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产总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whyhoo 2011-9-3 21:20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9.6%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6% ,进出口总额增长 25.8% ,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总产 2525 亿斤,比上年增加 62 亿斤。二是物价涨幅总体可控。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5.4% ,其中翘尾因素影响 3.3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高位趋稳。三是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 31.2% ,比上年同期增收 1.35 万亿元。企业效益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28.7% 。四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医药等行业生产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并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五是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 655 万人, 6 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 7.6% 和 1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对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   总的看,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我们更加注重缓解物价过快上涨这一主要矛盾,更加注重应对各类经济、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较好地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一是一些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 0.4% 、 1.3% ,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 3.1% 的水平,不少生产、需求指标出现走弱态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欧元区经济一季度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 0.8% 和 2.5% ,但各国分化明显,一些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低迷。日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 0.9% ,二季度环比下降 0.3% ,已连续 3 个季度负增长。一些新兴经济体一季度增速也有所放缓。巴西同比增长 4.2% ,比上年同期减缓 5.1 个百分点;印度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递减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 7.8% ,是 5 个季度新低。二是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多数国家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巴西 7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6.9% ;印度 6 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上涨 9.4% 。发达国家的通胀风险也明显上升。美国 5 、 6 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均上涨 3.6% ,连续两个月保持在 2008 年 11 月以来最高值;欧元区 7 月份通胀率为 2.5% ,连续 8 个月超过欧洲央行 2% 的目标上限。三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都明显上升,最高时分别达到 10.2% 、 10.1% 和 5.7% ,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危机前平均水平。四是政府债务风险继续积聚。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美国联邦赤字连续 3 个财年超过 1 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 1.65 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10% 。欧元区一些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上升,欧债危机阴霾挥之不去。最近,标准普尔在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近 4 个月后,从 AAA 级下调为 AA+ ,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股指大幅波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黄金等避险产品价格再创新高。受美欧等国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很难缓解,这将明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不少。除了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外,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价僵持不下、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一些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    二、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要准确判断经济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到现在已经半年多,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 9 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 4.5 个百分点, 5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 1.25 个百分点, 7 月末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长 14.7% ,处于 16% 的目标区间内。对货币政策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速有所下降,但与正常年份相比并不算低。 7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6.6% ,考虑到前两年基数比较大,货币存量比较多,增加的绝对量不算少。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重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是充分重视货币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宏观政策效应会有时滞,加上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用电紧张、利率上调、汇率升值等,企业经营压力在不断加大。我们既要看当前经济运行状况,也要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影响。三是合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要把握好各种政策工具的平衡点并进行合理组合,强化银行表外业务监管,防止风险积聚,保持金融系统健康稳定。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金融改革,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存量、逐步减少增量,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防止热钱大量流入。此外,还要处理好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体系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关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最近,各方面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非常关注。客观地说,这是一个老问题、老现象。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最早发生在 1979 年,到 1996 年全国所有省级政府和绝大多数市县级政府都举借了债务。今年 3 月至 5 月,根据国务院部署,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摸清了情况,已向全国人大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2010 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 10.72 万亿元,其中有 51.15% 共计 5.48 万亿元是 2008 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 2008 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中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抓紧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施全口径监管,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有效化解风险。要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遵循商业化原则,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要抓紧研究,进一步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提高透明度和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财经纪律,增强公众信心。    三、统筹做好关系全局的几项重要工作   要按照年初的部署,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突出以下重点。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一是全球流动性充裕、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输入性通胀压力并没有显著减弱。二是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短期内很难明显大幅下降,这将继续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 7 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14.8% ,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 4.38 个百分点。三是基数效应。尽管 7 月份开始,基数效应的影响会逐步缓解,出现拐点,但三季度仍然不低。四是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推动,其影响是长期、刚性的。要充分认识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性,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除了管住货币总量外,重点抓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供应,加强食品质量监管,促进供求平衡;切实降低过高的流通成本,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合理把握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和力度;加强价格监管,稳定通胀预期。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见到实效。今年以来,我们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多数城市房价涨幅回落,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下降,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遏制,居民购房心态趋于理性,市场预期正在发生转变,一些房价过高的城市出现了降温迹象,调控效果初步显现。同时也要看到,房价上涨的短期和长期潜在压力仍然较大,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仍处于观望和博弈阶段,市场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调控效果全面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调控决心不能动摇、政策方向不能改变、力度不能放松。