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王季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热力学的发展创新:现代热力学标志着完整的热力学学科建成
热度 4 sciencepress 2016-9-1 09:03
作为热力学学科的核心基础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更完整的表述——可在前人的经验总结再加上 王季陶 等1990年至今约25年间系统发展提出的低压人造金刚石热力学耦合理论的基础上得到. 目前这部分内容已经被国内外某些理工科大学所引用, 也已经被著名的倪光炯、王炎森著《物理与文化(第三版)》(国内100多所院校作为文科物理教材)一书的热力学部分所引用. 本文就最新的人类宏观经验总结的简单介绍, 整个介绍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完整的热力学学科就是由经典热力学和现代热力学两部分所组成. 1. 热力学是一门严谨的基础理论学科, 因此任何基本概念都必须有严谨、明确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将近150年来热力学基本上一直停滞在经典热力学阶段. 考虑到所有自然界的宏观转变总是可以分成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两大类,需要创新发展提出如下界定: 由上述所界定的 出发, 可得到如下的热力学学科的完整基本分类. 2. 热力学学科的完整基本分类 图1 适用于整个宏观世界或称大自然(不包括尚不清楚的其他宇宙部分)的能量和能量转换. (未考虑重力场等因素) 3. 热力学发展史上只有两次重大的突破机遇 (1).自发简单体系的(经典)热力学创建(1824-1920s): 热机的出现和卡诺定理突破了牛顿力学一统当时近代科学天下的局面. (2).非自发过程耦合体系的现代热力学创建(主要1990以后在前人经验总结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低压人造金刚石成功及其相应的热力学耦合理论突破了经典热力学一统热力学学科的局面! 4. 整体熵增原理(Global Entropy Increase Principle) 热力学学科的最重要创建人克劳修斯(Clausius)在1865就说: “第二基础原理, 在我所给出的形式中, 断定所有在自然界中的转变可以按一定的方向, 就是我已经假定是正的方向, 不需要补偿地由它们自己进行; 但是对相反的方向, 就是负的方向, 它们就只可能在同时发生的正转变的补偿下进行。” 但接着他在后面又提出: “宇宙的基本定律. 1. 宇宙的能量是常数. 2. 宇宙的熵趋向于极大值.” 这样就引发了 “热寂论”等争论, 实际上热力学仅仅适用于有限的宏观世界(或称自然界,不包括尚不清楚的其他宇宙部分等). 在20世纪克劳修斯1865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扩展表述几乎完全被遗忘. 1865年克劳修斯的认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 熵增和能量耗散的联系不明确, 也没有建立整体熵增原理.开尔文(Kelvin)随后证明孤立体系熵增 ( d S ) iso 和绝对温度 T (通常就是环境温度)的乘积 T ( d S ) iso 就是有效能量的耗散(退化). 但是也没有明确建立普适的整体熵增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d i S ≥ 0. 其中 “整体熵增等于体系的熵增加环境的熵增( d i S ≡ d S system + d S surr )”, T d i S 就是普适的有效能量耗散. 5. 低压人造金刚石的热力学耦合(化学泵)理论 1990年由复旦大学王季陶和瑞典Jan-Otto Carlsson共同提出, 低压人造金刚石的热化学(或化学泵)理论模型. 并且被国外学者在2001年 Nature 发表的论文中就给予了明确的肯定说: “… 通过反应(1)和(2)方式来阐明(低压)金刚石生成的热力学耦合模型已经被很好地发展出来了. (… the thermodynamic coupling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diamond in reaction (1) and (2)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其他国内外的肯定评论就在此省略了. 1995年复旦大学低压人造金刚石非平衡相图的定量化计算成功是热力学领域中的重大突破. 其中非平衡相图理论定量计算的理论基础就是现代热力学 的核心: 并由此创建了一个非耗散热力学 的全新领域. 对我的英文版非耗散热力学的专著J.-T. Wang, Nonequilibrium Nondissipative Thermodynamics – With Applica-tion to Low-Pressure Diamond Synthesis. Heidelberg: Springer, 2002, 254 pages. 欧美都有肯定的书评和评价公开发表. 