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抗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整合式抗震——防震减灾必由之路
热度 1 supdesign 2013-4-21 02:51
四川又发生了7.0级的芦山地震,地震再一次袭击了中国。防震减灾的警钟长鸣。 地震波固然能导致人跌到等,然而杀人的却往往是地震波导致的房屋破坏、山体滑坡、火灾等。 应对上述灾害,单纯的依靠地震预测、房屋加强等均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有机整合地震预测、规划、结构、装修、地震逃生等手段,最终实现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目标, 称之为整合式抗震 。上述观点曾经在2012年10月25~26日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召开2012年年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进行了交流,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认可和支持,正式论文也即将发表,在灾害来临之际,把该报告直接放到网上供参考使用。 超高层房屋抗震设防目标的探讨及实现ed3-2c-for网络2.pdf
个人分类: 02地震|2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热度 15 yqchen88 2013-3-23 10:42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听过那个时代的故事,但是我们这些人的记忆是抹不去的。记忆犹新,回忆加反思,说给朋友们听听。 “三面红旗”“大跃进”中最响亮的几个口号是:“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们这些当年的中学生也曾利令智昏地挖地 3 米 ,埋上死狗死猫(有机肥料)、烧完的草木灰,力图创造亩产超万斤的小麦世界记录。“人民日报”曾登载某“人民公社”把几亩地砍下的小麦叠在一起,亩产万斤的相片。据说也没能说服苏联的小麦专家相信。 全民大炼钢铁是另一个疯狂的记录(年产上仟吨)。我们不是照样回家“造反”,把多余的金属用品都捐献送去回炉(我们北京二中学校操场布满了挖地筑起的小土炉),炼“成功”的熔化铁块(是钢吗?),给大炼钢铁作了“贡献”,这些熔化的铁块会送去造枪炮反击美帝,解放台湾,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做贡献。可怜我们家仅有的两个青铜汤壶(可能算古董吧?)也不知去向。 记忆中的“超声波”大概是另一个大发明吧,家里钢管早交光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们骑车到自行车厂去“帮助”他们贡献钢管,好好的自行车制造用材料 -- 钢管,也要为“现代化”作贡献,我们这些第一次造反的中学生按领导指导把它们截成 30-40 公分的一段段,一头砸扁,遇水或空气据说就能发出“超声波”,可以有多种创世纪的用途,至少炸油饼可以省油,洗衣服可以省肥皂。如果全国都用上,对全人类是多大的贡献呀! 这不是在讲故事,都是我们的亲身经历。往事并不烟云,过去了半个世纪,我又回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切都变了,过去不敢想的建筑桥梁都矗立在北京,作为中国人多么高兴自豪。 住上几年,才慢慢发现,三百红旗的影响是这么深远,一切事情从骨子里还留下那个时代的影子和烙印。 每当我们取得一定成绩,不都是要想到“首创”“世界第一”“破纪录”吗? “创新、科学发展”对我们国家是多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看国际上、科学上的真实情况,看看我们的真实成就和贡献。“实事求是”就这么难于实现。如果再考虑“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我们的科学创新就都会走样。 我们不是还在大吹特吹,并引以自豪的大部分零件都是进口的“大飞机 ”吗?实际上,进口先进的发动机组装我国的重要战机,不正是考虑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明智的选择吗? 三句话不想离我的本行。“结构保护系统”是世界土木工程界从上个世纪起最伟大的创新之一了,人们把已经用于机械、航空等行业、成熟的机械产品引用到我们传统的结构工程领域,去增强结构的承受地震、大风等灾害的破坏。世界上已有上千个建筑、桥梁用上了经过严格控制质量的结构保护系统。然而,任何事情到了中国,大概就会走样。 人人都想自己“创新”,不顾“人命关天”的质量、效果,这就是现实。不难查到的至少有上百个“垃圾”产品的“专利”、“科技奖”。“重要的不是有人敢想,而是没人敢管,没人愿意管,对事故没人处理和惩罚”——这是我最近我见到美国著名的康教授,他这么评价中国的结构保护市场。 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们国家这么“幸运”,吹牛、造假者总可以这么逍遥法外。 意大利不是开出特大罚单了吗? 7300 个中的首批 200 个造假摩擦摆不是被法庭判定要取出更换吗?