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类行为动力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博士生颜登程毕业论文答辩会
bhwangustc 2017-3-11 14:00
博士生颜登程毕业论文答辩会 时间: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下午4:00-5:30 地点:中科大东区理化大楼17-009教室 答辩委员会:何大韧,刘宗华,王文旭,邓友金,王文阁, 闫沐霖,完绍龙 (前五位是论文评审专家) 基于人类动力学和复杂网络的 开发者行为及兴趣研究 摘要: 过去几十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地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软件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信息技术。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广泛地依赖各种各样的软件,从手机APP到办公软件,从科学计算程序到可视化程序,从动画制作软件到电影剪辑软件,从公交调度程序到飞机控制系统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生活在软件的海洋中,软件之于我们现代人类就如同水、空气和阳光之于万千生物。软件和软件开发者已经成了社会创新的驱动力。软件开发者能为便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同样也能为提高自身的开发效率和品质创造各种软件工具。各种以软件开发者为服务对象的软件和在线社区也在不断发展。比如著名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革命性地改变了软件开发与部署工作流,创造了更加便于分布式协作的软件开发模式。再比如成立于2008年4月的GitHub就是基于一个基于Git的开源协同开发平台。GitHub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了托管项目、开源项目、协同开发的平台。GitHub也创造性地改进了开源分布式协作开发的工作模式,提供了诸如watching,forking和pullrequest等功能以提高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协同工作效率以及软件质量。大量软件开发者聚集于GitHub,因此GitHub也积累了大量开发者的行为数据以及开发者与开发者、开发者与软件项目之间的交互关系数据。 形形色色的开发者社区提供了软件开发者线上活动的基地,软件开发者之间由于不同的交互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比如开发者之间相互关注、相互协作、提问回答、共同讨论等等。软件开发者与软件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交互关系,如提交代码、评审代码、测试代码等,与此同时开发者社区平台也记录了软件开发者在线活动的点点滴滴。开发者之间以及开发者和软件项目之间丰富的网络关系启发我们使用复杂网络作为工具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线平台记录下的丰富的开发者活动数据又启发我们利用人类动力学作为工具来研究软件开发者的行为,捕捉他们的行为规律,帮助在线平台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功能。因此研究软件开发者的行为及其与软件项目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在本文中我们从人类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软件开发者的博客发表行为,并借助复杂网络的理论和工具研究了软件开发者与软件项目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软件开发者的兴趣特性。 对软件开发者在GitHub平台的博客发表行为的人类动力学实证分析表明软件开发者的博客提交数目和提交时间间隔具有明显的胖尾分布特性。与其他在线平台相比,GitHub上发表博文因为更正式内容长度更长,因此提交数目分布更加同质而提交时间间隔更加异质。通过对比普通开发者和精英开发者的行为,我们发现普通开发者具有低记忆性和高阵发性而精英开发者具有低记忆性和低阵发性,表明精英分子对于提交博文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兴趣,且他们将提交博文作为自己日常常规工作来对待。 我们提出了多层二部网络的向量表示形式并将开发者与软件项目之间的多种关系建模为多层二部网络来分析其兴趣的广泛性。分析结果表明,watching层的开发者和软件项目的协同相似性都与度负相关,而在forking层开发者的协同相似性与度正相关,软件项目的协同相似性与度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表明软件开发者在使用GitHub提供的不同的社会化功能与软件项目建立联系的时候兴趣是有差异的。 更进一步,我们从软件开发者对于软件品质方面的兴趣来分析,提出了依赖中心性相似性指标,并基于该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开发者的近邻中心性与度负相关,而软件项目的近邻中心性在均值附近波动。表明开发者在GitHub上成长过程中由于可以主动选择项目所以变得越来越实用化,慢慢会更多的关注对自己实用的软件项目而不是一味的关注高流行度和高品质项目。而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只能被动选择,所以关注项目的高质量开发者和普通开发者会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对于watching层和forking层的开发者和项目,其依赖中心性相似性都与度负相关,表明度越大,在近邻品质方面的兴趣越广泛。 如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开源协同软件开发理念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开发者社区,软件开发者面临浩瀚的软件开发知识和软件项目该如何高效的进行选择是一个困扰软件开发者和各软件开发者社区的问题。对于软件开发者行为的研究和软件开发者兴趣的研究最终是要帮助解决软件开发者和软件开发者社区面临的信息过载的问题。今后的工作可以将人类行为时间特性统计规律应用到更多类型的推荐算法优化中去。 另外软件开发者与软件项目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方式让我们很自然的抽象出了软件开发者与软件项目之间的多层二部关系。关于多层网络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兴起。二部网络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了,并且这些研究很好的应用到了解决各类产品的推荐中。但是关于多层二部网络的概念目前鲜有提及。我们知道如果能从越多的维度了解软件开发者与软件项目(更一般的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必将为解决用户在面临巨量的产品时的信息过载问题提供更多的线索。本文虽然根据多层单部网络的概念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向量化多层二部网络表示,但是如何张量表示多层二部网络,多层二部网络如何建模,多层二部网络上的动力学过程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后面广大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软件开发者对于软件项目品质兴趣的时候,给出了二部网络中两部分节点各自的依赖关系这一额外信息,在之前的研究中由于数据的缺乏很难同时找到像软件开发者与软件项目这样,不仅二者之间存在清晰地联系,二者各自内部还存在清晰依赖关系的数据集。如果将这些关系结合成一个融合依赖关系的二部网络,再应用传统经典的资源分配方法来进行推荐也许会更有效。这都是后续工作中值得挑战的课题。 论文列表 : 1. Deng-ChengYan ,Zong-WenWei,Xiao-PuHan,Bing-HongWang.EmpiricalanalysisonthehumandynamicsofbloggingbehavioronGitHub .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2017,465:775-781. 2. Deng-ChengYan ,MingLi,Bing-HongWang.Dependencecenteralitysimilarity:measuringthediversityofprofessionlevelsofinterests .PhysicaA:StatisticalMechanicsanditsApplications,Accepted,DOI:10.1016/j.physa.2017.02.082. 3. Deng-ChengYan, Bing-HongWang.Collaborativesimilarityanalysisofmultilayerdeveloper-projectbipartitenetwork.arXiv:1703.03093.
