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业机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萝卜联合收获机”
wvnYY 2017-12-12 13:51
“萝卜联合收获机”把摘叶,破土分离,除杂入仓于一体。适合大规模种植,并可利用到收获土豆,地瓜等作物上。采用交叉除叶技术,萝卜与土分离技术,入仓防破损技术 寻求资金合作研发实体
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Neil McLaughlin博士来院访问交流
热度 1 wangyk 2012-11-17 15:07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Neil McLaughlin博士来院访问交流
王 应 宽 November 17, 2012 Beijing, China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 Neil McLaughlin 博士访问我院 应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应宽博士的邀请,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 Neil McLaughlin 博士和助手 Stephen Burtt 工程师于 2012 年 9 月 26 日结束对中科院的工作交流后顺道访问我院。 Neil McLaughlin 博士是加拿大东部谷物与油料作物研究中心农业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教育部和加拿大农业部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加方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和保护性耕作方面的研究。 McLaughlin 博士还是我院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 JABE ) Power Machinery System (动力和机械系统, PMS )的栏目主编。 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 IJABE 执行主编王应宽博士在十楼会议室会见了来访客人并邀请 McLaughlin 博士给我院青年职工、新进博士后人员做了题为“加拿大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的报告。 McLaughlin 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农业工程以及保护性耕作在加拿大的发展,大家就该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王博士与 McLaughlin 博士还就 IJABE 审稿、投稿等工作交换了意见。此次会谈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并为日后继续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与来访的加拿大专家合影 报告交流 报告交流 交流现场 王博士做东欢迎加拿大专家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52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沉痛悼念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学家曾德超先生
bjwang 2012-6-25 18:42
曾德超先生讣告 中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德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3日13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曾德超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3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同志请于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9时整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民主楼班车处、西校区5号楼前乘车。 有送花圈、发唁电的单位和同志请与曾德超先生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2736543、62738730,传真010-62737997,电子邮箱gxy12@cau.edu.cn)。 曾德超先生治丧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曾德超先生生平 中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德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曾德超先生1919年1月4日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42-1944年任重庆50兵工制炮厂总工程师室技术员,1944-1945年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实验工厂助理工程师,1945 -1948年考取教育部奖学金留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参加万国农具公司农机制造厂实习和培训班,获农业工程硕士学位。1948-1949年任湖南邵阳乡村工业示范处机械厂厂长兼水泥厂厂长。1949-1950年任农村复兴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兰州)总工程师。1950-1952年任中央农业部器械局和国营农场管理局工程师,兼技术室代主任和机务处副处长。1952-1986年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教授,先后任农业机械化系主任,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系主任,国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制造学科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机械学科组成员及农业工程学科组成员。1979-1984年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1985-1995年任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顾问兼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机器-土壤-植物关系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至今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德超先生还曾担任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委员,《农业机械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卷》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化卷》副主编,国家机械委高等工业学校农业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二、三、四届人大代表等。还曾担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农业机械协商会大会技术顾问。 曾德超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70年,一生撰写研究论文文章140余篇,对我国农业科学,特别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开拓者之一。作为直接参与建立中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和学科体系的学者之一,70年来,曾德超先生一直在研究探索土壤、机器、植物之间的基础关系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他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土动剪强、动摩擦方程和切土动力模型,以此为导线编撰了第一本机械土壤动力学专著,为土方机械耕挖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他还开创了农田建设和土壤耕作水热盐气定量效应与调控工艺领域的研究,发表系列论文并提出“集雨蓄水耕作”,农场生产经营与资源、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节水、变量、保护、培育等技术复合农耕制的中国型可持续农业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华北条件下果树三高与防污生产的“调亏灌水”技术和含大田在内的田间实时监测、短期预报、收支平衡的科学灌溉制度和实施技术,为实现我国节水农业提供了一条实现定量化的可供推广的技术途径。曾德超先生把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他又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科领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课题,并展开研究,保持了研究的前瞻性。他在学术研究中的整体性、关联性,把握关键环节等重要思想,对于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后辈学者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由于工作突出,曾德超先生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基础理论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杰出贡献校友奖,等等。 曾德超先生一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为农业机械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立之初,曾德超先生就从零开始,规划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制定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调配教师队伍结构,为农业机械化系和整个学院的教学建设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第一届新生入学,他就走上课堂,讲授《农业机械学》和《农业机械运用》等课程,内容丰富且富有感染力的课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步入耄耋之年,曾德超先生仍然老骥伏枥,笔耕不辍、教诲不止,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鼓励同学们用“敢于走钢丝”的精神,在科研领域大胆创新,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他的科研教育生涯中,为我国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他们遍布国内外科研、教学和生产多个领域,很多人已经成为行业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曾德超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曾德超先生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民贫困苦难的生活状况,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用科学技术强国富民。他全部的热情、真诚、智慧和努力都是为了改变中国农民、农业、农村的落后状况,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工作,即使个人处境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也不曾中辍。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农业科研事业,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曾德超先生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位好导师、好同事、好朋友,是我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我们深切悼念曾德超先生!让我们敬仰和学习曾德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科学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和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曾德超先生永垂不朽!
