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小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小学

相关日志

小学一年级数学感觉题
wkwzydgjjx 2020-8-1 12: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感觉题 南通 刘国忠 2020 年 8 月 1 日 前文出示了八条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锻炼题: 1. 由 3 你想到了什么? 2. 由 1 个苹果加两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3. 看到 2+3=5 你想到了什么? 4. 看到 3+4 你想到了什么? 5. 看到 3+4 和 5+2 ,你想到了什么? 6. 看到 a=5,b=5. 你想到了什么? 7. 观察 2+5 +3 =7 +3 和 2+5 - 4 =7 - 4 ,你想到了什么? 8. 看到 3 - 8 ,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习题,在师生互动的讨论互动中属于感觉式提问。 可以思想的比较简单的,去了部分文字,用表示数的字母和符号等表达,就是感觉题,让学生进行书面操作。 如下列各感觉题: 1. 3 棵树 +2 棵树 = 5 棵树 → 2. 1+2=3 → 3. 3+4 → 4. 2+4 和 1+5 → 5. a=5, b=5 → 6. 3 - 8 → 7. 6 , 2 → 8. 2a + 3a → 9. 7+ ()和 2+5+ () → 10. b=1, b+4 → 一般情况下,感觉题都可以作为感觉式提问,而感觉式提问并不都适合制作为感觉题。 一个数学信息,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很多感觉,一般情况下不适合制作为感觉题。 联想类感觉题的演练,一般情况下最多只是需要回答三点三步的感觉。具体的点和步,可以在“→”的上面用数字标注出来。 上述感觉题,建议执教者先做一做。 然后进行比较:小孩子做的和你做的,有何异同?有什么规律?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里的月光
热度 9 weijia2009 2019-3-21 05:07
城里的月光 贾伟 最近参加了一个小学同学的聚会。 四十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同学相聚,内心很有些震撼。 小时候我随父母下放到江苏盐城,在响水县黄圩(纪圩村)读了当地的小学和初中,在苏北农村度过了我的整个童年时光。 饭桌上同学聊天,话题总让人忍俊不禁,因为彼此的记忆都定格在四十年前,也就是我们十一、二岁的时候。他们说我那个时候穿一件蓝色土布上衣,板寸头,头顶有个(发)旋,额头还有一个旋,很醒目。我笑着指指前额说旋还在的,头发长了盖住了。 女同学们谈起班上那些调皮男生,都是清一色的流着鼻涕歪瓜裂枣的坏模样。我下意识地摸一摸鼻子,使劲儿回忆当年有没有拖着鼻涕干过啥坏事儿,要知道我老人家现在弟子众多,千万不能爆出一些有损于我光辉形象的糗事啊。 跟城里孩子玩的不一样,我们虽然也踢毽子,滚铁环,但还要割草,插秧,在地里帮着忙些农活。席间我说起小时候玩一种叫打瓦片的游戏,有一次我手里的瓦片直接飞向一个(叫顾宝的)同学的脑袋,然后就看到鲜血从他额头往下流,那一刻我吓得魂飞魄散。同学们七手八脚把顾宝送到村里一个姓罗的医生家里,处理了伤口并包扎好了。农村人朴实,医生没收钱(当然我也莫得钱),同学也没告诉老师和家长,第二天顾宝头上顶着个纱布包照常上课。当年的小顾宝现在和我是同行,在响水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当我还在餐桌上念叨着那个善良的罗医生时,坐在我对面的同学刘洪芹打断了我的话说:别客气啊,贾伟,罗先生现在是我公公,我们一家人! 同学接通了远在响水县黄圩村的小学班主任胡老师,让我跟她视频。 接过电话时,我心里一阵颤栗。借口屋内声音太吵,独自跑到阳台上去,我怕跟老师讲话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哭得稀里哗啦的。 电话那头,老师已年近八旬,但像个孩子般的开心的笑着。她说为了今天要跟我通话,她昨晚都没睡好。我跟着老师一起笑,我告诉她,昨晚也没睡好。 老师说:你全家从江南来的,你上学时六岁都没满,小孩子啊。她又说,你们家后来回城里了,后来你的很多同学毕业后也从农村陆续去城里发展了,城里机会好啊! 我一想,还真是的,同学中现在有不少生活在南京、无锡、苏州、还有上海的。现在时代不同了,乡村也发展起来了,城市和乡村来去自由了,但也仅仅是交通上的概念,我们早已经因为各自工作和生活圈子的不同而天各一方了。 胡老师说:你们现在都住得那么远,有机会回来看看吧,我想念你们呀。 我笑不出来了。同学中可能数我跑得更远一些,几十年都没回来过。 我对老师说我一定会去看她的。 当年的离别是无奈的,劳燕分飞终有时。一别几十年,也把那么多美好澄澈的少年往事都在记忆中留存下来,让我们永恒地回味…… 李商隐形容相见之难,用了两句很“家常”的话,直透人心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我想月光应该也是有分别的,乡村的月色暖融融的,像老师那双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儿时的脸庞;而城里的月光,是一种冷色调。在月光的映照下,我们从乡村走到城里,从苏州、无锡走到大上海,再从上海走到香港、东京、纽约……. 走着走着,我们迷路了。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城市在哪里?我们发觉,自己很难再回到儿时的地方了。 有一首老歌,歌名就叫《城里的月光》,开头是这么唱的: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这是一首在静静的夜晚听了能够让你流下眼泪的歌。 有人说,你开始参加同学聚会,说明你老了。这话没错,我们的确是在变老。 不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人生轨迹都是在各座城市之间穿梭。不论最后定居在哪里,儿时的生活在我们生理(生物学上叫肠道宏基因组)以及我们的精神家园留下了无可磨灭的烙印。 喜欢跟旧时的朋友相聚,是一种怀旧。我们怀念从前,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已回不到从前了。 换一个角度来看,跟儿时的玩伴们坐在一起,就是在跟儿时的自己相逢。 每一次谈话,就像在跟从前的生活相遇,跟从前的自己谈心。如果对方表现出来的童真和淳朴依然让你喜欢,那么,你还是从前的你。 电话里,胡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笑了。她说:现在交通方便了,你们同学可以经常在一起玩儿了。 这个“玩”字是小学生的专用词汇啊。这么多年,我们居然还可以像从前那样“玩”到一起来。同学中有几个人一早从老家坐四个小时的车过来,就为了彼此见上一面,开心地在一起“玩”上半天。 用哲学世界的话来表达: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自己,都在寻找回家的路。能够穿越四十年,重新回到孩提时代,是一种幸福。而突然发现自己还能清晰地认出自己的童年,还没有迷路,还愿意跟儿时的玩伴一起“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喜! 分别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泪眼婆娑。 本来是不应该这样的,几十年没有联系,彼此陌生了。但这是跟儿时的玩伴、跟童年的自己相逢一场后的离别,自然就难舍难分了。 所以,即便是泪流满面也正常,真情流露,无须遮掩。 这一刻,应该有音乐响起,还是《 城里的月光 》: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她)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1210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小学
热度 1 lhj701 2018-10-6 19:33
小学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记得刚入学的第一堂课,坐在地上的一条条木头上(估计是要用来盖农村新房的梁的材料)。老师在黑板上写,1,2,3, 我们散坐在这些木头上,在地上,将厚厚的细粉土,用手摊平,学着写,1,2,3。写完一遍,再用手摊平,重新练习。 到了后来,好像用上了水泥的桌子(用水泥预制的),冬天还是要早读的。自己提着自制的煤油灯(用墨水瓶子,瓶盖打洞,将废弃的自行车的内带充气阀固定在盖子上,中间空芯使用棉绳穿过,作为灯芯,瓶子灌满煤油即可),放到冰凉的水泥桌子上。整个屋子黑暗,瞬间被一盏盏闪烁的小煤油灯驱散。那时,为了取暖,老师会帮助生好炉子,使用预先晒干的煤灰泥土块。伴着这些摇曳的煤油灯的,是弥漫着满屋子的烟,也暂时延缓了冷的感觉。 有时下雨时,上学路上泥泞(那时没有水泥或者沥青路),也没有耐水胶鞋,一般的都穿母亲手纳的布鞋,那个耐不了水。干脆经常是赤脚上学、下学。晚上或者早起的早晨,走路必然要“明水暗道黑泥巴”,就是那时明白的。赤脚走路,最怕有碎的玻璃,或者铁钉之类。后来夜里做梦,自己走着走着,突然鞋子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那时的一些记忆碎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国各地“每十万人口不同教育阶段平均在校生数”的对比
UDDATA 2018-9-6 09:06
本期我们分析“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量”情况。数据收集自国家统计局年度教育数据,将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高等教育五个阶段展开分析,同时对比全国各地区的情况。 全国基本情况 我们收集整理了1991-2016年全国五个教育阶段平均在校生数量。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小学阶段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量高于其他阶段的人数。其次是初中阶段,高等教育的平均人数最少。 从变化趋势看,学前教育阶段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量基本稳定,从2003年开始保持较小幅度的增长,在2016年达到最高的3211人;小学阶段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量从1997年(11435人)开始,逐年下降,到2012年以后,开始趋于稳定,并保持在七千人左右;初中阶段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量呈“先扬后抑”的趋势,在2002年达到最高值(5240人),随后逐年降低,到2016年降低到3150人;高中阶段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的是在2010年(3499人),随后缓慢降低,2016年的数值为2887人;高等教育阶段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自1991年(304人)开始,每年都在增长,到2016年已经达到2530人,25年间增长了732.24%。 (注:初中阶段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合计数据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各地基本情况 1. 学 前教育阶段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10-2016年间每十万人口学前教育平均在校生是在增加的;只有天津、黑龙江和浙江三个地区呈减少趋势。具体数值如下表: (注:红色标记点为7年中的最高值,下同) 2. 小学教育阶段 2010-201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人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山西减少得最多(减少2294人);此外,北京、河北、江苏、福建、广西和新疆是增长的,江苏增长最多(增长1385人)。 3. 初中教育阶段 2010-2016年大部分地区每十万人口初中平均在校生数也是呈减少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也是山西(减少2022人);保持增长的只有河北,7年间增加了136人。 4. 高中教育阶段 2010-2016年大部分地区每十万人口高中平均在校生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也是湖北(减少1916人);此外,有5个地区是增长的(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分别是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和新疆,其中贵州增长最多(增长1867人)。 5. 高等教育阶段 2010-2016年大部分地区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呈增长趋势,其中贵州增长最多(增长896人);此外,有4个地区减少了(其中3个是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黑龙江,其中北京减少最多(减少1168人)。
个人分类: 教育数据分析|3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往昔之插班入学
Mech 2017-12-25 19:13
虽然觉得幼儿园的老师对我还不错,但我实在不想再在幼儿园里呆着了。最不能忍受的不是吃饭,而是睡觉。幼儿园下午都要睡觉。还能记得幼儿园的床,平时挂在墙上,基本不占空间。睡觉时拉下来支上。妻子也记得她幼儿园里的那种床,说是刷着淡绿色。记得我所在的幼儿园,床是刷成淡黄色。实在睡不着,也不愿意在床上趟着。我苦苦哀求父母,让我去上学。与其说是对学校的向往,不如说是对幼儿园特别是午睡的厌倦。那时候我六岁多。 当时孩子比较多,校舍不够。因此一年级不在小学读,在街道办的所谓“抗大小学”。后来知道,抗大,是抗日军政大学的简称。在真正的延安抗大, 讲课的是中央领导,听课有大都市来的电影明星。 那个名称多少有些滑稽,甚至是种讽刺,正如那时的生活。 父母同意我上学要求的时候,早过了秋季开学时间。春季学期开学已经两个来月,期中考试刚刚考过了,推测应该是 70 年 5 月上旬。我要上学,就是插班生。母亲领我去街道的抗大小学。当时好像也没有太严格的学籍管理,老师说考试,如果合格就入学跟着读。 当场就考语文和算术两门课。似乎就是用班上才考过的期中考试的现成题目。成绩记不准了。语文好像是 50 多分,没有及格;数学 60 多分,算是及格了。成绩虽然不好,但老师觉得孺子可教,就收下了我。现在想想,那位老师也是设定我人生轨迹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当时没有意识到。很多重要的事情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而有些当时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回头一看鸡毛蒜皮。 就这样我上学了。只在抗大呆两个多月,而且没有过冬天,想必少吃了些苦。相当于 1969 年秋季入学,实际上是跳了约 0.75 级。女儿青出于蓝,完整地跳了一级。我当时还没有到 6 周岁,比班上多数同学小两岁。可惜辽宁的小学,秋季班毕业改春季班毕业,后来又改回来,就多读了一年。不然就在 79 年 15 周岁上参加高考了。当然现在这样也挺好。 20 周岁时毕业留校教书, 60 岁退休时正好从教 40 年。 上学了,我很开心,白天不用再睡觉了。我后来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不用睡午觉,这是我通过考试入学才争取来的权利,当然不会轻易放弃。现在要是睡午觉,未免要感慨,辛辛苦苦五十年,一下回到上学前。当然,等我更老些,对睡午觉就也许就不那么排斥了。返老还童,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 6 周岁时,考试改变了我的生活,不需要再勉为其难地睡午觉了,而且在条件艰苦的街道抗大小学只呆了两个月。凭借考试来实现愿望,后来的人生之路从那时就露出了端倪。尽管我并不擅长应试,更不喜欢考试,但对我而言,真是没有其他比考试更快捷的愿望实现方式。广义的考试就是学术工作,这就是我现在还在作的事情。是否擅长不知道,至少自己还喜欢。不管主观好恶,客观地看,学术工作本质上与近 50 年前的入学考试作用相同。我的工作当然不能改变世界,但使得我自己许多愿望得以满足。 附录:忆往昔系列博文 忆往昔之放鞭炮 忆往昔之穷游吃住 忆往昔之故友 忆往昔之初入幼儿园 忆往昔之母亲的工作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及对老师失望 忆往昔之吃在幼儿园续兼说家长老师 忆往昔之幼儿园小朋友 忆往昔之首次乘海轮上海往返 忆往昔之童年乘火车启示 忆往昔之生病看医生吃药 忆往昔之生病找护士打针 忆往昔之手术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2 忆往昔之地震亲历后记 忆往昔之手术补记今昔护理 忆往昔之门诊部医生闹的笑话 忆往昔之挠痒捶背 忆往昔之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外祖父家往事 忆往昔之家教讲理篇 忆往昔之父母的忧虑 忆往昔之家教惜福篇 忆往昔之家教独立篇 忆往昔之母亲在祖父家 忆往昔之挨父母打 忆往昔之背主席诗 忆往昔之出师傅坑 忆往昔之小学试读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3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体系持续快速增长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各阶段学制调整的影响
热度 5 hypermarket 2017-10-15 14:57
今天的时代,知识的积累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分支程度,当前的不同学科领域的数量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另一个是速度,新的知识出现的速度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高。第一个特点决定了,一个人需要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开始偏向于某一个领域,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这就是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班和大学本科阶段的分专业,以及职业教育中的分专业。第二个特点决定了,当一个人要去进行更好的知识创新时,既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也需要在研究过程中生成更大的数据量、进行更深入和多样的数据分析,这意味着在特定专业领域方向上需要更多学习时间,这样的趋势已经开始体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高等学校或研究所将博士期间的学制从3年改为4年,将博士后工作的合同年限从2年改为3年。 与此相应的另一个现象是,IT等热门行业的很多优秀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热情正在降低,生命科学很多领域一些比较优秀的博士做博士后的热情正在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生存和生活压力,科研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需要经济独立和生活上的安定感,尤其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优秀的博士、硕士从基础科研领域不断流失,这对于国家未来将原始创新作为社会经济主要推动力之一的需要是相背离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困局,或许高等教育本身已经无法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从更高的决策层面论证一个人从小学开始的学制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短暂地实行过全日制十年制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后来改为一直实行到今天的633学制模式(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但那时其实中国既缺少足够的合格师资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也缺少本科招生额度容纳大部分高中毕业生,还缺少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容量。2016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文化艺术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建议,基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占整个受教育时间比重过大,应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统考,实行中小学教育的“十年一贯制”,让每个孩子享受十年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快乐学习。作为一个并不熟悉中小学教学规律的人,笔者自知对于中小学教育改革没有太多发言权,到底要不要改,是只改学制长短但仍保留升学考试还是如莫言所言实行十年一贯制,是应该初中三年高中两年还是初中两年高中三年,这些问题都需要慎重思考和积极讨论。笔者个人认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除了看重自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应该从一个人一生教育的角度看待中小学教育。毕竟,中小学教育的知识内容本身比较稳定,而信息社会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 假如不进行改革,假设一个人从6岁开始念小学,那么经过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本科、3年硕士生、4年博士生、3年博士后之后(5年制小学、5年制本科、5年直博等情况未计入考虑),这个人已经32岁了。在这样的背景和预期下,一个在科学研究方面有追求的人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压力会更大。当然,持相反观点的人可以说,又不是每个人都要去读博士、博士后。对于这样的反驳,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其实即使不去读博士、博士后,每个人在各自领域也都需要更多时间去实现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成长;此外,具有博士和博士后经历的人无疑是一个社会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虽然不是每一个博士都要去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但是不同职业岗位中有博士经历的人比例提高,也是有利于社会各行业协调发展的。 虽然目前4年制博士和3年制博士后还不是主流,但是正在增多。当然,学制改革无疑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很多方面。虽然不是一定要改,但是认真论证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改、什么时候改,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767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童年》
jiangming800403 2017-6-10 22:46
最近孩提时代就在一起玩的老友JP兄,拜托我一件事,他家孩子的一个家庭作业,以《童年》为题目的一个讲演,时间不超过6分钟,内容就要像罗大佑的《童年》一样,对于刚刚认识字的二年级的小娃娃,这样的作业是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的,这当然是考家长,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是中学语文老师,这位老兄的作文水平我是很清楚的,而且即使是中学语文老师也不一定能写出罗大佑的《童年》。因此,我认为这道小学的语文作业,已经超出了二年级学生应该和可以掌握的范围,是无益的甚至有害的。 前段时间P也和我说过,现在小学教育和我们小时候已经不一样了,很多时候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但是这实际上不是考孩子而是考家长了,P现在已经是护士长了,不用经常职业病,每天下班以后,她什么不干就是陪着孩子看书、学习,但是她毕竟是有大学文化的人,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她的水平。 童年 爸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 妈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问爸爸妈妈:你们的童年在哪里? 爷爷家的院子,有一座古老的门楼;院子里槐树高高。 月上树梢,我坐在槐树下,听爷爷摇着蒲扇讲爸爸淘气的童年。 爬树摘槐花,用弹弓打小鸟, 喂猪猪跑啦,弄得满院子鸡飞狗叫,气得奶奶一脸苦笑 爷爷家后面是有一片柳林,每天早上爸爸穿过柳林去学校; 夕阳下会和伙伴们在树林中玩耍,吹柳笛,捉蚂蚱,打弹弓; 用石子在地面划出棋盘,拿石头土块来下棋。 不知不觉,麦子黄了,树上的知了叫了; 夏天到了,爸爸喜欢到池塘边钓鱼捞虾,在水里扑腾扑腾学游泳; 每天吃到一根冰棍就会很开心。 听爷爷说,那时候还有麦假、秋假。 秋天来了,孩子们也要跟着大人去收庄稼,掰玉米。 冬天到了,孩子们最喜欢滑冰车,打陀螺; 那时候的教室要烧煤炉取暖, 爸爸还当过 “炉长”,一大早就要跑去学校生火; 下雪了,就会在院子里、大街上堆雪人、打雪仗, 小脸小手冻得通红,但心里暖烘烘。 姥姥家村外有条水渠,那时候渠水用来浇灌稻田。 姥姥说妈妈小时候,带着红领巾,扎着羊角辫,安安静静, 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沿着水渠旁的土路和小伙伴一起去学校。 女生的游戏也有很多: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 ........ ;还会一起去拾柴火,打猪草。 跟大人们去稻田放水、插秧、拔草、捡稻穗, ......... 妈妈还养了几只小白兔,准备养大了换钱买新衣裳。 等兔子长大了却舍不得卖掉。 爸爸妈妈的童年,好像田野中的野花在自由成长, 虽然有风吹日晒,但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当身材一点点长高,就争相恐后的去学骑车。 学车的时候都摔过跤, 爸爸还曾经摔伤耽误了考试。 小的时候,盼着长大,好想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去镇上读书。 等到了读中学的年龄,从村里到镇上, 1000 来个日夜,每天车轮伴随着早出晚归, 如果风雨来临,还可能要在风中步行,任雨水湿满衣裳, ......... 一眨眼,童年就不见了, 小伙伴各奔东西,读书的读书,种田的种田,做工的做工, .......... 爸爸妈妈的童年在田野中,在课堂里,在学习中,在劳动里, ........... 有过欢笑,也有过伤痛, .......... 我们的童年,更像是花朵,在港城这座大花园中成长。 教室宽敞明亮、冬暖夏凉, 上下学路上也不担心风雨难行。 但是我们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我们也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 爸爸妈妈带我去林场观鸟,去海边看日出日落, 我的小脚丫在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足迹, 我们的童年在渤海的潮音与涛声中成长。 前段时间,唐山市新童谣比赛,也是我给JP兄家的冰冰写过一个《港城》 我的家乡——美丽的港城 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港城。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这里曾是旷古的荒凉, 朝阳落日伴着渔船孤帆,还有鸥鸟在海上飞翔。 老家的村头有一条滦河静静流淌, 带给乐亭人民幸福与吉祥。 在爷爷年轻的时候,滦河被拦腰截断, 清凉的河水引到了渤海边, 荒原沸腾了,稻花香满园,鱼虾肥壮。 老师告诉我:我们的乐亭人杰地灵, 商帮遍东北,大鼓皮影美名扬。 滦河边走出了建党先驱李守常, 渤海湾中山先生谋划北方大港。 岁月悠悠,唐山港已经阔步进入世界十强。 三十年开发建设,一座年轻的港城破土而生。 这里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还有我的小伙伴。 这是一座花园般的小城,海风拂面,河水清盈, 每天鸟语花香陪伴我上学回家。 站在高高的楼顶,可以看见港池内的巨轮即将远航。 高高的吊车,正在帮忙,一艘艘巨轮联系着中国和五洲四洋。 还有铁路、公路从海港通向四面八方。 港池后面是连绵的工厂,生产线日夜不停, 港城之夜是那样的灯火辉煌。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座美丽的港城。 祝愿她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 作文 教育 我
张能立 2017-5-30 07:54
就 小学 学习 而言,语、数、外、科 等 科目 学习,每个 科目 都有 不同的 学习 难点。对于 语文 学习 而言,最难的 事情 莫过于 写 作文。“ 搜肠刮肚 ”、“绞尽脑汁” 这两个 成语 用来 描写 学生 写作文的 时候,迟迟 不能 动笔,或者 动笔 之后,写了 几句 就没有 写的 那种 窘境,再 贴切 不过。 这个 星期,孩子的 语文 教材 有 《我的 研究 报告》 这个 内容。教材 内容 是 以 观察 和 分析 京剧 中的 不同的 脸谱 为 案例。大意 是:一、提出 问题。为什么 京剧 有 不同的 脸谱?二、研究 方法。收集 不同 类型的 脸谱,看不同 类型的 脸谱 有 什么 寓意。关公 是 红脸,因此,红脸 代表 忠厚、仁义。包公 是 黑脸,因此,黑脸 代表 公平 正义。秦桧 是 白脸,因此,白脸 代表 阴险、歹毒。三、得出 结论。京剧 采用 不同 类型的 脸谱,来 刻画 不同的 人物 形象,强化 观众 对 剧中 人物的 认知。如图 1 所示: 图1 京剧 脸谱 班主任 语文 侯老师 根据 教学 安排,布置 学生 这周 需要 完成 一篇 《我的 研究 报告》 作为,特别 强调,这种 类型的 作文 是 这个 学期 最难的 作文,要求 家长 辅导 孩子 完成 这个 学习 任务。 接到 这个 学习 任务 之后,起初 我 建议 孩子 以 “辛亥革命”为 案例。我 建议的 理由 是 首义 公园 离 我们 家 很近,可以 去 实地 调查。也许 “革命” 话题,对于 孩子 来说 难以 理解,孩子 否定了 这个 建议。接着,我 建议 以 轮渡 为 案例,并建议 去 长江 边,实地 观察后 再 动笔 写。也许,生活 话题 更加 贴切 小学生的 认知 心理,孩子 欣然 接受 这个 建议。 起初,孩子 不大 乐意 去 江边 实地 调查。她 给出的 理由 有:一是 我 过去 坐了 好几次 轮渡;二是 我 可以 在 网上 查 相关的 信息。作为 大学 老师,一路 从 小学、中学、大学(本科 和 研究生) 走来,再 变成 自己 也成为 老师,深知 中国 教育的 痼疾 之一 “纸上谈兵” 风气 极盛,特别 现在 发达的 互联网 更是 加重了 这个 极为 有害的 学风 。我 没有 同意 孩子的 这个 看法,要求 一定 要 去 江边 实地 调查。孩子 在 我的 强烈 要求 之下,也只好 和 我 两人 一块 骑 电动车 去 江边。 为了 更好地 有的放矢 帮助 孩子,我 特意 请 孩子 将 语文 教材 拿出来,我 仔细 学习了 一下。我 一看 教材 内容,立马 明白: 要 写出 《我的 调查 报告》 这类 作文,就 需要 分类(classification)、比较(compare) 和 归纳(induce) 思维 。脸谱 分为 红脸、黑脸 和 白脸,这个 就是 分类 思维(classification thinking)的 体现。红脸(关公) 代表 忠厚、仁义,黑脸 代表 公平、正义,白脸 代表 阴险、歹毒,这个 就是 比较 思维(compare thinking)。京剧 借助 不同的 脸谱,刻画 不同的 人物的 内心 和 行为 特征,帮助 观众 更好地 理解 戏剧 要 表达的 思想,这个 就是 归纳 思维(induce)。将 这些 内容 在 家里 和 孩子 讨论 一番 之后,我们 才 出门 去 江边 实地 观察。 在 去 江边的 路上,我 告诉 孩子:“在 网上 查 信息 这样的 学习 方法,对于 爸爸 来说,爸爸 没有 什么 付出。现在 爸爸 宁可 自己 付出 很多,带 你 来 江边 实地 调查,就是 要 告诉 你 一个 道理:世上 有 很多 信息(知识),但是,自己 亲自 获得的 信息(知识) 是 最为 可靠的;有了 可靠的 信息(知识),你 就会 有 自己的 主见,而不是 一味地 听 爸爸、妈妈 说,也不是 照本宣科地 听 老师 说。 ” 到了 江边,先 让 孩子 实地 观察 码头 和 渡船 之后,我 简要 介绍了 码头的 基本 信息:“中华路 码头 是 武汉市 市内 最大的 轮渡 码头 之一。爸爸 过去 在 汉口 上班的 时候,每天 都要 来 这里 坐 渡船 过江。”在 我的 帮助 之下,孩子 运用 分类 思维 发现,渡船 分为 两个 大类:交通(上班 或 出行) 和 非交通(游览、婚庆)。用于 交通的 渡船 又 分为 两个 类别:普通 渡轮 和 快艇。孩子 通过 价目表 知道:普通 渡轮 价格 是 1.5 元/人,快艇 价格 是 5 元/人,游轮 是 40 元/人。此外,孩子 曾经 参加 过 我的 一位 同事的 爱女 在 游轮上 举办的 婚礼,因此,这样 一番 分类 和 比较 过程,孩子 还是 可以 很轻松 和 有趣地 完成。如 图 2、图 3 和 图 4 所示: 图1 中华路 码头(交通 航线) 图2 旅游 码头(非 交通 航线) 图 4 价格 表 这样 做 能够 得出 什么样的 结论 呢?换句话 说:为什么 存在 不同 类型的 渡船的 呢? 昨天 下午,武汉的 天气 有了 夏天 炎热的 味道了。在 实地 考察 过程中,孩子 提出 买一根 冰棒 吃,我 欣然地 答应了 孩子。因为,一方面 天气 确实 很炎热,孩子 认真 观察 和 思考 问题,应该 有 冰棒 这样的 小小 奖励;另外 一方面,我 也想 借机 吃 一根 冰棒,这个 夏天 我 还 没有 吃过 冰棒 呢。 图 5 装满 冰淇淋的 冰柜 为了 帮助 孩子 自己 找到 问题的 答案,刚才 买 冰棒,食品店 冰柜 里面 琳琅满目的 冰棒 和 冰淇淋 图像,像 闪电 一般 在 我 脑海 里面 出现了。我 顿时 有了 主意:“为什么 冰柜 里面的 冰棒 和 冰淇淋 种类 繁多的 呢?” 孩子 对于 难以 回答的 问题,经常 采取 多少 有些 嘲弄的 口气 说:“因为 所以,科学 道理”。我 正色 告诉 孩子:“这个 问题 确实 有 科学 道理。过去,爸爸 小的 时候,一般 就只有 冰棒,很少 有 冰淇淋。随着 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 生活 水平 提升了,就对 冰棒 和 冰淇淋 产生了 不同的 需求,有人 喜欢 牛奶 味道,有人 喜欢 巧克力 味道,有人 喜欢 苹果 伟大,有人 喜欢 老味道,于是,冰棒 和 冰淇淋 就 多种多样 起来。” 接着,我 问 孩子:“为什么 渡船 分了 不同 种类 呢?”。孩子 用 手 指着 停靠 在 中华路 码头的 渡船 说:“它们 好 一些。” 我 启发 孩子:“你 再 想想 我们 刚才 谈及的 冰淇淋的 种类 问题”。 孩子 马上 顿悟:“噢....”(这是 孩子 与 我 交流,我 最喜欢 听到的 声音。因为,每当 孩子 发出 “噢”的 一声的 时候,我 就 知道 孩子的 思维 窗口 又被 打开了 一点点。) 。孩子 在 我的 帮助 之下,她 慢慢 归纳出:“随着 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 生活 水平 提升了,除了 有 交通 方面的 需求 之外,还有 游览 和 婚庆 等 方面的 需求。于是,游轮的 种类 就 较 过去 多了 起来。” 为了 帮助 孩子 真正 领悟 完成 这项 学习 任务 需要的 三种 思维:分类、比较 和 归纳,在 征得 老板的 同意 之后,我 特意 照了 一张 冰柜的 照片。在 回家的 路上,我 向 孩子 提出了 一个 问题:“为什么 一般 情况 下,老板 不愿意 别人 在 他们的 店子 里面 拍照?” 孩子 回答:“怕 别人 模仿”。“是的,另外 还怕 别人 知道 商品的 价格 信息”,我 接着 说道:“爸爸 就是 坦诚 对 老板 说,拍照 是 为了 完成 老师 布置的 写作文的 任务。 真诚 说出 自己的 想法,往往 就能 得到 他人的 理解 和 帮助。 ” 回到 家里,我 开始 准备 晚餐,孩子 和 她 妈妈 在 包 饺子。我 看到 孩子 包的 饺子 与 她 妈妈 包的 有 很大的 不同,顿时,感觉到 这是 进一步 让 孩子 分类 思维的 机会。我 让 孩子 观察了 她 包的 饺子 和 她 妈妈 包的 饺子 可以 分为 不同的 两类 之后, 告诉 她 一个 观点:“仅仅 会 做 数学 题目,这个 属于 小聪明;能够 从 大自然 和 生活 感悟 数学 无处不在,才是 大的 智慧。” 图 6 包饺子 今天 回 母校 武汉 大学 参加 第二届 微爱 珞珈山 环跑 活动,现场 是 人头攒动。仔细 一看,这么 多人 是 分为了 3类:穿 橘黄色 T恤衫的 人 是 男性 参赛 选手,穿 黄色 T恤衫的 人 是 女性 参赛 选手,穿 蓝色 T恤衫的 人 是 志愿者(工作 人员)。如 图 7 所示: 图 7 微爱 珞珈山 环跑 由此 可见,数学(思维) 在 我们 生活 中 处处 可见,所言不虚 。 虽然 辅导 孩子 学习,陪伴 孩子 成长,作为 家长的 我,确实 付出了 很多,但是,我 从 这个 过程 也 收获了 很多:一方面 见证了 孩子 不断 成长 和 进步,和 天下的 父母 一样,由衷 感到 喜悦;另外 一方面,也 顿悟 自身 无论 是 认知 还是 言行,都存在 很多 不足 和 错误,让 我 有了 第二次 成长的 机会。 孩子,你 是 爸爸的 天使!爸爸 爱 你,感激 你! 参考 阅读: 教育 我 系列 博文
个人分类: 教育|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科学新课标、新理念
热度 3 fuleiucas 2017-4-15 09:18
2017 年 2 月,教育部通过官网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从 2017 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修订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最大的变化是,开课年级从此前的小学三年级,提前到小学一年级。 除了起始年级的变化之外,新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还体现了一些新理念,也是值得各位科学教师关注的,下面我们就逐一梳理一下。 从课程性质的界定来看, 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实验稿的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课程界定为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新标准则明确小学科学课程是“ 基础性课程 ”。同时,教育部还明确要求各地保证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时。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课程已经成为与语文、数学地位相当的课程了。 从学段划分来看, 小学科学课程融入了 学习进阶 的理念与成果。学习进阶( Learning Progression ) 描述 了 学生的某一概念在一段时间或跨度内的认知思维路径 ,兼顾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并考虑了科学学科体系自身的特点。新标准将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划分为三个学段,对于同一主题、同一概念,给出了不同学段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具体内容要求,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科学教师由此也就更清楚地了解到,对于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教到什么程度。这一点对于科学教材的编写、学生科学素养的测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学科学划分为三个学段 1~2 年级 3~4 年级 5~6 年级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 小学科学课程体现了 STSE 理念。 STS 是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 )、社会( Society )、环境( Environment )的简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指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和初中的科学课程结构基本相同,都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四大领域。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新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几个方面,来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 从科学知识的构成来看, 小学科学课程体现了 STEM 的理念。 STEM 是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数学( Mathematics )的简称,是当今世界各国倡导的新科学教育理念。 STEM 理念重视实践,强调不同学科的融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中的科学知识都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领域,修订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知识的范围进行了拓展,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科学课程是整合的科学,不是四个知识领域的拼盘叠加,而是它们的有机融合,这也是 STEM 理念所倡导的。非但如此, 新版《课程标准》 还倡导科学课程与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其他课程的关联和整合,这就比 STEM 更进了一步。 小学科学课程结构 科学探究 l 提出问题 l 作出假设 l 制定计划 l 搜集证据 l 处理信息 l 得出结论 l 表达交流 l 反思评价 科学知识 l 物质科学 l 生命科学 l 地球与宇宙科学 l 技术与工程 科学态度 l 探究兴趣 l 实事求是 l 追求创新 l 合作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l 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l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l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科学概念的选择上来看, 小学科学课程突出了 核心概念 的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靠在学校里堆砌知识显得不再现实;同时,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习到对其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和能力。就小学科学教育而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有意义的学习,要比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重要。新标准在四个知识领域选择了 18 个主要概念,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贯穿三个学段。 领域 主要概念 物质 科学 l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l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l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l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l 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l 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 科学 l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l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l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l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l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l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 宇宙 科学 l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l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l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 与 工程 l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l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l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科学课程实现了初步衔接。 两个阶段的科学课程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探究式学习,课程框架也渐趋一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将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贯通,到时候我们将看到完整的 K-12 科学教育体系。 新标准体现了新理念,新理念需要新行动。期待全国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将科学教育的新理念落到实处,取得新成效。 说明:本文首发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校园话题|218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北京趣事
热度 1 wya 2017-4-10 12:55
北京小学生课间难出教室 http://bj.news.163.com/17/0410/09/CHLCQGIL04388CSB.html 老师说法 怕出现碰撞等意外 一名小学老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学校的规定确实是为了防范学生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位老师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幼,遇到类似踩踏等突发事件根本无法应对。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出现碰撞等意外,家长往往找学校质问。对此,学校和老师也感觉压力很大。 “再说课间10分钟确实有点紧张,喝个水,上个厕所,也就不剩什么了。如果孩子跑下楼,玩一身汗回来,可能也比较累,难免影响下一节课的注意力。”这名老师说。 http://news.163.com/17/0410/03/CHKNCPF600018AOP.html 但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感受到了实惠。服务大厅边上的医疗反映中心,李大姐正愤愤不平地向工作人员反映:“挂个普通门诊,以前自付两块钱,现在得10块。今天看病,我先挂了个内科,大夫不能确诊,让我挂妇科,妇科大夫又让我挂泌尿科……”李大姐说,三次医事服务费实际共支付30元,对比以前的6元,一天的伙食费打水漂了。 挂了三次号的李大姐,感觉看病价格比以前更贵了,质疑“医事服务费是不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真是这样吗? 朝阳医院医务人员介绍说,李大姐作为单个患者,为了确诊病情,挂了3次号,花费确实增加了。 加之,李大姐没有在医院买药,也没有接受检查项目,没有体会到整体就医费用的降低。 http://money.163.com/17/0418/09/CI9VK7CB002580S6.html 该男子能从什么系统中找到北京牌照的车辆给记者“冒用”?在记者的疑问下,他表示,都是从北京车管所系统里拿来的,他们会筛选里面没有注册过滴滴的车辆来给记者“顶包”,“因为每个人买车之后,他会在车管所添加这个车辆,然后本身他这个车没有注册滴滴。所有的资料都是真实的,只要不让你验车,后台根本就查不出来,只要别赶巧你俩都弄滴滴这玩意。我给你发了,你看现在注册资料已提交,审核5天之内会通知您,基本上就是两天,两天之内就会通知你。” http://news.163.com/17/0426/02/CITPAE7M000187VI.html 把情况向附近站岗的工作人员说明后,张洁得知被骗。“我当时更蒙了, 那三个骗子距工作人员不过100米,居然如此明目张胆。 ” 售票处另一名安检员提到, 车站骗子横行多年 ,管理起来也难。为了防范骗子,车站设置了不少提醒措施,除巡视人员,每个售票厅还配有警察。“北京西站人流量大, 骗子太多 ,且行为隐秘,很难抓到现行。”他直言,即便抓到,但涉及的金额不多,处罚轻,甚至有骗子被抓后拿出病历,以生病为由脱身。 北京西站党委书记宋建国介绍,自2016年12月以来,共抓获各类治安违法人员105名,刑事拘留违法嫌疑人62名。但北京西站人员相对密集, 且涉及多个部门,管理上相互交叉 ,此外,“骗子团伙”在外观上与普通乘客难以区分,在没有“抓现行”情况下,很难打击。 http://news.sohu.com/20170425/n490594614.shtml?fi 昨天一大早,本报刊登了“ 鸟巢慈善大会现场领钱” 为假消息一事,也报道了公安机关的权威回应,然而昨日仍有大批中老年群众拎着行李聚集在鸟巢等待“领钱”(见图),对外则宣称只是来京旅游,闭口不提“慈善大会”。直到晚间,眼看失联的“领导”没有现身,说好的包食宿也没人负责,老人们终于动摇了……与此同时,昨天全天,奥体中心南侧出入口都拉着警戒线,为了维持治安特勤和警察原地待命。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小学班主任教导不忘儿时理想
热度 38 gaoshannankai 2017-2-9 11:04
蒲亨建老师批判央视各种智力活动的博文很好,打中了要害。 《央视诗词比赛简直就是弱智游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3688-1028452.html 我给他的回复是:现在大学教育不如我小学教育,我们那时班主任特别强调 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要有自己看法。 现在的大学教育,以死记硬背为主,无论文科理科,毫无思考与质疑。 这样的教育是奴化教育,是洗脑,严重压制人的本能与创造力。 通过我长期调研,很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有智商降低的现象。 当年,我为了避免受这种教育模式毒害,大二以后基本就不去上课了。 今年我和往常一样去看忘了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转眼间王老师已经80多岁了。 今年刚好40岁,但是我的记性好,30多年前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 我的小学是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王乃熏就接手我们班,一直到我们毕业。王老师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将 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我、严冰和黄宇辉三名男生和王晓丽、李楠、 范荣、谢凤媛和张雯五名女生作为尖子生,目标是考重点中学,将来考大学; 第三层次,是班里多名留级多年的同学,目标是不再留级,保证毕业;中间是 第二层次,只要完成基本学业就好。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同学占用了王老师 很多自己的业余时间。特别是几个最差的同学,王老师讲话,简直是和他们摸爬滚打, 那时也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所以谈不上收费。我记得,我们考重点中学复试, 连续很多天在王老师家补课,王老师和他爱人戴老师都是全程陪同。 这里需要强调,王老师确定尖子生,基本上是根据课堂回答问题与作业和考试 实际表现,是非常公正的。特别是,我这小朋友不听话,喜欢和老师顶嘴, 虽然平时被王老师处罚最多,但是仍旧没有影响对我的培养。只有一个照顾,这是 后来王老师亲口对我说的,当年照顾了王晓丽,毕业免试保送市重点, 主要考虑她当了多年大队委, 为班里做了“贡献”,但是从成绩上和培养前途上 不该是她 。凡事没有绝对公平, 干部多少有些特权,只要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全胡搞,群众还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们那个班毕业时好像破了纪录,打败了当时所谓根正苗红的正统重点小学, 也是和平区排第一的鞍山道小学。第一层次的8名同学都考入了重点中学,后来 也到考入了重点大学。第三层次有两人继续留级一人退学以外,都顺利毕业。 从中学开始,我基本上就不死记硬背了。基本上就是首先理解,然后比对,再进行 质疑。我虽不死记硬背,深入理解的东西却忘不掉,即使忘了也可以迅速找线索google出来。 大家看到我小学时老师同学的名字都字字牢记,绝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这几个人我都很熟悉,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故事,而且我还给他们一些人起过外号。 比如,鸡鸡萎,既生动有形象,大家不容易忘掉这个词吧。 我和这些同学最后一次见面是考上大学那年,大家一起回小学看望老师们。现在大部分人 生活都稳定下来,有家有业,再见不容易。很多人忙于生计,也忘记了当时的理想,最有理想 的黄宇辉同学没有成为当初他想做的科学家,而是去了美国微软公司。严冰,也没有去做 学者,去了日本,现在又回国创业。我当时没有说自己将来具体要做什么,因为我确实也没想好, 但是,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有个小目标,那就是tobesomebody,neverbenobody。
3523 次阅读|56 个评论
小学生学方程之我见
热度 10 lixiangfm 2016-12-16 23:19
家有小儿,正上三年级。 因在国外访学,国内数学只能自己教一下。 有天做题的时候,发现很多题目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甚至三元一次方程才能解的题目。 挺疑惑的,现在方程教学都改到小学了? 不管怎么样,题都有了,就花了点时间给他讲了。 然后他很高兴地把题都做完了。 昨日在qq群中看到很多他原来的同学要做到晚上八九点。 究竟发生了什么? 然后看到我认为需要用方程解得题目他们用算数在解。 家长不好辅导,学生不好掌握。 看样子学校是没有在教方程,但是受过方程训练的一眼就看出,题目明显的是多元一次方程。 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么早教方程到底对不对,会不会错过什么,例如对他的某些方面的训练? 然后上网一查,网上,特别是知乎上,早已经争论的不可开交。 大部分的人认为不要过早教方程,用算数法解用方程才能解得题目有助于思维训练,有助于形象思维,有助于理解算式的意义。 吓得我赶紧把小孩儿叫过来,随便抽了一道qq群里在讨论的,用三元一次方程才能解得问题,问他不列方程不设未知数,直接列算式能不能解出来。结果挺顺利解出来了。 我问他怎么思考的。他说,那甲乙丙啊跟xyz是一样的啊,加加减减的算式,跟消元是一个意思啊。解出一个,其它的很容易算出来啊。 我放心了。不知道说算数法锻炼逻辑思维的要锻炼到什么程度,反正对我来说,能锻炼到这样足够了。 我以后在需要用方程的时候,可以继续让他用方程了。 我系统总结了一下我的观点如下: (1)很多算数方法其实是解方程的演算过程,但是又不列方程,结果发展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技巧、理论、方法。。。。。。。让人摸不着头脑。 例如,鸡兔同笼,我听说有人这样解的,吹一下哨子,鸡和兔子抬起一只脚,再吹一声,抬起另一只。。。。本质上其实就是消元法。但是非得用这么花哨的办法来说明。听起来有创意,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个问题怎么办?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得想出一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我小时候,做数学题奥赛题,特别讨厌的是那种,按照正常思路解不出来,看了答案谁都会讲的题目。甚至有种方法好像叫做拼凑法。我到现在都认为那不是很好的数学。数学应该是优美的,思路清晰的。解题是朝着目标在前进的,你知道每一步都是怎么靠近目标的。而在我看来,能用方程解的非要用算数法解,是很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的,如果找到了,最终就变成了实质是解方程的演算过程。 而代数法是一种思路清晰的解法。 我跟小孩儿讲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你只需要做两件不用动脑子的事:1)把题目用文字叙述的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表达的方程式。2)按照解方程的一般方法,进行与题目完全无关的解方程。 这是一种非常一般的方法,对所有可用方程解的都可以用,思路非常清晰,练习目标也非常明确。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掌握熟练就可以了。也很容易找到自己具体在哪里有不足。 (2)学习过程中完全不用担心思维缺少锻炼,最担心的从小到大时间都不够用,把时间花费在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上,完全是浪费。 要匀出时间来学数理化学英语学语文。。。就不说了。 单说数学,学了一次方程,还有高次方程,还有微分方程,还有线性代数,还有矩阵,还有张量。。。 哪里用担心思维得不到锻炼,只需要担心脑子够不够用,时间够不够用。 当然,这些要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但是这些真不一定非得按照小学,中学,大学来划分学什么。 对如果从事理工科或者经济学等方面工作的人,都应该是必须掌握的。 而一旦掌握了更高级别的数学,再来理解低级别的数学会非常容易,很容易理解低级别的数学在说什么,而且更容易理解到本质。 (3)方程是抽象思维的开始,而现代数学基本上是抽象思维的。越早训练越好。 我读研究生之后才意识到这种巨大的鸿沟,到现在还不能完全弥补。 当时自学数学,看到的全是符号。不明白数学为什么一下子不举例子了,不跟实际东西挂钩了,不算数了,就是一堆符号变来变去。 很久之后,才明白,数学只不过是一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转换成另一种符号。 这时候再重新看加减乘除,看线性代数,看矩阵。。。都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现在把这句话就写在了自己家孩子的数学总结本的封面上。 我花了很多年才能明白,他当然现在也明白不了。 但是我每次讲题,都给他在提醒一遍,一层一层的给他结合着现在所学给他解释。 希望他能比我更快的领悟到这句话的全部含义。 -------------------------------------------------------------------------------------------------------------------------------- PS1 我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特别是小学教育更不懂。 只是因为看到家长群里三年级小朋友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被三元一次方程才能解得题非要用算数法折磨的不轻,才自己思考了一下。有些地方可能表达不清,再说明一下。 没有贬低算数法的意思,我主要想反对的是: 没有思路的解题方法 和 完全不是正常人正常思维能解出来的解题方法。 说是能锻炼思维,但是感觉很多时候是把思维给练乱了。学生和家长自己很难想出来,必须每个题学个特殊技巧才能会,更加把数学变成了玄学,让孩子在问题面前产生无力感。最终演变成,先看答案,再背技巧,才能做题。而不是让孩子产生,他自己能试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感。 刚刚看到家长群里给出了画图方法。就是用线段表示不同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线段对齐。这样能比较直观的看到各种数量关系。最终实现本质上是消元的各种解法。我觉得这种方法的话还好,至少是一种对各种问题都能应用的方法。不至于让孩子头脑混乱产生无力感。 关于各种教学方法,到底是不是错过多少思维训练。我的观点是万一错过了就算了。错过的多了去了。美国这边孩子不大能背过乘法口诀。他们用各种直线啊,圈圈点点啊算(甚至是数,跟数手指差不多的感觉)。非常慢。弄一阵子就上计算器了。从另一个角度也许能加深对乘法的理解?我试图让我家孩子也把人家那套学会。他非常抵触。最后我想想就算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可能什么都占有。一生错过的东西多了去了。又何必在乎这样那样的训练呢? 我始终觉得几何原本和爱因斯坦的论文是数学和科学的好范例。 用最少的前提,结合严谨的逻辑推导,推出所有的结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哪些是最可靠的前提?怎样才可以称为严谨的逻辑推导? 如果我们能减一种方法,能减一个前提,能减少一种推导,为什么要学那么多? 我们应该是尽量知道我们学多么少就可以了。而实际上,这个“多么少”已经很多了啊! -------------------------------------------------------------------------------------------------------------------------- PS2 写了那么多,无非想表达,数学应该 要 “严谨”, 要 “一般”。 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需要花大力气训练。而不应该训练到它的反面。 写完的第二天,当我看到我家孩子的 书上出现了大标题上清清楚楚写着的 “幻方和数阵” 的题目的时候。我彻底崩溃了。随便一个题就9个未知数啊。而且约束条件不够,是多解。 一些简单的幻方题目,只用到等差数列,平均数等概念,而且给出的条件也比较多的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些题目实在太难了,给的条件又少。 坚持严谨与一般的做法,得讲线性代数? 如果不坚持,那就“凑”?“试”?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反复练习加减法?同时让他的意识重新回到,做数学题可以不从概念、定理、定律出发,而是凭感觉? 我理解不了这种题目的意义。 试了下讲解线性相关的概念发现小学生不太容易接受的,就算了。 放弃了。让他不要做这样的题目了。
个人分类: 教小朋友|38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我们到底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小学教育?——初小衔接不得不说的事儿
热度 13 yangjundr 2016-10-28 08:07
我们到底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小学教育? ——初小衔接不得不说的事儿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前的家长会上,接到学校的通知——“要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忽然觉得日子过得真快,就在这么日复一日 一接一送之间,已经陪着儿子从适应 “ 幼小衔接 ” 的过程走到了 面临“中 小衔接 ” 的时间节点 。尽管,六年的小学阶段学习也即将画上一个句号,但这对于孩子来说,充其量也只是其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逗号而已,因为,人生原本就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对于我的儿子而言,我自认为这是一粒发芽、成长都比较缓慢的豆子,而且,我也一直奢望他能拥有一个从容的童年,慢慢地长大。然而,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并不一定能留给他更多的时光容得他慢慢地发芽、成长和开花…… 在当下教育体系内,由于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格局所决定的“小升初”成为任何一名家长和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都不得不面对的第一道坎儿。因此,小学阶段的学业学习和儿童自身的成长也就显得并不那么协调。所以,要用一个故事来总结他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显然有些困难。在此,也只能结合孩子成长过程,略谈几点,也可以叫做经验或教训吧。 1 、关于写字。书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虽然一般来说 4 ~ 6 岁就可以开始练习写字,但是对于豆豆来说,在幼儿园小班寒假托管时,在学习写字过程中养成的不良握笔姿势和写字习惯,成为其此后书写不过关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也与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还是在此建议孩子写字不必过早。 2 、关于英语。掌握一本外语真的很重要。让孩子过早学习英语、将超过 80% 的精力和教育成本都用来学习英语是许多家长的现实选择和常见做法。但是,余自以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将母语中汉语拼音的学习与英语学习的在时间段错开是有益的。尤其是在一二年级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增加过多的英语课外班的学习对于像豆豆这样的孩子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3 、关于数学与奥数。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但是,近若干年来的教改,过多强调“培养创新思维,要让儿童在接触物质世界和接触其他儿童的过程中去建立、修改和发展数学概念”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于数学基本改概念、原理、原则的归纳和学习,是造成许多孩子对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的重要客观原因。而奥数是用算数的方法解决方程问题的逻辑思维锻炼课程,无论将来干什么,在高年级阶段( 4-6 年级)适当增加奥数的学习对于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一定是有益的。 4 、关于语文。强化母语学习很重要。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说文解字”。增加阅读量,加强词语辨析应该是重要的方法,新知小学的新新词选等系列书籍的古诗词背诵值得推广。 5 、关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拓展孩子视野、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增加课外阅读量对于人的成长尤其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儿童读物、童话小说或儿童故事过多重注于简单道理的灌输,真正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并不很多。因此,适当增加经典历史书籍、科幻小说及科普读物的阅读,对于孩子的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6 、关于课外班。这确实是一个爱恨交加的问题。选择与自己孩子心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课外班比选择最好的课外班更重要。寒暑假时,对于无条件陪伴的孩子来说,选择一个假期课外班,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和一群小伙伴一起玩耍和学习的环境比学习更重要。 7 、关于书包。从某种角度看,书包的重量是体现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的一个指标,虽然课程不多,但太过丰富的教材类型和作业本及各色文具塞满了小学生的书包(小学生书包重量大多在 4-7 公斤左右),而这样重的书包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是有不良影响的。 8 、关于体重。营养过剩、课外班过多及缺少玩耍伙伴导致的活动量不足、玩耍时间过少是引起儿童肥胖、影响儿童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此外,校门口的垃圾食品也是影响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不利因素,确实应该引起关注。 9 、关于体育锻炼。虽然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身体是本钱”。但是,在“小升初”的压力下,是坚持体育锻炼,还是让步于繁重的作业和越来越多的课外班,确实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在此情况下,坚持陪着孩子步行上、下学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10 、关于修养。独生子女的一代,既是孤独的一代、也是缺乏分享的一代。培养合作意识、道德素养和文明行为很重要。早晚接送孩子时的拥堵、吵闹,车辆的乱停乱放、交通违章,以及抽烟、吐痰、乱扔垃圾袋等等许多不经意间的行为无疑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11 、关于学校——感恩的心。坦白的讲,上小学时选择新知,主要是看中了这所小学每个班级学生数量较少( 45 个学生)的缘故(老师能够照顾得来),这一点很重要。而入学后,才体会到,不仅仅是“老师能够照顾得来”,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孩子们的关爱更为重要。经过六年的熏陶,现在,这种爱的元素显然已融进到了孩子的生命里。感谢陪伴孩子的成长的学校和老师们以及食堂和门卫的叔叔阿姨们…… 就写到这儿吧,期望能对后来者能有所帮助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8445 次阅读|18 个评论
献给 五(4)班的 祝福
张能立 2016-7-11 08:26
丫头 下半年 升 5年级,根据 学校 惯例,5年级 将安排 全新的 班级 老师。当 老班主任 刘老师 在班级 QQ群 宣布 这个 消息的 时候,QQ群 顿时 热闹非凡。家长们 纷纷 用 最真诚的 话语,对 老班主任 刘老师 和 刚刚 走上 工作 岗位的 龙老师 表达了 深深的 谢意 和 良好的 祝愿。同时,也表达了 对 新班主任 侯老师的 热烈 欢迎。下面 是 我 在 孩子 班级 QQ群中的 发言: 我们 五(4) 班 能够 成为 年级的 先进 班集体,这里面 凝聚着 班上 每位 老师的 大爱,无私的 奉献,高水准的 教学,孩子们的 辛勤 汗水,家长们的 大力 支持。经过 4年的 努力 和 磨合,五(4) 班 优良的 班风 已经 形成。我 深信 在 侯老师的 带领下,我们 班级 将会 一如既往地 优秀! 我 也 接触过 学校 其他 年级的 家长,交流 之后,我 还是 为 五(4)班 骄傲。不管怎么说,在如此 世俗 风气下,五(4)班 班风 还是 很纯净,无论 是 孩子,还是 家长,都是 努力在 求 知识,都是 在 彼此 互助,都是 在 奉献 爱心。因此,五(4) 班 无疑 是 一块 绿洲! 坦率地说,我 无论 是 作为 老师,还是 作为 家长,都是 非常 普通。我 也 曾经 是 抱怨 大军中的 一员。经过 孩子 这个 “上天 奇迹”的 牵引,让 我 最终 懂得: 我 抱怨的 地方,恰恰 是 需要 我 付出的 地方 。因此, 我 自己 对 自己 革命:从此 不再 抱怨 任何 人 和 任何 事情,感恩 他人的 帮助,理解 他人的 误解,宽容 他人的 过失,付出 自己的 努力,去改变 自己 不满意的 事情。 五(4)班 这块 小小的 绿洲,需要 我们 这个 大家庭的 每位 成员 来 呵护,来耕耘,来奉献。我 深信 有爱 滋润 孩子们的 心灵,有 数学 和 科学 武装 孩子们的 大脑,孩子们 各种 美妙的 梦想,未来 将会 一一 成真。五(4)班 这块 小小的 绿洲,将会 不断 变大,将会 更绿。假以时日,五(4)班 这些 种子们,将会 给 神州大地 处处 披上 绿装,爱 和 科学的 力量,将会 在 他们(她们) 手中 绽放!
个人分类: 教育|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趣事一二三
smallgrass 2016-1-14 11:59
前些天在小学同学微信群与同学聊天,让我回忆起小学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童心一把, 特列于此, 珍藏记忆, 也让大家能开心就开心一下。 1、蚂蚁事件 小学时,班级教室是平房,地连砖都没铺,也就是泥土地,因此地下有很多那种屁股尖尖的蚂蚁,经常会蜇我们。学校有午睡的制度, 就是叫所有学生扒在课桌上午睡,不准不扒,不准不睡。那时我中午没有午睡的习惯,根本不想睡觉,因此时不时抬头东瞅瞅,西看看,结果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叫到前面揍了一顿后罚站,另外还有一个调皮蛋X同学也不好好睡觉,同样也被老师叫到前面揍了一顿后罚站。我们俩站在前面,郁闷地看着同学们睡觉,老师也在讲台的课桌上扒着睡。X同学忽然捅了捅我,指着扒在桌上睡觉的老师脖子,笑嘻嘻的,我仔细一看,原来有两只蚂蚁在蜇老师,我也忍不住嘻嘻地笑起来,我们俩都忍不住笑,结果把老师笑醒了,老师见我们在嘻嘻笑,怒不可遏,拖过去又是一顿揍,我们俩由笑变哭。   2、假脸事件   小学时有段时间电视在放西游记,里面有许多妖魔鬼怪,很搞笑。一天下午自习课,好象最先由同学R开始,用画笔在纸上画一幅妖怪样的假脸,然后扣掉两个洞,也就是眼睛,戴上后,真得很搞笑,于是一些男生开始模仿,也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假脸,各式各样,都很搞笑的,但我当时并没有参与。后来不知是女班长打了小报告还是老师自己进来时发现的,于是所有制作假脸的男生拿着假脸全部被叫到前面,老师一个一个修理,也就是揍,正在进行中,学校一位女老师进来找我们班主任老师有事,弄清情况后,对班主任老师说,你叫一个学生把假脸带上我看看,于是班主任老师把一张假脸按到R同学脸上,引起下面同学的哄堂大笑,看到R同学被老师按的那个假脸,那个情景确实很搞笑。   3、破罐破摔事件   班级有个调皮蛋W同学,在上自己课时老师不在,他除了讲话,还在教室到处窜,女班长管他也不听。于是女班长拿出一张纸,边警告他边记录他所犯的错误,说要告诉老师。W同学听说班长要告诉老师,有点怕了,就收敛了。这时又有一位坏小子R说,W你反正已经犯错误要挨揍了,不如继续犯,顶多还是一顿揍。W同学听这样一说,觉得也是,于是就更加放肆了,一会划火柴去照黑板,一会儿在黑板上乱写乱画,引得同学们笑个不停,于是女班长一边警告一边记录,将他的所做所为一条条列下来。班主任老师最后来了,女班长把记录的纸交给了老师,老师把W同学叫到前面,一条条念他所犯的错误,有七八条之多,然后把他暴揍一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1975年
热度 11 Mech 2015-12-4 09:16
这一年,从小学升入中学。仍住在鞍山市太平村 135 栋 35 号,两室套间。小学就读鞍山市立山区晓光小学,从家步行两分钟可到。秋季升入初中,鞍山市立山区第三十中学。学校比较远, 几乎在郊区了, 靠近当时的鞍千公里零公里处,上学要步行 30 分钟左右。 小学毕业时,对口的中学是第三十中。有些同学父母托人去了五十中,离家近些,而且是往市内方向走。父母应该有能力托人帮我进五十中,但他们没有做,我也没有要求。父母是万事不求人。 小学里的恶作剧 小学最后一年,搞了次不大不小的恶作剧。真没有恶意,只是好玩。 冬天里,我与小伙伴冯宝东到校园里玩。以科学的态度,研究鞭炮能不能炸碎玻璃,在自己班级的窗户上做了实验。很不幸,实验表明,鞭炮能炸碎玻璃。仍没有尽兴,又做个实验。把鞭炮掰断,用里面的黑色火药向玻璃喷火,只是把玻璃熏黑些。当时如果一走了之,事情也许就过去了。 我们可能主要是我忽发奇想,要与老师斗智一番。于是,我们制造个假现场,让玻璃不像是用我们的方式弄碎的。又编个故事,其中我们是目击者,看到别人来把玻璃如何搞碎了。后来等老师出场,我们就把故事演绎一番,似乎也没有什么破绽。 老师到底是老师,把冯宝东和我分开问话。这就有些囚徒困境的意味。据冯宝东后来说,老师告诉他,我已经说了实话,于是他也说了实话。其实我什么也没有说,但或许给故事增加了当初没有商量到的细节,因此最终总要露馅。班主任老师也不承认冯宝东的说法。她跟我说,她只是告诉他,我家长来了,总会说出实话的。 我对自己的失败有些不服气。写检讨书,引用毛主席的语录是,“不搞逼、供、信”。老师找家长到学校,陪了块玻璃。撤掉了我班级学委的职务。我父母如何批评我已经不记得了,这与我自己的挫败感相比,真是无足轻重。 事情过去,冯宝东和我仍是好朋友。我一向体谅智商不足的人 ( 包括我自己 ) ,这其实是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当时我对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内疚,但很有些挫败感。反思之后,我得出几点结论: 1 不要干坏事。 2 如果非要干坏事,不要与别人一起干。 3 如果与别人一起干了坏事,就要准备好承担败露的后果。 后来我多次想过为什么要搞这种恶作剧,但没有想清楚。我从来不是捣乱的人,虽然有些自行其是。感觉那位老师还是或曾是喜欢我的,她一定很意外。她的挫败感,甚至会比我更强。 小伙伴们 快要毕业时,我才发现原来小学同学就分好几伙。好同学和差同学不在一起玩。似乎也谈不上仇视,只是彼此敬而远之。所谓好和差的判据,大概是与老师关系 ( 例如合作态度 ) 和个人学习成绩的微妙组合。尽管我捣了前述乱,总体上仍然是好同学中一员。冯宝东似乎从来都属于差同学了。男女生也不在一起玩。我偶尔与女生在家里玩,但从不在学校里玩。 所谓的的男生好同学中,还分派。我本来也是不知道,直到有个叫沈岩的同学,跟周思铁说他压力太大坚持不住,以后不跟他在一起了。我这时候才意识到,只有我一个人跟周思铁玩。他的对立面是张鹏高,在小学时我好像不太认识这个同学。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感受到任何压力。也许这种帮派游戏只是在特定小圈子里,而我还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圈子外面的人,在里面的人眼里看来就微不足道了。当然,也可能是我过于迟钝没有感觉。 进初中换了部分同学。小学同学初中仍同班的有同楼的女生于影 ( 副班长 ) 、周思铁 ( 体育委员 ) 、张鹏高 ( 劳动委员 ) 、沈岩、罗俭等。新同学有万鑫 ( 班长,后来的团支书 ) 、谷安凯 ( 中队长 ) ,也是同一小学但不同班。冯宝东也在三十中,但不在一班,来往就少多了。同楼的另位女生王艳也不同班。小学的另外两位美女同学,先后当过班长的李俊萍和李威都不在这所中学。 帮派游戏仍然继续。这次周思铁是多数派了,张鹏高是少数派。不过,我仍然是少数派,包括谷安凯、张鹏高、罗俭和我。因为是小派,所以内部比较平等,相对而言,张鹏高和我更有主导性些,谷和罗比较随和,也就是听我们的。派系之外,我与万鑫、周思铁关系其实也不错。因此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参加那派,只是平时不喜欢与许多人玩。我后来想过周、张为什么如此对立,其实因为他们有许多类似之处,都拜师傅学过武功,还都喜欢画画。如此类似,难怪互相排斥。罗也喜欢画画。美术作业和考试主要是他帮我写的。罗后来也离开我们去另一派了,又有个从郊区新转来的同学加入,名字我忘记了,但他坚持认为按辈分谷安凯是他舅舅。现在回想,我们三人都没有平等地对待这个新同学,有些恶劣。 下面两张合影不能确定是 1975 年还是 1976 年,而且实在找不到第三张照片了。 与张鹏高 ( 中 ) 和谷安凯 ( 右 ) 合影 与万鑫 ( 左 ) 合影 老师们 升入初中后,班主任刘汉老师让我当班级学委。刘老师应该不到五十岁,作为班主任,也教我们政治课,还兼着教物理,但忘记了是不是第一学期开。传说他原来学俄文。刘老师显得有些暴躁,似乎准备动手打不听话的学生。不过对我还算和气。显然他知道我在小学被撤职查办的事情,因为说过犯错误没有关系,改了就好之类的话。不知道是老师口头介绍的,还是写入学生档案这类文字材料。现在想想,那个学校真是差,学生干部都找不到人,还要用个有前科劣迹的。 数 学 老师李敬子是位年轻的鲜族女老师,先生也是学校的老师,但不教我们,他们还没有小孩。李老师文静和善,对我尤其好。我后来体会,刘老师对我好,是信任,放手让我做事情。李老师对我好,似乎更多是赏识,主要或许还不限于老师对优秀学生的欣赏,或许多少也有些那种母亲对孩子、姐姐对弟弟那种对家人的优待。 美术老师是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似乎也姓刘,小刘老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兼我们副班主任,但除上课外很少打交道。音乐老师也是位年 轻女老师,体育老师是中年男老师,两位老师也是别的班的班主任。两位女老师的姓氏忘记了,体育老师好像姓王。语文老师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化学似乎没有在第一学期开。 校内校外 仿佛记得,语文、数学、物理我学得不错,音乐、美术就不行了。初中是我整个学生生涯中最像好学生的时期。在当年十月,班级第一批就加入了“红卫兵”,人数大概不到 20% ,但多于 10% 。我们摘下红领巾,带上了红袖标。我也积极申请入团,但在 75 年还没有入。 在家里玩些什么一点儿记不住了。学校里的小伙伴好像也不招到家里玩,至少不经常。邻居能玩的男生只有冯保东。和女生好像也不在一起玩了。 自己看的书可能主要是《十万给为什么?》文革版,封面是工农兵。反复在看。四卷本《毛泽东选集》也反复看,尤其对各种注解感兴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最初都是从那上面学的。还有父母的专业书。父亲的建筑书有些很漂亮的图画。房间设计之类,当时简直觉得遥不可及,其实可能还不如现在住的房子。母亲的书《赤脚医生手册》和《工人医生手册》等,也有很好玩的内容,如战地包扎抢救等。 上学路上的情形印象还比较深。我在小学毕业前已经学会了自行车,但我通常不骑。我的车太好太新, 26 型立凤,当年结婚时的最高配置。我不喜欢过于张扬、过于高调。好车不如无。通常与小伙伴们一起步行上学。有时候有顺路的马车,车老板允许,就乘马车。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乘马车,有种不安全感,但小伙伴喜欢。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我很快乐。学习压力不大,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受人欺负,长大以后的事情还很遥远。以带来挫败感的恶作剧开始的 1975 年,后来就懵懵懂懂快快乐乐地过去了。 过去已经写过七篇的链接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6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65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7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8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199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2004 年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 2014 年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9278 次阅读|27 个评论
20年了,你还认得我吗?
shfengcj 2015-7-12 20:02
20年,在一个人的生命旅途中,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每天上班,下班,为了当初的理想,为了现实的生计,马不停蹄得穿梭在诺大的城市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突然有一天,微信中跳出了一条信息:“老同学,还记得我吗?”大脑飞快得搜索着,冒出一个名字,竟然是她,我的小学同学,“当然记得了。”“把你加到微信群吧。”“好的。” 20年了,望着微信群中的成员列表,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大脑似乎在极力回忆些什么,可是,除了那些熟悉而一下子又叫不出名字的面孔,就再也想不起太多的内容。也许,不在家乡的日子真的太久了…… 微信群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提醒着,回忆着往事,做着游戏,嬉笑中透着儿时的那种轻松与欢乐。那时,也许是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没有成年之后的烦恼与琐事,没有现实中的压力与忧愁。这里,成了大家休憩的港湾。 看着二十年聚会时的照片,老师们都已白发苍苍,鼻子突然觉得有些发酸。那时,淘气的我们经常让老师们头痛不已。背课文,罚站,抄写……,想起来竟然没有一丝怨恨。如今,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师,自然也就更能体会到了教育学生的种种辛苦。 20年了,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可是,20年前的友谊,却显得弥足珍贵;启蒙老师的教诲,早已蚀入我们的血液之中。同学们,举起你手中的酒杯,为了我们敬爱的老师,为了我们的情谊日久天长,干杯! 期待着,下一个20年,再聚首……到那时,你还能认得我吗?
