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过山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机(AlphaGo)大战之“狗”眼看“人”低
martinluomin 2016-3-11 13:29
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这两天的心情可以用作“过山车”来形容,由开战之前对 AlphaGo (狗)的不屑一顾到李世石连输两盘之后的震惊和沮丧,多年来还没有什么对事物的看法能在短短几天之内经历这样跌宕起伏的变化。连续两天看围棋 tv 的直播,看着职业棋手们一边倒的支持小李,估计每个职业棋手都在回想着多年来被小李的“僵尸流”翻盘的惨痛经历,不仅对计算机能否一胜而感到隐隐的“担心”。我也不禁在心中“全梭”小李,这一战似乎在捍卫人类的智慧和尊严。 但是随着棋局的进程,人类在围棋上的所有的优势都逐渐被瓦解,从大局观,到中盘的“天外飞仙”的妙手,再到后盘“石破天惊”的掏空和收官手筋, AlphaGo (狗)展现的“围棋之神”的形象跃然而出,这不就是“棋魂”之中的那个“佐为”吗?他超越了时空,摆脱了物质肉体的束缚,以一个空灵的“围棋之魂”游荡在宇宙洪荒之间,现在他又附着在计算机的芯片上来向人类展示他所追求的“神之一手”。看着职业选手在电视中不遗余力的辩解,诸如小李不发挥、规则中禁止“打劫”的猜测、时间不充裕、 AlphaGo (狗)对劫争的 ” 避让 ” ,对 1-2 小巧官子的 ” 漠视 ”, 这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显然,我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狗眼看人低”,小看了 AlphaGo (狗)的智慧,经历过这次大战,李世石“难求一胜”的尴尬和赛前的“豪言壮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最初的“志在必得”到第二盘终局时的“局促和惶恐”,不仅让棋迷们有些担心了,一代棋才,也许就要迷失在这种“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也许从此变得一蹶不振,再无复当年之勇了。是不是此战之后,我们要称呼计算机对手叫 AlphaGo (哥)或 AlphaGo (爷)了呢? 鉴于AlphaGo在围棋方面的优异表现,他必将在所有的智能领域逐渐取代人的地位, 我强 烈建议把全部科研外包给科研机器人,建议成立由智能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的研究 所,由云端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员来设计研究方案,由受控机器人做实验,然后电脑自动分 析数据,反馈改 进试验设计,最终也由机器人撰写论文,直接上传到数据库中,供所有机 器人科学家共享数 据, 我们人类坐享其成, 这样不出十年,我们就能进化出更高级的形 态,加速地球人类的进 化!头脑风暴中, 未完待续。 写在人机大战之后-雏凤清于老凤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925do=blogid=962250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35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读博驱动力的五个阶段:过山车曲线(ZZ)
热度 1 health229 2013-10-12 20:38
读博驱动力的五个阶段:过山车曲线 读博时的驱动力并非一成不变,它也经历了类似于创业者们都体验过的阶段。蒂姆 · 费里斯( Tim Ferriss )在他的博客中提到这些阶段:(充分)利用创业时的狂躁抑郁症:让过山车(曲线)服务于你。蒂姆 · 费里斯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有用的建议,而这 些建议同样适用于研究与读博历程。 第一阶段:不知情时的乐观 当你开始读博,一切都是新鲜的,你觉得你的研究项目很酷。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将要去解决一个大问题,如果你还有抱负并且表现良好,说不定还能获得很大的回报,也许是一个专利,或者一篇被刊登在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上的论文。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其实,)它类似于(你)刚开始接触一份新的工作,所有人都对你比以前(的同事对你)好,以及一切顺利。好吧,再过几个月(让激情再飞一会),你将意识到这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振奋人心。 第二阶段:知情后的悲观 你已经在你的研究项目上耕耘有一段时日,也更理解这个领域了,但不幸的是,你依然迷惘。你(似乎)无法在不远的将来看到任何好的成果,并开始疑惑这个研究项目对你而言是不是太大。如果你的博士研究不是延续于前人的工作,比如你更换了研究领域,这个阶段的(悲观)体验将更强烈。 第三阶段:信念危机(读博意义的危机) 你正处于读博历程的中段,却有着如四十岁男人一般的(中年)危机感:你既然没钱给自己买辆保时捷 ( Porsche ),就只能躲在一个角落默默地垂泪。你在想: “ 结束了吗?我是个失败者?! ” 研究项目也不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秀色可餐( pinkful ),事实上,你不得不为完成一部分很难称得上优雅的研究工作而奋斗。你觉得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 间,而且做了很多毫无意义的小事。(但是,)虽然这些小事现在看起来毫无用处,但你永远不知道,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为它们串起了线索 ( connect the dots ),它们便有可能成为某项伟大事业的出发点。 第四阶段:崩溃与浴火重生(可选) 如果你在第三阶段没有快步地走出那些阴霾的负面感觉,你将面临崩溃。消极的情绪可能掌控了一切,使你染上一场迷你抑郁症。在这个阶段,很多人认为他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致于决定放弃。他们携一份未竟的读博事业黯然离去。无论如何,我们想避免这样的情形。 第五阶段:知情后的乐观 慢慢地,你开始意识到你的博士论文将不会像你想象中的让人击节称赞或叹为观止( awesome )。不管了( Whatever )。至少你会有几篇刊文,足够毕业。也许,《自然( Nature )》(就算想要你的文章也)不得不等你读上了博士后。但有谁会关心( Who cares )。你最好(至少)能读出个半吊子的博士来,这比什么都强。(当前,)你正紧挨着研究领域的前沿,可以为先进的科技文化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于愿足矣。