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老太太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老太太

相关日志

浅谈中医
热度 4 smallgrass 2020-5-29 13:28
  昨天 晚上读了张曼菱的文章《这个民族的中医》,她说到自己不到一岁时患上急症“抽风”,西医宣判“无望”,等死。但幸好被一游方郎中用四粒中医药丸救活,她说,用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这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村里有个不到一岁的小女孩有个脚趾头坏死,送去大城市医院,西医医生诊断认为必须小腿截肢,这家人很惊慌也很生气,小女孩还没开始人生就将失去一条腿,实在过于残酷,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现实。村里有个裹小脚老太太有中药偏方,老太太一般也不对外人用,只有自己家亲戚患病并恳请她出手她才会给人治。正好这个小女孩家与老太太有些亲戚关系,抱着病急乱投医的态度竭力敬请老太太出手相救。老太太捣鼓了一个方子给小女孩敷上药,结果竟然让小女孩的坏死脚趾愈合,保住了脚,只失去了一个脚趾头。小女孩家人千恩万谢。后来医院听说老太太偏方治好了小女孩的脚趾坏死,特意来看了小女孩恢复情况,并拜访了老太太,希望她能将这个方子贡献出来,但老太太以祖传秘方概不外传拒绝了。当然,随着时间流逝,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偏方也失传了。 这让我觉得古代中医其实有很多精萃,但由于封建观念,如传男不传女,一脉单传,宁失传不外传等等,或者受到浩劫,杀戮等等,让很多救命药方和疗法绝灭,象华佗被曹操所杀而失传的绝伦药方和疗法,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么说来,中医对于古代失传的精华药方和疗法还有很大很长的空间和时间去探寻和挖掘。这应该也是中医研究的一个方向吧。 中西医共同构成完整的医学体系,这才是完美的。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7397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恐怖] [猫脸老太太(2016)][720p][中国大陆][主演:王翀]
lcj2212916 2016-5-7 09:39
《猫脸老太太》是由 赵小溪 执导的惊悚电影,由 王翀 , 王聃葳 ,田淼,肖彦博等主演。 该片根据1995年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哈尔滨猫脸老太太”灵异传说改编,讲述猫附人身怨厉噬子,诈尸还魂午夜索命的恐怖故事。 该片于2016年4月1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周家四兄妹的母亲在一个大雪之夜被冻死,黑猫跨尸而过,周家老太借气还魂,化身猫脸老太太,神秘灵现于古镇,周家春、夏、秋、冬四兄妹因此而陷入猫脸老太太的死亡诅咒之中。猫脸老太太诈尸回魂,黑猫附身传说再度灵现,百年古镇因此化身鬼宅阴窑,周家四兄妹试图连夜逃出古镇,摆脱猫人异鬼的阴魂纠缠。在周村,流传于1924年东北猫脸老太太的传说再一次被人们提了起来。 下载地址: http://www.yimuhe.com/file-3047255.html
2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岁老太太为了科研学翻墙
热度 7 gaoshannankai 2015-1-14 17:30
回国遇到太多的科研怪相,以前讲了很多负面的, 这次讲一个正面的,按照比例也该讲一个正面的了 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系老教师任树芝老师 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任老师眼不花,耳不聋, 每天走路上下班,运动量比我还大。 每天还坚持去实验室工作, 而且周末,节假日都不例外。 坐在老教师对面,我压力很大啊。 有时帮任老师弄弄电脑,有一次帮他 查一个英文资料,要用到google scholar, 这个东西太管用了,离开他我的工作就完蛋。 有个文献,任老师找了很久,这次一下子就找到了, 她很高兴,又试试她爱人要找的一篇文献,也找到了。 这次发现了又一个更大年龄的老教师在工作, 后来了解到,像任老师这样80多岁的老教师 继续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太多太多了。 于是任老师80多岁学习使用翻墙软件。 向各位仍旧工作在科研一线的老前辈致敬
2275 次阅读|8 个评论
须知,有些极限是没法超越的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11-3 16:23
我经常碰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纠结于一些不可解决、或基本没法解决的症状,并为此而烦恼,也影响了他的康复。 不久前,我在无锡就碰到一个病人,这个病人82岁了,老太太,生的是肠癌,肠癌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所有相关的症状都已消失了,唯一留下两个症状。一个是失眠,一个是间断性耳鸣。 关于失眠,她年轻时就患了失眠,是老顽固了。我早就建议她可以适当的用点安眠药,她坚决拒绝。她所讲的失眠,我理解这是一个浅睡眠,不完全是严重的失眠。既然拒绝用点西药,这也就算了。 她最近更烦恼的是,这两三年来天天在唠叨一个问题 : 烦恼的一个症状就是耳鸣。她经常有阵发性耳鸣,每次就诊都反反复复地说耳鸣困扰死她了!这耳鸣怎么办?怎么办? 其实,她的耳鸣是阵发性的,也有症状基本没有的时候;有的时候症状稍微重一点;症状往往在没有睡好时加剧。然而,她的听力又没有太大影响。 当时,我每一次都苦口婆心地跟她说:伴随着衰老,失聪、失明是自然的过程,这些东西是上帝设置的程序,你一定要违拗上帝,很难。谁都难以避免! 其实,到80岁高龄老人中去调查一下,有耳鸣的大概要超过40%左右。当然,有些严重一点,有些不严重。其实,就她来说并不是很严重。而且呈阵发性的。然而,老是纠结于这些事情,说自己病很重啊、耳鸣啊 …… 其实,我直觉感到,改善睡眠可以改善她的耳鸣,但她又天生排斥安眠药,觉得这是违拗自然规律的事。强求耄耋老人没有耳鸣,不也是违拗了自然规律吗! 我们常说,近三、五十年来,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十多年,但是这延长的十多年是好事,也是坏事。这延长的十多年中,有70%可能伴随着这个不适、那个痛苦,甚至是疾病。那是个自然规律。 你必须承认,人的生理发展是个抛物线,从年轻开始,一点点,越来越强壮,到了中年以后,就越来越退化,有些症状是难以彻底改变的,有些症状我们只能去接受它、适应它,或者想办法有所缓解。就像她,我坚决建议她,不妨用点安眠药,也许睡眠好了,耳鸣也好了,可以改善。她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很多关于安眠药的负面效应,坚决不用!但是不改善安眠,要完全消解耳鸣,那就有点违背规律了。 总之,我们每个健康的人,伴随着增龄,应该坦然地接受现实,增龄后可能会出现许多症状——能承受的,就别太在乎了!不能承受的,用点其他方法补救一下,未尝不可,也别把某些西药的副作用看得太重了,只要是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 违拗了自然,那是不可能有很好的结果的。 只能徒增痛苦而已。 何裕民教授 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3228 次阅读|30 个评论
机场偶遇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4-5-11 06:28
在纽瓦克上飞机前,在联航的柜台查护照,偶遇一位老太太,排队时一起聊了几句。 老太太来自波士顿,八十多岁了,可是看上去精神非常好,是标准的鹤发童颜。51年就考上了燕京大学,学的是英文,后来在南京大学任教,再后来就来美国了。她跟我感叹,像她这个年龄,啥都赶上了... ... 老太太坚持锻炼身体,还经常去当地图书馆做义工。值得一提的是,她有个女儿在波士顿的一个动物保护组织工作,和我一样也在北京上班,在地球的两头奔波着。刚才查了一下网络,大概是这个机构 http://www.ifaw.org/china/about-ifaw 可惜的是,老太太一上飞机就直奔头等舱,否则,我可能真会找机会换个一起的位置...... 告别了老太太,我有了个想法,那就是和她一样至少要健康地活到八十多岁,并且坚持工作到老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5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一老太婆驳倒三位博士,真神啊
热度 2 sheep021 2014-4-28 15:25
第一次欧战之后, 某国想用科学方法宣传无神论,领导国民脱离宗教信仰。政府便在广场筑台,对众人宣讲,并请三位博士作为讲员。 第一位是天文博士,他上台解释了许多无神理由以后,最后大声喊着说: “ 我用望远镜观察宇宙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过神,所以一定没有神。 ” 因此博得观众不少掌声。 第二位是医学博士,讲完许多人类绝没有灵魂的道理以后,末了说, “ 我曾解剖尸体一百具以上,细察各部,从来没有发现灵魂寄托的地方。它在心脏中呢 ? 在脑中呢 ? 还在血液中呢 ? 我都解剖检验过,数十年来,没有见到,所以一定没有灵魂。 ” 又是掌声雷动。 第三位是位女博士,伦理学家。她慢步上台,说 “ 人死象灯灭。死了死了,一死就了,绝对没有天堂地狱,永生审判的事。我曾遍读古今中外各书,都没有这项记载。 ” 三位博士讲完之后,主席向众人宣告说: “ 无论什么人,如果对三位博士所讲没有神的理由,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或是要辩论的话,都可以公开提出讨论。 ” 等了许久,没有人提出反驳。正要在这胜利声中结束宣传大会的时候,有一位乡下老太婆進到台前,对主席说: “ 我也可以提出几个反问吗 ?” 主席说: “ 欢迎之至。 ” 于是老太婆面向第一位博士说: “ 你用望远镜望了二十多年,你望见过风吗 ? 它是什么形状呢 ?” 博士说: “ 用望远镜怎么能看见风呢 ?” 老太婆说: “ 世界上有没有风呢 ? 你用望远镜尚且看不见风,难道你能用望远镜望见神吗 ? 你用望远镜望不见神,你就能说没有神吗 ? ” 博士哑口无言。 她又转向第二位博士说: “ 你 愛 不 愛 你太太 ?” 博士回答说: “ 愛 她。 ” 老太婆说: “ 请你把你解剖人体的刀子给我用用,我要把你肚子剖开看看,你 愛 你太太的那个 ‘ 愛 ’ 在哪一部份 ? 在肝里呢,在胃里呢,还是在肠子里呢 ?” 众人哄堂大笑。老太婆又再转向那个女博士说: “ 你读过这本书吗 ? 这本书叫圣经。这书岂不明明的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吗 ? 又说信耶稣的人有永生,不信耶稣的人必被定罪吗 ? 你不要以为死了就算完了,要知道死后的事情,要比生前更长更多呢 ! 当你在母腹时,如果有人告诉你说: ‘ 不久你要生在地上,有日有月有山有水,还要吃饭穿衣, ’ 你能信吗 ? 今天你不只是相信,而且是实在活在这个世界之中;我告诉你,永生世界也是这样。 ” 这场无神宣传会,所得的结果却和愿望恰恰相反。 摘自互联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02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一周文摘12则 100316
xuxfyuwp 2014-4-21 16:21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 ”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在我们这里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是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既对自己有利又不会被发现,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 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中国人自古信天。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为村民修水渠……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摘自《名人传记》第3期作者何光沪) 美国大学里的“打死也不说”   我在美国大学里教书,一边是看似漫无边际的自由,骂骂校长、市长,再骂骂总统,只要骂得有理有据,问题都不大;另一边是细化又细化的禁忌。 如果有禁忌入门手册,第一条一定是种族歧视,第二条一定是性别歧视。不但教授们在课堂上不能有任何牵涉这两者的言行,这两个禁忌也被一本正经地写在我所有的课程提纲里,因为对学生同样适用。 不光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禁止同性恋歧视、年龄歧视、阶级歧视、残障歧视等,都写在校规里。冒犯其中一条,无论终身教授还是刚入学的学生,都有被开除的风险。这些禁令并不禁止在课堂上讨论这些话题,而是不能在课堂上有歧视的言行,所以把握难度较高。 在很多问题上,教授们都要有“打死也不说”的精神。学生的性取向、年龄、智力状况、分数、疾病等,除非他们自愿透露,否则教授们不能告诉其他人半个字。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即使他们的父母来问他们的分数,学校也有义务为学生保密。 与众不同的学生们因此拥有了自由空间:有穷的权利、有老的权利、有病的权利,也有不聪明、考低分、不爱异性的权利。他们不会因此而受到舆论压力,或感觉低人一等。 (摘自3月5日 《青年参考》作者吴绢) 仪器依赖国外 养肥外国公司 中国科研“跛脚”严重   据 《中国青年报》3月8日报道,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它们很多却诞生在外国的仪器设备上。日前,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朱星宣读了一组数字: 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关键部分属于高新、高价值仪器。一些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 他引用了科技部前副部长刘燕华的一句话:“中国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 ”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 “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朱星说,“但是过去的20年,我国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关键科学仪器装备方面严重依赖国外技术。