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愤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也来谈谈爱国——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愤青
pinjianlu 2010-9-24 13:13
最近国内反日情绪高涨,一些所谓的爱国热血青年又在叫嚣着要抵制日货。其实我很想知道这些热血青年用不用数码,数码不用日货还真的很难。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才是关键,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自己努力学习,做出自己真正的贡献。 其实我发现中国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些成天叫嚷着抗日的一般都没读过多少书,即使是大学生,也是看书较少的人,当然也不完全是,我只能说我所看到的人大多数如此。读书多的人,反而更觉得中国问题很多,或者很麻木。比如我周边的博士生们,一般从不看新闻,我相信他们对钓鱼岛的事情也了解不到多少,即使知道也许都是偶尔听到同学们谈论的。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却有着一颗麻木的神经,从不思考社会问题,也许他们认为只要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吧。就拿我同舍的博士生来说,我和他说了三句话,也许他才回你一个字:嗯、啊、哦。我以前和他谈论社会问题时,发现他的观点都很幼稚,完全是社会经验为零的表现,而且他的反应很麻木,所以我现在基本上很少和他说话了这就是中国所谓的最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了。 但是你能全怪知识分子们吗?以前的爱国科学家,比如黄万里,下场是多么凄惨。一些上大学时曾经热血过的积极上进青年,当进入到社会,看着一些腐败分子卷着巨款移民海外;一些警察的收入远远超出本身的工资;一些权贵们开着高档小车肆意地狂奔、肆虐,撞死一堆人还只是以交通肇事罪轻判;看着城管们随意拆除原本刚建却很好的建筑;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却有很多都是豆腐渣工程的时候;好好的大马路刚修好又被开膛剖肚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浪费了多少资源?我们普通老百姓只有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并享受着环境被污染所带来的痛苦: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我想这时那些所谓曾经的热血爱国青年的心都已经碎了吧!?咳!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既然改变不了就只有接受,所以很多人就只有麻木了。没有麻木的,往往都是脑子简单的人,我们的社会问题不会去思考,所以他们还在爱国,还在喊抵制日货。可是你看看大学教授,开日本车的一大堆,为什么?因为人家的东西质量好!国产不争气有什么办法呢?当你喝着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吃着地沟油弄出来的食品,谁还有对国产有信心?至少我现在真的不太敢买国产。 现在中小学的教科书都把鲁迅赶出去了,再也没有人敢讲真话,我们如果有人讲一下真话表达对社会的什么看法,马上就会有人指责道:愤青。其实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愤青?你抵制一下日货就能表明你是真正的爱国么?你能为国家牺牲吗?你平时都努力工作和学习了吗?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人挣了钱情愿捐给美国的大学,并说一句:是美国的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其实我们的国家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才是最危险的!我说心里话:不是我不想抗日和抵制日货,是因为我实在没有精力。 另外,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我还买不起进口。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愤青论飞机(mirror)
liwei999 2010-9-8 03:54
与愤青论飞机。 (96664)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0, 2007 01:50PM 【回答: 国产新一代支线飞机ARJ21四年后将投入商业运营 干线还要等多久呢? 】 就是想不通,这飞机的动力是哪里来的?GE是嘛意思?油箱、翅膀有人做,这涡扇喷气发动机是哪里造的?报将出来,也让人民高兴高兴嘛 【回答: 自己的队伍一直没有能够起来,一直被引进压着呢 】 就说波音机,发动机是哪几个厂家作的?是否就一家?为什么不是一家?中国能不能作?为什么不能作? 别总是运十运十的,烦人。您的发动机能过关,世界上就有人要。您先列出个产品单吧。什么飞机上的关键部件您能卖? 【回答: 你就这么松?难道中国弄不出来自己的发动机吗?等着别人给你配套吗? 】 难道中国弄不出来自己的发动机吗?问得好!回答也干脆:弄不出。中国爷们儿得ED的也不为少数。凭您的年轻力壮完全有资格去北京医院的男性科门口去叫骂:你们凭什么硬不起来。 镜某也可指责您:凭什么考不取北清。考不上北清你不觉得自己恶心吗? 考试要有时间限制。这个道理不需要讲。开发同样也要有时间限制。几年干不出来的东西根本无法立项。 赶快养俩孩子吧。那时候就知道了,也急不得也恼不得。谁让他们是您的孩子的呢? 【回答: 人有大器完成者,人有能力不同者,不是只有靠北清的才是人才 】 果然是开骂了。爷们儿没事儿,指怕娘儿们还有意见了呢!看您不是个太监,指点一哈。有和用的定位不同。所谓ED就是有而无用,而原子弹是有就是用。至于飞机发动机则是要实用。实用是有一大堆指标数字支撑着的。 很明显力度不够而已中听。国人的家长们也都这样训斥孩子的,以为考不上北清是力度不够。也许是孩子打游戏机了,也许是孩子看小说了,也许是孩子早恋了。但是问问过来人,考不上北清的有几个人认为是因为学习的力度不够呢?是因为家中没房梁、还是因为不穿纳底鞋了呢? 千万不要小看娘儿们,她们是最讲实际和实效的。不信就去试试好了 【回答: ZT:我的生活状态兼问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上不起学 】 要开人生指南编辑部了? 把问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上不起学换成问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买不起车就好回答了。 设问的背后,有一个前提就是认为接受教育是一种人的基本权利,而买车不是。 第一近似可以这样讲。宪法对国家规定了义务教育,但没有规定细节。那么到了第二阶近似,就要考虑受教育的程度及其成本了。初等教育9年属于义务教育,这个细节有别的法律规定,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有孩子上不起学的事发生,是个有关当局犯法的大事。而9年以后,至少政府就没有义务负责每个人的受教育的问题了。也就是讲,在目前的大学教育的层次上,受教育不能认为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所以,台头的设问的变换成立,即:明白了后问就能理解前问。 【回答: 镜子呢?你那些相关评论在新语丝贴过吗? 】 大约人人都有穴位,触及到这些个点就要有强烈的反应,虽然在别人看来很不可思议。铁路可能是镜某的一个穴位。冷静看看那些愤青和民科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感觉上民科有几分可爱,而愤青有几分可憎。 民科是那么几个观点不停地讲,愤青也是那么几个调子不停地弹。好在如今磁悬浮是有了结果,噪音就少了些。不然还要乱。跨越式的发展好听,和一步跨进某某主义是同工异曲,都是幻境里的事儿,不能当真。 民科说事儿是一套一套的,有理论、有推论、有结果。愤青也是这样,不单是有理论有推论有结果,还多了个有证据。如果讲民科的根源仅仅是个人的原因的话,大量愤青的存在就是教育的原因了。当年红卫兵与当今愤青的出现根源也应该是一致的。 信教也是这样,宣言就信了也就结了,不需要任何理由。令人讨厌的是陈述各种信的理由,非要把信给理性化。这好象是板主的一个穴点。 言归正传,再讲铁路。爱国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罢,千条万序的第一就是不能赤字亏损。至于买得着票与否都是些鸡毛蒜皮。有汽车、有高速公路、有飞机的时代里,单纯一个绿色的卖点并不能维持铁路的生存。也不能让铁路等人家翼羽丰满后再去和人家兢争。买洋人(甚至是日本)的机器修路,买洋人(也有日本)的车型造车,买洋人的飞机、用洋人的部器件的通讯,这些都允许,而唯有铁路上用的东西,非得等着国人自己造的出来不可,还不知道那东西猴年马月才能造出来。这就是愤青们的逻辑。 当年义和拳匪闹事,朝廷也有责任。大师兄二师兄也许真有刀枪不入的工夫。但是朝廷应该再用大炮试试。因为洋人在知道拳匪刀枪不入后,一定会想到用大炮。没用大炮试一番,就下结论拳匪可用,为时过早。结果是八国联军进了京城,大清国大伤元气。 其实愤青也就是拳匪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能不令人涨肚吗? 【回答: 日本帮助中亚诸国另寻出海口 要毁中亚安大线? 】 这人怎么连傻子都不如?傻子还知道过年看隔壁呢?如果中亚各国联合建设地区铁路网,并以此作为运送石油出海的新手段,必将为川崎重工等日本重工业企业带来丰厚的现实利益?世界上有几个地区是靠铁路运油和气?还是什么新手段。先学学用抽水马桶吧。 【回答: 采用国外部件技术和引进成套技术的不同 】 自己的厂再烂也得扶持一言差矣,还不如大耳儿刘备。用国外部件技术和引进成套技术的不同以下的议论根本不着调。设备、工艺、设计这些都可以引进,而技术是引不进来、需要自己学习掌握的那个部分。 不要以为买个windows来您也能成微软。 这段话简直就是撒癔症,听听:而如果铁路引进了人家的成套系统,那就是明显地受制于人了。数百亿的资金砸下去了,人家如果刁难的话,我们没有回旋余地,因为我们不可能再另起炉灶,把这个引进的系统拆了再换一家。整个一个买了电脑、让人家调好,自己一点不会、不懂,只会用几个应用程序就放言懂计算机的主儿。以至于镜某认为把这样的罪过归于教育是对中国教育的莫大侮辱。教育再差,也不至于教出这路思维啊。 【回答: 他是版主又不是皇帝教主,还不能和他论理?(注:应刚出江湖被封的J师傅) 】 心境可以理解。天底下说者无意而听者有心的事儿还是有的。更况且还有个穴位五的,搞不明白就得罪人的事儿也有。地狱里是明白的死鬼多还是不明白的死鬼多?大约还是不明白的多些。难得糊涂大约就是讲的捷兄。 什么地方都有忌,这个坛子亦不例外。研究忌,不是要追求忌的道理,而是忌的结构。以老兄的智力,这个道理并不难懂。 【回答: 有些问题一直想请教一下,比如:(注:这位好像也是J师傅 】 引用: (1) 常听工程师说,大学里学的东西基本用不上。为什么?是因为工作中的问题确 实很简单,还是那些工程师严重缺乏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 相对于理科技工教育,工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体现? (3)学了多年的物理,生活中用到的少得可怜。偶尔来了一个机会,却连重心(质心 )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难道这是个别人偶然的失误?我的经历使我相信这是 很有代表性的事。如果同意这一点,那么如何反思我们的教育呢? 好象在哪里见过?试着回答一下。 1)那些工程师严重缺乏的是创作能力。要造个世界上不曾有的东西的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学到用时方恨少了。 (2)理科技工教育的提法儿里好象有很多的恩怨。工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是case study,和MBA性质差不多。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一张古代希腊造宫殿的图:石柱能做到多么长、需要多么粗?石柱横躺着放时,枕木要两条;长石柱时有好心人要放三条,结果是中间折断。 这张图就是工程教育的精髓了。两点定一条直线的证明则是理科教育。 (3)的句子可以简单地作个变换,结论自然也就出来了。 见过那么多的女士,能最后结婚的只有一位。婚后若干年,偶尔来了一个机会,却连为何与孩儿他妈结合的基本概念也搞不清了,还要闹着离婚。难道这是个别人偶然的失误?我的经历使我相信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事。如果同意这一点,那么如何反思我们的为人呢? 没有附小、附中的教师比大学教授工钱低的道理。至少在英伦岛上的某个时代,西方浙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是到伊东公学等当中学教师,留校的、进入官界的是次一级的,再次的是到金融界。 如果是反思我们的教育,那就应该看看历史上有没有过把最优秀的民族精英持续地投入到基础教育上的时代?不曾有过。有人讲那叫好钢用在了刀背上。但是的但是,刀要不断地用,也就要不断地磨。刀背的部分总有一天要走到刀刃上,那时侯镪都镪不出刀刃来。北大的那些个教授不就是好例子?要聪明没聪明劲儿,要智慧没智慧的,还能指望在大学里教授干什么?只能是育好十八岁的苗,由他们自己长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愤青和民科(mirror)
liwei999 2010-8-27 07:37
立委按:这段摘自镜子自己的结集,因为骂愤青骂得太畅快了,觉得应该把它单列出来,奇文共欣赏,但疑义不与析:你自个儿烂在肚里得了(just kidding)。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0, 2007 01:50PM 【回答: 镜子呢?你那些相关评论在新语丝贴过吗? 】 大约人人都有穴位,触及到这些个点就要有强烈的反应,虽然在别人看来很不可思议。铁路可能是镜某的一个穴位。冷静看看那些愤青和民科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感觉上民科有几分可爱,而愤青有几分可憎。 民科是那么几个观点不停地讲,愤青也是那么几个调子不停地弹。好在如今磁悬浮是有了结果,噪音就少了些。不然还要乱。跨越式的发展好听,和一步跨进某某主义是同工异曲,都是幻境里的事儿,不能当真。 民科说事儿是一套一套的,有理论、有推论、有结果。愤青也是这样,不单是有理论有推论有结果,还多了个有证据。如果讲民科的根源仅仅是个人的原因的话,大量愤青的存在就是教育的原因了。当年红卫兵与当今愤青的出现根源也应该是一致的。 信教也是这样,宣言就信了也就结了,不需要任何理由。令人讨厌的是陈述各种信的理由,非要把信给理性化。这好象是板主的一个穴点。 言归正传,再讲铁路。爱国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罢,千条万序的第一就是不能赤字亏损。至于买得着票与否都是些鸡毛蒜皮。有汽车、有高速公路、有飞机的时代里,单纯一个绿色的卖点并不能维持铁路的生存。也不能让铁路等人家翼羽丰满后再去和人家兢争。买洋人(甚至是日本)的机器修路,买洋人(也有日本)的车型造车,买洋人的飞机、用洋人的部器件的通讯,这些都允许,而唯有铁路上用的东西,非得等着国人自己造的出来不可,还不知道那东西猴年马月才能造出来。这就是愤青们的逻辑。 当年义和拳匪闹事,朝廷也有责任。大师兄二师兄也许真有刀枪不入的工夫。但是朝廷应该再用大炮试试。因为洋人在知道拳匪刀枪不入后,一定会想到用大炮。没用大炮试一番,就下结论拳匪可用,为时过早。结果是八国联军进了京城,大清国大伤元气。 其实愤青也就是拳匪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能不令人涨肚吗?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不错的见识