法国珀斯和鲍鲁同 (M. Pons, D. Ballutaud) 在他们的书评结尾中说: “最后, 这是一本热力学和金刚石生长领域都值得一读的非常好的参考文献, 其中提出的新概念也很值得思考” (Finally, the book is an excellent bibliographic source, for the fields of both thermodynamics and diamond growth. It is certainly worth reading and the concepts presented worth thinking about.) 以及美国费尔斯克(J.D. Felske)在另一篇书评结尾处说: “总之, 此书不仅对从事金刚石薄膜制造的人而且对热力学家和生物化学家都是重要的” (Overall, this book should be of interest not only to those who work in diamond film production but to thermodynamicists and biochemists as well.) 6. 1873年瑞利提出耗散最小化原理. 热力学耦合的判据式 能全面体现能量耗散和耗散最小化定律, 包容了耗散的退化和耗散最小化的进化. 而任何发生实际宏观变化的耦合复杂体系就一定归属于耗散热力学 . 由于现代热力学的耗散热力学更多地涉及化学, 生命科学, 往往成为注重只有物理自发过程经典热力学的盲区而被隐藏或被其他学科的宏观课题所异化. 事实上, 1873年瑞利提出的 “耗散最小化原理” Lord Rayleigh’s “principle of the least dissipation of energy”)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关的人类经验一部分, 它之所以在过去常常被重视不够, 其原因正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他内容一样, 它的推论需要得到实验的检验证明, 而不是在其他假定前提条件下对它进行理论 “推导”的结果. 7. 热力学的发展创新 上述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都具体体现在1998年以来的我们系列创新发展的专著中. 图2 我们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的原创性现代热力学系列专著 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九本现代热力学系列专著: 现代热力学: 适用于非自发过程的耦合体系 (英文版) ,可以说这将成为完整热力学学科基本建成的标志. J.-T.Wang, Modern Thermodynamics: For nonspontaneous process in coupled syst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整个发展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 除了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没有也不需要引入任何其他假定和前提! 热力学发展将会进一步在深度和应用(特别是非平衡冶金相图, 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继续进行。 总之, 当今最新人类宏观经验的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部分)可以表达为: “只有自发过程的简单体系都自动地趋向于能量耗散, 经典热力学数学判据式为 ; 而非自发过程只能在同时自发过程的耦合或补偿下进行, 总的(体系加环境)能量耗散不可能为负, 并趋向于耗散最小化, 理想的极限是零耗散(即非耗散), 现代热力学数学判据式为 .” 图1所标志的完整热力学学科的基本建成及其重要应用——低压人造金刚石非平衡相图定量化的计算被实验所证实也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也是检验现代热力学和热力学完整性的坚硬 “试金石”. 王季陶 (复旦大学: jtwang@fudan.edu.cn )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动态|915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复旦故事] 夕阳无限好 何愁近黄昏
热度 3 jitaowang 2013-4-17 07:29
