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低碳生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Terrace 2012-1-31 12:28
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浅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摘要】本文从讨论新近的一部热门电影 《猩球崛起》 为切入点,引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话题,再结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的报复”这一论断,尝试性地讨论了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自然,保护自然。在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同时,一方面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寻根,简单阐述了“天人统一”和“师法自然”的思想,提出了要注意“时”和“度”的问题;一方面从国外的观点寻找支撑,具体表述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的思想和观点。最后,结合国内外这几年的天灾人祸提出倡议,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实施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 GDP ,追求低碳生活,从而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关键词】科技的双重性 自然辩证法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 最近好莱坞出了一部电影,叫 《猩球崛起》 ,我看了以后,觉得里面蕴含了一些人文的思考。故事主要是基于人类用猩猩做实验研发基因药物这一背景展开的:首先,借用黑猩猩凯撒的眼睛,看到人类做出许多美好的事物,例如艺术和理性,接着他开始看见人性的黑暗面 —— 压迫、狭隘、自私、贪婪,和对于未知事物与对象产生排斥等等。其次,好莱坞很热衷的一个主题就是关于科技对人类、自然的反作用。譬如人类自大地认为自己懂得扭转、推进、或是掌控自然法则,然后不顾任何后果的做出一些行为。《猩球崛起》中,观众能从猩猩们哀怨的眼神和愤怒的呐喊中读出更多的不公平,从而让观众更直观地审视科技对生命、自然的负面行为。所以,《猩球崛起》也映射人类与自然以及跟他们自己较劲,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一个人类与生命、自然和平共处的全新世界秩序。否则,人类会受到非常严重的、致命的惩罚。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基本的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记得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后面也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西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随同这种含粉的块茎一起把瘰疠症也传播进来了。”恩格斯的话,跟我们之前讨论《猩球崛起》的观点不谋而合,有时候,人类自大地认为自己掌控自然法则,但是实际上我们没有,而且还很无知。所以恩格斯接着警告我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把这个问题已经看得很透了,我们不能说,我们是自然界的唯一主宰,从而为所欲为,这往往得不偿失,悔之晚矣。在修蔡仲先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时候,蔡先生放过一段视频,给我印象特别深,原来我们把麻雀定为“四害”,全国人民一致打麻雀,结果麻雀是打了,害虫也多了,现在看来像是个笑话了,但是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认识自然地水平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所以我们要谦虚,要不断向自然学习,敬畏自然。 关于敬畏自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包括佛教也有很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关于我们拿着一个现实性的环境问题,或者说科技双重性的问题,去寻求答案,我们是要考虑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那里面去寻根的。值得一提的是, 1988 年 7 月 1 日,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发布了一个《巴黎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要想在 21 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 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以前听过北京大学金开诚先生讲,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总结为四大重要支柱,即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其中“天人统一”思想,专门针对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展开来论述的话,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能不能和谐相处;二是怎么和谐相处,关键是第二个问题。 首先我想说一下关于能不能的问题,答案肯定是能和谐相处。为什么呢?恩格斯也说过,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好像手和全身的关系一样,所以肯定能相处好。在原始社会,或者更早,我们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生态系统。只不过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不断地创造和使用工具,科技的创新等等,我们开始打破,甚至颠覆了原来正常的生态系统。很长一段时间,确实,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 ——“ 向大自然宣战 ” 、 “ 征服大自然 ” ,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和谐相处的问题显得更加实际,也更加棘手。 这里面阐述两个小例子,以佐证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孟子 · 梁惠王上》中说: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里的“时”字用得特别好,我们跟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策略就是要注意“时”的问题。“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也就是说,我们与自然相处,不是我们不砍树,而是我们有规划地砍树,绝对不能乱砍乱伐。还有《唐律》中有关于保护稀有飞禽物种的法律,这个也是中国法制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基本想法就是,你可以捕鸟射雕,但是一定要有个“度”,不能都把他们杀了。唐朝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某种朴素的思想,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当然这些例子都不系统,真正要说开环境保护之先河的话,不得不提上个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卡森女士所写的一本书《寂静的春天》 。在书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道理是这个道理,谁都知道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博弈与权衡。卡森这本书一出版,就遭到利益团体,化学药品制造商们的打压和抹黑。但卡森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作为一个化学工作者,我非常了解我们所合成的药物对于人类的意义,同时也包括危害,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它有害,我们就不合成,不研究,基础研究还是要开展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它有利,我们就忽视它的副作用。必须说明的是,环境一旦破坏了,科学家是有责任的,但是不能把所有的环境危害的结果强加给科学家,这是一个社会性的事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要有一揽子计划,科学家作为一份子,有责任有道义积极参与其中。 不幸的是,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幸运的是,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上来,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与自然做朋友,向自然学习,师法自然,才是我们践行保护环境之道,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智慧。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环境保护,这个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年来,各国也开始了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关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业界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自己的分内之事。但是近些年来, 雪灾、瘟疫、暴风雨、海啸、地震 …… ,接踵而至,触目惊心!每次大灾都是数万生灵涂炭。 2007 年 5 月 4 日晚强 龙卷风 袭击美国中部堪萨斯州格林斯堡镇,全镇 90 %以上的建筑物被毁,救援人员说,龙卷风几乎将整座小镇“从地图上抹去”。 2008 年春节前夕,一场近 50 年来罕见的暴雪突袭神州大地,全国 19 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公路不通,电网中断,水管冻坏,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008 年 5 月 6 日,缅甸首都仰光市郊被洪水淹没缅甸热带风暴的受灾人数估计已达 2400 万,这是缅甸总人口的近一半。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灾民缺乏药品、饮用水、食物、毯子、帐篷。是天灾,还是人祸?地球愤怒的报复,真是应验了恩格斯的话。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 8.0 级特大地震灾害。重灾区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公里,涉及 6 个市州、 88 个县市区、 1204 个乡镇、 2792 万人。截至 22 日 10 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 51151 人遇难, 288431 人受伤,累计失踪 29328 人。远的不说,新近的2011年,确实是自然灾害空前肆掠,损失无比惨重的一年,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百年一遇的洪水,日本“311”大地震及其核危机等重大事件。 我们都知道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问题呢?正如我前面所说,道理是这个道理,谁都知道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博弈与权衡。人类对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越来越无能为力,2011年的世界气候大会,无法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公约,加拿大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这也表明我们不愿联合了,发达国家拒绝履行承诺,只能自顾自了。我们索取的太多太多,而且在索取之后剩下的是更加的贪婪和剧烈膨胀的野心。人类对大自然破坏的后果已逐渐暴露出来,人类正史无前例地遭受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人在 “ 征服自然 ” 中无法 “ 胜天 ” , 在协调与报复人的自然界的关系中亦无法 “ 胜天 ” 。作为自然界生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不要站在自然之外去统治和主宰自然。 “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卡森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从操作层面上来说,首先人们的观念上应该进一步统一, 保护大自然,其次,国家层面上说,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 GDP ;个人层面上说,追求低碳生活,分享绿色心情,从而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参考文献: 【1】陶涛,基因药物引发的人文思考——《猩球崛起》影评,剧透,网络个人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138do=blogid=52117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p383-384. 【3】卡逊 (Rachel Carson) 著,吕瑞兰 译,寂静的春天 【4】具体数据均来自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科普百科|4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低碳生活
热度 1 skdhf 2011-12-4 21:41
科研中的浪费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科研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节约资源,但我们往往打着节约的旗帜干着浪费的勾当。我们整天在说环境问题,能源危机,而且其中的很多人都抱着雄心在研究新能源,创造新技术,试图去改善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多能量。但是,我们有多少人反思过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到底做了多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事情。我们每天创造了多少垃圾,实验室每天浪费多少水,甚至我们多用了多少卫生纸。这些小问题估计很少有人去想,但小事情做的人多了就成了大事情。 我们的社会急于追求发展和扩大规模,我们也跟着追求金钱和物质,别人可以这样,但我想一个做科研的人应该对生活的环境有更多责任感。我们在标榜出了多少新成果,高新技术实现了多少产值,可有谁会想我们到底浪费了多少资源,对环境做了多少破坏。我们羡慕有钱人开着豪车,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他们,很多白领都想买车,有车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每一辆车会浪费多少石油,会排放多少温室气体,会制造多少噪声?我们最后也许就会终结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盲目追求上。 现在口号很多,喊的很响,可提倡低碳生活,善待环境的口号却很少,声音也很微弱,全部被淹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口号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该行动了!
