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端午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端午节等22个中国项目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xupeiyang 2009-10-1 13:10
http://news.baidu.com/n?cmd=2class=toppage=%68%74%74%70%3a%2f%2f%6e%65%77%73%2e%63%63%74%76%2e%63%6f%6d%2f%63%68%69%6e%61%2f%32%30%30%39%31%30%30%31%2f%31%30%30%37%35%37%2e%73%68%74%6d%6cclk=rrelcls=topwhere=toppage   中新社南京九月三十日电 (记者 陈光明 )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最新消息,三十日在此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经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云锦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其木机妆花是中国四千七百多年丝绸织造史、三百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尚有不可被机器取代,挖花盘织凭心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元、明、清三代,云锦为皇家专享的御用锦缎,中国著名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琴的祖辈久曾任职江宁织造局,专门负责为皇家制作御用锦缎。南京云锦八年来三次向申遗冲刺,被中国列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项目,直到今年第四次申报获得成功。   南京金陵刻经此次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领衔单位,与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以及四川德格印经院一起捆绑申报。金陵刻经处是中国佛典图像刻版的总汇,它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收藏汉文木刻经像版的宝库,又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木版雕刻、水墨印刷汉文佛教经典的唯一机构。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刻经处,目前仍完整地保存着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   据悉,此次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七十六个,其中二十二个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端午季节看博士学位论文、自做棕子、擦洗窗户
黄安年 2009-5-30 18:44
端午季节看博士学位论文、自做棕子、擦洗窗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30 日发布 每年 5 月 , 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称是黑五月,接受博士生论文评审和答辩的教授称是农忙季节(钟敬文先生语),前两年的五月我恰恰在美国,幸运地避开了五月农忙 , 今年阴差阳错在国内却让我赶上这农忙季节 。五月刚刚看过一篇匿名评审,对匿名评审有人称为愚蠢之举 , 依我的看法,正是明智之举 , 其实是避免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必要环节,匿名本身并不错 , 如果匿名走走过场,那是程序公正中的执行问题 , 不能说匿名也成了愚蠢。今年的端午节还得看即将参加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论文 , 自然显得有点农忙的味道了。 端午节前已经品尝了钓鱼台的棕子 , 我看不出来自钓鱼台的有什么特别 , 可能价格高或者钓鱼台特殊 , 棕子也特别了。我们两人过节感觉还是自己动手的好 , 于是 我们决定自己做棕子吃。不用棕叶,原因不是供别人吃的 , 是为自己,何必用棕叶呢?家有糯米和黑香米,加上腊肉和猪肉放在高压锅里一蒸,就成了一碗碗香喷喷的棕子(请看附图),价廉物美,自得其乐。 端午在家相当安静,夏天到了 , 于是用了两个下午将房间里的所有窗户玻璃擦得干干净净。说来程序也较复杂 , 先要卸下窗帘,放在洗衣机里洗干净 , 这窗帘上的挂钩需要卸下 , 最后在玻璃擦干净后需要复原。第二步要将全部纱窗(共 9 块)卸下冲洗干净。第三步要将全部窗户上下里外擦洗干净 , 起先用塑料制品的专用擦窗器具擦洗 , 后来干脆采用一盆盆清水向窗外面的玻璃上冲洗法 , 这下平时根本没有办法擦干净的地方 , 也给冲洗干净了 , 好在窗下没有行人 , 这一方法将玻璃冲洗得一如明镜(请看附照片,你能看出玻璃吗?)。第四步,在所有这些程序完成后再复原纱窗和窗帘,这样各个房间里所有窗户面貌一新了。这个端午节成了自己动手的清洁卫生日 , 确实过得很有意思。 这些活的劳动量不算轻, , 最后一量血压,反倒正常 , 看来平时多干活有利健身。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4490 次阅读|3 个评论
端午三日
jxz1963 2009-5-30 13:32