中国大量宝贵科研经费用于购买国外昂贵的科学仪器,丧失了自主研发创新性仪器的基础条件。 ” 脑力流失仍是中国经济的软肋   《中国新闻周刊》第7期刊登薛涌的文章说,最近,中国留美学生将超过十万的消息成为新闻热点。但是,国内的读者忽视了来自美国的另一则新闻:绝大多数高端的中国留学生,依然是一去不归。 《纽约时报》引述权威数据揭示: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博士的外国留学生,到2007年仍然留在美国的比例为62%。其中,各国留学生留下来的比例不一。中国的博士有两千多留下,占中国留美博士的92%,比例高居各国第一;印度的博士有六百多留下来,占81%,排在第二位;加拿大的博士有55%留下,排第三。 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但即使如此,一流的中国留学生还是不回来。而未来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国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些人。可见,脑力外流,仍然是中国经济的软肋。 不实的代价   乍听到“艾尔本”被美国法院判罚巨款的消息,难以置信。“艾尔本”在美国太家喻户晓了。譬如美国本土航班上就时不时有赠品提供,美国的成人包括各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花花绿绿的促销广告对其效果言之凿凿:“可预防感冒或在细菌环境中保护您免受感染”。 事情的穿帮据说源于美国一家媒体的某个栏目,因受众对其实际效果提出质疑而进行了迂回调查,结果发现“艾尔本”产品临床试验并非由医生或科学家进行,竟交由两个非专业人士操作。对这种本不是药却声称有治愈感冒功效的营养品,其实两年前便已有消费者状告广告有假,但最终能扳倒这家年销售额高达1亿美元的著名大公司的,还因有“集体诉讼”。集体诉讼由律师采用各种办法将相同的诉求者汇聚,集体提出索赔,节省人力财力且审结效率也快。一般征集到20~30名诉求者美国各州法院即受理集体诉讼,律师往往还会通过邮寄信函甚至公开登报的方式,征集更多的有同样遭遇的诉求者,原本因广告吹得神乎其神而妇孺皆知的“艾尔本”,自然也就因之加盟集体诉讼者甚众,连美国的“公众利益科学中心”等维权机构也参与助阵并免费担任协办律师。 广告不实的代价在美国无疑是惨重的,“艾尔本”须付出的赔偿金额高达2330万美元。(摘自《新民晚报》作者习慧泽) 放弃留学的理由   邹晓晶是清华大学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作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北京第三代电子对撞机的国家重点实验。由于她在实验中的出色表现,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于是,邹晓晶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办理签证。这时,对方要求她提供她所领养的孤儿冬子与她的直系亲属关系的公证,以及冬子在美国的经济担保。邹晓晶反复解释冬子与自己虽不是亲属,但她不能弃冬子于不顾。最终,签证没有办成。 邹晓晶万般无奈,默默放弃了留学的机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观察员戴维丝女士访问清华大学时,邹晓晶的导师欧阳教授向她解释了邹晓晶未能赴美的原因。 戴维丝女士惊讶万分,世界上竟有如此这般放弃留学的理由。回去后,戴维丝女士立即给邹晓晶寄来了亲笔签名的为冬子提供的经济担保书和一所华人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戴维丝女士还在信中对邹晓晶说:“是你使我看到了一位中国知识女性的风度、尊严和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 邹晓晶终于带着她领养的孤儿冬子,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你给了别人爱的温暖,而别人又把爱的温暖给了你。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 (摘自《政府与法制》第1期作者张佐香) 面子与“悖德” 1922年11月 13日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曾应著名画家王一亭之邀,到王一亭的家——梓园吃晚饭。 这是一顿异常丰盛的晚宴。 “在那没完没了的宴 席上,尽是连欧洲人也难以想象的悖德的美味佳肴。 ”(爱因斯坦语)爱因斯坦的夫人爱尔莎甚至惊呼:“光是这些粮食就足够我吃上一年的! ”爱因斯坦对于如此“奢侈铺张”的招待,在日记中用了 “悖德”两字,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查词典,“悖”是违反、违背的意思。“悖德”,便是违背社会道德的意思了。可见,爱因斯坦将“奢侈铺张”,看成是一个违背社会道德的很严重的问题。 只是,那天出席晚宴的,也有一些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他们对晚宴的“奢侈铺张”,似乎没有任何“不解”,有些人甚至还觉得“很有面子”。 (摘自 《报刊精粹》第3期作者葛昆元) 从GDP成色看民企转型路还长   据 《浙江日报》3月3日报道,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近日指出,过去大多将GDP看作一个单纯的数据,其实产业的构成、发展的空间、发展的现状和阶段,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等等,都可以从GDP中反映出来。 不少人在谈论,我们国家的GDP将进一步跃居到全球第二,但看到了GDP的数量,关注到了其成色没有?美国的GDP构成是太空产业、航空产业、船舶制造、机械制造、计算机产业、生物技术占很大比重。日本是汽车、电子工业、精密仪器、钢铁、船舶制造、光学、核工业、航天工业占大头。俄罗斯的GDP尽管只有我们现在的一半,但是它凭借机械制造、航空产业、能源等支柱产业优势仍然是世界大国。 从金融业来讲,美国金融产业要占本土GDP总量的20%,上海、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12.2%和14.5%,浙江目前还只占2.9%,浙江高新技术增加值也只占GDP的7.76%。 从浙江的GDP成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浙江民营企业的“四长四短”:二产长,三产短;制造长,创造短;数量长,结构短;有形市场长,资本市场短。浙江制造业发达,但第三产业、服务业滞后。民企转型新定位就是要落实到高端的、差异性的、特有的和专利的产业上来,要完成这一切,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说感悟 一、苦难 鲁迅《祝福》。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人们起初是同情,一变而为麻木,再变而为厌烦,最后只剩下嘲笑;祥林嫂的痛苦,成了人们取乐的谈资。苦难的重复述说,会麻木人们的神经,甚至会把苦难异化为“娱乐事件”。人,只有亲身经历过苦难,才会对苦难刻骨铭心,没齿不忘;否则,苦难最终只不过是一种“笑料”。苦难之所以有“轮回”,实乃因为人的神经会麻木。尘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 二、诱惑 伏尔泰《查第格》。一场“钓鱼式选拔”:国王想物色一名清廉的税务总监,请查第格帮忙出主意。查第格说,在一条阴暗狭窄的走廊里放满金银珠宝,首先让应聘者们依次通过这条走廊,然后再让他们跳舞。那个舞姿最轻盈的人,就是税务总监的最佳人选,因为偷了金银珠宝的人,是不敢放开手脚跳舞的。果然,在数十名应聘者中,只有一个人迈出了轻盈的舞步,其他人都偷了走廊里的金银珠宝藏在身上,个个舞姿笨拙,丑态百出。——每个人都是江湖里的一条鱼,而江湖里又总是布满了诱饵;与其埋怨诱饵太多,不如反省自己为什么会上钩。 (摘自3月5日《今晚报》作者徐强) 药品当保健品卖危害健康 食品药品管理漏洞亟待弥补   据 《新华每日电讯》3月9日报道,中华医学会理事长钟南山近日指出,目前一些媒体用整版、半版的大篇幅刊载大量保健品广告,以虫草、人参等为噱头,向消费者大力推销所谓 “抗疲劳药”,还声称两三个小时内就可以见效,“这实在令人怀疑。于是我就买了一些样品送到广东省药监局检测。 ” 钟南山说,他送去检测的一款打着虫草旗号的“保健品”中含有磷酸二酯酶5的抑制剂,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伟哥”,甚至药效更加强烈;另外一款所谓的保健品中也含有一种抑制剂,其临床副作用还不明了,但其使用量已经超过正常建议标准的近10倍,而这种抑制剂会降低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有的号称保健品的减肥药则大量使用泻剂和抑制食欲的药物成分;降糖用品则过量使用降糖成分,会导致病患昏迷;一款广告打得非常响的治疗鼻炎的喷剂,其中含有“扑尔敏”,具有镇定效果,非常不利于高空作业、司机等人群使用,却没有有效提示。 “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是钻了食品、药品监管的空子。因为现在是多头管理,谁发证、谁监管,保健品属质检管,流通属于工商管,出了问题再归药监管,怎么能真正管好? ”钟南山说,食品、药品的监管应当“从源头管起”,建立起全方位的监管机制。 何谓“刘易斯拐点”     虎年春节之后,一些地方的企业遭遇了“招工难”,“民工荒”与“刘易斯拐点”成为媒体用到最多的词汇。何谓“刘易斯拐点”?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阿瑟·刘易斯(W.Arthur Lewis)发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他认为,经济发展过程是 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传统农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这一扩张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把沉积在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干净,出现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时为止。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其突出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增长较慢,雇用关系不利于劳动者,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发生;但当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缺,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这个转换的节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文汇报》3.2 苏勇文) “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不是一回事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是两个概念、两个范畴,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产物和思想表现。   “以民为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已有之。封建统治者中的开明派的“民本思想”是其统治经验较为清醒的总结。中国古人把“民”比喻为“水”,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是为了维护皇权。这种“民本思想”常常是同封建统治者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相结合使用的。在封建统治者的心目中,“民”在根本上是归属于被统驭者、被奴役者,并不是拥有平等权利的主人。   我们现在讲的“以人为本”则是站在更高的立足点,把“官”与“民”都视作“为本”的平等对象,“民”与“官”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平等的主人,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表述。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有丰富内涵和科学规定性的“人”,是不能轻率地置换成“民”的。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日报》3.1 薛德震文) (原文写于 2010-03-16 16:58:18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摘|3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使女人心理年龄增加:论老太太王春艳写的“青椒生活”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3-10-21 15:34
   科学网知名老太太王春艳在犹豫了很久之后,开始写“中国梦”子梦“科研梦”的征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659-734552.html) 。    被俺当头一棒道:你一老太太怎么写起“青椒生活”来了?    估计王老太看后大为震怒,并呵斥俺道:按照国际惯例,俺还属于年轻人好不好?!    ——————————    按照俺的猜测,科学研究会使女人的心理年龄增加,这一论据其实并无科学依据,相当文傻,所以,俺们是从非科学角度看待这个也许并不存在的困境。    另外一个问题,文科傻妞为什么显得年龄要小一些,俺们这里也猜测如下:兴许是因为文傻们不需要学习费脑筋的科学课程,物理化学学都不需要学且不必说,连数学这种都是学那简单、简化、简易版本,高考试题都比理呆们的好做。    反过来,理科呆瓜们则必须“破着头皮”想尽千方百计把那些文傻看上去根本不懂的内容搞个囫囵明白,在身体发育尚未达到成熟的时候,思维已经开始接近成熟了。    如此,高数如飞刀,刀刀催人老;理化似长剑,剑剑快似妖。
个人分类: 文论|4754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们唱歌,唱感恩这支歌,生活中的感恩
热度 1 liweiyin2009 2013-9-3 10:43
