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经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所发表的第一篇科研论文
chenfap 2010-1-28 13:42
我所发表的第一篇科研论文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25) 我在1964年写了一篇题为《有关波动的定义及波动方程的含义的若干问题》的论文,发表在该年出版的《物理通报》(现《物理》杂志前身)第11期上,现把这篇论文作为附件链结于下: 附件 《有关波动的定义及波动方程的含义的若干问题》pdf 《有关波动的定义及波动方程的含义的若干问题》 这篇《有关波动的定义及波动方程的含义的若干问题》之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不是教学方法,而是研究关于波动的定义以及研究对波函数和波动方程含义的理解。这篇文章也不宜归并在科普之类,因它可起到提高读者(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师及大学物理教师)有关波动之物理知识水平的作用。为了显示这些特点,兹摘录如下一段作为例证: 一、关于波动的定义 在一些普通物理教科书中, 往往把波动的定义写为波动是振动形态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这个定义是不够全面的,因为第一, 它强调了 传播 这个概念, 从而意味着必须有振动形态在传播才算发生了波动;第二, 它还容易使人把波所传播的振动形态理解为某种在传播过程中一成不变的东西。 我们要指出波动现象并不一定要与传播相联系,例如在驻波中并没有振动形态的传播, 也没有能量的传播, 而驻波仍被看作是一种波动现象。也许有人要说, 驻波可以看成是两个振幅相同的相干波沿相反方向传播迭加而成的结果, 它同传播还是有所联系, 但我们认为这只是研究驻波的一种方法, 而非驻波的本质;而且, 用这种方法来设想一维空间的驻波虽然比较简便, 但对于三维空间的驻波, 要按这种方法来设想便不那么简单和容易了,驻波的本质乃在于它是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 发生于整个有限介质中的振动现象。驻波可以没有波源, 而对于传播的波是一定有波源的。...... 因此我把这篇论文看成是我所发表的第一篇科研论文,并把类似的研究看成也是一种科学研究。也许有人要说,把这类研究也看成是一种科学研究,未免把科学研究的门槛定得太低了。我承认我的看法是把科学研究的门槛定得低了一点。但考虑这个问题不能脱离历史条件。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于1949年大学毕业时,所学到的物理学知识只相当于现在物理系大学生二、三年级之间的水平,很多课程需要自己再自学补课。大学毕业后,我服从组织分配,于1949-1950年在南京市五中任中学教师一学年。1950年转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后,又服从组织分配,1950-1952年担任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员(现辅导员)二学年,主要做学生思想工作。1949-1952年间,我不仅没有时间补习上大学时所缺的课程,而且上大学时所学过的课程知识也遗忘不少。1952年全国各大学院系调整时,大连工学院物理系的学生及部分教师被调到吉林大学,我和其余教师则留在大连工学院物理教研室从事工科普通物理的教学工作,1954年我开始主讲工科普通物理。1952-1956年间,我的业务学习主要是结合教学工作来复习和钻研普通物理教材。直到1956-1960年间,我才能抽出时间来补习我所缺少的、物理系学生必须具有的、四大力学的理论知识。1960年之后我才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码基础。这时大学毕业已有11年了,我的年龄为33岁,已经超过了30岁左右的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段。虽然具备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码基础,但基础课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是缺乏条件的,没有课题任务,没有研究基金,没有实验设备,缺乏科研带头人,加以领导只要求基础课教师从事教学,不要求基础课教师从事科研,致使许多基础课教师没有科学研究工作,成了教书匠。我不愿只成为教书匠,便思考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这便想到以钻研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作为一项科学研究,这既可以结合教学来进行,也不需要实验设备和太多的研究基金。 我的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开始的,后来我从事引力理论中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能够获得一些成果,是得益于这种科研的锻炼;我在科学网开博客,能对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出一些比较深入的见解也得益于这种科研的锻炼。因此,把这类研究作为科学研究,虽然门槛定得低了一点,我还是坚持认为它也是一类科学研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晒晒我的海归经历
maomaoyu 2009-11-15 15:25
每只海龟在上岸时都难免有段水土不服的经历。我也不例外,不过幸好我家的土鳖一直窝在家里等我,所以过渡起来显得容易些。 刚进家门的蟑螂大战 在回国前,我家的那只土鳖出去陪了我一个多月,之后携手夫妻双双把家还。刚进家门就给结结实实上了一课:满屋的蟑螂,那个多呀。刚坐上沙发,一只母蟑螂挺着大肚子出来握手;掀开沙发角落处蒙着尘灰的书堆,大小蟑螂嗖嗖的消失在视野外;大半夜的,迷迷糊糊觉得有东西在亲吻我的脸,顺手呼啦着捏起来,吗呀:好大一只蟑螂!吓得再也睡不着了。于是乎,回来的第二天早晨,买了蟑螂药,把家里地板洒成了白色。真是奇怪,土鳖一个人时是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的,难道是我进了大海,丧失了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能力?在外徘徊良久,决定去动物园寻找一下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觉。那是九月初的一天,北京仍然是秋高气爽前闷闷热热的天气,动物园的那个气味呀。。。至今我都不愿意在夏天去动物园。满身气味地回来,仍然无法去面对满屋的白粉和也许在白粉中挣扎的小动物们,当晚住进了附近的宾馆(真是有家不能回啊)。 繁琐的手续 接下来,开始东奔西跑地办各种手续:报到,档案,体检等等。往往以为带全了必备的文件,等辛辛苦苦赶过去、排半天队,最后还是发生意想不到的差错给打回去重办没商量(记得在办某项手续时因为我身份证号不是北京开头,被要求补交一份北京户口的证明,而事先文件上对此只字未提)。跑路倒也罢了,最不习惯看某些国家机关人员被生活打磨得冷若冰霜的公事公办的面孔。而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在悠扬的新闻联播音乐中(那只土鳖的必修课!)和土鳖一边关心国家大事一边共进晚餐。 举步维艰 接下来的几个月,赶上父亲住院需要大手术,每天疲惫地往返于医院、家、办公室之间。这最需要钱的时候,我刚来的三个月又未发工资(据说因为我的职称问题尚未落实,人事处不知道该按什么发工资,所以就暂缓发放)。工作刚刚起步,启动基金也是悬在半空的馅饼,蜗牛一般地走在发放的路上。那段时间即担心父亲的身体,又要应付新的工作,还要重新适应和土鳖团聚的生活。回忆中总是深秋凄风苦雨中我四处奔波的情景。 挺过黑暗就是光明 如今已经逐步适应了国内的工作、生活。父亲身体恢复得不错,我也有了可爱的孩子。虽然生育孩子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我的工作还是渐渐步入了正轨。刚回来时有些迷茫,找不到科研立足点,现在科研工作渐渐有了起色,也越来越喜欢和学生们打交道了。当然,最大的乐趣还是看着亲爱的宝宝一天天长大。 记得科学网上有位前辈给大家抛彩球的忠告: 五个彩球四个易碎 (转引:戴森说:人生像是不断地往上抛的5个彩球, 这5个彩球是:工作、家庭、健康、友谊和心态。这5个球中只有工作是皮球,其他4个都是玻璃的)。我深有同感:当五个彩球在空中玩不转时,适当放放工作这个皮球也没关系。虽然大禹同志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我们国家宣传中为大义舍小义的英雄模范,我更认同工作狂不过是对家庭对自己对亲友不负责任、不顾家人死活只寻求社会认同的小人懦夫罢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9341 次阅读|9 个评论
学英语
eduman 2009-11-5 09:10