2699 次阅读|2 个评论
环境署报告强调旅游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热度 1 xuxiaxx 2011-10-11 08:23
气候和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职责。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旅游业在发展,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联合国环境署和经合组织在2011年10月10日共同提出一份最新报告强调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和各国为改善环境做出的努力。   联合国环境署和经合组织共同推出的一份最新报告强调旅游业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报告指出,如果各国不推出低碳、有效利用资源的政策,全球旅游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在 25 年内翻一番。 这份名为 “ 气候变化和经合组织国家的旅游政策 ” 的报告建议各国在旅游业领域采取更大的努力推动减缓气候变化和刺激的政策。报告表示,一些国家的经验显示,这些大胆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可以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创新手段之一。报告同时建议,各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需要反映旅游业在各国经济中较大的背景环境。 报告指出,许多国家和旅游业组织在设定旅游业的减排目标时,倾向于使其符合其它经济领域的减排目标。而另外一些国家,由于其经济结构、旅游业在国家福利中的重要性、或是其相对大型旅游市场的小型程度,更倾向于制定旅游业和其它经济领域的综合减排目标。   报告发现,旅游业在影响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气候变化对游客的旅行、旅游设施、游客活动的影响,对于旅游业在综合气候变化政策下的发展,以及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维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依赖未来几十年能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2-3°C ,全世界缺水人口将增加 20 亿。大量旅游业资源,如湖泊、河流、雪山、和淡水,也将极大受到影响。 目前旅游业所需的能源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占每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 5% 。在旅游业导致的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航空占 40% 、汽车占 32% 、住宿占 21% 。 来源: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6415
2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新白领标准
dtiger009 2011-7-22 10:43
2011年新白领标准,年薪2万OUT   网上流传的“新白领标准”有十项:   月薪2万元以上;坚持健身和运动;至少有两居室;有15万元左右的代步车;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工作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工作远程化是未来趋势;工作朝九晚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有独特的娱乐方式;重视低碳生活;有钟爱的时尚品牌。      一览英才网联合旗下保险英才网针对“新白领标准”做了一项调查,5万人中,只有5%的人月薪在2万元以上,11%的人拥有2居室,7%的人拥有15万元左右代步车。另有19%的人一项也不能满足,41%的人只满足1—3项。   结果显示,只有约10%的人觉得自己是“真白领”,约39%的人自称“伪白领”,约一半的人表示“从来只穿T恤”,还有8%的人觉得已经超过以上各项,是“金领”。   一览英才网资深招聘顾问刘先生认真的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全世界的白领也没有多少比例,这个标准作为娱乐可以,拿来说事的话显然不合适!      热议:多少人被逐出白领圈   “月薪2万会不会太高了?在长沙应该降为5000元。”一览英才网旗下的钢铁英才网采访到长沙的市民陈鑫说。   “月薪5000元怎么买房买车?除非是家里有钱。”陈鑫的话立刻引来网友反驳。   “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就听过白领这个词,幻想中的白领就是衣着光鲜,出入摩天大楼之间,过着衣食无忧的小资生活。可事实并没有那么美丽,很多时候,所谓的白领就是身背几十上百万元的房贷、每天挤公交地铁啃面包的路人,那个路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来自一览英才网旗下钢铁英才网的网友“茉莉花开”感叹地说,我们已经被驱逐出了白领圈。         附件:白领十大新标准      1月薪2W元以上   点评:随着物价的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薪族不一定就能达到中层阶级的水平,因此,白领的定义中,收入标准也应划定界限。   2 坚持健身和运动   点评:足见白领在人们的眼中,为自身健康投资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3 至少有两居室   点评:在我国,人们特别重视自有住房,房屋自有率也高达83%以上。因此,网友们选出这一点也能体现出我国的一个大众观点:没有房子就是生活不踏实的表现。   4 有十五万元左右的代步车   点评:在这个时代,白领作为社会中层阶级,居有屋,吃有余,出有车,这几点也变成了大家判定“白领”的基本条件。   5 有固定的朋友圈子   点评:可以看出,白领在人们眼中,应该拥有较高的精神文明层次,在工作稳定的同时,拥有固定的社交圈子,既是一种个人情感寄托,也是人际关系依托。   6 工作不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   点评:随着网络的发展,对工作场所的界定也应该广义化,工作远程化将是未来趋势。   7 工作朝九晚五   点评:白领生活应该有足够的闲暇,过于忙碌就难以优雅。   8 有独特的娱乐方式   点评:白领的职业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特有娱乐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许多新生的娱乐方式从白领这里兴起,并最终成为流行。   9 重视低碳生活   点评: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群,才会让生活向着低碳方向发展。   10 有钟爱的时尚品牌   点评:在如今,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的社会地位、金钱画上了等号,因此,许多人眼中的白领,在穿着品牌上也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南京   白领阶层 月薪税后10K以上   工薪阶层:月薪税后10K-6K之间   低保阶层:月薪税后6K以下   看看各自属于哪一层   不包括有房有车
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新白领标准