个人分类: 杂文|4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雅小学堂来信回复:关于奥数学习的讨论
热度 1 arithwsun 2015-5-11 23:09
-------------------- 王老师,您好! 很早开始关注您的文章, 从豆瓣跟到科学网,今天找到这里。 先介绍一下我们吧, 博雅小学堂是致力于弥补公立教育之缺的亲子人文电台,希望给5- 12岁的孩子提供经典的有声通识教育。同时, 我们也希望推送有益的教育类文章给父母,使父母可以一起成长。 昨天在我们建立的父母微信群中, 父母们展开了有关奥数学习的讨论, 其中有一位父亲的观点格外明显,他的孩子9岁, 每天有2个小时时间学习奥数。我们把他的文字汇编成文,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讨论,让更多的父母有机会思考, 到底要怎样引导孩子学习数学。 我把这位父亲的两篇文章发给您, http://www.boyakids.net/?p= 6817 第一篇是他的发言汇编。 附件是第二篇,是他对其他父母的一个回应, 其中包括有妈妈提到孩子的反应。 在数学方面我们都不够专业,所以想听到您的看法。 我们也不是要反驳这位父亲,只是希望有更多的观点和声音出现, 可以给其他的父母思考的空间,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诚挚的希望得到您的评价和观点。谢谢! 祝安~ 博雅小学堂 ------------------------------------------------------------------------ 博雅小学堂, 抱歉我目前没有微信,就用电邮回复,你们可以随意转发。 我看了一下,稍作回复如下,如果反馈证实了一些基本信息之后, 我也会把这些电邮往来整理到我的博客上。 『奥数是给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准备的?。。。 其实孩子在智力条件方 面,基本无差异 ——比性格、身体特征方面的差异要小。 也就是说种子本身差异不大,但土壤环境差异很大。。。 不要妖魔化 小学奥数 』 首先,要说明的是,真正的奥数发源于匈牙利,倡行于俄罗斯, 流转到美国,其实都跟中国现在这种商业化奥数培训有很大区别的。 就举一点,孩子们做题的时候都是不告诉答案的, 一个月可能也就去攻克4-6道题, 我的硕士生翻译了美国Berkley Math Circle网站,过一阵会发布到我的博客上。 我是非常反对国内的奥数培训方法,先告诉例题, 然后孩子们再去做相似的题。我的数学导师之一, 去年闲聊时候也跟我说,学了(中国这种)奥数, 可能就成为不了数学家了,这种观点, 在我们数学家圈子里还是挺普遍的。 我从这位家长的教学记录中 『 儿子:“今天有正弦、余弦、正切和两个定理——你讲得太多了, 我记不住,我 累了。” 我:“可是这些东西,解这类几何题,杠杠的呀! 我们再来一遍” 儿子:“明天再说吧! 你的大概意思我知道了。 今天我还不会,我原谅你.” 』 9岁就讲到三角函数,应该是很超前的了,但孩子的反应是记不住, 说明孩子已经把数学当“记忆”了, 这对数学来说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数学家, 仅仅比我大一岁,他认为数学不需要记忆, 这个观点比较极端会意即可,但也说明了问题, 数学注重的是推理和思维方法, 把Polya的解题4大策略让孩子真正能够领会,运用, 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什么叫做数学思维呢, 家长想让孩子学到的也是真正的数学思维吧。 我因为获得的信息不多, 也不能说这位家长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不当的, 就是跟现在这种商业机构的套题式奥数是一样的, 这里仅仅是就这段话反馈一下,也许话语总有言不达意的地方, 真实的生活总是复杂多变的,总之,我不会这样跟孩子交流数学的。 国内的奥数训练,因为采用的是商业化运作方式, 所以针对的是面比较广的孩子的, 因为他们大大地降低了奥数的难度,不要求孩子们自己去解题, 而只是“背”题、“套”题。 即使如此,有很多孩子其实也是跟不上的, 只是在那儿打肿脸充胖子,有些家长比较明智,所以反而到了三、 四年级退出了。 我的科学网博客上已经有一些对国内商业化奥数培训的批判性文章, 这里就不多说了,可供家长们参考。 三、四年级学力,才是奥数的开始年级, 如果是国外那种真正的奥数的话,要求自己去解题, 解的都是没见过的题,这些题都是公布到杂志/网站上, 要求孩子们底下一个月内做出,答案寄给他们,这种做法, 在匈牙利已经实行了一百年。 匈牙利出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 他们小时候很多都彼此认识,就是通过这种通讯竞赛。 如果是这种真正的奥数,能够参与的小学生人数会非常之少, 我自己没有多大把握,但根据所认识的孩子们来看, 比例说不定在千分之一以下。 『 小学生该不该接触抽象的东西? 』 目前小学教材和公立学校的教学,没办法教孩子们这些, 原因一个是,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学习抽象的能力,但是, 不能因为很多孩子学不了,就不让那些能学的学,数学, 还是应该实行分层教学的。 至于能学到多抽象的程度,每个孩子恐怕都不一样, 需要个性化教学,我们小教室的孩子也算是挺聪明的了,但我发现, 有些抽象程度稍微高一些的东西,他们也学不进去, 我需要经常为此掂量,倒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相宜。 这方面我的硕士生写的毕业论文“注重概念引入的小学数学新教法” ,过一阵儿会在我的博客上发布,可供家长们借鉴, 倒底自己的孩子有多聪明,可以用上面的标准衡量一下。 就我自己的观感来看,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学生们, 不是数学系的,基本上都数学底子比较差, 因为他们上大学所学的数学,质量都比较低( 同济大学那本高等数学,祸害了很多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们很多年) ,另一方面,师范院校毕业出来的中小学老师, 对数学的掌握能力也大多数是比较低的,家长和老师都是这个水平, 商业性培训学校又是那么教,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们, 学歪了就不好了。 最明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孩子们愿意学就学, 多提供些好的阅读材料, 我尊敬的那位数学家当年没有别的阅读材料, 就拿小学数学课本当阅读材料,那是真正的数学天赋。 但不愿意学就别逼着,如果家长或教师有能力去引导, 也要在一个不强迫的前提下引导,否则, 孩子很可能会被强迫式教学法给毁了,我教大学生也有十来年了, 总能遇到这样的例子。 如果这个孩子不具有理解抽象程度的能力,家长/ 教师却强迫他接受,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张五常对此有认识, 最近博文在写大学建设的事情,我认为很有深度, 但恐怕是很多普通家长看不懂的,所以国内家长群对张五常的《 五常谈教育》反响不大,但其实那才是真正学问人走过的路, 严重推荐。 『 他的孩子9岁, 每天有2个小时时间学习奥数。 』 第一. 我的儿子10岁,每天有将近2个小时进行户外活动和武术训练, 武术训练各环节是由武术家魏巍老师指导下编排的。 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孩子真正聪明, 家长反而不需要在数学等方面帮助他,家长要做的, 反而是要把他从经常爱思考的那种沉浸状态中拉回来, 让他的精神重回肉体(这有点像华德福教育的想法啊, 但他们的解释有点太玄虚)。 我自己的体会,不少中国数学家也有类似的感受,中国人很聪明, 真正跟外国数学家去拼的时候,最后往往拼的是体力。 我的一位导师跟我讲,任何一个高水平的工作,都是用命换来的。 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期望很高,我的建议是, 家长们要为这样的孩子们打好身体的基础, 国外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国内学校做的很差, 所以中国家长们更需要在这方面多为孩子考虑, 以抵消住学校的负作用。 最近,习总特别大力度地支持足球和武术,足球也很适合孩子们, 篮球则需要孩子们再大一些才行。 第二,花两个小时学奥数,不知道这里的“奥数”, 指的是什么意思,是国外那种真正的奥数解题, 还是国内那种瞎搞的奥数“套”题。如果是后者, 那肯定是被很多数学家所强烈反对的。 即使是国外那种真正的奥数,我也稍有不同的观点, 如果是对于我这样个性的人来说,虽然我很喜欢数学的那种风味, 但我不喜欢奥数,我觉得,解那些奥数题, 还不如直接用Moore教学法,也就是, 自己去解那些数学上的经典题目。 可是因为经典题目的答案都是公开的,很容易查到, 所以这些在数学上更有价值的题目,反而不会出现在奥数题里面, 不管国外还是国内。 我自己家的情况是,孩子在课外用2个小时锻炼之后, 剩下的时间只能用来应付学校的作业,我儿子没有那么聪明,所以, 我们只能用周六的小教室活动时间, 还有周日上午的时间来学点课外数学, 我觉得这已经是我儿子的最大能力了, 我对自己儿子的数学表现是很满意了,觉得他比我当年要聪明, 但是如果用奥数的标准来衡量,用神童的标准来衡量, 他肯定差很多了。 但是,中国的神童,不可能这么多吧,钱学森之问,又是何来? 钱学 森之问的启示:天才到哪里去了? 那么,儿子不是神童,我还给孩子付出这些时间,值不值的呢? 我觉得是值得的,不是因为这样做对他的小升初会有什么帮助, 我相信,这种亲子交流本身,就相当于是玩,我本人比较乏味, 没什么生活趣味,也不太会跟孩子玩,引导孩子学“真正”的数学, 这种活动对我也是一种适宜的交流方式而已。 所以,我想很多普通家长们,数学水平应该比我还要更差些吧, 他们教自己孩子数学的时候,不妨心态再放宽些, 就当做亲子交流的方式,当作玩就可以了,孩子愿意这样“玩”, 不觉得被家长强迫,可能是最重要的, 至于数学内容上倒底要多高级,我觉得这倒未必,有时候, 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玩泥巴,可能比玩电动玩具, 其实对孩子更好。 『各地好中学,当然心知肚明这一切。为确保学校声望,掐尖!小升 初就是最关键的头道“掐尖”。拿什么掐?牛高校什么指标, 我们中学就 什么指标:数理强者;综合强者。 』 其实,这是非常普通的中国家长心态,这种心态, 很难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出真正的精英人才。 李邦河院士专门指出,家长们的需求,和国家对精英人才的需求, 是不一样的。家长们就指望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行, 至于是用什么方式上的没关系。 我总是相信,人间自有正道,教育也得走正道, 家长们心态越放宽松,也许中华民族的精英产出率反而更高, 现在是,家长逼着学校,学校逼着老师,老师逼着学生, 学生们等到了大学反而迷茫了。 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好,但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因为家长们从来没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这不是恶性竞争么,这不是自己害自己么。 这种学生,又具有什么研究能力呢。 在这种情况下,北大、清华能挑到多好的学生,其实大可疑问, 肯定有很好的, 现在北大学生里面已经有年轻数学家在国际上做出了很不错的工作, 但那些人据我所知,虽然确实曾经拿了奥数金牌, 但不是商业性培训机构所能训练出来的,说实话,确实聪明, 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那么是不是还会有一些并不相称于北大清华名声的学生呢, 我前两天刚跟北大数学系一位老师长谈过, 我觉得他其实谈到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是生物界的常态, 不可能人人是精英,到了北大清华也大多不是精英,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单位, 其实名声都是由极少数人撑起来的。 中国家长们务实,捞实际,反正先让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再说。但是, 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可能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请参考最近张五常的文章『 入学的高考公开试历来不可靠! 我的外甥、我的儿子和我自己,考这种试都有困难—— 想象力丰富的通常有困难。 然而, 进入了大学我们三个的考试成绩皆冠于同窗。我曾经写过, 选取新生的衡量有好几种,其中最不可靠的是公开试。 』 当然,话说回来,家长有家长自己的苦闷,可以理解。但是, 若是打着精英教育的旗号,来说明当今商业化奥数培训的正确性, 我认为是驴唇不对马嘴。 科学网 — 幼小阶段数学教育的真功夫 整理版 - 王永晖的博文 这是我的小教室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 com.cn/u/2947836487 ------------------------------------------------------------------------------------------------------------------ 王老师: 我跟同事沟通了下,已经发出的微信不能修改标题了, 我们可以修改网页版的标题,微信单页( 未来有人想查看可以看到修改后的标题) 题目改成:跳出商业化奥数培训,才能真正培养数学思维 --------------------------------------------------------------------------------------------------------------- 王老师: 我非常希望,所有的学科——就像您说的,数学文化—— 都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渗入到家庭,甚至也许连界限都可以打破, 数学里有人文的部分,历史里有数学的部分。 我觉得这是目前国内教育非常欠缺的。 家长都太急于塑造孩子成为什么了。 对于奥数,我也非常希望可以批判性的吸收,但是如何吸收? 可能是我们特别迫切希望知道的。比如您提到例题式教学的问题, 但是市面上跟奥数相关的,大部分都是有例题提供思路的。 对于家长的需求,我觉得理想的方式, 也许是不迎合但要给出更适合的东西。 博雅小学堂 -----------------------------------来信阅读结束------------------------------------------------------------- 其实就博雅小学堂的回复来看,感觉他们还是没有看懂我辛辛苦苦写的电邮回复。奥数本质上,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是一种考试,只不过难度比普通升学考试要高得多。 小学教育的本质,我认为还是要弱化考试的,这方面有北欧国家的芬兰为榜样,我特别欣赏芬兰教育改革者说的话 “我们认为美梦必须正确是很重要的,不是很多国家能够做到这点。我们的美梦有启发性,能激动人心,又极为清晰。” 数学是一门很适合考试的学科,但即使如此,数学中也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经典的东西,是不适合用来考试的,如果凡事以考试为出发点来设定教育,那肯定至少不是我的注意力所在了。 『 对于奥数,我也非常希望可以批判性的吸收 』 就我自己的角度而言,这句话在教育上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说吸收,数学是个整体,不可能专门去想着怎么去吸收奥数那一块,要吸收的是数学这个整体,要把心思放正才对。 我同时也不知迎合家长与适合家长,倒底有什么区别。但是,我知道,教育应该尊重的是学问,教育不是一个商品,或者至少不像普通商品那样,是用来满足家长们的购买需求的。 教育的核心是学问,一个教师首先要成为的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可笑的是,这却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忽视的。 高考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至少在小学阶段,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教育改革,都应该注意如何在 弱化考试的前提 下,达到更好的学术表现。 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社会的诚信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一个道德高尚诚信充分的社会里,完全可以很容易地弱化考试。不用常见的那种考试,也能更好地评判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程度,像我们小教室的课堂上就不用考试,因为孩子们都在用探索性的方法做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足以让我们老师评判其学习能力了。如果这个社会有相当好的诚信基础,根本不用卷面分数,完全或者大部分使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判就行了。 说穿了,还是尊重学问,建立诚信,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不仅仅是精神文明不行,连理工科也很难发展起来,因为真正有创造性的教育弄不起来,成天只能靠背来参加考试。 --------博雅小学堂电邮的附件----------------------------------------------- 直面环境 前行路上改善自己 致同行的家长 先抛开纷繁复杂的变量:孩子的个性成长、人格发育、知识覆盖、当下心境、习惯养成;家长的期望(哪有什么特具体的期望,不重蹈自己的遗憾和悲催而已)、理念、特质 … 单单说说环境问题,摆摆事实。 1) 国家大纲和(国内外)精英高校选材的内生矛盾,导致“本该”是小众的一些学科培训领域,和本来就大众的学科培训领域,都夹杂进升学体系,蔓延到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及背后的家庭。(详见本文附注的,“奥数”一例) 2) 大纲之外的社会培训体系的水准,迅速提升。背后是培训体系对孩子真实能力的善加运用,及体系执行效率的提升。(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1f7660102vfce.html 特别敬请关注对“髓磷脂”研究的进展) 3) 社会培训体系,也是个江湖。有利有弊。 再拉回前述的那些复杂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在孩子的幼年、少年时期,真正考验的,是家长 / 家庭这几方面的能力: 1) 深入、详尽地了解环境和孩子各方面细节的能力 2) 为孩子、为自家最宝贵的这块价值,谋定和调整发展方略的能力(凡事哪能求全,有取有舍) 3) 坚定、坚韧地督导孩子、执行方略的能力(推荐《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只因:作者大量地拿自己的育儿经历说事,而后对成人进行建议) 4) 孩子所涉领域(软硬都有)的、发展框架的、掌控能力 看似第三条最关键:无数的育儿书、交流群,并不一定能明显提升该项能力,正如无数的企业管理书、企业家论坛,不能明显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效果一样——这种能力改良得很慢。 其实第四条才是基础:相当于企业家对所在行业,及自身企业的方方面面,熟悉或掌控的程度。 我相信:会有一种社会服务,能完全理解家长 / 家庭的情境和诉求,专门针对以上四条,特别是后两条,为家长 / 家庭提供贴身帮助的。 另:自家孩子还不具备在此表达自己的能力。为父的,就代言了吧!是一些近期的场景,记录其大意,且绝无虚意 … 没心没肺 我:“今天杨爸爸(一位超牛爸)说你:对最后一个行程问题的解释,用了参照系,比老师讲得清楚。他听懂了,说你是块料,有前途。 爸爸很自豪呀!” 儿子:“我们不是讨论过参照系嘛! 下午你还说:我们看似静止,实际上不知下一秒被甩到宇宙的那个空间去了。 这没什么呀!” 我 … 爸爸没趣 我:“作文题不是‘和爸爸的趣事’吗? 多么有生活呀,你为什么不写呢” 儿子:“爸爸没趣,妈妈有趣。 换成‘和妈妈的趣事’才好写。” 我:“我是不是趴在你脚边,用带刺的舌头舔你的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跳起来咬人的大老虎呀?” 儿子:“是的” 我 … 埋怨 / 和解 我:“这题简单呀,坐标系搞定呀!” 儿子:“你光说不练。 坐标系说了好几回了,也不教我怎么算” 我:“我错了。要不我买本《解析几何》,你自己看?” 儿子:“好呀! 我不懂再问你” 原谅你 儿子:“今天有正弦、余弦、正切和两个定理——你讲得太多了,我记不住,我累了。” 我:“可是这些东西,解这类几何题,杠杠的呀! 我们再来一遍” 儿子:“明天再说吧! 你的大概意思我知道了。 今天我还不会,我原谅你 . ” 我 … 快乐 儿子:“吃完这顿晚饭,又进入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了” 我(受宠若惊):“是吗? 晚上都是学习呀!” 儿子:“是呀。弹钢琴和学数学都很快乐” 我(得寸进尺):“那你能不能对重点、不熟的乐段多来几遍,抠细点,坚持久一点呢?” 儿子:“我试试吧!” 当晚果然坚持 … 彻底晕菜 儿子(拿《思考的乐趣》给我看):“这里讲的是第四级运算:超级幂。你说说看:既然复数领域,乘方就是角度成倍旋转,那超级幂会是什么呢?会到 j 轴上去吗?” 我:“超级幂是新发明的算符。应该不会增加复数的维度吧! 何况我对 j 轴都忘了 … ” 儿子:“我认为应该这样 ……………………….. ” 我:“我全不懂。你和朱总教练谈吧” 儿子:“好吧! 到时候你陪着我哟!” 我:“好的” 期待 (始于 5 月 3 日临睡前) 儿子:“爸爸,拿高思杯颁奖晚会的视频给我看 … ” 我:“这么晚了;别人又没传我三年级的颁奖片段,只有四年级获奖名单的一小段”(我家没去颁奖会) 儿子:“我要看嘛! …. 这是谁呀,这是谁呀,那个集训队呀 ???...... ” 我尽量说明。问:“你不是从来不关心这些吗?今天怎么深夜问这个?想和他们一起上中学了?” 儿子:“嗯。小学上课有点没意思。明天又要去 … ” 我:“那我们明年和他们一起上?有 XXXX 机会 …. ” 儿子兴奋,不睡。 我:“明天去学校,当去玩嘛! 给本《十万个为什么》包个封皮,你数学 / 英语课上看?” 儿子:“好吧。”睡了。 次日 (5 月 4 日 ) 下午 我:“看成《十万个为什么》了吗?” 儿子:“没看成。老师让我课上补五一作业。” 我:“你怪我故意不让你做作业吗?” 儿子:“才不呢! 不然课上真没事做。 今天学校发生 XXXX ,挺好玩 … ” 我:“我们明年试考中学不?” 儿子:“当然试呀!” 附注:奥数一例 为什么本是小众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变成了影响广大中小学生家庭的大事件? 1 )国家大纲和精英高校选材的内在矛盾 国家教学大纲,试图在“公平”的基础上,为“体系”选拔“精英后备”。公平到:信息最闭塞、师资条件最差的大山里,都能基本学懂。同时,随高校扩招,多年来高考的实际难度(区分度),一直在持续缓慢下降中。 另一边,社会中流动的知识 / 信息迅猛增长,覆盖成人、孩子;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培训产品琳琅满目。 在这种情况下,你叫掌握了最高端、极关键的教育资源的精英高校怎么办?怎么能将他们想要的学生,从乌泱乌泱的人群中选出来?从河北某地、安徽某地、江西某地“万人高三”中学中,选考分高者?——他们不会这么想。他们要变相地绕过考纲,选他们认为的、“预备技能在身”者。这种技能要偏“输出”、是他们今后所需的、且能比较便捷地测试出来——数理能力。停留在偏“输入”、“知”的能力,不被重点关注。 国家就给了 5% 的自主招生名额不是吗?人家有的是办法:搞个这营、那营、这比赛、那交流的,就选定了自己要的学生(约好,上一本线,我就要)——这不是腐败,这是合理规避。这两天,北大清华正好公布了今年自主招生所收纳学生的名单——那是完完整整可以拿到台面的、“输出”最优秀的学子(优秀到:发不止一篇 SCSI 论文);另有当年招生计划的 60%+ ,通过刚才我介绍的方式,走掉了。 各地好中学,当然心知肚明这一切。为确保学校声望,掐尖!小升初就是最关键的头道“掐尖”。拿什么掐?牛高校什么指标,我们中学就什么指标:数理强者;综合强者。 家长群,有爱心做最坚强的支撑,消息自然最灵通、执行自然最给力,于是全社会蔓延 … 2) 家里只有一、两个娃 王夫人哭挨痛打的贾宝玉:要是珠儿还活着,打死一万个,我也不管了!——可是你只有一个宝玉,你能如何? 这种由上贯通到下的巨大力量,行成了拥挤、踩踏的场面,直接蔓延到最弱小的小学生身上时,各种抱怨就不难理解了。 --------------------------------------------------
个人分类: Book-W|3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市马丁·路德·金小学图书馆
terahertz 2015-2-10 12:56
全称为 Martin Luther King, Jr. Elementary School,简称 King School。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学区6所小学之一。学生来自50多个国家,能讲40多种语言。学校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丰富人生,为社会多做贡献。 学校的图书馆离大门口很近,面积不大,功能比较齐全。
个人分类: 出国留学|5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孩子心算快有意义么?
热度 2 arithwsun 2014-11-5 10:52
小孩子心算快有意义么? 王永晖 这是前面一篇博文的评论,可能挺有代表性的,因为偶然看到科学网博主中有一位名校数学博士也有类似的自我感受。 『 cake2003 2014-11-1 22:37 以乘法口诀为例,我小学时心算非常快,数学常常是班上第一名,到了高中,就落到了班级的前20%,说明小时候算得快和数学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我国拿了那么多奥数的奖牌,没有几个最终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 』 最后一句话,仅仅表明这位 cake2003 应该不了解现在的数学界,好些(拿过奥数金牌)的中国年轻人脱颖而出,只不过是在国外做贡献了,常人可能只看奖项,但是专家或相近领域专家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有重要性。 cake2003 认为自己小时候心算非常快,其实说穿了还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主观感觉而已。有些孩子的主观感觉正好相反,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勤快”,所以不断地主动练习,而有些孩子觉得自己聪明,所以仅仅是在老师要求背九九表的时候,在老师要求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才练,老师考试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不如自己,就沾沾自喜。 相反,那些觉得自己不聪明的孩子,却坚持练习,这样长久比下来,口算/心算对大脑发育的作用,在这两种孩子身上就显得不一样了。 据报道,高智商人士的大脑皮层在11、12岁的时候还在增厚,而一般智商人士的大脑皮层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停止增厚了(作为非专业人士,我手头上没有正式参考文献)。 其实,这个道理在我以前的博文中就提到过,这里重复再表达一下,学数学,不在于自己的感觉,不在于自己感觉自己聪明不聪明。 Arnold是神一级的数学家,可是小时候被老师认为算术不好,其实这都是大脑发育的局部阶段而已,谁敢说Arnold脑子不快,谁敢说他在幼年的时候不是数学天才。他脑子快,可是号称两个星期就能学一门相当内容的超人,所以,大脑发育要有全局观,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讲,我们所能领会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改变大脑。 附录. 我们这个社会当然不可能都是由高智商人群所组成,昨天取快递的时候,遇到一位,可能刚开始干快递工作不久,竟然记不住我报的四位手机尾号,老是记错需要我重新纠正,想必经过快递工作的训练之后,他的记忆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所以智力这种东西,我相信是能够改变的,对于小孩子更是如此。
个人分类: Book-W|7604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指导的两次小学生科学实验
热度 13 jiangxun 2014-11-3 07:00
作者:蒋迅 美国从学前班就开始给孩子们传授科学实验的思想。这项活动叫“科学博览会”(Science Fair)。学前班的科学实验一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提供一个统一题目和实验用品,然后由孩子们写实验的假设、步骤、使用的材料。接下来就是做实验和写实验报告。以后各年,孩子们的实验题目就会五花八门,几个孩子一组。等实验结束后,学校会把家长们请来参观孩子们的研究成果。 有的时候,老师也会请家长帮助选题目。笔者曾指导过几次这样的科学实验。第一次是给一个三年级的班。老师请笔者选择一个课题并带领几个孩子做实验。我选择的题目是“飞机是如何转弯的”。 这个题目选自NASA提供给美国学校的教学材料“三机角翼滑翔的制作”(Delta Wing Glider)。这个时候我们无法给孩子们讲解机翼的受力理论。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实验得到感性的认识。我们首先大致了解了一下飞机控制的历史,然后观察了鱼儿控制方向的方法。很容易看出鱼儿是利用鳍和尾来控制它的方位。这样就自然引出了副翼和尾翼的概念。 下面我们就要开始准备材料了。最需要的是一个12X10英寸 2 的塑料泡沫食物盘。就是在超市上装肉的一次性盘子,很容易找到。其他还需要胶带、曲别针、圆珠笔、一次性塑料刀(或剪子)、铅笔(或牙签)、防护眼镜、指甲锉(或砂纸)和滑翔机的图纸。除了最后一项由本人提供外,其它都由老师提供。为了情趣,我专门买了NASA标志的不干胶。 制作过程示意图和成品示意图 那天我是带领全班孩子们一起制作的。结束之后,四个做科学实验的孩子再跟我试飞。一个孩子负责指挥,一个孩子执行飞行,一个孩子报告观察结果,一个孩子负责记录。 虽然我们还不能讲飞机的受力原理,但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受力分析。我们先找到了飞机的重心所在,然后把尾翼向一侧转动,让孩子们想象飞机的受力变化和影响。事实证明,他们都很容易做出判断。 经过一番周折之后,他们完成了观察报告的草稿。本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展览那天,我惊喜地看到了四个孩子制作的展版。真的是漂亮极了。展版完全是四个孩子合作的成果,完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在为家长们表演时,四个孩子在前面就象是演了一场小话剧,每个人的角色和台词都完全是他们自己编排的。注意在板子的后面蹲著一个孩子,他会时不时地拿著一个小的滑翔机冒出头来表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次科学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上一次的成功,笔者又指导了一个四年级的科学实验。这次研究的是飞机的机翼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参考的也是NASA为中小学编写的航空学材料中关于滑翔机机翼的选择一节。它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滑翔机和各种不同的翼型,选出最好的机翼来。学生选择了6种机翼,分别各做多次实验,测量飞行距离,然后算出平均值后进行比较。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平均值概念的实际应用,也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伏笔。 在这次实验中有一些部分是NASA的材料上没有的,比如有哪些机翼形状可供选择。学生必须自己去收集和筛选。按照规定,学生必须写出自己的预测的实验结果,以便在后面与飞行实验进行对比。整个过程就不在这里描述了。下面是实验的几个主要部分。 这次实验非常成功。最后的实验分析结果与机翼理论完全吻合。学校老师一定是很喜欢我们的这个展板,把它放在了最为显眼的地方。展览那天来了很多人。许多孩子在我们这里停留,有些还拿起我们试飞的模型来观察,并满意地拿走了我们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后记:在我发了“ 把一个高中生的科展变成一个学术研究 ”之后, 贺震 老师指出: 有些高中生确实有过人的天分, 适当的指导可以出一些成果. 但是, 现在的science fair充斥著大量高中生们不可能完成的课题. 在华裔, 印裔聚集的地方, 小孩们为了申请到好大学, 更是把这些中学科技竞赛弄的变了味道. 至於高中生发表论文, 我也见过, 还是那种影响因子大於10的期刊. 说实话, 我不太相信一个没有接受过完整科研训练的中学生能写出合格的科研论文; 背后的senior author才是真正的原因. 我个人同意她的意见。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有这样的土壤。很无奈。顺便提一句,在此之后,我没有再指导过这样的科学实验。
个人分类: 谈数学|12230 次阅读|15 个评论
英国小学校长这样教导学生看待考试成绩
热度 13 laserdai 2014-7-17 06:38
中国的小学校长肯定这样教导学生看待成绩:你们要努力学习,争取门门功课都拿满分! 英国的情况如何? 英国一所小学校长在期末考试阶段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上载到社交媒体 Facebook和Twitter被转发了无数次 ,还上了报纸和电台。 这所学校名叫Barrowford小学,在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 在英国教育部去年的评估中,Barrowford小学被评为良好。 校长汤姆林森在信中开导孩子们应该如何看待考试成绩。 信的全文如下,随后是翻译。     随       信附寄KS2考试成绩。这个星期可不好过,但是大家却很认真,表现得非常好,让我们当老师的感到自豪。   我们觉得 考试成绩并不总能真正评估大家各自的潜能,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     设计试题和为试题打分的人并不了解你们每个人,不像你们的老师也不像我这样了解你们,更不像家里人那样了解你们。     比如,你们中有不少人能讲两种语言,他们就不知道。你们中有人能玩乐器,能跳舞,能绘画,他们也不知道。     你们赢得朋友信赖,不管环境多枯燥,只要有你们的笑声,就会升辉 ,他们还是不知道。他们不晓得你们写诗、唱歌、参加文体活动、思考未来或者下学后照顾弟弟妹妹。     你们去过真正的好地方,知道好故事应该怎么讲,喜欢与家里人和朋友共度时光,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他们不知道你们值得信任,温馨,懂事,每天都希望做到最好。考试成绩只能反映某些方面,但绝不是所有方面。     考的好,那就为自己高兴吧,但是要记住: 想做个聪明人,是有很多途径的 。             校长汤姆林森没预料到她的这封短信会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她向媒体记者表示,给学生写这封信的想法不是要学生忽视考试成绩。 “我们从没有叫学生不重视学业成绩。 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离开小学进入中学前要真正做到能独立,有自信,思路敏捷,口齿伶俐。” 这不正是中国所需要认真思考的吗?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766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家庭】【暑假作业 暑假作業 (2013)】【台湾】
lcj2212916 2014-5-27 21:10
导演 : 张作骥 编剧 : 张作骥 主演 : 杨亮俞 / 谢明诠 / 管运龙 / 阎永恒 / 瑶涵沂 / 今子嫣 / 郑人硕 / 高水莲 类型: 剧情 / 家庭 / 儿童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3-12-06(台湾) 片长: 109分钟 又名: A Time in Quchi IMDb链接: tt3102636 由于爸妈正在协议离婚,小宝在学期末时被迫送到了屈尺,陪伴他刚独居不久的爷爷共同生活。闷闷不乐的他只好带着暑假作业和心爱的平板电脑,转入了当地一所全校仅有二十七个学生的“小学”就读。小宝很快就发现,班上竟有一位跟他有着相同绰号“大熊”的女孩。大熊和弟妹们,跟着以拾荒维生的阿嬷生活在一起,家境虽一贫如洗,却过得相当快乐。   而偷偷喜欢大熊的一位原住民男孩名诠,也和小宝结成莫逆之交,让他一扫爸妈分居的阴霾。他们引领着小宝,在这个蝉鸣鸟叫的桃花源里,找回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暑假童年;却也在暑假快结束时,重新启发了他对生命和成长的探知。片中以都市小学生的眼光面对三代疏离的亲子关系,重新了解爱和生命的变幻。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5413309
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样形容一个人胖】小儿日记
ncepuztf 2014-5-12 07:46
有一段儿子老是丢数同,开始还能找回来,后来彻底消失了。 只好买了电子版, 随打 随做,结果还是丢,有时候撒泡尿的功夫作业都能不翼而飞。 听他说有时候是掉到地上找不到了,因为地上垃圾太多。 我说:那教室不放个垃圾桶吗? 他说:五班后排就有垃圾桶,可是我们班后排连CKY(该同学比较胖)都坐不下,哪里有地方放垃圾桶!
个人分类: 小儿日记|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200+300=500?要不要教孩子们最基本的概念引入/概念反刍
arithwsun 2014-3-12 15:07
为什么200+300=500?要不要教孩子们最基本的概念引入/概念反刍 王永晖 其实跟前一篇相同,只是因为我加了点东西,害怕关心的朋友们没有翻阅看到,所以裁剪出来发成本文,还有一个是,本文题目的解答,也尚无一位科学家说清楚。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43do=blogquickforward=1id=774796 dukelin 2014-3-10 15:24 哈,这个问题不简单,按照定义,2=1+1(1的下一个数);3=2+1(2的下一个数);4=3+1(3的下一个数);5=(4+1),所以,2+3=2+(2+1)=2+(1+1+1)=((2+1)+1)+1(上一步用到加法结合律)=(3+1)+1= 4+1=5//问题是,小孩子需要这么小的时候解释给他听么?还有就是这个计算过程不等同于数数的过程么?以后我们教育孩子打数学入门是要一步到位的用到数学大家打入门教材么?这么做正面效果是有的,反面效果会有么?有相关心理学的理论么? 博主回复(2014-3-10 20:26) : 你倒底不愧是数学系的学生。 不过,你的做法没有那个10岁半的孩子聪明,或曰简洁: 2+3=(1+1)+3=1+(1+3)=1+4=5. 关于你的问题,你可以过几天到新浪博客上看我们的教学记录幻灯片。首先,是有教学铺垫的,其次,能这么做的孩子也不是很普通的,这个男孩是有些数学天赋的,他知道老师想问的是什么,这比很多成年人都强了。 一种思路是:这样的教学,不是要针对所有的孩子的,那些有准备有天赋的孩子,在人群中的比例具体是多少,不是很清楚,很多家长会高估自己的孩子,但也有很多家长会低估自己的孩子,所以需要一个比较良好的教育体系,去引导中国家长们的教育热情。 但实际上,我的另一个认识是,小学老师要不要明白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并将之在概念引入阶段,或概念反刍阶段,教给孩子们。 我的教学记录幻灯片试图表明,其实涉及到的就是把话说清楚,即数学公式和日常语言的互相转换能力,这是我当年在黑板上给 dukelin 这批同学写过的四句口诀: 序中见知识 语言互相换 无源见语法 比较知奇妙 我们要不要从小给孩子们培养“语言互相换”的能力呢?关键是教学的老师具不具有这种能力,老师的能力足够了,这种注重把概念引入/概念反刍讲清楚的教学,我看对于相当大比例智力水准的孩子们来讲,应该都是可行的、有益的。 对于所谓的“心理学”,还是别想的太复杂了,要落在实处,过两天看看我们教学记录幻灯片做到否。
个人分类: Book-W|3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儿的美国的小学生活(一)
热度 4 xjluying 2014-2-28 19:57
在国内常听家长抱怨中国的家长难当,每天要检查家庭作业,签字。女儿来美国上小学之后发现美国的小学家长也一样不好当啊,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不了解美国教育的老外来说,确实不容易。 女儿圣诞节前来美,倒完时差去了趟波利斯的儿童博物馆和奥兰多的迪士尼就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活。从开学起从来没有完整的上过一个星期的课,因为一遇到低温天气或者下雪,学校就会延迟2小时上课或者干脆就不上课了。有一次据说是因为天气原因停课,但我觉得那天阳光明媚,气温也不是很低啊。西拉法叶的冬天应该和东北差不多,我们国内的孩子哪有说天冷就不上课的呀,天再冷咱不在户外活动,坐在有暖气的教室里上课有什么关系呢?!每天关注学校的通知就是家长的一个人任务。 刚从国内来女儿只会只言片语根本不知道老师的意图,只知道模仿别的小朋友,作业也是别人写什么她就抄什么。不过这对她来说似乎不是什么事,孩子每天都很开心,经常回家会给我说一些学校的事。比如说涂颜色别的小朋友都把太阳涂成了黄色,她觉得红色的太阳更漂亮,所以他就涂成了红色;别的小朋友把船都涂成了蓝色,而她喜欢粉色就涂成了粉色;她邻桌的小孩把她写的6擦掉,帮她写了一个反着写的6。有美国小女孩拉着她的书包对她说“you好”,……看着她开心的上学,我们之前担心她不习惯的顾虑就烟消云散了。 直到有一天老师把孩子们在学校完成的作业发下来我才知道原来作业纸是图文并茂的,画了太阳让涂颜色,旁边写着:The sun is yellow;另一张作业纸上写的是:The boat is blue.尽管孩子涂错颜色,老师也只是在旁边用正确的颜色做了个标注,依然画上了笑脸。女儿看到笑脸就很开心。而我却笑不起来了。老师没法用中文和孩子交流,有些东西没法演示明白,再这样放任自流混沌下去,恐怕女儿的英文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啊!看来我们得加油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52 次阅读|4 个评论
实地考察小学校——美行(六十六)
热度 2 jlxt33 2014-2-16 12:52
前几天写了 令人意外的美国小学 ,看到博友们有不同的评论,觉得有以偏概全之嫌。很想在学校的开放日去详细考察,特别是想在课堂上听听课,但一学期两次的开放,我是赶不上了。于是昨天跟一位朋友去接上小学的孩子,顺便到学校里看看。又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就再写一遍小学校。 就是这所BUTLER小学,这是正常情况唯一的出入口。外观很大,应该还有紧急通道。 学校建于1975年,这块纪念牌两侧有前任的两位校长,对面是现任的校领导。目前是9分的学校,据说这里的老师压力也很大,每年面临评估,当然工资也比附近另一所7分的学校的老师的工资高。美国小学基本是按学区划分入学的,所以好的学区的房价就会高很多。当然也可以排队跨区上去,像这位朋友的孩子就是排队入读这所学校的,但不用交赞助费。 进了校门左手边就是学校办公室,正对的就是这个大厅,吃饭、开会、文艺表演都在这里。 这长长的走廊上悬挂着学生的作品,旁边的通道就是同往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区域,至于具体的构造,因为方向感的缺失,弄不清楚,反正错综复杂。 这是一个年纪的地盘,刚过完Valentin's Day,还有收尾工作没做完,教室门的上方是班主任的姓名,地面空间挺大,但墙上很热闹。老师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工作。 关于老师上课的问题,小学的课程比较简单,一般一位老师都能上好几门课,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数学、科学、阅读、写作、社会等我们概念中的主课,还有其实很重要的Art,算是美术课,就是画和做手工,锻炼动手能力。 还有一间活动室,里面有学生在活动,但不能确定是否在上体育课,因为这个时间已经放学了,也许是课外活动吧。 关于体育课的问题,不是列在课表中的。有家长跟我说美国小学其实不重视体育课,要有也是一周一次,即使上课也是跑跑做游戏,尤其低年级的,很少体育课。(我自己妄加猜测是不是为了避免受伤的麻烦啊。)但家长都很重视体育,基本都会亲自带孩子运动,锻炼的同时也增强感情,还一定会参加课外的体育项目的学习,有些是花比较多的钱参加训练,有的参加YMAC(这个缩写不能确认是否正确,就是社区组织的活动)[根据曹聪老师的指导应该是YMCA]的运动,费用低廉。年龄越大,越重视体育运动,高中就有各种运动项目俱乐部了,每个人都要参加的。 至于音乐课,好像是各学校的特色,比如这所学校的特色就是长笛和合唱吧,还得了不少奖呢。美国的家长选学校不一定选分数最高的,也许就选适合孩子特长的特色学校,这跟绝大多数中国家长不同。 在学校建筑外面用铁丝网围起来一片地方,是学校的运动场,是在校时间的室外活动场所。 学校建筑的另一侧是很大的一片绿地,车辆禁行,算是社区的活动场地,当然学生们也是可以来玩的,有些课程也在这里上。在这蓝天白云阳光下,肆意地撒欢,还能缺钙吗?至少钙的吸收率会提高吧。 从这个运动场看过去,整个小学校就是一幢巨大的封闭的建筑。这种格局据说是美国典型的小学格局。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的,但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满墙都是学生的作品,还有这蓝天下的活动场所以及那些撒欢的孩子们,最后就再上几张照片养养眼吧。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504 次阅读|8 个评论
令人意外的美国小学——美行(五十四)
热度 10 jlxt33 2014-2-10 12:39
美国小学校门管理严格,跟广州北京的有的一拼。除了接送孩子外,家长都很难进到学校里,因此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小学校参观过,还是想找机会去看看。这里描述的都是听来的,大多数是从 乐乐Jennifer 及她妈妈那儿听来的。 美国的小学都会打分的,满分是十分,分数越高表示学校越好。乐乐所在的学校是九分,很不错的公立小学了。一个不意外的原因是,华人孩子多的学校分数都会高,因为华人是出了名的重视教育。 一天晚上,我跟乐乐说,把你的课本拿来给我看看你们学什么好吗?她回答,我没带回来。我问是因为写完作业而不带回来吗?她说,是没固定的书。后来从她妈妈那儿弄清楚了,她们的教材是放在教室的,上课时,老师说需要看那部分就去拿书来看,然后再放回去。事实上,这些教材是一届传一届的,不是自己的,此其一。其二,这些书跟我们说的教材不是一个概念,老师基本不会严格按书上的讲,而是按照大纲讲,需要时参考书。看来我打算带一套美国小学教材回国的想法要落空了。 第二个意外是她们一个班总共只有一个老师,语文、数学、自然什么的都教,真是全才啊!我们连小学老师都当不了。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美国的普遍现象,还需多些调查。 最大的意外是他们居然没有体育课和音乐课!有的就是那个100 mile club,每天跑步做记录;但每个孩子都有体育特长,这是申请大学必须的。如果学校的预算多的话,可以请专门的音乐老师上课,但一般都没有;同样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项音乐特长,乐器或歌唱。美术课倒是有,但主要是孩子们自由画画,或者做手工。没有体育课的小学怎么跟体育强国联系起来呢?其实对大学有没有体育课我也一直存疑,原因在于以研究为主的学校,体育老师怎么过研究呢?总想问问UTA的本科生究竟有没有体育课。 还有一个意外是学生的出勤率跟州政府下拨的经费直接挂钩,所以学生迟到的话,学校和家长要履行很复杂的手续。这一个一个地计算学生的出勤率得多大功夫啊?这种政策如果在国内,我估计出勤率一定是100%。 再一个意外也不算意外的是家长做志愿者。乐乐虽然是ABC,但从小跟妈妈在国内长大,直到上小学才到美国,刚开始英文有些困难,她妈妈就申请了做志愿者,每周四下午到学校陪着全班同学学习或游戏。这样的志愿者是每天都有,由家长担任。在UTA有个妈妈下周作为志愿者跟孩子们去春游,学生集体乘车到春游地点,志愿者家长开车过去,每个家长负责几个小孩。这样挺好的,既减轻了些老师的压力,也增加了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12440 次阅读|26 个评论
陌生永远不会有——美行(三十八)
热度 1 jlxt33 2014-2-2 13:52
多年未见的同学,平时也疏于联系,到美国后,E-mail联系上,她就邀请我来玩,我也没客气就来过年了。还见到了她的父母,跟小时候见到时一样的感觉。 昨晚不知不觉中就聊到十点半,这已是中部的夜里12点半了,也没觉得困。第二天起来,陪老爷子去送孩子上学,12岁以前必须家长接送。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学校规模挺大的,送孩子的车排一路,跟着一辆一辆往前走,也有结实的校车接送孩子。操场已有很多孩子在运动了。这所学校的分数是9分,共识是华人孩子较多的学校,评分就高。 回来后就是早餐,接着聊天,聊得忘了喝水直到口渴,聊的忘了时间直到中午,怎么有那么多话啊,仿佛昨天的朋友,有太多的故事要分享。如果不是下午约了看眼睛,也许会就这样一直聊下去了。 美国的医疗就是这样的,不是急诊就要先跟保险认可的医院的医生预约,然后去诊断治疗。这个医院不是很大,但包括了牙科、眼科、全科等,我们去的是眼科。在接诊厅内办好手续等待几分钟,护士带领到一间诊室由一位更高一级的护士或医生助理做预检查,包括询问上次检查后的情况、检查视力、写病例等,然后到另一间诊室拍片子,接着到另一间内等医生,几分钟后一位华裔医生再次深入检查,并分析片子,这是一位能说些中文的医生。前后检查大约四十五分钟,很紧凑也很轻松,只有医生与患者,是一对一的,隐私保护的很好。 回来后,我们去逛街,是一个大型的shopping mall。我们只是随意进了两间店,也没看到具体商品,还在聊没聊完的话,后来干脆坐下边看眼前走过的人边聊天,直到夜幕降临,温度下降,拍了一张小火车的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证据。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9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回忆我的小学
luopengfeng 2014-1-29 19:01
我的小学——一所无名的村小。 在我那个村子,除了七八十年代传说中的初高中外,我所知道的就那一所小学——羊角小学。 我当年读书的时候,最高只有三年级,所以加上学前班,我一共在那读了四年书。发蒙,识字,算术,毛笔,和学习的各种习惯乃至性格的形成,都是在那。 那个时候,学校的条件是很差的,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前面一个泥巴操场,后面一个土坡。没有厕所,没有井(更不用说自来水了),几乎没有任何的体育活动器材。 每天从家里用个塑料杯子带上饭,充当午餐。书包两边肯定会有两个矿泉水瓶,从家里装上满满的水,而若是哪天忘了带,解决的方法就是用作业纸跟其他同学交换,记得一般是一张纸换一口水,当然,干净漂亮的纸除外。上课下课的铃声就是老师用铁棍敲打铁块。下课后最爱玩的游戏就是跑到后面的土坡,爬上去,滑下来。正就是玩这个,左手被滑下来的同学压断,一直到现在手还是断的,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在那四年的读书生活,现在能清晰记下来的并不多,但大凡还有点记忆,都不无是有关物质缺乏的片段。也正是这,让我在之后的求学道路上更能吃苦更为坚强。 除了这种学习生活条件,还想忆起来的就是当年我的老师。 一共遇到三位老师,学前班一位,之后有两位。前者是一位女老师,家里距学校不远,每天早上喂完家里养的几十头猪,然后抱着两三岁的儿子来到班上。基本是上午学拼音下午自由玩。上课的时候,把儿子放在教室后面玩,同时给我们上课。之后的两位老师,都是村里的老先生,除了教给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还会给我们上上绘画课、音乐课、写字课,知道了写毛笔字,知道了算盘,知道了平平仄仄。教学方法很传统,但都是很严厉和负责的。 对于当时教师的待遇,是不知道的。 但是知道没过几年,教学前班的那位老师没再继续当老师了,而是选择在家里办大米厂。另外两位老先生因为年纪大了,也没过几年就退休了。再加上村里适龄儿童的减少,学校开办的年纪越来越少,最底峰时只有两个班,不到四十个人。那个时候,整个学校也就一个老师了。在当时看来,这所学校有被撤销的可能。 那个时候,我的印象中,学校被撤掉的危机并没有得到村委会和村民的关注,在我们这个不重视教育且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的农村,这所学校的存在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 但幸运的是,听说学校的问题得到了村里一位在市里当官的权力人的关注,然后通过某种手段,得以恢复和壮大。 现在还有了五年级,还从乡里调来了几位正式教师过来。学校焕然一新,有了阔气的大门,干净整洁的操场,一排乒乓球台,自来水,厕所,厨房,甚至教室里都还装了电脑。 但是这些年能从里头出来考上县里的中学乃至考上大学的,仍寥寥无几。 上次从那经过,确实与我之前读书时的样子很不一样。但大门紧闭,周边荒草凄凄。从南国打工归来的年轻人不时的骑着摩托穿梭而过。引人注目的除了飞驰的车速外,还有一顶顶红的、黄的、白的头发。 这些年来,村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没有变的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比例。
1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零不只是没有: 为什么十写作10?​
热度 2 arithwsun 2014-1-11 10: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hels.html 零不只是没有:为什么十写作10? 这应该是我们下学期第一次课上的第三节研讲课的内容。数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小学算术的教学顺序,我们这学期没怎么做研讲课,主要还是做题,下学期可以开始了。 数数,实际上明白的就是进位制,书上称作“位值制计数法”,我的很多数学家同事,都没听过后者的名字(不过没关系啦,就是前者那个意思)。 零的含义很清楚,写作0,那么为什么我们把十写作10呢? 孩子们会通过讨论和研讲来思考这个问题。 数数是基础,一点都不简单,因为会数数,实际上就是明白了十进位制,这个明白了,后面的四则运算,孩子就都能自己发现,唯一的区别,是算法的笨和巧而已。 参考书目:《 零不只是没有 》 汉声数学图画书.
个人分类: Book-W|4626 次阅读|3 个评论
数学课 20140104 用身体学数学​
arithwsun 2014-1-4 23:0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h8ll.html 数学课 20140104 用身体学数学 王永晖 用身体学数学的教学理念,是取自“华德福”教学方法,我的硕士生付静还专门翻译过一篇文章,发表在我的同事方运加办的《中小学数学》杂志(见我的科学网博客转载)。 这学期,我们才有了真正的实践机会,全是因为有了工作坊的平台,能有几个孩子聚在一起,形成班级教学的小气氛。 这学期,我们探索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既锻炼了“数数”能力,又能非常好地锻炼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这个方法,大人也可以试,有些成年人脑力已经下降,还真不一定能做好。 这个方法,最终确定为两人配对,双手相交而握,左手握对方左手,右手握对方右手,一方为出题,一方答题,如果想增加锻炼大脑的难度,可让双手相交之处在答题方,试试就知道为什么难了。 出题方通过握手,用劲一紧一松为计数一次,一只手出劲1--9次,这样就生成一个“个位数字”,若想出零,可约定为用大拇指点对方虎口一次,然后换手再出另外一个“个位数”,刚开始孩子们还只能出到3位数,现在几次课训练下来则可出到4位数,答题者若能正确答出,则给自己记一分。 根据心理学记忆力的理论,最多应该可以练到7位数。 两人配对训练,不光是竞争关系,也蕴含着协作,这样才能双赢,否则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互相比着快,让对方老输, 积分就都少 。孩子们乐此不疲,能够做40分钟以上,这对脑力的锻炼很不简单,成年人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这个方法取材于华德福的教学理念,用身体学数学,不过跟华德福的拍手数数方法又有不同,拍手数数适合更低龄的小孩子,我们的方法,则有很高的难度,适合年龄大一些,对数数已经非常非常熟悉的孩子。 数数,极为重要,我的同事李克正老师认为,小孩子学数数,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正好模仿了人类数学史的进程,这个观点,可能绝大多数数学家们也都赞同。 我们用到的是“触觉”,为什么要把“触觉”跟数学联系在一起,也体现了我们的一个猜想,就是让大脑细胞,尽可能多地去参与到算术过程,这样才练脑力。同样是数数,表面上大家都会,但是很可能不同的人,动用大脑细胞的参与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赞同九九表及其变形--日本教育家阴山英男的百格计算的原因,要不断的练习,虽然都会了,速度也都可以了,但还是要练,因为今天练的脑细胞,跟昨天练的可能是不一样的,可能更广泛,更深入。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没有科学仪器(核磁共振等等)的实验支持,但有我自己的经验,我自己每天要背九九表好几次,已经坚持了两三年,体会了其中的感受才决定坚持让孩子们练, 绝知此事要躬行 。 这样做,是挺好玩,但教育不光是好玩,而要有更深入的内涵,好玩之后,最关键的是坚持。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数学课,因为期末了,所以也就不麻烦我的硕士们做教学记录幻灯片,类似的,可参考 数学课 20131130 。 最后一次课,还将继续画小人(亦称做火柴小人),一边画一边演示动作,做了这样的准备,是为了再让孩子们用身体来计算,即不光是数数,还要有加减乘数四则运算,这在华德福的教学方法里面是没有的,因为它们不懂中国武术,我们准备用中国武术“五势梅花桩”扩展出的姿势来定义一个两位数(跟八极拳的动作也有相似,但神意用的还是五势梅花桩门派,五势梅花桩的步型很有道理和韵味),从而用身体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对于低龄的孩子,其实中国传统的行酒令,五魁首,八匹马,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配对计算游戏,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不过就是太吵了,有点不文雅。“五势梅花桩”的动作更大一些,是全身四肢运动,让我们试试吧。 从事华德福教学的老师们,可以考虑把“ 五魁首,八匹马”酒令词改一下,更适合孩子们一些,华德福的数学教学,本身对数字1-9就有一些哲学化的解释,哲学走得太深难免反而让孩子们迷糊,迷失了数学的感觉,但是把这些哲学化的解释,变成幼儿喜欢的歌谣和游戏,重新落回数数和计算上,那就是一个很好的改进了。 --------------------课堂反馈-------------------------------- 第一节课 9:00--10:00 画小人,左手三种位置,右手三种位置,左右手组合共九种,加上双手齐放下(实作武术中亦可为握拳于腰),共10种,从而可以对应0--9数字。 我们在以前的课程已经弄过这个,大点的两个男孩已经完全明白。年龄最小的月月今天能够画出九宫,但还是按照9=3+2+2+2的类型来排列9个小人,这说明她还只是形式地理解九宫,而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矩阵原理,9=3×3. 今天要画的是脚,怎么跟手组合起来能够形成一个两位数,孩子们附带要明白的一个是0--99是多少个数,1--9是9个数,2--20是19个数,孩子们刚开始都会以为是20-2=18个数,需要与最简单的情况比较,毛头是一比较就立刻明白,丁丁是第一次比较的时候还不明白,到后来醒悟过来。 毛头的答案也非常数学化:从3到30是30-3+1=28个数,是数学系的标准格式了。 脚和手的组合,其实比较难,因为要跟现实中的武术姿势结合在一起,有些组合,放到现实中比较别扭,无法形成合理的武术架势。这个问题,只有毛头一个人能够聚精会神地去思考,其他3个孩子都无法持续,丁丁是去想语文问题去了,月月是画树去了。 娃娃来得较晚,昨天晚上睡得晚了,即使来了,也不是特别有精神,第一节课只好让她在那儿发呆,等着她醒过那个劲儿来。第二节课,娃娃和丁丁做了一些握手数数,兴致也不是挺大,后来就让娃娃到餐厅找点东西吃,等想学数学了,再进教室,娃娃还真想出来了,第三节课就去做《逻辑狗》,丁丁和月月也跟上。 话说回第一节的问题,毛头持续地思考,乃至都不愿意进入第二节的握手数数,中间他想晃神的时候,就让他在二者中选其一,但不能干别的,毛头还是选择思考手脚组合的武术姿势问题。 这个问题,毛头是不可能想清楚的,已经超过了一个小孩子的能力,牵扯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我们让毛头想的一个教育目的是,毛头本来以为这道题是很容易的,因为手的组合已经完全想清楚了,再加上脚不就很容易,但是问题不是那样,毛头最终意识到,脚不像手那样,不能悬空,必须有一脚着地,所以3×3=9种姿势的形成并不容易。 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原本以为容易的事,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很不简单,孩子们能意识到这点就够了。 我把这个意思告诉了毛头,但是,毛头还是要坚持去想清楚,于是,我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示,毛头很聪明,只要有提示,他总能明白,于是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在第二节课时相当于解决了,我们平常都是会把问题留给孩子去想的,但这个问题就没留。 教学过程中,毛头老是问,我这样可以了么?毛头虽然聪明,但是他还没有明白一个真理,正确与否,不是来源于老师的首肯,而是来源于问题本身,这个武术姿势的好处是,可以“实践”,所以我告诉毛头,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答案,自己比划比划,能不能把纸上画的姿势做出来。 这就是实事求是,中国人为什么讲究实事求是,估计是历史以来的教育一直有问题,尤其是现在的国学,让孩子们通过圣贤书籍来明白道理,甚至死记硬背期望长大了再理解,这样自然就教育出那些无法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教育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反之,道理,必须通过生活来让孩子们明白。 武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模型。 第二节课是握手数数,毛头在想第一节课的问题,月月在继续画画,只有丁丁和娃娃进行了握手数数。 第三节是讲道理,思考通臂拳的基本功“摇山/摇臂”,也就是甩胳膊的数学道理,一只手甩胳膊,共有多少方式。 这个问题,也只有毛头有兴趣思考,其他三个孩子完全不在状态,去做逻辑狗了。 普通的答案是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但是,如果再考虑手心手背的朝向的话,又可以进一步细分,细分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练,各种方式都有才能体现均衡的原则,把每种方式分析清楚,劲从理法上才顺。 让我很惊讶,通过引导,毛头也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关键还是把问题讲清楚,这是现代数学的特点,很多问题,表达清楚了,也就成功了一多半,甚至全部。 其他三个孩子,做逻辑狗非常专心,根本不用我管,逻辑狗这套教材,在工作坊中起到了一个查疑补缺的作用,虽然做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们的选题表上基本上也快做得差不多了。
个人分类: Book-W|4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之初性本善:好学生不用多言语
arithwsun 2013-11-17 22: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gdsd.html 人之初性本善 :好学生不用多言语 王永晖 人之初性本善 ,是指教育。人之初性本恶,是指商业,确定清楚适用范围,就能明白两句话都对。 我们的教育,还是要在孩子们幼小的时候,教他们向善之心。 工作坊的孩子们,虽然比较淘皮,但是都有底线,底线就是不能欺负他人,欺负他人的孩子,心灵不再柔软,不柔软的心灵,其实也再难智慧、聪明。 所以说,我们的武术教学,虽然提倡孩子们对练乃至自由对打(带护具),不能光练套路,但还是用的内家拳思想,贵柔。 具体例子不多说了,前阵有个男孩来面试,看着挺文静、内向,带着拳套就打墙,搞得我们生怕把租用场地的墙打坏了,看着家长也不提醒孩子,只好我来提醒一下,后面这个孩子又打一次墙,家长提醒后就不再打了。 我们工作坊举办一年多的武术课,还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不知道这个男孩,就是这样的天性,偶然形成的经验,还是抑或有更深的心理问题,需要纾解,我们也不是专家,只能存疑吧。 这个男孩,用工作坊的钢琴的时候,也是用的“砸”劲,我自己对音乐也没什么修养,但总觉得这种音恐怕不对,工作坊的孩子,即使是最调皮的,也没听过这样“砸”琴的。 也许是我的主观感受吧,不一定准,教育评价是需要非常谨慎的事,这里只是存疑。中心思想还是,调皮归调皮,心灵不能是硬的,调皮起来,也还是要有敏感度,不能“傻”到失度。 有些孩子,打起拳来很猛,但是没想到,我们的武术家魏巍老师却评价不高,可能里面的教育原理是相通的。 我们的孩子也都大了,这个周末的数学教学让我大吃一惊,怎么这么高的智力,或曰直觉,基础真得很好啊。当然,因为其他孩子过于聪明,我儿子又再一次重新获得笨男孩的标签,笨没有关系,这才能进步,家长自己内心要看开。 孩子大了,该有分寸的时候还是得有分寸,什么样的调皮是会被家长大人们允许的,什么样的调皮是会被我们批评的,孩子自己内心要清楚,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训练。 孩子们在公立学校里被吓怕了,有更加调皮捣蛋的杀鸡儆猴给他们看,周末到了小教室,心思难免要转换一下,重新确认一下“尺度”,这种转换,对他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补充。 所以说,我们练的不仅仅是“规矩”,而且是自主发现“规矩”的内心思维,我们不告诉孩子们特别具体、特别细节的“规矩”,就是暗藏着这么一个教学目标,让孩子们越练越聪明, 什么话都要说得很详细,那就练 傻了 。 当然,前提是,我们家长们的行为是稳定的,小教室的风气是稳定的,不同家长们的细节虽然有不同,但正是这种微小的扰动,就我个人设立的猜想型教学原理,正好造成孩子们稳定的感觉。 孩子们的教育,太需要这种“活”的稳定。 附记 . 本来不想公开这件事,但还是在这里提笔略述。那天,来试听武术课的男孩较多,其中一位家长妈妈,想必也是很了解新式教育理念的,快到尾声的时候,正在跟我坐着闲聊,突然一个箭步走向孩子们,她的孩子正和另外一个也是来试听的孩子“顺顺“站在队尾闲聊,她就呵斥起“顺顺”,指责他不遵守教学秩序。 这里有好几个不妥当之处,估计直到今天,这位妈妈恐怕也未能全都觉察和自知: 1. 正在跟我说话,怎么就突然去帮助我们管理起课堂秩序来了呢?这是不是有点神经质,或曰情绪化,另外,本来就在跟我说话,也不事先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是不是有点不礼貌。 2. 她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闲聊,但是呢,她训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人家的孩子,她就是个陌生人,岂不是把别人家的孩子吓坏了。这位家长,岂不是“善根”不足。 我当场还是跟她说了第 2 点的中间段落,没敢给她指出第 1 点,现在写在博文里,也是内心比较不愿意这么公开。这位妈妈,外表看着都挺正常,但做的事呢,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中国社会就是这种情况,总是能给人意外的案例,我也见怪不怪了。 这位妈妈应该也还是知书识礼的,我说了之后,她当即就去找顺顺道歉,顺顺妈妈也无所谓,觉得孩子在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要碰,给他个经验值也好。 这位妈妈,直到在公共汽车上,跟我们武术家魏巍老师同路,还是跟魏老师讲,武术课的课堂秩序怎么这样乱,她觉得不适应。 礼,应该是发自内心,这位妈妈讲究课堂秩序,但是自己的行为,却失礼得很,反差太大,原因在哪里呢?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孩子笨,内心要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些孩子聪明,那是福报,应该更进一步惜福,如果笨,必有原因,家长们更要为孩子积德,现在就开始。 附记续1. 课堂秩序,当然应该有,但我们工作坊之所以做的原因,就是把孩子们守纪律,看成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前提条件,如果孩子们调皮捣蛋,我们不会一上来就硬掰,只要没有安全隐患,我们就不会采用强制性手段,更多地是采用课后式教育,这个课后式教育必然占用了孩子们看电视或玩耍的时间,对于他们是明显的损失,一次不行,下一次再接着,用时间来磨。 附记续2. 这里要隆重感谢我们的武术家魏巍老师,课堂秩序乱,其实是对老师心理的最大挑战,我这学期开始上数学课,更是能深切地感到这一点,能包容住孩子的“闹”,这需要的是“学识”和“修养”,魏老师真是练拳有成,把涵养练出来了,根本不当回事,非常理解孩子们的“闹”,对那位妈妈在公共汽车上开导,孩子们在学校里拘束太多了,武术课上放开点没关系。 这种没关系,考验的不是家长,而是老师,魏老师跟我们的教学理念太合拍了,太感谢他了!
