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联合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联合

相关日志

亥姆霍兹与中科院于2012-2014年资助的15个联合科研团队清单
Helmholtz 2017-6-16 18:24
15 Helmholtz-CAS HCJRG Groups.xlsx HCJRG-106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FET arrays for the study of neuronal networks Schlüsseltechnologien FZJ Prof. Dr. Andreas Offenhusser SIMIT/Prof. Dr. Jianlong Zhao HCJRG-108 Experiments with stored highly-charged ions at the borderline between nuclear and atomic physics Struktur der Materie GSI PD. Dr. Yuri A. Litvinov IMP/Prof. Dr. Xinwen Ma HCJRG-116 Zoonotic Streptococci: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ost Adaption and cross-Species Infections with Chinese and German Iso-lates ZOO STREP Gesundheit HZI Prof. Dr. G. Singh Chhatwal Immunology, Peking. IM/CAS Key Laboratory of Pathogenic Microbiology and/ Prof. Dr. George Fu Gao HCJRG-117 Space-born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for Prevention and Forensic analysis of Natural Hazards and Extreme Events Erde und Umwelt KIT/GFZ Prof. Dr. Stefan Hinz (KIT), Prof. Dr. Doris Dransch (GFZ)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Prof. Dr. Robert Yu Wang/Prof. Yun Kai Deng HCJRG-118 Integrated catalytic technologie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Energie KIT Prof. Roland Dittmeier Dalian Inst. of chemical physics / Prof. Dr. Andreas Goldbach, HCJRG-201 Advanced Laser Technologies for Ultrafast Spectroscopy of Quantum Materials Struktur der Materie DESY Prof. Dr. Franz X. Krtner Institute of Physics / Prof. Jimin Zhao HCJRG-202 Development of human norovirus antivirals Gesundheit DKFZ Dr. Grant Hansman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 Prof. Zihe Rao HCJRG-208 Characterization and Energy Production Strategies of Gas Hydrate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Erde und Umwelt GEOMAR Prof. Dr. Klaus Wallmann Guangzhou Institute for Energy Conversion / Prof. Dr. Nengyou Wu HCJRG-214 RevHy - Study on the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performances of complex hydrides systems for REVersible high capacity Hydrogen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s Energie HZG Dr. Martin Dornheim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 Prof. Ping Chen HCJRG-217 Tailored Interfaces for High-Performance Nanolayered Materials Schlüssel-technologien KIT Prof. Dr. Oliver Kraft Shenya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terials Science / Prof. Guang-Ping Zhang HCJRG-300 Novel Technologies for the New ATLAS Silicon Micro-Strip Detector at the High Luminosity LHC Struktur der Materie DESY Dr. Ingrid-Maria Gregor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Prof. Xinchou Lou HCJRG-303 Optimization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towards Environment - Friendly and Safe Mobility (OptimUM) Luftfahrt, Raumfahrt und Verkehr DLR Alexander Sohr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 Prof. Pinhua Xie HCJRG-307 Climatological impact of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ver Asia Erde und Umwelt FZJ Prof. Dr. Martin Ries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 Prof. Dr. Yi Liu HCJRG-315 Nanoporous transition metals for strength and function - towards a cost efficient materials base Schlüssel-technologien HZG Dr. Jürgen Markmann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 Prof. Hai-Jun Jin HCJRG-320 Optogenetic evaluation of central cardiovascular control Gesundheit MDC Prof. Dr. Michael Bader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 Prof. Dr. Liping Wang
个人分类: 亥姆霍兹新闻|3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TEM小组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开会及国内外互访
CSUTEMAl 2017-5-10 15:21
中德“微结构”联合实验室及相图、相变、材料设计与制备科学中心TEM小组 201 6 年 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开会及国内外互访 1 月 29 日 -2 月 4 日 李凯参加澳大利亚显微技术与显微分析大会 1 月 29 日 -2 月 4 日, 李凯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澳大利亚显微技术与显微分析大会 ,展示了关 于“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segregation layers at WC/Co interfaces in ultrafine-grained cemented carbides co-doped with Cr and V ”的海报,并访问了墨尔本大学及莫纳什大学。 From Jan. 29 th to Feb. 4 th , Dr. Kai Li attended the Australian Conference on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ACMM2016) held in Melbourne, Australia. Kai Li presented his poster about “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segregation layers at WC/Co interfaces in ultrafine-grained cemented carbides co-doped with Cr and V ” during the conference, and visited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nd Monash University. 3 月 19 日浙江大学王勇教授应杜勇、李凯邀请访问本课题组 3 月 19 日,浙江大学王勇教授应杜勇、李凯邀请访问本课题组并做 了关于 原位加热、原位气 氛加热 电镜在原子尺度观测材料的相变行为 的学术报 告。接待人员: 教师:李凯; 学生:杨明军、刘丝靓。 On March 19 th ,Prof. Yong Wang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visited our group at the invitations of Prof. Yong Du and Dr. Kai Li. He made a presentation about “ In-situ heat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some key materials at the atomic scale in conven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 . R eception personnel : Dr. Kai Li, Mingjun Yang and Siliang Liu. 3 月 28-29 日 李凯、杨明军、刘丝靓参加2 016 原位技术应用进展及前沿论坛 。 3 月 28-29 日, 李凯、杨明军、刘丝靓在武汉参加了 2016 原位技术应用进展及前沿论坛 。全国共有 90 多人参加了在华中科大举办、由 Dens Alta 公司承办的 2016 原位技术应用进展及前沿论坛,有原位技术在纳米科学、材料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应用报告共 7 个。本组参会人员学习了最新的原位技术,并在武汉大学参观了原位加热技术在透射电镜上的操作过程。 On March 28-29 , Dr. Kai Li, Mingjun Yang and Siliang Liu attended the In-situ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frontier workshop held in Wuhan ( China )。 More than 150 scholars attended the workshop held 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rganized by DENS Solutions Company . There were 7 Repo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 n-situ technology to nanoscience, material engineering, life science. Participates from our group learned the latest In-situ technology and watched an i n-situ heating demo experiment on the aberration corrected TEM 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月 31 日 -6 月 3 日 李凯参加 2016 Hysitron Workshop 暨纳米压痕表征应用技术交流会 及第九届微纳尺度材料行为国际研讨会 5 月 31 日 -6 月 3 日, 李凯参加了在西安交大(西安)举行的 2016 Hysitron Workshop 暨纳米压痕表征应用技术交流会 (5 月 31 日 ) 及第九届微纳尺度材料行为国际研讨会(6 月 1-3 日)。 