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贡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贡献

相关日志

猪八戒的思维:水平与贡献
热度 16 qsqhopeiggcas 2011-12-15 16:15
书接上回 ,八戒在功成名就后,回高老庄做了一阵子科研,虽然在高水平的《 Pig 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小白鼠的活力增强机制研究》与《肝癌的基因突变机制》,但还是治不了病啊。八戒认识到论文只是学术水平的一个体现方面,是广告啊,真正能治病,还得理论联系实际,得研制特效药啊。 听说,天朝的学术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癌症与地震等,民间的高人们都有高招,偏方大大的呀。于是乎,抱着解决治愈癌症这一宏伟理想,他就变成一民间仙姑,挎着一大篮子,遍访民间大师。 有位牛仁大师在民间的名声很高,有时碰巧也能治好一些疑难杂症。正好,八戒拜访的首位大师即是此人。该大师头头是道,说“天地合一,天生气,气生天,治疗癌症很简单。”八戒说“别弄玄虚了,亮剑吧。”大师说“好吧,这事好办,去深山老林中,整天吃素,心无杂念,想得癌症都难”。八戒心想,这不是忽悠俺嘛,我问东,他说西,扯淡。想到这里,八戒说“少吹牛吧,我问的是怎样治愈癌症。”大师说“我的水平这样高,还无法治愈癌症,你不是在《 Pig Nature 》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嘛,天朝给你投入过 8 个亿的经费,你除了会吹牛,遇到难题还要找我,还能干啥?你不是废物一个吗?”大师越说越激动,说“好你个猪八戒,自认为发表了高影响因子杂志的文章,就认为水平高,还想评院士,别说贡献了,你对癌症的认识水平还不如民科嘛,水平高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大啊,看看天朝的袁隆平院士,解决了杂交水稻的发育机制与高产问题,把你们这些猪们喂得肚大腰圆,人家要水平有水平,要贡献有贡献,你 TMD 莫非脑子进水了?”八戒听完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学术水平高的人,贡献也大呀,水平与贡献并不矛盾啊,怎么新社会的人都搞不明白啊,还不如俺们这些猪啊。莫非新社会人的认识水平还不如旧社会吗?”八戒是越想越气,晃晃大脑袋又想“ Ou , yes ,看来某些貌似有水平的人是装出来的,水平高的人不可能对社会没有贡献!这事还得问问猴哥吧。” 到了花果山,看到猴哥和小猴子们玩的不亦乐乎,真是羡慕嫉妒恨啊。趁猴哥喝茶的间隙,八戒把他遇到的事和猴哥学说了一遍,猴哥大笑不止,说“呆子,听好了,我们在取经路上,俺的口才比你们哥俩好多了吧,啥事不是俺老孙出头,降妖除怪的水平也比你们高多了吧,没有俺老孙,师傅和你们不知被妖怪吃过多少次了。呵呵,再说贡献吧,没有俺老孙,能取到真经吗?能被万世敬仰吗?”。八戒听完后,汗颜不已,心想俺也当过科学家,怎么俺的智商还是如此低啊,还不如民间的大仙啊。 PS:今天上午参加了科大两个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中午喝点革命小酒,回来后一时兴起之作,请勿对号入座! 参考 秦四清, 猪八戒的科研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512860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5014 次阅读|35 个评论
感恩节别忘感谢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贡献
热度 1 黄安年 2011-11-21 22:23
感恩节别忘感谢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贡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11 月21 日 ( 美东时间 ) 本周星期四是美国的传统节日感恩节 , 近 400 年前为感谢印第安人救助来到美洲新大陆的欧洲新移民,是感恩节的初衷,今天已经演变了美国家庭亲人团聚的时刻。喝水不忘掘井人 ,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天我们欢度感恩节不应忘记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国的贡献。感恩节是传统的美国商品热销开始的季节 , 只要在市场仔细地留意,就能看出在美国市场上的许许多多商品来自于世界各国 , 而美国在世界各国的商品中既有美国的先进技术含量产品 , 也有大量美国造的军用武器。美国的发展和持续繁荣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贡献 , 对于这一点 ,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奥巴马的 2011 年感恩节公告 没有提到这一点是令人遗憾的。 附笔者有关感恩节博文: * 在美国感受感恩节 (2005 年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11 月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406) * 漫谈 2006 年在美国过感恩节( 2006 年 11 月 25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11 月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409) * 帮助左邻右舍成了今年感恩节新亮点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11 月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991) * 梅西感恩节大游行和洛杉矶帕萨蒂纳感恩节免费大餐(幻灯片)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11 月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4756) *7 ,感恩节在美国,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380 ***************** 欧巴马总统发布 2011 年感恩节公告 2011.11.18 白宫 新闻秘书办公室 2011 年 11 月 16 日 2011 年感恩节 - - - - - - -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公告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是我国最悠久、最宝贵的传统之一。这个节日带给我们更浓郁的亲情,令我们反思给予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万般恩典。这个传统上溯至几百年前万帕诺亚格部落( Wampanoag tribe )和普利茅斯殖民地( Plymouth Colony )清教徒移民分享秋收果实的欢庆时节。当时的盛宴表达了对万帕诺亚格部落向新移民传授当地狩猎和农作知识的慷慨友情的赞赏;今天,我们继续向所有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表示感恩。让我们值此时刻重温美国最早期的人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贡献 —— 他们不仅在数百年前慷慨相助,而且每一天都在为美国生活的各方各面作贡献。在我们与朋友、家人和邻居聚首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抛开日常烦恼,为上帝对我们的眷顾而感恩。 虽然我们的传统与时俱进,但是作为感恩节核心的恩惠与谦卑精神贯穿于我们历史的各段篇章,始终如一。乔治 · 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总统发表了美国第一个感恩日公告,感谢慷慨而全能的上帝护卫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度过风雨莫测的初始阶段。几十年后,亚伯拉罕 · 林肯( Abraham Lincoln )总统祈求神灵保佑深领内战不幸的人们,让国家重享完全的 “ 和平、和谐、安宁与联邦团结 ” 。 无论时逢逆境还是一帆风顺,我们通过对恩典和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人们谦卑地表示感恩而得到心灵的升华。今天,让我们向付出各种牺牲的男女军人表示感谢,也让我们心系那些在餐桌边为值守在险境中的亲人留着空位的家庭。面对精简度日的美国大家庭的成员,让我们再次向需要帮助的朋友和国人献出爱心。 当我们聚会在社区和家中,围坐在餐桌旁、火炉边时,我们向彼此表示感谢,我们向将仁慈与温馨带到我们生活中的上帝表示感谢。让我们驻足凝思鼓舞我们的生活的点滴恩惠,并立志来年报恩。 为此,我,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巴拉克 · 欧巴马,以美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我的权力,特此宣布 2011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四为全国感恩节。我呼吁美国全体人民,不论是在家中、在敬拜场所、在社区中心,还是在任何与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欢聚的地方,共同对我们过去一年所得的一切表示感谢,向那些用他们的生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的人表示感谢;并与他人分享自己所受之恩。 我谨于公元 2011 年 11 月 16 日 ,即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第 236 年,亲笔在此签名为证。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iipdigital-mgck/index.html Keywords: 欧巴马 , 2011 年 , 感恩节 , 公告 Read more: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texttrans/2011/11/20111118183724x0.5187756.html#ixzz1eIUIkzt5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5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高考户籍限制在法律上符合宪法么?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0-24 02:53