这就足够了,你并不需要成就完美。 这条(过山车)曲线也吻合这几年收集的读博数据。它意味着每个人都经历着某种程度的(读博)价值预期的偏离。(因人而异,)某些阶段会缓和些,某些阶段可 能很剧烈。在任何阶段,请不要因过度的乐观或悲观而失去常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沉静若水,我的朋友( Stay cool, be water my friend )。 The motivation during your PhD is not constant, and it resembles the phases that entrepreneurs experience and that Tim Ferriss describes in his post Harnessing Entrepreneurial Manic Depression: Making The Rollercoaster Work for You. Tim provides great advice for entrepreneurs, but this can easily be adapted to research and PhD life. Phase 1: Uninformed optimism You start your PhD, everything is new and you find your project really cool. It feels like you are going to solve a big problem and you might get a big prize if you are ambitious and work well, maybe a patent, maybe a paper in a high impact journal. Sounds familiar? It is a similar feeling to starting in a new job, everybody is nicer than in the previous job and it is by far better organized. Well, give it some months, you’ll realize it is not that great. Phase 2: Informed Pessimism You have been working for some time on your project, you understand the field better, but unfortunately you are still lost. You don’t see any good results in the near future and you start to realize that this project might be a bit too big for you. This phase is more severe if the content of your PhD is not a continuation from a previous work, if you switched fields. Phase 3: Crisis of Meaning You are more or less in the middle of your PhD and you have a crisis like 40 year old guys have. Since you don’t have money to buy you a Porsche, you just cry in silence in a corner. You think “Is this all? Am I a failure?” The project is not as pinkful as you dreamt it, in fact, you are going to struggle and work your ass off to finish a minimally decent body of work. You feel that you have wasted a lot of time, that you did a lot of useless little projects. Now they seem useless, but you never know, maybe sometime later you connect the dots and they were the starting points of something great. Phase 4: Crash and Burn (optional) While at Phase 3, if you don’t step aside fast from your negative feelings you are going to be screwed. Negativity might take over, leading you a mini depression. At this stage, many people think they have been wasting their time and they give up. They walk away with an unfinished PhD. Needless to say, we want to avoid this. Phase 5: Informed Optimism Slowly you start to realize that your PhD thesis is not going to be as awesome as you thought. Whatever. At least you’ll get some publications, enough to graduate. Maybe the Nature paper has to wait for your post-doc. Who cares. You’d better finish a half-ass Phd than nothing. You are getting the grip of your field, you can contribute (something)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It should be enough. Good enough, you don’t need perfect. This curve is fitted to PhD data collected during many years. This means everybody will experience a certain deviation from the values here predicted. Some phases will be mild while others can be extreme. At any stage, don’t be carried away by over-optimism/pessimism. Stay cool, be water my friend.