我们唱歌,唱感恩这支歌,生活中的感恩 我从前年开始,带着十几位老太太,每个星期一上午,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寒暑假期,按照大家的愿望,我们坚持着活动,这些老人,最长的今年 85 ,最小的也 68 了,我们不属于退休办组织的艺术团,不参加上面组织的外出比赛演出的任何活动,我们曾经被视为另类,可是,对于我们老人,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在一起唱歌,谁也不在乎谁唱的好坏,我们聚在老年活动站里,唱歌,为了快乐,有些人从开始不识谱到见谱就能唱出调,有些人不知道唱歌时的口型和运气,两年下来,都练出来了。大家珍惜这个聚集的时刻,有人主动找来新歌篇,有人贡献打印纸,有的年轻点的在休息的间隙为更老的打开水 ------ ,就是这样一群老人,就像歌词里说的:我们爱唱歌,我们不寂寞, 这一个月,我们学习一首歌,歌名是“感恩”:感恩父母带给我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感恩帮助我的人啊,让我感受善良,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 唱到这里,大家困惑了,还要感恩伤害我的人?众言纷纭,我突然思绪来潮,讲起了我的故事和我的理解: 1971 年 4 月 15 日,在我丈夫和大女儿突然落水,被三线 821 工地旁的滔滔的白龙江水吞噬了他们生命之后,我整个陷入了混乱和六神无主的状态,领着上天给我留下的小女儿,捧着丈夫的骨灰盒回到北京,就在那个时刻,传来了工地大队长(一个早年的退伍军人,思想左的惊人,曾经在 1966 年后,歪曲欧阳予院士的一句问话,上纲上线,整欧阳)的发话,当时人家问他,李维音的活怎么办,他斩钉截铁地说:“她自己收拾!”没有同情,没有一句询问我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话,没有找我们小组的同志们一起商量安排。在这样的刺激下,我仿佛突然醒了,心中燃起了一股倔强劲,在核工业部为我爱人召开的追悼会上,在众人的搀扶下,我涕泪滂沱地大声表示:要为我爱人,把工程建成。我忍住心中的剧痛,数次返回工地,在途经那湍急的江水时,满卡车的人会莫名妙地突然听到我死去活来的哭声,半夜里我会在梦中被女儿敲门,祈求回家的声音惊醒,不能成眠。但是我学会了坚强,我和厂里的同志们一起,为 821 反应堆的顺利开堆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我没有记恨那位很左的队长(他现在步履艰难,痴呆,真的很可怜了),我调动了我自己的顽强力量,我后来把他写入了我心里该感谢的人物名单里。大家听着我述说,大家都熟悉我的历史,但是从这样一个角度谈,是第一次,大房间了一片寂静。我停顿了一下,让大家继续学唱,突然,我感到了大家唱歌的劲头,哪像老人在唱歌,都拿出了坚强的劲儿,真是有劲! 前天晚上,我已经上床,突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来,听出是旁边单元三楼的老哥,听他说:外面下雨了,是你的被子还晾在外面吗?我回说,没有啊,想想,可能是旁边邻居家的。电话撂下,我沉思了一下,打开通往半地下通道的门,真是有两条棉被和一条床单在外面,而大雨点子已经不断地往下落,不断滴在我的头上和身上,我往隔壁的屋里张望了一眼,没有灯光,在雨滴下,我不能再犹豫,匆匆收起被子和被单,抱进屋,扔在里面的椅子上,心想,顾不上别人以为我偷了他们家的东西了。回到床上,没有十分钟,喀拉拉,雷声大作,急雨瓢泼而下,我张望了一下窗外,雨水管里流出的水像急流一样淹没了地面,流向雨水篦子。早上, 6 点起床,打开门 ,看见东边太阳已经升起,天很晴朗,地上也干了,我立刻把晾衣绳和晾衣杆都擦拭了一下,把被子和单子给摆上了原位,心想,好好晾凉吧,再说,即使有嫌疑,也会释解了。 其实,我是太小心眼了。 早上 10 点多,我的通道外门被敲响了,我一抬头,一个小伙子在门外探望。我打开门,他就向我表示感谢,说他给忘了,雨过之后,出来,在我的门里看 见了被子,可是太晚了,没有惊动我,接着就向我的手里塞他买的两个柚子和一袋新鲜桂圆。就这样我知道了他是为要结婚,租了旁边的屋子,而他的父母是我们公司司机班的老同志。他高兴,我更高兴,认识了新邻居,交了新朋友,而且和老朋友对上了号,而我干的这一点,实在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 想着歌词里写的: 感恩的世界和谐美丽, 感恩的世界有你有我 。 歌词写得真好! 2013-9-3 晨
43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太太教育夏令营中学生:不要抽烟;学好科学,将来
热度 2 liuli66 2013-7-23 10:46
有钱,还会有漂亮的女孩子,多好! LL在未名湖边,跟这几个来自抚顺的夏令营中学生愉快滴交谈抽烟。他们跟iSON一样大;俺想,iSON此时正在学校里“补课”。一个学生看我摆着单反相机,说,他老爸也喜欢摄影。 这时来了一个老太太,她说:小伙子,看你们好好的,怎么抽烟尼? 老太太自称是P大的,顺手掏出了证件。 俺附和着说,养成习惯就难戒了。比如俺。 老太太说,人要毅力。她说她LG是P大王lianyu(音)教授,是亿万次计算机的发明者,是王选的学生。 她说:有次在医院,医生叫其LG不抽烟了;LG在大腿上拍了三下,从此就戒烟了。老太太边说边做拍大腿的动作。 老太太鼓励年轻人学科学,要像居里夫人一样用功。 最后,老太太说:学好科学,有一技之长,将来又有钱,又有漂亮女子,多好! 那几个中学生貌似认真听着,既不反对,也未表示赞同。 想到昨天新京报上的一个内容: 为什么来北京大学参观?小孩一脸得意地说,他长大了要考到这里来。我继续问他为什么要考北京的学校。小孩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时,旁边一个小孩插话,老师说了,考到这里,以后我们就有辉煌的人生。我再问他,什么才算是“辉煌的人生”。小孩连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钱。” (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7/22/content_452118.htm?div=-1) 现实的教育(real education)就是这样! 老和尚教育小和尚“女人是老虎”,见鬼去鸟。
个人分类: 杂感|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打盹儿的老太太
热度 6 wenjunapple 2013-7-17 22:35
其实催眠的不一定是心理医生,也有可能是老师;而不爱听课的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专业,也有可能是太催眠的环境。 上午讲课比赛,终于在通知我一个月后“如期”到来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出差一周外,就没有干过什么正事了。但凡是得空儿的时间都是在准备我那一堂“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前前后后的改了不下十遍,发现,从最初的简单又回到了最初的简单,兜了一个大圈子,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引入、例子、引起兴趣的东西都删除的一点不剩,但凡和上课没有关系的东西统统不放在ppt里面。我干啥非得要以为听众们都听不懂呢?这也太小瞧大学生了。 不过没有引人入胜的东西的后果就是我发现,有评委看文献的,有评委看手机的,也有评委打盹儿的。两个老太太教授坐在一边,我上课的时候就会看过去,他们都说我讨老太太喜欢,好吧,就让秃脑门的闪光去晃一晃吧。不过我发现当我一张口的瞬间,一个评委就皱眉了,而不一会儿,老太太教授就低头打了会儿小盹儿。连教授们都能听课心不在焉,难道我上课太催眠了么? 两边黑板跑来跑去的写板书,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板书要一边写标题一边写其他的东西,讲台就那么大,还得指着ppt讲解,就觉得自己在讲台上成了一个活跃分子,不知道晃来晃去是不是秃脑门儿就在投影的照应下闪烁着,虽然我已经刻意躲开脑门上的那一抹亮了。 上完课,一身轻松,几周的烦躁也就随即消失,中午跑去第一食品排队买了徹思大叔的烘焙,很好吃的芝士蛋糕,然后一个下午改完了卷子,看完了实验报告,浏览了学生论文作业,插一句话,论文作业还是像作业,不像论文,模仿也许还是需要再教大家应该怎么做才好吧。 之前自己一直觉得讲课讲清楚后要讲生动,后来又觉得讲生动只是副业,讲清楚才是主要的,现在想想上午的课,讲清楚更关键一些,你所教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去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40min就要有40min的内容,而不是谈谈心,聊聊天就好了,当然我曾经上课时候也跟你们聊过天,还秀过自己做的视频。虽然那些与知识无关,但是与经历有关,谁的大学不精彩,谁的大学不做梦?所以我特能淡定的看着睡觉打盹儿的学生,或者是教授老太太,自己肯定是没有足够好。 虽说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也是被调剂来的,虽然调剂来就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远离了医科的概念,但是学药还是有很多有趣儿的东西,比如各种实验,最喜欢分析因为干净,再久也不怕;最不爱有机,味道实在是太大;喜欢躲避药理,因为要去碰那些毛茸茸的东西,虽说现在处死大鼠也是从不心慈手软;很中意药剂,自己揉那些各种颗粒,觉得和做饭差不多。而不断了解和学习之后,发现药不仅仅是分子式和结构式,也不单纯是药理作用和药化合成,更不是色谱图上的一个个峰,他的背后所透射出来的是与人健康相关的东西,而我们的专业就是去解决这些东西的,划到我的课中,就是我们需要解决这些体内过程分析需要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所以一句话两句话讲不清,讲清楚了,就下课了,还显得罗嗦了。有时候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可以用简单的例子阐明深刻的道理,而知识点很自然串联起来,并且吸引你去深究。不过这个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看着上午打盹儿的教授老太太,着实对不起了,而至于后面那些被拽来的孩子们,拿着复习资料,打着盹儿,更加是很抱歉,不过谁的大学没有梦?
885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人与人之间
热度 1 hcrm 2013-3-15 13:29
车过来了,我抢上前去,准备上车。这时,一对老夫妇几乎同时到达。我后退了半步,老太太抬腿上了车,老大爷却示意我先上。我由此停了下来,恭敬地站在车门旁,让他接着上了车,另外还有两位老人。 或许是我过于敏感了,老大爷谦让的眼神,突然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其实…… 我不好说什么,因为有时语言是乏力的,任何界定性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只知道,当人老了的时候,也许就真的淡定了,那些浮世的想法显然失去了意义,没有彼此相互搀扶、懂得退让来得真切。 老大爷也曾经年轻过,那时的他可能如同我们一样,喜欢争论,不甘落后,希望将来能用“成功”来阐释自己的人生。 然而,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在我们还没有老去之前,为了拥有的梦想,我们执着,我们坚守,我们奋斗,直到赢得人们投来赞许和欣羡的目光…… 可是,我们却忘却了我们自己的目光,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的空洞了。 当你的眼中不再有他人时,当你的眼中不再有怜悯时,当你的眼中不再有温暖时,你的人生肯定可以消除为零。 人啊,与你相伴一生的不只是自己,还有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还有那些爱与不爱的人,还有那些可憎与不可恶的人……总之,他们是组成你人生的一部分,重要和不重要,他们都客观地存在。 原本是年轻人应该懂得尊老,为什么反而是老人来谦让?再想一想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有谁总能心平气和地让着自己的父母,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上?从小到大,哪一次不是父母最终退让了,包括婚姻和家庭? 让,不仅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品质,是一个人于人生之领悟后的觉醒。假如人与人之间多了这个字,何愁这个人世间没有真爱呢? 美,只能是心灵纯净的感受;好,只可是生命价值的取向。如果我们想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那么我们必须把自己与他人对等起来,甚至高看别人一眼。 2013年3月15日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19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厉害的老太太
itellin 2013-2-24 10:29
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午为一1927年出生的老太太诊疗肩关节抬不起来问题
GaoXurenKnee 2013-1-14 13:38
上午为一1927年出生的老太太诊疗肩关节抬不起来问题
老年人肩膀抬不起来要考虑是否1、肩袖损伤?2、臂丛神经损伤?3、颈椎病?等。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关节镜、膝肩肘踝腕髋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创伤方向 高绪仁 高绪仁:每天以解决膝、肩、肘、踝、腕、髋关节问题为乐:) 每天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不仅仅是解决其膝、肩、肘、踝、腕、髋关节问题,更是给其带来希望、未来和新生! 高绪仁的2013年:肩关节Style!
个人分类: 肩关节|2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怒问:全球变暖究竟哪国得利?俄罗斯老太太接过话去:俺国!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3-1-8 23:59
  在美国开会,有一个专题是全球变暖的风险与应对。   听我的老朋友吴载镐讲完,俺们一下子迷糊了,天天说全球变暖是很不利的一件事,可是,俺觉得总得对某些国家是非常有利的,哪有只有害而没有利的事情呀。连生物的排泄都是对庄稼有利的事情呢。      就不假思索地狠弱智地问了一句:老兄你说全球变暖对这个不好,对那个不好,那么俺问你,到底对哪个好?   此外,略微显胖的俄罗斯科学院的老太太Nina对着我阴险地笑了:“对俺们国家有利,你咋地?”(不好意思,被俺翻译成东北味了)   俺收拾了一下悲伤的心情:愿闻其详。   Nina接着得不得,得不得,用她那有充分的斯拉夫味道的英文解说了一通(此处略去580字),总之,我听得也差不多明白了,对俄罗斯还真比较有利,而且不是小利,是大利。   难怪每次吵吵全球变暖,俄罗斯人总不太急于参合呢,原来如此啊!