个人分类: 网络科学论坛|5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韩筱璞博士论文摘要
bhwangustc 2012-5-28 02:09
韩筱璞博士论文摘要 当前探索复杂系统的出发点之一,是深入挖掘各种在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统计规律与性质。其中以幂律分布为代表的各种非泊松分布特性,就是其中一个有着高度普遍意义的重要的规律。因为其简单的形式、特殊的性质、丰富的物理内涵,从复杂性科学出现之初,就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注意。近年来,随着人类动力学研究的兴起,人们发现在人类行为中也存在丰富的非泊松统计特性,其中既包括了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特性,也包括空间分布特性和强度分布特性等 , 再度激起了研究非泊松特性的热潮。本文从实证、模型和社会动力学效应等角度,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中所存在的多种非泊松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中,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这些非泊松统计特性的产生机制进行的建模研究。 在人类行为的时间统计特性方面,本文对人们使用短消息和在线即时通讯等现代通讯手段时的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多重标度性分布特征;不同与主流的任务队列理论,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变化的兴趣的动力学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一类人类行为中的非泊松特性。本文还基于现实人类行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型,包括自相似时间规划、层次性影响、社会交互与临界现象等,并获得了与实证基本一致的统计特性。 在人类行为的空间运动特性研究方面,本文基于交通网络的层次性结构对人类出行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动力学模型,解释了人类出行行为中的标度性行程分布与局域化特性;本文更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级联运动特性的人类运动特性模型,并获得了与实证高度吻合的结果。本文还基于确定性行走思想,对动物空间运动行为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建模研究,不仅获得了与实证一致的空间运动行程分布,而且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群集运动的产生机制。本文还基于层次性交通网络系统,研究了人类出行行为特性对疾病传播过程产生的社会 动力学效应。 本文还对流行病传播过程中的空间分布特性,从实证和模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对多种流行病,例如甲型流感, SARS 和禽流感等,在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标度性的其空间分布特性,例如 Zipf 定律和 Heaps 定律等。针对这些统计特性,本文提出了一个高度简单的复合种群模型,指出如疾病控制等这些传播过程中的抑制性因素,决定了这类标度性空间分布特性的产生。 本文重点研究了幂律分布,同时也关注了其他类型的非泊松分布特性。我们通过构建参数网络,分析了实验人员进行参数调节过程中的行为,发现了广延指数分布特性,并基于活性行走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我们还在历史朝代寿命分布和对其他一些社会体系的统计中,发现了一类全新的非泊松分布特性,即双线性分布,并基于层次性网络上的资源流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机制分析。本文还对其他类别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索,例如循环生灭博弈和考虑了消费影响的囚徒困境博弈等,获得了有趣的结果。 发表论文: . Han Xiao-Pu, Hao Qia ng, Wang Bing-Hong and Zhou Tao, Origin of the scaling law in human mobility: hierarchy of traffic Systems, Phys. Rev. E, 2011, 83: 036117. . Han Xiao-Pu, Zhou Tao, and Wang Bing-Hong, Scaling mobility patterns and collective movements: Deterministic walks in lattices, Phys. Rev. E, 2011, 83: 056108. . Han Xiao-Pu, Wang Bing-Hong, Impacts of distance and memory in the emergence of scaling mobility pattern of human, Phys. Procedia, 2010, 3: 1907-1911. . Han Xiao-Pu, Jiang Luo-Luo, Zhou Tao, and Wang Bing-Hong, Internal-evolution driven growth in creat ion-annihilation cyclic games, Complex 2009, Part II, LNICST 5, pp. 2377-2387, 2009, Shanghai. . Han Xiao-Pu, Zhou Tao, Wang Bing- Hong, Modeling human dynamics with adaptive interest, New J. Phys., 2008, 10: 073010. . Han Xiao-Pu, Hu Chun-Dong, Liu Zhi- Min, Wang Bing-Hong, Parameter-tuning networks: Experiments and active walk model, Europhys. Lett., 2008, 83: 28003. . Yan Xiao-Yong, Han Xiao-Pu, Zhou Tao, Wang Bing-Hong, Exact solution of gyration radius of individual's trajectory for a simplified human regular mobility model, Chin. Phys. Lett. , 2011, 28: 120506. . Tang Da-Hai, Han Xiao-Pu, Wang Bing-Hong, Stretche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of recurrent time of wars in China, Physica A, 2010, 389: 2637-2641. . Zhu Jun-Fang, Han Xiao-Pu, Wang Bing- Hong, Statistic property and model for inter-event time of terrorism attacks, Chin. Phys. Lett. , 2010, 27: 068902. . Hong Wei, Han Xiao-Pu, Zhou Tao, Wa ng Bing-Hong, Heavy-taile d statistics in short-message communication, Chin. Phys. Lett. , 2009, 26: 028902. . Cheng Guan-Xiong, Han Xiao-Pu, Wang Bing-Hong, Multi-level scaling properties of instant-message communications, Phys. Procedia. , 2010, 3: 1897-1905. . Lam Lui, David C. Bellavia, Han Xiao-Pu, et al. Bilinear effect in complex systems, Europhys. Lett., 2010, 91: 68004. . Yang Han-Xin, Gao Kun, Han Xi ao-Pu, Wang Bing-Hong, Evolutionary snowdrift game on heterogeneous Newman-Watts small-world network, Chin. Phys. B, 2008, 17: 2759-2763. . Yang Han-Xin, Wang Bing-Hong, Li u Jian-Guo, Han Xiao-Pu, Zhou Tao, Step-by-step random walk network with power-law clique-d egree distribution, Chin. Phys. Lett. , 2008, 25: 2718-2720. . 