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巴布亚新几内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第二大岛上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
gaoguanzhong 2018-11-15 19:30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2/22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大岛是北极地区的格陵兰,那么,第二大岛在哪里呢?往赤道附近看,就是新几内亚岛,又叫伊里安岛,与澳大利亚相隔最窄160公里的海峡。这个大岛的面积有78.5万平方公里,比德国加日本还大。其中西部属于印度尼西亚,东部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名叫巴布亚新几内亚。2018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此举行。 英德属地建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 Papua New Guinea ,简称巴新 )除了拥有新几内亚岛东半部以外,还包括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岛等大小600多个岛屿,总面积46.3万平方公里,为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岛国,比新西兰还大。其中新几内亚岛部分占85%。 巴新地形复杂,地处环太平洋西侧的地壳不稳定带,多火山地震。境内山岭重叠,主要山脉大致成西北-东南走向,堪称国土的脊梁。最高峰威廉山(19世纪由德国探险者命名),海拔4508米,顶部有赤道附近罕见的积雪。巴新西南部为世界最大的沼泽地之一。平原不多,而且狭窄,分布于沿海。河流众多,其中南部的弗莱河最长,大约1290公里。北部的塞皮克河次之,长度1126公里。 国土在赤道与南纬12度之间,属热带湿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疟疾多发。首都莫尔兹比港年降雨量最少,仍达1200毫米,全年有雨,只是5-10月雨量较少,且较凉爽,白天平均28度,晚间23度。其他时间更热,没有空调,睡个好觉都难。但雨水充足的气候,有利于农业。 人口800多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0人,可谓地广人稀。居民主要为肤色褐黑的巴布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因地域语言的关系可细分为几百个不同的部族和部落,大者数万人,小者几百口。还有少数白人,以及华人等。地方语种700多种,几乎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内地少数人还保持原始崇拜和巫术。在偏僻的山区,法律与部落共治。历史上曾有部落间互相残杀,甚至猎取人头、吃人肉的恶习。至今一些部落社会还实行“头人”统治,男人大多赤身露臂保留纹身的习惯。因此这一带往往被称为“世界上最原始的地方”。 新几内亚岛及其附近的岛屿,一直居住着土著居民。1512年葡萄牙人阿布雷乌(Antonio d ’Abreu )航行至此, 为最早到来的欧洲人。1526年葡萄牙人梅内塞斯(Meneses)从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航海去香料产地马鲁古群岛(今属印尼),途中被海风吹到此岛,他登陆观察,根据岛民卷头发的特征称此地为巴布亚。巴布亚在马来语中意为“卷发”。随后,葡萄牙人奥尔蒂斯(Inigo Ortiz de Retez)1545年来到这里,发现湿热气候、海岸景观和黑褐人种很像他到过的西非几内亚,于是称之为“新几内亚岛”。这就是国名的来历。 自葡萄牙人开始,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的人,也先后远航来到这些岛屿,进行探险、贸易、传教等活动。1828年荷兰占领了该岛西半部,如今成为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称为西伊里安。1884年,德英两国瓜分了新几内亚岛东半部,以中央山脉为界,北部称徳属新几内亚,或称威廉皇帝地(Kaiser- Wilhelm-Land );南部则称英属新几内亚。1906年英属新几内亚交给澳大利亚管理,改称澳属巴布亚。1914年一战爆发,德属新几内亚被澳大利亚占领,战后成为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地。 这一地区地处东南亚和澳洲大陆之间,南隔珊瑚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战略地位很重要。二战期间一部分为日本侵占,妄图以此作为南进的跳板。海战史上第一次航母对阵的珊瑚海战役(1942)就在发生在这一带海域。此战粉碎了日军夺占新几内亚全岛的企图。 战后此地区转为澳大利亚托管地。1949年澳大利亚将两大地区连同属岛合并,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1975年9月16日该领地宣布独立,官名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为英联邦成员国,由英国委派总督作为名义上的国家行政首脑。