今年的端午节放了三天假,三天时间买了许多粽子,但只吃了不到三个粽子。 初四晚上去了超市,买了两袋三全粽子,这是给老家买的,自然不能随意吃的。 五月初五 端阳节 初五早上起床后吃了一点传统的馒头豆腐乳牛奶早点,压根就没有想着要吃粽子,出家门时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咋没吃粽子就回家了?唉,没事,回家了和家人一起吃粽子吧! 端午节的西安是一个中雨转阴的天气,这天早上雨下得很大,几乎是中到大雨了,车子的雨刮器不停地来回刮着窗外的雨水,而行进在马路上的车子也少了许多,我心想:要是平时这个早候,马路上不竟堵成什么样子了。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让我没事了今天就不回家了,雨又这么大,怕路上不好走。我夫人告诉妈妈: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12 点以后就回家了! 放下电话,我夫人说:妈妈可真会替我们着想,可要是过了今天,明天回家去那还叫端午节嘛! 雨天是见不到太阳的,也无法证实 12 点钟的太阳下是否有斜影,端午和端阳其实就是这天的太阳光端端地直射下来吧! 五月初六 的纯真 端午节晚上接到同事一个祝福短信,我立即回了过去,并约好了第二天去看她和不满两个月的小孩。 新生儿是最好玩的,特别是她那处在半梦半醒之中的微笑,让人永远也琢磨不透的。亲眼瞧见新生儿的微笑,我的思绪里立时想到了许多成年人不自然的、有时是装出来的笑,纯真在哪里,就在这里呀! 这时刘大姐打来电话,约我们一家下午出去玩,我说去秦岭山里的杏园玩吧!下午三点整,我们一行五人去了位于周至的杏园,走近杏园时,村民们告诉我们:杏还没有熟,再过两个星期吧!我眼见着满树的黄杏不解地问:这不是有黄了的杏吗?村民说:没熟呢,还很酸的!我们五人坚持着朝更多的杏林走去,的确杏还没有熟,路边树上的杏还很绿。当我们走到一户方姓人家的杏园时,这家的主人从路边跑了过来:进来吧!自己从树上摘吧!我们问方大哥:今年的杏咋还这么绿?方大哥说:今年农历有闰五月,这里的杏差不多要再等十天左右才能熟!和我们一同去的刘大妈说:刚才路边的几树都熟了吗?方大哥说:都没熟,你们要吃我这里也有,你们可以尝几个呀!说着方大哥把我们领进他家的园子:这个树上的可以吃了,你们先尝个鲜吧!只见一棵比较小的杏树上,只结了不到 20 几个杏,我们摘下来尝了一口,还好,不是太酸。走过一个庵子后面,有几棵树上的杏子黄了,刘大妈摘了一个大口就吃,只听到她一声大喊:妈呀,这么酸的杏!我也摘了一棵尝了:真酸,就和醋一样酸!这时方大哥说:这种杏你看着黄了,但还没有熟呢,很酸的!这时我女儿也凑过来说:让我尝尝这黄杏。我们都没有吱声,由着让她尝尝这个味道吧! 看着女儿痛苦的表情,我笑了:啥滋味?比醋酸吧! 眼见着满树的杏子却吃不成,我把电话留给了方大哥:等杏熟了给我们打电话,到时候我们多来一些人!方大哥高兴地说:到时候你们来了随便吃! 大地是纯真的,民风是淳朴的,村民是和善的,就连在路边游玩的小狗黑嘴,也一个劲地撒着欢陪我们一路走着,送我们出了村子。 五月初七 偶遇大家 初七一大早,我去了菜市场,市场上人如潮涌,草草地买了几样小菜就回家了。 8 点 55 分时,在路过群贤庄小区大门口时,与著名作家贾平凹不期相遇了。贾平凹是陕西省作协专职作家,他的作品我几乎都要买着读的。记得十多年前曾在西北体育场让贾平凹先生给他的书上签过名,再后十多年都没有见面,这次见到了贾平凹,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随即上前与他打招呼:贾老师,您好!贾先生笑眯眯地说:你好,买菜去了!我问贾先生:早就听说您在这里住,一直没有见过面!贾先生说:你在那个小区住?我说在前面那个小区。贾先生说这么远的地方,你还跑到菜市场去买菜。我说没事情了就当煅炼呢! 我说:只要我和商州人在一起聊天,准能聊到您贾平凹先生!贾平凹听后笑了。我说:你们作家写东西也是挺累的吧!您是用手写稿子,还是用电脑打字呢?贾平凹答道:我还是用手写的,写东西当然很累了!见来接贾平凹的车子开了过来,我便和他道了别。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今天和贾平凹先生的不期而遇,是否与昨天在停车场碰到的僧人送给我的吉言有关呢?假如真的如那位僧人说的那样,我今后还能再见到什么大家呢? 这大概只有天和那位僧人知道了!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42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华南植物园端午节公祭屈原
liaojp 2009-5-29 14:01
李碧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晚上六点半,古法号的长鸣, 粽情端午屈原祭祀仪式正式开始。细雨蒙蒙的飞鹅岭,举行着传统的焚香点火和祭酒仪式,古筝鼓号奏鸣、汉服表演、颂诗《离骚》、《九歌》、《天问》、古曲合唱,寄托了今人对屈原及古人的哀思,表达着对广州先人发展飞鹅岭古代文明的崇尚。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佳节。屈原撰写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不断深入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鼓励着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勇往直前、奋力进取,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华南植物园于2009年端午节在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暨广州第一村拜祭爱国诗人屈原,也是拜祭广州先民,是要弘扬广州先民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广州先民居住在这岗丘台地,以渔猎经济为主并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制陶和磨制石器等手工业。先民们的辛勤劳作,使广州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点。灾荒岁月,五羊仙人祥福飞鹅岭,广州先民获得了优质稻穗;先民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汗水铸就了以农耕文明、捕鱼文明和狩猎文明构成的飞鹅岭新时期时代文明,谱写了广州历史的新篇章。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3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端午节贺词
陈龙珠 2009-5-28 11:25
. 樱桃红, 杏子黄, 蜂蜜和五粮, 端阳粽儿香: 平安生活, 地久天长! . (注:由毕业研究生发来的短信改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卢武铉送给韩国人一个端午节
大毛忽洞 2009-5-28 10:49
卢武铉送给韩国人一个端午节 韩国人喜欢中国文化,这是好事。 如果全世界都喜欢中国文化,那就更好了。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4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屈原到卢武铉
王铮 2009-5-28 10:49
