个几乎 10 年一贯的含有许多非学术因素的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居然还在实行 , 学校科研成果津贴导向改革要摆脱非学术因素的利益驱动,不依然任重道远么。 再提一个获奖文章目录查询和确认简便方法的建议,社会科学处工作人员在文科各院系办公室人员协助下 , 将 123 项杂志目录下载,从容易检索出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表在这些杂志上的文章了,在这种情况下 , 还需要文科教师层层申报核准吗?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60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谈今年美国中期选举有看头
黄安年 2010-10-30 07:53
再谈今年美国中期选举有看头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30 日发布 笔者《今年美国中期选举有看头》(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6 日)提到这场选举很有看头 , 主要是她对于国会主控权的格局将发生重要影响 , 从而也影响到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的后两年推行 Change 政策的力度,此外这次中期选举的方式和选民的某些变化也引人注目。( 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7195 )现在距离中期选举日还有三天,这里再作些补充。 第一 , 茶党运动的兴起 报道称在《纽约时报》于 2010 年 4 月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 18% 的美国人表明自己是茶党的支持者。但积极参与茶党活动例如向候选人捐款或出席集会的人数则为将近 4% 。茶党的支持者往往是男性、白人、年龄在 45 岁以上,他们中大多数在以前的选举中一向投票给共和党候选人。茶党运动最早主要是由 20 多岁和 30 多岁的人发起的,但较年长的美国人后来在 2009 年春季茶党运动壮大时卷入了这场运动,原因是对美国经济感到沮丧或气愤,并对奥巴马总统的医疗健保计划感到不满。( 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2010/October/20101027160436kkgnast0.6730725.html )显然,倾向于共和党的第三党活动影响共和党选情。 第二 , 年轻选票投向谁 ? 报道说 : 年轻人变得越来越不在乎政党的认同而对候选人政纲更感兴趣。他们与真正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候选人有共同语言。年轻选民最关注的问题是经济状况、国债和能上得起大学。 http://www.america.gov/ st/usg-chinese/2010/October/20101027134040kkgnast 0.3373629.html ) 青年选民如水,可以覆舟随着 11 月 2 号的选举日期临近,美国两党都希望能鼓动起大批年轻选民为它们的候选人投票。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financial_information_show.aspx?id=3558 ) 在这种情况下 , 年轻人的选票对于候选人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 , 中期选举妖魔化中国是个老话题 报道说 :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感到不安,自从 2009 年 6 月中旬以来,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攀升。对华贸易逆差在美国变成政治上越来越敏感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美国人怀疑自由贸易是不是对美国经济有好处。(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international_perspective_show.aspx?id=3553 ) 人们清楚,美国今年中期选择拿中国当靶子不仅把自身经济弊端推到中国头上 , 本末倒置,而且是转移视线的政治需要,帮不了两党的忙,只是一场闹剧。 第四,奥巴马的改变倍受争议 报道称这次国会改选,经济问题是左右选情的关键,饱受责难的民主党企图保住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而共和党则希望藉由对经济现况不满的民怨,重夺国会控制权。就业、移民、医疗保障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成为影响选民的关键因素( http://www. washingtonobserver.org/financial_information_show.aspx?id=3555 )两年的反危机措施是对奥巴马应对改变诺言和能力的信任投票,一般预料奥巴马在这次投票中凶多吉少。 第五 , 奥巴马亲自出马能否挽回民主党选情 报道称失去政治光环的奥巴马难救民主党选情 美国的政治观察家认为,奥巴马没能弄清民意走向。低估经济、失业问题的影响,是民主党这次选情低迷的主因;他引以为傲的医改法案由于许多程序过于复杂,部份中产阶级保费被提高,也是叫好不叫座;民主党近来连连派出资深顾问在各大媒体上说明经济政策,但在目前的政治氛围中,民主党的选情依旧不被看好。(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financial_information_show.aspx?id=3557 )看来奥巴马亲自出马也难以便挽回颓势。 附几篇报道 :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332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 2010-10-29 07:49
再谈大学地下城建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9 日发布 五年前笔者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一文 , 三年前的六月 , 笔者在博客上发表了《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的启示(补充版)》一文 , 文中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建设地下城的设想和建议 ( 见附文 ) 。现在由于北京师范大学车满为患,绿地不断被侵蚀,各类商业和服务业充斥校园地面 , 挤压教学和研究设施,整个校园的教学和研究环境越来越恶化,因而建设地下大学城的问题再次紧迫地 , 提上了日程。 笔者的具体建议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解决如下问题 : 第一 , 将汽车停车场转下地下二层(低收费) , 保留少数不妨碍绿化的小型停车场,该停车场采取高额收费制 , 费用专项用于环保。 第二 , 将部分行政和后勤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一层。 第三 , 将动力保障部门转入地下三层。 第四 , 在主要地面建筑物和教师间建造底下通道。 第五,重新规划校园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第六 , 建立校园区和南校园区的地下通道,缓解地面交通。 ************************888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的启示(补充版) 黄安年文 2007 年 6 月 15 日 (按:美国的大学一般是没有围墙的,即使像西点军校、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也是没有围墙的。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围墙倒是少了,但是和社会的隔阂并没有消除。 美国的学校面积大小不等,不论大小我们都看到不少学校有自己相对完整的地下城,在这些地下城里,各个主要的教学和行政楼群四通八达,现代化管道和设备排列整齐、还有着各种为教学研究和生活的服务设施,以至地下停车场等等,遇有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许多人就在地下城活动。 建设地下城自然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有无这个前瞻性思路却极为重要的。例如 50 年代初位于北太平庄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皮面积相当于今天的两倍,当时的主管副校长傅某嫌学校太大,主动放弃了不少地皮。现在要靠仅存的 800 亩地扩大办学规模很难办了。于是出了个在昌平办分校的主意,设想,如果将同样的经费用于在现在的师大原地建设地下城,仅仅北师大东西两个操场联成一片的地下城就相当的可观了,这里不仅是出于地皮面积的考虑,而且更重要的是北师大在北太平庄的地域优势是其他高校及昌平所不可取代的,北师大在这里经营了半个世纪之久,如果建设地下城,充其量 5-10 年就可以完成,而要在昌平地区达到城里的需求则没有三四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此外还有交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配套工程相适应,仅仅一个新建学校是一厢情愿的事。 我们有无建设地下城这样的前瞻性思路呢?我们的校长和教育部长是怎么想的呢?我国地少人多,重点高校是需要既向空间又向地下发展的。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写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 175-176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 没有围墙的大学和大学的地下城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90 年代以来,我来美国到过不少大学 , 总要习惯性地比较中美两国间的教育制度和机制。 1991 年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有一年时间,这所大学没有围墙,而拥有十分完善的地下城,大学周围为花草和道路所围,大学的所有主要建筑都可以通过底下通达,在总部如此,在市中心的分布也一样。期间我去过不少纽约州立大学、看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分校和洛衫矶分校,去过克拉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坦普尔大学、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有类似的感觉。 2003 年 8 月底 9 月初,我们在俄亥俄和肯塔基州的六所大学和学院参观,联系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对于美国大学的没有围墙和大学拥有比较完善的地下城,有了更深的感触。 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处:都没有围墙,都有自己规模不等的地下城。在中国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很少的 , 具备地下城的大学的基本建设设备也是凤毛麟角。高等学府没有围墙拉近了大学和社会的距离,也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像安提亚克大学就设在一个居民村内,大学和附近民房之间没有围墙,不少教师和学生就住在居民村内(或购房或租房)。在俄亥俄州立哥伦布大学、肯塔基州立肯塔基大学、俄亥俄州代顿的威特堡大学主要交通干道和居民点都从学校区穿行和交叉,这些学校并没有因为没有围墙而出现影响教学秩序和出现脏乱差的情况,不仅如此还对学校师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我们进出这些学校除了停车有特别的限制外(对一些地区的停车费和停车对象做了专门规定),非常自由,这里从未查阅证件的保安,更没有以什么确保教学秩序为由而刻意划分教学区和生活区使相互间不能随便来往的情况 , 其实不设围墙并非限于一般高等学校 , 即使像西点军校和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这样的军事院校同样是不设围墙的。相信这种不设围墙的举措和自由化无关。谈到大学地下城在美国的北方许多学校都有 , 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联成一片 , 人们既可以在地面上也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到达目的地 , 有的大学有地下三层(如在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 SUNYA ) , 许多行政和社会服务设施安排在地下 , 不仅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土地使用面积 , 而且在风雪严寒和酷暑的日子里人们也喜欢走地下通道。地下城在建筑经费上当然需要加大投入,但是它对于那些地处城市闹区,地皮精贵,没有地面发展余地又面临大扩招,迅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中国许多大学来说,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前提下,不妨尝试一下,开创大学建设的新思路,当然随着汽车的普及高等学院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从地下寻找出路,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的新思路。照此看来,大学地下城和社会制度和教育机制也无关系。 大学有没有围墙,有没有地下城,决不是衡量大学性质的本质特征,但是没有围墙方便社会也方便师生,设有地下城有利扩招、通行、校园绿化和规划却是不言而喻的。 (写于 2003 年 9 月 23 日)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9 月 6 日首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没有模式的模式
黄安年 2010-10-25 15:52