2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业机械首次纳入再制造试点
zidiao 2011-9-21 08:05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扩大再制造产品种类和试点范围,加快编制《再制造产品目录》。值得农机行业关注的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首次纳入再制造试点。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再制造试点单位的重点工程、技术研发、旧件逆向回收体系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对纳入国家试点单位的再制造企业,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并优先将成熟的再制造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纳入国家鼓励的相关名录。   农机再制造面临机遇   据了解,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农机等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发展再制造产业不仅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农机再制造发展潜力巨大。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农机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等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2010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3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768亿元,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产量50万台,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居世界首位。其中大量农机在达到报废要求后将被淘汰,退役装备还在大量增加,这为农机再制造提供了大量“资源”。   农机再制造的一个前提是废旧农机的回收和报废更新,此前农机企业对此持谨慎和观望态度,但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和加码,困扰农机回收和报废更新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农业部刚刚发布的《全国农机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制定农机以旧换新办法”。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并将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再制造产品目录》编制小组,将根据试点情况,把符合新品标准、规模化生产的再制造产品纳入目录,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优先采用再制造产品。同时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示范。支持生产企业、研究设计单位开展有利于再制造的环境友好设计。加强再制造产品设计技术和产品剩余寿命评估、经济环保的拆解和清洗、无损检测等技术的研发,做好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成熟适用技术的衔接,尽快形成再制造关键技术设备研发生产体系。并将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在部分维修网点建立再制造产品连锁示范店和售后服务点,加大宣传推广及监督管理。   农机企业忧喜并存   农机企业对再制造有何想法?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继华告诉记者:“为了培育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中机南方目前有以旧换新业务,但业务开展难度大,主要是异地的运输成本高企,而对于回收来的老旧农机则全部集中报废,这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对农机被纳入再制造试点,郑继华持谨慎态度:“由于市场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加上现在购机用户的心理需求,企业不敢贸然对回收的农机再制造,怕用户造成对企业销售翻新机的误解,这会对企业的形象和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农机再制造与汽车再制造差别很大,汽车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二手车交易市场非常成熟,老旧的汽车只要不达到强制报废的条件就可以进行二次交易。但是目前农机的二次交易问题还很多,还难以形成成熟的市场。”   但对于国家发改委将农机纳入再制造试点,郑继华还是表示:“这是个好事,对于促进农机行业节能减排能起到一定作用,至于企业是否申报再制造单位,还要仔细考虑。”   湖南中天龙舟农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龙舟”)自去年开始尝试以旧换新,并对销售业绩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收获机的销量一举突破7000台。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周燕飞介绍,去年公司共回收老旧收获机1960台,企业将回收后的老旧机械进行了一些钢材的再制造,如将长的轴承或零部件重新加工做成其他部件,但也仅限于对钢材部分的再制造。由于公司旗下有一家新滨湖发动机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中天龙舟开始尝试对回收的老旧收获机的发动机进行再制造,并专门上马了再制造发动机生产线和车间。“共再制造了400台发动机,通过检测,这些再制造的发动机完全达到了我们公司新产品的检测标准。但目前这些发动机都在仓库放着,我们的这个项目也停了下来。”周燕飞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怕影响龙舟收获机的品牌形象,“不管再制造的产品是否合格,质量是否过硬,消费者选择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疑虑。另外,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开始炒作这件事,说我们用的是旧发动机。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暂时下马发动机再制造项目。”   对于国家发改委将再制造试点扩大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领域,周燕飞非常高兴,他说,对老旧机械进行再制造是一件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他们公司肯定要去申请成为试点单位,“我们公司符合申请的条件,第一,有生产许可证、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和产品检测设备;第二,有旧件来源,目前我们正在做着老旧收获机的回收利用;第三,我们的产品有市场。”对于如何消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疑虑问题,周燕飞建议,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检测标准,对企业的再制造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在监督企业的同时,也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第二,作为企业本身,要向用户承诺,再制造的产品具备与非再制造产品同等的质量,享受同等的三包服务。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1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益闻录》与拖拉机的第一次中文报道
kexuechuanbo 2011-7-4 09:43