dtiger009 2011-7-22 10:42
2011年新白领标准,年薪2万OUT   网上流传的“新白领标准”有十项:   月薪2万元以上;坚持健身和运动;至少有两居室;有15万元左右的代步车;有固定的朋友圈子;工作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工作远程化是未来趋势;工作朝九晚五,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有独特的娱乐方式;重视低碳生活;有钟爱的时尚品牌。      一览英才网联合旗下保险英才网针对“新白领标准”做了一项调查,5万人中,只有5%的人月薪在2万元以上,11%的人拥有2居室,7%的人拥有15万元左右代步车。另有19%的人一项也不能满足,41%的人只满足1—3项。   结果显示,只有约10%的人觉得自己是“真白领”,约39%的人自称“伪白领”,约一半的人表示“从来只穿T恤”,还有8%的人觉得已经超过以上各项,是“金领”。   一览英才网资深招聘顾问刘先生认真的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全世界的白领也没有多少比例,这个标准作为娱乐可以,拿来说事的话显然不合适!      热议:多少人被逐出白领圈   “月薪2万会不会太高了?在长沙应该降为5000元。”一览英才网旗下的钢铁英才网采访到长沙的市民陈鑫说。   “月薪5000元怎么买房买车?除非是家里有钱。”陈鑫的话立刻引来网友反驳。   “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就听过白领这个词,幻想中的白领就是衣着光鲜,出入摩天大楼之间,过着衣食无忧的小资生活。可事实并没有那么美丽,很多时候,所谓的白领就是身背几十上百万元的房贷、每天挤公交地铁啃面包的路人,那个路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来自一览英才网旗下钢铁英才网的网友“茉莉花开”感叹地说,我们已经被驱逐出了白领圈。         附件:白领十大新标准      1月薪2W元以上   点评:随着物价的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薪族不一定就能达到中层阶级的水平,因此,白领的定义中,收入标准也应划定界限。   2 坚持健身和运动   点评:足见白领在人们的眼中,为自身健康投资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3 至少有两居室   点评:在我国,人们特别重视自有住房,房屋自有率也高达83%以上。因此,网友们选出这一点也能体现出我国的一个大众观点:没有房子就是生活不踏实的表现。   4 有十五万元左右的代步车   点评:在这个时代,白领作为社会中层阶级,居有屋,吃有余,出有车,这几点也变成了大家判定“白领”的基本条件。   5 有固定的朋友圈子   点评:可以看出,白领在人们眼中,应该拥有较高的精神文明层次,在工作稳定的同时,拥有固定的社交圈子,既是一种个人情感寄托,也是人际关系依托。   6 工作不再局限于在办公室完成   点评:随着网络的发展,对工作场所的界定也应该广义化,工作远程化将是未来趋势。   7 工作朝九晚五   点评:白领生活应该有足够的闲暇,过于忙碌就难以优雅。   8 有独特的娱乐方式   点评:白领的职业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特有娱乐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许多新生的娱乐方式从白领这里兴起,并最终成为流行。   9 重视低碳生活   点评: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群,才会让生活向着低碳方向发展。   10 有钟爱的时尚品牌   点评:在如今,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的社会地位、金钱画上了等号,因此,许多人眼中的白领,在穿着品牌上也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在南京   白领阶层 月薪税后10K以上   工薪阶层:月薪税后10K-6K之间   低保阶层:月薪税后6K以下   看看各自属于哪一层   不包括有房有车
0 个评论
在中国实行彻底的低碳生活,貌似很遥远!
热度 1 cuilanzi 2011-6-10 21:22
何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百度百科解释为:“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 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 大气 的污染,减缓 生态 恶化,主要是从 节电 节气和 回收 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我们能否不用电、不用气甚至不用任何产生二氧化碳的物品?想要做个肯定的回答,似乎比让美国人停止反恐一样难。 那我们可否尽量减少电、气以及高奢侈品的使用?可全世界看到中国发展最快的不是内在素养的提高,而是对高消费品、奢华品的高攀比度和高追求度。吃穿住行,是看得见的消费。日常人们总会忽略的消费,恐怕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估计也没有人说可惜吧!我们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我们飞速发展的高铁事业、我们快速发展的公务员队伍、我们急速发展的房地产事业……即使有传统高等教育发展摇篮之称的欧洲也不敢与现今中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相抗衡。我们的高铁事业终于走在了世界前列,让老美老欧都刮目相看,但一个事业铸就一批蛀虫,这不得不说事业的悲哀吧!考公务员成为全民的事业那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最尖端的人才全部去当官了,还有谁去创造生产力,创新高新技术,发展科学,促进科学?房价的膨胀绝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而是一种畸形发展,它成为地方政府变相敛财的工具,这不能不说中国特色的发展太具有中国特色了。这些难道不是高碳生活的衍生物? 在大家都不提倡低碳生活的环境里,你提倡低碳实行低碳,被别人认为是怪人、不合群之人、神经病、毛病……任何用于骂人的话似乎都成为你的代名词了。想要说,我可以,就得学会让身体随时能适应那种突然之间感到的崩溃! 吃素,穿棉衣、麻料,住茅屋、木屋,步行……貌似很低碳,但在中国似乎有些困难。吃素,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可真正的原生蔬菜和水果,价格可是比现在所谓用激素或者大棚培育的蔬菜要贵好些倍;纯棉纯麻的衣物,可是高档作料,纯手工的服饰,岂是一般人享用的;茅屋、木屋,即使你想要过《瓦尔登湖》里主人公所过的生活,那还得申请土地、森林使用权利,至于四合院、独门独户,古人或者过去老百姓住的屋子,那可是现在富人才能住的别墅级别的地方,一般人只能住在像笼子一样的公寓里或者所谓的小区里;步行,也许是唯一可以付诸实施的行动,可那得要分场合啊,除非你时间多得可以用来不断浪费…… 那种泡一杯茶、晒一天太阳、发一天呆的人,与那种马不停蹄、不断为生活奔波劳累的人相比,其幸福指数孰高孰低呢?上帝也许早知道这样的比较了,所以他让这两种人都存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像虫豸一样生活,做小草,做蚂蚁,或者做一只快乐的猪,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中早就给予了人们暗示。 低碳生活,想要说爱你不容易!但哪怕是一步的努力,相信真正崇尚生活的人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的!