儿子上高一了,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上课,回家和上学路上,晚上在学校自习写作业到9点半,然后坐校车回家,再继续做作业到11点,然后是老婆催他睡觉。在7门课程总的作业时间里,英语占用的时间大概是1/3。好在他英语成绩还算可以。 昨天老婆电话说家里网上不去,儿子英语上的几个事情搞不通,在着急。现在孩子条件可谓非常优越,学英语的工具有98元钱的英汉词典一本,简易词典2本,电子词典一个,步步高复读机一部,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真是掉在福窝里了。虽然条件这么好,但我看也还是做题比较拿手,实际的听说能力一般。马克思说过,语言是用以交流的工具,目前地学习远远背离了这一点。虽然学界、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各界抱怨以考定教定学已有数年,但并未改变英语学习的现状。 我本人的英语学习经历也是非常悲惨的。正式地学习大概有十几年,加上业余学习得三十年左右,到如今40多了,还在学。但还是菜鸟一个,张不开嘴。 其实英语并不难学,我倒是自我感觉对学英语有一定天赋,也特别喜欢学它。在小学三年级时,我学会了第一句英语,那就是long long life chairman MAO,那时跟上五年级的哥哥学的。 真正学英语是初中时,当时初中只有语文老师李连云是中专毕业,几何老师韩仕忠是中师毕业,其他全是民办教师,而教代数的老师是我的堂兄,只是高小毕业,他是前一天晚上学,第二天教我们。英语教师就更有意思了,桑洪林老师,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是小学六年级毕业,因为聪明,所以公社抽调他到公社学习英语半年,然后回来教我们英语。我是七年级这一年开始学英语,初中第一册,课本是搞的倒背如流,八年级,继续学,还是初中第一册,没办法,因为桑老师只会教第一册。 考高中我的英语是会做的全做上了,竞然考上了高中。 高中一年级,是从初中英语第5册开始学,一下子把我搞草鸡了。只有死记硬背,居然还能在考试时考上个七八十分。要是现在的话,本来是可以把前面的课补一补的,可惜我们手头只有一本初中第5册英语课本。 幸运地上,考大学时我英语还考的不错。 到山东大学就不同了,让我这个农村少年犹如进了天堂。第一次见到同学的录音机,还可以用来学英语。更牛的是还有英语听力室,教英语的女老师又是那么的漂亮,简直象个童话里的公主。我也有了我的第一本英语小词典,大概花了我1元2角钱。可惜地是这么好的条件并没有学好英语,物理学科学业太重了,不象中学时代那样玩着学了。 大学一毕业,英语是彻底放下了。 至91年,考研,英语50分下马,从此再也不敢碰它。 时代秋风吹高校,上头规定没有研究生学历一般不考虑提高级职称,又被逼上梁山,开时学英语考研。从初中一册开始到学完新概念,二年的时间,还好01年以59分顺利过关读研。 上头又说了,评正高职称一般得有博士学位,我的娘哎。又得学英语,不过还算顺利,通过了北大博士入学变态难的英语考试。 要命的是上了博士,越来越发觉国人的教育研究论文大多停留在教育有如下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阶段。不得不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本以为可以和英语再见了,这事闹的,还不能放下。好在时代不同了,可以在电脑上用金山词霸指一指。 大老鼠带着小老鼠游玩,遭遇猫的骚扰,大老鼠学了一声狗叫,吓走了猫,然后告诉孩子,学习一门外语多么重要呀。 是呀,学习一门外语太重要了,同意大老鼠的看法。
个人分类: 年华|2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1941年秋考上和进入国立十三中念高中
chenfap 2009-9-11 08:41
1941年秋考上和进入国立十三中念高中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10) 1941年七月初,在万安中学初中毕业后回到吉安家中。立即开始复习功课准 备投考十三中。八月间报名、参加考试。听说我所报考的高一上虽开设两个班, 但该两班的大部分学生将由本校和铅山分校初中毕业班升上来;故只招新生二十 名,而报名者有二百余人。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顿生危机感,很担心考不上。便 更加努力复习功课,终于获得录取,进入了十三中高中学习。十三中高中部每个 班的学生人数约50余人,高一学生的年龄大致是14-21岁,以16-18岁者居多。 当时我的十足年龄是14岁半,是全班同学中年龄最小者。 十三中成立于1940年春,抗日战争时,为收容和安排战区流亡中学生继续求 学,教育部设立了20多所国立中学,分散在全国各地。考入的战区学生全部公费, 包括食、宿、书籍等费用。十三中在1940年3月初开办时,即招收初一上下、初 二上下、初三上、高一上下、高二上下各班,共学生1000余人,在那时算是规模 较大的完全中学。由于考入的战区学生全部公费,加以国立中学的招牌很吸引 人,在初成立招生时,报考的学生就很多,当时在江西几个著名中学读书的一些优 秀学生就有不少人转至十三中,使得十三中的学生素质,在一开办时就较高。十三 中的校长陈颖春,曾任江西省立一中校长多年,在江西省教育界的声望较高,他深 知要办好学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个关键。他在接受十三中校长任务后,便广事 搜罗,礼贤下士,兼容并蓄,聘请较师,又由于国立中学的工资待遇又高于其他中 学,因而很快便组建了一支阵容坚强、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了高素质的 教师和高素质的学生,就决定了十三中的教学质量较高而闻名于江西全省。例如, 1941年夏,十三中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全班51名学生,升入大学者有46人。 十三中教师的水平较高,使我受益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江焕、胡以群、马 巨贤三位老师。江老师教我们几何、三角和代数前半部分,胡老师教我们化学, 马老师教我们地理。他们讲课都很生动、逻辑性强、又富启发性。我还记得江老 师讲几何课时,讲到九点共圆,他出了一个大作业题,要求我们用十种方法证明 九点共圆。我花了几天功夫终于完成了十种证明;并登在我班墙报上,这可算是 我第一次练习写科学论文。胡老师讲原子结构时用太阳系来比拟原子,这引起了 我的联想;因太阳系中存在真空,我便思索原子中是否也存在真空?这类联想和 思索可算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初步训练。也有一些老师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如教我们物理的老师,那时也是一位名师,但他只着重讲解题方法而很少对物理 现象的本质进行阐述和对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后来我学物理和从事物理研究,回 过头来看,才发觉得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只有利于升学考试,对我后来的学业进 展邦助不大,甚至还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致使概念不清的坏影响。 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水平较高的教师指导下,一般来说,是会自觉努力学习的。 但还需要学校制度上的保证,十三中规定,学期成绩有一门主课和一门副课不及格 者留级并取消公费(国文、数学、英文为公共主课,物理、化学为高中理科主课, 历史、地理为高中文科主课,其他为副课);还规定,五门主课(初中三门)及操 行、体育成绩均为甲等(最高等次)者在公费之外,还可获得奖学金。我的学业成 绩,在高一时,处于中上水平;高二以后逐渐赶上去而位居全班头几名之中。 十三中有些同学在星期日或大考期间喜欢到野外找一处僻静的地点温习功课; 野外空气新鲜、使头脑清晰,又无人干扰,复习效率特高。我也常去野外温习功 课,后来竟形成了习惯。在青原山时,我喜爱独自坐在溪边大块石头上看书。休 息时望望流水,或仰观浮云、飞鸟,或站起来散散步。比起在室内温习功课,效 率的确很高。把自身融入到大自然之中,心旷神怡,别有一番乐趣。几十年后,回 忆往事,对年青时这种读书方式还很留恋。 十三中也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那时我曾从校图书馆借来几本天文方面的书籍, 看后获得一些天体物理方面的知识并对之发生兴趣;这可能对以后我的科研工作涉 及天体物理初步结下了缘由。 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12月日本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中日 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中国成了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场,中国的国际地位大有提高。 可是,由于国民党独裁、腐败、无能,国内经济状况日益失调,教师和广大的知 识分子阶层生活日益贫困;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也延伸到军事领域,服兵役抽壮 丁演变成抓壮丁,把农民五花大绑捉去当兵,这种军队怎能有战斗力?于是国 内战场不断失败,国民党也逐渐丧失了人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西塘经历日全食
罗帆 2009-8-27 08:31
根据预测,嘉兴是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之一。因此,我们 7 月 21 日晚上匆匆赶到了古镇西塘。 夜游西塘时,已是饥肠辘辘。我们走进一家餐馆,上楼就座。刚刚上菜,忽然外面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坐在餐馆里,担心的不是没带伞具,而是第二天能否看到日全食。 7 月 22 日清晨,醒来后发现天阴沉沉的。急切地仰望天空,希望太阳能从阴云中浮现。 在荷塘小院吃完早餐,我们就心急火燎地往古镇老街走去。 9 时左右,天空飘着细雨。永宁桥、环秀桥、烟雨长廊等主要景点都站满了人。不少人在古桥上面向东方架起相机,打算抓拍日食奇观的全程。 9 时 20 分,大雨滂沱,天慢慢暗了下来。一些人依然不愿离开,固执地撑着雨伞守候在桥上。 天黑了,天黑了 ! 当天色变黑时,有些红灯笼亮了起来,整个古镇仿佛被一片欢呼声湮没了。赶快拍照,但拍出来的黑色背景上只有几个亮点。 天亮了,天亮了 ! 瞬刻之间,天空渐渐发亮,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得清晰,古镇重新展开了一幅幅水墨画卷。 几分钟之内,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白昼和黑夜的瞬间转换。虽然没有观测到期待已久的日全食奇观,但能想象出太阳被月亮吃掉的过程,也是一种神奇的人生体验。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815 次阅读|1 个评论