作为主要供货商的意大利 Alga 公司不仅被告上法庭,还在破产边沿上挣扎《 评意大利ALGA、FIP公司总裁被告上法庭 》。韩国也把一批的和我国一些做法类同的工程师、管理者(见 《重返危机现场——韩国三丰百货坍塌事件》 )送上法庭了吗,中国会吗?很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留下的习惯做法,有人能清算吗? 我是从搞科研出身的,现在也习惯性的总在思考怎么创新、怎么发展。但我清楚地知道科研和实际工程的巨大界限。一些粗之烂糙的山寨产品《 陆董事长开始骂人了 》 不是在大肆推广在我们工程中应用吗?不是到现在,还不停有人到国外早已淘汰的“科研库”里去收集理念、产品、未经有成效的发展,就拿来报到我们的“重大发明”“专利”吗?更有甚者,依仗特权和关系把它用上重要工程,捞取政治资本和金钱!我更清楚,我们土木工程中,从一个简单的理念发展到实用的产品的发展过程。 从学习了解历史、建立概念到产品,从小产品到大产品,从大产品到工程试用,特别是工程和长期的检验,每一步都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狂想在几个月内成功,只能是极不负责的梦想。 人人都想自己创造、自己生产这些跨世纪的产品,花点钱,请几个“专家”“院士”“教授”做个鉴定,捧捧场, 就可以通过。就可以用到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建筑和桥梁上,就是举国瞩目的“超级工程”也不例外。实际工程的需要、真正已有的科学结论都不重要。太可怕也太可悲了。反正在我国鲜有人真正提出问题,更没有人真正去审核这些工程的结果,对于实际造成的工程事故更是没人揭发、没有惩罚。特别是对于造假者,如果不加惩罚,不叫在我们工程上的造假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当然最好的惩罚举措就是不仅不能叫他们获得财富,还要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政治代价,成为造假者一辈子的痛。 不用我再举例了吧!关键是真有人过问。 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口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按科学发展的规律去做,希望至少按这个努力。
个人分类: 评论|1493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装配式预应力简支梁的抗震防落梁措施是怎么做的
热度 4 soar1120 2013-2-5 19:12
装配式预应力简支梁的抗震防落梁措施是怎么做的
本文介绍的是某高速公路装配式预应力简支梁的抗震措施。 这个措施用于地震高烈度区,并不是常用做法。 这个是纵向防落梁装置。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铁链把梁拴住。 这是横向防震缓冲措施。 上面两张是桥墩与桥台上的构造措施。
5538 次阅读|5 个评论
震级,烈度与结构抗震
热度 1 soar1120 2013-2-4 10:46
秦老师在他的博文《 中国桥梁一般不防爆炸,但防不防地震啊? 》提出了一个问题:“ 按 3.0 级地震考虑,难道该大桥连一个 3.0 级地震都顶不住吗? 弱弱地问一下有关专家们,假设一个3.0级地震发生在桥地面下100m处,按照有关抗震规范,桥应该坍塌吗?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59111.html 首先我不是什么专家,在科学网上我这种萝卜头是不敢冒充专家的。 秦老师,如果一个3级地震发生在桥面下100m处,桥能不能挡得住,还真是一个问题哦。 我们很少在报道中与实际中考虑过一个100m处地震的问题,因为地震的深度,以浅源地震为例更多的是10km。 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个问题等价于下面的问题: “ 桥梁100m处的一个3级地震能量,相当于多大震级的10km浅源地震传播到桥址处的能量呢? ” 这个问题恐怕就比较复杂了。 那我们看看能不能简化另外一个问题,1公斤TNT在原位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0km外多少当量的TNT爆炸传播过来的能量呢? 是不是可以类似像太阳辐射一样,成一个球体传播,那半径为10km的球体的表面积与桥位面积比,那数量级相差太多了。 实际上震级只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一个量,能量的传播是一个耗散过程,而实际的地震工程中,大家更关心能量传播到桥址位置还有多大,所以在结构抗震中更关心另外一个量, 烈度 。 简单来说,结构工程师更关心地震波传播到桥址处时,给基础带了多大的加速度激励。 我们说的设防等级也是烈度而不是震级。新闻报道中一直说某建筑能抗几级地震,这完全是错误的,如果地震原位释放,比原子弹能量大得多,哪个建筑能扛得住。 而至于震级和烈度的换算,恐怕没有一个很简单的关系。这与地震本身能力,地震波传播距离,场地特性等因素都有关系。 而一个2级地震的能量是否能够产生8度的地震烈度,从理论上讲完全是有可能的。
380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日本抗震专家:武藤清
kangluyang 2012-11-28 19:08
