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集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CENOGRID:新生代全球气候参考数据集
热度 1 flyindusk 2020-9-24 18:12
2001年,Zachos curve奠定了新生代气候历史的框架,19年里获得了8k以上的引用,被称为“地学图片之王” 。 现在,新王登基了,名字叫CENOGRID。 过去6600万年以来,大型恐龙绝灭,被子植物、哺乳类和鸟类繁盛,是地质历史中的新生代。新生代早期两极没有冰盖,晚期两极出现大规模冰盖。温室气体浓度一度超过2000ppmv,而到末次冰期不足200ppmv。古气候学家一直希望获得新生代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来理解现代的地球气候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整整100年前,米兰科维奇提出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包括偏心率、倾角以及岁差,影响了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纬度和季节分配,驱动了地球气候准周期变化(Milankovitch, 1920)。过去50年中,米兰科维奇假说不但成了一种古气候研究的理论范式,而且也为古气候研究提供了天文定年方法。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古气候学者利用深海沉积物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来集成重建新生代气候历史。迄今最有影响的集成曲线是2001年UCSC古海洋学教授Jim Zachos团队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Zachos et al., 2001a)。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学界对新生代气候演化的整体认识。但当时,天文定年时间标尺刚刚迈进了古近纪门槛(Zachos et al., 2001b),新生代早期的时间标尺主要依赖于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还有不少分歧。 在过去20年里,全球新获得的深海沉积钻孔极大地弥补了这些缺憾,天文时间标尺逐渐跨过新生代,向古生代延伸。新的集成曲线呼之欲出。 CENOGRID钻孔分布 最近,这项工作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海洋环境科学中心(MARUM)的Thomas Westerhold领衔完成,论文9月11日在SCIENCE发表(Westerhold et al., 2020)。 他们在超过1000个深海沉积钻孔中挑选出14个钻孔,仔细检查并修正了这些岩芯的拼接方式,选择两个长寿的有孔虫属 Cibicidoides 和 Nuttallides 的氧、碳同位素记录重建气候历史。根据初步的时间标尺,补充测试了部分晚中新世到早始新世的样品,来保证足够的时间分辨率。他们收集了所有记录已有的天文时间标尺,并且把这些时间标尺统一调整到La2010b的轨道方案,最终获得了一条经过天文调谐定年的,连续覆盖整个新生代全球气候参考曲线CENOGRID( CENO zoic G lobal R eference benthic foraminifer carbon and oxygen I sotope D ataset)。 CENOGRID数据集 CENOGRID.xls 数据集由23629个数据点组成,时间分辨率渐新世以来高达2ka,古新世和始新世为4.4ka,估计年代误差古新世-始新世为10万年,渐新世-中中新世为5万年,晚中新世-更新世为1万年。这是全球第一条完整覆盖新生代的高清晰度同位素地层参考曲线。 全球气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万年到百万年尺度上,对准周期性的天文强迫有复杂的非线性响应。为研究CENOGRID的时域特征,研究团队进行了重现分析(recurrence analysis,也称递归分析)。重现分析可以揭示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以及非线性相互作用信息,重现图是对时间序列的内部结构及可预测性的可视化。 CENOGRID氧同位素的重现图揭示了4种截然不同的方块区域。每个方块对应着气候在特定状态下反复循环。新生代气候据此可以分成4个状态,称为热室、温室、冷室和冰室状态。热室状态是从56Ma持续到47Ma,温度比现在高10度,还出现了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同步负漂的极热事件。温室状态有两个时期,分别是66Ma到56Ma,以及47Ma到34Ma。这两个温室状态温度相似,但碳同位素值和二氧化碳浓度截然不同。34Ma前后始新世-渐新世界线是新生代最显著的转换事件。冷室状态从34Ma持续到3.3Ma,以13.9Ma可以分为两个阶段。3.3Ma之后为冰室状态,地球的气候受北半球冰盖消长控制。这4种状态的划分,与之前对新生代气候历史的认识大体相符,但是重现图首次提供了统计稳健的客观证据。 CENOGRID氧同位素重现图清晰显示了新生代气候的不同状态 演化谱显示,在13.9Ma以前,包括地球热室、温室以及冷室状态的第一阶段,气候周期以偏心率为主,意味着低纬过程驱动着气候演化,推测偏心率调控岁差,影响了季风降水的季节性,进而作用于全球水汽和能量的分布。而倾角周期在暖室热室和第一阶段的冷室状态中表现不显著,可能和当时冰盖的规模小,缺乏高纬的放大效应所致。随着高纬变冷和冰盖增长,13.9Ma之后地轴倾斜度的信号逐渐增强,到3.3Ma成为冰室地球气候系统的主导周期。 CENOGRID的演化谱 作者们还计算了CENOGRID曲线重现分析的确定性,定量描述系统的可预测性。当确定性接近0,表示系统是随机的,不可预测,接近1,表明系统确定。结果显示,温室和热室地球比冷室和冰室地球更可预测。34Ma南极冰盖出现,确定性参数显著降低,地球气候系统非线性程度大大增强。在冷室地球第一阶段中,南极冰量相对较少的25-14Ma,确定性也相对较高。碳、氧同位素比较而言,6Ma之前,北极冰量增加,碳同位素的确定性高于氧同位素,主要原因可能是碳同位素主要受制于低纬过程,受极地冰量影响较小。直到6Ma之后,冰冻圈才深刻地影响了碳循环。到3.3Ma之后,氧同位素显示出强烈的偏心率周期,确定性有所增强。 CENOGRID重现分析的确定性 相对而言,热室地球比温室地球更加不易预测,主要原因是极热事件显示了强烈的非线性过程,放大了天文强迫。另外,值得注意的是,47Ma之后,确定性波动幅度越来越大,直到34Ma到达临界点,变成了不可预测的状态。据此,作者推测,两极的冰量不仅仅定义了地球的基本气候状态,同时影响了气候系统对天文辐射响应的可预测性。 CENOGRID团队还同时公开了对未来气候的预测:目前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在新生代任何时候的自然气候波动,并且有可能将地球气候从目前的冰室推向热室状态。“预计的人为变暖将比这要大得多,IPCC预测,如果‘一切照旧’,2300年全球气温达到500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CENOGRID团队对未来气候的预测 参考文献 Milankovitch, M., 1920. Théorie mathématique des phénomènes thermiques produits par la radiation solaire. Gauthier-Villrs, Paris. Westerhold, T., Marwan, N., Drury, A.J., Liebrand, D., Agnini, C., Anagnostou, E., Barnet, J.S.K., Bohaty, S.M., De Vleeschouwer, D., Florindo, F., Frederichs, T., Hodell, D.A., Holbourn, A.E., Kroon, D., Lauretano, V., Littler, K., Lourens, L.J., Lyle, M., Pälike, H., Röhl, U., Tian, J., Wilkens, R.H., Wilson, P.A., Zachos, J.C., 2020. An astronomically dated record of Earth’s climate and its predictability over the last 66 million years. Science 369, 1383-1387. Doi: 10.1126/science.aba6853. Zachos, J., Pagani, M., Sloan, L., Thomas, E., Billups, K., 2001a. Trends, rhythms, and aberrations in global climate 65 Ma to present. Science 292, 686-693. Zachos, J.C., Shackleton, N.J., Revenaugh, J.S., Pälike, H., Flower, B.P., 2001b. Climate response to orbital forcing across the Oligocene-Miocene boundary. Science 292, 274-278.