再谈没有模式的模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5 日发布 笔者 22 天前不无所指地发表了《 没有模式的模式》博文 ( 见下文 ) ,今天中午听到某博士在有报天天读节目里发表对模式的见解,他断言中国的发展说不上是什么模式,因为要确定为模式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 第二是能够推广的东西。对此,笔者难以苟同。的确,某些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上世纪 30 年代大经济危机, 1987 年金融危机和 2008 年金融危机等经济危机的规律性现象,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 ; 西方某些国家借助模式渲染向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国家推广和推销自己的发展模式包括价值判断模式,可是中国情况则不同。这位博士经常口中有词说中国崛起,可是作为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规律性东西是崛起必霸、强国必霸,可中国则不同 , 中国宣称发展了也永不称霸,走和平发展道路,因而是否中国的发展不够模式?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是后起于新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国家,她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 , 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有自己的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则不可称模式?多年来 , 苏联模式为人所共知,并以失败而告终,为何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罕见的建设成就,不可称中国模式,所有这些究竟是为什么 ? 我们某些人是否存在一个双重标准 ? ********************** 没有模式的模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3 日发布 我们某些人言必称欧美,滔滔不绝地列出一大堆可资效仿的发展模式,却不承认有自己的模式,说中国还够不上说已经有自己的模式的时候,其实模式这东西是人们主观的认定。在我看来,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 , 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 , 东南西北中,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模式,不能说外国没有的中国有了就不能叫模式。 在我们这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 , 模式多元化是客观存在和发展趋势。中国走自己的路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理所当然 , 也是用鲜血换来的。多年来全盘西化、全盘苏化都救不了中国 , 都未能使中国走向振兴之路。人们还记得当年苏联的唯一道路和发展模式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负面后果。如果不是走自己的路 , 中国的革命既不能成功,我国的建设也不能有今天的发展。如果不是改革开放 ,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力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学习东南西北的经验为了中国化,所谓东说的是借鉴日本和亚洲诸小龙的发展经验 ; 所谓南说的是借鉴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 所谓西说的是学习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谓北说的是研究北极熊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不是为了东南西北化 , 而是为了中国化,为我所用,这种发展道路为何不能称之为与时俱进(或与时俱变)的中国模式呢。 有人刻意宣扬所谓德国模式,这里显然说的不是神圣罗马帝国模式、希特勒第三帝国模式,两德统一模式,而是指时下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我们仔细研究这种发展模式,兴起时间也不过四十来年光景,尽管德国保持了稳定发展 , 但是她始终没有一个快速发展进程,而一直徘徊在全球经济发展总量的三四五位置上 , 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快速地跃居第二位 , 难道不值得作为模式来研究吗。 模式是动态的 , 不断变化的 , 中国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向上的 , 由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收入国家快速发展 , 短短 30 年间由人均 300 美元 (1983 年数字 ) 发展到人均 3000 美元以上 (2009 年数字 ) ,这是一个历史性飞跃,中国在 30 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9.9%, 这样的发展成就德国有吗 ? 我们不否认德国的模式 , 但是无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是很不公平的,也是患了色盲症的结果。 当然 , 我们也要谨防来自另一方面的抬轿子,最近俄罗斯的一篇文章值得一提: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综合体,它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将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其中有苏联的影子、新兴工业国家的成就、罗斯福新政的亮点;我们既能窥见德国和法国的社会福利模式,也能感受到北欧社会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人将上述经验成功组合并加以总结归纳。 中国模式、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继续博采众长。该模式在与他国的合作中逐步完善,它顺应时代所需、效率极高。一个国家倘若在工业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奇迹,就会成为全球的榜样,其模式将被四处移植、普遍复制,并催生新的奇迹,这已成为惯例。或许,中国模式也会逐步被众多国家所消化和吸收。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每个地区也走上了符合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有些省份和城市,居民们更愿在大型国有企业谋得一份工作,而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则热衷于自己或是合伙做生意。一言以蔽之,或许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正是其设计师并未将一切绝对化。因此,各国观察家都会在中国模式中找到与本国情形类似之处。   中国是个地理条件复杂、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国。如今,它正在努力向世界展示种新型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并非他国模式的盲目拷贝,而是人类社会众多成就的创造性集大成者。 (新华网消息: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 9 月 30 日发表题为中国:现代化正在继续作者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亚历山大萨利茨基,文章盛赞中国发展,称中国模式是人类成就创造性集大成者 2010 年 10 月 02 日 ,参考消息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02/c_12627412_2.htm 虽然不见得中国模式是人类成就创造性集大成者但是说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综合体,它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并将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其中有苏联的影子、新兴工业国家的成就、罗斯福新政的亮点;我们既能窥见德国和法国的社会福利模式,也能感受到北欧社会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文章 承认中国模式无疑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自己不要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要头脑清醒,保持忧患意识 , 警钟长鸣! 在以往所有大国崛起进程中,这些国家概莫能外地走上了对外扩张霸权的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要为世人认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国强调和平发展 , 永不称霸,否定强国必霸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犹如人们不认同存在中国模式一样,宣扬崛起威胁论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近代以来的中国,从来没有威胁过任何国家 , 中国即使强大了也不会威胁任何国家 , 对于这样一个大国兴起模式是尤其需要大讲特讲的。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9279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吸取西方国家过度福利保障的教训
黄安年 2010-10-24 11:19
再谈吸取西方国家过度福利保障的教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4 日发布 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福利保障可以而且应该发挥安全阀、调节器、缓冲剂的作用。如果处理失当,保障滞后或保障超前不仅会影响安全阀、调节器、缓冲剂的正常发挥 , 而且可能带来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负面影响。 笔者以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规划时尤其需要注意汲取西方国家社会福利保障过度的教训,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 , 中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确立和完善晚于西方国家 3/4 世纪左右 , 严重滞后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欠账太多,因而有着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和快速发展的强烈需求 , 在这种情况下有着快上大上的强烈预期,注意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第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备加快增长社会保障项目的经济条件,政府管理部门为强烈体现以民为本和政绩工程的影响,往往许愿较多,增加过快 , 短期见效,但从长期看 , 为经济缓慢增长时期的资金保障带来隐患。 第三 , 长期以来在社会保障问题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西方全民福利国家的优势的不实宣传的误导,引发对过度保障的理想追求,往往和现实产生较大差距。要防止平均主义思潮的泛滥。 第四,和 3/4 世纪以前的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情况不同 ,20 世纪后期以来,出现西方社会福利保障过度保障危机,要求相对收缩社会保障的力度。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全球挑战的加剧使得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可能持续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社会保障程度必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不能超过生产发展所提供的经济保障,社会保障的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底子太薄,发展不平衡,在一个长时段里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 现在还只是全面奔小康 , 离丰裕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力负担连发达国家也难以承担的过快过度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项目。什么样的保障项目被近 14 亿人口一除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例如人均社会保障年增 1000 元 , 等于每年增加 1 万 4 千亿,国家有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年年负担而不发生财政赤字,一旦出现入不敷出 , 产生社会保障危机 , 将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今年 3 月 8 日笔者撰写博文《吸取西方过度福利的教训》 谈到 : 社会福利保障是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的安全阀 , 也是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杠杆。在现代化进程中 , 社会保障的程度和覆盖面要和社会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生产率发展程度相适应 , 避免福利保障不力或过度的情况出现。西方国家目前的基本态势是社会福利保障过度带来的寅吃卯粮、财源短缺的困扰,而新兴市场经济的中国则是社会福利保障不足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社会福利保障不仅是经济问题 , 而且是政治问题 , 社会福利保障面对的是全体居民而不像扶贫工程面向特殊群体。无论是危机时期还是经济增长快速时期,我们的福利保障规模必须适度,需要瞻前顾后,走一步看三步,如果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过度保障 , 那么到了经济低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又难以收缩,则将造成社会保障的信任危机和支付危机甚至政治 , 这是许多西方国家目前面临困境和政府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希腊破产危机虽然不能断言西方资本福利主义的破产,但是说明过度保障再次面临危机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在社会保障扩张时期需要吸取这个教训。(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0858 )现在英国和法国的过度保障危机带来的政局动荡再次说明了这个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保障研究(07-11)|4436 次阅读|7 个评论