端午节到了,举国上下,农妇也好、领袖也好,大家都想到纪念屈原,当然我也就想到了。想到,就想到韩国人把端午节申请为人类文化遗产,接着想到韩国前总统自杀了,屈原也是自杀的。 屈原的自杀,源于他对国家政权的失望。屈原的自杀是必然的,试想一个有天问精神的人,当他以国殇精神问国事时,能不问出问题来吗?特别是在一个专制制度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当时偏偏是风雨飘摇的。在这种情况下,屈原不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了,选择了自杀,让自己解脱。 选择了自杀,让自己解脱的最新版本就是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不过卢武铉不再位于一个专制国家,而是一个民主国家。卢武铉自杀没有必然性。本来人民赋给了他权力,他本来可以用这个权力更好地人民。可是自己或者家族的贪婪把他送上了死路。与屈原不同,卢武铉的自杀源于对自己的失望。尽管他死前为自己辩白,可是他能说对那些贪污受贿案自己没有责任? 从屈原到卢武铉,有一个不同,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了民主。人民的力量成长起来了,对于腐败,人民最终会问责。 从屈原到卢武铉,仍然有一个相同。屈原之死,是看到自己理想的正在走向破灭,卢武铉之死是看到自己对理想的毁灭。他们有一点共同,就是理想的存在。相比之下,中国的大贪污犯陈水扁却不知羞耻的叫嚷着,中国的中贪污犯陈绍基也稳稳当当的活着。这就使我想到,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屈原、卢武铉的理想。或者他们的理想是有的,票子或者异性,或者兼而有之。这样的人不能与屈原相比,即使与卢武铉相比也差之千里。想到这里,我想韩国人把端午节申请为人类文化遗产,真的比我们有资格,因为至少他们的政客比中国的政客更有屈原的理想精神。 屈原死了,后来的文人为他塑造了一个女伴,叫婵娟。婵娟是他的学生也是知己。卢武铉死了,文人是不宜为他塑造婵娟这样的女伴的,因为一旦塑造就是情妇,是二奶了。这是他们的差异,来自权力的差异。人们相信,与没有权力的屈原在一起的人,一定是心灵的相同,是认识的一致性。这是一种纯洁的感情,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具有了总统权力的受贿者卢武铉,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真情的。陈绍基的女伴好多,他们是权力下的商业关系。商业关系渗透入了男女情感的几乎每一个角落,这又是从屈原时代到卢武铉时代的人类退化。不过,没有报道说卢武铉有情人,这得益于韩国的民主制度。民主是个好东西,拯救了卢武铉,也就了他身边的女人,包括明星、女伶、导演,不知道还有没有大学教授。 屈原是有女伴的, 女嬃。女嬃不是婵娟,有人说女嬃可能是王后,屈原与她有私情,孩子就是楚顷襄王。这个有人,是文人的意淫了。各种离骚中的知识分子,需要一种理想失败的自我安慰。所以我说,有时候文人爱上一个异性,往往是他们失意时的痛苦选择。可惜失意或者半失意文人,手中没有权力,这种爱往往是单相思。女嬃如果是王后,是不是屈原的单相思,我不知道了。从屈原到卢武铉,这种单相思似乎是没有变的。知识分子的单相思往往是要不得的。 屈原因为感到社会不公平,从离骚走向至少,这个自杀,同时也是楚国的自杀。失去了自己忠贞战士的屈原,是自杀,不能怪秦国。不然怎么会在楚的土地上重新聚集起灭秦的力量。 反了腐败的韩国知道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不能自杀,所以他们能够有端午祭奠屈原的资格。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3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端午节选择默哀
chyq721 2009-5-28 07:39
端午节选择默哀 昨日,朋友祝贺端午节快乐,我给的回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我有三百六十三天是快乐的,而心情沉重的另外两天,一个是端午节,另一个是我的生日。 没人知道我的具体生日,所以这份沉重不会传染。但是端午节已经变成法定假日,到底是为假日而快乐,还是为端午节本身的意义而沉重? 屈原,并没有和孔子一样是司马迁心中并齐的地位,一个是列传,而一个是世家,可见一般。可是有人说,屈原所代表的楚辞,能与孔子整理的诗经一争高下。而且按照胡兰成《中国文化史话》的说法,诗经是士与民的共同创作,然则屈原所领衔的楚辞,却是纯粹的士的创作。也许史记,本身就是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自身的伟大创作,凸显同样为士大夫的屈原就会失去其因为士大夫精神而凸显的伟大性。但是,民间没有纪念孔子的节日,却有纪念屈原的节日,与其纪念屈原,更确切的说是推崇士大夫精神(愿意为国献身,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体会默哀,是去年的 5 月 19 日 ,那三分钟里,我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什么是国民的强烈责任感。我相信,默哀才积聚了中华民族最强盛的力量。所以我选择在端午节为屈原默哀,从内心深处去探寻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潜在的士大夫精神。 与屈原对话,他跟我说,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里,有着积极进取的领导者,也有着宽容心越来越大的知识分子共同体,所以尽情释放心中的士大夫激情吧。我秉记。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194 次阅读|3 个评论
端午节——世界上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热度 1 张三火 2009-5-27 22:10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佳节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延续着各种形式的习俗,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及养生防疫方面的内容。被当代中医专家称为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①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前后,草本药材的茎叶成熟,药性最好,因此: 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五月五日 ,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还可以在此日提取动物类药物,如蟾酥等。适时取蓄药材以备用,是中医最重要的环节。    ②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是用中药佩兰(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除浊的功效),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用香蒲、艾叶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 白玉兰 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以防治皮肤病,驱除邪气。    ③ 饮药酒。有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等。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能够芳香醒脾。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 (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 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流传较广。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 王 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可以健脾益气,增强抗病能力。    ④ 制作保健茶。北方一些地区,常在端午节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些保健茶,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⑤ 采艾避邪。艾蒿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农历五月,是采集艾蒿最佳时节,《荆楚岁时记》: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为的是避除瘟疫毒气,预防疫病发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削弱有害昆虫对疾病的传播能力。    ⑥ 扎五彩线。民间认为五月是 五毒 ( 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 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应该是一种辟邪的祝由习俗。更为简单的方法是: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编成五彩线系在手腕、脚踝等处,均含有驱除病邪,预防毒气染身之意。 ⑦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 五月五日 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通过吃粽子来调节饮食结构,预示着盛夏的到来,提醒人们要格外重视保护脾胃,增强体质,以防病健身。 ⑧ 占端午雨。这是我国民间占岁习俗。早在宋代,就有此习俗。俗信在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 五月五日 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 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 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代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 端阳无雨是丰年 的谚语。呵呵,不知今年的端午节是否有雨呢?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7731 次阅读|7 个评论
端午即兴诗两首 (Two poems for Dragon Boat Festival Day)
baoyu 2009-5-27 21:38
爱国诗人屈原(图片来自网络) 花草四雅之菖蒲(图片来自网络) 端午即兴诗两首 (Two poems for Dragon Boat Festival Day) by Baoyu 端午节快要到了。昨天到今天,先是堂妹的雷人短信,直到刚才老同学热情洋溢的祝福,不少老同学、好朋友发来端午节的祝福短信。回复这些短信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心痛自己的时间;转念一想,别人也花费了时间来编写短信,哪怕转发也是人家的惦念呢。认真的一个人,认真的回复,痛并快乐着。 以下是其中两首回复老友的诗:(题目是新加的) 端午前夜 端午时节实验忙, 欣闻故人问候长。 艾绒菖蒲粽争新, 遥看梅陇夜霓裳。 招魂 屈子一去任千年, 哀民离骚谁人弹。 湘君无意怨汨罗, 今人且识列粽团。
个人分类: 生活博物|5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端午乡思
陈龙珠 2009-5-27 17:31
端午节到了,文化人追忆着古人屈原,而我却又想起了自己已经故去的父母和两位兄长。 自己幼少时代的这个季节,粮食往往青黄不接,能经常吃上米饭都令人向往,对那端午节才有的粽子,就别提多眼馋了。 在我那位于长江北岸的家乡,粽子是用煮过的芦苇叶子包的,扎结则是用煮过的一种水草。这种粽子吃起来,香味奇特,似为江浙一带用竹叶和绳线包裹的粽子所不及。 那时的家乡,不像现在可以在店里随时买到真空包装的粽子,是在端午节时才自家里做点的,而且大多还不是为了自己品尝。记得我家的粽子,大多是父亲或哥哥出去找采苇叶和粽草、再由母亲一手包煮出来的。 按我们那里以前的习俗,订婚之后,男方在端午节前是要向未来的丈母娘家送粽子的。我哥多,所以年少时想吃粽子,就会盼着端午节的。 现在,自己已将小家安在少年时代就向往的上海。近几日早餐吃着五芳斋竹叶和红线包裹的、米软肉香的粽子,可就是找不到少儿时代在老家吃粽子的感觉,而父母和两位兄长昔日劳作的身影仿佛又在眼前挪动 ...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端午节简介