个人分类: D|72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消防技术产品的“认知折叠”
dfedhw 2019-9-13 17:39
【07-01】 什么是“认知折叠”? 转自微信公众号 罗友之家视频文字版更新 无意间接触到“认知折叠”这一概念,深以为然,于是试着谈谈关于消防技术行业的诸多“认知”能否实施“折叠”,以及“折叠”可能产生的意义。 所谓“折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浓缩”,就是把原有的看似需要多个组件或系统联动协调才可能实现的功能,尽可能地融入到一件简化的产品中去。当然这绝不只是一种简单地“压缩”或“拼凑”,而是充分利用“新产品”的固有综合特性,且能够与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不仅完全具备原有系统提供的效率性、可靠性、安全性,甚至能完成得更好。 之所以需要“折叠”,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小盒子”,尽可能提前把所有准备工作“装”进去,把所有预见到的不利因素考虑进去,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操作模式,而不是事到临头,再来随意自由发挥。试想一下:为了完成一项同样的任务,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物料,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的组织模式,不同的现场环境,那么非但可靠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能源物料损耗严重,最为致命的是 过程中无谓消耗掉大量时间 ,有时还必须依赖于辅助设施及人员配合,从而导致整个流程运行效率明显低下。 无论是单一的消防产品设施,还是围绕其所形成的应用方式、物料供应、操作流程、组织模式、使用经验,或多或少都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简易。针对火灾的偶发性,要求产品的结构简单、使用方法尽可能简便,东西易得,才能确保每一个人随时拿起来就可以“开火”,不会因为对产品“感觉”陌生而弃用,也没有任何的顾忌和犹豫;简易也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安全应急类产品性命攸关,对其可靠性的要求尤甚。 2.高效。针 对火灾发生后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对灭火剂的数量和速度都有相应的要求,然而从近些年的火灾案例来看,无论哪一类灭火剂或实施方式,所能表现出的真实效率仍远远落后于普遍期望值。 3.可靠。灭火剂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漫长的“等待期”;其二,复杂的系统组件、动力来源、事前的运行环境、变化的火场环境、操作能力差异严重制约了可靠性,性能发挥的不确定性又进一步影响到效率。 4.经济。作为一种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的灾害,如果针对经济性问题找不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分布密度无法“达标”,那么每次都只能劳师以远,远水难解近渴,可靠性及效率又会打折。如果因为经济因素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用不起或只是局部使用,那又明显违背了消防的初衷,低成本产品一旦被验证有效,对整体风险的全面控制能力无疑将得到有效增强。 5.长效。常规设备设施的起火周期长短不一,防不胜防,加之点多面广,如果灭火剂储存周期太短,要么定期大批量更换,总体不经济;要么疏于更换,功能失效,一旦火起,后悔不迭,同时也就失去了可靠性。 6.无弊。就某一场所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消防产品完全是“无用”的,如果表现过于“灵敏”或老化失效,都会影响到正常秩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结合人因工程学的视角来看,甚至还会发现更多运行中的麻烦,如检查、保养、维修、灭火剂更换、误启动、事故处置,倘若“弊端”得不到根治,又很可能波及到可靠性、效率性。 7.无害。所有灭火行动的开展都要尽最大可能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使用过程中显而易见的风险均不被接受。如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正成为一类新的“危险源”,意外动作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再度考虑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问题,不仅牵涉到可靠性、经济性,甚至最终所达到的保险系数仍不尽如人意,对正常和事故状态下的人员始终构成潜在威胁。 从现实条件来看,针对上述每一个单项指标的提升,都存在客观极限,几乎无法达成;或者,如果为了单方面满足或提高某一项指标,往往又会导致另一项指标水平的下滑,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总体而言,对消防技术的认知折叠就是要把各项特性高度“集成”到一件标准化的产品身上, 各项指标性能之间不仅不会相互“排斥”,更多则表现为相互“促进” ,从而在系统中发挥奇效。一改以前“大”系统的繁杂无序,如此,产品可以更加“顺畅”地在系统中“流动”,减少冗余环节,甚至抛开对辅助设施的“依赖”,由此降低出错机率,显著提升效率的要诀则在于将起火后的每分每秒利用到“极致”。毫不夸张地说, 认知折叠即升维思考的结果 ,从而不必再“往复”于某一环节或局部的“修修补补”。 正所谓:“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当原有的多项技术或多个系统被“折叠”成一件外形平淡无奇的产品之后,午餐肉就能够解决在战场这一特殊环境下军队的吃饭问题,由此在体力上占据明显优势,胜负已提前见分晓;集装箱不仅大幅提高大宗商品的流通效率,改变了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方式,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产业的格局;对消防技术的各项认知一旦被“折叠”为具体产品之后,不仅可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最重要的当属 效率时间所产生的价值 ,降低财产损失,增强人员安全感,消减灾害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扰动,安全防护水平提升之后还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件产品并不在于它本身是什么,而在于它在一个系统中被如何使用。 参考视频: 罗辑思维 改变世界的箱子84
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丹麦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微纳光子集成方向联合招聘博士后(税后年薪32万+)
szuleilei 2019-4-3 10:51