From May 31 st to June 3 rd , Dr. Kai Li attended the 2016 Hysitron Workshop and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of nano-ind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 ( May 31 st ) and The 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terials Behavior at Micro- and Nano- Scale ( June 1 st to June 3 rd ) held in Xi ’ an Jiaotong University. 6 月 12 日- 16 日 杜勇、李凯、 杨 明军、 刘丝靓 参加第15 届国际铝合金 大会。 6 月 12 日- 16 日 , 杜勇、李凯、 杨 明军、 刘丝靓 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第15 届国际铝合金( ICAA15 )大会。 杨明军展示了关于“ The effect of stam ping deformation 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an Al-Mg-Si-Cu alloy for automotive panels ”的海报并取得最佳海报奖。 From June 12 th to 16 th ,Prof. Yong Du, Dr. Kai Li, Mingjun Yang and Siliang Liu attended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uminum Alloys (ICAA15) held in Chongqing, China. Mingjun Yang made a poster presentation entitled “ The effect of stamping deformation 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an Al-Mg-Si-Cu alloy for automotive panels ” and won the Best Poster Award. 7 月 24 日 -28 日 李凯及杜 勇、张利军、王建川、卢照、龙乾新 参加 2016 中德“铝合金微结构”联合实验室双边研讨会。 7 月 24 日 -28 日, 李凯及杜 勇、张利军、王建川、卢照、龙乾新在波鸿 - 鲁尔大学(德国波鸿)参加 2016 中德“铝合金微结构”联合实验室双边研讨会。 李凯做了题为“ How can experimental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provide key parameters for phase field simulation? ”的口头报告。 From July 24 th to 28 th , Dr. Kai Li attended the 2 016 Sino-German Cooperation Group “Microstructure in Al alloys” Bilateral Symposium held in Bochum-Ruhr University (Bochum, Germany) together with Yong Du, Lijun Zhang, Jianchuan Wang, Zhao Lu, Qianxin Long. Dr. Kai Li made an oral presentation on “How can experimental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provide key parameters for phase field simulation?” . 8 月 25 日 -9 月 2 日,李凯参加 欧洲显微学大会 8 月 25 日 -9 月 2 日,李凯参加了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举行的“ QuantiSTEM ”培训课程( 8 月 25-26 日)以及在法国里昂举行的欧洲显微学大会( 8 月 28 日 -9 月 2 日),在大会期间李凯展示了关于“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for the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nano-precipitates in Al-Mg-Si-Cu alloys ”的海报。 From Aug. 25 th to Sept. 2 nd , Dr. Kai Li participated in the QuantiSTEM training course held in CEA-Grenoble in France (Aug. 25 th to 26 th ) and the European Microscopy Congress held in Lyon, France. During the Congress, Kai Li presented his work by a poster entitled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for the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nano-precipitates in Al-Mg-Si-Cu alloys” . 8 月 26 日 - 29 日 , 刘丝靓赴重庆 学习三维原子探针 实验 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 。 8 月 26 日 - 29 日 , 刘丝靓赴重庆 大学曹玲 飞老师 课题组 做 A l- M g- S i- C u 合金 样品的三维原子探针实验 , 学习了三维原子探针 实验 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 。 From Aug. 26 th to 29 th , Siliang Liu went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to conduct 3 dimensional atom probe (3DAP) experiments of an Al-Mg-Si-Cu alloy. During the procedure, Siliang Liu learned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3DAP technology and related data analy sis . 10 月 10 日 -11 日李凯和杨明军参加 原位成像技术研讨会 10 月 10 日 -11 日,李凯和杨明军参加了在北京大学召开,由 Gatan 公司及 DENS Solutions 公司协办的原位成像技术研讨会,并访问了高鹏教授研究组。 From Oct. 10 th to 11 th , Kai Li and Mingjun Yang attended the In situ imaging technology seminar held in Beijing University (in collaboration with Gatan co. ltd and DENS Solutions co. ltd), and visited the group of Prof. Peng Gao. 10 月 12 日 -16 日李凯参加 2016 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 10 月 12 日 -16 日,李凯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 2016 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并做了题为“结合传统电子显微术及先进表征技术对 Al-Mg-Si-Cu 合金进行微结构定量”的特邀报告。 From Oct. 12 th to 16 th , Kai Li attended the 2016 Annu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China held in Tianjing and introduced his work by an invited oral presentation entitled “Hybrid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dvanced characterizing techniques to quantitative microstructural studies of 6XXX Al-Mg-Si-Cu alloys” . 10 月 20 日 -24 日李凯参加第十七届亚洲材料大会 10 月 20 日 -24 日,李凯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七届亚洲材料大会( IUMRS-ICA2016 ),并做了题为“集成传统电子显微术及先进表征技术深入研究 Al-Mg-Si-Cu 合金微结构”的特邀报告。 From Oct. 20 th to 24 th , Kai Li attended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ies -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sia ( IUMRS-ICA2016 , Qingdao , China ) and introduced his work by an invited oral presentation entitled “Hybrid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dvanced characterizing techniques for innovative insights into 6XXX Al-Mg-Si-Cu alloys” . 10 月 26 日 -10 月 28 日李凯参加第 30 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 10 月 26 日 -10 月 28 日,李凯参加了第 30 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广东珠海行)并对珠海润星泰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学术交流及参观。李凯做了题为“ 结合计算材料学、传统电子显微术及先进表征技术对 Al-Mg-Si-Cu 合金进行微结构定量 ”的报告并邀请润星泰公司在适当时候访问中南大学。 From Oct. 26 th to 28 th , Kai Li joined the 30 th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Group (in Zhuhai) and visited RXT co. ltd. Kai Li made an oral presentation entitled “ Hybrid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convent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dvanced characterizing techniques to quantitative microstructural studies of 6XXX Al-Mg-Si-Cu alloys ” and invited RXT co. ltd to visi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in a due time. 11 月 5 日 润星泰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及技术总监一行来本课题组访问 11 月 5 日 , 应杜勇及李凯邀请,润星泰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及技术总监一行来本课题组访问。 On Nov. 5 th , board chairman, 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and technical director of RXT co. ltd visited our group at the invitations of Yong Du and Kai Li. 11 月 17 日 -18 日杨明军参加了第七届中国 FIB 技术及学术交流研讨会 11 月 17 日 -18 日,杨明军参加了在重庆大学举办的第七届中国 FIB 技术及学术交流研讨会,参会人员来自国内高校及研究所超过 100 人。来自国内的 FIB 专家共做报告 26 场, 6 张海报。 From Nov. 17 th to 18 th , Mingjun Yang attended t he 7th China FIB Technology and Academic Exchange Seminar held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M ore than 100 scholars from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China attended the meeting, bringing 26 oral reports and 6 posters .
