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程院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程院

相关日志

2019,中国粮油行业的院士之路
jxz1963 2019-5-6 21:38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4月30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 在众多院士候选人中,中国粮油行业有多位研究员和教授入选第一轮。其中工程管理学部有45人获选,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推荐的 环境与轻纺工程管理 吴子丹研究员;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有50人获选,其中粮油科学与技术专业有4人获得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他们分别是王兴国、江连洲、金征宇和林亲录四位教授;还有多位食品界科学家入选第一轮。 中国粮油行业能否结束“无院士”的局面,大家拭目以待。 吴子丹研究员简介 吴子丹,男,汉族,1955年9月出生,重庆人。1971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子丹研究员历任商业部粮食储运局副处长、处长;1993年8月--1997年5月任国家粮食储备局储运管理司副司长;1997年5月--2000年3月任国家粮食储备局储运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仓储司副司长(正司级);2000年3月--2005年11月任国家粮食局监督检查司(财务司)司长;2005年11月--2007年2月任国家粮食局监督检查司司长;2007年2月--2011年3月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2011年3月--2015年11月任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1年1月,吴子丹研究员所主持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 成果,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完成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成功解决了国家储备粮安全储存的高大粮仓熏蒸杀虫不彻底、湿热转移严重、易结露发热霉变和陈化快等难题,成果已应用到全国1100多个国家储备粮库以及1500万吨仓容的地方储备粮库。通过本技术成果,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大幅度降低;损失损耗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王兴国教授简介 王兴国,男,1962年生,浙江台州人,民建会员,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第四、五、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油脂及植物蛋白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 王兴国于1983年7月获成都理工大学岩矿分析学士学位;1990年7月获无锡轻工业学院油脂工程硕士学位;1994年5月获无锡轻工业学院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博士学位。 王兴国教授长期专注于食品油加工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创新研究,在食用油精准适度加工理论与方法、花生油规模化安全生产、油脂脱色机理与专用脱色材料、油脂增值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2、4)以及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等省部级奖励8项;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2件;出版专译著教材16部(册);发表论文423篇,其中SCI论文205篇;指导研究生135人,28人获博士学位。 王兴国教授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应对反式脂肪酸、地沟油、煎炸油、黄曲霉毒素、塑化剂、苯并芘等食用油安全突发事件;多次受邀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解读食品安全热点、完成学科和行业发展报告、在国内外会议作主旨或专题报告;2016年4月被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科学精神奖”,以表彰和感谢其坚守科学精神及为推动食品安全事业在中国所取得成果做出的卓越贡献。他及其团队与中粮、鲁花、益海嘉里、诺维信、嘉吉、麦当劳、康师傅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科技难题。2018年5月获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 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 王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培养对象、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江连洲教授简介 江连洲,男,1960年生,安徽省东至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AOCS)中国分会主席。 江连洲于1982年6月获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6月获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江连洲教授专注于大豆加工领域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30余年,倾心致力于推动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主持完成联合国UNDP、国家“863”、国家基金重点等重大科技项目4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后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导创建了以产品高端化、生产高效化、资源高值化为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豆加工技术体系,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SCI/EI论文183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出版著作11部(独著3部);获科技奖励3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获授权发明专利74件。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30余人,为食品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江连洲教授兼任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是黑龙江省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OCS中国分会主席、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职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龙江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金征宇教授简介 金征宇,男,1960年生,江苏南通人,博士、教授、博导、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 金征宇于1982年1月、1988年7月、1992年7月在无锡轻工业学院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糖业技术研究中心、荷兰WAGENINGEN大学、美国KANSAS州立大学、美国PURDUE大学等从事博士后以及访问教授研究工作。历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院长,江南大学副校长。现任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征宇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工程领域淀粉深加工方向的科研工作。在淀粉深加工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及装备工程化等方面成果突出,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165篇,他引3000多次,入围Elsevier2014年、2015年、2016年农业与生物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主编出版专著、教材8部(其中1本英文专著在国外出版);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8件(美国专利1件),产业化效果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2007排名1,2009排名2,2011排名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2014排名1)。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金教授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863”计划资助;发表SCI论文1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主编出版教材和科技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2009,2011)、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1,2005),所指导的博士生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林亲录教授简介 林亲录,男,1966年生,湖南洞口县人,致公党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林亲录于1987年在湖南大学邵阳分校生物专业毕业,1992年在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1995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办饮料厂厂长。1998年考取公派留学资格,赴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食品营养系学习,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林亲录于2005年挂职长沙市科技局(局长助理)。现任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担任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大米加工首席专家,中国食物与营养委员会专家分会成员,中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会理事,国家863项目和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组评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湖南省科技咨询协会注册咨询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人员。 林亲录教授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7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9项,其中授权36项。 据油泳圈的相关统计,在2019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来自食品学科的候选人共有12人,除了环境与轻纺工程管理的吴子丹研究员和粮油科学与技术类江连洲、金征宇、林亲录和王兴国四位教授外,还有:食品科学类3人,为江南大学陈卫、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华南理工大学赵谋明;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类2人,为南昌大学谢名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张名位;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类2人,为南京工业大学黄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4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浙江大学应义斌和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 衷心期待着中国粮油行业尽早出一些院士级科学家!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油脂工程师之家的部分内容和照片,在此谢谢!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5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来自哪些学科的多?
redtree 2019-1-6 21:13
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来自哪些学科的多? 发表于 2018-12-10 22:32:06 本帖最后由 ustc001 于 2018-12-11 09:21 编辑 http://bbs1.netbig.com/thread-2952301-1-1.html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世界各国都使用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中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两者虽然都是顶级人才,但研究领域和工作性质却有所不同。 近日,经过近两年的重点研发与迭代升级,青塔革命性的新一代分析平台——新版学科动态分析平台正式发布。根据新版学科动态分析平台收录的数据,青塔对历年当选两院院士学科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一起来看看我国当选的两院院士主要分布在哪些学科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历年当选数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历年共增选17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约1381人当选。 1955年,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产生,这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前身,当年共有172位知名学者当选。此后的1957年,共当选22人。此后,由于一些原因,中断增选工作。1979年5月开始进行学部委员增补工作,之后又中断十年。 至1990年再次进行了学部委员增选,确定了两年一度进行增选。除2007年和2009年外,其余年份增选人数均为50-60人左右。 学科大类分布 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六 大学 部,包括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学科目录,我们对历年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所在的学科大类进行了分析。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科大类的分布与学部的设置保持高度一致,其中 理学大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远超其他大类,占比高达61.04% 。工学领域紧随其后,占比为30.12%。医学领域为5.65%,农学为2.75%,其他大类的院士占比非常少。 一级学科分布 从统计数据来看,传统基础学科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化学成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最多的一级学科,历年共有187位化学家当选。物理学紧随其后,共有172位物理学家当选。生物学方面的院士也较多,共有169位,略少于化学和物理学领域。地质学领域的科学院院士也较多,共有128名学者当选。 除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地质学四大理学学科外,其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较多的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核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年当选数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历年共增选14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约1073人当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始于1994年。1994年3月初,由中国工程院筹备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以差额无记名预投票和正式投票,遴选出首批拟聘中国工程院院士66名。同时,经过投票表决,确定30名工程技术背景比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并列入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拟聘名单,以上两部分共96名。这便是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1997年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改为两年增选一次。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数也从超过116人减少到33人。从2009年开始,每年增选人数在48-70人之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学科大类分布 根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目前共有九大学部,包括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工学方面的院士为主,占比高达67.66%。医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位居第二,占比高达12.67%。理学领域的占比为10.07%。农学为8.11%,管理学和军事学院士占比较少。 一级学科分布 相对中国科学院院士来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科分布更为分散,各大主要的工学一级学科均有较多院士。 从一级学科统计数据来看,临床医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位居第一位,共有8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共有70人,紧随其后。土木工程共有53人,位列第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共有48人,位居第四位。其他中国工程院院士较多的一级学科分别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等。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中毕业,没有一分钱收入公司老总当选工程院外籍院士
leiyian 2017-12-4 14:22
威廉姆.亨利.盖茨,62岁,高中毕业,1975年大学法律专业肄业 从事专业:软件工程 就职企业:泰拉能源,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公司投资人。 就职企业情况: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核能开发企业。成立以来还没有一分钱业务收入。 没有发表过一篇核能学术论文,没有管理过一个核能开发项目。 2017年以核能专家身份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以上在12月4日的修改中一字未改。 以上评论本来只是调侃。我在朋友圈中还有“哭晕在厕所”之类的玩笑话,也就随便说说。但是以上调侃被诱导性引用,虽然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澄清,但也没有必要让朋友们误解,因此表达我的本来观点如下: 我对比尔盖兹先生没有任何意见,我尊重他的成就和他做出的各种选择,以及他想做的对人类有益的各项事业。我还知道他桥牌很好,正好我也玩,但从不参加正式比赛。 从机构性质上来说,中国工程院应该是最严肃的学术机构之一了,坚持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学术成就,或者工程方面的贡献。盖茨先生如果因为他在信息科学方面的贡献入选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外籍院士,我觉得名至实归,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情。但正如核能界欣喜的那样,比尔盖兹入选工程院的身份是泰拉能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这几年每次过来也是谈行波堆的事情,入选的也是工程管理学部外籍院士。 盖茨先生的成就和境界都很高,但在核能方面,他没有受过核能技术方面的系统训练,对行波堆的了解没有超出科普层面很多,没有发过一篇研究论文。行波堆是钠冷快堆的一种,算不上突破性的新堆型,而是一个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的老概念。同类的概念非常多,行波堆并没有得到同行的特别青睐。 钠冷快堆都是投资巨大,风险巨大的项目。比尔盖兹先生富可敌国,即使行波堆是他的主张,却没有自己建堆的打算。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落实的计划,遑论工程管理。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2016年10月31日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第一条规定外籍院士的标准条件为:“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 既然工程都还没有,怎么能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或者“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就算对“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也不能只是一个外国公司吧? 所以,比尔盖兹先生当选工程院院士,依据的既不是学术标准,也不是工程成就。那么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个人看法|1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科技工程工匠需求自然调节,思想文化关键
热度 1 ericmapes 2017-4-15 13:00
“时评:培养高端技能人才须举全社会之力”:科技工程工匠需求自然调节,思想文化建设才是关 键!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同时,科技日新月异时代,工程工匠要求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快,农民工匠也存在,科技人才不同程度具有工匠精神,否则怎么搞好科技? 不是全社会注重科技工程,怎么能缺乏工匠? 当然,更不缺乏工匠精神!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的工匠精神肯定是高的,否则怎么在科技工程领域成为权威? 国家这么多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技术革新能手的,工匠主要应在工人与农民中产生吧! 解放军学历层次在大幅提高,科技工程能手多,工匠更不在话下才对! 关键是新时代工匠求高变快才是问题要害,远超出过去水准要求,不再可能一招鲜吃便天! 至于传统工艺美术品技艺传承则是另一个问题。 即兴写出,一气呵成,抛砖引玉! 附上: 时评:培养高端技能人才须举全社会之力 作者:倪思洁来源: 科学网www.sciencenet .cn 发布时间:2017/4/1511:19:02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539.shtm 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世界技能组织主席会见时指出,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努力培养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结构更合理、就业创业能力更强的技能人才。 当下,技能人才问题,是摆在中国工业面前一道亟待逾越的路障。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新的发展形势,让高级技能人才缺口问题日渐突出。根据2016年麦肯锡做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企业将需要1.4亿高级技能人才,而缺口将达约2200万人。 与此同时,技工教育的问题也由此凸显。技工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职业院校管理混乱、质量参差,企业招聘重学历、轻能力,学校招生难、教师待遇差、毕业生工资低,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难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双认可”。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加强职业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被提升到国家发展规划的层面。在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人社部专门印发了《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为规范和促进技工教育指明道路。去年3月份公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将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提上议程。 不过,面对大缺口的严峻形势和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光靠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努力,恐怕还不够。培养更多高端技能人才,需要举全社会之力。 首先,社会有待摒弃对技工教育的刻板印象,加强对技工教育的重视和认可。当下,仍有不少人抱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将职业技术嗤为“雕虫小技”,认为技工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端。与此同时,受社会观念、高校扩招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影响,职业院校近年来面临着“就业火爆但招生不旺”的常态。因此,要发展技工教育,关键的一步是要让社会感受到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尊重技术的传承,支持技能人才的培养。 其次,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跟上技术发展潮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需求,企业作为需求的主体,最清楚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当走出去,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了解技术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走出课堂,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第三,企业应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企业在支持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同时,应当为技能人才的后续职业发展和提升创造平台和空间。例如,招聘时重视能力、不唯学历,完善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提升高端技能人才待遇,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让高端技能人才有获得感,体面地工作和生活。 众人拾柴火焰高。培养技能人才,不仅要靠政府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举全社会之力,才能托起高端技能人才的光明前景,助推中国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带动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8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烟酒不得广告,毒品严厉打击,网络游戏同样不可借助社会媒体宣传
热度 3 ericmapes 2017-2-13 13:56
烟酒不得广告,毒品严厉打击,网络游戏同样不可借助社会媒体宣传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公务员与职业军人公务饮酒受限!酒品广告早就禁止国家主流媒体播出。 吸烟有害健康,相关广告更早禁止在国家主流媒体播出。 烟草院士被批得抬不起头颅!想必今后不再产生工程院烟草院士! 吸烟难以或不会成瘾,成瘾也容易戒除! 我1985年归队遭遇大雪吸烟叶尼古丁中毒3个月思维混乱不能正常交谈,好后终生再闻不得吸烟味道,足以说明戒烟可以! 而吸毒容易成瘾,成瘾难于甚至无法戒除! 我世纪之交在北大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期间,以及后来清华二站博士后出站回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工作期间,就一直有机会了解北医生理学系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院士( http://sbms.bjmu.edu.cn/jsdw/lyys/129166.htm ),戒除毒瘾探索研究实践多么艰难! 吸毒很多是被引诱的,甚至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其中,国家严厉打击! 游戏更容易被引诱,深陷其中也更容易被引诱吸毒! 有网友评论指出“网络游戏,往往是社会闲人或初涉社会的青年消磨宝贵时光的港湾,是误人青春的领地。也曾坑害和断送不知多少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 此言的确不虚,高考考霸张飞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 他三次考取清北,经新闻报道广为人知! 他第二次考清华时,首次同班同学已经毕业工作一年了! 可是,还有第二个张飞吗?至少,目前未见报道! 因此,网络游戏害人无穷! 比吸烟危害大无数倍,不在同一数量级! 几乎接近甚至超过普通毒品危害吧?! 可以和烟草产销一样,游戏从业者趁着相关法规未完善先闷声发大财! 任何行业产销宣传都 以不危害社会为广告原则,只有受害者才知道问题严重,法规也始终在完善修改中。 但是,当下至少可以参照限烟酒令,建议国家立法禁止国家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国青年报等国立媒体,广告传播任何网络游戏产业,鼓惑人心! 非主流媒体广告宣传网络游戏产业环节引诱民众,也应该有所限制! 只有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者,才历来是国内外、境内外宣传报道的对象! 特别是贡献突出者,国际媒体宣传,如果计算报道费用,那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广告费才能达到的! 什么高考状元,清北本硕毕业生,从事网络游戏播报行业,却借用中国青年报等国立主流媒体疯狂宣传报道,不仅危害社会,而且无形中还节约巨额广告费用,这是我国人民大众赋予谁的权利?建议认真查处为妥! 附上: “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评论:游戏误人!讨厌不? 张德礼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43885do=blogid=1033228 “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评论:游戏误人!讨厌不?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针对“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 ” 评论:游戏误人!讨厌不? 王思聪为游戏广告代言! 并且,以流氓软件甚至木马设置,采取隔离措施才完事的! 我也就是这么才知道世上有个王思聪的,没有任何好感! 清北本硕生干这行当,不违法规,与烟草行业何异? 烟草至少主要只危害吸烟者本人,而不是他人,更不会让人如吸毒般形成烟瘾! 尽管如此,烟草院士都被批得抬不起头颅! 而这位却以高考状元与清北本硕名义大搞宣传,是否应该低调或禁止? 用纳税人钱培养而成,却干不利甚至有碍社会发展的行当,还好意思大张旗鼓疯狂宣传? 有网友评论指出“网络游戏,往往是社会闲人或初涉社会的青年消磨宝贵时光的港湾,是误人青春的领地。也曾坑害和断送不知多少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 高考考霸张飞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他三次考取清北,经新闻报道广为人知,他第二次考清华时,首次同班同学已经毕业工作一年了! 现在不准许以高考状元为题宣传了,这位清北本硕生也就在清华本科获得过一次一等奖学金,竟然把奖状彩色贴图展示,即损清华本科,又表示北大硕士期间无任何建树,却不觉得丢人,反倒好意思? 甚至为了钱财,不惜连“丑”照片也竟然挂出?想当奶茶妹子嫁给“刘强东”式人物了? 虽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至少卖茶蛋、奶茶或猪肉是人民生活所必须吧!想你诱导坑害人民下一代合适吗? 前面,中国青年报以项目标题“媒体: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43885-1032683.html )报道,现在 澎湃 新闻又如此歌颂,这些国有或科技主流媒体就毫无鉴别力,不懂得国家宣传政策吗? 特提出供讨论! 附上: 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 2017-02-1211:42:41 来源: 澎湃新闻 http://news.sohu.com/20170212/n480496873.shtml?fi 原标题:视频|对话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 清华北大学霸当游戏主播被称电竞柳岩 再附上: “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评论:网络游戏危害介于吸烟与吸毒之间! 张德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43885-1032683.html “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评论:网络游戏危害介于吸烟与吸毒之间!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邮政编码712100 “媒体: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评论:网络游戏危害介于吸烟与吸毒之间!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搜狐题为“媒体: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转载,大标题赞颂“ 清华北大学霸当游戏主播被称电竞柳岩 ”,并在主页给出标题“ 你有啥资本抨击清华女主播”。 报道的是清北本硕生石悦从业网络游戏主播的所谓“动人事迹”,并且极尽美化之能事。 王思聪为游戏广告代言! 并且,以流氓软件甚至木马设置,采取隔离措施才完事的! 我也就是这么才知道世上有个王思聪的,没有任何好感! 更为严重的是,正如网友评论指出“网络游戏,往往是社会闲人或初涉社会的青年消磨宝贵时光的港湾,是误人青春的领地。也曾坑害和断送不知多少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 高考考霸张飞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他三次考取清北,经新闻报道广为人知,他第二次考清华时,首次同班同学已经毕业工作一年了! 现在 澎湃 新闻题为“清华学霸女主播:父亲是游戏领路人学建筑没白费”大加歌颂,这些国有或科技主流媒体就毫无鉴别力,不晓得国家宣传政策吗? 附上: 媒体: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 2017-02-0908:52:36 来源: 综合 作者:中国青年报 http://news.sohu.com/20170209/n480249509.shtml 原标题: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本就是成功 清华北大学霸当游戏主播被称电竞柳岩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783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与工程 – 2类型科学家
benlion 2015-7-27 05:24
希腊-罗马典籍是在阿拉伯文献中重新发现,中古代阿拉伯世界已经形成代数学和化学,以及天文学和医学的近代科学胚芽或雏型,位于黑海、里海到波斯湾之间的波斯区域,通过中亚到亚洲、中欧到欧洲丝绸之路的贸易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向东方经波斯到中国,包括,北、南2国时期以色列民族分别到过波斯,并奠基了体系化的理性宗教。 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区域到中国文明的历史积淀,在中古代时期,可以视为在阿拉伯世界中融合,而后,经中国-中东向欧洲-环太平洋的文明发展路径转换。 在意大利,从达芬奇到伽利略,体现为工程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在英国,体现为牛顿自然科学与瓦特的工程技术,英国卡尔迪许实验室和美国爱迪生发明工厂,奠基了大学和工业研究模式。从工业革命到工艺美术运动,而后,计算机技术和影视艺术,发展了工程科学和设计艺术的人工科学形态。 经历物理学革命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在20世纪已经形成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的应用科学研究模式,以及诺贝尔奖(科学)和诺贝尔(工程)2类型科学家,体现为系列论文阐述的课题或学识和系列专利描述的项目或产品,并构成科学转化与技术支撑的循环机制。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221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结束,查看进入第二轮名单
热度 1 Greg66 2015-6-12 20:10
中国工程院 2015 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结束,查看进入第二轮名单 中国工程院 2015 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结束, 521 位候选人中, 203位 进入第二轮,请点击查看 具体名单 。 在能源学部,煤炭行业有葛世荣(中国矿大)、 顾大钊(神华集团)、 康红普 (煤炭科工集团)、 潘一山(辽宁工大)、 武强(中国矿大(北京))进入第二轮;在管理学部,煤炭行业有金智新(山西焦煤集团)、凌文(神华集团)进入第二轮。
个人分类: 11|8097 次阅读|1 个评论
院士70岁退休, 是真的吗?
热度 21 Majorite 2015-3-13 22:25
院士70岁退休, 是真的吗? 工程院院士70岁退休, 那么中科院呢, 肯定也是同样? 退休退休之后就不能拿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做评委特别是评委主任、组长?就不能再担任领导职务?院士就能变回纯名誉性而没实际利益的学术头衔?就能与西方国家院士制度接轨? 就能让中国科技教育制度回归自然?院士就不再被政治与商业利用?不再被所在单位利用?看看下面这张漫画吧。 院士也无奈啊, 他们许多情况下不是为自己活着的,而是为别人活着的。单位要打着院士的旗子在外面活动,争经费、争指标、争名额、主持评审,拿大奖,这面旗子不能倒。何况,一些院士本来就集全单位力量包装起来的,当上院士了要报答单位, 周围许多人靠院士吃饭呢?大树根底好乘凉, 当然也可能大树根底连草都长不起来。 但是,是人都会变老, 人过70岁, 身体大不如从前, 记忆力与创造性也会减低, 即使是院士亦是一样,所以,退休后可以多和家人儿孙在一起,颐享天年, 何乐不为? 院士70岁退休,是否搞一刀切?就像裸官不能做单位一把手法人代表一样,不一刀切就不能执行。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 因贪腐入狱 李宁院士转基因背后的罪恶 中国媒体上有关院士与准院士的漫画,说明社会的院士满意度大不如从前。这些年来, 博士贬值了, 教授贬值了, 现在轮到院士贬值了。中国院士不把拿诺贝尔奖作为年年新常态就无法改变社会对他们已经形成的陈见,任重而道远啊 某高校一院士 中国工程院士70岁退休 中央批准方案 http://www.creaders.net 2015-03-13 06:59:32 科技日报   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王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12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中央已批准相关改革方案,规定院士统一70岁从工作单位退休。   干勇表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考虑到当前我国两院院士中年龄75岁以上院士所占比例较大,凡是达到新政策规定退休年龄的院士可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退休手续。其中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70岁以上院士可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退休年龄延长到75岁。”   在此之前,我国没有院士退休的明文规定,一些单位在院士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会根据院士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让其本人自由选择是否退休,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和地区从自身利益出发,如通过院士争取更多的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资源而拒绝院士的退休申请,此种做法曾引发社会争议。   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其中“院士退休”是指院士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其工作单位办理退休手续。   干勇认为,院士70岁退休政策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项政策强调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旨在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本质,同时也将为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3216 次阅读|23 个评论
携手工程院子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国际化
热度 5 Liweigang 2015-1-4 08:50
(李伟钢 翟自洋 李天成 )中国工程院于 2014 年启动院刊 Engineering “ 1+9 ”项目,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相关部属高校编辑出版发行,“以 1 个主刊为核心, 9 个分刊为主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旨在展示国内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同时吸引国外工程界最新研究成果在中国工程刊物上发表,构建与国际工程界交流的高端平台。 9 个分刊中包括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与浙大合作主办的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FITEE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版)。 FITEE 前身为 2010 年创办的国际性刊物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 (Computers Electronics) ,且于创刊当年被 SCI-E, Eicompendex , DBLP, Scopus 等数据库收录。 截图 国家 工程院启动院刊 Engineering “ 1+9 ”高端英文期刊 有人说二十世纪是计算机和信息化时代 , 而二十一世纪又何尝不是呐 ? 在可见的未来几十年,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等学科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相关技术成果仍将持续且显著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而言,学术界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发表 , 一是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 如 Workshop 、 Symposium 、 Conference 等;二是国际学术期刊,如 Journals 、 Transactions 、 Letters 或 Magazines 等。由于会议文章发表周期一般在一年之内,当年就可发表研究成果 。该行业科研人员参加会议比较普遍,特别是一些国际顶级会议影响力很大。相对来说,在期刊发表科研成果周期较长,一般需要 1-3 年。但从科研成果发表规范化角度,业者往往会把会议文章扩展后,再投到期刊。这样实际上相当于一篇文章要加工两遍,而本专业的文章不仅仅是提出思路和模型,还需要完整的数据计算验证。其它专业的学者对这类专业的会议盛行持保留态度。加上目前对科技人员业绩评价不科学的现状下,该专业人士的辛劳奉献,并没得到有效认可(如会议文章不参加业绩评价),大家叫苦不堪。 有鉴于此,一些发展趋势是把会议与其支撑期刊捆绑。主要有两种模式值得探讨: 1 ) 国际会议与期刊绑定,征文格式为会议文稿,会议出版论文集,随后期刊特刊发表优秀论文扩展版。 2) 期刊与国际会议绑定,征文格式为 20 页左右的期刊文稿,审稿后接受的文章,在会议上宣讲、同时亦在期刊特刊上发表,质量稍差一些的文章压缩出版到会议论文集上。后一种模式使得文章发表提速,实现了研究成果当年同时在期刊和会议发表。例如: 2015 年的欧洲机器学习会议 ( ECML) ,投稿时有个选择项,可投到期刊频道,文稿格式限制 20 页左右,评选上后直接发在绑定期刊 Machine Learning 等上 ,同时参加会议;评选不上的一些较好的论文,减到 10 余页,发在会议论文集上。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等相关行业存在的另一类问题在于,尽管专业涵盖面很大,但成熟的期刊数量不多,全世界从事该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在这些有限的期刊上竞争。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和 OA 期刊的应用普及,办个期刊不是件大事,以至普通期刊漫天飞,但办好期刊就不太容易, SCI 期刊数量有限,影响因子也较低。可以说,要把期刊办好,需要 5-10 年的不懈努力。 业界认为,国家 工程院的做法是合乎时代潮流的,通过院校合作,融合学术和出版资源,打造“ 1+9 ”的 院刊系列, 有利于形成规模和品牌,构建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以 FITEE 为例,其前身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 (Computers Electronics) 创办 5 年来,在国内及亚洲的马来西亚、伊朗、韩国等国家地区有一定口碑,也有一定比例作者来自欧洲,如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在国内信息与电子相关领域 SCI/SCI-E 期刊中,其国际作者比例名列前茅。基于已有办刊基础, 整合工程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和浙江大学相关学科的力量 , 多方协作 , FITEE 具有 成为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界精品期刊的潜力。日前,该刊已推出 2015 年第 1 期 , 以崭新面貌亮相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进一步推动 FITEE 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编辑部尝试首次 与欧洲举办的学术会议合作。 本博作为该刊编委,在科学网博主翟自洋编辑、李天成博士的通力合作下,邀请西班牙 University of Salamanca 的 Juan M. Corchado 教授的 BISITES 团队加盟,结合他们 2015 年主办的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PAAMS 、 DCAI 和 ISAmI 等 ) ,推出一期以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为专题的 FITEE 专刊。该特刊征文和客编、编委组成如下: 客编 为 Juan Manuel Corchado , University of Salamanca, Spain 和 Li Weigang , University of Brasilia, Brazil; 编委为 Javier Bajo ,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adrid, Spain, Fei Wu ,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Tiancheng Li , University of Salamanca, Spain。 FITEE 编辑部委托热心为期刊服务的编委以及年轻的一线学者 , 为 该 专刊征集优质稿件并严格把关 , 确保专刊的学术水准 , 打造可持续合作模式。通过与在欧洲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合作,摸索国内高端期刊在国际学术界推行的经验。 值得介绍的是,西班牙 Salamanca 大学科学学院 BISITE 课题组每年都举办若干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围绕并行、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智能体等方向。其中, 2015 年 6 月份集中召开的三个国际会议 PAAMS ( 13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 )、 DCAI (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 ISAmI (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mbient Intelligence )并与包括 Neurocomputing , FITEE 等期刊在内的 SCI 检索期刊绑定,较大比例的优秀大会论文都都将在期刊最终发表刊出。特别是, 2015 年会议组委会计划神经网络等智能系统为主的优秀论文经扩展发表到 Neurocomputing ,以平行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一些优秀文章经扩展版会发表到 FITEE 上。由于今年是首次和 FITEE 合作, BISITE 课题组也特别注重这次合作,希望能够选取最为优秀、合适的稿件发表到 FITEE 特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BISITE 特别为学生作者和年青作者提供 40-50 个免费住宿名额以方便与会,并设有包括高达 2000 欧的 IBM 最佳论文赞助等 Grants 。 具体内容参见李天成博主的 博客介绍 。
个人分类: 时事微博|780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瓷器店里打老鼠,悠着点更好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9-17 22:18
有幸和肿瘤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全球顶级专家,美国医学和工程院院士/某医科大学的校长Quentin先生一起吃饭聊天,他是搞干细胞和基因研究的全球领先人物之一,我是一个治疗肿瘤为主体的中国临床医生,我们两个的视野应该说有天壤之别,但我们却相谈甚欢。 我们在对肿瘤认识及过去治疗的反思等方面,取得了高度一致。都认为过去的人,过于狂妄,一心想征服(conquer)癌症,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他曾经参加过权威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多数时候化疗次数越多,部分逃脱化疗打击的癌细胞蜕变后的恶性程度越高!他把这些癌细胞称为“金刚之身(Diamond body)”,任何方法都对它没效!对它,人类一筹莫展,只有听之任之。 他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老式的家庭里总有老鼠,这些老鼠就是坏蛋,它们总要做些破坏,通常,人鼠之间可以保持某种平衡。但若你用尽各种方法,家里100个老鼠中杀掉98个,还剩下2个,因为各种毒药的招术都用完了,这2个老鼠逃脱各种打击后,就获得了金刚之身,你什么方法都没用,它有了超强的耐药能力,还反过来为非作歹,咬死你的孩子!破坏力更大,你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关于这个研究,我早先注意到了,他从前沿的科学角度认为:真正对付肿瘤的好方法,能够手术的,争取手术,至于化疗/放疗,千万要适度,不妨采取温和一点的,清扫根基的,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越是采取过激的干预方法,往往长期效果越差!这正是我们临床所发现且一直所倡导的,简单说就是“悠着点”。 因为他早年一直生活在海外,对中医药感兴趣,所以专程约我们来聊一聊合作可能性。他对我们从临床摸索出的东西非常感慨,我也想其实这是对的,因为现在研究已经非常明确,癌症以后就是伴随中老年人的一个常态化的现象,我们如果不改变思路,还是“格杀勿论”,也许,我们在与癌症博弈的道路上,走上弯路岔道,且会越走越远。 笔者一直认为癌症的基因研究有碎片化倾向。他也非常赞同我的观点,他还引用了一个中国著名学者的话——“基因基因何其多,有用没用疗效说!”其实,的确如此!例如,据笔者所知,光光和乳癌腺癌相关的基因目前就已经知道了至少有120~130多个,国内某研究组发现的和肝癌转移有关的基因至少有70几个,如果120多个和70几个基因再来一次排列组合,那不是天书又是什么?……所以,有研究认为:每个癌症的基因层面都是不一样的。至少在看得见的时代,通过基因研究想攻克癌症,还真是无知者的美好妄想!我们并不反对基因研究,只是说这种研究其路漫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说对癌症就一无所能,我们可以加强防范,治疗则手术有时是有必要的,至于其他一些方法要综合评估,适可而止,这也是我们临床多年探索出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汤钊猷教授的类似比喻,他是工程院院士,著名的肝癌研究及临床专家,他在他那本讨论肝癌治疗的《消灭与改造并举》的科普书里,举了一个浅显却含义深刻的例子:体内生了癌症,就像瓷器店里有了老鼠,怎么办!今天的做法是用手榴弹去对付瓷器店的这些老鼠,结果会怎么样?谁都清楚!这就是中国目前治疗癌症的形象写照!故汤老提出:要消灭(杀癌)与改造(加以纠正)并重!纠正,就是争取让“癌细胞改邪归正”。 的确,是到了中国人应该改变对癌症看法认识的时候了。而且,要好好从中国式的治癌模式中走出,走向更合理、更适度,病人利益更大化的时候了! 笔者去年出了《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姐妹篇《生了癌,怎么办》,强调要理性治疗,有时候,悠着点更好!今天,笔者依然坚持这一观点。而且,美国专家主张的需要“重新定义癌症”(见前面文章),让我们更坚定了这一信念。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352 次阅读|29 个评论
刘源张院士的博士学位
热度 83 hongfei 2014-4-20 05:29
刘源张院士的博士学位 2014.04.19 十年前的一个愿 写博文这事儿,似乎是一旦停下来,就很难再拾起。自己已经好几个月没在科学网写新博文,渐渐就忘了有这回事儿。不过4月9日在科学网上看见有“中国质量管理之父”之称的刘源张院士仙逝的新闻,让俺想起了十年前许的一个愿,不得不重操旧业。 俺十年前的那个愿是:刘源张院士仙逝之后,俺要写一篇博文讨论他的博士学位问题。 科学网新闻《中国质量管理创始人刘源张院士逝世》连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662.shtm 在《刘源张:我的质量生涯》那篇博文后面,俺留意到刘源张院士的年轻同事陈安学弟在4月10日许愿说“俺们这几天要写一篇文章几年(纪念)刘先生”,很是期待了几天,想看看他们究竟会写些什么。因为俺得回头在故纸堆中寻找十年前的资料和整理对当时事情的记忆,所以初步计划在看过学弟的文章之后再写。可叹学弟的那滴相思泪一个礼拜也没流到嘴边。还愿要紧,就不等他了。 科学网《刘源张:我的质量生涯》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8739do=blogid=783863 缘起 200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新闻和媒体上照例要宣传一批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据说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的工程院院士,所谓“中国质量管理之父”的刘源张先生,当时被统战部遴选为建国65年来优秀归国服务人员之一。我太太当时作为科学记者,就被分派任务去采访刘源张院士,要写一篇宣传稿。 尽管她花了很多功夫去收集资料,并且当面采访了刘院士好几个小时,做了很多页的采访笔记,但这篇宣传稿终于没有写成。 这篇宣传稿没有写成的原因,是因为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中刘先生的博士学位可能存在问题。刘先生在1985年的入党申请书中亲笔填写的文化程度是“研究生院肄业”,而他在2001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材料的学历部分中却填写的是“1950年12月-1954年8月 美国加利福利亚研究生院 运筹学 博士”。更有意思的是,在工程院院士申报材料中,他并没有提供所谓“美国加利福利亚研究生院”(刘先生当年就读的是UC Berkeley,见百度百科介绍)的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却有一份美国著名的克莱登大学Newport University的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上面写的是他于1997年3月31日被该校授予Doctor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学位。 当我太太问我有没有听说过Newport University的时候,我说Newport听说过,但是Newport Universit没听说过,我也没听说过什么在美国博士学位会被称为Doctor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俺是化学博士,但证书上一律写的都是Doctor of Philosophy。于是俺上网查了一下,结果大吃一斤。 百度百科刘源张词条连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208.htm 克莱顿大学Newport University和双面神大学 如果你在2014年的今天到google上去搜索Newport University的信息,你会失望地发现自己会被搞糊涂。2004年还存在的那所Newport University,在2011年以后已经改名叫做Janus University(双面神大学),原来的www.newport.edu网页已经上不去了。 维基百科上关于双面神大学(Janus University)的网页上说: Janus University, formerly known as, Newport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distance education institution located in Newport Beach, California. It was founded in 1976 and was licensed by the former State of California Bureau of Private Postsecondary and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11, according to its website, Newport University changed its name and stopped offering degree programs. Newport University was an approved school by the California Bureau for Privat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Newport University was not accredited by any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rganization recogniz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r the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In July 2007, the Secretariat of Public Education (SEP) of Mexico issued an alert listing eleven institutions that were unaccredited in Mexico, including Newport University. 总结一下,Newport University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美国教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或者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承认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的认证。2007年墨西哥的公共教育部将Newport University列为11个未获得墨西哥认证的大学之一,向公众预警。 维基百科上双面神大学(Janus University)网页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us_University 另外有所成立于2002年的叫做Newpor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大学,在2008年和当时的Newport University合并.据维基百科上的信息,2005年肯尼亚政府取消了Newpor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在肯尼亚颁发的200多个学位。 维基百科Newpor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大学网页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port_International_University 没有内容的Newpor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大学网页链接:http://www.niu-edu.us/ 可以说,Newport University和Newpor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大学都是类似于钱钟书先生当年的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买文凭的那所克莱登大学。跟唐骏同学和与禹晋永同学获得博士文凭的西太大差不多。 大概因为Newport University的名声实在不好,双面神大学(Janus University)的网页在谈到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尽管也提到自己建校于1976年(Newport University建校时间),但却连Norport University大学的名字都没有提到。 双面神大学(Janus University)网页链接: http://www.janusuniversity.edu/ 双面神大学(Janus University)网页上关于该校历史的介绍: http://www.janusuniversity.edu/about-us/history 2004年我在网上查Newport University大学的时候,忘记了截频存档所查到的内容。当时得出的基本结论和今天一样,就是所Newport University是一所没有校园和正规教育手段的颁发文凭的机构。俺只是不知道当年刘源张先生的那个Newport University大学的Doctor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博士)的学位是通过什么渠道和花了多少钱弄来的。他的Newport University学位证书上有Honoris Causa拉丁字样。意思是 for the sake of the honor,这一般是指荣誉学位或者没有注册和上课的学生的学位,正式的博士证书上是没有这个字眼的。 刘老先生又不是禹晋永那种没上过像样大学的混混,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去弄这么个既无认证、又无校园也没有任何学术名声的“三无”大学的荣誉学位。 有疑问的UC Berkeley博士学位 如果刘源张院士真有UC Berkeley这样的国际名校1954年的运筹学博士学位,他的Newport University大学博士学位并不是大问题。也许他只是个老顽童,只是想和他的同事、单位,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工程院的有关方面开个玩笑,看看他们有没有幽默感而已。比如当年花花公子兔和女招待女郎出身的免疫学家Polly Matzinger好玩,就曾把她自己养的狗列为她的一篇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 《会思想的芦苇和会问问题的女招待》博文连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292 问题是,刘源张院士先在他自己1985年的入党申请书上说自己是“研究生院肄业”,意思是自己没有拿到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后来又在2000年的院士申请书中说自己是UC Berkeley 1954念的运筹学博士,没有提供任何相关博士证书或者博士论文的证明,却提供了一份Newport University这种克莱顿和西太大的牛头不对马嘴的博士证书。不知道当年他在参加院士评选和院士材料公示的时候,有没有人对放着全宇宙知名的UC Berlkeley的硬文凭不提供,却提供没人知道的Newport University这种文凭的情况产生任何疑问。 带着这个简单疑问,我当时就在北京家中登陆UC Berkeley的图书馆网页,去查找任何可能与刘源张院士有关的当年的博士学位论文记录。出乎我意料的是,我无论如何找不到任何可能与他相关的博士或者硕士论文记录。我查了与刘源张或者张定国(刘源张先生的曾用名)有关的各种可能的老式和新式拼音的组合,结果均是一无所获。我用同样的方法去查所有我知道的在UC Berkeley获得过博士学位的老先生的名字,却没有一个查不到的。即使其中有少数名字中的某个字在数据库中出现拼写错误,经过查询和排除,也没有一个找不到的。我带现在也不能排除可能刘源张先生的UC Berkeley博士论文的确存在但只是我没有找到这个可能性。但是,这个可能性的确很小。 就在写这篇博文之前,我又连线到UC Berkeley的图书馆网络,仔细按照和各种可能进行搜寻,还是没有找到。我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果哪位有心,或许可以到UC Berkeley去再找,看看能不能找出来。 所以,我的结论是,十有八九刘源张院士的这个UC Berkeley博士论文是不存在的,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说自己是研究生院肄业是真实的。他没有对党组织撒谎,但却在工程院院士申报的时候编造了一个谎言。 因为以上的原因,我太太和有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化了一个多小时说明自己发现的事实和疑问,表示这篇文章自己不能写,有关方面也同意不再写这篇宣传文章。 不知道后来刘源张院士有没有获得2004年这个荣誉,起码2004年国庆前后我没有见到相关宣传文章。不过他老先生近年来还是获得了不少荣誉的,比如2013年底的首届中国质量奖,还是国务委员亲手发奖,可见级别还是相当高的。 《刘源张院士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报道连接: http://www.cas.cn/xw/zyxw/yw/201312/t20131217_4000010.shtml 中国网最近对刘源张院士的采访和报道链接: http://fangtan.china.com.cn/node_7144727.htm 没有答案的疑问 我至今任然不理解为什么刘老先生在自己博士学位问题上会出现不一致这件事情。我无法查证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是UC Berkeley博士的,至少在1985年他还在入党申请书上表示自己没有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刘源张在1997年拿到Newport University的博士证书,拿到他真的是因为要选工程院院士才这样做的么?1997年那个时候,他应该已经是所谓全面质量管理界响当当的人物,1995年就是国际质量科学院(我个人不知道这是个啥机构)的院士,难道这些还不能证明他自己的学术或者管理地位么?为什么还要去弄这么个破玩意儿呢? 2004年,刘源张院士已经79岁,第二年就要在工程院资深。出于中国儒家为尊者隐为贤者隐的传统,我和太太决定在他去世之前不去说这段故事。但我在当时对自己许了个愿,在刘源张先生去世之后,我要把这件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说出来。这样既不会在老先生生前让他难堪,也给历史和社会一个交代。 唯一遗憾的是,老先生去世之后我们无法知道刘老先生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他也许曾就有过的难言的苦衷和尴尬。 隔行如隔山。客观地讲,我个人无法评价刘源张院士的成就,也没有任何打算怀疑和否认他做过的事情对社会或者国家可能的贡献。他个人在战乱和政治迫害中的遭遇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让人思索。 1942年,刘源张先生17岁,在青岛被日本人选送到日本学习。1942年是冯小刚拍电影表现1937年以来一直是日占区的河南延津县大饥荒的那一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酣。他来先生这个时候自愿去日本学习(应该是从中学开始学习,他1946年才进入日本大学,1949年大学毕业),和1928年吴清源去日本学棋,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他在1949年从日本去美国学习,到1954年离开美国,大学毕业后在Berkeley5年时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也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不知道中间还有些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故事。他能在1942年选择去日本,又在1956年选择回到中国大陆,这也是我个人觉得难以完全理解的事情。 这些疑问,很可能永远没有确切的答案。 遗憾和声明 据我太太说在她接受采访任务的时候,刘院士所在单位的办公室秘书受命提供给记者所有相关的资料。这些第一手的相关材料,引发了对他博士学位真实性的疑问。据说后来这位办公室秘书在岗位返聘中可能因此受到了影响,我太太一直为此觉得遗憾。 我只能安慰她说这两件事情之间也许没有直接联系。至少,她没有写这篇宣传报道,是一件不需要遗憾的事情。 最后,需要声明一点,如果今后有人能从UC Berkeley找到刘源张先生的博士论文,以及提供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见过的他的UC Berkeley的博士证书。那时我一定会为我的无能和莽撞向老先生和他的家人表示歉意。 图一:Newport University博士学位证书 图二:1985年入党申请书 图三:工程院院士申请书封面 图四:工程院院士申请书简历 图五:工程院院士申请书单位推荐意见
个人分类: 奇闻逸事|23095 次阅读|132 个评论
[转载]樊瑜波教授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热度 1 cardiaclabs 2014-3-28 19:51
AIMBE网站 授聘仪式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证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以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卓越贡献,最近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授聘仪式于3月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科学院演讲大厅举行。 AIMB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汇聚了世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学术精英,他们代表了最具创新和特色的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他们的贡献对生物医学仪器、医疗器械、疾病治疗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推动成立了美国国立卫生署(NIH)生物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国家研究院(NIBIB),是美国FDA专家网的创始成员(founding member)。其会士(AIMBE Fellow)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推荐与严格评选产生(由现有Fellow推荐,经两轮筛选,最后一轮须经现有Fellow投票选举产生)。 樊瑜波教授,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2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生物力学专业。在生物力学、力生物学及其与生物材料交叉融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交叉学科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相关问题、开展新型医疗器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探索航空航天生命防护机理与保障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国际期刊发表SCI 论文150 余篇,申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生物力学”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端医疗器械设计与评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生物工程联合会(WACBE)候任主席、世界生物医学工程联合会(IFMBE,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执委、世界生物力学理事会(WCB)理事、亚太区生物力学理事会理事(APBiomech)、 全国生物力学专委会副主任/主任、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担任国际期刊CMBBE和JMMB编委。 转自:http://news.buaa.edu.cn/dispnews.php?type=4nid=107443s_table=news_txt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4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八卦】目前爆料出来的部分新科工程院院士名单
热度 7 pukin 2013-11-4 17:21
刚才在网上看到的部分新科工程院院士名单,名单真假不确定,就当八卦一下吧 ^_^( http://bbs.netbig.com/thread-2620658-1-1.html ) 土木水利建筑学部 : 郭仁忠 56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聂建国 54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环境轻纺工程学部 : 陈立奇 68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刘文清 59 环境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化工冶金材料学部 : 陈建峰 47 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韩恩厚 51 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机械运载学部 : 樊会涛 50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张 军 47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医药卫生学部 : 夏照帆 59 烧伤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 胡盛寿 56 心血管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工程管理学部 : 杨善林 64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合肥工业大学 能源矿业学部 : 欧阳晓平 52 核科学技术应用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电子信息学部 : 赵沁平 65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张广军 48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桂卫华 62 控制科学与技术 中南大学 何 友 56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农业学部 : 陈学庚 66 农业机械化工程 新疆农垦科学院 李德发 5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赵振东 70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122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美国工程院院士Lotfi Zadeh: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师
热度 29 dwchen 2013-10-23 07:38
注:本文又名“我在UC Berkeley访问美国院士Lotfi Zadeh(五)”或者“我眼中的美国工程院院士Lotfi Zadeh”。 莎士比亚说“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Lotfi经历传奇,阅历 丰富,作为 Fuzzy 理论的开山鼻祖,结识之人数以万计。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 Lotfi 。下面,我根据在UC Berkeley访问1年的亲身经历,谈谈我眼中的 Lotfi ,一孔之见,犹如盲人摸象而已。 1 )五十年磨六剑的学界传奇  估计 Lofti 没有学过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的 ” 剑客 ” 一诗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但他确是“十年磨一剑”精神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与我们整天追逐热点的研究截然不同, Lotfi 不仅仅是“十年磨一剑”,而且持续磨剑 50 年不停顿,正可谓学界传奇,终于磨出了 6把削铁如泥的宝剑 : 1965 年 Fuzzy Set, 1973 年 Fuzzy Logic , 1981 年 possibility theory, 1990 年 Soft computing , 2002 年 computing with words, 2010 年 General theory of uncertainty… 2 )不愿挂名 的独行侠  Lotfi 写的绝大部分论文只有一个唯一作者,当然就是他自己。他的论文总引用已经接近 12 万次, H-index 为 90 , 单篇最高引用为 4.8 万次,引用次数超过 1000 的论文约有 20 篇。 这些高水平论文中只有一篇是和动态规划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 Bellman 合作的。与我们大量的挂名论文相比,Zadeh教授不愧为学术界的独行侠,艺高人胆大,江湖任我行!  Lotfi 曾经对我的 2 篇论文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我想挂他的名,被他委婉的拒绝了。后来我才知道, Lotfi 即使是自己指导的博士生,也不轻易在学生的论文上挂名。不挂名,一方面说明 Lotfi 对自己的研究有足够的自信,不需要挂名,另外说明他对年轻人的信心,不愿意让年轻人依靠他的大名;或者说不愿意瓜分年轻人的研究成果。大师就是大师,确实能点石成金,经过大师指导的论文,后来都被著名的 SCI 期刊录用了。 3 )深得和谐思维的和蔼老头 Lotfi 虽然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但是一点架子也没有,对于和谐社会理论无师自通,乍一看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记得有一次他特意请了一个反对 Fuzzy 理论的助理教授来介绍概率论和贝叶斯网络,讨论非常热闹,大家都很高兴。 Lotfi 对每个人的报告都是鼓励赞扬的多,有次轮到我做报告,我介绍了有关软计算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Lotfi 也给予了很多鼓励和赞扬。尤其在最后访问评价中,给了我很高的评价,甚至对我开会发言和写邮件求解他提出的问题都记得很清楚。其实,具体评价是啥不重要,关键是给的信心,正所谓黄金有价,信心无价。 在 Lotfi 的论文中,他直接引用美国科学院院士 Kalman 对 Fuzzy 理论的猛烈批判(Fuzzy 理论是科学的可卡因),而在他的论文说道:我的好朋友Kalman,对我的理论有不同意见。看来Lotfi,对于他的批评和指责,一点也不生气。对比最近科学网上两位著名教授为了评选科学院院士,不惜大打出手的做法,真是情何以堪! 看来, Lotfi 已经深得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精髓,为了科学界的和谐,他对那些猛烈的批判,不去用激烈的言辞去反驳,而是通过写论文来温和地来解释。概率论说模糊理论没有用, Lotfi 说这两个理论是互补的,都是研究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而且最好能统一起来,形成不确定性的一般理论。 正是由于 Lotfi 的人格魅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来到 Berkeley 朝圣者络绎不绝,有我记得最多一次,一周有 3 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来访问 BISC 中心。对一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Lotfi 有时会请大家是去附近的台湾餐馆吃中国菜。这个餐馆在 Berkeley 算是比较高级的,而与中国的餐馆比,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常菜馆,估计人均消费也就是 15 到 20 美元。台湾餐馆地方很小,好像没有包间,菜也是普通的家常菜。 看来,美国也不是处处领先,至少在餐饮方面,我们领先美国很多。 4 ) 不被美国主流学术界接纳的著名学者   尽管 Zadeh 教授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无数学者所推崇,奇怪的是,他的理论在美国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不被主流学术界的多数人认可。有一次,我们也一起讨论此事,他好像说可能是因为名字没有起好,但是当时很难想到一个更好的名字,现在想改也不可能了。看来,还是我国的 老子聪明:“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   在伯克利,不仅有很多著名科学家,也有很多牧师。牧师在美国可不好当,有的还是神学博士学位。教授做学术报告,牧师的工作是布道。在讨论中,我突然想到有个牧师介绍的耶稣在家乡也不受重视的故事,就引用了路加福音中的一句话  Truly I say to you, no prophet is accepted in his own country.(4:24) “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 (路 4:24 ),逗得 Zadeh 教授开心的笑了,其他人也跟着笑了。Zadeh教授多年前已经是美国自动控制界的主流专家,但是他不为名利所束缚,坚持自己的想法,锐意创新,无所谓主流不主流。今天的主流在昨天其实是非主流,今天的非主流也许是明天的主流,学术界的不确定性,谁又能精确预测呢? 5 ) 没有做过大项目的工程院院士   开始,我以为 Lotfi 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后来才发现,他是美国工程院院士。通过秘书了解, Lotfi 没有主持过很大的工程项目。奇怪了,项目不大,团队人员很少,经费也不多的Lotfi,既没有申请院士,也没有经费去到处活动,居然当选了院士!。看来,美国工程院是表彰他的理论,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授予他工程院院士的称号。 更为奇怪的是,作为工程院院士, Lotfi 不去领导或者组织大的项目,而是醉心于他的不确定性一般理论。记得在 2009 年,他至少在 Berkeley 做了2到3次较为大型的学术报告,介绍他的想法和理论进展。有一次有个坐轮椅的著名教授也亲自来参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Lotfi,一个不做工程的工程院院士,再次证明的他的人生信条,不随大流,特立独行!