一、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 光子集成器件(硅基集成,Si/LiNO3混合集成) - 高速光通信及光信号处理 - 超材料与超表面 - 表面等离激元与应用 此次招聘的博士后实行双合作导师制(丹麦技术大学(DTU)合作导师+深圳大学合作导师),需要在深圳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后入站、中期考核、出站等。研究工作将在丹麦技术大学及深圳大学两地进行开展,聘期两年,时间分配根据工作需要及进展而定。 DTU 合作导师:丁运鸿博士,DTU Fotonik 高级研究员,“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器件和高速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Nanoscale,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发表论文130余篇。 (个人主页: http://orbit.dtu.dk/en/persons/yunhong-ding(3b5fb4a4-4890-4c4b-acbc-b335b8ff68c6).html ) 深圳大学合作导师:雷蕾博士,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深圳市2016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学术新人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微纳光子集成、高速光通信、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在国际知名期刊 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 、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发表学术论文30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个人主页: http://cest.szu.edu.cn/teacher_detail.php?id=52cid=4 ) 二、应聘条件 1 )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 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具有良好的光电、光学、物理学、材料学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设计仿真与实验动手能力;熟悉光子集成工艺的申请者予以优先考虑; 3 )作风踏实,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特别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其它方向的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聘期待遇(税后32万/年+绩效) 深圳市政府、深圳大学、研究课题组将为入站的博士后人员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年薪:32万+): 1.深圳市津贴 18万元/年(免税),在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之后分别申请。 2.深圳大学提供每月8000元生活津贴。 3.每月发放 2240元房补(共2年)。 4.每月350元误餐补贴,每年发放10个月。 5.导师每月发放不少于2000元科研津贴,在站期间表现优秀者,将会有额外奖励。 6.入站奖励2000元每月(共2年),需满足下列条件: 1)进站时为33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1年以内。 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200名高校毕业或在博士期间发表3篇JCR二区以上学术论文; 7. 博士后期间发表论文享受学校及课题组绩效奖励; 8.支持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项目:国家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项目(最高300万元)。 9.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选择落户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四、出站后发展前景 1. 研究成果突出的优秀博士后可按深圳大学人事部门政策要求申请优先转为教师。 2. 博士后出站后留深圳工作可申请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 有海外经历的博士留深圳工作可以申请深圳市“孔雀计划”160-200万元住房补贴;若留深圳大学可申请300-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五、岗位职责 1 ) 博士后在站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深大第一单位)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或2篇JCR2区文章,或1篇JCR1区文章(期刊的确认标准参照深圳大学相关规定)。 2 ) 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 六、应聘方式 1 )有兴趣的应聘者可以将个人简历以及近5年代表性成果发给联系人。 2 )经面试后进行双向选择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雷蕾 电话:(+86) 18719274060 微信:18719274060 (欢迎微信直接联系,验证请备注:博后申请) e-mail : leilei@szu.edu.cn 地址:深圳大学南校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10楼1010室
3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6著作权8集成防火保温隔音蓄热墙板设计图
fmjzzh 2016-12-31 05:09
集成防火保温隔音蓄热墙板设计图
个人分类: 著作权证书|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亦有道,我是这样做NLP导师的
热度 1 liwei999 2016-6-27 02:17
我: 我是这样教导学生 NLP和 AI 的: 人工智能里面没有智能 知识系统里面没有知识 一切都是自己跟自己玩 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玩自己的时候 努力玩得似乎符合逻辑 自然 方便 而且容易记忆和维护 学: 前面的听懂了,AI 这块有点懵懂 我: 没关系 前面听懂了是关键。后面是哲学,哲学的事儿不必那么懂。你都懂了 我这个做导师的怎么吃饭呢? 学: 给功能词加 features 怎样才妥? 我: 功能词可以枚举,原则上可以没有 features,无所谓妥不妥。看你怎么用 用起来觉得妥就妥 觉得别扭或捣乱 就不妥。如果你永远不用 则没有妥不妥的问题 给了与不给一个样 因为永远没用到。没用到是可能的,譬如你总是为这个词写 WORD 的规则, 不让它有机会被 feature 的规则匹配上 那么 features 就是摆设 也就谈不上妥不妥。 学: 有道理。本来就这么几个词,写WORD就好了,不需要为Feature伤脑筋。 我: 有点开窍的意思 学: 跟老师多交流,才能开窍,不然我就钻进自己的死胡同了。 我: 人都是这样的 钻进n个胡同以后才能在 n+ 的时候开窍。没进过胡同就开窍的 那不是天才 那是死人。 学: NLP 里面的知识表达,包括词典的 features,应该怎么设计呢? 我: 从词典表达 lexical features 到句法语义逻辑的表达,大多没有黑白分明的标准答案。 就是自己这么给了 显得蛮合理 也好记忆 否则自己就不舒服 或记不住。更重要的是 给了 features 以后 规则好写了 规则自然 简洁 有概括性 且方便维护。 almost everything is coordination u assign u use no one is in between no intelligence no god as long as it makes sense to you (not to others) so u know what u r doing as long as it is natural and easy to remember as long as you find it convenient to use certain features in rules and rules are easy to read and easy to maintain in principle u can assign anything to any words or choose not to assign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you play with yourself computer knows nothing features are just 0s or 1s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that is NLP in an integrated system whether it refers to POS, chunking, SVO or logical form it is to make your job easy and yourself comfortable u have no need to make others happy unless your system is a middleware commodity to serve your clients if your NLP and your NLP apps are within your own control they are integrated in your system in your own architecture everything is internal coordination This is my lecture on NLP Architecture for Dummies 白: you是谁?