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分是非,只问阶级
热度 4 shn2010 2017-5-1 11:40
东汉末年的桓帝时期,宦官曹节等弄权,祸国殃民,对上蛊惑皇帝,对下专除异己,擅杀朝臣。外戚窦武、太尉陈蕃联合起来,想要将那些祸国殃民、弄权乱国的宦官除掉,结果由于谋划外泄,导致宦官反击,尽诛窦武、陈蕃及其家人僚属,进而发生了东汉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页悲剧。许多正义之士就此谢世,社会正义受到打压,朝廷风气萎靡,宦官权利进一步增长,间接导致了后面的黄巾起义和东汉灭亡。可是,这样一件事,却被当代大学问家侯外庐说成是“统治阶级的内讧”,说成是“外戚集团与官僚集团勾结起来对付宦官集团,却被宦官集团反击”。明明当时诸多宦官掌握权力之后大肆敛财、祸国殃民、蛊惑皇帝、擅杀朝臣,才导致了的士大夫阶层的不满,却被侯外庐说成是“宦官从士君子不齿的污浊地位,一旦拨云雾而见青天,忽然上济于诗礼世家之列,高贵的士大夫圈子里,忽然闯进混小子来,未免是清高的玷辱。因此,豪族地主阶级的官僚群体,从身份性的观点,群起攻击宦官。”对于侯外庐的世界观里,似乎评价一个人只应该看他的身份阶级,却没有是非曲直、正义邪恶。 当今社会似乎也是如此。比如前些天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明明是祁同伟等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却被某些人说成是从底层爬上去的祁同伟等人被上层社会合力绞杀。 评价一个人,不该看他是属于哪个阶级,而应该看他所作所为是否正义。可悲某些人总是拿阶级说事,却从来看不到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人类进步,这就是是“是”,就是“正义”。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是“非”,就是“邪恶”。 人,不该分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这么两个对立阶级。只是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利己主义者”,一种是“淑世主义者”。“人不利己,天诛地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是我们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去利己,是在道德运行的范围内去利己。如果破坏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破坏法律去谋取个人的利益,终究会受到法律制裁,比如东汉末年的候览、曹节等宦官,通过诛杀忠臣来获取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却对治国安邦毫无建树,这样的人就应当永远被骂为奸贼。而“淑世主义者”,是把促进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为自己信条的人。在党锢之祸中的窦武、陈蕃,为国尽忠,当时陈蕃已经 80 多岁了,却还想要为国家的治理而付出,这样的人就是“淑世主义者”,是注定该名垂青史的,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
个人分类: 周末随笔|57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澳洲签证
热度 2 linkejun0920 2016-10-17 16:50
今年9月份,我已经迈进博士生涯的第四个年头,在别人都急切关注我是不是该毕业的时候,我却选择了出国一年。因为博士早毕业一年或者半年,对我来说,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今年3月份申请联合培养,5月的最后一天终于被录取。紧接着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签证申请过程,一直到今天。虽然我还是比较幸运,国内的课题一直在做,并且目前看成果还不错,但 迟迟不来的签证导致出国时间无限期拖延的状况让我内心不能平复。 之前只是听说澳洲人民效率比较低,但是在我看来,不是效率低,是谈不上有效率啊~~发发牢骚,接着干活,希望签证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下来!
