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战争与人道
heitiedan2012 2013-2-4 09:10
最近一期《中华读书报》有一篇采访台湾作家王鼎钧的报道,其中王讲过这么一个典故:冷战时期,哲学家罗素发起静坐请愿,要求英国政府不要研发核子武器和苏联对抗,他说宁愿受苏联的专政统治,也不要毁于核子大战。苏联纵能统治三岛,也有一个期限,英国人终有一天复国独立,倘若核子大战发生,英国民族就要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这件事我过去没有听说过。曾经也有人说过,结束战争最好的方式就是投降。事实是,苏联研发了核武器,英国研发了核武器,法国也研发了核武器,中国也研发了核武器。至少这近七十年来,世界没有发生核战争。而在只有美国一家拥有原子弹的时候,美国扔了两颗。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后,美军大败,损失数万人,杜鲁门有点急眼了,扬言要扔原子弹,但最后还是没扔。毕竟这时苏联已经有了原子弹了。这跟只有美国一家有原子弹的情况不一样了。 说结束战争最好的方式就是投降,这跟当年汪精卫的观点应该很接近吧。咱们在这儿不用骂人,从理性与事实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日本侵华期间,投降并没有带来人口的保全,而同样造成了大量的中国人的生命损失。就是在被日本最早侵占的东北,建立了伪满州国,那日本侵略者的横征暴敛,抓人做苦工,害死了多少中国人民的生命?在东北,凡有煤矿的地方,都有“万人坑”。那都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证。西方也有一句话,称“不自由,毋宁死”。看来,罗素的观点在西方也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更何况,他提出假设的条件,说宁可接受苏联的专治统治,这个前提又有多少真实性,也未可知。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战争。战争似乎不是阶级产生之后的产物,在阶级产生之前,各原始部落之间,也发生过无数次战争。这类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抢夺生存需要的更多的资源,包括土地、粮食和女人。如果有母系社会的话,战争中掠夺的对象可能就是男人。 战争从来就有两面性。一面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战争;另一面,战争是残酷的,是不人道的,凡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没有不憎恨和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中国古代的诗歌里,既有歌颂战士英勇杀敌的,也有为战死在沙场上的士兵们叹息的。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也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充斥着人们的心灵。 西方人道主义提出来以后,反战的理论中又给加上了这方面的内容。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珍贵了。但是提出人道主义理论的西方,却并没有把发动战争太当回事。或者只有罗素这样的书生才会提出前面那样的问题。虽然罗素的观点别树一帜,但西方的政治家们可从来不把这样的观点当真。他们想要打仗就去发动战争,根本不管老百姓家里人的死活。 但是,有了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会有人民反抗议侵略的正义战争。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不自由毋宁死”的说法,但是宁死不为人奴的观念还是有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也是千古佳话,中国人也没有把这样的话看成是轻视生命的观念。而且在中国还比较强盛的时候,还有“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我不招你,你也别招我。你要招惹了我,你跑得再远,我也得把你干掉。这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的生命的确是非常珍贵的,但是人人也都知道,再珍贵的生命也有失去的一天。那么把珍贵的生命放在保险箱里存起来,就算是对生命的珍惜吗?大概持有这样观念的人也并不太多。有些人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说是在享受生命,这样的生命有多大的价值吗?可是这算是珍惜生命吗?大概也不会有多少人这样认为。生命总是要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生命固然珍贵于长寿,但生命的高质量应该更加珍贵。 若干年前,李瑞环说过这样的话,估计也是引用的,只是我没找到出处。他说的是“宁失千军,不失寸土。”如果在那些人道至上的人看来,这句话实在是太不人道了。千军的生命难道还没有寸土珍贵和重要吗? 话不能这样说,寸土的含义决不仅仅只是那一块面积的土地,它是代表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你今天丢失一块寸土而觉得无所谓,明天人家就会向你索要尺土、丈土、里土。这样一点点蚕食下来,你最后还能有立足之地吗?没有立足之地,我们的人民还有生存的可能吗?所以,没有寸土,就等于失去更多人民的生命。千军固然珍贵,但是我们的亿万人民和人民的后代的生存机遇和他们的生命更重要,这个账还是不难算出来的吧。 还是若干年前,有个历史学者说,不能用武力统一台湾,因为会损失人的生命。我们当然希望和平统一,能不用战争的手段,当然就尽力不要用战争手段。国家的统一也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战士也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但是战士的职责就是要准备打仗,这话听起来也许有些冷酷,但也的确是事实。