liwei999 2010-8-4 01:35
立委按:好文,岂止是 不错的见识,关于愤青小将的一脉相承和败事有余,关于医疗现场的两种模式,关于排挤犹太人、禁酒与废除中医的相通之处,等等。 不错的见识。 (26340)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11, 2006 09:21PM 有个历史名称“革命小将”,今天的说法就是“愤青”了。这些人的思维基本上是一根筋,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一类人。现实中发生的问题是:西医越来越牛了,能“控制”的病更多了,但是也越来越贵了。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洋医“能治好更多的病”的井市常识在学术界里并没有得到认同。被认同的概念是“带病生存”,而且大多数的病、病人都是这样。科学的发达,只给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那就是抗生素。成功的标志也很简单,也很符合井市的常识:发病、投药(发生费用),有效、痊愈(投入结束)。但是这种模式在发达社会里已经消失了。新的模式是:发病、投药(发生费用),有效。但没有痊愈的概念,需要终生投入费用。能否维持这个高成本的制度和技术?显然这不是个科学的问题,也不是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如果是知道这些背景再谈中医或西医,不论是什么观点,都可以让人有几分敬意。如果不是这样,单纯地主张要废中医,那就只能鄙视了。 童心很纯,也很“残忍”。至少在中国,孩子们整死个小动物不算什么。这里许多人在童年里都是这样玩过来的。这个的延长线上是“革命小将”批斗黑帮,再延长就是排挤犹太人了。至少在学术上可以证明,主张废除中医的思路,与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愚蠢行为是相通的。禁酒的理由要比废中医更加“科学”,甚至还可以加上“社会科学”的证明。有些地区也尝试过这种“科学”的实践。其结果如何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愤青”是人生的阶段性流行病
liwei999 2010-7-27 17:38
愤青是人生的阶段性流行病, (13362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February 10, 2008 03:12PM 古今中外皆然,你见到的那一位极端了一些。 当年的红卫兵,西方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嬉皮士,都是极端的例证。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愤青与犬儒的选择
shenxzh 2010-6-17 13:34
愤青与犬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双包胎。愤青有棱角,保持热血追求,却盲目冲动;犬儒看透一切,多了世故,却不再冲动。愤青是不会思考,犬儒是不再思考;愤青是不知善恶而乱善恶,犬儒是知道善恶而不愿区分善恶。愤青愤世嫉俗,犬儒玩世不恭,愤青与犬儒只有一步之遥。同根相生,却互相看不起对 方,互相嘲笑。 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民族精英们的思考,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在社会转型的阶段往往在愤青与犬儒间摇摆,当自我利益得到了满足的时候,愤青少了,犬儒多了。知识分子有时候也是可怜,高质量的生活与超然的气节总是难以两全。
个人分类: 无题|4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粪青科学家:注水太多会发臭,没有水易被烤焦
大毛忽洞 2010-3-24 07:20
粪青科学家:注水太多会发臭,没有水易被烤焦 愤青的哲学:鲜花长在牛粪上 以上俺的博文已经论证了 愤青=粪青 。 牛粪青是粪青们的奋斗目标,为的是追求一个牛字。 注水是时代的另外一个特征。 商人卖肉要注水, 科学家报奖要注水(进步奖和发明奖的财务证明), (西交大那位长江学者注入到成果的是地沟水) 科学家写论文要注水,国外国内都是如此。 论文注水的公开说法叫润笔, 润的关键是增加潮气,说到底还是水分啊! 如果不给粪青注点水,太干燥容易被烤焦。 如果给粪青注水太多,就会发臭。 西交大的那位长江学者, 就是因为注水太多,结果是臭不可闻!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4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论大学博爱
zls111 2009-10-19 11:58
大学食堂一般不向外开放,如果来吃的话,收取打火费(10%~20%不等);学校也一般不向外开放,有围墙,防人。这些真让人弄不懂,大学是谁自己的吗?学校服务对象不是公众吗?其实作为学校,能为公众服务是荣幸,大学的目标是尽量教育大众,到反过来了,犹如儿子成了老子。 博爱不是简单的博爱,这样做的话能起模范作用,给学生立一个榜样。作为学校都这么做,自然就影响学生,话说的严重些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自私。 大学这个东西从西方学过来的,好的没学多少,坏的到学了不少。这个样子也怪不得我们的大学水平就这样! 其实这个也不光说到学校,我们呢?我们存在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养育着我们。我们所做的能对得住社会吗?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子吗?能记得住养育我们的那些人吗?能博爱吗?如果是长辈,博爱的另一面是在给后辈们立榜样,如果是年轻人就在显示你的风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愤青之作——对黎鸣《“儒学”为什么只能培育文明的“废人”》的评论
可真 2009-5-1 13:01
顷从网上读到黎鸣先生的大作《儒学为什么只能培育文明的废人》,颇不以为然。试简评如下: 文化是多元的,有中国文化,有西方文化;真理也是多元的,有科学真理,有宗教真理。同是宗教,基督教有基督教的真理,佛教有佛教的真理。因此,以一种宽容、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多元并存的文化和真理,是之谓识时务者。如此文作者,我就认为其属于不识时务,因其不懂得孔子所追求的真理是什么,当然也不知道孔子所说颜回之乐是乐于什么。儒家文化当然有其局限性,就象道家文化有其局限性一样。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切文化形态无不具有局限性,也因为如此,没有一种文化能永恒存在,也没有一种文化能绝对主宰人类世界。而此文作者完全不懂得这个道理,对儒家文化作如此极端的评价,全盘否定之,这是为学浅薄的一种表现。对某种文化进行非历史的全盘否定,这也意味着对另一种文化进行非历史的全盘肯定。这种态度不是一个学者所应有的态度,而是一个愤青所常有的态度。 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而已。 附:黎鸣的文章:《儒学为什么只能培育文明的废人》 (文章来源:黎鸣个人网页: www.liming1944.com )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论到,儒家的信徒大抵是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虽然无知无识,但却心地善良的白痴,他们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儒家信徒中最底层民众中的大多数。可以说,他们真正是虔诚地信服儒家经典中的每一句说教,尤其圣人孔子《论语》中关于仁义、君子之类的种种道德的说教,更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忠实地履行。令人非常惋惜的是,他们愈是按照孔子的说教做人,却偏偏愈是做不了人(由于儒学永远使人在一切偶像面前丧失了人格的自我),活到头来,他们终究也只能是到处受人欺负,或至多被人怜悯的善良的无用人,成了事实上的白痴。或者说,他们永远都只能做甘愿逆来顺受的奴隶、牛马,甚至甘愿任人宰割的猪羊、鸡鸭。 这种白痴人物的典型即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阿 Q ,其实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也属于这一类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真不知道,颜渊他到底乐什么,特别是在孔子的说教之中,究竟有什么东西真正值得他乐呢?乐在追求真理的发现么?他或许还不知道真理为何物呢;乐在追求真实知识的发明么?他从孔子那里能够学习到真实知识的判别标准么;乐在追求人生真诚的情感么?这一点,或许有可能。但是,在不存在真理信仰和真实知识场合之下的真诚的情感,对于人类来说,它能够成为真正快乐的源泉么?这不仅是颜渊所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是一切中国人所必然要面临的问题。颜渊痴信其师孔子的做人典范,亦步亦趋,可惜最后,却落得贫病交加、性命夭折,只能接受千古后人的哀怜,然而却难有价值的同情。我亲爱的同胞们,您思考过这个问题么? 还有一类人,即是对儒家说教阳奉阴违,却处处用心险恶的骗子,他们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历代官场中混事的大多数,而且官做得越大,就越是,最顶尖的是帝王。这种人很懂得孔子道德说教的表面价值,他们永远会把孔子的说教挂在嘴头上,表面上道貌岸然,心底里卑鄙龌龊。 两千多年来,正是这样两种典型的人物充斥了中国几乎全部的历史,特别是读书人,或所谓中国的文人,他们永远也都只能游离在这二者之间:或者成功地成为了骗子,或者不幸地沦落为了白痴,再或者,在这二者之间永远不断地跳来跳去。由于独尊儒术的永远的传统,事实上任何中国人都别无选择。两千多年来,充当上述的两种人,要么骗子,要么白痴,要么永远身心疲惫地跳来跳去,这事实上就是中国人悠久历史的命运。只要你生活在中国,你将别无选择。 中国历史事实上早就已非常残酷地证明,上述的两种人,都只能算是今日所谓文明的废人。因为上面的两类人事实上都缺乏创造真正人类文明的能力。不要说两千多年来上述的两类人生生死死了近百亿,即使数量上再扩大一百倍,一万倍,达到生生死死了一万亿、一百万亿,中国人的文明也依然难有寸进。说白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由于它明显地缺乏真理、明显地扭曲真实,从而它所惟一主张的真诚,也只能是虚假的。正是因此,它根本就培育不了具有创造真正文明能力的人类。我亲爱的同胞请记住,什么叫做文明?文明就是人类不断地追求真理、真实和真诚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的总的状态。然而儒学,永远地遮蔽了中国人的这种生活,从而在中国,永远也形不成这种生活的状态。说白了,儒学及其教育,永远把中国人隔离于真正文明生活的状态之外。 不管一些人在情感上多么受不了,这却是客观而残酷的历史真实。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学会用真正文明智慧的眼睛、理性的眼睛,去看待自己过去历史的真实。有人会给我一顶帽子:对待中国历史的虚无主义;甚至还有人索性就指责我,从来就不懂得儒学。我要请问那些懂得儒学的人们,你们懂得儒学什么呢?中国的儒学还需要懂吗?它究竟曾有什么样博大精深的理需要我们去懂呢?它连最起码的理形式逻辑都盲无所知,甚至还更要加以否认,它能有理吗?我可以告诉我亲爱的同胞,儒学根本就无理可言,所以它根本就不需要去懂,它只需要你去牢牢地记忆就足矣。我再说一遍,所有的儒学都只需要记,而根本就不需要懂。这就是我的发现,也是让我最痛苦的发现。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大地上有那么多莘莘学子,头悬梁,锥刺骨,昼夜苦读,甚至读到白发苍苍,目视茫茫,齿牙动摇,肾虚心慌,然而他们所要学习的东西,却竟然不过是一堆制造废人的废学,是全然误人子弟的害人之学。这是多么巨大的历史冤枉啊。想不到,今天还又有人在大力提倡这种害人的废学,还甚至要加上国学的名义,天底下有比这更无知、更可悲,甚而更无耻的事情么?这些无知、无能、无耻的中国人,根本上自己就承认,永远都创造不出能够真正普适于全人类的学说,而却以国学去向全世界献丑。国学美么?由于它的无知、无能和无耻,简直丑极了。全世界能找得到第二个国家的人们,竟称自己祖传的学说为(成不了全人类普适之学的)国学的么?请不要再丢人现眼了!!! 凡事都得问一个为什么,所以我们今天也还得问:为什么儒学只能培育文明的废人呢?这样的理由,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说了不少,例如儒学无真理;儒学是偶像崇拜之学;儒学逆反自然;儒学的起点是做人,终点是做官;儒学是只为维护极权专制体制的礼乐服务的假学问;儒学的仁义道德是血缘家庭的私人道德,根本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儒学丝毫都不涉及自然、物质、生产;等等等等。今天,我的回答要说得更具体一些。 纵观儒家的学问,但凡说得精彩一点的,却往往都是些只能挂在门面上,而无法真正实践的东西;而相反,确确实实能够实践的,则事实上往往是极其有害于人们自身,甚至更极其有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东西。具体就从《论语》的说教来说,说得相当精彩的是些什么话呢?请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不己知也。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等等等等。整本《论语》,这样的话不少,正是这些话,让读者感到肃然起敬,尤其让人感到言者孔子本人的高尚。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及其儒家能有那么伟大的魅力的根据吧?然而,恰恰正是这些话,中国人中究竟又有多少人真正把它们当真呢?悠悠中国历史两千多年,不说其他人,就说历代中国的上层最著名者,其中究竟有过几位可以称名道姓的人物,真正做到了如同上述的君子呢?有吗?包括孔子他本人,又做得如何呢?即使真有,他们又为中国的文明作出了什么样具体的杰出的贡献呢?这一切,全都能经得起推敲吗? 可悲的是,孔子《论语》中几乎所有那些说得精彩的话,其实都是只能挂在门面上摆摆样子的,是当真不得的。而且事实上孔子本人也没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他要真能做到,他就不会去轻易杀人(少正卯)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言论之中只有独断,而根本就不是从最基本的道理出发,去逐渐地进行推断。说白了,孔子根本就不讲理。正是因为他不讲理,所以,他说的几乎所有的漂亮话(精彩的话),绝大部分都显然缺乏实践经验的基础。正是因此,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中国真正的伦理学家之祖(道德学说之祖),而最多也只能说是一个伦理梦想家,或道德乡愿之祖。说得更不好听一点,简直就是假道学,蓄意的骗人学。后来宋明理学的假道学,其实,根就在孔子。 为什么孔子在《论语》中的诸多漂亮话是当不得真的,是很难在实践中真正兑现的呢?这是因为孔子所说的,全都只是君子的应然的愿望,而并不是可然的真实,更不是必然的真理。凡是离开了必然、可然的事实前提,而一味只谈应然的话题,基本上就都可以认定,它即使不是有意骗人,也多半是不能当真的。如果真有人硬是要诚心地把孔子上述所有应然的说教,全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兑现,他绝对会被人认定为傻瓜,而使自己变成处处遭人欺负的可怜虫。这其实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白痴。 那么《论语》中所说的能够实践,而事实上却对人们自身,特别对中华民族整体有害的说教又是哪些呢?例如: 克己复礼。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 子为父隐。 臣为君隐。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等等等等。 上述的这些话,其宗旨均在永远维护和巩固极权专制体制,让中国人普遍地丧失人格的自我,让中国人永远都在礼的偶像,以及历代圣人的偶像面前,自愿地成为恭顺的奴隶、白痴。历史证明,孔子及其儒家,特别是提倡独尊儒术的历代极权专制的骗子们,他们的的确确是成功了,他们不是一般的成功,简直是旷世无双的两千多年巨大的成功。只不过,这种成功让中国人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绝对巨大的。其中,尤其是可悲了历代数十亿普通的中国人,他们完全被哄骗,更被逼迫,不知不觉地充当了一辈子的白痴。 更可悲的是中华民族这整个民族的文明,两千多年来在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垄断之下,中国人几乎全都成了文明的废人(无论是白痴,还是骗子其实都是废人)。为此,我真想提出一个倡议,定下某一天某个时辰(就暂定孔子的生日吧!),来一次全中华民族的大痛哭,十四亿人大放悲鸣,一泄我们胸中积蓄了千年的巨大悲愤:归来兮,我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42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经济、人文科学及国家的存在