《益闻录》是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创办的天主教第一份机关刊物, 如图 1 所示。天主教奉耶稣为救世主,将他的生日视为公元元旦,该创刊号封面最右侧为天主纪年:“天主降生 1879 年 3 月 16 日”,刊名左侧对应为阴历日期 : 大清光绪五年 2 月 24 日,紧接着辟有此期目录,最左侧为“告白”,内容涉及出版周期及售价。除此以外,还标有刊期和出版地“上海徐家汇”。该刊用光纸单面印刷, 16K 线装,对折装订,每期为 6 页 12 面不等,由土山湾印书馆铅印,徐家汇益闻报馆发行。现该报存世量极少, 目前可见于北京、上海、南京、湖南中山、四川省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但保存都是部分原件并不完整。从至今保存的地方也可间接看出该刊当时的发行范围甚广。 益闻录.doc 《益闻录》的 出版分为两个阶段,从 1878 年 12 月 16 日 起到 1879 年 3 月 1 日 止,为试刊阶段,共出 6 号。试刊期长达 3 个月,这是当时其他报纸所未有的。 1879 年 3 月 16 日 起,《益闻录》正式发刊,号数另起,头版特辟有“目录”。试刊的 6 期,均为半月刊,正式创刊之初,亦为 半月刊,正式创刊之初,亦为半月刊,至同年的 8 月 16 号起“ 定每七日一次” 。自 1882 年 5 月 3 日第 151 号起又改为每 7 日出版 2 次,直至停刊为止。自此日起,不仅刊期有所缩短,而且增加了“贸易琐事”等内容,深受读者欢迎,并且以廉价招登广告。 《益闻录》是第一个记载使用农业机械耕作的期刊 ,其在 1880 年 9 月 12 日第 66 号“机器垦荒”一文指出:“兹闻天津有客民在距津一百五十里地方批租荒地五万亩,概从西法以机器从事,行见翻犁助来事半功倍”。这则报道虽没有明确指出使用什么机械耕作,但至少说明了在 19 世纪 70 年代末的时候,传统农业的坚冰上已经出现了裂缝,传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被打破,该“客民”拥有 5 万亩土地的规模并“概从西法“经营,这与西式的农场性质类似。该则消息在最后写到:“各省农民定必有闻风仿办者,眼界当为之扩也”,可见此则消息意义重大。按目前的记载来看,机械耕作的出现,是中国农业走向机械化的开端 。农业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支柱,生产工具的改进可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3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农机领域专利申请现状与分析
qijiangtao 2011-1-17 21:08
http://www.hdcmr.com/bgfree29323.html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 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农机领域虽属于传统的制造行业,但也毫不例外地被卷进了专利之争。仅2009年一年,农机领域专利申请就有2745件,且农机领域的专利侵权诉讼层出不穷。这也印证了农机市场商机的巨大和竞争的惨烈。中国的农机企业在如此形势下如何保全企业实力,以至利用专利制度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农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1985年至今农机专利申请情况   1985年至今,在我国申请的农机领域专利申请共4129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307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6714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2273件,发明专利申请约占30%,发明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的近三分之一。可见,传统农机领域专利申请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其中,2000年以来农机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9268件,占整个农机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四分之三强,这否定了传统观念上农机领域无专利的观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机领域专利申请方兴未艾。   我国农机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共39181件。其中,来自日本的专利申请共864件,来自美国的专利申请共342件,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韩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和以色列也分别在中国提出了上百件农机领域专利申请。可见,国外企业也很看重中国的农机市场,尤其是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申请量居其他各国之首。   农机专利大户申请专利情况分析   纵观我国农机领域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我国的申请人主要为大学、研究所。可见,传统农机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相关的研究所,农机领域的大部分先进技术亦掌握在大学和研究所手中。其中,中国农业大学专利申请234件,浙江大学专利申请183件,四川农业大学专利申请137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利申请105件,江苏大学专利申请87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75件,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专利申请60件。   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与大学或者研究所搞技术合作,以最小的成本、用最短的时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农机企业和大学、研究所的全面合作也利于充分整合农机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大学、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尽快将我国农机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高与国外农机企业的抗衡力。   农机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外国申请人主要为企业,这一点与我国申请人情况截然相反。外国申请人中专利申请大户的专利申请情况如下:久保田株式会社申请133件专利,洋马农机株式会社和洋马株式会社申请76件专利,井关农机株式会社申请55件专利。可见,外国的农机生产技术都直接掌握在农机生产企业手中,这些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基础比较雄厚。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外国申请人申请的都是发明专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与我国申请人申请的大部分为实用新型专利的情况不同。   由以上农机领域专利申请的分析可知,虽然国内申请人的农机领域专利申请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国内申请人的农机领域专利申请整体技术含量无法与国外申请人的农机领域专利申请相比。再加上国外申请人的农机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可观,国内农机企业不仅在出口农机产品的时候面临侵权风险,而且在国内生产、销售农机产品也同样面临侵权风险。这就需要农机企业在生产时事先预警,将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机领域专利申请在近十年呈井喷态势,说明农机技术正处于大发展时期。 ———————————————————————————————— 注: 本文仅供参考; 本文为转帖,并已标明文章出处,如出现与本文相关的纠纷请与原作者联系,博主不承担责任; 如需转贴标明本文及原文出处。
个人分类: 农业机械|2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观世界领衔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John Deere
wangyk 2010-12-12 09:57