个人分类: Book-W|4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回忆(二)
热度 1 qianlivan 2013-11-13 20:08
三年级的时候,我母亲所在的工厂往城里的方向搬了几公里,我也就随着转学到了那里的一个小学。这所小学在一座叫虹山的山的一个山头上,所以称为虹山小学。 虹山小学的教学楼面对山下的昆明盆地,站在开放的走廊上,整个昆明都尽收眼底。每到课间,我们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站在走廊上发呆,看整个昆明。视线所及的最远处是西山,山脚有些大烟囱,另外印象深刻的是,这些烟囱冒出的烟是“静止”的!这种景象多年来一直铭刻在我脑海中。多年以后我才想明白,在这样远的距离上,所能看到的都是大尺度结构,而大尺度结构发生变化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所以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 虹山小学的自然课还算有趣。我记得书上说,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所以,如果敲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那么在另一端应该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学校的花园的栏杆就是钢管做成的,所以我和一个同学做了这个实验,但是令我们失望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两个声音。我后来分析,可能是因为从空气中传过来的那个声音比较小,我们没听出来。 自然课还有一个实验,测量太阳高度角。我们很认真地做了这个实验。但其实我没有理解这个实验,也没有明白这个实验能用来干什么。其实测量太阳高度角应该在正午进行,这样才能判断季节、日期。而对于昆明来说,“正午”是一个比较微妙的概念。昆明和北京差大约两个时区,而昆明使用的是北京时间,所以昆明的十二点并非正午,真正的正午是下午两点。我们当时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时间,测出来的高度角其实意义不大。 在虹山小学念书的几年,我们家依然住在郊区,每天在路上花两三个小时。但我似乎没有感觉到什么艰辛,但是这可能确实影响了我和我的同学们的交流,让我形成了不善于和人交流的性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学回忆(一)
热度 1 qianlivan 2013-11-12 20:38
小时候住在郊区,小学前几年也是在附近村里的一个小学上的学。报名的时候,学校还在村里的一个祠堂里,名曰夏窑小学,而到了入学的时候,学校已经搬到田地中央的新建的校舍里去了,更名为张峰小学了。 小学似乎只有四门课:语文、算术、自然和体育。语文和算术课都平淡无奇。自然课的老师是位口音很重的老爷爷,讲课也多数是在念课本。而体育课,就是放放风,在土场上闲逛,或者能抢到乒乓球台就打会儿乒乓球。我在课堂上没有学到太多东西,但是在课外有不少收获,大多是对自然的观察。 我对体育课的气氛不太喜欢,所以我一般都会在校园角落里转转。那里有一个石灰池,就是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的地方,而熟石灰是拌水泥的一种原料。我仔细观察过生石灰入水的情况,那种水花翻滚、水汽升腾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而石灰水的那种清澈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对现象的直接观测显然比在自然课上听书有效得多。 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初冬》,里面有对冬天早晨的雾的描写。现在城里的小同学们估计对这种描写没有直接的感受(虽然霾长得很像雾),而在当时,初冬的早晨确实可以看到浓浓的雾覆盖在田野之上,五米之外看不见人。雾虽然浓,但是空气却十分清新。 在那时,如果要问我二十四节气歌,我答不上来,但是要问我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收割,我清楚得很,因为我每天都从田边走过,每天都看看田里的变化。 小学的这段经历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自然的神奇和对自然直接进行观察的趣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幼小教育的价值/价格
arithwsun 2013-11-10 21:42
幼小教育的价值/价格 王永晖 幼小教育,指3岁-10岁阶段,如果有下面这样的教育,其价值几何? 1. 具有正确的坐姿和书写握笔姿势,此为先,知识型任务为后,家长们愿意为这样的学校付出多少价钱? 2. 每天在学校内有充足的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时间,譬如说1.5-3小时,家长们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价钱? 3. 教师能够和蔼地对待孩子,以及孩子们的家长,家长们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价钱? 我这儿只是举点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学校尚未到来,或者说,打着各种新式教育旗号出现的新学校,都还不足以具有全部特征。 I. 幼小教育阶段,应该抓住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算,当前学校,该抓的不抓,如写字,不该抓的乱抓,如大量的作业,花哨的东西搞得孩子们苦恼,其实仔细分析,并不具有太多的教育价值。 II. 课程时间表的设计非常不合理, a1.孩子们缺乏阅读的时间,解决之道,将作业(书面型)搬回学校。 a2.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校内有8小时,完全可以给户外/体育活动时间1.5小时,再加下午4点后放学的1.5小时,孩子们每天在校园应该至少运动3小时。 b1. 每节课40分钟,其实并不利于深入型学习实践,孩子刚有点感觉,就又要换到下一门课去,脑子始终没“根”,老是发不了“芽”。 b2. 最关键的是,要给孩子们干他们喜欢干的事的时间,这一点,在传统的课程时间表里完全没有体现,学校若不能体现自由的价值,恐怕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不能让孩子们在艺术上领悟美,在科学上领悟真。 III. 幼小教育阶段,应该最充分地体现社交性学习,混龄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比知识性学习更加重要,应该探索将蒙特梭利的幼儿园混龄班延伸到小学低年级阶段,连成一体式班级,孩子10岁心智成熟再到分级式学校,混龄班因此可避开分级制教学的强迫性教学节奏,而更好地按照孩子自身的个性化节奏发展,其教学依据就是只抓基本,可以以10岁为基准,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前或调后。(这里面的教学应该很有技术含量,欢迎正在实践者联系交流) 我相信,随着未来的展开,家长们会越来越重视幼小教育的价值,舍得掏钱的家长们会越来越多,但总得有个投入比例,就我个人感觉,中国家长们可能会傲视全球,大概有很多中产家庭,愿意掏出家庭年收入的30%。 北京地区,民间教育类学校的学费,每年4万--5万,恐怕参照的就是中产家庭这一阶层,而国际学校,采用IB教育体制的,更贵,10万以上。其实,这些学校也未必完全具备上述特征。 学费每年4万,听上去挺多,其实是不够在北京办一所好的学校的,10万可能还差不多。可是,教育的学费, 不能太高,太高就不是办教育了,至少不是普通中产阶层所能承受的教育了,那么其中的差额由谁来付呢? 所以,有时候是“钱”的问题,有时候,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4万元,对于北京的中产阶层家庭来说,真有这样特征俱全的学校,恐怕还是真舍得支付,让自己的孩子去的。这是个大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做不起来,因为,学费4万,是办不出这样的学校,就目前的几个民间学校来看,也确实如此。 为什么呢?因为教育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不可能全靠学费来支撑,另外,做教育,一定不要有经济压力,如果因为经济压力,只要学生上门就招,不管合适不合适,偏差必远,这里的合适是指双方的。 这也是我的感慨,我们主持的微型周末教学实验,工作坊运行一年还是初始的4个学生,就是对学生的门槛把握的比较紧,结果面试花了我和会员们好些时间,可是最后一个也没同意,我们之所以能这样,敢这样,就是已有会员的支持,4个家庭,都没有过大的经济压力。 办学校,更是如此,教学实验,其实人数少一点比较好,不合适的就不能招,不能为了填补经费缺口,就不管双方合适不合适。 如果是全日制班级,这里面的缺口比较大,就不是普通家庭能填补的了。什么样的人会填补这个缺口呢?中国的慈善家么,我对中国人的慈善态度还不敢过多相信,更何况,慈善家凭什么关注中产家庭的子女教育呢? 就我猜想,可能是那些也有子女的大款,或超级大款,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跟普通的中产阶层家庭的子女交往,而不是去那些大款云集的十万元级的贵族学校。 贵族学校,绝对是中国社会未来肯定要出现的趋势,现在的各个超级高考学校,虽然很红火,恐怕将来都会被贵族学校干掉。 贵族学校,又会被谁给干掉呢?就是那些不喜欢贵族学校的大款么,与中产家庭结成联盟,形成一批中产阶层学校。 中产阶层的学校,之所以有优势,就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招收学生,不是光凭学费,进校之后,众生平等,不拼爹不拼爷。 中产阶层懂知识,面对子女教育,不满意者居多,幼小教育如果没有巨大的价值,是不会引起深入的改革的,必须要有几倍的巨大的效益,培养不出人才,什么都是白搭。 我们所形成的教育理论,恰恰是希望通过“培育”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们,而不是通过“选拔”的方式,一个个孩子,在我们眼里,从顽童变成英才,岂不是很有成就感。 当前学校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太偏重选拔功能了,小学一二年级就进入应试教育,成天写卷子,顽童型的孩子们,主要是那些男孩了,很难在这样的教育体系里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的现有教育体系就是这样提前淘汰掉一批人,当然不可能全淘汰掉,剩下来能幸存的淘气倒霉蛋们,虽然终为人杰,毕竟人数太少,这是治大国的原理。 附记. 这里说的是万事开头难,局面露头之后,中产阶层也不可能全靠大款们来补齐差额的,教育不可能离开经济,关键是把它的约束范围厘清,教育产业化有其道理,但必须有约束条件,我构思的出路是博客置顶文档第一部分讨论的内容,通俗地讲,就是把建学校,变成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企业家们只能赚这部分的钱,而把每间教室,托管给该班家长们,或者,托管给微型教育机构,若是这样,恐怕4万元的学费也就够用了。
个人分类: Book-W|3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混龄班的理由:作业
arithwsun 2013-10-27 10:40
混龄班的理由:作业 王永晖 这只是理由之一,混龄班是指3-10岁,将幼儿园的混龄班体制延伸到小学低年级阶段。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小学一二三年级留作业,但儿子在这周末的时候,往往还是有一两个小时的作业要做,尤其是,若布置作文,需要花的时间更多。 现在,孩子们都在学校做作业,做的快的,可能就把大部分作业全在学校完成了,上次的作文,儿子一位女同学在课堂上就完成了,说是回家还要写3篇,她爸爸布置的。我儿子课堂上只完成了一行,回家后用了70分钟,这70分钟写了400字,整个过程还是很流畅的,并无拖沓、卡壳现象发生, 混龄班的一个好处是,更加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校完成在作业后,完成多少算多少,回家不必再补。学生具体到哪个水平,就按照哪个水平的小组来定作业,小组在班内灵活可调。 这跟传统班级有很大区别,传统班级为了教学必须保持统一、匀速的学习进度,课堂上做不完,就必须回家补,否则后面就更跟不上。 孩子的学习,很可能并不是匀速的,有可能出现顿悟的学习爆发期,在这之前,应该允许他们按照缓慢的个人进度(成年人眼里)来学习。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抓住孩子们的基本功练习,双基,基本概念、基本训练,混龄班之所以能够成立的理由,也在于此,听、说、读、写、算,抓住基本功,就让混龄班的教学难度落于可行之实处。
个人分类: Book-W|3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坊的数学课没有定位在天才教育
arithwsun 2013-10-18 12:1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ftq0.html 粘贴格式乱码,懒了,想看就直接点链接吧。
个人分类: Book-W|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州随笔(2)景德路纪行(上)
热度 1 fdc1947 2013-10-1 18:53
前几天,去了一趟景德路,确切地说,是景德路的东头。 下车的公交车站在养育巷“救世堂”附近,这个“救世堂”对我来说,它的名称比实体印象更为深刻,我并没有进去过这家教堂。只是过去地方政府、街道经常借此地举行集会,母亲有时候被通知参加这种居民的集会,所以大名“贯耳”。这次路过,我第一次进去参观。与我现在北方的家附近的那座宏伟的天主教堂相比,这所基督教堂显得平民化得多。我进得教堂,由于并非做祈祷的时候,礼堂里空空荡荡的,只有北头桌子边上坐着一男一女似乎在算账,抬头看了我一眼,继续低头算账。桌子边上立着一张音乐会的海报,南边是柜台,出售与基督教有关的物品,价格不菲。我家附近的天主教堂内似乎没有这些商业,有的只是宗教的宣传和对“耶稣教”的批评(天主教总是喜欢批评耶稣教,就像当年我们批评修正主义一样)。我不知道两个教堂风格的不同(一个重视商业,一个重视意识形态),是因为南方北方的差异还是两种宗教的差别。 向北不远就到景德路,我特意穿过景德路再向北走了一小段。现在叫中街路的最南端,过去称清嘉坊,我明明知道这里已经不可能找到过去的任何遗迹,但还是要走一段。清嘉坊9号,过去住着一位我的同学。石库门里,一个过去的大户人家,当时住着许多户人家,包括我的同学。他的父亲早逝,是班里家庭最清贫而学习最用功的同学之一。虽然贫困,他永远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写的字工整而有力,他总是如《康熙字典》上那样把他的姓氏那个字中的立刀写成“ㄍ”。由于上学途中路过我家,他早晨经常来我家“合”我一起上学(“合”音ge,入声),但是那时候我懒得很,他来时我常常还没有起床,只有让他先走。他后来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的高材生,文化大革命中,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斗争,在家里逍遥,学做木工,那个夏天,我也在家,经常去他家,坐在大厅边上聊天。大学毕业后,他在山西爬电线杆(总算也带一个电字),后来据说到了南京,工作不错。如今,我也几十年没有见到他了。当然,清嘉坊9号的石库门是不可能见到了,走几步,回忆一下罢了。 回到景德路,向东走。这一带,有这么多婚纱店。商业宣传的力量真是了不得,中国人对于结婚用品的需求,无穷无尽。仔细想想,人真是个傻瓜,你结婚,两个人的事情,与别人何干,非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不可。有人甚至认为不穿婚纱、没有被被人像耍猴一样耍弄一番就吃了大亏,到了老天拔地、满脸车道沟甚至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还要去补一下,真是有趣。世人的荣辱观相差真大,套一句京剧唱词,只有“各人的心思各自谋”了。当然,如现在这样,窃自暗笑的自然是商人。 这一带景德路北的房子已经全部重新翻盖过了。记得过去我走过这里,总会朝一户人家里面张望一眼,那里住着我的两个同学。那是一幢保养得很好的旧式住房,印象中就和新的一样,我怀念在那里天井西面的厢房中谈天说地。现在,连一丝儿影子都没有了。 继续往东,军分区的大牌子赫然眼前,那里是六十多年雷打不动之地。不过,我印象中更深刻的是马路中间的那口公井,妇女们在公井边上淘米、洗菜、洗衣、打水、喧闹。当然,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边看边想,王天井巷已在眼前。过去,这条窄窄的巷子里一家接一家的都是木器作,现在,巷宽多了,不过正在修路,我没有拐进去看。最早,这里应当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与景德路垂直。路北河西是王天井巷,河东是挨河沿;路南河西是道堂巷,河东是班竹巷。50年代,我曾经在一位住在班竹巷的小学同学家里看到过那条河流的遗迹,填掉了的河道的那边,就是大门在道堂巷那家的后面。本来,两家应该相隔一道小河,小河填掉后,翻出这家的后窗户,可以走到那家的窗下。道堂巷西,有一家理发室,名“安乐也”。我只在那里偶然理过发,因为我家附近即有一家“世界”理发店,世界理发店的主人“大包子”和“小包子”兄弟俩从我出生“剃头”开始,一直给我理发。我想“安乐也”这个名称大概不会很早,因为在遗老那里,这不是个好名称。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这样一读,这个名称就显得不吉利。在道堂巷与班竹巷之间,是一家南货店和添盛酱园,小时候总在那里买酱菜。在王天井巷与挨河沿之间,有一家加工生面(条)的小作坊。所有这些当然只是我的回忆和想象,如今都已经完全变样了。 继续向东,就到了城隍庙。1949年改天换地之后,苏州城隍庙就不大开了。我记得清楚地只进去过一次,那是在50年代前期,学校老师带领我们去慰问住在城隍庙里面的志愿军伤病员,印象中,他们住在偏殿里,当然,那些殿堂里的“老爷”都早就没有了。想起来,过去的城隍庙大门似乎没有如今的这样高,如今的大门显得高而窄了。我走进门去拜访城隍老爷。庙里很是清静,除了我之外,大概就十几位真正去烧香或还愿的,有几位满身白孝。不多的人,分散在那么多殿堂里,每一个殿堂里也就一两个、两三个人。他们都在虔诚地磕头,只有我在给“老爷”相面。如今庙里的“老爷”,大都面善,那些面目狰狞的无常和恶鬼都没有再出现。中国的神道系统很是混乱,谁也说不清楚。虽然反正都是传说,怎么说都可以,但是总要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在这个城隍庙中,我就有一些看不懂的地方。在最后一个大殿中,供奉的主神是斗母娘娘,众星和四御(包括玉皇大帝)的母亲,在斗母娘娘的左右,分别悬供着四块牌位,左手边是元始天尊和灵宝道君,右手边一位是道德天尊,与左面的两位组成道教的地位最高的三清,这个很好理解。可是,最右边与左边灵宝天尊相对称的位子,却是一位雷声天尊。雷部诸神在道教中颇为显赫,可是这位雷声天尊竟然能够与三清平起平坐,这使我很感意外,不知道这里有什么讲究。我问坐在那里的一位庙祝,他也说不出来什么子午卯酉。第一进院子两厢的偏殿,把原来在别地供奉的药王、蛇王等诸神以及吴县、长洲两位城隍请了进来,成了众神的“大杂院”。在西面的偏殿里,吴县城隍位置最北,在东面的偏殿里,长洲城隍则位于南面第二,不管按照偏殿的规矩还是按照庑廊的规矩,两位城隍的地位都不平等。小时候,当我们两个弟兄谁也不肯相让时,家长会说我们是“长洲不让吴县”。长洲、吴县二县地位相等,城隍地位也理应对等。在人间官场如此讲究“排名”的今天,这两个城隍这样的的座次,安排得似乎过于随意。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27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学厕所围墙“又”倒塌 1死2伤——是“人祸”,绝非“天灾”
热度 1 lanxum 2013-10-1 09:02
小学厕所围墙“又”倒塌 1死2伤——是“人祸”,绝非“天灾” 131001 李健 9 月28日 早晨, 河北石家庄元氏县蟠龙私立小学学生到厕所解手时 ,厕所一道1.5米的屏风围墙突然倒塌砸中三名男孩,一人死亡,另外两人一人是多处骨折,另一人肝脏破裂。 事故发生后,元氏县教育局一名负责人解释说…… “可能当时去上厕所的孩子有点多,挤倒了厕所门口的围墙,墙壁受力过大,突然倒塌” ——难道墙是纸糊的吗?孩子多能挤倒墙?还是想逃脱“人祸”责任?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同时,全县教育系统也已经展开安全排查,除了将蟠龙学校其他男厕所类似的围墙拆除之外,要求所有学校要注意细节,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校车出事了就去整治校车,围墙倒塌了就去排查围墙……这些早管干吗了,教育局等部门非得等死了人后才去安全排查吗? 无独有偶,近年学校围墙倒塌事故屡见不鲜,是“人祸”,绝不是“天灾”,更不是“孩子多挤倒的”!围墙倒塌,用不着什么兴师动众的调查,很直接的原因,没有地基或是墙体没有钢筋……我们整天在呼喊,“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紧也不能亏待了教育”……如此下去,我们这些“时代长辈们”应该怎样给“祖国的未来”一个交代? 2009 年12月14日 ,湖北阳新三溪中学一女厕墙体倒塌 3名初中生1死2伤 ; 2012年12月7日广西南宁三塘镇四塘小学围墙倒塌小学生1死3伤 ; 2012年12月28日,广东云浮一小学男厕所围墙倒塌学生2死2伤…… 河北元氏事发小学——蟠龙学校 河北元氏围墙倒塌受伤小学生接受治疗 广西南宁一小学围墙倒塌
个人分类: 广义安全观|45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若中小学没有了“重点”,可能教育会更好
热度 32 Taylorwang 2013-9-28 14:17
我们读书时,那时没有重点小学与重点中学,学校也没有重点班,自己感觉好像我们过得更快乐,教育更公平! 我是在我村上的小学校读小学与“戴帽”初中(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 2 年的初中班),然后再到乡里读高中,在农村中学直接考取大学。现在我读的小学与“戴帽”初中都没有了,全乡只有一个中心小学,原来村上小学的位置,只留了二间教室做村里的幼儿园。原来乡里的高中撤消了,只留下初中。 我们那时读高中时已要通过考试选拨了,但大家目标明确,能考上高中,就是到乡里读高中。现在的情况则要复杂很多,若你是一颗非常优秀的苗子,就有可能被省一级的重点高中挖走了;次优秀的,县重点高中就录取了;每个层次,都有每个层次的高中。这样走后门,找关系就盛行起来,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好一点的学校,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了一个学校了,还要托关系找校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分在重点班。家长搞得很紧张,花费不少钱财,加剧了教育腐败。我有时想, 若那个所谓的重点班,都是通过托关系进去的,即重点班是官二代与富二代班,它还有可能是勤奋读书的重点班吗? 我读中小学时,那时全国都没有什么重点学校,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班上有读书好的,也有读书差一些的,有文娱活跃的,也有身强体壮的,虽然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读书好一些的,有点点抱团,但整个班级的同学还是团结的, 大家没有集体的自悲,没有现在所谓普通中学存在的自暴自弃现象。 我们那时农村中学的教师,师资质量差一些,如化学老师,是插队的知青担任的,她对化学也是半懂不懂,我们同学通过相互讨论,死记硬背也能掌握基本的中学化学知识。读书好一些的同学,帮助读书差一些的同学,虽然高考的录取率极低,同学之间一直保持很好的同学友情。 现在的学校,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初中、高中进一步分化。省一级重点高中的大学一本录取率高达 90% 以上,而一些基层的普通中学,一本录取率是 0 ,难道是重点高中的教师都是神,普通中学的教师都是垃圾吗?非也! 生源质量是最关键的因素。 重点中学重点班,个个学生都被一本录取了,老师会记得所有考取重点大学学生的名字吗?若所有中学的生源差不多,录取率有差异,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壤之别,一个班上考取了几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老师会如数家珍,所有中学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也都充满了希望。同样,在一所学校中,取消重点班,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不是讲教育公平吗?我们不是要求平均分配教育的资源吗?我想,若不考虑生源质量分配的公平,有可能达到教育公平吗? 再好的教师,即使将“神仙”派往现在的普通中学,也不可能总体提高普通中学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的老师,他又能有多大的成就感呢,从而能激发多少教学热情?由于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的差异,我们能区别出哪个老师更认真,哪个老师更优秀吗? 要教育公平,首先在中小学取消重点学校,在学校中也取消重点班。 国家不是开始实行每个学生有一个学籍号吗,这也为所有公办学校,一律采用就近入学的原则从操作上提供了可能。为了防止不同地区存在的教育质量差异,从而在高考录取上的差异,留一定比例的 985 高校的大学入学名额,给予所有中学按学生人数一定的百分比的推免生申请。 为减少择校现象,规定不符合就近入学原则的学生,不允许参加学校的推免生计划。 据报导,到国外读中小学的小出国留学生近年来大幅增加,教育的多元化,差异化也是发展的必须趋势。 与其让这批小留学生出国留学,不如在国内建设比较好的私立学校,将孩子们留在国内,让国内的民办教育产业得到发展。 一个小留学生,一年的花费(学费及生活费等)高达 5-10 万美元,几十万的孩子在国外留学,这可是数百亿美元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差不多是相同的,英国,美国都存在收费较高,相当好的私立小学、私立中学。 现在各地官办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必然抑制了中小学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是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有人可能会讲,交费很高的这些私立小学,私立中学,都让富二代,或有权有势的“官二代”接收了更好的教育,平民百姓上不起这些学校,是对平民百姓的不公平。其实想一想也知道,这些学校,没有使用纳税人的钱,不存在侵害百姓的利益;再说学校招收的都是不思进取的富二代的孩子,这个学校能教育出好的孩子吗?他们为了保证学校的吸引力与号召力,一定会免费或低价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另外,即使我们不办这些私立学校,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有差异化教育的父母,也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类似的学校。这么大的民办教育产业,将能解决多少国内人员的就业问题?教育的产业化,不是指公立教育的产业化,而是发掘民办教育事业,且我们的民办学校办好了,甚至有可能吸引国外的孩子来我国读书,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现在谁都讲国内的教育存在问题,要改进、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但高考那座独木桥就在前方。我们不可能控制每个孩子每天只读 8 个小时的书,其它时间必须玩。也不能控制所有的孩子不允许上补习班,或只能上一个补习班,但 取消重点中小学,在学校中取消重点班还是可以实现的,且具有可操作性。 少了要进重点中学,要进重点班的攀比,一定会减轻了孩子们的不少压力,同时,让读书好的,与读书差的,体育好的,体育差的全混在一起,也有相互促进的可能。想一想,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考虑进好的幼儿园,然后好的小学、重点班、重点中学,从小就一直处在这种竞争攀比的旋涡中,能开心吗?要减负,可能吗? 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要追求公平,寻找最公平的解决方法。任何政策都有正反两面,这里我提出了取消重点学校,取消学校中重点班的观点,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讨论,制定更好的教育政策。
7862 次阅读|75 个评论
抽象的家长案例
热度 1 arithwsun 2013-9-2 13:47
抽象的家长案例 王永晖 所谓抽象,就是不指具体的人和事,这里有我的几个感触,与工作坊的家长们分享: 玲珑塔家庭教育联合自治坊新浪博客博文
个人分类: Book-W|26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数学偏才的选拔,可乎?
热度 9 arithwsun 2013-8-29 19: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1ez1z.html 数学偏才的选拔,可乎? 王永晖 所谓偏才,就是某科特别强,而其他科特别弱。文科方面,有钱钟书等国学大师,见 网页资料 。 这些事实,作为基础教育的资料,说明我们要善待、要宽待“偏科同学们”,要不拘一格选拔他们。 我要说的是,那是文科,而且是中国的文科,数学学科,也有这样的偏科规律么? 就我所见到的数学家传记,所见到的数学界精英来说,我觉得没有,很多数学大师/精英,文采斐然,更有甚者,有几个原来的专业还偏文,转到数学或科学方面。 刚才洗碗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一点,其实,把道理说清楚也就明白了,一个人,如果连话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做数学。 一个好的数学家,要有好的表达能力,要把抽象的数学公式,在大脑里运转起来,要靠他的理解力,这是内在的表达,而要让同事和学生暸解,理解,则需要外在的表达力。 我们学高等代数的时候,体会最为清楚,往往是把表达写清楚了,题目自然也就做出来了。就我见到的数学家研讲,报告人的研讲能力,总是跟他的数学能力成正比的,像张寿武,刘建亚,像最近的张益唐。 那些语文不好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其实也是会吃亏的,就看吃亏多少的问题,就看功过相抵多少的程度。 所以,我们的工作坊,下学期开始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的时候,也进一步地强化了过去所做的语文教学,将原先每周一小时的下午语文课,提升到上午2.5小时,隔周进行一次,另一个隔周上午,正是数学课,两个交替进行。 我们的工作坊,以数学为特色,但是就我现在理解来看,我真地有点不相信存在数学偏科天才。文科可能有,因为自然语言为根本,离了数学也能之乎者也。但是数学,不行,因为数学本身也用到自然语言做载体,有一些数学家,思考数学的时候,交流数学的时候,通过电话就能沟通,为什么,因为超脱出了数学公式,化为精炼的语言,彼此会意,即能沟通。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采用社交性教学法,孩子们要上台讲。 我过去两年带着首师大数学系2011级本科生同学们跋涉,自我感觉还满意,为什么,就是因为其中出现了一批,而不止是两三个,能够把数学讲清楚的同学,Artin, Hecke名著级别的,正在进行时。 这就可以了,本科生能达到这个程度,就满足了教学目标,再下一年,他们能不能继续超越自己,是不是我们得相信命运了。因为,并不容易,想在数学上混口饭吃,下一年是关键起点,前两年,只不过是能确定保研的水平而已。 我们如果看这个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神童数学家,Terence Tao, 等等, 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都很强,我总是劝诫我的本科生们,多看他们的博客,文字很美。 华罗庚的文字,那也是没得说了,数论导引的序言,写得多凝练,他的文章还进入过中学教材。 所以,想成为数学家,或者,想把数学学好,语文也是基础,这也是我们工作坊招生的一个看点,不是光看数学,我们还要看他的表达能力,这跟他在数学上的潜力相关,偏科对于数学之路来说恐怕是走不长久的。
个人分类: Book-W|620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小学水平能力测试试题,你会吗?
热度 4 zywsict 2013-8-1 10:20
个人分类: 转载|26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儿子上公立小学的损失
热度 2 arithwsun 2013-7-22 10:34
儿子上公立小学的损失 王永晖 暑假了,儿子早晨趴在桌子上画赵云, 不禁激发起我写这篇教育日记。 儿子上了两年小学了,是北京市海淀区比较有名的重点小学, 其中一半的学生是要缴五万元赞助费才能上的,当然还得有条子。 儿子上学之前,汉字写不到10个,这是我们的遗误,还好, 儿子每学期的成绩都能跟上,不垫底就行。 公立小学的好处是,能够帮助我们定位,不至于在学业上差的太远。 我儿子上过华德福幼儿园,后来不敢上华德福小学, 就是因为华德福小学的数学教育太差,差到不能想象的地步, 不仅是师资的问题,它们在教学原理和教学方法上,有致命的错误, 这些我前面的博文都曾提到过,心中不忍,义愤填膺之笔。 重点公立小学的另一个好处是,学风还是正的,课堂秩序还是好的,我们了解到一些非重点小学,真是听着吓人,课堂秩序都搞不好,叫什么学校呢,重点小学的师资素质,恐怕在将来还会跟普通小学形成更大的剪刀差。 这是我的预测,说给我那些师范本科生,大多数都不信,不相信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会有巨大的机会。 小学,最基本的就是“听说读写算”,不要玩的太玄乎, 公立学校只要把最基本的保住,这是我以前就在博文中表达的想法。 儿子上公立学校,也还是有损失的: 第一、 身体素质,儿子的一位幼儿园女同学,在华德福小学,因为户外活动较多, 跑得就比儿子快,快到儿子不想追,其实他俩身高一样, 女孩还看着廋弱,但是, 这种看上去的廋弱跟中国古典文学的那种廋弱完全不同,她跑步, 游泳都是很不错的。 欧美的小学,不止是华德福小学,户外活动量都挺大。 时间量放在那里,我们可以说是孩子那个公立小学中, 最注重孩子户外活动时间的家长了,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4点放学后,差不多两个小时,但这够么,其实并不够,这可以形成科研课题了,有么。 小孩子发育身体很重要, 除了户外活动, 另外还有一个是午饭, 一般都在学校小饭桌吃,午饭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画画,儿子喜欢画画,是我们在他六岁那一年的时候激发的, 使用故事--绘画复合型教学,使用大量浪费纸的方法, 结果留下不少很不错的作品。上小学后,这条线就彻底断了, 没有那个时间。 我们成立了一个家长工作坊,周六给孩子一个全天活动, 不过还没有把“画画”放到日程上,周末式教育,毕竟仅仅是补充, 画画这种事情,其实很重要,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非常重要,也许, 我们下学期的语文课和数学课,都需要考虑这个环节。 附记. 这里要多说一点的是,关于作业问题,好像北京市教育局在这学期有了更严厉的措施,孩子的作业明显减少很多,基本上在学校就能完成了,暑假也没什么作业,布置下来的也很合理,就是背古诗和背九九表两项。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小学减负而不断呼吁的各界人士,如中科院数学所李邦河院士,呼吁毕竟是起作用了。
个人分类: Book-W|4300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育的细节:纸张大小
arithwsun 2013-7-18 17:08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227749 这是费思的一篇亲子教育记录,我跟了贴。看到费思这个帖子,正好引起我的一个想法,就是现在学校用的写字的本子,叫做“田格本”,即每页都是“田字格”组成的,中线是虚线。 现在的“田格本”,都是买的那种32开小本子,一行8个田字格,共11行。我在猜想,是否有改进的必要,就从最基本的一个参数说起,即每个田字格的大小。 现行的是1.35cm,与之相比较,我们会问: 1. 孩子自由书写的时候,也即,在空白纸上写字,没有格子限制,在这种自由书写状态时,他一般把汉字也多大。 我稍微测了下儿子的,大概是2.5cm左右。 2. 如果孩子自由书写的字的大小约是b cm,那么每个田字格的宽度 a cm应该是多少为合适,也就是找出b---a的计算关系。 如果懂数学和算法的人结合,甚至可以把这个弄成一个科研课题,最终生成一个自适应的田格本算法。 即,每个孩子的田格本大小,都是个性化的,具体参数由写字的动态过程,通过算法来自动生成。 这也算是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了,不知道有人研究过没有。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303154/
个人分类: Book-W|3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2014第一学期工作坊课程:小学三年级数学与科学
arithwsun 2013-7-18 16:36
2013-2014第一学期工作坊课程:小学三年级数学与科学 主持人: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 课堂记录:研究生助教??? 学生:6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1494362/ 豆瓣讨论贴,此处关闭讨论。
个人分类: Book-W|3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没有没有校长的小学?
ncepuztf 2013-6-29 17:37
一个同学当了十几年钻石王老五,终于下决心进入爱情的坟墓,并于前年修成正果,初步建成“投资银行”。 今天他突然Q我:老同学啊,有个事想麻烦你下 这几天咨询高考报志愿的电话不断,我以为他也是这事,于是 我:是高考报志愿吧?这是我专门为此写的博客,你先看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517do=blogid=702547 他:不是,你说有没有没有校长的小学?我女儿过几年就要上小学了,我得为她提前物色一所好的小学。可是,这半年小学暴露出的那些事让我好担心啊!你看这些小学校长...... 我:小学校长怎么了? 他: 我:这个,这个是个案吧,媒体放大,我怎没有听说呢 他:你没听说是你不关注,你说有没有没有校长的小学? 我:这个,这个应该没有吧,我听说过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同时也会是校长,你要实在担心,就找个校长是女性的小学吧,再说遇到那样的禽兽校长不比中千万大奖的概率大吧 他:嗯,但愿吧,我也相信不是每个小学校长都是禽兽,但我不知道哪个是或哪个不是,这就像给孩子买奶粉,专家说内地奶粉的合格率是99%,但我很想知道谁是那1%。 我:那你给孩子买的是进口奶粉,是吧? 他:是啊。 我:专家不也说过进口奶粉也不都是合格的吗? 他:好像没有加三聚氰胺那么严重吧 他:谢谢,我忽然知道我多一个选择了 思考: (1)生活中充满了纠结,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恐惧,就像这拆迁,是“拆”还是“不拆”还是“还拆”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517do=blogquickforward=1id=577632 (2)为孩子的未来我们操碎了心,却没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食品和干净的环境。过了燃煤季,还有雾霾天
个人分类: 分享|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拉两端:小学和大学的区别
热度 3 arithwsun 2013-6-15 23:39
一个理想的学生生涯,莫过于,既能学得好,又能玩得好。 这句简单的话,在教育改革中实际上是有战略意义的,我以前的文章说过,这件事情不简单,绝对是个技术活。一个教育体系只有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才能在非真空、非实验环境下具有竞争力。 这句话,在小学和大学,我想是有区别的: 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是在玩得好的前提和基础上,学得好! 大学阶段:学生应该是在学得好的前提和基础上,玩得好! 但是,在当前这个教育制度下,我们的很多学生搞反了,我的一位首师大的同学,确实还是有点胸怀大志的,但是,他其实也照样搞反,那他的志向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这样的同学可能不止一位。 我想,他们的心意还是真的,但是他们的心理,却仍然没有走脱这种搞反的状态,现在似乎搞反是普遍的,这是我们的师范院校的现状,将来这批人再当我们孩子的老师。 中国人习惯了这样吗。。。
个人分类: Book-W|4930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小学校的户外活动时间至少应该是多少?
热度 1 arithwsun 2013-6-11 13:06
中小学校的户外活动时间至少应该是多少? -------练拳感悟偶得 我有一位本科生,人很不错善于问问题,我非常欣赏,是农村来的,他以为这个世界其他人也都会问问题呢,其实不是的。 他有一次问魏巍老师,人一天要锻炼几次,魏老师就反问他,你一天要吃几次饭? 这真是问得很好,答的巧妙。如果是俗人,可能就会笑这个学生这样提问,其实这个学生的资质很高,每次提问都能问到点子上,他自己还以为人人都像他那样,农村来的见过的少。 这里面,我们还是要用点科学原理的,我看到有“体温曲线”跟“失眠” “睡眠”的关系的说法,我觉得它的这个说法是对的。 -------------------------- 体温变化曲线扁平,也就是体温温差变小。那么体温就不太有机会升的足够高,晚上也不会降的足够低。如果体温变化曲线扁平,这会引起大的睡眠问题,会使你难以获得长时间的深度睡眠。 ------------------------ 那么我们照三汗论练拳,也应该去符合住这个体温曲线的波浪形式,掌握规律受益就会更大。照三汗论的方式,一天练拳可有两次,一次是早晨或上午的体温曲线的波峰阶段,一次是下午的体温曲线的波峰阶段。 照三汗论练拳,就是把体温曲线的波峰抬的更高,让一天24小时中体温曲线的波浪形式起伏更大,这样的好处对健康有益,比如睡眠。 所以,这个道理也解决了我们的中小学学校一天应该有多少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的问题,应该至少有三个小时,90分钟在上午,90分钟在下午。 这是至少。我们现在讲的是道理,而不是现在的中小学学校做不做得到,做不到不意味着这个道理不存在。中国就是一个奇怪的国家,就是这样。 那这个90分钟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从前面真正练习者的经验感悟来看,我们也都能看出90分钟这个数值,西方电影对人性研究的很透彻,像儿童看的影院级动画片,也都设定在90分钟,其中就是这个道理。 我说的是至少,如果想练的多,上午把90分钟加到3个小时,下午也加,那是个人的选择。 至于一天三顿饭的第三顿,晚上,练太极拳最合适,所以说,很多老年人早上练太极拳,恐怕不太对,当然凡事不能那么严格,已经这么练了的老年人若看了我这个小文,自己也没更好的选择,那还是保持原有习惯为好,这个话以后再说。 附注. 梅拳拳谱中的三汗论: “欲求新陈代谢,在于汗液,汗液不出,肌肉筋骨气血,都不起变化。是故要出汗,初行功始见汗,是为微汗,微汗后当加功倍练,要出大汗,是为大汗,大汗后有汗,是为微汗,经过三层出汗水,全身气血大变矣。”
个人分类: Book-W|7136 次阅读|5 个评论
胡评大学校长和小学校长的丑闻
热度 1 Bobby 2013-5-16 19:58
Many families have a skeleton in the closet/cupboard. 这句话中“家( family )”换成“大学( university )”或“地方( place/region )”也没什么大错。 大家谁也别笑话谁。乌鸦别笑猪黑。说不定那天丑闻就发生在你那地方。前两天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疑严重违纪被调查,但实际上校长出事的学校也不少。详见: 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疑严重违纪被调查 违纪校长大盘点 。有一个段子说“关起门来 “ 搞三讲 ” ,认认真真走过场;腐败分子前三排,枪毙的都在主席台”,谁敢说你那儿的校长经得住调查? “ 海南受害女生自述经历 : 校长整宿欲行不轨未成 / 海南受害女生自述经历:校长整宿欲行不轨未成 ( http://edu.gmw.cn/2013-05/16/content_7647572.htm ) ”让海南丢了脸,但愿这只是最后一次、最后一个地方发生这样的丑闻。 安徽潜山县一小学校长涉嫌性侵9名女童 http://tv.sohu.com/20130516/n376091513.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北京市教委减负令: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热度 6 liuli66 2013-2-26 19:47
这个信息来自LP;网上核查信息,如下。 本人的一些杂感,见评论及评论回复。 ——————————————————  本市中小学全面开学。市教委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本市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八项减负措施,对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等进行严格限定。其中,小学只能在每学期期末举行语数外三科统考,初中除毕业考试外,不得举办全区统考。新措施将从3月19日起正式实施。   市教委副主任罗洁介绍,通知从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严格禁止违规补课,严格教辅用书管理,严格各类竞赛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等八大方面进行规定。与以往出台的减负令相比,措施更为具体,更容易实施和操作,并要求各区县制定工作细则,完善监督和检查办法。 针对作业量大问题,减负令要求, 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 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可适量布置家庭作业, 三至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 五至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 来源,及更多,见: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26/031126357399.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66 次阅读|19 个评论
戏说《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热度 10 BaoHaifei 2013-1-23 12:41
戏说《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鲍海飞 2013-1-23 传说中,武林秘籍《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横空出世,不久推出又一城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补记》 ,一时间,关于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解法讨论就开始了,科网上下男女老少沸沸扬扬,本来就是 《小题大做 --- 三十年后才解的一道题》 而已,谁知又衍生出一则又一则的案例,破费周折与思量,真是小题大作。人言,若得之,什么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皆无往而不胜。话说回来,虽说这是一道小猫小狗的行程问题,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更惹得一个又一个大师煞费苦心寻经问典,列举了从‘传统经典’解法、到所谓‘相对论’的速度解法,再到博主张木诚老师的丈量‘几何比例法’,可谓步步为营,步步紧逼,本来以为讨论到此也就结束了。不想,一山高,却有山比此山更高。稍后,这道小学数学题又引来了众多英雄豪杰前仆后继、献身献艺。 时,一代漂流名侠鲍得海师正在海外叱咤风云,不时隔岸观火,刚饮得糊涂仙几杯,正酣畅淋漓,又一趟醉拳过后,东风得意,隧起笔题言,虽酒后醉语,却字字珠玑,但却泄露了天机。那日,酒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他的蛛丝马迹,但见: 鲍得海 2013-1-8 04:02 更一般的解是:【一列队伍长 M 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 N 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距离?】 --- 答案: M+N+M = 2M+N 这本来是酒言醉语,无人当真,不想却有人碰巧路过于此。你道是谁,原来正是京城一代宗师程代展程巡捕,得海遗墨恰被他逮个正着,代展先生察言观色,见其所题不久,墨汁尚未干透,仔细嗅嗅,还透着一股酒气,于是看出了其中的破绽。隧呼风唤雨,一时间风声鹊起,摇旗呐喊,召集了不少天下贤人雅士围观,霎时华山上下,雾霭顿起,刀光剑影,引得百家讲坛喧闹不已。杯酒论剑间,群雄风骚尽展,有使刀的,有耍剑的,还有变魔术的,好不热闹。 但见程师,轻描淡写间,使出了看家本领,先是一招白鹤亮翅,跟着又是一招手挥琵琶。立时,携太行、王屋二山,将鲍得海问题和关晴骁问题一并纳入囊中,统一了河山。程师来个收势,依旧面不改色,气不长出。原来巡捕所使用的乃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之上乘武功 --- 《也谈“相对速度”》 ,实际上乃是刚柔并济之太极拳。 一时间,英雄满座,酒香肉好,齐庆统一场论,祝贺之声此起彼伏。但见风流雅士衣襟飘飘,但闻高山流水之音不绝于耳。酒楼上喧哗之声引得市井上众多人士驻足观看。恰一挑担者 --- 卖菜大妈正于其间。少顷, 《卖菜大妈》 冷笑之。此河南!此何难?唯手熟尔,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劳诸位大仙费力费神,看小仙的!但见卖菜大妈,草帽一摘,释担而立,当街而唱: “小学生嘛,没学过代数,这就该用算术直观地算一下,得个数,不就是这个要求?我想起小时候看到卖菜大妈的法子,用在这也合适,先看大妈怎么算。 乡下大妈在集市上卖豆子,一斤一毛四,有人要买两毛钱的豆。掏出纸来算这除法,我在后边背心算口诀折算,这 1.42857 还没出口。大妈已经称完豆子包起来,叫他走人。那人傻傻的还没算完,大妈说,这一斤一毛四,半斤七分钱,合起来两毛一,我称了一斤半,扒拉下一点,不是正好,你还愣啥呢?“ 、、、、、、 那歌声起初很大,但不久却越来越小,众人欲再细细闻之,却已不闻。众人呆坐,良久,众人急忙奔到窗前,使劲伸出头来,往楼下观看,那歌者乃是一挑担卖菜的大妈。众人见后,不禁大惊失色,原来这‘倚天屠龙’之秘怎么就这样被一个挑担的‘卖菜大妈’给破了。待众人欲下楼寻那歌者时,却见那歌者挑着担子,在红尘中,左右摇摆,翩翩而去。众人惊叹: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人道是:此乃神医应行仁变化在此。却正是:卖菜大妈心有数,行程巧解何费愁。(摇摆试错法) 此又是: 科学探索需专研,求同存异在心间;阳春白雪天上有,卖菜大妈瞧解难。 攻城破垒要心坚,小题大做百家言;学思路上好风景,坦诚热情炼金丹。 百家争鸣百花放,集思广益众擎天;结论可下需谨慎,放下包袱勇上前。
个人分类: 随想|5385 次阅读|20 个评论
答鲍教授小学数学题——卖菜大妈解
热度 15 xying 2013-1-19 06:58
前几天看到程代展的 《也谈“相对速度”》 ,从那儿追踪到鲍海飞的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及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补记 ,跟帖里讨论激烈,甚至还有不同答案。鲍教授在补记里贴了招贤榜,鼓励百花齐放,破除思维定势。我当时就疑惑,这人家明明说了,是小学生题,怎么这些大教授全用代数做了,还嫌题目出得不像小学?这就算是属于聪明儿童高端题,用来考大人,答题也该限用小学的知识来求解呀!有人说这解里有个根号 2 ,证明超出小学范围了。我那时正忙,没答那茬,现在腾出手来,也来玩一下这道题。 一列队伍长一百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二者均为匀速),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 100 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路程? 我想,小学生嘛,没学过代数,这就该用算术直观地算一下,得个数,不就是这个要求?我想起小时候看到卖菜大妈的法子,用在这也合适,先看大妈怎么算。 乡下大妈在集市上卖豆子,一斤一毛四,有人要买两毛钱的豆。掏出纸来算这除法,我在后边背心算口诀折算,这 1.42857 还没出口。大妈已经称完豆子包起来,叫他走人。那人傻傻的还没算完,大妈说,这一斤一毛四,半斤七分钱,合起来两毛一,我称了一斤半,扒拉下一点,不是正好,你还愣啥呢? 这是小学程度的大妈,应用在实践上的算术。用这个试算调整法,做这道题也不难。 这人从队尾往前走,到队头就往回走,再和队尾碰头。队伍也往前走,往前走那程肯定比往回走费时间,所以他快步走到队头的时候,队尾应该走到 50 米和那碰头 100 米之间的某个点。队伍长 100 米和碰头处的 100 米是一样,所以他回头就是走回这队头超过的路。 先蒙一下这地点,比如说队伍走了 70 米,那人追上了队头。这时他走了 170 米,那这个人的速度是队伍的 170/70 ~ =2.43 倍。这人这时超出了碰头点 70 米,那么这人往回走了 70 米时去碰队尾,队伍会再走 70/2.43 ~ =28.8 米。这队伍走的两段路程加起来 70+28.8=98.8 米,队尾还没到点。看来队伍得走得快一点,把这 1 米多的差距补上。重来。大慨齐用 0.6 把这 1.2 米差距折一下 补上去 ,这回试算 70.7 米,那人速度是队伍的 170.7/70.7 ~ =2.41 倍,这人往回走 70.7 米,队伍会走 70.7/2.41 ~ =29.3 米, 70.7+29.3=100 米。碰,胡了!这人一共走了 170.7+70.7=241 米。 有人问:“这叫什么解?” 小学生算术计算呀! “这不科学!” 科学不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吗?这比代数算的既快又简单,一下就得出差不离的数,还不易被绕晕了出错,按照奥什么姆的剃胡子刀,应该这更科学嘛。 “我说你第一次 70 是蒙的。” 不难看出这一点在 50 和 100 之间吧?你要是直觉不好,就取中间值 75 ,那也是再试一次就能算出的数。 你说,我这学卖菜大妈算术方法的答案,是不是最符合题意? 小学怎么不教这大妈每天都在用的算法?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分饼时,你掰大块了,我再掰一点回来,你又掰一丁点就算清了。看来,学了很多数学的人,怕是落入应试考试的思维定势,非要做到符合精确解的标准答案才算数。 ^_^ ^_^ ^_^ ^_^ ^_^ 【注】 教授们对小学生没办法,小学生算数只要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好用就行。我在科学网贴帖子,大家一定说,你要有科学根据,最好整一个递推公式,证明是收敛的呀。 好了,其实也没那么玄。把那人追上队头时,队伍走过的路记为 X ,按照大妈解法的思路,这也就是个代数方程: 100 – X – X^2/ ( 100 + X ) = 0 的数值解。这左边函数一眼就看出 X 正值时单调,随便用什么求根的数值方法,都能收敛求解。不费脑筋的用 Bisection 就行了。大妈用的是简化的牛顿法,那差距折算因子粗估个数都行。例子上用了 0.6 是在零点处那函数的导数值 1.66 的倒数,收敛得快一点。 【续】 鲍教授等原帖后,就有人不同意那答案,说那人该走 300 。我不知道那 300 是怎么算的,但小学老师告诉我们,做应用题要验算。 让我们验算一下 300 的解。那人来回走了 300 ,队伍走了 100 ,那他的速度是队伍的 3 倍。不难算出当他走到队头时,他走了 150 米,队伍走了 50 米。好了,他往回走,走这 300 米剩下的 150 米,这下回到原地了。队尾在哪里,在错过的 100 米处。这显然不对了。 那你那个 241 也验算一下。好的,队伍走了 100 米,他来回走了 241 米,那人的速度是队伍的 2.41 倍。这就对上了,解题时已经算过这速度和那几个距离。 如果说那队伍是行驶的列车,那人走在列车上,那 300 米也不对。他就是用他的腿走了 200 米。如果说这“走了”是指他到车尾时,离开出发地多远,那也是 100 米,和他溜腿无关。
个人分类: 智力|14062 次阅读|35 个评论
[转载]加拿大某个小学对学生的评价指标
cooooldog 2013-1-15 08: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72f170102e58q.html (该校小学的Kindergarden应该算学前班?) 学期报告单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五部分:社会责任、社交情商发展、智力发展、体育发展和健康、审美和艺术发展。从这五方面分类,可以看出加拿大教育体制对5岁孩子的发展要求是全方面的,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会责任, 第二位的是社交情商发展,第三位是的智商发展。在中国的教育体系来说,智力发展肯定是排第一的,但这里只能排在第三,排第一的居然是责任感的教育!这的确出乎我的意料。 一、Social Responsibility. 这部分的是指:对班级和学校所做的贡献;用和平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尊重个体差异和人权;实践民主权利和责任。真没想到加拿大对5岁的孩子居然已经提到人权和民主等社会问题的教育,真是要从小培养人人平等的价值观,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起是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点的确非常重要!老师在这部分给儿子的评语是这么写的:Alex是个好奇的、快乐的孩子。自从来到幼儿园,他的英语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提高,使他能更好地理解同学们的想法。他现在已经能用更丰富语言进行交流,这对他继续练习轮流、分享和遵守班级的制度非常重要。Alex需要在指导下才能完成日常行为(比如记得换鞋、上午工作时间坐在位置上、清扫工作等),还未能发现日常活动的规律。 二、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这部分内容指:为了未来身心健康人生而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现实的人生态度;培养出一种独立地建立目标和做决定的能力。老师的评语:Alex正在开始与同学们建立起社交关系。在游戏时间,他交替性地自我玩和与1-2个小朋友一起玩。他最喜爱的是艺术、写字和玩橡皮泥。在室外活动中,他经常和朋友们玩追逐游戏(play tag game)。他已经理解了如何参与集体活动。Alex在日常坐着时还需要经常提醒他交叉好两条腿。 三、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这部分内容:发展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语言方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数学、社会学和科学。老师评语也是分听、说、读、写、数学、社会学、科学来写的,总体老师认为Alex在这些部分都符合期望,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多,我就挑几句翻译吧。“说”方面,老师说Alex能自信地上台去表达他的show and tell(每周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首字母为他准备一张画和三段话,让他去班级里说,其它小朋友猜他说的什么东西)。“读”的方面,老师说Alex读书时还不能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读。我估计儿子是只找自己认识的单词读吧。“写”方面,对写字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数学”能够1-10正确的排列,“社会学”方面,能理解班级的制度和作为班里一员的责任,“科学”方面,能用五种感官来观察。 四、Aesthetic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发展欣赏能力和技能--对舞蹈、戏剧、音乐和可视艺术。老师评语:展示出一种参与体验各种不同音乐的愿望;能用剪刀剪出一条直线;对各种艺术活动表现出兴趣和参与热情。 五、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老师评语:正在开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体育活动,正在练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体育活动中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补记
热度 12 BaoHaifei 2013-1-11 12:02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补记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的补记 鲍海飞 2013-1-7 在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中 ,众多博友给了留言和算法及讨论,在此表示非常感谢。针对留言及提出的问题,有一些感想和体会及一些网友的真知灼见,列于下。其一,是该数学问题的本身,是否适合小学生来做;其二,是在问题论述中有一些概念似乎描述的不清楚;其三,是思维定势问题;其四,是否有简单的算法来解这道题目。这道题的原题我也没有去寻找,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现就上述几个问题谈谈一点感想或感受,及该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至于问题一,是否适合小学生来做?当然这涉及到整个教育问题了。很难一句、两句话说得清楚。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思考一下:教育本身是揠苗助长还是循序渐进?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是填鸭式还是启发式?是全民的普通教育还是全民的奥数教育?听过一个报告,就说到奥数。做报告的老师讲解得很有趣,大致意思是说,做奥数的那些同学,一看到题目的答案,就一拍脑袋,‘哎,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真笨”。当又继续下一道题的时候,再一看答案,然后,又一拍脑袋,‘哎,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真笨”。原来,奥数就是让人觉得’我是个真笨的人’。大意如此。 至于问题二,涉及到问题论述中概念的严密性问题。这到真是个问题,比如,距离,里程和位移。在物理学中,位移是个矢量,有方向和大小;距离,则与此相近,但一般描述为两个点之间的长度;而里程,也与距离相关。相对来说,里程与距离是两个略微模糊的量。因此,这三个概念看似相近,但在具体环境中一定要描述清楚;混淆了,就容易导致不同的结果,造成误解和错解。科学的术语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因此,在表述中能准确的就一定要准确,能精确的就一定要精确。 另外一个就是要给出问题的假定和前提,如果没有条件约束,那么一切就都是空谈,比如是否是匀速运动,是否同时出发等严格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尚且如此,那么当对待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其逻辑和论述的难度就更容易显见。 至于问题三,涉及到思维定势的问题,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尤其涉及到思维的固定模式的问题。针对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只局限于一个很狭小的思维框架内去思考。想起以前有个有趣的问题,是说一个老师在给学生讲完了高度与大气密度的关系后,留了道作业题,让学生去计算一幢大楼的高度。很明显老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利用刚学到的气体压强和高度的变化关系去求解。结果,当老师把学生的答案收集上来一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到楼上扔下一块石头,测量落地时间,然后利用 s=1*g*t*t/2 ( s 是高度, t 是时间, g 是重力加速度)来计算 ; 有人说带根绳子到楼上,然后放下绳子就知道结果了;还有人说测量一下我上楼的速度,然后再测量一下我走到楼上的时间,就知道答案了。因此,有一些人偏偏‘不走正路’,就不用这个现成的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公式来计算 (p=d*g*h,p 为压强, d 为空气密度, h 为高度, p 为一定高度的气体压强 ) 。因此,针对同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它山之石是可以攻玉’的。 至于第四点,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更简洁、更方便、更直观的算法来解决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者在思考上有什么突破口,这一点与观点三相类似。 再简单回顾这道题目,其大意是:一列队伍长一百米,以匀速度向前行驶。在队伍最后,有另外一个人,以较快的匀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再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 100 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往返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在上文中给出了解法 (1)--- 经典解法: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方程,以及解法二 --- 相对论的解法:利用相对速度变化的方程。之后,博主张木诚老师给出了更为直接的解法,我称此法为:几何比例法。张木诚老师的描述大致如下:‘ 设这人回头时队伍走了 x 米,则他走了 100+2x 米,并有方程: (100+x)/x=(100+2x)/100, 由此可得 100/x=2x/100=x/50, 解这个方程即可。因为是匀速运动,路程之比是常数,这人走了 100+x 米时队伍走了 x 米,他走了 100+2x 米时队伍走了 100 米,所以有上面的方程。 ’ 针对此结果,我的同事又从美学的角度给出了另外一个恒等式 : (100+x)/x=x/(100-x) 至此,对此问题的解决来说,已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了,但依然期待更多的答案。 学术上的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富有启发!
个人分类: 科普|9210 次阅读|33 个评论
江苏南通这小学是在害学生
热度 5 outcrop 2013-1-10 17:54
看到一则新闻,介绍说: 江苏如皋边检站官兵与驻地长新小学700多名师生共同举行了防暴演习。演习模拟了一名歹徒闯入校园,持刀欲进入教室行凶,学生老师堵住教室前后大门,他们用椅子、扫把与手持菜刀的“歹徒”进行周旋,成功将歹徒“制服”。 看完第一感觉,感觉这是在害小学生们;果然,推荐最多的留言是: 这是把孩子往死路上带 ! 遇到持械杀人狂,如何应对,也许需要认真琢磨下;但肯定不是这种让小朋友们不逃跑而参与抵抗。 延伸阅读 江苏南通小学演练对抗持菜刀“歹徒”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87 次阅读|14 个评论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热度 43 BaoHaifei 2013-1-7 12:44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鲍海飞 2013-1-7 昨天中午吃饭,同事说要考考我,就给我出一道小学数学题,并且说,有一个小学生将这道老师给出的题目带回了家,让父母做,父母都是大学生,结果父母二人惊得发呆。二人无奈将题目带到单位,请单位的三十几位大学生帮助解题,结果,无数英雄竟折腰,估计这就是网络流传,戏言而已。这道题目大意是:一列队伍长一百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二者均为匀速),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 100 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路程? 解法 (1)- 经典解法 我首先规规矩矩地画出了行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然后按照图示列出时间为衡量的两个方程式: 其中, O 代表起点,终点是 E 。 S0 是队伍的长度, S0=100 米; Va 是队伍行进的速度, V0 是单独这个个人行进的速度;经过 t 时间后,这个个人和队伍同时到达 M 点,此时,队伍行进距离为 Sa ,而个人行进的距离是 S0+Sa 。在 M 点处,这个个人回头行进,而队伍继续前进,于是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式。 (S0+Sa)/V0=Sa/Va (1) 第一段为同方向行进的时间,方程左侧是个人用时间;右侧是队伍行进的时间; (S0-Sa)/Va=Sa/V0 (2) 第二段为个人反方向行进的时间,方程左侧是队伍继续前进的时间,右侧为个人返回行走的时间; 将 (2) 中解出 Va, Va=(S0-Sa)V0/Sa, 并将其代入 (1), 得到: (S0+Sa)/V0=Sa*Sa/ 化简,于是得到: S0*S0=2Sa*Sa, 代入数据: Sa/S0=100/ √ 2 (根号下 2 ) 即这个人走的距离是 S=S0+2Sa=100(1+ √ 2) 。 或者可以直接列出个人与队伍行进走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S0+2Sa)/V0=S0/Va (3) 但是也需要 (2) 式来代入解决。 解法( 2 ) - 高级解法 后来,我的同事给出的另一个算法,很牛,用上了相对论。 S0/Va=S0/(V0+Va)+S0/(V0-Va) (4) 在队伍前进距离 S0 的时间为: t=S0/Va 。 当个人与队伍同方向行进时需要的时间是右端第一项,而第二项是相对行进时花费的时间。 由于二者都是匀速运动,而且个人的速度要快,所以假定: V0=nVa (5) n 是二者的速度比。 然后将 (5) 代入 (4) 就可以解一个二阶方程, n*n-2*n-1=0 (6) 解得: n=1+ √ 2 负的根舍弃掉。 即: V0= ( 1+ √ 2 ) Va 最后: S=V0*S0/Va=100* ( 1+ √ 2 ) 据说,有人问出题的老师,为什么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会做怎么办?老师说,没关系,让他们锻炼一下思维也是好的,大意如此。 前一段时间,有人建议,让小学生学习一些什么量子论、相对论,看样子,这个主意不赖。我看再提前学习一下什么一元、二元无理、有理方程,现在看来也是太有必要了。
个人分类: 科普|12750 次阅读|121 个评论
苦难岁月的如烟往事:我的老师——小学篇
热度 3 jlrlmylt 2013-1-5 17:27
课程终于全部结束,可以静下心来构思自己的 2013 年 NSFC 申报书了。别看自己当专家时,评阅别人的本子头脑清晰、目光敏锐,真的自己写起本子来,也是如同挤牙膏似的困难重重。疲倦至极,想写点什么,权作休憩。阅遍了科学网上的 N 多博文,还没有发现一篇 怀念 小学 老师的文章,今天 提笔构思一篇, 权当弥补过错 , 送给仍然健在的38 年前的小学老师的新年礼物 吧。 印象中自己的小学老师都不怎么好。班主任徐老师是个身体微胖、脸上长满蝴蝶斑的中年女教师。凭心而论,徐老师对学生还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但她有 1 个不好的毛病:有点喜欢家境富裕、穿着整齐的学生。自己这个家庭贫困、衣衫不整的调皮男生自然不受待见。于是,我们这些男生给她送了个雅号:许大马棒!一个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反派角色。小学毕业那年,面对着一群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调皮男生,徐老师第一次在 45 个学生面前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其实,现在想起来,徐老师心地是蛮善良的。记得自己的一位叫做涛的小学同学,家中 7 个子女,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每到夏天,他的三个幼小的四五岁的妹妹个个赤身裸体地在大街上游荡。不是贪图凉快,也不是那时的人们不知道羞耻,而是穷得实在买不起裤子。由于一年四季只穿一件从不换洗的衣服,洗澡更成了奢侈品,涛的身上长满了跳蚤、虱子。于是,徐老师组织班上的小女生从涛脱下的衣服上逮虱子、捉跳蚤的工作,便成了家常便饭。 最令人反感的是教体育的小吴老师。小吴老师喜欢穿一身紧身的运动服,足凳火箭皮鞋,头扁扁的、喉结突出、脸红红的,活像一个雄性激素发达的好斗的大公鸡。吴老师上课最爱好的话题是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上起课来对于不服从管教的小学生体罚起来毫不客气。清楚地记得,一次吴老师用他那双尖尖的火箭皮鞋猛踢一个身患猩红热病的小女生的屁股,一下子把那个叫做丽的漂亮的小姑娘踢得昏厥过去。我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 80 、 90 后身上,吴老师估计该卷铺盖回家了。不过,似乎搞体育的男教练都喜欢打人,所谓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嘛。想当年辽宁的 M 指导就喜欢打手下的女弟子,打得手狠了点、部位敏感了点,引起一场法律诉讼。小吴老师本质并不坏,只不过是有点很铁不成钢的味道。从小吴老师身上自己也吸取了教训:要善待身边的每个人,特别是自己能够帮助并且需要帮助的弱者。 最令人喜爱的是管后勤的热心的马老师。马老师其实工人出身,头上永远戴着一 顶 洗的发白的工作帽。马老师身材高高的,脖子却长长的,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嗓音大大的, 声音洪亮,令人想起 北方挺逗人喜爱的大叫驴。管后勤其实就是打杂的, 修理 广播 站广播 、 更换教师日光灯 开关总少不了马老师的身影。马老师有一个口技的绝活, 喜欢给大家朗读 语文课本小说《鸡毛信》、《小英雄雨来》 ,勇敢的海娃、狡猾的日本鬼子小胡子、机灵的雨来,小说中的 各色人物 在马老师的嘴里,都被 描述的惟妙惟肖 。 最令人悲催的是小学 3 年级就参加了数学老师的葬礼,目睹了一个人从生病、病危、死亡、下葬的全过程。恐怖的太平间、雪白的裹尸布、灰褐色的死人的的脸、披麻戴孝的送葬队伍,哭得死去活来的亲人,给自己幼小的心灵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数学老师性 何 ,教自己珠算,一个总是病怏怏的无精打采上课的女老师,她的女儿 莉 也是自己的同班同学。 何 老师家庭关系不和睦,夫妻从争吵、分居到离婚,直到把她自己折腾得患了癌症。由于 何 老师仅仅教了自己一年算数,对她并不了解,只是朦胧地觉得这个瘦弱、美丽外表下的女子性格有点倔强。今天看来,她的婚姻、疾病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父母离婚、母亲病逝,给年仅 10 岁的 莉 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在没有亲人监护的条件下,漂亮、文静的 莉 像野草一样随心所欲地生长。高中毕业后,听说 莉 初中尚未毕业就退了学,与社会上不良男子谈起了早恋,然后 莉 就自然而然地退化成了劣迹斑斑的不良女青年。若干年后与 莉 在大街见面, 莉 已经打扮得脱胎换骨,高跟鞋、喇叭裤、蛤蟆镜,全然没有当年那个朴实、文静、羞涩的摸样。 读小学的 5 年,正值文革末期、改革开放初期,武斗、上山下乡、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共和国领袖去世、唐山大地震、自卫反击战,共和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一桩接一桩,给那时尚处于儿童时期、大脑思辨能力尚不健全的小学生的我带来诸多的困惑。“红色二七”、“黄河激流”二派武斗过后残破的中学校园,空空荡荡,断腿的桌椅、残破的门窗,一片狼藉;市中心广场上,震天的红卫兵小将怒吼声中,脖子上挂着右倾翻案分子巨大牌子的前市委书记在低头思过;寒冷的刺刀闪闪发光、实弹的迫击炮车从围观的人群中驶过,肩扛四轮重机枪、排着整齐队列的工人民兵在示威游行;喧天的锣鼓声中,满眼流泪的家长在解放牌卡车前,与满脸笑容、胸带大红花上山下乡的少年子女一一告别;低沉的哀乐声中,胳膊上系着黑纱、胸带小百花的小学生在肃穆的大礼堂中对着伟人的遗像默哀三分钟;冷冽的清晨,布满街道两旁的群众,在欢迎着望不到边的唐山大地震伤员到家乡医治;父亲所在的超大型部属国企,号召未婚的男性青年共产党员站起来,志愿报名,与自卫反击战中为国做出贡献的剁掉四肢、变成“海豹”的女兵结合 …… 智者们常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几个关键的转折处,它决定人的命运。但令人纠结的是,这些关键的转折处又有几处是自己所能把握的?所谓的所波逐流、身不由己就是这个意思。 感谢自己的小学老师,是你们的关心和呵护,带领自己走过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祝仍然健在的小学老师们蛇年快乐、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百态人生|4483 次阅读|6 个评论
女儿小学里的趣事
xuyingxiao 2013-1-1 20:12
L老师平时要求比较严厉,有家长在沟通的本子上委婉地写道:希望L老师多一点笑容。 女儿回家时说:L老师变得​温柔了。 小学的教室比较紧张,所以小朋友上课、吃饭、午睡都在同一张桌子上。午饭时就由任课老师给小朋友打饭。 L老师给小朋友甲打饭时: 小朋友甲说:我想要L老师到我们家去玩。 L老师:到你们家去做什么呀,做保姆啊。 小朋友:嗯。 L老师:给你们烧饭呀,哎哟,不好不好。 轮到给小朋友乙打饭了: 小朋友乙也说:我想要L老师到我们家去玩。 L老师:去干什么呀。 小朋友乙:因为我跟妈妈说L老师很漂亮,我妈妈想见见你。
个人分类: 生活|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校园枪杀儿童案;河南校园刀砍学生案
热度 3 liuli66 2012-12-16 08:39
美国校园枪杀儿童案;河南校园刀砍学生案
来自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meiguoxiaoxueqiangji/content-3/detail_2012_12/16/20211790_0.shtml —————————————————————————— http://news.ifeng.com/society/1/detail_2012_12/16/20211705_0.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4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美发生特大枪击惨案28死降半旗志哀,胡锦涛慰问奥巴马
JYH64J98Y99H 2012-12-15 14:34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 同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也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致电慰问。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造成至少28名人员丧生的重大伤亡,这起校园枪击案新闻成为了中央电视台当日《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让国际新闻成为头条新闻在《新闻联播》历史上较为罕见。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29日,当时的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该栏目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美国小学校发生枪击惨案 全国降半旗致哀 2012年12月15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晓红):当地时间14日上午,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7人死亡,其中20个是小孩。 美国东部时间14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即北京时间14日晚10点30分左右,康涅狄格州一个名叫新镇(Newtown)的小镇上的桑迪·胡克小学校突发惨案,共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7人死亡,其中20个5至10岁的孩子。另有1人还在医院接受诊治。警方强调说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不便透露更多细节。 事发的小学校共有600多名从学前班至小学4年级的学生,当时学前班的孩子们正期待着10点多开始圣诞节的联欢活动,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一场惨剧。据美国媒体报道称,枪手现年20岁,其母亲是该校幼儿园的老师,因此他得以熟门熟路地潜入学校,先是在校长室枪击校长,随后直闯他妈妈任教的班级大开杀戒。案发后警方立刻搜索了枪手的家,还发现一具成年人的尸体,但警方没有透露受害者的性别以及其它任何相关信息。另有电视报道说,警方在邻近的新泽西州逮捕了枪手的哥哥,并将他带回警局调查,这是有电视画面的,但是,警方依然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相关信息,还向记者表示最早到明天上午才有可能披露更多的信息。 美国康涅狄格州小学发生枪击案 枪击案发生后,美国社会一片哗然,有的媒体甚至称这起惨案为“大屠杀”。不仅是因为在这起枪击案中遇难者的人数仅次于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也就是2007年4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当时共有32人遇难,另有17人受伤。而且,这起枪击案发生的地方是小学校,大部分遇难者是5-10岁的儿童。奥巴马总统在发表电视讲话时也是数度哽咽,不停地擦去眼角的泪水,他说“我们的心都碎了”,并呼吁要采取有效行动遏制此类悲剧的再度发生。此前的枪击案发生时,奥巴马总统也会发表电视讲话,但每次他都尽量找到悲剧中的那些闪光点,比如救援人员如何及时抢救,或者有伤者苏醒了之类的消息来振奋人心,但这一次,他完全放弃了安慰者的角色,放任自己的悲哀在电视前一览无遗。很多美国人都说他们也同总统一样深切地感受到了悲哀与愤怒。奥巴马总统还宣布从14日至18日全国政府机构降半旗致哀,众议院议长也要求国会降半旗致哀。 案发之后有不少群众自发地聚集到白宫附近,为遇难者静思。随着夜幕的降临,更多的人来到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上,举着点燃的蜡烛追思遇害者。在惨案发生的Newtown,当地民众也聚集在教堂内外,共同追思。 在谴责枪手的冷血、残酷之余,所有的媒体都呼吁美国的立法机构应当正视枪支管理问题,并尽快修正相关法律。不过,这个问题在美国几乎是政客们的禁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第二条规定,公民有权拥有枪支。所以,很少有美国的政治人物愿意公开地讨论这个问题,更不用提要修正相关的法律。就在枪击案发生后不久,参加白宫例行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就追问白宫新闻官卡尼,奥巴马总统是否有意采取行动,对此,卡尼回避问题,只是表达,今天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日子,今天应当关注康涅狄格州的受害者。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5日电 (记者 王丰丰)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方15日公布了该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遇难者名单。尸体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受害者都死于枪伤,全都身中数枪。   当天公布的遇难者名单显示,遇难者中的6名成人全部是女性,20名儿童中包括8名男童和12名女童,年龄为6岁至7岁。康涅狄格州首席验尸官韦恩·卡弗说,验尸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遇难者身上的枪伤都由同一长枪造成,所有人都身中数枪,其中一人身中11枪。   卡弗说,他们已经确认枪案凶手亚当·兰扎枪杀了自己的母亲南希·兰扎。先前有报道称南希·兰扎是桑迪胡克小学教师,但警方调查发现她不是学校员工,兰扎一家与桑迪胡克小学的关联眼下尚不清楚。   根据美国媒体和警方公布的信息,20岁的亚当·兰扎全副武装,于14日早晨闯入桑迪胡克小学,开枪打死20名儿童和6名成人后饮弹自尽。他母亲的尸体随后也在其位于学校附近的住所被发现。警方目前尚未查清枪击案动机。    详细死者名单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警方今天凌晨公布康涅狄格州纽镇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26名遇难者名单。其中包括6名学校工作人员和20名6-7岁的一年级儿童。让我们悼念死者,同时祝福生者。以下是枪击案遇难者详细名单:   玛丽-舍拉奇(Mary Sherlach)生于1956年2月11日   安妮-玛丽-墨菲(Anne Marie Murphy)生于1960年7月25日   道恩-霍克斯普朗(Dawn Hocksprung)生于1965年6月28日   劳伦-拉索(Lauren Russeau)生于1982年6月   雷切尔-达维诺(Rachel Davino)生于1983年7月17日   维多利亚-索托(Victoria Soto)生于1985年11月4日   切斯-科瓦尔斯基(Chase Kowalski)生于2005年10月31日   格蕾丝-麦克唐奈(Grace McDonnell)生于2005年11月4日   约瑟芬-盖(Josephine Gay)生于2005年12月11日   狄伦-霍克利(Dylan Hockley)生于2006年3月8日   詹姆斯-马蒂奥利(James Mattioli)生于2006年3月22日   安娜-马奎兹-格林(Ana Marquez-Greene)生于2006年4月4日   杰克-平托(Jack Pinto)生于2006年5月6日   杰斯卡-雷克斯(Jessica Rekos)生于2006年5月10日   艾米莉-帕克(Emilie Parker)生于2006年5月12日   凯瑟琳-哈伯德(Catherine Hubbard)生于2006年6月8日   杰西-刘易斯(Jesse Lewis)生于2006年6月30日   艾利森-怀亚特(Allison Wyatt)生于2006年7月3日   玛德琳-舒(Madeleine Hsu)生于2006年7月10日   奥利维亚-恩格尔(Olivia Engel)生于2006年7月18日   卡罗琳-普莱维蒂(Caroline Previdi)生于2006年9月7日   本杰明-惠勒(Benjamin Wheeler)生于2006年9月12日   阿维尔勒-里奇曼(Avielle Richman)生于2006年10月17日   诺亚-波泽纳(Noah Pozner)生于2006年11月20日   夏洛特-培根(Charlotte Bacon)6岁   丹尼尔-巴登(Daniel Barden)7岁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1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热闹艰难的小学抉择
热度 54 陈安博士 2012-11-26 18:32
  1,家附近的小学不是著名小学。   2,如果上tian xiu小学(专为中科院职工的子弟办了一个班),赞助费是5-6万左右(得早申请,晚了名额就满了),地点在中共中央党校左近。   3,如果去上中关村One、Three这样的著名小学,找关系很费事(不过想破头去找总还是有办法的),但行贿需要5-8万【根据多渠道打探来的准确消息(渠道保密,您也别追问我了)】,赞助费另交5-6万左右。   4,最后,做过小学校长的俺娘和做过中学校长的俺爹说:算了,就上家附近的小学吧,别费那劲了,学校再不著名,也比你当年上的乡村小学强得多吧。我一想,也是。   5,陈热闹于是上了一所非著名的北京某小学。   6,首先怪我一开始还想着给陈热闹攀攀“高枝”来着,这也不是教育公平的思路嘛;其次,自己发现作为一个研究员,我在社会上还是挺可怜的。   7,这么点小事就不问元芳了,陈热闹的各位干妈,你们怎么看?   8,各位朋友,俺要写论文去了,两周后见。
个人分类: 人论|6447 次阅读|142 个评论
中小学可以改成9年-看“浙大录取高二学生”有感
热度 1 zls111 2012-10-22 14:26
是刚看到这个评论,想到相关话题。科学网有两个报道分别是不支持和支持这种行为: 光明日报:提前录取高二学生大学应谨慎 (我觉得 胡德维这个“记者” 满篇胡话,就一句“ 众所周知,我国高中的课程安排都是建立在三年制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安排考虑到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进程。 ”还凑合,但是,事实是这个东西不是 众所周知,因为没有相关的研究和数据 ) 评论:浙大录取高二学生是教育改革有益尝试 我是支持后者,而且更为“激进”,可以把初中和高中合并掉,比如小学5年,中学(初中和高中)4年。 首先要看看,我们中小学教育是怎么来着?我想可能是直接从苏联或西方拿过来的吧。有没有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中小学教育???这是重要的,我觉得至少应该做相关研究,这个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针对我们的国家实际情况来设计中小学教育。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孩子在中小学比较辛苦,受应试教育影响厉害。这种情况明显与其他国家就不一样。就现在来看,我们孩子这么辛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折磨,我们天天喊改革,想办法,或许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应对办法。 中小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无非是两个方面,成长和打基础知识。后者已经没有必要进行讨论,我觉得孩子在中小学接受的知识足够多了。关键有没有足够成长,就是中小学改成9年后,年纪这么小上大学能适应吗?从一个角度,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孩子成熟应该是提前了,特别是近几年,信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个应该是全世界所面对的新环境,针对这个新环境,更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教育,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单单是我们需要改变,全世界都需要面对。 我觉得另外一个是资源的配置,相对来说,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免费给国民更多的教育,特别是当下很多国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就是9年义务教育,虽然9年义务教育法,“很多人是没有完成9年的教育”(至少我老家跟我一样的同龄人,很多小学上完就没继续了),是对这个法律的嘲讽。如果从12年改成9年,应该能腾出很多资源,办到真正的9年义务教育,使教育“名副其实”。 有个不好的,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就是工作的问题,改成9年,相当于很多年轻人提前来到社会。如果就当前的局势来看,很多地方缺劳动力,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从长远来看,可能不是这样的,到底会导致什么情况,需要具体的研究。相对而言,一个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更多,应该是好事情。当然,这里有个度!