韩筱璞,汪秉宏,周涛,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0 ( Z1 ): 132-144. . 韩筱璞,周涛,汪秉宏,基于自适应调节的人类动力学模型,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7 ( 04 ): 1-5. . 汪秉宏,韩筱璞,人类行为的动力学与统计力学研究,物理, 2010 ( 01 ): 28-27. . 周涛,汪秉宏,韩筱璞,尚明生,社会网络分析及其在舆情和疫情防控中的应用,系统工程学报, 2010 ( 06 ): 742-754. 樊超,郭进利,韩筱璞,汪秉宏,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综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1 ( 02 ): 1-17. . 汪秉宏 , 周涛 , 王文旭 , 杨会杰 , 刘建国 , 赵明 , 殷传洋 , 韩筱璞 , 谢彦波 , 当前复杂系统研究的几个方向,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8 ( 04 ): 21-28. 出版专著: . Zhou Tao, Han Xiao-Pu, Wang Bing-Hong, 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Dynamics, (Chapter of the book “Science Matters: Humanities as Complex Systems”, pp. 207-233, edited by Burguete M. and Lam L., Published by World Scientific, 2008).
个人分类: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进展|5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线人类行为动力学中的肥尾特征
热度 2 bhwangustc 2012-2-23 18:42
在线人类行为动力学中的肥尾特征 王澎 汪秉宏 1,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经济研究所,杭州 , 310036 ; 2,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 310036;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近代物理系 , 合肥 ,230026; 4, 上海理工大学 , 复杂系统科学中心 , 上海 ,200093 摘要: 几乎所有的社会和经济系统都是由人构成的,因此定量的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多亏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自互联网的越来越多的电子记录给予我们很好的机会来理解人类的行为模式。近年来,很多学者已经研究了从邮件通信到博客发文的广泛的在线人类行为记录。本文回顾了最近有关人类动力学重要的实证结果并探讨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在线用户行为,人类动力学,时间间隔分布,肥尾 中图分类号: F 293.3 文献标志号: A The heavy-tails in On-Line Human Dynamics P. Wang B.-H. Wang 1 Insititut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2 Alibaba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3,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Hefei, 230026 4,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lex System Science, University of Shanghai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hanghai Academy of System Science -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havior is quite obvious since the dynamics of many social,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 are driven by individual human actions. 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records available from internet give us a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pattern of human behaviors. From surface mail to blog posting, a wide variety of human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 the main result arising from all these studies and discuss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online user behavior; human dynamic; inter-event time; heavy-tails 1. 互联网与海量人类行为数据 对人的行为模式和特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人是构成我们这个庞大而复杂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当我们希望了解和模拟任何这个群体中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时候,有关人这个基本单元本身的动态特性的知识则是永远无法回避的。然而,人本身又是及其复杂的系统。早期的金融物理 , 经济和社会学建模 , 还有流行病模型中 , 作为过程执行者的人往往只是被简单的假设为服从某种迫松行为。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和一套完整的方法 , 比如通过问卷调查抽样了解样本人群的特性 , 比如实验心理学中通过对志愿者的实验来了解个体行为中的心理细节。虽然这些传统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反应了个人的某些行为特征 , 但是一方面其数据仍然太少 , 很难对人的行为给出一个比较全面和普遍性的特征描述 , 另一方面是其结果过于细节 , 对于由人构成的复杂系统的建模研究似乎可以利用之处甚少。 然而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则让我们看到了实现的希望。首先是个人电脑的出现。人们通过电脑的每一个操作理论上都是可以记录和收集的。比如鼠标的移动,点击,链接的访问,文件的修改,命令的输入都能够被准确的记录下来,成为很好的研究对象。同时电脑的大量普及,互联网的诞生则导致了大量信息的数字化。 Web2.0 网站的出现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个过程。不同于传统的网站信息的单向发布模式, web2.0 网站上的内容通常都是用户自己发布的。也正因为有了用户的大量参与,使得这些网站上记录了丰富的用户行为数据,比如说发文信息,回帖信息,商品买卖,用户登录,照片上传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有关人类动力学行为的知识。 2. 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 这些丰富的数据吸引了从物理学,计算机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广阔的学科的学者。早期,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学者们大量使用了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慢慢进化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 数据挖掘 ” ; 同时近十年来,作为另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图论被大量应用,并让 “ 复杂网络 ”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飞速发展起来 。