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京地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一号线地铁故障浅议
alphong 2012-7-6 13:51
2012年7月5日早8时13分,北京地铁1号线突发故障,导致大量乘客滞留。8:49,北京地铁官方微博:“8:13地铁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南礼士路站改为电话闭塞法行车,列车间隔较大,其他车站也受到影响”。9:06微博:“8:44,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南礼士路站上下行间恢复正常方式运营”。9:19微博:“在此期间,地铁2号线换1号线丁字口采取了必要的限流措施,短时封口。”17:25分应粉丝要求解释电话闭塞法。 据北京公交集团介绍,昨日,公交集团调度指挥中心接到1号线故障的消息,随即启动支援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运输预案,对长安街行驶的1路、37路、52路、337路、728路等线路采取缩短发车间隔、增发车次、加发区间车等多项措施。至1号线恢复正常运营,各相关公交线路共增发15车次,其中区间车9次。(来源: http://news.sohu.com/20120706/n347425934.shtml ) 市民反映和乘客态度不再赘述,下面简单谈一些看法。 其一,突发事件与应对。北京地铁最大日发送量超800万,一号线的客运量近200万,压力很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内部运作争分夺秒,对外呢?人流密集有警察增援否,客流阻滞有其他运输方式增援否,乘客困惑有友好提醒否?从广播评论、新闻报道等内容看,应对策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公交,总计才增发15车次,能运输多少人,杯水车薪!如果凑巧耽误了大的合同或者其他,民众起诉地铁,那又如何?所以,还是第一时间告知乘客,如果能给出预判更好。给乘客更多选择,也可减少自己肩上的压力。万幸的是,这次没有出现慌乱,没有踩踏。 其二,服务与方式。地铁的主业是客运,但还有相关服务。出现突发事件,除了及时发布事件进展消息外,为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而非把球踢给乘客。这次事件,地铁广播了,想乘地铁还没有进站的人如何得知消息,是否可用多种媒体告知公众,比如广播、电视、街头电子屏等途径。源头减压远比集聚之后疏散好。微博的传播效果如何有待考量,但从这次事件看,一来不及时,二则没有说乘客能“听懂”的话。如果说:列车运营故障,改为*分钟一班车,运力减小**,请大家改乘其他交通方式,会比较好。 其三,客运联动机制。随着城市人口集聚,单一交通方式难以承担全部的客运服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多交通方式的客运联动非常必要。尽管高峰时段运力都比较紧张,但“众人拾柴”还是比“一家忙活”要好很多。 其四,致歉。迄今为止,没有看到北京地铁或者一号线的致歉言词。这么一件事,毕竟对公众出行造成了影响,出面道个歉是要加分的。 其五,猜想:1 如果调用大型公车免费疏散呢?2 如果公交专用道通畅呢?3 如果出租车也可用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通行呢?4 如果鼓励私家车协助呢?5 如果沿途电子屏实时反馈事件进展呢?
个人分类: 行人事件|2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想锻炼身体,就坐北京地铁
xuxiujiang 2012-5-3 09:35
要想锻炼身体,就坐北京地铁。对于绝大多数长期坐办公室,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没时间锻炼,运动量不足的人来说,上下班乘坐北京地铁是最好的方式。 北京地铁的最大优点是台阶特别多,特别适合喜欢爬山有没时间爬山的人
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城墙与北京地铁
热度 8 heitiedan2012 2012-3-29 15:05
早先,北京城墙还没拆的时候,也没觉得这城墙有多了不得。小时候,经常坐无轨电车,从西直门以东直门,两座城门楼都看到过,的确很高大雄伟。不同的地方是,西直门有个瓮城,车辆要从瓮城两侧的门洞过去。这门洞不宽,行人车辆走到这里都显得有点拥挤。不过,那个时候总的车流量不算大,再挤点也不会形成拥堵。东直门的门洞都宽敞得多了,车辆可以直接从门楼下的门洞穿行过去。门楼上的牌匾也都写着“西直门”和“东直门”。 1969 年,中苏发生珍宝岛边境冲突,战备气氛骤然紧张。当时总在宣传毛泽东的三句话: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据说这是套用当年有谋士给朱元璋提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说法。于是全国上下都在挖洞。在那个时候,也正是要修地铁二号线,这二号线就在当年北京旧城墙外围护城河的底下。那时候,修地铁还没有用现在盾构法的技术,用的还是挑盖挖槽的办法。如果用这种传统的方法,那么利用护城河挖槽修地铁是再省事不过的了。