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将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一要坚定不移地抑制不合理需求,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抑制二、三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二要适当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住房有效供给,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三要强化责任和督促检查,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城市,要加强督查,限期改正。四要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落实好 1000 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是确保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能有丝毫懈怠。今年中央大幅增加了对地方的补助资金,在原定安排 1030 亿元的基础上,又追加了 280 亿元,目前已经基本下达。中央将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进一步加大补助的力度,重点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要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好行政审批、税费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对保障房建设的金融支持。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和长远规划,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营、退出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特别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使保障性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各地都要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以及开工、竣工、分配等情况,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毫不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要保持物价稳定,关键是要保持食品价格的稳定,最根本的是要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给比较充裕,但由于消费增长快,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上劳动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流通费用增加等因素,粮价上涨压力较大。在这种条件下,要更加重视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但粮食的大头是秋粮,受近期旱涝灾害的影响,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还不容盲目乐观。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秋粮田间管理,做好各类农资储备、供应和价格质量监管工作,搞好市场调剂和调运,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二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降低灾害的影响。要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水利设施落后面貌,从根本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这是保证供应和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继续落实 “ 米袋子 ” 省长负责制和 “ 菜篮子 ” 市长负责制。四是认真落实好扶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抓好生猪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促进市场稳定。同时,尽快健全保持生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今年是 “ 十二五 ” 开局之年,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长较快,一些过去停工减产的也在恢复生产,产能大量释放,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同时,重金属污染、水污染问题呈多发高发态势,部分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环境隐患。要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把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做实做好。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小企业发展。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明确各地和企业目标责任,突出能耗、环保等标准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约束性作用,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今年我们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预算公开步伐、改革个人所得税、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这些方面的改革都要认真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同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和推动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对外经济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二季度进出口增速趋于放缓,出口增速回落更多一些。从出口订单指数等反映外贸出口的先行指标看,下一阶段出口仍面临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外部需求疲软与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叠加在一起,将进一步挤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少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要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认真研判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要着眼于增强外贸长期发展的动力,把扶持中小企业和做强大企业结合起来,把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大力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结合起来,把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结合起来,把稳步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快提升加工贸易结合起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对外贸易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要进一步把政府管理的资源向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农民工、退役士兵的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扎实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年底均实现 60% 的覆盖目标。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等管理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 “ 十二五 ” 良好开局。 (作者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109/t20110901_107062.htm
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何中国的洋货卖得比美国还要贵?
热度 8 benyang22 2011-8-12 09:17
有国内的朋友向我询问哪样的录音棒好。我也不懂,唯有上网查看。按照他的要求和价钱,我向他推荐 索尼Sony ICD-AX412。 我发现这个型号的录音棒,在美国的亚马逊卖64美元,在中国的亚马逊(卓越)卖759人民币。如果按一美元比6.4元算,中国的价钱是美国价钱的1.6倍。 按理说中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约十分之一,Sony公司应该把它的产品在中国贱卖,在美国贵卖才是。如何这种关系倒过来,我就不得而知了。更加上这个录音棒很可能是在中国制造的,来到美国还要加上远洋运费。 再随便查一个产品,Polar 的能测心律的手表 Polar FT2,在美国的亚马逊卖78美元,在中国的亚马逊卖699人民币(折109美元)。中国的价钱是美国价钱的1.4倍。 别以为中国就亚马逊的价钱高。淘宝网的价钱也跟中国亚马逊的价钱差不多。 倒也不是所有电子产品的中美价钱都相差这么大。拿Canon EOS 550D 的单反相机,带一个标准镜头的,在美国的亚马逊卖749美元,在中国的亚马逊卖4899人民币(折765美元),两个价钱相差无几。 如果海归回国,挣的钱没有美国的多,物价又比美国的贵,那经济账就算不来了。当然如果为了爱党爱国,那就另说。 ========================================== 附: Sony ICD-AX412 在美国的亚马逊: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B004M8STL8/ref=s9_simh_gw_p23_d0_g23_i3?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s=center-6pf_rd_r=1K7J1D3BDP31PGR599R9pf_rd_t=101pf_rd_p=470938731pf_rd_i=507846 Sony ICD-AX412 在中国的亚马逊: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509DNA0/ref=s9_simh_gw_p23_d0_g23_i1?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center-1pf_rd_r=1SSSAR9KN6V0ASW25CHVpf_rd_t=101pf_rd_p=58840952pf_rd_i=899254051
个人分类: 多彩社会|441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北影影视金融研修班
dongzg101 2011-7-31 17:35
http://www.bfa-ceo.com/ 背景: 在国际方面: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年5%的速度递增,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美国和日本,文化产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占整个GDP的20%-25%;在英国,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内就业人口第一的产业。纵观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一旦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后,文化产业必将得到强势发展。   在中国: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诸多行业受到强烈冲击,唯有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平稳高速发展。除了在传统经济领域的稳定发展之外,文化创意产业、影视投资领域的急速发展,无疑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中的一个亮点。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还不到GDP的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还有巨大的、诱人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一旦文化产业产值占到整个GDP的20%左右,意味着每年仅文化产业领域就可以创造出数万亿的产值。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与影像相关的电影、电视、三维、动漫等诸多领域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参与文化、影视产业的投资,除了需要具备对传统经济模式的理解外,更需要对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元素的极强理解,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鉴于此,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国文化书院强强联合,联手举办“文化创意与影视产业投融资高级研修班”。   中国文化书院是由著名学者冯友兰、北京大学张岱年、朱伯昆和汤一介等教授发起,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及香港、台湾和海外的数十位著名教授、学者创建的社会学术研究团体和教育教学机构。
1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是全球创新中心吗?