2212 次阅读|3 个评论
联合抵制Elsevier,科学家们出尔反尔
热度 5 ZJUlijiang 2016-10-10 08:44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从 2012 年初开始,学术界中一场抵制 Elsevier 的运动引发极大关注。 16000 余名科学家签署了不给 Elsevier 旗下期刊投稿、审稿和担任编辑的承诺书。然而,仅仅 4 年过去,签名的学者中已有 38% 的人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王贤文 / 大连理工大学 注:图片来自 universonline.nl 网站 抵制 Elsevier 的运动 学术出版商的商业模式往往客观上限制了科学信息的自由流动,学术界对于这一现象批判已久。 2012 年 1 月,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 TimothyGowers 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号召科学家同行们行动起来,共同抵制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之一 Elsevier (爱思唯尔)集团。 Timothy Gowers 的振臂高呼很快收获了众多科学家们的云集响应。一个用于宣传该抵制运动的名为 “ 知识的成本 ” 的网站( thecostofknowledge.com )也应运而生。网站首页列出了科学家们抵制 Elsevier 的原因: · 价格高昂。 Elsevier 对订阅单独某本期刊收取极其高昂的费用。 · 捆绑销售。 Elsevier 变相强迫图书馆捆绑购买大量不想订阅的期刊。 · 限制信息自由。 Elsevier 支持 SOPA 、 PIPA 等旨在限制信息自由传播的法案。 为了扩大影响和帮助科学家们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站还提供了网络签名的表格,支持该运动的科学家们可以选择的条款包括: · 不发表。不给 Elsevier 期刊投稿和发表论文。 · 不审稿。不给 Elsevier 期刊提供审稿服务。 · 不编辑。不为 Elsevier 期刊担当编辑工作。 截至 2016 年 10 月,已有 16000 多人在 thecostofknowledge.com 网站上签名,承诺以实际行动抵制 Elsevier 。这些签名学者中包括多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众多知名学府的教授。这项抵制运动也受到了权威媒体的关注,包括 Science 、 Nature 等著名学术期刊、以及《经济学人》等杂志都发表了相关报道。 38% 的科学家出尔反尔 如今, 4 年多时间过去,当初许下承诺的签名学者们是否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这场在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的抵制运动又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术出版环境呢? 2016 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 Tom Heyman 博士等人,以化学、心理学这两个领域的签名学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通过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数据,整理了这两个领域中签名学者们的论文目录,从而对他们是否遵守承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有 21% 的签名科学家的身份无法识别, 19% 的科学家自签名以后再没有在任何期刊上发表过任何论文。然而, 23% 的签名科学家在签名以后仍继续在 Elsevier 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其中化学领域这一结果为 29% ,心理学为 17% )。其余的 37% 确实只在非 Elsevier 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换句话说,有 23%/(23%+37%)=38% 的签名科学家违背了当初许下的不在 Elsevier 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诺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需要考虑一些非主观的因素。首先,对于由众多科学家合作发表的论文来说,签名科学家有时候并不具有投稿目标期刊的决定权,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研究中不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家来说。其次,科学家选择投稿期刊时可能对期刊的出版商并不清楚。例如 Cell 之前是由 Cell Press 出版,但是后来 Cell Press 被 Elsevier 收购。而且,大多数的 Elsevier 为作者提供了开放获取出版的选项,甚至创立了完全开放获取的期刊(例如, Sleep Science )。最后,对于一些论文,科学家们究竟是在投稿前还是投稿后签名的并不知晓。排除这些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 38% 这一数字可能过于悲观。但考虑到研究中数据对象的不完整性和仅仅 4 年的时间跨度,目前的 “ 违约 ” 情况足以发人深省。 为什么出尔反尔 对于科学家来说,想要遵守 “ 不发表 ” 承诺没那么容易。这是一个社会困境,科学家们也许会这样想: “ 如果其他研究者 / 签名者都不在 Elsevier 期刊上发表论文了,而我还在 Elsevier 的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这可能会对我的简历 / 职业有好处 ” 。基于这种观点,有些签名学者不遵守承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项请愿只有在签名者都团结一致并且遵守承诺的前提下才能够影响政策制定者。然而仅仅 4 年时间过去,已经有 38% 的签名学者违背了承诺。另外,只有 37% 的签名学者遵守承诺不再在 Elsevier 期刊上发表论文,按这一比例推算,全部 16000 位签名科学家中大约有 5000 名遵守了承诺,这一数据相对于全世界的科学家总数来说就是沧海一粟。除非媒体对这一抵制现象有新的关注热潮,否则这一数字很难持续增长。而且事实上,近年来已经鲜有学者在网站上签名了,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抵制运动正在归于平淡。 后续影响 最初关于抵制运动的媒体报道确实给 Elsevier 施加了压力,迫使它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撤销了对 “ 研究著作法案 ”Research Work Act 的支持,该法案旨在阻止美国联邦资助的研究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上)。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显著效果。 但是,这场运动的未来命运依然掌握在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个人的手里。 2015 年,荷兰大学联盟( VSNU )启动了一项抵制 Elsevier 的行动,其中就包括呼吁期刊编辑们辞职。不久之后, VSNU 就和 Elsevier 达成了一项关于可以免费获得荷兰科学家们发表论文的协议。科学家个人也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学术出版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例如将论文发表前的预印本( preprint )或者发表后的后印本( postprint )上传到个人网站或者 arXiv 平台。这一做法并不激进,但却很容易做到,从而实现对(公共财政资助的)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 “ 知识的成本 ” 请愿是一项高尚的倡议,它致力于使科研成果变得更透明以及更易获取。当然,它需要科学家们真正团结一致付出努力。即便如此,未来 Elsevier 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它的出版方式和运营模式仍然扑朔迷离、有待观瞻。 编者注 该文发表在 Frontiers in Research Metrics and Analytics (RMA) 期刊。 RMA 是由瑞士的 Frontiers 出版社创办的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发表科学计量学、科技评价与科技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于 2016 年 7 月正式创刊,由美国 Drexel 大学的 ChaomeiChen (陈超美)教授担任主编。期刊网站: 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journal/research-metrics-and-analytics 。 参考文献 Heyman, T., Moors, P., and Storms, G. (2016). On the costofknowledge: Evaluating the boycott against Elsevier. Frontiers inResearchMetrics and Analytics 1:7. doi: 10.3389/frma.2016.00007. 文字编辑:李东 / 浙江大学