个人分类: 感悟过程|1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
kejidaobao 2011-6-2 15:25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
陈俊武,福建长乐人,石油炼制工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流化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开拓者,近年从事新型煤化工技术开发与咨询。曾任石油工业部第二炼油设计院总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经理。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由于气候变暖引发的低碳技术、绿色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广泛流行的话语,也是各国政界人士关注的一大课题。尽管仍存在某些学术性的争议,但均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性对策十分必要。 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刻不容缓。不仅长期过度排放的发达国家需要立即行动,而且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后者要经历GDP增加而排放量上升的前期、越过“峰值”从升转降的过渡期、GDP增长率减缓而排放量持续下降的远期3个时期。中国的3个时期分别是:2005—2020年、2021—2035年、2036—2050年。 前期的任务是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改变燃料结构的途径,使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碳排放量)逐年下降。我国所做的“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已博得普遍赞赏,并成为约束性指标。2006—2010年的5年时间,GDP增长了0.7倍,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了0.3倍(从2005年的56亿吨到2010年的73亿吨)。根据最近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二五”预测,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91.8亿吨。若延伸到2020年将近120亿吨!虽然符合承诺指标,但显然过高!因此建议提出补充的绝对指标,将该年排放上限定为100亿吨。这样“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GDP的年增长率将控制在7%以内,符合中国当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情况。 2021—2035年的过渡期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排碳)指标宜早日研究,建议峰值年排放约110亿吨,并出现在2030年以前,争取2035年在100亿吨以下。 之所以提出以上建议指标,就是为了符合2005—2050年的累计排碳限额。学者潘家华按照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兼顾国家历史和现状,曾撰文提出该区间中国累计排碳量限额控制在3700亿吨(全世界为13000亿吨)的建议。笔者按2020年排碳上限为100亿吨,峰值年约110亿吨,2050年净排放50亿吨的数据,经初步计算得出2005—2050年累计排碳量低于3700亿吨,若超出以上基础数据,将导致累计排碳量高于3700亿吨! 按照Meinshausen等2009年发表的数据:2000—2049年的50年间累积排碳量额度为16780亿吨,可使大气层平均温升超过2℃的概率保持在33%上下。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Blue Map情景则把2050年排放量定为2005年的50%,即140亿吨,人均1.5吨。判断该数据是否可行?不妨参考欧盟的低碳路线图,2050年净排碳量11亿吨,人均2吨(较2005年少排80%);美国总统支持的众议院通过的ACESA(H.R.2454)法案,2050年较2005年减排83%,净排碳量约10亿吨,人均2.5吨。由此可见中国按人均3吨,总量50亿吨计已属偏高。当然上述数字全是乐观的估计。 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实现上述指标有很大难度。国内不少权威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人民大学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近年来陆续发表了专题报告,其中列出的最佳情景2050年预测排碳量均在51亿吨至88亿吨之间,而且最佳情景2010年预测排碳量已低于实际数值,“起跑晚了一步”是否意味着到达终点的时间相应推迟,值得认真研究!增加地质封存数量(15—25亿吨/年)可相应降低净排碳量。 2036—2050年间的后期阶段排碳量从起点100亿吨/年降低到50亿吨/年,要求平均每年以5%的幅度递减,考虑到同期GDP的递增,单位GDP排碳量降低幅度就是8%左右,每年减少约4—7亿吨,其中封存1—2亿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煤电厂的新建、既有燃煤电厂配备碳捕集设施、非化石能源发电系统、智能电网设施等建设项目为数众多,相应设备制造与安装施工均需要大量资金和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一切都要未雨绸缪,以便确保如期实现! 本文归纳为以下3点: 1. 排碳量近期目标在碳强度相对降低40%—45%基础上,补充规定2020年排碳量100亿吨的最高额度,中期目标是在2030年以前越过拐点。远期是将净排放限定在50亿吨(或增加封存量加以调整)。 2. 以上数据基于粗略估计,未计入森林和土壤碳汇的变化,未严格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当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 3. 发电用煤和钢铁、水泥等工业大宗用煤的碳捕集封存的尽快大规模实施是我国碳减排的核心。因众多企业分属于几大集团,如何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成为政府层面需主动承担的 工作。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4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绿色产品,享低碳生活
yhz125 2011-4-22 15:29
用绿色产品,享低碳生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低碳生活”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时下最为时尚的生活态度。现在,许多新产品都体现出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特点,帮助人们享受属于自己的低碳生活。 1. 柠檬汁时钟 这款时钟不需要电池,只需要足够的水和柠檬汁就可以连续工作 6 ~ 8 个星期。 2. 木质手表 这款手表与一般的金属质地或塑料质地的手表不同,它所倡导的是无毒的健康理念。它的表带和托盘都是采用天然的木头制作,这些木料并不是现成的新木材,而是取自一些废弃的地板木料等。 3. 太阳能手电筒 这款手电筒的外壳用竹子制成,外形轻巧,可随身携带。它利用太阳能充电,不需要更换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 手动充电器 这是一款轻便小巧的手动充电器,你只需要轻轻拉动绳子就可以发电。它通过迷你 USB 接口,可以为手机、数码相机、蓝牙耳机等数码产品充电。 5. 太阳能电子书 这款电子书阅读器内安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以为其充电。 6. 绿色垃圾桶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垃圾桶,而是一个能将垃圾分解成肥料的垃圾处理器。你只需要把吃剩的饭菜倒进垃圾桶, 2 个星期后这些剩菜剩饭将转化成种植花草的肥料。 7. USB 充电电池 这款充电电池改变了传统的电池充电方式,它不需要使用专用充电器,也不会像普通电池一样严重污染环境。当你需要充电时,只需把电池正极处的小帽打开,把藏在里面的 USB 插头接上电脑即可。
个人分类: Gadget|6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低碳生活的一天 转载于科学松鼠会--半只土豆