个人分类: Zadeh|20073 次阅读|83 个评论
建议中国科学院改称跟风科学院,工程院为山寨工程院
热度 24 laserdai 2013-10-5 06:42
根据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现实,和最近科学网上热烈讨论的结果,我大受启发,灵魂触动,天才爆发,产生了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原创想法,如题目。 中国科学院 改称 中国跟风科学院(简称跟科院) ,下设各跟风研究所,进行各学科领域的跟风研究工作。原中国科学院院士,相应改称 中国跟风科学院院士 ,增选和评选依照现有标准继续进行。各跟科院院士领导中国科学界,加强 跟风舔眼 研究工作。该院院士们 受到中国人民普遍敬仰 。 中国工程院 改称 中国山寨工程院 (简称?),原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应改称 中国山寨工程院院士 ,增选和评选依照现有标准继续进行。各山寨工程院院士领导中国工程技术界,加强就技术山寨工作。该院院士们 受到中国人民普遍敬仰 。 这样,就100%符合了实事求是精神,做到了真正名副其实。抛弃了以前挂羊头买狗头的风气。 未来,等中国的科学和工程工程技术领域有了重大重大的发展,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原创开创,和工程技原创,再开始组建 中国先进科学研究院 和 中国先进工程院 并设立院士,那些做出重大原创开创的人士,经过一定的选举过程,成为院士, 终生 享有 院士称号,受到世界人民普遍敬仰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636 次阅读|33 个评论
张曙光为什么不敢参选工程院院士?
热度 16 laserdai 2013-9-15 00:52
在庭审中,张曙光供述,他2007年和2009年参选院士时,分别以7票和1票之差落选。 张曙光事件出来以后,本博明确质疑过张曙光不去选工程院院士,而来科学院选院士之荒唐:   张曙光本来在 纯粹 工程技术界 ,完全没有可能成为 科学界 即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候选人,他居然跨学科穿越成功了,2009还差一票落选,很明显,这是中国科学界永远消不掉的奇耻大辱! ( 应该紧急暂停2013院士增选工作 ) 但是,张曙光,这个修铁路的开火车的,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也不懂高技术(找人捉刀写书),竟然2300万元贿选院士,这明摆着是往天朝脊柱里面掺沙子。 这个张曙光,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竟然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明摆着是往天朝脊柱里面下钉子。 ( 张曙光2300万元贿选院士,天朝的龙脉伤不起! ) 随着事态的扩大和媒体的继续深挖,现在答案出来了,水落石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称,张曙光当年本该参选工程院院士,但包括他在内的几位工程院院士都坚决反对。 “ 张不是搞技术出身的,是做管理的,不具备参选院士的条件,所以最后也没能推荐到工程院去。 ” 王梦恕称自己还因为反对张参选而被排挤除了铁道部为张成立的推荐小组 。 王梦恕还透露,原铁道部部长、工程院院士傅志寰也是反对人士之一。 王梦恕说 “无论是工程院还是中科院,他都不具备申报条件,但是不知道怎么最后就申报上去了。” ( 铁路系统人士称高官热衷选院士 可获更大话语权 ) 还有重要的一点:南车的一位院士(不知道是不是 王梦恕? )是绝对反对张曙光参选院士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方面的严重冲突:南车院士是领导我国自主开发国产高速铁路系统技术的,张曙光上台以后使用手中的权力,完全抛弃了南车院士的那套技术,而是采用引进国外的高铁技术,这必然产生严重的对立冲突。     这里就比较清楚了为什么张曙光不敢参选工程院院士。 顺便还有一个老话题是:高官热衷参选院士 记者注意到, 高官院士主要集中在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 ,该学部 成立于2000年。 自从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当选工程院院士后,其他部委的部长、副部长也纷纷参选,特别是面临退休的高官。 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名单中,上海市副市长 沈晓明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 张基尧 、安监总局原副局长 闪淳昌 、教育部原副部长 吴启迪,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的 李国英 均在列。 而2013年中科院的有效候选人名单中,49岁的现任水利部副部长 李国英 名列其中。
个人分类: 科学丑闻|4973 次阅读|21 个评论
为什么张曙光不申报工程院院士而申报科学院院士?
热度 1 Bobby 2013-9-14 19:25
张曙光 “ 跑院士 ” 始末 _ 标点 - 韶韶 - 记者版 _ 媒体 _ 西祠胡同 刘志军上任之后,为了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他终止国内进行了十年之久的高铁技术自主研发,包括当时南车研发成功并已投入试验性载客运营的“中华之星”,转而引进国外高铁技术。此举令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的张曙光在业内树敌颇多。上述知情人士称,“原本张曙光应该申请工程院院士,但之前南车国产动车组研制项目的带头人刚好在工程院,张担心他们从中作梗,在院士评选投票时带头反对他,就申报了科学院院士。”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一直以为张曙光申请的是工程院院士呢
热度 25 陈安博士 2013-9-11 17:44
  我咋一直以为老张同学申请的是工程院的院士呢?!唉,原来他的胃口比傅志寰院士大多了。   作为一个外人看院士选举,俺觉得数理化这些老牌科学学科还是比较没啥差池的,基本是实至名归,但是生物、信息、技术学部则很多当选者都不那么硬气,其中有些人的所谓“成就”和“学问”根本就是让人鄙视的。   而工程院,呵呵。你看呢?   在刘志军之前的铁道路前部长傅志寰申请工程院院士成功的时候舆论一片哗然,因为翻遍傅师傅的所有文章,竟然就没有一篇学术的,全是《中国铁道》这般自家办的行业杂志上的《三个代表推动铁路事业发展》之类的文章。但是人家干的活都是“大活”,一个就几百亿,加起来几万亿,哪个学者比得了。   相比傅志寰的这二十几篇不叫“论文”的“论文”,张曙光要申请中科院院士,态度要端正得多,他从几个交通大学召集了很多教授(这个不需要行贿,给教授们一些几十万元人民币量级的科研项目就够了,公事公办,无懈可击),关在宾馆里为他炮制厚厚的大部头专著(张应该一个字都没写),我还看过其中的一本,数学公式满篇飞,真显得有学问。但是,尽管是造假,应该说,张曙光要入院的态度比傅志寰要认真多了。傅师傅连造假都不屑去做,因为他知道仅凭那样的“论文”就可以进入工程院的,连学术的外包装都不需要呢。  
个人分类: 人论|10208 次阅读|46 个评论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上百位专家历时1年多能否说清中国城镇化?
热度 2 wya 2013-9-9 09:48
博主注: 城镇化问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并且需要统筹考虑,系统解决。 9年前,由蒋正华、 徐匡迪 和宋健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 既没有明确指出国家人口发展规模的取向,也没有指出当今与未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任务。 ” 如今,就城镇化如大庞大命题,区区10余位院士、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纷纷发表见解建议,就能说清中国城镇化的思路和办法? 看他们的发言不过是媒体争论多年的常识定论,既无前瞻性,也无操作性。 城镇化是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其过程的艰辛、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那些衣食无忧、高高在上的院士们能够体恤到的。 院士们习惯于那自己小团队那点已有的成果到处宣扬,要是真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数年 前就见效了,还等今天? 对比院士们的发言,其针对性、具体性、前瞻性、可操作性远不如克强总理总结的精辟。 科研体制不改革,如何有创新成果?没有创新,社会如何发展? 仍然采用体制内的方式搞科研、听汇报、分经费,科技创新只能停留在做梦的层次。 http://news.163.com/13/0907/21/986TJSUR00014JB5.html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上百位专家历时1年多就城镇化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 , 希望和国务院领导进行交流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到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与他们进行座谈。 徐匡迪 同志、陆大道院士分别介绍了工程院、中科院城镇化课题研究成果。10余位院士、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纷纷发表见解建议。李克强认真倾听,与大家互动探讨。 李克强听后说,因地制宜、 尊重规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 。东部如何提升城镇化质量,中西部地区怎么培育一批城市群, 实现人口就近就业 ,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李克强接过话头说, 兴城首先要兴业,有产业支撑才能有就业 ,特别是要发挥好服务业这一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 李克强表示,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 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 ,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他还请院士专家们就 科学衡量城镇化水平、优化人口与经济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消费模式等重点难点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帮助政府科学决策。 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Article/2011-8-27/196895.html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若干问题与科研体制问题 据2007年1月11日报道,“为落实 2004 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由蒋正华、 徐匡迪 和宋健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成, 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形成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很显然, 《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以“高官”为责任人向社会公布其成果,是用来表明 《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的权威性和学术上的高水平。其实,从任课题组负责人过去与现在的学术水平,以及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所起的作用看,基本就可以估计其结果不可能具权威性和高水平。 果不其然, 《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既没有明确指出国家人口发展规模的取向,也没有指出当今与未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任务。面对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结构变动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认识问题、取向问题,甚至还出现了自相矛盾的问题。应该强调在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方面,确实明确指出了怎么发展与发展是为了人(而不是一个GDP问题)的宏观指导思想。然而,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落脚点上,结合实际走过的历程无论是汲取经验还是记取教训都十分欠缺。为了评述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从认识人口学的相关现状、存在问题,以及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中18个值得商榷问题,科技体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20 次阅读|3 个评论
院士漫谈
热度 35 xiazhi397288 2013-9-2 14:10
我们知道,在各个国家,院士( Academician )一词都是倍受推崇的。它是各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个人的学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各国主流学术界对其个人品行、德为的肯定和认可的客观体现。在我国,它的原称是学部委员,直到 1994 年才改称为院士并增加中国工程学院的选聘工作的。目前,在中国大陆,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选举一次,每次一般均是推选 60 人左右。共分为三轮(一般来说时间为: 5 月, 7 月, 11 月)。 提起院士帽子,据我所知,华人中拿得非常多(但不肯定也肯定不会是最多)的应该就要数杨振宁先生了。据不完全统计,他老人家曾先后斩获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 ( 罗马教皇学院 ) 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十余个院士荣衔。 而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並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 Po )和镭( Ra )的居里夫人应该算是不可逾越的 ‘ 丰碑 ’ 了。据报道,她的荣誉称号有:会员 56 个,院士 19 个(另外还获得奖金 10 项,奖章 16 枚)。当然,居里夫人在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朗之万有一段风流韵事,并在法国闹得满城风雨。搞得著名的爱大人也 亲自提笔致慰,此为后话。 众所周知,含金量最高,最受大家所推崇的当数欧美,特别是美英强国的院士帽了。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下世界上几大科学院及(华人)院士简况: 1. 美国院士 一般说来,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暨自然科学学院被称为四大院,其院士头衔 ‘ 正宗 ’ ,被广为接受。而像纽约科学院等,其实只是一个学会性 质。填张申请表并交纳几十到几百刀不等的会员费即可当选。所以这种院士无法代表学术水平及成就(详见附 1 )。至于称美国科学促进会 FELLOW 为院士,这也是不妥的。虽然美国科学促进会遴选也算比较正规和严格,但作为世界最大的非营利科学组织,它下设有 265 个分支机构和 1000 万成 员,太过臃大。 截至 2019 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 已有 19.5 名内地中国籍院士(另有7位香港院士,1位台湾院士,以及三位重新取得中国国籍的杨振宁,姚期智,蒲慕明),按受聘时间排序分别是: 林可胜(已故, 1942 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1955 年当选为院士 ) 华罗庚(已故,1982年当选) 夏 鼐(已故, 1984年当选 ) 谈家桢(已故 , 1985年当选 ) 冯德培(已故 , 1986年当选 ) 周光召(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87年当选 ) 贾兰坡(已故 , 1994年当选 ) 陈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国家卫生部部长 , 2003年当选 ) 袁隆平(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2006年当选 ) 白春礼(中科院院长 , 2006年当选 ) 张启发(中国科协副主席,原华中农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 , 2007年当选 ) 李爱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 2007年当选 ) 周忠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 2010年当选 ) 李家洋(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 , 2011年当选 )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 2012年当选 ) 施一公(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兼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 2013年当选 ) 杨焕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 , 2014年当选) 安芷生(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2016年当选) 高 福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2019年当选) 颜 宁 (原清华大学教授,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19年当选) 美国工程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NAE )的中国籍院士有: 1982 年入选的茅以升(原北洋大学校长,已故) 1990 年入选的王淀佐(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1993 年入选的郑哲敏(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原所长) 2000 年入选的宋健(原国科委主任) 2006 年入选的徐匡迪(原中国工程院院长) 2007 年入选的姚熹( 西安交通大学 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主任) 2009 年入选的曹湘洪(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2013 年入选的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 2013 年入选的谢克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2014年入选的张兴栋(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 2016年入选的江雷(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018年入选的杨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卢柯(中科院金属所原所长)、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工院院长) 而获 美国国家医学院 (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 IOM) 外籍院士头衔的大陆科学家,目前只有七位,即巴德年(原协和校长)、陈竺(原卫生部长)、刘德培(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韩启德(中国科协主席)、戴建平(北京天坛医院院长)、沈晓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学教授,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柯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励建安(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曹雪涛(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而华人中有此院士头衔者,最早的一位是2011年入选的王存玉( Cun-Yu Wang )。王教授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目前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牙医学院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后有胡丙长(哈佛大学教授、2015年入选)、吴皓 (哈佛大学教授、2015年入选) 、 谢晓亮 (哈佛大学教授、2016年入选)等多人。 至于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院士,华人还是很多的。包括胡适,钱学森,李政道,林家翘,吴健雄,丁肇中等。不过中国籍的,似乎只有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已故),香港导演王家卫,以及清华施一公等三人(加注:2016年,北京大学的李零、俞孔坚,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余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四 位也成功当选;2017年,原卫生部长,上海交大陈竺院士当选;2018年,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当选;2019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当选。) 当然,媒体最近也在报道关于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 院士这档事儿,并注明全球已有约3000名的科学家当选,但中国大陆暂只有三 位当选,即:2010年当选的上海交大邓子新院士和中国疾控中心邵一鸣教授,以及2014年新当选的上海交大赵立平教授。不过吧,作为美国微生物学会下设的机构之一,主要关注的是微生物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及公益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个人认为,还是称为‘会士’为宜。 2. 英国院士 英国 皇家学会 (Royal Society),即英国皇家科学院, 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 1660 年,全称为 “ 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 ” ,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说起 英国皇家科学院 院士,持中国身份的外籍院士应该只有四位,分别是 2012 年当选的周光召(原中国科协主席。不过官网上把周先生的名字误写成 Guangxhao Zhou ), 2013 年当选的陈竺( 原卫生部长,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2014年当选的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2015年当选的李家洋(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 著名的DNA分析的创始人,曾 两拒港大校长职位的现 加州旧金山分校讲座教授简悦威,1981年入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入选为英国院士的华裔科学家。 而获得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的大陆旅英华人,似乎也只有 2006 年入选的杨子恒 - 现任英国伦敦大学院大学 (UCL) RA Fisher 统计遗传学讲座教授。 当上 英国皇家工程院 外籍院士的中国人倒是有不少,如:谭铁牛(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张建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杰(上交大校长),李静海(中科院副院长),徐匡迪(原中国工程院院长),汤于翰(原上海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等。 当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华人也大有人在: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主任李林教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力学领域负责人林建国教授、牛津大学组织工程与生物工艺中心主任崔占峰教授、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 蒋向前 教授、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副主席陈嘉正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工程学院院长 余海岁 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米耀荣 教授、现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教授、帝国理工学院郭毅可教授、英国肯特大学王江舟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张志兵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陆贵文教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教授等人。 3. 法国院士 法国科学院前身为 1666 年 J.B. 科尔贝尔创建的学会。 1699 年,在法国王室的赞助下改组学会,改用现名并迁往卢浮宫。 我国科学家中当选 法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的迄今为止一共只有四人,分别是 1984 年当选的汪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已故), 1992 年当选的王振义(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 2005 年当选的李大潜(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和陈竺(原卫生部长)。 而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 的当选者则比较多,有: 2003 年当选的曾毅(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 2007 年当选的韩忠朝(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9 年当选的胡盛寿(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2009 年当选的阮长耿(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 2011 年当选的陈赛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血研所执行所长) 2014年当选的戴尅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关节研究所主任) 2015年当选的高长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 2017年当选的郑树森(浙江树兰医疗总院长) 另,据报道,我国微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奠基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万峰教授于 2013 年当选 法国国家外科学院 外籍院士,是近 30 年来首位中国学者当选该院外籍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高长青教授于2014年当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彭淑牖教授于2016年当选为荣誉院士。 4. 德国院士 德国科学院起源于 1652 年成立的 利奥波第那科学院 ( Leopoldina ),已有 350 多年历史。目前德国科学院由 1500 多位 院士 组成,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三个德语国家(即 德国 、 奥地利 和 瑞士 ),四分之一来自其它国家。至 2007 年,先后有 157 位 诺贝尔奖 获得者为德国科学院院士。其中,不乏 居里夫人 ( Marie Curie ), 达尔文 ( Charles Darwin )、 爱因斯坦 ( Albert Einstein )、 普朗克 ( Max Planck )、 歌德 ( Johann Wolfgang von Geothe )、 洪堡 ( Alexander von Humboldt )等享誉全球的大师。 目前,中国大陆一共只有 7 位 德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分别是: 2005 年当选的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5 年当选的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原所长) 2007 年当选的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2011 年当选的来茂德(浙江大学副校长) 2012 年当选的杨焕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 2012 年当选的李家洋(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2013 年当选的曹雪涛(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虽有报道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忠弼于 1988 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但暂未能查到(详见官网: http://www.leopoldina.org/en/members/list-of-members/ )。 至于德国工程院的中国籍院士,似乎仅有白春礼(中科院院长)一人。 5. 欧洲院士 欧洲院士比较复杂。光名为 ‘ 欧洲科学院 ’ 的机构就至少有四家: ( 1 ) Academia Europaea ( The Academy of Europe ,俗称为欧洲科学院,网址为: http://www.acadeuro.org/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欧洲多国科学部长倡导创立,英国皇家学会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包括东、西欧国家的国际科学组织。目前有院士 2300 人左右,包括 38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来自 35 个欧洲国家,主要从欧洲各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中选出。 在大陆,迄今为止,中国只有五位当选为其外籍院士,分别是: 06 年当选的陈竺, 08 年当选的李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院士), 11 年当选的帅志刚(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5年当选的王义(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6年当选的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18年当选的金双根(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郎建平(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部教授),杨彤(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教授)。 而华人院士也仅有一位: 2011 年新当选的孙大文(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系统工程专家、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 终身教授),为首个当选该院院士的欧洲华人科学家,欧洲历史上首位拥有两院院士头衔(另一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华人。 ( 2 )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也译成欧洲科学院,官方网址为: http://www.eurasc.org/members/members.asp?Cognome=z )。 总部设在比利时列日( Liège ) ,有 650 名成员,其中包括 65 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获得者,共来自 63 个国家。并于 2003 年 12 月 17 日由比利时皇家法令批准正式成立。中科院的 白以龙院士 , 原上海交大党委书记何友声院士 , 复旦大学数学系李大潜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金双根研究员都是其入选者。 ( 3 )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 ( Scientiarum et Artium Europaea , 欧洲科学和艺术学院,亦常被简称为欧洲科学院,官方网址是: http://www.euro-acad.eu/members?utf8=%E2%9C%93land=Chinaklass=filter=sort=way = )。其中国籍院士有诺奖得主高锟,原武测校长李德仁院士, YAN LIU(?暂未查到正式单位和相关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余翔教授,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且著名纳米学家,华裔大牛王中林(佐治亚理工学院工学院杰出讲席教授)也是其成员。 ( 4 ) 同样称为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欧洲科学院),并有授予瑞金医院 李宏为 教授,人口学家 蒋正华 (人大副委员长)、医药分子生物学家 刘德培 (原协和校长)以及原建设部部长 汪光焘 等四人院士证书。然而在 EAS 的官方上却并未能查到,有些诡异(原始报道请参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6986.shtm )。 6. 俄罗斯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 http://www.ras.ru/ )是俄罗斯联邦的最高学术机构,于 1724 年在圣彼得堡成立。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科学院成为国家科学组织,并于 1925 年更名为苏联科学院。 1991 年苏联解体,苏联科学院重新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 自 1958 年郭沫若成为首个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以来,一共有 18 位中国学者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除 2012 年新当选的程耿东(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以及李延龄(齐齐哈尔大学俄语语言文学教授)外,还有 16 名,其中包括史学家郭沫若,史学家刘大年,语言学家吕叔湘,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原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前副院长王淀佐,清华大学力学专家黄克智院士等。此外,丁肇中、杨振宁、陈省身及丘成桐等四位华裔科学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而至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等,其身份尴尬(详见附二:俄国学术界同野鸡科学院的斗争)。虽说 俄罗斯工程院 的中国籍院士有不少,包括宋健(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吴淦国(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欧阳予(中国核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李砚耕(中国地质大学研凿岩机械研究所所长)、张学记(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翟裕生(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乔建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陈坚(江南大学校长)、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宫辉力(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明红(上海大学校长助理)、周文斌(南昌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等。但说实在的, “ 此机构中共 125 名外籍院士,居然有 34 名来自中国,且全是领导,这个比例高的有点不正常 ” 。 当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俄罗斯国际工程院、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等,来路和份量也存在着很大的 “ 争议 ” ,在此不表。 号外: 俄政府已于 2013 年 6 月底向国家杜马提出对科学院的改革议案,其主要内容是把俄六大科研机构中的三个:科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合并为 “ 大科学院 ” 。重组后的科学院将被削减财务管理权限,其隶属的科学团体也将脱离。 7. 加拿大院士 加拿大皇家学会 (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简称 RSC )是加拿大的国家学术研究机关,它由第四任加拿大总督罗恩侯爵提议成立,并於 1883 年获得皇家特许,该学会的任务包括奖励、指导和推广学术研究,现有约两人千名院士,分散于三所学园:艺术人文学院( Academy of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社会科学学院(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和科学学院( Academy of Science )。 其中,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 院士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不超过 30 位。华人中的突出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简单说来,有: 孙学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机械和材料工程系教授) 王泉(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 吴柯(蒙特利尔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 孙靖夷(肯考迪亚大学模式识别和机器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杨恩辉(滑铁卢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卓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理学系教授) 鲍晓毅(渥太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李朝军(麦吉尔大学副校长) 刘惠春(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微结构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乐晓春(阿尔伯塔大学化学系教授) 陈镜明(多伦多大学地理系终身教授) 管鹏飞(麦吉尔大学数学系教授) 王玉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脑研究中心主任) 叶嘉莹(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终身教授 ,现 南开大学 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徐政和(阿尔伯塔大学矿物加工、洁净煤和燃烧技术工业研究首席教授) 蔡文端(多伦多大学数学系教授) 王世全(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李明(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欧阳健飞(?河南理工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 8. 瑞典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亦称瑞典皇家自然科学学会, http://www.kva.se/en/Members/),创建于1739年。自1901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就开始负责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评选,自1968年起,又加入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此外,瑞典皇家科学院还负责评选克拉福德奖、肖克奖及爱明诺夫奖等国际性大奖。 大陆中国籍科学家中,貌似只有张弥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于201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而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IVA,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http://www.iva.se/en/ )创建于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工程院,最古老的工程科学院。其中国籍院士较多, 包括: 吴季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周济(中国工程院院长) 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 吴志强(同济大学副校长) 卢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郭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 另,有报道提及: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学讲座教授的张隆溪先生于 2009 年被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 ( The   Royal   Academy   of   Letters,   History   and   Antiquity )聘任为外籍院士。 9. 澳大利亚院士 澳大利亚科学院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AAS)创立于1954年,由一群著名的澳洲学者依据皇家特许(Royal Charter)所创立。其主建筑物(The Shine Dome)座落在澳洲首都特区堪培拉的澳洲国立大学(ANU)校园旁,是当地的知名地标之一。澳大利亚科学院目前有450名院士,分为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学部,另有27名外籍院士。 05年入选的路甬祥,以及2013年新入选的白春礼,应该就是‘唯二’的外籍院士了。 不过,由于澳大利亚的华人较多,且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占据制高点的华裔院士入选者自然也就不乏了。光常见报端的就有:余艾冰(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逯高清(昆士兰大学副校长),窦士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授)、顾敏(斯威本大学副校长),汪徐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数学中心教授),米耀荣(悉尼大学工程院副院长)等。 10. 爱 尔兰院士 爱尔兰皇家科学院 ( Royal Irish Academy )是爱尔兰唯一的包括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已具有两百多年历史。过去当选院士者不乏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如 192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数学家及物理学家哈密顿等人。目前,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有院士有四百多名,其中包括爱尔兰总统玛丽 · 麦卡利斯,前任总统玛丽 · 罗宾逊和 1995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默斯 · 希尼等著名人士。 中国籍院士似乎只有一人:于 1948 年当选的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原所长,已故)。 而华人院士好像也不多,只有两人: 2009 年当选的胡培君(现为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催化材料方向教授),以及 2010 年当选的孙大文(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食品工程专家,终身教授)。 11. 比利时院士 比利时皇家学院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由科学、文学和社会科学、艺术及技术院组成,目前有 400 多位院士。比利时皇家学院是比利时联邦的最高学术机构,是主导比利时联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中心。当选院士者不乏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至今已有 6 位学者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其中国籍院士貌似只有于 2013 年新入选的清华大学化学系帅志刚教授一人。 而华人院士中,似乎也只有于 2011 年入选的苏宝连教授(那摩尔大学化学系副主任)一人。 12. 印度国家科学院 印度国家科学院( India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于 1935 年 1 月,原名印度科学学会。坐落在具有 “ 印度硅谷 ” 之称的班加罗尔市。印度国家科学院( INSA )于 1957 年设立印度巴特纳加尔科学技术奖,自 1990 年起设立尼赫鲁百年诞辰奖。 经查,中国有两人当选: 冯德培(神经生理学家,原中科院副院长,已故) 杨焕明(遗传学家,华大基因理事长) 另,有一人当选为荣誉院士: 白春礼(纳米学专家,中科院院长) 13. 世界(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科学院 第三世界科学院( 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 TWAS )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阿布杜斯 · 萨拉姆( Abdus Salam )教授发起的一个自治的国际科学组织,成立于 1983 年,得到联合国支持,意大利政府资助,总部设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 2004 年 12 月 16 日,第三世界科学院更名为发展中世界科学院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尔后的 2012 年 9 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更名为世界科学院,现任院长是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TWAS 院士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外籍院士从发达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候选人应是所在国家的院士(若该国家设立院士制度)。目前, TWAS 共有 1000 名院士和外籍院士。他们来自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其中的华人的院士众多(两岸及海外华人约占 20 %左右,总有一两百人),故此不表。 14. 国际欧亚科学学院 国际欧亚科学院( 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IEAS )成立于 1994 年,总部设在德国柏林。迄今为止,共拥有 46 个国家共 600 多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先后 10 次推选中国院士、通讯院士及荣誉委员(包括港、台和外籍华裔科学家)共一百余名名,人数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家科学中心。 并且,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其他国际性科学院及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大多数担任较高的学术或业务领导职务。具体名单不再赘述。 注:数据主要来源于网上的中英文资料及手头有限的几本旧书。不准确甚至描述错误的地方,还烦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附 1 :中国有多少纽约科学院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571-355132.html 附 2 :俄国学术界同野鸡科学院的斗争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guojixinxi2.txt 附3:各国院士遴选,最看重学术成就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213/c1007-24346692.html
50194 次阅读|99 个评论
工程院有投票权的院士复旦北大也不少
热度 2 zw373737 2013-7-2 20:47
中国工程院非资深院士校友统计 统计34年之后出生的院士,只统计本硕博学习经历。 1清华 63 机运学部9 钟群鹏 34 清华,北航 郭孔辉 35 清华,吉林工业 范本尧 35 清华 顾国彪 36 清华 王玉明 41 清华 高金吉 42 北化,清华(博) 吴有生 42 科大,清华(研) 周济 46 清华,华科(硕) 马伟明 60 海军工程学院,清华(博) 信电学部13 李三立 35 清华 李幼平 35 东南,清华(研) 朱高峰 35 清华肄业 刘永坦 36 哈工,清华 孙玉 36 清华 李伯虎 38 清华 牛憨笨 40 清华 吴澄 40 清华 张钟华 40 清华 李天初 45 清华 戴浩 45 清华 孙家广 46 清华 方滨兴 60 哈工,清华(硕) 化材学部6 李龙土 35 清华 李冠兴 40 清华 翁宇庆 40 清华 周克崧 41 清华 欧阳平凯 45 清华 谭天伟 64 清华 能矿学部15 钱绍钧 34 清华,北大 徐大懋 35 清华 周邦新 35 清华,北科 徐銤 37 清华 陈清泉 37 矿大,清华(研),港大(博) 安继刚 38 清华 韩英铎 38 清华 陈森玉 39 清华 郑健超 39 清华 陈念念 41 清华 李立浧 41 清华 黄其励 41 清华,东南(硕) 蒋洪德 42 清华 岳光溪 45 清华 张玉卓 62 山科,北科(博),清华(博) 土建学部13 葛修润 34 清华肄业 张锦秋 36 清华 廖振鹏 37 清华 周丰峻 38 清华 江欢成 38 清华 雷志栋 38 清华 王瑞珠 40 清华 张超然 40 清华 马洪琪 42 清华 马国馨 42 清华 龚晓南 44 清华,浙大(博) 江亿 52 清华 王浩 53 清华 环境学部5 钱易 36 同济,清华(研) 郝吉明 46 清华 段宁 49 同济,清华(硕) 侯立安 57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清华(硕) 孙宝国 61 北京工商大学,清华(博) 工管学部2 栾恩杰 40 哈工,清华(研) 郑静晨 59 新疆医学院,清华(硕) 2北大 26 机运学部2 杨绍卿 41 北大 冯培德 41 北大,南航 信电学部6 龚知本 35 北大 高洁 37 北大 何新贵 38 北大 范滇元 39 北大 刘韵洁 43 北大 李国杰 43 北大,科大(研) 化材学部3 李大东 38 北大 王海舟 40 北大 付贤智 57 北大 能矿学部6 钱绍钧 34 清华,北大 潘自强 36 北大 张信威 38 北大 杜祥琬 38 北大肆业 孙承纬 39 北大 万元熙 39 北大 环境学部2 李泽椿 35 北大 丁一汇 38 北大 医药学部7 李连达 34 北医 钟南山 36 北医 巴德年 38 北医 阮长耿 39 北大 刘昌孝 42 北医 程书钧 39 北医,协和(硕) 高润霖 41 北医,协和(硕) 陈君石 35 北医,协和(研) 3复旦 20 信电学部3 蔡吉人 35 复旦 陈良惠 39 复旦 庄松林 40 复旦 化材学部2 丁传贤 36 复旦 沈寅初 38 复旦 能矿学部1 胡思得 36 复旦 环境学部3 袁业立 38 复旦 陈克复 42 复旦 侯保荣 42 复旦 医药学部11 闻玉梅 34 上医,上二医(研) 戴尅戎 34 上医 项坤三 36 上医 顾玉东 37 上医 王威琪 39 复旦 曾溢滔 39 复旦 侯惠民 40 上医 周良辅 41 上医 桑国卫 41 上医 沈倍奋 43 复旦 李大鹏 50 上医 4哈工 19 机运学部2 饶芳权 34 哈工 张金麟 36 哈工 信电学部9 蔡鹤皋 34 哈工 姜文汉 36 哈工 刘永坦 36 哈工,清华 贲德 38 哈工 封锡盛 41 哈工 王天然 43 哈工 高文 56 哈理工,哈工(硕,博) 方滨兴 60 哈工,清华(硕) 吕跃广 64 海军工程大学,哈工(博) 化材学部2 桑凤亭 42 哈工 周玉 55 哈工 能矿学部1 孙玉发 37 哈工 土建学部3 张杰 38 哈建工 任南琪 59 哈建工 欧进萍 59 湘潭,武汉理工(硕),哈建工(博) 环境学部1 曲久辉 57 吉大,哈建工(博) 工管学部1 栾恩杰 40 哈工,清华(研) 5哈军工 18 机运学部9 王兴治 35 哈军工 王哲荣 35 哈军工 李明 36 哈军工 李鸿志 37 哈军工 黄瑞松 38 哈军工 李钊 40 哈军工 刘怡昕 41 哈军工 杨凤田 41 哈军工 刘永才 42 哈军工 信电学部4 郭桂蓉 37 哈军工 宫先仪 38 哈军工 卢锡城 46 哈军工 马远良 38 哈军工,西工 化材学部1 王泽山 35 哈军工 能矿学部2 顾金才 39 哈军工 彭先觉 41 哈军工 土建学部2 钱七虎 37 哈军工 王景全 37 哈军工 6科大 17 机运学部4 杜善义 38 科大 刘连元 41 科大 董春鹏 42 科大 吴有生 42 科大,清华(研) 信电学部5 周寿桓 37 科大 龚惠兴 40 科大 许祖彦 40 科大 李国杰 43 北大,科大(研) 邓中翰 68 科大 化材学部3 陈立泉 40 科大 王震西 42 科大 吴以成 46 科大 能矿学部2 何多慧 39 科大 范维澄 43 科大 土建学部1 杨秀敏 42 科大 环境学部1 魏复盛 38 科大 农业学部1 宋湛谦 42 科大 6上交 17 机运学部6 潘健生 35 交通大学 李鹤林 37 交通大学,西交 刘友梅 38 交通大学,上交 龙乐豪 38 交通大学,上交 朱英富 41 上交 林忠钦 57 上交 信电学部2 苏君红 37 交通大学,西交 叶尚福 38 交通大学,西交 化材学部1 赵连城 38 交通大学,上交 能矿学部4 叶奇蓁 34 交通大学 雷清泉 38 交通大学,西交 曾恒一 39 交通大学,上交 闻雪友 40 交通大学,上交 医药学部3 闻玉梅 34 上医,上二医(研) 陈亚珠 36 上交 陈赛娟 51 上二医 工管学部1 王礼恒 38 交通大学,上交 8浙大 16 机运学部2 路甬祥 42 浙大 谭建荣 54 华科(硕),浙大(博) 信电学部6 林祥棣 34 浙大 沈昌祥 40 浙大 孙优贤 40 浙大 潘云鹤 46 同济,浙大(硕) 陈左宁 57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浙大(硕) 徐扬生 58 浙大 化材学部1 陈蕴博 35 浙大 能矿学部2 金庆焕 34 浙大肆业 杨奇逊 37 浙大 土建学部1 龚晓南 44 清华,浙大(博) 农业学部2 陈剑平 63 浙江农大 吴孔明 64 河南农大,浙江农大(硕) 医药学部2 李兰娟 47 浙医 郑树森 50 浙医,华西医科大学(博) 8西交 16 机运学部5 潘健生 35 交通大学 李鹤林 37 交通大学,西交 刘友梅 38 交通大学,上交 龙乐豪 38 交通大学,上交 卢秉恒 45 合工,西交(硕,博) 信电学部3 苏君红 37 交通大学,西交 叶尚福 38 交通大学,西交 郑南宁 52 西交 化材学部1 赵连城 38 交通大学,上交 能矿学部5 叶奇蓁 34 交通大学 雷清泉 38 交通大学,西交 曾恒一 39 交通大学,上交 闻雪友 40 交通大学,上交 邱爱慈 41 西交 农业学部1 孙九林 37 西安交大 工管学部1 王礼恒 38 交通大学,上交 10东南 14 信电学部7 张乃通 34 东南 黄培康 35 东南 孙忠良 36 东南 倪光南 39 东南 韦钰 40 东南 李幼平 35 东南,清华(研) 李德毅 44 东南 土建学部5 程泰宁 35 东南 孙伟 35 东南 吕志涛 37 东南 缪昌文 57 东南 黄卫 61 东南 能矿学部2 于俊崇 40 东南 黄其励 41 清华,东南(硕) 11北航 13 机运学部11 钟群鹏 34 清华,北航 王浚 35 北航 曾广商 35 北航 陈懋章 36 北航 乐嘉陵 36 北航 张福泽 36 北航 刘大响 37 北航 赵煦 38 北航 尹泽勇 45 西工,北航(博) 甘晓华 57 南航,北航(博) 唐长红 59 西工,北航(研) 化材学部1 陈祥宝 56 北航 能矿学部1 唐西生 38 北航 11同济 13 机运学部1 朱能鸿 39 同济 信电学部2 李同保 42 同济 潘云鹤 46 同济,浙大(硕) 化材学部1 张耀明 43 同济 土建学部6 邹德慈 34 同济 沈祖炎 35 同济 项海帆 35 同济 叶可明 37 同济 张祖勋 37 同济,武测 梁文灏 41 同济 环境学部2 钱易 36 同济,清华(研) 段宁 49 同济,清华(硕) 医药学部1 程京 63 上海铁道大学 13北科 12 机运学部3 胡正寰 34 北科 钟掘 36 北科 关杰 39 北科 信电学部1 刘玠 43 武科,北科(研) 化材学部5 殷瑞钰 35 北科 徐匡迪 37 北科 王一德 38 北科 才鸿年 40 北科 何季麟 45 北科 能矿学部3 范维唐 35 北科 周邦新 35 清华,北科 张玉卓 62 山科,北科(博),清华(博) 14华科 11 机运学部4 段正澄 34 华科 周济 46 清华,华科(硕) 李培根 48 东华,华科(硕) 谭建荣 54 华科(硕),浙大(博) 信电学部1 叶声华 34 华科,天大(研) 能矿学部3 岑可法 35 华科 张勇传 35 华科 樊明武 43 华科 农业学部1 罗锡文 45 华科,华南农大(硕) 医药学部2 周宏灏 39 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 杨宝峰 57 沈阳药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同济医科大学(博) 14东北大学 11 机运学部1 黄崇祺 34 东北 信电学部1 柴天佑 47 东北 化材学部8 王淀佐 34 东北肄业,中南 左铁镛 36 东北 周廉 40 东北 王国栋 42 东北 孙传尧 44 东北 干勇 47 东北,上海工业大学(硕) 徐德龙 52 西安建科,南工(硕),东北(博) 刘炯天 63 东北 环境学部1 张懿 39 东北 16天大 10 信电学部1 叶声华 34 华科,天大(研) 化材学部3 袁晴棠 38 天大 王静康 38 天大 屠海令 46 天大 能矿学部3 余贻鑫 36 天大 苏万华 41 天大 谢克昌 46 天大,太原理工(研) 土建学部3 谢礼立 39 天大 崔愷 57 天大 钟登华 63 南昌大学,天大(硕,博) 17武大 9 信电学部2 张明高 37 武大 李德仁 39 武测 土建学部4 张祖勋 37 同济,武测 刘先林 39 武测 刘经南 43 武测 李建成 64 武测 农业学部3 方智远 39 武大 朱英国 39 武大 康绍忠 62 武水,西北农林(博) 18中南 8 机运学部1 丁荣军 61 西南交大,中南(博) 化材学部4 王淀佐 34 东北肄业,中南 张文海 39 中南 黄伯云 45 中南 邱冠周 49 广东工业大学,中南(博) 能矿学部1 古德生 37 中南 医药学部1 刘德培 50 蚌埠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硕),协和(博) 工管学部1 孙永福 41 长沙铁道学院 19协和 7 医药学部6 陈君石 35 北医,协和(研) 程书钧 39 北医,协和(硕) 高润霖 41 北医,协和(硕) 邱贵兴 42 协和 刘德培 50 蚌埠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硕),协和(博) 詹启敏 59 苏大,协和(硕) 工管学部1 王陇德 47 兰州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硕) 19吉大 7 机运学部1 郭孔辉 35 清华,吉林工业 能矿学部3 何继善 34 长春地质学院 衣宝廉 38 吉大 康玉柱 36 长春地质学院 环境学部1 曲久辉 57 吉大,哈建工(博) 医药学部2 郎景和 40 白求恩医科大学 陈香美 51 白求恩医科大学 19西北工大 7 机运学部4 张立同 38 西工 徐德民 37 西工 尹泽勇 45 西工,北航(博) 唐长红 59 西工,北航(研) 信电学部1 马远良 38 哈军工,西工 化材学部1 赵振业 37 西北工大 土建学部1 崔俊芝 38 西北工大 22山大 6 化材学部1 薛群基 42 山大 能矿学部1 薛禹胜 41 山东工业大学 农业学部2 雷霁霖 35 山大 赵法箴 35 山大 医药学部2 谢立信 42 山东医科大学 张运 52 山东医科大学 22华东理工 6 化材学部4 袁渭康 35 华东理工 顾真安 36 华东理工 舒兴田 40 华东理工 钱旭红 62 华东理工 环境学部1 蒋士成 34 华东理工 医药学部1 杨胜利 41 华东理工 22南大 6 信电学部2 方家熊 39 南大 于全 65 南大 能矿学部3 郑绵平 34 南大 陈毓川 34 南大肆业 童晓光 35 南大 环境学部1 陈联寿 34 南大 22港大 6 能矿学部2 陈清泉 37 矿大,清华(研),港大(博) 李焯芬 45 港大 农业学部1 辛世文 42 港中文,港大(硕)
个人分类: 制造服务技术|8339 次阅读|3 个评论
企业高管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热度 4 xupeiyang 2013-5-23 10:30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易小刚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 吴生富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束国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黄维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耿汝光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邵安林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晓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新国 560名有效候选人当中,年龄最小的42岁,年龄最大的77岁。人员构成中,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员仍占据多数。来自企业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科技项目专家组组长、总指挥、首席科学家等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700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3年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中医药界有效候选院士名单
liuyueisme 2013-5-22 20:23
注:这两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相继公布了2013年增选院士候选名单,下面是中医药界候选院士名单。 l 2013年 中国科学院 中医药界 有效候选院士名单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拥军 47 中医骨伤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王喜军 51 中医药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 仝小林 57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l 2013年 中国工程院 中医药界 有效候选院士名单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蔡宝昌 60 中药制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 陈士林 51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3 丛海波 52 中医外科学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4 段金廒 56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5 果德安 51 中药化学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6 匡海学 57 中药化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7 梁繁荣 56 针灸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8 刘保延 58 中医基础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9 吕圭源 58 中药药理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10 涂瑶生 56 中药制药学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11 王阶 57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12 王琦 70 中医基础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3 王峥涛 57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14 肖小河 49 中药学 解放军302医院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4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工程院 院士候选人]
热度 1 huangfuqiang 2013-5-22 09:12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曹必松 6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 陈纯 57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林森 52 光电子技术 苏州大学 江苏省 4 陈文元 68 传感器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5 褚健 50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6 戴琼海 48 控制系统工程 清华大学 教育部 7 丁文华 57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中央电视台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8 樊邦奎 54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院士提名 9 费爱国 57 计算机应用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10 顾坚 56 信息安全技术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 公安部 11 桂卫华 62 控制科学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12 郝燕玲(女) 69 导航制导与控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13 何克清 65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14 何友 56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15 胡向东 48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院士提名 16 黄卡玛 4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17 姜会林 67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省 18 姜秋喜 52 信号处理技术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 19 蒋昌俊 5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同济大学 教育部 20 蒋亚东 49 电子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1 孔志印 48 计算机应用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院士提名 22 蓝羽石 58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23 李得天 47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24 廖湘科 49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 25 刘泽金 49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26 陆军 48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27 孟洛明 58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28 尼玛扎西 49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29 聂在平 6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30 宁滨 54 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31 欧珠 52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32 齐润东 50 雷达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33 谭久彬 58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34 王恩东 46 计算机系统结构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35 王桂强 53 应用光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公安部 36 王沙飞 48 信息安全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院士提名 37 王笑京 56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 38 韦乐平 67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39 魏少军 55 微电子技术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0 吴汉明 61 微电子技术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 41 吴建平 59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2 吴剑旗 46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43 吴巍 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44 杨小牛 52 信号处理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45 杨知行 67 广播与电视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46 姚富强 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47 叶甜春 47 微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科院 48 游志胜 67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川大学 中国科协 49 余少华 50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国资委 50 云晓春 42 信息安全技术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 51 张宝东 50 信息安全技术 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 52 张广军 48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53 张平 54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院士提名 54 张文军 49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55 张小民 58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56 张雨东 49 应用光学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 57 张中兆 61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58 赵沁平 65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院士提名 59 郑辉 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60 郑纬民 67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个人分类: 其它方面|9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个必须转载,2013院士候选人之工程院
热度 3 zw373737 2013-5-22 08:51
一个70后 50 云晓春 1971 42 信息安全技术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作单位 科学院有效人数 工程院有效人数 两院有效人数 清华大学 20 17 37 北京大学 26 2 28 浙江大学 9 10 19 上海交通大学 9 8 17 南京大学 15 1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1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5 11 复旦大学 7 3 10 中国医学科学院 4 6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7 10 同济大学 3 6 9 华中科技大学 4 4 8 四川大学 3 5 8 中国农业大学 1 7 8 吉林大学 4 3 7 武汉大学 3 4 7 大连理工大学 2 5 7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5 7 厦门大学 5 1 6 香港理工大学 5 1 6 首都医科大学 4 2 6 第二军医大学 2 4 6 香港中文大学 4 1 5 香港大学 3 2 5 东南大学 2 3 5 湖南大学 2 3 5 中南大学 2 3 5 第四军医大学 1 4 5 北京化工大学 2 2 4 西安交通大学 2 2 4 中国海洋大学 2 2 4 中国石油大学 2 2 4 北京理工大学 1 3 4 西北工业大学 1 3 4 中国矿业大学 1 3 4 北京科技大学 0 4 4 南开大学 3 0 3 北京师范大学 2 1 3 兰州大学 2 1 3 南方医科大学 2 1 3 香港科技大学 2 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2 1 3 电子科技大学 1 2 3 东北大学 1 2 3 山东大学 1 2 3 西南交通大学 1 2 3 中山大学 1 2 3 华东师范大学 2 0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0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0 2 北京邮电大学 0 2 2 第三军医大学 0 2 2 华东理工大学 0 2 2 华南理工大学 0 2 2 天津大学 0 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 1 1 2011七校教科研人数 学校 教科研人数 清华 5239人 浙大 13138人 北大 12462人 上交 12914人 复旦 7670人 中科大 1566人 南大 1856人 这次浙江大学送了10个候选人。 清华17 浙大10 上海交大8 哈工大7 复旦3 北大2 201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遴选工作于4月25日结束。经形式审查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有效候选人共560人,现予公布。 自即日起,每位有效候选人的提名材料将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的要求在其工作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中国工程院 2013 年5月22日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5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曹喜滨 50 飞行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协 2 陈学东 48 特种设备设计与制造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院士提名 3 笪良龙 46 水声工程 海军潜艇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4 邓宗全 56 机械设计及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5 樊会涛 50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6 范多旺 5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省 7 范光照 63 机械电子工程 台湾大学 院士提名 8 冯顺山 60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9 冯煜芳 50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中国科协 10 付梦印 48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1 桂林 5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2 侯晓 49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13 胡德金 6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14 黄庆学 52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太原科技大学 中国科协 15 黄荣顺 47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中国民用航空局 院士提名 16 黄松 65 军用车辆工程 东风汽车公司 院士提名 17 姜澄宇 6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18 蒋庄德 5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19 康熊 58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路总公司 20 李崇坚 60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21 李德群 67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22 李骏 55 车辆设计与制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国资委 23 李魁武 69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24 李圣怡 67 机械电子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 25 刘峰 49 人机与环境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26 宓传龙 61 电器设计制造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国资委 27 聂海涛 48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28 邱志明 51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海军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29 唐志共 48 飞行器设计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院士提名 30 王华明 51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协 31 王家胜 69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32 王为民 50 机械电子工程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33 王振国 53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34 吴光辉 53 飞行器设计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35 吴生富 49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国资委 36 吴玉厚 5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 37 夏飞 69 船舶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38 夏长亮 45 电机设计制造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39 肖龙旭 51 控制理论与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40 谢东钢 56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中国科协 41 徐芑南 77 船舶设计制造(蛟龙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42 徐小力 61 机械电子工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市 43 颜鸿森 62 机械设计及理论 成功大学(台湾) 院士提名 44 杨宝奎 69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45 杨华勇 52 机械电子工程 浙江大学 教育部 46 杨绍普 50 工程力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省 47 易小刚 49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8 尤政 49 机械电子工程 清华大学 教育部 49 张兵志 57 军用车辆工程 解放军总装备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50 张军 47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51 张立彬 57 机械电子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 52 张卫华 52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教育部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曹必松 6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 陈纯 57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林森 52 光电子技术 苏州大学 江苏省 4 陈文元 68 传感器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5 褚健 50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6 戴琼海 48 控制系统工程 清华大学 教育部 7 丁文华 57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中央电视台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8 樊邦奎 54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院士提名 9 费爱国 57 计算机应用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10 顾坚 56 信息安全技术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 公安部 11 桂卫华 62 控制科学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12 郝燕玲(女) 69 导航制导与控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13 何克清 65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14 何友 56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15 胡向东 48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院士提名 16 黄卡玛 4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17 姜会林 67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省 18 姜秋喜 52 信号处理技术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 19 蒋昌俊 5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同济大学 教育部 20 蒋亚东 49 电子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1 孔志印 48 计算机应用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院士提名 22 蓝羽石 58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23 李得天 47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24 廖湘科 49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 25 刘泽金 49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26 陆军 48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27 孟洛明 58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28 尼玛扎西 49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29 聂在平 6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30 宁滨 54 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31 欧珠 52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32 齐润东 50 雷达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33 谭久彬 58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34 王恩东 46 计算机系统结构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35 王桂强 53 应用光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公安部 36 王沙飞 48 信息安全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院士提名 37 王笑京 56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 38 韦乐平 67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39 魏少军 55 微电子技术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0 吴汉明 61 微电子技术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 ( 北京 ) 有限公司 北京市 41 吴建平 59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2 吴剑旗 46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43 吴巍 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44 杨小牛 52 信号处理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资委 45 杨知行 67 广播与电视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46 姚富强 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47 叶甜春 47 微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科院 48 游志胜 67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川大学 中国科协 49 余少华 50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国资委 50 云晓春 42 信息安全技术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 51 张宝东 50 信息安全技术 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 52 张广军 48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53 张平 54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院士提名 54 张文军 49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55 张小民 58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56 张雨东 49 应用光学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 57 张中兆 61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58 赵沁平 65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院士提名 59 郑辉 56 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解放军总参谋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60 郑纬民 67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蔡小平 49 高分子化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 蔡玉良 51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委 3 陈芬儿 55 精细化工 复旦大学 院士提名 4 陈建峰 47 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院士提名 5 丁文江 60 金属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6 杜磊 70 含能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7 高金森 49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 8 顾松青 66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公司 国资委 9 郭文叁 57 无机非金属材料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 10 韩恩厚 51 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 11 胡伯平 55 功能材料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2 胡曙光 55 无机非金属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3 华炜(女) 58 化学工程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中国科协 14 黄小卫(女) 51 有色金属冶金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 15 黄小义 51 材料合成与加工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人民银行 16 蹇锡高 67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7 姜宏 52 无机非金属材料 海南大学 海南省 18 介万奇 54 材料合成与加工 西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19 康永林 58 金属压力加工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科协 20 李保卫 52 过程工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21 李春龙 51 钢铁冶金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22 李凤生 67 含能材料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科协 23 李贺军 55 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4 李楠 75 无机非金属材料 武汉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5 李小松 51 化学工程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 26 李元元 54 粉末冶金 吉林大学 院士提名 27 李仲平 48 复合材料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院士提名 28 刘中民 48 煤化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29 毛炯辉 53 金属材料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国资委 30 聂祚仁 50 粉末冶金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31 潘峰 49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32 潘复生 50 金属材料 重庆大学 院士提名 33 彭金辉 48 有色金属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 34 彭寿 52 无机非金属材料 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 35 钱锋 52 化工系统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教育部 36 乔金樑 54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7 邱显扬 56 矿物加工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广东省 38 沈政昌 53 矿物加工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 39 史玉升 51 材料合成与加工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协 40 宋宝珍(女) 71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院士提名 41 宋修明 56 有色金属冶金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省 42 苏志国 58 生物化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科院 43 孙丽丽(女) 51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 44 唐芳琼(女) 66 纳米材料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 45 汪传生 53 高分子化工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省 46 王富耻 64 金属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47 王吉坤 69 有色金属冶金 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8 王继扬 66 功能材料 山东大学 院士提名 49 王新华 62 钢铁冶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50 王玉忠 52 有机高分子材料 四川大学 教育部 51 翁端 55 无机非金属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52 吴彬(女) 43 高分子化工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53 吴冲浒 67 有色金属冶金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 54 武高辉 58 复合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55 肖志国 50 无机非金属材料 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56 谢建新 55 金属压力加工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57 熊惟皓 61 粉末冶金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58 许并社 57 功能材料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 59 许仲梓 54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 60 严大洲 50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资委 61 杨斌 48 有色金属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 62 殷敬华 66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 63 尹衍升 58 材料合成与加工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市 64 张宝砚(女) 70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65 张福明 45 钢铁冶金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 66 张建春 55 高分子化工 解放军总后勤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67 张立群 43 有机高分子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 院士提名 68 张联盟 58 复合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69 张新明 67 金属压力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70 张一敏 58 矿物加工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省 71 张忠铧 43 金属材料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72 周济 51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73 周清跃 52 金属材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路总公司 74 朱建勋 52 材料合成与加工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委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蔡美峰 70 非能源矿产开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 陈勇 56 能源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科院 3 程春田 48 水电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4 程桦 56 煤炭开发 安徽大学 安徽省 5 程杰成 50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 6 邓建军 49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7 邓运华 50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8 董连慧 56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 窦立荣 47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分公司 院士提名 10 冯伟忠 58 热能动力工程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市 11 葛世荣 50 煤炭开发 中国矿业大学 院士提名 12 顾大钊 55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 13 郭剑波 53 电气工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资委 14 胡千庭 55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工程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院士提名 15 姜伟 57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6 康红普 47 煤炭开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17 雷增光 52 核材料与核燃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18 李根生 