由于历史原因,巴新在各方面与澳大利亚保持着密切关系。 全国现划为首都区,20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布干维尔岛)。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巴新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为2000多美元。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淋溶作用和强烈的水土流失,大部分土壤土层很薄,肥力较差,只有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对肥沃,较宜农耕。农业生产可分为自给性和商品性两大类型:前者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尤其是薯类,如甘薯、木薯,此外芋头(taro)、玉米、西谷(sago)也很重要,还种少量水稻。农户自用,耕作原始,有些甚至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后者则生产咖啡、可可、椰子、油棕、橡胶等经济作物,多采用种植园方式,规模较大,条件较好。这里热带水果很多,如香蕉、木瓜、菠萝、摈榔等。养猪普遍,农家把养猪作为富裕的象征。群山逶迤,翠林满覆,森林占国土面积70%以上。木材是重要出口商品。沿海有渔业。 巴新已发现的矿藏不少,如铜、金、银、锰、铬、海底天然气和石油,大多还没有开发。其中布干维尔岛上的铜矿,估计蕴藏量在8亿吨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铜矿之一。由外国资本经营的铜矿开采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化企业,1972年开始开采。西部省的奥克特迪(Ok Tedi)也有大铜矿,储量4亿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不少矿点。这样,巴新跻身于世界铜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列。新爱尔兰省的利希尔岛(Lihir)有着据说是南非以外世界蕴藏量最大的金矿。制造业规模不大,有汽车修理、胶合板、农产加工等。出口商品以铜矿石为大宗,占出口额40%以上,此外还有木材、咖啡、可可、椰油、椰干等农林产品。进口机器、车辆、轻纺产品、燃料等。大量日用品都要进口。 因山区林密、湿地遍布,陆上交通不够发达,没有铁路,公路也很稀疏,只有一些连接港口和腹地的线路,根本不成网,路况也差。交通运输基本靠海运,联系沿海、各岛,运输进出口货物。航空沟通各岛主要居民点,小机场和简易机场达500多处,使用小飞机和直升机。国际航线较少。基础建设的任务还很巨大。 1976 年10月12日巴新与中国建交。两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国更在巴新大规模投资及提供援助。 2006 年11月3日,中国冶金集团与巴新方合作开发的瑞木镍矿(位于马当附近)项目奠基,2012年12月该项目正式投产,这是迄今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最大投资项目。2008年7月,首届巴新-中国贸易洽谈会在莫尔斯比港举行。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与巴新液化天然气项目牵头方埃克森美孚签署购气协议。2014年底,该项目开始向中国供气。两国年贸易额现已超过20亿美元。 巴新由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工业极不发达,在巴新的华人不管是开商店的还是做进出口的,赚钱都不难。现有华侨华人超过一万,其中福建人最多。 世界鳄鱼之都——莫尔兹比港 巴新农村人口占80%以上。城市不多,且大都分布在沿海,只有莫尔兹比港和东北部的工业商贸大城莱城(Lae),人口超过10万。北部沿海的韦瓦克和马当也较大,居民3万多。 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是巴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新几内亚岛东南部,濒临巴布亚湾,西南距澳洲大陆北端的约克角500多公里。港阔、水深7米以上,可容大型轮船进出,具有良好的防浪屏障。但由于背面山岭重叠,交通困难,主要依靠海空运输联系本国其他地区或港口。人口40多万。 这里原有一个小村庄。1873年,英国船长莫尔兹比来到此地,勘查环境,建立聚落,逐渐形成港市,市名即因这位船长而得名。1884年成为英属新几内亚的首府。二战期间,这里曾是盟军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也是抵御日本南侵澳大利亚的最后一个岛上防线。1942年日军发动两次进攻,都未能占领此地,但城市多次遭受日机轰炸。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后,定为首都,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有纺织、烟草、啤酒以及电力、造船等少数中小型工厂。较大的商业企业,多数操在欧洲人和澳大利亚人手中,也有华人从事零售商业。市内设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创办于1965年)。