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峡工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峡工程知足常乐?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1-5-23 20:20
三峡工程知足常乐? 2003 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 年新闻,三峡大坝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 年新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三峡大坝有能力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0 年新闻,长江水利委主任蔡其华: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院士 : 干旱非全因三峡所致    2003 年三峡大坝:固若金汤 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 年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 年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 年三峡大坝:三峡蓄洪能力有限 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三峡大坝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 图 )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257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人物志: 黄万里-“帮我看着三峡工程”
热度 2 tyyflc 2011-5-23 05:51
“帮我看着三峡工程”--黄万里教授去世五周年纪念 王维洛 作者按: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组织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但是在参加论证的412名专家中没有清华大学水利系的黄万里教授,虽然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失败证明黄万里教授的反对意见是正确的。此后国内报刊杂志也不敢刊登黄万里教授关于反对长江三峡工程的文章。为此黄万里教授多次上书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对三峡工程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并要求中央领导给他30分钟的时间,听他汇报把“三峡高坝永不可建”的道理讲清楚。黄万里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中,多次托付他的子女和朋友:“我是看不到三峡建成后的后果了。你们还能看见,帮我记着看看,但愿我的话不要言中,否则损失太大了。”替先生守灵,就是要帮他看着三峡工程。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封顶,中共中央领导全体缺席;2006年8月“江泽民文选”出版,但是关于三峡工程的多次重要讲话没有被收入文选。为什么政治家失去了往日对三峡工程的热恋?为什么政治家对三峡工程保持这么大的距离? 一、中央领导全体缺席,难道只是因为怕被“封顶”? 2005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建成;中央领导一个人也没有出席,就是对三峡大坝有特别钟爱的李鹏也没有露面。庆祝活动一共只持续了八分钟,中央电视台也没有进行实况转播。中央领导全体缺席三峡大坝封定的庆典,引起中国社会的很大震动,因为当今中国的政治依然和文革期间一样,是黑箱操作,是不透明的。比如一个领导人长久不出镜,就会被推测成“不是被双规了就是病重将死”;一个工程的开工、建成仪式领导不亲自到场,就表明工程不被领导所青睐,前途命运叵测。但是中国的新闻媒介还是尽力将“坏事变好事”。 南国时评称中央领导不参加三峡封顶庆典仪式有示范意义。南国时评说:“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按常规做法和众人的期待心理来讲,中央领导人参加封顶庆典活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事实恰恰相反,中央领导人将不参加这次三峡大坝全线封顶的庆典活动,这让全国亿万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务实的态度,也给各级官员树立了榜样。”南国时评还说:“中央领导不参加三峡庆典,等于是向中国各级官员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官员应当专心于政事,不务虚名,别凑热闹。人们也期待着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庆典活动都按‘简短、简朴’的原则低调举办,如此,于民是福,于政是一种去浮躁,也让官员们少逢典作戏,多把心思用在政务正业上。“ 这种解释听上去挺有道理的,似乎也符合胡温上台初始提出的“亲民”路线。 但是一个多月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率领庞大的中央代表团出席,胡锦涛在庆典上发表了讲话,称颂青藏铁路建的伟大意义,并送第一批旅客上车出发。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天多时间的实况转播。这又让人们怎么理解?难道这是不专心于政事,只图虚名,乱凑热闹?难道这是执政浮躁,逢典作戏,不务正业?青藏铁路通车要有盛大的庆典活动,断然没有三峡工程只能有简短、简朴的庆祝活动的道理。 对中央领导无一人出席三峡大坝封顶庆典仪式,三峡总公司的解释是,这是秉成节约原则,可以节约300万人民币。 要说秉成节约原则,这应该是三峡总公司一贯秉承的原则。可是三峡总公司并非一贯如此。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总公司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大会,李鹏到会并发表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讲话。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工程,也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江泽民、李鹏出席,江泽民发表了讲话。2003年6月16日举行三峡工程两线五级船闸试通航仪式,国务院副总理曾培言出席。这些庆典活动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现场实况转播,每次起码持续四、五个小时。就是2005年底,三峡总公司在三峡公园为李鹏的诗碑揭幕举行了庆典活动,李鹏也携夫人亲自出席。难道那时都忘了节约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政府、公司都会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功绩,提高声誉。三峡大坝“全面”完工,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来了几百名中外记者,都是免费的广告宣传;中央电视台进行实况转播,是免费做广告,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高得惊人,几小时的实况转播,这相当于多少广告费?这笔账三峡总公司总还会算吧!放弃中央电视台的免费广告,是浪费,不是节约。再说,胡锦涛率领中央代表团出现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典礼,是不秉成节约原则?是浪费? 三峡总公司的领导人敢对胡锦涛这么说吗? 关于中央领导无人出现三峡大坝建成活动,中国民间有许多猜测。其中有一个说法是,问题就出在三峡大坝的“封顶”两个字上。谁出席这个活动,将来的仕途和“钱”途都会被“封顶”,是大大的不吉利。所以无人愿意前往。但是胡锦涛总不该怕“封顶”吧?江泽民、李鹏也不该再怕“封顶”吧? 2006年8月“江泽民文选”出版。有人盛赞文选记录了第三代领导核心带来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但是关于三峡工程的多次重要讲话却没有被收入文选。为什么政治家失去了往日对三峡工程的热恋?为什么政治家对三峡工程保持一段距离? 二、三峡工程是皇帝的新衣 三峡工程是两个骗子献给皇帝的自主创新发明的新衣。“三峡工程可以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以保证荆江地区在遭遇千年一遇洪水时的安全”,“三峡工程的电将照亮半个中国!”,“三峡工程可以使万吨船队从上海直达重庆”,“三峡工程可以使川江航运单向运输能力提高到每年五千万吨”,“三峡工程可以让北京喝到长江的水”,“三峡工程可以使百万移民致富”,“三峡工程可以促进三峡旅游事业的发展”“三峡工程可以带动长江流域这条经济巨龙的腾飞”…… 两个骗子,一个是水利部,一个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如故事中说的,织一件衣服需要很多金子,这金子皇帝已经从老百姓处收刮来,给了骗子。也正如故事中说的,两个骗子不知白天黑夜地在织机上忙碌着。此外,还从国外和国内请了许多专家,来证明这件衣服是希罕之宝,这是故事中所忽略的。故事还忽略了时间因素。新衣织成了,那时正好是夏天,天气很热。皇帝将新衣穿在身上,倒是十分凉快。他看到的是报刊杂志上万篇文章的称颂,和电视上万众的欢呼。皇帝想,我建立了“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功在当代”啊。 为什么没有人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故事中的那个小孩到哪里去了? 立场鲜明地指出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建的是黄万里教授。虽然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失败,证明黄万里的意见是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水利工程师,但是他被排斥在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之外。国内的报刊杂志上也不敢发表黄万里先生关于三峡工程的文章。黄万里教授关于三峡高坝永不可建的文章发表在美国普林斯顿出版的现代中国研究杂志(程晓农主编)上。所以“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声音,在国内就没有让喊出来。 1992年后黄万里教授多次给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写信,陈述三峡高坝永不可建的理由,要求对三峡工程进行公开辩论。 1992年11月14日黄万里教授在信中写道:“长江三峡高坝是根本不可修建的,不是早修晚修的问题、国家财政问题;不单是生态的问题、防洪效果的问题、经济开发程序的问题,或者是国防的问题;而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河床演变的问题和经济价值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根本不许可一个尊重科学和民主的政府举办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它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川汉保路运动引起辛亥革命实为前车之鉴。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重新审查。建议悬崖勒马、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请用书面或集会方式,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黄万里教授在1993年6月14日的信中指出:“凡峡谷河流原不通航,支流两岸又少田地,像大渡河龚嘴那样,是可以拦河筑坝、利用水力发电的。尽管16年来这水库已积满卵石夹沙,失掉了调节洪水的能力,仍能利用自然水流的落差发电。但长江三峡却不能这样,这是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土地。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凡是这样的地貌,绝不可以拦河筑坝。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以修高坝。” 但是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对黄万里教授的建议置之不理。黄万里教授在1993年6月14日信的最后写道:“未见批答,工程已准备进行,难望轮台有悔诏,只得将此案披露中外,或可拯救这一灾难于万一。” 黄万里教授生前对好友说:“我们受之于民的太多了,要竭尽自己的知能报效国家。我对三峡工程的意见,屡屡上书中央,先后六次,屡挫屡上。我要求中央领导给我30分钟的时间,听我汇报就可以把问题讲清楚,可惜无此机会。当年三门峡还让公开辩论7天,现在没有人和我辩论,杂志上也不刊登我的不同意见,我是看不到三峡建成后的后果了。你们还能看见,帮我记着看看,但愿我的话不要言中,否则损失太大了。”2001年8月27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医院一间普通的病房中辞世。黄万里先生留给子女的财产是:给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的拷贝件。他嘱咐子女们,在2010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工时将这些信拿出来,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替黄万里先生守灵,就是要帮他看着三峡工程。 三、秋天的到来 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共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 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 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坡度的斜面。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五。按照目前水库泥沙砾石淤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水力坡度将超过泥沙组预测的万分之零点七(每一百公里七米高的水位差)。如此发展下去,许多新建的移民城镇要被淹没,就是重庆部分市区也要被淹没,包括朝天门码头,包括许多新建筑。 第五: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 虽然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砾卵石淤积问题的出现,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和正在建造多座大坝,阻挡砾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多只是把问题在时间轴上作个推移,把更严重的问题留给子孙。三峡水库蓄水之后,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泥沙淤积在水库中,而且主要是淤积在水库的尾部。由于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的红土微粒,粘性强,和粗沙、砾卵石、掺杂在一起,组成坚硬沉积层,和黄河中的细沙的特性有很大差别,排浑蓄清措施对这样的沉积层根本没有办法。重庆港口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重庆市已经做出计划,将重庆港上迁到寸滩和下移到万洲。 