moxj 2009-4-9 21:01
昨天又看到有老师对气候冷暖变迁和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有对应关系这个话题讨论。 我最早了解到这个话题源于兰州大学一位教授把他领导小组研究的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面。这次老师们又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这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等共同资助,并把一些成果刊登在我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上。其结果即是:我国过去两千多年中朝代的垮塌都是发生在气候变冷的低温区间。 为什么这样一个事情会让我聊到「自然科学到国家存在」这么一扯得很远的话题呢?回顾一些我所涉猎到的知识及有所感悟的事件,我想,这个线索也许可以让我们窥见一点你所见到厚此薄彼的事情何以见得发生。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更合理。---- 【题记】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常有国外回来的老师汇报他们的研究内容。虽然我平时总逃课,但看到各种报告总会感兴趣去转转。其中有大气研究、环境、农业等,当然现在从网络上常能浏览到的经济研究也是我关注的内容。外面的老师也做一些政府资助的研究,比喻大气、环境等。去年我就环境和《京都仪定书》写过日志。当时听了这些内容后,除了觉得这些科研很有成就外,都难免有对国家的忧虑和发达世界的不满。原因都因为这些类似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利的。 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很长的工业化道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都已经是明日黄花了。而当前的很多认识及它们所支持的法律法规都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制裁和惩罚。如同在经济领域有很多人对出口非常关注。更担心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将被诸如碳币之类的东西掠夺。 聊了这些以后,回过头来聊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如果最初的人类是出于好奇和自我保护等原因找到了那些自然界的秘密。那么国家出现以后,人类的这种活动变的不再是这样了。美国人愿意花钱资助那些有利于政府行为及本国利益的科研活动,其它国家同样会有这样的行为。当然我只是试图找到这些事情的最初原因是什么,并没有嘲笑中国政府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下资助这个项目是荒诞的意思。 聊到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这里,正好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从强研究员上午刚做了报告。刚做完的一个国家 973 项目研究成果的一些结论支持在河流上大建水库对生态循环的破坏及提供同样的电力资源最终排放的温室气体要高于燃煤生产同千瓦电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可见,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不但是表观的,而且常常是片面的。 最后,回到自然科学这个话题上再聊几句。回想你学过的知识:先从那些单一的点到直直的线,而后到平面上的各种东西,后来你看到了眼前的各种立体东西并慢慢的了解他们的性质。最后我们在哪里走的更远。还是对地球这个西瓜一样的东西。它从方变圆,从扁变鼓,有从这个看似很圆的东西上找它的坑坑洼洼即便这样,人们为了能知道的更准确一点,卫星还在发个不停,甚至将来有条件还要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它 如果我聊的这些有一点正确,我想大家对于自己是一位科技工作者或则未来的科学家而兴奋的感觉多少会有一点减少,但常常的无奈是不是也减轻了不少。当然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也是。即使你觉得自己很无知也没什么。 聊一点经济学的事情补充一下也许有必要。如果你是一位学经济学的学生,是不是感觉当前一些理论和模型都有忽悠的成分。如果不是,祝贺你,还有继续学习的前途。如果不是,也没必要烦恼。前面的话如果还不能让你有点启示,直白一点说: 当前我们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尚且留有人类意志的诸多烙印,何况你正在从事的,发展还不是很久的经济、管理科学呢?没有必要,只要你有探求真知的理想,乐观一点,前进吧,路才开始,后面的收获是你想象不到的。尤 其每天浏览网页的同志们,不要看到那些言论就吃惊,看到哪里的利益集团就悲愤。 即使听到总统怎么样了消息(包括你的偶像,从前的神灵),冷静一点。是你人类早就把事情的烙印加载到了他那里。反省一下自己,继续往前走,拍拍身上的尘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人文科学有什么样的故事我就没必要浪费你的时间聊了。相信能认识汉字的人智商都不在我之下。 最后,聊一点你心里的信仰也许不会让你白费时间看这篇日志。 讲一件事情,记得有个金飞说故事的节目。有一期讲一个云南山区的孩子从昆明回家的路上见义勇为献出生命。后来爸爸把他的骨灰撒到河里,这为同学最终被 追加为共产党员 。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我都激动的流泪了。为什么提这个关于共产党员的故事,因为这个孩子爸爸的举动里有信仰这个东西。就在昨天我和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聊天,问他清明回家没有,他说没有。我又开玩笑的说你不信仰这些。他结果和我讲:现在学业忙,自己没有想要的钱,如果将来有钱了,一定回去把坟修体面一点。我听到后马上鼓掌鼓励:人家马英九在台湾都向西北方向拜祭皇帝陵了,你这样做是很好的。朋友听到我的回答很吃惊:你不是很鄙视共产党员吗?怎么我说心理话你不乘机嘲笑我啊?你也信这些?我半开玩笑的说:你别看我常开你们玩笑,说起宗教信仰这个事情,我还就对共产主义最感兴趣。你没看我写过一篇日志吗?- 《 对一种文化,我们至多是能影响它? ―― 留给朋友们的遗嘱 》 对清明这件事情,我的理想就是将来浪费能源火化我了。把我扔到水里做动物的食物或者天葬就是我的愿望。朋友马上反问我:那你回家不上坟啊?上啊,怎么不上,不然爸爸妈妈能高兴吗?我也想把那快坟地铲平种菜啊。我马上回答。如果你还要问我为什么?那返回去再把自然科学和国家看一遍。如果你还不知道为什么?你去找有关领导问一问为什么共产党现在也办祭祖这样的事情。你还抱怨共产党人是嘴上讲原则而胡乱办事的人吗?你还抱怨政府吗?还有我的兄弟们,你们还认为我是一个坚定反对共产主义的人吗?当然也要声明一下,我挂了不要给我什么追加,免得有人在背后讲晚节不保或派三千优秀党员吃垮台湾的笑话。 不要再多聊了,就算大家兴致很高,也不能总让我失眠讲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啊。提醒下网络上的左右愤青们,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注意休息,注意身体,不要再讨论什么《中国不高兴》之类的事情了 (我没有看过,也许建议不对)。如果你还睡不着,我有两篇日志,希望有点价值,即使你看了会拿砖拍扁正在睡觉的我: 猥亵女童的是清官 ------ 腐败是个好东西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2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感三则(博客、愤青、历史)
刘玉平 2009-3-14 12:20
博客 博 者,广、多、广泛、普遍; 客 者,被邀请的人、来探访的人。 博, 为思想之交流,于世界之生动美妙、于人生之苦辣酸甜、于事业之感悟经验。 博, 有网络平台之大博,个人地盘之小博; 博, 博致大道、博中求精。 客, 为感情之沟通,虽说是谁的地盘谁做主,也讲究待客之道;虽说是咫尺天涯键指间,亦提倡为客之礼。 待客与为客, 需要理解、尊重、真诚、热情、欣赏、感激 。 愤青 虽说不少博友、包括一些时候的我自己,已经青春不再,但抛不开 向权力寻求真理 的愤青情节:功名利禄、贵贱成败。权力维系的是秩序,真理蕴藏于世界。秩序是人类社会的利益分配架构,而人类却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世界按照它的规律运转了 150 多亿年、并将生命赋予了我们,而人类的历史不过短暂的二、三百万年。不要仅仅局限于人类自身,将寻求真理的目光多投向宏伟的世界 历史 李世民说: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 林凯 说:有的人用脑子写历史,有的人用笔写历史,有的人用拳脚写历史( 《读者》, 2009 ,( 6 ): 56 )。 小 刺猬 曾说: 所谓正史,是统治阶层的化妆盒;所谓野史,是草根阶层的麻醉剂。 还 说 过 : 几千年来,历史不断重复着以一个新的神像代替旧的神像的轮回。今天,我们不需要神像,我们需要树立的只有一个字:人!虽然这一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前方有曙光,就会有希望。 历史不仅仅为了回忆曾经的辉煌,也为了避免经历的苦难。 考 兄 说过: 我们记住历史,不是要记住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是要记住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个人分类: 思考与品读|523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李俊:心平气和看孔子——试评李零《丧家狗》【轉帖】
jiangjinsong 2009-3-9 15:24
李俊:心平气和看孔子试评李零《丧家狗》 (2009-01-11 21:31:37)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0bd86bdb8328c760a6940f13bc9e2851'; 标签: 杂谈 心平气和看孔子试评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俊 心平气和看孔子 试评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 零先生向来是我尊敬甚至崇拜的大学者。当年,他的《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是我对文献学有那么一点点了解的入门读物。后来我读郭店楚简,毫无辨别古文字的能 力,也主要是靠李先生等学者的释文。《论语》一书,我先后读过几个古今注本,受益颇多,但仍然有许多不解之处。所以,这次我听说李先生出了关于《论语》的 新著,大感振奋,立即去买了一本来读。结果翻了几页,已经有太多不能同意的地方。等到全书读完,更有很多话深感不吐不快。近来网上关于此书的讨论很多,我 略翻了一下,有和我的想法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于是也想把自己的意见形诸文字,以求教于李先生和大家。 首先说明一点:本来我读《论语》 是李先生自己的读解,正如有些人写《论语》心得,明明是写人家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轮不到旁人来置喙。我虽然不同意其中一些说法,也觉得没有辩论的必 要。但李先生是专业的古文献学者,文中又引经据典,左一个这才是真相,右一个真实的孔子,自然不能和一般的个人感想等量齐观,不宜把几句谦逊话当 真。况且李先生说得明白,本书是他在北大讲课的讲义整理而成,其中表达的也无疑是严肃的学术观点。学术者,天下之公器,自然容有商榷和质疑的空间。而且李 先生的观点,我以为也很有讨论的必要。于是小子狂简,不自量力,写下这篇商榷文章,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分别讨论四个 问题:(1)孔子是丧家狗么?(2)孔子是圣人么?(3)李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准确么?以及(4)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论语》?前三个部分是对李先生 本书的讨论,最后一部分是我从本书引申出去的一点议论。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李先生和各位读者不吝指教。 一.孔子是丧家狗么? 李 先生的这部书,最有争议的莫过于丧家狗 三个字,这也是我完全不能同意李先生的地方。不过我也不能同意一些学者完全从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出发进行的批判。批判者可以有各自的立场,但是批判却不能 以个人的立场为依据,而要从原文自身的问题出发。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很不少,令李先生的论证根本上难以成立。所以,我力求从本书中的问题出发,而尽量不 涉及其他立场,讨论这一丧家狗的问题,我们分别来看: (问题1),丧家狗本身的褒贬色彩究竟如何?丧家狗这个词,是否真的如 李先生所说的那样,丝毫不含贬义?李先生再三解释,这个丧家狗完全是用古文中的意思,绝无辱骂之意。丧家狗绝非诬蔑之辞,只是形容他的无所遇。 (15)虽然说这种形容不免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但我们在此不必怀疑李先生的真诚。但问题是,在李先生所引用的原文语境中,丧家狗真的毫无贬义, 只是形容无所遇么?我们单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郑人先列举出了尧、皋陶、子产、禹这些公认的圣人贤人,最后却说累累若丧家之狗,圣贤和丧家狗,反差之大,莫此为甚。