东郊10公里处建有杰克逊国际机场。有班机通香港、东京、澳大利亚的悉尼、凯恩斯和东南亚若干城市。 莫尔兹比港具有美丽的南国风光,街道上到处可以看到芒果树、扶桑、九重葛(紫茉莉科)等热带植物。 土著文化是又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热烈的歌舞、原始的面具、古老的仪式,这是莫尔斯比港的最本质的表达。 老市区建在伸入海中的半岛上,仍保持着殖民地时代风貌。登上岬角帕加山(Paga Hill)可以眺望全景。东去经过考基(Koki)热闹的传统市场,可到Boroko,一片新兴的商业区,华人在此开设不少商店。新市区韦盖尼(Waigani)在老市区东北十多公里,为国家机关集中的地方,十分宽阔。 议会大厦(Parliament House)的正面墙壁饰满立体绘画和雕刻,其形状似一支飞向是未来的矛,预示着巴新总有一天要起飞。 国家博物馆展示民族艺术和各地的艺术品。世界各国的美术专家们对新几内亚工艺品评价极高,尤其是塞皮克艺术(Sepik,流行于塞皮克河流域)充满了幻想与奇异的原始风味。 莫尔斯比港 还有植物园和自然公园等景点。 海滩绵延金色细沙,以埃拉海滩(Ela Beach)最佳。海边还有“水上村庄”,高脚屋的细木桩深入水底,房屋距海面只有二三米高。郊外起伏和缓的山丘与背后深绿的山谷相连。最值得观赏的珍贵动物要算极乐鸟和鳄鱼。色彩艳丽的极乐鸟( Birds-of-Paradise , 又译天堂鸟)极为美丽,能逆风飞翔,在雾中觅食,被誉为国鸟,印在国旗上,甚至邮戳上。莫尔兹比港号称“世界鳄鱼之都”。在海湾及附近地区兴办了许多养鳄场,实行养鳄取皮法,以保存种类,永续生产。养鳄场也为莫尔兹比港吸引世界游客增添了一景。 莫尔兹比港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不错,但气候湿热(5-10月略为少雨)、治安情况还有待于改进,目前游客不多。1988年莫尔兹比港与我国济南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以德国首相命名的俾斯麦群岛 俾斯麦群岛(Bismarck Archipelago)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属岛。散布在该国东北面的赤道南侧。包括新不列颠岛、新爱尔兰岛、新汉诺威岛等约200多个大小岛屿。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 听名字就知道俾斯麦群岛与德国有关系。这个群岛1884年被德国占领,采用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成为徳属新几内亚的一部分。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围成的海域称为俾斯麦海。起初俾斯麦群岛由德国新几内亚公司管辖,后来公司破产,改由德国政府直接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澳大利亚占领,战后成为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地。二战期间被日本侵占,驻扎重兵,作为侵略大洋洲的跳板。战后转为澳大利亚托管地新几内亚的一部分。巴新独立后俾斯麦群岛被分为4个省。 俾斯麦群岛地形崎岖多山,只有沿海有小片平原。当年德国人在此开辟不少椰子种植园。如今在经济上,除少数港口城市具有中小型的椰干、可可、木材、水产及工艺品等出口加工厂外,岛民大部分从事农业和渔业为生。产甘薯、玉米、椰子、木材、珍珠等。输出椰干和可可。 新不列颠岛为该群岛的主岛,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俾斯麦群岛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是拉包尔(Rabaul),就在岛北沿海。这座城市是德国殖民地时代建成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曾作为日军的海空军基地。1971年遭地震破坏。市内有椰干、可可、油脂加工厂。人口1.7万。 14张图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z3dl.html
个人分类: 欧洲各地|14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巴新的塚雉蛋和长江上的水电站
robbi 2010-2-4 18:49
朋友P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Papua New Guinea, 简称巴新)公干,一年休一个月假,可以回国。最近,他媳妇快生了,请了半个月产假回来。不过,到今天都还没听到动静,下周,他又该去上班了。 每次他回来,大家总要聚聚。这盘也不例外,闲谈时,说起他在巴新看过National Geographic有部片子是讲一种鸟,不自己孵卵,而是在沙地上挖坑产卵其中,靠太阳加热沙子来孵化。关键是,他吃过那种鸟蛋,而据说,此鸟是受胁物种。 回到办公室,做了个小小的研究(也算是不辜负MG、楠锅等人对俺做鸡的一片厚望一把)。原来,P君言及的这种鸟,就是传说中的塚 雉,Megapodes, 隶属鸟纲鸡形目塚雉科,全世界有7属21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9),其中有11个受胁种(Endangered, 濒危 4;Vulnerable 易危 5;Near Threaten 近危 2)。