个人分类: 物论|4579 次阅读|8 个评论
上午收治一运动损伤致左锁骨中段骨折老太太入院
GaoXurenKnee 2012-12-15 17:56
天冷路滑 谨防跌倒
个人分类: 肩关节|1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困惑
热度 4 meiqing89 2012-12-8 21:27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老实说,我很少考虑这个问题。不过我老是好奇生命是怎么来的。肉身自然是妈妈生的,那么灵魂呢?从小我就觉得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我非常想知道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活着的时候头人脑里那些想法又都会到哪里去。然而一直没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想得过头的时候我甚至想自己亲自试验一下。然而翻来覆去也找不出一种无痛苦的死亡方式,于是我决定等上几十年, 等自己老死了就什么都清楚了。 后来我知道了基督教上天堂的说法,开始觉得很有意思,然而不久疑惑又出现了:无罪的人死后上天堂,然而无罪的人死时即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老人,而且以老人居多,那么天堂里会不会大部分都是老头老太太?上了天堂又干嘛呢,在里面享受永恒的快乐?那就相当于长生不死了嘛!那样人如果在年轻漂亮的时候死去,那到了天堂也会继续年轻漂亮,岂不是赚了?既如此,干嘛还追求长寿呢? 于是我觉得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挺靠谱的,灵魂代代轮回,根据自己上辈子的行为决定自己下辈子投胎什么,悟道的人跳出轮回,立地成佛。依然是没多久, 我又疑惑了:既然人是投胎来的,那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会暴涨呢?哪儿来这么多的鬼魂投胎?是因为各种牲畜表现好投胎成了人?还是因为悟道的人少了,没能跳出轮回,转而继续投胎?只进不出自然会多的。 我不停在想,生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区别于动物,动物区别于植物,植物区别于石头?促进万物生长的原动力是什么?我相信所有的肉身都将归于尘土,那所有的灵魂呢?肯定有一种超乎想象的东西存在!是电? 另外一种困扰我的东西就是梦。
3422 次阅读|9 个评论
苏联勃列日涅夫笑话新版:接乡下母亲
热度 2 huangwd 2012-11-3 11:26
读扭腰时报有感:话说勃列日涅夫同志当上苏联总统之后,将在乡下的老母亲接到了京城。 老太太来了以后,勃得意洋洋地向老妈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豪华别墅、高级汽车、名贵家具,保险公司股票,瑞士存款等等,展示完了后,勃问老太太这一切 如何?老太太说:“儿子啊,这一切都很好,但是,共产党来了你怎么办?”
个人分类: 时政|18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女教授
热度 92 YC2011 2012-10-3 21:26
一个女教授 曾泳春 十一长假前一天,校园里的人已经不多,我因为那天有课,一直挨到下午的班车时间才走。走时看到隔壁办公室的黄老太太还伏在办公桌上工作,没有要回家的意思,不禁深深地佩服起来,不知我到了她这个年纪(77岁),还会不会每天从上海市区到遥远的松江上班。 在我刚上大学的1987年,当时才50岁出头的黄老太太正好是我们的系主任,并在此后的八年间一直是系主任。新生入校,召开全校大会,各系主任发言给新生鼓劲。黄老太太的发言是最有特色的一个,她每年都会坚定不移地在结束发言之前,为新生们念这段忠贞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而每一年,新生们都会为这段话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于是黄老太太总是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发言,很有成就感。 20多年前的黄老太太,是个严厉得让人害怕的人物。我们曾亲眼见过她在系办公室训系里的老师,语调高昂、语言尖刻,直训得那些老师头低低地站在她面前。记得那时我们系有个老师去美国当访问学者,鉴于美国很美,他很有踯躅在美国的意向,却最终被黄老太太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催回来了。也因此,我们听说她在当系主任的时间里,树敌不少。当然,那时我们还小,不懂老师之间的这些纷争,只是知道她是个很厉害的女人。 在本科时,黄老太太只给我们上专业英语课。老太太年轻时去英国,在利兹大学结识了不少纺织界的学者,这本专业英语书就是英国的学者送给她的,她回国后就用这本教材给我们上课,使得我们在80年代就能学到纯正的国外教材。可惜的是,我因为英语四级达到优秀而免修了专业英语课,当时自己还兴奋不已,可以在别人去上课的时候蒙头大睡,在别人拼命背那些黑压压的专业词汇时,悠闲地打毛衣。但后来我知道了这其实是一种损失,尤其是我阴差阳错地从企业又回到大学读博之后,因为我照样要啃那些专业词汇,并且啃得很孤独,深深羡慕当时同学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背单词的情景。在长长的一生中,似乎注定了有些事是免不掉的,有些人是绕不过去的。 我上硕士时,因为知道黄老太太的厉害,就没敢报她,而我们那个最聪明的保送生幼成了她的学生。幼一直想出国,偏偏黄老太太是最不喜欢学生出国的。她自己的儿子都不让出国,但最后竟然在美国领事馆工作,真是有趣。不过她现在很得意了,因为当年许多老师的子女都出国了,到现在就剩了老人在国内,他们又不想移民美国,因此就这么两地跑着,看似惬意实则纠结。而黄老太太儿子儿媳孙子都守着,他儿子给她在上海的好地段买了个好房子,唯一的要求是,不许老太太把书摆放在客厅里。老太太痛苦地扔掉了积攒了一辈子的一大部分书,这也算是儿子对当年妈妈不许他出国的一次“报复”。因为黄老太太的这个准则,所以幼在研究生期间准备托福、GRE都是悄悄的,不敢声张。当老太太知道了她在准备出国时,幼已经在等offer了。只可惜她最终因5次签证被拒而破灭了出国的心,黄老太太也不好说她什么了。但有趣的是,虽然老太太极端反对学生出国,她后来的学生,却一个个地伤了她的心,奔赴了美利坚。老太太也只是摇头叹气,心里却没放心过他们。n年后学生们回国,也都照样会来看他们的导师,而黄老太太也就旧事不提了。 黄老太太后来当了博导,我2000年读博时,本来她准备收我,但为了支持刚刚当上博导的我的导师,就把我转让给了他,于是我成了导师的开门弟子,也因此在此后的好几年里,我总是被尊称为师姐。黄老太太对她的博士生依然是非常严格,也因此她这一门里出来的博士,在我看来,相比于别的门里出来的博士,治学都比较严谨一些,但同时出现的一个弊端是,思维不够发散。黄老太太的学生都很怕她,她虽然年纪大了,但骂起学生来依然令人害怕。但我就不怕她,不知为什么黄老太太对我总是特别慈祥,即使她正在骂人的时候,看到我找她,她也会立刻慈眉善目起来。我总觉得她把我记成另一个大学里的女生了。我刚回来读博时,黄老太太就跟我叙旧,说她一直记得我在那个春夏之交(by the way,那是1989年)表现如何好,在别人都罢课的时候,我还坚持到教室里去坐着,坚持要求老师回来上课。OMG,我真的不记得我有这样的壮举,我当时看到罢课,心里还暗暗窃喜,反正舒服我就开心。但老太太每次眼里闪着泪光跟我提起这段往事,我真是不好意思说她记错了,我不是那个女生,我不想破坏了她心中一个好学生重新回到她面前这样的幻像。她对我抱了很大的希望,因为我曾是她认定的那个好学生。也因此在后来我获得一些成绩之后,老太太逢人就夸我:一个从企业回来的30多岁的女人,抛开以往所有与做学问格格不入的繁华,让自己安心且清贫地坐在学校里做学问,能做出成绩出来是可以预料到的。 老太太是宁波人,70多岁的人了,皮肤白皙,脸上光洁无瑕疵,走路步伐端正有力,浑身散发着女教授的优雅。随着年龄的增大,她逐渐没有了以前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几乎是个优雅慈祥的老太太了。而她每次看到我,还会拉着我的手说:小曾,我们女人啊...... 谁说不是呢,70多岁,我们还是女人,这是一个强势了一辈子的女教授最迷人的温柔。
26264 次阅读|233 个评论
林科院小记x
bigshow 2012-8-29 20:43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
热度 9 szc009 2012-4-30 14:10
这个题目是南怀瑾讲的,起初俺读了还不相信,这个一辈子只关心两件事( 世上苍生架上书 )的人,怎么会提倡读书无用呢? 刚看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科学网上不应该鼓励读书无用的言论 ,又想起了南怀瑾那篇《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在反复看了王老师的博文几遍后,仍觉得意犹未尽。俺就把那篇旧文翻出来,之前俺看南怀瑾那篇文章反复看了很多遍的,也还做了评注(红笔部分),一并放在这里,一则与王老师文章做个比对补充;二则俺的评注属于俗论,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南怀瑾 :我现在 (这个“现在”用的好) 还 (绝妙) 发现读书无用论,拿到博士没有用,将来博士会越来越多。 (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生计找工作的,一样悲欢逐世波,不为名利怎么活?) 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我发现中国的经验,包括我在内都是乡巴佬,乡下的小孩子出身,因为读书害了自己一辈子 ( 确实不在少数,俺也看到很多)。 读完了以后,说名满天下,骗人的 (此三字可省略,虽说人家是虚名,怎么也得留点面子不是。) ,对地方上、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 (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深刻嘛?俺一直在寻找回乡的路,你知道火车有多挤人,尤其是春运的时候,还要转好几趟汽车,回家不容易啊) 。你看乡下的老太太,老头子,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读书 (辛苦,也可怜啊) ,读完了以后就到城市来了,到城市再也不回乡贡献了 (可悲啊,不过那房子好像还是家乡人建的啊,建设的欠账都没拿到,房贷是不能拿拖欠给父辈的工资抵扣的!) 。所以我主张大教授大学者统统回乡去教小学 (注意啊,偏题了,不是读书无用嘛?) 。否则,这个国家不得了 (忧国忧民不值钱的) ,知识越普及学问越没有了 (现象) ,社会越空虚了 (变化中的现象) ,农村破产 (这个是现象回归出来的结果) ,没有人才 (我要反驳,人才很多啊,根据供需原理,人才还很便宜,一定人才济济。联系上下文一想,不对啊,应该是根本上没人才吧。都是读书不认真惹的祸,还不如不读书。) ,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吗? (这是读书无用论吗?) 此其一。 第二,书读多了的人,什么都不肯做 (你别说,俺确实很懒,可是也没读很多书,惭愧) 。然后游手好闲,专门吹牛,实际上一点事都做不好。尤其,女孩子们书读多了,嫁人都困难 (这个,这个,情何以堪啊) 。因为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问好,比自己高一点的,实际上,学问好的不多啊 (您早说嘛,害得俺寻寻觅觅,从中原到湘江畔,一路又到长江源,学问好真不多见) !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读书要注意 (第三次跑题了,要思考,别被标题误导) ,中国人讲的,读书有个目标的,我们当时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中国讲教育,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现在有多少人不是呢?你不知道考公务员多么激烈啊,现在的娃也是很苦滴了) 。像我当年读书,我的祖母就吩咐过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我说为什么啊?“一代做官九代牛” (现代人做官是“一代做官几代人都很牛”) ,做了一代官,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辈子要做牛做马,回报给老百姓的。所以读书可以,不能做官 (读书为了做官才是无用,很多做官的不读书了,有人代考的) 。 我们中国古代讲读书是什么呢?《朱子治家格言》两句话,我们都背的:“ 读书志在圣贤 ” (俺很惶恐) ,读书的目的是准备做尧舜,学大禹王一样,建设国家 (巍巍乎,高哉!浩浩乎,远哉!) 。所以“ 为官心存君国 ”,古代我们受的教育,做官是报效国家的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做官也是可以的) 。 三十年前,有一个学生,师范大学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导老师。跟我很久了。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说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谈论,大家都说,这个教育怎么得了啊!我说不要讲了,我从小听到现在,就说“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 (应该说“士风日下,人心不古”更确切,士风不是指每一个人,但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的。不要看到古,就以为古老,古板,其实这个古是古风,一般是说德化社会下的风尚,也有人说是周朝社会风尚,貌似狭隘了,不过孔子是不可能说唐朝的。) 。我说没有问题啦,你们老的不要担心,我们死了以后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不会西边出来的啊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古人担忧,得为后代着想!) 。不过现在教育有问题,有个学生拿到博士,他说,老师啊,现在教育目标在考试 (现在与时俱进了,考试还要作弊的;还要写论文的,写论文还要复制、黏贴啥的) 。我说你讲得对,这句话好讽刺啊! (干的人多了就不是讽刺了,到处都是刺。) 你看现在的教育,小学生背的书包那么重 (有家长帮着背书包,不用担心,作业写不完,家长帮忙) ,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尽玩的 (我也很怀念小时候,不过怀念归怀念) 。我现在能够向你们报告得出来的,都是十一岁、十二、三岁的学问啊! (你这不是夸自己神童嘛?不过俺确实是十四、五才开始背点东西,现在记得的诗词啥的也都是那2年的。) 那时读书都是背的,书背完了就玩,到处玩,哪里像现在这么辛苦。所以我现在八九十岁了,有时候晚上看报还不戴眼镜呢。你们现在那个灯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那行吗? (老先生还是很幽默的嘛。) 所以都是问题! 现在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 (压根就没学好,咋个用?) 。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俺问过上百号大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之外,那些书自己读过三遍以上,答案都是“没有”,学英语没学好,繁荣出来N多的英语辅导机构,很多大学生汉语文章不成章。) 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可以娱乐、愚乐嘛!给您老出个成语填空题,小学3年级水准的:___的人流(参考答案:熙熙攘攘),小学生答:无痛。)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士。 (不要把什么都看破了,不好。有些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对不对?) 对不对?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 我们现在读书,教育没有宗旨。(您一直在书读书的目的啊,我想哭了,您不是说读书无用吗?)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现在一样。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 (看来国内还是落后了,最近才喜欢得厉害。) 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 (热啊 ) ,最后死了。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 三卡三考 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 一分一厘 了此残生 (我无话可说了,还有人会写对子?)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柳先生家米米多啊!) 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试问:人格多少钱一斤?)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这是知识分子!现在当然好一点啦。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现在城管都很威武,国家公务员啊!)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我现在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我看没有一个懂。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现在的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现在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太可怜了!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现在已经没有八股了,咋懂?写作文有模板,写论文有格式的,不想考高分啊,不想要奖学金啊,不想拿毕业证了……)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 (你要是为了教育,我就原谅你个标题党吧!) ,我是快要死的人啦 (我还年轻了,救救我,孩子还小,救救孩子。) ,当然是假使 (能不能当真使啊?拜托啦!) 。把现在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 (哈哈,学校已经废掉了,只是还在大把大把的浪费钱) 。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这个禅机还是要透露点的,哪怕偶尔透漏下,俺的悟性不大好!) 最后俺也做副对联,不过有点绕,没得错别字滴: 上联: 读无用者书,唯有无用处用! 下联:做有为之人,实无有为所为? 横批:读书合用
个人分类: 省思教育|3517 次阅读|22 个评论
长得像老太太的萧敬腾-《信仰》欣赏有感
tianlongipc 2012-4-9 23:35
萧敬腾的歌听得不多 但我承认,他的歌很好听。 尤其喜欢那首《信仰》。 李偲菘的曲,节奏明快,有力度,歌词填的也好,积极乐观向上,充满了进取的力量。 无意间从酷我中看到了萧敬腾这首歌曲的MV,看后感觉怪怪的,萧敬腾长得和个老太太似的,下巴特别明显,不好看,但是挺有味道,尤其是他那别别扭扭随音乐前后俯仰的动作,好像在做护颈保健操,也怪怪的,但是却似乎也蛮有味道,忍不住多看了2遍。 看来,凡事都是如此,只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科研更应该如此。 如果只是要赚人眼球,一定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只是科研之路浅显的不甚正确的看法,但抛弃人云亦云的痼疾,正是成就不同寻常路的开始。
个人分类: 心态最要命|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雷锋没送过我NND!