纵然并非辱骂,也肯定有不恭敬 的意味。所以子贡对于是否告诉孔子原话,或许也有些犹豫,否则但书子贡告孔子就行了,何必加以实二字?当然,另外几个类似的文本大都只书子贡以 告,但《史记》的书法也不可忽视。至少司马迁看来,郑人的说法是不太恭敬的。许多词汇自有其褒贬色彩,丧家狗一词也并不因为孔子自承而变得 有丝毫褒义,而依然是贬义很浓的嘲弄之辞,这和古文并没有天差地远的根本区别,李先生是古文献大家,不至于不清楚这一点。 (问题2),李 先生对丧家狗一词的解释是否准确?词语的褒贬色彩不论,按照李先生对丧家狗的解释: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序2)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先生自然理直气壮地将孔子当成丧家狗。但李先生在此避而不谈的是,丧家狗本有两种解释,一说为有丧事人家之狗 ,李先生所引的《韩诗外传》即持此说,另外史记王肃注也持此说。我在网上看到,李先生强解有丧事人家就要把狗抛弃了,所以二者没什么区别,这一点已经有 人反驳,在此不赘论。且从李先生所采用的通行解释,即丧失主人家的狗。即使按这种说法,李先生的解释也说不通:丧家狗不过是找不到家园,无家可归,未 必就是怀抱理想,而往往是到垃圾堆里找点吃的就满足了。郑人说孔子像丧家狗,显然也没有褒扬他怀抱理想的意味。李先生的解释未免不太确切。李先生 既然多次说孔子像堂吉诃德,书名倒不如直书堂吉诃德或愁容骑士更加合适。 既然李先生的解释既和原文的用法不同,也和现在约定俗成 的意义相悖,在一般意义上,我们自然不能同意孔子是丧家狗这种说法。这只是为了澄清概念,并非和李先生唱反调。不过这还只是用词问题,更严肃的问题 是:(问题3)用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这种界定概括孔子是否合适?当然,孔子确实怀抱理想,现实世界和他的精神家园差距怕也不小, 因此也可以说孔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这样的人。但问题是,这种说法虽然大体正确,却没有实质意义。得君行道是中国士人一贯的理想,真正能实现的却少之 又少。按这个解释,不但孔子是丧家狗,孟子、朱熹、王阳明这些个二圣人三圣人都是丧家狗。不单如此,中国一大半的知识分子:屈原、李白、杜 甫、苏东坡,还有骂孔子的李卓吾,一个也逃不了。骂礼教吃人的鲁迅,自然也在此列。这倒也罢了,毕竟这些人和孔子还算是同胞。可外国的知识分子也好不 了多少:苏格拉底追求理念,被雅典人正了法;柏拉图推行理想国,被叙拉古人卖作了奴隶;但丁被赶出父母之邦,卢梭被小人迫害成狂,拜伦周游列国, 马克思也逃亡异乡,哪一个不是丧家狗!可如果用丧家狗三个字来概括这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未免过于空泛,拿它来讲孔子,又能讲出些什 么门道呢? 李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我想思考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另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从儒林外史读儒林内 史。(11)如此一来,孔子无非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符号而已,作为知识分子,孔子与李先生自然有共性,但李先生没有思考的是,这是不是孔子最重 要,最根本的东西?作为知识分子,哪怕是有良知、有操守的知识分子姑且不提《儒林外史》、《围城》中范进、匡超人、李梅亭这类知识分子就一定 能理解孔子么?李先生对把孔子当成符号的意识形态深恶痛绝,但是他自己却偏偏把孔子当成了另一类的符号! 以上还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基 本是正面形象,其实按李先生的定义,丧家狗 还远不止这些,怀才不遇,壮志难申的人,各行各业自然都少不了。甚至许多恐怖分子、邪教头目、精神变态、人格偏执、妄想狂、神经病,比如大名鼎鼎的本拉 登,又比如最近名满天下的崔承辉,再如为了偶像不顾老父死活的杨丽娟,又何尝不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他们都是李先生所认为的丧家 狗么?若拿这一点质问李先生,怕先生也无言以对吧。 所以说,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不是关键,关键在怀抱什么理想,寻找怎样的精神家园,这一层讲不透,基本上都是隔靴挠痒。而我看李先生的大多数读解,都有这样的问题。这点我们第三节再谈。 以 上的批评似乎还只是咬文嚼字,让我们再从专业一点的角度提几个问题:(问题4)丧家狗的故事可信么?李先生一再说: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 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序2)但封面上力透纸背的丧家狗三字,在《论语》中根本找不到。令我惊奇的是,李先生何以如此公然地自己违背自己立下 的原则,拿《论语》中根本没有的事情来作为解释《论语》根本立足点。当然,丧家狗的轶事出自《史记》、《韩诗外传》等秦汉间的古籍,也算是由来有自, 不过比《论语》的成书晚了三四百年而已。虽然这些古籍距离《论语》的年代比后人要近很多,但是这几百年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和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当 时人的理解未必就比后人更接近经典原著。如毛诗序就不一定比朱熹的《诗集传》更接近《诗》三百篇的本意。李先生不会不明白这其中的差别,这种文本间明 显的跳跃就更令人感到奇怪。 事实上,从战国到秦汉间,孔子在诸子百家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不但儒家将孔子奉为圭臬,连墨家、道家、法家也常 常拿孔子大做文章,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孔子也常常出场。在这个大背景下,关于孔子的传说也明显有一个踵事增华的过 程。像《庄子》中提到的孔子和老子长篇大论的对话,又如《礼记》中孔子和弟子的许多问答,未必都是当时的实录。丧家狗的故事也应该放在这个背景下考 量。举例来说,《庄子秋水》中还有一段故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 也?孔子曰: 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 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 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按此说法,孔子自诩有圣人之勇,岂非早已自命为圣人?又何止是丧家狗而已?如果用丧家狗三字能作出一本书来,用圣人之勇自然也能。为什么丧家狗就是孔子的本质而圣人之勇只是后世的传说或伪造呢? 当 然,《庄子》中的记载比起《史记》来或许少了一点权威,可《史记》中的记载就一定可信么? 其实,早有人怀疑这段丧家狗的故事为伪说,崔东壁说:郑在宋西,陈在宋南,自宋适陈,必不由郑。(转引自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 馆,2002,第51页)钱穆更广征博引,发挥其说(同上书:51-3)。我学识浅陋,看不出其中的问题。李先生当然可以反对这一派的论证,但是不该对此 视而不见。李先生自称对《先秦诸子系年》很欣赏(8),绝非对此书孤陋寡闻。但是我没有看到对这一点有什么辩驳。李先生附录中的孔子年表(附录 76-80),多从钱穆的《孔子传》,而该书中绝未提到适郑之事,李先生也未加说明。用早已有人指出可疑的材料而不加说明,在学术上恐怕难以成立。 不 过即使这一点搁置不问,我们只问:(问题5)从《史记》等书的记载,就能推出孔子是丧家狗么?恐怕不然。李先生自己所引的《韩诗外传》中就说孔子无 所辞,独辞丧家狗。也就是说,孔子承认自己和几个圣人相似,却根本不认自己是丧家狗。而姑布子卿这位相者也把孔子视为圣人。当然,这段文本在理 解上疑难不少,所以李先生也避重就轻,用最后一条,有些不同轻轻带过。虽然文意迂曲难通,但和李先生的解释不能吻合,却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我 们还要指出的是,即使《韩诗外传》中与《史记》大相径庭的记叙不论,单从《史记》的记载中,也推不出孔子自承为丧家狗的结论来。按《史记孔子世家》的说 法,孔子到了郑都,和弟子走散了,只有站在城门等人,形容想必相当狼狈,给郑人奚落了一番,说他像圣人又不太像,还是像条丧家狗。子贡把郑人的话告诉孔 子,孔子付之一笑,说形状本来是无关紧要的末节,不过说我看起来像丧家狗,倒确是如此。恕我直言,在这段话中,根本看不出孔子将自己等同于丧家狗的意思。 孔子欣然笑曰,只是把这当成是一个有趣的笑话,何况话里说得很清楚,形状,末也,长相如何本来就是小事,说我看起来像丧家狗又有什么要紧?很明 显,在这个故事里,孔子最多只是对自己当时狼狈情况的一种自嘲,哪里谈得上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李先生为了达成自己特殊的解释,不惜 在解说上大作手脚。第一,按各书记载,孔子当时是欣然笑曰,独《孔子家语》做欣然而叹,纵然如此,也只是一种爽朗的自嘲,但到了李先生笔下,孔子 的笑容全没有了,成了反而平静地说(序2),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给自己一生做总结一样。所以,一个幽默的笑话成了郑重其事的自承,更加成了李先生这部 以丧家狗命名的大著。 第二,孔子只说自己从形貌上似丧家狗,李先生却把这个似说成是,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似和是,二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孔子长得更像权臣阳虎,莫非在孔子与阳虎间也能划上等号? 当 然,李先生或许会分辩说,说孔子像丧家狗,不只是指外形,也是指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行迹。但从文中并不能明确读出这层意思来,我们看到的只是对外貌的描 述。纵然确实有这一层意思,也只是行迹上的似而非是。孔子游走四方有高远的理想,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有许多弟子追随,有王公贵族接风洗尘,虽然政 治主张上四处碰壁,偶尔也有畏匡绝陈之类的狼狈场面,但总体来说,绝非一般游士可比,更不用说丧家狗了。用表面的形似概括孔子,得出的结论也不过 似是而非而已。 第三,李先生对这段的解释说孔子宁认丧家狗,不认圣人(15),也未免略有歪曲。孔子或许真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但是在这段话里,孔子因为丧家狗的比喻 新奇而忍俊不禁,但对把他和其他圣人的相貌比较不置可否,并没有特别否认的意味。其实,这段话的文意很显豁:形状末也,像圣人还是像流浪狗又有什 么关系?李先生一定要在二者之间作出截然的区分,未免与原意不符。 综上所述,李先生硬说孔子是丧家狗,不但褒贬失当、解释牵强、理解 肤泛,依据的文本不可信,而且对文本的解读也有明显的讹误。可以说彻头彻尾无甚可取。遗憾的是,这个最基本的方向性错误却是李先生整本著作的基础,因此不 免带来书中全局性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下文加以讨论。 2.孔子是圣人么? 李先生说,我读《论 语》,是为了破除迷信。第一要破,就是圣人。(339)李先生反复说,孔子绝不是圣人,说孔子是圣人,都是后世的伪造。笔者却以为,孔子是不是圣 人,主要是一个定义问题。关键看如何界定这个圣人,如果说圣人就是神一样不可思议的人,那么我和李先生一样认为,孔子不是圣人。如果说圣人是中国古代对极 其伟大的人的一种尊称,那么我认为孔子完全配得上圣人的称号。不过在这里,我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先生的论证。 李先生的论证分三层:1,孔子按圣人的定义就不是圣人;2,孔子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圣人,3,将孔子奉为圣人是后世的伪造。我认为,这三层论证全部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1。李先生论证道:当圣人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聪明,天生聪明;二是有权,安民济民。(342)也就是说,只有是生而知之,并统治天下的圣王,才能称为圣人,而这两个条件孔子全不符合,所以孔子不是圣人。 但 这个论证是不正确的。首先,假定在孔子的时代,圣人的定义里确实包括这两条,但是圣人的定义,正如其他许多概念一样,会随着历史而改变,也会随着政治 环境、社会状况等方面而有不同的侧重。如古代对帝王也习称为圣人,但是没有人真把当朝皇帝当成和尧、舜、孔子一样的圣人。这是圣人的一种意 思。将孔子视为圣人是另一种意思。我们单单看后人在什么意义上把孔子视为圣人。 其他历史时期不论,单说在李先生所鄙视的宋明理学 中,圣人的意思既不是指生而知之,也不是指统治天下,而是指达到极高的道德修养境界的人(我知道李先生反感理学,所以有意不用天理、心性之类 的语头)。理学家讲人皆可为圣人,当然不是说大家都生而知之,更不是说让大家都去抢着当皇帝,作圣王,而是说每个人通过学习和修养都可以达到这种 道德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事功、智力反而是次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说孔子是圣人,也自有其道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圣人一词,虽然已经不怎 么用,但对它的理解主要也就是从理学传统来的,侧重于道德方面,比如你是圣人啊,给你钱你都不要?类似这样的话街头都可以听到。这和先秦的圣王已 经相去很远了。 是不是后人歪曲了圣人的意思?不然。李先生可以说后人把孔子道德化,但却不能批评后人把圣人一词道德化。因为 每个概念的演变都有自身的合理性,不可能永远和最初的意思保持一致。李先生说孔子是知识分子、复古主义者、山东人、教书匠,这些概念,显 然也非古代所有,或者和古代的渊源很不一样。 李先生说孔子不是圣人,新儒家们听起来自然不爽,但问题是李先生的论证是批评孔子不是先 秦意义上的圣人,而不是说孔子不是新儒家意义上的圣人,根本是鸡同鸭讲。新儒家对圣人有自己的定义,这个定义也有几百年流变的历史,不是新儒 家自己变出来的,并且说起来还更符合一般人对圣人的理解。新儒家既不认为孔子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也不认为孔子是受命统治天下的素王(当然也不排 除有少数人如此认为),而只是认为孔子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对世界和人的领悟也很透彻,可以为万世师表。李先生又凭什么说孔子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圣人 ?如果说李先生要否定孔子是这个意义上的圣人,就该讲孔子的道德修养并不高,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也很肤浅至少没有现代社会科学的水平。李先生的书里 不是没有这层意思,但只是次要的论据。李先生主要说明的只是,孔子在他的时代,按照当时的标准不是圣人。 现在看来,双方的干戈似乎是一场误会。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孔子的时代人们也不是这么理解圣人的,李先生归纳的定义完全错误。 先 谈李先生所谓第一个条件:圣和聪明的关系。李先生指出,圣和听之间同源,圣人也就是善于聆听的人,圣人的聪明也就是说善于从聆听中得到知识或 判断是非。楚简《五行》中说: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圣未必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闻而知之也是圣。