再谈《红楼梦、红学词条》的撰写
黄安年 2010-9-4 17:15
再谈《红楼梦、红学词条》的撰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4 日发布 在笔者看来 , 以大百科全书的评价作为《红楼梦》评价依据,其份量是远不够的,原因在于大百科全书在很大程度的是相关学者撰写的学术评价,仅仅是一家之言,词条评价和撰写人关系很大。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红楼梦》词条为例,这第二版上并没有署名人 , 实际上是 吕启祥撰写的。 笔者 2010 年 5 月 28 日的博文发布了《 红楼梦、红学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黄安年受权发吕启祥文)文中提到:笔者《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出版荣誉证书说开去》(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5 日)说到 : 日前接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打来电话找老吕,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社,要颁发荣誉证书特快专递送到家 , 希望提供详细地址和电话。隔了一天特快专递送到,显得相当的重视,上面写着 : 您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 , 特授予荣誉证书,以示表彰。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 2009 年八月。接到证书,老吕打电话给出版社问及撰写词条 ( 红楼梦 , 红学 ) 时,出版社根本没有提及要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她撰写的词条哪怕是复印一份给她 , 而是强调为防止盗版,词条是打乱编排的 , 言下之意,不可能一一找出复印给作者。没看到作者撰写的词条出版后的词条是什么样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859 ) 前两天 , 中国艺术研究院石中琪先生受老吕之托 , 在图书馆里复印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红楼梦( 9-525-527 页)、红学词条,现在照相复制共 21 幅如下,以飨读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9691 最近 , 北京电视台播出 50 集《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节目中,不仅涉及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于《红楼梦》的评价,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 http://baike.baidu.com/view/2571.htm#6 )不过第二版撰写时并没有这一提法,倒是写有古代小说颠峰之作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 《红楼梦》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结晶。 电视媒体还特别宣传大英百科全书对于《红楼梦》的评价: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但是这个说法出自何处,是在哪一版,它的前言后语是什么还不清楚。何况词条是由人来撰写的 , 说她代表了整个英国学术界的评价恐怕是一厢情愿的事。下面所附的大英百科全书 2009 年版中并没有提到这一评价。其实严格说来 , 我们的《红楼梦》真正走上世界还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有赖于于振兴中华的大环境 , 还有赖于有个更好的英译本。 ******************** from the Encyclopdia Britannica Pinyin romanization Hongloumeng , Wade-Giles romanization Hung-lou-meng novel written by Cao Zhan in the 18th century;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greatest of all Chinese novels. The work, published in English a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1929), first appeared in manuscript form in Beijing during Cao Zhans lifetime. In 1791, almost 30 years after his death, the novel was published in a complete version of 120 chapters prepared by Cheng Weiyuan and Gao E . Uncertainty remains about the final 40 chapters of the book; they may have been forged by Gao, substantially written by Cao Zhan and simply discovered and put into final form by Cheng and Gao, or perhaps composed by an unknown author.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97386) is a complete five-volume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novel is a blend of realism and romanc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nd fate, daily life and supernatural occurrences. A series of episodes rather than a strongly plotted work, it details the decline of the Jia family, composed of two main branches, with a proliferation of kinsmen and servants. There are 30 main characters and more than 400 minor ones. The major focus, however, is on young Baoyu, the gifted but obstinate heir of the clan. Spoiled by his mother and grandmother, he is continually reprimanded by his strict Confucian father, who especially abhors Baoyus intimacy with his numerous female cousins and maidservants. Most notable among these relations are the melancholy Daiyu (Black Jade), Baoyus ill-fated love, and the vivacious Baochai (Precious Clasp), his eventual wife. The work and the character of Baoyu in particular are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semiautobiographical creations of Cao Zhan. His portrait of the extended family reflects a faithful image of upper-class lif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16441911/12), while the variety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portraits reveals a psychological depth not previously approach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171232/Dream-of-the-Red-Chamber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5235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谈慎用博文原创
黄安年 2010-8-17 11:17
再谈慎用博文原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7 日发布 2010 年 8 月 14 日笔者《博文并非只有原创、转载两类》博文提到 : 现在科学网博文检索分为最新原创博文和最新转载博文两类 , 这使博主在两选一时很犯难 , 因为有的博文即非原创也非转载,往哪里放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851 现在再就 原创两字咬文嚼字。 百度百科对于 原创是这么说的 : 原创    ⑴ 作者首创,非抄袭模仿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或精神成果)    ⑵ 作者自己创作的、具有社会共识价值的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的作品。如 原创文学 、原创歌曲、原创剧本、 原创油画 等。    ⑶ 特指自己写的、非抄袭或转载的博文。这个含义本不恰当,因网络上已普遍流行,根据 约定俗成 的规则,应予认可。但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慎用或少用,避免造成误解。   原创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 经典 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原创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的原型,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   原创不是对既定状态的完善与提升,也不是对已有的存在的另类注解;注解可以发展原创,但不产生原创。原创也不是形式的突围表演,不是先锋理念的夸张与变异;反叛的行为具有对既定秩序与价值的否定,但不指向原创。   原创,是模仿与抄袭的反义;模仿与抄袭同样具有上升性,但是连续性上升;原创是 蜕变 ,具有非连续性特点。   原创,不排斥模仿与抄袭,模仿与抄袭是原创的必然经历;只有经历,才有发现。   原创,是传统的挑战者,原创质疑传统,并悬置传统;原创的目标是制造新的传统。   原创,不反对传统;原创以传统为参照物而承传并更新着传统;原创具有唯我性,但不具有 排他性 。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htm 百度百 科提供了一种见解,可供我们参考。 如果查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这原创的词语是没有的。在王力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2000 年版)中也没有收入。《辞海》(中华书局, 1981 年版)中同样没有收入。可见 , 原创的词语是新近二十来年多用起来的。 原创 特指自己写的、非抄袭或转载的博文。这个含义本不恰当,因网络上已普遍流行,根据 约定俗成 的规则,应予认可。但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慎用或少用,避免造成误解。 百度百科的这个见解我是赞同的。 笔者以为也许用原发比 原创 更加科学一些 , 因为现在被原创是在非转载的角度选择的 , 两者选一 , 不是转载就成了原创。原并不假,而创字的成份含量很不一。事实上 , 并非所有的原发文章一定具有创的真正含义。但是有些人不这么看 , 往往评论说 : 这是什么 原创,这样也算原创,那原创也太容易了。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最俏火车票被旅行社包走问题
黄安年 2010-7-13 09:00
再谈 最俏火车票被旅行社包走问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13 日发布 笔者今年 6 月 21 日《 从北京 ---- 上海的最俏火车票被旅行社包走谈起》一文谈到了旅行社包走了最俏的火车票(见附文) , 这种情况再次在上海购票时得到证实。上海购买回程票同样很难 , 而且以 T104 , T110 两次最为紧俏车票基本上为旅行社所包 , 如果要购得此票 , 需要有铁关系从旅行社手中挖出 , 这两趟车票与其向铁路部门购票不如说向旅行社挖票 , 旅行社与名争利 , 这种反常情况可以用权权交易的腐败现象来说明。 附文 从北京 ---- 上海的最俏火车票被旅行社包走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21 日发布 在所有北京 ---- 上海的火车票票源中 , 以 T103 , T109 两次车最为紧俏 , 夕发朝至,只需 13 小时多 , 价格适当。相比之下,动车虽然只需 10 小时半左右 , 但是价格远高于特快,时间比特快快不了三个小时 , 一般个人因私前往上海愿意购买 T103 , T109 中的一次 , 而公费出差的旅客则选择动车前往。 由于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使得北京到上海的车票很难购买 , 尤其是 T103 , T109 两次车,我曾到购票处购买 T103 , T109 两次卧铺无票 , 据消息可靠人士提供的未经官方证实的信息 , 这两次车被旅行社包了。如果事实确实如此 , 那么这种做法欠妥,有点以旅行社为本而非以普普通通的百姓为本。旅行社垄断了最俏票源,作为开展旅游攻关的一种手段。笔者以为,如果实名购票可以减少利用车票图己私利的情况,也避免了正道难走 , 走旁道的情况。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435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34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谈奥巴马核峰会秀的背后
黄安年 2010-4-15 16:35