护城河往下挖了,这施工的地界就显得窄了点,于是,老城墙就显得碍眼了。在这种情况上,就得要拆旧城墙了。城墙拆了,城门楼也保不住了,所以当时北京内城的所有城门,除了前门,还有德胜门箭楼,其余的就都给拆光了。城墙一拆,城里的居民就都跑过来搬城砖,搬了城砖,用来干什么的都有。给自己盖房子,搭小屋,垫院子,实在没用也堆放在房前房后。 当时的我们,也包括大多数老百姓,没觉得拆了城墙是什么多大的损失,至少在我看来,城里城外眼界一下子就豁亮多了,看着就显着痛快多了。没有了城门楼,车辆开起来也没什么遮挡,也方便多了。记得是 70 年代末还是 80 年代初,西直门已经拆完了,在修地铁二号线的时候,还在老城门的旧址下挖出了元代的旧城门遗址,当时媒体还大肆报道了一番。 地铁一号线是 1965 年开始修的,当时从复兴门到玉泉路一带,长安街的延长线都挑了盖了,车辆只能往马路两边挤着走,不方便了好几年。 66 年,一号线地铁发生火灾事故,很多人去救火,还死了一个人。当时报道说他是外地来京的造反派,反正是从正面大大地宣传了一番,说他救火如何英勇,牺牲如何壮烈。后来就再也没听到这个人的来龙去脉了。一号线是 1974 年通车的,当时花一角钱,可以从北京站坐到古城。如果花二角钱,就可以坐一个来回。很多外地同胞来北京或公干或旅游的,都要坐一趟地铁过过瘾。二号线是 1984 年通车的。当时的票价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五角钱吧,反正比公交车贵了很多。当时坐地铁的人并不太多,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样的密度。那时候地铁车厢里的座位还是不少的,现在都改了,站的地方比坐的地方多。 北京的城墙没了,很多老人儿有点失落。这种感觉主要是现在。但是,说句实话,在当年那时候老百姓都顾自己的生活,别的基本都顾不上。所以拆了老城墙,在老百姓心里一般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城砖搬到家里,可以搭小屋,缓解一下住房紧张的局面,有不少老百姓对拆城墙还是挺高兴的。现在说起来,很多人都说,当初如何不应该拆城墙,可是当时那种形势,不拆城墙又能怎样?天天战备挂在嘴上,天天在说“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天天哪儿哪儿都在挖洞,要防备苏联的导弹原子弹过来,虽然这种防空洞今天看来,挡不了多大的事,但在当时看来,也总聊胜于无吧。 当年修地铁,主要目的不是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状况,主要是为了战备。有了一号线,政府部门在一旦有事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从市区撤到郊外。这是修一号线的主要目的。二号线则把疏散的范围扩大了,西城、东城、崇文、宣武都能包进来了。大约就是这么个情况。 在老北京城还在的时候,满眼都是老玩艺儿,老传统,什么老胡同,什么老四合院,四合院门前的影壁,门墩,垂花门,砖雕,在今天看哪一样不是宝贝?可是在当年,人们天天看着这些东西,到处都有,谁家都有,谁还珍惜这些东西?如果这些东西当年能换钱,恐怕多数人都会拿这些宝贝换钱去了。这不是观念的问题,这是贫穷的问题,是经济状态的问题。要搁今天,恐怕这样做的人没那么多了,可是在当年,完全是不同的情景。 拆掉的东西,想恢复,从技术上说并没有多难。日本人说过,如果在日本建一个北京天坛这样的建筑,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天坛里那数百棵几百年历史的古树,日本是没办法复制出来的。今天要恢复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楼,在技术也并没多难,永定门不是就复建了吗?可是当年的那种气息,那种历史沧桑的感觉,是无论如何找不回来的了。如若这样,那复建又有什么意思?我们所要记取的教训,就是在我们准备动用挖掘机拆掉一所建筑时,先要多想想,是不是有必要一定要拆掉它。因为拆掉了,就等于让一所建筑的生命终结了。我们有这个权力吗?再搞复建,不过是再克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再怎么像原来的东西,但它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东西了。武汉的黄鹤楼如此,南昌的滕王阁也是如此。虽然这两个建筑是失火造成的损毁,不是被拆掉的,可是复建出来的效果并没有什么两样。 拆了的老建筑,就如同灭绝了一个物种一样,再怎么伤感,也回不来了。所能做的,就是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不要让商业利益冲在前面,那是会误大事的。商业利益不是不予考虑,但是在建筑物的生命面前,商业利益无论如何都是要放在第二位的。有一部电视剧,叫《和平年代》,是广东拍的,当年据说好评不少。可是我看到其中有个情节非常不舒服。是林永健演的一个老板,需要盖一个码头,而那个码头的选址上正好有一个烈士陵园。于是地方领导给部队做工作,让把烈士陵园炸掉。说这是为经济建设让路。我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果说烈士陵园所在地真是建造码头的唯一可选之地,难道就不能把烈士陵园迁走吗?为什么一定要炸掉呢?这透露出一种什么信息?难道真是一切为了钱,只要为了钱,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吗?
