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追求真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个人主义的一个提问【回答问题】
ggjjhh 2017-12-1 14:31
关于个人主义的一个提问 高金华 有人的在网上提出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为什么个人主义在中国社会被daya(打压)?或者说中国人(大陆人)普遍缺少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思维? 标签:哲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我的回答: 1、社会主义倡导集体主义,反对利己主义。 2、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②集体保障个人正当利益; ③追求两种利益高度统一。 3、利己主义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观念。 4、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思想体系。 5、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极端形式,或者说个人主义很容易滑向利己主义;因此,不能鼓励个人主义。 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令人遗憾的是,此问题及其回答的网页很快被删除。网站的回应是有人举报:提问违反了“提问规范”。 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非科学的观念就会充斥其中。 马克思主义者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别人的诘难吗? 2017-02-16 21:23回答
个人分类: 回答问题|3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个对立的认识——成败竟系毫厘间
lwg 2014-6-4 09:44
两个对立的认识——成败竟系毫厘间 在博友 nmhtzy 先生系列辩驳意见引导下,经过昨天一个晚上的思考,对于我发起辩论问题的认识天平,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现在认识到:两个互相抵触的定性判断,似乎都有道理。其中,否定的判断,主要是受 nmhtzy 先生辩驳意见的启发才明白。 nmhtzy 先生的质疑,很有可能构成对所述方案的有效质疑。对此,深表感谢。 首先,关于这个否定判断的完整思路是这样的—— 启动过程,比如用N段时长,导致形成N个分子构成的动态队列,那么,启动过程,实际上,从微观上看,是一个堵住出口,只开放入口的过程;当开放出口之后,由于分子从两端进入狭管的概率相等;那么,大约经历N段时长之后,自出口方向冲入狭管的分子,也可以形成一个方向相反的队列,使得,狭管中的广义动量归零。实际情景是,类似于我在论述《再论宏观不平衡的微观机制》博文中所谈到的平衡状况出现在狭管空间中,每个分子,在狭管中都大体对应在狭管中有一个平衡位置,相对该位置来回摆动。对外部分子而言,冲入狭管、冲出狭管的情况,等价于在狭管入口处直接被反射的情景。不会对“系统各个空间部分处处宏观动量为零的平衡状态”产生任何进一步的改变。依照这个观点看,牛顿力学基本原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矛盾,再次深刻地揭示出——热力学的确可以彻底地还原为牛顿力学。这次辩论,唯一的收获是:在博友 detongpu 先生的辩驳意见引导下,我为困扰人类上百年的一个不解难题——“微观可逆,为什么宏观不可逆?”,找到了一个,并不一定能被主流学者认可的新解释。 我仍还怀有希望的肯定意见是:如果抽吸过程略微延续的时间久一点,使得,分子从狭管出口出来以后,才有机会和出口外面的分子碰撞(例如,使碰撞发生在狭管外的汇流管空间范围),那么,每个冲出狭管的分子,等于都封锁了多个不发生“偏撞”条件下,可以逆向冲入狭管的分子的进入机会,使得,由于启动,系统可以锁定在前文所述那样一种从两端进入狭管的概率不均衡的理想状态。这是对于人类而言,最美好的理想状态。但是,究竟有没有可能达成这个最美好的理想?仅仅系于毫厘之间!定性讨论已经难以服人,必须期待实验研究或者精确度较高的电脑模拟计算。虽然,许多人在前面所述反对理由面前,不会选择这个艰苦、并且失败风险很大的实验或模拟计算研究,但是,维纲在此真心呼吁:不要放弃一丝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这个研究工作。这个课题,维纲已经无力进行深入的研究。维纲知道,绝大多数人不会以大量时间投入这个失败风险极大的研究,为人类去抓那一丝很渺茫的希望,使这个问题成为长期悬而待决的世纪难题。 由此,我对主流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慎重态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许多博友在深夜时间还在回帖给我指点、帮助,希望我返回正轨,是一种极其值得感谢的、难得的友善态度。再次深表感谢。 虽然,很可能我的方案最终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但是,利用科学网这个平台,通过辩论,达到探求真理的效果,被证明是极好的形式。未来,维纲可能会将更多的、有趣的议题发表在本人科学网的博客中,与博友开展这样的“君子之辩”。希望博友继续以治病救人的态度,给维纲支持和帮助。
23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中国能否追求“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之境界?