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人道
Dally 2013-1-10 10:24
长这么大最看不了小孩受苦,一早上看看腾讯新闻,两条报道看完,心里很难过,一个是兰考妈妈精神几近崩溃,一个是广东准后妈虐待3岁女童致死。。看得这个揪心啊。。。 扭曲的社会、变态的人性。。。 扪心自问:什么是人道?人道是做人的道理吗?还是做人要厚道?做人还是厚道一点吧,人在做,天在看呀。。 一场大火让六个孩子丧生,官方出来管了,那人家之前收养100多个弃婴,都靠自己养大并且让那些孩子成家立业,这份功德怎么没人提呢?还想问一问那些抛弃自己孩子的狠心父母们,就算孩子生下来就有先天性残疾,但是那也是你自己的责任啊,凭什么丢下这些孩子,自己的责任不承担,让其他的人受罪呢?东北有句老话:有种生就有种养!!!抛弃自己的孩子,不怕遭天谴啊? 在想想那个3岁的小女孩,竟然被打的颅骨破碎,目不忍视啊!!!只能说现代社会的婚姻太随便,随便同居,随便怀孕,随便生孩子、随便离婚,最后孩子也被随便了。。。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人性在哪里?那个女人怎么那么狠啊?自己还怀着孕呢,怎么能一点母性都没有啊? 公道自在人心,可是已经不敢相信,人都有心吗?祈祷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2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一则笑话说起:人道、公平、节能、市场调节
热度 1 xiaoyanghe 2013-1-6 09:56
昨天刚刚听到一则笑话,说是南宁、北京、哈尔滨的三个网友在网上聊天。南宁的网友说,哦,我们这里好冷呀,才6℃耶;北京的网友说,那还叫冷?我们这里是零下16℃耶;哈尔滨的网友说,那也不叫冷,我们这里零下36℃耶。过了许久,南宁的网友才冷冷地说,我说的是室内温度! 呵呵,南宁尚且如此,就不要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长沙、南昌、贵阳、成都、重庆了。 其实我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知道,北方的冬天比南方的“好过”。这是我的一个在海拉尔(原属黑龙江,现属内蒙)工作的一位长辈告诉我的。到了80年代,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回南宁过年,一见面就抱怨,好冷呀,没处躲,没处藏,到处都是冷的。 据说是武汉的一位政协委员说了,如果不集中供暖,没法留住精英人才。他无意中也说了一句实话,即使不集中供暖,普通公民还是得留在武汉。其实,他也不妨说,不集中供暖,影响社会和谐。 当然,也有相反的意见,说存在能耗大的问题,似乎也有道理,都在提倡节能减排,一下子南方地区也集中供暖,那得消耗多大的能量呀。 还有比较邪门的,说是“南方人适应了湿冷的 ” 不管怎么说吧,是否要集中供暖,是不是要从“人道、社会公平、社会承受能力以及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来考虑? 我建议, 无论南方、北方都实行集中免费供暖(不也是拉动消费吗),供暖的标准是确保室内温度不低于12℃ (具体该多少,可以专家论证,因为估计北方的公民会吐槽了)。既兼顾了社会公平,也有人道主义的考量,这个温度应该不会冻死人了吧?如果哪个家庭觉得这个温度不舒适,可以自行购买空调解决。这样,就可以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节来分配。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这里讨论的集中供暖,恐怕只是在城镇范围内,那么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冬天该如何供暖呢? 我们在讨论问题时,不要忘记了,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892677 后面的话: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在夏天时,很多的公共场所的温度都调得太低了,既浪费了能源,还使体弱者遭罪!
个人分类: 时政|30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素食不人“道”,不近人“情”,还值得提倡吗?
热度 4 jiulianjushi 2012-3-14 08:03
素食不人“道”,不近人“情”,还值得提倡吗? 人道,六道之一,属三善道,尽管善,但不究竟,八苦免不掉,而且一失人身,还很难生善道(五戒十善修到八成以上才有可能生人天两道),因此如果要想脱离六道轮回,获得究竟的解脱,那就不能事事都循人道,该反其道时必须要反,否则轮回难出,也无法救度众生,因为自己都没有出离的本事,没有解脱的本领,哪能帮他人出离苦海啊。高尚是在人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突破,目的还是利益众生,共同脱离苦海。明白此理,就知道其中并没有逻辑冲突。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是人天福,也就是所谓的人道、天道;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二乘,是自度;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是度众生。此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众生成佛的必由之路!