学者建议审查高考户籍限制规定合法性 “尽管我们的孩子很优秀,但只能带着满腔的怨愤,去国外接受教育。”随迁子女家长繁琳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她说:“也许我的孩子不能享受到这项政策变化带来的好处,但我们还是要为后来者呼吁。” 对于随迁子女能够在异地参加高考,民间呼声持续不断。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张北县第三中学考察时指出:要逐步健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由输入地政府负责;抓紧研究制订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日前,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了建议国务院审查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研讨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指出,目前阻碍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主要障碍是教育部规定中的户籍限制。他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审查该规定的合法性。” 张千帆指出,户籍规定意味着一个在北京上学的高中生高考时必须回到原籍参考,而北京和其户籍地的考试范围、使用教材可能不一样,这将直接影响其上大学的机会。这就产生了基于不同户籍的同班同学之间的不平等。由此,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违反了教育法关于受教育权平等的规定,应予修改或废止。 有学者指出,像北京这样高考录取计划最多的城市,形成一个“洼地”,造成很多高考移民问题,都是分省考试带来的。目前,我国司法资格考试、全国研究生考试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但是,其他考试五花八门,有的地方750分满分,有的地方900分满分,除了专门研究的人,很多人都弄不清楚。统一高考的制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 非京籍学生家长代表撰写了一份《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份民间建议方案提出“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的解决思路。 与会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认同高考报考与户籍脱离的解决方案。他透露,教育部已针对高考改革分出多个专题进行研究,其中就包括随迁子女高考的专题。在专题调研中,他提出,异地高考的方向是要建立以学籍所在地为要求的报考。 对于人们对“改革没有时间表”的焦虑,他表示,教育部和家长同样着急,都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不是特事特办,出台新政策和新制度,高考受户籍限制的状况不可能很快改变,这是由政策制订本身的节奏和复杂性决定的。” 时评家童大焕说,他在1997年写时评说户籍制度改革,如今已过了14年,相关状况仍然没有任何改善。 更多阅读 熊丙奇:也谈教育公平与户籍改革 中青报:户籍歧视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教育不公 评论:异地高考关键是拿出时间表 教育部表示正与北京上海研究推进异地高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2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到的对饶毅博士的评论以及其在《世纪大讲堂》的讲座
AnjinLiu 2011-9-28 12:15
行外人士,不懂专业。但是从文字来看,感觉鲁白博士的评价还是很客观...... 上个礼拜周六看了凤凰网的《世纪大讲堂》,饶毅博士试图回答“钱学森之问”。对于我这样的小罗罗来说,我看了之后,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受启发很大! 附上鲁白博士的文章: ———————————————————————————————————————————————————————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1109/t20110928_3145660.htm □鲁白 近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初选引起舆论关注和公众热议,其中涉及的一个话题是饶毅本人的学术水准到底如何?作为一个与饶毅一起出国留学,并在学术界同行28年的神经科学家,笔者想就饶毅在科学上的贡献作一简单介绍。 饶毅从1985年出国留学,先后师从著名科学家旧金山加州大学的詹裕农和哈佛大学的DougMelton,其后在华盛顿大学和西北大学任教。20多年来,饶毅的实验室对科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细胞轴突生长的调控 在脑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用以输出信号的轴突(一种很长的细胞突起)的生长,是按严格的路线来走的。它们为什么能如此精确地生长,是发育神经生物学中的一大难题。 1990年代初,旧金山加州大学的年轻教授MarcTessierLavigne一举找到了轴突跨域中线的吸引性指导分子,叫netrin。稍迟一点,斯坦福大学的CoreyGoodman也发现了另一组轴突调控蛋白,叫samopholins。当时,Tessier-Lavigne是科学界公认的明星(2005年就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洛克菲勒大学校长),Goodman则是功成名就的大师,很年轻时就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了。他们两家实验室几乎主导整个领域。所以,在他们主攻第三类轴突调控分子Slit时,根本没有想到过会有对手,而这个对手还是初出茅庐的饶毅。当时Tessier-Lavigne和Goodman分别在小鼠和果蝇模型上寻找在中线上的排斥性的指导分子,并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分泌蛋白Slit。饶毅实验室则独辟蹊径,发现嗅球细胞的轴突生长,也受到排斥性分子的调控。根据果蝇Slit突变体的表型,他们猜想到这个排斥分子可能就是Slit。于是他们设计实验证明,嗅球神经元轴突上表达Slit的受体Robo,而Slit则表达在嗅球神经元轴突要经过的隔区,对其起排斥作用。这样,他们用不同的体系证明了Slit通过Robo介导神经轴突的生长。1999年,饶毅、Tessier-Lavigne和Goodman三个实验室在同一期《细胞》上发表三篇论文,报告Slit对轴突生长的调控,成为当时科学界的一件重大突破。饶毅在这场与国际一流大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展示了其独到的科学洞察力和坚实的原创实力。 神经元迁移的分子机制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有趣现象是,脑神经元生于大脑皮层的最下层,然后迁移到达其最终的位置。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猜想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是迁移而来的。1961年,Sidman首次直接观察到大脑发育时神经元的迁移。神经元的迁移的精确性对神经环路建立至关重要,迁移的错误将导致严重的神经疾病。因此,科学家们一直想找到能够控制神经元迁移的细胞外分子。直到1999年,饶毅实验室报告了第一个调控神元迁移的分子——Slit。他们发现Slit对迁移中的神经元起到一个排斥的作用,使它们沿着一定的轨道走而不会“脱轨”。Slit是一个分泌蛋白。饶毅和他的同事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实验——他们将迁移神经元放在两块表达Slit的组织之间,结果发现,如果放在靠左,神经元就向右走,反之则反。如果放在正中,神经元就直线走。这就证明了迁移神经元能够感受其左右的Slit的浓度梯度,来决定其走向。 饶毅实验室的这项研究成果,在调控神经元迁移的分子机制的认识方面意义重大,是可以进教科书的工作。饶毅实验室随后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证明Slit不仅调控多种神经元的迁移,而且能指导白细胞和血管细胞的迁移,从而对炎症和血管形成有重要调节功能。因此,饶毅的Slit研究工作对细胞迁移的理论有普遍意义。 神经元极性的形成 神经元具有多个接收信号的树突和一个输出信号的轴突。早在19世纪,神经科学的鼻祖卡哈尔就发现,神经元是极性化的细胞,有多个输入,一个输出。他将此称为神经元定律。为什么一个神经元只长一个轴突呢?2002年,饶毅指导研究生蒋辉、郭伟、梁新华、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细胞内的信号分子GSK3β对控制神经元极性至关重要。他们发现GSK3β具有抑制轴突形成的功能。更有趣的是,当他们对已经长了3天的神经元加GSK3β抑制剂时,能够使已经形成的树突转变为轴突。这项工作2005年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细胞》上发表。也是该刊自1980年发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陆德如等人文章的25年后第一篇全部在中国国内做出来的论文。 需要指出的是,该发现不能算是揭示调控神经元极性化的分子机制具的首创。日本的Kabuchi实验室在几年前已经发现了几个与GSK3β在同一个信号通路上的分子,并在同一期《细胞》上也报告了GSK3β对神经元极性的调控。尽管如此,饶毅实验室的该项工作证实了一条控制轴突发起的信号通路。因此被认为是发育神经生物学中一项重大发现。 分子社会生物学 2007年全职回国后,饶毅把主要研究方向从神经发育分子机制转到社会神经生物学,即社会行为的神经机理分析。研究领域的转型非常耗时且极具挑战性。但饶毅以兴趣广泛知识面博大著称,他研究生时期打下的果蝇遗传学基础,使他能很快进入这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他在分子和发育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多年积累,也使他进入该领域不久就有独到的建树。 经过几年的努力,饶毅先后发表了三篇有影响的论文。 第一篇论文于2008年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揭示了一种叫鱆胺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对果蝇之间争斗的作用。竞争行为对种系的进化极为重要。这种争斗行为是由什么神经递质介导的?饶毅和他的学生们证明,脑内没有鱆胺的果蝇打架减少,而增高脑内鱆胺则激发果蝇的攻击行为。他们还精确到发现5个鱆胺神经元的重要性。 社会交往对动物的行为甚至生理功能都有影响。在群居动物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从小一起长大的雄性动物之间不会打架,而独养长大的雄性则非常好斗。今年,饶毅小组又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第二篇打架机理方面的论文,发现群养的雄性果蝇会释放一个叫cVA的挥发性外激素分子,作用于对方嗅觉系统中含Or65a受体的神经细胞,起到抑制打架的作用。 饶毅回国后做的最精彩最重要的工作,是今年在《自然》发表的关于性选择问题的论文。异性相吸是生儿育女和种族的延续所必需的。但同性和双性性行为在低等和高等动物中都有报道。饶毅和他的同事们将合成五羟色胺(5HT)的酶Tph2在脑中去除,雄性小鼠便失去了对雌性的兴趣,而显示出对同性的性行为。如果给它们注射5HT的前体5HTP,30分钟后动物便恢复了对异性的兴趣取向,说明成年动物的脑也是非常可塑的。这项工作第一次在哺乳类发现了脑中控制性选择的分子机制,无论对生物学知识的扩充还是对社会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中国葛兰素史克研发部副总裁、神经科学博士)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员工为什么会懒?