热度 27 Majorite 2014-5-30 08:32
在中国能否追求“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之境界? 嵇少丞 我注意到在孙学军老师博文《小保方同意撤回“自然” STAP细胞论文》后面有这么一条评论: nmhtzy 2014-5-2902:15 看看恽戈之争的评论,这个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应当有一些人会力挺小保方,谴责那个若山照彦,身为作者之一,他揭露造假。 所以,在此发点感慨。若山照彦教授的确是“自然” STAP细胞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在得知论文中照片有张冠李戴的错误之后,他毅然公开表示坚持学界委员会调查并要求撤回论文, 精神可嘉。这对于习惯用屁股思考的个别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不免发出“刚刚还 联合署名发表了学术论文”或 “不久前还在一次会议上见过面、吃过饭”,现在就“大打出手”。其实,西方人根本不像有些中国人那样思维, 给对方提学术意见并不会影响私人关系, 相反会进入实质性合作。国人太爱面子, 学术会议上你若给他提一个他所疏忽的重要的学术问题, 他会认为你“ 公开欲置对方于死地”, 从此报复你。好心的朋友就曾教我在中国学术会议上不要提“难的问题”, 以免得罪人。 为什么在国外很正常的一件事到国内就成为问题?个别人总是把人际关系看成是利益关系,全连不顾要“坚持真理、寻求真相”的做人底线,不知廉耻地公开宣传自己庸俗的世界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分歧是正常的事,但公开欲置对方于死地的做法,便难免不令人胆战心惊了”。揭露学术不端被描述成 “ 欲置对方于死地”, 这种人,是不可能理解“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境界。这种人只应该是唯利是图、短视的小商人,而绝不应成为合格的教授与研究人员,因为为了蝇头小利,他可以不管事实真相、扭曲人格,什么都可以出卖, 包括自己的灵魂。 一个长期不鼓励“追求真理、寻求真相”的社会,必然会出现一大批人格分裂之人:说的与做的不一样(例如, 口头上教育别人社会主义好, 却把子女送美国去;口头上要求别人学雷锋, 自己却大肆受贿贪污);科学技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来不得半点虚伪,搞假大空一套,科学技术必然搞不上去、骗子与学阀必然盛行。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3033 次阅读|30 个评论
咀嚼谎言指引我前进——“追求真理”的天仙说猜想
hillside 2012-10-28 22:26
由于生逢其时,在文革中度过少年时代,听多了谎言;加之我又属死脑筋,竟信以为真。它后来就成了我不竭的精神养分与思想动力。“谎言也能当饭吃”在当今的新人类眼中可能也近于谎言。 对于我而言,毛泽东主席遽然辞世是我最难以置信的头号谎言。在彼时的心灵中,永远英明伟大、笑踏唐宗宋祖的毛主席竟会置全国人民于不顾,独自走人,太不可思议了。在学校组织前往的纪念堂上,我如雷轰顶,唯愿以我命换彼命。永远忠心的林副主席突然出国玩高台滑机,可列二号谎言,太匪夷所思了。至少刘少奇、彭德怀、蒋介石等一类人物,自幼闻说他们劣迹斑斑,对于他们的去留倒也无动于衷,小心眼中甚至上升到与媒体宣称的口吻相近的状态。 我总是觉得以“追求真理”作为精神动力过于高妙,仿佛董永遇上仙女,属于亿分之一的概率。有文章甚至声称此传说出于穷酸文人的意淫,对于现实中找不到老婆的历代董永与戏友们的心理抚慰。对于人物传记,我可谓翻阅人无数,以“追求真理”为己任者在自传中似乎非常凋零,似乎以他传为主,国内尤为习见。不少革命义士的原初目的只是为了混口饭吃,马斯洛的层次论可能在后期逐渐显灵。五四先锋似乎也与清廷及北洋政府的长期压制与欺骗密不可分。其实,就北洋政府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也出现了不少重估,难以一言以蔽之。甚至有研究认为,清华和北大的学术自由,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奠定的。 “不平则鸣”是我服膺的一句箴言。当然,通往“真理”的道路不止一条。“不平”与谎言存在明显差异,不过我此文不作严格的区分,也可创设“广义谎言”一目。谎言的价值之一是它的时空多变性。谎言与真理一样,都是相对的。绝对谎言是不太绝对的,谎言也有时空的限制性,相对谎言倒是更具现实性。对于谎言、谎言的谎言的咀嚼、再咀嚼可谓生生不息、余味无穷。 我在多年前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一次讲座上,听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邓正来介绍自己的思想动力,他说来自于对自己童工经历不停息的追问。我相信他此言不虚。但我听闻之下,却是不以为然。因为在那个年代,做工人、乃至做童工就是我的理想与梦想。有饭吃才是硬道理,因为我大姐已留城,我等弟妹只有排队下乡修地球的份。我哥哥作为家庭的知青先锋,劳作一天,连饭都难以吃饱。想到此景,不寒而栗,不羡慕城里的工人都难。莫言老哥不就是因为一直肚子饿,思吾饿、思及人之饿,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遂有今日之成就。您说,粮食够吃,搞劳什子计划生育? 我曾有过一段愉悦的童工经历。某年暑假,附近的工厂建设厂房。看着面有菜色、锅无余菜的咱家,在工厂主事的好心邻居介绍我去砸碎砖,就是将不太成型、残缺的红砖砸成比较均匀的碎块以作楼房基础。酷署当头,挥汗如雨,手有血泡仍挥锤不止。偌大的场地,只有我一个人。最难敲的是僵块砖,形状鼓鼓凸凸、颜色红中带青,似乎像花岗岩一般坚硬。不过,我的心中始终是甜蜜的,因为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几乎风雨无阻地大干40天之后,望着一大片堆放整齐、个头一般大小、只等着丈量检阅的碎砖,想着即将到手的工资,想不乐都难。那段经历也成为我日后的快乐回忆之一。 我很想做一些调查,是否有人、到底有多少人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爱好与精神动力。我此处重点强调的是空泛的、有些大而无当的理想,它不应当是口头标榜的,而应是发自内心的。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学森年谱》自序