个人、团队、公司? 我: good question, it is the architect in most cases: he has the say. Sometimes it can be a bit democratic if the architect wants to motivate his team, for example the naming right. 白: 是全局系统的architect,还是NLP这嘎达的architect? 我: a bit of knowledge is named as f1 or f2, that is arbitrary and the major consideration is memonic-like, features must be easy to remember, but sometimes we let a team member decide its name, such practice often makes the team happy, wow I can act like God, wow I can decide a drop of the sea in the system language … 白: 伟哥还没回答我最后一个问题: 是全局系统的architect,还是NLP这嘎达的architect? 我: the former because we are talking about NLP and NLP apps in an integrated system: apps 不是产品 而是语义落地。落地后 还有一个产品层面 包括 UI 等 那已经不劳我们操心了。落地是与产品的接口而已。NLP 核心引擎与 NLP 落地 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系统 这种 design 可以羡慕死人。 如果是有缝对接 如果是两拨人马 两个设计师 甚至两个公司 那就扯不完的皮 擦不完的屁股 成不了大事儿。NLP 和 NLP 产品可以分开 而且应该分开 但是 NLP 与 NLP落地 最好不分开。NLP 落地 包括(1) IE (2) MT (3) dialogue (mapping) (4) QA (5)…… 内部分层 但外部不分开 这就叫无缝连接 可以说 offshelf 害死人,component technology 没有啥前途。选择 offshelf 或 license components 往往是无奈之举,自己暂时没有能力 或不具备条件做,也有找的借口冠冕堂皇:不要 reinvent wheels,最后害的还是自己。 我们已经害过几次自己了 吃尽了苦头 才有这 “十年一悟”,以前说过的: 做工业NLP 自给自足是王道。 白: 这个,关键看公司拥有什么样的专家了。专家不同模式也不同。 我: 也与时代有关: 20 年后也许不必自给自足,就一样做好NLP落地。 【相关】 【立委科普:NLP 联络图 】 【立委科普:自然语言系统架构简说】 自给自足是NLP王道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朝华午拾》总目录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303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并不落后!“光电混合集成电路”随想
热度 5 zlyang 2016-3-21 13:51
The farther back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 ― Winston Churchill 丘吉尔: 你能看见多久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我们并不落后!“ 光电混合集成电路 ”随想 看到美国电气电子 工程师学会院士(Fellow, IEEE)闵应骅老师的精选博文《光电混合集成电路(160321)》, 突发一阵莫名其妙的随想。 遥想当年,真傻一阵莫名其妙,仿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改进了蔡少棠(Leon O. Chua)教授 的“电路元件关系图”,在世界上首次完善了“互容”的概念。 只知道有用的人,强迫我说“互容”有什么用。被逼无奈的我只好随口说: 可惜,这个胡言乱语是个落伍的想法。据说有人试过了,散热难题解决不了。 德国的战略家、预言家俾斯麦,通过对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与日本向西方 学习的运动却认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舰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了回去就算了。” 急功近利,临渊羡鱼。从不去退而结网。不劳而获?能量守恒? “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 , 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 , 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于是,从某种角度看就成为必然。 相关链接: 闵应骅,2016-03-21 ,光电混合集成电路(160321)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937-963826.html Neil Savage, Linking Chips With Light, Posted 23 Dec 2015. Researchers integrated 70 million transistors and 850 optical components into a silicon processor using standard chipmaking tricks http://spectrum.ieee.org/semiconductors/optoelectronics/linking-chips-with-light 太监 真傻 ,1995,关 于“互容”概念的意义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DZ199504010.htm http://www.cqvip.com/QK/98031X/199504/2000725.html 中国科学院,2014-05-26,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www.cas.cn/xw/zyxw/yw/201405/t20140525_4126367.shtml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 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 新华网,2014-05-26,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26/c_1110867000.htm 新华网,2007-01-18, 日本必胜 中国必败 从俾斯麦 预言看我军建设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1/18/content_5622644.htm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193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信息系统集成相关
treblestar 2013-3-16 08:58
本报讯 吴弟伦报道:新年伊始,总参谋部颁发《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以下简称《指示》),对今年全军军事训练工作作出总体部署。(部分) 深入开展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训练。依据《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指导纲要》深化实践探索,突出信息网络要素集成训练,强化依托信息系统练指挥、基于信息共享练协同、着眼信息火力一体练战法、围绕资源优化配置练保障,探索联合作战体系融合训练方法路子。
1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要做那么细的导线?