个人分类: 艺海拾贝|6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坐过山车——话说精英博客过200万
hcrm 2013-5-14 16:33
这本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今天这个日子联系在了一起:早上我想到了前不久坐过山车;中午看到精英博客访问突破了 200万人次。 说起来,在武汉中山公园坐过山车,是我近四十年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我以为会很刺激,譬如儿子的妈妈说,她当年坐过一次之后便再也不敢坐了。 我被她怂恿着排上了队,长长的队伍鱼贯而入,我身边不乏谈笑风声之人,也不乏窃窃私语之辈——总之,年轻人居多,呼朋结队的居多,而我就穿插在其中。 站队的过程中,见头顶呼啸而过的过山车,听车上怪异刺耳的尖叫声,始终有一种看似轻松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 儿子和他妈妈在外围等着看我的“表演”,我在队伍之中开始想着可以如别人一样喊叫,通过感受刺激来使精神压力得以释放。终于等到我上车了,我抢到了第一排第一座,可是旁边和后面的人是一伙的,我便谦让到了第三排,独自占据了两个座位。 过山车慢慢启动了,缓缓地爬上了坡,要往下俯冲时,我准备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刻喊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啊~! 然而,随着车子落地似的运动,我的心反而平静了,在差不多一分钟的大起大落、翻转 盘 旋中,我越发的淡定了,犹如当年在柘林湖骑马。记得那是我第一次骑上马背,从头至尾心不惊、面不改色,而且快马加鞭地跑了几圈,连马的主人禁不住夸我如关圣人在世。 我下车后快跑着找到儿子和他妈妈,告诉他们:一点感觉也没有,不够刺激! 这种感觉今天也有,譬如我的精英博客访问过200万人次——我还不太清楚这个统计是否真实,因为有人说博客过百万算不得什么。 我记得在精英博客过100万和150万人次的时候,我分别都写过文章以示纪念。坦率地讲,我不是一个喜欢搞关系的人,既与精英博客的编辑无往来,又同广大博主和读者少有互动,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时感欣慰! 我不大喜欢聊天的原因主要是,觉得人们可以通过我的文章来了解我,不必你问一句我答一句,甚至想探寻一些私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愿意与人攀谈的,这是不管男女老幼皆可,因为他们是用不着去看我的文章。 我很庆幸时至今日自己还不是名人,写文章时不用考虑其影响,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在我的价值观里,人活得自在最好。至于社会责任之类的,那是必须得有的,而且写文著书要替历史负责,不能编造和杜撰(小说故事除外)。 我有时候想,得感谢那些读我文章的人,不管是反对者还是支持者,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关注。这种关注的意义在于,他们花了最宝贵的时间来倾听我的“声音”——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说的话。 我知道,200万之后是300万、400万……乃至1000万都有可能,只要我坚持写下去。不过,多少万对我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个情形自100万便开始了。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玩蹦极。 不知到时候是否会心跳? 2013年5月14日 才子黄成精英博客: http://blog.voc.com.cn/hchchcch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昼夜温差非常大!【科普】
热度 5 boxcar 2013-3-6 07:41
最近,昼夜温差非常大!【科普】
最近这段时间冷空气的余威犹在,而白天的日照非常充足,天亮后升温非常快,所以昼夜温差巨大。 经常在20°C上下的昼夜温差,像是过山车一样,不留神是要患感冒的。 “春捂秋冻”,有道理啊! 看图说话: 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的13点到14点,看来加热有1~2小时的滞后。 最低气温出现在早6点前后,这说明太阳出来(今天日出时间是6:02)前一直是降温的,太阳一出来,局势立刻改观,马上开始升温。 之后,随着日照的加强,升温变得很迅速,在零度附近,由于冰雪开始消融等原因,出现了“平台”。 从湿度数据看,开始出现冰雪消融的时段的气温虽然在缓慢上升,但湿度却是在同步升高的,而并不会像低温(始终在零下十几度)或较高温天气(始终零上)的时候那样,湿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当然,以上讨论限于温度和湿度变化源自当地的加热、散热和蒸发,未考虑水平输运热量和水汽的情况。 张老(张学文老师),您怎么看?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983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读博驱动力的五个阶段:过山车曲线--Tim Ferriss
syshhd 2012-12-10 21:07
The motivation during your PhD is not constant, and it resembles the phases that entrepreneurs experience and that Tim Ferriss describes in his post Harnessing Entrepreneurial Manic Depression: Making The Rollercoaster Work for You . Tim provides great advice for entrepreneurs, but this can easily be adapted to research and PhD life. Phase 1: Uninformed optimism You start your PhD, everything is new and you find your project really cool. It feels like you are going to solve a big problem and you