武藤清 Muto Kiyoshi (1903~ )   日本抗震结构学家。   1903年1月生于日本茨城县取手市。   192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工学院院长。   1931年以《短式刚架特性及其振动》论文,获工学博士学位。   1961年,他发起成立强震反应分析委员会,任会长。   196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   1969年他建立武藤结构力学研究所,任所长。   1976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   曾任日本建筑学会,土质工程学会,混凝土工程学会,及国际地震工程学会名誉会长等,并于1976年获得国际构造工程功勋奖。   他早年从事抗爆研究,曾主持“对新式炸弹(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威力及其对策研究”。50年代研制出SMAC强震仪并从事高层建筑研究。60年代提出高层建筑强震感应分析法及动态设计法,复制出SERAC型非线性模拟计算机,用于建筑结构对地震波的反应分析,奠定的柔性结构抗震的理论基础。   武藤清主编了《抗震设计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塑性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变形》,《结构力学的应用》,《结构的动态设计》等。   主要的学术成就:以传统的方法为依据,发展为较精确合理而简单易行的抗震结构设计方法,为各国工程界所广泛应用
个人分类: 土木工程|2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墨西哥的房屋结构抗震能力比我们好吗?
yqchen88 2012-3-23 16:35
墨西哥的房屋结构抗震能力比我们好吗?
墨西哥又发生强烈地震 , 昨天 (3 月 21 日 ) 北京法制晚报的大标题是 : “墨西哥 7.8 级强震 房屋抗震结构好避免重大伤亡” , 美国又修正为里氏 7.4 级强烈地震。墨西哥格雷罗州州长阿基莱向国家广播电台提供的最新数据称,约有 1600 幢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有受伤,但没有死亡。   对比 1985 年以来墨西哥遭遇的震级最大的地震, 1985 年的 8.1 级地震造成墨西哥城数千人丧生,记者们都看出了,这是因为政府未雨绸缪,有很好的“地震监测系统”“房屋抗震结构好”。  刚好北京市要花 150 亿加固改造我们的房屋。提高抗震能力应该是我们的目标之一吧。有这么多的银子花,假定有这么英明的领导,确实应该比我们可能看不起的墨西哥的房屋结构结实多了吧。我不知道别人,但这个结论我下不了。 先介绍个小故事, 1990 年我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博士学位毕业,我的导师 T.T. Soong 知道我是搞抗震的出身, 推荐我到墨西哥,给世界著名地震工程学创始人之一 Rosenbluth 教授作助教。后因叫我学墨西哥语被我婉拒。我也就失去了向这位国际大师学习的机会。 Rosenbluth 的专注“ Desig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Structures. 1980 ”是世界上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可见墨西哥在抗震上并不落后。 众 所周知,从 80 年代末从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的结构保护系统,在墨西哥也发展很快。他们没有像我国那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几乎人人都在想怎么制造结构保护产品,怎么多挣产品的钱。更甚者,借所卖的抗震产品难予检测,大肆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的钱,形成了我国抗震造假的另一个严重领地。相比之下,墨西哥的学者看来更多关注应用上的先进性、抗震上的实际效果、落实到实际工程中。仅从下面他们完成的三个安置了跨层阻尼器的高层建筑工程上看,其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好,节省费用,是个好的方案。只可惜在我国,这样的高效方案却无人问津。 特别这第三个 Torry Mayor 高层建筑的实际设计非常先进,设计者大胆使用了先进的带阻尼器的高阻尼反应谱进行了结构设计,并逐个构件的审查了受力满足规范要求。我国几乎还没有这种使用高阻尼反应谱的设计和校核。 请看: 【 1 】 液体粘滞阻尼器在超高层结构上的抗震抗风效果和经济分析 . 土木工程学报, 2012,45(3) 内容摘要 : 对于保护在地震及大风环境下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加设液体粘滞阻尼器是目前被工程界广泛认同、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有效的结构振动保护方案。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安装液体粘滞阻尼器的七座高层建筑,对阻尼器的安置方式、减振结构的抗震(振)效果、相关规范以及经济性进行评述。