1940年在万安经历的几件记忆深刻的事情
chenfap 2009-8-17 11:09
1940 年在万安经历的几件记忆深刻的事情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8 ) 1940 年夏天,大姑父漆 裕元回到万安家中度暑假,我和他同住一屋。他喜好 读书,家中藏有不少各类书刊。我常向他借阅《科学画报》、林语堂主编的《西风》 等刊物。《科学画报》上登有星座图;晚间我按图向天空寻找,认识了许多星座;这 引起了我对天文的兴趣。那时我仅是 13-14 岁的少年,在夏夜的星光下,站在农村寂 静的田野中,抬头仰望星空,心旷神怡,这情景极具引发少年求知向上的魅力。回忆 这一段亲身经历,联想到最近 国际天文联合会 2009 年大会 关于保护暗夜和星光的 权利的决议,深感这一决议很有眼光,值得大家重视。 大伯母、我母亲、大姑母带着一群小孩(我是其中最大的)住在万安,初去时 人生地不熟;大伯父便委托他 的学生、也是下属,时任国民党万安县党部书记长兼万安 中学校长刘绍湛(我进万安中学时刘已辞去校长)在有事时帮忙照顾。大伯母及大姑母 和裕元姑父的信件也寄至万安中学或国民党万安县党部转交(后来由万安县党部转交的 信件都放在万安中学),均由我去取信。后来我发现寄给裕元姑父的信件中有不少是共 产党的宣传资料;而这类资料往往是寄至国民党万安县党部转交,我估计之所以这样做 是为了避免检查和扣留。 1940 年 12 月裕元姑父第三次被国民党逮捕,囚禁于泰和马家 洲集中营;至 1942 年 4 月出狱。当时廖承志亦囚禁于该集中营。后来听裕元姑父说他 曾在集中营与廖承志联系,彼此用英语交谈,商量进行狱中反抗;廖承志还画了两幅漫 画送给他。 1940 年三姑母颖琅也来到万安探亲;她送给我一本书,是高尔基为少年儿童写作 的小说《錶》,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接触的苏联进步文学书籍。那时她在江西南城县跟随傅 舜华表姑做妇女工作。解放后我才知道那时舜华表姑也是地下共产党员,她曾与裕元姑 父一道做颖琅姑母的思想启蒙工作。当时颖琅姑母的思想倾向于共产主义,上大学后她 的看法有所改变。 1949 年颖琅姑母与三姑父一同留学法国,后来一同去了台湾,三姑父曾任台湾驻外大使。傅舜华是祖母堂妹的女儿,故我称之为表姑;她也是我的二舅 妈(母亲的亲弟媳),这个亲戚关系更亲近。但她与二舅单集贤在性格和志趣上合不来, 婚后不久就分居,但未离婚;后二舅在上海另娶而她未再婚。在旧社会男人重婚不受 指摘而女人再婚常受到非议,也许是身受男女不平等的封建桎梏,促使她参加共产党 的革命,但她后半生也颇坎坷。在我的家族中,裕元姑父、颖琅姑母、舜华表姑在对 待国共两党的思想和态度上同大伯父、二伯父的差异对我的思想发展是有影响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1939-1941年在万安中学完成初中学业
chenfap 2009-8-9 11:48
1939-1941 年在万安中学完成初中学业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7 ) 我于 1939 年 9 月转学到万安中学,进初二上。入学前经过考试 , 由于吸 取了年初 投考泰和中学时的教训 , 在 考试前复习了功课 , 考试成绩还可以 , 很顺利 地进入了万安中学。 万安中学全名是 万安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 1929 年春,创办之初只招收了 初中一年级一个班,至 1929 年底,因故停办,直到 1938 年重建。我入学时,有 初二两个班和初一两个班。万安中学 于 1938 年重建之时,抗日战争已过一周年, 学校奉命要尽可能收容 日寇占领区的流亡学生,这也是我能够 顺利转学的一个原 因。 那时万安还不通汽车公路,对外交通只靠赣江水运,仅有小火轮北下泰和、 吉安和南上赣州,交通很不方便。因之聘请教师便很困难,那时优秀教师大都不 愿到位处偏僻的万安中学任教,致使该校师资水平不高。有些教师仅是高中毕业生, 但他们上课都很认真负责,加以他们年轻愿意接近学生,学生对他们也还是很尊敬 的。当然,这些教师的业务水平较低,严格说来不够初中教师的条件;但我的经验 是,学习主要靠自己努力,只要自己努力了,学业上总是会有收获的。好得教过我 的三位仅是高中毕业生的年轻教师都很好学,想必他们备课遇到难点时也会花功夫 去钻研吧。这三位教师中,一位男教师在万安中学仅教了一年,就考上了西南联大, 另一位女 教师在万安中学教了几年之后,考上了中正医学院, 1948 年我在南京中央 大学读三年级时,她到南京参加毕业实习,还遇见过一次。 在万安中学时,我注意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在初二下时,我发现班上有位同 学在自学高中代数,引起了我自学的兴趣,我便向教数学的王老师借了一本高中代数 来自学,居然大部分能看懂。我对物理课感到兴趣,向位于万安中学傍的万安县图 书馆借了几本物理方面的科普书看;我还写了一篇物理科普文章,以阿基米德称量 皇冠为线索趣谈浮力,向万安日报投稿,被录用刊登;使我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 向报刊投稿。 现在回顾往事,我常会想起,在万安中学时,有两件事情感到非常遗憾。第一 件事是在万安中学时没有学好英语,特别是英语会话;万安中学缺乏优秀的英语教 师,教我们英语教师虽有大学毕业学历,却不是英语系的毕业生,他的业务水平和 教学方法就明显有差距。初中是学英语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我没有学好英语,进 高中和大学后常感到英语学习吃力,特别是对英语会话一直不熟练,这都是万安中 学时没有学好英语的后遗症。第二件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是,在 1940 年春季,本来有 机会 转到 国立第十三中学念初二下,我竟不知此事,未去投考。在 抗战时期 为收容 战区学生设立了一些国立中学。国立第十三中学于 1940 年春在江西吉安青原山创办, 3 月 13 日开学,一开始就办有从初一上至高二下各个级别,春季班、秋季班都有,学 生有一千多人,在当时算是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考入这所学校,是全部公 费,故易招收到 优秀学生,因而 学生素质较好。这所学校的校长是我的大伯父颖春先 生,他是江西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办学有方,所聘请的教师水平都较高;很快这所学 校便成为抗战时期江西最好的中学,升学率很高。没有及早进入十三中肯定影响了我 的学业 , 成为终身的遗憾。我怎么不知道国立十三中创办和招生之事呢?说来可能有 人难以相信。那时我父亲在吉安一家商店任店员,在十三中筹办时,他曾帮助大伯父 去青原山寻找校址,十三中创办和招生之事他应当是知道的,可是在十三中招生之前 他竟没有告诉我。那时大伯母也在万安,且同住一屋,她的儿女分别在吉安、赣州念 初中,竞然大伯母也不知道十三中创办和招生之事。后来我才听说,大伯父有意不让 他的儿女进十三中。也许是受大伯父的影响,还可能是担心我又考不好,父亲便没有 通知我去投考,但在以后 写信告诉我,并要我待初中毕业后去投考十三中 。 房东儿子王寿彭也在万安中学求学,与我同级,他在家住宿走读,我便跟他一样 走读,常结伴同行。直到 1941 年初三下时,大伯母、大姑母、我母亲先后离开万安 后,我便到学校 食宿。 万安是苏区红军根据地之一,革命的影响较深。 王寿彭的父亲便参加了红军。 王寿彭的 家境可能是富裕中农或富农,他的父亲估计是个小知识分子。我问 王寿彭, 知不知道他父亲的情况,他只说, 远离家乡后没有音信。 初中毕业后,王寿彭没有 升学。 1944 年冬曾在赣州碰见过他一次,以后便毫无他的消息;不知后来他与他家 的情况如何? 1940 年之后,国民党在江西大肆反共,江西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大部遭 到破坏。在 万安中学的教师中,没有出现过如同在 1937-1938 年时的高安中学那样, 左右两派教师争鸣的现象。学生的思想如何?由于我大部分时间是走读,与同学接 触不多,不够了解;我在万安中学求学时,年龄为 12-15 岁,而当时不少同学年龄 在 16-20 岁之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比我更成熟。我现在分析,那时万安中学 在表面上虽然平静,而一些同学对当时的国共之争是会有看法的。最近从《万安中 学网站》看到下述一则校史: 1948 年 9 月,万安中学举行首次校庆。在庆祝大 会上,县长涂林大肆辱骂师生赤化,丑化本县民众无一好人。当即遭师生反 击,蜂涌上台追打;涂奔逃出县,丢职保命。这证实了我的推测。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1939年2-6月在泰和中学
chenfap 2009-7-31 07:13
1939 年 2-6 月在泰和中学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6 ) 二月间与堂兄方堪、方权同去投考泰和中学;他俩考初一上,我考初一下 (那时该校缺初二上);他俩被录取,而我名落孙山。主要原因不是我基础差, 仍由于粗心大意和盲目自满,对入学考试未认真准备所致。后由二伯父托人说情 , 作为试读生进入泰和中学。这次失败,使我面子难堪,甚为伤感,便痛下决心改 正;以后考试都能认真准备,再没有失败过。并且学习成绩愈来愈好,之后中学、 大学毕业时都名列前茅。 那时泰和中学是泰和地区一所唯一的中学 , 全名为泰和县立初级中学 , 创办 于 1925 年 , 1927 年增设师范班。 1932 年 因种种原因停办 5 年 , 1937 年 7 月复办, 仍只有 初中 。当 时泰和是抗战期间江西的省会,随父母、长辈来到泰和的失学 初中 学生不少,故 泰和中学尽量录取转学生,还新开初一上一班(春季入学),大量招收 初一上新生。二伯父家离泰和中学太远,我和两位堂兄都在学校食宿。 春季一星期日, 班主任 老师 ( 恕我已忘记他的姓名)带领全班学生到赣江边 春游。大家围坐在沙滩上与班主任交谈。班主任也爱思考自然哲学问题,他也谈到 同高安中学肖刚老师谈过的类似的问题,即物体不断细分,可小到什么程度?宇 宙巨大,可大到什么程度?,加深了我对这些问题的兴趣。 六月初,日寇飞机首次轰炸泰和,死伤百余人。我亲眼看到泰和中学附近的街 区被炸毁的一片房屋和一名躺在瓦砾中被炸死的、无辜老妇的尸体。这是我第一次近 距离看到死尸,对日寇的暴行感到非常痛恨。 由于日机轰炸,学校拟迁往乡间,暂不期考而提前放暑假;我刚与一些同学熟习, 便彼此道别了。 1939 年 3 月间日军开始进犯高安; 3 月 24 日,日机首次轰炸高安县城;对 此,父亲的《回忆录》中有一段记述:县城初遭日机轰炸,毁民房十余所,死伤百 余人。我族碧落巷老屋被毁过半,幸人俱无恙。我家上坊住宅后园落两弹,无损失。 但两年后,在上高会战时, 我家上坊住宅两栋正屋共二十四间住房还是被日寇全部 烧毁。 1939 年 4 月 2 日,日军攻占高安县城。父母带大妹逃到离县城约八十华里、 位于县境西南山区的高港。他们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之后经新淦乘帆船到吉安, 6 月间到达太和;我与父母、大妹团聚。 8 月间我们一家人乘赣江小火轮迁居万安县;因那里不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 较安全;且物价便宜。大伯母、大姑母两家人已早到万安;都租住在北门外离县城 约三华里的雁塔王村;我们去时还有一间空房,便三家人挤住在一屋。虽然狭窄; 但亲人同住在一起也很高兴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1938年秋冬之间对我影响较大的两件经历