热度 2 shuhualu1016 2011-9-12 11:58
文 / 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培训咨询网 首席专家 这里的懒,不是不行动,而是放纵自己,毫无约束,沉溺于肌肤之利的满足,不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自己的更大、更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肯定。 在现实中,人之所以会懒,正是因为有这种可以懒的条件和环境。 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曾经介绍过这样一个典型:在大西北农村,有些农民穷得只能主要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每年过冬都要救济棉衣,但每年过冬又都没有棉衣穿。冬天来了,给他们救济一套棉衣。到了春天,他们就把棉花抓去变成夹衣。进入夏天,天热了,他们又把夹衣剪开,变成两件衬衣。之所以他们会如此,是因为他们相信,冬天来了,政府还会再给他们棉衣。 鉴于这种情况,政府调整了救困扶贫的思路,给困难户输给“造血功能”。对于特困户,无偿提供二十只绵羊,让他们放牧后卖羊毛致富。可有人从县城领到羊后,还等不及回家,在路上就宰了一只吃了。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他们坚信,这二十只吃完了,国家会再给二十只。 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能够懒、放纵自己、为所欲为,并可不承担任何后果,他就不会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奉献自己的智慧。 “人在勤劳无益时,不会不懒。”这是管理学第一原理的第二推论。 所谓勤劳无益,就是指一个人付出艰辛和努力,并不能为他的利益和欲望带来什么满足,他的活动也仅仅是毫无回报地服务于他人,奉献于他人的“学雷锋”。如果是这样,他就肯定不会付出努力。在中国农村过去的大集体和国有企业,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前,懒人多,效率低下,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谁还会付出努力干多、干好? 之前,我到过一些机关和工厂,有些领导老抱怨他的下属工作不积极、做事怕吃苦。我告诉他们这个错不在于你的下属,而在于你自己。你的下属付出努力和勤劳之后,你不能及时地给他以酬偿,为他们的利益和欲望提供满足,他为什么要努力?在现在的企业中,这个问题也仍然存在。员工做了付出,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也就不会再做这种努力了。相反,如果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你能及时地给他提供相应利益和欲望的满足,对他的努力和贡献及时给以反馈,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会相对充分地发挥出来。 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员工白干白付出,保证让员工付出多少、贡献多少,就一定能获得多少回报,并让这种回报严格与贡献成比例。 (在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6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到了一丝希望
热度 18 cwufp 2011-8-22 19:42
看到了一丝希望
今天注意到相关网站上领导的一个讲话,大意是国家要加快 转变 经济发展的模式,科技是支撑;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应该为国家的产业转型和产业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重点提到了重大产出的问题。看来现在的领导强调了社会责任感,明确了重大科技产出的重要性。看到这些,俺满心的欢喜,因为毕竟领导提出的这些和俺那篇“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非常的接近。俺这么一个草根屁民说的话能够与领导的讲话有接近之处,的确可以让俺自己高兴一小会儿。当然,要感谢肖重发博士从孤魂的游荡地把那篇文章捡到这个地方来,也提交到征文栏目,让俺有点高兴的资本。 过去一段时间,获得什么资助或者荣誉,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在本人看来是很庸俗的事情。随便问个农村老太太,科学家里谁最好?估计 90% 的农村老太太会说袁隆平,因为是他提倡的杂交水稻让农民们的粮食产量提高了,生活过得好了一些。假如您再问,您还知道哪个中国科学家,能说出名字的估计就不多了。即便在同事们看来是很牛的院士,老百姓知道名字的都不多,更是分不清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袁老他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百姓心目中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不是吗?其实,这就是科学界的重大产出的意义。 高兴归高兴,可面临的问题还是一大堆,那就是领导的指导思想是否能够得到贯彻的问题。毛主席说过,政策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那些干部们是否有意愿真正践行领导的这个思想,俺是很担心的。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依靠以前那种以获取为标准的考核体系不仅当了领导,还获得了不少经济上的好处。如何逐步的建立以贡献为主,尤其是社会贡献为主的考核体系依然也是一个难题。如果领导的政策得不到贯彻执行或者走样,那么再好的政策也是白搭。所以,作为草根屁民中的一个,殷切的盼望着三元工资制中关于绩效的计算办法能够改变以往以获取国家奖励、经费数和发表文章的 SCI 点数为主的理念,尽快制定合理的以贡献为主的考核体系。这个其实与本人的收入关系不大,却是与科学院存在的社会价值相关,也与科研价值观的建立相关,更是与科学院是否能够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相关。 发表科技文章和申请发明专利等文字游戏是贡献的一种,却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对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贡献。 尽管俺有自己对科研评价的具体看法,过多的建议领导是不需要的,还是留在心里吧,那些制定政策的专家们会做得比我的更好。 刚从网站上看到领导的这个讲话,俺打心眼里高兴,不仅是因为那点暗合,更主要的是我认为只要把领导的讲话真正落到实处,科学院还能再次受到社会的尊重,作为在这里工作的一员,自豪感的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俺也不用为那些关于荣誉的数字八卦感到不舒服。 荣誉其实很像这朵......罂粟花
6233 次阅读|75 个评论
我要努力成为一名流芳百世的科学家
热度 6 scientister 2011-8-17 17:10
我对自己有信心,但是我还需要努力! 这种努力,不仅限于自然科学的探索,还包括与身边的一些拽后腿的人周旋。我要告诫自己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才有可能做成功大的学术贡献。 目前,我已经选好几个重要的课题,等待时机,去实现这几个研究项目。 如果成功,我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我的名字。而身边的一些人,则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是我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一直保持理智和进取的动力。 今天把这些话写在这里,立存此证,一方面勉励自己,另一方面作为证据。 ——看到饶毅教授决定退出院士候选人的声明有感。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217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绩效与薪酬思考之三:技术绩效、价值绩效与全面和谐分配法
hrm001 2011-8-2 03:16
/// 本文章需要不断完善。本文为原文,其内容保持初撰状态,除用红字注解部分外,未做任何润色修改。未注解观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请自行鉴别。 原文首发 : 价值中国网 2010-12-23 文章链接: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67510.aspx —————————————————————————————————— 一、关于绩效 1 、技术绩效。 是指与岗位技术如生产技术、研发技术、销售技术、管理技术等各项专业技术的运用紧密相关而取得的工作绩效。对技术绩效的衡量以相关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KPI )为依据,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明确相关指标的范围、评分权重、目标值和质量衡量标准,对实际工作的履行情况进行绩效评分,评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得到评分结果,将其除以 100 转化为绩效系数。 2 、价值绩效。 是指在技术绩效考评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战略需要角度和各岗位支撑企业战略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出发,结合相关岗位在岗位价值评估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各不同岗位的绩效价值,用综合绩效系数乘以价值绩效基数(简化处理可以用能反映岗位价值差异的该岗位的月度基本工资 /100 表示),即得到某个岗位的价值绩效数值。( 注:1.以上关于2种绩效的分类为本人定义;2.“按价值绩效分配”应当视为是对“按绩分配”的正确理解,因为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得分,一般是不可比的,如果要进行同一化量分,那么这个基础工作量十分巨大;3.为什么要定义“价值绩效”?起初用意是为使“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分配计算公式在“绩效”的适用上得以扩展。该公式中的“绩效”可以是一般而言的、不带价值意义的“全部当期绩效”、“指定当期绩效”、“累积绩效”、“累积指定绩效”、“对往期与当期绩效,或个人岗位绩效与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其他员工绩效等关联因素进行加权计算而得到的综合绩效”等,即“技术绩效”。也可以是带上了价值意义的、有含金量的绩效,即“价值绩效”。这样,在具有不同性质和价值的绩效间,才有可比性。如此,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可以更加扩大;4.近期研究对原模型公式中的“绩效率”计算,采取了针对实际而简化绩效计量的做法,提出可以用“绩效股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html 替代“绩效率”,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加符合“对象股份化动态激励理论”(理论)和“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工具方法)的“股权”称谓:岗位股、期初动态股权、当期绩效股、当期贡献股、期末动态股权 。 ) 3 、两种不同绩效计量方法的比较。 技术绩效是传统绩效所衡量的对象,价值绩效是基于传统绩效评价所得到的结果不可比的实际困境而进行的绩效计量理论方面的创新。