个人分类: 几许感慨|323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别忽略了卑微生命的存在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10-2 10:02
别忽略了卑微生命的存在    ■ 视点   每个人的生命都该值得尊重,每个人的魂灵都该找到故乡的皈依。    “ 卧行中国 ” 公益行动建立首个《全国无名尸数据库》,目前已收集 2000 个无名尸资料。发起人张大勇是一位卧床残疾人,其中一个无名尸已经被亲人认领。 (9 月 25 日《北京晨报》 )   看到这一消息,我为张大勇的坚强与爱心而感到由衷地钦佩,更为他对卑微生命的关注而动容。   在当今社会,一个正常人要立足,离不开这个证那个证的。这些证件给人以身份的证明,有了地域的管辖,可以较方便地查找到他(她)的家。但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游离于正常的生活之外,他们没有证件无以确认,或者他们自己也不愿透露自己的 “ 家 ” 在何处。诸如流浪汉等,一旦他们不幸亡故,便成了无名尸。尽管民政部门出于人道主义,会对无名尸进行善后,但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让其亲人认领,这总归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信息时报》 2009 年曾报道,一个流浪汉猝死在广场,广场的清洁工记录下了流浪汉死时眼泪哗哗地流。我当时写道, “ 他为何会流泪呢?他是不是有什么没有完成的心愿?或者是,临死前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抑或是对自己以前糊涂地到外地流浪而感到愧疚,想对母亲说声对不起?而今,他孤零零地死在了他乡,他的魂灵能回家吗?我们能不能送那个猝死的流浪汉回家? ”   在物质日趋挤压人们精神的大环境中,送一个猝死的流流汉回家也许是一个奢望。但每个人的生命都该值得尊重,每个人的魂灵都该找到故乡的皈依。欣喜的是,首个《全国无名尸数据库》,不但有了送 “ 猝死的流浪汉 ” 回家的念头,更有了切实的行动与可能。愿这能让更多亡魂 “ 回家 ” 。   另外,卧行中国公益行动发起人张大勇,我不仅仅是钦佩他的自强不强,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更多的是,我们要读懂,正是因为张大勇一直以自己残疾之身,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个行色匆匆的社会,才对那些卑微的生命多了几分关注:不仅关于他们的生,亦要关注他们的死,希望能有机会让他们的亲人接其 “ 回家 ” 。这提醒了我们,平日,我们是否忽略掉了那些不起眼的人和事,忽视了身边卑微生命的存在 ……    □ 王玉初(职员) 转自: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9/26/content_280103.htm?div=-1 蔣科學按:什麽是精英?像張大勇這樣有愛心,有奉獻精神,而不是滿腦子替自己盤算的人才是真正的精英,從長遠看才有真正的影響力。而某些位高權重掌控很多資源的人,如果自私自利不過是富貴小人而已。如果利用其影響力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則不過是可恥的罪犯罷了,必將臭名昭著,辱沒祖先,遺羞母校,有什麽好炫耀的?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438 次阅读|3 个评论
艺林撷英:七绝——和学祥兄赠诗[注]
热度 1 pww1380 2011-8-4 21:11
杨文祥 七绝 天道玄玄人道艰, 无常有常皆自然。 倘得神功开慧眼, 百花残处绽新妍。 注: 杨学祥教授赠诗参见:杨文祥. 学坛杂俎:运气、活力与命运——感于“随风飘送的种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1478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16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艺林撷英:阴阳之理义利之辩——和学祥兄赠诗
热度 1 pww1380 2011-8-3 15:32
艺林撷英:阴阳之理义利之辩——和学祥兄赠诗 杨文祥 见利忘义, 鼠目寸光。 舍生取义, 利义两亡。 以义领利, 世道沧桑。 当今世界, 多元一体。 生克互动, 运化不已。 中华智慧, 旨在太极。 天道阴阳, 人道利义, 转化相生, 一窥真谛。 注:杨学祥教授赠诗参见:杨文祥 . 艺林撷英:拜读钟炳杨学祥唱和佳作《长相思》( 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1351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2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道高于政治吗?——与王铮先生商榷
热度 8 周可真 2011-3-20 17:27
拙文: 人道从来是从属于一定政治的 王铮先生文: 人道是高于政治的——与可真先生商榷(增补) 王先生反驳拙文“人道从来从属于政治”的观点的第一个论据是:原始社会只有人道而没有政治。 可以说原始社会没有政治,但这仅仅是说原始社会没有文明社会的政治形式;同理,那时候也没有文明社会的人道形式,所以如果可以说原始社会没有政治,那末,同样可以说原始社会也没有人道。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所以,王先生的第一论据就站不住脚。 人道、政治是跟着人类社会一起进化的,不能认为原始社会只有人道而没有政治,只能说当时只有原始形式的人道和政治,就像当时只有原始形式的艺术、宗教一样。 “人道”一词的核心词素不是“道”而是“人”。“人道”是指本质上区别于禽兽的人的行为规范,按这种规范行为叫“行人道”,也可以形象地叫做“走人路”。但是,究竟什么是人,衡量是否是人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人为确定的,这种人为性的标准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行为规范上,离开了人的行为规范,人的标准就是抽象的。 在管理学意义上,所谓人的行为规范,就是组织行为规范。这意味着,组织的性质是决定着组织行为规范的性质的。原始社会的部落这种特殊组织的性质决定着部落的组织行为规范的性质,文明社会的国家这种特殊组织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组织行为规范的性质。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按照当时部落的组织行为规范来管理他的部落,这种管理活动就是原始社会的政治形式。文明社会的国家统治者按照国家的组织行为规范来管理其国家,这种管理活动就是文明社会的政治形式。 “人道”和“政治”都是文明社会以后出现的语词和概念,通常是指文明社会的人道和政治。如果是指原始社会的情况,一般要以“原始的”来加以限定。在未加限定的情况下,它们都是指文明社会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人道都是从属于政治的。原始的人道作为部落组织行为规范,是从属于部落组织的整体利益和由这种利益决定的管理目标及其管理活动的;文明的人道作为国家组织行为规范,是从属于国家组织的整体利益(实质是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和由这种利益决定的管理目标及其管理活动的。 