不过推测而论,闻而知之比 见而知之应该具有更高的理解能力。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一向是古人推崇的境界。 可能从这里就衍生出通的意思。说文:圣,通 也。先秦古籍的大多数注疏家对圣都是以通来解释的(《经籍撰诂》、《故训汇纂》等著作中收集了许多例证,可以参考)。段注云:凡一事精通,亦 得谓之圣。也就是说,圣只是对某事的精通而已。善于聆听和理解自然就能够通。这方面可以佐证的材料不少,《礼记,乡饮酒义》:仁义接,宾主有 事,俎豆有数曰圣。可见,只是精通一些礼仪就是圣了。又如《周礼,地官司徒》中说: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圣与一般的德行、艺能并列,也并不是特别高而无法企及的要求。楚简《五行》中不是也把仁、义、礼、智、圣并列么? 如果把这个通绝 对化,真正的通就是无所不通,《书,大禹谟》孔传:圣者,无所不通之谓也。据一些注疏,圣又有通而先识的意思,近乎生而知之,应该还是从 通这个义项来的:因为圣是无所不通,似乎超过人的学习能力,所以令人疑心有生而知之的成分。但如果圣就是闻而知之,也还是需要去聆听,不 能生下来就知道。 窃以为,《论语》中说的太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就是从这个通的意义来的。孔子的回答是: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也并没有否认这个通。孔子的广博或许还不到生而知之的程度,但在当时想必也极为突出,所以时人以圣人视之,并不是没 有理由。我以为关键就在于,圣这个概念在当时未必就像后世一样高不可攀。《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 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已。雨行,何以圣为?可见当时的圣人不只孔子一家,臧武仲就因为多智而被视为圣人。但这个圣人绝非不可批 评,高高在上的偶像,御叔对他就不怎么恭敬。我以为与其一定要说孔子不是圣人,倒不如复原这个圣人较原始、朴实的含义为好。 如 果说这一条李先生还能说孔子终非生而知之而加以反对的话。那么第二条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李先生认为孔子并非掌握权柄的圣王,因此并非圣人。但是这一 点后人或许有所混淆,当时的人却不可能不知道,孔子的弟子抬举老师是圣人,当然不是让别人相信孔子一度统治了天下。太宰问子贡孔子是不是圣者 ,当然也不是糊涂到问子贡孔子是不是登基当了天子。孔子虽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又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好像有那么一点政治野心 的意思,但毕竟离圣王还差得太远。弟子可以这样吹捧,别人可以这样问,恰恰说明了当时对圣人的看法不包括统治天下的权力(上面说的臧武仲也是一个例 子)。这个条件根本就不存在。 我以为,李先生的这一论证是混淆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圣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意义);一个是圣人这个 词用来指什么(指称)。即使按李先生的说法,圣人一般就用来指圣王,但是圣人这个词并不包括这个意思。举例来说,假设某一时期全世界top10的大富 豪都是美国人,但是大富豪这个词里绝对没有美国人的意思,所以我如果说某个中国人已经成了全世界top10的大富豪,你就不能因为此人是中国人而 非美国人就否认这一点。所以,因为孔子没有称王而否认孔子可以是圣人,这个论证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圣人往往要和王的权力结 合起来?就我读先秦古书一点粗浅的理解,圣人这个概念往往是和教化联系起来的。《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系辞下》:上古穴居 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余 类似表述尚多,不赘。圣王是靠他的教化能力,让人过上了文明的生活才获得了统治权,而非相反,当了王就能成圣人。而就教化能力和成就而言,孔子恰恰可 以和上古圣王相提并论,甚至犹有过之。朱熹说: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中庸章句序)就说得很中肯。这 个问题往深里说,涉及儒家思想和政治权力的关系,在此就不多谈了。 总之,孔子是不是圣人,在什么意义上是圣人本身是一个思想史的问 题。圣人这个概念本身有层次,有演变,单纯说是还是否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关键要剖析其中的细致内涵。而李先生丝毫不耐心在这方面下功夫(按李先生的学 力,本来可以做出十分精辟的研究),就断言孔子不是圣人,自然也难以服人。李先生要反对的是孔子是现代新儒家意义上的圣人,可是却反过来从圣人的 古义上来说,而偏偏对这个古义的理解又很不准确可见这一层论证是完全失败的。 当然,李先生如此自信,不是光凭一个生造的定义,他还有 孔子自己的供词。这也就是李先生的第二个论证:孔子否认自己是圣人。李先生举出了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然后说,我宁愿尊重孔 子本人的想法(序2),这么一尊重,孔子便从圣人沦落为丧家狗了。 可是这个论证的问题是一目了然的。圣人的意义在历史上已 经发生了一定变迁这一点不论,李先生也没有考虑到许多人际关系中的因素:好比如果有人称赞李先生为大学者,李先生自谦说,我不是什么大学者,我只是一 个初学者。我们能否据此说,李先生不是什么大学者,而只是一个初学者?百年之后若有人拿这话以为口实,说:李零不过是个初学者。李先生又作何感想?当 然,李先生未必会如此自谦,但显然不少人会。 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孔子单单是在自谦。在今天这个时代,自谦只是国人的客套话,而丝毫也 不代表当事人内心的想法。但在过去,特别在较为纯朴的先秦时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我并不是很怀疑孔子的真诚,但是我认为,这种真诚反而更加说明孔子的 伟大如果不说圣人的话。如果细读李先生所举出的几句话,得出的结论可能和李先生大不相同。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实际上,在这里,孔子是把圣和仁当成一个绝对的、完美的标准,然后来衡量自己。按李先生的说法,固然可以说孔子不算圣人,但别忘了,孔子还说了仁,莫非孔子连仁人都不算么?这我看李先生自己也不会同意。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看来孔子认定圣人都死光了,可后面还有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孔子认为当世就没有善人。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按这个标准,不但孔子自己不算圣人,孔子也不承认尧、舜是真正的圣人!那还有谁是圣人呢? 总之,按照李先生的解读,把每一句话都当成是孔子对自身绝对中立的陈述,这几句话可能就根本无法读通。其实,李先生自己也提到,《论语》中的每句话都有一 个失落了的语境,脱离了这个语境,很多东西就看不懂(参看《简帛古书和学术源流》,三联,2004,第298页)。像上面提到的几句话,更重要的是结合语 境去理解,而非断章取义,将个别的表述视为绝对。一方面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一方面是我欲仁,斯仁至矣,一方面是尧、舜其犹病诸!一方面 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里的矛盾不在少数。这大概不能说是孔子的思想混乱,而在于脱离了原来的语境,我们的理解很难达到精确。 再 举几个李先生没有提到的例子。孔子曾说自己还不是君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甚至还不如弟子颜回(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按照李先生的 逻辑,该当说孔子承认自己不是君子,也比不上颜回。可是究竟孔子是不是君子,如不如颜回,是很清楚的事。这无论如何只能说是孔子的虚怀若谷,而不能作贬低 孔子的口实。如果李先生认为孔子不是圣人的论证能够成立,那么说孔子不是仁人、君子,也一样能成立。 不过总的来说,孔子确实认为圣是 极高的境界,自己尚未达到。这一点上李先生确实无懈可击。但正如孔子否认自己是仁人、善人,我们却不能不把他当作仁人善人,孔子否认自己是圣人, 也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要否认他是圣人。这就涉及第三个问题,如何看待当时和后世对孔子的圣化?这完全是伪造的假孔子么? 对孔子的所 谓圣化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孔子生前到死后两百年间,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对他的圣化,第二阶段是从汉朝以后,由朝廷给他封王封 侯。李先生没有很好地区分这两者的根本不同(其实还有第三阶段,即宋明理学对孔子的再发现)。这两个阶段应该区别看待:后世帝王的政治利用式的加官封 爵不论,亲炙过孔子的一代弟子们对孔子的尊崇却是真心实意的,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不过,李先生的行文似乎在暗示,孔门弟子们不过是一个利益集团,搞 孔子圣化运动也是为了抬举自己的地位(老师不当圣人,学生怎么当?(27))。这种臆测恐怕并没有多少根据。拿吹捧孔子最力的子贡来说,孔子死 后,有人抬举子贡,说他贤于孔子,就被子贡用宫墙万仞的比喻驳了回去。后来还有人说类似的话,子贡决然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他何尝是为了自己而去吹捧孔子?至于为老师心丧六年,更非常人所及。 如果不把孔门弟子对老师的热爱纯粹用恶意揣测成为了自己利益的吹 捧的话,那么就很难否认孔子有极高的人格魅力的事实。不说圣人吧,文化伟人肯定当得起。所以对于研究孔子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孔子究竟伟大 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那么多弟子死心塌地地钦佩崇敬?而不是抓住某些表述上的出入大做文章。将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文化现象一概否定,斥之为纯粹的假造伪 造。 这个道理,李先生不会不知道。按我的推测,李先生对孔子是不是圣人这个问题的大张伐挞,其实重点不在圣人上,而在孔子是否堪称伟 大的问题。按我们一般人的看法,孔子不是圣人,但仍然是伟人。但李先生却回避了孔子是否伟大的问题,而只认为他是个普通人。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 是普通人。(24)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他很凄惶,也很无奈,唇焦舌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序2)要说孔子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 就是他唐吉诃德般的傻劲:但他一辈子都生活在周公之梦中,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可笑也可爱。(12)这个成天做白日梦的可笑可爱的孔 子,或许也有他的可爱之处,但是显然,一个神神道道的堂吉诃德不可能让那么多弟子死心塌地地追随他,热爱他,崇拜他,把他的教诲奉为至高真理。而 李先生处理这一困难的方式只能是将这些亲炙过孔子的弟子斥为不听孔子的话(12),好像听孔子的话就是要把孔子当一个普通的教书匠,不要去崇拜 他,景仰他。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消解了。 李先生煞费苦心要证明的是,这些亲见过孔子,在孔子身边了呆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弟子都错了, 孔子只是个脱离现实的教书匠,绝不像他们说得那么伟大。可是问题是,李先生何以能认为自己比这些孔子的及门弟子更加了解孔子?说穿了道理很简单,李先生是 现代人,知道现在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道理性、民主、法治、人权,知道中国要发展还得靠向西方学习,靠科学技术,不能靠崇拜老祖宗,靠重温经典。孔子 的那些迂腐教化,李先生当然看不上。也就是说,什么面向原典、放下成见、细读文本都是虚的,根本上,李先生就是拿一个现代人的立场去衡量孔子,一个西化了 的知识分子的眼光去打量孔子。孔子不是圣人是从李先生的立场本身就设定好了的前提,文中几个论证不过是补充而已。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 什么用重视历史语境的解释学去解读孔子就是瞎扯淡(参看李先生在《新京报》上的访谈),为什么外国人也说孔子伟大就是替我们琢磨,挖空心思帮孔子说 好话(43)?而李先生的解读就是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因为历史是进步的,李先生就掌握了这个历史进步的规律,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去居高临下地看孔子。自 然不过如此而已。 李先生引王朔的话说:你譬如孔子,搁今天就是一SB。(43)李先生自然不会说SB这样的粗鄙字眼,但我猜想李先生 对孔子的看法纵然较温和,本质上也差不多。在复古上和孔子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的现代新儒家,李先生就很看不上眼,斥之为全是昏话(386)。为什么 李先生说孔子不是圣人?说穿了和什么圣人的原义,和孔子的承认都不搭界,根本上就是这个对孔子反感的启蒙立场。这一点的问题,我们第四节再谈。 3.李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准确么? 李 先生这种对孔子的观点,当然不仅仅是在导言和结论部分说的,而是贯穿于他对《论语》的通篇解读。李先生自然认为,他的观点是建立在整个文本解读之上的(虽 然我们读自序总觉得,这种观点不过是他长在红旗下的生长环境和阅读背景 所自然导致的(3))。用李先生的话来说:什么对,什么错,都得阅读原典,不读原典的胡说八道,才最没有发言权。(序4)但我们要补充的是,发言对不 对,还得看和原典符不符合,或者符合到何种程度。 李先生自己承认,《论语》中的条目,大都非常简洁,脱离了一定的上下文语境,有的不易索 解,有的可以有多种解释。解释也分很多层次,可以只解说字面的意思,也可以阐发其上下文语境、具体用意或深层思想。也就是说,以原典为依据,可以有多方面 多层次的阐释。任何一种解释,都不可能直接从原典来,而必须有一定的背景,一定的在先理解。李先生的解释也不能例外。单说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 话来讲话(序2),不客气地说,是自欺欺人。阐释《论语》的时候,不可能不依据历代的旧注疏,而这些旧说本身又有其各自的成见、偏好和倾向。固然可以通 过对旧注的批判来尽量摆脱这些杂质,但要达到彻底的纯粹的孔子本人,恐怕仍是一种奢望。事实上,李先生的解说也绝未摆脱旧注的束缚,而基本上仍是 在旧注的框架中进行的,具体说来,主要依据的就是程树德的《论语集释》这部集大成之作。如何在这个基本的框架之中翻出新的解释,是一个方法论上的突出困 难。 一方面来说,可以通过考古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领域中新的成就推翻陈说,做出新的解释。