热度 4 秦伯强 2011-7-29 08:59
ANIL K. GUPTA / HAIYAN WANG 几乎每周都会有报纸头条宣称中国在创新竞赛中就要超过美国和其它发达经济体了。这些报道的内容无非就是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上升,中国正在出口高科技产品,西方国家注定要失败等等。 但现实却很不一样。中国确实在创新领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看来很多学者混淆了投入和产出两个概念。 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1.1%上升至2010年的1.5%,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该能达到2.5%。中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5.0%上升至2010年的12.3%,仅仅排在美国的后面。美国的比例一直稳定在34%至35%。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透露,中国在科技研究领域投入的人力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乍一看,中国创新的“产出”数据也令人印象深刻。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透露,中国发明人在2008年提交了203,481项专利申请。这一数据令中国成为继日本(502,054项申请)和美国(400,769项申请)之后创新力第三强的国家。 然而实际数据并不如呈现在眼前的多。超过95%的申请都是发明人在中国国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只是对现有设计的小修小改。在很多其它情况下,中国专利申请人是在国内对一项外国发明提出专利申请,目的是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下起诉外国发明人侵权。这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承认外国专利。 另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看看在中国境外被认可的发明数量,即中国发明人向全球重要专利办公室即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上述机构授予的中国原创发明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就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了。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看看三重(triadic)专利申请或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所谓“三重”指的是就同一项发明分别向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提出专利申请或被三国机构授予专利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透露,2008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新数据)中国只提交了473项“三重”专利申请,美国有14,399项,欧洲有14,525项,日本有13,446项。2010年上述三国专利受理机构授予的专利权数量大致也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GDP占全球总量的9%,研发支出占全球的12%,但向中国境外的任何一家重要专利受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或被其授予的专利权只占世界的1%。此外,中国原创专利中有一半是授予外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 创新投入和产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努力,还需要已有知识的丰富储备。作为科技前沿的新手,中国的机构将需要数年时间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 但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例如,政府为研发项目拨经费的流程依然高度政治化且无效率。决策者明显倾向于政府各部门支持的大型项目,对研发项目的拨款基本是基于政治影响力和关系,而非科学的同侪考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最近在为《科学》(Science)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道,为了获得几千万到几亿元的研究经费,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公开的秘密……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是浪费资源、腐蚀精神和阻碍创新。 严重困扰中国科研文化的因素还包括重量不重质、以及使用本土而非国际标准来评估和奖励科研成果。结果不仅导致渐进主义蔓延,还造成学术欺诈盛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全部30,078名受访者中有半数都知道至少有一位同事曾有过学术欺诈行为。这样的文化阻碍着严肃的探索并且浪费资源。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另一个严峻挑战,因为它强调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而非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微软在北京开设了规模仅次于华盛顿雷德蒙研究院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但微软意识到,虽然其招聘的毕业生很聪明,但在从事科研时太被动。通过要求每个中国新员工提出自己想做的项目,微软的研究总监们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中国的科研实验室普遍都是遵循自上而下的体系,微软的方法是个例。 是的,中国在电信科技等一些领域正快步前进。但是整体来看,中国在成为全球创新大国之前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安纽•古普塔(Anil K. Gupta)为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丁曼(Michael D. Dingman)战略与创业中心主席,以及INSEAD商学院客座教授。王海燕是中印学会(China India Institute)董事合伙人。二人合撰有《企业如何正确制定中印战略》(Getting China and India Right)一书(Wiley出版社,2009年出版)。) 转载地址: http://cn.wsj.com/gb/20110729/opn072510.asp?source=newsletter
1885 次阅读|4 个评论
救经济还是救地球?