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把数据里不同个体看成节点,而个体之前的相互作用数据看成连边,这样形成了一个网络的图景,并利用传统图论中的一些特征量来研究这个 “ 网络 ” 。在研究在线社区的时候,社区里的每个人的主页往往被看成一个节点,而主页上的好友链接则看成连边 。研究手机用户行为时,每个手机用户则被看成节点,而彼此的通话则看成连边 。不过这里网络的连边数往往是各节点相互作用的累积量,这样的对待本质上把动态的网络静态化了,这主要是因为图论中的各种测量方法也都是只针对静态网络的,有关动态网络的刻画实际上是没有现成的理论的。比如,在在线社会关系网中友情链接的建立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用户往往时逐渐增加一些好友,有时还会删除一些许久不联系的好友,但是由于文献中是往往不考虑这个动态过程的,直接以现有好友数作为节点的度,这其实只是反应了一个经历了长期演化后的累积量。早期, holme 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研究在线用户的 email 通信间隔,他发现这里的时间间隔分布是呈幂指数分布的 。这种分布说明,在线用户之间的交流是存在很强的突发性的。 3. 人类动力学的实证 3.1 时间间隔分布的 肥尾特征 图 .1 泊松序列和肥尾序列的不同。 (a),(b),(c) 分别为一泊松序列的时序和分布图; (d),(e),(f) 分别为以幂律序列的时序和分布图。 不过真正对时间间隔(两次连续行为之间的间隔)的分布的肥尾特征的普遍证实和关注则是之后 barabasi 等人的集大成的工作 。图 1 中显示了指数和幂率分布的间隔分布的不同,可以看到幂指数分布存在着非常多长间隔这是指数分布中不可能有的,这对应着的行为特点就是人往往会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暂停后又会突然密集的从事某事,因此又称这样的行为特征为突发性( burstiness )。他们研究了 email, 通信,网站访问,图书借阅,股票交易等五种行为,并在这些行为里都发现了呈幂律的时间间隔(或等待时间)分布 。结合早前零星的证据,显示出这种特征是人类行为中的普遍规律。 在解决很多商业和社会实际问题中,比如交通流模型,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呼叫中心的呼叫,存货控制问题等等 , 学者们往往都是假设人的行为间隔分布 为迫松分布。因此 barabasi 以及之前的研究,完全打破了这个传统观点。尔后的研究,包括打印间隔 , 短信收发间隔 ,手机通信间隔 ,在线游戏登录 , 拍卖等待 ,论坛回复 ,网上冲浪 等等都进一步证 实了人类行为突发性这一基本特征。这意味着之前的那些问题的研究需要重新考虑。 3.2 变化的幂指数 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用户的分布幂指数实际上是和其活跃性(个人用户的平均间隔时间的倒数)呈正比的 。这一结论最早来自周涛等人的研究,他先是根据活跃性对不同的用户分类,每一类用户产生一个集体间隔分布,通过拟合这个幂指数他发现,分布的幂指数与活跃性呈现单调的递增关系。很快, Filippo 在 AOL 在线查询, Ebay 信息发送,维基用户登录中证实了同样的相关性 。和周涛等人不同的是他这里是根据行为数量来进行分类的(如图 2 ),不过由于数量和活跃性是正比关系,因此得到的结果和周涛等人本质上是没区别的。从图 2 可以看到,当用小时为单位记录间隔时,在天以外是有非常强的震荡的,这实际上是对拟合以及分布规律的展现是有一定影响的。另外他通过重新标度的方法(取 ,其中 为间隔分布, 为其平均量),发现在相对尺度下,原来不同幂指数的分布都塌缩到一起 。因此,他强调利用相对时间间隔来描述人类行为会更加合适。并且这一发现也说明不同活跃性的用户虽然间隔分布幂指数不同,但是其内在机制很可能仍然是一致的。不过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他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来研究 Ebay 的留言的等待时间,却发现不同活跃性的用户的等待时间间隔分布幂指数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图 .2 (a)Ebay 留言间隔的全局时间间隔分布,这里每幅图对应于一组有相似留言数的用户。全部用户被分为 11 组,这里分别显示了其中的 3 , 5 , 9 , 11 组。虚线为其幂律拟合,对应的幂指数分别为: 1.1 , 1.2 , 1.8 , 2.3 。( b )为不同组里能被以上全局分布很好描述的比例。这里的比例值 R(Q) 是通过 Kolmogorov-Smirnov 测试计算出来的。( c )不同组的 R(Q) 值以及幂指数与行为数的关系 。 3.3 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幂指数 自从 barabasi 等人首次提出人类动力学这个概念,并发现肥尾特征在人类行为间隔分布中的普遍性以来,几乎所有的模型都似乎默认了一个关键的假设,那就是驱动人类行为的机制在所有时间尺度上都是一致的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实证结果却能得到一个非常不同的结果。 表 1 罗列了最近有关人类行为的实证结果,主要包括其间隔分布指数以及其所用的单位和分布所在的主要时间范围。在表里,我们简单的把时间范围分为两个区域:天以内和天以外。如表所见,当数据的单位为秒或者分钟时,研究往往只是集中在天以内的部分;当数据的单位为小时或者天的时候,呈现的间隔分布又往往是天以外的部分。没有任何研究同时关注过天以内和天以外的行为,尽管有人也注意到在 24 小时左右的地方分布会有轻微的隆起 。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例子就是电子邮件和通信记录,一些人根据这两个行为的间隔分布的指数不同,认为这两种行为分别属于不同的普遍类 ,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个两个行为的内在机制是相同的,因为通过尺度缩放( rescaling )他们把一些看起来幂指数完全不同的分布塌缩到了一条分布上 。但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两个行为的分布实际上是处于两个迥异的时间范围:得益于电脑的自动记录,电子邮件的收发时间都是以秒或分钟为单位,而通信的时间记录习惯往往只是精确到天,这导致之前的研究对电子邮件只是注意天以内收发间隔分布,而通信则是天以外。仔细比较表 4.1 里的行为的间隔分布,可以看到天以外分布的幂指数普遍要高于天以内分布的幂指数值:五个天以外的幂指数中有四个的约等于或者大于 2 ;而所有六个天以内的幂指数都只是等于 1 或者稍微高于 1 。 如果对于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时间尺度下的分布比较还并不能完全说明这种异质性,进一步的对同一行为不同时间尺度下得分布幂率则更完整的证实这个结论 。通过对博客发帖和维基词条修改两种行为的调查,无论是在集体层次还是在个人层面,都显示了分布幂指数在两个时间尺度上的不同,如图 3 。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分布幂指数上同时也反映在相关性以及活跃性与幂指数的依赖关系上 。 表 1 比较不同人类行为的分布幂指数。这里特别注明了每个数据的单位以及分布所在的范围。 * 对应于所有个人幂指数的平均值; 对应于个人分布的幂指数;其他的则为全局分布的幂指数。 行为种类 单位 范围 幂指数 电子邮件 秒 天以内 1*,0.9 通信 天 天以外 2.37 ,2.1 图书借阅 分钟 天以内 1* 打印 秒 天以内 1.3 路由访问 秒 天以内 1* 点击同一链接 秒 天以内 1 点击任何链接 秒 天以内 1.25 AOL 在线查询 小时 天以外 1.9 Ebay 信息 小时 天以外 1.9 维基登录 小时 天以外 1.2 电影评价 天 天以外 2.08 图 .3 个人行为的时间间隔累积分布。 N 为间隔的累积数。( a )( b )中的用户来自维基;( c )( d )中的用户来自博客。其对应的幂指数分别为:( a ) ;( b ) ;( c ) ;( d ) 。 4. 问题与讨论 由于该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有待研究:第一,肥尾特征的普遍性。这里的普遍性不仅指对于不同人类行为是否都存在间隔分布的肥尾特性,更指这个特性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的差异,以及是否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一致。第二,仅使用时间间隔(等待间隔)分布来描述和区分人类在线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对人类行为的其他特性的调研才有可能对人类行为进行更完整的刻画。