1704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美联合调查燃煤危害:系中国空气污染致死主因
redtree 2016-8-20 12:29
中美联合调查燃煤危害:系中国空气污染致死主因 来源: 参考消息网 发布时间:2016/8/20 9:51:10 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19日表示,在中国所有的空气污染源中,燃煤的健康影响最严重,燃煤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在2013年为36.6万。 据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19日报道 ,据研究人员在北京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国空气中被称为PM2.5的致命细颗粒物的约40%来自煤炭,这些数字与中国科学家近年来有关工业燃煤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的说法一致。 报道称,这项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源于中国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的清华大学与波士顿的健康影响研究所的一个合作项目,该研究所有来自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全世界汽车行业的资助,研究人员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中国过早死亡的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研究把2013年的15.5万死亡归因于工业燃煤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质PM2.5,把8.65万死亡归因于燃煤发电厂的燃煤。研究还得出结论称,使用煤炭和生物质的家庭燃烧是2013年导致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造成17.7万人死亡。 研究人员还发现,交通是与PM2.5有关的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的13.7万死亡可归因于这个原因。中国科学家近年来表示,机动车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虽然还没有燃煤污染的贡献那样大。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快速上升,官员、汽车制造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制定排放标准上争论不休。 报道称,中国每年的煤炭消费几乎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燃煤既是中国空气污染的最大来源,也是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城市有着世界上最严重的污染,钢铁、水泥和火力发电厂在中国北方省份很常见,这些省份的PM2.5水平在全国最高。 但是,中国煤炭消费的增长已开始放缓。去年的煤炭使用量与2014年相比略微下降,主要是因为经济的放缓比许多专家所预期的更快。此外,中国政府在2013年宣布了在东部三个主要人口中心限制煤炭使用的计划,那年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担忧达到了新的高度。 报道称,这项新研究根据政府可能采取的不同政策,预测了四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每种都显示在未来几年中PM2.5的平均水平将下降。但研究人员在报告的执行摘要中表示,“尽管空气污染会有所减少,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人们对与空气污染关系最紧密的疾病更敏感,总体健康负担预计到2030年将有所增长。” 该研究称,即使对煤炭使用和能源效率采用最严格的政策,煤炭对PM2.5和中国健康负担的影响到2030年仍将可能保持第一高位。 报道称,这项研究是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后续工作,据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全球有290万人的过早死亡可归因于PM2.5,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过早死亡人数占全球的64%。环境中PM2.5所导致的过早死亡在东欧也很高。对2013年死亡率的一个研究曾估计,2013年中国与环境PM2.5有关的过早死亡人数为91.6万,而中国总人口是14亿。研究人员发现,室外空气污染是中国过早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前四个分别是高血压、吸烟、过量食盐,以及水果吃得太少。室内空气污染是第六大原因。 一项更早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分析了2010年的健康数据,发现120万人的过早死亡可归因于室外空气污染,这个死亡数占全球总死亡数的近40%,环境颗粒物污染是2010年中国过早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2013年,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警告说,“城市空气污染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脏水和缺少卫生设施,成为全世界死亡率最主要的环境原因。”该组织说,最多会有360万人每年可能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这些死亡主要是在中国和印度。 资料图:2016年3月17日,北京重污染黄色预警启动,图为雾霾笼罩下的北京街道。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统一 思维 语言 宣言
张能立 2016-6-15 23:39
统一 思维 语言(Unified Thinking Language:UTL),是 将从 过往 人类 无数 杰出的 思想家 思维 特征中 induce 出的 众多 元思维(metathinking)的 精简 思维 集(Reduced Thinking Set:RTC)。统一 思维 语言的 RTC 共有 4条 基本 思维: 1.relationship(关系) 2.logic(逻辑) 3.innovation(创新 ) 4.fact(事实)
个人分类: 教育|3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荣东:博士后丨2016中安联合博士后工作站招聘博士后
zhangrongdong 2016-6-7 21:04
中安联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参股的投资集团,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办企业,集团于2012年9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集团致力于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优质的产业综合金融服务,主要从事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企业改制并购、融资租赁、保险经纪和贸易等非金融服务业务和房地产基金等业务。集团经过机制改革,现已拥有控股和参股公司22家,在投融资、跨境融资租赁、阳光私募和产业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集团将以创新可持续价值为指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和金融工具的纽带和杠杆作用,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自贸区发展、资本市场活跃及投资多元化的机遇,形成特色基金和持续现金流,建立金融综合服务商平台,实现交大优秀企业资本市场有影响力的金融投资集团的战略目标。 中安联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5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委员会批准设立。本站坚持科研与业务发展相结合,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努力培养高层次的金融行业优秀人才。