32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记忆中的文字 (2)
热度 1 yyfu 2012-10-17 15:08
标语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读小学的时候村里只有 20 多户人家。 小学在一个大村子里,离我们村有两里地。校舍旁有四棵老樟树,树非常大,它们的树冠连成一片覆盖了整个大操场。老家变化很大,据说小学已经拆了,小孩需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估计回去已经看不到小学的模样了。在读小学的五年里,农舍和学校墙上的标语可能是我们这拨小孩最早的 “ 课外阅读材料 ” ,尽管过去四十多年,标语的颜色、字体和内容我还清晰记得,甚至还能想起某一面墙上的标语,对这些标语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村上的标语多半是刷在白色的墙面上,字体的颜色有黑色的、暗红色的,标语四周加一边框。标语内容简明、扼要,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和祈使句。这些句子语义直接,观点鲜明。当时刷标语的特别认真,字体工整、用笔有劲,颜料渗入墙面,保留几十年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房子没拆、没有被新的标语覆盖,那时的标语应该都会留在墙面上的。我有时候莫名地怀念那时标语,我知道虽然内容有明显的政治的色彩或文革的色彩,但它们的确是伴随我们这一代成长的,它们与童年的空间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政治的或者大人世界中的观点用标语这种方式烙在儿童的心中,尽管当时不清楚真正的意义,但是它们居然让这个儿童长大后依旧记得它们,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细想起来,一些标语的内容并没有问题,譬如: “大干快上 建设 社会主义”;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 “ 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 “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 ;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 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好 ”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 为人民服务 ” 标语中 多数都是毛主席的语录,用标语这种方式传播领袖的语录非常有效的,一日之内所有乡村都可以涮上同样内容的标语,并迅速进入百姓的视线。 40 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会背一些标语,朗朗上口,不能不佩服标语这种语体的强大功能。我无意怀念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早有结论,但像我这一代人, 60 年代的,你无法抹去这种记忆,无法让标语和童年完全隔离开来,甚至在我们怀念童年的时候标语就会不经意地闯入记忆中,忘记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不愿意看现在的标语,无论你写什么。但是现在小区、学校的标语就横在马路上了,躲也躲不过,标语的内容变了,多与百姓生活有关,例如: “ 全面健身,利国利民 ” ; “ 社区进万家,服务你我他 ” ; “ 爱心是生活明媚的阳光,文明是人类温馨的春风 ” ; “ 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 ; “ 稳定国家计生政策,共创和谐美好生活 ” ; “ 禁止一户多养犬 ” 大学的校园里也挂满标语,内容五花八门,譬如: “ 热烈欢迎 2012 级本科生党员 ” ; “ 今天对你的爱现场直播 — 祝姐妹们的节日快乐 ” ; “ 热烈欢迎 xx 部领导莅临我校视察指导 ” ; “ 热烈欢迎验收 xxx 项目的各位 专家 ” ; 过去几十年了,四围依旧挂满了各种标语,制作标语的材料越来越考究、技术越来越先进,颜色更丰富、色彩更艳丽,制作标语的队伍从若干个涮墙的,贾平凹、张艺谋曾是那支队伍的成员,而今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经营的性质从集体的、国有的,逐渐转变为私营的。各种时段的标语叠加起来可演绎一部时事史。国人生活在标语的语境下,在标语的前面走过、从标语的下面穿过。 说实话,虽然离开了农村住在城里,但论起标语,还是怀念儿时的那些标语,那些标语是我们山野村童课外识字阅读的一个材料,至少从那些标语中学会了数百个语法正确的句子,是记忆深处的文字,内容渗入骨子里,无法抹去,尽管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年代、历史已经证明一些句子并不正确。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3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热度 44 cutefay 2012-9-12 22:30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时尚杂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中国的广告是一群每天加班的广告人,告诉买不起房子的人,应该像首富一样享受生活。中国的大学辅导员是一群整天感慨人生失败的教育人,告诉被12年应试教育摧残的呆若木鸡大一新生,怎么做才会成功。 这句话让我感慨到,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中国的教育了。往往是没上高中而上了中专的人去当了幼儿园老师,上了普通大学成绩一般的,成为了小学教师,学校好一点的成为了中学教师,学习最好的,往往是读到了博士,成为大学教师了。而往往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学历高低并不代表素质高低,但往往学历高的人更见多识广一些,并且能够读到更好的学校或者更高的学历的人,往往都具有勤奋、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更强一些。所以,让一些当时读书时不努力的人当幼儿园或者小学教师来教育小孩子,有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 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些老师的一些行为就深深地伤害了很多学生。当时小学老师体罚学生很严重,我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作业写错了一个字,就被语文老师用很长的尺子打手心;当时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完成作业,就被老师用很长很粗的教鞭当众打屁股,打得他们嗷嗷叫,然后,老师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被打的学生。这让我感到这些老师心灵都扭曲了,他们把学生当成了监狱的犯人。当时有个经常挨打的学生私下里用很仇恨的口气说:“等到我上初中了,我养一条狗,让这条狗来咬语文老师!”可见,当时那些老师的做法,让这么小的学生内心产生了深深的仇恨。 现在的老师可能不会体罚学生,但是有些老师会用到更狠的心灵惩罚,就是让全班的同学去指责和唾骂犯了错的学生。在北京的一座很好的小学(借读费都至少要交10万元的那种),老师们就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惩罚哪一次迟到了的学生。而在北京,往往迟到并不是因为学生的错,有的时候是家长出发晚了,有的时候是碰巧路上堵车相当严重造成的。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惩罚无辜的学生,会让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9107 次阅读|109 个评论
任家蕊老师
热度 3 fdc1947 2012-9-7 07:24
在小学生开学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小学岁月。可能是相隔时间太久,抑或记性太差,小学的事情只留下不多的片段,连大多数老师的姓氏都记不得了。可是,有一位老师却清清楚楚地记得,她就是任家蕊老师。 我 1951 年入苏州市景德路第一小学读书。那所学校在我家往西约 50 米的雍熙寺弄里,离我家最多不过百米,上学也不必穿马路。我的几位哥哥、姐姐也都在那所小学学习。任家蕊老师解放前就在那里任教,每天上下班都从我家门口路过,所以,她与家母见面也相互打招呼,可能比家母还略年长一二岁。 任老师是吴江同里人。吴江虽然自古就是苏州的属县,最近又成了苏州市区的一部分,但是口音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本地人一听就能够听出来。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任老师做了我的班主任老师。不知道是否因为我太小(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才刚刚过六周岁),任老师对我很照顾,有一次竟然领我到她家里去玩。我记得她家里有一个长天井,放在天井里的笼子中养着一对小白兔。我不知道她有几个孩子,但是那次只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姐姐。 有一次,学校要到街上宣传什么东西,大概是爱国卫生之类的,任老师让我在市中心察院场的大喇叭边上唱一支歌。小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话总是很紧张的,可是唱歌就好多了。我也就唱了,心里很高兴。 很遗憾,四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班主任。五年级我留级了,一方面可能是年龄太小,另一方面,我虽然其他功课都很好,却不会做作文,作文不及格(那时候成绩单上作文成绩单列)。留级之后,一直到读大学,我学习再也没有困难过,似乎随随便便就能够得一个优或良,不过作文总归不大行,没有文采,最多能够达意而已。等到六年级时,任老师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 一般地说,那时候的学生都不大知道老师的名字,只是记一个姓,小孩子称大人的名字是不礼貌的。不过,任老师在我们的成绩报告单上的印章印得特别清楚,而且是三个正楷字,所以我们记得她的名字。 小学毕业之后,就很少再见到任老师了。只是在街上偶尔遇到,打个招呼罢了。 我上大学之后,有一次母亲遇到任老师,任老师问起我的情况。当得知我在北京读书,是中国科技大学,她很高兴。 后来,文化大革命了。母亲告诉我,任老师受苦了,她被说成是地主婆。与学校的庞莲珍校长等一起到景德路扫地(实际上是羞辱她们),还要求平时穿着钉着地主婆字样的的衣服。那时,任老师在路上见了熟人也不打招呼,低着头走过去。我一直以为苏州人文质彬彬,谁知道文化革命中对于教师的迫害和侮辱也是如此凶残,人性同样是如此的丑恶。 70 年代初,我回家的时候,在察院场口邮电局附近遇到了任老师。她比过去更瘦,头发花白了。她问我在哪里工作,我告诉她在东北,抚顺煤矿的中学教书。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我知道景德路第一小学已经合并到马医科小学了,平江区教育局在那里办了一个招待所。母亲告诉我,任老师成了招待所管事的。 景德路拆迁,老家消失了,母亲也搬到了“城外”。原来熟悉的人们都匆匆地各奔东西,除了特别亲近的之外,几乎都不知道彼此的情况。 任老师现在应该近百岁了,希望她仍然健康。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380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丝鄙夷掠过她的嘴角
热度 19 陈安博士 2012-7-16 14:36
  送陈热闹上小学去,和同一小区的另外几个家长一起。   当然,是上学前的预先报到,正式开学时间应该是全国统一的。   分班早就知道了,老师就让大家写自己的名字,陈热闹当然练过,很顺利地就写完了,可是,刚好就有小朋友还不会顺畅地书写自己名字,就见老师嘴角有意思鄙夷的表情掠过。   回家后,我妈妈感慨到:以前的小学,都是从教你怎么拼音、识字和写字开始,老师按着黑板上的比划带着学生们读“点,点,点”,“a,o,e”,一堂课就教这点东西。可是,现在的小学,都假设你已经学会了,全部是复习一般地快速过。   可以作为作证的是,从陈热闹的幼儿园开始,第一次将拼音列入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中。   而如果没有上这类幼儿园,或者根本就没上幼儿园,再没有在家里教过,孩子一上学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正是北京(我估计应该是全国很多地方)各类“幼儿园小学”和“小学中学”交接类的培训班所以能够存在的理由,而假期后的正式上学,不少内容已经是以综合和复习为主了。   我妈妈庆幸对陈热闹的培养提前了很多,现在就认识两千个字,拼音全会,其他技能(唱歌、跳舞、讲故事、绘画)也还凑合。   中国孩子,小学起跑点就变得如此的高,以至于未曾爬过高的孩子在起跑线前一定会感觉到恐惧。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5077 次阅读|26 个评论
没上小学初中677分,真是对中国教育的极大讽刺!
热度 4 wangxh 2012-7-2 08:29
李佳乐,14岁女孩,郏县一高学生,几乎没上小学初中,今年 高考 拿 了 677 分,惊乎?叹乎? 倔眼看来,这是对中国现存教育体制与理念的极大讽刺! 讽刺之一:不上小学初中,就能把高中知识掌握的“摧枯拉朽”,说明我们的小学初中不是形同摆设吗?可能会有人说这是特例,但是既然存在了,肯定有其合理的成分! 讽刺之二:偌大的中国高考,全世界,不,也许是整个宇宙最大的考试,被一个年仅14岁、几乎没上小学初中的小女孩打败了,中国高考,你自己不觉得存在的很荒唐吗? 讽刺之三:“不XX能YY吗”定律的破产。这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口头禅:小学不好好学,能上好初中吗?不上个好初中能考上好高中吗?不上好高中能考上好大学吗?不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定律,你完了,俺小乐子小学初中都几乎没上,照样上好大学,嘿嘿! 疑惑之一:真想知道这个677分是“八股”出来的,还是“创造”出来的?如果是背诵出来的,那我们根本不必大惊小怪,教师们继续八股式教育,学生继续八股式学吧;如果是创造出来的,就有些意思啦!教育部的爷爷奶奶们,是不是真该琢磨琢磨我们的教育机制与理念了? 疑惑之二:我们的许多创造型小天才是被小学初中教育抹杀了吗?
个人分类: 社会|4374 次阅读|5 个评论
外地的孩子如何在北京上学?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6-27 06:42
   时常会在自己家小区前或大街上看到有些学龄前的孩子跟着在街头炒菜或者做饼的爸爸妈妈做生意的模样。    我爸爸做了多年的老师,只在乡村中学里做校长的时间就有20多年,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就会多问几句,比如:“没有考虑去上幼儿园”之类的话。    而回答也多是“上不起”或“找不到可以上的地方”。    其实,非但外地的孩子,我们家陈热闹上幼儿园的时候也紧张了一阵子,离家最近的幼儿园是个私立的,还起了一个很洋气的外国名字,说有外教啥啥的,可是,到跟前一问价钱,2600元一个月。    回来顿时无语,还得去找公立的幼儿园,价钱倒是公道,不到私立收费的一半,但是公立的幼儿园却是一副人满为患的架势,于是一切都得提前,而且最好是提很前,比如半年或者一年,于是,陈热闹在2岁多的时候就去上“亲子班”,就是大人孩子一起上幼儿园的情况。    有人也把这类班叫做“占坑班”,先在园里挂个号,别到时候进不去可麻烦了。虽然是这么说,随后还是会有考验,后来幼儿园招新生,我带着陈热闹参加的“面试”,好家伙,一个三岁的孩子就得从小进入“面试”考验啊。说面试也不算得什么面试,我们还为陈热闹准备了一些面试程序上的内容,比如数数、识字、或者运动等,但是,到了幼儿园,俩老师闲坐着,我们把孩子拿过去,也没有开始面试,就和我们聊了起来,天南海北的,啥都说。而陈热闹自己一边玩,这次面试很不得要领。    谈了一阵子天,就回家了,过了一阵子,去询问面试结果,园长很郑重地告诉我们:“面试不理想,这孩子还真不一定能上到我们幼儿园呢。”一句话搞的全家皆慌——这可怎么办呀!    我使劲回忆那天面试怎么就弄了个不合格的全过程,没有发现陈热闹又任何表现特别笨拙或者意外的情形,心里就有点愤懑,但是,这样的愤懑又没法说。    还是做过多年校长的俺爹有经验,多跑了几次幼儿园,甚至还和园长谈了些关于教育的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好像当时刚好有家全国性的少年儿童基金会聘了一个“砖家”的名头给我,俺爹也用上了。最后,有惊无险地算是有幼儿园上了,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以上说的是有北京户口的本地孩子上幼儿园的经历,如果是外地的孩子,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恐怕得比我们家的家长还要多跑好几趟。    而如果没有时间去跑,或者即便有功夫去“跑”却只是“跑”而无其他内容的外地儿童家长,在北京上幼儿园的可能性大概就小到无穷小了吧。    有上小学的家长和我们家熟识的,告知了我们上小学的经过。在各个有可能的小学跑了几遍,知道了报名的程序,就开始了不懈的努力。比如,有小学这天是北京户口的孩子报名,第二天则才是外地户口的孩子报名,结果家长就从半夜开始排队,唯恐一个不小心,孩子刚好排在了可以进校的名单之外。    再接着,收费问题,我们都知道基础教育阶段是免费的,可是,不真免,这些家长到我们家来说到很多细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收费问题,好的小学收费很贵,小学这几年5-10万都是毛毛雨,而稍微不那么重点的小学,则是2万左右。这个钱是打到大家约定好的一个账号,没有任何收据和说法。反正收了费就保证你的还有学上,很多情况下,你想交钱都不一定找得到庙门,所以,能够被告知可以交钱的家长全都千恩万谢的,你让他们去投诉告发,没有一点可能性,况且了,孩子未来几年都在学校内是“人质”呢。    非但小学,大学也如此,我们大家可能还记得北航某年高考招了一位不符合正常录取条件的女生,他爹交了钱之后很愤怒,告发了此事,引来了很大的风波,校长最后还出来接受了焦点访谈的专访。而收钱的那主儿则得了一个开除留用的处分,实事求是地说,这件事把这位仁兄冤死了——这样的事情各大学都有,但是其他的家长没有出首告发的,就他倒霉,恰好遇到了这么一个不认“规则”的主儿。    外地的孩子在北京上学,除了暗地里交钱之外,还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父母在北京谋生多年,或者有房子,之类。因为之前出现过一次恶例。北京教育主管部门声称解决所有在北京工作的人的孩子上学问题,结果,那些不在北京工作的人的孩子也因为从已经在北京工作的七大姑八大姨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就抓紧时间把孩子送到北京来,要求得一个在京城读书的机会,算是机制设计里一个漏洞,不过很快就想法补上了一些,以避免出现这类情形。    也可见,上面一个动作,下面的人会立刻跟上,双方博弈的味道太浓了。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13938 次阅读|9 个评论
二女儿小学毕业获奖无数
热度 2 yzhang111 2012-6-7 11:52
呵呵,其实有数。共获得奖杯4具,奖牌5枚,奖状2张。 4具奖杯为Outstan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Outstanding Spanish, Outstanding Art, 和Perfect Attendance,分别是因为全A的成绩、杰出的西班牙语课表现、出色的艺术课表现,和没有任何迟到旷课现象而颁发。5枚奖牌分别为在数学(Mathematics)、阅读(Reading)、语言艺术课(Language Arts)、科学课(Science)、和社会学课(Social Studies)中的出色表现颁发。孩儿她妈把奖状收起来了,一时找不到,反正也是学业表现方面的。老师告诉我二女儿是她带的几个班中获奖最多的学生。女儿告诉我她刚得第一个奖的时候很多同学朋友都在那里呐喊助威,越往后叫声越小,发到最后可以明显看出连她最好的朋友都表现出了某种小小的嫉妒 。 估计学校考虑到了未获任何奖项同学的感受,没有得奖的同学获苹果一个以表安慰 。 趁高兴跟大家显摆显摆,明儿也得忙着准备自己的奖品去啦。
22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幼小教育:3-10岁混龄班的设想
热度 3 arithwsun 2012-6-5 10:10
幼小教育:3-10岁混龄班的设想 王永晖 我在文档中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 9.2 7年制教育的理由:幼小教育一以贯之) 设想将幼儿园跟小学低年级打通,让童心真正能够贯彻于 3-10岁。 我注意到,我们社会中存在着好些“思想幼稚”的成年人,永远长不大的心理状态。我通过有限的人际接触,还是有理由怀疑,这些成年人恰恰是 ,过早地失去了童心环境,表面上被训练地跟个小大人一样,但成年之后,反而心理并不成熟。 这似乎是个悖论,越早脱离童心的人,反而在成年之后越不容易真正成熟。我没有统计数据支持,只能把它当作一种感悟和猜想。 这篇文章,是接着7年制教育的话题,进一步设想,我们可以把 3-10岁的孩子编成混龄班。一些幼儿园其实已经是这么做的了,编成混龄班对幼儿园的入学(等等)有诸多好处,以前的文档曾经论述过,这里要谈的是,当我们把幼小教育贯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合为一体之后,其实也可以继续采取混龄班的做法。哪个小朋友该上中学了(也是7年制,或者是现阶段的小学5、6年级),就在那年毕业就行。 当然,本篇文章不谈现实中的具体执行方法,我们首先要把这样做的道理想清楚,道理都没弄清楚,就去执行,岂不谬哉,可惜的,中国的好多事情都这样,拍拍脑瓜就去做,毫无思辩与推理精神。这么重要的事情,总得酝酿酝酿再试验,才对吧。 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更看齐的是幼儿园状态,可惜在现实中,却往往向小学高年级看齐。那么,如果让我们回归原初,设想 3-10岁的孩童,不仅在一所学校,而且在同一个班,那会有什么好处呢? 童心教育的一个理论基础是,孩子的发育,应该是“身--心--脑”和谐发展的,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是幼小教育的核心一环,或者说,是最基础的。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们脑子聪明,我们也要让孩子们身体“聪明”。 拿一个例子,我儿子其实挺聪明的,自己发现了分拆数,抽屉原理...。但是我一直没有主动教儿子“奥数”题,就是因为儿子的身体不够“聪明”,如果再多教数学,能量都跑到大脑去了,身--脑就会趋于分离,这样是走不长的,那还不如先不急着走。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如果孩子身体发育很好,学有余力,那么多学点奥数也是挺好的(当然,得是在懂行的老师指导下)。 混龄班里,孩子们的身体发育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并不会对孩子们的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造成反面影响。其原因是,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讲,不仅仅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灵交往,培养人际关系的社交活动。 幼小教育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复合的,是“身--心--脑”三位一体的。混龄班就有这个好处,使得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是立体的,有师生关系,家长关系,有同龄关系,也有兄弟姐妹似的异龄关系。 这样的人际关系结构,对他们的大脑塑造会不会产生巨大作用。 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长远,应该具有前瞻性,一个3-10岁的孩子,生长在混龄班里,对他成年之后会不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真得证明好处足够大,我们就应该去考虑这种机制。 我发现,现在好些大学生,只习惯于跟同龄人交往,找异性朋友,也好多是找同年级的,即使只差一两个年级,同学们也交往不多。 我儿子虽然上小学了,但现在周末聚在一起的最好的朋友,还是他原来那个混龄班幼儿园的。试想,如果能够让这种混龄班机制延伸得再长一些,孩子们长大之后,拥有的人际关系结构会有更丰富的层次,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不仅仅会跟自己的朋友交往,也会跟朋友的朋友交往,年龄一错开,朋友接触面的变化程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考虑教育,可能应该想着怎么去“抓两端”,一端是大学(也是7年制=3+4结构),一端就是幼小教育了,把这两端想清楚,定位清楚,中学教育也自然就被定位清楚了。可惜目前的情况是,中学教育的地位过重,反向地、决定性地影响两端,出现了架构问题,自然很多教育问题是不改变架构,就无法解决的。 我们的教育体系, 不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中学(高考), 应该拉两端,幼小教育往“回”拉,回归童心,大学教育往“外”拉,冲向前沿。 混龄班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又怎样去应对这些具体问题呢。 首先,我们假定了 3-10岁的孩子们,有共同的童心基础,我们教育他们,并不是要让他们过早地脱离童心,那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这样,教学的时候,那些符合童心的教育材料,就具有普适性,可以宽谱地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 我们在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 9.3 教学结构的一种理解模式与课程时间表) 将课程分为三大类: I . 语文和绘画 II. 数学和科学 III. 英语和音乐 其中I. II.类课程,对于混龄班的教学不会出太大问题,小点的孩子光听、光画就行,大点的孩子就加点写字和写作的内容,只要采取了复合式教学方法,混龄班在教授人类自然语言课程的时候,是可以执行且完成教学任务的,甚至因为有年龄上的不同,而产生更新异的教学效果。 第II类课程,数学语言的教学,跟年龄进度是有很大关系的,传统教学方法肯定是无法使用的。这里的问题突出在教材上,语文和英语课程,当然也有教材问题,原封不动地使用传统教材肯定是不行的,但对于语文和英语课本来说,还是有可以挑拣直接照搬的内容。 数学则需要更大范围地重新构思,其实我们家长最开始教孩子数学时,也没有按年龄分班,孩子到了什么程度就去学什么呗。相比于家长做的亲子教育,班级教学确实有巨大的威力,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家长角度,也要从混龄班级的角度构思数学课。 其前提是,混龄班的这些孩子们都是10岁以下,我们对他们的终极要求,也不过就是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最高程度就是分数而已,有了这个前提,混龄班数学课的教学就还是有可能的。 学习是要重复的,因为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很多东西的重复,是靠老师来进行的,所以,混龄班上的教学,不怕重复,对低龄同学的教学,是对高龄同学的重复,甚至可以把一些教学任务就直接分给高龄同学。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班级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其心灵成熟的程度会有多好,同学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做弟弟妹妹,高年级的时候,做哥哥姐姐,这种“好”,会让我们这些教师和家长愿意进行多大的付出。 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让孩子们更聪明了呢,还是更笨了呢? 我们的这种机制性的设想,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有更多层次的人际社交活动, 最终目的肯定还是,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身--心--脑”的全方面聪明。 豆瓣讨论贴: 幼小教育阶段混龄班的数学教学方法 相关博文: 我心中理想的教学要素
个人分类: Book-W|6034 次阅读|5 个评论
是否打酱油?(完整版)
热度 1 ilovelynn 2012-5-12 09:21
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我们准备出发去考小学。 上午去世界外国语小学,场次是10:30-11:30。3600名考生,招收计划是120人。 下午去逸夫小学,场次是16:00-16:30。3245名考生,招收计划是240人。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居然是“裸考”。 临时佛脚也没抱,昨天参加婚礼,今晨也在玩。 前几天与人交谈时说,我们是打酱油的。 小丫头回应,“我不是打酱油的,我一定能考上。” 这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给我们加油吧! 14:00补充 9:50左右到达世外。 可以提前进去,交报名表和户口簿复印件后,领了胸牌和考核单(小丫头拿着,我没留意具体的名称和内容)。 不到10:00,小丫头就进去了。 我到体育馆听宣介会,那里是人山人海。结束考试的小朋友,被老师带到体育馆来与家长相认。 看到了几个小丫头幼儿园同学的家长,居然还遇到了一个三年前一起学英语的小朋友家长。 幼升小的培训,早已被做成了产业。那个前英语班的同学,就上了相关的培训课。培训课不仅教语、数、英,而且还针对世外的入学考试,教了几周二外。 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提前学习,都在课外培训。到了大学,没有了形形色色针对必修课程的培训班(考研班除外),问题也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大约11:15,小丫头考完,她说不记得考试的内容了。 手背上,有一个红色的Kitty猫印章,不知是表示好还是不好,是英语部分得到的。 她记得一道排序的题目:红不是第一,黑不是第二,蓝看到红和黑在它前面。 但是,她排出的顺序完全是颠倒的。 在路边等宝爸来接我们时,遇到了一位前同事,他的孩子刚进去。 又去吃了一餐婚宴,回家时顺道将一朋友的孩子送到世外去参加考试。 很巧的是,看到前同事一家在小学门口正准备搭车离开。 回家休息一会,然后奔赴逸夫,继续打酱油。 17:30 补充 15:30左右到达逸夫小学,在我们之前100号的正在候场。 16:05左右进场,15个小朋友一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候场。 没有细看,场地的容纳量好像是5组。 交报名表,查看户口簿,发胸牌,小丫头在兔子组。 在等候的时候,小丫头自己去倒水喝了,还帮一个不认识的小朋友取了杯子。 16:15左右,老师带着该组小朋友去考场。 我去了学校的操场,拍了一会儿野蔷薇花。 预计考试时间为半小时,稍微长了一点。 16:50左右,在考场出口处接到小丫头。 根据小丫头的说法,下午的题目比上午简单。 她当了两次明星兔,因此手上有两个笑脸的贴纸。
个人分类: 幼升小记事|98 次阅读|5 个评论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责任,不应由各单位依据自己能力单独解决
热度 2 wya 2012-5-11 12:18
蓝色字为本博主所注。 刚看到一则博文,很难理解这是研究“ 地缘政治经济学 ”专家的解决方案: 维基百科解释如下: 大部分的人同意,地缘政治学源起于 政治地理学 。而地缘政治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 生存空间 ”概念。 德国地缘政治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代表人物是德国将军 卡尔·豪斯霍弗尔 ,他推崇“国家有机体”与“心脏地带”学说,并且深受“ 生存空间 ”(lebensraum) 概念的影响。 他认为,生存空间是 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国家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合理的 ;而心脏地带论也可以说明德国的战略定位与对外战略。 20世纪20年代 开始,他利用其创办的期刊推广德国地缘政治的思想,并且影响了纳粹扩张主义的发展。 德国地缘政治成为纳粹德国 扩张主义 的后盾 ,连带拖累了战后地缘政治及 政治地理学 的地位与发展。 难道“地缘”就是要维护科学院一个单位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全社会的公平? 难道“政治”就是动用科学院的副国级地位,不顾教育部推进教育资源社会化的方向,去强建系统内部小学? 难道“经济”就是要科学院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去为自身职工谋福利? 中科院要是个私营企业,就是建十个小学也没人管,那是花自己的钱。 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小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11-569502.html 部分摘录如下: 这时候分心的事就来了,按片划区,不知道孩子上的什么学校。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子弟学校,比如我在华东师大的学生,孩子不用愁,进华东师大附小,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做学问, 30~40 岁是学术创造的黄金十年,就安安心心创造吧。我初到中国科学院,一不小心,宿舍分在中关村,博士后出站,算个优秀,承蒙孙鸿烈副院长批了套房子在中关村,虽然 孙院长后来退了,拿到房子费了一些周折 ,但是我有了送孩子到中关村一小上学的资格。 幸福,对孙院长的恩德,心里永志难忘。 (首先应该明确,科学院孩子并不是没有小学可上,而是他们想上水平高的小学!可北京就那么几所好小学,还不知够不够科学院的孩子用?为何要优先保证科学院的孩子上好小学呢?难道普通人的孩子只能就近去一般的小学,而必须保障科学院的孩子一定能去上好小学? 高校子女优先入本校,名额不够则拒绝学区其他学生入校,这本身符合义务教育和宪法人人平等的规定吗?孙院长的恩德还惠及其他优秀学者了吗?如果是有据可依,孙院长退了之后为何会出现周折?) 过去的中 科院有子弟学校,叫中关村第一、第二、第三学校 ,现在是按居住区划分入学。于是乎中关村地区房价炒得特高,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买得起的。房子的压力、孩子入学的压力,让他们“望洋兴叹”了。 学术水平高一些的研究生、博士后,纷纷选择到高校任职 ,于是家事就变成了国事, 因为小学生入学事让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能力大大打折扣了。 (是否可以说明科学院目前剩下的青年人才水平不如高校?可以让科学院领导在工作总结中引入这个结论,终于找到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了!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认识,如果待遇好了就能提高创新,对国家来说就太简单了,一年1亿薪金十年能就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国家、中国科学院领导应该给青年科技人员不折腾的条件。办一办子弟小学吧!胡耀邦同志当年在中科院就搞个“五子登科”,现在又是这样的时候了。胡耀邦这套现在已经有外国人论证了。 2000 年代开始,国际上一些学者连篇累牍地论证 公共服务 是基础科学与国际上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个人姓 Rose 的,当然不是泰坦尼克上的,他论证了这种服务是科学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生集群的必要条件。 (人家可没说公共服务只服务一个机构,提高一个机构的发展。这样断章取义的引用文献不合适吧?相反,将科学院原来的子弟小学剥离出来为普通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也算一种进步,是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推行的某些系统的公检法、学校、医院、企业与原系统剥离,难道是历史的倒退?一定要好好理解究竟什么是“公共服务”,什么是资源垄断!) 有的同志告诉我, 有关教育部门不同意科学院办子弟学校,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同意大学办子弟学校呢?或者说变相办呢? 其实这些官员,自己的孩子要到那里上学,就一个电话的事。 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 孩子要上学,就得把科研工作停下了 。钱学森问为什么现在不出大师,因为大师青年时代就忙着想办法落实孩子上学的事,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成为大师,就废了孩子 。这又是家事了。 (大学办的是子弟学校吗?仅本校子女可以入学?如果这样建议牛人们集体上书教育部,义务教育不可以歧视和垄断!哪些官员这么牛?可以去中纪委反映一下,知识分子要有骨气,勇于同腐败做斗争!推而广之,如果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了孩子上学都把工作停下来,那可很危险哦,比如核电站操作者......大师一个领域也就几个,而如果普通劳动者都为了孩子不工作,损失很难估量啊!) 末了,讲一个故事,我认识的一个中科院副研究员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孩子说,他的幼儿班同学要上中关村一小,为什么自己不能上?他爸爸说,穷,买不起中关村的房子。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在上班吗?你懒吗?”我听了,眼睛湿了。孩子叫“乐乐”,父母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可是他问的问题,像钱学森之问一样沉重。 (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在上班吗?你懒吗?”我回答:爸爸不懒啊,文章成堆,但只会发表文章是换不来钱的,要想赚钱只能靠真本领,社会需要、发挥实际作用才能有回报啊。现在会写文章的博士太多了,如果都拿高薪,国家纳税人负担不起啊。) 当务之急,中国科学院办一办小学吧。所谓“就地入学”政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既然已经证明该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应该立即上书教育部,建议其在全国范围停止并改正该政策,以免耽误更多普通孩子!) 如果想解决所有民众子女的入学难问题,可以有如下解决办法: 1、建议国家提高义务教育(应该包括幼儿园,下同)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建、新建公共学校,切实解决适龄儿童的入学难问题。 2、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优质师资和基础设施的均衡分布。 3、对入学儿童资格进行公示,杜绝招生入园中的不公平现象,特别是涉及本系统和官员子女的入园资格,要和学区普通儿童平等对待。 4、建议国家进一步降低房价,提高国民收入,让广大中青年科研工作者能够买得起学区房!如果连月收入1万多的副研究员都说穷,国家怎么发展?内需怎么启动?? 如果只想解决本系统子女入学难问题,可以有以下办法:鼓动系统内的牛人捐款,以资助中青年职工在小学附近买房入学。 可能从紧迫性和可行性考虑,某些科学家认为科学院自己办学更高效些。毕竟科学院不缺钱、不缺地、不缺生源。 唯一缺的是对科学院系统外普通纳税人的交代!要知道科学院是公益事业单位,不是企业,有钱也不能只流自己田! 当然: 如果我在科学院工作,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这个“自建小学”的建议! 如果我在部委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一元钱的午饭”! 如果我在电力公司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免费用电”! 如果我在通信公司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免费打电话”! 如果我在燃气公司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免费用燃气”! ...... 这样无疑会吸引“高水平”的员工留着本单位,但对其他人公平吗? 人性本自私,所以需要制度来约束。 靠人治和权势来解决问题的时代终将远去。习惯于“特事特办”思考问题的专家该醒醒了! 头痛医头不是好办法,只医自己的头更不应该是“科技政策研究单位”专家的出发点! 如果觉得大学设有子弟小学,是不公平、不合适的行为,那么跟着它效仿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如果教育资源不公现象都靠部委自己的实力来解决,导致的将是更加不公平。 相对于科学院科研人员,那些市井群众的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是不是相对不重要,甚至值得忽略呢?谁替他们建个“无单位普通人子弟小学”? 如果那样真的能够提供科学院的创新能力,连幼儿园、中学、大学、医院、养老院一起都办不是更好,中科院员工的所有顾虑全解决了,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 其实本人也知道前面四点不太好实现,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倒逼机制已经开始起作用。利益集团内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今天你阻碍了我,我揭露你;明天我阻碍了你,你揭露我。逼着社会在改进... 全国人民都有择校难的问题,为何科学院要自建小学独善其身?普通人就没有科学院人地位高? 小学生家长为孩子上名校户口挂靠公厕 http://news.163.com/12/0513/02/81BOONS700014AED.html 看看中国专家的思想,学外国的节日,但不要外国的日子!!!虚伪而表面的国家感情者!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应设中华母亲节 http://news.163.com/12/0513/10/81CL033E0001124J.html 民族主义的私欲本质是对正义的扭曲 http://linquanzhong.blog.163.com/blog/static/202150023201241425816743/?from=index 要知道覆巢无完卵,任何人不能指望大环境变差,而自己的小环境不受影响,异粪相食也是类似。 从历史发展看,随着市场分工的细化,企图依附在一个小圈子内维持良好福利待遇的时代正在过去。 法官讲述被带走调查遭刑讯逼供细节 http://news.163.com/12/0511/12/817M92DR0001124J.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440 次阅读|8 个评论
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小学
热度 40 王铮 2012-5-11 06:42
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小学 博主陈永金写了篇博文,叫《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大学》,谈的是天下事。我想,当务之急,中国科学院需要办的小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谈的是“家事”,往大处说,不知道能不能说是国事,比之那些大师们谈的国家大事,的确小了点。 中国科学院主要的研究力量是什么,应该是中青年,中青年最大的家事是什么?如果你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当然是孩子的上学问题。一个年轻人读完博士,再做个博士后,到中科院工作,这时“三十而毕业”了。差不多结婚生子了,随着自己人到中年,要成为学术骨干,孩子也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这时候分心的事就来了,按片划区,不知道孩子上的什么学校。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子弟学校,比如我在大学的学生,孩子不用愁,进大学附小,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做学问, 30~40 岁是学术创造的黄金十年,就安安心心创造吧。我初到中国科学院,一不小心,宿舍分在中关村,博士后出站,算个优秀,承蒙孙鸿烈副院长批了套房子在中关村,虽然孙院长后来退了,拿到房子费了一些周折,但是我有了送孩子到中关村一小上学的资格。幸福,对孙院长的恩德,心里永志难忘。有了这个条件,我完成了《中国科学》的文章,出版社我的成名作, 40 岁那年也就破格当了研究员, 40 岁的研究员,这在当年是很少的。现在回想,如果孩子上学问题不落实,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中科院坐得住冷板凳。现在 40 岁的研究员多了是,可惜是帽子,连孩子的入学问题都不能解决。不能光给科研人员发帽子呀! 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老了,要让接班了。可是这几年在中科院的学生,不是太愿意留所,今年就有一个最后关头放弃留所答辩的,把我气得跺脚。有什么办法,因为他们知道高等院校可以让孩子上子弟学校。过去的中科院有子弟学校,叫中关村第一、第二、第三学校,现在是按居住区划分入学。于是乎中关村地区房价炒得特高,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买得起的。房子的压力、孩子入学的压力,让他们“望洋兴叹”了。学术水平高一些的研究生、博士后,纷纷选择到高校任职,于是家事就变成了国事,因为小学生入学事让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能力大大打折扣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研究队伍的黄金十年,就在小学生的入学事务中浪费了,不叫浪费,叫“折腾”。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不折腾”。国家、中国科学院领导应该给青年科技人员不折腾的条件。办一办子弟小学吧!胡耀邦同志当年在中科院就搞个“五子登科”,现在又是这样的时候了。胡耀邦这套现在已经有外国人论证了。 2000 年代开始,国际上一些学者连篇累牍地论证公共服务是基础科学与国际上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个人姓 Rose 的,当然不是泰坦尼克上的,他论证了这种服务是科学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生集群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些东西我是写在我的《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另类区位》一节中的,当然是引用许多专家研究结论写的。 有的同志告诉我,有关教育部门不同意科学院办子弟学校,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同意大学办子弟学校呢?或者说变相办呢?其实这些官员,自己的孩子要到那里上学,就一个电话的事。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孩子要上学,就得把科研工作停下了。钱学森问为什么现在不出大师,因为大师青年时代就忙着想办法落实孩子上学的事,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成为大师,就废了孩子。这又是家事了。 末了,讲一个故事,我认识的一个中科院副研究员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孩子说,他的幼儿班同学要上中关村一小,为什么自己不能上?他爸爸说,穷,买不起中关村的房子。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在上班吗?你懒吗?”我听了,眼睛湿了。孩子叫“乐乐”,父母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可是他问的问题,像钱学森之问一样沉重。 当务之急,中国科学院办一办小学吧。所谓“就地入学”政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谢谢此文的推荐者。呼吁编辑部推荐。不推荐也没事,反正我的孩子小学毕业了。 好了,看看另一个乐乐,美国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mE6HSJWxYM/?fr=1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12419 次阅读|45 个评论
女儿的日记-图书义卖活动
热度 1 rczeng 2012-4-2 14:48
【按:女儿小学六年级,前两天学校组织了图书义卖活动。】 三月三十日 星期六 晴 图书义卖活动 今天,我校举行了读书节启动仪式。 当主持人演讲完毕后,我们便开始了图书义卖活动。全校同学一齐涌向主席台两边。我与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我们班图书义卖的位置,大家都围着我们的义卖桌,看看有什么书可买。因为这样挡着别人买书,所以老师遣散了一些人。我当时很无聊,因为我没带钱,没法买书,书摊前人又多,没法挤上前去看书。我看到我们班的摊位后方,有一大堆用袋子装起来的书,于是问我班同学这是否是我们班的书,当肯定了此为我们班的书时,我不禁感叹:老师的那一番话真有用,让同学们都把书捐献了出来,而我们班同学的书也真多,好几大袋子呢!后来,有同学提议上去,我于是也一起上去了,正好坐在那堆书的后方,靠里。反正是自己班的书,翻翻看,也行,于是,我便瞅了瞅袋子里的书。呃 … 不是吧,连全解也拿来卖?居然还有经典阅读?这是课本,都有,哪里会买你的书? 镜头转回义卖现场,现场依旧是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热情洋溢 … … 有不少叫卖声夹杂在其中,看来我们班的书很受欢迎嘛,依旧有不少同学围在我们的摊位前、后、左、右。因为我们在我们班图书“库存 ” 的正后面,所以,卖书的的同学叮嘱我们,一定要管理好我们班的图书,不要让别的班的同学拿走了。我们就守在那,我一边看看图书,一边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卖的怎么样了。果然,我们班的书卖得快,负责卖书的同学就来这给书摊上货源了。书,开始减少。不一会儿,就又有同学自告奋勇前来帮忙推销图书,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 … … 推销完了之后,就把钱交给义卖图书的同学,这样的方法,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过了一会,我们看书的同学也开始在卖书了,不高调,仅仅只把图书一字排开,几层,正好利用阶梯,我也帮忙摆起来。即使这样,也有同学前来购买。我们班有同学打趣的说,我们这是在开连锁店,前一个,后一个。我也看到了我的那三本书,那书的内容恐怕没什么人喜欢,暂时没卖出去。 书渐渐少了,人也渐渐少了,第三节课的下课了,开始播眼保健操广播了。又过了几分钟,一个老师吹响了哨子,预示着图书义卖活动的结束。有同学喊道:“城管来了,快跑啊! ” 居然有同学这样打趣道。大家开始收摊,我猛然抬头,居然看到我的书最后一刻被心理老师买走了,我很惊讶。然后,我也帮着收拾,把没卖完的书装进袋子里,之后,帮着把一袋子书提回了教室 … … 这次活动是这么的有趣,这么的精彩,这使我们既开心,又有收获,真是一举两得。
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书法之道:心灵的成长
热度 2 arithwsun 2011-12-25 00:05
书法之道:心灵的成长 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能促使人心灵的成长,40岁了,最近方有这种感悟,不是形容词,而是可以主观的真实,如人饮水,冷暖是可以确切地知道的。 自己的字很臭,真是有点对不住讲台下的学生们,只能每次教新学生的时候,自揭己丑,求得学生的原谅。也许是这个原因,我把儿子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重要任务,局限于两个,其中一个即是书法。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现在每天都用传统的方法“双钩”,打算就沿着这种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方式练习,但还是应该给他找个书法老师的,但是能教孩子的,并且能从“心灵成长”的角度,去把孩子教出来的老师,哪里有呢? 特此求助! 这里的定义,可能比较玄虚,不容易把握,但言辞就是这样,只能“指月”,不是月。只能在这里表达,求贤若渴,愿意寻访的心意。 成语形书画教程研究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340712/
个人分类: Book-W|3472 次阅读|4 个评论
遥想未来十年教育政策:抓两端
热度 2 arithwsun 2011-12-24 16:34
遥想未来十年教育政策:抓两端 今天跟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聊天,她马上要硕士毕业了,这个同学我一直非常器重,实际上,教过她的老师,对她评价都很高。我跟她指出了,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乃至新型幼小教育(3年幼儿园+4年小学)的重要潜力,说了不少时间,给这个年轻人展开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前景,最后她听到结束,大家站起来的时候,她都坐在那里起不来了。 我的逻辑推理,已经让她的情绪上都有变化了,此事牵扯一个人的一生,也许,我就在一个偶然相遇的下午,帮她看出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很多细节就不说了,因为牵扯到她的具体情况。其中一个理论依据是,未来十年,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很可能是“抓两端”,一端是最高级别的人才,引到大学当顶级教授,比如,中国数学界,能够把张寿武(刚从哥伦比亚大学调到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级别的数学家,引进到20几个,情况立马会不一样。 数学就是这样,张寿武现在已经成为数学大师级的人物了,定义是华罗庚学派传下的,邵品综老师当年讲座的时候介绍,就是自己的学问好,而且能教出一帮学生,学问也非常好,张寿武的学生,也开始崭露头角,使他进入了这个定义范围。 另一端,则是“幼小教育”(3年幼儿园+4年小学),我们中国的教育想要搞好,恐怕就得像拉橡皮筋一样,把两头拉起来,形成一个“弦”,就能唱出曲子来了。 高端科学,我们这位同学当然无这个机会,作为我自己,也只能是把数学当作修炼的机会,想要迈入张寿武级别的水准,对所有人都是很难的,对张寿武也一样是难,他有他的际遇和感悟,也不是中国普通大学生能够碰到的,可以说,张寿武当年受到的大学本科教育,即使到现在,估计也不是哪个大学生有机会享受到的,这个搜一下相关报道就可知道。 另外一端,即,幼小教育这一段,我们这位同学其实是有非常好的资质潜力的,这么进去,很可能就符合了国家教育的发展大势,同样的人,同样的能力,乘大势和不乘大势,区别会是很大的。 首师大目前毕业的硕士生,还普遍看不起幼小教育,更愿意去到中学教书,此义差也,真正有志者,应该乘大势,硕士生去教小学,如虎下山,似过江之龙,未来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此时恰好,再过几年,恐怕就成为常见现象,机遇自然下降了。 附注. 实际上,我本人在教育方面的写作计划也将是这个哲学,幼小阶段的文档已经完成,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算作第一稿吧,以后如果真有人实践,可以结合实践情况进行修订。 第二个文档,才是我从年轻时候开始真正想写的,已经积累了二十年了(第一个文档也是这种积累的副产品),是针对大学教育的,即针对青春期到大学低年级阶段的,第一个文档,幼小教育,说穿了,是怎么做一个正常的人,目标本来简单,为此,我们却需要构造精巧可行的辅助手段/机制,竟然写了200多页,还只是两个部分而已,真正要跟实践结合的第三部分还没有呢。 第二个文档,面向青春期到大学低年级阶段的,才真正是追求卓越,这其实就是拉两端,我根本就跳过了中学,只会面向这个阶段的学生做读者,但是讲的是大学的事。 到了大学阶段,要写就得写怎么样追求卓越了,若光是“正常”就没有必要写了。这个文档,就不可能写得那么快了,虽然很多材料早已经动笔写下,但是真正拿出来,恐怕要十年之后,甚至二十年之后了,这期间,我在首师大数学系教学的本科生们,将会看到类似讲义的一些内容,通过他们的实践,将我个人化的感悟,变成可以付诸于众的通识参考,成书后就可供下一代的孩子们借鉴。
个人分类: Book-W|3985 次阅读|3 个评论
校车问题的根子在于确定学校规模的标准
热度 20 fdc1947 2011-12-13 09:27
这些年,各地都订立了“中小学办学标准”,规定了学校规模的标准,例如小学不少于 12 个班。虽然说是一个所谓“适宜”的规模,并没有严格禁止不适宜的规模,但是,如果规模不适宜,评比时是要扣分的。所以,各地纷纷合并学校,校车问题愈加突出。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什么校车最好?》的博文,我套用古人庄周先生的句式,指出: “至车无车”,最好的校车是不要校车 。这里所说的校车,主要是小学校车。小学生应当就近上学。把小学建在村子里,建在小区里。 但是,我们现在各地的标准,小学都是 12 班以上。这就是说每个年龄的孩子都要达到 80 人,我估计现在大多数村子里都很难达到。在这样的标准下,校车就是不可避免的。 小学是不是一定要 12 班以上才能办好呢?完全不是。只要有好的师资,小学的规模的大小不是问题。 对于校车问题,一个治本的办法是修改现在学校的“标准”。小学不妨小一点。 附: 什么校车最好? 从宿舍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每一条路上都有一所小学。每当小学生上学或放学时,小学门口总是人山人海、车山车海,大客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 … ,马路上,人行道上挤满了车、挤满了人。我想,这样的事,所有的城市恐怕都大同小异。 电视上经常报道诸如某地接送小学生上学的小面包车塞了多少多少个小学生,恐怕各地农村或郊区的小学也都大同小异。 我们的小学生能不能不要如此辛苦的挤车(校车上人挤人)或乘车(乘车是车挤车)去上学? 现在,我们的小学比过去是漂亮得多了,校园比过去大得多了,校园里的小朋友比过去多得多了。但是,小朋友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大朋友们比过去也辛苦得多了,危险也大多了。 校园固然大一些好,漂亮一点好,人多一点好,然而这是最重要的吗?是 学校大而漂亮重要还是小朋友及大朋友的不怎么辛苦和不怎么危险 重要?如 果熊掌与鱼不可得兼,是舍熊掌还是鱼? “学校大”与“小朋友及大朋友的不怎么辛苦和不怎么危险”二者能够得兼吗?我看,难!至少在现在的条件下不可能。学校大,学生上学的路程必定长,小朋友和大朋友为了上学必定辛苦。 怎么办? 那就是小学不要这么大,规模小一点。在城市里,如果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上小学,如果小学生步行三五分钟最多不到十分钟就能够走到学校,家长还有必要用汽车接、送吗?在农村,如果在自己的村子里就能够上学,小学生还要去挤“校车”吗? 学校小了,质量能好吗? 一个小学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硬件固然重要,但是,只要有基本的硬件保证,关键还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小学的质量是决定性的。有些新兴城市、新兴地区,它的学校硬件远远好于东南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但是,其教学质量却远远差于东南地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二者教师质量的差别。现在,我们有众多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如果政策得当(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楚),不愁没有好的小学教师。 总之,小学不妨小一点。规定每个小学的班数必须大于等于 12 的标准不见得是好的标准,那种把规模太小的小学撤销合并的做法不是好做法。 需要悬崖勒马的必须勒马,可以开倒车的应当倒回去。亡羊补牢,虽迟尚益。 最后,说到大家都在议论的校车。什么校车最好?套用古人庄周先生的句式:“至车无车”,最好的校车是不要校车。
个人分类: 教育|5432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什么校车最好?
热度 1 fdc1947 2011-12-9 11:40
从宿舍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每一条路上都有一所小学。每当小学生上学或放学时,小学门口总是人山人海、车山车海,大客车、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 … ,马路上,人行道上挤满了车、挤满了人。我想,这样的事,所有的城市恐怕都大同小异。 电视上经常报道诸如某地接送小学生上学的小面包车塞了多少多少个小学生,恐怕各地农村或郊区的小学也都大同小异。 我们的小学生能不能不要如此辛苦的挤车(校车上人挤人)或乘车(乘车是车挤车)去上学? 现在,我们的小学比过去是漂亮得多了,校园比过去大得多了,校园里的小朋友比过去多得多了。但是,小朋友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大朋友们比过去也辛苦得多了,危险也大多了。 校园固然大一些好,漂亮一点好,人多一点好,然而这是最重要的吗?是 学校大而漂亮重要还是小朋友及大朋友的不怎么辛苦和不怎么危险 重要?如 果熊掌与鱼不可得兼,是舍熊掌还是鱼? “学校大”与“小朋友及大朋友的不怎么辛苦和不怎么危险”二者能够得兼吗?我看,难!至少在现在的条件下不可能。学校大,学生上学的路程必定长,小朋友和大朋友为了上学必定辛苦。 怎么办?那就是小学不要这么大,规模小一点。在城市里,如果在自己居住的小区上小学,如果小学生步行三五分钟最多不到十分钟就能够走到学校,家长还有必要用汽车接、送吗?在农村,如果在自己的村子里就能够上学,小学生还要去挤“校车”吗? 学校小了,质量能好吗? 一个小学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硬件固然重要,但是,只要有基本的硬件保证,关键还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小学的质量是决定性的。有些新兴城市、新兴地区,它的学校硬件远远好于东南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但是,其教学质量却远远差于东南地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二者教师质量的差别。现在,我们有众多的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如果政策得当(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楚),不愁没有好的小学教师。 总之,小学不妨小一点。规定每个小学的班数必须大于等于 12 的标准不见得是好的标准,那种把规模太小的小学撤销合并的做法不是好做法。需要悬崖勒马的必须勒马,可以开倒车的应当倒回去。亡羊补牢,虽迟尚益。 最后,说到大家都在议论的校车。什么校车最好?套用古人庄周先生的句式:“至车无车”,最好的校车是不要校车。
个人分类: 教育|53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普沦陷自小学
热度 43 fpe 2011-12-5 10:49
科普沦陷自小学 为什么没有炸药奖获得者?为什么原创贡献很少?广州小学实验告诉我们,科普毁于小学阶段。伟大的乔布斯提出的求知原则: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恰恰在小学阶段被人为毁掉。从小学生执行这种没有依据的伪科学实验来看, 国内的小学教育没有灌输正确的科学态度,甚至没有正确的科学解释。糖塞而已。 相比美国小学教育的游戏和活动,我们的教材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蜡烛灭火实验,“权威”的说法是二氧化碳灭火,消防工作者的认识是“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密封空间的氧气浓度持续下跌的结果,导致依据氧量发生氧化反应的放热量,不足以维持火焰的临界温度,因此火焰熄灭”。 因为理论不正确,所以我们把密封空间的水面上升,解释为氧气消耗的结果,其实这是密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虽然氧气有消耗,但二氧化碳有生成,所以总气体量变化不大。 有人向教育部反应,教育部无动于衷, 反正是小学生,骗骗他们就可以了,何必较真? 我国的观念,总是大学生教中学生,中学生教小学生,如此好像很公平。美国是炸药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审查中小学物理教材,唯恐向小学生们灌输错误的观念和虚幻的认识。 越简单的知识(人们当作常识),越需要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因为事关重大,影响深远。 这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基本的素质问题。日本伟大的数学家 小平邦彦 (从德国回去的,带出了日本的一个数学流派),也是亲自修改中小学数学教材,以图在短时间内灌输正确的观念,而不必未来花大力气去纠正。我们的大学生,经常在和中小学阶段被灌输的错误观念苦苦挣扎而不自知,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正确的启蒙。 广州小学生实验有什么问题?理论不足,定量不足,方法主观,不是科学态度。美国小学四年级开始作实验,作观察,写报告,作图表,作汇报,不亦乐乎。国内小学生为拼写法、发音、错别字、语法、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观而苦苦挣扎。一个小学生,如果满脑子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很正常么? 唯恐小学生不爱国,结果长大了就移民 。美国小学生,一年接触一门外语(几个星期而已),培养人们的兴趣,中国的小学生,一辈子苦读英语,却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考试。我们社会那么敌视外国,敌视外语的态度,其实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了。 大人活得窝囊,就寄希望于小学生,于是小学生活得更窝囊,以取悦于家长、老师和社会。整个社会的教育观都是扭曲的,因为我们的小学教材有问题。 大家都在谈论大学教育问题,其实根子在小学教材内容的取舍上。 其实由我来评价小学教材不合适,我根据印象写成,并没有调查小学教材中每一个错误的观念。但是,从我看到的国内小学生实验中和 乔布斯提出的作人原则中,我看到了差距。如果小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错误的观念,我们科学工作者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科普没人看,态度没人学,视而不见,闻所未闻,无论多么天才的作者,碰到这种消极态度的读者,只好推坪认输,自认倒霉。无论多么神气的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碰到这样的学生,气得只好到科学网来开博了。这可能就是国内科普发展不足的原因吧,需要从小学开始扭转。 国内虽然有那么多的院士,却很少有人认真为小学教材的正确性而付出,所以也许是个专家,却无法算得上大家。对于一个羞于提问,懒于学习的学生,还是要问一声:您上过小学么?你的小学教材有问题。 有道是: 人之初,性本善。苟开蒙,益终身。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8010 次阅读|90 个评论
浅谈学前教育最后一年设置在小学
热度 1 黄安年 2011-11-22 22:25
浅谈学前教育最后一年设置在小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1 年 11 月 22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我国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学制是小学 6 年、中学 6 年总共 12 年。美国也是 12 年制 , 其中小学5 年 , 中学7 年, 小学除5年外还含一年学前教育最后一年,一般说小学6年 , 而真正的小学只有 5 年 。 美国将幼儿教育即学前教育最后一年放在小学的第一年(不是一年级,而是 kindergarten )。两者相比 , 将学前教育最后一年放在小学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更加有利。 从孩子家长的角度考虑 , 公立学校美国的免费的,而幼儿教育全部是自费的 , 所以经费上节省了一笔开支。 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 , 加快了孩子们过渡到小学阶段的适应过程。 从学校的角度来考虑 , 并不存在资源利用上的困难 , 而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为此学校配备了对于 5 岁左右孩子年龄特征熟识的有经验老师任教,对 kindergarten 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例如坐校车为这些孩子专门挂牌 , 以免丢失;允许他们带食品上课;安排他们在最佳时间吃午饭;对于课程要求注意游戏和图画教育等等。 学制上看 , 同样的小学 包含一年的 kindergarten ,等于孩子们上中学的时间早于中国学生一年 , 这一点在现代化和电脑网络化的今天是占有有利地位的。 11月23日7:45分修订,感谢网友提醒。 ********************* Kindergarte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 search For other uses, see Kindergarten (disambiguation) . China In China, the equivalent term to kindergarten is 幼儿园 (yòu ér yuán). The children start attending kindergarten at the age of 2 until they are at least 6 years old. The kindergartens in China generally have the following grades: 1. Nursery/ Playgroup ( 小班 /xi ă o bān): 2–3 years old children 2. Lower Kindergarten/ LKG ( 中班 /zhōng bān): 3–4 years old children 3. Upper Kindergarten/ UKG ( 大班 /dà bān): 4–5 years old children 4. Preschool ( 学前班 /xué qián bān): 5–6 years old children Some kindergartens may not have preschool ( 学前班 /xué qián bān). United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kindergartens are usually part of the K-12 educational system. It is only one school-year. Children usually attend kindergarten around age 5 to 6. Kindergarten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year of formal education, although the child may have gone to preschool or Pre-K (formerly nursery school ). While kindergarten was viewed as a separate part of the elementary program, it is now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school system and is a full participant in schooling, except that in many places it is only offered for half-a-day. Depending on the state, children may be required to attend their kindergarten year because compulsory schooling laws in many states begin at age 5. In other states, compulsory laws begin at 6 or 7, although these states still offer free kindergarten. In practice, 43 states require their school districts to offer a kindergarten year. There are many positive learning and social/behavioral benefits for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program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widely felt that what children are doing during the kindergarten da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ength of the school day. " High/Scope Learning" is a style of learning that is used in many kindergart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learning style is very interactive and requires a great deal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teacher. It employs a "plan, do, review" approach which enables children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learning. First the children "plan" their activities. The teacher provides choices of activities for the children which are age-appropriate and initiate learning, whether through problem solving, reading, language, mathematics, manipulatives, etc. This planning takes place, usually, when the children walk in the classroom. Then they "do" their activity. Some of these activities include such things as a water table, building blocks, a creative dance area, "dress up" area, a reading area, and a drawing table. The majority of the children's time is spent in this "do" activity. The last part of this approach is the review part. This is where the children and the teacher go over what they have done that day. This can be done in a large group, especially if there is a theme for the day that is used in all activities, or individually. The children discuss what they did and how they liked it and what they learned from it. This high/scope learning has grown in popularity and is accepted largely because it allows for the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learning. Compulsory schooling laws were adopted before the widespread provision of kindergarten or preschool. In some states, it is not required for children to attend kindergarten. Mandatory age of enrollment varies by state between 5 and 8. Generally, in all states, a child may begin kindergarten in the fall term only if age 5 by a state-set date, usually in the summer or fall. If they are older than 5 in a non-mandatory state, then they will be directly placed into first grade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even if they have not attended kindergarten. 摘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ndergarten#China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腐朽的资本主义小学
热度 18 wliming 2011-11-19 22:02
个人分类: 社会|2162 次阅读|29 个评论
从想当然引起的一个错误说起
fdc1947 2011-11-7 15:46
9 月 2 日,我写了一篇博文《这边在上课,那边在烧香——回忆六十年前的小学》。写文章的缘由是看到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是 :“ 1. 校园总面积 15000 平米, 2. 校舍使用面积 3587 平米, 3. 跑道长度至少 200 米”(从中央电视台新闻 1+1 摘录)。这办学条件,实在是有点令人生畏( 3587 这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也很有意思),从而想起了我当年读书的那个小学,教室很不正规,大的大小的小,有的甚至黑格隆冬,但是教师却教得很认真。 我开始上小学的时间是 1951 年,我的哥哥姐姐们也都在那里上学,因此我想当然的写上了一句“该小学建于民国”。 近日,从网上看到《苏州市平江区志》,在那里竟然记载了我那个已经消失了四十多年的小学的历史。地方志说:“景德路第一小学,雍熙寺弄 8 号。光绪 33 年( 1907 )由陆寄社创办,经核准为公立第八半日制学堂,宣统三年( 1911 )改为市立中区第四小学。民国十三年( 1924 )改为市立第二十四小学, …… , 1949 年秋改为苏州市景德国民学校, 1952 年 12 月改名为景德路第一小学, 1976 年 9 月并入马医科中心小学”。 从地方志可见,我的“想”并不“当然”,恰是弄错了。 一个人说话、做科研、写文章,应当言之有据,不应当想当然。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句句话都去查根据,很多时候,就是凭自己的判断,凭自己的直觉。这就是一个人水平高低之所在。 有时候,这种错误看起来似乎是偶然的,但总是有它的原因。例如,上述我错误的想当然,就应当与我长期所受的教育与舆论环境有关。对于清末的历史,多少年来,我们的教科书中,我们的报纸上,只是强调孙中山的革命,康梁的保皇等等,而对于朝廷当局的改革几乎是视而不见的。最多说一句“遮羞”而已,这一点,国民党时代就是如此,而解放后的教育和宣传更是对此一笔抹煞。长期受此影响,我的潜意识使我根本没有往清末想,想当然的把“功劳”给了民国。 说到想当然,我不得不提起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一个文人。此公想当然之胆大,实非旁人所及。在参加礼部考试时,竟然用“想当然耳”杜撰典故。他在考试论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说:“当尧之时, 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这一杜撰,蒙倒了考官梅圣俞、主考官欧阳修。“ 及放榜,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遂以问之。子瞻徐曰:想当然耳,何必须要有出处? ”不过,我想,苏东坡如此胆大,恐怕与其年轻有关,此时他毕竟只有二十一岁,按今天官方的算法即西方的算法,仅有二十岁,为我们许多人常说的“小孩”。如果到他从海南岛回来之时,恐怕就不会这样做了。 大概正因为苏东坡的想当然,后人才给他编了故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讲他想当然地认为天下菊花都不落瓣,于是在王安石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诗句后面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直到被贬黄州,见到黄花落地才恍然大悟。当然这不是历史,而是故事。 我们且不管上述故事或真事的真假,仅就事论事分析一下这两个案例。虽然二者都是想当然,但性质却并不相同。关于菊花的“想当然”属于认识水平问题,今天我们做科研、写文章,都可能会有这样的错误,改正了就好。而关于“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如果我们今天做科研也这样做,那么不妨“上纲上线”,就属于“伪造数据”一类了,为做科研之大忌。如果真这样做了,将一失足成百年恨,一辈子不要在科学工作者队伍里混了。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秘董酒
dongzg101 2011-10-23 05:22
中央领导参观国秘董酒。环球人物 24期 9月 泉州增刊! 中国未来千年战略 ————毛泽东 附录:如果没记错的话。 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 幼儿园名言
1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学课外数学教育备课会
arithwsun 2011-9-26 12:46
小学课外数学教育备课会 第 1 讲 I. 如何教?怎样教?慢慢找到答案 ——读《阴山英男 :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报告人:付静(首师大数学系硕士生) 报告幻灯片: 阴山英男的小学教育方法 II. 玲珑塔数学教育工作室筹备简介 报告人:王永晖(首师大数学系教授) III .讨论:你从小到大最喜欢的数学题 时间: 2011 年 9 月 29 日 7:30—9 : 30pm 地点:首师大数学学院 312 教室 欢迎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愿意在后继备课会中做报告的,请联系王永晖老师,要求: (a) 报告前 先制作好 Beamer.tex 格式的幻灯片文档,以保证稳定的演讲水准,演讲的时候可以多用板书,幻灯片主要供教学积累和网络共享所用。 (b) 心态积极,乐于沟通,愿意以自治和共享的精神与同学们形成互助小组,共同进步。 博客 待定 “玲珑塔数学教育工作室”
个人分类: Book-W|4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边在上课,那边在烧香——回忆六十年前的小学
热度 1 fdc1947 2011-9-3 15:28
我的思想真是迟钝了。直到晚上看电视,才想起 9 月 1 日是小学开学的日子,而我上小学至今已经正好 60 年了。躺在床上,回忆起我的小学。 我的小学是苏州景德路第一小学。其校址原是是城隍庙的一部分。苏州城内原来共有四座城隍庙,一府(苏州府)三县(吴、长洲、元和),全国独一无二。景德路第一小学就设在 长洲县城隍庙 。 该小学建于清末,用庙里的殿舍,把泥胎木雕的老爷们请走,就成了教室。所凑成的六七间教室,大的大、小的小,窗户还是原来的落地长窗,上面是小的木格,把明瓦 * 换成玻璃而已。有的略亮堂些,有的则暗得要命,阴天下雨,一盏昏暗的白炽灯,看不大见黑板上写的什么。有一片空地,大概有大半个篮球场大小,作为操场。有一间最大的殿舍,作为礼堂,全校同学,挤挤插插的能站在那里开大会。 房舍虽然小而暗,教学倒是很认真的。所有的课程都认真地力求教好,语文(包括写字(即现在的书法)、作文,这是分开打分的)、算术、体育、音乐、美术、自然、地理、手工劳动等等,要求都很严格。 音乐教室就设在城隍老爷的大殿,连城隍老爷都没有请走。大殿的北部供着城隍老爷,南部是教室,角上有一架风琴。上课的时候,常有四乡的农民来烧香。烧香者烧他们的香,我们唱我们的歌,当时也不觉得有多大的干扰。小学里学会的许多歌曲,现在也没有忘记,小学里教的简谱,当时就能自己看谱唱老师还没有教过的歌曲。 小学距离我家只有五六十米,我四岁就央求大人让我到学堂(吴语称上学为到学堂),于是就去了。当时共和国刚建立,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学校问几个问题,能答上就行。因为不用穿马路,自己上下学。记得只有一次遇到了麻烦,一条大狗站在弄口,我不敢过去,吓哭了(那时候街上一般没有狗的)。 一年级的事情不大记得了,有点印象的是有一次算术课老师提问,我算对了数字,一紧张,把几个人说成了几只人,引起哄堂大笑。印象深刻的还有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单上就有十个“超”,这使我非常骄傲。成绩单上包括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等等。那时的成绩等第是超、 上、中、可、劣, 以后换成了优、上、中、可、劣,又换成优、良、中、差。 我的同学小的比我大一两岁,大的则比我大四五岁。似乎大的跟大的玩,小的与小的玩。大的并不欺负我们小的,我们也不惹他们,需要一起游戏时跟着他们就是了。有一个我的同桌女生叫毛兰珍,之所以还有印象,是她家就住在与学校相邻的雍熙寺的山门里。雍熙寺弄有一条支巷叫杀猪弄,里面的人家大都是用破转头在废墟垒起的低矮的房子,也有好几位同学住在那里。大多数同学的家里是开小店的和手工业者如编笼子的、打铁的、裁缝等等。有些在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干活了,没有上初中。大多数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不知道他们后来做些什么。我的同班两位好朋友都是年龄较小的,一个叫裘中庸,后来考上了上海交大;一个叫张作霖,上了 华东化工学院 。那时候,能上大学的比例是百分之一,全国每年招 25 万大学生。算上我(中国科大),仅算我们三个(都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我班这四十来个人,上大学的比例真可算很高的了。可见一个学校,不管大、中、小学,最重要的不是房子,不是操场。 1966 年夏天,当我回家去看那所学校时,它已经变成了教育局的一个招待所。东邻的雍熙寺已经拆了,成了“月中桂”日用化工厂的车间。现在,据说 长洲县城隍庙的大殿仍然还在,又新塑了城隍老爷,不过我还没有机会回去瞻仰。 * 明瓦是用蚌壳加工而成的一块块两寸见方大小的半透明 薄片,旧时嵌于窗户以取光。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37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因飓风影响康州丹伯里地区一些小学不能如期开学
黄安年 2011-8-31 19:44
因飓风影响康州丹伯里地区一些小学不能如期开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8 月 31 日(美东时间)发布 8 月 29 日 2 : 00PM ,我们回到 Danbury , CT 家中,很快从美国邻居 John 那里获悉这次飓风袭击对 Danbury 有不小影响。我们的社区侥幸地没有停电 , 而附近其他社区甚至距离 100 米的社区全部停电。他还告诉我们,他的两个孩子上学的学校要推迟一个星期才开学。 当时我们两个外孙所在的小学尚未通知要推迟开学,只是孩子的体检由于受到停电影响不能如常进行 , 昨天上午接通知从下午起即可体检,于是约定 2 : 30PM 去体检,途中发现某些路段因飓风影响 , 需修路而堵车严重,有些人不得已在家工作而不去单位上班。但此前去超市购物道路通畅,未见异常。 5 : 30PM 孩子在去钢琴老师家的路上遭遇因修路堵车情况。在此期间,接外孙所在学校紧急通知 , 因道路不畅,学校开学推迟到 9 月 6 日 ( 原定 9 月 1 日 ) ,这样孩子需要在家中再过近一周的暑假生活。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匈牙利游泳馆的暑假托管班
热度 2 arithwsun 2011-8-27 17:35