热度 2 xjtuhyg 2011-12-12 21:00
隆重纪念钱学森学长诞辰 100周年   钱学森学长在 90年诞辰(2001年)之际为西安交大题词:“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 ,在二十一世纪,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钱学森年谱》自序 早在多年前,我就萌发了为交大学人敬仰的老校友——钱学森学长撰写年谱的念头。 那是拙著《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895~1949)》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以后,书中有钱老在交大读书时的一些零星资料,心想钱老已走出交大校门70年了,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那个年代,梦中还有朦胧的记忆吗?然而疑虑再三,担心钱老的身体状况及占用宝贵时间,未敢贸然打扰,遂将两册拙著寄给了钱老的堂妹钱学敏教授,烦请将其中一册转呈钱老。未想到不久就收到了钱学敏教授的回信(2003-11-12),信中说: “今年夏天收到您和顾利民教授合编的巨著《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陕西人民出版社),非常高兴。这部书内容极为丰富、翔实,很有价值。想必您们曾为之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实在钦佩! 时光荏苒,转瞬又是金黄色的银杏叶闪亮迎风的深秋了。钱老身体尚好,您们送给他的那本《南洋公学》,他有兴趣地翻阅过几次,然后就转交办公室了,他对秘书说:“这部书对写我的传记有参考价值”。 中国人的飞天梦圆那天,钱老也高兴地写了几个字,向新一代航天人致敬,您看到了吗? 感谢二位和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您们这份美好的情谊!” 正是源于拙著或许勾起钱老对学生时代的回忆以及钱学敏教授的肯定与鼓励,能否乘胜前进、为钱老编写一部年谱的念头不由在脑中瞬间浮起。然而编写一部《钱学森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岂非易事!钱老在回答《百年恩来》摄制组问题时曾说:“那时我们的工作属绝密级,所以我个人没有保留什么照片。这些材料都在国防科工委。”(参见1996-04-23条)众所周知,钱老长期从事绝密工作,受组织纪律和有关规定的限制,往往当事者不准记录、不能说给家人,事后也不准宣传报道,那么要想编写《年谱》岂不是要做无米之炊?即便如此,我还是开始有心留意国内媒体以及公开出版物上关于钱老活动的信息,不妨试着先做一些资料的收集与准备工作。 2004年初,学校调我到档案馆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我有缘多次与钱永刚先生交往。2005年9月27日,刚刚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的钱永刚先生专程走进档案馆承办的档案珍品展厅——溯源馆参观,不仅提笔留下了“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的感言,而且向笔者介绍了温家宝总理看望钱老时,钱老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讲话整理稿。2007年1月23日,钱永刚先生参观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后,在嘉宾留言簿上写到:“记下百年辉煌,再创世纪业绩!”2009年5月23日,西安交大举行钱学森实验班艺术教育成果汇报会,钱永刚先生专程来校参加此次活动。同时,准备迎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学校钱学森科学思想研究所召开会议,讨论届时将出版哪些纪念物,钱永刚先生莅会指导。笔者乘机专门请钱永刚先生介绍全国研究钱老有关出版物的现状与动向,意识到《年谱》尚属空白,不会与别人撞车。由此遂下决心在已有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开始动手编写《年谱》。 编写《年谱》的思路与体例是,以广泛收集一切可能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通过考证与鉴别、钩稽与精选,按照编年的方法,或如实摘要、摘编,或全部原文照录,旨在全景式反映钱老的一生,以便人们了解历史脉搏,时代背景,成长历程,业绩思想,社会评价等,为研究和学习钱学森提供一个集大成式的史料文库。《年谱》资料的来源是:(1)历史档案;(2)主要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披露的信息;(3)钱学森公开发表的论文;(4)公开发表的钱学森书信;(5)各种回忆录(包括钱老自己的回忆性文字);(6)研究钱学森的有关文章与出版物。1997年4月21日,钱学森致函中科院路甬祥院长:“就我个人经历,大致分两段时间:(1)在国外,我是学、教、研相结合的;(2)归回祖国后,我是学、研、产相结合的。”可以说,“学、教、研、产”四个方面,“研”作为理论创新与学术思想,是贯穿于“学、教、产”中的。无疑,钱老的学术思想精华主要反映在他的论文里,钱老书信与不同人士展开的探讨、切磋,都会通过思想碰撞、吸收、消化、创新,展现在他的学术论文之中。因此,《年谱》兼顾两者之长,一方面充分利用钱老书信,有助于编年,以时间为脉络,能够反映钱老在想什么做什么,但大多仅作摘录摘要;一方面尽可能照录钱老的一些重要文章(包括部分书信),以科研呈现成果,便于读者了解和研究钱老的理论与学术思想。而对于钱老大部头的学术专著,仅列出目录,供人以管窥豹,了解概貌。