墨西哥Torre Mayor 大楼、美国波士顿大楼是世界工程界成功应用耗能减震装置的经典案例,银泰中心、盘古大 观是我国首批使用阻尼器进行减振控制的超高层建筑,文中对这些工程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结构抗震 设计进行汇总,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供设计者参考。近期美国几位学者在对一座 42 层钢筋混凝土 结构进行概念设计中,提出采用阻尼器替代剪力墙体系进行抗震设计的理念,本文对这一高层建筑工程 的抗震新方向进行介绍,引为参考。 关键词: 液体粘滞阻尼器;跨层大支撑;套索式安置;加强层阻尼器; TMD 系统; 【 2 】抗震阻尼器在墨西哥 Torre Mayor 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 钢结构 , 2011, 26(1): 50-54 内容摘要: 还没等全部完工开放就遭遇 2003 年强烈地震考验的 57 层 225 米高的高层钢结构 - 墨西哥 Torre Mayor 大楼,无论作为世界上首批采用阻尼器抗震的高层建筑、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先进的优化、构造和安装技术、成功的抗震手段,还是从减震结果来看 , 都为世界地震工程界开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先例。这里,我们编辑几篇介绍性文章,供大家参考。文章最后提出的作者的一点看法,希望引起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巨型跨层支撑; 临界阻尼比; 土壤和结构的相互作用,延性设计 这次地震比 2003 年地震对墨西哥市的影响要小,对 Torre Mayor 的振动也自然要小得多。仅就 7.4 级地震 1600 多建筑倒塌、没有死人,就是我们地震工程界了不起的成功!为了叫更多的人了解墨西哥 Torre Mayor 大楼的抗震设计和泰勒公司阻尼器的应用,我已经把一个原版录像放到了我的新浪播客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志前往观看: http://you.video.sina.com.cn/m/1278598584
5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几个免费下载地震波的网站
onduty 2011-11-15 15:05
下载地震波的网站: The Consortium of Organizations for Strong-Motion Observation Systems http://db.cosmos-eq.org ( Cosmos Virtual Data Center,US,可以批量下载地震波) 其数据库中地震波记录时间范围为:1933-1-1~2007-12-31 http://www.k-net.bosai.go.jp ( Japanese government project Kyoshin Network) 基本上是实时更新,但好像不能按地震波特性选波。 http://peer.berkeley.edu/smcat/ (伯克利的,批量下载不方便) Pacific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PEER) 2010年最新改版,功能很强大~ http://peer.berkeley.edu/peer_ground_motion_databas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Discipline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MCEER) http://www.isesd.cv.ic.ac.uk/ESD 尚未使用过 ( European Commision project site)
个人分类: 抗震|3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议云南保山地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qsqhopeiggcas 2011-6-29 19:27
读了 陈龙珠 教授的博文《 小议科学网的云南保山中小震效应》后,了解了云南保山地区 “ 相应的设防地震震级大致为 6.4 级”。根据我们对该地震区的预测分析 ,未来在保山地区附近会发生一 6.9 级左右的强震。若该强震发生,则该地区的设防地震等级明显偏低,需提高设防等级。 联想到 2011 年 6 月 20 日 发生的 5.2 级地震造成的 部分房屋挡墙倒塌、墙体开裂、房顶瓦片震落等损失情况,说明该地区的建筑物不但难以抵御 6.4 级强震,更难以抵御 6.9 级强震。 因离 6.9 级强震的发生还有一段时间,为防患于未然,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重新核定该地区的地震烈度参数,对未达标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加固,对威胁人民群众安全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进行普查并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秦四清 , 薛雷 . 