王 应 宽 2010-12-12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参观世界领衔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 John Deere 在制定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ISU) 的计划时,已经联系好了参观约翰迪尔公司的行程。在此,要特别感谢已在 John Deere 供职 15 年之久的高级研发工程师 Shufeng Han 老师和 Gassman 一家三代人的帮助朋友 Philip Gassman 、其父亲 Max Gassman ( 老 Gassman) 和其女儿 Nicole Gassman( 小 Gassman) 。虽然参观时间只有一天半,但因为有人接待,安排紧凑,讲解精到,还是大开眼界,很长见识。 我曾在以前的博文中提到 2009 年曾在伊州参观过重型机器制造商领头羊 Caterpillar ( 美国访学见闻( 20 ):跨越五大 州 ,畅游大西洋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341 ) ,但因为时间紧,预定的写参观见闻,拖延了一年也没有写就。这次参观访问了约翰迪尔,就很想挤时间把参观见闻写出来,而不要一拖(中国一拖集团)再拖,天天拖(天津拖拉机厂)了! 11 月 17 日完成了对 ISU 的访问交流任务后( 访问衣阿华州立大学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8308 ),就开始了参观 John Deere 的行程。 11 月 18 日星期四,老 Gassman 早上 9 点如约准时到我住的速 8 ( Super 8 Ames Ia )旅馆接我去参观 John Deere 位于 Ankeny 的工厂 John Deere Des Moines Works 。 Ankeny 距离 Ames 大约 26 英里,从 ISU 出发沿 35 号高速南下半小时即到。老先生应该 80 多岁了,车开得慢,当然也为了一路为我讲解,大约一个小时才到达。 Max 曾在约翰迪尔工作近 20 年,退休后又去 ISU 教书。因此他有便利的条件帮我联系安排参观之事。到达后,我们在接待室稍微等了一会儿,翻阅了一些宣传册和 John Deere 办的杂志 THE FURROW ,看了其中的一期,发现有欧洲编辑、北美编辑、巴西编辑和墨西哥编辑,就是没有亚太编辑,我还调侃,正好有空缺,等回头我来应聘。结果后来在其他期的杂志上看到已有中国编辑( China Editor: YuMei Mu )了。 不一会儿,接待我们的导游就来招呼我们了。原来也是一位退休职工,大概 70 来岁,相对于我算是老同志了,但相对于老 Gassman 也就算个小兄弟儿!导游纯粹是义务服务,在美国像这样的志愿者 Volunteer 很多很普遍,到处是活雷锋。前几天看美国癌症学会招募志愿者,广告说得很夸张( In desperate need of volunteers ),看来是真的缺人手。忘记导游叫什么名字了,他开着电瓶车穿行在工厂的各个通道,边开车边讲解。我和 Max 则带着耳机,类似同声传译的那种,一路看着听着。位于 Ankeny 的工厂很大,从名称也可以看出,实际是约翰迪尔得梅因工厂(得梅因是 Iowa 州府)。与其他工厂生产单一产品类型不同的是,该厂主要生产 4 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耕作机械、喷灌机械、棉花收获机和谷物条播机( four different products for the company's agricultural equipment division-- cotton pickers, sprayers, tillage equipment and grain drills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 3 种机械的生产,也可能当天没有生产谷物条播机,抑或别的原因,总之,这个没看着。其他三种农业机械的生产车间都看到了。在安卡尼,约翰迪尔生产出了全公司最昂贵的机器棉花联合收获机,价值 60 多万美元。可见,很多农业机械比小轿车身价高,尽管很多人瞧不起看似傻大笨粗的农业机械,甚至爱屋及乌,推机及人,也鄙视我们这些搞农业机械的人机器笨,人也笨!其实,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恶劣多变,机器的性能和适应性远比在高等级路面上行走的小轿车强,要智能聪明得多! 1850 年 Taylure, Paige 就开始尝试研制开发棉花收获机器来代替人力。也就是在 1850 年 Samuel S. Rembert, Jedidiah Prescott 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申请了一种棉花收获机专利,专利说他们的机械可以扩展幅宽收获多行,但其后很久没有进展,直到 1889 年 Price Campbell Cotton Pick Corporation 创制了一种。 1905 年 John Appleby 申请了一种马拉牵引的棉花收获机。此后少有改进,直到 1924 年万国收获机公司(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买下 Price Campbell 的专利, 到 1943 年就已经生产出商用的棉花收获机了。 1980 年 John Deere 生产出了一种 4 行式的工业化的棉花收获机,据估计可以提高操作者效率达 85%-95% 。目前使用的棉花收获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stripper picker, 主要用于德克萨斯州和阿肯色州,该机不仅从棉杆上去除皮棉,还收获棉杆上的相当一部分物质如未开放的棉铃球。随后再通过重力分选工艺将皮棉与棉铃球分离。另一种类型的棉花收获机是 spindle picker 。该机采用一排排高速旋转的倒刺式纺车轴( rows of barbed spindles )从棉花植株上去除籽棉。籽棉随后被一个反向旋转的小滚筒从纺锤上去除,向上吹入棉筐。当棉筐填满后,机器将籽棉倒入单元模块成型机( Module builder ),将籽棉打捆成为砖块式或圆筒式的棉花捆,每捆大约重 480 磅( 218.2 千克)。导游在介绍中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名词 Cotton picker 和 Cotton stripper ,我还专门请教了两者的区别: cotton picker 只通过旋转轴的钯指或弹簧从棉铃中摘除棉花,而不伤及叶子和枝梗。收获可能多次重复摘取,因为棉花植株连续结果实。 Cotton stripper 是一次性收获机,常用于那些气候条件不允许重复收获的地区,该机拉走整个棉铃(不管成熟与否),并且从距离地面很近处切断棉杆,连同棉杆和棉铃全部进入机器,再用别的机器分离。棉花联合收获机是很复杂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农业机械,因此价格最贵。中国还没有研制出能解决棉花生产问题的理想机型,目前正在攻关。目前新疆大面积的棉花收获仍然靠人力手工采棉,据报道每年采棉季节,都会从内地运输好几火车的劳动力前去帮助采棉。 约翰迪尔在安卡尼生产的大型喷灌和喷雾设施也是很先进的。耕作机械更是花样繁多,能满足农场主的各式需求。 参观完位于安卡尼的迪尔工厂,我和 Max 还在他们的食堂( Food Court )吃了午餐。此前 Philip 已告诉我行程安排中有午餐,也没说谁请客,抑或是免费午餐。当时 Max 带我到工厂的食堂用餐,看着也与我们的大学餐厅或单位的食堂差不多,有几个窗口可领取食品,有一些桌子可以坐着享用。我拿了一些食品后看半天也没找见在哪里付账,那时 Max 去别处冲咖啡也不见了,我于是就近找了个桌子坐下,等了一小会儿就独自开始用餐了。我发现很多迪尔的职工都自己带饭到那里吃,我意识到这绝对不会是免费午餐,肯定需要付费。我正要起身去找, Max 端着食品和咖啡回来了。于是问他在哪里付账,他告诉我在饭堂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才赶紧端着餐碟过去付账,差点有失体面的混吃一顿午餐。 午餐后,我们就开车回到位于 Ames 的衣阿华大学校园。因为距离下班时间还早,我就去了 Max 的儿子 Philip 位于 CARD 中心的办公室。在他办公室我们又聊了很多,快下午 4 点,才去 Lie Tang 教授办公室,相约下午 4:30pm 他开车送我去 Waterloo (滑铁卢,重名太多,经常让人弄不清哪是哪儿)拜见 Shufeng Han 和安排次日对 John Deere 的参观。大约两小时车程,顺利抵达。参观之前, Dr. Han 先带我们去了餐馆,我们 3 人在那里享用了墨西哥风味的美国大餐,因为肉太多吃不完是必然的。晚餐后在 Dr. Han 新买的宅子(因为太新以至于还没有家具)里聊天许久,因周五早有课 Dr. Tang 星夜驱车返回 Ames 的家了,俺就留在 Han 宅里过夜,伴着呼噜一夜无梦到天明。 11 月 19 日周五,如约参观了 John Deere 的 3 个工厂:拖拉机、发动机、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首先,赶早八点去参观了拖拉机装配车间 (Tractor Assembly Division: Assembly of 95-500 HP Tractors and Deere Crossing Gift Shop, 3500 East Donald Street, Waterloo, Iowa, 319.292.7668) 。首先是在接待室观看了 20 分钟的宣传片,拍得很好,看了还想看,以至像拷贝一份在此与大家分享,但人家拒绝盗版!然后坐电瓶车参观了一小时( One-hour Riding Tour )。该拖拉机车间很大,生产各式型号的拖拉机,功率从 95 马力到 500 马力( 1 马力 =0.735 千瓦)。拖拉机的性能和外观设计融入了美学和人体工程学原理,鲜艳的绿色和黄色搭配得完美无缺,拖拉机不但潇洒漂亮,而且很聪明能干!从 John Deere 系列拖拉机的设计理念和价值主张就可见一斑。 Designed for everything, Built for youGet exactly what you need...and want Rise of the smart machinesThe most Intelligent Tractor in the World Boost your efficiency--Cover large acres fast with the incredibly easy-to-use and easy-to-own 9030/9030T Series Over, under and throughJohn Deere Specialty Tractor: Build to Fit Performance Made EasyTake the wheel, and take control Comfort Meets PerformanceA Difference You Can Feel More Deere , Less dough: Get the quality and feature you demand at the price you wouldnt expect More than a Utility TractorBuild for high-hour users and heavy-duty jobs Packed with Power Your all-around-the-farm performer Versatility and ReliabilityTractors delive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Work Hard. Wit hout the Hassle More Power, More Comfort, More Deere Feature Loader, Value PricedEverything you expect from John Deere 参观完拖拉机车间,继续乘坐 Dr. Han 的 BMW 车前往下一个点 ( 在车上我还调侃问韩老师 BMW 代表什么,他说不知。