第六:三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三峡工程论证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中国最好的,大部分河段属于二类水。虽然现在三峡河段的水质为三类水,但是由于这期间水质指标的更改,现在的三类水只是当年的四类水。由于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三峡库区的各市、区、县都不准备把三峡水库作为生活饮用水源,而要另辟水源。可见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第七:三峡工程的电并没有照亮半个中国,目前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不足全国发电量的百分之三。三峡工程也没有为老百姓、特别是被涉及的居民提供“廉价”的电力。老百姓承担经济改革的成本,经济改革所创造的经济利益却流入利益集团的口袋,三峡工程则是最好的实例。 第八:三峡工程能达到工程效益的条件之一是未来的气象变化是可知的。三峡水库运行三年的实践证明,现在的科学水平和预测技术都无法保证气象预报(包括长期、中期和短缺)的准确。2004年秋三峡水库调度出现错误,为了保证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在洪水期间抬高蓄水位,加重上游、特别是开县、万州的洪水灾害。同样,2006年夏天三峡水库调度再次出现错误,虽然重庆库区已经出现旱灾的迹象,三峡水库仍大规模“泄洪”,造成水库水位不足,加重重庆旱灾的程度。 第九: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说,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后,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上升到一千五百余处,是论证报告的十倍。受水库波浪的淘蚀,白帝城所在的山体有可能会坍塌下来的危险,现在白帝城海拔130-180米处加砌水泥围墙,以防万一。但是这水泥腰箍破坏了白帝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第十:三峡水库正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从高发病的湖南、湖北向原没有血吸虫病的重庆、四川发展。三峡库区已经发现血吸虫病患者。 第十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计的范围和强度。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台湾的东海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而国内根本不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十二:按照目前的设计,三峡工程根本无法让北京喝到长江的水。要想让北京喝到三峡水库的水,还需要加高三峡大坝,或者新建泵站和隧道、新挖运河,其造价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工程。 四、待到冬天来 三峡水库蓄水三年的实践表明,黄万里教授当初所指出的问题,现在正一个个地浮现出来。虽然感到凉意的皇帝在不断地给骗子加钱,希望这件新衣能有保暖功能,起码不要给朕受凉感冒了。但是,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位的继续升高和时间的持续,三峡工程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透明。 比如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问题,从今年秋天起的两年内,两线五级船闸将分别进行改建,届时长江航运将处在半中断的状态,改造之后的船闸通航能力不会改善加大。又比如水库淤积,淹没扩大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无法改善。保持原定的蓄水位不变,必须放弃重庆部分市区,迫使那里的居民迁移。又比如地质灾害问题,最可怕的灾害将发生在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同时出现之时。所以,今日穿着新衣的皇帝只是感觉有点凉意,对三峡工程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让人们察觉。但是冬天会到来,那时的皇帝就会被冻得哇哇叫了。
3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峡工程
热度 4 flybirdissas 2011-5-22 23:19
最近网络对三峡工程似乎十分关注,但更多的是批评与谩骂,以至于三峡工程成了断子绝孙的工程。 我觉得有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可是有些人一旦别人有相反或不同的意见就骂人或扣帽子,没意思,有专制倾向!别人的专制不能成为自己专制的理由。 无需讳言,三峡工程当然存在问题,问题你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比如南京建垃圾处理厂,你说该不该建?人人都说该建,可是要是建到你家附近,你肯定不乐意,因此建哪都有人喊、有人骂,总不能建到沙漠里去吗?!人活着就得吃,可是还得拉,拉出来的东西也得处理,否则污染环境,是不是需要处理人就别吃了? 我不是水电专家,我不敢奢谈三峡工程的利弊,但是我们需要电,生活在城市里,要是哪一天没电,日子恐怕难过吧?!有人说用火电,可是想过没有,那需要大量不可再生的煤碳资源,没有可持续性,而且大量煤碳燃烧严重污染环境,比如酸雨;有人说核电,最近日本人的核电事故也让人们惊恐,不安全;至于风电、太阳能哪些玩意儿不靠谱,环境依赖性太大,只能是辅助作用。那怎么办,你就手摇发电?!抑或,你就不用电算了?! 一项工程正如一个人,任何人都优点和阴暗点,程度不同而己,一个好人如果只是宣扬其弱点或阴暗点而不提其优点,这个人再优秀也是坏人,同理,一个坏人,只宣传其优点而不提其阴暗点,再坏也是好人。因此评价三峡工程,我希望看到利与弊两方面的客观综合评价,而不是某些人一边倒似地猛批,还假借黄万里教授之名,有什么意思?就事论事客观讨论不好吗?涉及科学的事情,为什么要要夹杂着如此多的个人主观色彩? 科学的事情更需要科学的精神,而我们上至政府下至老百姓,都缺少点科学的精神,正如面粉增白剂,本是安全性的科学问题,却要通过征求民意的方式决定其安全与否,而“三公”消费的支出,从来没想征求民意。幸亏没把建三峡大坝通过征求民意的方式解决,否则就将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三峡工程更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工程,涉及很多学科,我想任何一个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可能就得完全不一样的评价,也许争议将长期存在。无论如何,我对三峡工程的总体评价是极积的,的确存在风险,但敢于面对并承担风险也是优良的特质,否则我们什么事都不要干了,因为干什么事情都有风险,问题在于你能否面对并客观评估风险。要发展就得承担风险,否则没有发展的可能。我老家在长江中下游农村,以前每年夏天都有洪涝灾害,看着将要成熟的水稻被水淹没而无可奈何,几乎年年如此,城里人也许无法感受个中滋味,但大坝修起来后洪涝基本就没有了。至于有人拿经济问或题腐败问题攻击三峡工程,我觉得文不对题,这是另外一码事情,与三峡工程的科学性无关,不应搅在一起。 补记:   也许人们对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已经有些淡忘了,那一年夏天,我还是一名研究生,参与了三峡库区移民土壤质量调查,在秭归、巴东一带的深山里滚打了一个多月,从电视里看到老家被水淹,连武汉城都告急,很多地区一片汪洋,老江同志赶到武汉,亲上长江长堤鼓励军民共抗洪灾,那场景犹如昨天,至今让我感动,洪水无情啊!
291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黄万里论三峡工程
热度 3 泰山 2011-5-21 10:00
黄万里论三峡工程 被毛泽东讥为“脑后长着反骨”的黄万里教授的悲剧人生也是中国水利界的悲剧,扩展一点说是民族和国家、科学与民主的悲剧。他作为水利界少有的目光远大、知识精博的奇才,不是以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闻名,竟是以执着反对某些水利工程闻名,岂非咄咄怪事。而他执着反对的两大水利工程并没有因他的反对而停建。就反对而言,他是失败者;就坚守道义和追求科学而言,他是胜利者。从学历、资历和水平看,黄万里无疑是中国水利界的佼佼者,是水利界为数不多的不仅具备水利工程知识,而且通晓气象、地质、水文及工程经济学,能熟练运用数学和力学,将水利工程知识、数学方法、工程经济学、自然地理学集于一身的大学者,这样一个杰出的学者却在长达几十年内基本处于废放的状态,既不能出教又被排除在水利界的业务圈之外,其学术、专业和知识也只能随时湮灭,这是多大的浪费啊!而废放的原因就是由于他坚守了学者的良知、节操,说了应该说的话,坚持了应该坚持的原则。他一生专注于江河治理的“国之大事”,弥留之际仍念念于兹,手书“治江”遗嘱而不及家事,可谓“为水而生,为水而死”,却又在“郁郁乎不得其志”中终老后半生。从另一角度看,他的后半生又光彩闪烁,甚至可以说名震遐迩,就是因为他反对建黄河三门峡大坝和长江三峡高坝——不是以建坝出名,而是以反对建坝出名;不是以建设者出名,而是以反对建设出名;不是以偶尔提出不同意见出名,而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执着反对而出名。这是幸乎?还是不幸?从表面看,他的反对并没有奏效,没有人愿意理睬他,更不用说回应和对话了——他的反对犹如旷野中的呐喊,棉花上的拳头。但从深层看,他的反对惊醒了一批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尺度,启发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治水问题,审视江河大坝的利与弊。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由声音,维护道义的勇敢行动,追求真理的本能之举,纵然是堂•吉诃德和风车作战,却从此打破了水库高于一切、大坝就是大利的极端思维。 在有关方面作出修建长江三峡高坝的决策前,笔者曾三次上书中央,建议勿修此坝;筑坝开始后,又曾三次上书,建议停工。多年来也曾一再请求,希望中央责成工程当局公开讨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可惜始终未被接纳。因此,只能在学报上展开技术性争论。美国总统曾来函咨询此事,我在致答时说明了此坝永不可修之理由,承其回函表示同意并致谢。各国有四个通讯社先后对我作了录象采访,除我国外已在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中播出。   长江三峡大坝不可修,首先是因为建坝工程本身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不成立;其次是因为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有严重损害,一旦建坝蓄水后,将使金沙江和四川境内长江上游河槽中的砾卵石和部分悬沙在长江重庆段沉积下来,形成水下堆石坝,堵塞重庆港,其壅水将淹没合川、江津等城镇。   指导拦河坝工程的基础学科是土木工程中的建筑结构和水力学,水利工程规划涉及治河原理,其基础学科则是水文学。水文学始于 1930 年,是适应研究水资源利用和洪水定量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其基础是水文地理学(包括水文气象学、水文地貌学和水文地质学)和水文计算学。中国管理水利工程的决策者中,很多人习惯于从单纯土木工程的观点来看待洪水控制和治河方法,他们不懂水文学却轻视或排斥水文研究的结论,显然有很大的片面性。笔者虽毕生治水文之学,至年愈古稀,犹恐才疏学浅,唯虑尚在门外,居常孜孜学习,亦曾将对三峡工程后果的学术研究结论写成“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一文,刊载于 1993 年、 1994 年及 1995 年的《水利水电学报》上,求教于世之学者。现再择其要简述之。    1. 三峡大坝工程本身的可行性问题   所谓的工程本身( Infrastructure )包括大坝的全部工程,以及对上游库区及下游泄流河槽进行保护的必要工程,而不包括保护上游和下游环境所必须的工程。修建三峡大坝的目的是防洪、水力发电、改善航运、附带供水灌溉,还不可避免地包括治河工程。治河有四大基本方法,即蓄(拦河蓄水)、塞(筑堤防洪)、浚(浚深河槽)、疏(溢洪疏流),修建三峡大坝属第一种方法。   既然三峡工程是一个多目标治河工程,其设计规划就必须同时考虑到各种目标的综合效果,还应比较上述四大治河方法的效果,然后据以估计工程规模,以便以最小成本产生最大效果。讨论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要根据工程的诸多目标,分别分析科技、经济、社会影响和国防这四种可行性。这四种可行性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当每种可行性都成立时,才能进而研究如何按最小成本达到最大效果的方案。没有起码的可行性研究,是不应当动工建设的。   那么,三峡工程的这四种可行性究竟如何呢?   在科技的可行性方面,三峡地段之所以会被选为建坝地点,主要是考虑到这里的峡谷只有 500 至 1 , 000 米宽,在此修建高坝,可用较短的坝长形成容积极大的水库,再加上长江水流丰富,发电、通航的效益颇大,连建筑工程专家萨凡奇也表示赞同。但是,选择坝址时除了要考虑峡谷宽度外,还必须考虑坝基条件,因为修建高坝必须要有坚固的河床基础。在整个三峡河段中,只有在三斗坪附近(即现在的建坝位置)才找得到适合建坝的火成岩河床基础;可三斗坪河段河道宽度大,在此建坝则坝宽达到 1 , 980 米,比在三峡峡谷地段建坝的可能宽度长一倍多,失去了理想的峡谷出大库的优点。   由于受坝基条件的限制,只能在三斗坪建坝,这样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就很差。由于在三斗坪河段的坝体宽度大,不仅大大增加了混凝土需要量,而且把施工周期拖长到 17 年之久。据此按复利核算成本的结果是,每七年投资的本利合计就会翻一番,显然这是极不经济的。为了掩盖这一结果,计委等有关部门竟规定,使用静态的不计利息的方法来核算成本,使设计方案中的成本明显减小了。这样做就谈不上可靠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了。   至于社会影响的可行性分析方面,由于三峡工程要淹没田地百万亩,移民百万之多,对这个大难题,其实有关部门并未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在国防可行性方面,有个明显的防空问题无法解决,以前张爱萍将军曾专门作过分析,向周前总理报告过,请求暂缓考虑筑坝。由此可见,三峡工程的四种可行性分析结论都不过关,因此,国内有许多人提出意见,反对修建三峡高坝。    2. 三峡工程对上游河床环境的可能影响   如果说工程本身的可行性问题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人都批评工程的可行性不佳,那么三峡工程对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一个大家比较生疏、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建成三峡高坝并蓄水后,长江重庆段水位将变得十分平缓,从上游金沙江和四川巴蜀盆地各江中运移进长江的砾卵石河床料( bed forming materials )将形成水下堆石坝,同时水中悬沙也会更多地沉积下来,结果不仅将堵塞重庆港、断绝航道,而且会在洪水到来时抬高水位,壅及上游合川、江津一带,淹没低洼地区,危及数十万人口的安全,其后果可能十倍于 1983 年 7 月底陕西安康汉水泛滥造成的惨绝人寰之灾情。   拦河筑坝是治河规划中的一种措施,坝本身的设计规划必须符合流域治理的全面规划。拦河坝会调节水流、改变自然的河床演变特征,使河中水流率(俗称流量)和沙石的输移率不断改变。河道中运移的沙石又分为漂流水中的悬沙和在河槽里移动的床沙( bed load ),床沙包括砾卵石、粗沙等。悬沙输移不直接影响河床的演变,而床沙的输移则会改变河床。   