李先生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是毕竟新学 科的成果太微薄,且往往是些名物的考据,还远不足以重塑一种全新的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某种更高的意识形态,把原来的框架本身一概打倒,但这当然 谈不上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相反更接近于胡说八道了。李先生的做法是另外一种:基本上用旧注的训释疏通文句,再用进一步的联想、发挥、批评确立自己 的意思。应该说,这完全是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李先生对文本的解释很难确立他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通过进一步的联想和发挥才得 到的。但是后者与对文本本身的解释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推论关系。这是李先生那里最薄弱的环节。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在字句训诂上无甚难处。李先生说:孔子学无常师,善于向各种人学习。(153)自然不错,但这个解释 自古以来人人都知道。有趣的其实是李先生对它特殊的发挥:我觉得,这话平淡无奇。但有点意思,意思在哪里,主要是对批判知识分子有用。(153) 李先生说,知识分子算什么?认识俩狗字,就自以为了不起,说白了是现代知识体系下的精神残废。其实工人农民,谁没有值得学习的特殊技能? 李 先生在此和在本书的其它部分中一样,将知识分子和技术专家混为一谈,这在现代西方语境中这是一个基本的区别(关于这一区别,雷蒙威廉斯在《关键 词》(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中的intellectual一条下作了简单的勾勒,可以参看)。不过这种混淆是国人常有的通病,姑且不论。 重要的是李先生隐含的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知识分子没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孔子也认为知识分子没什么了不起。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孔子自然也 没什么了不起。 当然,知识分子确实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心平气和地去看待这段话,无论如何得不出李先生的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的 是广泛学习的意义,不仅是从正面学习他人的优点,也从负面吸取他人的教训(这一点李先生回避了)。这话虽然平淡无奇,但真能做到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孔 子对自己满意甚至有些自负的正是这种好学精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好学也是孔子对一个人的极高评价:君子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其余六言六蔽之类的表述尚多,不赘。而这段话正是孔子所强调的好学精神的具体体 现。如果一定要说知识分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么这种好学精神恰恰是知识分子区别于一般人的优异所在。至少这种精神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要求不 断学习和改进还是有一点了不起的。看不到这一层意思,而只是洋洋自得于剥下了知识分子的画皮,恐怕只是歪曲原意的曲解。 实际上,在全书中,李先生这类近乎曲解的随意发挥比比皆是,几乎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一些纯粹是无端联想的东西不论。再略举几个对本文的理解有关的例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李先生说孔子说的境界,没准是饿着肚子而文思泉涌(104)。不知安仁利仁,和文思泉涌有何关系?实际上孔子这里讲的主要是如何通过与仁之间的关系而达到生活的美好和长久。李先生无形中把孔子贬到了三流文人的境界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先生说,这两句,我喜欢我把读书当休息,在书中找乐子,一切是为了好玩。(136)可是孔颜之乐就 等于为了好玩么?显然不是,比如助人为乐就不能说是为了好玩才帮助人,而是说从助人的行为中得到合乎天性的快乐。 其实,前面 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李先生只解释一箪食,一瓢饮的名物,然后简单的说颜回穷开心,也等于没有解释。李先生对孔子的乐一直隔膜得 很,李先生的笔下,孔子晚景凄凉,回死由亡,哭干了眼泪(序2)。可惜孔子却不按李先生的思路来,人生过得有滋有味。李先生也不得不啧啧称奇:最奇 怪的是,过了七十岁,即将走完人生旅程的他,却说他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75)解释不通还要强加解释,所以李先生的结论是死亡是最大的解 放。(75)看来孔子的安慰,就是知道自己快死了,不在乎了。 我欲仁,斯仁至矣。对这话的解说更奇怪,李先生说:你心里想着仁, 仁也就来了,这是立等可取的鼓励办法。就像许多俗和尚,以为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净土。(157)这个解说也是完全错误的。念阿弥陀佛是借助外在 神灵的力量,我欲仁是开发自己固有的潜能(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二者毫无可比性。我欲仁并不是单独地想着仁,而是立 即按照仁的原则去行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对这段话,李先生干脆把最核心的仁字撇开不讲,而说起学术分工的利弊之类的事情来(322)。实际上子夏的意思当是从洒扫应对进退等礼节的学习中一步步通过切问反思而达到仁的境界,与做学问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 些零零总总的误读和曲解并非偶然。关键在于,李先生对孔子的核心范畴仁、礼、好学等等缺乏切己的体会,又多不以为然,解释起来自然也力不从 心,根本点不到要害。李先生对孔子的理解,不过是教书匠的祖师爷而已(13),把孔子看成一个教书匠,自然只能用一般文人学者,知识分子的眼光去 看待,看到的自然也不过是一堆迂腐陈说而已,最多不过是读书是为了好玩之类的东西。 另外,李先生还有一些地方和旧注的解读完全不同, 别出心裁,突发奇想,而又毫无依据,矛盾不少。如曾子有疾,召门人弟子说:启予足!启予手!《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旧注均认为这是指曾子一生的戒慎恐惧,最后知道一生终于能够免于毁伤,保全身体而松了一 口气。李先生却说这是讲曾子大病一场,死里逃生的感觉(164)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指人的濒死体验。此说在旧注中绝无依据,恐怕是 李先生自己的发明。 有没有依据不论,这种讲法本身也说不通。第一,原文明明做曾子有疾,召门人弟子曰,可按李先生的解释,得说曾子 疾愈,才能体现出死里逃生的意义;第二,曾子大病将死,招来门人弟子说几句遗言合情合理;曾子若是大病初愈,跟身边的几个弟子讲讲感受也就罢了,特地找 来一堆门人听他讲生病的感觉,就不太合常理;第三,这段话郑重其事地记载在《论语》中,自然有重大的意义。可按李先生的讲法,不过是曾子捡了条命,高兴了 一把,有多少意义可言? 按这种方式去读,文句上的困难也很突出。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李先生说这是说从今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捡了 一条命(164)。可今天捡了一条命,下次未必同样幸运,还得受罪,又何谓吾知免夫?再说,下一章明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明摆着是临死的遗言,李先生硬说是他以为自己快死了(165),未免太过牵强。 又如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 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旧注都说是仁和 水火一样是生活中必需的东西,且水火尚能杀人,仁本身却不可能杀人,文从字顺。但是李先生却认为这是指人民躲避仁犹如躲避水火。但是水火未必是 水深火热,而更可能是生活用水用火。人民如何可能完全躲避水火?且按李先生的解说,蹈仁而死该是指为仁而死而非因仁而死,可蹈水火而死却显然 是因水火而死而非为水火而死!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逻辑跳跃。相反,旧注中就不存在这个矛盾。李先生或许认为这个矛盾是因为孔子说话颠三倒四,但我们却觉得这 是李先生自己的解释有误把完全可以解释通的东西解释错了。 还要指出的是,本书中还有少量不该有的硬伤,即对基本字句的释读也是错误的,如: 吾谁欺,欺天乎?对于这个欺天,李先生的解释是让我在老天面前装死(183),按这段话的核心是子路使门人为臣的不当,而与真死假死无关,所以这里欺天的意思当为让我在上天面前冒充有诸侯的排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李先生将同释为平等:君子是上层,重视和谐胜于平等,小人是下层,重视平等胜于和谐。(244)我不知道李先生的 解释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但是在这里显然并不符合原文。同是相同而非平等,《论语集解》说: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 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当更符合原意。(墨子的尚同也是看法的相同而非地位的平等,李先生也弄错了) 这些个别硬伤显 然出于粗疏,我们不过于苛求。这里说了这么多,当然也不是为了全盘否定李先生的这部书。实际上李先生的一些考据不无可取之处(如对尧曰中文本来源的考 证),结合战国楚简等古文献解释一些章节,虽然没有大的发现,也颇有新意。本书的附录部分,包括主题摘录、人物表和人名索引,虽然是一些笨功夫,却也 颇见功力。继承了清人朴学的传统,有功士林,自不待言。但是这些闪光点毕竟太少,瑜不掩瑕,本书问题太多,成稿草率,绝非一部佳作,窃为先生惜之。 李 先生说我读《论语》,主要是拿它当思想史。(11)可是李先生的解读并没有多少思想史的意味,刻薄一点说,这厚厚一本书中既没有思想也没有 历史。我猜想李先生说的思想史,指的无非是过去了的事情,对现在没有多大意义,如此而已。这种没有思想活力的思想史宛如一潭死水,大概只能映照 出研究者自己苍白的面目。 李先生还说:我认为,就基本的人性和智能而言,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186)这大概正是他如此解读孔子的 根本原因之一。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就和动物植物的差别来说,或许如此,但在人类的社会和历史中,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在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人们一般 承认,有些人的聪明智慧超过常人千百倍,牛顿、爱因斯坦那些伟大的理论和构想,常人不但不可能做出来,连有起码的理解都要花费许多年的时间;但在社会和人 文方面,现代人却不承认有这样的伟人。普通人固然对古往今来的圣贤、哲人不屑一顾,学者们也常常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从自己粗浅鄙陋的知识出发,去 对伟人进行煞有介事的批判、反思、超越成了风尚,虽然口头上也承认两句伟人的历史地位,但是实际的做法却是恨不得将对方拉低到连自己都不 如的地步。久而久之,这种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的论调就成了新的信仰,新的权威。反倒是提出伟人远远超出常人这种基本常识的人被视为在奇谈怪论或者 搞偶像崇拜。我们看到,当代有些人提出要崇拜孔子,提出孔子的思想对现在和未来或许还有意义,李先生就感到受不了,因而不惜作一部书来个虽千万人吾往矣 ,把孔子打回原形。虽然口气雄壮,其实也不过是这种成见的反映而已。 正是在这种成见的基础上,李先生对《论语》的解读,既不深入, 也不准确,更谈不上对孔子的理解。如果说这种解读毕竟也能揭示出一个真实的孔子(序11)的话,那么这种真实如我一位朋友的比喻也不过是 盲人摸象般各得一偏的真实而已。绝不比董仲舒和朱熹的孔子更加真实,如果不是更少真实的话。 4.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读《论语》? 这个问题是读了李先生的新著之后的一点感想,在这里也不可能提出什么答案,只能作为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不过这个问题本身还依赖于一个更大的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论语》? 我 提出这个为什么,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现成的理由:因为某某理由,所以我们要读《论语》。实际上这个为什么,是对动机本身的质疑。因为我们完全可 以不读《论语》。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390),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多数人,除了少数研究者之外,完全可以不读《论语》,赶紧去跟西方学才 是正经出路。李先生甚至说:在道德问题上,我对西方有敬意,主张进口道德。(80)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也罢了,如果道德都要从西方进口,还用得着 读什么《论语》? 不过虽然如此,我们却要问,如此主张的李先生为什么要读《论语》呢?李先生在本书的自序中讲了三个理由:第一,是研 究考证出土相关古文献所必需;第二是孔子热的影响,我们要弄清,孔子热的含义是什么,也要读《论语》(序10)。第三,是读经热的影响,怎么读古 书,确实是一个问题。(序11)第一点是专门学者的范围,不论,第二三点可以说是相通的,即为了理解当代的国学热等思潮而重新回过头来读《论语》这 样的经典,并回过头来反思如何读经典。 如果是这样的话,读《论语》就应当放下成见,仔细研究这部经典本身的含义,看看孔子是不是真的那么 伟大,真的那么值得研究。李先生也自诩是这么做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李先生只放下了他从来没有过的那种成见,即把孔子当圣人、当偶像、当万世君师的那种 成见,却并没有放下他自己一直所持的那种成见:五四以来以启蒙的面目出现的那种成见:孔子是普通人,是丧家狗,是一个迂腐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的 现代化,中国的进步没有什么用处,反倒有阻碍。在这种成见支配之下,李先生读《论语》的动机也就根本不是他在序言中所说的那种公允、客观的研究立场,相反 却带着很浓的论战色彩。李先生在总结中清清楚楚地说到:我读《论语》,是为了破除迷信。第一要破,就是圣人。(339)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翻译成: 我如此解释《论语》,是为了从我固有的这样一种成见出发,去破除我所反对的那种见解,以证明我自己的成见是正确的。 李先生有这种成见并不 是问题的全部。