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粟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将帅恩怨之三野(华野)(五)
热度 1 自我源于思考 2014-6-8 23:02
军事情报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密码破译,秘密潜入,派遣间谍都属于情报学的应用。共产国际对于军事情报极为重视,因为莫斯科正可谓是现代军事情报(间谍战)的开山祖师,所以中共作为第三国际的重要支部,自然对情报工开展得心应手。 一开始由周恩来领导的“特科”在国共第一次内战时做得风生水起,但在苏区被围剿并被迫长征的情景下不断受到挫折;长征中军委二局的无线侦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毛泽东完成了四渡赤水这一得意之作(不知博古、李德为何没有充分利用军委二局,难道真是教条主义作怪?);立足延安后,又策动张杨,引发西安事变,赢得喘息之机;1939年中共又成立了社会部,并逐渐建成了王石坚情报系统、潘汉年情报系统、吴克坚情报系统、刘少文情报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除王石坚情报系统被摧毁外(王石坚情报系统中的“后三杰”曾对西北战局起到了极大作用),其余均坚持到建国,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大量的潜伏人员、红色代理人,在关键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经济方面,还通过党员冀朝鼎故意扰乱了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让国统区经济加速崩溃;而国军军事中枢中的郭汝瑰、刘斐,莱芜战役中的韩练成,淮海战役中的张克侠、何基沣、廖运周等,这些潜伏者在内战期间对中共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硬说胡宗南是红色代理人,可能胡宗南会觉得委屈,他虽然指挥大兵团打仗是个草包,但对国民党的忠心还是有的。 粟裕对于情报历来重视,在新四军时期,他就组建了一支专门从事无线侦听的“四中队”。他指挥的新四军一师,许多胜仗中有四中队的功劳。 在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中共的情报系统发展到顶峰。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除了华野的能征贯战,老蒋的临阵换将等因素,情报及潜伏人员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从饶漱石整军后,华东野战军先后取得了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两个重大胜利。他们正要进一步扩大战果之机。毛泽东决定提前发动反攻,把战场烧向国统区,于是就有了刘邓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1、莱芜战役与孟良崮战役 粟裕对莱芜战役总结报告中指出:“大兵团作战,情况瞬息万变,除非敌人实行总退却,个别部队决不能改变整个部署的决心。……大兵团作战,各纵队求缴获之心不应过于迫切,而应局部服从全部,个别服从整体。” 粟裕把缺点也列了5条之多,简述有以下几点:“部队开进紊乱,行军道路交叉,大家争路走,争房子住。这个问题主要应由我(粟裕)负责,因陈(士榘)参谋长留南线指挥,刘(瑞龙)、张(元寿)副参谋长又忙于后勤,对部队运动道路未能更精细区分”;“通信联络差”;“个别部队不注意隐蔽”;“每次战斗前几乎都有俘虏兵逃跑回去,向敌人告密”;“战场追击差”等。 打了胜仗的华野尚且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那国民党军队呢?国军多级指挥,南京蒋介石、陈诚,徐州薛岳、济南王耀武,各有分歧,并且没有给战场指挥官李仙洲充分授权,反而无法发挥大兵团作战的优势。被俘的李仙洲感叹,后方的王耀武虽然坐阵济南,远离前线,但命令直接下达给师级单位,使他成为空架子。 莱芜战役中,仅60余个小时,国军损失5万余人,而华野损失不过数千。这给予国军将领很大震撼。74师的张灵甫也借口“不熟悉山地战”表示怯战。蒋介石临阵换将,以策划了皖南事变的顾祝同代替薛岳。 休整一月后,顾祝同排兵布阵,再次进攻,虽然把74师放在进攻的集团军中央位置,但华野通过准确情报,把位于中央位置的74师与周边国军分割,包围于孟良崮、坦埠一带。国军又惊又喜,希望在此情形下顺势举行决战,但张灵甫判断失误,带领这支劲旅上了绝地——没有水源、难以构筑工事的孟良崮,不但使部队得不到补及,而且还发挥不了自己重武器的优势,结果仅3天就全军覆没。华野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战斗刚结束就天降大雨。 这次战役,极为凶险,因为莱芜战役中,华东局饶漱石动员了50余万民工从事战争后勤工作,这次却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一旦不能快速结束战斗,极有可能被困于此不得脱身。 有资料写,本次战役中,许世友对调整总署有意见,在电话里与粟裕争辩,结果被陈毅压服。这说明陈毅、粟裕还是很厚道的。如果换成彭德怀,有下属向他提要求,不可能批评几句算完的。 2 、七月分兵失利与粟谭之争 6 月28日华野将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但当时毛泽东已经定下了向国统区主动进攻的战略。根据这一战略,6月29日,中央军委提出了留四个纵队在正面监视敌人;以五个纵队外线进军。 