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比 如用相关性系数来描述行为间隔序列 。第三, 行为的区分和模型的鉴别。现在绝大部分人类动力学模型只是用来解释肥尾这一个特征,很少涉及到更多的特征。 更重要的一个方向和可能的应用是个体行为在在线群体演化中的角色。尽管几乎所有的在线社会网络演化模型都会假设个体行为规则,然后通过这个规则来拟合相应的群体结构特征(比如度分布) 。然而很少有研究会同时考虑到这样的个体行为规则是否符合真实的个人行为特征的实证结果。真正合理的演化模型是要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的。 本工作受到以下基金项目的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编号: 2006CB705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项目批准号: 91024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10975126 , 10635040 )高校博士点基金(批准号: 2009340211003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Y6110317 ) 参考文献 Fayyad UM, Gregory PS, Padhraic S, Ramasamy U 1996 Advance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MIT Press, Cambridge, ROYAUME-UNI Albert R and Barabasi AL, 2002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complex networks. Rev.Mod.Phys, 74:47-97 Boccaletti S, Latora V, Moreno Y, Chavez M, Hwang DU, 2006. Complex networks:structure and dynamics. Phys.Rep, 424:175-308 Watts DJ, Strogatz SH, 1998.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 Nature, 393:440 Barabasi AL, Albert R, 1999.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 Science, 286:509-512 Ravi K, Jasmine N, Andrew T, 2006.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611-617 Wang P, González MC, Hidalgo CA, Barabási A-L, 2009. Understanding the Spreading Patterns of Mobile Phone Viruses. Science, 324:1071-1076 Holme P, 2003. Network dynamics of ongo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Europhys. Lett, 64:427 Barabási AL, 2005.The origin of bursts and heavy tails in human dynamics. Nature, 435:207-211 Vazquez A, Oliveira J G, Dezso Z, Goh K-I, Kondor I and Barabasi A-L, 2006. modeling bursts and heavy tails in human dynamics. Phys. Rev. E, 73:036127 Harder U, Paczuski M., 2006. Correlated dynamics in human printing behavior Physica A, 361:329. Hong W, Han XP, Zhou T, Wang BH, 2009. Heavy-Tailed Statistics in Short-Message Communication. Chin. Phys. Lett, 26:028902 Candia J, González MC, Wang P, Schoenharl T, Madey G, Barabási AL, 2008. Uncovering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human dynamics from mobile phone records. J. Phys. A: Math. Theor, 41:224015. Grabowski A, Kruszewska N , Kosinski RA, 2008. Dynamic phenomena and human activity in an artificial society. Phys. Rev. E, 78:066110 Jiang ZQ, Zhou WX, Tan QZ, 2009. Online-offline activities and game-playing behaviors of avatars in a 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 Europhys. Lett, 88:48007 Scalas E, Kaizoji T, Kirchler M, Huber J, Tedeschi A, 2006. Waiting times between orders and trades in double-auction markets. Physica A, 366:463-471 Yu J, Hu Y, Yu M, Di Z, 2010. Analyzing netizens' view and reply behaviors on the forum. Physica A, 389:3267-3273 Z. Dezso, E. Almaas, A. Lukács, B. Rácz, I. Szakadát, A.-L. Barabási, 2006.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access on the web. Phys. Rev. E, 73:066132. Zhou T, Kiet HA, Kim BJ, Wang B-H, Holme P, 2008. Role of activity in human dynamics Europhys. Lett, 82:28002 Radicchi F, 2009. Human activity in the web. Phys. Rev. E, 80:026118 Malmgren RD, Stouffer DB, Motter AE, Amaral LN. 2008. A Poissonian explanation for heavy tails in e-mail communic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105:18153 Malmgren RD, Stouffer DB, Campanharo ALO, Amaral LN. 2009. On Universality in Human Correspondence Activity. Science, 325:1696 Han XP, Zhou T, Wang BH, 2008. Modeling human dynamics with adaptive interest. New J. Phys, 10:073010 Oliveira J G, Vazquez A 2009 Impact of interactions on human dynamics Physica A 388:187 Vazquez A 2007 Impact of memory on human dynamics Physica A 373:747 Shang MS, Chen GX, Dai SX, Wang BH, Zhou T, 2010. Interest-driven model for human dynamics. Chin. Phys. Lett. 27:048701. P.Wang, T.Zhou, X.P.Han,and B.H.Wang, "Modeling correlated human dynamics", arXiv:1007.4440v3 . Baek SK., Kim TY , Kim BJ., 2008 Testing a priority-based queue model with Linux command histories Physica A, 387:3660. Vazquez A 2007 Impact of memory on human dynamics Physica A 373:747 Goncalves B and Ramasco J J 2008 Human dynamics revealed through Web analytics Phys. Rev. E, 78:026123 Hidalgo