51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 19 李浩 57 非能源矿产开发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20 李建刚 51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21 李宁 54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士提名 22 李丕龙 50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国资委 23 李卫国 66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24 李阳 54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5 李子颖 49 地质与矿产探测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26 刘建功 56 煤炭开发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 27 刘扬 55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省 28 罗安 55 电气工程 湖南大学 教育部 29 吕古贤 63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国土资源部 30 毛景文 56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国土资源部 31 缪协兴 53 煤炭开发 中国矿业大学 院士提名 32 穆钢 56 电气工程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省 33 倪明江 64 热能动力工程 浙江大学 教育部 34 欧阳晓平 52 核科学技术应用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 35 饶宏 52 电气工程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36 石永康 74 核材料与核燃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37 石智军 58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工程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中国科协 38 宋永华 49 电气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9 王德明 56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科协 40 王国法 52 煤炭开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1 王继仁 56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工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 42 吴应湘 57 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科院 43 伍永平 51 煤炭开发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 44 夏佳文 48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45 谢玉洪 52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国科协 46 信赢 59 电气工程 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 北京市 47 徐丙垠 51 电气工程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省 48 杨春和 51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49 杨理践 56 能源新技术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省 50 杨孟琢 73 核安全、防护和环境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院士提名 51 杨其国 51 热能动力工程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委 52 于斌 50 煤炭开发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 53 张伯明 64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教育部 54 张闯 68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协 55 张洪涛 63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 56 张子敏 66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工程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 57 章明川 69 热能动力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58 赵文智 54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59 赵晓路 67 能源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60 赵振堂 52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陈发明 54 道路与铁路工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陈生水 50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 3 陈同滨(女) 59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 4 陈湘生 57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5 陈晓光 52 道路与铁路工程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 陈政清 65 工程力学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 7 杜修力 50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8 杜彦良 56 道路与铁路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省 9 冯树荣 49 水利水电工程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资委 10 冯夏庭 48 岩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科院 11 傅学怡 67 结构工程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2 高宗余 49 桥梁工程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13 葛耀君 55 桥梁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14 顾冲时 50 水工结构工程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 15 郭春喜 50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土资源部 16 郭仁忠 56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院士提名 17 郭彦林 54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 18 韩振勇 48 桥梁工程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19 何川 49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20 胡春宏 51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21 蒋树屏 61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资委 22 金峰 46 水工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23 金伟良 52 结构工程 浙江大学 教育部 24 孔宪京 61 水工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协 25 李爱群 50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东南大学 教育部 26 李成名 44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国土资源部 27 李宏男 55 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28 李决龙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海军海防工程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 29 李晓江 57 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住房城乡建设部 30 李义天 55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武汉大学 中国科协 31 李引擎 59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资委 32 李宗津 61 结构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33 林宗坚 70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34 刘旭锴 48 桥梁工程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 35 刘耀林 52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教育部 36 罗继杰 61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解放军总政治部 37 马军 50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38 梅洪元 54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39 孟建民 5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0 聂建国 54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1 钮新强 50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院士提名 42 潘一玲(女) 53 市政工程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 43 彭永臻 64 市政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44 任辉启 60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解放军总参谋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45 任伟新 53 桥梁工程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 46 孙立军 50 道路与铁路工程 同济大学 教育部 47 唐玉恩(女) 69 建筑学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8 田军仓 55 农田水利工程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49 汪孝安 59 建筑学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50 王复明 56 岩土工程 郑州大学 河南省 51 王国锋 54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52 王建国 55 建筑学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53 王兰民 53 岩土工程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地震局 54 王明孝 48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兰州军区测绘信息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 55 王明洋 47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56 王晏民 55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 57 吴澎 56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 58 吴庆洲 68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59 吴志强 52 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60 吴智深 52 结构工程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61 伍法权 57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62 肖绪文 60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63 谢先启 52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 64 许唯临 49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65 杨光华 51 岩土工程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 66 岳清瑞 51 结构工程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67 曾光明 50 市政工程 湖南大学 教育部 68 张继贤 48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国土资源部 69 张喜刚 51 桥梁工程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70 张宗亮 50 水利水电工程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 71 郑健龙 59 道路与铁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省 72 周海涛 58 道路与铁路工程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 73 周少奇 48 市政工程 贵州科学院 贵州省 74 朱合华 50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同济大学 中国科协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曹秀痕(女) 49 制浆造纸工程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人民银行 2 陈洪章 51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科院 3 陈坚 51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教育部 4 陈立奇 68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5 陈曦 48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 6 单杨 50 食品工程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湖南省 7 董超华(女) 68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气象局 8 端义宏 49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气象局 9 龚顺生 71 大气探测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10 贺克斌 50 大气污染防治 清华大学 教育部 11 黄霞(女) 50 水污染防治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12 金凤燮 68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 13 李家彪 52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14 李嘉禄 66 纺织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 15 李里特 65 食品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16 李乃胜 55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 17 李培武 52 食品安全科学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 18 李培英 58 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院士提名 19 林而达 66 应用气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协 20 刘文清 59 环境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 21 罗胜联 51 水污染防治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省 22 欧阳志云 50 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科院 23 全燮 53 水污染防治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协 24 邵建中(女) 58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科协 25 宋君强 50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26 孙润仓 58 日用化学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7 陶肖明(女) 55 纺织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8 王金南 51 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 29 王军成 60 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 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省 30 王琪(女) 63 轻工装备 四川大学 教育部 31 王桥 55 环境信息技术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环境保护部 32 王全杰 62 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 烟台大学 山东省 33 王晓昌 59 水污染防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 34 王晓蓉(女) 73 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技术 南京大学 院士提名 35 吴德星 61 海洋预报与物理海洋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院士提名 36 吴兑 61 应用气象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气象局 37 吴清平 50 食品安全科学技术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 38 吴永宁 50 食品安全科学技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卫生计生委 39 吴振斌 56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 40 徐卫林 44 纺织工程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省 41 薛纪善 69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42 杨志峰 49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43 俞建勇 49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东华大学 院士提名 44 岳国君 50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 45 张偲 49 海洋生态工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科院 46 张嗣良 72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47 张统 49 水污染防治 解放军环境工程设计与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 48 张远航 55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 49 赵杰文 68 食品工程 江苏大学 江苏省 50 朱蓓薇(女) 56 食品工程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 51 朱利中 53 环境工程 浙江大学 教育部 农业学部(6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白晨 53 作物遗传育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2 曹福亮 55 森林培育 南京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代文 50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 4 陈立云 63 作物遗传育种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 5 陈松林 52 水产养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农业部 6 陈学庚 66 农业机械化工程 新疆农垦科学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7 陈亚宁 55 环境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 8 陈志 58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 9 程式华 54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水稻研究所 农业部 10 崔治中 69 预防兽医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 11 党占海 58 作物遗传育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 12 董双林 57 水产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 13 番兴明 50 作物遗传育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云南省 14 郭进考 61 作物遗传育种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 15 郭天财 60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 16 韩霁昌 46 农业水土工程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 陕西省 17 韩振海 50 果树学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18 郝晋珉 52 土地资源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19 何建国 50 水产养殖 中山大学 教育部 20 何中虎 49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 21 黄宏文 56 果树学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科院 22 金宁一 57 预防兽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院士提名 23 康振生 55 植物病理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4 李德发 5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25 李天来 57 蔬菜学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 26 李文信 61 园艺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27 李召虎 45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28 林占熺 69 农业生物工程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 29 刘孟军 48 果树学 河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30 曲音波 59 微生物工程 山东大学 中国科协 31 沈建忠 50 基础兽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32 沈其荣 55 土壤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33 唐华俊 52 农业信息化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 34 田可川 49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5 佟金 56 农业机械化工程 吉林大学 教育部 36 童光志 50 预防兽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 37 宛晓春 53 茶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 38 万建民 53 植物生物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士提名 39 王保海 61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西藏自治区 40 王庆煌 49 种质资源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 41 王有年 62 果树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市 42 王泽生 59 蔬菜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 43 危起伟 52 渔业资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44 吴普特 50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科院 45 熊范纶 72 农业信息化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46 徐子伟 56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 47 许为钢 54 作物遗传育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 48 叶尔夏提 · 马力克 68 畜牧学 乌鲁木齐市绒山羊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9 印遇龙 57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院士提名 50 尤民生 58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 51 于贵瑞 53 应用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科院 52 于健 54 农业水土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自治区 53 喻景权 49 蔬菜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协 54 张福锁 52 植物营养学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55 张国范 59 水产养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6 张洪程 6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扬州大学 江苏省 57 张孟臣 56 作物遗传育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河北省 58 张润志 48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科院 59 张守攻 56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60 张新友 49 作物遗传育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 61 赵春江 49 农业信息化工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市 62 赵匀 69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 63 赵振东 70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院士提名 64 邹学校 49 蔬菜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湖南省 医药卫生学部(8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艾措千 57 民族医学 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省 2 蔡宝昌 60 中药制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 3 陈士林 51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士提名 4 丛海波 52 中医外科学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山东省 5 董家鸿 53 普通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6 段金廒 56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协 7 付丽(女) 54 肿瘤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 8 高天明 52 生理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 9 高长青 53 胸心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 院士提名 10 葛坚 60 眼科学 中山大学 教育部 11 顾晓松 59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南通大学 江苏省 12 果德安 51 中药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科院 13 韩德民 62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院士提名 14 韩雅玲(女) 60 心血管病 沈阳军区总医院 院士提名 15 韩忠朝 60 血液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卫生计生委 16 郝小江 61 药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 17 侯春林 68 骨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科协 18 胡盛寿 56 胸心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士提名 19 黄从新 62 心血管病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20 黄河 52 血液病 浙江大学 教育部 21 黄跃生 55 烧伤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 22 贾伟平(女) 56 内分泌与代谢病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23 姜洪池 63 普通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省 24 蒋建东 54 药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卫生计生委 25 蒋建新 50 野战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 26 金由辛 69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 27 匡海学 57 中药化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 28 李伯刚 66 制药工程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 29 李龙 51 小儿外科 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市 30 李松 49 药物化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院士提名 31 李校堃 49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温州医学院 浙江省 32 李玉林 6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吉林大学 教育部 33 李云庆 5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四军医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34 李占全 61 心血管病 辽宁省人民医院 辽宁省 35 梁繁荣 56 针灸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 36 林东昕 57 医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士提名 37 刘保延 58 中医基础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卫生计生委 38 卢宠茂 52 普通外科 香港大学 院士提名 39 罗永章 51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0 吕圭源 58 中药药理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 41 马丁 56 妇产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42 尼玛次仁 53 民族医学 西藏藏医学院 西藏自治区 43 宁光 50 内分泌与代谢病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44 乔杰(女) 49 医学细胞生物学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 45 钦伦秀 46 肿瘤学 复旦大学 教育部 46 秦岭 53 骨外科 香港中文大学 院士提名 47 尚红(女) 52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省 48 邵志敏 51 肿瘤学 复旦大学 教育部 49 石炳毅 62 泌尿外科 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50 苏定冯 60 药理学 第二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 51 孙诚谊 50 普通外科 贵阳医学院 贵州省 52 孙立忠 52 胸心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 53 孙颖浩 52 泌尿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 54 唐家琪 67 军事医学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55 田志刚 56 免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 56 涂瑶生 56 中药制药学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广东省 57 王辰 50 呼吸系统病 卫生部北京医院 院士提名 58 王广基 60 药代动力学 中国药科大学 院士提名 59 王季石 54 血液病 贵阳医学院 贵州省 60 王阶 57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士提名 61 王军志 57 生物药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院士提名 62 王琦 70 中医基础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院士提名 63 王锐 50 药物化学 兰州大学 中国科协 64 王升启 50 军事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 65 王小宁 55 生物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 院士提名 66 王峥涛 57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 67 温浩 55 普通外科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8 吴开春 52 消化系统病 第四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 69 吴吕爱莲(女) 5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香港大学 院士提名 70 吴一龙 57 肿瘤学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 71 夏宁邵 48 生物技术 厦门大学 教育部 72 夏照帆(女) 59 烧伤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 73 肖小河 49 中药学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中国科协 74 熊利泽 50 麻醉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科协 75 徐克 59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省 76 叶健(女) 52 法医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公安部 77 张侃 64 特种医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科院 78 张祥建 52 神经病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 79 张学 48 医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卫生计生委 80 张耀洲 49 生物技术 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天津市 81 张英泽 60 骨外科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 82 张志愿 62 口腔颌面外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83 赵春华 50 老年病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卫生计生委 84 赵堪兴 67 眼科学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 85 赵铱民 56 口腔修复与正畸学 第四军医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86 朱宝泉 66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国资委 87 朱兆云(女) 59 民族药学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云南省 88 卓家同 5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 89 左建平 52 药理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科院 工程管理学部(3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 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1 曹广晶 4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 曹耀峰 5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 柴洪峰 56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 4 陈晓红(女) 5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5 丁烈云 5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东北大学 教育部 6 凤懋润 71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院士提名 7 耿汝光 56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8 韩贵清 59 农业工程管理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 9 何浩明 6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瓮福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 10 胡晓峰 56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国防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 11 黄维和 5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2 金会庆 56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 13 李善同(女)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4 林茂光 64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 解放军总政治部 15 鲁贵卿 55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6 马庆国 6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浙江大学 教育部 17 邱菀华(女) 66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 18 邵安林 49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19 石勇 56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科院 20 束国刚 4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国资委 21 王安建 6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 国土资源部 22 王信 5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23 吴季松 68 环境与轻纺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 24 吴启迪(女) 65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25 席酉民 56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26 向巧(女) 50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院士提名 27 杨善林 64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合肥工业大学 教育部 28 杨志强 5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 29 张基尧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 30 张晓鲁(女)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31 张新国 54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32 张忠法 67 农业工程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3 真才基 52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国资委 34 郑健 51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中国铁路总公司 35 周大地 66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6 周建平 56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解放军总政治部
个人分类: 制造服务技术|529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高校2013年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
xupeiyang 2013-5-2 08:03
美国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邓兴旺(美籍):北京大学 陈雪梅(美籍):北京大学 杨薇(美籍):复旦大学 施一公(外籍):清华大学 Lo, Yuk-Ming Dennis 盧煜明(外籍):香港中文大学 Che, Chi-Ming 支志明(外籍):香港大学 美国工程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 谢青(美籍):清华大学 谢克昌(外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周济(外籍):中国工程院院长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 庄小威(美籍):中国科大 郁冰(美籍):北京大学 施一公(外籍):清华大学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5016.html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3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工程院,要小心红十字会效应哟!
热度 1 twhlw 2013-5-1 14:33
书不尽意,本文为标题党,见谅! 吞时机(每隔五分钟自己矫正一次时间,五分钟之内该时钟的时间不准确)
26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不再作为事业机构
热度 1 libing 2013-3-15 22:31
据消息人士透露,体制改革的方案已经出台并开始征求各方面意见。此方案对中国现有的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要进行大幅合并成大部。而大部制的改革同时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改革一并进行,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能,一部分转变为企业或民间团体,一部分则转变为行政机关,同时并入政府组成部门。其方案主要调整内容有:   一、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   1、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收权,转变发改委职责。彻底取消发改委对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的职权,逐步将其主要职能转变为宏观规划的制定和研究。将发改委全称改为国家发展与改革规划委员会。   2、撤销科技部。将科技部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并与教育部,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科学部。   3、把科技部经济领域的科技管理职能并入工信部。将工业和信息化部改成工业与信息技术部。   4、撤销国土资源部。将国土资源部的资源管理职能并入环保部,组建环境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职能划入住建部。   5、撤销铁道部。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在交通部下组建铁路运输管理局,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将地方铁路局改制为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   6、撤销水利部。将水利部与农业部合并,组建大农业部。   7、撤销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卫生部合并,组建人口与卫生部。   8、将审计署与监察部合并。重新定名为监察审计部。   9、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合并。重新定名为社会工作部。负责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团注册方面的事务,将原民政部的行政区划调整审批的职能划入发改委。   10、基本保持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和人民银行。   11、为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而是独立的国家机构,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平级。   12、国家安全部降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改名为国家安全总局。   13、将国家民族委员会、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台办合并。重新组建并定名为国家和平统一委员会。   二、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调整   1、撤销国家税务总局。将原国家税务总局职能并入财政部。在地方则取消地方税务局。   2、撤销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安监总局和药监局。将原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安监总局与卫生部下属的药监局合并,重新组建并定名为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   3、撤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体育总局。将原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体育总局并入文化部。   4、撤销国家统计局。原国家统计局并入发改委。   5、撤销国家林业局。原国家林业局并入农业部。   6、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原知识产权局并入教育科学部。   7、撤销国家旅游局、文物管理局。原国家旅游局和文物管理局并入文化部。   8、撤销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国家民委合并;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台办并入,重新组建并定名为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9、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防腐局并入监察部,成为监察部下属的国家局。   三、国务院办事机构调整(拟取消的国务院办事机构)   1、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台办一同并入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国务院法制办并入司法部。   3、国务院研究室的规划职能并入发改委,文件起草职能并入国务院办公厅。   4、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档案局并入国务院办公厅。   四、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并入国家发改委。   2、新华社实行企业制度改革。   3、合并地震局和气象局。组建地震与气象研究中心,定义为官办科研机构。    4、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不再作为事业机构,转制为官办科研机构。   5、合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建国家金融业监督管理总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   6、撤销电监会,成立新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能源监督管理总局。   7、将社保基金会和自然基金会进行企业化转制。   五、国务院管理的国家局调整   1、将国家信访局划归司法部管理。   2、将国家粮食局划归农业部管理。   3、撤销国家能源局。将能源开发规划职能划入环境资源部,将能源价格监管职能划入新成立的能源监督管理总局。   4、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国家民用航空局。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划入新设立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6、将煤监局并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如此,国务院机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新形成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有原来的27个减少为18个,分别为:   1、外交部   2、国防部   3、国家发展与改革规划委员会   4、国家民族与宗教事务委员会   5、社会工作部   6、教育科学部   7、工业和信息技术部   8、公安部   9、监察和审计部   10、司法部   11、财政部   12、环境资源部   13、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4、交通运输部   15、农业部   16、商务部   17、文化部   18、人口和卫生部   国务院直属机构仅有6个,分别为:   1、国家海关总署   2、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   3、国家金融业监督管理总局   4、国务院参事室   5、国家安全总局   6、国资委(国务院特设直属机构)
个人分类: 新闻报道|6695 次阅读|1 个评论
院士劝退,想说爱你不容易
热度 2 roman 2013-3-12 12:17
最近 风闻工程院正在劝退烟草院士,而后者显然并不买账。于是乎,一个要劝退,一个不愿退,似有长期对峙之意。而在眼巴前的中国国情里,即使是你家的房子被人盯上了,都可以一夜之间被拆得一干二净。为何恰恰这次,管理层也有了“权力必须放在法律的笼子里”的无可奈何呢?是民主的概念渐入人心? 纵然工程院的潘云鹤常务副院长再怎么无可奈何,烟草院士这朵花儿显然也不会那么容易自我凋谢。这是当前的现实,你要劝退别人,别说是院士,就是让小学生退学,是不是也要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姑娘小伙谈恋爱,都还要给个爱我或者恨我的理由,更何况堂堂科学之殿堂。 你要让大家觉得你劝退合理,是不是也要给大众一个交代? 显然,烟草的毒害不是理由。因为姑且不论烟草专卖的牌子是不是光明正大地供在最显眼的地方,光是满大街到处可见的烟屁股就很能说明问题。烟草之患,胜于虎兕,不去努力建立约束虎兕的柙,为何? 我只能说工程院如果有性别的话,也只能是个始乱终弃的登徒子。当初的评选,一切都似乎那么井井有条,绝无半点弄虚作假之嫌,权利也貌似困在法律的笼子里。那好,我们承认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爱情,情深意切,大有矢志不渝之势。为何现如今,突然要半路休妻?而且还要对方自己提出来解除婚约。除了虚伪,我看不出其他,与责任心更是一毛钱的边也挨不上。 爱,需要理由;不爱,显然不需要理由--工程院 不爱,也请给我理由--烟草院士
2295 次阅读|3 个评论
工程院关于烟草院士的处理很好
热度 29 outcrop 2013-3-12 11:57
虽然“烟草院士”事件让工程院几度站在风口浪尖,但这次工程院的处理方式我觉得相当出色,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敬佩。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次烟草院士的入选,是院士遴选制度在学术伦理上的一个漏洞或者盲点,涉及的各方,不存在任何原则性问题。 下面我就说说工程院这次处理烟草院士事件中的一些亮点: 顶住了媒体等压力 。烟草院士入选之初,舆论压力相当大;特别是一些名人学者直接提出一些不合规范的要求,但工程院没有在这个时候做出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回应。 完善了合乎学术伦理的院士遴选规则 。工程院正视了学术伦理问题,提出了一个合乎学术伦理的漏洞修补方案,表示:“不再受理烟草科技领域院士候选人提名”;这个响应很积极。 学者们坚持了原则 。报道称“工程院已启动过复议谢剑平院士资格的相关程序,但这一方案在工程院主席团投票中就‘失败了,没通过’”,看到这段文字,我觉得很欣慰。 引入劝退机制 。院士作为一种荣誉,由院士本人提出退出放弃,也许是更合适的退出机制;但希望能够规范、透明起来,而不是陈桂华博友提到的,用特权对抗特权。 总的来看,这次工程院处理“烟草院士”的过程,有理有节;既严谨冷静的维护了原则,又听取了学术伦理方面的建议,积极的修补了制度上的漏洞,也尊重了学者本人。 任何制度天生不会完美,只要在不断的完善改进,总是好的。 上面说的是正面。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12119 次阅读|68 个评论
工程院不妨完善【劝退】机制
热度 5 outcrop 2013-3-12 09:18
明确一个劝退流程——不仅仅工程院自己可以劝退,也考虑接受学术界甚至社会的监督与劝退——制定一个完善的劝退机制,搭建一个平台。 这样可以在舆论上对院士形成一个监督,同时也不侵犯院士们的权益。 劝是各方的声音,退不退,是院士自己的选择。 这样院士的透明性和多面性就展现出来了:好的院士自然受人景仰,被人唾弃的院士即使赖着不归还荣誉,也失去了学者的尊严;便于让院士回归荣誉的本质。 烟草院士这事,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这次工程院处理烟草院士的过程,基本是有理有节,没有因媒体等压力而出昏招;但不妨进一步,明确一个健康透明的劝退机制出来——院士作为荣誉,劝退这种退出机制也许更合适。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5024 次阅读|8 个评论
工程院院士增选程序的一个明显漏洞
热度 16 曹聪 2013-2-25 19:13
全科学网的人都知道院士是选举出来的,而在选举前,候选人应该是被动的,不应该知道自己已候选了。 但是,今天刚刚出炉的修订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所谓候选人 “单渠道提名” 的明确规定,从程序上向候选人提供了知道自己是否候选了的“渠道”: “单渠道提名”是指在提名过程中,候选人只能接受院士、单位、全国性学会中一个渠道的提名,如果候选人接受了院士提名,就不能再接受单位或者全国性学会的提名,否则即为无效候选人;同样,如果候选人接受了单位或者全国性学会的提名,参加了归口部门组织的遴选,无论其是否通过,即视为接受了一个渠道的提名,不能再接受院士提名,否则,将作为无效候选人处理。 这不是 鼓励候选人积极地去参选吗? 院士们,难道你们就不能出些好主意来维护自己的荣誉称号吗?
个人分类: 中国院士|4799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
热度 73 老李 2013-2-13 16:34
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
近日为了写点东西,一直在收集资料,期间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先记录一笔。中国科研环境的好坏以及活力与它的精英群体的构成有莫大关系。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阿兰 • 斯密德教授( Allan A.Schmid , 1935- )的观点,社会与群体的整体表现遵循“状态——结构——绩效”的三元范式(即 SSP 范式),特定结构是促成特定绩效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比照中国科学界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倒推模式来探寻中国科学界存在的深层问题。由于这些年中国科学界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始创新成就,加之政府科研投入逐年递增的现实,公众对于中国科学界的整体绩效与状态表现并不是很满意,问题就出在科研结构的安排模式出现了问题,由此带来了状态与绩效的不理想。科技界只是整个社会的子系统,影响它发展的因素众多,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仅就人才配置结构而言,就存在极大的问题。按照美国女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美国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的第二任夫人)的说法,院士就是所在国的科学精英,那么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工程院院士理所当然就代表了中国科学界的最高精英,据此,笔者到两院网站浏览一下,发现一些信息很有趣。 笔者根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提供的信息统计,中国科学院在职院士合计709人,这个表格的纵坐标是人数,横坐标是年龄。下面再看看中国工程院的情况: 这是笔者浏览工程院网站时的截图,同样纵坐标是人数,横坐标是年龄。目前,中国工程院共有在职院士 765 人,平均年龄 74.3 岁。好了,无需多说,大家都明白,中国科学界的精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在一个民主机制不健全的国家里,以及资源稀缺的硬性约束,中国科学界在权力配置、资源分配,目标选择、以及价值观输出上存在严重问题。据笔者的研究,任何人,包括科学精英在内 70 岁是一道门槛:思维活跃程度的临界点。退出机制很重要(以往的资深院士的制度设置在实际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大 45-65 岁之间的精英比例(使之符合科学家的工作峰值年龄分布,见笔者 2000 年在东北大学时发表的一篇小文章)。改变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力争使各个年龄段的人才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重新激发科技界被浪费的活力与激情,经此努力,相信科学界短期内就会在绩效与状态上有实质性的变化,以此,赢得整个社会与公众对科学界的尊重与认同,还有对科学未来的支持。 元老院模式必须改革!科学不是怀旧的城堡,科学是一项需要未来也创造未来的事业! 2013-2-13 临屏涂鸦 【博主跋】对原文进行了一些修改,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1156 次阅读|156 个评论
[转载]2013美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
热度 1 wxhit 2013-2-8 17:03
FOR IMMEDIATE RELEAS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Elects 69 Members And 11 Foreign Associates WASHINGTON —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has elected 69 new members and 11 foreign associates, announced NAE President Charles M. Vest today. This brings the total U.S. membership to 2,250 and the number of foreign associates to 211. Election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s among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distinctions accorded to an engineer. Academy membership honors those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engineering research, practice, or education, including, where appropriat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ngineering literature," and to the "pioneering of new and developing fields of technology, making major advancements in traditional fields of engineering, or developing/implement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 list of the newly elected members and foreign associates follows, with their primary affiliations at the time of election and a brief statement of their principal engineering accomplishments. New Members Adams, Paul R.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Pratt Whitney, East Hartford, Conn. For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for gas turbine engines, especially the Geared Turbofan. Agarwal, Anant , president, edX (online learning initiative of MIT and Harvard University), and profess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For contributions to shared-memory and multicore computer architectures. Anderson, James M. ,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 professor of pathology, macromolecular 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For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tissue/biomaterials interactions for designing and testing medical devices. Andresen, Peter Louis , principal scientist, ceramics and metallurgy, Corrosion and Electrochemistry Laboratory, 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 Schenectady, N.Y. Fo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in nuclear materials. Beaman Jr., Joseph J. , Earnest F. Gloyna Regents Chair i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For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and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Bhavaraju, Murty P. , senior consultant, PJM Interconnection, Norristown, Pa. For probabilistic reliability evaluation tools for large electric power systems. Biegler, Lorenz T. , Bayer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For contributions in large-scal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lgorithms for application to process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control. Blackmond, Donna G. , professor of chemistry,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La Jolla, Calif. For kinetic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f catalytic organic reactions for pharmaceuticals, and for studies of chiral amplification. Bonnell, Dawn A. , Trustees Chair Professo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director, Nano-Bio Interface Cen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For development of atomic-resolution surface probes, and for institutional leadership in nanoscience. Bowman, Craig T. ,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pollutant formation processes in combustion systems to reduce harmful emissions. Burns, Ursula M. , chairman of the board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Xerox Corp., Norwalk, Conn. For technical and business leadership of the renaissance of a global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company. Chau, Robert S. , Intel Senior Fellow and director of transistor research and nanotechnology,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Group, Intel Corp., Hillsboro, Ore. For contributions to CMOS transistor technologies for advanced logic products. Chew, Weng Cho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For contributions to large-scale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of complex structures. Crouch, Steven Lee , Theodore W. Bennett Chair in Mining Engineering and Rock Mechanics, and de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For contributions to simul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behavior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Degnan Jr., Thomas F. , manager, breakthrough and leads generation,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Annandale, N.J. For contributions to novel catalytic processes for improved lubricant, fuel, and petrochemical production. Deierlein, Gregory G.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John A. Blume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design codes. Dill, David L.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to verify hardware, software, and electronic voting systems. Dornfeld, David A. , Will C. Hall Family Chair in Engineering, and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For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ility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ensors, and precision material processing. El Gamal, Abbas , Hitachi Americ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in information theo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age sensors. Ellis Jr., James O. , retired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Institute of Nuclear Power Operations, Atlanta. For leadership in advancing safe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Farhat, Charbel H. , Vivian Hoff Professor of Aircraft Structures, and chairman,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ing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eronautical, nav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elten, Edward W. ,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public affairs, and director,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For contributions to security of computer systems, and for impact on public policy. Fossum, Eric R. ,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H. For inventing and developing the CMOS active-pixel image sensor and camera-on-a-chip. Frank, Curtis W. , William M. Keck Sr.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elucidation of molecular organization in polymers and other soft materials. Gadgil, Ashok J. , director and senior scientist, environmental energy technologies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and Andrew and Virginia Rudd Family Foundation Professor of Safe Water and Sani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For engineering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potable water and energy in underdeveloped nations. Gay, Charles F. , president, applied solar division, Applied Materials Inc., Santa Clara, Calif. For leade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photovoltaic industry. Goodyear, David ,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bridge engineer for North American operations, T.Y. Lin International Group, Olympia, Wash. For leadership in concrete segmental, cable-stayed, and hybrid brid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reiner, Helen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founder, CyPhy Works Inc., Danvers, Mass. For leadership in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robots. Gustafson, David H. , professor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For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are of aging, lung cancer, severe asthma, and drug addiction patients. Hansman Jr., R. John , T. Wilson Professor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and director,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ir Transpo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For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display and alerting systems for air safety. Harari, Eliyahou (Eli) , co-founder, retired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anDisk Corp., Saratoga, Calif. For technology advances of commercial flash memory systems. Heremans, Joseph P. , Ohio Eminent Scholar,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professor of physics,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For discoveries in thermal energy transfer and conversion to electricity, and for commercial devices employed in automobiles. Herlihy, Maurice ,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Brown University, Providence, R.I. For concurrent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linearizability, non-blocking data structures, and transactional memory. Horvitz, Eric ,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nd managing co-director, Microsoft Research, Redmond, Wash.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sms for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and with bounded resources. Huff, John Rossman , chairman, 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Inc., Houston.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 for deep-water oil and gas operations. Kailasam, Ganesh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ice president and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or, performance materials division, Dow Chemical Co., Freeport, Texas. For development of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ance polymers including polyetherimides. Kavazanjian Jr., Edward , senior sustainability scientist, Global Institute of Sustainability, and professor, School of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ra A. Fult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municipal solid-waste management,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and safety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Kelly III, John E. ,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director of IBM Research, IBM Corp., Yorktown Heights, N.Y.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through technology innovations and strategic leadership. Koch, Carl C. , Kobe Steel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For synthesis of 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alloys by mechanical attrition. Kolb, Charles E. ,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erodyne Research Inc., Billerica, Mass. For instruments that advanced measurements of air pollution and aerosols. Kumar, Vijay , UPS Foundation Professor,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For contributions in cooperative robotics, networked vehicle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for leadership in robotic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Lavernia, Enrique J. , de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For contributions to novel processing of metals and alloys, and for leadership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Lee, Raphael C. , Paul S. and Allene T. Russell Professor of Surgery, Medicine, Organismal Biology and Anatomy,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For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cell injury associated with trauma including electrical shock and thermal burns. Leong, Kam W. , James B. Duke Professor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Pratt School of Engineering,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For contributions to engineered drug delivery and non-viral mediated gene delivery. Liao, James C. , Ralph M. Parsons Foundation 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For advances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microorganisms to produce fuels and chemicals. Logan, Bruce E . , Evan Pugh Professor and Kappe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For 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ustainable energy generation. Luttrell, Gerald H. , A.T. Massey Coal Company Professor of Mining and Minerals Engineering,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Blacksburg. For advancing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mineral and coal industries. Merrill, Edward Wilson , professor emeritus,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lmont, Mass. For contributions to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bio-rheology,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ney, Arthur L. , independent consultant, Alexandria, Va. For engineering developments and technical leadership in support of U.S. national security efforts. Montgomery, John A. , director of research, 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Washington, D.C. For leading the Navy's electronics-warfare technical authority, and for developing critical operational systems. Moura, José M.F. , University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stitut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Murray, Richard M. , Thomas E. and Doris Everhart Professor of Control and Dynamical Systems and Bioengineering,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For contributions in control theory and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to aerospace engineering, robotics, and autonomy. Northrup, M. Allen , consultant and adviser, Northrup Consulting Group, San Francisco. For miniatur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 amplification and immunosensor technology. Ortiz, Michael , Dotty and Dick Hayman Professor of Aeronautic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to advance the underpinnings of solid mechanics. Overbye, Thomas J. , Fox Family Professor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tools for power systems. Podmore, Robin , president, IncSys Inc., Bellevue, Wash. For development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ols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 Quake, Stephen R. , Lee Otterson Professor of Bioengineering and Applied Physics, and co-chair,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achievements in single-cell analysis and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microfluidic devices. Schafrik, Robert E. , general manager of materials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GE Aviation, Cincinnati. For innovation in materials for gas turbine engines. Schilling, Jan C. , advanced products chief engineer, GE Aviation, Cincinnati. For advancing technology for modern turbofan engines. Sehgal, Bal Raj , emeritus professor of nuclear power safety,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ockholm, Sweden. For contributions to predicting accident behavior of nuclear reactor systems. Shaqfeh, Eric S.G. , Lester Levi Carter Professor,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fesso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to dynamics and rheology of complex fluids, including polymeric liquids, vesicles, and fiber suspensions. Sindhu, Pradeep S. , vice chairman, chief technical officer, and founder, Juniper Networks, Sunnyvale,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to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routing. Singh, Krishna (Kris) P. ,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Holtec International, Marlton, N.J. For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leadership for increased power plant efficiency and improved safety of spent nuclear fuel storage worldwide. Thornton, William A. , corporate consultant, Cives Engineering Corp., Roswell, Ga. For rational methods of designing steel connections, and for leadership in steel building design. Tillerson, Rex W. ,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Exxon Mobil Corp., Irving, Texas. For engineering leadership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remote and hostile environments. Tracy, John J. ,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and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engineering, operations and technology, Boeing Co., Chicago. For leadership in advanced composite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air and space vehicles. Wood, Sharon L. , Robert L. Parker Sr. Centennial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For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for extreme loadings and environments. Xie, Ken , founder,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Fortinet Inc., Sunnyvale,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to cybersecurity, including network security systems and services. Zerhouni, Elias , president,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nofi, Pasadena, Md. For noninvasive MRI methods for complex tissues, and for national leadership in transl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New Foreign Associates Cherry, John A. , adjunct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Field-Focuse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Research, University of Guelph, Ontario, Canada. For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contaminant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ed systems for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Friend, Richard Henry , Cavandish Professor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K. For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organic polym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Hibbitt, H. David , founder and retired chairman, ABAQUS Inc. (now known as Dassault Systèmes Simulia Corp.), Bristol, R.I. For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BAQUS finite element code for nonlinea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its worldwide dissemination. Hölzle, Urs , Google Fellow and senior vice president for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Google Inc., Mountain View, Calif.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sign, oper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data centers. Rasmussen, Jens , emeritus professor, Risø National Laboratory, Roskilde,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Smorum, Denmark.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uman error and reliability, and for the modeling of human behavior. Shamai (Shitz), Shlomo , William Fondiller Chair in Tele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ifa. For contributions to information theor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ata, Ratan N. , chairman emeritus, Tata Group, Mumbai, India.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India and the world. Topsøe, Henrik ,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Haldor Topsøe A/S, Lyngby, Denmark. For development of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and elucidation of their active sites. Uhlen, Mathias , professor of microbiology,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director, Science for Life Laboratory,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ockholm, Sweden. For inven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proteinA chromatography, HT DNA sequencing, and the Human Protein Atlas. Xie, KeChang , vice president,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eijing. For understanding coal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its reactivity, and for leadership in the modern clean coal conversion industry. Zhou, Ji , president,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eijing. For research contributions in numeric control,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 # # http://www8.nationalacademies.org/onpinews/newsitem.aspx?RecordID=02072013
47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校长的学术不端谁来管?