chenfap 2009-7-23 14:31
1938 年秋冬之间对我影响较大的两件经历 ( 求学、教学、科研的一些亲身经历 5 ) 1937 年 11- 12 月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日军在进攻华 北、华东得手后立即进攻华中。 1938 年 6-7 月间武汉会战开始,战火波及江西;江 西政府机关和学校等单位都从南昌南迁;民众也觅地避难。大、二、三伯父当时均 在省机关或事业单位任职,他们都决定挈眷去吉安或泰和。父亲由于在高安与人合 伙做生意,一时离不开,同时全家也要有人留下看管房屋,故决定暂时不走;为避 战乱和为我的学业着想,父亲要母亲带我和大妹也去吉安,但母亲不愿离开父亲, 最后商定让我跟随二伯父母先走。 我们于 1938 年 8 月中旬至南昌, 8 月下旬 大、二、三伯父母等人分批 乘轮船抵吉 安。三伯父母即转赴泰和。大、二伯父母暂留在吉安;先在水沟前租一民房暂住,后 在世兴庙觅得一较宽敞住宅,两家合住。 1938 年 11 月随二伯父母到泰和,住在上田村。 这样, 1938 年 8- 11 月,于逃难途中,我在吉安住了大约三个月。那段时间,有两 件事情,给过我较大影响,至今犹记忆深刻。 第一件事是与漆裕元姑父见到面;他是我的大姑颖珊姑母的丈夫,裕元姑父原是 江西著名的中学英语教师, 1937 年抗战之后,在南昌开办《大众文化社》书店,出售 进步书刊。 1938 年在吉安也开办了《大众文化社》分店,位于水沟前附近中山路上。 颖珊姑母与裕元姑父比我们早到吉安,他们家就住在《大众文化社》分店楼上。我们 刚搬进 水沟前所租的民房, 我便与堂兄弟去拜访姑父母,这是我第一次与裕元姑父见面。 一见面裕元姑父就对我们批评国民党,说国民党认为爱国人士爱国也有罪。因此我便对 他有了个特殊印象;之前我曾听说他思想左倾, 1936 年 11 月,在南昌心远中学任教时, 因对学生宣传抗日救国和亲苏联之思想,曾被国民党拘捕。解放之后我才得知他在 1938 年前后曾参加地下共产党,是新四军早期领导人之一、当时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 黄道亲自单线联系的共产党员。可是,在解放前家人和亲戚都不知道此事,只知道他思想左倾,家人和亲戚都说他是书呆子。《大众文化社》还办有剧团、读书会,图书室; 住在水沟前时,我常去该图书室看书报,那儿也有一些适合少年阅读的书报。图书管理 员是一位年青妇女,有一天她悄悄对我说,他们要成立《少年抗日队》,问我愿不愿参加? 由于我不喜好参加活动,便没有答应。我还发现那位图书管理员是剧团的一个主角,我 看过她演戏。现在回想起来,估计那位图书管理员可能是地下共产党员或是民先队员(团 员)。因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明显突出, 1938 年 11 月于吉安,国民党第二次拘捕漆裕元姑 父,并查封《大众文化社》吉安分店。那时,我的实足年龄才 11-12 岁,还年幼无知, 对裕元姑父的思想行为,只感到他与别人不一样,还不能理解他,但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我进大学以后,才逐渐对他有了理解,对他逐渐的理解也影响了我后来积极参加共产党 所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这留在以后再谈。 第二件事是二伯父教我们几个堂兄弟读《孟子》及《古文观止》。到达吉安后,还 要搬迁到何处,尚未最后确定。因之,我和三个堂兄都停了学。住在吉安世兴庙时,大、 二伯父觉得让我们几个堂兄弟空闲太不合适,便商量安排我们读《孟子》及《古文观止》, 由二伯父讲教;讲教和诵读的时间虽短,但我感到很有收获。二伯父是诗人,写的古诗、 新诗都有名气。可惜 11 月到泰和后,因二伯父工作太忙,教学未能继续。我现在还能背 诵出《孟子》的首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不仅 孟子的仁义思想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 从上述引文可看出 , 他的文章的逻辑说服力 也很强。后来我写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写得还算通顺和说理清楚,是得益于 二伯父 和之后在中学、大学求学时国文老师的教导。我念大学一年级时,国文是一门必修课, 现在大一学生大都不上国文课,而英文抓得过紧,这可能不大适当。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书学习有感——一定要把接触到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xcl2822 2009-5-10 10:40
肖长来,吉林大学,2009-5-10 一个人的一生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人生融入到掌握无限的知识之中,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在奋斗的目标! 知识河科学技术非常有用,科学技术不但可以促进当今的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改变人们的主观世界!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当今的世界更需要知识,更需要科学技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高强的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工作,更好的生活! 获取科学技术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很多!可以通过读书,看报,看杂志,写作,观察,思考,听报告,辩论,上网等多种途径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我们的经历本身就是财富,有必要把握我们的经历,把握们我经历的事物和各种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例如,到野外考察了一些地方,看到了许多好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法。这些有必要必须把握,这些经历会成为以后的范例和案例,也会成为人们不断深入思考乃至发现和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经历,包括我的一些研究生在内,可能总觉得自己见过的没有用,有用的自己没有见到!实际上恰恰是这些曾经见到的十分平常的诸多事物和问题,正是今后解决其他类似问题的关键所在! 把握好所见过的、所经历过的一切,让知识和科学技术融汇贯通,要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知识的多少是时间的积分,没有时间的投入不可能有广博的知识! 每个人都应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终生的爱好,读书学习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热爱读书,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快乐无比!
个人分类: 学习交流|3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黄陂采奶牛骨样--见闻与感想
liudongyang 2009-4-10 21:34
武汉转眼就要进入夏天,清明节还要穿毛衣,这两天要穿T恤衫单裤了。 上次采样,走到半路,对方告知没有犊牛屠宰,我与师弟只好冒雨返回,到汉口中山公园,为找公交车花去半个小时。那心情是相当的没劲。 这次还好,有两头犊牛等着我们,坐公交车3.5个小时从武昌到黄陂,下了车按人家指示又在某饭店门前等着,过一会来一三轮车把我们拉走。从学校出发到屠宰场,一直听对方指挥如何转车,如果拿上黑皮箱,戴上墨镜,与香港电影中黑帮接头的场景类似,只差我们被蒙上眼睛了。屠宰厂不大,专杀初生的公奶牛,血液离心以后得血清,皮,肉,骨,内脏均有销路,宰牛比养牛赚的钱多。场里的师傅还算热情,没有惯常的冷漠,中午还蹭了人家一顿饭,外加两瓶燕京啤酒。事先准备了两盒红金龙,一盒给接送的师傅,一盒散给大家,人际润滑剂不可少呀。只是香烟没有发票,我自己要掏腰包了。场内还有一小男孩,与我儿子同岁,在血腥和刀具之间奔跑,对生人有些惧怕,话语不多。他父亲讲,送到幼儿园太贵,一年要2-3千块,等过两年,直接送回老家读小学,女儿由爷爷看着。使我心暖的一句话:都是出门打工,不容易呀。上研究生也是打工,干的活不一样而已。 骨头正在处理之中。上帝保佑,让我们把细胞给养出来。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第一次放牛,老是问妈妈能不能回家了?