热度 2 benyang22 2011-6-22 13:21
很多国家的经济都依赖国民的消费,尤其是美国。如果我们每天都上餐馆吃饭,每个人都买十双皮鞋,每年都换一辆新车,每个房间都装一个50寸的电视,那美国的经济就有救了,国民生产总值就上升了,国家就欣欣向荣了。 如果国民都放开钱袋花钱,那么工厂就要一天开三班,世界各地的油田都要加紧产油,矿山加紧采矿,渔民努力地从海里捕捞更多的鱼,农民施放更多的化肥农药。于是乎,我们的地球更加污染了。 为什么经济一定要增长?地球就这么大,自然资源就是这么有限。我们已经逼近了她的极限了。地球已经有病了。如果我们不再有一个健康的地球,一个不断增长的经济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个人分类: 糊涂时事|2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民国政府如何在抗战时期办教育
zhanghao1987 2011-5-21 09:44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 在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所有家庭能够维持活命就实属万幸,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免费上学,在抗战的8年时间里不但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断大学的教育,而且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有了增加,这是难以想象的,但却实现了。 在抗战最艰难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地实现了义务免费教育!那时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啊!有的家庭8年间没有吃过一滴油,一次肉.抗战前我们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一下子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就是这种情况下,当时国民政府仅有的财政力量,不仅没有中断教育,反而又有所发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教育能够传承下去。 民国18年到25年(1929年-1936年),学龄前的儿童就学率从17.1%上升到43.4%,当时的大学生的比例是1:16000;中学生的比例是1:4407;小学生的比例是1:60。 1936年全国共有专科以上的学校108所,其中,大学42所,独立学院36所,专科学校32所。共有272个学院,1095个系,在校生41922人。 到1947年,全国高校207所,其中国高74所,省立高校54所,私立高校79所。其中大学55所,独立学院75所,专科学校77所,在校生155036人,研究生424人,大学生130715人,专科生23897人。 抗战过程中,中小学生的总人数不但没有因为战争而较少,反而也有所增加。再想想中小学是如何收费的?学杂费全免! 在抗战进入最艰难时候,当时的大后方生存已进入了临界状态。一些大学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到一些中学任职以维持生存,一些教授不得不摆摊变卖财产以维持生计,闻一多都上街卖刻章。 整个教育界的生存令人堪忧。但是当时的整个教育界的学者仍然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岗位,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这些情况反映到国民政府后,教育部从仅有的财政里拿出了一部分钱予以补助困境中的教师。消息传到西南联大后,西南联大校委会召开会议,经过研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最终决定:所有的教师集体联名拒绝政府的救济! 为什么?因为“在全民族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情况下,在大后方还有许多的人民生活比我们还要艰难,面对中国的百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接受政府的补助呢?还是让这些补助用于抗战吧。” 多么令人敬重的学者!多么崇高的人格! 某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脊梁”就在一次次地运动中被打断了。有脊梁的、有个性的几乎都被镇压了,剩下的都成了断了脊梁的、或者是匍匐在毒菜者脚下的乞讨者。知识分子死了,中华民族的那种为国为民的品格丧失了。 民族精神大厦一旦破坏,决非十几年,几十年所能恢复。 抗战初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所面临的财政艰难是无法想象的。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收入(超过50%)是海关的税收,且那时国民政府不收“个人所得税”,战争爆发后,随着各主要城市和港口的被相继占领,海关的收入已经被切断了,而一些大的企业和工厂有的被炸、有的被占领、有的内迁。这样又失去了很大一笔的财政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开支却因战争的需要增加了将近十倍。前方有大约300万的士兵在作战、后方大约有1100万的壮丁的后备军在训练、来到大后方的十几万的教师和学生要安顿。国民政府为每名教授的定的工资为每月120快大洋、中学教师每月80块大洋,另外还有大量的公务员的薪水。最难能可贵的是:抗战八年,十几万的大中学生的学费、食宿和杂费全免。这是在什么样的艰苦情况下,八年的时间,一个政府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 蒋介石先生在抗战爆发后讲:战时要当平时看,平时要当战时看。我们因为过去不能把平时当成战时看,所以,现在许多人不能把战时当成平时看。从此,国民政府确定了一面抗战、一面办教育的救国方针。 国力维艰,政府不仅没有因此放弃和中断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也为校园学术留下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国民政府在三十年制定过统一的国民教育条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省市的教材编写由其自己定,没有统一的要求,有的省份是联合使用一套教材。中小学的教材不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课却很自由。 大学的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是任教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里开什么课程是由教师自己决定,一学期讲多少,怎样讲都是由他自己来决定的。同样的文学课沈从文讲,钱锺书也讲。这样,在同样的课程就会出现不同的教授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观点,学生有时也参与他们的辩论,没有“学霸”的把持和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什么课,在这种宽松的、自由的教育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抗日战火并没有彻底摧毁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相反,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方针使之发展成了桃李满天下。 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教育科学文化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25%;在市县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35%。这是以宪法的神圣保障了“教育立国”的合法性。(这个宪法在台湾实行至今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热度 2 hyxia 2011-4-27 19:51
国家这些年来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用于发展国家经济,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了,科技也进步了,但是社会发展却落后了,或者说是倒退了。 经济发展了,这个从经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在增长,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并且从国际友人或者海外人员等人的言语中总是带着羡慕的眼光来看中国,中国政府真是有钱等,中国的海外游览的中国人多数有非常高的购买力。 科技也进步了,航天领域等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是社会总体说在倒退。各种食品违法事件层出不穷,为的就是钱,忽视了道德。中国人热爱科技,但是成为了奴隶。把科技仅仅当成是概念,用概念来赚钱,最终重心并没有在可以上。 另外将科技当成是敛财的手段,而不是把科技真正用来造福社会,真正带来生活的便捷。 另外人才培养千万不可忽视道德。
20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省会城市的区域经济地位
热度 2 huailu49 2011-4-19 08:44
一般来说,一个省域范围内的第一大城市通常是省会城市,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省会城市逐步沦为省内次位城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沿海发达地区。 从 2009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有几个省会城市注定做不了省内老大了,如沈阳不及大连,济南不及青岛,南京不及苏州。 简单计算表明,省(区)内经济重要性高于 33.3% (三分之一)的省会城市有:西宁 46.35% 、银川 42.72% 、长春 39.14% 、哈尔滨 36.97% 、拉萨 36.96% 、武汉 35.65% 、西安 33.34% 。 省(区)内经济重要性低于 20% (五分之一)的省会城市有:济南 9.89% 、南京 12.28% 、呼和浩特 16.88% 、郑州 16.98% 、石家庄 17.41% 、南宁 19.65% 。
个人分类: 数据采集|30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家乡的发展(1)
slonethu 2011-4-18 14:19