热度 27 Majorite 2013-2-3 11:49
大学校长的学术不端谁来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先生在粤工作院士迎春座谈会上一语惊人:“广州两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博士论文抄袭。校长作弊,这是耻辱!”; “广州两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博士论文百分之七八十是抄的”。当媒体记者询问他这两所高校及校长姓名时,他表示不方便点名,但确定地说,“是两所知名高校的校长,一把手。”记者奇怪为何都当校长了还不是博士,竟然会博士论文作弊? 他说,“是当了领导以后才成的博士。” 论文抄袭的人还有资格当大学校长?是否因为提拔他们的上级领导太不把学术不端当回事? 大学校长学术腐败,谁来管?大家会说这该教育部管,但是迄今有几个大学校长因为论文抄袭被查处的? 院士的学术腐败又该谁管?校长与院士被人举报学术不端的,甚至被揭露论文数据造假的时而有之,从来没有听说因学术腐败被拿掉院士帽的。举例来说,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国同为几篇论文的责任作者,因查出其中图片作假,王志国被勒令下岗,实验室被关闭,而杨宝峰啥事没有,还被选为教育部的教学名师和18大代表。王志国继续担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千人教授与研究所所长。中外对待学术不端的态度太截然不同了,在中国似乎没有领导愿意管校长与院士。 刘人怀还说:“教授作弊的现象也很多,包括大学的名教授,老师抄学生的,拿学生的论文去发表的,再这样下去广东的大学就坏掉了。”岂至广东的大学,全国的大学与研究所都要坏掉了! 官员腐败可以亡党亡国,校长院士学术不端可以亡学!真希望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能像重庆市委处理雷政富等人的案件那样,对学术腐败亦一查到底,彻底处理。 在中国只要一件事情有领导抓,就好办、能办,就如奥运会、党代会,出动的警力、人力多多。反之,就怕一件事情上没人管、没人问、或口上讲,但不干真事实事,有举报压着,留着时间给被举报人打击报复举报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动真格,提出苍蝇老虎一起打,科教界的主管领导是否对自己管的范围也来个老虎苍蝇一起打?处理几个作假的大学校长、院士看看,党与政府的威信自然上去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因为认真,才打败蒋介石。上世纪80年代,胡耀邦总书记批准办案的公安人员在一个政治局委员去开会的时间,去他中南海的家里从他儿子的床底抄出一麻袋的钱。他儿子被判刑,但他还是政治局委员。这就是胡耀邦的认真,因此人们怀念他、尊敬他。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3882 次阅读|34 个评论
信息是资本增值之源
benlion 2012-6-19 11:39
最初大学是象牙塔模式,德国建立科学和工业研究型模式,美国转换成超级市场模式。 在基础科学上,苏联发展了科学院研究所体制,在工程应用上,美国创立了工业研究实验室体制;如何避开传统区域,而在开发区建立科学与工程研究机构的新文化和新体制 - 这将是中国科学与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所在。 将科学研究 - 知识经济、工程研究 - 制造经济耦合起来,将是未来科技与经济的 “ 创新 - 信息是资本增值之源 ” ( http://www.1000plan.com/superblog/884/733 )。
2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重贴)中国院士的多重角色初探
zhangjiuqing 2012-6-14 09:26
注:新一届院士大会又引发了院士话题。把2006年写的文章重新贴在这里。 中国院士的多重角色初探   张九庆   摘要:我国的院士是一个扮演多重社会角色的特殊个体,其特殊性来源于院 士的最高学术声誉和极少的数量。通过与一般科研人员的比较,本文简单地对我 国院士的角色构成及其含义、角色要求与角色内的矛盾、角色之间的冲突与角色 调适等内容作了一般性描述。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是中国优秀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目前两院院士 总和也仅仅1200多人。院士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也决定了其角色的特定性。由 于院士的学术地位和威望,他们在现实工作中,并不仅仅担任单一的角色,而是 多重角色的复杂体。由于社会对院士的需求不一样,院士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 这些角色之间必然产生重叠、交叉和冲突。每一个角色的背后,都包含着相应的 责任与义务;角色越多,面对的矛盾与冲突便越多;这就需要院士保持自我平衡, 也需要社会外界把冲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本文将简单地从理论上分析我 国院士的角色构成、角色责任、角色冲突、角色调适等内容 。   1 角色构成及其含义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如社会、团体、组织)中所占有的适当位置和 被环境规定的行为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个体扮演的角色分类也不同。例如, 根据角色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根据角色获得方 式的不同,可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根据角色受制约的程度,可分为正式角 色或者规定性角色和非正式角色或者开放性角色;根据角色间的权力地位关系, 可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个体扮演的角色都不是 单一的,而是由多个角色构成的。   就院士而言,理想角色是指院士章程所规定的或者公众社会所希望的院士应 该表现的行为模式,领悟角色是指院士自己理解的应该表现的某种行为模式,实 践角色是指院士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实际行为;院士的角色是他后天努力获 得的,是一种自致角色,他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院士的众多角色中,有些是要受 到严格的规章制度(如院士章程、单位制度)的约束的规定性角色,有些是受约 束较少的、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社会的要求自由履行的开放性角色;在科研人 员的群体中,院士较其他科研人员具有更大的支配力,通常表现为支配角色。   在分析院士具有的角色时,我们可以从这个角色与他的科研活动的关系的紧 密程度来进行分类。院士的角色由科研核心角色、科研关联角色和科研边缘角色 构成,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被表现出来。之所以按照科研活动来分类, 是因为科研活动是院士扮演一切角色的基础。一个科研人员如果没有科研活动的 才能和成就,就不会有院士的称号。院士之所以获得院士的荣誉称号,是因为他 们“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   虽然这里的很多角色也体现在一般科研人员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如博士生导 师的科研人员中,但在角色扮演的程度和频率上具有巨大的差距,也就是说院士 比其他科研人员更容易、更被社会要求和更频繁地扮演这些角色。这种程度和频 率的差距是由院士的极高的学术权威和极少的数量决定的。就学术权威而言,院 士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从我国众多的科研人员中选择出来的,是我国设立的科 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个科研人员的终身荣誉。就数量而言,院士的 人数在整个科研队伍中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2001年和2002年我国科学家和工程 师的数量分别是207万人和217万人,而院士的数量分别是1195人和1248人,院士 占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还不到万分之六。即使在院士人数极多的清华大学, 院士也仅占全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约为1%,占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比例约为5%,占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也不到8%。当院士得到了这些角色扮演的机会 后,如果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或者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与利益,他就会更加频繁地 扮演这些角色。   另外,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仍然从事科研项目研究的、年纪较轻的院士的社会 角色。一些资深院士(80岁以上的院士)可能已经不再从事科研活动了,一些院 士已经完全从事行政管理了,他们的角色应另作分析。   1)科研核心角色:学术研究者、教育指导者和评审把关者。   科研核心角色是指院士基于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限于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一 系列角色,包括学术研究者、教育指导者、评审把关者三个子角色。院士作为学 术研究者是指他必然从事专业学术领域的科研活动,为人类知识大厦增添创新的 研究成果。院士作为教育指导者是指他必须为学生或者被指导者讲课、培养和指 导研究生和其他学术地位较低的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院士作为评审把关者是指 他担任评审人评审同行的各类科研论文和技术成果,如对基金申请书、结题报告、 博士硕士论文、学术期刊论文的评阅,对晋升人员的评价,对招聘人员的考核。   2)科研关联角色:普及传播者、管理经营者、咨询服务者。   科研关联角色是指与院士的科学研究活动相关联的、介于科学共同体与社会 外部之间的一系列角色,包括普及传播者、管理经营者和咨询服务者三个子角色。 院士作为普及传播者是指他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而参与相关的活动。院士作为管 理经营者是指他管理和经营一个较小的科研团队或者较大的科研机构。院士作为 咨询服务者是指他应邀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为社会发展的科技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3)科研边缘角色:模范榜样者、形象代言者、公共知识者。   科研边缘角色是指那些与院士的科研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借助院士的声 望和象征意义(掌握科学知识、采用科学方法、体现科学精神等)所产生的那些 角色,包括模范榜样者、形象代言者和公共知识者三个子角色。模范榜样者是指 院士要参与一些被树立为其他人的学习和仿效的英雄和偶像的活动。形象代言者 是指院士被作为一个具有智慧、成功或者崇高品质的代表性人物成为某种场合的 标牌,成为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形象代言人。公共知识者是指院士就专业领域之 外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公共领域的多种问题进行各种评述、批评和咨询建议活 动。   2 角色要求与角色内的矛盾   当个体被赋予某种社会角色之后,他就要受到角色规范的约束,即角色规定 了他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同时个体会因为自我对这些约束的不协调、不适 应而产生角色矛盾。在院士章程中,都规定了院士的义务。院士通过扮演不同的 角色,行使角色赋予它的权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接受相应的规范的制约, 来完成这些义务。院士的角色内矛盾表现为内心的不适应和能力的限制:社会上 的不同人群对院士的期待不一样,可能会使他感到无所适从;他对所充当的角色 感到力不从心;院士扮演的角色人格同他的真实人格不一致。   一个典型的个案描述来自中国工程院的秦伯益院士:“我的专业是药理学, 长期从事新药评价工作。早些年,特别是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的最初几 年,我兼任过国家和军队医药界各种评审机构的评委。不下十几家医药院校和政 府机构请我当兼职教授或顾问。那时,大部分邀请我都接受了,也努力想把这些 工作做好。久而久之,发现事情远不是原来想象的那么单纯。有些工作是我国科 学管理中繁琐体制造成的无效劳动,有些是别人想借重‘院士’的招牌以提高他 自己的学术品位。有时记者采访我,其实并不都是真地向发掘我身上有什么闪光 点,而是要完成他自己的文字写作数量。有时中小学生和我座谈,其实并不是真 的想向我学什么治学经验和为人之道,而是要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作业,写一篇 ‘与科学家爷爷面对面’之类的作文。至于开大会时请我坐主席台,让大家见见 面;颁奖会上请我给获奖者发个奖,让群众鼓鼓掌;新闻发布会上请我正襟危坐, 让记者扫一下镜头;联谊会上一些不相识的人请我站立中央,让他们轮流照照相; 无非都是迎来送往,逢场作戏。这样的生活我不习惯,不喜欢。我越想越觉得这 不像什么‘终身荣誉’,倒像一只花瓶。可以任意摆放,没有使用价值,只是供 人观赏。”   1)科研核心角色。   科研核心角色也是其他高职称科研人员的基本角色,院士的核心科研角色因 为院士的学术权威而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强化。作为一个科研核心角色,院士必须 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活动上,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始终保持高的学术水 平和强的研究能力,以满足这些角色的特定要求。科研核心角色把院士的活动圈 子限定在科学共同体中一个较小的专业圈子之内,他们得较长时间地留在实验室、 图书馆或者专业学术研讨会上。   ①学术研究者。基于马太效应,与一般高职称科研人员相比,院士在争取科 研资源上更具有竞争力,因此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开展学术研究。 作为学术研究者,院士必须尽可能地亲自参与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申请、实验方案 确定与操作、技术工艺路线的优化与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论公式的推演、 模型的建构、论文的撰写和投稿、专利的申报等诸多环节,在科研成果上主要体 现为拥有正式发表的高水平的论文或者发明专利。   多数院士在获得院士称号的时候,已经到达或者超过了自己科研活动的高峰 期,那么他能否继续做出更多的、更好的成就,就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其次,院 士已经是一个科学家一生中的最高学术荣誉,他可能会缺乏继续研究的动力;另 外,如果一个人在专业领域待得过久,可能会缺乏创新思想。   ②教育指导者。与一般高职称科研人员相比,院士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更优秀 的学生、助手和同行科研人员。院士可能作为教师要直接教育指导学生,也可能 只是指导一些年轻的、学术地位较低的同行科研人员。作为教师,院士必须掌握 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讲授本学科的核心基础课或者专业课,对学术前沿的研究 成果能够做出准确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学科前沿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组织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甚至还包括推荐 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就业。作为同行的指导者,院士更是起到要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科研选题的确立、科研方法的确定、科研结果的讨论等方面提供自己的真知灼 见。   由于专业领域的偏好、时间的紧迫、学生数量的庞大和科研任务的繁重,院 士作为教育指导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是把学生或者下属的研究项目局限在自 己利益、兴趣的范围内,二是让学生或者下属承担例行性的、常规化事务的辅助 劳动,三是对学生或者下属疏于培养指导和管理。   ③评审把关者。科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评审把关方法是同行评议。参与同 行评议,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 熟悉被评项目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并且近年实际从事 研究开发工作;也必须有严谨的学风,公正的办事态度。评审把关的基础仍然是 院士的学术水平。但是在科研人员的引进、招聘等把关活动中,院士比其他科研 人员具有更大的决定权。   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也可能体现在院士的身上。例如,囿于思想的保守和 专业知识的狭窄,在评审过程中可能会扼杀真正的创新项目、低估项目的研究价 值,甚至受到人情世故的干扰,难于做出独立和公平的判断和评价。   2)科研关联角色。   院士扮演科研关联角色的基本假定是,既然他能够成功地扮演科研核心角色, 他也就有能力扮演好科研关联角色。科研关联角色对院士的学术水平的要求没有 像科研核心角色那样高,只是需要院士对学术发展的趋势有所掌握和理解,但对 其他能力的要求则比较多,例如人际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能 力等。   ①普及传播者。在今天,大多数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发展依赖于公共 资金的赞助,科研项目就必须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科学的普及传播成为科学 共同体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与一般科普工作者相比,院士在掌握科学知识、使用 科学方法和体现科学思想方面具有切身的体会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更容易 得到大众传媒和社会团体的邀请,担任科普活动的主角。作为普及传播者,院士 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沟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面对的是专业外人士而不是同行,因而必须深入浅出,把 复杂、深奥的问题用准确、透彻、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让公众能 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   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和科普读物的写作风格是不一样的,写惯了学术论文的 院士往往不能满足科普读物的要求。“写科普书比写学术专著还难”是很多院士 的同感。例如,1998年,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会同中国科学院学部 联合办公室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共同发起《院士科普书系》这一种大科普 工程。《院士科普书系》结合当代学科前沿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 题,按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是编写的总要求,由院士撰写。从已 经出版的书籍来看,与趣味性的要求相去甚远。   ②管理经营者。小到一个科研小组,大到一个科研院所,都是需要管理和经 营的。一个组织领导者的权力可能来自于法定的程序如任命等,也可能来自于自 然形成的权力如学术权威。与一般科研人员担任的管理者的权力不同,院士在科 研组织的权力既来自于学术权威,也来自于法定程序,可能前者的影响力更大。 作为管理经营者,院士要负责确定具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延揽高水平的人才、 建立宽松自由的研究气氛、装备先进精良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制定合理的报酬和 激励机制,保持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良好秩序,争取更多的经费资助,建立广 泛的合作网络,集成和整合内外部的优势资源,获得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学术精英并不能和管理精英和企业家划上等号。因此,院士能否愿意并能够 尽快地掌握如人事管理、组织规划、任务下达、财务管理、心理学、公关等管理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他能否成功扮演经营管理者角色的制约条件。   ③咨询服务者。这里的咨询服务既包括基于院士的学术专业领域提出的特定 的政策建议、决策参考(而不是本人领域之外的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建议);也 包括科技成果的转让、转化服务。作为咨询服务者,院士需要对国家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考察,对部门、行业和地区经济 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和重大科技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一些重要的科研机构的科研的发展和企业的 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思路和对策;通过技术服务合同,为企业提供可供产业化的科 研成果。例如,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企业技术创新 院士行”活动,就是有计划地组织院士对企业开展技术诊评和咨询,以充分发挥 院士的整体优势,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该活动至今仍在继续,对企业的技术创 新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院士可能是政府或者机构聘请的正式的科学顾问, 也可能被临时组织起来参与到重要的决策制定过程中,还可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   一个可能的问题是,院士会把专业的咨询服务活动变成政策上的寻租活动, 即通过咨询服务活动来影响政府对科学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项目的政策,影响产 业技术路线的选择,从而使自己所在的专业、行业、部门或者机构的利益最大化。   3)科研边缘角色。   院士扮演科研边缘角色来源于社会对院士的权威性、美誉度和公信力的高度 认同。科研边缘角色是建立在对院士的过去的成就的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对院士 当前的学术研究水平没有要求。科研边缘角色把院士从图书馆、实验室等科研场 所中拉出来,走向各种开幕闭幕仪式、宴会晚会、演讲台、广播电视节目之中。   ①模范榜样者。社会倾向于把事业上的成功者树立为模范和榜样,院士就是 科研事业上最为典型的成功者。作为模范榜样者,院士被认为是一个注重个人涵 养、道德品质高尚、勤奋刻苦、谦虚谨慎、爱国爱家、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的完 美典型。他必须接受自己的出生地、就读的母校、工作过的单位的邀请,接受大 众媒体和传记作者的采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的奋斗经历、成功的经验和失 败的教训以及人生格言。   为了树立榜样作用,院士倾向于被社会当成圣人或者英雄特别是智力超群的 天才,容易被要求彰显其优点和长处,掩盖其缺点和短处,树立起典型的科学家 形象,这会导致院士要求自己实事求是、淡泊名利的精神相矛盾。   ②形象代言者。院士作为形象代言人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表,而是他们所代表 的权威性、知名度、美誉度,这是其他科研人员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组织机构 或者活动选择院士作为其形象代言人,希望借助院士的声誉促进组织的发展或者 活动的开展,因为院士的一举一动也颇受世人瞩目,希望人们在关注院士的同时 也注意到该组织或者该活动;希望公众将对院士的喜爱转嫁为对该组织或者活动 的喜爱。因此,院士经常被邀请到各种公益的、营利的活动中,例如在研讨会上 发表致词,在展览会合影留念,担任期刊的名誉编委。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已经在深圳证 券交易所成功地上市。   院士不能很好地充当形象代言人的障碍是,他对所代言的组织或者活动的信 息并不了解,也缺乏激情,处在被动接受的、受人支配的精神状态,不能真正融 入到组织或者活动之中。另外,院士还会担心自己的名誉可能被组织或者活动特 别是纯粹追求利润的企业或商业活动滥用。   ③公共知识者。由院士声誉衍生而来的公信力,使得院士易于成为公共知识 者。社会公众对院士保持着相当高的信任度,因为院士作为学术权威人物,有较 强的问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他在学术领域之外的意见也更加受到重视, 其合理性较少受到怀疑。作为公共知识者,院士必须尽可能地把科学上的权威转 化为公共领域的影响。与普及传播者不同的是,公共知识者并不热衷于向公众介 绍自己的学术成就和专业知识,而是参与到现实的、敏感的各类问题(如环境保 护、基因伦理)的讨论分析中,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成为某些社会活动的积极 倡导者。   问题是,在充当公共知识者的角色中,由于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不深和时间 的匆忙,院士可能会激情大于理性,快速的判断多于精细的分析,提出的抽象的、 宏观的战略多于具体的、微观的战术,实际上对公共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   3 角色间冲突及其调适   只要院士有多重角色存在,角色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同时 身兼多个角色的院士不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1)角色间冲突。   院士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克服上述某个单一角色内的矛盾,从而尽可能地满 足角色的要求。当院士扮演多个角色时,角色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只 能被缓解不能被消除。   角色冲突的基本层次表现为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即使院士的精力可能比一 般的科研人员充沛一些,院士的时间安排也可能比其他科研人员合理一些,但是, 当他把时间花在了科研边缘角色,这些时间就不能用于学术研究、教学指导、咨 询顾问以及休息。对科研人员的评价首先是基于科研活动的成就,因此一般的规 律是,在时间分配上,科研人员首先应该保证的是扮演科研核心角色的时间,其 次是扮演科研关联角色的时间,最后才是扮演科研边缘角色的时间,因为在科研 核心角色中,其重要性依次是学术研究者、教育指导者和评审把关者。而院士的 学术成就已经得到了肯定,其角色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于一般规律。当时间发生 冲突时,他们更多的可能受制于社会的要求而不能自已。   角色冲突也表现为经济利益的获得上。个体的角色收益越大,那么他越倾向 于扮演这个角色。作为一项职业,报酬已成为吸引科研人员的重要因素,院士扮 演的不同角色也有着不同的报酬的标准。在单位时间里,院士扮演科研核心角色 的收入,可能比不上他扮演其他角色的临时性收入。例如,企业可能会利用院士 的声望和权威,给出丰厚的科研费、咨询费,让他参加产品鉴定会、测试评估会 和新闻发布会上,而实际上他对该产品没有研究,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也知 之甚少。   角色冲突还表现为价值取向的不同。科学家的理想境界被认为是远离世俗诱 惑,为科学而科学,因此一个院士最好只是扮演科研核心角色。例如,吴文俊院 士认为“数学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一旦上了道就恋恋不舍,不由自主地去爱好, 不肯丢掉,从而从低级走向高级。数学事业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 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最重要 的工作是科研。” 。重学术研究轻教学指导、重基础研究轻商业应用、重科 研活动轻管理经营是一些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当院士扮演核心角色之外的其他 角色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其他学术同行的冷嘲热讽,认为他是沽名钓誉,缺乏科 学精神,在利用教学和科研资源谋取私利。   2)角色间冲突的自我调适。   院士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每一个角色都称可能成为他 乐趣的源泉。但当出现角色间冲突时,院士就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调整,这种 选择和调整往往会因人而异。   尽力保持科研核心角色。院士继续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他对科研有强烈的热情,科研是他不可割舍的真正的事业;二是为了保持自 己作为院士的学术荣誉,他不得不继续努力,防止自己落伍,这是科学研究中的 棘轮效应;第三,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院士更容易获取科研项目和资助经费。 因此,很多院士通常会保持其科研核心角色到终身,而不是像一般科研人员那样 退休就结束。   重新确定自己的职责。例如,院士作为我国优秀的科学家,掌握着开展科学 活动的有利条件,可以为年轻的、有潜力的科学家谋取职位、争取研究经费和推 荐论文。当他削减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把精力转而用于促进别人的研究工作,也 同样是为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虽然这些贡献无法用学术论文的数量来衡量。   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社会角色都能为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快乐。例如,作为科 研边缘角色中的公共知识者,他的乐趣是:为公众问题的决策提供精心收集并经 过认真分析的数据,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在公众行动中担当领导者,有 利于公共政策的实施;成为公众利益最为重要的保护者,获得公众的更多信任。   正确认识自己的荣誉和价值。院士并不是通才全才,有自己的长项和短处。 当研究能力明显跟不上专业要求时,角色的转换在所难免。也就是说,他不得不 从科研核心角色转换到科研关联角色或者科研边缘角色。例如,王选院士对自己 的看法是:“现在我过了60岁。从55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 三院院士,这样一想,还真是一个权威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在计算机技术领域 里头是没有60岁的权威的。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年轻人。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里面很 难找到45岁以上的创业者,55岁以上不再可能达到创造高峰了。很有趣的一点是, 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小人物。一到60岁,忽然成了权威了。我发 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时,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 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所以我说,在高新技术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 一般来说,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 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当然在医学、农业、考古、植物分类等知识更新不太快, 又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里,年纪大的还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少数年轻院士还在 创造高峰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 有人见到我说,前两天又在电视台上看到你了,我就说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 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 只能在电视台上露露面了。” 。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的专业化程 度加深,院士在担任其他任何角色的时候,还有一个潜在的角色—学习者,也就 是说它必须随时随地地学习更新的知识、更多的知识,以满足角色的需要。当不 具备某个角色必需的知识的时候,院士要尽可能拒绝充当该角色,以免造成角色 的尴尬。   3)角色间冲突的外界调适。   当角色间冲突出现后,仅靠院士的自我调适是不够的。作为社会人,院士生 活在制度和环境的约束之下,制度和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院士的角色调适。   尊重院士的角色选择。不同的院士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也相应地更倾 向于扮演某几个角色而不是其他角色。当院士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 研究的时候,当他更乐意与实验材料而不是人打交道的时候,行政管理或者频繁 的抛头露面就成为他的负担。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一旦某个科学家当选院士,行 政任命、新闻媒体、社会活动邀请等就会紧跟而来,院士也只好尽量满足社会的 要求。因此,当社会准备赋予院士更多的角色的时候,要和院士进行必要的沟通, 尊重他的角色选择。   降低对院士的角色期望值。院士原本是一种在科学共同体内有效的学术荣誉, 也就是说他过去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学术范围之外 有着相应的地位并发挥作用。而社会往往对院士的期望值过高,例如某些高校、 地方政府大规模招揽重金院士,以为引进了院士,学校或者地方的科研水平就可 以有快而大的提高,而忽视了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工程,或许实 际上这些院士只是充当了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只不过是被用以展示本届领导特别 重视人才的业绩而已。   重视院士的角色转换。一些院士已经完成了角色转换,即从科研核心角色转 换为科研关联角色或者科研边缘角色,而社会仍然赋予他多重角色,或者有意利 用他的多重角色谋取个人的、单位或者行业的利益。如因年龄已高已经丧失了研 究能力,因政府需要脱离了科研岗位,因改行不再进行实质性的学术活动,院士 就不应该再扮演科研核心角色,他所在的单位也不应该以他的名义介入学术领域, 从而出现在申请研究基金、招收研究生、评定科研成果、发表科研论文等场合, 更不应该成为只挂名的国家大型科研计划项目的申报人、完成人。   接受社会对角色的监督。不管院士愿不愿意,他已成为社会名流,他的多重 角色来源于社会的多方面需求,因此也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例如,院士的科研 核心角色的时间分配状况、院士扮演各类角色的收入比例、院士违反角色规范的 情况,也应该向社会通报,接受社会的监督。   参考文献:   R.K.默顿.科学社会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哈里特·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卡尔·J·辛德. 乐在科学—科学卓越性及其回报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1   理查德·A·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北京:学术责任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张九庆.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 .合肥:安徽教育 出版社,2002 ----------------------------------------------------------------------    目前还缺乏基于我国的大多数院士的调查和访谈的实证资料用来检验理 论分析。关于一般科技人员的调查结论并不能外推到院士这个特殊的群体。通过 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关于院士群体的角色问题的实证研究, 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目前我国院士的角色现状(例如,当选院士前后的角色变化, 时间分配的比例),将有助于消解院士面临的种种角色矛盾与冲突,尊重院士的 角色选择,从而更好地发挥院士特别是年轻院士的积极作用。    见于秦伯益所著的《漫说科教》一书(新世界出版社,2004)中“院士 不是花瓶”一文。该文也发表在众多的媒体中。    转引自胡作玄、石赫编撰《吴文俊之路》一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转引自文池主编《思想的声音:在北大听讲座》一书,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9。
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技界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开始了
热度 4 pukin 2012-6-12 17:58
刚才看到科学网首页一篇文章: 工程院学习中央领导重要讲话报告精神座谈会侧记 ,忍不住胡乱点评几句,希望不触犯科学网三条红线啊 文章网址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5434.shtm 1、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本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学习TG的讲话座谈会应该是令人鼓舞的,可是科学报的记者把照片拍成这种黑了吧唧的颜色,实在是该打屁股。 2、中国科学家最优秀的群体看来也是一群迷途的羊羔,需要TG给指明方向才行啊,也难怪中国是个山寨大国啊 3、 创新也是有层次的,看来以前我们说的创新还是低层次的创新。从“自主”创新到“引领”创新,中间经过了六年的时间,“引领”创新那是要执世界科技发展的牛耳。从羔羊变成领头羊,需要几个六年呢? 4、 只有。。。才能。。。,这样的句型实际上是不符合辩证法的。战略高科技比如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国防科技等肯定是要大力发展,因为那是国家安全、开疆扩土的保障。但是和老百姓生活更密切的民用技术更要发展,更要创新。难道不发展战略高科技,就不能走出创新的道路了吗?不知道这是神马逻辑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09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首位论文博士”徐大懋院士与清华大学
热度 23 陈安博士 2012-5-12 05:26
  在清华大学爆出局长级论文博士事件后,有《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很敏感,去采访了清华大学(或者乃至中国)的首位论文博士,这位被清华大学的校友们引以为傲的论文博士现如今已经是工程院院士,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院士徐博士很坦率,他在采访中把怎样读清华大学论文博士的“底”都给兜出来了。   我们不妨来搜寻几个记者报道的关键词,报道原文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comment.aspx?id=263947 。   以下为第一段引用——   面对清华大学许诺不用来上课这般“天上掉大饼”的好事,“被博士生”的徐大懋当时欣然同意。随后徐大懋参加了包括数学、英语等科目在内的考核,“主要以口试为主,”徐大懋回忆道,“考官是清华的几个导师。”    哦,明白了,口试为主啊!   当然,对于这些过程,我相信清华大学在科学网上自愿担任官方代言的教授博士们肯定另有说辞,我都想象得出来他们会说“清华大学的口试嘛,那肯定是很厉害很难的口试,其他大学的笔试都难以望其项背”,云云,我们可以期待到他们随后会有的给科学网网友的“官方”解释。   以下为报道的第二段引用——   “徐大懋告诉记者,他一年之后便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文的具体题目已记不太清,但内容就是平时工作的经验总结。不过记者查到他的论文,叫《大功率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设计》。”   这一段的是关键句子:“ 论文内容就是平时工作的经验总结 ”。   继续第三段引用——   “徐大懋向南都记者坦言,自己从没在清华上过一天课,但经常和导师们 交流 。他当时的导师即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曾任中国能源学会会长)还曾亲赴哈尔滨指导过他,‘还去过我家呢’。”    哦,这一段的关键字是“没有课,有交流。”   至于交流的程度和层次,那就是个人之间的事情了,大家自由心证吧。俺们相信清华大学的拥趸们肯定说:“交流中的指导真的好好重要呦!那课啊,上不上的真没有多大关系呀!”   阅读完整个报道,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几个结论:   1,“中国首位论文博士”徐大懋先生的论文与清华大学并无关系;   2,徐后来当上院士这件事本身与在清华大学读书并无关系,都是人家自己一贯在行业里努力并有成就的结果;   3,清华大学虽然是上赶着送学位,却能送得理直气壮,也挺不容易的;在随后被揭露出来的论文博士事件中,徐又被引为案例来说明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确实优秀;吊诡吧?   4,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甚至可以连课都不上的,一些关键性的入门考试也可以口试过关;山东的这位局长还上课呢?真是太浪费火车票了,原本完全可以不上的嘛。   当然,不同的人,也许得出的结论刚好不同呢,比如以下结论——   1,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学位流程规范,要求严格;   2,清华大学对于特殊的优秀人物,宜人性化对待;   3,第一个论文博士名副其实,后面只会质量更好;   4,要好好学习清华大学,推广论文博士培养模式。   我就不再多说了。只是觉得一个大学的在其中工作或学习过的人,都教授了或者博士了,都还是有点耻辱感更好些,也别象韩2粉丝们对韩2任何一个超越常识的行为或语言都给予解释,天下不是除了你们外剩下全是弱智者的天下,大家不傻。   此外,记者的报道不知道有无断章取义?如果有,当事人应该有义务更正。
个人分类: 人论|9583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函请工程院重审烟草院士资格
xupeiyang 2012-5-10 21:35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10/210624397897.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庆祝沈照理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文集出版
gongshiliang 2012-5-9 01:32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庆祝沈照理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文集出版
2012 年是我国水文地质学家、水文地球化学国际知名学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沈照理教授 80 华诞暨从事地质教育事业 60 周年。 2012 年 4 月,地质出版社出版了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庆祝沈照理教授从事地质教育六十周年论文集》 ,该书由 钟佐燊、王焰新、刘菲、王广才 编辑完成,全书共 413 页, 63 万字,共分“莘莘学子情”、“研究进展”、“沈照理教授代表性论文”三个部分,沈教授的学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等撰写了祝贺文章。该书前插 24 面彩页,共刊发沈教授学术活动等照片 70 幅。 该书篇目如下: 前言 第一部分 莘莘学子情 汪民 . 水泽万物而不争 (3-7 页 ) 王焰新 . 强特色 谋跨越 争创一流学科 (8-12 页 ) 孙勇 . 常念到的恩师 (13-14 页 ) 刘再华 . 二十七载绵绵师生情 (15-16 页 ) 陈翠柏 .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17-18 页 ) 周宓 . 上善若水师恩重 (19-21 页 ) 周金龙 . 尊敬的师长 难忘的回忆 (22-23 页 ) 谢厥琼 . 一次难忘的生产实习 (24 页 ) 徐世光 .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5-27 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进展 梁向阳 , 王广才 , 李娜 . 某工业场地非饱和带重金属离子运移数值模拟 (31-38 页 ) 宁卓 , 张翠云 , 张胜 , 等 . 地下水铵 - 氮同位素叠氮法测试技术的建立 (39-48 页 ) 李烨 , 潘涛 , 纪晶晶 , 等 . 地下水系统中病毒迁移和归宿研究综述 (49-58 页 ) 史敬华 , 刘菲 , 陈鸿汉 . 酵母粉对四氯乙烯降解的影响分析 (59-64 页 ) 黄园英 , 屈文俊 , 刘菲 , 等 . 纳米 Ni/Fe 对四氯化碳的还原动力学及产物研究 (65-75 页 ) 郭永海 , 王海龙 , 李亚伟 , 等 . 马鬃山地区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76-82 页 ) 崔康平 , 曹晓燕 , 章轶磊 , 等 . 微生物与铁燃料电池强化反硝化 (83-89 页 ) 李建萍 , 宋顶峰 , 李红艳 , 等 . 有机磷通过弱透水层的衰减机理研究 (90-98 页 ) 李旭东 , 何小娟 . 新型除磷填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99-104 页 ) 李志萍 , 许飞飞 , 杨伟伟 , 等 . 袁河沉积物污染的特性研究 (105-109 页 ) 马振民 , 张慧申 , 于树宾 . 岩溶裂隙介质石油烃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 (110-114 页 ) 刘金辉 , 孙占学 , 李学礼 , 等 . 高矿化度条件下地浸采铀工艺研究 (115-123 页 ) 张焕祯 , 唐敏 .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管理现状与对策 (124-129 页 ) 董悦安 . 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 (130-136 页 ) 靳孟贵 , 王在敏 . 棉花微咸水膜下滴灌研究进展 (137-144 页 ) 刘菲 , 陈鸿汉 , 罗锡明 , 等 . 地下水中胶体相对增塑剂迁移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145-155 页 ) 张扬 , 郭华明 , 贾永锋 . 不同还原阶段浅层含水系统砷的释放特征 : 以内蒙古河套平原为例 (156-166 页 ) 何江涛 , 曲雪妍 , 张坤峰 , 等 . 土壤垂向剖面胡敏酸官能团变化规律 (167-175 页 ) 毛丽华 , 马振民 . 卧虎山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176-180 页 ) 程东会 , 刘明柱 , 陈鸿汉 , 等 . 利用三维多组分反应性溶质迁移模型 PHT3D 模拟北京城区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演化 (181-191 页 ) 崔学慧 , 王新民 , 陶占盛 .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傍河型水源地水质预测模型——以沈阳市浑河李官堡水源地为例 (192-198 页 ) 高茂生 , 朱远峰 . 末次冰期以来长岛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 (199-204 页 ) 何庆成 , 李采 , 房浩 , 等 . 地下灌注技术及其应用概况 (205-213 页 ) 张发旺 , 么红超 , 陈立 , 等 . 大型断裂构造导水性评价 (214-220 页 ) 周文斌 , 邹友琴 . 南昌市水文地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221-225 页 ) 张茂省 , 董英 , 卢娜 , 等 . 面向植被生态的萨拉乌苏组地下水位阈值研究 (226-232 页 ) 夏日元 , 邹胜章 , 陈宏峰 , 等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古岩溶发育规律 (233-240 页 ) 许广明 , 毕攀 , 李志学 , 等 . 邯邢铁矿田矿坑排水对百泉泉域地下水的影响 (241-247 页 ) 韩冬梅 , 宋献方 , 肖国强 , 等 . 滨海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的环境示踪剂标记 (248-256 页 ) 赵勇胜 . 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与特征分析的若干问题 (257-265 页 ) 王红旗 , 田雅楠 , 宁少尉 , 等 .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规划的现状及关系 (266-270 页 ) 李文鹏 , 郝爱兵 , 康卫东 , 等 . 中国西北干旱区内流河流域水资源调控与优化利用方向探讨 (271-277 页 ) 王明玉 . 地下水污染防控综合应对策略探析 (278-284 页 ) 么红超 , 张威 , 陈立 , 等 .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地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85-290 页 ) 孟祥帅 , 刘明柱 , 高云鹤 . 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在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网优化中的应用 (291-298 页 ) 第三部分 沈照理教授代表性论文 沈照理 .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 一 )(301-306 页 ) 沈照理 .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 二 )(307-318 页 ) 沈照理 .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 三 )(319-329 页 ) 沈照理 .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 四 )(330-336 页 ) 沈照理 , 许绍倬 . 成矿作用中的水文地质条件 ( 上 )(337-344 页 ) 沈照理 , 许绍倬 . 成矿作用中的水文地质条件 ( 下 )(345-351 页 ) 沈照理 , 许绍倬 . 关于地下水地质作用 (352-359 页 ) 沈照理 . 深部地下水的成矿作用 (360-362 页 ) 沈照理 .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363-367 页 ) 沈照理 , 曲一华 . 第六届国际水岩相互作用学术会议 (368 页 ) 沈照理 . 中国酸雨 (369-370 页 ) 沈照理 . 应该重视水 - 岩相互作用的研究 (371-372 页 ) 沈照理 , 钟佐燊 , 文冬光 , 等 . 地质流体研究进展 (373-377 页 ) 沈照理 . 应该继续重视与开展水 - 岩相互作用的研究 (378-384 页 ) 沈照理 , 王焰新 . 水 - 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85-394 页 ) 沈照理 , 郭华明 , 徐刚 , 等 . 地下水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395-406 页 ) 附录 沈照理教授论著目录 (407-413 页 ) 恭贺沈老师 80华诞暨从事地质教育60周年! 恭贺沈老师与翁老师金婚纪念!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黑暗中那丝光亮
marietta 2012-5-5 23:58
秦伯益,这位院士的出现让我眼前看到了一丝丝“工程院”的亮光。终于,有人站出来说不与“烟草院士”为伍。 为烟草做个画皮,为中国烟草行业做贡献,为什么我们伟大的国家不做个毒品加工厂呢? 钟南山院士,您的敢于说话,坚持科学,曾经拯救了多少人!一个人不要贡献太多带毒的GDP,只要曾经在全国的谎言和全国的恐慌中勇于说出了真相,挽救了全国的芸芸众生! 中国的科学与教育界,太需要你们了! 很多国家的教授科学家,有污点自己就引咎辞职或是自己结果了。美国倒卖文凭的那个学院的副院长就是自己死在了河边。 似乎在中国,没有这回事情。可怜的”科学家“!
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科学论坛大会报告】内容标签UCL: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一座小
Fangjinqin 2012-4-29 07:07
【网络科学论坛大会报告】内容标签UCL: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一座小
按语:根据工程院李院平院士的授权,把他在《2012中国网络科学论坛》上的大会邀请报告公布,提供大家学习,欢迎展开讨论。 方锦清 科学与人文之间一座小桥-2012网络科学论坛.ppt 科学与人文 之间的 一座小 桥 -- 超小跳数网络 摘要:中国专家把复杂网络的连接度、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三个概念联系起来,让连接度高的公用内容缓存于网络边缘,形成路由跳数少于 5 跳的短路径网络,具体设计有邬江兴的 ACR 、唐晖的 PPCache 和有线电视双向 互动 的 TVCache 等。短路径网络的营造,相当给 IP 网络添加一种“小世界”结构。 公共内容的度值服从幂律,然而, TCP/IP 传输不过问内容,路由跳数与连接度无关,造成核心层流量随网络规模和视频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小路径设计顺应幂律,迁移常用内容,赋以边缘层拦截常用访问的强大截流能力,核心层流量明显回落, QoS 问题和耗能过大问题也获得转机。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大迁移中,法律手段有可能获得治理互联网的大好机会。 为了将短路径网络推向更高境界,本文建议: 1 ,国家制定统一内容标签,使各种短路径设计得以互补相助; 2 ,国家利用卫星辐射能力,从物理上形成只需 2 跳的辐射复制机制,营造安全、均等、无标度( scale-free )的三网融合环境。 科学与人文之间一座小桥-2012网络科学论坛.ppt 李幼平院士与课题组在一起讨论
个人分类: 学术文章|5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活体换肝是我一生的梦想
crossludo 2012-4-27 09:57
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活体换肝是我一生的梦想 http://health.huanqiu.com/people/2012-04/2646701.html
个人分类: 现实社会|1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程院院士孙燕:所谓的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补药,都是骗人的
热度 1 wliming 2012-4-17 08:47
博主评:本网何裕民教授就多次声称他自己用中药治愈了很多癌症病人!按照这里几个院士的说法,何教授也在骗人! “ 所谓的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补药,都是骗人的 ”,“保健品治癌抗癌不靠谱”。昨日,多位院士对市场上名目繁多防癌抗癌保健品提出尖锐批评。    现象:    抗癌保健品易虏粉丝心   近年来,“治癌”保健品市场可谓乱象丛生。几年前,保健品市场上曾刮起过一股“灵芝”热,很多厂家在“灵芝”产品的宣传语中,都号称“治癌灵药”,癌症患者不辨就里,往往奉为灵丹妙药。随着灵芝研究专家给出的结论,最终证实灵芝孢子油产品对肿瘤并无抑制作用,这一热潮才逐渐冷却。   和灵芝一起,被推崇为防癌抗癌神品的,还有鲨鱼软骨、补硒产品,甚至此前“神医”张悟本所倡导的茄子绿豆,都曾受到大力追捧。这些保健品、食补药膳,最终都是一阵风过,走下神坛。   记者注意到,有些保健品甚至打出抗癌有效率可达90%以上的、能精确杀伤癌细胞、提高免疫水平、有效缩小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等宣传字眼。久病难愈的癌症患者,往往把这些保健品当成救命稻草。    病患:    多一种方法多一种希望   近日,记者走访了两家肿瘤专科医院。在医院病区内外,记者首先看到的,就是散发抗癌产品小广告的“推销员”,有些纸质传单,更是从医院内一路贴到院外的人行道甚至过街天桥上。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很多久治不愈的癌症病人,都选择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很少病人愿意用单一方法甚至单一药物治疗。面对众多的保健品或药膳类的食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配合医院所开药品同时食用。“多一种方法就多一份治愈希望,没准有用呢。只要医生说吃了对身体没坏处,就可以多尝试。”在北京肿瘤医院正在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刘女士对记者说。   “中医一直提倡食补、药膳,这种治病的观念在我国深入人心,所以尽管与西医理念差异很大,但是这种抗癌类的保健品还是很容易被癌症病人接受。”肿瘤医院内科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院士:    “补药抗癌”不可能   那么,市场上的这些补药以及扶正中药究竟能不能代替治疗癌症?市场上多如牛毛的各类所谓的防癌抗癌的保健品、营养品究竟有没有功效呢?   “ 没有,不可能的,所谓的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补药都是骗人的 。”昨日,在中科院肿瘤医院举办的抗癌宣传周活动上,面对众多媒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给出肯定的答案。   孙燕认为, 扶正的中药只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并不能代替现代的肿瘤用药 。用补药取代现代正规的肿瘤用药也是不可能的。“我是很热爱中医中药的,但是药都是有它的天性和作用的,不能随便替代。”孙燕解释说,各种保健品,虽均有一定的功效,也称之为功能性食品,但并非“药效”。    防癌营养品未经询证检验   在昨日的采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也表示,一些营养品打着可以防癌的宣传旗号,在细胞培养皿或者在动物身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截至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个营养品经过询证医学的对照研究检验,在人身上能防癌 。   他解释说,凡是药品均须经由严格的人体试验证实,不但要有对某种疾病或症状有肯定的疗效、而且还要质量稳定,且只能允许有限的人体可忍受的毒副作用这些条件都要具备才行。   “我们坚决反对靠所谓的营养品防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补充道,防癌更主要的是应该合理膳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戒烟、不酗酒,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等等。   晨报记者 徐晶晶
个人分类: 伪科学|2390 次阅读|7 个评论
连续11年指导了11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年轻教授
热度 13 xupeiyang 2012-3-1 08:13
曹雪涛 26岁时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 27岁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28岁当上医学教授 32岁做博导 33岁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主任 40岁任第二军医大学 副校长、少将军衔 41岁当选工程院 院士 47岁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长 年份 论文作者指导 老师 论文题目 单位 2001 章卫平 曹雪涛 第二军医 大学 2002 黄欣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 2003 王青青 曹雪涛、余海 浙江大学 2004 李楠 曹雪涛 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新分子Siglec–10和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新分子PHDP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05 张明徽 曹雪涛 脾基质细胞对造血前体细胞的定向诱导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第二军医大学 2006 陈涛涌 曹雪涛 来源于人树突状细胞的新型癌基因样小G蛋白RabJ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07 郭振红 曹雪涛 凋亡信号和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8 史丽云 曹雪涛 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性受体DIgR2的功能研究浙江大学 2009 韩岩梅 曹雪涛 新型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dMSC)的发现和功能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10 钱程 曹雪涛 Fas信号和TLR信号促进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负向调控CD4+ T细胞反应及相关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2011 刘星光 曹雪涛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和MHCII类分子对TLR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简称“全国百篇”)是在 教育部 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的直接领导下,由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新院长,28岁当教授,41岁当院士,47岁当院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42550 “successful scientist”需要机遇,不单靠努力追求就可以得到。我们要努力做“great scientist”,纵观科学发展史,有很多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工作同样激动人心。――摘自《中华儿女》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1337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有‘不良’工程院院士吗?
热度 3 lin602 2012-2-9 10:55
今天科学网来的电子杂志邮件,其中有一篇文章‘中国工程院:不良社会风气冲击院士增选’(网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2/259204.shtm ),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同时,中国工程院也在文章中表示,院士增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对院士增选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助选”、“拉票”行为已对院士增选造成干扰;“集成、包装”现象给院士增选工作增加了难度;增选中院士宽松讨论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对《求是》杂志上的文章进行评论的,可以想象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的不良现象已经非常厉害了,要不然《求是》杂志能讲吗? 我们从事理工科工作,喜欢逻辑思维,推导一下上面这个内容,那么就是说,现在已经是工程院院士的人当中,有没有通过‘不良风气’进去的院士?照这文章与我们所看到的,肯定有,只是比例与具体人的问题了。 那么科学院呢?