热度 1 chrujun 2009-3-19 00:34
我的老家在贵州 思南 天桥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我很小就开始放牛了。估计也就三岁多吧,妈妈就让我去放牛。我清楚记得第一次放牛的过程。一天,我妈妈让我把我家的大黑公牛牵到对面山上吃草,让牛吃饱了再回家吃早饭。我把牛牵到对面山上离家200米左右的地方,找一个草比较好的地方让牛吃草。牛也很听话,没有欺负我这个刚会跑的小孩。我猜牛是很想到外面吃草,有小孩给它领路它就特别高兴。要欺负我它只能老老实实呆在牛圈里,等我爷爷每天早上割一些青春给它吃,哪有在外面随心所欲吃个痛快好。刚到山上还没有10分钟,我就对我妈妈喊,娘,是不是可以回家了?牛是不是吃饱了? 还不行,牛还没有吃饱!还要等一会儿。 我妈赶快告诉我。那个时候我认为牛吃饱花的时间和人吃饭花的时间差不多,不知道牛吃两个小时的嫩草也吃不饱。没有多久又问我妈妈能不能回家了。我妈再一次告诉我还不行。在外面放牛还没有一个小时,我就问了我妈十几次能不能回家了。我妈实在是受不了我老是喊她个不停,就让我把牛牵回家了。当然还没有到吃早饭的时间。 农村吃早饭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上午10点左右。晚饭是晚上7点左右吃。如果干活多的时候就简单吃点午饭,吃午饭的时间大概是下午2点。没有什么农活的时候就只吃两餐。我小学读了6年,读书期间一直是一天两餐。回家后妈妈也没有骂我。快到吃早饭的爷爷干活回来了。爸爸,陈毛儿今天早上去放牛了 。妈妈高兴地对爷爷说。我爷爷是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干活的人。他告诉我下次不能让牛还没有吃饱就回家。看牛有没有吃饱要看它腹部的水窝有没有平,平了就吃饱了。 之后我明白了,要让牛吃饱的时间真是长啊! 即使把牛放在草最好的地方,吃两个小时它的水窝也平不了。以后每次出去放牛,我都想办法给牛找草又多又嫩地方,希望我家的大黑公牛可以尽快吃饱。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出来看牛吃饱了没有。由于我放牛很认真,妈妈从来没有批评过我。牛也对我很好,上学后每次看见我放学回家就对着我嗷、嗷叫个不停。希望我尽快把它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好好饱吃一顿。不看我很小,牛很听我的话,从来不攻击我,不和我对着干。长大后回家看见有的小孩被牛欺负得一直哭个不停,被牛牵着跑。真感到很幸运。 由于我放牛认真,我家的大黑牛长得又肥又壮,干活能力很强。小小的我,为家里干了我能够做的事。现在真怀念放牛的日子,和牛相处的日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后老了还想回家放牛,过没有烦恼的生活。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6600 次阅读|4 个评论
盘点我的2008.
liudongyang 2009-3-4 14:11
盘点我的2008. 又是一年春来到,把2008做一个回顾,权当自己存档。先从元月说起,元月中旬,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成绩下来了,过了笔试线,没有过面试线。春节怎么办?自己要折腾自己,考博士吧,先拜见导师,得到应允。这样春节就在屋檐下,迎着安阳的冬风,背红宝书,看生化。皮皮偶尔会找到我,叫我陪他玩,软磨硬泡。小东西太活泼,嘴又闲不住,生这样的孩子,只好认了。 三月是好天气,带着盘缠来到狮子山下,战斗了一个月。偶尔会上山,看春芽渐长,听闲鸟爱语。考完试,回家去,经襄樊,过邓州,乡景依旧,只是人稀。四月却是好时光,陪皮皮捉虫子,与奶奶们回忆过去,坐在桃树下看蚂蚁,其乐融融。丫丫长大了,很惹人喜欢,谁都可以和她玩,不认生。每次接皮皮,若要去超市,先商量好不买零食;小家伙也知趣,到超市这个摸摸,那个问问,就是不说买,看来还有一点自控力。 讲故事,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一个故事可以天天讲,他就是不厌烦,还煞有介事的自己看画书。让他讲孙悟空出生的故事,他三句话就完了,发音,语调还可以;普通话,南阳话,安阳的腔和一脸严肃揉在一起,特逗人。安阳火车站的彰德旧书店,是个好地方,在里面可以淘到好书,关于英语的,关于童话的,淘了十几本。与皮皮生气,摔了他的滑轮车。 造文章,费了三天功夫,造了一篇,效果还可以。看字帖,前后出师表,唐人写经,不练习,只是看,体会用笔,结构,章法。书法是闲人的爱好,中国的文人有精力无处使 ,就与汉字较上了劲,看谁写的飘逸,潇洒,狂野;于是书法就诞生了。看古人的书法,精彩处,击掌叫好。 七月回家,栽玉米,别人的玉米已经半人高了。何谓人情冷暖,这就是。兄弟也好,邻居也罢,亲密与亲近都是现用现配,用完就扔。我已经不再奇怪,不再寒心,本来如此。 家中蚊子成群,多是黑白花,看不住,照腿上就是一口,一会一个红包就鼓了起来。皮皮在家,让手机洗澡,受我痛打。到爷爷处躲藏,边哭边叫:爷爷,你孩子柳东阳打我了;眼泪婆娑,不做你柳东阳的孩子了。想来自己真是昏了头,孩子尚小,不谙事理,何必呐?没有能力给孩子好的物质基础,应该给孩子温暖的怀抱与微笑。我都没有做到。
个人分类: 乡情家事|6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推荐:一个中国孩子在美国学校的经历
罗帆 2009-2-25 22:48
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   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哪,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了,也想吐,还伴着万丈怒火那真是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培养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代新人吗?!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逆料。反复权衡之后,我说明种种利弊,让女儿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   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胎,女儿是为了减负,说美国学生多轻松呀;而我是为了让女儿能得到所谓创造性教育的训练。尽管我以往读过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书籍和文章,心向往之,但那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出来的,如果不浸润其中,仍是隔靴搔痒,实际上不可能有真切的体会。   我万万没有想到,美国教育的创造性,竟会使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老爸一度寝食难安。   女儿到美国第四天,便进入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首先让我诧异的,是女儿说不清她上了几年级。原来,这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除了课任老师之外,还有一个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每门课进入哪一个年级学习的建议。结果,女儿的英文、化学在 12 年级,数学和美国历史在 11 年级,法语在 9 年级每一门课,女儿都在不同的同学们之间游荡,她确实搞不清自己是几年级的。   我原来认为,女儿在美国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理科课程有国内的底子,可以后来者居上。没学过的课中,最容易的应该是美国历史,区区 200 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在给女儿的电子邮件中,甚至只用了短短几千字就把美国历史的脉络讲了一遍。就这么点东西,横趟!   结果,让我大跌眼镜的,恰恰是这门最容易的美国历史。   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一下进入 11 年级,两眼一摸黑是可以想见的,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个把月呀。我这个老爸,先当两个月的拐棍儿自是义不容辞。可是一看美国老师留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公民权利研究论文   要求:在 3 到 5 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 3 种资料来源 ( 如网上,书籍等 ) ,至少有 5 句引文。   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 (BLACK-AMERICA) 的观点: BOOKER T.WASHINGTON( 布克华盛顿 ) , W.E.B.DUBOIS( 杜伯依斯 ) , MARTIN LUTHER KING , Jr( 马丁路德金 ) , MALCOLM X( 马尔科姆 X) 。   在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纳入贴切的材料在你的论文中。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    女儿在邮件中说:那几个人都是黑人,但除了金之外,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   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重头总统的大部头传记,全部总统的列传,还有难以计数的文章。可是,这个中学生的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什么叫黑色美国呀?   这时我才体会到,研究必须阅读,而阅读并不等于研究,研究必须写作。以往在阅读时,哪里会想这些问题呢其中两个人我甚至毫无印象!   为了帮女儿适应这种学习,老爸必须应付这个挑战。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幸亏关于美国的藏书甚丰,于是疯狂阅读,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著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读本》这类的原始文献,外加网络搜索。等这 4 个黑人领袖的资料搜集得差不多时,我开始仔细对比他们的观点和实践,行文时材料取舍颇费踌躇,反复推敲观点,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借了 10 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后来,女儿说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但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啊!我们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这对我们父女俩都是第一次!   老师的评语下来了:哇!极好的努力的结果和论文。你的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 评分: A 。   这个评语让我孩子般大叫起来!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每一次都让我先晕半小时。在这些研究写作中,我感觉补上了许多知识漏洞,并且这些获得的知识,都在写作中与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孪生关系,难忘。   现在我列举两个作业题目,各位一看便知道这些作业的分量了!   关于南北战争:    1. 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 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 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 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解释。    5. 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担任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   菲律宾问题:    1. 什么样的美国人可能会同意 Josiah Strong 的我们的国家?