王先生应该清楚上述道理,那末,据此又怎能得出“人道高于政治”的结论呢? 王先生回复道:“ 原来你的‘人’也成了政治概念,我的人则是自然的人。把人政治化就是反人道的 。”我何尝把“人”理解为一个政治概念呢?我只是从管理学角度把人理解为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组织中的人,进而从现实性上把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理解为一定的组织行为规范,按照一定的组织行为规范行事就是具体的行人道而已。“把人政治化就是反人道”这个观点的论据何在?即使是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后世也没有任何人以此指摘他是“反人道”者。 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的,因此任何一个现实的人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即处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这不是什么“把人政治化”,而是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就像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即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在这意义上可以说“人是经济动物”。 究竟“人是政治动物”还是“人是经济动物”,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现实的人所处在的特定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来加以判定,如果从政治关系方面来判断,就可以说“人是政治动物”;如果从经济关系方面来判断,就可以说“人是经济动物”。如果从心理方面来比较人与动物的差异关系,就可以说“人是理性动物”或“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王先生所谓“自然的人”是指处于何种状态的人?是否指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是脱离了任何社会关系的人呢?如果是这样,这样的人确实是不具有社会性的,当然也就不具有政治性,然而这种不具有社会性、政治性的人根本就不是现实的人,只是想象中的离群独处的人,或迷失在原始森林中或荒岛上的某个人。如果王先生想讨论这样一种状态中的“自然的人”,我就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因为我不愿去想象对于尚未有星期五作伴时的鲁滨逊来说到底还有否人道的问题。 附: 周可真 2011-3-20 18:07 王先生,我觉得您应该从管理学方面去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同时从当今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去思考一下人道是否高于政治的问题。不要从原则或臆想出发,要从历史事实或现实事实出发。或者您应该思考一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道是高于政治的问题. “人道高于政治”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新观点,孟子就把作为“仁”范畴的“恻隐之心”看作为是“仁政”的人性根据,顾炎武更提出“有人伦然后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的观点,孟、顾都是“人道高于政治”论者。在中国,凡崇尚儒家人道主义世界观者,都必定把人道看得高于政治,这种抽象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形态就是像春秋时鲁国某君那样的行为,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自己亡国。
个人分类: 理论探讨|4562 次阅读|24 个评论
天人之道的演变历程
sheep021 2011-1-17 16:31
天人之道的演变历程 华夏民族对 “ 天 ” 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理念。对 “ 天 ” 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天的本意是指自然或宇宙,及其产生的现象。后来又演变为一种精神现象,形成了天道,天命、天意,天象,等等 殷商时, “ 天 ” 的神格化和人格化。天与人是不是对抗而是对应的,不是割裂而是统一的,如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主要特点:敬天爱人 周代, “ 天 ” 的宗教理论化。 “ 惟人万物之灵 ” ,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 。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主要特点:保民,敬德。 春秋,儒道互补。孔子对天是敬而远之的,更注重人的主体性, “ 不怨天,不忧人 ” ,提倡积极参与社会。孟子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 “ 制天命而用之 ” 。使人的主体精神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张扬。道家则对人存在的意义有了终极思考。对天的主宰性、神格化提出异议。认为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的主体作用的实现不能脱离天地自然,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更注重天人同乐,天人同生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意在弘扬人的饿主体性和自由性。更加注重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崇尚精神对生命的超越。 汉代,对天的纲常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 废除百家,独尊儒术 ” 。从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实现了封建思想文化的大统一。在确立天威下,强调人的作用。体现在对皇权的认同,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参与及对人的关心。是知识分子被边缘化的开始。 宋代,对天的理学化。把封建思想纲常说成是天理,把人的物质生活说成是人欲, “ 存天理,灭人欲 ” 。通过提高人的修养,通过精神来“窒欲”。把天说成一种人的对象化的精神象征,更注重现实社会中“人”与“欲”的控制和调节。 从以上天道、人道的演变历程看:人之道,即天之道。立天之道,主要是为了约束人道。还是《阴符经》说得最明确:“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参考:《新民晚报》 2011-1-16 日《关于天的意识形态考》一文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強烈建議:科學網博客是否可以全體休博一日為富士康工友哀悼!