匈牙利游泳馆的暑假托管班 王永晖 这一年在匈牙利渡过,儿子也在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他的学前最后一年。他上的幼儿园,每周都会送孩子去一个游泳馆两次,家长要单另付费,暑假的时候,幼儿园停园,学校也停课,这个 匈牙利游泳馆 就因势利导,办起了Summer Camp,本来应该翻译成暑期夏令营,但为了强调它的特色,我还是称之为暑假托管班。 我们中国人理解的夏令营,往往孩子是要离家住宿在夏令营的,这个游泳馆的夏令营,实际上相当于国内的托管班,早上7点多孩子去,中午管一顿饭,下午4点多接回来。 其中一些特色,让我觉得有必要专门行文,进行介绍,希望将来国内也能办起类似的托管班,以解决双职工家庭的暑期忧虑。 先说收费,按周收费,一周5天,收费相当于人民币600元,标准算下来,比国内不知道低多少倍,国内课程都是按小时计费的,这个按周计费的,每天算下来也不过100多元(为了让大家有比较的概念,匈牙利的食物,价格一般是国内的一倍)。 按周计费,也有个好处,家长如果有时间去度假,就可以某一周不交钱,带着孩子出去玩。 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晨7点半到下午4点半,7点半到4点半,是指最早可送的时间,和最晚可接的时间,国外幼儿园和学校,在家长们接送孩子的时间设置上,是一个区间段,而不是一个点,具体来说,送是7:30~8:30,接是4:00~4:30。 参加这个幼儿园的孩子,主要是4岁~10岁的,混龄,绝大多数都是匈牙利的本地孩子,有少数几个会讲英语,不多,虽然他们作为小学生,也都有英语课。 这个匈牙利游泳馆,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就靠近一个非常好的大型绿地,相当于一个小森林了,里面有小型足球场可以租用,所以它们不仅开设了游泳班,也开设了足球班,给场地交点租金就是了,租金可以从学费上看出来,相当于参加足球班的学生,每人每周多交了35元钱。 足球场一般都比较大,蛮浪费的,国外这种小足球场,确实很好,20多个学生绝对跑得开了,而且到了冬天,这些足球场就会罩上大型充气泡,摇身一变成了室内场地了,这种大型充气泡在匈牙利的冬天很常见,中国还从来没见到过。 它们还有乒乓球班,我们就没参加了,这个对场地的要求不大,游泳馆本身就有一个室内篮球场,很大,楼外面还有一个院落,其中一大块完全做成沙地(300平米),适应低龄儿童的需求。 这么说起来,听上去条件很好,其实身临其境,它的楼还是很旧的,并不新,室内篮球场在二层,空间太大了,没有空调,如果天气热,还是不太舒服的,但是孩子们似乎没有觉察到,匈牙利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篮球场在阴天的时候,光线不是那么好,它们也节约没有开灯。 当然,游泳池里的水温,是一定要保持住的,这一点他们做得很好,不像国内有些室内游泳池,在冬季的时候把水温调得太低,不适合小孩子玩。 这个暑假托管班,提供中饭,还管上午和下午的两顿点心,就是面包橙子之类的,一人一个,面包里夹点奶酪。 这个匈牙利游泳馆的暑假托管班,据说在布达佩斯很有名气,确实挺好的,国内的暑假托管班,多多少少想要学生学点东西,这个托管班,全是体育锻炼,没有任何知识性的学习,最多是午饭之后,有时候(不是每天)会在二层室内篮球场放个动画,有些孩子还不看,会在另外一边继续练球。 多好啊,暑假就应该是暑假,我儿子去了一个星期,我就感觉到他长高了,毕竟有那么大的运动量,匈牙利人某些方面跟中国人很像,注重学业,爱给孩子穿厚衣服怕他们冷着,虽说幼儿园有上午和下午各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就经常达不到。说起儿子在这个匈牙利幼儿园的户外锻炼量,还真比不上他在北京上的华德福幼儿园。 参加这个游泳馆夏令营,我们算是补回来了。 我观摩了几次足球夏令营的教法,因为是户外场地,太阳直接晒着,天气预报的温度大概是30度以下,老师们训练孩子们十几分钟之后,往往不到15分钟,就让孩子们休息一次,去旁边的水房喝水,甚至鼓励孩子们直接把水泼到球衣上,蛮野性的。 但是,匈牙利孩子们,在行为举止上一点都不野,我们送的时候,还有点小担心,儿子不懂匈牙利语,害怕匈牙利大孩子欺负他,结果倒好,反而是我儿子老是去招惹那些匈牙利大孩子,人家也不回击,就是不停地说“No”,躲避儿子的骚扰。 这要是放到国内,估计我儿子早就被打回来了,我儿子在北京幼儿园的时候,算是比较文静不敢欺负人的那种,没想到了匈牙利,在幼儿园还是托管班,都有他欺负匈牙利孩子的现象,对象是他最好的朋友,都是太文静老实了。 我儿子被欺负的次数,就我们知道的,这一年里也就两次,其实也都是善意的那种,小孩子玩不起就会哭那种,不像国内有些孩子欺负人,真是属于攻击性的,一定要把对方在精神上伤着,能让人感觉到恶意的,孩子那个华德福幼儿园里也有,这边,我是真没看见,所以说,国内的常见现象,不能因为它常见就说它正常。 看着那些10岁的大孩子们在足球场上生龙活虎的样子,一脚踢飞足球,效果能跟大人差不多的样子,我很难想象儿子在刚才还欺负他们的景象。 环境不同了,我们也只能进行事后教育。 国内办体育类夏令营,肯定要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印象中搞体育的孩子,难免爱打架,其实这并不一定是必然,人家匈牙利孩子,踢球那么好,不就没打架么。如果中国的特殊国情,造成体育夏令营出现打架问题,则会给组织管理带来麻烦。 说是足球训练,但是真正用于足球的时间并不是每天都特别多,上午是足球,下午则是一个小时游泳和自由活动。即使是上午,我有一天观摩,一半时间是足球比赛,一半是做游戏,另外一天去观摩,则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在小足球场里做游戏。 Freezing是其中一种最有趣的,守门员要先背着身子,当他突然转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停止刚才的向前走动,动了就算输,退回到另一个球门线重新来,拿到守门员脚下足球的胜者,接着做下一轮的守门员。 教师主要是游泳馆专职教师,平时就都在那儿全职工作,暑假临时请的也有,其中一位足球教练是当地学校的历史老师。 他们的教学方法,跟国内有不同,我听同事介绍,海淀地区一些游泳馆承诺,能够两个星期把孩子教会游泳,我儿子参加的那个游泳馆,学了两个学期了,再加上这个暑假托管班,也没把游泳完全学会,孰优孰劣,不是很清楚,作为家长,跟他一起游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孩子喜欢水,还真有那么一点水性的感觉,也就满意了,估计现在要换成国内教练教,两三天之内就能让他学会了。 游泳反正是玩的事,哪天学会都没关系,所以我们也就没在意,但是如果是学数学,这么学一年还什么都没会,我还是心里没有底的,可能两种方法需要综合考量吧。
个人分类: Book-W|53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奥数培训的公益机制
热度 3 arithwsun 2011-8-27 06:21
奥数培训的公益机制 王永晖 这一年在匈牙利访问,也浮光掠影地了解到了他们初等教育的片断。匈牙利在数学教育和音乐教育上都大享盛名,他们在奥数竞赛上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前辈数学家、科学家的传记,就能找到这些历史回忆。 我跟匈牙利数学家谈起来的时候,他很惊讶我们中国竟然有这么大一个奥数培训市场,收费这么高,竟然能培育出到美国Nasdaq上市的公司。他们的匈牙利奥数培训,也有,但都不收费,由老师们公益付出,政府补贴多少不是很清楚。 他们的音乐培训也是这样,著名的Liszt音乐学院,也专门拿出老师来,培养小孩子学琴,收费是每学期大概300元人民币,一顿饭钱而已,主要是国家有补贴,形成了公益机制。 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也使用这种公益机制,由国家补贴奥数培训班,培养人才,这没有什么不好啊。 公益机制,还可以有效地遏制住全民奥数的风潮,奥数应该是学有余力的孩子才做的,现在很多人批驳奥数,不是因为奥数本身不对,而是家长们不管自己孩子合适不合适,一定要孩子参加入这个竞争,强迫孩子,那当然不好了。 公益机制,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效果,政府公益支持,顶多只能支持一小部分孩子呀,读者会问,另外一大部分,还不是会去商业性培训机构。 公益机制,确实只能支持一小部分孩子,按照我以前的文章设定, 中国的精英教育:人才造血必须大于失血 这个比例应该界于5%~10%,从而形成人才造血大于失血的中国教育战略。 公益机制,有一个好处,学生不是有钱想上就能上的,只有学识资质最优秀的才行,这么一拨人在一块儿学习,几年下来,又会有人才核聚变效应,商业化培训机构的学生,是根本比不过的,大家都知道商业化培训机构比不过,自然也就不会往那里送了。学奥数的人,自然就没有那么盲目。 这几天,我跟中国数学会主管奥数的一位老师长聊,因为他为人一直比较低调,虽然主持中国奥数多年,但没写过一本书,也没接受过任何一家商业培训机构的讲座邀请,并且,我这篇文章提出的最终解决方案,也并未获得他的全部认可,所以这里就先不提他的名字。 (注:上段指的奥数,是真正的奥数,国家队冬令营拿国际金牌的,不是指奥数培训,普通人老把这两个搞混) 这位老师接触实际情况当然比我多,就提出一个问题,你这个奥数培训公益机制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做,按你的说法,确实是商业化培训机构没法跟你争了,但是,商业机构可以做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因为你的公益机制,还是要选拔学生的,那些商业机构,就针对你的选拔做培训,情况还不是跟以前一样。 这里面有三点可以应对这位老师的精彩假设,第一是家长意识的觉醒,不要强迫孩子,想强迫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学奥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面是有教学规律的,为什么现在的小学奥数往往都是小学四年级开始做,就是这个道理,商业机构想提前做,并不是那么容易。 第二点,家长不懂教学规律,强迫孩子是可能的,有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的老师,犯这种错误的概率会小很多,稍微面试一下,就知道这个孩子对数学感不感兴趣了,不感兴趣的自然不会招了,公益机制下,家长的钱就不是考虑的因素,靠贿赂的情况可能也有,但是治国平天下,跟修身齐家的道理是不同的,就是前者讲究概率统计,只要小概率事件,并且会收敛到零就行,后者则是一个家庭一个钉不能讲概率。 第三点,才是最关键的,公益机制需要选拔学生,靠什么标准。除了上面说的面试兴趣外,数学考试还是主要靠笔试的,这也是我跟那位老师达成的共识。 这个笔试,怎么考?在我来看,就考最简单的四则运算,俗称口算或心算,限制在三位数以内(包括算式结果)。 我们考的是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商业化培训机构就没有市场了,现在为什么有些教育弄得很花哨,就是不花哨、不复杂就卖不出价钱啊,奥数培训也是这样,为什么能卖出价钱来,普通的家长辅导不了啊。 现在我们这个公益机制,入门考试考的就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看你商业机构怎么跟我接口,接不上的,太基本的东西,就卖不出去价钱。 不过,我们这里还是留了一个口子,不是留给传统的商业培训机构的,而是留给未来的教育类软件公司的,因为它们可以把口算、心算做成软件来卖,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以更有效地提高孩子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一方面来说,这也没什么不好,未来的IT设备将越来越适宜孩子使用,现在已经有Ipad平板电脑,将来会进化得更好,过几年就会普及的电子墨水型屏幕属于被动光源,效果跟纸张一样。 另一方面来说,如何设计这种心算口算游戏,关键创意点还是在我们数学家心里,如果主持该软件项目的数学家,把该项目也搞成公益机制,即把小学四年级前心算游戏中挣来的钱,用于资助小学四年级之后的高阶学习,更是美事一桩。 具体的事实将是,就单个学生来讲,他买心算游戏花的钱,比目前的商业培训费用,简直要低几十甚至上百倍。 最后说一句,单靠三位数以内的心算,在小学四年级作为公益机制的主要选拔方法,会不会漏掉真正的数学英才,这种可能是有,但概率极低,可参看我前面关于幼小数学教育的文章 数学九九表要不要背的讨论贴-----兼及华德福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幼小阶段数学教育的真功夫 整理版 任何一种机制,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小学四年级,心算能力还在同龄人10%之后,长大后却仍然能成为数学家,他参加不参加我们的公益培训,其实关系都不太大,而是跟我们国家是否有遍地开花的图书馆关系更大,那是另外一个机制,跟我们的不矛盾。 谨以此文,向诸位数学工作者(数学家、数学教育者、常用数学的科学家和高科技工程师)求教,跟我以前写的东西一样,写出来,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对,但也是真心地自觉有价值,可以朝那个方向讨论和探索,抛砖引玉之用。。。 延伸阅读: 斩断奥数培训的两个利益链条
个人分类: Book-W|8193 次阅读|7 个评论
幼小数学练习方法的创意
arithwsun 2011-8-16 16:25
做了一个在线共享文档 幼小数学练习方法的创意 http://xiexie.baihui.com/public/arithwsun/%E6%97%A0%E6%A0%87%E9%A2%9810 主要是配合先前的博文和豆瓣讨论贴。
个人分类: Book-W|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章 途书馆的建设方案
热度 1 arithwsun 2011-8-13 03:40
豆丁文档,选择全屏和菜单栏幻灯片模式阅读,效果更佳。 第三章 途书馆的建设方案 3.1 途书馆的意义:星罗棋布联成社会文化的血脉 3.2 途书馆的功能概述:教育与社交的汇合点 3.3 途书馆治理结构概要 3.4 微型社区图书馆必须走真正的会员制之路 3.4.1 混龄开放式社区图书馆与我们的区别 3.4.2 商业化教育培训机构与我们的区别 3.5 途书馆联盟网站的架构设想 3.6 家长自治型途书馆的筹建计划 第三章 途书馆的建设方案,征询的共识是: ----------------------------------------------------- 途书馆,取名之义是,与人生旅途相伴的图书馆,离家离学校路途很近的图书馆,用途丰富,包含实践性活动、社交性活动的图书馆。 ----------------------------------------------------- 我们国家,太缺少星罗棋布、使用方便的图书馆了。 这一点的重要性,可能还没有得到普通家长们的重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最大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核心能力,一个方便使用的图书馆则无疑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载体。 ----------------------------------------------------- 实际上,图书馆的社会化功能越完善,即,越能够将人群聚成一个个有形无形的读书圈子,就必将越大地促进未来的图书市场。表面上看,图书馆里,好几个人可以共同阅读一本书,似乎图书市场会因此变小,但是,仅仅根据历史经验就可以知道,哪个国家的图书馆体系越发达,哪个国家的图书市场就越庞大。 ----------------------------------------------------- 孩子们,还是要学些东西的。 明白这个大势,我们就可以顺势而为,借助途书馆的自治能力,主动地参与制定孩子们的课外学习环节: 1. 真正地采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学习养成方式,以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节奏。 2. 小学低年级校外教育活动,不以数学为主。 3. 幼小阶段的教育培训,不以"技巧"为主。 -------------------------------------------------- 家长自治,从长远角度来看,不仅会让教育更加贴近人性、贴近个性,而且,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社会肌体,自治能力强的群体,对社会建设将具有更高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我们的途书馆,只有十几个家庭(或二十几个)联合自治的规模,这么小级别的自治规模,若能处处开花,也许带给社会的和谐力量会更大。 --------------------------------------------------- 很多家长们每个周末都要送孩子去培训学校,自己在外边等着消耗时间。其实同样的价钱,十几个家长联合起来,集资建成我们这个方案中的"途书馆",能为孩子们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方案中后继的"途书馆"网站,和"频议网"网站,将为这种家长自治,提供管理上和师资评定引入上的帮助。 ------------------------------------------------------------ 欢迎转载,欢迎评论,请电邮发给我您的评论或审阅意见,我的电邮地址见每一章的封面。
个人分类: Book-W|5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二章 导师会的建设方案
arithwsun 2011-8-13 03:36
豆丁文档,选择全屏和菜单栏幻灯片模式阅读,效果更佳。 第二章 导师会的建设方案 2.1 上下沟通的学术机制:生命不息,学习不已 2.2 公益性的资金机制方能引智育慧 2.3 教育评估需要注重互动和长期效应 2.4 小结:科技教育出版界的学者们支持民间教育传播的三项原则 第二章 导师会的建设方案,征询的共识是: ------------------------------------------------------------ 上下沟通的学术机制,是"生命不息,学习不已"的最好源动力。 中国目前缺少一种"上下沟通"的机制,使得顶级科学家们,跟最底层的教育机构相联系,使得他们在最前沿的教学科研中积累的智识,可以反馈到下面。 ----------------------------------------------------------- 所以,导师会更像是一个转化器,一个过滤器,将这个世界上源于生活和工作的思想,浓缩转化为可以融入基础教育的形式。 ----------------------------------------------------------- 现在,教育界和科学界,存在着很大的鸿沟,科学家下不去,很难插手教育界的事情,教育界的普通老师,忙于日常性事物,很难在专业知识上有一个提升的机会。很明显,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得到提高,任何教育改革,若只停留在"教学法"的改革层面,其效果都是会大打折扣的。 ------------------------------------------------------------- 朱永新的"新教育"实践,其中一个关键点是,要求参与的老师写周记或日记型的文章,大量练习。老师们的文章水平和思想水平,几年下来自然就提高了。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即使对于幼小教育范畴,也可以是这样。导师会还将提倡交叉性学习,数学老师,也可以去学英语,学音乐,学书法,反之亦然。导师会的教育科研专家,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们的这些"动手练"活动,这些高级别专家的反馈,将像催化剂一样,加速老师们的提高过程。 一个学校,应该是由"爱学习"的人们组成的。那种只教书,自己不再学习的教师风气,必然会导致学校水准下降。 ------------------------------------------------------------- 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提出引子问题,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将一个难问题,分割成数个小问题,每一步都降到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这些方法,无疑都是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一个教师,哪怕他再良善,态度再亲切,不具有专业知识能力,就无法动用上述教学方法。 科学家们,无疑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具有最大的优势,能够高屋建瓴地预见各种教育方法和知识的长远效果。国家教育标准的制定,必须以顶级科学家们的见识为纲,删繁就简之后融入基础教育的骨髓。 ------------------------------------------------------------ 通过教育基金项目,我们可以将教育培训的出资人,和教育培训的受益人,进行适当分离。不是谁出钱多谁就有权接受深层教育,这应该是教育界的一个基本认识。教育的受益者,应该跟他们本身的经济能力无关,而只跟他们个人的学习意愿和当前学习能力学术水准相关。 ------------------------------------------------------------ 只有"去商业化",才能真正引来我们的科学大师,从事那些"上下沟通"的教育活动,普通人不见得能意识到这点。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教育培训讲座,向听众收费,以此给报告人高额的讲座费,绝大多数科学大师,厌其铜臭味,耽其名声,反而不会来;再者说,科学大师的人品,也很难为商业机构所利用。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中的情况是,商业教育培训机构,一方面很难请到,一方面自己也不愿意请,甚至排斥专家学者、科学大师来长期参与他们的教育培训活动。 公益是教育的正途,只有做到听众不用付费或者付费极少,教育培训活动的费用主要从教育基金池提取,才能够提高学术水准,避免商业化腐蚀了教育培训的原意。 教育事业公益性的背后,精髓是"自治+共享"的精神,这是保证其发展不离善良初衷的重要手段。无数个"自治+共享"的组织,将会构成我们社会的良性肌体,这也是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质发展的重要条件。 --------------------------------------------------------- 民间教育培训,必须遵循孔子传下来的"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才能获得科学家们的理性支持。 -------------------------------------------------------------- 欢迎转载,欢迎评论,请电邮发给我您的评论或审阅意见,我的电邮地址见每一章的封面。
个人分类: Book-W|4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章 家长会的建设方案
arithwsun 2011-8-11 21:04
豆丁文档,选择全屏和幻灯片模式阅读,效果更佳。 第一章 家长会的建设方案 家长会的功能 1.2 家长会联合自治的必要性 1.2.1 完全彻底的个性化教育只有家长才能实行 1.2.2 商业教育机构培训的弊病 1.2.3 家长会资助校内教育改革 1.2.4 "态度"革新是幼小教育的关键 1.3 良好的规则产生于家长会的治理结构 1.3.1 家长会规则考量 1.3.2 家长会的治理结构 1.4 小结 第一章 家长会的建设方案,征询的共识是: ----------------------------------- 家长会联合自治的必要性: 只有家长才条件实行完全彻底的个性化教育。 商业教育机构培训存在诸多弊病。 家长会资助校内教育改革,打开乐善之门。 "态度"革新是幼小教育的关键。 ------------------------------------- 教育应该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商业教育机构培训,周末的长时间段、大容量授课,是很难让孩子们心中留下真正的印象,只能是"囫囵吞枣"。 ------------------------------------------ 所以,我们家长会组织的"周末教育培训",针对提高的对象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们。家长们水平提高了,在平时就能够采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孩子们兴趣盎然之时,施行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 ------------------------------------------------- 家长会,将形成资金,独立于学校。采用家长自治的民主机制,用来资助上述的教育改革,同时附带地形成激励机制。 --------------------------------------------------- 家长会必然会很愿意投入资金,支持该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培训。老师培训好了,受益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们。教育改革,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的,有能力的老师,在课余周末,往往还有兼职,所以,在要求他们参与教改活动的同时,必须给予适当形式的报酬,否则,理想虽好,难于坚持。 --------------------------------------------------- "态度"革新是幼小教育的关键 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仅来源于学校和学校领导,来自家长的影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素。本方案的目的,是创造机制,使这些影响走向正面,形成良性循环。 ---------------------------------------------------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公立学校和商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局限,他们将希望放在建设新的独立学校上。本方案,跟这些家长们的希望,稍有不同,指出,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独立学校,只有建立起一个资金独立的家长会,才是改革质变的开始。 ---------------------------------------------------- 鼓励家长们、老师们之间做正面的交流,如有意见冲突,不可情绪化升级到人格攻击。 教师和家委会领导,应该具有更大的包容度,要有能力有智慧承受住家长们的一些误解行为,严格要求自己,让沟通渠道永畅。 对于人们(家长会、教师、孩子)尚未做到,或尚无能力做到的事务,家长和教师们要保持最大程度的耐心,容许这些人们(家长、教师、孩子)慢慢地成长。 对于(家长会、教师、孩子)正在做,已经在做的事务,要容许大家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批评的方式,要跟攻击性情绪相分离,要注意采用好的语言模式。 如果家长和老师们,作为成年人,也很难把握好批判性思维和攻击性情绪的区分,则最好不要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可以借助教育传习会,对于希望改进的议题,提请针对性的工作。 --------------------------------------------------------- 家长们和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模式,。尤其是在批评和惩罚学生之时,判定准则其实非常简单,即,如果是"大人之间都会觉得不礼貌的话",则绝对不应该将之运用于孩子。 ----------------------------------------------------------- 实验班的家长们,聚在一起,应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和智慧,这样,才能使实验班对整个人类世界的智慧开放,而不是相反成为一个自封闭或少数核心成员内封闭的系统。 ----------------------------------------------------------- 家长们,不可以单独赠送贵重礼物给教师,只能由家长会统一负责。孩子们自制的,或旅游时购买的小礼物,想送给教师,这是允许和提倡的,本来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体现。 ------------------------------------------------------------- 家长需要有学习的心态和志向 家长需要有自治和共享的意愿和能力 ------------------------------------------------------------ 欢迎转载,欢迎评论,请电邮发给我您的评论或审阅意见,我的电邮地址见每一章的封面。 附注. 这是我们豆瓣小组的成员写的正在进行时文章(2011.9-2012.9) (我在美国)做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主席的一年
个人分类: Book-W|5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引言: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热度 3 arithwsun 2011-8-11 20:55
引言: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王永晖 国内现在不少家长,以及民间教育家,不再坐而论道,起而行之要去办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花力气培育自己的孩子。我 在 2010 年初 部分参与了北京海淀区家长们的这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筹备建设方案,对做事情的重要性。 因而萌生动意,利用自己在大学教学科研之外的业余时间,写出一个这样的方案,结集出书,使得智识不限于一地一校,而能够为其他愿意做这些事的家长们、教师们使用,比如,可将这个方案做适当的修改,就能拿去跟当地的教育系统谈,谈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思考和讨论的基础。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教育类书籍,内容上大多只是针对做为个体的学生,即以每个学生个体为思考单位,建议和指导家长们(或教师们)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而针对于一个学生群体,即以一个学生班级为单位,去考量教育的书籍就很少,与此相关的,从制度建设角度出发的可操作性方案则更是少见。 家长们和教师们,如果在教育实践中孤军作战,是非常辛苦的,必须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小气候,才真有可能发展和巩固他们理想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所以针对这样的团体,我们需要明确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期产生互相增益和鼓励的开放心态。 本书以此理念为预设条件,将思考的基本单位,设定为一个教学实验班。正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单位一样,一个教学班,也是教育的基本细胞单位,我们实在需要从这样的尺度出发,考量我们的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各种建设问题,毕竟,每个学校都是由这些个教学班级组织起来的。 本书集结文字,构设方案,抛砖引玉以期能在这个尺度上有更多的书籍和教育实践的产生。 本方案的大部分内容,将采用幻灯片的格式书写,一页为字数较疏的概括性条目,方便在讲座时投影使用,下几页则为上一页的解释部分,字数较密,方便阅读思考,未来的推广者、演讲者,则可将这几页密集文字作为上一页概括性文字的画外音,念完后直接在放投影时跳过。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制度打开乐善之门:建设方案模板”; 第二部分. “幼小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 所谓“幼小”,是指,幼儿园和小学。 第一部分“制度打开乐善之门:建设方案模板”,包括:家长会, 导师 会,途书馆,频议网,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各地建校感触性散文。 “家长会”,其组成必须是那些热心教育、愿意积极参与教学建设过程的家长们,家长们参与教学,是学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法门,尤其是对于幼小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只想把孩子放到学校教育、甩手掌柜型的家长,本教育实验班是应该拒绝考虑的。 个性化的教育,只有家长们有条件真正完全彻底地实施,所以,“家长会”的重要目的,是形成机制,培训家长,其次,是利用家长会的独立资金,资助任课教师进修培训,最后的任务,才是普通人理解的促进校方和老师、家长们的沟通。实际上,有了前面两个任务,家长们真正地理解了教育原理,这种沟通就不再是“论事就事”,解决一个问题再等待着发生下一个类似问题。我们家长会的“沟通”机制应该主要是放在“智识”、“理念”上的沟通和研究,很小的一部分才是具体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学校具体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是应该相信校方和任课教师们的处理能力,家长们不应做过多干涉。 家长会建设方案中,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细节的实施办法,以供后来者参考,节省思考力,直接转化为行动力。 当然做任何教育改革,不能光靠家长们的激情,必须有各层级的教育专家加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家长们,都能对学术性的教育、对人类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智慧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的。所以,除家长会之外,当条件成熟之时,还可利用教育论坛的形式,形成“学术促进 导师 会”,简称“ 导师 会”,负责指导教师、家长乃至优秀学生的发展。 途书馆,取名之义是,与人生旅途相伴的图书馆,离家离学校路途很近的图书馆,用途丰富,包含实践性活动、社交性活动的图书馆。这一点的重要性,普通的家长们未见得都能体会到,但实际上,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体系,是这个国家教育和科研的重要血脉。因为,“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核心能力,图书馆则无疑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载体,所以,不少教育界有识之士,如朱永新、尹建莉,都将建设图书馆,作为他们工作计划中的一个重点。 我们国家,太缺少星罗棋布、使用方便的图书馆了。虽然现在各地开始自发地建设一些“社区图书馆”,这些“社区图书馆”租上民居,面积100多平米,靠数百元的会员费,试图提供混龄人群的图书服务,其质量自然可想而知,因为100多平米的面积,根本是无法容纳下面向混龄人群的图书量的,为此目的,面积至少应该在1000平米左右。 我们方案中的途书馆,同样是租民居(在学校附近),100多平米,但是面向的是同一个年龄甚至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们,所以图书范围缩小,足以提供相当优质的服务了。 这些家长会和途书馆的经费事物管理,都将秉承家长自治的原则,这可以说是本方案的最大特色。以教育为枢纽,带动家长们自治能力的成长和普及,中国社会将在这种细小肌体的层次,绽放活力。 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国每个学校(学校附近),都有几个这样的家长自治型的家长会(途书馆),再通过网站联络起来,其对中国社会的草根级推动力,不言而喻。 网络,是新时代的重要技术,因为有了网络,教育的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良。除途书馆联网会带来的集成效应,生成新的图书发行渠道的商业模式外。本方案中,还将述及另一个促进教学互动的互联网构设。 频议网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教学互动,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评老师”网,各个学校也在建设自己的学生评价教师系统。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人才的制造,发展至今,不超过两种模式,一种即是“考试选拔制”,一种即是“评议推举制”,后者是在历史上先出现,使用了数百、数千年之后,才逐渐被“考试选拔制”所取代。 现在,随着人类文化越来越走向开放和沟通,又有着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评议推举制”将重出江湖,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实际上,这一点已经在美国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录取上,有了非常充分的反应。这种大势所趋,必然是教育界的新机会,一直参与这种频议网活动的学生和老师们,在面临升学或求职的时候,就可以提供出一份详尽的个人评议材料,增加沟通了解的信息量。 频议网,有几个特点,将是目前社会上“评老师”网或学校里“教师评价系统”所没有的,a. “频”字意味着频繁,目前的评价系统,每学期一次,课程结束了才评一次,对教学互动的作用太低。频议网将采用固定周期(每两周一次)和自由随时两种方式,保证了教学互动的数量,才能以此促进质量;b.频议网,不仅是评老师,更重要的是评学生,将学生们的闪光点发现于平时,不至于忘记,将来总结出来,就是一封非常好的升学推荐信了,其中自然允许很多个性化的设置和选项;c.频议网,不止于一地一校,当这个学生、这个老师离开本地、本校,频议网的历史记录不会消失,社会上的“评老师”网,过于自由,不经老师和学校授权,不确认学生资格,就任由评价,公信力很差,频议网将联合老师和学校,真正与班级的实际教学活动同步;d. 对于优秀学生,频议网将组织适应级别的校外精英人士(科学家、教育家、各行业精神领袖),跟他们每年接触一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写下评议保存,数年积累下来,将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最佳历史记录,想必会大大地推动中华民族的顶级人才质量。 家长会及 导师 会的建立,必须通过学生所在学校的同意;频议网,则不见得需要学校同意,只要任课教师同意即可;途书馆,则不需要学校和任课教师同意,只要数个家长们(及教育专家们)齐心协力,就完全可以建成。 这四个方案彼此具有独立性,可分可合,可供实践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倘若能建成其一,也会对教学起到莫大的促进。不过,因为本建设方案,是针对于跟学校谈判而写的,所以将重要性的先后顺序,设定为:家长会, 导师 会,途书馆,频议网。后两者的载体网站,不是单个学校的能力就能建成的。 目前,除了在公立学校建设教育实验班的想法,还有相当多的人更喜欢直接尝试去建设一个民办学校(或称私立学校,独立学校)。教育,应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这种尝试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版,明确含有“托管办学”的文字,也说明了政策导向是有利于这种尝试的。 即使是在公立学校,尝试建设教育实验班,也是离不开“家长会”资金的支持的。“家长会”的资金,将独立于学校,为此目的,必然需要事先做好“治理结构”的设计,使得一切事情都预先放到台面上,透明化,方能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 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本质上,删减之后,也能用于公立学校的教育实验班。其思路是,将一个学校中最重要的两大资源的管理,即,“资金流”跟“师资流”分开,教学的人员,就好好专心教学,不要操心资金管理,而资金管理人士,则不能干涉具体的师资选拔和教学过程,要对教育人士,有完全彻底的尊重和最大可能的授权。 只有做到“钱--权--智”的相对分离,才能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和贡献者,各安其位,各谋其责。 如果学校发展较大之后,还可以把资金的筹措、决策、监督三大过程,分离到对应的相对独立结构,把师资的吸引、选拔、培养三大过程,也分离到对应的相对独立结构。 这些方案,准备都写得比较详细,完备,这样将来各地建校建班人士,可以直接拿来用,稍作删减,就可形成合适自己的文档 底本 。 第一部分的最后几篇,如果可能的话,将收集各地民间公益建校人士的感触,述说最近发生的建校历史,以偏于感性为主,用来增加感性认识,将来用于从情感上打动谈判方。 第二部分,“幼小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更偏重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即我们心目中的教育,其大致模样应该是怎样的。 人类的教育系统,功能无非有二,其一为培育,其二为选拔,但是几乎让中国所有教育人士和家长们讨厌的是,中国当前传统教育,太注重考试选拔功能了,就像一个大轮子,虽然不喜欢,但是车轮到了每个人面前,往往只能选择被卷入。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以“培育”功能为主的学校或班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去掉或者说不强调考试机制之后,我们还有什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可以使用,使我们培育出的孩子,不负国家和民族的期待。 在我接触民间教育家和激进家长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将“培育“型的,或曰健全型的教育,跟精英教育相对立。实际上,作为教育改革,必须要将自己的教育实验,跟培养精英相联系,不管世界上对精英有多少种定义,该教育实验都应该有信心说,按你们的定义,我们都有(一定人数的)学生能够达到。 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也是一个独立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初建学校,真正立稳根基,需要十年二十年,也就是建校第一代人士的工作活动期,在第一代人士离校后,这个学校能不能接着发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前面培养出的学生了。如果,它前面培养的学生,自己生活都还紧巴巴的,那就不可能给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一个较为完备的学校,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光靠收学费,是办不下去的。 如果,这个学校建立十年二十年中培养的学生,在文化进步上没有达到足够的声誉,那么也就不可能给学校提供声誉的支持、智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这个学校初建十年二十年来形成的学校文化,将因为第一代人士离去,毕业校友们缺乏文化声誉,缺乏影响力,而逐渐消失殆尽。 所以,精英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仅跟独立学校的建设方向有联系,甚至可以说成是生命线似的相济相成关系,以精英教育为一条生命线,学校的师资发展,才有了一个鲜明的方向,学校的人才环境,才有了一个必须开放、尊重沟通的实事求是心态。 当我们不再以“考试选拔”为主攻方向之后,我们才能开始真正重视那些不太容易考试的课程,如体育类、艺术类课程,而这些课程,相比于理性训练型课程,在幼小阶段(幼儿园和小学),实际上更加重要。 我们需要一个均衡的教学大纲,使得学生们可以均衡地发展能力,同时又能够个性化的成长。本书中的教学大纲,将主要侧重于小学低年级,这与本书的写作初衷,构设一个可行的建班、建校方案相一致。 这个教学大纲,将教育课程类型分为两维六型,第一维包含三大型式的基本语言课程,即自然语言(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艺术语言(音乐为主),第二维包含三大型式的训练方式,即力性(体育和手工),礼性(人格完善与社会化礼仪),理性的训练/思维方式。 这种分法,来源于人类历史的已有总结。如,IB课程(国际文凭组织) 的 PYP (Primary Year Program,幼小纲要,3~12岁)的课程分类,也是六种,含义跟本书的六型完全一致,只是没有像我们把这六型又分为两大维,每一维包含三大型,从而可以二维相交,形成9宫(9类),用于理解和安置具体课程。我们中国教育的古代圣人,孔子,将课程亦是分为6种, 礼、乐、射、御、书、数,跟我们的分法,也能相洽,比如可以名词对应为,礼(礼性训练)、乐(艺术语言)、射(力性训练)、御(理性训练)、书(自然语言)、数(数学语言)。 教育是一个“减法”的过程,人类数千年文明积累下的巨大卓越的思想, 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及各行各业产生的精华,要想将之融纳吸收到教育系统,只有“删繁就简”,那么一个教育体系的“删繁就简”的标准是什么,就来源于这个教育体系对课程分类的理解,如IB课程,和孔子教育系统,都将“人格完善与社会化礼仪”或曰“礼性训练”,视为六大之一,给予高度的地位,也就是来源于它们对培养人类顶级人才、领袖型人才的认识。其实,普通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训练呢,普通人至少有一个家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啊。 为什么当前中国对教育改革的呼吁特别迫切,很大程度就源于,传统的教育忽视了这方面。体格不健,人格不全,不少大学生,竟然连写信的规范,走路时打招呼的礼仪,使用批判性思维时的注意事项,都乏善缺如,缺少必要的社会化常识。其实,好些东西,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教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 似乎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国人,他们的观点都是,中国教育体系已经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了。要改革,总要有个开始,有个结晶生长点。有自上而下形式的,由国家领导人忧国忧民,直接推动,促进下面来做事。 我们这个方案,则是偏于自下而上形式的,希望通过每个家长、每个老师,每个关心教育的中国人的合力,为自己的孩子们,建设起一个个、一座座,接近于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和学校。 本书 不免会有“乌托邦”的色彩,正是认识到捕捉和孕育“理性之梦”,对建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作者才最终下定决心写完此书,并在行文中注意多使用动词和具体名词,少使用形容词和抽象名词,多提供建设性的方案,少使用怨天尤人式的批评指责。 我目前能力有限,只能去尽量管住这份文档在逻辑上对不对,至于这份文档所要求的逻辑基础,即,家长们具有相当的自治精神和共享精神,我只能是作为本方案的假设,如果这一代没有,那就等下一代吧,中华民族等得起这个时间。 如果本书的方案,能够真正在现实中形成事业,我们会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在新版的时候加入第三部分,将本书前两部分幻灯片格式的理念和方法,细化成更加规范的标准文档,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所用。 最后, 欢迎大家指出不当之处,详明正确之解或更加精巧之解, 帮我从逻辑上把关,逻辑上通不过的东西,现实中肯定也通不过。 从事教育的人士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发展,本书亦是如此 , 对于每个错误或缺漏,不管大小,均会在新版的时候予以改正 多谢! 王永晖 作者简介: 作者是 1971 年生人, 1998 年获得山东大学数学系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数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参加两项 973 项目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曾在美国 Stanford 大学和匈牙利科学院数学所 (Renyi Institute) 各访学一年。 作者因为自己孩子的缘故( 2005 年生人),开始关注幼小教育,接触相关教育实践。作者根据自己在学术圈,尤其是数学高手们熏陶下所得的学习理念、学习经验,加上自己在这方面二十年来的长期思考,转化智识,于孩子们心中发现其萌芽之根,以此理解和评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尝试集成出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案,述及理想性和可行性兼具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供吸取共识之用,人人出一点可尽之力,积微成著,当可更好地保护中华民族下一代根苗的顺利成长。 电邮地址 : 见每一章封面 邮政地址中文: 100048 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王永晖 邮政地址英文: Y onghui Wang Department of Math.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Xi San Huan Beilu 105 Beijing 100048 P.R. China
个人分类: Book-W|28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前言: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arithwsun 2011-8-11 20:47
前言: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诸位关心幼小教育的家长们: 因为孩子的缘故,我开始关注幼小阶段的教育,这份文档的引言述说了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是有“立场”的,我的“立场”之一即是,“家长参与”是幼小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的自治和共享精神,将决定我们这个民族的教育风尚。 根据文档中的认识,教师的养成顺序应该是“真善美”,“真”即指“抽象思维能力”,这是教师最应该强调的职业素质,才能面对全班孩子的时候做到一碗水端平;孩子的养成顺序应该是“美善真”,应该以艺术品的角度欣赏他们,不能跟孩子“较真”;家长的成长顺序应该是“善美真”,善待家人,爱孩子的责任主要在家长自己身上,本书的取名即源于此种强调。 共祝我们的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王永晖 ------------------------------------------------------------------- 诸位教育科技出版界的学者们: 因为孩子的缘故,我开始关注幼小阶段的教育,这份文档的引言述说了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是有“立场”的,我的“立场”之一即是,这份文档应该反应出科学家们的述求,他们对自己子女教育的希翼,以及他们对教育体系的认识和要求。 所以,请您们审阅这份文档,尤其是第二部分。有不少人认为,教育跟科研不一样,比如在某些场合就开始流行这种认识,“中小学的数学学习,不是数学家的数学”,貌似有理,其实非常荒唐。中小学数学确实不是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数学家,但是如果其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数学家们的眼里都不过关,绝对就是有问题的,不能以简单的言辞为此搪塞。 基于此种认识,如果您认为这份文档中有违科学家立场之处,或者有不当不精巧之处,敬请指出,我将认真考虑,在修改版中反映出来。 科学家参与教育,促成上下沟通机制的形成,应该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偏离科学家共识的教育体系,只会给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带来不利。 恭祝教祺! 永晖 ----------------------------------------------------------------------------- 诸位企业商业金融界的专家们: 因为孩子的缘故,我开始关注幼小阶段的教育,这份文档的引言述说了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教育是有“立场”的,我的“立场”之一即是,教育是国家民族的生死命脉,教育有其民族性和国家性,我们需要从这个大角度,去审视教育现象,明晰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譬如,现在有一些教育改革者矫枉过正,希望以极端的作法,纠正老百姓们在子女教育上的火热行动,至于老百姓们为什么会自发地把教育热情释放在人类的三大语言能力上(奥数培训,英语学习,音乐练习),若仅仅简单地归因于升学压力,那是看轻了老百姓的智慧。 老百姓们在教育上的热情,需要我们制造一个能量灌输体系来引导,这是多么好的老百姓啊,在别的国家花钱引诱他们的老百姓送孩子去多读书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自己掏腰包送孩子读书,这种热情是多么的珍贵,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点所在。 所以,请您们审阅这份文档,尤其是第一部分,如果您认为其中有违国家民族立场之处,或者有不当不精巧之处,敬请指出,我将认真考虑,在修改版中反映出来。 教育中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建立合理的资金决策机制,是教育事业能够强国强民的成本所在。 敬祝商祺! 王永晖 第一版结稿。 欢迎转载,欢迎评论,请电邮发给我您的评论或审阅意见,我的电邮地址见每一章的封面。
个人分类: Book-W|4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学结构的一种理解模式与课程时间表
arithwsun 2011-8-3 17:00
这篇文章是为幼小教育阶段所写的,是我的 文档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中的一节,这里先发出来,以征求意见。 豆丁文档,请选择菜单中的幻灯片模式和全屏阅读更佳 我想使用html代码嵌入,但是在科学网博客编辑器上没有找到,有知道怎么做的吗。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239546404-144.swf' width='650' height='49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个人分类: Book-W|3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小学数学学些什么?
热度 4 jiangxun 2011-4-29 08:03
作者:蒋迅 曹广福 问“ 小学数学题有多难? ”,我不能回答。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美国小学数学有多么不难。 正好这几天,我转了和讯博客 东升西点 的四篇文章中有关数学部分的内容:“ 美国小学学前班数学学些什么? ”,“ 美国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些什么? ”,“ 美国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些什么? ”,“ 美国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些什么? ”。 作者在写完第四篇之后说不会继续写下去,因为没有多少人关注。我觉得是个遗憾。美国教育部没有指定一个全国性的小学教育大纲。各州的要求不同,公立、私立 学校的要求也不同。上面的这四篇文章是根据一个基金会出版的一套书翻译的目录。虽然不能代表美国小学教育的全部内容,但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教育程度。 纵观这四册书的目录,我感觉美国的数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螺旋式上升。一个概念可以在几个年级 里反复出现,每次又都有一定的提高。初一看觉得东西很多,其实是从蜻蜓点水开始的,讲一个概念,配很多图,做游戏。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随着年龄的增大, 玩的成分逐渐减少,学习的成分逐渐增多。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孩子们都是就近入学。有些人花钱让孩子上私校,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如果是上公校,美国从学前班开始就算是小学了,学费国家包了。
个人分类: 谈数学|878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美国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些什么?
热度 1 jiangxun 2011-4-28 08:31
以下摘自 东升西点 博客的“ 美国小学三年级学些什么? ”一文的数学章节。 目录 V. 数学 (Mathematics) 引言 (Introduction) 推荐资讯 (Suggested Resources) 乘法 ── 第一部分 (Multiplication -- Part One) 乘法用语 (Multiplication Words) 竖式乘法 (Multiplication Vertically) 乘法的表达 (Showing Multiplication) 乘法表 (The Multiplication Table) 平方和平方根 (Square Numbers and Square Roots) 括号,三个数的乘法 (Parentheses, Multiplying Three Numbers) 除法 ── 第一部分 (Division -- Part One) 运算 (Operations) 除法一例 (An Example of Division) 解决除法问题 (Solving Division Problems) 除法名词 (Division Words) 除法的性质 (Division Facts) 除法中0和1的规则 (Division Rules for 0 and 1) 除法应用题 (Division Word Problems) 图解乘除法的性质 (Picturing Multiplcation and Division Facts) 带空格的乘除法的图解 (Picturing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Facts with Blank Spaces) 除法和分数 (Division and Fractions) 十万位以内的数 (Numbers Through Hundred Thousands) 千位数 (Thousands) 读写四位数 (Reading and Writing Four-Digit Numbers) 万和十万 (Ten Thousands and Hundred Thousands) 展开形式 (Expanded Form) 千位数计数 (Counting with Thousands) 千位数间隔计数 (Skip-Counting with Thousands) 四舍五入 (Rounding Numbers) 千位数的比较和排列 (Comparing and Ordering Thousands) (Working with Numbers) 等式和不等式 (Equations and Inequalities) 百以内的序数 (Ordinal Numbers Through One-Hundredth) 使用数轴 (Using Number Lines) 加法和减法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竖式加法 (Column Addition) 心算加法 (Mental Addition) 更多的心算加法技巧 (More Mental Addition Techniques) 估计合与差 (Estimating Sums and Differences) 多于一个运算 (More Than One Operation) 心算减法 (Mental Subtraction) 四位数的和与差 (Sums and Differences of Four-Digit Numbers) 千位数加法 (Adding with Thousands) 减法:多于一次借位 (Subtraction: Regrouping More Than Once) 高位是零时的借位 (Subtracting Across Zeros) 四位数减法 (Four-Digit Subtraction) 加减钱数 (Adding and Subtracting Amounts of Money) 时间,钱和图 (Time, Money, and Graphs) 到分钟的时间 (Time to the Minute) 以分钟计的时间段 (Elapsed Time in Minutes) 用日历 (Working with the Calendar) 写日期 (Writing Dates) 钱 (Money) 图像的读和写 (Reading and Writing Graphs) 几何 (Geometry) 多边形 (Polygons) 角度 (Angles) 全等和对称图形 (Congruent and Symmetric Figures) 周长 (Perimeter) 面积 (Area) 立体 (Solids) 度量 (Measurement) 美国习惯系统和公制系统 (The U.S. Customary System and the Metric System) 度量应用题 (Measurement Word Problems) 度量和画线段 (Measure and Draw Line Segments) 估计线性度量 (Estimating Linear Measurements) 测量重量 (Measuring Weight) 测量体积 (Measuring Volume) 测量温度 (Measuring Temperature) 乘法 ── 第二部分 (Multiplication -- Part Two) 乘以十、百和千 (Multiplying Tens, Hundreds, and Thousands) 乘法的一个方法 (A Way to Multiply) 乘法的简便算法 (The Short Way to Multiply) 乘以三位数和四位数 (Multiplying Three-Digit and Four-Digit Numbers) 乘法的检验 (Checking Multiplication) 另一种展开形式 (Another Way to Write Expanded Form) 用乘法解应用题 (Solving Word Problems Using Multiplication) 除法 ── 第二部分 (Division -- Part Two) 余数 (Remainders) 除以十、百和千 (Dividing Tens, Hundreds, and Thousands) 两位数商 (Two-Digit Quotients) 检查除法 (Checking Division) 除以三位数 (Dividing Three-Digit Numbers) 罗马数字 (Roman Numerals) 分数 (Fractions) 分子和分母 (Numerator and Denominator) 从1/2和1/10认识分数 (Recognizing Fractions from 1/2 and 1/10) 等价分数 (Equivalent Fractions) 比较分数 (Comparing Fractions) 带分数和整数 (Mixed Numbers and Whole Numbers) 小数:十位小数 (Decimals: Tenths) 小数和百位小数 (Decimals and Hundredths) 钱的乘法和除法 (Multiplying and Dividing Amounts of Money) 应用题 (Word Problems) 两步走应用题 (A Two-Step Word Problem) 一个估计问题 (An Estimation Problem) 一个你需要估计的问题 (A Problem Where You need to Guess)
个人分类: 谈数学|697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美国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些什么?
热度 1 jiangxun 2011-4-27 08:33
以下摘自 东升西点 博客的“ 美国小学二年级学些什么? ”一文的数学章节。 目录 V. 数学 (Mathematics) 引言 (Introduction) 100以内数的练习 (Working with Numbers to 100) 有间隔地数数 (Skip-Counting) 一些特殊数学用语 (Some Special Math Words) 偶数和奇数 (Even and Odd Numbers) 在…之间,多一个,和少一个 (Between, One More, and One Less) 用标签计数 (Counting with a Tally) 使用图像 (Using Graphs) 把数写成文字 (Writing Numbers as Words) 读有计数的直线 (Reading a Number Line) 复习:12以内的加法 (Review: Addition Facts to 12) 复习:12以内的减法 (Review: Subtraction Fact from Numbers to 12) 和数为13,14,15,16,17,及18的加法 (Addition Fact with Sums of 13, 14, 15, 16, 17, and 18) 差数为13,14,15,16,17,及18的减法 (Subtraction Facts from 13, 14, 15, 16, 17, and 18) 任意顺序的加法,三个数的加法 (Adding in Any Order, and Adding Three Numbers) 加倍和减半 (Doubles and Halves) 和数位10的加法 (Sum of 10) 加法和减法的检验 (Checking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加减法的几组基本性质 (Fact Families) 添出等式中空缺的数 (Find the Missing Number) 在大於和小於式中空缺的数 (Missing Number Problems with Greater Than and Less Than) 等式运算 (Working with Equations) 十和一 (Tens and Ones) 两位数加法 (Adding Numbers with Two Digits) 交换加数和被加数来检验 (Checking Addition by Changing the Order of Addends) 三个数的加法 (Adding Three Number) 两位数的减法 (Subtracting Numbers with Two Digits) 两位数减法的检验 (Checking Two-Digit Subtraction) 横向、纵向和心算加减法 (Adding and Subtracting Horizontally, Vertically, and in Your Head) 加9和减9的心算 (Adding and Subtracting 9 in Your Head) 到十的四舍五入 (Estimating and Rounding to the Nearest Ten) 分数 (Fractions) 一千以内的数 (Working with Numbers to 1,000) 百位数 (The Hundreds) 百位数之间的数数 (Counting Between Hundreds) 继续数数 (Count On!) 不同位上数的值 (Place Value) 展开式 (Expanded Form) 比较三位数 (Comparing Three-Digit Numbers) 三位数加法 (Adding Three-Digit Numbers) 进位加法 (Regrouping Tens as Hundreds) 三位数减法 (Subtracting from a Three-Digit Number) 百位数上的借位减法 (Subtraction and Regrouping Hundreds) 钱 (Money) 硬币和纸币 (Coins and Dollar Bills) 多少硬币是一圆钱? (How Many Make Up a Dollar?) 二十五分硬币和(Quarters and Counting by 25) 数钱 (Counting Money) 钱的加减 (Adding and Subtracting Money) 应用题 (Word Problems) 度量 (Measurement) 测量长度 (Measuring Length) 测量重量 (Measuring Weight) 测量时间:日历 (Measuring Time: The Calendar) 测量时间:(Measuring Time: Clock Time to 5 Minutes) 测量时间:(Measuring Time: Half and Quarter Hours) 测量时间:(Measuring Time: How Much Time Has Passed?) 几何 (Geometry) 平面图形 (Plane Figures) 立体图形 (Solid Figures) 点、线和线段 (Point, Lines, and Segments) 对称的线 (Lines of Symmetry) 乘法 (Multiplication) 什么是乘法 (What Is Multiplication?) 乘法练习 (Practicing Multiplication) 乘以10 (Multiplying by 10) 乘法的三个规则 (Three Rules for Multiplication) 应用题和找出乘法因子 (Word Problems and Missing Factors)
个人分类: 谈数学|908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美国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些什么?
热度 1 jiangxun 2011-4-26 08:10
以下摘自 东升西点 博客的“ 美国小学一年级学些什么? ”一文的数学章节。 目录 V. 数学 (Mathematics) 引言 (Introduction) 模式和分类 (Patterns and Classifications) 数和数的认知 (Numbers and Number Sense)  从一到十 (Numbers from 1 to 10)  多一个和少一个 (One More and One Less)  序数 (Numbers for Things in Order)  整数的数位 (Place Value)  从20到100的整数的数位 (Place Value from 21 to 100)  一百以下数数 (Counting to 100)  十二是一打 (Twelve Is a Dozen)  大於和小於 (Greater Than and Less Than)  课堂练习: 以前和以后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课堂练习: 数字卡片游戏 (Activity: Number Flesh Card Activities)  图形的使用 (Using Graphs)  分数 (Fractions)  课堂练习: 用骰子做加法(Activity: dicey addition)  三个数的加法 (Adding Three Numbers)  减法:拿走后剩下差数 (Subtraction: Taking Away Leaves the Difference)  比较差与和 (Comparing Differences and Sums)  加减法的几组基本性质 (Fact family)  课堂练习: 找出神秘数 (Activity: Find the Mystery Number)  课堂练习: 加减的故事 (Activity: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Stories)  课堂练习: 一百以内数表 (Activity: a Hundred Table)  两位数加法 (Two-digit Addition)  两位数减法 (Two-digit Subtraction) 计算 (Computation)  12以内加法 (Addition Facts to 12)  0到12的减法 (Subtraction Facts from 0 to 12) 钱 (Money)  课堂练习: 硬币组合 (Activity: Coin Combinations) 几何 (Geometry)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Flat and Solid Shapes)  课堂练习: 我说你做 (Activity: Simon Says) 度量 (Measurement)  日历 (Calendar Time)  课堂练习: 说出时间 (Activity: Telling Time)
个人分类: 谈数学|43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儿童快乐入园的诸般要素
热度 3 arithwsun 2011-4-9 18:50
儿童快乐入园的诸般要素 王永晖 我们很多普通家长,对幼儿园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没有指望幼儿园就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个天才。我们普通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核心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孩子们愿意快乐地去幼儿园,如此而已。 我儿子今年6岁,3岁的时候开始去幼儿园,至今去过四家幼儿园,所以可以集成一些经验,供家长们以及新建幼儿园参考。 我们先上的是自己学校的首师大幼儿园,当年去的时候,一个家长说,孩子们一年下来能适应就不错了,第一个月入园,孩子们哭天抢地,我儿子算是比较平静的,不懂得那些小孩子们为什么要哭,但这种集体情绪的影响实在不好。 入学是9月份,一个月下来正好到了十月,是北京儿童疾病高发期,孩子们去幼儿园,实际上是花了很大的心力,一个月消耗下来十月纷纷生病是自然可以想见的事情。 其实,解决这个事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要让小孩子集中入学,按实际年龄分批入学,不就很好吗。每次入学,一个班就一个新生,老师也可以很好地照顾到新生的情绪。 混龄班是最适合这样做法的,混龄班确实有诸多优势,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值得广泛使用。 更进一步,新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应该允许家长们陪同,刚开始时间长点,以后逐渐减少,让孩子们怀着安全感进入幼儿园,不要一开始就把他们吓着了,岂不是更佳的策略。 我2009年在Stanford大学访学一年,最后的暑假时,把家人接过来,为了孩子的教育,花大价钱(1100$/月)把4岁的儿子送到Stanford大学附属幼儿园,过两个月的洋荤。 因为我知道国外幼儿园是允许家长们陪同新生一段时间的,就跟主班老师商量,他们很爽快地就同意了,让没事的妈妈陪着。结果,孩子知道妈妈就在班里陪着,反而不太注意妈妈,玩得不亦乐乎,第一天陪同上午到午饭,第二天陪同到上午,第三天之后就一两个小时,下一周,孩子就完全不需要家长陪同了。 这个班还有个游戏,有个嘹望窗,室内有专门的凳子可让孩子爬上来,家长送完孩子后,还可以隔着嘹望窗跟孩子再说一遍再见,孩子他妈想过过这个瘾,结果是儿子进了班就不再回头了。 最近这一年,我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访学,这次好一些,能全程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是花大价钱(650Eur/月)送去一个英语幼儿园,教师80%都是美国人。 这个幼儿园,也允许家长陪同,但是不能直接在班里陪同,只能在班外走廊里的沙发中坐着,结果这次的陪同时间就大大延长,要过一个月,孩子才不再强烈要求陪同。 原因是,孩子看不见家长,老惦记着走廊外的家长,心里不踏实,反而在5岁半的时候不能快速度过适应期。我想,如果老师允许在班级里陪同,孩子肯定会很快忘了家长,迅速融进班级的。 老师不允许家长们在班级里陪同的原因是,一、这个幼儿园有这个条件,走廊外还是有点地方,有个沙发可以让家长们坐,那个Stanford幼儿园,虽然条件很好,但是却没这个;二、匈牙利主管认为,如果这个家长在班级里陪同了,那别的孩子看见了,也会要求家长不上班来幼儿园陪同。 其实,这个道理说不过去,在走廊里陪同,孩子不也是照样能看见,而且根据我们在Stanford的经验,不必担心孩子们有这种反应,聪明着呢。 匈牙利人,在很多方面,跟中国人很像,他们小学生也是布置大量作业。 当然,入乡随俗,我也就没跟她们反馈这个道理,慢一点就慢一点适应吧,反正坐在沙发上也能拿着电脑做自己的事。 这个小细节,倒是可以为后来的家长们和新建幼儿园参考。 我儿子在首师大幼儿园上了一年的学,期间有好几个同学纷纷退学,跟主班教师肯定是有关系的,这位主班教师,其实长相很美丽,但是30多岁也没结婚,自己没孩子,关键是,她自己就是首师大子弟,说自己当年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哭哭啼啼的,现在她当老师了,认为这很正常。 后来,我儿子在离开首师大幼儿园很久之后,我问他在首师大幼儿园的感受,他归纳的很精辟,就是学“坐”,成天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这位主班老师,曾经把小孩子关进“黑”屋子,应该不是指光线真黑,就是他们的卧室,封闭空间把孩子孤独出来,也曾经在小孩子们集体闹哄哄的时候,突然关电灯吓唬全班孩子们,这都是孩子长大后,有了语言组织能力,散步时才告诉我的,当时不知道,不通报。 ( 探索性讨论:西方幼教派系中使用的“Time Out”方法 ) 孩子4岁的时候,我当时还在Stanford,孩子妈妈自做主张,就把儿子送到了一个华德福类型的幼儿园,离家也不算远,当时刚刚筹办一个月。 归纳孩子上过的这四所幼儿园,其中最好的,就是Stanford幼儿园和这个华德福幼儿园,好在哪里呢,为什么它们能让孩子每天都想去幼儿园呢。 第一个关键因素,我认为是户外活动,Stanford Arboretum幼儿园就坐落在Stanford校园边上的森林里,物理条件具备,美国人又在这方面有特别的意识,加州硅谷地带,又是世界上气候最好的地区之一,孩子的大量时间,是在教室外面的户外活动,户外地面都铺上木屑,这好像是美国户外幼儿设施的标准做法。 我看到一个4岁小女孩,在轮胎做的秋千上,荡的像人猿泰山一样,非常惊险,自叹这样的起点,是中国教育系统极为欠缺的,我们跟西方国家拼人才高科技,在起点上就大大不足。 不仅是幼儿园,驻地Palo Alto附近,步行20分钟之内,有4所这样的幼儿公共户外设施,居于公共绿地之中。这些户外幼儿设施,不是普通家长的爱心就能促成的事情,必须通过政府和社区方能置办。 照片是都照了,秋千,沙坑,滑梯,是必备设施,有些地点可能社区花的钱多些,还有玩水的龙头和冒险的攀爬架,架下不仅用木屑垫着,还用一种海绵铺地,踩上去很软。 回国后,一直没功夫整理,即使整理之后,也没多大用处,北京市这么大,体育彩票倒是建了一些设施,都是面向成人的,对于孩子甚至有危险,反而要求大人必须全程陪同。 回国后,这才每天去那个华德福幼儿园接孩子,每次去接的时候,内心特别高兴,直夸爱人做了最明智的决定。 何以哉,因为我每天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全身都是土,我知道,孩子是玩好了,老师敢让孩子玩土,了不起,这个钱(学费2500元/月,现在估计三千多了)算是值得了(花这么多钱让孩子有机会玩土,这就是大城市的生活特色)。 这个华德福幼儿园,实际上是家长们自己办起来的,她们生源不愁,只招15个人,排队很长,所以也不用我这里说出名称为她们做广告了。 这个华德福幼儿园,租在一个高档小区的一层三居室,户外有200平米的专属封闭绿地可供使用,弄了沙坑,后来又做了攀爬架,孩子们户外活动很多,不光是园子里,小区附近的公共绿地他们也常去。 我儿子,刚开始并不太愿意跑步走路,原因在当初他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没有让他尽着兴地走,走了几步,练习了点意思,就把他抱着走了,图大人省事。这样,孩子过了走路敏感期,反而走一走,就经常要求大人抱着。 儿子上了这个华德福幼儿园后,它们常规的户外活动下来,收获很大,5岁的时候,我跟他爬香山,上去坐缆车,下来自己走,走了3个小时,我自己累了,孩子还不累,兴趣盎然。 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现在,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一天走5、6个小时,孩子也不叫累,大多数时候不会叫抱,抱也就抱一两分钟,图那个亲密的意思。 我对现在的匈牙利幼儿园,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它们的户外活动相比来说太少,可能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实际上经常达不到这个量,遇到雨天、雪天,孩子就不出来了。 儿子在北京的华德福幼儿园,即使是遇到雨雪天气,也会带孩子出外活动,欣赏和感受自然的气候,现在的儿童衣服也很高级,雨衣雪裤都在物质上保证了儿童出外的安全。 那一年冬天,除了北京最冷的几天之外,儿子根本不愿意带帽子,大冷天光着脑袋,我们也不强迫,一冬天下来反而是幼儿园里生病最少的孩子,跟前几年爷爷奶奶带着的时候,形成鲜明对比。 没想到匈牙利人,这点上也跟中国人像,冬天的时候也喜欢把孩子捂着,看来,不是所有西方人,都像那种不怕冷的美国人。 户外活动多,孩子高兴,不就每天盼着到幼儿园来了吗。 孩子爱去幼儿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交活动,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人群来说,必须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否则他只懂得跟大人相处,没有任何同龄孩子的社交活动。 好的幼儿园,日程安排中会有社交游戏,供孩子们活动,如华德福的晨圈Morning Circle,教师和学生们围成一圈,边诵唱边舞蹈相应的动作,很值得其他幼儿园学习(据我所知,目前市面上没有学习光盘)。 孩子那个华德福幼儿园,有很多活动,无形中指向的都是社交训练,孩子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当然成天早上会惦记着去幼儿园了。因为那个幼儿园在小区,反而有个好处,孩子们放学后还会在小区绿地上玩耍一会儿,玩耍够了,经常要提出去谁家谁家玩。 这种要求,是孩子们自己提出的,家长只要不忙,都会尽量满足,不就是多做点饭吗,花这点代价,孩子习惯社会交往,心里健康不得“自闭症”,这个投入可太值了。 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个匈牙利幼儿园的不足之处,儿子会隔三差五地不想上幼儿园,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个道道来,其实去了之后,每天去接的时候,又不想回来。不过,毕竟是没有什么家庭社交活动了,家长们都是把孩子接了就立刻回家。 儿子不愿去幼儿园的情况,在北京那个华德福幼儿园从未发生过,在Stanford幼儿园的两个多月里,只发生过一天,那天我们二话没说,不想上就不去了,孩子妈妈准备好食物到Stanford大学的草坪上开了个野餐会,后来儿子的老师分析,可能是因为那两天该班换届,有些学生去小学了,又进来了些低年级学生,孩子可能一下子有点陌生了,第二天之后,孩子再没提过不去幼儿园的事,我们的心里好玄,如果他不愿意去的话,意味着我们交的一大笔学费就泡汤了。 孩子愿意去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就是我们普通家长们最期待最满意的幼儿园。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结出3点要素: 1. 入园时合理安排次序分批进入,准许家长陪同,不要一次性地就吓着孩子。 2. 充分有余的户外活动。 3. 充分有余的社交活动。 所谓充分有余的意思是,就是要吃到“饱”,光有点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真能把这三条做到个大概程度,也就足够了,不过华德福幼儿园还提倡 4. 老师在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手头上有自己的事做。 这个方法很好,让幼儿园更像家一样,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老师手头上有自己的事做,也让幼儿园老师看上去不像“监工”,更像自然生活中的家长。 这些手头上的事,可以是打理房间,也可以是编织毛衣吹笛子,老师们也可以在看孩子的时候,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 这一点上,孩子上的那个北京华德福幼儿园,还不完全如此,有这个方向,逐渐在做,毕竟刚建园没两年。那个Standford幼儿园,据我观察,其实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老师们并不是四处奔跑,跟着孩子,手头上确实有活儿在做,管理计算机资料,做笔记读书之类,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让大家各安其位,其实更好。 老师们手头上有事在做,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给孩子们一个很重要的印象,这种印象,反而会吸引孩子们过来,华德福强调老师们手头上的事,是编织毛衣吹笛子之类,比Stanford老师的做资料记录要好些,因为更容易为孩子们理解,也容易被孩子们模仿。 编织,其实就是人类最早的“高科技”,让孩子们接触,正在其时,有益。 这篇文章,酝酿很久,今天一吐而发,最后提一点的是,很感谢孩子华德福幼儿园的诸位老师,尤其是两位主班教师,一个班只有15个混龄儿童,配备的这两位主班教师,其实也是班上孩子的家长,一位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的,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教过三年书,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家境很好,幼儿园得她大力支撑。 这两位教师的成功之处,让我能够写出下一个建议,就是中国在发展国民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田忌赛马”的策略,什么意思,这两位老师的资历很高,去教幼儿园的孩子,就是“田忌赛马”。 如果我们让非常优秀的中学老师,去教幼小教育(在我看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同质应该归一的),让非常优秀的大学老师,去教中学教育,让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去教本科教育,就是“田忌赛马”。 新建幼儿园,最近有不少好消息,北京市明文支持家庭式幼儿园了( 北京 推行小规模办园3年增6万学位 ),这些家庭式幼儿园,不妨考虑我这儿建议的“田忌赛马”策略,把师资瞄准优秀中学教师层面。 首先,教育并不玄奥,但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抽象思维能力的具备,仍然是最核心的因素,一个教师,哪怕他再有爱心,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很难贯彻下好的教育方法。 我孩子那位首师大幼儿园的主班教师,不能说她没有爱心,你要这样说她,她本人肯定不承认,肯定跟你急。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学习能力上,我们应该假定每位老师的良好出发点,不能像现在某些教改力量,动不动就指责教师没有爱心,但是,如何把自己的爱心表达出来,适合孩子们的成长,这是教师们和家长们都应该学习的,这方面,教师应该是领头军。 对家长,才应该强调的是爱心,对教师,应该强调的是学习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是我建议使用“田忌赛马”策略的出发点。 幼小教育方法,其实并不难学,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中学教师,能够很容易理解,只要真有这个意识,学上手是很快的。但是,反之,如果你没有专业知识能力,想把它补齐,那可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 教育当然要讲究资历,其实就是演讲能力,三四十岁的优秀中学教师,十年书教下来,正好有这个资格,如果感兴趣进入幼小教育领域,将是重要的生力军,新建幼儿园,可要着意这样的人才,最好能主动去吸引和培训。 教师们有了专业知识,他们进入田忌赛马,在下一层教育的时候,其实更有感觉,因为他们能够预测出,什么样的幼小教育方法,能够在未来的更高阶段起到何种作用。 现在,有些民间教育力量,切入基层教育领域,不少学历也很高,甚至有海归的硕士,他们也有这方面的优势,即有预见能力,欠缺的是,外企高管的演讲能力,和幼小教育的演讲能力,还不是一会儿事,角色过度需要时间,这时候有优秀中学教师作为同事带着,对彼此都是好事。 更进一步来说,中国人在传统教育下长大,普遍缺少演讲能力,教师练了十年,算是其中优秀者了,一些家长们有心跨行业转投教育,若学历不高,又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最好先用一些试验性项目获得资历经验,看看自己能做到多大程度,再真正投入全职性实践。 话说回来,中国教育最难赛的阶段,其实还是大学阶段,因为在这个层次上,国外的大科学家们一样在教本科生,反而是中国的顶级科学家,往往“享受”或“制度性被迫享受”不给本科生上课的“待遇”。 ( 国内领袖科学家不上本科生课的 a. 行政原因 , b. 内在原因(年薪制和课时津贴制的背后) )。 所以,国内大学教授们,批评中小学教育的时候,其实最好先看看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系,自己的学科,如果自己的责任都并未尽到,光去批评别人,可是不好( 张明伟对北京大学教授们的批评 入木三分)。
个人分类: Book-W|4832 次阅读|5 个评论
西藏改则县小学的的孩子们
热度 4 zhoumeng 2011-4-3 01:12
西藏改则县小学的的孩子们
孩子们1 孩子们2 孩子们3 孩子们4 孩子们5 孩子们6
个人分类: 生活的乐趣|7297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普:喂,哎,碘是这样吃的
热度 7 wangxh 2011-3-18 12:13
最近中国人围绕着“碘”较上劲呢!俺也继续起哄。碘盐抢不到,有人 抢榨菜 ,俺家狮子吼昨天抢了10瓶酱油,有才吧? 正当很多中国人忙着抢碘、俺在一旁看热闹的当口,突然想起女儿在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让买碘片。说是上级教育部门下的圣旨,小学生必须加碘。女儿一说,这可给俺吓坏了——俺们住海滨城市,俺女儿跟俺一样,根本不缺碘!女儿说,老师说了,不仅每人都要买,而且还要在学校、老师监督下吃下去。一着急,第二天与女儿一起去她们学校找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给班主任讲明白道理,达成协议:可以回家在家长的监督下吃,但必须买!【 有时不撒谎不行啊! 】 鄙人交给老师40多块钱(当时根本来不及想“怎么这么贵”啦),拿着碘片就上班去了。俺观察到女儿及其老师都非常不高兴,但管不了那么多啦。俺知道,即使吃了这一盒碘片,女儿也绝对不会出现大问题,但俺绝对不允许这种错误的事情发生在女儿身上和心里。 出了小学校门口,看见路旁一个垃圾箱,您知道会发生什么! 女儿今年就大学毕业了,到现在也没出现缺碘现象。 不过,俺体检时倒是出状况了,颈部左侧有疑似 甲状腺结节 ——赶紧问医生缘故,医生连看也没看俺、扔下一句: 碘多啦 !