我解释道, BMW 就是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别摸我!相应的 MSN 摸死你! ) ,参观发动机装配工厂( Complete Assembly of Engines 200 - 600 Hp and Deere Crossing II Gift Shop , 3801 Ridgeway Avenue 319.292.5347 )。还是先看电影然后乘车参观。因为发动机是核心部件,安检和对拍照的限制比其他车间更严格,要求我们寄存手机和照相机在前台,只能乘车听讲解,跑马观花的看看了。发动机车间很大,生产各种功率和型号的发动机,除了用于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草原机械、林业机械、建筑机械等以外,还生产船舶发动机。到处堆放整齐的发动机外壳,原来都是在墨西哥生产后运到美国的。车间里既有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各式机器人,也有传统的手工作业,如手工电焊。喷漆机器人很好玩,很吸引人,我们在那里停留了许久,多看了几眼。每当有零部件传输过来时,机器人总能灵巧的把油漆均匀彻底的喷涂在零部件的各个表面。有好几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如小机器人的手臂够不着的就由大机器人喷涂。 参观完发动机车间后,韩老师又带我去了一个发动机、整机以及零部件的检测中心和他所在的研发中心参观。小 Gassman Nicole 帮我联系安排了这个参观。原来这个检测中心也是比较机密的,一般不让参观。但 Nicole 小姑娘很会办事,找她的上司谈并征得了同意。参观安排得很紧凑,因为每个检测单元测试的对象和所采用的监测系统都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人讲解。在这个参观行程中共有 8 位讲员帮我介绍, Nicole 全程陪同,真的感觉享受 VIP 待遇了!每到一处,就有一位 Guide 热情的给我介绍检测的设备、工作原理和流程,有的机器正在检测,就一目了然。老美的思维就是不一样,每每介绍完,总要给我机会问问题。参观完一个单元就把我带到下一个地方,交给下一位 Guide ,如此轮流,大约一小时就看完了整个检测中心。最后一个环节是带我参观了一下设在那里的研发中心办公室。穿过办公室后就到了一个三维影像设计的体验中心。那个东西真奇妙,当我站到那个位置后,工作人员把电脑上的图像投影到墙上,再逐步移到我身上,当我带上眼镜后,就身临其境的感觉到自己在拖拉机的驾驶室,可以看到车内的各种零部件,可以看到自己驾驶的前方和周围视野。如果感觉哪里不顺或不爽,就可以记录下来,设计时改进。我还建议,完全可以把他们的这个体验设计开发成游戏产品,让人们感受开拖拉机和农机下地干活的全新体验。我想一定会有人玩,会有市场。 参观结束后就是午餐时间, Dr. Han, Nicole 和我三人就在那里吃午餐,这回是 Dr. Han 刷卡请我的客。我们边吃边聊,气氛融洽愉快。闲聊中得知, Nicole 也是 Iowa State University 的农业与生物工程系本科毕业, 8 月份刚到 John Deere 上班。她因为在读书期间在 John Deere 做志愿者和实习,后来得到了认可被招录了。他们一家可以说与 John Deere 和 ISU 有缘,而老 Gassman 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人,因此,其子孙都从中受益了。 参观结束后,因为周末 Dr. Han 要回他在得梅因附近的家,顺路把我捎回 Ames(ISU) 。 Dr. Han 的 BMW 跑得很快,感觉在车上还没睡着就到了。下午在 Lie Tang 的实验室呆了一会儿。 ISU 的校园网还算友好,我没费力气就用自己的电脑免费享用了 ISU 的网络服务。因为开夜车习惯了,返程的 Greyhound 也定在了临晨 12 : 30 ,要坐夜车了。晚上汤教授先带我去了 ISU 附近一家小(但)有名气的中餐馆,点了几道菜和面条,加上免费的米饭,吃得饱的差点扶着墙才能出去了!通过这几天的用餐经历,我才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人的胃还就适合吃中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晚餐巨饱之后,汤教授说就近租部录像带,去他家看场电影就正好赶车。没想到他家的电视让一群孩子们占据玩游戏,他们自己轮班都快到打架抢位的激烈程度,自然没我们的份儿。汤教授夫人很热情,给我们准备了零时、水果和绿茶,我们吃着果、品着茶、聊着天,时间过得飞快。后来 ISU-ABE 系的 Brian 教授夫妇聚会完后,来汤教授家领取他们寄存在此的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寄存在别家),又加入到了我们的聊天队伍。他们走后,我也该出发赶车了。汤教授顶着夜幕,冒着严寒,送我到 ISU 附近的站点,在寒风中一直等到送我上车。我与汤教授虽只是第 2 次见面,但仍得到他热情地接待和帮助。临走时,我还挺感动的,鼻子酸酸的,就差眼泪哗哗的了! Greyhound 载着满车回家过感恩节的人们一路北上。不记得沿途停靠了多少站,也可能因为晚上交通不繁忙,迷迷糊糊感觉比去的时候跑得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明尼苏达的地界。地上仍然积着厚厚的白雪,清晨的寒风刮脸刺骨。预计 4 : 30am 就会到达 St Paul ,比预期早到近一小时。我正琢磨这么早到达,也不好意思让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林博士起早去接我。就打算到站后自己在那里多呆一会儿,再联系他来接我。不曾想坐过了站,一直到了终点明尼阿波利斯。原来去的时候,是从圣保罗上车,再到明尼阿波利斯转乘车的,原本以为回来时应该先到明尼阿波利斯,再到圣保罗。但没想到先到了圣保罗,我坐在倒数第 3 排,看见前面有人下车也不知是哪儿。还好灰狗的服务不错,当司机得知我错过站后,就告诉我在那里再等半小时, 6:00am 就有一班去芝加哥的车,从明尼阿波利斯出发,会路过圣保罗,可以免费把我捎回去。坐上车大约十几分钟,我又从明尼阿波利斯到了圣保罗,一看时间快六点半了,于是给林博士打电话来接我。因为这个美丽的错误让林博士早上多睡了会儿觉,也缓解了我心中的歉意。 创建于 1837 年的 John Deere 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从当初一个人的铁匠铺,历经 170 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如今拥有 5 万员工,业务遍及全球的世界领衔机器制造商和销售商。约翰迪尔的主要业务包括三大块:农业与草皮机械、建筑与林业机械、以及致力于其产品销售的金融信贷。 John Deere 的核心价值理念: Integrity/ 诚信、 Quality/ 品质、 Commitment/ 奉献和 Innovation/ 创新。不折不扣地坚持其核心价值,是保证其一百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翻阅其厚重的历史和铸就的辉煌,令人肃然起敬。 Integrity means telling the truth, keeping our word and treating others with fairness and respect. Quality means delivering the value customers, employees, shareholders, and other business partners expect every day. Commitment means doing our best to meet expectations over the long run. Innovation means inventing,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breakthrough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customers want to buy from JohnDeere. 自此,南巡参观访问 ISU 和 John Deere ,探寻先辈寻梦之路的行程圆满结束,也算是在美国的中北部画了一个圈,但这个圈只不过是自己留下的足迹,无法与小平同志 92 年南巡时画的那个圈相比,没有那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为不让拍片片,参观 John Deere 车间就没有多少图片。但还是拍到几张展示的拖拉机和正在装配的棉花联合收获机照片。其余照片是在其宣传资料图片上翻拍的,精度不高,但凑凑合合能看。 参观位于ANKENY的John Deere工厂 棉花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图/剖面图 正在车间装配的棉花收获机 韩老师在Waterloo新买的宅子及BMW 俺的参观证 John Deere办的杂志 参观结束后去礼品店给我儿子买的文化衫和棉花收获机模型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97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冲灯柴油机是什么