至6月30日,华野按照这一要求,提出分成三路的方案:一、四纵队(南兵团)、三、八、十纵队(西兵团)以及二、六、七、九纵和特种兵纵队(留守兵团)。中央军委当即同意了这个方案。7月初这一方案就被实施。 7 月份天降大雨,南兵团攻滕县、邹城失利,下旬又被国军围困,艰苦向西突围。西兵团攻济宁、汶上失利,与刘邓大军在鲁西南会师。留守兵团在粟裕指挥下,先攻南麻,败于胡涟第11师。撤出战斗未及休整又攻临朐,再败于李弥第八师。各兵团均损失重大。 为此,粟裕向中央军委发电自我批评:自五月下旬以来,时愈两月无战绩可言,而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且遭巨大之消耗,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此外,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至整个作战之检讨,俟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作详报。 然而,谭震林认为这一认识不够深刻,特地写了一封信给粟裕,指出打败仗的原因是粟裕一味贪多贪大引起的。陈毅看过这封信后,特地找粟裕夜谈。 粟裕不能接受谭震林的看法,也写了一封辩解的信,陈毅看过后,认为粟裕是正确的,反过来劝说谭震林。 毛泽东代表的中央军委及饶漱石代表的华东局都对粟裕表示了支持,经过协商,陈毅粟裕率部分军队外线,与陈唐、叶陶会师,组成外线兵团,再次集中力量歼敌,许世友和谭震林率留守部队组成内线兵团,饶漱石等华东局领导随内线兵团行动。 谭震林是井岗山的老革命,在黄花塘事件中,谭作为亲历者,讲解过陈毅与毛泽东的“不合作”历史;而在谭负责的淮南军区,整风工作也有些过火,幸而接受了黄克诚等人的意见。建国后又支持吴芝圃在河南的大跃进,造成了大饥荒。然后,在文革中,谭震林却能够站出来反对四人帮。最为出名的当是 “大闹怀仁堂”时对江青等人说的几句痛心疾首的话。 当谭震林在井岗山担任茶陵县委书记时,粟裕只是连级干部,资格当然比粟裕要老得多。谭震林其人有话就说,二人之间的争议并无其它。 3 、外线兵团和留守兵团的指挥人选 8月3日,陈毅粟裕请外线兵团整编为西兵团,由陈士渠担任司令员。陈粟还检讨上月的败绩,粟裕自请处分。8月4日和5日,毛泽东发四电,回复粟裕的检讨,称七月失败“不要紧”,并命令粟裕带炮兵纵队前往外线统一指挥作战。正式电报中有一句“陈唐指挥能力弱”的理由。8月5日毛泽东又电令陈士榘等人,不可轻举妄动:“5纵至少须有两星期安全休整,并待粟裕到来方能举行机动作战。” 因为两天后,即8月7日,刘邓将正式向大别山挺进,没有华野外线兵团的配合策应,这一举动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粟裕得到命令后立即与陈毅一起回复,要求陈毅同去,并要求把王必成纵队带走。因为毛泽东电报中已经给陈毅安排指挥留守兵团即东兵团的任务,并命令饶漱石把后勤工作重心转向粟裕将去的“鲁西南”。所以对陈毅也去外线的要求有些犹豫。然而粟裕再次单独署名要求陈毅同去。 毛泽东不得已在8月6号,同意陈粟仍一起行动,多带部队到外线。改由谭震林任留守兵团的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许世友任副司令。并催促粟裕迅速动身出发。 因留守兵团实力大为减弱,谭震林军事指挥水平有限,山东根据地在短时间内遭到重大挫折,华东局于8月21日提出由许世友担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共同指挥作战。中央经考虑后同意。 8月26日,华东局书记饶漱石、黎玉等人要求集中兵力,“提出9纵应即13纵靠拢,进行胶东内线作战准备,请谭震林提出东兵团作战计划”,谭震林却未按要求行动。粟裕与陈毅于8月29日致电军委并告饶漱石、黎玉,批评谭震林“往复电商,致丧失战机,形成分兵局面”。 最后,饶漱石等华东局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许世友。 4、陈毅借调中野 跃进大别山是毛泽东于1947年5月提出的外线反攻,逐鹿中原的设想,1947年5月15日,接受外线任务的 晋冀鲁豫中央局 书记邓小平,就组织晋冀鲁豫中央局于1947年5月15日在冶陶召开会议,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向党中央建议,专门组织中原局,以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为中原局常委,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第二天中央批复。 9月28日,刘邓刚在大别山站住脚,中央即重新划分了战略区域。任命邓小平仍为中原局书记兼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薄一波为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一副书记并代理书记,陈毅为该局第二副书记。要求陈毅、粟裕、张云逸、邓子恢加入晋冀鲁豫中央局,陈、粟代表该局负责指导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地区之党政军民工作,以利直接支援前线。张、邓代表该局指导渤海地区工作。 晋冀鲁豫中央局负责统筹刘邓、陈粟两野战军及陈谢兵团的后勤供给。在目前,除供应刘邓、陈谢两军不可放松外,应将供应陈粟野战军工作放在紧要地位。 当陈粟率领外线兵团打了一系列胜仗后,刘邓正在大别山吃苦。所幸陈粟大军与陈赓、谢富治兵团(名义上隶属刘邓,实际归中央直接指挥,个别战役划归陈粟指挥)在中原进行了一系列的胜仗,从大别山吸引了部分兵力,刘邓才缓过劲来。 刘邓、陈谢、陈粟(属下的陈唐兵团有时也直接受中央领导)三路大军经略中原,不得不重新组织中原地区的领导机构。晋冀鲁豫中央局方面,邓小平只是挂名,工作实际已经由第一副书记薄一波及滕代远、徐向前等负责。