56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人生苦短
热度 1 timbre 2012-2-29 10:41
From : http://blog.sina.com.cn/u/1243973632 正处、副处,最后都不知落在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是一样的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在一起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是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会一样缺席 。 人 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以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认命! 愿您上下兼顾,两场都要赢。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疲劳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一路向西:途径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径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短!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6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帖:三个俗段子-人生感悟 2010-09-27
热度 1 xianlaoguo 2012-1-23 23:23
从好友的博文看到下面的文字,认为不错,转贴于此!向原创者致敬!      (一)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以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认命!愿您上下兼顾,两场都要赢。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疲劳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      (二)      人的一生,好像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经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经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你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短,淡然处之、享受生活、寻找快乐!      (三)      老百姓在思考,为啥玩不过政府呢?原因如下:1、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2、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3、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4、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国情;5、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6、你和他讲接轨,他和你讲文化;7、你和他讲文化,他和你讲孔子;8、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9、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10、你也装孙子,他说你傻子;11、你真成傻子,他和你讲道理。
3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校友美文】王醒民:北京地铁印象
ShenHuiChuan 2012-1-7 09:17
王醒民:北京地铁印象 林海写了一篇《西直门地铁换乘记》,引起了我的一些回忆和共鸣。 我不在北京生活,但是对北京地铁的 13 号线、 2 号线和 1 号线却是相当熟悉的。 近年来,我回国的次数比较频繁,每次回国都会到北京。出国之前,我在清华总共待过将近十八年,其间酸甜苦辣都曾经历,自然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思念。再加上有很多老朋友、老同学目前仍在清华工作,与他们欢聚是我每次回国最重要的享受之一,所以多数时间我都选择在清华暂住。 住在清华就会面临一个老问题:交通。 校内,从住处走到到任何一个校门都有相当的距离。这对我来说问题并不算太大,因为我曾经这样生活过很多年,艰苦奋斗的传统还未忘掉;再说在国外时,我也是凡是能以步代车的时候,就选择走路,每天平均步行都在一小时左右,以补运动之不足。可是要是带着在国外过惯了以车代步的孩子回国,麻烦就多了,那份呲牙咧嘴、叫苦连天真让你后悔带他们回来。 进城,那就更困难了。记得做学生的时候,骑车进城是小菜一碟。和 31 路车你追我赶、交替超越,自由得很,得意得很。前些年回国时我还做过这样的事,找回了一些青年时代的兴奋。近几年目睹交通状况之混乱,尤其是有车的主那种横行霸道、目无行人的骄狂,令我心中发怵,就再也不敢以命博爽了。 于是便向同学请教如何进城最为便利。可是请教的这几位先生近年来或者自己开车,或者由司机开车,敢情都是不乘公交的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就进一步请教他们的贤内助和孩子们,他们对寻常百姓的衣食住行还是比较熟悉的。得到的答案是:先打车到五道口地铁(轻轨)站,乘 13 号线到西直门,转 2 号线到复兴门,再转 1 号线到长安街沿线的目的地。走过几次以后,觉得比全程坐出租车便宜而且省时,比乘公共汽车快捷很多,于是这就成了我们进城的常规方式。 所以我们就在西直门转过无数次的车。我们对林海所精细描述的状况就有非常直接的体验。转车所必须经过的那许多曲里拐弯的路径,中文中可以用多个“之”字形的路径来形容,照英文的说法,就是“ ZigZag ”的路径,两者都是象形的表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林海已经作了详细的考察报告,我也就不用在此重复了。 对于采取这样的方式进城,累是累一些,特别是在城里逛了一天之后,如果回程再赶上下班的高峰时间,那份拥挤就更别提了,一天看到的人群比我们在美国一年看到的总和还要多,着实让我的孩子大开眼界。但是我们对此也并没有太多的抱怨:首先,我们出行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再说,出来玩本来就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是自找的,怨不得别人的。 对北京地铁,我总体的印象还是很正面的。