C 2006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the inter-event time of uncorrelated and seasonal systems Physica A 369:877 P.Wang, Lei.Ting, C.H.Yeung and B.H.Wang, 2011 "Heterogenous human dynamic in intra and inter-day time scale ", Europhysics Letters, 94:18005. P.Wang, X.Y.Xie, C.H.Yeung and B.H.Wang, 2011 “ Heterogenous scaling in interevent time of on-line bookmarking ” , Physica A, 390: 2395-2400. Goh KI, Barabasi AL, 2008. Burstiness and memory in complex systems. Europhys. Lett. 81:48002 Grabowski A, 2009. Human behavior in online social systems. Eur. Phys. J, B 69:605 Boccaletti S, Latora V, Moreno Y, Chavez M, Hwang DU, 2006. Complex networks: structure and dynamics. Phys.Rep, 424:175-308 相关插图可见原文PDF文件: 王澎 在线人类行为动力学中的肥尾特征.pdf
个人分类: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进展|6358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压力
热度 2 bupt1419 2010-12-1 19:56
有压力 2012年9月份前得有至少5篇SCI,其中两篇Impact 2.0以上。 至少一个国家级项目。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855 次阅读|8 个评论
文章出来了
bupt1419 2010-10-21 16:06
Abstract Interacting human activities underlie the patterns of many social,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 Here we present clea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hort Message correspondence that observed human actions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play of three basic ingredients: Poisson initiation of tasks and decision making for task execution in individual humans as well as interaction among individuals. This interplay leads to new types of interevent time distribution, neither completely Poisson nor power-law, but a bimodal combination of them. We show that the events can be separated into independent bursts which are generated by frequent mutual interactions in short times following random initiations of communications in longer times by the individuals. We introduce a minimal model of two interacting priority queues incorporating the three basic ingredients which fits well the distributions using the parameters extracted from the empirical data. The model can also embrace a range of realistic social interacting systems such as e-mail and letter communications when taking the time scale of processing into account.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 into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both at the individual and network level. Our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bimodal activity in huma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processes of different time scales is likely to shed light on bimodal phenomena in other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interevent times in earthquakes, rainfall, forest fire, and economic systems, etc. 临时下载地址: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0/10/14/1013140107.abstract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4775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人在在线社会系统中的评论动力学(poster)
bupt1419 2010-6-25 20:01
458th WE-Heraeus-Seminar SYNCLINE 2010: Synchroniz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108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杂系统研究青年论坛日程及报告摘要
bhwangustc 2010-3-20 16:5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复杂系统研究组 青年论坛 时间: 2010 年 3 月 23-24 日 地点:中国科大东区近代物理系大楼 210 报告厅 报告日程 3 月 23 日 上午: 9.00-10.00 韩筱璞(博士生):人类动力学研究 10.30-11.30 姜罗罗(博士生):演化博弈理论:合作涌现与自组织 3 月 23 日 下午: 2.30-4:00 荣智海(博士):网络演化博弈研究进展 4:30-5:30 杨涵新(博士生):移动性对网络演化博弈的影响 3 月 24 日 上午: 9.00-10.30 周涛(教授,博士):信息物理学导论 11.00-11.40 刘润然(博士生): 演化博弈中个体的惰性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3 月 24 日 下午: 2:30-4:00 刘建国(博士):复杂网络的结构、演化与动力学 4:30-5:30 张海峰(博士生):传染病动力学与个体行为的相互影响 报告摘要 韩筱璞:人类动力学研究 对人类各种行为特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复杂系统领域兴起的一个新的热点。这次报告将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领域的主要成果和研究方法,并对科大小组的研究工作和未来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报告内容主要涉及人类时间统计特性、人类和动物空间运动统计特性、人类动力学典型模型和应用等方面。 报告提纲: 人类时间统计特性实证研究简介;主要模型分类(人类行为特性建模思路、任务队列理论、级联泊松过程和季节效应、其他类别模型); 人类和动物的空间运动特性(动物空间运动特性的实证与模型 ; 人类空间运动特性的实证与模型); 人类行为的动力学效应;社会系统实证研究简述;中科大研究小组工作简介;人类动力学研究展望和若干具体问题的讨论 姜罗罗:演化博弈理论:合作涌现与自组织 通 过研究石头 - 剪刀 - 布生态博弈,我们发现节律驱动的种群中出现非常有序的自组织结构 靶波。对于不同规则初始条件,我们观察到单臂螺旋波、多臂螺旋波和同向 - 反向螺旋波对。 