中原局书记邓小平几次三番请陈毅、邓子恢等人率领大批干部前往自己所在的中原局,加强领导团队。其中一个方案中,甚至提出请彭真到中原局来担任一把手。因为刘邓经过国军重点围剿,实力大不如前了,而华野势头正锐,在这时候,如果不调来一批大员,中原局的领导机构恐怕就不能跟着刘邓的司令部走了,即便继续维持,也很难协调三支大军的行动。 经过淮海战役前的争论,毛泽东同意了粟裕继续在中原歼敌的主张,并认为粟裕已经可以在军事上独挡一面了,因此决定调陈毅前往中原局,加强领导。这样,陈毅从晋冀鲁豫第二副书记的位子上,转任中原局第二书记,在刘邓大军中担任副司令员,并到职工作,但同时保留华野的司令员和政委的名义。 应当说,毛泽东对陈粟之间的配合是相当满意的。但这时,政治上需要陈毅前往中原局领导班子工作,而军事上粟裕也可以独挡一面,那就让他放手施为吧。 陈毅对此也表示理解,虽然他明白自己到中原局后,政治上接受邓的领导,军事上接受刘的领导。 5 、许世友离开三野 济南战役期间,粟裕即向中央请求开展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一个经典战役,其中粟裕应记首功。刘邓的二野因为在大别山损失较大,因而战果不如三野。但三野中有两人未参加淮海战役,一是叶飞,因为养病;二是许世友,也是养病。 大家比较关心的是许世友,各种传言都说许世友在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济南战役中不听指挥,助攻变主攻,虽然活捉王耀武,虽然部队有了济南第一团的荣誉,但还是受到处分。 中央军委1948年10月30日给华东局下令整风的电报中说:“(饶)漱石同志:自中央子虞电至今已九个月,未寒电至今已两个半月,华野前委书记对于执行中央请示制度及在军队中开展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反对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经验主义与游击主义的恶劣作风,至今没有表示态度,亦未申明理由,在此问题上失去主动性,落在一切兵团之后,实属不合。你是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现责成你传达中央意旨,处理此问题,并以结果告为盼。军委三十亥。” 这一电报点名“华野前委书记”粟裕,可谓在给饶漱石施加重大压力。许世友虽然在济南战役时归粟裕指挥,但其一直隶属山东军区也即当时华东局的饶漱石指挥。粟裕在淮海战役前后就向中央建议,由“陈(毅)军长、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后中央采纳其建议,成立了以邓小平为首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井岗山老革命谭震林也成为总前委之一。 山东兵团大部参战,战功显赫。 淮海战役后,山东兵团几个纵队被编入三野战斗序列,其中以9纵为基础的27军更成为当今的王牌部队之一。但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张云逸),在三野南下征战时,留守山东,后来担任解放青岛的总指挥。而后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从历史上来看,许世友未编入三野,留在山东军区反而是职务升高了。因为叶飞也是后来才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许粟之间并没有什么。 6、金门失利之争 1949 年10月,开国大典刚举行过,叶飞麾下的10兵团就在金门岛遭受全军9000余人覆没的惨败。不单叶飞,粟裕也向中央提出接受处罚。后来,攻击部队所在28军副军长萧锋又提出了一个“粟裕的三不打”的概念,叶飞予以反驳,“三不打”目前得不到证实。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对台湾作战无限期推迟,金门之败不得雪耻,终成叶飞毕生遗憾。 叶飞的军事才华不输于粟裕,虽然战略上不如,但战术上要更强,因此多次战役中,负责指挥相邻的其它平级的战争单位。另外,叶飞资历也不低于粟裕,在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中,二人也并肩作战。不过,在南阳事件中,叶飞被粟裕逮捕,并差点送了命,这导致双方分裂。二人虽然旧怨甚深,但毕竟没有影响到二人后来的军事协同,至少服从命令、令行禁止是做到了。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116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将帅恩怨之三野(华野)(四)
自我源于思考 2014-5-20 20:40
中共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各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抗战结束后这种领导模式有所改变,但这一全民皆兵的战时领导体制均为广大军民接受。这一体制,对于根据地几乎全是农村,士兵和中下层干部大部分是农民化的情形是适应的。 然后国民党却无法实行这种资源最大集中,一切为了战争的体制。首先,国民党政军不能协同。“蒋家天下陈家党”固然夸张,但也反映出了陈氏兄弟把握党务的部分实情。1947年,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国民党通过了《统一中央党部、团部组织案》,将蒋经国领导的三青团并入国民党,一方面让小蒋升迁,另一方面更深的用意即是用三青团整党。但合并过程受到二陈派系的强烈抵制。其次,国民党并没有对97%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而多是依赖当地的地主乡绅,延续了北洋时期的办法。