热度 2 liwei999 2011-2-2 11:28
为什么要做那么细的导线? 作者: mirror 日期: 01/31/2011 19:03:19 是因为可以减小电流了还是 因为散热性能变好了? 这个问题的提法显然是被“32nm就是线只有32nm宽”的说法“误导”了。 设计尺度缩小了之后,线路的集成度就高了,功率密度必然是上升。也就是说,虽然单件的功率(能耗)虽然随着尺度缩小下降,但是器件总数的增加使得功率密度要超过上一代设计尺度(比如说45nm)。功率密度提高有利于增加演算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也是半导体产业进化的驱动力。 “导线”在集成电路的工程中有特指,是指封装之前的“焊接”,是说wire bonding。“布线”是说形成电路需要的、在基板上的做出来的铝的、铜的连接线。 完成这些工序所需要的都是“光刻”技术。“光刻”广义地说可以理解成一系列的包括腐蚀加工,离子注入等在内的过程,也可以狭义地理解成“投影照相”。这样的“投影照相”不是一次。而是用不同的模板作N次。从投料到出成品,耗时需要几个星期到十几个、几十个星期。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瑞利是说“同时”分分不开,但不妨碍分两次来“分辨”。 作者: mirror 日期: 02/01/2011 19:11:05 用两个mask,分别曝光两次,也可以解决 (回避)瑞利的分辨率问题。只要这个两倍的速度可以被接受,这个技术就可以用下去。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瑞利法则不是只有一个因子,并且还有同时的问题。 作者: mirror 日期: 02/01/2011 19:47:29 到了极限领域,波长很可能就不是问题了。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其他因子”。 这时可以考虑修正了的瑞利法则,比如k1系数,而不是认为“打破”了这个法则。同时短波长的“主流”进化方向还是存在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古儒这里所说的“技巧”与镜某的“力量型”(=非技巧)并不矛盾。 作者: mirror 日期: 02/01/2011 20:11:10 [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的所指是旁门左道 的“取巧”,表现在功夫电影中的那种国人的“绝技”(四两拨千斤)传统思维。 力量型的技术也是非下苦功、大投入而不能得到的东西。如果古儒认为这些改进都是些“技巧”,那就是轻看了技术,没有摆脱国人士大夫鄙薄技术的传统思维。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是对“技巧”说法、用法的理解。 作者: mirror 日期: 02/01/2011 20:54:04 镜某对光刻机的说法是力量型的(=非技巧型)。理由是来自这个东西寡占程度。古儒的说法是其中也有很多的“技巧”,用来回避波长的界限 。理由就是“列举”出一系列的“技巧”。这是一个层次。 什么是非力量型的(=技巧型)东西呢?镜某认为一个判定的理由是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比如说相机。那么多厂家,那么多的品种,其生存理由就是靠各自的“技巧”了。厂家的“技巧”和产品的“技巧”。 同样是使用了“技巧”的表达,但是前者,光刻机的位置是在最前沿;而后者,数码相机的位置则是相当靠后。同样是说“技巧”,身价可就大不相同了。古儒是个什么样的视点呢?镜某很不确定。因此有了“如果”的说法。 这是什么话?就是这样的“化”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1):技术是知识的集成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lvnaiji 2010-9-30 08:29
吕乃基 知识爆炸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特征。知识的不断增长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间存在矛盾。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泛舟于知识的海洋? 科技黑箱 有助于克服这一困境。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药品,以及芯片等。可以说,技术的几乎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只是其中的知识含量以及黑的程度有所不同。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经由特定的体制安排制造出来。科技黑箱中还或多或少渗透了有关企业和机构的企业文化和理念 。从立项、设计到生产和商品化,除了科学之外,还 要调集广泛的知识,整合、集成大量个别的、人文的、社会的知识。 在一台电脑中集成了凝聚态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各种知识,渗透了如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印记。由此可见,在知识的海洋中,科技黑箱是特定知识的浓缩和集成,或者说,技术对海量的知识进行了筛选和固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因知识的丰富性造成的困境。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不仅本身是知识的集成,而且直接参与到知识的搜寻之中。 大量科技黑箱构成了某种纵横交错的生态。由科技黑箱所构成的知识生态是知识的积淀,让松散的知识凝聚,变动不居的知识得以稳定和有序,构成知识中相对不变和立体的平台。当前,这一平台大致有以下特征: 横向。其一,在通常情况下,科技黑箱由动力机、工作机和控制 - 学习机三部分组成,并处于不断完善和提升之中。其中,控制 - 学习机可以渗透到各类工作机和动力机中,也就是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的渗透。换一个视角,科技黑箱由被称为人类社会三大支柱的材料、能量和信息组成。材料是载体,能量是科技黑箱得以运行的动力,信息则对材料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实施控制。其二,科技黑箱既各具个性,又彼此相关,越来越趋于形成黑格尔所言内部有差别的一。这种彼此间的相关主要在于标准和兼容,否则,科技黑箱之间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技术生态具有某种意义的自组织性,各种科技黑箱通过功能耦合相互关联。其中的任何欠缺自会得到填补,有价值的突破也会淘汰效用较差者并引领技术生态的提升。 纵向。王伯鲁将技术归为 技术簇系与实用技术体系两层结构 ,还可以对此作进一步细分。 其一,科技黑箱对应于人类从生存到提升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各种需求,也就是构成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由低到高的序列。其二,在由科学知识到人类需求的漫长谱系上分布着一系列科技黑箱及相关的技术。距科学知识较近处的科技黑箱和相应的技术主要按学科分类,如化工、电工、金工技术等,而接近需求端的技术则更多地按特定的需求分类,形成相应的行业,如食品业、服装业和交通业等。其三,在由自然到社会的序列上,分布着木材石油矿砂,经水泥钢材,一直到各色家具和形形色色的电子设施等各类技术产品,还有为这些生产加工过程服务的信息和物流等行业。这样的序列大致相当于熟知的一产二产和三产。在上述 3 个序列中,一般来说,越是处于低端,越接近自然,知识含量较低,以及主要是科学技术知识;越是处于高端,越是接近社会,知识含量越高,加入了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有趣的是,自古至今,鸡鸭牛羊和水稻小麦等无疑接近自然,知识含量较低,由此加工得到的各色食品和面料则超越之;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序列似乎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颠倒,转基因之类的产品一跃而成为知识含量之首。 