热度 4 beepro 2012-3-5 06:21
(NND=奶奶的!)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 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 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 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 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 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 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到了2001 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 法汇报给领导。领导当场拍板:“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稿件顺利刊 发,这件尘封了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 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 一带。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伯父在附近为我爷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 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奶奶高兴地答应了。这时,那位 新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 奶说:‘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   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来源: 大连晚报 2006-03-05
个人分类: 档案|1934 次阅读|5 个评论
过年走家串门遇到的热门话题
热度 2 wangbaokui660 2012-1-26 20:07
1.拆迁 听到有人讲说村官勾结开发商,借各种名义欺上瞒下,大搞卖地运动。农民没了地,政府没了粮。饱了一两个,害了千万家。 2.社保 听闻现在农保,社保,土地保(未考证)等名目繁多,各种保险公司也多了。从政府角度充分考虑了以农村为主的百姓的需求,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而之间仍存在一些执行漏洞和不明晰的地方。比如本地有两位同年入相同保的同龄老太太,每次领取的钱数却不同,搞不明白。而有关社保资金入股市的问题,引起普遍担忧。 3.政府 有人说,近来政府做了很多好事,解决了老百姓的很多实际问题,但很多人普遍感觉好的政策执行下来却经常遇到一级级打折扣的现象。 4.选举 很多人说,现在最热门的选举是村官的选举,竞争最激烈的村里土地多的村官的选举。贿选普遍。有的良心好些的兑现自己参选前的诺言(比如好处),有的良心不好的一旦当选,当有人去要求兑现承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我说过么?” 有一个笑话,某村的村长书记年前商量为村里备年货,为谁负责什么打架了。屋里两个人,屋外两群人,热烈。 5.酒驾 能感觉到,人们普遍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劝酒少了。驾照难考了,还要吊销,还要罚款,还要拘留,还要扣车,何必自找苦吃?
3904 次阅读|7 个评论
那一树樱花!
热度 1 cissyludai 2012-1-13 21:10
小区小花园边上有一颗树,丑丑的、孤零零的、很突兀的站在那里。似乎很清高,和边上的灌木、花花、草草都不搭介,怎么着也觉得她似乎是多余的,总也融入不了这个小环境。 而居民们也把她边缘化了,不时的看到有健身的老爷爷、老太太把她当练武的木桩抑或是健身的单杠在上面折腾来折腾去,要么就是那家看到天好了把她当作晒被子的竿子......。我每回骑车经过她也总是觉得她好像与这个环境不太和谐。 但是,就在今年春季,她颠覆了所有人的看法和想法!她向大家展示了她最美的容颜!——一整树的浓密的、粉色的樱花!所有经过的人都惊讶了、都驻足观望着、都醉心于她的花海!那浓密的粉色花朵小小的却密密的、安静的绽放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使得周围的花草树木黯然失色!她成为了小区的中心——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值得深思的是,每个人都有生活的高潮和低谷!当你遇到低谷时,你该怎么办呢?坚持默默地、继续努力地工作呢?还是...
20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拍案惊奇(15):社科老太太算女色吗?
热度 8 lix 2011-11-6 00:50
10 月 30 日,中国社科院西部地区某研究所任高(化名)说,作为一名老科研人员,对于科技界一些 潜规则 颇感无奈。她说,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显得另类了,再者领导也不会相信你。。。 任高说,她就曾经遇到不签字的专家,给钱不要,送什么都不要,最后给他安排了女色 -- 我亲自去沟通感情,才肯签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03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八旬老太太被车拖得就剩下了半具尸体
daladala 2011-11-4 13:11
转载以记录。 中国真的很危险。 老太太 被撞倒,被车拖行几公里,血肉模糊就剩下半具尸体 。 http://news.sohu.com/20111104/n324472463.shtml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八旬老太被撞后拖出三公里 身体起火肇事车逃逸 正文 我来说两句 ( 268 人参与) 2011年11月04日02:13 复制链接 打印    来源: 西部网    3公里拖行血印尽头八旬老太身上着火   黑色肇事小车逃逸,被烧得乌黑的老人尸体留在现场   本报咸阳讯 (记者 要露滋) “老人死得太惨了,肇事者心也太狠了。”为让逝去的老人安息,一连几天,家住三原县的高先生和亲戚朋友们一直未停止过寻找肇事轿车。三天前,高先生86岁高龄的奶奶遭遇车祸,老人被撞后拖出3公里,身体起火后摔在路中被人发现。    路上起火的竟是尸体   11月1日晚,家住三原县渠岸镇师家申村的86岁老人赵秀云,迟迟未见回家。正当一家人着急万分之际,接到三原县公安局渠岸派出所的电话,原来,老人遭遇了车祸,民警通知家人到事发现场三独路(三原县至独李镇)渠岸镇段去进行辨认。   老人的孙子高先生昨日说:“ 我们到现场后,老人的尸体已被120送往医院,看到现场的遗物,我们立刻认出就是奶奶的东西。其他亲属到医院辨认后说,‘太惨了,身体被烧得乌黑,血肉模糊,一个胳膊到现在都没找着’。”民警随后告诉高先生,当晚9时许,有人发现在三原县三独路上,像是有什么东西起火了,跑过去查看时,才发现起火的竟是一具残缺的尸体,于是立即报警。 警方在死者裤兜里找到“赵秀云”的身份证,随即联系到死者家人。    带血车轮痕迹近3公里   据民警勘察,从发现老人尸体地点至渠岸镇街道东,近3公里的路上均发现带血迹的车轮痕迹。   在血迹最初出现的地方,警方还找到了肇事车辆撞人后留下的碎片。警方初步推测,事发当晚,赵秀云从县城返回家中,沿三独路由西向东行走时,被身后开来的肇事车撞倒,卷入车下被拖行近3公里后,尸体被留在了路面上,而肇事车逃逸。   高先生说,目击者看到老人尸体起火,有可能是因为在拖行过程中,老人身上所穿棉衣摩擦起火,才会使整个身体都着了起来。但到底为何起火,还有待警方调查。案发后,三原县公安局已抽调警力侦破此案。   经警方初步调查,分析肇事车是一辆黑色轿车,车型类似于捷达或桑塔纳,案发当晚,沿三独路向东逃窜。 (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UN025)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小说系列(四篇)
lvming 2011-10-28 08:16
一 秋叶 秋,落叶。“她把生命交给了我。”过路的老太太如是说,她弯腰抱起秋叶,捧在手里…… 二 鞋 “是谁拿走了我的鞋?还是穿错了我的鞋?它们原来是一对,可如今只剩下了一只!我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她一边想,一边走出宿舍,脚上只穿着一只鞋。 三 味道 寒风中,她理了理吹乱的头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打开了那张揉皱了的纸条,眼泪 “唰”的流了出来,她依稀看到上面写着:“你会明白的,我永远……”苦涩的眼泪,到了嘴角,有了一丝甜味…… 四 无言 “不,这不可能!”学生物的雅格紧紧盯着正在爬树的蚂蚁惊呼。“这绝不可能!蚂蚁上树?这菜,我只在菜谱上见过……老师?”他求救似的回头望着老师。“哦,这绝对不能吃哦,让我查查书上是怎么写的……”众人惊愕!
个人分类: 六二楼情结(人和)|3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更重要?道德,金钱
热度 1 yan8008 2011-10-16 19:17
今天,看了广州一个两岁女孩被压的视频,( http://news.sohu.com/20111016/n322342441.shtml ) 不由的想起,以前看到的另一个视频,小狗被压死,同伴在旁边迟迟不离去, http://v.ku6.com/show/0y3X6SLjuIiLkXa-.html 不能不让然人感慨,深思:到底什么是人?人还不如狗,社会怎么到了这种地步?我们的教育、宣传工具是不是需要重新定位? 能挣到钱,整天忙忙碌碌,起早贪黑,为了赶紧挣钱,其它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吗? 救人如救火,对于当前的类似可气的社会现象,不得不让人们深思。那些无人道的人如果还愿意为“人”的话,你就学学“狗”是怎么做得吧。 可笑的是,视频中的那经过的10多个人,每个都像个人样!而只有捡垃圾的老太太的生活更加贫困吧,而她,却没有忘记人们最原始的善! 有时,经济社会真的让人很无耐,无语,到底什么是人类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 怎么提高教育水平?怎么衡量教育水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3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吃鱼”科学,还是“鱼吃我”科学?
aceyea 2011-7-23 11:05
曾听语文老师讲语法,讲到有些地方的人们把“我吃鱼”说成“鱼吃我”(不知是真实的,还是随口杜撰的),结果哄堂大笑!直到自己独立思考后,才发觉其实真正可笑的恰恰相反!换位思考一下,人家是否也要觉得你奇怪?别仗着人多强势就硬说人家没有道理!入乡随俗(您不妨读读武夷山老师的博文《 济宁方言甚有趣 》),放下架子去理解别人!“我吃鱼”也好,“鱼吃我”也罢!只不要真正成了鱼儿的腹中餐、在实践中搞错了就行!您说呢? 又想起新东方王强老师讲的一个笑话,说有个地方的老太太们议论“水”的各国叫法,结果英语叫“窝头”(water),“水”怎么是“窝头”呢?德语(我不懂德语,只是凭记忆复述,欢迎专家批评指正!)叫“当漏”,水怎么能“漏”掉去呢?诸如此类。老太太们最后得出结论:看来还是我们中国最“科学”,只有我们才真正把“水”叫“水”呀! 目前很多的争议就是类似,难道就只许“鱼吃我”,不许“我吃鱼”吗?