热度 2 liuqingshui 2010-8-24 20:38
读文献如下,上海新祥机器厂,采取几种引擎之长,设计制造成功冷迸式单缸卧式柴油机。冷迸式柴油机与老式 冲灯 柴油机相比有下列显著优点:( 1 )用油节省,可节省柴油 20%-30% ;( 2 )转速均匀,管理方便;( 3 )节约原料。冲灯式柴油机 上海新祥机器厂,采取几种引擎之长,设计制造成功冷迸式单缸卧式柴油机。冷迸式柴油机与老式 冲灯 柴油机相比有下列显著优点:( 1 )用油节省,可节省柴油 20%-30% ;( 2 )转速均匀,管理方便;( 3 )节约原料。冲灯式柴油机是什么意思?冷迸式柴油机是什么。
个人分类: 农业机械化|48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黑土地大手笔孕育“大农机”再建330个合作社
liuqingshui 2010-8-11 12:18
今年上半年,我省组建了 40个投资达到1000万元规模的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机合作社技术先进、机制灵活,全部装备现代化的农机具。目前,这些合作社的农机设备已招标采购完毕,今年秋天就将投入使用。而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我省已建成100个,今年还将建设330个。这也意味着,以往每个合作社投资100万元建设的小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历史,我省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开始提档升级,今后我省将大手笔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记者日前从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了解到,我省从 2008年开始探索建设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近两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组建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各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仅两年多,我省就建起了100个这样先进的农机合作社。 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投资规模达到 1000万元,动力机械配置都在180马力以上,场库棚建设占地不少于8000平方米。这些合作社全部实施规模经营,其土地连片经营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投入使用后,经过三年发展,合作社田间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将提高10%以上,劳动力转移将实现70%以上。今后合作社将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http://www.camn.agri.gov.cn/Html/2010_08_09/2_11180_2010_08_09_14057.html
个人分类: 农业机械化|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掌舵洲际“风向标” 打造农机“新航母”
wangyk 2010-7-30 19:48
王 应宽 转载 2010-07-30 Beijing, China 掌舵洲际风向标 打造农机新航母 发布时间: 2010-01-04 | 作者:姜靖 http://www.stdaily.com 2010 年 01 月 04 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姜靖 本报记者 姜靖 不久前在泰国召开的亚洲农业工程学会( AAAE )常务理事会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农机院)常务副院长李树君博士被推选为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以前历届的 AAAE 主席都是由日本、印度等国的专家担任,李树君是首位出任 AAAE 主席一职的中国人,也是历届中最年轻的主席。   他,当选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立志要为中国农机在世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能够当选 AAAE 主席, 李树 君说很偶然。直到在常务理事会召开当天吃早饭时,秘书处才通知 李树 君准备一个十分钟的就职演说,当时距离开会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我一直就梦想 AAAE 能到中国来,有朝一日中国人能够成为 AAAE 的主席,秘书处搬到中国来。我还梦想有一天,国际农业工程学会( CIGR )能到中国来。 李树 君说。此次梦想成真,在他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我国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得国际农业工程的中心向亚洲转移,亚洲农业工程的中心向中国转移。   据了解,在 李树 君当选 AAAE 主席的同时, AAAE 的秘书处将搬到中国农机院。而此前, 20 年来,相当于学会总部的秘书处一直设在泰国亚洲理工学院。    李树 君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将以担任 AAAE 主席的契机,除了让亚洲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共享 AAAE 的研究成果外,还要把国际上其他国家好的技术,好的科学家加入进来。同时,加强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合作交流,不局限于学术,经济贸易、展览、包括合资合作,要全方位推进大家的合作,让中国的农业工程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他,积极推进我国马铃薯加工技术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马铃薯加工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从依赖进口到成套出口的跨越   一个同样偶然的机会,让 李树 君赢得了中国马铃薯薯条加工之父的美誉。时间追溯至 1996 年,一位在薯条加工企业的同学找到时任农机院食品所研究室主任的 李树 君,希望与他合作开发薯条生产加工装备,也就在那时, 李树 君才知道,马铃薯加工的巨大潜力。马铃薯加工成淀粉增值 3 倍,加工成薯条增值 5 倍,加工成全粉或变性淀粉就是 8 倍。   不做不知道,看似简单的薯条,背后却需要一整套复杂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技术保障。不算上制冷机组和锅炉,整个流程共需要 40 多台关键设备组成完全工业化的生产。起步的艰辛让 李树 君至今记忆犹新。早在山西朔州生产线建设之初, 李树 君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头没有沾过枕头,累了就在车间长凳上眯一会。每逢生产季节,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开车去朔州现场办公。我的车技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李树 君笑着说,练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车技,还练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支队伍被人戏称为农机院的黄埔一期,更为重要的是首次探索出了技术与产业结合、促进科技服务产业的成功发展道路。   继 1998 年在山西朔州建成第一条马铃薯薯条中试生产线后, 2001 年,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马铃薯薯条生产线在甘肃金大地成功投产,目前薯条产品销往全国主要大城市,供不应求,打破了国内薯条市场国外产品一同天下的局面。经过十余年的自主创新,他带领农机院已研发出重大装备 53 台 / 套,涵盖淀粉、全粉、薯条等 8 种成套生产线,突破了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装备瓶颈,不仅实现了我国马铃薯加工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从长期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并成套出口的跨越,更为重要的是丰富了马铃薯主食化制品市场,实现了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2006 年,由农机院主持的马铃薯综合加工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开发项目一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力主发展生物质能源,要将秸秆吃干榨尽再造一个农业。   