早些年回去时,地铁狭长的甬道里通风条件不好,常常有难闻的异味,特别是有人因为内急而就地方便后留下的腥臊(我无法想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近年来,甬道里的通风、采光都有明显改善,车站里也显得清洁多了,人们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可是,我们也有一些不太愉快的观感。 首先是人们缺乏对彼此的体贴和尊重。中国人多,乘车时拥挤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外生活久了,就习惯有一点私人空间( personal space ),人们不会贴得太紧。在中国,这显然是一个过于奢侈的要求。但是,如果贴得过紧,确实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对于女性而言就更是如此。在碰到这样的情形时,我们常常会尽量躲闪、谦让,可是周围的人往往觉察不到这样的善意,反而得寸进尺,弄得你更不舒服。 尤其令人不愉快的是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身强力壮的人不给老年人、体弱的人、抱孩子的妇女让座,有些人就坐在指明是为老弱病残设置的座位上纹丝不动,一个普遍的表演就是假装打瞌睡。 再就是,有些同胞缺乏自尊,特别令人不快的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市面上的洋人多起来了。在车上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的中国女孩和洋人在一起,这并不可怪。可是,有些人的行为举止过于轻浮,开放得太过头了,比美国还要超前。我的女儿看了以后,不禁摇头叹息:“这些女孩子们怎么这么贱!”我在美国生活已经超过了二十六个年头,这里的人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还是中规中举,大方得体的。在国外常常听到中国女性受骗上当的消息,令人感到又难过,又愤怒。缺乏自尊自爱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中国的教育界和年轻人都应该三思。 每次回国都能感到中国在进步,地铁也在进步。对我这个隔岸观火——这个“火”是指越来越“火”——的人来说,进步的速度是很惊人的。这令我感到欣喜。
个人分类: 休闲|2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余亮: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DynamoChina 2011-9-11 21:14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2011-09-10 01:10:26 余亮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如果上微博,很可能会加入“辟谣联盟”。这位被查尔斯王子称作“可怕的伊格尔顿”的大学者当然不会在意诸如“北京地铁迷药案”之类狗血流言,他毕生针对的都是文化领域里那些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流言和偏见。新书《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几乎就是辟谣体——归纳出十条当代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偏见,然后逐一驳斥。每条偏见两百字左右,最短一条(译成中文)一百六十五字,稍稍缩减就是一条微博: 余亮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相信存在某种任何凡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封建主义注定将孕育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总有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义让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不过是世俗版的天命论。它和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治的国家一样,都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    其他九条归纳一下,大约两条微博也能装下: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理想,马克思完全忽视了人性天生自私好斗。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违背多元主义。唯物论者轻视精神、道德、宗教,更是崇尚暴力革命,崇尚国家,反对市场,消灭个人自由。马克思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带来恐怖、独裁和暴政。工厂林立的时代过去了,社会流动性增强了,阶级消亡了。新的政治激进主义诸如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等都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总之,马克思过时了。 是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处境。马克思曾经宣称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降临欧洲,如今马克思主义自己变成了幽灵。国际共运惨败,逢凶化吉的资本主义可以狠狠嘲笑失败者,何况有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犯罪。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被遗忘,马克思主义的力量被封印。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在1960年代曾经满怀痛苦地为马克思鸣不平:“ 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忘恩负义史。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至于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去想…… ”如果没有马克思和工人运动,也许工人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八小时工作制,女店员也不会享有能够自由自在喝咖啡的礼拜天,但是女店员宁可在床头挂满各种明星相片而对马克思不屑一顾。    伯尔的观点在伊格尔顿的新书里获得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伊格尔顿说,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    看得出来,伊格尔顿是在对善良的常人说话:你们只是好了伤忘了痛,错误不在于你们,而在于那些别有用心的偏见。所以伊格尔顿开始釜底抽薪、厚积薄发,逐条收拾这些偏见。就像微博上一样,谣言的转发率总是十倍于辟谣,而辟谣的功夫必须要百倍于谣言才行。