什么样的人会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会同意或不同意?    2.Bryan 如何将帝国主义同获得西班牙领土联系起来?你认为他联系得对吗?为什么?    3.Lodge 对获得菲律宾这件事的辩词是如何反映了美国的传统政策的?    4. 你认为有比麦金利总统以控制菲律宾来处置菲律宾的命运更好的选择吗?    这两个作业,让我重读了一遍《林肯传》和《南北战争史》,捎带把菲律宾史也过了一遍。按中国的标准,我认为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也会感到费劲儿。女儿吃得消吗?会不会望而生畏?   女儿在邮件里说:这个菲律宾问题是属于我们学的帝国主义和进步主义一章内的一个问题。我们历史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上课从来都不讲,都是让自己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或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单词填词游戏,划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有兴趣。   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一次竟只睡了一个小时因为遇到了一次匪夷所思的作业。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 ( 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不大需要老爸拐棍 ) ,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我愣了半天    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我又一次惭愧:因为两岁时便离开了我的祖父,直至他去世再没见过,我甚至不能说出他的名字!我无法完成这个作业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作业。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只有男性姓名。幸亏女儿的爷爷健在, 80 老翁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咸丰多少年、道光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 2000 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总其成。当我看到这份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女儿这个乐呀!   历史就说到这儿吧,我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英文 ( 语文 ) 课有没有这样的创造性?我让女儿发给我几篇英文写作的题目以及老师的评语。   女儿回复说:这个学期的英文课是文学。我们老师新开辟了一个领域,研究美国黑人文学。要读很多美国黑人的作品,还要写论文。我们上学期学的是兴趣写作,有以下题目:    1. 本性独白。   评语: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渡过困难的时期。    2. 未解开的疑惑写一件发生在你或你周围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让人不敢相信或无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梦。   评语:你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经历可真是耸人听闻而有趣呀! ( 天哪,女儿竟有耸人听闻的经历?! )    3. 书信论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一件事,可以是两个人来回通信,也可以全是出自一人之手的信,但必须是一组信件,四五封左右。   评语:年轻的爱是很美的事。 ( 女儿写了初恋吧?我很想看到。 )    4. 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或问一些你一直想问的问题。校长会读每一封信,然后到班里和你们讨论。    5. 本性独白 (2) 。要求用一件事来反映你的个性,把重点放在心理描写上,全文用心理描写。   评语:比赛之前的那种紧张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 ( 女儿一定写了竞赛心理,在国内,她是校运动会三块金牌获得者。 )    6. 诗。写十种不同形式的诗:五行诗,美国五行诗,重复记号诗, HAIKU( 一种不押韵的日本抒情诗 ) ,离合诗句 ( 就是每一行的第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 ) ,字母诗 ( 诗中包括所有的 26 个字母 ) ,政治诗,有形诗,每一节用若是但是真的、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诗。 ( 中国乃诗歌大国,可学生们什么时候写过诗? )   评语: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 Stephanie( 女儿的英文名 ) 。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觉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    这都是一些多么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呀!而老师的评语,会怎样激发女儿的写作热情!   与女儿一无所知的美国历史课不同,女儿只要求我写一下以没有人知道为开头的这首诗,因为前面的诗已经让她脑仁儿都裂开了。结果,我和朋友一起诌出的诗,女儿竟没看上,只起到一点启发作用,看了你的,我自己就有词儿了!   女儿说:我的英文老师特别特别好,我很多事都跟他说,我们俩的两次长谈,我都差点哭出来。其实已经哭了,但没让眼泪流下来。我的眼睛也发热在国内,直至上高三,女儿竟从没有一次与老师长谈的愿望和机会   有人会说:你这算什么?给女儿做作业,这不是越俎代庖吗?问题也许没有这么简单。我想,父母应当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学习伴侣,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告诉他从哪里可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所有这些在国内教育中是奢想,孩子从来没有与我讨论过任何学习问题,因为只要狂背标准答案就足以应付考试。我也主动看过几次作文的题目,那些题目平庸且缺乏想象力,令我顿失参与热情,逃之夭夭。   女儿赴美只有短短 3 个月,变化很大。通过电子邮件,我开始领教什么是创造性教育,这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来得真切。求援邮件好久没有了,可我这个老爸,竟开始希望能接到这样的求援这种研究,真是令人着迷的游戏!    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如果在几年前,你问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会斩钉截铁大言不惭地回答:恐怕在 20 万个父亲中,你才能找到一个像我这么了解孩子的人!说这样的大话是有根据的。在女儿的整个初中阶段,我们父女俩之间经常进行有趣的谈话,老谋深算的我,常使女儿惊讶地大叫:怎么我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呀?   女儿进入高中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高考战车。每天 5 点半,她就要起床,自己匆匆吃点东西, 6 点多就出门了。晚上,我们只有晚饭的十几分钟可以聊聊,吃完饭她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关门,做作业直至深夜。我和女儿从容谈话的时间急剧减少。   我渐渐感到信息短缺,以往特别了解女儿的信心开始动摇。事实上,除了议论一下每次测验考试的成绩,我们几乎来不及再聊点别的。在女儿上高二时,没有和我商量,她告诉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   我心头一震,心想大事不好,这意味着女儿对自己的理科前景作出了否定评价。   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班的 ( 我甚至认为大学本科阶段也应该是通才教育 ) ,谁有权这么早就强迫一个孩子只能学什么呢?凭什么这么早就认定一个孩子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呢?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适于学什么作出正确判断呢?  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女儿说: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   这话让我怒火中烧,一个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摧毁学生的自信呢?再想想怎么样?我认为老师说得没有道理,你很正常,并没有偏科你说没用,反正我得选一个!我默然。   家长和学生,竟这样只能屈服于现存的教育制度而毫无反抗余地哪怕它是如此荒唐!   我读过不少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深知评价和评价的方式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因此,哪怕孩子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不好,我也总是说:这没关系,没准儿比全对还好,因为错过的东西印象更深!但是我也感到,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小,因为你不专业、不权威,孩子做不出来的题,你通常也做不出来;你指导的作文,通常还会被判低分。   很明显,在学校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时我深感恐惧:我几乎已经完全不了解女儿了每天能和她有效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她一天要在学校呆 10 个小时,要说了解,恐怕没有人能比老师更了解孩子了。可是很遗憾,无论是每学期一两次的家长会,还是学期结束时老师给孩子的评语,都丝毫不能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我相信与我有同感的家长很多,那家长会实际上就是动员会,动员家长与学校一起来给学生施加压力,无论哪一科的老师讲话,都是形势多么多么严峻,希望家长督促、督促、督促每次家长会后,都有几个悲惨地被点名留下的男人女人,那笃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每个学期结束后,成绩单上照例有老师的评语,本来这是一个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大好机会,可惜,每次都是那寥寥二三十个字,几乎是年年相同的套话两三个词儿的优点和两三个词儿的缺点有一次的评语绝对是学生的字体,看来老师自己根本就没有写评语的兴趣,干脆让学生干部代劳了。   有一次女儿回家后很不情愿地告诉我,班主任老师让你晚上 10 点钟给她打电话。我诚惶诚恐地掐着表准点打过去,不出所料,那是一大堆必须及时改正的缺点!老师大义凛然,刀刀见血,听得我头皮直发麻!   女儿问老师说我什么了,我犹豫了一下,嗯,没什么了不起考虑到老师对家长说话多少还会客气一点,我难以想象这些话当面对女儿说出来时是个什么气势,我不能再雪上加霜。   尽管我对女儿很有信心,觉得她是一个心智很正常的孩子,品行也没有什么必须矫正的缺陷,但她的理科成绩确实有江河日下的趋势,老师对女儿的评价开始影响我,也许女儿真是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也许她真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也许她学习真的不够努力?我自己都能感到在给女儿打气时有些言不由衷了。   终于有一天,女儿迟疑地对我说:爸,我厌学了   是吗?我沉默无语,内心涌起一片可怕的绝望。我明白错不在女儿,是什么让她苦苦挣扎到高三,却突然丧失了自信和学习兴趣?!