流域内的治河规划必然受到流域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长江上游大面积地层的岩基由页岩和沙岩组成,前者风化后成泥、后者风化后成沙,它们在暴雨后被地面迳流冲刷到江中成为悬沙。两亿年前,大片岩基又被砾卵石全面覆盖,砾卵石铺满了山头和大小溪沟。此后,雨水年复一年地陆续把砾卵石冲入江中,成为床沙,即河床料。河床料作为河床演变的主体,是治河的对象。   在大江里,悬沙的输移尚可观测到,而床沙厚达 30 至 40 米,其输移率是无法实测的;在一二级支流里,床沙仅一两米厚,但当床沙整体同时移动时,其输移率也不易观测;只有在岩基横穿河槽的情形下(即船工所称的“石龙过江”),才可能观测到浅层砾卵石的移动。例如,在岷江上游的都江堰断面上,人们用铁丝网多次兜住卵石而测到砾卵石的输移率。   笔者通过分析流域整体运筹与江河治理的原理,得出了以下结论:若干干流及支流的源头没有大片耕地,造床料又不是卵石而是泥沙,可以在干流上拦河筑坝;凡是江河干流的上游汇水流域属于有大范围耕地的冲刷区,而其支流的造床料为砾卵石者,则不宜在干流上拦河筑坝,长江干流恰好属于这种情况。   四川盆地和金沙江流域广袤达百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亿,全流域铺满卵石,卵石上的冲积土壤厚不及一米,卵石输移率和输移量都很大,而又难以挖除。 1981 年 7 月四川洪水一次冲入长江干流的卵石即达二亿吨。所以,按照水文地貌学的常识判断,即可知道在长江中游断然不可修高坝拦江,此乃定论。   面对这一问题,支持修建三峡工程的人们抱着一个幻想,即三峡高坝蓄水后或许不至于造成堆石坝而酿成灾害。我们可以看一下 1983 年 7 月长江的大支流汉水在陕西安康造成的洪灾,这是一个足可警示世人的先例。   汉水南岸的安康县地势低洼,其下游约 200 公里为丹江口水库。 1969 年丹江口水库完工后,安康以下的河槽就被卵石逐渐淤高。安康下游石梯一带有一峡谷直壁,宽仅 150 至 200 米,峡谷既窄,河床又已淤高,则洪水到来时,水位自然会抬高。    1983 年 7 月,汉水安康段的洪水量并未达历史最高水平,但汉水的水位涨势却异常凶猛。恰在此时,上游的石泉水库蓄水过量,不得不开闸放水,进一步抬高了汉水安康段的水位。结果,在极短时间内汉水安康段的水位就上涨了 19.4 米,高出安康城堤约 1.5 米,从 7 月 31 日 18 时开始,洪水破城而入, 2 个小时内就淹没全城,许多住在一楼的人爬上三楼、四楼,但仍被没顶淹死。据灾后向当地查询,谓此次洪灾使民众淹死达数千人。   安康以上的汉水流域面积仅 38 , 700 平方公里,已修有四个大坝,似乎可以拦住大部卵石和泥沙,唯因下游丹江口大坝和石梯峡谷之阻,使卵石沉积河槽,从而抬高洪水水位酿成灾害。可以想象得到,长江三峡建坝后,重庆段可能遭到的洪灾将数十倍于安康之灾。   笔者提出上述问题之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即“长办”)水文局等不少单位的专家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对其中主要的看法有必要加以回答。   首先,关于重庆港淤塞问题,大家都同意,若有大量砾卵石河床料沉积在重庆港,就会造成灾害。争论之处在于,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主张建设三峡工程的“长办”的人们认为,根据他们的推移质输沙量测验,长江重庆段通过的砾卵石只有每年 27.7 万吨,宜昌段为每年 75.8 万吨,数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悬沙的问题就可以了。   但是,这一测验结果似乎不可靠。因为,仅以长江的支流岷江为例,其集水面积仅 23 , 000 平方公里,在都江堰地段实测的砾卵石年输移量就有 200 万吨之多。众所周知,整个四川盆地都是冲刷性、减坡型地形,泥沙和卵石的年输移统计量是从上游向下游沿程递增的,而且宜昌的长江流域面积达一百万平方公里,是岷江流域的 40 多倍。在上游的一个支流就测到每年 200 万吨的砾卵石输移量,怎么可能到了干流的下游河段,整个干流的砾卵石年输移量反而减少到几十万吨呢?   也有人通过实验证实,卵石在长途推移过程中会磨成细小的沙粒、在河床里悬浮而成为泥沙,因此不足为虑。但笔者在长江沿岸长期实地测量时却发现,在四川盆地的长江上游段,河中运移的卵石如拳头大小,直径约 40 厘米,而在其下游的合川滩地上,卵石却大得象两只手掌合起来那样( 50x100x30 立方厘米),为什么下游的卵石反而比上游大呢?其原因在于地质变化,原来,两亿年前长江是由东向西流向地中海的,直到青藏高原被抬高后,长江才反过来成为今日的由西向东出海。这在长江专刊上有详尽的叙述。因此,在重庆至三峡段的河道中,卵石的体积可能比在上游河道还要大很多,其危害也会相当严重。   当卵石运移的可能危害越来越明显时,有人又提出了妙计,认为可以在各大支流的源头筑坝拦住卵石,不让卵石出谷,这样,重庆段就不会出现水下堆石坝了。孰不知,整个金沙江流域和四川盆地的地表全面地铺满了砾卵石,只要有暴雨,它们就会在河槽里被冲成砾卵石河床料,只在河流的源头筑坝挡石是无效的。另外,页岩、沙岩化成的悬沙也会在重庆港沉积下来,相助堆石坝之堆高。   “长办”估计的悬移泥沙输移量年平均达 7 亿吨,床沙卵石输移量为 1 亿吨;而笔者运用统计方法所估算的结果,却因人们不承认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合理性,而被拒绝接纳。许多人其实不了解,在大江里是无法实测出多层同时移动着的卵石的输移率的,他们采用从每平方公里的卵石量累积起来约略方法,其误差是非常大的。但是,即使长江中的卵石输移量只及“长办”估计的十分之一,那么每年也会有 1 , 000 万吨卵石堆在重庆段,如此庞大的卵石堆积量,恐怕很难在枯水期挖净,所以,因卵石不断堆积而造成上游洪水泛滥成灾,就仍然在所难免。    3. 关于修改三峡高坝设计的建议   如今三峡工程木已成舟,我之所以仍然公开争辩,是希望能改变设计、降低坝高,使四川盆地免遭水灾,而又令已成工程尽量发挥其最大可能的作用。我建议将坝高降低到以不淹没万县甚至奉节为度,同时建议在大坝上另加隧洞或排水道,使砾卵石、泥沙能畅通出库,并恢复郝穴等出口,将沙石也输往江北洼地,抬高两岸田地,并确保汉口。 ------------------------------------ 黄万里抱憾辞世 中国再无人反对三峡工程 2001 年8 月26 日下午3 时05 分 , 黄万里 先生在他任教50 年的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悄然离去——离开了这个他又爱又痛的世界。 他爱它,是因为在他 90 年的生命里,他获得了常人难于企及的知识与智慧,享受过真正的爱与被爱;他痛,是因为他满腔的热忱遭冷遇,一身本事被闲置——而他苦难的祖国,他的正遭受专权、腐败与无知荼毒的祖国,多么需要他的奉献。 他不要名誉、不要地位、甚至不计较 20 多年的右派冤案,只要当政者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把意见发表出来——从五、六十年代,他在流放改造的工地上等着;八十年代以后,在自己家中逼仄的书房里等着。他一次次投书报刊,没人登载;那就给管事的写信,从学校到政协到人大到国务院到监察部,直到总书记本人——没人理他……或者说,只有一个当权的人物客气地回信致谢——可惜不是他的同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他到底要说什么? 1935 年,黄万里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水文科学硕士, 1937 年,获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工程博士(该校第七名、中国人中第一名该学位获得者),并在田纳西工程实习,任 TVA 诺利斯坝工务员,比国民 go-vern-ment 派员前往见习要早 10 年。 26 岁学成回国后,他历任国民 go-vern-ment 全国经委水利技正、水利工程师、涪江航道工程处长、水利部视察工程师,甘肃省水利局长兼总工程师; 1949 年,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1953 至今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如今,全国上下,从科学 / 工程两院院士、水利系统、黄河长江三门峡三峡建设委员会大小干员,有哪一个能在学历资历上与黄万里一较高低,还不要说他作为科学家的良心、作为公民的责任感。 他以自己数十年的研究观察,只想提醒当政者别再犯愚蠢的错误:国家浪掷几百几千亿、百万生灵涂炭、大好山河糟蹋。 这不是危言耸听。他要说的,是万万不可在中国的命脉大河筑高坝。这话他在 1957 年说, 对于“造床质为泥沙”的黄河,是万不可在三门峡筑坝的——没有人听。不到两年,所有他预警的灾难(潼关淤积、西安水患、移民灾难)一一兑现。今天他又说,以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局面,“根本不许可一个尊重科学民主的 go-vern-ment 举办(在长江三峡筑高坝)祸国殃民的工程”。这一回,他预警了蓄水后卵石淤塞重庆、四川水患、浩大的工程开销和必将酿成祸患的移民安置。 在爱他、敬他、怜他的学生的推动下,在他去世前七天,抢着为他做了九十大寿。在有系领导参加的会上,当然只能说一些北京场面上允许说的话,但赢得最长时间掌声的,则是子女贺词中“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只会说真话,不会说假话。”——这究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做人准则,还是 Communistparty 治下的中国人最高境界? 如果他肯钻营,黄万里的一生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他的父亲,前人大副委员长(这是非 Communistparty 人士所能得到的最高位置)黄炎培。他不但没有就势攀缘, 1950 年代只短短一段与 Communistparty 共事( 39 岁的他被委任为东北水利总局顾问),就赶忙抽身退步回到学校。他以为大学课堂可以只做学问,却不知当局要求知识人的,并不是他们独立的学识与见解。 1957 年鸣放中一篇小说(《花丛小语》),把他推到“伟大领袖” 钦定的深渊。当年七月,人民日报为“右派恶毒攻击”专辟的一栏的题头“什么话”,就取自 Mao.ZD 对他小说的批语“这是什么话?”。 这样大的政治压力,别人可能早找路子、求庇护,起码也缩起头躲躲灾,他却在国务院“征求专家意见”、但谁都知道要捧苏联方案、而且工地施工其实已经开始的会上,独自坚持“ 不可上”、争辩七天。此后,在他警告的“黄河潼关以上将大淤”已经出现,他做不到冷眼旁观,而是“顶着右冠,在工地劳动的业余时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等论文。 他是清华最后获得改正的“右派”,时年已经届古稀。他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尽快投入工作:教书、著述,并有机会为筹备上马的三峡工程贡献意见。他一心想的是中国的水资源,是河流、是土地和黎民,根本不知他的见解是会妨碍人家升官与发财的。决策不让参加,教书总行吧?从 78 年开始要求, 20 年过去,到了 1998 年大洪水,到了他已经 89 岁,才终于获准给研究生授课。他换了一身白西装,打上红领结,庄重地走进教室。 他本可以在家安享天年,也可以随子孙在国外享福。他不顾当政者的恨与嫌,一心只要工作。他的理由是:“我是公费留学生,百姓供养我学知识,我还没能报答他们。” 在他时昏时醒极度疲乏的弥留期间,他的两名毕业于 1958 年的得意门生,来病房探视。他们走后,黄万里向守侯在一旁的老妻要笔纸,写下以下文字: 万里老朽手启 予 敏儿及沈英夫妇弟妹: 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抗”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长江汉口段力求堤固,堤面临水面,宜打钢板钢桩,背面宜石砌,以策万全。盼注意注意。 万里遗嘱 2001-8-8 手笔候存 这也是他留在世上最后的话,心头念念的,是长江水患对策。 与此相对照的,是三峡工程上最为 party 所倚重的专家,中科院与工程院双院士张光斗。 去年春,病中的张专家获得三峡工程副总管 ( 总管为国务院总理 ) 郭树言的亲切探视,过后将他的谈话以“ 张光斗同志关于三峡工程谈话纪录” 文件形式报副总理,总理及全国人大委员长。 张专家也谈到防洪,他说的是: “或许你知道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比我们对外宣称的要低,清华大学曾做过一份调查研究,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看过后曾以此质疑长江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承认清华大学的这份报告没错。” “但是,我们只能以降低蓄洪量到一百三十五公尺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这会影响长江江面的正常航行。但记住,我们永远、绝不能让大众知道这点。” ----------------------------------- 附: 黄万里三次致书 第一封信 中国 Communistparty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总书记,诸位委员: 敬祝十四大胜利成功,预祝诸位胜利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此,作为一个无 party 派科技工作者,愿竭诚地,负责地,郑重地向诸位提出下列有关水利方面的意见,请予批复。 一.长江三峡高坝是根本不可修的,不是甚么早修晚修的问题,国家财政的问题;不单是生态的问题,防洪效果的问题,或能源开发程序的问题,国防的问题;而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河床演变的问题和经济价值的问题中存在的客观条件根本不许可一个尊重科学民主的 go-vern-ment 举办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它若修成,迫炸掉。公布的论证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还待从根本上重新审查。建议先用书面和集会方式对专题公开讨论,得出可靠的结论,使大家明白;并即停止筹备各种工作,请先向人大备案。 附送《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内容如次 : 1 .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 .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 .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 .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游防洪虽有帮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价是使守堤防洪时期加长,和利用的电能减少,实不可取。长江中游防洪当今迫在眉睫,除应加强堤防外,必须在堤身内建穴分流,长年送沙流向两岸,以淤高其洼地,并疏浚江槽。 二.长江中下游迫切需要汛期防洪,建议治理策略如下 : 1 .中游除堤防外要加强疏浚,床沙排向两岸洼地,任其淤高,不禁止围湖造地。各大支流筑坝拦洪蓄水,亦以防旱。 2 .在扬州开一分流道,近路出海,加陡坡降一倍,以刷深中游江槽。同时在下游束水攻沙,增补田亩。分流道逐渐加大,江北清水增多,南通七县变成江南。 3 .下游加多分流量,太湖区域全面疏浚,挖泥肥田;洪水宜导出吴淞江及浏河,勿入太浦河,免淹上海市区。 三.黄河乃是全世界最好的利河,今人把它看成害河,实为我水利学者的耻辱。它水少沙多,历史上南北漫流形成 25 万平方公里的黄淮海平原,全球最大的三角洲。我祖先修了两堤,逐步加高成为悬河。今人恐惧洪水,不敢修闸分流,不知它正是一条自流淤灌的总干渠,足以解决华北平原缺水缺肥,恢复南北大运河。低设分流闸槛,可以刷深河槽,大增过洪能 O ,于是河治。大堤不再需加高,改成高速公路。黄淮海平原得以整体开发,可增加支持半亿人口,详见《论黄淮海河的治理与淮北平原的整体开发》,其主要措施如下: 1 .打开南北大堤约二十道闸口,低槛分流刷深河槽,北岸分流年 200 亿方水,南岸 100 亿方。首先打开人民胜利渠闸,引水天津;随后再开运河南北闸。各派取复式断面,固定住低水岸边。 2 .停止小浪底坝工,改修三门峡坝,恢复其设计功能,并刷深黄渭河槽,确保上游农田。 3 .停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水只可抽到里下河地区。