云南盈江 M s 5.8 级地震和缅甸 M s 7.2 级地震预测总结及震后趋势分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1,V26(2): 462-468. 扩展阅读: 陈龙珠 教授的博文:《 小议科学网的云南保山中小震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70do=blogid=457557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3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跨越式的恢复--从抗震、耐震设计到免震设计及其它
liwei999 2010-11-27 11:19
跨越式的恢复--从抗震、耐震设计到免震设计及其它 (237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19, 2008 10:07PM 后来者居上,这是落后人可以追甍(dream)的一个说法,也是活著的希望。近來的成功事例有中国的手机通讯。中国人没有象美国人那样敷设通讯电缆的階段,而是在手机的阶段里一下超过了美国。农村人家里很可能没有固定电话,但有手机。今天敷设有线电话的费用也要超过手机。 房子塌了那么多,人们自然要想,造房子能不能不塌?第一个答案就是穷人的法则--没法子。第二个答案虽然也是穷人的法则--没法子,但是可以逼着穷人想法子。法子往往是逼出来。收税是个好办法,据说是可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好比家长逼着孩子念书,孩子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是那的确代表了孩子们的根本利益。 合设计标准的建筑可以少交些税,因为可以保證长期收税。不合标准的就可以多收些,因为一旦灾害倒塌,收不到税且不论,还要伤人、要社会還要倒贴钱。问题是对百姓到了手的财产收税,整个社会系统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就要讲交税的交换条件了。今天的稅往往都是尚未到手就抽掉了。 今天的建筑抗震的设计思想已经到达了免震的阶段。也就是中医思想的以柔克刚了。耐震设计是以刚制刚--加大梁柱的承受能力的设计思想。房子可以不倒,但是建筑的用料多,相对可利用空间少,而且地震来时,室内的坛坛罐罐都要有损坏。能不能让建筑免震?原理上是可以的,在地基与地表建筑之间装一个柔性连接的部分就可以解決了。问题在于如何设计这个柔性连接的部分需要对整个建筑作动力学的计算。这就要增加设计费用。 国人对支付设计费很有抵触情绪。因为看不到设计劳动在哪里。国人已经习惯了拷贝的思维。同时,革命教育的结果使得人们看重了流汗式的劳动、低估了绞脑汁的劳动。但是,這次地震是一個機遇,一個可以一切從頭來的機遇。做好了,計算的成本很可能就降下來了。如果四川地震能帶來這樣的轉機,幾萬人的犧牲也就不是無為的了。如果不是這樣,幾十年后,還會發生同樣的悲劇。 總是叫窮不是箇辦法,總是扶貧也是箇無底洞。利用這個機遇,做出一批能抵禦自然災害住宅、抵禦自然災害的社會體系,也就對得起這次的犧牲了。但最困難的問題在於教育群眾。窮人之所以窮,有一部分是窮人的思路帶來的。至少大部分富農的富都是因為比貧農會持家而富的。以鏡某熟悉的北京的建設說,那基本上是走了一條窮人的思路。富人的思路是梁思成的思路,那是箇很緩慢才能體現出價值的思路。窮人的思路是明天吃甚麼的思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思路,比較急。洋人蓋的大學比如協和、燕京,房子都是挑檐的,造價雖高,但是近百年過後,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而近來大學里蓋的逸夫樓,過百年也就只有拆的份了,修都不值得。 最困難的問題在於教育群眾。而最容易做的就是欺騙和操作大眾了。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這個道理。最近要做一篇論文,題目是《放屁不脱裤子的風險分析》,暫時休息一哈。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很难相信这样的建筑有很高的力学稳定性
wliming 2010-9-1 15:27
这样的建筑能抗地震?上海去年一座新楼房倒塌,是一个例证。
个人分类: 娱乐|19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唐山是一座震不垮的城市
STS 2010-6-1 16:32
几日前,到河北唐山学习,有幸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这是一座为了纪念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而兴建的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大量震后恢复重建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了师生们的心灵。纪念馆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对人类顽强和不屈不挠精神的感叹。 纪念馆里展出了大量真实的画面,同学们听着解说员详细的略带悲哀的解说,看着光感投影电影里的灾难再现,废墟、狼籍、凄凉,在这个展厅,刹那间觉得人竟是如此的渺小,在大自然施虐时是如此不堪一击。再看现在的唐山, 30 年时间,政府扶持,人民努力,唐山从震后没有呼吸、没有脉搏、没有流动的血液,只有一片废墟到现在煤电、瓷器、冶金、纺织、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等多位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再造,这一切需要多么伟大的智慧! 看着纪念馆远处巍然屹立着的唐山新城地标 唐山抗震纪念碑,直耸云霄,昂然矗立,这便是不可折服的唐山人民的精神象征。这是一座镇定和从容、忍耐与顽强并存的精神的丰碑、生命的图腾。