再谈奥巴马核峰会秀的背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5 日发布 昨天笔者博文《我看奥巴马总统核安全峰会政治秀的背后》(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1770 ) 谈到对 2010 年 4 月 13 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的评价见仁见智,看法不一。有人说 , 是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核问题国际会议 , 有人则说 , 这次峰会是奥巴马的政治秀。在我看来两者兼而有之,我们需要关注奥巴马政治秀的背后,研究美国官方开动机器渲染这些会议的真实意图。现在美国要求全世界按照美国牌的核安全政策伴舞,估计难度非同小可,因为各国需要自己的核安全战略 , 只要翻看 1945 年以来 66 年间的核态势变化就一清二楚了。法国总统已经明确表示法国不能停止维护法国国家利益的核试验 , 这自然有法国的道理,既然自此,发展中国家自然也有他的核安全政策的考量,你说它威胁到你美国的安全 , 这种话谁能相信。说到底是,许我有,不许你有 , 许我威胁你 , 不许你妨碍我 , 许我放火,不许你点灯,美国这样的核安全战略或者核保护伞战略 , 能够保障全球的核安全吗?全世界对美国的不佳记录有目共睹,能够放心倚靠这样的超级大国吗。说穿了 , 不许其他发展国国家拥有自己的不威胁他国的核安全能力,又不放弃不进行首次核打击的承诺(仅仅是承诺),这无法保障世界和谐。笔者还引用胡锦涛前天在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中说 : 实现核能完全和平利用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坚决反对核武器扩散,积极支持加强国际核安全努力,坚定支持各国平等享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14/c_1231344_2.htm , 请问奥巴马总统和美国政府 , 你们也能这样宣称吗? 今天,我们看到核峰会已经顺利结束 , 奥巴马春风得意发表闭幕演说,我们刚刚结束了成就斐然的一天。我在上午说过,今天我们各国面临一个机会,可以分别和共同作出具体承诺和采取明确措施,确保核材料的安全,防止核材料落入那些无疑会利用它们的恐怖主义分子手中。今晚,我可以这么说,我们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作为具体的国家和国际社会,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美国人民将因此更安全,世界将更稳定。在奥巴马看来 , 只要美国更安全,世界就将更稳定。美国利益高于世界的逻辑关系很直截了当。他是否考虑到为何这个世界不稳定 , 是否真正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和超级大国霸权主义是对孪生兄弟? 奥巴马在闭幕词中说 : 今天,我们宣布核恐怖主义是国际安全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威胁之一。我们还一致认为,防止恐怖主义分子和罪犯获得核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核安全保护核材料和防止核贩运。然而他是否真正认识到今天美国不明确宣布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同样是国际安全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威胁之一。 只要认真研究一下胡锦涛在核峰会上的讲话全文和奥巴马开幕和闭幕讲话,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异同。 附相关讲话和报道 ************************* 新华网华盛顿4月13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 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 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 在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2010年4月13日,华盛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奥巴马总统, 各位同事: 核安全问题事关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宁。 核能开发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给广大民众带来了福祉。步入21世纪,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核能需求大幅增长,核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核能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 同时,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核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主要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核恐怖主义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核材料流失和非法贩运风险上升。妥善应对核安全挑战,保障核能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际安全稳定,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强核安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需要我们携手努力。借此机会,我愿提出5点主张。 第一,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各国应该更加重视核安全问题,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加强国内相关立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培育核安全文化,强化出口管制,提高核安全能力。 第二,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我们应该推动《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尽早生效,促进《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普遍性。应该全面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有效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防范非国家行为者获取核材料。 第三,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各国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和渠道,分享核安全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应该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机构平台,支持各国核安全努力。各国还可以探讨合作开发有助于降低安全风险的核技术。 第四,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发达国家应该尊重发展中国家意愿,根据其实际需要和现有条件,在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援助力度,促进实现普遍核安全。 第五,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核安全措施应该有利于为各国和平利用核能营造有利环境,促进该领域国际合作。 各位同事! 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 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中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注重在核工业界培育核安全文化,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依法防范核材料非法贩运,保持着良好核安全纪录。 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中国支持并严格履行现有核安全国际公约及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2008年,中国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中国已启动《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国内批约程序,将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工作,是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的创始伙伴国,同许多国家保持双边交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有关国家在核安全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中国将继续就此同有关方面开展合作。中方愿同各国分享做好重大活动核安全工作的经验。 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近年来,中国通过技术演示和人员培训等方式,向本地区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正积极考虑同有关国家合作,在华建立核安全示范中心,在地区核安全合作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各位同事! 实现核能完全和平利用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坚决反对核武器扩散,积极支持加强国际核安全努力,坚定支持各国平等享有和平利用核能权利。 ? 核能是清洁的,也必须是安全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普遍参与,密切合作,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核安全挑战,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谢谢各位。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4/14/c_1231344_2.htm **************************************888 *******************8 2010.04.14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核峰会闭幕词 美国总统奥巴马 4 月 13 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峰会上发表闭幕词并举行记者会,感谢与会各国领导人,指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将使世界变得更安全。以下是讲话全文,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 即时发布 2010 年 4 月 13 日 ???????????? 总统新闻记者会 华盛顿会议中心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东夏令时下午 4 时 36 分 总统:大家好。我们刚刚结束了成就斐然的一天。 我在上午说过,今天我们各国面临一个机会,可以分别和共同作出具体承诺和采取明确措施,确保核材料的安全,防止核材料落入那些无疑会利用它们的恐怖主义分子手中。 今晚,我可以这么说,我们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作为具体的国家和国际社会,我们已经采取了措施,美国人民将因此更安全,世界将更稳定。 我谨在此感谢出席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峰会的全体代表,来自世界各地区的 49 位领导人。今天之所以能取得进展,是因为这些领导人不仅与会发言,而且采取行动;不是含糊地承诺在未来采取行动,而是承诺他们准备立即实施的有意义的步骤。 我还要感谢各位同仁在讨论中所表现的坦率与合作精神。今天并无冗长的讲话,亦无要求别国如何是从的训诫。我们互相倾听、互相尊重。我们认识到,虽然不同国家面临不同的挑战,但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即确保这些危险核材料的安全。 因此,当许多国家本着合作精神走到一起承担我们共同的职责和应对共同的挑战时,就能大有作为,今天这一点得到了验证。这将是我们在 21 世纪解决问题和增进人民安全的途径。这也体现在今天我们一致通过的公报之中。 首先,我们就这一威胁的紧迫性和严峻性达成了共识。在参加本届峰会之际,人们对这一威胁众说纷纭。然而,经过昨天晚餐席间乃至今天全天的讨论,我们对这一威胁达成了共同的理解。 今天,我们宣布核恐怖主义是国际安全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威胁之一。我们还一致认为,防止恐怖主义分子和罪犯获得核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核安全保护核材料和防止核贩运。 第二,我非常欣慰的是,所有与会国对我一年前在布拉格所阐述的目标予以支持,即在四年时间内确保世界所有易失散核材料的安全。这是一项宏伟目标,我们非常清楚达到这项目标并非易事。然而,由于该威胁的紧迫性,还由于哪怕一次核恐怖主义攻击即可导致巨大灾难,我们需要作出既大胆又务实的努力。这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 第三,我们重申,根据各国的国际义务,各国承担着基本的责任,必须以有效的方式保障我们控制之下的核材料及核设施的安全。这包括加强国家法律和政策,全面履行我们一致同意的承诺。 第四,我们认识到,即使在我们履行各自的国家职责时,也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消除这一威胁。因此,我们已承诺致力于持久而有效的计划,就国家安全进行国际合作,我们呼吁其他国家与我们携手努力。 我们的讨论得出的一项明确结论是,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新机制和重叠的机构。我们需要加强现有机制与合作关系,使它们更有效。这包括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加强核安全、防止核贩运、协助各国建设核材料安全保障能力的多边伙伴关系。 然而如上所述,今天的任务是采取明确步骤保护我们的人民。所以我们还就一项具体的工作计划达成一致意见,为我们未来的努力即我们将采取的具体行动指引方向。我谨在此对我的合作伙伴们在这次峰会期间作出十分重要的承诺表示赞扬。让我试举数例。 加拿大同意放弃相当数量的高纯度浓缩铀。智利已放弃其全部库存。乌克兰和墨西哥宣布也将这样做。