再次,国民党内部存在地方军阀,中央和地方军阀的敌对始终时隐时现。 虽然蒋介石也通过官僚资本垄断来获得对国家资源的最大控制,但这种资源调配能力与中共的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相比,一个是自上而下,另一个却是自下而上,完全相反。 纵观军事史,可以说,大多数胜利都是因对手的失误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三野(华野)的战绩会更加质感一些。 1 、宿北战役的战机捕捉与烽山争议之迷 从1946年12月3日开始,休整后的国军以张灵甫的74师等部队为主,重新向苏北重镇涟水发动进攻。但粟裕已经与陈毅等人集合在一起,共商下一步的计划。在大家争论不休之际,1946年12月13日,国民党整编第69、第11师分别沿宿(迁)新(新安镇)公路和宿(迁)沭(阳)公路向新安镇、沭阳进犯。 于是粟裕等人拟先吃掉这一股敌人,决定发动宿北战役。15日中午,涟水失守,谭震林率王必成等人北撤。 当天黄昏,宿北战役发动。晚上,叶飞纵队经过戏剧性的大胆穿插,竟然与胡涟的11师师部打上,并取得重大战果。后来叶飞捏着一把汗把部队从11师的包围中成功撤出, 11师有了这次经历,在这次战役中便行动迟疑起来。 而8师的控制制高点烽山的战斗却异常艰难,叶飞回忆,山野一个野司首长萌生退意,要放弃烽山,并命令部队撤出战斗。而叶飞部与敌军胶着战斗,大白天无法在宽阔地带撤退,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有相关资料,直接点名说这位首长就是新任参谋长陈士渠。 但最后,陈粟还是坚持要拿下烽山,烽山拿下后,国军69师被围,随后又被多段分割。18日拂晓,山野和华(中)野向第69师发起总攻,激战至19日凌晨4时,全歼敌军。 宿北战役结束后,叶飞向陈毅重提烽山争议,陈毅建议“以和为贵”。 叶飞率领的新四军一纵队历来以自动武器多闻名东南,抗战后又缴获日军53旅团的重武器,其装备可与抗战时期的日军相比。 抗战结束后,叶飞部受中央委派,计划从江苏北上进军东北,但最终留在山东,成为山野的一部,未能与黄克诚一起开赴东北。 内战开始,一纵就在傅山口受到挫折,损失很多。在陈毅的领导下,一直未能打个漂亮的胜仗。这次宿北战役,1纵战果最大,缴获最多。 2 、陈唐电报与鲁南战役 宿北战役于19日结束,但两支军队何去何从?国军仍从四面八方围过来,向哪个方向打,先打哪一股?大家还在争议不休。这时,陈士渠、唐亮两人于22日越级上报中央军委,建议向北进攻,打一个鲁南战役。陈唐电报的时间,与烽山争议恰恰混在一起。 24 日,中央明令陈毅和粟裕,在鲁南抓住战机,再打一个歼灭战。 陈士渠在回忆录中写了这一事件,但电报只有节录。另外,回忆录中提到陈毅为此发了火:“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向党中央告我的状。” 毕竟陈士渠和唐亮均是参加井岗山革命的老资格,而建议又获得了中央军委的同意,且鲁南战役也大获成功,属于立功,于是对电报事件,也就没有深究。 鲁南战役中,参战部队于1947年1月1日秘密进入集结地域。2日晚,突然对整编第26师及第1快速纵队发起攻击。4日15时,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基本被歼灭。从9日战至11日拂晓,歼整编第51师第114旅一部、整编第52师第98团及整编第26师后方机关、保安团队等共7000余人,歼整编第51师第113旅(欠1个团),俘整编第26师师长马励武,缴获逃人峄县的7辆坦克。又战至20日下午,整编第51师师部和2个团被歼灭,俘师长周毓英。 3 、“以粟代陈”与“陈粟不可分” 1946 年底,中央重新派饶漱石回到华东,整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就在鲁南战役如火如荼进行中,饶漱石开始强势整军。 1947 年1月底,饶漱石完成了华东整军(成立了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饶漱石作为华东解放军总部的负责人负责全局指挥,担任华东野战军政委。同时,饶漱石了解到大家关于两淮失守的争议后,向中央提出“以粟代陈”。毛经过深思,并征求粟裕等人意见后,决定“陈粟不可分”,仍然维持“以粟辅陈”的决定。任命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军事上由副司令粟裕协助,负责前线指挥。 饶漱石作为战区最高负责人,但因为身负多项罪名,已经隐去了功劳薄上的名子。而“以粟代陈”提出后,各方如何争议,目前也未公开。
21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帅恩怨之三野(华野)(三)
自我源于思考 2014-5-9 21:20
4 、陈毅检讨 经过历次失败,作为战场最高负责人的陈毅无疑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他在电报中也称“五内俱焚”。 淮阴失守10天后,10月1日,陈毅致电中央作了自我批评:“……两次到分局会议,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今后集结张(鼎丞)、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10 月4日,陈毅又给山野主力8师负责人写信:“由于三月来战争,山野在淮北未获连续胜利,既未完成截断津浦的任务,内线亦未歼敌,而且丧失五个城;部队撤退多,前进没有转移多,疲困病苦;与各兄弟兵团如刘、邓、粟、陈赓等比较相形见绌……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干部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他最后说:“过去党内同志曾有公论,认为我这个人最善于打败仗。” 