2452 次阅读|5 个评论
院士选举中的个人贡献与制度建设
kejidaobao 2012-1-31 14:58
文/方唯硕 最近科学网上最热闹的是什么?不言自明,当然是院士选举结果。为什么在中国院士选举会引起这么多关注?有的人已经指出,在中国的院士头衔之下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包括在科学界甚至超出科学界的手眼通天和呼风唤雨的能量,以及享受了副部级待遇在内等太多的特权和利益。也许有人会说,院士真到了“手眼通天和呼风唤雨”的程度?这要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看看各地双聘乃至多聘院士的出现,看看中国顶尖高校北大清华把所有沾边的校友(特别是受益于院校合来并去的结果)都纳入自己的院士名单之中的做法,再看看自己或是朋友和熟人曾经遇到的在评审项目等活动中与院士们打交道的经历,这个说法应当不过分。请注意这是对一个团体而言,如果有人拿出个例来反驳我说“xxx不是这样的”,那我只能回答“你说的是个别现象”。 有人说把院士的特权取消,自然会减少这种热闹和麻烦,对此我“严重同意”(新学来的网络语言)。我所在的单位曾有3名科学院院士,分别是1980和1991年选举产生的,我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工程院。院士(当年称学部委员)对于我等平头百姓而言,除了有些高山仰止的感觉,以及坊间传闻的某个院士深不可测的水平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东西。其实当年院士们在物质条件上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当时的待遇主要还是按行政级别来排列,其实当今院士获得副部级待遇又何尝不是按行政级别办事)。至于在申请课题时是否有特别的好处?我当时没有接触过这些属于“老板”们的事务;但据我有限的经验,答案应该也是否定的。所以对院士的“礼遇”从终身制开始,再到今天蔚为壮观的景象,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给予院士们礼遇,大家反感的或者说对中国科学发展不但无利而且有害的,只是那些过度的、与贡献不相称的特权而已。 如何改变这种被称为“逆淘汰”的现象?如果“逆淘汰”不只是耸人听闻的新闻话题,如果这些年来中国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发展不是前进而是停滞甚至倒退的话(特别是刨除了著名海龟们的贡献后),那么的确应当从制度设计上设法避免“逆淘汰”的发生。然而,即使本次落选的海龟也承认中国科学院的选举制度从字面上说还是严谨的。也许有人说再好的制度也要人来执行,而且这种情况大家都深有感触(例如已有很多相对完善的法律条文,但具体执行时却千疮百孔),那么唯一的办法也许是推倒重来。 提个不“靠谱”的建议供大家一笑,干脆分别成立一个中国“土鳖”科学院和一个中国“海龟”科学院,各自建立自己的章程并选举院士。科学网也可在现有框架下设立一个“院士”专栏,供科学界同仁对院士选举的方方面面进行认真思考以及传播八卦消息,让大家能比较这两个科学院院士的水平和制度的优劣。如果有一天经过科学界全体投票,认为某个科学院的院士水平普遍低于另一个科学院,则撤销低水平的科学院,其原有院士由高水平科学院的院士甄别后或加入高水平科学院当院士,或干脆被淘汰出局。低水平科学院个别的人如果不服可以到美国科学院去碰碰运气。 最后再讨论几句个人贡献与制度建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人是利益驱使的动物,不能指望单纯靠提高道德水准来解决问题。过去中国过于强调道德而忽视制度对人正面的激励及对负面的约束作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大力提倡完善制度建设,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然而,任何制度在建立的初期,需要具有权威和道德感召力的个人推动制度的确立,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个人要以身作则,不能以各种理由带头破坏已经制订好的制度。在这点上,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是正面的例子,而有心要成为新一代彼得大帝的普京是负面的例子(不过普京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俄总统不能两次以上连选连任的制度安排)。有了良好的开头,此后大家就会按照规则办事,排斥不合规矩者。就算后来发现有不合理的条文,也需要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加以修改。如果有人带头破坏制度而不受惩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样学样,制度的大堤早晚会崩溃。 经过文化大革命后,1980年中国科学院补选学部委员。除了在1955年成立时的学部委员外,此后20多年就再没有新人进入学部。我看过回忆这次选举的文章,据说当时官方的最高层曾有一个推荐名单,但学部委员们力主自行决定人选,而且那次当选的学部委员也普遍得到认可。为什么那次院士们的自主行为被认为是宁可“犯上”而坚持学术独立精神的体现,而今天院士们的投票结果会受到来自科学界内部和外部如此激烈的双重抨击?有篇精选博文不仅指责院士们在著名海龟把院士选举变为公众话题后依然我行我素,还嘲笑说院士们将来还会以“学术独立”为由拒绝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就差直斥院士们不要脸了。 当“叫兽”的名称在网络上呼啸而过时,我也感到心里不舒服,因为自己不是那样的人,而被这个群体的某些个人所牵连。然而,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也需要思考怎么办。我希望首先要清除这样的败类(然而现实多少令人失望),并且在制度安排上减少乃至消除“叫兽”产生的可能性;同时也要考虑自己如何能做得更好,让其他人对我这个人产生足够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院参与选举事务的有关院士出来回应公众的质疑,总比不理不睬更好,即使这个回应仍然让某些人不满意。我相信院士们并不比社会大众普遍的道德水准更低(如果说不是更高的话),但是大家对他们道德水准的要求恐怕决不限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不仅因为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而且也认为他们应当为后来者提供学习的榜样。即使有一天他们的特权被取消,我相信对于他们的学术造诣和道德示范方面的要求决不会因此而减少。 (源自科学网博客2011-12-19博文)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2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obacco Scientist's Election Tars Academy's Image
young406 2012-1-14 09:35
Science 关于中国新当选院士(工程院院士的评论) 我的感想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学术归学术,钱归钱,-一个幼稚的人的发言 烟草局,你都把钱挣了,你还想做什么,我父亲可是烟民二十年,你难道还想把人健康毁灭了,然后再帮你数钱,大声称赞你科学的且 Science-2012-Hvistendahl-153-4.pdf无害,有利于国家和民族!!!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5/6065/153.full BEIJING —Within hours of the election of Xie Jianping to the prestigious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 on 8 December, the Internet here was buzzing with wild accusations. On the popular microblog Tencent Weibo, Liu Zhifeng got an early jump, questioning the anointment of a scientist whose research, he charged, is used “to more effectively kill people.” Prominent researchers weighed in, too. “I feel ashamed,” CAE academician and food-safety expert Chen Junshi declared on his blog. Former health vice minister Wang Longde hinted to the Beijing Times that Xie, a deputy director of the 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ZTRI) who studies “low-tar” cigarettes, was complicit in deceptive tobacco marketing—in clear violation of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FCTC),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that China ratified in 2005. And Wang Ke'an, director of the Think Tank Research Center for Health Development here and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penned an angry letter to CAE. Xie's research, Wang told Science , “lacks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and misleads the public.” Xie did not respond to phone or e-mail requests for comment. Xie's election has become a touchstone for broad unease over the Chinese tobacco industry's encroachment in science. Tensions are running high over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for tobacco research centers—ZTRI is owned by China National Tobacco Corp. (CNTC)—and for its backing of research papers on low-tar and “reduced-harm” products. In some ways, China is restaging a battle that has already played out in the West. “This is not new,” says epidemiologist Armando Peruga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WHO's) Tobacco Free Initiative. For decades, he says, “the tobacco industry has been researching ways to make their products appear less harmful than they 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leaked documents and a Justice Department lawsuit against the major tobacco companies in the 1990s put researchers and universities accepting tobacco money in the hot seat ( Science , 26 April 1996, p. 488 ). A decade later, controversy flared over research into “reduced-harm” products, again because of industry involvement ( Science , 7 January 2005, p. 36 ). “That's exactly what's happening in China now,” says cardiologist Stanton Glantz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This time the stakes are higher. China is home to 300 million smokers—mor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2010, fully 53% of men aged 15 to 69 smoked. Here, the same entity responsible for tobacco control—the government—is also the country's largest cigarette manufacturer. CNTC is operated by the State Tobacco Monopoly Administration, and together the two bodies produce hundreds of cigarette brands, from the ubiquitous Double Happiness to the upmarket Chunghwa. They have also jointly spearheaded industry investment in science. “In other countries,” Wang says, governments “do not set aside money for this sort of research.” While China's ratification of the FCTC was a milestone, sources say the government is increasingly torn between concern over the health and economic costs of smoking and allegiance to the tobacco industry, which pulled in $79 billion in revenue in 2010. “The industry holds tremendous clout because of the economics of tobacco in China,” says Jonathan Samet,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 And CNTC's influence has allowed it to outdo even the powerful multinationals in some aspects of its campaign. Says Glantz: “The claims that are being made are way, way, way more aggressive than anything that have been made in the U.S.” Assault on science In a cramped second-floor office tucked in an alley here, Yang Gonghuan glares at photos of scientists on her computer screen—scientists she believes have all accepted funding or favors from the tobacco industry. The tireless former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ow a professor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s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has become a critical figure in the controversy over Xie's election. Last month, she published two lengthy blog posts retracing the history of tobacco-industry funding of science in China. CNTC and the tobacco administration, she says, “have spent a lot of effort doing this sort of public relations.” Now Yang's trying to counter act what she sees as an assault on science. Yang is no stranger to the Chinese tobacco industry. She had spent years looking at secondhand smoke and other issues before setting out to probe its research investments. Still, she was surprised at the brazenness of what she dredged up. “Abroad, companies know these activities are illegal, so they do it in secret,” Yang says. “Here, all of the materials are made public.” She knew that CNTC and its provincial affiliates had long used questionable marketing tactics, such as sponsoring element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y scholarships. (A 2010 Chinese CDC report found that more than 100 elementary schools bore the names of tobacco companies.) But until recently, such tactics didn't extend to research. Then in 1996, in anticipation of the release of a WHO study on the health effects of secondhand smoke, Philip Morris organize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ajor Asian tobacco companies into the Asian Regional Tobacco Industry Scientists Team. The Asian companies “were mostly state monopolies and had a different attitude than the Western multinationals had about what they could and couldn't say in terms of science,” Glantz says. “While they generally didn't go around saying smoking was killing people, the multi nationals were afraid that they might admit that smoking was bad.” But the real impetus for industry funding of research, Yang discovered, came in 2001, as China considered signing the FCTC. Much as the publication of a paper linking smoking to cancer prompted the U.S. tobacco industry to set up the Council for Tobacco Research in 1954, the convention prodded China's tobacco industry to mobilize. Over the next 5 years, a working group centered at Yunnan Tobacco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Kunming held regular conferences to develop a counterattack. In 2003, the tobacco administration adopted the China Cigaret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tline, which recommends supplementing the funding of institutes like ZTRI. The following year, the administration hosted a forum on low-tar and “low-hazard” cigarettes that drew attendees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y then, the industry had formulated research goals. Yang brandishes a copy of a 442-page report published by the Kunming institute soon after the FCTC took effect in January 2006, which details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onvention. In reaction to Article 11, which bans labeling such as “low-tar” and “light,” the group recommended that industry-funded research develop separate standards. Such prescriptions have come with hefty increases in funding and research output. In 2009, the state-owned industry spent over $48 million on research. In the meantime, Glantz and Gan Quan, then a postdoc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searched PubMed, Web of Science, an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for papers on tobacco and smoking by authors in mainland China. Papers published or sponsored by tobacco companies, they found, more than quadrupled from 576 between 1982 and 1987 to 4810 between 2002 and 2007. More tellingly,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proportion of those papers involving academic researchers leapt from 6% to 48%. And because many Chinese journals don't require conflict-of-interest disclosures, says Gan, now an adviser to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here, “this could be a serious underestimate.” Among those engaging with the industry are some of China's leading science institutes. CAS, for example, operates a joint Ph.D. program with ZTRI on tobacco chemistry. Also on the list is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efei; its Tobacco and Health Research Center has close ties to CNTC.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anwhile, jointly administers the Qi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with CNTC. Yang believes the proliferation of industry-backed research has influenced public perceptions. In China's 2010 Global Adult Tobacco Survey, which was conducted by the Chinese CDC for WHO, 86% of adults interviewed either did not know or did not properly understand that low-tar cigarettes are just as harmful as regular cigarettes. For Yang, who was the survey's principal investigator, the breakdown of that data is even more revealing: Adults with a college education or higher were more than twice as likely to have an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lth effects of low-tar cigarettes as those who had attended primary school or less. “They've been exposed to misleading propaganda,” Yang explains. Such ideas resurfaced in the debate over Xie's election. “Low-tar and harm reduction is a necessary step in resolving our smoking problem,” CAE member Wei Fusheng told Nanjing Daily in explaining why he voted for Xie. And yet, Yang says, the uproar gives cause for hope. In 1997, when CAE elected Xie's mentor—ZTRI scientist Zhu Zunquan—no one publicly objected, she points out. Now, she says, awareness is growing. She opens an e-mail from Liu, the blogger who kicked off the election debate. “He's just an average Netizen,” she says with approval. Yang and others are prodding CAE to strip Xie of his academician title. Although CAE has never taken that step, CAS has twice struck academicians from its rolls. Regardless of how Xie's drama plays out, Yang hopes that the outcry will spu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honor its FCTC commitment.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半瓶水咣当
hpyang 2012-1-5 09:24
女儿回来过寒假,周围的朋友邻居,还有学弟学妹们都来看她,和她了解MIT的情况。其中有人问,MIT出了那么多人才,是不是他们都很聪明?女儿回答说,“他们和我差不多,也和你们差不多。都是一般的人”。 还有人不死心,有没有个别的,特别特别的聪明。女儿说,有,但是,这样的人我们看不到。他们都是一头扎在书本里,或是在图书馆里,或是在实验室里,有成绩的人,我们是看不到的。 我就想,那些华人(从大陆出来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们,在他们成为院士以前,有几个人知道他们。倒是那些一瓶水不满,半瓶水咣当的人,本事没有多大,成天价在网上,吹牛掐架,捣鼓的震天响,论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谁谁是一流的科学家。
3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控烟协会建议工程院重估“烟草院士”研究成果
xupeiyang 2011-12-16 07:14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今天,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就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因“降焦减害”研究成果而获得工程院院士称号一事,在京召开专家座谈会。会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有关负责人宣读了致中国工程院的信。 信中提出两点建议:1. 请中国工程院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新评估“降焦减害”的研究效果;2.建议“降焦减害”这类课题不要再立项、再支持,而应以保护、促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护公众健康为宗旨,把资金用于研究如何控制烟草流行和全面履行控烟公约方面。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指出,低焦油不代表低危害。在国外,“降焦减害”已被证实是不科学的。其证据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欧美烟草企业为维持烟草业利润,开始研制“低焦油”卷烟。在50多年里焦油含量降低了近60%,但因此而导致的疾病并未减少,在科学证据面前,欧美烟草公司不得不承认“降焦”失败。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忠告,“所有的烟草制品包括‘低焦油’卷烟,都是致命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公约生效已近6年的今天,还发生这样的事,令人遗憾。 许桂华说,烟草企业为追求利润逃避社会责任,近些年来,一直将“低焦油,低危害”作为营销手段,误导公众,已在我国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调查显示,目前有86%的中国公众认可“低焦油、低危害”的说法,甚至有54%的医生也认同这种说法。这再次充分说明了这种误导宣传在中国已经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已经为控烟履约增加了难度。 许桂华呼吁:今后再不要支持类似“降焦减害”的课题,应把资金用于如何全面履行控烟公约,减少烟民数量,帮助烟民戒烟的研究。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董伟 )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院士评新院士,不认外行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14 09:21
强烈支持王院士! 强烈抗议院士大搞伪科学! 王陇德:评审和法律比起来,你说哪个大?很多科普知识即使是院士也存在很多盲点。 前卫生部副部长质疑工程院院士评审程序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6951.shtm “烟草院士”大搞伪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17754 许培扬的文献综述论文 今年当选院士的谢剑平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41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视频:研究烟草减害当选工程院院士遭质疑
xupeiyang 2011-12-12 16:05
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11212/074961601037.html  12月8日上午9点,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发布54名新增院士名单。仅一小时后,新晋院士谢剑平便在网上被冠名“杀人院士”“烟草院士”,这恐怕令他始料未及。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的主攻方向是卷烟“减害降焦”研究。“谢剑平的当选是中国科学界和中国工程院的耻辱”,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微博)指出,卷烟减害是“伪命题”,不仅不可能实现,还误导公众,变相推销。打假人士方舟子也认为,此研究“骗人又害人”。
个人分类: 科技人才|1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院士选举的重大收获
热度 5 yzhang111 2011-12-12 01:58
关注院士选举的重大收获
前段时间因关注院士选举问题浪费了不少时间,感觉一点也不值得。偶然之间看了看工程院院士名单,赫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吴孔明! 吴孔明不光是本人的校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而且是内当家的同班同学!感慨之余,研究了一下 吴院士的科研兴趣。下面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新闻: 吴孔明研究员是我国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专家,长期从事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工作,在棉铃虫等重大农业害虫灾变规律、监测预警与可持续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主持科技部、农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1完成人)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3完成人);以责任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90篇,其中SCI论文85篇,有2篇发表在《科学》杂志( Science )上;论文被国内外学术期刊他人引用1448次,在国际植物保护学界享有较高声誉。他创建的基于生物技术发展的农业害虫与转基因抗虫植物互作关系研究平台和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昆虫雷达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平台,已成为农业昆虫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中心,促进了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害虫防治的科技创新,为我国重大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和植保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搞害虫监测预警能发Science水平的文章,让人惊叹不已钦佩不已啊。花了点儿时间读了一下其中一篇,感觉的确相当厉害! 这篇2010年的文章是讲Bt抗虫转基因作物推广造成的对非目标害虫的长期生态学影响。他们在华北地区进行了长达10年的田间实验,结果发现随着Bt转基因棉的推广,盲椿象种群数量逐渐扩大,危及棉花和其他很多作物的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 盲椿象种群数量扩大的原因是杀虫剂使用的下降,抗虫棉现在成了 盲椿象的宿主了! Science. 2010 May 28;328(5982):1151-4. Epub 2010 May 13. Mirid bug outbreaks in multiple crops correlated with wide-scale adoption of Bt cotton in China. Lu Y , Wu K , Jiang Y , Xia B , Li P , Feng H , Wyckhuys KA , Guo Y .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受益匪浅啊。原来一直主观地认为转基因作物没啥害处,现在看来是相当地愚蠢。加上看到校友取得好成绩的兴奋,如果不是关注院士选举,怎么会有这样的重大收获呢??? 图片来自中国农科院网站http://www.caas.net.cn 图片来自网络
5590 次阅读|21 个评论
晒一晒咱们领域的美国工程院院士
热度 10 jianxu 2011-12-11 14:16
这些科学家,有的毕生从事金属玻璃的研究,有的从事过金属玻璃力学行为的研究,对金属玻璃的研究与发展不同程度地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学术成就被传承,发扬光大,推动着金属玻璃领域的不断进步。他们的学术观点被载入史册和教科书,被奉为经典,甚至难以超越。 老美工程院院士的最大特点是考量他们对工程科学的贡献。 年轻人若是想追星,那就去追这些人吧!千万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博主只是想介绍一下什么样的人才叫牛,他们牛在哪里?我们评价“牛”的标准与人家差在哪里?标准被扭曲的结果是离“真善美”越来越远,对年轻人误导的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 Dr. Ali S. Argon , Quentin Berg Professor, Emeritu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 MA,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1989.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提出金属玻璃塑性变形的剪切转变区模型。 代表性论文:Title: PLASTIC-DEFORMATION IN METALLIC GLASSES Author(s): ARGON AS Source: ACTA METALLURGICAVolume: 27 Issue: 1 Pages: 47-58 DOI: 10.1016/0001-6160(79)90055-5 Published: 1979 Times Cited: 902 (from Web of Science) Dr. William J. Boettinger , Fellow.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Gaithersburg , MD,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6.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提出金属共晶体系凝固的共生区模型。 Dr. William L. Johnson Ruben and Donna Mettler Professor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CA, United States.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1999.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他的贡献太大了,而且是多方面的。最具影响力的是发现了超高玻璃形成能力的 Zr-Ti-Cu-Ni-Be 合金,引领了块体金属玻璃研究的热潮。 代表性工作及其引用: Title: A HIGHLY PROCESSABLE METALLIC-GLASS - 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 Author(s): PEKER A; JOHNSON WL Sourc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Volume: 63 Issue: 17 Pages: 2342-2344 DOI: 10.1063/1.110520 Published: OCT 25 1993 Times Cited: 1,661 (from Web of Science) Dr. James C.M. Li A. A. Hopeman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ochester , NY,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6.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 70 年代研究过金属玻璃的力学行为。华裔。 Dr. Chain T. Liu . Distinguished Research Professor,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 AL,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4.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从研究金属间化合物转入研究金属玻璃。华裔,中文名刘锦川,曾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 Dr. William D. Nix Lee Otterson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Emeritu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 CA,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1987.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主要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也包括金属玻璃。 Dr. John H. Perepezko . IBM-BASCOM Professo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Madison , WI,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4.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主要研究金属凝固的形核与生长,也包括铝基金属玻璃。 Dr. Robert O Ritchie . H.T. Jessie Chu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and Chairm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 CA,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1.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主要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也包括金属玻璃,还涉猎骨头、牙齿等硬组织的力学性能。 Dr. Ricardo B. Schwarz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Fellow,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Los Alamos , NM,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6.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研究过金属玻璃的形成能力,软磁铁基金属玻璃等。 Dr. Frans Spaepen John C. and Helen F. Franklin Professor of Applied Physic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 MA, United States . Member Type: Member. Election Year: 2008. Section: 09. Materials. 博主:提出金属玻璃形变的自由体积模型,研究过金属玻璃的结构弛豫等。 代表性论文:Title: MICROSCOPIC MECHANISM FOR STEADY-STATE INHOMOGENEOUS FLOW IN METALLIC GLASSES Author(s): SPAEPEN F Source: ACTA METALLURGICAVolume: 25 Issue: 4 Pages: 407-415 DOI: 10.1016/0001-6160(77)90232-2 Published: 1977 Times Cited: 1,134 (from Web of Science) 以上资料摘自美国工程院网页。 论文引用情况转载自: 引用最多的十篇Metallic glasses 文章(Web Science 检索) 相关链接 http://www.nae.edu/default.aspx?id=20412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5080extra=page%3D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7360.shtm
个人分类: 先贤故事|887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当今拍案108:政府高官全部落选工程院增院士!
热度 17 QFL 2011-12-9 10:26
当今拍案108:政府高官全部落选工程院增院士!
据爆料 ( http://news.sohu.com/20111209/n328398884.shtml ) : … 在今年 5 月中国工程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曾有多名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且个别领导送礼拉选票;但在昨天公布的最终新增院士名单中, 央企高管仅留一人, 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们则完全不见了踪影 … 博主批: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 政府高官们和央企高管们落选院士的这种现象,还是很值得赞一下 。 之前,对于那些远离科研领域的政府高官/央企高管们去参选院士,众多 P 民曾发出众多异议,可能与此落选现象多少都有点关系;所以,有时候还真不能小瞧一些 P 民的言论,一旦形成“倒逼”力量,还真有点恐怖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6514 次阅读|17 个评论
网上疯传的2011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
wudianzhong 2011-11-13 11:29
转载网上疯传的当选名单 不知真假 据说是某位相关人士透漏的 不过从名单上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是真是假大家分辨 坐等官方公布 2011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 数学物理学部(共9人)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共7人)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张俐娜(女)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地学部(共10人)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技术科学部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网传工程院院士增选最新名单: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李言荣 49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崔 恺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农业学部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医药卫生学部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4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已核实修改)
热度 2 jiameng 2011-11-12 10:31
2011年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 转自: http://bbs.dicp.ac.cn/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dicp.ac.cn/ 核实参考 统计分析:jiameng(本人)完成 科学院: 共 35 人 扩为 51 名 数学物理学部(共9人) 一致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共7人) 一致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张俐娜(女)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4 人) 扩编至9人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 落选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 落选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新增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新增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新增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新增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新增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新增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新增 地学部(共5人) 扩编至10人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增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新增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新增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新增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新增 信息技术科学部 (5 人) 扩编至9人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落选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 落选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新增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新增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新增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新增 技术科学部 (5人) 扩编至9人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新增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新增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新增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新增 =================================================== 工程院: 33人 扩至54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3 人 扩编至8人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丁荣军 4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新增 甘晓华 54 空军装备研究院 新增 唐长红 5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新增 杨绍卿 70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 新增 朱英富 7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新增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2人 扩编至6人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陈志杰 48 空军装备研究院 新增 段宝岩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增 李天初 6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新增 吕跃广 47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新增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4人 扩编至7人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李言荣 49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陈祥宝 5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新增 王海舟 7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新增 徐惠彬 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增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4人 扩编至6人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张玉卓 4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万华 69 热能动力工程 天津大学 张玉卓 4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增 赵宪庚 5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新增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 人 扩编至7人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崔 恺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龚晓南 66 岩土工程 浙江大学 王 超 53 河海大学 新增 周绪红 55 兰州大学 新增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1人 扩编至4人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段 宁 6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新增 王如松 6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新增 谢剑平 5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新增 农业学部 6人 一致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吴孔明 46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7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康绍忠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朱有勇 55 植物病理学 云南农业大学 李 坚 68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医药卫生学部 5人 扩编至7人 詹启敏 52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丛 斌 54 河北医科大学 新增 徐建国 5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新增 工程管理学部 3人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邱菀华 64 机械与运载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新增 Edward F. Crawley 爱德华•F•克劳利 57 美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oizumi Hideaki 小泉英明 65 日本 日本日立制作所 Advanced Research Laboratory, Hitachi, Ltd Jeffrey Wadsworth 杰夫里•华兹华斯 61 美国 美国俄亥俄州巴特尔研究所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Frieder Seible 弗雷德•塞泊 59 美国 德国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Barry Marshall 巴里•马歇尔 60 澳大利亚 西澳大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Harvey Vernon Fineberg 霍宁博 66 美国 美国医学科学院 Institute of Medicine, the National Academies 统计分析:jiameng(本人)完成。 统计: 1. 中科院内部研究所 12人(含中科大 1人) ,全是增选中科院院士( 实际共19人,其中工程院1人 ):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落选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新增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新增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增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新增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新增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新增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新增 王如松 64 (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新增 2. 增选大赢家: 2.1 北京大学 6 人 :中科院 5 人 ,工程院 1 人 ( 一致 ): 鄂维南 47 数学,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工程院 ) 2.2 清华大学 4 人,全是 中科院 ( 缩至3人 ) :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 落选 ),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 落选 ),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新增) 2.3 武汉大学 5 人 ( 一致 ) : 中科院 3 人 ,工程院 2 人: 张俐娜 ( 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 中科院 ) ,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 中科院 ) ,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 中科院 ) ;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 工程院 ) ,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 工程院 ) 3. 其他: 上海交通大学 2 人 ( 一致 ) : 中科院 1 人 ,工程院 1 人 :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中科院 );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 工程院 ) 华东理工大学 2人 ( 一致 ) : 中科院 1 人 ,工程院 1 人 :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 中科院 );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 工程院 南开大学 1 人 ( 一致 ) 中科院 1 人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华中科技大学 1 人 ( 实际0人 )中科院 1 人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 落选 ) 南京邮电大学 1 人 中科院 1 人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人 中科院 1 人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香港科技大学 1 人 ( 实际2人 ) 中科院 2 人 张统一 61 力学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新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人 中科院 1 人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西北大学 1 人 中科院 1 人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 人( 实际2人 ) 中科院 1 人, 工程院 1 人: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赵宪庚 5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工程院 ) 新增 浙江大学 工程院 1 人龚晓南 66 岩土工程 天津大学 工程院 1 人 苏万华 69 热能动力工程 中南大学 工程院 1 人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华南理工大学 工程院 1 人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院 1 人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电子科技大学 工程院 1 人 李言荣 49 功能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 工程院 1 人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院 1 人 ( 实际2人 )邱菀华 64 机械与运载工程 徐惠彬 52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新增 中国农业大学 工程院 1 人 康绍忠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院 1 人 李 坚 68 木材科学与技术 云南农业大学 工程院 1 人朱有勇 55 植物病理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工程院 1 人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新疆大学 工程院 1 人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 工程院 1 人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复旦大学 ( 实际 中科院2人 )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新增 ,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新增 厦门大学 中科院 1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新增 江西农业大学 中科院 1 人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新增 河海大学 工程院 1 人 王 超 53 新增 兰州大学 工程院 1 人 周绪红 55 新增 河北医科大学 工程院 1 人 丛 斌 54 新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工程院 1 人 段宝岩 56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新增 西安交通大学 中科院 1 人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新增 西南交通大学 中科院 1 人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新增 西北工业大学 中科院 1 人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增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工程院 1 人 李天初 66 新增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工程院 1 人 段 宁 62 新增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工程院 1 人 谢剑平 52 新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院 1 人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新增 空军装备研究院 ( 实 际 工程院2人 ) 甘晓华 54 新增 陈志杰 48 新增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科院 1 人 张学敏 47 医学 新增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中科院 1 人 郑建华 54 密码学 新增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工程院 1 人 吕跃广 47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新增 中国农业科学院 工程院 2 人: 吴孔明 46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7 作物遗传育种 棉花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工程院 1 人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院 1 人 崔 恺 54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 工程院 2 人: 詹启敏 52 医学细胞生物学 肿瘤研究所,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北京协和医院 武警部队总医院 工程院 1 人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工程院 1 人于金明 53 肿瘤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工程院 1 人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中科院 1 人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新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工程院 1 人 徐建国 59 新增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院 1 人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中国石油 工程院 2 人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集团公司 ),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 股份有限公司 ) 神华集团 工程院 1 人 ( 实际2人 ) 张玉卓 4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张玉卓 49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新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工程院 1 人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工程院2人: 陈祥宝 5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新增 唐长红 52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新增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工程院 1 人 丁荣军 49 新增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院 1 人 王海舟 71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新增
个人分类: 新闻焦点|967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量化的是非
热度 1 spiegboy 2011-11-10 19:31
科研量化,指标化,数字化似乎是国内现行的规则,我看很多博主对此深恶痛绝。我就来谈谈这件事情的是非。 我读博士的大学和现在做博后的大学没有任何量化的要求。不发表论文也可以毕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发表了不错的文章。中心和实验室对于faculty staff也没有量化的要求,但是大家也努力申请经费,争取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可是在获取学位,评定职称,评价业绩,申请项目的时候,隐形的量化指标是存 在的,比如说申请皇家工程院RAE的fellowship. 没个几十篇甚至百篇的文章,是很难胜出的。找工作时候的CV里面的publication list不能短,也不能出现1年发表10篇,第二年就发表1篇文章的情况;申请项目时候的track record更要彰显出你的业绩突入, Promotion时候的h-index, 这一切的一切,大家心里不都是一个量化的指标么,事实上,如果写在纸上,恐怕大家的要求都比纸上的高,为啥写在纸上大家就不舒服了呢,因为我们不喜欢宏观 计划,宏观计划不人性,我们更喜欢市场调节,优胜劣汰,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心服口服。 所以关键的环节,我们要建立一个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努力工作,做出好的科研,而非强迫他们工作。没有硬性的指标的心里压迫,科研只会做的更好。 我个人的体会是现行的游戏规则就使得在学术圈生存够艰难的了,量化指标没意义,也不需要。我非常admire像michael berry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和艺术家,大家可以拜读一下老爷子的文章,欣赏一下他的画,就明白真正的大家和发表了多少论文,以及在哪发表论文无关。他也 写过一篇札记评价量化指标的现象,在他的主页可以读到。 他的主页:http://www.phy.bris.ac.uk/people/berry_mv/index.html
10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程院的一些规章就是一张纸而已?!--院士和院士制度异化(27)
热度 3 husherong 2011-10-29 17:44
原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涉及论文造假,牵涉到 16 篇论文之多,还牵涉国家科学基金,上市公司利益等多方面的关系。诚如本博主一直坚持的看法,院士的事就是工程院的家务事,外界的起劲只不过是小石子投入湖中,顶多就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进了组织,就有了保障! 一、事件起源 浙江大学副教授 贺海波在中国药科大学时的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教授于 2009 年 2 月 9 日,在网易网站注册的博客开通,当日发表了《关于浙大药学院贺海波科学论文造假事件的发现》。 2008 年 10 月 11 日 , 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 (《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致函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戴德哉,指其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似,要求解释。戴德哉查阅后,发现其论文被自己两年前的博士生贺海波剽窃。 2008 年 10 月 15 日 , 75 岁的戴德哉教授将《国际心脏病学杂志》来信和两篇论文的全文,转发给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 10 月 23 日, “ 新语丝 ” 网站曝出第一条 “ 院士李连达学术论文涉嫌造假 ” 的消息。原因是贺海波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列有自己在浙大药学院的联合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的名字。 2008 年 10 月 26 日 ,贺海波向学校上交了长达十余页的 “ 检讨书 ” ,承认了在浙大做博士后期间的论文造假行为,同时给各期刊编辑部写了要求撤稿的信,也向其导师认了错。 2008 年 11 月 13 日 ,浙江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还明确表示,若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对于李连达院士,浙江大学认为,“但是李连达院士作为院长、学术带头人和合作导师,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察不严的责任。因此,现院长任期届满,学校将不再续聘。” 此外,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 中国工程院的结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杜祥琬介绍说,中国工程院于 2008 年 12 月收到有关此事的投诉,经调查,浙大原副教授贺海波等人论文剽窃一事情况属实,剽窃证据确凿,各方认识一致,剽窃者供认不讳。论文剽窃情节严重,多篇论文剽窃造假,盗用其博士生导师的研究结果,一稿两投,擅自署他人名字,擅自署基金支持等,属多重学术不端行为并发。对这种恶劣行为,应严厉谴责并严肃处理。涉及违法层面的问题,则应依法惩处。这一事件影响恶劣,危害了科技工作者的声誉,也危害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信誉。 关于论文署名中浙大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的责任问题,杜祥琬说,通常情况,论文每位署名作者都对论文负有责任,具体负什么责任,要根据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从目前浙江大学及有关方面调查的结果看,贺海波论文上李连达的署名是在李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擅自署上去的。但李连达曾是贺海波博士后期间的合作导师,又是学院的院长,对这一论文剽窃事件至少负有在科学道德建设方面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同时,发表论文署名缺乏严格的手续和制度。 “ 这一事件的教训是,院士对兼职应谨慎。力所不及、不能认真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 ” 杜祥琬说。 二、没完没了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63 岁的浙大校友、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成员的名义,在芬兰给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发去了第一封举报信,指李连达院士具名的三篇论文造假。 同时,他还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举报浙大药学院李连达院士实验室存在重大学术不端行为。 在 2008 年 11 月下旬,杨卫又收到了一份由两家国外期刊主编联合发来的传真,其内容是这两家期刊刊登了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一稿双投文章,决定撤稿,并希望浙江大学进行内部调查。 2008 年 12 月 6 日 ,祝国光又发出第二封信,再指以李连达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稿多投。 根据新语丝网站上网友们的举报,截至 2 月上旬,李连达和他在浙大的课题组涉嫌造假的论文已经达到 16 篇之多。 “ 在 16 篇涉嫌造假论文中,贺海波参与署名的只有 5 篇,想把责任都推到贺海波身上是说不过去的。并且这些论文的作者加起来共有 22 人之多,有些人的工作单位并不在浙江大学药学院,如果这些人都对此不知情,很难想象贺海波会伪造这么多人的签名。 ” ( 2009 年02 月24 日 07:20 北 京科技报 ) 三、浙大校友为什么要指责李连达院士 网络上有多种说法。 李连达对媒体声称:举报他的祝国光是天津天士力集团的高级顾问,祝举报他是天士力在打击报复。 2008 年上半年,他从事的一项研究课题中涉及到天士力集团的产品 —— 复方丹参滴丸的药品安全性评估。李连达研究后发现,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 3.1% 。李连达认为,是天士力在获悉他即将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后让身为天士力高级顾问的祝国光先借涉嫌论文抄袭的事件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由于涉及药品安全问题,李连达以院士身份于 2 月 5 日对媒体发出的质疑给天士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其年销售额达 10 亿元的 “ 复方丹参滴丸 ” 迅速出现滞销和被退货现象。并且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天士力股价逆市大跌,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宣布临时停牌。 天士力之后很快对外宣称:李连达院士是其复方丹参类药物最大竞争对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研发专家。李连达院士之所以开展复方丹参类药物的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其产品 “ 复方丹参滴丸 ” ,从而拉抬白云山和记黄埔的 “ 复方丹参片 ” 。 记者了解到, 2006 年 4 月 7 日,李连达院士正式受聘为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学术顾问,目前天士力的 “ 复方丹参滴丸 ” 与白云山和记黄埔的 “ 复方丹参片 ” 竞争激烈,但是前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后者名列第二。( 2009 年02 月24 日 07:20 北 京科技报 ) 四、中国工程院的一些规章就是一张纸而已?! 贺海波博士后指导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 对于李连达院士的责任及其后续的不断学术行为,浙江大学就以开除与不续聘就完结了? 作为李连达院士的娘家 — 中国工程院也就不了了之了? 想当初 中科院化学学部讨论陈敏恒院士的问题时,曾有人提出,胡黎明读博士期间,陈正在做华东理工大学校长,事情忙,可能不太了解胡的论文。但是,许多院士认为,既然是导师,既然署了名,就得负责, " 在科学上,没有什么当官不当官 " 。(见本博文: 院士和院士制度的异化 ( 五 ) ) 由院士们投票表决,决定撤消陈敏恒院士称号,并在2000年6月院士大会上公布。 10几年过去了,还是那个结论:李连达院士不知情。 江主席时代,有个词:与时俱进! 而工程院的一些规章,就像流传千年的记录纸,还是那个样,没有任何的变化! 中国工程院的利剑似乎什么时候都适用! 看看: 一、尊重别人劳动成果   (一)院士所进行的研究或业务工作,凡是与别人(包括由其指导的学生、助手)合作进行或在别人已有成果基础上发展的,必须如实说明。   (二)在工作或研究成果中,凡是引用他人著作、论述、观点等的,必须指明出处,并限于引用已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中的内容,必要时,应征得对方的同意。   (三)院士对其助手、学生或他人所发表的成果(包括论著、专利、奖励、报告等等)中给予过启发和指导,并能为该成果负责的,可以署名。署名排序应根据院士所起的实际作用来确定。   (四)不得自行要求或应别人的要求在未参与工作的成果上署名。   (五)坚决抵制和揭发批判学术上的剽窃、欺诈行为。  五、兼职   (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兼职,收取相应报酬并照章纳税,以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但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应过滥。   (二)院士兼职不应徒挂虚名,应主动谢绝挂兼职虚名的要求,对无实际工作内容的不应收取报酬。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二 OO 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十一条 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可依据以下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即:有不少于五位院士书面提议,或者经学部常委会、主席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经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调查核实,进行审议后,由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参加投票表决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达到或超过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时,可作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此项决定,经院主席团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中国工程院章程》(二 OO 八年十月全体院士通信表决修订)
3762 次阅读|6 个评论
“占领华尔街”与攻克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和院士制度异化(25)
热度 1 husherong 2011-10-19 11:36
“ 占领华尔街 ”与攻克中国科学与工程两院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是,中国大陆正在蔓延的攻克中国科学与工程两院的行动,将来是否会引来类似中国大学与研究院所“ 占领华尔街 ”的行动难道是天方夜谭吗! 院士是原始股,所以培养院士,对一个单位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华中农业大学是这方面的先知先觉者。近些年来,跟进的不仅仅是许多默默无声的大学研究所,已经提升到了许多省一级的单位。 “ 张启发打个喷嚏,华农就要感冒。 ”“ 书记、校长管不了张启发,张启发管得了书记、校长。 ” 人们私下里说的这些玩笑话,表明了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份量。 首先,张启发院士以其大师水准提升了华中农大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国内知名度。其次,他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培训全校师生,使华中农大的传统学科不断在新的平台上产出成果。再次,以其量大质优的科研课题带出数以百计的国内外后起之秀。还有,为学校争取了大量科研经费和许多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总之,华中农大近三年整体实力排名前移 20 多位,张启发功不可没。《 张启发:投入与回报 》( 新华网, 2004-04-14 11:25:52 ,来源:湖北日报 ) 近日,广东启动百名南粤杰出人才 培养 工程(以下简称“南粤百杰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两院院士后备人选。从即日开始,接受首批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对象的申报评审工作。 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 2011 年 7 月 13 日联合印发《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规定,从 2011 年至 2015 年,广东每年遴选 15 名左右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五年为一个培养周期,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竞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后备人才。省财政向每名培养对象一次性提供 100 万元的专项培养资金。 《 100 万培养一名院士备选人 》( 2011 年 09 月 28 日 15:30 杨辉 来源:羊城晚报 ) 省科技厅发布的 “ 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 ” 提出:今年起 10 年内,每年遴选不少于 20 名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进入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通过 5-10 年的持续、稳定支持,实现 “151” 培养目标,即: 10 名左右成长为 “ 两院 ” 院士,……。” 我省将从专项经费、科研项目、科研载体、院士待遇、学习培训、跟踪服务等 6 个方面支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培养期内,给予每人不少于 100 万元补助,入选人才所在单位同时提供 1 : 1 的配套经费支持。 《培养 10 名院士》 ( 2011 年 09 月 06 日 03:20, 来源: 长江日报 ) 10 月25 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消息,我省“院士人选培养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从今年起,我省将每两年选拔一次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作为后备人选参评两院“院士”,首批入选人才将获得40 万元资助。目前选拔推荐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 辽宁重金培养后备院士 首批选拔名额为 5 到 10 人 》 ( 2010-10-26 07:55:12, 稿件来源:沈阳日报 ) 不知还有多少学校已经或正在实施着攻克中国科学 - 工程两院行动。 因为,现在的院士多半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品种。“公关院士”是近些年来创造出来的一些院士的美誉,与实际学术水平无关。 “ 占领华尔街 ” 抗议活动现已蔓延至四个大陆, 10 月 15 日 ,全球 82 个国家的示威者在 951 座城市同步举行抗议活动,“占领运动”迎来第一次全球行动。 上述对比荒谬吗?权当是有精神分裂症候的表现吧! 10 月 4 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索尔 珀尔马特教授获得 2011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校园山坡上,一个新的停车位被画出来。这是伯克利的传统:只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有免费的停车位。珀尔马特教授幽默地说: “ 终于在学校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 历年来,曾在伯克利工作或深造过的诺贝尔奖得主不少于 66 位,在该校物理系前, NL ( NobelLaureate ,诺贝尔桂冠得主 ) 车位就有 5 个。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照样监考,照样做实验,不同的是咱的车终于有地儿停了。 两年后, 1989 年秋天,韦布尔匆匆穿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去和纳什进行第一次会面。站在普林斯顿那幢维多利亚哥特式教工俱乐部 “ 远景堂 ” 前面的汽车道上的那个高个儿、满头银发、面容虚弱的先生就是纳什。他站在那里,显得很不自在,一边抽烟,一边低头看着地下。显然,为了这次会面,他特意穿戴整齐,白色网球鞋,配的却是长袖礼服衬衣和长裤。韦布尔逐渐走近时,看到纳什紧张得要命,他马上致以友好的微笑,并伸出手来。纳什不敢看他的眼睛,并且在迅速地握了一下手后就把手抽了回去,插入口袋里。 这次会面在韦布尔看来,最突出的记忆,同时也是当天将他从一个无关的旁观者以及一个客观的报信者转变为一个热情的支持者的事情,是纳什在他们走进教工俱乐部时说的一句话。 “ 我可以进去吗? ” 纳什问,他没有什么把握, “ 我不是大学的教师。 ” 这个非常伟大的学者竟然并不认为自己有权力在教师俱乐部吃饭的事实,深深震撼了韦布尔,他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纠正的不公正现象。《 纳什的诺贝尔奖得来不易(一) 》( 2002/08/25 13:17 来源: 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纳什获得诺贝尔奖后希望的三件事: 1. 他希望得奖能够改变自己的信用评级; 2. 他更希望自己能够独享诺贝尔奖,因为他太需要那笔钱,他要为自己的住房支付欠款; 3. 他认为自己的博弈论研究是与超弦理论类似的高度智力课题,其实用性也许是次要的或者可疑的。 “ 我可以进去吗? ” 这个非常伟大的学者竟然并不认为自己有权力在教师俱乐部吃饭。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不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吗? 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出了房子、票子、片子等“赏赐”,如果制造不成院士,是否该追究责任呐?网络上爆出的一些准院士们“养二奶”、“生后代”、“万用公款”,与包括国家基金的违规违法发放等这些过度的“赏赐”无关吗? 长此以往,难道中国大陆科学界类似 “ 占领华尔街 ”行动会是天方夜谭吗?!
25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落选院士看怎样“混”中国科研
热度 4 罗岚 2011-8-19 08:02
可以成为两院的候选,已是中国公认的科研评价了。因为科学网是SCI类型的商业网络,壮胆聊聊国内核心的大事。 饶毅教授的事情,在媒体、科学院、科学网都摆在眼前了,事实胜于雄辩:人才归国的时候,不要忽略了人文因素。 工程院较早就从485人快速降至第二轮的163人:其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候选人杨伟被淘汰。这个人不是第一次参加院士候选,上一次参选的时候,正值中国的 J10 出口,反响不错:听说把机会给了他的老师、前苏联米格歼击机设计大师的学生(高空、深空技术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密不可分) ;今年因为他们系列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图院士走了,这个名额更顺理成章应该落在杨伟身上。不想,又落选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形式对该事件的反馈。饶毅和杨伟的专业相去甚远,但是从口碑可以看些端倪。 7月份工程院第二轮就公布了名单,甚至没有关注;8月份科学院第二轮在风雨飘摇里公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许做工程的具体事情多,没太多时间辩论;做科学理论必须思考和讨论,时间充裕?但是,两院都是在中国这个客观环境,是待遇、身份的体现:从我这个不着边际的人的角度,如果依靠自身力量在中国可以获取比院士更“牛”的待遇,就不用那么计较和嫉妒了。当然,物质待遇容易获取,舆论、观念和“学而优则仕”的感觉不容易获取。 就这些了,旁观者清。如果从院士选取还看不出适合在中国“混”的方法,就去看青年千人,另有“混”法。 不敢把院士选举和选美相提并论,但是一些现象雷同,欢迎读上一篇博文:无处不在的选美现象,消除嫉妒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930do=blogid=475340 。讲“混”,大家轻松,讲“献身”、“投身”或者“热爱”,好像责任重大,只能言传身教,这个在人物宣传领域容易找到模板。萍水相逢,不敢白纸黑字切磋。
41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zz微软亚洲工程院马宁:如何开发一款Kinect应用
frost 2011-7-22 16:19
按:体感信息处理应该会有广阔的前景,不仅仅是目前的体感游戏,远程医疗、物联网、远程控制都是潜在的应用。目前没有精力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转文记之: 微软亚洲工程院马宁:如何开发一款Kinect应用 http://www.cnkinect.com/thread-4450-1-1.html 接下来跟大家聊聊 Kinect 开发。 Kinect 主要用来进行体感游戏动作捕捉,后来大家发现这个非常有前途有价值,原因在哪?所有动作捕捉和识别都是做在硬件设备里面,但是Kinect其实是个变形的USB接口,所以接换到不同平台非常简单。在这样一个平台之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新的应用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微软现在已经有两个SDK,第一个针对Windows,另外一个是针对微软机器人开发组件。以后可能微软会针对其他平台做开发。已经有开发者社区把Kinect往iPhone、Android上移植了,推广速度非常快。我们今天讲座以八卦为主,以技术为辅,尽量讲一些Kinect的事情,技术事情回头探讨。我们先插播一个非常严肃的科技新闻,这个一定要强调非常严肃的。最近在西方主流八卦媒体上流传着一条新闻,主角是英俊潇洒的奥巴马。大家开玩笑奥巴马通过远程控制方式直接亲手击毙了本拉登,这个到底是否真实,需要白宫发言人澄清。但是从那之后,奥巴马总统发现自己不但在政界混的风声水起,在游戏界也是如此。就问助手能不能不用手柄玩?就是Kinect上面的游戏,他准备去玩。这时候听到一个新闻,说最近实验证明Kinect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皮肤较黑的同志们识别不足。美国很多同志开始考虑Kinect这种技术是不是涉嫌种族歧视,在美国这很严重。在这时候一些开发者社区,说不能让我们总统连Kinect都玩不了!他们做了一个测试,估计在网上也应该能够看到一些视频,请了美国某明星做测试。具体测试的过程就不说了,总之最后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房间光线、环境、玩家肤色和穿着如何,用户体验是完全一致的。后面我也会从技术、Kinect原理给大家说一下,确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只是因为周末给大家讲个段子,简单让大家去了解一下,Kinect推出之后整个花边消息。这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开始一个新技术被大家所认识,花边新闻总是先占据大家视野。在后边整个演讲里面,请大家也抱着玩的态度,想想这个技术还能利用在哪些领域,有什么创意。很多看起来不靠谱很搞笑的思想,也许是下一个伟大产品的开始。我们插播完这条很严肃的新闻,接下来非常严肃。 第一介绍一下什么是Kinect;第二是Kinect的发展历史,虽然不是很长;第三介绍Kinect Windows SDK的整个开发过程;第四介绍Kinect开发环境、硬件和软件搭配;第五把Kinect主要的几个功能,用非常短的代码跟大家介绍一下;最后会有一个事例,当然这个事例也不是非常难。大家有时候开玩笑Kinect必须是双人,一个人站着,另外一个人在旁边协作,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于Kinect的大众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Kinect首先是一个XBox 360外接体感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捕捉动作感知。由PrimeSense提供Range Camera技术,同类产品如任天堂Wii、Play Station Move,必须让玩家手里拿一个或者多个设备,才能完成所谓体感互动。 Kinect最早定位是XBox 360外设,不需要任何道具完成整个动作识别和捕捉。他能够做的是两个,动作识别动作捕捉和3D立体语声识别。这是一个后台,所有的语音识别都是利用这个方式来做的。不过很遗憾,现在对汉语支持相对来说差一点,下面也会有语言识别方面专家来进行撰写,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把我们自己国内语言做的非常好。Kinect整个软件派发,之前也有一些八卦新闻,说Kinect技术是PrimeSense提供,然后找微软等等。任何一款成功产品都不是借助一个技术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在Kinect里有非常多的技术。 Kinect主要识别算法和软件部分都是公司提供的,他是微软旗下一个游戏工作室,是微软全资持有公司。识别算法、跟软件相关的一些逻辑都是由这家公司实现的。国内外也有一些所谓可见光、或者红外识别公司,他们也是从这家公司拿到一些著作权。大家可以试他们产品,跟微软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国内还是采取主机,算法是自己写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相对精度差一点。 Kinect发展历史并不长。由于一些授权问题,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之中就把软件名字发布出来,最大问题就是域名申请,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问题。所以,不到产品发布那一刻微软的产品永远就只有CodeName,只有在产品发布最后1到2周的才会有一个正式名。当然也会存在一个问题,有的时候CodeName名字起的非常漂亮,到正式产品发布出来的时候名字也不是很好听。Kinect最早的CodeName是Project Natal。从2010年10月份开始上市,到2011年3月9号销售超过一千万部,有史以来销售最快的销售类电子产品。 另外,他可以是一个包装形式,也可以是一个单独外设,国外售价应该是169美金。但是在国内前两天有人给我留言,说淘宝已经卖到700多人民币。现在也有淘宝的朋友到我微博上拉生意了,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Kinect这个东西所有运算逻辑都是在预算本身完成的。说白了你只要实现一个USB,再做一个识别器就可以完成整个转换。所以,难度非常小,正由于这个原因现在被应用到不同领域里面。在微软发布官方Kinect SDK之前,有两个比较出名的项目,其中有一个openKinect。openKinect确实在配置和编程还有很多不足。而官方Kinect SDK整个配置非常简单,这也是微软一贯方式,他不但做了USB开发模式,还有相应API都做的非常好。Kinect的动作捕捉的机器学习技术,获得2011年MacRobert Award工程创新大奖。 Kinect技术指标包括:输出视频帧率为30Hz、B-bitVGA分辨率(640×480 pixels),由于识别率大家觉得能够支持手指识别,据说在下一步Kinect更新后,分辨率会大幅提升。那个时候去捕捉手指上的动作都是可以的。最佳识别区域是1.2-3.5m,并且由于房间限制,两边可扩展区域0.7-6m,两边是一个梯形状态。很多同志买了Kinect之后都感慨自己房间不够大,一般客厅在这边放一个电视,那边有一个沙发,空间确实不太够。后来有人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把Kinect固定到你的液晶电视上,反正他所能够做的方式是千奇百怪的。 Kinect最多可以支持4个人的识别,但是真正有效的可视识别最多支持两个人。并且有一点,两个人的位置不能交叉。必须是一个人站在左边,一个人站在右边,不能一前一后或者其他方式,这是目前的技术上的限制。另外,他的可视区域水平范围是57度,垂直范围是43度,其实上下浮动角度可调。一种方式是水平向上,这种方式适合家里有电视机柜,还有放在电视机下面有一个俯视的角度,Kinect会自动调整俯仰角度。 每个人身上可以支持20个动作节点的捕捉,传统电影里面动作捕捉,美国是一个小时几千美金。你如果使用这个系统几千美金,Kinect使用是在你身上去粘各种各样的点,那种动作捕捉是非常精确,对于一些电影,或者游戏里面的动作捕捉是非常适用的。当然成本也非常之高,因为会把你人的3D影像跟一体动作全部输入电脑里面去,进行大量过滤还有处理方式。Kinect现在也有人拿它来做一个简单动作识别捕捉,当然了价钱非常便宜。但是,技术限制也非常明显,一个是捕捉点不够多。另外他只能够捕捉正面和侧面的一些动作,背面一些动作没法完全捕捉下来。现在Kinect只是能够替换掉一些简单的动作识别,或者动作捕捉的一些设备,不够把那种传统所谓复杂的动作识别,或者动作捕捉系统完全能替代掉,那套系统还是会在他的领域里面会运行非常好。但是Kinect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一些更廉价的领域能够使用到所谓动作识别,和动作捕捉的技术,这是他的技术指标。 关于Kinect的开发和SDK 接下来是Kinect整个SDK一个介绍。首先这个SDK是由微软研究院来做,现在是一个非商业授权许可,这在国内大家不是很在乎,但是在国外要求非常严,你不能将这套SDK利用到所有的商业里面去,只能够利用到学校里面学术研究,还有所谓非商业用户。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否则会有问题。商业授权将在下一个版本中提供,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授权方式现在还不确定。另外Kinect目前所能够支持的只有Windows 7这么一个操作系统,其他都不支持,所以大家别试图在Windows XP上装这套系统。当然了现在是支持Windows 32位版本,Visual Studio2010 Express以上版本,微软有一个专门计划为所有学生提供开发工具,还有微软软件的授权许可,所以大家也可以去找。 Kinect支持C++,C#,和VB.NET。如果大家感兴趣很多动态语言也都可以利用到这个,也都没有问题的。主要功能就是下面几种,首先第一个是sensor,作为摄象头使用;第二是所谓红外识别,数据都是可以通过Kinect SDK做到的;第三动作捕捉识别,最多可以追踪我们身上20多个节点;第四是语言识别捕捉,这都在Kinect里面做了很多。整个硬件大家也可以看得到,基本就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其中会包含这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他会有一个叫做RGB的camera,我们所有的可见光图象识别和图象来源都是来自于RGB的摄象头,对奥巴马总统有影响的还是这样一个摄象头。除了这个之外,前面各有两个摄象头,这两个摄象头识别是3D深度识别和感知器,作用是接受我们红外设备,目前不是主动式的,是被动式的,如果要是你的环境里面没有红外光源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它的原理是利用双眼的觉差,能够判断我们当前某一个物体基于我们当前的一个位置,基本上都是通过红外方式来做判断的。所以,因为我们人体散发出来的红外是一致的,无论是什么人种,不会受到干扰的。除了这个东西之外,我们下面还有一个马达用来调整Kinect的俯仰角度,这是很重要的。另外在设备两端各自会有两组麦克风是用来做所谓3D识别,他的一个好处能够把声源附近之内各种各样信息捕捉到,不是一个简单转递,这是一个Kinect最简单的介绍。 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个套装,加Kinect外加XBox 360设备,Kinect只会提供这么一个设备,外加这么一个接口,这是一体的。他的接口一般叫做AYS,就是一个USB。但是USB切掉一个角,这样一个情况你没有办法直接把这个设备插到PC上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在我们拿到XBox 360新的主机上,叫瘦版,最新XBox 360主机有这么一个专门接口用来装Kinect设备。如果你买只有这么一个设备,想在Windows上使用Kinect设备,还需要另外一个组件。这个组件就是一个转换器,这个东西美国卖20美金,咱们淘宝才卖70块钱,所以咱们很幸福。如果你买的是一个XBox 360设备的时候,你还得买一个主机才能在Kinect,原因是必须提供这么一个转换头,其实也是为了监测XBox 360的设备,我这边再插一下。 硬件一个是需要Kinect Hardware另外是AC Adapter,PPT我可以发给大家进行下载。没有提供更多额外功能,能够帮助大家把开发难度降下来,这个东西建议大家去看一下,也是一套开源东西。这是我们一个最基础介绍,我可以让大家看一下我已经做好的,你创建完之后,知道添加什么东西,这个我们来看一下。开发是一个Visual。我们现在进行一个WCF,然后我们可以去添加Add Reference,反正就在这个里面大家回头可以试试。大家可以看到在项目里面会有Microsoft直接添加进来就可以了,还有一个Coding4Fun,这个不给大家说的很详细了。然后到了我们这么一个文件里面去,上面添加这几个,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Kinect.Nui,我们进行类似识别,另外一个是Audio语言捕捉,最后如果需要添加直接分到Wpf这里面,这个功能非常简单。左边我可见光的动作,获取一个深度信息,就是一个红外光感知。我怎么样来做非常简单,首先我们来看代码,第一要添加一个Runtime nui,我们一个Runtime事例对应我们一个Kinect,会有一个显示以Initilize方式去试用,我需要用到动作捕捉等等都在后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接下来有两个东西需要添加,一个叫做Video FrameReady,当你收到第一个数据的时候会进行自动复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复发这么一个事件。这后边我们会添加一个处理函数,接下来我们要增加这样一个Video Stream。他的Image Stream Type的方式,可以多指定几个。第一个我们To Bitmap Source,利用拓展方式进来。如果不用的话,我们用的是上面这一栏,首先我们e参数里面会有一个JmageFrame,出来一个PlanarImage,这些里面都是原始数据,我们如果想把它转换成我们能够识别的类型还需要去做一个Bitmap Source指定宽度、高度,还有一个颜色值等等这样一些信息,还有DPI的值,指定完成之后我们才能做相应一些转换。我们现在一般比较直接习惯于使用ToBitmapSource,但是建议大家不要直接在这里面这么写,这样写的话相当于都会进行自动保存,效率非常低。大家只有在一些关键的时候,或者你们要拍照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直接去做这样一个拍照,同理上面数据拿出来也是相同的东西,这个就不做非常相似的解释了。最后记着当我们程序关闭的时候,要利用这么一个方法把所有资源都释放掉,因为底层会封装很多资源在里面,还会进行一个释放才能够保证。当然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事例。简单说一下,我们首先需要创建一个事例,封装一个Kinect sensor功能,我们需要用到哪些功能的时候需要指定。这是整个代码,包括Video事件和参数,这是我们一个简单调用方式,就不跟大家说了,大家可以看详细代码就行了。这是他的对象,我们传过来的参数会包括一个Fields,这里面会包括一个对象。 接下来跟大家说一下骨骼识别这部分,Kinect最多可以支持20多个骨骼点,数据对象类型是骨骼帧形式提供,每个帧里面最多可以保持20个点。大家还是看例子,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识别5个骨骼点,包括我的膝盖,手,和头部的位置识别出来,其他位置,其实这些信息都是在里面的,大家如果觉得兴趣的话可以把这些信息加进去。因为他没有任何识别,所以现在是5个点,当他能识别我身体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上面几个点,这是一个简单识别的方式。我们来看一下代码,前面基本上和我们前面的方式是一致的,也会创建一个Kinect的对象,另外我们的Runtime Options里面一定要加上骨骼识别。下面这一项增加转换,去掉一些噪声,如果不加去噪声功能的话,识别不到的信息。直接去调用FrameReady事件,有open的方式,为什么?这时候已经完成数据化了,大家可以发现那个事件没有被加进来。只有当他识别出一个人来的时候,才会有一个事件过来。所以,不需要加任何显示open方式就可以完成操作。我们参数里面获取到,首先进行获取,这里面所有动作已经被捕捉出来的动作电,捕捉完成之后会做这样一个搜索,把我们所需要用到一些点拿到,把他放在我们数据里面,接下来的话我们会把这样的数据附到对象里面去。但是需要提醒一点的是,他每一个点数据是从负一到一的浮点数,始终会在这个范围内摆动。所以,我们从负0.5到正0.5之间进行操作,这就是骨骼识别一些相应操作。接下来现在是一些已经出来的Sample Project。看到有一个兄弟玩超级玛丽,因为他没有做相应优化处理,必须要跳到一定高度才行,姚明同志可以去玩,潘长江就不用去了。还有一个虚拟试衣间,可以根据虚拟颜色,把这些虚拟衣服直接贴在你的身上,而且不会产生以前的问题,会跟着你的身体会动,这是一个现代比较多的事例。 另外,我听说也有一些国内公司在和一些医院合作,做这种所谓的手术识别远程遥控。所以,基本上这个都是我们一些事例。简单总结一下,Kinect是一个廉价的动作捕捉设备,几百块钱人民币,他应用对动作捕捉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的领域,这是他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他有可能,因为这个也是前面的问题,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展趋势非常猛的,将来以后他们的格局和PC格局怎么样发展,这个现在还没有一个争论,还是一个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但是Kinect以后绝对会有小型化趋势,这也是必须要走的趋势。另外专业领域和消费者领域,大家都知道专业领域用量不是那么大,但是他的技术更新相对来说会更快一些,因为他有这方面的驱动。消费者可能会稍微慢点,但是最后所有技术,所有专业领域一定会慢慢的,把所有技术都惠汇集到消费者领域,互联网其他技术都是这样产生的。在国内比较有希望的,比如展览展示,刚才我们说非触摸式操作领域,这些都是我们以后会努力的分享。另外现在大家都认可Kinect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但是我们如何为好的技术寻找一个好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接下来几年之内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的方式。 提问:我们公司现在正在做Kinect相关开发,想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对Kinect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有没有可能 以后成为一个一个标准外设,或者会不会在下一个操作系统当中去支持它?第二个问题目前还有一个驱动是openKinect不知道有没有试用过,本来想问一 下您,微软驱动和他们之间驱动区别? 我知道他们在做像Kinect相关的一些东西,我最早的时候试过 open Kinect确实碰到很多问题,后来微软标准版出来之后我再也没有试过那个东西。至于您前面那个问题,从长期来看,如果从技术这个层面来说,Kinect 已经具备成为下一个新的计算机交互方式可能性。但是一个好的技术转换成好产品过程,还是需要有很多工作。我们在一些专有设备上,现在非常热的互联网电视, 把这个东西作为摇控器解决方案。但是,我个人有一个看法正好也和大家交流一下,也不一定对。我觉得Kinect作为一个标准输入设备,在专业领域走的一定 会比所谓消费者走的要快。现在我们的PC,这个可能要从一个更大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从PC到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这样一个过度时期。当你硬件 设备交互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你所谓外设方式很难被固定下来,只有当这种PC模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时候,我们才可能会看到最新的输入设备。所以,我觉得 对于专有领域可能他走的会更快,比如电视,或者是像我们服务产品里面应用领域可能会更广,对于PC上现在还不好说,或者说他可能还会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 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是我自己个人看法。 提问:不知道微软内部有没有计划在操作系统层面去支持Kinect这么一个东西呢? 我也不是鲍尔默的秘书,他有什么想法我也不知道。我只能告诉你,在我所知道的行业内,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一切都属于愿景开发,还没有进入产品开发流程,是不是有什么人在做不能保证。
个人分类: 兴趣相关|3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真有影响,证据:我刚写完的文章,google立刻给收进去了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1-7-1 16:03
  我刚写完一篇博文,重发就立时三刻质疑说比尔盖茨真的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吗?   我为了让他相信,就去搜索一番,结果google一把,主体词“比尔 盖茨 院士 美国工程院”,第一篇文章就是俺刚写完的这篇。   俺似乎立刻成了权威来源,这个科学网真够牛的,被“谷歌”如此青睐,还没2分钟就给收进去了,厉害!