jiangjinsong 2010-5-28 23:26
建議:科學網博客是否可以全體休博一日為富士康工友哀悼! 同時表達對富士康公司的抗議! 同意者可於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全天自願休博!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203 次阅读|8 个评论
清明寒食敬心意
yaoyaxin 2010-4-5 02:02
春节至清明前后的时日,自古而今可谓激扬文思的春暖时节:土地由冻紧而融松,枯黄土色因复苏水气之泽转而深黄,随之润出的泥土气息时而在空气中飘散,这是行走在室外无意间最能沁入心脾的春的气息;偶尔走过一段松软的泥土地,足下的弹性难得响应着自然的活力;玉兰含苞,万树萌绿,清明时节,春意为盛。 清明时节,自然景物有别于冬日而焕然发新、蕴藉可爱,最善聚焦春和景明者,当属晚唐花间派诗人韦庄的诗作《长安清明》: 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围绕介子推与晋文公重尔展开的清明与寒食,虽然在民间流行已久、渐而成俗,可是这个习俗并非依据五经之一《礼》的记载而出,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颁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坟,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清明节民俗在唐代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并列为常式颁行民间。这样,每年清明节,人们拜扫坟墓,封土于冢;各家门户遍插新柳;重返明媚自然中的人们,尽情享受放飞纸鸢、荡秋千的游戏,舒展筋骨,抖擞精神;妇女们以描金胜子贴于两鬓,以这美丽的柳叶符融入春意。 对于唐以前更古老的人们,清明时节赏春之乐趣或许不及寒食敬祖之虔诚,尤其对于介子推隐居深山所在的晋地人民,至迟东汉时仍恪守寒食风俗,即每年冬至之后的105天内须断绝烟火食寒食简。曾任并州刺史的东汉名臣周举、魏武帝曹操,分别以儒学之人道和从政之远见,向寒食伤民健康的不良习俗发出禁令: 周举将寒食一月减为三日: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 魏武帝严禁寒食,明行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回到清明扫墓、慎终追远的庄重本意,南宋高翥的诗作《清明》,道出难以释怀的人生之重: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实,我所经过的清明节,儿时以扫墓、踏青为乐,年长以追思新逝亲人为怀,而在清明节未成法定假日之前,多数清明无睱顾及,只有在留恋正浓春意之时唤起内心对远行先人的无限感念。以我最喜欢的画家画作----吴湖帆《灵岩积翠》,表达今年清明之情意。
个人分类: 时令感怀|4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根本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人道与公义(《探讨价值观》系列之十)
热度 1 bochang 2010-1-20 19:05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十部分。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但要重视理性和责任,还必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否则,这个社会就可能会变成冷酷无情。因此,我以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最根本的普世价值除了理性和责任以外,还必须包括人道与公义。 事实上,人道与公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只有重视人道与公义,我们才能保障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何谓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一种群体之爱,它起源于人类天赋的同情心。自古以来,人们就常说,人跟禽兽的分别,就在于我们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事实上,不但是人,有很多高等的群居动物,对它的同伴也会表达强烈的爱心。例如,前不久电视上曾报道,在南美某国家的公路上,一只流浪狗被车撞倒了,另外一只流浪狗,为了救它的同伴,不顾汹汹车流,多次试图用嘴把受伤的同伴拖回路边,情况十分凶险。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狗也会非常关心它的同伴的安危,而甚至愿意为此作出牺牲。这种双互关爱是群居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得以胜出的一种重要因素。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一直强调人道主义。事实上,贯穿于儒家思想的主轴就是以仁为本。在西方,人道主义受到重视的历史比较短,基本在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西方社会比较强调宗教和神权,对人的地位一直不是看得太重;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过去五个世纪,重商主义在欧美的风行。由于在资本主义的思想底下,利益往往被摆在第一位。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曾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政策,对于生产力落后地区的人们曾经进行无情的压迫和掠夺,在美洲甚至实行种族灭绝(genocide)。在西方,在近代比较受到重视的是人权思想(human rights)而非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人权思想在古希腊社会里面已经萌芽,到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更得到充分的发扬,许多学者开始鼓吹重视个人的价值及对人权的尊重。人权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主义的积极作用,也为西方国家脱离宗教控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到了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采纳人道主义作为它的价值观,因为人道主义的精神可以使人们感到自豪。人道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就是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现在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慈善团体,专门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社群,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而在每次突发的灾祸发生时,譬如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8年四川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海地地震,许多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都会迅速地动员起来,加入救灾的行列,社会上许多人也积极地参与了捐助。