might get a big prize if you are ambitious and work well, maybe a patent, maybe a paper in a high impact journal. Sounds familiar? It is a similar feeling to starting in a new job, everybody is nicer than in the previous job and it is by far better organized. Well, give it some months, you’ll realize it is not that great. Phase 2: Informed Pessimism You have been working for some time on your project, you understand the field better, but unfortunately you are still lost. You don’t see any good results in the near future and you start to realize that this project might be a bit too big for you. This phase is more severe if the content of your PhD is not a continuation from a previous work, if you switched fields. Phase 3: Crisis of Meaning You are more or less in the middle of your PhD and you have a crisis like 40 year old guys have. Since you don’t have money to buy you a Porsche, you just cry in silence in a corner.You think “Is this all? Am I a failure?” The project is not as pinkful as you dreamt it, in fact, you are going to struggle and work your ass off to finish a minimally decent body of work. You feel that you have wasted a lot of time, that you did a lot of useless little projects. Now they seem useless, but you never know, maybe sometime later you connect the dots and they were the starting points of something great. Phase 4: Crash and Burn (optional) While at Phase 3, if you don’t step aside fast from your negative feelings you are going to be screwed. Negativity might take over, leading you a mini depression. At this stage, many people think they have been wasting their time and they give up. They walk away with an unfinished PhD. Needless to say, we want to avoid this. Phase 5: Informed Optimism Slowly you start to realize that your PhD thesis is not going to be as awesome as you thought. Whatever. At least you’ll get some publications, enough to graduate. Maybe the Nature paper has to wait for your post-doc. Who cares. You’d better finish a half-ass Phd than nothing. You are getting the grip of your field, you can contribute (something)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It should be enough. Good enough, you don’t need perfect. This curve is fitted to PhD data collected during many years. This means everybody will experience a certain deviation from the values here predicted. Some phases will be mild while others can be extreme. At any stage, don’t be carried away by over-optimism/pessimism. Stay cool, be water my friend
1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像是在做过山车
sunnyzhy 2012-11-29 17:03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峰回路转,人生终于有所起伏。 在日本带了四年,说实话,很享受那里的生活,自认为不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所以过的优哉游哉,平平淡淡。 刚回上海两个多周,哇,生活节奏真是快,跟不上,心理压力大。还好有家人在一起,慢慢适应一些了,呵呵,还是感觉走路比别人慢半拍。 回来一个周买了房子,为了孩子买了个学区房,面积很小,但是很便利,我上班大概走路10分钟,小孩子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步行可以到达,很近。我妈妈尤其喜欢,因为我儿子喜欢,一老一小很多地方可以玩,几乎只有睡觉吃饭才在家里解决,成了宿舍啦。 回来第二周参加东山会议,见到很多偶像,作为粉丝,怯怯的去打了招呼,嘻嘻,可惜没要签名,后悔呢。 今天刚完成一个项目的申请,算是第一次申请课题,写的乱七八糟,给自己找个台阶,太匆忙。刚发给老板,等着挨批呢。 今天抽空当当网了一下,买了《它们》,恩,还是感觉《地球往事》好听。@ 往事的确如烟,灰飞烟灭,就算是地球或恐龙,也难逃@ 老板找谈话,下次再来。。。