个人分类: 物论|316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美国工程院院士吴建福谈做科研的境界: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热度 1 qujiangwen 2011-6-29 13:50
美国工程院院士吴建福谈做科研的境界: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张楠 作为统计学者终身成就的最高荣誉,2011年度COPSS Fisher奖由美国工程院院士、乔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及系统工程系讲座教授吴建福获得。而早在1987年,他就获得40岁以下统计学者的最高奖励COPSS会长奖。迄今仅有4位学者同时囊括这两项殊荣。 吴建福在台湾成长、在美国治学,作为最早与中国内地统计学界建立联系的海外学者之一,他对内地有着相当的了解。回顾多年的科研历程,在专业之外,他对于学科发展和学风培养同样颇有见地。 日前,在中科院数学院,正式受聘为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的当天,吴建福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专访。 中国应加快品质科技的发展 在吴建福倡议下,中科院数学院质量科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质量科学研究中心。 吴建福介绍,在国际上,美国于1927年成立了后来被称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专门机构,也是为应对当时市场上充斥随意更改食品和药品成分的现象。直到1938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终于构成了FDA监管权限的核心基础。 而上世纪50年代,日本也曾面临过混乱的市场环境,政府决心狠抓企业的产品质量。品质科技应运而生。当时,美国学者戴明提出了以统计学原理改善品质的理论,通过统计学和管理学等手段,改善制造业中合格品率不高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日本产品,不论电器还是汽车,都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全面质量管理、品管七大手法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并且,得益于品质科技的发展,日本经济迅速完成了对美国的赶超。 21世纪又被称作“质量的世纪”,吴建福认为,内地制造业面临加速发展的时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从高能耗技术向低耗能技术转变。实现上述转变所必需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就是质量科学。 以汽车工业为例,吴建福介绍道,在汽车装配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多废品,因此成本很高。而以统计学手段,建模、设计实验,能够很快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炉温太高,还是操作方式不当,或是其他原因。 “假设问题解决,废品率从8%降低到4%,那么相应降低的成本可能就是几千万美元了。”吴建福说,汽车、家电、电子业目前在经济总值中的比例最大,因此这些行业通过品质科技的管理,改变可能最明显,其行业自身的技术也将获得很大的提升空间。 “FDA如今聘有超过1000名统计学家。”在目前国内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吴建福认为统计学和品质科技都大有发挥拳脚的空间。他表示,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抽样检验和数据收集,通过分析,在相应问题环节加以严格的质量监管,或许能有效减少毒食品“门”。 学科发展离不开人才梯队。质量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为应对国内迫切需要大批从事基础性、高水平的质量科研人员来支撑和延续这种转变。 吴建福表示:“对内地的工业发展,我还是很乐观。西方发达国家在步入发展正轨之前,也曾经把自己国家的工业破坏得很严重,无论FDA还是1970年成立的EPA(美国环境保护署),也是因为发生了影响很大的负面事件才建立起来。当然,对于品质监管,我们也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体制,并加快品质科技的发展。” “四大天王”太狭隘 学术界对吴建福的评价是:“他的贡献始终是专业严格性与实际重要性的理想结合”;“创建了一套现代实验设计体系,培养了一代质量科学专业工作者”;“改变了用于优化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统计学研究的面貌”。 吴建福认为,我国内地统计学早年发展有限。那时,统计学作为数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力量较弱,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对如何判断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几乎没有共识。近几年整体的科研环境中,又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 近20年来,这个学科随着国情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矫枉必须过正。要鼓励国内统计学发展,对应用工作应该给予更多照顾。应用统计学者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贡献,当然也有做方法的,可是很少能将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体系”。 吴建福很推崇严加安院士巧妙合并起来的两个成语“大道至简,大美天成”。他认为,在科学工作中,有三个“并重”,除了理论与应用并重,国内(中文)与国外(英文)、成就与风范也都应该并重。 “一位知名教授曾跟我说,在内地举办的国际会议里,尤其是应用统计领域,一场会可能有2/3的人跟不上发言者英语语速。学者听不懂,何谈交流?因此,有些资源是不是应该放到国内的中文会议及杂志上?” 但英文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对发表应用统计学论文的门槛比较高。“应用统计的英文文章比较难写。某个文章内容可能不错,但研究人员如果英文不好,有可能在第一关就被退稿了——审稿人看不懂就把你‘宰’掉了。” 要本质,不要标签,这是吴建福所强调的。 “据说有个统计学‘四大天王’的期刊榜单,包括Annals、Biometrika等。但是针对在某个领域,比如工业统计,大部分突破都是在Technometrics发表的。Annals刊载的成果,都是已经看到突破后再进行的一些构造。” 年轻人喜欢看标签:访问学者的排名高低、头衔多少,等等。当吴建福向学生介绍有学者要来实验室访问,他们最了解的,可能是这位知名学者去年拿到了美国科学院院士等等,可他究竟做什么研究,学生们不知道。 “假如你自己没有能力判断,使用一个指标最容易。但这不符合科学大国的形象。” “要质,不要量”是吴建福强调的另一个重点。 对于以SCI作为评审指标的现象,吴建福认为:“这个可以用,但不要用得太多。”如果不能客观对待SCI,有可能使科研人员在学术道路上“走火入魔”。毕竟SCI包括很多领域,不同领域引用率因性质而异。 “我们应该做的,是厚积薄发。” 在他提出的三个“要与不要”中,吴建福认为最难做到的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说:“这才是一个科学大国的境界。” 灵感+抱负-野心 “1985年5月我第一次到中国来,到现在已经26年过去了。假如20年前的中国像个穷人,现在的中国就像个富人,或者快变成富人。”吴建福说,“从历史上看,要成为真正受人尊敬的科学大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这个国家及其科学界怎么对待科研成就和学术风范。”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吴建福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3个境界来看待:Inspiration,灵感;Aspiration,抱负;Ambition,野心,或者企图。他以统计学界“大家”的经历对此进行解读。 1919年,历史上最伟大的统计学家R.A.Fisher从剑桥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农业试验站开始的。Fisher本科读数学,也读生物,但对农业没有任何接触。然而试验站有很多农业育种栽培的实验,产生很多数据,Fisher在几年内发明了两个大成果——方差分析和试验设计,当然,还有后来的似然函数。 吴建福心目中有两位统计学天才,另一位是John W.Tukey。“他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拓扑学,但他对统计学以及信号处理、电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基本贡献。”Tuke 战后,Pearson“暴怒”了,他甚至放言:“Fisher就像堂吉诃德拿着长矛要去打风车一样,他会把自己毁掉,或者他的整个理论会被毁掉。” 对声望过于渴求的Pearson几乎成了“学霸”代言人,此后却在Fisher、Neyman等人的映衬下日渐狭隘了。 吴建福认为:“中国人很有学习的劲头,两岸的华人学子都很勤奋。但是我总觉得Ambition稍多些,Inspiration比较少,这是一种感触。” “我的建议是,多点灵感、抱负,少点野心、企图,学术与风范并重。”这也正是吴建福历来倡导的:学者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术灵感与远大志向中,科学家要追求成就,这是“为”;而“有所不为”的勇气与智慧,体现的正是科学工作者的大家风范。 http://www.cas.cn/xw/zjsd/201106/t20110602_3281209.shtml
个人分类: 兴趣爱好|18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程院院士”成敏感词汇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6-3 12:01
“工程院院士”成敏感词汇
“工程院院士”成敏感词汇 163 网站报道有关工程院院士增选时,把网友的评论功能给关闭了。 这是 163 网站的一贯做法。 凡是遇到敏感话题或者敏感词汇时, 163 网站便会关闭评论功能,由此可见,“工程院院士”成了敏感词汇! 阿弥陀佛! 阿门! 啊窗! 啊户!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28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南大学7人入围工程院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全国第二
热度 3 xhisaac 2011-5-30 16:22
33 田红旗(女) 51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13 桂卫华 60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8 李劼 47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36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59 张新明 65 压力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18 李夕兵 48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64 张灼华 47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另外 何教授也同时入围,所以准确而言有8人参选。 9 何清华 65 机械电子工程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中南大学很惹眼,虽然中科院院士方面无人入围,但是工程院候选人仅次于清华,排名全国第二。 两院合计候选人,排名第7,比复旦多1人,是唯一插入”2+5“集团(清北+华五)的学校。 希望最终会有好结果。 田校长上次进入第二轮,本次是成为副校长后参选,希望大增,几率70%; 邱校长上次只差一点点,这次机会仍然非常大,几率70%; 桂卫华是2009何梁何利获得者,几率50% 张新明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几率40% 两位校长助理以及张副校长我不太熟悉,可能几率小一点。 另外 何清华教授以山河智能的身份入围,第一次参选,入选的几率比较小。
63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祝贺导师入选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热度 6 neilchau 2011-5-28 13:34
刚发现,今年入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当中,居然还有我的前导师——吴文君老师。 其实,我对吴老师知之甚少,因为我只做了他一年的学生。 说来话长,2007年本科毕业前,学校进行推荐保研。当时保研的规定是: 大学四年的各科综合成绩占50%,英语6级占50%,综合成绩排在本专业前15%的人可以推荐直接读研,并且那15%里面的前75%必须保送到本校,后25%才可以保送外校。学校的这个规定确实够狠,可以说为了留住优秀的学生,不择手段,所以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胳膊最终还是拧不过大腿的。由于我的英语6级成绩比较高,当时有幸跨入保研行列,但不幸进入了保研人的前75%,所以只能保送本校了。记得,当时我们环境科学专业好像保送了大概16个人,只有后面的四人如愿保送到外校读硕士,一个去了大连理工(硕士毕业后去了昆士兰读博),一个去了华南理工(硕士毕业后去了瑞士读博),一个去了兰州大学,一个去了河海大学。当时专业排名应该在前五的,有两名猛女,为了抗议学校的保研政策,坚决放弃保研。后来一个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烟台的一个中科院xxx所;另一个考到了厦门大学。 保研后,接下来就是选导师了。学校当时还有个政策,你可以选择全校的任何导师,跨学院跨专业都没关系,只要有导师要你。于是,我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找导师,当时搜索导师的条件有两个:一方面学术水平要高,另一方面人要好。最后,找到了吴文君老师,吴老师的学术水平当然不低,据说他老人家人又特别好。他搞天然产物农药,生物农药,农药问题搞好了,自然也解决了部分环境问题,所以跟本科专业还是沾点边的。 我跟吴老师的接触不多,能记住的见面次数甚至可以数得过来。面试时,第一次见到吴老师,他老人家身材不高,精神矍铄,思维活跃,我稀里糊涂答了那么多,他却能够一下抓住重点。后来被吴老师收到门下,大四下半学期闲着没事,找他想早点开始试验,他却说不用着急。直到那年暑假,才进实验室,开始练手。当时所做的是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活性成分,听师兄师姐们说,那些土壤是他开车亲自从青藏高原上取回来的冻土,可惜一个暑假我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浪费了吴老师的土样,说来惭愧。 吴老师的办公室位置很特殊,正好在农药研究所的正中间。办公室的门时刻敞开着,任何人有问题可以随时去找他,只要他不出差,一般都会在里面办公。当时的我,比较胆小,如果真有问题了首先会去找师兄师姐们,而不会去麻烦吴老师。后来出国签字时,找过他一次,他老人家真是忙,一边跟我说话,一边还不时快速翻阅着手头的文件,那么快的速度我还是第一次见,猜想他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当他看到我出国后的方向是Sustainable energy时,脸上有一丝失望,我赶忙解释说,因为我本科就是学环境的,他也就没再说什么,不过我知道他肯定不太高兴。在吴老师的门下,研一上了一年课,实验基本没怎么多,后来就联系出国了。出国前也不好意思去跟他老人家正式告别,一直是个遗憾。 现在,看到他老人家进入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着实为他高兴,向他祝贺。曾听人说,按常规:吴老师拿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很快就应该成为院士。但吴老师却迟迟没有,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看看今年的其他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不少都是公司或局所的这长那长,吴老师跟他们竞争,形势不容乐观。即便是跟本校的吴普特研究员相比,人家还是中科院系统的,除了部位遴选还有院士提名呢。不管怎么说,还是祝福他老人家能够顺利走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80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不能不说: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郑家奎,你为了什么?
热度 35 wenmingwang 2011-5-27 21:01
十年的伤疤,如今揭开,过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我本不想管这个事情,心想都过去这么多年就算了,但为什么把别人的工作说成是自己的呢?我不站出来说明事实真相,是对科学的不负责、对其他候选人的不敬,也是对中国工程院的亵渎。在你的材料中有如下这一段文字: 六、重要科技奖项 序号 基本信息 本人作用和主要贡献(限 100 字) 1 水稻雄性不育 K 型新质员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1 年,证书号码: F-201-2-01-01 ,主要合作者:王文明、蒋开锋等。 在王文明等人发现不育胞质的基础上,首创了 ” 粳质籼核 ” 杂交稻;研究证实了 K 胞质有利于提高杂交稻产量、品质和繁殖制种产量;从线粒体 DNA 等方面论证了 K 型不育胞质的多样性;培育了 3 个不育系和系列组合。 如果你实事求是地说你的“本人作用和主要贡献”,任何人也无可厚非:为什么把“ 首创了 ” 粳质籼核 ” 杂交稻;研究证实了 K 胞质有利于提高杂交稻产量、品质和繁殖制种产量;从线粒体 DNA 等方面论证了 K 型不育胞质的多样性;培育了 3 个不育系和系列组合。”说成是你“ 本人作用和主要贡献”呢?那明明是我做的,其中对线粒体的研究是我的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最初三个K型不育系K青A、K17A和K19A都是我亲手培育的。你的贡献应该是“K型杂交水稻的繁育和推广”,而不是所列出的这些。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呢?如果你实事求是,我不会否认你的贡献;我相信该项成果如果不是你后期的工作,是不成立的;但是,是谁做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分清楚。 附件是你的申报材料,从农科院公示上下载的。 zjk (1).doc 我忽略了一点:该提名书没有郑家奎的签字,他可以不承认。请大家帮个忙,去 http://www.chinawestagr.com/homePage/showAffiche.asp?id=124 把附件下载下来,可能到时候需要大家帮我证明一下,我没有篡改他的材料,以免他们抵赖。多谢了!
13856 次阅读|52 个评论
给工程界名人以“工程院院士”以外的安排
热度 2 zhangxw 2011-5-27 18:38
给工程界名人以“工程院院士”以外的安排 最近关于院士评选又被社会、舆论界多有指责。这里我提出一个办法:停止新工程院院士选举,代之以“勋章”之类的国家级表扬给工程界名人,使他们有成就感、荣誉感。而不要大家都去拼论文 . 新“勋章”获得者应当是: 在重要工程项目中起过重要作用(经过时间考验的)。例如在我国自己研制成功导弹、建设了大型桥梁、开发了一套新的业务系统 - 如高铁,成功地开发了新技术(如王选的印刷业的改造)等填补重要的国防、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空白并且成功者。 这些人不需要是科学家,不一定非要有多少学术论文,不要用科学家的标准衡量他们。但是从国家角度看他们确实推进了我国的国防、工程、农业、技术等重要领域的进步。 给勋章就是以国家名义对他们的突出贡献的承认。但是这种承认最好不要与官位、工资、奖金挂钩,有名无利为好。 以上勋章也可以把艺术、文学等领域包括进去。另外,某些人业绩那么大,但是坚持多年,也可以设个终身成就奖(如老的名教授、名演员)。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8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程院:院士增选存在“助选”行为
热度 3 lihujun 2011-5-27 14:36
工程院:院士增选存在“助选”行为 2011年05月27日 13:38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工程院称,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和“拉票”    【财新网】(记者 李虎军) 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正在进行之中,“院士”的头衔吸引了不少人士及其所在单位。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在其网站透露,近期有院士反映,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和“拉票”。   此外,有的院士所在单位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当要求,严重干扰了院士候选人正常的提名工作,引起了院士的强烈反感和社会的不满。   中国工程院在致全体院士的信中,希望院士们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不参与以“助选”“拉票”为目的的各类活动或会议,不接受各种名目的礼品礼金,对于情况恶劣的要大胆举报。   中国工程院同时致信院士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希望他们严格自律,洁身自好,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助选”和“拉票”活动。   该院还在另一封专门给院士候选人的信中称,根据历年院士增选工作的经验,可能会有人假冒中国工程院某领导、某院士或院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以各种借口向候选人推销所谓的书籍、礼品或纪念品;或以各种名义欺骗候选人向中国工程院领导、院士或院机关工作人员赠送礼品、礼金;甚至冒充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或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名义约见候选人等。工程院提醒有效候选人谨防上当受骗。
39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兰大校长周绪红凭什么竞选院士?
热度 4 冯用军 2011-5-26 21:23
在院士候选人及其相关组织“跑院士”、贿选、拉票等公开的秘密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持续发酵和成为常态的时候,其实,我批评与不批评对两院而言,影响都不大。因为,选院士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贪污腐败的温床,院士本身就是特权的象征。其实,早在10年前,我就提出,应该废除院士制度,让院士成为一种学术道德声誉而非巧取豪夺权钱实利的招牌。 我曾经基于我们做的《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发表了1篇文章《 竞选两院院士10大秘笈 》,提出了10点,为很多一心想申报院士的人指了条明路,也帮助很多人今年成功成为两院院士候选人: 当选院士基本路径: 好大学(至少是211)+理工农林医专业+中科院求学或研究经历+博士学位+海归(最好有)+处级以上职位(工程院最好是省部级)+国家3大奖2等奖及以上+良好人脉关系(尤其是有院士推荐)+申报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公关能力(高校300万+省市区200万,至少要500万的跑路费) “跑院士”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强大的利益组织集体在攻关,还有专门的成果包装公司和推介公司。只要你有院士投票权,院士增选活动一开始,邀请开会的、邀请讲学的、邀请考察的、邀请荣誉博士的,纷至沓来,不绝于途,而且很多就是靠这种门道混上去的院士更是装得盆满钵满、双手笑纳。 中国院士研究院: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10点,不想当院士都难。 兰大人才贡献力和科技贡献力连年下降,但是现任兰大校长周绪红却能竞选院士,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任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任长安大学校长、党委常委;2006年5月至今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现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程》、《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主要起草人和建设部行业标准《低层轻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技术要求》编制组负责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主编、《建筑结构学报》、《钢结构》、《建筑钢结构进展》和《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编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学科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万名骨干教师计划项目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   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和参编教材与专著8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62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建议中科院工程院改名中国干部院
热度 4 冯用军 2011-5-26 18:08
等这一轮增选完毕,中国工程院就是名副其实的“部级干部一礼堂、厅级干部一操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党中央、国务院申请更名为“中国干部工程院”(COI)了。 据了解,部分院士候选人及其单位,以公家的名义和纳税人的血汗钱学习地方政府设立驻京办事处的经验,在京设立“院士办公室”,一是负责向两院及有关单位和院士“跑院士”(推销院士候选人),二是负责接待本省院士或对本单位持友好态度的院士(含挖院士)。 真学者直面惨淡的学术人生、正视金钱和权力碰撞出的鲜血,继续埋头苦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建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设行政部,或者叫官员部、公务员部、富豪部、总部,甚而直接改为 中国干部工程院、中国干部科学院 ,主要遴选国企负责人和省部级以上干部,国家的为荣誉院士、省部级以上的为资深院士、厅局级的为院士及第、县处级的为同院士出身,索性烂就烂到底,大烂然后大治。 新增官员俱乐部,想当院士的,至少是省部级干部,这样,大家都“俱乐”了,何乐而不为呢?!! 前年,两院院士出来后,我有个统计《 2009工程院新增院士 》,新增大陆籍41人,其中有行政职位者21人,占总数的51.22%。另有《 2010年度国家3大奖得主职务初步统计 》。 报载,中国工程院5月25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包括: 中石化董事长、原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 中石化副总曹耀峰 原中石油副总胡文瑞 中电投副总张晓鲁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沈晓明 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 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 安监总局原副局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 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凤懋润   目前,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已有44名院士,其中28人同时是其他学部的院士。该学部的院士中,有: 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 原大庆油田董事长、原黑龙江省副省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玉普 原水电部副部长、原能源部副部长、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佑楣 原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栾恩杰 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 原鞍钢董事长刘玠 在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其他学部的有效候选人包括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等。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共314人;公示时间为1个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11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14人。现予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将于近期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本单位有效候选人和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有关情况。5年之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将同时在调出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1个月(从公示之日算起)。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规定,如对候选人公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请于2011年9月15日之前,将书面意见以真实身份署名,寄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邮编:100190)。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见。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数学物理学部(共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尤峻汉 74 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2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3 王牧 48 晶体生长物理学 南京大学 4 王顺金 73 核物理、理论物理 四川大学 5 邓小刚 50 流体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6 卢炬甫 63 天体物理 厦门大学 7 史生才 46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 叶友达 47 空气动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9 叶向东 48 动力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叶沿林 55 核物理 北京大学 11 向涛 48 凝聚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2 庄鹏飞 53 核物理 清华大学 13 祁力群 65 运筹学 香港理工大学 14 何红建 46 粒子物理理论 清华大学 15 佘振苏 48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16 张旭 42 数学 四川大学 17 张继平 52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18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9 张富春 65 凝聚态物理 香港大学 20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1 李锋 50 流体力学、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22 李有泉 48 理论物理 浙江大学 23 李重生 64 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24 李嘉禹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5 杜东生 71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6 汪卫华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7 汪景琇 67 太阳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8 邵启满 48 概率统计 香港科技大学 29 陆坤权 71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0 陈十一 54 力学 北京大学 31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32 陈志明 45 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3 周向宇 46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4 孟杰 45 核物理、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35 宗传明 48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36 欧阳颀 55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37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38 范更华 54 数学 福州大学 39 郑伟谋 65 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0 姚凯伦 67 凝聚态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41 段海豹 55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2 赵刚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43 赵政国 55 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4 徐洪杰 56 核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45 莫毅明 55 数学 香港大学 4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4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8 盛政明 44 等离子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49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50 黄涛 71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51 景益鹏 4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52 程崇庆 54 数学 南京大学 53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 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4 戴子高 46 天体物理 南京大学 55 魏悦广 51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化学部(共4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于吉红(女) 44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2 马大为 47 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 马光辉(女) 46 生物化工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4 方维海 55 物理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5 毛在砂 67 化学反应工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6 王利祥 46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王彦吉 63 刑事科学技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8 王柯敏 53 分析化学 湖南大学 9 帅志刚 48 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 10 田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11 刘云圻 62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13 刘育 57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14 孙世刚 56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15 孙红哲 46 无机化学 香港大学 16 安立佳 46 高分子物理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7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18 吴玮 48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19 张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20 张洪杰 57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1 张新荣 54 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 22 李永舫 6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3 李玉良 61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4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25 李前树 69 物理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 26 李峻柏 46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7 杨芃原 62 分析化学 复旦大学 28 杨秀荣(女) 65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9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0 杨金龙 45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1 杨柏 4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吉林大学 32 杨震 51 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3 陆小华 51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34 陈国南 62 分析化学 福州大学 35 陈接胜 46 无机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 36 岳建民 49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37 侯雪龙 56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38 俞书宏 43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9 赵宇亮 48 分析化学、放射化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40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1 席振峰 48 金属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 42 寇元 63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43 梁宏 46 生物无机化学 广西师范大学 44 谢作伟 47 有机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45 韩布兴 53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7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孔祥银 46 医学遗传学和医学 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 2 王书荣 71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王文 43 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4 王岩 49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 5 王松灵 48 口腔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6 王明鑫 56 生化专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7 王海燕(女) 73 内科学(肾脏内科) 北京大学 8 王喜军 49 中医药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9 任东 48 昆虫学 首都师范大学 10 刘耀光 57 作物遗传学 华南农业大学 11 孙之荣 64 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清华大学 12 孙树汉 58 遗传学 第二军医大学 13 朱永官 43 环境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14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15 朱军 62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16 何祖华 48 植物生理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7 吴清玉 59 心脏外科学 清华大学 18 张大兵 43 作物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19 张旭 49 神经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 张其清 57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21 张学军 55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2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2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24 李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5 李素芝 57 高原病 西藏军区总医院 26 杨安钢 57 免疫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7 杨晓(女) 44 发育遗传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28 杨维才 47 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9 沈中阳 48 肝脏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30 邵一鸣 54 医学病毒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 陈子江(女) 51 妇产科学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附属 省立医院) 32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33 陈晔光 46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34 周广胜 45 生态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5 金会庆 54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 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 36 哈木拉提·吾甫尔 51 民族医学 新疆医科大学 37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38 胡兰(女) 43 遗传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39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40 赵劲民 48 骨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 41 赵继宗 65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42 郝小江 59 天然药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43 饶毅 49 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 北京大学 44 凌锋(女) 59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45 徐安龙 48 比较与进化免疫学 中山大学 46 徐涛 40 细胞生物物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47 格日力 58 临床医学 青海大学 48 郭亚军 55 肿瘤学 第二军医大学 49 钱前 49 作物种质资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 50 高福 49 结构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51 康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52 曹晓风(女) 46 植物表观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研究所 53 曹谊林 57 医学(组织工程学) 上海交通大学 54 梁秉中 70 骨外科,显微外科,骨质 疏松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55 梁雪儿(女) 49 病理学 香港大学 56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57 彭少麟 54 生态学 中山大学 58 彭宝淦 47 骨外科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59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60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61 蒋建东 52 药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62 蒋澄宇(女) 46 呼吸分子病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63 韩泽广 47 医学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64 韩家淮 51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65 慈龙骏(女) 76 荒漠化防治、景观生态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66 裴端卿 46 干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 健康研究院 67 谭华荣 55 微生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68 黎志康 57 植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69 黎晓新(女) 61 眼科学 北京大学 70 薛红卫 41 植物分子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71 瞿佳 55 眼科学、视光学和视觉科学 温州医学院 地学部(共5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王二七 61 构造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王会军 47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 王成善 59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 王学求 49 勘查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6 王椿镛 65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7 冯志强 47 石油地质勘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8 史培军 52 自然地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9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0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11 宇如聪 49 大气动力学 中国气象局 12 庄国顺 64 大气化学 复旦大学 13 成秋明 51 数学地质、矿产普查 与勘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4 朱伟林 55 海洋石油地质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5 何大明 52 水文地理学 云南大学 16 张小曳 48 大气气溶胶与全球变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17 张立飞 48 岩石学 北京大学 18 张忠杰 47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李子颖 47 铀矿地质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 李建平 42 气象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1 李献华 49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杨树锋 64 构造地质学 浙江大学 23 沙金庚 62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4 陈鸣 54 矿物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5 陈中原 58 自然地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26 陈发虎 48 环境变化 兰州大学 27 陈仲良 57 气象学 香港城市大学 28 陈晓非 53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陈骏 56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30 周成虎 4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1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32 侯增谦 50 矿床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33 宫辉力 54 信息水文地质 首都师范大学 34 段振豪 51 计算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5 赵志新 64 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36 赵思雄 71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7 郝芳 4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8 夏军 56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9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 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40 高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1 高抒 54 海洋地质学 南京大学 42 崔鹏 53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 保持学(山地灾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3 黄思训 64 大气科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44 黄润秋 47 工程地质学 成都理工大学 45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46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 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7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48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49 葛全胜 48 自然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0 蔡运龙 63 地理学 北京大学 51 樊杰 50 经济地理与区域 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2 濮祖荫 74 空间物理学 北京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3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马龙生 70 精密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2 尹浩 5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3 王小云(女) 44 信息安全 清华大学 4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5 王永仲 66 光学工程 军械工程学院 6 王立军 64 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与物理研究所 7 王建宇 52 光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8 王巍 44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9 田捷 51 模式识别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10 刘伍明 51 光学与量子信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1 吕建 51 计算机软件 南京大学 12 朱嘉麟 70 半导体 清华大学 13 许京军 45 光子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14 应明生 47 计算机科学理论 清华大学 15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16 张荣 47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南京大学 17 李建中 6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9 李景镇 70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0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1 杨德仁 47 半导体材料 浙江大学 22 陆贵文 53 微波及天线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 23 陈武凡 61 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 24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 技术安全研究所 25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26 赵葆常 72 光学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所 27 郝跃 53 微电子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8 骆清铭 45 生物医学光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29 唐远炎 67 计算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重庆大学、澳门大学 30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31 徐秋霞(女) 68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32 曹希仁 66 控制系统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 33 梅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34 黄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35 程代展 65 系统与控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6 董胜波 50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 技术科学部(共5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汉 47 机械电子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 丁玄同 63 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3 方岱宁 53 固体力学 北京大学 4 王汉功 70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5 王其亨 64 建筑历史与理论 天津大学 6 王秋良 45 超导电工学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7 卢天健 46 固体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 8 叶志镇 56 材料物理化学 浙江大学 9 刘治国 67 功能材料 南京大学 10 刘维民 48 润滑材料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 向锦武 47 飞行器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朱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江涌 48 高级自动寻的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14 闫楚良 63 飞机寿命与可靠性科学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蓝天时代飞机强度研究所 15 何满潮 55 矿山工程岩体力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6 吴学仁 64 断裂力学、疲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7 张立德 72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8 张柏楠 49 空间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19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20 李东旭(女) 54 飞行器设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1 李行伟 58 环境水力学、环境水利工程 香港科技大学 22 李宏男 53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3 李应红 48 航空推进技术 空军工程大学 24 李国英 47 水利水电工程 黄河水利委员会 25 杨锐 46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6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7 陆卫 49 红外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8 陈仙辉 48 材料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9 林家浩 70 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30 郑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31 金红光 54 工程热物理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32 俞大鹏 52 无机材料科学 北京大学 33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34 段广仁 49 控制理论与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35 段进 50 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 东南大学 36 赵阳升 55 采矿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37 倪晋仁 48 水利工程,环境工程 北京大学 38 唐春安 53 岩土与采矿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39 徐世烺 57 水利与土木结构工程 浙江大学 40 殷敬华 64 高分子材料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41 郭烈锦 47 热能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42 崔福斋 65 生物材料 清华大学 43 常进 44 航天应用技术和空间遥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44 常青 53 建筑学 同济大学 45 曹一家 4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湖南大学 46 彭练矛 48 材料物理 北京大学 47 韩祖南 62 导弹总体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48 蒙大桥 53 核材料研究及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研究所 49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 与工程研究所 50 管晓宏 55 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51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52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53 滕锦光 47 结构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54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55 魏钟铨 73 飞行器总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科学时报》 (2011-05-23 A3 专题)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共485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共485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2011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共 485 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2011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遴选工作已经结束。经形式审查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有效候选人共 485 人,现予公布。 自即日起,每位有效候选人的提名材料将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的要求在其工作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一个月。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50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包起帆 60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 陈善广 48 人机与环境工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部委遴选 3 笪良龙 44 水声工程 海军潜艇学院 部委遴选 4 丁荣军 49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冯煜芳 48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院士提名 6 甘晓华 54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7 葛世荣 48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中国矿业大学 部委遴选 8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9 何清华 65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0 何正嘉 6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11 胡 斌 45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2 黄 强 65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部委遴选 13 黄 松 63 军用车辆工程 东风汽车公司 院士提名 14 黄庆学 50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太原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5 黄玉美(女) 6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6 姜澄宇 6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17 蒋庄德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18 康 熊 56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19 李 骏 53 车辆设计与制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0 李德群 65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21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22 刘宏民 52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燕山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3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4 娄延春 48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沈阳铸造研究所 部委遴选 25 马运义 68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26 宓传龙 59 电器设计制造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 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27 彭 凡 48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宁夏共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8 钱立志 47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解放军炮兵学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9 芮筱亭 54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30 孙 聪 50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31 孙逢春 53 车辆设计与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2 唐长红 52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3 田红旗(女) 51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34 王学军 57 动力机械设计制造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5 吴光辉 51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36 吴玉厚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沈阳建筑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7 肖龙旭 49 控制理论与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38 熊诗波 72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39 徐小力 59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0 杨 伟 48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41 杨宝奎 67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部委遴选 42 杨绍卿 70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 43 易小刚 47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易振明 56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5 张 军 45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46 张兵志 55 军用车辆工程 总装备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47 张恩和 7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院士提名 48 张立彬 55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浙江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9 周自全 70 航空宇航系统工程与理论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院士提名 50 朱英富 69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55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边信黔 69 控制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部委遴选 2 陈 纯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文元 66 微电子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4 陈志杰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程兆谷 69 激光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部委遴选 6 褚 健 48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7 慈林林 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8 丁文华 55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中央电视台 部委遴选 9 董金春 5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0 段宝岩 56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1 费爱国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12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桂卫华 60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4 何 友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5 何克清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16 胡传平 51 控制系统工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17 黄永勤(女) 5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18 姜会林 65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9 姜廷顺 61 控制系统工程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院士提名 20 蒋林涛 6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部委遴选 21 孔志印 46 信息安全技术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22 李得天 4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部委遴选 23 李少谦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4 李天初 6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5 刘 宏 44 机器人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26 刘泽金 47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27 陆 军 46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8 吕跃广 47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9 马佳光 69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30 尼玛扎西 47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齐润东 48 雷达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 部委遴选 32 任建岳 58 应用光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33 苏 毅 69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34 隋亚刚 56 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35 孙凝晖 43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6 王 健 4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7 王桂强 51 应用光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部委遴选 38 王建新 5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39 王清月 72 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40 王耀南 5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1 魏少军 53 微电子技术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42 吴汉明 59 微电子技术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3 吾守尔 . 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杨秉新 71 光电子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〇八所 院士提名 45 杨小牛 50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部委遴选 46 杨知行 65 广播与电视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47 姚富强 5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8 游志胜 6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49 余少华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0 张 平 52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51 张广军 4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52 赵沁平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3 郑纬民 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4 朱光武 67 传感器技术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55 庄钊文 53 信号处理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64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蔡玉良 4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 陈 晓 71 金属材料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院士提名 3 陈芬儿 53 精细化工 复旦大学 院士提名 4 陈国强 47 高分子化工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5 陈建敏 52 复合材料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6 陈祥宝 55 复合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7 陈小龙 47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8 丁建生 56 有机化工 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9 丁文江 58 金属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10 杜 磊 68 含能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院士提名 11 高雄厚 48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2 顾松青 64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公司 部委遴选 13 韩恩厚 49 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部委遴选 14 何德玶 71 功能材料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15 蹇锡高 65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6 蒋百灵 51 金属材料 西安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7 介万奇 52 材料合成与加工 西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18 李 劼 47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19 李 卫 53 功能材料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0 李贺军 53 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21 李世普 64 生物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2 李旺兴 48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 院士提名 23 李言荣 48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24 李元元 52 粉末冶金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5 李仲平 46 复合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26 刘 浏 60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7 刘长令 47 精细化工 中国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8 刘家明 50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9 刘仁生 58 矿物加工 山西潞安矿业 (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0 刘玉岭 69 材料科学与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龙 军 54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32 聂祚仁 48 粉末冶金 北京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3 潘 峰 47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34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35 乔金樑 52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选 36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37 宋宝珍(女) 6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8 宋修明 54 冶金环境工程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9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0 万林生 60 有色金属冶金 江西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1 王富耻 62 材料合成与加工 北京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42 王海舟 71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43 王玉忠 50 有机高分子材料 四川大学 部委遴选 44 魏 飞 48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化工系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5 翁 端 53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46 吴 锋 60 功能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47 吴冲浒 65 有色金属冶金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厦门钨业股份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8 武高辉 56 复合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49 肖志国 48 无机非金属材料 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50 谢建新 53 压力加工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51 徐惠彬 51 功能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 52 徐龙伢 47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53 姚 燕(女)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 54 姚献平 60 精细化工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55 余增亮 67 生物化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6 张宝砚(女) 68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57 张道炽 68 复合材料 桂林空军学院 部委遴选 58 张建春 53 高分子化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9 张新明 65 压力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60 郑书忠 54 精细化工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部委遴选 61 郑裕国 49 生物化学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62 周东祥 68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63 周清跃 50 金属材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64 朱建勋 50 材料合成与加工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58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蔡美峰 68 非能源矿产开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 蔡希源 61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 陈 勇 5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院士提名 4 程杰成 48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 5 程树康 65 电气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6 邓运华 48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海油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7 董连慧 54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省、市、自治区遴选 8 冯伟忠 56 热能动力工程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9 郭剑波 51 电气工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0 何学秋 49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11 胡千庭 53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中国科协遴选 12 黄源芳 71 水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13 康红普 45 煤炭开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4 李 宁 52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士提名 15 李 阳 52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6 李丕龙 48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17 李文昌 49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省、市、自治区遴选 18 李夕兵 48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9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0 林 君 56 地质与矿产探测 吉林大学 院士提名 21 林大泽 47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青海山金矿业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2 刘 扬 53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3 刘利人 66 水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24 毛景文 54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5 缪协兴 51 煤炭开发 中国矿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6 倪明江 62 热能动力工程 浙江大学 部委遴选 27 潘桂棠 69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部委遴选 28 钱荣钧 66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 29 史进渊 54 热能动力工程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30 苏万华 69 热能动力工程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31 孙继平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2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3 汤广福 44 电气工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34 王国法 50 煤炭开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35 王继仁 54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6 王开华 64 核能工程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37 王双明 56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38 王运敏 55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39 吴剑峰 48 热能动力工程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40 吴永平 51 煤炭开发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1 吴宗鑫 73 核能工程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院士提名 42 伍法权 55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43 武 钢 52 电气工程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武 强 51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 45 夏佳文 46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6 邢 继 46 核能工程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47 徐 銤 74 核能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48 杨春和 49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9 杨其国 49 热能动力工程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0 姚兴佳 6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沈阳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51 殷跃平 50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2 殷作如 50 煤炭开发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53 张 闯 66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4 张伯明 62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5 张玉卓 4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6 赵宪庚 57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部委遴选 57 赵振堂 50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58 庄灿涛 68 地质与矿产探测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部委遴选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53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鲍家声 7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南京大学 院士提名 2 查宗祥 60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部委遴选 3 陈 军 54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 陈敖宜 66 结构工程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5 陈明宪 60 桥梁工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 中国科协遴选 6 陈同滨(女) 57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 7 陈文斌 54 水利水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8 陈祥福 68 岩土工程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院士提名 9 陈晓光 50 道路与铁路工程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10 崔 愷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1 杜兰萍(女) 51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公安部消防局 部委遴选 12 杜修力 4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3 杜彦良 54 道路与铁路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4 范期锦 66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5 冯夏庭 46 岩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16 龚晓南 66 岩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17 韩振勇 46 桥梁工程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18 胡春宏 49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9 蒋树屏 59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20 李华军 49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1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2 李决龙 52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海军海防工程技术室 部委遴选 23 李云贵 48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4 郦能惠 70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25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26 刘旭锴 46 桥梁工程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27 吕西林 56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28 罗继杰 59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部委遴选 29 马 军 48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30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钮新强 48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2 彭永臻 62 市政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3 全永燊 69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34 谭述森 69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部委遴选 35 唐玉恩(女) 67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6 田军仓 53 农田水利工程 宁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7 汪孝安 57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8 汪易森 66 水利水电工程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9 王 超 52 水文学与水资源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0 王 炜 51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1 王复明 54 岩土工程 郑州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2 王明孝 46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中国人民解放军 68029 部队 部委遴选 43 吴欣之 61 结构工程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肖绪文 58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45 徐恭义 48 桥梁工程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46 晏志勇 52 水利水电工程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47 杨林江 49 土木工程材料 贵阳高新兰亭高科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48 张 鸿 49 桥梁工程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49 张喜刚 49 桥梁工程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50 张肖宁 60 道路与铁路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51 郑健龙 57 道路与铁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52 周绪红 54 结构工程 兰州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3 朱 颖 48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40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 坚 49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部委遴选 2 陈洪章 49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部委遴选 3 陈立奇 66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院士提名 4 董 川 47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山西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5 董超华(女) 66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6 端义宏 47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 部委遴选 7 段 宁 61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部委遴选 8 何金海 69 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9 贺克斌 48 大气污染防治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 10 黄日波 52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广西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11 蒋兴伟 52 海洋技术工程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2 金凤燮 66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大连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3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14 李嘉禄 64 纺织工程(含纺织装备与控制) 天津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5 李乃胜 53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 16 林而达 64 应用气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部委遴选 17 刘文清 57 环境监测与标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18 刘永定 66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部委遴选 19 陆汉城 66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20 罗文德 70 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院士提名 21 马建中 51 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 陕西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2 潘家华 54 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部委遴选 23 施楣梧 54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 24 宋君强 48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25 陶肖明(女) 53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26 王 桥 53 环境信息技术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部委遴选 27 王如松 63 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8 王子健 57 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9 吴 兑 59 应用气象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部委遴选 30 吴清平 48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吴振斌 54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2 谢剑平 51 烟草科学与工程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部委遴选 33 杨志峰 47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北京师范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4 业渝光 65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部委遴选 35 俞建勇 47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东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36 曾光明 48 固本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 37 张远航 53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8 赵杰文 66 食品工程 江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9 朱蓓薇(女) 54 食品科学 大连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0 朱利中 51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农业学部( 52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毕英佐 66 预防兽医学 华南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 曹卫星 5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3 陈 志 56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遴选 4 陈化兰(女) 42 预防兽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院士提名 5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6 陈如凯 70 作物遗传育种 福建农林大学 院士提名 7 陈学庚 64 农业机械化工程 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 部委遴选 8 党占海 56 作物遗传育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9 董树亭 58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山东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0 高焕文 72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11 金继运 60 植物营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部委遴选 12 康绍忠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李 坚 68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 14 李德发 57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15 李登海 61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16 李景富 67 蔬菜学 东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7 李仕贵 45 作物遗传育种 四川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8 李天来 55 蔬菜学 沈阳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9 李杨瑞 54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20 李增智 65 森林保护学 安徽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1 刘秉华 66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部委遴选 22 刘务林 58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23 沈建忠 48 基础兽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24 施季森 59 林木遗传育种 南京林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5 石德顺 48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广西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6 宋宝安 48 农药学 贵州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7 田大伦(女) 71 森林生态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8 万建民 51 植物生物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29 王 涛 5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0 王清印 58 水产养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部委遴选 31 王有年 60 果树学 北京农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32 吴孔明 46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3 吴普特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4 吴文君 66 农药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35 夏庆友 46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西南大学 部委遴选 36 谢庭生 68 土地资源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37 许为钢 52 作物遗传育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38 叶尔夏提•马力克 66 畜牧学 乌鲁木齐市绒山羊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39 印遇龙 5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部委遴选 40 于贵瑞 51 应用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1 喻树迅 57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部委遴选 42 袁寿其 48 农业机械化工程 江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43 张国范 57 水产养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部委遴选 44 张和民 50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省、市、自治区遴选 45 张守攻 53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6 张新友 47 作物遗传育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47 张永成 57 作物遗传育种 青海大学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48 赵春江 47 农业信息化工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49 赵振东 68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50 郑家奎 50 作物遗传育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51 朱 明 53 农产业加工与贮藏工程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部委遴选 52 朱有勇 55 植物病理学 云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医药卫生学部( 69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蔡宝昌 58 中药制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 蔡光先 60 中医内科学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3 曹洪欣 53 中医基础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院士提名 4 陈庆铿 64 生理学 高雄长庚纪念医院 院士提名 5 丛 斌 53 法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6 樊 嘉 53 肿瘤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7 付 丽(女) 5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院士提名 8 韩德民 60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9 韩雅玲(女) 58 心血管病 沈阳军区总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0 韩忠朝 58 生物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1 侯树勋 68 骨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12 胡盛寿 54 胸心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黄从新 60 心血管病 湖北省人民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14 黄璐琦 43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5 黄跃生 53 烧伤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16 姜洪池 61 普通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17 蒋国梁 63 放射生物学及放射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部委遴选 18 金 奇 52 医学微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19 金少鸿 64 药物分析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院士提名 20 匡海学 55 中药化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21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院士提名 22 李 宁 59 普通外科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部委遴选 23 李 松 46 药物化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4 李校堃 47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温州医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25 李云庆 49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四军医大学 部委遴选 26 李兆申 54 消化系统病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7 凌沛学 47 生物药学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28 刘 进 54 麻醉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部委遴选 29 刘家健 67 药物化学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部委遴选 30 卢彦昌 46 药物化学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1 吕圭源 56 中药药理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2 罗永章 49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33 马 丁 54 妇产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院士提名 34 宁 光 48 内分泌与代谢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35 彭 成 47 中药药理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36 钱忠明 60 药理学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37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院士提名 38 苏定冯 58 药理学 第二军医大学 部委遴选 39 孙立忠 50 胸心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40 谭仁祥 50 药物化学 南京大学 部委遴选 41 田志刚 54 免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42 仝小林 55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科协遴选 43 汪 建 57 生物技术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44 王 琦 68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院士提名 45 王 锐 48 药物化学 兰州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46 王锋鹏 66 药物化学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47 王广基 58 药理学 中国药科大学 院士提名 48 王军志 55 生物药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部委遴选 49 王小宁 53 生物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 院士提名 50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51 王峥涛 55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52 温 浩 53 普通外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53 吴侔天 59 运动医学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 部委遴选 54 徐建国 59 医学微生物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院士提名 55 杨培增 54 眼科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56 叶 健(女) 50 法医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部委遴选 57 于常海 56 生物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 58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9 詹启敏 52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院士提名 60 张 学 46 医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61 张辰宇 44 医学细胞生物学 南京大学 院士提名 62 张大宁 66 中医内科学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63 张志愿 60 口腔颌面外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64 张灼华 47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65 赵春华 48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66 赵继宗 65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67 赵堪兴 65 眼科学 天津市眼科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68 朱宝泉 64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69 邹节明 68 中药制药学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工程管理学部( 44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曹耀峰 57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 范如玉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解放军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 部委遴选 3 凤懋润 6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交通运输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 傅成玉 6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郭文叁 5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6 韩贵清 57 农业工程管理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7 何浩明 63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8 何建坤 6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部委遴选 9 胡思继 72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综合运输研究所 院士提名 10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1 胡晓峰 54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国防大学 部委遴选 12 黄季焜 48 农业工程管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部委遴选 13 黄维和 53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4 金智新 5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15 孔 平 54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16 李 浩 5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17 李善同(女) 66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18 林茂光 62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 部委遴选 19 林宗坚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0 刘正光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艾奕康有限公司 AECOM 院士提名 21 马庆国 65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浙江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22 彭 寿 50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市、自治区遴选 23 邱菀华(女) 64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4 闪淳昌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部委遴选 25 沈晓明 48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院士提名 26 汪寿阳 52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27 王 俭 5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8 王 信 53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29 王安建 5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30 吴季松 66 环境与轻纺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31 吴启迪(女) 63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32 于康震 51 农业工程管理 农业部 部委遴选 33 袁家军 48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34 翟虎渠 60 农业工程管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部委遴选 35 张积耀 57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6 张基尧 66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7 张文学 54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8 张晓鲁(女) 5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39 张新国 52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中国航空研究院 部委遴选 40 赵晓哲 47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部委遴选 41 郑 健 4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部委遴选 42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43 周大地 64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 44 朱道立 65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同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科学时报》 (2011-05-25 A1 要闻 )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16794 次阅读|8 个评论
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员的回应十分荒唐!