全书大约150万字,附录有《钱学森生平简历》表。鉴于国内汇集钱老图片的出版物甚多,为了减少《年谱》篇幅,故未选录钱老图片。 披览《年谱》,不难发现钱老是中国自晚清末年以来跨越了两个世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或者说是在特殊时间、特殊环境里,产生的特殊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受国家需要“科技兴国”之惠,始终抓住了历史带来的每一次机遇,时势造英雄,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 在呼唤“ 醒狮起,搏大地 ”的中国,钱学森受到了最良好的教育,也成为他后来实现“科技兴国”抱负的基础。他的学前教育便上过当年多数人还闻所未闻的 蒙养院(幼儿园) ;初小: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高小: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今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中学: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留美预备期 1年);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知识(科技)就是力量,教育与知识(科技)改变人生!钱老在国立交通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时,威武不屈, 雄姿英发, 锋芒毕露,科技论文迭出,尖端问题迎刃而解,成为美国火箭(飞行器)导弹领域的开山人物。归国后可以说赶上了两大机遇 : 一是“文革”以前,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科技人员所处的科研环境并不理想,但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与讹诈,国家急需发展“两弹一星”,钱学森由此得到了国家特殊的保护。正如钱学森在“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上所说:“如果不是周总理在十年动乱的岁月里,费尽心力保证我的安全,恐怕今天我已不在人世了。聂荣臻元帅在60年代初生活困难时期,想方设法解决科技人员的生活供应问题,给我们送来了‘特供’。每念及此,我的心情就很不平静。”(参见1991-10-16条)他在致杨国宇信中也说:“您知道:我们全家对您在七机部军管时期,严格执行了周恩来总理下达的命令,确保了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是永志不忘的。”(参见1991-12-31条)此时,钱老恰逢年富力强时期,能够理智和妥善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利用特殊使命所赋予的特殊身份,尽量排除各种各样的干扰,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建立了杰出的功勋。要把 成千上万人组织起来从事 “两弹一星”工程,用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出高质量可靠的型号产品来,钱学森进一步发展了《工程控制论》中系统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思想,开创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在研制体制上是研究、规划、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一体化;在组织管理上是总体设计部和两条指挥线的系统工程管理方式。形成这套组织管理思想,也为他后来跳出纯科学技术领域、站在新高度奠定了发展基础。 二是“文革”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和空前宽松的学术环境,钱老逐渐从第一线退到第二线工作,乃至进入退休生活,他再次抓住历史机遇,挺进社会科学研究领域。1993年9月12日,钱学森致函中国人民大学钱学敏教授:“我自己回顾,我一生工作的中心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是‘文化大革命’教育了我。我才认识到我对社会科学也要认真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刻苦学习。”他还说:“不幸的是,我国没有把社会科学的研究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不但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数少,而且在三十年的时间里,除了最近粉碎‘四人帮’后的这几年外,社会科学工作者常常在‘左’的压力下工作。人们说,那时自然科学工作中犯点学术错误只是个工作错误,而社会科学工作中犯点错误就是政治错误,影响一辈子!在这种气氛下,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怎么可能呢?谁还敢吸取资本主义社会研究中的可以利用的东西?无非闭关自守,抱住几本死书不放,背诵‘经’文。至于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那昏暗的岁月,更不用说了。这样,我国的社会科学又怎么能发展前进呢?又怎么能研究我国实际问题,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理论性指导呢?当然,现在情况大变,我国社会科学家是思想解放的,敢于探索的。但这只能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两年时间,时间还短。”