该工程抽水 70 米水头,经济上不可行;将来恢复大运河,黄水南北分流,该工程将大部拆除。该工程是错误的。 4 .整治南北大运河,今线下移到黑龙港。 5 .整修南北大堤及原运河高地成为三条高速公路。 附三文。 顺致敬意。 黄万里 清华大学 1992 年 11 月 14 日 第二封信 中国 Communistparty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总书记,诸位委员: 1992 年11 月14 日 曾函陈长江三峡大坝决不可修等水利方面的意见,附文简释有关技术问题,未见批复。而总理已赴汉口开始筹备施工。在此我愿再度郑重地负责地警告:修建此坝是祸国殃民的,请速决策停工,否则坝成蓄水后定将酿成大祸。 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江津北碚随着惨遭洪灾,其害将几十倍于 1983 年安康汉水骤涨 21 米,淹毙全城人民的洪灾。最终被 ??#22365; ,而两岸直壁百米,石渣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还须船运出峡,向下游开旷之地倾倒。航运将中断一两年。不知将如何向人民交代。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造价三四倍于一般大中型坝,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成立。对比五年工期的大中型坝,设此坝施工期 1995 年至 2010 年,连续 15 年,按 1986 年物价,每年 20 亿元中浪费达 13 亿元,等于每年抛扔大海 400 万吨粮食。此举远比美国胡佛总统 1931 年只一次沉粮于海以示众,还要壮烈。完工后十年内陆续回收发电效益 781 亿元,未必能抵偿炸坝运渣,断航,及淹没损失。 详情请阅前送的《简释》。拒说三峡问题规定不准公开争辩。此事关系重大,愿向诸公当面解说。单谈卵石塞港问题只需一小时。若再谈经济问题,则外加半小时,质询时间在外。担保讲得诸公都明白。 原来流域水利规划必须具备治河(包括防洪),航道,灌溉,发电,供水等各种工程知识;并曾亲历其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的经验;此外还需要气象,地貌,地质,水文以及工程经济的知识;还须能对数学,力学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运算自如。这些要比一般土木工程的知识广阔和深邃的多了。概括地说,水利规划要求工程和自然地理学术兼备于一身,前贤有言在先。 技术人员中最早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美国专家萨凡奇只是专长于造坝和略晓坝址地质的土木工程师。但是 1932 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创立田纳西流域专区 TVA 时就未聘用他,而专任具有流域规划经验的 Author E. Morgan 领导和 Sherman M. Woodward 教授为顾问。这些外国专家我所熟知,曾在其下层工作过。一个甲子 60 年过去了,我国涌现出成千上万位水利专家,但仍未闻有兼通工程和水文地理者在水利机关领导规划。于是出现了这个截断长江的高坝计划,实际上不作可行性研究就该被否定。 希望 party 的经济建设科学化民主化要确实贯彻下去。切勿规定经济建设可行性由行政当局事先决定。例如黄委主任王化云曾对总工程师交代:“这个坝(小浪底坝)你先按 6 亿元设计请款 ”;又如万里副总理带了张某某视察引黄济青导水工程后,就由计委批准施工,结果耗资 10 亿元,每年还须大量费用抽水,其费大于在青岛煮海取水年一亿立方米。对于与众不同意见的建议从不答复,甚至控制学术刊物不准刊登合理的建议,附送两案件请审阅后转交中央纪委。 顺致 敬意 黄万里 1993 年2 月14 日 清华大学九公寓 35 号 第三封信 中国 Communistparty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总书记,诸位委员: 前曾两次劝告切勿修建长江三峡高坝,首次 1991 年 11 月 14 日,附送两文,第二次 1993 年 2 月 1 4 日,附文请阅后转交中纪委。现在另再送上《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河床演变问题论证一文,请予审批,并请连同前文发交有关机关,安排会议公开讨论。 凡峡谷河流若原不通航,支流两岸又少田地,象大渡河龚咀那样,是可以拦河筑坝,利用水力发电的。尽管 16 年来这水库已积满卵石夹沙,失掉了调节洪水的能力,仍能利用自然水流的落差发电。但长江三峡却不是这样,这是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住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田地。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凡是这样的地貌,决不可拦河筑坝。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修高坝。当年孙中山提出这一设想后,可惜没有一个学者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至今也只我一人,说明这是不可行的。随后也就不会有美国萨凡奇的建议,也不会有一群工程师涌向美国学习筑坝的经验,其实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幼稚可笑的阶段。更不会向加拿大乞取可行性研究经费,更不会有 party 代会人代会和半个世纪的讨论。这些都是科技低落的后果,虽不单是我国,但今准备施工了,领头的“专家” 应负刑事之责。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实际造价之高,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且不论摊派到发电的静态经济成本按 1986 年物价 300 亿元是否属实,并缩短工期为 15 年,投资逐年平均分配,到完工时实际投入为 666.45 亿元(见《简释》文)。但是审核的报告竟按开工时的成本计算,若也按 15 年工期,则仅 159.54 亿元。这样,缩小了造价成为 1/4 ,即隐瞒了实价的 3/4 。这样,经济可行性自然就成立了。这一错误,凡建设领导都该懂得而负责。 所以长江三峡高坝不仅因其破坏航运和农业环境而不可修建,而且其本身价值也不成立。三峡电站 20 年内只有工费支出,没有电费收入,国家财力不堪负担。理应从速修江西湖南山区所有大中型电站,以供应东南各省电能燃眉之需。 作为共和国的一个公民,由国家培养成的,从事了 60 年水利工作者,眼看着国家和以百万头颅换来的坚强 party 组织误入陷阱,自觉有责任忠告,也应依宪法“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凡对技术复杂的问题例应公开讨论,岂可即下结论,申称“一定要上”,犯有欺国之罪,向监察部举报外,也对总书记等对我两次警告未予批答,深为诧异。未知曾否考虑按宪法“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这一条,发交有关机关处理。当年黄河三门峡修筑前争辩,只我一人反对修筑。现在虽有许多人反对修建长江三峡霸,但又只我一人从根本上彻底反对,申称是对国家经济不利。可能诸公相信群众多数,我个人仍希望公开争辩。 未见批答,工程已准备进行,难望轮台有悔诏,只得将此案披露中外,或可免这一灾难于万一。 顺祝 进步健康 附文 黄万里 1993 年6 月14 日 清华大学九公寓 35 号 附记: 三封信如石沉大海, 1994 年 1 月 25 日,黄万里以举报人的身份致信“中纪委、监察部合署举报中心”,“举报国务院在长江三峡高坝修建问题上,置本检举人劝阻说理于不顾,违背宪法‘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的规定。虽此坝业经人大通过由国务院定期动工修建,但国务院不能卸却核定该坝修建可行性成立的责任。请监察部举报中心查明处理。” 仍旧置之不理。 2000 年 4 月,黄河问题越来越突出,他又把自己治理黄河和长江的意见,寄给国务院的总理和副总理。依旧没有理他。这年他已年届 89 岁,且处于癌症晚期 . “五百多万中国人因三峡大坝得搬家”标题之下的三峡大坝汹涌澎湃的彩色图片刊登在本周二发行的法国大报《费加罗报》的头版头条并列位置。《费加罗报》常驻北京记者梅维尔在庙河进行得“扬子江让中国颤抖”为题的调查报告图文并茂占据该报整个第二版。 《费加罗报》写道,三峡大坝这个中国民族的骄傲愈来愈像一场人为的,生态的和金融的灾难。已有一百三十万人背井离乡,有关当局又已经宣布迁徙另外四百万人。其实,扬子江还远没有被征服。根据负责行政管辖大部分水库的重庆直辖市的统计,在长江两岸已经有九十一处坍塌,长江水中氧气和水产品减少。中国前总理李鹏的大工程的发票上的开价也越来越高。 《费加罗报》记者在调查报告当中列举了庙河的例子,今年五月,挂在长江三峡上方的庙河发生几秒钟的地震,橘园和地瓜田都出现了裂痕,据悉,水位越稿,房屋墙壁的裂缝也就越多。尽管庙河一直被认为“危险地区”,但是村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地震或者诸如此类的裂缝。然而,从那以后再进入庙河第三个小村庄处才有正式告示警告说,有一条四百五十米的坍塌长条,可是原因是什么呢?地方地质学家的答复是由于山洪与三峡水库的水位上升所致。 村长敲锣打鼓地通知村民,又有六十五户村民需要紧急转移,庙河村的一半以北三峡工程埋在水底下,现在又急需迁徙村民。此次与上次的区别是,这次迁徙根本在预期计划之外。 一位八十一岁高龄的退休专家雷恒春指出,其实一直知道会出现塌方,只是任何人也不能预言到底在什么时间或在什么地方出现塌方。 《费加罗报》记者强调说,有某些问题要比预料的严重地多。根据季节的不同,三峡大坝水库的水位在三十米上下浮动,因此河床与河床两侧所受到的水压非常危险,水库水位现在达一百五十六米,而明年秋季就要达到一百七十五米之高的水位。更何况按计划三分之一的水库容量所导致得庙河坍塌问题就已敲响了警钟。 然而除非承认失败,否则不可能减少水库蓄水量。 有的专家相信有两千个弱点,一旦蓄水,危险就会加重。尽管做了许多预测研究,但是实际上在实践当中某些问题却比预期要严重得多。 梅维尔的调查还指出,有一个出乎所料的好消息就是,根据专家所说,蓄水却有利于解决河床淤泥沉积变浅的问题。 文章还说,尽管温家宝总理很担忧李鹏留下得发票上的开价越来越高,但中国总理最近才颁布了长江三峡的环保是第一优先工作的法令,新华社也预测说,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三峡大坝将会是一场灾难。 法国报纸摘要 “三峡大坝的弊端”,这是周一出版的《解放报》在“广角版页一篇报道的标题。报道指出:长江三峡大坝可能引起的坍塌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终于获得官方的认可,这将成为当地数百万新移民的一个借口。《解放报》驻中国记者帕斯卡尔 - 尼维尔在占居了两个整版版页的报道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三峡大坝工程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 位于大坝工程附近的庙河村,于今年四月见证了一次不太严重的滑坡事故,引起官方的警惕。这些滑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害,却令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否认大坝工程可能带来风险的当局政府感到震惊。因为如果在同一地段发生大规模的塌方,将造成严重的灾难:庙村将从地图上消失、装载游客的客轮及渔船将会遭遇海啸、大坝工程本身也将濒临险境 ...... 没有人敢于想象类似的后果。 如果出现重大事故,最先受到威胁的将是庙村的农民。该村一名陈姓村民向记者披露说:今年八月雨季之际,政府当局要求当地民众撤离住所以防滑坡。撤离了家园的民众在一个没有灯光的潮湿隧道内度过了两个月的时光,许多人因此患病。如果按照政府的要求转移住所,选择较远的稳定地盘建造房屋,每人可获得七百欧元的补助。但是,要在距村庄数百米远的指定地带建造一座水泥结构的住房,费用将高出十倍,这远远超出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 《解放报》文章写道:七年以来,庙村的居民人数减少了一半。 2000 年,“底层群体”连同他们的住所及文化一同消失。像其他一百四十万被迫“自愿撤离长江”的人口一样,他们为建造三峡大坝离开了家园。学校关闭,在农田干活的劳力大大减少,只有二十多家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庆幸躲过了一劫。但好景不长,陈姓农民对其命运作出感叹说:这条大坝是由国家建造,我们怎能说不好?总而言之,我们是没有言论自由的。 《解放报》记者指出:最近几个月来,对三峡大坝的热情有所减缓;这项工程计划曾在 1997 年被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誉为“人类历史上建筑奇迹之一”;但是自今年四月以来,这项工程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忧虑。三峡运输办公室的一名负责人披露:用于预防洪水的水位线变化令人堪忧:去年的水位差约为十一米,如果大坝水满,水位差达到三十米,后果不堪设想!今年九月,武汉方面拉响了另一个警钟。 杨子论坛在召集全体会议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发生一场生态灾难。除了土地滑坡,还面临保护堤坍陷问题。水污染问题也达到令人担忧的地步。一名生态学家指出:二十年之后,三峡水库将全面污染,现在到了必需引起重视的时刻。《解放报》报道说:二十年来,中国官方首次对三峡工程的弊端表示认可。 北京一名负责三峡工程的高官表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几年间已为三峡环境保护投资了十多亿欧元的中央政府终于明白三峡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远远高出预期。那么,谁将为此付出代价呢?《解放报》记者指出:像中国多数情况一样,首先付出的是最贫困的民众。该报披露了位于三峡上游的重庆一个地区一千万人口未来十年的拆迁计划。
个人分类: 雨中漫步|45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到底有什么影响?
热度 8 zbt92 2011-5-19 12:06