热度 1 xscjack 2011-5-26 14:23
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员的回应十分荒唐! 众所周知,院士评选不是单纯的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能力的肯定。 当选院士,意味着要在本职学术岗位承担权利和义务,社会会给予更多期望。 已离开学术岗位,不再专门从事学术工作的人,是很不适合做院士的。因为院士工作同样是一份高度职业化的工作! 同理,各级各类官员,其管理岗位的工作往往也是高度专业化的。一个人怎么可以承担两份高度职业化的工作呢?! 哪个雇主愿意在一个高度职业化岗位聘请一个兼职工作着呢? 各级各类官员是靠人民来养活的,理应尽心尽力在其管理岗位为人民工作。如果离开科研岗位的工作人员, 当选院士,并且兼职从事科研工作,会顺理成章的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本属于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资源、特别是经费, 这对学术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就相当于,企业的高管不得兼职从事、与其工作企业相同经营的业务一样,是一个道理。
个人分类: 按类别|2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员的回应十分荒唐!
xscjack 2011-5-26 14:21
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员的回应十分荒唐! 众所周知,院士评选不是单纯的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能力的肯定。 当选院士,意味着要在本职学术岗位承担权利和义务,社会会给予更多期望。 已离开学术岗位,不再专门从事学术工作的人,是很不适合做院士的。因为院士工作同样是一份高度职业化的工作! 同理,各级各类官员,其管理岗位的工作往往也是高度专业化的。一个人怎么可以承担两份高度职业化的工作呢?! 哪个雇主愿意在一个高度职业化岗位聘请一个兼职工作着呢? 各级各类官员是靠人民来养活的,理应尽心尽力在其管理岗位为人民工作。如果离开科研岗位的工作人员, 当选院士,并且兼职从事科研工作,会顺理成章的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本属于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资源、特别是经费, 这对学术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就相当于,企业的高管不得兼职从事、与其工作企业相同经营的业务一样,是一个道理。 工程院候选院士名单遭质疑 多位高官高管入选 2011年05月26日02:38 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 612 ) 字号: T | T 工程院候选院士名单遭质疑 多位央企高管、政府高官入选工程院 回应不能因职务身份拒人于门外 本报讯(记者商西)昨天,中国工程院发布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共485人,提名材料将公示一个月。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奇数年进行,每次名额不超过60。今年增选工作年初启动,由单位推荐、部门遴选和院士提名,并经形式审查和主席团审定,昨天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 485位候选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管理部门等。名单公布后,即有人统计发现,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如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原中石油副总胡文瑞、中电投副总张晓鲁、神华宁煤董事长王俭等。 除企业高管外,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原安监总局副局长闪淳昌、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政府高官也在候选人之列。 针对这份名单,网上已现各种声音,有人质疑评选标准,有人认为是院士官僚化的表现,也有人觉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没有什么不合理。 对此,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现任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大学校长等职,并不能否认其以前从事过科学技术工作,且目前不少企业老总仍在承担部分科研工作,掌握前沿的工程技术,故不能因职务身份就将这些人拒之门外。 他强调,在增选程序中,工程管理学部的候选人需放入其他8个学部中评选,看其是否有真正的工程背景,完全是行政职务将不符合规定。“工程院院士考量的是曾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无论是什么身份,需要满足的标准是统一的”,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同等职称的专家,方可被提名。 “工程院此前历经9次增选,一直严格把关”,此工作人员介绍,在后续评审和选举环节,还将特别关注候选人的学术背景。“名单现在已经公示,如果存在大家担心的问题,会反映到我们这里。” 按照程序,有效候选人将经两轮评审和选举最终确定新院士名单,新增院士名单拟于今年11月份公布。 工程院首发公开信防贿选 本报讯(记者商西)昨天,中国工程院首次发布三封公开信,分别致信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及全体院士。希望候选人及所在单位严格自律、洁身自好,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助选”和“拉票”活动。 信中提到,近期有院士反映,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和“拉票”,部分院士所在单位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当要求,“严重干扰正常的提名工作,引起院士的强烈反感和社会不满”。 信中提到,为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公平、公开和严肃,保证院士队伍的最高荣誉性和纯洁性,工程院先后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希望院士、候选人及所在单位严格自律、洁身自好,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助选”和“拉票”活动,不接受各种名目的礼品礼金。 信中,工程院还特别提醒有效候选人谨防上当受骗,如“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假冒工程院某领导、某院士或院机关工作人员推销书籍、礼品、纪念品,或欺骗候选人向领导、院士和工作人员等送礼。
个人分类: 按类别|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侯选人也可能上当受骗
热度 2 bioysy 2011-5-26 07:35
工程院致信候选人防骗 本报讯 昨日,中国工程院也向所有有效候选人发出一封信,提醒候选人,根据往年经验可能会有人假冒中国工程院某领导、某院士或院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以各种借口向候选人推销所谓的书籍、礼品或纪念品;甚至冒充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或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名义约见候选人等。工程院提醒候选人谨防上当受骗。 .............................. 打开网页,看到这条消息,觉得比较有意思.骗子无处不在,不管你能耐多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49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按单位排序
热度 1 yuliping 2011-5-25 21:59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张宝砚(女) 68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刘正光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艾奕康有限公司 AECOM 院士提名 郭文叁 5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李增智 65 森林保护学 安徽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彭 寿 50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市、自治区遴选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远航 53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于常海 56 生物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 聂祚仁 48 粉末冶金 北京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杜修力 4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彭永臻 62 市政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 军 45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张广军 4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徐惠彬 51 功能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 邱菀华(女) 64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吴季松 66 环境与轻纺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胡思继 72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综合运输研究所 院士提名 全永燊 69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谢建新 53 压力加工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蔡美峰 68 非能源矿产开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孙逢春 53 车辆设计与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吴 锋 60 功能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王富耻 62 材料合成与加工 北京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王有年 60 果树学 北京农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杨志峰 47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北京师范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隋亚刚 56 控制系统工程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赵春江 47 农业信息化工程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徐小力 59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 平 52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王 琦 68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院士提名 彭 成 47 中药药理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潘家华 54 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部委遴选 金凤燮 66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大连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朱蓓薇(女) 54 食品科学 大连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蹇锡高 65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程杰成 48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 吴永平 51 煤炭开发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苏定冯 58 药理学 第二军医大学 部委遴选 李兆申 54 消化系统病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肖龙旭 49 控制理论与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慈林林 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冯煜芳 48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院士提名 黄跃生 53 烧伤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李云庆 49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四军医大学 部委遴选 李少谦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李言荣 48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李 坚 68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 李景富 67 蔬菜学 东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刘 扬 53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黄 松 63 军用车辆工程 东风汽车公司 院士提名 俞建勇 47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东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何德玶 71 功能材料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 王 炜 51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东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陈如凯 70 作物遗传育种 福建农林大学 院士提名 陈芬儿 53 精细化工 复旦大学 院士提名 樊 嘉 53 肿瘤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蒋国梁 63 放射生物学及放射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部委遴选 党占海 56 作物遗传育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陈庆铿 64 生理学 高雄长庚纪念医院 院士提名 蒋林涛 6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部委遴选 胡传平 51 控制系统工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王桂强 51 应用光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部委遴选 叶 健(女) 50 法医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部委遴选 杜兰萍(女) 51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公安部消防局 部委遴选 吴清平 48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石德顺 48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广西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黄日波 52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广西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李杨瑞 54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林茂光 62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 部委遴选 杨林江 49 土木工程材料 贵阳高新兰亭高科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宋宝安 48 农药学 贵州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道炽 68 复合材料 桂林空军学院 部委遴选 邹节明 68 中药制药学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胡晓峰 54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国防大学 部委遴选 刘泽金 47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庄钊文 53 信号处理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宋君强 48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闪淳昌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部委遴选 周大地 64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 陈立奇 66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院士提名 陈 军 54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丁建生 56 有机化工 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端义宏 47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 部委遴选 吴侔天 59 运动医学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 部委遴选 蒋兴伟 52 海洋技术工程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吴冲浒 65 有色金属冶金 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钨业股份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李 浩 5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查宗祥 60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部委遴选 李善同(女) 66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张基尧 66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汪易森 66 水利水电工程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边信黔 69 控制系统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部委遴选 刘 宏 44 机器人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武高辉 56 复合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程树康 65 电气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马 军 48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杨其国 49 热能动力工程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姜洪池 61 普通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赵晓哲 47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部委遴选 李决龙 52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海军海防工程技术室 部委遴选 何 友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笪良龙 44 水声工程 海军潜艇学院 部委遴选 姚献平 60 精细化工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孔 平 54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刘玉岭 69 材料科学与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丛 斌 53 法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 超 52 水文学与水资源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许为钢 52 作物遗传育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新友 47 作物遗传育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韩贵清 57 农业工程管理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匡海学 55 中药化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易振明 56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黄从新 60 心血管病 湖北省人民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耀南 5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曾光明 48 固本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 何清华 65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谢庭生 68 土地资源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陈明宪 60 桥梁工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蔡光先 60 中医内科学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李元元 52 粉末冶金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张肖宁 60 道路与铁路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毕英佐 66 预防兽医学 华南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李德群 65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周东祥 68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马 丁 54 妇产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院士提名 王 桥 53 环境信息技术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部委遴选 娄延春 48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沈阳铸造研究所 部委遴选 林 君 56 地质与矿产探测 吉林大学 院士提名 陈 坚 49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部委遴选 赵杰文 66 食品工程 江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袁寿其 48 农业机械化工程 江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万林生 60 有色金属冶金 江西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凤懋润 6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交通运输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范期锦 66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赵沁平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范如玉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解放军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 部委遴选 陆汉城 66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钱立志 47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解放军炮兵学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王小宁 53 生物技术 解放军总医院 院士提名 侯树勋 68 骨外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宋修明 54 冶金环境工程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 健 4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李 松 46 药物化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殷作如 50 煤炭开发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文学 54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朱光武 67 传感器技术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罗继杰 59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部委遴选 甘晓华 54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陈志杰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费爱国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 胡 斌 45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周绪红 54 结构工程 兰州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 锐 48 药物化学 兰州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王继仁 54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姜廷顺 61 控制系统工程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院士提名 肖志国 48 无机非金属材料 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胡千庭 53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中国科协遴选 丁荣军 49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鲍家声 7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南京大学 院士提名 谭仁祥 50 药物化学 南京大学 部委遴选 张辰宇 44 医学细胞生物学 南京大学 院士提名 李 宁 59 普通外科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部委遴选 芮筱亭 54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施季森 59 林木遗传育种 南京林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曹卫星 5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何金海 69 气候预测与气候变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蔡宝昌 58 中药制药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田军仓 53 农田水利工程 宁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彭 凡 48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宁夏共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于康震 51 农业工程管理 农业部 部委遴选 朱 明 53 农产业加工与贮藏工程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部委遴选 李乃胜 53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 业渝光 65 海底探测与开发工程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部委遴选 张永成 57 作物遗传育种 青海大学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林大泽 47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青海山金矿业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杨知行 65 广播与电视技术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郑纬民 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陈国强 47 高分子化工 清华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潘 峰 47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翁 端 53 功能材料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张伯明 62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贺克斌 48 大气污染防治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 罗永章 49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吴宗鑫 73 核能工程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院士提名 何建坤 65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部委遴选 魏 飞 48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化工系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魏少军 53 微电子技术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易小刚 47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李登海 61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董树亭 58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山东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赵振东 68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凌沛学 47 生物药学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董 川 47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山西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金智新 5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刘仁生 58 矿物加工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马建中 51 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 陕西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双明 56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积耀 57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史进渊 54 热能动力工程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包起帆 60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吴欣之 61 结构工程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陈文元 66 微电子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丁文江 58 金属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张志愿 60 口腔颌面外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宁 光 48 内分泌与代谢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沈晓明 48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院士提名 冯伟忠 56 热能动力工程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朱宝泉 64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峥涛 55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汪 建 57 生物技术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玉卓 4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 俭 5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姚兴佳 6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沈阳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学军 57 动力机械设计制造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吴玉厚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沈阳建筑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韩雅玲(女) 58 心血管病 沈阳军区总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天来 55 蔬菜学 沈阳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杜彦良 54 道路与铁路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孙立忠 50 胸心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赵继宗 65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韩德民 60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晏志勇 52 水利水电工程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郦能惠 70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钮新强 48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游志胜 6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王玉忠 50 有机高分子材料 四川大学 部委遴选 王锋鹏 66 药物化学 四川大学 院士提名 刘 进 54 麻醉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部委遴选 李仕贵 45 作物遗传育种 四川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郑家奎 50 作物遗传育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和民 50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省、市、自治区遴选 黄庆学 50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太原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熊诗波 72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韩振勇 46 桥梁工程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清月 72 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苏万华 69 热能动力工程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李嘉禄 64 纺织工程(含纺织装备与控制) 天津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卢彦昌 46 药物化学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陈敖宜 66 结构工程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刘旭锴 46 桥梁工程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赵堪兴 65 眼科学 天津市眼科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张大宁 66 中医内科学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付 丽(女) 5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院士提名 郑 健 4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部委遴选 吕西林 56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吴启迪(女) 63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朱道立 65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同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谭述森 69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部委遴选 李校堃 47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温州医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何浩明 63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叶尔夏提•马力克 66 畜牧学 乌鲁木齐市绒山羊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何克清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陈 晓 71 金属材料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院士提名 李世普 64 生物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余少华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段宝岩 56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何正嘉 6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蒋庄德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黄玉美(女) 6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蒋百灵 51 金属材料 西安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姜澄宇 6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介万奇 52 材料合成与加工 西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李贺军 53 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吴文君 66 农药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尼玛扎西 47 计算机应用技术 西藏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刘务林 58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夏庆友 46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西南大学 部委遴选 汪孝安 57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唐玉恩(女) 67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傅成玉 6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陶肖明(女) 53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钱忠明 60 药理学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院士提名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陈晓光 50 道路与铁路工程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武 钢 52 电气工程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陈学庚 64 农业机械化工程 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 部委遴选 董连慧 54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省、市、自治区遴选 温 浩 53 普通外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董金春 5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王 信 53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刘宏民 52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燕山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朱有勇 55 植物病理学 云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李文昌 49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省、市、自治区遴选 姜会林 65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郑健龙 57 道路与铁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区遴选 蒋树屏 59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陈 纯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褚 健 48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倪明江 62 热能动力工程 浙江大学 部委遴选 龚晓南 66 岩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朱利中 51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马庆国 65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浙江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张立彬 55 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 浙江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郑裕国 49 生物化学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吕圭源 56 中药药理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王复明 54 岩土工程 郑州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朱建勋 50 材料合成与加工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王运敏 55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何学秋 49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杨绍卿 70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 林宗坚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马运义 68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朱英富 69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庄灿涛 68 地质与矿产探测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部委遴选 毛景文 54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安建 5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殷跃平 50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地质调查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潘桂棠 69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部委遴选 李 骏 53 车辆设计与制造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郭剑波 51 电气工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汤广福 44 电气工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张晓鲁(女) 5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杨小牛 50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部委遴选 陆 军 46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罗文德 70 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院士提名 周自全 70 航空宇航系统工程与理论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院士提名 李 卫 53 功能材料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刘 浏 60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王海舟 71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赵宪庚 57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部委遴选 苏 毅 69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李华军 49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新国 52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研究院 部委遴选 陈祥宝 55 复合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杨 伟 48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唐长红 52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恩和 7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院士提名 孙 聪 50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齐润东 48 雷达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技委 部委遴选 杨宝奎 67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部委遴选 袁家军 48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杜 磊 68 含能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院士提名 李得天 4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部委遴选 李仲平 46 复合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七○三研究所 部委遴选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陈善广 48 人机与环境工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部委遴选 王开华 64 核能工程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段 宁 61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部委遴选 陈 志 56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遴选 徐建国 59 医学微生物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院士提名 李天初 6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姚 燕(女)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 陈祥福 68 岩土工程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院士提名 肖绪文 58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李云贵 48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陈同滨(女) 57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 崔 愷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田志刚 54 免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徐龙伢 47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于贵瑞 51 应用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黄季焜 48 农业工程管理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部委遴选 伍法权 55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张 闯 66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马佳光 69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陈 勇 5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院士提名 宋宝珍(女) 6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陈洪章 49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部委遴选 张国范 57 水产养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部委遴选 王 涛 5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余增亮 67 生物化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刘文清 57 环境监测与标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孙凝晖 43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韩恩厚 49 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部委遴选 夏佳文 46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陈建敏 52 复合材料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吴剑峰 48 热能动力工程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程兆谷 69 激光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部委遴选 赵振堂 50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王如松 63 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子健 57 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汪寿阳 52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吴普特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永定 66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部委遴选 吴振斌 54 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杨春和 49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冯夏庭 46 岩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陈小龙 47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印遇龙 5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部委遴选 任建岳 58 应用光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选 杨秉新 71 光电子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〇八所 院士提名 葛世荣 48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中国矿业大学 部委遴选 缪协兴 51 煤炭开发 中国矿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孙继平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武 强 51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 张守攻 53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顾松青 64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公司 部委遴选 李旺兴 48 有色金属冶金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 院士提名 康红普 45 煤炭开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王国法 50 煤炭开发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高焕文 72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康绍忠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德发 57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沈建忠 48 基础兽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刘秉华 66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部委遴选 翟虎渠 60 农业工程管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部委遴选 陈化兰(女) 42 预防兽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院士提名 喻树迅 57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部委遴选 林而达 64 应用气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部委遴选 金继运 60 植物营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部委遴选 吴孔明 46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万建民 51 植物生物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吴 兑 59 应用气象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部委遴选 董超华(女) 66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王明孝 46 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 中国人民解放军68029部队 部委遴选 吴光辉 51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蔡希源 61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 阳 52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乔金樑 52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选 龙 军 54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曹耀峰 57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家明 50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钱荣钧 66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 李 宁 52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士提名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黄维和 53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高雄厚 48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金少鸿 64 药物分析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院士提名 王军志 55 生物药学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部委遴选 王清印 58 水产养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部委遴选 胡春宏 49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康 熊 56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黄 强 65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部委遴选 周清跃 50 金属材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宓传龙 59 电器设计制造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谢剑平 51 烟草科学与工程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部委遴选 王广基 58 药理学 中国药科大学 院士提名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院士提名 胡盛寿 54 胸心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金 奇 52 医学微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张 学 46 医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赵春华 48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韩忠朝 58 生物技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詹启敏 52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院士提名 刘家健 67 药物化学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部委遴选 徐 銤 74 核能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黄源芳 71 水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刘利人 66 水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陈文斌 54 水利水电工程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蔡玉良 4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李丕龙 48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刘长令 47 精细化工 中国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仝小林 55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科协遴选 曹洪欣 53 中医基础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院士提名 黄璐琦 43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郑书忠 54 精细化工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部委遴选 邓运华 48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海油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邢 继 46 核能工程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张 鸿 49 桥梁工程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张喜刚 49 桥梁工程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田红旗(女) 51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桂卫华 60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 劼 47 有色金属冶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张新明 65 压力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李夕兵 48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灼华 47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田大伦(女) 71 森林生态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徐恭义 48 桥梁工程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朱 颖 48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吴汉明 59 微电子技术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丁文华 55 广播与电视技术 中央电视台 部委遴选 杨培增 54 眼科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姚富强 5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建新 5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 吕跃广 47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黄永勤(女) 5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孔志印 46 信息安全技术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张建春 53 高分子化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施楣梧 54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 张兵志 55 军用车辆工程 总装备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我对排名进行了简单整理,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看出一个单位有几个院士。 2011.5.25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16859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说工程院的院士提名(农业、医学)
热度 2 dgjguoxue 2011-5-25 12:57
相比中科院,工程院的相关领域的知道的就不多了,我挑几个熟悉点的说。 先看农业领域的,云南农大的校长朱有勇估计申报了几次了吧,凭借着2000年在nature发表的那篇短文,非正式article,顺便说一下,饶毅在《饶议科学》中列举中国近几十年在优秀杂志发表论文情况是提到了朱友勇的文章,证明了水稻品种混合栽培可以减少病害(主要是稻瘟病),此后在没有显眼的文章,申报工程院比较明智。中国林科院张守攻是党组书记,有973,水平嘛很多人表示一般,但比较有power。万建民本是中国农科院,被搞到了南农,今年年初有一篇很漂亮的plant cell,也刚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实可进军中科院,不过近工程院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有位年龄比较大的陈如凯教授,过70啦,甘蔗界得袁隆平,老早就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不知道现有的院士中是否有专门搞甘蔗育种的。 再看看医学领域的,认识的也少的可怜,不过有个名字很熟,那就是清华的罗永章,八卦一下,罗是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的老公,羡慕吧,呵呵。按说此人应该去申报科学院院士,也算是退而求其次,加大成功率吧,Watson去过他实验室几回吧,国家重点实验室哦。谈谈湖北的临床医学吧,自裘法祖院士仙逝后偌大的湖北在临床医学领域竟无一名院士,武大华科的三大附属医学院——同济、协和、中南是否该反思一下呢,去年的肖传国事件相比大家都熟悉,这位裘老的得意弟子竟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华科这次申报的院士候选人人家会审查的更严格啊,呵呵。今年湖北在这方面还报了几个候选人,不知道希望几何,要知道湖北在临床医学方面也“干旱”啊。 工程院鱼龙混杂,很多比较搞笑的人都候选,不学无术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啊我始终认为工程院比科学院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我个人挑选一些可能上院士的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0826do=blogid=447075
7449 次阅读|3 个评论
你今年又报院士啦?
热度 6 xupeiyang 2011-5-25 08:35
XXX 教授:你好。 你的论文被引率太低,你的H指数不高。你没有国际学科同行公认的科学贡献,学术影响力不行。 前几年, 我就告诉你了,你当不了院士,能当一个普通教授就很好啦。 上次没有通过,怎么今年又报了?一年时间学术成就有那么大的变化吗? 中国工程院候选院士名单遭疑 央企高管政府高官在列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697.shtm 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共485人,提名材料将公示一个月。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 除企业高管外,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原安监总局副局长闪淳昌、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政府高官也在候选人之列。 针对这份名单,网上已现各种声音,有人质疑评选标准,有人认为是院士官僚化的表现,也有人觉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没有什么不合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616.shtm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503.shtm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3115 次阅读|6 个评论
预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明天公布
meixianghao 2011-5-24 21:40
详见科学时报明天A2、A3版,电子版明天凌晨或可查阅。
个人分类: 闲谈杂议|3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翁宇庆:我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降低能耗
yanzhiyuanyz 2011-5-20 09:58
翁宇庆:我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降低能耗 发布时间:2011-05-20      5月17日在酒钢举行的2011年全国冶金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以《我国钢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考》为题,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在报告中,翁宇庆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目前的能源消耗状况,并强调了“十二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和实现措施,为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降耗方面提供了思路。      钢铁行业节能现状      在分析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状况时,翁宇庆指出,“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在不断增加,但单位GDP能耗在不断下降,基本达到了万元GDP产值节能20%的目标。面对能耗、资源、环境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的现状,钢铁工业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瓶颈”效应,改善环境质量,为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要求的完成奠定基础。      过去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人均GDP的增幅达到了10.4%。与此同时,全球能耗只增加了20%,但我国却是全球平均能耗的2.2倍。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能耗下降要不低于14%。但根据“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要完成这个约束性指标困难重重。      从钢铁企业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十一五”期间,酒钢综合能耗下降的速度高于全国综合能耗的平均水平,这说明酒钢在不断加大发展低碳经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但酒钢热轧产品与冷轧产品的比例还不协调,达不到全国大型钢企冷轧产品占40%的目标,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实现降耗的目标还不现实。       加强能源管理      翁宇庆认为,要想进一步降低能耗,首先要充分认识钢铁行业的功能,重点加强能源管理、优化工艺系统。生产钢铁产品是钢铁行业的主功能,同时,还应该兼具将低质燃料转化为洁净煤气和电力能源的转化功能,以及从固体渣到建筑材料以及社会废钢、轮胎、塑料的变废为宝的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功能。他强调说:“通过加强能源管理,把二次能源加以收集利用,是当前首先要抓的。实践证明,在企业内部,1/4的节能是靠管理实现的。”宝钢、鞍钢、首钢、马钢等企业不断建设和完善了能源管理中心,提高了科学用能和管理水平,平均可使企业节约能源达到能源总量的5%-7%。      管理与技术并重      翁宇庆提出,技术节能的发展方向就是淘汰低效的冶金流程和装备,充分利用煤气转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要重视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做到系统节能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结合,逐步发展电炉流程和非高炉炼铁流程。      技术在节能中作用也不可小视。翁宇庆说,RH干式真空技术、风能发电、“全三脱”冶炼等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能耗下降了很多。翁宇庆举了个例子,鞍钢自2008年使用高68米、转轮直径达32米的风力发电机组以来,风机的所有功能都通过微
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在科技类网站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热度 2 xupeiyang 2011-5-16 12:30
科学网的地位、作用、影响力如何?是大家很关注的。通过中国网站排名 http://www.chinarank.org.cn/overview/Info.do?url=www.sciencenet.cn 来观察科学网的动态与发展,与科技类网站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网的优势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网站综合排名以站点的每日百万独立访问者总量及人均页面浏览量为依据,在进行必要的排重和综合统计后排序所得。 流量明细 分类排名 竞争分析 行业对比 行业权重 行业水准 中国网站排名 http://www.chinarank.org.cn/overview/Info.do?url=www.sciencenet.cn 分类网民覆盖率 排名门槛 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 读者可以中国网站排名网上查阅以下各类分析的内容: 当前 一周平均 三月平均 排名 5908 3694 4920 独立访问者(人/百万人) 215 287 225 人均页面浏览量(页/人) 1.0 3.0 5.1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3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应可预测
热度 2 kejidaobao 2011-5-12 11:10
地震应可预测
许绍燮,浙江绍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仼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与核爆)地震事件监测、分折研究。 不可认为地震根本不能预测。有人认为地震的发生犹如一个沙堆被堆积时的不断坍塌。各次坍塌可大可小,因为沙堆中没有结构,坍塌是一种临界自组织,即使第一粒沙子已经开始滑动坍塌,仍不能预测其结束时会有多大(体积)规模。因之,地震根本不能预测。笔者认为:说地震犹如沙堆坍塌无结构,实际是一种错觉。当你用不同震级档地震研究同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图像时,可以发现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图像对应着鲜明的不同地形构造特征。这也就展示了地震具有的一种结构。我们知道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发生的。地震是有其特定时-空结构的,不可认为地震根本不能预测。 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在其未来震中区近处,常会表现平静。但着眼于全球大尺度规模,则可观测到颇具特色的地震活动性图像。较为普遍出现的图像是直线形与圆弧形,以及构成这些图像的主要地震事件的等间距性。 直线型的尺度可展布达整个地球,甚至连续环绕地球可达两周。多条直线组成了平行与共轭性的网格。相应的大地震可以位于它们的格点上(或换成严谨的语言应是:按照已发生大震的点位,可以构造出平行与共轭的线性网格)。圆弧型的尺度也可展布于整个地球,以致自身成为地球的一个大圆。小型圆弧的直径可为100,200…等等。不同圆弧间的交会、相切,或与上述网格直线的交、切部位就是大震发生的场所。构成上述诸类图像主要地震事件具有等间距性,并且发震顺序的从不依次扩展迁移,犹如断裂扩展所应表现的,而是相嵌着交替发生。这些正是变形的屈曲成因所具有的特色(参阅《科技导报》2010年第23期26页)。 探索地震预测尚须关注“天外来客”。大地震不是任何时刻都能发生的。大地震多发生在午后至夜间,上午与正午前后较少发生。在四季中(夏至、冬至)两至前后多于(春分、秋分)两分点。或两至、两分前后大震较多。一般髙纬地震易发生在两至。太阳黑子高值(大M)年与低值(小m)年大震较多,而最大的那些地震更易发生在小m年前后。从法国DEMETER卫星测得的电磁数据中,可分析得到太阳活动的周期性波动,而这种同样的周期性波动,也可在相应的地面地震活动性数据中分析获得。初步查明2008年汶川强余震具有显著的周日发震时辰,且对应着特定的月相。回归年的分周年周期性(例如1/10回归年(365.24日)≈36.524日分周年周期)控制其强余震的发震时刻也非常显著。这些特征,在2010年智利地震的强余震中几乎得到完全重现。对于1973年以来全球M≥7.8大震,以上所述的特征也大体存在。 地震的发震时刻也存在着对应相当确定的太阳风的方位角与倾角(参阅本期第18—23页)。这表明了以上我们已观测到的诸多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联性,有可能就是这种太阳风磁场高能粒子等的电磁机制所构成的日地耦合的产物。近年来,我们已注意到在长周期脉动地震波中,有一种大脉冲可以数百千米/秒的速度传播。这样快速的传播速度在力学范畴是没有可能的;在光学范畴又太慢了。我们当时认为太阳风髙能粒子的环球漂移正具有数百千米/秒的传播速度,估计只有它才有可能是地震与太阳活动关联的耦合机制。现在既又观测到了地震的发震时刻与太阳风到达的方向与倾角有关,两者正好获得了相互的印证,这就大大加强了它们的可信度。因之,我们认为探索地震预测尚须关注“天外来客”。 诚然,精确掌握地下深部的构造与动力是探索地震预测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对其给予十二万分之重视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如上所述,毋容忽视,“天外来客”也有可能在地震发震的过程中,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作者认为,探索地震预测尚须关注“天外来客”。 结构与动力匹配是发震的基础。复杂的地震发震结构,多变的地震发震动力,只有在它们的格局互相匹配时才具备发震的基础。不断演变的发震动力,其格局不是总能找到可与其匹配的发震结构,这时成为了无震或少震的地震平静期。发震动力再次演变到可以匹配另外某一种地震发震结构时,新的地震类型、新的地震活动区出现了,新的地震高潮又来到了。如此演进使研究者感到地震总是似曾相识,却又完全出乎意外。结构与动力这对矛盾中,动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明日的动力演变了,今日的地震活动高潮期就会戛然而止。研究探测不断演变的动力应受到特别重视。鉴于构成诸类图像主要地震事件具有等间距性,以及它们又是相嵌着交替发生,这些具有变形屈曲成因的时-空特征,是今后引导我们研究多变地震发震动力具有重要启迪的指导性思路。 如在前文中所述:“天外来客”太阳风中若真的蕴含有若干发震动力的信息,再考虑到地震发震具有全球结构的大尺度规模,因之,采纳卫星(既可以上天出迎“天外来客”,又可以迅速扫遍全球掌握大尺度动态)监测,运用卫星工具以探索地震预测应该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上策了。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3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罗沛霖院士口述:我们“催生”了中国工程院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1-4-29 15:36
2011-4-29 15:26:54 tangminqian IP: 看着老人们相互搀扶环抱,感动;另,似乎张维当过教育部副部长,那时没什么好感,因为只是一般地认为他是一个官员而已。我对官员向无好感。 作者:沈英甲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9-9-7 14:51:51 科学网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117.shtm 罗沛霖院士口述:我们“催生”了中国工程院 六院士合影。左起:罗沛霖、王大珩、张光斗、侯祥麟、张维、师昌绪。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天天临近,这几天回忆往事心情很不平静,我想起当年在延安为前线八路军生产通讯电台的那些战友,想起在重庆一起从事地下工作的那些同志,也回忆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和同事们一起草创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往事,一切历历在目。我今年96岁,没想到在这个年龄在这个时候,感情的闸门竟一开而不可收。 我想还是说一说我和几位老科学家共同“催生”中国工程院的事吧,这也许是我们人生中,也是新中国60年科技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的这几位老搭档中,清华大学的张维院士、侯祥麟院士已经作古,王大珩院士、张光斗院士也已年近百龄,稍微年轻一点的师昌绪也已年过八旬。 还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就在考虑:中国要不要设置工程院。就中国科技界当时的认识而言,对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及基本技术的理解应当说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技术科学的理解就谈不上那么清晰了。1978年,我随中国电子学会代表团访美,访问了美国全国科研理事局,作为一个政府办事机构,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组织三个国家科技院的院士,也就是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院士,对重要科技问题进行研究、咨询、讨论。当时美国科学院院士为1100人、工程院院士为700人、医学院院士为400人。其中医学院院士的人数是固定的,缺一补一。工程院院士的目标是达到1500人。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在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杂志及人民日报等媒体上撰文,谈到了美国、日本、西欧、苏联等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强调了后进国家、地区赶上先进必须突出的重点环节。此后,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大会上,我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中除基本科学和技术发展外,还有工程技术、生产准备、生产保持、推广应用、销售服务等更多重要环节。我认为,中国要重视基本科学,还必须更加重视现场技术、基本技术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于是,我再次提出了建立中国工程院的构想。为什么说是“再次”呢?因为在此之前,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张光斗、张维等都提出了建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而且报到了中央,或许是时机尚不成熟,议案暂被搁置。此次再次提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理由充足多了:不只是借鉴外国经验,更是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结合中国的实际,说明了建立中国工程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86年,我创议并起草了《关于加强对第一线工程技术界的重视的意见》,联合茅以升、钱三强、徐驰、侯祥麟等80余人,向全国政协提出了这一议案。此后仿佛成为惯例,我和工程技术界的一些同仁以精卫衔石填海的执著,在每届全国政协会上都要提出这个议案。 终于水到渠成。1994年的春天,一天晚上,我开始执笔草就一份《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在此之前,已征求了王大珩、张光斗、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几位老科学家的意见,由我们六人共同在建议上署名,呈给中央领导同志。大家之所以公推我执笔这个建议,一来较早创议,二来坚持不渝,这份殊荣似乎非我莫属。考虑到建议是向中央领导呈报,要写得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为此我颇费了一番心思。 终于下笔了,一气呵成。我在建议中写道:这个院的中心任务应是为国家、为政府的重大工程和技术科学决策以及技术经济问题,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咨询、论证和评议,对特别重大的工程技术和技术科学成果做鉴定,当然这也应是给当选人员在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荣誉,其成员应是经过挑选的属于国家水平的工程科技人才和对工程技术发展有重大贡献者。还建议,一位专家可以同时当选为两个院的学部委员(院士)。这也就是我和王大珩、张光斗、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等3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来历,即所谓“两院院士”。近几年,两院院士又增加了几位,但与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各1000多名院士相较,仍是凤毛麟角,足见荣誉之崇高。 有一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见科学家时,王大珩将建议呈给了他。江泽民非常重视,在1994年5月11日作出批示:此事已提过不少次,看来要与各方面交换意见研究决策。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国务委员宋健、罗干也做了批示,拟请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牵头与有关方面商议办理。中国工程院呼之欲出了。 1994年5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了,全国从事工程技术与技术科学的科技人员欢欣鼓舞,这是对他们神圣劳动、奉献的庄严承认,也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技史上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包括我在内的一批老科学家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成就了人生得意之笔。还应当指出的是,就在我们六位的建议呈报中央领导同志的同时,林华、徐驰、李苏、罗西北等同志也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呈报了建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对于引起中央重视促成中国工程院的诞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罗沛霖口述 沈英甲整理) 人物简历 罗沛霖,著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拓者、奠基人;中国工程院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前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前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荣誉会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八个院校名誉兼职教授。对电子电路,无线电话发射、雷达理论、电子计算机逻辑,电机电器等等均有创新成果。曾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美国SigmaXi会员和IEEE(国际)终身特级会员并被授IEEE建会百年纪念勋章。获授2000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
个人分类: 教育人物与历史|11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清华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1-4-25 15:16
华中大在线视野网 - http://focus.hustonline.net/html/2011-4-19/77329.shtml 发布时间:2011-04-19 19:14 清华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4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副院长干勇、旭日干、谢克昌,原常务副院长王淀佐、朱高峰,原副院长邬贺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科协副主席齐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何鸣鸿,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党委书记胡和平、副校长康克军出席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主持大会。会后还举行了徐匡迪报告会。   大会上,胡和平宣布了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共建中国工程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的决定以及院领导任命。徐匡迪任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周济、顾秉林担任理事会副主席。研究院院长由顾秉林兼任,邬贺铨、谢维和担任常务副院长,石立英研究员、薛澜教授、苏竣教授担任副院长。潘云鹤应邀担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匡迪向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颁发了聘书。   会上,徐匡迪、周济、顾秉林、胡和平共同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揭牌,标志着在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由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强强联手、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的一流战略研究机构正式成立。这既是在国家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承担高校历史使命的具体举措,也是清华大学迎接百年校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布局。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国家队,清华大学是我国工程教育界的领头羊,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和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杜占元在讲话中代表教育部对中国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   顾秉林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要求。在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方面,清华大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雄厚的基础。中国工程院是我国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一定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手,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对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战略研究机构。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同时又兼任研究院院长,顾秉林对研究院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树立“国家意识”和“责任精神”,研究院要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树立“教育观念”和“人才理念”,研究院要坚持清华大学优良传统,将科研工作很好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兼具国家意识和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周济在讲话中指出,建设好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期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立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是工程院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承载着中央对工程院建设好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殷切希望,也凝聚着众多院士对发挥好工程院作用的心愿和期待。研究院的成立,是对百年清华的献礼,更承载着实现国家科学发展的厚望。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研究院办成国内外一流的战略研究基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成立大会前,徐匡迪主持了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据了解,研究院将坚持高层次、开放式、前瞻性的发展导向,以支撑国家工程科技领域重大战略决策为目标,把学术引领、战略咨询、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产出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战略研究成果,为促进我国工程科技未来发展和高水平工程科技学术活动的健康持续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院将始终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为主题,把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建设一流思想库平台的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在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的共同支持下,发挥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优势,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研究院将发挥清华大学在工程科技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学科优势,发挥清华大学丰富的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院士专家一起,悉心培养一批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兼具国家意识和全球视野的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和战略科学家,鼓励和引导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   成立大会后,徐匡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正在进行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国家领导非常强调科学决策,这就需要发挥大学,特别是像清华这样的学校作为智囊团、思想库的重大作用。” 他殷切希望清华的同学们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发扬清华大学百年光荣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投身实践,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为以后作出更大的贡献做好准备。   徐匡迪还应邀做客清华大学百场学术论坛及清华论坛,作了题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发展》的学术报告。报告用翔实的数据科学地论证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科技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促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突出了科技进步的力量,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来源:清华网)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2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樊代明院士: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
热度 5 Wuyishan 2011-4-25 13:32
樊代明院士: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 http://www.bjkp.gov.cn/bjkpzc/kjqy/smkx/344242.shtml   3月31日下午,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异常热烈。由江苏省科协、江苏科技报社、江苏广电总台共同举办的系列高端科技报告会在这里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作了题为《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的高端科技报告。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耀新主持报告会,省科协副主席阮仁良出席,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各界的400多名听众聆听了报告。    中西方生命科学三千年   樊代明院士以人类起源为开端,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人物和关键成果为线索,用通俗而深刻、幽默且富于哲理的演讲,介绍了生命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樊代明院士作题为《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的高端科技报告(徐伟 摄)   樊代明院士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文字记载的医学史达三千年,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可演绎为四个历史阶段。他说,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3世纪,国外医学史应铭记3个研究团队,即泰勒斯及其团队、亚里士多德及其团队、盖伦及其团队。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科学和哲学之祖”,开创了物质的构成研究。在这期间,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遗传学的伟大贡献,盖伦的思想则统治医学界1千年。而在中国,也应该铭记3本书,即《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3个人,即张仲景、扁鹊、华佗。这3本书和3个人,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临床与药学的框架与基石。   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是国外医学史上黑暗、退缩的一千年,却是中医药学大踏步跨进,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杰出贡献的时期。樊代明院士认为,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宗教崛起、神学流行,科学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生命科学发展几乎停滞。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医学蓬勃发展,出现了王叔和、孙思邈、陶弘景三位代表人物,对《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脉经》、《千金方》和《新修本草》三部传世之作,中国医学进入鼎盛期。   从13世纪到16世纪的300年,西方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出现了众多科学家,大大推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如,达·芬奇、维萨里奠定了解剖学的理论基础,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之门。而此时的中国,重文轻术,科学受到轻视,虽然出现了像李时珍这样的一代医圣,但医学发展却进入停滞期。   到了16世纪至今的400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崛起,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物种起源学说”的出现,从科学上揭示了生命的本源,彻底解除了神学对医学的束缚;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把人类从宏观带入微观世界,生命科学步入快速发展之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人类进入细胞、分子时代,对生命微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中医发展进入迷茫期、萎缩期,中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正确看待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针对近些年来社会上刮起的否定中医药学之风,樊代明院士指出,西医的优势在于工业革命后得到了现代科学的支持,中医的问题在于没有与现代科学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古朴的经验状态。但是,中医药学的很多经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反复实践证明的,是一种复杂性系统科学。西医与中医的评价体系不同,我们不能因为无法用西医的理论解释中医,就简单粗暴地否定中医,这就好比不能用乒乓球的规则去规定和检验长跑运动员一样。   樊代明院士介绍说,历史上较大的否定中医风潮一共出现过3次,一次是出现在1860年鸦片战争前后。那个时候,面对欧美资本主义的强势入侵,昔日的天朝大国迅速衰落,于是,许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上“西化”之路,对中医也采取了批判与厌弃态度。好在那次否定传统中医的也是中医,新中医起来后,对传统中医的《黄帝内经》进行了修正,修改了其内的明显错误,反而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否定中医药学的风潮出现在民国期间,最著名的是发生在1929年的 “废止中医案”事件,即听任年老中医老死,不准办学而使中医界后继无人,让中医自然消亡。原来,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中医界,为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西医界抵制而流产,从而导致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随后,中医界对西医界的攻击难以冷静与客观,西医界激进人士对中医界的批评更近乎苛刻,双方讥讽与谩骂之言日趋激烈。虽然最终中医界在这场废止中医案中取得了胜利,但为了谋求自身生存,中医不得不接受中医科学化主张,开始对其理论进行革新和改良,自觉进行中医科学化尝试。但因中西医学分属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医并没有真正走上科学化道路。   近几年出现的否定中医风潮是第三次。樊代明院士说,中医药有几千年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有效医方有很多,在我国卫生保健方面作用巨大。即使现在西医已占据医学的主导地位,中医仍然在很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他说,西医强调微观和局部,中医药学强调宏观和整体。中医药是不会被取代和废除的,医学的发展模式势必从微观研究过渡到宏观研究。    倡导用哲学思维研究科学   在谈到自己对三千年生命科学史的体会时,樊代明院士说:“我们应当珍惜当前的大好环境,不仅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研究科学,还要能够从微观回到宏观,全盘综合考虑生命科学。”他说,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研究生命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方法学,比科学更具高度和广度。   樊代明院士还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分析哲学为什么比科学更具高度。他说,l+1=2,这是科学,是人为规定的。而1+l=结果就是哲学,那怕这个“结果”是0。就像两个人吵架,等于0就是不吵了,这个结果不是很好吗?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用线性思维考虑所有事情。   用哲学思维研究科学,还反映在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上。樊代明院士说,分析人类的发展进化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生命进化现象:病毒一来,几乎所有人都感染了病毒,发病的人死了,不发病的人得以生存繁衍,进化成为对此病免疫的人类。沿着这样的思维,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去研究那些感染了肝炎病毒却不发病的人。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再用到肝炎患者身上,也许更能解决问题。   有人曾提出一个科学假设,说蜘蛛的耳朵长在蜘蛛腿上。试验是这样的:抓个蜘蛛放在桌子上,大吼一声,蜘蛛跑了,然后把它的腿剪掉,大吼一声,蜘蛛不跑了。于是得出结论——蜘蛛的耳朵长在腿上。对此,樊代明院士批评说,这不是科学,是偏执造成的笑话。   樊代明院士的报告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既有纵观历史的厚度,又有哲学思考的深度,还不时穿插着他充满智慧的解释与调侃。樊代明院士在谈到麻醉学的“醉”字时说,最早用于手术麻醉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比西方早800多年。从醉的形体结构“酉”和“卒”上,可以想象在没有麻沸散之前,人们做手术是一斤白酒,病人一半,医生一半,并且再找个帮手“卒”要按住病人才能手术。樊代明院士还对“胆”、“肝”、“胰”等汉字从人体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诠释,让大家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些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章彤 编辑:唐釜金)    作者: 江苏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董艳苹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1.04.02)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487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五年内将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千家示范企业
zidiao 2011-4-20 18:19
新华网 杭州 4月20日电(记者 江国成 胡作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0日在杭州表示,今后5年,中国将实施循环经济10大工程,创建10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培育10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解振华在杭州举办的再制造国际论坛上说,“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技术支撑四个方面指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振华说,《纲要》提出了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资源产出率目标。 据中国再制造领域领军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介绍,起源于欧美的再制造业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为特色,以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废旧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利用这些技术生产的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有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 解振华说,在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方面,《纲要》提出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改造各类产业园区等方面入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统筹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的空间布局,构筑上下链接、相互循环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产业循环式组合。 解振华说,在促进生产消费等领域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方面,《纲要》从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把生活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推行绿色采购等工作,形成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十一五”时期,中国组织开展了两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解振华说,未来5年,循环经济将从试点走向示范和全面发展。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伦理能做什么?有感于刚刚参加的一个学术活动
热度 1 sue 2011-3-24 20:31
这是官方网公布的此次学术活动的由来及主题: “院士沙龙是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主办的高层次、小规模的学术活动,旨在为科学家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民主风气,面向科学前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思想、新技术交流,推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生命医学研究步伐的日益加快,医学研究伦理的规范化运作显得日益紧迫且尤其重要。第四十八期院士沙龙“医学研究伦理的规范化建设”将于2011年3月24日(周四)举办,探讨如何建设规范化的医学研究伦理标准,使医学研究者的行为更具有诚信度,并得到公众的支持,从而促进医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现将一点点感触做个流水帐式的记录吧,其实上课也给学生做过相关的报告,但今天忍不住想涂鸦下,虽然只是瞎想or遐想。 从下午2点开始先后聆听了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 张勘的《上海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工作回顾与展望》、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沈铭贤的《医学研究伦理问题初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处处长 伍蓉的《医学研究中伦理要素的考量及伦理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等三个报告,同时,周良辅院士等也做了相关发言。 我仔细翻阅了嘉宾名单,发现我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受邀请的非医生类人员。关于此次议题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医学技术日益发达、医患关系又极度紧张的当下,非常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以我自己为案例,当我去看医生的时候,我很纠结。因为我是本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的,除非这个医生我认识。并且一旦身体不舒服,经常会自己上网去查相关信息,即使拿到处方,回来也要上网甄别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会这样),所以无怪乎会有人感叹:现在必需有点医学知识。怕被医生蒙蔽,但又去看医生,您说纠结不? 医生借助机器即硬技术,也许有人会毫不客气地说机器人医生。但退一步想,机器可靠吗? 回家路上,碰到一个医生,给我讲了个很小的事情,即一个病人在一天之中跑了两家医院,到他这里是第三家了。他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位患者。 目前,技术的发展对伦理提出严峻的挑战,既包括伦理实践层面,伦理规范,也包括理论层面。这一切迫使我们开始思考伦理究竟曾经是什么?现在的伦理又是什么?伦理又做了什么,并且将来可能做什么?对伦理何为的讨论必将引发对伦理为何的思忖。对何为伦理的研究则大大有助于伦理何为。这二者是相伴相随的,可以相互推进,当然也可相互制约。何为伦理涉及伦理的理论之内核,伦理何为涉及伦理的实践操作之法。 我们在呼唤医学伦理,其实呼唤的东西就是当下最匮乏的(辩证法思维)。现实是医学的发展迅速而伦理相对滞后,并且伦理的底线、要素伴随科技的发展不断被挑战、调整。有时我在幻想,未来的医学伦理什么样呢?未来的医学伦理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为谁保驾护航?能实现易患关系的和谐吗?
个人分类: 技术社会学|44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生态农业研究:出路在于做“定量”研究
xushui 2011-3-6 19:22
闵庆文突然对自己所承担的研究项目有了新的认识。这源于李文华院士对他的一番鼓励。   闵庆文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去年6月,他领衔承担了国家环保部的公益项目《基于低碳排放与面源污染控制的稻田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筛选与效益评估》(下称《稻田项目》)。研究生态农业技术对稻田碳排放的影响和对面源污染的控制,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这不仅是中国的热门话题,也是国际政治家和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热点。   1月23日,闵庆文主持召开了《稻田项目》的咨询会,邀请各方专家对项目提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的一番话让他有点“受宠若惊”。李文华说,由于世界常规农业带来的问题太多,所以研究生态农业成了热门,人们希望从中为常规农业找到一条新出路。“但我认为,同几年前相比,现在我们的生态农业研究处于‘低潮’。其原因不是领导不重视,也不是生态农业研究不重要。而是因为从事生态农业研究的人多是搞生态研究的,缺少搞农业研究的,做‘定性’研究的多,做‘定量’研究的少。比如,研究组成结构的多,而研究农业技术的少。”李文华认为,《稻田项目》是对生态农业进行定量的研究,但其方向是对的,意义不可小视。   当初,闵庆文在组织申报《稻田项目》时,更多考虑的是:相比于以工业排放为主的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更为困难。而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与农药,使氮磷积累以及农药残留导致的负面生态效应远远大于作物的产量增益,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另一方面,稻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大气甲烷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稻田甲烷排放的控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正因此,致力于生态农业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闵庆文,希望通过《稻田项目》的研究,从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水稻复合模式(稻鱼、稻鸭、稻鱼鸭等)中找出一条新路,不仅能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促进氮磷养分循环利用,减少因化肥、农药施用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同时减少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闵庆文的思路为国家环保部所接受,并批准立项研究。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开辟”了一个生态农业研究的新课题。(李大庆) 
个人分类: 农业|1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的化学院士真是不给力啊
热度 5 stoneblue 2011-2-22 20:07
十二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2/244171.shtm --------------------------------------------------------------------------------------------------------- 看了看,没有我们工程院、科学院的那些院士大名啊,情何以堪?