(参见1980-09-29条)钱老以著名自然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的特殊身份,大声疾呼“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要与自然科学联盟”,并亲自纵横驰骋,又在社会科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1年10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发表的讲话以及钱学森在授奖大会上发表的感言,可谓从两种视角对钱老一生作了科学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钱老作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一级英雄模范,对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来说可谓高山仰止。无须讳言,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达到钱老的人生辉煌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看似“高不可攀”,然而钱老作为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其实有许多方面仍是“可攀”、“可学”的: (一)学习钱老始终不渝地献身强国富民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钱学森曾说:“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参见1991-12-11条)“我这个人本来很少想过去,总是忙眼前的事,而且还经常考虑未来。”(参见1991-10-16条)那么钱老一生“眼前的事”、“未来的事”是什么呢?早年钱老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成为国际知名学者,拥有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他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参加建设,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为的就是让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够国强民富,“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为了“国强”,那个在美国年年都有多篇惊人科技论文问世的钱学森消失了,他服从大局,放弃了钟爱的航空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工作,隐姓埋名、卧薪尝胆,从事科技管理,奋力推动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为了推动改革开放,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他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体系”与“国家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构想。钱老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是为‘总设计师’服务的,是在‘总设计师’指导下工作的”。(参见1992-09-02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必须看到世界,是‘大战略’,是要从世界经济活动的情况,制订我国的宏观调控措施。将来中央和国家的总体设计部必须这样工作。”(参见1994-01-18条) 为了“民富”,他尽全力推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率先提出“科技兴国”的理念,发表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的著名讲话;(参见1991-07-08条)他大力倡导发展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力图全力推动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甚至第七次产业革命;他努力推动文化艺术建设、人体科学研究以及人民体质建设工程、烹饪工业化等,希冀人民享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能发展能创造,益寿延年且吃得好;他大力倡导发展地理科学,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山水城市,为国人构想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地理人居环境。 他为21世纪中国的大农业和农村发展构想了一个蓝图:“第六次产业革命是以太阳光为能源,利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与细菌)和水与大气,通过农、林、草、畜、禽、菌、药、渔、工、贸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革命。其社会后果是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消灭城乡差别,农村、山村、渔村等都改造为小城镇了。”(参见1994-01-02条) 他为21世纪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构想了一个蓝图:“我们的设计是人人4岁入学,18岁大学毕业为能运用信息网络、作人机结合的思维的‘硕士’。如果工作50年到68岁退休,平均活到85岁,那工作50年的人,要负担18+17=35年别人的生活;平均1个工作的人负担0.7个别人的生活,这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大成智慧’的人工作适应能力很强,完全能乘风破浪!”