陈毅的态度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尊重。 5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 电报 中央反映情况与粟裕获得战役指挥权 但不久,陈毅又准备单独率山东野战军返回山东:“我意山野必须迅速回鲁”,要“华野派队接替淮海区”。山野与华(中)野再起争执。 10 月9日,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给中央发电,指责淮阴保卫战时“陈亦允派二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三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 在电报中,华中领导人还对陈毅指挥上的失误指责,“当他大军屯住陇海时,桂系攻占灵城,我们建议山野移灵泗公路间歼灭桂顽,陈不听,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时轮)一人主持,结果八师、九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而两淮保卫战前山野“绕道攻占古邳、双沟、睢宁等地”的作战计划,本意就是“想避开桂军,控制主力于(六塘)河北”。 最后,三人对陈建议山野与华野分开的思路表示坚决反对:“……陈又于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东,甚至让淮海失掉。如按陈此种布置,则六塘河、沐阳一带可能丧失,则一、六师将无归路,(因要渡黄河、盐河、前后六塘河及沐河),这对华野是极大威胁。同时陈指挥如此踌躇,山野回鲁南后也不一定打胜战,而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 另外,山东的张云逸、黎玉等人后在10月16日致电毛泽东、陈毅,认为“山野入鲁对整个华东战局不利。” 鉴于陈毅与粟裕争论,两人的战果以及华东战区不利的形势,10月14日,中央致电陈毅:“现在因感渡运(河)向西作战困难,而主张全军入鲁,假如入鲁后仍感作战困难,打不好仗,而苏北各城尽失,那时结果将如何?且渡运作战是你自己曾经同意之方案。此次你与张、邓、曾会商,亦以渡运作战列为方案之一。何以元亥电又不相同?如按元亥电实行,你与张,邓、粟,谭诸同志间关系是否将生影响?请对各方利害分析再告。” 于是陈毅立即改变方案,同意留在淮北,决心两军合并后,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好仗。毛泽东于10月15日复电陈毅,在徐向前不能前来山东的情况下,说:“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七至十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另外,张、邓、曾三人在发中央电报中说:“此我们三个人几个月以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 实事求是才是正常工作作风,如毛泽东在井冈山时,对中央脱离实际的命令有时也不执行。张鼎丞、邓子恢是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也是中央苏区的领导人,长期与担任中央苏区的毛共事;曾山也是毛在井岗山的老部下,满门忠烈,深得毛信任。他们在这种危急状况下,遇到这种严重的问题,不向中央提建议反倒是不正常的,对党和军队不负责的。 不过,虽然粟裕没有在这封电报上署名,但这封电报后来却成为粟裕“反领导”的罪状之一。 6 、宋时轮去职 泗县之战前,作战参谋处主任王德回忆,他提出了雨季到来对于作战的影响,但宋时轮以作战任务部署已经完成而未作过多考虑。参加战役的华(中)野九纵张震也提出了大雨对攻城的影响,也未获重视。结果泗县战役果然受到大雨的很大影响。 两淮保卫战后,宋申请辞去参谋长一职,中央速派参加军调的陈士渠回华东接任。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8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思]为陈小鲁文革罪行道歉信拍掌
热度 3 冯用军 2013-8-21 22:19
导语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8月21日报道 今日上午,一篇自诉对北京八中老领导和老师们进行道歉的“文革道歉信”广为流传,落款人为陈小鲁。下午早些时候,北京八中老三届同学会秘书处秘书长(陈小鲁任会长)黄坚向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证实,道歉信确为陈小鲁所发,不过最开始是通过邮件回复黄坚本人,黄坚受其委托将该道歉信贴于该会博客上。 评论 自鄙人于2013年6月18日发表《 敦促全国“文革余孽”尽快向人民道歉 》 后,先有山东济南前文物局刘伯勤处长公开道歉,近有四川老乡陈毅之子陈小鲁公开为自己在文革期间对北京八中老领导及老师等犯下的罪行道歉,我再次为他们的勇气感到骄傲和自豪,证明他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有一点善心和良心,他们应该成为其他“文革余孽”和“文革潜伏”勇敢站出来的榜样! 鄙人再次在此公开督促,那些在“文革期间”对民族、对国家、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做过坏事、犯过罪案、造成伤害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吧,为被你们有意或无意伤害的对象真诚地公开道歉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没有对非人道主义的犯罪言行进行真诚的反思和道歉,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进步,就不可能成为受他人、受他民族、受他国尊敬的人、民族、国家!