在社会人群博弈中,财富的不均匀性对个体合作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定量研究了这一影响,发现适当的财富不均匀促进合作。此外,我们还发现适当的个体迁移速度有利于合作的维持,并且在初始状态为背叛者的情况下,合作自发涌现 呈现爆发态势。 荣智海:网络演化博弈研究进展 摘要:本报告将围绕囚徒困境、公共货物博弈、 Braess 悖论等博弈模型,在简要回顾网络演化博弈理论的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介绍网络结构、个体行为多样性对合作演化行为的反馈作用机理,探讨潜在的调控个体自私行为的措施。大纲: 1. 博弈模型 (PD/SG/PGG) 及规则 ( Replicator/Fermi/TFT/WSLS) 2. 两人和多人网络演化博弈 ( 重点介绍度分布、度相关性、三角聚类等结构特性的作用 ) 3. 个体多样性对合作行为的作用 (Fermi noise/teaching ability/time scale) 4.Braess 悖论和机制设计。 5. 如果时间允许,将介绍一些最近演化博弈实验方面的进展。 杨涵新:移动性对网络演化博弈的影响 在以往的博弈研究中,个体通常是静止不动的,每个个体和固定不变的邻居进行博弈。但是在实际中,个体有时候是可以移动的,这样一来,博弈的邻居就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博弈和循环捕食者模型为例,通过介绍前人的一些相关工作,来探讨移动在博弈中的作用。 周涛:信息物理学导论 介绍 信息物理学的以下五个主要研究方向 . 1. 数据挖掘与个性化推荐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 Internet 和 WWW 都以指数形式在增长,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随地包围着我们,人们越来越难以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系统是唯一有希望解决信息泛滥的手段。推荐问题本质上就是通过统计分析用户选择和评估产品的历史信息,猜测用户的喜好,并代替用户自动评估他从未看过的产品。借鉴统计物理的理论和方法,设计精确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是本方向研究的中心。另外,如何对算法精确性和个性化程度进行评估,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2 . Web 中的用户行为分析 定量研究 web 用户行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行为,并为更好地设计基于 web 的社区提供借鉴。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们网上行为的时间特性,最近的研究发现用户回复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的回复时间和间隔时间都服从幂率分布,该发现有助于理解 web 访问量的统计特征;二是网络社区中的意见动力学,也就是观察一个意见,甚或一个谣言是如何在网络社区中传播或消散的,这对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和舆情监控有重大意义;三是如何通过对用户行为统计分析来判断和识别哪些用户是正常用户,哪些用户是希望通过网络社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欺骗者( spam );四是定量研究信誉度在网络社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设计相关的策略使得提高用户对网站的黏合度。 3. Internet 与 WWW 的结构与演化机制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同时也给传统物理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直接决定了其可以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 WWW 的超链接结构则极大影响了信息导航的质量。 Internet 具有怎样的拓扑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否承载越来越多的服务?随着用户和提供的服务种类的增多,网络流量的增加,网络是否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WWW 的演化是会向着更易搜索更易导航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深入认识 Internet 和 WWW 的拓扑特征,以及其演化行为。相关的研究将在三个层次上展开。最底层是提出量化 Internet 和 WWW 网络结构的特征量以及如何精确获取其网络结构的抽样算法,中间层面是通过对静态和动态网络结构的分析,初步勾画出 Internet 和 WWW 的结构特性和演化规律,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较精确的 Internet 和 WWW 的演化模型,并基于此进行预测,甚至调控。 4 . Internet 与 WWW 上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本方向关注发生在互联网 (Internet) 和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上的动力学行为。一方面,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对互联网流量和网页访问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上,通过这种分析揭示深层次的动力学,或至少为动力学模型建立评价标准。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在真实的 Internet 和 WWW 网络或相应网络模型上研究病毒的传播动力学,信息包的交通动力学,故障的级联动力学等等,分析网络上病毒的爆炸性增长,网络交通的突发性拥塞,路由器故障造成级联反应等等。进一步地,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有效地控制病毒传播,提高信息包交换效率的新策略。在这些研究中,很多物理理论,例如相变与临界性理论,渝渗理论等等,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 新一代互联网的结构与信息传输协议的可能改进前景研究 这包括: 1. 研究新一代多业务运营系统在固定逻辑结构下的双层有向加权网络模型构建。 2. 新一代多业务运营系统上的最佳路由策略,以及流量负载均衡与网络结构关系研究。 3. 新一代多业务运营系统同步能力,抗毁性与网络结构关系研究。 4. 新一代多业务运营系统上的级联效应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刘润然: 演化博弈中个体的惰性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在以往的博弈研究中,没有充分考虑个体在改变个人策略时的惰性,即每个个体单纯依靠个人的收益来更新策略,而且策略更新的频率是一定的。但是在实际中,有人倾向于维持自己原有的策略,有人倾向于改变自己的策略。基于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并充分考虑了个体的惰性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主要发现有两点:( 1 ),引入惰性可以提高合作频率。( 2 ),引入惰性的多样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合作频率。我们将通过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和分析来说明惰性对合作行为的重要作用。 刘建国:复杂网络的结构、演化与动力学 提纲 : 1,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思考。 2, 关于如何开展科研合作。 3, 演化模型的一些工作进展。 4, 网络动力学与应用工作的思考。摘要 : 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 Citespace 软件分析 10 年来复杂网络研究的发展轮廓,展示十年来哪些工作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些小组(或作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对当前复杂网络的研究前沿和其对应的基础知识进行细致介绍。