(参见1996-08-11条)他还说:“‘第二次文艺复兴’是指第五次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和第七次产业革命后,体力劳动将大大减轻,人们将基本上转入脑力劳动创造性劳动,从而人类文化发展将空前加速。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是为了全人类。”(参见1997-03-08条) 显然,钱老晚年探索的发展道路和描绘的壮丽事业,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定的领域或行业中,努力实践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学习钱老追求先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精神。在钱老看来,所谓先进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 并进一步总结为“ 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 ”与“大成智慧工程”。 钱老指出:“方法论是哲学。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应是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见1987-04-13条)“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泉源!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决不会不爱人民的,也不会不爱国的!”(参见1989-08-07条) 钱老指出:“我原来称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方法’,后来我悟到我们主要照毛主席在《实践论》讲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道理,在工作中把专家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定性认识,点点滴滴,不一定全面的东西,用系统模型加电子计算机试算,逐步搞清搞准,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改称为‘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这是我们把毛主席《实践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引入系统学了,是我们的主要贡献。”(参见1993-03-23条)他还说:“东方的整体论和西方的还原论都有局限性,把它们辩证的统一起来的系统论才是出路。”(参见1987-02-21条) 钱老指出:“我们现在搞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技术,名称太长,也不好译成英文,按照中国文化的习惯,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大成智慧工程。中国有‘集大成’之说,就是说,把—个非常复杂的事物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集其大成嘛!而且,我们是要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信息统统集成起来,我看可以叫大成智慧工程,是系统工程的一个发展,目的是为了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问题。我们今天搞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是要把今天世界上千百万人思想上的聪明智慧,和已经不在世的古人的智慧都综合起来,所以叫大成智慧工程(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这是我们按照毛泽东的认识论,结合现代的系统工程和大家的实践经验发展起来的,这可是方法论上的一个大飞跃,大发展。实际上,我们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结合起来了。”(参见1992-11-13条)他还说:“现在我们在方法论上有突破,提出:1)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2)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究厅体系;3)大成智慧工程及大成智慧学;4)作为领导决策的咨询机构——总体设计部。”(参见1993-08-13条) (三)学习钱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安贫乐道,视自己是普通科技工作者的百姓意识。纵观钱老的一生,姓钱不爱“钱”,有机会当官而不愿当官愿辞官。钱老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参见1991-10-15条)他始终将自己视为是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是普通的老百姓。他立志报效祖国,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待遇,坚持住在老房子不肯搬进大房子,更不准为他盖单独的小楼与院子,而获得的稿费和各种奖金大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他辞去了几十种头衔,不想当正职最多当个副职,甚至时时想着让贤;他平易近人,从来没有做官的架子,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和群众。凡是有人来信,几乎是每信必回,有求必应,言必称您,字迹工工整整。 面对社会上的许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他非常反感和痛恨。