2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三分钟过山车之旅可致死
xuxiaxx 2011-10-10 08:18
如果不想活了,搭一列刺激的生命末班车?最近,英国一个研究者设计出一种“安乐死 过山车 ”,并称这是一台“理想的安乐死机器”。但如今在大多数国家安乐死仍未被接受,这种死法合不合法、能不能付诸实践仍是个问题,也引发了较大的伦理争议。 三分钟过山车之旅可致死 正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攻读博士的朱里昂纳斯·乌邦纳斯曾在其祖国立陶宛的一家游乐园工作。“ 安乐死过山车 ”是他的一个设想。他将这种过山车设定为三分钟,车厢首先会缓慢地向上“爬”,最后把人带到 1600 多英尺(约 487 米)的高空,之后是一个猛坠加整整七个精心设置的回环,很刺激。他把这种过山车称为“理想的安乐死机器”、“优雅欢乐的人道致命飞车”。 在乌邦纳斯看来,“安乐死过山车”能给人在生命的最后带来快乐体验。但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允许选择安乐死。乌邦纳斯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如果安乐死是合法的,为什么不让它更具意义呢?”如何才能让一次坐过山车的经历变得“有意义”?他为此设计了冗长、缓慢的到达顶峰的过程:三分钟的过山车,有两分钟是在往最高点“冲刺”的。他表示:“这可以让乘客思考自己的决定和回顾一下人生。当地面的物体越来越小,他会有足够的时间适应那种高度,想象接下来一连串的致命下坠。最重要的是,这是考验乘客决心的过程,最高点就是乘客给出最终决定的理想点。”要求安乐死的人在最高点可作出选择,可选择继续活下去,或者按下按钮迎接死亡。 原理:旋转足够快大脑就会供氧不足 “安乐死过山车”背后的科学原理很简单:只要旋转得够快够猛,人的大脑就会供氧不足而停止运作。过山车的垂直立环会制造出足够的离心力,使血液往下冲,而不是涌向你的大脑。乌邦纳斯认为,如果你足够幸运,在第一次下坠的时候抵抗住了这种引力,你的视线会变得模糊,周围一切都会变成灰色,视野会越来越小,最后你的听觉和视觉都会完全丧失。这种体验由于伴随迷失、焦虑、困惑和快感,被称为重力引起的意识丧失,届时你将会无法动弹,好像困在迷宫里或漂浮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境中,物我两忘。“理论上来讲,第一和第二个回环已经足够置人于死地,后面那些只是为了确保完成任务。从工程学上来考虑,其实这个过山车包含了多余的回环。”他如是陈述道。 虽然乘搭“安乐死过山车”的人必死无疑,但乌邦纳斯承认不排除有人能幸存的情况。四肢瘫痪的人就很可能会幸存下来,这是由于其四肢末端缺乏力量,不能聚集血液,大脑就不一定会缺氧。乌邦纳斯最近展出了 1 ∶ 500 比例的“安乐死过山车”模型,一个参观了模型的航空工程师说,如果乘客穿上了飞行员的反重力 航空服 ,这次体验就会成为一场极度惊心动魄的“伪死亡之旅”。 来源:新华网
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期货所想到的
whyhoo 2011-8-8 12:40
昨天和小顾聊了下期货,让人觉得只有心理承受能力相当强的人才能去炒.他现在都能一天赚赔几万,就像在玩过山车一样.其实我想做金融的人确实要做到将自己置身于金钱之外,权当作是在玩数字游戏.倘若你在赚了几十万时就将其想象成一套房子或是一辆豪车,那你必将成为金钱的俘虏而不能将其驾驭.炒期货那是九死一生,甚至是百死一生.既然整天和金钱粘在一起,又有多少人能超然于物欲之外呢?在这场追逐暴利的财富游戏中,人性的贪婪必将暴露无疑并成为导火索.在这个当下狂热追逐巴非特的年代里,一夜爆富已不再神奇.到处弥漫着商业气息,象牙塔的围墙轰然倒下.据说北大已然变成了菜市场,凭门票可进入参观.那天看到一个关于哈拂大学的短片,说到基辛格博士想在哈佛获一教职被拒,因为其未在其他名校作过研究.哈佛的这一举措是为了追求学术上的交流,近情繁殖的后代其基因必然伪劣.独立自由之精神是大学精神之所在,断不得抛弃!
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山车
tangwei 2011-7-11 13:43
在游乐场的边上。 悟空:八戒,你干啥呢? 八戒:哈哈哈,大师兄,我在听他们尖叫。那些坐在过山车上的人在尖叫。 悟空:。。。。。。要不,咱们进去玩玩? 八戒:我才不去呢。 悟空:为啥啊,你不想去嘛? 八戒:不想。进去还要花钱,叫我上去,给我钱还差不多。你看看,坐在上面的人都很害怕,在下面看的人都在笑。 悟空:。。。。。。
个人分类: 有些故事|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其实你不知道你有多能干
lifescience1 2011-6-4 08:5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我们有多能干,只有当你做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挑战很多人认为是挑战极限的事情。 人类的极限是无极限 。在挑战之前认为是极限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那是我们的极限,似乎还有点不可超越的极限。当你被别人攥住推上极限运动(事情)的时候,你的心里还是有余悸的,当你硬抗着完成这项运动(如过山车、大风车)的时候,到终点的时候,我们还会有点认为,就这样结束了,似乎没有过瘾,原来认为是极限的事情也就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吧了。 当我们把最具有挑战(先前认为是不可超越、不可完成)的运动(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做一些普通的运动时,我们反而觉得太平淡了,不够刺激,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许在生活中也是那样,当我们把具有很高难度的事做了之后,再做其他的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轻松的做得很完美。 其实原来你不知知道你有多能干,.......后来你知道,其实我能做很能干! 我们不要被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思维所统治,打破一下你会有新的惊喜和更大的收获! 相信您自己!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传播知识之用(非盈利性目的)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4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山车