我的家乡是沂蒙山区的沂南县,在沂山之南、蒙山之东,区内有沂河、汶河和蒙河。家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以穷山恶水流传于世(当然俺是不承认出刁民的),现在则打起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圣地”的地方品牌。每年都是不定期地回家一次,也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但始终都是云里雾里的感觉。偶然地,有机会与一帮专家实地走访了一番,参观了种植园和几家工业企业,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对家乡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颇有感慨。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46%”,与江浙一带比较,显然这一数字还是弱小的多!即使在山东省内,也是后进之列。然而,撇开经济数据,看看实物数据:年加工肉鸭3.8亿只;全国黄瓜第一县;蔬菜种植面积6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8万亩(超过寿光);电动(自行)车形成200万辆产能。毫无疑问,这些数据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家乡的经济地位和产业状况。 改革开放来,家乡的某些企业也曾经辉煌一时,例如玻璃厂、声乐鞋、华日摩托等,但现在这些企业都销声匿迹了。对于工业产业的发展,家乡人提起来也都是“怒其不争”。然而,最近5年尤其近年,情况大有改观。例如,家乡流传的一句话“一个声乐倒下,万千企业起来”,家乡目前有大大小小上千家鞋帽厂或作坊,形成了典型的自发式的产业集群;再如,家乡早先引进了青岛的澳柯玛,生产电动自行车,目前已经有绿源、格伦特等整车厂,配套企业在50家左右,可以生产除电源外的所有零部件。 就产业类型而言,家乡有两大类产业,一类是依托本土优势资源形成的本地化产业,如蔬菜、养殖及其下游加工产业,再如鞋帽和建材产业;另一类是外来引进产业,如电动车产业。(待续)
个人分类: 产业观察|3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基本指标
huailu49 2011-3-19 10:39
评价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采用多个不同的指标。一般来说,指标越多,评价往往越全面。当然少些也行,但笔者觉得,最低限度的指标不能低于两个:一个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是产业结构。 日前翻阅《中国统计年鉴 2010 》,发现有几个中西部省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甚至高于一些沿海发达省市,比如贵州省 2009 年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 48.2% ,名列全国第四;西藏更高( 54.6% ),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这些年似乎流行这么一种观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就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现代化程度越高。按照这个观点,贵州和西藏无疑可以加入发达省份的行列。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比如人均 GDP )加以审视,您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以 2009 年的数据为例,贵州的产业结构配比为 14.1 : 37.7 : 48.2 ,西藏的产业结构配比为 14.5 : 31.0 : 54.6 ,都属于标准的“三二一”结构,老实说,该年度符合这种产业结构的省市区并不多,全国只有 4 个(另外两个是北京和上海)。然而考察一下这两个省区同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是 10309 元,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另一个是 15295 元,名列全国第 28 位。 由此看来,仅仅拿产业结构或人均GDP说事,难免以偏概全,至少再引入一个关键性指标相互牵制,才比较稳妥。 A
个人分类: 产业结构|8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内陆省份的先天缺陷
huailu49 2011-3-6 13:09
人口和面积是进行省情比较时常用的两个指标。我国各省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一般来说,人口接近的省区之间面积差距往往较大,而面积接近的省区,人口差距又往往较大。人口和面积两个指标都比较接近的省区少之又少,辽宁和江西两省可能算一对特例。 严格说起来,江西的人口稍多一些,陆地面积也稍大一些。然而,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并不仅限于陆地。这样看起来,江西人的经济活动“场地”要比辽宁小多了。考虑到辽宁拥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这是地处内陆的江西所没有的,因此可以说辽宁人的经济活动面积要比江西人大得多,相应多出来的一大块产值就是海洋经济。 普遍认为,现代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据最近发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38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尽管存在央企的因素,但考虑到有那么多内陆省份做分母,不难推知,多数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这一比重理应会更高些,比如辽宁,这个比重在五年前就达到了14%。 由于缺了海洋经济这么一大块产值,内陆省份的这一先天缺陷似乎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个人分类: 区域发展|3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是不够的
Ecosinic 2011-3-5 23:4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的工作 部分提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900万 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我想说的是,2011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到650万。只新增900万就业机会,600多万大学生该往什么地方去? 总理,这是不够的。
个人分类: 杂谈|1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会关注一:收入分配改革:机会平等更关键
simonjo828 2011-3-5 09:17
  收入分配改革再成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在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做2011年工作部署时表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郭广昌也向将于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制订居民收入增长计划的建议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试行“居民收入增长计划”,进而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无疑,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扩大内需增长的有利时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毛蕴诗3日表示,目前我国每年消费市场增量是美国的两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正处于从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阶段。2009年,城市化率为46.6%,按照“十一五”水平,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按照国际经验,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有望出现加速转型,这为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了良好契机。   但是,内需拉动、消费拉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根本动力就是居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诚如郭广昌代表所言,提高居民收入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速一直接近两位数,目前经济总量已排名全球第二。但是,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累和掩盖的包括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在内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敲响警钟。由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原因,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因此,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引人关注的是,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同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十二五”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事实上,3月1日个税起征点提高获国务院通过,以及连日来我国部分省份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所有的这些民生举措,都指向一个方向——收入分配。   但是,如果仅提高个税起征点或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恐怕无法全面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应该看到,如果收入分配不是建立在整个财富整体增长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分配就是一个没有效率的措施,更谈不上机会平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目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事实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它不仅是局限于当前整个财富的再分配,而是建立一个对未来财富增长的分配机制。   总而言之,分配改革不是简单地分家产均贫富,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国民的公共消费支出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创造财富的基础和能力,真正的社会平等不是结果上的平均主义,而是努力实现广泛的机会平等。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也证明,通过提高公共消费水平,从起点上解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唯如此,才能使得二次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刊于2011年3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1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数字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liwenbianji 2011-2-16 17:14