为此,给自己定了许多“不”:不请吃请喝,更不去用公款大吃大喝;不搞公款旅游;不出国,更不借公款出国旅游;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参加任何“应景”活动;不题词、不写序,不接受任何礼品;不写传,不同意为他拍电影、电视剧;反对将他住过的房子列为故居,不同意为他立塑像和立功德碑;甚至他看到新编的“三字经”中有他的名字,便立即给编者写信,要求将他的名字划掉。 他一生始终过着低调的生活,却时刻不忘关心群众或他人。譬如,钱老为民请命:“我们的科技人员没有更高的奢望,只是希望得到科研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一是生活、健康所必需的条件,二是知识更新所需的物质条件,三是休息、文体活动所需的条件。现在技术人员待遇低,这个问题应该解决。”(参见1985-02-28条)钱老曾致函涂元季说:“我过得决不是什么‘清贫’的生活,而是国家对离休干部的优待。我知道中国科学院的有些退休研究员才是过清贫生活,如原地球物理所的傅承义研究员(今年89岁)。请注意。”(参见1998-09-06条)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为轻;群众为重,个人为轻。我们应该学习钱老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质,学习他视己为普通百姓的平常心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世人一生期望高官、高薪、豪宅大多难以实现,当平民百姓最容易,但当一个“好的”、“受人敬重的”平民百姓却不容易。钱老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学习钱老始终关心教育事业,心系培养创新人才、杰出人才的兴学育人精神。钱老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如前所述,钱老的希望是:“18岁大学毕业为能运用信息网络、作人机结合的思维的‘硕士’”。钱老始终对我国的各级教育寄予厚望,譬如对高等教育,他在90岁生日时寄语母校:“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努力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要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质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教育为辅,手抓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要硬,四级环环衔接,或者说“ 人人 4岁入学,18岁硕士毕业”的教育传输链条要强劲有序。包括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在内的全国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得失的基础上,都要按照钱老的教育理念与遗愿,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通才”,扩展学生知识面,重视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重视基础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以大成智慧工程为培养途径的教育新模式,为创办世界一流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而奋斗,为21世纪实现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 总之,编撰《年谱》是为了全景式地展现钱学森一生的轨迹,为人们了解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研究钱学森提供一个翔实的、集大成式的史料文库。 本书能够出版,得到钱永刚先生的大力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党政领导以及出版社也给予了有力地扶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限于学养以及占有文献之不足,遗漏或错误之处自难避免,望同行专家不吝赐教,以便及时改正与修订,作者将不胜感激。 霍有光 2009 年 12 月于交大一村 @@@@@@@@@@@@@@@@@@@@@@@@@@@@@@@@@@@@@@@@@@@@@@@@@@@2 附录: 国内首部钱学森编年体年谱出版发行 2011-12-07 19:50 中广网 http://news.163.com/11/1207/19/7KMPNHBI00014JB5.html (中国广播网) http://roll.sohu.com/20111207/n328248658.shtml (搜狐) http://news.163.com/11/1207/20/7KMRFLRH00014JB6.html ( 中国新闻网 )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12/08/content_396151.htm (科技日报) http://qianxuesen.xjtu.edu.cn/qxs/index2.do?method=detailcategory=4id=18   中广网西安 12月7日消息(记者雷恺) 国内首部记载“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生平、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钱学森年谱(初编)》今天(7日)由西安交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出席首发式。   《钱学森年谱(初编)》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详实、准确、系统地记载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力图较为全面地反映钱学森一生的主要成就,全景式地展现了钱学森一生的轨迹,为人们了解、学习、研究钱学森提供了一个翔实的、集大成式的史料文库。   同时首发的还有《钱学森力学手稿 1》、《学习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论文集》、《钱学森 宋平论沙草产业》、《钱学森论第六次产业革命专题摘编》等4部钱学森系列图书。