songshuhui 2011-1-27 11:37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1-27 05:12 原作: xkcd 汉化:Ent 又,后来 真的有人这么干了 。 您也可能喜欢: 哮喘大战过山车 额外附送一个小贴士,如果你要坐垂直过山车,切记不要穿短裙,如果你穿了,切记下车后远远绕开洗照片处,不要给围观群众认出你的机会! 《百尾千叶》读书分享会 with 单向街沙龙 春游解剖室·承上启下纪念版 打苍蝇大赢家+古墓派之《灭蝇真经》 无觅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搞笑诺奖2010]哮喘大战过山车
songshuhui 2010-10-9 18:45
BOBO 发表于 2010-10-08 15:44 2010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医学奖颁发给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Simon Rietveld和蒂尔堡大学的Ilja van Beest,理由是他们用实验手段证明:坐过山车竟能减轻哮喘症状! 乍看之下,每年的搞笑诺贝尔奖,研究结论或实验手段都非常雷人,却都正儿八经的讨论严肃科学问题。 哮喘者:我呼吸困难了! 要了解这项研究,先得熟悉下哮喘。 哮喘发作的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一个专业描述语,对应的通俗常用词语如喘不过气、气短气急、胸闷等)。以往,医学界对哮喘的研究共识是,当呼吸困难出现时,肺内的小气道就会关闭,带来的结果是肺功能降低。这并不难理解。若将双肺比作一家工厂,而为数众多的小气道则是一台台机器。当能正常运转的机器数量骤减时,这家工厂的产能,势必会大幅走低,也即肺功能降低。 但在上世纪70年代,医学界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有些哮喘者尽管呼吸困难,但肺功能却没有丝毫变化,有些则恰好相反。换句话说,工厂里的运转机器减少,产能却没有受到影响。这意味着,呼吸困难的出现与肺功能的降低,两者关联性并没有那么强烈。 人们猜想,在某种神秘因素的作用下,肺功能降低与呼吸困难出现二者之间出现了矛盾。后来的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神秘因素正是情绪,即精神心理因素。那些容易紧张、陷入消沉抑郁、精神不振状态的哮喘,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还比如说,有的人在出现哮喘先兆时如果充分放松、安静休息,情绪稳定后竟能避免哮喘发作。而有的哮喘由于随身携带抗哮喘药物,心里自觉上了一道保险,哮喘发作竟也减少,如若突然发现忘带药物,却能突发哮喘。 如果将人类的情绪简单划分为正面与负面情绪。紧张、消沉抑郁、神经质等无疑属于负面情绪,而高兴喜悦、放松平静则是正面情绪。既然负面情绪会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那正面情绪与哮喘的关系又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正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Simon Rietveld和蒂尔堡大学的Ilja van Beest所思考的。 过山车是怎么玩的? 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是得靠试验。这两位心理学家颠来倒去的思考结果是,把他们塞进过山车在云霄里折腾一阵!至于为何选择过山车,两人的交代是,坐过山车不会遇到任何伦理审查与操作难题。而招募的研究对象(共有40名女大学生,其中25人诊断为重症哮喘,另外15人作为健康对照)都喜欢坐过山车,这能确保她们能愉悦享受这一试验。两人还钻入文献,发现了有意思的结果不少初次体验过山车的人,心跳加速竟没那么厉害。于是,两人决定让他们在过山车上跑两圈,以确保刺激效果。 结果非常有趣。在坐上过山车前,所有人都出现负面情绪(如紧张),但玩完过山车后,哮喘者出现的正面情绪(如高兴)更为强烈。所有人在玩过山车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而过山车玩完后哮喘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达到顶峰,随即却又出现了好转。对肺功能而言,哮喘在玩过山车前后都出现了降低现象。按照常理来推论,如果呼吸困难的哮喘症状已出现,势必需要使用药物才能缓解。奇怪的是,她们反而不治自愈般的自行缓解。 研究者在分析结果后认为,无论负面还是正面情绪,都会使哮喘者出现肺功能降低。不过,玩过山车之前的负面情绪,虽然诱发了呼吸困难,但走下过山车时的正面情绪,却又使他们转危为安。换句话说,正面情绪的确有助缓解女性哮喘的呼吸困难症状。 玩转个人情绪过山车 时至今日,哮喘已被认为是与精神心理因素息息相关的心身疾病,既需要药物治疗,还必须精神心理调节。而Simon Rietveld与Ilja van Beest既然是心理学家,自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哮喘药物治疗建言献策。 对于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两人有自己的看法,即当哮喘症状出现时,有时可以不使用药物来缓解。准确点说,对那些容易因情绪而诱发呼吸困难的哮喘者而言,正面情绪状态倒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这项研究还从侧面印证,哮喘绝非单纯的躯体性疾病,人们必须意识到情绪状态与哮喘症状之间的复杂纠葛。饶是如此,医生有必要告知教育哮喘者,通过调动正面积极的情绪,而非一味依赖药物,来应对哮喘来袭。 对那些喜欢刺激的小孩而言,他们终于可以面对担忧忡忡的父母说:科学家都说了,坐过山车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减轻哮喘!也有人幽默笑之,过山车肯定是解决哮喘的万全之策我会被坐山车给吓死,要么颈椎骨折,全身受伤!