伊格尔顿功力深厚,洋洋洒洒写了十多万字,好在体贴易读,其中不乏许多长度在一百四十字之内的精辟之言,很适合“转发”几条:    如果真是宿命论,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还要为政治斗争而大声疾呼呢?如果社会主义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会来的,我们只需坐等社会主义到来就好了。    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是不同于宿命论的。就连自由主义者也相信死亡的必然性。    伊格尔顿没有点任何人的名字,但是我们很容易想到卡尔·波普尔。他在具有当代自由主义圣经地位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开篇,即通过对黑格尔的曲解来认定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宿命论或者目的论。对黑格尔的如此曲解同样出现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罗素嘲笑道:仿佛宇宙在渐渐学习黑格尔的理论从而不断进化为绝对精神。二位流行思想家的信徒也就跟着相信:一代宗师黑格尔真会笨到看不出来精神根本不会自动发展。    意志当然不会自动上升到能够代表进步的“绝对精神”,必须努力去争取。这就好比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动升入名牌大学,你必须积极努力才有可能。黑格尔实际上在提倡“杰出”意志。伊格尔顿则说:“如果社会生活中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或者大体上可以预判的趋势,所谓‘有的放矢’就根本无从谈起。这并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除了不变的铁律与纯粹的混乱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马克思是个人自由的明确拥护者,并且一直热衷于讨论人如何超越历史的局限,选择不同的道路。”   说到道路,伊格尔顿说革命当然不是唯一道路,但革命往往是被既得利益集团逼出来的。“时下,无疑多数西方人声称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革命的。这其实意味着他们反对某些形式的革命,却偏爱另一些形式的革命……这些人大都会无条件赞成美国独立战争。”他认为泛泛地反对一切革命、暴力和权力也是不负责任的。这一点中国读者想必深有体会,如今许多爱心人士阻止不了凶手的暴力,就转而阻止法律对凶手行使暴力。伊格尔顿说,“和众多自由主义者不同,马克思并不反感权力。为了安慰弱者,告诉他们‘权力是个坏东西’的说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那些手握强权的人更不应如此。”弱者反对一切权力的结果是:权力不会消失,只会更容易被不反对的人得到。这就是清高的恶果。    伊格尔顿狠狠批评了假清高的知识分子——“ 由于知识分子不需要像砌砖工那样劳作,他们就可以认为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思想是独立于社会其他部分而存在的,而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这话的意思是,那些宣称自己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往往就是意识形态分子。在一个几乎人人都自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的时代,这样的话该多么逆耳。如果说马克思是医生,那么伊格尔顿就是药。伊格尔顿完全支持对自由的追求,但是他要提醒: 思想与实践都不可脱离现实基础,轻浮任性的自由不值得追求。    伊格尔顿把“经济决定论”这项指责还给了对手——“在经济上奉行还原论的,恰恰是资本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资本家唯利是图,根据经济利益衡量一切,他们的理论家更是热衷于用“经济理性人”这个概念解释一切人类行为,但他们却责怪马克思主义是简单的经济决定论!当然,有钱又有闲的人可以去学学插花、瑜伽、古琴,念念国学念念佛,显得自己很多元,很丰富。可是伊格尔顿对此不依不饶:“富有者往往把精神问题视为高高在上地俯视日常生活的独立领域,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远离自身的粗鄙物质主义的藏身之处。这样看来,麦当娜这样的拜金女郎会被犹太教的神秘哲学所吸引,也在情理之中。”“ 马克思认为快乐是一种实践活动,而非心理状态。” 看到这样的话,那些扎堆念经或者参加各种心理修炼班的高级白领、富二代们会不会败兴?会不会不爽?    先别不爽,听出来了吗,不爽的是伊格尔顿自己。眼见那么多似是而非的谬论横行,大学者不吐槽都不行了。不过既然选择了进入吐槽世界,就要能忍受别人的吐槽。吐槽的逻辑是,你吐你的,我吐我的,管你吐啥。自由主义者当然率先吐了,Libertarian Papers上有位美国的文学研究生批评伊格尔顿随机杜撰了十条偏见,却对经济学一窍不通。这位美国青年大约相当于我们的豆瓣青年——立刻祭出米塞斯与哈耶克,把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老话再讲一遍,宣布马克思主义已死(马克思主义被宣布已死很多次了)。这位青年还举了例子:工会运动要求增加工资,而增发纸面工资的结果是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工资下降,所以工人抗争结果反而对自己不利,不如做顺民接受低工资,这样资本就愿意雇用更多工人,增加生产,造福大家。看,多么有条理的歪理,但这只能证明他对马克思一窍不通。混淆纸面工资与实际工资这档子事是蒲鲁东干的,马克思早在《哲学的贫困》里就嘲笑了蒲鲁东要用“劳动券”代替货币的想法。马克思明白工人要的不是废纸,而是真正分享剩余价值和政治权力。    美国《国家评论》的副主编威廉森写了篇《伊格尔顿为什么是错的》,干脆宣称气得读不下去伊的书。我觉得生气是好事,因为一生气就会“妙”语迭出。他宣称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恰恰就是之前美国政府在房产方面采纳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央计划经济政策。如此混淆资本帝国的国家政策与社会主义经济构想不要紧,只可怜美国被他说成了苏联第二!伊格尔顿确实没有仔细谈论中央计划经济的失败,只是马克思本人也没有明确提出“计划经济”这个词,他更多谈论由生产者代替资本家来掌控生产。有人说计划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但是辩证法从来不单独肯定或者否定某件事物,而是看到其中的矛盾因素与积极因素。 马克思对市场经济评价不低,伊格尔顿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蕴藏了丰富的可能,并提到包括市场社会主义在内的多种有待完善的资本主义替代方案,只有心死的人才拒绝去发掘 。    威廉森接着宣布:“在本质上,社会主义是无知和贪婪的结合体。”