为加强金融、经济和管理的行业研究,根据工作需要,经工作站申请,中安联合已经邀请著名经济学家贾康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长赵新峰教授、安徽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杜鹏程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金融系主任叶蜀君教授、经济系主任冯华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肖翔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田民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教授等一批财经金融界全国知名专家作为站里博士后合作导师,集团所属中安联合财富信息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竭诚欢迎优秀博士前来应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2、近2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应届博士研究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招收全职及在职两种科研岗位; 4、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独立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 5、具有经济、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投资、法律、会计等专业背景; 6、在同等条件下,有投行、证券、信托、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招收方向 中安联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金融、管理和经济问题研究为导向,现招收“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农学、工学、理学、医学、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艺术学”十二个学科门类的博士后,金融、经济和管理学专业的博士后优先录用。招收博士后的一级学科主要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统计学、数学、海洋科学、系统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等。围绕金融问题,我们鼓励博士后立足本专业,从事跨学科集成创新研究。 三、博士后研究课题与招生数量 工作站拟招聘博士后20名,其中全职博士后2名,在职博士后18名。申请人可从以下课题中任选一项或两项进行申报: 1、金融衍生品创新研究 2、私募股权投资研究 3、融资租赁及资产证券化研究 4、量化投资在期货和股票投资中的策略研究 5、保险资产管理与配置 6、企业管理研究 7、金融、投资、信托、基金问题研究 8、互联网金融研究、商业地产基金管理研究 以及博士后自选的其他课题 四、博士后类型及待遇 1.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非全职博士后工资待遇由原单位发放; 2.非全职博士后需交纳委托培养管理费; 3.博士后及配偶、子女出站后可入京落户,子女入学等均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4.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参照本单位正式职工标准,在站期间表现优异者出站后优先录用。 五、报名要求 申请者请向本站提交如下材料: 1、个人简历(含学历、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成果索引); 2、本学科领域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3、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应届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 4、博士学位论文及2篇学术代表作; 5、两位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或相当水平专家推荐信; 6、申请课题的研究计划书。 六、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桥斜街28号中安联合507室 联 系 人: 张老师 曹老师 解老师 联系电话: 187-5699-5688 010-52413169 电子邮箱:18756995688@126.com(邮件名称请注明:博士后+姓名+研究课题)
5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申请联合培养博士的交流项目”的一点感悟
热度 2 yuefengwang 2016-3-14 17:11
这是第一次在科学网写博文,想写点申请联培的事儿! 明天11:00就是学院提交材料的截至时间了,下午我才刚刚交过去。回头想想,这几天都在忙着整理这些材料,需要提交的材料很多,零零散散总共有12项。因为今年申请的同学比较多,大概20+,为最终的名额仅有6-7个,所以竞争可想而知。为了所谓的公平起见,学院也出奇招,新增了一个现场答辩的流程,现场打分,而评委也无非就是学院的大牛们了。因此,我的同门也把这次选拔定义为“带头大哥的博弈”(也可能是我太天真) 。 现在想来,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哪天动了“走出去”的念头,这样的想法是与我迷茫的生活状态分不开的。起初,总是目光狭隘地去看待这些事情,觉得这离我很远。可是,后面听闻的一些事情,让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包括家人的“怂恿”,同门的鼓吹,师长的建议,我想最最主要还是媳妇的大力支持,让我甚是感动。 说实话,人的想法是会发生变化的,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变化的来源有二:其一,周边生存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恶劣环境的滋生,会让我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感,我不只一次的有过这样的感觉;其二,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我想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想法变化的根源,总想着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而我,在这方面的却稍显得迟钝些。但我想,最终我还是迈出了这一步。不过幸好有百度和谷歌在,从开始摸索着联系导师,到发咨询信,很多都方法和建议是从经验帖中淘的。开始,发了好了好几封咨询信,都没有什么回应,以为都石沉大海了。正准备新一轮的“进攻”时,收到了好几封回信,大部分的回馈比较好。于是接下来,就进入了忙碌的写回信阶段,起初回信比较慢,首先要弄清别人的回信意思和意图,然后还要想好自己和答复,再翻译成英文,一般半天到一天才能写完回信。后来好多了,基本搞清楚了套路,回信基本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最后还算幸运, 收到了三封邀请信。最终选择了一所欧洲的学校,原因也有三,其一没有语言要求,其二学校排名较好(60-70),其三研究方向类似。 后天就是最终“审判”日期了。虽然,之前也听惯了各种风言风语,但我觉得推荐和选拔的过程应该还是相对公平公正的(是不是我又显得太嫩了)。但对我来讲,不管能不能去,都我要为接下来的时间做好准备,我想这才是关键的。说实话,现在我的心情很淡定,因为这个过程我已经深深体会,也参与了一遍(不要骂我假清高,我说的是实话)。如果没能出去,那我就要好好准备毕业论文的材料,相反如果有幸通过了,我反而要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的日子该咋过!
6486 次阅读|3 个评论
重点关注:三部门联合发文引导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
idmresearch 2015-11-25 00:16
·三部门联合发文引导部分地方高校转向“应用型”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基本思路有4个方面: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坚持省级统筹、协同推进。明确了转型的主体是学校,转型的责任在地方。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大陆学生在美高校就读人数突破30万 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人数达到30.4万人,增幅为10.8%。中国大陆继续成为美国高校最主要的国际学生来源地。调查还发现,在美国高校就读的中国大陆学生中,本科生人数在本学年首次超过研究生人数。在全部国际学生中,就读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印度和韩国,三国学生总数占比达到51%。排名第七位的台湾就读人数为20993人。排名第二十位的香港就读人数为8012人。(摘编自中新网) ·北大、清华、复旦和中山四校共同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11 月15日,复旦大学举行通识教育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四校共同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呼吁有志于开展通识教育的大学都能加入联盟,开展交流与协作,推动通识教育在中国乃至华语地区的发展。