不同之处是:技术绩效的评价结果为绩效分数或绩效系数,由于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其结果是不可比的,而价值绩效在计量上由于考虑了不同岗位在绩效价值方面的差异,其所得到的结果是可比的,可以直接作为现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计算的依据,也可以将该值代入涉及绩效变量的相关薪酬管理数学模型,用于相应收入分配项目的计算。 二、关于企业收入分配 (一)传统分配方法 本处结合猎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万通股份有限公司和王小刚《让年终奖发得更精确》中的案例公司的情况,作一传统分配方法的归纳。 1 、岗位价值评估。 一般用要素计点法。如猎人投资的岗位价值评估。 2 、依据评估结果,对各岗位进行分级。 3 、设计基本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的等级结构。 依据岗位价值评估及分级结果,确定不同岗位级别的工资标准。如猎人公司薪酬原则包括: 1 )普通职员( 1 级):人才市场供应量较大,薪资要求不高 , 公司对于岗位的要求不高。定薪原则:低风险,低回报。 2 )中层经理及专业类职员( 2 级):公司对此类人才的岗位要求较高,人才市场竞争较强,个人薪资要求较高,是公司需要吸引和保留的人才。定薪原则:中偏高风险,中偏高回报。 3 )高层经理( 3 — 5 级):岗位对公司的影响重大,公司对岗位的要求很高,人才市场紧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 , 是公司需要重点保留和激励的人才。定薪原则:高风险,高回报。猎人公司的基本工资等级结构如下。 万通公司各类各层岗位的工资结构(下限 0.8, 中值 1.0, 上限 1.2) 如下。 4 、确定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 按分配总额的确定方式和分配流程的不同,王小刚认为可分成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本人认为,开放式方案适用面有限,因为预先不能确定总的分配额度,也就不能很好控制薪酬总额,这对于很多讲究成本效益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个设计缺陷,本处不予采用,但由于王小刚两种方案中的绩效系数计算方法不同,所以,本处综合封闭式与开放式方案,做一统一归纳,并与全面和谐分配法做一比较研究。 步骤一:确定企业奖金额度。 第一种方式是采取企业的利润为基数,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分享总利润的一定比例。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累进分享比例的方法,即规定若干个利润段,在不同的利润段采用不同的分享比例,利润越高提取比例也越高。某公司规定利润额的达标值为 300 万, 300 万利润以内分享比例为 6% ,在 300 万到 800 万之间分享比例为 12% , 800 万到 1500 万之间的分享比例为 16% , 1500 万以上的分享比例为 22% 。 步骤二:确定企业各部门奖金系数。 部门奖金系数=部门战略贡献系数×权重 + 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步骤三:确定部门奖金额度。 部门奖金=企业奖金×(本部门员工基本工资之和×本部门奖金系数) / ∑(各部门员工基本工资之和×各部门奖金系数)。 步骤四:确定员工岗位绩效系数。 1 、根据定量与定性考核指标,得出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 2 、按照 20% 、 70% 、 10% 的比例来界定员工绩效等级分布; 3 、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超出期望的员工,岗位绩效系数为 完成期望 , 基本完成 1.0, 需努力 ,变动幅度为 0.1 。 步骤五:计算员工奖金分配系数。 员工奖金系数 = 公司绩效系数×公司绩效权重 + 事业部 / 职能部门绩效系数×事业部 / 职能部门绩效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岗位绩效权重。 步骤六:将部门奖金包分配到岗位。 员工奖金=部门奖金×(员工基本工资×员工奖金系数) / ∑本部门(员工基本工资×员工奖金系数)。 (二)全面和谐分配法 1 、名词释义。 全面和谐分配法( 注:以“对象股份化动态激励理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vwcz.html 为理论基础,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html 为工具方法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收入分配方法的新分配方法。它两个最大的特征是效果全面化,在保证高效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和谐。具体讲,该分配法有如下新特点: 一是分配思想集成化、有机化、统一化。 对不同的收入类型采用同一种分配标准,如将传统收入分配法下基本工资的决定要素如职务、技能、资历,和传统分配法下绩效工资的决定要素如业绩,再加上一个新的报酬要素“历史贡献”,把它们有机揉合在一起,既可适用于基本工资,也可适用于绩效工资。 二是分配方法模型化。 要把各种不同的报酬要素有机揉合到一起,并作用于不同的收入分配类型,采取传统方式显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而要建立起能同时反映以上多种要素的数学模型,以用于分配计算。 三是分配效果全面化。 传统的激励方案的效果过于单一,比如要么是短期的,要么是中长期的,短期激励方案的效力持续性差,没有中长期效果,而中长期激励方案也没有短期效果。相比之下,全面和谐分配法不仅能做到一些传统激励方案也有的“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功效,在系统联动机制的设计上,方法更为温和,强调自动管理,更富有人性化;特别的是,更还具有传统激励方案所没有的“短期与中长期激励约束效果并具”的优点。 四是利益兼顾多元化。 传统激励方案往往在设计时缺乏整体性考虑,由于分配思想的不统一,对不同的收入类型往往采取的是两种极端的分配设计思想,要么是完全不同,要么是互相渗透,且以其中一个为主,前者属管理的极端化导致员工行为的极端化,员工对分配不能产生公平的认识,在行为上重数量不重质量;而后者常常导致一碗水端不平,照顾了这个忽视了那个,比如在分配当中可能权力的影响仍然很大,真正的贡献并不能完全得到薪酬价值上的肯定。以上的结果所反映出的就是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并不是良性融合的,各方的利益还没能得到很好的公平的兼顾,相关的积极性还不可能完全地调动起来。而全面和谐分配法则克服了这方面的缺点,无论是在绩效管理还是在收入分配上,有更多的具体的机制设计尽力保障了企业中人与人的利益是一体的,从而使高效与和谐兼顾。 2 、与传统分配方法的比较。 传统分配方法的一个特点是将收入总额分成不同的几块,然后每一块按一定的标准(一般是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一般不同收入块的分配标准即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形成差异性的收入分配的架构。由于每一块的分配标准不同,标准背后的管理思想也自然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不同收入块的分配指导思想的差异,这在一些时候影响了总体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再就是对具体收入类型相对单一的分配思想还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基本工资的按等级分配会使工资失去激励效力,同一级别的员工在能力和实际贡献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是固定化的等级工资制以保健的名义而忽视了这种差别的客观存在,它对所有员工短期和长期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在这种固定化的等级工资所占的比重越大时表现得愈加明显;绩效工资按业绩分配容易导致个人在绩效目标的确立上和实现绩效的方法上急功近利,以及忽视对同事的帮助与团结,甚至形成复杂不良的职场政治关系,此外,对部门和公司的利益也缺乏关心,等等。 针对上述对具体收入类型的因收入分配标准单一而导致的问题,目前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也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案。 比如,以宽带薪酬为指导思想,将职务等静态报酬因素与业绩( 注:各期累积绩效与当期绩效 )等动态报酬因素融合一起( 注:本人对宽带薪酬的有关认识与观点。 1、2011年7月11日本人微博: “ 宽带薪酬可适用基本工资(职位、技能)动态设计。其区别传统的2个重要特征是:宽带薪酬相邻两个薪等有叠幅,同一薪等如何取薪视当期业绩而动态变化(年终结算多退少补,或延至下期兑现,具有效期);传统模式在同一薪等没有区间变化,仅有一个薪点,相邻薪等无叠幅 ” 。 2、2011年7月29日本人微博 : “宽带薪酬适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分享工资各类型,及薪点制方案。把按初始地位分配(由上述7大因素决定薪酬类型的等、级、档)与按绩(当期)分配相结合,是宽薪设计方案相比传统的进步,对各级别、工种、岗位和人员所客观存在的分配矛盾有缓和作用。宽带也可设计成类模型的薪点股,但仍存重大不同。” ),用于对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改进,但是由于与全面和谐分配法相比,报酬因素仍然少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贡献”,( 注:1.由于宽带薪酬设计方案有多种,形式繁简不一,效果多少不一,原观点并不严谨。2.新观点参看本人2011年7月29日微博条文:“将宽带薪酬思想融入薪点制,并股份化变成薪点股,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相同在于:适用工资类型同;报酬因素都有别传统,有静有动、有缓动有速动;不同在于:不同部门绩效评分一般不可比,而同一化工作量很大,若简约计量,前者累积绩效以可比绩效股为增量,后者以贡献股(发行、分配)为增量,效果相差显著。”3.关于岗位股率、期初动态股权率、当期绩效股率、动态分配率、贡献股分配率、期末动态股权率等定义,参见本人文章《什么是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html ) 导致激励效果仍然不全面,对利益的兼顾也不能做到很好。 比如, 为增进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互容甚至互融,现有的方法可以将绩效工资分配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对基于岗位职能计算的绩效系数(岗位绩效系数)予以改进,使其能够兼顾到企业、部门、下级和个人岗位绩效各方面因素,即改“岗位绩效系数”为“综合绩效系数”( 注:1.一个设计比较全面的“综合绩效系数”计算公式请参见本人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q2pd.html 。2.本处提及的绩效工资计算方法为本人所定义的“标准系数法”,包括2种:“标准系数法(适用对定额内绩效的计量)+计件(或计分)法(适用对定额外绩效的计量)”、“标准系数法(对绩效进行计量时不区分定额内外)”,第3种方法是“计件(或计分)法 ”。以上3种方法的实质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具体计算示例参见本人在研的《绩效与薪酬管理》课件,但目前尚未公开发布 ),那么还是有较好的积极作用的(采取加权法设计其计算公式,权重大小可以反映不同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但是,固然综合绩效系数有一定作用,它的这种改进源头还是只来源于绩效方面,还没有从薪酬自身寻找能否得到改进的源头,这一点与全面和谐分配法相比,还是有欠缺的( 注:全面和谐分配法应用于特定的分配对象,其10大管理效果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ullr. html )。 其他 动态化的分配激励设计方法,典型的还有: 动态股权制分配方案、价值中国网的动态股权分配激励法等。