ChinaAbel 2009-5-27 14:37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 袁学骏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 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袁学骏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千多年前屈原跳江之后,后人在打捞屈原遗体时逐渐演变的纪念方式。人们在江中撒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避免吃屈原遗体,打捞屈原要用船,船多了自然形成竞争,于是比赛逐渐展开,至于龙舟,则更晚一些。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时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9、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10、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11、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12、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13、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14、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15、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曾描绘: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彩色面粉即将诞生
jxz1963 2009-5-27 12:06
端午节在即,忽然收到了一则短信:这年头,吃鸡吃鸭怕禽流感;吃猪肉怕猪流感,喝牛奶怕三聚氰胺,吃面粉怕增白剂,吃大米怕有毒,我们研发了天然营养彩色面粉,无污染的绿色大米,并把它制成了粽子,我已品尝过很好,将它送给您!相信您一定喜欢,祝福您及家人端午节快乐! 我仔细一瞧:奥,原来是我国面粉专家,河南工业大学陈志成教授发来的,我将信将疑地给陈老师去一电话:陈老师,收到了您送来的粽子!陈老师说:咋样,味道不错吧!我问:这彩色面粉是真的吗?陈老师说:是真的,是用彩色小麦生产的。我又问:彩色小麦中的彩色没有什么化学的东西吗?陈老师说:这是育种的重大发明,就和杂交水稻一样的道理,是用几株杂草杂交成功的,是国内小麦育种方面的一种突破性成果,天然、绿色、营养、无污染,可以放心食用。同时陈老师同时建议我上他的中国制粉网瞧瞧相关的照片( http://www.cnmill.com/display/news2.asp?id=30676 )。 2009 年 5 月 25 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教授、郑州金成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成到彩色小麦种子园观察彩色小麦长势,并同彩色小麦之父周中普老专家亲切交谈。同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专访。 彩色小麦 中间为陈志成教授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55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端午节文化应以龙文化为核心内涵
xu782219 2009-5-27 11:03
我: 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隆重的节日,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三大节。 2006 年 5 月 20 日,这一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年国家还规定端午为法定节假日。 他: 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她: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他: 屈原的知名度可是够大的了。湖北家乡有庙,湖南汨罗县有墓地,有祠堂;全中国都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他的殉国日。 1953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还通过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她: 他的诗歌的确是个顶峰。他的《离骚》《九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而且也是千古不朽的文学杰作。 所以解放后也曾把端午节定名为 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 他:他辅佐楚怀王,主张政治改革,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是很有见地的,反而屡遭贬斥。 她:贬斥,被流放,悲愤填膺,最后仍然是为了那个一直迫害他的腐朽王国的覆灭而投入了汨罗江。 他:他也真是迂腐得很。有才能,有抱负,为何不学百家之诸子,到用他的诸侯国去施展宏图?孔夫子周游列国,孟夫子到处游说,苏秦合纵张仪连横也不只是为他自己的诸侯国。 她:他是楚国人,他爱他那个楚国,他只是希望他那个楚国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狭隘的很。 他:其实这是道道地地的地方主义,分裂主义,企图独立于周王朝之外,维护割据的落后壮态,阻碍历史前进。统一是当时的大势,若都像他,中国何时能统一?他是分裂、落后、倒退势力的典型代表!真可惜了他出众的才华。 她:屈原自杀丝毫也没能救楚国。比屈原早 200 多年的楚国武夫伍子胥弃暗投明,助吴伐楚倒是对楚国有所帮助。 我:这是我国知识分子大概从娘胎里生下来就有的劣根性──愚忠,千秋万代盛传不衰。就是要忠,而不问为什么忠,也不管忠于谁,只要落个忠的头衔,就死而无憾了,杀头、跳江都可以。其实,还不是要为自己扬名,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那些为民请命的忠者,同属此类:开 明 君主勿需请命, 向昏 君请命又无用。 他:文革时期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是有史以来愚忠的登峰造极之举。就好像一夜之间全中国人都发了疯一样,工农兵学商各界几乎人人都发疯,人人都那么忠,可笑之极。历史上、文学作品上、戏词和说书人也常歌颂这种愚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她:屈原是个诗人,感情易冲动,难免有情绪化的行为。其实, 端午节以崇拜龙的图腾说最符合民族文化,而且历史比屈原还要早得很多。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纪念龙当是最大的事,应该隆重。 我: 端午节可以有多文化内涵,但应以龙文化为核心。 