个人分类: 专题|1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中关系像一辆“过山车”?----评美国驻华大使讲话
黄安年 2009-12-5 08:59
美中关系像一辆过山车? ---- 评美国驻华大使讲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5 日发布 11 月 20 日 , 即奥巴马访华后的第三天 ,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 洪博培( Jon Huntsman )在北京大学向参加 求同论坛 ( Common Ground Conference )的各国学生发表讲话,阐述美中关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奥巴马总统对美中关系的瞩望。 洪博培在讲话中把中美关系形容为 它像一辆过山车 。 而在《望厦条约》后 过山车继续上下飞转 。 笔者以为,过山车不管怎么转 , 只要不越轨,总是有惊无险的,如果一直像过山车那样上下飞转 , 那不等于循环往复?再说 , 驻华大使很赞赏《望厦条约》 实质上给予美国更多的与英国平等竞争的条件。如同《南京条约》那样,《望厦条约》也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方便了贸易活动,而且还有史以来首次授予某种治外法权。 按照中国学者的观点 , 正是《望厦条约》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平等关系 , 开启了中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美国指望在不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发展 21 世纪新关系恐怕是不现实的。驻华大使说 实现这个目标。那不会很容易,我们将碰到波折起伏,就像我先前形容过的过山车一样,但是我相信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如果指望建筑在《望厦条约》不平等关系的基础,我以为美国的这个目标难以实现。驻华大使最后说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成功,中国近 30 年来创造的非凡业绩将会保持下去。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将再次赢得美利坚强国的卓越地位。 (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think that on China will succeed, and that its extraordinary record of accomplishment over the last 30 years can be sustained. And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think America will once again regain its preeminent role as an American powerhouse. ) 前者连美国也不否则,后者大使先生用 美利坚强国的卓越地位 的措辞耐人寻味。 美国国务院 国际信息局主办的《美国参考》今天在头条位置刊登了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讲话全文,这里全文转载,资源共享,红字是笔者加上的。 *********************88 2009.12.04 美国驻华大使指出美中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 11 月 20 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 Jon Huntsman )在北京大学向参加 求同论坛 ( Common Ground Conference )的各国学生发表讲话,阐述美中关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奥巴马总统对美中关系的瞩望。以下是此次讲话的摘要,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洪博培大使 在北京大学 求同论坛 上的讲话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有趣的是,当你把美中关系放到适当的历史背景中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它像一辆过山车。 约翰 ? 泰勒( John Tyler )把凯莱布 ? 顾圣( Caleb Cushing )派到这里来,是因为英国从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所得甚多,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切。 你们会记得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不是?从 1837 年到 1842 年。 1842 年战争结束时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若干重要口岸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旧称 Canton 的广州港。促进贸易的目的达到了。条约规定降低关税,你们还会记得,还涉及香港问题,后来的处理方式有些不同。 1842 年时,这是一项没有期限的协议,后来,我想是在 1897 年或 1898 年加以具体化,即规定了 99 年的租期。 美国对英中之间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签订的这项协议非常关切。泰勒总统派来一个人,担任我现在的职务,他通过谈判与中国签订了被称作 《望厦条约》 的另一项条约, 实质上给予美国更多的与英国平等竞争的条件。如同《南京条约》那样,《望厦条约》也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方便了贸易活动,而且还有史以来首次授予某种治外法权,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公民在中国与他国国民发生纷争,他们将根据美国法律得到处理,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独特和新奇的情况,当时,驻外大使和总领事对确定美国的贸易政策等等握有巨大的权力。 这样,过山车继续上下飞转。 现在我们面对着一个巨大复杂的多层面关系,基本上涵盖了外交政策上可以想到的每一个问题。 奥巴马总统要求我们以积极、合作和全面的方式进行处理。 开始描述他对于美中关系前景的规划,他说他想看到的是一种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其理由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他说最主要的问题必定是全球经济、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以及地区性安全,因为那些问题不仅影响美中两国及地区,而且影响全世界。此外,我们是当今唯一能合力解决这些问题的两个国家。