对其效果如何及与全面和谐分配法的比较如下。 3 、全面和谐分配法的方案设计。 ( 1 )划分分配群组。 领导和领导一起分配,组成管理群,按高层、中层、基层分成相应分配组;员工和员工一起分配,组成员工群,按所属部门的不同分成相应分配组。 (如此划分的意义参见前文《绩效与薪酬思考之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9bd2c0100nq9p.html ) ( 2 )价值绩效的计算 1 )员工分配组的价值绩效分值计算 ①事业部下辖部门的员工 价值绩效分=员工加权绩效系数×价值绩效基数 = (公司绩效系数×权重 + 事业部绩效系数×权重 + 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权重)×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②事业部制下的总部部门或非事业部制的部门员工 价值绩效分=员工加权绩效系数×价值绩效基数 = (公司绩效系数×权重 + 职能部门绩效系数×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权重)×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2 )管理分配组的价值绩效分值计算 ①综合绩效系数采取连乘法计算。 价值绩效分=∑ ( 直接下级的绩效系数×下级权重 ) ×岗位绩效系数×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②综合绩效系数采取加权法计算。 价值绩效分= ×月度基本工资标准 /100 ( 3 )确定分配计算模型 1 )关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在此,我们选择“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来作为分配计算的数学模型。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基本分配计算公式为: R n = R n + ( P n / ∑ P n – R n )× r ,或者表达成: R n =R n × (1 – r) + ( P n / ∑ P n )× r 。前者是个增量式表达形式,基本结构是“基数 + 增量”;后者是个加权计算的表达形式,基本结构是“ A 1 × r 1 +A 2 × r 2 , r 1 +r 2 =100% ”,常见于管理学模型中,但不同的是本式 中 的参数有特殊的管理涵义。其中 , R n 表示 动态分配比例 , R n 表示 动态股权比例 , P n 表示员工 当期价值绩效 , ∑P n 表示所有员工 当期总价值绩效 , r 为贡献分配率( 0≤r≤1 )。这里面的 R n 是最特殊的,是动态分配股比例,一般情况下其值于每期都会发生变化。 2 )关于动态分配股。 “动态分配股”之名取得是薪酬股权化之意,即以股权化的方式来处理薪酬分配及管理问题。它用于分配有四种方案,请注意这些方案在所拥有的股份类型与所适用收入类型方面的不同。 ①股份类型是全部实股,适用的收入类型是全部红利分配。 如某集团下辖 A 、 B 两个事业部,这两个事业部的总经理均拥有集团分配的相同份额的实股,两个事业部的绩效也可能相差很大,但关于红利的计算在股份分配前事先就达成了协议,就可以用该模型来分配。分配方法 1 :在股权实施的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比如只限于集团总经理与几个事业部总经理,总经理按分配的股权比例单独分;事业部总经理一起分,则可直接依据公式,计算时利用两个数值:一是股权比例,二是可量化可比较的绩效比例,如按一定方法计算的可归集到事业部的管理利润占总数的比例,这样计算出动态分配率,用事业部总经理的动态分配率乘以可供该群体分配的利润总额,即得到实分得的红利数额。分配方法 2 :用全面和谐分配法分(详见上下文)。在上述两种分配方法中,几位总经理按事先公布的转增比例将一定的计算出的红利作为新的股权投资转为相应的股份,那么转增后他们所持有的实股数量和在整个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均会发生动态变化,他们现在拥有的新的股权比例就是 R n 。 ②实虚混合,适用于部分红利。 股份类型是从实股持有者所持的实股份额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实股,乘以动静平衡系数(一定的倍数),作为固定值,再加上每期动态计算出的虚拟股份作为增量,这部分倍数化后的固定的实股基数与各期增加的虚股混合计算动态分配股,其比例就是 R n ;或者是,所划出的一定比例的实股不乘以动静平衡系数而直接作为基数,每期计算新增的虚股时,不按该收入类型(如基本工资或绩效工资)的全部所得计算,而只取一定比例,以便将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的变化幅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适用的收入类型:该部分实股所能分配的红利。分配方法也有两种,同上。 ③全部虚股,适用于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相应地,记录虚股的帐户也分成两个:一个是基本工资虚股账户,另一个是绩效工资虚股帐户。 此方案下,股份类型是全部虚股,虚拟股份最开始由年度基本工资折算成同等数量股数,直接以此作为基数,或乘以一定倍数作为基数,包括当期及以后每期按该收入类型所得的一定比例计算的虚股为增量,基数加上每期不断增加(或减少)的增量即构成虚股总量,这个总的虚股就是模型计算中所用的动态分配股,其比例就是公式中的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适用于分配的收入类型:基本工资(即岗位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分配方法也是两种,同上。在运用分配模型时还要注意,用于基本工资的调节与用于绩效工资的调节,本分配模型的相关参数设置应该有所区分,即在设置前者时,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应该调大,当期贡献分配率 r 应该调小;处理后者则相反,动态分配股比例 R n 要适当调小,当期贡献分配率 r 则要适当调大。在此问题上,还特别建议 r 的取值不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而要视不同分配群组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灵活制定。 ④以上三种分配方案的组合。 组合方案有①②、①③、①②③。同样要注意的是,处理不同收入类型时,要分别建立不同的动态分配股( 注:或统称“动态权益股”,用于薪酬管理可称“动态人力资本股”,用于捐款型内部互保可称“动态权利义务股” ) 明细帐户,如动态分配股——用于红利分配帐户、动态分配股——用于基本工资分配帐户、动态分配股——用于绩效工资分配帐户,等等。再就是,在运用同一分配模型时,视实际情况,如部门的不同、适用的收入类型不同,而应在相关参数大小的设置上进行合理区分。
个人分类: 管理学原创观点|4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友走过的国家已达80个!欢迎继续贡献——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1-3-18 07:33
  那天,和评选八个“十大”一般,突发奇想,觉得应该数数科学网的网友去过的国家,是不是所有200个国家都被我们踏遍了?   结果一写,先把二傻这只天狼星的独狼给招来了,原本以为他代替天狼星狼主巡视地球,怎么也得去过50、80个国家的,结果他一列举,才28个,说应该还有,可惜忘了,看起来,真是出国如喝水一般。   还好有更多学者来补充,包括 何毓琦 先生,一把又帮俺填了27个,贡献直追二傻。   而王晓明兄贡献虽然个数不是最多,但是非常大,因为是海地、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波多黎各,美属维京群岛,荷属安地列斯群岛这等罕见的国家,去过美国的就不用说了,在这表中,属于贡献度最小的。   徐磊贡献了几个欧洲国家。      现在还等着继续贡献呢?      大家人呢?都跑哪里去了?      看来不玩个有奖填写是不行了!      来吧,这里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22747page=2#comment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27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何裕民教授荣获“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侧记
热度 1 何裕民 2011-1-5 14:11
12 月 30 日 ,第五届世界华商领袖年会暨世界杰出华人颁奖典礼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荣获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 何裕民教授与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宪梓 此次活动由世界华人协会、世界佛教基金会、《祖国在我心中》组委会主办,其中世界华人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广泛的华人华侨民间组织,集社会各领域(商业、书画、文学、医学、武术、健康、动漫、音乐、形象艺术等)杰出华人于一堂,以和平、友爱、发展、共赢为宗旨,起到凝聚世界华人华侨力量、弘扬中华文明的作用。 何裕民教授与香港英皇集团主席 杨受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潜心肿瘤研究与临床治疗三十多年,擅长胰腺癌、肝癌、肺癌、脑癌、卵巢癌等各类难治性肿瘤治疗。他还创立了中医肿瘤治疗零毒疗法理论,并以此为核心编著了《现代中医肿瘤学》,代表了现代中医肿瘤治疗的新趋势,取得了世界范围内肿瘤治疗策略、治法双重突破,受到医学界肯定,在此次世界华人协会颁奖晚会荣获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 何裕民教授与国际篮联主席程万琦 世界华人协会黄金泉副会长为何裕民教授颁奖,感谢他在医学领域为华人作出的贡献和对世界华人协会组织作出的贡献,并勉励其继续为组织贡献力量,共同把世界华人协会做得更大更强。 何裕民教授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 孙永章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原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 日 韦 荣获世界杰出华人终身成就奖。宋丽娜、孙海英等14人获得世界杰出华人成就奖,颜丙金、王正聪等11人获得世界杰出华人贡献奖。 何裕民教授与清朝皇帝乾隆第七代嫡孙 爱新觉罗恒绍 何裕民教授接受深圳电视台采访 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表示,世界华人协会成立18年来,凝聚了海外5000多万华人华侨力量,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后,世界华人协会将在促进国内就业和保障海外华人人身安全和海外投资安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保护华人华侨利益做出更多贡献。 据悉,第六届世界华商领袖年会将于2011年5月在墨西哥举行。(稿件来源:《民生健康》)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62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内和对外
lhj701 2010-12-28 19:48