2599 次阅读|3 个评论
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使命
majorite 2008-6-11 01:07
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使命 嵇少丞 当年 牛顿讲微积分,有位小商人发问道:这学问有什么用?,牛顿仿效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欧几里德先前的做法,气愤地扔给他一英镑,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还想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又过了很多年,爱因斯坦讲相对论,有位贵妇人问:这有什么用?,爱因斯坦引用Benjamin Franklin的话反问道: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时至今日,那位鄙薄小商人和无知贵妇人关于科学的提问有时也会挂到各级政府有关官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口头。他们只关注科学的物质功能,完全不顾科学的内在精神价值。他们只欣赏科学之树上有实用价值的果实,为果树浇水施肥也只是为了日后采摘果实,而要将科学森林中暂时不结果或不以结果为目的的树木统统砍倒,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人类再也不认为科学更崇高的使命正是在于对真理的追求。 科学家常常发牢骚:我们这个时代是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时代,绝不是真正科学家的时代。人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能满足食欲和肉欲就够了,他们用不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家。现代生活追求利润和效率,真理、心灵、思想,再没人要了。 太急功近利,势必鼠目寸光。整天直愣愣地想什么树上结什么果实,什么果实好吃,这是任何猿猴都能有的想法,只有大智的人类才会想到宇宙的起源,地球的演化,物质的组成,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类能变得更聪明吗?这类问题。所以,科学更深层的本质表现为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通常意义上那种有益于人生活得更好些,而是使人类对真理的沉思更完美,这正是人类比动物更高尚的一面。 加拿大有位世界著名的教授,在学科的年会上遇到几位已成名的他过去的研究生,晚上一起下馆子吃饭。大家围着桌子坐好,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见服务员送菜单来,有位高足打趣地说:看,饭馆都不愿为我们服务了,因为我们是搞纯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一帮无用的人。。他那低沉的声音像一片阴云掠过了餐桌。谁也没再说话,谁都在想自己作为科学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难道这社会真的用不着我们了?老教授看着大家一板一眼地说:科学家是唯一能够愉快地、自觉自愿地干自己本行的人。现在就是把你们的工资消减百分之五十,你们还会选择干科研这一行,而这正是我们同时代人所缺少的。他们只是硬着头皮为了挣钱苦应付而已。假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职工,都像科学家追求真理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尽善尽美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以此为最大的快乐,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大有希望了。我们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享受了乐趣,又表现了自我。 我的一位同事说:我 死时要带上两道难题去问上帝。。科学家在天堂里享受永生的极乐还嫌不够,还要在那里和上帝讨论科学。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沉浸在一种与宇宙、与真理同在的激情之中。思维活动给科学家带来乐趣,而这在鄙薄的小商人和无知的贵妇眼中则毫无乐趣,就如同一个太监面对三千后宫佳丽。 笔者曾是位德国 亚历山大 洪堡学者,在波茨坦爱因斯坦塔边的地球科学研究所学术度假一年。德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奠基人 -- 威廉冯洪堡 洪堡有句名言: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职业或技术培训中心,更不是卖文凭的机构。。目前,有些国家的大学教育的现状和洪堡的思想正相反,把大学改革成一种新兴的商业和生意,学生成为顾客,教授变成摆地摊儿的,教育的源头活水学正在逐渐枯竭,科学终极价值的东西,这这里也正演变成找份工作的敲门砖。如此戕害教育和科学,其实不就是戕害一个伟大的民族走向世界文明前列的未来吗?
个人分类: 论大学|10227 次阅读|2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