“第一次给他们机会就是个致命的错误,因为这个错误给世界带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屠杀和苦难。”就好像当初协约国的干涉和资本国家对工人的镇压还不够残酷似的。“资本主义的恐怖是未能执行资本主义原则造成的人类罪恶,但社会主义的恐怖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直接产物。”这话逻辑完全克隆“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后者说过:“罗马尼亚公有制经济出现问题是因为未能彻底贯彻公有化。”我是多么希望这些活着的死了的都能来中国的微博吐槽啊,一定能鸡飞狗跳吵成一锅粥。威廉森虽然控制不住情绪,但至少保持了言辞文明。中国的译者可就毫不伪装了,很开心地把他笔下的no sense译作“屁话”,把fossilized remains译作“残渣余孽”。吐槽,还是中国人强。    中国人更强的是“钓鱼”,微博上有人故意把这本书英文名Why Marx Was Right翻译成“马克思为什么是右派”,立刻被小资们开开心心转发了几百次。我们的时代至少已经进步到这样一种程度: 浅薄要以渊博的面目出现,无耻要以良心的面目出现,迷信要以科学的面目出现,专横要以自由的面目出现……相反,严肃深刻则要以媚俗肤浅的面目出现才可能钓到读者。 伊格尔顿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面向小资大众说话。但是教育小资可不容易,要会哄才行。    比如,伊格尔顿是否了解中国小资的国情?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被政治思想课所折磨,不知有多少学生考研栽在政治科上。说起来马克思和鲁迅这些伟人也够冤的,中学课本上的也就是一点皮毛,可是年年看月月看,再好的东西也会烦。 一大批知识青年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讨厌课本还是讨厌马克思,和那位美国研究生一样,常把马克思所批评的东西当作马克思自己的东西加以埋汰。 比如某位以讲段子著称的意见领袖就斥责马克思辩证法总是说事情一方面怎样,另一方面又怎样,所以都是废话。天地良心,这是连中学课本都没学好,根本不理解辩证法为何物。难怪纽约大学教授张旭东要称赞美国的思想教育办法——无需专门的政治课和教导员,思想教育就隐藏在日常生活里,隐藏在大片里,润物无声,中毒犹深。所以 ,在中国说“马克思是对的”阻力会很大,但潜力也会很大,取决于沉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能否被现实再度唤醒。    相比较伊格尔顿的真诚,科耶夫就圆猾多了。这位法兰西国师级学者1970年代也曾做过“马克思是对的”之演说,但他没心情对小资们说这些,而是对着一群跨国公司老板上课:马克思之所以预言错了,恰恰是因为他的理论对了。他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危机促使资本家们按照他的提醒重建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重新分配了剩余价值,使得工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来维持经济运行,从而避免了马克思的预言。但眼下殖民地的贫困就像当初工人的贫困一样威胁法兰西帝国非洲领地的稳定和忠诚,所以各位要继续听马克思的话,向非洲多分配一些剩余价值……   资本家如果听得进去,那么马克思也算是种瓜得豆。 世道如此,一门原本是无产者养料的学说反倒成了资产者的健康手册。心眼明白的精英在小心翼翼地吸收马克思,聪明善感的小资却被引导着排斥马克思。 越来越多的科耶夫式所谓帝王师只顾对精英说话,越来越多普世的意见领袖只忙着哗众取宠,像伊格尔顿这样愿意费力不讨好的还真稀有。不过, 马克思作为幽灵是挥之不去的,只要我们无法完全欺骗自身的正义感、历史感和智力水准,他就会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无论被怎样曲解、贬损、遗忘,他都会不屈不挠地“爱特”我们。当无法掩盖的世界真相不断刺穿我们的感官外壳,我们也会不断地去“爱特”马克思,去探寻和传播现实的真理。
1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女生的卷舌音问题
duke01361 2011-7-27 12:06
在北京的时候,我喜欢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地铁。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很喜欢听地铁广播,女播音员那甜蜜的声音让我心旷神怡... 北京地铁有一个提醒乘客的广播:请自觉抵制乞讨、卖艺行为! 这句话被那位女播音员用北京话说出来就成了:请自觉抵制乞讨、卖“淫”行为! 不信的话您可以留心听一下,看是不是:请自觉抵制乞讨、卖“淫”行为?! 南方人说普通话(近似北京话)发声比较生硬,不好听,可能是舌头问题!曾有位南方姑娘向我抱怨北京人讲话舌尖太卷的问题,她认为北京人说话卷舌音太重,不好听! 确实,如果:在列车上乘客还需要自觉抵制乞讨、卖“淫”行为!那就不光是不好听,可能还能让人脸红了!
个人分类: 逗你玩儿|50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事件在传染中发展
热度 3 jerrycueb 2011-7-23 00:30
“药家鑫”案之后,又不断出现类似的悲剧。例如“赛药家鑫”............ 北京地铁的奥特斯电梯出现事故之后,悲剧又开始上演。例如上海等地的事故............ 食品安全一遇到问题各地就出现了不断报道的现象............. 公交或者客车出现事故便报道不断................ 煤矿一出现问题,事故高峰期便来到.......火灾、爆炸、水灾.......... 芙蓉的出现奠定了凤姐出现的基础,地铁穿越女的出现奠定了雅典娜的出现.................. 两会委员的雷语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个专家出来胡说八道了,某些专家也就出来瞎扯了................ A学者抄袭了论文,B学者就受不了了(还是抄袭来得快)........... 南方你能“看海”,我北方也必须的“看海”............... 今天报道高铁事故,明天还是报道...........实在不好意思了就开始报道其他国家的高铁事故了................... .......................................................... 希望以后能传染些好的事情.................................. 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懂礼,知耻................................ 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护法,知法,懂法,尊重法律的地位.................... 必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按照客观规律去实现自我....................