文 / 水博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5 月 18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由于三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曾引起了社会的巨大的争论,所以,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评价就格外的关注。因此,国务院会议对三峡工程的评价,就特别引人注目。特别是最近几天,由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出现特大干旱,三峡工程加大下泄流量以后使得南方诸省的特大干旱未能对长江航运和沿江的大城市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尽管三峡工程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上还是有些喜欢利用三峡投机炒作的人,编造说什么南方大旱是由于三峡造成的。有的炒作者甚至都不知道,三峡工程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就发表文章说三峡大坝建成后造成“十年八旱”。而实际上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到现在还不足 8 年。 有些不理解三峡工程的同志,为了给这些谣言辩护。特别列举出了国务院的决议。有的还特别指出了其中“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国务院也承认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你们水电工作者就不要再给三峡工程“护短”了。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判别问题的标准应该是客观事实和科学逻辑,而不是哪一级政府的文件和决议。其次,如果全面的分析国务院的文件的措辞,也能发现国务院并不会支持那些诬蔑三峡造成了干旱的谣言。请大家注意,国务院决议对航运、灌溉、供水的表述是“有一定影响”。这与前面的“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说法是有本质区别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区分呢?很显然,因为这种影响主要是正面的有利影响,而不是什么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洪、供水、发电和航运。如果三峡工程真的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那么至少说明我们修建三峡的目的没有达到。甚至也可以说我们修建三峡的决策是错误的。不过,我们从建坝的理论上就可以肯定地说,修建三峡工程不可能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能够影响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的因素只有水量。而当我们的三峡工程完成了拦洪和发电任务之后,我们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做到,让上游的来水与三峡水库的下泄的水量相同。这样对于下游来说,就相当于我们的三峡大坝不存在。也就是说要做到让三峡大坝发挥了防洪、发电作用之后,丝毫也不影响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然而,在实际当中我们为什么没有选择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完全没有影响的调度方式呢?这恰恰是因为我们非常需要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产生有利的影响,否则,我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建设三峡的意义。例如, 2009 年汛期过后,我们为了保障三峡水库能够在来年的枯水季节里对长江中下游发挥“航运、灌溉、供水”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想法蓄水。在这个蓄水的过程中,确实也曾经造成过某些长江下游水量过少影响了航运、灌溉和供水的情况。然而,当出现这些问题之后,三峡很快就停止了蓄水。我们当时宁可让三峡的蓄水不到位,也要保障长江中下游的航运、灌溉和供水。 这就是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的所谓影响。这种影响的本质是我们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从完全不可控,到可控之后的控制和管理水平问题。所对应的正是国务院的决议中的“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的阐述。也就是我们对三峡的管理调度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的问题。 确实有某些对三峡坝有偏见的人士,似乎总是希望国务院能做出一些否定三峡的决议,所以,他们的理解往往容易产生偏差。同时,特别需要强调的还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你要想让三峡工程对枯水期的长江航运、灌溉和供水发挥出调节作用,就要选择好蓄水的时机、并且同时也要承受蓄水时期对长江中下游某些水量的暂时变化。 一般来说,大型调节水库建成之后所造成的损失往往体现在上游,而效益常常体现在下游。所以,国务院的决议中所说“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绝对是任何水利水电工程都难以完全避免的,也是必须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的。这些不利影响也都是在上游。然而,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决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除非我们的管理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失误。 除此之外,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的某些其它影响,也可能是有利有弊的。例如,由于大坝的沉淀、拦沙作用。通过三峡的江水的含沙量会大幅度降低。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泥沙淤积,但同时会降低我国长江口淤积造地的速度。再比如,大坝的清水下泄会携带走下游河道内大量的泥沙,逐步减少长江下游地上悬河的威胁;同时,清水的下泄也会冲刷防洪大堤,增加大堤崩岸坍塌危险。这种清水下泻的情况,不仅在我国的三峡存在,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的水库建设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总之,尽管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但是,对于长江中下游的航运、灌溉、供水,绝对是有利无害的。如果我们具备了这些基本水利水电科学知识,就不可能会曲解国务院的会议精神。
4181 次阅读|15 个评论
研究表明:日本地震是由三峡工程引起的
热度 9 LEIVI 2011-5-18 08:57
先讲一个故事: 一个杀手,喜欢在月光下杀人,只要是月亮最亮的那几天,周边都会有人死去,而这个杀手由于道行高深,从来没被发现,自然也不会被抓住,渐渐周边就传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月光会杀人。 杀人的其实还是人,不是月光。为什么会传出月光杀人论呢?因为人太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说话要讲求依据,不能胡乱联系。请科学网上某位博主,不要上下游出现什么极端事件都往三峡工程上扯。非要扯也行,还请扯出点道理来。不过,不管你怎么扯,我都不会相信三峡工程导致了下游旱灾。 顺便说一句:没有证据表明,日本地震是由三峡工程引起的。 相关博文 可怕的“月光杀人论”
个人分类: 专业|696 次阅读|9 个评论
你信吗-中广核声称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19 13:53
你信吗-中广核声称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
谁S13谁信,反正我不信,能顶住9级海啸综合型地震就谢天谢地了,何况很多核电站都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人口密集地区,比如广东、山东、福建的核电站,就像那些中科院、工程院冤死、三峡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说的类似,三峡工程从可抗万年一遇洪水、到前年一遇、再到百年一遇、再到十年一遇,最后到2010年当年就遇,重庆主城被水淹威胁,差点就没顶住,加之长江水系系地震带,不仅有大量巨型装机容量的水电站、火电站,还有一些核弹部队,如果发生火山泥石流综合型8级地震,整个长江下游都可能被夷为平地、变身泽国! 我们这些科学家还是应该量化核电站、水电站、火电站的抗震震级,不要再拿什么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来糊弄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了。 我们最神马部门——有关部门和最神马人——有关负责人,不辟谣还好,一辟谣就糟! 不信,看有谁能看到我国核电站、三峡工程抵御住万年一遇的地震,其实,完全可以模拟日本仙台9级海啸型地震看看秦山、大亚湾、岭澳、宁德核电站是否能顶住万年一遇的地震——10级海啸型地震,有兴趣的可以做个计算机模型! 中广核: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说法有误 2011-03-18 03:11:34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核心提示: 17日,中广核集团声明称“万年一遇”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中广核表示,“万年一遇”是核电站抗震设计的最高标准,是对年超越概率10-4的一个通俗说法,说明概率水平极低,是对难以理解的概率范畴概念的一个通俗定量的说法,不可望字生义。 针对日前媒体报道“中广核集团表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 地震 ’”,昨日中广核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声明“万年一遇”的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万年一遇”是一个统计层次概念,不是说明一万年内一定发生、或者一定不发生,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 中广核集团表示,在我国核安全导则《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定义的核电站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按年超越概率10-4评价(也即重现期是万年一遇)。 “万年一遇”是核电站抗震设计的最高标准,是对年超越概率10-4的一个通俗说法,说明概率水平极低,即电厂区域出现如此量级地震的可能性极低,是对难以理解的概率范畴概念的一个通俗定量的说法,不可望字生义。 但对此解释,有网友认为太过于专业,完全超出人的理解范围。也有人建议国家制定科学技术标准时将“千年一遇”、“万年一遇”这样的“术语”全部取消。 中广核集团是国内主要核电投资和运营方之一,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共500万千瓦的在运行核电机组。目前全国运营的核电机组为1080万千瓦。 责任编辑:NN027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钟晶晶) 嵇少丞 图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3185 次阅读|4 个评论
近年来南方冻雨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
热度 2 wangxh 2011-1-23 12:01
近年来南方冻雨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
近年来南方冻雨一直像梦魇一样,每年冬季临近春节时便游魂不散。俺不是搞这方面研究的,但总觉得似乎与三峡工程有关。 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 0 ℃ 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 0 ℃ 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 0 ℃ 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 0 ℃ 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百度百科】 形成 “ 冻雨 ” ,要使过冷却水滴顺利地降落到地面,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近地面 2000 米左右的空气层温度稍低于 0 ℃ ; 2000 米至 4000 米的空气层温度高于 0 ℃ ,比较暖一点;再往上一层又低于 0 ℃ ,这样的大气层结构,使得上层云中的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掉进比较暖一点的气层,都变成液态水滴。再向下掉,又进入不算厚的冻结层。当它们随风下落,正准备冻结的时候,已经以过冷却的形式接触到冰冷的物体,转眼形成坚实的 “ 冻雨 ” ! 【百度百科】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中规模较大的工程,这种规模足以影响局部的气候特点。人工降雨也应该属于这个规模或更小一些。例如靠近海岸的沿海城市的气候的确与那怕是远离海边百八十里的内陆城市存在明显的不同。还有一个更局部、更明显的例子:每到冬季长江以北就会进入供暖期。在一个拥有一两百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其市内气温平均要比郊区或周边县乡村高 5 ℃左右(俺注意过每天的天气预报)。这说明人类的某些规模的活动是能够改变规模差不多(一般来说应该数量级相同)的自然环境的。 三峡工程影响了局部的植被与土壤层,从而影响了水分在空气与土壤、江水中的分配与平衡。无论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冬季相对来说雨水较少,但由于三峡水库的存在肯定会增加空气的水分,从而可能会增加冬季降水量的增加——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形成冻雨。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水利工程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有些弱智的、好大喜功的人愿意听这样的吹捧),经历近半个多世纪的论证,终于在 1998 年的大洪水“辅助”下催生了。从各方面的用词——抵御“万年不遇”、“千年不遇”、“百年不遇”洪水以及“三峡工程不是万能的”——来看,似乎越来越显示缺乏“科技含量”。也许有人太想史无前例、名垂青史了,也许有人太想收电费而发家致富了,也许 …… 聪明智慧的中华祖先总是按照“顺其自然”的思路——即“道法自然”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如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成功、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虽然当时是军事、政治目的,但后来的确为天府之国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当我们摒弃古代先进的思想、亦步亦趋地追逐西方原理、定理、定律和公式的时候,现代的我们已经变得非常弱智了。 另一方面,三峡工程规模的人工工程对“自然”的影响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 2008 年汶川地震后,有人就把造成地震的原因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或者认为是三峡工程“重压”出了汶川地震。倔人俺认为不可能!因为能量的数量级不同,而且大大的不同。专家估计汶川地震相当于四、五百颗广岛原子弹(亦有近千颗、 5600 颗、 2 万颗之说),所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冰冻的运动
个人分类: 科研|3358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国三峡是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最好的证明
zbt92 2011-1-8 08:39