在上述两层结构中,技术簇系涉及技术应用中的一般性、共同性和原理性问题,属基础性结构层次 ,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渗透性。实用技术体系则是围绕社会特定的实践目的,彼此间的相干性相对较弱。在知识的视角来看, 首先,处于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及其技术所集成和处理的主要是直接源于科学的非嵌入编码知识,其特点是与语境和主体无关,因而普遍适用 。在科学中,研究基本物理运动的经典物理学渗透到其他分支,基于基本物理运动(机械、热、电磁)的科技黑箱具有标准化、大批量和可替代等特征,此即 一般性、共同性、原理性、基础性、通用性和渗透性等的依据。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及其技术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特定的以及心理的需要,所处理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综合,而且涉及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这些知识集成起来所得的是嵌入的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所以彼此间的相干性较弱。 其次,由低到高,主体渐次参与和介入,对科技黑箱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在低层,主体往往难以干预或干预较少,例如,人们很少能以及会对一把锤子作什么改进。而在高层,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计算机的 7 层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说明上述关系,使用者恐怕不会打改变物理层的主意,但对应用和嵌入式软件则可以动些手脚。上述序列从一个侧面可以简要地归结为由规律经规则到规范。在最底端,对于各类技术和科技黑箱,以及对于它们的使用者来说,几乎唯有遵循规律。随着层次的升高,便有科技黑箱的各种使用规则。为了达到合目的的结果,使用者必须遵守规则。而在高端,随着主体的干预或自由度越来越大,来自外部社会及内心的自我约束规范即日益显现。科技黑箱由低到高阶梯的这一特征与知识阶梯的特征相一致,低层知识如物理学客观严谨,而高层知识如伦理学则带有较多主观色彩,具有较多的实践性。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一切精神科学,甚至一切关于生命的科学,恰恰为了保持严格性才必然成为非精确的科学 。 反过来,正是由于人的参与,在科技黑箱的纵向系列上,由低到高在总体上呈现出人工度 注入人的因素,如意志、情感、知识、社会制度等,满足人的需求,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科技黑箱似人的程度渐次提高的规律。 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或者失传,或者过时及被超越,仅见于博物馆;但是也可能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例如在计算机盛行之时,古老的算盘依然随处可见,还有针灸,以及撒落于各个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艺。这些同时见于今日的历史上的技术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保持宽容。正如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一个小姑娘说,我喜欢这些非常古老的民间的山里边的音乐,我可以重温到我的爷爷奶奶,甚至祖奶奶他们的感情,他们对于生活的一种非常纯洁的感情;我喜欢莫扎特,喜欢卡拉扬,那是人类文化的顶峰,我能知道人类最高的音乐感受是什么;我喜欢麦当娜、杰克逊,是因为特别适合宣泄我们的感情 。 此外,媒体即信息( 麦克卢汉 ),媒体重新组织社会运作的场所( 梅罗维兹 ) ,由此也必然对知识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科技黑箱的集成及其纵横交错的关系,以及由古至今的积淀,构成了知识某种意义上的核心,一方面使之集成、凝聚、稳定、有序,进而可操作,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在此核心外知识的遮蔽与封闭。 所以,技术负有价值是题中应有之义。 吕乃基,论科技黑箱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2 王伯鲁,世界 4 技术世界及其结构 ,人文杂志 2003 年第 2 期 19 - 22 吕乃基,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 1 转引自:张世英,现实、真实、虚拟 . 江海学刊, 2003 , 1 , 77 页 吕乃基,论人工自然的进化 及 其代价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5 文汇报 2006-9-8 梅琼林,传播技术理论的现代历程及其文化反思 ,东南大学学报 2006 , 7
个人分类: 科技|5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ITS的集成和交通应急管理——与Abu Dhabi的ITS交流
jlublx 2010-6-29 09:49
阿布扎比的 ITS 项目一直是由 张 博士在负责,这几日适逢她考试,所以由我临时接待阿布扎比警察局局长及陪同人员来沪考察。 去了公路网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上海市高速公路网、外环线的监控及应急管理,参观了中心的交通监控系统和呼叫中心,并听取了负责人介绍交通数据采集、交通状态判别、信息发布及应急管理。阿布扎比的客人非常关注 emergency management, 详细询问了我们针对哪些突发事件制定了怎么的执行预案?主要的步骤是哪些?如何实现信息通告?如何避免二次事故?如何保证救援人员尽快赶到现场?不同事故情况分别实行哪些救援措施?事件处理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这些问题,也是我一直关注的。到底什么样的应急预案具有强的可操作性?在世博项目、虹桥枢纽项目中,我们研究了高架道路结构化应急预案,虹桥枢纽循环圈车道边应急预案库。但,如何做到预案离线仿真、预案步骤操作控制、预案库修正,专家决策支持?与阿布扎比客人讨论,我们一致认为: GIS 、网络化应急预案、救援资源调度、信息协同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搭建一个由机构、技术组成的应急系统,软硬兼施,协同运作。 下午的 ITS 技术交流,我们介绍了院里 20 多年研究和设计的智能交通项目,主要围绕沪嘉高速公路交通监控、延安路隧道、奉浦大桥交通监控及应急管理、沪青平高速公路的通信、长三角 ETC 联网收费、世博智能交通集成、虹桥枢纽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展开。会议详细讨论了阿布扎比的 ITS 技术关注,我将之总结为以下 5 个方面: One control center, integrated platform ;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 ; ITS hardware and software ; Protocol open and compatible ; Emergency management 。 阿布扎比目前的交通管理体制也是分系统管理,但他们警察局要求此次 ITS 集成项目中,将公交、地铁、城市道路管控、应急、商业车辆等集中在一个控制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要求接口统一,信息互享,控制协同。 