3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丁香园最大的竞争对手:每个科里都有一个老太太
windlight 2011-7-15 13:12
丁香园最大的竞争对手:每个科里都有一个老太太 2011年7月11日 由 逃 留言 不论医院大小,每个科里都有一个老太太,她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她满头白发,慈祥热情,总是温暖的握住病人的手。 她早就熬够了年头当上了教授或主任医师(那会儿还没有SCI什么事)。 她不进病房(或不上手术),只看门诊。 看门诊,她的处方经常是一方治百病,其中包含中成药那是必须的。 非常敬业,病人最多的周一绝对不请假休息。 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很少发言,或只重复其他医生的发言。 她可能是工农兵大学生或半路出家走上医路。 几十年来不多的专业知识更新可能来自一些药厂组织的有车马费的产品宣讲会或医药代表主讲发块毛巾的科室宣讲会。 她不知道和她相关的专业指南已经更新到什么版本,甚至搞不清MRI的T1和T2相的区别。 …… 老太太当然也可以是老公公,或许有的科里还不止一个,以上的特点大家也欢迎大家跟回复补充。 经常有人问我们丁香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我总是给他们讲老太太的故事。 诸位看官看到这里大部分都会会心一笑,因为老太太就在你们身边,也经常是你们取笑的对象。有他们垫底,怎么看你自己都是一个专业过硬的优秀医生。 这些过硬的优秀医生也靠不住,不信你看看这些博士、教授 全文copy别人的文章发表 ,连标点都不带改的,我猜这些过硬的医生是不太上丁香园的,否则看看论文版的经验,作假也会聪明一点吧。相比之下,就有相对聪明一点的来自部队医院系统的同志,选择 抄袭小语种国家的SCI论文 ,只是科研经费列全球第二的国家抄袭泰国的论文,怎么让我想起了足球:那些白天卖香蕉的、给人理发的泰国业余球员,下班后组织一只球队,也能把羞辱一把过硬的中国男足。这些过硬医生的存在,居然让学术打假成为一个产业,养活一批人。 这些 年来一直听到一种说法,在网上混的人都是loser,这叫丁香园情何以堪。换句话说,丁香园240万会员是全国医生的失乐园,谁上谁倒霉,因为你是loser嘛。是啊,成功的医生都忙着走穴代言,PPT不用自己做,连email这种最基本的互联网应用都有人代劳,互联网和他们几乎是绝缘的,除了他们的丑闻在网上被暴露出来的时候。 2010年,丁香园在参观了日本和美国一些成功的医生社区,他们有一个非常受医生欢迎的产品叫”key message”,由真实或虚拟的医药学术代表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关于产品的学术信息,医生根据兴趣选择性学习和讨论。他们非常热情的说要把这个产品通过丁香园推荐给中国医生,我们当时含蓄的回答说,我们需要慎重评估一下这个产品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在中国医药代表需要key message来传递学术信息吗?我们这里马杀鸡(massage)才是王道,message是浮云。 互联网的最大作用之一是让message流动自由快速,让key message变得比massage更加重要也是丁香园一直努力在做 的事情,这才是丁香园真正的敌人。 message还是massage?丁香园的站友们,你的选择是什么?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人如此“孝敬”您的父母,您怎么办?
热度 5 smallgrass 2011-6-21 21:33
前段时间读了作家鲁敏的中篇小说《惹尘埃》,其中有一段故事是讲的是一位退休的徐老太(医生),经常从一个保健品供应商的业务员手里购买营养保健品,什么金视丸、红外理疗仪、保健足疗桶之类,尽管徐老太知道这些东西并不见得有什么效果。徐老太的子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经常回来看望、照顾她。而那位年轻的业务员小伙子对老太太照顾的体贴入微,极其尊敬,经常为陪老太太聊天、读报纸、检查煤气等,为老太太消除孤独,所以,徐老太心知肚明那些保健品并没有效果,但是一个月花去一千五百块仍在所不惜,反而说值。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小伙子为了推销出保健品而采用的“孝敬”策略,小说主人公肖黎称他为“卖假药的骗子”。 可是,上述故事的现实版正在发生在我的岳父岳母身上,让我们做小辈的无所适从。青岛的一个营养保健品公司号称为老年人养生推出一种产品(某某丸),手下年轻的业务员使尽尊敬、孝敬先把很多退休老年人邀请去听免费养生讲座,然后又免费让他们去万佛湖去旅游了一下,尽管当时我和妻子都劝过岳父岳母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仍无济于事。当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小伙子们、小姑娘们全程陪同,照顾的比他们自己的父母还周到、还细心,用我岳母的话说“深受感动”。后来,在小伙子的劝说下,岳父岳母花了几千块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我们听说后,妻子对父母说,买假药上当受骗。岳母笑了笑说,小伙子家是农村的,干这一行也不容易,况且他们的经理也说了,这帮孩子能有饭吃,也靠的是你们,你们子女不是不孝敬,只是上班没有时间,这帮孩子就是来照顾你们的。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孝敬策略太厉害了,岳父岳母、我们都知道这些保健品并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是我们小辈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为了不伤长辈的心,不会粗暴干涉长辈的这种行为,我笑着说,他们买的不是药,是被“孝敬”的感觉。我们平时都上班,小伙子也在平时经常到岳父岳母家来,陪他们聊聊天,送点小东西(类如捶背用的梳子),极尽孝敬之意。有一次妻子在门外碰到了他,没好气地说:“小伙子,干点啥不好,当 卖假药的骗子。 ”小伙子脸红了,一声没吭走了。岳母知道后,对妻子说,别这样说人家,他们也不容易。听说小伙子正在继续做岳父岳母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继续用他们的另外一种养生产品(也是某某丸的),价格相当不菲,我和妻子虽然也劝岳父岳母不要再买了,但他们并不表态。 如果别人如此“孝敬”您的父母,您怎么办?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3692 次阅读|9 个评论
哈佛笔记-前言
pathologysmu 2011-6-11 11:18
回国已经有一周多了,参加了自己学生和系里另一位教授研究生的答辩,有一篇论文修回的时间到了,写了封e-mail申请增加两周的时间,因而这些天主要的工作就是修改论文,如果不出意外这是今年我们在国外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之中有一个做的挺不错的,外校的几个专家很是赞叹,等过些时间可以把她的工作投出去,应该能够发表在很好的地方。当然更好的工作还要等待一些时间。 回国这几天感觉很清静,和在美国差不多,除了自己的学生几乎没有访客,很有点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味道。不过我还能适应,有家人在一起还有可爱的学生。 有一天晚上去看了自己的导师,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太太,往八十了,以前也在哈佛呆过,在我读书的时候偶尔听她提过她的事情,但是很少,老太太是个很严谨很认真的人。师公年纪似乎更大些,过了八十,一个月前刚刚做了结肠癌的手术,不过看到他们的时候感觉他们很豁达很平静,心中也很是安慰。 从去年的秋天离开到今年的夏天回来,自己前往哈佛访问的时间也不算太短了。这段时间经历了我人生的剧烈变化,无论在学术上还是人生经验方面。 从哈佛离开的后两周,整理自己的东西,在实验室的桌子上堆满了打印的文章,有些仔细读了,有些读了一些,极少数一点都没看,回过头来想,翻阅的居多。我非常感谢我在哈佛的老板,如果有可能我将来要写写他,他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我在哈佛期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特别是我决定提前结束,他非常地大度和容忍。在哈佛,每个人都感觉在做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在哈佛读文章的感觉和在国内不一样,因为很多的文章都是出自哈佛或者MIT,你如果常去参加seminar很容易看到其中的有些人,在我自己决定回国之后我曾经发疯一般去参加各种相关的seminar。在读这些论文的时候我常常感觉到有很多的想法像火花四溅,有些想法只是灵光一线,现在慢慢淡忘。时间最容易让很多事情淡忘,不过留下的都是最珍贵最重要的。 所以写下这个有点乱的短文,留作自己的记忆,或者将其作为我的哈佛笔记前言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末日,三遇祸事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5-23 10:56
昨天一早起床跑步,踩到一个松果上,将脚踝扭伤,还好是右脚,不是饱经摧残的左脚脚踝。这次感觉明显更厉害些,不敢掉以轻心,抬高、冷敷,逐一做下去,仍旧关节肿了不少。 经不住龙舟的诱惑,负痛来到了科技馆门口看表演。结果碰到一家认识的中国人,其母亲因为看表演将脚扭伤。现场弄了半天不行,估计骨头断了,不停地抹眼泪,没买保险,不敢叫911,怕费用太高,找熟人开车送医院,很是可怜。 昨天感慨是什么特殊的日子,怎么接连碰上祸事。今晚才知道,原来昨天是美国一个组织预言的世界末日。以前看过这个新闻,没想到已经到了这个日子了。 各个教会都不认同这个预言,果然这个末日预言又穿帮了,不免调侃一番。谁知聚会结束后一个老太太出去又摔倒了,聚会里有三个懂医,一个在OSU医院,说看 上去问题不大,让老太太保持摔倒姿势别动,911打完,标准的三辆车迅即赶到: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都来了,好像不管什么事,打911就同时来这三种车。 只有救护车派上用场,七八个人拿着担架下来,跪下来加颈托,转上担架出发。 老婆和OSU医院的医生说起昨天那个不敢打911的老太太,医生说其实不用顾虑的。没钱的话不用付钱的。她们医院里就有不少墨西哥人,连合法身份都 没有,明知她们不可能付钱,但医院照样给她们看,有些非法移民在这里生小孩的,照样一整套医疗服务,不光是生小孩时,从孕期开始就一直有医疗。账单照给, 钱照样没有,但照样享受医疗服务。而且美国的父母和子女是分开的,子女再有钱,父母没钱的话照样不用付帐。 救火车: 救护车。 回到昨天世界末日的表演,舞狮没赶上,看到了舞龙: 小孩们领取精美礼品。 女儿先打开礼品玩起来。 龙舟要出发: 出发。 敲鼓 黑雁看中了这家人。 进科技馆,气球制作的恐龙。 疲惫的我,让脚踝休息休息,右脚踝自己用胶带纸打着绷带。 儿童活动区在让小孩摸虫子。 让虫子在手上爬。 轮到女儿了。 科技馆也到处发礼品。这把尺子左边嵌入了滑块拼图,右边嵌入了迷宫。中国制造。 这只笔同时又是个立体的迷宫。挺有创意。 摸马。
个人分类: 生活|31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霉菌侵蚀你的健康
greenbz 2011-5-6 18:36
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容易忽视我们正在发生的霉菌污染,请看下面摘自美国知名媒体《商业周刊》《新闻周刊》的真实案例: 案例1:美国纽约的卡伦贝尔老太太从未想到,她所居住的公寓竟然差点夺走了她的性命.15年来,她一直住在同一间公寓里,但身体和精神状况变得越来越差,而且找不出病因.1998年春天,她的体重降了近14公斤,而且经历了3次休克,只能虚弱地躺在床上,且必须请护士在家看护.当护士闻到卧室衣橱里一股强烈的发霉味道时,终于真相大白.原来是家里高浓度的霉菌,让老太太产生了中毒反应. 案例2: 从事饭店管理工作的尼克,曾经发现饭店内有严重的漏水情形,虽然日前他已离职,但因长期吸入饭店中潮湿发霉的空气,他的肺部纤维化,肺功能几乎损失一半,且必须终身服用至少十多种药物来维持生命. 近来,这些刊登在美国知名媒体《商业周刊》《新闻周刊》的真实案例,让许多人对平日忽视的霉菌彻底改变了看法.因为造成发霉现象的霉菌,不但会释放出过敏物质,引发过敏,有些毒性强的霉菌,更会引起严重的肺部病变,甚至死亡. 看了霉菌的如此恶劣的危害,你不禁会联想到家里最会滋生霉菌的地方:地板,厨房,浴室,水槽的排水孔,冰箱的底盘,浴缸,洗衣机等等,事实上,只要你仔细观察,这些地方十之把九都有大量白色的霉菌附着.原来霉菌就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的威胁着我们. 针对日益严重的霉菌污染,有什么好的对策呢?那就是使用有抗菌防霉功能的家具.所谓抗菌防霉家具,就是在制造家具的材料中加入抗菌防霉剂使其具有抗菌防霉的功能.目前,抗菌防霉家居如抗菌防霉地板,抗菌功能的洗衣机,门封条,冰箱底盘,正在逐渐成为都市人的新宠。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中国人怎么了?