希望借此报告,对于如何开展团队合作,当前复杂网络的应用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 张海峰:传染病动力学与个体行为的相互影响 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或者利用复杂网路为载体研究传染病动力学虽然取得了很多结果和一定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和结果往往从纯粹的动力学本身出发,没有考虑它与外界因素(个体行为、舆论、谣言、政府干预等)的相互影响。一种新的疾病的爆发往往会对人们的行为、态度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疾病爆发的成败,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以接种疫苗为例,面对新的疾病,由于接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代价,人们会估计疾病传播与疫苗接种的各自风险。如果接种的风险高或者认为被感染的可能性小人们就不愿意接种,这样放任自由的态度会引起疾病盛行,反过来又影响人们是否重新考虑接种的决定。此外,在面对接种问题时,人们往往处于一种博弈困境:当别人参加接种时,那么我被感染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我接触的人他们都接种了),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去参加接种。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就会出现无人去接种之局面,反过来又加快疾病之传播,会引起新的一轮传染病爆发。又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人们对疾病存在恐惧,会导致人们一窝蜂的购买和库存大量的药物。这样会导致商家哄抬物价,引起更大的恐惧和社会动乱。 因此,目前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经济传染病学( Economic Epidemiology) 。经济传染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与经济之间的交叉作用, 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研究经济、态度、舆论、信息以及这些因素与传染病动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济传染病学的研究 可以帮助决策部门当面临各种疫情时做出正确合理的应急反应。其中 策略流行病学 是经济流行病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和疾病传播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国外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关注。尤其在 2007 年,美国华盛顿的未来资源中心的 Klein 等人和剑桥大学的 Cilligan 在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mathematics models of disease 的长文,论证为什么要把传统的传染病动力学与经济学联系起来 。这一报告主要介绍最近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我们自己的相关工作与初步想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59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类行为动力学--支持复杂网络圈子的成立
bupt1419 2009-12-3 21:27
2005年,Barabasi第一篇关于人类行为动力学的文章The origin of bursts and heavy tails in human dynamics刚出来的时候,导师就把这篇文章发给我,让我跟进,当时导师对我的科研水平非常不满,把这篇文章给我的时候,给我一个礼拜时间,看懂了,重复结果,然后讲给他听。由于年少无知,不懂科研,第一次讲的时候自己没有理解透,讲的很差,被批的一无是处,老师说继续再看,每天都要汇报下进展,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在周五下午再去和老师讨论,记得很清楚,就文章里的一些细节问题,我和他差点吵了起来,我按着文章的思路解释,而他认为我的解释不对,最后也是稀里糊涂达成一致,这篇文章存在很大的问题,一直到一些后续文章的出来,我才明白了我们当时吵的是什么,这篇文章里很多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也有一些是错误的地方。现在想想很佩服老师的眼光,当时就发现了这会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可惜当时自己水平太低,没有及时入这一行,总是觉得这些没用。 关于人类行为动力学,现在主要有三种解释,这三种解释的代表性文章的摘要如下: 1,Barabasi为代表的基于任务优先执行的机制:许多社会,技术和经济现象的动力学是受个人行为驱动的,这导致了在现代社会理解人类行为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过去的用于危机控制以及通讯的关于人类的动力学模型都是假设人的行为在时间上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可以用一个泊松过程来近似。然而,最近有很多证据,包括通信模式,工作模式等的人类行为满足非泊松统计,其特点是在一系列快速事件发生后,会有一段长时间的静息。这里我指出,人类行为的爆发是来自于一系列的基于决定的队列过程。当个体基于任务优先等级执行任务的时候,一个任务的等待时间是厚尾巴的。大部分的任务都在短时间内被执行,而少数任务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而随机的或者与优先级无关的执行任务机制可以很好近似为均匀的连续时间间隔统计。这些发现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资源分配,通讯中的服务分配等。 http://arxiv.org/abs/cond-mat/0505371 2,以韩筱璞, 周涛为代表的自适应兴趣模型,摘要:近期人类动力学的研究揭示:大量人类行为的时间间隔分布具有标度性。尽管最近建立的人类动力学的排队论模型在解释这种非泊松特性的成因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还有大量存在标度性的人类行为不能用排队论模型描述。基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兴趣或活性的自适应调节现象,提出了一个非排队论的人类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解析研究。该模型可以获得指数为- 1的幂律形式的时间间隔分布,与一些实证结果相吻合。这一结果表明,自适应调节的兴趣或活性也是人类行为的非泊松特性的成因之一。 http://nlsc.ustc.edu.cn/phpcms/uploadfile/common/research/7.Human%20Behavior%20Dynamics%20and%20Social%20Physics/8.pdf 3,以R.Dean.Malmgren为代表的修改泊松过程。最新的一篇文章是2009年9月份发在science上的。寻找与模拟人的活动模式对预测疾病传播和资源优化分配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关联性和可行性,信件来往提供了学习人类活动的很好工具。一个思路就是忍得回信是受收到信件的回复驱动的,一个观点需要直接的回复机制来解释email和信件中的发现。我们指出,来自16个人的email通讯,信件来往可以用circadian cycles, task repetition and changing communication needs来描述。我们相信信件与email的统计具有某种相似性。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ci;325/5948/1696 这三种机制各有特点,第一种机制的主要内容是每个人同时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人总是偏好处理比较重要的事情先,第二种机制是每个人有一个兴趣,比如一个人思念另外一个人的兴趣随着时间在增长,当增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去联系另外一个人。第三种机制的主要内容是,每个人总是喜欢在某一天的某几个小时内做某事,事情有某种周期性,在一个事情发生以后,会有更大的概率在后续时间继续发生。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1125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