745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力加强非政府科技奖项品牌建设
热度 2 kejidaobao 2011-2-21 15:03
非政府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非政府科技奖项的发展程度及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应引起相关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非政府奖项运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加强非政府奖项的品牌建设,提升中国非政府奖项的声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非政府科技奖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 设奖数量相差较大。据调查,美国仅科学促进会就设有11项奖励,科学院、工程院设有38项奖励,由全国性学会设立的奖项则多达3000~4000项左右。我国截止2010年11月底,在科技部和省市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准予登记的非政府奖项不到600项,不及美国学会设奖数量的五分之一。 社会影响偏低。发达国家的非政府奖项在整个国家的科技奖励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其声望和社会影响力均在政府科技奖励之上,成为科学共同体的首选奖项,诺贝尔奖即是国外非政府奖项的优秀代表。而由于体制原因,我国非政府奖项在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其声望和影响力均不能与政府科技奖励相媲美。非政府奖项的获得者除获得该奖项应有的奖金或者证书、奖章外,无法享受晋升、加薪、评职称等派生待遇。 开放程度低,国际科技奖项较少。发达国家的非政府奖项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奖项对候选人的国籍没有限制,奖励对象为全世界的优秀科学家。如在国际科学界久负盛名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达尔文奖”等国际知名奖项都是由发达国家设立的面向全球科学家颁发的非政府奖项。 奖项限制较多。我国非政府奖项仍以奖励项目为主,非政府奖项中声望高的奖项有一定的派生待遇,声望低的奖项则没有,比较混乱;而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奖励个人,在奖项管理和运作方式上,中国非政府奖项在奖金来源、奖项命名上也有一些限制性规定,而发达国家非政府奖项设置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奖项的命名也没有限制。 2 我国非政府科技奖项品牌建设严重落后 设奖主体缺乏品牌意识。调查表明,在215个非政府奖项中,高达76.2%的设奖主体缺乏品牌意识,把奖项的运作和管理看成了简单的日常事务,没有进行奖项品牌的策划和推广。其中仅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陈嘉庚科学奖等少数奖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品牌化战略,定位清晰,运作规范,管理严格,在科学共同体内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 品牌信息化建设滞后。网络已成为非政府奖项自我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渠道,但正在运行的215个非政府奖项中仅有15个奖项有专门的网站,158个奖项在网络上有相关的简单介绍,剩下的42个奖项在网络上没有任何介绍资料或信息,导致公众无法便捷地获取奖项信息。 奖励过程不够透明,品牌宣传乏力。42.7%的非政府奖项在发布推荐通知、奖项评选、获奖名单公布及颁奖等环节没有进行任何媒体宣传和公示,一切都在内部默默无闻地进行。此外,56.8%的非政府奖项没有举办专门的颁奖仪式。 奖励力度较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中国非政府奖项中除了何梁何利奖等少数奖项的奖金达到百万元,其他奖项的奖金强度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3 加强非政府科技奖项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一是完善规范非政府奖项评选工作。非政府奖项的权威性应该由设奖机构的学术权威性决定,而不是由设奖机构的行政级别高低来分层。应建立一个对各奖项进行全面评估的考核机制,通过考虑一些影响因素来评估奖项的质量水平和地位声望,从而对非政府奖项进行科学的社会分层。设奖单位应成立由各相关领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精深学术造诣、热心科技奖励事业的国内科技权威和国际著名学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由其独立行使职能,负责评选工作。 二是实行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方式。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奖励都是荣誉性的,不带任何奖金。过分重视物质奖励,容易出现非政府奖项仅依靠奖金数额相互竞争而不重视奖励质量的现象。为了避免派生待遇有可能产生的功利性等不合理因素,在具体操作方面应灵活掌握,不宜作硬性规定。同时,应结合本国国情和全球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改革奖项设置,鼓励设置新的奖项。 三是健全非政府奖项品牌建设的法制环境。政府应通过制定公平的标准,组织或委托权威机构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质量管理认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应定期发布《非政府科技奖励指南》,宣传国家对非政府科技奖励品牌化发展的方针政策,介绍各个奖项品牌化发展的情况及经验,定期组织非政府奖项设奖单位科技奖励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会。 四是加强非政府奖项品牌的自我维护。设奖单位应把奖项创新作为重要内容,努力保护和维护奖项的评奖服务、奖励机制的领先性和创新性,并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推出新的奖项定位。同时,设奖单位要强化非政府奖项品牌的危机管理,建立科技奖励工作的自我诊断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如果发生奖励危机,在积极控制危机的事态后,设奖单位应立即着手奖项品牌形象的恢复工作,对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防危机的再次发生。 五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同类别的设奖主体可以不同方式筹集资金。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设立的奖项,除会员缴纳的会费外,应重点吸纳社会捐赠资金;各种基金会设立的奖项,应充分发挥基金运作的优势,拿出一部分闲散资金到资本市场融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的奖项,设奖单位应定期和设奖主体沟通,以优异的奖励业绩争取更多的资金。 ——中国科协“国家科技奖励体系中的非政府奖项研究”课题组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科技工作大家谈|36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贴]光纤传感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教授的创新
zqhero 2011-2-19 20:23
光纤传感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教授的创新之路 新闻经纬讯 2007年12月29日,中国工程院2007年当选院士名单公布。我校姜德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德生教授的当选与他在光纤传感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密切相关: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国家技术发明奖,十余次获省部级成果奖;在国内率先开发生产了七大类三十余种光纤传感器;把一个仅3人的研究小组建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集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于一体的国家级光纤传感技术工业性试验基地和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形成了从材料、器件、传感系统的生产直到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   成于创新   姜德生教授是我国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光纤作为光信号传输的特种材料,向人们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姜德生教授当时还是一个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的青年教师。他从光纤材料的基本物理属性出发,敏锐地觉察到,用光纤对外界物理量进行探测,使光纤集传输和传感于一体,必定能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自此,他开始着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   八十年代初,我国高层建筑刚刚兴起,国家开始制订其规范,迫切需要高层建筑在台风下的风载荷位移数据。姜德生教授获知此信息后,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首次研制成功了光纤风压计。1981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全国几十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我国当时少有的高层建筑——广州白云宾馆,运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实测高层建筑风载荷,姜德生教授的光纤风压计也安装在其中。台风到来时,姜德生教授研制的光纤风压计在台风的强电磁干扰中仍能正常工作,并获取了宝贵的测试数据。这一小插曲令姜德生教授的光纤传感器声名鹊起,并获得了部级科技奖。随后,他研制成功光纤应力应变传感器,1985年被国家科委和团中央联合选派参加了世界青年发明展览。   初试锋芒,崭露头角。这促使姜德生更加坚定地沿着光纤传感技术这条道路继续开拓创新。   由于光纤传感技术的传感与传输信号都是光学信号,而不是传统的电信号,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非电传感,本质安全,适合易燃易爆场所;对电绝缘,抗电磁干扰,适合高电压场所;精度高,能远距离传输信号;尺寸小、重量轻,有利于微型化;寿命长、长期可靠性好,适合大型工程长期安全监测等。因此,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武器系统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急需的关键技术之一。   十多年来,针对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姜德生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新型光敏材料是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国外发明了蓝宝石光纤等多种光敏材料及新型光纤传感器,但价格昂贵,而且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对我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国内在该领域主要是跟踪和仿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与产品。因此,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低成本新型光敏材料,成为推动我国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研究,姜德生教授在光纤敏感材料及制备的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研制成功了黑体高温辐射材料、氧光敏材料、温度光敏材料、湿度光敏材料和拉曼增强活性材料等五类新型光纤传感敏感材料。2002年,“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光纤高温传感测量方法与装置”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字型光纤传感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光纤传感技术的主导技术,并在重大工程、重大装备和武器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有关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已占光纤传感技术市场的40%以上,并还将大幅度持续上升。   姜德生教授瞄准国际研究前沿,抢占光纤传感技术制高点,根据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突破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工程应用的两大瓶颈问题:提出了编码光纤光栅的概念,发展了光纤光栅的精细加工技术,研制成功了编码光纤光栅,解决了普通光纤光栅无法大容量多点分布式检测的难题;发明了角调谐波长解调方法,实现了光纤光栅解调技术的自主创新。尤其令人自豪的是,这些自主创新的光纤材料微加工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所独有,从而使我国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光纤光栅传感领域中享有盛名的美国公司也主动提出愿与姜德生教授进行合作。2004年,“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使姜德生教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立于应用   姜德生教授研究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技术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他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创新,直接为生产服务,其研究的项目大多始于行业、企业、工程部门委托的任务;其研究成果,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成果的实用价值都直接受到工程的实际考核,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985年,学校组织教师到江汉油田参观考察。姜德生教授发现油田所用的检测仪表全部是电类仪表,而对于这种易燃、易爆品集中场所,电类仪表无疑存在着安全隐患,事实上在石化行业也因此曾发生多起安全事故。他想,按照原理,光纤传感器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以实验室和工地为家,夜以继日不停探索、研究,终于研发成功光纤液位计、界面计等5类传感器和八个现场应用配套器件,并成功地进行了推广应用。其中“高精度光纤液位类传感器在危险和恶劣场所的应用和开发”成果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是姜德生教授在科技成果应用道路上的“试水之作”。   如今,随着敏感材料的研制成功和材料微加工技术的突破,姜德生教授的研究已为实现产业化和大规模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姜德生教授又着力解决了多技术集成和成套装备的研制中的难题,在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生产成套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了几十类数百种专用工装设备,建成了系列光纤传感器的多条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光纤传感器生产基地。同时,姜德生教授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工程应用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由于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的成套装备,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增强了核心竞争力,目前,姜德生教授研究开发的光纤传感技术与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石化、交通、大型土木工程、水利、电力、煤矿等领域的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中。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大于5万立方米的大型油罐必须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但一直未能选到理想产品。国外发明的光纤火灾报警技术,虽然一直垄断国内市场,但由于响应时间慢,成本高,在国内一直未能得到很好推广。针对这一需求,姜德生教授首创了光纤光栅火灾报警技术。由于技术领先,在国家新建的四大战略储备油库火灾报警工程招标中,姜德生教授的技术和产品战胜了国际著名公司的光纤火灾报警产品,全部中标并已建成使用,在火警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国家某战略储备油库10万立米的特大油罐,两次遭受雷击失火,但由于安装的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及时报警,避免了重大损失。   近年来,国内修建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如何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隧道工程火灾报警,解决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长距离无中继火灾报警的难题,姜德生教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发明了“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该技术在世界规模最大的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的火灾报警工程国际招标中,以技术第一中标,该工程现已建成,并被评为优秀项目,这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实现20公里长距离无中继的火灾监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和产品已在总长度近200公里的50多条隧道的火灾报警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2006年,“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大型桥梁的长期安全监测方面,姜德生教授解决了桥梁多参数光纤光栅安全监测的技术难题,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2004年,姜德生教授首次实现了桥梁索力实时在线安全监测,并及时发现了某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在武汉长江二桥、阳逻长江大桥等十余座特大型桥梁的长期安全监测中,取得很好效果。   此外,在国防武器装备和水利、交通、电力、港口机械等多个应用领域中,姜德生教授发明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高度评价。   这一长串项目,彰显着姜德生教授成果应用的非凡业绩:世界最高的面板坝——湖北清江水布垭大坝的周边缝渗漏监测工程;三峡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结构长期安全在线监测工程;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结构长期安全监测工程;秦皇岛港口的大型翻车机等大型机械装备的长期实时在线安全监测工程……     胜在交叉   姜德生教授经常给他的研究团队和学生讲,光纤传感技术涉及材料、物理、化学、机电、信息等多个学科,这就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必须实施多学科交叉,否则难以取得重要的创新成果。就单个学科而言,比我们研究实力、技术实力强的单位或个人有很多,我们只有在涉及光纤传感技术的各个学科之间做好融合贯通,才能在单个学科条件不如人的情况下,在整体、综合的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占据优势,取得成功。   学科交叉,无疑是姜德生教授的取胜之道。   自“八五”以来,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姜德生教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瞄准与材料学、土木工程、信息科学﹑计算机应用和生物技术等学科进行相互交叉,并逐步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增强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发展了新的优势学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   在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方面,姜德生教授不仅开展了高性能的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还将敏感材料的研究与光纤传感器的研究相结合,不断改进敏感材料的性能,并研究开发新的敏感材料,极大地提高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在与材料学科的交叉结合中,他研究开发了高温传感器,实现了在高温复杂、恶劣环境下的直接测量。在与交通、土木等工程学科的结合中,他将传感器制备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传感器的实用性和长期稳定性问题,从而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大型工程的推广应用。他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得到国际国内同行专家的公认,1999年美国光学学会(OSA)邀请姜德生教授加入其学会,他多次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有关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和2000年SPIE先进传感器与控制技术国际会议的主席。   姜德生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智能材料研究,较早地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这一新领域,并承担了有关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金、863项目等多项任务,发表一系列有关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论文,多次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他与国际智能材料与结构协会主席、美国Richard O.Claus教授共同撰写的32万字专著《智能材料 器件 结构与应用》,已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多个学院博士、硕士的教学参考书,受到了好评。   基于姜德生教授的研究已处于国际前列,国际光纤传感著名学者、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教授王安波与姜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欣然接受武汉理工大学的邀请,受聘为我国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目前姜德生教授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的多所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从而使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处在国际前沿。   成于创新,立于应用,胜在交叉。非凡的成就使姜德生教授站在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制高点上,引领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创新永无止境。”这是姜德生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依然恪守着这一理念,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实现着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四华裔学者当选2011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UniPHY 2011-2-16 14:55
作者:刘丹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2-9 15:43:40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四华裔学者当选2011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NAE新增68位院士和9位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2月8日公布68位新院士和9位外籍院士名单,其中包括4位华裔学者。 生产全球定位系统产品的Garmin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人兼总裁高民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电子和电脑工程系主任李泽元教授、休斯顿美国船舶局前副总裁及科技总裁唐纳德·刘(音译Donald Liu)以及外科机器人手臂发明人王友仑成为今年入选的4位华裔院士。 高民环( Min H. Kao )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电子工程系,在田纳西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创办自己的公司之前,他曾经领导研制出世界第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器。1989年高民环与同事共同创办Garmin有限公司,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全球定位系统产品生产商。 李泽元( Fred C. Lee )在台湾成功大学获得电机学士学位,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得电机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电子电力学会主席,也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杰出教授。他在高频率功率转换和分布式电源系统等领域有杰出成就。 已经退休的唐纳德·刘( Donald Liu )是休斯顿美国船舶局的前副总裁和科技总裁,他在船舶结构设计和安全方面有特殊贡献。 王友仑( Yulun Wang )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获得电子工程博士,1989年研制出用于医学外科手术的声控机器人手臂,2002年创办inTouch Health,提供世界领先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学设备。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界最高荣誉,授予那些在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实践和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目前院士总数达到2290人,外籍院士202人。 更多阅读 美国国家工程院2011年新当选院士名单(英文) 2011年度美国工程界三大最高奖揭晓 6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2月13日
xupeiyang 2011-2-13 08:42
北京状昨晚第二次下雪了,美丽的雪景。 我的孙子乐乐24天了,能吃能睡的,好可爱啊,给爷爷笑呢,奶奶感冒了,带口罩,离远点,等感冒好了可以抱抱宝宝。 1895年,清政府派 李鸿章 赴日议和 1912年, 孙中山 请辞临时大总统 1998年,美国成功改造 哈勃太空望远镜 2006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选 逝世 2008年, 广州 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京广地铁睁眼说瞎话
热度 3 冯用军 2011-2-7 10:27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京广地铁睁眼说瞎话
本博调查: A 你相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 B 你相信高级工程师钟吉章 一、专家:三号线北延段可使用建委:质量问题与工期无关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10-1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林霞虹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10/16/content_1157663.htm 二、工程师揭露广州地铁验收报告作假 单位不再续聘 2011-02-07 04:28:59 来源: 西部网 (西安) http://news.163.com/11/0207/04/6S8UVTFH00011229.html 三、广州地铁被指因施工方造假存安全隐患 2010-10-11 03:57:20 来源: 新快报 (广州) http://news.163.com/10/1011/03/6IMFSE070001124J.html 四、北京安监局公布242项安全隐患 地铁线全都有隐患 http://news.163.com 2005-06-04 16:22:25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163.com/05/0604/16/1LDRIB610001124T.html 居民担心地铁站并入火车站存安全隐患 2010/06/07 广州677处地灾隐患威胁2万人安全 地铁沿线32处 2009/05/13 深圳地铁两工地存严重安全隐患被责令停工整改 2008/12/22 北京所有在建地铁线停工半天排查安全隐患 2008/11/18 北京安监局公布242项安全隐患 地铁线全都有隐患 2005/06/04 三个多月前,钟吉章按捺不住,在博客上“冒死”报料: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工程验收报告作假。细心的网友迅速将其转发到微博上。《新快报》率先采访并报道了该事件,引起舆论轰动,钟吉章被尊称为“冒死爷”。他当时这样解释自己的爆料理由:我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这种情况下我就必须站出来。 钟吉章说,报道出来后的那天早上,单位迅速叫人买光了附近的《新快报》,以减小对单位的负面影响。“他们还真以为纸能包住火吗?” 冒死爆料后,地铁等各方都称受到施工方的欺骗与蒙蔽。很快,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要求政府部门彻查此次事件,市建设工程质监站迅速对施工方作出处罚,认定其违规检测及瞒报事实。 随后,广州市建委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独立专家团对联络通道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和复核,专家一致认定满足安全要求,工程不需要加固补强。市建委以信访复函的形式给钟吉章作了回应。 钟吉章其人其事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具有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员资格证书,中国交通运输部桥梁、隧道检测工程师证书,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他曾参加过革命,是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员。1948年,钟家16人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负责建立枪械修理所。当时的钟吉章,不到10岁,他经常帮忙搬枪,放哨。在一次擦枪走火事故中,他推开了年幼的侄儿,用自己的小腿挡住了子弹。那颗子弹,直到解放后他上了大学,才被取出来。 王梦恕等人的结论 市建委委托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了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局副总工程师)、杨光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唐孟雄(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教授级高工)、钟显奇(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魏立新(广州市市政设计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晏启祥(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副教授)、叶翼先(中铁隧道集团顾问,高工)等国内知名专家,于10月14日晚完成对上述质量问题评估和复核工作,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后, 一致认为满足安全要求,可投入使用 。   专家意见如下:   (一)2号、3号联络通道经混凝土实体结构抽芯检测,个别混凝土试样强度检测结果未达到原设计的C30强度等级。   (二)经设计单位按抽芯检测结果的最低混凝土强度值和最不利条件复核验算,2号、3号联络通道结构是安全的,可以投入运营。   (三)建议对2号、3号联络通道进行长期监测。   根据专家论证结论和建议,决定按上述第一种方案进行处理。 金羊网-新快报10月11日报道 备在11月前开通的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昨日,工程师钟吉章向新快报记者称,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嘉禾望岗—龙归站的联络通道,因施工方制造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使相关部门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通过了验收。据钟吉章及检测技术人员毛珊表示,这或将导致该段线路坍塌,甚至可能堵塞地铁地下水通道,使地铁隧道瘫痪。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段线路曾由地铁公司及隧道施工方先后委托两家公司共三次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但三次检测结果均不合格。地铁公司质量安全部一名副经理承认此事存在,并称地铁公司是受施工方蒙骗,现已紧急要求设计方拿出整改方案。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钟学军昨晚表示,此事不会影响到11月前地铁三号线北延段的开通。 新快报记者从钟吉章提供的抗压强度报告上看到,地铁三号线北延段施工6标——嘉禾望岗至龙归站土建工程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即混凝土强度值须在30MPA以上),穗监公司去年9月11日检测的两个检测点数据分别为36.4及25.5,去年9月29日再次检测所得的结果为26.2及40.4。 昨天,2005年本市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存在的事故隐患正式公布,总共242项事故隐患存在于地铁线、环路等地区。   此次公布的公共安全隐患共有119项,生产安全隐患108项,食品安全隐患10项,公共卫生安全隐患5项。前门街道的隐患是危旧房屋集中、居住拥挤和消防水源不足。二环、四环路也存在公共安全隐患:2003年二环路因机动车冲过中心隔离墩进入逆向车道和行人横穿主路共造成17人死亡,占二环路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54%;四环路则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另外,地铁复八线、13号线和八通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隐患,同时消防供水设施不完备,或缺乏有效检查、维护和保养。地铁1号线、2号线战备用35kv供电系统,其中9套油变压器和油开关分布在军博等五个车站内,每台变压器储油近6吨,滞留在地铁车站内存在火灾隐患。现35kv供电系统已停用,用新的10kv供电系统进行替代。(记者贾中山)(来源:北京晚报)
个人分类: WCGI世界廉政研究院|3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上,我们正整装待发
kejidaobao 2011-1-30 11:08
在深空探索领域,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正在以“后起之秀”的态势,聚集起靠自己开启“太空时代”的力量。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计划于今年10月和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卫星一起,搭乘“天顶”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萤火”一号既能适应火星上超过100℃的昼夜温差,又能从休眠状态中按时苏醒。由于与地面测控站的一次往返“对话”就需44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萤火”一号必须有强大的自控能力来“自己管自己”。好在所有地面模拟试验证明,它已经在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1月3日新华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1月16日进一步透露,发射“萤火”一号后,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距离的时段(火星距离地球近则6千多万公里,远则4亿公里),消耗的燃料会相对较少,将考虑届时独立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而未来几年,中国的航天版图将全面展开。今年上半年,中国将会发射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而下半年发射的“神八”飞船,将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如果无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对接顺利,会发射有人飞船,最终完成和“天宫”一号的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进展顺利的话,2020年前,中国将建成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和若干货运、载人飞船的首个“太空空间站”(1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深空探测被视为显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性领域。当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迈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抵达38万公里外的月球时,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已经飞出了4万个地球的距离,到达太阳系的边缘——相对于在20世纪50年代就启动探月计划的美国与前苏联(俄罗斯),中国虽奋起直追,距航天强国仍有不小差距。不过,经过“嫦娥”探月,中国已突破了地球外天体环绕探测关键技术,同时建立了基本配套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随着今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太空征程,中国的航天强国之梦已不再遥远。 此时,航天强国俄罗斯和美国也开始部署下一步的计划:太空互联网。俄罗斯航天署副署长达维多夫表示,俄正计划构建太空互联网,目的是支持航天器之间的联络,实现在地球上任何地点都能对航天器进行控制(1月5日《人民日报》)。 俄罗斯的太空互联网将由48颗卫星组成,所有的卫星都将在高度为150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除了支持航天器之间的联络,俄罗斯的太空互联网还将更多地用于民生——届时无论在近地太空、地面、飞机或是航船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登陆互联网,即使地面发生严重灾害或其他意外,该互联网仍会稳定运行,尤其适用于灾区通信。这一宏伟的计划相关准备工作需3年左右,从2014年起可望在5年内建成。 与俄罗斯正在“计划中”的太空互联网相比,美国的步伐更快,也更加专注于广袤宇宙的“星际间互联”。它采用一种名为“容断网”的新型网络技术:数据包永远不会丢失,直到与另一个节点安全交接。与目前地面的互联网连接技术不同,“容断网”具备太空通信中超强容忍迟延、中断等异常的能力。未来几年,美国宇航局将以国际空间站为目标,在容断网的支持下,实施多种新型太空探索项目,如太空飞行器地面操控,以及为探月活动提供可靠的月球-地球间通信联络。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容断网会应用于太阳系的各个行星间的通信,成为更加名副其实的“星际互联网”。 除了对太阳系的各个行星进行深入探测,深空探测的研究还包括对浩瀚宇宙的天文观测。而在此方面,中国也是积极主动,频频发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正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下一代大型望远镜计划——国际30米望远镜项目(TMT)。TMT作为首个新一代地面光学望远镜,可以做成30米口径的拼接镜面主镜。巨大的镜面使TMT集光面积达到当今最大地基光学望远镜的9倍,图像清晰度提高3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表示,加入TMT将为中国天文界做出重大发现、进行科学前沿研究和发展先进技术提供不可或缺的机会(1月20日中国科学院网站)。 现在,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天文观测的主流方式。欧洲、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天文观测人员就在实施“4 Pi Sky”国际合作项目,目标是将这三地的天文望远镜连成一个观测网络,实现对星空的全面监测。 项目负责人、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天文学教授Rob Fender认为,过去的天文望远镜往往是单打独斗或仅形成局部网络,受地域限制,它们都只能观测星空的很小一部分,许多重要天文事件可能因此未被发现,而该项目将连接欧洲的“LOFAR”低频阵列望远镜、南非的“MeeRkAT”厘米波射电望远镜和澳大利亚的“ASkAP”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对整个天空进行协同观测。范围如此广阔的观测网将推动天文观测向前迈进一大步,有助于获得新的重要发现(1月3日新华网)。 通过对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发射行星际探测器或卫星、并将“镜头”从地球指向浩渺的宇宙的深空探测活动,能使人类认识到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并解释太阳系、宇宙以及生命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还将成为人类寻找新的生活家园的唯一手段。这一路途,尽管充满挑战和风险,尽管曾经遭遇失败,但其蕴含着的重大意义,使人类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个人分类: 栏目:半月科技风云|2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上午单独与院士座谈一个半小时
热度 4 scientister 2011-1-27 16:29
今天上午,被一位工程院院士邀请去单独会谈,时间很长,大约一个半小时。 院士告诉我,很重视我的一篇研究论文,并且在约我会谈前(昨天)专门跟另外一位院士讨论了我的论文,这让我非常感动和意外。院士们为了表示慎重,还把他们的意见写成书面文字交给了我。我不由得再次感叹,前辈就是敬业! 院士告知我,他们两人对我的论文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希望我再做一些试验,补充试验数据。言语间充满了关切、支持和鼓励。 至于论文的内容,大家可能知道一点点的,就是可以减排温室气体数以亿吨的那个。细节,容我日后再报告大家。
个人分类: 研究工作|205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徐滨士:再制造与维修有区别吗?
zidiao 2011-1-19 15:04
 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徐滨士:维修是指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为了保持或恢复到良好技术状态及正常运行而采用的技术措施,常具有随机性、原位性、应急性。维修的对象是有故障的产品,多以换件为主,辅以单个或小批量的零(部)件修复。其设备和技术一般相对落后,而且难以形成批量生产。维修后的产品多数在质量、性能上难以达到原机新品水平。   再制造是将大量同类的报废产品回收到工厂拆卸后,按零(部)件的类型进行收集和检测,以有剩余寿命的报废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性能升级,所获得的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机新品的水平。此外,再制造是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它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产品的在线质量监控,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工艺流程与大修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的效果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再制造是规模化、批量化生产,不同于一般的大修。第二,再制造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管理,包括现代表面工程技术、先进的加工技术、先进的检测技术,这是大修难以全面做到的。第三,再制造不仅是恢复原机的性能还兼有对原机的技术改造,而大修一般不包含技术改造的内容。第四,最主要的不同点是再制造后的产品性能要达到原机新品或超过新品,这是前3条不同点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设置前3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大修后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达不到新品的要求,更无法超过新品。   再制造不同于再循环,再循环的基本技术途径是回炉。回炉时,原先制造时注入零件中的能源价值和劳动价值等附加值全面丢失,所获得的产品只能作为原材料使用,而且在回炉及以后的成形加工中又要消耗能源。
个人分类: 专家视点|1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会证明三峡工程是豆腐渣
热度 1 冯用军 2010-12-19 20:56
三峡工程是不是豆腐渣,不是你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潘家铮院士说了算,也不是我这个中国皇家科学院院长说了算,而是历史说了算、时间说了算、自然说了算,我敢打赌,快则500年,满则5000年,绝对不到一万年,必毁无疑(毁包括毁坏、废弃、倒塌、炸垮等)。万年说,那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极度的不负责任,我敢打赌,现在的宣传都是假的,什么抵抗万年一遇的洪水、到千年一遇的洪水,再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差点就没抵挡住2010年的洪水,要不是牺牲下游的诸多公民财产和国家财产、成段成段跨堤,2010年就很难扛住。 材料一: 新华社等权威报刊: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 2003 年 6 月 1 日 ),《三峡大坝将全面发挥抗洪功能,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 2007 年 5 月 9 日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08 年 10 月 21 日 )。 又据《南方日报》(2010年7月22日)报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治河防洪工程系教授陈立认为,这几篇报道的用词并没有错,只是标题的涵义被读者误解。他解释说,“固若金汤,可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是说,三峡大坝遇到万年一遇洪水的时候,三峡大坝仍然存在,不会被冲垮。“千年一遇”,指的是这个大坝是按照千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来做的。“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则是指防洪能力。而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的说法,与“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说法并不矛盾。 材料二: 张光斗在上书国家领导人汇报情况时却指出:“关于三峡工程的质量问题,我们的质量检查报告写得比较客气,主要是怕人家攻我们。质量一般……我给你们写了封信,全是真话,没有假话”。对媒体放出去的“质量百分之百合格,四分之三以上的个体工程质量为优秀”才是假话。 事实上,即使“质量一般”,我也不敢相信,张光斗向来有谎话连篇的习惯,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详情参看: 您可知隐藏在“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背后的恶心嘴脸 。 材料三: 中国工程院17日发布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下称评估),承认了三峡工程的另一些问题(参见 http://news.sohu.com/20101218/n278372174.shtml ): 三峡工程导致移民生活艰难: 《评估》指出,部分靠农村移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生产生活困难,需要财政资金支持补贴。 三峡工程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改善期限遥遥无期: 上游来水氮磷污染较重,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影响较大,三峡库区污染物排放远高于环评预测。 需要说明的是,三峡工程上马后不久,张光斗到三峡库区和重庆视察,发现三峡库区的水质污染问题严重,于是提笔给中央领导人写信,建议为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拨款30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三峡工程总造价也就2000多亿元人民币,再拨款3000亿是断不可能的事情,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考虑到这一点。 鉴于此,解决三峡工程环境污染问题遥遥无期。 材料四:两院院士:三峡工程是钢铁长城万年不垮 2010-12-19 03:08:00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  长江日报12月18日报道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两院院士潘家铮17日在《三峡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首发式上称,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 这位83岁的老人举例说,三峡工程在1985年就已基本决定,那时的总方案是蓄水到150米,并已基本上定案,工程要搞了,但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有些人认为150米的水位太低应该提高,有些人甚至认为工程根本就不该上马,所以中央决定把工作停下来,重新进行论证。 “幸亏有这些反对意见,不然三峡工程如果150米就建起来,现在该怎么办呢?防洪起不到什么作用,发电效益也很差、航运也不行,所以说反对意见就很重要”,潘家铮说。 潘家铮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人有关三峡工程的误解给予澄清,他特别反对称三峡工程为“豆腐渣”工程的说法,并斥之为“谣言”。潘家铮称,三峡工程是“长江上的钢铁长城,千年万年不会垮,质量上非常好”。通过三峡工程,中国科技水平尤其是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个人分类: 国家水科学研究院|54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里,科学原来是少数特殊人的事
wujingzhi 2010-6-11 21:13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不愿写这样的文章。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阅历太少,幼稚无知。但,年轻人,需要点点希望和幻想。如果某些事,无论对错,破灭了年轻人的希望或梦想,特别是一大批人的希望和梦想,也许会产生很多深远后果。 科学和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最纯洁的领域。也必须应该是纯洁的领域。科学界和教育界相对于政治领域,应该是有很大不同的。科学崇尚真理和自由,反对限制和权威。从事科学的个人,也各有特点,我们彼此尊重,互相包容,都以真理为标准。 或许科学家们或科学工作者们习惯于给别人讲道理,所以其他人很难给科学家们讲清道理。我们也各有各的道理,形成一致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们而言是很困难的。但是,一旦形成共识就会被大家广为接受。而任何人或机构组织试图改变这种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共识是极为困难的。 科学界有些人是被大家公认的领袖。在中国或许有点特殊。背后原因太复杂。之前,我总感觉有些事离自己太遥远,肉食者谋之的事和黎民百姓没啥关系。可是最近认识有些变化。可能是欲识庐山真面目,就要走出此山中的原因吧。最近看到下到学校上至中央都在调整人事,可是这些调整有太多让人欲说无语的感觉。 在信息如此发达和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事实上已经很落后这个潮流。虽然我们的硬件设施可以说是世界领先了,但除了硬件其它都事实性的落后。这是很危险的。中国人现在怎么看朝鲜,发达国家的人就是同样的感觉看中国。一叶遮目不见泰山的自大,井底之蛙的自恋和无知是多么的让人扼腕惋惜!在如此形势下,再令一大批人失去希望和信心,伤了心,明天的中国走向何方呢? 在某个地方,科学成为了少数特殊人的事。必然的,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出现更多的人开始真正科学。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落后或封闭而停下前进的脚步。 当希望破灭了,我们还会继续踏上寻找希望的征程!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226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原教育部长周济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工程院院长
honeylin 2010-6-11 15:16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1日从此间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获悉,该院于本次院士大会期间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院长、副院长和主席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周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旭日干当选连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学工程专家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专家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专家樊代明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1994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以上内容来源于腾讯新闻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新任院长 曾任教育部部长
毛宁波 2010-6-11 13:27
据新华网报道:记者11日从此间举行的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获悉,该院于本次院士大会期间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院长、副院长和主席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周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旭日干当选连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煤化学工程专家谢克昌,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专家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专家樊代明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1994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完) 据新华网报道 周济简历:1946年8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1978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0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4年学成回国后,在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湖北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1995年11月任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 1997年6月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兼任华中软件公司董事长。1999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2000年1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副书记。2001年12月任湖北省武汉市副市长、代市长。2002年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湖北省武汉市市长。2002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2008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2009年10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2009年11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 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长期致力于优化设计、CAD、数控和CIMS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并有显著的应用成效。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20余项。
个人分类: 其他|28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原教育部长周济顺利成为工程院院长
tarimriver 2010-6-11 13:05
中国新闻网今天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会议今天结束,原教育部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周济接替退休的徐匡迪,成为新一任中国工程院的新院长。 周济来工程院之前是教育部长,中国的教育与医疗和房地产业一起被全国人民诟病,尤其是周济的去任教育部长恰好赶上钱学森去世,钱学森与温家宝总理关于中国出不了杰出人才问题再次被关注,认为周的离职与教育问题有关。谁知,随后便有周济任工程院副书记的消息公布出来,说明高层对周济还是比较赏识的。考虑到当时的徐匡迪已到退休年龄,高层调周济到工程院接替院长职务的说法便顺理成章,现实证明了人们的推测是正确的。不难想象,周济当了工程院院长后便会顺利成章地成为党组正书记。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周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长
STS 2010-6-11 10:06
在公权力越勒越紧的局面下,民众期盼的 大教育家 的身影愈行愈远。 2009 年教师节,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罕见地到北京市第 35 中学初二 5 班连听 5 堂课,发表了详细的点评和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温家宝掷地有声。 巧合的是,就在周济离任教育部的当天,航天之父钱学森去世。他生前特意告诉温家宝,中国缺少教育大家。 此时的教育部,却依旧处在旧体制的惯性之中。在年初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就重新回到了内部起草决策的老路上。甚至有教育部官员对主持召开多场 为教育改革献计献策 研讨会的杨东平说:就你们才把改革当回事儿! 原本向社会承诺的纲要公开日期,也由 5 月一路拖向 7 月、 8 月,直到周济离任也未见影踪,纲要最后公开的日期是 2010 年 2 月 28 日 。 XX 作为教改领导小组组长,总理已经批评了不止一次。 教育部官员说。 当然,教育体制改革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周济的独善其身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应对复杂局面的无奈选择。
个人分类: 评论|1932 次阅读|4 个评论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长前往博奥生物交流访问
总裁办公室 2010-6-8 16:47
2010 年 6 月 7 日,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长尼尔森( Bjorn Nilsson )教授前往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简称博奥生物)交流访问。博奥生物技术总监兼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教授热情欢迎尼尔森教授的到访,并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博奥生物十年来所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 程京教授首先带着 Bjorn 教授来到了位于大厅内的证书墙和自主专利墙,讲述了博奥至今所取得的各个产品认证证书、奖项和自主专利成就。接着,来到位于展厅内中部的产品实物展示区。伴随着一个个不同系列的产品实物摆在眼前,尼尔森教授连连赞不绝口,表示出了浓厚兴趣。他对博奥生物在生物芯片等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今后将会关注和支持瑞典与中国在生物芯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参观结束后,程京教授同尼尔森教授举行了会谈,博奥生物运营副总裁许俊泉和商务开发副总裁麦凯斯( Keith Mitchelson )一同参与了会谈。 据了解,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创建于 1919 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工程院,以城市供水系统起家,现有机械工程、电机和多学科综合研究部等。该院参与相关诺贝尔奖项的提名和评审工作。
个人分类: 博奥新闻|1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长该换人了!
STS 2010-6-7 15:07
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列席了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的开幕式,听了胡总书记的报告。在大会堂里见到了一些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能够在这里见面,感觉甚是亲切。 这次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议程还有:听取并审议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工作报告,讨论学部 十二五 工作规划纲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并审议中国工程院学部主席团工作报告,讨论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与院士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另外,会议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学术报告会,并向新当选院士和外籍院士颁发证书。 按照《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下称主席团)。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当然成员、各学部主任和若干名经院士大会直选成员组成。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一次。经院士大会直选的主席团成员,任期 4 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每次至少更换其中一半人数。 所以,今年徐匡迪院长这位懂经济的冶金专家将卸任院长职务。究竟将由谁来接任,大家拭目以待。目前中国工程院在任的领导除徐匡迪、邬贺铨、刘德培和杜祥琬外,还包括院党组副书记周济、常务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潘云鹤、副院长旭日干。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是今年调任工程院的新领导,他在教育部任部长期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学质量评估,被人称为周济导弹,不知在中国工程院能否做出新的贡献。
个人分类: 评论|534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烈祝贺罗锡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wangyk 2009-12-5 15:15
王 应 宽 2009-12-04 UTC-6 CST UMN, St Paul 热烈祝贺学会副理事长、本刊编委罗锡文教授当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中国工程院 12 月 2 日 在北京对外宣布的 2009 年新增选的 48 名院士中(名单详见科学网博客:晒晒新院士,寄语新院士 ( 工程院版 )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617 ),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光荣当选,特致祝贺!罗锡文教授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连续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 IJABE )编委会副主任。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罗教授平易近人,治学严谨,热心公益学术事业,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水稻田作业机械、精细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卓有建树,为农业工程科技的进步和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农业工程学科已经连续近十年没有新增院士了。罗教授的当选,代表中国农业工程专家再次登上了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殿堂,标志着中国农业工程科技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度,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和动力。真诚希望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在新科院士的带领下,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资料链接:我校罗锡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http://www.scau.edu.cn/xwzx/news/t20091202_42778.htm 罗教授治学严谨 罗锡文教授参加《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5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晒晒新院士,寄语新院士(工程院版)
科学网编辑部 2009-12-2 18:40
中国工程院增选48位新院士 1位台湾科学家当选;同步增选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12月2日下午在北京对外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产生48名新院士。通过这次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已达756人。 这48名新科院士包括一位台湾科学家,他是来自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教授,今年新当选成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至此,中国工程院已有台湾省籍院士3人,另两位分别是医学专家张心湜和陈肇隆教授,他们均为该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中国工程院今年同步增选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1名。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3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其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共 48 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董春鹏 6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 段正澄 75 华中科技大学 金东寒 4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刘永才 6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3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邓中翰 4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吴曼青 4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于全 44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付贤智 52 福州大学 刘炯天 46 中国矿业大学 翁宇庆 69 中国金属学会 张生勇 69 第四军医大学手性技术研究中心 周玉 5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克崧 68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马永生 4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万元熙 69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于俊崇 6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袁亮 49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岳光溪 64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周守为 5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何华武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秦顺全 46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任南琪 5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永斌 55 云林科技大学(台湾) 张建云 5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钟登华 45 天津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侯立安 52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孟伟 5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曲久辉 5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石碧 51 四川大学 孙宝国 48 北京工商大学 徐祥德 67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农业学部(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温福 53 沈阳农业大学 李玉 65 吉林农业大学 刘旭 55 中国农业科学院 罗锡文 63 华南农业大学 麦康森 51 中国海洋大学 南志标 58 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张改平 4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医药卫生学部(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程京 46 清华大学医学院 丁健 56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付小兵 49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廖万清 70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吴以岭 60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杨宝峰 51 哈尔滨医科大学 周良辅 68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工程管理学部(3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栾恩杰 69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王安 51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王陇德 62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姓名 年龄 国籍 工作单位 杨祖佑 Henry T.Yang 68 美国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UCSB)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查理斯维斯特 Charles M.Vest 67 美国 美国工程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SA 罗杰瑞迪 Raj Reddy 72 美国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范良士 Liang-Shih Fan 61 美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夏苏鲁 Surendra P.Shah 72 美国 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USA 科林布莱克默 Colin Blakemore 65 英国 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UK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1870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周济将任工程院院长
tarimriver 2009-11-4 16:37
曾经的教育部长周济的被免职在科学网和整个网络界引起欢呼,有一种痛打 的阵势,并对新部长充满一定的期待。关于周济的去向,吴宝俊在其博客预言将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并且希望将来真的到任能给研究生涨工资云云。就在周部长被免职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周济已经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副书记。 由于周济在教育上6年多的工作乏善可陈,而其年龄已经63岁,还有2年就该退休了,所以我曾估计副书记是其退休前的最后职务。 根据刚刚从网上得到的消息,这位周部长虽然不得民众的欢迎,却深得高层的欢心。凤凰网预测,周济非常有可能将在明年接替现在72岁的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的职务,成为新一届工程院院长。凤凰网说: 2007年十七大召开之前,教育界和科技界已有传闻,周济可能接替当时已经70周岁的徐匡迪执掌中国工程院。这一传闻,有极高的可信度,因为中国工程院历任的三位院长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均为院士。曾经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周济不仅是院士,又身居部长高位,再升半格,主管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似乎顺理成章。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9775 次阅读|9 个评论
教育大改观,设置工程院——建议成立中国教育工程院
mg 2009-11-3 15:12
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公开信!教育大改观,设置工程院建议成立中国教育工程院! 作者:郭世胜。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的进步,也有赖于教育技术的提高,更离不开教育工程的自觉。对于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和教育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水准,是现代科学教育观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目前,人类对教育发展要依靠教育科学进步和教育技术提高的认识非常明确,并且十分重视。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对教育首先是工程、教育是社会工程的认识明显不到位。特别是教育工程意识淡薄,严重缺失用教育工程思维来指导教育工程实践。因而在指导思想和实践中导致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对科学认识的利用的手段,工程是对科学技术的手段的综合的、系统的运用。三者内在联系密切,但不能构相互替代。自然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关系是这样。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和社会工程的关系也是这样。教育科学、教育技术和教育工程的关系同样如此。面对教育发展的众多问题难题,特别是进行教育结构调整的迫切任务,抓住了教育工程这一根缰绳,就牵住了教育变革的牛鼻子。因此,特建议:尽快批准成立中国教育工程院,并把中国教育工程院的建设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增强全民的教育工程意识,以促进和加快教育的发展。同时建议在高校和师范院校建立教育工程学院、开设教育工程学课程、设置教育工程学专业和培养教育工程师、教育工程学学士、教育工程学硕士、教育工程学博士。如有必要,也可考虑建立和规划中国教育科学院院士和中国教育工程院院士的社会结构机制体系。(郭世胜,13691530978, twna8@sina.com )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ranfen 2009-7-9 12:15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2009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从 449 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 163 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公布。投诉受理截止日期 8 月 15 日。 中国工程院 2009年7月8日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9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董春鹏 66 水下兵器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段正澄 7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樊会涛 46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甘晓华 5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郭东明 5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侯世明 71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 院士提名 黄松 61 车辆设计与制造 东风汽车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金东寒 48 动力机械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崇坚 56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林忠钦 51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刘永才 66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陆俭国 72 电器设计制造 河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孙聪 48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孙逢春 51 车辆设计与制造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田红旗 (女) 49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杨绍卿 68 武器系统与应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中国科协遴选 杨兆升 7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吉林大学 院士提名 张卫华 48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朱英富 67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部委遴选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9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陈志杰 46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邓中翰 40 微电子技术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丁晓青 (女)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段宝岩 54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军电)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桂卫华 58 控制理论与技术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黄永勤 (女) 53 计算机系统结构 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世鹤 6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刘泽金 45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吕跃广 45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马佳光 67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彭翰生 72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院士提名 王耀南 51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魏钟铨 71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院士提名 吴建平 5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吴曼青 43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于全 43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赵沁平 6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郑纬民 63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周万幸 47 雷达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部委遴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18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陈祥宝 53 复合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付贤智 51 无机化工 福州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李言荣 46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元元 50 粉末冶金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刘炯天 46 矿物加工 中国矿业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钱旭红 47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邱冠周 60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谭天伟 45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王海舟 69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王耀华 59 材料合成与加工 解放军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翁宇庆 69 金属材料 中国金属学会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徐惠彬 49 功能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宝砚 (女) 66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张建春 51 高分子化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张生勇 69 精细化工 第四军医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周玉 53 无机非金属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周克崧 68 材料合成与加工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宗保宁 46 化学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0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蔡美峰 66 非能源矿产开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程树康 63 电气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李阳 50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李夕兵 46 非能源矿产开发 中南大学 部委遴选 李晓红 50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重庆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林集明 68 电气工程 中囯电力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马永生 47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毛景文 52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欧阳晓平 48 核科学技术应用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沈平平 68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院士提名 万元熙 69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武强 49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 于俊崇 68 核能工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袁亮 49 煤炭开发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岳光溪 63 热能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伯明 60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赵文智 50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赵宪庚 55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周守为 58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庄灿涛 66 地质与矿产探测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9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程良奎 73 岩土工程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崔愷 51 建筑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杜彦良 52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石家庄铁道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郭仁忠 52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院士提名 何华武 53 道路与铁路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部委遴选 李建成 44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 吕西林 54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聂建国 50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秦顺全 45 桥梁工程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全永燊 67 城市规划(含城市交通规划)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任辉启 56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部委遴选 任南琪 50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超 50 水文学与水资源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杨永斌 54 结构工程 云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张建云 51 水文学与水资源 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泽明 6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张正宇 71 岩土工程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院士提名 钟登华 45 水利水电工程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周绪红 52 结构工程 兰州大学 部委遴选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2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陈坚 47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院士提名 陈立奇 64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部委遴选 侯立安 51 环境工程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蒋兴伟 50 海洋技术工程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孟伟 52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曲久辉 51 水污染防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石碧 51 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 四川大学 部委遴选 孙宝国 48 食品工程 北京工商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奚旦立 70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东华大学 院士提名 谢剑平 49 烟草科学与工程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部委遴选 徐祥德 66 气象科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嗣良 68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农业学部(21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曹福亮 51 森林培育 南京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曹卫星 50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陈剑平 46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陈温福 53 作物栽培与作物育种 沈阳农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何启伟 68 蔬菜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康绍忠 46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李玉 65 微生物工程 吉林农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李德发 5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旭 55 作物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部委遴选 刘务林 56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罗锡文 63 农业机械化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麦康森 50 水产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南志标 57 草业科学 兰州大学 院士提名 王保海 57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熊范纶 68 农业信息化工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于康震 49 预防兽医学 农业部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改平 48 预防兽医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张守攻 51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赵匀 65 农业机械化工程 浙江理工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 周定国 59 木材科学与技术 南京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 邹学校 45 蔬菜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医药卫生学部(21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程京 45 医学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 丁健 56 药理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部委遴选 付小兵 48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韩德民 58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黄璐琦 41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士提名 蒋国梁 61 肿瘤学 复旦大学 部委遴选 郎景和 69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廖万清 70 皮肤病与性病学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院士提名 林东昕 53 医学遗传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刘又宁 63 呼吸系统病 解放军总医院 部委遴选 钱忠明 58 药理学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田志刚 52 免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辰 46 呼吸系统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王学浩 67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王振宇 44 消化系统病 香港大学 院士提名 吴以岭 59 中医内科学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院士提名,省、自治区、市遴选 夏照帆 (女) 55 烧伤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徐建国 57 医学微生物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院士提名 杨宝峰 51 药理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省、自治区、市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周良辅 67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国科协遴选 朱宝泉 62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工程管理学部(14 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遴选渠道 凤懋润 6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胡文瑞 5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花禄森 68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栾恩杰 68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部委遴选 王安 50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王陇德 62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中华预防医学会 院士提名 王天义 62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管理 河北钢铁集团 省、自治区、市遴选 夏国洪 69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 杨善林 60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合肥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叶天竺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部委遴选 袁家军 46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基尧 64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赵晓哲 45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部委遴选 郑健 4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铁道部,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部委遴选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畜牧兽医学科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
liudongyang 2009-5-25 16:49
工程院名单 陈化兰 40预防兽医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部委遴选 陈盛禄 70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李德发 55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陆承平 64预防兽医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 部委遴选 南志标 57草业科学 兰州大学 院士提名 宁宜宝 53预防兽医学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部委遴选 于康震 49预防兽医学 农业部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张改平 48预防兽医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省、自治区、市遴选 科学院名单 黄路生 44 动物遗传育种学 江西农业大学
个人分类: 教育八卦|1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