个人分类: 生活|3344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铁踩踏-使用公共设施的基本规则--北京地铁扶梯故障的想法
xiaofengh 2011-7-7 10:03
使用公共设施的一些基本的规则 — 由北京 4 号线 自动扶梯故障的一点想法 7 月 5 日 9 时 36 分,北京地铁 4 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发生故障,部分乘客摔倒滚落,一位伤者在北大人民医院回忆称: “ 电梯本来是向上走的,突然间变成向下,手扶皮带也向下走了。 ”   事故造成一名 13 岁男孩死亡, 3 人重伤, 27 人轻伤。    7 月 5 日 16 时,北京京港地铁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3 名重伤者生命体征稳定, 9 名轻伤者已出院。北京京港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杨苓说,京港地铁公司将尽全力做好伤者的救治工作,负责伤者检查、救治、治疗等相关费用,待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再对赔偿等问题进行处理。   北京市质监局昨天发出通报,据初步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坏,扶梯驱动主机发生位移,造成驱动链条脱落,扶梯下滑。 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北京市民对电梯有了一种恐惧。我家小区住在底层的住户宁愿走着,也不愿意坐电梯了。 诚然,公共安全是政府、相关责任单位的事情,我们个人没有办法预防的,也不能控制。但是,我们有的时候经常会忘记是使用公共设施的一些基本的规则。也许,我们遵守了规则,一旦来临了公共危机,我们的损失会小一些。 就比如说扶梯吧。北京的扶梯乘坐要求不要太拥挤,行人站在右侧,把左侧留出来,一来可以让有急事的人迅速通过;二则可以减少扶梯的人流,有利于安全。这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北京市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提倡,并且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有专门的志愿者在地铁的扶梯旁边维持秩序,并且强化扶梯右侧站立的习惯。自从很多年前的这次强化宣传后,至少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还说扶梯。扶梯是有扶手的。可是很多人根本不会去扶。说实话,我也基本不扶,因为嫌公共的扶梯扶手有点脏。但是真的有突发事件,扶住扶梯的扶手可能还真能管用。 扶梯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了。这次事件生产厂家、维护的公司、地铁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每个坐扶梯的人其实也应该有一些忧患意识,把坐扶梯的一些基本要求执行了。应该能够减少事故带来的后果吧! 请想一想我们在其它公共场合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也遵守了基本的规则呢?比如过马路,比如坐公共汽车,比如滑冰场,比如乘坐飞机,比如小区的体育设施,比如公园的设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重于泰山
jiaguangjia 2011-7-5 16:01
前几天,学生的亲戚被醉酒司机夺取了生命;最近几天,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在新家楼下玩耍时,不慎掉进4米深的坑里,当场生命停止。今天又看到“北京地铁动物园站扶梯故障 致1人死28人伤”的报道。炎热的夏季,大家更需要集中精力,注意安全!
1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日惨剧:地铁出问题往往是大事
热度 7 xupeiyang 2011-7-5 13:31
北京的暴雨,地铁成了水帘洞。 上海地铁、广州地铁都出过事故。。。。。。看来必须有个地铁事故预警和应对系统 有个专门的委员会 我每次乘地铁电梯时,心里好害怕的,万一出事,高深的电梯上的那么多人往下倒就完了,今天真的发生了。 不知道救护车从哪里进地铁? 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电扶梯故障 1人死亡28人伤 7月5日上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62492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31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电扶梯故障 1人死亡28人伤 7月5日上午
xupeiyang 2011-7-5 12:37
2011年7月5日上午九点三十六分,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发生设备故障,造成29名乘客受伤。京港地铁公司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受伤乘客均已送往医院检查抢救,目前有1人死亡,2人重伤,26人轻伤。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人真幸福
热度 4 xupeiyang 2011-3-24 13:3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北京坐地铁两元,不上地面,各条地铁线随便换。公交车四毛钱,不管坐多少站。太好啦,其他城市没有那么低的交通费。 听北京新闻说的,2010年北京市财政为地铁运行化了160亿元。这是北京人的大实惠,老百姓可高兴啦。 目前本市地铁总里程已经达336公里,保有车辆(运营)2500辆车。北京地铁有关负责人刘建介绍,2020年,北京地铁保有车辆大概有一万到一万两千辆。今年有180辆车要进行大修,主要是1号线的车辆。预计今年暑假前,1号线无空调车辆只有五六辆。明年暑期前,1号线将全部安装完空调。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707 次阅读|6 个评论
北京地铁四通八达
热度 3 xupeiyang 2011-3-2 10:28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255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太好啦!北京5条地铁新线今日下午2点开通