据考古研究,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有一种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百越族。他们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这要比屈原早得很多,也更符合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他:那么, 赛龙舟是纪念龙的仪式;包粽子是给龙上供; 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是向龙祈福。往江里扔粽子就不再单是致祭屈原,而是供我们的祖先神龙来享用美味。 她:我们还可以扩展开来,是为了尊重和保护龙在江中的子孙所有的水生动物,让他们也享有正当的动物权利。 我:别忘了,湖海中的水生动物也是龙的子孙,也要尊重和保护。 他:对。我们中华儿女和所有的水生动物都是龙的子孙,都应一样享有正当的动物权利。 她:这样,我们便成了动物保护主义者。 我:对。我们就应该保护动物。 中国龙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端午笔会】屈原先生,你能回来吗?
fxf 2009-5-20 11:00
屈原 先生 你知道吗 我们为什么更想你 屈原 先生 你知道吗 汨罗江的鱼儿吃粽子 屈原 先生 你知道吗 多少的龙舟在等你 屈原 先生 你知道吗 端午的艾最清逸 屈原 先生 你知道吗 秭归的乡亲盼子归 屈原 先生 你知道吗 你能回来吗
个人分类: 淡蓝的花儿|3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端午节,不只是吃个粽子
gulangyu 2009-5-19 17:57
端午节吃粽子缅怀屈原,仿佛顺理成章。但究其源头,端午节与屈原有多大的关系呢?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许模糊着。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等,因其月日都逢五,两个阳数重合,非同寻常,但不一定是良辰吉日。早在东汉十分,人们将其视为凶日。《太平御览》卷31辑录《风俗通》中有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命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又曰,亦因屈原。五月端五正值仲夏初临之时,季节交替,气候干燥,人们容易换上瘟病等皮肤病,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系丝于臂,以寄托消除疾病的美好愿望,兼寄托辟兵、辟鬼等意。至于和屈原的关系,只是说亦因。另外,当时东汉民间流传着五月五日不吉利的说法,《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记载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之说。可见当时的五月初五并不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   另外,端午节有祭奠介子推、伍子胥、曹娥等说。介之推,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的臣子,因为晋国宫廷内讧,协助文公即重耳潜逃,路途躲避各种追杀,饱受饥寒糟粕,为了不让重耳受饥饿之苦,吃上可口的饭菜,介之推把自己大腿肉搁掉一块煮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在秦的帮助下回国登上了王位。在封官晋爵、奖励功臣中,却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带着母亲隐居在今天山西的绵山。后来民间大传晋文公忘恩负义,晋文公决定再次封官位补偿给介之推。但介拒绝官位,不肯下山。晋文公接受了下属的提议:放火烧山,逼迫介之推下山(因为介之推是孝子,为了其母亲,他不可能让母亲烧死在山上)。结果介之推坚持信守,和母亲一起烧死在山上。晋文公很是难过,于是下令五月五日不得发火烹食,正如《韵语阳秋》记载介之推五月五日焚林而死,故是日不得发火。由此可见,五月五日有纪念介之推之说。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楚国人,因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曹娥碑》记载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可见,五月五日,有祭奠伍子胥之说。   端午节还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之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今浙江绍兴)人,因其父亲溺水而死,不见其父亲悲哀至极,昼夜沿江痛哭。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年仅14岁的她竟奋不顾身的跳入江中,而其跳江之日也为五月初五,其孝传遍了当时,故被当时人立了曹娥碑加以景仰和悼念。五月初五,也就有了纪念孝女曹娥跳水寻父之说。   较为常见的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可否认,端午节和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博闻强志,为人正直,娴于辞令。在战国七雄角逐的混乱时期,楚国存在两种派别: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派和以张仪为代表的亲秦降派。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局势,使得屈原一再被张仪等小人的陷害,屡次被遭放逐。但深处贬黜地位的屈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没有忘记自己的民族精神,一心为楚国谋利益。楚怀王被张仪所欺骗,复又被秦昭王所骗,身陷异国,竟达三年,最后客死于秦。后来继承楚王位置的是怀王长子顷襄王,主张抗秦的屈原又被上官大夫之类的亲秦派排挤,就这样,一位忧国忧民,一心系着民族利益的一代忠臣终究在颠沛流离的困顿中绝望了,他跳了汨罗江而死。而其死之日为五月五日,故端午节有了祭奠屈原之说。   上面谈及了端午节的四种来历。那么,在今天的端午节,我们应该纪念谁呢?也许在不知道其他来历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一味的纪念着屈原,但我认为,纪念屈原是应该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扩大纪念端午节纪念范围的价值。毕竟,宁死不接禄的介之推、拔剑自刎的伍子胥,以及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身上都有着我们不得忽视的意义和价值。端午节,一个平凡的日子,定格为特殊的象征,只不过是个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在形式的背后挖掘更深刻的文化涵义和精神追索。也许,这应该是当下对待端午节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吧。