对内和对外 (罗汉江) 看到戴老师的《少一点牢骚,多一点行动岁末寄语年青学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194 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也来凑凑热闹。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不是对内和对外的不同处理。 对内来讲,如果想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要少一点牢骚,多一点行动,不然就无法使自己全身贯注地集中于自己的科研并取得进步。 对外来讲,矛盾总是有的,尽管短时间看好像推动变化的语言和建议犹如蚂蚁撼树。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并且任何事物也都需要完善,因此从发展的积极意义上讲,还是要有对矛盾的敏感性,大家说说相反意见,也不是坏事。我觉得可能会更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就像正电和负电,只要它们存在就有一定的对立性。当它们和在一块,没有对立性了,但它们都死亡了。但对于社会来讲,每个人主要做两件事:索取和贡献。当所有人感到这两件事相等时,所有人的感觉是平衡的、和谐的。但实际的社会,单纯从个人角度讲永远都不会存在真正的相等。人们无非就是追求约等。当感觉离约等负得太远时,就感到不平衡、不和谐,就想发牢骚。。。。 但处于牢骚状态,人容易陷入消极,导致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心理管理:比如对内少一点牢骚,多一点行动等等,使自己理智而处于积极状态。这样做的原因,第一本质上社会不是绝对相等的,这个本质不会因为你的牢骚而改变。第二,如果因为灰色情绪导致自己产能下降甚至消失,你就会更负约等,即离相等更远了。并且如果你的产能下降,对社会也不利。 对外而言,保持对矛盾的敏感,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既然事物是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如果其发展能够提高整体的产能,使更多的人处于相等和和谐平衡的状态,那么就应该积极推动。不然,连推动都没有,事情也不会自我完善。当然,推动的原因在于事物本身并不完善,在长期看能够完善和发展。另外,推动需要进行理性思考,需要考虑整体产能的最大化,既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因为你要考虑整体产能的最大,不能你的产能大了,别人的都小了。如果大家都能积极理性的思考和建议,最后促进了整体产能的提高,岂不是一件乐事? 因此,如果一个人,既能做到对内少一点牢骚,多一点行动,对外多一点建议,少一些感性是不是更好些? 【1】 《少一点牢骚,多一点行动岁末寄语年青学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194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52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华罗庚对中国数学科学事业的贡献
fangjinqin 2010-11-11 09:11
华罗庚对中国数学科学事业的贡献 清华校友网发布日期:2010-09-30 陆启铿(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    1985 年 6 月 12 日 ,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坛上倒下去的第二天,联邦德国在波恩的马普数学研究所的通告牌上,根据所长 Hirzebruch 的指示,挂上了华罗庚的照片,并把联邦德国一家主要报纸的有关报道剪贴在其下面,报道的标题为: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去世。   当时我和王启明一起,正在该所访问。我想,海内外有不少很杰出的华裔数学家,为什么该报把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的称号给予华罗庚呢?大概他们认为,这些华裔数学家取得的学术成就多是在国外,他们赢得的声誉也在国外,且多已定居国外,加入了外国国籍。唯独华罗庚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没有犹豫,没有观望,毅然携全家从美国绕道回国,把 40 岁以后的后半生,完全贡献于新中国的数学科学事业,正如美国《科学》( Science )期刊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一篇文章所说,他形成了中国的数学。他与祖国共患难,同甘苦,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崇敬。   上述《科学》的文章说华罗庚在中国人民的地位,有如爱因斯坦之在美国。我想这不是说华罗庚的科学成就堪与爱因斯坦相比。美国大多数人民并不知道相对论为何物,但他们为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中国的广大人民也一样,他们为华罗庚拖着病残之躯,走遍中国,到工厂、矿山、油田、农村,深入群众,为的是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   我曾经访问过六七个国家,那里的华侨对华罗庚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   关于华罗庚的生平,国内外的报刊已作过不少介绍,并出版过多种传记。他的一生是极不平凡和带有传奇的。我没有太多补充。至于华罗庚众多的学术成就,比较专门而且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阔,这里不准备细述,而将另文详述我所知道的他在多复分析方面的学术成就。本文仅从 1950 年我第一次见到华罗庚,翌年始作为他的学生追随其左右 35 年之久,这也是华罗庚一生对中国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时期,就我的所见所闻,把他对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贡献作一介绍,以纪念他诞辰 100 周年。   招贤纳士,创建数学所,并为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储备人才   解放之初,经历了 8 年抗战, 4 年内战的中国,可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寥若晨星。 1951 年夏,我来到北京文津街 3 号,北京图书馆右邻,国务院南门对面的一座三层楼房(现已拆除)中国科学院时,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只占该楼的两个房间,其一是所长(筹备主任)的办公室,另一间是其他人员(包括所务秘书田方增,会计及工友在内)的公用办公室,我们没有图书馆。过去的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曾经有比较齐全的图书馆,但解放前搬到台湾去了,一切从零开始。   这里只有一个教授(研究员),就是华罗庚。他年纪最大,也不过 41 岁,年龄最小的就是万哲先和我, 24 岁。直到 1951 年秋,数学所又来了比我们稍年轻一些的大学生。公用办公室容纳不下了,于年底,数学所搬到新建成的清华大学内的一个二层的小楼去。小楼后面有几座平房,其中有一幢小洋房是华罗庚所长一家所居住。 由于我早几个月,就蒙万哲先的帮助搬到清华大学一处叫三六所宿舍与他同住,一直和华罗庚的住所很近,知道一些华罗庚的工作生活情况。   那时候的会议很多,华罗庚又兼任许多社会工作,特别的忙。但他的工作效率与实干精神是惊人的。他能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进行研究工作,如汽车上,会期中休息期间,甚至在病榻上。我经常发现他把数学草草写在烟盒包装纸背面的白纸上,会议文件的空白处和文艺演出节目单的空白处。晚上在家中,他自然是工作到深夜。   他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正如我在获华罗庚奖演讲中所说,我在他一本黄土斑斑的书中知道,抗战时日本飞机在头顶上轰炸时他仍能专注地看书,以至于炸弹把他和书一起埋在泥土里。这是有如阿基米德一样的精神。   华罗庚的办所方针是兼容并蓄,无门户之别,且眼光远大。在清华园的数学所开始时,全体研究人员开会时只有 17 人,就是华罗庚、吴新谋、田方增、王寿仁、越民义、孙以丰、万哲先、曾肯成、陆启铿、丁夏畦、邱佩璋、王光寅、张里千(末 4 名就是刚分配来的大学生),还有林鸿孙、庄逢甘、罗时钧、胡海昌,后来还加入郑哲敏,他们的专业是力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这体现了华罗庚在办所之初便眼光远大,他认为数学科学不是仅限于纯粹数学。   这个力学小组在 1955 年钱学森归国后,把他们调走了,成为新建的力学研究所的骨干,有的调到了哈尔滨军工大学。他们对我国航天、航空、两弹一星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庄逢甘、郑哲敏、胡海昌于 1980 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91 年改称院士),当然现在他们都已是 80 岁以上的资深院士。林鸿孙本是数学所力学小组组长,到力学所后,任副所长。不幸在文革中因受不公正对待,愤而自杀。罗时钧在哈尔滨军工也受到不公平待遇,文革之后去了美国定居。   华罗庚对刚进所的大学毕业生,要求首先要掌握广阔的基础知识,规定先学习一段时间的三高,即高等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然后才开始做研究工作。当时我们还没有研究生制度,但华罗庚的作法与国外先进国家对研究生的要求不谋而合。上面提到的年青人中,有 3 人(陆启铿、万哲先、丁夏畦)在上世纪 80 至 90 年代先后成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他们继承了数学所的传统,又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学生。   在清华园的数学研究所, 1952 年思想改造运动之后进入正轨,受到所长工作精神的感染,学术风气很浓,晚上办公室内仍然灯火辉煌,人人用功。   华罗庚一方面从各大学数学系挑选优秀的毕业生,如王元(后为中科院院士, 1984 年为数学所第二届所长),许孔时(后为软件研究所所长),吴方(后为应用数学所所长),魏道正(后为四川计算所所长),陈平(后为系统所所长)等。   另一方面不拘一格,无门户之见,善于吸收各方面人才。于是有一些卓越的人才要求调到数学所来。吴文俊、张素诚、冯康、胡世华、关肇直、秦元勳、闵乃大、夏培肃等。闵乃大是从德国回来在清华大学的电机系工作,但他本人的专长是网络,他认为在数学所工作更合适。华罗庚看到了他的工作与电子计算机有关,同意了他带两个助手王传英与李开德调来。与稍后从美国回来的夏培肃、丹麦回来的吴纪康一起,成立一个计算机小组。这使得数学所在我国计算机科学所起的作用,有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在美国计算机方面所起的作用一样。  华罗庚之所以有如此的远见,大概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奉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之命,与吴大猷、化学专家曾昭伦各带两名助手一起去美国考察原子弹有关。美国拒绝他们参观任何与原子弹有关的设施,于是各散东西(据吴大猷的助手朱光亚所说)。他还说吴大猷先去美国,托华罗庚带他的助手朱光亚、李政道,连同华的两个助手徐贤修、孙本旺一起坐船去美国。船上华经常出数学题考他们。华罗庚受 Weyl 的邀请去了高等研究所。   华罗庚的办所方针是面向全国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向全国开放。他接收来自全国各大学的访问学者(那时叫进修教师),最初来的是林坚冰、钟同德。复旦大学的龚昇本来研究单复变函数,要求到数学所研究多复变,华罗庚也接受。他还经常邀请各大学的专家来作报告。我参加过的有陈建功、杨宗磐、李国平的报告,这些学术交流很有益处。   华罗庚带头在数学所举行学术报告以鼓励别的高级研究员作系列报告。例如吴文俊介绍微分流形与大范围微分几何,冯康介绍广义函数。这都是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我从这些报告中得益良多,特别是从吴文俊的系列报告中,学习到现代微分几何的基本知识,这我在庆祝吴文俊 90 寿辰的撰文中有详述,不再重复。   数学所是 1952 年宣布正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华罗庚在成立典礼上,就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数学所出成果,出人才的鼎盛时期   华罗庚领导的数学研究所的事业,在 1956 年达到顶峰时代。