----- 舆论宣传对我国水电的影响和分析系列讲座( 10 ) 张博庭 我国的三峡水电站的建设曾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一些反对的意见在没有建设之前有人说预言说三峡根本就建不成;建设当中又有人预言说,建成了也是第二个三门峡不可能运行;现在建成之后,尽管当初的各种疑问都已经用事实做出了回答。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改变了过去对三峡的看法,但是,也还有个别对三峡的长期生态环境效果存在疑问,认为三峡工程的生态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接受历史的检验。 这些说法看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自从三峡开始规划以来,我们已经有过多次的争论。为什么会争论,无非就是因为三峡工程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既然是史无前例,所以,其生态环境效果如何,当然还有待于实践来证明。然而,如果我们对全球的水电开发和水资源开发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三峡工程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但却不是最大的水库和水坝。然而,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水库和大坝而不是它的装机容量。 而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世界上已经建有了一批比三峡水库还要大几倍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参见表 1 )。所以,像三峡这样的大型水库水电站的生态环境效果到底如何,可以说世界上早已经有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果。 表 1: 世界已建成的大水库(中国的三峡排在第 24 位) 序号 坝名 年份 库容 亿方 坝高建库目的 国家 1 欧文瀑布 1954 2048 27000 31 米 I 、 H 乌干达 2 克里巴 Kariba 1959 1840 128 米 H 津巴布韦 / 赞比亚 3 布拉茨克 Bratsk 1961 1694 125 米 HNS 俄罗斯 4 阿斯旺 Aswan dam 1968 1689 111 米 IHC 埃及 5 阿松博 Akosombo 1966 1480 141 米 H 加纳 6 马尼克 5 (manic 5) 1968 1418 214 米 H 加拿大 7 古里 Guri 1977 1380 162 米 H 委内瑞拉 8 贝奈特 Bennettw.a.c 1967 743 183 米 H 加拿大 9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Krasnoyarsk 1967 733 124 米 HN 俄罗斯 10 结雅 Zeya 1975 684 116 米 HNC 俄罗斯 11 卡博拉巴萨 1979 630 163 米 HIN 莫桑比克 12 拉格朗德 3Lg deux principal cd-oo 1981 617 100 米 H 加拿大 13 拉格朗德 2 级 1978 600 168 米 加拿大 14 乌斯特伊里姆 1974 594 105 米 俄罗斯 15 鲍戈昌 1999 593 77 米 俄罗斯 16 伏尔加列宁(古比雪夫) 1955 58 45 米 俄罗斯 17 圣菲列克斯 1990 552 160 米 巴西 18 麦澳河 1980 537 54 米 加拿大 19 阿塔图克 Ataturk 1995 487 184 米 土耳其 20 伊尔库茨克 1956 460 44 米 俄罗斯 21 土库鲁伊 1981 458 98 米 巴西 22 巴昆, 1993 438 210 米 马来西亚 23 保罗阿丰索 1979 398 35 米 巴西 24 三峡 2009 392 181 米 CHN 中国 注: H 发电, I 灌溉 C 防洪 S 供水 N 航运 表 1 是世界上已建成的大型水库水电站的统计表。除了三峡之外这些都是在 50 多年前就开始建设的工程,其中有不少工程建成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可以说这些大型水库水电站的长期生态环境到底怎么样,都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根据我们了解到的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不仅所有的大型水库工程的生态环境情况都非常好,而且,各国人均水库蓄水能力与国家的现代化文明程度也完全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大型水库的生态环境作用和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都是非常突出的。 然而,在全球所有的这些特大型水库中,只有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工程和中国的三峡工程的争议和负面报道比较多。仔细分析这些争议和负面报道也都是有特殊原因的。 当时争论阿斯旺大坝是否兴建时,成为美苏两大阵营政治对立的焦点。苏联人修的大坝,美国人就发动全世界的专家都来挑毛病,造舆论。有些曾经流传非常广泛影响的舆论,仔细推敲起来竟然非常可笑。例如,埃及阿斯旺大坝的重要作用减少了洪涝灾害,但仍有人说:没有一年一度的洪水,土地失去了营养物质的补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因此,在三峡工程建设前,我国特地派出几批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了解了阿斯旺实际情况之后,发现国际上对阿斯旺大坝造成生态灾难的宣传是不真实的,也就是说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真正大水水库造成生态灾难的实例。 必须承认,三峡的争论也不能排除有一些政治方面的因素。国内外有一些人对我国的体制和发展不满,所以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政府干的事情都是有问题的。例如,有人常喜欢把三峡的建设说成是工程决策不民主的象征,然而,平心而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样社会制度的国家,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的工程决策的民主程度能够超过三峡。有人担心三峡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三峡不仅充分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效益之外,还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制造工厂。由于我们人类当前最大的生态难题就是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峡工程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环境保护工程。 当然,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完全没有副作用的人类文明活动是不存在的。这就好像我们已经成功造好了现代化的飞机,但是,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飞机与牛车的作用有多大的区别,那么难免会有人埋怨维护保养飞机,将要比喂养牛车麻烦的多、费用也高得多。 在某种意义上说,三峡工程的长期生态环境效果,就是相当于是一架能带动我国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飞机。所以,我们对它的养护也难免需要更科学的态度和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让这架生态文明的大飞机发挥好它的作用。具体说这架飞机的生态作用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可以给大家这样一个概念:三峡工程最大的、最重要的防洪和水资源调节的生态作用我们不好量化,这里我们谨以它的发电作用而获得清洁能源的效益来说,每年 5000 万吨煤炭,永不枯竭。如果需要的话上千年也没问题,对于这个能源的总量,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会超过全球任何一个产油大国的石油能源的总和。 要知道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仅仅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技术可开发量就有 2.47 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 1 万千瓦以下河流上的小水电资源。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 13 亿吨原煤的能源。然而,到 2009 年底我国水能的发电量大约只相当于 3 亿吨原煤。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还有相当于 20 个三峡工程的水能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建设。 目前,在减排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生态环境难题的形势下,我国水能资源能否尽快地开发建设,决不是我们的某一个企业能不能赚钱,某一个地方的经济能不能发展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全人类命运的头等大事。要知道水能这种可再生资源一个的重要性质就是,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而不开发利用,也不可能保存,一定会付之东流。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告诉我们,水能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今天我们大家结合考察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果,深入地探讨水电科普和宣传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能保障让我国的水能资源尽快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最后,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一定不能脱离科学发展和改造自然这个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任何否定科学、阻碍改造自然的环保,其实都不过是把自残当成英雄的骗人闹剧,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反科学、反人类和破坏生 态环境的伪环保。(完)
个人分类: 三峡|3598 次阅读|5 个评论
相隔29年的大坝之游
罗帆 2010-8-5 22:36
1981 年夏天,我们班的部分同学在宜昌夷陵中学老校区聚会,然后一起游览了葛洲坝。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 2300 米 处,距宜昌市镇江阁约 4000 米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具有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高中后期,我们是在葛洲坝工地的轰鸣声中度过的。去游览时,葛洲坝尚未建成( 1988 年竣工)。我们实际上参观的是建设中的工地,但已经能看出大坝气势非凡的雄姿。 黑白照片均由班主任杨云峰老师所摄,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纪念。 第一张照片的背景是 葛洲坝 泄洪口奔腾的长江水。 今年夏天,我们全年级同学在夷陵中学的新、老校区聚会之后,部分同学一起游览了三峡大坝。 三峡工程是兴建在长江上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距宜昌市区 40 公里 ,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38 公里 。三峡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首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以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举世瞩目。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总投资为 954.6 亿元人民币。三峡工程的益处主要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然而,有形和无形的副作用也使之倍受争议。 同学们的两次大坝之游,竟然相隔了整整 29 年。 当年清纯的少男少女,已经变成了历经沧桑的中年人。 彼此相望,恍若隔世;相视而笑,依然亲切。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490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三峡工程的防洪标准到底有多大?(转载)
shangsh 2010-7-22 20:23
三峡工程的防洪标准到底有多大?(转载)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7/22/c_12363093.htm 近日,外界对三峡工程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等防洪标准说法不一提出质疑。对此,三峡枢纽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应,这几种说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三峡工程防洪能力的解读。 从工程本身来讲,三峡工程的设计标准是可防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是可防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即,当峰值为98800立方米/秒的千年一遇洪水来临时,大坝本身仍能正常运行;当峰值流量为110000立方米/秒的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时,大坝主体建筑物不会遭到破坏。 从防洪范围来讲,防峰值为83700立方米/秒的百年一遇洪水,是指三峡工程对下游河段的保护作用。即,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若有超过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也可保荆江河段安全。 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很大。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按设计标准,三峡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 2009年三峡工程基本完工,今年汛期,三峡枢纽挡水及泄洪设施可按设计最终规模运行,完全由大坝挡水,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度汛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可抵御流量达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 同时,工程基本完工,也意味着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如遇千年一遇洪水,流量峰值达110000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不超过77000立方米/秒,配合运用分蓄洪工程,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使荆江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免受毁灭性灾害。 长江最险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百年一遇洪水,流量峰值达83700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不必启用荆江和其他分蓄洪区。
个人分类: 水利知识|41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是谁在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上欺骗公众?