德国和日本就是两个对立的例子,只是前者是正能量,后者是负能量! “ 黄坚:我们现在如果不道歉,就太晚了,为了让社会反省文革,正视它。 ”如果每一个在“文革”期间做过错事、犯过罪行的人都能按这一条去做,何愁“中国梦”不能早日实现! 附件: 陈小鲁道歉信原文: 感谢这位同学保存了这些珍贵的照片,感谢黄坚在8月18日将这些照片公布于众,那是一段不堪回首,但要终身面对的日子。我作为当时八中学生领袖和校革委会主任,对校领导和一些老师、同学被批斗,被劳改负有直接责任。在运动初期我积极造反,组织批斗过校领导,后来作为校革委会主任,又没有勇气制止违反人道主义的迫害行为,因为害怕被人说成老保,说成反对文革,那是个令人恐惧的年代。 今天我想借网络向他们表达我真诚的道歉,八中老三届同学会正在安排一次与老校领导和老师的聚会,我希望能代表曾经伤害过老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老三届校友向他们郑重道歉,不知道校友们是否授权我做这样一个道歉?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为文革翻案的思潮,我认为如何解读文革是个人的自由,但是违反宪法,侵犯人权的非人道主义行为不应该以任何形式在中国重演!否则谈不上人民幸福,民族富强和中国梦! 我的正式道歉太迟了,但是为了灵魂的净化,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民族的未来,必须做这样道歉,没有反思,谈何进步! 陈小鲁简历: 196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79年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参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馆国防副武官、北京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2001年4月起,陈小鲁任博时公司独立董事。陈小鲁是陈毅之子,粟裕将军的女婿。妻子粟惠宁,在北京的总装备部工作。 http://news.163.com/13/0821/16/96QKFQP800014Q4P.html
个人分类: GHCRC全球人类浩劫研究中心|35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粟裕的“杯具”
boxcar 2010-4-7 20:59
粟裕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之一,自参加革命以来,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奇功,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他位列十大将之首(只差一点儿没当上元帅)。建国以后,粟裕为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位在战争年代罕有败绩的名将却在军界高层的政治斗争中成了失败者,在1958年,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贬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未再掌兵。 最近几年,在网络上关于谁是中共第一战将的讨论开展得轰轰烈烈,考虑到解放战争期间的大仗主要是东野(四野)和华野(三野)打的,所以这两个野战军的司令员自然都是热门人选。鉴于三野的司令员陈毅元帅的诗人、外交家、政治家的形象太深入人心,而众所周知三野的实际军事主官是粟裕,因此,这种讨论其实一直都是挺林派和挺粟派之间的PK。兄弟我曾经在铁血等多个军事社区看到过、也参与过这个问题的争论,数月前不经意间由于对陈儒军兄的一篇博文【1】进行评论,而把这个争论引入到了科学网博客这个本来不怎么讨论军事话题的地方。为此,儒军兄专门写了为什么林彪比粟裕厉害【2】。在这两篇博文的评论和博主回复中,我们两个辩了个不亦乐乎。现在把我当时的评论整理成一篇博文,写在这里。 因为我个人认为,与林彪相比,粟裕也是个杯具人物。 1)文凭。粟裕没赶上投考黄埔军校那段黄金时期,只在铁军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里面干过班长,以后也没正式到红军大学或抗大进修过,这相当于没有正式的军校文凭。而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的,这个文凭在解放前相当好使,国共双方都很承认的。 2)资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林彪当连长开小差的时候,也粟裕只是排级,后来始终和林彪差至少半级,林彪当红军主力的一军团军团长的时候,粟裕在远非主力的七军团当师长和参谋长;林彪担任八路军115师的师长时,粟裕是新四军二支队的副支队长,后任新四军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苏浙军区(都是二级军区,当时115师已分成了晋察冀、山东两个一级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林彪长期担任东野司令员时,而粟裕最高的职务是华野的代司令员(毛主席让他当司令员,粟裕谦让,希望仍由已调中原军区的陈毅兼任、遥领司令员之职)。 3)履历。