阿根廷、巴基斯坦及其他一些国家公布了新的措施,以加强港口安全和防止核贩运。 包括阿根廷、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在内的更多国家同意加入,从而加强了作为全球努力核心内容的国际条约和伙伴关系。意大利、日本、印度和中国等许多国家将建立新的中心促进核安全技术和培训。各国承诺提供新资源帮助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履行其职责。 一项重大、颇受欢迎的进展是俄罗斯宣布将关闭最后一座武器级钚生产反应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很欣慰地看到美国和俄罗斯今天同意销毁原定用于制造武器的 68 吨钚这些材料足以制造 17000 件核武器。相反,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帮助我们的人民发电。 这些正是我们今天通过的工作计划所要求的承诺,所以我们在建设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方面取得了切实的进展。 我还要指出,美国已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我们正在加强我们自己的核设施的安全,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我们的中子研究中心的安全。这表明我们致力于分享全球努力所需要的最佳做法。我们正在寻求为防止核扩散及核贩运的项目大量增加资金。 今天,美国与其加拿大合作伙伴共同呼吁各国承诺 100 亿美元,为世界范围内的核安全扩大我们已经非常成功的全球伙伴关系。 所以今天是一个取得重大进展的日子。但正如我今天上午所说,这不应当是昙花一现的瞬间。确保核材料的安全必须是一个认真和持续的全球性努力。我们同意让我们的专家定期举行会议评估进展情况,确保我们履行我们的承诺,并规划后续步骤。 我还要再次感谢李总统和大韩民国同意两年后主办下一届核安全峰会。 最后我希望指出,虽然这次峰会的重点是确保核材料的安全,但这只是在更大范围内努力的一部分我去年在布拉格概述的全面议程是在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里实现和平与安全。事实上,近日来我们已经在这一议程的各个部分取得了进展。 为了减少核库存,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我签署了历史性的《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不仅要求我们两国承诺对已部署的核武器进行实质性削减,而且为两国进一步削减与合作打下基础。 为了摆脱过时的冷战思维,着眼于 21 世纪的核危险,我们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降低了国家安全战略中核武器的作用和数量。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把防止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置于美国核议程的首位,再度肯定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心重要性。 下月在纽约,我们将联合世界各国,加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使之成为我们在进一步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同时在全球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基石。这是因为,对恪守己任的国家来说,和平利用核能可以促进医学和农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领域的领导作用和进步会强化另一个领域的进步。正如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当美国提高自己的核安全和透明度,就会鼓励其他人也这样做。当美国作为致力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就会加强我们确保其他国家尽职尽责的全球努力。 因此,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同事们把这次史无前例的聚会变成我们在应对全球安全最大威胁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的一天。我们今天的工作不仅增进了美国的安全,还增进了全人类的安全。在我的总统任期内,防止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将始终是我的首要任务之一。 (答问部分略)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2010/April/20100414162259ihecuor0.6630017.html ************************** 2010.04.13 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公报 核恐怖主义是对国际安全最具挑战性的威胁之一,强大的核安全措施则是防止恐怖分子、罪犯或其他未获授权者取得核材料的最有效途径。 除了核裁军、核不扩散以及和平使用核能方面的共同目标之外,我们亦有相同的核安全目标。因此, 2010 年 4 月 13 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参加会议的各方承诺强化核安全和减少核恐怖主义的威胁。成功取决于负责任的国家行动以及持续有效的国际合作。 在我们共同努力加强核安全之际,我们欢迎并同申奥巴马总统关于在四年之内保障所有易散失核材料安全的呼吁。 为此,我们: 1. 重申各国与其国际职责一致的基本责任,有效保障所有核材料的安全,包括用于核武器的核材料,并保障各自所控制的核设施的安全;防止非国家行为者取得将此类材料用于恶意目的所必需的信息或技术;并强调就核安全制定健全的国家法律和监管框架的重要性; 2. 呼吁各国作为同一个国际社区协力增进核安全,必要时要求或提供协助; 3. 认识到需要针对高浓缩铀和已分离钚进行特殊防范,并同意在适当条件下推动与此类材料相关的安全、衡算与集中存放措施;鼓励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情况下将反应堆燃料从高浓缩铀改成低浓缩铀,并将高浓缩铀的使用减至最低; ?? 4. 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程序的情况下,努力充分履行现有的全部核安全承诺,并促使尚未加入的国家入约; 5. 支持国际核安全契约的目标,包括经修订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Convention on Physical Protection of Nuclear Material )以及《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Acts of Nuclear Terrorism ),并将这些目标作为全球核安全架构的核心要素; ? 6. 重申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在国际核安全构架中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努力确保它继续具备适当的结构、所需的资源和专长,能够根据其规约、相关的大会决议和其核安全计划实施规定的核安全活动; 7. 认识到联合国的角色和贡献,以及《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 Global Initiative to Combat Nuclear Terrorism )和《 G8 全球防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和材料扩散合作》( G-8-led Global Partnership Against the Spread of Weapons and Materials of Mass Destruction )在各自使命范围内和成员国内的贡献; 8. 承认有必要为核安全和展开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进行能力建设,以通过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和培训促进核安全文化;强调完善国际合作和协调援助的重要性; 9. 认识到各国间展开合作的必要性,以便有效防范和应对非法贩运核武器事件;同意在遵守有关国家法律和程序的基础上,通过核侦测、核取证、执法和新技术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分享信息和专业知识。 10. 认识到包括民营部门在内的核工业在核安全方面继续发挥的作用,并将与业界共同努力,确保将实物保护、材料清查和安全文化作为首要议程; 11. 以不侵犯各国为和平与科技目的发展和利用核能的权利为前提,支持实施强有力的核安全规范,并为在核安全领域展开国际合作提供便利; 12. 认识到保障核材料安全的措施亦可用于保障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并鼓励采取措施保障此类物质的安全。 为保持有效的核安全,各国必须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国际合作采取持续的国家行动。我们将与所有国家进行对话与合作,推动加强全球核安全。 为此,我们发布《工作计划》( Work Plan ),以此作为国家和国际行动的指南,包括在相关国际论坛与组织中展开合作。我们将于 2012 年在大韩民国举行下一届核安全峰会。 2010 年 4 月 13 日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4/14/c_1231344_2.htm *********************** 2010.04.14 世界领导人支持在 2014 年前确保所有核材料的安全 奥巴马总统表示,与会国作出的核安全承诺促进了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的目标。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 Stephen Kaufman 从华盛顿报道,经过在华盛顿为期两天的会议之后,世界领导人同意采取有意义的实际措施,使全世界各地的核材料更加安全。 奥巴马总统于 2009 年 4 月在布拉格发表的讲话中最初提出关于这项全球努力的建议。他认为,核安全峰会上达成的共识证明,多边合作大有可为。 奥巴马在峰会闭幕时说:我们在建设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方面取得了切实的进展。 他说,所有参加会议的国家现在都理解,必须防止核材料落入恐怖主义组织手中,以避免对世界安全造成威胁。 参加峰会的国家还支持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在四年内保障所有易散失核材料安全的目标。奥巴马总统说:由于该威胁的紧迫性,还由于哪怕一次核恐怖主义攻击即可导致巨大灾难,我们需要作出既大胆又务实的努力。这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 他补充说:各国承担着基本的责任,必须以有效的方式保障我们控制之下的核材料及核设施的安全。 他呼吁其他国家加入这项努力。 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已作出承诺,加强国内核设施的安全,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其中子研究中心的安全。美国还与加拿大共同呼吁国际社会承诺提供 100 亿美元来加强全世界的核安全。 下一届核安全峰会将于 2012 年在首尔召开。奥巴马总统对韩国愿意承办下一届峰会向韩国总统李明博表示感谢。 根据 4 月 13 日发布的峰会公报内容,所有参加峰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意采取一系列旨在优先保护其国内和转运途中核材料的举措,并认为有必要加强确保全世界核安全的能力。 公报重申支持关于核材料安全的现有国际协议。联合国安理会第 1540 号决议规定,各国有义务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987 年制定的《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Convention on Physical Protection of Nuclear Material )提供了保护核材料的法律手段,对防范劫夺核材料、探测转运中核材料和处罚核材料违规行为作出了规定。 峰会 4 月 13 日通过的工作计划吁请更多国家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2005 年修正案。该修正案从法律上要求缔约国保护其核设施与核材料,在追回失窃材料方面扩大合作。被工作计划称做对核安全至关重要的这项修正案须经 142 个缔约国中三分之二成员批准方可生效。 此外,峰会的参与国引用了 2005 年《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Acts of Nuclear Terrorism )。工作计划把这项公约称之为预防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重要内容,因为它对引渡或起诉违约者提供了定义和具体规则。 工作计划鼓励所有参加会议的国家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资源,其中包括该机构有关安全能力建设的专业知识、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 奥巴马在讲话中表示,峰会的讨论结果表明: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新机制和重叠的机构。我们需要加强现有机制与合作关系,使它们更有效。 (完)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10/April/20100414171143SBlebahC0.7968518.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幼儿搭积木
黄安年 2010-4-14 09:28
再谈幼儿搭积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4 日发布 有的幼儿喜爱搭积木 , 有的幼儿喜爱重复收到喜洋洋之类的动画片 , 我们的小外孙两者兼而有之 , 可以同时并举 , 我在 2010 年 3 月 25 日《酷爱搭积木的哈哈 》博文中说到 搭积木对于三四岁的幼儿来说是很适宜的 , 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模仿力、想象力和耐心、细心、安心。我们的哈哈酷爱搭积木,尤其是微型塑胶积木 , 可以随意变化千百种不同造型 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6091 ) ,现在提供他的最新造型 14 幅。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4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谈21世纪头一年,是2000,还是2001?