马铃薯加工技术走入良性循环后, 李树 君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农业生物质能源。他告诉记者,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必须遵循不能与粮争地,更不能与人争粮的发展原则,而秸秆是阳光、土壤、生产投入物等资源的综合产出物,是最大的太阳能储存器,农业产出物的 51% 都转化为秸秆,做好农业秸秆的收集和综合利用装备,也相当于再造一个农业。   对于从事食品工程技术出身的 李树 君来说涉足这一领域,也可以算是阴差阳错。最先关注生物质能源的电力企业,在启动秸秆发电的项目后发现,用以前输送煤的设备来输送秸秆根本行不通,于是就找到 李树 君,希望农机院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   最开始是为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秸秆的田间打捆设备。借着开发秸秆田间打捆机的契机, 2006 年初农机院成立生物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行业间的产学研结合,共同促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聚合常年在青饲收获、谷物收获、牧草收获、农用能源动力等技术力量开展秸秆生物质能源的探索与创新,时间和秸秆发电工程不等人,用了一年的时间开发出了大方捆秸秆打捆机,用了半年的时间开发了棉秆收获机,当年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目前,秸秆牵引式秸秆小方捆、自走式棉花秸秆联合收割设备,捆型秸秆装载设备等秸秆收集设备,配套生物质直燃发电厂。经过三年努力,先后组织承担了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料产业化示范、村镇农林剩余物直燃发电技术开发与示范、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突破分散、量大、多样的散装秸秆与工业化规模利用的收集装备瓶颈,力求加速实现秸秆收获的机械化作业。   生物质能源刚刚开始,要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难题很多,解决好秸秆收集仅仅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的第一步,在做好传统优势的秸秆饲料等技术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加强力量研究开发秸秆乙醇、生物基材料等综合利用的工程技术与装备。 李树 君说。   他,主持中国农机院工作,要做大做强中国农机产业,三年有成效、五年见成果、十年磨一剑    1999 年,农机院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科技企业。十年来,中国农机院从扎扎实实做好科研中受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发展成一个不差钱的企业。 2009 年 7 月 8 日 ,国资委正式发出通知,同意农机院作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的全资子企业整体并入该集团。 9 月 23 日 ,国机宣布, 李树 君担任农机院常务副院长,全面主持农机院工作。   下一步棋如何走? 李树 君提出坚持科研立院、发展产业、立足国机、服务行业、走向世界的发展方针。科研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的立命之本。但纯粹的科研如果不转化为生产力,就没有经济总量、没有利润回报,企业和员工的生存问题就没法解决,只能在产业上下功夫。因此,要把科研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技支撑产业、产业回馈科研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服务于产业,打造中国农业装备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目前,农机院已形成了贯穿南北中,涵盖农机、草原与畜牧机械、农产品与食品加工机械、工程机械等领域的五大产业基地。在 李树 君看来,农机院的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而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必须要转变科研院所特有的小富即安的经营理念,出重拳进行重组、进行资本运营。   对 李树 君来说,把企业做大做强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更为重要的是,做大做强产业还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他举了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例子。在没有国产机器的时候,购买一台日本进口联合收割机需要 36 万元,而当我们研制的国产机型上市时,日本收割机一下子降到了 22 万元,现在最多卖 18 万元。国外发达国家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全面高度机械化,农机品种多达 7000 种,而我国仅有 3500 种,以信息化为先导的高技术升级,又正在拉大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端农机市场基本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李树 君希望整个产业化进程能像自己做马铃薯加工技术设备一样,三年有成效、五年见成果、十年磨一剑。 附件: attachment1 责编:陈小柒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css.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1/04/content_141284.htm
个人分类: 学界精英|2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业机械
liuqingshui 2010-5-16 20:56
1945年,民国政府农林部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农业技术,共派人员 168 名,其中农业机械专业 7 人,有胡桓、李宜璋、马逢周、柳克令、万鹤群、沈应勤等。尚有一人未知,请赐教。
个人分类: 农业机械化|3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业机械最早使用
liuqingshui 2010-3-30 15:51
1863年,英商在上海设立德利火轮(蒸汽动力)磨坊,用机器磨面粉。这是中国最早使用机械动力。
个人分类: 农业机械化|2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09年收获机市场状况及后市预测
qijiangtao 2009-12-13 20:51
09年收获机市场状况及后市预测 http://cms.xxty.cn/article/show.php?itemid=87551 2009-11-26 09:05:32 作者:匿名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20 简介:   今年来,我国收获机械市场在各种利好因素,尤其是农机补贴的强力推动下,发展势头强劲。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8月末,国内累计生产各种型号收获机械42万余台,同比增长48.34%,比建国60年来产销最高年份 ...   今年来,我国收获机械市场在各种利好因素,尤其是农机补贴的强力推动下,发展势头强劲。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8月末,国内累计生产各种型号收获机械42万余台,同比增长48.34%,比建国60年来产销最高年份的2006年全年产量还多8万台,创我国收获机械年度产销历史之最。根据往年我国收获机械后四个月市场需求表现,借助正在实施的30亿元农机补贴,后四个月我国收获机械市场同比还将稳步小幅增长,全年产销总量有望突破50万台大关。   联合收割机增势迅猛   从月度走势分析,今年前8个月收获机械市场呈现出两个鲜明的个性特点:首先,月度同比稳步强劲攀升,月度环比起伏较大。一方面,月度同比以两位数的增幅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月度环比增幅跌宕起伏,增长最高的3月份,增幅高达78.4%,与最低-21.7%的1月份增幅相差100个百分点以上。其次,销售旺季前移,往年我国收获机械旺季发生在5月份,今年3月份就进入销售高峰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补贴的强力拉动。2月份在补贴区域较早的两湖区域已经开始启动,但全国市场处于观望状态,3月份全国补贴市场陆续启动,四五月份进入补贴高峰;二是季节因素。我们收获机械传统销售旺季在6月份,今年6月,虽然100亿元农补渐次完成,拉动力大大削弱,市场刚性需求成为该月度的重要支撑力量。   伴随着量的突破,我国收获机械市场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机械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加大。今年前8个月,联合收获机械占收获机械总量的比重为19.78%。