粟裕长期位列偏师,在红军时期呆在非主力的红7军团,而中央红军的主力是1、3、5军团,他于1934年7月随7军团被先遣去北上抗日了,这支7000人的红军队伍向浙江蒋介石的老家方向挺进其实是丢车保帅的安排,目的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向西突围。经过半年艰苦转战,在与闽浙苏区的红10军合并成红10军团后继续北上,后来因为军团长刘畴西指挥失误,于1935年1月在怀玉山被围,只剩下粟裕带来的500人突围成功,组成挺进师,继续在闽赣边区坚持斗争,直到抗战爆发后,被编入新四军2支队,粟裕担任2支队的副司令员。林彪则长期指挥红1军团随中央行动,一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跟前。抗战期间,林彪带着115师首战平型关,而粟裕带着一支新四军先遣部队首战卫岗,都打胜了,但战斗规模差别很大。不过这些绝对不是粟裕本人的问题,毕竟要服从组织安排嘛! 4)军功战绩的是是非非。这也是争论最激烈的话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从图书馆借过一本五大野战军的战史来看,里面的统计数字是三野的歼敌数目多于四野,但在网上常有言论说解放军当年的5大野战军中最能打的是四野。当然,四野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后来部分部队又到朝鲜半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从影响力来看似乎比三野大,而更重要的是四野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林彪上台当了国防部长,后来黄永胜当了总参谋长,加上此前刘亚楼已经是空军司令员,而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后来都在海空军任要职,若干个军区的司令员也是四野出身,所以四野被宣传的机会更多些。反观三野,领导们当中陈毅从政去当外交部长了,粟裕当了几年总参谋长就以反教条主义的名义被搞了下去,谭震林等人也陆续从政,结果导致三野在军内的影响力为此大受影响。此外,林彪在温都尔汗折戟沉沙以后,很多四野的人受到了牵连,后来落实政策后,忿忿不平者很多,所以放出来的给四野和林总评功摆好的言论很多,有些借着言论的逐渐放开乘上了海外媒体的东风,更多的则借助网络论坛的兴起而大肆鼓噪。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力挺林彪而极力贬低其他老帅和粟裕等名将的言论,有些言论甚至明显是在挑动是非、制造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最冤的就是粟裕。 ~~~~~~~~~~~~~~~~~~~~~~~~~~~~~~~~~~~~~~~~~~~~~~~~~~~~~~~~ 参考: 【1】陈儒军:我最喜欢曹操和林彪!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1918 【2】陈儒军:为什么林彪比粟裕厉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2051
个人分类: 军事|5574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为什么林彪比粟裕厉害?
热度 3 chrujun 2009-12-28 13:18
本文是对 吕喆 老师评论的回复。吕老师认为粟裕比林彪厉害。这个观点有不少人支持。我认为林彪最厉害,我的理由如下: 1. 林彪的战功比粟裕强。 林彪在反围剿战争中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长征期间是开路先锋,飞夺泸定桥就是林彪干的;在抗日战争中一战成名;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打了2个,解放了大半个 中国。要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林彪绝对比粟裕强。 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才崭露头角,比林彪晚了近二十年。 2. 粟裕的战绩不稳定,不如战无不胜的林彪。孟良崮战役后,粟裕打了几次败仗。金门海战,粟裕的部队遭受了解放战争期间最大的损失。后来也没有拿下弹丸之地金门岛。而林彪的部队却一举拿下海南岛。 3. 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如林彪。林彪从红军时期开始就独当一面,说一不二。军事指挥是他一人说了算,作战命令来自林彪的口授。 其他人的名字是命令发后再加。而粟裕则不同,作战命令是与陈、刘、邓等商量后才下达,这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指挥。其作用很难区分。 而林彪的功劳别人根本无法抢走。 4. 林彪更有胆识,敢为伯乐赴汤蹈火。 这是最重要一点。 在红军时期,毛、朱、陈闹矛盾,只有林彪敢站出来公开支持毛泽东,并公开批评朱和陈。而粟裕则不敢站出来支持毛泽东。 毛泽东在红军后期受排挤,大权旁落的时候,只有林彪敢经常去看望毛泽东。 林彪之所以受到毛泽东的器重,不仅仅因为会打仗,更重要的认准了毛泽东是改变天下大势的英雄,为维护毛泽东的地位多次挺身而出。 5. 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会打仗。如孙立人、陈明仁、卫立煌和徐向前,他们的指挥能力不在粟裕之下,可能和林彪差不多。但他们和粟裕一样无法成为统治者的左右 手。这与统治者的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无成为统治者左右手的能力,这就限制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但林彪有,林彪在毛泽东心中始终具有杀手锏的地位。