热度 5 yufenghui 2011-4-9 23:13
  下午坐公交车回学校,车上人挤得满满当当的!根本就没有立脚之处。大家都在抱怨,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老妪,提着一书包,很无助也很无奈,在她的边上,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紧紧抱着铁柱子,坐在椅子旁的地上,正打着盹,老太太不停地催促不要睡觉,不要睡觉。小女孩实在太困根本没有理会奶奶的催促。甚至小女孩有几分哀伤!……小女孩旁边的椅子上坐着我们学校的两个女生,有说有笑,乐盈盈的,好似今天捡到了一个大元宝!从我上车,到见到这一幕大概二十分钟了,在这之前老人和小女孩是怎么一个样我没有发言权。但当我看到老太太那无助的样子,我真希望,我能有一把椅子,好让老人家好好歇歇。儒家讲“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当时就想,假如换作是自己的父母,或者自己的孩子,我们学校的那位女生绝对会立马将自己的座位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孩子坐的!可就是因为是假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才会有这一幕的发生!   车子继续行驶,车厢里人越来越多,行至金鸡湖大道,整个车厢里基本只有上的,没有下的,我也知道,这班车不到莲花小区是不会有人下的。大家只能继续煎熬……等待……!由于人多,老人家更是不停地用自己的身体护着自己的孙女,并且嘴里不停地说,快醒醒,到家了,但是小女孩依旧沉睡如初。看着老人家佝偻的腰一点点的弯着,护着自己的孙女,我真希望当时坐在椅子上有说有笑的那两位女生,能有那么一点“奉献精神”,主动地把座位让给老人家坐坐,哪怕是几分钟。  煎熬还在继续,车厢里的乘客对此熟视无睹,大家只顾埋怨人多,或是有说有笑谈论今天的出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地上还坐着一个困盹的小女孩和一个护着老人!   下午的这一幕,深深地萦绕在我的脑海,直到晚饭时分,我还在想,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一幕发生。我们国人到底怎么了,一直以来我们都自诩为礼仪之邦,但现实中活生生例子却告诉我,我们不是礼仪之邦——我们是无耻之邦!!!   这几年我们的GDP确实是增长了,而且那速度实是惊人,于是媒体便铺天盖地的宣扬我们“强大了”,我们真的“强大了”?列为学者教授,相必大家都知道,想我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前的GDP的位列世界第几吧!但结果又如何,还不是被英夷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许多人归之为封建制度的腐败!但我想这样的归结总有些片面!若是由文化上看,恐怕是我们的文化自身的缘故。一直以来我始终觉得中国文化缺乏进取心,总是喜欢将自己封闭起来,于是在中国历史上,长长看到的是我们族类内部自相残杀,于是一个个甘愿做看客,伸着长长的脖子围观,一片叫好,甚至有时还会拿馒头蘸上一点自己同胞的血,放到嘴里,治所谓的“病”!及至外族入侵,我们又甘愿做羊,任人宰割!有一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说是当时中国几万士兵缴下武器,被一百多个日本兵押解到长江边射杀,居然没有一个人反抗!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有时甚至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就是事实!   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会有这样的病态!为什么?
2237 次阅读|4 个评论
普通老太太
热度 4 qufuqing 2011-3-20 22:35
普通老太太
妈妈比我长两旬,快六十了。年龄越来越老了,话越来越多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越来越喜欢翻开复去的说来说去。知道人年龄大了,话就多,喜欢回忆过去。回家工作后我都是和妈妈聊聊天。 周末休息,晚上娘俩就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妈妈总是感叹日子过得太快了,想起我小的时候,好像就和昨天一样,喜欢回忆以前过的苦日子。 (一) 以前家里穷,吃不好、穿不好,还得下地干活。以前没有什么别的活干,种地就是唯一的职业,土地的多少是个大问题,经常因为种地的事情发生冲突。 那一年我还小,妈妈得在家看着我,没有下地。我爸回来和我妈说你快去看看吧,咱家的地种不开了。我妈到地里一看,本来是接近四垄地,被相邻的人家占得都不足三垄了,这个相邻的主家我喊张婶。我妈二话不说,直接拿镐头把已经扶起的地边刨了。相邻的主家不干了,说这都是有标志的。我妈说你有标志我也有标志,我本来是接近四垄地可现在连三垄都不足了,我拿我娘家的耧来下种都进不去地了。就这么你言我一语的吵起来了,张婶她闺女搬起一块大土坷垃就给我妈扔腰上了,打了我妈一个趔趄。我妈说那时候她力气很大,过去抱起张婶就摔在地里,过去抓住她闺女头发,一肘子就把她嘴捣出了血。他们看我妈不好惹,最后就把地边正过来了。 我妈说他们心里明知道是多占了地,就是欺负咱们家人少。正过地边之后,相安无事,好多年。 (二) 农村的事情很玄。 今年地又被弄成墒沟了,全是大土坷垃,得一点一点用镐头打碎。爸、妈、爷爷一直忙到日落西山也没有把地整平,爷爷当时就六十多了。明天就得扶起畦子,咋办?先回家吃饭吧。吃完饭,三个人就又下地了,我爸用自行车驮着爷爷,我妈就在后面走。那天还下着小雨,敲土坷垃一直敲到 11 点多。我妈说:当时我爷爷的鞋都裹满了泥,一直到脚脖子以上,头发也湿透了。我妈说咱不弄了,回家吧。 月妈妈天,我妈走着回家,也没感觉害怕。 后记 听着这些往事,像是故事,我想哭。 有些事情不是亲历过的人不能理解其中的困难和艰辛,有些朋友可能觉得妈妈是个厉害的角色,其实妈妈也是个老实人,现在是个准老太太了,呵呵。 我得好好珍惜她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什么喜欢你
zhangyun85 2011-3-5 15:34
今早在跑步时,想起朋友曾问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你? 嗯,为什么喜欢你,从北门跑到南门,再折回,一直在想:对啊,为什么喜欢你,而且是从第一眼开始? 也许,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你的小与简陋吧。冬天里,绝不会搞冰雪节,春天里也够不上格开山花节什么的。一年四季,都那么平淡无奇。不孤寂但也不热闹。去的人,都固定是那么些,早上打拳跳舞的老头老太太、偶尔几个稍微年轻的一点的跑步的人,也是50朝上的。下午会有几个年轻人,看书或者发呆,还有一帮孩子,肆无忌惮的跑闹着。 渐渐发现,总想去你那,无论是晴天还是雪天。你的沉寂中有一种自得。你有一座塔,古旧、年久失修。塔身上的神像已经腐蚀,油彩褪去,露出木质和铁丝的骨架。你有一个小池塘,很浅,池底铺满鹅卵石,秋天的时候,我从干涸的池底上走过。你有一座停运的火车头,在北门,静静的立在那里,回忆着当年轮转的时光,记忆中似乎还有扒火车的少年吧。 你确实很小,20分钟可以走个来回。你很简陋,不会有烫金的印着宏伟大门的门票。你是寂静的,有一天下午,我在阳光里看书,睡了过去,那么安静,只有风声。你是包容的,秋天落叶满地的时候,我从小路上跑过,那些清洁员,远远的停下手中的扫把,待人走过,再继续开始清扫。 我见过你春天独开的花,夏天迷蒙的雨,秋天金黄的落叶和冬天温馨的雪。秋天和冬天是那么特别,见过那些阳光下的落叶,一辈子都忘不掉那些灿烂的颜色。冬天里下大雪,我躺在松软的雪地上,直到凉意浸透才爬起来。 嗯,其实,你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你的一草一木,都寻常可见。可是,我就是喜欢你呀。你一直都是那个样子,在那里,安之若素,无动于衷。随便我来不来,春花照样烂漫、夏雨照样滂沱。
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十二家房客”时代即将轮回
热度 3 wangxh 2011-3-3 22:05
好像佛经讲什么“轮回法则”。还别说,有时挺对的。这不,“公租房”被灭绝20年左右,又踏着时代的步伐、大张旗鼓地回来了,呵呵呵! 今天每年一度的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就迸出猛料: 两会代表建议:城市住房应以公租房为主 。 当初,为了推行房改政策,不知道谁制造出两个东西,一个是“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一个是“住房本身是商品,非要当福利不可”。结果大家都领教了,中国老太太终于变成了美国老太太;住房终于成了商品,而且是无论政府还是商家都像葛朗台一样盯住的奇特商品——来钱呀, 一平米的水泥混凝土中加点钢筋就是好几万 呐!【有时连钢筋都没有。一朋友说,他岳父家新房装修,装修工在阳台干活时,阳台突然断了,从六楼一直像电梯一样“降到”二楼阳台,也就是说从3楼一直到6楼阳台都没有放钢筋。参见: 漂亮楼房阳台脱落 22岁小伙不幸死亡~原来竟无钢筋! 】 当许多老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子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公租房”的概念。老百姓说了,原来不是租房住嘛,说是让我们买房;当我们没不起房子的时候,又说本该租房。这怎么像月亮呀,初一十五不一样呢?【小时候听到一个顺口溜:毛主席,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XXX,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后边一句都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七十二家房客》,俺估计如果真的公租房大行其道,影片中描述的现象又将上演,这可与房改前的公租房有着天壤之别呀。 净干糗事的时代,记住不少难登大雅之堂的顺口溜,不过反映的原理还是很科学的——也叫轮回。 教师曰:“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里变成雨,变成雨来真麻烦,不如当初就下雨。” 一学生对曰:“吃饭不吃屎,饭到肚子变成屎,变成屎来真麻烦,不如当初就吃屎。”
个人分类: 社会|32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被当做小偷,值!
sheep021 2011-2-21 21:34
2003年,听了一个故事,真事儿。 一对博士夫妻毕业后到某大型企业工作,单位解决一套住房——毛胚房。 小两口除了两个行李箱之外,一无所有。也没钱买家具,没钱装修。只好打地铺。 居委会的老太太偶然路过,进屋一看,以为他们是小偷,或者是盲流,混进来入住。几经盘查。令人哭笑不得。 博士被当做小偷,但值!因为还有一套房子。现在博士也没房子了。更哭笑不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桩离奇的自杀案
wliming 2011-2-19 22:35
近日,美国的圣地亚哥发生了一起错综复杂、离奇古怪的死亡案件。 死者名叫奥帕斯,法医验尸后,断定为头部受伤死亡。死者从十一楼顶跳下试图自杀(他留了一份遗书),但下落时却被从九层的一个窗户射出的猎枪子弹击中,当场死亡。 射手和死者都不知道,在该楼的八层高处有一副保护窗户清洗工的安全网,因而奥帕斯不可能实现其自杀计划。通过调查发现,射出子弹的屋子住着一对老夫妇。当时老两口正在吵架,老头情绪非常激动 ,抄起猎枪对着老太太扣动了扳机,子弹没有打中他的妻子,却穿过 窗户正巧击中了奥帕斯。按当地的法律规定,某人试图谋杀“A”, 却杀死了“B”,则按谋杀“B”罪论处。 面对“谋杀”罪的指控,老两口都坚持说,他们谁也不知道猎枪装的有火药。老头说﹕多年来他总是用空猎枪吓唬妻子,他根本不想 谋杀她。所以杀死奥帕斯看来是意外事故,也就是说,猎枪是被偶然装上了火药。 通过进一步调查,找到了一位目击者,他证明老夫妇的儿子在事发大约六周前,往猎枪装了火药。原因是老太太突然中断了对儿子的经济资助。 儿子企图利用父亲常用猎枪吓唬母亲的习惯,借父亲之手 杀死母亲。案件此时成了老夫妻的儿子谋杀了奥帕斯。 更为离奇的是,老夫妻的儿子,正是这位名叫奥帕斯的青年,他因迟迟未能实现谋杀母亲的企图而颇感失望,所以想跳楼自杀 ,不料却被自己填装的猎枪子弹击中致死。 按照法律规定,死者是自己谋杀了自己,因此,法医最后判定:这是桩自杀案!