夕阳无限好 何愁近黄昏 王季陶和妻子郑培菊的故事 原载: 复旦人, 2009年6月,试刊,总第二期,98-99页 本刊记者 张晨斐 5 月里一个普通的清晨,还不那么强烈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一对骑着车的老夫妇身上。从复旦大学十二宿舍楼出发,沿着国顺路穿过邯郸路,再进入复旦大学校园。自从去年夏天骑上了这辆特别的自行双人车,一路上老夫妇俩总能吸引到不少人的目光。 图 1 :曦光中,王季陶带着妻子骑行 7 点半,车子在复旦大学微电子楼前停下。锁好车后,老先生搀扶着他的妻子慢慢走上二楼的实验室。老先生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而老太太则静坐在靠墙的椅子上。阅览手边书籍报纸。有时是已经看了好几遍的《科学发展观》文件 . 图 2 :自行制作的大机器使办公室略显拥挤 老先生王季陶和他的妻子郑培菊都是复旦大学的退休教授。 1955 年他们同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后留校执教。文革时,研究有机硅的王季陶被调到物理系,进而研究起微电子。今年 76 岁的他在 10 年前已退休,但是多年以来依旧每天来实验室工作,连双休日也不例外。只有到了国定假日学校封门时,才会 “ 乖乖 ” 呆在家里。然而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他的老伴总会和他形影不离,因为郑老师的记忆力在退休后急剧衰退,甚至有过为了寻找外出的老伴,反倒险些把自己弄丢了的经历。 图 3 :每天早晨,郑培菊老师看着先生王季陶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辆自行双人车是王老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最近还刚申请到了国家专利,它由一辆三轮车和半截自行车组装起来的。 “ 用三轮车增加了稳定性,加上后半截自行车,则是考虑到老伴也需要一定的运动 ” 。每天 “ 上下班 ” 成了两位老人锻炼身体的好机会。 图 4 :王季陶将特制的小车锁在微电子楼下 王季陶白天的工作是搭设备,实验室里那个讲台大小的仪器便是由他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的。还有一台已经在楼下实验室运转,正在为微电子学系的师生们服务。以前,实验室的设备大都进口,一台就要一百几十万。王老师便开始自己琢磨机器原理,先从维修进口机器入手,一步步摸透构造。最终完全自行组装。现在,他正在试着改进进口机器的缺点,优化设备。 图 5 :每天七点一过,王季陶带着夫人郑培菊从车棚中骑车出发 有时,王季陶会带着老伴去北京路采购设备零件。用老年卡乘 139 路转 21 路下,刚走进店门口, 老板会笑着招呼这对老主顾。采购完毕,老夫妇俩提着大大小小的仪表、管子返学校。这是他俩除了 “ 家 ---- 实验室 ” 两点一线的生活以外唯一小插曲。 王季陶和郑培菊的小女儿笑着回忆: “ 节假日,爸妈从来不带我们出去玩。这一点不夸张。吃完年夜饭,别人都在外面放炮仗,我就被妈带到实验室来了。 “ 也许是家学渊源,他们的一双女儿现在都在化学领域做研究。 结束白天的工作,晚间才是王季陶的工作重心 ---- 写书。由于退休教师不能够再领取国家拨给的科研经费,所以王季陶便利用制作的机器设备赚点钱,供自己出书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其实,电脑前潜心做出的理论成果,才是王季陶真正的心血所在。 王季陶自嘲是 “ 会干活的书呆子 ” 。他说 : “ 虽然做的设备都投入了使用,可能还是赔钱。书呆子就呆在书上,自认为把书都出版好就是 ‘ 赚 ’ 了。 ” 图 6 :到达学校, 王季陶夫妇便直奔微电子楼 如今,王季陶已经出版了 4 本热力学方面的原创性专著,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本新书出炉。目前,他手头还有中英文两种版本的 《现代热力学 ---- 基于扩展卡诺定理》即将问世。在这些书中,有 180 年历史的卡诺定理 ( 热力学方面认为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的一种定理 ) 首次遭到挑战。 王季陶的理论成果在国际上得到了肯定的回声。但是对现代热力学的最新发展,王老师认为,本科生甚至本校的教师对它都了解甚少。他一直强调 “ 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是没有权威的 ” ,他认为创新才是科学的生命。他对下一代科学事业的接班者寄予着厚望。 深夜,敲完最后一个字,合上笔记本,王季陶来到老伴身边躺下。对于睡梦中的郑培菊来说,今天的事可能已经忘记,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可对于王季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每一天都是一种全新的投入,有着老伴的默默陪伴,生活如此有充实感,足矣。 (图片上传不易, 是一次一图慢慢添加的)
个人分类: 纪实篇|4344 次阅读|12 个评论
谢谢[编辑部]: 恢复了虞忠衡关于王季陶: 熵变-熵产生计算的评论
热度 1 jitaowang 2012-2-20 12:09