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的表现。 何谓公义? 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是公义,公义同时涵盖了公平和公正。严格来说,公义超越了公平和公正。公平只要求在一些涉及到利益的事情中,做到合理的分配;公正要求一个人的判断要客观,合理;而公义就不只是一种判断,而是一种超越了利益和利害关系、由良心产生的驱动力。中国有一句古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里面的不平事,不是发生在拔刀者身上的;他帮助别人,只是为了实现公义,而不惜自己惹上很大的麻烦。可见,公义比公平和公正来得更积极、更主动。 公义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中。我们看武侠小说时,会特别喜欢锄强扶弱的英雄,因为他能为人们伸张正义;在现实世界中,当我们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弱者被强者欺淩时,会打从心里渴望该弱者能够成功抵抗强者的压迫,例如当我们在报上读到有些贪官污吏或者大财主欺压百姓时,会感到义愤填膺。这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心中都会认同公义的价值观。 事实上,义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一个讲求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社会,法律才能为人们提供合理的保障。相反地,如在一个缺乏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社会,法律只能成为强者(当权者或有钱人)的压迫工具。另外,在今日社会里,舆论工具也是保障社会公义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在某些社会里,有些媒体为了经济或者政治利益,可能会不顾公义,不去尽一个舆论该有的监督责任,甚至误导读者。在那样的社会里,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义?公义不但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对于我们社会每一个成员获得安全的保障。在一个社会里,总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奸恶之徒,他们常常在找机会去欺淩别人,去抢掠别人,去剥夺别人的权利。要对抗这些奸恶之徒,不但需要公安和警察,法律和法院,还要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支持公义的道德观。只有在整个社会都崇尚公平、公正、公义的时候,那些想要作恶的人才有所顾忌,不敢为所欲为。所以,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要建立一个安全和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发展和巩固这种维护公平、公正和公义的道德观。 人道和公义是密不可分的 在每一个社会里,总有它的强势社群和弱势社群。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要想办法关怀和保护弱势社群。这种对于弱势社群的支持和关心,既发自于人的同情心,就是所谓人道,也因为我们希望弱者能够不受到强者的欺淩,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也就是所谓公义。另外,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也必须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能受到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约束。所以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同时宣扬这种仁和义兼备的价值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文化有深厚的推崇人道和公义的传统。儒家思想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教导。即使对于统治者,也要倡导他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仁和义是儒家精神的根本,也是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当社会上的人都尊重人道主义的精神,那麽社会上的罪恶就会大大减少。对于义,儒家也是十分地推崇。孟子有一句名言,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觉得他站在正义的一方的时候,即使面对极大的压力,也会坚持。这种想法就是要教导人要坚持义。 人道与公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推崇的仁和义,是基于一种奉献精神,这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和资本主义思想有所不同。在西方,当然也有宣传人道主义和公平、公正、公义,但他们主要是通过对神的敬畏,或者对个人的肯定和利用法律来达到这些目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保障个人的权利。东方的文明主要是教导人们在道德上实践仁和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东方文明所推崇的人道和公义精神,应该比西方的人权思想更为淳朴。但在目前,西方的舆论却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处于道德的高地,而且不少东方人也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 这可能包含弱者对强者屈服(或者崇拜)的心态。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主要由西化派主导。他们错认为中国的固有文明是落后的根源。这种心态主要是由于中国在近代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在过去几个世纪,东西方文明的交锋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多次战争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始终居于征服者的地位。随着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的扩张,他们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并在东方到处殖民;亚洲那些古老的农业大国毫无抵抗的能力。由于西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倒性优势,西方的文明得以深重地影响着亚洲的人们。