个人分类: 林中路|3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与抗击‘猪流感’方面的作用 ”的质疑
sheep021 2009-5-7 14:24
关于猪流感,本人想到中国端午节,挂艾草,配香囊的妙计,老祖宗就是有办法。年年防灾,寓防于乐,今年提前操作吧,只当端午节提前来了。 随着这次流感在全球的蔓延,中国启动了国家预防机制,可喜可贺的是,中医中药也被国家纳入预防体系。各地中医界人士也纷纷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中医防治流行性疾病的好处、方法等。真可谓:??一唱天下白,万方防治有中医,差点被人废除的中医又活了起来。 然而,透过万马奔腾的滚滚尘烟,我却看到了重重危机,中医界对这次疾病的认识和结论、防治方法等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1,对疾病的定性 先看下面的报道: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对墨西哥和美国等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情况及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专家认为人感染猪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属于流感范畴。而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流感防治经验,治疗效果明显,结合目前对国外人感染猪流感的认识,中医药对防治人感染猪流感能够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研究制订了人感染猪流感中医防治方案。该方案中的中医辨证论证部分已纳入卫生部组织制订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正式印发。 我真没看明白中医药局组织的专家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流感一词,是西医术语,中医可没这个词。中医与此相关的术语是时气病、伤寒 或温病、疠疫等。 而且,中医诊病那可是四诊合参的,而且还要看时间和地点,仅仅凭有发烧、咳嗽、乏力、纳差等,就断定属于流感范畴,绝对是西医的思维方式、专业术语、诊断方式、诊断结果,以此指导中医防治猪流感,后果可想而知,最后倒霉的不仅仅是患者,恐怕还有中医的名声。 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仅仅是一个预防性的研究会议,选择怎样的表述方式,是专家们的权利,下面的一篇网文更让我失去了知觉,出离了愤怒。 2. 地方中医院的治疗方案 全文见: http://www.tech-food.com/news/2009-5-6/n0256626.htm 参照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拟出中医辨证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我更愿意相信,这不是中医人士写的文章,因为文中所谓的毒袭肺卫、毒犯肺胃、毒壅气营根本就不是中医术语,而且也不是西医术语,狗屁都不是。纲领一错,下面的就不用看了。用这方法治病,肯定十拿九死。唯一幸免的一个是因为服完药刚好呕吐了,逃过一劫。因为中医讲究的是有是症,用是药,药症对应,才是良药,药不对症,就是毒药。中医历史上也不缺因为辨证不准而杀人无算的中医。 所以,虽然我热爱中医,但我对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与抗击猪流感方面的作用 持质疑态度。 ------------------------------------------------------------------------------- 附:彭子益关于温病的看法: 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 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 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 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则温气病焉。此乃人 身本气之病,非中今年之温,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变为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本 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 认为伏邪变温,于是以去邪为主 义,遂用去邪之药。去邪之药,最伤本气,本气受伤,病必加重。及至病加,犹以为邪深难 去,比比然矣。认为本气自病,自知用调和本气之药。病去身安,乃无遗误。抱本气自病的 原则,以研求《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所载证状与方法,自能得着适当的妙处,而不为其 所持原理的错处所误。 温病忌用燥药升散药发汗药,忌下忌温补。总宜养风木敛相火保肺液保中气。如有定在 之热,舌上必有胎,用清凉去滞清轻之品,莫伤胃气为治。 治温病须先分别相火浮游,与热有定在两个时期。病在荣卫,舌上无胎,为浮游时期。 舌上有胎,为定在时期。浮游时宜收回相火,定在时宜清降定热。浮游时用清药,火不可清 也。春初之火,只见不足,不见有余。火如被伤不能归于水位。化热灼津,上焦清虚之境, 神明所出之地,尘敝烟熏,枯干窒塞。种种昏迷烦喘,气短呃逆,甚而吐血躁扰,手足瘈瘲, 昏迷不语,败证迭出。如现烦喘等证,乌梅三豆两方合用自愈。不加薄荷。上焦之热愈盛, 下焦之火愈虚,既现败证,其火更虚。降火而不伤火,是为治温病之大法。必热实气实脉实,热有定在,如枳实银菊散证,乃可用清热通气之药,以清定在之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95 次阅读|6 个评论
屈原颂
杨学祥 2009-4-8 05:58
屈原颂 圣贤惜真道, 不以生为先。 国破家不保, 玉碎瓦难全! 生死两界隔, 忠义一肩担。 投身赴净水, 浩气永流传!