作者 王季陶 首先 , 谢谢 恢复了 2011-4-25 虞忠衡老师 原来的评论 . 当时就说了一个 “ 谢谢 ”. 没有再讨论 . 现在看一下 : 虞老师说的是正确的 . “ 熵变计算 ” 中 , 不需要环境熵 : 正如 李铭老师所 归纳 的 “ 计算熵变三部曲 ” : (1) 根据实际的过程确定初态和末态; (2) 在初态和末态之间假设一个可逆过程; (3) 沿着假设的可逆过程对 dQ/T 做积分。 我 ( 王季陶 ) 说的也没错 , “ 熵产生计算 ” 中 , 需要环境熵 : 而 熵产生计算的方法 实际上就是在 “ 计算熵变三部曲 ” 的基础上,最后增加环境熵变的计算。 (1) 根据实际的过程确定初态和末态; (2) 在初态和末态之间假设一个可逆过程; (3) 沿着假设的可逆过程对 dQ/T 做积分; (4) 环境熵变的计算。最后把前三步得到体系的熵变 ΔS syst 和后一步得到环境的熵变 ΔS surr 相加就是体系的熵产生 Δ i S ( 即另一 孤立体系的熵增 ) 。如果实际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 体系的熵产生一定等于零。如果实际的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 体系的熵产生一定大于零。前面的熵产生定义式 dS = d i S + d e S ,也可以写成 ΔS syst = Δ i S + Δ e S 。于是体系的熵流 Δ e S = ΔS syst - Δ i S 或 ΔS surr = - Δ e S 。 上面两段话是从我的博文 “ 熵产生也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 ” 中引来的 . 其他老师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和选择 . 具体例子可以参见我的博文 “ 熵产生的计算 ”: 实例 1 :在 373.2 K 和标准压强下 1 mol H 2 O 作等温等压蒸发时吸收热量 40620 J. 答 : D S 体系 =40620 J/373.2 K=108.8 J K -1 , D S 环境 = - 108.8 J K -1 . 于是 熵产生 D i S = 0 ( 可逆过程 ) 以及 熵流 D e S =108.8 J K -1 . 实例 2: 1 mol 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到 10 倍于原来的体积 . 答 : (a) 可逆等温膨胀 . D S 体系 = Q R / T = \int (1 to 10) p d V = R ln = 19.14 J K -1 , D S 环境 = - 19.14 J K -1 . 于是 熵产生 D i S = 0 ( 可逆过程 ) 以及 熵流 D e S =19.14 J K -1 . 答 : (b) 向真空膨胀 . 初态和末态未变 D S 体系 = 19.14 J K -1 , D S 环境 = 0. 于是 熵产生 D i S = 19.14 J K -1 ( 不可逆过程 ) 以及 熵流 D e S = 0. 模仿李老师的话说 : “只要你遵守我这个四部曲,你就对熵产生有了准确的把握。” . ===== 以下是编辑部帮助恢复的 “ 欢迎虞忠衡老师的评论 希望对我提出具体意见 ” 评论 删除 回复 yuzh 2011-4-25 13:40 王教授,关于你们的争论,我写过一篇博文的。现在列于下面: 看了曹天德的博文《再评王教授的 “ 熵 ” 理论》,觉得有话想说,不当之处,希望曹天德和王季陶斧正。本人的专业是物理有机化学,在读研究生时,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熵是由卡诺循环引出的,是一个状态函数。在卡诺循环中,忧郁每个过程都是可逆的,所以 Q1/T1 - Q2/T2 = 0 ,其中 Q1 是从热源中获得热量, Q2 是系统传给环境的热量,所以整个卡诺循环的熵变等于零。 在曹的博文中,他与王季陶的争论的是水的蒸发熵。根据曹的博文,曹似乎不了解蒸发焓的定义。在标准的教课书中,水的蒸发熵的计算是一个标准的例题。根据标准教课书的定义,蒸发焓 DH 就是包括水蒸汽对环境做功的,所以 DS=DH/T ( 等温等压过程 ) ( GilbertW. Castellan, Physical Chemistry )。在标准教科书中,这个问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知曹为何要与王争论。 根据曹的博文,王的计算似乎是: DS 体系 = 40620 J/373.2 K=108.8 J K-1 , DS 环境 = -40620 J/373.2 K=108.8 J K-1 = ? 108.8 J K-1. 于是熵产生 DiS = 0 ( 可逆过程 ) 以及 熵流 DeS =108.8 J K-1. 本人觉得,这样讨论可逆过程是很奇怪的,是对可逆过程的误解。所谓的可逆过程(例如蒸发和冷凝)是指发生在系统内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可以被视为形成一个循环。蒸发过程的是从环境获得热量 40620 J ,系统的熵变是 40620 J/373.2 K=108.8 J K-1 ,冷凝过程是系统传给环境 40620 J 的热量,系统的熵变是 ? 108.8 J K-1 ,因此循环过程的总熵等于零,所以蒸发和冷凝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这样的讨论不是很清楚吗,为何要涉及环境的熵的计算呢?曹为何不指出这点呢,却在其他地方纠缠呢? 熵是物理化学中比较难学的一个物理量,不仅学生难懂,教师自己也可能没搞清楚的。网上讨论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不要吵,不要谩骂。 博主回复 (2011-4-25 19:23) : 谢谢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42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精选博文,我来看望您了!