热度 2 zbt92 2010-7-21 10:12
文 / 水博 最近,我国长江流域连续出现特大的洪水,我国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开始发挥极其重要的防洪作用。 7 月 20 日 长江上游出现了超过 1998 年的特大洪峰,然而,由于三峡大坝的拦蓄消峰作用,长江下游的各地均安然无恙。三峡大坝终于让长江下游的人民群众实现了在特大洪水来临之际可以睡一个安稳觉的夙愿。然而,近期某些不正常的舆论却难免让人感觉完全相反。 最近今天,几乎所有的论坛上都出现了这样一篇《 三峡大坝到底可以抵挡几年一遇的洪水? 》的时髦文章。文章的内容不多,只列举了几个题目和相应的文章网址。分别是: 2003 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 年新闻〈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 年新闻〈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 年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但是,文章的立意却很清楚。就是说我们的新闻宣传关于三峡大坝的防洪作用在逐年降低。 2003 年的时候说是三峡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 2007 年的时候说是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 2008 年的时候变成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到了今年 2010 年则变成了“ 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 作为专业人员,我们知道从三峡开始争论那一天起就知道三峡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确,就是把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果配合分洪措施,可以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本来一个工程建成之后的防洪能力是确定,怎么可能会不断地随之时间变化呢?难道真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当年真是为了让民众支持三峡工程,曾经进行过各种虚假的欺骗宣传吗?抱着这个疑问,我不得不按照文章所提供的网址看个究竟。看到原文才发现,原来这又是一些反坝人士造谣诬蔑三峡的新伎俩。 为了达到欺骗误导公众的目的,所谓“ 2003 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的文章题目就被篡改了。原文题目是〈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看到内容就更清楚了,这已是一篇形容三峡大坝本身建造的非常坚固的文章。即使遇到万年一遇的洪水,大坝本身也能固若金汤。通篇根本就没有过三峡工程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的意思。这里反坝人士的欺骗宣传,非常有技巧,他们知道大多数人不会仔细的去查看原文,所以,就放心大胆的造谣。但是,由于该文章的题目已经说得很清楚,万年一遇的洪水是关于大坝本身的安全性的论述,根本就不是指工程的防洪作用。为了能达到骗人的目的,他们就故意把题目中的“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 ”的部分给删掉了。因而就无中生有的编造出了,我国媒体 2003 年曾宣传过三峡“ 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的假新闻。 至于 2007 年和 2008 年的新闻内容,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确,就是保障把下游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实际上在 2007 年的新闻中,不仅也曾提到过三峡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而且,在说到三峡可以防止千年一遇的洪水的时候也是有条件的。文章中所提到这个条件,就是三峡水库要下泻 8 万的流量。实际上这 8 万的流量是非常的大的,我们今年说三峡发挥出了巨大的防洪作用,也不过是拦蓄 7 万流量的洪水。所以,在任何时候要说三峡工程可以防止千年一遇的洪水必须是要有条件的,如果不说明要下泻多少流量,就要说明必须配合分洪措施。而在 2008 年的新闻中说三峡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是一种非常通俗的简单表述,无需加上任何修饰的语言。 关于“ 2010 年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就更是一种记者断章取义的炒作宣传。整篇新闻详细的报道了三峡工程今年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防洪作用之后,记者在结束语中引述了水利专家的一句话而已。 必须说明,记者把这一段自己转述的内容作为节目的标题是极不妥当的。这是记者利用做节目的权力,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用专家的语言表示出来的一种误导宣传。我并不怀疑蔡其华专家确实跟记者说过那些话。但是,这些话具体是在什么语境下说出来的;是不是我们真的就会因为几个移民没有按期搬走,三峡工程今年就一定不能发挥作用?这决不可能是哪个人自己可以说了算的。而且,在节目的过程中,记者所持有的这种错误观念已经遭到了专家的当面否定。 请看该节目中的这一段内容: 白岩松(主持人):现在,按理说我们到了 175 米高程,可以抵御百年洪水,但是现在的三峡工程想抵御百年洪水是几乎不可能的,为什么?在 175 米高程之下还有 2.847 万的移民没移走。因此今年的三峡水库想要达到最高的调解洪水的能力,基本上还做不到。因此,有关的负责人也说,今年三峡库区面对洪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主持人:究竟是不是有限的,有多有限?我们下面要做一个电话连线,我们来连线三峡枢纽建设运行局防洪管理处的王海处长,王处长,您好。 王海(三峡枢纽建设运行局防洪管理处处长):您好。 主持人:你觉得现有的库容量能不能迎接即将到来的洪峰? 王海:三峡现在已经具有正常运行期 221.5 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的能力。应该说剩下的库容主要是留着应对以后更大的洪水,并不是说一次洪水之后就用完的,因为后期可能还会有大的洪水。作为三峡枢纽来说,本身是具有221.5 亿的防洪库容,作为枢纽本身应该是安全的。 主持人:您讲的是它的一个安全性,现在可能很多公众非常关心,针对今年即将到来的大洪水,三峡库区能否起到蓄洪、泄洪设计上的作用? 王海:应该来说三峡今年是具备有正常运行期设计的防洪能力,这是肯定的。 根据上面一段的节目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记者个人所持有的目前三峡“防洪能力有限”观点,已经遭到了具体负责防洪运行人员的明确否定。但是,在节目的最后,记者还是要固执的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断章取义的引述专家的话表现出来。而且,这个记者不仅一定要在节目中表现出来自己的个人观点,而且还要把他这个经过了专家明确否定的意见作为节目的题目。这当然就给了那些一直在找机会攻击诬蔑三峡的很好的武器。以至于在我们的三峡成功了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之后,在社会上反倒却刮起了一股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一直是欺人之谈的歪风。 最后,为了让大家更明确知道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我们特地把三峡的防洪功能重复一遍。请大家注意,三峡的这些防洪功能,是我们从设计三峡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改变过的。 附:三峡工程有哪些显著的防洪效益? ------- 摘自(中国长江三峡公司的网站)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 175 米 时,有防洪库容 221 . 5 亿立方米 ,防洪效益及其连带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防洪作用有: l )如遇 “ 千年一遇 ” 或类似 1870 年特大洪水,枝城洪峰流量达 11 万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流量可不超过 71700 ? 77000 立方米 /秒,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它分蓄洪区,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 45 米 ,可使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2 )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 “ 十年一遇 ” 提高到 “ 百年一遇 ” ,即遇到不大于 “ 百年一遇 ” 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 56700 立方米 /秒,沙市水位不超过 44 . 5 米 ,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 3 )提高了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不但提高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还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4 )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不但可有效减轻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减轻其下游的洪水灾害;并为洞庭湖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5 )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应付各种情况。例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
个人分类: 三峡|6230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武钢HiB钢材料通过三峡工程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应用技术评审
imking 2010-3-28 16:35
时间: 2010-3-26 16:11:00   陈树清 夏武川 周庆报 道 24至25日,三峡工程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应用武钢HiB钢材料技术评审会,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召开。会议听取了武钢HiB钢产品的介绍,进行了生产及检化验现场考察和技术答辩。专家组通过认真讨论认为,武钢自主集成创新成果,为高等级取向硅钢国产化作出了贡献;武钢HiB钢材料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以应用于三峡工程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制造。   三峡设备制造检查组组长陆燕荪、钢铁研究院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国务院三峡办技术与装备司副司长李秦、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清等参加评审会。会议还邀请了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金属学会、沈阳变压器研究院及变压器制造企业等国内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朱英浩、李立涅、干勇、王一德等参加评审组工作。   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在致辞中说,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这次专题评审会,是国家部委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重大装备材料国产化的重要举措。   邓崎琳指出,2005年以来,武钢把硅钢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加强一贯管理,加强用户服务,加强自主创新,硅钢产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武钢具备年产冷轧硅钢200万吨生产能力,产能规模居世界第一;自主集成取向硅钢整体生产技术,实现了我国取向硅钢整体工艺和技术装备的重大跨越;自主开发出新HiB钢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的产品和技术,淘汰了从日本引进的一般取向钢专利技术,取得了110项国家专利,300余项技术诀窍,使武钢硅钢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家硅钢研究中心落户武钢,培养了一大批硅钢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硅钢制造和管理经验,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硅钢研发和生产基地。   邓崎琳强调,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武钢为制造三峡工程超高压变压器提供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实现电力行业高端产品供料国产化,一直是武钢职工多年夙愿。按照三峡总公司提出的技术标准,武钢集中力量,深入攻关,不断完善工艺技术方案,产品质量取得新突破,达到用户要求,已经具备为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长期稳定供料的能力。   专家评审组组长殷瑞钰在会上通报了专家组的评审意见。一是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发和近两年的生产实践,武钢走自主开发、自主集成创新之路,在硅钢基础机理研究、关键工艺参数精确控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自主集成创新成果,为高等级取向硅钢国产化作出了贡献;二是武钢生产的0.30mm和0.27mm厚度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电磁、力学、涂层等各项性能参数符合或优于国家及相关标准,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当今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三是武钢拥有世界一流的取向硅钢生产作业线、自主研发能力、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具备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大型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批量供货能力;四是武钢生产的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可以应用于三峡工程等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大型变压器。   据国家硅钢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一个时期由长江三峡总公司所负责的溪落渡等多处大型水利电站将全部使用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这次,通过三峡工程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应用技术评审,为今后武钢HiB钢进入长江三峡工程取得了通行证。   武钢股份公司总经理王岭在会上表示,武钢股份一定要认真落实评审组的意见,通过生产500KV级高磁感HiB钢用料,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通过加强质量责任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把最好的产品奉献给用户。通过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新的材料,进一步加强营销和服务管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公司总工程师傅连春、总经理助理吉照东参加评审会。   另悉,24日,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一行,分别到武钢炼钢总厂四分厂、硅钢总厂三分厂、质检中心等进行了生产及检化验现场考察。