xupeiyang 2010-12-30 09:39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0日08:52 北京日报   车厢换上新路图  昌平线、亦庄线等五条新地铁线今日将开通运营。昨天,正在运营的地铁列车各车厢内纷纷换上了新的地铁线路图,详细标明了各站名称和换乘地点,引起乘客的普遍关注。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开通后地铁线路示意图   本报讯(记者刘冕)今日下午2时,地铁房山线、亦庄线、15号线首开段、昌平线、大兴线5条新线同时开通试运营。5座新城进出市区的距离均缩短至1小时以内,京津冀都市圈初见端倪。随着5条新线的开通,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首次突破300公里,由228公里增加到336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交通规划。   比对新旧两版北京市地铁线网图:原来,9条线网几乎都集中在市区内,只有13号线孤零零地往北城划了个半弧;现在,昌平线、15号线首开段、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如同5条放射线,与既有轨道串联后,分别向着京城北、东北、东南、南、西南5个方向延伸。房山、大兴、亦庄等首次开通地铁。   新线还将以各种形式延伸,京城的虹吸效应逐步转化为溢出。以近邻河北省为例,未来3年将实施多个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届时,亦庄线有望携手廊坊。   4号线开通后就盼着大兴线早日修通与它接上,但真没想到一年时间就能贯通了,以后上班可轻松多了。家住大兴西红门附近的市民张晓峰说,原来90分钟的车程现在不到60分钟就能到。   5条线的快速建设,是因为资金投入有保证。接近610亿元的总投入,使5条新线从开工建设到开通试运营,一直保持着高速度。   高科技也逐步融入新线,尤其是大量使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设备成为一大亮点。亦庄线安装了国产大脑,是首条国产化信号系统示范线,首次完成国产CBTC信号系统与车辆的接口;全国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车跑上房山线,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是目前国内时速最快的地铁列车。   未来5年,轨道建设和开通还将提速。北京将有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投入到支持优化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的发展中,随着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轨道交通网建成,原定的561公里轨道总里程有望再增百余公里,尤其是市区内的地铁将交织成网,每500米就可以找到一座地铁站。   市民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将提高到45%以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说,届时,北京将实现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1000万人次以上,运营管理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10条地铁将延长 5年后总里程或超700公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1日08:58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12月30日讯(记者 吕峥)到2015年,本市地铁运营总里程可能达700公里。今天下午,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部长陈曦在五线地铁新线开通发布现场透露,本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将原本2020年规划的线路,提前到2015年前建设,规划部门正在进一步明确10条线路长达196公里的新规划。   随着5条新线的开通,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228公里增加到334公里;地铁站从147座增加到198座。按照规划,本市到2015年,将建成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络。陈曦介绍,本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原本制定的2015年前,建成561公里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已经确保提前实现。目前,规划部门正在进一步明确10条线路长达196公里的新规划。   主要一些原来2020年前规划的线路,提前到2015年前施工。陈曦说,2020年前的规划规划线路为411公里,提前建设的线路包括8号线三期、12号线,3号线东段、3号线西段、16号线、天通苑线、昌平线南延、海淀山后线以及燕房线。   其中12号线主体将沿北三环铺设线路;3号线西段和3号线东段在目前正在建设的6号线北部,也是一条东西向线路,东至东坝西到田村;天通苑线和昌平线南延则分别为东北部加密线以及西北部加密线;海淀山后线则是一条功能线,其主要服务于海淀山后地区的居民出行。   陈曦表示,目前燕房线以及海淀山后线确保明年能够开工建设,到2015年前建成通车。而3号线、8号线3期、12号线以及16号线,目前正在规划当中,力争开工建设。而如果将明年力争开工的线路纳入计划,到2015年前,本市将有700左右的轨道交通线路在建或建成通车。   记者了解到,今天通车的5条线路均为新城线路,这让大兴、亦庄、房山、顺义、昌平新城的居民,多了一条进出中心城的快速通道。而本市随后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之所以将2020年规划的线路提前到2015年前进行建设,目的就是加密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线网。   陈曦告诉记者,目前在建的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均为城区线路,而正在规划即将建设的线路中,80%集中在中心城区。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1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新闻再评北京地铁-用“堵”还是“疏导”
liuxiwei 2009-12-3 12:58
北京晨报今天发表了一则消息题为:北京地铁5号线重点站本周限流 加开区间车 部分正文如下: --------------------------------start--------------  5号线初期设计每日客流量40万人次,可现在,工作日已达70万人次左右,最高时突破82万。最近一次的客流统计显示,高峰时段每趟车运载乘客超出额定人数600人左右,高出定员42%。负责5号线运营的北京地铁运营一分公司副经理高利军告诉记者,仅从早上7点半到8点半,天通苑北站和天通苑站进站客流已分别达到1.3万人和1.6万人。   措施 围栏限流 加开区间车   据高利军介绍,为保证安全,5号线本周起早高峰采取了一些限流措施。早高峰期间,天通苑北站和天通苑站利用入口外的导流围栏减缓乘客进站速度,减少站台上乘客的数量。天通苑南、立水桥、立水桥南、北苑路北这4站,采取改变闸机方向、减少进站闸机数量以减轻进站客流的压力,并人为减缓售票速度,必要时关闭一个售票室。其他重点车站如刘家窑、东单、惠新西街南口、惠新西街北口站也将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限流措施。 ---------------------------------------------end---------------------------- 相对日本,北京地铁里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好,从来没有被挤晕倒的。不少人甚至为自己撑出一小块空间。5号线的拥挤程度跟东京神奈川之间的田园都市线相比还差得远。先不说这些,就看采取的措施就知道,是以堵塞人流为主,老祖宗治水已经证明堵的方法失败了,为什么不积极疏导人流呢。先说站台设计,日本一般是站台在中间,列车跑两边,这样双向乘车的人在站台交叉排队,充分利用了空间。此外列车可以分级别,5号线慧新西街被扣,北苑路北等站点上车的人不多,设计快车不停通过,就能提高一些效率。尽量增加列车的容载量也是一个措施,比如高峰时期可以把座位折叠,大家都站着乘车。 看起来,我们需要改进的不只是硬件环境还有思路
个人分类: 人机交互|3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