chowsiutung 2011-2-11 10:31
半只土豆 发表于 2010-11-26 05:25 今天是一个休息日,我像平常一样起床后要去下卫生间。不过第一件事和平常有点不一样,我首先把抽水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这样我的低碳生活第一天就开始了。 和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相比,我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要改变。我的电动牙刷反正已经坏了,便伸手打开了一只普通牙刷的包装盒,这样我一年可以减排7千克二氧化碳。嘿!我看到你脑袋上顶着的大大问号了,我知道你想的什么。电动牙刷又不喘气,怎么会“呼”出二氧化碳呢?仔细的端详电动牙刷这个电老鼠,会发现它充电座长长的尾巴最终插在了电源插孔中,哈,电动牙刷的鼻孔长在了发电厂。发电厂在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来供应电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换个理解方式,如果我们少用电,就是降低碳排放。 现在是时候来了解时下最酷的词——“碳排放”了,虽然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都被称之为碳排放,但温室气体中“贡献”最大的当属二氧化碳,所以我们的主要战斗是和二氧化碳之间展开。理论上呼吸放屁都在污染空气,可你也先别急着屏住呼吸不那个,低碳生活可不是玩命的态度。我们每天都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貌似它不是有毒气体,多点少点又怎样? 【全人类的空调】 带着问题,我整理好衣服下楼去取报纸。打开报箱一则生活建议被我看到,“多爬楼梯少坐电梯,省电又健身”,这么说来虽然我住的地方没有电梯可享受,可同时我什么都没做就减少了很多的碳排放。我突然明白了一点点,减少碳排放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大变化,有的时候是习惯上的变化,有的时候是方式的改变,有的时候甚至很有趣,有的时候竟然是什么都不用做。通过几层楼的健身减排活动,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屋内的干湿度温度都很合适。人类简直是把自己给惯坏了,为了贪图舒适不惜安装大量的空调器,对抗窗户外面的气温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也让碳排放更疯狂。其实这世界上最大的空调是完全免费的,那就是地球大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像一台巨大的空调,地球上的生命不分物种不分种族肤色都可以享受它的服务,可以说没有温室气体的存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太阳光源源不断的照向地球,过量的部分被大气层反射回宇宙空间,还有一部分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表被加热后温度上升了,反过来热量就会再由地表向宇宙空间的方向回传,大气在这个时候吸收热量,所以整个地球的温度才可以在正常的范围内活动。因为这个“大空调”的运行原理很像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所以这个保温的过程就叫温室效应。想到这里,我受到了启发,我要把窗户换成中空玻璃,它可以把热浪和寒冷挡在外面,因为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好吧,我估计这将是忙碌的一天,达到低碳生活的目标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呢。 【从洗衣粉到咖啡的泡泡】 想到攒了好些天的衣服还没洗,我摇了摇头,该来的迟早逃不掉。想起妈妈总是唠叨我衣服不及时洗老是攒一堆,我偷偷的笑了笑,以后我可理直气壮了,为了减排这将不算是懒,是为了节约水电。为了抠门到底,我准备先用洗衣粉把脏衣服泡一会儿再启动,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洗衣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洗衣机的运转时间。顺便说下,我早就喜欢上了皂粉之类的低泡洗衣粉,对我来说洗衣服很痛苦,我不可能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喜欢追求很多泡泡的洗衣乐趣。相反,我的乐趣在于,我知道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衣服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哈,在为自己偷懒找科学借口的同时,我准备一边让这些衣服自己泡着,一边烧点水泡杯咖啡把剩下的报纸看完。拿起水壶接上水架在天然气灶上,打着火之后,我把旋钮回调,让火苗不超过水壶底,中火烧水最省气。如此磨叽了一番之后,我把洗衣机的运转调到了最大的档位上又把甩干的时间调的较短,又是个省电省时长寿的办法。我的水烧开了,冲了杯咖啡,吹着液面上的小泡泡,用鼻子使劲嗅了嗅,没有发现和往常用瓶装水冲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既然我没有那么敏锐的味觉,我就又可以省下一笔碳排放,因为瓶装水通常是长途运输加上层层转运才最终到达我手中,货物的运输实在谈不上低碳。想起来昨天还有点心还没吃完,先在心里想了下放的位置,然后我吸了口气,迅速的把冰箱门开开关上,这么做除了心跳稍微快了一点,积极的意义是大大的。周末惬意的早餐总是吃到快中午才算完事儿,我把看完的报纸铺到了衣柜的下面,既可以吸潮又可以除异味。衣服也洗好了,利用白天的阳光可以减少衣物的晾晒时间,还有来自阳光中的紫外线提供杀菌消毒服务。 【充电器的委屈】 停止了和衣服与咖啡的纠结,我打算出门转转,“宅”在家里是很费电的。临走前我特地检查了一遍家里的用电器,先是把电视的插头彻底拔下,因为待机10个小时和看一个小时的电视的耗电量是差不多的。同样的办法也要用来对付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一下。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罪恶”的事情,昨晚为剃须刀充电的充电器没有从电源上拔掉,我摸了摸还是热的,这一夜它自个儿没少费电。如果你的电子产品提醒你电已充满,就请及时切断电源,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这么干了,举手之劳便可关掉很多电厂。带着负罪感,我再次确定所有屋子的灯和除了冰箱以外的用电器都关闭了,我带上水杯和便携筷子出门了。我确定我以后尽量不用一次性的东西,因为制造这些东西的能源和材料也大多是一次性的。即使方便筷多是利用无用的边角料加工而成,但是接连的曝光也让我知道筷子漂白的过程对身体也是不好的。 【从哪里来,都去哪儿了】 我出门后选择坐公交车到不算很远的超市去。坐在车上我在想,虽然公交车也是靠燃烧燃料行驶,但是跟每一个乘客分担碳排放之后,依然是比较合理的。再往根源上琢磨,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源自太阳,然后以各种形式保存了下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温室气体的含量是基本稳定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被海洋湖泊或降水溶解吸收,还有一小部分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转化储藏了。可是这种平衡近几十年来被打破了,人口猛增,鼻孔多了当然呼出来了也多了。呼吸是基本人权没办法管,可是工业“鼻孔”才是真正的碳排放大户,再加上“后起之秀”交通工具排放,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处失控。另一方面,吸收渠道被破坏,森林在减少,湖泊河流也在减少。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地球大气这个大空调失去了调节能力,把更多的热量留在地球上。如果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全球平均气温会不断的上升,而两级地区的升温要比平均情况高三倍。可怕的不是温度上升,怕的是因此会让两极的冰层融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许多沿海城市岛屿会被海水吞没,大量的人口和耕地受损,降水异常,大量洪涝干旱现象一起出现,甚至谁也不知道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当我满脑子世界末日的时候,公交车语音提醒告诉我,我该下车了。 