本文作者马景云,从事医学英文编辑长达30余年, 具有丰富的医学英文编辑经验,了解SCI杂志工作流程与稿件刊出标准, 是本领域具备医学知识、英文编辑、期刊出版等多种技能的英文编辑专家。迄今已编辑医学英文论文4000余篇,并成功指导和帮助许多作者在SCI杂志发表文章。马景云曾在国际知名杂志《JAMA》、《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OTOLANRONGOLOGY HEADNECK SURGERY》 等学习和工作;曾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审、 编辑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以及项目管理负责人。目前担任理文编辑高级顾问。 一.来自官方的数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0年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 过去十年中,中国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增加了六倍,科学论文的产出量增加了一倍,中国培养的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多于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正在迅速成为推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报告也指出,尽管中国国内研发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大幅增长,科学出版物数量也非常可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影响力仍有差距。中国发表文章的引用率(平均每篇文章的引用率)约为4.61,仅与印度的水平(4.59)大体相当。中国的另一项指标——专利数量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报告中指出, 2000年至2010年(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约72万篇,按数量计,排在世界第4位;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9次,与世界平均值10.57还有差距。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9年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类期刊数量达4926种 (包括英文期刊212种)。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上升趋势明显,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指标统计,2009年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52,是2001年时的1.7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913次,是2001年的4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1987年, 《科学引文索引》 (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仅11种,占总收录量的0.3%。 2009年SCI 数据库收录我国科技期刊(不含港、澳、台)115种,占总收录期刊的1.56%,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0.8568。 《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期刊由1987年的20种增长到2009年的217种。 SCI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4.23万篇。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12.7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8.8%,排在世界第2位。若不统计港澳地区的论文,则中国共计发表11.95万篇论文,占世界总数的8.3%。如按此论文数排序,我国也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美国之后,排在世界前5位的还有英国、德国和日本。 EI数据库2009年收录期刊论文(核心部分)总数为40.94万篇,其中中国论文为9.79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3.9%,超过第2名美国7个百分点,增长率为9.5%。 《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数据库2009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为42.76万篇,共收录了中国作者论文5.47万篇,占世界的12.8%,排在世界第2位。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2009年收录的中国医学、生命科学论文4.50万篇 比2008年增加了3497篇,增长8.4%。 二.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以上官方发布的数字看,中国的科技出版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其规模已跃居世界出版业的前列,中国正在经历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跨越。从数量和品种上来看,中国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比,要达到出版强国,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实力,还是发展方式、发展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关于科技期刊集群化 目前,一些国际出版集团在中国“抢滩登陆”,对中国优质出版资源展开了激烈竞争,显示了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多数期刊出版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难以同国际性出版集团展开竞争。因此,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实现科技期刊集团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必经之路。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出版正在实现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要学习国际科技出版集团的先进办刊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建立专业化出版集团,引入先进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增强竞争实力。 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化 科技期刊国际化不是单纯依靠创办英文版科技期刊就可以实现。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应有自己的定位, 分开层次,大部分期刊,提别是行业期刊应立足本土,部分“借船下海”,部分英文版期刊实现国际化。“大跃进”的做法不可取。科学无国界,应鼓励科研人员将文章投向更具影响力的刊物,参与国际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应具备国际视野,引入国际化编辑出版流程,出版方式,生产模式等;坚持同行评议、以学术质量为核心的办刊宗旨;学习和研究国际核心检索系统的期刊收录标准,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被引用率,从而提高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学习和遵循国际科技编辑出版标准与规范,例如:科技出版道德规范、论文撰写要求等。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 目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传播手段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正在占领和取代国际科技期刊的主流地位。科技期刊应加强数字产品的研究开发,加速期刊数字化的人力投入和培养,促进和加强数字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不断有科学家通过海外期刊注册渠道创办本领域网络版期刊,展示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国家在完善和制定有关法规的同时,应在政策层面鼓励出版社创办网络版OA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版网络版科技期刊,为作者和读者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用10年的时间,中国定将成为新闻出版强国。
4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GDP将日本拉下马
热度 3 xupeiyang 2011-2-15 11:13
日本自1968年超过前西德之后,首次下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当年,根据当时的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统计结果,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连续保持了42年。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21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幸福指数”点燃东西方变革, “不丹模式”影响全球?