那一年,由于数学所人员不断增多,同时图书馆的藏书因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数学系并入北大,它的丰富期刊拨归数学所,清华园二层的办公楼已不够用,搬到了西苑大旅社(现在叫西苑大酒店),租用了一座三层大楼作为所址。中科院还租用了另外的两座大楼,其一是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筹备处,另一座是电子研究所筹备处,这两个所是根据 1956 年中国十二年远景科学规划而筹建的。华罗庚同时是数学所与计算所的两所领导人。   那一年,第一届自然科学奖的 3 个一等奖中,有两个由数学所的华罗庚与吴文俊获得,这使得数学所在全国名声大震。数学所添加不少新人。中科院学部委员张宗燧也从北师大调到数学所,和张历宁、戴元本、朱重远等成立一个理论物理小组。后面 3 个人 20 多年后成为新建的理论物理所的骨干力量。戴元本当选学部委员。这再一次体现华罗庚的远见和兼容并蓄,广揽人才的精神。   张宗燧是一个才气横溢的物理学家,数学也很好,量子力学的始创人波尔对他很欣赏,甚至邀请张宗燧到他在哥本哈根的研究所访问,并且不是一般访问学者的待遇,而是住在波尔家中,所以张宗燧和波尔一家人都很熟。不幸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愤而自杀。我曾在多个场合中提到对他的怀念,这里不重复了。    1956 年至 1957 年反右之前,数学所是鼎盛时期,这里的讨论班非常之多,学术气氛很浓。不少年轻人发表的论文,也为国际上同行认可。数学老前辈熊庆来也从法国回国到数学所工作。在他晚年还培养出杨乐、张广厚这样出色的学生。杨乐后当选中科院院士,并任第三届数学所所长。陈景润也是这个时期由华老把他调到数学所工作。全国大学有许多教师要求到数学所做访问学者,我记忆中有谢晖春、陈奕培、严士健、齐民友、董光昌、徐绍廉等。最多的时候,访问学者人数近百人,比数学所的研究人员还多。这些访问学者回原单位后,把数学所的影响传播到全国,其中不少人成为原单位的领导层人物。   然而由于反右运动,业务停止;接着大跃进,数学所研究大都转向应用,直到 1959 年才有所恢复。由于种种原因,华罗庚要求调到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一直到文革开始,仅保留名义上的数学所所长。   他在科技大学期间对中国数学教育与科研事业的贡献,大家可参阅张志辉等写的《华罗庚与中国科大龚昇、 杨德庄 先生访谈录》(《科学文化评论》 7 卷 1 期〈 2010 〉, 55-73 )。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科学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的。丘成桐在一次报告会中提到过,文革以前中国的数学已经接近世界水平,而文革之后大不如前。我举出一个例子,就是文革前,美国数学会组织人员选择《数学学报》的部分论文翻译为英文出版,文革之后不再翻译了。而美国数学会翻译前苏联重要数学刊物的论文,虽苏联解体之后仍继续。   华罗庚在改革开放后的贡献   我本想讲一下华罗庚的治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特点。但有一篇徐利治所写的《回忆我的老师 华罗庚 先生》文章,已有详细介绍,写的非常好。此文为纪念华罗庚 90 寿辰,但我 2005 年才从网上看到。我难以写得比他还全面。所以在这里只想把华老在文革之后的情况谈一下。   文革之后,华罗庚正式恢复所长的职权。华罗庚的办所方针本来就是主张开放,但基于政治原因,他仅能对国内开放。自从邓小平主张对外也开放,华罗庚当然大力支持贯彻。   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有很高的声誉, 1981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国内第一个获美国院士称号的。我作为他的学生与助手,每次邀请国外专家访问,必先征求他的意见,得到批准后,才以他的名义发出邀请,否则以我的无名之辈的名义恐怕就难邀请到了。国外邀请我去访问,恐怕也多是冲着我是华罗庚的学生的原因。   曾经访问数学所的著名国外数学家有很多,开始时数学所有一本贵宾留言簿,每个来访贵宾都要在此签名留言。厚厚的一本都写满了,后来又换了一本新的。   国际上很多数学家先后来访问过数学所。如伍鸿熙、丘成桐、肖荫堂、郑绍远、 A.Borel 、 Granert 、法国高等研究所所长 Kuiper 、普林斯顿研究所所长 Wolf 及后任 Griffiths 、马普数学所所长 Hirzebruch 、比萨高师校长及意大利科学院院长 Vesentini 、苏联科学院数学所所长 Vladimirov 等。    1985 年我在德国正期待着华罗庚在访问日本之后到德国接受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时,他在讲坛上倒下了。国外的报纸是这样评论的:正如一个将军在战场上倒下一样的光荣。 转自 科学时报 2010 年9 月29 日
个人分类: 人物素描|2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郑哲敏:钱学森先生对科学和技术的贡献(发言提纲)
sqdai 2010-11-1 19:51
【按】 2010 年 10 月 30 日 ,中国科学院召开纪念 钱学森 先生逝世周年座谈会,中科院力学所的郑哲敏院士、吴承康院士、谈庆明研究员和樊菁研究员与会。会上,郑哲敏院士作了精彩发言。今天,我得到此发言的提纲,在此发布,与大家分享。有关这一发言的细节,请各位关注相关媒体的报道。 对 钱学森 先生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贡献,分别叙述他在留美期间和回国后的贡献;然后简述他的学术思想和人生观。 (一)留美期间 l 科研和教学,主要集中在航空和火箭(含航天)方面: 可压缩空气动力学(很多内容) 小曲率弹性薄壳的非线性稳定性 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燃烧气动力学,稳定性 探空火箭,火箭弹道,洲际航行,制导等等 创建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 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全面组织科研与教学活动 l 丰富的校外科学实践经历 从火箭研究自杀小组到 Aerojet 公司和 JPL 的创建 参与第一枚 Corporal 探空火箭的研制 成为美国空军航空咨询委员会成员,参与战时国防科研 作为代表团成员于二战晚期赴德国考察 航空航天方面的科研与生产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美国空军发展战略规划 Toward New Horizons 的制定与写作 (二)回国后的贡献 l 以工程科学思想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 学科建设:前沿性,交叉性,时代性 2. 作风建设:三严精神;强调实践第一性;强调学术交流和自由争论 3. 关心国家需要,以任务带学科为主线条;强调研究工作要走在生产的前面;做好研究工作必须打好基础 4. 大力培养新生力量 , 同时提供师资,办力学研究生班,科大力学系和化学物理系;基础要打好,专业要精尖 (leapfrogging) ;边干边学 在 钱 先生的部署下力学所为我国航天所做的科研贡献 建立怀柔分部和上海机电设计院 19 60 年初梳理了研究所与生产部门间的关系,在接力的原则下,力学所主要从事相关的基础性和前期探索性研究,与国防部门开签订了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任务书 在怀柔开展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发动机燃烧和稳定性,液氢的热力学和力学特性,液氢液氧燃烧等研究( 101 任务), 64 年液氢液氧燃烧室点火成功(我国首次);爆炸成形( 105 任务)和 21 号任务有关实验 在所本部开展高速高温空气动力学和风洞的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特种风洞(激波风洞和等离子体风洞等),科研工作为弹头的防燒蚀、防热和气动力作出重要贡献,所发展的风洞和成套实验技术为 29 基地所采用;爆炸力学的研究为两弹一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l 在科学院和国家层次上的贡献 在参与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中发挥了十分关键与重大的作用 向中央提出了发展火箭、导弹的书面报告 参与规划和组织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全面参与火箭技术和航天的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科学和技术工作 提出办学指导思想的基本构想,促成中国科技大学的建立 作为首席专家,参与创建我国的火箭和航天产业 创建我国火箭和航天产业的科研和生产体系 以讨论、研讨会( seminar )方式组建了我国第一代火箭和航天技术专家和工程师队伍 在科研和生产管理上充分应用运筹学,实现现代化管理 晚年潜心研究系统科学和有关问题,组织讨论班 有丰富的组织大科学工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是运筹学的自然延伸 对新生事物、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研究仍保持极大的兴趣,在系统科学领域里,人们必须探索还原论以外的基本规律,为此他也很早就关心和跟踪非线性科学的发展 (三)主要思想 l 工程科学的思想 l 提倡以宏微观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方向即物理力学的思想 l 发展运筹学的思想 l 重视自然科学,走以数学和物理为基础的道路 l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富国强民,奉献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倾向 (四)结束语 l 钱 先生在科学上的成就是骄人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l 钱 先生为祖国创建了火箭和航天事业 l 钱 先生先是一位科学家,回国后根据国家的急需成为一个技术和管理专家,退休后又回到所心爱的研究工作 l 我们怀念他就要学习他的爱国奉献精神和终生不断关心新生事物和坚持科学研究要创新的思想。 l 他的技术科学思想和系统学的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l 他所创导的科研与生产部门间的关系值得重视。
个人分类: 美文共享|5234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别把海归们‘宠’坏了
lin602 2010-9-7 22:17
国外学习的华人学者,回国工作,开展研究与教学工作,挺好的,也受大家欢迎。 但也出现许多让人不好理解的现象,给部分(不是全部)海归们许多承诺,比土鳖们要好得多的条件。有时候这条件与他们实际作出的贡献是不相对称的。 其实,给相应的研究与生活条件也是应该的,如果确实做科研好,成果多,职称给得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家也可以从自己身边看到,部分同龄的海归有时候比条件差非常多的土鳖做出的科研还要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许多人在国外拿份工资,国内给的薪水比全职的教师还要高,实验室还要好。一年回来十天半个月的,你说,能够做多大贡献呢。 其实大家都在找自己的路,都在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回来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刚开始给予一定的条件,后面如果确实做出成绩,社会是会给予肯定的。 但部分人也确实给宠得厉害了。君不见,不少大大牛海龟回来,国家及单位给了多好多好的条件,他们做出了什么呢?其中不缺学界非常熟悉的名字。所以我认为应该将包括海龟与土鳖的所有教师,放在一杆称上,按贡献大小,论功行赏。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12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牛很多,亮点在那?