对于提出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他们问,与 Siemens 相比, SAMSUNG 怎么样?除了我熟悉的 SCATS , SCOOT , TRANSYT , McCain 等,我还真不知道 SAMSUNG 的信号控制。但,针对他们的开放式要求,我倒是给了兼容 NTCIP 的建议,我知道 econolite 控制器,国内 Hisense 的控制器也可以兼容 NTCIP 的。想起几年前我在 tranbbs 上那篇文章 NTCIP ,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美国的交通控制方面 NEMA 、 NTCIP 的标准还是比较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 NTCIP 也包含了很多 VMS 及出行者信息等方面的标准,如果 NTCIP 能全面铺开,多好! 我们在讨论中也提到: ITS 是个庞大的集成系统,根据子系统特色和控制管理规则,是要分系统运营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集中管理不一定适合,我们建议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架构,内部运营,内外兼顾,信息共享,协同运作。 从 Sussman 到 Abu Dhabi, 从大学 教授到城市交通管理者,我与他们的接触,从更多的层面了解了国际智能交通的趋势和应用需求,当然,英语口语能力提高不少 :
个人分类: 生活休闲|489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优秀程序员的45个习惯
NatureXin 2010-4-24 14:08
优秀程序员的45个习惯 2010-02-12 03:17 | 次阅读 | 【已有 63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关键词: 新闻资讯 | 感谢 liujiangCE 的提供 | 收藏这篇资讯 优秀来自好的习惯。怎样成为优秀的开发人员? 图灵公司 最近热销的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一书 给出了很好的解答,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 荣获了有软件奥斯卡之称的Jolt生产效率大奖,在Amazon上也是好评如潮。第一作者Venkat Subramaniam博士是Agile Developer公司创始人,敏捷开发方面的权威人士,精通各种开发技术。第二作者Andy Hunt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是敏捷宣言的创始人,著名图书出版公司Pragmatic Programmers的创始人。他有两本书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经典的Ruby教程《Programming Ruby》还有许多开发人员的最爱《程序员修炼之道》。 译者团队则由著名的敏捷咨询公司ThoughtWorks咨询师钱安川和InfoQ中文站敏捷社区首席编辑、 《程序员》杂志 前副主编郑柯组成,可以信赖。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很像《程序员修炼之道》在敏捷时代的续篇。风格和写法都很神似。下面是从书中摘出的45个习惯标题,每个标题下面的文字是我读此书的笔记摘要。另外,图灵公司还在 官方博客 上提供了 几个章节免费阅读 (下面给出了链接)。 强烈推荐大家将这些打印出来,贴在自己的办公桌旁边的墙上,学习实践。 态度篇 1. 做实事 不要抱怨,发牢骚,指责他人,找出问题所在,想办法解决。对问题和错误,要勇于承担。 2. 欲速则不达 用小聪明、权宜之计解决问题,求快而不顾代码质量,会给项目留下要命的死角。 3. 对事不对人 就事论事,明智、真诚、虚心地讨论问题,提出创新方案。 4. 排除万难,奋勇前进 勇气往往是克服困难的唯一方法。 学习篇 5. 跟踪变化 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不可怕。坚持学习新技术,读书,读技术杂志,参加技术活动,与人交流。要多理解新词背后的所以然,把握技术大趋势,将新技术用于产品开发要谨慎。 6. 对团队投资 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兄弟们的平均水平。 7. 懂得丢弃 老的套路和技术,该丢,就得丢。不要固步自封。 8. 打破砂锅问到底 不断追问,真正搞懂问题的本质。为什么?应该成为你的口头禅。 9. 把握开发节奏 控制好时间,养成好习惯,不要加班。 开发流程篇 10. 让客户做决定 让用户在现场,倾听他们的声音,对业务最重要的决策应该让他们说了算。 11. 让设计指导而不是操纵开发 设计是前进的地图,它指引的是方向,而不是目的本身。设计的详略程度应该适当。 12. 合理地使用技术 根据需要而不是其他因素选择技术。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严格地追问,真诚面对各种问题。 13. 让应用随时都可以发布 通过善用持续集成和版本管理,你应该随时都能够编译、运行甚至部署应用。 14. 提早集成,频繁集成 集成有风险,要尽早尽量多地集成。 15. 提早实现自动化部署 16. 使用演示获得频繁反馈 17. 使用短迭代,增量发布 18. 固定价格就意味着背叛承诺 估算应该基于实际的工作不断变化。 用户篇 19. 守护天使 自动化单元测试是你的守护天使。 20. 先用它再实现它 测试驱动开发其实是一种设计工具。 21. 不同环境,就有不同问题 要重视多平台问题。 22. 自动验收测试 23. 度量真实的进度 在工作量估算上,不要自欺欺人。 24. 倾听用户的声音 每一声抱怨都隐藏着宝贵的真理。 编程篇 25. 代码要清晰地表达意图 ( 免费样章链接 ) 代码是给人读的,不要耍小聪明。 26. 用代码沟通 注释的艺术。 27. 动态地进行取舍 ( 免费样章链接 ) 记住,没有最佳解决方案。各种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关注对用户重要的需求。 28. 增量式编程 写一点代码就构建、测试、重构、休息。让代码干净利落。 29. 尽量简单 宁简勿繁。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就不要使用什么模式、原则和特别的技术。 30. 编写内聚的代码 类和组件应该足够小,任务单一。 31. 告知,不要询问 多用消息传递,少用函数调用。 32. 根据契约进行替换 委托往往优于继承。 调试篇 33. 记录问题解决日志 ( 免费样章链接 ) 不要在同一地方摔倒两次。错误是最宝贵的财富。 34. 警告就是错误 忽视编译器的警告可能铸成大错。 35. 对问题各个击破 ( 免费样章链接 ) 分而治之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但是,要从设计和原型阶段就考虑各部分应该能够很好地分离。 36. 报告所有的异常 37. 提供有用的错误信息 ( 免费样章链接 ) 稍微多花一点心思,出错的时候,将给你带来极大便利。 团队协作篇 38. 定期安排会面时间 常开会,开短会。 39. 架构师必须写代码 ( 免费样章链接 ) 不写代码的架构师不是好架构师。好的设计都来自实际编程。编程可以带来深入的理解。 40. 实行代码集体所有制 让开发人员在系统不同区域中不同的模块和任务之间轮岗。 41. 成为指导者 教学相长。分享能提高团队的总体能力。 42. 让大家自己想办法 ( 免费样章链接 ) 指引方向,而不是直接提供解决方案。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干中学习。 43. 准备好后再共享代码 不要提交无法编译或者没有通过单元测试的代码! 44. 做代码复查 复查对提高代码质量、减少错误极为重要。 45. 及时通报进展与问题 ( 免费样章链接 ) 主动通报,不要让别人来问你。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摘】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思想与体系
icstu1 2009-12-7 14:16