【少花钱也是减排】 这是一个大型超市,我首先要去买一个节能灯,来消灭掉家里最后一个白炽灯泡。虽然节能灯价格上有点贵,经过比较,相对于便宜但是短命还费电的白炽灯来说,节省出来的电费足以抵消节能灯与普通白炽灯泡的差价。还有一个好处,高质量的节能灯可以让你3年不用费事儿更换。然后我要买一些瓜果蔬菜和肉类,我需要知道产地信息,时不时的还会问下销售人员,不过它们貌似也不甚了解,我只好自己寻找所需要物品的产地。我并不是从产地来评价食材的好坏,而是尽量的购买本地产品,饮料我会尽量购买大瓶装,因为运输和包装可能比生产更耗能。肉类我决定今天不买,有两个原因:肉类特别是牛肉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惊人的二氧化碳,我已经不处在发育期了,少吃点肉对我没有太大影响。还有个原因,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八成为最佳,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在路过服装区的时候,我特别想告诉那里的顾客,衣服要尽量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在产地的纠结中我耗去了大量的时间,闲逛了一会儿我准备结帐走人。学会面对众多商品而无动于衷对很多人来说是门功夫绝学,需要极大的定力和耐心,我很庆幸我不用练就很棒,这样的购物习惯也是在减少碳排放,因为大多数人到家后才发现很多东西压根没必要买。结账的时候我选择使用自带的可反复使用的购物袋,一只塑料购物袋3毛钱,可是丢掉它有可能造成一千年的污染。 【碳中和】 回到家中天已经黑了,我试着在家只开一盏灯,而且在不需要的时候随手关灯,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我点一盏足够了。打开电脑,我使用系统管理软件把一些不必要在启动时加载的程序禁用,减少硬盘工作量。打开浏览器,找到碳足迹计算器,输入我手机今天刚刚收到的电费数字80 千瓦时,结果显示我上月排放了62.8千克二氧化碳。我决定做一次碳中和,也就是说对已经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补偿。进入网上银行,把钱付给相应的机构,他们或者会替我种上相应的树木来抵消,或者投资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顺便的,只点了5下鼠标,我取消了我的信用卡纸质账单,打今儿起我只收电子账单。
个人分类: 未分类|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北的冷和低碳生活的可行
zhijieleng 2011-1-17 00:12
从腊8开始,大庆进入了最冷的时期,每年大概有1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我通常不愿出门,几乎象黑熊一样在学校这个1平方公里的地方里转,想找我出去干活,那就车接车送,私事就电话叫出租,绝对不愿等公交,无论现在穿多保暖的衣服,用不到10分钟,脚就会有被咬得感觉。到大庆8年了,由于暖气有问题,我们的办公楼冬天才10度左右,尤其最冷的时期,即使有空调也无法鼓起勇气在这样的天气里在办公室里工作,能保证白天办公室的工作,我已经是学院里很有耐力的老师了。到底有多冷呢?白天零下二十几度,晚上零下三十几度,是什么感觉呢?走出家居的楼门,我会把貂皮大衣的帽子带好,把手藏在袖子里,但是,寒风会把薄薄棉裤一下子吹透,觉得脸像被刀割的感觉,眼睛会被冻得流眼泪,非常不舒服,帽子边沿会把呼出的热气变成白色的霜花。我总在想,何时东北能够温暖起来,最近几年全球变暖,相信我们东北人会和俄罗斯人一样高兴,可是气候却没有稳定的变化,时不时很热,时不时很冷,大家总在议论,2012的灾难是否真有,是否真值得去从多种角度研究一下。 记得小时候,冬天也很冷,还记得有冻掉耳朵和鼻子的人,也记得有酒后醉倒路上冻死的人,但是,印象最深的是房子里红红的炉子,还有炉子上冒着蒸汽的水壶,还有妈妈放在炉子上的烤土豆。小时候,有一次雪很大,妈妈怕我再次发作哮喘,我穿了3层棉衣,那时候的棉裤厚得能立起来,刚穿上很难走路,我背着书包,一步一步得挪,不停的被雪绊倒,到了学校里面一身的汗水,外面的棉衣也差不多湿了,很努力就是为了上学。曾经很厌烦母亲的厚棉裤,经常因为早早换上薄棉裤而被母亲呵斥,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温暖了,已经很久没有穿过厚棉衣了,不知道是爱美了,还是生活条件好了,不知道是太追求舒适了,还是屋里的供暖一定要在20度。在今天,我能否接受臃肿,而甘于低碳生活减少热源的消耗?!我想会很困难。怎样让人们心甘情愿的简朴生活,需要研究激励机制。 传一张照片,调研考察蔬菜配送中心定位时拍的,可知有多冷。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3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持7天,改变世界——漫画减碳生活
热度 1 yejian 2010-12-10 00:42
徐锦泉 叶剑 西方的创世纪神话说世间万物来自上帝 7天的创造。现代行为科学研究发现,7天也正是人养成一种新习惯通常需要的最短天数。而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好坏,都会很难改变,甚至会潜移默化,传给兄弟朋友,子孙后代。 今天,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背后,除了各国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需要改变外,更艰巨的任务则是如何改变普通公众早已养成的千百种高碳生活习惯。 如果普通公众仍然更习惯开私家车上班、喝瓶装饮料、穿免烫衬衫开会,低碳时代就会依然离我们非常遥远。 因为,普通公众的单一习惯带来的碳排放量虽然不大,但乘以 60亿,都会变成天文数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四格漫画更像一篇檄文,它所涉及的 200多种生活习惯的微小变化,虽然简单,却是对公众生活常态最真实的挑战。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世博局主办了围绕个人与家庭的低碳生活主题,融入传统情感、环保理念和现代科技展示的世博全球参与活动 天下一家。线下的天下一家展馆和线上互动平台天下一家@减客网上下联动,精心组织了全球低碳生活创意征集活动。征集的创意汇聚了来自互联网、世博园区、上海数百社区、在华跨国企业以及海外机构中众多低碳达人们的共同智慧,来自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实践。 活动通过美国环保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权威专家的严格评审,从近千条金点子中选取出最具推广价值的 200余条。它涵盖了衣食住行、家用、办公等众多领域的低碳经验,是通往低碳生活的200多条林间小径。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条,走入其中,你在最初的7天中就能细细体会出低碳先行者的欣喜与烦恼,体会出平淡中的那份坚守和执着。 如果你在第 7天仍然没有放弃,那么恭喜你,你已正式加入改变世界者的行列,因为你已学会将麻烦留给自己,将更健康的星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并且,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你的习惯,它将在你的生活圈中逐渐传播出去,变成你爱人的习惯、孩子的习惯、同事的习惯,甚至上司的习惯。 地球只有一个,如果她病了,孩子们将无家可归。 让我们坚持 7天,去改变她的命运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85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类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txlu 2010-10-24 22:08
人类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人类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pdf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华各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践行情况问卷调查
gaojianguo 2010-7-8 11:54
同学您好!为更好地了解您的二级碳足迹情况,进一步评估总体碳足迹,现开展题为 金华各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践行情况的调查 。此次调研得到了学校经费的支持,为有奖问卷调查!我们将对第 4、44、144、244、344、444 和 7、77、177、277、377、477 等 12 名幸运参与人员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请认真填写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有效地发放奖品。 我们承诺将对您所填写的私人信息严格保密,谢谢您的参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低碳”生活应该是多吃少动变成大胖子