黄安年 2010-4-13 21:59
再谈 21 世纪头一年 , 是 2000 ,还是 2001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3 日发布 今年 3 月 2 日我的博文《 2010 年,本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 , 那么新世纪第一年是 2000 ,还是 2001?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864 )文章提到 2010 年,本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 , 这是一句再也明白无误的话 , 3月1日任仲平的评论文章《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是说。按照这个说法 ,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年是 2000 年,即 0 年是新世纪的开始年 , 而非 1 年即 2001 年作为新世纪的开始年。 笔者一贯主张这样一个统一计算新世纪和十年开始的算法。 如果把2000年计算在20世纪里 , 那么20世纪等于有了101年了。 不过这个问题不仅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用法不一 , 而且学术界也争论不休。在我国五年计划的编制是按照 1-5 年 ,6-10 年的顺序依此排列的 , 在计算年代上和十年的起始不同 , 往往也是造成官方说法和媒体传播上的不同用法。 今天晚上新闻联播节目中播送了国家主席胡锦涛12日在华盛顿会见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时胡锦涛指出,本世纪已进入第二个10年,在国际和地区格局深刻变革和调整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13/c_1229286.htm )胡锦涛的谈话再次强化了今年是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一年的观点,也就是说 21 世纪开始于 2000 年而不是 2001 年。如果这种见解为官方普遍认同,推而广之,在年代计算上可以理解为我们以往的五年计划是跨世纪或跨十年的,而所谓教育发展纲要十年计划 (2010-2020) 实际上不是十年 , 而是十一年。我们说本世纪末只能到 2099 年 , 而不能算到 2100 年,本世纪上半叶也指 2000-2049 年而不是到 2050 年 , 本世纪四五十年代 , 指的是 2040-2059 年 , 本世纪最初十年 , 应该是 2000-2009 年。在我们的统计工作、宣传工作、历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工作中统一认识是必要的,建议权威部门给予统一的解释为好。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2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谈少说些“时代后”
黄安年 2010-4-10 13:05
再谈少说些 时代后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0 日发布 媒体对名词创新有着特殊的爱好 , 往往误导草名,尤其是什么时代后之类竟不起推敲的说法。例如 2008 年秋金融危机尚未结束 , 媒体已经大肆炒作、大谈什么金融危机后时代 ; 哥本哈根会议刚刚结束 , 就大肆宣扬什么哥本哈根后时代 ;更有甚者,某经常把自己名字挂在嘴边的天天读节目主持人 , 又口无遮拦地说起什么博鳌论坛显示了胡温后时代动向,如果我们尊重历史,这种后时代论 , 我们还是少说少听为好。
3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黄安年 2010-3-8 10:46
再谈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8 日发布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纪念。 妇女权益保障、男女平等、妇女进步、妇女解放、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个永恒的话题。 妇女解放程度是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社会生活条件、性别生理特征、还有传统习惯势力影响的消除分不开的。我们的纪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确实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妇女命运是和国家、社会大家、个人小家紧密相连的。 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广大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发展妇女事业,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疾苦,热忱帮助妇女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尤其要千方百计为城乡困难妇女排忧解难,坚决消除歧视妇女现象,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积极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 笔者重申两年前的文章中的观点:例如在重男轻女的习惯势力下 , 在多年来独生子女政策下 , 我们的男女性别比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6.9比100,远高于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7比100,而实际上我国局部地区的性别比甚至接近150比100,这已使我国成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我们知道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比女性偏多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同时也是女性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侵害的重要反映。如何处理好这样的问题不仅和长期以来重男轻女和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有关,也涉及到女婴来到人世间的生存平等权利问题 , 还关系到我们未来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 , 其中包括那些数以千万计的男子面临找不到配偶的大问题。在教育阶段 , 虽然条件远胜于过去的年代,而且由于女性幼儿相对男性成熟要早 , 影视媒体的普及 , 在享有教育平等权利下的女性高学历的还会高于男性学生 , 然而女性跨入就业门坎时势必遭遇事实上的不平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到年轻妇女参加工作同时由于结婚生育带来的实际问题 , 因而妇女就职比起青年男子要困难。 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 , 谋求妇女解放不是一句空话 , 我们需要多做事实 ,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妇女解放的道路上迅跑。(《漫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8 日发布,见附件全文) 附 2010 年 3 月 7 日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黄安年 2008 年 3 月 8 日《漫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 ******************** 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3月7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这对于激励我国广大妇女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积极投身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和广大妇女工作者,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女同胞和台湾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世界劳动妇女,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100年前,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顺应广大被压迫妇女向往自由、要求平等的愿望,确定每年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从那时以来,全世界劳动妇女以自己的勤劳、勇敢、执着,为实现男女平等、谋求自身解放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世界妇女运动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10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实现男女平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妇女始终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没有妇女的解放,就没有全人类的解放;没有妇女事业的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风起云涌的伟大斗争中,我国妇女广泛觉醒、奋起抗争,我国妇女运动蓬勃兴起、如火如荼。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使我国妇女争取解放的斗争找到了前进方向,使我国妇女运动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广大妇女始终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创了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走出了一条深深植根于我国历史和现实、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鲜明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和发展道路,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丰功伟绩,为世界妇女运动发展谱写了壮丽篇章。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妇女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占我国人口一半的广大妇女矢志不渝追求自身解放和男女平等,意气风发投身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妇女开展面向大众的宣传鼓动,投身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从事艰巨繁重的生产劳动,用热血和汗水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都获得了翻身解放,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聪明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广大妇女豪情满怀、英姿飒爽、开拓进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群芳争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巾帼英雄。近年来,在抗击非典生死攸关的抢救现场,在抗震救灾气壮山河的斗争一线,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比赛场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广大妇女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顽强的奋斗意志、杰出的创造才能、崇高的奉献精神。妇女能顶半边天,就是党和人民对我国广大妇女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的最高赞誉。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妇女同各国妇女广泛交流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妇女运动从一开始就同世界妇女运动保持着密切联系,既充分吸收各国妇女运动有益成果,又不断为世界妇女运动贡献宝贵经验。1924年,我国妇女在广州首次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积极同各国妇女开展交流合作,携手推进人类进步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际环境十分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妇女积极开展同各国妇女、妇女组织和国际妇女组织的友好交流,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争取有利外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极大拓展了我国妇女的国际视野,我国妇女同各国妇女的友好交往日趋紧密,我国妇女组织同国际妇女组织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我国妇女同各国妇女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我国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领导和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妇女运动作为自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进中国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我国妇女实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从政治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广大妇女受压迫受奴役的悲惨历史,我国妇女运动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党和国家坚持把妇女事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教育、舆论等手段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宣告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到历次颁布的我国宪法都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从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选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妇女平等权利的明确规定到颁布实施保障妇女基本人权和特殊权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从明确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到制定实施全面推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从成立国家妇女儿童工作部门到发展壮大各级各类妇女儿童工作协调机构,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得到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和可靠的法律保障。 同志们、朋友们! 100年来的风云变幻和峥嵘岁月,见证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壮阔实践和骄人成就,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我国妇女运动发展必须坚持广大妇女的主体地位。妇女是决定自身命运的基本力量,也是决定妇女运动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广大妇女历来自强自立、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一支伟大力量。只有充分尊重广大妇女的主体地位,把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广大妇女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我国妇女运动发展才能具有最坚实最可靠的基础。 我国妇女运动发展必须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妇女的前途命运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是实现妇女解放和平等发展的根本基础。只有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为己任,妇女运动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实现自身发展的伟大目标。 