个人分类: 社会|30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匈牙利布达佩斯华德福学校访谈记录
热度 7 arithwsun 2011-3-17 22:37
匈牙利布达佩斯华德福学校访谈记录 王永晖 学校名称:Kisnesti Waldorf Iskola 学校情况讲解人:Viucze Erzsebet(这所学校的创办人) 帮助和翻译:郝清新(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和夫人Susan 今天上午,郝清新院长带着我们去参观了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所华德福学校,这所学校340多个学生,从幼儿园直到高中的各年级均有,比较有代表性。 Viucze Erzsebet(匈牙利跟中国的习惯一样,姓在前面),是这所学校的创办人,具有匈牙利民族的智慧/忧伤的眼神和优雅的谈吐,她给我们做了非常细致的介绍。 1920年代,匈牙利就有华德福(Waldorf)学校了,当时德国华德福学校创办人的Steiner先生就来过匈牙利,考虑到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是1919年在德国办的,而Steiner先生是1925年去世的,匈牙利建设华德福学校算是非常早的了。 1933年,匈牙利的华德福学校就关闭了,原因是纳粹。二战之后,匈牙利是社会主义国家了,那些早期接受过华德福教育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他们只能在私下里组织一些活动,当时超过8个人以上的聚会就算是非法的,可想而知这种活动是很困难的。 1989年,匈牙利从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80年代开始,政治环境就开始松弛,华德福的教育运动得以展开。第一所正式的华德福学校,是1988年建成的,不在首都布达佩斯,是较远的一个小城市。 他们当时在周末举办家长讲座,一个大厅都会坐满,来两三百人,Erzsebet女士当时就是其中一员,还只是一位3个孩子的家长。 这跟中国最近几年的情况类似,华德福教育是中国当前推动家长教育讲座的最重要的民间力量。不过,与中国不同的是,那个时候,匈牙利的华德福家长讲座,是一分钱不收,完全免费的。 现在,这些匈牙利华德福教育周末讲座,也开始收费了,周末两天为10000Ft(大概为340元),价钱仍然是要比中国便宜一半。 资金,总是筹办华德福这种民营学校的一个重要考量,所以我稍微多问了几句。 学生一年的学费,大概是330000Ft(1.1万元),相当于北京筹建华德福学校的三分之一。 她这所华德福学校,30%的资金来源于匈牙利中央政府的教育人头费,有多少学生,匈牙利中央政府就配备给多少钱。另外70%就来源于学生学费了,对于公立学校来讲,这70%会来源于地方政府,但是她们没有从地方政府手中拿到这些钱,就只好由学生负担了。 匈牙利的经济并不算太好,这个学费对很多华德福热爱者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匈牙利家庭一般都会有多个孩子,不像中国的城市,主要还是独生子女。 Erzsebet介绍,Steiner当年的一个想法是,华德福热爱者开办一些公司,然后这些公司的利润就可以补贴华德福学校,不过具体到她们学校来说,这方面的收入几乎是零,这也是全球华德福学校的一个问题,跟Steiner当年的良善初衷还有很大出入。 这个学校,建起来之后,谁是它的主人呢。Erzsebet回答,她们有一个教师协会,学校本质上来说不属于哪一个人,而是属于这个协会,这仍然是当年Steiner的初衷。这方面,时间有限,我问的不深入,大致来说,对外而言,这个学校还是有一个“法人”。 匈牙利华德福学校的筹建过程中,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先是五六十年代有一位年轻人, Vekerdy Tamas 喜欢华德福教育,后来他成为一位心理学家,在80年代促成了匈牙利华德福学校的兴办。 Erzsebet的华德福学校,则是在1995年创办的,得益于所在区的区长,这个区长是一位华德福家长的朋友,排除众议,支持她们办学,批了地,给了房子,法律上要求她们要有预备的一年办学资金,一个公司捐了100万Ft(大概是3万元,对于中国人来说,真少啊,就北京华德福学校一个学生的学费而已),这件事情就解决了。 这所学校,刚开始的地方比较小,后来换到这所比较大的楼,我估算该有5000平米教室面积,户外活动场地明显不足,估计做不到人均5平米,这可以理解,经费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德国和瑞士的华德福学校,可以从国家政府获得大部分资金支持,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忧虑。不过,只要获得政府资助,他们都会忧虑政府的管制,想得到政府的钱,但不想政府管得太死。 这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应该的,我以前就提出,策略应该是去获取科学教育出版界中的顶级学者们的支持,将外界的监督指导权,从政府官员转移到科学教育出版界。这一点上,匈牙利华德福界,也仍然是做的不够, Vekerdy Tamas 就是因此被我问出来的,总还算是有一个,中国华德福教育发展,目前有一批硕士学位的民间教育家和家长们支撑,但是再往上,就没有什么院士级别的科学界领袖来支持了。 匈牙利以前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借鉴匈牙利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中国也是很有近似性的。从前面的论述来看,匈牙利华德福教育在这二十年里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仅布达佩斯就建了好几所学校,其重要支撑应该来源于四个方面: 家长+政客+学者+商人 这里,商人反而起到的作用是最低的,财政还主要是靠家长提供的学费来支撑。 政客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从Erzsebet讲解时的会心一笑中,我们就可以领会到其中的分量。我以前就认识到,要想政客支持华德福教育或其他类型的培育型教育,就必须先取得学者的认可和支持,为什么,政客们自己也有孩子,在他们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可不会打官腔,他们会相信有声誉的领袖级科学家的意见。 我后面又问了一些深入教学的问题。 它们有家长会,或称家委会,每月举行一次活动,不仅交流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还会讨论一些学校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事宜,这种讨论,应该还是停留在比较虚的层面上,因为我深入问了一下,家长会是否会自治管辖一部分学费,答案是否。 它们沿袭了华德福教育的自制课本的传统,即没有正式课本,学生上课记下笔记,就是课本。我想看看他们学生的数学自制课本,时间关系没来得及看,但很明显,这个学校没有保存学生自制课本的习惯,自制完了之后,没有被学校保存积累下来,说明它们对自制课本的重视度,还是远远不够。 说起数学,陪同我们的华德福家长Susan女士,开车带我们回来的时候,说到点子上: 1. 华德福教育,让孩子们在数学上的练习进行的远远不够。 2. 华德福教育的主课模式,某种程度上加重了1效应。 3. 华德福教育,强调快乐,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华德福教师应该做的是,将传统学校中那种不愉快的学习压力拿去,但是学习内容,还是应该让孩子掌握。 Susan本人就曾经是位优秀的英语教师,现在是全职妈妈,培养的孩子非常优秀,大儿子刚获得了欧洲杯击剑的铜牌,马上要参加世界杯。匈牙利有悠久的击剑传统,它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奖牌,主要来源于击剑项目。 我可以理解Susan的观点,因为跟我以前的认识本来就不谋而合,对于Susan这样优秀的教师来讲,完全是能做到3效应的。 可是,华德福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Susan就告诉我,她当年的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就送华德福学校,主班教师非常好,想多交给孩子们点东西,但是家长们不同意,Susan感觉到简直不可以理解,低年级之后,她的孩子就去了布达佩斯比较强调学术水准的学校。 我们知道,匈牙利素有科学传统,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和计算机工程,创始人中就有好几位匈牙利培养出来的大科学家,直到现在,匈牙利的正规教育,某些方面还跟中国类似,小学一年级学生就有作业。 我真地很怀疑匈牙利就是当年的匈奴移过去的,但是遇到的匈牙利学者不认为是这样的,可是生活习惯上,油饼也是他们的著名食物,跟中国的口味完全一致,就是会加上点奶酪,不想加也可以。音乐会上,还能看见一种乐器,跟我小时候在陕西见到的唢呐非常像,音质感觉完全一样。 华德福教育的主课模式是,一门主课,连续教3~5周,每天上午全部时间投入。这种方式,有它的哲学道理,但现在的具体课程设置,是否是这种哲学道理下的最优,我也正在跟国外几位华德福资深教师们讨论和思考。 Susan讲,孩子只在那4周学数学,4周之外,就不再练习数学了。另外,主课教师,什么课都授,从一年级到8年级就是一位教师,他可能可以教好低年级数学,但却不容易教好高年级数学,匈牙利也素有奥数传统,如果不找到好的数学老师,这方面华德福学校肯定是要比同城名校低很大一个档次。 匈牙利的教育历史很悠久,罗兰大学有375年历史,我住所旁边的一个学校(也是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同事说不是很有名,但也有100多年历史了,至于那些名校,培养出的人才,一所中学就好几个Nobel奖。 另外说一句,匈牙利的奥数培训,完全是公益机制的,大学或中学的老师,免费为天才学生做培训。 最后,跟她们又闲聊了几句,参观了各个年级的教室,还有幼儿园的教室,跟其他的华德福学校没有多大差异,就没有拍照片记录,希望这里的文字,能够帮助国内华德福界的教师/家长们。
个人分类: Book-W|77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幼小教育:如何进行物质奖励
热度 2 arithwsun 2011-3-7 21:50
这个东西,源于先前的豆瓣小组讨论: 探索性讨论:如何进行 物质奖励
个人分类: Book-W|4954 次阅读|8 个评论
小学几何题公布答案了
热度 1 suxiaolu 2011-3-7 21:06
小学几何题公布答案了
如图,得出小六边形面积为大六边形的七分之四,约等于1148,剩下的不必说了吧
4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住了几个硕士博士的小学几何题
suxiaolu 2011-3-6 11:44
难住了几个硕士博士的小学几何题
一定要用小学生的方法解出来才算,另外,题目的说法有点不严谨,应当是正六边形,不是等边六边形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4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小学官场
热度 3 zhangxw 2011-2-22 12:12
小学“官”场 自新疆都市报2011.2.22A02版(转自扬子晚报)   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新学期开学,黄陂前川六小四(1)班63名学生中就诞生了32个“小头头”。该班班主任王建伟介绍,该班上学期开始实行班干部选举制,老师提名、学生提名、毛遂自荐,再举手表决,班干部比其他班多。   小学生争“官”的新闻屡被关注。有人怒骂有人宽容。骂的人说,成人世界里有人为了当官,吹牛拍马行贿喊爹无所不用其极,小朋友小小年纪染上官瘾,童心会败坏。宽容的人说,这样能培养孩子的管理意识云云。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若班里的“官”是拼爹或是耍手段得来的,且当上“官”后自以为高人一等,在班里弄权炫势,那就该骂;若是因为学习好、品德佳被老师和同学认可而得来的,当“官”后以身作则,为老师同学服务,当然值得肯定。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1747 次阅读|4 个评论
再次炫耀一下女儿小学作文的 project
热度 1 liwei999 2011-2-12 17:21
立委按:这篇女儿小学四年级写的配图“自传”非常有趣,是我最喜欢炫耀的文字。小学是孩子最天真烂漫的时光,几乎没有课业负担,身边大多是白孩子,她轻轻松松全班第一。上中学以后,被课程压着,加上teenager特有的成长苦恼,是再也写不出这样简单飘逸的文字了。一叹。 老友有评: 哇,大有比“朝华午拾”青出于蓝之势! Posted by: 吴礼 照片也隐然有立委风范。老李后继有人!有知识,有才能的华人后裔不算稀奇,但如此有见地,有抱负的就凤毛麟角了。 【原按语】这是甜甜在我出差的时候独立完成的作品,有文有图。甜甜在我的帮助下完成了HTML图文电子版。 看孩子写的她的过去以及对未来的想像,很有意思。世界观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影响她的因素除了父母、学校、书籍,还有大众媒体,如电视。 跟我们小时候对金钱不屑一提,视之为资产阶级铜臭不同,在北美的成长环境下,挣钱是理所当然的目标。所以,甜甜选择当既能挣大钱也能为无辜者(the innocent)辩护的律师,她想像中的丈夫也是高薪职业-大夫。两个人挣了很多钱,买下了自己的庄园。 甜甜愿意努力学习,想像用自己的成绩赢得上哈佛大学的奖学金。但是看样子,她不相信光靠努力工作就可成功,于是她有了两次乐透大奖。有了钱,她首先想到的是捐献给慈善机构,并给父母尽孝心,剩下的才给自己偿付教育费用和购买时装。 她对自己谈恋爱和婚嫁的描述也很有意思。平时,她就跟我说,OK, I will not start dating too early, but Dad, I cannot be like you, dating and marrying so late. How about 17? I will start my first date in senior prom (高中临毕业),OK? 我跟她说,最好上大学以后再谈恋爱。她坚决不同意,说如果到了 senior prom 还没有 date, 很丢人的。我说,那如果一上大学就要分开怎么办?她说,no problem, we are supposed to date a few guys and get some broken hearts before we finally marry. 这些观念,都是耳濡目染从 teenager movie 和书籍里面学的,跟我们当年的观念迥异。 她根本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倒是心甘情愿生养一串孩子,并随时准备放弃专业做一个家庭主妇,培养自己的新兴趣,跟孩子玩耍,培养孩子成人。 " ========================================= 又,这孩子做事还是粗心,记述有误. 有些我们过去的事情她也不很明白,但是她总很感兴趣,老让我给她讲我们过去的故事(她不听我念书上的故事)。比如,我说我高中毕业不能上大学,插队了一年,她就理解成大学的头一年必须到农场去。我妹妹从小挑食,只吃肉,不吃任何带绿色的菜肴,成为我们教育她营养平衡的“反面”教材,她也记住了,但妹妹一直到高中学习都不错,高考却砸了,却被记述成姑姑学习成绩只好到了四年级。 我也懒得帮她改了。作为四年级的 project, 也算合格了。 +++《甜甜花絮:甜甜的传奇生涯》(图文电子版) (22753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December 25, 2006 05:45PM Tanya’s Amazing Life By Tanya Lee Illustrated by Tanya Lee 4th Grade GL Elementary School • Published April, 2006 Chapter 1. The birth of an angel Chapter 2. Introducing me Chapter 3.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hapter 4. Start of my education Chapter 5. Tales of 1st grade Chapter 6. 2nd grade capers Chapter 7. Welcome to 3rd grade Chapter 8. 4th grade fun Chapter 9. Numerous 5th grade memories Chapter 10. Finally, middle school Chapter 11. Good luck in high school Chapter 12. The long years of college Chapter 13. Adulthood Chapter 14. Hobbies and favorite activities Chapter 15. Important memories Dedication To my wonderful teacher (who is a genius) for helping me edit this book, and to my best friends, Haoling, Pam, Purplehead, and Brittney (Purplelina) for helping and encouraging me to finish my book!! Oh, I almost forgot to also dedicate this book to my other friends. Chapter 1. The birth of an angel Here I am! Ten years ago in March 1996, Ahh, Ahh, screamed my mom in pain and agony. It was the 2nd week I was in the hospital. I was finally going to be born after being 2 weeks late for my birth. This is the day I am going to be born in the Vancouver Women's Hospital. As soon as I was born, spank! The doctor had spanked me. Immediately I cried, wah wah!! My mom and dad were so happy that they had brought me a 50 centi., 7.5 pound baby into the world. As soon as I cried, my mom was immediately thinking of a name for me. First my Mom exclaimed, let‘s name her Tian Tian. But my Dad disagreed and corrected, Mary, that's a Chinese name. If you want to translate that to English you can choose either Tanya or Tina. So my mom quickly decided to choose the name Tanya because Tanya sounded like a better name. Chapter 2. Introducing me Mom, Dad and Me My family is the best Currently, my family includes my mom, my dad and of course me!!! I was the 1st person in my family to be born in Canada. Anyways, my mom was born in Beijing, China. She has a bachelors degre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My dad (A.K.A. Wei Li) was born in the small town of Wuhu. He spent one year of university on the farm, his last degree was a P.H.D in Linguistics. His trait and hobbies include making people laugh, staring at the computer, and playing with me. Next on my mom‘s side of the family, I have Grandpa and Grandma, they both are retired and like to enjoy the more relaxing parts about life. For example one time my cousin came to my Grandparents house for supper, but instead of eating, my grandparents and my cousin played a game called war by throwing balls of tissues and empty water bottles at each other. On my dad’s side of the family I have Grandpa. He was born in the town of Wuhu, China in 1936. Grandpa was born on the farm in a poor family and did not go to Elementary School. Even though he didn’t go to Elementary School, at least he had gone to middle school. Unfortunately, he didn‘t go to high school either, but instead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 As soon as he had gone to Medical College, he met Grandma as his colleague. My Grandpa is still working as a famous surgeon in Wuhu. His hobbies are playing chess and fiddling with electronics. Next is my dad’s brother Da Bai, he was born in 1958 and he is just 2 years older than my dad. Like my dad, he has gotten straight A‘s through middle school. His last degree was a bachelor degree and he went to Lanjing University. His current hobby is swimming, but sometime he's careless. My dad's sister got good grades until Grade 4. Unfortunately she did not go to college, but instead she went to night school. Her hobby is eating meat, but she doesn't have enough nutrition. Chapter 3. Customs and traditions I love Chinese New Year Every family has a tradition, mine just happens to be Chinese New Year. Every year after January 21, our family would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 by going to China to visit all my relatives. First my cousin and I would run around our Grandparents house and find something fun to do. Then my Aunt Caihong would take us to the Carnival and give us red bags with $20 in them (my cousin and I usually spend it on presents). As soon as we go back to our grandparents house, our whole family dresses up and goes to a restaurant for a banquet. At the banquet, usually me and my cousin Jing Jing would finish dinner first and drew on the wallpapered walls with water. When we were done, Jing Jing's mom would say, 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walls?! Quickly we would reply, we were drawing on the walls with water. A minute later Jing Jing's mom would calmly and quickly ignore me and Jing Jing. When cousin Alex was done with dinner, he would try to annoy us. When cousin Alex's dad drove our family and relatives back to my Grandparent's house, since we don't have firecrackers, we stomped on balloons and pretend they are firecrackers. Ten minutes later, we would dress up in a traditional clothing called Tan Zhuang and take a family photo. The last event is me, my cousins Jing Jing and Alex would line up by age and take one red bag from either my Grandma or Grandpa's hand. Chapter 4. Start of my education My hometown is Buffalo As you know you have already read a chapter about my birth, so I'll just go on to preschool. That’s me! June 12th 2000, I was slowly walking toward the front door of the childcare preschool when my dad comforted, don't be scared. But what he said just made me more nervous. When I entered the building, my teacher Mrs. Casey guided me to her room, I saw 6 colorful rooms with awe. But 3 of the rooms were for babies. Two minutes later, my teacher dragged me into her blue classroom. As soon as I entered the blue classroom my dad was about to leave, my eyes started to well up with tears. As soon as my welled up, my dad didn't leave. While I was making crafts and playing, I watched Dad and made sure he didn't exit the classroom. But the principal came and convinced Dad to leave. Soon my eyes welled up with tears again, and I cried non-stop. My teacher tried to comfort me, but there was nothing she could do, so I kept crying until at lunch time I threw up on my clothes. That was my first and worst day of school ever. At preschool my favorite book was Clifford the Big Red Dog. My favorite movie was Lady and the Tramp” and I loved to watch Arthur on television. My hobby was running, and my favorite food was pizza. My mom made me memorize every letter in the alphabet, how to add and subtract, how to write simple sentences and how to say my address. I went on to North Forest Elementary for Kindergarten. My teacher was Mrs. Hagadorn. My best friend Rena is smart and loves to cheer me up. I loved to listen to music and my favorite food is Chinese dumplings. Chapter 5. Tales of 1st grade Remember when... top student You just read about preschool and kindergarten, now on to First Grade. ;My best day ever is when my work is the best in the class, for example one time we were learning to write different sentences, my teacher Mrs. Frietag, she used my story sentences as an example!! That made me smile so much that I thought my smile was glued onto my face. My worst day ever is when I got humiliated by my best friend, Rena. One day in January I made another best friend, her name is Amanda. My favorite sport is soccer, and my favorite music is Lilo and Stitch. Chapter 6. 2nd grade capers Forest Elementary Second Grade is about the same as 1st Grade. The only things that are different about Second Grade is Mrs. Corrigan is my teacher now and the person who bothers me the most (M.) will now be in my class. This was currently the worst year at my life! M. said, I transferred classes because I was so annoying, but that's not true. At least I'm here with you though (giggle). What annoys me the most about her is she always giggles when she talks, she copies every move I had done (including copying my work) and she always tries to get attention by breaking up friendship to get new friends for herself. So you can say I complain a lot in 2nd Grade. My teacher Mrs. Corrigan is very kind. I think so because every math time we would grab partners and practice multiplication facts and at the end of math our class would play games.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because I was so good at it. I'm so good at math because my Mom made me chant my multiplication facts in Chinese and made me do extra math at home.That year was kind of awkward for me because every day I came home, I jumped around the house and acted hyper. So I thought that I turned into a Pogo Stick when I came home. My best friends are still Rena and Amanda. But I can't see Rena as often because she's in a different classroom. Chapter 7. Welcome to 3rd grade I love China Welcome to 3rd Grade, my teacher Mrs. Lennert screamed. As soon as I took a glimpse at my teacher, I thought she looked a bit old, but seemed very cheery, until, when I started 3rd Grade she made us learn extra writing. She made us write essays, and persuasive letters to our moms. No matter how much I try, she is always nice to specific people, such as Meagan and Emily who seemed to be the smartest people in the class according to Mrs. Lennert's opinion. In 3rd Grade, Rena and I broke up our friendship because we started arguing a lot. Fortunately I made a new best friend, her name is Cieran. That year was the most exciting year because, when spring came I went to China. My trip to China was so fun I bought souvenirs, I visited my relatives, all very fun things, except I had to write a page every day for my teacher to read. My favorite subject was math, and my favorite TV series was Full House. Bye bye Buffalo Chapter 8. 4th grade fun The typical day of 4th Grade goes like this. First I would enter the classroom while my teacher would say cheerfully, Good morning, Tanya. Later, about 5 minutes to be exact, I would go to my desk and wait for everybody to settle down. At 12:15 (after lunch), what almost everybody in 4th Grade is waiting for, specials time. At specials, I would keep my mouth shut while my neighbor, M., (A.K.A. Blabbermouth) would blabber on and on, while I would ignore her completely. The bad part of all this is I had to move in the middle of the year. I thought this was bad news until my dad told me we would move to the City of D. I was overjoyed, and on November 29th our family took a plane to D. while every morning for 2 days, I threw up. When I started school in D., my teacher Mrs. Hagens was the best teacher I had ever had, except there was one problem: I did not have a clue what work they were doing. All I know is, it is much harder than New York school work. My first and only friend when I came here was Haoling. My favorite subject will always be math and my favorite music album is High School Musical. Chapter 9. Numerous 5th grade memories BBF (Best Friends Forever!) my new pals Last year of Elementary In 5th Grade I got Mrs. White for math and Mrs. K for homeroom. Mrs. White lets us play games all the time (she's only here for math), except at the beginning of math class we have to do a little bit of learning or else Mrs. White's classroom wouldn't be part of school!! Mrs. K. is very kind, but sometimes strict too, if you get her mad, she seems like a volcano erupting. In 5th grade Haoling, Purplehead, Brittney, and Pam were my best friends!!! We would always be friends becau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5th grade year we all signed a homemade treaty, so that we would all remain best friends forever. My favorite activities were soccer, talking, and going to the mall. I like soccer because I started trying out the soccer team and I made it (just barely). Ever since I made the soccer team, our team had won almost every single soccer game, we were unbeatable. Also I like talking because Pam and I have the common trait of talking (a lot). My friend Pam and I can talk and laugh for hours. That's the funniest and funniest part of our friendship. Chapter 10. Finally, middle school I am a teenager! Wonder years Middle School seemed to be the busiest year ever! When I first started middle school, I was worried about what teacher was I going to have?! Also Will I make any friends?! I actually had the right to worry. My teacher, Mrs. Kase had brown hair, blue eyes, and she was extremely kind, but she gives an awful lot of homework. In 7th Grade I started taking math club, orchestra, and basketball. At first the boys in the basketball club thought that girls are bad at sports, but they changed their minds when I challenged the leader of the boy's basketball team in a basketball contest. To my surprise I won by one point. The people in the math club treated me like the queen of math. They treated me that way because we entered the math national tourna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and I answered most of the questions and lead my math team to victory. I started orchestra in the middle of the freshmen year and took up violin. To my surprise, I was in lots of concerts even before my senior year in Middle school. Middle School was still a challenge because I had to fit basketball practice, violin lessons, practicing violin, studying for math club, and hanging out with my friends all in one schedule. Another bad thing about middle school is, they have ranks, there are the losers, the normal kids, and the popular kids. The most popular group in school, or called royalties, are a bunch of girls who think they're the next queens of the earth. The group is led by a snobby, blond haired, blue eyes (that glare at unpopular kids) girl (whose name is Jamie Montez) whose idea of studying is blowing bubble gum while thinking about boys. They call their group royalties because of acting like royal, spoiled brats. Even though Jamie always thinks and talks about boys, it's really not that bad because I have a crush too: it is named Danny Purplestone. He has brown hair, and blue eyes, and also he is in the football team. Everyday after school, I go hang out with my best friends Pam, Haoling, Brittney, and Purplehead. We usually study and hang out at my house. Chapter 11. Good luck in high school First date at senior prom SATS, SATS Jasper High School is a stressful and busy year because we have to take SATS and decide what career were we going to have. The good part about high school is you get to take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I myself joined the orchestra, the math team, and the basketball team. Since everybody had to pick a 2nd language, I picked Chinese. I had an advantage because when I was in 1st Grade I skipped a grade in Chinese School. Everyday was tiring because I had to practice violin, study Chinese, practice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 Pam, do my homework, and make time to hang out with my best friends Purplehead, Pam, Brittney, and Haoling. Anyways when I was in 12th Grade I took a test and got a merit scholar in math and language. Even though I'm overjoyed, the pain-in-the-neck leader of “The Royalties”, Jamie Montez, had more trouble on the way. This time there is another girl that is going to bully other people around, her name is Hannah Medley, otherwise known as person who knows all insults. Every time I see her, she either ignores me or shows the signal loser, but I was actuall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girls in school. But how would she know, her brain is the size of a peanut. In my last year in high school I got a job as a ticket checker at the Starlight Movie Theater and made $25,000.00 by the end of high school. I became richer and richer because when I learned how to drive, the next time I got a lottery ticket and I watched TV, I won the lottery of $50,000,000,000,000,000!!!!! Anyways my favorite class was language and math because my dad taught me extra languages which make me particularly good at language and my mom is a math genius and taught me college math. Of course, everybody by this time would most likely have a crush, I was one of those people. But I didn't date him and he didn't agree to go with me until senior prom. My new crush's name is Bobby Candid, he is in the football team, already won the grand award, and he has haze eyes and black hair. In my opinion, he is perfect!! When I took the SATS, I was sure I have gotten the worst grade, but surprisingly, I got the highest score and got a 5 year scholarship to Harvard. Chapter 12. The long years of college Tanya or ...Miss Lee??? Harvard college did not seem any better than high school. Except for one thing, my new teacher is Mr. Wu,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got a man for a teacher. Mr. Wu teaches my math class and I'm his best and most miserable student. I was miserable because Mr. Wu kept calling me Miss Lee, but I was used to being called Tanya. One day I actually cried because I thought that I would never be called my own name again. But as long as I saw my friends, I didn't cry any more. In 12th Grade, I joined the science, cheerleading and math clubs. Now I continued to study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until college was over. I got a bachelor degree in music, and my major was math and my minor is language. After bachelor degree, I attended law school to get another degree. Two years later I got a law degree and my education was finally over. Oh and by the way, I had a roommate through college, Brittney. Lottery again Soon after law school, 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shampoo and I passed by a lotto machine and bought a lotto ticket. To my surprise, I once again won the lottery of $50,000,000,000,000,000,000. I donated some to charity, mom and dad, and used the rest to pay off my education, with still some money left for me to buy food and clothes. Chapter 13. Adulthood My own castle After winning the lottery (AGAIN!!!), I worked as a lawyer in the Tanya Lee's Lawyers for the innocent (named after me). I married a man named Joey Birmingham. Joey and I got married in St. Paul Church, in New York, near my old school. In March 2026, we decided to get married on my birthday because we could have double the celebration and Joey loved celebrations. While we had our wedding, my mom was sobbing because she thought I was growing up too fast. Later my mom said, “you could stand on top of your own wedding cake. New generation Later I earned $5,000,000 per week and my husband, the doctor makes $3,000,000 per week. Soon we bought a castle the size of the Empire Building. On June 10th 2029, I gave birth to Amy and on August 12th 2032 I gave birth to Kara. The babies just keep coming. On September 15th 2034 I gave birth to twin boys, Tim and Erin. Lastly, on October 17th 2040, coming the girl Emily. Chapter 14. Hobbies and favorite activities After marriage and the agony of birth, I started developing new hobbies and started to attend Yoga and acrobatic classes. My favorite hobbies were shopping, listening to music, going on the Internet, spending time with my kids, helping Amy with her homework, playing footsball with Tim and Erin, playing tennis with Kara, playing doctor with Emily, and hanging out with my pals Brittney, Purplehead, Pam and Haoling. I suspected I would be with Brittney, Purplehead, Pam, and Haoling forever, and I was correct. Chapter 15. Important memories Good old days I may have had lots of memories, but these are the most memorable. My first memories are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got a merit scholar and a 5 year scholarship to Harvard. I got married to a boy named Joey Birmingham and gave birth to 5 kids, Amy, Kara, Erin, Tim and Emily. I became a successful lawyer and my husband is a successful doctor. I won the lottery twice. My next memory is I got the highest score in the SAT. As I got older more people wanted me to be their lawyer. Later my husband and I bought a mansion and we didn't use a mortgage. One day I heard Amy say, “I have finally decided my career, I'm going to be a lawyer just like you”, I was grinning from ear to ear. The author Tanya Lee currently lives in City of T in USA. She has written many books including Hamtaro, Remember When..., and the Winnie the Pooh Postman. One of her books (Winnie the Pooh Postman) was made into a movie. In her free time she likes to play pokemon on her gameboy, draws animals or flowers, and fiddle with electronics. WARNING: This book is only for certain people to read, or else !!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65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市某两所小学周围的见闻
cutefay 2010-12-22 23:45
我家旁边是北京市最好的小学之二,两所小学恰好挨着。每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家周围的交通状态就变得很糟,几乎走不了车,因为周围全是停车。不仅小路边上全停满了车,就连附近主路的马路边上,都横着停着两排车,至少占了马路的8米宽的宽度,并且至少有一公里长都是如此。每天下午都会有专门的人员在此疏导交通,但对交通疏导作用不大。我觉得,每天下午停在这附近的车辆应该有好几百辆。 这两所小学收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正式学生,就是住在这附近的学生,按照片区划分,要在这两所小学就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读生,家住得比较远。听知情的人说,到这两所小学借读,要交给小学10万左右的借读费。所以,只要家不在这附近的学生,几乎都是借读生,既然能够拿出这么多钱借读,那么家里一定能够买的起车,就自然会开车接学生放学。并且,我觉得这些学生的家长们应该都是比较有闲的人,或者是工作时间弹性的人,否则不可能在三四点钟开着车花很长时间接孩子放学。 另外,这两所小学周围的各种培训学校和补习班比较多,两个小时的课一般要200-800元不等。培训学校周围也是n多学生和家长。估计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课外教育,一个月至少要花掉几千元钱,甚至有的花上万元吧。 看到这种情形,真是感触到:养个小孩真是太花钱花精力了 另外,我还感慨到:好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资源总会有个高低好坏之分,不可能全是好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有门路或者有钱的人可能就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争取好的资源。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216 次阅读|4 个评论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育之惑
adamliu800 2010-12-20 14:10
一本批判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力作 最新一期的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题为《对抗语文》,介绍了上海作家叶开的“语文现状批判”之路。这条路源自其对女儿阅读兴趣的关注,也源自于他对小学语文教材与教育现状的思考。叶博士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抨击措辞严厉,让我等看过不觉后背发凉。我仅列几个标题与大家共享:“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孩子学了半个学期,肚子里装的都是垃圾,我们利用假期给她倒出来”、“语文教育时至今日还在表演和说谎,不仅教材作假,教法也作假”、“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三聚氰胺奶粉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语文废品流水线: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这些犀利的言辞均来自于叶博士的文章(叶开新浪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liaozenghuy )。小学教育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叶博士将一部分事实拉到了大众眼前,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而语文更是作为国人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石。总结起来,时下小学语文的教材(抑或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个人之见,欢迎指正): 其一,经典的缺失:从小到大,“经典”一词提得不少了,但何谓经典,经典何在?一直莫衷一是。儿童阶段,提到最多的经典莫过于西方几位童话大师的童话集。还有我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神话故事。再稍大些,四大名著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再后来则是中外名家的诗歌散文乃至小说。漏了一点,古诗词的学习是一贯的,从小到老,不能间断,以延续我们这个诗的国度的文化基因。如今说它“缺失”,并不是指没有经典,而是经典偏少,甚至经典被刻意的篡改,失去原来的颜色。 其二,儿童视角的缺失:这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者急于想把自己的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孩子,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的,道德的实质或者说成熟的道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儿童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我们从成人的视角过分关注了前者的规范作用,而忽略了儿童眼中的世界。这一视角的缺位导致了我们的教材在培养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的落后。 其三,快乐的缺失:在快乐中成长的孩子,更易获得健康的心态和必要的自信。快乐元素的提取与传递需要教育者们狠下一番功夫。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教材普遍乏味的同时,课外读物的空前繁荣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孩子们的阅读快乐感。比如作家叶开女儿对《哈利·波特》与林格伦作品的钟爱可见快乐阅读的魔力。在这种阅读氛围下,孩子的记忆力、责任感以及对于语言的把控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仍然适用。 其四,事实的缺失:这在众多批评者的眼中是危害最强的。叶博士直言不讳地斥之为“虚假道德”的教育。为了迎合普世价值而编造故事,篡改原文非但未起到开化作用,反而蒙蔽了儿童的心灵。《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对“明德”、“新民”、“至善”的追求。明德是明明白白、堂堂亮亮的德,是用理性照亮德性的心灵;新民则是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开拓,并立志成为新兴的国民;至善则是为善而乐,乐于为善。不以世俗眼光为准绳,维护自身的尊严,保有独立的人格。先哲的教诲言犹在耳,观之现在的学龄教育,确实令人疑惑。 回想十几年前自己的小学语文课,也有类似的疑惑,但是因老师的自主性开发与大胆尝试解除了不少,今天看来倍感温馨,怀着感念,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 解词训练:这个看似简单的训练环节,已经包含了学习能力培养的诸多要素,比如:查询资料的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解释词语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并不是那么方便的事,需要我们遍查辞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典》、《辞海》、《词源》的等工具书),一些词典中没有的词汇,则需要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解释,通过孩子们的解读你会发现,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何等惊人。 朗诵比赛:我们身处南方,与北方纯正国语浸润下的花朵不同,难免带有地方性口音,朗读无疑成了纠正口音的机会。那时还没有什么多媒体设备,我们的老师与同学开动脑筋,用多功能录放机播放音乐磁带,这便成就了配乐诗朗诵。每个学期组织起若干场朗诵比赛,参赛同学各自发挥所长,选文配乐也颇费了些心思。朗诵既是对语音规范的演练亦是一种美的享受,经过这样的环节,我们幼小的埋下了对语文热爱的种子。 发散阅读:针对当今课文中经典名篇被删改的情况,发散阅读,找寻原典恐怕是个可行之策。当初,我的语文老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名篇追本朔源,多读经典。通过《赤壁之战》我们读完了《三国演义》,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读完了《安徒生童话》,通过《荷塘月色》我们读到了《朱自清散文选》,通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走进了海伦凯勒的内心深处,通过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我们拜读了魏巍的晚年力作《地球的红飘带》,通过《小萝卜头》我们感受了“红岩精神”,通过《项链》我们品味了法国文豪莫泊桑的现实主义笔触,通过许许多多佳作,我们看到了、读到了、了解了、思考了…… 互阅作文:写作文是小学生比较怕的一项训练科目,但是,我的老师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互相批阅作文,这既是一种学习,也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得当时,孩子们的语言是何其稚嫩,但看惯了套话式的评语,这也未尝不是一次新的开发。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错误往往更容易改正。再者,一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同学有时也能写出令人欣喜的评语,这无疑又增加了这一培养环节的附加值。 鼓励写作:记得小学时的作文题以看图说话之类的引导性命题为主,我们老师一般不会在体裁与内容上设置框框,鼓励我们开动脑筋,大胆联想,有时出现个别思想天马行空的作文,老师虽也无奈,但不会刻意批评,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时代,班上的部分同学受到“新概念”作文的影响,文风恣肆,言辞犀利,构思独特,自成一格,不但没有受到打压,反而得到语文老师的鼓励,至今想起仍对当年的老师怀有感念。 教育发展至今有其一定的规律,我们不必对孩子过于求全责备,应该多反思我们的教育模式,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行动,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愿一些好的传统能够保留传承,更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以创新精神和负责的态度为我们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才智。 注:图片来自卓越亚马逊网站,仅供欣赏,谢谢!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57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误人子弟——书本岂能当砖头
热度 1 sheep021 2010-12-16 14:58
这几年怪事多。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竟然经常被我做错。有时候,孩子做完作业让我检查,我说这道题错了,应该是。拿去改改吧。孩子当然听老子的,照着改了。结果,第二天一放学就埋怨我,都是你,把我那一题改错了!!! 弄得老子一点面子也没有。不敢再多说话。但眼睁睁看着孩子做错的题目有不敢不说话,因为孩子的家庭作业做完那之后,是要老子签字的,签字就要负责啊。 昨晚,发现一道题有问题:一本书有几个角? 孩子写的是:8个 问她为啥是8个角? 她拿了一本书,把书上的8个角一一指给我看,原来她是立体思维真有8个棱角!!! 我说,这是考你平面几何的知识呢,这几天不是学正方体,立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吗? :一个立方体有几个面啊? :6个 一个面有几个角啊? :4个 :那么一个立方体有几个角啊? :24个 :一本书是不是一个立方体啊? :是的 :那么一本书有几个角啊? :也是24个。 :这就对了啊,拿去改改吧,改好了我再签字。 孩子应声而去,老子心里犯嘀咕了,仔细些,别大意,别又丢人现眼。趁孩子还没回来,拿起一本厚厚的书,翻来覆去仔细看,不看则已,一看冷汗都吓出来了!!! 一本书按几页纸计算啊,每页纸都有两个角啊,还不包括被装订住的那两只角!!! 书本怎么能当砖头看呢?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506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小学到博士:对我影响至深的教师们
热度 1 蒋高明 2010-12-10 15:25
蒋高明 1971-1976年,我在山东省平邑县蒋家庄上小学,和兄长蒋高亮同时入学。他长我两岁,我们一直在一个班上到高中毕业,且他一直担任班长,我则只担任过学习委员、文艺委员之 类。启蒙老师为李为林,他是早年费县师范毕业生,老家是江苏丰县人,语文功底很深。其他老师有蒋建柱、李金亭、唐爱英等。1976年小学毕业,那时候,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兴推荐上初中。大队的意见是我们兄弟俩只能上一个,要兄去上初中,我则在家务农。后经父亲坚持,我们兄弟得以进入西荆埠联中上初中,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初中。班主任先后 为扈金元、郑运海,教过我的老师还有李瑶、蒋继武、高金山、李忠英等。 1976年初中毕业,考上平邑县第三中学。该中学位于铜石公社,为县重点中学,学生来自铜石、地方、卞桥三个公社。当时我入学成绩为三中9级全级第二名,第一名为卞桥公社来 的邢燕。她没有来三中报道,因其父亲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随其父进城,到了临沂一中,她于198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很好,考了80多分;理化成绩虽 全公社第一名,但成绩只有56分。其实,当时的学生普遍成绩较差,初中期间经常“农业学大寨”,只是快毕业了,才宣布升高中要考试,我们几乎没有怎么准备就参加中考了。 西荆埠联中1978届毕业生中,只有我、兄蒋高亮以及蒋家庄的蒋守涛考入了平邑三中。高中班主任先是语文老师郭华,泗水人,后为莒县人韩守菊老师(1981年被选拔 为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老师是英语教师,写得一手好字,英文文法非常好,课讲得很生动。她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文系,其夫于国水,文登人,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系, 在三中教我们政治。三中的好老师还有很多,成为书法家的刘岳教我们美术,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的张志亭教我们化学,同样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的刘彦义老师教我们物理。 高中只有两年。1980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超过大专线仅9分,报考临沂师专物理系未被录取。当时心情非常沮丧,父亲为此事还到山东省招生办查分数,担心我被人冒名顶替了 (那个时候过了分数线没有被录取的农家子弟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无果而返。1980年9月3日,我被平邑县教育局通知进入平邑七中复读,不要学费,且还享受每月2元的困难补助, 大约是与我的平时成绩较好有关。平邑七中是省重点中学,只是位置偏僻,在白彦公社。在平邑七中,我的班主任老师是路金山,他是学校的教务处长,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讲 课声音抑扬顿挫,留给我的印象颇深。 1981年9月,我以451.1总分考入山东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当时的校区称老校,在历城区洪家楼,为原山东大学农学院旧址,有很多古香古色的建筑,绿化非常好,尤其难忘的是 春天里的丁香,香气扑鼻,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留学法国的陈机教授,复旦大学高材生、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的得意门生、生态学家周光裕教授,植物分类学家郑亦津教授(时为副教授) 等,对我的大学生涯影响很大。1984年植物专业分方向,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生态学专业,周光裕教授、土壤学家叶正丰教授(当时为副教授,青岛人,山东大学著名的男高音 歌手)、植物生态学家王仁卿教授(当时为周先生硕士生、讲师,后为山东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山大招生办主任、教务处处长)为我的毕业论文导师。 1985年9月,我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师从导师黄银晓研究员(时为副研究员)。黄老师是广东人,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是年报考植物所的全国考生有120多人,仅录取 19人,竞争十分激烈,且考生几乎全部来自北大、南大、武大、山大、北师大、川大、兰大等重点高校。我是自77级以来,第一个考入中科院植物所的山大考生。1988年,研究生 毕业留所参加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0年考上本所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侯学煜院士。侯先生是中国近代植物生态学 的奠基人,他的“大农业”观点曾经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侯先生去世后,我被安排到张新时院士门下继续攻博。张院士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991-1992年,我因参加中英合作避暑山庄生态规划研究成绩出色,合作方中国环境科学院提供了一个出国机会,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留英奖学金,赴利物浦大 学进修,导师先后为城市规划系的G. Dix和环境系的A.D. Bradshaw。Bradshaw 教授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生态学会主席,我受他的影响较大。英国留学经历为我回国后,独立开 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于1994年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再次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0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经过激烈竞争,被研究所聘为首席研究员。我36岁起 担任博士导师,为当年植物研究所最年轻的博导。我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功,与上述教师们的辛勤培养密不可分。 上述老师中,李为林、路金山、韩守菊、陈机、侯学煜先后去世。有些是英年早逝,有些是安享天年,有些则是临终前与病魔搏斗消耗了最后一丝气力。写到这里,我的两眼湿 润了。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11982 次阅读|14 个评论
将被洗过脑的小发发再洗回来
famingkuang 2010-11-29 22:55
语文课,小发发学到了《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下面是我和小发发的一段对话。 问:这些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答:因为它们是用指导员的生命换来的,。。。。。。。 问:如果当时指导员不把书压在身下,而是把人压在书下,会怎么样呢? 答:那样的话,书会被炸飞了。 问:如果你是那个指导员,你会用自己的身体压在书上保护书还是用书压在身上保护身体呢? 答:用身体压在书上保护书! 问:对于延安小学的同学来说,教科书重要还是老师张指导员重要? 答:都重要。 问:对于延安小学的同学来说,他们拿着教科书没老师好,还是象原来那样,有老师但没有教科书好? 答:他们不会有别的老师吗? 问:比如你现在,你是愿意要课本而没有黄老师呢,还是愿意要的黄老师而没有课本? 答:愿意要黄老师。 问:你说,对于延安小学的同学来说,他们难道愿意用指导员去换教科书吗? 答:不愿意。 问:那么指导员为了保护书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答:错了。 ====================================================== 附课文 珍贵的教科书 1947 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 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 快把书发给我们吧! 书还在印刷所呢! 指导员微笑着说, 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 我去!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 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与不知道了 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 指导员,指导员 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 书 书 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 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 你们要 好好学习 将来 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5347 次阅读|30 个评论
印度的1919乘法
jiangxun 2010-11-28 12:44
作者:蒋迅 这是一位朋友用电子邮件发给我的,觉得有些意思。据说印度的九九乘法表是从1 背到19 (1919),他们是怎样训练孩子的呢?有一本书《印度式计算训练》专门做了介绍。我也介绍一下,比如计算 1312,印度人是这样算的: 第一步:先把 13 跟乘数的个位数 2 加起来 13 + 2 = 15 第二步:然后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10 (也就是说后面加个 0) 15 10 = 150 第三步:再把被乘数的个位数 (3 乘以乘数的个位数 2 2 3 = 6 最后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结果相加 150 + 6 = 156 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再看两个例子: 1413: (1) 14+3=17 (2) 1710=170 (3) 43=12 (4) 170+12=182 1617: (1) 16+7=23 (2) 2310=230 (3) 67=42 (4) 230+42=272
个人分类: 谈数学|6945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个大问题
xupeiyang 2010-11-5 16:36
孩子入园的问题解决后,大多数家长又将精力投入到片面追求分数中去,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本该有的童年乐趣,好像孩子的生活目的,就是上学、得高分、考名牌大学,这种观念几乎渗透到每个家庭。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就能够学到本应进入小学之后才能够学到的课程,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们的愿望、留住生源,也纷纷开设作文课、珠算课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还在休息日帮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绘画、音乐等,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像大山一样压在孩子幼小的肩上,使孩子们不得喘息。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
saraca 2010-9-9 23:29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贴上一副无忧花的照片,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万事无忧! 早在三天前,同事燕就问:教师节快到了,给幼儿园的老师送什么礼物最好啊?回想女儿上幼儿园的情景,我轻轻地说:浓情巧克力啊!燕欢天喜地地去准备了。 今天晚上给女儿打电话,有些担心女儿明天在学校里的表现,顺口就问:明天教师节,给老师准备什么礼物呀? 女儿说:我要画一幅画送给李老师。 我提醒她说:那还有石老师呢? 我只想送给李老师。 我只好耐心地开导:李老师对你们不错,可石老师也很有耐心啊!从一年级到现在,一年多了,你们今天会算术,会写字读书,都是老师帮你们的呀! 恩,那我就再画一幅画。孩子有些不情愿地答应了。 孩子对老师的感觉依旧和幼儿园一样,是那样的纯真和实在。记得孩子上幼儿园时,带她去石林风景区玩,看到漂亮的民族工艺手机包,4岁的孩子说要买一个送给陈老师。我建议说:一个怎么送啊?班上的3个老师都该送到才对。可孩子就是很执着地只要一个,一个就够。在我的万般劝说下,孩子同意买三个。等回到家,孩子只拿了一个到幼儿园。 我当时对这个事情有些后悔,一直觉得自己不该去干涉孩子的自由和思想。如今的我,依旧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世俗的眼光,又一次干涉了孩子的想法。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很乐意呢? 我一直都出差在外,也没法亲自给孩子的老师准备礼物。送老师礼物,总是有些为难,不知道什么样的礼物老师会喜欢?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一盒巧克力就可以简单而大方地送给老师。如今上小学了,是不是该换种方式呢? 家长总在琢磨着送礼物的方式,但孩子们的想法依旧很纯真,画一幅画给老师,祝福老师节日快乐! 我想,当老师收到孩子们幼嫩笔触描出的一幅画时,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欣慰呢? 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3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一年级日记三则
sheep021 2010-8-26 15:33
按:暑假,上一年级的女儿开始要求写日记了,每天一页纸,也就80字左右。小家伙还真当成一回事儿。每天都主动写,绝不多写,也不拖延。有一天晚上,正玩得开心,刚拿了一个雪糕准备吃,突然想起日记还没写,一下子急哭了,雪糕也不吃了,放回冰箱,急急忙忙摆开架子开始写日记。问她为啥哭,就一句话:我日记还没写呢。 八月一日 我看了《猪猪侠》动画片,这部动画片很有想象力,人物有猪猪侠、菲菲公主、迷糊老师等,猪猪侠依靠超级棒棒糖取得胜利,这样算作弊。小朋友可不能向他学习哦!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胜利。 八月三日 今天,我和哥哥去汤姆熊玩,里面的游戏有猴子上树、摩托赛车、比赛跳远等,我最喜欢玩比赛跳远,左右键控制跳的方向,玩家还要不停得跳,停下来可就输了哦!我很喜欢汤姆熊。 八月四日 我看了《深海猎奇》电影,当我们带上3D眼镜时,就像进入深海里,游在海洋中。我看到绿毛龟、水母和鸡蛋水母,它们就像在我的身边,伸手抓却抓不到。海洋世界可真美妙。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1251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法国中部乡村三天的见闻及思考
liweiyin2009 2010-8-24 07:31
在法国中部乡村三天的见闻及思考 ( 于 2004-6-18 追记,现在发表与大家分享) 1987 年底 在被派驻巴黎之后的 20 个月期间,结识了不少法国朋友,我曾多次被邀请去他们的家或甚至他们远方的亲戚家做客,使我有机会真实地体验到普通法国人民的生活和他们思想感情,其中最值得回忆的是一次在法国中部图尔附近一个乡村三日的拜访。 那是一个晴朗暖和的大周末(星期一和周末连在一起放假),我们组一位经常超时工作的玛丽工程师,突然在下班前建议我去她家渡周末,但是并没有说明是去远离巴黎她在乡村居住的父母家,直到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出于惊讶,我在询问后才弄明白。在路上,她问我,想在乡村看什么,在稍加沉思后,我告诉她我想参观农村学校和乡村企业,这些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纯粹出于好奇。 这是一个离城市比较远、村民不多、十分安静的乡村。 第二天上午,玛丽带我步行去了村公所。当日正在进行选举。不大的村公所前面的小空场上聚了不少人,许多老太太在空场上侧放的布告牌前相互亲切地打着招呼或随意地闲聊。村公所里实际是个大厅,正对大门贴着对墙的是一排供选举用小隔室,小室外用布门帘遮着,我和玛丽侧立在门边的办公桌旁,看着一个个村民进来取票,到小室内填写,出来投票,安静自然而又严肃认真,没有喧哗,甚至没有细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选举的习惯和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广场上我被引见给了村长:一个 40 多岁、神情憨厚、穿着十分普通的农民,基本不会说英语,主要的生活来源是地里的老玉米,在村子里生活水平属于中等,自愿又经选举成为村长后,每年得到国家补助 6000 法郎(作为比较,我在巴黎的生活补助是每月 2000 法郎)用于支付增多的电话费和来往市里开会的汽油费,他平时的主要工作是调节村民之间偶尔发生的矛盾(其中包括有关狗的纠纷)。村公所里的许多工作都是村民志愿帮助的(其中就有玛丽的父亲一位退休的工程师),没有听说有什么专职雇员。从这里我第一次感悟到《人权宣言》中的公仆的含义。(遗憾的是,我在巴黎的一些机构和法国的外交签证处见识过不少官僚) 下午,按玛丽约好的,我们开车去了附近的小学校。周末,学校里没有人,小学校长把我们引进了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两个教室,也就是两个班,两个老师(其中一个就是校长)各负责一个班,在班里同时教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孩子,教的课有法语、数学、美术、计算机、体育,老师按照国家教育大纲编制或选择自己的教材或课本,上级不定期有督学来检查教学情况。学校的后院有一个运动场,侧手有一个厨房,校长帮助一名女工给孩子做午饭。学校有一辆车,负责接送三个村子的孩子(一个村子里的孩子太少了)。校长,男性,当年 41 岁,在这个小学已经工作了 19 年,在他负责的班里我们看见四面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习作:图画和作文。从他与我们的谈话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孩子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用心,可是从玛丽和他家人的谈话中我感觉到他们的态度:这样的人很普通,没有惋惜也没有赞扬。其实,我们也曾询问玛丽为什么工作那么较真,她曾经平静地回答:我从幼儿园起就被教育,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就是发达国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作期间并没有选先进和树劳模的做法。 星期天上午,玛丽开车带我去参观一个养猪场。汽车首先经过一片玉米田,玉米还没有接穗,一眼望去,满地绿叶在晃动,田间有个自动浇灌机自行一边移动一边摇头喷水,水雾洒向四面八方,田里不见一个人。汽车开进猪场,迎面看到的是饲料塔等机械设备。接待我们的先生(玛丽的熟朋友)在猪舍入口大门处等我们,我们换上了白大褂后随他进入猪舍,舍内全部温控,猪按待养母猪、小猪、成年猪、待售猪等分舍饲养,猪舍清洁没有异味,排泄物均排出舍外集中进行污水处理。这位先生向我们介绍,他们一年出售 9000 头猪,全部是瘦型猪,他们家种的 80 亩玉米作为饲料,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见到的那片田。当我了解到这么多工作全部都只出自他们三兄弟手时,真是惊讶地张大了嘴。他说,他大哥负责玉米种收,收割时,会雇佣到处流动的吉普赛人作为短工;二哥负责养猪,配制饲料、清洁猪舍等;他,老三( 30 多岁),负责全部自动化,中专毕业,最近还参加了在波兰召开的国际自动化会议(出于热心,他还是村里的副村长,一年只得到 2000 法郎的电话费补贴);母亲负责全部财务管理。这次参观可真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发达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有文化的富裕农家,我突然领悟,也许只有科学水平的极大提高、生产主要不再靠人力后就不会再有剥削,我还突然明白,为什么在法国 5% 的农民可以满足 95% 的城市人口的需求,而且法国还是欧洲的农业出口大国(以上数据均为 1989 年参观时得到的数据注)。 星期一上午起程回巴黎,玛丽走了一条盘山路。在一处山路上,她让我注意看旁边山洞里的几个人家。每家人的洞互不相连,从外面看这些人家都挺破烂。玛丽说,这是白天,晚上她不敢走这条路,这里不安全,里面的人多数是酒鬼。政府为了改变他们状况,在山下(她用手指着山路陡坡下方的小镇)盖了房子和学校,许多人搬下去了,剩下的是拒绝改变的,政府只能要求孩子们到山下学校去上学(法律上有义务教育制),寄希望于改变下一代。看来任何社会里都有一些不愿向前走的人,但是政府所采取的方法却值得我们思考:改造是自愿的和逐步的。 三天的拜访让我深思了几年,思考的结果是:首先,长期被我们视为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权宣言》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否应该重新被认识,难道不应该把《人权宣言》和自由、平等、博爱看作是 人类 在挣脱封建专制后又为了社会平衡并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就吗?宣言中的 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 ,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等等一直在( 200 多年了)指导法国的社会生活,难道不是积极的和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吗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么!其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科学的和生产力持续飞速发展,说明发达国家的社会关系和人民的素质是基本相适应的(当然存在有各种矛盾)。长期以来我们曾自闭和极左,不了解西方许多生活状态,改革开放多年后,我们得以深入西方民间,对他们的政治原则也在逐渐理解,并且不是也应该以世界文明的成果加以借鉴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
pinepine 2010-8-11 13:05
昨天偶然遇到了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她和今年考上大学的儿子一块给小孙子买爽歪歪钙奶。 看到她的那一瞬,我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带着笑脸准备说:老师,你来了!老师二字没有说出来,只剩下你来了,慌忙递过去两块西瓜。 小学毕业十二年来,老师的容貌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略微显得苍老了。 老师喜欢孩子。十多年前的时候,经常带着五六岁的儿子给我们上课,课间时分,我们便被派去给小孩子买冰棍、方便面等。孩子哭着闹着要穿裙子,她便想办法寻了件宽大的T衫,孩子穿着T衫在教室里快活得像只兔子。前两天看见老师带着五六岁的孙子走在村里,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不禁感觉这跟十多年前的情景何其相似!不同的只是变换了时间。 老师对我们管教很严。每次周末都会布置许多作业,诸如把某十篇课文后的生词抄写10遍、将某套练习题抄写5遍之类,由于作业量较大,我们这些孩子又最贪玩,于是,每到周一的时候,我们各个心惊胆颤,生怕被老师揪到。老师检查作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盘检查,一种是抽查。无论哪种方式,一旦被揪住,后果不堪设想,轻则给几个梨蛋(就是将食指弯成勾,在头上敲几下),重则耳光甚至拳脚推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就是再调皮的孩子也乖乖的就范。我当时也算是好学生行列,回回作业都尽量写完了,但字写得比较潦草,用老师的话说就是龙飞凤舞,应付差事,因此也挨了不少打。 虽然严厉,但老师教课还是很认真的,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好的习惯还经常给以鼓励。上了中学,看到许多身边的同学写汉字总是颠三倒四,而我则写起来得心应手,才知道当年老师的这一套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效的(貌似跟李阳创的疯狂说英语方法相似,彼是口部肌肉训练,此为手部肌肉训练)。关于老师对我的教诲,有两件事一直铭记在心。记得四年级时,我是小组组长,老师一般先是给各组组长批改作业,然后再由组长批改小组成员的作业。那次我给组员改作业时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错了的题也给他们打对号,这样考试成绩我就可以高过他们了,后来老师发现了,我本想说以不小心的理由推辞,然而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只是淡淡的对我说:高松(我的小名),小小年纪可不能有私心啊,后来也没有在班上给别的同学说。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自那以后,每当做人做事有侥幸心理时我都会尽量告诫自己:做人还是厚道一些吧。还有一件事是关于作文的。那是有一次过年,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去城里大伯伯家行亲戚,大伯家很富裕,那次摆了一桌子酒席,父亲最后喝醉了,醉了酒的父亲那晚硬是骑着东倒西歪的自行车把我从城里托了回来,路上自然险象环生,那次经历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直到十几天后开学,我依然心有余悸,那次寒假作文我就写了那次经历。最后,老师当着我的面小心翼翼的撕下了我的那篇作文,仿佛对待自己的教案一样,说:你的作文很真实,但还需要好好修改修改,接下来的事我记不清楚了,但老师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以后每每临案执笔,我都要求自己尽量实事求是。 老师今年应该五十多岁了吧,头上也有了银发,我对她虽谈不上敬仰,但见了面总有一种感激敬畏之情。最近一年,乡里各村的小学都合拢到了中心小学,老师也转到那儿教语文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娇贵多了,老师是绝对不允许以打骂的方式惩罚学生的,这也许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种提升吧。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祝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贺她的儿子小黄今年考入重点大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四 完)评论和对比
热度 1 luocun 2010-8-6 05:33
5. 阅读组织的思路 在与老师交谈中了解到一些这个班阅读活动组织背后的一些思路和背景。 首先,老师并不是同等对待所有学生的,班上20出头的学生并不都是一样的教法,而是有点因材施教的感觉。这体现在前面描述过的分级的小班阅读课上。老师举的另一个例子是给部分学生安排的单词夹子:普通文件夹,打开来左右各一个口袋,左边的口袋标上我正在学的词,右边的标上我学会了。真棒!,学生平时带着,在家里或学校可以随时温习;老师时不时抽查左边袋子里的单词,如果学生确实已经掌握了,就挪到右边。全部掌握了,就换一批单词。 其次,老师非常强调示范(modeling)的作用。这从老师每天给学生读书里表现得很明显。学生自己给同学们读书,也是一种示范,让学生们有机会模仿老师,同时也互相模仿。 第三,阅读与语言学习相融合。由于这是个沉浸式法语班,学生们其实是在学外语,而且很多语言材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必须从他们的阅读中来。老师当然也有专门的时间教语法、词汇、拼读等等,但是,按照老师的做法,阅读的份量很重,与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紧密结合,完全不能分开。 第四,老师强调说阅读不光是读故事书、读文学性的东西,阅读是要发展均衡的读写能力(balanced literacy),所以阅读其他非小说性的材料,比如地图,也是要包括在内的。 第五,老师提到加拿大这边现在推行贯穿课程(cross-curricular)的教学方式,就是说不把教学视为教很多门不同科目,而是让不同科目在内容上互相穿插。比如不把阅读视为只是语言科目的事情,而是视为学习一切内容的一部分。老师举了些例子:如果下午要上科学课,讲斜面、杠杆、齿轮什么的,上午就有可能用一些适当的阅读材料来引入这些下午要学的新词汇和概念;再比如,当历史课讲到开拓者(就是早期欧洲移民)时,就会买些这方面的书放到图书角里,并在语言课上玩和开拓者的生活有关的词语定义的游戏。 6. 简评 了解到的情况大体汇报如上。在不可避免地做点中加比较之前,先简评一下,补充点背景,同时表明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从上面老师组织阅读活动的思路大体可以看得出,对这位老师而言,阅读不光可以说是登课堂入教室了,而且可以说是教学的有机方面,是整个教学的重头和主线之一。当我最初提出来说想观察一下班里阅读如何组织时,老师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太多太大了,你究竟想看啥?回头看来,这种反应似乎挺自然的,因为从老师的角度而言,阅读不是一个科目、一个单元那种东西。后来老师主动提出讲一堂小组阅读示范课,我想也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阅读课里所谓阅读活动更正式、更明确吧。 第二,上面这些看来听来的情况,虽然我是尽量白描,恐怕是免不了理想化的。这里有我作为观察者的概括和抽象时的理想化,也有老师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理想化,包括老师演示示范课时可能有的理想化等等。举个例子,阅读伙伴这样的安排,我自己一向主观以为应该蛮好的,老师反映回来的情况似乎也如此。但是,在跟家里孩子聊天时得知小孩似乎并不太喜欢,声称当时在低年纪的时候是喜欢高年级的同学来的,喜欢他们的人,但是不喜欢他们带来的书,因为都是老师们已经指定了的几本,自己选择的余地很小;而现在给低年纪的小朋友读书,似乎也不是太有成就感,有时候小朋友爱去不停地跟别的小朋友讲话,有时候又一声不吭,等等。 当然,这也还是一孩之言,真正好不好,还是魔鬼在细节里吧。 第三,不管实际上理想化的程度有多高,我自己觉得这位老师是实实在在地在阅读方面下了功夫的。老师对阅读的用心程度是相当高的,换个学校、换个国家,如果有可能做到这些,恐怕放到哪里都应该算是不错的了。 当我向校长提出去这个班观察时,校长也是竭力赞同,并说这位老师是学校法语教师里面的阅读方面的模范,大概也印证了这一点。然而,这个学校虽然绝对不是加拿大公立学校里最好的,应该算是还可以的吧,而学校、老师和家长们重视阅读的程度又都比较高,所以因此反而不见得能够代表加拿大的一般情况。是不是加拿大的小学班级一般而言都类似地组织阅读活动呢?我觉得恐怕也难说,但我也没有做过任何系统的了解,所以答案是不知道;或许可以说,整体上讲,在这边的小学里如此这般强调和推动阅读,其可能性会比国内高很多吧。 第四,关于感染。前面提到过,老师很强调示范作用,俺们家的孩子也是真心喜欢老师给同学们读书。孩子自己也说,在学校的所有和阅读有关的活动里,这是最喜欢的,超过也很喜欢的自己从图书角选书来读。俺们家的领导,偶尔也会提起小学时候的某位班主任用班会时间读《大林和小林》给大家听,描述起那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副至今依然充满感动的样子。想想俺小时候,邻居阿姨在楼顶上给整个筒子楼的小朋友说水浒,也是快乐时光啊。这种大人给孩子和学生读书、讲故事,通过故事本身的趣味和大人们现身说法的感染力,从而给孩子们打开一片天地的作用大概是不可小看的。 7. 中加背景对比 最后做点比较吧。比较的意思不是要想说这个班、这个学校、这个国家的做法就更好。我无疑是相信自己孩子在这个班里的阅读方面的经历,总体上比自己当年在国内上小学时候要好很多。当年在学校里主要就是学到些读写能力吧。这种比较自由的、由老师带头和兴趣引导的阅读在学校里是没有的。不过,我这里的比较,主要关注一下阅读方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这其中大体可能有些什么背景因素。 人数: 学生人数上的区别恐怕是个很基本的因素。一个班20多学生和50多学生相比,班里能够组织和如何组织什么活动,课堂秩序如何维持,教室空间如何利用,图书资源如何管理和分享,学生能不能分别对待,恐怕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 教师分科任教和一位老师全面负责,也有很大的区别。这边的模式,一位老师,早上9点到下午3点半,除掉中午的一小时和体育、音乐等课,掌握所有时间,这样自然容易把阅读贯穿到整个课程,所有科目里面去,而科目和科目之间也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当然每科有专职老师,也有它很大的优点,比如要指望所有小学老师都既能教好语文、又能精通算术教学,恐怕也是不现实的。) 课本: 小孩从学前班(4到6岁两个年级)一直到三年级,共五年了,还没有真正用过任何课本。每个年级学些什么都是有省里制订的大纲或者课标的,基本的要求,比如认字、拼写要到什么程度,算术要到什么程度等等老师也是清楚的,可是课本是没有的。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教学不会围绕课本来;不会出现老师只要教好课本里的东西,学生只要学好课本里的东西就行了的情况。想想也是,本来越是低年级,课本就越难编,也越难编好,恐怕还是多读、多玩、边学边玩是上策。 考试: 小孩从学前班到三年级这五年里,只有到了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才真正有了第一次考试。这是全省统考,是用来评估学校教学水平的。用俺家孩子的话说,这是用来给老师打分的,不是用来给学生打分的。孩子特别指出,学生的成绩自己都不会知道的,也不会进入自己档案的。当然,每学期老师也会给学生成绩,而因为没有考试,这个成绩似乎就确确实实是根据平时的表现、各种作业与小项目完成的情况等等。 课内课外: 因为没有课本,没有考试,每天的家庭作业又少(抄点课堂听写的词、写点数学、读点书),所以课内课外的区别也不是那么分明。比如,学生在家和在校可能都在读从图书角里拿来的书,而读这些书又既是课外阅读,又是在校学习。这样下来,学生恐怕很难讨厌读书吧,至少不会把读书跟学课本混淆起来吧。 参与和纪律: 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把比较开放式的兴趣主导的阅读引入教室,纪律会不会成问题。从俺的观察来看,至少对于20多人的班来讲,无论是自己取书来读,读书给同学听,发言谈读后感,还是听老师读书,场面上可能有点杂乱,但纪律上似乎都没有问题。对于50多人的班来说,会不会是问题,这个俺没有经验,不能瞎说。但是,俺在想的一点,就是以考试成绩为指标、围绕课本的、课内课外分明的那种课堂教学里面,纪律可能更成问题,因为除了作为受训对象之外,学生更难以有兴趣地、自主自律地参与进去;而没法让学生自主自律地参与,就只好用纪律来压制,然后纪律就反而成了大问题。 阅读和语文课:最后,在去学校观察和交流之前,我不假思索地默认了阅读是语文课(法语课)的事情,去了之后,俺自己开了眼界,受了回教育,认识到即使在学校教育的环境里,阅读也可以、也应该不绑死在一门科目上。我想,很多中学的时候学理科的人们,在工作之后都会觉得语言文字的东西,其实真是太有用了,而又恰恰多半是中学语文课上学不到的,上大学之后又不再有这方面的课程了。反过来,我想很多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人,他们的兴趣至少一部分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建立起来的,而不光是课堂学习、课本学习来的。或许,阅读要真正能够在中小学教育里登堂入室,既需要专门的重视,丰富的资源,恐怕又最好不要成为一门课程,尤其不要成为单纯是语文课的组成部分、语文老师的事情而已。 致谢 感谢孩子学校的Sharon Janes校长同意我到学校做观察。感谢Vanessa Kirk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接纳我到他们班上做观察。感谢Kirk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意安排演示,并在交谈中提供大量信息。感谢俺家的孩子认真而开心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三)课堂观察
luocun 2010-8-5 11:50
以下笔记基于约1小时45分钟的实地观察,按照时间顺序简单呈现课内活动的情况。内容可能偏细,只是希望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包括阅读在内的课堂活动是如何组织的。 8:50 各班学生在学校操场排队,然后由该班老师带领进入教学楼内各自的教室。 8:55 学生们进入教室,把各自的东西(书包、午餐盒)放入西面墙上的橱柜,其后各自到图书角换书。学生们坐在自己课桌前默读。不时有学生去图书角换书。 9:00 学校广播,包括简短通知若干,然后放加拿大国歌乐曲,学生起立。 9:08 老师考勤。随后有5名另一个班(一个三、四年级合班)里的三年级学生进入。这些学生将参加此三年级班的上午第一节课。学生们的默读继续。 9:22 地毯时间(carpet time):学生们都坐到黑板前的地毯上,老师坐到摇椅上。教室里没有讲台,黑板前面是一张地毯和一把摇椅。由于课桌是成组分散摆放的,而且没有面对黑板,所以,一般来说,如果老师需要向全班讲解一些东西,或者安排一些事情,都会把学生们召集到黑板前的地毯上。 9:22-9:24 老师带领全班简单复习最高位为1的三位数减法。 9:24 每位学生收到一张算术练习题。回到各自座位,做练习。 9:26-9:56 阅读课 当班里其他学生在各自座位上完成算术练习时,老师在教室东南角的圆桌处给四名同学上了一堂阅读课。今天的课程是老师特意为我安排的示范课,但平时也是这样与其他活动平行进行的。老师解释说,这样上小班阅读课的关键是需要安排其他学生做他们已经学会的东西,比如像今天这样的复习性质的算术练习。 当学生们还在默读期间,老师就在圆桌中间准备好了一瓶铅笔,一罐橡皮擦;每个椅子前面放好了一本书和一小叠练习。书是由Schlastics出版的Alpha-Jeunes系列中的一本,叫做《魔龙》(Le Dragon Magique),共16页,一共约300单词,每页都有彩图。(下面照片是阅读可结束后拍摄的。) 9:26 四位学生被叫到教室前面的圆桌,参加阅读课。 9:27 在学生们打开书之前,老师先针对圆桌旁写在一张大纸上的阅读策略(见下图)提问,并简短讨论了一下若干策略。然后,四位学生轮流每人读一页;老师偶尔纠正发音,或者帮助读出较难的单词,并提一些简单的问题。 9:33 学生们开始各自默读。 9:36 老师请学生讲故事梗概,一位学生讲了。老师向每个学生提了问题。 9:38 学生们开始做书面练习。练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拼读的, 根据书中出现的单词,这次的练习是关于ce和que的区分的;后一部分是关于阅读理解的。老师让一位学生先读出第一个问题,老师加以解释,然后让另一位学生发言评论,然后向学生提了关于发音的若干问题作为讨论。 9:40 学生们写下名字,开始做拼读部分的练习。[老师巡视其他做算术练习的学生。] [9:43 老师让做算术练习的其他学生回到地毯,并由几个学生轮流自愿到黑板上讲他们自己是如何完成这个算术练习的。]与此同时,阅读课继续。 9:43 老师简短讨论书中出现的带ce和que的单词。 9:45 老师开始讨论练习里面第二部分关于阅读理解的问题,并让学生完成。 9:49 阅读班里的一位学生自动离开圆桌去用墙上的手摇铅笔刀削铅笔。 [9:50 其他学生完成了数学练习以及在黑板前的交流。老师让他们做他们还没有完成的任何自己的项目(projects),比如制作连环漫画。老师解释说,学期快结束了,本学期一共有5个不同的项目,不少学生还有好几个没有做完;老师就会经常给学生一些补工时间,告诉学生他们自己要负责把没做完的项目完成,不过他们可以用这些补工时间来做未完成项目里的任何一个。老师觉得这是一种在转换期间,安排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做点事情的好办法。] 9:52 老师问关于阅读理解的第一个问题。一个学生读出自己在纸上写好的答案。老师评论。另一个学生也发言评论。学生们举手轮流发言。如此继续到第二个问题。其间有的学生在继续写答案。 9:56 所有学生都完成练习。阅读课结束。参加阅读课的同学,也继续做他们的项目。 10:04 学生们都叫到地毯前,老师的读书时间开始。老师坐在摇椅里;学生坐在地毯上。老师继续读一本书Nomie系列里的一本书。老师采用比较清楚的语音语调,区分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也用不少手势,偶尔停顿,向学生提问或者展示书里的图片。 10:11 开始下一项活动:每位学生个自己的阅读伙伴做个学年结束的问候卡。老师在黑板上解释卡片的格式: 亲爱的 _________ 祝假期愉快! 你的伙伴 _________ 10:12 学生们到圆桌前找老师要美术纸(construction paper),从五种不同颜色里挑。 10:14 7、8个学生去问老师他们的阅读伙伴的名字,老师在电脑上查,然后写在小纸条上给他们。 10:14-10:36 学生们做卡片。完成卡片的学生自己读书,有几个学生去杂志框取杂志看。(其间笔者一直和老师交流。) 10:36 课间休息。观察结束。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二)活动构成
luocun 2010-8-4 09:12