钱学森是大家公认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 。能反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的重要概念是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这样定义的系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是 普遍存在的。系统是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不同,系统科学能把这些科学部门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作为系统进行综合性研究,这就是为什么系统 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整体性与横断性的原因。? 系统科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两种明显趋势,一方面是已有学科不断分化、越分越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另一方面 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结合以至融合,向综合性、整体化方向发展。这两种趋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系统科学就是这后一发展趋势中涌现出来的新兴学科,因此, 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系统科学中,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应用技术是系统工程;为系统工程直接提供理论方法而处在技术科学层次上的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揭示系统基本规律而处在基 础科学层次上的是系统学,这就是钱学森提出的系统科学体系结构,按这一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将系统分为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系统、复杂巨系统以及特殊复杂巨系统( 如社会系统),但不管哪类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系统在整体上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性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这个性质意味着,对系统组成部分都认识了,并不等于 认识了系统整体。系统整体性并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拼盘。这也就是近些年来出现的 复杂性和复杂性科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对于系统研究来说,一个是认识系统,另一个是在认识系统的基础上去运用和改造系统,这就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论和方法。对于简单系统和简单巨系统都已有了相应的方法和方 法论。但对复杂系统和复杂巨系统(包括社会系统),却是个新问题,不是已有科学方法和方法论所能处理的,需要有新的方法论和方法。? 从还原论、整体论到系统论? 在自然科学中,还原论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方法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部分,以为把每个部分都研究清楚了,整体也就清楚了。按照这一方法论,当今物理学对物质结构的研 究已到了夸克层次,生物学对生命的研究也到了基因层次,应该说已经研究得很深入了 。但现实情况却告诉我们,认识了基本粒子还不能解释大物质构造,知道了基因也不一定能回答生命是什么,这些事实使科学家们认识到还原论不足之处正日益明显。这就是说, 还原论方法由整体往下分解,研究得越来越细,这是它的优势方面,但由下往上回不来,回答不了高层次和整体问题,这又是它不足的一面,所以仅靠还原论方法还不够,还要解决由 下往上的问题。这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所说的涌现问题。? 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科学家是彼塔朗菲,他是位分子生物学家。当生物学研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时,用他的话来说,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知道得越多,对生物整体反而认识得越模 糊。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整体论方法,强调还是要从生物整体上来研究问题,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论方法没有发展起来。但整体论方法的提出,不失为对现代科技发 展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明确提出把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他的系统论方法,这是钱学森综合集成思想在方法论层次上的体现。? 综合集成方法的科学价值?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钱老又先后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践方式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两者简称为综合集成方法)。这就将系统论方 法具体化了,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和实践方法。其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 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及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与智慧综合集成的方法与技术,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 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综合集成方法既超越了还原论方法又发展了整体论方法,它的技术基础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基础是系统科学与数学,理论基础是思维科学,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 义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所形成的理论就是综合集成理论。钱学森创建的系统学,特别是复杂巨系统学就是这方面理论的体现。把综合集成方法应用到技术层次上,就是综合集成技术, 系统工程就是用于系统管理的综合集成技术。把综合集成理论与技术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就是综合集成工程。这样一来,从综合集成思想到方法、理论、技术和实践,就形成了一 个完整和系统的综合集成体系。钱学森的这个贡献,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 摘自《文汇报》2005?5?29? http://lib.gddx.gov.cn/jyxx/jyxx2005/jyxx200571/qianxie.htm
个人分类: B 主题分类信息与解说|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