leymus 2010-7-2 14:18
最近时兴凡事与低碳挂钩,连一些倡导体育锻炼的媒体节目也念念不忘低碳生活,似乎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不再是个人养生,而是为全人类谋福祉的节能减排活动。这种口号文化如果仅仅像肉联厂门口张贴的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屠宰工作这么驴唇不对马嘴那倒也好了,可问题是:有氧运动并不低碳,而真正的低碳生活应该是多吃、少动、变成大胖子。 低碳应该是指较低的碳排放水平,体育锻炼会促进呼吸,提高了碳排放水平至少在短时间看如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看,一个人体重如果没变化无论运动与否对减排都没什么作用。因为,人吃的食物中的碳归根结底来自于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而人又在体内把食物中的碳燃烧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如果人体重不变速率相等。而多吃少动、使身体不断变胖,才会使CO 2 固定速率超过释放速率。如果胖人越来越多,人肉碳库扩容,才会使大气碳库减容。 可以算出来13亿中国人平均体重增加50kg时降低大气碳库的情况:如果干鲜比(干重占鲜重的比例)设为0.3,干体重中碳含量设为0.4,那么可降低大气碳库7.8*10^6 ton C,相当于现有大气碳库(750GtC)的0.0010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低碳五一
tarimriver 2010-5-4 00:00
五一三天小长假过去了,三天时间除了今天到市区山陕会馆门口转了一圈,那里也没去。 去年的五一也是非常地低碳,虽然当时还不流行这个词。当时流行的是手足口病,该病是前年发生,去年盛行的,今年仍在进行中,据当地媒体报道,现在又进入了高发期。 去年也是到了山陕会馆附件旅游的,山陕会馆在东昌府老城区东,京杭运河西岸的大码头上。去年在会馆外有唱戏演出,演出的有京剧、豫剧等,旁边还有手工艺品展卖,像泥塑、葫芦雕刻,还有书法字画。 今年也想凑热闹去,谁知喜剧演出搬到了会馆里面,门票30元,售票门口有告示:市民持身份证,门票8元。我想我也应该算市民了吧,但没有带身份证。就在门口转悠了一圈,结束了2010年的五一假期。 履中,蹈和 是不是古代商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现在有些商人则是竭泽而渔,毁林而猎。你看各地的开发商希望把老百姓的房子全拆光,然后去买可有70年房产能住30年的商品房。 会馆里供奉的是关二爷,关羽被称为协天大帝,这个称号比孔老夫子高出一截,是 明神宗在万历十年封的。清朝光绪帝给了个更长更宏伟的封号: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 翊赞宣德忠于神武关圣大帝。孔子最初的封号是鲁哀公封的尼父,元朝成宗皇帝给了最高荣誉:大成至圣文宣王 。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低碳经济??
purplelab 2010-3-30 09:48
低碳经济?? 低碳,少排碳,目的是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冷暖派不在考虑之内)。 我的问题: 1:低碳(减少CO2)与减少环境污染(常规污染:污水、垃圾),交集有多少?? 2:低碳、减少常规垃圾污染,是同样重要,还是有主次??
个人分类: 观点请教|2792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钱与技术至上堆砌来的零碳城能撑多久?
hhanb 2010-3-8 10:26
据 2010-3-2 《科技日报》消息,阿联酋 7 个酋长国中,最大最富庶的阿布扎比正在重金打造马斯达尔零碳城,据称已经轰轰烈烈开建的这个零碳城总耗资 320 亿美元。对于这样一座正在建设中的造价昂贵,技术一流、设备设施超先进的零碳城,给记者的印象是:除了阳光、尘土以及那些高高耸立的脚手架,这里还充斥着有钱人的豪气、宏大的梦想以及对技术的顶礼膜拜。 负责设计的英国人诺曼福斯特不无骄傲地说:该项目为未来的可持续城市设计设定了新的基础。一位美国能源高官也放出话说,马斯达尔城被证明是一个有价值的模型。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依据金钱与技术至上论,靠金钱与技术堆砌而成的零碳城真的能成为未来低碳生活的样本吗? 众所周知推动工业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就是人们对于金钱与财富的追求,无节制的消费欲求不断制造新的商机,资本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一座座以消费为驱动而形成的城市拔地而起,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纷纷趋之若骛地蜂拥而至,围绕着金钱与财富把个城市拥挤的满满当当,工业文明就这样节节攀升,工业社会也就如此这般形成。由此人们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只要不差钱没有办不成的事。正是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人们在对待气候问题,环境资源与生态问题上,同样也是拿钱说事,以为只要投入足够多的资金,通过人为的办法、工程的办法和技术的办法就一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可是事实上,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繁荣,金钱的投入不断增长,换来的是碳排放的急剧增长,气候问题以及环境资源与生态危机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相反由于金融体系的紊乱,还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现在,又有人试图单纯依靠金钱的投入,来建造一座没有碳排放的孤城,不仅笔者本人对此不抱多大希望,有关人士也表达了深深的疑虑,质疑的焦点是:马斯达尔城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低碳城市只能存在于低碳经济、低碳文明与低碳社会环境下,孤立的一座所谓的零碳城,在工业社会模式下很可能既不具有可持续性,也不具有推广价值。 据说,这座零碳城可容纳 5 万居民和 1 . 5 万家企业。整座小城不使用一滴石油,所有的汽车都被要求停放在城外,一条城际快轨把小城同阿布扎比联起来,几条有轨电车和若干辆随叫随到的电动磁导汽车让城里人行动自如。 这样的做法有点类似将污染企业赶出城区,来降低城市污染压力,说好听点这叫重点保护城市,说难听点这叫污染转移。问题是把导致污染和碳排放的因素统统挡在自家门外,只能暂时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可是外部大气环境迟早是要将这座孤城湮没的。除非大家都住在零碳城,可如果这样的话,谁来做出牺牲。就像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做的那样,污染是逐地转移的。 这样的做法还使人想起了生物圈 II 号实验,在一座孤立而封闭的生态空间,生命的存在与成长是难以为继的。或许耗费巨大资金可以建成一座零碳城,但这样的零碳城注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这也就是说,单靠金钱是无法实现低碳生活的。 金钱万能不灵光,那么技术至上就可以吗?自从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技术至上主义又开始重新抬头,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总以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最终都可以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办法得到解决,这种科学技术至上思潮,在当下仍然处于优势地位。难怪马斯达尔城的一位工作人员十分得意地说:我们要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另一位马斯达尔城能源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在回答记者的提问:建成后的马斯达尔城的零碳能源系统成本有多大,这个问题时,这位教授答非所问地回答道:既然是未来的能源成本当然高了。只要技术是最先进的,成本将来自然会降下来。显然,这里的人都把马斯达尔城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技术的革新上。可是技术终究只是工具与手段,而不是目的,再说超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与能源,这样也就难免产生碳排放,包括给环境、资源与生态造成新的压力。 我们进一步假设,即使是用现有一流技术建成了这样一座零碳城,可要保证这座以超一流技术建成的城市平稳持续的运转,就必需有更高级的技术和设备来维护,否则任何技术的倒退,都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甚至也难以做到零碳排放,而要更高技术的支撑,那就必须注入更多的才力、物力与财力进行新的技术研发,这样势必陷入技术至上论的恶性循环:技术,投资、人力、资源新技术,新投资、新资源。只要有不断增长的资源与能源需求,环境、资源与生态的压力就将难以避免。 所以说,单凭金钱与技术打造起来的零碳城未必能撑得下去,或者最终也将落得个类似生物圈 II 的结局。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23 次阅读|5 个评论