个人分类: 评论|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远离地震断层!
BihongFu2010 2010-4-16 18:10
远离地震断层 付碧宏 1976 年的 7.8 级唐山大地震 , 2008 年 5.12 汶川 8.0 级大地震和2010年的 4.14 青海玉树 7.1 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 地震断裂带 ( 活动构造 ) 似乎成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 灰色地带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我们的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城镇都位于地震断裂带(或活动构造)上或附近。 大量的地震灾害现场考察表明, 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地表数米的错动:2001年昆仑山地震断层最大水平位错达到8米左右;2008年汶川地震最大垂直位错达到10米左右。 上述事实表明,地震断层或地震地表破裂带上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是无法用抗震设计的手段来减灾,采取 避让 地震断层带是减灾的首要对策。早在 1971 年美国 San Fernando 地震期间,美国加州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注意到了地震断层产生的直接地震灾害, 1972 年初美国加州州政府就通过了 特别调查法案 , 1994 年修订为 地震断层划定法案 ( Earthquake Fault Zoning Act ),主要目的是防止用于人类居住的房屋建在活动断层地表形迹之上, 并规定在地震断层两侧各避让 15 米才能建造供人居住的建筑物。 1999 年台湾集集 9.21 大地震后,面临被地震断层直接损毁的建筑物是否重建问题,台湾营建署在当年 12 月 16 日初步决定永久性禁、限建设计原则:地震断层两侧各 15 米范围内,不得兴建包括学校、医院、警察局、消防救灾等公共建筑及大型公众营业场所。同时,由于大地震发生时,活动断层不同部位地表破裂发生的位置和破裂宽度有很大差异,因此,日本、台湾等还规定在活动断裂带两侧各 100 米范围内,禁建大型工程设施。 从多次大地震的发生来看,活动断裂带往往是构成破坏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活动断层发育的地区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潜在风险。 因此,开展我国高密度人口地区的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害性评估工作,评估活动断层未来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性,对城市新建重要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的选址,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确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对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要借鉴发达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震后重建的经验,建议尽快立法,根据地震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活动断裂带不同部位的地表变形特征和变形程度,设立民用建筑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建设的地震断层 避让带 ( 30 米)和大型工程设施建设的活动断层 禁建带 ( 200 米)。 其实,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很好的范例,我在以前介绍过的甘肃省阿克赛县老县城就位于世界著名的地震断裂阿尔金大断裂上(上图),十几年前,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将县城整体搬迁到 20 多公里野外的一个绿洲上,历史终将证明这一搬迁行动是伟大而英明的决策!但目前还有一些城镇处于阿尔金断裂带附近,这些城镇是否要尽早迁离地震断裂带(下图),是考验各级政府智慧的关键问题。 因此,许多从事地震地质研究的科学家已经建议加强高密度人口地区的活动断层探测研究。最近,中国地震局以徐锡伟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开始实施的地震断层详细探查的 喜马拉雅 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预防地震灾害 , 请从远离地震断层开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44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忘!旧金山民居的防地震装置(组图)