不但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要脱亚入欧,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这最近的一百多年里对自己的固有文明也完全失去了信心。一些传统文化里面所倡导的价值观也因此几乎完全丢失。 中华文明固有价值观丧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成立第三共产国际,有计划地向东方输出列宁主义,大力宣扬革命与阶级斗争。人道主义因为不讲阶级性,受到极大的批判。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之下,公义往往也只能让位。幸好这个历史阶段现在已经过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政府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社会,这种想法应该是与人道主义一致的。 我认为, 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完全可以重拾自信,去争夺道德的高地 。经历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囯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大力的改善。尤其在最近这十年,中国的国力逐渐崛起,我们可以客观地对自己固有的文明进行反思。在我们即将进入的后资本主义社会里,当亚洲的国家不再受西方控制的时候,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而且要从这两者之中吸收它们优秀的成分。 只有重视人道与公义,我们才能保障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一个社会里面,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经常会有冲突。人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是自然的,因为这是一种动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一个社会里面,为了要照顾群体的利益,有时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这个平衡需要靠人道和公义。只有在人道精神充分发扬的社会,人们才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能同时关心他人。要建立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人道精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 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人道精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需要这种人道精神。举例来说,有些人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会出于经济利益猎杀它们。在非洲,人们为了夺取象牙,会将象大批杀死;有些人为了获得珍贵的皮毛,不惜大批猎杀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怎么样能使人少做这样的行为呢?这就需要有人道精神。有很多社会立法规定禁止虐待动物,也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考虑。对于自然环境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环境污染,也就是因为我们关心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素质,不希望他们的生存环境被恶化。所以,争取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公义的精神是一种是非之心,这种价值观也是制约私利所必需的。要使到社会上的人愿意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牺牲一部分的个人利益,就需要大家具备公平、公正、公义的思想。一个没有公义思想的社会是恐怖的,因为在那样一个社会里面,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去剥削、欺压别人。公义的精神绝对是我们保障群体利益的一个主要的支撑力量。只有在公义的精神得到充分伸张的社会里,群体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一些对于自然的破坏,也需要一种公义的精神去纠正。例如,当一些工厂不负责任,排出有毒物质去污染环境时,或者当有些人为了争取暴利,去滥伐原始森林时,许多有识之士就会基于义愤去想办法阻止它。因此这种公义的思想对于保障群体利益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有正面的作用。 所以总括而言,要保障社会群体的利益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必须努力使到人道与公义的价值观能深入人心。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62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明人陈继儒的为人处世四法
tianli99 2009-12-28 20:11
明人陈继儒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陈继儒 (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 昆山 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 见闻录 》、《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元·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 《红衣西域僧图》 原图纵31.5厘米横263厘米,作于元大德八年(即1304年)。此长卷题有 陈继儒的跋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西医之争——其本质是天道与人道之争
famingkuang 2009-9-17 09:04
从神农尝百草而得治民于病之法,我们知道中医的试验靶场就是人体本身,用自身做试验品,这是中医最伟大之处,堪称天道。 西医就不一样了,每一种西药问世都以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小动物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西医讲究的是人道。 天道讲究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存共荣。 人道讲究的是人类凌驾于一切之上,为了人的利益可以牺牲任何它物的利益。 天道是博爱的,人道是自私的,以天道战人道,谁输谁赢,还没有开始比赛我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现在的中西医之争,太过于肤浅,远未触及本质,更象是一场中西医的粉丝们之间的意气之争。 中医案例: 我的亲舅舅,得了骨质增生,腰都抬不起,由于经济等原因在家用中草药医治,吃过不计其数的中草药(当然方子也是无数了),最后奇迹般地好了,十多年了再无复发,但是具体是哪付药见的效,却无从知晓。 依我看,不是中医不中用,而是中医的试验用靶场太少了,所以中医想在人道的社会里有立足之地,必须抛弃天道的精神,多用动物做试验,对古药方来一次去伪存真,只有这样中医的太阳才会在东方升起。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43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五十七 精英的荣耀