简单生活就是低碳生活
hhanb 2009-12-2 11:10
昨晚看凤凰卫视节目,差点把我吓过去。不知道是危言耸听还是真有这个可能,据说早期玛雅文明和中国的《易经》都准确预言: 2012 年 12 月 21 日可能地球的末日,人类的大限,至少也是一个大灾难来临的日子。恰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大片《 2012 》在全球热播,这是否预示着什么我不敢再深究下去了。 记得当年人类迎接新千禧年来临的时候,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担忧,可是进入 21 世纪后不久,接二连三的灾难重创当年那种喜庆的气氛,一次次地击碎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比如大海啸、大地震、大飓风都是早年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却都在这几年频繁地暴发。这一切似乎都在印证着古人的预言?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当下正在日本进行的计算机地球模拟实验研究也同时验证了几次灾难的发生,其对不久的将来地球走向的预测也很不乐观。而就在这一切压得人类喘不过气来的时候, 2008 年一场金融海啸又席卷全球,这无疑是对地球人又一次重重的一击。问题的要害远不至货币和黄金的多少那么简单,而在于经济危机背后的环境、资源与生态危机,这才是最要命的。 眨一看,人们以为此次金融危机只是华尔街一帮骗子玩的把戏,其实,根源在于人类长期以来所采取的毫无节制的消费欲望驱使下的,对于大自然的掠夺式开发与利用,地球母亲正在承受着难以忍受的苦难,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拍的影片可谓触目惊心。于是我们要继续追问的是 2012 这个大限的日子,究竟是大自然的安排还是人类一手造成的恶果,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悔过的最后的机会一样,我更倾向于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危机的根源正是人类自己。那么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也只有靠人类的觉醒与行动了,彻底改变现行的消费驱动生产与毫无节制的物质需求,这样的社会发展模式就成了人类唯一选择,于是低碳生活呼之欲出。其实早些年就有许多思想家和有识之士敏锐地感受到,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死路一条,必须及时加以修正。他们率先致力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也曾掀起过一阵简单生活的浪潮。遗憾的是当时这些人类思想先驱们的努力并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响应,人们仍然是我行我素地沉浸在物欲追求的横流当中,穷国声言要解决吃饭问题,发展中国家不愿意放弃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从来都没有把扶贫和救济当真。结果地球所承受的环境、资源与生态压力持续加大,每天都会有数以百万桶的石油被吞噬,大气被厚厚的碳排放所包裹,冰川在急速融化,气候变暖的趋势不可阻挡。于是人们又开始提出所谓的低碳生活,这显然是不得已的说辞。其实简单生活就是低碳生活,早些年提出的简单生活远比所谓的低碳生活内涵丰富的多。笔者在此向广大读者朋友推荐其中的一本。 《简单生活感悟生命的 96 种生活方式》一书,由美国当代女作家亚莉珊卓史达得尔著,哈尔滨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2 版。 作者并没有在环保等方面过多着墨,而是侧重于生活品质而言,她认为简单生活就是高品质的生活,就是幸福与快乐的生活。作者给出的忠告是:我们忙着追求更新、更快、更好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生命最基本的渴求一个更宁静、更温柔、更甜美、更祥和的世界。这就是作者提倡简单生活的原因。虽然,作者并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但这种以生命的基本渴求为诉求倡导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恰恰最具有说服力。 其实,作者本人早就确立了自己的简单生活观,作者特别喜欢中国的老子,喜欢坐禅。不论是在繁华的纽约还是后来隐居在一个寂静的小镇,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简单生活的原则。 统揽全书可以得出这样几点启发: 1 、简单生活就是最快乐、最幸福的高品质生活,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当宁顿小镇就是这种生活的最佳社区,这个小镇给作者提供了体验简单生活无限丰富的感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呢?作者写道:我们村里的人,脸上不会有生气或抑郁不乐的表情,每个人脸上的线条都是向上的。这里,空气中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大家总是笑容可鞠。显然,乡村生活要城市生活低碳很多。 2 、简单生活就在身边,靠自己的双手和五官就可以充分地体验。比如她说用手过丰富的生活。她还说:通过感官,可以获得让我们知道还活着的经验。观察自然,我们就观察到了生命的本质。每当我们打开眼睛和心灵,就可以扩展我们探索、惊奇和快乐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活着。越是靠自己动手,越是善于利用自己的五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的附近寻找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舍近求远就越是低碳的。 3 、现代化的陷阱。在作者看来现代化永远不能代替手工劳作,在追逐高效率的狂热面前,我们应该不时地放慢脚步,生活的滋味只存在于缓慢的、切身的感受过程之中。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充斥在工作与生活当中,人正在被异化为高科技的奴仆,正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不知不觉地增加了碳的排放。 4 、家庭是营造快乐生活的乐园。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还是邻里与朋友之间的聚会,都为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创造了条件,只要善于料理、精心策划设计,就一定能达到快乐生活的目的。本来家庭是安顿心灵的地方,可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起灶开伙,动不动就把全家人拉到馆子里搓一顿,这不仅增加了交通与环境的压力,也弱化了家庭的功能。 5 、诗意的生活就是文雅的生活,就是注重精神追求的生活。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工作和赚的钱无法决定我们这个人。我们必须珍惜灵魂,滋润我们的本质,这不是物质生活能办得到的。尤其是高科技和电子网络时代,太多的物质与时尚的诱惑,很可能污染我们的灵魂,麻痹我们的精神。然而机器永远都是冰冷的,人性才会产生感情。惟有注重精神生活才是富有诗意的生活。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