问题还在于,李先生对自己这个根本的成见,并没有丝毫的反思,相反却言之凿凿地宣称: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的一 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序2)我认为,这是李先生真正的悲哀之处。问题不在于李先生的成见是正确还是错误,问题在于李先生不加反思地就把它 当成是不容怀疑的绝对真理,并把一切其他的看法都当成是歪理邪说,还偏偏认为自己是最没有偏见的。这或许也是古今许多人的通病。不过受过启蒙的现代人 大概最为明显。 现代人喜欢讲怀疑精神,喜欢讲个人的独立思想、自主意识,这些说法现在几乎已经变成了不容置疑的基本原则。现代中国, 自五四时代这种思想就已经大行,就连最蒙昧、最盲从的文革时代也是前有大鸣大放,后有反潮流,充满了英雄气概。文革以后更不用说。李先生号称在 《论语》中最喜欢的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0)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似乎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就是最高境界。李先生从未费神想一想, 这个 志的本质是什么?是对于生活和世界真正理解基础上的情志(孟子说的浩然之气),还是一种自我膨胀的个人意志?这个不可剥夺的志是否依赖于 某种更加富有包蕴性的、更加有实质意义的东西(如仁)?还是只要是志就都是不可夺的?在李先生那里,好像只要是个人的志,不论其内容是什 么,就是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这只能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主张而与孔子毫无关系。 我毫不怀疑李先生在书中是表达和坚持了个人的思想。但是李 先生却从未反思,这样的思想从何而来,它的渊源是什么,它的合理性又在哪里?似乎一切只要落实到在这个个人之志上就行了。李先生自诩不喜欢说教,也不 随风倒,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不受他人的左右而有真正独立的见解因为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灌输是很难觉察的。李先生的这些宣言,倒令我想起一类蹩脚的广 告:大家都去买某某产品吧,某某产品最能彰显你的个性!结果一群人去买了一堆一样的东西,还以为自己最有个性。 其实,李先生所推崇的 这些东西,本身就问题重重。譬如说怀疑精神,为什么不能怀疑怀疑精神本身?譬如说个人之志,为什么这个志就不能和他人、和古人一样而要独树一帜? 为什么要坚持个人的至上而不考虑传统是正确的、比个人意见更高明的东西?真正要摆脱蒙昧,真正要贯彻 启蒙的精神,不是喊几句启蒙的口号就行的,相反要对这些口号本身进行彻底的反思。李先生自称坚持启蒙的立场。可是,什么是启蒙?启蒙不是一个名词,不 是启蒙运动或者五四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去开启心智、去反对蒙昧,去真正理解世界和自身。启蒙就是不拘泥于任何成见而不断启蒙。 正 是在这个位置上,我们或许可以为读《论语》找到一个恰当的理由,这个理由和李先生理由看起来恰恰是一样的:我读《论语》,是为了破除迷信。为了破除迷 信而读《论语》,也就是说,为了破除各种意识形态的偏见而读《论语》,为了启蒙而读《论语》。事实上,《论语》本就是中国人的启蒙读物。迷信就是 毫无根据的信仰,就是种种成见,古代人的迷信,现代人的迷信,东方人的迷信,西方人的迷信,同样都是迷信。读《论语》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摆脱这四重迷信 的机会:一方面,如李先生所言,读《论语》本文,可以让我们知道孔子普通人的一面,令素王文宣王之类的无稽之谈瓦解;另一方面,李先生没有看到的 是,《论语》也提供了我们一个远离西方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坐标,让我们可以反过头来,对这些可能的现代迷信进行批判。西方一些学者,就是被李先生贬为挖空 心思帮孔子说好话的人正是这么做的。中国这样的学者更多,如李先生斥为全是昏话(386)的港台新儒家们。 当然,摆脱迷信、放下成 见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完全去掉一切成见去纯粹理解《论语》的文本本身,这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理想状况下,这种真正批判的态度能够化解任何固执的心 态,看透任何无根据的假设,能够达到或接近一种真正的自我理解。不仅是对孔子这个人的理解,也是对中国传统中儒家思想的理解。这种真正的理解恰恰是今天 孔子热持续升温的今天也尚未达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先生苦心孤诣要打破这个孔子热、读经热的运动,要还孔子以真相,倒也不失为一个反思的机 会。需要反思的是:我所理解的孔子是否真实的孔子?是否还受某种偏见的束缚而不能真正理解孔子?无论是新儒家们还是李先生们,都需要这样的反思。 因 此,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读《论语》这个问题,虽然还没有什么现成的答案,却无论如何有一个基本的方向。这个方向,李先生自己早已经指出了:读《论 语》,要心平气和。(序11)但是这个心平气和,却不像李先生所说的那样,是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道理很简单:如果孔子本身就是政治的、 道德的、宗教的,又如何可能去这些化?至少在打开《论语》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个孔子是什么样的。我们所要求的心平气和,就是至少暂时,先放下一切 固执于成见的姿态,放下一切现代人的傲慢和个人的主体意识,放下批判的锋芒,单纯去聆听那些古老的话语。去聆听,去理解,去学习,去温故而知新。 最后,评论李先生的最后两句话: 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确乎如此。但谁能够?耶稣、马克思还是哈耶克?恐怕谁也不能。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390)这话也不错,但问题是我们能否理解这个我们自己?我们如何理解我们自己?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多少次惨痛的悲剧,多少无法收拾的场面,就是因为人们太过信任了这个靠不住的我们自己? 因此,我有一个谦卑的建议:为了理解这个我们自己这并不仅仅是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而也是说,作为人的我们自己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着心平气和地,翻开《论语》。
个人分类: 精彩轉帖|31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将来-改
考槃在涧 2008-8-26 15:01
(感谢各位诗家指点,尤其鸣谢李淼老师。请大家继续指教。) 俯身 把月亮捧在手心 放开 把皎洁还给白云 雪峰在水底 摇晃着心情 风迷失了脚步 在竹影里穿行 摇醒竹影 让它婆娑 闭上眼睛 用呼吸来倾听 宁静的味道 黑夜品尝着 像萤火一样 游荡的思想 星光在燃烧 朦胧看到香气 远山被月色 醉了箫音 在天地间回响 让每个毛孔呼吸 丝丝的音符 和着水纹一样的月光 钻进身体 和血脉一起融化 生命在美丽中 真诚地老去
个人分类: 明志|42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快乐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热度 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8-8-17 18:31
快乐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 . :上篇博文 疯子日记 由于很愤青、很悲观,被许多人误解,以为二傻白活了几十年,还白吃了几十斤盐!哈哈! 其实俺就是想对西域游记系列收一下尾,好写点其它有趣的东东;同时也让当代的愤青们知道俺二傻不是天生就傻,也曾经过许多心路 为了克服心魔,并自救于地狱般水火之中,曾读了不少好书,比如: . l 培根的 论人生 ; l 南怀谨的 历史人生纵横谈 ; l 中国古典的 菜根潭 ; l 西方古典的 沉思录 等等。 . 当然也有其他简单轻松一些的如 心灵鸡汤 , 花香满径 和高深晦涩一些的 爱与思 等。(希望科学网上的朋友帮助向大家推荐更多的好书?必须是那些一辈子都可以不断翻看并慢慢咀嚼的 ) 为了弥补上篇文章可能带来的心灵沉重感,二傻决定转载下面这些轻松而又醒世的图片集(注:图片是网上朋友转发的,但其中图片上的英文是俺加注上去的 , 图片后的中文也是俺重写的 希望大家喜欢!) 一定要自信! 俺就是只大猫, 俺怕谁? 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帆船, 哪个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遇事不惊! 世界上总有许多您没从遇到过的人和事... 要有同情心...您的心灵才不会干涸. 要有朋友...在您痛苦的时候才不会孤独. 性爱其实是生命中最自然的事...千万别否认! 大千世界,学会相处...君子和而不同! 只要学会合作...世上本无难事! 分享成功...快乐加倍! 助人为乐...有时只是举手之劳! 总保持一颗童心...世界便会更加可爱! 千万不可成为金钱(牌)的奴隶...一个奴隶能幸福吗? 最后, 记住一定要笑口常开哦?...哈哈!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1538 次阅读|21 个评论
组诗三首:过去现在将来
考槃在涧 2008-8-14 18:08
过去:愤青 家驹的愤怒 海阔天空地铺在墙上 快餐的海报 和霓虹一起 绑架了星星 水手砸碎了罗盘 任命运抛弃 偏激的邢天 挥舞着斧头 要砍开秩序 偷不到天火 太阳神燃烧的宫殿里 普罗米修斯出卖了夸父 和女娲私奔 我把世人和经典 统统遗弃 站在钢筋水泥的阴影里 诅咒上帝 我被影子 噎住气息 一个声音 在暗夜里呼唤 来吧,来吧 别自己放弃 现在:思考 变形金刚说出 荒唐的隐喻 在宇宙角落的遥远 烛光和萤火 交换着心事 谁又在意 太阳会不会被记起 人们 用生活的方式生存 我 用生存的方式生活 有的人 在伟大后死去 我会 在死去后伟大 如果 不那么在乎因果 又有什么分别 他们说 人生最重要的是推销 在死之前 把自己卖个好价 我说 把最珍贵的 送给人们 把最美好的 留给自己 何用担心 桃熟无人摘 人们会盘坐树下 吃桃聊天 我骄傲的听着 看他们解渴离去 送他们远行 不需要意义 将来:考槃 掬一捧山花横在胸前 卧草丛里看光影变换 钓三五尾鲫鱼野菜添香 望星空长啸听寂静轻响 滚滚江水飞花怒涛拍岸 深深峡谷卷影百鸟吟风 皑皑雪山穿云直面穹苍 蓝蓝湖水涟漪恬淡笑脸 我把房子建在 水云山间 它收留一切 游荡的思想 在花月影里 还给天地自然 我把心事来问 草虫树莺 它凝固一切 流逝的空间 当风入松时 尽笑烟云变幻 我摇醒竹影 让它婆娑 闭上眼睛 用呼吸来倾听 用触觉来思想 用心灵来跋涉 用魂魄来抒情 我欢笑、哭泣、悲伤、欣喜 我沉思、书写、弹琴、呆立 笑着醒来 笑着睡去 被山花清香入眠 被露滴朝叶惊梦 被细雨绽放心情 被月色醉了箫音 在天地间回荡 让每个毛孔呼吸 丝丝的音符 和着水纹一样的月光 钻进身体 和血脉一起融化 生命就在美丽中 真诚地老去
个人分类: 明志|4247 次阅读|12 个评论
【疯子日记】八十年代愤青的心灵独白
热度 1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08-8-12 23:30
【疯子日记】 八十年代愤青的心灵独白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何“ 西域游记之 1987 ” 系列不继续写下去了?我回答说:工作太忙!唉,其实只说对了一半...真正的原因是该游记的前半部分还比较“强颜欢笑”,而后半部分开始比较“愤世嫉俗”,而且过时了,不太适合全面暴露给当代年轻人 …… 笑问:二傻子如此大彻大悟,竟也曾“愤青”过? 答曰:不知死,焉知生? 没当过大愤青,如何能大彻悟 ? . 目前社会上(包括科学网)的愤青就很多!对此,二傻窃以为是大好事,因为当年西行路上,已经有人告诉我: “ 在阳光越强的地方,你看到的阴影越多 !” 事实上,二傻当年伟大的流浪计划最终没能实现,虽然走到了新疆,最终还是屈服于世俗功名 … 回到北京后,心情一直十分郁闷!那天夜里,买了一瓶“雷司令”葡萄酒,独自一人,边喝边写,想到哪写到哪,竟也写下了一篇狂草的“疯子日记” … 特此奉献给朋友们,作为“西域游记之 1987 ”的收尾篇。唉! . 疯子日记 . 不要 ! 不要发出那令人难受的声音, 弄不清是一种动物还是一个人 ? 不过,人本来就是一种动物, 它的声音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美丽动听 … 我悲叹自己,哦!顾影自怜。 也许人都喜欢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越接近自我的便是最美的。 不过,人有时也会讨厌自己, 那是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自我。 人总喜欢自吹自擂,说自己是精英、是上帝的宠物。 唉!蚂蚁也会这么认为的。 而老鼠更会讥笑所谓天之骄子的人类: “好!你们辛辛苦苦去干吧,去征服自然吧! 我们终归是要与你们分享世界的。 坐享其成乎?这并没有什么可耻! 你们中那些最令人眼红的, 不也是向我们学了那么一丁点本事吗?” 不要自命清高了! 那么多红人强者,他们内心的痛苦你们知道吗? 也许一种虚幻的光芒令你迷惑, 也许周围人那不太值钱的几句话让你卖命? 哦!可笑的生灵啊。 好了,我不想多说了,说多了反而显得自己的可悲。 人,不过是太阳系中一个普通行星上的小生物, 它并没有象自己吹嘘的那样, 已经成为地球表面生物圈的统治者: 与人类共享世界的是不下万类的其它物种! 人类总以为自己是强大的。 对了!它的确强大: 它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它独霸一处,为自己建立了无数僵硬的城墙。 可惜啊! 大自然的神威总有一天会显露的。 到那时,我将看到: 血红色的苍穹覆盖着苍白的大地, 地上不时有白骨陈尸; 平素饱受人类欺凌的乌鸦在啖食肤肌; 偶尔,几声得意的长啸,划破原野上空的寂静。 众神危坐天殿,俯视凡间, 犹如新的一幕即将开始…… 行了!我在胡言乱语, 因为我喝了几口度数并不算高的酒。 可是,唯有在酒醉的时候, 我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真谛: 听!洞穴中的蚂蚁在热烈地交谈, 为今天意外收获到的一只死知了而兴奋着。 哦!是的, 意外的事情总令人感到兴奋, 因为它总算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点色彩, 且不论那是什么样的一种颜色。 遗憾的是,人总喜欢那么一种暖色: 红的、紫的、黄的… 也许是因为人类已退化到不敢面对现实? 不远的近处, 一阵悲锵的萧声传来, 仿佛世界末日的凄景呈现在我的眼前: 秋风瑟瑟,尸骨遍地, 我,也许还有一位温柔的少女, 走在这黄沙的土地上, 孤独,却十分的愉快, 因为自然的本象被我们窥到了那么一点… 哦,遥远的星星似乎也离我们近了许多, 那是因为污染少了! 原子弹爆发时的蘑菇云曾使我眼花缭乱, 月球上人的脚印又令我心旷神饴。 可是,每当我冥思静想的时候, 那些壮丽的带着耀眼光芒的东西似乎不是真实的, 因为它们使我感到难受! 大自然和谐的美感被这些过分醒目的光线破坏了。 看贯了摩天大楼的雄伟, 几棵枯老的古树更令我遐想连篇; 尤其是当春风吹过, 那似乎已死去多年的残枝上 又长出了几颗绿色的笑意… 循环反复,阴阳莫测的自然啊 ! 我在努力猜测着你给我的种种启示, 可惜,除了一种空虚的迷茫, 我感受不到其它… 几位朋友见我疯话连篇, 劝我到精神病院去。 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去处? 也许是某种神学院似的地方? 哦!不! 他们说那是即将被淘汰的人升向天堂的火箭基地… 唉!天堂可是个好地方。 