个人分类: 钢铁企业|3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三峡蓄水致尴尬局面:上游现地质灾情,下游出旱情
热度 1 蒋高明 2009-11-12 23:14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拟10月末或11月三峡蓄水至175米最终水位的目标,今年可能已无法实现。 《瞭望》新闻周刊 10-11-2009 记者江时强 吴植 汤耀国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拟10月末或11月三峡蓄水至175米最终水位的目标,今年可能已无法实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不无遗憾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17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在等待175的到来,渴望进入正常运行期。但如今已是第二次受阻。去年,因上游地质灾(险)情频发,中下游取水困难,第一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止步于172.8米。   这一次,上游地质灾(险)情仍不容乐观,但更直接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中下游嗷嗷待哺,只得超计划加大下泄流量,同时上游来水又持续减少,近一周多来,三峡上游水位始终徘徊在170~171米,175米目标一时可望而不可及。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等受访专家表示,来年可考虑提前蓄水,否则恐怕三峡水库在大多数年份都蓄不满。   然而,一旦提前蓄水,或将面临上游防洪风险以及上游水库抢水局面。用老一套的水利调度理念,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容等专家认为,三峡工程调度方式有待改善,长江干支流水资源还需统筹规划、科学调度。    旱情阻碍蓄水   据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17年的建设,三峡水库最终蓄水位为175米,此后将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综合效益。   2008年9月28日,首次试验性蓄水启动。尽管有地灾、取水困难等插曲,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的评估认为,枢纽运行、安全监测、地质地震、生态水质、泥沙、移民安置等各方面情况正常,三峡水库具备于2009年试验蓄水至175米的条件。   于是,新一轮试验性蓄水于今年9月15日零时启动,起始蓄水位为145米,当时入库流量23500立方米/秒。此次蓄水方案较去年详细,规定9 月底三峡水库水位原则上不高于158米,10月末蓄水至175米。若10月底水库水位未蓄至175米,则11月份继续蓄水至175米。   9月底,三峡水库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蓄水任务,水位升至约158米,蓄水量70多亿立方米。眼见成功在望,孰料中途杀出个旱情程咬金。   9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赣江发生历史罕见旱情,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出现困难,渔民歇业,航运受阻。   针对这一情况,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自10月19日以来,已3次要求处于试验性蓄水的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10月下旬,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仍不小于9500立方米/秒,比原计划方案多下泄3000立方米/秒,蓄水进程由此受到影响。   随着长江枯水期的临近,三峡入库流量还在持续减少,11月4日14时跌破9000立方米/秒,至88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水位虽在11月1日9时艰难涨至171米,但此后又稍有回落,目前仍在171米附近徘徊。   按照长江防总调令,10月31日14时起,若三峡入库流量大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下泄流量按不小9500立方米/秒控制;若入库流量小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即来多少水就放多少水。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若11月长江上游无大的来水,下游用水需求保持不变,三峡水库今年就不可能蓄至175米;若来水大幅减少,三峡水库还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水与旱的纠葛   10月22日上午8时,洞庭湖城陵矶水位由维持了两天的21.62米回升至21.67米。湖南省岳阳市防汛办副主任陈伟力说,这是自8月10日城陵矶水位从30.93米持续下跌以来,首次出现回升,说明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有了明显效果。   既然放水能缓解旱情,那旱情的出现与蓄水又有何关系?陈伟力告诉本刊记者一组数据,此前,三峡水库下闸蓄水后,其下泄流量也随之逐渐减少,如在 9月15日至17日,下泄流量均在16000~17000立方米/秒之间,至月末减至11000立方米/秒,10月19日则降至6770立方米/秒,往年正常的下泄流量在13000~20000立方米/秒之间,10月份平均流量也在18500立方米/秒。   人们很容易把旱情和三峡大坝拦水联系起来。郑守仁院士却认为,蓄水并非干旱主因,主因是这些地区自身的旱情,即9月以来当地持续晴热高温,降雨量很小,无法形成径流。   本刊记者另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此次南方地区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持续高温少雨。   陈伟力也承认,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降雨量偏少。三峡蓄水只是起了加剧的作用。   按蓄水并非干旱主因的同一逻辑,郑守仁指出,补水对缓解旱情的作用亦有限。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有助于缓解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及其周边的旱情,但对维持湘江、赣江的水位可能帮不上什么大忙。   陈伟力亦认为,虽然增加了下泄流量,但对于八百里洞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另据了解,目前长江干流洞庭湖湖口和鄱阳湖湖口水位虽已止跌回稳,但湘江长沙段水位仍在下跌。   据受访专家介绍,长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由来已久。自1877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长江上游来水量在10月的多年平均值为19700立方米/秒,但受上游降水减少及大量建水库等影响,最近20年的同期平均来水量减少了约3000立方米/秒。而今年10月上游来水量仅有6天超过14000立方米 /秒,远低于正常年份的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长江中下游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大量取水口由受污染的湖泊向长江迁移等原因,长江干流的供水负担大增。郑守仁说,1993年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认为秋冬季节大坝下泄流量为5000立方米/秒就可满足中下游用水需求,但现在看来,10月中旬下泄7000立方米/秒都可能不够。 提前蓄水?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入库流量不断减少,水库达到175米的成功几率已很小。而对于三峡工程来说,175米试验性蓄水是一个必要的全面考验,只有水位达到175米时,很多问题才能得到验证,工程的综合效益才能全部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水库若不蓄至高水位,来年1至2月上游来水量最小时,就无法给下游补水,届时下游的旱情会更严重。历史数据显示,在正常年份,长江上游于1至2月的来水量为3000~4000立方米/秒之间,最小值仅为2700立方米/秒。只有在三峡蓄水后,每年1至2月才可保证5000至 6000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   受访专家认为,解决蓄水和用水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将蓄水时间提前,充分利用洪水资源。郑守仁说,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的情况相比,长江上游在10月的来水量已减少很多。因此可考虑提前至9月10日启动蓄水,并将9月底的水位抬高至160米甚至162米。   据了解,三峡水库去年9月28日开始首次试验性蓄水,虽未像今年一样再三加大下泄流量,但若不是去年11月初遇到588年一遇、峰值为 33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水库水位根本达不到172.8米。而今年提前至9月15日开始蓄水,目的正是利用秋汛在9月尽量抬高水位,以便在10月上游来水较少时,仍能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但这种提前量可能仍然不够。   过去三峡工程调度规程为反季节调节,汛期泄水,枯水期蓄水。聂芳容认为,将来可提倡蓄洪补枯,即在防洪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洪水资源化,否则三峡蓄水就可能占用中下游10至11月的生态水资源,导致中下游缺水现象。   但提前蓄水又可能导致上游防洪风险,三峡集团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认为,拦蓄洪水尾巴可做到风险可控。我国气象水文预报水平已提高,即便蓄水启动后,上游可能酝酿大洪水,三峡水库也来得及进行调度。   他说,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长江主汛期,9月的洪水几率和量级都要小很多。进入9月后,中下游的水位已比汛期低很多,行洪能力较大,大洪水完全可以泄走。另外,近年汛期上游来水的泥沙含量已较工程初步设计时减少了约50%。因此,三峡水库具备进一步提前蓄水的条件。    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提前蓄水另有一个未知风险。   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已建水库的总容积达280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可能超过600亿立方米。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长江上游来水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如果大量水库在汛末或汛后同时蓄水,势必出现互相抢水的局面,进而影响各自效益的发挥,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今年8月,在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会上,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曾指出,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已建、在建、待建的水电站今后将组成全球最大水库群,要实施联合调度。这意味着还有大量复杂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同时三峡工程也可能发挥出比初步设计规定更大的效益和影响。   长江下游的水库、湖泊也应纳入这个统一调度中。聂芳容说,以今年为例,光靠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是很难抬高湘江长沙段水位的。湘江上游最大的水库东江水库由于未承担补水任务,9月前就将积蓄的25亿立方米水下泄用于发电,结果该水库现在无法有效对处于低水位的湘江进行补水。   郑守仁还称,三峡工程目前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但在千年一遇的洪水面前,还需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而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则有望在将来把位于中下游的很多分洪区取消,用来放心发展经济。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运行管理好三峡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决策机制的问题。目前能够影响三峡工程调度的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很大。三峡工程即便有了新的调度规程,其运行管理也不可照本宣科,而是有可能需要根据不同年份的特殊情况,适时进行优化调整。因此,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调度,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536 次阅读|8 个评论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频发地震
wangran 2008-11-24 19:42
昨晚,我乘机从深圳飞往武汉,下机之后我们一行便向工作目的地黄冈行进,路上,一个同事打开了手机电视,收看到秭归县发生了4.1级地震。当时,我的湖北籍同事说,这个地震是不是和三峡工程有关,是不是三峡工程引起了这次地震?我回答道,的确,水库蓄水可能会引起微震的频发发生,但震级达到4.1级究竟是否三峡工程所引起,按照地质学原理,三峡工程仅仅是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造,是否能够引起4.1级地震不能立即回答。需要调查研究,我到了黄冈宾馆之后,便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秭归地震,得到一些消息。如: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今天下午4点01分,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发生4.1级地震,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秭归县位于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一个集坝区、库区为一体的山区县。通过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核查和确认,三峡枢纽工程一切正常,地震对三峡工程没有造成影响。 今天又有1.8级地震发生,如 http://www.eqhb.gov.cn/structure/zwdt/zqxxzw_3101_1.htm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发生M1.8级微震 发布时间:2008-11-24来源:监测预报中心作者: 据湖北省地震台网测定, 2008 年 11 月 24 日 00 时 38 分 19 秒( 北京时间 ), 在我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 ( 震中位于北纬 30.99 , 东经 110.77 ) 发生 M1.8 级微震,该次地震属 11 月 22 日 M4.1 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个人分类: 金融经济|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