siccashq 2009-1-22 08:09
(高分辨孪晶结构,来自电镜专家的作品,仅供观赏) 这几天不适,感冒头疼,昨晚怕传染2.0爬到沙发上去睡,结果沙发太软睡到半夜腰身不对劲,不过醒来之后感冒却好转了很多,多亏了姜汤。戴维斯这里冬天并不独立,似乎喜欢靠在秋天的肩膀上,而且也喜欢和春天游戏。刚到一月,气温却突然升起来,阳光也似乎和秋天不减少很多,说是冬天但却是童年春游的季节了。 头疼睡不好觉,不过可以思考问题。想起可真先生一系列对于科学的反思确实也感到很多迷惑,我不赞成盲目地反科学,但是科学发展中出现诸多与普世道德相违背的行为又不得不让人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在自然界生活。我是说生活,而不是生存。生活是人类独享的,动物只有生存。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和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真是谁也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对于快乐的期望也不尽相同,能够跨越幸福的势垒也有相当差异。但是有一点可以清楚的是人类的快乐和动物不一样,人类的快乐似乎更多根源于精神层面的成就感,而不应该是物欲上的满足感,这也应该是人具有高等智慧的区别之处。 问题就在于人类内部智力的差异或者不平等对这个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变革?类比于动物界,确实是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但是人类是不是应该继承同样的自然之理?处于金字塔上层的精英人类除了享有上天安排和个人努力获得的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何种天赋的权利和义务呢?人的贪欲在于能力越强获得越多也要求越多,这种自我膨胀和无反馈的过程只可能造成更大的两极分化。从道德上来说我们需要关心弱者,但是这仅仅是道德,有没有更有力的理由要求精英付出更多呢? 我更加觉得人的能力并不仅仅有能力获得,而且是更有能力付出,在这种能力与物质的交换过程中,我们似乎更关注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并且认为后者是一种道德上的无约束的志愿的义务,而不是责任。 所以大部分的我们,即便是普通百姓,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实现;赚钱是为了获得个人财富而不是管理财富;当官是为了个人权欲和控制而不是服务于社会他人;工作是为了谋生而不是参与一项事业。 即便是科学工作者,我们也因为忽视了后者而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我们看不清精英们如何为社会大多数管理和使用财富所以更喜欢讨论伪精英们掌控了大量的资源。我认为精英毫无疑问应该承担这个角色,他们有能力来使用常人使用不到的资源,这是他们的能力赋予的,但他们更有责任来行使财富的利益最大化和普适化。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我们透射电镜专家能够使用最先进的透射电镜获得物质最微细和全面的结构信息,那么就应该让这些专家来实现这个角色的价值,而不能说任何人都因为具有使用权利就盲目分配。社会福利系统需要金融管理专家来管理,那么就让他们来管理。这种资源的分配完全是角色分配,并不是荣耀分配。是否获得荣耀在于专家是否能够在这个角色上做到最公平,做到至上而下,而不是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欲望最大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动物界那么简单,但是也不能沾染了弱肉强食的兽性而变得复杂。人具有智慧并不是实现统治他人的工具,而应该是奉献给他人的能力。我们喜欢把后者弱化为道德,须知道德是最没有保障的社会心理。但是千百年来我们记住的伟人却没有哪个不是因为强化了后者而永垂千史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一些所谓道德变为社会机制,让人明白金钱不是丑陋肮脏的东西,而是你回报的开始。 这是读了可真先生博文《 富者低贱,贫者高贵 》的反应,从物质的需求角度来说可真先生说出我们每天处于癫狂状态的根源,但是从精神层面我不相信上帝会如此不负责任地赋予人类以智慧。我还是坚信,人类当然并永远比动物更高贵!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67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丛林法则仍然大行其道
ecosinic 2009-1-9 09:46
以色列开火至今已是14天了,至9日有765人死亡,其中34%是儿童。另有数据显示至少3120人受伤。以军自地面行动以来死亡士兵8人,有报道称其中4人死于自己误杀。 在本次袭击中,巴勒斯坦是明显的弱者,巴勒斯坦人民的死伤并没有获得西方世界的任何同情,以美国为首的把人权、人道作为武器和圈套不时强加给他人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对以色列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谴责。世人也心知肚明,以色列的行为如果没有美国人在后面支持是不可能,甚至可以说,以色列是在打一场美国的代理战争。 本次袭击源于前面的和平协议就要到期,巴勒斯坦人不想继续签,先放了几颗火箭弹试试水深,没有想到这世界上水深得很,玩火等于完蛋。 巴勒斯坦人似乎至今都没有明白这个世界是一个丛林法则仍然适用的世界,虽然有人在大讲什么和平,大讲人道人权,大讲公理,其实真正可以说话的是实力,是强权,强权就是公理,其它的都是幌子,或者是说给弱者听的安慰剂。如果阿拉伯世界够强够很,西方就不会为所欲为。俄罗斯够很了,所以,美国人不敢在格鲁吉亚胡来,虽然挑动了战争,但最终还是按照俄罗斯的方式结束。也因为俄罗斯够很,占着日本人的北方四岛,日本人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是俄罗斯的很,说把西方的天然气停了就停了,放在阿拉伯世界,哪个敢停石油供应的话,还不是一顿乱打。中国最近强很了一点,日本人在钓鱼岛上就没有捞到便宜。如果中国政府对付那些在国内搞恐怖活动的所谓独立分子,也采取世界上普遍的法则,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麻烦。 这个世界还没有进化到中国人想象的那么和谐,要建立中国人希望的那种和谐也还需要些年月。丛林法则在本世纪仍然会盛行,至少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上是这样。夹着尾巴的国际关系只会把中国带入更多的麻烦中。 我们希望和平、和谐,但是我们也需要记住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当今世界,甚至是你我的日常生活当中。不为别的,人仍然是动物的一种,只不过是穿了衣服的动物。
个人分类: 杂谈|3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