听我姥姥说那里有长着翅膀的可爱的小天使, 其中一个还会用金箭银箭使你对一个姑娘发疯! 哦?那里可真是个好去处! 可惜火箭升空时的强烈的超重却会使你放弃这一切打算: 那种痛苦的压抑, 你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你的肉体在分化, 异常沉重的感觉… 你在通往地狱的途中, 唯有那真空一样、不名一文的灵魂在相对地上升, 升向理想的乐园… 而最后, 你发现依然停留在原处, 四周依然是嘈杂的尘事, 无数自得其乐的娼妇们在谈论着昨夜的良辰… 啊! 我该如何渡过这可贵的青春,这流血的时光?! 我缺乏对四维时空的感受, 又不愿在甜蜜的接吻中将自己的灵性磨灭… 痛苦啊!痛苦,这迷茫的痛苦, 却也是毫无价值的苦痛! 忘却一切吧! 你不过是大海中一滴平凡的露珠, 地球没有你依然以 24 小时的周期在不停地旋转, 太阳每天正点地从东方升起, 月亮仍然象过去一样对人类隐藏着它那神秘的背面, 每秒 10**38 个中微子不会少一颗地从太阳表面奔逃而去… 呜呼!杞人忧天, 但这不是我的过错, 因为雷司令白葡萄酒的度数太高了。 外面还在下着雨, 一天了,好象有点不知疲倦。 下这么多雨干吗? 北京并不干旱! 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的残景你也许看到了吧? 为什么不到那边去下它几场大雨呢? 在那边下雨, 人们会衷心地感谢你; 可是在这里, 我想也许只有少数几个神经失常的狂人会轻描淡写地夸你几句: “哦!从天而降的甘露们, 为原本生机勃勃的树草们锦上添花来了。” 呜呼! 人往往有水往高处流的心理, 莫非雷神也会这样沽名钓誉? 来了位平素交往挺密的女友, 可是坐不到两分钟就走了。 莫非我真醉到令人可怕的地步? 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又不想讨她作老婆,要走就走呗。 话虽这么说, 每当见到美貌的、富有性感的女性, 我仍然会神不守舍的, 也许这是男人的共同弱点吧? 每当酒醉的时候, 自己似乎能洞察一切, 可惜依然是一个可怜的陆上爬行动物而已, 那种疯狂的野性总是难以摆脱… 可能没有性欲的物种终会被自然淘汰, 因为试管婴儿毕竟为数太少了。 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某种信仰? 可笑啊! 每次世界出现了一个悲天怜人的哲理之士, 便出现了一种新的信仰, 于是,众多无头的苍蝇就纷拥而至, 形成一个堂而皇之的正统学派! 可是, 下一代人会如何看待你那崇高的信仰呢? 活着, 既然父母按自然之生死繁衍规律生下了我, 我就得活着,为他们而活着, 否则,万物灭绝, 更谈不上其它了。 活着, 没什么稀罕, 死去, 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我佛说得好: “万事皆空” 犯不着为这为那而折磨自己。 也许有一天, 在你临死之前,你会觉得, 自己一辈子为之苦苦奋斗的崇高的目标不过是一种幻影, 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于是,你怀着一种极度的失落感,匆匆离去了… 偶尔回头, 望望那依然存在于世间的信仰和人生价值之争, 你又会凄惨地挤出那干核桃般的笑脸, 对你那可爱的子孙后代们说道: “祝福你们,我的苦难的后生们!” 是啊! 我不想写了, 因为酒喝光了,烟也没了, 留下无尽的感叹… 我把钢笔的墨水耗尽, 留下一长串问号和迷茫的惊叹号 …… ?! 1987.9.3. 独饮于清华寒夜 ... ..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251 次阅读|23 个评论
《曾经愤青》-------转载:“逢“五四”,谈科学,求真理”
freefloating 2008-5-27 13:47
转载: 逢“五四”,谈科学,求真理 孙慕天 日前偶然读到胡适的一则轶事,说他晚年与老友梅贻琦诀别时,看到梅的家属唱歌祈祷,勃然大怒,大声说:“这是愚蠢!”论者认为,“这与他少年时代铸塑成的无神论思想是前后一贯的,颠沛造次,不肯须臾忘却,老而弥坚,确实难能可贵。”这使我想起鲁迅对死的态度,他在去世前四十五天写过一篇以《死》为题的文章,明言“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自称是对于死的“随便党”,而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始终把死看成“自然的法则”,所谓“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和胡适两人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颇为对立,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两位大师在漫长的岁月中,却始终坚持他们早年所倡导的科学精神,至死靡他。 两位大师对“五四”初衷的执着坚持,令人感慨,发人深省。 一段时间里,“告别五四”之声不绝于耳。理由之一据说就是“五四”鼓吹“科学主义”,错误地批判了人文精神,是工业社会技治主义的滥觞。这些趋时者搬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论”,试图抛弃“五四”精神,在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今日中国,实在大悖于时,使人有不能已于言者。 我们决不能告别“五四”先贤倡导的科学精神。这是因为科学精神虽然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但其灵魂归根结底是求真,而这种精神是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永恒性的核心价值观念。恩格斯认为封建中世纪的本质是“奴役、压迫、偏私、迷信”:奴役是经济上的人身依附,压迫是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偏私是宗法上的亲缘枷锁,迷信是思想上的垄断控制。启蒙就是反对这种中古黑暗体制的思想斗争,而五四运动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反封建的革命,就本质说和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是相通的,“五四”先贤正是以求真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核心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开辟了道路。 求真就是以实在为本根。真理的根基在客观实在,“五四”先贤痛感中国主流文化充斥着虚妄迷误,鲁迅曾痛心疾首地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五四”先贤认为,要改造这种“国民性”,惟有提倡科学的求实精神,敢于面对真理。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一期第一号发表的《敬告青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凡此无常识之思想,无理由之信仰,欲根除之,厥为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这些写于90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掷地有声。想到时下一些为官者钻营官位,虚报政绩,欺上瞒下,舞弊营私;经商者贪财牟利,贩制假货,以次充好,偷税瞒产;治学者沽名钓誉,剽窃抄袭,捉刀代笔,伪造数据……凡此种种,使人觉得似乎掉进了一个泡沫世界。从哲学观点看,客观实在永远是认识的基础,在事实和价值之间,必须坚持事实本位,为此就必须弘扬科学精神,求真务实,非如此,我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也会被泡沫化。 求真就是以理性为先导。近代启蒙思想主张,“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被赋予了把握真理的至高无上的能力,康德把“敢于认识”(sapere aude)称之为“启蒙运动的座右铭”。理性正是通过科学的“实证精神”和“推理精神”体现出来的,它的对立面是宗教独断论,而其精神实质用卡西尔的话说就是“除了朝向四面八方的自由运动外,不应当有别的约束和权威性强制”。相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支柱是“敬天法祖”,一个是彼岸的权威,一个是此岸的权威,当然还有实际代表此二者的“从君”及对皇权的顶礼膜拜,用胡适的话说,当时的中国是“遍地乩坛道院”、“遍地仙方鬼照相”。在这样的语境下面,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便是社会进步的第一要务。为此陈独秀提出“三勿”纲领:勿尊圣、勿尊古、勿尊国,就是号召国人不迷信天上地下的权威,不迷信祖宗的陈规戒律,不迷信落后陈腐的国粹。他说,“偶像倘不破坏,人间永远只有自己骗自己的迷信”,并发出精神自由的独立宣言:“我有手足,自讨温饱;我有口舌,自限好恶;我有心思,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人。”“五四”前辈发现了一个强大的可以扫除迷信而救国救民的科学理性,怎能不欣喜若狂、奔走呼号?鲁迅正是这样说的:“据我看来,要救治这‘几至亡国种灭’的中国,只有这鬼话的对头的科学。”抚今追昔,在今天21世纪的中国,我们却又感受到“骸骨的迷恋”的阵阵妖风:占卜星相、拜佛祈福、巫医神汉、风水勘舆,四处泛滥,甚至侵入到某些高层执政者的政治生活。反过来,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却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98%,农村居民则低至0.7%,与美国2001年已达到的17%相去甚远。科学的事业是理性的事业,一个无理性而为迷信观念支配的民族,只能在集体无意识的盲动中走向毁灭。“五四”之路是科学理性之路,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把中华民族从这条道路上拉向倒退。 求真就是以民主为依托。“五四”先贤从中国传统社会的专制体制对思想自由的压抑中,看到科学与民主的共生关系,陈独秀就把“德”、“赛”二先生比喻作“车之两轮”。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主就是捍卫真理的制度安排。回眸“五四”,我们可以看出先贤在这方面的两点基本诉求。一是学术独立。禁锢自由思想是一切专制制度的痼疾,鲁迅曾经沉痛地说:“奴隶只能奉行,不许言议:评论固然不可,妄自颂扬也不可,这就是‘思不出其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真理是价值中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陈寅恪认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原则。行政权力不应对学术探索妄加干预。陈独秀面对当时的黑暗势力,大声疾呼,为了科学真理,面对“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也在所不惜。二是学术宽容。要容许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并存互竞。丁文江说:“科学的态度是极平等的。知道各种科学走的路,虽然不一定是一条,路上看见的景物,虽不一定是一样,然而出发地点是相同的。”“五四”一代学人后来在学术观点和政治立场上激烈分化,有过尖锐的思想交锋,但对学术问题却始终坚持循事求理、尊重对手的原则。蔡元培掌北大,以“兼收并蓄”为宗旨。胡适与鲁迅分道扬镳,而鲁迅对胡适做过无情的政治批判,但胡却始终尊重鲁迅,充分肯定鲁迅的学术成就,并为鲁迅的善后勉力赴之,有论者甚至认为“鲁之促胡”是使胡受到震撼而保持住“自由主义底线”的重要原因。这就是“五四”先贤的气象。 “五四”以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一直在苦苦地争取建立一种体制,使每个人能畅所欲言,却始终未能尽如人意,以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巴金老人还在呼吁“讲真话”,他沉痛地说:“我们找不到民主的传统,因为我们就不曾有过这个传统。五四的愿望到今天并不曾完全实现,五四的目标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达到。但这绝不是五四的错。想不到我们中间还有人死死抱住那根腐朽的封建支柱,把几千年的垃圾当作基石,在上面建造楼台、宝塔。他们四处寻根,还想用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准则‘行事、做人’。”巴老这话写于1985年,今天读来,令人为之悚然。有一种赝(伪)现代化(pseudo-modernize)值得高度警惕。常常会遇到有人利用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性,凭借手中拥有的行政的、市场的或文化的资源,在大官、大款、大腕的身份之下,树立话语霸权,在这种势力范围内,普通人噤若寒蝉。在新世纪致力于建设民主法制国家的中国,我们岂能容忍出现这样的历史倒退?难怪最近我们清醒睿智的中央领导人要复述王安石的名言“祖宗不足法”了。 就在1985年那篇题为《老化》的文章中,巴金老人明确反对有人批评五四的“害处”是“全面打倒历史传统,彻底否定中国文化”,说:“我的看法正相反,五四的缺点恰恰是既未‘全面打倒’,又不‘全面否定’,所以封建文化的残余现在到处都是。这些残余正是我们今天前进的绊脚石。”面对这些到处肆虐的封建残余,老人责问:为什么做不到“完全”?为什么做不到“彻底”?“为什么不大量种树摘取‘科学’和‘民主’的果实?”面对有些人不断地反科学主义的鼓噪,我常常十分困惑。我们当然要警惕和注意汲取西方现代化中滥用科学的教训,但是事有主次,务有缓急,当下中国不是科学被滥用的问题,而是大力提倡科学、铲除愚昧的问题。早在“五四”时期,胡适已经看到了中国和欧美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这种错位,他针对一些人当时借西方抨击科学负面效应而反科学的言论,严正地指出:“我们这个时候,正苦科学的提倡不够,正苦科学的教育不发达,正苦科学势力还不能扫除那迷漫全国的乌烟瘴气,——不料还有名流学者出来高唱‘欧洲科学破产的喊声’,出来把欧洲文化破产的罪名归到科学身上,出来菲薄科学,历数科学家的人生观的罪状,不要科学在人生观上发生影响!信仰科学的人看了这种现状,能不发愁吗?能不大声疾呼出来替科学辩护吗?”历史是具有讽刺性的,胡适先生不会想到,他90年前的这番话今天似乎正在直斥他的不肖子孙。谓予不信,请看另一位智者震撼心灵的临终遗言。龚育之先生病危之际,读到一段王蒙关于批判科学主义的言论,他当即让妻子孙小礼老师折个角,并说“这段话我以后要引用”。小礼老师在纪念文章中沉痛地说:“现在他已经不可能引用了。”这段话是:“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则是学着美国人的口气……甚至也瞧不起在中国还远没有普及的科学与技术。在中国不下力气批判迷信而去超前地批判科学,唉!”这一声“唉”,是多么无奈,又是多么沉痛啊!这是从王蒙心底呼出的,也是从龚育之心底呼出的,更是从一切勇于承认自己是“五四”传人的人们心底呼出的。 不是告别“五四”,而是传承“五四”。巴金老人深情地说:“我说我是五四的儿子,我是五四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人。”在今天的中国,哪一个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士仁人会不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五四的儿子”?让我们永远高举“五四”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前进!
个人分类: 转载装载|4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