四校联盟的筹备组由四校各自派教授组成,在现有的环境下推动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并且探索如何教授真正高质量的通识课程。此前,会议讨论制定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章程”,讨论通过了将以四校联盟的名义共同编辑出版《通识教育评论》和《通识教育通迅》两种杂志,并开设了“四校联盟”微信公共平台、四校联盟的通识教育网站。(摘编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全球创新大学排行榜 路透社订定十项指标,评比出全球最创新的一百所大学。评比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及专利的申请。“TOP100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名单中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位列前三,中国的清华大学榜上有名。斯坦福大学能够脱颖而出,凭借的是在路透社的每一项评比指标上都稳定得到高分。在百大中有半数的学校在加拿大、欧洲、或是亚洲;日本有九所大学入榜,是除了美国以外最多大学进榜的国家。南韩的表现也值得注目,韩国科学技术院(简称KAIST)是前十名当中唯一一所非美国的大学。欧洲排名最高的大学是伦敦帝国学院排名第十一;在欧洲的其他地区,瑞士表现亮眼,有三所大学进榜。(摘编自台湾教育研究院电子信息报) ·欧盟委员会提名7位研究人员任高级科学顾问 为欧盟委员会提供独立科学建议的工作组的7位研究人员的名字已被宣布。其中包括:位于埃克塞特的英国气象局首席科学家JuliaSlingo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社会学家Pearl Dykstra。对该工作组人员的提名标志着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对独立科学建议系统的改进。在该系统下,工作组将从国家研究院和更广泛的科学界寻求意见,从而向委员会提供建议。同时,600万欧元(合640万美元)将被提供给欧洲各科学院使用,以支持同欧盟委员会之间的合作。(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北大:力争2030年左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日前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这个路线图比北大的“三步走”战略要求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力争在2030年左右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2015年是北大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北大决定从管理构架调整、人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三个方面,推进北大的综合改革。(摘编自《新京报》) ·第八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 日前,由哈工大深研院、清华大学深研院合办的2015年第八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122所高校的272名与会者围绕“激发机制模式创新,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主题,以国家需求和改革发展战略为导向,广泛交流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研讨教育教学改革、分类培养模式创新、教育质量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与价值观塑造等领域问题。清华大学深研院副院长王晓浩、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系副系主任吴娇蓉、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潘泉分别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构建和改革探索》、《基于职业发展能力的交通运输工程师培养要求分析》、《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面向智能制造的控制领域工程人才培养》等报告。(摘编自哈工大新闻网) ·Leiden全球大学影响力排名出炉 Leiden 全球大学影响力排名新鲜出炉,中国高校在物理科学与工程,以及数学和计算机等领域表现优异。在物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清华排名全球第7,亚洲第一,复旦23,中科大28,北大30,显示了中国高校在物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强劲实力。如果按照引用前10%的论文,则清华更是全球排名第五。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中国高校表现一样亮丽,清华全球第3,浙大第7,哈工大11,西电14,上海交大17,华中科大18,东南大学24,中科大33。但中国高校在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表现薄弱,上海交大仅第93,复旦101,中山大学117,北大133进入世界前150名。Leiden排名方法完全基于Web of Science论文引用数据,依据各个领域论文引用前10%或前1%的指标,评价全球的750所大学。(摘编自CWTS Leiden Ranking ) ·欧洲:欧盟新雇佣条例进一步保障高校就业公平 为促进高校研究人员的公平就业,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制定了研究人员新雇佣条例。在新的雇佣条例下,英国高校须与欧盟研究员人力资源策略机构签订合约,向欧盟提供高校在科研、工作条件、人员培训等多达40个领域方面的政策与条例。“地平线2020”框架新增条例旨在消除高校研究人员在招聘中出现的性别歧视、裙带关系、地方主义和任人唯亲的不公平现象,进一步扩大招聘范围、明确选择标准、吸引潜在竞争者,以实现高校的就业公平。(摘编自英国《泰晤士教育》) (同济大学政策研究专员姜洁摘编)
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辟谣:“吃草莓致癌”不靠谱
gdn 2015-5-13 23:20
吃还是不吃?站在红艳艳的 草莓 面前,因为担心“乙草胺超标”,因为忧虑草莓“ 致癌 ”,许多人被吓到了! 今天上午, 北京 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市科协以及昌平区联合为草莓正名:“吃草莓致癌”不靠谱! 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草莓 事件 ”出现后,北京昌平甚至外省主产区都出现了草莓滞销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大众的行为非常容易被媒体引导或影响,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各种传言,一定要客观看待问题,用理性和知识去判断事实真相,不要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盲目跟风,成为谣言的助推者。 现场 红红的草莓干在枝上 “你看看,都是红红的,熟透了,得有一半干在了枝上,没人来买也没人来摘!”站在依旧郁郁葱葱的草莓温室里,郑学军这个种了12年草莓的老把式说,他从没遭遇过这样的“滑铁卢”。 “用乙草胺,那还是10多年前种大田玉米的时候,谁想到10多年后乙草胺能这么折腾我们!”郑学军弯下腰从草莓秧上摘下一串干瘪的草莓,心疼地说:“以前每天能卖出八九百斤,‘乙草胺’出来的第二天,只卖出去120斤。” 郑学军所在的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有560个草莓棚,他自己就有78个。“我们还在坚持着,别的草莓种植户,10户里面得有四五户拔苗了!” 郑学军说,像他们这种温室,一栋损失大概在七八千元,大多数农户的损失得在一成左右。“已经听说有草莓种植户退苗的了,那就是不准备种了,谁也不敢肯定乙草胺的余波会不会持续到明年的草莓季。” 昨天上午,20多名游客走进位于平谷山东庄镇鱼子山村的有机草莓采摘园,这让“棚主”张宝山有些喜出望外,“有一阵儿没来这么多人了”,张宝山说,我们的草莓浇的是牛奶,可怎么跟人解释,人家都将信将疑,现在采摘价只有往年的一半,还是没人来,“看着草莓烂在地里真是心疼”。 数字 采摘客少20多万人次 虽然“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之后被权威检测结果和业内专家否定,但草莓销量还是遭遇了“滑铁卢”。4月27日媒体报道以后连续几天,北京各大市场纷纷停止购买草莓,导致草莓主产区昌平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种植户和经营户损失严重。 乙草胺事件对草莓产业的影响有多大?据统计,昌平草莓温室大棚每栋日销量由8.26公斤下降至1.5公斤,单价每公斤由39元下降至16元,每栋日采摘人次由2.43人次下降至0.06人次。自事件发生至今,全区6000栋草莓日光温室已造成损失人民币2683.26万元,观光采摘游客骤降了21.33万人次。 更令人忧虑的是,尽管多地表示未检出乙草胺,但消费者仍坚持“哪怕没有致癌农残,也不会买了”。 