林彪具有与伯乐心心相印的能力,粟裕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林彪长期得到毛泽东的信任和支持,一直指挥毛泽东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南征北战二十余年,在中国革命中立下了无人能够企及的战功。 吕老师的评论如下: 我觉得,开国将帅之中,林彪不如粟裕。 您所列出的林彪的那些优点粟裕基本都有,而粟裕的很多优点林彪却不具备,当然这两个人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粟裕是早早出局,赋闲善终,林彪则是风光无限,最后突然折戟沉沙。 从战功上看,粟裕指挥的三野(早期叫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华东、中原和东南战场)战绩好于林彪指挥的四野(早期叫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华北、中南战场),在战役歼敌数字指标上,几乎一直是华野领先。 从军事思想层面的贡献上看,粟裕的回忆录中对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各阶段的战略战术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林彪却没有留下(当然可能是没机会)类似的思想成就。 当然,粟裕的级别一直比林彪低半级,并长期担任副职,后来为了突出陈和邓,军功很多被算到了别人的名下,而且在解放后没几年就被老彭打着反教条主义的旗号给整倒了,还长期未能平反,所以对他的贡献不太为大家重视。 林彪部下众多,其中肯替他说话、帮助宣传的人不少,他最后的折戟沉沙的杯具,多少也赚得了一些同情。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20332 次阅读|6 个评论
粟裕的教训:从科学和管理学角度偷看历史之十一
王铮 2009-12-17 08:13
过去人们对粟裕 1958 年被整忿忿不平,最近随着党内材料的解密,爆出粟裕任总参谋长期间犯了三大错误: 1. 自行布置准备攻占马祖列岛; 2. 越权与苏军讨论问题: 国防部与总参谋部关系; 3. 自行用总参谋部名义调志愿军 5 个军 15 个师回国。 粟裕这些错误,在创业或者抗击侵略的战争年代,“将在外”,应该有好的作用,而且是致胜的必要。粟裕在战争年代,就多次表现出这种创新精神。可是在维持稳定局面的时代,在和平年代,则是对国家权威的挑战,比如美国,军队的调动权也是集中在总统手中。巴顿战后要自作自划,对不起,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请你走人。国家允许非国家统帅调动军队,万一出现野心家怎么办?不出野心家,也会各行其是,乱了套。为了稳健,统帅要在军事上独裁。所有从管理学看,粟裕错了,毛、彭撤他职无可非议。 粟裕大将肯定不是野心家,而是一个极尽责任感的人,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我们在工作中也常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与维持稳定局面矛盾。可是没有这样的人万万不行,蒋介石战败,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威政权的领袖,在外的将领,只能等他决策。有创新精神的,被他淘汰了。例如白崇禧,放手让他干,可能东北战场是另一个样,可是他换了个百依百顺的陈诚,林彪崛起了,可是就是这个陈诚,把台湾理顺了。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关键在于选择时机用好人。这点,韦小宝行,他知道打仗要用有创新精神的赵良栋,拉关系,得找索尔图。 我也是个极尽责任感的人,最近我们中学同学聚会,会议读中学时, 1972 年,老师病了,我自行组织同学出了墙报,又完成了劳动任务。老师病好了,让我当了副班长,老师说:“可惜你不是团员,不然你当班长”。可是,我“乘胜追击”,组织大家学习旧中学的数理化课本(那年传着要高考),我还讲课,没有几天,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我就被批了,副班长被撸了。在此后人生中,我一次次有这种境遇,慢慢也就习惯了。我想,粟裕将军后来也应该习惯了。李炳淑唱的:“心中无私天地宽。”粟裕将军后来对他是否平反,可能看谈了。 粟裕可以看淡,毛泽东不能看淡,因为你是领袖。毛泽东知道,把粟裕养着,关键时候要用他。所以 1958 年的批判没有结论。 1969 年,苏联大兵压境,毛泽东又启用粟裕。毛泽东是高明的,他知道打仗不能用 W、X 之流。 难道粟裕注定就要是悲剧吗,创新人才注定是悲剧人物?不,避免悲剧要制度保证。粟裕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明知犯讳,一再问苏军总参谋长:“你们的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是个什么关系?”可惜毛泽东没有看到,粟裕的三大错误中,这个问题表面是错了,实质上是解决党的守业大计。 中国科学院明确的所长负责制,据说是周光召院长完成的,所以我常评价,周光召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政治家。 说多了。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535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