热度 9 xcfcn 2011-5-10 18:39
精选博文,我来看望您了! 我在科学网逛,一般点击“最新博文”,浏览一下原创中自己感兴趣的博文。“转载博文”一般不看,一般也不瞄“精选博文”。偶尔会瞅一眼“热门博文”。至于下面子栏目的文章更是不会巡幸了。 我绝对没有对“精选博文”故意视而不见的意思。我大概比较自负,相信编辑部还不如相信自己的眼光 / 口味。毕竟精选博文也出现在“最新博文”里。 不过,我有点纳闷的是,我这种做法似乎比较另类,上科学网的大部分网友应该还是把自己的选择权交给/委托了编辑部,否则不能理解为什么“精选博文”的点击率奇高。就比如我自己被精选的四篇,我没觉得哪里好,但似乎点击率不错。否则的话,其他博文的点击率就只能在一两百之间徘徊了,虽然有些我觉得写得不错,也花了功夫。可能跟我是科学网“新手”有关,还没有自己的固定粉丝群。 但是,我也知道,我这种口味,容易忽视新博主,如 凤琼 美女,颇有当年孔玲 mm 的遗风。 我看文章比较注重博主这个商标。有些博主那一定是退避三舍的。但这样也容易遗漏一些印象不深刻的博主的好文。比如王季陶老先生几篇关于 金刚石的博文 就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今天通过点击“精选博文”才追溯看到的。 另外我要特别感谢李福洋老师。他关于生物学科普的多篇博文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 DNA 甲基化 的博文。我觉得科学网应该多一点这种文章。我自己就从科普文章中受益最多。至于教导做人做事的博文最好就免了,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可是这似乎却是科学网的热门。反而黄秀清老师讨论物理学基本问题的博文被封杀,真是感到震惊和诧异。 最后来点反思。科学网鱼龙混杂,但是也藏龙卧虎。有很多文章都值得细细品味,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好好地去品味过。尤其看到好文后,第一感觉却是把她凉在一边,心里总是默默地想,以后有空再好好品味,可是每次上科学网总是奔垃圾去了,凑热闹去了。科学网似乎成了我消遣的娱乐场所。哎,自己就这个品位。 PS:写完此篇博文后,准备夏眠。
个人分类: 杂论|1329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的第二本Springer版专著问世
热度 11 jitaowang 2011-2-22 17:33
我的第二本Springer版专著问世
这本Modern Thermodynamics based on the extended Carnot theorem,Springer版专著的价格是119.95欧元. 我只能暂称为国际版.实际上是国内版(暂称)的国际版权转让的产物. 它和国内版不同之处是: 国际版一经问世各国的书店(包括网上)都立即销售. 例如, 在英国的定价是109.50英镑,等等. 网址见4楼评论的回复. 补充: Springer 网页中的Due May 31 2011 是预告性质. 实际上是在国内代为印刷, 1月份开印, 目前已经印刷完毕发运.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6447 次阅读|28 个评论
支持王季陶老师对昂萨格倒易关系的质疑
liuxiaod 2009-12-14 22:24
王季陶老师在博文《能不能评判诺奖昂萨格倒易关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441 )中提出: 昂萨格倒易关系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切切不要把昂萨格倒易关系当作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或热力学第四定律来对待。这个观点很有新意,值得深入讨论。 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个颇为幽默的老师给我们证明如果昂氏定理不成立,那么能量将不守恒,然后问我们谁见过能量不守恒? 见没有人回答,于是宣布所以昂氏定理一定成立!。这段情景,依然记忆如新,当时不知道 昂萨格倒易关系是 1968 年的诺贝尔奖项 。
个人分类: 教育|58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