lin602 2010-9-6 22:54
听到了许多大牛们的故事,就有地球离开他们就会失去光彩似的。 其实站在局外仔细看看,这些大牛们到底做出了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的科技成果?到底有什么突出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多少对人类有突出的贡献?有什么让人震撼的思想? 许多人就会炒作一些事情,借着一种其实无所谓很正常的事件,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科学网,让人也经常雾里看花!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支持“打假斗士”方舟子
wangdw 2010-9-1 17:02
支持打假斗士方舟子 关键词:打假斗士 方舟子 学术打假 社会效果 贡献 主要方面 大力支持 本人刚和朋友谈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现在骗子横行怎么办。那时我没有涉及怎么办,今天先谈一个问题,就是要大力支持打假斗士方舟子。 方舟子是位博士,十多年了,为了学术界的一片净土,回国学术打假。如最近的张悟本、唐骏、李一,都是他先揭露的。当然也由于媒体的大力跟进,社会效果非常好。例如对唐骏学历作假的揭露之后,上百老总主动上网删除伪造的高学历。揭露一个,威慑其他。方舟子为了我国的社会风气好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朋友要说不喜欢方舟子。说他有时说话过激。我们说看问题要抓住主要方面,要看他的主要贡献。至于他否定中医,我也不太同意。人不是完人,缺点错误是难免的。 有位朋友说的好,我国要有一百个方舟子,学术空气就会大大改善,如果我们有一万个方舟子,我国的科学就可超过美国。 现在,被方舟子揭露的对立面,有的动用黑社会的方式,妄图加害方舟子。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方舟子,保护方舟子。希望警方也更应如此。
个人分类: 道德|3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看生物论文的作者贡献
lifei 2010-8-18 14:51
Andrew Fire 和 Craig Mello因发现双链RNA引发基因沉默现象而获Nobel奖。 评奖委员会认为突破性的进展发表于1998年nature上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Andrew FIre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而Craig Mello是最后一个作者。其余作者与诺奖无缘。 据我所知,通讯作者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许多著名杂志明确定义了corresponding author的责任。 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 We have codified a change in our interpretation of corresponding author. This term means literally the person who handles correspondence regarding a paper, but by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it also identifies a guarantor of the published work. We now state explicitly that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must be a guarantor of a significant part or all of the work. A coauthor can also be a guarantor as indicated in the opening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参见:http://www.pnas.org/content/101/29/10495.full Nature ----- Corresponding author - prepublication responsibilities The corresponding (submitting) autho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journal and with manag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authors. Before submission,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ensures that all authors are included in the author list, its order has been agreed by all authors, and that all authors are aware that the paper was submitted. After acceptance, the proof issent to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ho circulates it to all coauthors and deals with the journal on their behalf; the journal will not necessarily correct errors after publication if they result from errors that were present on a proof that was not shown to coauthors before publication.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all content in the proof, in particular that names of coauthors are present and correctly spelled, and that addresses and affiliations are current. Corresp onding author - responsibilities after publication The journal regards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s the point of contact for queries about the published paper. It is this author's responsibility to inform all coauthors of matters arising and to ensure such matters are dealt with promptly. This author does not have to be the senior author of the paper or the author who actually supplies materials; this author's role is to ensure enquiries are answered promptly on behalf of all the co-authors . The name and e-mail address of this author (on large collaborations there may be two) is published in the paper. 参见:http://www.nature.com/authors/editorial_policies/authorship.html ----------- 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给通讯作者附加另一层含义,即责任作者。有些类似于PNAS中的定义,即为论文数据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同时较多地享有此论文可能获得的荣誉。 另外,在欧美体系的生物学杂志中,往往认为senior author排在最后。我想这可能是Craig Mello作为最后一名作者,可以与Andrew Fire共享Nobel奖的原因吧。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9270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才”与“裁人”
热度 4 boxcar 2010-7-1 20:51
最近几天,在施一公教授的一篇雄文【1】的带动下科学网上有掀起了新一轮的人才问题大讨论。刚才看到徐耀阳老师的一篇新博文中国有人才标准吗?【2】读过之后,我忽然发现,原来俺们众多博友吵来辩去的人才,居然只是个莫名其妙的空洞概念,竟然还没有一个能广为大家接受的标准存在,以至于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人才名单和非人才名单,这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 其实,人才已然被说得太多了,说得太滥了,说得让大家审美审丑都疲劳了,再喋喋不休地说、没完没了地辩下去已经没意思了,所以不说也罢。让我们暂时跳出人才大辩论,先不说人才了,改说裁人(给人才来了个乾坤小挪移)。 什么时候会裁人?裁多少人?裁哪些人?其实是一串象人才一样有意思的问题,但似乎长期以来并不被咱科学网的博友们十分重视,至少讨论次数远没有讨论人才的多。我恍惚记得韩健老师写过炒掉博士后的文章,于是去查了下,发现是这2篇: 辞退了一个博士后/ 辞退博士后有这么难吗? 【3】(韩老师胸怀坦荡,在下佩服得紧)看来裁人的事儿也是有的,只是没有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消息多。这倒也不奇怪,大家都喜欢谈论XXX被哪个机构高薪聘用相当于当年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丰功伟绩,甭管心情是艳羡还是嫉妒,总之这种消息让人听起来就提气,因为此时至少说明该人是个人才了。相反,轻易没人谈YYY被某老板或某机构开掉的故事相当于关前将军败走麦城,在裁人的时候,被裁的人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人才、裁掉了是十分可惜和异常地无奈的情况好像不多。 虽说通过炒作名气人才加冕上位与裁人风潮中被炒鱿鱼右右都是个炒,但此炒非彼炒,盖因炒的火候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炒勺和锅铲的手柄其实把握在不同的人手里。炒作人才名望,被炒作者自己在掌控着局面、把握着火候,既能在热油旺火中搞出个活色生香出来,又不至于给炒糊了变成青头乌木;炒鱿鱼时,局面则全由更有权力的上级控制,是一个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一言堂的场景,此前再牛的人才,可能顷刻之间也不得不面对裁人的残酷态势,一纸文书下达之后,便下岗没商量了。 人才一词是用人这个定语来修饰限定才,从人到才(人才),算是个步步等高的升级过程,既被称作人才,便再不是普通人了。相反,裁人的时候,人是裁的宾语,一刀裁将下去,人只能与苦恼悲伤相伴,这会儿仍有信心夸口说自己是人才的人只怕不多。想想看,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忽然间没人用了,才既不被欣赏和重用,大概就只剩下一声声叹息和碳熄(灭火状)了。 一个社会呼唤人才之时,多半是用人之际,一般是有危机感并处于事业上升期的英主要延揽人才。此时他们必须开出个好价码,给他欣赏、发现和即将重用的人才许以金银财宝和高官厚禄,如果当时条件允许就立马兑现;如果当时条件尚不具备(例如正打天下呢),至少也得有所表示(开一张到期兑现的支票),如有可能便要立刻委以重任,人才有此机遇被重用,自当多做贡献,一根筋如诸葛亮的便要呕心沥血、肝脑涂地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一个机构要裁人,则多半是遇到了实际的危机(不是危机感),业绩(事业)发生了明显的下滑,效益太差到不裁人便难以自持的水平;或者上下级关系搞到水火不容、一山不容二虎-不论是公是母的局面。裁人时谁再奢谈人才,最多只起到些安慰作用,纯属口惠而实不至。 其实,真正有才的人不一定会被看作人才,因为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和重用人才的英主,就如美丽事物是存在的,但却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一样。被裁掉的人也未必都是庸才,人才照样有可能象普通人一样被裁掉。这两者原因相同,都是因为不存在一个普适的人才评价标准,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错误,而是辨识人才和使用人才本身就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非要秉持一种简单的思维,执意要打造一把尺子去丈量人才,然后去搞一刀切,必然会稀里糊涂地裁掉很多有才之人。实事求是、就事论是地品评人才、鉴定人才,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需求使用人才,才是正道。 ~~~~~~~~~~~~~~~~~~~~~~~~~~~~~~~~~~~~~~~~~ 参考: 【1】施一公: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9557 【2】徐耀阳:中国有人才标准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0400 【3】韩健: 辞退了一个博士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605 辞退博士后有这么难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888
个人分类: 社会|583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