我国妇女运动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历经艰辛探索开辟的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引领当代中国妇女奋勇前进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我国妇女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我国妇女运动才能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前进,我国妇女运动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国妇女运动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包括我国广大妇女在内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国妇女运动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实现妇女解放和平等发展的奋斗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我国广大妇女的历史性解放,就没有我国广大妇女作用的全方位发挥。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使广大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的主张真正成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我国妇女运动才能肩负起自身历史使命,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不断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2009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决心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万众一心、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阔步前进。我国的发展前景无比美好,我们的事业催人奋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依然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依然面对着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挑战,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肩、不懈奋斗。我国广大妇女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振奋斗志,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我国妇女运动继续扬帆远航、破浪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第一,我国广大妇女要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需要坚不可摧的思想基础,需要坚定不移的奋进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前进方向。我国广大妇女要矢志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不论面临什么样的复杂局面,都要明辨是非、站稳立场、绝不动摇。要深化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认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深化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进程的认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全局眼光、发展眼光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我国广大妇女要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也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才能实现的历史伟业。我国广大妇女要大力弘扬主人翁精神,自觉做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把实现自身理想和发展进步寓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行动之中,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大展英姿。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争当自主创新的巾帼标兵,努力在本职岗位有所创造,在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大施才干。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三,我国广大妇女要传承文明、弘扬新风,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独特作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广大妇女素有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美德,在家庭和社会都是传承文明、弘扬新风、融洽关系、增进和谐的重要力量。广大妇女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践行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踊跃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积极践行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坚持做勤俭持家、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模范,发挥在家庭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向上的家风,推动形成人人相互关爱、家家幸福安康、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自觉承担公民责任,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作出贡献。 第四,我国广大妇女要勤奋学习、刻苦求知,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妇女的素质状况不仅决定着妇女自身发展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提高。学习才能进步,学习才能创新,学习才能有所作为。我国广大妇女要把学习作为毕生追求,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立志岗位成才,勤于学习提高,不断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学习新知识,特别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业有所专、干有所长。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火热实践,在为祖国和人民真情奉献中增长才干,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砥砺风节,让人生在无悔的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同志们、朋友们! 我国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肩负着光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联组织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广大妇女,在组织动员妇女建功立业、实现男女平等、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扩大中外妇女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妇女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化和拓展各项工作,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把广大妇女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精神抖擞地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竭诚为妇女服务的观念,坚持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积极帮助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动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切实履行好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扎扎实实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妇女群众解难,始终与广大妇女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妇女和妇女工作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妇女工作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广大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发展妇女事业,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疾苦,热忱帮助妇女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尤其要千方百计为城乡困难妇女排忧解难,坚决消除歧视妇女现象,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积极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支持妇联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根据妇女特点和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妇联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热情关心妇联干部成长和进步,动员全社会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更加有力地支持妇女工作,为妇联组织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要继续巩固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女同胞和台湾女同胞、海外女侨胞的大团结,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加强同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妇女事务,不断扩大我国妇女的国际影响,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妇女事业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为我国妇女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在祖国和人民开拓奋进的伟大历史征途上,我国广大妇女可以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我国妇女事业可以也一定能够大展宏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共同绘就我国妇女事业更新更美的画卷,共同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辉煌的篇章!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07/content_13119258_6.htm ******************** 漫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8 日发布 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的起源,是和美国的关系密不可分, 1909 年 3 月 8 日,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提出获得选举权、实行 8 小时工作制和增加工资等政治和经济要求,得到了美国各地妇女的响应。 1910 年 8 月, 17 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参加了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讨论了男女同工同酬、保护童工等重大问题,并一致通过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德国《平等报》主编克拉拉蔡特金等人提出的倡议:将每年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在我国还在 1924 年就在何香凝的倡议下举行了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活动。 1949 年 12 月中国政府规定每年 3 月 8 日为妇女节, 1977 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决定将 每年的 3 月 8 日定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 (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 恩格斯曾把妇女解放的程度看作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用这个理想标准衡量,无论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 , 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 在美国妇女要竞选美国总统还必需打破男女真正平权及其传统影响的障碍 , 今年希拉里在美国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就是一个例子。不过似乎我们还不能把妇女参政议政作为衡量妇女解放的主要标志 , 在南亚国家我们看到了不止一位妇女出任国家领袖 , 在非洲、欧洲都有妇女出任国家领导人的例子。其实妇女解放程度是和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社会生活条件、性别生理条件、传统习惯势力分不开的 , 今天我们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时候,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例如在重男轻女的习惯势力下 , 在多年来独生子女政策下 , 我们的男女性别比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已高达116.9比100,远高于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7比100,而实际上我国局部地区的性别比甚至接近150比100,这已使我国成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我们知道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比女性偏多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同时也是女性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侵害的重要反映。如何处理好这样的问题不仅和长期以来重男轻女和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有关,也涉及到女婴来到人世间的生存平等权利问题 , 还关系到我们未来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 , 其中包括那些数以千万计的男子面临找不到配偶的大问题。 在教育阶段 , 虽然条件远胜于过去的年代,而且由于女性幼儿相对男性成熟要早 , 影视媒体的普及 , 在享有教育平等权利下的女性高学历的还会高于男性学生 , 然而女性跨入就业门坎时势必遭遇事实上的不平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到年轻妇女参加工作同时由于结婚生育带来的实际问题 , 因而妇女就职比起青年男子要困难。 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 , 谋求妇女解放不是一句空话 , 我们需要多做事实 ,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妇女解放的道路上迅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7604 *******************************88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对科学网博主称呼的建议
黄安年 2010-1-16 06:58