chenfap 2011-1-28 08:14
“幸福指数”点燃东西方变革, “不丹模式”影响全球? 发布日期: 2011/1/23 11:29:47 来源: 世界新闻报 ,作者: 韩基韬 · 加拿大华人网以《 北京副市长: 挣了钱都去看病了 哪还有幸福指数 ? 》为标题转发,本文是《世界新闻报》 原版 不丹在提出 GNH 这个创造性概念之初,并没有受到外界多大的关注,然而随着 “ 不丹模式 ” 在实践中的效应越来越好,世界上尤其是西方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将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并加强了研究。 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准备正式启用 “ 幸福指数 ” ,中国又落后了    本报驻德国记者 / 殷帆    本报驻法国记者 / 何滨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 孙伶俐    本报记者 / 徐方清    “ 如果挣了钱都去看病了,哪里还有幸福指数? ” 在 1 月 17 日北京市人大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小组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关于 “ 幸福指数 ” 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丁向阳建议,应将居民的幸福指数纳入区县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内。   中国多个省市的地方两会最近集中召开,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委员们的讨论中, “ 幸福指数 ” 被频频提及,成了地方两会上的一个热词。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 1 月 17 日,在西半球的德国,一个名为 “ 经济增长、幸福和生活质量 ” 研究委员会的机构宣布成立,让 “ 幸福指数 ” 成为媒体广泛关注的话题。在此之前,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也纷纷展开了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专项研究。   有专家分析称, “ 幸福指数 ” 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体现了当前执政理念的变化,此前的 “GDP (国内生产总值)至上论 ” 将转向更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目的是要在满足国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达到一种平衡。不过,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西方在做法上还有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启用 “ 幸福指数 ”    “ 新办法将会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好的向导,告诉他们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样,民众的生活状况是比过去好了,还是更糟。 ” 对于这种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统计办法所要起到的作用,德国 “ 经济增长、幸福和生活质量 ” 研究委员会的负责人达尼埃拉 · 科尔贝女士颇为期待。   这个由德国联邦议会成立的委员会将在未来两年半的时间内研讨是否把教育、环境、生活品质等更多人性化指标融入到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当中。委员会有 17 名正式成员,来自议会的各个党派,此外还有 17 名相关各领域的专家协助配合此项研究。   委员会的目标是找到一个仍以 GDP 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新统计指标。科尔贝表示,两年半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但她和其他委员会的成员将朝着一致的目标去努力,争取在既定时间内拿出具体成果。德国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据新统计办法的目标,德国未来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时, GDP 这个传统的经济定量标准还将继续使用。不同之处在于,新办法将同时引入在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指标。   德国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中首先提出要将国民 “ 幸福指数 ” 引入社会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国家,却是迄今为止提出了最具体的研究方案并给出明确时间表的国家。在此之前,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 早在 2008 年初,法国总统萨科齐就邀请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 施蒂格利茨领衔一个专家委员会,设计将 “ 幸福指数 ” 引入衡量法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方法。 2009 年年底,该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将物质条件(收入、消费和财富)、健康、教育、职业、政治参与度、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经济和人身安全性作为衡量幸福的指标。   英国《卫报》 2010 年 11 月 15 日的一篇报道称,英国首相卡梅伦计划请国家统计局制定出衡量国民 “ 总体幸福程度 ” 的方法,以评估英国 居民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幸福感,卡梅伦政府打算把依据新方法得出的评估指数置于未来决策过程的核心地位。该报道还称,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也已着手调查引入 “ 幸福指数 ” 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的可行性。    “ 不丹模式 ” 影响全球    2008 年 7 月,著名影星梁朝伟和刘嘉玲的一场婚礼让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袖珍小国不丹名震一时。两位影星在不丹举办的豪华婚礼成了当时中国各大媒体娱乐新闻的头条,而婚礼举办地不丹在中国的知名度骤增。   坐落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面积只有不到 5 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 80 万。