检测 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 事件发生后,本市组织了草莓专项监测,抽样覆盖全市16区县。抽样地点涉及农企、合作社、生产基地和种植户;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水果专卖店、社区菜市场、流动摊点等。175个样本覆盖北京、山东、河北、辽宁、浙江等主产地,检测显示,乙草胺均未检出。 结论是如何做出的?北京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检测人员冯楠演示了乙草胺的检测过程。首先将市场买来的草莓样本去蒂,将可食部分切碎,用匀浆机将样本打碎、混匀,形成非常均匀的浆状物质;然后检测人员称取了20克,先加入有机试剂乙腈进行匀浆,再加入氯化钠进行分层,随后提取20毫升上层液体浓缩,再利用净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最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 “乙草胺的检出限是10微克每千克”,冯楠说。记者看到,仪器显示:乙草胺未检出。 专家 草莓种植用不到乙草胺 随意性抽测不代表事实真相 “其实乙草胺是一种除草剂,草莓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对除草剂非常敏感,过多使用乙草胺会对草莓苗造成伤害,甚至杀死幼苗。昌平草莓在8月底开始定植,10月中旬覆盖地膜,次年元旦前后结果。草莓的生长周期远远超出了乙草胺的残留期,因此消费者不可能购买到残留量超标的草莓。” 专家们对种植草莓需要用到乙草胺感到非常奇怪,我国之所以没有制定草莓的乙草胺农残标准,就是因为正常情况下种植草莓是用不到乙草胺的。而且如果在种植草莓过程中使用太大剂量,也会直接影响收成。 另外,农业生产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是必须的。农药使用后必然会产生农药残留,但农残会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减少,雨水冲刷、阳光照射和生物降解都会帮助农残分解,消费者只需关注残留的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即可。 北京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潘立刚表示,检测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任意一次随意抽测都是农产品质量的客观真实反映。抽检从开始采样到最后的检测结果出炉,每个步骤都要做到科学严谨、符合流程和法律的相关规定,最终的结果才有效。想保证抽检结果科学有效,整个检测过程必须做到5点: 1、检测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 2、检测设备和检测的方法及标准要符合相关要求。 3、检测机构具有相关资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相关检测机构必须要有CMA资质才能进行检测。 4、检测结果应进行验证,检测样品应留存供日后再验证。 5、检测结果的信息交流与公开要慎重,避免误导消费者和公众。 那些被 谣言伤害的 水果们 “化学”香蕉:2006年10月18日,一则“香蕉被加工化学剂催熟”的报道把香蕉生理催熟环节演绎为化学加工过程;2007年3月13日,媒体推出广州香蕉感染“蕉癌”报道,把香蕉“巴拿马”病害比喻成蕉癌;2007年4月谣言直指海南香蕉中含类似SARS的病毒,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恐慌。海南香蕉日出岛数量从8900多吨下降到3000吨。 “蛆虫”橘子:2008年,网传“广元旺苍县暴发大规模柑橘大实蝇虫害”,虽然四川省农业厅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这种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疫区柑橘并未外运已就地销毁。但“橘子有虫”造成全国各地柑橘大范围滞销,仅在湖北省大约7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 “打针”西瓜:网传黑心商贩给未成熟的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以增加甜度和色泽,一时人人谈瓜色变,西瓜滞销。其实早在2006年就有新闻报道说消费者怀疑西瓜打针,不过当时真相并未得到核实,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该消息仍不时得到发酵。 致癌葡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葡萄因致癌谣言大量滞销,3000亩的葡萄种植园50%产量滞销,损失近2000万元。而宜春市袁州区农业局在当地抽检葡萄,包括重金属指标铅、镉在内的13项检测项目全部合格。
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英联合发布“全球能源计算器”
redtree 2015-2-24 22:20
中英联合发布“全球能源计算器” 作者:唐凤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2/11 9:22:47 本报讯 近日,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正式推出“全球能源计算器”在线分析工具。该分析模型是由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牵头,欧盟气候变化知识与创新团体资助,英国与美国、中国、印度和欧洲的若干国际组织合作开发。该分析模型显示,人们可以在吃得好、走得远、居住环境更舒适的同时,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全球能源计算器所使用的数据经过了全世界超过150名专家的论证。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各国政府均可以通过这一互动工具,模拟分析全球到2050年可供选择的各种减排方案,并且权衡在能源、土地使用和气候变化政策等方面的利弊得失。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Edward Davey表示:“全球能源计算器首次表明,人们可以在保持较高生活水准的同时,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从而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恶果。该计算器也同时表明,如果我们要实现这一绿色增长目标,我们就必须改变当前利用和生产能源、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 欧盟气候变化知识与创新团体运营及国际合作项目主任Mike Cherrett说:“这个计算器表明,我们可以在保证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现将气候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但我们需要采用创新方式应对气候变化。” (唐凤) 《中国科学报》 (2015-02-11 第2版 国际)
个人分类: 资源|1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朴素贝叶斯算法matlab实现以及EM算法
renjinhao 2014-7-27 15:55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b434d01013ufz.html 采用草地潮湿原因模型的一个例子来求证贝叶斯概率以及条件概率、联合概率的分析,详见日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b434d01013ufz.html 进而对贝叶斯分类进行研究,采用classify函数进行对训练样本的划分。详见日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b434d01013zv7.html 在对matlab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比如matlab算法是基于矩阵的,但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遗忘比较多。 在这周的学习中,还研究了EM算法。 EM算法是个聚类算法,即根据给定观察数据自动对数据进行分类。 一、问题提出 给定一些观察数据x,假设x符合如下高斯分布 求混合高斯分布的三组参数 二、EM算法 一个简单问题,该高斯分布的k个分布已知。若该混合高斯分布一共有K个分布,并且对于每个观察到的x,如果我们同时还知道它属于K中的哪一个分布, 则我们可以根据最大似然估计求出每个参数。 得到的结论为 但在实际问题中,观察数据x属于哪个高斯分布是未知的,所以要用 EM算法来解决这种实际问题 三、算法过程: 1、用随机函数初始化K个高斯分布的参数,同时保证 2、依次取观察数据x,比较x在K个高斯函数中概率的大小,把x归类到这K个高斯中概率最大的一个 3、用最大似然估计,使观察数据是x的概率最大,因为已经在第2步中分好类了,所以,即简单问题的求法。 4、返回第2步用第3步新得到的参数来对观察数据x重新分类。直到下式概率(最大似然函数)达到最大 问题的求解过程是这样的: 这周,为了弥补线性代数的不足之处,继续研究斯坦福大学Andrew NG的《机器学习》,很多数学推导过程还是很有用的。
5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