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做到。 我说,总统先生,我想我们能够做到。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两国关系 实现这个目标。那不会很容易,我们将碰到波折起伏,就像我先前形容过的过山车一样,但是我相信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于是当奥巴马总统几天之前冒着寒冷的倾盆大雨在上海走下飞机的时候 我站在露天停机坪上,我的鞋很快就灌满了水,我也没有带替换的鞋子。那天晚上真是冷极了 我觉得他在抵达后看到了他希望看到的:一种整体而言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上我们的重点越来越集中在全球问题上。我们双方越来越能共同解决种种问题。他抵达之后也发现,尽管我们有分歧,我们确有分歧,但我们正在朝着一个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前进。 总统在这里访问期间 我只想向你们补充说明一下其后的影响 他更多地谈到太平洋不再是将我们分割开来的屏障,而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美中关系应当在迎接共同挑战的道路上发展,要明确认识到没有一国能独自迎接 21 世纪的重重挑战。 我建议在座各位都读一读那份九页长的内容详尽的联合声明,我们双方在此次访问前经过长时间磋商才达成这份联合声明。你们在声明中会看到作为合作重点的关键领域,其中包括全球经济复苏;伊朗、北韩、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地区危机;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及能源等四个领域。如果你们的确想了解这一关系走向的最新动态,有时间的话不妨阅读全文。 几个月后,我们将有机会在北京举行下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届时可以评估这一关系,看看进展如何,而目前已出现积极气氛,这对开始履行和实施其他我们能够共同实现的目标意义重大。 因此,我要说明 此次访问所取得的几项重要成果。首先是军队间的相互交流,这是我们一年来见得不多的情况。军官往来增多;搜救行动增加;下级军官能够参与重要的交往; 我们就我们的意图更加公开地进行交流,提高透明度,这在今天对于我们两国非常重要。 第二,增进人民及文化交往的双边机制,而我们许多人正是这种交往的一部分。我能想到的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实在不多,因为, 如果我们确实认真对待美中两国关系的话,就必须确保下一代人有研习、参加交流和学语言的机会,有更多的机会考察了解对美国人来说陌生的制度,以及对这里的中国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的美国制度。 因此,通过在今后四年再 输送 100,000 名美国学生 这肯定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我想,这会是今年在美中关系史上留下的较为重要的长期贡献之一。 第三,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我们可能对具体承诺在短期内产生效果的强度和速度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双方都认识到要在本世纪中期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并找到能源保护新措施的重要性。 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 Rasmussen )提出的方案一直都在讨论之中,我们认为其中包括的同行评议环节非常重要。 第四,清洁能源。除了过去几周来广受议论与报道的美中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s )之外,在电动车和清洁建筑能效方面还有几项新举措。 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仅以其中的清洁建筑能效为例:当你停下来思考一下, 中国在未来十年将兴建的商业办公设施会超过我们在美国的这类设施的总面积,就知道这个方面有多重要,如果做法得当,中国在未来多年将为减少全球排放量作出多么重要的贡献。 我们也会提倡页岩气资源的能源合作关系,并致力于推动大规模碳封存项目的技术与合作。 第五,就核武器扩散而言,我们将致力于促使《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 )获得批准;并将就《裂变材料禁产条约》( Fissile Material Cutoff Treaty )展开谈判;中国也已同意积极参与定于 2010 年 4 月举行的核安全峰会的筹备工作。 第六,关于全球经济危机,两国首脑都对这场危机的后果直言不讳,并阐明了双方的合作对于挺过早期风暴至关重要。 两国采取的行动在危机初期大多没有公开或并不醒目,但是我们确实推出了良好的刺激方案,重建了市场信心,并稳定了抵押信贷系统。 但我们应当谨记,在这场我们尚未走出的危机的影响下形成的全球经济新秩序将与原有秩序完全不同, 我们必须认识到主要依赖美国消费者和亚洲的出口产品来刺激增长的局限性。 美国实现平衡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意味着增加储蓄并减少开支;改革美国的金融体系;减少我们的长期赤字;增加出口;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更多薪酬更高的就业机会并始终保持市场开放。 在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意味着提高劳动者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具体途径是在市场中增加选择机会,使各种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使金融结构现代化,改善住房条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前一天刚提到的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网,他认为这个社会保障网对于现在正在实行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成功,中国近 30 年来创造的非凡业绩将会保持下去。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将再次赢得美利坚强国的卓越地位。 你们知道, 我们是一个善于迎逆境而起的国家。我想我们将来回顾这几年时,会把这段时间视为促使我们改变方针、从新的角度审视我们今后各项重点的时期。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eap-chinese/2009/November/20091204112959abretnuh0.6701123.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1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