3. 活动构成 根据俺家孩子的反映、老师的介绍和实地观察,这个班里由老师组织的常规阅读活动大概包括五六种。这里先说明一下各种活动的基本情况,后面报告课堂观察时再补充某些活动(特别是阅读课)的具体细节。 3.1 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主要包括前面提到的每天上午第一节课的前20分钟左右(以及其他零星时间)学生们从图书角、展示架和杂志框自由取书来看,也包括学生们自己在家里阅读从图书角带回去的书。如前所述,这基本上是属于泛读的性质,但是学生有那个跟踪表格要填写。 3.2 老师读书 老师基本上每天都读会在课堂上读书给学生们听,通常是长篇儿童文学,每本书分很多次读完,每天读一章左右。在这一年里,老师读过的书包括 罗尔达尔(Roald Dahl) (强烈推介给每个孩子和成年人!)的《女巫》,一位魁北克法语作家的叫做Nomie的系列里的四本,还有其他两个系列的若干本。 这样一年下来,一共读了约8、9本书。其中Nomie系列是老师新发现的,所以读得多一些。老师还在班里播放了其中一本书改编成的电影,并把 该系列的网站 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去了解更多。 老师读书的方式和通常所谓朗读有所区别,更像有表情朗读,或者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那种风格吧。从具体观察看来,老师无疑是有意识的在做示范,引导学生们感受书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语言特点等等。 这样的活动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候的老师没有搞,学前大班的时候好像搞过。这似乎是孩子三年级期间学校生活的一个亮点:说起来老师读书来,眼睛发亮,把一本本书历历数来, 号称这是最喜欢的读书活动。 3.3 同学读故事 每学期每个学生有两次给整个班朗读一个故事的机会,要求是学生自己必须先把故事看了至少三遍。按照老师的说法,这也是一种peer modeling,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示范。平时老师是坐在一个摇椅里给坐在地毯上的学生们读书的,轮到学生们给自己的同学读书时,他们也是坐在老师的摇椅里。 3.4 阅读伙伴 跟peer modeling相关的一项活动是由学校牵头组织的阅读伙伴(reading buddy)。从学前大班(Senior Kindergarten,5到6岁)开始,就有高年级的同学去到低年级的班上,跟指定的阅读伙伴一起读书。高年级的同学读书给低年级的听,低年级的也读书给高年级的听。差不多每周一次,一年下来大概有二三十次吧。一个学期间,学生的配对大体是固定的,学期之间有可能调换。 在三年级以前,是更大的孩子到自己班上来,进了三年级后,开始去给学前大班的小朋友读书。据老师说,阅读伙伴这样的活动,比较大的年龄差距(比如三年级和学前班)效果比较好,这样有助于大点的孩子建立信心,给他们朗读的机会,而学生们发现他们的阅读小伙伴在一年里不断进步时,也很兴奋。 3.5 阅读课 老师表现得相当重视的一项阅读活动是正式的阅读课。这似乎是这位老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个课的具体做法,不是全班20几学生一起上,而是老师按照学生的程度,将全班分成4人左右的小组,每次给一个组上课。各个组读的材料、做的练习和他们的程度相应的。按照老师的说法,分组不是固定的,在学期间会有调整,尤其是在一到三年级,调整更为经常。老师尽量在班里每周上至少一次这样的课,每学期尽量給程度低的组多上几次, 这样,一学年三个学期下来大概每个学生平均有3到5堂正式的阅读课吧。 老师在阅读课中强调三个方面:(1)有一套希望学生逐渐掌握的基本的阅读策略,在不同阶段强调不同的策略(比如说,利用图片来帮助理解文字需要等待有一定的词汇量以后才容易引入)。(2)拼写和发音方面,每次老师会把阅读材料里面的重点难点找出来,加以解释,并让学生练习。(3)阅读理解。这三个方面,又都有由浅入深的不同程度,老师根据各组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渐渐提高难度。 此外,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追踪表,由老师自己掌握,供老师在上阅读课期间做笔记用,记录学生的水平和进展,也是给学生判成绩的参照。 关于阅读课具体怎么上的更多情况,下面的观察笔记里会谈到。 3.6 其他活动 在交谈中,老师还介绍了其他一系列的广义上的阅读活动。其中一些是这个学期里老师在班上已经搞过的,另一些则是老师觉得也可以搞的。我想,这里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并不把阅读与其他活动和学习截然分开。这个后面讨论老师自己关于阅读活动组织的思路时会进一步谈到。 由于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所以老师提供了一些地图,放在展示架上供同学们翻看。 在媒体课上,同学们阅读了《地铁老鼠》一书,然后用Smart Ideas软件把故事给图示出来。这算是一个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和阅读结合的例子吧。 老师还提到其他各种可以搞活动,比如引导学生阅读装早餐麦片(breakfast cereal)的盒子、装牛奶的盒子等等,让他们去注意和理解这些盒子上面的文字和图片是如何试图说服你去喜欢和购买某个产品的(这似乎有点罗兰巴特的味道了),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制作这样的盒子,既培养批评眼光,也培养创造性。再比如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和自己编制菜谱,来教程式化写作(procedural writing)。如此等等。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加拿大小学班里的阅读(一)背景和资源
luocun 2010-8-1 08:54
过去几年一直参加 梦想行动 推动图书室建设和阅读的公益活动,家里领导在孩子阅读上也很下功夫,俺也就跟着比较关注阅读的事情。孩子三年级期间,从侧面感觉老师挺重视阅读,组织得不错,小孩差不多每天从学校带本书回来在那里看,偶尔还提到老师又在课上念什么好玩的书了啥的,于是想更多了解一下情况,就花了个上午到班里做实地观察,并和老师摆了会儿龙门阵。下面就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简单记录下来,分享一把,既不professional,又无methodology,算是对一个具体个案的带点思考的白描吧,呵呵。写出来,是觉得某些细节对关心在课内外学习与公益活动中推动阅读的人们或许会有点参考价值。真能如此,就是喜出望外了。 1. 背景:班级和教室 这是加拿大一个公立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人数20出头。从后面的观察看来,人数多少对于阅读活动如何搞似乎影响挺大的。在教学的组织上,也有个跟国内很不相同的地方。这就是除了音乐、体育、戏剧和图书馆之外,每班的各门科目全部由同一位老师负责。回头会看到,这一点对于阅读活动如何组织影响也挺大的。此外,这是个母语不是法语的学生的沉浸式法语(French Immersion)班,除了音乐和体育之外,授课都用法语进行。这就是说学生们其实是在学习用外语进行阅读。 教室的大小感觉跟国内差不多,但在布置上差别很大。首先,课桌不是成排摆放的,20张小桌子,分成5组摆在教室中间。每组4张以2x2的方式拼在一起。 学生们坐下来的时候,不是面对黑板,而是互相面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课桌,不过座位分组每隔一段时间会重排。 教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乱,东西特别多特别杂,堆满了各种教具、图书、画片、玩具和其他材料的架子把四面墙前面的空间全占满了。这一点跟国内普通公立学校的教室除了课桌、讲台、黑板和墙上的字画之外别无一物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2. 教室内的图书资源及其使用 教室里各种材料中的相当一部分,构成了阅读活动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据我的观察,教室里的阅读材料至少有三种组织管理方式。我把它们分别叫做图书角、展示架和杂志框。下面分别谈谈每一种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方式。 2.1 图书角 教室北面一侧的墙前面,有张桌子。桌上放了4个框,桌下4、5个框,都装着书,一共300本左右,大体上是几十页厚的带不少插图的大字书。这些放书的框子,虽然不是在教室的一角,但在功能上跟通常所谓 图书角 差不多,所以我也就管它叫图书角了。 图书角是属于教室的,是学校每个教室都有的一部分。书的难度大致是适合使用该教室的那个年级的。图书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school council)出资购买和更新。家长委员会既掌管市里教育理事会(school board)给学校派发的一定活动经费,又有自己筹资的渠道和做法。据老师讲,给图书角添置图书的费用不是问题,老师每年都会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新书。 学生每天可以从图书角取书带回家阅读,读完又还回来。每个学生有个自己的记录单。每次学生读完一本,就在单子上记下一些那本书的基本信息:书名、作者、读书时碰到的若干单词。这算是学生每天家庭作业的一部分,定期交到老师那里检查。这样一个学年下来,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会读一两百本书吧。 这个班的老师将图书角的书分为了桌上、桌下两拨。桌子上面的程度深些,桌子下面的程度浅些。在新学年的开始阶段,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每周最多拿一本桌上的书,而桌下的书则可以每天一本。这是意在保证向程度更深的书的转换进行得比较顺利:先让学生们多读对他们来讲比较容易的书,这样他们不会被更难的书给吓着,同时又让更难的书显得更宝贝,让学生们更重视,读得更认真。 图书角里面,也有少量CD,是一些比较好的书的朗读录音。老师认为听听这些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们比较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接触更多不同的口音,而不光是他们老师自己一个人的口音。 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每借一本书,可以多保留几天,这样有利于他们通过反复阅读来加深理解、掌握新词汇新用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他们自己的说和写里面尽量使用他们写在记录单上的那些新词汇。 2.2 展示架 教室西北一侧有图书馆里放杂志的那种倾斜的架子,上面放着大约二三十本书,每本书的封面都看得见。这些书基本上是班里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出来的。 学生们每周有一堂课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上(这也是他们上计算机和互联网课的时间),在课上,可以从图书馆借一本书带回教室里看。这些书学生们不能带回家,就放在这个展示架上。这样,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借了什么书,也可以拿过来自己看,展示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学生之间阅读交流的作用。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老师其实鼓励同学们先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保存在自己的课桌里,直到自己看完了之后才放到展示架上去。 除了摆放学生们从图书室借来的书之外,老师每次向学生们朗读完了一本书,也会放到展示架上,供学生们翻阅。这些书通常比较有趣,也会更难,放在那里是为了鼓励学生们自己去拿来翻一翻看一看,跟这些更难的、但是已经听过的书直接接触一下,去掉恐惧感和神秘感。 最后,展示架也用来展示其他东西。比如,当老师在课上教地图的使用的那段时间里,就会把各种地图拿来放在架子上给学生们看;当讨论连环漫画(comic strip)并让同学们创作自己的连环漫画时,就会让学生们各自从家里拿来连环漫画放在上面;当讲到家谱和家族树的时候,又会让他们把家里的合家欢或者各代祖宗的照片拿去放在那里;如此等等。 2.3 杂志框 教室东边窗户下,靠近黑板的架子上,还有一个框,里面放了几十本法语儿童杂志,有新的有旧的,供学生们在教室里取阅,但不能拿回家。 2.4 读书时间 这三类图书材料,大体上涵盖了学校提供给学生们的泛读材料。(精读的东西下面会谈到。) 在使用上,有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每天早晨的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专门的阅读(默读)时间。学生们会自动去图书角交换图书,把带回家看完了的书还回去,再取另外一本准备带回家;或者把没看完的先看完了,再交换;或者就是看书。这时候,他们也可以去取展示架上的任何书,或者是杂志框里的任何杂志来读。在其他时间里,比如某个学生在老师分配的时间里提前完成了某个练习,那他也可以去取任何上述三种材料之一(或者自己课桌里的书)来看。 所以,尽管三种不同图书材料同时放在教室里面,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是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它自己确定的位置,而且其交换和阅读(包括去图书馆借书和把书带回家阅读)也明确地组织到了学生每天课内外的时间里,所以学生们用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障碍,而在日常管理上也似乎并没有给老师增加太大的额外负担。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不好比较
Bobby 2010-7-26 16:02
小迟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151 )说总之感觉教师待遇有从幼儿园到大学递减趋势,而工作压力以及对学历能力的要求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递增。对于这种现象,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感慨,我也有很多感慨,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赵 老师在《也说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问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413 )中说就其工作压力、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来看,事实就是的说,中小学教师是最大最多,而待遇相对来说也是最低的。中小学老师对学生是采用全场紧逼战术,拼的是体力脑力和精力,是全身心的付出。总之,大学教师的待遇普遍高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呼吁提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我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不好比较,是因为学校在所处的不同地区同一类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校差异和同一学校不同人员之间的待遇差别,远远大于学校类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之间的待遇差异。此外,平均值只是一个虚幻的数值,如果方差很大,两个样本群体用均值比较,意义就不大了。 如有些地区如山区农村小学,工资都是问题,我们村的小学,曾有民办教师靠学校种地收入作为工资的(不少学校只有一个教师,教师本人就是小学校长);而北上广重点小学的校长收到领导的条子都一大垛,收赞助费和贿赂都收得手软了的,校长如此,带课教师也不会差到那里。 同一学校不同人员之间的待遇差别是很大的,以中小学为例,带毕业班的教师,每年暑寒假都可由学校公费组织外出旅游,根据升学人数重奖,而非毕业班教师则只好干瞪眼。带主课的教师可以校外办班或给学生做家教,获利比工资和奖金不知多多少倍,而带副课的教师只好等下辈子再说。大学教师收入的两极分化就更加明显,可参看不才的博文《说起中 国大学 教授的收入, X 都笑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4995 )。 记得 黄安年 老师还曾写过一篇博文《广州退休中学教师待遇远高于北京退休研究员一例》(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3474 ),可知地理位置差异似乎比学校类型差异还要大。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5389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说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问题
热度 1 pukin 2010-7-26 12:32
科学网才女迟菲博士的一篇文章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问题 被顶成了热门博文,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评论。迟菲博士在博文里列举了一下实例后,得出了一条结论: 总之感觉教师待遇有从幼儿园到大学递减趋势,而工作压力以及对学历能力的要求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递增。对于这种现象,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感慨,我也有很多感慨,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迟菲博士不多说了,俺就在这里多说几句吧 首先我要声明,待遇不仅仅是指工资啊,如果只说工资条上的工资,那这个讨论没什么意义啊,那当官还真不如回家买红薯呢,咱这里待遇指所有的收入加起来算 幼儿园老师月薪7千的估计还是少数,而且幼儿园老师大多是挣死工资,很少有别的门路去挣外快。我女儿上过幼儿园,当时还是上的寄宿的六一幼儿园【前身是延安第二保育院】,知道幼儿园老师的一下情况。基本都是幼教毕业的小姑娘,辛苦的很,待遇也不高。当然园长可能很高,但毕竟是极少数啊,没有代表性。 就其工作压力、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来看,事实就是的说,中小学教师是最大最多,而待遇相对来说也是最低的。中小学老师对学生是采用全场紧逼战术,拼的是体力脑力和精力,是全身心的付出。 全中国最辛苦的人是谁,不是总理而是广大的中小学学生。总理再忙但可以休息,可以打棒球、打篮球啊 可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早上6点起床,下午6点放学,晚上作业一直做到11点,周末还得上各种课外班。学生忙老师也跟着忙啊,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学老师的待遇和他们的付出绝对是不成比例的,尤其一些初三、高三的老师,也没时间到处走穴捞外快,而他们的工资真的不高。 大学老师吗,看看写博客的是大学老师多还是中学老师多就自然知道答案了 大学对学生采取的基本上是放养,除了基础课教师【数学、物理、毛概邓论等】上课多一些,大部份专业老师每学期也就1、2门课,每周4-8个学时,还是很悠哉悠哉的。如果早上1、2节没课,如果没有小孩上学需要送,你可以睡到自然醒,太阳照到屁股再起床。中小学老师可没这么潇洒啦 其余时间干吗,写项目申请书、写SCI、EI论文啊,这可是和真金白银紧密联系在一起啊,你忙点那也是自然的。我的一些年轻的同事工作3、5年以后,不也是很多又买房又买车的,中小学老师有几个工作3、5年能买车买房的? 前几年学校还有一个30几岁的教师,去青海搞了一个调查,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学校奖励了100万,中小学老师得去上多少课外班才能挣到100万啊。现在一篇SCI、EI学校都要奖励几千上万吧,好像没有不发文章的老师吧 还有一些我就不说啦,说多了肯定挨板砖。总之,大学教师的待遇普遍高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呼吁提高尤其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待遇!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4849 次阅读|33 个评论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问题
热度 3 cutefay 2010-7-25 12:02
昨天去拜访一位长辈的时候,聊起了他家孙女上幼儿园的事情,他说,有一个河南的高中副校长,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跑到北京的一家幼儿园当普通老师,待遇是一个月7千多。他很满足自己现在的工作,觉得比以前容易干,还赚钱多很多。这位长辈还谈起了幼儿园的费用问题,公立的幼儿园每个月交1000多元钱,私立的要七八千以上。听完之后我心想,养个小孩太不容易了,每个月要为了小孩至少花两三千元钱(包括上学费用和生活费等),以我目前的经济状况是养不起小孩的。幼儿园的费用可比大学学费贵多了,送小孩在北京的幼儿园上学,比培养一个大学生还不容易。 以前听别人说过,北京小学教师的待遇有五六千元,如果算上各种补习班的外快的钱,怎么样一个月也有上万元钱的收入。 北京中学老师的待遇如何我不清楚,我估计可能和小学老师待遇差不多,好一点的中学的待遇应该会高很多。但是中学老师的压力比小学老师大,所以日子可能还不如小学老师过得舒服,而小学老师其实也要面临着学生们的小升初考试问题,日子肯定不如幼儿园老师舒服。 而大学老师的待遇呢?我有一个在北京某高校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说,她一个月也就三千元的工资,好在她住在她婆婆家里,不用房租的钱。其他高校的教师待遇我不知道是多少,但是我看了一些晒工资网站上的资料,似乎北京高校的讲师级别的工资大约3000-5000左右的比较多。即使是教授级别的工资也不超过1万。因此,如果大学教师没有项目上的收入或者没有其他赚外快的途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另外,大学教师的压力其实比中小学老师还大,压力来自于科研压力,评各种职称要看论文和项目情况。 总之感觉教师待遇有从幼儿园到大学递减趋势,而工作压力以及对学历能力的要求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递增。对于这种现象,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感慨,我也有很多感慨,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BTW:不同城市的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差别比较大,可比较性不强。在北京4000元钱一个月可能相当于有的城市1500元甚至更低(在北京4000元的收入仅仅能够解决基本衣食住行)。因此我这里都是北京的数据。大家也可以再找其他一个城市进行一下比较。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18944 次阅读|26 个评论
栀子花
热度 2 jxcao1239 2010-7-5 22:12
孩提时,院子里种了两株栀子花树。仲夏时节,成了家人的话题; 小学时,老师们喜欢栀子花的香气,乖小孩便从家拣了一袋花苞儿,讨老师的欢喜; 中学时,偶然把一枚栀子花瓣夹在语文课本里,因为它的原因,别的书念完就扔了,但总愿捧起这本书温习; 上大学后搬家了,学校在城市的闹区,恍惚间转眼很多年,竟把栀子花忘记;直到06年听栀子花开在厦大上弦场唱起,忽然唤起对栀子花的回忆; 如今身在异乡,没有了故土的熟悉,可突然一天,却发现街道旁春天曾开满的映山红丛里弹出栀子花的讯息!这混栽着长满乡情的花啊,是家乡的春天将你送来,还是想把祝福带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写作计划: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arithwsun 2010-6-28 14:46
国内现在不少家长,以及民间教育家,不再坐而论道,起而行之要去办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花力气培育自己的孩子。我部 分 参与了北京海淀区家长们的这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筹备建设方案,对做事情的重要性。 因而萌生动意,准备利用这个暑假,写出一个这样的方案,结集出书,使得智识不限于一地一校,而能够为其他愿意做这些事的家长们、教师们使用,比如,可将这个方案做适当的修改,就能拿去跟当地的教育系统谈,谈的时候,有一个可以思考和讨论的基础。 本方案的大部分内容,将采用幻灯片的格式书写,一页为字数较疏,方便在讲座时投影使用,下一页则为上一页的解释部分,字数较密,方便阅读思考,未来的推广者、演讲者,则可将该页作为上一页的画外音,在放投影时跳过。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具体的建设方案; 第二部分. 幼小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 所谓幼小,是指,幼儿园和小学。 第一部分具体的建设方案,包括:家委会,途书馆,频议网,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章程,各地建校感触性散文。 家委会,该实验班的组成必须是那些热心教育、愿意积极参与教学建设过程的家长们, 家长们参与教学,是学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法门,尤其是对于幼小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只想把孩子放到学校教育、甩手掌柜型的家长,本教育实验班是应该拒绝考虑的。 个性化的教育,只有家长们有条件真正完全彻底地实施,所以,家委会的重要目的,是形成机制,培训家长,其次,是利用家委会的资金,资助任课教师进修培训,最后的任务,才是普通人理解的促进校方和老师、家长们的沟通。实际上,有了前面两个任务, 家长们真正地理解了教育原理, 这种沟通就不再是论事就事,解决一个问题再等待着发生下一个类似问题。 我们家委会的沟通机制应该主要是放在智识、理念上的沟通,很小的一部分才是具体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学校具体问题的 真正 解决,还是应该相信校方和任课教师们的处理能力,家长们不应做过多干涉。 家委会建设方案中,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细节的实施办法,以供后来者参考,节省思考力,直接转化为行动力。 途书馆, 取名之义是,与人生旅途相伴的图书馆,离家离学校路途很近的图书馆, 用途中 包含实践性活动、社交性活动的图书馆。这一点的重要性,普通的家长们很难体会到,但实际上,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体系,是这个国家教育和科研的重要血脉。因为,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核心能力,图书馆则无疑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载体,所以,不少教育界有识之士,如朱永新、尹建莉,都将建设图书馆,作为他们工作计划中的一个重点。 我们国家,太缺少星罗棋布、使用方便的图书馆了。虽然现在各地开始自发地建设一些社区图书馆,这些 社区图书馆租上民居,面积100多平米,靠数百元的会员费,试图提供混龄人群的图书服务,其质量自然可想而知,因为100多平米的面积,根本是无法容纳下面向混龄人群的图书量的,为此目的,面积至少应该在1000平米左右。 我们方案中的途书馆,同样是租民居(在学校附近),100多平米,但是面向的是同一个年龄甚至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们,所以图书范围缩小,足以提供相当优质的服务了。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国每个学校附近,都有几个这样的 家长自治型 途书馆,再通过网站联络起来,其对中国社会的草根级推动力,不言而喻。 网络,是新时代的重要技术,因为有了网络,教育的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良。 除途书馆联网会带来的集成效应,生成新的图书发行渠道的商业模式外。本方案中,还将述及另一个促进教学互动的互联网构设。 频议网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教学互动,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评老师网,各个学校也在建设自己的学生评价教师系统。实际上, 在人类历史上, 人才的制造,发展至今,不超过两种模式,一种即是考试选拔制,一种即是评议推举制,后者是在历史上先出现,使用了数百、数千年之后,才逐渐被 考试选拔制所取代。 现在,随着人类文化越来越走向开放和沟通,又有着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 评议推举制将重出江湖,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实际上,这一点已经在美国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录取上,有了非常充分的反应。这种大势所趋,必然是教育界的新机会,一直参与这种频议网活动的学生和老师们,在面临升学或求职的时候,就可以提供出一份详尽的个人评议材料,增加沟通了解的信息量。 频议网,有几个特点,将是目前社会上 评老师网或学校里教师评价系统所没有的,a. 频字意味着频繁,目前的评价系统,每学期一次,课程结束了才评一次,对教学互动的作用太低。频议网将采用固定周期(每两周一次)和自由随时两种方式,保证了教学互动的数量,才能以此促进质量;b. 频议网,不仅是评老师,更重要的是评学生,将学生们的闪光点发现于平时,不至于忘记,将来总结出来,就是一封非常好的升学推荐信了,其中自然允许很多个性化的设置和选项;c. 频议网,不止于一地一校,当这个学生、这个老师离开本地、本校,频议网的历史记录不会消失,社会上的 评老师网,过于自由,不经老师和学校授权,不确认学生资格,就任由评价,公信力很差,频议网将联合老师和学校,真正与班级的实际教学活动同步;d. 对于优秀学生,频议网将组织适应级别的校外精英人士(科学家、教育家、各行业精神领袖),跟他们每年接触一次,每次两三个小时,写下评议保存,数年积累下来,将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最佳历史记录,想必会大大地推动中华民族的顶级人才质量。 家委会的建立,必须通过学生所在学校的同意;频议网,则不见得需要学校同意,只要任课教师同意即可;途书馆,则不需要学校和任课教师同意,只要数个家长们齐心协力,就完全可以建成。不过,因为本建设方案,是针对于跟学校谈判而写的,所以将重要性的先后顺序,设定为:家委会,途书馆,频议网。 后两者的载体网站,不是单个学校的能力就能建成的。 目前,除了在公立学校建设教育实验班的想法,还有相当多的人更喜欢直接尝试去建设一个民办学校(或称私立学校,独立学校)。教育,应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这种尝试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版,明确含有托管办学的文字,也说明了政策导向是有利于这种尝试的。 即使是在公立学校,尝试建设教育实验班,也是离不开家委会资金的支持的。 家委会的资金,将独立于学校,为此目的,必然需要事先做好治理结构的设计,使得一切事情都预先放到台面上,透明化,方能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 校级改革的治理结构章程,本质上,删减之后,也能用于公立学校的教育实验班。其思路是,将一个学校中最重要的两大资源的管理,即,资金流跟师资流分开,教学的人员,就好好专心教学,不要操心资金管理,而资金管理人士,则不能干涉具体的师资选拔和教学过程,要对教育人士,有完全彻底的尊重和最大可能的授权。 只有做到钱--权--智的相对分离,才能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和贡献者,各安其位,各谋其责。 如果学校发展较大之后,还可以把资金的筹措、决策、监督三大过程,分离到对应的相对独立结构,把师资的吸引、选拔、培养三大过程,也分离到对应的相对独立结构。 这些方案,准备都写得比较详细,完备,这样将来各地建校建班人士,可以直接拿来用,稍作删减,就可行成合适自己的文档。 第一部分的最后几篇,如果可能的话,将收集各地民间公益建校人士的感触,述说最近发生的建校历史,以偏于感性为主,用来增加感性认识,将来用于从情感上打动谈判方。 第二部分, 幼小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更偏重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即我们心目中的教育,其大致模样应该是怎样的。 人类的教育系统,功能无非有二,其一为培育,其二为选拔,但是几乎让中国所有教育人士和家长们讨厌的是,中国当前传统教育, 太注重考试选拔功能 了 ,就像一个大轮子,虽然不喜欢,但是车轮到了每个人面前,往往只能选择被卷入。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以培育功能为主的学校或班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去掉或者说不强调考试机制之后,我们还有什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可以使用,使我们培育出的孩子,不负国家和民族的期待。 在我接触民间教育家和激进家长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将培育型的,或曰健全型的教育,跟精英教育相对立。实际上,作为教育改革,必须要将自己的教育实验,跟培养精英相联系,不管世界上对精英有多少种定义,该教育实验都应该有信心说,按你们的定义,我们都有(一定人数的)学生能够达到。 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也是一个独立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初建学校,真正立稳根基,需要十年二十年,也就是建校第一代人士的工作活动期,在第一代人士离校后,这个学校能不能接着发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前面培养出的学生了。如果,它前面培养的学生,自己生活都还紧巴巴的,那就不可能给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一个较为完备的学校,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光靠收学费,是办不下去的。 如果,这个学校建立十年二十年中培养的学生,在文化进步上没有达到足够的声誉,那么也就不可能给学校提供声誉的支持、智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这个学校初建十年二十年来形成的学校文化,将因为第一代人士离去,毕业校友们缺乏文化声誉,缺乏影响力,而逐渐消失殆尽。 所以,精英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仅跟独立学校的建设方向有联系,甚至可以说成是生命线似的相济相成关系,以精英教育为一条生命线,学校的师资发展,才有了一个鲜明的方向,学校的人才环境,才有了一个必须开放、尊重沟通 的 实事求是 心态。 当我们不再以考试选拔为主攻方向之后,我们才能开始真正重视那些不太容易考试的课程,如体育类、艺术类课程,而这些课程,相比于理性训练型课程,在幼小阶段(幼儿园和小学),实际上更加重要。 我们需要一个均衡的教学大纲,使得学生们可以均衡地发展能力,同时又能够个性化的成长。本书中的教学大纲,将主要侧重于小学低年级,这与本书的写作初衷,构设一个可行的建班、建校方案相一致。 这个教学大纲,将教育课程类型分为两大型六类,第一大型包含三大基本语言课程,即自然语言(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艺术语言(音乐为主),第二大型包含三大训练方法,即力性(体育和手工),礼性(人格完善与社会化礼仪),理性训练方法。 这种分法,来源于人类历史的已有总结。如,IB课程(国际文凭组织)的 PYP (Primary Year Program,幼小纲要,3~12岁)的课程分类,也是六种,含义跟本书完全一致,只是没有像我们把这六类又分为两大型,从而可以二维相交,形成9宫,用于理解和安置具体课程。我们中国教育的古代圣人,孔子,将课程亦是分为6种, 礼、乐、射、御、书、数,跟我们的分法,也能相洽,比如可以名词对应为, 礼(礼性训练)、乐(艺术语言)、射(力性训练)、御(理性训练)、书(自然语言)、数(数学语言)。 教育是一个减法的过程,人类数千年文明积累下的 巨大卓越的思想, 丰富多彩的形式 ,以及各行各业产生的精华,要想将之融纳吸收到教育系统,只有删繁就简,那么一个教育体系的 删繁就简的标准是什么,就来源于这个教育体系对课程分类的理解,如IB课程,和孔子教育系统,都将 人格完善与社会化礼仪或曰 礼性训练,视为六大之一,给予高度的地位,也就是来源于它们对培养人类顶级人才、领袖型人才的认识。其实,普通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训练呢,普通人至少有一个家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啊。 为什么当前中国对教育改革的呼吁特别迫切,很大程度就源于,传统的教育忽视了这方面。体格不健,人格不全,不少大学生,竟然连写信的规范,走路时打招呼的礼仪,使用批判性思维时的注意事项,都乏善缺如,缺少必要的社会化常识。其实,好些东西,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教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 似乎我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国人,他们的观点都是,中国教育体系已经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了。要改革,总要有个开始,有个结晶生长点。 有自上而下形式的,由国家领导人忧国忧民,直接推动,促进下面来做事。 我们这个方案,则是偏于自下而上形式的,希望通过每个家长、每个老师,每个关心教育的中国人的合力,为自己的孩子们,建设起一个个、一座座,接近于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和学校。 本书准备取名为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大概在8月底能够结束初稿。因为,这件事情,属于公益的推动,所以,我没有采用商业性的做法,将书名现在就公诸于众。在这个主题上,不怕人多。 敬请诸位提供帮助: 1. 帮助联系愿意推动此事的出版社,因为出版发行流程,是一个很专业和技术化的流程,确实是有优劣主动之分的。 2. 帮助提供各种教育材料,如国外各种教育体系的经验,教学大纲,治理结构章程。 3. 帮助提供本书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即,各地公益建校人士的感触文章,述说最近发生的建校历史,以偏于感性为主,增加感性认识。 若是推荐者,请提供原作者的联系电邮。 4. 对本方案中各种想法的具体建议。 祝好!多谢! 王永晖 儿子2011年上小学 电邮地址: 实体书籍材料寄送地址(请在8月底前寄到,因为我8月底将出国至少半年): 地址中文: 100048 西三环北路105号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王永晖 地址英文: Yonghui W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ath.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Xi San Huan Beilu 105 Beijing 100048 P.R. China
个人分类: Book-W|3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学九九表要不要背的讨论贴-----兼及华德福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arithwsun 2010-6-6 21:28
数学九九表要不要背的讨论贴-----兼及华德福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2828 王永晖 去年科学网的一位博主,写了篇博文 请不要让孩子象背唐诗一样背九九乘法表 http://www.sciencenet.cn/m/ user_content.aspx?id=227860 当时对这位博主还不是很了解,将其论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很认真地回复了。不过,不知何故,现在他的原文已经隐藏,下面是我当时的回帖: ----------------------讨论贴阅读分割线------------------------------------------------------------------------------------------------ 『该博主:所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发发敢断言,您是不太善于创新的。』 你是有心搞教育的,所以正好可以理论一下。 上面引用的你那种说话方法,本身不应该是搞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话。 何也,违背了一个基本的规则,不要将冲突范围扩大化( 当然我们这里的冲突是理性方面的, 这里的扩大方式是将局部问题抽象为个人的性格判断, 即教育者最好不要将局部事例扩大到一个更大的抽象范围)。 呵呵,我来一句要摘你招牌的话,最后你回一句对人的判断,可说, 两个人都犯了这个规则。都是从某些局部事例出发,以已之意, 来推断别人的抽象个性。这种上纲上线,其实与教育研究不合。 很多老师会犯这种错误,对小孩子的一些事情一些局部表现, 就上纲上线,扩大其抽象范围, 往往其原因只在这些老师的水平只是半桶水而已, 而不在于那些年轻孩子,所以不管老师是半桶水还是整桶水, 最好都不要对学生,对其他人,使用这种抽象扩大式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科学界人士往往容易犯, 因为它在科学研究方面是有益的,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即使错了, 也是进步。但是在教育领域,则最好不使用这种思维和说话方式。 好了,现在说具体问题: 1. 说实在的,谁都知道学数学,一定要自己做出题来, 重现这种自我发现的过程,这是没错的。在《我要做数学家》 这本传记里,Halmos介绍过,在美国, 是Moore最早开始提倡的这种教学法的, 当初只是给大学精英学生使用(二战前),到了现在, 在美国中学数学课堂上已经是薇为风气。据一个美国中学介绍,他们 在90分钟一节课内,必须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不是老师讲, 而是学生自己做题发现。否则该老师是要被校长辞退的。 即使如此,但是: a. 就是数学家自己,也没人能自己把本领域的所有定理重新证一遍, 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学问的,所谓一个学派的奥秘,也在这里。 中国数学上不去的原因,也在于国内还未形成真正的学派。 b. 当然上点,跟博主的不矛盾,我只是引个题。那么,我在前面讲的, 是提出一些问题,希望楼主能释疑 i. 心算能力对学数学重要不重要,九九表,只不过是个表象, 你把它归于记忆能力,但是为什么我不能把它归于心算能力, 你家孩子只能在纸上写九九表,不能心算出九九表。 我就换了个名词,将记忆换为心算,看你回答否,可惜未。 ii. 数学史,数学家传记,当然是从事数学教育的重要参考材料, 所以问问你,你的研究有多少是参考了这些材料的。 并不是要你拿自己孩子跟那些数学天才比。 这是很浅显的做科研方法,创新的必要条件,一定是要参考前人, 尤其是前面领袖人物的工作,自己在那不参考,瞎想,名曰 创新首创,名词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不对。当然,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我认为你错,请勿使用扩大范围, 我还只是问,并未对你的方法否定,只是问惑, 这是有相当大区别的。 iii. 记忆,心算,推理,对于数学应该都是重要的, 但是它们在孩子的发育上,时间上是有不同敏感期的。我的问惑是, 6岁的孩子,进入了数学推理的敏感期吗, 现实的答案是对于某些数学天才,这完全是可能的, 如UCLA的Terence Tao,Stanford的Akshay Venkatesh,都属于少年早熟之人(前者2、 3岁就开始教别的孩子算术,7岁会编程,13岁获奥数金牌, 应该问问他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发掘了他们的本能态, 还是他们本就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或者二者皆有之)。 这样,自然就表达出我的观点,如果孩子自发进入数学推理敏感期, 引导他做这些事,当然没错。所以前面发言问问你, 你的孩子是不是进入此敏感期了,看你所说, 你的孩子应该也很不错,但跟我理解的有些不同,数学上这种理解, 往往是顿悟,不需要是那么长时间,往往一天之内就可完成。 这既是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有些数学家传记上的白纸黑字, 比如还是那本《我要做数学家》里的一些例子。还是说我吧, 那个例子年纪已经是大学生了,我当年到了5岁还不会数数, 数不过3,好在那时候大家都在闹革命, 没把心思放在小孩的教育上,由着我迟钝。但是就在一天下午, 自己一个人,用一根扁担、一堆沙子,一本带页码的小人书, 学会了数数,而且一经学会,就所有的数都会数。这大概让博主讲, 就叫做发现式学习,老一辈称作顿悟,哪个名词, 各人各取其所好,名词而已。但是后一个名词, 包含了前一个名词缺少的信息,即这个过程,其实费时不长。 所以我的经验,跟你的经验不同,于是多问几句, 想弄清楚你在这个较长过程中起的作用。你所答较简, 但基本上可以看出,你的小孩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此,历时颇长, 不管其是否真正进入数学推理敏感期,说明已经很不简单了。 c. Jiang兄引用王财贵的方法,跟博主理论, i. 其实九九表是心算能力的一部分,你曰记忆,我曰心算, 一个名词换一个名词(看明白我想说什么意思没有)。 这点刚才已经提过,这里再强调一下,很多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 不能用个名词来做见知障。记忆现象并不简单,心算能力也不简单, 博主的孩子现在只会笔算九九表,不会心算九九表, 更别说印度人传统那种30以内乘法级别(美国体系的乘法表是12以内的,博主言美国学生不背乘法表,即使对于现在的很多美国学生实际上也并不成立)。这就引起我的问惑, 博主就能自信自己的孩子, 在将来数学发展上会比心算能力强的孩子水平高, 但是我怎么看数学家传记科学家传记, 很多人物都是具有非常强的心算能力的, 心算能力拙劣的数学家也出现过个别的,有,很少。 ii. 王财贵那种让孩童背诵经典的做法,跟背九九表并不同,数学记忆, 跟文科记忆,背文章背英语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对于王财贵南怀瑾倡导的幼童背经典的方法,我也表示怀疑。 这一点,薛涌在其博客上也做了些讨论,大家可去看看,大意是, 孩童有更多的重要事情去做。当然, 真正实行了王财贵南怀瑾方法的家长更有发言权。 2. 至于博主 本能态的开发时间是0~6个月,最多可到9个月, 以后便不可能再进行了。 ,我倒是很感兴趣, 现在一般把这种叫做敏感期,也确实是有些基本的能力教育,在 0~ 9个月可以做 ,但过了那个时间,小孩就没兴趣不配合了。长大了, 十几岁以后也许会重新能配合去做,但跟婴儿敏感期时做, 就差别非常大了。 看了你本能态分类中的介绍文章, 好像确实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些能力教育。这个, 我倒是结合自己小孩,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几个能力,属于你所说的 开发时间是0~6个月,最多可到9个月, 以后便不可能再进行了。 但是如果你的本能态跟我的有所重复, 就别在我面前说什么首创二字,我可不是学你的。 如果你的本能态中没有我说的那些,想借用,也可以, 但也别说我首创,我还真不稀罕做什么创新性人才, 注重引用和对前人历史的承认,这是起码的学术规范, 开始研究之初得如此,发表成果之时更得如此。 不过敏感期这个词,确实跟博主自创首创的 本能态词(本能这个词,已经有之,博主多加了个态), 还不完全相同。 (注意,我的用语是我暂且可以承认这个词是博主自创或曰首创, 但是这个词背后的那些道理和做法,则未必, 很可能有些在心理学教科书上已经有了, 不过博主若能将其发扬光大,虽不算首创,但也是其功甚伟的, 呵呵估计博主会喜欢我这么讲,一般喜欢首创这些词的人,对 其功甚伟这些词都是笑纳的,调侃,莫怪。) 敏感期这个词,面向的范围会更广一些,虽然包含了在某个时间, 孩子必须经受这些训练, 否则将来在这些方面就会能力不足甚至没有, 没有这种每个人都有的本能,如狼孩之说话问题等等。除这种 本能态问题外,敏感期看来还包含了一些, 即在这些时间段加强训练,则效果更好的意思。 如走路有走路的敏感期,早了、 晚了虽不至于让小孩长大后不会走路, 但终归在一些方面会有影响的,如走路敏感期训练不够, 过了那个时间,小孩虽是会走路了,但容易犯懒容易希望大人抱。 至于数学推理方面、心算方面道理亦然。一般来讲, 心算敏感期应比推理敏感期来得早些, 若是在他本来心算敏感期的时候,去做推理敏感期的事。 那过了这个敏感期,估计心算能力要想再建好就难了, 数学能力会不会因此打折扣,是可以有相当理由去问问这个惑的。 其实这些问惑,博主只回答了(1.b.iii)中一点点, 其他问惑均未触及,就急急忙忙想对别人的创新能力做个论断。 这不是一个教育者所应为,一是不够谨慎, 二是违反了我前面所述的,切勿扩大冲突的(抽象) 范围这一文明规则。 至于你的招牌,能不能挂住,是你自己的事,我只是开玩笑,起码 首创那样的字眼,我这种非创新性人才是从来不用的,名词尔, 不挂碍。 -------------------------------------------------------------------------------------- 其他不用回复太多,大家分歧不大,只说一点 本能态不是指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是属于后天性习得的东西,不能归入本能态里面。本能态讲的是人在无意识形态下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力量,不需要经过大脑而产生的那种能量。 数学是不是人的一种本能,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个问题,有心理学实验证明,孩童是有先天的数学概念的,但这种数学先天本能,倒底在孩子身上有多少,我还不晓得最新的研究状况。 所以,博主此处的说法本能态不是指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是属于后天性习得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如果往往以有问题的观念指导实践,实践也许可能会有成功,但不会长久。 正如,我把背九九表换了个名词,变成心算,博主就表示赞同了。其实,只不过是名字转换而已,背后的实践是一致的,因为博主自己在前贴中说小孩只会笔写不会 心算,所以我才问惑,至于博主后来又在回言中说小孩会心算,这个心算和背九九表,不就是名词不同吗,你作为大人,站在小孩子脑子外面,怎么判断他是在背还 是在推,大脑的复杂现象,其可以用简单的一两个汉语名词来区分。 至于博主建议,先不要背九九表,先让孩子去推出来,再心算。这个观点,还是需要置惑,主要还是在敏感期问题。不要在心算敏感期,用推理敏感期来替代。 当然,是有些天才,很早就进入数学成熟期的。博主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在数学推理上,坚持几个月,是值得介绍一下经验的。 博主可能没接我的话,我只好再自己接自己说一下,就是数学是不是人的本能,答案由心理学家肯定,但倒底达到多大程度,态是如何,则应该尚属未知。 以此观点,数学何尝不需要本能态的训练。数学家也是有本能,这种本能常人往往是没有的。我经常给大一学生举个例子,把粉笔从粉笔盒扔出来,问,教室里 其它东西是不是不变的,这就是常人关于这个物质世界的本能,但若把这种本能带到数学世界中,则会经常因此发生错误。一个符号变了,可能很远的地方的另外一 些符号会跟着变,大一新生还是常人本能,把符号当作那根粉笔一样,其它地方不管。 所以,博主可以把自己小孩的算术实践仔细写写,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只按博主的理解,发展小孩的数学推理能力,会不会掩盖住他的数学直觉能力,数学本能,当 然后者定义也不是特别清楚。博主写完,我可凑热闹贡献一个我设计的算术方案,既针对推理,又针对本能。没实践过,只是自己瞎想出来的,不过可提供给博主这 些热心探索、胆大敢为的同好试验。 -------------------------------------------------------------------------------------- 要不要背九九表这件事情,反映了大家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对记忆的应用态度。 但是实际上,记忆和推理只不过是个名词,其背后的大脑运作相当复杂,具体到数学,数学的记忆,跟英语的记忆或文科背唐诗的记忆相同吗。如果不同,其不同点在哪里。所以博主此文的标题,即是为此的一个规避,不过文中并未述及此问题。 我把记忆这个词换成心算这个词,博主的态度就立刻变了,其实对于数学来讲,二者真有特别大的区别吗。 再换一个现象来讲,就是上数学课时,研讲者要不要脱稿讲课?所以,其实不用谈什么概念,记忆、推理之类,那其实都是虚的,名词尔。一个简单的问题,研讲者要不要脱稿讲课?我也不管你什么记忆出来脱稿,还是推理出来脱稿,我就问,你要不要脱稿讲课。 所以,在我的经验,要背九九表,就跟我们上课或自己复习数学时最好脱稿一样,确实是该做的事情。 ---------------------讨论贴结束分割线------------------------------------------------------------------------------------------------------- 最近接触到华德福教学理念,感觉其中确实有学习的地方。传统上,教育上把数学归类于智育,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数学跟德育、体育也做了联系,做了个交集。比如,数学和体育的一个交集,即在背乘法表中有体现。其实现方法可能多种,这里只述一个,现在流行拍手功,华德福的方法非常类似,只不过在拍手的时候,要求随拍手节奏,同时背乘法表,念 1,2,3,4,5,6,7,8,9, 2,4,6,8,10,12,14,16,18,3,6,9,12,15,18,21,24,27,30,.... 很明显,为了念诵方便,将中国传统上的 21=2, 22=4 中等号前面的内容都省略了。 关于这种方法的点评,可参我以前的博文 2010-05-23 周日讲座通知: 小巫,华德福教育简介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粗浅认识 关于数学跟德育的交集,其实早已经被很多西方政治家认识到,蔡天新老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就讲了几个例证,如林肯年轻时做律师工作之余的自我数学锻炼。这种中外政治家修养上的差距,被不止一个中国数学家认识到。 华德福在小学阶段,数学和德育如何取交集,我接触的还浅,不过感觉它们的做法,跟格式塔心理学很有关系。试想,一个内心达到完形的人,德性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具体做法,简单来说,就是发给孩子们几个围棋子,让他们摆。想想看,3个棋子,在一个画好的圆线上摆,最终会被摆成什么样?如果放在一张白纸上摆呢,3个棋子又有多少种摆法,6个棋子呢? 这怎么就跟德育有关了呢? 不说格式塔心理学这种比较大众少知的理论了,说一下孙瑞雪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个体悟,将爸爸,妈妈,孩子这三个词,分别写到三个象棋子上,然后让家庭成员摆,每个人按自己内心的喜好摆。不同的摆法,确实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家庭心理认知,有些认知可能是存在问题,需要去解决的。 这种点位的思想应用,即使到了成年,科研、政治、商业,也均能用得上,所以,值得将其加入到以人类思想史删繁就简之后的教育体系中去,人类思想实在是太多了,将什么加入到教育体系中去,必须讲清楚其中的道理,不能自己都讲不清楚道理,只图表演性,这是教育改革的大忌。 当然,在这种思想下,数学和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相交,作用于德育,应该还可以有另外的实现方式,毕竟华德福教学方法是在1920s年代由Steiner制定的,有一些东西,是他一百年前难以想象得到的。 譬如说,俄罗斯方块,这种电子游戏,已经被证明了对人类的巨大吸引力,其本质来说,也是上述类似思想的实现。何也,现在不想3个棋子,而是想国外那种方格型作业纸,问,将连着的3 个小方格剪下来,有多少种减法,4个,5个,6个呢? 俄罗斯方块,就是这样,只不过,它只取了其中5种小方格组合方式(只取4个连着的小方块),分左右不同,又变成7种,正好对应7种颜色,参 Wiki 。 华德福教育和其他儿童教育理论,都不太提倡儿童过早地接触电子游戏,但是,对剪纸却是非常提倡的,我儿子现就读的华德福幼儿园,就很鼓励孩子们剪点东西,可能普通公立幼儿园会因为剪刀的安全性问题,不敢让孩子们动手,但回到家,在家长帮助下,应该没问题。 所以,完全可以让孩子,做这种俄罗斯方块的剪纸游戏,先剪后粘,先分割-----整体到局部,再整合-----局部到整体,比俄罗斯方块的电子游戏还多半个过程--剪。在这整个过程中,其实锻炼的不止是智力,更是人心中对完形之德的经验。 附注:现在国内的一些民间教育家和家长们,准备攒出华德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通过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感觉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也对此感兴趣。
个人分类: Book-W|110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习资料:居里夫人的教育合作计划-让第一流的天才有意识地肩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arithwsun 2010-5-27 11:17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521e1370100ihw2.html 居里夫人怎样成批地培养杰出人才? 中言道: 『让天才成批出现,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第一流的天才有意识地肩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在这方面居里夫人、JJ汤姆生,尼玻尔等堪称楷模。 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第一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最重要、 最有意义是将自己的孩子列入了这类天才的行列。因此, 对这类天才普及育儿知识甚至比其他人更为重要, 而人类那些伟大人物仅由于对育儿一些自觉的见解, 便产生了如此显著的成绩, 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尽快发掘这天才教育的宝藏。 因此, 我向全世界那些在各个方面取得卓越贡献的杰出天才们呼吁: 要象居里夫人培养学生那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要象居里夫人让学生超过自己那样让孩子超过自己!』 『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 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 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 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 』 要是有一批中国科学家,能像居里夫人那样, 建立一个教育合作计划,亲历亲为培养自己的下一代,该是多好。 现在为人父母的年轻科学家,其中不少人,很多荣誉也都拿到了,或者至少 教授已经评上了,应该是有一定的精力可以做些这样的事。 看到这篇博文的中国年轻科学家们,若感兴趣,不知是否可联合起来做这样的事情。 联系人: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 ( arithwsun(at)gmail(dot)com ) 延伸阅读: 读书报告:同理心的因和果 规则和平等:幼儿教育要与现代文明规范接轨 孩子哭闹怎么办? 附录:居里夫人怎样成批地培养杰出人才? 张卫民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521e1370100ihw2.html     居里夫人认为,不仅要让学生超过老师, 更要让孩子超过父母──在培养伟大人物的过程中, 第一流的人物理应肩负起更出色的父母任务 伟人是由伟人培养出来的。 伟人们认为学生不能超过老师是老师没尽到责任,是老师的失败。 其实,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孩子超不过父母亲, 那么这个家庭的教育是失败的。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和钱三强分别是爱因斯坦和小居里夫人的学 生。周培源是34岁、钱三强是24岁时成为他们的学生的, 也就是说在他们20岁时还没有接触到世界科学的最前沿,但是, 如果他们直接是这两位导师的孩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传》里是这样描写她的姐姐伊雷娜的: 大女儿是21岁的大学生,镇静,平和, 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使命是什么;她要当物理学家, 而且很明确地要研究镭。伊雷娜居里决心走比埃尔居里和玛丽 居里的道路。她这种朴实和自然,实在值得称赞; 她不问她的事业是否能象她的母亲的事业那样灿烂, 她不觉得有一个太伟大的令名压着她,她对于科学的爱好, 她的天赋,只使她产生一种抱负: 她要永远在她看着建筑起来的实验室里工作; 在1918年她就已经被任为这个实验室的委任助手了。 事实上在1916年, 还是19岁的伊雷娜就已正式被聘为居里夫人的助手, 1918年担任更高一级的委任助手。当朗之万推荐的优秀学生, 伊雷娜的未来丈夫,25岁的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走进居里夫人的实验室时,尽管在其他方面成绩斐然, 但在放射性方面却远不如伊雷娜, 正是伊雷娜在帮助这位天才物理学家时,他们才产生爱情的。 面对女儿、女婿的研究, 尽管居里夫人没有亲眼看到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天, 但是她却从来不会怀疑他们总会得到。伊雷娜献身于镭的研究, 并不是从19岁进母亲实验室时始, 也不是14岁参加母亲获诺贝尔奖仪式时始,甚至也不是从 教育合作计划时始, 可能在极小的时候这颗种子就播进了她的心田。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伊雷娜的女儿, 也就是居里夫人的外孙女海伦身上可见一斑。海伦4 岁时,自豪的父亲就将她在一张纸上画的质子轨道 拿给爱因斯坦看,爱因斯坦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不当心, 她会成为理论物理学家而不是实验物理学家。 果然后来她成了一名物理学家, 这种极好的物理环境是孩子成材最好的土壤! 到目前为止, 诺贝尔奖历史上共有五组父母和子女成为获奖人。 他们是人们熟悉的居里家族,即1903年居里夫妇获物理学奖, 1911年居里夫人获化学奖,1935年小居里夫妇获化学奖; JJ汤姆逊1906年获物理学奖,1937年其子G P汤姆逊也获物理学奖;1915年布喇格父子同获物理学奖; 1922年尼波尔获物理学奖,53年后其子也获物理学奖; 1929年汉斯 冯 奥伊勒歇尔平获化学奖,51年后其子获化学奖。 所有这些获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获同一学科的奖金, 居里家族虽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奖项, 但都是以研究放射性而获奖的。迄今为止,诺贝尔奖的5 个奖项中尚还没有出现跨学科的父子人才链。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就在于这些天才人物有着极好的习育、教育、化育环境。 居里家族的科学传统延续至今已有四代: 居里夫妇的长女艾伦妮和女婿佛雷德里克约里奥- 居里都是从事放射线研究,外孙皮埃尔约里奥是生物物理学家, 孙女海伦约里奥也是核物理学家( 海伦嫁给了居里夫人的恋人物理学家郎之万的孙子), 第四代的阿伦约里奥不久前取得了生命科学的博士学位。这其中, 前面三代都已知是法国科学界的主要人士。 如果用是否当选法国科学院士可以作一定程度的旁证的话:皮埃尔 居里是1905年当选,佛雷德里克约里奥- 居里是1942年入选,皮埃尔约里奥是1982当选。 虽然都是科学家,他们的境况却不同。尤其是早期, 居里夫妇为法国科学界的主流所接受和推崇的过程较慢。 居里夫妇与法国科学院的关系,就是一个侧面的反映。 这些家庭从小就能以最快最好的接受方式让孩子接受正确的观念、 态度和技能。在一个化学家的生活里,他即使烧饭做菜, 都会用做实验的那一套,如贴标签面向上以免溶液流下沾污。 怎样拿试管、烧酒精灯,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到初、高中才开始接受这类规范训练, 自然要落后许多。这也就同宗教一样,如果孩子从小就天天念佛、 唱赞美歌、做祈祷,尽管不了解这样做的含义, 但一再反复下去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这同在弄清和接受了难懂的教义再去信仰是完全不同的, 而一个从小没有这方面习育的,长大后如果没弄清为什么必须祈祷, 为谁而念佛,那么他是不会在这方面采取行动的。 即使这种知识是正确的,但要掌握起来要困难得多, 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这也就象让西方人用筷子一样, 似乎怎样看都觉得别扭, 而对于中国人则几乎没有一个感到拿筷子别扭一样。 对于教育来说, 由于这些杰出人物绝大多数是由教育培养出来的, 因此他们都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教育,不管居里夫人、老布喇格、 尼波尔,还是汉斯冯奥伊勒歇尔平, 他们的实验室都是向孩子开放的,这样, 他们用于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同时也成了熏陶孩子的科学殿堂。 只要有心教育,这些杰出人物自己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 条件可以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教材,而他们自己则是最好的老师。   人类自有史以来,天才的出现一直都呈现出无序状态, 似乎无规律可循。因此,天才仿佛象大海里的珍珠, 高山上的灵芝一样全凭自然生长,正是这种天生天养, 我们才将他们呼之为天才。可是今天人类揭开了珍珠、灵芝的奥秘, 人类今天可以成批地生产珍珠、灵芝,甚至可以合成珍珠、灵芝, 为什么就不能成批地生产天才甚至合成天才呢?在现在, 呼唤天才不是不再重要,而是更加迫切,今天, 当我们认识到一个天才的诞生需要习育、教育、 化育三者的完善结合时, 当我们发现天才最容易将他的孩子培养成天才时, 当我们了察到所有的天才必须将他们的一份精力用于他们孩子的培养 上时,我们终于可以这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地说:让天才成批出现! 让天才成批出现,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第一流的天才有意识地肩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在这方面居里夫人、JJ汤姆生,尼玻尔等堪称楷模。 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第一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最重要、 最有意义是将自己的孩子列入了这类天才的行列。因此, 对这类天才普及育儿知识甚至比其他人更为重要, 而人类那些伟大人物仅由于对育儿一些自觉的见解, 便产生了如此显著的成绩, 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尽快发掘这天才教育的宝藏。 因此, 我向全世界那些在各个方面取得卓越贡献的杰出天才们呼吁: 要象居里夫人培养学生那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要象居里夫人让学生超过自己那样让孩子超过自己! 你们对下一代贡献的不仅仅是诺贝尔奖精子银行里的精子, 而是你们对自己孩子,对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那份执着的责任。 当这种呼喊最终化为人类的一种信念时, 那么一个天才竟长的新时代必将到来,到那时, 我们将怀着极欣喜的心情注目于这个远远超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全人类 长盛不衰的全面复兴与增长, 注目于这个在大地上建立起的人类最美好的群星灿烂的极乐园!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 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 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 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 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 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 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 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 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 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 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 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 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这是居里夫人亲自主持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 最成功的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现代有许多人被尊称为教育家, 但是这些教育家却培养不出一位中国籍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中国当代的这些所谓的教育家们与居里夫人这样的教育大师相比简直 不可同日而语、根本无法望她项背。 与居里夫人相比之下,在这方面, 我所崇拜的另一位科学大师尼古拉.特斯拉比居里夫人就差远了。 特斯拉是个十足的科学狂人和个人英雄主义者,为了科学研究, 特斯拉竟然终生未娶,连睡觉都舍不得, 特斯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更别说让他教育孩子了。另外, 特斯拉也没有亲自培养出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更可气的是, 特斯拉竟然在他逝世的时候把他的许多重大发明(例如电光火球、 死光、无线传输电力)带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 以致于当代全人类科学家绞尽脑汁也研究不出来。中国有句古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斯拉竟然不给人类留下他的后代, 真是天理难容。哪怕是他给人类留下一个他的私生子也好啊。 我有时怀疑,特斯拉可能是混在地球人之中的一个外星人。 与居里夫人相比,许多中国文人具有劣根性。 中国有句古训:养而不教,父母之过也! 请看看电影电视中的教子镜头和临终留言镜头吧, 长辈很少要求晚辈继承衣钵,长辈大谈本行的辛苦与诸多不好之处, 要求晚辈不要从事相同的职业,对本行秘方保守而不外传, 另外中国人受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同行是冤家 等传统极左主义封建糟粕思想的毒害, 结果是功成名就的长辈把自己在某一行业中利用一生时间和精力获得 的经验和心得带到坟墓里去了在当代中国, 能够带出比自己强的学生的硕导、博导,少之又少! 实际情形正如同《圣经路加福音》第6章第40节中所说的那样: 学生高不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也不过跟先生一样。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摩尔根曾鼓励学生超过老师, 认为学生不能超过老师是老师没尽到责任,是学校、老师的失败。 其实,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孩子超不过父母亲, 那么这个家庭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居里夫人说:我不愿意为了世界上任何事情而阻碍我的孩子发育。 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里, 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亲自给孩子洗澡换衣, 抽空在孩子的新围裙边上缝上几针,她不给孩子买现成衣服, 这样太奢侈也不合宜。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 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 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1935年诺贝 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 艾芙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 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不但自己获得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一次诺贝尔化学奖, 还把女儿、女婿培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 从居里夫人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 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 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 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 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 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 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 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 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 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 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 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 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居里夫人有着两个笔记本,上面每天都记载着两个女儿的体重、 食物、乳齿和思维的情况。这些日记, 就象她每天所做的工作日记一样详细入微,一丝不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精心安排孩子的教育计划。 教她们做智力工具或手工, 功课做完后她总要带孩子们步行很长的一段路, 并且做一些体育活动。她还抽出时间指导孩子学习园艺、 烹调和缝纫,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注意保护孩子的个性, 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滋润孩子的心田。 出身贫寒的居里夫人教育女儿们将来必须自谋生路。 居里夫人有几次可以给两个女儿谋到一大笔财产, 但她从来没有这样做。 她把经过几年辛苦分离出来的价值超过一百万金法郎的镭, 毫不犹豫地赠给了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1) 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 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 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 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谋求生活。(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3)培养她们勇敢、 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 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 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 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 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后来,她的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 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 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 心。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 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 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 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 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
个人分类: Book-W|56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议美、日、中三国报复社会行凶形式的差别
陈龙珠 2010-5-15 13:11
没仔细检索较为系列的资料作为论据,但直觉当中,极极少数人为报复群体或社会所采取的行凶方式,在不同的国度是有所区别的: 美国法律容许私人持有枪械,而使用枪械容易远距离伤人。于是,受害对象可以是令行凶者丧心病狂之人或群体,少有体弱的幼儿、少年和老人,而且这类的特大行凶案中很少见到用刀劈人的。 日本可算得上国富民强,法律不容许私人持有枪械。或许民族饱受地震、战争等之难,民众潜在意识较为珍惜生命,于是报复性行凶多选择纵火,受害对象的财物被烧了,只要还活着,总是再可以挣来的。东京地区的火灾,曾有一段较长时间内纵火和疑似纵火接近于一半。 中国整体国力正在奔小康,社会体制尚处于显著变革之中,弱势群体生活得相当压抑甚至被丧失基本的尊严;法律也不容许私人持有枪械。于是,受害对象难以象在美国那样是令行凶者丧心病狂之人或群体,而持刀贴身行凶成功率高且令社会倍感关注和恐慌的对象便会落在幼儿、少年抑或还有老、病之人身上了。 由此看来,目前国家公安部门已开始重点把守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安全,但养老院、医院等地也应该加强防范吗?与此同时,还得尽快有能使社会的长治久安之策! 附转新京报讯 :  公安部要求公安人员将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以身试法。如果犯罪分子胆敢再采取这种手段,将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枪支的规定,坚决执法,毫不客气。 通过排查化解在基层出现的矛盾,给弱势群体以关心、关怀,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其次,对于一些思想偏激、性格偏执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对有可能造成危险的人员,要通过群众的举报采取必要的救治和管理措施。 对于目前公众高度关注的校园安全问题,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昨日表示,公安部将重点监控乡村、街道、城乡接合部、偏僻地区一些安全防范最薄弱的学校、幼儿园。同时还会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私立、私办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进行拉网式的检查。 公安部目前已有18个督导组下到地方,督导各项防范工作措施的落实,同时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也已率员到基层检查此项工作。 更详细的报道见 :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5/15/content_100601.htm?div=-1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775 次阅读|9 个评论
2010-05-23 周日讲座通知: 小巫,华德福教育简介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arithwsun 2010-5-13 11:15
诸位关心儿童教育的同仁,请转发这条消息给感兴趣的熟人。 根据小巫的要求,和我的建议。转发的规则是,请只用电邮转发, 或者只在中国科学院办的科学网博客系统内转发。 而不要将其发到新浪、搜狐等大众博客上, 主要是为了控制听众人数,方便教学演示互动环节。 祝好!永晖 小学教育探索性讲座 报告人: 小巫 题目: 华德福教育简介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 介绍华德福教育及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特点,解释为什么 以及演示如何来,用童话教数学,用游戏教数学, 用艺术教数学。 报告人简介:本科 毕业于北京大学, 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著有多本教育类畅销书,《 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接纳孩子》及《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 在年青父母中,影响力极大。 小巫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 cn/weewitch 时间:2010年5月23日周日上午 9:30-11:30am 地点: 数学系 教二楼311室 (北京西三环花园桥往南首师大校本部东门进去右手第一座楼) 本讲座完全学术性的,不收取听众任何费用,欢迎参加! 后注: 小巫演讲中的一些技术性反馈 1. 小巫在演示用身体节奏来学习数数和乘法表时,后面附加讲了一位不善数学的儿童,使用此法后非常兴奋的经历。不过,说完此段后,最好稍作解释,说明擅长数学的儿童,也是需要这种方法的。 否则容易造成误解,以为华德福这种数学教学方法,仅是针对于弱智儿童,或不善数学的儿童。后面的听众提问,就反映出受到了这种无意中的误导。 对于不善数学的儿童,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此处最好稍加一句,作为点睛之笔,即,为什么这种方法,会比其他方法有优异之处,答案是华德福的身-心-脑理论。 对于擅长数学的儿童,这种方法的作用是,可以将涌到儿童大脑的能量,拉回到身体,使身心脑不致分离过多。分离过多,即使是大人都会出问题,如陈景润,更何况孩子。现代数学家们,都非常注意锻炼身体的,有很多人也非常愿意做家务,从而得保高寿,如跟陈景润齐名的王元院士,现在80岁了,还参加我们的讨论班,还做报告的。 2. 小巫,在讲述其儿子学习路程类应用题时,说明了她的形象的解决办法(加2个小人,具体测量)。不过,她没有很清楚地说明,她的做法,对于她儿子来讲,是最优的,另一个角度问题也类似。 实际上,确实可能有更优的解决方法,即,Moore教学法,要点是,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探索。老师所作的应该是,观察学生,并在学生疲惫阶段,注意力下降的临界线上,给予适当的阶梯性提示。 Moore教学法,在美国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原因是Moore本人,就教出了三位美国数学会会长。 数学,归根结底,是要鼓励孩子的自我探索精神。任何大人代劳的思考,不管想多少花样,其实对于学生的本身数学能力,帮助不会太大。在这里,反而是帮的越少,花样越少,学生的进步可能越大。 3. 小巫,在用绳子演示模10完全剩余系中的乘法时,可能需要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然。这实际上是初等数论课程的一个定理,估计在新课标中,已经由大学下放到了中学。 我就担心,万一一个天资特别聪颖的孩子,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问这个绳子游戏背后的道理,老师将如何面对。 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可能发生的。 数学,关键的是敏感度,是对未知的敏感度。有些天资聪颖的学生,这方面敏感度极高,但是问出问题来,普通的老师答不上来,反而斥之为怪物,让同班同学们一起笑话他。非常遗憾的是,传统公立学校中,这样的事情确实是有的。 所以,数学老师,最重要的精神,是揭示未知的精神,和学习的精神,如果老师本人没有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精神,只是教而不学,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也阻碍学生发现),可以想见,他们是不会带出多好的学生出来的。 4. 这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活动,跟传统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它是否能取代传统的、抽象形式的数学课程。 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东西。传统的数学课程,更重视的是,让学生们掌握人类公认的数学符号系统,将符号系统,与其天生的数学思维相联络。现代心理学已经有实验证明,我观察自己的孩子也发现,他们天生地知道1+1=2,1+2=3,但我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不能使用人类公认的数学符号系统,他自己会用他的讲法,比如1和1是2,所以,大人所作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和改成加,把是改成等于而已。 当然,内容逐渐升上去后,难度会增加,但我们是不会试图教一个猩猩抽象的数学的,因为它们不可能有内在的数学思维,但是,孩子们有,所以我们才能教。 所以,这个层次的训练,是数学游戏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数学游戏有另外的好处,即,可以把孩子们,从抽象中,再拉回来,让身-心-脑重新整合。这对幼小教育,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很显然,老师们将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如何布置课时,使得课程均衡。既有传统的抽象化符号系统的训练,又能够联系于实际,联系于身体,联系于心灵。 小巫的示范,主要还多是游戏和身体,实际上,华德福乃至现在不少数学家、政治家,都认识到,数学对培养人的情操,也是非常有用的。我看到的那本书,Active Arithmetic (by Henning Anderson ) ,其中一种操作方法,有点格式塔心理学和曼陀罗的味道,确实能对人性的整合,有好处。 当然,这又会增加一份课时安排的难度,需要更巧妙地处理。如果做的不到位,甚至用数学游戏,完全替代掉传统的算术练习,那么学生将来很难发展更高阶的数学,专业程度反而会降低。
个人分类: Book-W|9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有的是——孬种
famingkuang 2010-5-12 22:21
5月12日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园发生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吴焕民持菜刀闯入幼儿园砍杀,致使7名儿童(5男2女)和2名教师死亡,另有2名儿童伤势严重。吴焕民系男性,48岁,行凶后返回家中自杀身亡。 接二 连三的幼儿园、小学凶杀案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中国连亡命之徒都是孬种,普通人就更别说了! 我们就这素质! 中国没有男人,只有伪娘。 连不要命了的亡命之徒都只会选择比自己弱小的对象下手,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有希望、有未来吗? 我们仅仅只是要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吗?还是该更深层次的反省呢?你听到过有官员就这类事件谈到要反省了吗? 陕西南郑幼儿园发生凶杀案 已9名师生死亡 山东潍坊一男子闯入校园打伤5名学生后自焚 4月30日上午,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王永来被当场烧死,5名受伤学生目前无生命危险。 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持刀行凶事件5儿童伤势较重 4月29日上午,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持刀行凶事件。该事件中受伤的人员一共为32名,其中学生29名,教师2名,保安1名。 广东雷州男子校园内砍伤师生16人 28日15时左右,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5名学生和1名教师,有一名学生逃跑中受伤。 福建南平男子校门口杀害8名小学生 3月23日早晨,福建南平一名疑患精神病男子在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口挥刀乱捅,至少造成小学生8人死亡。据悉,凶手是一名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疑似精神病患者。 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石关村一幼儿园发生纵火案 2006年5月8日,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石关村一幼儿园发生纵火案。一名男子手提两桶汽油走进教室内进行纵火。2名5岁左右幼儿当场死亡,另外1名儿童在抢救过程中死亡,14人受伤,其中有1名 教师 、13名儿童。据附近群众称,疑犯曾多次向该幼儿园女教师示爱,均遭拒绝,疑犯可能怀恨在心,报复纵火。 珠海校园血案:撞死6人,撞伤20多!惨! 2008年11月5日,广东珠海一名打工男子,驾驶泥头车在城东中学门外狂冲乱撞,4死20伤,事后被公安击毙 苏州吴中幼儿园惨案 2004年09月11日上午10时许,该幼儿园的28名小朋友遭到一持刀歹徒丧心病狂的砍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突发惨案 看门人刀砍15幼儿 2004年08月04日早晨9时36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持刀行凶事件,共有15名儿童和3名老师被人砍伤,已经在医院接受抢救。一名儿童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特大爆炸案 2001年3月6日上午,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一栋教学楼因爆炸引起4间教室倒塌,68人伤亡。 2001年6月,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发生火灾,13名儿童死亡。 2003年3月,广西北海幼儿园发生行凶案,4名儿童4名教师被砍伤。 2004年2月,河北辛集蒙太梭幼儿园发生行凶案,导致2死1伤的悲剧。 2004年8月11日,河南济源市幼儿园发生坍塌,39名儿童被埋,其中2名死亡,28人受伤。 2004年9月11日,江苏常州小剑桥幼儿园28名儿童被歹徒砍伤。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9408 次阅读|26 个评论
小学打好敬智之基:培育型教育原理和均衡型教学大纲
arithwsun 2010-5-12 12:13
培育型教育原理可参看我前面写的一篇体会 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粗浅认识 要点是,教育的功能,无外乎二者,培育和选拔,传统的公立学校无疑侧重于后者。那么,当我们想倾向于前者时,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同时可参看下面文章 人生第一阶段(小学)教学结构和方法 中的第二节。即 教学方法: A1. 小班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大约会15人,绝对少于24人。(注释:目前连香港也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最近的改革,也只能做到25人) A2. 主班教师,在小学生面前,往往产生自然的 权威 ,主班教师不会滥用这种 权威 于拔苗助长,而是以同理心为基石,不强迫、不急燥,让孩子慢慢地长大,使他们幼时即感受到 权威 的真正内涵,长大后自然地过渡到,尊重智慧,敬爱众生。 B1. 不强调考试,使力性课程、礼性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得到真正重视,使得他们在小学阶段就达致相当程度的完善个性,学会做人。 B2. 强调学生自制课本,精化语言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和理性课程的有效学习,从而最大可能地发展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做事。 主班老师,一男一女,共同负责整个7年的主要教学工作。两位老师自己安排轮流上台讲课,台下老师负责备课、管理学生作业和自制课本。 均衡型教学大纲,则请看PDF文档的第一节,一种尝试性的思考。也许,我们既可以做到让孩子们均衡性的发展,又能产生出足够比例的精英。 其中的均衡型构思,用到了中国的九宫图,也许,在未来实践中,可以将其真地用上九宫洛书思想,安排课程。
个人分类: Book-W|4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中国的 King George III
weijia2009 2010-4-29 16:16
不说大学了,说个小学的话题。今天上午我去参加了儿子小学里的一个活动,叫Living Museum,是由他们四年级班上的同学扮演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并讲述自己角色的生平,其实就是一堂公开的历史课。儿子扮演的是大英帝国的君主 King George III,我问他怎么选了个反动角色,他不知道反动是什么意思,说这个角色服装很cool,再说他的好朋友 Zack 选了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他只能选个比对方更大的官,那就是国王了,当然最后也没能把Zack给赢了。在家排练的时候他老跑我书房来跟我唠叨战争的细节,说他早知道的话就多派点英军过去镇压了,那些Continental Army不行的。我只能说,别啊,您当初要是增派了援军那可就出大麻烦了,后面就全乱了套了。我还建议King George不用佩戴那把剑,做君王的要有风度,以德服人嘛,结果现场表演人家压根没听我的,把剑高高地插在皮带上来耀武扬威。另外,我还发现今天陛下靴子有点别致,问是哪来的,陛下坦白说是拿了姐姐的,保证放学后会立即放回去。 整个活动过程很有意思,一进大厅便发现学生扮演的各种人物摆着pose一动不动,我们观众把一张票放进任何一个人物面前的杯子里,这个人便活了,站起来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生平,讲完后又恢复到原先的pose。看了他们全副武装和全神贯注的样子(见照片1-5),心里也不禁感叹美国小学的课堂教育形式之灵活,学生自己查资料、做展板、选服装、准备讲稿,每个人都很投入,亲历亲为。别管它有多么短,这段历史只怕儿子这辈子会记住了 - 谁还能忘了自己亲手发动的战争呢?当然我也在想,咱们国内的历史课现在是不是还在以我们当年那样的形式留在人的脑海里 - x朝末年的农民起义,第一次提出了xx战斗口号(革命思想),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照片1:后悔当初没有增兵的King George III 照片2:戴假发的头上有点冒汗了 照片3:熟悉台词 照片4:和King George III私下是死党的George Washington 照片5:摆好姿势的学生
个人分类: 未分类|815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美国小学老师竟然这样教集合的并集合交集
热度 1 jiangxun 2010-4-28 08:08
作者:蒋迅 来源: reddit 上面这样图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位美国小学老师讲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时举的例子。这样的老师能够上岗真是让人跌破眼镜。好在我儿子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下面这张图是我儿子的数学作业,看美国小学教算术时很不规范。难怪大学生里很多人都这样写推导算式。
个人分类: 谈数学|7772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学奥数的问题
arithwsun 2010-4-21 14:05
小学奥数的问题 今天让我的研究生,汇报了一下,她在一个北京教育培训机构( 以后简称为XRS培训学堂吧),课堂上讲过的小学奥数 四年级的几道难题。除了数学内容外,我还问了她 1. 用多少时间讲一道这样的难题,(10分钟~20分钟); 2. 一学期,讲多少道这样的难题,(每周一次,一次3小时,想想看, 有多少道,当然难度不会都这么高)。 3. 学生学会了没,下次碰见这道题时,他们能做出来么?(不能, 主要就是一个了解) 4. 是否有教学进度要求,规定一学期必须讲授这么多题目? (是,有的) 这样学数学,恐怕会给这些孩子们,在未来学习时, 反而造成巨大困难。 原因很简单,数学最重要的是,察觉未知的能力,相比于解决未知, 前者实际上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天赋。在XRS培训学堂上, 这样教下来,孩子们很容易搞不清楚,自己真正什么是懂的, 什么是不懂的,反而降低了自己察觉未知的敏感度。 联想我在首师大教学,发现这些主要是北京生源的学生们, 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老师, 这段我看不懂,您给我讲讲吧,---好啊,你说说看, 这段里面,你哪个地方看不懂,哦,嗯~~,--- 那你自己分析一下,到底是主语还是谓语还是宾语,在哪个地方.. .不懂,必须把语法知识加上,帮他引导, 才能找到具体要问的地方,然后才能开始真正的答疑。 真正的数学教学,要把隐藏的问题,揪出来, 当然这样就必然会增加教学和学习的难度,所以,如果在教学中, 采取相反的态度,故意避开它们,学生们可能一时高兴, 却会受害终身,无法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数学。所以, 当我听到某位老师或某位名师在那发挥, 我可以把东西讲的很简单,让学生很容易就弄懂, 都往往不禁生疑,想去真正了解一下, 倒底是因为他数学水平高而做到的,还是他采取了那种故意避开 的教学技巧,当然这样讲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后者。 在我看来,数学是应该花大力气学的,但并不是像培训机构这么做。 应该是会一道,做一道,真正把问题搞清楚, 哪怕一道题做上半个学期,都是值得的。 如果学生没到那么理智的程度,坚持不了这种高程度的集中注意力, 那也就不应该来参加小学奥数,而应该在心智发展到理性阶段时, 再投入(据诸多科学家传记,这个时间在11岁~13岁)。 为引起注意,必须得加说一句,我这篇文章的立意,普通人不一定看得懂,所以需要最后点一下题。小学奥数,以往的批评,往往是从学生压力、减负的角度,从学生兴趣的角度,从有用无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那些数学题)的角度说的。 我这篇文章则说的是,作为中国人,即使我们还要保持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即使我们还是要保持数理化打天下的崛起意识,但我们也要,吃苦吃的有效率。 目前,小学奥数的种种乱象,可将原因归根于中国数学家集体退出(我的几位师伯师叔曾是中国奥数的权威),由学术水准较差的人士参与(XRS的创始人据说是位北大本科,在普通人看来,算是高的了),形成市场。市场化机制跟数学普及和提高工作,这二者能做到良性循环吗。 我的数论同事,王崧(两届奥数金牌得主), 在科学时报的采访中就指出,真正得奥数金牌的人, 都不是奥数培训出来的。这个观点,很可能是正确的, 中国数学会真应该按这个观点,发掘一下数据, 看看王崧说的对不对。另外一句话, 在引导中华民族的数学学习热情方面, 中国数学会是不是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而尚未做的。 在很多社会舆论的关键点上,是可以站出来说话,摆事实讲道理, 而未站出来的。 也许,数学家们,真应该自己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数学家教育联盟,面对提高国家整体数学水准的各项事宜之时,不再采取失声的态度。
个人分类: Book-W|5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乘法口诀表凸显汉语的优越性
jiangxun 2010-4-6 02:45
个人分类: 谈数学|15532 次阅读|6 个评论
妈妈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chrujun 2010-4-5 13:39
23年前,年轻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妈妈给我的母爱是刻骨铭心的,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此时此刻,我正在流泪,写下一点点文字追忆有母爱的日子。 1987年的春天,我十三岁,在家乡的官寨中学读初一。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我不知从那里来的勇气,突然下决心冒着茫茫夜色回家。我家在天桥团山,隔官寨中学大约二十里路。大概是两个小时的路程。虽然没有火把,没有手电筒,但漆黑夜晚阻碍不了我回家的步伐。 为了回家看生病的妈妈,心中已经没有任何恐惧。我只想尽快回家,尽快回家。 到家中已是半夜,妈妈已生病卧床一年多。她经常因为三叉神经疼痛昏死过去,我们的抢救措施是把妈妈扶着坐在床上,一边用力掐住她的虎口,一边去请医生。 那天晚上,妈妈突然大声说看见煤油灯处有什么东西,就失去知觉。 我又按照老方法一边把妈妈扶起来坐在床上,一边掐住她的虎口。天亮后大夫才来,我也一直掐着妈妈的虎口。大夫发现妈妈已经去世多时了,她身上的体温是我给的。也许是和妈妈有心灵感应,在二十里外读书的我半夜归家,为妈妈的人生送上最后一程。 病重中的妈妈可疼爱我了,真舍不得离开幼小的我们。妈妈常对我说:陈毛啊,你是我的香炉脚。 我现在也不知道香炉脚具体指什么意思。但我明白,我在家中最小,是妈妈最舍不得离开的。 虽然妈妈很疼爱我,但她对我要求特别严格。虽然我小时候很听话,但也挨过两次打,并且这两次挨打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 妈妈很少生气,一生气可不得了。 一次惹妈妈生气了,妈妈拿着棍子就对我打,一直打啊打啊,打到手软才松手。她一松手,我就一边哭一边跑,朝我家房屋左边的大山跑上去。当时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那座大山我从来没有爬过去过。我真的被打急了,竟然翻过大山,靠推测方位,一下子跑到六里外干爹家里。家人以为我在山上某个山洞藏着,全家人漫山遍野找我,喊我,但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干爹送我回家。 第二次挨打的时候我已经读小学五年级,比较懂事。 现在记不清是由于什么原因挨打。当时的想法是不要哭,等妈妈打。但妈妈还是一直打个不停,不知打了多久,我实在受不了了,大哭不止。 被打后我一边哭一边写了封遗书,跑到右边山上的山洞里躲起来了。 家里以为我又到干爹家去了,到干爹家找我。虽然我不在干爹家,但关心我的干爹还是到我家来了。 我在山洞里躲了半天,肚子很饿。后来我听到姐姐喊我,就硬着头皮回家了。 干爹陈忠德一边拿着我写的遗书,一边对我问道:你懂得什么是遗书吗? 更小的时候,只要妈妈去赶集了。我们姐弟两就在厢房的二楼一直等妈妈回家。 赶集的行人一个个归来,从老屋右边的小路依次经过。我们仔细盯着路边每一位可能像妈妈的归来者。 行人从远处走来,只要发现有可能像妈妈的人,我们就伸直脑袋仔细看,直到确认不是妈妈,才将目光重新定位远方,进一步观察。只要我们认出是妈妈回来了,很远就大声喊妈妈。同时跑下楼梯,向妈妈跑去。 尽管当时很穷,妈妈总是给我们姐弟俩每人买一个油香煎饼。这是当时能够享受到的最好食物。 有母爱的日子非常幸福,妈妈每次总是把衣服用火烤热后再给我换上。在家里干活,也经常得到妈妈的表扬。 妈妈离开我们后,没妈的孩子真的像根草。读初三那年的最冷冬天,我只穿一件单衣就过了一个星期。幸亏当时命大,没有生病。 一转眼过去23年了,妈妈对我的爱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疼爱而不溺爱,时刻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是妈妈教育我们的原则。请妈妈放心,我们姐弟三人一直牢记您的言传身教。祝妈妈在天堂快乐!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6137 次阅读|19 个评论
传说中的“吓死老师,惊动教育部的小学生作文”
qlms 2010-3-30 21:04
(图片与正文为转载,作者不详)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到烈士纪念馆参观,使我很受感动。 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穷人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要向他们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长大为人民服务。   我热爱那些为了穷人打天下的烈士,我痛恨那些资本家反动派。听爷爷说,刚解放那会,日子虽然苦,但那时当官的一心为老百姓,不像现在,到处是贪污犯。我对爷爷说,我长大了就专门抓贪官,给他们灌辣椒水,上老虎凳,叫他们把贪污的钱交出来,分给穷人。我们家也是穷人,爸爸妈妈都下岗了。爸爸每天去蹬三轮车,还经常被城管队赶来赶去,有一次被城管队没收了车,爸爸整整哭了一夜。我劝爸爸说,等我长大了,就号召我们班同学专门打城管队,吊在树上打,拿皮带抽,看他们还敢猖狂不?妈妈对我最好了,她身体不好,没钱治病,却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我让她吃,她总是说不饿。   我小时候最喜欢在姥姥家玩,那里有一个小院子,虽然很破旧,但邻里关系很好,那些爷爷奶奶都喜欢我,说我又调皮又聪明,长大能当一个将军。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每到秋天,我就上去够枣吃。可是,前年,那里拆迁,房子全推倒了,姥爷姥姥还有其他的爷爷奶奶,很多买不起郊区的大房子,只好租一间小房子住。那里盖起了高楼,成了繁华的商场,挣了很多钱。我不明白,为什么姥姥要住小房子,他们却能挣大钱。我不喜欢那个高楼,我心里对姥姥说,我长大了,要学本LD?***,开个飞机把他撞翻,重新给您盖个四合院,载上枣树、石榴树。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一定听老师的话,把学习搞好,长大当一个发明家。我要发明一种武器,能认出好人坏人,发射的子弹能一直追着坏人打,把他的屁股打个洞。 我喜欢枪,我最喜欢的枪是AK47,我长大了,就用这种枪去打敌人,我一定不怕牺牲,我一定能胜利的,那些烈士就是我的榜样。 +++++++++++++++++++++++++++++++++++++++++++++++++++++++++++ 如果上面的这篇文章真的是 出自一个孩子的笔下,那么大家读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如果这篇文章真的是小学生写的,那么说明这么小的孩子,其心里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且要学本拉登,这点必须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包括管理者和老师们深思。 如果这篇小学作文真的惊动了教育部,不知道教育部的领导们有何感想?其实呢,也许孩子的心思主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教育部也许无能为力。那么教育部门应该做点什么呢?是欺骗孩子们,说那些都是暂时的,个别的,社会是非常美好的,还是如实的给国务院的领导们反映一下情况,让领导们也反思一下呢? 实际上,我个人并不相信这是现在的小学生写的,如果是个70后,或者早期的80后这样写,我还比较相信,因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是宣扬邪不压正,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社会的丑恶现象是暂时的,党和政府有能力整治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实际上,现在的人们,对贪官已经不是讨厌,而是羡慕,孩子们大部分都是梦想有一天成为贪官,享受生活,反对贪官的,现在已经绝无仅有。 实际上,如果有机会靠上贪官,很多的人还会奉献自己!蜗居里面的海藻,为了6万块钱,做了宋思明的二奶。而根据今天开审的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案的证人的录像证明,著名主持人刘芳菲(音)为了200万的房贷,著名演员赵薇(音)为了30万的出场费,都。。。。。。。。所以,穷人富人名人,现在都不以做贪官的二奶为耻,你说他们会以贪官为敌吗? 值得深思!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6915 次阅读|21 个评论
答复《俺也谈谈小学教育》一文之评论人“嘿嘿”
wangxh 2010-3-27 18:57
【 发表评论人: 嘿嘿 】 王老师这个建议不一定太靠谱,资源总是优先向资源富集区域集聚,就像人才总是扎堆一样。如果非要把城里的教师派到乡村去教学,他首先就会有抵触情绪,不要说尽心尽力的教学了。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你愿意你的另一半去下面教个一年半载吗?)。 凡是打着公平的幌子而违反规律和人性的事情最好不要干,过去我们已经吃了够多亏了。 至于派教师出国,我觉得有必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层次的教师,不要奢望一个乡村小学的师资跟中关村二小的师资靠齐。当然有人会说,这不是人为制造不平等吗?但现实是人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说出这一事实并不丢人。而且,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好多家长如果觉得国内教育水平不行完全有条件将小孩送到国外 , 那么,即使从经济角度(不要说国内比较看重的思想教育了,如国家认同),国内想不想赚这笔? 可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王老师愿意您的小孩被乡村学校的教师(或者更极端,没有别的意思,譬如代课教师)教吗? 【回复】谢谢你的评论!很认真、也很实在。回答你问题如下: ( 1 )你愿意你的另一半去下面教个一年半载吗?假设另一半是教师、她自己也愿意去乡村小学奉献一年半载的,我绝对会支持。我曾经问过不当教师的爱人:如果我到某个希望小学教上一学期可以吗?爱人毫不犹豫说行。【顺便回答一下张天翼兄】早就想做,几年前曾经与一位初中校长交流过,她说王老师,不行啊,我们等不得呀!我也的确去小学讲过如何培养孩子的话题,我的结论是:培养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儿,家长只是起辅助作用只要看着孩子执行学校的任务就可以了。结果得到许多家长的质问:你的孩子成绩优秀你当然可以这么说,如果成绩不好你还这么说吗?当时我倒是特别想反问: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师,那为什么我的孩子优秀呢?有这个贼心,没这个贼胆,愣是没敢说!!!所以有些具体事儿很难说的。不过在这里可以告诉张兄,我一直在琢磨带上研究生到乡村小学去,那怕让研究生跟他们晚上几天都可以,可就怕人家把我们轰出来! ( 2 )凡是打着公平的幌子而违反规律和人性的事情最好不要干,过去我们已经吃了够多亏了非常同意,不仅仅过去干过,现在比过去更严重! ( 3 )出国进修作为一个独立事件我也是赞同的,但作为政府的一项国策我还是感觉存在问题。 一个国家、一届政府是应该考虑如何更快得个诺奖呢还是考虑提升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呢? 这不是不平等问题,而是不平衡问题。送孩子去国外读书作为个人行为没问题,无可厚非。但是 如果仅仅为了中国人早日摘取科学王冠上的明珠而派出天才少年是不是就太离谱了呢? 中国足球干过这种傻事儿。不知道你属于哪个年龄段,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中国曾经有过 健力宝少年足球队 当时好不轰动一时啊,海选队员、教练员,当时的朱广沪教练可是像铁人王进喜拼命拿下大油田一样有雄心壮志!。 再说一边(以后还会说的):看懂中国足球,能够看懂中国现在的一切! 许多人包括我都在科学网上一直大声疾呼反对派出,就是因为看到我们的科学界正在走足球界的路子,为了科学而科学的政策是注定要失败的!【在这里总拿足球说事儿,但从来没有真正说说足球,顺便说两句。中国足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足球人根本不是想搞足球运动,而是:第一,足球大鳄想借足球搞钱儿;第二,足协想借足球名利双收!】 ( 4 )您的小孩被乡村学校的教师(或者更极端,没有别的意思,譬如代课教师)教吗?没问题!如果真有交流的乡村教师给我女儿上课,我一定会这么说:爸爸小时候的教师还不如他们呢!那是真正的、没有放下锄头的农民,有时候给我们留下课堂练习作业后还得回家喂猪......他们身上照样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与善良,尊重他们就相当于尊重爷爷、奶奶。 最后声明几句:我说的交流有两个目的或前提(当然大前提是政府支持,有号召,但没有名利待遇):第一,教师自愿奉献;第二,乡村教师到城里来主要是自己感受现代文明,把质朴和善良传递给城里的孩子,而不是把落后、愚昧的行为习惯传递给城市;城里的教师也是一方面把城里的现代文明带给乡村的孩子,另一方面了解到乡村的落后究竟到什么程度。 【后注】感谢3楼 王晓明 老师纠错关于宿茂臻的几句,刚才一想这不是画蛇添足嘛。并向 看过错误文字 的朋友们致歉,虽然你们可能看不到这个 对不起 !