个人分类: 娱乐|1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看了必哭的内容
liuyanjun 2011-1-17 15:18
老公,我把咱爹娘接来了!有良心的人都来看看,男人认清这样的女  结婚那天,酒店门前车水马龙. 妈妈问我:坐在角落里象两个要饭模样的人是谁? 我看过去的时候,有个老头正盯着我,旁边还有个老太太,发现我看着他们时赶忙低下头。我不认识他们但也不象要饭的,衣服是新的连折印都看得出来。妈说象要饭的是他们佝偻着身子,老太的身边倚了根拐杖的缘故。 妈说天池是孤儿,那边没亲戚来,如果不认识就轰他们走吧。现在要饭的坏着呢,喜欢等在酒店门口,见哪家办喜事就装作亲戚来吃黑酒。 我说不会,叫来天池问一下吧?天池慌里慌张把我的手捧花都掉地上了,最后吱吱唔唔地说是他们家堂叔和堂婶。我瞪了妈妈一眼:差点把亲戚赶走。 妈说天池你不是孤儿吗?哪来的亲戚呢? 天池怕妈,低头说是他家远房的亲戚,好长时间不来往了。但结婚是大事,家里一个亲戚没来心里觉着是个憾事,所以…… 我靠着天池的肩埋怨他有亲戚来也不早说,应该把他们调一桌,既然是亲戚就不能坐在备用桌上。 天池拦着说就让他们坐那吧,坐别桌他们吃着也不自在。 直到开席那桌上也就坐了堂叔和堂婶。敬谢席酒经过那桌,天池犹豫了一下拉着我从他们身边擦了过去。回头看到他们的头埋的很低,想了想我把天池给拽了回去:堂叔、堂婶,我们给你俩敬酒了! 两人抬起头有点不相信的盯着我。二老的头发都是花白的,看上去很老应该有七八十岁的样子,堂婶的眼睛很空洞,脸虽对着我但眼神闪忽不定。我拿手不确定的在她眼前晃了晃,没反应。原来堂婶是个瞎子。 堂、堂叔、堂婶,这是俺媳妇小洁,俺们现在给你们敬酒呢!天池在用乡音提醒他们。 哦、哦,堂叔歪歪斜斜地站了起来,左手扶着堂婶的肩右手颤微微地端起酒杯,手指背上都是黄黄的茧,厚厚的指夹逢里留着黑黑的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他们过早地累弯了腰。我惊讶地发现,堂叔的右腿是空的。堂婶是瞎子,堂叔是瘸子,怎样的一对夫妻啊?别站了,你们坐下吧。我走过去扶住他们。堂叔又摇晃着坐下了,无缘由的堂婶眼里忽然就叭嗒叭嗒直掉泪,看到堂叔无言地拍着她的背。本想劝他们两句,但天池拉着我离开了。 我跟天池说,等他们回家的时候给他们一点钱吧,太可怜了。两人都是残疾,这日子根本想不通怎么过。天池点点头没说话,紧紧拥着我。 第一年的除夕,天池说胃疼没吃下晚饭回房睡觉去了。我让妈妈熬点大米粥也跟着进了房。天池躺在床上,眼里还憋着泪。 我说天池不带这样的,第一年的除夕就不跟我们一块吃晚饭,还跑房里这样。好象我们家亏待你似的,一过节你就胃疼,哪有这样的事情?其实我知道你不是胃疼,说吧什么事? 天池闷了半天说对不起,他只是想起堂叔和堂婶还有他死去的爹娘。他怕在桌上忍不住,惹爸妈不高兴才推说胃疼。 我搂着他说:真是个傻孩子,想他们我们过完年看他们去就成了,再说我也想知道他俩是怎么过日子的。 天池说算了,那条山路特别难走。你会累着的,等以后路通了我们生了小孩再带你去那看他们吧。 我心里想说:等我们生小孩的时候他们还不一定在呢!但没敢讲出来,嘴上说给他们再寄些钱物吧! 第二年的中秋期间我正巧在外出差,中秋节那天又回不了家。我特别想天池和爸妈,我就跟天池煲电话粥。 我问天池想我想得睡不着怎么办?天池说就上网或者看电视,再不行就睡那睁着眼睛狠狠得想。 那晚,我们直到把手机聊得发烫没电为止。 躺在宾馆的床上,看着窗外圆圆的月亮,我怎么也睡不着。睁着眼睛流着泪想天池、想爸爸、想妈妈。 想到天池估计也没睡着,说不定正在网上神游。翻身我也打开电脑,重新申请了一QQ号名叫“读你”想捉弄一下天池。查了一下,天池果然在,我主动加了他,他接受了。 我问他:这样一个万家团圆的好日子,你为什么还在网上闲逛呢? 他说:因为我老婆在外出差,想她睡不着觉所以就上网看看。 我挺满意这句话,接着又打出:老婆不在家,可以找个情人代替,比如说网上,聊以****一下。 半天他才敲出一行:如果你想找情人的话,对不起,我不是你找的人,再见。 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生气。叭叭叭,我赶紧发过去。 过了一会他问我:你怎么也在网上闲逛呢? 我说:我在外打工,现在想爸爸和妈妈。刚刚和男朋友通完电话还是睡不着,就上网了。 我也想我爹和娘,只是,亲在外,子欲养而不能。 亲在外,子欲养而不能。怎么讲?我把这句话又重复敲了过去。 我有点莫明其妙,天池怎么说这样的话? 你叫“读你”,我今天就让你读一次吧。有些事情放在心里很久会得病,拿出来晒晒会舒服些,反正你我也不认识,你就当作听一个故事吧!于是,我意外地知道了天池一直隐藏在内心的事情。 30年前,我爹快五十了还没娶亲,因为他腿瘸加上家里又穷没有姑娘愿意嫁他。后来,庄上来了个要饭的老头还搀着个瞎眼的女人。老头病得很重,爹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在自家歇息。没想到一住下那老头就没起来过,后来老头的女儿就是那瞎眼的女人嫁给了我爹。 第二年生下了我。 我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可我从来没饿过一顿。爹和娘种不了田,没有收入就帮别人家剥玉米粒,一天剥下来十指全是血泡,第二天缠上布条再剥。为了我上学,家里养了三只鸡,两只鸡生蛋卖钱,留下一只生蛋我吃。娘说她在城里要饭时听说城里的娃上学都吃鸡蛋,咱家娃也吃,将来比城里的娃更聪明。但他们从来都不吃,有回我看见娘把蛋打进锅里后用嘴舔着蛋壳里剩下的蛋清,我搂着娘嚎啕大哭。说什么也不肯吃鸡蛋了,爹知道原委后气得要用棍子打娘。最后我妥协,前提就是我们三人一块吃。虽然他们同意了,但每次也就象征性的用牙齿碰一下。 庄上的人从来不叫我名字,都叫我是瘸瞎子家的。爹娘一听到有人这样叫我必定会跟那人拼命。娘看不见就会拿了砖块乱砸,嘴上还骂着:你们这些杀千刀的,我们瘸瞎,我娃好好的,就不许你们这样叫唤。将来你们一个都不如我娃。那年中考,瘸瞎子家的考了全县第一的喜讯让爹娘着实风光了一把。镇上替我们家出了所有的学杂费,送我上学的那天爹第一次出了山。上车的那会,我眼泪扑剌剌的直掉,爹一手拄着拐一手替我擦泪:进了城要好好学,以后就在城里找工作娶媳妇。别人问起你爹娘你就说你是孤儿,没爹娘,不然别人会看不起你。特别是娶不上媳妇,人家会嫌弃你。误了你娶媳妇,我都无脸去见老祖。 爹!我让爹别在说了,这是什么话,还没有用呢咋就不认爹娘呢?娘也说这是真话,要听。你不记得在学校里吗?只要说你是瘸瞎子家的,别人就会拿白眼挤兑你。刚开始连老师都不喜欢你。以后,你带了城里媳妇回家就说俺们是你的堂叔和堂婶。娘说完就在那抹泪。爹说,不要把媳妇带回家,一带回来你娘忍不住就会露馅的。然后往我怀里揣了十个熟 鸡蛋就拖着娘走了。 我的眼泪也扑剌剌地往下掉,残疾不是他们的错,那是老天对他们的不公。但他们却生了一个完美的天池给我。这个傻天池,这样的爹娘,无法再完美了。我很生气,他怎么就这么小看我呢? 那后来,你就告诉你媳妇他们是你堂叔和堂婶?我敲过去这句话。 本来我不信。媳妇找的是我又不是爹娘,为啥爹娘都不能认呢?不过我在外十年,爹娘一次都没去过我的学校。第一年工作,我想带他们进城玩玩,他们都不肯,说让人晓得我爹娘是残疾人会在我脸上抹黑,影响我娶媳妇。一辈子都在山里了不想出去了。娘还说她就是从城里来的,也没啥意思。后来,我谈了第一个女朋友,当我认为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就带她回了趟家。谁知到家后,她晚饭都没留下吃一顿就走了,我追出去她说,和这样的人过日子她一天都过不下去。还说我们家基因有问题,以后的小孩肯定也不会健康。我气得让她有多远滚多远。回到家,娘在那哭,爹也骂我。说我不听他们的话,非要断了咱家的香火不可。 后来,我遇上了第二个女朋友,就是现在我的老婆。我很爱她,做梦都怕失去她,她们家又很有钱,亲戚都是些上等人家,有了前车之鉴我很害怕只能不孝了。但是一到逢年过节我就想他们,心里堵得慌,难受。 那你从来就没有告诉过你老婆?也许她不计较这些呢? 我没说过,也不敢说。如果她同意了我想我岳母也不会同意的。我和她们住在一起,岳父在外是有脸面的人。如果爹娘来了不是在他们脸上抹黑吗?我也只能在出差学习的时候偷偷回去看上两眼。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现在我的心里舒服多了。 下了网,我依旧没有觉意。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我理解天池的无奈,也了解他爹娘的苦衷。但他们不知道却将无辜的我陷入了无情无义的逆境之中。 天将放亮时,我敲开了部门经理的门,告诉他下面的事情请他全权处理,我有点非常重要的事情尽快要办,一切就拜托他了。然后简单收拾一下行李我就直奔火车站。还好,赶得上头班列车。 那条山路确实很难走。刚开始腿上还有点劲,后来脚上磨起了泡我就再也走不动了。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又晒得厉害,我只有喘气的份。背来的水差不多快喝完了,我也不知道下面还有多少路程要走。脱下鞋子挤了水泡,那一会疼得我都哭出声来,真想打个电话让天池来接我回家,最后还是忍住了。从路边揪一把芦苇花垫在脚底,感觉脚上舒服多了。想到天池的爹娘此时还在家劳作着腿上忽的一下就来了劲,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当老村长把我领到天池家门口的时候,那一片烧得红红的晚霞正照在他们家门口的老枣树上。枣树下坐着堂叔,哦不、是天池的爹,爹比结婚时看到的老多了,手上剥着玉米,拐杖安静地倚在他那条残缺的腿上。娘跪在地上准备收晒好的玉米,手正一把一把地往里撸。这,宛如一幅画,而画中便是这世上最完美的爹娘。 我一步一步地往他们跟前走着,爹看到了我,手中的玉米掉在了地上,嘴巴张得老大,吃惊地问:你、你咋过来了? 娘在一旁摸索着问:他爹,谁来啦? 天、天池家的。 啊!在、在哪?娘惊慌失措地找着我的方向。 我弯腰放下行李,然后一把抓着她的手,对着他们,带着深深地痛、重重地跪了下去:爹!娘!我来接你们回家了! 爹干咳了两下,泪无声地从爬满皱纹的脸上流出。 俺就说,俺的娃没白养阿!娘把双手在自个身上来回的搓,然后把抱住我,一行行的泪水从她空洞的眼里热热地流进我的脖子里。 我带爹娘走的时候村里是放了鞭炮的。我又为爹娘风光了一次。 当天池打开门,看到一左一右站在我身边的爹和娘时吃惊不小,怔怔地愣在那,一语未发。 我说:天池,我是读你的人。我把咱爹娘接回来了。这么完美的爹娘,你怎么舍得把他们丢在山里? 谢谢! 天池泣不成声,紧紧的抱住我,像他娘一样把一行泪流进我的脖子里。 看了感动的,所有爱自己的父母的,所有孝顺的子女,请转载此文章(大家一起来善待父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94岁老太太:“警察叔叔哇,送我回家吧,我脚走麻了”
大毛忽洞 2009-12-3 18:23
94 岁老太太: 警察叔叔哇,送我回家吧,我脚走麻了 2 日下午 5 点,当警灯在 94 岁的张老太身边闪烁时,她哭出声来: 警察叔叔哇,送我回家吧,我脚走麻了。 巡警在她怀中发现一张 工人职员劳动保险费领取证 ,上面写着 90 元 / 月。原来,张老太为了领取这每月 90 元 劳保费 ,花了一天时间从新开铺杵着拐杖步行 10 多里到五一广场找退休前单位领取。 2 日,上了岁数的她把腿给走麻,瘫在地上。老人清醒了过来之后说,我们的命按秒计算,能活着就活着。 来自 163 : http://news.163.com/09/1203/01/5PIST4JP00011229.html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03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