chrujun 2010-1-15 12:38
嵇少丞 教授提出为什么同样级别的地震发展中国家伤亡人数多, 发达国家伤亡人数很少的问题。下面是 嵇少丞 教授的博文: 一个7.0级地震为什么可能导致上十万人死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964 嵇少丞 教授指出, 发达国家重视防震是伤亡人数少的关键。 我去年在美国参加SEG年会后在旧金山拍摄了一些旧金山民居防震装置的照片,可作为为 嵇少丞 教授观点的佐证。这也让我们真正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义。 据导游介绍,旧金山民居全部都拥有地震逃生设施! 只有不忘记历史,防患于未然,惨剧才不会重演!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69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pony1984621 2009-7-13 23:34
附件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3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攀枝花
malidan 2009-3-16 16:44
攀枝花 攀枝花不是攀树花。 攀枝花不是木棉花。 2008年5月底,一帮刚装完了一个大东风车大猪的农民,正在路边的粥摊吃粥。 你小子好运,年底养的小猪现在出栏,碰上个好价钱,不但可以把建房的贷款还了,还会有几万元的余钱。二叔拍一掌侄子的肩膀大口的喝着粥。 还不是得二叔一直的关顾,还有好几千元的运费未还给二叔呢,这车猪卖了就一并还了。 我看这样吧,臭小子,我那几个钱你要还我的话,你就一并凑够五千元,我们损给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吧? 是啊,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我们肯干,是不会挨饿的。 我们也捐点,虽然钱不多,尽爱心,人人都捐点,就可以帮上国家的大忙了啊。大家七口八舌的说开了。 轰!一声巨响,只见路上一团火光熔熔。 不得了啦,我们的车起火了! 快!快!!不能让肇事者跑了。 粥店的伙计,还有住的近公路边的村民都手上拿着家伙以最快的速度往出事地点飞奔。 还是跑东风车的二叔见多世面,心灵醒,他才跑出几步就停下来了,拿出手机,打通119,110的电话,报案。 原来是市民政局的车。 我就说嘛,挂个抗震救灾的牌子,不知底里做的什么好事。 准是喝多了,大白天的,我们的车好好的靠在路边,又不是休息时间,怎么就直直的撞上我们的油箱了呢。 捐款也要直接捐到灾民手里才行,我们不信这些官大爷。 就是啊,你没听说过,官们一上任就先换车啊?把旧车卖了,卖个十万,开发票时是4万;再买个新车,15万,开发票30万,这一卖一买就够你臭小子种几辈子的田了呢。 不会这么好挣的吧? 不信?!你看看哪任书记镇长上台不是三几年就可以到处有洋楼了,而做小职员时,他们也比我们富不了多少;更不要说是市里的大官了。 这个倒是的呢。 把车团团围住的村民大声议论开来。 在小车里的贾付局长面对如此的情势也是急出了一头汗。 让小李子坐架驶坐上,他是试用期,要处罚也轻些。强将手下无弱兵,贾付局长的秘书此时反倒清醒着。 一语惊醒梦中人,贾付马上部署起来:对,等下交警问话你就装脑震荡,不清醒了。我们就帮你说连着20多天,天天下乡宣传抗震救灾,都没有好好睡个一觉,好好吃过一餐安心饭了。你先把责任担着,我们不会亏待你的。 处理完了现场事情。例行公事,交警就把小车的人带走,还有几个农民。 脑震荡的司机小李当然就直送往市人民医院了。 检查结果出来了,浓眉大眼一脸严肃的年轻主任医生在检查单上写上:一切正常,血清酒精度严重超标。 医生,看病不是要望闻问切的啊,你们的机器也可能会有出问题不准的时候吧?秘书讪讪的对不识时务的年轻医生讲。 医生也不理他,只打手势让他不要出声,就开始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 地震。 你们今天去哪里? 攀枝花。 去做什么。 地震。 你叫什么名字? 攀枝花。 你们今天在哪个地方吃饭? 攀枝花。(本地几乎人人知道的一个酒家) 陪你们吃饭喝酒的女孩叫什么名字? 攀枝花。 攀枝花里你最喜欢的女孩子是谁? 攀枝花。 站在旁边几个医学院的男女实习医生怕被老师骂,死忍着不敢笑。 一个机灵的男生早已悄悄的把手机录音录像功能键打开了。 好事传不起,羞事传千里。事情未果,攀枝花故事早已飞传本市的大街小巷城里乡间了。 虽然最后盖着医务科大印的检查单上写着过度疲劳,脑震荡I度。 此事后,大凡群众不信任的政府的人或事,本地百姓就会笑着来上一句 攀枝花!!