再谈对科学网博主称呼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6 日发布 半个多月前 , 笔者著文建议调整科学网博主的专业背景分类和称呼 , 科学网编辑部 回复道 : 您好!感谢您的建议。下一年度科学网将筹划改版,新系统中将会解决博主细分专业学科的问题。 不过迄今未见下文。笔者不要求一揽子解决众多问题,不妨先易后难 , 例如专家名录改称博主名录或者编辑部以为更切合实际的名称,不知道这样的改进有多大难度。采取一步一个脚印渐进方式改变 , 编辑部和博主之间的关系也许会更加融洽的 , 大家需要的不仅仅是表态 , 而是行动。 附去年 12 月 31 日的一篇短文 ***************** 对科学网博主的专业背景分类和称呼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31 日发布 任胜利先生《 2009 年科学网博客盘点》博文对迄今 4109 名博主专业背景作了技术分析 , 这些分析的依据是科学网将博主专业背景分成八大类,笔者以为,如果能够依据博主的实际专业背景分析也许效果更好 , 然而要作出这样的分析 , 没有对于每位博主专业背景的普查资料恐怕是难以做好的。 笔者以为,目前科学网博主的专业学科背景分类并没有属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的门类 , 现行分类把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的博主都划入了政策管理科学类 , 这种划分其实并不科学 , 因为政策管理科学可以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 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部分 , 而不能用政策管理科学来代替人文社会科学 , 我的专业背景是历史科学 ( 一级学科 ), 往下是世界历史 ( 二级 ), 再往下是美国史 ( 三级 ), 总而言之 , 是历史 , 怎么变成了从事政策管理科学的专家了呢?像我这样的专业背景并非我一人 , 例如周可真先生、余少波先生是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的 , 童庆炳先生是从事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的 , 李祖龙先生是从事书法和诗词研究的 , 究竟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在科学网上开博的博主有多少,并不清楚,因为没有这个专门的分类 , 这不仅不符合科学网倡导大科学的概念 , 而且也不利于吸引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的学者加盟科学网,因为这种分类往往产生误导以为科学网都是从事自然科学的学者的博客。 还有一个问题 , 现在科学网博客上开博的已有相当数量的在读研究生,而科学网对于开博的统称为专家,笔者以为把在读研究生笼统地称为专家并不见得很合适,我们不必给每位博主戴上专家的帽子 , 还是称作学者或者干脆叫做博主名录为好。 http://www.sciencenet.cn/m/admin/default.aspx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49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科博切忌情绪化宣泄
黄安年 2010-1-3 15:32
再谈科博切忌情绪化宣泄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3 日发布 今年 8 月 11 日 , 笔者写了篇短文《科博切忌情绪化宣泄》(见附文)文章提到: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和需要 , 从事科学工作的 , 情绪化宣泄是大忌,对这样的情绪化宣泄的博文恐怕在推荐时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遗憾的是近日此类文章又上科博编辑部推荐头条 , 令人惊诧莫名。 昨天,笔者的博文 , 《惩治学术剽窃者与剽窃者合法权益》(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3522 )已经表明个人的见解。今天看到金冬雁先生的文章《学术造假者不值得同情》 ,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3680 ),文章写得很到位 , 编辑部放上了精选博文。 笔者以为,这种针锋相对的文章如果同时出现在头条中 , 人们就不至于对编辑部的值班编辑有什么联想了。 ********************* 科博切忌情绪化宣泄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1 日发布 在科学网上开博的现在少说也过三千 , 对于怎么写 , 写什么 , 是各位博主的自由 , 谁也没有权利干涉写作自由。笔者只是建议科学网编辑部的轮值人员在推荐博文时仔细看看某些明显是情绪化宣泄的内容 , 对这样的情绪化宣泄的博文恐怕在推荐时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 这不是说博主没有发表的自由 , 也不是说编辑部没有推荐的自由 , 而且为了有利于科学网张扬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宗旨,说到底,也为了保护博主。笔者以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和需要 , 从事科学工作的 , 情绪化宣泄是大忌,难道在科研场合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和分析,在发表博文是就可以任意放肆了吗。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666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0)|47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谈做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调查工作
黄安年 2009-12-13 20:03
再谈做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调查工作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13 日发布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惨案 72 周年,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依具有记忆力的 5 岁来计算 , 今年至少已经 77 岁以上了。三年前的统计数字表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 400 多人,现在估计人数更少了。对于这些幸存者笔者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和当地历史教师和历史学、社会学爱好者一起 , 逐一落实口述调查抢救的实施计划。所有这些均应有书面的记录和相应录像资料 , 社会学和史学工作者需对于这些口述的背景资料进行验证。 鉴于目前量化机制的弊端,极少有人自愿来从事这样的基础性工作。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少数志愿从事动有志于从事这一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进行 , 由江苏省教育和宣传部门指定部分高等学院来负责这一限期工程,并调拨必要的经费,对从事这一工作的大学生按照正式职工来付给相应的工作报酬及享有和政府公务员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如果人员得不到落实 , 那么再怎么强调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恐怕也是一句空话。 下面是笔者 2007 年 11 月和 12 月写的两篇短文 : *****************************888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碑史料抢救工作需要应急机制 黄安年文 发表: 2007 年 11 月 3 日 昨天全国政协举行文史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抢救是当前文史资料工作中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在我看来应当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碑史料抢救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并且建立应急机制。据统计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 400 多人( 2006 年 8 月 14 日新华社资料),如果这些幸存者当时只有记事年龄的 5 岁以上,那么今年也都 75 岁以上了,随着自然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这些幸存者只能是越来越少,为迄今的幸存者建立确凿的口碑史料档案不仅是史学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宣传机关的重大责任。这项工作搞个人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迄今这项工作的足够启动资金保障和人力组织保障也都是个问题。 严肃的口碑史料不是一项简单的口头调查,而是科学的复杂的系统研究工作,需要各种档案资料考证、历史实证和论述研究的配合,包括在美国已经于 2005 年开放的日本的档案资料和日本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没有一枝专业和普及的义务工作队伍的结合是难以做好的。在目前的向钱看的量化机制下,笔者坦言大概没有什么学校和研究员有做这项工作的积极性。我们需要有志于从事这项工作揭开历史谜底志愿者和研究者,在这方面,华裔青年女女作家张纯如是我们的光辉榜样。 像这样的课题还有日本侵略军魔爪和淫威下的慰安妇幸存者,日本细菌战的受害者,日本在华屠杀虏掠的受害者的口碑史料的收集和调查,这些口碑资料调查对象如果从 1945 年记事起算,也至少有 67 岁以上了,慰安妇幸存者以 1945 年时 15 岁计算,现在也至少 77 岁了。我们主张中日世代友好,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不忘历史真相,如果错失良机,将过去的历史真相一笔勾销,那就将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了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0200 ) ************************************ 恢复和维护历史真相再谈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10 日 今年 3 月 15 日,我在博客上发布《在旧金山参加南京祭,悼念受害同胞活动 ( 补充版 ) 》一文, 7 月 6 日,我在博客上发布了《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一文, 7 月 7 日我又在博客上发布了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同意发布的《南京大屠杀部分图片选》若干幅照片, 10 月 9 日,我在博客上发布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2007 年新译中文版出版消息; 11 月 3 日,我还在博客上发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碑史料抢救工作需要应急机制》短文。 11 月 27 日,在博客上还发布了维护史实、追讨公道、保障和平 ---- 记美国旧金山《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 2000 年 8 月),长文。 至于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文章和信息,那就更多了。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永远要记住的事件,因为她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需要和平?为什么需要强国?为什么需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什么希望我们的邻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东南亚各国都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什么我们希望太平洋成为真正太平的大洋。 然而,然而恢复和维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每年为提醒那些对历史患有健忘症的人组织的应景宣传。为维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一个张纯如倒下去,百十个张纯如站了起来,如今我们看到更多的人起来揭露和维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那些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政客和宣传是极其不得人心的,那种纠缠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具体细节和人数的考究虽然有助于历史事件的个别细节,但是并不能也不应该借此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客观存在,为了回击那些力图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右翼分子的无端挑衅,我们既需要从整体上用铁一般的史实向世人宣示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不容否定的,又需要做好南京大屠杀时间幸存者口碑史料的抢救工作。 有件事总使我感到纳闷,还在 90 年代在美国的华人首先起而呼吁人们记住南京大屠杀事件,并且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国内对此反映相对冷淡,民间的正义活动受到不适当的限制,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善,我以为政府不宜过多干预民间活动,也不应为民间活动背书。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事实是,近年来许多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活动是来自北美的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组织和积极发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既没有美国政府又没有中国政府的干预,他们的民间活动既不代表美国政府又不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 在恢复和维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问题上,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在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希望全世界对此有更多的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411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411 )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评定资深教授
黄安年 2009-11-29 18:12
再谈评定资深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9 日发布 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询问如何看待《北京师范大学 2009 年评定资深教授名单公示》,笔者对此无可奉告。 2007 年 6-8 月间笔者就次发表过 5 篇文章如下: 1 ,《公认的资深教授缘何被北师大资深教授的评定拒之门外?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3 日) 2 ,《何谓资深教授?再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7 日) 3 ,《资深教授是评出来的吗?三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8 日) 4 ,《资浅教授评资深教授的闹剧四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9 日) 5 ,《谁为资深教授买单?五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评定暂行办法的公正性》,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30 日) 笔者迄今依然坚持上述文章的见解,两年来的事实再次证明坚持这样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 我要重申的是 : 第一 , 资深教授是在长期教育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 绝不是评出来的 , 在目前存在着太多非学术因素的情况下 , 评不出真正众望所归的资深教授来。 第二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德高望重、教学和学术成果斐然的郭预衡教授是广大教师心目中公认的资深教师 , 然而他居然不是资深教授,这样的评定公正吗? 第三 , 现行的资深是按照量化指标并且和名利紧密挂钩评定出来的 , 这样的资深教授的普遍性有多大 ? 第四,时下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很不平衡和公正,我们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第五 , 笔者针对资深教授评定原则所发表的见解不涉及公示名单中的具体人 , 请勿对号入座。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