她曾是一个多么快乐和不甘人后的女孩儿呀   所有这些,大概就是当有可能脱离这种教育的机会来临时,我和女儿都没有犹豫的原因。   几乎丧失了学习自信的女儿,在美国会怎么样呢?她在陌生的英语教育环境中将遇到巨大困难,这是我可以想见的,也许她一开始就会沦为班上成绩最差的一名,美国老师会对这样的学生作何评价呢?我简直不敢想下去,并且做好了女儿再上两年高中的思想准备。   仿佛在验证我的预计一样,进入美国高中没两天,女儿就在邮件中告诉我,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我都不会第一次美国历史课考试女儿竟得了个 F 。我心情沉重,但别无退路,这是正常的适应期,你一定会挺过去的!听天由命吧!   不久,似乎奇迹发生了。女儿那边好消息不断传来,突破先从法语开始,女儿首次得了满分!女儿说,一次法语课,有别的老师进来找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正忙着,她就跟我聊了两句,我们老师过来以后说她刚从中国来。那个老师说我知道。我们老师又说刚来,法语就已经得 100 了。那个老师感叹: Jesus( 耶稣呀 ) !这声惊叹让女儿心花怒放。   很快,她的化学又开始频频获满分。女儿给我的信写道:今天化学考试又得了 100 。老师判完了卷子以后,拿给别的老师看,然后说:班里没别人这样,这都能当标准答卷了。正好有别的班的人来问问题,他就跟那人说:问 Stephanie( 斯蒂芬 ) ,她什么都知道。   女儿的每次邮件,都要写几句老师对她的评价。让我惊奇的是,这些评价无一例外是赞扬,而且往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赞扬,你们要努力呀,否则将来你们都要给斯蒂芬打工去了等等,女儿说我都不好意思了。    这些赞扬有点像兴奋剂,不知为什么,女儿开始自信得让我感到陌生,一些我原来并未发现的特质似乎开始呈现。我不大有把握有资格指导她了。   果然, 3 个月过去,女儿不经我同意,干脆地告诉我准备今年就申请大学,她甚至已经试着考了一次托福。我愣了一会儿,觉得女儿有点好高骛远,托福能考个四五百分就了不起了,她什么时候见过这个世面呀!   不久,成绩出来了,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她竟考了 600 多分。这个成绩申请美国大学富富有余。   女儿真的开始申请大学了。她告诉我其中一个必要程序是中学老师的推荐信。与中国的一考定终身完全不同,美国对申请入大学的学生采用复合评价,不仅要看你大学入学资格考试 (SAT) 的成绩如何,你平时的成绩也占一定的比例,还要看你有什么特长,甚至做过多少时间的社会公益工作,中学老师的评价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我大大地担心起来,以往国内老师对女儿的评价言犹在耳,刚刚在美国学校里呆了几个月,美国老师怎么可能了解一个中国孩子呢?   女儿似乎忘了这件事。其后一段时间的邮件里,她绝口不提老师的评价是什么。我想糟了,美国是个信用社会,老师向大学推荐学生关系到自己的声誉,绝不会像中国人通常认为的是个人情,拣好话说就是了。也许,美国老师是否愿意推荐女儿都是个问题女儿不提,我也不好问。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厚厚的一封信,是女儿从美国寄来的。打开一看,是 4 件美国老师给大学的推荐信!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油然而生    法语老师的推荐信   在过去的 5 个月中,我很高兴认识斯蒂芬。她去年 10 月到沙龙高中读书时,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 她的第二外语 ) ,同时她不得不掌握英语 ( 她的第一外语 ) ,还要适应新的文化氛围,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她。   斯蒂芬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她在沙龙高中的第一周,就问是否可以放学后留下,让我教她以前没有学的功课。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一个小时内就都学会了。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 ( 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 A 的 ) 。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出语轻柔的斯蒂芬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她适应困难的法语发音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   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她的同学大部分像大一新生,只有她像大四学生。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谈,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对你的 2005 班 ( 毕业班 ) 来说,她是宝贵的财富。我毫无保留地推荐她。 凯瑟琳 M 特纳   亲切、自然和对学生细致的观察,竟使我这个看惯了套话的人一时间感到既新鲜又温暖,评价可以这样写的呀!    数学老师的评语   我很高兴写这封信,并以我的名誉担保,斯蒂芬今年参加了我的初级微积分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我发现斯蒂芬不仅勤学好问,而且富有同情心。她总是努力、认真地完成作业。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   斯蒂芬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斯蒂芬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做难题。在校期间,斯蒂芬为了得到问题答案,通常比别人回家晚,有时候她也在学校里帮助别的同学。   学生们尊重她的文静和才智以及她解释问题时的耐心。显然,她在享受着帮助同学的乐趣。有斯蒂芬做学生我很高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为上述及更多原因,我向贵校推荐斯蒂芬。   特雷西史密斯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竟有数学特长?还能优雅而创造性地解决难题?!她不是没有数学脑子吗?    英文老师的评语   斯蒂芬从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学术辩论。她的准备总是全面而准确。她不喜欢大惊小怪,对每个可能的事件都有预测。有的学生考试时爱靠运气赢取胜利,获得最佳,但斯蒂芬不这样,她付出的代价是时间和努力,这在她优秀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斯蒂芬不仅仅是学术机器。她对学习感到兴奋。有的学生仅仅是搜集信息,而斯蒂芬在探索智慧。她与困难的概念搏斗;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不接受简单的答案。她所做的是把不同的想法结合起来,把众多概念放在一起。她不怕在解决难题时碰壁。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人格的力量。这就是全部。这就是麦粒和谷壳的区别,这就是斯蒂芬的内在。不自负,不自私,不虚伪,她是积极向上的女孩,能够明辨是非。   斯蒂芬勇于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事情不顺利时不找借口。她知道如何自我解嘲,也知道如何关心别人。她不贬低别人,也不利用别人。她尊重人,对人公平、体贴。她具有人格的力量。我就以此来结束我的评价。   约翰 C 科林斯    英文老师对女儿的评价让我目瞪口呆,有哪位老师会对一个学生的品质以性命来担保?!无论对学业上的特点描述,还是对内在人格的观察,甚至对女儿未来的预期,这位有博士学位的老师都远远超过了我这个父亲我感到惭愧,以这样宽阔的视野对一个孩子作出评价,对我,对中国的教育文化来说都是陌生的。    指导老师的评语   去年 10 月的一天,斯蒂芬从中国来到马萨诸塞州沙龙市的沙龙高中,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登记注册,成了我们这里的新学生。哇!我无法理解她脑子里会想些什么。第一印象容易给人错误导向,但我很快被这个女孩的沉着、聪慧所震惊,开始关注在她身上会发生什么。   幸运的是,斯蒂芬 11 岁时曾经在澳大利亚住过一年半,英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错。我们开始制订帮助斯蒂芬的学习计划。当天,斯蒂芬表示她的目标是争取和其他高年级学生一样从沙龙中学毕业,然后申请在美国读大学。作为一个在沙龙中学做过 37 年顾问,接触过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人,我不得不指出斯蒂芬的目标太高了。但是,她以轻柔却坚定的语气笑着回答:我是高年级学生,想这个学年就毕业。   斯蒂芬表现得很完美。在我做顾问的经历中,还没有听说过有外国学生比她更快地完成了学术转型。谦虚的斯蒂芬甚至不愿意接受她应得的高分数。数学和其他理科方面的科目对她来说很轻松,遥遥领先于她的同班同学。她喜欢语言,学起法语来是个明星。然而在英语和美国历史方面,她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还需要努力。她的所有老师都有共同的想法,她太不可思议了,请再给我们 20 个像斯蒂芬这样的学生!他们一致赞扬她的勤奋、学术好奇心、专心学习和愿意帮助小组中其他同学的行为。平时斯蒂芬在课堂上很安静,但一被叫到回答问题时总是清楚无误,显示出极强的理解力。   她的历史老师这样评价:考虑到斯蒂芬有限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她在字谜、小测验和写作方面的成就是惊人的。我知道她花几个小时做每日的字谜测验准备,胜过她的同学。她来我的班 3 个月写作就大幅度提高。她总是来寻求帮助,问很棒的问题。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她在美国有竞争力的大学里会非常成功。她的法语老师补充说:尽管这只是初级法语班,但斯蒂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她对语言敏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掌握别的同学一个月才能记住的单词。她人也很好,总是耐心地帮助同一小组中落后的、新来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因而他们特别愿意和她在同一小组。毫无疑问,斯蒂芬聪明、专心、勤奋,而且特别有组织纪律性。   最后,教她初等微积分和三角学的老师这样评价斯蒂芬,一个优秀的学习数学的学生,拥有极高的数学技能。她的作业总是无可挑剔,很明显,她依靠直觉,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她谦虚、不摆架子、文静,但是她积极主动地伸手帮助同学。她经常放学后来找我,而我在忙着和别的学生交谈时,她就在教室里帮助其他同学。   斯蒂芬在学业上越来越自信,同时她也开始交朋友,在社交方面开始轻松自如。她爱好运动,希望能参加我们学校的春季田径比赛。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和沙龙高中的同龄人有许多共同之处。最近,她的父亲问她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什么区别时,她说:老师不一样。美国老师非常亲切、友好。考完试他们进行评论;而在中国,我们只是拿到分数。在中国我们需要死记硬背,而在美国你不得不学习思考,学会表达思想。   斯蒂芬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孩。她独立、灵活,非常善于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她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将来在大学的学习。尽管她想念父亲、其他亲人和在中国的朋友,但她肯定对大学的挑战有准备。在沙龙高中的极短时间里,她就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学生,是积极进取、善于接受挑战的女孩。   我满怀热情地赞同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接纳她。   乔贝克汉姆    这像是一份学生评价吗?