不过,凭借上世纪 70 年代独创的 “ 不丹模式 ” ,不丹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对象。尤其是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 不丹模式 ” 更让西方侧目。    2008 年 11 月,在西方世界陷于金融海啸的浪涛中难以自拔时,几十位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官员来到不丹,试图从 “ 另类的不丹模式 ” 中找出如何避免危机和走出危机的答案。   上世纪 70 年代初,不丹第四代国王旺楚克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提高 “ 国 民幸福总值 ” ( GNH :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而不只是提高 GDP 或 GNP (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幸福总值 ” 由四大支柱组成,分别是: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实行善治良政。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追求公平发展,不丹全民提供免费医疗福利和教育福利;为了保护环境,它不进行急功近利的开发,并对入境游客的人数有严格限制。近几年人数上限在逐渐提高,但最新的规定依然相当严格:每年不超过 2.8 万人。   不丹在提出 GNH 这个创造性概念之初,并没有受到外界多大的关注,然而随着 “ 不丹模式 ” 在实践中的效应越来越好,世界上尤其是西方的经 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将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并加强了研究。世界银行主管南亚地区的副总裁、日本人西水美惠子曾对不丹的创举做出评价: “ 我长期从事经济发 展工作,对由于富裕带来的社会性疾病总感到痛心。这样的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日本。但是我们决不能悲观。因为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该国所倡导的 ‘ 国民幸福总值 ’ 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 ”    “ 幸福指数 ” 的中国误区 “ 幸福指数 ” 的概念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线相比于西方来说并不晚,但真正被重视起来并进行研究大约是从本世纪初开始。随后, “ 幸福指数 ” 开始零零星星地被一些地方官员提及,直到最近变成很多地方政府红头文件上的热门词汇。   近些年来,中国多个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百姓 “ 幸福指数 ”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也开始进行关于幸福感、幸福指数的调研,这对于转变 “GDP 至 上 ” 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和社会矛盾都是有利的。但总体上看,这些调研目前大多停留在很 “ 虚 ” 的层面上,并没有像不丹那样将其融入到具体 的发展战略中去。不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幸福具体化为易于操作的四大支柱,这个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有专家指出,现在多个地方政府在热捧 “ 幸福指数 ” 概念时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其一是方向不明确,虽然一些官员口口声声说 “ 幸福指数 ” ,但实际上并没有弄清楚 “ 幸福指数 ” 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统计出来;另外就是 “ 冒进 ” 势头明显,不先去钻研 “ 幸福指数 ” 这个新课题,不先去搞明白我们的 “ 幸福指数 ” 是照搬别人的还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却已经把提升百姓的 “ 幸福指数 ” 写入红头文件。方向未明,步子先行,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的这种做 法和西方国家先研究然后等到得出结论再实践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出入。很明显,西方的一些做法更科学,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链接:   本报记者感受不丹人的幸福   早就听说,在不丹看不到贫民窟,也看不到华丽的豪宅,不丹人的幸福都写在脸上。 2010 年 4 月,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在不丹首都廷布举行,《世界新闻报》记者趁采访峰会的机会亲身体验了一回 “ 不丹人的幸福生活 ” 。   一下飞机,不丹男子独特的衣着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们穿着细格子布的 “ 帼 ” ,看上去像连衣裙,腿上是黑色的长筒袜。不丹人长得和中国人很像,但在首都廷布,不丹人的脚步不似大城市里的中国人那样步履匆匆,而且只要你举起相机,他们都会冲你露出朴实的笑容。   不丹是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国家,贫富差异确实不大。廷布的楼房大都只有两三层,街上的汽车很少,也不鸣笛,到了晚上一声声狗叫清晰可闻。这里有电影院、酒吧,网络也很发达,很多家庭都有宽带网络。此外,在廷布还可以收看到 50 多个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9 套的英语节目也很受当地百姓的欢 迎。   虽然只在不丹呆了短短几天,但是不丹人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深深打动了记者。他们对国王非常尊重,喜欢过缓慢平静的生活,知足常乐。不过,现在年轻人也慢慢在改变,受到了西方的一些影响,他们今后能不能将现在的幸福感进行到底,就不好说了。(孙伶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韩正:2011年上海GDP增长目标预期为8%左右
wangql 2011-1-21 16:24
(综合讯)据东方网报道,中国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市长韩正作政府工作报告。韩正在报告中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该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为8%左右。   韩正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联合早报网》
1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