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1-8月份,我国主要制造企业累计生产各种型号的联合收获机械8.31万台,同比增长32.44%。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市场总量创历史新高,谷物、玉米收获机械得益于补贴的拉动,成为市场热销产品。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补贴谷物、玉米联合收割机8.45万台,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5.63万台,玉米收获机2.82万台,分别相当于去年全年销量的2.2倍和1.89倍。   其二,市场启动迅猛,销售高峰期集中,以致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130亿元农机补贴成为农机行业的大餐,使今年的市场销售深深地打上补贴的烙印,由于各个地区补贴时间集中,致使市场需求打破常规,旺季由传统的四五月前移至三月份。   其三,高配置联合收割机在今年联合收割机市场上受到欢迎,销售比重明显上升。随着用户购买力的提高,豪华舒适、高端配置产品的销售比例明显增加,同时配套动力升级明显,其中90及以上马力段产品的销售比例上升到了70%以上。   其四,大喂入量需求倾向十分强烈,销售比重显著提高。随着需求升级,功率上延越来越强烈,产品向大功率、高效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高性能、大喂入量机型增速加快,作为大喂入量机型的主导产品约翰迪尔佳联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多重因素拉升市场销量   今年市场收获机械的飙升来自多重动力,其中130亿元农机补贴成为市场飙升的主因,其它利好因素也为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是刚性需求。在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小麦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机械市场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水稻、玉米机收水平依然偏低,2008年底,两大作物的机收水平分别为51.56%、10.61%。油菜、马铃薯、花生、棉花机收水平更低,由此决定了我国收获机械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强劲。   二是用户利好预期。2008年收割机用户收益较好,为今年联合收割机市场提供了利好预期支持。市场调查显示,去年,收获机械大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有效地刺激了潜在需求。   三是机型梯度更新,更新换代用户增多。自走机用户群体中有一部分农机专业户,这部分老用户使用一季、两季就会将机器卖掉更换新机,促进了自走机市场的更新换代,拉动了上半年自走机销量的提升。另外,我国在2002年、2003年年度产销量分别为23.12万台和20.59万台,其中联合收割机分别为4.53万台、4.06万台。按收获机械更新周期为7-8年算,庞大的更新需求对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四是企业促销。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措施。如一些企业在终端市场推行买一送一活动,即买一台收割机送一辆自行车;还有一些企业为刺激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加大返利力度,同时推行让利促销等等,这些活动拉动了收获机械市场的快速发展。   五是新市场的拉动。过去由于受购买力影响,某些省区农机需求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今年这些区域借130亿元农机补贴之力,需求能量得到极大释放,从而拉动了整体市场销量的飙升,市场销售比重明显提高。譬如今年1-9月份,广西、湖南、江西谷物收获机械比重分别占到全国补贴总量的18.82%、14.61%和13.71%,为今年的收获机械市场注入强大的动力。   六是热钱涌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自去年下半年始,有近2000万农民工返乡。各地出台很多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树立了农民创业三农的信心,一些在城里赚了钱的农民工回家后转向农机投资,致使农机市场热钱涌入。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某些地区返乡农民工购机比例占到了总销量的40%,返乡农民工成为农机市场的一支主力军。   七是两用机补贴拉升市场销量。其中玉米、小麦两用机补贴量大幅增加,致使今年的收获机械市场出现两个显著特点:一则拉升了市场需求,二则各地区用户集中提机。   区域需求不平衡 部分区域后来居上   从我国收获机械发展特点分析,不同地区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总体格局上呈现两个显著特征:其一,北高南低,北方收获机械保有量和机械化收获面积远高于南方;其二,东快西慢,东部是近年来收获机械化发展较快的区域。东部12个省(区、市)联合收割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02%,高于全国2.53个百分点。   第一,从1-9月份各个省、区市农机补贴分析,我国谷物收获机械需求区域高度集中于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两大区域占据前9个月谷物收获机械总量的67.86%;安徽、湖南和湖北等省份成为今年前9个月谷物收割机增幅最大的省份。   第二,玉米联合收割机主要集中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区域,两大区域前9个月的销量占总量的89.25%,山东、河南、河北等省是玉米收获机械主要需求区域。从需求品种分析,玉米联合收割机市场几乎全部为补贴市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中原地区受两用机和背负机补贴影响需求较少;玉米割台和两用一体机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南、河北以及东北域依然是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市场的主流市场,但今年的市场需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配套动力向70马力以上延伸。   第三,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域,也决定了苏皖、湘、鄂、赣是水稻收获机械的重点需求区域。市场调查显示,全喂入水稻收割机销售区域仍然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这些地区补贴资金相对较多,保持较好的销量。南方地区半喂入市场在补贴的拉动下,同比呈现大幅增长,前9个月,全国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销量达到1.1万余台,远远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第四,油菜、大豆收获机械在苏皖、鄂、湘以及东三省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   四季度或将小幅增长   第四季度,我国收获机械市场许多利好因素依然存在。其一,今年第二批30亿元农机补贴的实施,进一步点燃第四季度市场。其二,农机生产企业有在年底促销的习惯,一些生产企业为完成年度任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通过让利进行终端铺货,以强化市场竞争,从而拉动市场销售。其三,按照我国农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一些区域的农户为迎接传统节日,有在春节购买农机过春节的习惯,农机生产企业为即将到来的春节进行备货。其四,从需求品种分析,玉米收获机械市场作为农机补贴的重点机型,将成为热销产品。农机需求大省补贴重点,诸如山东、河南、河北等,随着30亿元农机补贴的实施,将强力拉升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市场需求。   在收获机械市场进入收官阶段,生产企业要掌控市场还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控制库存,既要考虑到明年市场的集中供应,又要考虑库存对企业的风险;二是注意处理好市场促销与利润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注意品牌打造,今年收获机械市场的竞争焦点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方面,打造强势品牌是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 http://cms.xxty.cn/article/show.php?itemid=87551 注: 本文仅供参考; 本文为转帖,并已标明文章出处,如出现与本文相关的纠纷请与原作者联系,博主不承担责任; 如需转贴标明本文及原文出处。
个人分类: 农业机械|4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