说实话,贝克汉姆先生的推荐信,我读起来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与我娓娓而谈,亲切、从容,充满热忱。显而易见,他是如此负责,除了自己的观察,还逐一征询了女儿所有科目老师的意见,遣词用语非常谨慎例如,我很担心女儿因为爱面子、不主动在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而这是美国教育中非常被看重的品质,几次在邮件中叮嘱她要改正这个缺点。贝克汉姆先生也发现了这一点,但他使用的词是中性的安静。他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什么呢?呵护着学生的自尊!   读完这些老师极具个性的评价,那个没有数学脑子的、只能上文科班的、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女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起来正全面获得进展、甚至有点出类拔萃的女儿!仅仅三四个月过去,女儿的学习状态和自信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是什么起了如此奇妙的催化作用?   我想说,是不同的评价标准使然!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 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应当反省、深思的吗?   尽管相隔万里,我还是想大声对这些了不起的美国老师说声谢谢,他们做到了我这个父亲力不从心的事,让女儿重新起飞。我已不在乎这些评价对大学录取女儿产生什么影响,但我问女儿,是不是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个叫科林斯的老师在评价自己时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女儿热烈地回应: Yeah !! 来源:摘自《中国青年报》 / 作者:端木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5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亲身经历的几件有趣的事情
cutefay 2008-10-25 19:16
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一女生在课间的时候问我们班一特别爱学习的男生:你认识周华健么?答曰:不认识。又问:你认识李连杰么?答曰:不认识。女生又问:那你认识周慧敏么?男生有些不耐烦了,说:他们又不和我一个班,我怎么认识? 高中的时候愚人节的那天大家流行在别人背后贴纸条。那天早晨我们班很多男生怂恿我给语文老师背后贴纸条,后来我就趁着课间问语文老师问题的时候悄悄地把纸条贴到她的背后。当时我可菜了,贴完之后居然忍不住笑起来。语文老师问我为什么笑,这个时候我看到旁边有个男生背后被贴了两个纸条,就对老师说是看到那个男生背后居然贴了两个纸条,所以在笑。结果我们语文老师说:你还笑他呢,你背后的纸条更多! 再说一个我大学同学的高中班上的经历:分新班之后,大家还都不怎么认识,在一堂课之前,只见一人去擦黑板。这时,一个男生走过去,拍了拍那个人的肩膀,说:同学,你可真爱劳动!结果发现,那个被他称之为同学的人是老师
个人分类: 菲常可乐|3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过往
Elysion1983 2008-10-22 13:02
大家看过了Where is my passion?之后,很多人想知道我的经历,在下一篇新的计划,充满passion的前行到来,中插这样一篇文章,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过往的很多经历,希望大家继续多发感想,hoho~
个人分类: 情感生活|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所经历的比较诡异又好玩的事情
cutefay 2008-9-28 16:06
一个是前天晚上我在实验室做实验做到很晚,实验室除了我之外的最后一个人是快 12 点的时候走的,整个实验室就剩下我一个人,我们办公室的我的座位那一侧的灯被关掉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坏了所以关了),办公室比较昏暗。当办公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办公室亮着的灯突然坏了,一闪一闪的,就像鬼故事中描述的那样,挺有趣的。 另一个是我大学一暑假,宿舍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了,就剩下我和另一个女生,有一天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宿舍的另一女生已经睡下了,我觉得很无聊,就在网上在线看午夜凶铃 1 ,看了一会儿我看不下去了,因为这部片子前面的剧情太平淡,看得我困死了,正想放弃看,电影中的电话铃声响了一下就断掉了(这就预示着主人公要发生灾难了),电影里的电话铃声刚刚落下,我宿舍里的电话就响了一声也断了。还真有诡异气氛。我当时没觉得恐怖,只是觉得挺有趣的,刚好符合了电影的剧情,我也体验一把午夜凶铃。 我是个粗神经的人,不大容易被惊吓。还有一次在研一的时候,我们班要排华尔兹集体舞,约定好在玉泉礼堂前厅集合,我从旁边的一个小门穿过走廊去前厅,那个时候玉泉礼堂还没有装修,那走廊很昏暗。有一次我们班班长藏在昏暗的走廊的一个死角,笔直地站在那里,想来吓唬我们这些女生。我在这些女生中走在最前面,我走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朝旁边看了他一眼,就接着走了。结果我们班班长大失所望,好不容易精心策划的一项吓唬人的活动就这样让我搅局了。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2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雨南秧田
热度 2 刘玉平 2008-7-27 12:04
风雨南秧田 * 以此文遥祝志刚四十岁生日快乐! 一晃13年过去了,那个日子尤在眼前,那段难忘的经历酝就了一份恒久的友情。 5月初的滇东南,已经是炎炎夏日,河谷里挺拔的木棉红落绿茵,知了在枝头宣泄着奔放而短暂的生命。 尽管路程不到40公里,但是道路高低凸凹,早上10点出发,班车颠簸了2个多小时,才从麻栗坡县城赶到南温河乡。在河边的饭店补充能量时,了解到由于县钨矿效益不好,来往的人不多,从乡上到南秧田每隔一天才有上午11点一班车。 虽然有20来公里的山路,但是经过前几日的考验和磨合,我们已达成了一种默契,有一天还创造了40分钟在乡村公路上奔袭近5公里的成绩呢。 走!天黑前肯定能到。志刚说。 我应道:好,要不就得等到后天了。 午后的烈日火辣辣,但山路上不时有树荫可乘凉,也还算惬意,四点半就走过一半的路程。 然而,雨季的滇东南 ,天气瞬息万变。刚才还晴空如洗,此刻却乌云翻滚。山顶上的村庄已近在眼前了,先赶到那里再说。雨哗啦啦地下来了,转眼便如瓢泼,不时夹有划破天际的电闪雷鸣。我们已沉浸在一片水幕之中,目光只能看清几十米之外,山路也因此显得崎岖不平。 走到了一片峭壁处,山路已淹没在高低突兀的乱石之中,身上的雨衣已经湿透,风起时不禁感觉到丝丝凉意。志刚在前面大声说:注意距离,以免石头滚下来!,我回应:你也要注意啊! 摸索之中,我脚下一滑,险些坠下去,幸好本能地一手抓住头顶的一块大石头,才稳住身体。下面那段路比较陡峭,至少有20米高,摔下去的话差不多可以向马克思报道喽。 缓了缓神,抓紧头顶的那块石头,顺势借力使劲一蹬,跨了上去。怎么了,没事吧?我还担心呢,正想回去找你。,志刚从不远处石缝里探出头来对我说。没事,差点滑了一跤。我笑道。他也笑了,我的手也蹭了一下,问题不大。好在此时天还未黑下去,雨势也小了些,借助雨幕散射的光亮,又往上继续摸索到了一块比较平缓的地方。他说,马上就到村子了。顺着他指的方向,果然不到200米就隐隐约约有一些房屋。 地势平缓下来,路也宽了许多,很快就进了村子。到了一家小杂货铺要了些水,顺便问了一下到矿山该如何走。店主说:雨这么大,你们是怎么爬上山来的?路倒是不远了,出村的岔路往左拐,上一个小山就是南秧田了,那里私人开的矿很多。从那里顺着大路,到县钨矿不到4公里,路很平的。要不你们先歇一会,在这里吃了饭,等雨停下来再走吧!我和志刚相视一笑,谢谢了,我们先赶到南秧田再说。 雨稍微小了些,雷电也停歇下来,我们又上路了。但天色已暗,浑身早已湿透,山风吹来阵阵寒意。翻过了一个小山坡,果然看见前方灯火点点,机器的轰鸣也飘进耳帘,应该是南秧田了。穿过一片凌乱的棚屋和矿石堆,果然有一条可以通车的大路。雨虽然还在下,但路变得宽敞平缓了,路程已不远了,在夜色中脚步也随心情而轻快起来。四处没有灯影,只有我们手中电筒那摇曳的光斑,伴着脚下砂石发出的沙沙声和漫山树木的飒飒轻唱。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转过一个山湾,几点灯光扑入眼帘。灯光映托出一片厂房式的建筑,没错,应该是县钨矿。此刻已近晚上9点了。走到一栋办公楼前,找了个有灯光的房间敲了敲门,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伯开了门。我们说明了来意,恰好他就是厂里分管后勤的办公室副主任。你们是中科院的?我们这里好多年没有搞科研的人来喽。你们真行,冒着这么大的雨赶来,辛苦了!,他热情地先给我们安排了住处。我们俩浑身没有一处是干的,换好全身的衣服后下楼去吃了面。回到住处,和着窗外仍然淅淅沥沥的雨声,那一夜我们俩睡得格外香 注: * 南秧田矿区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南温河乡,是一个大型钨锡矿床,主要由钨砂厂和南秧田两个矿段组成。 曾志刚,为小刺猬的师兄,现为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滇东南大致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可大致分为旱季(10月~12月)、雾季(1月~4月)和雨季(5月~9月)。 下面就是我们走过的大致路线(照片是2004年用传统相机拍摄的,右边的路线起点离南温河大约有十二、三公里): (小刺猬的野外秀,正宗的99式作训服哦!) * * * * * * 歌曲勘探队员之歌 作曲:晓河 作词:佟正贤 URL: http://www.cug.edu.cn/new/uploadfile/hechang.wma
个人分类: 是那山谷的风|5717 次阅读|4 个评论
是那山谷的风:(1)开篇曲
刘玉平 2008-5-22 00:50
由于从事固体地学研究之故,自己的博客也因此取名敲打地球的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地勘行业曾一度陷入低谷,乃至民间流传着远看象逃难的,近看象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搞勘探的这样的俗语。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特别是自2006年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后 , 地勘行业逐步转入景气,人员待遇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尽管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工作,不象地勘生产单位那样需要常年的野外工作,加上工作条件比以前已大有改善,石头换馒头的情况并不多了。但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样品,还是经常上山下乡,深入偏远的矿山和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 野外工作,既有翻山越岭、饥肠碌碌的艰辛,也有孤独无助、生死一线的感慨,更有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收获成功的喜悦。可谓战天斗地,苦中有乐。本专题是那山谷的风,将不定期地拮取野外工作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与大家共享。 就以下面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作为此专题的开篇曲吧! ****** 勘探队员之歌 作词:佟正贤 作曲:晓河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了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 在《我的相册》里也开设了《是那山谷的风》专题,登载了一些野外工作的照片,欢迎大家观看。如需转贴,希望在《给我留言》中及时告知并征得同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谢谢!
个人分类: 是那山谷的风|693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