个人分类: 教之道|3322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小学的一次课外教学
陈中红 2010-3-27 12:45
2010年3月24日美国加州palo alto市baron park小学学前班去参观了一所农场,该农场规模不大,但坐落于山脚下,风景秀丽,绿色宜人,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里面见不到的。我感觉这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放飞心情,也让学生见识到真实的学习材料;它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情,这种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在中国并不多见,应该加以学习。 农场被一片浓密绿色所淹没 学生分组进入农场 学生见到奶羊喝奶 老师给学生介绍鸡的知识 老师给学生介绍猪的知识 老师给学生介绍牛如何消化食物 老师给学生介绍吃的野菜 学生都很兴奋 学生合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89 次阅读|5 个评论
俺也说说小学教育
wangxh 2010-3-26 11:06
看了 发明狂杨秀海 的博文《 小学老师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对 如果我当教育部长,我就要让全国最好的老师都到小学去上课,给小学老师发最高等级的教师工资。每位大学教授都要到小学去上课,至少也要兼课。真的到了这一天,我相信,什么诺奖,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对中国人来说都不过是囊中之物罢了 很感兴趣,想发发自己的感想。 小学老师不要最高的学问、海量的知识,但需要最全面的、最高的素质,尤其是道德修行方面。如果说我们中国缺少一流科学家那不假,但是说缺少最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小学老师那是闭着眼睛说话。现在最现实的做法是让这些人真正得到衣食无忧即可,他们根本不会妄想求更多的奢侈品,让他们在爱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时候不要担心没有钱给自己的孩子买奶粉、不要推着车到处为学生收课本就可以啦! 鄙人坚决反对派小学校长或老师到国外进修学习西方的教育理念,先进的东西不出国照样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容许,中国的人文环境不适应,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先不说这个了,不是本文的主题。倔人认为实行小学校长与教师的流动非常有必要( 当然流动那些愿意为教育奉献的人 ):城乡之间的流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流动。让城市的教师与校长明白中国还有数不清的孩子没有接受真正的学校教育的条件、知道偏远落后的乡村也会出现天才少年;让乡村的教师与校长到城市见见世面、知道什么是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像 李灵老师 ( 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这样的人还用出国进修吗?这样的人在中国绝对比真正的爱国海归更多,但是国家不重视、政府不支持、老百姓甚至看不起他们,难道仅仅奖励一个李灵就表示支持、重视吗?不要仅仅装装门面、做做样子,给李灵自己发个奖就完事儿了! 他们在撑起中国最底层的一片天,这才是中国教育最值得重视的一面 。 人称80后最美的乡村女校长 (图片摘自 http://henan.sina.com.cn/news/2010-01-20/100013022.html ) 鄙人自从爱上教师这个职业后,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一个是感觉合格的小学教师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也产生了许多幻想:自己觉得最高尚的一个是退休之后回到曾经养育、教育我做人的那个小村庄,当那个小学的义务教师,但是母校早已经不存在了;后来想,到那个让我产生许许多多少年梦想、领我认识自然科学的初中也行,可惜也已经不存在了。 再谈谈教授给小学生上课的问题。这个主意非常好,但这是培养科学家的思路,我们国家需要人人都成为科学家吗?这也不现实呀,此其一;其二,大学教授大多数不适合教小学生,因为现在的大学教授主要是搞科研、写论文升上来的,对教学根本不感兴趣,甚至对教学一窍不通,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去到人烟稀少的乡村小学上课?【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城市有小学 !】靠逼迫是不行的,如同用重金吸引的作用一样正所谓 强扭的瓜不甜 !第三,倒是可以组织愿意奉献的退休教授去给小学生义务授课,像鄙人的理想一样。小学和初中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不能考虑世界一流大学、诺贝尔奖、奥赛金牌的,还是那句老话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 功到自然成,功利已经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请不要以功利来克服功利、自欺欺人了!
个人分类: 教之道|3378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育经不起折腾!福州被黑板报墙体倒塌砸死的5名小学生的生命警示!
qlms 2010-3-11 23:56
看到 福州市5个小学生因黑板报墙体倒塌而被砸死 的新闻,感觉很震惊。说实在的,很少很少流泪的我,眼睛马上湿润了。 新闻一如既往,突出了领导及时强力的营救工作,新华社通稿内容如下: 事故发生后,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高度重视,要求福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处置。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及时作出批示,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副省长、福州市长苏增添以及分管的福州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事故、指挥组织抢救工作。随后,陈桦、苏增添等省市领导又赶赴医院看望受伤的学生。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福州市委、市政府今天要求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迅速展开安全大检查,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他奶奶的,早干啥去了! 福州的中小学教育前些日子已经因为那个短命的,耗资1500万的小学已经出名一次了。后来曝光之后,小学搬到一所原来大学的旧址去了,据说条件还算不错。现在出事的这所学校的情况怎么样呢?请看 新浪网上的照片吧 。 琅岐金砂小学黑板报墙体倒塌事故现场。新浪福建网友黑熊提供 倒塌的黑板报墙体。新浪福建网友黑熊提供 小孩家长悲痛欲绝。新浪福建网友黑熊提供 从照片可以看出,这个学校周围的建筑,比较破旧,可能这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非重点小学。 但福州怎么说,也是省会城市了,省城的学校尚且如此,那么农村的学校,有多少是危房呢? 我们的教育,应该首先给孩子一片安全的天空,而不是穷折腾,瞎折腾。建议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校舍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对欠发达地区,拨出专款,进行专项资金补助。验收完毕之后,一年之内出现问题,教育部长直接辞职谢罪,两年内出现问题,教育厅长直接拿下,三年内出现问题,校长直接拿下。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439 次阅读|14 个评论
美国教育观察(4):看看美国小学生午餐吃什么?
livingfossil 2010-3-8 22:35
美国教育观察(4 ): 看看美国小学生午餐吃什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126 发表于 2010-3-8 22:35:19 关键词:美国;教育;小学;午餐 关于美国教育之话题似有海量的资讯。有些文章非常吸引眼球,如:谈哈佛、说耶鲁;有些报告讨论美国教育体制,但很笼统。任何教育制度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美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和研究美国教育是一个大工程。尽管我已草拟一个长长的《美国教育观察》之提纲,但我很难快速推进这项工作。不过,我会努力地将自己的观察资料记录下来,为关注美国教育的专家和公众提供一些有用的 原始数据(original data)即客观事实。毫无疑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必须尊重原始数据或客观事实。而且,任何科学的判断和政策都应该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 现在,让我们关注 美国小学生的午餐,这并非小事。每月初家长们会收到一份 Lunch Menu, 请看 2009 年 12 月 Elementary School Lunch Menu (附后) ,看看 美国小学生午餐吃什么?学校让家长知道早餐和午餐的价格,还告诉家长如何申请免费午餐等事宜。 问题: ( 1 )美国小学生午餐的科学依据和法律依据? (2) 美国小学生午餐的经费来源? (3)谁负责监督 美国小学生的午餐(营养及卫生标准)? ( 4 ) Lunch Menu是如何制定的? ( 5 ) Lunch Menu的调整与变化? (6)学校Cafeteria的运行机制? 这些问题期待进一步调查。 孙启高 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写于美国康州 ----------------------------- Elementary School Lunch Menu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of Conn., December 2009 1. MISSION Our mission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healthy, nutritious and appealing foods ina timely manner and in a pleasant environment every day. 2. PRICES School lunch price: $2.75 Elementary. $.40 Reduced School breakfast price: $1.25 Elementary, $.30 Reduced. Milk varies served at breakfast lunch: 2% Milk, Skim Milk, Low-fat Chocolate Strawberry 3. CHOICES OF SCHOOL LUNCH School Lunch includes choice of one entree selection, grains or grains bread, choice of vegetables, fruit or fruit juice and one 8 oz. Container of milk. 4. APPLICATIONS FOR FREE REDUCED MEALS To: Parents Free Reduced Meal Applications are available all year long whenever you need to apply please fill out forms which are at your school. This application is also on our website. 5. Elementary School Lunch Menu (2009年12月份第一周) Dec. 1, Tue. Long Dog on Roll or Pepperoni Hot Pocket, Hot Vegetable, Chilled Fruit Dec. 2, Wed. Cheeseburger on Roll or Cheese Quesadilla, Tossed Garden Salad, Chilled Fruit Dec. 3, Thu. Chicken Patty on Roll or Elbow Pasta Meatsauce, Tossed Garden Salad, Fruit Dec. 4, Fri. Cheese Pizza or Egg Cheese on Bagel, Tossed Garden Salad, Frozen Slushie (2009年12月份第二周) Dec.7, Mon Chicken Nuggets Roll or Totally Taco Triangles, Oven Baked Fries, Hot Vegetable, Fruit Dec. 8, Tue. Long Dog on Roll or Pepperoni Cheese Bosco Stix, Tossed Garden Salad, Hot Veg., Fruit Dec. 9, Wed. Cheeseburger on Roll or Maple Flavored Mini-Pancakes, Tossed Garden Salad, Chilled Fruit Dec. 10, Thu. Chicken Patty on Roll of Cheese Calzone with Sauce, Tossed Garden Salad, Chilled Fruit Dec. 11, Fri. Pepperoni Pizza of Grilled Cheese Sandwich, Tossed Garden Salad, Shape-Up Juice Bar (2009年12月份第三周) Dec.14, Mon Chicken Nuggets Roll or Tuna Salad on Roll, Oven Baked Fries, Hot Veg., Fruit Dec. 15, Tue. Long Dog on Roll or Trix Yogurt / Bagel/ Cheese, Hot Vegetable, Chilled Fruit Dec. 16, Wed. Cheeseburger on Roll or Meatball/Cheese/Sauce on Roll, Tossed Salad, Fruit Dec. 17, Thu. Chicken Patty on Roll or Chef Salad W/ Turkey Cheese, Hot Vegetable, Fruit Dec.18, Fri. Cheese Pizza or Cheese Lasagna, Tossed Garden Salad, Frozen Slushie (2009年12月份第四周) Dec.21, Mon Chicken Nuggets Roll or Cheese Quesadilla, Oven Baked Fries, Hot Vegetable, Fruit Dec. 22, Tue. Pepperoni Pizza or Long Dog on Roll, Hot Vegetable, Chilled Fruit Dec. 23, Wed. Breakfast onlyserved. Dec. 24, Thu. Holiday break begins. ---------------
个人分类: 美国教育观察USA Edu Observation|7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看美国的小学教育
热度 1 hkwu 2010-2-10 09:49
到美国有一小段时间了,对我感触较大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 和我合租的谭博是公派访问学者,旅美时把九岁的孩子也带着一块儿来,孩子就在我们所在牛津(密西西比的)上小学,在这里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他们的义务教育。不但免费校车接送,不收学费,而且学校还提供免费的早餐和午餐!! 国内现在也是义务教育,免学费了,但差距还是大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chrujun 2010-1-17 09:38
此照片摄于休斯敦航天中心。 一群美国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代表美国荣耀的各种火箭,尤其是登月火箭。 照片中右侧的房子就陈列了阿波罗登月火箭。 老师正在组织学生排队。这些学生的表情很丰富,有的准备好了,有的正在调整姿势,有的在关心其他同学。
个人分类: 儿童教育|58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奥数只能玩不能做也不能教!——奥数不过如此!
famingkuang 2009-12-12 09:21
奥数并不象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它实际上只是一种思考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就是换一种思路想问题的方法。 适当的做一些奥数题,对开发大脑、对创新思维的训练是非常有益的,但如果只是为跟着老师学奥数,学会做各种题型则还是属于填鸭式教学,对孩子的大脑开发根本毫无意义!现在的奥数教育大概就是这种类型,所以与其让奥数继续下去,不如中止了还能让孩子在轻松中健康成长。 比如,下面这道奥数题就令无数英雄尽折腰,但是如果你学会了发发教的方法,那么小学三年级都能解出你任意给出的这种类似的奥数题了,它们就会变成 1+1=2 这样容易的题了。但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显然是毫无意义的一种训练方法,因为教给孩子的仍然只是死记硬背!奥数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真正有意义的只是象发发一样找到这种题的解题方法,而不是如何让孩子能正确的做出它。现在的奥数教育大概也就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做出这类题了,仍然是以题海战术,让孩子见多识广,然后就能在竞赛中取胜了。这样的奥数不要也罢,但我还是坚持学有余力的人去真正的玩奥数。奥数只能玩,不能教!! 下面我将给出那道令魏东平教授都头痛的奥数的一种普适解的方法,如果你也能掌握了这种方法并不能说明你特别聪明,你应该去把这种方法的根挖出来,这种方法是如何来的,这才是你要学习的!这才是真正的奥数精神! 祝你好运!祝你成为玩奥数(不是做奥数)的高手! ================================================== 惭愧面对小学奥数题的一种普适解 原题 在一张纸上写有 94 个自然数: 1 、 2 、 3 、 4 、 5 、 6 、、 93 、 94 。   划去最前面两个数 1 、 2 ,而将他们的和 3 写在最后面,成为: 3 、 4 、 5 、 6 、 7 、、 94 、 3 。   然后再划去最前面两个数 3 、 4 ,而将他们的和 7 写在后面,成为: 5 、 6 、 7 、、 94 、 3 、 7 。   同理继续,得: 7 、、 94 、 3 、 7 、 11 。   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数为止,求写出的所有数(包括最初的 94 个数)的和是多少? 原题解答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422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467 现在将其引申为一般情况如下: 在一张纸上写有 N 个自然数: 1 、 2 、 3 、 4 、、 N   划去最前面两个数 1 、 2 ,而将他们的和 3 写在最后面,成为: 3 、 4 、 5 、 6 、 7 、、 N 、 3 。   然后再划去最前面两个数 3 、 4 ,而将他们的和 7 写在后面,成为: 5 、 6 、 7 、、 N 、 3 、 7 。   同理继续,得: 7 、、 N 、 3 、 7 、 11 。 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数为止,求写出的所有数(包括最初的 N 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 令: A0=N A1=EVEN(A0/2) A2=EVEN(A1/2) A3= EVEN(A2/2) Am=1 ( m 是正整数) 假使 A0 , A1 , A2 ,。。。。。。, A(m-1) 中有 K ( k 是正整数)个数是奇数。设它们分别为 Ak1,Ak2, .Akk ,其中 k1,k2, kk 是 A 在 A1 , A2 , A3 ,。。。。。。, A(m-1) 中原来的脚码。 令 B=N - 则结果是: ( 1+2+3+ 。。。。。。 +N ) x m+(1+2+3+ 。。。。。。 +B) 说明: EVEN(X) 是关于 X 向上舍入取整函数。 比如EVEN(2.1)=3,EVEN(2.99)=3 2^5表示2的5次方。 ============================================ 举例如下: ( 1 )当 N=94 时(即奥数原题) 令: A0=94 A1= EVEN(94/2)=47 A2= EVEN(47/2)=24 A3= EVEN(24/2)=12 A4= EVEN(12/2)=6 A5= EVEN(6/2)=3 A6= EVEN(3/2)=2 A7= EVEN(2/2)=1 在 A0 ~ A6 中 A1 , A5 为奇数 所以设 B=94 - ( 2^1+2^5 ) =94-34=60 则本题的结果是: ( 1+2+3+ .+94 ) x7+(1+2+ .+60) =7x94x95/2+60x61/2 =33085 ( 2 )当 N=10 时: A0=10 A1= EVEN(10/2)=5 A2= EVEN(5/2)=3 A3= EVEN(3/2)=2 A4= EVEN(2/2)=1 令 B=10 - ( 2^1+2^2 ) =4 所以: 其结果 = ( 1+2+3+ 。。。 +10 ) x4+(1+2+3+4) =55x4+10 =230 (3) 当 N=2010 令: A0=2010 A1= EVEN(2010/2)=1005 A2= EVEN(1005/2)=503 A3= EVEN(503/2)=252 A4= EVEN(252/2)=126 A5= EVEN(126/2)=63 A6= EVEN(63/2)=32 A7= EVEN(32/2)=16 A8= EVEN(16/2)=8 A9= EVEN(8/2)=4 A10= EVEN(4/2)=2 A11= EVEN(2/2)=1 令 B=2010 - ( 2^1+2^2+2^5 ) =1972 所以结果 = ( 1+2+3+ 。。。。。。 +2010 ) x11+(1+2+3+ +1972) =11x2010x2011/2+1972x1973/2 =22231605+1945378 =24176983
个人分类: 奥数|829 次阅读|4 个评论
巧妙解答魏东平《惭愧面对小学奥数题 》
famingkuang 2009-12-10 02:02
原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422 在一张纸上写有 94 个自然数: 1 、 2 、 3 、 4 、 5 、 6 、 7 、 93 、 94 。   划去最前面两个数 1 、 2 ,而将他们的和 3 写在最后面,成为: 3 、 4 、 5 、 6 、 7 、 、 94 、 3 。   然后再划去最前面两个数 3 、 4 ,而将他们的和 7 写在后面,成为: 5 、 6 、 7 、 、 94 、 3 、 7 。   同理继续,得: 7 、 、 94 、 3 、 7 、 11 。   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数为止,求写出的所有数(包括最初的 94 个数)的和是多少? 解: 纸上写上: 1 , 2 , 3 , 4 , 5 ,。。。。。。。。。, 94 ( 94 个数) 第一次划完后得到: 1+2 , 3+4 , 5+6 ,。。。。。。。, 93+94 ( 47 个数) 第二次划后得到: 93+94 没被划 93+94 , 1+2+3+4 ,。。。。。, 89+90+91+92 ( 24 个数) 第三次划后得到: ( 93+94+1+2+3+4 ),( 5+ 。。。 +12) ,。。。。,( 85+ 。。。 +92 )( 12 个数) 第四次划后得到: ( 93+94+1+ 。。。 +12 ),。。。。。,( 77+ 。。。 +92 ) ( 6 个数) 第五次划后得到: ( 93+94+1+ 。。 +28 ),( 29+ 。。。 +60 ),( 61+ 。。。 +92 )( 3 个数) 第六次划后得到:( 61+ 。。。 +92 )没被划 ( 61+ 。。。 +92 ),( 93+94+1+ 。。。 +60 ) ( 2 个数) 第七次划后得到: 1+2+3+4+ 。。。。 +94 ( 1 个数) 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划一次等于 1 , 2 , 3 ,。。。, 94 都要相加一次,因而其和是: 1+2+3+ 。。。 +94 的 8 倍。但在划的过程中有两个数没被划去,因而需要在总的结果中减去这两个数,这两个数是: 93+94 与 61+62+ 。。。 +92 它们的和是: 61+62+ 。。。。 +94=2635 所以最后结果是: ( 1+2+ 。。。 +94 ) x 8 - ( 61+62+ 。。。 +94 ) =35720 2635=33085
个人分类: 奥数|5238 次阅读|6 个评论
惭愧面对小学奥数题
热度 1 dongping2009 2009-12-9 20:13
以下这道题,对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说起来真是惭愧,本人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最终“凑”出来求算该问题的通解。当然,其实我最终还是找出了这个数列求和的规律来的,请参考本文给出的核心提示之一之二,以后有兴趣的时候我再仔细地推导与证明。 唉,人老了,不中用了!不过,曾经也算“神童”的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是如何解算出这道题目的。 核心提示之一: 问题归结为对于从1、2、3、……、N,及其衍生的相关整数,所组成的一个包含1到N,由共计2N-1个整数组成的新数列的求和,当N=94时便变成了后面作者罗马公民所说的小学五年级奥数题。还是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算起: 1、N=1时,总和=1 2、N=2时,1、2、3,总和=6 3、N=3时,1、2、3、3、6,总和=15 4、N=4时,1、2、3、4、3、7、10,总和=30 5、N=5时,1、2、3、4、5、3、7、8、15,总和=48 ………… N、N=N时,……,问其求和算式的规律如何? 核心提示之二: 下面由本人“凑”出的公式,其等号右边的第一部分,为自然数数列1,2,……,N的求和之M+1倍;其等号右边的第二部分,等于自然数数列1,2,……,2N-2 M+1 的求和。 直奔结果,本人所“凑”出来的求算通解如下: 可以看出来,如果完整地解出本题,需要用到指数与对数,以及级数求和的一系列需在高中阶段才能够学到的知识。 ------------------------------------------------------------- 转作者 罗马公民 给出的这道小学奥数题如下:   在一张纸上写有94个自然数:1、2、3、4、5、6、7……、93、94。   划去最前面两个数1、2,而将他们的和3写在最后面,成为:3、4、5、6、7、……、94、3。   然后再划去最前面两个数3、4,而将他们的和7写在后面,成为:5、6、7、……、94、3、7。   同理继续,得:7、……、94、3、7、11。   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数为止,求写出的所有数(包括最初的94个数)的和是多少?   我一如既往发出哀叹悲鸣:小五学生做这种题,令人悲哀。中国13亿人口中,几十万有识之士都到哪里去了,对“杀人不见血”的小学奥数怎么都视而不见啊?
个人分类: 至亲至情|10744 次阅读|43 个评论
刘徽割圆术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famingkuang 2009-11-12 00:25
题目: 生活数学:用一 块面积为80平方米的铁皮,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问怎么做盒子的体积最大。( 一道小学五年级的暑假作业题) 关于这道题的解法,网上进行了很多有趣的讨论,比如: http://www.oldurchin.com/zhuanti.asp?cnt_id=3018 有问题的是,在那里都用到了远远超过初中以上的数学知识,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能理解的,那么如何用小学数学知识(最多用到初中数学知识)解答呢? 先来看看,我国古代数学家是如何处理极值问题的。 刘徽 (生于公元250年左右)山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规则。提出了割圆术,并用割圆术求出圆周率为3.14。刘微在割园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园合体而无所失矣被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刘徽割圆的做法是,从圆内接六边形起算,令边数一倍一倍地增加,逐个算出六边形、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的面积,去逐步地逼近圆周率,这个方法就叫刘徽割圆术。最后他用正192边形得到了 =3.14,这在当时无疑是最精确的了。 刘徽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用有限来逼近无穷,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 随着计算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只会使用公式与计算器,象刘徽割圆术这样的数学思想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了。 其实,在很多极值问题上,用类似于刘徽割圆的方法去逼近求得近似解,还是非常好用的。 现在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 到小学五年级了,应该已经知道了,周长一定的封闭平面图形中,园面积是最大的,四边形中则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表面积一定而围成的封闭立体图形中,球的体积最大,对于四方体则立方体的体积最大。这已经是常识问题。 但本题是无盖的长方体,所以至少有一面是正方形,这样就可以少设一个未知数了。 我们设长方体的底是边长为 X 的正方形,长方体的高为 Y ,依题意得: X^2 + 4XY = 80 .......(1) 由(1)可得: Y = (80-X^2)/4X .......(2) 则长方体的体积 V = X^2*Y=X^2*(80-X^2)/4 = (80X - X^3)/4 现在只有一个求知数 X 了,我们列表慢慢的逼近它的极值。 从表一中可看出,长方体的体积 V的最大值在 X 取5~6中的某一数时取得。 于是我们取5、6的中间数5.5进行计算,发现极值在5与5.5之间;于是我们又取5.2、5.3进行计算,发现极值在5.0与5.2之间;我们取5.1进行计算,发现极值在5.1与5.2之间;我们再取它们的中间数5.15进行计算,得出结论极值在X=5.15时取得极大值 V=68.852 如果我们还想要更精确的还发现极值在5.15与5.2之间。依照上述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更精确的解。 发现,极值在5.16与5.17之间。 最后我们得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解。即当X=5.16的时候,长方体取得极大值68.853。 此时,Y = (80-X^2)/4X=2 . 58 铁皮的形状是: 5.16X15.48(平方米) 具体的做法是:从整张铁皮中剪下一块5.16X5.16做长方体的底,另一半从中间破开成两片10.32X 2 . 58围成长方体的高。 实际围成的体积是: 5.16X5.16X 2 . 58 =68 . 69 (立方米) 用这种方法在没有计算器与方根表的情况下能计算出比较准确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比如我们想计算 20 的平方根。列表如下:
个人分类: 奥数|9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回乡印象(四)小学-初中教育
qlms 2009-10-30 20:29
应该说,现在农村的教育质量,比 10 多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水平高了,一方面是指校舍的质量也好了。 10 多年前,我读初中的时候,如果那个老师是师专毕业分配过来的,那么一定是非常受到大家崇拜的,大学生哦。当时大部分老师都是中专毕业的,少部分是教学质量比较好被选拔到初中来的民办教师。而今时过境迁,大部分师范学校因为形势的发展被关停并转了,这样中专师范生就几乎没有了,不过就连师专的毕业生进初中,也要考试呢,谁让俺们那里税前 2500 元也算比较高的收入呢。 课程改革目前倒是也没有落下农村,我们那里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那些娃娃们学的还挺认真的,我检查了一下他们的水平,发现比我当年初中学英语时要入门的多了,呵呵。教材也编写的不错,大开本,彩色印刷,图文并茂。 另外就是学校现在建设的看起来都不错,小学和初中,都是四层的楼房。初中还有实验大楼,宿舍大楼,食堂不是楼房,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厅,学生买饭吃饭,都是比较方便的事情。但愿这些建筑都是坚固的,能抵抗风雨,给学生撑起一方安全的天。 在教师工资提高和教学建设得到重视这些值得称颂的事情之外,有些方面,也许说不上好坏,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推进,适龄儿童人数的减少,很多学校就不得不关门了。于是现在流行并校,并校并不是把小学校的人数合并到大学校去,而是所有的小学校都卖给个人或者闲着,然后再在新的土地上重新建设。于是那些过去的学校,都变成了养鸡场或者养猪场,甚至一些就那么荒芜着,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土地的浪费。我们那里一般是 7-8 个村子的小学合并成一个中心小学,然后建设气派的大楼。于是,过去农村很不理解的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现在也普遍了起来。没办法,让一二年级的孩子步行 5-6 里地去上学,家长还是不放心的。 小学并校已经基本完成了,初中并校则开始了,可怜我们乡二中的大楼,刚刚落成 7-8 年吧,现在又不知道要做什么用了?当年盖好了之后,因为乡里面没有钱给开发商,开放商曾经堵着门不让学生搬进去,这件事情后来是乡长给每个 xx 籍的在外混事的人写信化缘,大家捐款才把钱还上,学生得以搬进教室去。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初中毕业升高中容易了,但是如果不是较高的分数考上重点高中,现在开始有人放弃去读了。想当年,就是考不上,也是有很多人愿意花高价去读的。也许是打工人员的故事鼓励了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也许是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年轻人的贫困潦倒,让大家不想再重复这样悲壮的路子。也有考高中分数不高的学生的父母来征求我的意见,放在过去,我的意见肯定就是,上,读书是农村人唯一的出路。现在我一般会分析一下他们家的条件,再让他们做抉择,毕竟,儿女不应该给父母添加太多的负担,再说,上学也未必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578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经济学研究连小学都没毕业”
tianli99 2009-10-16 20:07
来源:南方周末 记者: 近年来,每到诺奖公布的时候,网络上都会有议论,为什么没有中国人?您怎样看待这种声音?    许小年: 发这种议论叫作不知天高地厚。国际上的经济学研究是大师们在做,中国经济学研究连小学都没毕业,还想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异想天开。无知到这种程度才能产生这种程度的狂妄。 许小年的博客: http://xuxiaonian163.blog.163.com/blog/static/94858974200991522132584/ 人大网的转载: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85528-1-1.html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6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奥地利山村小学的特色
schuetzenhof 2009-8-18 04:01
在大理石牌匾上 书写着国立小学 Volksschule 。这是一所山里农民的小学 ,是那些 农民子女上课的地方 。哈拉尔先生(照片上的那个老教师)既是这所小学的唯一教师,也是这所小学的校长。 因为小学位于偏远的山村,人口稀少,所以两个村庄的孩子加在一起才20个学生,并且他们的年龄也不相同。所以,这个山村小学的特色就是 6 至10岁,虽然分属不同的年级,但是同时上课。 例如,一年级的孩子做练习时,二年级的学生就进行数学计算,等等。最后,老师会给每个不同的年级学生都布置家庭作业。 照片上的女教师,其实就是当地的山里人。她是兼职教师,常常为了校长度假,或者校长时间安排不开的时候代课。 小学的作息时间是:整个上午,从9点到午餐时间,四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 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是一门艺术。那位老校长 哈拉尔 就要退休了,他在这所小学教书已经整整28年。由于他培养了无数好学生,所以受到当地人的深深爱戴。 小学校这座称得上漂亮的楼房是在18年前盖的。当时,一到冬天课堂上就必须点火炉,然后孩子们轮流调换,依次坐在靠近火炉的座位上,因为那个火炉无法保证整个教室所有的地方都温暖。现在则是暖气取暖了。 然而,这所山村小学的历史却非常悠久。早在1876年该山村就已经创立这所小学。那时,还是德意志第一帝国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执政的时代,这所小学校被作为国家实用学校而建立,解决当时的面粉厂工人子弟和村庄的孩子们之求学问题。当时,由于本地的学生太少,所以,没有固定教师。这也就使得奥地利的很多名人都在这里执过教,他们教孩子们算术、写作和书法,以及文学欣赏等。 直到本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奥地利山区的孩子受教育仍然是有限的。他们早早地就开始在自己家的农场里干活了。正如埃尔娜夫人,这个小学校的毕业生,介绍说:50年代,她在这里读书,每次放学回家,都要先到自己家的农场去帮忙,比如:种土豆、除草,然后才能回家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当时,学校只有一个教室,孩子们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午上课,四年级至八年级下午上课。体操课,就教孩子们如何使用劳动工具。 一些大点儿的男孩子,学校的教师有时候让他们在秋天修剪那些属于教师的果树。埃尔玛说: 这是一所受到农民拥护的小学。孩子们 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很多干农活的技能,从这一点上看,这所山区小学在早年的确有其特殊的意义。
个人分类: 奥地利花絮|6060 次阅读|6 个评论
让未来的小学科学老师赢在起跑线上
kingstar 2009-6-29 11:08
暑假即将来临,考虑到目前我们的课题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关阶段,通过几次实体研究与协作会之后,我觉得有必要通过网络展开一次征集活动,于是有了今天的给小学科学老师布置暑假作业的计划: 1、新课标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参考音像资料汇总表(Exsample).xls 这个文件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每册我们上课所需的内容来填写,比如你需要什么图片,需要哪段视频,或者是什么课件。具体要求在表格里面。我相信群策群力,我们小学科学会越来越红火的!关于图片、视频提供我们有具体的要求。你是摄影爱好者那最好自己创作,如果条件有限制你可以说出你的愿望描绘你所需要的内容,我们会组织专门的力量来进行拍摄,甚至考虑象专业图片机构购买。 2、新课标小学科学仪器目录表20090301(王).xls 这个文件是纵向表,根据国家仪器采购目录来整理的,你可以根据需要再扩充你认为小学科学实验室里面为上好课必须的器材和仪器还要增加哪些,最好有具体的品牌和型号以及参考单价。我们努力把它作为以后科学实验室标准配置,尽量解放我们的劳动力。 以上结果反馈目前可以直接发我QQ邮箱, 5122047@qq.com 既然是暑假作业,我们希望您能够详细署上您的信息,您所做的我们一定表彰(精神上+物质上) 我们是宁波大学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资源建设课题组(同时在积极建设小学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标准化创新实验器材的研发) 目标:让未来的小学科学老师赢在起跑线上!为现在的小学科学实验室添砖加瓦! 下载:【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参考集 】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3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市实验学校面试之2:家长顾虑太多,调查问卷失败了
sheep021 2009-5-12 10:26
这次 调查问卷失败了。 据一位老师讲,这次问卷的作答情况,感觉大家为了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了。在测谎部分,只有两个家长是真实作答的。 他说: 很多家长把诊断孩子是发育障碍的指标都做了积极的理解了。如果我是医院的话,那你们这些孩子多数是完蛋了,不可救药。相反很多极端指标是正常孩子发生的,但大家都做了中间的选择。结果是我们选不到对应的孩子,就是说少有我们中意的家庭和孩子。 没有多少家长真正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孩子,具体是指他们的行为发展变化。 更多的家长不顾现实,假大空话满脑袋。对教育的思考还处于一种乌托邦式的臆想层面,豪不顾及教育的基本规则和学习的基本原则。 这样答的 最直接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感觉现在是可以自己来决定孩子的发展和命运,小学以后,就少有家长这样想了。到那时,人们才真正理解孩子的发展如何不是你能决定的,而是孩子自己和你家庭既有的不可变化的东西。 难道我们也撒了个善意的谎? 当时在填表时就预感到里面会有 测谎功能,果然被言中了。不过,里面很多题目的确很难选答。而且我们也做好了一旦孩子入选,就买辆车接送,或者在附近另买一套房子的打算,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那位 老师所谓的 大家为了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了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2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仰望穹顶繁星,挂满名校名园
dongping2009 2009-4-23 20:52
想起下午看到的小文“同学”的文章: 孩子父母学校 , 说到 现在孩子的家长流行选择名园名校 ,并给出结论说, 这种名校崇拜,其实是放弃父母的责任,盲目把主导权推给学校。 其实,我对我这位“同学”,勇敢地在我们老师大发发的课堂上,所作的 第一次举手 发 言 ,包括他的第一次发言内容,都是很赞成的。但这次,小文“同学”第二次发言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如果结合我本人及我现在年龄尚幼之孩子的经历,显然不能够得到我的认同,于是我在后面评论道: 严重不同意小文 “ 同学 ” 的观点,如果是名园名校,我宁愿我家的孩子去上,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家长的责任。 下午断断续续地处理一些杂事,一晃到了下班时间。于是先接孩子回家,全家围坐一起, 吃罢晚饭。趁妻忙着收拾饭后的碗筷,孩子在玩其喜欢的捏橡皮泥游戏,及老人们在客厅里看着新闻联播的当儿,我想起下午给“同学”留言的事儿,于是打开了家里的计算机,接上了 ADSL 网。 先端坐于计算机前,发了好一会儿的呆。 接着便看到了博主“同学”的回复: 您们幼儿园不错啊?话里听起来,不惜任何代价 ? 并且继续看到,我们的老师 发发先生 对于“这种名校崇拜,其实是放弃父母的责任,盲目把主导权推给学校。”的观点,持非常赞同的观点。并且还进一步评论道, 孩子的学习压力,主要还是来自家长的,现在物质丰富了,父母可玩的东西也很多了,将孩子往学校里一送,然后就只要盯住一个指标(名次)就行了,自己乐得轻松,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育儿观。发发认为:父母的盲从和不想作为害苦了孩子。 虽然发发是我与小文“同学”的老师,我也断然不能够接受他与小文“同学”两位的这种观点。我在这儿可不想进一步长篇大论,我只说一说关于我自己的一件事情: 去年十一黄金周,我与妻携孩子,一起回到了我的家乡,一个现在仍很宁静的山村。我乐得将在村子里见到的每一件东西,都要向孩子炫耀一番的:这是爸爸小时候玩泥巴的地方,这是放牛的地方,那是爸爸中学及大学期间,暑假回家收割稻子的地方,等等等等。当然,这样宁静的山村,晚饭过后,你只要一抬头仰望,便可见到挂满天穹的繁星,到处闪烁,闪烁不停。 孩子也很高兴,这儿一蹦,那儿一跳,最后问了我一句:爸爸,你小时候上幼儿园的地方,在哪儿呀? …… 你看看,说了半天,好像我同意我的这位发发老师与小文“同学”意见似的。其实,我是真的不同意他们的意思,我是说,有朝一日,我一不小心,成为一位国际知名人士的话,好事者如我现在的孩子一样,突然问起我来:魏老,您小时候上的那个有名的幼儿园,在哪儿呀? 您说说,我该怎么回答他们?难不成,让他们赶紧给我造一个非常有名的幼儿园出来?在这个我现在连我接受小学与初中教育的房子,都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的地方,在我所度过之人生前十来个年头的家乡山村? 不过,如果我的意思仍然难以理解的话,让我们假设如下的实际情景,例如我们的孩子们统统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去很远的地方上学,甚至可能无学可上;另一种是能够就近上学。我们该怎么办? 我当然这样选择: 如果是孩子能够上学的话,我宁愿我家的孩子就近去上,这也同样并不妨碍我们尽家长的责任。
个人分类: 至亲至情|5091 次阅读|15 个评论
小学纪事(5)外婆去世后在我家屋外哭了一个晚上
chrujun 2009-4-16 19:05
小学纪事(5)外婆去世后在我家屋外哭了一个晚上 大概是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外婆生病了。爸爸妈妈和我到外婆家去看望外婆。外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我记得也就是在外婆呆了两三天,外婆就辞世了。爸爸妈妈和我马上回家,为外婆的葬礼准备灵房、老被等东西。在回家路上一半左右路程的地方,我和爸爸妈妈开了一个玩笑。外婆跟着我们来了! 我一本正经地对爸爸妈妈说。在哪里啊,我怎么没有看见!,我走在后面,爸爸妈妈听我讲后赶快回头四处张望,无奈地说道。大家都没有讲什么了,一路无话回到了家。 由于外婆病重了几天,爸爸妈妈几天没有休息,回家后随便弄点饭菜吃后就休息了。小小的我走了两小时路也很累,一觉睡到天亮。半夜没有醒来过。 很奇怪的是早上爸爸妈妈和我讲外婆真的跟着来了。说他们半夜听见外婆在屋外走来走去,一直哭过不停。喊她回去她也不走。杨修齐(邻居)家的狗追着她叫过不停。而我们家的狗不叫。因为我们家的狗是长大后才从外婆家拉过来的,认得外婆。所以不出声。外婆哭的原因是前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没有喊外婆吃饭,外婆特别疼我和爸爸妈妈,没有喊她吃饭她特别难过和伤心。爸爸妈妈讲他们因为外婆生病几天几夜没有休息,特别累,所以忘记喊外婆吃饭了。 所谓喊外婆吃饭,不过是在吃饭前讲:阿婆来吃饭啊!。然后默哀10秒钟左右,又讲阿婆吃完了,我们吃吧! 。 从爸爸妈妈吗的描述可以发现,狗可以看见人的灵魂。不知道灵魂怕不怕狗。 估计外婆是太爱我们了,她的法力特别强。去世后在他家经常能够听见她独特的走路、嚼玉米花的声音,听说我舅舅还看见过她几次,很害怕。 很奇怪的是,从我出生到我14岁的这段时间里,我奶奶、爷爷和妈妈相继去世,在家里确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来吓我们的事;在家里一点都不害怕。上大学后的一天,我在外婆家也被外婆吓了一次。外婆走到我床前的声音吓得我差点七魂出窍,赶快许愿才睡了一个安稳觉。原因是我以前每次到外婆家都到外婆坟上给她烧纸钱,那天恰好忘记了。第二天我赶快回家,来回走了四十多里路,拿了些纸钱给外婆烧了。为什么我外婆怎么厉害呢? 小学纪事系列 小学纪事(4)古装少女笑而不答,妈妈受惊一病不起 小学纪事(3)新娘坐轿有绝招,不怕轿夫穷折腾 小学纪事(2)不用看书做作业,半读半农真逍遥 小学纪事(1)步行一万七千里,赤脚学童进课堂
个人分类: 陨石秘密|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歌颂祖国 -有意思的组装作文
chrujun 2009-4-16 18:21
歌颂祖国 中大附小杨君儒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这里有 56 个民族, 13 亿人口,还有养育我们的母亲河。还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北京的长城、 颐和园、圆明园、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秦兵马俑、新疆的哈密王陵,还有长沙的马王堆等。 现在让我们来讲一下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来历。 十二生肖铜像为人身兽首,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盘坐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 水力钟 。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 12 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 ; 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 ( 两小时 ) ,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 ; 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 50 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不过现在流失海外。 我们再说一下马王堆的千年古尸辛追的不腐之谜。她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却没有被岁月侵蚀,仍保持了奇迹般的不老容颜,成为震惊世界的美丽疑问。经过两千多 年保存下来的辛追遗体,是一具非常罕见独特的古尸,她外形完整,有弹性,内脏虽有干缩,但是外形完整、柔润。这一考古新发现曾经轰动了世界,怪不得有 容貌如生 、 形同刚死 的说法,甚至有港澳台同胞问道: 为什么不抢救呢? 辛追就说到这里。 还有哈密王回陵介绍没说呢! 哈密回王陵:又称哈密王墓,该陵墓位于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 17.8 米,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回王陵院内庄重肃穆,古树参天(桑、榆、杨、柳),占地 20 亩,属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近万人参观。 我国有这么多稀奇事,这都是由全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这就是我的祖国。 注:这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通过网络查资料写的组装作文。第一段最后一句,二、三、四段第一句,最后一段是他写的。其它内容是他从网上通过关键词找的。他选 圆明园十二兽首、马王堆和 哈密王墓 作为爱祖国的证据。我认为选得比较独特。从地理位置看是覆盖范围广的大三角。从文化背景看包括皇族文化、楚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个人分类: 小学作文|6485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魔术
famingkuang 2009-4-13 10:55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是个难题,要想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计算,得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数学方法。 朋友和敌人 在教小发发做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使用了朋友和敌人的概念,即把带 + 号的当成朋友,带 - 号的当成敌人。所以在计算时,朋友可以单独一人出战,谁最方便谁出战,当然也可以团结一致再作战。比如: ( 1 ) 31+51-18= 这个题里, 31 和 51 是朋友,他们的敌人是 18 ,所以这道题可以用 31 和 51 先加再减 18 ;也可以先用 31 减 18 后再加 51 ;还可以先用 51 减 18 后再和 31 相加。小发发在做这个题里是先用 51 减 18 再与 31 相加的方法。 ( 2 ) 73-35+36= 小发发的解法: 73 和 36 是朋友, 35 是敌人,先用 36 去对付敌人 35 。 有了朋友,敌人这样的概念,是不是孩子就更容易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了? 变魔术 在教学中我又引入一个孩子喜欢的术语变魔术。比如: ( 3 ) 73+33-35= 发发:样样行,我碰到难题了,你能帮帮我吗? 小发发:什么问题呀? 发发:你看这个题, 73+33-35= 该怎么变魔术呢? 小发发:你看, 33 不是比 35 少 2 吗?从 73 里拿两个给它就变成 35 了,所以结果是 71 (注:这是小发发的原话) ( 4 ) 11-15+14= 发发:样样行,我又碰到难题了,你能不能再帮我变一次魔术? 小发发:从 11 里拿一个给 14 , 15 减 15 等于零了,最后就等于 10 喽。 (注:我写这篇博文时,他正在看英文版的迪斯尼动画片)
个人分类: 样样行|14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小学教育感想二则
cutefay 2009-3-31 17:35
最近回忆起我小学的时候的一些事情,我感慨到小学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一、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觉得小学的时候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是很有用的。我小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例如不准乱扔垃圾,不准随地吐痰,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之类的,并且当时的惩罚措施很严重,所以孩子们都不敢乱扔垃圾什么的。虽然当时觉得有些过于严厉,但是这么多年来,小学的时候养成的一些良好的习惯我始终没有丢弃。 二、小学的体罚 我小学的时候,有几位老师的体罚是很严重的。如果谁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就用长长的教鞭打学生100下屁股,最后打得学生鬼哭狼嚎。我是个乖学生,所以每次作业都完成,但是我还是曾经受到过体罚。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语文作业写了一个错别字,老师就用长长的尺子狠狠地打我的手心。我觉得我们小学的这种体罚有些变态了,我觉得这就根本不是什么爱生心切式的教育,而是一种老师们心中的邪恶在作祟。试想,谁舍得因为一点小事对自己的孩子体罚这么严重?正因为学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老师们就心安理得地虐待学生。所以,至今我对这几位对学生体罚很严重的老师没有任何好感。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位经常受到老师体罚的小男生还说,他要去找一条大狼狗咬那位体罚他很严重的老师,他的那种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肉体和心灵都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当然会产生反抗心理。而这位学生,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体罚就好好完成作业,体罚根本没有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摧残。现在估计没有老师敢这样体罚学生了,如果还敢体罚的话,老师要受到法律制裁了。 如果老师们能够真正地爱学生,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督促,比起虐待式的体罚,效果会好得多。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学纪事(4)古装美女笑而不答,妈妈受惊一病不起
chrujun 2009-3-29 04:13
小学纪事(4)不可思议的鬼故事 - 古装少女笑而不答,妈妈受惊一病不起 虽然教科书上讲鬼根本不存在,相信鬼就是相信迷信。但大人们经常讲的几个有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的鬼故事,我至今也找不到科学的解释。今天先讲一个我妈妈亲身经历的古装女鬼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傍晚,我大姐和我爸爸到河田坝小学附近一条小河边上碾米还没有回来。妈妈担心爸爸和姐姐挑的米太重,就出门去接他们。出门没有走多远,在思南至大坝场公路的25公里路碑附近,看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在公路边的一个小岩腔里坐着。这个少女生着古装,摇着扇子,面带微笑坐在路边乘凉。妈妈感到好奇,就走到少女身边。妹子,你到哪里去?妈妈问道。少女没有任何回答,还在摇扇子。妹子,你到哪里去?妈妈再一次问道。少女还是没有任何回答,面上还是带着微笑。妈妈心里感到害怕。妹子,你到哪里去?妈妈战战兢兢地问道。少女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虽然脸上的微笑还有,但妈妈已经害怕到了极点,再也不敢问下去了。她提心吊胆,蹑手蹑脚地往思南方向走去。我不知道妈妈当时是怎么走过那段500米左右的路程的。因为她碰见少女的地方隔我们家也就不到200米,公路对面50米左右的地方还有民居。这个位置平时根本不害怕,因为隔住的地方不远。这是妈妈当时上前去问少女往哪里走的原因,她当时不没想到碰见了鬼。真正害怕的地方是从我家到龙对湾途中一个叫大岩腔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左边是几个黑洞洞的岩腔,右边是百丈悬崖,悬崖下面是一条小河。悬崖边上埋了很多夭折的小孩。各种闹鬼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妈妈首先被古装少女吓了一下,还要走这一段令人害怕的路,心中的压力和恐惧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到了龙对湾,一户姓万的人家在公路边乘凉。从看见古装少女的地方到龙对湾也就500米左右。妈妈停了下来,问他们是不是看见一个古装少女顺着公路往上走了,他们讲他们一直在路边乘凉,根本没有看见少女往上走。这个时候又有一辆卡车从我家的方向下来,妈妈赶快挡住卡车。问卡车司机有没有看见一个少女在路边走,司机讲没有看见。也就是说,如果妈妈看见的少女真的是人,她肯定是顺着公路往思南方向或大坝场方向走。公路边乘凉的人没有看见少女往大坝场方向上走,下来的司机又没有看见少女往思南方向走。再加上是古装少女,又不答话。要是人不回这样不懂礼貌。于是妈妈断定她是撞见鬼了。 没有多久爸爸和大姐到了龙对湾。那个时候我大姐只有十几岁,妈妈帮她挑了米,从原路回家。在路上也没有看见那个不懂礼貌的古装少女。从此以后妈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知什么原因经常晕死过去。爸爸想了多种办法来驱鬼。我记得有几次我的伯父拿着火药枪,每次从窗户对着我父母的卧室打一枪。是不是鬼怕火药枪啊? 后来妈妈着了三叉神经痛,经常是痛晕死过去一两个小时,用中医、西医、驱鬼等各种手段,都没有疗效。1990年初,我读初一的下学期,妈妈久治无效,不幸去世。爸爸想了各种办法,头发都全白了,变卖了能卖钱家产,还是无法挽回他心爱的人的生命。大家认为妈妈生病的起因是碰见了女鬼,是女鬼把妈妈的命拿走了。我认为妈妈主要是劳累过度生病的。生病后病情好一点又出去劳动,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越来越来严重。如果生病后就在家休息几年,直到完全好了再出去劳动,是可以完全康复的。但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妈妈的勤劳、父亲的决策失误、农村科学知识的贫乏,将妈妈以一种必然的方式推向绝路。 小学纪事系列 小学纪事(4)古装少女笑而不答,妈妈受惊一病不起 小学纪事(3)新娘坐轿有绝招,不怕轿夫穷折腾 小学纪事(2)不用看书做作业,半读半农真逍遥 小学纪事(1)步行一万七千里,赤脚学童进课堂
个人分类: 陨石秘密|1233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学习与记忆汉字
dongping2009 2009-3-29 00:15
这里刚刚写好了初三化学知识口诀二则,那边厢发发同志又在催我,快点,快点,再快点。呵呵,祖老,祖乃甡先生啊,能不能也给发发同志单独出一个小故事啊,题目我给您已经想好了:猪头趣事(X)再快点。 祖乃甡先生的猪头趣事(X)系列请链接: http://kexue.com.cn/u/laozu/ 但抱怨归抱怨,答应发发的事情,也应该去做的啊,上回书介绍的是初三化学知识,对于小发发同志,那是需要等上好几年工夫的;这会儿可不一样,咱给小发发介绍一个汉字记忆法,小发发可以现学现用。 刚刚说过,我的小学生活平淡的几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要是较真起来,那还是值得说道说道的。反正,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在教我前,已经在民国与共和国两个朝代,教过近50年的书了,老先生当然什么学生都见过,什么阵势也都见过,包括大清的皇帝、民国的总统与委员长,以及我们共和国时代的主席等等。 对了,主席的席!这个汉字,小发发没有学过吧?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被启蒙的第一课内容便是:MAO主席万岁!LIN副主席永远健康!你想啊,农村的孩子,上小学前,没有任何幼儿园的基础,哪见过这阵势啊,一帮虚岁在5-8岁的孩子,一开始就遭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这字还怎么接着认下去? 相对来讲,MAO的汉字毛与主这两个字,还好对付着去认。 关键是这个席字,多绕笔啊,好在我的启蒙老师很有办法,这个根本难不倒他。在教我们席字前,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我们使劲背一个如下的口诀: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二十个红小兵,都带着红领巾。 等到我们对口诀个个会背之后,你想啊,这席字不是自然而然也就会写了吗?不但如此,我们还捎带着知道了,什么是点、什么是横、什么是撇,以及知道了二十,巾等汉字的写法。 小发发,好玩不好玩?不过我现在怀疑,凭你老子如此的高智商,你肯定又要来问我,什么是红小兵啊?那个南洋又在哪里啊? 问你爸爸去,小发发! 标题:我也来一个 发表评论人: housewife ip:61.133.215.* 删除 回复 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磨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 博主回复:啊哈哈哈,很好很好!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82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小学纪事(2)不用看书做作业,半读半农真逍遥
chrujun 2009-3-27 20:36
小学纪事(2)不用看书做作业,半读半农真逍遥 小学期间,我在家里没有看过一次书,做过一次作业,全靠在课堂上学点知识。寒假和暑假也是如此,什么暑假作业、寒假作业全没有做过。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有如下原因: 一是特殊的学习时间安排。学校的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办老师。上课的老师上午和下午各花几个小时在地里劳动,只有周六要一早去上课,上半天课就回家继续干活。学生也是一样,上学前和放学后在干放牛、割草、砍柴等农活。白天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 二是农村经济条件落后。那个时候晚上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大人们干了一天体力活很累了,天黑后才回家,煤油灯照着做饭。吃饭后洗完锅碗就睡觉了。小孩也跟着睡了。同时为了省油,不会单独点灯让我看书,我也没有这个觉悟。 三是我父母没有要求。尽管我父母都读过书,父亲还读过师范,读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他们肯定认识到读书很重要。我现在一直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不要求我在家看书和做作业。我爸爸从来没有关心过我考了多少分,也没有看过我的作业本。我小学一年级留级他也没有讲什么。也许他认为这是老师的事,用不着他关心。 四是我自己不主动。大人没有要求,在家也就一天天混着。从来没有想过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由于大人不管,每天的空余时间不是放牛就是干其它农活。我每次的考试成绩也就是6070分。考初中时两门课考了136分,好呆考上初中。班上的大部分同学没有考上。我估计大家都一样,很少有同学在家里学习。总之,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父母在学习上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没有对我提任何要求,也从来不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如何。一年到头算下来大部分时间在干农活,读书真的成了副业了。 小学纪事(4)古装少女笑而不答,妈妈受惊一病不起 小学纪事(3)新娘坐轿有绝招,不怕轿夫穷折腾 小学纪事(2)不用看书做作业,半读半农真逍遥 小学纪事(1)步行一万七千里,赤脚学童进课堂
个人分类: 小学纪事|5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学纪事(1)步行一万七千里,赤脚学童进课堂
chrujun 2009-3-26 21:48
小学纪事系列 真实展现20世纪80年代贵州农村的小学生活 从1980年开始,我在贵州省,思南县,天桥乡,安山村,河田坝小学上了6年小学。那个时候小学是5年制,我读了两个一年级。小学距我家6里多路。我每天早上先出去放牛( 见我第一次放牛,老是问妈妈能不能回家了? ),牛吃饱后回家吃早饭。再背上书包去上学。那个时候家里又没有钟表,我不知道第一节课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上。反正我没有迟到过。现在估计大概是10点左右开始上课。总计上5节课。上3节课后休息半小时,这个休息叫大休息。然后再上2节课。放学后回家还是放牛。 每天都是走路去上学。以每周6天,每个学期20周,每天走12里计算,六年里我为上学总计走了17000多里。这里面大概有一半里程是光着脚走的。一到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就开始打赤脚。只要春夏之交有同学开始打赤脚,大家就纷纷打赤脚。一直到晚秋的时候,天气比较冷了才开始穿鞋。 赤脚走路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有两种情况特别难受。一是地很凉的时候,踩在碎石上特别难受,感到又疼有冷。二是酷热的夏天,大地像火一烫脚。这个时候最想踩到的就是路边的小草。其它都不想踩到,特别是石头。感受就像要把脚烫熟一样。 尽管冬天就穿解放鞋,也没有穿袜子,但比赤脚走路强多了。 小学纪事(4)古装少女笑而不答,妈妈受惊一病不起 小学纪事(3)新娘坐轿有绝招,不怕轿夫穷折腾 小学纪事(2)不用看书做作业,半读半农真逍遥 小学纪事(1)步行一万七千里,赤脚学童进课堂
个人分类: 小学纪事|5352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学数学的题目有多难?
zhangjiuqing 2009-3-9 14:40
小学数学的题目有多难? 下面这10道题出现在小学的数学思维训练课本里,也是某些重点中学小升初选拔的考题。 一个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解答这些题,也许会感到困难,何况小学生呢? 你受到的约束条件式:最好用算术方法而不是代数方法,即你不能用列方程之类来求解。你知道如何求解吗?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或者一位家长,你的听课对象是小学生或者你的子女,要把这些题目讲得生动有趣,又能够听懂,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讲解吗? 1、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没有翅膀;蜻蜓6条腿,2对翅膀;蝉6条腿,1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2、某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从开始检票到等候检票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检票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检票口需20分钟。如果同时打开8个检票口,那么需多少分钟? 3、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种5棵,还有3棵没人种;如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这些树苗正好种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植树,一共种多少树苗? 4 、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 5 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 50 岁.那么,甲现在多少岁,乙现在多少岁? 5、某市国庆节有60000人参加游行庆祝活动。现将这60000人分为25队,每队以12人为一排列成队伍。排与排之间相隔1米,队与队之间相隔6米。这支游行队伍全长是多少米? 6 、甲、乙两人对一根 3 米 长的木棍涂色,首先甲从木棍端点开始涂黑 5 厘米,间隔 5 厘米不涂色,接着再涂黑 5 厘米,这样交替做到底。然后,乙从木棍同一端点开始留出 6 厘米不涂色,接着涂黑 6 厘米,再间隔 6 厘米不涂色,交替做到底。最后,木棍上没有被涂黑部分的长度总和为多少厘米? 7 、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8、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 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径C地时乙车比甲车早到10分钟;第二天甲乙分别从B、A两地出发同时返回原来出发地,在途径C地时甲车比乙车早到1个半小时。那么AB距离时多少? 9 、在 2 、 3 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 5 ,第二次在 2 、 5 和 5 、 3 之间分别写上 7 、 8 。如下所示, 开始: 2 , 3 ;第一次: 2 , 5 , 3 ;第二次: 2 , 7 , 5 , 5 , 8 , 3 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 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十次,问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 10 、请你从 01 、 02 、 03 、 、 98 、 99 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 0 ~ 9 当中的某些数字组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 请你说明: 11 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 请你说明: 37 和 73 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 你能选出 55 个数满足要求吗? 在你完成这 10 道题之后,就知道当前小学的课外培训班的数学思维训练有多么难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学奥数题难翻理科博士
xiangzr1969 2009-2-17 18:39
专家:解题方法对孩子成长一点用也没有;家长:为了升学没有办法 今天,成都市的中小学生将告别寒假,迎来开学。不过,光华小学五年级的王灿(化名)在这个假期却很繁忙,因为她每周都要忙着去上两三次奥数课。前两天,王灿从奥数课上带回来一道题,半天做不出。王灿的妈妈找到西南交大的博士朋友帮忙,结果这道雷人的奥数题,让这位理科博士足足解了半小时。 家长:奥数题博士解了半小时 王灿的这道奥数题是这样的:某车站要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 如果同时开放3个检票口,那么40分钟后检票口前队伍恰好消失;如果同时开放4个检票口,那么25分钟后队伍恰好消失。如果同时开放8个检票口,那么队伍多少分钟后恰好消失? 对于这道雷人的奥数题,王灿左思右想也做不出来,我虽然读到小学五年级,但是学校里学的数学没有这么复杂。王灿苦着脸说。王灿的妈妈李女士在另一个学校教小学,她试着解了一下题,然而教语文的她对奥数也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李女士想到她的一个朋友西南交大的刘博士,刘博士学的是理科,解这种题应该是小菜一碟吧!周六,刘博士应邀上门来玩,一看到这道题,他连称有点雷人。随后,精通函数、几何等数学各种方法的刘博士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出了这道题,答案是10,也就是队伍10分钟后消失。李女士算了一下,连看题带争论,到最后演算成功,已有半个小时。 博士:解题方法初中才会学到 作为小学奥数题,难度的确超过了他们的年龄阶段,超出了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刘博士说,其实要解这道题有路可循,只要王灿读到初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为在初中课程里,学生们就会学到方程式。 然而王灿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对于这类超年龄阶段的题,奥数却自有其独特的方法来解。李女士翻了翻女儿的奥数教材,在第24讲里,这道题被称为牛吃草的问题。解题方法为找出原有草、新生草及它们之间关系是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关键。 我仍然对这种解题方法似懂非懂。看了半天,李女士不禁皱起眉头。我是套用奥数教材上的方法解题的。王灿说,至于解题原理,为什么要这么解,王灿摊开双手说:仅有一丁点理解,反正就像脑筋急转弯。 老师:只适合少数有天赋的孩子   小学生寒假不辞辛苦地上奥数班,解各种复杂的奥数题,对以后学习有没有帮助呢?这种奥数解题方法对大多数学生以后的成长没有一点用处,这只适合少数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可以训练这部分智力超常孩子的数学思维!某重点中学的魏老师说,普通孩子学奥数,只能成为他们的负担,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也知道孩子寒假学奥数辛苦。获知魏老师的意见后,李女士连称这也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因为要考个好点的中学,部分学校在挑选生源时,仍在偷偷参考奥数。你不学行吗?   现在孩子的作业负担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的,一是来自家长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表示,现在数量庞大的家长在送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培训,加重孩子学习负担,这是非常有害的,那是一种畸形思维。我非常反感强迫孩子参加奥数培训。   顾明远认为,20多年前教育部讨论在中小学生中设立奥数培训班时,只是想针对极少数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让他们参加国际大赛。没有想到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被大学破格录取了,这样奥数带上了功利性,很多学校把奥数作为招取生源的门槛,家长要送孩子学奥数,而不少人把奥数看成赚钱的工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5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