个人分类: 诗词|1941 次阅读|2 个评论
记忆中的端午节
wangdh 2008-6-8 16:15
记忆中的端午节 王德华 平生头一回在端午节享受国家法定放假的待遇。 我老家在山东,潍坊地区(以前是有专区这个级别的,现在青海还有,称州)。在老家,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个吃粽子的节日。端午那一天,每家每户的大门上方、房门上边都插着散发着芳香味道的艾蒿。插艾蒿是为了驱散一些昆虫,也暗含着能驱邪避灾。记得端午节这一天,母亲会拿着新鲜的艾蒿,在房子里每个角落里拍打着,嘴里还唠叨着些什么。小时候,我喜欢跟在母亲后面,但听不懂她嘟囔些啥。 小时候,我们那里好像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天问》,至今我也没有读过《天问》。记得有人说过,《天问》中的每一问,都是很大的研究课题。我们常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不是仪器设备,不是技术方法,而是主意和想法 (idea)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看,屈原还真的了不起,一口气,问了多少问?不知有多少问已经被科学家们解决了? 实际上,小时候我们老家也吃不上什么好粽子,但都是母亲亲手包的,肯定不会有质量问题。我们家乡(村)没有棕叶,没有糯米。快到端午节的时候,父亲会到集上去买些棕叶和糯米回来,还有大枣和糖。那时候吃粽子的时候,特别希望一口能咬到中间的大枣和糖,甜呢。对于粽子边上的糯米块,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老家是以面食为主,那个时代也找不到大米,因此至今我也不怎么喜欢吃大米饭。 除了插艾蒿、吃粽子外,记得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在端午节的时候,母亲都会在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套上花花绿绿的五彩线环,多是女孩子戴的多,虽然男孩也有,但也是很小的男孩子。据说这些五彩线可以驱邪防灾。这些花花绿绿的线环,一般是在端午后下第一场大雨的时候,小朋友们会聚集在村里的小河沟里戏水玩耍,这个时候就会将五彩线剪断,让它随着水流流走了,想必是象征着灾难和不吉利也随水流走了。还有的小男孩戴着花兜兜,记得好像兜兜里妈妈会放上点什么,可能也是驱邪的吧。我当时还很羡慕那些花花绿绿的彩线,心里纳闷母亲怎么不给我戴这些东西呢?有个说法是当时端午节是女儿节,因此女孩就受到特别关照了。 后来长大了,在外地工作,到了端午节,要不是家里人或老人提醒,一般就记不起来了。记忆中的端午节也就是吃粽子了,当然后来粽子的种类也多起来了,馅的品种也多了。有段时间,我们的好邻居蒋太太每到端午节,都会给我们儿子几个她自己做的粽子。她记住了儿子说过“方阿姨做的粽子真好吃的”话。后来搬家了,不住在一起了,儿子还有好几年继续享受方阿姨包的可口的粽子。我也尝过,味道确实好。现在,只要你想吃,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商业化粽子,还是各种各样馅的粽子。有次出差去南方,记得上海宾馆里的早餐也有小巧玲珑的粽子。但总是感觉没有亲手做得好,就像买的冻水饺没有自己包得饺子好吃一样。也许是心理因素吧。 粽子,说到底还是一种食品。因此不同地方的粽子,就有了不同的地方文化色彩。今年国家将端午节作为法定的大众节日,除了传承祖国的传统,纪念爱国人士屈原外,也是希望发扬广大祖国的民族文化。多一些文化色彩,会让年轻人有兴趣,有印象,毕竟只是吃几个粽子就能牢记在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今年首次享受法定的端午节假期,但恰逢儿子高考。吃的四川粽子,2元一个。 ( 王德华 2008.6.8)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77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