个人分类: 轻语小说|43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古塔震裂后可能不倒且裂缝能合吗?
陈龙珠 2008-5-30 20:58
前几天在科学网博客曾读过一篇文章(抱歉现在一时记不起来是哪位博主写的),说的是西安雁塔曾遭遇地震而开裂,但它不但没倒,而且在后来地震时其裂缝还闭合了。这让我想起 2001 年 11 月我在 BBS 饮水思源自己学院版与同学们灌水交流的一个话题。现对文字作一些修改后转载于此,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 这次直研面试时(指 2001 年秋季学期),我曾问过一位同学这样的一个问题: 去年我在大理苍山脚下的三塔游览时,导游向我们介绍说:三塔是很灵验的,当年遭受强烈地震时,它们不但是裂而不倒,而且是被震出的裂缝在后续地震中竟又闭合了起来。对其他一些建于山上的古老寺庙建筑,也常有这种类似的震而不倒的传说。你说这种传说有可能是事实吗?(可依据于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两类场地的加速度反应谱示意图 a -硬场地 , b -软场地; T (s )-建筑固有周期(秒),A(g)-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同学们在 BBS 上讨论后,我写出的看法是: 大理三塔位于苍山、洱海之间,应归属于硬场地 。(西安雁塔所在场地估计也属此类) 对于 硬场地上 的结构,其地震反应谱特征是在固有周期超过一定值后,地震作用会随其基本周期的增大而减小。具体对大理三塔这类 起始刚度较大、固有周期较小的结构 来说,当它们遭遇较强地震而 开裂后,其结构刚度就经历了一个由高变低的过程,而基本周期将相应地由短变长 。由图可见,在后续地震或烈度不高于主震的作用下,基本周期延长了的 有裂缝的塔体结构所受到的地震作用放大效应比开裂前的要小 (还与裂缝处能耗散更多的震动能量有关),这就有可能不至于使塔体倒塌,而此时裂缝两侧不同步小幅摇晃还有可能( 但概率不大 )使原来较宽的裂缝变得小起来,甚至看上去象是闭合了。 由上图可见,与硬场地情况基本相反,在 软场地上,建筑被震裂后 ,其固有周期延长,则在后续地震时受到的 地震作用放大效应会有所加强 ,从而更加容易遭受破坏。 以上只是对古塔传说的可能性做了很初步的定性分析。对具体的古塔建筑,必须根据其实际结构、场地和地震波等特性进行结构动力学计算分析,才能给出较为合适的结论。 顺便一提的是,利用上述原理,在近1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试图研发 通过在某些合适部位设置受震易损构件的建筑结构自身耗能减震技术 。 ==== 附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反应谱 T g 为场地特征周期(s)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型(自左由硬到软) I II III IV 第一组(近震)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远震) 0.35 0.45 0.65 0.90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7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