塚雉类是鸡形目中最原始的成员之一,它们最独特的生活习性在于不以自己的体温孵卵,而在沙土质地面挖坑借助地热、太阳晒热沙子或利用植物分解产生的 热量来孵化小鸟,或是以植物混杂沙土构筑突出于地面的小丘(直径3-4米,重约2-4吨,有记录最大的体积超过100立方米,重量大于50吨)也是利 用到的植物分解产热。这种独特繁殖习性,即是它中文名的由来。 塚雉类分布在澳洲和亚洲交界的地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及其邻近的菲律宾所属岛屿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del Hoyo et al. HBW Vol.2 1994)。据我小小研究的不完全统计,巴新上应该分布有6种:肉垂塚雉 Aepypodius arfakianus , 黑嘴塚雉 Talegalla fuscirostris , 褐领塚雉 T. jobiensis , 红斑塚雉 Megapodius eremita , 斑喉塚雉 M. affinis 和橙脚塚雉 M. reinwardt 。在Birdlife International最新的受胁状况评估中,以上6种都被评为Least Concerned 无危,俺这才替P君稍稍松了口气。 P君说他的同事是以当地特产不容错过向他推荐的塚雉蛋。殊不知,捡食鸟卵(对塚雉似乎用挖掘更妥),正是威胁塚雉生存的第二大因素(仅此于栖息地破坏,据 del Hoyo et al. HBW Vol.2 1994)。也许是因为巴新主要还是个相对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的大岛,其上塚雉们的生存状况还是不是那么糟糕。而那些受胁的塚雉,无一例外的都是分布局 限在一个或几个小岛上,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经济利用(猎杀、食用)和外来引入捕食者(鼠类、猫狗等)几大因素共同作用下,落到了岌岌可危的危 险境地。岛屿上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其实非常之脆弱的。有迹可查的灭绝鸟类,大多是分布在岛屿上,最知名的,也许就算是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 Raphus cucullatus 了,在被人类发现后的仅仅200年内,就死光光老(据维基百科)。 P君还提到了他们在巴新吃的一种日渐稀少的鱼(俺的鱼类学知识太贫乏,没法提供更多信息),还说到结束工作回国的时候,想带一株珊瑚回来摆在家里作装饰 品。我告诉他最好不要有这种消费行为,他总是回答:我不吃,我不买,别人也会吃,也会买 云云。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样的道理很浅显,可是落实到个人实践的时候,真的就有这么难吗?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或是炫耀心理,真的就有这 么重要吗? 也许还可以认为巴新离我们太远,就算那里所有的塚雉、鱼,还有珊瑚都死光光了,对咱们也没有什么影响嘛! 那长江呢?长江,总该听说过吧。长江及其上游金沙江上那一座座的大型或是特大型水电站,总和咱们有着或多或少或远或近的关联了吧?白鳍豚,已经彻底没救 了。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没有渔民会刻意去捕杀,去吃它的肉,可它还是这么没救了,就快死光光了。下一个,会是江豚吗?在一条没有白鳍豚,没有江 豚,没有鲥鱼,没有中华鲟,没有 的所谓母亲河边上,我们真的可以安居乐业,和谐地生活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卫星图像:巴布亚新几内亚塔乌鲁火山爆发
pony1984621 2009-12-8 23:15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1994 年 巴布亚新几内新不列颠岛的 拉包尔火山(Rabaul Volcano ) 大规模喷发,迫使当地政府疏散了拉包尔城的几乎全部居民,从那以后, 拉包尔火山 一直处于间歇性活跃状态。 拉包尔是一个大型破火山口,其东部边缘已被破坏,并已经被海洋淹没。拉包尔 火山的边缘出现了很多火山通道和火山锥,包括 塔乌鲁火山 锥 。 该图像由美国宇航局的观测地球 -1 (EO-1 号)的高级陆地成像仪拍摄于 2009 年 11 月 30 日 ,此时, 塔乌鲁火山正在激烈喷发。 从 11 月 20 日 到 26 日, 塔乌鲁火山强烈喷发射向空中的烟柱超过其山顶 1.5 公里 ,用熔岩碎片沐浴整座火山,照得夜空如同白昼。 破火山口的形成是由于火山大爆发使得其岩浆房(magma chamber )内的岩浆被 清空 ,然后上覆岩石和碎片会下沉充填岩浆房,结果就在地表形成了 陨石坑 一样的形状。 拉包尔破火山口就形成于 3500 年和 1400 年前。 1994 年, 塔乌鲁火山和 沃尔坎火山(Vulcan )一起爆发, 超过一英尺厚的火山灰落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并夹杂着雨水,造成 拉包尔城的许多房屋倒塌, 拉包尔绝大部分地区被废弃,并促使省政府将省会搬迁到 科科波 (Kokopo )。 高清图像 巴布亚新几内亚塔乌鲁火山爆发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5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